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学习

首页 - 知识学习

二年级上册课文19古诗二首夜宿山寺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与反思

时间:2023-06-06 10:12:11 A+

二年级上册课文19古诗二首夜宿山寺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与反思

二年级上册课文19古诗二首夜宿山寺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与反思

1、二年级上册课文19古诗二首夜宿山寺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与反思

二年级上册课文19古诗二首夜宿山寺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与反思

一、说教材

这一环节,我将从本课的教材地位、文本解读、教学价值三方面来说。

教材地位:《夜宿山寺》是统编本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古诗二首》里的第一首古诗。

文本解读:《夜宿山寺》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的一首五言绝句。本诗有两点值得关注,一是夸张手法的运用。本诗借用百尺极言山寺之高。其实,借用数字百、千、万表示事物之高、深这样的用法,在李白的诗中很常见。这一用法要让学生了解。二是想象的运用。如摘星辰、惊天人这些奇特的想象,美丽的画面,表现了诗人愉悦、豪放、可爱与率直的情感。

教学价值:《夜宿山寺》的教学价值在于想象画面,感受山寺之高,初步感受诗人愉悦、豪放、可爱与率直的情感。

这一环节,为教学目标的确立奠定了基础。

二、说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教学目标的确立,需要建立在对文本解读的基础上,也需要考虑单元目标和编写意图。本课属于第七单元,单元主题是想象,教学重点是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同时,新课标指出古诗教学要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基于以上的分析,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确立为:

1.认识宿、寺、危、辰、恐、惊6个生字,书写危、敢、惊3个字。

2.了解诗句的意思,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想象画面,感受山寺之高,初步感受诗人愉悦、豪放、可爱与率直的情感。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想象画面,感受山寺之高。

教学难点

想象画面,感受诗人愉悦、豪放、可爱与率直的情感。

三、说教学过程和教法学法

在遵循教学目标和重难点的基础上,我准备在这一环节说清两个问题:一是准备带着学生怎么学这首古诗;二是说清为什么要这么学。

第一板块:简介作者,破解课题

先出示李白图像,顺带简介李白,再回忆以前学过他的诗作,后引出课题《夜宿山寺》。然后,引领学生读准课题,理解题意。

这一板块里,课题中的宿字,学生可能会不理解。我将通过出示甲骨文宿字作,对其进行形象化的讲解来破解此问题。

【设计意图】李白是学生熟悉的诗人,一年级曾经学过他的诗。从孩子们已有的认知出发,回顾旧知,引出新课。

第二板块:初读古诗,读出节奏

先让学生听读,后自由读诗,目的是为了读准字音。后出示本课的生字读音:宿、寺、危、辰、敢、恐、惊,再把这些字送入诗中读。最后,要求学生读出节奏。

【设计意图】初读古诗,除了读准字音以外,还应该关注古诗的节奏。用多种形式诵读出古诗的节奏,如男生读、女生读、个读、齐读等。

第三板块:体会楼高,感受情感

先让学生看课文插图说出自己感受到山之高,然后在诗中找相应的句子危楼高百尺,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问题:本首诗是如何写楼高的?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我将从以下几点做突破:

1.分析危字体会楼之高。危楼即高楼;

2.借数字百尺体会楼之高。顺带补充李白善用数字百、千、万表示事物之高、深的创作习惯;

3.让学生做摘星辰的动作,进一步体会楼之高,感受诗人轻松、愉悦的情感;

4.闭眼想象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的画面,体会楼之高,感受诗人豪放的情感。

5.分析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的心理,体会楼之高,感受诗人可爱、率真的情感。

通过逐字逐句的分析,明确:古诗是运用夸张和想象来写楼高的,表达了诗人愉悦、豪放、可爱与率直的情感。

这一环节在讲解时,要将朗读的指导与字词的学习渗入进去。如字理识字危字,比较辰与晨的区别学习辰

在主问题解决后,我将通过配乐范读,引导学生边想象着诗歌所描绘的画面,边朗诵这首古诗,从而达到熟读成诵的教学目标。再用配乐背,配乐唱进一步加深印象。

【设计意图】识字写字是低段语文教学的重点,多种方式随文识字、写字符合低段孩子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而识字又与诗意的理解紧密结合。读诗的最高境界是读出诗歌的韵味,而诗歌的韵味应建立在品读和感悟的基础上。加动作、看图、想象多种方式带领学生品读古诗,古诗的韵味自然溢于言表。

第四板块:课内总结,课外延伸

先回扣教学目标,今天我们跟着大诗人李白学古诗、读古诗,并通过想象画面,感受了山寺之高,初步感受到诗人愉悦、豪放、可爱与率直的情感。然后布置课下选择作业(四者选其一)

1.自选乐曲配乐背诵全诗。

2.给诗配画。

3.创作《新宿山寺》。格式:危楼高百尺,_____。不敢高声语,_____。

4.李白还写过哪些诗,找一找,读一读。

四、说设计理念和教学特色

新课标指出古诗教学要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禀承这一理念,我在设计时力求做到:谈化诗意,精析诵读,多元教学,渲染意境。古诗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之意境美,这种意境美最好的表现方式,是通过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使诗情画意尽在学生脑海中。如何去展现,诵读是最好的方式。只有富有感情地诵读,才能体会出诗的真味。

诗中有画,画中有情。诗歌是艺术创作的结晶,它追求情景交融的美妙意境,要让学生领略到这妙不可言的意境美,是古诗教学的难点。因此我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使古诗教学丰蕴起来。

如教师的深情范读,课件的展示,师生诵读时配以古乐激情、让学生扮演诗人演绎古诗的意境等。教师只有通过多种手段、媒体才能使学生跨越时空,捕捉到古人那悠远、空灵的气息,陶冶情操。

2、一年级上册课文6比尾巴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

一年级上册课文6比尾巴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

1. 文本解读:本文是一首简短而精悍的儿歌,采用三问三答的排比手法,进行了两组问答,共展示了六种不同的尾巴,同时采用了比喻的手法,用词简洁,抓住了六种动物独有的特征。儿歌韵味十足、朗朗上口,使学生在学习中便于记忆。

2. 教学设计

A、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及学生的认知特征,我将教学目标设置如下:

知识与能力:认识尾、猴、鼠等12个生字,会写比、巴等4个生字,熟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熟悉排比句的语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课文学习中,了解不同动物的特征,养成细心观察的好习惯及热爱动物的美德。

B、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找出课文中不同动物的尾巴的特点,并能理解长、短、弯、扁的意思。

教学难点:学以致用。找出生活中其他可以用长、短、弯、扁来形容的物品。

C、教学工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去过动物园吗?在动物园里,你们都见到了哪些动物?

生1:猴子。

师:好,猴子。你见到猴子的尾巴是怎么样的吗?

生1:长长的。

师:嗯,长长的。还有什么动物的尾巴也是长长的?

生2:老虎的尾巴也是长长的。

生3:大象的尾巴也是长长的。

师:嗯,同学们都很棒!尾巴长长的动物已经找出来好多了。那有没有尾巴不一样的动物呢?

师:看来同学们一时想不出来。那今天老师带你们去找一找尾巴不同的动物。请同学们翻开课本第5页《比尾巴》。

导入设计意图:好的导入,是成功的一半。利用提问解惑的谈话方式导入,可以开发学生的探索欲,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文,能够更加认真地去学习,去寻找答案。

(二)初读:

1. 老师领读,学生跟读。

2. 指导字音:比、扁、弯、鼠、伞、孔。

3. 学生交流、老师补充:找出课文不同形状的尾巴,并把相应的动物对上号:长-猴子,短-兔子,像把伞-松鼠,弯-公鸡,扁-鸭子,最好看-孔雀。

4. 全班齐读。

(三)析读:

松鼠的尾巴好像一把伞

1.句子中说哪种动物的尾巴像一把伞?(松鼠)

2. 伞是怎么样的?(展示伞的图片,帮助学生理解)

3.为什么要用好像这个词?(因为松鼠的尾巴不是真正的伞)

公鸡的尾巴弯

1.弯是怎么样的?(在黑板上划出弧形展示弯的形状)

2.公鸡除了尾巴弯还有什么特点?(会打鸣、有鸡冠)

3.请同学们说说公鸡与母鸡的区别。(公鸡会打鸣,母鸡会下蛋)

孔雀的尾巴最好看

1. 孔雀的尾巴是怎么样的?(展示孔雀多张图片,尤其是开屏的图片,帮助学生理解)

2.最是什么意思?(第一,没有能超过它的。)

3. 为什么要用最字?(显示孔雀尾巴好看的程度)

(四)品读:

1.熟读课文,找出课文中不同尾巴的特点,同桌之间交流,总结出生活中其他具有这些特点的物品。

2.课件出示:

板凳( ),方凳( ),香蕉( ),饼干( )

竹竿( ),筷子( ),月亮( ),扁担( )

(五)小结:

同学们,学了今天的课文,我们已经知道了猴子的尾巴长,兔子的尾巴短,松鼠的尾巴像把伞;公鸡的尾巴弯,鸭子的尾巴扁,孔雀的尾巴最好看。同学们下次再去动物园的话可以多观察一下这些动物的尾巴。好,我们大家现在最后朗读一下课文,在朗读声中结束今天的课程。(全班齐读课文)

(六)作业:

学科内:1.识字写字:将今天新学的生字(带拼音)抄写5遍。

2.阅读培养:熟读课文3遍。

3.口语交际:将文中6种动物的尾巴,描述给爸爸妈妈。

学科外:与爸爸妈妈一起观看科教栏目的《动物世界》,探讨里面动物的特点。

3、一年级上册口语交际:我们做朋友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及反思

一年级上册口语交际:我们做朋友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激发结交朋友的兴趣,能在新环境中主动结交朋友,知道与人交往时要热情大方、有礼貌。

2.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习惯和与口语交际的能力。

3.消除害羞感,增强交际的信心。

教学重点:

学会怎么认识、结交朋友。

教学难点:

消除害羞感,热情大方、有礼貌地与人交往。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程导入

(一)猜谜语。

师:小朋友们者口喜欢猜谜语吧,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两条谜语,都是猜我们班的同学的,看谁猜得又快又准。

指名提问:你为什么能这么快猜中是这两位同学呢?

(二)教师引导学生回答后小结板书:外貌 性别 体形 特征年龄 性格

师:想必有些同学并没有猜出这两位同学是谁,今天我们就敞开了心扉,相互介绍自己,试试结交新朋友,好吗?

  二、指导表演,交流评价

(一)小组探究。学生分组进行活动,相互介绍自己的情况(名字、兴趣、爱好等),可以一起约着下课玩耍。教师注意喜要适时评议,强调交朋友时,要注意说普通话,态度要真诚大方、有礼貌。答话时要热情、友好。

(二)分组汇报,做出评价。选几位学生上台描述一下和自己有过交流的搭档(长相、兴趣、年龄等等)。全体参与进行平价。评价时,教师引导学生准确中肯地评价,善于去发现别人的长处。

  三、创设交际情境,指导实践

(一)让学生到座位上去结识自己想认识的同学,或者创设在校园里认识其他班级同学的情境。

(二)教师引导学生将之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如家里来了小客人,和小客人如何交朋友呢?

  四、拓展练习

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多去结交朋友,如小区里的小朋友等,随时汇报情况。

  五、口语变际范文

(操场上有三个小朋友在拍皮球,有两个小女孩想加入)

丫丫:拍皮球真好玩,可惜我们没有!

奇奇:这好办,我们可以和他们一起玩啊! (奇奇指着那三个小朋友)

丫丫:可是我们不认识他们呢!

奇奇:没关系,我们可以和他们交朋友啊!走!

(丫丫和奇奇走到三个拍皮球的小朋友那儿)

奇奇:你们好,我是- (2)班的奇奇。

丫丫:你们好,我是丫丫,我们可以和你们一起玩皮球吗?

三个小朋友:好的,我们一起玩吧。

  教学反思

  1.这节口语交际课,在教学设计上无论内容与形式都充分体现赏识这一主题,在各个活动环节中,使学生学会自我赏识的同时也学会赏识他人。学生能够在自我赏识的基础上,培养自信,懂得了要学习别人的优点,要和有优点的孩子交朋友,更好地和同学搞好团结,学会友爱相处。所以,赏识让本节课生动、多彩。

  2.本节课上,教师时而是孩子的玩伴,时而是导师,时而是主持人、见证人一节课下来,教师的角色可以根据课堂需要随机变化,但唯一不变的是教师与孩子们那相通相融的心。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既有教学游戏、角色表演、练习等让学生动起来的活动,又有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的讲授、欣赏、讨论、交流等让学生的身体静下来的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4、一年级上册课文4四季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

一年级上册课文4四季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四季》这篇课文是课改实验教材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中课文的第2课,它是一首富有童趣的儿歌。

  本文通过对春天的草芽、夏天的荷叶、秋天的谷穗和冬天的雪人这几种代表性事物的描述,表现四季的特征。儿歌采用拟人的手法,排比的形式,语言亲切、生动,读来琅琅上口,能唤起学生对生活的感受。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在熟读课文的同时认识11个生字。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一年有四季及四季的特征,感受各个季节的美丽,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认字和练习朗读。

2、教学难点:感知四季的不同特征,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树立初步的环保意识。

一、欣赏图片,情景导入

课件出示:春夏秋冬图片。师问:现在是什么季节呢?秋天后是冬天,冬天过后是春天,春天过后是夏天,夏天过后又是秋天,像这样四个季节循环反复,叫四季。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学习第四课

书写课题《四季》

二梯度朗读,整体感知

(一)整体感知,学分小节:

1、这篇课文是一首小诗,这篇课文共有几小节呢?

2、瞧。这篇课文,配有四幅图,每幅图旁边就是一小节,这是第1节。这是第2节。(课件演示)你也能学着老师的样子给每小节标上序号吗?

3、这首诗有几小节啊?(四小节)

【点评:这是一年级孩子第一次接触诗这种文学体裁,将诗字单独出示认一认、读一读,可以给学生留下更深刻的印象。用课件将全文出示,由老师先扶后放带着学生给小节标上序号,扎实教会孩子给诗歌分小节。】

(二)指导朗读

1.老师一边读,你一边看着字宝宝,老师读到哪儿,你就看着哪儿,心里要跟着读。注意读准字音,不多字,不少字!

2.自由指读。

像老师这样用小手指着读,自己读给自己听。速度可以和别人不一样,借助拼音宝宝,读准字音,不多字不少字。

3.学生配合轮读。

请四个小朋友轮着读,做到不多字、不少字。

4、齐读

注意集体读书时要整齐,用上最自然的声音。【点评:指导读书这个环节设计了四种读法:范读、自由读、轮流读、齐读。】

5、你最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

说话训练:连起来说:我最喜欢( )因为( )。

【点评:练习生活实际,训练学生说话,锻炼学生表达能力。】

三、识字读文,延展四季

(一)学文第一节诗。

1、大家一起读读这一小节(全体读)

理解:尖,这样的形状就叫尖【贴字:尖】尖字上面就是一个小、下面一个 大。特别的尖就叫尖尖。

2、生活中还有什么东西是尖尖的啊?

说话训练:(图钉尖尖、嘴巴尖尖,钉子尖尖)

3、草芽钻出地面,到底想对小鸟说什么呢?你能从诗中找出来吗?

请你把笔和尺子拿出来,把草芽说的话画出来,注意借助尺子画直线。

4、 我们一起来做一颗勇敢的小草芽吧!(全班一起表演背诵)

第一节仿编诗歌:

1、其实啊!告诉我们春天来了的小使者可不仅仅是小草芽。大家看还有谁?谁会编一节春天的小诗?

2、迎春花黄黄,它会对谁说?春天会有什么小动物?

3、春天除了迎春花会说,那还有谁会说?

4、瞧:春天还有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柳条呢!绿绿的柳树、弯弯柳条、嫩嫩的柳芽,真是太美啦!你会编一节诗吗?

【点评:这个环节就是语用训练,让一年级的孩子学会观察生活中的春天,也用和诗歌中一样的叠词,一样的句式去表达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

(二)学习第二小节。

1、观察图片,指导朗读;

能用朗读让老师感受到荷叶圆圆吗?齐读荷叶圆圆 。

2、荷叶说了一句什么话来报告夏天来了?你也用尺子和笔把这句话画出来吧!

3、青蛙的青是后鼻音,要读准。青蛙。它会帮农民伯伯捉虫吃,所以青蛙的蛙是一个虫字旁。【板贴:虫字旁】

4、夏天是个热闹的季节,荷叶这么好玩,肯定还会吸引更多的朋友来,大家在一起才开心呢!

说句练习: 荷叶-----,他对-----说:我是夏天。

5.(夏天)识字:夏天的夏字下面有一个新偏旁,叫折文。这个名字有点难,我们做一个动作帮我们记住它。(折文,折 文,就像把文件折起来,就叫折文。)

(三)、自学、同学们边看图边读第3、4小节,从哪些景物中知道秋天来了?用铅笔圈画出来。出示冬天图片,结合学生汇报,感受雪人顽皮可爱;从什么景物中知道冬天来了呢?雪人有个动作你会做吗?感受到雪人的顽皮可爱。

四、巩固识字

1、开火车识字。摘苹果识字。强气球识字。

2、生字宝宝要和你们玩一个拼图游戏。如果你认识字,大声读出来,就能拼好一块图呢!

3、蝴蝶仙子要和你们玩我说你猜的识字游戏呢!五秒钟,把语文书往桌子上边推。再把生字卡片取出来,认一个,摆一个。还有不认识的就问问同桌。最后把字宝宝排成一排。听明白了吗? 小朋友听老师说意思,举图片(发展思维)

(1)这个字啊,和语言有关,和我们语文的语字是同一个偏旁的。(说)

(2)这个字啊上面小下面大。(尖)

(3)这是一个季节,这个季节啊!万物复苏、鸟语花香、生机勃勃。(春)

(4)它可是农民伯伯的好帮手哪!(找一个字不行,把它完整的名字举起来)

(5)下面这个字啊是一种季节,这个季节啊!老师可喜欢啦!可以吃冰淇淋、可以痛快的游泳。(夏)

(6)、三人跨日(春)

4、我们一起来扮演春夏秋冬天的使者,来向大家报告好消息吧!跟着老师配上动作表演吗?

五、结束语:

 同学们,愿大家多走出户外去,亲近大自然,让你的眼睛看到更多的美景,听到更多美妙的声音,愿你们的生活更加色彩斑斓。四季的景色很美,你们想把他们永远的留住吗?做一个环保小卫士,一起守护美丽的大自然!

六、作业:

1、回家把课文背诵给爸爸妈妈听。

2、把你喜欢的季节画下来。

5、一年级上册课文14小蜗牛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与反思

一年级上册课文14小蜗牛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与反思

设计说明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第一学段的学生要学会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小蜗牛》是一篇童趣盎然的科普童话。故事以连环画的形式呈现,目的是让学生借助图画或其他手段自主识字、看图学文。所以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主要是通过指导学生观察图画、分角色朗读及小组互助等方法,引导学生自主识字和阅读,在反复观察、朗读、识记、想象中提高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歌曲《蜗牛与黄鹂鸟》MV;制作蜗牛图片、生字词卡片,以及小蜗牛和蜗牛妈妈的头饰;查找资料了解四季特点,搜集描写四季的古诗词。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拼读生字,自主朗读课文;了解四季的特点。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歌曲导入,激发兴趣

1.导入:播放歌曲《蜗牛与黄鹂鸟》MV,请同学们听一听这首歌的歌词写的是哪两种小动物。你们见过蜗牛吗?你们觉得这首歌中唱的小蜗牛有什么特点?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小蜗牛的故事。(板书:小蜗牛)

2.学生齐读课文题目。(出示蜗牛图片)

3.过渡:这篇课文讲的是小蜗牛的什么故事呢?让我们一起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吧!

设计意图:低年级学生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用歌曲和图片导入新课,形象直观,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以这篇课文讲的是小蜗牛的什么故事呢为引子,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二、整体感知,扫清障碍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注意字音和停顿。

2.学生自由读课文,同桌互助认读生字。

3.检查识字情况。

(1)课件出示带拼音的词语:

zh zi  hi zi  wn qun bin hu

住 在 孩 子 完 全  变 回

fā y hǎo jiǔ wō ni wn bɑ p yɑ p

发 芽   好 久  蜗 牛  玩 吧 爬 呀 爬

(2)指名开火车认读,师生正音,注意下列生字的发音:子是平舌音,在孩子一词中读轻声;住是翘舌音;吧是轻声。

(3)教师及时纠正学生读错的字音。

4.学习新部首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到王字作偏旁时,最后一笔长横变成提。 图片 图片要写得窄些。

5.整体感知。

(1)引导学生再一次自由地大声朗读课文,争取把字音读得更准确,句子读得更通顺,同时标出课文的自然段序号。

(2)学生大声自由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

(3)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4)师生以五不要求(不错读、不添读、不漏读、不回读、不破读)评议学生的朗读情况。

(5)引导学生想一想,这篇课文是通过什么形式来向我们讲述这个小故事的?(小蜗牛和妈妈之间的对话)

6.学写对字。

(1)观察对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说一说对的结构。

(2)教师范写,强调又变成部首时第二笔是点,不是捺,右边的寸起笔要比图片低一点,最后一笔点写在田字格的十字交叉点上。

(3)学生先描红,再动笔写一个。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本课的生字新词比较多,而且课文没有全文注音,这对于学生学习来说有一定的难度。所以,从范读开始,教师就提出注意字音的要求,并在下面的自由读中安排同桌互相帮助,使学生能自主识字,并学会向他人请教。

三、图文结合,感悟提升

1.小蜗牛和妈妈一共进行了几次对话?你是怎么找到的?在交流中,引导学生认识冒号、引号,并简单了解它们的用法。

2.指名朗读第2、3自然段,教师相机正音。

3.第一次对话讲述的是什么时候?蜗牛妈妈让小蜗牛去哪儿?做什么?

(1)指名读第2自然段。

(2)交流、汇报教师提出的问题。

4.学写妈字。图片 朗读中指导书写,要做好读与写的衔接。

(1)用加一加的方法记住这个字。

(2)观察妈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教师范写,强调女字作偏旁时最后一笔变成提,书写时要瘦一些。

(4)学生先描红,再动笔写一个。

5.从第2自然段中,你还知道了什么?(春天来了,小树发芽了。)你知道春天还有哪些特点吗?(燕子从南方飞回来了;小草从地下钻出来了;小河里的冰融化了)

6.图文结合,指导朗读。

(1)看第一幅图,观察小蜗牛和蜗牛妈妈在一起时的样子,想象一下,这对母子的感情怎么样?(很好)蜗牛妈妈会对小蜗牛说什么呢?

(2)学生自由练读。

(3)指名朗读,注意声音要轻柔,语速可以稍慢,读出蜗牛妈妈对小蜗牛的疼爱。

(4)小蜗牛看到蜗牛妈妈说的景象了吗?(没有)为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

(5)指导读第3自然段第一句话。(爬呀,爬呀和好久要重读,而且语速要慢。)

(6)出示第二幅图,说一说小蜗牛看到的草莓什么样。(又大又红)

(7)指导朗读第3自然段小蜗牛的话,要读出小蜗牛的天真无邪。

(8)同桌分角色朗读小蜗牛和蜗牛妈妈的第一次对话,并评出最优秀的同学到前面戴头饰表演。

7.小结:小蜗牛在春天出发,爬了好久才回到家,告诉妈妈它看到的景象,接下来又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设计意图:本环节充分引导学生展开联想。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读出不同的语气,帮助学生理解蜗牛妈妈对小蜗牛的疼爱及小蜗牛的天真烂漫。做到以读促讲、以读代讲,在朗读中加深理解。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1.认读生字新词。指名读、齐读。

2.学生看图复述小蜗牛和蜗牛妈妈的第一次对话。

3.小蜗牛看到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象呢?让我们快到课文中去找找吧!

设计意图:通过认读生字卡片,并利用图画复述课文,帮助学生巩固上节课所学的知识。接着提出新的问题,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自主学习,感受特点

1.自然过渡,学习第二次对话。

(1)过渡:谁知道小蜗牛接着看到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象?请同学们读一读小蜗牛和蜗牛妈妈的第二次对话。你是从哪句话知道是夏天的?用横线画出来。

(2)出示第二次对话内容,引导学生读文识字。

①这部分是谁说的?指导学生用妈妈对孩子说话的语气来读一读。强调哦读四声。

②理解已经一词,用已经说一句话。

(3)从蜗牛妈妈的这句话中你还知道了什么?(蜗牛妈妈让小蜗牛快去摘几颗草莓。)

(4)小组交流:小蜗牛摘到草莓了吗?为什么?它又看到了什么?(小蜗牛没摘到草莓,因为草莓没有了,它看到树叶全变黄了,地上长着蘑菇。)

(5)全班交流。

(6)指导朗读第二次对话。注意读出小蜗牛和蜗牛妈妈的不同语气。

①自由练读。

②指名朗读。

③分角色朗读。   注意第3、5、7自然段结构相同哟!

2.自主学习第三次对话。图片

(1)过渡:蜗牛妈妈让小蜗牛去摘草莓,可它没摘到,这是为什么呢?下面请同学们小组合作,自学第三次对话。

(2)出示自学提示:

①小蜗牛和蜗牛妈妈的这次对话与前两次有什么不同?

②用横线画出说明了蜗牛妈妈让小蜗牛去做什么的句子。

③用波浪线画出小蜗牛说的话,多读几遍,说一说你知道了什么。

④从最后一个自然段中你读懂了什么?

(3)小组之间交流,教师巡视。

(4)指名交流。

设计意图:本环节设计了由扶到放的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使学生独立感受文本内容,并逐步学会自学,此时,教师已成为探究活动中的促进者,始终给学生以层层推进、引人入胜之感,让学生有不断探索、追求真知的动力。

三、角色朗读,情境再现

1.三个人一组合作分角色练读。提示学生注意角色分配(一人旁白、一人饰演小蜗牛、一人饰演蜗牛妈妈)。

2.指名分角色朗读。

3.评选出最佳选手。

设计意图:轻松、有趣的分角色朗读会让学习变得情趣盎然、生动活泼。本环节的设计意在通过分角色朗读,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进一步感受小蜗牛和蜗牛妈妈的心理活动。

四、仿照课文,练习对话

1.过渡:同学们,这篇课文通过小蜗牛和蜗牛妈妈的三次对话,向我们介绍了小树林一年四季的不同景色,你能用对话的方式来介绍一下你眼中的四季吗?

2.小黑板出示:

________对________说:________。已经是春天了!

________对________说:________。已经是夏天了!

________对________说:________。已经是秋天了!

________对________说:________。已经是冬天了!

3.学生小组讨论,教师相机指导。

4.指名说一说,师生评议。图片 可图文结合,读文总结。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在低年级阅读教学中,应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口语训练,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本环节通过让学生模仿课文对话练习说自己眼中的四季,让学生学会在生活中运用对话。

五、指导书写,展示评议

1.出示全、回两个字。

2.尝试给生字组词。

3.观察字的结构,引导学生说说书写注意点及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4.教师范写,强调:

全字的图片要盖住下面的王,王的第一横落在横中线上。回的竖向笔画都要微微往里斜,横向笔画之间和竖向笔画之间的间距要均匀。

5.学生独立书写,同桌互评,互相借鉴,教师巡视指导。

6.学生书上描红,观察自己的书写与书中的不同之处。

7.学生再写,班级展示。

8.反馈交流,展示评议,评选小小书法家。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低年级学生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本节课的写字教学,由观察到动笔,重点强调了字的间架结构,并通过评选激发学生写字的热情,为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打好基础。

板书设计

小蜗牛

小树发芽 许多草莓 有蘑菇,树叶全黄了  雪,树叶全掉了

教学反思

《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并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本节课我本着这一原则,在教学中把歌曲、图画及角色朗读有效地融入其中,使学生在欢快的音乐、美丽的图画和丰富的想象中学习知识,了解大自然,让语文课堂变得丰富多彩,提高了学习效率。

不足之处是由于时间安排不太恰当,模仿练习对话环节显得仓促,学生说得不充分。

6、一年级上册课文11项链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含反思

一年级上册课文11项链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含反思

设计说明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语文,提高语文综合应用能力。因此,本节课教学借助生活体验构建学习情境,引导学生把生活和文本联系起来,指导学生与生活对话、与文本对话。在此基础上,践行大课程理念,将语文教学与音乐、美术等学科的知识相整合,让学生充分感受文中所蕴含的真情,使文本主题得以升华。

同时,尊重学生个性化的发展,最大限度地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可以自由选择识字方法,可以自由选择阅读方式,可以发表自己读文后的独特感受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培养其个性,体现快乐学习理念。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准备词语卡片,生字卡片,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课文朗读动漫和歌曲《童年》。

学生准备:1.搜集赞美大海的好词佳句。

2.准备童年玩耍的照片、纪念品、画等。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音频导入,感受美

1.课件播放海浪声,引导学生闭目想象:你头脑中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鼓励自由交流:同学们,你们眼中的大海是什么样子的?用自己搜集到的好词佳句来描绘一下。

3.课件再次出现海浪声,接着出现孩子们的笑声。听,这是什么声音?(笑声)今天让我们下海好吗?脱下鞋子,光着脚丫,一同体验一下踩在松松软软的海滩上是一种怎样的感觉,去感受大海带给我们的快乐。

4.板书课文题目,齐读课文题目。

设计意图:本课起始就构建了想和说的相互联系,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然后抓住学生年龄小、爱玩儿的特点,让他们觉得这节课又要去游玩了,精神先愉悦、轻松起来,后续的学习自然轻松愉快。

二、初读课文,领略美

1.课件播放本课朗读动漫,引导学生一边观察画面,一边倾听课文朗读。

图片 注意圈画出的生字哟!

