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学习

首页 - 知识学习

一年级上册课文14小蜗牛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与反思

时间:2023-10-23 10:12:22 A+

一年级上册课文14小蜗牛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与反思

一年级上册课文14小蜗牛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与反思

1、一年级上册课文14小蜗牛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与反思

一年级上册课文14小蜗牛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与反思

设计说明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第一学段的学生要学会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小蜗牛》是一篇童趣盎然的科普童话。故事以连环画的形式呈现,目的是让学生借助图画或其他手段自主识字、看图学文。所以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主要是通过指导学生观察图画、分角色朗读及小组互助等方法,引导学生自主识字和阅读,在反复观察、朗读、识记、想象中提高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歌曲《蜗牛与黄鹂鸟》MV;制作蜗牛图片、生字词卡片,以及小蜗牛和蜗牛妈妈的头饰;查找资料了解四季特点,搜集描写四季的古诗词。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拼读生字,自主朗读课文;了解四季的特点。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歌曲导入,激发兴趣

1.导入:播放歌曲《蜗牛与黄鹂鸟》MV,请同学们听一听这首歌的歌词写的是哪两种小动物。你们见过蜗牛吗?你们觉得这首歌中唱的小蜗牛有什么特点?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小蜗牛的故事。(板书:小蜗牛)

2.学生齐读课文题目。(出示蜗牛图片)

3.过渡:这篇课文讲的是小蜗牛的什么故事呢?让我们一起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吧!

设计意图:低年级学生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用歌曲和图片导入新课,形象直观,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以这篇课文讲的是小蜗牛的什么故事呢为引子,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二、整体感知,扫清障碍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注意字音和停顿。

2.学生自由读课文,同桌互助认读生字。

3.检查识字情况。

(1)课件出示带拼音的词语:

zh zi  hi zi  wn qun bin hu

住 在 孩 子 完 全  变 回

fā y hǎo jiǔ wō ni wn bɑ p yɑ p

发 芽   好 久  蜗 牛  玩 吧 爬 呀 爬

(2)指名开火车认读,师生正音,注意下列生字的发音:子是平舌音,在孩子一词中读轻声;住是翘舌音;吧是轻声。

(3)教师及时纠正学生读错的字音。

4.学习新部首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到王字作偏旁时,最后一笔长横变成提。 图片 图片要写得窄些。

5.整体感知。

(1)引导学生再一次自由地大声朗读课文,争取把字音读得更准确,句子读得更通顺,同时标出课文的自然段序号。

(2)学生大声自由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

(3)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4)师生以五不要求(不错读、不添读、不漏读、不回读、不破读)评议学生的朗读情况。

(5)引导学生想一想,这篇课文是通过什么形式来向我们讲述这个小故事的?(小蜗牛和妈妈之间的对话)

6.学写对字。

(1)观察对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说一说对的结构。

(2)教师范写,强调又变成部首时第二笔是点,不是捺,右边的寸起笔要比图片低一点,最后一笔点写在田字格的十字交叉点上。

(3)学生先描红,再动笔写一个。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本课的生字新词比较多,而且课文没有全文注音,这对于学生学习来说有一定的难度。所以,从范读开始,教师就提出注意字音的要求,并在下面的自由读中安排同桌互相帮助,使学生能自主识字,并学会向他人请教。

三、图文结合,感悟提升

1.小蜗牛和妈妈一共进行了几次对话?你是怎么找到的?在交流中,引导学生认识冒号、引号,并简单了解它们的用法。

2.指名朗读第2、3自然段,教师相机正音。

3.第一次对话讲述的是什么时候?蜗牛妈妈让小蜗牛去哪儿?做什么?

(1)指名读第2自然段。

(2)交流、汇报教师提出的问题。

4.学写妈字。图片 朗读中指导书写,要做好读与写的衔接。

(1)用加一加的方法记住这个字。

(2)观察妈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教师范写,强调女字作偏旁时最后一笔变成提,书写时要瘦一些。

(4)学生先描红,再动笔写一个。

5.从第2自然段中,你还知道了什么?(春天来了,小树发芽了。)你知道春天还有哪些特点吗?(燕子从南方飞回来了;小草从地下钻出来了;小河里的冰融化了)

6.图文结合,指导朗读。

(1)看第一幅图,观察小蜗牛和蜗牛妈妈在一起时的样子,想象一下,这对母子的感情怎么样?(很好)蜗牛妈妈会对小蜗牛说什么呢?

(2)学生自由练读。

(3)指名朗读,注意声音要轻柔,语速可以稍慢,读出蜗牛妈妈对小蜗牛的疼爱。

(4)小蜗牛看到蜗牛妈妈说的景象了吗?(没有)为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

(5)指导读第3自然段第一句话。(爬呀,爬呀和好久要重读,而且语速要慢。)

(6)出示第二幅图,说一说小蜗牛看到的草莓什么样。(又大又红)

(7)指导朗读第3自然段小蜗牛的话,要读出小蜗牛的天真无邪。

(8)同桌分角色朗读小蜗牛和蜗牛妈妈的第一次对话,并评出最优秀的同学到前面戴头饰表演。

7.小结:小蜗牛在春天出发,爬了好久才回到家,告诉妈妈它看到的景象,接下来又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设计意图:本环节充分引导学生展开联想。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读出不同的语气,帮助学生理解蜗牛妈妈对小蜗牛的疼爱及小蜗牛的天真烂漫。做到以读促讲、以读代讲,在朗读中加深理解。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1.认读生字新词。指名读、齐读。

2.学生看图复述小蜗牛和蜗牛妈妈的第一次对话。

3.小蜗牛看到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象呢?让我们快到课文中去找找吧!

设计意图:通过认读生字卡片,并利用图画复述课文,帮助学生巩固上节课所学的知识。接着提出新的问题,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自主学习,感受特点

1.自然过渡,学习第二次对话。

(1)过渡:谁知道小蜗牛接着看到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象?请同学们读一读小蜗牛和蜗牛妈妈的第二次对话。你是从哪句话知道是夏天的?用横线画出来。

(2)出示第二次对话内容,引导学生读文识字。

①这部分是谁说的?指导学生用妈妈对孩子说话的语气来读一读。强调哦读四声。

②理解已经一词,用已经说一句话。

(3)从蜗牛妈妈的这句话中你还知道了什么?(蜗牛妈妈让小蜗牛快去摘几颗草莓。)

(4)小组交流:小蜗牛摘到草莓了吗?为什么?它又看到了什么?(小蜗牛没摘到草莓,因为草莓没有了,它看到树叶全变黄了,地上长着蘑菇。)

(5)全班交流。

(6)指导朗读第二次对话。注意读出小蜗牛和蜗牛妈妈的不同语气。

①自由练读。

②指名朗读。

③分角色朗读。   注意第3、5、7自然段结构相同哟!

2.自主学习第三次对话。图片

(1)过渡:蜗牛妈妈让小蜗牛去摘草莓,可它没摘到,这是为什么呢?下面请同学们小组合作,自学第三次对话。

(2)出示自学提示:

①小蜗牛和蜗牛妈妈的这次对话与前两次有什么不同?

②用横线画出说明了蜗牛妈妈让小蜗牛去做什么的句子。

③用波浪线画出小蜗牛说的话,多读几遍,说一说你知道了什么。

④从最后一个自然段中你读懂了什么?

(3)小组之间交流,教师巡视。

(4)指名交流。

设计意图:本环节设计了由扶到放的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使学生独立感受文本内容,并逐步学会自学,此时,教师已成为探究活动中的促进者,始终给学生以层层推进、引人入胜之感,让学生有不断探索、追求真知的动力。

三、角色朗读,情境再现

1.三个人一组合作分角色练读。提示学生注意角色分配(一人旁白、一人饰演小蜗牛、一人饰演蜗牛妈妈)。

2.指名分角色朗读。

3.评选出最佳选手。

设计意图:轻松、有趣的分角色朗读会让学习变得情趣盎然、生动活泼。本环节的设计意在通过分角色朗读,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进一步感受小蜗牛和蜗牛妈妈的心理活动。

四、仿照课文,练习对话

1.过渡:同学们,这篇课文通过小蜗牛和蜗牛妈妈的三次对话,向我们介绍了小树林一年四季的不同景色,你能用对话的方式来介绍一下你眼中的四季吗?

2.小黑板出示:

________对________说:________。已经是春天了!

________对________说:________。已经是夏天了!

________对________说:________。已经是秋天了!

________对________说:________。已经是冬天了!

3.学生小组讨论,教师相机指导。

4.指名说一说,师生评议。图片 可图文结合,读文总结。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在低年级阅读教学中,应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口语训练,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本环节通过让学生模仿课文对话练习说自己眼中的四季,让学生学会在生活中运用对话。

五、指导书写,展示评议

1.出示全、回两个字。

2.尝试给生字组词。

3.观察字的结构,引导学生说说书写注意点及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4.教师范写,强调:

全字的图片要盖住下面的王,王的第一横落在横中线上。回的竖向笔画都要微微往里斜,横向笔画之间和竖向笔画之间的间距要均匀。

5.学生独立书写,同桌互评,互相借鉴,教师巡视指导。

6.学生书上描红,观察自己的书写与书中的不同之处。

7.学生再写,班级展示。

8.反馈交流,展示评议,评选小小书法家。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低年级学生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本节课的写字教学,由观察到动笔,重点强调了字的间架结构,并通过评选激发学生写字的热情,为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打好基础。

板书设计

小蜗牛

小树发芽 许多草莓 有蘑菇,树叶全黄了  雪,树叶全掉了

教学反思

《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并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本节课我本着这一原则,在教学中把歌曲、图画及角色朗读有效地融入其中,使学生在欢快的音乐、美丽的图画和丰富的想象中学习知识,了解大自然,让语文课堂变得丰富多彩,提高了学习效率。

不足之处是由于时间安排不太恰当,模仿练习对话环节显得仓促,学生说得不充分。

2、一年级上册识字4:日月水火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

一年级上册识字4:日月水火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

一、说教材

《日月水火》是小学语文第一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识字课。本课为看图识字,配有8幅插图,右下角分别写出了古代的象形字,这就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提供了素材,所以学生在学习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简单的识字方法。本课教学任务分两课时完成,我所展示的是第一课时的内容。《标准》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1―2年级的教学重点。

据此,我制定了一下教学目标:

1. 学习本课8个生字,能结合图片了解字义并组词、说句子。(重点)

2.认识新笔画:横折点,了解笔顺规则先里头后封口和先中间后两边。能依照田字格里的范字正确书写日、田、禾、火。(重点)

3.看图识字,感悟汉字的形象性,感受学习汉字的乐趣。(难点)。因为这是一群刚入学才一个多月的孩子,本课使他们第二次接触汉字,对于他们来说把横写平,竖写直都很困难,所以我将本课的难点定为:.能在田字格中正确规范的书写日和月。

 二、学情分析:

 刚入学的孩子在课堂上面临面临以下几个问题:学生字枯燥的。无趣的,而天性好动的性情又使他们在长达40分钟的课堂教学中,注意了很难持久,基于此,我会将学生的养成教育贯穿课堂始终,用自然的提示语,表扬话,手势动作牢牢地吸引孩子的眼睛,注意力始终保持。

 三、教法分析:

 根据教学的重难点,我采用以下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兴趣教学法。低年级学生注意力持续时间短,容易分散,而兴趣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在教学中,我通过运用恰当的肢体语言和生动、活泼的儿童化语言;形式多样的识字游戏;从始至终让孩子们的注意力都放在课堂上,达到识字和组词的目的,提高识字能力。

2.情境教学法。这是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体现学科整合这两方面去考虑的。在教学中我通过讲故事,图画,生动形象的板书重现知识情境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直接参与学习,在创设的情境中促使学生更好地识字。

3.赏识教学法。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在学生练读字,词、参与游戏、展示学习成果、教师相机指导等环节,我活用赏识语言;当众表扬赏识;用欣赏、赞许的目光赏识;用友善的动作赏识;用模糊赏识等赏识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奋点,给学生注入了巨大的学习动力。

 四、教学过程: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学习就会成为学生沉重的负担。的确,兴趣是学习活动的强化剂。新课标对识字、写字教学提出了这样一个要求: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我想,学生也只有在感兴趣的基础上才会产生主动识字的愿望。因此,我将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时时注重激发学生兴趣,处处催化学生的情感,让他们玩得不亦乐乎,学得不亦乐乎。

 根据教材特点和确定的教学目标,教学程序分为以下五步。

1. 图画导入,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故而上课伊始,我将贴出笑眯眯,暖融融,孩子非常喜欢的太阳公公,来认识太阳这个词,这个词并不是本科教学之内,但这是孩子每天都见到的一定非常想认识。所以信手拈来,既不费力气,又可以让孩子学到知识,何乐而不为呢?

2. 听故事,感悟汉字的演变过程。

  六七岁的孩子年龄小,注意力不易集中,如果生硬的讲解这个字第一笔什么,第二笔什么,你应该怎样怎样写,无疑使孩子感到学汉字是枯燥的,没有意思的。如果让刚学汉字的六七岁孩子在生动的故事, 美丽的图画中学习汉字,无疑是激发学习汉字的好方法。所以,我以日字为例,安排学生伸出小手和老师一起描画太阳,讲一讲古人是怎样造出这个字的,为孩子架起与古人对话的桥梁,让孩子亲身体会古人造字的过程,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欲望。使汉字不仅仅是方块字,而是一幅幅美丽的图画,更加生动。也为下面的自学打下基础。

每个孩子都有表现的欲望,尤其是一年级的小孩,于是我安排了为形声字配图,再与现代字相对应的找朋友游戏,让他们自己学习汉字极大地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和欲望。

 通过找,叫名字学生已经有了初步的音、形的记忆。

3、一年级上册识字2:金木水火土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

一年级上册识字2:金木水火土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

一、说教材

本课是一篇具有中国传统文化气息的儿歌,向我们揭示古人认识世界的一种思维观念,即以自然界的5 种物质金、木、水、火、土,作为构成宇宙万物及各种自然现象变化的基础。五行之外,最重要的就是天地日月了。天在上,覆盖万物;地在下,衍生万物。太阳、月亮一直贯穿古今。本课插图与第一课插图合用,人立于天地之间,再次让学生感受时空的浩荡,以及人在宇宙万物中的重要性。

   这是一篇短小的儿歌,前两行数字与五行相对,后两行天地与日月相应。朗朗上口的 诵读极易引发学生的兴趣,本课堪称识字小文的典范。

二、学情分析

  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和独立识字的能力,是课程标准着力强调的基本理念。因此,本节课教师以自主交流、小组互为主体,努力将学生的识字愿望与课程标准理念相 结合,引导学生学习独立识字,获得识字过程的丰富体验。

三、学习目标

1.通过猜字谜、熟字比较等方法,能正确认读一、二、三、四、五、上、下等7个生字;通过教师指导,学生相互评价等能正确书写笔画一 丨和一、二、三、上;

2. 通过教师领读等多种方式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感受数字儿歌的特点。

  评价任务

1.能正确认读一、二、三、四、五、上、下等7个生字;正确书写笔画一 丨和一、二、三、上;

2.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感受数字儿歌的特点。

  四、说教学过程

  环节一

  音频激趣,诵读导入

1.导言:听,一群小朋友在诵读什么呢?

2.播放《金木水火土》音频文件,组织学生认真倾听3遍。

3.交流:你听清小朋友诵读的内容了吗?

  你能尝试着说一说吗?

4.播放《金木水火土》视频文件(带有字幕),学生看着文字,跟着声音诵读。

一年级学生对新鲜的事物充满好奇,尤其对朗朗上口的儿歌更是充满兴趣,上课伊始,就将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完全集中在教学内容上,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环节二

  自主交流,了解韵文 1.自由朗读儿歌,遇到读不准的生字,先圈起来,再请教老师或者同学,反复读几遍。

2.指名朗读,集体订正后齐声诵读。

3.小组合作:

(1)自由朗读小文,一边读一边想一想:每一句话讲了什么内容?

(2)你读懂了什么?把你的想法告诉小组同伴。

4.集体汇报,教师相机指导,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第一行中一二三四五是数字。除此以外,你还知道哪些数字?(六七八九十等)

(2)第二行中金木水火土指的是五行。教师讲解:古代的人喜欢用五行代表自然万物,他们认为自然界的一切都和金木水火土有关。

(3)第三行中天地分上下,天地指的是天和地,头上为天,脚下为地。我们就生活在天和地之间。

(4)第四行中日月照今古,日月指的是太阳和月亮,太阳和月亮从古代照到今天,永久不变。

5.齐声诵读。

  韵文内容简单,教师引导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展开小组合作,在互动交流中获得对韵文内容的大致理解,教师再针对重点和难点加以点拨,必然实现水到渠成的教学效果。

  环节三

  合作学习,识记生字 1.小组合作:仔细观察老师发给同学的7张字卡,怎样能又快又准地记住它们?

2.学生汇报:大声朗读生字,并说一说你是怎样记住这个生字的。

  预设:

(1)一、二、三是三个长得很像的兄弟,一个横就是一,两个横就是二,三个横就是三。教师相机出示上、下的字理演示动画。

(2)上、下也是两个长得很像的兄弟,竖、短横在一的上面,就是上;竖、点跑到了一的下面,就成了下。教师相机出示上、下的字理演示动画。

(3)四和田长得很像,把田里面的十换成 就是四。

(4)五字可以用猜字谜的方法识记一个工人腰里挂着一把折尺( )。

3.出示字卡,学生领读、自由读、小组读、开火车读。

4.生字运用,在7个生字中选择自己喜欢的字,为它组词,比一比谁组的词语最多。如果这个字的词语较少,可以用其中一个词说一个完整的句子。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小组互动交流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在此基础上,教师给予必要的点拨、演示、资料补充,使学生对7个生字的字形和字义获得整体上的认识。

  环节四

  指导书写,掌握笔顺 1.复习书写姿势:书写时要做到哪三个一?(胸离桌子一拳远;眼离书本一尺远;手离笔尖一寸远)

2.认识田字格:

(1)引言:从今天开始,我们就要练习写字了!我们先来认识一个写字小助手,它的名字叫田字格。

(2)动画展示田字格,学生一边观察动画中变红色并闪烁的部分,一边倾听田字格的自我介绍。

  我叫田字格,我中间的横线叫横线,横中线把我均匀地分为上下两部分。我中间的竖线叫竖中线,竖中线把我均匀地分为左右两部分。横中线和竖中线交叉,又把我分成了左上格、右上格、左下格、右下格四部分。

(3)学生观察田字格,用手指一指田字格的每一部分,再说一说它们的名字。

(4)教师小结:写字时,要注意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指导书写一、二、三、上。

(1)动画展示横竖两个笔画的书写,学生先观察它们的笔画走向,书空模仿,再观察两个笔画在田字格中所占的位置,最后在练习本中练写。

(2)动画展示一二三上的笔顺,学生一边观察一边用右手模仿书空。

(3)观察例字: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语文书第8页中的书写范例,看一看,每一个笔画占田字格的什么位置。

(4)教师范写,请同学们当小老师给老师讲一讲每一个笔画应该占田字格的什么位置。遇到学生说不准的地方,教师重点讲解。

(5)学生完成书中写字练习,先书空笔顺,再观察每一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重点看清难写笔画的写法,然后描红,最后练习书写。(提醒学生注意书写姿势)

(6)教师巡视,对个别学生予以指导。

(7)利用投影仪进行书写展评,鼓励学生多观察,掌握横竖的写法。本节课是一年级学生第一次书写,因此教师的书写指导必须到位。教师在本环节采用动画演示、课本观察、集中讲解、教师示范、自由练写等方法指导学生书写,并针对关键笔画进行了反复强调,使学生准确掌握所学汉字的书写,为后续的汉字书写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教学反思

  一年级的小学生刚入学,还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本节课我注重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

1.以动画视频化解教学难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刚入学的孩子并不是每个人都有拼音基础,有些孩子识字量少,又不会拼音,他们读起韵文来困难较多。小韵文音频和视频就解决了这一难题。另外,在写字过程中,我利用动画展示生字的笔顺,利用动画突出笔画在田字格中所占的位置,这都起到了直观示范的作用。学生的感知是清晰的,学生的理解是轻松的,学习的效果是实在的。

2.注重书写姿势的指导和要求,为学生夯实基础。现在的孩子大多不注重书写姿势,不注重握笔姿势,写着写着,姿势就发生了变化。因此,我在写字指导过程中反复强调书写习惯,反复纠正学生的错误习惯,并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

4、一年级上册课文6比尾巴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

一年级上册课文6比尾巴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

1. 文本解读:本文是一首简短而精悍的儿歌,采用三问三答的排比手法,进行了两组问答,共展示了六种不同的尾巴,同时采用了比喻的手法,用词简洁,抓住了六种动物独有的特征。儿歌韵味十足、朗朗上口,使学生在学习中便于记忆。

2. 教学设计

A、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及学生的认知特征,我将教学目标设置如下:

知识与能力:认识尾、猴、鼠等12个生字,会写比、巴等4个生字,熟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熟悉排比句的语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课文学习中,了解不同动物的特征,养成细心观察的好习惯及热爱动物的美德。

B、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找出课文中不同动物的尾巴的特点,并能理解长、短、弯、扁的意思。

教学难点:学以致用。找出生活中其他可以用长、短、弯、扁来形容的物品。

C、教学工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去过动物园吗?在动物园里,你们都见到了哪些动物?

生1:猴子。

师:好,猴子。你见到猴子的尾巴是怎么样的吗?

生1:长长的。

师:嗯,长长的。还有什么动物的尾巴也是长长的?

生2:老虎的尾巴也是长长的。

生3:大象的尾巴也是长长的。

师:嗯,同学们都很棒!尾巴长长的动物已经找出来好多了。那有没有尾巴不一样的动物呢?

师:看来同学们一时想不出来。那今天老师带你们去找一找尾巴不同的动物。请同学们翻开课本第5页《比尾巴》。

导入设计意图:好的导入,是成功的一半。利用提问解惑的谈话方式导入,可以开发学生的探索欲,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文,能够更加认真地去学习,去寻找答案。

(二)初读:

1. 老师领读,学生跟读。

2. 指导字音:比、扁、弯、鼠、伞、孔。

3. 学生交流、老师补充:找出课文不同形状的尾巴,并把相应的动物对上号:长-猴子,短-兔子,像把伞-松鼠,弯-公鸡,扁-鸭子,最好看-孔雀。

4. 全班齐读。

(三)析读:

松鼠的尾巴好像一把伞

1.句子中说哪种动物的尾巴像一把伞?(松鼠)

2. 伞是怎么样的?(展示伞的图片,帮助学生理解)

3.为什么要用好像这个词?(因为松鼠的尾巴不是真正的伞)

公鸡的尾巴弯

1.弯是怎么样的?(在黑板上划出弧形展示弯的形状)

2.公鸡除了尾巴弯还有什么特点?(会打鸣、有鸡冠)

3.请同学们说说公鸡与母鸡的区别。(公鸡会打鸣,母鸡会下蛋)

孔雀的尾巴最好看

1. 孔雀的尾巴是怎么样的?(展示孔雀多张图片,尤其是开屏的图片,帮助学生理解)

2.最是什么意思?(第一,没有能超过它的。)

3. 为什么要用最字?(显示孔雀尾巴好看的程度)

(四)品读:

1.熟读课文,找出课文中不同尾巴的特点,同桌之间交流,总结出生活中其他具有这些特点的物品。

2.课件出示:

板凳( ),方凳( ),香蕉( ),饼干( )

竹竿( ),筷子( ),月亮( ),扁担( )

(五)小结:

同学们,学了今天的课文,我们已经知道了猴子的尾巴长,兔子的尾巴短,松鼠的尾巴像把伞;公鸡的尾巴弯,鸭子的尾巴扁,孔雀的尾巴最好看。同学们下次再去动物园的话可以多观察一下这些动物的尾巴。好,我们大家现在最后朗读一下课文,在朗读声中结束今天的课程。(全班齐读课文)

(六)作业:

学科内:1.识字写字:将今天新学的生字(带拼音)抄写5遍。

2.阅读培养:熟读课文3遍。

3.口语交际:将文中6种动物的尾巴,描述给爸爸妈妈。

学科外:与爸爸妈妈一起观看科教栏目的《动物世界》,探讨里面动物的特点。

5、一年级上册识字8:小书包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

一年级上册识字8:小书包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第一学段要注重培养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一年级的孩子还没有自主识字的能力,教师要针对不同类型、不同特征的生字,顺应儿童的心理,结合学生的生活体验,巧妙创设各种有趣的情境,使学生饶有兴趣地主动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本课设计力求对学生识字兴趣的激发和识字能力的培养,用联想、比较、拆分、组合等方法引导学生自主识记生字,夯实识字基础。通过反复诵读儿歌,引导学生要好好爱护这些学习用品,养成整理、爱惜文具的好习惯。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生字卡片,制作多媒体课件及与课文中生字相关的实物图片。

学生准备:预习生字,并在家长的帮助下制作生字卡片;朗读课文。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猜谜激趣,导入新课

1.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这节课我们先来猜几个谜语。(课件出示谜语)

(1)小黑人儿细又长,穿着木头花衣裳。画画写字它全会,就是不会把歌唱。(铅笔)

(2)像糖不是糖,有长也有方,帮你改错字,它可不怕脏。(橡皮)

(3)小方盒,薄又薄,里面知识可真多!(书)

(4)有方有圆,有高有矮,肚里有笔,书包中藏。(笔袋)

2.揭题:铅笔、橡皮、笔袋它们都藏在哪里?(书包里)相机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学习书包两个字。

(1)拼读书包两个字的拼音。引导学生注意书是翘舌音。

(2)识记书字。图片 揭题时,只识字即可,不必指导书写。

拆分法可以把书字分成三部分:由横折、横折钩组成了一个楼梯的形状,还有一个竖和一个点。然后编小口诀记住书字:书是小阶梯,一竖到顶点。

数笔画书字由四笔组成,横折、横折钩、竖、点。

(3)观察包字,相机学习包字的偏旁图片包字头。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还在哪些字中看到过这个偏旁?(句、勺等)

(4)自由交流:你喜欢什么书?用一句完整的话告诉大家,可以说书的种类,也可以说书的名字。

(5)课件出示皮包、挎包、钱包、书包等图片,引导学生说出几种包的名称,并拓展:你还知道哪些包?

设计意图:以谜语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识字教学的过程中注重音、形、义的组合,使学生不但记得牢,还能加深对字义的理解。

二、合作学习,活学活用

1.指导学生朗读课文中的六个词语(橡皮、尺子、作业本、笔袋、铅笔、转笔刀)。已经认识的字,大声地读出来;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指名领读这六个词语。其余同学要认真倾听小老师的领读,准确跟读。

3.课件出示书、包、尺、作、业、本、笔、刀,组织学生从自己的字卡中取出这8个生字,并展开小组识字活动:

一读:大声读出你认识的生字,并将这些字卡放在一边。

二学:拿出自己不认识的字卡,请小组同学为你讲解字音和记住这个生字的好方法。

三议:将小组同学都读不准的生字或自己识记困难的生字卡片贴在黑板上,集体交流识记方法。

4.集体交流:怎样能帮助同学准确记住这几个难字?先动脑想一想,再和全班同学一起分享。

(1)笔:竹字头是竹字的变形。出示毛笔的图片。毛笔的上面是竹管,下面是毛,组成了我们今天学习的笔字。笔是会意字。

(2)尺:翘舌音,可以和尸进行对比,尺比尸多了一捺。

(3)作:平舌音,亻叫作单人旁。

5.巩固识字:

(1)开小火车:读字并组词。

(2)小游戏:小组内四人一起玩找朋友的游戏。将实物与词语卡片对应放好。小组内评价。

图片图片(3)记忆比赛:以课件的形式快速出示生字,一次出现四个字,看谁读得好,记得准。

(4)扩词练习:尺、本、刀扩词。

6.做课间操《上学歌》。

设计意图:这一片段采用了集中识字的方法。教师在导学的基础上,放手让孩子自己学习,并有创造性地进行部件组合、猜谜等游戏,引导学生用学到的本领来制造学习的乐趣,在乐趣中识记生字。

三、动手实践,有序表达

1.过渡:同学们学生字学得非常好,现在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这些词语,并在我们的小书包里找出它们。(读一个,找一样)哎呀!书包都被我们翻乱了,你们能自己整理书包吗?(自己试着整理书包。)

2.表达:教师建议学生用先接着然后最后这样的句式来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整理书包的。学生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达。

设计意图:联系儿童生活实际是教学的立足点,学生自主识字、流利表达是教学的重难点。本环节充分利用了教材课后习题的导学作用,将课后习题中单一的实践训练与学生的语言表达有机地结合起来,引导学生有序地组织语言,说清楚自己做事情的顺序,将语言学习和实践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

四、指导写字,规范美观

1.学习书写刀字。

(1)引导学生发现刀字的撇是在田字格竖中线的位置起笔的。

(2)教师范写,请同学们注意笔顺,和老师一起说笔画名称。(横折钩、撇)

(3)学生练习书写。

(4)展示评价。

2.学习书写尺字。

(1)引导学生观察尺字在田字格中的大概位置:字的大部分在竖中线的右边。捺要写得舒展、圆满。

(2)教师范写,请同学们注意笔顺,一边看一边说笔画的名称。(横折、横、撇、捺)

(3)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提醒学生注意书写的姿势。

(4)学生书写展示评价,说一说怎么记住这个字。

3.学习书写本字。

(1)说一说:这个字和哪一个字比较像?(木)这个字该怎么写才好看?注意最后一笔短横不要碰到撇和捺。

(2)学生自己练习书写。

(3)展示评价。

4.学生练习书写,要把字写端正、写美观。

设计意图:一年级是写字的起步阶段,教师要详细指导字的基本笔画、写字的笔顺规则。要求学生认真观察后,仔细领会,悉心模仿笔画运笔,熟练掌握笔顺规则,体会汉字的美蕴含在每一笔、每一画之中。

五、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1.总结:今天我们一共认识了8个生字,会写了3个生字。现在让我们和我们新认识的好朋友道别。(课件出示生字,学生齐读)

2.布置作业。

今天学过的字回家读3遍。预习课文里的小诗歌。自己整理书包。

设计意图:再次巩固识记生字,引导学生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并能温故知新,为学习新知识做准备,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激趣导入

1.导言: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好朋友,早上,它陪我们上学。傍晚,它陪我们回家。离开它,作业本、语文书、笔袋保准无处安家,它就是我们的书包。(板书课文题目)

2.出示生词卡片:橡皮、尺子、作业本、笔袋、铅笔、转笔刀,指名朗读后齐读。

3.选择卡片中的一个或两个词语,练习说完整的句子。

设计意图:这样的设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把过去学过的知识与新知识联系起来,起到以旧带新的作用,并促进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

二、学习韵文,随文识字

1.朗读小韵文:

(1)教师范读韵文,要求学生听准字音,注意停顿。

(2)学生自由练读韵文,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同桌互读韵文,针对不足之处相互示范。

(4)指名朗读韵文,集体进行评议交流。

(5)齐声朗读韵文,要读得正确、流利。

2.通读全文,一边读一边想:这篇小韵文一共有几句话?每句话都说了什么?

3.汇报交流,教师相机引导学生展开韵文学习:

(1)学习第一句话我的小书包,宝贝真不少。

①在你的生活中,什么样的事物被称为宝贝?(我是妈妈的宝贝,紫砂茶壶是爷爷的宝贝)

②小结:值得珍惜的物品就叫宝贝。

(2)学习第二句话课本作业本,铅笔转笔刀。

①小组交流:小韵文里的宝贝指的是什么?先自由朗读课文,圈出宝贝的名字,想一想它们的作用,再填写学生活动卡,最后和小组同学交流自己的活动卡。

②集体交流:带着对这些宝贝的喜爱之情朗读第一句话和第二句话。朗读时可以适当突出真不少等词语,根据老师的提示再试一试。

(3)学习第三句话上课静悄悄,下课不乱跑。

①指生朗读,重点认读课字。课是左右结构的字,上课要用语言来交流,所以是言字旁。

②静悄悄是什么意思?(形容非常安静没有声响)那一般在什么情况下会是静悄悄的?(夜里静悄悄;大人没回家时,家里静悄悄;站队时静悄悄。)

③朗读全句,说一说:从这句话中读懂了什么?(上课时不要玩文具,下课后要及时收拾好文具不乱丢乱放。)

④这样的好习惯我们一定要养成,带着自信的语气朗读这句话。

(4)学习第四句话天天起得早,陪我去学校。

①出示图片,体会日出的时候就是早晨。用加一加的方法识记早字。

②学习校字。校是左右结构的字,是形声字。

③指导朗读。

图片4.齐读韵文。

5.做课间操。图片

设计意图:随文识字,激发学生识字、阅读的兴趣,让学生兴致勃勃地交流识字方法,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大胆创编,体会学习语文的乐趣,实现教学目标。

三、实践操作,有序表达

1.激趣:小书包是我们的好朋友,书包里的学习用品是我们的宝贝。你们会使用这些宝贝吗?

