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课文11葡萄沟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与反思
二年级上册课文11葡萄沟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与反思
1、二年级上册课文11葡萄沟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与反思
二年级上册课文11葡萄沟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与反思
一、说教材
(一)课文简介
这篇课文介绍了我国新疆吐鲁番的葡萄沟是个盛产葡萄的好地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课文分为4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列举了葡萄沟盛产的水果。第2自然段,介绍了种在山坡上的葡萄成熟前后的迷人景象。第3自然段,介绍未运到城市的葡萄被制成葡萄干,非常有名。第4自然段总结全文。
课文第2自然段是本课语言训练的重点。第1自然段可作为按时间顺序连句成段的例子。
(二)教学目标:
1.会认13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积累优美词句。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悟课文内容。
3.感受葡萄沟是一个好地方,向往新疆,向往葡萄沟。
(三)教学重、难点:
1.感受葡萄沟是个好地方。
2.葡萄干是怎样做成的。
二、说教法
直观演示
以读为本,读中感悟
创设情境,学习新知
开放课堂,课外延伸
三、说学法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读中感悟
四、说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检测生字。
2.(课件出示)师:老师说一首民谣,大家猜猜说的是什么地方,好吗?吐鲁番的葡萄哈密的瓜,库尔勒的香梨人人夸,叶城的石榴顶呱呱。
(既复习了上节课所学的知识,又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导入新课。)
(二)出示自学提示,学生自主学习
1.自学提示。
2.师:下面我们带着问题来听听课文。(课件朗读)
(让学生带着问题听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三)交流展示,点评纠偏
1.为什么这个地方叫葡萄沟?它在什么地方呢?
2.同学们,你们从哪儿可以看出葡萄沟是个好地方呢?
(1)第一段:盛产水果,葡萄特别多
你知道作者是按什么顺序介绍葡萄沟的水果的吗?(时间)
(2)第二段:风景优美(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来)
质疑:葡萄的颜色特别多,为什么作者用了一个五光十色呢?这里为什么不用五颜六色而用五光十色呢?
点拨:①五颜六色只是表现颜色,葡萄成熟了是有许多水分的。
(3)晾房是什么样的?想一想为什么要这样修。
(帮助学生整体把握课文,由中心句入手,由总到分,学习课文。)
3.赛读课文,是哪些语句使你喜欢上葡萄沟的?找出来读一读。
(通过朗读呈现景观,感受景色特点和作者的情怀。)
(四)课堂反馈
1、葡萄沟是个好地方表现在:
(1)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
2、我们家乡也有好多著名的特产呢!(课件出示灵宝特产)
河南三门峡有个地方叫__________,那里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检测课文学习情况,学习课文第一段的写作方法,完成语文天地的笔下生花)
(五)总结延伸
今天我们去了一个好地方葡萄沟,葡萄沟盛产水果,景色优美,老乡热情好客,千言万语化做一句话: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板书:把好地方前面加上真是个句号改成叹号)同学们一起读一读。
其实,不仅葡萄沟是个好地方,整个新疆都是好地方,牛羊成群,瓜果遍地,随着西部的大开发,新疆会越来越好,相信我们同学以后也一定有机会亲自到美丽的新疆去看看,到美丽的葡萄沟去看看,那么让我们记住这个美丽的地方吧!齐读课题
(再由分到总,整体把握课文。)
(六)板书设计
盛产水果,葡萄特别多
葡萄沟 风景优美 真是个好地方!
老乡热情好客
葡萄干颜色鲜,味道甜
(简单明了,突出学习重点)
2、一年级上册课文6比尾巴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
一年级上册课文6比尾巴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
1. 文本解读:本文是一首简短而精悍的儿歌,采用三问三答的排比手法,进行了两组问答,共展示了六种不同的尾巴,同时采用了比喻的手法,用词简洁,抓住了六种动物独有的特征。儿歌韵味十足、朗朗上口,使学生在学习中便于记忆。
2. 教学设计
A、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及学生的认知特征,我将教学目标设置如下:
知识与能力:认识尾、猴、鼠等12个生字,会写比、巴等4个生字,熟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熟悉排比句的语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课文学习中,了解不同动物的特征,养成细心观察的好习惯及热爱动物的美德。
B、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找出课文中不同动物的尾巴的特点,并能理解长、短、弯、扁的意思。
教学难点:学以致用。找出生活中其他可以用长、短、弯、扁来形容的物品。
C、教学工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去过动物园吗?在动物园里,你们都见到了哪些动物?
生1:猴子。
师:好,猴子。你见到猴子的尾巴是怎么样的吗?
生1:长长的。
师:嗯,长长的。还有什么动物的尾巴也是长长的?
生2:老虎的尾巴也是长长的。
生3:大象的尾巴也是长长的。
师:嗯,同学们都很棒!尾巴长长的动物已经找出来好多了。那有没有尾巴不一样的动物呢?
师:看来同学们一时想不出来。那今天老师带你们去找一找尾巴不同的动物。请同学们翻开课本第5页《比尾巴》。
导入设计意图:好的导入,是成功的一半。利用提问解惑的谈话方式导入,可以开发学生的探索欲,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文,能够更加认真地去学习,去寻找答案。
(二)初读:
1. 老师领读,学生跟读。
2. 指导字音:比、扁、弯、鼠、伞、孔。
3. 学生交流、老师补充:找出课文不同形状的尾巴,并把相应的动物对上号:长-猴子,短-兔子,像把伞-松鼠,弯-公鸡,扁-鸭子,最好看-孔雀。
4. 全班齐读。
(三)析读:
松鼠的尾巴好像一把伞
1.句子中说哪种动物的尾巴像一把伞?(松鼠)
2. 伞是怎么样的?(展示伞的图片,帮助学生理解)
3.为什么要用好像这个词?(因为松鼠的尾巴不是真正的伞)
公鸡的尾巴弯
1.弯是怎么样的?(在黑板上划出弧形展示弯的形状)
2.公鸡除了尾巴弯还有什么特点?(会打鸣、有鸡冠)
3.请同学们说说公鸡与母鸡的区别。(公鸡会打鸣,母鸡会下蛋)
孔雀的尾巴最好看
1. 孔雀的尾巴是怎么样的?(展示孔雀多张图片,尤其是开屏的图片,帮助学生理解)
2.最是什么意思?(第一,没有能超过它的。)
3. 为什么要用最字?(显示孔雀尾巴好看的程度)
(四)品读:
1.熟读课文,找出课文中不同尾巴的特点,同桌之间交流,总结出生活中其他具有这些特点的物品。
2.课件出示:
板凳( ),方凳( ),香蕉( ),饼干( )
竹竿( ),筷子( ),月亮( ),扁担( )
(五)小结:
同学们,学了今天的课文,我们已经知道了猴子的尾巴长,兔子的尾巴短,松鼠的尾巴像把伞;公鸡的尾巴弯,鸭子的尾巴扁,孔雀的尾巴最好看。同学们下次再去动物园的话可以多观察一下这些动物的尾巴。好,我们大家现在最后朗读一下课文,在朗读声中结束今天的课程。(全班齐读课文)
(六)作业:
学科内:1.识字写字:将今天新学的生字(带拼音)抄写5遍。
2.阅读培养:熟读课文3遍。
3.口语交际:将文中6种动物的尾巴,描述给爸爸妈妈。
学科外:与爸爸妈妈一起观看科教栏目的《动物世界》,探讨里面动物的特点。
3、一年级上册识字9:日月明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
一年级上册识字9:日月明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本篇韵文是根据会意字的构字规律编排的识字课文,节奏明快,音韵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揭示了会意字的构字特点,极易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为使学生在快乐读文中有效识字,本设计采用以读促悟读中识字再读再悟的模式,借助不同层次的读,使学生对会意字的认识从朦朦胧胧到逐渐清晰再到豁然开朗,进而产生探究会意字、积累会意字的强烈愿望。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字卡、词卡。
学生准备:准备字卡。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旧知,激发兴趣
1.导入:(课件出示太阳图案)这是什么?(太阳)古人根据太阳的样子造出来的字是什么?(板书日)(课件出示月亮图案)这是什么?(月亮)古人根据月亮的样子造出来的字是什么?(板书月)古人不仅根据事物的形象造出了象形字,还根据不同字义之间的关系,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体字合成一个字,造出一种更加有趣的字会意字。
2.揭题:(课件演示日和月合到了一起。)看,光芒四射的太阳和皎洁的月亮走到了一起,组成了一个新字明,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相机补全课题)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要运用多种识字教学方法和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提高识字教学效率。通过复习象形字,引入会意字,可以激起学生对汉字的探究欲望,也为本课的学习奠定了探究的基调。
二、以字引文,激趣读文
1.认识明字。
(1)指名读字,教师相机强调明是后鼻音。
(2)启发交流:日是光芒万丈的,月也是明亮的,两个字放到一起组成的新字是什么意思呢?
(3)学生看课件猜想生字明的意思并互相交流。教师相机介绍明这个字的部首是它左边的日,叫日字旁。
(4)引导学生扩词理解明的意思。
2.读文感知。
(1)过渡:(课件出示明)看,日和月相处得多友好哇,日总是让着月,月总是伴着日,多棒的组合呀!这节课,我们要学习许多像明这样的字。
(2)教师范读韵文,学生指字跟读。
(3)引导学生自己借助拼音读一读,教师巡视指导。
(4)教师指名读文,相机纠正字音。
(5)男女生比赛读,做到读正确。
(6)全班齐读韵文,做到读流利。
(7)师生接读:日月(老师读)明 (学生接)。
(8)多媒体课件出示去掉拼音的韵文。指导学生先和同桌读一读,再大声读给老师和全体同学听。图片 要重视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文,巩固识字成果。
设计意图:借助生字明的教学,依托学生对会意字的兴趣,引导学生通过不同方式反复地读文,从读准字音、正确读文再到流利读文,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积累,逐步让学生感知会意字的特点,加深对本课生字的记忆,为接下来学习会意字做好铺垫。
三、识记生字,理解字义
1.学习会意字尘。
(1)课件出示小和土,引导学生猜一猜,这两个字组合在一起是什么字?(尘)
(2)思考并交流:怎样才能记住尘字?(小的土就是尘。)
(3)扩词:灰尘、粉尘、尘土。
2.学习木林从双。
(1)课件出示林从双的字理图。
(2)自由交流:看图猜一猜这三幅图分别代表什么字,并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猜出来的。
(3)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相机点拨:
①一棵树是木,两棵树就是两棵木双木林。
②一个人跟着一个人就是从二人从。
③两个又就像一个人手上抓着两只鸟,两只就是一双二又双。
(4)引导学生回忆,在生活中用过这三个字吗?能为它们组个词语或说个句子吗?
3.学习森众。
(1)实践活动:请根据这两个字的字形分别画出一幅图画。
(2)展示字理图画,并引导学生结合画面说一说森和众的意思。(树很多形成森,人很多表示众。)
4.总结:会意字的构字规律:以上生字有个共同的名字叫会意字,字的整体意义由部分的意义组合而成。
5.学习心。
课件出示心,鼓励学生和同桌说一说自己是怎么记住它的。教师相机引导学生,利用谜语记忆心:锅里煮三个豆,跑了一个,蹦了一个,锅里还剩一个。
6.对比识记力。
出示刀字,引导学生读一读,并交流发现:这个刀字,撇如果出头就变成了力,指名读。
7.借助图片识记条。出示一条鱼的图片,引导学生认识条字,再扩词。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一年级的学生要学习独立识字。课件出示具体的形象,让学生在形象思维的带动下,了解会意字的特点,理解每个字的含义,从而激发学生对会意字的探究兴趣。通过教师引导,再通过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来进行识字,达到让学生习得识字方法的目的,进而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
四、游戏巩固,灵活认字
1.在黑板上画一棵苹果树,树上有七个苹果。苹果中写上所学生字:明、尘、从、众、双、林、森。
2.请学生来认读,如一个学生读:明,日月明。老师问:读对了吗?其他学生一起说:对对对,摘下一个大苹果。
3.指导学生给摘下的苹果分类:哪些是由两个单字组合而成的?哪些是由三个单字组合而成的?组合的方式有什么不同?
设计意图:游戏能够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有效巩固所学生字。
五、观察辨析,指导写字
1.指导书写木。
(1)出示课件,指导学生观察木在田字格里的位置,再范写:横要写得平直,撇与捺要写得舒展。学生反馈后,教师一边示范书写,一边说要领。
(2)学生尝试写木。
(3)检查点评。
(4)学生再次书写木。
2.指导书写林。
(1)学生观察林,说说自己的发现。老师讲讲好朋友之间谦让的小故事。
(2)学生尝试写林。
(3)教师检查点评,重点强调右边的木的撇要穿插到点的下方。
(4)学生再次书写林。
设计意图:要培养学生养成先看后写、揣摩字形的习惯。同时注意书写评价,引导学生把字写端正,提高学生的书写能力。
第二课时
一、趣读词语,练习说话
1.以小青蛙过河的形式出示词语:明月、力气、尘土、众人、从前、森林、中心、一条。教师组织学生先默读词语,再指名读词语。
2.课件出示要求:请你选择喜欢的词语说一句话。教师引导学生先自己练习说,再举手汇报。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用课件小青蛙过河的形式让学生读词语,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参与的热情,进而达到巩固识字效果的目的。而选择喜欢的词语说一句话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给学生选择权,进而达到考查学生对字与词的理解程度的目的。
二、竞赛读文,品味情感
1.过渡:同学们能选择自己喜欢的词语说一句话,让老师和同学们见识到了你们的表达能力。那现在我们男生与女生进行一下朗读比赛,看看是男生读得正确、流利,还是女生读得更好。
2.教师组织学生推荐4名男生与4名女生比赛,其他学生当评委,教师在黑板上记录分数。
3.质疑交流:请同学们认真读一读课文的最后两句话,说一说有什么地方不明白,又读懂了什么。
4.小结:只要团结,就能产生强大的力量。
5.导读:让我们团结一致,共同读好这首儿歌。(全班学生齐读儿歌)击打节拍,齐读课文,再次感受汉字的构字特点。图片 要通过反复读,感受会意字的构字特点和美。
设计意图:通过竞赛的形式,调动学生读文的兴趣,达到将课文读得正确、流利的目标。而采用集体交流,男女生争夺加分赛胜利的方式去处理一人不成众,独木不成林。众人一条心,黄土变成金这一段文字,一是让学生在实际学习中体会到合作与团结的作用,二是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使学生在与同学交流的过程中解决难点,体会韵文所传达的情感目标。
三、观察比较,指导书写
1.指导书写力。
(1)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生字力,说一说怎样书写力。
(2)交流明确。
①先写横折钩,再写撇。
②横折钩要在横中线的上边起笔。
③撇要在竖中线上起笔。
(3)跟着老师一起书空。
(4)自己认真写一遍力,写完后同桌之间互相评一评,看看谁写得跟书上的例字是一样的。
2.指导书写土。
(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生字的间架结构,指名说一说每个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3)学生试写,教师巡视指导。
(4)教师展示学生作品,引导学生进行评价。
3.指导书写心。
(1)请学生观察心字三个点的位置。注意心的笔画卧钩的写法。
(2)教师引导学生独立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3)教师展示学生作品,引导学生根据书上例字进行对比评价。
(4)学生再次独立书写。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第一学段应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经过前一段时间的学习,学生应该掌握了一些书写汉字的规律和技巧。本环节采用让学生先观察再汇报的形式,以学生主动为前提,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主动观察生字笔画及位置,要比教师的客观描述效果好,同时更能提高学生书写汉字的能力。
四、有效指导,巩固练习
1.多媒体课件出示教材课后第三题第一个字泪,引导学生观察,交流明确。
(1)目代表眼睛,从眼睛流出的水应该是泪。
(2)泪可组词:泪水、眼泪。
图片2.多媒体课件出示第三题第二个字,引导学生理解字义。教师范读休的字音,引导学习休,并扩词。
3.出示歪,引导学生把字拆开,猜字义。
设计意图:学生们有了学习课文中的会意字的经验,加上多媒体课件的辅助,可以很直观地弄清楚图中要表达的意思。教师顺势教读字音,引导学生扩词,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识记生字,也能激发学生学习会意字的兴趣。
五、亲子互动,课后拓展
1.将本课的儿歌背给家长听。
2.请你和家长找一找,还有哪些有趣的会意字,把它们写下来教给班里的同学们。
设计意图:背诵儿歌,一方面是为了通过背诵使学生加深对会意字的认识,另一方面也可以增加学生的知识积累。而借助学生对会意字的兴趣,课后进行一些拓展,可以让学生更加全面地感受汉字的魅力。
教学反思
1.由于本文节奏鲜明,读起来朗朗上口,所以教学过程中着重采用了以读促悟的教学策略,通过教师范读、学生跟读、同桌互读、小组读、男女生竞赛读等形式,让学生在多层次、多元化的朗读中感悟韵文内容,感知会意字的特点。
2.充分利用多媒体这一教学手段,从学生的思维特点出发,以形象直观的图片辅助教学,利用简单、易懂的图片帮助学生理解会意字的构字特点,使学生在读文的基础上对会意字的认识更清晰、具体,有效地落实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3.指导写字时,能够充分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自主观察每个汉字的书写规律及间架结构,从而发现汉字的形体美,促进学生独立书写能力的提升。
4、一年级上册课文14小蜗牛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与反思
一年级上册课文14小蜗牛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与反思
设计说明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第一学段的学生要学会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小蜗牛》是一篇童趣盎然的科普童话。故事以连环画的形式呈现,目的是让学生借助图画或其他手段自主识字、看图学文。所以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主要是通过指导学生观察图画、分角色朗读及小组互助等方法,引导学生自主识字和阅读,在反复观察、朗读、识记、想象中提高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歌曲《蜗牛与黄鹂鸟》MV;制作蜗牛图片、生字词卡片,以及小蜗牛和蜗牛妈妈的头饰;查找资料了解四季特点,搜集描写四季的古诗词。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拼读生字,自主朗读课文;了解四季的特点。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歌曲导入,激发兴趣
1.导入:播放歌曲《蜗牛与黄鹂鸟》MV,请同学们听一听这首歌的歌词写的是哪两种小动物。你们见过蜗牛吗?你们觉得这首歌中唱的小蜗牛有什么特点?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小蜗牛的故事。(板书:小蜗牛)
2.学生齐读课文题目。(出示蜗牛图片)
3.过渡:这篇课文讲的是小蜗牛的什么故事呢?让我们一起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吧!
设计意图:低年级学生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用歌曲和图片导入新课,形象直观,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以这篇课文讲的是小蜗牛的什么故事呢为引子,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二、整体感知,扫清障碍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注意字音和停顿。
2.学生自由读课文,同桌互助认读生字。
3.检查识字情况。
(1)课件出示带拼音的词语:
zh zi hi zi wn qun bin hu
住 在 孩 子 完 全 变 回
fā y hǎo jiǔ wō ni wn bɑ p yɑ p
发 芽 好 久 蜗 牛 玩 吧 爬 呀 爬
(2)指名开火车认读,师生正音,注意下列生字的发音:子是平舌音,在孩子一词中读轻声;住是翘舌音;吧是轻声。
(3)教师及时纠正学生读错的字音。
4.学习新部首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到王字作偏旁时,最后一笔长横变成提。 图片 图片要写得窄些。
5.整体感知。
(1)引导学生再一次自由地大声朗读课文,争取把字音读得更准确,句子读得更通顺,同时标出课文的自然段序号。
(2)学生大声自由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
(3)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4)师生以五不要求(不错读、不添读、不漏读、不回读、不破读)评议学生的朗读情况。
(5)引导学生想一想,这篇课文是通过什么形式来向我们讲述这个小故事的?(小蜗牛和妈妈之间的对话)
6.学写对字。
(1)观察对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说一说对的结构。
(2)教师范写,强调又变成部首时第二笔是点,不是捺,右边的寸起笔要比图片低一点,最后一笔点写在田字格的十字交叉点上。
(3)学生先描红,再动笔写一个。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本课的生字新词比较多,而且课文没有全文注音,这对于学生学习来说有一定的难度。所以,从范读开始,教师就提出注意字音的要求,并在下面的自由读中安排同桌互相帮助,使学生能自主识字,并学会向他人请教。
三、图文结合,感悟提升
1.小蜗牛和妈妈一共进行了几次对话?你是怎么找到的?在交流中,引导学生认识冒号、引号,并简单了解它们的用法。
2.指名朗读第2、3自然段,教师相机正音。
3.第一次对话讲述的是什么时候?蜗牛妈妈让小蜗牛去哪儿?做什么?
(1)指名读第2自然段。
(2)交流、汇报教师提出的问题。
4.学写妈字。图片 朗读中指导书写,要做好读与写的衔接。
(1)用加一加的方法记住这个字。
(2)观察妈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教师范写,强调女字作偏旁时最后一笔变成提,书写时要瘦一些。
(4)学生先描红,再动笔写一个。
5.从第2自然段中,你还知道了什么?(春天来了,小树发芽了。)你知道春天还有哪些特点吗?(燕子从南方飞回来了;小草从地下钻出来了;小河里的冰融化了)
6.图文结合,指导朗读。
(1)看第一幅图,观察小蜗牛和蜗牛妈妈在一起时的样子,想象一下,这对母子的感情怎么样?(很好)蜗牛妈妈会对小蜗牛说什么呢?
(2)学生自由练读。
(3)指名朗读,注意声音要轻柔,语速可以稍慢,读出蜗牛妈妈对小蜗牛的疼爱。
(4)小蜗牛看到蜗牛妈妈说的景象了吗?(没有)为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
(5)指导读第3自然段第一句话。(爬呀,爬呀和好久要重读,而且语速要慢。)
(6)出示第二幅图,说一说小蜗牛看到的草莓什么样。(又大又红)
(7)指导朗读第3自然段小蜗牛的话,要读出小蜗牛的天真无邪。
(8)同桌分角色朗读小蜗牛和蜗牛妈妈的第一次对话,并评出最优秀的同学到前面戴头饰表演。
7.小结:小蜗牛在春天出发,爬了好久才回到家,告诉妈妈它看到的景象,接下来又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设计意图:本环节充分引导学生展开联想。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读出不同的语气,帮助学生理解蜗牛妈妈对小蜗牛的疼爱及小蜗牛的天真烂漫。做到以读促讲、以读代讲,在朗读中加深理解。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1.认读生字新词。指名读、齐读。
2.学生看图复述小蜗牛和蜗牛妈妈的第一次对话。
3.小蜗牛看到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象呢?让我们快到课文中去找找吧!
设计意图:通过认读生字卡片,并利用图画复述课文,帮助学生巩固上节课所学的知识。接着提出新的问题,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自主学习,感受特点
1.自然过渡,学习第二次对话。
(1)过渡:谁知道小蜗牛接着看到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象?请同学们读一读小蜗牛和蜗牛妈妈的第二次对话。你是从哪句话知道是夏天的?用横线画出来。
(2)出示第二次对话内容,引导学生读文识字。
①这部分是谁说的?指导学生用妈妈对孩子说话的语气来读一读。强调哦读四声。
②理解已经一词,用已经说一句话。
(3)从蜗牛妈妈的这句话中你还知道了什么?(蜗牛妈妈让小蜗牛快去摘几颗草莓。)
(4)小组交流:小蜗牛摘到草莓了吗?为什么?它又看到了什么?(小蜗牛没摘到草莓,因为草莓没有了,它看到树叶全变黄了,地上长着蘑菇。)
(5)全班交流。
(6)指导朗读第二次对话。注意读出小蜗牛和蜗牛妈妈的不同语气。
①自由练读。
②指名朗读。
③分角色朗读。 注意第3、5、7自然段结构相同哟!
2.自主学习第三次对话。图片
(1)过渡:蜗牛妈妈让小蜗牛去摘草莓,可它没摘到,这是为什么呢?下面请同学们小组合作,自学第三次对话。
(2)出示自学提示:
①小蜗牛和蜗牛妈妈的这次对话与前两次有什么不同?
②用横线画出说明了蜗牛妈妈让小蜗牛去做什么的句子。
③用波浪线画出小蜗牛说的话,多读几遍,说一说你知道了什么。
④从最后一个自然段中你读懂了什么?
(3)小组之间交流,教师巡视。
(4)指名交流。
设计意图:本环节设计了由扶到放的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使学生独立感受文本内容,并逐步学会自学,此时,教师已成为探究活动中的促进者,始终给学生以层层推进、引人入胜之感,让学生有不断探索、追求真知的动力。
三、角色朗读,情境再现
1.三个人一组合作分角色练读。提示学生注意角色分配(一人旁白、一人饰演小蜗牛、一人饰演蜗牛妈妈)。
2.指名分角色朗读。
3.评选出最佳选手。
设计意图:轻松、有趣的分角色朗读会让学习变得情趣盎然、生动活泼。本环节的设计意在通过分角色朗读,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进一步感受小蜗牛和蜗牛妈妈的心理活动。
四、仿照课文,练习对话
1.过渡:同学们,这篇课文通过小蜗牛和蜗牛妈妈的三次对话,向我们介绍了小树林一年四季的不同景色,你能用对话的方式来介绍一下你眼中的四季吗?