2.过渡:大海好玩吗?小娃娃快乐吗?同学们,此时你们想读一读这篇课文吗?

3.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再把课前预习中圈画的字词读一读。

4.标出自然段序号,同桌分段读一读,相互纠正读错的字音,再把圈画的字词一起读一读。

5.课件再次播放去掉声音的朗读动漫,每个小组朗读一个自然段,为动漫配音。

设计意图:大声朗读可以使学生形成语感、加深印象、加深理解、产生自信。本小节,我采用描画面、想意境、分段读、配乐读的方法,让学生初步感受美,感受快乐,从而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阅读愿望和学习兴趣,达到流利读课文的目的。

三、集中识字,扫障碍

1.出示本课生词卡片。

2.同桌合作,识记生字。

(1)大声读出黑板上的生字,再选择你喜欢的生字记一记。

(2)把你记住的字读给你的同桌听,并告诉同桌你是怎样记住这个生字的。

3.集体交流:把自己喜欢的字介绍给大家,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如果有更好的识记方法,其他同学也可以进行补充。

形声字:笑、和。

数笔画:又、向、金。图片 一字可用多种方法识记。

加一加:蓝、笑、和、娃、挂、活。

减一减:又(叉)、白(的)。

形近字:娃挂、贝见。

换一换:着(看)、蓝(篮)。

反义词:笑哭。

同音字:向象、又右、和合。

做动作:挂。

比较:蓝和男,金和惊的读音。

4.开火车检测生字的认读情况。

5.指导书写。

(1)白:先观察白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再仔细看教师范写,第一笔撇画要短小。学生描红后临写,教师巡视指导,强调每笔的位置和笔顺,学生自由练习书写。

(2)和:认识禾字旁。学生观察禾和禾字旁,找出二者的区别,并强调禾字作偏旁的时候,最后一笔捺变成点。

(3)学生自由练写,利用投影仪展示,集体评议。

设计意图:识字、写字是一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教师以学生为主体,遵循识字、写字规律,用充满童趣的语言和方式激发学生多元化识字,让学生在开启识字思维的同时积累了识字经验。

四、课后延伸,来实践

找找描写大海的小文章,读一读,并推荐给小伙伴们。

设计意图:延伸内容提高了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提高了阅读能力,同时也丰富了积累。这种开放性的作业,既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又在学习方法和习惯上有了方向的指引,这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是十分有益的。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意激励

1.教师利用生字卡片检测学生对生字的学习情况,相机纠正字音。

2.学生小组内轮读生字卡片,每读一个生字,就组一个词语,尽量不要重复。

3.导入:生字宝宝格外感谢同学们,因为同学们用自己的智慧记住了它们的名字。它们正准备带大家去欣赏大海呢!

设计意图:巩固字音,扩词运用,夯实了学生的识字基础。

二、细读文本品味美

(一)品味第1自然段美景。

1.指名读,交流:这个自然段有几句话?

2.自由读,交流:你有什么感受?(大海很美。)

3.合作学习:你从哪些词语感受到大海很美?和同桌一起找一找,用  画一画,并相互说一说各自的体会。

4.学生汇报,教师相机指导。

5.板书:蓝蓝的 黄黄的 小小的

(1)什么蓝蓝的?什么黄黄的?什么小小的?(大海蓝蓝的。沙滩黄黄的。海螺和贝壳小小的。)

(2)谁能再说出两个这样的词语?

(  )(  )的  (  )(  )的

(3)谁能用这样优美的叠词来夸夸大海,夸夸海滩?

(  )(  )的大海  (  )(  )的海滩

(4)你喜欢蓝蓝的大海吗?我们再来读读第1自然段,注意叠词的读法,读出你对大海的喜爱之情吧!

6.板书:又宽又远 又长又软

(1)什么又宽又远?什么又长又软?(大海又宽又远。沙滩又长又软。)

(2)你能说出这样的短语吗?又(  )又(  )

7.板书:雪白雪白

(1)雪白雪白是什么样的词语?(认识ABAB式词语)

(2)雪白雪白可以形容什么?试着说一说。

(3)像这样的词语,你还知道哪些?如果能用它们分别说一个句子就更好了。

8.板书:哗哗地

(1)哗哗地是形容声音的词,叫作拟声词。

(2)哗哗地可以形容哪些声音?它的后面是表示动作的词语,所以用地。

(3)哗哗地笑着里面有两个轻声,我们找一找,读一读。

(4)你们读得既准确又动听,你们还能再说几个这样的短语吗?

(  )(  )地(  )着

(5)多媒体出示短语,指名读。(静静地躺着、呆呆地望着、轻轻地说着。)

(二)品味第2自然段快乐。

1.指名读,交流:这个自然段有几句话?

2.自由读,交流:你有什么感受?(快乐)

   图片 从哪儿感受到了小娃娃的快乐?

3.小娃娃在沙滩做什么?读一读第1句话,同桌合作:圈出表示动作的词语,并和同桌做一做这些动作。

4.学生汇报:笑 迎 捡 穿 挂 

5.表演诵读:学生一边做出上面的动作,一边朗读第1句话,读出快乐之情。

6.大海给小娃娃带来了快乐,小娃娃的快乐是什么呢?(大海送给小娃娃礼物由海螺和贝壳穿成的项链。)小娃娃喜欢这个礼物吗?(喜欢。)

7.过渡:其实啊,大海也很快乐,因为它也收到了礼物,是小娃娃送给它的。你知道是什么礼物吗?

(1)读第2句话。(由快活的脚印穿成的项链,所以说,大海的项链就是快活的脚印!)

(2)这句话中也有表示动作的词语,你能找出来吗?(落、穿、挂。)

8.导读:那就让我们带着小娃娃的快乐,带着大海的快乐齐读第2自然段吧!

设计意图:这部分内容是整节课的主要部分,教师引导学生钻研文本,运用抓字词句的方法,圈画、交流、朗读相结合,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引向更深层次。

三、情感升华欣赏美

1.导读:多美呀,让我们随着音乐齐读课文吧!

2.导背:大家读得太好了!还想再读读吗?我想这时我们看着书读已经表达不出我们心中的酣畅了,那就让我们全体起立,边做动作,边带着表情,配着优美的旋律,背诵吧!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重在提高学生的诵读兴趣,增加积累,加深体验和感悟,学生的感情得到了升华。

四、指导写字书写美

1.又:先观察又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再仔细看教师范写,学生描红后临写,教师巡视指导,注意横撇中撇的走势,捺画的起笔位置在横略下,撇尖和捺角齐平。 图片 开脚不宜过大,不要写得太扁。

2.的:对比白字,区别白字和的字,强调白字作偏旁的时候,横折的横段宜短。认识横折钩,勺字撇画长。整个字左窄右宽。

3.学生自由练写,利用投影仪展示,集体评议。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观察,学生发现了白字与的字的区别,强调了学生书写时结构的错误。教师示范板书的字的笔顺,带领学生一笔一笔地写下来,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而且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写好字的热情。

五、快乐表达畅谈美

1.过渡:是啊,我们把一串串可爱的脚印留给了海滩,也把我们的快乐留给了大海,把童年的快乐永远地珍藏在了自己小小的心田里。此时此刻,你一定也回忆起自己童年中许多快乐的事了吧。有哪些事给你带来过快乐呢?你也当当小作家,说一说吧!

2.小组合作,自由交流。

3.过渡:你们的童年真让人羡慕啊!感谢你们把我带到美好的童年,我想把我童年时最喜欢的一首歌与你们分享,让我们一同走进童年的快乐中吧!

4.播放歌曲《童年》,学生可以一边倾听,一边回想自己童年的快乐。

5.布置作业:回家后,请同学们画一画你最喜欢的大海,再给家人讲一讲为什么这样画。

设计意图:教师要为学生表达提供有利的条件和广阔的空间,加强练笔指导。课前学生们准备了有关的照片、纪念品、画等,课上引领学生介绍这些物品背后的故事,再充分运用音乐、美术的魅力,引导孩子从生活中寻找童年的快乐、分享童年的幸福。

板书设计

项 链

(美丽)  大海:蓝蓝的 又宽又远

     沙滩:黄黄的 又长又软

     浪花:雪白雪白 哗哗地 涌 撒

(快乐)  小娃娃:笑 迎 捡 穿 挂

     快活的脚印:落 穿 挂

教学反思

1.注重对学生基本阅读习惯的培养。一年级学生的语言正处于发展阶段,他们掌握的语言材料不多,不易完整地表达他们的意思,更难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先引导学生读出课文中的语句,在反复熟读的基础上,再教给他们回答问题的方法。这样学生回答问题就会确切、流利。

2.注重对学生语文基本能力的训练。本课教学,我重点引导学生在读流利的基础上理解课文内容,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进行说的训练,做到朗读与理解课文内容有机结合,读说相得益彰,使学生能够在读中感悟、读中想象、读中品味、读中欣赏。

7、二年级上册课文7妈妈睡了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与反思

二年级上册课文7妈妈睡了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与反思

一、教材分析

  《妈妈睡了》是一篇浅显的抒情性的阅读课文。作者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了睡梦中的妈妈真美丽、好慈祥、好累。文章以流畅自然的语言为基调,没有华丽的词藻,不见雕琢的痕迹,但是给人亲切热情的感觉。我们透过小作者对睡梦中的妈妈的描绘,不仅可以感受到妈妈对孩子的关爱,同时更能体现出作者对妈妈的爱。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知识与技能:

  1.会写本课8个生字,会读文中14个生字。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深刻体会母子之间的关爱之情。

  过程与方法:

  1.学生反复诵读,借助插图,展开想象来理解课文的情感。

  2.展开小组讨论,对课文的思想内容及情感进行分析。

  3.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扩大学生阅读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帮助学生建立同学之间要互帮互助,团结有爱的情感。

  二、设计思路

  根据文本的特点、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以及设计理念,本节课教学思路为: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创设情境观察,交流对话

   读文识字小组合作,扫清文字障碍

   引导探究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引导表达读 说 写 评

   引导拓展搜集、处理信息

  三、教学程序

  本节课,我把相信学生能学会作为这课教学的核心理念,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一)启动情感,揭示课题

  1.良好的开始等于成功的一半,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刚一上课他们的思维不能马上集中到课堂上来,如果利用歌曲导入,会很吸引学生,能有效的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到课堂,引到课文中来。所以课一开始,我和孩子们一起唱大家都很熟悉的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

2.由于每个人都有爱自己的妈妈,妈妈在孩子心目中是神圣的,伟大的,学生乐于亲近自己的妈妈,因此当歌曲唱完以后我就问大家:歌中唱到了谁呀?非常明显唱到了妈妈,于是我创设了谁愿意把观察到的妈妈介绍给大家?这样的情境。我想这样能使学生的心灵与文本产生撞击,使儿童既有经验与文本产生冲突,寻找到孩子心跳与文本心跳的合拍点,产生移情效应。

 3.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畅所欲言,自由介绍生活中的妈妈。

  有的学生会说:生活中的妈妈很美丽,尤其是那双大眼睛。或有一头又黑又亮还很长的头发。

  有的会说:妈妈做的饭菜特别好吃。还有可能说平时特别关心自己的学习。如天天接我、送我放学,辅导我学习等。..因为学生有真实的生活体验,说起来一定很全面,而且学生的参与率也会很高。同时也调动了孩子们对妈妈的情感体验。

  4.在学生介绍自己妈妈的基础上,我接着说:有一位小朋友也观察了自己的妈妈,你们看,妈妈在干什么?同时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观察,揭示并课题板书《妈妈睡了》。

  紧接着我说:我们应怎样读课文的题目呢?根据学生平时的生活经验,他们肯定知道《妈妈睡了》要小声,如果大声会吵醒妈妈。根据此来指导学生感情朗读课题《妈妈睡了》,这样又一次调动了学生对妈妈的情感体验,使孩子们在对妈妈的爱的情感体验下进入了文本。

  5.学生练读题目。

  然后我说:那睡梦中的妈妈是什么样的?听老师读课文。老师配以舒缓优美的《摇篮曲》朗读课文。在教师动情的朗读下,可以使学生置身其中,情不自禁地关注、向往、投入。

  (二)自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

  在老师感情的渲染下,我想学生肯定会对课文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都跃跃欲试的想自己读一读。于是,下一步放手学生自读课文,识记生字。按照平时的习惯学生的学习流程是这样的:

  1.学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课文边圈画生字。

  2.同桌互读,检查读文情况。

  3.在读文过程中进一步识字,加深印象。

  4.教师检查学困生的读文情况,其他学生听后评价。

  5.教师检查生字的掌握情况,(23名学生)对于全读对的学生奖励识字大王的标志。

  6.组内检查,并进行奖励。

  (设计意图:1、对于生字的识记,学生已经有了一年的基础,所以教师干脆直接教给学生自学,发挥学生主体性,使他们成为识字的主人。2利用识字大王的评价机制,能有效的促进学生们主动识字。因为我校的学生成长记录中有识字闯关过级,每节课都有识字大王的评选,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这是十分诱人的。所以孩子们识字的兴趣很大,积极性很高,他们都会自主进行识字活动,在此手段的激励下,学生的识字量很大。3、采用师生共同评价的形式,避免了评价单一性,顾全了整体,另外也体现了师生的平等关系,为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奠定了基础。)

(三)读中感悟,体会深情。

  1.我先总结上一环节的学习情况:有这么多同学都成为了识字大王祝贺你们,现在我们已经顺利通过了读文和识字,那下一步该干什么了?

  学生按照平时的学习过程回答:我们该理解课文了。

  《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所以我顺接学生的观点说:好,就按你们说的,现在请同学们再读课文,看看你能读懂什么?把不懂得地方画出来。

  2.自己读课文,画出不懂得的地方,以便交流时提出。

  3.教师引导学生进行集体汇报。

  设计意图:尝试质疑问答,鼓励自主发现解答问题。邱学华先生创立的尝试教学法,主张先学后教,先讲后练,正是着眼于让学生知不足,而后再学;让教师知困,然后再教。尝试教学法改变教学中教师牵着学生走,学生被动的现象,真正实现了学生为教学的主体,教师为教学的主导。尝试教学法倡导在教授新知识时,先让学生大胆尝试,解决能自己学会的内容, 发现不懂的地方,然后教师在就学生的质疑进行讲解、点拨,学生面对的是自己疑难的问题、渴望学到的知识,精力会更集中、思维会更活跃。正所谓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种先愤后启,先悱后发的方法。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积极探索的精神,同时也提高了教学质量。

4.由于这篇课文内容比较浅显,对于学生来说理解不会有很大问题。课文只分三部分:睡梦中的妈妈真美丽,好慈祥,好累。所以我把文本交给学生,充分相信学生能学会让他们自读课文,之后谈论感受最深的地方。

  因为我知道学习活动是学生的潜能得以生发、表现的基础。学生有活动的时空、有选择的权利、有展示的舞台、就有了更多感知、观察、思考和探索的机遇,就有了更多表达情感的平台。在这儿进行课文分析时,我准备通过展开读、说、写、评等活动,充分地表达了学生从文本中体验到的情感。

 5.在学生自读自悟的基础上,开始进行学后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选择自己感触最深的部分进行交流。有的学生可能会说:我读懂了睡梦中的妈妈好累,我是从窗外,小鸟在唱着歌,风在树叶间散步,发出沙沙的响声,可是妈妈全听不到。看出来的加上自己的理解。

  6.这时我抓住这段引导学生都来分析。学生还可能说:我从妈妈干了好多活,累了,乏了。看出妈妈很累。这是我紧紧抓住这里进行生活拓展,问:根据你的观察,妈妈一天里都可能干哪些活?因为儿童的内心是最无拘无束的,他们渴望走向原野,亲近自然,渴望在广阔的天地间放飞梦想。这就要求阅读教学要彻底走出课堂中心、书本中心、教师中心的封闭性,充分拓展空间,增强活力。所以我鼓励学生在真实世界的际遇中学习,与现实对话,为学生创造生活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到生活中去观察。

  7.在这部分有两个词语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理解上有一定难度,是深沉和均匀。对于呼吸深沉的理解采用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对于呼吸均匀的理解采用表演的方式,先来表演呼吸不均匀是什么样的,再表演呼吸均匀是什么样的,这样通过对比学生理解就不会太难。这样做的目的是:在阅读教学中,通过学生的自主体验,让学生逐步学会以语言文字为依托,分析语言现象,在字、词、句、篇的联系中揣摩语言文字的内涵,体会文章内在的思想感情。强化个性体验。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感情朗读。

  8.有的学生可能对睡梦中的妈妈很美丽感触较深,在谈论时,就可能抓住明亮的眼睛、弯弯的眉毛红润的脸等词句进行交流。

  在平时的训练中我总是鼓励学生多样化地语言表达,展示学生的个性。因为语文课是师生个性自由驰骋的舞台,在阅读教学中,通过学生多样化的表达,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学生对睡梦中的妈妈是什么样的汇报时,有的直接摘录了书上描写的原句来表达,有的加以概括列出几个关键词语,有的联系自己的生活,还有的可能加上想象等,学生在表达中思辨,在倾听中评判,不仅提高了语言运用能力,而且提高了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等综合实践能力。

 同样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表情朗读。因为学生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上,才能使感受加深,情感被激活,他们才会不容自遏地想抒发自己的情感。情感的抒发,可以使学生之间的内心感受得到交流,可以相互启发,相互感染。表情朗读,虽然读的是作者的语言,但是,因为要求表情朗读,这就包含了学生自己的主观感受。

  9、在谈睡梦中的妈妈好慈祥时,慈祥一词对于学生理解来说是一个难点。估计这里学生可能要提出疑问,处理这个问题,我准备用读文分析的方法。出示这段文字:请同学们认真读一读这段话,看看能有什么收获?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应该可以抓住睡梦中妈妈在微笑,很温和,另外,通过在睡梦中妈妈又想好了一个故事,等一会儿要讲给我听。来体会妈妈对孩子的爱。

  在读中感悟,体会深情这一环节的设计中,我始终以《课程标准》中指出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也就是说,阅读课堂是由这三者之间的互动形成的为指导思想。在《妈妈睡了》的教学中,课始情境的创设,问题的引出,教师是一个能激发学生思维的引导者引导学生自己找到探究内容进行探究;当学生就睡梦中的妈妈是什么样的问题进行研究、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则是一个能欣赏学生意见的倾听者、能积极参加小组探究的参与者;当学生呈现探究成果时,教师又是能判断学生认识正误的辨别者。这实质上是一个师生互动、教学相长的动态生成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我努力让每一个学生在学习的历程中,在互相的交流感悟中充分展示自我,提升生命价值,让学生在体味语言、交流表达过程中,陶冶、塑造学生心灵。

  (三)小结,生读文升华情感。

  师:睡梦中的妈妈是那么美丽,那么慈祥,又是那么的累现在就让我们随着音乐再读课文,读给我们亲爱的妈妈,读完后,从这三部分中选出一段背下来。注意一定要小声点儿,别吵醒了睡梦中的妈妈。

  师;我们的妈妈为了家庭,为了孩子,一天天操劳着,可是她却无怨无悔,多么值得我们去爱呀!就让我们带着这种深沉的爱再读一读这篇课文,注意可千万不能吵醒妈妈。

(生随音乐读文。)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始终在通过各种手段,如:教师的语言,眼神,教学手段、教学环节的设计等营造自主宽松的课堂氛围,因为只有自由宽松的语文课堂才会激起学生智慧的波澜。我们老师要允许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用自己的脑袋思考,用自己的嘴巴表达,获得自我满足。教学中要鼓励学生的思维自由驰骋纵横,充分展示了学生对文本的独特理解。在这儿,老师再也不是传统定义中的传道授业解惑的人了,更像一个专业的主持人。)

  四、拓展整合

  现代阅读教学观需要我们以生活的理念构建起语文教学大课堂。在教学中,我们要将课堂的语言训练和课外的生活实践活动进行有机结合,从而使学生从单一的语文课堂步入广泛的社会语文空间。在此思想的指导下我所布置的作业也力求体现人文性。如:

  关于妈妈,你还想写些什么?课下认真观察,象文中的小作者一样也来写一写自己的妈妈。

  小作者写了自己的妈妈,你想写谁呢?课下认真观察,把他写下来吧!

  这种实践性的作业形式,让学生亲近长辈,很好得淡化了训练意识,消除了学生学习与生活的界限,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实践的热情。

8、二年级上册课文6一封信说课稿教案教学反思

二年级上册课文6一封信说课稿教案教学反思

《一封信》是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以儿童生活为主题,以儿童视角,表现儿童生活。因此,在课内设计中,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启发学生能够说出自己的感受或想法。本课讲述了露西给爸爸写信的过程。课文语言通俗易懂,通过信的内容,表达了露西对生活细腻的感受、对亲人细致的体贴,对于学生能起到很好的熏陶作用。

一、教学效果

从学生的切身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本文的兴趣。课上,我先让学生扫清生字障碍,然后通过辩论的方式,针对第一封信和第二封信哪一个更好为辩题,进行了激烈的辩论。大多数学生会选择第二封信,观点就是:爸爸远在国外,不想让他担心家里的事。而也有人觉得第一封信更好,理由是第二封信写得那么欢乐,然后又说思念爸爸,就会觉得很虚伪。因为第一次辩论,孩子们热情高涨,在孩子们激烈的辩论后,我让他们把自己的想法写在作文本上。这样,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了课文,理解了露西的心情,把学生带进了露西的内心世界,同时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和逻辑思维能力,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二、成功之处:

1.我首先从课文的生字入手,利用随文识字和集中识字的办法,让学生注意字的读音、笔画顺序以及书写等问题,解决了本课基本的生字,为读通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打下基础。

2.教学评价及时且有针对性。课堂上利用激励性评价,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评价语言丰富、多样化,评价实效性强。

3.教学设计连贯,思路敏捷。整节课,我紧紧抓住主线,帮学生理清思路。通过让学生初步朗读课文,大致了解一下课文的主要内容。感悟出主人公露西的心情,然后我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们谈一谈如果自己的爸爸不在身边心情会怎么样,表达出自己的感受。

三、不足之处:

1.在让学生朗读课文的时候,没有提出具体的阅读要求,导致学生比较盲目,没有目的性。

2.在教学生字时,我只是让个别学生起来分享他的识字方法,说完之后就一带而过了,也没有让大家一起重复,所以导致生字词的掌握不够牢固,没有加强记忆。

3.课堂设计内容过多,不利于学生吸收;缺少读,孩子读得少;在课堂上也没能教孩子书写,练习写字。

四、改进措施:

1.在今后的教学中,精简课堂,删繁就简,不要低估学生的能力。

2.重视阅读,加强阅读,多读多悟,在读中感悟和理解。

3.重视每单元中课与课之间的联系。不断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在备课的过程中要进行充分的预设和生成,及时处理课堂生成。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一定会弥补不足,积极向各位前辈老师求教。

9、二年级上册课文6一封信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

二年级上册课文6一封信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

设计说明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一封信》记叙了主人公露西想念在国外工作的爸爸,给爸爸写信的故事,字里行间透露着真挚、温暖的亲情。文中的露西前后写了两封信,不同的表达方式产生了不同的心情体验。因此,本课教学设计,我以露西前后写的两封信,你更喜欢哪一封为主导问题,引导学生去读书,读懂内容,读出情感。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以及字卡、词卡,露西的两封信。

学生准备:读课文三遍,字卡、词卡。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直入主题

1.导入:如果你的爸爸去远方工作了,你想他的时候会怎么与他取得联系呢?(打电话或者发微信)那么,人与人之间沟通交流,除了这些方式之外,还可以通过写信的方式来取得联系。(板书题目,齐读题目)

2.认读封字,明确一封是数量词,封字还可以组词为封住密封等。

3.过渡:这篇课文中的信是谁写给谁的呢?让我们一起走入课文看看吧!

设计意图: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入手,让学生明白语文来源于生活,更要应用于生活,同时也通过谈话激趣导学,为学习下文做铺垫。

二、自由读文,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让学生听清字音,听清停顿。

2.教师课件出示自学提示:

(1)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努力把课文读通顺。

(2)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生字圈画出来,难读的多读几遍。

(3)再读课文,说说露西给爸爸写了几封信。

3.学生大声朗读课文,圈画生字,用____画出露西第一次写的信的内容,再用  画出露西第二次写的信的内容。

设计意图:语文教学应该逐步培养学生对生字新词的自学能力,因此,教师在明确任务后,让学生自主读文,训练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在语文活动中,读准字音,认准字形,读通句子,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对比体会,合作识字

1.指生回答:露西给爸爸写了几封信?

2.(1)引导学生读课文的第1~3自然段的内容。

(2)指名认读生字,教师纠正字音。

①读准削肩冷鲜的读音。

②指导学习多音字朝重结。能根据不同的读音组词语。如重在本课读chnɡ,另一个读音是zhnɡ,可组词为重量。

(3)小组合作,交流识记削刮胡修冷重的方法。

(4)汇报交流,教师相机点拨。

①动作识字削、刮。做一做削、刮的动作,想一想生活中和削、刮有关的词语:削皮、削铅笔,刮风、刮胡子等。

②字谜识字胡。古时明月今相见。

③生活识字修。引导学生思考在哪里见过这个字。(修理部)课件出示修理部的牌匾,仔细观察这个字,在书写时不要忘了中间的竖,学生书空练习。

④形声字识字冷。冫,表义;令,表音。组词:冷清、冷气。

⑤对比识字重与量字形相近,对比记忆。

(5)课件出示第一封信。

亲爱的爸爸:

你不在,我们很不开心。以前每天早上你一边刮胡子,一边逗我玩。还有,家里的台灯坏了,我们修不好。从早到晚,家里总是很冷清。

指生读,师生评价,然后生齐读第一封信。

3.露西的第二封信都写了些什么呢?指生回答,课件出示露西写的第二封信。

亲爱的爸爸:

我们过得挺好。太阳闪闪发光。阳光下,我们的希比希又蹦又跳。请爸爸告诉我们,螺丝刀放在哪儿了。这样,我们就能自己修台灯了。还有,下个星期天我们去看电影。

爸爸,我们天天想你。

(1)引导学生朗读并体会。

指导学生将第二封信和第一封信对比一下,确定第二封信应该用高兴、幸福的语气去读。

(2)巩固识字,集体交流, 师适时补充:

①指导学生学习期字可以用生活识字法,如:一个星期共有七天,从星期一到星期日。另外,期与胡字形相似,两个字的偏旁相同,古和其分别代表着两个字不同的读音,虽然偏旁相同,但意思不一样,胡中的月字旁指肉,而期中的月字旁则表示规定的时间或一段时间。

②指导学习鲜。图片 鲜字由鱼、羊两字组成,最早表示鱼名,泛指活鱼, 后来引申为新鲜、美味的意思。

(3)指生读第二封信,师生评价。

①课件在第二封信结尾和鲜花的位置出示词语结尾和一大束鲜花,指名朗读词语。并利用课件放大结束和鲜,指名反复认读,并交流识字方法。

②字谜识字:束口字藏在木中间。

4.小结过渡:同学们可真了不起,在这两封信中认识了这么多的生字朋友,还能把这两封信读得既通顺又流利,把掌声送给自己吧!下面会写字中的朋友也着急跟大家见面了,让我们一起去跟它们打个招呼吧!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积极创设语境,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本环节,将本课的重点字集中在露西给爸爸的信中,不仅给汉字提供了反复出现的平台,更激发了学生识字的兴趣。

四、观察示范,指导书写

1.出示田字格中的生字,请学生认真观察生字的结构。

2.上下结构的字:今、支、笔。

左右结构的字:封、信、珠、灯、影。

全包围结构的字:圆。

独体字:电。

3.教师指导书写,重点指导。

今、支中都有捺,要写得舒展。

笔和电最后一笔都是竖弯钩,要注意强调这个笔画:竖要靠近竖中线,转弯要圆润,下面的部分要平,钩朝上。

4.学生描红,练写生字。

5.展示生字,师生评议。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第一学段要关注学生写好基本笔画和基本字,书写规范、端正、整洁。所以在写字指导上要从细微的笔画、结构入手,提高学生的书写质量,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五、拓展延伸,巩固练习

1.把本课的生字读给家长听,口头组词,如果能将生字放入句子中读一读就更棒了。

2.将《一封信》读给家长听。

设计意图:适当巩固有利于帮助孩子们加深印象,而与家长的合作,既复习了课堂所学,又可以增进亲子间的感情。

第二课时

一、复习字词,导入新课

1.复习:课件出示生字、词语,学生开火车读字,男女生读词。

2.导入:本文的主人公露西给爸爸写了几封信?信里都说了些什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6课《一封信》,师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开火车读、男女生赛读等形式复习巩固生字、词语。同时,回顾课文内容,帮助学生快速进入课文情境。

二、合作探究,品味语言

1.引导学生自读课文,回顾课文内容。

2.课件出示自学提示:

(1)自由读课文第3~14自然段,找出露西给爸爸写的两封信。

(2)在小组内讨论交流,想一想:这两封信有哪些不同?