2.说一说怎样削铅笔。引导学生用上节课学过的先接着然后最后的句式来说话。

3.小组合作说一说怎样在桌面上摆放学习用品。引导学生正确使用方位词。我把(   )放在(   )的(   )边。

4.汇报展示摆放的结果。

设计意图:创造情境可以帮助学生进行口语表达训练。帮助学生树立想说、能说、抢着说的意识,促使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和语言文字的使用者。

四、指导写字,认真细致

1.学习书写早字。

(1)引导学生观察早字的字形特点及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日略扁,十的横要写在横中线上。

(2)教师范写,请同学们注意笔顺,一边看一边说笔画的名称:竖、横折、横、横、横、竖。

(3)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提醒学生注意书写的姿势。

2.学习书写书字。

(1)引导学生观察书字的字形特点及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书字的横折钩的横写在横中线上,左边略低,右边略高,竖写在竖中线上。

(2)教师范写,请同学们注意笔顺,一边看一边说笔画的名称,讲解书写规则:从上到下。

(3)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提醒学生注意书写的姿势。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字的每一笔、每一画在田字格里的位置,讲解起笔、收笔的位置和笔画的轻重、长短及占格等情况,这样,学生的第一印象会比较深刻。教师示范和学生反复练习结合起来,才会写出美观大方的字来。

五、课堂巩固,课外拓展

1.读两遍课文。新学的生字读3遍。

2.自己整理书包,收拾自己的书桌桌面。和家长介绍自己是怎样摆放桌上的物品的。

设计意图:巩固识记生字,引导学生整体回顾学习的内容,培养学生在生活中自理、自主的能力,让学生与家人分享学习的快乐,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

教学反思

为了帮助学生成为真正的语文学习的主人,成为语言文字的使用者,本节课,我重点进行了以下两个方面的尝试:

1.情境中趣味训练。情境是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的有效媒介。在本节课中,我先后创设了借助学习用品读词、整理小书包、联系生活体验静悄悄等多种情境,促使学生在体验活动中增强对字词及韵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的能力。

2.活动中趣味训练。活动体验可以帮助学生在兴趣中进行口语表达的训练。在本节课,我多次创设这样的体验活动,例如,一边读词语,一边从书包里掏出物品,一边介绍这些宝贝的名称,并说清这些物品被称作宝贝的原因。帮助学生树立了想说、能说、抢着说的意识。

6、一年级上册识字7:大小多少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

一年级上册识字7:大小多少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图文对照等方法,认识多、少等12个生字,认识反犬旁,会写少、小等生字。

2.正确朗读课文,了解大、小多、少的对比关系。

3.在朗读中初步感知个只等量词的使用。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识字7。(板书课题:大小多少)

(1)学习生字 小。

大这个字我们学过了,跟老师一起写。(指名

上台)让我们用身体摆个大字。

在你们的心中,什么又是小的呢?(指名答)一颗颗的沙粒就非常的小。(板书:小)写的时候要先写中间的竖钩,后写两边的点。看看小字,在这个字中,你还能找到小沙子吗?(指名答)

(2)学习生字多少。

多这个字很好玩,上下两个 夕搭在了一起,你知道这搭在一起的是什么吗?(出示肉多图。指名读。)这个字最早表示肉很多,都堆起来了。

少和小很像,看老师写,仔细观察有什么不同?(指名答,注意第一笔不能带钩。)

2.指名读课题《大小多少》,注意词连读。再看看这四个字,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反义词)

3.(出示开心农场地图)老师要带小朋友去好玩的开心农场游玩,看看这里什么大,什么小,什么多,又什么少呢。

(设计意图:识字教学要重视培养学生热爱汉字的情感,感性形象地识字,感受汉字的情趣,不要割裂汉字的音形义,将汉字作为抽象的符号死记硬背。要增强学生学习汉字的信心,养成独立识字的能力。)

二、初读儿歌,整体感知

1.师范读。

2.指名读儿歌,注意相机正音。

3.谁来说一说,你通过读儿歌知道开心农场里有什么吗?(生交流)

4.开心农场里有可爱的动物,还有好多的水果,真是个好玩的地方,我们快走进去看一看吧。

三、学习第一部分

1.走进开心农场,这里的动物可真多。(出示第一、二句话)读一读,圈出动物的名字。

2.指名读,师相机在课件上圈出。

3.我们来认一认它们的名字。(出示词卡:黄牛、猫、鸭子、鸟)指名读,相机正音,黄是后鼻音韵母,鸭子的子是轻声。

4.我们的祖先为什么给它们起这样的名字呢?

(1)(出示黄牛图)这就是牛。瞧一瞧,牛的头上有什么?(指名答)牛这个字里面也有牛角呢,(出示牛头图、牛的古字和牛字)你发现了吗?牛这个字就是根据牛头的样子造出来的,我们一起再读一读这个字。

(师指黄牛图)黄牛可是农民伯伯种田的好帮手。它的兄弟姐妹也都个个棒棒的。(出示其他牛的图片)这些你都认识吗?和小朋友说一说你对它们的了解。(生交流)

这是水牛、奶牛、牦牛。(相机出示它们的名字,一起读一读。)这些牛都很能干,我们对很能干的人也会说:你真牛!

(2)教学犭。(出示犭和一只小狗的图片及犬字)反犬旁就是一只站起来的小狗的样子,数一数,小狗有几条腿?(出示猫图)再看看小猫呢?很多像小狗一样有四条腿的哺乳动物,名字里都有反犬旁。

(出示汉字猫)我们再把右边的苗连起来读三遍。你发现了什么?(像猫叫)

(出示其他带有犭的动物名字:狼、猪、猴生认读。)

(3)(出示小鸟图和汉字鸟)看小鸟的图片,再看鸟字,你能在汉字中找到小鸟的眼睛和爪子吗?(指名答)一点就是小鸟的眼睛,一横就是小鸟的爪子,鸟这个字就是根据小鸟的样子造出来的。

(4)(出示鸭子图和汉字鸭)鸭子的名字里面怎么也有一只鸟呢?让我们仔细看一看它的样子,再摸一摸它。(指名答)鸭子和鸟一样有翅膀有羽毛,所以是鸟字旁。

我们再来看看这个字左边是甲,古音gɑ。按照古时候的音念三遍,嘎嘎嘎。这一次,你又有什么发现呢?(甲和叫声有关)

这些动物的名字是根据它们的样子和特点造出来的,我们再读读它们的名字。

(设计意图:关注汉字的构字思维去教学牛犭鸟和形声字鸭,引导学生探寻识字的逻辑线索,学会思考和分析,科学地识记字形,发现规律,举一反三,自主识记。这样引导学生识字,不是只关注眼前的一个字,而是重视培养学生的识字思维,促使学生对识字序列性和规律性的感知与掌握。)

5.黄牛和猫谁大谁小呢?看一看它们的样子,比一比,请你们上来贴生字字卡大和小。

像小猫一样小小的,我们说(一只。出示词卡,认读),像牛一样的大个子,我们就说(一头。出示词卡,认读)。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这句话,读出它们不同的样子。

6. (播放动画歌曲《数鸭子》)看鸭子游过来了(贴图),快来数一数吧,你数了多少只鸭子?(生自由发言)

这么多的鸭子在一起就叫(一群。出示词卡,认读。)

这里又有几只鸟儿呢?(点红一只)(出示第二句和图)我们一起读一读。鸭子和鸟儿谁多谁少呢?(指名生上台贴词卡多和少)

7.小结:我们通过比一比,开心农场中动物的大小多少就弄明白了。

8.齐读第一、二句话。

四、学习第二部分

1.开心农场里有很多的果树呢,我们今天来得正好,果子大丰收了,老师把它们都装在这个袋子里了。它们的名字都写在了你们桌上的信封里,请你们和同座位小朋友拿出来认一认,选出你最想吃的,准备来点餐。(同桌互相认读生字卡片)

2.你想吃什么呢?请一个同学上来,摸出来哪一个,想吃的人就举起它的名字。(依次贴卡片:苹果、枣子、桃子)少了什么?画出杏子。

3.再读读它们的名字,你有什么发现?(这些字里都有木),都是长在树上(出示苹果树、枣子树、杏树、桃树图片)

4.我们也来帮它们比一比大小多少吧。(出示第二部分课文,指名读。)

5.像小枣子这样圆圆的,我们就用(一颗)。

杏子会有多少呢?我们一起来画一画。(师生一起动手)真像高高的小土堆啊!所以堆字左边有个土。

6.我们也来比一比,你会用上 大小多少来说吗?

苹果大,枣子小,你能把苹果大变成苹果小吗?学生自由想办法。(出示图片:西瓜大,苹果小)瞧,大小多少都是相对的,要看它和谁比了。

(设计意图:在识字教学中关注学生的学习心理,将学生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识用结合。这里没有用教师为主的讲解汉字和机械地重复抄写方式,而是让学生自主发现和实践运用,提高识字的效率。)

五、齐读全文

齐读。分男女生读。

六、书写生字

1.练手腕。下雨了,沙沙沙,小朋友,转圈圈。滑到左,滑到右,遇见朋友,点点头。

2.师范写,指导书写牛和鸟。

7、一年级上册课文1秋天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

一年级上册课文1秋天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

说课就是教师口头表述具体课题的教学设想及其理论依据,也就是授课教师在备课的基础上,面对同行或教研人员,讲述自己的 教学设计,然后由听者评说,达到互相交流,共同提高的目的的一种教学研究和师资培训的活动。所以说课稿本身没有太多要求,更多的是对说课者在口述过程中的思路要求比较更多一些。

  一、说教材

1、单元及教材分析

《秋天》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的教学内容,具体编排在第三单元第四课,属于关注自然单元,我准备用一课时完成本课教学。本单元选取了《春》、《济南的冬天》等文情并茂的优美诗文,易于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的能力。《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要注重从课文整体的角度进行教学;简化教学头绪,强调内容综合。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要突出词句理解、文意把握、内容探究等方面的教学。

  《秋天》是现代著名作家何其芳20岁时所作。诗不长,仅三节。很精粹,但容量大,而且画面感很强。以秋天为经线,以幽谷、农舍、渔舟、牧羊女 诸般景致为纬线,为我们编织了三幅绚丽多彩的秋景图。它们具有既来自人世又远离尘俗的清静、清远、清甜、清柔的特点;表现了诗人对秋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本诗语言流畅、优美,是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和审美教育的好教材。

  2、教学目标的预设

  依据本单元本课的特点,从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考虑,预设本文教学目标如下:

  认知目标:有感情的反复朗读并背诵全诗;进行语言积累;

  能力目标:把握诗歌意境,感悟诗人思想感情;培养学生解读、鉴赏诗歌意象的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健康高尚的审美情操。

  3、教学重、难点的预设

  依据以上两点,我预设本课的教学重、难点如下:

  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反复吟诵,感悟诗句含义,体味诗歌清远、闲静的意境美。

  教学难点是揣摩诗歌的清丽的意象和质朴晓畅、情景交融的特色。

  二、说教法

  1、教学的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里指出: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全面提高语文能力。所以我根据本课目标和内容,从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基础、发展水平出发,应用各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在教师的引导下围绕中心议题发表各自的意见,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争议,激发他们主动去获取知识,培养健康情感。

  《教学中要重视的问题》指出:语文教学中,要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而本文是文质兼美的写景诗歌,适于朗读,所以讲析文章时,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领悟文章描绘的自然美。

  2、学情分析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是教师授课的依据与出发点。而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初步感知课文和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能力;对语言文字也具有一定的感悟能力。而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这节课,作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我尽量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引导学生一步一步探究来完成教学的目标。

  3、教学方法

  根据课文文质兼美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激发兴趣法(引秋)、问题导引法(品秋)、讨论质疑法(品秋)、诵读法(诵秋)。

  主要以出示秋天的风景图片、使用相关的课件来辅助教学。

  4、说学法

  我认为教师教给学生学法,正是实现叶圣陶老先生提出的: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教的目标。而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我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质疑为主线的教学思路进行学法的指导,采用了主体思维法、小组讨论法及反馈练习法。

  在指导过程中,先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然后根据一系列紧扣教学的问题,使学生自主地思考、分析、讨论,从而解决问题,并在课文赏析后完成课后问题进行巩固。使学生从感知到理解,从感性到理性,从学会到会学,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提高了能力。

  5、反馈调控措施

  根据我所授课班级学生底子薄、认知水平低、自觉性差的现状,我估计学生可能会在品秋写秋环节中出现困难,这时教师可根据当时的情况,就出现困难的环节,以对话的方式谈谈自己的看法,拉进师生距离,启发、引导学生发散思维,更好的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

  三、说教学过程

  这节课我是按引秋诵秋品秋写秋进行教学的。其中我把教学重点突出在诵秋环节;在品秋环节中突破本课的教学难点。

  (一)引秋(2分钟)

  教师给学生们展示秋天的风景图片,请学生说说看了图片,想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由此创设情景导入。(出示课题)

  设计意图:轻松的心情利于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让学生带着自己的感受进入课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观察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二)诵秋(8分钟)

  本环节以读为主,使学生对文中所描绘的秋有个总体印象。

  1、 初读课文,划出文中的生字、词。

  2、 教师范读,学生划出朗读节奏、分辨朗读语气、语调。

  3、 学生自读与赛读,并在学生中互评,教师给予适当的鼓励。

  4、 请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诗节朗读,也可找出你认为诗中用得好的词语,做适当的批注,并与同学交流。教师也可找出自己喜欢的诗句、词语与学生进行交流,对学生加以引导。

  设计意图:这样就能使学生入景、入情的感知课文内容。使学生在初步掌握朗读技巧,培养语感的同时,还能够掌握精读的方法、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方法和习惯,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也注重了对学生智力素养中注意力的培养,使学生的认知能力以及非智力素质中的兴趣与情感得以提升,锻炼学生的自信心。同时也突出了本课的教学重点。

  (三)品秋(20分钟)

  在此环节中,学生组成小组,主要围绕教师给出的三个问题讨论、质疑,探究全诗。

  ①找出每节诗的点睛之句。

  ②诗中刻画了几幅图景,请分别给它们命上整齐、漂亮的名字。

  (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发言,板书。)

  ③这首诗创造出了一种什么样的氛围?

  (归结出诗文的特点并板书出来。)

  设计意图:本环节以学生讨论为主,教师辅助引导为辅,使学生能够很好的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使教学目标中的能力目标得以实现。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的精神,共同分享合作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喜悦。这实际上也是教给学生一种阅读的方法,在学生的领悟能力得到锻炼的同时,检测了学生的思维品质,语言的归纳、整合能力,并使之得以提高。把学生对诗的理解上升到了一个高度。

  请学生仔细聆听诗人的深情絮语(教师有感情的朗读),展开想象的翅膀,看看在自己的头脑中形成了怎样的画面,并把它描绘出来。

  设计意图:这是对本课知识掌握情况的反馈。教师可以通过学生描绘的图景,了解到学生对诗文的理解程度,若学生理解有不足之处,教师可以自己头脑中的图景加以引导。这不但培养了学生的联想与想象能力、口头表达能力,还使学生感悟到诗的意境美,以突破本课教学的难点。

  (四)写秋(15分钟)

  这个环节着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与情感态度两方面的语文素养。

  1、请学生根据自己的认识,也以秋天为题写一首小诗或画一幅画。并给大家展示出来。

  设计意图:根据阅读最近发展区的原理,进行知识的迁移训练,注重语文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养成一种关注自然、体验自然和发现美的习惯。也可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思想观念。体现了教学目标中的能力目标。

  2、请同学们一起歌唱秋天(试背)

  设计意图:教师可在学生试背过程中,在此出示与诗文有关的图片,让学生边看图片边回忆诗文,进行背诵。这可以使学生智力素质中的记忆力得到锻炼,同时也可掌握一种理解记忆的方法。在朗读以及理解的基础上背诵,达到了教学目标中的认知目标。

  3、布置作业:①查找描写秋天的诗歌、名句。

  设计意图:在积累字词句篇的同时,锻炼了学生筛选、查找资料的能力。

  ②完成课后研讨与练习三:比较《秋天》与《秋景》,说说两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异同。

  设计意图:这是对学生本课所学知识的验收以及培养学生思维方面的拓展与延伸。

  (五)、板书

  在这节课的授课过程中,我能够摈弃传统教学中以教师分析、讲授诗歌意境为主的做法,积极尝试用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创设校本实例及校本意境,尽量使课堂充满活力,把课堂还给孩子,积极努力尝试调动学生的能动性。让孩子们在学习中互相合作,共同探讨直至最后能独立品诗、写诗或作画,以突出语文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我认为这也体现了与其他相关学科之间的渗透。让孩子们通过读诗来感悟生活,通过联系生活,更好的品味诗意,领悟意境,我认为这充分体现出了语文的人文性,为孩子营造了一个 大语文的氛围。

此说课稿,是采用口头表达的方面进行书写的方式,大家可以从中进行精简分析,按照另一种树状的方式写出来,无论如何,说课稿没有特别规范的文稿,只要你能说的很有条理即可!

8、一年级上册汉语拼音an en in un ün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

一年级上册汉语拼音an en in un n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anen in un n》是部编版小学语文教科书一年级上册汉语拼音单元第12课,教材一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本课的主体内容五个前鼻韵母和三个整体认读音节,以及一幅情境图,情境图中隐藏着很多前鼻韵音节;第二部分是声母与前鼻韵母相拼的拼读提示和拼出来的音节;第三部分是一幅风景图和对应的四个词语;第四部分是一首诗歌《家》,诗歌注了音,本课要学习的多个前鼻韵母包含其中;第五部分是本课要求会认的三个生字与要书写的音节词提示。

【教学目标】

1. 正确认读前鼻韵母an、en、in、un、n和整体认读音节yuan、yin、yun,读准音,认清形。

2. 正确用an、en、in、un、n和声母拼读。在四线格中正确书写音节词。

3. 借助拼音,正确认读蓝天、白云、草原、森林4个词语;正确朗读诗歌《家》。

4. 认识草、家、是3个生字。

【教学重难点】

1. 本课韵母和整体认读音节的正确认读,与声母的正确拼读。

2. 巩固j、q、x与an、n相拼省掉两点的规则。

【教学过程】

一、复习韵母,导入新课

1.复习单韵母:同学们,我们学习的六个单韵母,大家一起背一背。

(1)全班背、指名背。

(2)板书六个单韵母。

2.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要学习五个新的韵母,它们和我们前面学的单韵母有关系哦!大家看老师在黑板上书写。

(2)师在单韵母后面一次加上n,完善课题:an en in un n

(3)聪明的小朋友,发现了什么?

(4)教师小结:今天要学习的韵母就是在单韵母的后面加了一个n!不过,o的后面没法加n,因为,o的后面加n,音发不出来,所以没有这个韵母。

【设计意图:本节课的学习从单韵母的复习导入,注意旧知新知的衔接。学生首先从形状上认识五个前鼻韵母,开门见山,省时高效。】

二、抓住发音,教学韵母

1. 引出类别:这五个韵母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前鼻韵母。请大家跟我说

前鼻韵母,前鼻韵母。

2.教师示范:这五个前鼻韵母怎么读呢?请大家听老师读。

教师分别指着韵母发音。

3.带读韵母母:

(1)请同学们跟我读:

ananan

enenen

ininin

ununun

nnn

(2)师讲授发音要领:发音时,嘴巴先做好发单韵母的口型,发出单韵母,然后把嘴巴迅速合上,使声音从鼻腔里传出。

(3)学生自由练习

(4)带上四声,学生自由练习。

(5)指名发音,相机纠正。

(6)小老师带读。

4. 自由拼读:前鼻韵母可以和很多声母做朋友,下面,我们就来拼一拼吧!

(1)拼读双拼音节: ban man gan han zhan shan ran

pen fen ken chen ren zen sen

bin pin min lin jin qin xin

dun tun lun gun kun hun zhun

jun qun xun

(2)根据下图,拼读三拼音节,提示上两点省略规则:

(3)拼读三拼音节:

b-i-an p-i-an m-i-an d-i-an t-i-an l-i-an

j-i-an q-i-an x-i-an

5.指名拼读:谁愿意把这些音节拼读给大家听一听?

指名随机挑选音节拼读。师生评议。

6.全班拼读:

(1)全班同学一起拼读。

(2)全班开火车拼读。

7.带调音节拼读:

(1)出示音节花瓣图,学生自由拼读。

(2)学生拼读给同桌听。

(3)随机指名拼读。

8.认识整体音节:

(1)这节课我们还将学习三个新的整体认读音节:yuan yin yun

(2)教师带读。

(3)学生带上四声练习。

【设计意图:这个板块的教学,任务较重。第一步是五个前鼻韵母的认读,教学策略是教师多带读,学生多实践。第二步便是韵母与声母的拼读,这是掌握韵母的关键。我们先不带调,让学生尝试拼读;接着带上声调,让学生练习拼读。为了遵循由易到难的学习规律,先让学生学习双拼音节,再让学生学习三拼音节。在学习三拼音节时,我们着重指导了介母i和韵母an与声母相拼的音节,这是因为在这样的音节中,an的发音发生了变化,不能当作an来对待,为了省去不必要的麻烦,我们建议将i和an当做一个整体来教,这样学生接受起来就会容易很多。第三步是整体认读音节的教学,按照教师带读、学生练习的步骤完成即可。】

三、观察插图,寻找音节

1.引导看图:同学们,我们来完成一个探宝的游戏。我们今天拼读的好多前鼻音节都藏在这幅图里,你能找到几个呢?

2.寻找音节:

(1)学生欣赏课本第46页图片。

(2)交流汇报。

(3)教师根据学生汇报,一一出示含音节的词语卡片:

预设:

◆电视屏幕里是雄伟的天ān门。

◆电视屏幕里还有lntiān、白yn。

◆爸爸妈妈坐在沙发上kn电视,妈妈正在n遥控开guān。

◆爸爸坐在左biān,妈妈坐在右biān。

◆爸爸戴着yǎn镜。

◆妈妈脖子上戴着项lin。项lin是绿色的,由一cun yunyun的珠子组成。

◆妈妈留着duǎn发。

◆沙发上yn着绿色的条wn。沙发很柔ruǎn。

◆爸爸穿着ln色的上衣,衣领上有ln色的条wn。

◆茶几上放着sān种yǐn料,其中有两gun可乐。

◆电视机旁biān有一个足球,足球也是yunyun的。

(4)教师带读含前鼻韵母的词语。

(5)学生开火车读。

3.练习说话:谁能把画面连起来说一说?

【设计意图:对课文主题图的利用,重在突出音节的再现与巩固。在看图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将关注点放在寻找隐藏的音节上,学生会觉得像探险一样,非常好玩。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将音节寻找出来后,再次认读,进一步巩固教学效果。】

四、朗读儿歌,巩固拼音

1.看图学词:

(1)放假了,聪聪的爸爸妈妈要带他去旅游,大家看,他们一家到了美丽的大自然

(2)出示课本47页插图,指名学生说一说看到了什么。

(3)出示拼音卡片,学生拼读:lntiān biyn cǎoyun sēnln

(4)出示词语卡片,学生认读:蓝天、白云、草原、森林

2.朗读儿歌:看到这样的美景,聪聪的爸爸忍不住感叹道:我想到了两句诗:蓝天是白云的家,树林是小鸟的家。(课件出示。)妈妈接着说:我也想到了两句诗:小河是鱼儿的家,泥土是种子的家。(课件出示。)爸爸说:聪聪,你也可以想两句诗吗?聪聪想了一会儿,说:我想到啦!我们是祖国的花朵,祖国就是我们的家。 (课件出示。)爸爸、妈妈连连夸奖聪聪:我们的聪聪也是小诗人咯!

小朋友们,你们记住聪聪一家写的诗了吗?没记住的同学,赶紧读一读吧!

学生自由练习朗读。

3.小组比赛:我们分小组来比一比,看看哪个小组读得最好!

4.全班齐读:

(1)师生合作朗读。

(2)全班一起读一遍。

(3)同学们会背了吗?我们一起背一背吧!

5.认识生字:诗歌中的三个生字大家会认吗?

(1)指名认读。

(2)组词开花。

【设计意图:将看图读词读诗结合起来,用聪聪一家去旅游将所有内容贯穿在一起。文中诗歌的出示,变成了聪聪一家创作的过程,更有情景感。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逐渐做到能够背诵,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完成识字任务。】

五、抄写音节,加深认识

1.教师示范:同学们,今天我们要抄写几个音节词语,请大家看老师在四线格里书写。记得我们的规则哦:有头往上申,有尾往下拖,无头无尾中间做。

2.学生练习:请大家在书本上描红各一遍。然后在拼音本上各写两遍。

【设计意图:练习书写,老师先示范,重点提示笔顺和在四线格中的位置,学生描红、练习,练习的遍数不宜太多。书写的规则用儿歌加以提炼,很有必要。】

【板书设计】

12 an en in un n

(板贴音节卡片)

9、一年级上册汉语拼音z c s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

一年级上册汉语拼音z c s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学会Z、C两个声母,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2、学会Z、 C与韵母组成的音节,能准确拼读音节。

3、 学会整体认读音节zi、ci, 会读它们的四声。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学会z c s的音、形、书写。

2.zi ci si三个整体认读音节的音形。

教学难点

三个整体认读音节与三个声母的字形区别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 导入:小朋友们,我们已经和拼音王国的很多字母宝宝交上了朋友,不知你们是否已经能快速的叫出它们的名字了?出示卡片让学生读。

2、真厉害啊,看来你们真的是好朋友了。拼音王国的国王知道我们104班的小朋友很热情好客,跟拼音宝宝交上了好朋友,他也很高兴,昨晚他跟我说他很想教我们小朋友一种本领,你们想知道是什么本领吗? (变魔术) 你们想学吗?不过他提出了一个要求:每个小朋友必须先认识几个拼音王国的几个新的拼音宝宝,才能开始玩变魔术的游戏。

(二)、学习z、c、zi、ci

1、 学习声母z

(1)我们一起来看看我们来到什么地方了啊,谁能来说说?引出声母z。

小姑娘在干什么呢?谁能来把写字这个词语说好。

她在写什么字呢?

对了,我们要认识第一个拼音宝宝就是它, 你们看看它像什么啊?

谁能来跟它打个招呼啊?讲解发音的方法。组织学生同桌练一练。

(2)拼读音节:声母都很喜欢交朋友,谁知道它都喜欢跟哪些韵母交朋友呢?

学生说,师板书。

谁能用我们以前的方法拼读这些音节呢?待会看谁读得最好就让他来当小老师。组织学生练习拼读。

谁能来当小老师教大家读一读。

那谁能给它们加上声调读一读呢?

课中操:拍手游戏。

(3)整体认读音节教学

z的双胞胎来了,它们长的像极了,而且名字也很象,你们听听老师怎么跟它们打招呼,你们认真听,看看有什么不同。

组织学生自己练练。

2、学习c

出示图片,让学生自己学学。方法同上。

三、变魔术

我们已经认识了拼音宝宝了,现在就可以来玩变魔术的本领了。

你们可要看清楚了,老师用这根绳子变出了什么?你们学会了吗?那么你们同桌玩一玩变魔术的游戏。

现在我们全班小朋友一起来玩啊。师说z、c、zi、 ci让学生变魔术。

四、书写z、zi、c、ci

1、拼音宝宝跟我们玩了那么久了,现在它要休息了,你能帮忙找找它们休息的地方吗?学生说老师范写。

2、组织学生练习写。

五、巩固

1、 我们要和拼音宝宝说再见了,谁能再来和它们打声招呼呢?指名认读。

2、鼓励学生回家跟自己的爸爸妈妈玩变魔术的游戏。

10、一年级上册汉语拼音j q x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

一年级上册汉语拼音j q x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学会j、q、x这三个声母,读准音,认清形。

2.初步掌握上两点省写规则。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拼读练习,学会j、q、x与单韵母的拼读音节及带调拼读音节,能准确拼读三拼音节。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激发对汉语拼音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j、q、x的发音、认形及其与韵母的拼读。

【难点】

j、q、x与相拼时上两点省写规则。

三、教学方法

图形结合法、儿歌教学法、朗读法

四、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教师首先复习检查g、k、h,再通过讲述母鸡带着小鸡买西瓜和气球的故事从而引出新课。

环节二:新课讲授

(一)学习j的音、形

教师提问:大屏幕画面上有谁?它在干什么?。

学生回答:画面是一只鸡伸长脖子去啄头顶上的蝴蝶。

教师总结:把鸡读得轻一点、短一点,就是我们声母j的读音。

口诀:母鸡戏蝶jjj,竖弯儿加点jjj。

(二)学习q的音、形

教师引导学生回答出图画中(小女孩用线拽着几只气球),把气球的气改成一声,读得轻一点,短一点就是声母q的读音。

口诀:气球拖线qqq,左上半圆qqq,像个9字qqq。

教师提示:b、p、d、q这四个声母,仔细观察它们长得很相似但是也有区别,不管是音还是形,学的时候要联系起来区别来记。

(三)学习x的音、形

教师引导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口诀:刀切西瓜xxx,像个叉叉xxx,像把剪刀xxx。

(四) j、q、x与单韵母的拼读音节及带调拼读音节,拼读三拼音节

口诀:小小有礼貌,见了j、q、x,帽子就摘掉,摘掉帽子不是u,是是还是。(上两点省写规则)

带调拼读(第一声、第二声、第三声、第四声)

口诀:声轻介快韵母响,三音连读要迅速。j、q、x真稀奇,见了a大哥,有话不敢说,拉来小i中间坐。

环节三:巩固提升

1.戴头饰,做游戏,找朋友,做拼读。

2.谈收获,说心得,作总结。认识了拼音王国的新的三个声母宝宝j、q、x,,不仅掌握了他们的音和形,而且学会了他们与相拼时两点省写的规则,更知道了他们的三拼音节怎么读。

环节四:作业设计

1.课后同桌间互相说一说,班级里姓名中含有j、q、x的同学的名字。

2.把今天学到的知识回家讲给爸爸妈妈听。并尝试如何在四线三格中吧它们写的工整、规范、美观,下节课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写的好的同学我们把它张贴到班级的书法一角中。

五、板书设计

j q x

一、jju jiajia

二、qqu qiaqia

三、xxu xiaxia

11、一年级上册汉语拼音g k h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

一年级上册汉语拼音g k h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举例

教学目标:

借助图片,正确拼读g、k、h和介母u、单韵母ɑ、o组成的三拼音节,初步掌握三拼音节的拼读方法。

教学准备:

字母卡片、音节卡片、挂图。

教学过程:

一、图片引入,学习三拼音节guā

1.课件出示图片,引导说话:图上画的是什么?(西瓜、黄瓜、南瓜)

图片

同学们,你们还知道什么瓜?(丝瓜、苦瓜、冬瓜)

图片引入,把三拼音节guā和学生熟悉的瓜建立联系,激发拼读的兴趣,降低拼读的难度。

2.学习拼读三拼音节guā。

(1)认识三拼音节。

在学生充分说话的基础上,教师相机出示音节guā,并提问:音节guā和前几课学的音节有什么不同?

教师板书guā的三拼过程:图片,并告诉学生:中间的u叫介母,像这样由声母、介母和韵母组成的音节叫三拼音节。

(2)学习拼读三拼音节guā。

教师示范三拼连读图片,学生跟读。

学生开火车、同桌互读,练习拼读三拼音节guā。

教师相机出示口诀声轻介快韵母响,三音连读很顺当,帮助学生掌握拼读的要领。

(3)学生拓展拼读guǎ、gu。

在对比中加深对三拼音节的认识。

二、同伴合作,练读三拼音节

1.出示三拼音节gu、kuā、huā、guō、ku、huǒ。

2.四人小组合作,练习拼读音节。

3.说说哪些词语里有这几个音节。(挂面的挂、郭老师的郭)

4.出示火,巩固音节huǒ的拼读。

5.课件出示:

图片

(1)指导学生说话:这几幅图上的是什么?

(2)教师出示三拼音节huā及其拼读过程,学生自己拼读。

(3)学生说说哪些词语里有这个音节。(桂花的花、牵牛花的花、牡丹花的花)

将音节词与生活中的事物结合起来,让学生感受到学习音节词的价值和意义。

12、一年级上册汉语拼音d t n l 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

一年级上册汉语拼音d t n l 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

《d t n I》教学设计

一、复习

上节课认识的声母朋友又与我们见面了,小朋友还认识吗? (示dt)

1、读卡片

2、做拼一拼,读一读游戏:出示母卡片d t,韵母卡片aeiu,让学生动手拼成音节,带小朋友读一读。

二、教学n

过渡:小朋友正坐着小火过山洞来参加拼音朋友的盛会呢? (课件展示情景兔图,点击山洞,拖出一个闪烁的n )这就是我们要认识的新朋友n。

1、谁能看图,编个顺口溜, 帮助大家记住这个新朋友呢? (一个门洞nnn, 茶杯倒放n nn......)

2、师范读、学生领读、齐读、互读正音。

3、辨析mn

念-念顺口溜,做一做手指操。

4、书写指导:

课件演示书写顺序,学生观察,练习。

三、教学I

过渡:小朋友正在玩赶小猪的游戏,(课件出示情 景图)赶猪时,嘴里会发出什么声音? (lu lu lu)

1、 (点击小棍,拖出闪烁的I,),这就是我们新认识的姆I。

2、教师反复读n1,让学生反复比较口型。

3、学生尝试发音。学生捏鼻子发n的音,松开鼻子发I的'音, 体会发n时,气流不同之处。(指名读开火车读女生对读)

4、姆I像什么样儿?你能编顺口溜帮大家记住它吗?

5、指导书写:

把拼音朋友送回家,让他舒舒服服地住进家,看课件演示,临摹,互评。

四、拼读音节

过渡:姆n l 会和哪些单韵母交上朋友组成音节呢?让我们一起做个猜,我猜猜猜的游戏。

点击课件,让学生猜读可能会出现的由声母n l 组成的带调音节。

(na nu lu nv ne le li ni)

猜对了就跟着他读一读。

五、复习巩固

1.猜字母游戏:左下半个圆是什么声母?伞柄朝下是什么声母?一个门洞是什么声母?一根小棒是什么声母?

拍手念顺口溜:对鼓鼓锤ddd,鱼儿跳t舞tt,一个门洞nn,小棍赶猪。

2、找朋友游戏。

教师:我请xx找朋友。(全体学生有节奏地拍手)

学生:我来找个好朋友。(边说边上台)

教师:声姆nnnn。

一学生: n是我的好朋友。(取出d的卡片)

众学生:对对对!n是我们的好朋友。(如错)错错错!请你仔细找朋友。

六、小结

13、一年级上册汉语拼音b p m f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

一年级上册汉语拼音b p m f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b、p、m、f四个声母,能认清形,读准音。

2、学会声母b、p、m、f与单韵母的拼音,会拼读

图片等音节。

3、初步学会读轻声。

4、会在四线格里照样子抄写b、p、m、f四个声母。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教学声母b、p以及拼音。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卡片认读带调单韵母。

二、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开始学习声母。母的发音和单韵母不一样,它念得又轻又短。

三、教学声母b。

1、图说话引出b。

图上画着谁?他在干什么?

b这个音就是把广 播的播读得又轻又短。

2、教学b的发音,认清字形。

(1)发音要领:双唇紧闭,然后嘴唇突然张开,吐气成音。读时要轻而短。

(2) 示范读、领读,正音。

(3)忆字形。

启发学生看图: b像什么? b的一竖像收音机拉出的天线,右半圆像收音机。读顺口溜:我听广播b、b、b。

3、学习b和a的拼音。

(1)看图引出图片。

图上画着什么?(一只小白兔,拔个大萝卜。)

(2)片演标两音相碰:

图片让学生拼读,体会前音轻短后音重,两音相连猛一碰,拼成一个音节: 图片

(3) 念儿歌,边读边表演,作为课中操: 一只小白兔,拔个大萝卜。

四、教学声母p。

1、看图说话引出p。

图上画着谁?他在干什么?

可以这样说: 冬冬用脸盆泼水。泼 的声母是。

2、教学p的发音,认清字形。

(1)发音要领:双唇紧闭,突然张开嘴唇,把气送出,发出p音,要轻而短。

(2)示范读、领读,正音。

(3) b、p对比读。教师用一张白纸放在嘴前,读b时白纸不动,读p时气流吹动白纸。让学生口对着手心试读,体会送气和不送气的不同。

(4)忆字形。

启发学生看图想象,p的一竖像水往下流,p的半圆像脸盆。顺口溜: 脸盆泼水p、p、p。

3、学习p和a的拼音。

(1)出图片

图上画着什么?(一只猴子在爬竿。)

(2)卡片演示两音相碰:

学生自由拼读,指名、正音、领读。

还可变声调,让学生拼读:图片要求带调拼读。

五、巩固练习。

1、认读卡片。.

2、用纸条演示,教师读音后让学生说说,老师在发什么音?

