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它小学教学论文

首页 - 其它小学教学论文

小学入学教育经验

时间:2008-11-23 03:33:41 A+

小学入学教育经验

小学入学教育经验

热爱学生是教师在履行教师职责中所产生的最崇高的道德情感,也是教育好学生的前提。没有对学生的爱,就谈不上对学生进行真正的教育。热爱学生是教师做好教育工作的重要前提条件。教师对学生的爱,是教师和学生心灵之间的一条通道,是开启学生心智的钥匙。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技能的获得、智力的发展、品德的培养,同他们对这种情感的体验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每一个学生,都希望得到教师的爱,师爱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它能使学生感觉到教师的温暖,进而感受到集体和社会对他们的希望和信任,从而激励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和爱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第一尊重信任学生

尊重和信任是沟通师生情感的桥梁。尊重学生就是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他们的感情,就是要求教师有民主作风,允许学生独立思考,允许他们提出不同意见,切不可刺伤学生的自尊心。必须知道学生的自尊心特别强,他们对周围的人和事极为关切,别人对自己的褒贬议论非常敏感。教师稍重一点的话语都可以使他们激动和不安。所以,学生的自尊心,往往是促使个人克服缺点、发扬优良、积极进取的动力。爱护学生的自尊心,就是爱护他们前进的动力;而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就阻碍了学生的进步。爱护学生的自尊心,是教师高尚道德情操的表现,教师应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认真负责地评价学生的行为,和善平等地对待学生,决不能为了树立自己的威信而对学生采用讽刺、挖苦、变相体罚等侮辱人格的做法。陶行知曾告戒说: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尤其在处理偶发事件上,教师更应懂得不轻易怀疑学生,刺伤学生的自尊心。否则,就会影响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甚至可能导致更为严重的后果。

尊重信任学生是为师执教对学生应有的起码态度和行为。一个人只要执教为师都应该这样对待学生,如果做不到这一点,那就说明他缺乏基本的教师职业道德。当代伦理学告诉我们,在社会活动交往中,相互尊重,相互信任,这是人对人应有的基本行为准则。所以,教师尊重学生,信任学生,也只不过是人对人应有的基本态度和行为而已。即使不做教师,在社会生活中对他人也应这样,这是为人处事应有的道德修养,对我们教师来说更应如此。缺乏对学生的尊重和信任,不仅是一个能不能做好就是工作的问题,还是有没有一个为人、为师应有的道德问题。从这一基本的意义上讲,在教育活动中,教师对学生任何不尊重的态度和行为都是应该予以谴责的。因为这种态度和行为,没有把学生当作一个有独立人格尊严、有为人权力的人来看待,而是损害或践踏了他们为人的尊严和权利,是对学生人格的蔑视和对学生身心的伤害。一个教师如果对学生最基本的尊重信任都没有,他还能做好教育工作吗?他还配做教师吗?尊重信任作为对教师的基本要求,并不是要求教师放弃对学生批评教育的责任。如果是这样,那就变成了放任,尊重信任的要求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那就是可以批评教育,但不能侮辱学生的人格,不能蔑视学生应有的权利。蔑视或侮辱学生人格尊严和自尊,不仅是不道德的,而且会带来学生的畸形发展。因为在蔑视和侮辱成长的人难以有做人的尊严,既学不会尊重人,也不会自尊,心灵麻木,自尊丧失。这种情况更加说明不尊重学生、不信任学生的非道德性。

二、关心学生、爱护学生

教师爱学生就要了解学生、关心学生,处处为学生着想。教育家叶圣陶曾指出:作为一个教师,只把功课教好还不够,最重要的是关心健康成长。教师应该为学生的一生着想,要从多方面来培养他。如果教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心中无数,那就既不能从每个学生的特点出发,也不能很好地教育学生。所以了解学生和关心学生,是热爱学生的起点,是进行教育的重要基础。教师只有在思想上、学业上、生活上全面了解学生,关心学生,爱护学生,才能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因势利导地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

综上所述两种精神境界知识对热爱学生这中道德规范做一粗略的层次性分析,在教师对待学生的实际表现中存在着这样两种基本情况,但并不完全如此。现实中有的教师所表现出来的尊重和信任,并不是只出于基本的人道性,也含有一定的责任感。也有的教师对学生的关系和爱护仅仅处于人道性的同情和理解程度。有的教师虽然有一定的关爱学生的情感,但有时由于“恨铁不成钢”而对学生“宁给好心,不给好脸”,出现对学生不尊重信任的行为。因此,热爱学生这一道德规范所具有的精神境界还有待于进一步做伦理学生的探讨,这对于引导和评价教师的职业修养是非常重要的。

尊重信任学生与关爱学生虽有境界上的差异,但二者都是互相影响、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尊重信任学生也会被学生所尊重信任,进而容易使教师对学生产生关爱和情感、态度和行为。作为一个当代的人民教师,不仅仅要尊重信任学生,更应关心和爱护学生,应把二者很好的容为一体,在崇高的育人事业中展现高尚的精神境界。

相关文章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