3.学生自主学习,全班交流。

4.根据学生的汇报交流,教师相机用课件出示两封信的内容。

5.学生汇报交流,教师相机点拨。

(1)第一封信里,露西说爸爸不在,我们很不开心。(板书:不开心)第二封信里,露西说我们过得挺好。(板书:很高兴)

引导学生质疑: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转变?

(2)第一封信里,露西说爸爸不在家,不能逗她玩,没有意思。第二封信里,露西说她要和妈妈去看电影。

(3)第一封信里,露西说家里的台灯坏了,修不好,很心烦。第二封信里,她问爸爸螺丝刀放在哪儿,她和妈妈要自己修理台灯。

(4)第一封信里,露西说家里很冷清。(板书:冷清)第二封信里,露西写希比希又蹦又跳,家里很热闹。(板书:热闹)

教师要引导学生体会,家里总是很冷清说明了爸爸在露西心里真的很重要。

(5)第二封信里,露西不仅写家里一切都很好,还写了她和妈妈很想爸爸。

6.小结并指导朗读。要从两封信中体会到露西的心情和想法的变化。第一封信里处处都是不开心,第二封信里字字洋溢着快乐的情感。

7.引导学生再次观察这两封信,说说还有什么发现。(第二封信的结尾,露西还画了一大束鲜花。)

8.为什么露西的信前后会出现这么大的差异呢?(最主要的原因:第二封信是在妈妈的引导下完成的,妈妈的一句我们过得挺好一下子就让露西开始想开心的事情了,在这样的心态下,露西的第二封信才会充满快乐的气息。)

设计意图:文中只提到了露西前后写的两封信的相关内容,没有以信的形式出现。此环节设计,恰恰填补了这一空白。形象直观的信件再现了露西不同的心情,也为识字提供了具体语境。

三、讨论交流,深化主题

1.讨论交流:比较露西前后写的两封信,你更喜欢哪一封?为什么?(我更喜欢第二封信,因为这封信是露西带着快乐的心情写的,爸爸读了信会高兴,不用惦记家人了。)

2.思考交流:爸爸妈妈不在身边的时候,我们总会感到孤独,也会遇到一些困难,这时候我们应该怎样做呢?(保持快乐的心情,想办法解决困难,不让爸爸妈妈操心。)

设计意图: 乐观地对待生活,这是一个生活道理。只有将这样深刻的道理融进具体的问题、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学生才会有所领悟。

四、联系生活,拓展延伸

请你像露西一样给亲人写一封信,告诉他们,你最近的生活很快乐。

设计意图:以实践活动诱发学生乐观生活的情感,使文章的主题得以深化、延伸。

10、二年级上册识字4:田家四季歌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与反思

二年级上册识字4:田家四季歌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与反思

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田家四季歌》。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学准备、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和说板书八个方面开始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首先,来谈一谈我对教材的理解。《田家四季歌》是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的第四课,本单元是一个识字单元,而这首歌谣是一首描写田家四季生活的歌谣,也是由四幅季节图组成的田家四季图。而图画又是学生喜闻乐见的表达形式,因此本课教学设计以赏、看图、说图为主体思路,引领学生在在赏图中识字、学词、朗读,在说图中锻炼语言表达能力,借助图画了解课文内容。通过对这篇课文的学习,既锻炼了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也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在多种形式的阅读中培养了学生对语文的热爱之情。

二、说学情

在教学过程中,了解和研究学生是上好一节课的基础,这就要求老师不仅要做到分析好教材,还需要把握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二年级的学生年龄小,好动,易兴奋,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所以课堂中教师要设置很多环节来努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一些听说读写的能力,特别爱幻想,但识字量还不够多,语言积累刚刚起步,理解能力还很弱,所以联系生活实际激发他们的想象力,美文美读、是他们学习这节课的主要成长点。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单元课文训练的意图以及学生的实际,本节课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本课蝴蝶、麦苗等11个词语,掌握场、了两个多音字的读音,会正确书写季字。

过程与方法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达到熟读成诵的效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了解农民在不同季节里的农事活动,体会农民的辛苦和快乐。

四、说教学重难点

二年级的学生重在识字和阅读,所以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定为: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达到熟读成诵的效果。

而将难点定位:

了解农民在四个季节里的主要农事活动,体会农家生活的辛苦与快乐。

五、说教学准备:本节课我将利用多媒体的图片、音频等工具有效辅助教学,使教学活动多样化。

六、说教法学法

(一)、说教法

为了落实教学目标,突破难点,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本课我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情境设置,激发兴趣法以春季美丽的图片导入,引起兴趣,激发情感。

2.多元识字法随文识字,自主识字。

3.读悟法以读代讲,读中促悟。愿意表现自己是儿童的共同特征。因此,我给了学生充足的时间,用集体读、分组读、男女生赛读、老师引读等多种方式来朗读儿歌,达到了情感朗读的效果,也让学生能更好的体会到四个季节的变化,体会到诗歌的语言美。

4.展开想象,拓展思维法--------培养低年级学生积极对感兴趣的话题发表自己的意见是新课标中低年级学段口语交际的目标之一,我采用这样的方法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锻炼口语表达能力。

(二)、说学法:

而对于学生而言,以读为主,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体会本篇课文郎朗上口、节奏欢快的语言特点,从而越读越想读,在熟读的基础上练习背诵。同时结合课文插图来理解句子,了解田家人一年四季的农事活动,体会农家生活的辛苦与快乐。

七、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我将从四个方面来展开我的教学: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精彩的导入能迅速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课堂之初我会出示一张充满春天气息的图片,将学生快速的代入到春季的情境中去。在欣赏图片的同时,很自然地进入了观察、发现阶段,体现了教学内容的生活化,既形象又具体,并为后面的教学打下了基础。

(二)精读课文,感悟体验

这个环节我以读代讲,通过一定情景和语言的引导,让学生自主展开多种形式的朗读,如:在在学习春天这一小节时,你怎么样才能把春天读得既美好又动听呢?在学习秋天这一小节时提问,什么是喜洋洋?你怎样通过读来表现喜洋洋的情绪呢?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读出季节的特点,感悟田家生活的与辛劳和幸福。充分的发挥出学生在学习中的自主性,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此设计注意到了低年级儿童是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在学习的过程中把无形的东西变得形象生动,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了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

在学习课文的同时随文识字,边学边记,引导发现,渗透学法。写字教学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能独立、正确书写。我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发现并掌握字形的特点,帮助学生记忆,从而直观地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注重积极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究发现,培养了学生的写字能力。例如季字,让学生自主观察字形、结构、写法及田字格的站位等等。

(三)课外延伸,巩固提升

通过把儿歌进行改编,让孩子们觉得语文课堂也是充满趣味性的,从而激发孩子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四)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首先让学生来谈一谈自己对田家生活的理解,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孩子们的语文素养。在作业布置上尊重学生差异,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乐趣,让作业不再是学生的负担。

八、说板书设计

至此,我的教学环节已经基本说完了,然而一个完整的教学必然离不开教师的板书,板书是教师精心构思的艺术结晶,使学生感知信息的视觉渠道。我的板书设计是由文中四个典型的农事活动和四幅图画构成的,图文直观,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课文内容。同时设计了学生共同板书的环节,也激发了孩子们的课堂积极性,加深印象。

本节课我力求让学生在一个积极、愉悦的课堂气氛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以上就是我对《田家四季歌》这篇课文的说课,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11、二年级上册识字2:树之歌说课稿教案教学反思

二年级上册识字2:树之歌说课稿教案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以识字为主,怎样赋予单一的生字教学生动的形式,是激发学生识字兴趣、提高识字质量的关键。

1.多元化的识字方法,使学生获得丰富的识字体验。中国汉字是音形义的结合体,尤其是汉字的字形,能够引发学生思考识字方法。本课教学,我充分运用字理识字、看图识字、字歌识字、字族识字等丰富的识字方法打开了学生识字的空间,提高了识字质量,让学生感受到了中华汉字的趣味。

2.易操作的识字游戏,使学生在挑战中提高识字的主动性、积极性。立足于低年级学生易动、注意力容易分散的特点,我设计了一个个简单、容易操作,而且不花哨的小游戏,在游戏中读音、记形、应用,使学生在梯级渐进的过程中获得最佳的识字效果。

12、二年级上册识字2:树之歌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

二年级上册识字2:树之歌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

设计说明

这是一首介绍树木特征的归类识字儿歌,描写了11种树木,表现了大自然树木种类的丰富。一连串树的名字中蕴含着木字旁的汉字,让学生感受到汉字音形义结合的特点。因此,本课教学设计,体现三个注重:一是注重把识字教学寓于游戏活动之中,体现《语文课程标准》趣味性识字的原则;二是注重把内容理解寓于情境体验之中,使学生的识字学习活动变得鲜活起来;三是把感受汉语言文字的魅力寓于课外实践活动之中,让学生的识字视野变得开阔起来。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生字词卡片。

学生准备:借助拼音认读生字,努力将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直入课题,展开想象

1.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2.想象交流:请你闭上眼睛,轻轻地念几遍树之歌,此时你的脑海中仿佛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3.过渡:看到这三个字,我们仿佛看到了一棵棵树站在大地之上,撑开绿色的大伞,长得越来越强壮。你能说说自己都认识哪些树吗?

4.学生自由交流,说出各种树的名字。

设计意图:以想象打开树之歌的话题,互动交流对树的印象,为后面学习树的名称积淀积极的情感。

二、小组合作,初认词语

1.教师随着学生的交流,相机将写有树的名称的卡片贴在黑板上。

杨树 榕树 梧桐树 枫树 松柏 木棉 桦树 银杏 水杉 金桂

2.过渡:同学们知道这么多树的名字,可真了不起!(指黑板上的词卡)可是,你能在课文中准确地找出这些树的名字吗?

3.小组合作,识记生字。

(1)自由朗读儿歌,把树的名字画出来,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到课文或生字表中查找音节,圈出来。

(2)大声读一读圈出的音节,再看一看对应的生字,多读几遍。

(3)小组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

4.汇报学习成果,集体检测。

(1)合作交流,游戏识字。

①游戏一:捉迷藏。教师再次出示带树名的词语卡片,提问:在这些词语中隐藏着一些生字宝宝,你能找到它们吗?

②教师随着学生的回答板书生字:梧、桐、枫、松、柏、桦、杉、桂。

③游戏二:寻宝。你能快速识记这8个生字吗?把你的好方法分享给大家。

预设:

A.字族识字。

这些字都是木字旁的字,木字旁通常都表示与树木相关。

B.字理识字。

(课件出示杉的字理图)杉右边彡表示像毛一样的花纹,而杉树的叶子就像针一样细,形状有点儿像毛。

C.形声字识字。

梧桐枫柏等是形声字,左边木是形旁,表示这些字都与树木有关,右边是声旁。

D.字歌识字。

用手把它挂,女孩玩娃娃。人好成佳话,木到开桂花。

E.看图识字。

(课件出示一个老公公靠在树上的图片)老公公靠在木头上,就是松。

(课件出示一个木桩旁堆着两堆土的图片)木桩旁两堆土,就是桂。

④游戏三:开火车。开火车认读字卡,并口头组词,也可以鼓励学生用这些生字造句。

(2)小组内读黑板上的词语,最先会读这些词语的同学当小老师,领读每个词语。

(3)过渡:小朋友们可真是识字高手!可是,除了表示树木名称的8个生字,还有7个生字宝宝藏在了课文中,一直淘气,不肯出来。快把它们找出来吧!

①课件出示7个生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②交流识字方法。

③注意纠正字音:          

后鼻音掌、装、疆,翘舌音守、掌、装,要特别注意耐的读音。这些生字基本是儿歌中的韵脚,可结合儿歌朗读进行正音。

(4)识记生字字形,理解字义:

采用多种方法识记。如 疆字可运用字理识字的方法识记,疆字的左边是一个弓字和一个土字,表示以弓记步来丈量土地,右边三横两田表示田之间的界限。耐和守可借助语境识记,结合桦树耐寒守北疆来猜测耐的大概意思,通过组词忍耐、耐心、耐力巩固识字。掌字可结合生活实际进行识记,如通过指指手掌,摸摸掌心这些动作识记,银装化可以列举相关词语银行服装化石等进行识记。

设计意图:学生学习成果的取得,首先取决于学习动机、兴趣、主动性。本环节设计以游戏为主,师生互助采用多种方法识字、识词,最大限度地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同时最先学会的同学会成为领读的小老师,这又成为一种激励学生积极识词的有效手段。

三、巩固生字,指导书写

1.出示本课要写的带木字旁的生字,引导学生再次认读生字。

2.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字在书写上有哪些共同点。

图片强调木做偏旁时,最后一笔捺要变成点。

左边木字旁要写得稍长,稍窄,左右部件相互协调。其中杨、桐、松、枫、柏都是左高右低,只有棉和杉左右相近,右边略长一点。

3.课件出示书写动漫,重点指导杨、杉并范写。

杨:右部首笔横折折折钩一笔写成。

杉:右部三撇等距,起笔撇上下对齐,第三撇最长。

4.学生先描红,再独立书写生字,教师巡视指导。

5.集体评议。

设计意图:本课生字比较有特点,因此引导学生进行归类书写,把带有木字旁的生字放在一起,让学生对整个字形有所把握,降低了书写难度,提高了学生的书写兴趣。通过评议,引导学生揣摩字形,把字写好看。

四、完成练习,拓展延伸

1.课后读一读,记一记是8个与植物相关的词语,请你读一读,要读准每个字音。

2.在家人的帮助下查找这8个与植物相关的词语的资料,看一看,它们分别是什么样的植物或者是植物的哪一部分?

设计意图:借助资料,识记课后的8个词语,在读准字音的同时丰富了学生对词语内容的理解。

第二课时

一、游戏引入,温故知新

1.板书课题,引发交流:上节课,我们在《树之歌》这篇课文中,认识了哪些树?学生说树名,并在桌上的词卡中找出这些树的名字,贴在黑板上。

2.游戏:猜一猜,请你根据老师的描述,对照图片,猜出是哪一种树。然后从黑板上摘下它的名字,领大家读一读这个词语。

3.齐声诵读课文。

设计意图:设计游戏活动的目的,一是在趣味中巩固生字词;二是在趣味中巩固内容。

二、互动交流,了解内容

1.导学:你见过这些树吗?它们各自有哪些特点?

2.引导学生自由朗读课文:除了我们知道的这些特点,这些树还有哪些特点呢?快点儿读一读课文,找一找这些树的特点吧!

(1)自由朗读课文,要读准每个生字的读音。

(2)再次朗读课文,要把句子读通顺,遇到读不通之处,可以多读几遍,也可以请老师示范。

(3)大声朗读课文,要将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图片指导朗读时,要注意诗歌的韵脚,让学生读出韵律感。

(4)每种树有什么特点?画出有关的句子,再和小组同学说一说。

3.指名朗读课文。

4.课件出示杨树、榕树、梧桐树、枫树、松柏的图片,引导学生根据课文,说出每幅图介绍的是哪一种树。

长得高的是杨树。(学生回答后,板书:杨树高)

长得很粗壮的是榕树。(学生回答后,板书:榕树壮)

树叶像手掌的是梧桐树。(学生回答后,板书:梧桐叶如掌)

秋天,枫树叶子红红的。(学生回答后,板书:枫树叶儿红)

一年四季都是绿色的是松柏。(学生回答后,板书:松柏披绿装)

5.课件出示前两句韵文,指导学生自由朗读后,齐声诵读。

杨树高,榕树壮,梧桐树叶像手掌。枫树秋天叶儿红,松柏四季披绿装。

6.学生对照黑板上的杨树、榕树、梧桐树、枫树、松柏的词卡,说一说,背一背这几句韵文。

7.过渡:杨树、榕树、梧桐树、枫树、松柏都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树木,木棉桦树银杏水杉金桂又是什么样的树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的后两句。

8.学生自由读后两句,一边读一边说一说木棉桦树银杏水杉金桂的特点。

9.课件逐一出示木棉桦树银杏水杉金桂的图片,师生互动,交流它们的特点。

预设:木棉树喜欢生活在暖和的南方,开花的时候满树鲜红。(学生回答后,板书:木棉喜暖)

桦树不怕冷,耐寒,喜欢生活在北方。(学生回答后,板书:桦树耐寒)

银杏树是最古老的树,被称为活化石。(教师补充一些资料,让学生了解植物中的活化石)

水杉树是我国特有的树种,也是一种古老的树。(学生回答后,板书:银杏水杉活化石)

金桂开花,花香浓郁。(学生回答后,板书:金桂满院香)

10.课件集中出示后两句韵文,指导学生自由朗读后,齐声诵读。

木棉喜暖在南方,桦树耐寒守北疆。银杏水杉活化石,金桂开花满院香。

11.学生对照课件上的木棉桦树银杏水杉金桂的图片,说一说,背一背这几句韵文。

12.引读全文:丰富的树种装点了美丽的世界,让我们一起大声地、流畅地读一读这篇课文。

13.在正确朗读的基础上,再借助填空、图片,逐步引导学生进行记忆、背诵,如杨树__________,榕树__________,梧桐树__________,并在熟背儿歌的过程中了解这些树木的特点及习性。

设计意图:此环节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充分发挥图片直观形象的再现作用,拉近学生与陌生树木之间的距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既巩固了生字,又理解了文本内容。借助填空、图片引领学生记忆、背诵儿歌,在背诵过程中培养学生提取重要信息的能力。

三、观察指导,练习书写

1.课件出示要写的生字,引导学生观察生字的笔画特点。

2.学生交流后,教师相机点拨:

壮共6画,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左长右短。注意右边是士,不是土。

化共4画,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左右等高。注意笔顺,右半部分先写撇,后写竖弯钩。

3.教师在田字格中范写,引导学生观察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4.学生先描红再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5.教师利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学生的书写作品,师生共同评议:哪些笔画写得好?哪些地方需要改进?

6.根据老师和同学的建议修改自己写的字。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第一学段要指导学生写好基本笔画、基本结构和基本字。因此,要引导学生依据字形特点找书写规律,针对难点详尽指导,从而在有效的时间内提高学生的书写质量。

四、完成练习,知识拓展

1.课件出示课后的三个句子,引导学生正确朗读句子。

(1)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2)树高百尺,叶落归根。

(3)树无根不长,人无志不立。

2.讨论交流:试着说说这几句话的大概意思。

3.针对学生的交流,教师相机解析。

(1)一棵小树长成材需要十年,一个人要想成才需要更长久的时间。

图片在理解含义的过程中教师要适时进行德育渗透,教育学生做有用的人,做有志向的人。

(2)树长得再高,树叶还是要回到树根。常用来说人离家再远,还是要回到家乡。

(3)树没有根怎么能生长呢?人没有志向也不能成功。

4.师生合作对读这三个句子,齐声诵读句子,尝试背诵句子。

5.知识拓展:

你还知道哪些与树有关的名言?请你在家人的帮助下查找有关的资料,简单抄写在小卡片上,和大家分享。

设计意图:语文课堂只是语文学习的一个小空间,设计拓展内容能够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进大语文的空间,学习更多的知识,认识更多的汉字。

13、二年级上册口语交际:有趣的动物说课稿教案教学教学反思

二年级上册口语交际:有趣的动物说课稿教案教学教学反思

口语交际是听与说互动的过程。《有趣的动物》这节口语交际课,说的要求是把动物的特点说清楚,说有趣;听的要求是有不明白的地方,要有礼貌地提问或补充。

二年级学生对有趣的动物这个话题很感兴趣,有较强的交流愿望。但是有以下几个难点:

1.低年级学生语言简短,词汇匮乏,表达不规范。学生觉得动物有趣,但不知道怎么把动物的特点说有趣。2.现在城市的孩子接触动物的并不多。即使养过动物的孩子,由于年龄的特点,他们对动物缺乏细致地观察。如果没有唤起生活的经验,他们也会觉得无话可说。

我觉得本课教学,做得比较好的地方就是针对以上难点,我引导学生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了学生的经验和语言表达。

我示范介绍泰迪狗的样子,让学生猜是什么狗,并说清理由。这个过程实际上教给学生如何把动物说有趣的方法:可以说说动物有趣的地方像什么,动物好像在说些什么;可以说说这个动物的什么特点有什么作用;

还可以联系生活中的事情,说说动物的有趣之处。事实证明这样的教学设计是符合低年级儿童的学情的,当儿童生活记忆的闸门被打开了,表达的欲望就被激发出来了,那种充满稚气、显露天真、无拘无束的表达,就有了一次次精彩的课堂生成。

低年级口语交际主要评价学生口语交际的态度和习惯。最后一个环节创设了

一个社会中真实存在的交际情境,学生在情境中体验游客和讲解员的角色,在反复训练中强化说提问和补充这三种能力。这些说话的习惯可以迁移运用于学生的日常交际,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交往能力,使学生成为文明有礼的社会公民。

14、二年级上册课文2我是什么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与反思

二年级上册课文2我是什么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与反思

《我是什么》是一篇科普短文。课文采用拟人手法,以第一人称我的叙述方式,并结合谜语的形式,图文并茂地向学生展示了水在不同的条件下,会呈现出的不同状态以及水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利弊。文中始终不点明我就是水,而是通过水的形态变化和与人类关系的描写,让读者去猜,更增加了文章的趣味性。全文共五段,重点内容可分为三个部分:水的变化;水的形态;水给人类带来的利弊。

【说理念】

本课设计遵循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注意激发学生兴趣的理念,以学生为主体,让每个人有尝试的机会和自主选择的权利。力求采用自主、合作地学习方式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中,相互启发,拓展思路,分享学习之乐。让学生在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氛围中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变被动地学为主动地学。

【说目标】

1. 学会14个生字,会认9个生字。

2. 能正确读写要求学会的词语。会用温和说句子。

3. 知道水在一定条件下会变成汽、云、雨、雹子和雪;了解水既能给人们带来好处,也能给人们带来灾害。教育学生爱护水资源,保护水资源。

4.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了解水的三态变化。

【说教法】

低年级阅读教学应把词句训练放在首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自主、合作的精神。本节课,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三种教法:

1. 直观演示法。

通过生生互动演示、师生互动演示,发挥学生各种感官功能,让学生在动脑、动口、动手中参与训练,激活思维,读懂课文的词句。

2.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这节课,我制作了优秀的课件,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去诱发学生的情感。是他们兴趣盎然地参与教学活动。

3. 鼓励欣赏法。

在小组中、班集体中的点评,主要是鼓励学生充分地展示才能,满足他们希望得到赞许、羡慕,体会成功的心理特点,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增强学习的信心。

【说学法】

1. 自主学习法。

2. 合作学习法。

在教学中,我主要渗透了以上两种学法的指导。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面对面地听、说、读、问、评、议等去实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并根据阅读教学的特点,坚持把读的训练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力求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

【说教学】

在此基础上,充分利用互动的形式,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研读全文。

一、巧设悬念,初步感知。

由师生互相介绍自己,引出我们每个人都知道自己是谁,可是有个小朋友却不知道自己是谁,我们帮他猜猜好吗?此时,学生的注意力高度地集中,迫切地想知道谜底。紧接着,教师范读课文,学生积极地开动脑筋,猜出谜底就是水。

二、通读全文,整体感知。

1. 自由读课文,说说你是怎么猜出来的。

2. 你喜欢这篇课文吗?将你最感兴趣的自然段多读几遍。

3. 全班交流,教师随机指导认读生字、新词。

此环节是让学生在充分朗读课文的基础上,自主选择喜欢的段落进行交流,整体感知课文,达到生生互动。

三、师生合作,小组研读全文。

1. 请你根据课文内容向别的小组同学提问。但是,你必须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而且,这个答案必须在书上。

2. 学生自由读课文,准备问题。

3. 小组交流问题。

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仔细地读每一句话,精心地设计问题。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合作交流,集思广益,完善问题,进一步达到生生互动。

4. 学生一问一答,教师根据学生问题随机重点指导。

教师通过本课的三种教法,对学生进行词句训练。如:利用直观演示法理解关联词一就;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区别落下来、打下来、飘下来,理解暴躁等词语;通过想象和联系生活实际,学会用温和说话。并将鼓励欣赏法贯穿始终,如:你听得真仔细;如果你的声音再大一点就更好了。

在这一环节中,从始至终教师在一步一步引导学生学会知识,充分体现了小组互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师为主导,生为主体。

5. 梳理全文,完善板书。

6. 学到这里,你还想了解哪些课文里没有的有关水的知识呢?学生自由提问。

此环节,教师并不急于回答学生的问题,而是将问题延伸到课外,并教给学生寻找答案的方法,达到再探新疑的目的。

四、扩展练习。

出示三项作业,学生任选其一。

1. 你在生活中看到过水在变吗?举例子说说,再写下来。

2. 收集有关水对人类所做的贡献和带来灾害的资料。

3. 说说人类想出了哪些办法使水只做好事,不做坏事。你还有别的办法吗?

学生在学习上是有所差异的,此选择性作业涉及到说、写、收集三方面,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选择。

【说效果】

按照上述教学方法施教,应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一些简单的问题,学生通过生生互动自己就可以解决,对于学生的难点则需通过小组互动和师生互动来解决。

15、二年级上册课文21雪孩子说课稿教案教学反思

二年级上册课文21雪孩子说课稿教案教学反思

教学本课,我主要从以下几点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1.注重能力的培养。在学习生字新词时,我遵循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原则,引导学生利用多种途径识字,注重识用结合。由读词到学字,再把生字送到课文中读文,有针对性地指导生字较多、较难读的句子,循序渐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时,进行适当的提示,降低概括难度,逐步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2.重视朗读训练,引导合理想象。我把教学的主要活动放在读上,由初读入情到读中生情再到想中悟情。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引导学生在朗读中理解文本,体会情感。为了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想象空间,我引导学生想象小白兔和雪孩子玩耍的各种情景,体会小白兔和雪孩子之间的快乐;想象小白兔家着火时的危险情况,雪孩子救小白兔的情景,体会雪孩子的勇敢。通过想象,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提供多样表达机会,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雪孩子的无私感动着小白兔,美好的童话故事感动着我们。在教学中,我结合文本内容,创设机会鼓励学生进行说话练习,使学生在接受思想教育的同时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提高表达能力。同时,我还鼓励学生摘抄喜欢的词句,培养学生积累好词好句的习惯;通过续编故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体现了将课内学习延伸到课外的理念。

16、二年级上册课文19古诗二首敕勒歌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与反思

二年级上册课文19古诗二首敕勒歌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材说明:

《敕勒歌》选自《乐府诗集》,是南北朝时期北朝民歌的代表作之一。敕勒,当时北方少数民族之一。民歌歌咏了大草原苍茫辽阔、壮丽富饶的风光,抒写了敕勒人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豪情。开头交代敕勒川位于阴山脚下,将草原的背景衬托得十分雄伟。接着用穹庐作比喻,说天空如毡帐,盖住了草原的四面八方,以此来形容极目远眺,天野相接,无比壮阔的景象。最后描绘了一幅水草丰盛、牛羊丰盛的草原全景图,有静有动,有形象,有色彩。全诗风格明朗豪爽,语言明白如话,具有浓郁的草原气息。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针对这一理念,本设计以北朝民歌《敕勒歌》为载体,引导学生通过想象画面,观察课文插图,理解诗意并从中获得情感体验,并在在多种形式的诵读中感受阅读的乐趣,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优美。

教学目标:

1.学写本诗中的两个生字苍、茫,结合诗句理解穹庐、笼盖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诗歌并背诵。

3.通过想象画面,观察课文插图,理解诗歌所表达的内容,感受草原辽阔壮美的风光。

教学重点:

通过想象画面,观察课文插图理解诗歌所表达的内容。

教学难点:

感受草原高远辽阔的美丽风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情导入

师:我们祖国风光秀美,山川壮丽,今天,老师带你们到草原去游一游。(课件展示草原风光的图片)看到这美丽的风光,你想用哪些词语或句子来表达出你内心的感受,快快来说一说!(师生交流)蓝蓝的天空,洁白的云朵,一望无际的草原,游牧民族可爱的家乡,在1600年以前,在这辽阔的大草原上曾生活着一个少数民族敕勒族,他们用一首优美的诗歌赞颂着自己的家乡敕勒歌,我们一起去看看那里的美景吧!(板书课题敕勒歌)

二、感知古诗内容,把握诗歌韵律

1.学生自读诗歌。(要求:请大家自由读古诗,借助拼音把每个字读音读准确,把诗句读通顺。)

2.出示字词,纠正读音。

出示词语:笼盖 穹庐 敕勒川 见牛羊

3.师范读,生跟读,体会诗歌的韵律。

三、品读感悟诗意,升华情感体验

师:草原那辽阔的风光,用无数的词汇也描述不尽。但在这首诗歌中,只用了27个字便描绘出了草原的景色。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品味这27个字,你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了草原的美?