六、指导书写。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教学声母m、f以及拼音。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卡片认读b、p。(集体练,个别读)

2、拼读图片级四声。

二、教学声母m。

1、图说话引出m。

摸的声母是m。(出示m)

2、教学m的发音,认清字形。

(1)发音要领:双唇紧闭,气流从鼻子出来。

(2)记忆字形。用顺口溜记字形:两扇小门m、 m、m。

3、指导书写。m的笔顺是: m, 一笔写成。m写在四线格的中格。

4、教学m和单韵母的拼音。

看课本上的图,拼读图片

三、教学声母f。

1、图说话引出f。

2、教学f的发音,认清字形。

(1)发音要领: 上牙轻轻地放在下唇上,摩擦一下发出音。

(2)记忆字形。

可用顺口溜:像根拐杖f、 f、f。像把雨伞f、 f、f。

3、指导书写。f两笔写成,写在四线格的上格和中格。

4、教学和单韵母的拼音。

看课本上的图,拼读图片

四、巩固练习。

1、猜字母。

(1)两扇小]是什么声母?

(2)一竖像天线,右下半圆像收音机,是什么声母?

(3)一竖像水往下流,右上半圆像个盆,是什么声母?

(4)像根拐杖是什么声母?

2、听音取卡片。教师读一个声母,学生取出卡片。

3、用胩片认读声母和音节。

14、一年级上册课文12雪地里的小画家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

一年级上册课文12雪地里的小画家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

在设计本课教学时,我根据教材特点和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以一颗童心将自己的教学机智与情境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情境中朗读,营造开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以此为这一篇极富童趣的儿童诗设了以下教学目标:

  ★自主识记11个生字,会写5个字。

  ★借助汉语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了解课文内容,知道小鸡,小鸭,小狗,小马这四种动物爪(蹄)子的不同形状以及青蛙冬眠的特点。初步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习惯,热爱生活的情感。各学段有侧重点。1-2年级的重点便是识字与写字。而语文重在读,重在读中悟情,所以我把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也作为本课教学的重点。

  由于学生的经验少,观察能力还较差,为此了解四种动物爪(蹄)的不同形状和青蛙冬眠的特点是本课要解决的难点。下面我就简单讲讲昨天这节课的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引言激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为课堂教学中重要环节的引言部分,不仅要向学生揭示课文的主要内容,而且要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上课初,我力争把学生带入兴趣的天地。课前,我向同学们描述了这样一幅画面:在大自然中有一个动物王国,在那里住着许许多多的可爱的小动物。昨天晚上啊,那里下了好大的一场雪,冷极了,小动物都躲在家里睡懒觉呢,可是却有几个调皮的小家伙听说老师要为大家上课,就吵着老师要把它们带来,没办法老师就把它们带来了,大家想认识它们吗同学们的学习热情一下子就被点燃了,接着为同学们出示动物挂图,让他们认识雪地里的小画家们:小鸡,小鸭,小狗,小马,还有那只睡大觉的小青蛙。

  二, 层层递进,引导初读,识字。

  通过联想法,编字谜,象形法等多种形式来识字,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引导学生拼读,组词,造句,使学生掌握字音,记住字形。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把学习的主动权放手给学生,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小组互动,师生合作,生生交流,寓学习于游戏之中,充分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发挥学生的创造力,体现学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相互启发,相互促进。结合生活实际与当代时代的特点,注意识字与生活的联系。这样不仅使学生记住了字形而且也了解了字义,增长,丰富了知识,从而在此基础之上初步感知文章。

  三,动情朗读,文里寻趣。

  朗读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方法,加强朗读训练,应遵循读通,读熟,读懂,会读的教学思路,以读代讲,以读促讲,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情感,加深理解.

  (一)初读阶段,读通课文,整体感知。

  让学生借助拼音自由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做到不破词,不丢字,不添字。

  (二)细读阶段,突出重点,理解词句。

  1,利用课件下雪图,引导学生读好感叹句。晶莹,洁白的雪落在小动物的家门口,小动物们多么开心,高兴,站在小动物的角度引导学生朗读;我们看到这么美的雪从空中飘落下来,情不自禁地喊着--联系生活,让学生读出高兴,惊喜,兴奋。

  2, 利用实物图片,让学生认识竹叶,枫叶,梅花和月牙的形状,通过朗读,引导学生读懂重点句:小鸡画竹叶,小狗画梅花,小鸭画枫叶,小马画月牙。 我再让学生上台贴画,玩找脚印游戏等形式解决本课难点。通过感情朗读,使学生不仅了解小动物脚趾的不同形状和脚印的美丽可爱,而且能深切感受到生活中的无限情趣。

  3,利用角色转换,引读,体会小画家们本领高强。自己读读句子,从哪看出小画家很能干 不用颜料不用笔,几步就成一幅画。品读句子,理解重点词;再利用引读,加强对学生的朗读指导,在读中悟情,在读中悟理,感受到小画家真了不起。

  (三)熟读阶段,把握整体,逐步成诵。

  在分析理解了课文之后,熟练的朗读,结合教学挂图和课件等联系背诵。

  四,发散思维,又增新趣

  为了引发学生将思维的触角引向新的领域,启发学生思考:(1)雪地里还会来哪些 小画家,它们会画什么 (2)还有哪些动物和青蛙一样没参加 为什么

  小孩子好奇,好胜,为此,在学生领悟教学重难点的基础上,拓展思维,使他们了解更多的自然知识,由课内走向课外。

  教学《雪地里的小画家》这一课,我从趣入手,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以读代讲,让学生读悟,理解字,词,句的意思,以情促学,使学生乐学,会学,逐步培养自学的能力,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15、一年级上册口语交际:用多大的声音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

一年级上册口语交际:用多大的声音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单元口语交际的内容是用多大的声音,教材通过三幅图创设了三个情境,引导学生发现说话时有时候需要大声,有时候需要小声。教材中用两个问句激发了学生探究和表达的欲望,学生在探究什么时候要大声说话?什么时候要小声说话?的过程中培养了语言表达能力,养成了良好的表达习惯。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交流与表达的兴趣和欲望,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口语交际活动,感受交际的乐趣。

   2.知道说话时有时要大声,有时要小声,能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判断什么时候要大声说话,什么时候要小声说话,逐步养成良好的说话习惯。(重、难点)

   3.在交流与表达的过程中提高口语表达的能力。

  课前准备

    教学课件。(教师)

  教学过程

  一、故事激趣,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老师想请大家认识一位小朋友,(课件出示一个小男孩的图片)大家看,他叫聪聪。和他打个招呼吧!

    生:(兴奋地)聪聪,你好!

    师:聪聪和我们一样,也是一年级的小朋友,他最近遇到了点问题,特别苦恼。你们愿意帮帮他吗?

    生:愿意!

    师:有一天,聪聪在走廊里遇到了他的同学,于是聪聪就大声地喊:你好,我们一起去玩吧!恰好老师经过这里,老师对他说:请不要大声说话!聪聪记住了。上课了,老师叫聪聪回答问题,聪聪想起了老师的话不要大声说话,于是就用只有自己才能听到的声音回答老师的问题,老师又说:请你大声一点。聪聪有些糊涂了,到底该大声说话,还是小声说话?谁来告诉他?

    生(纷纷举手):我来,我知道!

    师:呀,你们都知道啊!快来说一说吧!

    生1:我觉得在走廊里要小声说话,或者不说话。

    生2:上课回答问题时要大声说话。

    师:看来,说话时有时要大声,有时要小声,那到底什么时候要大声说话?什么时候要小声说话?用多大的声音合适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交流用多大的声音。(板书口语交际题目)

    设计意图:通过讲故事将学生带入到生活情境中,使学生发现在生活中有时候说话要大声,有时候说话要小声,从而自然地引出新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将语文学习与生活实际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二、创设情境,主动交流

    师:(课件出示图书馆的情境)同学们,你们都去过图书馆吧!在图书馆里应该大声说话还是小声说话呢?

    生:应该小声说话,这样才不会影响其他人读书。

    师:你能表演一下图书馆中的对话吗?和你的同桌练习一下吧!

    (生兴奋地与同桌练习。)

    师:谁愿意和你的同桌一起来表演一下?

    生1:(小声地)请问,这里有人吗?我可以坐在这儿吗?

    生2:这里没人,你可以坐在这儿。

    师:真好,这两位同学不但知道在图书馆要小声地说话,不影响其他人读书,而且还知道运用礼貌用语,真是懂礼貌的好孩子。

    师:(课件出示小朋友讲故事的情境和课间与老师交流的情境)同学们看这两幅图,这是什么地方?图上都有什么人?他们在干什么?

    生:第一幅图是在教室里,一个小朋友正在给同学们讲故事。

    师:是啊,小朋友在讲故事,他应该大声说话还是小声说话?

    生:应该大声说话,不然的话同学们就听不清了。

    师:哦,讲故事时要大声,同学们,你们记住了吗?以后讲故事的时候一定要大声。

    生:记住了!

    师:那第二幅图呢?

    生:第二幅图是一个小朋友捡到了一块橡皮想要交给老师。

    师:他应该大声说话还是小声说话呢?

    生1:应该大声说,要不然老师听不到。

    生2:我不同意,我觉得应该小点声说话。下课了,其他同学都休息了,不能影响他们。

    师:(笑)哈哈,两位同学的看法不一样了,同学们,你们怎么想?

    生:(议论纷纷)大声说!不对,小声说!

    师:同学们说得都不错,都能说清自己的理由。老师觉得,课间在教室里说话要小声一点,不然会影响别人休息,也会影响班级的纪律,但声音也不能太小,一定要让对方听清楚。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本环节用课件创设了口语交际的情境,学生在情境中判断该大声说话还是小声说话,并与同桌交流表演,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同时也使学生深刻地体会到生活与口语交际的联系。

  三、联系生活,学会用合适的声音说话

    师:在不同的场合要用不同的声音说话,想一想在生活中你什么时候要大声说话,什么时候要小声说话。

    生1:在饭店吃饭时要小声说话,这样才不会影响其他人用餐。

    师:嗯,真是个懂事的孩子!

    生2:参加学校的演讲比赛要大声说话,这样才能让同学们、评委老师听清楚。

    师:不错,比赛时一定要有气势。

    生3:看电影时要小声说话,或者不说话,要不然会影响别人看电影的。

    生4:在医院里要小声说话,不能影响病人休息。

    师:说得对,在公共场所要小声说话。

    生5:家里来客人了要大声问好,这样才热情。

    生6:打电话时声音要大一点,这样对方才能听得清,但如果在公共场所声音也不能太大,不能影响别人。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从今天开始我们就像大家说的那样用合适的声音说话。

    设计意图:语文学习离不开生活实际,口语交际更离不开生活实际,只有将口语交际与学生的生活融为一体,才能为学生提供交流的平台,学以致用。

  四、总结收获,拓展延伸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生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知道了说话有时候要大声,有时候要小声。

    生2:我还知道表演时、回答问题时要大声说话。

    生3:我知道在公共场合说话要小声,不能影响其他人。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说话有时候要大声,有时候要小声。该用多大的声音说话,我们要根据说话的场合、说话的对象等来决定。希望同学们以后说话的时候注意这个问题,用最合适的声音说话,做最文明的小学生,好不好?

    生:好!

    师:请同学们把今天学到的知识讲给你的爸爸妈妈听,请他们也和我们一起用最合适的声音说话,做最文明的人。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并谈收获,将本节课的内容进一步深化巩固,同时为学生创设表达的平台,培养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教学反思

  教学过程是一种师生平等的互动交往的过程。口语交际更需要创设实践的空间,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提高学生听的能力,说的水平,参与讨论的热情,并学会与人交往。为此,本节课,我注意巧妙地创设交际情境,从生活中汲取素材,使学生饶有兴趣地投入到说话训练中去,积极地观察、思考、想象。我再进行适当的引导、点拨,使学生在生生合作、师生合作中,不断地掌握、完善交际要点。

  1.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表达欲望。课堂中力求能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都有说话、讨论、评价的机会。为了改变口语交际课上单纯乏味的说教,课堂上我采用讲故事演一演等形式,把单纯的口语表达和交际行为结合起来,促进了知与行的转化,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喜欢上表达,喜欢上交流。

  2.为学生创设了表达的情境,降低了表达的难度。我根据低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运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活动情境中不知不觉地进入角色,在玩中学学中玩,既激发学生说的愿望,又使学生在相互交流中明其理、信其道,整个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有张有弛。

16、一年级上册课文8雨点儿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

一年级上册课文8雨点儿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对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如何引导他们尽早进入阅读阶段,给他们打开一个建立在生活经验基础上的丰富多彩的文本世界,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所以本课设计侧重两个方面组织教学:一是引导学生在主动探究中识字,运用多种方法识记字形、理解字义,为正确、流利读文扫清障碍。二是重点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这是教材第一次提出分角色朗读的要求。创设情境,发挥想象,如,如果大雨点儿和小雨点儿离得很远,它们会怎样说话?引导、帮助学生走进文本,体验角色的内心情感,进行个性化朗读,进而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喜欢阅读。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课件、生字词卡片;准备歌曲《小雨沙沙》的音、视频资料。

学生准备:了解雨水对花、草的作用。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谜语激趣,导入新课

1.多媒体出示谜语:千条线、万条线,落入水中就不见。(雨)

2.通过谈话,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

(1)生活中你见过什么样的雨呢?(大雨、小雨、雷阵雨、毛毛雨、狂风暴雨。)

(2)你观察过大雨吗?是什么样的?(大雨有时伴着雷声、闪电,像用盆往下泼一样。)

(3)大雨在夏天常见,小雨在什么季节常见?(春天、秋天。)

3.揭示课文题目: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雨的课文。(板书课题)

4.指导朗读课文题目,强调儿化音的读法,同时读出雨点儿的可爱。先跟老师读,再齐读。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教师。知识越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就越感兴趣。本环节以学生喜欢的谜语引入,并引导学生说说自己印象中的雨,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让生活经验与语文学习结合起来,丰富学生的认知世界和情感世界,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儿化音是我们学习普通话时的难点,应重点指导。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一)提出自学要求。

1.自由读课文,借助汉语拼音,把字音读准确,把句子读通顺。

2.在小组内由组长带领学习这一课的生字。

(二)引导学生自读课文,小组合作学习生字。

(三)检查自学情况。

1.认读下列带有拼音的词语,重点强调平翘舌音、儿化音和轻声,以及前鼻韵母和后鼻韵母。

课件出示带有拼音的词语:图片 词语中的生字最好突出显示。

shǔ b qīnɡ yn cai bn kōnɡ wn d do nǎr d fɑnɡ

数 不 清  云 彩  半 空  问 答  到哪儿 地 方

mi yǒu ɡnɡ hǎo lǜ s zhǎnɡ chū

没 有  更 好  绿 色  长 出

2.小组比赛,开火车认读没有拼音的生字。

课件出示生字:

数 彩 半 空 问 到 方 没 更 绿 出 长

设计意图: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式,在识字、学词、读文感知内容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鼓励学生以主人翁的态度对待学习,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创设宽松、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努力使学生获得成就感。比赛是学生特别喜欢的方式,而小组比赛更有助于培养团结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

三、多种方法,随文识字

1.过渡:同学们真棒,这么快就记住了这么多生字,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到课文中去找一找这些字宝宝吧!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并评价。

3.学习第1自然段,识记生字数彩,认识新偏旁彡。

(1)引导学生读文思考这些雨点儿是从哪里来的,并用文中的话回答。

(2)指名朗读第1自然段:数不清的雨点儿,从云彩里飘落下来。

(3)学习生字数。

①出示词语卡片数不清,齐读。

②拼读数,体会数的意思是清点数目。

③说一说还在哪儿见过这个字。

④指导学生学习数的另外一个读音sh,组词:数学。

⑤请小老师领读词语数不清、数学。

(4)教学彩。

①出示词语云彩,齐读。

②引导学生用加一加的方法记住彩这个字。

③出示一张黑白照片和一张彩色照片,通过对比,理解彩的意思。

④请小老师领读词语云彩。

⑤认识新偏旁彡,说一说还有哪些带彡的字。

(5)指导朗读第1自然段,读出雨点儿的多。

4.朗读第2~4自然段,学习生字半、空、问、到、方、没。

(1)过渡:雨点儿飘哇飘,它们在半空中相遇了,说着悄悄话呢!它们在说什么?请你自由地读一读第2~4自然段。

(2)引导学生用书中的话回答:小雨点儿和大雨点儿都说了什么?

(3)分角色朗读:一名同学来当小雨点儿,一名同学来当大雨点儿。男女生配合读。

(4)找出这一部分中的几个生字,并交流是怎么记住它们的。

半:用数笔画的方法记忆。

空:图片+工=空。相机认识新偏旁图片(穴宝盖),表示洞穴。

问:可以用加一加换一换的方法,也可以用字族识字法,对比区分问、闪、闲。

到:用加一加的办法识记,组词:到处、到来。认识新偏旁刂(立刀)。

方:谜语一万点。

没:联系生活实际记忆或说反义词识字:没有。

5.学习第5自然段,认识生字更、绿、出、长。

(1)引读:大雨点儿、小雨点儿都去了它们想去的地方,不久

(2)学生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3)学习生字绿,引导学生找出表示颜色的两个词。(红和绿)认读绿。

(4)学习更,组词:更大、更多。结合句子花红了花更红了,在对比中体会更的意思。

(5)谜语识字出山上有山。

(6)学习生字长,指导学生掌握长的两个读音,学习用这两个音分别组词。本课中长的意思是生长。

设计意图:识字教学要与读文结合起来,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读文、学词、学字,会使枯燥的识字活动变得有趣。多种方法识记生字,培养了学生的识字能力,为学生的自主识字打下基础。

四、快乐游戏,巩固生字

1.游戏:找朋友。

(课件出示)小雨点儿身上写音节,大雨点儿身上写字,把小雨点儿与大雨点儿连一连。再给大雨点儿身上的字找朋友(扩词)。

2.游戏:让花更红。

(课件演示课文插图)小朋友们,小雨点儿的本领可真不小,它能够让花开得更红,开得更艳。我们的本领也不小,只要你读对它,小雨点儿就会自动落到花朵上,小花就会开得更大、更红了。

3.指名读、评议。重点指导问句的读法,以及对话时不同角色的语气。

设计意图:通过游戏创设轻松、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增强了识字效果,努力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通过这一环节进一步将学生的读引向感受、理解、体会的层次,在读中感悟语言,从而读出诗歌的意境,培养语感,受到美的熏陶。

五、巩固生字,指导书写

1.出示本课的会写字:问、有、半、从、你。

2.指名领读、组词。

3.指导书写你字。

(1)引导学生观察你的结构和占格特点。(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横钩起笔稍重,在拐弯处稍作停顿。

(2)学习新笔画横钩。图片

(3)教师边范写边讲解你字,学生书写。

(4)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5)评比与欣赏。

设计意图:你是本课书写的难点,笔画较多,又含有一个新的笔画横钩,所以在书写时要重点指导。

六、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认识了这么多新朋友,老师希望你们以后也和今天一样多动脑筋,多想办法,主动认识生字朋友,这些朋友会帮助你们学到更多的知识,会让你们变得更加聪明。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更努力地去识字。

第二课时

一、情境导入,复习生字

1.导入:上节课我们结交了雨点儿这个新朋友。这节课我们继续跟它们一块儿学习,一块儿做游戏,我们要成为好朋友。

2.引导学生完成说话训练:现在请我们的好朋友也到教室来,好吗?注意邀请雨点儿,就要把它们的名字读准。(强调儿化音)哪位小朋友愿意来邀请它们呢?要用上礼貌用语!

3.复习:雨点儿听到这么有礼貌的邀请,准备进教室啦!但是它们在进教室前,想请小朋友们来认认这些生字朋友。

(1)出示生字。(指名读、开火车读。)

(2)出示词语,学生齐读。

4.引导学生轻声喊出雨点儿,教师板书课文题目。

5.过渡:你们看,雨点儿来啦!(打开课件,雨点儿纷纷从天空落下来,一边唱着小雨沙沙的歌。)

设计意图:复习是掌握知识的有效途径。教师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复习并掌握已学的生字。教师的情境导入,又把学生引入文本,让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去学习。

二、深入读文,朗读感悟

(一)学习第1自然段。

1.过渡:来了这么多好朋友,谁能数得清?(数不清。)

2.出示第1自然段。

(1)指名朗读。比比谁读得让人感觉雨点儿多。

(2)引导学生带动作读。

3.引导学生思考:除了课文里的雨点儿数不清,还见过什么东西数不清?

4.引导学生用数不清说话。

5.课件动画演示:雨点儿从云彩里飘落下来。

6.引导学生仿照雨点儿从云彩里飘落下来这一句式说话。

小松鼠从(  )跳下来。(  )从(  )下来。

7.指导朗读第1自然段。

设计意图: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进行自读自悟,在课文的句子中理解词语,又用词语拓展思维,进行说话,做到了对语言的积累、内化和吸收。

(二)品读第2~4自然段。

1.过渡:这数不清的雨点儿里面有大雨点儿,有小雨点儿(出示图片)。瞧,这就是其中的一个大雨点儿,那就是可爱的小雨点儿。大雨点儿看见小雨点儿匆匆忙忙地从它身边路过,睁大了眼睛,好奇地问着,小雨点儿笑眯眯地回答着。它们在问什么、答什么呢?让我们到课文中找找答案吧!

2.学生自由朗读,寻找答案。

3.汇报交流:

(1)大雨点儿问小雨点儿:你要到哪里去?

(2)小雨点儿这样回答:我要去有花有草的地方。

4.引导学生体会你呢?这句话没说完整,这是谁问谁?问了什么?引导学生将问句补充完整。

5.分角色朗读它们之间的对话。先同桌间练习,再全班男女生分角色读。最后师生合作读。 图片

分角色朗读的时候,要重点指导。

6.导学:为什么大雨点儿跟小雨点儿去的地方不一样呢?

7.(课件出示一盆小花)引导学生说一说:小花需要的是大雨点儿还是小雨点儿?它们能换吗?哪些地方需要大雨点儿呢?

8.交流明确:干旱地区、沙漠地区需要更多的水分,所以大雨点儿去了更远的地方,去了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让那里也能长出花草。而小雨点儿适合滋润花草,就去了有花有草的地方。

设计意图:通过情境创设,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给学生提供机会,为学生提供展示的舞台,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学习第5自然段。

1.过渡:大雨点儿和小雨点儿真开心哪!它们都找到了自己的新家。不久,雨停了,太阳出来了,让我们一起去欣赏一下雨后的景色吧!(播放课件。教师解说:雨后,彩虹出来了,有花有草的地方,花更红了,草更绿了。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开出了红的花,长出了绿的草。在这美丽的大自然中,溪水流得更快了,鸟儿叫得更欢了,它们都表达着自己无比高兴、愉快的心情。)你能用动听的语言来赞美这些美景吗?(指名答)

2.数一数这一自然段共有几句话。(两句。)指名美美地朗读第5自然段,其他同学评价。

3.让学生就这一自然段质疑并自己请小老师解答。

(1)为什么有花有草的地方,花更红了,草更绿了?

(2)为什么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开出了红的花,长出了绿的草?(课件演示:干旱无水的大地经过雨水的滋润,开出了红的花,长出了绿的草。)

4.教师渲染:这就是干旱无水的大地,没有花也没有草。大家盼哪,盼哪,终于下雨了,大地湿润了,不久开出了红的花,长出了绿的草。

5.导读:这一切都是谁的功劳?你喜欢雨点儿吗?让我们带着这种感情齐读全文。

6.欣赏歌曲《小雨沙沙》。

7.引导学生说一说:如果你是大雨点儿,你要去哪儿?如果你是小雨点儿,你要去哪儿?

8.齐读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

设计意图:在学生看了直观的图片后,给学生创作的时间和机会,尝试让学生仿说,做到学以致用。学生能够把学到的表达方法在自己的语言中加以运用和再创造,这对于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大有益处。

三、想象说话,总结全文

1.过渡:我们的地球越来越美了,这些都是谁的功劳啊?(雨点儿)那我们再亲切呼唤它们一次吧!(生齐:雨点儿)

2.引导想象:如果你就是这些小花小草,你会对雨点儿说什么呢?(出示课件,引导学生想象说话。)

3.引导想象:假如你是雨点儿,你最想到哪里去?为什么?

4.总结:你们都是最可爱的雨点儿,最可爱的孩子。世界有了你们会变得更美。感谢亲爱的雨点儿,让有花有草的地方花更红、草更绿;让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开出了红的花、长出了绿的草。雨点儿去过的地方,都会变得更加美丽,我们大家都深深地陶醉了。让我们轻轻地拿起课本,美美地读一遍课文来欢送雨点儿,好吗?(配乐齐读全文)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给学生提供机会,为学生提供展示的舞台,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最后,总结全文,使学生对文本的学习有整体感知。

四、指导示范,强化书写

1.引导学生观察问、半、有、从的书写动漫。

2.先同桌间说一说书写时要注意哪些问题,再独立练习书写。

3.教师范写,强调书写要点:图片要强调先外后内的笔顺规则。

问:外面的框稍写大些,为口留出空间。

半:第二横要比第一横长,竖写在竖中线上,要直。

有:撇从竖中线上起笔,要写得舒展。

从:右边人的撇要穿插在左边第二画点的下方。

4.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5.展示学生作品,师生评议。

设计意图:写字是一年级教学的重点。在进行写字教学时,要遵循写字规律。引导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占位,以及基本笔画的书写,注意字的间架结构,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再美观地书写生字。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本节课力求为学生创设一个生活化、自由、充满趣味的课堂氛围,将生活与识字有机结合。

1.趣味盎然,让学生爱上语文。

课堂伊始便以谜语引入新课,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情境创设、游戏活动加上教师生动的语言更使整节课都沉浸在一种快乐的氛围中。

2.方法指导,让学生学会学习。

识字是低年级的教学重点,本节课注重引导学生在情境中识字,运用多种方法识字,为学生今后自主识字、学好语文打下了基础。

3.注重朗读,读中感悟。

本课让学生在充分体验的基础上,自由地朗读,将内心对雨点儿或喜爱、或感激、或佩服的情感,自然而然地释放出来。学生在课上将朗读演绎得十分精彩。

17、一年级上册课文7青蛙写诗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

一年级上册课文7青蛙写诗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青蛙写诗》是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张秋生先生的一首儿童诗,轻松、活泼,充满着童真童趣。诗中有雨点儿、青蛙、蝌蚪、水泡、荷叶、水珠,为我们展现了一幅荷塘夏雨的美丽图画。作者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将这美丽的景物用青蛙的歌唱串联起来了:青蛙的鸣唱,那是他在朗诵自己的诗歌!小蝌蚪、小水泡、小水珠,纷纷前来帮忙,给他的诗歌加上标点符号,多么有爱的情景啊!这一切,在诗人的笔下,全部活起来了!

当然,这首小诗选进教材,就不再仅仅是一首小诗了,它还承载着带孩子朗读、识字、认识标点的功能,当然,完成这些任务,必须在读诗赏诗的美好氛围里无痕进行。让孩子们展开想象的翅膀,一边感受诗歌带来的快乐,一边获得语文素养的提高。

【教学目标】

1.认识写、诗、点、要、过、给、当、串、们、以、成等11个生字,会写下、个、雨、们4个生字,认识秃宝盖和四点底这两个偏旁。

2.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感受诗歌的生动有趣,认识逗号和句号。

【教学重难点】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

2.正确朗读课文,借助具体事物认识逗号和句号。

【教学准备】

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文朗读

1.激趣导入:同学们,我们一起来猜一个谜语,好吗?

课件出示谜面:一个小小游泳家, 说起话来呱呱呱。小时有尾没有脚, 大了有脚没尾巴。

青蛙不仅会游泳,还是一位了不起的诗人呢!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新课文就是《青蛙写诗》。

2.自由朗读:请大家自由把课文朗读三遍,不会认的字,要想办法解决。

3. 同桌互听:请大家把课文读给同桌听一听。发现同桌朗读不正确的地方,要及时帮同桌指出。

4.指名朗读:谁愿意把课文读给大家听一听?

师生评议。

5.开火车读:每个小组读一小节,开火车接力朗读全文。

6.合作朗读:学生读红色部分(引号内部分),老师读蓝色部分(引号外部分)。

7.比赛朗读:全班分小组比赛朗读,老师评议。

8.尝试背诵:出示镂空课文,让学生尝试背诵。

【设计意图:低年级阅读教学的重中之重,就是朗读。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让学生在一遍遍的朗读中认识生字、积累语言、培养语感,可谓一箭多雕。本课教学的第一个环节,就是课文朗读,一共有六次朗读、一次背诵。这个环节完成下来,学生便于课文亲密接触了10余次。所以,当学生看见镂空的课文时,轻而易举地就能背诵出来了。】

二、圈画词语

1.认读词语:师出示本课新词,请学生认读。

青蛙 写诗 雨点 游过来

一串 我们 可以

淅沥沥 沙啦啦 池塘 荷叶

小蝌蚪 水泡泡 小水珠

逗号 句号 省略号

2.圈画词语:学生根据老师的指令,在文中一一圈画出新词。

3.同桌检查:

(1)按照顺序检查同桌认读。

(2)打乱顺序检查同桌认读。

4.齐读词语:

(1)全班齐读词语。

(2)分小组开火车齐读词语。

【设计意图:从课文朗读,到词语认读,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课文朗读,是整体认知,比较模糊;词语认读,则是局部感知,渐趋精细。词语认读,是从课文朗读到生字学习的桥梁。将词语从课文的整体环境中抽离出来,有一定的挑战,但是又没有完全脱离语言环境,依然能给学生一点提示,学生认读起来不会感到特别困难。词语认读,也是在为后面的生字学习做铺垫。】

三、认读生字

1.自由认读:课文大家会背了,词语大家会读了,那么,藏在课文中的生字大家会认吗?

课件出示要求会认的11个生字,学生自由认读、组词。

2.同桌互认:请你把生字认给同桌听一听。如果你的同桌认字出错,请你帮帮他(她)。

3.指名认读:

(1)谁能大声读给大家听一听?

(2)这些生字分别组了词语,谁来读一读?

4.扩展理解:

(1)出示:一串( )。

指名说。

除了一串水珠,还可以说一串什么?

(2)出示:青蛙的诗写( )了。

指名说。

除了写成了,还可以怎么说?

5.认识偏旁:在这些生字中,大家看看两个红色的字,分别读什么?这两个字中,有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偏旁:秃宝盖、四点底。

请大家跟我说:秃宝盖、四点底。

秃宝盖和我们学过的哪个偏旁很像呀?

四点底是火字变化而来的,一共四笔。第一点朝左,另外三点朝右。

【设计意图:生字教学,由句到词,由词到字,渐渐聚焦。在课文朗读、词语认读过程中,学生已经跟生字反复见面多次。现在将生字从语言环境中剥离出来,加以强化。在学生独立认读的基础上,同桌互查,有助于将识字教学落到实处。认字之后,通过扩词、填空练习,进一步巩固对生字的认读、识记。将生字的音、形、义三位一体地整体输入学生大脑,是保证识字效果的最佳措施。】

四、理解课文

1.齐读课文:我们把课文再次齐读一遍!

2.感受情趣:

(1)小朋友们,我们现在还可以看见青蛙吗?为什么呀?

(青蛙一般生活在夏天。)

(2)夏天里,大家最突出的感觉是什么?

出示夏天图片,帮助学生打开感觉记忆,引导学生说说夏天的炎热。

(3)炎热难耐,大家最渴望的是什么?

(4)你听,雨真的来了!淅沥沥,沙啦啦,淅沥沥,沙啦啦你的心情怎么样?小青蛙的心情怎么样?

(5)小青蛙一高兴呀,就忍不住写了一首诗,快把他写的诗找出来读一读吧!

(6)来,小青蛙们,请你把自己写的诗朗诵给大家听一听吧!

3.认识标点

(1)同学们,这是青蛙经过修改后的诗。你们见过青蛙刚写出来的诗吗?

(2)哈哈,我可是见过!你们瞧,这就是青蛙最早的诗

课件出示:

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

(3)小朋友们,谁来读一读青蛙最早的诗?

(4)你们为什么读出来的不一样呀?(青蛙没有使用标点符号。)

(5)可是,青蛙不会使用标点符号呀,怎么办呢?

(6)感谢热心的小蝌蚪、小水泡、小水珠!是他们帮助青蛙解决了大难题!来,我们一起读一读课文,谢谢他们的帮助吧!

(7)小朋友们,小蝌蚪当句号可以吗?小水泡当省略号可以吗?小水珠当逗号可以吗?为什么呢?

4.模仿创作

(1)小诗人可不只是小青蛙呢!小狗也写了一首诗,小朋友们,你们猜一猜,小狗的诗是什么样的?

(2)小鸽子也写了一首诗!鸽子的诗是什么样的?

(3)小花猫也写了一首诗!

(4)小朋友们,你们读懂他们的诗了吗?他们想说什么呀?

(5)小朋友也写了一首诗,你们猜,小朋友的诗又会是什么样的呢?

课件出示:

小雨点,沙沙沙,

落在花园里,

花儿乐得张嘴巴。

小雨点,沙沙沙,

落在池塘里,

鱼儿乐得摇尾巴。

小雨点,沙沙沙,

落在田野里,

苗儿乐得向上拔。

(6)下雨了,下雨了,大诗人也写了很多诗!我们来读一读吧!

