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它小学教学论文

首页 - 其它小学教学论文

品德与生活课论文 教学应走向生活化、活动化

时间:2008-11-23 03:34:35 A+

品德与生活课论文 教学应走向生活化、活动化

品德与生活课论文 教学应走向生活化、活动化

新课标《品德与生活》中指出:“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一门活动型综合课程。”“课程目标要通过教师指导下的多种教学活动来实现,活动时的教和学的是中介。”这就要求我们执教老师要打破课堂教学中长期形成的“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的固有模式,构建“以学生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的新课堂教学模式,以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操作的教学方式来代替传统的、单纯的、说教式的思想教育方法,引导儿童通过自己的活动来获取知识、发展品德。 

课堂活动内容体现生活性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内容和学生认识的程度就越高,新课程《品德与生活》的教学就越强调学习情境必须生活化,注意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社会,获得对世界的真实感受,这是符合儿童品德的认知规律的。因为,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儿童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创造性的使用实际生活中捕捉有教育意义的内容,将教材中的原材料与学生的现实生活有机结合起来,尽力拉近教学内容与学生的距离,使活动内容贴近儿童生活,易被儿童接受。如教学《平安回家》这一课时,教师就紧密结合初入学儿童自控能力不强、放学途中很容易被有趣的事物吸引、在路上逗留不按时回家的特点来组织教学活动。首先让学生说一说,放学后是否有家人来接?是否在约定的地点等家人来接?如果没有家人来接应怎么办?这些都是上学儿童必不可少的生活内容,让他们结合自身的生活环境说说自己的做法,在他们现身说法中学生就会明白了,放学后不应在路上逗留,要按时回家,免得家人担心。这就促使学生主动自己回家,试着自己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课堂的活动形式灵活多样 

 既然“活动”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是学生实际灵活选用的活动形式,让学习、活动与应用沟通,从而让学生在乐中学,在动中学,在玩中学,从不同角度强化学生的品德意识。如教学《亲亲大自然》时就可以采用游戏娱乐活动的教学方式,让儿童亲自到大自然中去,观察大自然,亲近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的美,激发学生在大自然中活动的乐趣。教师可以因势利导,组织学生开展角色扮演自己喜欢的动物和植物,展开自己的想象,去体验世界上万事万物的生活乐趣。做一朵蒲公英自由自在地四处飘荡;变成一只小松鼠,在遍地是野花的林间欢乐地跳跃;想象自己是只蜻蜓,在水边丛间翩翩起舞,让夏日的暖风轻轻拂过自己的翅膀……在“角色”

扮演的游戏中,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边演边设身处地的思考:它们会对人类说些什么呢?……只有使学生融入到大自然中的一分子,才能让学生逐渐意识到关注大自然、关爱生命的意义。 

课堂的活动过程注重情境体验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品德形成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因此,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精心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情境,让学生在真切的情境中获得直接体验,促进学生品德的内化。

相关文章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