1.品读重点句子,学生交流,教师相机点拔并板书。

⑴天似穹庐,笼盖四野。教师利用课件演示蒙古包的样子,鼓励学生自主表达,说出自己品读后的感受。指导朗读。

⑵天苍苍,野茫茫。学生自主表达对一两个小句的感受,教师出示课件帮助学生理解。相机板书。指导书写:苍 茫

⑶风吹草低见牛羊。

师:你能想像一下,在无边无际的草原上,碧绿的牧草是那么茁壮。一阵风儿吹来,草儿被吹得弯下了腰,你会看到什么?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呢?(学生交流)

点拨:这一句让我们看到了茂盛的牧草和肥壮的牛羊,写出了草原上的勃勃生机。

2.再读古诗,体会动静交织的美。

⑴ 师:在高耸入云的阴山的映衬下,辽阔无边的敕勒川更加吸引人。让我们满怀深情地一起赞颂这美丽的风光

⑵ 学生齐读。

四、想象诗歌画面,进行拓展延伸。

师小结:孩子们,在诗歌的长廊中,还有很多赞美草原的诗句,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幅秀丽的草原风景图,跟着老师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课件出示: 无边绿翠凭羊牧,一马飞歌醉碧宵。

无名《草原诗》

红树青山日欲斜,长郊草色绿无涯。

欧阳修《丰乐亭游春三首》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白居易 《赋得古草原送别》

板书设计:

敕勒歌

北朝民歌

天空 四野

想象画面

草地 牛羊

17、二年级上册口语交际:商量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与反思

二年级上册口语交际:商量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与反思

《口语交际商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使用商量的语气与别人交流。

2、商量时把自己的想法说清楚。

3、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激发他们表达的欲望。

教学重难点:

1、要用商量的语气。

2、把自己的想法说清楚。

一、导入

1、同学们,你们好!同学们这么热情有礼貌,宁老师喜欢你们。今天上课之前,老师给大家带来两个朋友。(出示小猪佩奇和爸爸的图片)

2、师:看来同学们都喜欢它们,让我们听一听它们在说什么吧?

(出示音频)

3、同学们,小猪佩奇和爸爸在说什么呢?

4、是啊,这就是商量。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口语交际课商量

二、创设情境,明确课题

1、在什么情况下需要与人商量呢?(PPT出示)

2、请同学们想一想,你和谁商量过什么事情呢?

学生一边说教师一边点评:

生活中,当我们需要寻求别人帮助的时候,要与人商量。

自己拿不定主意的时候,要与人商量。

与别人意见不一样的时候,要与人商量。

3、小结:老师发现同学们想要商量的事情真多呀!其实,在生活中学会与人商量还大有学问呢!

三、创设情境,指导说话。

1、那我们和别人商量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呢?今天宁老师给大家带来一段视频。(看两遍)

第一遍:请同学们边看边思考:他们在做什么?结果怎么样?

第二遍:请同学们边看边思考:他们为什么商量没成功?我们应该怎样帮助他们,让商量更加和谐愉快?

2、同学们,小明和小丽商量成功了吗?为什么商量不成功呢?

生:没礼貌

师:是的,与人商量要讲礼貌。那你们知道生活中有哪些常用的礼貌用语吗?

生说师小结:同学们说得真好,老师也为大家总结了礼貌用语十一字,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

请、您、您好、对不起、谢谢、再见(ppt出示)

师:希望同学们在下面的学习、说话、表演中要用上这些礼貌用语,请同学们再仔细想一想,小明和小丽商量不成功还有什么原因呢?

生:语气不好

师:是的,语气不好会让人听了心里不舒服,视频中的小明是怎样说的?

师:那应该怎样说才会让人觉得态度诚恳,心里舒服呢?

师:是啊,用上能不能、行吗、好吗这些商量语气词会让对方听起来心里舒服,觉得你态度诚恳。老师也为大家总结了商量语气词,让我们一起读一读吧!

能不能、可以吗、好吗、行吗(ppt出示)

师小结:希望同学们在与人商量时要用上文明礼貌用语和语气词,做到

态度诚恳讲礼貌。(ppt出示)

师:同学们除了以上原因,他们商量不成功最重要的原因是什么呢?

生:理由没说清楚

师:与人商量时需做到:摆出理由细细谈。(ppt出示)

3、那他们商量不成功,仅仅只是小明的问题吗?

师:是啊,商量时双方都要做到:态度诚恳讲礼貌,摆出理由细细谈。

4、看来,同学们通过学习、讨论,都明白了与人商量时要注意的事项,宁老师用他们编成了一首好听又好记的《商量拍手歌》,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吧!

商量拍手歌(PPT出示)

你拍一,我拍一,

学会商量解难题。

你拍二,我拍二,

态度诚恳讲礼貌。

你拍三,我拍三,

摆出理由细细谈。

你拍四,我拍四,

有商有量不生气,

和谐交流心欢喜。

5、让我们也来读一读吧!(配乐全班朗读)

4、下面,让我们用拍手歌上的方法,再来演一演小明和小丽,让他们商量的更加和谐愉快!谁来演小明?谁来演小丽?

(1)第一组商量成功。

点评过渡:看来,他们是好朋友,所以很快就商量成功了!但是生活中还有别的可能性呢?哪个小组愿意来展示一下。

(2)一组表演商量不成功

点评过渡:我们生活中与人商量,既可能成功,也可能不成功!但无论结果如何,在商量的过程中都要做到:态度诚恳有礼貌,摆出理由细细谈。

(3)师:同学们,小明除了和小丽商量和同学们商量,他还可以找谁商量呢?

生:老师、家长。

(4)同学们,与不同的人商量要用上不同的方式和语气喲!那么和老师商量该用什么方式和语气呢?谁来和宁老师演一演?

点评:你真是一个尊敬老师,懂礼貌的孩子!

(5)如果,我是你的妈妈,那商量又该用什么方式和语气呢?你还能再演一演吗?

点评:你们看,他和妈妈商量的多亲密啊!掌声送给她!

(6)同学们,刚才他和老师商量和家人商量都注意了不同的方式和语气,商量的非常和谐愉快!那么,同学们想不想试一试呢?但要用不同的方式哟!

请问你想演什么角色?老师还是家人?(分别点两组展示)

(7)总结:是啊,在生活中,我们总是和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在和他们交往中,我们说话的方式和语气都是不一样的,我们只有认清交际的对象,采用最得体、最合适的方式和语气,才能让彼此的交流更加和谐愉快!

四、再创情境,层层深入

过渡:看来同学们已经学会如何与人商量了,现在,宁老师要考一考你们:

遇到下面情况,你会怎样和别人商量呢?(PPT出示)

情景一: 向同学借的书没有看完,想再多借几天?

情景二:最爱看的电视节目就要开始了,但爸爸正在看足球比赛。

要求:(1)请同学们在小组内商量一下,选择你们感兴趣的情景,说一说,演一演。

(2)小组内其他成员要认真倾听、提出建议。

3、小组讨论。

4、小组展示表演、点评。

五、联系实际,拓展训练

1、师:同学们,生活中除了自己的事情需要商量,还有很多集体的事情需要大家一起来商量。六一儿童节马上就要到了,我们班要出一个节目,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商量商量,到底出什么节目好呢?请同学们出出妙招!

2、生举荐

3、师:同学们的建议都很好,那我们到底选谁呢?这样,我们集体再商量到底选谁代表我们班去参加六一汇演,注意一定要把理由说清楚。

4、师:经过大家商量,决定

六、总结

你们看,学会商量能帮我们解决好多难题呢,所以我们在与人交往时可要多注意说话的态度与方法哟!下面就再次用《商量拍手歌》结束我们今天的学习。

七、板书:

商量

态度诚恳讲礼貌

摆出理由细细谈

18、二年级上册课文14我要的是葫芦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与反思

二年级上册课文14我要的是葫芦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与反思

设计说明

本课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写的,开头和结尾之间存在着鲜明的对比。针对这个特点,教学中采用了变序阅读法,先学习第1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再让学生带着可爱的小葫芦为什么会落了呢这个问题学习中间两个自然段。在自主探究中感悟这个问题,在朗读、想象中理解人物的心理活动,在讨论交流中领悟故事说明的道理。教师始终扮演引导者、点拨者的角色,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很好地培养了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1.与葫芦相关的工艺品、图片、视频。

2.生字词卡片,句子训练的课件。

学生准备:生字卡片。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借助插图,谈话揭题

1.导入: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了一件礼物,你们看这是什么?(出示葫芦实物,课件出示带拼音的葫芦二字)教师指导学生注意芦在词语葫芦中读轻声。相机介绍葫芦自古以来的功用、葫芦文化。(课件出示相关葫芦制品、葫芦工艺品图片)

2.揭题:同学们,刚才我们认识了葫芦,接下来,我们就来学习一个关于葫芦的故事,故事的题目是我要的是葫芦。(教师板书题目,学生读题目)

3.质疑:读了题目,你最想知道什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谁要的是葫芦?他得到葫芦了吗?)

设计意图:图片与生字结合,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利用图片,引导学生将字形与字义联系起来,提高识字效率。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课件出示自读提示,引导学生自读课文。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预习时圈画的生字多读几遍。

(2)引导学生和同桌交流你是用什么方法来记住生字的。

2.学生自由读课文。

3.教师检查学生识记生字的情况。

(1)鼓励学生举手对老师、同学大声说说自己识记生字的金点子。

(2)学生汇报识字方法,教师相机激励、指导。可以指导学生根据字的偏旁,判断该字的字义与什么有关,如:盯和眼睛有关;棵和树木有关;怪、慢都是竖心旁,跟心里的想法、感受有关。可以指导学生采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识记,如:葫、芦、感、蚜、盯这5个字。赛可以通过和熟字寒比较来记忆字形,赛过是比过的意思。

设计意图:谁都希望体会成功的喜悦。在生字教学的环节,教师给孩子们创设了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让他们大声地读、大声地说,在教师的激励中获得成功的愉悦感,产生学习的自信心。

三、词句训练,感知内容

1.教师用课件出示葫芦藤的图片,提醒学生读好藤的读音,藤是后鼻音。借助插图,了解藤的特点,识记藤字。再指名读葫芦藤,然后引导学生发现:三个字都是草字头,草字头的字大多跟植物有关。

2.课件出示下列句子,指导学生逐句朗读,注意句中的停顿,并相机进行词语的运用练习。

(1)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

(2)他盯着小葫芦/自言自语地说: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

图片 朗读时,第(2)句要读出期盼的语气。第(3)句要读出疑问的语气。

(3)那个人/感到很奇怪,说: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要的/是葫芦。

(4)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

第(1)句。

明确雪白是表示颜色的词语。此处可进行词

语拓展练习,如橙黄、湖绿等。 图片

课件突出雪白,引导学生说说雪白的近义词是什么。(洁白)还有什么东西也是雪白的?(雪白的棉花、雪白的云朵)鼓励学生用雪白说一句话。随文识记谢字,谢在日常生活中,大多表示感谢、谢谢,而在这里指葫芦花谢了。可以用查字典的方法,进一步理解谢的意思。

第(2)句。

课件突出自言自语,引导学生理解自言自语是自己跟自己说话的意思,并引导学生思考:在什么时候才自言自语?并用自言自语说一句话。观察插图中人物的神情、动作,进一步理解盯是指注意力集中地看,比看更进一步。

第(3)句。

读出反问的语气。

第(4)句。

课件突出慢慢,指导学生用这个词说一句话。

3.引导学生再读读这些句子并思考:从句子中读懂了什么?发现了什么?

设计意图:挑选课文中的几个句子让学生朗读,一是为了引导学生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和运用词语,丰富语言积累;二是为了引导学生从句子中发现一些信息,从而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四、巩固生字,指导书写

1.巩固生字。

(1)课件出示字谜,引导学生猜是什么字。

①领队在前。(邻)

②有眼不见灯火。(盯)

(2)鼓励学生编字谜或做动作,大家猜字。

猜字谜,如:治,水在台边;怪,又下有土,心在一旁,与奇连用,并不寻常。

做动作,如:想、盯。

2.指导书写。

(1)课件出示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棵、盯、治、怪。读一读,说一说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

(2)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棵:左窄右宽,左高右低,果的撇、捺要舒展。

盯:左窄右宽,左高右低,丁的横拉长些,竖钩收笔靠近竖中线。

治:左窄右宽,左低右高,第四笔撇折的折点在田字格的中心左侧。

怪:左窄右宽,左高右低,又捺舒展,右下部土最后一横不宜超出横撇和捺的宽度。

(3)学生在书上描红、书写,然后组词。

(4)让学生把写得最满意的字拿给同桌看,并介绍经验。

设计意图:用猜字谜、做动作的方式,使学生在轻松的课堂氛围中巩固生字,激发了学生主动识字的兴趣。

五、巩固练习,回顾总结

1.选词填空。

结果  成果  果实

(1)种葫芦的人不治叶子上的蚜虫,(    )小葫芦一个一个都落了。

(2)我们要珍惜他人的劳动(    )。

(3)秋天,果园里(    )累累,一派丰收的景象。

2.总结:那么可爱的小葫芦,又有种葫芦的人天天看,细心呵护,为什么会一个一个都落了呢?下节课我们要帮种葫芦的人找找原因。

设计意图:本环节一是巩固学生对词语的积累,以及运用词语的能力;二是回顾课文内容,引发学生思考,为下一课时进一步分析课文做铺垫。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1.填上合适的词语。

葫芦藤(    )的葫芦藤(细长、美丽、绿色)

葫芦花(    )的葫芦花(雪白、美丽、可爱)

小葫芦(    )的小葫芦(可爱、绿色、嫩嫩)

蚜虫(    )的蚜虫(害人、可恨、讨厌)

2.选择几个自己喜欢的词语,说几句话。

3.导入: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这个关于葫芦的故事。(板书题目,指读题目)

设计意图:游戏活动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下文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看图比较,找出不同

1.看图说话。

(1)课件出示插图一。引导学生认真观察,说说图上的内容。

(2)课件出示插图二。引导学生认真观察,说说看到了什么。

2.课件同时出示两幅图,引导学生比较发现两幅图有什么不一样。

(1)人的表情不一样:一个是面带微笑,一个是满脸惊讶。

(2)葫芦的叶子不一样:一个是绿绿的叶子;一个是枯黄的叶子,有的还有小孔。

(3)葫芦不一样:一个是挂在藤上,一个是落在地上。

3.过渡:这两幅图为什么会不同呢?让我们赶紧走进课文,去读读这个故事吧!

设计意图:课堂导入环节的关键是激起学生的阅读期待。这里利用课文插图,让学生比较不同,从而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对故事的内容充满期待。

三、前后对照,提出问题

1.自读课文,找出描写这两幅图的段落。(学生自读后再交流)

2.指导学生学习第1自然段。

(1)课件出示课文第1自然段和第一幅插图。

(2)教师范读,学生思考:葫芦长得怎么样?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3)学生交流,相机课件出示: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啊!

(4)指导学生朗读第1自然段,抓住关键词每天、看几次指导重音朗读,读出对葫芦的喜爱之情。引导学生注意细长长满雪白多么等词。(板书:种葫芦 长叶、开花 结小葫芦)

(5)引导学生说出葫芦的生长过程。

3.指导学生学习第4自然段。

(1)课件出示第4自然段,引导学生自读。

(2)学生读后交流:要用难过、伤心、可惜的语气读,慢一点儿,声音低一些。指导学生朗读这个自然段。

4.学生交流质疑:这么可爱的葫芦,为什么最后落了呢?

设计意图:由图片到文字,让学生在读文中进一步体会前后的不同,从而提出最想弄明白的问题,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究意识。

四、探究问题,朗读感悟

1.读课文第2、3自然段,教师引导学生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说自己的理解。 

图片 引导学生了解因为所以是表示因果关系的关联词语。

2.指导学生读、悟句子。

(1)同桌分角色练习朗读,一人读描写种葫芦的人的心理及语言的句子,另一个人读描写邻居的语言的句子,一边读一边体会。

(2)课件出示下面的句子,引导学生朗读、感悟。

①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引导学生思考: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关注感叹号,读出满不在乎的语气。(板书:叶上长虫 不管)

②他盯着小葫芦自言自语地说: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

 

引导学生了解感叹句表示的感情有赞颂、

喜悦、愤怒、叹息、惊讶、伤悼等。图片

引导学生思考:从两个感叹号中读出了什么?要读出他盼望葫芦长大的急迫心情。(板书:只盯葫芦)

③一个邻居看见了,对他说:你别光盯着葫芦了,叶子上生了蚜虫,快治一治吧!

引导学生思考:邻居为什么这样说?要读出邻居为他着急的心情。(板书:邻居劝)

④叶子上的虫还用治?

引导学生思考: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关注问号,读出反问的语气。(板书:不治)

(3)男女生分角色朗读。

3.想象说话,引导学生体会这个人的心理活动。

(1)课件出示:

①有几个虫子怕什么!他认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叶子上的虫还用治?他想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学生自主交流。

①有几个虫子怕什么!他认为有几个小虫子不要紧的。

②叶子上的虫还用治?他想的是虫子生在叶子上,又没有生在葫芦上,他只要葫芦,不要叶子,所以叶子上的虫子不用治。(板书:只要葫芦)

4.组织讨论:他想得对不对?叶子上的虫到底要不要治呢?

(1)小组讨论。

(2)在班上交流自己的想法。

①他的想法不对,叶子上的虫子不治,就会越来越多,这样叶子就会被虫子吃光,葫芦就吸收不到营养,因此长不大。

②他的想法不对,叶子长得好,葫芦就长得好;叶子没了,葫芦就会落下来。

5.小结:看来,叶子和葫芦之间是有联系的,种葫芦的人只想要葫芦,却没想到叶子对葫芦的重要作用。叶子绿,葫芦就长得好;叶子黄了,葫芦就会落下来。(板书:结果 虫更多 葫芦黄、落)

6.品读感悟:指名读,评读,教师示范读,师生分角色读。

设计意图:围绕中心问题,指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采用读一读、说一说、议一议的方式,使学生由浅入深,由初步感悟到深入理解,通过不同形式的读,以读悟文,品析词句,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思考领悟,从而体会探究性学习给他们带来的乐趣。

五、讨论总结,揭示寓意

1.鼓励学生思考:种葫芦的人看到他的葫芦都落了,有什么表现呢?他会想些什么呢?

2.引导学生之间讨论,然后在班上交流。

3.引导学生思考:学了这个故事你懂得了什么?(板书:只要葫芦不管叶 叶枯果落无收获)

4.学生自由说,教师引导学生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我们不能只看重结果,而不重视过程的道理。

5.续编故事:第二年,那个人又种了一棵葫芦。这一次,他会怎么做呢?结果会怎么样呢?课后自己写一写。

设计意图:此环节通过讨论,深入体会种葫芦的人的想法,自然领悟了故事蕴含的道理。让学生课下续编故事,这是对课堂内容的延伸,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六、观察示范,指导书写

1.课件出示本课要求会写的字:谢、想、言、邻。读一读,说一说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

2.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谢:身居中,较瘦长,下面的撇右端不出头,寸的横笔写在横中线的上面。

想:上长下短,木末笔捺要变成点;心要略扁,第二笔是卧钩。

言:呈倒梯形结构,第二笔横要写得长些,下面两横要写得短些,三横等距。

邻:令的第二笔捺要变成点,阝的第一笔横撇弯钩一笔写成,写得大一些。

3.学生自行练习书写并组词。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每个学段都要指导学生写好汉字,要求学生写字姿势正确,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提高书写质量。本环节教师先范写,而且边写边提醒学生关注字的整体布局,关注笔画的书写要领,这样,长此以往,学生就会积累不少写好字的秘诀。

板书设计(略)

教学反思

课后,我让学生续写这个故事,给了学生一个开头第二年,那个人又种了一棵葫芦这样,不仅促进学生了解种葫芦的人错在哪个地方,进一步理解了寓意,而且锻炼了学生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19、二年级上册课文13寒号鸟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与反思

二年级上册课文13寒号鸟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与反思

《寒号鸟》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会正确书写却字。

3.分角色朗读课文。读懂课文,知道为什么喜鹊能住在温暖的窝里,寒号鸟却冻死了。

4.联系生活实际,加深对故事寓意的理解。

二、教学重点、难点

1.分角色朗读课文。读懂课文,知道为什么喜鹊能住在温暖的窝里,寒号鸟却冻死了。

2.联系生活实际,加深对故事寓意的理解。

三、教学准备 板书词条,图画

四、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

五、教学过程

(一)齐读课题,复习导入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寒号鸟》,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板书:寒号鸟)指名读,齐读。

2.这里有一个多音字,大家刚才读得很准确,在本课他读ho,他还有另一个读音,谁知道他读什么?

3.开火车读词语。

【设计意图】通过开火车的方式检查学生生字认读情况,进一步巩固上节课所学一类字和二类字。

(二)创设情境,朗读品味

1.词语读得这么准确,课文内容也一定难不倒你们,你知道这个故事里都有谁?瞧!他们来了,打个招呼吧!

2.你们知道他们的家在哪吗?谁能帮助他们回家?(板贴喜鹊和寒号鸟)我们一起去看看喜鹊和寒号鸟的家吧!(出示:第一自然段的内容)(配乐,齐读)

过渡:几阵秋风,树叶落尽,冬天快要到了。此时,喜鹊和寒号鸟在干什么呢?请同学们自己来读读第三自然段吧!(指名读,齐读)

3.小喜鹊是什么时候飞出去的?

4.小喜鹊起得可真早啊!天刚刚亮,小喜鹊就飞出去寻找做窝的枯草。它可能会飞到哪里找枯草?

过渡:为了寻找枯草,小喜鹊飞到了田野,森林,学校,高山,它到处寻找,这就叫做东寻西找。

5.我们的小喜鹊早早起来,到处寻找做窝的枯草,这是一只怎样的小喜鹊?(板贴勤劳)

过渡:在小喜鹊忙着做窝的时候,寒号鸟在干什么呢?

6.看到这样的寒号鸟,喜鹊跑来劝他了。它会对寒号鸟说什么?而寒号鸟又是怎么回应它的?

出示自读要求:自读3-4自然段,划出喜鹊和寒号鸟说的话。课件出示对话内容。

7.这真是是一只什么样的寒号鸟?(板贴懒惰)

8.懒惰和勤劳正好是一对反义词,在这里将喜鹊和寒号鸟做窝的态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板贴对比)

9.男女生分角色朗读。

过渡:天气越来越冷。冬天说到就到,寒风呼呼地刮着。(配乐)

10.引读:寒号鸟在崖缝里冻得直打哆嗦,(一边做动作,一边读)

11.句型练习:冻得直打哆嗦,冬天这么冷,还有可能冻得直( )。夏天特别热,我们就说热得直冒汗。如果在炎热的夏天,你看到有人吃着甜甜的雪糕,你会馋得直( )。

12.寒号鸟说明天就做窝,寒号鸟做窝了吗?(没有)

过渡:第二天清早,风停了,太阳暖暖的,好像又是春天了,喜鹊来到崖缝前第二次劝说寒号鸟。喜鹊说了什么?寒号鸟说了什么?

出示要求:自读67自然段,用划出喜鹊说的话,用~划出寒号鸟说的话。

13.课件出示喜鹊和寒号鸟的话。

(1)解释得过且过并适时指导朗读。

(2)同桌合作表演读。

14.师生合作读第三自然段。

过渡:寒冬腊月,大雪纷飞,天气更冷了。(配乐并出示视频)

15.课件出示内容。

句式练习:冷得像冰窖。当天气非常非常热得时候,我们就会说热得像蒸笼。有人跑步非常快,快得(),慢得像( )

16.小结:像这样的得字短语还有很多很多,我们可以把它运用到我们的写话中去,让句子变得更加生动。

17.对比两次寒号鸟说的话。

第一次,它说到明天就做窝,明天他做窝了吗?

第二次,它又说到明天就做窝,他每一次都说明天做窝,但最后行动了吗?(没有)因为他把事情永远放到明天,今天只用来(睡觉和玩耍)

过渡:所以寒号鸟的结果是可以想到的,齐读最后一段。

18.思考:为什么喜鹊能住在温暖的窝里,寒号鸟却冻死了?

19.说话练习:在我们生活中,有很多像寒号鸟一样的人,你想对像寒号鸟一样的人说什么?

过渡:有一首古诗词也告诫像寒号鸟一样懒惰,得过且过的人,要珍惜时间,今日的事情今日做,不要拖到明天。否则就是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出示:古诗《明日歌》

过渡:这样的道理还在我们的歌曲里。(课文内容编入歌曲)

明日复明日 明日何其多 我生待明日 万事成蹉跎

石崖缝做窝 它叫寒号鸟 勤劳衔枯草 喜鹊不骄傲

声声苦劝告 懒惰不动摇 寒冬风狂嚎 崖缝像冰窖

哆啰哆啰啰 反复苦哀号 太阳出来了 枝头空呼喊

明日复明日 明日何其多 我生待明日 万事成蹉跎

【设计意图】通过引读导入课文学习,为学生创设了故事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图文对照,让学生对寒号鸟和喜鹊的住处有一定的了解。这个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很生动,主要通过人物的语言来呈现各自的特点。细致的朗读指导,能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到人物形象的特点。此外课文内容编入儿歌,在课堂中融入音乐课堂的教学模式,学科整合。激发学习兴趣。

(三)总结

学了这个民间故事,我们懂得了不能像寒号鸟那样得过且过,而要像喜鹊,看得远,做得早,明白美好的生活要靠辛勤劳动来创造,懒惰散漫就什么也得不到。

20、二年级上册课文12坐井观天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与反思

二年级上册课文12坐井观天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与反思

大家好,我是______,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坐井观天》(板书课题)。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生、教法、学法、

教学流程、板书设计几个方面来向大家详细说解我对这节课的安排。

一、说教材

《坐井观天》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三册第四单元第十二课。这是一篇寓言故事,讲的是青蛙和小鸟争

论天的大小,告诉我们像青蛙这样目光狭小,所见有限,还自以为是,是不对的。《坐井观天》位于本单元四篇课

文中的第三篇,上承《捞月亮》、《狐狸和乌鸦》,下跟《小马过河》。它处于由知识的学习向知识的运用转化的过渡

位置,因此,它是本单元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阶段中的一架云梯,是从掌握知识逐步向能力转换的一架桥梁。

(一)教学目标:

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预设以下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①学会 7 个生字和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着重理解坐井观天、大话、无边无际等词的意思。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能力目标:

通过朗读,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懂得坐井观天这个成语的比喻意思。

3. 情感目标:

教育学生:像青蛙这样目光狭小,所见有限,还自以为是,是不对的。

(二)教学重点、难点

课文四至七自然段青蛙和小鸟的对话是教学的重点。

理解坐井观天的寓意是教学的难点。为突破教学难点,让学生创造性地学习,可采用以下方式来培养学生自

主探究的能力:

(1)图文结合,理解词意,学生模仿动作,理解词意;

(2)做实验,体验观天。学生用纸圈成筒,体会青蛙之所以认为天只有井口大,是因为高高的井壁挡住了

它的视线,从而揭示寓意;

(3)借助情境,动画演示小鸟漫游,体会小鸟见多识广;

(4)设计跳出井口,启迪学生创造性地想象,深化认识。

二、说学生。

为了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我对学生的情况做了如下分析:(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对任何事物都充满好奇

心)

三、说教法

根据寓言故事的特点及本课的语言特色,教学中,以青蛙与小鸟的三次对话为线索,以读代讲,以读促学,让学

生在读中悟情明理。引导自由阅读,自由表达,打好自主学习语文的基础。再有,低年级学生喜欢直观、形象、

生动的画面,为贴近学生实际,可采用简笔画、录像、动片演示等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具体教法如下:

1. 动画激趣法。低年级的学生都比较喜欢直观形象的内容,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充分发挥文中插图的作用,以帮

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习兴趣。

2. 实验法。学生用纸圈成筒,体会青蛙之所以认为天只有井口大,是因为高高的井壁挡住了它的视线,从而

揭示寓意。

3. 情境演读法。叶圣陶先生认为:语文教学最基本最好的方法就是读。我采用多种形式朗读:范读,自由读,表

演读,分角色读等,力求达到以读代讲,以读悟情的教学效果,突破教学难点。

四、说学法

新课标要求,语文课程一定要使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学生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

就会产生两个飞跃:一是由学会变为会学,二是由被动地学变为主动地学,达到自能读

书,不待老师讲。的理想境界。这样,学生的主体意识被大大激发,其学习效率就会大大提高,做到事半功倍。

学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本课时,可以结合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指导学

生自由选用读、说、背、演等学习方法,结合比较朗读、想象情境、直观理解、做实验等学习方法,真正达

到教是为了不教这一教学的最高境界。在阅读习惯方面,着重培养学生解疑阅读,学会自学,学会积累的良

好习惯。

五、说过程

围绕教学目标,紧扣课标理念和教材内容,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教学思想,体现以

读为本,以读促学的教学方法,注重看、听、说、读、练的教学思想,可安排两个课时完成。

下面具体说第一课时的教学步骤:

(一)启发谈话,引入新课。从学生实际生活中,所见到事物谈起,引导学生说说天有多大,引入课题,释题质疑。

(二)图文结合,理解词意。借助图片动画弄懂落、井沿,在简笔画中贴图找青蛙与小鸟的位置。

(三)指导朗读,启发想象。(1)学生听老师范读,听学生朗读,在听中感悟语言;(2)个别读、齐读、小组读、

分角色读、比赛读、引读等形式达到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的效果;(3)重点引导体会问号和感叹号的语句所表达的