2.小黑板出示:
________对________说:________。已经是春天了!
________对________说:________。已经是夏天了!
________对________说:________。已经是秋天了!
________对________说:________。已经是冬天了!
3.学生小组讨论,教师相机指导。
4.指名说一说,师生评议。图片 可图文结合,读文总结。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在低年级阅读教学中,应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口语训练,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本环节通过让学生模仿课文对话练习说自己眼中的四季,让学生学会在生活中运用对话。
五、指导书写,展示评议
1.出示全、回两个字。
2.尝试给生字组词。
3.观察字的结构,引导学生说说书写注意点及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4.教师范写,强调:
全字的图片要盖住下面的王,王的第一横落在横中线上。回的竖向笔画都要微微往里斜,横向笔画之间和竖向笔画之间的间距要均匀。
5.学生独立书写,同桌互评,互相借鉴,教师巡视指导。
6.学生书上描红,观察自己的书写与书中的不同之处。
7.学生再写,班级展示。
8.反馈交流,展示评议,评选小小书法家。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低年级学生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本节课的写字教学,由观察到动笔,重点强调了字的间架结构,并通过评选激发学生写字的热情,为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打好基础。
板书设计
小蜗牛
小树发芽 许多草莓 有蘑菇,树叶全黄了 雪,树叶全掉了
教学反思
《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并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本节课我本着这一原则,在教学中把歌曲、图画及角色朗读有效地融入其中,使学生在欢快的音乐、美丽的图画和丰富的想象中学习知识,了解大自然,让语文课堂变得丰富多彩,提高了学习效率。
不足之处是由于时间安排不太恰当,模仿练习对话环节显得仓促,学生说得不充分。
5、一年级上册课文12雪地里的小画家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
一年级上册课文12雪地里的小画家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
在设计本课教学时,我根据教材特点和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以一颗童心将自己的教学机智与情境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情境中朗读,营造开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以此为这一篇极富童趣的儿童诗设了以下教学目标:
★自主识记11个生字,会写5个字。
★借助汉语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了解课文内容,知道小鸡,小鸭,小狗,小马这四种动物爪(蹄)子的不同形状以及青蛙冬眠的特点。初步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习惯,热爱生活的情感。各学段有侧重点。1-2年级的重点便是识字与写字。而语文重在读,重在读中悟情,所以我把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也作为本课教学的重点。
由于学生的经验少,观察能力还较差,为此了解四种动物爪(蹄)的不同形状和青蛙冬眠的特点是本课要解决的难点。下面我就简单讲讲昨天这节课的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引言激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为课堂教学中重要环节的引言部分,不仅要向学生揭示课文的主要内容,而且要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上课初,我力争把学生带入兴趣的天地。课前,我向同学们描述了这样一幅画面:在大自然中有一个动物王国,在那里住着许许多多的可爱的小动物。昨天晚上啊,那里下了好大的一场雪,冷极了,小动物都躲在家里睡懒觉呢,可是却有几个调皮的小家伙听说老师要为大家上课,就吵着老师要把它们带来,没办法老师就把它们带来了,大家想认识它们吗同学们的学习热情一下子就被点燃了,接着为同学们出示动物挂图,让他们认识雪地里的小画家们:小鸡,小鸭,小狗,小马,还有那只睡大觉的小青蛙。
二, 层层递进,引导初读,识字。
通过联想法,编字谜,象形法等多种形式来识字,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引导学生拼读,组词,造句,使学生掌握字音,记住字形。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把学习的主动权放手给学生,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小组互动,师生合作,生生交流,寓学习于游戏之中,充分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发挥学生的创造力,体现学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相互启发,相互促进。结合生活实际与当代时代的特点,注意识字与生活的联系。这样不仅使学生记住了字形而且也了解了字义,增长,丰富了知识,从而在此基础之上初步感知文章。
三,动情朗读,文里寻趣。
朗读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方法,加强朗读训练,应遵循读通,读熟,读懂,会读的教学思路,以读代讲,以读促讲,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情感,加深理解.
(一)初读阶段,读通课文,整体感知。
让学生借助拼音自由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做到不破词,不丢字,不添字。
(二)细读阶段,突出重点,理解词句。
1,利用课件下雪图,引导学生读好感叹句。晶莹,洁白的雪落在小动物的家门口,小动物们多么开心,高兴,站在小动物的角度引导学生朗读;我们看到这么美的雪从空中飘落下来,情不自禁地喊着--联系生活,让学生读出高兴,惊喜,兴奋。
2, 利用实物图片,让学生认识竹叶,枫叶,梅花和月牙的形状,通过朗读,引导学生读懂重点句:小鸡画竹叶,小狗画梅花,小鸭画枫叶,小马画月牙。 我再让学生上台贴画,玩找脚印游戏等形式解决本课难点。通过感情朗读,使学生不仅了解小动物脚趾的不同形状和脚印的美丽可爱,而且能深切感受到生活中的无限情趣。
3,利用角色转换,引读,体会小画家们本领高强。自己读读句子,从哪看出小画家很能干 不用颜料不用笔,几步就成一幅画。品读句子,理解重点词;再利用引读,加强对学生的朗读指导,在读中悟情,在读中悟理,感受到小画家真了不起。
(三)熟读阶段,把握整体,逐步成诵。
在分析理解了课文之后,熟练的朗读,结合教学挂图和课件等联系背诵。
四,发散思维,又增新趣
为了引发学生将思维的触角引向新的领域,启发学生思考:(1)雪地里还会来哪些 小画家,它们会画什么 (2)还有哪些动物和青蛙一样没参加 为什么
小孩子好奇,好胜,为此,在学生领悟教学重难点的基础上,拓展思维,使他们了解更多的自然知识,由课内走向课外。
教学《雪地里的小画家》这一课,我从趣入手,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以读代讲,让学生读悟,理解字,词,句的意思,以情促学,使学生乐学,会学,逐步培养自学的能力,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6、二年级上册课文7妈妈睡了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与反思
二年级上册课文7妈妈睡了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与反思
一、教材分析
《妈妈睡了》是一篇浅显的抒情性的阅读课文。作者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了睡梦中的妈妈真美丽、好慈祥、好累。文章以流畅自然的语言为基调,没有华丽的词藻,不见雕琢的痕迹,但是给人亲切热情的感觉。我们透过小作者对睡梦中的妈妈的描绘,不仅可以感受到妈妈对孩子的关爱,同时更能体现出作者对妈妈的爱。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知识与技能:
1.会写本课8个生字,会读文中14个生字。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深刻体会母子之间的关爱之情。
过程与方法:
1.学生反复诵读,借助插图,展开想象来理解课文的情感。
2.展开小组讨论,对课文的思想内容及情感进行分析。
3.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扩大学生阅读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帮助学生建立同学之间要互帮互助,团结有爱的情感。
二、设计思路
根据文本的特点、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以及设计理念,本节课教学思路为: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创设情境观察,交流对话
读文识字小组合作,扫清文字障碍
引导探究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引导表达读 说 写 评
引导拓展搜集、处理信息
三、教学程序
本节课,我把相信学生能学会作为这课教学的核心理念,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一)启动情感,揭示课题
1.良好的开始等于成功的一半,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刚一上课他们的思维不能马上集中到课堂上来,如果利用歌曲导入,会很吸引学生,能有效的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到课堂,引到课文中来。所以课一开始,我和孩子们一起唱大家都很熟悉的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
2.由于每个人都有爱自己的妈妈,妈妈在孩子心目中是神圣的,伟大的,学生乐于亲近自己的妈妈,因此当歌曲唱完以后我就问大家:歌中唱到了谁呀?非常明显唱到了妈妈,于是我创设了谁愿意把观察到的妈妈介绍给大家?这样的情境。我想这样能使学生的心灵与文本产生撞击,使儿童既有经验与文本产生冲突,寻找到孩子心跳与文本心跳的合拍点,产生移情效应。
3.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畅所欲言,自由介绍生活中的妈妈。
有的学生会说:生活中的妈妈很美丽,尤其是那双大眼睛。或有一头又黑又亮还很长的头发。
有的会说:妈妈做的饭菜特别好吃。还有可能说平时特别关心自己的学习。如天天接我、送我放学,辅导我学习等。..因为学生有真实的生活体验,说起来一定很全面,而且学生的参与率也会很高。同时也调动了孩子们对妈妈的情感体验。
4.在学生介绍自己妈妈的基础上,我接着说:有一位小朋友也观察了自己的妈妈,你们看,妈妈在干什么?同时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观察,揭示并课题板书《妈妈睡了》。
紧接着我说:我们应怎样读课文的题目呢?根据学生平时的生活经验,他们肯定知道《妈妈睡了》要小声,如果大声会吵醒妈妈。根据此来指导学生感情朗读课题《妈妈睡了》,这样又一次调动了学生对妈妈的情感体验,使孩子们在对妈妈的爱的情感体验下进入了文本。
5.学生练读题目。
然后我说:那睡梦中的妈妈是什么样的?听老师读课文。老师配以舒缓优美的《摇篮曲》朗读课文。在教师动情的朗读下,可以使学生置身其中,情不自禁地关注、向往、投入。
(二)自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
在老师感情的渲染下,我想学生肯定会对课文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都跃跃欲试的想自己读一读。于是,下一步放手学生自读课文,识记生字。按照平时的习惯学生的学习流程是这样的:
1.学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课文边圈画生字。
2.同桌互读,检查读文情况。
3.在读文过程中进一步识字,加深印象。
4.教师检查学困生的读文情况,其他学生听后评价。
5.教师检查生字的掌握情况,(23名学生)对于全读对的学生奖励识字大王的标志。
6.组内检查,并进行奖励。
(设计意图:1、对于生字的识记,学生已经有了一年的基础,所以教师干脆直接教给学生自学,发挥学生主体性,使他们成为识字的主人。2利用识字大王的评价机制,能有效的促进学生们主动识字。因为我校的学生成长记录中有识字闯关过级,每节课都有识字大王的评选,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这是十分诱人的。所以孩子们识字的兴趣很大,积极性很高,他们都会自主进行识字活动,在此手段的激励下,学生的识字量很大。3、采用师生共同评价的形式,避免了评价单一性,顾全了整体,另外也体现了师生的平等关系,为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奠定了基础。)
(三)读中感悟,体会深情。
1.我先总结上一环节的学习情况:有这么多同学都成为了识字大王祝贺你们,现在我们已经顺利通过了读文和识字,那下一步该干什么了?
学生按照平时的学习过程回答:我们该理解课文了。
《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所以我顺接学生的观点说:好,就按你们说的,现在请同学们再读课文,看看你能读懂什么?把不懂得地方画出来。
2.自己读课文,画出不懂得的地方,以便交流时提出。
3.教师引导学生进行集体汇报。
设计意图:尝试质疑问答,鼓励自主发现解答问题。邱学华先生创立的尝试教学法,主张先学后教,先讲后练,正是着眼于让学生知不足,而后再学;让教师知困,然后再教。尝试教学法改变教学中教师牵着学生走,学生被动的现象,真正实现了学生为教学的主体,教师为教学的主导。尝试教学法倡导在教授新知识时,先让学生大胆尝试,解决能自己学会的内容, 发现不懂的地方,然后教师在就学生的质疑进行讲解、点拨,学生面对的是自己疑难的问题、渴望学到的知识,精力会更集中、思维会更活跃。正所谓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种先愤后启,先悱后发的方法。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积极探索的精神,同时也提高了教学质量。
4.由于这篇课文内容比较浅显,对于学生来说理解不会有很大问题。课文只分三部分:睡梦中的妈妈真美丽,好慈祥,好累。所以我把文本交给学生,充分相信学生能学会让他们自读课文,之后谈论感受最深的地方。
因为我知道学习活动是学生的潜能得以生发、表现的基础。学生有活动的时空、有选择的权利、有展示的舞台、就有了更多感知、观察、思考和探索的机遇,就有了更多表达情感的平台。在这儿进行课文分析时,我准备通过展开读、说、写、评等活动,充分地表达了学生从文本中体验到的情感。
5.在学生自读自悟的基础上,开始进行学后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选择自己感触最深的部分进行交流。有的学生可能会说:我读懂了睡梦中的妈妈好累,我是从窗外,小鸟在唱着歌,风在树叶间散步,发出沙沙的响声,可是妈妈全听不到。看出来的加上自己的理解。
6.这时我抓住这段引导学生都来分析。学生还可能说:我从妈妈干了好多活,累了,乏了。看出妈妈很累。这是我紧紧抓住这里进行生活拓展,问:根据你的观察,妈妈一天里都可能干哪些活?因为儿童的内心是最无拘无束的,他们渴望走向原野,亲近自然,渴望在广阔的天地间放飞梦想。这就要求阅读教学要彻底走出课堂中心、书本中心、教师中心的封闭性,充分拓展空间,增强活力。所以我鼓励学生在真实世界的际遇中学习,与现实对话,为学生创造生活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到生活中去观察。
7.在这部分有两个词语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理解上有一定难度,是深沉和均匀。对于呼吸深沉的理解采用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对于呼吸均匀的理解采用表演的方式,先来表演呼吸不均匀是什么样的,再表演呼吸均匀是什么样的,这样通过对比学生理解就不会太难。这样做的目的是:在阅读教学中,通过学生的自主体验,让学生逐步学会以语言文字为依托,分析语言现象,在字、词、句、篇的联系中揣摩语言文字的内涵,体会文章内在的思想感情。强化个性体验。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感情朗读。
8.有的学生可能对睡梦中的妈妈很美丽感触较深,在谈论时,就可能抓住明亮的眼睛、弯弯的眉毛红润的脸等词句进行交流。
在平时的训练中我总是鼓励学生多样化地语言表达,展示学生的个性。因为语文课是师生个性自由驰骋的舞台,在阅读教学中,通过学生多样化的表达,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学生对睡梦中的妈妈是什么样的汇报时,有的直接摘录了书上描写的原句来表达,有的加以概括列出几个关键词语,有的联系自己的生活,还有的可能加上想象等,学生在表达中思辨,在倾听中评判,不仅提高了语言运用能力,而且提高了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等综合实践能力。
同样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表情朗读。因为学生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上,才能使感受加深,情感被激活,他们才会不容自遏地想抒发自己的情感。情感的抒发,可以使学生之间的内心感受得到交流,可以相互启发,相互感染。表情朗读,虽然读的是作者的语言,但是,因为要求表情朗读,这就包含了学生自己的主观感受。
9、在谈睡梦中的妈妈好慈祥时,慈祥一词对于学生理解来说是一个难点。估计这里学生可能要提出疑问,处理这个问题,我准备用读文分析的方法。出示这段文字:请同学们认真读一读这段话,看看能有什么收获?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应该可以抓住睡梦中妈妈在微笑,很温和,另外,通过在睡梦中妈妈又想好了一个故事,等一会儿要讲给我听。来体会妈妈对孩子的爱。
在读中感悟,体会深情这一环节的设计中,我始终以《课程标准》中指出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也就是说,阅读课堂是由这三者之间的互动形成的为指导思想。在《妈妈睡了》的教学中,课始情境的创设,问题的引出,教师是一个能激发学生思维的引导者引导学生自己找到探究内容进行探究;当学生就睡梦中的妈妈是什么样的问题进行研究、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则是一个能欣赏学生意见的倾听者、能积极参加小组探究的参与者;当学生呈现探究成果时,教师又是能判断学生认识正误的辨别者。这实质上是一个师生互动、教学相长的动态生成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我努力让每一个学生在学习的历程中,在互相的交流感悟中充分展示自我,提升生命价值,让学生在体味语言、交流表达过程中,陶冶、塑造学生心灵。
(三)小结,生读文升华情感。
师:睡梦中的妈妈是那么美丽,那么慈祥,又是那么的累现在就让我们随着音乐再读课文,读给我们亲爱的妈妈,读完后,从这三部分中选出一段背下来。注意一定要小声点儿,别吵醒了睡梦中的妈妈。
师;我们的妈妈为了家庭,为了孩子,一天天操劳着,可是她却无怨无悔,多么值得我们去爱呀!就让我们带着这种深沉的爱再读一读这篇课文,注意可千万不能吵醒妈妈。
(生随音乐读文。)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始终在通过各种手段,如:教师的语言,眼神,教学手段、教学环节的设计等营造自主宽松的课堂氛围,因为只有自由宽松的语文课堂才会激起学生智慧的波澜。我们老师要允许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用自己的脑袋思考,用自己的嘴巴表达,获得自我满足。教学中要鼓励学生的思维自由驰骋纵横,充分展示了学生对文本的独特理解。在这儿,老师再也不是传统定义中的传道授业解惑的人了,更像一个专业的主持人。)
四、拓展整合
现代阅读教学观需要我们以生活的理念构建起语文教学大课堂。在教学中,我们要将课堂的语言训练和课外的生活实践活动进行有机结合,从而使学生从单一的语文课堂步入广泛的社会语文空间。在此思想的指导下我所布置的作业也力求体现人文性。如:
关于妈妈,你还想写些什么?课下认真观察,象文中的小作者一样也来写一写自己的妈妈。
小作者写了自己的妈妈,你想写谁呢?课下认真观察,把他写下来吧!
这种实践性的作业形式,让学生亲近长辈,很好得淡化了训练意识,消除了学生学习与生活的界限,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实践的热情。
7、二年级上册课文6一封信说课稿教案教学反思
二年级上册课文6一封信说课稿教案教学反思
《一封信》是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以儿童生活为主题,以儿童视角,表现儿童生活。因此,在课内设计中,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启发学生能够说出自己的感受或想法。本课讲述了露西给爸爸写信的过程。课文语言通俗易懂,通过信的内容,表达了露西对生活细腻的感受、对亲人细致的体贴,对于学生能起到很好的熏陶作用。
一、教学效果
从学生的切身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本文的兴趣。课上,我先让学生扫清生字障碍,然后通过辩论的方式,针对第一封信和第二封信哪一个更好为辩题,进行了激烈的辩论。大多数学生会选择第二封信,观点就是:爸爸远在国外,不想让他担心家里的事。而也有人觉得第一封信更好,理由是第二封信写得那么欢乐,然后又说思念爸爸,就会觉得很虚伪。因为第一次辩论,孩子们热情高涨,在孩子们激烈的辩论后,我让他们把自己的想法写在作文本上。这样,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了课文,理解了露西的心情,把学生带进了露西的内心世界,同时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和逻辑思维能力,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二、成功之处:
1.我首先从课文的生字入手,利用随文识字和集中识字的办法,让学生注意字的读音、笔画顺序以及书写等问题,解决了本课基本的生字,为读通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打下基础。
2.教学评价及时且有针对性。课堂上利用激励性评价,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评价语言丰富、多样化,评价实效性强。
3.教学设计连贯,思路敏捷。整节课,我紧紧抓住主线,帮学生理清思路。通过让学生初步朗读课文,大致了解一下课文的主要内容。感悟出主人公露西的心情,然后我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们谈一谈如果自己的爸爸不在身边心情会怎么样,表达出自己的感受。
三、不足之处:
1.在让学生朗读课文的时候,没有提出具体的阅读要求,导致学生比较盲目,没有目的性。
2.在教学生字时,我只是让个别学生起来分享他的识字方法,说完之后就一带而过了,也没有让大家一起重复,所以导致生字词的掌握不够牢固,没有加强记忆。
3.课堂设计内容过多,不利于学生吸收;缺少读,孩子读得少;在课堂上也没能教孩子书写,练习写字。
四、改进措施:
1.在今后的教学中,精简课堂,删繁就简,不要低估学生的能力。
2.重视阅读,加强阅读,多读多悟,在读中感悟和理解。
3.重视每单元中课与课之间的联系。不断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在备课的过程中要进行充分的预设和生成,及时处理课堂生成。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一定会弥补不足,积极向各位前辈老师求教。
8、二年级上册课文5玲玲的画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与反思
二年级上册课文5玲玲的画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材分析
《玲玲的画》是统编教材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以儿童生活为主题。本篇课文是以儿童的视角来表现儿童的生活,是一篇读后让人颇受启发的小故事。通过一幅参加评奖的画:《我家的一角》,主人公玲玲先后经历了得意-伤心-满意的心路历程,篇幅虽短,却一波三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玲玲的情绪变化,用上得意、伤心、满意三个关键词讲讲这个故事,从而达到借助词句,尝试讲述课文内容的单元目标。课文采用对话的形式推进故事发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读好人物之间的对话,结合生活实际畅谈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进而理解关键语句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二、教学目标
1、通过集中识字和随文识字相结合的方法,认识玲、详等15个生字,正确书写幅脏。
2、通过自由读,同桌读等多种方式朗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用上得意、伤心、满意三个关键词讲述故事。
3、逐步养成带问题边读边思考的阅读习惯,能读懂课文内容。理解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三、教学重、难点
能用得意、伤心、满意三个关键词讲述故事;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四、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课题
1、看,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位可爱的小伙伴(出示头像),她的名字叫玲玲,看她笑眯眯的多可爱啊!来,我们一起喊出她的名字吧。你是怎么记住玲这个生字的?(交流玲的识字方法)
2、玲玲是个聪明的小姑娘,画得一手好画,今天我们就来学《玲玲的画》。(板书课题)
3、画:是这节课要求写的生字,在书写的时候请注意:横在上半格,要写短,田字稍小在中间,横在横中线,竖在竖中线,下半部分要写宽,包住田。
(二)通读理课文
1.玲玲的画中还藏着一个有趣的故事呢!咱们去看看吧。请打开课本,借助拼音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且标出自然段的序号(巡视,表扬学生的读书姿势)
2.同学们课文读的这么棒,老师就奖励大家欣赏玲玲的画。(课件出示)玲玲画了什么?
3.回答正确,玲玲画得是《我家的一角》。这幅画可是要去参加比赛的,所以玲玲画得非常认真,画了好长时间才完成呢!看到自己的作品,玲玲的心情会是怎样的?快去读读吧!(出示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
(2)现在你知道玲玲的心情了吗?指名读。板书:得意
(3)从哪个词看出玲玲对自己的画很得意,快用圆圈圈出它。(端详)端详,详在这里发轻声,那端详是怎么样的看?
(4)请你来演一演?(你们看,她把画认真仔细地看了又看,这就是端详。)
(5)谁能读好这句话?
(6)看他读得多认真呀!我们一起学着他的样子读一读吧。
(三)品读破难点
1.正当玲玲端详自己画的时候,意外发生了!(出示图画)学生观察
快看,玲玲的这幅画发生了什么变化?(学生交流自己的发现)
(1)故事中又是怎么说的?赶快到文中找找答案吧。(出示第四自然段)
(2)自己读读这段话,这么好的画弄脏了,这时玲玲的心情又会怎样呢?指名回答(板书:伤心)
(3)指名读。问:玲玲你为什么那么伤心啊?(出示:我的画弄脏了,另画一张也来不及了)孩子你呢?你呢?
师:别哭,孩子,在这儿画点什么,不是很好吗?听了爸爸的话,玲玲是怎么做的?(出示第八自然段)
2.自由读。谁来说说玲玲是怎么做的?生回答。
(1)出示图,看,这就是玲玲修改后的画,你觉得怎样?这只小花狗真是可爱呀!谁来读读这个句子。
(2)指名读,是呀,一点小小的改动,使这幅作品更好了,更容易得奖了,所以玲玲满意地笑了。(板书:满意)让我们再来读读文中的句子吧!(出示小花狗的句子)
(4) 玲玲真高兴啊!原本已经弄脏的一幅画,动动脑筋就比之前更美了,而且还充满了生机。此时,你又想对玲玲说些什么?
是啊,你读懂了爸爸的心!出示句子: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老师就请你读读爸爸的这句话吧。
(5)生活中你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事情?有了这样的生活体验,我们就更容易理解爸爸的这句话了,再来读。
(6)随文识字:糟
(7)同学们,我们不但认识了生字糟,还从这件糟糕的事情中明白了一个道理:(出示句子: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在生活中,如果我们再遇到类似事情也要动动脑筋去解决它。
(8)现在我们再来重温一下这个故事,同桌之间互相讲一讲。出示图画(用上得意、伤心、满意)现在谁能看着图画,用上这三个词语把故事给大家讲一讲。
规范写生字
1、玲玲是个聪明的小姑娘,不仅画得一手好画,还写得一手好字(出示:幅、评、奖、催、啪、脏、报、另、及、懒、并、肯)你认识它们吗?(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2、学写:幅、脏
通过写字方法的指导,引导学生观察出这两个字的相同之处(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左右一样高)
(1)幅字的书写
掌握笔顺。(右下田字扁又宽)
(2)脏字的书写
掌握笔顺。(第一笔和第七笔都是竖撇)
(3)教师范写,学生练习
(4)书写评价,二次练写
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今天留给大家一个小任务,回家后把这个小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9、二年级上册识字2:树之歌说课稿教案教学反思
二年级上册识字2:树之歌说课稿教案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以识字为主,怎样赋予单一的生字教学生动的形式,是激发学生识字兴趣、提高识字质量的关键。
1.多元化的识字方法,使学生获得丰富的识字体验。中国汉字是音形义的结合体,尤其是汉字的字形,能够引发学生思考识字方法。本课教学,我充分运用字理识字、看图识字、字歌识字、字族识字等丰富的识字方法打开了学生识字的空间,提高了识字质量,让学生感受到了中华汉字的趣味。
2.易操作的识字游戏,使学生在挑战中提高识字的主动性、积极性。立足于低年级学生易动、注意力容易分散的特点,我设计了一个个简单、容易操作,而且不花哨的小游戏,在游戏中读音、记形、应用,使学生在梯级渐进的过程中获得最佳的识字效果。
10、二年级上册识字2:树之歌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
二年级上册识字2:树之歌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
设计说明
这是一首介绍树木特征的归类识字儿歌,描写了11种树木,表现了大自然树木种类的丰富。一连串树的名字中蕴含着木字旁的汉字,让学生感受到汉字音形义结合的特点。因此,本课教学设计,体现三个注重:一是注重把识字教学寓于游戏活动之中,体现《语文课程标准》趣味性识字的原则;二是注重把内容理解寓于情境体验之中,使学生的识字学习活动变得鲜活起来;三是把感受汉语言文字的魅力寓于课外实践活动之中,让学生的识字视野变得开阔起来。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生字词卡片。
学生准备:借助拼音认读生字,努力将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直入课题,展开想象
1.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2.想象交流:请你闭上眼睛,轻轻地念几遍树之歌,此时你的脑海中仿佛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3.过渡:看到这三个字,我们仿佛看到了一棵棵树站在大地之上,撑开绿色的大伞,长得越来越强壮。你能说说自己都认识哪些树吗?
4.学生自由交流,说出各种树的名字。
设计意图:以想象打开树之歌的话题,互动交流对树的印象,为后面学习树的名称积淀积极的情感。
二、小组合作,初认词语
1.教师随着学生的交流,相机将写有树的名称的卡片贴在黑板上。
杨树 榕树 梧桐树 枫树 松柏 木棉 桦树 银杏 水杉 金桂
2.过渡:同学们知道这么多树的名字,可真了不起!(指黑板上的词卡)可是,你能在课文中准确地找出这些树的名字吗?
3.小组合作,识记生字。
(1)自由朗读儿歌,把树的名字画出来,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到课文或生字表中查找音节,圈出来。
(2)大声读一读圈出的音节,再看一看对应的生字,多读几遍。
(3)小组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
4.汇报学习成果,集体检测。
(1)合作交流,游戏识字。
①游戏一:捉迷藏。教师再次出示带树名的词语卡片,提问:在这些词语中隐藏着一些生字宝宝,你能找到它们吗?
②教师随着学生的回答板书生字:梧、桐、枫、松、柏、桦、杉、桂。
③游戏二:寻宝。你能快速识记这8个生字吗?把你的好方法分享给大家。
预设:
A.字族识字。
这些字都是木字旁的字,木字旁通常都表示与树木相关。
B.字理识字。
(课件出示杉的字理图)杉右边彡表示像毛一样的花纹,而杉树的叶子就像针一样细,形状有点儿像毛。
C.形声字识字。
梧桐枫柏等是形声字,左边木是形旁,表示这些字都与树木有关,右边是声旁。
D.字歌识字。
用手把它挂,女孩玩娃娃。人好成佳话,木到开桂花。
E.看图识字。
(课件出示一个老公公靠在树上的图片)老公公靠在木头上,就是松。
(课件出示一个木桩旁堆着两堆土的图片)木桩旁两堆土,就是桂。
④游戏三:开火车。开火车认读字卡,并口头组词,也可以鼓励学生用这些生字造句。
(2)小组内读黑板上的词语,最先会读这些词语的同学当小老师,领读每个词语。
(3)过渡:小朋友们可真是识字高手!可是,除了表示树木名称的8个生字,还有7个生字宝宝藏在了课文中,一直淘气,不肯出来。快把它们找出来吧!
