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师成长

首页 - 小学教师成长

常态下农村小学教师成长的基本途径

时间:2008-11-25 02:15:51 A+

常态下农村小学教师成长的基本途径

常态下农村小学教师成长的基本途径


  重视教师的素质提高不仅是教育发展的需要,也是党的要求,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重点提高农村教师素质。”然而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农村学校特别是农村小学存在着教师人数偏少、知识陈旧、老龄化现象,不但缺乏必要的专业引领,而且常规的同伴互助也受到影响。而小学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到学生的习惯养成和人生态度,重视和探索农村小学教师发展的有效途径显得更为迫切和重要。笔者认为,农村小学教师成长应该是一种常态下的路径,对此,应以板块构建为框架构建教师的发展体系。
  
  一、 组织板块——成长共同体
  
  组建城乡教师成长共同体,通过有效的制度和管理实现城乡学校之间的教师交流、专业引领和同伴互助,有利于农村小学教师的快速成长。
  1.成长共同体的构成。组织合适的共同体是以后进行交流、研讨、实现资源共享的前提,在组建过程中要对城乡学校进行分类,根据地域、学校现状组成学校管理共同体,在此基础上,组建教育行政干部、学科教师等不同的成长共同体,建立有效的管理制度,引导共同体内的教师积极参与活动。
  2.成长共同体的活动。共同体的教师活动主要有:①实施集体备课。根据目前的管理情况,一般实行双周集体备课,由龙头学校牵头,在理论知识学习的基础上以学科共同体为单位研讨教学设计思路、基本流程以及有困惑的问题。②进行教学观摩。龙头学校可以定期举行观摩课、研讨课、还原课等开放课堂,为农村小学教师提高课堂驾驭能力创造条件。③重视课题研究。农村小学教师不熟悉课题研究的基本方法,理论深度不够,对此,可以依托龙头学校的优秀教师承担课题,共同体教师参与研究,对学生管理和教学过程中的诸多问题进行研究,提高农村小学教师的研究和反思能力。
  3.成长共同体的评价。共同体的评价应从强调个体竞争转向捆绑评价,主要将集体备课、班级管理、教学常规和教学质量等内容进行捆绑评价。鉴于不同共同体间的工作内容和活动方式的不同,应避免终结性的一次评价,要根据不同共同体的特点确立评价的基准,实行增值式评价方式,即以共同体内的教师成长情况、管理情况以及工作业绩进行净增值的比较,共同体的评价结果就是成员教师的成长和教学评价,各共同体对教师的奖励也以此标准。为强化优秀教师的积极性和责任感,必须制定优秀教师的发展评价标准,按照个人成绩、共同体评价结果以4:6的比例评定优秀教师的工作成绩,优秀者在评优树先和外出学习中有优先权。
  
  二、 平台板块——教师论坛
  
  教师的成长离不开有效的交流平台,在诸多平台中,教师论坛是一种易于操作的形式,通过这一平台把青年教师、骨干教师凝聚在一起,共同学习、研究与提高,进而促进整个共同体教师的成长。
  1.教师论坛的构建。根据论坛组织的范围、形式和时间安排,共同体内的教师论坛一般可以分成科组(年级)论坛、共同体论坛、学校论坛和校际论坛四种形式。科组(年级)论坛是科组(年级)组成员参加的小范围论坛,主题和时间比较灵活,一般每周举行1~2次。共同体论坛是共同体内学校同科组的教师参加,主题是教师共性或关注的关键问题,一般每月举行一次,采取提前公布主题、筛选的方式确定论坛的主讲人。学校论坛是全校教师参与的,由年级(科组)论坛筛选的优秀教师主讲,一般每学期组织2次,目的是推荐、培养优秀教师,并在此基础上拓展、辐射优秀教师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校际论坛是全体共同体教师参与的,由各校推荐的教师主讲,在为优秀教师搭建发展平台的同时强化农村学校优秀教师的自信心和自主发展的积极性,一般是每学期一次,放在学期结束前的学生复习时间内进行。
  2.教师论坛的内容。选择恰当的论坛内容是提高教师论坛质量的前提,科组(年级组)论坛和共同体论坛一般由教师自选主题,主要是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典型事件、教育案例以及自己的教育故事,以讲述为主,兼有评述,在这些教师论述后其他教师进行必要的评析和研讨,最终形成清晰的理念,实现资源的共享和观点的碰撞。学校和校际论坛由学校围绕学校的办学思想和办学特色、课题研究中的问题、教师关注的热点问题等确立主题,以通知的形式告知教师,在教师前期调研、思考后写出论坛文本材料,学校进行初选、试讲,最终确定主讲人。
  3.教师论坛的组织。论坛的形式主要结合主题确立,一般采取演讲、辩论和互动等形式。针对自选主题的论坛大多以专题辩论的形式进行,在主讲教师提出自己的观点后,参与的教师可以提问、辩论。共同体、学校和校际论坛均应邀请相关的骨干教师、各级教科研部门专业领导参加,针对教师的论点进行点评或引导,以引领教师转变教育观念。
  
  三、 内容板块——课例分析
  
  反思是提高教师组织的有效形式,课堂教学的典型案例以及在这一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是教师进行反思的重要内容,以此作为共同体和教师论坛的活动内容不仅能够引起教师的兴趣,也能够提高教师反思的针对性,对提高反思的质量和教师素质有着重要的作用。
  1.课题分析的内容。教师在具体的课堂教学生活中会产生或遇到大量的教学课例,课例分析不是把所有的课例都提供给教师,而是在充分考虑教师的时间、精力、水平的基础上结合新课改的实际选择贴近教师的内容。
  2.课例的来源途径。进行课例分析必须提供有价值的、教师能够分析的课例,其主要的来源途径有上级教研部门提供的课例,学校组织骨干教师深入课堂发现筛选和撰写的课例,教师个人整理提交的在教学中成功或失败的课例。
  3.课例分析的基本流程。在最初的阶段应采取课例后提问题的方式帮助教师明确分析的方向,尔后通过开展“我最喜爱的书刊”和提供资料库的方式引导教师读书和查阅资料,在此基础上,教师结合有关资料和已有的教学经历自主分析。这一过程完成后,以专题研讨、教师论坛等形式交流个人的反思体会,分享彼此的思考;最后通过参与的专家进行点拨评析或者对比专家讲课录像的方式,帮助教师深化对课例的内涵及理念的理解,最大限度地发挥课例分析在教师发展和理念提升中的作用。
  
  四、 写作板块——常规写作
  
  写作虽不是教师必须具备的能力,但通过写作不仅能够提高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也能够使教师在不断的写作中增强自信。针对教师时间紧和任务重的现状,重点应引导教师重视常规写作,并不断提高常规写作的质量。
  1.常规写作的内容。常规写作不是要求教师像写研究报告和学术论文那样,必须有较高的理论基础,而是要求教师就平常的教育教学中发生的故事、教育方式的探索等进行思考、阐释。因此,教师常规写作的内容除了课例分析外,主要是要求教师写好教育工作的总结、教学过程的经历和教学设计的思路、分析等等。
  2.写作的基本要求。教育总结的写作应围绕主题进行,在体系上变时间顺序为主题系列、在形式上变过程描述为归纳提炼、在思路上变具体操作为理念提升。教育叙事应把偶发的事件、冲突的情景、意外结局的故事作为反思的内容,剖析其中能够反映人性优点或弱

相关文章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