不同语气,从小鸟漫游的画面想象走过的地方,领悟出小鸟眼界宽,看得多,见识多。

(四)突出重点,解决难点。

(1)通过动作表演理解课文。

(2)通过卷纸筒观天,懂得青蛙认为天只有井口大的原因。

(五)总结学法,引导自学。检查效果,完成练习。

(六)角色表演。假设情境,创造思维,练说:青蛙跳出井口的情境。

(七)归纳总结,提示寓意。

六、说板书设计

一个好的板书,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能把课文的思路、教师的教路、学生的学路融为一体,本着板

书为教学服务的目的,在板书中,我利用简笔画和图片吸引学生,理解课文,提示寓言。板书如下:

坐井观天

小鸟 天 无边无际 看得多 见得多

青蛙 天 井口大 看得少 见得少

以上,我从教材、学生、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六个方面对本课进行了说明,我的说课到

此结束,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21、二年级上册课文10日月潭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与反思

二年级上册课文10日月潭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与反思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日月潭》是人教版第四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本课介绍了日月潭的秀丽风光,表达了作者对我国领土上宝岛台湾的热爱之情。阅读此文,不仅要领略到日月潭秀丽的风光,而且要体味到对祖国美景的由衷赞美和期盼祖国统一、亲人团聚的深厚感情。因此,要体会文中深厚感情,就必须把文中要求认识的字词掌握,把课文读通,在读中干悟。

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写景类文章,作者以清晨和中午两个特写镜头展示了日月潭的秀丽风光,表达了作者对宝岛台湾和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文章结构清晰,景美情浓,如诗如画的自然景观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教学中教师要利用多媒体课件资源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美文美读,丰富内心体验,逐步提升人文素养。二年级学生很少有人去过台湾和日月潭,但有可能在课外书或电视上对这里有所了解。课前教师要布置学生继续查找相关资料,并拓展文本,开展宝岛台湾知多少的实践活动,提高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9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并积累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读通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3.有热爱宝岛台湾和盼望祖国统一的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

1.认识9个字,会写3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积累语言。

3.自主感悟描写日月潭景色的句子,体会那里的美丽,激发学生热爱宝岛台湾和盼望祖国统一的情感。

二、说教法、学法

本课主要以识字、读文为主,在识字过程中充分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运用多种方法识字,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提高识字效果。读文贯穿整节课的始终,让学生在读中巩固识字,在读中领略日月潭秀丽的风光。

三、说教学设计思路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语文课程标准》把喜欢阅读放在(1-2年级)阅读教学阶段目标的第一条。阅读教学应把让学生能朗读课文并感受阅读的兴趣作为起步阶段阅读教学的第一要求,所以教师在这里借助图画、音像等手段把学生带入课文情境,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产生好奇心、求知欲,在跃跃欲试的状态下进入阅读,让学生知道我们的祖国历史悠久、山河壮美,从而营造氛围,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对日月潭的向往,激发同学们的学习欲望。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本环节课件录音把同学们带入美丽的日月潭,学生在自读课文中找到不认识的字:自学生字,带拼音、去掉拼音读,小老师领读,交流识字方法等。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识字基础,教师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作用,引导学生交流识字经验,在游戏和活动中巩固识字,提高识字效率。

(三)引导学生品味课文

《日月潭》是一篇写景的文章,景色的秀丽和作者的赞美都蕴含于文章之中,隐藏于文字之下。在教学中,我借助挂图将文本语言还原为生动可感的意想,让学生陶醉在令人神往的境界中,对月潭的风光有了更多的表象储备,有效渲染了气氛。然后以读代讲,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感悟、理解,让学生感受日月潭的旖旎风光。为让学生欣赏到这里的秀丽风光,感悟到作者的赞美之情,我采用了品读的方法,引导学生在读中品。如品读第一段的第三句话。刚开始,学生只能浅显地感觉到这句话美,可是究竟是哪里美?却说不出所以然。这时,我让学生再读,读后看看图和多媒体画面,再来体会哪里美,学生就能感受到树木茂盛很美、群山环绕很美、许多名胜古迹也很美。并且学生还能用动作演示的方法来理解群山环绕这个难点词。这时再指导朗读就使品得以深化。针对低年级孩子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我通过画图的方式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第二段中日月潭名称的来历,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

22、二年级上册课文8古诗二首望庐山瀑布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

二年级上册课文8古诗二首望庐山瀑布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望庐山瀑布》。对于本节课,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说教材

教材分析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条件,在正式内容开始之前,我要先谈一谈对教材的理解。

《望庐山瀑布》是一篇古诗,是诗仙李白五十岁左右隐居庐山时写下的一首风景诗。这首诗抓住了瀑布的动态美,再现了庐山瀑布的雄壮与美丽,品读全诗,短短28字,有声有色有动有静有景有情,充分体现了诗人浪漫主义的风格。尽情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通过学习本诗能够增强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二、说学情

教师不仅要对教材进行分析,还要对学生的情况有清晰明了的掌握,这样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接下来我将对学情进行分析,小学低学段学生活泼好动,大胆且独立,喜欢读书,这首古诗语言琅琅上口,便于记诵。有些同学可能会背,但诗意不一定理解,教师在教学时应适时进行点拨,注意体会诗歌的意境。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正确读写本课生字庐、瀑、疑,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把握诗的韵律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小组讨论法等方式理解诗歌内容,感受瀑布壮美景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四、说教学重难点

基于以上对教材、学情的分析和教学目标的设立,我确定本课的重点和难点是:

重点:感受瀑布壮美景象。

难点:感受诗人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

五、说教学方法

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好的教学方法能够提高课堂效率,达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我将采用诵读法和点拨法相结合的方法。

六、说教学过程

接下来,我来说下我的教学过程,这也是我本次说课最为重要的环节。

(一)课堂导入

李吉林老师曾说过,课堂教学因为有了情感纽带的牵动维系,变得更富诱惑力。在这里我采用了用生活实际导入,询问学生假期去哪里旅游,借此导入新课。

以下,是我的导入环节:

同学们,假期的时候大家去旅游了吗,或者说大家想去哪里旅游呢?听到同学们给出的都是风景优美的地方,今天老师就临时性地充当一次导游,带领大家去庐山看一看,看一看庐山的美景有哪里能够吸引我们,以及我们大诗人李白的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翻到《望庐山瀑布》。

(二)整体感知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诵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方法,加强诵读习惯的培养,对领悟作者情感,品味文章语言,增强文章语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课伊始,教师示范朗读。之后引导学生思考这首诗歌主要讲述的内容。学生理解这首诗歌主要讲述庐山瀑布的事情。

(三)深入研读

于漪老师曾说,课堂不仅是教师展示的场所,同时也是引导学生思考的场所。所以我在研读部分安排给学生这样几个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的问题。

(1)提问:这首诗歌当中你觉得哪里写得最好?

明确:第一句的生字,如果用升字则只能看到烟雾升起,不一会便会散去,而用生字则有产生的意思,也就说明香炉峰始终处于云雾缭绕之中。

第二句的挂字,化动为静,惟妙惟肖地表现出倾泻的瀑布在遥看中的形象。

第三句的飞和直字,飞字把瀑布喷涌而出的景象描绘得极为生动;直字既写出了山峰的高俊陡峭,又能够看出瀑布水流的湍急,瀑布高空直落,势不可挡之势,就生动地出现在了我们的眼前,这两个字写出了瀑布水流湍急,壮阔的特点。

最后一句写得好,诗句的意思是怀疑是天上的银河落到了人间,从瀑布到银河,这是作者的奇特联想,既增添了诗歌的浪漫主义又增加了神秘氛围。

(2)提问:诗人为什么要写这首诗歌呢?

明确:因为热爱祖国大好河山,所以想要记录祖国大好河山的景色。

到此,我的教学重难点基本完成。

(四)拓展延伸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发展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也要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想象力和创造潜能。所以在拓展延伸环节我将出示叶圣陶先生的新体诗《瀑布》,以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

(五)小结作业

语文教学没有明确的终结点,而是引导学生从这个问题走向另一个问题。促使学生将学习延伸到课外,构建起大语文学习观。所以我的作业设计是发挥想象,找出自己身边的美景试着用几句话写一写。

七、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犹如一份微型教案,板书设计力图清晰直观,简洁明了。

图片

以上就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如有不当之处,恳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再次感谢各位评委老师。(鞠躬,擦黑板)

23、二年级语文上册课文19古诗二首夜宿山寺节课堂笔记近义词反义词

二年级语文上册课文19古诗二首夜宿山寺节课堂笔记近义词反义词

近义词:

危险惊吓

24、二年级语文上册课文19古诗二首夜宿山寺课堂笔记之本课重难点

二年级语文上册课文19古诗二首夜宿山寺课堂笔记之本课重难点

问题归纳:

1.《夜宿山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夜宿山寺》这首诗运用了极其夸张的手法,描写了寺中楼宇的高耸,表达了诗人对古代庙宇工程艺术的惊叹以及对神仙般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之情。

25、二年级语文上册课文19古诗二首敕勒歌课堂笔记本课知识点

二年级语文上册课文19古诗二首敕勒歌课堂笔记本课知识点

《刺勒歌》:敕勒族人居住的草原,就在阴山脚下。天像圆顶的帐篷,笼罩着四面的原野。蓝蓝的天底下,原野一眼望不到边,风儿吹过,牧草低伏,现出了隐没于草丛中的牛羊。

26、三年级上册在那奇妙的王国里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与反思

三年级上册在那奇妙的王国里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与反思

【创新教案】

快乐读书吧《在那奇妙的王国里》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

为了引导学生了解童话故事,积累童话故事,以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培养阅读的兴趣,扩大阅读量,逐步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并且把课外阅读引入到语文课堂教学,成为语文课程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老师讲童话故事《白雪公主》给学生听。

2.你们知道这个故事吗?这个故事是谁写的?看来同学们都喜欢阅读,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在那奇妙的王国里》有哪些动人的童话故事。

3.板书课题。

二、交流读书收获

1.你们都读过哪些童话故事?从中知道了什么?

2.小组交流。

3.同学们知道的真不少!童话故事主要是写给孩子看的,从中我们可以明白很多道理。今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童话故事《安徒生童话》。

三、读童话故事《安徒生童话》

1.出示《安徒生童话》的封皮。

(1)学生找书名和作者。

(2)你读过《安徒生童话》这本书吗?

2.出示《丑小鸭》的故事梗概。

一只丑小鸭事实上是一只美丽的天鹅,但因为他生在一个鸭场里,鸭子觉得它与自己不同,就认为他很丑。其他的动物,如鸡、狗、猫也随声附和,都鄙视他。它们都根据自己的人生哲学来对他评头论足,说:你真丑得厉害,不过只要你不跟我们族里任何鸭子结婚,对我们倒也没有什么大的关系。它们都认为自己门第高贵,了不起,其实庸俗不堪。相反,丑小鸭却是非常谦虚,根本没有想到什么结婚。他觉得我还是走到广大的世界上去好。就在广大的世界里有天晚上他看见了一群漂亮的大鸟从灌木林里飞出来他们飞得很高那么高,丑小鸭不禁感到说不出的兴奋。这就是天鹅,后来天鹅发现丑小鸭是他们的同类,就向他游来用嘴来亲他。原来丑小鸭自己也是一只美丽的天鹅,即使他生在养鸭场里也没有什么关系。

3.出示《丑小鸭》的片段内容。

后来一天比一天糟。大家都要赶走这只可怜的小鸭;连他自己的兄弟姊妹也对他生起气来。他们老是说:你这个丑妖怪,希望猫儿把你抓去才好!于是妈妈也说起来:我希望你走远些!鸭儿啄他,小鸡打他,喂鸡鸭的那个女佣人用脚来踢他。

于是他飞过篱笆逃走了;灌木林里的小鸟一见到他,就惊慌地向空中飞去。这是因为我太丑了!小鸭想。于是他闭起眼睛,继续往前跑。他一口气跑到一块住着野鸭的沼泽地里。他在这儿躺了一整夜,因为他太累了。

(1)师生一起阅读。

(2)故事中的主要人物是谁?

(3)阅读时,要发挥合理的想象,把自己想象成童话故事中的主人公,和他们一起欢笑,一起悲伤。

(4)把你喜欢的部分读给大家听。

(5)师生评议。

四、读童话故事《稻草人》和《格林童话》

1.介绍叶圣陶及《稻草人》

当你进入叶圣陶所写的《稻草人》的世界,你会知道在夜间的田野,星星是怎样眨眼,月亮是怎样微笑。你还会知道,田野里的人们有着怎样的辛苦和悲伤。

叶圣陶,原名叶绍钧、字秉臣、圣陶,1894年10月28日生于江苏苏州,现代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

叶圣陶代表作《稻草人》是新中国第一本为儿童而写的童话集,是中国现代儿童文学史上的第一块丰碑。

2.介绍格林兄弟和《格林童话》

打开《格林童话》,你能从一个个妙趣横生的德国民间故事中,感悟生活的真谛和做人的道理。灰姑娘虽然身处逆境,却仍然心存美好,真诚待人;傻小子不知道害怕是什么,他勇闯魔归宫,惩罚了恶魔们

《格林童话》是18世纪初两位德国历史学家兼语言学家格林兄弟(雅各布格林和威廉格林)搜集整理而成的。《格林童话》中的《小红帽》《白雪公主》等不仅在德国家喻户晓、妇孺皆知,而且早已超越国界,为世界各国儿童所喜爱。

《格林童话》自1812年问世以来,在近两百年的时间里,已被译成世界上一百四十余种文字,其中《青蛙王子》《灰姑娘》《白雪公主》《不来梅城的乐师》《睡美人》等都是脍炙人口、家喻户晓的名篇,许多还被改编成各种戏剧、歌剧和芭蕾剧搬上舞台,拍成电影和电视剧,可以说,《格林童话》以一种特有的文学风格传遍了世界每个角落;它的影响超越了它的国界,也超越了它的时代。

五、童话故事推荐会

1.谁来向大家推荐优秀的、有趣的童话故事?

2.小组交流。

3.我们应该养成哪些读书的好习惯?

出示泡泡语:每次读完书,小心地把书收好,不把书弄脏。

4.小结:是啊,阅读是一件快乐的事情。阅读可以让我们的知识越来越丰富,让我们越来越聪明,同时我们要好好爱惜书籍,做一个文明的小读者。

六、建立班级快乐读书吧

1.怎样让班级里也有一个快乐读书吧呢?读书吧里的书从哪里来?

2.怎样运用快乐读书吧里的书来阅读呢?

27、三年级上册课文11一块奶酪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与反思

三年级上册课文11一块奶酪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材分析

《一块奶酪》是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是一篇情节生动、富有悬念的童话故事。课文记述了蚂蚁队长召集小蚂蚁们搬运奶酪时,不小心拽掉了奶酪的一角,蚂蚁队长战胜了自己想偷嘴的心理,最终命令最小的蚂蚁吃掉了奶酪渣。赞扬了蚂蚁队长以身作则,关心幼小的美好品质。

课文共有13个自然段,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讲述。第1-3自然段写蚂蚁队长庄严宣布纪律,大家开始搬运粮食。第4-12自然段写蚂蚁队长不小心拽掉了奶酪的一角,他战胜自己内心偷嘴的念头,命令最小的蚂蚁吃掉那块奶酪渣,做到了以身作则。第13自然段交代了故事的结果:大家干活劲头更足,奶酪一会儿就被搬进洞里了。

课文对蚂蚁队长的语言、动作、心理进行了细致生动的描绘,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此外,对小蚂蚁们语言、动作、心理的描写,也从侧面烘托了蚂蚁队长的形象。

学情分析

进入三年级,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自主阅读能力,读书时能做到不指读、不唱读。此前,学生已经学习了《不懂就要问》《听听,秋的声音》《那一定会很好》三篇略读课文,对略读课文的学习已有初步实践,了解略读课文的学习要求,基本掌握默读的方法,初步具备独立默读的能力,能做到边默读边思考,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目标

1.认识宣、诱等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处、稍、禁。

2.默读课文,能了解课文大意,结合课文内容对蚂蚁队长做出简单的评价。

3.感受蚂蚁队长面对奶酪时的心理变化过程,同时体会他遵守纪律、严于律己、关心幼小的美好精神品质。

教学重点

1.默读课文,能按照事情发展顺序梳理课文主要内容。

2.能对蚂蚁队长做出简单的评价,并结合课文内容阐述自己的理由。

突破方法:在研读课文的过程中,重点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蚂蚁队长面对奶酪时前后一共四次给蚂蚁们下达命令,从中感受他下命令时内心最真实的情感体验,并抓住最能反映内心活动的词语七上八下、生气、犹豫等,深入体会其心理所发生的变化及原因。

教学难点

能对蚂蚁队长做出简单的评价,并结合课文内容阐述自己的理由。

突破方法:引导学生将蚂蚁队长面对奶酪时前后的不同态度与其他蚂蚁的反应进行比较,感受蚂蚁们因为蚂蚁队长首先做到遵守纪律、以身作则、严于律己、关爱幼小才激发更多小蚂蚁的敬重之情。

教法与学法

教法:以读代讲,读中感悟:结合略读课文的教学特点,抓住课文蚂蚁队长的心理变化这根主线组织学生进行品读感悟,实现对故事内容及主旨的准确感知;创设情境,体会形象:借助精心提炼的问题作为学生探究交流学习的突破口,引导他们深入到故事中,感受故事所蕴含的深刻主旨,从蚂蚁队长的身上受到情感价值观的教育。

学法:自主探究与朗读感悟:在阅读故事的过程中,通过自主探究学习,感知故事内容,通过与同学、老师的交流,不断深化对故事内涵的体会,再将从课文中获得的感悟延伸到生活中,实现认知的内化;想象体验法:感悟蚂蚁们面对诱惑时的表现,学生需要将自己假想成故事角色,从而深入到蚂蚁们的内心世界,体会他们所表现出来的毅力和纪律性的可贵。

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预习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谜语引入,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有位伟人曾经告诉我们: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爱因斯坦。那么你是一个善于思考的孩子吗?我们一起来猜个谜语,比比看谁猜得最准。

师(ppt出示):忙碌小兵丁,工事勤又精,力量何其大,合作又热忱。 生:猜谜

师:你对蚂蚁有多少了解呢?(生:介绍蚂蚁的相关知识)蚂蚁虽小,但他们却是一个非常有组织、有纪律的群体。表现这么棒,老师要给你们一个特殊的奖品:看看这是什么?(ppt出示:奶酪图)这是一块怎样的奶酪?

生1: 生2:

师:奶酪是蚂蚁最喜欢的食品之一,一群蚂蚁面对这样一块诱人的奶酪时会发生什么有趣的故事呢?让我们一起走进童话故事《一块奶酪》,伸出右手食指跟着老师一起书空课题。

生:书空 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孩子的心灵上,用谜语导入,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他们的阅读欲望,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进入课堂。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想想我们平时是如何学习略读课文的?

生:思考发言

生汇报:学习略读课文我们首先得关注阅读提示(板书:关注提示)然后带着问题去读课文,最后解决问题。(板书:读文思考)师:谁来给我们读读本课的阅读提示,想一想阅读提示给我们提出了怎样的要求,画上横线。(ppt出示默读要求)现在请同学们认真地默读课文,注意不出声、不指读,读通句子,遇到有拼音的字词多读几遍。思考:课文围绕一块奶酪讲了一件什么事?

生:默读思考

师:检测字词

生:开火车读、齐读

师:强调嘀咕和多音字的读音及舔的书写。(pp出示字音大闯关)

设计意图:三年级学生有一定的预习能力,通过检查,然后进行有针对性的识字教学,提高识字效率。

师:多音字的读音可以根据具体语言环境、表达的意思来选择。接下来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围绕一块奶酪讲了一件什么事?为了理清文章脉络,我们先来说说故事的起因是什么,经过是什么,结果又是什么?

生:同桌交流

师:我们把起因、经过、结果像串珠子一样串联在一起,加以概括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这种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我们把它叫作要素串联法(板书:要素串联)今后我们在概括一些故事主要内容的时候,就可以采用这种方法。

设计意图:初读课文,让学生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获得对文本的初步感知,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探究文本的过程。

三、研读课文,重点探究

师:读完课文,故事中的哪个人物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板书:蚂蚁队长)它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请你在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画上横线,养成不动笔墨不看书的习惯。

生:读文找句子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自读课文,从文中找出关于蚂蚁队长动作和语言描写的句子,走进蚂蚁队长的内心,体会蚂蚁队长的品质。

设计意图:本环节教学力求在学生充分研读的基础上,自主感悟,自觉内化理解和感受文本所承载的价值内涵,同时也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人格熏陶。

小结:蚂蚁队长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关爱幼小,大家都喜欢他。正所谓其身正,不令其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在蚂蚁队长的影响下,大家又干起活来了,劲头比刚才更足,奶酪一会儿就被搬进洞里去了。

板书设计

11. 一块奶酪

蚂蚁队长 关注提示

以身作则 读文思考

关爱幼小 要素串联

严于律己 联系上下文

抓住词句

28、三年级上册课文10在牛肚子里旅行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与反思

三年级上册课文10在牛肚子里旅行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与反思

一、课文简析:

本文是一篇有趣的科普小品文。文章通过两只蟋蟀玩捉迷藏,其中一只不幸被牛吞进肚里,在牛肚子里旅行了一次,最后侥幸逃脱的危险经历,告诉学生一个科学小知识:牛有四只胃,牛吃食具有反刍现象。

二、说教学目标:

(1)在阅读中独立认识6个生字,并积累有关的词语。

(2)概括1~7小节的主要意思。

(3)了解牛胃的特殊构造及功能,并能用准确的语言表达。

(4)通过阅读,体会红头在旅行中的心情,了解青头对他的鼓励和援助,感受青头对朋友充满真挚的情感,用自己的指挥热心帮助伙伴摆脱困境。并有感情地进行朗读。

三、说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

1、出示:旅行

这个旅虽然不是生字,可有的小朋友经常写错,尤其要注意右下部分的写法书空。

2、旅行是一件让人感到快乐的事,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讲述的是

出示课题:在牛肚子里旅行

3、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

我们已经预习了课文,知道是一只蟋蟀在牛肚子里旅行。

出示:蟋蟀指导蟀右半部分的书写。

师:这是一个童话故事,通过它,我们会获得一些科学知识。

4、课文虽然很长,有20个小节,可它就是分成两个部分来写的蟋蟀红头是怎么跑到牛肚子里的以及他在牛肚子里旅行的过程。

默读课文,分清课文的两个部分,做上记号∥

(二)学习1~7小节,了解并学习概括红头是怎么跑到牛肚子里的:

1、课文的1~7小节就告诉我们红头是怎么跑到牛肚子里的。指名分节读,思考:红头是怎么跑到牛肚子里的?

2、交流:

3、这一切来得太突然了,可不是红头预料得到的,实属意外。

红头不得不开始他在牛肚子里的旅行。

(三)学习8~10小节描写红头的部分,知道旅行过程:

一)了解红头的旅行路线:

1、我们都很想知道红头在牛肚子里是怎么样旅行的呢?他到了哪些地方?请你自己读读这些描写红头的句子,看看能不能读懂:

2、指名交流,出示图片,在图上用箭头标出所经地点。

二)体会红头在旅行中的心情,读好相关句子:

1、旅行应该给人带来快乐,但是,红头在这次旅行中,他的心情怎样?请你大声地读一读这些句子,体会一下红头的心情:

2、交流并指名读,读出红头紧张、害怕、绝望的心情。

3、总结:看来红头的这次旅行真是

(惊心动魄、险象环生)

(四)学习描写青头的部分,了解关于牛胃的知识,体会青头对朋友的友谊:

一)了解关于牛胃的知识,学习准确地表达:

1、将红头从害怕、绝望、痛苦中拯救出来的是他的好朋友青头,虽然青头没有和他一起在牛肚子里旅行,但一直在指挥着红头从牛肚子里走出来。

2、青头是怎么指挥红头的呢?让我们先来读一读。

师生配合读,学生读青头说的话,老师读红头说的话。

3、出示青头的话:

4、请学生读媒体中出示的青头的话,说说你从中了解了哪些知识?

5、从青头的话中我们了解了牛的胃不同的功能,还知道了牛吃食物的一些特点,请学生连起来将了解到的说一说:

(二)再读相关语句,体会青头对朋友的鼓励和援助:

1、青头对牛胃了解得很清楚,所以才能指挥得那么准确。让我们再来读读青头说的话,青头除了用自己的知识指挥红头,还给予了红头什么?你能读懂吗?

2、交流,读好相关的句子。

3、当红头终于到了牛嘴里,动也不能动的时候,青头就爬到了牛鼻子上

师:这及时的援助终于让红头脱险啦!

4、青头一边指挥红头,一边积极地鼓励红头,不仅如此,还在关键时刻给予红头及时的援助。终于让红头结束了这次历险。可爱的青头还安慰红头说这次经历是(读课题)

(四)出示课后作业:

找自己的朋友,一个做红头,一个做青头,演一演它们之间的故事。

四、说板书:

在牛肚子里旅行

童话(科学)

(意外) 怎么会

解救

青头 红头

指挥 鼓励 牛嘴 怎么样

援助 第二个胃 第一个胃

29、三年级上册课文7听听,秋的声音说课稿教案教学反思

三年级上册课文7听听,秋的声音说课稿教案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听听,秋的声音》一课是一首抒情意味很浓的现代诗。作者抓住秋天里大自然的一些声响,用诗的语言,赞美了秋天。因为我让孩子们在假期里收集了有关秋天的美,秋天的快乐,让孩子走进大自然亲身去体验秋天景象的美好,所以在课堂上很容易就能引起孩子们浓浓的秋情。而这也正是这一课的教学重点。作者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了秋天具体可感的声音,所以我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让孩子们再一次体味秋天特有的风情,最后,我又启发诱导:同学们,秋的声音美妙动听,而你们的朗读也让我陶醉不已。再听听,你还听到了秋天的哪些声音?你看诗中作者把秋天的声音写得那么可爱,那么富有韵味,抓住了秋天不同事物的不同特点,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你能不能也模仿作者的写法,展开想象,抒发一下自己感受到的最美的秋的声音,过把当诗人的瘾。教室顿时安静下来,看到孩子们沉思,我很高兴,知道他们在组织语言,在回味自己曾经感受到的秋意。不一会儿,有几名学生不自信地举起了小手。

30、三年级上册课文7听听,秋的声音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

三年级上册课文7听听,秋的声音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从秋天的声音中体会秋天的美好。

3、仿照诗歌的形式,续写诗文。

教学重、难点:

1、从秋天的音响中,想象秋天景象的美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诗中浓浓的秋情。

2、仿照诗歌的形式,续写诗文。

教学准备:

学生:观察秋天来了四周的变化和留意你听到的是什么声音。老师: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现在是什么季节?(秋天)你对秋天有哪些了解?请用上秋天是季节。句式说句话。(五彩缤纷、瓜果飘香、丰收、美好..)

同学们课前预习也搜集到了一些有关描写秋天美景的资料,快来展示一下吧!

生1大家好!我搜集到了描写秋天的优美词语:

生234大家好!句子段落、诗词、儿童诗

师:大家课前预习的收获可真不少!为你们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点赞!

师:其实,秋姑娘不仅给我们带来了五彩缤纷的色彩,还带来了许多奇妙的声音呢!一位诗人在听到秋天奇妙的声音后,写下了一首优美的诗。孩子们,你们想听吗?(生:想)师配乐朗诵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听听秋的声音吧!(板书课题:听听,秋的声音)

齐读课题。

二、初步整体感知课文

1、看连接语齐读,划出所提出的问题。

2、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从秋天的声音中体会秋天的美好。

(3)、尝试仿照诗歌的格式,续写诗文。

3、下面请同学们结合自学提示来学习,

(1).请自由读诗歌,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秋天有哪些声音?用画下来。

(出示课件)手臂 刷刷 蟋蟀 振动 歌韵 叮咛 掠过 歌吟 辽阔 大厅 绽开 匆匆

2、指名读,正音。

3、指名读诗歌,正音。

4、(生汇报师板书)通过刚才的自学,从课文中,你找到了秋天都有哪些声音呢?

刷刷是黄叶道别的话音;板书:黄叶 刷刷 道别的话音

瞿瞿是蟋蟀和阳台告别的歌韵;板书:蟋蟀 瞿瞿 告别的歌韵

大雁撒下一阵暖暖的叮咛声;板书:大雁 暖暖的叮咛

田野在唱一曲丰收的歌吟。板书:田野 丰收的歌吟

三、品读想象,体会交流

师:在这些声音中,你最喜欢哪种呢?找到你喜欢的那一节,再去读一读吧(生再读。)

你最喜欢的是哪种声音?

(朗读和想象、说话结合)

(1) 品读第一小节,(看课件)听,你仿佛看到了什么?黄叶跟大树再见,课本中用了一个词语是什么?道别什么意思?举例。刷刷是黄叶道别的声音,

黄叶从树上一片一片地掉下来,黄叶对大树妈妈说:

哦,你能用你的朗读把它们的飘飘洒洒表现出来吗?