①课件出示7个生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②交流识字方法。
③注意纠正字音:
后鼻音掌、装、疆,翘舌音守、掌、装,要特别注意耐的读音。这些生字基本是儿歌中的韵脚,可结合儿歌朗读进行正音。
(4)识记生字字形,理解字义:
采用多种方法识记。如 疆字可运用字理识字的方法识记,疆字的左边是一个弓字和一个土字,表示以弓记步来丈量土地,右边三横两田表示田之间的界限。耐和守可借助语境识记,结合桦树耐寒守北疆来猜测耐的大概意思,通过组词忍耐、耐心、耐力巩固识字。掌字可结合生活实际进行识记,如通过指指手掌,摸摸掌心这些动作识记,银装化可以列举相关词语银行服装化石等进行识记。
设计意图:学生学习成果的取得,首先取决于学习动机、兴趣、主动性。本环节设计以游戏为主,师生互助采用多种方法识字、识词,最大限度地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同时最先学会的同学会成为领读的小老师,这又成为一种激励学生积极识词的有效手段。
三、巩固生字,指导书写
1.出示本课要写的带木字旁的生字,引导学生再次认读生字。
2.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字在书写上有哪些共同点。
图片强调木做偏旁时,最后一笔捺要变成点。
左边木字旁要写得稍长,稍窄,左右部件相互协调。其中杨、桐、松、枫、柏都是左高右低,只有棉和杉左右相近,右边略长一点。
3.课件出示书写动漫,重点指导杨、杉并范写。
杨:右部首笔横折折折钩一笔写成。
杉:右部三撇等距,起笔撇上下对齐,第三撇最长。
4.学生先描红,再独立书写生字,教师巡视指导。
5.集体评议。
设计意图:本课生字比较有特点,因此引导学生进行归类书写,把带有木字旁的生字放在一起,让学生对整个字形有所把握,降低了书写难度,提高了学生的书写兴趣。通过评议,引导学生揣摩字形,把字写好看。
四、完成练习,拓展延伸
1.课后读一读,记一记是8个与植物相关的词语,请你读一读,要读准每个字音。
2.在家人的帮助下查找这8个与植物相关的词语的资料,看一看,它们分别是什么样的植物或者是植物的哪一部分?
设计意图:借助资料,识记课后的8个词语,在读准字音的同时丰富了学生对词语内容的理解。
第二课时
一、游戏引入,温故知新
1.板书课题,引发交流:上节课,我们在《树之歌》这篇课文中,认识了哪些树?学生说树名,并在桌上的词卡中找出这些树的名字,贴在黑板上。
2.游戏:猜一猜,请你根据老师的描述,对照图片,猜出是哪一种树。然后从黑板上摘下它的名字,领大家读一读这个词语。
3.齐声诵读课文。
设计意图:设计游戏活动的目的,一是在趣味中巩固生字词;二是在趣味中巩固内容。
二、互动交流,了解内容
1.导学:你见过这些树吗?它们各自有哪些特点?
2.引导学生自由朗读课文:除了我们知道的这些特点,这些树还有哪些特点呢?快点儿读一读课文,找一找这些树的特点吧!
(1)自由朗读课文,要读准每个生字的读音。
(2)再次朗读课文,要把句子读通顺,遇到读不通之处,可以多读几遍,也可以请老师示范。
(3)大声朗读课文,要将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图片指导朗读时,要注意诗歌的韵脚,让学生读出韵律感。
(4)每种树有什么特点?画出有关的句子,再和小组同学说一说。
3.指名朗读课文。
4.课件出示杨树、榕树、梧桐树、枫树、松柏的图片,引导学生根据课文,说出每幅图介绍的是哪一种树。
长得高的是杨树。(学生回答后,板书:杨树高)
长得很粗壮的是榕树。(学生回答后,板书:榕树壮)
树叶像手掌的是梧桐树。(学生回答后,板书:梧桐叶如掌)
秋天,枫树叶子红红的。(学生回答后,板书:枫树叶儿红)
一年四季都是绿色的是松柏。(学生回答后,板书:松柏披绿装)
5.课件出示前两句韵文,指导学生自由朗读后,齐声诵读。
杨树高,榕树壮,梧桐树叶像手掌。枫树秋天叶儿红,松柏四季披绿装。
6.学生对照黑板上的杨树、榕树、梧桐树、枫树、松柏的词卡,说一说,背一背这几句韵文。
7.过渡:杨树、榕树、梧桐树、枫树、松柏都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树木,木棉桦树银杏水杉金桂又是什么样的树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的后两句。
8.学生自由读后两句,一边读一边说一说木棉桦树银杏水杉金桂的特点。
9.课件逐一出示木棉桦树银杏水杉金桂的图片,师生互动,交流它们的特点。
预设:木棉树喜欢生活在暖和的南方,开花的时候满树鲜红。(学生回答后,板书:木棉喜暖)
桦树不怕冷,耐寒,喜欢生活在北方。(学生回答后,板书:桦树耐寒)
银杏树是最古老的树,被称为活化石。(教师补充一些资料,让学生了解植物中的活化石)
水杉树是我国特有的树种,也是一种古老的树。(学生回答后,板书:银杏水杉活化石)
金桂开花,花香浓郁。(学生回答后,板书:金桂满院香)
10.课件集中出示后两句韵文,指导学生自由朗读后,齐声诵读。
木棉喜暖在南方,桦树耐寒守北疆。银杏水杉活化石,金桂开花满院香。
11.学生对照课件上的木棉桦树银杏水杉金桂的图片,说一说,背一背这几句韵文。
12.引读全文:丰富的树种装点了美丽的世界,让我们一起大声地、流畅地读一读这篇课文。
13.在正确朗读的基础上,再借助填空、图片,逐步引导学生进行记忆、背诵,如杨树__________,榕树__________,梧桐树__________,并在熟背儿歌的过程中了解这些树木的特点及习性。
设计意图:此环节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充分发挥图片直观形象的再现作用,拉近学生与陌生树木之间的距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既巩固了生字,又理解了文本内容。借助填空、图片引领学生记忆、背诵儿歌,在背诵过程中培养学生提取重要信息的能力。
三、观察指导,练习书写
1.课件出示要写的生字,引导学生观察生字的笔画特点。
2.学生交流后,教师相机点拨:
壮共6画,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左长右短。注意右边是士,不是土。
化共4画,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左右等高。注意笔顺,右半部分先写撇,后写竖弯钩。
3.教师在田字格中范写,引导学生观察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4.学生先描红再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5.教师利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学生的书写作品,师生共同评议:哪些笔画写得好?哪些地方需要改进?
6.根据老师和同学的建议修改自己写的字。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第一学段要指导学生写好基本笔画、基本结构和基本字。因此,要引导学生依据字形特点找书写规律,针对难点详尽指导,从而在有效的时间内提高学生的书写质量。
四、完成练习,知识拓展
1.课件出示课后的三个句子,引导学生正确朗读句子。
(1)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2)树高百尺,叶落归根。
(3)树无根不长,人无志不立。
2.讨论交流:试着说说这几句话的大概意思。
3.针对学生的交流,教师相机解析。
(1)一棵小树长成材需要十年,一个人要想成才需要更长久的时间。
图片在理解含义的过程中教师要适时进行德育渗透,教育学生做有用的人,做有志向的人。
(2)树长得再高,树叶还是要回到树根。常用来说人离家再远,还是要回到家乡。
(3)树没有根怎么能生长呢?人没有志向也不能成功。
4.师生合作对读这三个句子,齐声诵读句子,尝试背诵句子。
5.知识拓展:
你还知道哪些与树有关的名言?请你在家人的帮助下查找有关的资料,简单抄写在小卡片上,和大家分享。
设计意图:语文课堂只是语文学习的一个小空间,设计拓展内容能够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进大语文的空间,学习更多的知识,认识更多的汉字。
11、二年级上册口语交际:有趣的动物说课稿教案教学教学反思
二年级上册口语交际:有趣的动物说课稿教案教学教学反思
口语交际是听与说互动的过程。《有趣的动物》这节口语交际课,说的要求是把动物的特点说清楚,说有趣;听的要求是有不明白的地方,要有礼貌地提问或补充。
二年级学生对有趣的动物这个话题很感兴趣,有较强的交流愿望。但是有以下几个难点:
1.低年级学生语言简短,词汇匮乏,表达不规范。学生觉得动物有趣,但不知道怎么把动物的特点说有趣。2.现在城市的孩子接触动物的并不多。即使养过动物的孩子,由于年龄的特点,他们对动物缺乏细致地观察。如果没有唤起生活的经验,他们也会觉得无话可说。
我觉得本课教学,做得比较好的地方就是针对以上难点,我引导学生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了学生的经验和语言表达。
我示范介绍泰迪狗的样子,让学生猜是什么狗,并说清理由。这个过程实际上教给学生如何把动物说有趣的方法:可以说说动物有趣的地方像什么,动物好像在说些什么;可以说说这个动物的什么特点有什么作用;
还可以联系生活中的事情,说说动物的有趣之处。事实证明这样的教学设计是符合低年级儿童的学情的,当儿童生活记忆的闸门被打开了,表达的欲望就被激发出来了,那种充满稚气、显露天真、无拘无束的表达,就有了一次次精彩的课堂生成。
低年级口语交际主要评价学生口语交际的态度和习惯。最后一个环节创设了
一个社会中真实存在的交际情境,学生在情境中体验游客和讲解员的角色,在反复训练中强化说提问和补充这三种能力。这些说话的习惯可以迁移运用于学生的日常交际,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交往能力,使学生成为文明有礼的社会公民。
12、二年级上册课文21雪孩子说课稿教案教学反思
二年级上册课文21雪孩子说课稿教案教学反思
教学本课,我主要从以下几点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1.注重能力的培养。在学习生字新词时,我遵循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原则,引导学生利用多种途径识字,注重识用结合。由读词到学字,再把生字送到课文中读文,有针对性地指导生字较多、较难读的句子,循序渐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时,进行适当的提示,降低概括难度,逐步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2.重视朗读训练,引导合理想象。我把教学的主要活动放在读上,由初读入情到读中生情再到想中悟情。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引导学生在朗读中理解文本,体会情感。为了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想象空间,我引导学生想象小白兔和雪孩子玩耍的各种情景,体会小白兔和雪孩子之间的快乐;想象小白兔家着火时的危险情况,雪孩子救小白兔的情景,体会雪孩子的勇敢。通过想象,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提供多样表达机会,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雪孩子的无私感动着小白兔,美好的童话故事感动着我们。在教学中,我结合文本内容,创设机会鼓励学生进行说话练习,使学生在接受思想教育的同时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提高表达能力。同时,我还鼓励学生摘抄喜欢的词句,培养学生积累好词好句的习惯;通过续编故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体现了将课内学习延伸到课外的理念。
13、二年级上册课文21雪孩子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与反思
二年级上册课文21雪孩子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与反思
文本分析:
本文改编自中国儿童文学作家嵇鸿的同名童话故事。可爱的雪孩子陪小白兔玩,给小白兔带来了欢乐。小白兔的家着火了,勇敢的雪孩子从大火中救出了小白兔,自己却化成了一朵白云。白云很美很美,就像雪孩子纯洁美丽的心灵。课文富有童趣,意境优美,同时将水的变化常识融于故事之中,利于学生理解。《雪孩子》之所以动人,是因为它以孩子容易接受的方式,讲述了友谊、奉献、分离。课文第1~4自然段用平实的语言描述雪孩子陪伴小白兔的情景,快乐而温情。第5~8自然段写雪孩子奋不顾身勇救小白兔,它焦急的语言、急切的动作让人敬佩,雪孩子成了我们心中的英雄。第9~14自然段写了故事的结局,雪孩子浑身水淋淋化成水变成水汽变成了白云,如此温情细腻的表达让人既伤感又欣慰,雪孩子没有远离,它依然在小白兔看得见的地方守候着它的朋友。二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教学时可将课文内容以画面的形式展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教学目标:
1.认识累、添等1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呀,会写唱、赶等9个字,会写空地、唱歌等11个词语。
2.学习默读,试着不出声;读出人物对话中不同的语气。
3.了解故事内容,感受雪孩子的勇敢善良。
4.朗读比较两组句子,抄写其中优美的语句。
教学重难点:
1.学习默读,试着不出声。
2.识字、写字。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读累、添等1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呀,会写唱、旺、浑、轻、赶、候6个字。
2.默读课文,试着不出声,大致了解课文的内容。
3.学习课文第1~3自然段,了解雪孩子的由来。
识字、写字;学习默读课文。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导语:同学们,你们喜欢下雪吗?下雪了,我们不仅可以欣赏到美丽的雪景,还可以打雪仗、堆雪人。来,随着音乐,我们去感受下雪后的快乐吧。
1.出示课件。(音频、图片)
播放歌曲《雪绒花》,展示雪景和冬天里学生们快乐活动的图片,请学生说说下雪后最想做的事。
过渡: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一个美丽的童话故事,这里有一个可爱的雪孩子。(贴雪孩子的图片)
2.板书题目,齐读题目。
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
1.出示自读要求,学生自主学习。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把课文中的生字标出来多读几遍,再给课文的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
(3)同桌开火车读课文,互相纠正字音(一人读一个自然段),教师随机指导。
2.检测学生生字掌握情况。
(1)课件出示词卡,指名给彩色字注音,再指名读下面的词语。
玩累了 添柴 烧旺 渐渐 哎呀 冒出
烫人 终于 浑身 水淋淋 扑灭 激动
(2)课件出示不带拼音的词卡,指名读,开火车读。
3.指导重点生字的认读。
(1)读准字音。
①归类识字:添、渐、浑、淋是前鼻音,柴、烧、终是翘舌音,旺、烫、终是后鼻音,三点水旁的字有添、渐、浑、淋、激。
②多音字:呀表示惊疑时读第一声,如文中的哎呀;表示疑问、感叹、祈使等语气时读轻声,如快回去呀。
(2)识记字形,理解字义。
①近义词识字。通过找近义词的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如渐渐逐渐、慢慢浑身全身、周身等。
②字理识字。课件出示柴、烫、灭的字理溯源,知道它们的构字特点,再联系生活体验识记。柴本义是小木散材,现在泛指烧火用的草木;烫字上部是汤、热水的意思,下部是火在烧;灭上的一表示物品覆盖在火上,意思是消灭、灭亡。
③生活识字和语境识字。旺表示火烧得很大,可让学生谈谈生活中火势旺的场景。冒字可结合课文语句模拟动作来理解。终于在文中表示雪孩子找了很久才找到小白兔,突出了雪孩子的勇敢和急切的心情,可通过朗读来体会。
④猜谜语识字。烫火上煮汤碰不得;柴此木常用来烧火。
4.玩小白兔采蘑菇的游戏,巩固识字。
小白兔到森林里去采蘑菇,每个蘑菇上都有一个生字,准确读出蘑菇上的生字,才能帮小白兔采到蘑菇。比一比谁帮小白兔采的蘑菇多。(课件出示情境图)
5.课件出示重点句子,指导学生在语境中识字,理解词意。
(1)小白兔添了柴,把火烧得旺旺的,屋子里渐渐暖和了。
①识记生字旺。
加一加:日+王=旺
出示生活中包装带旺字的食品,引导学生识记旺;出示火烧得旺的图片,引导学生再读烧得旺旺的。
②给渐渐找近义词,用渐渐造句。
近义词:渐渐慢慢造句:天色已晚,路上的行人渐渐少了。
(2)雪孩子冲进屋里,冒着呛人的烟、烫人的火,找哇找哇,终于找到了小白兔。
①识记生字冒。
减一减:帽-巾=冒组词:火冒三丈、顶风冒雪、感冒、冒烟、冒号
②识记生字终。
加一加:纟+冬=终指导:通过读找哇找哇,体会终于的意思。
6.学习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过渡:这个故事较长,每朗读一遍要花很长时间。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种不出声、速度快的阅读方法默读。
预设:默读方法指导:
第一步,明确默读的要求:书本平放在课桌上,不出声,眼睛看着课文。教师读第1~4自然段小白兔和雪孩子玩的内容,学生边听边学着用眼睛看课文。
第二步,请学生试着默读第5~8自然段雪孩子勇救小白兔的内容,教师观察后强调不出声的要领:不能小声嘟囔着读,不能动嘴唇无声地读,不能用手指点着读。
第三步,默读第9~14自然段雪孩子变成了白云的内容,教师要及时表扬不出声、不唇读、不指读的学生。
7.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大意。
(课件出示)下雪啦!兔妈妈给小白兔堆了一个漂亮的 来陪小白兔, 给小白兔带来了欢乐。小白兔的家 , 救出了小白兔,自己却化成了 。
三、字词盘点,指导书写
出示唱、旺、浑、轻、候5个字。
(1)观察字形,说说这五个字的共同特点和注意事项。
(2)教师归纳小结:左窄右宽,两边靠拢。
(3)教师范写唱、旺、浑、轻、候,学生书空。
2.出示赶字。
(1)观察字形说结构:赶字是半包围结构,走的捺要写得长些,托住干。
(2)教师范写并强调书写要点:含有走之的字先写走,干的第二横要与走的第二、三横穿插。
(3)学生描一个写一个。
3.学生书写,教师巡视指导,示范点评,学生自我修正。
4.投影讲评。
(1)班中讲评:挑选学生作业,评议。
(2)同桌互评:书写正确,奖一颗星;结构端正,奖一颗星;整洁美观,奖一颗星。
四、再读课文,了解由来
1.学生默读第1~3自然段,了解雪孩子的由来。
2.出示小白兔和兔妈妈的对话,练习朗读。
(1)指名读,教师相机进行朗读指导:小白兔的话,要读出急切的心情,语速可稍快;兔妈妈的话,要读出耐心、亲切的语气。
(2)指名分角色朗读。
3.学生交流,教师出示第3自然段。
(1)指导多音字读音:空在这里读knɡ,可组词空闲、空白,另一个读音是kōnɡ,可组词天空、空间。
(2)思考:这里的小伙伴指谁?(雪孩子。)
(3)指导朗读:小白兔把雪孩子当成自己的小伙伴,说明他非常喜欢雪孩子。带着这种喜悦的心情读最后两句话。
小结:兔妈妈为了留下小白兔,在门外空地上给小白兔堆了个雪孩子陪伴他,这就是雪孩子的由来。
五、巩固练习,作业设计
1.将本课的生字新词读给其他小伙伴听,并开展口头组词比赛。
2.将课文读给爸爸妈妈听。
教师提示学生读时注意读好文中各个角色的话,还可以邀请爸爸妈妈参与阅读、
角色扮演,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你堆过雪人,打过雪仗吗?回想一下当时的情景,跟同学说一说。
4.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1.巩固生字新词,会写旁、谁、汽3个字。
2.学习课文,感受雪孩子的勇敢善良,同时积累文中优美的句子。
学习课文,感受雪孩子的勇敢善良。
第二课时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1.出示词语,小组推荐代表比赛认读。
玩累了 添柴 烧旺 渐渐 哎呀 冒出
烫人 终于 浑身 水淋淋 扑灭 激动
2.出示雪孩子的图片,说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3.雪孩子是怎么来的?引导学生回忆第1~3自然段的内容。
导语:兔妈妈给小白兔堆了个雪孩子。小白兔和雪孩子之间是怎么玩耍的?后来又发生了什么故事?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雪孩子》。
二、研读课文,重点探究
(一)学习第4自然段,感受小白兔的快乐。
1.默读第4自然段,一边读一边画出描写小白兔和雪孩子玩的句子,体会小白兔的心情。
2.指名汇报,课件出示句子。
小白兔跳舞给雪孩子看,唱歌给雪孩子听。
(1)指导朗读:看着漂亮可爱的雪孩子,小白兔跳起了舞,唱起了歌。来,读出小白兔的高兴劲儿!
(2)想象:小白兔和雪孩子还能怎样玩?如果你是雪孩子,小白兔给你跳舞、唱歌,你会怎么想呢?
3.出示小白兔自言自语的话和木柴图片。
思考:人们常说水火无情,小白兔往火堆里添了把柴,而这时他是打算去睡觉的,这存在安全隐患吗?同桌之间展开讨论。
(二)学习第5、6自然段,感受小白兔的危境。
过渡:屋子里真冷,小白兔添了柴,一会儿就睡着了。接下来发生了什么事?
1.学生默读第5、6自然段,之后汇报,教师相机出示重点句子。
(1)小白兔添了柴,把火烧得旺旺的,屋子里渐渐暖和了。
①比较以下两个句子的不同之处,理解渐渐是逐渐、慢慢的意思。
屋子里暖和了。 屋子里渐渐暖和了。
②出示小树苗、夕阳等图片,用渐渐说话。如:小树苗渐渐长高了。(或:夕阳渐渐下山了。)
(2)火越烧越旺。哎呀,火把旁边的柴堆烧着了!
①朗读指导:用着急、担心的语气读这两句话,语速稍快。提示着在此处应读zho。
②男女生比赛读,其他学生评价。
③引导学生说几个像越烧越旺这样的词语。
越(写)越(好) 越(跑)越(快)
越(爬)越(高) 越(听)越(有趣)
④引读:现在情况紧急,真是太危险了!所以这里有一个感叹号。让我们一起来告诉小白兔这紧急的情况吧!学生齐读。
2.分男女生朗读第5、6自然段,注意语调的变化。
(三)学习第7~9自然段,感受雪孩子的勇敢。
过渡:可是小白兔睡得正香,对眼前的危险一点儿也不知道。请同学们默读第7~9自然段,思考:看到自己的朋友小白兔有危险,雪孩子的心情怎么样?(着急。)
抓住语言体会着急。(用横线画出描写雪孩子语言的句子)
预设1:不好了!小白兔家着火了!
(1)雪孩子怎么知道小白兔家着火了?学生汇报。教师出示词语卡冒出黑烟,认读,用冒组词。
(2)课件出示小白兔家着火的图片,创设情境:现在你就是雪孩子,看着那冒出的黑烟,蹿出的火苗,你会怎样喊?读一读雪孩子的呼喊吧!
指导朗读:读的时候声音急促、响亮些,就能把雪孩子着急的心情读出来了。
(3)朗读训练:练习读指名读齐读。
预设2:小白兔,小白兔!你在哪里?
(1)雪孩子说这句话的时候心情是怎样的?
(2)当时小白兔的家里已经全是呛人的烟、烫人的火,雪孩子能不急吗?出示词语卡烫人的火,认读,再请学生说说生活中觉得烫的东西。
(3)教师引读,指名朗读。男女生再读句子,体会雪孩子着急的心情。
(4)教师提问:如果你就是雪孩子,当时你的心里会想些什么?引导学生感受雪孩子的勇敢。
抓住动作体会着急。(用波浪线画出雪孩子动作的句子)
预设1:雪孩子看见从小白兔家的窗户里冒出黑烟,蹿出火星。他一边喊,一边向小白兔家奔去。
预设2:雪孩子冲进屋里,冒着呛人的烟、烫人的火,找哇找哇,终于找到了小白兔。他连忙把小白兔抱起来,跑到屋外。
(1)出示词语卡奔去,开火车读,学生做动作理解词义。
(2)把写雪孩子动作的词语连起来读一读(奔、冲、冒、找哇找哇、抱、跑),边读边想象当时的情景,体会他着急的心情。
(3)雪孩子找了好久,才把小白兔找到,课文有个词语表示这个意思,你能找到吗?学习词语终于。
感受善良、勇敢。
(1)观看动画片《雪孩子》中救小白兔的片段。
(2)出示句子:小白兔得救了,雪孩子却浑身水淋淋的。
朗读指导:前半句用比较轻松的语气朗读,后半句要读出难过、伤心的语气。
小结:当小白兔发生危险时,雪孩子完全不顾自己,冲进火海,冒着生命危险,救出了自己的好朋友小白兔,真是个善良、勇敢的好孩子!
(四)学习第10~14自然段,感受雪孩子的消失。
1.学习第11自然段。
(1)引导学生交流:你能体会兔妈妈的心情吗?你是从哪个词看出来的?(激动。)
(2)指导朗读,读好感叹句,读出兔妈妈的感激之情。
2.学习第12自然段。
(1)交流:这段话里,哪些是小动物说的话?哪些是提示语?
(2)指导朗读:前半部分读出疑问、好奇的语气,后半部分读出小动物们的感激之情。
教师范读第14自然段。
(1)雪孩子最后变成了什么?又是怎么变化的?
(2)课件演示:雪遇高温化成水水经太阳晒变成水汽水汽升到空中集成云。鼓励学生据此分组画简笔图,看谁画得最生动。
(3)课件出示下列两组句子,引导学生交流:哪个好?为什么?
第一组:雪孩子变成了水汽。雪孩子变成了水汽,很轻很轻的水汽。
第二组:雪孩子变成了一朵白云。雪孩子变成了一朵白云,一朵美丽的白云。
明确:每组的第二个句子更好。第一组第二句突出了水汽很轻,第二组第二句强调了白云的美。
指导:很轻很轻的水汽要用伤心的语气来读,因为雪孩子为了救小白兔,自己却被火烤化了,小白兔感到很伤心。一朵美丽的白云用高兴的语气读,因为雪孩子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小白兔的平安,觉得很高兴。让学生通过对比朗读体会表达的好处。
想象:看到雪孩子变成白云,小白兔会想些什么呢?
5.回读全文,升华情感。
过渡:多么可爱的雪孩子啊,陪小白兔一起玩耍,给小白兔带来了快乐;多么无私的雪孩子啊,为了救小白兔,自己化成了水,变成了云。让我们带着对雪孩子的喜爱、敬佩之情自读课文,看谁读得最有感情。
三、观察生字,指导书写
1.出示带有生字的词:旁边、是谁、水汽。读准字音,熟读词语。
(1)学生先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熟悉字的整体结构与基本笔画。
(2)教师讲解书写要点,示范指导书写。
2.指导书写旁、谁、汽三个生字。
[旁]中间的秃宝盖要写得长一些,第一笔点和第七笔点都要写在竖中线上,方的横在横中线下侧,撇尖与上部左端垂直对齐。
[谁]左窄右宽。亻的竖长,要写在竖中线上;隹的四个横写得稍短,第二横在横中线上,第四横最长。
[汽] 左窄右宽。氵第二点偏左,收笔于横中线,要注意第七笔横斜钩的写法。
(1)学生描红,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2)投影展示学生写的字,学生评价,教师点评。
四、课外延伸,作业设计
1.小组之间读一读自己喜欢的句子,并把它们摘抄在本子上。
2.再读课文,合作探讨。
学习了本篇课文,你喜欢雪孩子吗?你从他的身上学到了什么?雪孩子还会再回来吗?他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呢?发挥想象续编故事《雪孩子又回来了》。
3.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重点教学片段实录
◆情境朗读,感悟主题(教学重点)
师:面对滚滚浓烟,熊熊大火,想到好朋友就在大火中,雪孩子是怎样做的呢?