出示: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赵师秀

学生朗读。

【设计意图:这个教学环节,重在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青蛙的喜悦,并通过朗读青蛙的诗,来表达出这种喜悦。为了帮助学生认识到标点的重要,我们使用了这样一个小小的技巧:拿出青蛙最早的诗,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去读。这样一来,学生就会发现,缺少标点的诗很难读,很难准确表达意思,从而认识到标点的重要性。接下来,在老师的一组问题引导下,学生主动发现热心助人的小蝌蚪、小水泡、小水珠为什么分别选择做逗号、句号、省略号,这样,就将标点符号的特点与具体的事物紧密联系在了一起,教学效果会很好。最后的模仿创作,既是对课文内容的深化,也是对课文内容的延伸,更是一种语言的运用与积累。】

18、二年级上册课文7妈妈睡了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与反思

二年级上册课文7妈妈睡了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与反思

一、教材分析

  《妈妈睡了》是一篇浅显的抒情性的阅读课文。作者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了睡梦中的妈妈真美丽、好慈祥、好累。文章以流畅自然的语言为基调,没有华丽的词藻,不见雕琢的痕迹,但是给人亲切热情的感觉。我们透过小作者对睡梦中的妈妈的描绘,不仅可以感受到妈妈对孩子的关爱,同时更能体现出作者对妈妈的爱。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知识与技能:

  1.会写本课8个生字,会读文中14个生字。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深刻体会母子之间的关爱之情。

  过程与方法:

  1.学生反复诵读,借助插图,展开想象来理解课文的情感。

  2.展开小组讨论,对课文的思想内容及情感进行分析。

  3.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扩大学生阅读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帮助学生建立同学之间要互帮互助,团结有爱的情感。

  二、设计思路

  根据文本的特点、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以及设计理念,本节课教学思路为: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创设情境观察,交流对话

   读文识字小组合作,扫清文字障碍

   引导探究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引导表达读 说 写 评

   引导拓展搜集、处理信息

  三、教学程序

  本节课,我把相信学生能学会作为这课教学的核心理念,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一)启动情感,揭示课题

  1.良好的开始等于成功的一半,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刚一上课他们的思维不能马上集中到课堂上来,如果利用歌曲导入,会很吸引学生,能有效的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到课堂,引到课文中来。所以课一开始,我和孩子们一起唱大家都很熟悉的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

2.由于每个人都有爱自己的妈妈,妈妈在孩子心目中是神圣的,伟大的,学生乐于亲近自己的妈妈,因此当歌曲唱完以后我就问大家:歌中唱到了谁呀?非常明显唱到了妈妈,于是我创设了谁愿意把观察到的妈妈介绍给大家?这样的情境。我想这样能使学生的心灵与文本产生撞击,使儿童既有经验与文本产生冲突,寻找到孩子心跳与文本心跳的合拍点,产生移情效应。

 3.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畅所欲言,自由介绍生活中的妈妈。

  有的学生会说:生活中的妈妈很美丽,尤其是那双大眼睛。或有一头又黑又亮还很长的头发。

  有的会说:妈妈做的饭菜特别好吃。还有可能说平时特别关心自己的学习。如天天接我、送我放学,辅导我学习等。..因为学生有真实的生活体验,说起来一定很全面,而且学生的参与率也会很高。同时也调动了孩子们对妈妈的情感体验。

  4.在学生介绍自己妈妈的基础上,我接着说:有一位小朋友也观察了自己的妈妈,你们看,妈妈在干什么?同时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观察,揭示并课题板书《妈妈睡了》。

  紧接着我说:我们应怎样读课文的题目呢?根据学生平时的生活经验,他们肯定知道《妈妈睡了》要小声,如果大声会吵醒妈妈。根据此来指导学生感情朗读课题《妈妈睡了》,这样又一次调动了学生对妈妈的情感体验,使孩子们在对妈妈的爱的情感体验下进入了文本。

  5.学生练读题目。

  然后我说:那睡梦中的妈妈是什么样的?听老师读课文。老师配以舒缓优美的《摇篮曲》朗读课文。在教师动情的朗读下,可以使学生置身其中,情不自禁地关注、向往、投入。

  (二)自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

  在老师感情的渲染下,我想学生肯定会对课文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都跃跃欲试的想自己读一读。于是,下一步放手学生自读课文,识记生字。按照平时的习惯学生的学习流程是这样的:

  1.学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课文边圈画生字。

  2.同桌互读,检查读文情况。

  3.在读文过程中进一步识字,加深印象。

  4.教师检查学困生的读文情况,其他学生听后评价。

  5.教师检查生字的掌握情况,(23名学生)对于全读对的学生奖励识字大王的标志。

  6.组内检查,并进行奖励。

  (设计意图:1、对于生字的识记,学生已经有了一年的基础,所以教师干脆直接教给学生自学,发挥学生主体性,使他们成为识字的主人。2利用识字大王的评价机制,能有效的促进学生们主动识字。因为我校的学生成长记录中有识字闯关过级,每节课都有识字大王的评选,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这是十分诱人的。所以孩子们识字的兴趣很大,积极性很高,他们都会自主进行识字活动,在此手段的激励下,学生的识字量很大。3、采用师生共同评价的形式,避免了评价单一性,顾全了整体,另外也体现了师生的平等关系,为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奠定了基础。)

(三)读中感悟,体会深情。

  1.我先总结上一环节的学习情况:有这么多同学都成为了识字大王祝贺你们,现在我们已经顺利通过了读文和识字,那下一步该干什么了?

  学生按照平时的学习过程回答:我们该理解课文了。

  《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所以我顺接学生的观点说:好,就按你们说的,现在请同学们再读课文,看看你能读懂什么?把不懂得地方画出来。

  2.自己读课文,画出不懂得的地方,以便交流时提出。

  3.教师引导学生进行集体汇报。

  设计意图:尝试质疑问答,鼓励自主发现解答问题。邱学华先生创立的尝试教学法,主张先学后教,先讲后练,正是着眼于让学生知不足,而后再学;让教师知困,然后再教。尝试教学法改变教学中教师牵着学生走,学生被动的现象,真正实现了学生为教学的主体,教师为教学的主导。尝试教学法倡导在教授新知识时,先让学生大胆尝试,解决能自己学会的内容, 发现不懂的地方,然后教师在就学生的质疑进行讲解、点拨,学生面对的是自己疑难的问题、渴望学到的知识,精力会更集中、思维会更活跃。正所谓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种先愤后启,先悱后发的方法。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积极探索的精神,同时也提高了教学质量。

4.由于这篇课文内容比较浅显,对于学生来说理解不会有很大问题。课文只分三部分:睡梦中的妈妈真美丽,好慈祥,好累。所以我把文本交给学生,充分相信学生能学会让他们自读课文,之后谈论感受最深的地方。

  因为我知道学习活动是学生的潜能得以生发、表现的基础。学生有活动的时空、有选择的权利、有展示的舞台、就有了更多感知、观察、思考和探索的机遇,就有了更多表达情感的平台。在这儿进行课文分析时,我准备通过展开读、说、写、评等活动,充分地表达了学生从文本中体验到的情感。

 5.在学生自读自悟的基础上,开始进行学后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选择自己感触最深的部分进行交流。有的学生可能会说:我读懂了睡梦中的妈妈好累,我是从窗外,小鸟在唱着歌,风在树叶间散步,发出沙沙的响声,可是妈妈全听不到。看出来的加上自己的理解。

  6.这时我抓住这段引导学生都来分析。学生还可能说:我从妈妈干了好多活,累了,乏了。看出妈妈很累。这是我紧紧抓住这里进行生活拓展,问:根据你的观察,妈妈一天里都可能干哪些活?因为儿童的内心是最无拘无束的,他们渴望走向原野,亲近自然,渴望在广阔的天地间放飞梦想。这就要求阅读教学要彻底走出课堂中心、书本中心、教师中心的封闭性,充分拓展空间,增强活力。所以我鼓励学生在真实世界的际遇中学习,与现实对话,为学生创造生活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到生活中去观察。

  7.在这部分有两个词语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理解上有一定难度,是深沉和均匀。对于呼吸深沉的理解采用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对于呼吸均匀的理解采用表演的方式,先来表演呼吸不均匀是什么样的,再表演呼吸均匀是什么样的,这样通过对比学生理解就不会太难。这样做的目的是:在阅读教学中,通过学生的自主体验,让学生逐步学会以语言文字为依托,分析语言现象,在字、词、句、篇的联系中揣摩语言文字的内涵,体会文章内在的思想感情。强化个性体验。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感情朗读。

  8.有的学生可能对睡梦中的妈妈很美丽感触较深,在谈论时,就可能抓住明亮的眼睛、弯弯的眉毛红润的脸等词句进行交流。

  在平时的训练中我总是鼓励学生多样化地语言表达,展示学生的个性。因为语文课是师生个性自由驰骋的舞台,在阅读教学中,通过学生多样化的表达,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学生对睡梦中的妈妈是什么样的汇报时,有的直接摘录了书上描写的原句来表达,有的加以概括列出几个关键词语,有的联系自己的生活,还有的可能加上想象等,学生在表达中思辨,在倾听中评判,不仅提高了语言运用能力,而且提高了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等综合实践能力。

 同样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表情朗读。因为学生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上,才能使感受加深,情感被激活,他们才会不容自遏地想抒发自己的情感。情感的抒发,可以使学生之间的内心感受得到交流,可以相互启发,相互感染。表情朗读,虽然读的是作者的语言,但是,因为要求表情朗读,这就包含了学生自己的主观感受。

  9、在谈睡梦中的妈妈好慈祥时,慈祥一词对于学生理解来说是一个难点。估计这里学生可能要提出疑问,处理这个问题,我准备用读文分析的方法。出示这段文字:请同学们认真读一读这段话,看看能有什么收获?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应该可以抓住睡梦中妈妈在微笑,很温和,另外,通过在睡梦中妈妈又想好了一个故事,等一会儿要讲给我听。来体会妈妈对孩子的爱。

  在读中感悟,体会深情这一环节的设计中,我始终以《课程标准》中指出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也就是说,阅读课堂是由这三者之间的互动形成的为指导思想。在《妈妈睡了》的教学中,课始情境的创设,问题的引出,教师是一个能激发学生思维的引导者引导学生自己找到探究内容进行探究;当学生就睡梦中的妈妈是什么样的问题进行研究、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则是一个能欣赏学生意见的倾听者、能积极参加小组探究的参与者;当学生呈现探究成果时,教师又是能判断学生认识正误的辨别者。这实质上是一个师生互动、教学相长的动态生成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我努力让每一个学生在学习的历程中,在互相的交流感悟中充分展示自我,提升生命价值,让学生在体味语言、交流表达过程中,陶冶、塑造学生心灵。

  (三)小结,生读文升华情感。

  师:睡梦中的妈妈是那么美丽,那么慈祥,又是那么的累现在就让我们随着音乐再读课文,读给我们亲爱的妈妈,读完后,从这三部分中选出一段背下来。注意一定要小声点儿,别吵醒了睡梦中的妈妈。

  师;我们的妈妈为了家庭,为了孩子,一天天操劳着,可是她却无怨无悔,多么值得我们去爱呀!就让我们带着这种深沉的爱再读一读这篇课文,注意可千万不能吵醒妈妈。

(生随音乐读文。)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始终在通过各种手段,如:教师的语言,眼神,教学手段、教学环节的设计等营造自主宽松的课堂氛围,因为只有自由宽松的语文课堂才会激起学生智慧的波澜。我们老师要允许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用自己的脑袋思考,用自己的嘴巴表达,获得自我满足。教学中要鼓励学生的思维自由驰骋纵横,充分展示了学生对文本的独特理解。在这儿,老师再也不是传统定义中的传道授业解惑的人了,更像一个专业的主持人。)

  四、拓展整合

  现代阅读教学观需要我们以生活的理念构建起语文教学大课堂。在教学中,我们要将课堂的语言训练和课外的生活实践活动进行有机结合,从而使学生从单一的语文课堂步入广泛的社会语文空间。在此思想的指导下我所布置的作业也力求体现人文性。如:

  关于妈妈,你还想写些什么?课下认真观察,象文中的小作者一样也来写一写自己的妈妈。

  小作者写了自己的妈妈,你想写谁呢?课下认真观察,把他写下来吧!

  这种实践性的作业形式,让学生亲近长辈,很好得淡化了训练意识,消除了学生学习与生活的界限,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实践的热情。

19、二年级上册课文6一封信说课稿教案教学反思

二年级上册课文6一封信说课稿教案教学反思

《一封信》是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以儿童生活为主题,以儿童视角,表现儿童生活。因此,在课内设计中,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启发学生能够说出自己的感受或想法。本课讲述了露西给爸爸写信的过程。课文语言通俗易懂,通过信的内容,表达了露西对生活细腻的感受、对亲人细致的体贴,对于学生能起到很好的熏陶作用。

一、教学效果

从学生的切身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本文的兴趣。课上,我先让学生扫清生字障碍,然后通过辩论的方式,针对第一封信和第二封信哪一个更好为辩题,进行了激烈的辩论。大多数学生会选择第二封信,观点就是:爸爸远在国外,不想让他担心家里的事。而也有人觉得第一封信更好,理由是第二封信写得那么欢乐,然后又说思念爸爸,就会觉得很虚伪。因为第一次辩论,孩子们热情高涨,在孩子们激烈的辩论后,我让他们把自己的想法写在作文本上。这样,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了课文,理解了露西的心情,把学生带进了露西的内心世界,同时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和逻辑思维能力,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二、成功之处:

1.我首先从课文的生字入手,利用随文识字和集中识字的办法,让学生注意字的读音、笔画顺序以及书写等问题,解决了本课基本的生字,为读通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打下基础。

2.教学评价及时且有针对性。课堂上利用激励性评价,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评价语言丰富、多样化,评价实效性强。

3.教学设计连贯,思路敏捷。整节课,我紧紧抓住主线,帮学生理清思路。通过让学生初步朗读课文,大致了解一下课文的主要内容。感悟出主人公露西的心情,然后我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们谈一谈如果自己的爸爸不在身边心情会怎么样,表达出自己的感受。

三、不足之处:

1.在让学生朗读课文的时候,没有提出具体的阅读要求,导致学生比较盲目,没有目的性。

2.在教学生字时,我只是让个别学生起来分享他的识字方法,说完之后就一带而过了,也没有让大家一起重复,所以导致生字词的掌握不够牢固,没有加强记忆。

3.课堂设计内容过多,不利于学生吸收;缺少读,孩子读得少;在课堂上也没能教孩子书写,练习写字。

四、改进措施:

1.在今后的教学中,精简课堂,删繁就简,不要低估学生的能力。

2.重视阅读,加强阅读,多读多悟,在读中感悟和理解。

3.重视每单元中课与课之间的联系。不断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在备课的过程中要进行充分的预设和生成,及时处理课堂生成。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一定会弥补不足,积极向各位前辈老师求教。

20、二年级上册课文6一封信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

二年级上册课文6一封信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

设计说明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一封信》记叙了主人公露西想念在国外工作的爸爸,给爸爸写信的故事,字里行间透露着真挚、温暖的亲情。文中的露西前后写了两封信,不同的表达方式产生了不同的心情体验。因此,本课教学设计,我以露西前后写的两封信,你更喜欢哪一封为主导问题,引导学生去读书,读懂内容,读出情感。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以及字卡、词卡,露西的两封信。

学生准备:读课文三遍,字卡、词卡。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直入主题

1.导入:如果你的爸爸去远方工作了,你想他的时候会怎么与他取得联系呢?(打电话或者发微信)那么,人与人之间沟通交流,除了这些方式之外,还可以通过写信的方式来取得联系。(板书题目,齐读题目)

2.认读封字,明确一封是数量词,封字还可以组词为封住密封等。

3.过渡:这篇课文中的信是谁写给谁的呢?让我们一起走入课文看看吧!

设计意图: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入手,让学生明白语文来源于生活,更要应用于生活,同时也通过谈话激趣导学,为学习下文做铺垫。

二、自由读文,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让学生听清字音,听清停顿。

2.教师课件出示自学提示:

(1)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努力把课文读通顺。

(2)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生字圈画出来,难读的多读几遍。

(3)再读课文,说说露西给爸爸写了几封信。

3.学生大声朗读课文,圈画生字,用____画出露西第一次写的信的内容,再用  画出露西第二次写的信的内容。

设计意图:语文教学应该逐步培养学生对生字新词的自学能力,因此,教师在明确任务后,让学生自主读文,训练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在语文活动中,读准字音,认准字形,读通句子,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对比体会,合作识字

1.指生回答:露西给爸爸写了几封信?

2.(1)引导学生读课文的第1~3自然段的内容。

(2)指名认读生字,教师纠正字音。

①读准削肩冷鲜的读音。

②指导学习多音字朝重结。能根据不同的读音组词语。如重在本课读chnɡ,另一个读音是zhnɡ,可组词为重量。

(3)小组合作,交流识记削刮胡修冷重的方法。

(4)汇报交流,教师相机点拨。

①动作识字削、刮。做一做削、刮的动作,想一想生活中和削、刮有关的词语:削皮、削铅笔,刮风、刮胡子等。

②字谜识字胡。古时明月今相见。

③生活识字修。引导学生思考在哪里见过这个字。(修理部)课件出示修理部的牌匾,仔细观察这个字,在书写时不要忘了中间的竖,学生书空练习。

④形声字识字冷。冫,表义;令,表音。组词:冷清、冷气。

⑤对比识字重与量字形相近,对比记忆。

(5)课件出示第一封信。

亲爱的爸爸:

你不在,我们很不开心。以前每天早上你一边刮胡子,一边逗我玩。还有,家里的台灯坏了,我们修不好。从早到晚,家里总是很冷清。

指生读,师生评价,然后生齐读第一封信。

3.露西的第二封信都写了些什么呢?指生回答,课件出示露西写的第二封信。

亲爱的爸爸:

我们过得挺好。太阳闪闪发光。阳光下,我们的希比希又蹦又跳。请爸爸告诉我们,螺丝刀放在哪儿了。这样,我们就能自己修台灯了。还有,下个星期天我们去看电影。

爸爸,我们天天想你。

(1)引导学生朗读并体会。

指导学生将第二封信和第一封信对比一下,确定第二封信应该用高兴、幸福的语气去读。

(2)巩固识字,集体交流, 师适时补充:

①指导学生学习期字可以用生活识字法,如:一个星期共有七天,从星期一到星期日。另外,期与胡字形相似,两个字的偏旁相同,古和其分别代表着两个字不同的读音,虽然偏旁相同,但意思不一样,胡中的月字旁指肉,而期中的月字旁则表示规定的时间或一段时间。

②指导学习鲜。图片 鲜字由鱼、羊两字组成,最早表示鱼名,泛指活鱼, 后来引申为新鲜、美味的意思。

(3)指生读第二封信,师生评价。

①课件在第二封信结尾和鲜花的位置出示词语结尾和一大束鲜花,指名朗读词语。并利用课件放大结束和鲜,指名反复认读,并交流识字方法。

②字谜识字:束口字藏在木中间。

4.小结过渡:同学们可真了不起,在这两封信中认识了这么多的生字朋友,还能把这两封信读得既通顺又流利,把掌声送给自己吧!下面会写字中的朋友也着急跟大家见面了,让我们一起去跟它们打个招呼吧!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积极创设语境,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本环节,将本课的重点字集中在露西给爸爸的信中,不仅给汉字提供了反复出现的平台,更激发了学生识字的兴趣。

四、观察示范,指导书写

1.出示田字格中的生字,请学生认真观察生字的结构。

2.上下结构的字:今、支、笔。

左右结构的字:封、信、珠、灯、影。

全包围结构的字:圆。

独体字:电。

3.教师指导书写,重点指导。

今、支中都有捺,要写得舒展。

笔和电最后一笔都是竖弯钩,要注意强调这个笔画:竖要靠近竖中线,转弯要圆润,下面的部分要平,钩朝上。

4.学生描红,练写生字。

5.展示生字,师生评议。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第一学段要关注学生写好基本笔画和基本字,书写规范、端正、整洁。所以在写字指导上要从细微的笔画、结构入手,提高学生的书写质量,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五、拓展延伸,巩固练习

1.把本课的生字读给家长听,口头组词,如果能将生字放入句子中读一读就更棒了。

2.将《一封信》读给家长听。

设计意图:适当巩固有利于帮助孩子们加深印象,而与家长的合作,既复习了课堂所学,又可以增进亲子间的感情。

第二课时

一、复习字词,导入新课

1.复习:课件出示生字、词语,学生开火车读字,男女生读词。

2.导入:本文的主人公露西给爸爸写了几封信?信里都说了些什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6课《一封信》,师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开火车读、男女生赛读等形式复习巩固生字、词语。同时,回顾课文内容,帮助学生快速进入课文情境。

二、合作探究,品味语言

1.引导学生自读课文,回顾课文内容。

2.课件出示自学提示:

(1)自由读课文第3~14自然段,找出露西给爸爸写的两封信。

(2)在小组内讨论交流,想一想:这两封信有哪些不同?

3.学生自主学习,全班交流。

4.根据学生的汇报交流,教师相机用课件出示两封信的内容。

5.学生汇报交流,教师相机点拨。

(1)第一封信里,露西说爸爸不在,我们很不开心。(板书:不开心)第二封信里,露西说我们过得挺好。(板书:很高兴)

引导学生质疑: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转变?

(2)第一封信里,露西说爸爸不在家,不能逗她玩,没有意思。第二封信里,露西说她要和妈妈去看电影。

(3)第一封信里,露西说家里的台灯坏了,修不好,很心烦。第二封信里,她问爸爸螺丝刀放在哪儿,她和妈妈要自己修理台灯。

(4)第一封信里,露西说家里很冷清。(板书:冷清)第二封信里,露西写希比希又蹦又跳,家里很热闹。(板书:热闹)

教师要引导学生体会,家里总是很冷清说明了爸爸在露西心里真的很重要。

(5)第二封信里,露西不仅写家里一切都很好,还写了她和妈妈很想爸爸。

6.小结并指导朗读。要从两封信中体会到露西的心情和想法的变化。第一封信里处处都是不开心,第二封信里字字洋溢着快乐的情感。

7.引导学生再次观察这两封信,说说还有什么发现。(第二封信的结尾,露西还画了一大束鲜花。)

8.为什么露西的信前后会出现这么大的差异呢?(最主要的原因:第二封信是在妈妈的引导下完成的,妈妈的一句我们过得挺好一下子就让露西开始想开心的事情了,在这样的心态下,露西的第二封信才会充满快乐的气息。)

设计意图:文中只提到了露西前后写的两封信的相关内容,没有以信的形式出现。此环节设计,恰恰填补了这一空白。形象直观的信件再现了露西不同的心情,也为识字提供了具体语境。

三、讨论交流,深化主题

1.讨论交流:比较露西前后写的两封信,你更喜欢哪一封?为什么?(我更喜欢第二封信,因为这封信是露西带着快乐的心情写的,爸爸读了信会高兴,不用惦记家人了。)

2.思考交流:爸爸妈妈不在身边的时候,我们总会感到孤独,也会遇到一些困难,这时候我们应该怎样做呢?(保持快乐的心情,想办法解决困难,不让爸爸妈妈操心。)

设计意图: 乐观地对待生活,这是一个生活道理。只有将这样深刻的道理融进具体的问题、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学生才会有所领悟。

四、联系生活,拓展延伸

请你像露西一样给亲人写一封信,告诉他们,你最近的生活很快乐。

设计意图:以实践活动诱发学生乐观生活的情感,使文章的主题得以深化、延伸。

21、二年级上册课文4曹冲称象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与反思

二年级上册课文4曹冲称象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与反思

一、 说教材

《曹冲称象》二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是一篇经典的历史故事。记述了曹冲动脑筋想办法称出大象体重的故事。全文围绕称象这一中心,运用渲染烘托、映衬对比的方法记叙了称象的全过程,表现了曹冲的聪明才智,给人以深刻启迪。

二、 说学情说目标

二年级的学生通过一年多的语文学习已经具有初步理解词语能力。但曹冲称象这个历史故事远离孩子们生活实际,需要借助多媒体的图片和动画等帮助理解。本课是第二课时,重点在于理解课文。根据低年级学生的说话训练。我制订了以下教学目标。

1.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会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曹冲称象的过程。通过官员称象的方法和曹冲称象的办法对比,理解曹冲称象方法的科学巧妙。

3. 培养学生爱动脑筋的好习惯。教学重点: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曹冲称象的过程。教学难点:会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曹冲称象的过程。

三、 说内容过程

在讲解这篇课文的时候,我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分别是:(一)巧设情境、导入新课 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走进生活实际,了解秤是不能称大象的。所以称大象的难度是可想而知的。

(二)复习生字,朗读课文 学生复习生字词。教师适时指导朗读。使用个别读,齐读的方式。使同学们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三)辅助动画,理解内容

1.自读课文,初步感受。

2.播放动画,整体感受曹冲如何称象。

3.分步演示,深入理解课文。

4.按照课件的提示,复述称象过程。

5.独立叙述称象过程。

(四)总结全文,拓展积累 通过几个小问题,使同学们懂得做事要想曹冲那样多动脑。

四、说信息技术的应用

下面,我将从以下三个切入点介绍一下信息技术在本课教学的整合。

(一)创设情境,走进历史故事

任何的一个历史故事都产生于特定的时代背景下,本篇文章距离学生的生活实际相对遥远,但是运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就能拉近学生与课文的距离,所以在开课我以大家都很熟悉的秤来导入主题,进而出示大象的图片,大象是否能用秤来称?设置悬念,激发学生思考。利用了多媒体课件色彩鲜明、形象生动、化静为动的特点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同时把教材比较抽象的内容活灵活现的展现在孩子们的面前,直接导入课题,便于学生很多接受知识。由于学生对于曹冲不是很熟悉,所以我出示一幅关于曹操和曹冲的图片,并且简单给孩子们介绍他们。他们生活在1800年前的三国时期,当时曹冲只有七岁。曹冲是怎样称象的呢?设置悬念,激发学生思考。

(二)多媒体游戏,复习旧知

二年级的识字是一个重点的内容,但是孩子们往往只是机械的记忆,达不到理想效果。我深知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因此,在本课教学中,我利用课件设计了游戏来复习生字,以多媒体游戏为载体,轻松突破教学难点。充分吸引孩子的眼球,提高了孩子兴趣。请看我的教学实录。在进行游戏教学时,同学们情绪高涨、精力集中、积极发言,生怕丢掉一个生字,同学们在妙趣横生的摘苹果游戏中复习了生字,使原本枯燥的识字变得富有生命力。达到了复习生字的学习目的。同时又通过谁能赶走大象的游戏,来进行词语填空,使学生们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进行复习旧知。

(三)理解复述,突破难点

二年级的教学仍以朗读作为孩子们的主要任务,这个环节我借助信息教育技术,让孩子们由浅入深的进行朗读学习理解。最初的朗读要给学生一个准确的,直观的印象,所以将课文的重点句呈现在大屏幕上,同时,图片出示大象的身子和腿都像什么,训练孩子们口语表达能力。重点句单独呈现反复连读语气这么大的象,到底有多重呢?让同学们把疑问的语气充分读出来。学生自读第二段课文,找到官员们称象的办法。并且理解这些办法行不行,为什么?同时知道学生读出反驳的语气。二年级的同学具有初步理解词语的能力,但是要让他们对整个故事进行复述就有一定的难度。为了使孩子们能更加直观的了解称象的过程,这个环节我设置了动画来帮助大家理解课文。这样能轻松突破教学难点。首先通过学生自读汇报的方式,让学生对曹冲称象的过程有一个初步、抽象的理解。然后通过看动画片的方式,产生一个完整直观的感受。给学生一个全新的身临其境的境界享受,同学们仿佛亲眼看到了,聪明绝顶的曹冲通过动脑筋、想办法称象的过程。

为帮助他们完整的讲出曹冲称象的过程做好铺垫。最后通过再次分步看图提示的方式,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讲出曹冲称象的过程。这样,把抽象化为具体、乏味化为有声有色的一个过程。这些动画能够唤起学生对语言的主动感悟,积累词语,乐于表达。更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学习重点,练习从低年级开始就能有序的说一段话。让学生在一种现实感中进行主动地学习。学生通过对课文的理解,培养他们爱学习、爱动脑筋的好习惯。借助多媒体的教学,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体验,提升的学生对语言的感受能力。五、说评价与反思 在本课,我运用了静态图片和动态动画结合的方式,针对重难点,合理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了情境,引导学生探究,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促进学生能力的全面提高,提高学习兴趣,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巧妙的利用多媒体能突出曹冲称象的过程这一教学重点难点,使学生变厌学为乐学,变被动为主动,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提高了课堂效率。

22、二年级上册识字3:拍手歌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与反思

二年级上册识字3:拍手歌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与反思

一、说教材

《识字3》以儿童喜闻乐见的拍手歌的形式,带出10个本课学习的生字,这首拍手歌告诉学生人和动物是朋友保护动物要牢记,内容通俗易懂,读音押韵,节奏感强,读来朗朗上口。在教学时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渗透一些汉字的演变以及造字规律的知识,学用结合教给识字方法,提高识字效率,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从中受到保护动物、关爱自然的情感熏陶。

二、说学生

低年级的小学生都喜欢小动物,对小动物有着自然的感情,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更加热爱动物,保护动物。

三、说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要求的10个生字,学习书写物牢猫等字。

2.在自主学习,生生互学,师生互动中获得多种识字方法,培养识字能力。

3.有节奏地朗读拍手歌,了解翱翔雁群会写字唱不休等词句的意思,受到保护动物、关爱自然的情感熏陶。

四、说教学重难点:

本课重点:会认10个生字,会写两个生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本课难点:让学生领悟人与动物互相依存,激发学生保护动物的意愿。

五、说教法:

1.创设情境导入:这个环节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展示动物图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句式,在动物里,我看到了什么,引导学生完整地表述,锻炼学生的表达能边。

2.读文,初认生字。在这个环节,我将主动权交给学生,营造良好、宽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体会识字快乐,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3.图文结合,巩固生字。通过图文结合,让学生更深切地感受动物的喜爱,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4.朗读儿歌、巩固全文。本节通过拍手游戏,让学生了解拍手歌节奏感强,押韵的特点,加深学生对动物的认识。从而达到激发学生保护动物的意愿。

六、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谈话:同学们,老师知道你们非常喜欢小动物,今天,老师就带大家到精彩的动物世界去看一看。

2.出示课件,学生欣赏感受。

(1)欣赏各种动物在不同环境活动的场面,体会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2)说说自己看到了哪些动物。

导语:多么广阔、美丽的大自然啊!动物们有的在空中自由飞翔,有的在地上快活地奔跑,有的在水里无忧无虑地玩耍。他们生活的可真幸福啊!今天,老师从美丽的大自然中邀请了5位美丽的客人来咱们班做客,和我们交朋友,你们愿意吗?大家以热烈的掌声欢迎美丽的客人吧!

(二)看图、读词、识字

1.出示课件,看图片,认识动物。

2.出示词语,图文对照,认读词语,与动物打招呼如孔雀,你好。

(1)自由认一认,读一读。

(2)小老师领读。

(3)开火车认读。

导语:美丽的客人走了,它们回到了大自然的怀抱中,让我们牢牢记住它们的名字吧!

3.出示生字,识记生字孔、雀、灵、鹂、锦、鹰。

(1)同桌合作识记生字。

(2)交流汇报。

(三)出示课件谁能帮帮我,学习生字丛、牢、嬉、护

1.小组合作识记生字。

2.交流汇报。

3.组词说话练习。

导语:你们帮了老师,你们这么喜欢帮助别人,一定有很多朋友,是吧?那我们一起来做找朋友的游戏好吗?

(四)巩固生字

1.找朋友游戏。

(1)教师示范。

(2)做游戏。

导语:孩子们,看得出来,你们不但喜欢猜谜语,还会编谜语,那我们就来一起猜谜语,好不好?

2.课件出示我会猜。

小牛戴帽子──牢。一只美丽的鸟──鹂。女孩喜欢做游戏──嬉。火烧的山倒了──灵。手拿户口本──护。两个小人走独木──丛。

导语:你们真是太聪明了,有一位孩子跟你们一样聪明,也非常喜欢动物,他根据大自然中动物的特点编了一首非常有趣的拍手歌,你们想读吗?打开课本读读。

(五)朗读课文

1.自由朗读,要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

2.同桌互读互听。

3.分小节展示朗读。

4.评价。

5.课件出示(拍手歌)练读。

(1)自由模仿练读。

(2)男女分小节接力读

(3)师生拍手加动作表演读。

(4)自由练读,说说读了拍手歌,你知道了什么?

导语:是啊,大家说得太好了,大小动物都有家,人和动物是朋友,我们人人都应该关心动物,保护动物。在这儿,我们可爱的大熊猫也提醒大家要保护动物,并编了一首保护动物的小儿歌。

(六)出示课件(稀有动物图片),介绍认识稀有动物

七、说教学效果

整节课气氛活泼,环环相扣,充满童趣,师生合作愉快,轻松,较好地完成了教学要求。

23、二年级上册课文2我是什么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与反思

二年级上册课文2我是什么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与反思

《我是什么》是一篇科普短文。课文采用拟人手法,以第一人称我的叙述方式,并结合谜语的形式,图文并茂地向学生展示了水在不同的条件下,会呈现出的不同状态以及水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利弊。文中始终不点明我就是水,而是通过水的形态变化和与人类关系的描写,让读者去猜,更增加了文章的趣味性。全文共五段,重点内容可分为三个部分:水的变化;水的形态;水给人类带来的利弊。

【说理念】

本课设计遵循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注意激发学生兴趣的理念,以学生为主体,让每个人有尝试的机会和自主选择的权利。力求采用自主、合作地学习方式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中,相互启发,拓展思路,分享学习之乐。让学生在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氛围中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变被动地学为主动地学。

【说目标】

1. 学会14个生字,会认9个生字。

2. 能正确读写要求学会的词语。会用温和说句子。

3. 知道水在一定条件下会变成汽、云、雨、雹子和雪;了解水既能给人们带来好处,也能给人们带来灾害。教育学生爱护水资源,保护水资源。

4.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了解水的三态变化。

【说教法】

低年级阅读教学应把词句训练放在首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自主、合作的精神。本节课,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三种教法:

1. 直观演示法。

通过生生互动演示、师生互动演示,发挥学生各种感官功能,让学生在动脑、动口、动手中参与训练,激活思维,读懂课文的词句。

2.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这节课,我制作了优秀的课件,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去诱发学生的情感。是他们兴趣盎然地参与教学活动。

3. 鼓励欣赏法。

在小组中、班集体中的点评,主要是鼓励学生充分地展示才能,满足他们希望得到赞许、羡慕,体会成功的心理特点,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增强学习的信心。

【说学法】

1. 自主学习法。

2. 合作学习法。

在教学中,我主要渗透了以上两种学法的指导。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面对面地听、说、读、问、评、议等去实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并根据阅读教学的特点,坚持把读的训练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力求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

【说教学】

在此基础上,充分利用互动的形式,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研读全文。

一、巧设悬念,初步感知。

由师生互相介绍自己,引出我们每个人都知道自己是谁,可是有个小朋友却不知道自己是谁,我们帮他猜猜好吗?此时,学生的注意力高度地集中,迫切地想知道谜底。紧接着,教师范读课文,学生积极地开动脑筋,猜出谜底就是水。

二、通读全文,整体感知。

1. 自由读课文,说说你是怎么猜出来的。

2. 你喜欢这篇课文吗?将你最感兴趣的自然段多读几遍。

3. 全班交流,教师随机指导认读生字、新词。

此环节是让学生在充分朗读课文的基础上,自主选择喜欢的段落进行交流,整体感知课文,达到生生互动。

三、师生合作,小组研读全文。

1. 请你根据课文内容向别的小组同学提问。但是,你必须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而且,这个答案必须在书上。

2. 学生自由读课文,准备问题。

3. 小组交流问题。

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仔细地读每一句话,精心地设计问题。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合作交流,集思广益,完善问题,进一步达到生生互动。

4. 学生一问一答,教师根据学生问题随机重点指导。

教师通过本课的三种教法,对学生进行词句训练。如:利用直观演示法理解关联词一就;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区别落下来、打下来、飘下来,理解暴躁等词语;通过想象和联系生活实际,学会用温和说话。并将鼓励欣赏法贯穿始终,如:你听得真仔细;如果你的声音再大一点就更好了。

在这一环节中,从始至终教师在一步一步引导学生学会知识,充分体现了小组互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师为主导,生为主体。

5. 梳理全文,完善板书。

6. 学到这里,你还想了解哪些课文里没有的有关水的知识呢?学生自由提问。

此环节,教师并不急于回答学生的问题,而是将问题延伸到课外,并教给学生寻找答案的方法,达到再探新疑的目的。

四、扩展练习。

出示三项作业,学生任选其一。

1. 你在生活中看到过水在变吗?举例子说说,再写下来。

2. 收集有关水对人类所做的贡献和带来灾害的资料。

3. 说说人类想出了哪些办法使水只做好事,不做坏事。你还有别的办法吗?