指名读、男女生赛读、齐读(评价、激励)

(2) 品读第二小节(看课件)

蟋蟀振动着翅膀,和阳台告别的歌韵。蟋蟀要到哪儿去了呀小蟋蟀会跟阳台怎样告别呢?指名读、齐读 (朗读指导)

(3) 品读第三小节

师:在这美丽的秋天里,大雁也飞往南方过冬去了。大雁会对它的朋友叮咛些什么呢?什么是叮咛?(课件)

师:星期一早上,当你背起书包上学时,妈妈会怎么叮咛呢?(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

(板书叮咛)请大家再来看看叮咛这两个字,想想你有什么好办法来记一记它们?

师:是啊!用嘴巴一遍又一遍地说就是叮咛,妈妈的叮咛饱含着对你的关心和爱护,那大雁又会对它的好朋友留下些什么话呢?

大雁对( )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雁还会对他哪些朋友叮咛呢?

师:留在这里的朋友听到大雁的话,心里会感到多么温暖呀!这时候秋风也来了,秋风掠过田野,(课件出示田野图片)最开心的是谁啊?(农民伯伯)是啊,农民伯伯辛辛苦苦地播种、施肥,洒下了无数辛勤的汗水,面对这一颗颗绽开的谷粒,怎能不欣喜!那秋风会对农民伯伯说些什么呢?拓展练习说话

师:我们也来学学大雁、秋风和我们的朋友说一说吧!(齐读第3小节)

师:在这美丽的秋天里,落叶离开了树妈妈的怀抱,蟋蟀唱起了离别歌,大雁飞到南方过冬去了,稻田里一片金黄,稻子压弯了腰,高粱涨红了脸,秋天的多么美妙多么温暖的秋的声音啊!一切都是那么美好!下面,就让我们美美地来读一读这些诗句吧!齐读1、2、3小节。

(4)学习第4、5、6小节

①师:在大家的朗读中,我们一起走进了秋,走进了这辽阔的音乐厅。这音乐厅就是神奇的大自然。在大自然中,秋天的声音无处不在。我们再好好去听听,你还能听到哪些秋的声音呢?

②指名说。(课件:关于各种声音的图片)

③师:是啊,秋的声音,还有好多好多了(板书:) 秋的声音,在(师引读第5.6小节)

师:是呀,从每一片叶子,每一朵小花,每一滴汗水,每一颗绽开的谷里里,我们都感受到了秋,感受到了秋的声音,感受到了秋的美丽,感受到了秋的丰收、秋的温馨和喜悦。让我们带着这种温馨与喜悦再来读一读5、6小节吧,用朗读来表达我们心中的喜悦吧!

三、拓展延伸

秋的声音还有很多很多,看课件,想想看秋天还会有那些声音?

我们也来当一当小诗人吧,看课件,思考,同桌说一说。两幅图

师:孩子们,秋天把这么美妙的声音送给了我们,那我们是不是也该送份礼物给秋天,来赞美秋天!请选择你最喜欢的声音仿照课文一二小节的样子写一写吧!

四、作业

赞美秋天,画秋天、写诗歌。

板书设计:

黄叶

蟋蟀

听听,秋的声音 大雁

田野

31、三年级上册课文6秋天的雨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与反思

三年级上册课文6秋天的雨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与反思

尊敬的评委老师:

大家好

32、三年级上册课文2花的学校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与反思

三年级上册课文2花的学校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与反思

一、说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把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能力摆在首位。在第二学段还要求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学贵有疑,提出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必然前提,能抓住要点,抓住关键提问,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这种能力对学生阅读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课标中还强调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因此,本节课我注重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语言积累的意识。

二、说教材

这是一篇非常优美的文章,作者以清新流畅的笔触,勾画出甜美纯净的儿童世界。顽强活泼而且具有丰富细腻想象力的孩子,在看到六月里雷电交作、风雨交加之后青草地上冒出的花儿时,就在自己想像的天空里自由驰骋起来。他把未冒出地面得花儿想象成地下学校上学的孩子们,在墙角旮旯冒出来的零星小花是犯错误被罚站的小孩儿,大雨来时,花儿们便衣着鲜艳地冲出学校度假了,而花儿们这么急切地生长是因为要回家找它们的妈妈。作者巧妙地从孩子的眼中叙出花儿们的活泼、可爱、美丽、向上,充满了儿童情趣。教学中我注重学生的朗读指导,读出花孩子的天真烂漫、活泼可爱、勇敢坚强、活泼向上、童真童趣。同时也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会写本课生字,正确认读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课文,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2.能力目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富于童真童趣的语言和丰富细腻的想像,培养学生的质疑、表达、想象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课文的语言美和意境美,培养学生养成主动质疑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诗歌的内容。

2.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歌的意境。

教学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富于童真童趣的语言。

2.体会课文丰富细腻的想像。

三、说过程

(一)谈话激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的伊始通过说说自己的学校是什么样的的谈话式导入,激发学生对花儿学校的兴趣。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鼓励学生自读课文,划出生字词,标出小结,进行质疑。旨在引导学生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引导学生抓住要点、抓住关键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这种质疑能力对学生的阅读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

(三)细读解疑,深入理解。

引导学生通过细读文本,解决疑问,并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情感体验,结合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进行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结合活动与练习中的默读课文,讨论及交流和想象涂画的内容,体会花儿们的天真烂漫、活泼可爱、积极向上。

(四)品读感悟,积累语言。

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品味,感受作者的语言风格,并积累文中的好词、好段。力争熟读背诵自己喜欢的句段。

(五)拓展想象:想一想,在花儿学校里还会发生哪些有趣的事?说一说,写一写,小练笔。看谁想得奇妙,写得美妙。

(六)感悟积累:轻声朗读课文,再次体会课文优美的意境。熟读课文一、二、六自然段,背诵下来,积累优美的词语。

(七)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希望你们也能用童心感受生活,用你们童真童趣的语言记录这美丽的世界。

四、板书设计

把课文的内容用精炼、简洁的词语进行概括性地说明。这样,简单明了。条理性强,脉络清晰,有助于学生理清文章线索。既体现了作者的写作思路,又反映了作者的写作意图。

33、三年级上册课文4古诗三首之夜书所见评课教学反思

三年级上册课文4古诗三首之夜书所见评课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的生字词,会写促、深两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挑。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学习借助注释理解诗意,体会诗人思念家乡的感情,激发和培养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

1.会写本课的两个生字。

2.感情朗读,理解诗意,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通过诵读,悟出诗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生搜集有关叶绍翁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1.出示《静夜思》的背景图片。

孩子们,看着这幅画,你想起了哪首诗?

2.指一名学生来背一背。

问:李白思念谁?他看到什么想起了故乡的?

3.让我们带着思念,一起再来读读这首诗。

古诗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瑰宝。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叶绍翁写的夜书所见。

板书:夜书所见

二、解诗题,知作者

1.简介作者

2.好,我们来看这首诗,一起来读一读诗题。

3.解诗题

(1)你知道这里的书是什么意思吗?

这里的书,就是我们现在写的意思。

(2)谁来说说夜书所见是什么意思?

(在夜里把自己所看到的景物写下来。)

三、初读古诗

1.一读

(1)(好,孩子们翻到书本35页。)自由读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指一名学生读诗,正音。(强调挑的读音。)

(3)教学多音字。这个字还在哪些词中也读挑呢?

2.二读

(1)快速地读,用------标出诗人所写的景物。

(2)指名说,板书,再读一读词语。

3.三读

(1)理解注释

A.仔细看课文,除了文字,你还发现了什么?

B.①②③④与下面注释里的①②③④对应起来的,注释是帮助我们读懂诗句用的。

C.看,诗句里的促织右上角有个③,我们就到下边的注释中找③,找到了吗?

D.说一说促织就是什么?

E.你知道诗人为什么叫它 促织吗?

因为它在秋天鸣叫,提醒农妇冬天快到了,快织布做衣,所以又叫促织。

(2)学生自由读诗。

四、明诗义,悟诗情

(一)出示第一句:萧萧梧叶送寒声

1.谁来说说萧萧指什么声音?(风声)

2.诗中的梧叶指的是什么?

3.链接诗句:

古人常用萧萧 梧叶来写秋天的景象。

(1)出示诗句(师读前一句,生接后一句)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高楼目尽欲黄昏,梧桐叶上萧萧雨。

萧萧几叶风兼雨,离人偏识长更苦。

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一声桐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

读到这儿,老师又想起了一句谚语------

出示: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要穿棉。

(2)再出示诗句--------萧萧梧叶送寒声, 你能把这寒声送到句子中去吗?

(3)指名朗读,评价学生的朗读

(4)出示夜晚的梧桐树叶子。

(二)学习第二句:江上秋风动客情。

1.课件演示诗人的生活情境

2.学生想象说话。

3.板书:思亲念家--------这就是诗中所说的动客情。

4.出示诗句------江上秋风动客情。

(1)这里的客指的是谁?(叶绍翁)

(2)为什么诗人称自己为客。(因为他不在自己的家乡,就像是在外作客。这客就可以解释为在他乡作客。

5.练习朗读,评价朗读。

6.齐读前两句诗

7.你能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吗?

(三)学习三、四两句

1.课件演示一灯明。

2.说说诗人看到了什么?指名说。

3.所以诗人说夜深篱落一灯明。

4.他看着这一点灯光,想到了什么呢?

(1)猜想有儿童在捉蟋蟀。

(2)猜测有孩子在捉蟋蟀,诗人又会想到什么呢?

(3)诗人看到灯火,在猜想、在回忆。你看,古人写诗,就是有趣,经常把话倒过来写。那你能用我们现在的说法来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吗?

(4)指名说。

5.练习趣读

6.情感转换

过渡:可想起自己小时候斗蟋蟀的欢快情景,诗人更是感到伤心和孤独。你能说说这是为什么?

(四)整体感悟

1.出示整首诗。

2.孩子们,先自己练习一下。

3.配乐读诗。指两名学生读------

4.我们一起来读。

5.接下来,我们来做个小游戏。老师来说诗的意思,孩子们来对诗句,好吗?

6.小结:那一晚,叶绍翁彻夜未眠,写下了这首诗。学习古诗,不仅会读,还要会背。

7.指名背诵全诗。

六、拓展

(1)出示《枫桥夜泊》

(2)自由读诗,说说诗人写了哪些景物?

(3)快速读,诗中的哪个字最能说明诗人的心情?(愁)

(4)张继和叶绍翁生活在不同的年代,但是,他们写的诗都表达了自己客居他乡,思亲念家的心情。孩子们,你能读出张继心中的愁吗?先自己练习一下。

(5)指名读。

(6)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八、总结:指名读诗。

自古以来,怀乡思亲的诗句好多好多,孩子们,课外再去找一找,下节课,我们再来交流。

34、三年级上册课文4古诗三首之山行评课听课记录教学反思

三年级上册课文4古诗三首之山行评课听课记录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1、读懂诗句,理解内容,想象大自然的美丽景色,体会诗人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3、认识10个生字,学会写6个生字。

【教学重点】

  在朗读诗句中进入情境,有感情朗读。

【教学难点】

  在读中理解古诗中字词的意思。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教学课件、枫树叶卡片、一枝铅笔、写有古诗的白板纸。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讲故事导入

  同学们,喜不喜欢听故事呀?老师今天就来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好吗?唐朝啊,有一位大诗人,名叫杜牧,他非常喜欢到大自然中去欣赏美丽的景色。有一天呢,他坐在车里在山上行走的时候,看见了一条石头小路弯弯曲曲地伸向了远方,在那白云漂浮的地方,隐隐约约还看得见有几处人家呢!山路的两旁是火红火红的枫树林,那枫叶真美极了,它的颜色比二月的鲜花还要红艳,远远望去就像是一团燃烧的烈火,实在是太迷人了,于是他把车子停了下来,细细地欣赏这美丽的景色,并且还高兴地写了一首诗呢!诗的名字就叫《山行》。齐读课题。

二、初步感知古诗

  1、你们想听老师配上音乐来读一读这首诗吗?

  2、诗人杜牧只用了28个字,就把我们刚才看到的美丽景色全写下来了,景美诗更美!你们想读一读吗?跟着老师一行一行来读,注意要读准字音。

三、学习生字、诵读古诗

  1、学习古诗第一行:

    这首诗呀,老师还给它配上了美丽的画面,你们看(出示第一幅图)谁能说说在这幅图上,你都看到了什么?

    我们看,这正是深秋季节,深秋时节的高山会是什么样呢?同学们可以想象一下,山上的树叶有深黄色的,有浅黄色的,还有红色的,真是五彩斑斓。山上还有一条石头铺成的小路,弯弯曲曲地向远方伸展着。多美呀!那你们知道这幅画面说的是我们诗中的哪一行吗?

    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第一行诗。

    学习生字远:

     眼前的美景就像是一幅美丽的图画,我们上学期学过一首诗就叫《画》,还记得吗?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这个老朋友你还认识吗?

      (出示远字字卡。)

    远字在这里也是指远近的意思,它是什么结构的字呢?我们在书写的时候应该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呢?

     还有哪些生字是辶?

     我们再来读一读带有远字的那一行诗。

    学习生字径:

     这个字宝宝是我们的新朋友,它读作(jng),拼读、齐读、开火车读。

     这个径字在诗中指小路的意思。山上的小路是用石头铺成的,我们叫它(石径),再读。

    学习生字斜:

     这条石头小路是什么样的呢?古诗中用了一个字来形容它,是哪个字?(出示字卡斜。)指名读、男生读、女生读。

     同学们观察老师手中的这枝铅笔,这是(立),这样就是(斜)。

     诗中的这个斜字是弯弯曲曲的意思。

     你能给斜字组个词么?

     第一行诗的生字我们都认识了,再来读,相信你们都得会更好!

  2、学习古诗第二行:

    (大屏幕)在那白云漂浮的地方,隐隐约约还看得见几户人家,这又是诗中的哪一行诗呢?

    齐读第二行。

    同学们想一想:     白云浮动,炊烟袅袅,当落日的余晖洒满整个山林的时候,你说这座山林美不美啊?

    这么漂亮的景色,我们在读的时候,应该怎么读呢?这回我们把前两行连起来读一读。

    读的时候就像是你自己走在了林间的小路上一样,多美的景色啊,真让人陶醉啊!谁愿意再把这两行诗有感情地读给大家听?

  3、学习古诗第三、四行:

    诗人走在石头铺成的小路上,他又看到了什么?     (道路两旁是火红火红的枫叶,很美丽。)

    说得真好,这么美的枫树林,杜牧实在是太喜欢了,他都不想走了,于是他把车子停了下来。下车后站在那里细细地欣赏这迷人的景色,这就是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学习生字停亭:

     诗人杜牧实在是太喜欢这深秋的美景了,于是把车子(停了下来),这个字就是停车的停。。

     为了更好地学习这个生字,我们先来看看这个字。      (出示亭字字卡。)

     你发现这两个字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了吗?

     这个亭是哪个亭呢?它又是怎么来的呢?(演变):      古人看到了人站在一座亭子里,就照样子画了下来,我们来仔细观察,这像什么(像亭子尖尖的角,下部分像人站在亭子里。)经过很多很多年的演变,变成了这样,最后又通过很长时间的演变就变成了现在要学习的亭字了。

     你能给这个亭字组词吗?

     下面我们就来写一写这个亭字。      (教师范写学生书写。)

     那你能不能用左边的这个亭字来帮忙记住右边的这个停字呢?

     说得很清楚,说到停字,我们就真正停下来休息一下吧。大家一起来活动活动吧?

    学习生字车:

     活动之后,我们就要马上回来抓紧时间学习了,因为时间就像小马车一样,飞快地向前跑,我们要珍惜每一分、每一妙。这个字就是小马车的车字,(出示车字字卡),拼读音节,小组拼读。

     车字是一个简化字,在我国的古代写法和现在是完全不一样的。

     大家看,这就是古时候的车,人们照着车的样子画了下来,同学们看像不像?仔细观察,这里像(车把,车辕,车轮。)后来经过很多很多年的演变变成了这样,这就是繁体的车,最后简化为我们今天学习的车字了。

     说一说带有车字的词语或成语。

     看来大家都非常喜欢车,对车也有很多的了解,下面我们就来写一写这个车字。(大屏幕书写车。)看老师在黑板上书写,注意观察每一笔的位置。

     谁想读一读带有车字的那行诗?

    学习生字霜:

 诗人为什么把车子停下来了呢?他被什么所吸引了呢?

     具体地说是被那些秋霜打过的枫叶所吸引了,因为枫叶在经历了霜打之后它就会格外的红,比二月的鲜花还要红。

     这个字就是秋霜的霜,(出示霜字字卡。)拼读、齐读、小组读。

     这个字里面还有一个我们要学习的新部首。(雨字头)书空雨头。

     请同学们观察,当雨字变成雨字头的时候发生了什么变化?

     带有雨字头的字还有很多,你能说出几个吗?

     谁能来分析一下霜字的结构?

     在深秋的早上,细心的同学会发现地面上、草地上会有一层白色的东西,太阳一出来,它就没了,看见过吗?那就是霜。

     你们想不想看看那些被秋霜打过的枫叶啊?(图片欣赏)

     从同学们的表情中和惊叹中,能看出来你们非常喜欢这美丽的枫叶,假如你来到了这片美丽的枫树林,你想做点什么呢?

     如果我来到了这篇美丽的枫树林,我就会情不自禁地吟诵起这首诗的后两行来: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我们一起来诵读古诗的后两行好不好?

四、巩固生字

  1、认读字卡:

    这些字宝宝我们都认识了,我们开火车来读一读这些生字。

    赵老师今天还为大家准备了几片美丽的枫叶呢?看,好看吗?枫叶的后面还藏着我们今天学习的字宝宝呢!谁想来摘枫叶、读字卡?

    现在我们把这些带有拼音的字卡拿掉,你还会读这首诗吗?(齐读)

     同学们非常喜欢这片枫树林,假如你来到了这里,心里多美啊!那我们在读的时候就要带着高兴的语气来读,要有感情来读。

  2、游戏巩固:(小白兔过河)

    同学们读得真好,山上美丽的风景不仅吸引了诗人,还吸引了一位特殊的朋友呢,大家看:是谁啊?他正准备上山看风景呢!可是面前的石头挡住了他的去路,我们快来助他吧。

五、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随着诗人杜牧领略了深秋时节枫树林的美丽风景,大自然真是太美了,如果我们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你也会发现它的美!

六、兴趣作业

  今天的作业就是把这首诗背诵给你的家人听,注意要有感情地背诵。

【教学反思】

课堂上,不时引导学生们走上台来,操作学习,以强化记忆。交互式白板建立起了生态学习空间,老师和同学的有效互动,提高了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率。帮助学生在情景中读懂诗句,理解内容,感受大自然的美丽景色,体会诗人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5、四年级上册9课古诗三首之雪梅说课稿课案教学设计

四年级上册9课古诗三首之雪梅说课稿课案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篇是一首咏物说理的七言绝句。咏物贴切自然,合乎情理,说理精辟深刻,很有启发性。尤其评梅之语,入木三分,非梅之知音不可然也。诗人从视觉雪比梅白,嗅觉梅比雪香入手,一色一香,一长一短,观察入微,评判独到。这种写得法,实在是新颖别致,出人意料,巧妙地道出了雪、梅各执一端的根据,揭示了诗人搁笔费评章的真正原因。在作品中,我们似乎可以看出作者是意在言外的,诗人借雪和梅的争春,告诫人们世上万物都各有千秋,无论何人都各有所长。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才是正理。这首诗文字生动精粹,既有情趣,也有理趣,值得咏思。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本诗,背诵本诗。

2.了解诗的大意,领悟诗歌所蕴含的道理。

3.了解有关雪梅的古诗词,学习梅花的精神。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本诗,背诵本诗。

教学难点:了解诗的大意,领悟诗歌所蕴含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雪花飘飘,北风萧萧,一剪寒梅傲立雪中,雪花和梅花️都是冬天的景物,都是报春的使者,它们各自的长处是什么呢?

顺势板书课题

二、初读古诗

1.生字词

2.解题+背景介绍

3.听读古诗,边听边想象画面。

4.看视频,思考诗中描写的景物。

读完了这首诗,我们知道了梅和雪的长处分别是:()和()

三、精读

1.课件出示图片

梅花️和雪到底谁更美呢?我们看一看诗人是怎么说的。

学习梅雪争春未肯降

梅花和雪花各自占尽春色,谁也不肯服输。

2.骚人阁笔费评章

诗人放下笔,难以评论她们的高下

3.梅须逊雪三分白

梅花比不上雪花三分晶莹洁白

4.雪却输梅一段香

雪花却输给梅花一段清香

思考:梅花和雪的优势在什么地方?

香 白

现在我们知道了每句诗句的意思,你能来完整的说出整首诗的意思吗?

梅花和雪花各自占尽春色,谁也不肯服输。诗人放下笔,难以评论她们的高下。梅花比不上雪花三分晶莹洁白。雪花缺输给梅花一段清香。

学完古诗,想一想:雪和梅争春,为什么比不出高低?

假如没有梅花,就不能映衬出雪的洁白无瑕;没有雪的寒冷,也就不能显出梅花不畏风霜,吐露芬芳的好贵品格。

​​从他们的比较中,你明白了什么?

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我们要取长补短,才能相得益彰。

四、拓展延伸,思维训练

五、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六、板书设计(略)

36、四年级上册21课古诗三首之出塞说课稿课案教学设计

四年级上册21课古诗三首之出塞说课稿课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结合课后注释及及工具书,自学古诗,了解诗的大意.

2.诵读古诗,读悟结合,体会诗人丰富的情感,感悟诗歌博大的人性美.

3.课内外结合,激发对诗歌的兴趣及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大体把握诗歌含义,想象诗境,体会诗人情感.

教学难点:

在赏析中了解我国悠久灿烂的古诗文化,激发学习古诗兴趣,培养自学古诗的能力,提高文化素养.

教学准备:

课件资料

教学方法:

自读自悟为主,点播为辅.

课时:一

课前游戏:赛诗会,看谁背诵的古诗多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教师激情:同学们,我们生活在一个诗的国度里,诗歌像一颗颗璀璨的珍珠闪耀在文学的王冠上.腹有诗书气自华。读诗,能够陶冶我们的情操;读诗,能够使我们的生活浪漫多彩;读诗,能够把我们带入古代惊心动魄的战争场景。现在,我们就随着诗人王昌龄的笔迹到古代多事的边塞去看看吧!

2、导入《出塞》,板书课题,解题,了解塞的意思.

简介作者:王昌龄(698757),唐代诗人。字少伯,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开元十五年进士,授汜水尉。之后又先后担任过校书郎、江宁令、龙标尉等职,后世称为王江宁或王龙标。他的诗激昂慷慨,深挚凝练,表现军队生活的边塞诗尤其感人。他特别擅长五言古诗和七言绝句,其中以七言绝句成就为最高。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称。《出塞》、《从军行》是著名的代表作。今存诗近180首。

过渡语:熟读古诗,初步读懂古诗,是学习古诗的第一步,而要深深地把古诗烙印在自己的心上,理解就很重要。

二、自学古诗,了解诗意

现在谁能说说这首诗的意思?学生谈说诗的意思.个别字意指导.

教师小结:我们是怎么初步读懂古诗的?

学习古诗的方法:借助课文的注释,了解诗歌的大意,在头脑中形成画面,把想象的景象用自己的话说出来.然后通过朗读,进上步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并力求在朗读中表达出这种感情.

三、感悟诗意,体会诗人情感

出示资料: 我国在秦、汉时代便修筑长城防御匈奴入侵。匈汉的战争自秦起,至汉,至唐,一直没有间断,在阴山一带,匈奴据此而常常入侵中原。

1、感悟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为什么征人戍边叫万里长征呢?(边塞远;时间长)

你还从哪里看出时间长?(人未还)

出边塞戍边的征人,为什么不见回家呢?

战事频繁终老边塞

战死沙场

放古代战争的视频,学生观看,谈感受.

师:是啊,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战争造成了多少人有家不能回,无家可回和永远不能回家啊.

指导读这两句诗

征人不能回家的事实,该怎样读呢?(凝重)

从这句诗中,你还读到了什么?(同情征人)该怎样读呢?    这是怎样的一种同情呢?

自秦至汉,自汉至唐,多少征人战骨埋荒外白骨乱蓬蒿无数生命的死去,作者感叹生命的卑微读

自秦至汉,自汉至唐,多少亲人望穿双眼,哭断心肠

失去亲人的悲痛,作者感叹人生的无奈读

指导读

想一想这两句诗有没有讲述一件有关征人的具体事情?诗中没有说征人们具体的生活事件,你觉得征人们可能会做些什么呢?

师创设情景:(音乐起,出示课件)夜色中,荒远苍凉的塞外山峰,一轮明月照着边关,那些背井离乡、长途跋涉来戍守边关的战士们,白天军务繁忙,到了静夜,面对边塞荒凉的关山,面对一轮明月,他们可能会想些什么呢?

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回答.

征人们这一切一切的感受,都化成了一个愿望,那就是回家.要知道,这征人是千百年来的千百万征人啊!千百年来千百万人萦绕心头的梦,却都只化成一句:(引读)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征人们在思念家乡,思念亲人.同在一轮明月照耀下的征人的亲人可能会做些什么呢?

征人白发苍苍的父母征人柔弱无助的妻子③ 征人无依无靠的孩子

教师激情引读:

这千百年来千百万白发双亲、这千百年来千百万可怜的妻子、这千百年来千百万孤苦无依的孩子对儿子、丈夫、父亲的期盼,却也只能化成一句(引读)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是啊,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每个征人盼回家,每个征人的亲人盼征人回家.诗人写出这样的诗句该有何等的悲天悯民的情怀啊.板书:思亲盼归 征人们回家有望吗?我们来看一段资料:

据《资治通鉴唐纪》载,玄宗时,改府兵为募兵,兵士戍边时间从一年延至三年、六年,终于成为久戍之役,天宝以后,山东戍卒还者十无二、三。

生看资料,理解资料意思。

古代的边塞诗,有很多就反映了边塞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我们一起轻声读读,感受感受。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唐 陈陶《陇西行》

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唐曹松《已亥岁二首》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唐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今为羌笛出塞声,使我三军泪如雨。

──唐李颀《古意》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北朝民歌《木兰辞》王昌龄面对这千百年来千百万人的悲剧,发千古之感慨,写下了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的不朽佳句,我们也写两句话,表达自己的感受。

学生写话。指名读读自己写的话.

2、感悟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学生读诗。

这两句诗讲了什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观点和希望?教师可简要介绍李广事迹,帮助学生理解。

塞下曲 卢纶

林暗草尺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学生汇报,教师引读。

这两句诗表达了王昌龄的殷切希望,来,我们来表达一下诗人的希望,引读──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这两句诗仅仅表达了王昌龄的希望吗?还表达了谁的希望?学生谈

是啊,这是千百年来千百万征人的希望,他们希望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这也是千百年来千百万征人亲人的希望,他们希望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整体读全诗。

然而,战争停止了吗?你认为有李广将军在,战争就可以平息吗?就会有和平吗?是啊,没有,但历史却留下了王昌龄的《出塞》,一个良知者渴望和平、关爱所有生命的最强音。

学生齐诵全诗。

三、阅读思考拓展升华

写一篇读后感,可以谈对战争的看法,也可以写对征人生活同情,或者写一个调查匈汉战争的论文

资料一:

汉王朝、匈奴河南之战后,匈奴人失去了阴山以南的广阔区域,痛心疾首,每过于此,无不掩面痛哭;河西之战后,匈奴人又失去了水草丰美的河西地,经济上蒙受的损失更为严重,所以匈奴人歌曰: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

汉武帝时,汉王朝、匈奴在漠北大会战,经过数月搏杀,匈奴损兵十几万,这几乎是匈奴当时人口的三分之一。此战后,匈奴几无壮年男丁。

资料二:

凉州词 王之涣 凉州词(王翰)

黄河远上白云间, 葡萄美酒夜光杯

一片孤城万仞山. 欲饮琵琶马上催。

羌笛何须怨杨柳, 醉卧沙场君莫笑,

春风不度玉门关. 古来征战几人回。

从军行(王昌龄) 从军行(李白)

青海长云暗雪山, 骝马新跨白玉鞍,

孤城遥望玉门关。 战罢沙场月色寒。

黄沙百战穿金甲, 城头铁鼓声犹震,

不破楼兰终不还。 匣里金刀血未干。

资料三:

出塞曲

台湾 席慕容

请为我唱一首出塞曲

用那遗忘了的古老言语

请用美丽的颤音轻轻呼唤

我心中的大好河山

那只有长城外才有的景象

谁说出塞曲的调子太悲凉

如果你不爱听

那是因为

歌中没有你的渴望

而我们总是要一唱再唱

像那草原千里闪著金光

像那风沙呼啸过大漠

像那黄河岸 阴山旁

英雄骑马壮

骑马荣归故乡

资料四:

《雄关赋》节选 峻青

啊!雄关!

这固若金汤的雄关!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雄关!

在我们古老的中华民族的伟大历史上,在那些干戈扰攘、征战频仍的岁月里,这雄关,巍然屹立于华夏的大地之上,山海之间,咽喉要地,一次又一次地抵御着异族的入侵,捍卫着神圣的祖国疆土。这高耸云天的坚固的城墙上的一块块砖石,哪一处没洒上我们英雄祖先的殷红热血?这雄关外面的乱石纵横、野草丛生的一片片土地上,哪一处没埋葬过入侵者的累累白骨!