(播放视频:雪孩子火中救小白兔一段)
生:雪孩子冒着呛人的烟、烫人的火找小白兔。他是冒着生命危险去救小白兔的。
师:老师再让大家看一遍视频,想一想:在雪孩子救小白兔的过程中,什么地方最使你感动。
(再次播放视频:雪孩子救小白兔一段,有的学生眼里闪着泪光)
生1:(声音哽咽)雪孩子用自己的身体去撞门,这个地方最使我感动。因为雪孩子明明知道自己是雪做的,一用力撞门,说不定就会把自己撞得粉碎。但是为了救自己的好朋友,他还是顾不上自己了。
生2:最令我感动的是雪孩子从大火中跑出来,靠在门边喘气的情景。当时,雪孩子全身被大火烧得不住地往下滴水,还累得不停地喘气。但他为了救小白兔,又一次冲进大火中,找来一块布扑火,结果布也烧着了。但雪孩子并没有丢掉布,还是不停地扑呀、打呀
生3:最令我感动的是雪孩子已经发现了小白兔,不时有带火的木棒从房顶上掉下来,随时都可能打着雪孩子,但雪孩子不顾这些,冲到小白兔身边,抱起小白兔就向屋外跑去。
师:多好的雪孩子啊,面对将被大火吞没的小白兔,不顾一切地冲进火海。烟是那么呛人,火是那么烫人,他全然不顾。终于,他找到了小白兔,抱起小白兔向屋外冲去。让我们读读第8、9自然段吧!
(生齐读课文)
师:由于雪孩子舍身相救,小白兔得救了。然而雪孩子呢?(播放视频:雪孩子融化成水一段)
生:(用手擦眼泪)雪孩子融化了。
师:当雪孩子抱起小白兔冲出屋时,他的身体在不住地融化,可他仍然紧紧地抱着小白兔,摇晃着身体,一步一步地向前走去。(声音越来越低沉)他想坚持把小白兔抱到最安全的地方,但他已经没力气了,最后,雪孩子化成了一地的水。(停顿)现在,我们一齐有感情地读读第10自然段。
(生齐读课文)
师:小白兔得救了,然而,当他醒来发现雪孩子不见了的时候,他会怎么样呢?
生1:小白兔心里很难受。
生2:小白兔会捧起地上的水,大声地哭起来。他会一边哭一边说:雪孩子,雪孩子,你去哪儿了?你不要离开我,不要离开我!
师:多好的雪孩子啊,难道他真的就这样离小白兔而去,离我们而去了吗?不,他不会离开我们的,你们看,他不是还在吗?(播放视频:雪孩子变成白云一段)
赏析:这节课实际上是一节理想的语文思维培育课,它结合了施教对象思维发展的规律,围绕语文思维培育的核心问题,采取了斯腾伯格所提倡的对话策略,通过视频和教师渲染描述等手段,对学生进行形象思维的引发、呵护和发展。同时,教师还注重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地想象,让学生关注雪孩子身上的宝贵精神,使学生的思想境界得到提升。
板书设计(略)
14、二年级上册课文20雾在哪里说课稿教案教学反思
二年级上册课文20雾在哪里说课稿教案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1.以读代讲,读中感悟。课文内容通俗易懂,教学中注重通过朗读来引导学生感悟课文内容。抓住雾淘气的特点,引导学生揣摩雾的心理活动,学生围绕雾的特点进行了合理想象,能够带着体验去读雾说的话,恰当地读出了雾说话时的语气。对于较长的句子、特殊的排比句,教师进行了范读,从语调、停顿等方面做好引领,指导学生读好句子。
2.注重积累运用。对于文中出现的生僻词语,如甚至、悠闲、散步等,通过直观图片、做动作表演、造句等多种形式来理解、运用,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积累。出示课文中有特点的句子,观察总结其结构特点。同时,适当地进行拓展训练,结合课件中出示的图片,鼓励学生仿照课文句子说一说雾把什么藏起来了,藏起来后的景色是怎样的。学生兴趣高涨,不仅能结合图片内容进行说话训练,还能结合自己在实际生活中观察到的景象进行表达,体验到了表达、运用的乐趣。
15、二年级上册课文19古诗二首夜宿山寺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与反思
二年级上册课文19古诗二首夜宿山寺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与反思
一、说教材
这一环节,我将从本课的教材地位、文本解读、教学价值三方面来说。
教材地位:《夜宿山寺》是统编本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古诗二首》里的第一首古诗。
文本解读:《夜宿山寺》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的一首五言绝句。本诗有两点值得关注,一是夸张手法的运用。本诗借用百尺极言山寺之高。其实,借用数字百、千、万表示事物之高、深这样的用法,在李白的诗中很常见。这一用法要让学生了解。二是想象的运用。如摘星辰、惊天人这些奇特的想象,美丽的画面,表现了诗人愉悦、豪放、可爱与率直的情感。
教学价值:《夜宿山寺》的教学价值在于想象画面,感受山寺之高,初步感受诗人愉悦、豪放、可爱与率直的情感。
这一环节,为教学目标的确立奠定了基础。
二、说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教学目标的确立,需要建立在对文本解读的基础上,也需要考虑单元目标和编写意图。本课属于第七单元,单元主题是想象,教学重点是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同时,新课标指出古诗教学要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基于以上的分析,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确立为:
1.认识宿、寺、危、辰、恐、惊6个生字,书写危、敢、惊3个字。
2.了解诗句的意思,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想象画面,感受山寺之高,初步感受诗人愉悦、豪放、可爱与率直的情感。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想象画面,感受山寺之高。
教学难点
想象画面,感受诗人愉悦、豪放、可爱与率直的情感。
三、说教学过程和教法学法
在遵循教学目标和重难点的基础上,我准备在这一环节说清两个问题:一是准备带着学生怎么学这首古诗;二是说清为什么要这么学。
第一板块:简介作者,破解课题
先出示李白图像,顺带简介李白,再回忆以前学过他的诗作,后引出课题《夜宿山寺》。然后,引领学生读准课题,理解题意。
这一板块里,课题中的宿字,学生可能会不理解。我将通过出示甲骨文宿字作,对其进行形象化的讲解来破解此问题。
【设计意图】李白是学生熟悉的诗人,一年级曾经学过他的诗。从孩子们已有的认知出发,回顾旧知,引出新课。
第二板块:初读古诗,读出节奏
先让学生听读,后自由读诗,目的是为了读准字音。后出示本课的生字读音:宿、寺、危、辰、敢、恐、惊,再把这些字送入诗中读。最后,要求学生读出节奏。
【设计意图】初读古诗,除了读准字音以外,还应该关注古诗的节奏。用多种形式诵读出古诗的节奏,如男生读、女生读、个读、齐读等。
第三板块:体会楼高,感受情感
先让学生看课文插图说出自己感受到山之高,然后在诗中找相应的句子危楼高百尺,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问题:本首诗是如何写楼高的?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我将从以下几点做突破:
1.分析危字体会楼之高。危楼即高楼;
2.借数字百尺体会楼之高。顺带补充李白善用数字百、千、万表示事物之高、深的创作习惯;
3.让学生做摘星辰的动作,进一步体会楼之高,感受诗人轻松、愉悦的情感;
4.闭眼想象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的画面,体会楼之高,感受诗人豪放的情感。
5.分析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的心理,体会楼之高,感受诗人可爱、率真的情感。
通过逐字逐句的分析,明确:古诗是运用夸张和想象来写楼高的,表达了诗人愉悦、豪放、可爱与率直的情感。
这一环节在讲解时,要将朗读的指导与字词的学习渗入进去。如字理识字危字,比较辰与晨的区别学习辰
在主问题解决后,我将通过配乐范读,引导学生边想象着诗歌所描绘的画面,边朗诵这首古诗,从而达到熟读成诵的教学目标。再用配乐背,配乐唱进一步加深印象。
【设计意图】识字写字是低段语文教学的重点,多种方式随文识字、写字符合低段孩子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而识字又与诗意的理解紧密结合。读诗的最高境界是读出诗歌的韵味,而诗歌的韵味应建立在品读和感悟的基础上。加动作、看图、想象多种方式带领学生品读古诗,古诗的韵味自然溢于言表。
第四板块:课内总结,课外延伸
先回扣教学目标,今天我们跟着大诗人李白学古诗、读古诗,并通过想象画面,感受了山寺之高,初步感受到诗人愉悦、豪放、可爱与率直的情感。然后布置课下选择作业(四者选其一)
1.自选乐曲配乐背诵全诗。
2.给诗配画。
3.创作《新宿山寺》。格式:危楼高百尺,_____。不敢高声语,_____。
4.李白还写过哪些诗,找一找,读一读。
四、说设计理念和教学特色
新课标指出古诗教学要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禀承这一理念,我在设计时力求做到:谈化诗意,精析诵读,多元教学,渲染意境。古诗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之意境美,这种意境美最好的表现方式,是通过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使诗情画意尽在学生脑海中。如何去展现,诵读是最好的方式。只有富有感情地诵读,才能体会出诗的真味。
诗中有画,画中有情。诗歌是艺术创作的结晶,它追求情景交融的美妙意境,要让学生领略到这妙不可言的意境美,是古诗教学的难点。因此我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使古诗教学丰蕴起来。
如教师的深情范读,课件的展示,师生诵读时配以古乐激情、让学生扮演诗人演绎古诗的意境等。教师只有通过多种手段、媒体才能使学生跨越时空,捕捉到古人那悠远、空灵的气息,陶冶情操。
16、二年级上册课文17难忘的泼水节说课稿教案教学反思
二年级上册课文17难忘的泼水节说课稿教案教学反思
1.这是一节情意绵绵的语文课。学生在教师满怀深情的语言的激励下,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徜徉于语言文字的海洋,主动地读,快乐地想,尽情地说,热情高涨。他们仿佛身临其境,来到了泼水节的现场,和傣族人民一起欢乐着,一起激动着,语文学习的兴趣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培养。
2.课上,学生非常喜欢朗读这样的语言文字,特别是老师的几次引读,让学生带着想象或体验朗读,都读得满怀深情。这里没有朗读技巧的传授,有的只是让学生在感悟理解基础上由内而外的抒发。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反复品读,懂得课文中词语的意思,并通过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从而生成个性化的理解。
17、二年级上册课文14我要的是葫芦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与反思
二年级上册课文14我要的是葫芦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与反思
设计说明
本课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写的,开头和结尾之间存在着鲜明的对比。针对这个特点,教学中采用了变序阅读法,先学习第1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再让学生带着可爱的小葫芦为什么会落了呢这个问题学习中间两个自然段。在自主探究中感悟这个问题,在朗读、想象中理解人物的心理活动,在讨论交流中领悟故事说明的道理。教师始终扮演引导者、点拨者的角色,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很好地培养了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1.与葫芦相关的工艺品、图片、视频。
2.生字词卡片,句子训练的课件。
学生准备:生字卡片。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借助插图,谈话揭题
1.导入: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了一件礼物,你们看这是什么?(出示葫芦实物,课件出示带拼音的葫芦二字)教师指导学生注意芦在词语葫芦中读轻声。相机介绍葫芦自古以来的功用、葫芦文化。(课件出示相关葫芦制品、葫芦工艺品图片)
2.揭题:同学们,刚才我们认识了葫芦,接下来,我们就来学习一个关于葫芦的故事,故事的题目是我要的是葫芦。(教师板书题目,学生读题目)
3.质疑:读了题目,你最想知道什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谁要的是葫芦?他得到葫芦了吗?)
设计意图:图片与生字结合,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利用图片,引导学生将字形与字义联系起来,提高识字效率。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课件出示自读提示,引导学生自读课文。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预习时圈画的生字多读几遍。
(2)引导学生和同桌交流你是用什么方法来记住生字的。
2.学生自由读课文。
3.教师检查学生识记生字的情况。
(1)鼓励学生举手对老师、同学大声说说自己识记生字的金点子。
(2)学生汇报识字方法,教师相机激励、指导。可以指导学生根据字的偏旁,判断该字的字义与什么有关,如:盯和眼睛有关;棵和树木有关;怪、慢都是竖心旁,跟心里的想法、感受有关。可以指导学生采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识记,如:葫、芦、感、蚜、盯这5个字。赛可以通过和熟字寒比较来记忆字形,赛过是比过的意思。
设计意图:谁都希望体会成功的喜悦。在生字教学的环节,教师给孩子们创设了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让他们大声地读、大声地说,在教师的激励中获得成功的愉悦感,产生学习的自信心。
三、词句训练,感知内容
1.教师用课件出示葫芦藤的图片,提醒学生读好藤的读音,藤是后鼻音。借助插图,了解藤的特点,识记藤字。再指名读葫芦藤,然后引导学生发现:三个字都是草字头,草字头的字大多跟植物有关。
2.课件出示下列句子,指导学生逐句朗读,注意句中的停顿,并相机进行词语的运用练习。
(1)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
(2)他盯着小葫芦/自言自语地说: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
图片 朗读时,第(2)句要读出期盼的语气。第(3)句要读出疑问的语气。
(3)那个人/感到很奇怪,说: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要的/是葫芦。
(4)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
第(1)句。
明确雪白是表示颜色的词语。此处可进行词
语拓展练习,如橙黄、湖绿等。 图片
课件突出雪白,引导学生说说雪白的近义词是什么。(洁白)还有什么东西也是雪白的?(雪白的棉花、雪白的云朵)鼓励学生用雪白说一句话。随文识记谢字,谢在日常生活中,大多表示感谢、谢谢,而在这里指葫芦花谢了。可以用查字典的方法,进一步理解谢的意思。
第(2)句。
课件突出自言自语,引导学生理解自言自语是自己跟自己说话的意思,并引导学生思考:在什么时候才自言自语?并用自言自语说一句话。观察插图中人物的神情、动作,进一步理解盯是指注意力集中地看,比看更进一步。
第(3)句。
读出反问的语气。
第(4)句。
课件突出慢慢,指导学生用这个词说一句话。
3.引导学生再读读这些句子并思考:从句子中读懂了什么?发现了什么?
设计意图:挑选课文中的几个句子让学生朗读,一是为了引导学生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和运用词语,丰富语言积累;二是为了引导学生从句子中发现一些信息,从而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四、巩固生字,指导书写
1.巩固生字。
(1)课件出示字谜,引导学生猜是什么字。
①领队在前。(邻)
②有眼不见灯火。(盯)
(2)鼓励学生编字谜或做动作,大家猜字。
猜字谜,如:治,水在台边;怪,又下有土,心在一旁,与奇连用,并不寻常。
做动作,如:想、盯。
2.指导书写。
(1)课件出示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棵、盯、治、怪。读一读,说一说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
(2)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棵:左窄右宽,左高右低,果的撇、捺要舒展。
盯:左窄右宽,左高右低,丁的横拉长些,竖钩收笔靠近竖中线。
治:左窄右宽,左低右高,第四笔撇折的折点在田字格的中心左侧。
怪:左窄右宽,左高右低,又捺舒展,右下部土最后一横不宜超出横撇和捺的宽度。
(3)学生在书上描红、书写,然后组词。
(4)让学生把写得最满意的字拿给同桌看,并介绍经验。
设计意图:用猜字谜、做动作的方式,使学生在轻松的课堂氛围中巩固生字,激发了学生主动识字的兴趣。
五、巩固练习,回顾总结
1.选词填空。
结果 成果 果实
(1)种葫芦的人不治叶子上的蚜虫,( )小葫芦一个一个都落了。
(2)我们要珍惜他人的劳动( )。
(3)秋天,果园里( )累累,一派丰收的景象。
2.总结:那么可爱的小葫芦,又有种葫芦的人天天看,细心呵护,为什么会一个一个都落了呢?下节课我们要帮种葫芦的人找找原因。
设计意图:本环节一是巩固学生对词语的积累,以及运用词语的能力;二是回顾课文内容,引发学生思考,为下一课时进一步分析课文做铺垫。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1.填上合适的词语。
葫芦藤( )的葫芦藤(细长、美丽、绿色)
葫芦花( )的葫芦花(雪白、美丽、可爱)
小葫芦( )的小葫芦(可爱、绿色、嫩嫩)
蚜虫( )的蚜虫(害人、可恨、讨厌)
2.选择几个自己喜欢的词语,说几句话。
3.导入: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这个关于葫芦的故事。(板书题目,指读题目)
设计意图:游戏活动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下文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看图比较,找出不同
1.看图说话。
(1)课件出示插图一。引导学生认真观察,说说图上的内容。
(2)课件出示插图二。引导学生认真观察,说说看到了什么。
2.课件同时出示两幅图,引导学生比较发现两幅图有什么不一样。
(1)人的表情不一样:一个是面带微笑,一个是满脸惊讶。
(2)葫芦的叶子不一样:一个是绿绿的叶子;一个是枯黄的叶子,有的还有小孔。
(3)葫芦不一样:一个是挂在藤上,一个是落在地上。
3.过渡:这两幅图为什么会不同呢?让我们赶紧走进课文,去读读这个故事吧!
设计意图:课堂导入环节的关键是激起学生的阅读期待。这里利用课文插图,让学生比较不同,从而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对故事的内容充满期待。
三、前后对照,提出问题
1.自读课文,找出描写这两幅图的段落。(学生自读后再交流)
2.指导学生学习第1自然段。
(1)课件出示课文第1自然段和第一幅插图。
(2)教师范读,学生思考:葫芦长得怎么样?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3)学生交流,相机课件出示: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啊!
(4)指导学生朗读第1自然段,抓住关键词每天、看几次指导重音朗读,读出对葫芦的喜爱之情。引导学生注意细长长满雪白多么等词。(板书:种葫芦 长叶、开花 结小葫芦)
(5)引导学生说出葫芦的生长过程。
3.指导学生学习第4自然段。
(1)课件出示第4自然段,引导学生自读。
(2)学生读后交流:要用难过、伤心、可惜的语气读,慢一点儿,声音低一些。指导学生朗读这个自然段。
4.学生交流质疑:这么可爱的葫芦,为什么最后落了呢?
设计意图:由图片到文字,让学生在读文中进一步体会前后的不同,从而提出最想弄明白的问题,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究意识。
四、探究问题,朗读感悟
1.读课文第2、3自然段,教师引导学生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说自己的理解。
图片 引导学生了解因为所以是表示因果关系的关联词语。
2.指导学生读、悟句子。
(1)同桌分角色练习朗读,一人读描写种葫芦的人的心理及语言的句子,另一个人读描写邻居的语言的句子,一边读一边体会。
(2)课件出示下面的句子,引导学生朗读、感悟。
①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引导学生思考: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关注感叹号,读出满不在乎的语气。(板书:叶上长虫 不管)
②他盯着小葫芦自言自语地说: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
引导学生了解感叹句表示的感情有赞颂、
喜悦、愤怒、叹息、惊讶、伤悼等。图片
引导学生思考:从两个感叹号中读出了什么?要读出他盼望葫芦长大的急迫心情。(板书:只盯葫芦)
③一个邻居看见了,对他说:你别光盯着葫芦了,叶子上生了蚜虫,快治一治吧!
引导学生思考:邻居为什么这样说?要读出邻居为他着急的心情。(板书:邻居劝)
④叶子上的虫还用治?
引导学生思考: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关注问号,读出反问的语气。(板书:不治)
(3)男女生分角色朗读。
3.想象说话,引导学生体会这个人的心理活动。
(1)课件出示:
①有几个虫子怕什么!他认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叶子上的虫还用治?他想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学生自主交流。
①有几个虫子怕什么!他认为有几个小虫子不要紧的。
②叶子上的虫还用治?他想的是虫子生在叶子上,又没有生在葫芦上,他只要葫芦,不要叶子,所以叶子上的虫子不用治。(板书:只要葫芦)
4.组织讨论:他想得对不对?叶子上的虫到底要不要治呢?
(1)小组讨论。
(2)在班上交流自己的想法。
①他的想法不对,叶子上的虫子不治,就会越来越多,这样叶子就会被虫子吃光,葫芦就吸收不到营养,因此长不大。
②他的想法不对,叶子长得好,葫芦就长得好;叶子没了,葫芦就会落下来。
5.小结:看来,叶子和葫芦之间是有联系的,种葫芦的人只想要葫芦,却没想到叶子对葫芦的重要作用。叶子绿,葫芦就长得好;叶子黄了,葫芦就会落下来。(板书:结果 虫更多 葫芦黄、落)
6.品读感悟:指名读,评读,教师示范读,师生分角色读。
设计意图:围绕中心问题,指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采用读一读、说一说、议一议的方式,使学生由浅入深,由初步感悟到深入理解,通过不同形式的读,以读悟文,品析词句,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思考领悟,从而体会探究性学习给他们带来的乐趣。
五、讨论总结,揭示寓意
1.鼓励学生思考:种葫芦的人看到他的葫芦都落了,有什么表现呢?他会想些什么呢?
2.引导学生之间讨论,然后在班上交流。
3.引导学生思考:学了这个故事你懂得了什么?(板书:只要葫芦不管叶 叶枯果落无收获)
4.学生自由说,教师引导学生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我们不能只看重结果,而不重视过程的道理。
5.续编故事:第二年,那个人又种了一棵葫芦。这一次,他会怎么做呢?结果会怎么样呢?课后自己写一写。
设计意图:此环节通过讨论,深入体会种葫芦的人的想法,自然领悟了故事蕴含的道理。让学生课下续编故事,这是对课堂内容的延伸,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六、观察示范,指导书写
1.课件出示本课要求会写的字:谢、想、言、邻。读一读,说一说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
2.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谢:身居中,较瘦长,下面的撇右端不出头,寸的横笔写在横中线的上面。
想:上长下短,木末笔捺要变成点;心要略扁,第二笔是卧钩。
言:呈倒梯形结构,第二笔横要写得长些,下面两横要写得短些,三横等距。
邻:令的第二笔捺要变成点,阝的第一笔横撇弯钩一笔写成,写得大一些。
3.学生自行练习书写并组词。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每个学段都要指导学生写好汉字,要求学生写字姿势正确,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提高书写质量。本环节教师先范写,而且边写边提醒学生关注字的整体布局,关注笔画的书写要领,这样,长此以往,学生就会积累不少写好字的秘诀。
板书设计(略)
教学反思
课后,我让学生续写这个故事,给了学生一个开头第二年,那个人又种了一棵葫芦这样,不仅促进学生了解种葫芦的人错在哪个地方,进一步理解了寓意,而且锻炼了学生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18、二年级上册课文13寒号鸟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与反思
二年级上册课文13寒号鸟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与反思
《寒号鸟》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会正确书写却字。
3.分角色朗读课文。读懂课文,知道为什么喜鹊能住在温暖的窝里,寒号鸟却冻死了。
4.联系生活实际,加深对故事寓意的理解。
二、教学重点、难点
1.分角色朗读课文。读懂课文,知道为什么喜鹊能住在温暖的窝里,寒号鸟却冻死了。
2.联系生活实际,加深对故事寓意的理解。
三、教学准备 板书词条,图画
四、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
五、教学过程
(一)齐读课题,复习导入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寒号鸟》,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板书:寒号鸟)指名读,齐读。
2.这里有一个多音字,大家刚才读得很准确,在本课他读ho,他还有另一个读音,谁知道他读什么?
3.开火车读词语。
【设计意图】通过开火车的方式检查学生生字认读情况,进一步巩固上节课所学一类字和二类字。
(二)创设情境,朗读品味
1.词语读得这么准确,课文内容也一定难不倒你们,你知道这个故事里都有谁?瞧!他们来了,打个招呼吧!
2.你们知道他们的家在哪吗?谁能帮助他们回家?(板贴喜鹊和寒号鸟)我们一起去看看喜鹊和寒号鸟的家吧!(出示:第一自然段的内容)(配乐,齐读)
过渡:几阵秋风,树叶落尽,冬天快要到了。此时,喜鹊和寒号鸟在干什么呢?请同学们自己来读读第三自然段吧!(指名读,齐读)
3.小喜鹊是什么时候飞出去的?
4.小喜鹊起得可真早啊!天刚刚亮,小喜鹊就飞出去寻找做窝的枯草。它可能会飞到哪里找枯草?
过渡:为了寻找枯草,小喜鹊飞到了田野,森林,学校,高山,它到处寻找,这就叫做东寻西找。
5.我们的小喜鹊早早起来,到处寻找做窝的枯草,这是一只怎样的小喜鹊?(板贴勤劳)
过渡:在小喜鹊忙着做窝的时候,寒号鸟在干什么呢?
6.看到这样的寒号鸟,喜鹊跑来劝他了。它会对寒号鸟说什么?而寒号鸟又是怎么回应它的?
出示自读要求:自读3-4自然段,划出喜鹊和寒号鸟说的话。课件出示对话内容。
7.这真是是一只什么样的寒号鸟?(板贴懒惰)
8.懒惰和勤劳正好是一对反义词,在这里将喜鹊和寒号鸟做窝的态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板贴对比)
9.男女生分角色朗读。
过渡:天气越来越冷。冬天说到就到,寒风呼呼地刮着。(配乐)
10.引读:寒号鸟在崖缝里冻得直打哆嗦,(一边做动作,一边读)
11.句型练习:冻得直打哆嗦,冬天这么冷,还有可能冻得直( )。夏天特别热,我们就说热得直冒汗。如果在炎热的夏天,你看到有人吃着甜甜的雪糕,你会馋得直( )。
12.寒号鸟说明天就做窝,寒号鸟做窝了吗?(没有)
过渡:第二天清早,风停了,太阳暖暖的,好像又是春天了,喜鹊来到崖缝前第二次劝说寒号鸟。喜鹊说了什么?寒号鸟说了什么?
出示要求:自读67自然段,用划出喜鹊说的话,用~划出寒号鸟说的话。
13.课件出示喜鹊和寒号鸟的话。
(1)解释得过且过并适时指导朗读。
(2)同桌合作表演读。
14.师生合作读第三自然段。
过渡:寒冬腊月,大雪纷飞,天气更冷了。(配乐并出示视频)
15.课件出示内容。
句式练习:冷得像冰窖。当天气非常非常热得时候,我们就会说热得像蒸笼。有人跑步非常快,快得(),慢得像( )
16.小结:像这样的得字短语还有很多很多,我们可以把它运用到我们的写话中去,让句子变得更加生动。
17.对比两次寒号鸟说的话。
第一次,它说到明天就做窝,明天他做窝了吗?
第二次,它又说到明天就做窝,他每一次都说明天做窝,但最后行动了吗?(没有)因为他把事情永远放到明天,今天只用来(睡觉和玩耍)
过渡:所以寒号鸟的结果是可以想到的,齐读最后一段。
18.思考:为什么喜鹊能住在温暖的窝里,寒号鸟却冻死了?
19.说话练习:在我们生活中,有很多像寒号鸟一样的人,你想对像寒号鸟一样的人说什么?
