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管理理论

首页 - 小学教育管理理论

农村分校校际协作教研的实践与思考

时间:2008-11-25 02:38:01 A+

农村分校校际协作教研的实践与思考

农村分校校际协作教研的实践与思考

  近年来,校本教研作为一种更有效、更直接的教学研究及教师培训形式受到了大家的欢迎,由此衍生出来的校际协作教研更是如火如荼。城乡之间,学校之间,利用优势、差异实现校际协作教研的双赢。但作为当前学校中的弱势群体——农村分校,无论如何也赶不上这趟车,除了旁观,只有焦急。设想,哪所名校愿与一所农村分校进行协作呀?即使是所在中心学校与某校协作了,直接参与的机会也是少至又少。再加上,由于农村分校的生源、师资的特别性,即便是参加了一些中心学校组织的校本教研活动,回来之后也往往感叹不切合本校实际情况,对于改进教师的课堂教学现状、提升教师的教学业务水平效果甚微。
  那么,我们农村分校到底有什么特别性,他需要怎样的校本教研呢?
  首先,农村分校由于受客观条件的限制,教师培训、提高的机会比不上中心学校(虽然分校经常参加中心学校组织的各类教研活动,但次数与参加教师毕竟是少的)。再是师生比低,人员配置的不合理,课务繁重,教师素质参差不齐,业务能力、素质水平达不到新课表所要求。还由于经费投入不足,走不出去、请不进来等因素制约,束缚着农村教师队伍的专业成长与发展,进而成为制约农村教育改革与发展和新课程全面推进和顺利实施的瓶颈,
  教育应该是公平的,无论对学生来说还是对教师来说都应是如此。分校,目前还占据着我们农村教育的半壁江山,就我们所前还生存着四所分校,但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全面铺开,身在分校的我们,却是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如何提高教师的理论和业务水平,促进教师的共同提高,使之能够适应现代教育的需要,成了一个摆在眼前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
  近年来,我镇四所分校在分校领导的牵头下,学校之间加强了联系和交往,开展了学校之间的教学交流。随着的交流的深入,逐渐演化为校际间的教学研讨活动,进而发展成为制度化的校际协作教研活动。所以说我们的校际协作教研,是由自发状态转化成自觉状态的行为。而这一转化完全是出于自身发展的需要,是出于对分校校际协作教研的肯定。
  一、分校校际协作教研的工作思路
  1、目标
  分校校际协作教研的目标是:通过四校联动开展教研活动,解决分校校本教研的自身问题——教研能力不足。通过协作,将原本各自为营、孤军奋战的教研活动,联合成一个整体,使教学研究有了同伴,有了参照体系;通过协作,可以将各原有的教研力量进行整合,各校对教研的有限投入进行集中,并使之发挥更大效益;通过协作,可以使各校的优势实现互补,资源实现共享;通过协作,可以建立起真正适合农村分校自己特点的教研活动;通过协作,可以增强分校之间的友谊,教师之间的交往,实现农村分校教育的和谐发展。
  2、分校校际协作教研的运行模式
  一所学校肯定有自己的追求,分校在参加由镇中心学校组织的教研活动之外,也要组织本校的教研活动。然而,由于教学班级少,没有可以比较的平行班,教研课常常成了一个人的教研。许多分校领导和教师也感到十分无奈。可是,新课程的推进,教学改革的日新月异,如果没有货真价实的教学研究,无论是学校还是教师都会落在别人后面。
  我镇共有四所分校:山里王、岱山、四联、来苏周。四校的办学状况如下:
  四所学校的校长都较为年轻,又积极上进,彼此的关系也不错,经常交流学校教育教学方面的问题。平时,那所学校有什么重大的教学活动,都会对另外几所学校发出邀请,参与活动。后来这种交流变得频繁,交流的范围不断扩大,延伸到学校教研活动上。到了06年,四校校际教研活动变得制度化、经常化。通过四校协作教研,不仅提高校本教研的层次,实现校际优势互补,还加强了四校
  教师间的联系和协作,为分校教学质量的提升起了有力的推动作用。
  (1)    分校校际协作教研工作流程图:
  岱山分校
  山里王分校
  分校校际协作体
  校际协作教研活动
  分校领导
  中心学校领导骨干
  学校教师
  共享共赢
  协作教研方案
  四联分校
  参研教师
  外请专家
  来苏周分校
  (2)分校校际协作教研的工作原则:
  发挥总体功能:四校联动的教研协作目的就是要将四校的教研资源进行整合,并且这种整合也不是简单的相加,而是通过整合,不仅可以更好地进行分校自己的教研活动,而且,由于力量的加强,资源的增多,使教研活动有质的提升,还能够开展一些以前所无法开展的教研活动。
  提供多元支持:要提升协作教研活动的质量,必须在分校现有力量的基础上,寻求多方面的支持。这种多元的支持包括寻求外援支持,如请中心学校的领导和骨干老师前来指导,请专家作专业引领;另一方面是协作活动的开展要体现多元,为教师提供多样的学习机会和展示舞台。
  制度保障运行:分校校际协作教研是处在同一平台上联合,这种联合更需要有一种制度的保障。虽然我们的协作教研是一种自觉、自发的行为,但发展到最后就一定要有制度的保障。如:协作体的组织领导,主要是四所分校校长和教导通过研讨来进行,制定活动计划,安排活动方案。在活动安排上,一般每学期,各校都有一次机会。在活动人员上,要求每次活动校长和教导必须参与,再请中心学校领导和骨干教师指导或外请专家。在活动内容上,要求精心设计,积极研讨,做好记录,认真反思,彼此支持。在资金承担上,做到合理分担,简约为主,能者多供。
  二、策略与途径
  (一)策略
  1、营造浓郁的教研氛围
  我们积极营造团结、和谐、进取的教研气氛,加强各校教师之间的对话交流,强调了学科教研组的整体性,尤其强调教研组教师在团结、和谐的气氛中进行交流和协作。在教研活动中,专题讨论中互助,相互听课后交流,检查教案后反馈,老师们都在这种和谐的氛围中分享经验、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共同成长。在这种氛围中,老教师丰富的经验、学识修养与青年教师的崭新的理念、蓬勃的生气相互交融、相得益彰。教研组的研究气氛浓郁了,教师也受益了。
  2、加强对校际协作教研的协调与指导。
  分校校际协作教研是联合体,教研活动的开展首先需要各校间进行充分的协调,形成大家都接受的方案。其次也推举一位活动开展的负责人,作为每活动的牵头者。还要制定相关的活动机制、行动程序,以便做到有章可循。
  为了提高协作教研的质量,必须加强对教研活动的指导与要求。首先要加强指导的力度。在每次教研活动中,我们都要求分校教导到场,还邀请中心学校的领导或骨干教师前来指导,有时还请来区教研员或有关专家前来指导。其次是提出严格的要求。要求教研组长根据本学科的特点以及教师在教学中的实际情况,制定学期教研工作计划,确定学期教研重点,学期末有本学期教研工作的总结;要求每次教研活动有详细记录,其中包括研究的问题、解决的情况以及教学反思等等;要求学校领导经常深入到教研活动中,深入课堂,掌握一手资料,以指导和帮助教研组开展行之有效的教研活动。这些做法主要是使校际协作教研工作步入良性循环。

相关文章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