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论文

首页 -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

农村数学教学论文 浅谈课程改革在农村实施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时间:2008-11-23 04:11:25 A+

农村数学教学论文 浅谈课程改革在农村实施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农村数学教学论文  浅谈课程改革在农村实施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在全国,农村占有很大的比例,我们绝不能忽视农村的教育发展。 身为一名农村教育工作者,我在几年来农村课程改革的实施进程中,越来越深切的感受到课程改革的推行确实使农村的学生受益非浅。诸如:学生的心理素质越来越好了,他们不再畏惧老师,不再畏惧考试,敢于直言。学生的想像力也丰富了,创新能力得到了发展。但同时也存在不少问题,如在我班就有将近25%的学生对学习漫不经心,抱无所谓的态度,50%的学生成绩不断下降。事实上中学教师也不断的抱怨学生素质不佳,“窥一斑而见全豹”我们可以想像其他农村小学的情况如何。何以造成这样的不良后果呢?基于农村教育,本人认为原因有二:

一、客观原因

1、来自教育系统

在农村,教研评价制度的中心是常规检查(查教案,查书面作业等)。教  师们为了接受各级的常规检查不得不成天埋首于成堆的教案、作业中。(虽说目前,很多农村的学校确也采用了集体备课、资源共享这种方法。但由于对教师的评价还是照旧,最后的结果是集体备课只能流于形式,教师们只会越来越辛苦)与此同时,教师们又必须不断地学习新理论,领会新理念,探索新教法以便使新课程得以顺利地实施。这已够累了,再加上农村师资力量不够,无法做到每个年级均配备各技能科的专职教师(有的甚至一个教师要担任好几科的课程),这又要求教师们在力求使自己的专业科转型的同时,还得努力的钻研技能科的课程。要知人的精力总是有限的呀,这么重的工作量只会使教师们疲于奔命,颇有“顾此失彼”之感。

2、来自社会家庭 

农村的文化素质普遍偏低,学生家长的教育意识不高。当考试不再具有选拔,甄别的功能后,家长就不再重视学生的教育。在农村,部分家长认为学习的作用不大(因他们自身所接受的教育有限)且现在入中学也不再以成绩而定,那么学生的学习是好,是坏都不重要了,因而就放任学生不管。亦有部分家长虽说也较为重视教育,但实行了素质教育之后,分数不再是重要的衡量标准,家长们变得无所适从(由于他们的认识有限,除了分数之外,他们找不到监督点,无法指导、监督孩子)少了家庭,社会的监督与配合,学生自是更加地放任自由了。

二、主观原因

教师们在接受了新理念后,确实下了一番功夫,但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与提高学生数学素质方面所采取的措施不到位。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过多的使用外在的动力,徒劳无功。

新教育理念强调要重视挖掘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在农村的课堂上,我们随处可见教师们努力地创设各种情境(如:通过讲故事,游数学王国,闯关游戏等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也确实收到了实效。但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同时也发现过多的采用外在的动力刺激学生,反使学生只知一味追求新鲜、刺激而忽视数学本身的魅力且这种外在的刺激无法长久的保持学生的学习热情。

2、过多的鼓励与赞扬,适得其反。

“真不错”“太棒了”“很好”“真聪明”诸如此类的词语,你在课堂上随时可听。不错,我们是要把学生个体生命的发展放在首位,是要尽力地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尽量地让学生享受成功感。但过多的滥用鼓励与赞扬,却只会使学生麻木、 盲目,反而失去了激励作用。

3、过急的讨论与交流,流于形式。

讨论与交流有助于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会交往,有利于学生接收多方的信息,进行知识的重组与建构,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但有效的讨论与交流必须经历学生“独立地思考——组织语言——表达”这一过程。这就需要留给学生适当的时间。可在我们的课堂上常见的却是教师一声令下“开始讨论”学生便开始你一言我一语的讨论开了。这样不加思索的讨论、交流非但不能对学生有所帮助,反而不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表达习惯。

基于以上原因的分析,本人认为做为一名农村教育实践工作者目前我们能做到的是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努力贯彻实施新课程,努力地促进学生的真正发展,具体做法如下: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目前,在我们已有的运用创设情境等措施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基础上,我们更应注重做到从外在动力的使用向从内在动力的激发上转变。要知道,小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开始对“有用”的数学更感兴趣,对“有挑战性”的任务更感兴趣。因而,我们必须从生活中寻找数学,挖掘教材的现实因素,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实用性,从而愿意并且想学数学。具体做法:

首先应注重引导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生活中的数学。从自行车的三角架看到三角形的稳定性,从圆形的车轮深刻理解“在同一圆中,所有的直径长度都相等”这一特性,放大尺里有平形四边形的可变性,各种各样的地图离不开比例尺,而诸多的圆形也给生活增添了不少色彩……通过观察体会,使学生增进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了解数学知识的价值,增强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

其次应注重引导学生善于用数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多进行“运用这个知识可能解释哪些生活中的现象”的反思,使学生养成有意识地把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学以致用,提高实践能力。同时也应当挖掘教材的可探究因素,设法给学生经历“做数学”的机会(探究性问题、开放性问题),使他们能够在这些活动中表现自我,发展自我,从而感到数学学习是很重要的活动,并且初步形成“我能够而且应当学会数学地思考”从真正内在意义上产生学习数学的动力(例如:百分数的学习,我们可以让学生先在充分地调查社会上出现的百分数后,再让学生自主地观察这些百分数的特点,分析百分数的意义,处理搜集到的信息,并由这此信息引发思考和联想等)

二、适当地进行“挫折”教育

本人在此所指的“挫折”教育并非是让学生承受失败,而是指我们应当适当地给学生设难,让学生遭受一定的“挫折”(这时教师必要适时给予的鼓励与赞扬)从中激励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地去战胜“失败”,获得成功的体验。这样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有助于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精神,使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上得到健康的发展。同时亦有助于培养学生科学的怀疑精神,更增强其自信心。

三、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优化意识

新课程中指出:我们的数学教育必须重视数学应用的教学,将应用意识的培养和应用能力的发展放在重要的地位上。为此,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成为一项重要的任务。我们要不断的创造机会与条件让学生将已学会的数学知识与技能应用于生活中。例如:让学生在学校操场上画出一个排球场,如何较准确地确定出直角等问题。在应用数学知识与技能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注重数学交流,培养学生的优化意识。社会对公民数学素养提出要懂得选择,懂得优化的要求。在我们周围,优化问题几乎随处可见。例如:怎样用最短的时间到达目的地,如何选择出行的最佳路线等。这就要求我们注重培养学生的优化意识。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让学生进行广泛的讨论与交流,提出众多的方案中,从而加以比较,分析,从中选择最佳方案。

相关文章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