过渡:有一首古诗词也告诫像寒号鸟一样懒惰,得过且过的人,要珍惜时间,今日的事情今日做,不要拖到明天。否则就是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出示:古诗《明日歌》
过渡:这样的道理还在我们的歌曲里。(课文内容编入歌曲)
明日复明日 明日何其多 我生待明日 万事成蹉跎
石崖缝做窝 它叫寒号鸟 勤劳衔枯草 喜鹊不骄傲
声声苦劝告 懒惰不动摇 寒冬风狂嚎 崖缝像冰窖
哆啰哆啰啰 反复苦哀号 太阳出来了 枝头空呼喊
明日复明日 明日何其多 我生待明日 万事成蹉跎
【设计意图】通过引读导入课文学习,为学生创设了故事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图文对照,让学生对寒号鸟和喜鹊的住处有一定的了解。这个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很生动,主要通过人物的语言来呈现各自的特点。细致的朗读指导,能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到人物形象的特点。此外课文内容编入儿歌,在课堂中融入音乐课堂的教学模式,学科整合。激发学习兴趣。
(三)总结
学了这个民间故事,我们懂得了不能像寒号鸟那样得过且过,而要像喜鹊,看得远,做得早,明白美好的生活要靠辛勤劳动来创造,懒惰散漫就什么也得不到。
19、二年级上册课文12坐井观天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与反思
二年级上册课文12坐井观天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与反思
大家好,我是______,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坐井观天》(板书课题)。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生、教法、学法、
教学流程、板书设计几个方面来向大家详细说解我对这节课的安排。
一、说教材
《坐井观天》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三册第四单元第十二课。这是一篇寓言故事,讲的是青蛙和小鸟争
论天的大小,告诉我们像青蛙这样目光狭小,所见有限,还自以为是,是不对的。《坐井观天》位于本单元四篇课
文中的第三篇,上承《捞月亮》、《狐狸和乌鸦》,下跟《小马过河》。它处于由知识的学习向知识的运用转化的过渡
位置,因此,它是本单元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阶段中的一架云梯,是从掌握知识逐步向能力转换的一架桥梁。
(一)教学目标:
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预设以下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①学会 7 个生字和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着重理解坐井观天、大话、无边无际等词的意思。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能力目标:
通过朗读,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懂得坐井观天这个成语的比喻意思。
3. 情感目标:
教育学生:像青蛙这样目光狭小,所见有限,还自以为是,是不对的。
(二)教学重点、难点
课文四至七自然段青蛙和小鸟的对话是教学的重点。
理解坐井观天的寓意是教学的难点。为突破教学难点,让学生创造性地学习,可采用以下方式来培养学生自
主探究的能力:
(1)图文结合,理解词意,学生模仿动作,理解词意;
(2)做实验,体验观天。学生用纸圈成筒,体会青蛙之所以认为天只有井口大,是因为高高的井壁挡住了
它的视线,从而揭示寓意;
(3)借助情境,动画演示小鸟漫游,体会小鸟见多识广;
(4)设计跳出井口,启迪学生创造性地想象,深化认识。
二、说学生。
为了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我对学生的情况做了如下分析:(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对任何事物都充满好奇
心)
三、说教法
根据寓言故事的特点及本课的语言特色,教学中,以青蛙与小鸟的三次对话为线索,以读代讲,以读促学,让学
生在读中悟情明理。引导自由阅读,自由表达,打好自主学习语文的基础。再有,低年级学生喜欢直观、形象、
生动的画面,为贴近学生实际,可采用简笔画、录像、动片演示等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具体教法如下:
1. 动画激趣法。低年级的学生都比较喜欢直观形象的内容,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充分发挥文中插图的作用,以帮
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习兴趣。
2. 实验法。学生用纸圈成筒,体会青蛙之所以认为天只有井口大,是因为高高的井壁挡住了它的视线,从而
揭示寓意。
3. 情境演读法。叶圣陶先生认为:语文教学最基本最好的方法就是读。我采用多种形式朗读:范读,自由读,表
演读,分角色读等,力求达到以读代讲,以读悟情的教学效果,突破教学难点。
四、说学法
新课标要求,语文课程一定要使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学生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
就会产生两个飞跃:一是由学会变为会学,二是由被动地学变为主动地学,达到自能读
书,不待老师讲。的理想境界。这样,学生的主体意识被大大激发,其学习效率就会大大提高,做到事半功倍。
学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本课时,可以结合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指导学
生自由选用读、说、背、演等学习方法,结合比较朗读、想象情境、直观理解、做实验等学习方法,真正达
到教是为了不教这一教学的最高境界。在阅读习惯方面,着重培养学生解疑阅读,学会自学,学会积累的良
好习惯。
五、说过程
围绕教学目标,紧扣课标理念和教材内容,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教学思想,体现以
读为本,以读促学的教学方法,注重看、听、说、读、练的教学思想,可安排两个课时完成。
下面具体说第一课时的教学步骤:
(一)启发谈话,引入新课。从学生实际生活中,所见到事物谈起,引导学生说说天有多大,引入课题,释题质疑。
(二)图文结合,理解词意。借助图片动画弄懂落、井沿,在简笔画中贴图找青蛙与小鸟的位置。
(三)指导朗读,启发想象。(1)学生听老师范读,听学生朗读,在听中感悟语言;(2)个别读、齐读、小组读、
分角色读、比赛读、引读等形式达到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的效果;(3)重点引导体会问号和感叹号的语句所表达的
不同语气,从小鸟漫游的画面想象走过的地方,领悟出小鸟眼界宽,看得多,见识多。
(四)突出重点,解决难点。
(1)通过动作表演理解课文。
(2)通过卷纸筒观天,懂得青蛙认为天只有井口大的原因。
(五)总结学法,引导自学。检查效果,完成练习。
(六)角色表演。假设情境,创造思维,练说:青蛙跳出井口的情境。
(七)归纳总结,提示寓意。
六、说板书设计
一个好的板书,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能把课文的思路、教师的教路、学生的学路融为一体,本着板
书为教学服务的目的,在板书中,我利用简笔画和图片吸引学生,理解课文,提示寓言。板书如下:
坐井观天
小鸟 天 无边无际 看得多 见得多
青蛙 天 井口大 看得少 见得少
以上,我从教材、学生、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六个方面对本课进行了说明,我的说课到
此结束,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20、二年级上册口语交际:做手工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
二年级上册口语交际:做手工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说一说。
1、挑选自己亲手制作,并且是最拿手的一件手工作品,和同学们互相欣赏一下。
2、初步练习说一说,想一想怎样才能说清楚制作过程。
3、仔细看看插图,想一想图上是什么手工作品?它有什么特点?怎么介绍?
图片
我做的是飞机模型。首先我用废旧的塑料瓶做机身,然后用剪刀剪出机翼和尾翼,贴在机身上并固定好,这样飞机模型就做好了。看到自己的成果,我很高兴。
在介绍自己的手工时,要介绍清楚以下几点:
A. 说清楚制作过程。
针对制作的手工作品,说清楚手工作品及组成部分的名称,制作时所用的工具的名称,以及重要的步骤等。
B. 按顺序来说。
可以用上先、再、然后、最后或第一步、第二步等表示顺序的词语来说。
C. 说说制作中应该注意的事项,发言要吐字清晰,声音洪亮,同学发言要认真倾听。
二、小组交流说一说。
刘星:我制作手工笔筒的过程是这样的:先将绿色卡纸在纸杯上缠绕一圈,并用胶水粘上,然后画上脸上的图案,再用黄色卡纸做两个细细长长的胳膊,再拿剪刀在纸杯两侧各扎一个小洞,将两个胳膊穿过小洞,这样胳膊就装上了,一个漂亮的笔筒就制作完成了。
王利:我制作的是七星瓢虫。我首先把乒乓球用剪刀剪成两半,用其中的一半做瓢虫的身子,一个瓶盖做瓢虫的头。然后把头和身子用胶带固定在一起。用红色的卡纸剪出瓢虫的两个触角,黑色的卡纸剪出七个小圆片, 做瓢虫身上的花纹,再用橙色的卡纸剪出瓢虫的六条腿。最后用胶带把剪好的纸片粘贴在相应的位置。一个漂亮的七星瓢虫就做好了。
三、评议谁最棒。
小组评议,看谁讲得最具体、生动。
说说哪位同学介绍得好,好在哪里;哪位同学最会听,表现在哪里。
21、二年级上册课文11葡萄沟评课教学反思
二年级上册课文11葡萄沟评课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1
《葡萄沟》以浅显易懂的语言介绍了葡萄沟绿色的凉棚、又多又美的葡萄、味道鲜甜的葡萄干和热情好客的维吾尔族老乡,读后让人感到葡萄沟景美人更美,确实是个好地方。
在教学过程中,我抓住为什么说葡萄沟是个好地方这一核心问题,来进行教学,主要采用了以下方法:
读一读,找一找。让学生选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可以默读、可以出声读、也可以和同桌共读。让学生带着你从什么地方感受到葡萄沟是个好地方这一问题读书、探讨,找出文中夸葡萄沟的句子,用笔画一画、找一找。
在这节课上,我引导孩子们既边读书、边思考,又抓住重点词句来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如葡萄一大串一大串挂在绿叶底下一句,学生能结合图片,充分体会一大串一大串的意思,并且抓住五光十色一词体会葡萄真是又多又美。
但是在授课过程中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
1.学习目标的设定不是那么的通俗易懂,例如: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略葡萄沟的风土人情。其中领略一词学生难以理解。
2.学生读的少,教师问得多。
3.课文第3自然即制作葡萄干这一段问题设计过多。
4.重点段应该让学生多读,用不同的读去感受葡萄的美。
教学反思2
怎样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葡萄够真是个好地方!呢?除了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句反复朗读体会外,我还利用CAI课件展示了葡萄够的美丽风光,让学生从感性上体味到葡萄够真是个好地方!当学生看到葡萄架上茂密的五光十色的葡萄时,都不由自主地发出感叹:哇!好美呀!好多呀!我真想去尝尝!
22、二年级上册课文23纸船和风筝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与反思
二年级上册课文23纸船和风筝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学目标:
1.继续学习默读,教写生字祝。
2.体会松鼠和小熊的情感变化。
3.感受友谊带来的快乐,对如何交朋友和维护友谊有所理解和感悟。
教学重点:继续学习默读,感受友谊带来的快乐。
教学难点:对如何交朋友和维护友谊有所理解和感悟。
教学准备:PPT课件,松鼠头饰,小熊头饰,纸船,风筝。
教学课时:第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激趣导入
1.孩子们,让我们一起走进童话故事《纸船和风筝》吧!
2.板书课题:纸上干净没有点,船头几字不带勾,和字长捺变成点,风字斜勾要出尖,筝字倒山右出头。(藏头诗:纸船和风筝)
二、童话世界大闯关
(一)了解风筝(学生配音:风筝:又叫纸鸢,中国人发明。在中国,风筝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山东潍坊是风筝鼻祖地,被称为世界风筝之都。风筝种类很多,有人物造型、动物造型等,色彩也各不相同,无不惟妙惟肖。)
(二)情境复习(小熊、幸福、快乐、松鼠、扎风筝、折纸船、飘荡的风筝,漂流的纸船)
1.图片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呢?(扎zā风筝)还可以扎什么?(扎辫子)
2.是谁扎的风筝呢?(小熊)我们看到小熊的脸上洋溢着怎样的笑容?(幸福、快乐)
3.故事中的另外一位主人公是谁呢?(松鼠)松鼠做了什么?(折纸船)
4.类似折纸船、扎风筝这样的词语,你还知道哪些?(听音乐、打篮球)
5.纸船漂到了哪里?风筝又飘到了哪里?对比读两句话。
(1)纸船漂到了小熊家门口。
纸船漂哇漂,漂到了小熊家门口。
(2)风筝飘到了松鼠家门口。
风筝飘哇飘,到了松鼠家门口。
仿句练习 (3)小鱼游哇游,游到了大海中。
(4)蝴蝶( ),( )。
6.出示图片:飘荡的风筝,漂流的纸船。(区分漂、飘)
小小纸船顺水漂,美丽风筝风中飘。
水中漂用到水,风中飘用到风。
漂和飘,仔细瞧,小小汉字真奇妙!
检测:(1)国旗在空中飘扬。
(2)小小纸船顺水漂流。
(3)空中飘荡着各种各样的风筝。
三、学习2-6自然段,感受友谊的快乐
过渡:孩子们,我们的童话故事就要开始了(播放动画情境,学生配音朗读第1自然段。)接下来发生了什么?
(一)默读2-6自然段,思考:松鼠和小熊是怎样成为好朋友的?
(出示默读要求:集中注意力,不出声。)
1.松鼠折( )送给小熊,小熊扎了( )给松鼠,( )让他们俩成了好朋友。
2.采访一个学生,收到礼物的心情怎样?松鼠和小熊收到礼物后,又是怎样的心情呢?
3.小熊拿起纸船一看,乐坏了。乐坏了还可以怎么说?(高兴坏了,开心极了。)
4.小熊,小熊,你为什么这么开心呀?(找关键词:纸船,松果,祝福。)
5.指导朗读:谁来做快乐的小熊,读读这一段?(引导表情,动作,语言)
6.第4和5段以读代讲:小松鼠收到了小熊的礼物,也乐坏了。
7.从哪里看出松鼠乐坏了?(一把抓住风筝的线)让学生做动作体会一把抓住。
8.猜猜抓的读音,你是怎么认识的?(抓:左形右声的形声字)
9.男女分角色朗读第3和第5自然段,感受小熊和松鼠的快乐。
(二)再次默读3-5自然段:用波浪线画出小熊和松鼠互相祝福的句子
1.松鼠送给小熊的祝福是:祝你快乐。
小熊送给松鼠的祝福是:祝你幸福。
2.孩子们,祝福不但可以写出来,而且还可以表达出来呢!试着把祝福送给同桌吧!
3.请2组同桌表演送祝福。(面带微笑,嘴角上扬。)
4.在不同的情况下,我们送祝福的方式是不一样的。想一想,住在山顶的松鼠和住在山脚的小熊会怎样送祝福呢?(请第一排和最后一排的孩子做示范。)
过渡:童话世界中的小朋友不但会表达祝福,而且还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呢,猜猜这个哪个汉字呢?
四、指导写字
1.祝:一个人在祭祀的石桌旁跪着,张大嘴巴在祷告。
2.示字旁的字:福、祈、视、祖。
3.观贴:祝。(一看左右宽窄;二看左右高低;三看穿插压线。)
4.组词:祝福,庆祝,祝寿延年。
5.我把祝福送给你:祝你健康。我把祝福送给你:祝你快乐。
6.你想把祝福送给谁呢?(引导学生说句子)
过渡:是呀,我们在互相送祝福的时候,每天清晨,小小的纸船把亲切的问候带给小熊,每天傍晚,美丽的风筝给松鼠带来深深的祝福。可是,有一天,他们俩因为小事吵了一架,山顶上再也看不到飘荡的风筝,小溪里再也看不到漂流的纸船了。(配乐朗读,去板贴:纸船和风筝)
五、学习811自然段,体会情感变化
(一)默读811自然段
(1)小熊和松鼠的心情用画出来?
(2)最终是谁先提出和好的?
(默读要求:不动嘴唇,不手指。)
1.生反馈:小熊很难过,松鼠也很难过。(师引读:可是小熊还是会每天扎一个风筝。松鼠还是会每天折一个纸船)
2.小熊,小熊,你们都吵架了,为什么还要扎风筝呢?
3.松鼠,松鼠,你为什么还要每天折一个纸船呢?
过渡:就这样,一天过去了,两天过去了,三天过去了,五天过去了
4.松鼠再也受不了呢?于是,他是怎么做的?
5.生反馈:于是,他在一只折好的纸船上写了一句话:如果你愿意和好,就放一个风筝吧!然后把纸船放到了小溪里。(师再次贴纸船的图片)
6.傍晚,松鼠看到一只美丽的风筝朝他飞来,松鼠怎么样了?(高兴得哭了。)
7.松鼠,松鼠,你为什么会哭呢?(兴奋、激动)
8.成语:喜极而泣(高兴得哭了)
过渡:孩子们,故事讲到这里就要结束了,让我们一起去看看这个童话故事的结局吧!(配音动画最后一自然段)
9.同桌合作交流:.小熊看到这么多纸船向他漂来,他会怎么样呢?
六、情感升华
1.小熊和松鼠因为彼此宽容,谅解,最后和好如初,是纸船和风筝在山顶和山脚之间架起了一座友谊的长桥。
2.当你和朋友发生矛盾的时候,是用什么方法化解的?
过渡:朋友之间的友情是世界上最纯真的感情,只要我们多一些爱和宽容,我们的友谊就会越走越远。
3.拓展: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4.贺卡传真情:我想把 祝 福送给( ),希望( )。
七、作业设计
1.把童话故事讲给身边的人听。
2.收集有关友谊的格言。
八、板书设计 (略)
23、二年级上册课文11葡萄沟评课稿评课记录
二年级上册课文11葡萄沟评课稿评课记录
和多位老师沟通交流后我觉得对于这节课还可以有以下改进:
1.导入环节_初读课文_检查初读后还可以再读课文,从而进行随文识字。
2.大胆取舍讲授内容,可以把重点放在第1自然段。从第1自然段挖掘很多知识点。
(1)葡萄沟的地理位置,有三个地方,学生是否能搞清楚它们的大小范围。
(2)既然葡萄沟出产那么多水果,为什么不叫水果沟?进而引出人们最喜爱的是葡萄,顺势指导朗读好最喜爱的葡萄五个字。
(3)文中第1自然段是按什么顺序介绍各种水果的?为什么不五月有杏子六月有桑葚?
3.必须让学生明白人们喜爱葡萄沟的理由在第一二三自然段中都能找到答案!
4.对于二自然段的处理可以直接呈现喜欢葡萄沟的理由,精讲放到二课时好好讲授。
学无止境,我觉得今后还需要好好学习,不断实践,不断提高。
在教学五光十色的过程中,个人觉得你可以这样引导孩子们(葡萄有这么多的颜色,为什么不用五颜六色这个词呢?五光十色之中的光指的是什么呢?光照在葡萄上,怎么样?孩子们可能会想到发光发亮,像一颗颗珍珠,像玛瑙似的,不仅颜色多,还这么有光芒,水灵灵的,所以就叫五光十色)
所以说美丽极了。可以再让学生读读这句话,把五光十色,美丽极了这种感觉通过朗读读出来。
最后可以通过句子 练习,选择 五光十色 五颜六色填空 ,让学生加深对两个词的理解记忆。
24、二年级上册玲玲的画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点评
二年级上册玲玲的画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点评
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1.抓主线,理清思路。玲玲的情感变化高兴(画好作品)难过、着急(弄脏作品)满意(画更漂亮了)是本文重要的线索,爸爸富有哲理的话语是课文的主题所在。课堂伊始,我就引导学生理出了文章的情感线索,并围绕这条线索展开学习。
2.联系实际,将读书与生活相联系。阅读教学中,除了要有读和悟的学习过程,我们还应该注意学生在阅读后的沉淀。理解爸爸的话是全文的重点,让学生感悟到:通过动脑筋,有些坏事能变成好事。
教学反思
《玲玲的画》》这篇课文是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主要讲的是玲玲准备参加评奖的画不小心被弄脏,已经没有时间重画一张,玲玲着急地哭了。但是在爸爸的启发下,她开动脑筋,在弄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狗,不仅巧妙地掩盖了了污渍,还给作品平添了几分家的温馨。告诉我们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课文内容简单,主题明确,寓义深刻的生活哲理于简单的故事之中,对于启发学生处理生活中的类似事件有较强的教育意义。本文记叙的是常见的生活小事,内容集中,语言朴实,对话较多,玲玲的情感变化是本文重要的线索,爸爸富有哲理的话语是课文的主题所在。因此教学中我牢牢抓住这两个方面,引导学生充分读书,在读中体会情感,感悟语言,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理解课文重点,理解爸爸意味深长的话。在尊重学生个性的理解的同时,巧妙的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指导学生读书方法,在读书中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反思整个教学过程,以下几点是我认为课堂中的比较成功的地方。
一、巧妙开头,使师生之间和谐融洽
二、抓朗读,读中体会,体会中朗读
三、抓主线玲玲的心情变化,帮学生理清思路
四、联系生活实际,使难点的堡垒不攻自破,爸爸的话是全文的哲理所在。
五、《你读我诵》的代入,课后名言的拓展,都增长了学生的知识量。
遗憾的是在教学中,生字词复习时课件有点多,有点语病,这还取决于自身的心理素质。我更多关注的是教师的教,缺少对学生的需求的关注。以至于学生在读啪时读错了,老师没有及时纠正。看来,只有真正把学生装在心中,处处以学生的需求出发,语文课才能更加充满语文味。
25、二年级上册妈妈睡了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点评
二年级上册妈妈睡了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点评
教学反思
《妈妈睡了》是一篇浅显的抒情性的阅读课文。这篇课文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了睡梦中的妈妈真美丽、好慈祥、好累。文章以流畅自然的语言为基调,没有华丽的辞藻,不见雕琢的痕迹,但是给人亲切热情的感觉。综于以上的理解,我在设计过程中,指导学生进行有层次地朗读,透过对睡梦中妈妈的描绘,体会词汇的精美,积累语言,训练说话。又通过启发学生想象,联系学生的生活,让学生感受到妈妈对孩子的关爱,让学生学会爱自己的妈妈。
教学预设在实际课堂教学中落实的较满意的地方有:1.由于这篇课文内容比较浅显,对于学生来说理解不会有很大问题,但感悟和情感的升华却显得难了些,也更重要了些。要通过文字向学生传递文本中作者情感的流露,那理解、感悟词汇即是本课重中之重的教学目标了。由此,我重点在睡梦中的妈妈很美丽一段有目标、有层次的培养学生读、悟的语文学习能力,通过句式的对比评价对 明亮的眼睛弯弯的眉毛红润的脸等词句进行交流,从文中提炼语言,知道作者写了什么,为什么这样写,这样写好在哪。抓住重点词语的理解,明确积累目标,对学生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训练做了指导,学生受益颇深。2.句、段的语言表达能力是小学语文课程学习的重要内容,平时的语言阅读教学就不可疏忽,由此,在谈睡梦中的妈妈好慈祥时,慈祥一词对于学生理解来说是一个难点。处理这个问题,我用了读文想象,展开生活联想的方法。使得学生进一步学习积累语言、运用语言。
在教学中,我提出的小练笔环节,让学生说说自己想对妈妈说些什么,然后写下来。授课后觉得:
一、小练笔的形式单一了,可以写写自己有一位什么样的妈妈,例如能干、勤劳、善良、美丽而且说说自己的理由,例如说:我的妈妈很善良,她都帮助需要帮助的人。我的妈妈很温柔,她能鼓励我。 等等。
二、由于教师在课中的指导不够,学生只明白自己要写什么,但还是不知道从哪写起,怎么写句子,怎样更好的做到用积累的语言有条理地写出自己想说的话来。
《妈妈睡了》是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课文。我在设计过程中,指导学生进行朗读感悟,感悟文中真情。为了突破重难点,我在教学中紧抓重点词句,引导学生理解文中的我通过观察睡梦中的妈妈来表达对母亲的爱。
特别在教学睡梦中的妈妈好累这一段时,适时联系孩子自己的生活提问:妈妈为什么这么累?让学生想想母亲在日常对自己的关爱,达到了教学目的。
为了能将这一课做更好的延伸,我又给学生布置了一个与家长互动的作业,把自己最想说给妈妈的话,写在自己制作的小卡片上,回家后悄悄放在妈妈能看到的地方;另外一个作业就是为妈妈做一件事,启发学生以后该怎样回报妈妈对我们的爱。这样,通过学文,能够明理做人,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但是因为对课堂时间的把控不当,导致在朗读方面的时间不充足。这节课让我意识到自己需要改进的地方还有很多很多,在以后的教学中还要不断地努力,争取让每位学生在学好课文的基础上感受到语文的魅力。
26、三年级上册在那奇妙的王国里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与反思
三年级上册在那奇妙的王国里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与反思
【创新教案】
快乐读书吧《在那奇妙的王国里》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
为了引导学生了解童话故事,积累童话故事,以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培养阅读的兴趣,扩大阅读量,逐步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并且把课外阅读引入到语文课堂教学,成为语文课程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老师讲童话故事《白雪公主》给学生听。
2.你们知道这个故事吗?这个故事是谁写的?看来同学们都喜欢阅读,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在那奇妙的王国里》有哪些动人的童话故事。
3.板书课题。
二、交流读书收获
1.你们都读过哪些童话故事?从中知道了什么?
2.小组交流。
3.同学们知道的真不少!童话故事主要是写给孩子看的,从中我们可以明白很多道理。今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童话故事《安徒生童话》。
三、读童话故事《安徒生童话》
1.出示《安徒生童话》的封皮。
(1)学生找书名和作者。
(2)你读过《安徒生童话》这本书吗?
2.出示《丑小鸭》的故事梗概。
一只丑小鸭事实上是一只美丽的天鹅,但因为他生在一个鸭场里,鸭子觉得它与自己不同,就认为他很丑。其他的动物,如鸡、狗、猫也随声附和,都鄙视他。它们都根据自己的人生哲学来对他评头论足,说:你真丑得厉害,不过只要你不跟我们族里任何鸭子结婚,对我们倒也没有什么大的关系。它们都认为自己门第高贵,了不起,其实庸俗不堪。相反,丑小鸭却是非常谦虚,根本没有想到什么结婚。他觉得我还是走到广大的世界上去好。就在广大的世界里有天晚上他看见了一群漂亮的大鸟从灌木林里飞出来他们飞得很高那么高,丑小鸭不禁感到说不出的兴奋。这就是天鹅,后来天鹅发现丑小鸭是他们的同类,就向他游来用嘴来亲他。原来丑小鸭自己也是一只美丽的天鹅,即使他生在养鸭场里也没有什么关系。
3.出示《丑小鸭》的片段内容。
后来一天比一天糟。大家都要赶走这只可怜的小鸭;连他自己的兄弟姊妹也对他生起气来。他们老是说:你这个丑妖怪,希望猫儿把你抓去才好!于是妈妈也说起来:我希望你走远些!鸭儿啄他,小鸡打他,喂鸡鸭的那个女佣人用脚来踢他。
于是他飞过篱笆逃走了;灌木林里的小鸟一见到他,就惊慌地向空中飞去。这是因为我太丑了!小鸭想。于是他闭起眼睛,继续往前跑。他一口气跑到一块住着野鸭的沼泽地里。他在这儿躺了一整夜,因为他太累了。
(1)师生一起阅读。
(2)故事中的主要人物是谁?