啊,雄关,它就是我们伟大的民族的英雄历史的见证人,它本身就是一个热血沸腾顶天立地的英雄好汉!

如今,这雄关虽已成为历史陈迹,但是它却仍以它那雄伟庄严的风貌、可歌可泣的历史,鼓舞着人们的坚强意志,激励着人们的爱国情感。

我相信:假若一旦我们的神圣的国土再一次遭受到异族入侵的话,那位手执大刀的青年小伙子,还有我们的现代花木兰,以及所有登临这雄关的公民,全都会毫不犹豫地拿起武器,奔赴杀敌卫国的战场!

37、五年级上册16课太阳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

五年级上册16课太阳说课稿课案教学设计

一、说教材

《太阳》是一篇说明文,全文分为两大部分,采用了列数字、打比方等说明方法介绍了太阳的特点以及太阳与人类有着密切的关系。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学习说明文的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二是更多地了解太阳的特点,培养热爱科学的情趣。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会本课生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太阳的特点及太阳与人类的密切关系。

2、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知识的好奇心和强烈的求知欲,并在学习过程中领悟学习方法,建立学习自信 。

教学重难点:

本课教学重点是了解太阳的特点,难点是知道太阳与人类的密切关系。

二、 说教法

这是一篇说明文,它不是借助艺术形象传授知识的,而是用准确、通俗的语言来说明事物和传授知识的。所以我是侧重以下几方面教的:

1、小组合作探究学习

2、 抓住课文中重点词句展开教学,品悟理解内容。

3、 利用电教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说明文同记叙文相比,语言比较枯燥,形象性不强。 我借助课件,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去接受知识,从而增强学习效果

三、 说学法

这篇课文没有过多的难以理解的词语和句子,大多数学生都能读懂,因此我设计让学生这样去学习:

1、 学生预习时整体感知课文的大概内容。

2、 在阅读中理解课文是怎样讲述太阳的特点和我们的关系的。学生抓住每个自然段的重点词句 , 体会说明事物怎样运用列数字、做比较、打比方等多种方法。运用这种方法,给人的感觉是准确、简炼、明晰,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3、 教师指导与学生自学相结合,使学生充分展示自我。

四、说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激发兴趣 我国教育家程颐提出:教育未见其趣,必不乐学。这就是说浓厚的兴趣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启迪其智力潜能,并使之处于最活跃的状态。因此,我采用学生感兴趣的神话故事导入新课:

1、同学们,有这么一个传说,天上有十个太阳,晒得地面寸草不生,人们热得受不了,就找一个箭法很好的人,射掉九个,只留下一个,地面上才不那么热了,这就是后羿射日的故事。其实,这只是古代劳动人民想象出来的一个有关太阳的神话。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越来越多地探索到了宇宙的奥秘。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太阳这一课,去探索太阳的奥秘。

2、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二)整体感知,检查预习

1、读词

2、每个自然段写什么?课文是分哪两个方面介绍太阳呢?

(三)深入研读,合作探究

学习课文第一部分知识:

太阳的知识

1、了解太阳的三个特点:远、大、热

2、学生自由读课文,划出表现特点的句子,并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在旁边作好批注。

3、出示课件,检查汇报。

(通过多媒体展示课文第一部分,并把数字用醒目的颜色标出来。使学生明白本段所使用的主要说明方法是列数字。达到效果:大屏幕显示课文内容的画面,不同颜色醒目的文字突出重点字词。)

4、学生用拟人手法介绍太阳,教师出示课件。

(设计这样一个让学生以太阳的身份做自我介绍的情境,使学对学习有了浓厚的兴趣。同时,学生通过自我介绍,自主学习,读书、想象、创造,不但读懂了课文内容,学生的合作意识、学习的主体性也比较好的得到了发挥。

半扶半放学习第二部分:太阳与我们的关系密切 咱们整天都要和太阳见面,那么太阳对于我们来说重要不重要呢,它与我们人类的关系怎样呢?

1、你们自己读课文的第4到8自然段,根据你平时观察所得和书上提供的资料说说太阳与我们人类关系怎么密切。

2、课件出示太阳与人们的关系:生物、气象、杀菌

3、成立三个研究小组,学生根据意愿组合,课件出示课题研究任务。

生物组:A.有了太阳 B.如果没有太阳就,因为 气象组:分别出示两组卡片。

(1)太阳 水 雨 雪 水蒸汽 小水滴 云

(2)太阳 热量多 热量少 热 冷 风

杀菌组:太阳光有什么作用呢?请举例说明。

(在本环节的设计中,我始终以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为宗旨,引导学生主动地去思考,积极地去探究,注意发掘文本固有的教育因素,培养学生的情感。将课内学习与课外延伸相结合,课堂成了学生展示生命活力与灵活性的广阔天地,充分发挥文本启迪人,教育人的功效,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4、总的来说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的世界,请齐读一下课文的最后一自然段。

四、布置作业(任选其一)

1 、人类利用太阳进行了哪些发明(查找资料)

2 小练笔:学习本课的说明方法,介绍月球

总之,本节课将以人为本,发展学生的主体性的教学理念贯穿整个教学环节。给学生一个开放的课堂。课前让学生自己查阅有关的资料,这样不仅增加了学生的阅读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在课堂上让学生自由地读书,并将读懂的内容大胆地说出来,以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在学习太阳的三个特点时,让学生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特点进行拟人化的介绍,学习太阳与人类的关系时,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来交流自己的认识。这样不仅使学生在获得知识上有选择性,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之间合作学习的能力。叶圣陶先生说:课文无非是个例子,借以训练学生的语言能力。我认为《太阳》这篇课文就是教会学生如何对某一事物进行说明的很好的例子。因此,在学生这一课时,我设计了一个写《月球》的小练笔,将在阅读中学到的知识自然地迁移到写中去,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得到写的训练和提高。

38、五年级上册12课古诗三首之示儿说课稿课案教学设计

五年级上册12课古诗三首之示儿说课稿课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诗句含义,体会古今部分词义的不同。

2、有感情朗读并背诵全诗。

3、分工合作,自学自悟。

4、进入情境,体会情感。

5、读、想、写结合,寻找情感共鸣。

教学重难点:

时代久远,让学生进入诗人的情感世界既是重点也是难点。

一、谈话导入,揭示诗题

1、谈话导入:同学们,我们今天要学习一首诗,这首诗发自肺腑,如血,如火,如泣,如诉,悲愤交集,真挚感人,堪称千古绝唱。它就是南宋著名爱国诗人陆游所写的-(示儿)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为理解诗句打下良好基调]

2、了解作者及背景

①[资料出示]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人南宋爱国诗人,他的诗有九千多首留存下来,内容极为丰富,抒发政治抱负,反映人民疾苦,批判当时统治阶级的屈辱求和,风格雄浑豪放。乾道二年,因主张抗金而免职。四十六岁入蜀,六十六岁后遭弹劾罢官,退居山阴达二十年。

②了解背景,宋高宗赵构建立南宋,为官者贪图荣华富贵,对外求合,至到被元朝所灭,大好河山落于金兵铁蹄之下,难以收复。

[设计意图:了解作者和背景,使学生养成搜集资料的好习惯,为体会古诗深刻的内涵,感受诗人人格精神打下基础]

3、揭示诗题

①示儿是什么意思:示告诉,告之,示儿是写给儿子看的诗。

②质疑:看了诗题,你有提出哪些问题?诗人想告诉儿子什么?什么时候告诉的?为什么告诉儿子?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去关注书后注解,借助注解尝试理解诗意是学习古诗的基本方法]

4、过渡。陆游的诗有不少是专门写给儿孙辈的。在诗中,他告诫儿孙如何读书,如何做人,比如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等。今天,他要告诉儿子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诗句,激发兴趣,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诗歌,要求:读准字音,把诗读正确,读通顺。

2、结合书中的注释,试着说一说诗的大概意思。

3、小组交流:这首诗陆游想要告诉儿子什么?

[设计意图:关注个体差异,注重学习过程,降低难度,给所有的学生学习的和参与的机会]

三、疏通诗意,理解内容

1、理解古诗的内容

①有人说这首诗是一份遗嘱。你同意吗?(理解家祭无忘告乃翁祭是什么意思)祭,就是祭祀、祭奠逝去的先人,寄托自己的哀思。说明这首诗正是他临终的绝笔。在这首诗中,你是向儿孙交代身后之事啊)

②既然是遗嘱,85岁的诗人就要走完坎坷多难的人生旅途了,他肯定有许多话要叮嘱儿孙,肯定有许多事让他牵肠挂肚,有许多美好事物让他恋恋不舍,是这样的吗?(只牵挂一件事,只叮嘱一件事,理解:王师北定中原日)

③伤别离,作者满心的悲伤缘何而生?(理解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能力,老师的点播,引导,是为了引领学生透过文字,探索诗中深刻的内涵]

④理解整首诗的意思

四、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1、出示古诗《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陆游68岁)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放一段背景音乐)师读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情景?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你的心情怎样?这是怎样的泪呀,这是老人失去孩子的泪,是妻子失去丈夫的泪生灵涂炭,妻离子散,家不成家,国不成国,这是人民的血泪,陆游也在望也在盼.10年过去了.南望王师又一年,又一个10年过去了,南望王师又一年陆游已68岁了,南望王师又一年,陆游85岁己到垂暮。还在南望王师!他盼来了自己的军队吗?没有(但悲不见九州同)是啊,从中原沦陷起,人们在苦苦等着,盼着,朝廷的军队能够北上抗金,收复失地,可是,多少个日子过去了,中原沦陷,九州破碎,陆游等不到祖国统一这一天了。同心是如何的悲痛。

2、体会作者的情感,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孩子们,请你们再读诗句,你能读出一个什么字?(悲!)为什么悲?(为国土沦丧而悲,为苦难百姓而悲)

[设计意图:把两首诗进行整合,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遣民的痛,诗人的悲,拉近孩子们与诗人的距离,体验感悟诗人的情感,把学生的感悟,体验引向深入]

3、出示《题临安邸》,追求:王师的军队到底在哪?寻些权贵、皇帝在哪?他们究竟在干什么?(读)你们此时有什么感受?(气愤)北方已沦陷,南方还歌舞不休,权贵们已把自己的痛苦建立在遣民的痛苦之上。你能体会到陆游一颗怎样的心?(焦急、祈盼、同情、悲愤)陆游52岁那处竭力主张抗金,结果被罢官,他忧愤成疾,大病数十日,他曾写下位卑未敢忘忧国。而令,生命垂危的他是临终未敢忘忧国。再有感情地读诗。

[设计意图:引出两首古诗,与《示儿》互文解诗,使学生从对诗意的理解走向对诗人情怀的感受,通过对比,感受到诗人的忧国忧民]

五、创设情境,读写结合

家祭无忘告翁,虽然痛彻心扉,虽然死不瞑目,虽然万念俱灰,但是诗人还渴望有一天祖国统一。希望有一天,儿孙能把这个消息告诉他,以告慰他的在天之灵!想象一下,在病榻上,他如何地嘱咐自己的儿孙啊?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情景?面对这样的父亲,你会说些什么?试着写下来。

[设计意图:创设一个想象情境,化抽象的文字为形象生动的画面,丰富学生想象力,引导学生去体验,把握诗歌情感的脉搏,让他们与诗人的心灵作一次近距离的对话,把读、想写相结合起来,加深感悟,使这首诗,这位伟人的诗人,在学生头脑中留下深深的烙印。]

39、五年级上册21课古诗词三首之长相思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

五年级上册21课古诗词三首之长相思说课稿课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

1、通过创设的情境,更好地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词中的意境和诗人所表达的感情。

2.能字正腔圆、有板有眼地诵读《长相思》,进一步感受词的抒情韵律。

3.了解风一更,雪一更的对仗手法,感受更在古典诗词中的特殊情味。

过程与方法

利用课文插图、音乐渲染、多样化朗读和边读边想象等方法来完成对词的理解和感悟。

情感和态度

体验诗人身在征途、心系故园的矛盾心情,感悟诗人天涯行役的相思之苦和相思之深。体味故园的文化意蕴。

【教学重点】

在想象、质疑和情境诵读中,体验诗人身在征途、心系故园的矛盾心情,感悟诗人天涯行役的相思之苦和相思之深。

【教学难点】

在移情想象中建构故园的丰富意象,体味故园的文化意蕴。

【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长相思》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借助注释,初读词意

(一)导入

我们已经学习了第五课的前两首古诗,在王安石的眼中,乡愁是那一片吹绿了江南岸的春风;而到了张籍的笔下,乡愁又成了一封意犹未尽的家书。那么,在纳兰性德的心中,乡愁又是什么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板书课题)

(二)作者简介

(三) 初读《长相思》

1.一读 读准音

请同学们将《长相思》读两遍,注意读准字音

(学生自由读文)

正音:哪位同学愿意读(指读)

生字正音,形近字练习

2.二读 品节奏 (读出长句子中的停顿)

请同学们将《长相思》再读两遍,请读出长句中的停顿,看谁能读出好听的节奏。

请同学们到白板上标注出应该如何断句。

3.三读 找不同

同学们读的很准,也读出了好听的节奏,老师还要请同学们将《长相思》再读两遍,这次请你找一找这首《长相思》和前两首古诗有什么不同。

《长相思》和《忆江南》都是词,请大家再观察,两首词在结构上又有什么不同。

师小结词的概念分类 特点

二、品读感悟 理解词义

(一)四读 知上阕

1.师:带着这些印象和感觉,默读《长相思》的上阕,结合书中的插图,和书中的注释想想这上阕大概讲了怎样的意思。

读后讨论:作者的身曾在何处?你们是从哪儿读出来的?

(学生自学 讨论 )

2.汇报 :曾经身处山上 身处水中身处山海关 身处军营

师:这里站着好多位同学。作者的身在哪儿?这些站着的同学就是作者的身经过的点,他经过了崇山峻岭,他经过了小河大川,他经过了山海关外,他经过了军营的帐篷,他还经过了许许多多的地方,这就是作者身在何方。一句话,作者身在征途上。

(板书:身在征途)

师小结;

是啊,他怎会轻视离别?为了朝廷为了国家他不得不离,好男儿爱故园,更要爱家乡,纳兰性德将自己对故园的无限思念和依恋写进了这首感人肺腑的《长相思》,《长相思》中有离愁,也有男儿为家为国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

师引:山一程,水一程,程程都是── 生读:长相思。

师引:风一更,雪一更,更更唤醒── 生读:长相思。

师引:爱故园,爱祖国,字字化作── 生读:长相思。

40、六年级上册14课穷人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

六年级上册14课穷人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

说教材

《穷人》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写的一个短篇小说。课文记叙了一个寒风呼啸的夜晚, 桑娜与渔夫主动收养已故邻居西蒙的两个孤儿的故事,真实地反映了沙俄专制制度下渔民的悲惨生活,赞美了桑娜和渔夫宁可自己吃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有力地抨击了当时上流社会的堕落与腐化。

课文在写作上特色鲜明,通过对环境和人物心理、对话的描写,刻画了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课文段落分明,结构独具匠心。全文以桑娜的内心矛盾为主线,围绕收养西蒙的两个孤儿这件事,前后设置了两个悬念:渔夫是否平安回家?渔夫回家后能否同意收养孩子。两个悬念交替展开,逐步消除,从而推动着故事向前发展。这样处理,使得全文波澜迭起,扣人心弦,显示出作者高超的艺术技巧。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让学生把握课文内容,感受桑娜和渔夫的勤劳、淳朴和善良,学习他们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美德;二是学习作者通过环境和人物心理、对话的描写,刻画人物形象、抒发真情的写法。

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学会本课的12个生字,以及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2.学习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

3.了解渔夫夫妇的高尚品质和沙俄时代穷人的穷困和悲惨。

4.练习续编课文,展开合理的想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教学,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感受渔夫夫妇的高尚品质和沙俄时代穷人的穷困和悲惨。进而教育学生要珍惜现在的生活,要好好学习,将来为祖国做贡献。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渔夫夫妇的高尚品质和沙俄时代穷人的穷困和悲惨。

2.根据课文内容,展开合理的想象,学习环境、心理活动的描写方法。

教学准备:课前搜集资料 课件

说学情

大部分的学生有一定的自主学习的能力,有一部分的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较强。通过预习,能基本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有自己独特的感受,能流利地朗读课文。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们互学互练,互查互评,互帮互助,互相激励,学习的兴趣、积极性较高。学生的团队的意识和集体的观念较强。并能通过上网及阅读有关的课外书,对课文有更深的了解和感受。学生具备从关键字词句中体会句子含义,感悟作者情感。

说教法和学法

教法:《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本课的教学设计了 依托教材、借助问题、运用语言 的学习思路,利用问题、情境等要素,让学生不断领悟课文的丰富内涵的同时,积累语言、发展思维,受到情感的熏陶、人文的启迪。在教学时,我还采用分组讨论学习,紧扣自主合作探究进行设计,努力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在积极探究中获得思想启迪,在实践活动中提高语文素养。

学法:通过拼读、开火车读词语等达到掌握本课的生字与新词。为了更好地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情感,与作者产生共鸣。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引导学生用圈、点、勾、画法找出环境、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把阅读与思考有机结合,把阅读与感悟有机结合,让学生经历读思悟通的学习过程,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行为中,获取新知识、形成能力

说教学过程

一、欣赏歌曲,导入新课

1.欣赏歌曲《世界很小是个家庭》。谈感受:人与人之间要有爱心

2.生活中处处有爱心,处处见真情。穷人有爱心吗?著名的美国作家海明威曾说过这样一句话,贫穷的人往往富于仁慈。果真是这样吗?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一篇课文穷人,看看他们的精神世界也是否如他们的物质世界一样穷。板书课题

3.学生交流搜集的资料。了解一下这篇课文的作者和当时的时代背景。

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俄国伟大的作家,出身贵族,但是同情被剥削被压迫的农奴。青年时期就开始文学创作,他全部的创作时间达六十多年。其作品无情地揭露了封建沙皇制度和资本主义势力的种种罪恶。他的代表作《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是世界文学中的不朽名作。托尔斯泰晚年时把法国著名作家雨果的叙事诗《穷人》改编成了一篇文章。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各种渠道去学习,收集有关资料加深对文章思想内容的理解,增长知识,从中受到了更多的启发和教育,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全文。

2.检测字词:我会读

3.再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桑娜和她的丈夫,在邻居西蒙病死后,主动收养了她的两个孩子的故事。)

4.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可以分为三段。

第一段(1-2自然段):渔夫的妻子桑娜在海风呼啸的夜晚,焦急地等待丈夫出海归来。

第二段(3-11自然段):桑娜出门去看丈夫是否回来,顺便去看生病的邻居西蒙,发现西蒙已死,便抱回西蒙的两个孩子。

第三段(12-27自然段):渔夫回来,听说西蒙死了,主动提出把西蒙的孩子抱回来抚养。

【设计意图】预习成果的展示,更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理清课文的条理。

三、自读课文,理解文意。穷人(物质上的贫穷)

1.课文中的穷人指的是谁?(桑娜、渔夫、西蒙)他们的穷体现在哪些地方?用标出有关句子。

2.分组学习,讨论问题

3.交流 (屋内装饰、吃穿、忙碌、劳动条件)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让学生清楚地知道:桑娜与西蒙两家的贫穷──住得差,吃得差,劳动条件差,还有疾病,是沙俄时期俄国渔民悲惨生活的真实写照。在教学时,我紧扣质疑析疑解疑进行设计,勾画理解词句,让学生了解广大劳动人民生活极端贫困的状况。

四、自主探究直奔中心

1.有人说课文中的桑娜和渔夫并不穷,其实他们很富有你们支持这种观点吗?为什么?

你是从作者的哪些描写中感受到的?用划出有关的语句,在旁边做上批注。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品析句子体会品质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这朴实的语句中深入领会桑娜渔夫高尚的品质。明确学习的任务,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引导学生用圈、点、勾、画法找出环境、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把阅读与思考有机结合,把阅读与感悟有机结合,让学生经历读思悟通的学习过程,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行为中,获取新知识、形成能力。

课件出示:

1.描写环境的句子

(1)屋外寒风呼啸五个孩子在海风呼啸中安静地睡着。

①从室内外的环境的描写体会桑娜虽贫穷但很勤劳。重点理解温暖、舒适。

②有感情地朗读。

(2)对西蒙家场景的描写。

( 体会西蒙的贫穷艰难,使她无法给予孩子更多的爱,但她尽到了母亲的职责。进一步感受穷人的善良。)

(3)学习作者的写作特点

( 通过环境的描写,体会穷人的善良、勤劳。)

2.描写心理活动的句子

(1)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揍我一顿也好!

① 体会由于桑娜家庭的贫穷,由于桑娜热爱丈夫、同情孤儿,所以才会有如此复杂的心理活动。虽然桑娜的内心活动十分复杂,但是收养孤儿的决心没有动摇。理解忐忑不安、自作自受。

【设计意图】着重理解桑娜抱孩子后忐忑不安的心情。这一段是全文的重点,最能突出桑娜美好的心灵,最能表达桑娜复杂、矛盾、忧虑不安的内心世界。

② 理解省略号的作用。

③ 指导朗读。(师范读、指名读赛读)

(先是激动,继而紧张、担忧甚至责备自己,最后坚定的复杂心理。)

(2)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

(体会桑娜决心要收养两个孩子,指导用非不可说话。)

(3)学习作者的写作特点

(通过人物心理活动的描写,体会穷人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高尚品质。)

3.描写人物对话的句子

(1)分角色朗读桑娜和渔夫的对话。

(2)课件出示: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嗯,是个问题!他搔搔后脑勺说,你看怎么办?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呆在一起怎么行!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

①让学生从熬及渔夫 严肃、忧虑的神色来体会收养孩子的决定使经过渔夫的认真的考虑,同时也说明了他们的生活使非常的窘困。

②指导朗读。

(读出这种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决心。)

(3)学习作者的写作特点

(通过人物的对话,体会穷人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高尚品质。)

4.质疑:读完后,你有什么疑问?(重点理解两个沉默的含义)

(第一次,是因为桑娜不知怎么向丈夫说出抱回孩子的事,她正盘算着从何说起,这种沉默正掩盖着桑娜内心的激烈斗争。第二次,桑娜向丈夫提起西蒙死了,谈到她留下了两个可怜的孩子,她沉默是带着试探意图,想看看丈夫对这件事有什么反应。)

师结:其实他们是最富有的人。

5.出示当堂检测

五、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课题是穷人,可文中没有一个穷字,但我们处处可以感受到穷人的贫困与艰辛。同样,全文没有一句赞美的话,然而穷人的高尚品质却被表现得感人肺腑。因此,我们不得不佩服这位伟大的文学家的文学功底。在写作中我们也应学习通过环境、心理和语言的描写反映人物的品质。

2.课外延伸

列夫托尔斯泰的代表作有很多,老师希望你们在课余时间多多拜读他的作品,有《战争与和平》、《复活》等。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多读课外书拓宽视野,增长知识,提高写作水平。同时也体现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3.作业设计

展开想象,续写《穷人》这个故事

说板书设计

穷人

勤劳、善良、有同情心、宁愿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

(环境、人物对话、心理活动的描写)

41、六年级上册10课竹节人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

六年级上册10课竹节人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

一、说教材

《竹节人》是统编教材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单元属于阅读策略单元:有目的地阅读。这是教材编写上的历史性突破,承袭了前面预测提问提高阅读速度这三个阅读策略单元。本课是一篇散文,以回忆性的笔触通过对制竹节人、斗竹节人以及老师没收竹节人却也自己偷偷玩竹节人的叙述和描写,表现了童年游戏的乐趣,表达了对童年生活的回忆和眷恋。同时通过对老师也自己偷偷斗竹节人的叙述,抒发了对老师的亲近和理解,将斗竹节人的乐与趣推向了高潮。字里行间流露出对简易的物质能带来心灵快乐满足的价值观。有效体现了通过事物表达自己真实情感这一要素。

作为阅读策略单元有目的地阅读的第一课,《竹节人》在课前导读中直接给了三个阅读任务,分别为写玩具制作指南,教别人玩这种玩具。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讲一个有关老师的故事。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关注内容,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

二、说教学目标

1.会写豁、凛等15个生字,正确读写疙瘩、沮丧、威风凛凛等词语。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关键字词句,学习阅读回忆记叙类文章的方法。3.能通过品读文本,联想到自己平时的生活,感悟身边事物的乐趣。

三、说教学重难点

1.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2.品味文章生动幽默的语言特点。

3.能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有针对性地阅读。

四、说教法学法

新课标要求,语文课程要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而本课也是能较好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的。为了充分启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保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主要采用了启发诱导法、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法等教学方法。

学生则主要采用自读自悟、圈点勾画、合作学习的方式,自主探究、小组合作、讨论交流,以教师的导、学生的学为教学主线,营造教师和学生互动的学习氛围,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逐步深入,让学生在学习中解惑、积累,运用恰当的阅读方法,有目的地阅读,感受学习的乐趣。

五、说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激发兴趣。

以学生感兴趣的玩具话题导入,图片展示竹节人,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建立对竹节人的初步感受,为学生主动探究文本做好铺垫。

(二)学习生字词。

让学生自主探究,自由读课文,识字读词。

以自主交流的形式,让学生说说识记生字词的方法、收获。解决了易错字词的识记、书写,同时也让学生在交流中获得了学习的成就感。根据交流情况,教师再指导重点生字的交流和书写。

(三)了解文章结构。

1.快速朗读课文,完成课后阅读任务。

(1)写玩具制作指南,教别人玩这种玩具。

(2)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

(3)讲一个有关老师的故事。

2.小组交流: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你是怎么阅读课文的?

如:写玩具制作指南,在阅读时重点关注竹节人的制作方法;体会玩具的乐趣,读的时候特别注意文中写我们投入地做玩具、玩玩具的部分;讲一个有关老师的故事主要关注老师没收玩具及玩玩具的内容。

3.再读课文,划分段落结构。说说本文可以分为哪几个部分,简要概括各部分的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1--2段):概述我们小时候喜欢玩自己做的竹节人。

第二部分(3--7段):写制作竹节人的过程。

第三部分(8--19段):主要写斗竹节人的过程与乐趣,表现了孩子们对竹节人游戏的喜爱。

第四部分(20--29段):主要写老师没收了竹节人,却也偷偷在玩竹节人的趣事。

尊重学生的初始阅读感受,引导学生有意识地根据课前导语部分的阅读任务进行有目的地阅读,在自主探究中发现阅读方法。接着小组交流: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是怎么阅读课文的。让学生交流、丰富自己的阅读方法,同时教师适时引导,让学生学会积累、运用恰当的阅读方法。在对阅读任务的把握上,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层次,这样学生对文章内容结构的划分就水到渠成了。

(四)学习第一、二部分。(17段)

1.画出文中写制作竹节人的过程的句子。思考:竹节人是用什么做的?圈出做竹节人的动词。

2.画出17段中的拟人句和比喻句,分析拟人和比喻修辞手法的好处。

引导学生抓动词体会制作竹节人的乐趣,同时也对解决第一个阅读任务提供指导,深化了阅读方法的运用。

引导学生体会文章生动的语言,体会修辞手法的运用,为感受课文生动幽默的语言做好铺垫。

(五)精读课文,问题探究。

1.学习课文第三部分(819段)。

请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第三部分(8--19段),思考:文章的主体部分是如何安排记叙顺序的?

