农村小学教研组建设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
时间:2008-11-25 02:38:00
A+
农村小学教研组建设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
笔者所在的县级市开展先进教研组评比已有十年,在规范教研组建设和促进教研活动的有效性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涌现了不少研讨氛围浓厚、师资力量强大的教研组。然而,在日常调研和先进教研组考评过程中,笔者发现农村学校在教研组建设中仍存在一些问题,试列举并分析之。
一、 问题扫描
1.有计划无规划。一般来说,每所学校都能在学期初制定各学科教研组计划。但是仔细查看,发现有的教研组基本上照抄上级教研部门的工作计划,只是将参加对象从市级缩小为校级;有的教研组将学校的工作计划套上学科的帽子分月安排;有些教研组成员轮流坐庄,每次一位老师开设教研课,其余听评课等等,缺少针对本校实际和各成员特点的长远规划。计划的“近视”现象使得整个教研组缺乏可持续发展的后劲。
2.重数量轻质量。从规范教研组建设的角度讲,学校各教研组至少每两周开展一次教研活动。对此,各教研组都能安排规定次数甚至超出规定次数的活动。然而相当一部分学校存在重数量轻质量的现象,教研活动内容随意,形式简单,主体单一。由于针对性不强,缺乏系统性和指导性,教研活动收效甚微,教师参与积极性大打折扣。
3.有研课无磨课。实施校本教研以来, “研课”在一些农村学校开展的比较广泛,而“磨课”对教师团体的专业成长和提高教学质量所具有的促进作用还没有引起足够重视。“磨课”过程中,尽管每次上课的是同一位教师,但在反复听课、讨论和修改教案中,能促使每位参与者自觉反思,既反思执教者的教学,也反思自己的教学,从而都能得到不同的发展。所以“研课”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同伴互助”。
4.有主题无课题。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学校在教研组建设方面已经走向规范,在制定教研计划时首先考虑一个学期或者一段时间的教研重点,然后围绕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展主题活动。但是主题往往来自近期业务报刊上讨论的热点问题,或者是教研员提出的学期教研重点,缺乏从自己日常教学中发现的“由下而上”的“草根化”问题,更缺少将问题视作课题进行深入研究的意识。对于一个主题的研讨往往是“听过、说过、做过”就结束,然后再开始另一主题的轮回。
在深入推进新课改过程中,我们要重新认识教研组功能,使教研组不仅是教学常规的落实者,日常教学活动的组织者,而且还应是教学创新的“孵化器”。为有效提高校本教研的“含金量”,笔者认为应改革教研模式、创新教研制度。
二、 改进建议
1.以制度为保障,规范教研活动。根据农村学校实际,针对教研组建设可以制订相应制度,以保证教研活动的规范开展。另外,为使教师全身心参与活动,还可以制定“半天教研制”,即每个教研组安排半天时间开展活动,而这半天里组内所有成员必须都是空课,这样教师精力相对集中,活动时间也较为宽裕、充足,效果才能得到保证。不过,仅有制度是不够的,良好的制度只有落到实处才有成效。根据校长是“校本教研”第一责任人的原则,学校领导班子中要有专人负责指导、跟踪、检查各教研组活动。同时,学校要逐步树立教研组长的威信,帮助其提高号召力,一个有凝聚力的教研组长能有效调动教师教研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形成一个团结奋进的教研团队。
2.以活动为载体,拓展教研资源。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大力推进,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出现的新变化,潜移默化地影响和改变着教师专业成长,这就需要富有活力的教学研究新模式来促进教师的发展。教研组活动可将课堂教学改革作为切入点,结合不同层次的教师培养目标,努力激发教师参与意识,安排一系列既有特色又有成效的教研活动。具体方式有以下几种:主题式教研,列举日常教学中存在的疑难杂症,然后进行梳理归类,围绕有共性的问题展开研讨活动,集思广益,共商对策,指导实践;对比式教研,针对同一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设计分别上研究课,再进行集体评课,可以是相同教龄老师间的对比,也可以是不同教龄老师间的对比,促进教师在原有基础上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评比式教研,通过评价产生激励作用,激发教师内在潜能,可以开展业务评比,也可以在组内评比首席教师、创新教师或者新秀教师等等,满足不同层次教师自我实现的需要,使教师产生自我完善、积极向上的动力;案例分析式教研,在教研活动中,各成员可以将自己的教学故事与同伴分享,对典型课例展开讨论,促进教师对教学理念和方法的感悟,使自身的课堂教学进一步走向理智;跨校教研,针对一些片校、村小教师人数不多,各学科老师各自为政的现状,可以开展地域附近校际联动教研,学校之间共同合作,相互开放,相互交流,实现优势资源共享与互补,谋求共同发展;网络教研,利用网络的优势,成立备课组,实行电子备课,建立备课包、课件包、资源包,并将资源放于校园网上,做到分工合作、定期交流、资源共享,还可以建立教师教学博客,向同行展示自己的所思所得,养成思考和写作的习惯。