(3)阅读时,要发挥合理的想象,把自己想象成童话故事中的主人公,和他们一起欢笑,一起悲伤。
(4)把你喜欢的部分读给大家听。
(5)师生评议。
四、读童话故事《稻草人》和《格林童话》
1.介绍叶圣陶及《稻草人》
当你进入叶圣陶所写的《稻草人》的世界,你会知道在夜间的田野,星星是怎样眨眼,月亮是怎样微笑。你还会知道,田野里的人们有着怎样的辛苦和悲伤。
叶圣陶,原名叶绍钧、字秉臣、圣陶,1894年10月28日生于江苏苏州,现代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
叶圣陶代表作《稻草人》是新中国第一本为儿童而写的童话集,是中国现代儿童文学史上的第一块丰碑。
2.介绍格林兄弟和《格林童话》
打开《格林童话》,你能从一个个妙趣横生的德国民间故事中,感悟生活的真谛和做人的道理。灰姑娘虽然身处逆境,却仍然心存美好,真诚待人;傻小子不知道害怕是什么,他勇闯魔归宫,惩罚了恶魔们
《格林童话》是18世纪初两位德国历史学家兼语言学家格林兄弟(雅各布格林和威廉格林)搜集整理而成的。《格林童话》中的《小红帽》《白雪公主》等不仅在德国家喻户晓、妇孺皆知,而且早已超越国界,为世界各国儿童所喜爱。
《格林童话》自1812年问世以来,在近两百年的时间里,已被译成世界上一百四十余种文字,其中《青蛙王子》《灰姑娘》《白雪公主》《不来梅城的乐师》《睡美人》等都是脍炙人口、家喻户晓的名篇,许多还被改编成各种戏剧、歌剧和芭蕾剧搬上舞台,拍成电影和电视剧,可以说,《格林童话》以一种特有的文学风格传遍了世界每个角落;它的影响超越了它的国界,也超越了它的时代。
五、童话故事推荐会
1.谁来向大家推荐优秀的、有趣的童话故事?
2.小组交流。
3.我们应该养成哪些读书的好习惯?
出示泡泡语:每次读完书,小心地把书收好,不把书弄脏。
4.小结:是啊,阅读是一件快乐的事情。阅读可以让我们的知识越来越丰富,让我们越来越聪明,同时我们要好好爱惜书籍,做一个文明的小读者。
六、建立班级快乐读书吧
1.怎样让班级里也有一个快乐读书吧呢?读书吧里的书从哪里来?
2.怎样运用快乐读书吧里的书来阅读呢?
27、三年级上册课文11一块奶酪说课稿教案分享交流,指导朗读
三年级上册课文11一块奶酪说课稿教案分享交流,指导朗读
师:学会倾听 生:分享快乐
预设1:蚂蚁队长很威风、要求很严格、神气十足
ppt:今天搬运粮食,只许出力,不许偷嘴。谁偷嘴就要处罚谁。
指名读 男生读 女生读
师:好威风的蚂蚁队长,有领导者的威严!谁还能演一演
生1: 生2:
师追问:那要是您偷嘴呢? 生:照样要受处罚。
师:从语言描写中我们感受到了蚂蚁队长纪律严明、要求严格。这样一位纪律严明的队长,在诱人的奶酪面前,难道它一点也没动摇过吗?(生:)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预设1:蚂蚁队长想:丢掉,实在太可惜;趁机吃掉它,又要犯不许偷嘴的禁令。他的心里七上八下的,只好下令:休息一会儿!
师:七上八下是什么意思?(心里很矛盾,心神不定)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
师:那你能通过朗读体现蚂蚁队长矛盾的心理吗?
生:体会心理,有感情地朗读。
师:到底是吃还是不吃,蚂蚁队长心里很纠结、很矛盾。看来,我们抓住关键词句也可以体会人物的心理。(板书:抓住词句)
师:(ppt出示)听到命令,大家放下奶酪却不走开。
小蚂蚁你会怎么想?----------------------------
大家分散开,哪里凉快就到哪里休息。
蚂蚁队长可能在想------------------------------
师:大家的想象太丰富了,简直就是童话中的主人公。奶酪多诱人啊!抬着它,不要说吃,单是闻闻,都要淌口水。小蚂蚁们嘴叼着它,要做到不趁机舔一下,那要有多大的毅力,多强的纪律性啊!那蚂蚁队长违反纪律了吗?为自己破例了吗?他是怎么做的?
创设情境:现场采访小蚂蚁和蚂蚁队长
生汇报:蚂蚁队长以身作则,命令年龄最小的一只蚂蚁吃掉奶酪渣。
师:现在,我想现场采访一下蚂蚁队长:蚂蚁队长,你那么想吃奶酪渣,为什么却把奶酪渣给了最小的蚂蚁呢?
生:
师:小蚂蚁,在这里你年龄最小,当你吃到奶酪渣的时候,心里怎么想的?你想对蚂蚁队长说些什么?
生:
师:蚂蚁们,你们喜欢这位队长吗?说说理由。
生:
拓展延伸,续写故事
师:奶酪搬进洞后,会发生哪些更吸引人的故事呢?请你们四人一小组展开丰富的想象,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进行描写,续编童话故事。
生: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生:小组派代表汇汇报。
设计意图:自读自悟,说、思、读、写结合,体会童话特点,训练编童话、写童话的语文要素。
28、三年级上册课文11一块奶酪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与反思
三年级上册课文11一块奶酪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材分析
《一块奶酪》是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是一篇情节生动、富有悬念的童话故事。课文记述了蚂蚁队长召集小蚂蚁们搬运奶酪时,不小心拽掉了奶酪的一角,蚂蚁队长战胜了自己想偷嘴的心理,最终命令最小的蚂蚁吃掉了奶酪渣。赞扬了蚂蚁队长以身作则,关心幼小的美好品质。
课文共有13个自然段,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讲述。第1-3自然段写蚂蚁队长庄严宣布纪律,大家开始搬运粮食。第4-12自然段写蚂蚁队长不小心拽掉了奶酪的一角,他战胜自己内心偷嘴的念头,命令最小的蚂蚁吃掉那块奶酪渣,做到了以身作则。第13自然段交代了故事的结果:大家干活劲头更足,奶酪一会儿就被搬进洞里了。
课文对蚂蚁队长的语言、动作、心理进行了细致生动的描绘,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此外,对小蚂蚁们语言、动作、心理的描写,也从侧面烘托了蚂蚁队长的形象。
学情分析
进入三年级,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自主阅读能力,读书时能做到不指读、不唱读。此前,学生已经学习了《不懂就要问》《听听,秋的声音》《那一定会很好》三篇略读课文,对略读课文的学习已有初步实践,了解略读课文的学习要求,基本掌握默读的方法,初步具备独立默读的能力,能做到边默读边思考,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目标
1.认识宣、诱等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处、稍、禁。
2.默读课文,能了解课文大意,结合课文内容对蚂蚁队长做出简单的评价。
3.感受蚂蚁队长面对奶酪时的心理变化过程,同时体会他遵守纪律、严于律己、关心幼小的美好精神品质。
教学重点
1.默读课文,能按照事情发展顺序梳理课文主要内容。
2.能对蚂蚁队长做出简单的评价,并结合课文内容阐述自己的理由。
突破方法:在研读课文的过程中,重点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蚂蚁队长面对奶酪时前后一共四次给蚂蚁们下达命令,从中感受他下命令时内心最真实的情感体验,并抓住最能反映内心活动的词语七上八下、生气、犹豫等,深入体会其心理所发生的变化及原因。
教学难点
能对蚂蚁队长做出简单的评价,并结合课文内容阐述自己的理由。
突破方法:引导学生将蚂蚁队长面对奶酪时前后的不同态度与其他蚂蚁的反应进行比较,感受蚂蚁们因为蚂蚁队长首先做到遵守纪律、以身作则、严于律己、关爱幼小才激发更多小蚂蚁的敬重之情。
教法与学法
教法:以读代讲,读中感悟:结合略读课文的教学特点,抓住课文蚂蚁队长的心理变化这根主线组织学生进行品读感悟,实现对故事内容及主旨的准确感知;创设情境,体会形象:借助精心提炼的问题作为学生探究交流学习的突破口,引导他们深入到故事中,感受故事所蕴含的深刻主旨,从蚂蚁队长的身上受到情感价值观的教育。
学法:自主探究与朗读感悟:在阅读故事的过程中,通过自主探究学习,感知故事内容,通过与同学、老师的交流,不断深化对故事内涵的体会,再将从课文中获得的感悟延伸到生活中,实现认知的内化;想象体验法:感悟蚂蚁们面对诱惑时的表现,学生需要将自己假想成故事角色,从而深入到蚂蚁们的内心世界,体会他们所表现出来的毅力和纪律性的可贵。
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预习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谜语引入,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有位伟人曾经告诉我们: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爱因斯坦。那么你是一个善于思考的孩子吗?我们一起来猜个谜语,比比看谁猜得最准。
师(ppt出示):忙碌小兵丁,工事勤又精,力量何其大,合作又热忱。 生:猜谜
师:你对蚂蚁有多少了解呢?(生:介绍蚂蚁的相关知识)蚂蚁虽小,但他们却是一个非常有组织、有纪律的群体。表现这么棒,老师要给你们一个特殊的奖品:看看这是什么?(ppt出示:奶酪图)这是一块怎样的奶酪?
生1: 生2:
师:奶酪是蚂蚁最喜欢的食品之一,一群蚂蚁面对这样一块诱人的奶酪时会发生什么有趣的故事呢?让我们一起走进童话故事《一块奶酪》,伸出右手食指跟着老师一起书空课题。
生:书空 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孩子的心灵上,用谜语导入,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他们的阅读欲望,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进入课堂。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想想我们平时是如何学习略读课文的?
生:思考发言
生汇报:学习略读课文我们首先得关注阅读提示(板书:关注提示)然后带着问题去读课文,最后解决问题。(板书:读文思考)师:谁来给我们读读本课的阅读提示,想一想阅读提示给我们提出了怎样的要求,画上横线。(ppt出示默读要求)现在请同学们认真地默读课文,注意不出声、不指读,读通句子,遇到有拼音的字词多读几遍。思考:课文围绕一块奶酪讲了一件什么事?
生:默读思考
师:检测字词
生:开火车读、齐读
师:强调嘀咕和多音字的读音及舔的书写。(pp出示字音大闯关)
设计意图:三年级学生有一定的预习能力,通过检查,然后进行有针对性的识字教学,提高识字效率。
师:多音字的读音可以根据具体语言环境、表达的意思来选择。接下来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围绕一块奶酪讲了一件什么事?为了理清文章脉络,我们先来说说故事的起因是什么,经过是什么,结果又是什么?
生:同桌交流
师:我们把起因、经过、结果像串珠子一样串联在一起,加以概括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这种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我们把它叫作要素串联法(板书:要素串联)今后我们在概括一些故事主要内容的时候,就可以采用这种方法。
设计意图:初读课文,让学生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获得对文本的初步感知,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探究文本的过程。
三、研读课文,重点探究
师:读完课文,故事中的哪个人物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板书:蚂蚁队长)它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请你在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画上横线,养成不动笔墨不看书的习惯。
生:读文找句子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自读课文,从文中找出关于蚂蚁队长动作和语言描写的句子,走进蚂蚁队长的内心,体会蚂蚁队长的品质。
设计意图:本环节教学力求在学生充分研读的基础上,自主感悟,自觉内化理解和感受文本所承载的价值内涵,同时也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人格熏陶。
小结:蚂蚁队长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关爱幼小,大家都喜欢他。正所谓其身正,不令其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在蚂蚁队长的影响下,大家又干起活来了,劲头比刚才更足,奶酪一会儿就被搬进洞里去了。
板书设计
11. 一块奶酪
蚂蚁队长 关注提示
以身作则 读文思考
关爱幼小 要素串联
严于律己 联系上下文
抓住词句
29、三年级上册课文9那一定会很好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与反思
三年级上册课文9那一定会很好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与反思
设计说明
这是一篇能够引起学生思考而有所感悟的童话故事。从一粒种子到阳台上的木地板,种子走过了一段神奇的历程。
故事的表层,是由种子到大树,由手推车到椅子,再到木地板。故事的深层,蕴含着不同境遇下不同的追求,以及在不同阶段都要幸福和快乐的思想。
教学时,我首先通过多层次的朗读,引导学生把课文读通顺,读正确,读明白,然后抓住什么会很好这一关键点,借助自主阅读、情境再现、自由表达等方式,引领学生走进文本,走进作者创设的情感世界,最终感悟文本。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及字卡、词卡。
学生准备:按照课前导读语预习课文。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解题交流,初识很好
1.教师板书会很好,什么叫会很好?引导学生结合生活中自己的体验说一说。
2.教师补充题目那一定会很好,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用那一定会很好说一句话。
3.过渡:文中是怎样描写那一定会很好的?让我们一同走进课文。
设计意图:抓住关键词语,引导学生逐步解题。在获得对题目准确理解的同时,也为理解全文情感做好铺垫。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把含有会很好这个词语的句子画出来。
2.大声读一读画好的句子,圈出不认识的字和词语,再借助课后识字表准确认读每一个生字。
3.小组展开合作,集中识记本课的8个生字。
(1)组长利用生字卡片,逐一检测组员的认字情况。
(2)选出组员识记不准或识记有困难的生字,小组商议识记的好方法。
4.集体汇报交流:你们小组遇到了哪个识记有困难的字?你们是怎样解决的?
预设:
用图片识记锯、斧。
加一加识记:奴+力=努。
动作演示识记:折和拆。
换部首识记:径茎、难推。
字族识记:拟声词吱,吱描摹了椅子和地板摩擦时发出的声音。
对比识记:缩伸。
教师指导:注意读准平舌音缩,翘舌音吱、拆,后鼻音茎。
全班交流,理解重点词语。
拂动:轻轻抖动。
舒服:身体或精神上感到轻松愉快。
吱吱嘎嘎:拟声词。形容物体受压或摩擦时发出的声音。
吃力:费力。
5.自由读文。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把每一个生字的音都读正确,并读准带有生字的词语。
(2)与小组成员合作,分自然段轮读课文,相互纠正不正确的读音。
(3)选择自己读得不够流利、不够准确的自然段,大声朗读,努力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错字。
设计意图:阅读心理学讲,阅读应该先由整体到局部,然后由局部到整体。此环节设计,先让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再解决读音与朗读的难点,最后回归整体,建立起完整的文本印象。
三、朗读交流,感知文本
1.发给每个学生学生活动卡,引导学生展开小组学习活动。
(1)读一读预习时圈画的含有会很好一词的句子。
(2)再读一读这些句子所在的自然段,抓住关键词句填写学生活动卡。
(3)读一读填写的词句,你有什么感受?简单记录在表格中。
(4)大胆和同学交流你的想法,也要根据大家的意见修改自己的表格。
图片 引导学生清晰地梳理主人公的生命历程。
2.汇报交流:从一粒种子到阳台上的木地板,种子经历了一段怎样的历程?(相机板书:一粒种子一棵大树手推车椅子木地板)
3.小组合作,选择其中一段历程进行分角色表演。
4.教师扮演记者,在小组表演后采访:此时,你觉得很好吗?
5.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站起来会很好会跑会很好坐下会很好躺下会很好,并引导学生观察课文插图,体会手推车跑动、椅子悠闲自在、地板躺着沐浴阳光的舒服感受。
6.集中思考:一粒种子在漫长的历程中(一粒种子一棵大树手推
车椅子木地板),追求的很好为什么不一样?(不同的境遇有不同的追求)
设计意图:阅读注重小组的互动与交流,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获得了对文本的进一步感知和理解。
四、情感升华,拓展延伸
1.自由朗读,感受种子每一个阶段舒服快乐的心情,分角色朗读描写会很好的句子。(课件出示句子)
图片 引导学生体会主人公坦然、乐观的人生态度。
2.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3.想象交流:一粒种子从长成大树,到最后被做成地板铺在阳台上,这粒种子成为木地板后,又会有怎样的变化?它心中的会很好又是什么样的?仿照课文中的写法,请你试着写一写。
4.小结:不同的时期,我们的需求也是不同的。无论怎样,我们都要像文中的那粒种子一样享受每一个阶段,让我们的每一段经历变得幸福而美好。
5.拓展延伸:读一读严文井的《小溪流的歌》,看一看,小溪流都经历了哪些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哪些不同的想法?
设计意图:体会文章情感,感知文章写法,感知比较阅读的基本方法,并通过拓展阅读,引领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课外拓展和学习交流活动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板书设计
那一定会很好
一粒种子 ― 一棵大树 ― 手推车 ― 椅子 ― 木地板
站起来会很好 会跑会很好 坐下会很好 躺下会很好
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文字浅显易懂,却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这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多引导学生感悟。
因此,本教案在引导学生感悟会很好时,采用了读画读悟的方法。引领学生找到种子在不同阶段的不同心态,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种子的心态,体会出在人生的不同阶段都要树立不同的目标,找到不同的幸福和快乐的道理。
在课堂教学中,我通过大量的、不同方式的读,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还不断鼓励、引导学生从浅显的、反复的文字中找到种子在不同阶段的不同心理,这种以读促讲、自读自悟的方法,在本节课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30、三年级上册课文6秋天的雨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与反思
三年级上册课文6秋天的雨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与反思
尊敬的评委老师:
大家好
31、三上课文5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与反思
三上课文5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与反思
【说教材】
一、教学内容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讲述了一夜秋风,一夜秋雨后,我无意中发现上学路上法国梧桐和水泥道的变化,然后开始观察,发现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很美的故事,表现了我对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的喜爱之情。本文语言优美,通俗易懂,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和渴望了解大自然、走进大自然的愿望,在大自然的怀抱里体会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幸福童年,养成积极的生活态度。是激发学生善于留心观察身边事物变化的兴趣,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识的好教材。
二、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体会并描述我在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上行走的情形。
3.在自主学习和教师的引导下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的喜爱之情,激发学生善于留心观察身边事物变化的兴趣,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识。
4.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感受大自然给生活带来的乐趣,增强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的意识。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
5.体会课文中一些句子表情达意的作用。
6.通过本课的学习,结合学生自己走进大自然时经历的有趣事情或独特感受,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和渴望了解大自然、走进大自然的愿望,在大自然的怀抱里体会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幸福童年,养成积极的生活态度。
三、教学重点
通过对内容的理解,学生能够增强对大自然热爱的感情,体验大自然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快乐,增强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的意识。
四、教学难点
学习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体会细致观察的重要性,懂得只有细心地观察,才能发现事物的本质,才能发现生活中的美。学习作者善于观察事物,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
【说教法】
1.美读感悟法:
文章语言优美,读起来琅琅上口,因此,美读是本课最重要,也是最主要的方法。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实践。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更不必过多的讲解分析,最主要让学生多读,同时教师要巧妙地借助课件,借助对学生读书的评价,帮助学生在读中去感受,领悟,使学生感受到语言文字中所描绘的鲜明形象,引起学生对课文中描述的事物与情景的关注,入境入情,促进学生自悟自得,受到美的熏陶,激起观察自然的兴趣。
2.多媒体情景法:
因为小学生生活经验少,但好奇心强,容易激发兴趣,因此,我运用电教手段,创设多种情景,展示课文相关图片,使学生在完全置身于课文所描绘的情景的同时,轻松、愉快、积极、主动的学习。同时,形象直观的课件展示,有助于学生读懂课文,感悟到语言文字带来的美,体验到发现的乐趣,也有助于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3.质疑问难法: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课堂教学中,运用恰当的手段,引导学生质疑问难,能激发浓厚的思考兴趣和创新思维。
【说学法】
语文学习教无定法,重在得法,贵在用法,施教之功,贵在导学,因此,语文学习不仅要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求知,让学生学会学习方法,变我学会为我会学。结合本课语言优美,情境奇特的特点,我引导学生用自读自悟、美读交流、入景体验,升华情感等学习方法来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文章意境之美,体验探究自然之乐。
【说教学程序】
一、创境质疑,激探究之情。
出示法国梧桐树图片,鼓励学生交流收集到的法国梧桐树的资料。交流谈话导入课题,鼓励学生看课题进行质疑:巴掌为什么是金色什么?水泥道上怎么会铺满金色巴掌?并引导学生联系对梧桐树的介绍,把梧桐树和巴掌连起来,说一句话。这样,一方面注重学生说话训练,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体现语文学科工具性的特点;另一方面,学生所叙述的内容都融入了学生独特的体验与感受,体现语言学科的人文性。同时,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阅读教学中,存在着多种对话。但对话的基础应是学生潜心融入文本。在学生产生了读书兴趣、探究欲望后,让学生自读全文,体验自主学习的乐趣,为美读打下基础。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遇到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解决,解决不了的提出来。
3.检查自读情况。
4.熟读课文,理清课文层次。
三、指导朗读,深入探究。
如何指导学生感悟语言文字的美,教师不必细细讲解、分析,应重视读。因此,教学中教师以读代讲,以评代导。
1.读第一自然段,结合自身经历谈感受。
2.读第二部分,了解作者的发现,感受作者的情感。
(1)自由读第第二至十一自然段,思考:我有什么新发现?
(2)有了新发现后,我有什么变化?
(3)此时此刻,你有什么感受?(学生畅所欲言)
(4)此时此刻,作者又有什么感受?(我第一次觉得,门前的水泥道真美啊!)
四、联系实际,课外延伸。
1. 学习本课后,你有什么感受?相互交流。
2. 教师小结:我们要走进大自然,善于留心观察身边事物变化,在大自然的怀抱里体会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幸福童年,养成积极的生活态度。
32、三年级上册课文4古诗三首之夜书所见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与反思
三年级上册课文4古诗三首之夜书所见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的生字词,会写促、深两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挑。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学习借助注释理解诗意,体会诗人思念家乡的感情,激发和培养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
1.会写本课的两个生字。
2.感情朗读,理解诗意,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通过诵读,悟出诗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生搜集有关叶绍翁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1.出示《静夜思》的背景图片。
孩子们,看着这幅画,你想起了哪首诗?
2.指一名学生来背一背。
问:李白思念谁?他看到什么想起了故乡的?
3.让我们带着思念,一起再来读读这首诗。
古诗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瑰宝。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叶绍翁写的夜书所见。
板书:夜书所见
二、解诗题,知作者
1.简介作者
2.好,我们来看这首诗,一起来读一读诗题。
3.解诗题
(1)你知道这里的书是什么意思吗?
这里的书,就是我们现在写的意思。
(2)谁来说说夜书所见是什么意思?
(在夜里把自己所看到的景物写下来。)
三、初读古诗
1.一读
(1)(好,孩子们翻到书本35页。)自由读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指一名学生读诗,正音。(强调挑的读音。)
(3)教学多音字。这个字还在哪些词中也读挑呢?
2.二读
(1)快速地读,用------标出诗人所写的景物。
(2)指名说,板书,再读一读词语。
3.三读
(1)理解注释
A.仔细看课文,除了文字,你还发现了什么?
B.①②③④与下面注释里的①②③④对应起来的,注释是帮助我们读懂诗句用的。
C.看,诗句里的促织右上角有个③,我们就到下边的注释中找③,找到了吗?
D.说一说促织就是什么?
E.你知道诗人为什么叫它 促织吗?
因为它在秋天鸣叫,提醒农妇冬天快到了,快织布做衣,所以又叫促织。
(2)学生自由读诗。
四、明诗义,悟诗情
(一)出示第一句:萧萧梧叶送寒声
1.谁来说说萧萧指什么声音?(风声)
2.诗中的梧叶指的是什么?
3.链接诗句:
古人常用萧萧 梧叶来写秋天的景象。
(1)出示诗句(师读前一句,生接后一句)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高楼目尽欲黄昏,梧桐叶上萧萧雨。
萧萧几叶风兼雨,离人偏识长更苦。
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一声桐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
读到这儿,老师又想起了一句谚语------
出示: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要穿棉。
(2)再出示诗句--------萧萧梧叶送寒声, 你能把这寒声送到句子中去吗?
(3)指名朗读,评价学生的朗读
(4)出示夜晚的梧桐树叶子。
(二)学习第二句:江上秋风动客情。
1.课件演示诗人的生活情境
2.学生想象说话。
3.板书:思亲念家--------这就是诗中所说的动客情。
4.出示诗句------江上秋风动客情。
(1)这里的客指的是谁?(叶绍翁)
(2)为什么诗人称自己为客。(因为他不在自己的家乡,就像是在外作客。这客就可以解释为在他乡作客。
5.练习朗读,评价朗读。
6.齐读前两句诗
7.你能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吗?
(三)学习三、四两句
1.课件演示一灯明。
2.说说诗人看到了什么?指名说。
3.所以诗人说夜深篱落一灯明。
4.他看着这一点灯光,想到了什么呢?
(1)猜想有儿童在捉蟋蟀。
(2)猜测有孩子在捉蟋蟀,诗人又会想到什么呢?
(3)诗人看到灯火,在猜想、在回忆。你看,古人写诗,就是有趣,经常把话倒过来写。那你能用我们现在的说法来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吗?
(4)指名说。
5.练习趣读
6.情感转换
过渡:可想起自己小时候斗蟋蟀的欢快情景,诗人更是感到伤心和孤独。你能说说这是为什么?
(四)整体感悟
1.出示整首诗。
2.孩子们,先自己练习一下。
3.配乐读诗。指两名学生读------
4.我们一起来读。
5.接下来,我们来做个小游戏。老师来说诗的意思,孩子们来对诗句,好吗?
6.小结:那一晚,叶绍翁彻夜未眠,写下了这首诗。学习古诗,不仅会读,还要会背。
7.指名背诵全诗。
六、拓展
(1)出示《枫桥夜泊》
(2)自由读诗,说说诗人写了哪些景物?
(3)快速读,诗中的哪个字最能说明诗人的心情?(愁)
(4)张继和叶绍翁生活在不同的年代,但是,他们写的诗都表达了自己客居他乡,思亲念家的心情。孩子们,你能读出张继心中的愁吗?先自己练习一下。
(5)指名读。
(6)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八、总结:指名读诗。
自古以来,怀乡思亲的诗句好多好多,孩子们,课外再去找一找,下节课,我们再来交流。
板书:
梧叶
江 秋风 思乡之情
夜书所见 儿童 促织 回忆童年
篱落 灯
33、三年级上册课文3不懂就要问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
三年级上册课文3不懂就要问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汉字,掌握3个多音字,积累有新鲜感的词句。
2.默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大意,和同学交流对这件事的看法。
3.懂得不懂就要问是一种良好的学习态度,养成不懂就要问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1.认识11个汉字,掌握3个多音字,积累有新鲜感的词句。
2.默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大意,和同学交流对这件事的看法。
教学难点:
懂得不懂就要问是一种良好的学习态度,养成不懂就要问的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你在学习中有没有遇到过不懂的问题?当你遇到不明白的问题的时候都是怎么处理的?
学生自由表达。
预设:问家长、问老师、小组讨论、上网学习、查字典等。
所以我们遇到不懂的问题就要:问。
板书课题:不懂就要问
2.同学们的学习途径可真多,我想这也正是同学们学习优秀的原因。
可是在很久以前,那时候的小朋友却没有我们这么好的条件。今天老师带领大家认识一个人,看看他是怎样学习的。
课件出示:走近人物孙中山
常识提示:孙中山,广东香山人,中国近代伟大的民主革命家。1905年在日本东京组成中国同盟会,提出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学说,1911年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刚才在听读课文时,你画出了多少有新鲜感的词语,跟本小组同学交流一下吧!
2.自由读课文,画出有新鲜感的词语或句子,和同桌交流。
3.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生字认读,读准字音
1.课文中有很多生字,有些还比较难,不知道在朗读的过程中你都认识了吗?谁可以带大家领读一下?