学生在学习上是有所差异的,此选择性作业涉及到说、写、收集三方面,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选择。

【说效果】

按照上述教学方法施教,应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一些简单的问题,学生通过生生互动自己就可以解决,对于学生的难点则需通过小组互动和师生互动来解决。

24、二年级上册课文22狐假虎威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与反思

二年级上册课文22狐假虎威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与反思

《狐假虎威》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理解和积累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成语狐假虎威的寓意。

4.指导书写生字。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狐假虎威的意思并能灵活应用是难点。

教学准备:头饰、相关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同学们,老师知道你们非常喜欢读书,并且更喜欢读故事书,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寓言故事《狐假虎威》(出示课题,同学们一起读课题)

2、那狐假虎威是什么意思呢?(同学举手发言说出自己的理解)

3、学生总结

4、过渡 同学们都说出了自己的理解,猜出了大概意思,那我们的猜测对不对呢?老虎和狐狸之间到底会发生什么故事?下面就让我们从课文当中找答案吧

二、自学:

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标出生字词,多读几遍。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三、检查自学:

过渡:同学们已经自学完了,生字词认识了吗?(认识了)老师考考你!

1.(电脑出示)带拼音生字词

a 、我们先开火车读 (读得不错)

b、谁来读?(一生读)(读错纠正)(声音大一点会更好!)

c、一齐读!( 读得真熟练!)

过渡:去掉拼音你还认识吗?

2.(电脑出示)不带拼音生词:(谁来读?)

a. 一生读(读错纠正后齐读)(这么短时间你就会读了,真了不起!)

b.(不按顺序)我们抢读(大家读得真准确!)(老师真佩服你们!)

c.咱们一齐读!

过渡:词语读的很好,课文读的怎么样呢?

3.开火车读课文。

谁来读?大家都想读!我们开火车读课文。一人读一个自然段。其余同学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同学们读书真认真)

师问:谁说说写了件什么事?(概括地说,谁、干什么?)

(生:老虎逮住了狐狸。)(师:狐狸被吃掉了吗?谁来补充?)

(生:老虎逮住了狐狸,狐狸骗了老虎逃跑了)(你概括得真全面)

(生:狐狸借着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了)(你说得真具体)

板书:生说后师相机板书狐狸图、老虎图。

过渡:狐狸用什么办法骗过老虎的?我们看故事怎样发生的?请同学们自由读第一自然段。

四、理解课文内容,指导感情朗读

1.学习第1自然段

(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问:读了这段你知道了什么?

(生:狐狸被老虎捉住了。)师:(在什么情况下捉住的狐狸?)

(生:老虎很饿)

(生:老虎找食物,说明很饿,狐狸被老虎捉住了。―――)(你说得真全面)

师:是啊,饥饿的老虎正在寻找食物,慌不择路的狐狸从老虎身边窜过,老虎猛扑过去,逮住了狐狸。这时的狐狸处境怎么样?(生:非常危险)

过渡:狐狸面临被老虎吃掉的危险,结果怎么样?

2.学习25自然段

(1)自由读25自然段,边读边划出狐狸说的话。

谁来读狐狸说的第一句话?(一生读后出示第二自然段)

(2)师述:狐狸眼珠子骨碌碌一转都转转试试!我看你这只狐狸眼珠子骨碌一转,你在想什么?

(我不能让虎吃我,想办法逃走)

(这只遇到危险的狐狸真会想办法)

(我想脱离虎口想办法对付老虎)

师:你真爱动脑筋!

(3)想出办法的狐狸扯着嗓子对老虎说,谁能扯着嗓子读狐狸说的话

a自己扯着嗓子读读

b同桌两人扯着嗓子互相读

c师范读(瞪着眼睛攥着拳威胁)

d谁再来扯着嗓子喊(一生加动作精彩:大拇指指向自己)(你不但读得好,而且动作加得恰当!)(师:你都把老虎吓住了)

e大家一起读!

(4)师述:为什么不敢?老虎一愣!(师有一愣的感觉、表情)

过渡:这时的狐狸更威风,更自信,它对老虎又说了什么?(或狐狸接着又怎么说?)

(5)你来读!(读完后电脑出示第二句话)(读慢一点更好了);

(6)自由读读狐狸说的话,想想什么意思?(生说不出来,师指导)

(生:狐狸用老天爷吓唬老虎。师:老虎怕谁?生:老天爷)

(7)师问:狐狸怕谁?(老虎)老虎怕谁?(老天爷)

师结:狐狸为了保住自己的生命,把老天爷都搬出来了。

(8)(一生读)你刚才快吓住了,现在怎么不厉害了(假的?)就凭你这气势,不被吃掉才怪,谁能把老虎镇住,让老虎相信是真的。

(9)(一生读)(可以加动作)师:语气上镇住它了,表情上也镇住它了。

(10)谁能读得更好?(一生读)(一手叉腰,手指指点点)

师结:你有大王威风(你都把老虎吓住了)

(11)这时的老虎被蒙住了,松开了爪子。(出示5自然段)蒙住什么意思?(吓住、骗住)

被蒙住的老虎会怎么想呢?

(我还真不能吃它了呢?吃了它老天爷会怪罪我的)(狐狸说的是不是真的?煮熟的鸭子会飞走吗?唉!到口的美餐会吃不着了!唉!)

(12)师:看着被蒙住的老虎,狐狸摇了摇尾巴,又会怎么想?

a.(狐狸抖抖毛,挺了挺胸,晃了晃身子):瞧!我几句话就把它蒙住了。

b.这只凶恶的老虎上了我的当。

c.它相信了,我得让它心服口服,证明给它看,我领它走一遭!

(13)(想的好的,读)你给老虎说:不信威风。

(或师述:瞧,这只凶恶的老虎上了狐狸的当,你对老虎说:不信。)

(注意:不信和怕不怕这两个词)你再读一遍!

(14)师:狐狸说这句话的目的是什么?(生:进一步用事实证明它说的话是对的)

a下面四人小组分角色读2至5自然段。(32人)

(小组长组织:一人读狐狸的话, 一人读老虎说的话,一人读叙述,一人当评委,评评谁读得好)

b找一组分角色读2至5自然段(你们小组分角色读)

(师:这小组读得真好,课下同学们继续分角色读)

五、表演67自然段

过渡:老虎跟着狐狸向森林深处走去,结果又会怎么样呢?

1.谁来读课文6、7自然段(一生读)(读慢点就好了)

2.同学们自由读,边读边加动作。

3.谁想演狐狸?(选小个子演狐狸,大个子演老虎)老师从一边看着孩子表情表演。

①你走几步?你们笑什么?(演得不像)应该怎么演?(生说)书上怎么写的?(齐读:狐狸神气活现,摇头摆尾)(生补充)

师:把头抬起来,挺胸,表情:美滋滋

②你再走几步,像不像?(像)不像再读读狐狸那句,再做一做,老师也可做一做(这时的狐狸可是神气活现,摇头摆尾)

③你们现在就是森林中的小动物,这时什么表情?(纳闷儿)(注意你的表情!)纳闷什么?(与往常不一样)今天什么样子?(生:大摇大摆,很威风的样子)

4.谁来演老虎?走几步看看?老虎像不像?(不像)

读读写老虎的句子(齐读:老虎半信半疑,东张西望)想想是什么样?(一生:东张西望)表情呢?(疑惑)这只老虎满意吗?(不满意)哪里不满意?(生指导)虎做动作,直到满意。

5.凶恶的老虎走进了森林,你们这些小动物怎么表现?(摆胳膊)

6.好!现在演出正式开始!谁来读叙述?(一生感情读)

小动物们注意:纳闷儿处作纳闷儿状 (路线:从东往西走,从后面绕过来)(别走快)

呀!(倒抽一口凉气)一只大老虎!(注意叹号,读出害怕、惊讶、惊恐)(停短)(撒腿就跑)(读快)

7.师:老虎,你这次心服口服了吧!

(生:我心服口服了,我真不能吃它了,我应该听他的指挥)

师:狐狸大王,你现在怎么处理它?

(生:吃了它,弄死它,师(掩嘴):你真把自己当大王了,你现在最好的办法是让它走!师做走的手势)

狐狸:赶快走,别让我看到你!(师指导:你拿出点大王气势来怎么说?)

师:老虎,还不赶快走!

师弄弄狐狸:狡猾的大王,快逃吧!

8.采访:你这只小动物害怕谁?(我害怕老虎)

你呢?(我怕老虎)大家呢?(都害怕老虎)

师:现在你知道狐假虎威的意思了把!(几生)(板书:借,威风,吓跑百兽)师:是呀!狐狸借着老虎的威风吓跑百兽。

9.(电脑出示)大大小小的野兽都吓得撒腿就跑。大家齐读一遍!

师:如果把加点的词去掉好不好?

(电脑出示)野兽吓得撒腿就跑(一点大大小小的、都就跑了)

生:不好!

师:为什么?

生:(因为看不出有许多动物在跑)(因为看不出有许多动物都害怕老虎)

师总结:对,加上这些词语就能说明所有动物都怕老虎。

10.师:你认为这是一只怎样的狐狸?

生:这是一只聪明的狐狸。

师:聪明在哪?

生:狐狸能够想办法救出自己。

(生:这是一只狡猾的狐狸。

师:怎么狡猾了?

(保住了自己的生命,这是善意的欺骗,也可以看出它很机智、有智慧、聪明)

如果它借着老虎的威风欺负其它小动物,你认为这只狐狸怎样?(我认为这是可恶的,是坏狐狸、坏家伙)

师:生活中有没有借别人的势力欺负人的人?(请同学们课下收集)

过渡:有一天,狐狸和老虎在森林里又见面了,会发生什么呢?(出示续编)(老师读)

六、续编:

后来,老虎明白了百兽是害怕自己才逃跑的,如果再遇到狐狸发生什么故事呢?请展开你的想象,编一个新的寓言故事。

师结:请同学们课下编写故事,比一比谁编的精彩。

板书:

狐假虎威

狐狸 借 老虎威风吓百兽

25、二年级上册课文21雪孩子说课稿教案教学反思

二年级上册课文21雪孩子说课稿教案教学反思

教学本课,我主要从以下几点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1.注重能力的培养。在学习生字新词时,我遵循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原则,引导学生利用多种途径识字,注重识用结合。由读词到学字,再把生字送到课文中读文,有针对性地指导生字较多、较难读的句子,循序渐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时,进行适当的提示,降低概括难度,逐步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2.重视朗读训练,引导合理想象。我把教学的主要活动放在读上,由初读入情到读中生情再到想中悟情。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引导学生在朗读中理解文本,体会情感。为了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想象空间,我引导学生想象小白兔和雪孩子玩耍的各种情景,体会小白兔和雪孩子之间的快乐;想象小白兔家着火时的危险情况,雪孩子救小白兔的情景,体会雪孩子的勇敢。通过想象,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提供多样表达机会,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雪孩子的无私感动着小白兔,美好的童话故事感动着我们。在教学中,我结合文本内容,创设机会鼓励学生进行说话练习,使学生在接受思想教育的同时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提高表达能力。同时,我还鼓励学生摘抄喜欢的词句,培养学生积累好词好句的习惯;通过续编故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体现了将课内学习延伸到课外的理念。

26、二年级上册课文21雪孩子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与反思

二年级上册课文21雪孩子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与反思

文本分析:

本文改编自中国儿童文学作家嵇鸿的同名童话故事。可爱的雪孩子陪小白兔玩,给小白兔带来了欢乐。小白兔的家着火了,勇敢的雪孩子从大火中救出了小白兔,自己却化成了一朵白云。白云很美很美,就像雪孩子纯洁美丽的心灵。课文富有童趣,意境优美,同时将水的变化常识融于故事之中,利于学生理解。《雪孩子》之所以动人,是因为它以孩子容易接受的方式,讲述了友谊、奉献、分离。课文第1~4自然段用平实的语言描述雪孩子陪伴小白兔的情景,快乐而温情。第5~8自然段写雪孩子奋不顾身勇救小白兔,它焦急的语言、急切的动作让人敬佩,雪孩子成了我们心中的英雄。第9~14自然段写了故事的结局,雪孩子浑身水淋淋化成水变成水汽变成了白云,如此温情细腻的表达让人既伤感又欣慰,雪孩子没有远离,它依然在小白兔看得见的地方守候着它的朋友。二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教学时可将课文内容以画面的形式展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教学目标:

1.认识累、添等1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呀,会写唱、赶等9个字,会写空地、唱歌等11个词语。

2.学习默读,试着不出声;读出人物对话中不同的语气。

3.了解故事内容,感受雪孩子的勇敢善良。

4.朗读比较两组句子,抄写其中优美的语句。

教学重难点:

1.学习默读,试着不出声。

2.识字、写字。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读累、添等1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呀,会写唱、旺、浑、轻、赶、候6个字。

2.默读课文,试着不出声,大致了解课文的内容。

3.学习课文第1~3自然段,了解雪孩子的由来。

识字、写字;学习默读课文。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导语:同学们,你们喜欢下雪吗?下雪了,我们不仅可以欣赏到美丽的雪景,还可以打雪仗、堆雪人。来,随着音乐,我们去感受下雪后的快乐吧。

1.出示课件。(音频、图片)

播放歌曲《雪绒花》,展示雪景和冬天里学生们快乐活动的图片,请学生说说下雪后最想做的事。

过渡: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一个美丽的童话故事,这里有一个可爱的雪孩子。(贴雪孩子的图片)

2.板书题目,齐读题目。

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

1.出示自读要求,学生自主学习。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把课文中的生字标出来多读几遍,再给课文的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

(3)同桌开火车读课文,互相纠正字音(一人读一个自然段),教师随机指导。

2.检测学生生字掌握情况。

(1)课件出示词卡,指名给彩色字注音,再指名读下面的词语。

玩累了 添柴 烧旺 渐渐 哎呀 冒出

烫人 终于 浑身 水淋淋 扑灭 激动

(2)课件出示不带拼音的词卡,指名读,开火车读。

3.指导重点生字的认读。

(1)读准字音。

①归类识字:添、渐、浑、淋是前鼻音,柴、烧、终是翘舌音,旺、烫、终是后鼻音,三点水旁的字有添、渐、浑、淋、激。

②多音字:呀表示惊疑时读第一声,如文中的哎呀;表示疑问、感叹、祈使等语气时读轻声,如快回去呀。

(2)识记字形,理解字义。

①近义词识字。通过找近义词的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如渐渐逐渐、慢慢浑身全身、周身等。

②字理识字。课件出示柴、烫、灭的字理溯源,知道它们的构字特点,再联系生活体验识记。柴本义是小木散材,现在泛指烧火用的草木;烫字上部是汤、热水的意思,下部是火在烧;灭上的一表示物品覆盖在火上,意思是消灭、灭亡。

③生活识字和语境识字。旺表示火烧得很大,可让学生谈谈生活中火势旺的场景。冒字可结合课文语句模拟动作来理解。终于在文中表示雪孩子找了很久才找到小白兔,突出了雪孩子的勇敢和急切的心情,可通过朗读来体会。

④猜谜语识字。烫火上煮汤碰不得;柴此木常用来烧火。

4.玩小白兔采蘑菇的游戏,巩固识字。

小白兔到森林里去采蘑菇,每个蘑菇上都有一个生字,准确读出蘑菇上的生字,才能帮小白兔采到蘑菇。比一比谁帮小白兔采的蘑菇多。(课件出示情境图)

5.课件出示重点句子,指导学生在语境中识字,理解词意。

(1)小白兔添了柴,把火烧得旺旺的,屋子里渐渐暖和了。

①识记生字旺。

加一加:日+王=旺

出示生活中包装带旺字的食品,引导学生识记旺;出示火烧得旺的图片,引导学生再读烧得旺旺的。

②给渐渐找近义词,用渐渐造句。

近义词:渐渐慢慢造句:天色已晚,路上的行人渐渐少了。

(2)雪孩子冲进屋里,冒着呛人的烟、烫人的火,找哇找哇,终于找到了小白兔。

①识记生字冒。

减一减:帽-巾=冒组词:火冒三丈、顶风冒雪、感冒、冒烟、冒号

②识记生字终。

加一加:纟+冬=终指导:通过读找哇找哇,体会终于的意思。

6.学习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过渡:这个故事较长,每朗读一遍要花很长时间。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种不出声、速度快的阅读方法默读。

预设:默读方法指导:

第一步,明确默读的要求:书本平放在课桌上,不出声,眼睛看着课文。教师读第1~4自然段小白兔和雪孩子玩的内容,学生边听边学着用眼睛看课文。

第二步,请学生试着默读第5~8自然段雪孩子勇救小白兔的内容,教师观察后强调不出声的要领:不能小声嘟囔着读,不能动嘴唇无声地读,不能用手指点着读。

第三步,默读第9~14自然段雪孩子变成了白云的内容,教师要及时表扬不出声、不唇读、不指读的学生。

7.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大意。

(课件出示)下雪啦!兔妈妈给小白兔堆了一个漂亮的 来陪小白兔, 给小白兔带来了欢乐。小白兔的家 , 救出了小白兔,自己却化成了 。

三、字词盘点,指导书写

出示唱、旺、浑、轻、候5个字。

(1)观察字形,说说这五个字的共同特点和注意事项。

(2)教师归纳小结:左窄右宽,两边靠拢。

(3)教师范写唱、旺、浑、轻、候,学生书空。

2.出示赶字。

(1)观察字形说结构:赶字是半包围结构,走的捺要写得长些,托住干。

(2)教师范写并强调书写要点:含有走之的字先写走,干的第二横要与走的第二、三横穿插。

(3)学生描一个写一个。

3.学生书写,教师巡视指导,示范点评,学生自我修正。

4.投影讲评。

(1)班中讲评:挑选学生作业,评议。

(2)同桌互评:书写正确,奖一颗星;结构端正,奖一颗星;整洁美观,奖一颗星。

四、再读课文,了解由来

1.学生默读第1~3自然段,了解雪孩子的由来。

2.出示小白兔和兔妈妈的对话,练习朗读。

(1)指名读,教师相机进行朗读指导:小白兔的话,要读出急切的心情,语速可稍快;兔妈妈的话,要读出耐心、亲切的语气。

(2)指名分角色朗读。

3.学生交流,教师出示第3自然段。

(1)指导多音字读音:空在这里读knɡ,可组词空闲、空白,另一个读音是kōnɡ,可组词天空、空间。

(2)思考:这里的小伙伴指谁?(雪孩子。)

(3)指导朗读:小白兔把雪孩子当成自己的小伙伴,说明他非常喜欢雪孩子。带着这种喜悦的心情读最后两句话。

小结:兔妈妈为了留下小白兔,在门外空地上给小白兔堆了个雪孩子陪伴他,这就是雪孩子的由来。

五、巩固练习,作业设计

1.将本课的生字新词读给其他小伙伴听,并开展口头组词比赛。

2.将课文读给爸爸妈妈听。

教师提示学生读时注意读好文中各个角色的话,还可以邀请爸爸妈妈参与阅读、

角色扮演,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你堆过雪人,打过雪仗吗?回想一下当时的情景,跟同学说一说。

4.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1.巩固生字新词,会写旁、谁、汽3个字。

2.学习课文,感受雪孩子的勇敢善良,同时积累文中优美的句子。

学习课文,感受雪孩子的勇敢善良。

第二课时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1.出示词语,小组推荐代表比赛认读。

玩累了 添柴 烧旺 渐渐 哎呀 冒出

烫人 终于 浑身 水淋淋 扑灭 激动

2.出示雪孩子的图片,说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3.雪孩子是怎么来的?引导学生回忆第1~3自然段的内容。

导语:兔妈妈给小白兔堆了个雪孩子。小白兔和雪孩子之间是怎么玩耍的?后来又发生了什么故事?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雪孩子》。

二、研读课文,重点探究

(一)学习第4自然段,感受小白兔的快乐。

1.默读第4自然段,一边读一边画出描写小白兔和雪孩子玩的句子,体会小白兔的心情。

2.指名汇报,课件出示句子。

小白兔跳舞给雪孩子看,唱歌给雪孩子听。

(1)指导朗读:看着漂亮可爱的雪孩子,小白兔跳起了舞,唱起了歌。来,读出小白兔的高兴劲儿!

(2)想象:小白兔和雪孩子还能怎样玩?如果你是雪孩子,小白兔给你跳舞、唱歌,你会怎么想呢?

3.出示小白兔自言自语的话和木柴图片。

思考:人们常说水火无情,小白兔往火堆里添了把柴,而这时他是打算去睡觉的,这存在安全隐患吗?同桌之间展开讨论。

(二)学习第5、6自然段,感受小白兔的危境。

过渡:屋子里真冷,小白兔添了柴,一会儿就睡着了。接下来发生了什么事?

1.学生默读第5、6自然段,之后汇报,教师相机出示重点句子。

(1)小白兔添了柴,把火烧得旺旺的,屋子里渐渐暖和了。

①比较以下两个句子的不同之处,理解渐渐是逐渐、慢慢的意思。

屋子里暖和了。 屋子里渐渐暖和了。

②出示小树苗、夕阳等图片,用渐渐说话。如:小树苗渐渐长高了。(或:夕阳渐渐下山了。)

(2)火越烧越旺。哎呀,火把旁边的柴堆烧着了!

①朗读指导:用着急、担心的语气读这两句话,语速稍快。提示着在此处应读zho。

②男女生比赛读,其他学生评价。

③引导学生说几个像越烧越旺这样的词语。

越(写)越(好) 越(跑)越(快)

越(爬)越(高) 越(听)越(有趣)

④引读:现在情况紧急,真是太危险了!所以这里有一个感叹号。让我们一起来告诉小白兔这紧急的情况吧!学生齐读。

2.分男女生朗读第5、6自然段,注意语调的变化。

(三)学习第7~9自然段,感受雪孩子的勇敢。

过渡:可是小白兔睡得正香,对眼前的危险一点儿也不知道。请同学们默读第7~9自然段,思考:看到自己的朋友小白兔有危险,雪孩子的心情怎么样?(着急。)

抓住语言体会着急。(用横线画出描写雪孩子语言的句子)

预设1:不好了!小白兔家着火了!

(1)雪孩子怎么知道小白兔家着火了?学生汇报。教师出示词语卡冒出黑烟,认读,用冒组词。

(2)课件出示小白兔家着火的图片,创设情境:现在你就是雪孩子,看着那冒出的黑烟,蹿出的火苗,你会怎样喊?读一读雪孩子的呼喊吧!

指导朗读:读的时候声音急促、响亮些,就能把雪孩子着急的心情读出来了。

(3)朗读训练:练习读指名读齐读。

预设2:小白兔,小白兔!你在哪里?

(1)雪孩子说这句话的时候心情是怎样的?

(2)当时小白兔的家里已经全是呛人的烟、烫人的火,雪孩子能不急吗?出示词语卡烫人的火,认读,再请学生说说生活中觉得烫的东西。

(3)教师引读,指名朗读。男女生再读句子,体会雪孩子着急的心情。

(4)教师提问:如果你就是雪孩子,当时你的心里会想些什么?引导学生感受雪孩子的勇敢。

抓住动作体会着急。(用波浪线画出雪孩子动作的句子)

预设1:雪孩子看见从小白兔家的窗户里冒出黑烟,蹿出火星。他一边喊,一边向小白兔家奔去。

预设2:雪孩子冲进屋里,冒着呛人的烟、烫人的火,找哇找哇,终于找到了小白兔。他连忙把小白兔抱起来,跑到屋外。

(1)出示词语卡奔去,开火车读,学生做动作理解词义。

(2)把写雪孩子动作的词语连起来读一读(奔、冲、冒、找哇找哇、抱、跑),边读边想象当时的情景,体会他着急的心情。

(3)雪孩子找了好久,才把小白兔找到,课文有个词语表示这个意思,你能找到吗?学习词语终于。

感受善良、勇敢。

(1)观看动画片《雪孩子》中救小白兔的片段。

(2)出示句子:小白兔得救了,雪孩子却浑身水淋淋的。

朗读指导:前半句用比较轻松的语气朗读,后半句要读出难过、伤心的语气。

小结:当小白兔发生危险时,雪孩子完全不顾自己,冲进火海,冒着生命危险,救出了自己的好朋友小白兔,真是个善良、勇敢的好孩子!

(四)学习第10~14自然段,感受雪孩子的消失。

1.学习第11自然段。

(1)引导学生交流:你能体会兔妈妈的心情吗?你是从哪个词看出来的?(激动。)

(2)指导朗读,读好感叹句,读出兔妈妈的感激之情。

2.学习第12自然段。

(1)交流:这段话里,哪些是小动物说的话?哪些是提示语?

(2)指导朗读:前半部分读出疑问、好奇的语气,后半部分读出小动物们的感激之情。

教师范读第14自然段。

(1)雪孩子最后变成了什么?又是怎么变化的?

(2)课件演示:雪遇高温化成水水经太阳晒变成水汽水汽升到空中集成云。鼓励学生据此分组画简笔图,看谁画得最生动。

(3)课件出示下列两组句子,引导学生交流:哪个好?为什么?

第一组:雪孩子变成了水汽。雪孩子变成了水汽,很轻很轻的水汽。

第二组:雪孩子变成了一朵白云。雪孩子变成了一朵白云,一朵美丽的白云。

明确:每组的第二个句子更好。第一组第二句突出了水汽很轻,第二组第二句强调了白云的美。

指导:很轻很轻的水汽要用伤心的语气来读,因为雪孩子为了救小白兔,自己却被火烤化了,小白兔感到很伤心。一朵美丽的白云用高兴的语气读,因为雪孩子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小白兔的平安,觉得很高兴。让学生通过对比朗读体会表达的好处。

想象:看到雪孩子变成白云,小白兔会想些什么呢?

5.回读全文,升华情感。

过渡:多么可爱的雪孩子啊,陪小白兔一起玩耍,给小白兔带来了快乐;多么无私的雪孩子啊,为了救小白兔,自己化成了水,变成了云。让我们带着对雪孩子的喜爱、敬佩之情自读课文,看谁读得最有感情。

三、观察生字,指导书写

1.出示带有生字的词:旁边、是谁、水汽。读准字音,熟读词语。

(1)学生先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熟悉字的整体结构与基本笔画。

(2)教师讲解书写要点,示范指导书写。

2.指导书写旁、谁、汽三个生字。

[旁]中间的秃宝盖要写得长一些,第一笔点和第七笔点都要写在竖中线上,方的横在横中线下侧,撇尖与上部左端垂直对齐。

[谁]左窄右宽。亻的竖长,要写在竖中线上;隹的四个横写得稍短,第二横在横中线上,第四横最长。

[汽] 左窄右宽。氵第二点偏左,收笔于横中线,要注意第七笔横斜钩的写法。

(1)学生描红,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2)投影展示学生写的字,学生评价,教师点评。

四、课外延伸,作业设计

1.小组之间读一读自己喜欢的句子,并把它们摘抄在本子上。

2.再读课文,合作探讨。

学习了本篇课文,你喜欢雪孩子吗?你从他的身上学到了什么?雪孩子还会再回来吗?他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呢?发挥想象续编故事《雪孩子又回来了》。

3.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重点教学片段实录

◆情境朗读,感悟主题(教学重点)

师:面对滚滚浓烟,熊熊大火,想到好朋友就在大火中,雪孩子是怎样做的呢?

(播放视频:雪孩子火中救小白兔一段)

生:雪孩子冒着呛人的烟、烫人的火找小白兔。他是冒着生命危险去救小白兔的。

师:老师再让大家看一遍视频,想一想:在雪孩子救小白兔的过程中,什么地方最使你感动。

(再次播放视频:雪孩子救小白兔一段,有的学生眼里闪着泪光)

生1:(声音哽咽)雪孩子用自己的身体去撞门,这个地方最使我感动。因为雪孩子明明知道自己是雪做的,一用力撞门,说不定就会把自己撞得粉碎。但是为了救自己的好朋友,他还是顾不上自己了。

生2:最令我感动的是雪孩子从大火中跑出来,靠在门边喘气的情景。当时,雪孩子全身被大火烧得不住地往下滴水,还累得不停地喘气。但他为了救小白兔,又一次冲进大火中,找来一块布扑火,结果布也烧着了。但雪孩子并没有丢掉布,还是不停地扑呀、打呀

生3:最令我感动的是雪孩子已经发现了小白兔,不时有带火的木棒从房顶上掉下来,随时都可能打着雪孩子,但雪孩子不顾这些,冲到小白兔身边,抱起小白兔就向屋外跑去。

师:多好的雪孩子啊,面对将被大火吞没的小白兔,不顾一切地冲进火海。烟是那么呛人,火是那么烫人,他全然不顾。终于,他找到了小白兔,抱起小白兔向屋外冲去。让我们读读第8、9自然段吧!

(生齐读课文)

师:由于雪孩子舍身相救,小白兔得救了。然而雪孩子呢?(播放视频:雪孩子融化成水一段)

生:(用手擦眼泪)雪孩子融化了。

师:当雪孩子抱起小白兔冲出屋时,他的身体在不住地融化,可他仍然紧紧地抱着小白兔,摇晃着身体,一步一步地向前走去。(声音越来越低沉)他想坚持把小白兔抱到最安全的地方,但他已经没力气了,最后,雪孩子化成了一地的水。(停顿)现在,我们一齐有感情地读读第10自然段。

(生齐读课文)

师:小白兔得救了,然而,当他醒来发现雪孩子不见了的时候,他会怎么样呢?

生1:小白兔心里很难受。

生2:小白兔会捧起地上的水,大声地哭起来。他会一边哭一边说:雪孩子,雪孩子,你去哪儿了?你不要离开我,不要离开我!

师:多好的雪孩子啊,难道他真的就这样离小白兔而去,离我们而去了吗?不,他不会离开我们的,你们看,他不是还在吗?(播放视频:雪孩子变成白云一段)

赏析:这节课实际上是一节理想的语文思维培育课,它结合了施教对象思维发展的规律,围绕语文思维培育的核心问题,采取了斯腾伯格所提倡的对话策略,通过视频和教师渲染描述等手段,对学生进行形象思维的引发、呵护和发展。同时,教师还注重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地想象,让学生关注雪孩子身上的宝贵精神,使学生的思想境界得到提升。

板书设计(略)

27、二年级上册课文17难忘的泼水节说课稿教案教学反思

二年级上册课文17难忘的泼水节说课稿教案教学反思

1.这是一节情意绵绵的语文课。学生在教师满怀深情的语言的激励下,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徜徉于语言文字的海洋,主动地读,快乐地想,尽情地说,热情高涨。他们仿佛身临其境,来到了泼水节的现场,和傣族人民一起欢乐着,一起激动着,语文学习的兴趣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培养。

2.课上,学生非常喜欢朗读这样的语言文字,特别是老师的几次引读,让学生带着想象或体验朗读,都读得满怀深情。这里没有朗读技巧的传授,有的只是让学生在感悟理解基础上由内而外的抒发。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反复品读,懂得课文中词语的意思,并通过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从而生成个性化的理解。

28、二年级上册课文16朱德的扁担说课稿教案教学反思

二年级上册课文16朱德的扁担说课稿教案教学反思

二年级的学生阅读面窄,了解的知识并不丰富。朱德及本文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都离学生很远。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品质,我列举了以下几点较为成功的做法:

1.补充资料,拉近学生与课文中人物之间的距离。首先,我让学生交流自己搜集的资料,再由老师出示当时的时代背景。结合文中的红军在山上,山下不远处就是敌人,让学生了解当时环境的险恶,为理解下文挑粮的艰苦做了铺垫。学生在搜集资料的同时,加深了他们对朱德的了解,从而为体会人物品质打下基础。

2.紧扣关键词,想象说话,体会人物品质。本文并不长,简练的语句中有一些关键词,很好地写出了朱德与战士同甘共苦的品质及战士们对朱德同志的敬爱之情。低年级的学生需要老师帮助,创设这样的情境,让学生想象说话,体会人物当时的心理活动,从而感受人物的高尚品质。

29、二年级上册课文14我要的是葫芦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与反思

二年级上册课文14我要的是葫芦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与反思

设计说明

本课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写的,开头和结尾之间存在着鲜明的对比。针对这个特点,教学中采用了变序阅读法,先学习第1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再让学生带着可爱的小葫芦为什么会落了呢这个问题学习中间两个自然段。在自主探究中感悟这个问题,在朗读、想象中理解人物的心理活动,在讨论交流中领悟故事说明的道理。教师始终扮演引导者、点拨者的角色,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很好地培养了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1.与葫芦相关的工艺品、图片、视频。

2.生字词卡片,句子训练的课件。

学生准备:生字卡片。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借助插图,谈话揭题

1.导入: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了一件礼物,你们看这是什么?(出示葫芦实物,课件出示带拼音的葫芦二字)教师指导学生注意芦在词语葫芦中读轻声。相机介绍葫芦自古以来的功用、葫芦文化。(课件出示相关葫芦制品、葫芦工艺品图片)

2.揭题:同学们,刚才我们认识了葫芦,接下来,我们就来学习一个关于葫芦的故事,故事的题目是我要的是葫芦。(教师板书题目,学生读题目)

3.质疑:读了题目,你最想知道什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谁要的是葫芦?他得到葫芦了吗?)

设计意图:图片与生字结合,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利用图片,引导学生将字形与字义联系起来,提高识字效率。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课件出示自读提示,引导学生自读课文。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预习时圈画的生字多读几遍。

(2)引导学生和同桌交流你是用什么方法来记住生字的。

2.学生自由读课文。

3.教师检查学生识记生字的情况。

(1)鼓励学生举手对老师、同学大声说说自己识记生字的金点子。

(2)学生汇报识字方法,教师相机激励、指导。可以指导学生根据字的偏旁,判断该字的字义与什么有关,如:盯和眼睛有关;棵和树木有关;怪、慢都是竖心旁,跟心里的想法、感受有关。可以指导学生采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识记,如:葫、芦、感、蚜、盯这5个字。赛可以通过和熟字寒比较来记忆字形,赛过是比过的意思。

设计意图:谁都希望体会成功的喜悦。在生字教学的环节,教师给孩子们创设了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让他们大声地读、大声地说,在教师的激励中获得成功的愉悦感,产生学习的自信心。

三、词句训练,感知内容

1.教师用课件出示葫芦藤的图片,提醒学生读好藤的读音,藤是后鼻音。借助插图,了解藤的特点,识记藤字。再指名读葫芦藤,然后引导学生发现:三个字都是草字头,草字头的字大多跟植物有关。

2.课件出示下列句子,指导学生逐句朗读,注意句中的停顿,并相机进行词语的运用练习。

(1)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

(2)他盯着小葫芦/自言自语地说: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

图片 朗读时,第(2)句要读出期盼的语气。第(3)句要读出疑问的语气。

(3)那个人/感到很奇怪,说: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要的/是葫芦。

(4)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

第(1)句。

明确雪白是表示颜色的词语。此处可进行词

语拓展练习,如橙黄、湖绿等。 图片

课件突出雪白,引导学生说说雪白的近义词是什么。(洁白)还有什么东西也是雪白的?(雪白的棉花、雪白的云朵)鼓励学生用雪白说一句话。随文识记谢字,谢在日常生活中,大多表示感谢、谢谢,而在这里指葫芦花谢了。可以用查字典的方法,进一步理解谢的意思。

第(2)句。

课件突出自言自语,引导学生理解自言自语是自己跟自己说话的意思,并引导学生思考:在什么时候才自言自语?并用自言自语说一句话。观察插图中人物的神情、动作,进一步理解盯是指注意力集中地看,比看更进一步。

第(3)句。

读出反问的语气。

第(4)句。

课件突出慢慢,指导学生用这个词说一句话。

3.引导学生再读读这些句子并思考:从句子中读懂了什么?发现了什么?

