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边远山区小学校长功能被弱化的思考

农村边远山区小学校长功能被弱化的思考

农村边远山区小学校长功能被弱化的思考


  在许多人看来,校长是一个学校的“家长”——法定代表人,是单位的一把手,负责并主持学校的全面工作,具有绝对的权威。有人说:有一个好校长,就有一个好学校,就能带出一批好教师。其实也不尽然,在我们农村特别是偏远的山区学校,仅有一个好的校长是不够的。
  其一,我们农村小学又特别是在小的偏远的山区。正式的老师编制远远未达到要求,多数是当地教育部门聘请本村的人员来凑数的。这些代课人员当中,虽然不乏优秀者,但总体的素质高低不一,师资水平偏低,教学质量难以提高。
  其二,教师同工不同酬。这不单单是农村与城镇的不同,也有农村公办与代课的不同。农村教师又特别是农村的代课教师待遇偏低,教师的福利微薄。
  其三,农村教师大部分扮演着亦“教”亦“农”的角色,放学后一转身就是农民,甚至出现上班时也开着“怎么干好农活之类的”小差。针对这种真正在校“办公”的时间少,效能低下的情况,上级为此曾下发专门的文件规定:下午放学后全体教师坐班至少半小时来集体办公。做些批改作业、备课之类的“本职工作”。但收效甚微!在坐班的半小时里,有的心不在焉,更多的则是谈天说地,真正用来办公的极少。这些对学校的教学质量产生了消极影响。
  其四,教师的调动机制不够顺畅或不够完善。我们这里的偏远山区学校,师资的来源补充或更新极少,新毕业的大中专学生不愿来。加之,代课教师的调动又具有相当的难度:待遇偏低,如果调出本村而不方便=F自己农活的话,宁可不干;而那些具有一定工龄、有了一定年纪的公办教师,有的本身就是从几十年的代课生涯中熬过来的,多少有点“多年媳妇熬成婆”的味道,个别时候多少会有倚老卖老的心理及消极表现,这也不利于校长对学校的管理和工作的开展。
  其五,也因学校办公经费不足,教师参加学习、培训或走出去学习新事物的机会偏少,加上教师的年龄偏老,导致教师的视野不够开阔,教学理念滞后,对现代教学工具的运用偏少,总体上缺乏继续学习的精神。
  其六,教师职业缺乏竞争,劳动收入仍然沿用以前的机制,导致了工作干好干坏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教师缺乏应有的竞争意识,缺乏应有的优胜劣汰的忧患感。
  综上所述。偏远山区学校的校长对于教师的管理,主抓教学质量等方面的功能受到弱化。
  做个合格教师难,做个合格的校长更难,做一个既让教师满意,又让上级的有关规定得到落实、得到执行,办学质量又高的校长就更难了!
  从我们部分偏远学校目前的状况来看,在教师人员偏少。教师的合理调动困难,奖金、福利少,工作强度大等种种情况下,触动个别教师的“奶酪”的校长并不好过,非常不好开展工作。因为:得罪一个人,就等于得罪了整个学校教师的几分之一甚至更多!作为校长,有时候你不管或不负责不行,那样会带来更大的消极影响甚至违反政策,是要被追究有关责任的。可你一旦负责了,就会与部分教师产生矛盾,从而影响了以后的相互合作!
  虽然,总体上来讲,教师的利益与发展,跟校长或者学校的利益与发展是一致的,是不矛盾的,因为这个发展都是由教师与学校(或者校长)的矛盾的不断化解来推动的。但是每个矛盾的出现,必定在某一时间段内影响着各项工作的开展,在这个时间段内,校长的功能会受到影响甚至弱化。
  要解决以上问题,本人肤浅地认为,可以从以下的几方面人手:
  1.切实加强教师的思想工作,强化其爱岗敬业精神。人具有复杂的主观能动性,从根本上讲,都是想干好的。
  2.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教师的工资待遇及福利,且在代课人员中招录合格的为公办教师。解决代课教师的出路,逐步消除不合理的同工不同酬及代课现象,为要求教师做到爱岗敬业、无私奉献打下基础。
  3.建立或进一步完善合理的教师流动机制。让各教师均能在某一区域内寻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试问,如果一个人他自己都不想在这里干,有谁能逼他在你这里干好呢?只有做到人尽其才,才能让他配合校长做好工作,更大地发挥他的积极性。
  4.打破教师的“铁饭碗”,建立或完善一套教师能进能出、能高能低的按劳(按能力)的分配制度,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师的竞争意识、忧患意识,从而达到提高其工作积极性、提高效能的目的。
  5.按编制,给农村偏远山区学校配备足额的教师,只有人够了,才好办事,才能办好事。
  6.建立或进一步完善校长负责制。在做好对校长监督的前提下。明确校长的职责,进一步强化校长在本校的物、人、财等方面的主导地位。平时说:“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放在这里也成立,诸如“这个人能不能进(本校),能不能用,以及这钱该怎样花”等问题得经校长同意,那样的话,教师才会最大限度地对你这个学校或校长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