文章的主体部分是斗竹节人的有趣的情形(8--19段),一般来讲,写竹节人搏斗的场面是按照过程进行的顺序来写的,但课文中记叙的是几个片段,几个画面,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构思布局的?(提示:抓住关键词有时还有其实理解,这些内容是随着游戏的欢乐程度一步步写下来的。)

引导学生通过对文章主体部分布局的把握,感受斗竹节人的快乐,同时也是对应第二个阅读任务,在问题探究中体会运用恰当的阅读方法有目的地阅读的过程。

2.学习课文第四部分(2029段)。

推敲幽默的语言。

如第22段不消说,费了许多功夫做出来的,建立了赫赫伟绩,鏖战犹酣的两个竹节人被一把抓去。中的赫赫伟绩鏖战犹酣是大词小用,语言幽默,表现出游戏时间之长,次数之多,突出这个游戏的吸引力与乐趣,进一步表现了作者童年时期对竹节人游戏的喜爱之情。

引导学生抓住文章的语言,感受游戏的乐趣,同时也是加深学生的体会,学习文章的表达。

为什么要写老师与竹节人这一部分?它和主题的关系是什么?这一部分会不会影响老师的形象?是不是可以删去?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这一部分突出竹节人这个童年游戏的有趣甚至引起了老师的青睐,抒发了我们内心的喜悦、满足与自豪。这部分内容深化了主旨,使竹节人游戏和老师共同构成了我对童年的美好回忆。

让学生在这一部分的探究中产生共鸣,激起和老师亲近的愿望,为第三个阅读任务的解决做好铺垫。

(六)课堂小结。

本文记叙了童年时代的我和伙伴们自己制作竹节人,并沉迷于斗竹节人的游戏中,以致于我和同桌的竹节人被老师没收,结果却发现老师也喜爱竹节人的事。表现了竹节人这一童年游戏的乐趣,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童年的深切留念。

六、说板书设计

最后我来谈谈我的板书,本次板书按文章的结构层次展开,层次清晰地提挈课文内容,帮助学生准确把握文章的各部分内容,感知文章表现出的童心童趣。

迷上了竹节人(12)

制作竹节人及玩的地方(37)

竹节人 制作竹节人、斗竹节人的快乐(319) 斗竹节人(819)

老师没收了竹节人但偷偷地玩(2029)

童心童趣

42、六年级上册8课灯光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

六年级上册8课灯光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通过对一件关于灯光的往事的回忆,歌颂了革命先烈的献身精神,说明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激励我们要学好本领,建设好前辈用鲜血和生命开创的新中国。

【教学目标】

1.理清课文思路,理解先烈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和为此做出的贡献,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倍加珍惜。

2.理解郝副营长这一人物形象。

3.把自己在灯光下学习时所想到的写下来。

【教学重点】

1.从郝副营长在激战前的神情和谈话,理解先烈的宽广胸怀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从郝副营长在战斗中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的壮举,学习先烈的无私奉献精神。

2.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倍加珍惜。

【教学策略】

灯光,我们都非常熟悉,平时并不特别注意它。本文作者去对灯光有着特殊的感受,因为在他的经历中,围绕着灯光,发生过一个感人的故事。在教授本课时我们主要要让学生认真体会课文中几次出现的多好啊!明确各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他们在说这句话是,看到了什么,可能想到了什么?从而体会郝副营长这一人物形象。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引出灯光之题目:

提问:同学们,我们上节课初步学习了《灯光》这篇课文,今天这节课我们来继续深入学习这篇课文。板书《灯光》。

二、细读课文,理解灯光之内容:

师:上一节课,同学们概括出了文章的主要内容,画出了课文的思维导图,现在我们以小组为单位传阅思维导图,挑选出优秀作品参加班级的展示。

生:小组范围内传阅思维导图,挑选出有代表性的作品准备参加班级的展示。

师:请一名学生展讲思维导图。

(生展讲,老师记分,其余学生评价,质疑和补充。)

生1:我想评价一下他画的思维导图:思路清晰,线条流畅,我很喜欢他写的心得体会,把本课的中心都罗列出来了。

师:你的评价很精准,说明你看得仔细,听得认真。

生2:我要质疑:请问,课文开头和结尾描写天安门前的灯光是为了什么?

师:你真是一个大胆质疑的孩子,谁能解答这个问题?

生3:我觉得是看到天安门前璀璨的灯光,路人才会说多好啊,才会引起作者的回忆。

生4:现在我们能够在明亮的灯光底下学习了,而且还有这么璀璨的灯光,郝副营长的愿望实现了。

师:这种写法就是首尾呼应,其实我在平时的习作也经常用到这种方法。

生5:我还有一个问题:文章几次写了多好啊作用是什么?谁能帮我解答?

师:你真是一个会读书的孩子,能提出这么有价值的问题。

生5:多好啊出现了3次。第一次:清明节前的一个晚上,我又漫步在广场上,忽然背后传来一声赞叹:多好啊!看到天安门广场的灯光,引起我的回忆。第二次:多好啊!他在自言自语。郝副营长看了书中插图后,对图上的孩子能在灯光下看书深感羡慕,憧憬着自己也能用上电灯。第三次:课文第七自然段。说这话的依然是郝副营长,他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憧憬。

师:你真是我们班同学学习的榜样,回答问题具体全面。

师小结:刚才老师听到了你们精彩的表达自己的观点,看到了你们思维的碰撞,你们太厉害了。

三、品读体会,感悟灯光之内涵:

通过刚才的学习大家对灯光这篇课文有了更深刻的体会,接下来我们继续研读。

教师质疑:结合课文体会郝副营长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为什么会留下这样的印象?

学法指导:

1.学生自己读课文,把想法写在学习单上;

2.组长组织组员在小组内讨论;

3.班级展示。

(1)用有感情的朗诵展示画出的句子。

(2)谈谈自己的体会。

交流过程:

1.展示的小组学生朗读:

这会儿,他正倚着交通沟的胸墙坐着,一手夹着自制的烟卷,拿着火柴盒,一手轻轻地划着火柴。他并没有点烟,却借着微弱的亮光看摆在双膝上的一本破旧的书。

师:同学们,老师发现你们组的学生一个个都是朗读高手,读得如此投入。通过读你还能了解什么?(我们知道了这是动作描写,可以看出他热爱读书)(板书:热爱读书)

带着感受集体读一读这段话。(重点理解郝副营长对读书的热爱)

2.出示,学生齐读。

听说一按电钮,那玩意儿就亮了,很亮很亮他又划着一根火柴,点燃了烟,又望了一眼图画,深情地说: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学习,该多好啊!

再来读读这句话,感受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孩子的热爱。(板书:热爱生活、热爱孩子)

3.生读: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是郝副营长划着了火柴,点燃了那本书,举得高高的,为后续部队指了路。可是,火光暴露了他自己,他被敌人的机枪打中了。

生1:这句话是动作描写,可以看出郝副营长不怕牺牲的精神。(板书:不怕牺牲)

师:你真了不起,不仅说出了描写方法,而且说出了人物的品质。

师小结:通过刚才的交流展示我们知道了一位热爱读书,热爱生活,热爱孩子,不怕牺牲的郝副营长。正是因为有像郝副营长这样的英雄,我们才有了今天如此美好的生活。

四、抒写内心,提升灯光 之境界:

教师激趣:为了胜利,为了新中国,为了无数的同胞,为了孩子们能在明亮的灯光下学习,一位又一位英雄前赴后继英勇就义。

无论过去多少时间,生活在幸福中的我们不要忘记今天的幸福生活是谁为我们开创的,不要忘记那些革命先烈用生命在不同的地方、用不同的方式让我们能在电灯下学习。如今,我们每天晚上都在明亮的灯光下学习,看到这灯光,你会想到什么呢?请你写一写自己的感受吧。

1.学生构思,动笔,教师指导有困难的学生。

2.指名展示。

3.学生评价。

五、作业超市,延伸灯光 之外延:

1.讲一讲:把本课的故事讲给你的爸爸妈妈听;

2.演一演:以小组为单位,在小组长的组织下表演本篇课文;

3.写一写:把自己知道的关于灯光的故事写下来。

(任选一题完成)

六、板书设计:

灯光

热爱读书

郝副营长 热爱生活

热爱孩子

英勇善战

不怕牺牲

43、六年级上册25课少年闰土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

六年级上册25课少年闰土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

【说教材】

《少年闰土》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五单元的一篇重新收录在课本中的文章。从这次重新收录中,我们可以看出,经典名篇所散发出来的魅力是叫读者不可抗拒的。这是一篇精读课文,文章,采用倒叙的方法,一开始就把所要介绍的人物介绍出来,然后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抓住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的特点,逐步回忆,依次叙述,一步一步地刻画了一个经验丰富、聪明能干、机智勇敢、健康可爱的海边农村少年形象。

【说学情】

六年级的学生经过学习,已经具备了一些理解课文的能力。但由于这篇课文写作的时间在上个世纪初,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内容上有一定的困难,再加上学习的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距甚远,这也增加了理解上的难度。老师在讲述本课时,往往不敢放手,生怕有理解不到位的地方。而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老师要关心个体差异和个同的学习需求,要保护好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意识。对新课标的学习,认识到学生是有个体差异的,我们要求学生异口同声的回答同一个问题,说同一个标准答案,这显然没有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同样也激发不了他们学习的兴趣,学生不仅没有学到知识,也对学习失去了兴趣,这种教学是得不偿失的。那么,自主、合作、探究就成为我们在课堂上应该新遵照的准则。

【教学目标】

根据单元重点、教材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拟定如下教学目标:

1、学会文章的生字词、多音字,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自然段。

2、了解闰土是个机智勇敢、聪明能干、健康可爱、经验丰富的农家少年,学习作者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感受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3、初识鲁迅,了解鲁迅先生的文学成就。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学习四件稀奇事,揣摩人物语言、动作,体会人物的特点。

2.进行理解含义深刻句子的训练。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的第十六段,领悟其中蕴含的含义及情感。

【说教法和学法】

根据课标提倡人文、自主、合作、探究、创新的精神,并结合本单元的重点,确定如下的教学方法:我的教学思路是快速阅读课文,理出文章脉络,总体感知人物的个性特点和事件;接着深入学习有关段落,体味少年闰土的性格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这样设计,学生对学习的内容一目了然,学习目的明确了,学生的主动性就被调动出来了。教学中主要采用自主的学习方式,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运用各种朗读方式来学习,在理解中朗读,在朗读中加深理解,讲读密切结合,学生深深体会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较高。同时,我积极改变以往阅读教学面面俱到、串讲串问的传统做法,以学生的研读为主体;探究发现为手段,培养学生自读、自悟的能力。在重点词句的研读中放手让学生自行探究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学生学习积极性高涨,读思结合,动静配合,在研究中获得了成功的快乐,真正把学生当做课堂的主人。

【说教学过程设计及理论根据】

(一)、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对闰土的喜爱之情,激发学习兴趣。

由于在课时学生已认识了生字词,读通了课文,了解了课文大意,并学了一至五自然段。因此,我一开课的个教学环节是创设情景,让学生在复习与回顾课文内容中导入新课。我一边出示课件一边听我的配乐介绍自然段的内容。我这样处理,有情有景,可以很快地把学生引入课文所描述的特定的情境当中,从而激起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愿望,从而加深了对闰土的印象。

(二)、整体感知

教学伊始,我设计了一个填空:( )的少年闰士,开放的填空,给了学生开放的思维空间,激起了学生读文的兴趣和自信。在学生自主学习课文后交流,学生能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来感知教学内容,少年闰土的形象就在他们的脑海中凸现出来。我在对重点词句的研读教学中放手让学生自行探究--自己发现特点,寻找最能体现性格特点的地方,学生学习积极性高涨,读思结合,动静配合,在研究中获得了成功的快乐,把学生真正当做了课堂上的主人。

(这一部分结合教案、幻灯片来讲 内容为教案的二三部分)以评价代讲,以画代讲,以读代讲,提高课堂效率。

在教学捕鸟这一部分时,我用课件演示,同学评价老师的课件做得好坏,在评价的过程中,学生必定会看书。从书中寻找好坏的理由,这样,学生就必须要认真读书,缜密思考,他才能知道并讲得出好坏,这样不仅避免了单调的讲解,学生也学得兴趣盎然。

在教学刺猹这一部分时,我采用了以读代讲的方法,让学生去给读书的同学评价,他哪里读得好,你为什么读得好或者他哪里读得不好,为什么?你觉得应该怎么读。这个评价的过程中,不仅让学生帮助别人理解了文章,同时也加深了自己对课文的理解,真正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

在教学海边拾贝时,(出示许多漂亮的贝壳课件)我采用欣赏、谈感受来体会闰土的知识丰富,农村生活的丰富多彩。

在教学看跳鱼儿让学生用多媒体展示画,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三)研读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重点拨亮学生思维过程

学习了四件稀奇事后,学生对闰土的人物特点有了比较鲜明的印象,但对我与闰土之间的感情却没有深入的体会。

在教学突破难点时,对啊,闰土的心早有无究无尽的稀奇的.....高墙上的四角天空这句话的理解,需要点拨,在教学这种难点句子时,我在学生充分地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1、无穷无尽的希奇事指哪些?2、我往常的朋友指谁?3、高培上的四角的天空又指什么?为此,我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落实本单元重点训练项目,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分别带着赞美、钦佩、向往的感情反复读中心句,读中悟情,强化重点训练,营造情感的氛围,使学生的情感与我的情感产生共鸣,达到课将尽而情真浓的境界。

(四)争辩研读,开放创新

此环节,我以在当时社会,如果让你选择,你想做闰土还是文中的我为话题,让学生分正反方来辩论。这样把辩论活动引入课堂之中,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参与兴趣,而且使学生的参与变得真情投入。他们的情感、兴趣、个性、思维、人格等在争辩、交流中得以反映,充分展示学生的心灵自由,同时争辩是学生自主的语言实践活动。课堂是学生的,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我们在课堂教学中理应将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真正当家作主站起来。同时,学生在争辩中,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对当时社会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五)课后拓展

我建议孩子们课外好好地去读一读鲁迅写的《故乡》原文。运用抓住人物语言、动作、神态了解人物内心的方法来体会长大后的我和闰土的内心活动,然后同学之间交流中年闰土是怎样一个人。将课内的学习方法用于课外的阅读实践当中,达到课内外的有机结合。

(六)说板书

简洁而明了的板书,突出教学重点,展现了写人记事一类文章的特点,充分的凸现人物形象。

【总结】

总之,我在体现新课标精神和语文学科的人文性等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积极的、努力的尝试。当然,也还存在着很多不足,比如:如何在开放性课堂学习活动中,真正让全体学生都能各有所获,得到语文素养的提高,语文能力的发展;在语文积累,有感情朗读指导,教学环节过渡等方面也还需要改进。为了让学生得到发展,我愿努力探索。

44、六年级上册19课只有一个地球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

六年级上册19课只有一个地球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材和学生分析

《只有一个地球》是人教版第十一册第三组的一篇科学知识说明文。朴实、流畅的语言,严谨的结构,清楚的条理,又饱含着深情,是这篇文章的特点。它通过地球美丽又渺小、资源有限、不能移居这三方面介绍了地球的有关知识,教育我们要精心保护这唯一可以赖以生存的美丽星球。

鉴于学生初步具备了利用网络获取知识的能力,课前让他们通过各种方式了解地球,并充分利用网络架起时空桥梁,搭起学生意义建构的支架,从而直观、形象地获取知识。

二、教学目标、重难点说明

针对学生实际和本课的教材特点,我将教学目标定位在:

1.知识目标:学会本课七个生字,能理解渺小、矿产、恩赐、慷慨、枯竭、滥用、威胁等词语;了解地球的特点、有限的资源及人类的开发对地球产生的危害。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初步的探究能力和搜集处理网络信息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珍爱地球、善待地球的情感,从小树立环保意识。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利用网络和信息技术,进行自主、个性化的探究阅读,达到教学目标提出的感受地球之美,从小树立环保意识的要求。

三、教法、学法说明

基于教学目标的制定和重难点的提出,结合《新课标》理念,我采用了自读感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实践创新等学习方式,努力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新型语文课堂。始终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伙伴中的首席。

四、教学过程设计

根据以上分析,我设计了情境激趣选读探究升华情感拓展迁移的教学模式。

(一)情境激趣

叶圣陶先生说过:入境始于亲。在观看航天员杨利伟在神舟五号飞船上拍摄的地球美景时,我设计了一段导语,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达到了课伊始,趣亦生的境界。而后,一句看似不经意的问:地球,你还想称它为什么?学生亲切的称呼,拉近了孩子们与地球的情感距离,为后面各环节的教学作好了情感铺垫。

(二)选读探究

在充分调动学生兴趣的基础上,我让孩子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引导他们抓住地球太可爱,又太容易破碎这一切入点,将自己最感兴趣,最想了解的问题提出来,鼓励孩子们质疑问难。在师生的共同梳理下,归纳为三个探究主题。让孩子们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主题进行深入的探究,教师相机引导。

这正体现了新课标指出的:教师要为学生留出选择和拓展的空间,满足不同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

1.地球的美

当学生在选择这一主题探究学习时,首先让他们从文字中去感受美。孩子们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和对文字的独特体验,从中受到情感熏陶,感受到地球的外在美。引导学生抓住6300多公里、一叶扁舟体会作者是采用数字说明和打比方的方法来写出地球的渺小。

然后,进入相关网页,地球丰富的资源展现在学生的面前,使他们深刻地认识到地球的美,不仅在于它的外观,更在于它对人类的无私奉献。

2.地球的易碎性

当学生选择这一主题探究时,引导他们通过自读,弄清地球上的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然后进入相关的网页,看到人类破坏地球的种种行为,看到美丽的家园伤痕累累,此时此刻,孩子们禁不住伤心愤怒,发出和宇航员一样的感叹。这时让学生观看地球妈妈遭到破坏的影像资料,再让他们结合生活中的现象来谈一谈自己的周围有哪些破坏环境的行为。

网络信息,将文字形象化,将语文课堂与大千世界、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正体现了小语文、大社会的教育理念。

3.地球的唯一性

当选择这一部分学习时,引导他们抓住至少、本来等词,体会说明文应用词准确。接着,让孩子们相互交流课前搜集的九大行星的资料,再推荐相关网站让他们上网查阅,然后引导下载别的星球不适合人类居住的有关资料。这样的设计既让学生深刻理解了人类不能移居的原因,又初步培养了学生搜集、处理网络信息的能力。

(三)升华情感

这时,让孩子们把最想说的话与同学们交流,并通过网络在小论坛中发表。这样,情感熏陶与语文实践活动就完美地结合起来了。这样的设计,既为学生创设了口语交际的机会,又培养了学生积极、健康的情感,实现了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整合。

(四)拓展迁移

让孩子们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交流讨论,为了保护地球,保护我们美丽的家园,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在交流讨论的过程中,相互启迪,碰撞出创新的火花。

学完这课,我设计了可由孩子们自主选择的作业。他们有的制作环保网页,有的发出环保倡议等,并且通过网络发送到网上去,在地球村展示台展示,引起社会的共鸣。

这样的设计,注重了跨学科的学习,由课内延伸到课外,让课堂走进了社会,真正体现了大语文教学观。

五、板书设计(略)

六、教学小结

《只有一个地球》一课的教学设计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根据新课标精神,使语文教学与媒体运用形成新的整合模式:利用网络资源,创设情景;利用文字信息,感悟质疑;利用协作学习,升华情感;利用学科整合,拓展迁移。最终达到意义建构,致力于学生语文素质的形成与发展。

45、六年级上册18课古诗三首之江南春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

六年级上册18课古诗三首之江南春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

难点:透过《江南春》描写的景物,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难点分析:

从知识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古诗抓景物写出江南春天的特点,让学生由景物来感受自然之美,有景入情体会作者的情感

从学生角度分析为什么难这首诗中,诗人由景物来表现自然地美,又由景入情,流露出为国担忧的淡淡哀愁。这种感受学生不太容易体会到,因为这高于六年级学生的情感经验和生活经验。

难点教学方法:

1.通过情境诵读和想象,感悟诗人天涯行役的相思之苦和相思之深。

2.通过讨论及问题探究,体验诗人身在征途、心系故园的矛盾心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图片展示江南美景,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看完图片的感受,说说自己看到的美景。

2.引入主题。诗人杜牧用了28个字就描绘出了一幅江南春景图。(激发兴趣)

(二)知识讲解

3.初读感知,读出诗味。

(1)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读中体会如何把诗读出节奏来。(语调的轻重、语音的延长以及停顿等。)

4.圈画景物,明意悟情。

(1)学习前两句诗赏今。

①圈出诗句中描写的是景物,病交流对词语的理解。

[千里]这里的千里并不是真的有千里,而是虚指,指的是辽阔的江南地区。

[绿映红]绿叶映着红花,这里用颜色指代景物,给人丰富的联想。如绿叶衬红花,桃红映柳绿。

[水村山郭]傍水而居的小村,依山而建的城。

[酒旗风]酒旗迎风招展。

②说说这两句诗是从哪些感官来写景物的。

明确:听觉莺啼 视觉绿、红、水村、山郭、酒旗 触觉风

③再读诗句,说景色。

辽阔的江南,到处是黄莺婉转啼鸣,到处是绿叶红花相互映衬;在临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到处都有迎风招展的酒旗。

④透过这些景物你仿佛想到了一个怎么样的江南春天?

课件展示:我仿佛看到了,这是一个()的江南春天;

我仿佛听到了,这是一个()的江南春天;

我仿佛闻到了,这是一个()的江南春天;

我感受到了,这是一个()的江南春天。

(花红柳绿、莺歌燕语、鸟语花香、充满生机)

你在这样的春景中心情是怎么样的?作者和你的心情是否一样呢?

(愉悦、轻松、快乐

(2)学习后两句诗怀古。

自读后两句诗,理解词意,体会作者的情感

①体会情感基调:这两句诗中诗人的心情还是愉悦的吗?你们知道这是因为什么吗?学生展示收集的背景资料。教师及时补充背景知识:

南朝 公元420年至589年,是东晋灭亡之后隋朝统一之前存在于我国南方以建康(今南京)为都城的四个朝代(宋、齐、梁、陈)的总称。这一时期,当权者曾大兴建设寺庙,祈求神明保佑。由于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让百姓的生活雪上加霜。

杜牧生活的时代 诗人所处的晚唐时期,国家渐渐衰落,战乱不断,民不聊生。而当朝的统治者却仿效南朝,大建佛寺,想祈求神灵保佑,永保江山稳固。

诗句中的哪些地方最能让你感受到了作者的伤感、担忧?

(四百八十寺、烟雨中)

交流后明确:这两句诗的情感基调不是愉悦的,而是伤感的、担忧的。诗人在赞美风景秀丽的江南时,暗含着对国家命运深深的忧虑。借景抒情的写法是古诗中常用的表现手法之一。

②理解背景知识后,再读这两句诗,感悟诗人的担忧。

理解诗意:

昔日到处是香烟缭绕的深邃的寺庙,如今亭台楼阁都沧桑矗立在朦胧的烟雨之中。

此时作者心里会想写什么?

示例:诗人可能在想:希望通过建造寺院保佑江山的稳固是不可能的,南朝修了那么多寺庙都灭亡了,物是人非,我们的国家竟然还在仿效这种做法,这不仅不会巩固国家的统治,相反,会加速国家的灭亡啊!

③引导学生带着感情重读全诗。

过渡:同学们,你们能尝试读出作者的赞叹之中隐含的哀愁吗?自己先试试。(再指名读。)

(三)课堂巩固练习

5.带着感情,吟出诗韵。

看着花红柳绿感受着鸟语花香的杜牧想:

齐读诗句千里莺啼绿映红。

看着江南山村喜爱美景的杜牧想:

齐读诗句水村山郭酒旗风。

看着细雨迷蒙的寺庙忧心忡忡的杜牧想:

齐读诗句南朝四百八十寺。

看着细雨迷蒙的寺庙关心国事的杜牧想:

齐背诗句多少楼台烟雨中。

(四)小结

诗人杜牧用了28个字的向我们展开的是千里江南春天的美丽画卷,寄托的是对江南春景浓浓的爱和淡淡的愁。学了这首诗,你们是否已经感受到了作者那份独特的情感了呢?那么就让我们伴着《江南好》这首曲子,带上对江南春天的喜爱之情为这首诗配上一幅你心中的江南春景图吧!

46、六年级上册18课古诗三首之浪淘沙一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

六年级上册18课古诗三首之浪淘沙一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读懂《浪淘沙》,体会诗人表达的感情,感受古诗意境。

2.培养学生热爱黄河、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我们伟大的祖国,山川秀丽,风景如画。这节课我们要到黄河边上,去听听黄河的涛声,去看看黄河的气势。接下来,我们要学习唐代诗人刘禹锡作的诗《浪淘沙》。【出示课件2】(板书:浪淘沙)

二、自主学习

1.在学古诗之前,请同学来回顾一下古诗的学习方法。【出示课件3】

解诗题,知作者诵古诗抓字眼,明诗意;理解大意品意境,悟感情。

2.【出示课件4】自学提纲

1.浪淘沙怎样理解?互相交流资料,了解作者刘禹锡。

2.将古诗读正确、流利。

3.理解以下词语的意思。

①九曲:

②簸:

③天涯:

④直上:

4.结合重点词语说说古诗大意。

三、合作学习

1.《浪淘沙》是由九首诗歌构成的一组诗,这里是其中的一首。其形式为七言绝句。后又用为词牌名。

刘禹锡(772年-842年),唐代诗人,字梦得,洛阳(今河南洛阳)人。是柳宗元的好友,人称刘柳,因参加永贞革新而被流放。他性格豪迈,决不向恶势力低头。他的诗也写得很有豪气,白居易因而称他诗豪。

2.指名朗读古诗。

3.理解以下词语的意思。

①九曲:弯曲,形容黄河弯弯曲曲的样子。

②浪涛风簸:波浪滔天,大风颠动。

③天涯:天边。

④直上:一直到达。

4.学生连起来说说诗意。

(弯弯曲曲的黄河汹涌奔腾,卷来万里泥沙,大浪翻涌,狂风怒吼,仿佛来自天涯。如今可以沿着黄河直上九天银河,一起走进牛郎织女的家。)

(适时板书:黄河雄伟壮美的景象)

5.【出示课件5】课文配套图片 借用图片理解。

四、质疑探究

1.【出示课件6】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2.品读,深化理解。

牵牛织女:指牛郎星和织女星。神话传说中把它们说成牛郎和织女两个人。自古相传,织女为天上仙女,下凡到人间,和牛郎结为夫妇。后西王母召回织女,牛郎追上天,西王母罚他们隔河相望,只准每年七月七日的夜晚在鹊桥上相会一次。

这首绝句用淘金者的口吻,表明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是在河边生活,牛郎织女生活的生河恬静而优美,黄河边的淘金者却整天在风浪泥沙中奔波。直上银河,同去牛郎织女家,寄托了他们心底对宁静的田园牧歌生活的憧憬。表现诗人奋发有为的精神和豪迈浪漫的气魄。

(适时板书:奋发有为的精神 豪迈浪漫的气魄)

五、小结检测

这节课,我们欣赏了唐代诗人刘禹锡创作的《浪淘沙》,古人用他们的双脚踏遍了祖国山川河流,用饱含深情的语言写下无数千古不朽的名篇。课余请大家再收集有关的古诗读一读,去领略中华民族特有的古诗古韵!

47、夜宿山寺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

夜宿山寺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

危楼高百尺学生响亮的声音仿佛还在耳边回响,课上完了,心里还是放不下,悬着的心更加沉重。

从选定课文开始,就知道这是一场炼狱,告诉别人公开课我要上古诗,反馈的都是一个张大的嘴巴,估计我是疯了,可我真的想跟孩子们一起学习古诗,没有繁琐的语言,一个字,就能给人无数的想象,我爱这种言简意赅。

于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在之前听过的课例中,无一例外都是围绕朗读来展开,这也是语文新课程标准的一个核心指向,所以上课的主线几乎没有疑问朗读。从导入到古诗讲授,反复多样的读,教案一再修改,终于有了雏形。教案出来后,我在潘校长的敦促下进行了试教,果然是理想丰满、现实骨感课堂上错漏百出。当务之急是亡羊补牢,试课后潘校长马上就我的教案以及上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指导,大到教授方式,小到字句的斟酌,每一个细节都想得非常周全。在连夜修改教案跟课件后,我正式走进课堂,跟孩子们一起诵读了这首古诗,琅琅的读书声贯穿了整个课堂。课后,教研员薛茁主任和12小总校的陈永强校长、黄怡副校长为我细致地点评和指导,我看到了我的课堂还有很多欠缺。

一、课堂是孩子们的。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有自己的认知方式,可是,我在备课的时候并没有把这个放入到备课内容中。习惯了老师教课,学生照单全收的模式,似乎老师主宰课堂成了理所当然。所以在备课的时候,我将自己在读这首诗的感受全部记录下来,设置问题,让学生一步一步地走向我预设的圈套中。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的学生,对同一句话,肯定会有不同的理解,理解不同,读法肯定也不同。所以,我在课堂中要求学生分析诗句然后定下基调,再来整齐划一地读,无形中抹杀了孩子们的创造性和自主学习的萌芽。因此,我的课也是缺乏活力的,所谓的朗读也只是大声读,并没有将课文读活。我的预设是教师主宰课堂,所以课堂的生成便是生硬死板,没有太多的情感冲击,学生只是在再现我的预设,并没有参与到课堂的生成,学生并没有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二、课堂语言的随意。

尽管有了详细的教案,一再地斟酌,课堂上的我说话还是没做到言简意赅,拖泥带水,甚至问出了一些连自己都觉得不可思议的问题,语言过于随意,不能这样!我反复告诉自己。

三、老师的示范作用。

在古诗前两句的朗读中,我一味地追求让学生去读,忽略了要让学生读出自己的感受,读出词语的温度,而这个很重要的一个引导是老师的范读,此时,我又忘记了自己的重要任务。学生的学习基本都是在不断地模仿,练习,然后才有自己的个性。但是我没有做示范,学生练来练去也是不得要领,练习的结果自然也就差强人意了。

四、课堂纪律的组织,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

低年段的学生要特别关注学习习惯的养成,而我们班的孩子刚刚好欠缺的就是良好的学习习惯。上课坐不定,动来动去,小手玩这个玩那个,插嘴,开小差,写字歪着身子,侧着脑袋,握笔姿势更是惨不忍睹。为了追求课堂的完整,我并没有太多地去要求同学们的坐姿、倾听以及写字、握笔姿势,简直是大错特错。任何学生,如果没有自律,没有自控力,一切随心所欲,而教师有没有很好地去纠正,有意识地培养他们的自控力,后果将不堪设想。

语文课堂该将有效的阅读进行到底,怎样让语文课堂活起来,怎样让学生对语文产生兴趣,让学生在语文的课堂中自主学习,发挥个性,生成课堂。短短的四十分钟课堂,足够我用尽所学去思考,去改进,去成长。

相关文章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