设计意图:挑选课文中的几个句子让学生朗读,一是为了引导学生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和运用词语,丰富语言积累;二是为了引导学生从句子中发现一些信息,从而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四、巩固生字,指导书写

1.巩固生字。

(1)课件出示字谜,引导学生猜是什么字。

①领队在前。(邻)

②有眼不见灯火。(盯)

(2)鼓励学生编字谜或做动作,大家猜字。

猜字谜,如:治,水在台边;怪,又下有土,心在一旁,与奇连用,并不寻常。

做动作,如:想、盯。

2.指导书写。

(1)课件出示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棵、盯、治、怪。读一读,说一说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

(2)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棵:左窄右宽,左高右低,果的撇、捺要舒展。

盯:左窄右宽,左高右低,丁的横拉长些,竖钩收笔靠近竖中线。

治:左窄右宽,左低右高,第四笔撇折的折点在田字格的中心左侧。

怪:左窄右宽,左高右低,又捺舒展,右下部土最后一横不宜超出横撇和捺的宽度。

(3)学生在书上描红、书写,然后组词。

(4)让学生把写得最满意的字拿给同桌看,并介绍经验。

设计意图:用猜字谜、做动作的方式,使学生在轻松的课堂氛围中巩固生字,激发了学生主动识字的兴趣。

五、巩固练习,回顾总结

1.选词填空。

结果  成果  果实

(1)种葫芦的人不治叶子上的蚜虫,(    )小葫芦一个一个都落了。

(2)我们要珍惜他人的劳动(    )。

(3)秋天,果园里(    )累累,一派丰收的景象。

2.总结:那么可爱的小葫芦,又有种葫芦的人天天看,细心呵护,为什么会一个一个都落了呢?下节课我们要帮种葫芦的人找找原因。

设计意图:本环节一是巩固学生对词语的积累,以及运用词语的能力;二是回顾课文内容,引发学生思考,为下一课时进一步分析课文做铺垫。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1.填上合适的词语。

葫芦藤(    )的葫芦藤(细长、美丽、绿色)

葫芦花(    )的葫芦花(雪白、美丽、可爱)

小葫芦(    )的小葫芦(可爱、绿色、嫩嫩)

蚜虫(    )的蚜虫(害人、可恨、讨厌)

2.选择几个自己喜欢的词语,说几句话。

3.导入: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这个关于葫芦的故事。(板书题目,指读题目)

设计意图:游戏活动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下文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看图比较,找出不同

1.看图说话。

(1)课件出示插图一。引导学生认真观察,说说图上的内容。

(2)课件出示插图二。引导学生认真观察,说说看到了什么。

2.课件同时出示两幅图,引导学生比较发现两幅图有什么不一样。

(1)人的表情不一样:一个是面带微笑,一个是满脸惊讶。

(2)葫芦的叶子不一样:一个是绿绿的叶子;一个是枯黄的叶子,有的还有小孔。

(3)葫芦不一样:一个是挂在藤上,一个是落在地上。

3.过渡:这两幅图为什么会不同呢?让我们赶紧走进课文,去读读这个故事吧!

设计意图:课堂导入环节的关键是激起学生的阅读期待。这里利用课文插图,让学生比较不同,从而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对故事的内容充满期待。

三、前后对照,提出问题

1.自读课文,找出描写这两幅图的段落。(学生自读后再交流)

2.指导学生学习第1自然段。

(1)课件出示课文第1自然段和第一幅插图。

(2)教师范读,学生思考:葫芦长得怎么样?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3)学生交流,相机课件出示: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啊!

(4)指导学生朗读第1自然段,抓住关键词每天、看几次指导重音朗读,读出对葫芦的喜爱之情。引导学生注意细长长满雪白多么等词。(板书:种葫芦 长叶、开花 结小葫芦)

(5)引导学生说出葫芦的生长过程。

3.指导学生学习第4自然段。

(1)课件出示第4自然段,引导学生自读。

(2)学生读后交流:要用难过、伤心、可惜的语气读,慢一点儿,声音低一些。指导学生朗读这个自然段。

4.学生交流质疑:这么可爱的葫芦,为什么最后落了呢?

设计意图:由图片到文字,让学生在读文中进一步体会前后的不同,从而提出最想弄明白的问题,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究意识。

四、探究问题,朗读感悟

1.读课文第2、3自然段,教师引导学生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说自己的理解。 

图片 引导学生了解因为所以是表示因果关系的关联词语。

2.指导学生读、悟句子。

(1)同桌分角色练习朗读,一人读描写种葫芦的人的心理及语言的句子,另一个人读描写邻居的语言的句子,一边读一边体会。

(2)课件出示下面的句子,引导学生朗读、感悟。

①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引导学生思考: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关注感叹号,读出满不在乎的语气。(板书:叶上长虫 不管)

②他盯着小葫芦自言自语地说: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

 

引导学生了解感叹句表示的感情有赞颂、

喜悦、愤怒、叹息、惊讶、伤悼等。图片

引导学生思考:从两个感叹号中读出了什么?要读出他盼望葫芦长大的急迫心情。(板书:只盯葫芦)

③一个邻居看见了,对他说:你别光盯着葫芦了,叶子上生了蚜虫,快治一治吧!

引导学生思考:邻居为什么这样说?要读出邻居为他着急的心情。(板书:邻居劝)

④叶子上的虫还用治?

引导学生思考: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关注问号,读出反问的语气。(板书:不治)

(3)男女生分角色朗读。

3.想象说话,引导学生体会这个人的心理活动。

(1)课件出示:

①有几个虫子怕什么!他认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叶子上的虫还用治?他想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学生自主交流。

①有几个虫子怕什么!他认为有几个小虫子不要紧的。

②叶子上的虫还用治?他想的是虫子生在叶子上,又没有生在葫芦上,他只要葫芦,不要叶子,所以叶子上的虫子不用治。(板书:只要葫芦)

4.组织讨论:他想得对不对?叶子上的虫到底要不要治呢?

(1)小组讨论。

(2)在班上交流自己的想法。

①他的想法不对,叶子上的虫子不治,就会越来越多,这样叶子就会被虫子吃光,葫芦就吸收不到营养,因此长不大。

②他的想法不对,叶子长得好,葫芦就长得好;叶子没了,葫芦就会落下来。

5.小结:看来,叶子和葫芦之间是有联系的,种葫芦的人只想要葫芦,却没想到叶子对葫芦的重要作用。叶子绿,葫芦就长得好;叶子黄了,葫芦就会落下来。(板书:结果 虫更多 葫芦黄、落)

6.品读感悟:指名读,评读,教师示范读,师生分角色读。

设计意图:围绕中心问题,指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采用读一读、说一说、议一议的方式,使学生由浅入深,由初步感悟到深入理解,通过不同形式的读,以读悟文,品析词句,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思考领悟,从而体会探究性学习给他们带来的乐趣。

五、讨论总结,揭示寓意

1.鼓励学生思考:种葫芦的人看到他的葫芦都落了,有什么表现呢?他会想些什么呢?

2.引导学生之间讨论,然后在班上交流。

3.引导学生思考:学了这个故事你懂得了什么?(板书:只要葫芦不管叶 叶枯果落无收获)

4.学生自由说,教师引导学生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我们不能只看重结果,而不重视过程的道理。

5.续编故事:第二年,那个人又种了一棵葫芦。这一次,他会怎么做呢?结果会怎么样呢?课后自己写一写。

设计意图:此环节通过讨论,深入体会种葫芦的人的想法,自然领悟了故事蕴含的道理。让学生课下续编故事,这是对课堂内容的延伸,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六、观察示范,指导书写

1.课件出示本课要求会写的字:谢、想、言、邻。读一读,说一说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

2.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谢:身居中,较瘦长,下面的撇右端不出头,寸的横笔写在横中线的上面。

想:上长下短,木末笔捺要变成点;心要略扁,第二笔是卧钩。

言:呈倒梯形结构,第二笔横要写得长些,下面两横要写得短些,三横等距。

邻:令的第二笔捺要变成点,阝的第一笔横撇弯钩一笔写成,写得大一些。

3.学生自行练习书写并组词。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每个学段都要指导学生写好汉字,要求学生写字姿势正确,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提高书写质量。本环节教师先范写,而且边写边提醒学生关注字的整体布局,关注笔画的书写要领,这样,长此以往,学生就会积累不少写好字的秘诀。

板书设计(略)

教学反思

课后,我让学生续写这个故事,给了学生一个开头第二年,那个人又种了一棵葫芦这样,不仅促进学生了解种葫芦的人错在哪个地方,进一步理解了寓意,而且锻炼了学生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0、二年级上册课文10日月潭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与反思

二年级上册课文10日月潭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与反思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日月潭》是人教版第四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本课介绍了日月潭的秀丽风光,表达了作者对我国领土上宝岛台湾的热爱之情。阅读此文,不仅要领略到日月潭秀丽的风光,而且要体味到对祖国美景的由衷赞美和期盼祖国统一、亲人团聚的深厚感情。因此,要体会文中深厚感情,就必须把文中要求认识的字词掌握,把课文读通,在读中干悟。

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写景类文章,作者以清晨和中午两个特写镜头展示了日月潭的秀丽风光,表达了作者对宝岛台湾和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文章结构清晰,景美情浓,如诗如画的自然景观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教学中教师要利用多媒体课件资源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美文美读,丰富内心体验,逐步提升人文素养。二年级学生很少有人去过台湾和日月潭,但有可能在课外书或电视上对这里有所了解。课前教师要布置学生继续查找相关资料,并拓展文本,开展宝岛台湾知多少的实践活动,提高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9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并积累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读通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3.有热爱宝岛台湾和盼望祖国统一的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

1.认识9个字,会写3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积累语言。

3.自主感悟描写日月潭景色的句子,体会那里的美丽,激发学生热爱宝岛台湾和盼望祖国统一的情感。

二、说教法、学法

本课主要以识字、读文为主,在识字过程中充分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运用多种方法识字,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提高识字效果。读文贯穿整节课的始终,让学生在读中巩固识字,在读中领略日月潭秀丽的风光。

三、说教学设计思路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语文课程标准》把喜欢阅读放在(1-2年级)阅读教学阶段目标的第一条。阅读教学应把让学生能朗读课文并感受阅读的兴趣作为起步阶段阅读教学的第一要求,所以教师在这里借助图画、音像等手段把学生带入课文情境,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产生好奇心、求知欲,在跃跃欲试的状态下进入阅读,让学生知道我们的祖国历史悠久、山河壮美,从而营造氛围,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对日月潭的向往,激发同学们的学习欲望。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本环节课件录音把同学们带入美丽的日月潭,学生在自读课文中找到不认识的字:自学生字,带拼音、去掉拼音读,小老师领读,交流识字方法等。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识字基础,教师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作用,引导学生交流识字经验,在游戏和活动中巩固识字,提高识字效率。

(三)引导学生品味课文

《日月潭》是一篇写景的文章,景色的秀丽和作者的赞美都蕴含于文章之中,隐藏于文字之下。在教学中,我借助挂图将文本语言还原为生动可感的意想,让学生陶醉在令人神往的境界中,对月潭的风光有了更多的表象储备,有效渲染了气氛。然后以读代讲,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感悟、理解,让学生感受日月潭的旖旎风光。为让学生欣赏到这里的秀丽风光,感悟到作者的赞美之情,我采用了品读的方法,引导学生在读中品。如品读第一段的第三句话。刚开始,学生只能浅显地感觉到这句话美,可是究竟是哪里美?却说不出所以然。这时,我让学生再读,读后看看图和多媒体画面,再来体会哪里美,学生就能感受到树木茂盛很美、群山环绕很美、许多名胜古迹也很美。并且学生还能用动作演示的方法来理解群山环绕这个难点词。这时再指导朗读就使品得以深化。针对低年级孩子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我通过画图的方式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第二段中日月潭名称的来历,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

31、二年级上册课文8古诗二首望庐山瀑布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

二年级上册课文8古诗二首望庐山瀑布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望庐山瀑布》。对于本节课,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说教材

教材分析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条件,在正式内容开始之前,我要先谈一谈对教材的理解。

《望庐山瀑布》是一篇古诗,是诗仙李白五十岁左右隐居庐山时写下的一首风景诗。这首诗抓住了瀑布的动态美,再现了庐山瀑布的雄壮与美丽,品读全诗,短短28字,有声有色有动有静有景有情,充分体现了诗人浪漫主义的风格。尽情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通过学习本诗能够增强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二、说学情

教师不仅要对教材进行分析,还要对学生的情况有清晰明了的掌握,这样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接下来我将对学情进行分析,小学低学段学生活泼好动,大胆且独立,喜欢读书,这首古诗语言琅琅上口,便于记诵。有些同学可能会背,但诗意不一定理解,教师在教学时应适时进行点拨,注意体会诗歌的意境。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正确读写本课生字庐、瀑、疑,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把握诗的韵律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小组讨论法等方式理解诗歌内容,感受瀑布壮美景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四、说教学重难点

基于以上对教材、学情的分析和教学目标的设立,我确定本课的重点和难点是:

重点:感受瀑布壮美景象。

难点:感受诗人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

五、说教学方法

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好的教学方法能够提高课堂效率,达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我将采用诵读法和点拨法相结合的方法。

六、说教学过程

接下来,我来说下我的教学过程,这也是我本次说课最为重要的环节。

(一)课堂导入

李吉林老师曾说过,课堂教学因为有了情感纽带的牵动维系,变得更富诱惑力。在这里我采用了用生活实际导入,询问学生假期去哪里旅游,借此导入新课。

以下,是我的导入环节:

同学们,假期的时候大家去旅游了吗,或者说大家想去哪里旅游呢?听到同学们给出的都是风景优美的地方,今天老师就临时性地充当一次导游,带领大家去庐山看一看,看一看庐山的美景有哪里能够吸引我们,以及我们大诗人李白的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翻到《望庐山瀑布》。

(二)整体感知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诵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方法,加强诵读习惯的培养,对领悟作者情感,品味文章语言,增强文章语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课伊始,教师示范朗读。之后引导学生思考这首诗歌主要讲述的内容。学生理解这首诗歌主要讲述庐山瀑布的事情。

(三)深入研读

于漪老师曾说,课堂不仅是教师展示的场所,同时也是引导学生思考的场所。所以我在研读部分安排给学生这样几个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的问题。

(1)提问:这首诗歌当中你觉得哪里写得最好?

明确:第一句的生字,如果用升字则只能看到烟雾升起,不一会便会散去,而用生字则有产生的意思,也就说明香炉峰始终处于云雾缭绕之中。

第二句的挂字,化动为静,惟妙惟肖地表现出倾泻的瀑布在遥看中的形象。

第三句的飞和直字,飞字把瀑布喷涌而出的景象描绘得极为生动;直字既写出了山峰的高俊陡峭,又能够看出瀑布水流的湍急,瀑布高空直落,势不可挡之势,就生动地出现在了我们的眼前,这两个字写出了瀑布水流湍急,壮阔的特点。

最后一句写得好,诗句的意思是怀疑是天上的银河落到了人间,从瀑布到银河,这是作者的奇特联想,既增添了诗歌的浪漫主义又增加了神秘氛围。

(2)提问:诗人为什么要写这首诗歌呢?

明确:因为热爱祖国大好河山,所以想要记录祖国大好河山的景色。

到此,我的教学重难点基本完成。

(四)拓展延伸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发展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也要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想象力和创造潜能。所以在拓展延伸环节我将出示叶圣陶先生的新体诗《瀑布》,以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

(五)小结作业

语文教学没有明确的终结点,而是引导学生从这个问题走向另一个问题。促使学生将学习延伸到课外,构建起大语文学习观。所以我的作业设计是发挥想象,找出自己身边的美景试着用几句话写一写。

七、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犹如一份微型教案,板书设计力图清晰直观,简洁明了。

图片

以上就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如有不当之处,恳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再次感谢各位评委老师。(鞠躬,擦黑板)

32、二年级上册课文23纸船和风筝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与反思

二年级上册课文23纸船和风筝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学目标:

1.继续学习默读,教写生字祝。

2.体会松鼠和小熊的情感变化。

3.感受友谊带来的快乐,对如何交朋友和维护友谊有所理解和感悟。

教学重点:继续学习默读,感受友谊带来的快乐。

教学难点:对如何交朋友和维护友谊有所理解和感悟。

教学准备:PPT课件,松鼠头饰,小熊头饰,纸船,风筝。

教学课时:第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激趣导入

1.孩子们,让我们一起走进童话故事《纸船和风筝》吧!

2.板书课题:纸上干净没有点,船头几字不带勾,和字长捺变成点,风字斜勾要出尖,筝字倒山右出头。(藏头诗:纸船和风筝)

二、童话世界大闯关

(一)了解风筝(学生配音:风筝:又叫纸鸢,中国人发明。在中国,风筝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山东潍坊是风筝鼻祖地,被称为世界风筝之都。风筝种类很多,有人物造型、动物造型等,色彩也各不相同,无不惟妙惟肖。)

(二)情境复习(小熊、幸福、快乐、松鼠、扎风筝、折纸船、飘荡的风筝,漂流的纸船)

1.图片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呢?(扎zā风筝)还可以扎什么?(扎辫子)

2.是谁扎的风筝呢?(小熊)我们看到小熊的脸上洋溢着怎样的笑容?(幸福、快乐)

3.故事中的另外一位主人公是谁呢?(松鼠)松鼠做了什么?(折纸船)

4.类似折纸船、扎风筝这样的词语,你还知道哪些?(听音乐、打篮球)

5.纸船漂到了哪里?风筝又飘到了哪里?对比读两句话。

(1)纸船漂到了小熊家门口。

纸船漂哇漂,漂到了小熊家门口。

(2)风筝飘到了松鼠家门口。

风筝飘哇飘,到了松鼠家门口。

仿句练习 (3)小鱼游哇游,游到了大海中。

(4)蝴蝶( ),( )。

6.出示图片:飘荡的风筝,漂流的纸船。(区分漂、飘)

小小纸船顺水漂,美丽风筝风中飘。

水中漂用到水,风中飘用到风。

漂和飘,仔细瞧,小小汉字真奇妙!

检测:(1)国旗在空中飘扬。

(2)小小纸船顺水漂流。

(3)空中飘荡着各种各样的风筝。

三、学习2-6自然段,感受友谊的快乐

过渡:孩子们,我们的童话故事就要开始了(播放动画情境,学生配音朗读第1自然段。)接下来发生了什么?

(一)默读2-6自然段,思考:松鼠和小熊是怎样成为好朋友的?

(出示默读要求:集中注意力,不出声。)

1.松鼠折( )送给小熊,小熊扎了( )给松鼠,( )让他们俩成了好朋友。

2.采访一个学生,收到礼物的心情怎样?松鼠和小熊收到礼物后,又是怎样的心情呢?

3.小熊拿起纸船一看,乐坏了。乐坏了还可以怎么说?(高兴坏了,开心极了。)

4.小熊,小熊,你为什么这么开心呀?(找关键词:纸船,松果,祝福。)

5.指导朗读:谁来做快乐的小熊,读读这一段?(引导表情,动作,语言)

6.第4和5段以读代讲:小松鼠收到了小熊的礼物,也乐坏了。

7.从哪里看出松鼠乐坏了?(一把抓住风筝的线)让学生做动作体会一把抓住。

8.猜猜抓的读音,你是怎么认识的?(抓:左形右声的形声字)

9.男女分角色朗读第3和第5自然段,感受小熊和松鼠的快乐。

(二)再次默读3-5自然段:用波浪线画出小熊和松鼠互相祝福的句子

1.松鼠送给小熊的祝福是:祝你快乐。

小熊送给松鼠的祝福是:祝你幸福。

2.孩子们,祝福不但可以写出来,而且还可以表达出来呢!试着把祝福送给同桌吧!

3.请2组同桌表演送祝福。(面带微笑,嘴角上扬。)

4.在不同的情况下,我们送祝福的方式是不一样的。想一想,住在山顶的松鼠和住在山脚的小熊会怎样送祝福呢?(请第一排和最后一排的孩子做示范。)

过渡:童话世界中的小朋友不但会表达祝福,而且还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呢,猜猜这个哪个汉字呢?

四、指导写字

1.祝:一个人在祭祀的石桌旁跪着,张大嘴巴在祷告。

2.示字旁的字:福、祈、视、祖。

3.观贴:祝。(一看左右宽窄;二看左右高低;三看穿插压线。)

4.组词:祝福,庆祝,祝寿延年。

5.我把祝福送给你:祝你健康。我把祝福送给你:祝你快乐。

6.你想把祝福送给谁呢?(引导学生说句子)

过渡:是呀,我们在互相送祝福的时候,每天清晨,小小的纸船把亲切的问候带给小熊,每天傍晚,美丽的风筝给松鼠带来深深的祝福。可是,有一天,他们俩因为小事吵了一架,山顶上再也看不到飘荡的风筝,小溪里再也看不到漂流的纸船了。(配乐朗读,去板贴:纸船和风筝)

五、学习811自然段,体会情感变化

(一)默读811自然段

(1)小熊和松鼠的心情用画出来?

(2)最终是谁先提出和好的?

(默读要求:不动嘴唇,不手指。)

1.生反馈:小熊很难过,松鼠也很难过。(师引读:可是小熊还是会每天扎一个风筝。松鼠还是会每天折一个纸船)

2.小熊,小熊,你们都吵架了,为什么还要扎风筝呢?

3.松鼠,松鼠,你为什么还要每天折一个纸船呢?

过渡:就这样,一天过去了,两天过去了,三天过去了,五天过去了

4.松鼠再也受不了呢?于是,他是怎么做的?

5.生反馈:于是,他在一只折好的纸船上写了一句话:如果你愿意和好,就放一个风筝吧!然后把纸船放到了小溪里。(师再次贴纸船的图片)

6.傍晚,松鼠看到一只美丽的风筝朝他飞来,松鼠怎么样了?(高兴得哭了。)

7.松鼠,松鼠,你为什么会哭呢?(兴奋、激动)

8.成语:喜极而泣(高兴得哭了)

过渡:孩子们,故事讲到这里就要结束了,让我们一起去看看这个童话故事的结局吧!(配音动画最后一自然段)

9.同桌合作交流:.小熊看到这么多纸船向他漂来,他会怎么样呢?

六、情感升华

1.小熊和松鼠因为彼此宽容,谅解,最后和好如初,是纸船和风筝在山顶和山脚之间架起了一座友谊的长桥。

2.当你和朋友发生矛盾的时候,是用什么方法化解的?

过渡:朋友之间的友情是世界上最纯真的感情,只要我们多一些爱和宽容,我们的友谊就会越走越远。

3.拓展: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4.贺卡传真情:我想把 祝 福送给( ),希望( )。

七、作业设计

1.把童话故事讲给身边的人听。

2.收集有关友谊的格言。

八、板书设计 (略)

33、三年级上册在那奇妙的王国里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与反思

三年级上册在那奇妙的王国里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与反思

【创新教案】

快乐读书吧《在那奇妙的王国里》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

为了引导学生了解童话故事,积累童话故事,以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培养阅读的兴趣,扩大阅读量,逐步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并且把课外阅读引入到语文课堂教学,成为语文课程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老师讲童话故事《白雪公主》给学生听。

2.你们知道这个故事吗?这个故事是谁写的?看来同学们都喜欢阅读,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在那奇妙的王国里》有哪些动人的童话故事。

3.板书课题。

二、交流读书收获

1.你们都读过哪些童话故事?从中知道了什么?

2.小组交流。

3.同学们知道的真不少!童话故事主要是写给孩子看的,从中我们可以明白很多道理。今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童话故事《安徒生童话》。

三、读童话故事《安徒生童话》

1.出示《安徒生童话》的封皮。

(1)学生找书名和作者。

(2)你读过《安徒生童话》这本书吗?

2.出示《丑小鸭》的故事梗概。

一只丑小鸭事实上是一只美丽的天鹅,但因为他生在一个鸭场里,鸭子觉得它与自己不同,就认为他很丑。其他的动物,如鸡、狗、猫也随声附和,都鄙视他。它们都根据自己的人生哲学来对他评头论足,说:你真丑得厉害,不过只要你不跟我们族里任何鸭子结婚,对我们倒也没有什么大的关系。它们都认为自己门第高贵,了不起,其实庸俗不堪。相反,丑小鸭却是非常谦虚,根本没有想到什么结婚。他觉得我还是走到广大的世界上去好。就在广大的世界里有天晚上他看见了一群漂亮的大鸟从灌木林里飞出来他们飞得很高那么高,丑小鸭不禁感到说不出的兴奋。这就是天鹅,后来天鹅发现丑小鸭是他们的同类,就向他游来用嘴来亲他。原来丑小鸭自己也是一只美丽的天鹅,即使他生在养鸭场里也没有什么关系。

3.出示《丑小鸭》的片段内容。

后来一天比一天糟。大家都要赶走这只可怜的小鸭;连他自己的兄弟姊妹也对他生起气来。他们老是说:你这个丑妖怪,希望猫儿把你抓去才好!于是妈妈也说起来:我希望你走远些!鸭儿啄他,小鸡打他,喂鸡鸭的那个女佣人用脚来踢他。

于是他飞过篱笆逃走了;灌木林里的小鸟一见到他,就惊慌地向空中飞去。这是因为我太丑了!小鸭想。于是他闭起眼睛,继续往前跑。他一口气跑到一块住着野鸭的沼泽地里。他在这儿躺了一整夜,因为他太累了。

(1)师生一起阅读。

(2)故事中的主要人物是谁?

(3)阅读时,要发挥合理的想象,把自己想象成童话故事中的主人公,和他们一起欢笑,一起悲伤。

(4)把你喜欢的部分读给大家听。

(5)师生评议。

四、读童话故事《稻草人》和《格林童话》

1.介绍叶圣陶及《稻草人》

当你进入叶圣陶所写的《稻草人》的世界,你会知道在夜间的田野,星星是怎样眨眼,月亮是怎样微笑。你还会知道,田野里的人们有着怎样的辛苦和悲伤。

叶圣陶,原名叶绍钧、字秉臣、圣陶,1894年10月28日生于江苏苏州,现代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

叶圣陶代表作《稻草人》是新中国第一本为儿童而写的童话集,是中国现代儿童文学史上的第一块丰碑。

2.介绍格林兄弟和《格林童话》

打开《格林童话》,你能从一个个妙趣横生的德国民间故事中,感悟生活的真谛和做人的道理。灰姑娘虽然身处逆境,却仍然心存美好,真诚待人;傻小子不知道害怕是什么,他勇闯魔归宫,惩罚了恶魔们

《格林童话》是18世纪初两位德国历史学家兼语言学家格林兄弟(雅各布格林和威廉格林)搜集整理而成的。《格林童话》中的《小红帽》《白雪公主》等不仅在德国家喻户晓、妇孺皆知,而且早已超越国界,为世界各国儿童所喜爱。

《格林童话》自1812年问世以来,在近两百年的时间里,已被译成世界上一百四十余种文字,其中《青蛙王子》《灰姑娘》《白雪公主》《不来梅城的乐师》《睡美人》等都是脍炙人口、家喻户晓的名篇,许多还被改编成各种戏剧、歌剧和芭蕾剧搬上舞台,拍成电影和电视剧,可以说,《格林童话》以一种特有的文学风格传遍了世界每个角落;它的影响超越了它的国界,也超越了它的时代。

五、童话故事推荐会

1.谁来向大家推荐优秀的、有趣的童话故事?

2.小组交流。

3.我们应该养成哪些读书的好习惯?

出示泡泡语:每次读完书,小心地把书收好,不把书弄脏。

4.小结:是啊,阅读是一件快乐的事情。阅读可以让我们的知识越来越丰富,让我们越来越聪明,同时我们要好好爱惜书籍,做一个文明的小读者。

六、建立班级快乐读书吧

1.怎样让班级里也有一个快乐读书吧呢?读书吧里的书从哪里来?

2.怎样运用快乐读书吧里的书来阅读呢?

34、三年级上册课文11一块奶酪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与反思

三年级上册课文11一块奶酪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材分析

《一块奶酪》是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是一篇情节生动、富有悬念的童话故事。课文记述了蚂蚁队长召集小蚂蚁们搬运奶酪时,不小心拽掉了奶酪的一角,蚂蚁队长战胜了自己想偷嘴的心理,最终命令最小的蚂蚁吃掉了奶酪渣。赞扬了蚂蚁队长以身作则,关心幼小的美好品质。

课文共有13个自然段,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讲述。第1-3自然段写蚂蚁队长庄严宣布纪律,大家开始搬运粮食。第4-12自然段写蚂蚁队长不小心拽掉了奶酪的一角,他战胜自己内心偷嘴的念头,命令最小的蚂蚁吃掉那块奶酪渣,做到了以身作则。第13自然段交代了故事的结果:大家干活劲头更足,奶酪一会儿就被搬进洞里了。

课文对蚂蚁队长的语言、动作、心理进行了细致生动的描绘,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此外,对小蚂蚁们语言、动作、心理的描写,也从侧面烘托了蚂蚁队长的形象。

学情分析

进入三年级,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自主阅读能力,读书时能做到不指读、不唱读。此前,学生已经学习了《不懂就要问》《听听,秋的声音》《那一定会很好》三篇略读课文,对略读课文的学习已有初步实践,了解略读课文的学习要求,基本掌握默读的方法,初步具备独立默读的能力,能做到边默读边思考,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目标

1.认识宣、诱等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处、稍、禁。

2.默读课文,能了解课文大意,结合课文内容对蚂蚁队长做出简单的评价。

3.感受蚂蚁队长面对奶酪时的心理变化过程,同时体会他遵守纪律、严于律己、关心幼小的美好精神品质。

教学重点

1.默读课文,能按照事情发展顺序梳理课文主要内容。

2.能对蚂蚁队长做出简单的评价,并结合课文内容阐述自己的理由。

突破方法:在研读课文的过程中,重点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蚂蚁队长面对奶酪时前后一共四次给蚂蚁们下达命令,从中感受他下命令时内心最真实的情感体验,并抓住最能反映内心活动的词语七上八下、生气、犹豫等,深入体会其心理所发生的变化及原因。

教学难点

能对蚂蚁队长做出简单的评价,并结合课文内容阐述自己的理由。

突破方法:引导学生将蚂蚁队长面对奶酪时前后的不同态度与其他蚂蚁的反应进行比较,感受蚂蚁们因为蚂蚁队长首先做到遵守纪律、以身作则、严于律己、关爱幼小才激发更多小蚂蚁的敬重之情。

教法与学法

教法:以读代讲,读中感悟:结合略读课文的教学特点,抓住课文蚂蚁队长的心理变化这根主线组织学生进行品读感悟,实现对故事内容及主旨的准确感知;创设情境,体会形象:借助精心提炼的问题作为学生探究交流学习的突破口,引导他们深入到故事中,感受故事所蕴含的深刻主旨,从蚂蚁队长的身上受到情感价值观的教育。

学法:自主探究与朗读感悟:在阅读故事的过程中,通过自主探究学习,感知故事内容,通过与同学、老师的交流,不断深化对故事内涵的体会,再将从课文中获得的感悟延伸到生活中,实现认知的内化;想象体验法:感悟蚂蚁们面对诱惑时的表现,学生需要将自己假想成故事角色,从而深入到蚂蚁们的内心世界,体会他们所表现出来的毅力和纪律性的可贵。

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预习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谜语引入,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有位伟人曾经告诉我们: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爱因斯坦。那么你是一个善于思考的孩子吗?我们一起来猜个谜语,比比看谁猜得最准。

师(ppt出示):忙碌小兵丁,工事勤又精,力量何其大,合作又热忱。 生:猜谜

师:你对蚂蚁有多少了解呢?(生:介绍蚂蚁的相关知识)蚂蚁虽小,但他们却是一个非常有组织、有纪律的群体。表现这么棒,老师要给你们一个特殊的奖品:看看这是什么?(ppt出示:奶酪图)这是一块怎样的奶酪?

生1: 生2:

师:奶酪是蚂蚁最喜欢的食品之一,一群蚂蚁面对这样一块诱人的奶酪时会发生什么有趣的故事呢?让我们一起走进童话故事《一块奶酪》,伸出右手食指跟着老师一起书空课题。

生:书空 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孩子的心灵上,用谜语导入,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他们的阅读欲望,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进入课堂。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想想我们平时是如何学习略读课文的?

生:思考发言

生汇报:学习略读课文我们首先得关注阅读提示(板书:关注提示)然后带着问题去读课文,最后解决问题。(板书:读文思考)师:谁来给我们读读本课的阅读提示,想一想阅读提示给我们提出了怎样的要求,画上横线。(ppt出示默读要求)现在请同学们认真地默读课文,注意不出声、不指读,读通句子,遇到有拼音的字词多读几遍。思考:课文围绕一块奶酪讲了一件什么事?

生:默读思考

师:检测字词

生:开火车读、齐读

师:强调嘀咕和多音字的读音及舔的书写。(pp出示字音大闯关)

设计意图:三年级学生有一定的预习能力,通过检查,然后进行有针对性的识字教学,提高识字效率。

师:多音字的读音可以根据具体语言环境、表达的意思来选择。接下来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围绕一块奶酪讲了一件什么事?为了理清文章脉络,我们先来说说故事的起因是什么,经过是什么,结果又是什么?

生:同桌交流

师:我们把起因、经过、结果像串珠子一样串联在一起,加以概括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这种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我们把它叫作要素串联法(板书:要素串联)今后我们在概括一些故事主要内容的时候,就可以采用这种方法。

设计意图:初读课文,让学生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获得对文本的初步感知,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探究文本的过程。

三、研读课文,重点探究

师:读完课文,故事中的哪个人物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板书:蚂蚁队长)它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请你在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画上横线,养成不动笔墨不看书的习惯。

生:读文找句子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自读课文,从文中找出关于蚂蚁队长动作和语言描写的句子,走进蚂蚁队长的内心,体会蚂蚁队长的品质。

设计意图:本环节教学力求在学生充分研读的基础上,自主感悟,自觉内化理解和感受文本所承载的价值内涵,同时也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人格熏陶。

小结:蚂蚁队长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关爱幼小,大家都喜欢他。正所谓其身正,不令其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在蚂蚁队长的影响下,大家又干起活来了,劲头比刚才更足,奶酪一会儿就被搬进洞里去了。

板书设计

11. 一块奶酪

蚂蚁队长 关注提示

以身作则 读文思考

关爱幼小 要素串联

严于律己 联系上下文

抓住词句

35、三年级上册课文9那一定会很好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与反思

三年级上册课文9那一定会很好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与反思

设计说明

这是一篇能够引起学生思考而有所感悟的童话故事。从一粒种子到阳台上的木地板,种子走过了一段神奇的历程。

故事的表层,是由种子到大树,由手推车到椅子,再到木地板。故事的深层,蕴含着不同境遇下不同的追求,以及在不同阶段都要幸福和快乐的思想。

教学时,我首先通过多层次的朗读,引导学生把课文读通顺,读正确,读明白,然后抓住什么会很好这一关键点,借助自主阅读、情境再现、自由表达等方式,引领学生走进文本,走进作者创设的情感世界,最终感悟文本。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及字卡、词卡。

学生准备:按照课前导读语预习课文。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解题交流,初识很好

1.教师板书会很好,什么叫会很好?引导学生结合生活中自己的体验说一说。

2.教师补充题目那一定会很好,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用那一定会很好说一句话。

3.过渡:文中是怎样描写那一定会很好的?让我们一同走进课文。

设计意图:抓住关键词语,引导学生逐步解题。在获得对题目准确理解的同时,也为理解全文情感做好铺垫。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把含有会很好这个词语的句子画出来。

2.大声读一读画好的句子,圈出不认识的字和词语,再借助课后识字表准确认读每一个生字。

3.小组展开合作,集中识记本课的8个生字。

(1)组长利用生字卡片,逐一检测组员的认字情况。

(2)选出组员识记不准或识记有困难的生字,小组商议识记的好方法。

4.集体汇报交流:你们小组遇到了哪个识记有困难的字?你们是怎样解决的?