2.出示生字指名领读。
3.去掉拼音,小组同学进行你指我认的活动。
4.重点认读段、练、戒、厉、楚等生字。
6.开火车读准字音,也可以开火车组词。
7.认读多音字:挨、背、圈
四、读文见义
导学:读了课文,你知道以前的私塾是怎样上课的吗?看看课本上是怎么说的。
1.出示课文第一段内容,学生自读。
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读书。那时候上课,先生念,学生跟着念,咿咿呀呀,像唱歌一样。学生读熟了,先生就让他们一个一个地背诵。至于书里的意思,先生从来不讲。
简单介绍:私塾。(你喜欢这种学习方式吗?读出你的情感来。)
2.仔细读2~9自然段:说说孙中山小时候是个什么样的孩子,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学生交流)
(1)面对这种糊里糊涂的情况,孙中山是怎么想的?
表达了孙中山什么样的学习精神?
(2)于是,他壮着胆子站起来,问:先生,您刚才让我背的这段书是什么意思?请您给我讲讲吧!
(孙中山并不知道先生会怎样责罚他,但他还是问了。说明他是个有勇气、学习认真的孩子。)
3.对于孙中山的做法,同学们是怎么看的?大家有什么反应?
这一问,把正在摇头晃脑高声念书的同学们吓呆了,课堂里霎时变得鸦雀无声。
小组讨论:
同学们为什么吓呆了?向老师问问题很可怕吗?同学们到底在怕什么?
4.听到孙中山的问题,先生是怎样做的呢?
出示:先生拿着戒尺,走到孙中山跟前,厉声问道:你会背了吗?
朗读句子,重点读好动词和语言描写。必要时请几个同学演一演。想象一下在当时的情况下,如果不会背,结果会怎样?
学生大胆发言。
5.最后的结果怎样?孙中山挨打了吗?
预设:先生讲得很详细,大家听得很认真。
思考:孙中山没有挨打的原因是什么?
预设:因为孙中山学习勤奋,完成了老师布置的任务。
6.既然大家都想知道,为什么老师一开始不讲呢?找出相应的句子。
我原想,书中的道理,你们长大了自然会知道的。现在你们既然想听,我就讲讲吧!
7.同学们都不敢问,只有孙中山去问,这反映了孙中山怎样的学习态度?
读一读相关的句子,尤其读好最后一段孙中山的名言: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为了弄清楚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概括这段话的内容,并想一想这段话与题目的关系照应题目,点明中心。
五、课堂小结
这篇课文讲述了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学习时,发现不懂的问题勇敢向先生请教的故事,赞扬了孙中山善于思考、敢于提问的学习态度和勇于追求真理的精神。
六、拓展延伸
颜真卿的《劝学》
七、课后作业
1.积累有关质疑的名言警句。
2.收集有关勤学好问的故事。
八、板书设计
3.不懂就要问
只读不讲
孙中山大胆提问
不懂就要问
先生讲 学生听
34、三年级上册课文2花的学校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与反思
三年级上册课文2花的学校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与反思
一、说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把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能力摆在首位。在第二学段还要求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学贵有疑,提出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必然前提,能抓住要点,抓住关键提问,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这种能力对学生阅读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课标中还强调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因此,本节课我注重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语言积累的意识。
二、说教材
这是一篇非常优美的文章,作者以清新流畅的笔触,勾画出甜美纯净的儿童世界。顽强活泼而且具有丰富细腻想象力的孩子,在看到六月里雷电交作、风雨交加之后青草地上冒出的花儿时,就在自己想像的天空里自由驰骋起来。他把未冒出地面得花儿想象成地下学校上学的孩子们,在墙角旮旯冒出来的零星小花是犯错误被罚站的小孩儿,大雨来时,花儿们便衣着鲜艳地冲出学校度假了,而花儿们这么急切地生长是因为要回家找它们的妈妈。作者巧妙地从孩子的眼中叙出花儿们的活泼、可爱、美丽、向上,充满了儿童情趣。教学中我注重学生的朗读指导,读出花孩子的天真烂漫、活泼可爱、勇敢坚强、活泼向上、童真童趣。同时也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会写本课生字,正确认读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课文,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2.能力目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富于童真童趣的语言和丰富细腻的想像,培养学生的质疑、表达、想象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课文的语言美和意境美,培养学生养成主动质疑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诗歌的内容。
2.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歌的意境。
教学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富于童真童趣的语言。
2.体会课文丰富细腻的想像。
三、说过程
(一)谈话激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的伊始通过说说自己的学校是什么样的的谈话式导入,激发学生对花儿学校的兴趣。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鼓励学生自读课文,划出生字词,标出小结,进行质疑。旨在引导学生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引导学生抓住要点、抓住关键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这种质疑能力对学生的阅读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
(三)细读解疑,深入理解。
引导学生通过细读文本,解决疑问,并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情感体验,结合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进行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结合活动与练习中的默读课文,讨论及交流和想象涂画的内容,体会花儿们的天真烂漫、活泼可爱、积极向上。
(四)品读感悟,积累语言。
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品味,感受作者的语言风格,并积累文中的好词、好段。力争熟读背诵自己喜欢的句段。
(五)拓展想象:想一想,在花儿学校里还会发生哪些有趣的事?说一说,写一写,小练笔。看谁想得奇妙,写得美妙。
(六)感悟积累:轻声朗读课文,再次体会课文优美的意境。熟读课文一、二、六自然段,背诵下来,积累优美的词语。
(七)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希望你们也能用童心感受生活,用你们童真童趣的语言记录这美丽的世界。
四、板书设计
把课文的内容用精炼、简洁的词语进行概括性地说明。这样,简单明了。条理性强,脉络清晰,有助于学生理清文章线索。既体现了作者的写作思路,又反映了作者的写作意图。
35、五年级上册21课古诗词三首之枫桥夜泊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反思
五年级上册21课古诗词三首之枫桥夜泊说课稿课案教学设计反思
这节课,少了冗长单调的解词析句,但超纲达到《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五六年级的阶段目标: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景,体会诗人的情感的要求,并通过吟诵表现之,同时感受到汉语的声韵之美。课堂气氛活跃,我教得很轻松,孩子们也学得轻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播放教学效果视频)
都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把古诗中的内容用图画展现出来也是学生对古诗形成自我理解和再创造的过程。
当然,在本设计中,有些问题还有值得思考的必要。比如,学生对渔火这一意象缺乏现实了解,所以在根据古诗作画的环节里, 体会渔火传达的思想感情有难度,以致教学目标无法顺利实现。这启发了我在教学过程中还要多做些知识铺垫。
36、六年级上册15课金色的鱼钩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
六年级上册15课金色的鱼钩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是今天下午的第15号考生。我说课的题目是《金色的鱼钩》【板书课题】,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方法的选择,以及步骤安排几方面进行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
《金色的鱼钩》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十五课的一篇课文。本单元的学习要求是入情入境的阅读,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感情。本文讲述的是红军长征途中发生的感人故事。在红军过草地时,老班长通过自制鱼钩,尽心尽力的照顾三个受伤战士,直至牺牲的故事。这个故事赞颂了老班长忠于革命、忠于党、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通过学习本课,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能够得到极大的提高,学生也能够更加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二、学情分析
美国教育家杜威说过教育不是一件告知和被告知的事情,而是学生主动建设的过程,因而了解学情尤为重要。五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思维活跃、对未知的世界充满了好奇,他们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但由于本文是革命故事,学生在理解重点词句、把握文章主旨方面还有待提高。
(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如下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能够正确读写鬓、熬等几个生字,能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金色鱼钩的由来,体会老班长的崇高品质。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情境教学、小组讨论等方法,理解文章重点词句,掌握人物描写的基本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反复品读,体会革命军人的崇高精神,培养热爱祖国的情感,树立为中华崛起而奋斗的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
在教学的过程当中,我会着重指导学生对重难点的把握。
了解金色鱼钩的由来,体会革命军人的崇高精神是本节课的重点。
而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是本节课的难点。
(教学方法)
叶芝说过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所以一个好的老师要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来点燃学生自主学习的这把火。那我将会综合采用引导启发法、情景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法以及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领会文章主旨,体会到老班长忠于党、忠于人民、舍己为人的高贵品质。这样教法和学法能够有效的结合,使教与学达到完美的统一。
(教学过程)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遵循启发性的教学原则,制订了如下的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我会采用多媒体导入的方式,向学生播放红军长征的视频,以此激发学生对文章的共鸣。我会这样说:同学们,这个视频是描写什么呢?对,是描写红军长征的故事,那么同学们现在跟老师一起来学习长征中的感人故事吧!
这样能够让学生更直观清晰的了解文章的时代背景,领会文章的主旨。
2、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学生通过大声朗读课文,并把课文读通读顺。在读的过程当中解决生字词。之后我会出示生字卡,鬓让学生齐读,摹写。这样能加强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
3、再读课文。梳理文章脉络,理解文章大意。
学生自由读课文,在读的过程中思考金色鱼钩的由来,创设问题、层层递进的引导学生理清文章脉络,使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文章大意。
4、品读课文,升华情感。
我将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分享、老师点拨等方法,品析文章重点语句,如:文章的最后为什么会说到在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
我会给学生5分钟的时间进行小组讨论,以前后桌4人一组的形式。引导学生品味出这句话看似写鱼钩,实写老班长,歌颂了老班长舍己为人的革命军人的精神,有助于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理解爱国主义情怀,树立为中华崛起而奋斗的价值观,以此突破难点。
5、巩固小结。
通过分角色朗读课文,再次回顾了全文,使学生感同身受,加深了对文章的理解。最后师生共同归纳总结,把握文章的主旨。
6、课后作业。
学生搜集爱国故事,做平常积累。
7、板书设计。(略)
37、六年级上册14课穷人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
六年级上册14课穷人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
说教材
《穷人》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写的一个短篇小说。课文记叙了一个寒风呼啸的夜晚, 桑娜与渔夫主动收养已故邻居西蒙的两个孤儿的故事,真实地反映了沙俄专制制度下渔民的悲惨生活,赞美了桑娜和渔夫宁可自己吃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有力地抨击了当时上流社会的堕落与腐化。
课文在写作上特色鲜明,通过对环境和人物心理、对话的描写,刻画了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课文段落分明,结构独具匠心。全文以桑娜的内心矛盾为主线,围绕收养西蒙的两个孤儿这件事,前后设置了两个悬念:渔夫是否平安回家?渔夫回家后能否同意收养孩子。两个悬念交替展开,逐步消除,从而推动着故事向前发展。这样处理,使得全文波澜迭起,扣人心弦,显示出作者高超的艺术技巧。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让学生把握课文内容,感受桑娜和渔夫的勤劳、淳朴和善良,学习他们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美德;二是学习作者通过环境和人物心理、对话的描写,刻画人物形象、抒发真情的写法。
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学会本课的12个生字,以及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2.学习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
3.了解渔夫夫妇的高尚品质和沙俄时代穷人的穷困和悲惨。
4.练习续编课文,展开合理的想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教学,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感受渔夫夫妇的高尚品质和沙俄时代穷人的穷困和悲惨。进而教育学生要珍惜现在的生活,要好好学习,将来为祖国做贡献。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渔夫夫妇的高尚品质和沙俄时代穷人的穷困和悲惨。
2.根据课文内容,展开合理的想象,学习环境、心理活动的描写方法。
教学准备:课前搜集资料 课件
说学情
大部分的学生有一定的自主学习的能力,有一部分的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较强。通过预习,能基本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有自己独特的感受,能流利地朗读课文。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们互学互练,互查互评,互帮互助,互相激励,学习的兴趣、积极性较高。学生的团队的意识和集体的观念较强。并能通过上网及阅读有关的课外书,对课文有更深的了解和感受。学生具备从关键字词句中体会句子含义,感悟作者情感。
说教法和学法
教法:《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本课的教学设计了 依托教材、借助问题、运用语言 的学习思路,利用问题、情境等要素,让学生不断领悟课文的丰富内涵的同时,积累语言、发展思维,受到情感的熏陶、人文的启迪。在教学时,我还采用分组讨论学习,紧扣自主合作探究进行设计,努力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在积极探究中获得思想启迪,在实践活动中提高语文素养。
学法:通过拼读、开火车读词语等达到掌握本课的生字与新词。为了更好地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情感,与作者产生共鸣。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引导学生用圈、点、勾、画法找出环境、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把阅读与思考有机结合,把阅读与感悟有机结合,让学生经历读思悟通的学习过程,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行为中,获取新知识、形成能力
说教学过程
一、欣赏歌曲,导入新课
1.欣赏歌曲《世界很小是个家庭》。谈感受:人与人之间要有爱心
2.生活中处处有爱心,处处见真情。穷人有爱心吗?著名的美国作家海明威曾说过这样一句话,贫穷的人往往富于仁慈。果真是这样吗?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一篇课文穷人,看看他们的精神世界也是否如他们的物质世界一样穷。板书课题
3.学生交流搜集的资料。了解一下这篇课文的作者和当时的时代背景。
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俄国伟大的作家,出身贵族,但是同情被剥削被压迫的农奴。青年时期就开始文学创作,他全部的创作时间达六十多年。其作品无情地揭露了封建沙皇制度和资本主义势力的种种罪恶。他的代表作《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是世界文学中的不朽名作。托尔斯泰晚年时把法国著名作家雨果的叙事诗《穷人》改编成了一篇文章。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各种渠道去学习,收集有关资料加深对文章思想内容的理解,增长知识,从中受到了更多的启发和教育,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全文。
2.检测字词:我会读
3.再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桑娜和她的丈夫,在邻居西蒙病死后,主动收养了她的两个孩子的故事。)
4.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可以分为三段。
第一段(1-2自然段):渔夫的妻子桑娜在海风呼啸的夜晚,焦急地等待丈夫出海归来。
第二段(3-11自然段):桑娜出门去看丈夫是否回来,顺便去看生病的邻居西蒙,发现西蒙已死,便抱回西蒙的两个孩子。
第三段(12-27自然段):渔夫回来,听说西蒙死了,主动提出把西蒙的孩子抱回来抚养。
【设计意图】预习成果的展示,更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理清课文的条理。
三、自读课文,理解文意。穷人(物质上的贫穷)
1.课文中的穷人指的是谁?(桑娜、渔夫、西蒙)他们的穷体现在哪些地方?用标出有关句子。
2.分组学习,讨论问题
3.交流 (屋内装饰、吃穿、忙碌、劳动条件)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让学生清楚地知道:桑娜与西蒙两家的贫穷──住得差,吃得差,劳动条件差,还有疾病,是沙俄时期俄国渔民悲惨生活的真实写照。在教学时,我紧扣质疑析疑解疑进行设计,勾画理解词句,让学生了解广大劳动人民生活极端贫困的状况。
四、自主探究直奔中心
1.有人说课文中的桑娜和渔夫并不穷,其实他们很富有你们支持这种观点吗?为什么?
你是从作者的哪些描写中感受到的?用划出有关的语句,在旁边做上批注。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品析句子体会品质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这朴实的语句中深入领会桑娜渔夫高尚的品质。明确学习的任务,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引导学生用圈、点、勾、画法找出环境、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把阅读与思考有机结合,把阅读与感悟有机结合,让学生经历读思悟通的学习过程,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行为中,获取新知识、形成能力。
课件出示:
1.描写环境的句子
(1)屋外寒风呼啸五个孩子在海风呼啸中安静地睡着。
①从室内外的环境的描写体会桑娜虽贫穷但很勤劳。重点理解温暖、舒适。
②有感情地朗读。
(2)对西蒙家场景的描写。
( 体会西蒙的贫穷艰难,使她无法给予孩子更多的爱,但她尽到了母亲的职责。进一步感受穷人的善良。)
(3)学习作者的写作特点
( 通过环境的描写,体会穷人的善良、勤劳。)
2.描写心理活动的句子
(1)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揍我一顿也好!
① 体会由于桑娜家庭的贫穷,由于桑娜热爱丈夫、同情孤儿,所以才会有如此复杂的心理活动。虽然桑娜的内心活动十分复杂,但是收养孤儿的决心没有动摇。理解忐忑不安、自作自受。
【设计意图】着重理解桑娜抱孩子后忐忑不安的心情。这一段是全文的重点,最能突出桑娜美好的心灵,最能表达桑娜复杂、矛盾、忧虑不安的内心世界。
② 理解省略号的作用。
③ 指导朗读。(师范读、指名读赛读)
(先是激动,继而紧张、担忧甚至责备自己,最后坚定的复杂心理。)
(2)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
(体会桑娜决心要收养两个孩子,指导用非不可说话。)
(3)学习作者的写作特点
(通过人物心理活动的描写,体会穷人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高尚品质。)
3.描写人物对话的句子
(1)分角色朗读桑娜和渔夫的对话。
(2)课件出示: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嗯,是个问题!他搔搔后脑勺说,你看怎么办?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呆在一起怎么行!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
①让学生从熬及渔夫 严肃、忧虑的神色来体会收养孩子的决定使经过渔夫的认真的考虑,同时也说明了他们的生活使非常的窘困。
②指导朗读。
(读出这种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决心。)
(3)学习作者的写作特点
(通过人物的对话,体会穷人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高尚品质。)
4.质疑:读完后,你有什么疑问?(重点理解两个沉默的含义)
(第一次,是因为桑娜不知怎么向丈夫说出抱回孩子的事,她正盘算着从何说起,这种沉默正掩盖着桑娜内心的激烈斗争。第二次,桑娜向丈夫提起西蒙死了,谈到她留下了两个可怜的孩子,她沉默是带着试探意图,想看看丈夫对这件事有什么反应。)
师结:其实他们是最富有的人。
5.出示当堂检测
五、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课题是穷人,可文中没有一个穷字,但我们处处可以感受到穷人的贫困与艰辛。同样,全文没有一句赞美的话,然而穷人的高尚品质却被表现得感人肺腑。因此,我们不得不佩服这位伟大的文学家的文学功底。在写作中我们也应学习通过环境、心理和语言的描写反映人物的品质。
2.课外延伸
列夫托尔斯泰的代表作有很多,老师希望你们在课余时间多多拜读他的作品,有《战争与和平》、《复活》等。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多读课外书拓宽视野,增长知识,提高写作水平。同时也体现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3.作业设计
展开想象,续写《穷人》这个故事
说板书设计
穷人
勤劳、善良、有同情心、宁愿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
(环境、人物对话、心理活动的描写)
38、六年级上册12课故宫博物院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
六年级上册12课故宫博物院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鳌、銮、蟠、磬、鎏、等13个生字,读准紫禁城、额枋、迥然不同、藻井等6个词语。
2.根据不同的任务,阅读材料。整体把握文意,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学习按照空间顺序说明复杂事物的写作思路,能为家人计划故宫一日游,画一张故宫参观路线图。
3.了解故宫博物院建筑群规模宏大、建筑精美、布局统一的特点,能选择一两个景点,游故宫的时候为家人作讲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进一步激发民族创造精神。
教学重难点:
1.本课的重点:是根据不同的任务,阅读材料。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学习按照空间顺序说明复杂事物的写作思路,能为家人计划故宫一日游,画一张故宫参观路线图。
2.难点:了解故宫博物院建筑群规模宏大、建筑精美、布局统一的特点,能选择一两个景点,游故宫的时候为家人作讲解。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民族创造精神。
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搜集有关故宫博物院的图片、文字资料。
2.教师准备《故宫的记忆》音频、微课《故宫博物院》、故宫博物院的图片资料、生字卡片。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课件播放《故宫的记忆》音频)师伴随着音乐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去过故宫吗?(生自由回答)去过的人,都赞叹它规模宏大、建筑精美、布局统一。特别是那些珍藏着的无数稀世珍宝,更和其建筑艺术一样闻名于世,每个参观者都能从中深刻地了解到封建帝王生活的奢华靡费,并为古代广大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惊叹不已。你们想不想去看一看?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文本,按照作者给我们安排的游览路线,去参观一下这座宏大壮丽的古代建筑群吧!生齐读课题:《故宫博物院》,师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提出读书要求:根据不同的任务,朗读课文,借助工具书等掌握不认识的字,并标注读一读。
2.以开火车的形式读生字,指名读生字。
(1)重点指导:紫禁城(jīn) 鳌头(o) 金銮殿(lun) 额枋(fāng) 蟠龙(pn) 攒(cun) 磬(qng) 鎏(li) 迥然不同(jiǒng) 中轴线(zhu) 藻井(zǎo)
(2)指名读,正音。
(3)开火车,练读。
(4)做游戏巩固字词。
a.贴字游戏:教师出示图片,请学生根据图片找到和图片有关的生词。
b.玩找字游戏:抽出生字,教师读生字,学生找到相应的卡片贴在黑板上。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任务,阅读材料。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课文脉络。
师引导:为家人计划故宫一日游,你应该重点阅读哪几个材料呢?
学生交流:应该重点阅读材料一、材料三、材料四。
师:阅读读材料一、材料三、材料四,画出有关的方位词,理清游览路线,画出故宫参观路线图。
(1)学生边读边画出行踪词和方位词:
①交代行踪的词:从往里,沿着穿过到走进进了就到从出就到
②方位词语:北面中心中轴线上后面往北
(2)学生交流,师点拨:(课件出示:故宫博物院的图片加文字介绍。)
(3)小组合作:画出故宫参观的路线图,并讨论、交流。推荐优秀小组用投影仪,展示解说,其他小组可以相继补充。
师点拨,学生总结:天安门、端门、午门、汉白玉石桥、太和门、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小广场、后三宫(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御花园、顺贞门、神武门。
2. 快速阅读材料一,思考:故宫博物院的总体特点是什么?课文按什么顺序进行说明的?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师引导学生交流:
(1)故宫博物院的总体特点:宏大壮丽,建筑精美,布局统一。
(2)说明顺序:空间顺序(由南到北、由外到内)。
(3)说明方法:
①列数字:紫禁城的城墙十多米高,有四座城门。宫城呈长方形,占地七十二万平方米,有大小宫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多间。城墙外是五十多米宽的护城河
②打比方:走进午门,是一个宽广的庭院,弯弯的金水河像一条玉带横贯东西。
③作比较: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称后三宫,布局和前三殿基本一样,但庄严肃穆的气氛减少了,彩画图案也有明显的变化。
3. 仔细阅读材料一5-8自然段段,体会课文重点突出,详略得当的写作特色。
思考:
(1)第6段总的顺序是先下后上,其中有两个立足点,各是什么?又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师引导学生找:两个立足点分别是方台和雕金蟠龙。下面以方台为立足点,依次向上、向后、向左右两旁写。上面以雕金盘龙为立足点,依次向下、向周围写。
(2)文章强调中轴线的用意是什么?
师引导学生交流:说明建筑意图把皇帝宝座安在中轴线上,以象征皇权。
(3)第六段的说明重点是什么?
师引导学生交流:重点说明太和殿的用途。
(4)三大殿为什么太和殿介绍得最详细?为什么多次写龙?
师引导学生交流:
①三大殿是故宫的中心,而太和殿是中心的中心,皇帝的宝座在太和殿。另外,太和殿也是最显故宫气派的地方,所以介绍得最详细。
②主要写龙的原因有两条:一是说明对象的特征决定的。故宫建筑突出龙,对故宫的说明也突出龙。二是龙的象征意义决定的。历朝历代皇帝都把龙作为自己的化身。龙也是作为皇权的化身。
四、开展活动,升华主题。
1.播放微课《故宫博物院》拓宽学生的视野面。
让学生从视觉、听觉的角度,感受文章的内容,避免说明文的枯燥性。观看后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
2.选择一两个景点,作讲解。
温馨提示:要选好立足点,用准方位词,按照空间顺序有序的讲解说明。
3.师总结:
故宫博物院是我国古代宫殿建筑艺术的瑰宝,是中华民族伟大创造力的集中体现。学习它,有助于增强我们的民族自豪感,激发我们进一步发扬民族的创造精神,同学们,为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美好,从现在开始,从自身做起,努力学习吧!
五、巩固延伸,作业设计。
1.为家人计划故宫一日游,完善本节课画的故宫参观路线图。
2.小练笔:我的书房
要求:(1)能运用本节课所学的写作方法,按照空间顺序,由外到内,来介绍书房的总体特点。
(2)能运用本节课所学的说明方法,条理清楚的介绍我的书房。
(3)书写认真,卷面规范、整洁、大方。
教学反思:
1.让学生搜集有关故宫博物院的资料图片,运用《故宫的记忆》音频导入新课,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有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根据不同的任务阅读材料,为家人计划故宫一日游,画出故宫参观路线图。整体把握文意,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以达到理解文本的目的。
3.运用微课助学,从视觉、听觉的角度,感受文章的内容,避免了说明文的枯燥性。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观看后让学生谈出自己的感受,从而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9、六年级上册11课宇宙生命之谜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
六年级上册11课宇宙生命之谜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
说教材:
《宇宙生命之谜》这篇课文介绍了科学家探索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的艰难历程,说明到目前为止,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仍然是一个未解的谜。课文从古代神话讲起,引出了地球之外的太空中是否有生命存在这个问题;接着概括地说明,从理论上猜测,地球绝不是有生命存在的唯一天体,但是至今尚未找到另外一颗有生命的星球;然后具体地介绍了科学家探索的历程(先研究了生命存在必须具备的条件;再根据这些条件对太阳系除地球之外的其他行星进行了分析,得出了太阳系中唯一有可能存在生命的星球是火星;然后利用宇宙飞船对火星作近距离的观测,又让宇宙飞船在火星登陆,进行了一系列的分析测试);最后说明,人们至今尚未在地球之外的太空中找到生命,但科学家仍然相信那里存在着生命,因此,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仍然是一个谜。选编这篇课文的主要意图,是通过阅读理解,学习科学家追求真知、不断探索的精神,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
说教学目标
1.认识掌握生字新词。
2.通过课文的学习了解生命存在的条件和人类探索宇宙生命的过程。
3.培养学生的自读能力,合作意识及运用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和科学探索的精神。
说教学重点
结合课文科学严谨的叙述与分析,了解人类探索宇宙生命之谜的过程。
说教学难点
读懂课文,了解课文围绕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这一问题讲了些什么,培养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和探索未知的好奇心。
说教学方法
总体上采用读书指导法。确立学生在课堂的主人地位,教师采用确定阅读范围、出示阅读练习、激发阅读兴趣等手段,尽量放手让学生读书,从阅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然后师生一起解决问题,完成教学目标。
说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你了解地球之外离我们比较近的星体吗?你知道关于火星的情况吗?
2.在地球之外,还有生命存在吗?科学家认为太阳系中唯一有可能存在生命的星球是火星。火星上是否存在生命,这个问题争论了一百多年。随着航天技术的迅速发展,这个谜已经揭开了。本课要回答的就是这个问题:
板书课题:宇宙生命之谜
二、初读感知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标出自然段。
2.默读课文,看到每个自然段分别讲了什么?
三、深入阅读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看看作者围绕着地球之外有没有生命存在讲了些什么?(找抓住每个自然段的意思讲。)
2.讨论交流明确:
(1)宇宙是无限的。
(2)哪些天体上可能有生命存在呢?这个天体又必须具备什么条件呢?