3.以课题为抓手,提升教研品位。以科研引领教研是推进课改的有力手段,课题研究是将教研与科研有机融合的教研形式,它以平时教学过程遇到的问题作为研究对象和切入点展开探讨活动。根据研究计划,在一段时间内围绕同一专题多次反复研讨,探寻教学对策,逐步解决问题。教研和科研的紧密结合,可以提高教研活动的针对性、系统性、可操作性和实效性,促使教研组向研究型、学习型转化,促进教师业务和教科研水平以及学科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使教研组既保留着原有的格局,又具有研究、学习的充分灵活性。其操作程序大致为:首先选择课题,从学校或教师实际需要出发,把教学实践中的疑问、困惑进行归纳、筛选,确定一个讨论专题,组织交流讨论,沿着“计划——行动——观察——反思”这一互联互动的螺旋式的渐进过程不断思考。然后,组内成员分工协作,围绕课题搜集、选择、整理材料,共同开展研究、破解难点。在这个过程中,注意理论与实践、教学与科研、教师研究与专家指导等相结合。待所研究的问题相对成熟,可以申请结题,完成课题的研究报告或论文,并进一步反思不足,以便今后深入探讨。课题的研究、实践与探索过程使教研组活动主题更明确、效果更显著,能有力提升教研活动的品位,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4.以育人为归宿,探索评价改革。合理、有效地评价学生,是新课程所面临的重要问题,同时也体现的了教师的教学理念。教研组在进行理论学习与实践研究的同时,可以从改革学生评价方式入手来转变教师的观念,提高其专业水平。如学生期中自主自测评价、期末免试评价、实践能力评价、综合学科知识评价等方式,也可以用学科个性化评价的方法激励学生。如数学教研组可以开展“华罗庚奖”(指能关心、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能快速、正确、规范地进行计算,有较强的独立解题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等,在这些方面表现较出色的同学可获得此称号),一周一小评,一月一小结,一学期一总结。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关注学生学习态度、课堂表现、作业情况、考试成绩、创新精神与课余实践,重结果更重过程,及时评价,灵活使用,真正让学生个性飞扬,学习积极性更高,成绩更佳。
相关文章
-
农村数学教学论文 浅谈课程改革在农村实施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
小组合作学习在音乐教学中的运用的经验和相关建议
-
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
小班绘画教学的存在问题及对策
-
小议环境创设在问题性教学活动中的作用
-
幼儿园网站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
解题精问深思――《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建议
-
农村小学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
-
当前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问题与建议
-
当前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问题与建议
-
幼小衔接存在的问题及策略研究
-
农村教育存在的问题
-
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建设朋友圈文案37句
-
幼儿园用奥尔夫乐器进行奏乐教学的建议
-
新建小区的教案 教学资料 教学设计与反思
-
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教案 教学设计与反思
推荐文章
-
校本教研模式浅探
-
教科研总结交流大会上的讲话范文
-
教导处工作计划范文
-
农村小学教研组建设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
-
莫让教研成负担
-
农村分校校际协作教研的实践与思考
-
2009年小学语文教研工作计划
-
2007年度教研工作总结
-
课题要为学生发展而研究
-
教学反思的材料
-
课题研究缺乏实效性的根源
-
校本培训的文化视角研究
-
小鸽子
-
关于新妈妈护理宝宝的技巧
-
关于两年的变化的 教学设计
-
驯狗
-
美丽的淠河_小学生作文:四年级
-
大班体育游戏教案《好玩的沙》反思
-
大班音乐教案《我是一个大苹果》反思
-
小班音乐律动教案《春雨沙沙》反思
-
推销方便米饭的朋友圈文案33句
-
旅行社有创意的旅游朋友圈文案40句
-
旅行箱包品牌宣传朋友圈文案40句
-
00后女生个性微信网名超拽冷酷40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