预设:

用图片识记锯、斧。

加一加识记:奴+力=努。

动作演示识记:折和拆。

换部首识记:径茎、难推。

字族识记:拟声词吱,吱描摹了椅子和地板摩擦时发出的声音。

对比识记:缩伸。

教师指导:注意读准平舌音缩,翘舌音吱、拆,后鼻音茎。

全班交流,理解重点词语。

拂动:轻轻抖动。

舒服:身体或精神上感到轻松愉快。

吱吱嘎嘎:拟声词。形容物体受压或摩擦时发出的声音。

吃力:费力。

5.自由读文。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把每一个生字的音都读正确,并读准带有生字的词语。

(2)与小组成员合作,分自然段轮读课文,相互纠正不正确的读音。

(3)选择自己读得不够流利、不够准确的自然段,大声朗读,努力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错字。

设计意图:阅读心理学讲,阅读应该先由整体到局部,然后由局部到整体。此环节设计,先让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再解决读音与朗读的难点,最后回归整体,建立起完整的文本印象。

三、朗读交流,感知文本

1.发给每个学生学生活动卡,引导学生展开小组学习活动。

(1)读一读预习时圈画的含有会很好一词的句子。

(2)再读一读这些句子所在的自然段,抓住关键词句填写学生活动卡。

(3)读一读填写的词句,你有什么感受?简单记录在表格中。

(4)大胆和同学交流你的想法,也要根据大家的意见修改自己的表格。

    图片 引导学生清晰地梳理主人公的生命历程。

2.汇报交流:从一粒种子到阳台上的木地板,种子经历了一段怎样的历程?(相机板书:一粒种子一棵大树手推车椅子木地板)

3.小组合作,选择其中一段历程进行分角色表演。

4.教师扮演记者,在小组表演后采访:此时,你觉得很好吗?

5.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站起来会很好会跑会很好坐下会很好躺下会很好,并引导学生观察课文插图,体会手推车跑动、椅子悠闲自在、地板躺着沐浴阳光的舒服感受。

6.集中思考:一粒种子在漫长的历程中(一粒种子一棵大树手推

车椅子木地板),追求的很好为什么不一样?(不同的境遇有不同的追求)

设计意图:阅读注重小组的互动与交流,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获得了对文本的进一步感知和理解。

四、情感升华,拓展延伸

1.自由朗读,感受种子每一个阶段舒服快乐的心情,分角色朗读描写会很好的句子。(课件出示句子)

图片 引导学生体会主人公坦然、乐观的人生态度。

2.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3.想象交流:一粒种子从长成大树,到最后被做成地板铺在阳台上,这粒种子成为木地板后,又会有怎样的变化?它心中的会很好又是什么样的?仿照课文中的写法,请你试着写一写。

4.小结:不同的时期,我们的需求也是不同的。无论怎样,我们都要像文中的那粒种子一样享受每一个阶段,让我们的每一段经历变得幸福而美好。

5.拓展延伸:读一读严文井的《小溪流的歌》,看一看,小溪流都经历了哪些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哪些不同的想法?

设计意图:体会文章情感,感知文章写法,感知比较阅读的基本方法,并通过拓展阅读,引领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课外拓展和学习交流活动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板书设计

那一定会很好

一粒种子 ― 一棵大树 ― 手推车 ― 椅子 ― 木地板

站起来会很好  会跑会很好  坐下会很好  躺下会很好

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文字浅显易懂,却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这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多引导学生感悟。

因此,本教案在引导学生感悟会很好时,采用了读画读悟的方法。引领学生找到种子在不同阶段的不同心态,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种子的心态,体会出在人生的不同阶段都要树立不同的目标,找到不同的幸福和快乐的道理。

在课堂教学中,我通过大量的、不同方式的读,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还不断鼓励、引导学生从浅显的、反复的文字中找到种子在不同阶段的不同心理,这种以读促讲、自读自悟的方法,在本节课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36、三年级上册课文6秋天的雨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与反思

三年级上册课文6秋天的雨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与反思

尊敬的评委老师:

大家好

37、三上课文5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与反思

三上课文5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与反思

【说教材】

一、教学内容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讲述了一夜秋风,一夜秋雨后,我无意中发现上学路上法国梧桐和水泥道的变化,然后开始观察,发现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很美的故事,表现了我对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的喜爱之情。本文语言优美,通俗易懂,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和渴望了解大自然、走进大自然的愿望,在大自然的怀抱里体会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幸福童年,养成积极的生活态度。是激发学生善于留心观察身边事物变化的兴趣,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识的好教材。

  二、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体会并描述我在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上行走的情形。

3.在自主学习和教师的引导下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的喜爱之情,激发学生善于留心观察身边事物变化的兴趣,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识。

4.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感受大自然给生活带来的乐趣,增强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的意识。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

5.体会课文中一些句子表情达意的作用。

6.通过本课的学习,结合学生自己走进大自然时经历的有趣事情或独特感受,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和渴望了解大自然、走进大自然的愿望,在大自然的怀抱里体会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幸福童年,养成积极的生活态度。

  三、教学重点

通过对内容的理解,学生能够增强对大自然热爱的感情,体验大自然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快乐,增强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的意识。

  四、教学难点

学习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体会细致观察的重要性,懂得只有细心地观察,才能发现事物的本质,才能发现生活中的美。学习作者善于观察事物,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

  【说教法】

1.美读感悟法:

  文章语言优美,读起来琅琅上口,因此,美读是本课最重要,也是最主要的方法。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实践。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更不必过多的讲解分析,最主要让学生多读,同时教师要巧妙地借助课件,借助对学生读书的评价,帮助学生在读中去感受,领悟,使学生感受到语言文字中所描绘的鲜明形象,引起学生对课文中描述的事物与情景的关注,入境入情,促进学生自悟自得,受到美的熏陶,激起观察自然的兴趣。

2.多媒体情景法:

  因为小学生生活经验少,但好奇心强,容易激发兴趣,因此,我运用电教手段,创设多种情景,展示课文相关图片,使学生在完全置身于课文所描绘的情景的同时,轻松、愉快、积极、主动的学习。同时,形象直观的课件展示,有助于学生读懂课文,感悟到语言文字带来的美,体验到发现的乐趣,也有助于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3.质疑问难法: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课堂教学中,运用恰当的手段,引导学生质疑问难,能激发浓厚的思考兴趣和创新思维。

  【说学法】

   语文学习教无定法,重在得法,贵在用法,施教之功,贵在导学,因此,语文学习不仅要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求知,让学生学会学习方法,变我学会为我会学。结合本课语言优美,情境奇特的特点,我引导学生用自读自悟、美读交流、入景体验,升华情感等学习方法来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文章意境之美,体验探究自然之乐。

  【说教学程序】

  一、创境质疑,激探究之情。

出示法国梧桐树图片,鼓励学生交流收集到的法国梧桐树的资料。交流谈话导入课题,鼓励学生看课题进行质疑:巴掌为什么是金色什么?水泥道上怎么会铺满金色巴掌?并引导学生联系对梧桐树的介绍,把梧桐树和巴掌连起来,说一句话。这样,一方面注重学生说话训练,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体现语文学科工具性的特点;另一方面,学生所叙述的内容都融入了学生独特的体验与感受,体现语言学科的人文性。同时,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阅读教学中,存在着多种对话。但对话的基础应是学生潜心融入文本。在学生产生了读书兴趣、探究欲望后,让学生自读全文,体验自主学习的乐趣,为美读打下基础。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遇到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解决,解决不了的提出来。

3.检查自读情况。

4.熟读课文,理清课文层次。

  三、指导朗读,深入探究。

  如何指导学生感悟语言文字的美,教师不必细细讲解、分析,应重视读。因此,教学中教师以读代讲,以评代导。

1.读第一自然段,结合自身经历谈感受。

2.读第二部分,了解作者的发现,感受作者的情感。

(1)自由读第第二至十一自然段,思考:我有什么新发现?

(2)有了新发现后,我有什么变化?

(3)此时此刻,你有什么感受?(学生畅所欲言)

(4)此时此刻,作者又有什么感受?(我第一次觉得,门前的水泥道真美啊!)

四、联系实际,课外延伸。

1. 学习本课后,你有什么感受?相互交流。

2. 教师小结:我们要走进大自然,善于留心观察身边事物变化,在大自然的怀抱里体会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幸福童年,养成积极的生活态度。

38、三年级上册课文4古诗三首之夜书所见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与反思

三年级上册课文4古诗三首之夜书所见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的生字词,会写促、深两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挑。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学习借助注释理解诗意,体会诗人思念家乡的感情,激发和培养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

1.会写本课的两个生字。

2.感情朗读,理解诗意,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通过诵读,悟出诗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生搜集有关叶绍翁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1.出示《静夜思》的背景图片。

孩子们,看着这幅画,你想起了哪首诗?

2.指一名学生来背一背。

问:李白思念谁?他看到什么想起了故乡的?

3.让我们带着思念,一起再来读读这首诗。

古诗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瑰宝。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叶绍翁写的夜书所见。

板书:夜书所见

二、解诗题,知作者

1.简介作者

2.好,我们来看这首诗,一起来读一读诗题。

3.解诗题

(1)你知道这里的书是什么意思吗?

这里的书,就是我们现在写的意思。

(2)谁来说说夜书所见是什么意思?

(在夜里把自己所看到的景物写下来。)

三、初读古诗

1.一读

(1)(好,孩子们翻到书本35页。)自由读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指一名学生读诗,正音。(强调挑的读音。)

(3)教学多音字。这个字还在哪些词中也读挑呢?

2.二读

(1)快速地读,用------标出诗人所写的景物。

(2)指名说,板书,再读一读词语。

3.三读

(1)理解注释

A.仔细看课文,除了文字,你还发现了什么?

B.①②③④与下面注释里的①②③④对应起来的,注释是帮助我们读懂诗句用的。

C.看,诗句里的促织右上角有个③,我们就到下边的注释中找③,找到了吗?

D.说一说促织就是什么?

E.你知道诗人为什么叫它 促织吗?

因为它在秋天鸣叫,提醒农妇冬天快到了,快织布做衣,所以又叫促织。

(2)学生自由读诗。

四、明诗义,悟诗情

(一)出示第一句:萧萧梧叶送寒声

1.谁来说说萧萧指什么声音?(风声)

2.诗中的梧叶指的是什么?

3.链接诗句:

古人常用萧萧 梧叶来写秋天的景象。

(1)出示诗句(师读前一句,生接后一句)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高楼目尽欲黄昏,梧桐叶上萧萧雨。

萧萧几叶风兼雨,离人偏识长更苦。

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一声桐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

读到这儿,老师又想起了一句谚语------

出示: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要穿棉。

(2)再出示诗句--------萧萧梧叶送寒声, 你能把这寒声送到句子中去吗?

(3)指名朗读,评价学生的朗读

(4)出示夜晚的梧桐树叶子。

(二)学习第二句:江上秋风动客情。

1.课件演示诗人的生活情境

2.学生想象说话。

3.板书:思亲念家--------这就是诗中所说的动客情。

4.出示诗句------江上秋风动客情。

(1)这里的客指的是谁?(叶绍翁)

(2)为什么诗人称自己为客。(因为他不在自己的家乡,就像是在外作客。这客就可以解释为在他乡作客。

5.练习朗读,评价朗读。

6.齐读前两句诗

7.你能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吗?

(三)学习三、四两句

1.课件演示一灯明。

2.说说诗人看到了什么?指名说。

3.所以诗人说夜深篱落一灯明。

4.他看着这一点灯光,想到了什么呢?

(1)猜想有儿童在捉蟋蟀。

(2)猜测有孩子在捉蟋蟀,诗人又会想到什么呢?

(3)诗人看到灯火,在猜想、在回忆。你看,古人写诗,就是有趣,经常把话倒过来写。那你能用我们现在的说法来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吗?

(4)指名说。

5.练习趣读

6.情感转换

过渡:可想起自己小时候斗蟋蟀的欢快情景,诗人更是感到伤心和孤独。你能说说这是为什么?

(四)整体感悟

1.出示整首诗。

2.孩子们,先自己练习一下。

3.配乐读诗。指两名学生读------

4.我们一起来读。

5.接下来,我们来做个小游戏。老师来说诗的意思,孩子们来对诗句,好吗?

6.小结:那一晚,叶绍翁彻夜未眠,写下了这首诗。学习古诗,不仅会读,还要会背。

7.指名背诵全诗。

六、拓展

(1)出示《枫桥夜泊》

(2)自由读诗,说说诗人写了哪些景物?

(3)快速读,诗中的哪个字最能说明诗人的心情?(愁)

(4)张继和叶绍翁生活在不同的年代,但是,他们写的诗都表达了自己客居他乡,思亲念家的心情。孩子们,你能读出张继心中的愁吗?先自己练习一下。

(5)指名读。

(6)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八、总结:指名读诗。

自古以来,怀乡思亲的诗句好多好多,孩子们,课外再去找一找,下节课,我们再来交流。

板书:

梧叶

江 秋风 思乡之情

夜书所见 儿童 促织 回忆童年

篱落 灯

39、三年级上册课文4古诗三首之赠刘景文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

三年级上册课文4古诗三首之赠刘景文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

  《赠刘景文》写的是秋末的景色。荷枯,菊败,橙黄,橘绿,色彩鲜明,突出了秋天的特点。第一句赞美了菊花傲寒斗霜的气慨,第二句是全诗的点睛之笔,表达了苏轼对刘景文的鼓励。

 二年级的学生虽小,但对于古诗有着天生的喜爱之情,这首诗在预习过的情况下有不少学生早已会吟诵。教学时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实际经验,借助图片创设特定的情境,在反复诵读中,引导学生感悟诗的意境。在此基础上,激发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丰富学生的积累。

教学目标:

1、巩固本单元描写秋天的词和句,训练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2、会认10个生字,会写本首诗中的4个生字。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 对朋友的鼓励。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朗读感悟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揭示课题

1、回忆本单元描写秋天的词,交流后齐读

2、回忆本单元描写秋天的句子,交流并引导用上我仿佛的句式说话。

3、借描写秋天的词句引到古人描写秋天的诗,板书课题《古诗两首》,齐读课题后给首组词并学习首的书写。

二、学习古诗《赠刘景文》

 (一)释题

1、板书古诗题目《赠刘景文》

(注意重点字音:赠)学习刘的书写

  2、师简介诗人苏轼并强调苏轼的读音

 (二)初读感知,读通古诗

  1、自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同桌纠音

   2、圈出诗中生字,和同桌一起把古诗读两遍

   3、检查生字读音,抽生读,请生说说哪些字要注意读音并加以强调 

4、抽生读古诗

5、师范读古诗

6、请生比较老师和同学读得有什么不一样,借机指导朗读

7、再请生读古诗

(三)再读感悟,理解诗意

  1、学习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a、这句诗中写了哪几种花?请生框出荷和菊

b、看课件夏天的荷花,请生说说夏天的荷花是怎样的?重点理解擎雨盖

c、到了深秋,荷花怎样了?荷叶怎样了?借助课件让学生自然而然地领会荷尽已无擎雨盖的意思

d、同法学习菊残犹有傲霜枝

e、课件显示深秋时的荷花和菊花,展开对比,找到诗中反义词框出来,领悟菊花不怕冷的精神并指导朗读

2、学习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a、这句诗中写了哪几种水果?请生框出橙和橘

b、让生看课件说橙黄就是什么,橘绿就是什么

c、橙黄橘绿的时节就是秋季,秋季是丰收的季节,诗人苏轼想借这句诗告诉刘景文要对生活充满希望,借此理解君指的就是刘景文。

d、指导朗读,让我们一起来鼓励鼓励刘景文吧!

(四)感情背诵,积累古诗

1、听老师配乐有感情读古诗

2、男生配乐有感情读古诗

3、女生配乐有感情读古诗

4、全体起立,闭上眼边想象画面边有感情背诵古诗

(五)学写生字,掌握字型

1、学习枝

a、如何记忆枝?

b、师范写学生书空,提出注意点

c、书上描一个写一个

2、同法学习记

40、三年级上册课文3不懂就要问说课稿教案教学反思

三年级上册课文3不懂就要问说课稿教案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课文借用孙中山小时候上私塾的故事,告诉我们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当学生问到孙中山向先生提问,不怕挨打吗?孙中山说:为了弄清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理解孙中山回答同学的那句话,学习他的勤学好问的精神,这是课文中的一个教学难点,因为学生很难理解为什么孙中山宁可冒着挨打的危险,也要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我借机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够向孙中山学习,不要害怕被责备,不懂就要大胆地问。同时我也反思自己平时有没有这样的行为,是不是在无意间扼杀了学生提问的勇气和积极性。

41、五年级上册课文1白鹭说课稿课案教学设计

五年级上册课文1白鹭说课稿课案教学设计

一、说教材

《白鹭》是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一篇抒情散文。这篇文章生动地描写了白鹭颜色、身段的精巧以及觅食、栖息、飞行时的韵味,给人以美的享受,表达了作者对白鹭的喜爱。全文条理清晰,主要主要写了白鹭的外形和活动之美,语言流畅而传神,营造出自然清新而浓郁悠远的意韵。

环节一:导入新课,激发求知欲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情感极易受到环境气氛和他人情感的感染而产生共鸣。基于此,上课伊始,我采用谈话导入的方式,请学生分享描写白鹭的诗句,活跃课堂氛围,进而引出课题《白鹭》。

我的导入语设计如下:同学们今天上课之前,老师要和大家玩个小游戏对对诗,谁来来分享分享有关白鹭的诗句呢?根据之前所学和课文积累,预设学生会答出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等诗句。

这样的导入不仅使学生清楚了本节课所要学的课题和内容,还形成了阅读期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环节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新课标强调: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要让学生在读中感知、读中感悟。

在此环节,我会先安排学生有感情地自由朗读课文,自主解决本课生字词,并采用点名提问的方式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之后请学生浏览课文并思考文章写了白鹭的哪些方面?这一问题并不难,学生们读完全文,稍加归纳就能够知道,文章主要写了白鹭的外形(色素、身段)和生活习性(觅食、栖息、飞行)两个方面。

这一环节的设计以学生为主体,在培养学生归纳概括能力的基础上,加深他们对文章结构的理解和认识,这将为深入分析文章做好铺垫。

环节三:析读课文,质疑问难

朱熹说: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为此我将层层设疑,步步引导,抓住重点语句展开深入分析。为了将学生的目光牵引到重点内容上,我将抛出思考问题:请同学们小组合作讨论:说一说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色素美从哪里可以体现出?身段美哪里可以体现出?白鹤、朱鹭、苍鹭也是流线型结构,与白鹭相比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理解此处写出了白鹭的色素和谐,用对比凸显了白鹭身段匀称,就像一首精巧的诗。接着再请学生有感情地朗读25自然段,体会作者的喜爱、赞美之情。至此已经完成第一个重点内容,体会白鹭的静态美。

此时用一个问题文中哪些地方描写了白鹭的动态美,作者用了哪些手法?请找出相关语句,加以分析。引导学生朗读文章的68段,并重点研读,圈画出描写白鹭的动词和形容词,批注阅读感受。抓住钓鱼悠然不安稳清澄等词体会白鹭的动态美;利用给68段描绘的三幅图画起名字这一个小任务,激发学生的兴趣,感受白鹭的悠然灵动美。此时再请学生有感情地朗读68自然段,体会作者的喜爱、赞美之情。

最后请学生小组讨论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有什么特点?有什么不同?从而引导学生了解首尾呼应的写作方法。

这一环节,通过层层深入的问题设计,逐步引导学生揣摩课文的字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情感。完成了教学重点,突破了教学难点。

环节四:品读课文、总结升华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重点,总结作者的写作手法,鼓励学生抓住事物的特点展开描写,写清事物的动态美和静态美。

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说过:语文教学的亮点在哪里?语文的味道在哪里?在关键的语句里,在理解后的朗读里。安排学生再次阅读文章,加深理解。

环节五:夯实基础,布置作业

为了将学生学习的热情从课内延伸到课外,我将结合本课内容给学生布置两个小作业:

背诵课文。

抓住某一事物的特点进行描写,表达自己的感情。(50字)

板书设计(略)

42、五年级上册22课四季之美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一

五年级上册22课四季之美说课稿课案教学设计一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一切景语皆情语。《语文课程标准》对于第三学段的阅读教学,尤其是写景文章的学习,强调:重在受到情感熏陶,享受审美乐趣。那就要通过品味语言,感悟作者的表达方法来实现与作者情感的共鸣,进而激发学生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本着这样的出发点,本设计依题导入,抓住四季和美两个关键词展开语文学习活动,引领学生初步体会景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教学中,通过了解作者,体会文章语言的特点;通过研读感悟,感受作品语言的温度;通过情境感染,引领学生发挥想象;通过读写结合,着力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课件,准备生字词卡片。

学生准备:阅读描写四季美景的文章或同龄人的习作。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抓住题目,破题引入

1.(板书四季)激趣:你想到了什么?(春夏秋冬,大自然,雨雪霜雾)

(板书之美)此时你又想到了什么样的情境?(春天美得生机盎然,夏天美得郁郁葱葱,秋天美得天高云淡,冬天美得银装素裹)

2.齐读课题,引导学生猜想课文主要描写了什么,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3.课件出示作者清少纳言的资料,指名朗读,引导学生质疑:这是一位怎样的女作家?她的作品语言有什么特色?

设计意图:从文章题目入手,由四季到之美逐渐构建清晰的自然景色图,激发学生的兴趣,运用想象画面和依题猜想的方法让学生知道将要学习的内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紧紧围绕文章内容,使学生经历语言重组的简单实践运用,在潜移默化中积累语文学习方法。

二、初读感知,学习字词

1.自由读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留心生字,用喜欢的方法自主学习。

2.课件出示生字,检查预习。

(1)第一组:凛、冽、逸。要求:读准字音,借助生字带出词语,初步理解字义。(凛冽是刺骨地寒冷的意思,所以部首是两点水旁。逸别忘写兔的点。)

(2)第二组:黎、晕、漆、幕、愈、旷、怡、逸、免。要求:从易错字形、多音字、形近字等方面汇报自学收获。

①晕是多音字,光晕、月晕、红晕中晕都读四声,晕倒、晕厥、晕头转向中晕都读一声。

②下列生字可以用形近字对比法识记字形:

幕慕,愈愚,怡抬,免兔。

(3)教师相机指导重点字形的书写。

①本课上下结构的几个字,都要把各部件写得扁一些,避免整体拉长。如:黎、晕、幕、愈。

②黎的下部和漆的右下部不是水。

③逸要先写兔,后写辶。

3.小组合作,生字回文。

(1)教师出示生词学习卡,小组内认读、抢读、比赛读、领读。

(2)以小组的形式分段朗读课文。

(3)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词语练习说话。

(4)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设计意图:利用多媒体,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生字词;提示学生关注字词的不同方面,拓宽学习方法;运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能力,从而夯实字词基础知识的学习。

三、再读课文,把握内容

1.选择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1)读文思考:每个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哪句话最能体现本段主要内容,用____画出。

(2)组内交流读书收获,教师根据学生的总结,相机出示每段的首句,即中心句,引导学生边读边品味。

(3)教师引读,引导学生初步感受四季之美:

①春天最美是黎明。美在哪里?学生接读后面的内容。

②夏天最美是夜晚。什么最美?学生接读后面的内容。

③秋天最美是黄昏。看到什么?学生接读后面的内容。

④冬天最美是早晨。一起感受。学生接读后面的内容。

(4)引导学生交流汇报文章的表达顺序:是按春、夏、秋、冬的顺序写的。

(5)小结:作家用优美的语言把四季之美描绘得如同一幅幅风景画,又不失动感之美。品读课文,想象画面,我们仿佛置身美丽的大自然中,这是我们学习阅读的好方法!

2.反复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笔下四季的独特韵味。图片 可引导学生男女生引读,男生读中心句,女生补充后半部分。

(1)引导学生读文思考:作者是如何做到让语言具有画面感的呢?

预设:

每个季节用一句话带入,又抓住一个时间,更重要的是抓住了典型的景物进行描写。有被染红的彩云等静景,也有飞舞的萤火虫、比翼的大雁和归窠的乌鸦等动景。有动有静,体现出了大自然中的四季之美。

(2)指名朗读喜欢的段落,鼓励背诵。

3.抄写优美的句子。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多种方式的读来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感受文章所描写的景色之美;通过反复诵读,抄写句子来体会作家的写作方法,积累语言。时刻提醒学生学会学习,掌握语文学习的多种方法。

四、拓展质疑,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选择喜欢的段落背诵。

2.针对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尝试自主解决。

3.搜集描写四季的诗句。

设计意图:触摸语言的温度是在一次次的阅读实践中逐步达成的目标,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有选择地背诵,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兴趣,再通过质疑引起对文章内容的深层次思考,正所谓: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基也。

43、六年级上册17课盼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

六年级上册17课盼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

说教材

《盼》这是现代作家铁凝的作品。文章围绕盼这一中心意思选取了多件事例写出了作者想穿上新雨衣的急切心情。

文章语言通俗易懂,具有明显的生活化、儿童画特点,选取了得到雨衣、盼望下雨、妈妈不允许穿雨衣、终于穿上雨衣等几个事例,使我们看到了一个天真可爱的儿童形象。

这篇课文入选教材,编排意图是让学生体会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意思来写的,学会从不同方面或选取不同事例来表达中心意思。

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教学目标:

1.学习掌握袖、筒、篷、缩等14个生字,理解新词语。

2.默读课文,知道课文是通过许多具体事例来写盼的。

3.找出心理描写的地方,体会心理描写的作用。

教学重点:

默读课文,知道课文是围绕盼这一中心意思来写的。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围绕中心意思选择材料的写法。

说教法学法

本课的教学我准备采用创设情境法、朗读感悟法、、自主感悟合作交流法。

说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直接导入,激发兴趣

1.介绍朋友:今天老师给同学们介绍一个新朋友,她叫蕾蕾。  

2.蕾蕾得到一件好东西一件淡绿色的、透明的新雨衣。大家知道雨衣是下雨天穿的。可是蕾蕾一直想穿上它。于是,她就盼呀盼呀。(板书:16.盼)

3.她盼到了吗,穿上新雨衣了吗?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二、整体感知课文

(一)你想认识这位每天盼下雨的孩子吗?你想知道她盼望的事情实现了吗?请你们快速地默读课文。

(二)学生反馈交流。

三、提出问题,互释疑点,保留问题

  文章语言富于儿童化和生活化,同学们在初读课文中是否有不理解的地方?请大家快速读读课文,找一找,做好记号。先由四人小组长组织,进行组内交流,再把你们解决不了的写在黑板上,看看大家是否能够相互解决一部分。

1.学生小组合作学习。

2.反馈交流,部分问题存疑。教师从学生的问题中了解学生的关注点和疑问点。

四、学习我得到了新雨衣

1.我怎么得到了新雨衣,喜欢吗?

2.指名读,同学们仔细听,听完后说说蕾蕾得到雨衣后什么心情。

3.抓住重点词,亲切地朗读这句话。

4.小结:我们的故事就要从这里展开,蕾蕾的新雨衣确实很漂亮,如果你们都到了这么美的一件雨衣,是不是也想穿上它,是不是也想让老天快点下雨。

五、教学第三自然段

1.读一遍这段课文,画出中心句。(我开始盼着变天。) 

2.从这一段你读出了什么?

(蕾蕾不管白天还是黑天,都观察天空。因为她看到白天天上是瓦蓝的,夜晚是满天星斗。)(雨衣好看,但没机会穿。)(埋怨老天总是晴天)

六、教学417自然段,体会盼

(一)抓重点句子,体会蕾蕾的心情。

1. 路旁的小杨树忽然沙啦啦地喧闹起来,就像在嘻嘻地笑。

(嘻嘻地笑是蕾蕾心里认为的,和埋怨老天的时候心情不同。这一次,她的心情十分高兴,因为要变天了。)

2. 雨点儿打在头上,才是世界上最美的事呢!

(雨点打在头上,那就可以穿新雨衣了,这才是最美的事情。)

3. 蕾蕾看见下雨了,兴奋地跑进了楼门。她的愿望实现了吗?为什么?

(没有,因为蕾蕾找了好几个借口,都被妈妈否定了。)

4. 场景表演。老师当妈妈的角色,指名同学当蕾蕾的角色,表演对话一部分。

(学生评价谈体会,说说蕾蕾的心情。)

5. 我只好打开电视,不声不响地听英语讲座。

(尽管我很不情愿,可是没办法。因为蕾蕾找不出一个十分合理的理由。)

6. 雨还在不停地下着,嗒嗒嗒地打着玻璃窗,好像是敲着鼓点逗引我出去。我跑到窗前,不住地朝街上张望着。

(鼓点好吸引人,把雨点比喻成鼓点说明雨点对我的吸引力之大,我在急切地盼)

7. 可雨点要是淋在淡绿色的雨衣上呢,那一定比珍珠玛瑙还好看。

(看着看着雨后的景色,蕾蕾又想起了穿雨衣的事情。她太盼了。)

七、课堂小结,做好过度

1. 蕾蕾拥有了那么好看的一件雨衣,所以她一直想穿上它,到大街上去享受雨中的美景。好不容易下雨了,可妈妈又不让出去。蕾蕾只好眼睁睁地看着雨点往地上落,不知不觉,她又想象起雨点落在雨衣上的情景。

2. 她的愿望什么时候才能实现呀?他就这样一直盼着,盼到什么时候才能盼到呀。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复习生字新词

(1)正确读出下面词语

  斗篷 浸湿 喧闹 厚墩墩 满满当当 逗引 腥味 理直气壮

筒 缩 疯 甩 酱 唇 蹦

2.看插图

  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蕾蕾穿上雨衣后什么表情,什么动作,她的心情怎样。

二、学习最后1821自然段

1.课文哪里描写了图上内容,找出来读一读。

2.从这一段文字中你读懂了什么?

三、讨论探究

(一)这篇课文的中心是什么?

(提示:以填空的形式让学生汇报 这篇课文围绕 选取了多件事例,使我们看见了一个 的儿童形象。)

(二)课文选取了哪些事例?

(学生自由说,班内指名汇报,师生点评)

(三)你看出本文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1.语言浅显易懂,很具生活化和儿童化。2.心理刻画生动逼真)

四、学以致用

1.请同学们以下面一句话为中心,写两件事例。

(1)爸爸读书十分专心。

(2)叔叔开车的技术真高!

2.交流,评点,提出意见和建议。

3.教师小结:选取最能表现中心的事例来写,还要注意重点突出。

五、布置作业

假如你有一件新衣服,你很想穿上它到外面去走一走,可是妈妈却不同意,你会怎样想,把你的心理活动写出来。

44、六年级上册14课穷人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

六年级上册14课穷人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

说教材

《穷人》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写的一个短篇小说。课文记叙了一个寒风呼啸的夜晚, 桑娜与渔夫主动收养已故邻居西蒙的两个孤儿的故事,真实地反映了沙俄专制制度下渔民的悲惨生活,赞美了桑娜和渔夫宁可自己吃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有力地抨击了当时上流社会的堕落与腐化。

课文在写作上特色鲜明,通过对环境和人物心理、对话的描写,刻画了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课文段落分明,结构独具匠心。全文以桑娜的内心矛盾为主线,围绕收养西蒙的两个孤儿这件事,前后设置了两个悬念:渔夫是否平安回家?渔夫回家后能否同意收养孩子。两个悬念交替展开,逐步消除,从而推动着故事向前发展。这样处理,使得全文波澜迭起,扣人心弦,显示出作者高超的艺术技巧。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让学生把握课文内容,感受桑娜和渔夫的勤劳、淳朴和善良,学习他们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美德;二是学习作者通过环境和人物心理、对话的描写,刻画人物形象、抒发真情的写法。

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学会本课的12个生字,以及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2.学习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

3.了解渔夫夫妇的高尚品质和沙俄时代穷人的穷困和悲惨。

4.练习续编课文,展开合理的想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教学,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感受渔夫夫妇的高尚品质和沙俄时代穷人的穷困和悲惨。进而教育学生要珍惜现在的生活,要好好学习,将来为祖国做贡献。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渔夫夫妇的高尚品质和沙俄时代穷人的穷困和悲惨。

2.根据课文内容,展开合理的想象,学习环境、心理活动的描写方法。

教学准备:课前搜集资料 课件

说学情

大部分的学生有一定的自主学习的能力,有一部分的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较强。通过预习,能基本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有自己独特的感受,能流利地朗读课文。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们互学互练,互查互评,互帮互助,互相激励,学习的兴趣、积极性较高。学生的团队的意识和集体的观念较强。并能通过上网及阅读有关的课外书,对课文有更深的了解和感受。学生具备从关键字词句中体会句子含义,感悟作者情感。

说教法和学法

教法:《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本课的教学设计了 依托教材、借助问题、运用语言 的学习思路,利用问题、情境等要素,让学生不断领悟课文的丰富内涵的同时,积累语言、发展思维,受到情感的熏陶、人文的启迪。在教学时,我还采用分组讨论学习,紧扣自主合作探究进行设计,努力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在积极探究中获得思想启迪,在实践活动中提高语文素养。

学法:通过拼读、开火车读词语等达到掌握本课的生字与新词。为了更好地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情感,与作者产生共鸣。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引导学生用圈、点、勾、画法找出环境、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把阅读与思考有机结合,把阅读与感悟有机结合,让学生经历读思悟通的学习过程,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行为中,获取新知识、形成能力

说教学过程

一、欣赏歌曲,导入新课

1.欣赏歌曲《世界很小是个家庭》。谈感受:人与人之间要有爱心

2.生活中处处有爱心,处处见真情。穷人有爱心吗?著名的美国作家海明威曾说过这样一句话,贫穷的人往往富于仁慈。果真是这样吗?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一篇课文穷人,看看他们的精神世界也是否如他们的物质世界一样穷。板书课题

3.学生交流搜集的资料。了解一下这篇课文的作者和当时的时代背景。

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俄国伟大的作家,出身贵族,但是同情被剥削被压迫的农奴。青年时期就开始文学创作,他全部的创作时间达六十多年。其作品无情地揭露了封建沙皇制度和资本主义势力的种种罪恶。他的代表作《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是世界文学中的不朽名作。托尔斯泰晚年时把法国著名作家雨果的叙事诗《穷人》改编成了一篇文章。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各种渠道去学习,收集有关资料加深对文章思想内容的理解,增长知识,从中受到了更多的启发和教育,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全文。

2.检测字词:我会读

3.再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桑娜和她的丈夫,在邻居西蒙病死后,主动收养了她的两个孩子的故事。)

4.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可以分为三段。

第一段(1-2自然段):渔夫的妻子桑娜在海风呼啸的夜晚,焦急地等待丈夫出海归来。

第二段(3-11自然段):桑娜出门去看丈夫是否回来,顺便去看生病的邻居西蒙,发现西蒙已死,便抱回西蒙的两个孩子。

第三段(12-27自然段):渔夫回来,听说西蒙死了,主动提出把西蒙的孩子抱回来抚养。

【设计意图】预习成果的展示,更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理清课文的条理。

三、自读课文,理解文意。穷人(物质上的贫穷)

1.课文中的穷人指的是谁?(桑娜、渔夫、西蒙)他们的穷体现在哪些地方?用标出有关句子。

2.分组学习,讨论问题

3.交流 (屋内装饰、吃穿、忙碌、劳动条件)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让学生清楚地知道:桑娜与西蒙两家的贫穷──住得差,吃得差,劳动条件差,还有疾病,是沙俄时期俄国渔民悲惨生活的真实写照。在教学时,我紧扣质疑析疑解疑进行设计,勾画理解词句,让学生了解广大劳动人民生活极端贫困的状况。

四、自主探究直奔中心

1.有人说课文中的桑娜和渔夫并不穷,其实他们很富有你们支持这种观点吗?为什么?