(3)科学家首先对太阳系除地球以外的其他行星进行了分析。
(4)太阳系中唯一可能存在生命的星球是火星。
(5)通过对火星的考察,发现火星表面没有生命存在。
(6)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至今还是个谜。
3.你对课文中讲到的哪些内容特别感兴趣?为什么?
(1)朗读相关的课文并说明理由。
预设:
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理由:从分析天体存在生命的条件上说,肯定在茫茫的宇宙中有符合这四点的星球:一是保证一定的温度,二是有水分及生命物质,三是有适当的大气成分。四是有足够的光和热。因为这四点是人类和生命存在的必须条件,而宇宙之大,还有我们不可知的星球,所以一定会有保证这四个条件的星球。
读课文第四、五自然段。
理由:根据四点生命存活的条件,科学家先用了排除法,把不符合条件的星球水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排除了出去。
作者运用列举法,把这几个星球不符合的原因给我们一一进行了列举,使我们清楚地知道这六个星球的特点。
作者根据四个条件证明,认为火星唯一符合这些条件,但却一直被科学家们所争论。
(2)总结
我们通过学习这篇课文,知道了宇宙生命是否存在这是一个谜,这就需要我们现在努力学习,长大后去探索宇宙的奥秘,亲自去揭开这个谜,给人类提供更广阔的生命空间。
四、探究扩展
1.交流课前搜集到的有关宇宙生命、外星人、火星、载人航天技术等资料。
2.教师展示相关图片、录像资料。
说板书设计
火星
与地球相似点很多干燥、土壤无有机分子、表面无微生物
黑色线条(运河)环形山、斑点
表面颜色随季节变化(植物颜色)风吹尘土
40、六年级上册口语交际:演讲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
六年级上册口语交际:演讲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准备好演讲稿,做到材料合适,观点明确。
2.演讲时要做到语气、语调适当,姿态大方。
3. 演讲时要注意感情恰当,增强表现力。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写好演讲稿,让演讲有说服力。
2.难点:
(1)根据题目,选择合适的材料,例举生动的故事。
(2)注意停顿、重复或者辅以动作,增强演讲的表现力。
教学准备:
名人演讲的视频。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出示一段名人演讲的视频。
2.学生交流体会或感悟。
3.导入口语交际演讲。
二、师生交流。
1.出示演讲的题目。
科学读书锻炼身体健康饮食
2.请选择一个话题进行演讲,怎样才能演讲更精彩呢?请大家交流观点。
3.学生交流,老师提炼观点。
(1)演讲的内容要精彩事例多有代表性、引用名言警句、语言要真挚等。
(2)演讲的水平高超态度要和蔼、巧妙注意感情渲染、辅以动作等。
4.出示一段演讲稿,学生评析。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古语有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是人类精神的粮食。
我是在读书中享受艺术美,享受其带来的无穷乐趣。我可以畅游在书的海洋里,坐着轻舟在三峡中勇进,去感受李白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喜悦,也可以漫步于塞外广漠的草原之上,去领略王维所点燃的直冲云霄的孤烟,欣赏那动人且让人流连忘返的长河落日圆,还可以欣赏衔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横无际涯,朝晖夕阳如此壮阔的岳阳楼。
5.学生交流演讲稿的特色之处。
(1)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很有感染力。
(2)富有文采,让人感受到演讲稿的深刻内涵。
(3)观点明确,事例较多,有说服力!
三、准备演讲稿。
1.分小组进行。
2.各人整理演讲稿的内容与提纲。
3.整理好事例、警句等。
四、现场演讲。
1.每小组选取一人进行演讲。
2.设立评委打分。
3.评委点评演讲者的优点与不足之处。
4.公布演讲比赛的成绩。
五、教师总结。
1.生活中离不开演讲,演讲能够让陈述的观点更加明确,让表达的意思更加鲜明。
2.演讲时的注意点。
(1)语言通俗易懂,不要生硬,书面化。
(2)速度要慢,有感情,要能够让听众理解。
(3)增加排比句,以渲染气氛,强化感情,引起听众的共鸣。
(4)服饰要整洁,不要五颜六色。
板书设计:(略)
41、六年级上册第一课草原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
六年级上册第一课草原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
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草原》。
对于教材的深入解读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那么在正式内容开始之前,我要先谈一谈对教材的理解。
一、说教材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而我的教学则始于对教材的认知。《草原》是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这个单元的主题是自然风情,作者老舍先生生动地描写了草原如诗如画的美丽景色以及蒙古族人们的能歌善舞,热情好客的品质。课文语言通畅易懂,对场面的描写富有激情,细腻贴切,把民族互助的真情融入到了其中,给人身临其境的感受,令人回味无穷。整篇文章层次清楚,易于朗读,非常适合六年级的学生去学习和诵读,感受蒙汉民族之间的深厚情谊。
二、说学情
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所以教师的教学活动始终围绕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展开,因此要切实做好学情分析。我此次面授的学生是六年级的学生,此阶段学生能主动进行预习,能在预习本就课后题进行初步理解,在书上做简单批注。绝大多数学生课上能认真听老师讲课,并能根据课前预习有侧重的记录或发问。能对自己不清楚的、与自己意见不同的地方质疑,积极思考,敢于和老师、同学讨论交流。这为本课的教学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但此阶段学生年纪尚小,好奇心强,求知欲日益增加,认知能力有限,对于内蒙古草原上的风土人情不能很好的理解,需要教师以合适的教学方法加以适时引导。
三、说教学目标
从课程标准中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基本理念出发,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
1.会认并会写羞陈蹄等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全文。
2.通过朗读课文和小组讨论的方法,赏析文中优美语句,分析修辞手法,感受大草原的美丽风光。
3.感受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以及蒙汉两族人民的深情厚谊。
四、说教学重难点
结合本单元的教学要求,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我确定了本节课的重难点是:
教学重点:赏析文中优美的语句,感受草原之美。
教学难点:感受草原人民的热情和蒙汉之间的深厚情感。
五、说教学方法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根据本节课的内容特点,我认为应该选择多媒体辅助法、朗读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比如在导入激趣环节可以用多媒体来播放草原风光图,疑难不好解决的问题我们可以设置小组讨论,而语文的教学自始至终都离不开朗读。
下面我将介绍我的教学过程,这也是我本次说课最为核心的环节。
六、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好的导入未成曲调先有情,巧妙的导入,会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开课之初,我会用多媒体播放草原风光图并插入这样的导入语:同学们,我们之前学过很多描写草原的诗句,大家想一想,你印象中的草原是什么样的呢?(学生自由发言)大家说的都不错,今天呢,我们就和作家老舍一起,走进内蒙古大草原美丽的风光,感受一下那独特的民族风情吧。顺势板题。【板书:草原】
(二)整体感知
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可引导学生按照文章的写作结构进行概括,有助于学生潜移默化的提高语文素养。在这一环节首先解决的是生字词,我会组织学生默读课文,圈点勾画出自己不懂的生字词,结合书下注释自行解决。对于重点生字词用PPT出示集体强调,在解决了字词的难关后开始整体走进文本阅读。我会组织学生大声朗读全文,思考:作者写了哪些内容?课文是从哪些方面展示草原美的?根据学生回答我会做如下总结:作者分别写了初入草原、迎客、待客、话别等内容。从风景美、人情美这两方面来展示草原的。顺势板书【板书:风景美、人情美】之所以这样设计是因为学生能够体会到知识的获得过程,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知识,通过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对知识的描述,提高了总结概括能力。
(三)深入研读
朱光潜先生曾说,不表现任何情致的文字就不算是文学作品。课堂教学要引导学生去感受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魅力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在这个环节我将分两步走来完成,第一步感受风景美。首先我会组织学生大声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思考:课文的第一段主要抓住了哪些景物去描绘草原?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根据学生回答我会总结:天是可爱的,空气清鲜。小丘是碧绿的线条柔美,羊群洁白。作者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小丘的线条比成了中国画;把草地比成绿毯,把羊群比成绿毯上的白花。顺势板书【板书:天、空气、小丘、羊群(比喻)】
为了进一步感受作者对草原美景的喜爱,我会继续组织全班齐读描写有关草原风光的句子,谈谈自己的感受,同时找一找,作者的感受是怎样的?根据学生回答我会总结:作者此时既感叹草原景色的迷人,又想坐下来低吟一首小诗。第一步到这里就已经全部结束了,学生在朗读和回答问题的基础上,进入文本和作者在情感中产生了初步的共鸣。
第二步感受人情美。在这个环节我会组织学生默读文章并小组讨论:草原人民有怎样的特点?具体体现在哪里?根据学生回答我会总结:热情好客。第二自然段中在写迎接客人的时候,写了马上的男女老少,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向我们飞过来。一个飞字我们感受到草原人民等待客人到来的迫不及待和热情。通过第三自然段中写的也不知是谁的手,总是热乎乎的也能看出草原人民的热情。盛情款待客人时,不仅准备了草原的美食美酒,还举行了联欢,表演歌舞、套马、摔跤这些少数民族特色节目。顺势板书【板书:热情好客】为了帮助学生与作者达到终极的情感共鸣,更深层次的与课本对话,我会组织学生默读文章最后一段,思考:在离别之前,作者发出了怎样的感慨?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根据学生回答我会总结: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句话表达作者不忍离去,流连忘返的情感,更表达了蒙汉亲如骨肉,团结友爱的情感。顺势板书【板书:团结友爱】通过这样层层深入的问题,两步走就已经完成了,学生可以把握文中的主旨,感悟蒙古族的真情。至此,我达成了教学的三维目标,做到了语文教学时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
(四)拓展延伸
拓展延伸其实就是在为一堂好课锦上添花,在这一环节我会开展小组竞赛:比一比哪组知道的关于草原的成语和诗句最多?在此基础之上,帮助学生发散思维,多角度提高自己的语言积累。
(五)小结作业
课程的总结能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在这一环节我会回顾本课所学内容,组织全班有感情的朗读全文来结束本课。为将本课所学进行最优延续,我将布置如下作业:课下模仿《草原》中的景物描写手法写一写身边景物,下节课全班交流展示。这样的小结作业,可以点拨学生把本课的知识点综合起来,在比较中总结,在归纳中提高,在实践中升华。
七、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犹如知识王国的地图,是教学内容的浓缩。通过板书,学生能清晰明了的抓住本节课的重难点,我的板书就力求体现这一点:(略)
42、六年级上册25课少年闰土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
六年级上册25课少年闰土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
【说教材】
《少年闰土》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五单元的一篇重新收录在课本中的文章。从这次重新收录中,我们可以看出,经典名篇所散发出来的魅力是叫读者不可抗拒的。这是一篇精读课文,文章,采用倒叙的方法,一开始就把所要介绍的人物介绍出来,然后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抓住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的特点,逐步回忆,依次叙述,一步一步地刻画了一个经验丰富、聪明能干、机智勇敢、健康可爱的海边农村少年形象。
【说学情】
六年级的学生经过学习,已经具备了一些理解课文的能力。但由于这篇课文写作的时间在上个世纪初,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内容上有一定的困难,再加上学习的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距甚远,这也增加了理解上的难度。老师在讲述本课时,往往不敢放手,生怕有理解不到位的地方。而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老师要关心个体差异和个同的学习需求,要保护好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意识。对新课标的学习,认识到学生是有个体差异的,我们要求学生异口同声的回答同一个问题,说同一个标准答案,这显然没有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同样也激发不了他们学习的兴趣,学生不仅没有学到知识,也对学习失去了兴趣,这种教学是得不偿失的。那么,自主、合作、探究就成为我们在课堂上应该新遵照的准则。
【教学目标】
根据单元重点、教材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拟定如下教学目标:
1、学会文章的生字词、多音字,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自然段。
2、了解闰土是个机智勇敢、聪明能干、健康可爱、经验丰富的农家少年,学习作者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感受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3、初识鲁迅,了解鲁迅先生的文学成就。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学习四件稀奇事,揣摩人物语言、动作,体会人物的特点。
2.进行理解含义深刻句子的训练。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的第十六段,领悟其中蕴含的含义及情感。
【说教法和学法】
根据课标提倡人文、自主、合作、探究、创新的精神,并结合本单元的重点,确定如下的教学方法:我的教学思路是快速阅读课文,理出文章脉络,总体感知人物的个性特点和事件;接着深入学习有关段落,体味少年闰土的性格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这样设计,学生对学习的内容一目了然,学习目的明确了,学生的主动性就被调动出来了。教学中主要采用自主的学习方式,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运用各种朗读方式来学习,在理解中朗读,在朗读中加深理解,讲读密切结合,学生深深体会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较高。同时,我积极改变以往阅读教学面面俱到、串讲串问的传统做法,以学生的研读为主体;探究发现为手段,培养学生自读、自悟的能力。在重点词句的研读中放手让学生自行探究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学生学习积极性高涨,读思结合,动静配合,在研究中获得了成功的快乐,真正把学生当做课堂的主人。
【说教学过程设计及理论根据】
(一)、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对闰土的喜爱之情,激发学习兴趣。
由于在课时学生已认识了生字词,读通了课文,了解了课文大意,并学了一至五自然段。因此,我一开课的个教学环节是创设情景,让学生在复习与回顾课文内容中导入新课。我一边出示课件一边听我的配乐介绍自然段的内容。我这样处理,有情有景,可以很快地把学生引入课文所描述的特定的情境当中,从而激起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愿望,从而加深了对闰土的印象。
(二)、整体感知
教学伊始,我设计了一个填空:( )的少年闰士,开放的填空,给了学生开放的思维空间,激起了学生读文的兴趣和自信。在学生自主学习课文后交流,学生能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来感知教学内容,少年闰土的形象就在他们的脑海中凸现出来。我在对重点词句的研读教学中放手让学生自行探究--自己发现特点,寻找最能体现性格特点的地方,学生学习积极性高涨,读思结合,动静配合,在研究中获得了成功的快乐,把学生真正当做了课堂上的主人。
(这一部分结合教案、幻灯片来讲 内容为教案的二三部分)以评价代讲,以画代讲,以读代讲,提高课堂效率。
在教学捕鸟这一部分时,我用课件演示,同学评价老师的课件做得好坏,在评价的过程中,学生必定会看书。从书中寻找好坏的理由,这样,学生就必须要认真读书,缜密思考,他才能知道并讲得出好坏,这样不仅避免了单调的讲解,学生也学得兴趣盎然。
在教学刺猹这一部分时,我采用了以读代讲的方法,让学生去给读书的同学评价,他哪里读得好,你为什么读得好或者他哪里读得不好,为什么?你觉得应该怎么读。这个评价的过程中,不仅让学生帮助别人理解了文章,同时也加深了自己对课文的理解,真正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
在教学海边拾贝时,(出示许多漂亮的贝壳课件)我采用欣赏、谈感受来体会闰土的知识丰富,农村生活的丰富多彩。
在教学看跳鱼儿让学生用多媒体展示画,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三)研读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重点拨亮学生思维过程
学习了四件稀奇事后,学生对闰土的人物特点有了比较鲜明的印象,但对我与闰土之间的感情却没有深入的体会。
在教学突破难点时,对啊,闰土的心早有无究无尽的稀奇的.....高墙上的四角天空这句话的理解,需要点拨,在教学这种难点句子时,我在学生充分地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1、无穷无尽的希奇事指哪些?2、我往常的朋友指谁?3、高培上的四角的天空又指什么?为此,我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落实本单元重点训练项目,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分别带着赞美、钦佩、向往的感情反复读中心句,读中悟情,强化重点训练,营造情感的氛围,使学生的情感与我的情感产生共鸣,达到课将尽而情真浓的境界。
(四)争辩研读,开放创新
此环节,我以在当时社会,如果让你选择,你想做闰土还是文中的我为话题,让学生分正反方来辩论。这样把辩论活动引入课堂之中,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参与兴趣,而且使学生的参与变得真情投入。他们的情感、兴趣、个性、思维、人格等在争辩、交流中得以反映,充分展示学生的心灵自由,同时争辩是学生自主的语言实践活动。课堂是学生的,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我们在课堂教学中理应将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真正当家作主站起来。同时,学生在争辩中,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对当时社会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五)课后拓展
我建议孩子们课外好好地去读一读鲁迅写的《故乡》原文。运用抓住人物语言、动作、神态了解人物内心的方法来体会长大后的我和闰土的内心活动,然后同学之间交流中年闰土是怎样一个人。将课内的学习方法用于课外的阅读实践当中,达到课内外的有机结合。
(六)说板书
简洁而明了的板书,突出教学重点,展现了写人记事一类文章的特点,充分的凸现人物形象。
【总结】
总之,我在体现新课标精神和语文学科的人文性等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积极的、努力的尝试。当然,也还存在着很多不足,比如:如何在开放性课堂学习活动中,真正让全体学生都能各有所获,得到语文素养的提高,语文能力的发展;在语文积累,有感情朗读指导,教学环节过渡等方面也还需要改进。为了让学生得到发展,我愿努力探索。
43、六年级上册24课京剧趣谈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
六年级上册24课京剧趣谈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
设计说明
《京剧趣谈》是一篇略读课文,介绍中国国剧京剧中的奥秘马鞭亮相,从中让我们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魅力。在教学中借助抓住关键词概括文章内容,运用思维导图理清课文脉络。引导学生在多种方式的朗读中,体会京剧奥秘中的趣,这正是京剧的博大精深所在。鼓励学生搜集具有艺术特色的戏剧,并进行对比阅读。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读通课文,搜集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1.(播放京剧片段)激趣:同学们,你们能猜猜这是哪一种戏剧吗?
预设:京剧,听到了锣鼓声。
2.是的,看来同学们对京剧有些了解,那你们还能深入地说一说吗?
预设:
生1:我知道京剧中的人物分类:生、旦、净、末、丑。
生2:我知道脸谱知识,红色代表忠贞,比如关羽。黑色代表正直,比如包公。
3.导入:同学们对京剧的知识了解得真多,但是听说过马鞭与亮相吗?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京剧趣谈》了解一下吧!
设计意图:通过京剧音频引入新课,将了解的相关资料与同伴分享,积极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学生自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教师检查读文情况。
设计意图:朗读是语文学习重要的途径之一。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方式朗读,读通文字,读懂文义,为深入理解文章内容做好铺垫。
三、默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1.请默读课文,说一说这篇文章讲了什么内容。
2.学生一边读一边圈画,作好批注。
3.学生汇报。
预设:这篇文章介绍了京剧中的马鞭与亮相,感受到京剧的艺术魅力。
4.你觉得哪部分的内容最吸引你?
图片 把阅读引向深入,促使学生真正地走进课文内容,进行发散性思维,从而透彻地理解马鞭和亮相的意义。
预设:
生1:马鞭这一部分内容是我喜欢的,想深入了解一下京剧中马鞭有怎样的作用。
生2:我想知道我们生活中的亮相与京剧中的亮相有啥不同?
设计意图:带着问题去阅读,是培养阅读能力的有效策略,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有阅读期待的课堂才能让孩子真正地获得知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引导学生自己去阅读、去发现,逐步提高阅读能力。
四、思维导图,梳理内容
1.文章是围绕哪个字来写的呢?作者又是怎样表达京剧的艺术魅力的呢?
2.学生默读课文,运用喜欢的方式写下京剧的趣。
图片 培养学生批注式阅读能力,深度理解课文内容,欣赏、体会京剧的艺术魅力。
3.同学互相分享交流,互相评价。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深度阅读,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板书设计(略)
44、六年级上册23课月光曲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
六年级上册23课月光曲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二十六课《月光曲》。具体程序如下:
一、纵横联系、说教材
本组教材是以艺术的魅力为专题来组和教材的,《月光曲》这篇课文是本单元第二篇课文。课文记叙了德国闻名的音乐家贝多芬谱写钢琴曲《月光曲》的传说。作者借这个优美感人的故事,既体现了大音乐家贝多芬对贫苦人民的怜悯和热爱,又体现了他富厚的想象力和杰出才气。课文语言优美、情感富厚、意境优雅,相宜有情感的朗读课文,是阅读训练的好质料。依照本课课本的内容和学生的现实环境,我确定了以下的讲授目的:
1、学会茵、蜡、陌等生字
正确读准谱写、幽静、入场券等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第九自然段;
3、感受《月光曲》美的意境,感受音乐家同情劳动人民的美好的思想感情;
4、初步学习在写实的过程中,展开适当的联想,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为:
体会贝多芬的情感变化,感受他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教学难点为:贝多芬喜遇知音,寄情乐曲,即兴创作《月光曲》的情感基础。
本课安排两个课时,教具准备为课件。
二、以学定教,说教法
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运用以读代讲,读中求悟,悟后品读的教学方法。
三、因人而异,选学法
针对高年级语文教学要注重学法指导的要求,我指导学生采用课前预习法、课堂质疑问难法、合作学习法、课后延伸法、让学生在读、思、评、议、悟的过程中学习课文。
四、人文统一,展流程
基于以上分析,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一)音乐导入、揭示课题
新课伊始播放钢琴曲《献给爱丽丝》,同时出示贝多芬的照片。引出贝多芬。进而,根据课前搜集的资料介绍贝多芬。然后总结:贝多芬是世界上著名的音乐家。他对穷苦的人民非常同情,他曾经写下过这样的句子:(课件出示)
(二)检查预习
课件出示一组词语,检查预习情况。
重点指导券的读音和蜡烛中蜡的写法。
(三)、通读文章,理解文章大意。
通读文章,小组讨论文章的大意。初步感受贝多芬对贫苦劳动人民同情的思想感情。
(四)、读中求悟,悟后品读,解决问题
1、引出问题:同学们,音乐的旋律是表达创作者的情感的,情感是一切艺术的灵魂。想一想究竟是什么使得心情平静的贝多芬弹了一首又一首呢?让学生默读课文并拿起笔在书上画出相关的语句。
2、围绕第三自然段来讲解。
就是兄妹俩的谈话,我会这样引导:兄妹俩的对话,被站在茅屋外的贝多芬听见了,有句俗语叫弹琴知音,谈话知心那么贝多芬从这段话里听出了什么呢?请同学们读一读,并写上批注。
学生可能会体会出盲姑娘对音乐的热爱,引导学生体会盲姑娘热爱音乐。我会抓住那有多好啊这五个字进行朗读指导。
学生可能会体会出家境贫寒,此时,抓住两个太子品读家境贫寒,并从课文中找出其他表现家境贫寒的句子,进行品读感悟。
听到这里贝多芬听出了盲姑娘虽然双目失明,虽然家境贫寒,但从未放弃过对艺术的追求向往和热爱,他的心被这穷兄妹俩触动了!(同时板书触动)
学生还可能体会出妹妹的懂事、善解人意。然后我会问随便说说是什么意思,盲姑娘的话真的是随便说说吗?
对,穷哥哥爱妹妹,盲姑娘又是多么体谅哥哥,学到这里,相信同学们也同贝多芬一样被深深感动了,(板书感动)。
请同桌之间分角色深情地读读兄妹俩的对话。
究竟是什么又一次打动了贝多芬的心,让他又弹一首呢?请同学自由读课文,找到相关的语句。
3、出示语段二:弹得多纯熟啊!感情多深啊!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
从这段话中贝多芬又听出了什么?
引导学生理解盲姑娘激动、难以置信的心情以及什么叫知音,之后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理解感悟朗读,我重点指导两个您的读法,第一个您表示猜测声音要拉长,第二个您表示肯定,要读出激动、肯定的语气。一曲弹完盲姑娘万分激动地说
一曲弹完盲姑娘热情飞扬地说
一曲弹完盲姑娘喜出望外地说
让学生深情的、反复的读这一句话。
有句话叫知音难求,贝多芬没有想到在一间茅屋里,却遇到了懂得他音乐、懂得他情感的知音。他又何尝不是喜出望外,激动万分呢?他怎能不又一次被深深打动呢?(同时板书打动。)让我们一起来读这句话。让学生再一次感情朗读。
贝多芬是伟大的音乐家,音乐就是他的生命,就是他的语言,所以他要用自己的音乐来表达对盲姑娘的回答。
贝多芬决定再弹奏一曲,这时候一阵风把蜡烛吹灭了。学生接着一齐读第八自然段。
月光普照大地,沐浴一切,却照不进盲姑娘的心田,盲姑娘爱贝多芬的音乐,懂得他的音乐中的情感,却很难欣赏到他的演奏。面对这知音,面对这如水的月光。此情此景触动了贝多芬的情思,触发了他创作的灵感和激情,这情思、这灵感、这激情由指端流露到琴键上。
让我们一起来听,课件播放音乐,老师读。
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满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
此时,贝多芬究竟在想什么呢?下面,我们就围绕这段话再次走进贝多芬,体会贝多芬的想法。
(五)、展开联想,学习写法。引导体会联想在文章中的作用。
(六)、总结全文,学习写法。
五、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是一篇文章的袖珍版,是课文英华的表现,好的板书更应具有深刻的开导性。我的板书以贝多芬的情绪变革为主线,表现了大音乐家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情感。
相关文章
-
二年级上册课文19古诗二首夜宿山寺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与反思
-
三年级上册课文11一块奶酪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与反思
-
二年级上册课文4曹冲称象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与反思
-
二年级上册课文9黄山奇石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与反思
-
二年级上册课文2我是什么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与反思
-
二年级上册课文17难忘的泼水节说课稿教案教学反思
-
三年级上册课文2花的学校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与反思
-
五年级上册课文1白鹭说课稿课案教学设计
-
五年级上册21课古诗词三首之长相思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
-
英语课文 《Unit1Welcomebacktoschoo》教案与教学反思partB—三年级英语pep2教学设计
-
五年级上册12课古诗三首之题临安邸说课稿课案教学设计
-
二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葡萄沟近义词反义词
-
三年级上册14课小狗学叫说课稿课案教学反思
-
四年级上册21课古诗三首之出塞说课稿课案教学设计
推荐文章
-
二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二首字词解释
-
二年级语文上册识字3拍手歌课堂笔记之本课重难点
-
小狗学叫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
-
四年级上册第10课爬山虎的脚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
四年级上册呼风唤雨的世纪分段段意
-
了解课文从几个方面展开介绍这就是真正的荷兰并思考这句话在文中反复出现的意义
-
五年级上册猎人海力布课堂笔记重难点分析
-
小练笔: “是啊,是啊,”丈夫喃喃地说,“这天气真是活见鬼!可是有什么办法呢!” 两个人沉默了一阵。 沉默中,桑娜会想些什么呢?联系课文内容,写一写桑娜的心理活动。
-
雨点儿全部的生字拼音词语怎么写
-
四下语文古诗词三首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生字组词
-
四年级下习作例文:七月的天山教学反思优缺点
-
二年级雾在哪里小练笔
-
中班游戏教案:好玩的彩球
-
我的忘年之交——贺奶奶
-
小儿疳积有哪些症状――倪菊秀回答
-
包 云 吞_小学生作文:三年级
-
小班主题教案《各种各样的洗涤用品》反思
-
中班数学绘本蜈蚣叔叔的袜子教案反思
-
风味食品品牌定位朋友圈文案37句
-
关于乡村振兴的朋友圈文案32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