你是从作者的哪些描写中感受到的?用划出有关的语句,在旁边做上批注。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品析句子体会品质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这朴实的语句中深入领会桑娜渔夫高尚的品质。明确学习的任务,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引导学生用圈、点、勾、画法找出环境、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把阅读与思考有机结合,把阅读与感悟有机结合,让学生经历读思悟通的学习过程,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行为中,获取新知识、形成能力。

课件出示:

1.描写环境的句子

(1)屋外寒风呼啸五个孩子在海风呼啸中安静地睡着。

①从室内外的环境的描写体会桑娜虽贫穷但很勤劳。重点理解温暖、舒适。

②有感情地朗读。

(2)对西蒙家场景的描写。

( 体会西蒙的贫穷艰难,使她无法给予孩子更多的爱,但她尽到了母亲的职责。进一步感受穷人的善良。)

(3)学习作者的写作特点

( 通过环境的描写,体会穷人的善良、勤劳。)

2.描写心理活动的句子

(1)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揍我一顿也好!

① 体会由于桑娜家庭的贫穷,由于桑娜热爱丈夫、同情孤儿,所以才会有如此复杂的心理活动。虽然桑娜的内心活动十分复杂,但是收养孤儿的决心没有动摇。理解忐忑不安、自作自受。

【设计意图】着重理解桑娜抱孩子后忐忑不安的心情。这一段是全文的重点,最能突出桑娜美好的心灵,最能表达桑娜复杂、矛盾、忧虑不安的内心世界。

② 理解省略号的作用。

③ 指导朗读。(师范读、指名读赛读)

(先是激动,继而紧张、担忧甚至责备自己,最后坚定的复杂心理。)

(2)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

(体会桑娜决心要收养两个孩子,指导用非不可说话。)

(3)学习作者的写作特点

(通过人物心理活动的描写,体会穷人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高尚品质。)

3.描写人物对话的句子

(1)分角色朗读桑娜和渔夫的对话。

(2)课件出示: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嗯,是个问题!他搔搔后脑勺说,你看怎么办?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呆在一起怎么行!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

①让学生从熬及渔夫 严肃、忧虑的神色来体会收养孩子的决定使经过渔夫的认真的考虑,同时也说明了他们的生活使非常的窘困。

②指导朗读。

(读出这种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决心。)

(3)学习作者的写作特点

(通过人物的对话,体会穷人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高尚品质。)

4.质疑:读完后,你有什么疑问?(重点理解两个沉默的含义)

(第一次,是因为桑娜不知怎么向丈夫说出抱回孩子的事,她正盘算着从何说起,这种沉默正掩盖着桑娜内心的激烈斗争。第二次,桑娜向丈夫提起西蒙死了,谈到她留下了两个可怜的孩子,她沉默是带着试探意图,想看看丈夫对这件事有什么反应。)

师结:其实他们是最富有的人。

5.出示当堂检测

五、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课题是穷人,可文中没有一个穷字,但我们处处可以感受到穷人的贫困与艰辛。同样,全文没有一句赞美的话,然而穷人的高尚品质却被表现得感人肺腑。因此,我们不得不佩服这位伟大的文学家的文学功底。在写作中我们也应学习通过环境、心理和语言的描写反映人物的品质。

2.课外延伸

列夫托尔斯泰的代表作有很多,老师希望你们在课余时间多多拜读他的作品,有《战争与和平》、《复活》等。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多读课外书拓宽视野,增长知识,提高写作水平。同时也体现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3.作业设计

展开想象,续写《穷人》这个故事

说板书设计

穷人

勤劳、善良、有同情心、宁愿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

(环境、人物对话、心理活动的描写)

45、六年级上册12课故宫博物院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

六年级上册12课故宫博物院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鳌、銮、蟠、磬、鎏、等13个生字,读准紫禁城、额枋、迥然不同、藻井等6个词语。

2.根据不同的任务,阅读材料。整体把握文意,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学习按照空间顺序说明复杂事物的写作思路,能为家人计划故宫一日游,画一张故宫参观路线图。

3.了解故宫博物院建筑群规模宏大、建筑精美、布局统一的特点,能选择一两个景点,游故宫的时候为家人作讲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进一步激发民族创造精神。

教学重难点:

1.本课的重点:是根据不同的任务,阅读材料。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学习按照空间顺序说明复杂事物的写作思路,能为家人计划故宫一日游,画一张故宫参观路线图。

2.难点:了解故宫博物院建筑群规模宏大、建筑精美、布局统一的特点,能选择一两个景点,游故宫的时候为家人作讲解。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民族创造精神。

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搜集有关故宫博物院的图片、文字资料。

2.教师准备《故宫的记忆》音频、微课《故宫博物院》、故宫博物院的图片资料、生字卡片。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课件播放《故宫的记忆》音频)师伴随着音乐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去过故宫吗?(生自由回答)去过的人,都赞叹它规模宏大、建筑精美、布局统一。特别是那些珍藏着的无数稀世珍宝,更和其建筑艺术一样闻名于世,每个参观者都能从中深刻地了解到封建帝王生活的奢华靡费,并为古代广大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惊叹不已。你们想不想去看一看?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文本,按照作者给我们安排的游览路线,去参观一下这座宏大壮丽的古代建筑群吧!生齐读课题:《故宫博物院》,师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提出读书要求:根据不同的任务,朗读课文,借助工具书等掌握不认识的字,并标注读一读。

2.以开火车的形式读生字,指名读生字。

(1)重点指导:紫禁城(jīn) 鳌头(o) 金銮殿(lun) 额枋(fāng) 蟠龙(pn) 攒(cun) 磬(qng) 鎏(li) 迥然不同(jiǒng) 中轴线(zhu) 藻井(zǎo)

(2)指名读,正音。

(3)开火车,练读。

(4)做游戏巩固字词。

a.贴字游戏:教师出示图片,请学生根据图片找到和图片有关的生词。

b.玩找字游戏:抽出生字,教师读生字,学生找到相应的卡片贴在黑板上。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任务,阅读材料。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课文脉络。

师引导:为家人计划故宫一日游,你应该重点阅读哪几个材料呢?

学生交流:应该重点阅读材料一、材料三、材料四。

师:阅读读材料一、材料三、材料四,画出有关的方位词,理清游览路线,画出故宫参观路线图。

(1)学生边读边画出行踪词和方位词:

①交代行踪的词:从往里,沿着穿过到走进进了就到从出就到

②方位词语:北面中心中轴线上后面往北

(2)学生交流,师点拨:(课件出示:故宫博物院的图片加文字介绍。)

(3)小组合作:画出故宫参观的路线图,并讨论、交流。推荐优秀小组用投影仪,展示解说,其他小组可以相继补充。

师点拨,学生总结:天安门、端门、午门、汉白玉石桥、太和门、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小广场、后三宫(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御花园、顺贞门、神武门。

2. 快速阅读材料一,思考:故宫博物院的总体特点是什么?课文按什么顺序进行说明的?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师引导学生交流:

(1)故宫博物院的总体特点:宏大壮丽,建筑精美,布局统一。

(2)说明顺序:空间顺序(由南到北、由外到内)。

(3)说明方法:

①列数字:紫禁城的城墙十多米高,有四座城门。宫城呈长方形,占地七十二万平方米,有大小宫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多间。城墙外是五十多米宽的护城河

②打比方:走进午门,是一个宽广的庭院,弯弯的金水河像一条玉带横贯东西。

③作比较: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称后三宫,布局和前三殿基本一样,但庄严肃穆的气氛减少了,彩画图案也有明显的变化。

3. 仔细阅读材料一5-8自然段段,体会课文重点突出,详略得当的写作特色。

思考:

(1)第6段总的顺序是先下后上,其中有两个立足点,各是什么?又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师引导学生找:两个立足点分别是方台和雕金蟠龙。下面以方台为立足点,依次向上、向后、向左右两旁写。上面以雕金盘龙为立足点,依次向下、向周围写。

(2)文章强调中轴线的用意是什么?

师引导学生交流:说明建筑意图把皇帝宝座安在中轴线上,以象征皇权。

(3)第六段的说明重点是什么?

师引导学生交流:重点说明太和殿的用途。

(4)三大殿为什么太和殿介绍得最详细?为什么多次写龙?

师引导学生交流:

①三大殿是故宫的中心,而太和殿是中心的中心,皇帝的宝座在太和殿。另外,太和殿也是最显故宫气派的地方,所以介绍得最详细。

②主要写龙的原因有两条:一是说明对象的特征决定的。故宫建筑突出龙,对故宫的说明也突出龙。二是龙的象征意义决定的。历朝历代皇帝都把龙作为自己的化身。龙也是作为皇权的化身。

四、开展活动,升华主题。

1.播放微课《故宫博物院》拓宽学生的视野面。

让学生从视觉、听觉的角度,感受文章的内容,避免说明文的枯燥性。观看后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

2.选择一两个景点,作讲解。

温馨提示:要选好立足点,用准方位词,按照空间顺序有序的讲解说明。

3.师总结:

故宫博物院是我国古代宫殿建筑艺术的瑰宝,是中华民族伟大创造力的集中体现。学习它,有助于增强我们的民族自豪感,激发我们进一步发扬民族的创造精神,同学们,为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美好,从现在开始,从自身做起,努力学习吧!

五、巩固延伸,作业设计。

1.为家人计划故宫一日游,完善本节课画的故宫参观路线图。

2.小练笔:我的书房

要求:(1)能运用本节课所学的写作方法,按照空间顺序,由外到内,来介绍书房的总体特点。

(2)能运用本节课所学的说明方法,条理清楚的介绍我的书房。

(3)书写认真,卷面规范、整洁、大方。

教学反思:

1.让学生搜集有关故宫博物院的资料图片,运用《故宫的记忆》音频导入新课,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有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根据不同的任务阅读材料,为家人计划故宫一日游,画出故宫参观路线图。整体把握文意,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以达到理解文本的目的。

3.运用微课助学,从视觉、听觉的角度,感受文章的内容,避免了说明文的枯燥性。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观看后让学生谈出自己的感受,从而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46、六年级上册第一课草原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

六年级上册第一课草原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

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草原》。

对于教材的深入解读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那么在正式内容开始之前,我要先谈一谈对教材的理解。

一、说教材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而我的教学则始于对教材的认知。《草原》是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这个单元的主题是自然风情,作者老舍先生生动地描写了草原如诗如画的美丽景色以及蒙古族人们的能歌善舞,热情好客的品质。课文语言通畅易懂,对场面的描写富有激情,细腻贴切,把民族互助的真情融入到了其中,给人身临其境的感受,令人回味无穷。整篇文章层次清楚,易于朗读,非常适合六年级的学生去学习和诵读,感受蒙汉民族之间的深厚情谊。

二、说学情

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所以教师的教学活动始终围绕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展开,因此要切实做好学情分析。我此次面授的学生是六年级的学生,此阶段学生能主动进行预习,能在预习本就课后题进行初步理解,在书上做简单批注。绝大多数学生课上能认真听老师讲课,并能根据课前预习有侧重的记录或发问。能对自己不清楚的、与自己意见不同的地方质疑,积极思考,敢于和老师、同学讨论交流。这为本课的教学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但此阶段学生年纪尚小,好奇心强,求知欲日益增加,认知能力有限,对于内蒙古草原上的风土人情不能很好的理解,需要教师以合适的教学方法加以适时引导。

三、说教学目标

从课程标准中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基本理念出发,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

1.会认并会写羞陈蹄等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全文。

2.通过朗读课文和小组讨论的方法,赏析文中优美语句,分析修辞手法,感受大草原的美丽风光。

3.感受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以及蒙汉两族人民的深情厚谊。

四、说教学重难点

结合本单元的教学要求,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我确定了本节课的重难点是:

教学重点:赏析文中优美的语句,感受草原之美。

教学难点:感受草原人民的热情和蒙汉之间的深厚情感。

五、说教学方法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根据本节课的内容特点,我认为应该选择多媒体辅助法、朗读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比如在导入激趣环节可以用多媒体来播放草原风光图,疑难不好解决的问题我们可以设置小组讨论,而语文的教学自始至终都离不开朗读。

下面我将介绍我的教学过程,这也是我本次说课最为核心的环节。

六、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好的导入未成曲调先有情,巧妙的导入,会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开课之初,我会用多媒体播放草原风光图并插入这样的导入语:同学们,我们之前学过很多描写草原的诗句,大家想一想,你印象中的草原是什么样的呢?(学生自由发言)大家说的都不错,今天呢,我们就和作家老舍一起,走进内蒙古大草原美丽的风光,感受一下那独特的民族风情吧。顺势板题。【板书:草原】

(二)整体感知

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可引导学生按照文章的写作结构进行概括,有助于学生潜移默化的提高语文素养。在这一环节首先解决的是生字词,我会组织学生默读课文,圈点勾画出自己不懂的生字词,结合书下注释自行解决。对于重点生字词用PPT出示集体强调,在解决了字词的难关后开始整体走进文本阅读。我会组织学生大声朗读全文,思考:作者写了哪些内容?课文是从哪些方面展示草原美的?根据学生回答我会做如下总结:作者分别写了初入草原、迎客、待客、话别等内容。从风景美、人情美这两方面来展示草原的。顺势板书【板书:风景美、人情美】之所以这样设计是因为学生能够体会到知识的获得过程,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知识,通过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对知识的描述,提高了总结概括能力。

(三)深入研读

朱光潜先生曾说,不表现任何情致的文字就不算是文学作品。课堂教学要引导学生去感受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魅力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在这个环节我将分两步走来完成,第一步感受风景美。首先我会组织学生大声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思考:课文的第一段主要抓住了哪些景物去描绘草原?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根据学生回答我会总结:天是可爱的,空气清鲜。小丘是碧绿的线条柔美,羊群洁白。作者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小丘的线条比成了中国画;把草地比成绿毯,把羊群比成绿毯上的白花。顺势板书【板书:天、空气、小丘、羊群(比喻)】

为了进一步感受作者对草原美景的喜爱,我会继续组织全班齐读描写有关草原风光的句子,谈谈自己的感受,同时找一找,作者的感受是怎样的?根据学生回答我会总结:作者此时既感叹草原景色的迷人,又想坐下来低吟一首小诗。第一步到这里就已经全部结束了,学生在朗读和回答问题的基础上,进入文本和作者在情感中产生了初步的共鸣。

第二步感受人情美。在这个环节我会组织学生默读文章并小组讨论:草原人民有怎样的特点?具体体现在哪里?根据学生回答我会总结:热情好客。第二自然段中在写迎接客人的时候,写了马上的男女老少,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向我们飞过来。一个飞字我们感受到草原人民等待客人到来的迫不及待和热情。通过第三自然段中写的也不知是谁的手,总是热乎乎的也能看出草原人民的热情。盛情款待客人时,不仅准备了草原的美食美酒,还举行了联欢,表演歌舞、套马、摔跤这些少数民族特色节目。顺势板书【板书:热情好客】为了帮助学生与作者达到终极的情感共鸣,更深层次的与课本对话,我会组织学生默读文章最后一段,思考:在离别之前,作者发出了怎样的感慨?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根据学生回答我会总结: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句话表达作者不忍离去,流连忘返的情感,更表达了蒙汉亲如骨肉,团结友爱的情感。顺势板书【板书:团结友爱】通过这样层层深入的问题,两步走就已经完成了,学生可以把握文中的主旨,感悟蒙古族的真情。至此,我达成了教学的三维目标,做到了语文教学时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

(四)拓展延伸

拓展延伸其实就是在为一堂好课锦上添花,在这一环节我会开展小组竞赛:比一比哪组知道的关于草原的成语和诗句最多?在此基础之上,帮助学生发散思维,多角度提高自己的语言积累。

(五)小结作业

课程的总结能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在这一环节我会回顾本课所学内容,组织全班有感情的朗读全文来结束本课。为将本课所学进行最优延续,我将布置如下作业:课下模仿《草原》中的景物描写手法写一写身边景物,下节课全班交流展示。这样的小结作业,可以点拨学生把本课的知识点综合起来,在比较中总结,在归纳中提高,在实践中升华。

七、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犹如知识王国的地图,是教学内容的浓缩。通过板书,学生能清晰明了的抓住本节课的重难点,我的板书就力求体现这一点:(略)

47、六年级上册24课京剧趣谈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

六年级上册24课京剧趣谈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

设计说明

《京剧趣谈》是一篇略读课文,介绍中国国剧京剧中的奥秘马鞭亮相,从中让我们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魅力。在教学中借助抓住关键词概括文章内容,运用思维导图理清课文脉络。引导学生在多种方式的朗读中,体会京剧奥秘中的趣,这正是京剧的博大精深所在。鼓励学生搜集具有艺术特色的戏剧,并进行对比阅读。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读通课文,搜集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1.(播放京剧片段)激趣:同学们,你们能猜猜这是哪一种戏剧吗?

预设:京剧,听到了锣鼓声。

2.是的,看来同学们对京剧有些了解,那你们还能深入地说一说吗?

预设:

生1:我知道京剧中的人物分类:生、旦、净、末、丑。

生2:我知道脸谱知识,红色代表忠贞,比如关羽。黑色代表正直,比如包公。

3.导入:同学们对京剧的知识了解得真多,但是听说过马鞭与亮相吗?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京剧趣谈》了解一下吧!

设计意图:通过京剧音频引入新课,将了解的相关资料与同伴分享,积极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学生自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教师检查读文情况。

设计意图:朗读是语文学习重要的途径之一。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方式朗读,读通文字,读懂文义,为深入理解文章内容做好铺垫。

三、默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1.请默读课文,说一说这篇文章讲了什么内容。

2.学生一边读一边圈画,作好批注。

3.学生汇报。

预设:这篇文章介绍了京剧中的马鞭与亮相,感受到京剧的艺术魅力。

4.你觉得哪部分的内容最吸引你?

图片 把阅读引向深入,促使学生真正地走进课文内容,进行发散性思维,从而透彻地理解马鞭和亮相的意义。

预设:

生1:马鞭这一部分内容是我喜欢的,想深入了解一下京剧中马鞭有怎样的作用。

生2:我想知道我们生活中的亮相与京剧中的亮相有啥不同?

设计意图:带着问题去阅读,是培养阅读能力的有效策略,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有阅读期待的课堂才能让孩子真正地获得知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引导学生自己去阅读、去发现,逐步提高阅读能力。

四、思维导图,梳理内容

1.文章是围绕哪个字来写的呢?作者又是怎样表达京剧的艺术魅力的呢?

2.学生默读课文,运用喜欢的方式写下京剧的趣。

图片 培养学生批注式阅读能力,深度理解课文内容,欣赏、体会京剧的艺术魅力。

3.同学互相分享交流,互相评价。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深度阅读,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板书设计(略)

48、六年级上册23课月光曲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

六年级上册23课月光曲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二十六课《月光曲》。具体程序如下:

  一、纵横联系、说教材

  本组教材是以艺术的魅力为专题来组和教材的,《月光曲》这篇课文是本单元第二篇课文。课文记叙了德国闻名的音乐家贝多芬谱写钢琴曲《月光曲》的传说。作者借这个优美感人的故事,既体现了大音乐家贝多芬对贫苦人民的怜悯和热爱,又体现了他富厚的想象力和杰出才气。课文语言优美、情感富厚、意境优雅,相宜有情感的朗读课文,是阅读训练的好质料。依照本课课本的内容和学生的现实环境,我确定了以下的讲授目的:

  1、学会茵、蜡、陌等生字

  正确读准谱写、幽静、入场券等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第九自然段;

  3、感受《月光曲》美的意境,感受音乐家同情劳动人民的美好的思想感情;

  4、初步学习在写实的过程中,展开适当的联想,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为:

  体会贝多芬的情感变化,感受他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教学难点为:贝多芬喜遇知音,寄情乐曲,即兴创作《月光曲》的情感基础。

  本课安排两个课时,教具准备为课件。

  二、以学定教,说教法

  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运用以读代讲,读中求悟,悟后品读的教学方法。

  三、因人而异,选学法

  针对高年级语文教学要注重学法指导的要求,我指导学生采用课前预习法、课堂质疑问难法、合作学习法、课后延伸法、让学生在读、思、评、议、悟的过程中学习课文。

  四、人文统一,展流程

  基于以上分析,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一)音乐导入、揭示课题

  新课伊始播放钢琴曲《献给爱丽丝》,同时出示贝多芬的照片。引出贝多芬。进而,根据课前搜集的资料介绍贝多芬。然后总结:贝多芬是世界上著名的音乐家。他对穷苦的人民非常同情,他曾经写下过这样的句子:(课件出示)

  (二)检查预习

  课件出示一组词语,检查预习情况。

  重点指导券的读音和蜡烛中蜡的写法。

  (三)、通读文章,理解文章大意。

  通读文章,小组讨论文章的大意。初步感受贝多芬对贫苦劳动人民同情的思想感情。

  (四)、读中求悟,悟后品读,解决问题

  1、引出问题:同学们,音乐的旋律是表达创作者的情感的,情感是一切艺术的灵魂。想一想究竟是什么使得心情平静的贝多芬弹了一首又一首呢?让学生默读课文并拿起笔在书上画出相关的语句。

  2、围绕第三自然段来讲解。

  就是兄妹俩的谈话,我会这样引导:兄妹俩的对话,被站在茅屋外的贝多芬听见了,有句俗语叫弹琴知音,谈话知心那么贝多芬从这段话里听出了什么呢?请同学们读一读,并写上批注。

  学生可能会体会出盲姑娘对音乐的热爱,引导学生体会盲姑娘热爱音乐。我会抓住那有多好啊这五个字进行朗读指导。

  学生可能会体会出家境贫寒,此时,抓住两个太子品读家境贫寒,并从课文中找出其他表现家境贫寒的句子,进行品读感悟。

  听到这里贝多芬听出了盲姑娘虽然双目失明,虽然家境贫寒,但从未放弃过对艺术的追求向往和热爱,他的心被这穷兄妹俩触动了!(同时板书触动)

  学生还可能体会出妹妹的懂事、善解人意。然后我会问随便说说是什么意思,盲姑娘的话真的是随便说说吗?

  对,穷哥哥爱妹妹,盲姑娘又是多么体谅哥哥,学到这里,相信同学们也同贝多芬一样被深深感动了,(板书感动)。

  请同桌之间分角色深情地读读兄妹俩的对话。

  究竟是什么又一次打动了贝多芬的心,让他又弹一首呢?请同学自由读课文,找到相关的语句。

  3、出示语段二:弹得多纯熟啊!感情多深啊!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

  从这段话中贝多芬又听出了什么?

  引导学生理解盲姑娘激动、难以置信的心情以及什么叫知音,之后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理解感悟朗读,我重点指导两个您的读法,第一个您表示猜测声音要拉长,第二个您表示肯定,要读出激动、肯定的语气。一曲弹完盲姑娘万分激动地说

  一曲弹完盲姑娘热情飞扬地说

  一曲弹完盲姑娘喜出望外地说

  让学生深情的、反复的读这一句话。

  有句话叫知音难求,贝多芬没有想到在一间茅屋里,却遇到了懂得他音乐、懂得他情感的知音。他又何尝不是喜出望外,激动万分呢?他怎能不又一次被深深打动呢?(同时板书打动。)让我们一起来读这句话。让学生再一次感情朗读。

  贝多芬是伟大的音乐家,音乐就是他的生命,就是他的语言,所以他要用自己的音乐来表达对盲姑娘的回答。

  贝多芬决定再弹奏一曲,这时候一阵风把蜡烛吹灭了。学生接着一齐读第八自然段。

  月光普照大地,沐浴一切,却照不进盲姑娘的心田,盲姑娘爱贝多芬的音乐,懂得他的音乐中的情感,却很难欣赏到他的演奏。面对这知音,面对这如水的月光。此情此景触动了贝多芬的情思,触发了他创作的灵感和激情,这情思、这灵感、这激情由指端流露到琴键上。

  让我们一起来听,课件播放音乐,老师读。

  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满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

  此时,贝多芬究竟在想什么呢?下面,我们就围绕这段话再次走进贝多芬,体会贝多芬的想法。

  (五)、展开联想,学习写法。引导体会联想在文章中的作用。

  (六)、总结全文,学习写法。

  五、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是一篇文章的袖珍版,是课文英华的表现,好的板书更应具有深刻的开导性。我的板书以贝多芬的情绪变革为主线,表现了大音乐家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情感。

49、六年级上册20课青山不老说课稿教案教学反思

六年级上册20课青山不老说课稿教案教学反思

《青山不老》是一篇略读课文,文章脉络清晰,重点突出,即通过了解老人创造的奇迹,理解青山不老的含义,感受老人与青山共存的精神。

这篇课文的难点是理解青山不老的含义,从老人创造的奇迹到老人身上所体现的精神。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明白了略读课文不像精读课文那样严格细致,但在阅读方法上,也不排斥精读文章的重点,精彩之处还是要引导学生细细品读。

这节课目标明确,重点突出,我紧紧抓住课文的三个问题: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这样的奇迹在怎样的环境下创造的,说说青山不老的含义。整个课堂就围绕这三个问题展开,并且层层深入,感受老人的精神教学过程清晰,流畅,重点突出。另外一个特点是课堂动静结合,学生实现了自主学习。

这节课存在的不足主要是教师的课堂评价语言较单一,引导语表达不够准确,过渡语的表述缺乏深情;课堂上学生的朗读不是很到位,学生小组讨论的时间不够充分,老师缺少有感情的读的引导,齐读的形式多样,但未让学生读出应有的情感。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更要注重学生对知识本身的掌握情况,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习,让学生以更多的时间亲历文本,与文本对话,是我必须要做到的,今后还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上出一堂更好的课。

50、六年级上册20课青山不老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

六年级上册20课青山不老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初读课文,了解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了解奇迹是在何种情况下创造的。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

3.通过大、小环境和老人创造的环境的对比,体悟青山不老的内在含义。

4.感悟老人的精神,产生对老人的崇敬感,有传承老人的精神的愿望。

教学重点

1.知道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了解奇迹是在何种情况下创造的。

2.感受老人的精神,产生对老人的崇敬感,有传承老人的精神的愿望。

教学难点

理解青山不老的内在含义。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课前已经请大家查阅了资料,在你的印象中,晋西北是个怎样的地方呢?

2. 【出示课件2】今天,我们一起去认识一位81岁的老人,他从65岁开始创造了一个青山不老的奇迹。(板书:青山不老)齐读课题。

二、教学新课

(一)检查预习

大家都已经预习过课文了,现在我来检查一下大家的预习情况。

1.出示词语:【课件3】

肆虐 盘踞 淤泥 劲挺 荡漾 绿洲

风雨同舟 三番五次 不紧不慢 如臂如股

谁来读一读这些词?

指名读,师生评价,纠正。生齐读一遍。

2.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呢?

(课文讲述了一位山野老农,将毕生的精力用于植树造林工作,用15年的时间在晋西北创造了一片绿洲,以此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造福子孙后代。)

(二)了解奇迹,感悟精神

1.让我们现在一起真正走近这位老人,走进这不老的青山。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学习略读课文,我们一般可以从哪里入手?(课文前的链接导语)

(1)这位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

(2)这一奇迹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创造的?

(3)想一想课文为什么以青山不老为题?

2.了解奇迹

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老人到底创造了一个怎样的奇迹呢?快速浏览课文,找出一句话来说明。

(1)学生找出第四自然段的第二句话,出示句子:

【课件4】

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2)理解了不起

①请大家自己读读这句话,想想奇迹是什么意思?那这句话中了不起的奇迹指的是什么?

②你从哪些地方体会到了了不起?

③指名学生回答体会到的了不起含义,重点引导把握这4个数字(将数字圈红):

点拨:你能想象老人种了多大面积的树林吗?

十五年 八条沟 七条防风林带 三千七百亩林网

看到这样的一组数据,你心里有什么想法吗?这一连串的数字背后是老人15年、5000多个日日夜夜的枯燥岁月;这一连串的数字面前却是满山遍野的绿。这就是生:奇迹,一个了不起的奇迹!

(3)请同学们一起再来读一读,把这一奇迹展示出来。

3.明白创造奇迹的艰难,感悟老人的精神

那么,这样一个了不起的奇迹是在什么情况下创造的呢?

(1)请大家默读课文的23自然段,细细找一找,找到后标上序号,并写一写批注。师巡回了解情况。

(2)反馈,共同评议。

①第2自然段的教学

学生提出这个了不起的奇迹是老人在自然环境极为恶劣的情况下创造的时,转入第2自然段的教学。(板书:大环境)

A.学生说后,出示句子。【课件5】

这是中国的晋西北,是西伯利亚大风常来肆虐的地方,是干旱、霜冻、沙尘暴等与生命作对的怪物盘踞之地。

B.指名学生回答,按以下模式进行评议:

请自由读读这句话,如果让你用一个词来形容这里的环境,你会用什么?

(板书:恶劣)你是从哪里感受到的?

点拨:肆虐, 什么叫肆虐?任意残杀或迫害。文中指西伯利亚大风经常吹刮,给当地造成很大的破坏和损失。课文中指什么东西在哪里肆虐?

在这里狂风肆虐到什么程度我们来看看?

县志载:风大作时,能逆吹牛马使倒行,或擎之高二三丈而坠。关键把握县志(二字,让学生明白县志中的内容是真实的。)志:文字记录;县志:记载一个县历史、地理、风俗、人物、文教、物产等的专书。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请结合课文下面的注释来说一说。

几百斤重的牛马都能吹到天上,更别说人了,除了狂风肆虐,这里还有什么肆虐?(干旱、霜冻、沙尘暴等与生命作对的怪物。)

出示图片【课件6】晋西北环境、风景图片。看,这就是晋西北,黄沙漫漫,山野荒荒,干旱,霜冻,沙尘暴肆虐,据有关资料记载,晋西北气候恶劣,植被稀少,土地沙漠化日趋严重,属于沙尘暴高发区,素有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无风三尺土,风起土满天的说法。右玉县老城12米高的城墙如今已被黄沙埋没,人可以沿坡直接上到城墙;五寨县许多村庄,由于风沙侵害,每一二十年就被迫搬迁一次。听了这样的介绍,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C.教师总结:在这样险恶的大环境下,这个手端一杆旱烟袋的瘦小老头却创造出了这样的一个奇迹,真是不简单啊!我们不由得赞叹生读(15年啊,绿化了8条沟,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②教学第一段

当作者带着对晋西北环境恶劣,荒无人烟的印象来到老人居住的山沟里时,他却看到了

A、指名学生读第一自然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想,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山沟?

B、你觉得这山沟怎样?

(生答:绿、美、舒适、树木大等)

C、现在,我坐在土炕上感受着这份舒适、这份惬意,而这里在以前却是穷山恶水,荒无人烟的死亡之地,而就在这如此恶劣的环境里,这位老人却15年如一日植树造林,创造出这一片青山秀水。这真是一个奇迹(生讲),对着这奇迹,我们不由赞叹生读(15年啊,绿化了8条沟,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过渡:老人用他的坚毅抵住了环境的恶劣,而他生活的小环境又有着怎样辛酸的故事呢?(板书:小环境)

③第3自然段的教学

学生交流,反馈:老人是在孤单的情况下创造出这个奇迹的?说说从哪里体会到的(一排三间房,只剩下老人一人。)

引导学生重点把握:

a.独自一人的孤单;b.生活的简单清苦;c.同伴离去的坚持;d.老伴去世当天仍在植树;e.有福不享;f.选择青山为归宿;g.年纪虽大,依然坚持等7个方面。

(板书:艰苦)

小结:老人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青山,他觉得种树是命运的选择,屋后的青山就是生命的归宿。

4.奇迹延续,感悟精神

(1)奇迹在采访后还在延续,因为老人还有宏伟设想生讲(还要栽树,直到自己爬不起来为止。)了解了老人创造的奇迹以及创造奇迹过程中所付出的一切,你有什么话要对老人说呢?

生先写,之后点名讲述,师随机点评。

(2)15年啊,绿色披上了青山,而青丝却变成了白发,死亡带走了他的亲人,也正一步步向他逼近,但是,他不走,因为(课件出示)生读:【课件7】他觉得种树是命运的选择。他不走,因为(课件出示)生读【课件8】他觉得屋后的青山就是生命的归宿。

师(引)从这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老人要把一生奉献给山沟,要把生命奉献给青山)

(3)师(引)看眼前翠绿的青山,听耳边朴实的话语,我被老人的行为所感动,在我眼前,老人的形象愈发高大起来。出示【课件9】

作为一个山野老农,他就这样来实现自己的价值。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换为另一种东西。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

生质疑(你们有什么不理解的吗?):另一种东西是什么东西?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什么意思?

鼓励学生想一想: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的字面意思是什么?可是老农能和山水永远存在吗?能像日月一样发出光辉吗?请大家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到底是什么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呢?

小结:是啊,老农不仅留下了这片青山,还留下了与环境作斗争的不屈精神、绿化家园、保护环境,造福人类的无私奉献的精神,这就是作者所说的另一种东西,这一切将与山川同在,与日月同辉。让我们带着对老人的崇敬再读一读这句话吧!(板书:无私奉献)

老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他生命的意义却在茫茫青山之中得到了扩张,而且将随着青山永垂不朽,让我们满怀敬佩之情与作者同呼:

出示:【课件10】青山是不会老的!

三、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总结:同学们,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植树造林、绿化荒山,是每个公民的责任,让我们像晋西北的老农一样,珍惜自然资源,共营生命绿色!

板书设计:

青山不老

大环境 恶劣

小环境 艰苦

无私奉献

相关文章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