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数学体验学习的论文 新课标理念下的“数学体验学习”
关于数学体验学习的论文 新课标理念下的“数学体验学习”
[内容摘要]《数学课程标准》使用了较多的“经历……的过程,获得……的体验(感受)”,可见,数学学习离不开个体的体验。学生需要在自主探究中体验“再创造”,在实践操作中体验“做数学”,在合作交流中体验“说数学”,在联系生活中体验“用数学”。
[关键词]新课标 体验 再创造 做数学 说数学 用数学
过去的数学教学是学生被动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过程,没有主体的体验。随着新课标带来的“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理念: 教师不是“救世主”,教师只不过是学生自我发展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而学生学习数学应当是以积极的心态调动原有的认知和经验,尝试解决新问题、理解新知识的有意义的过程。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在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体验。”所谓体验,从教育的角度看,是一种亲历亲为的活动,是一种积极参与活动的学习方式。 让学生亲历经验,不但有助于通过多种活动探究和获取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在体验中能够逐步掌握数学学习的一般规律和方法。教师要以“课标”精神为指导,用活用好教材,进行创造性地教,让学生经历学习过程,充分体验数学学习,感受成功的喜悦,增强信心,从而达到学习的目的。
一、自主探究——让学生体验“再创造”
新课程指出:教师对于教材的使用,更多地应该强调把教材作为课程资源来使用,根据自身实际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体现个性化的风格和特点,而不是生搬硬套地教教材。荷兰数学家弗赖登塔尔说过:“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把本人要学习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去进行这种再创造工作,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实践证明,学习者不实行“再创造”,他对学习的内容就难以真正理解,更谈不上灵活运用了。
例如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先出示数列2、4、6、8、……让学生猜想省略号所省略的内容,由此复习偶数的概念后问:“猜一猜什么样的数能被3整除?”学生受判断数的奇偶性影响,往往会做出“个位是3的倍数的数能被3整除”的猜想。教师随机出示问题:怎样用3、4、5这三个数字组成能被3整除的三位数,你是根据什么判定它能被3整除的?可能与什么有关?让学生独立思考后在小组交流自己的想法。有的学生说:我们组成的数是543,453,因为它们个位上的数字是3,能被3整除。有的学生马上反驳说:我们组成的345,435,534,通过计算,发现它们也能被3整除,但与个位上的数无关,可能与各位上数的和有关。以上同学说的对不对呢?此时,教师再提供材料让学生尝试、验证,再合作、交流,必定会发现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如果单纯地按照书本上的方法教学,学生的兴趣不浓,得到的知识也极之不牢固,更谈不上锻炼创新思维能力。
教师作为教学内容的加工者,应站在发展学生思维的高度,相信学生的认知潜能,对于难度不大的例题,大胆舍弃过多、过细的铺垫,尽量对学生少一些暗示、干预, 要创造条件让学生自己去研究、发现,在自主探究中体验,在体验中主动建构知识。
二、实践操作——让学生体验“做数学”
卢梭认为:“通过儿童自身活动获取的知识,比从教科书,从他人学来的知识要清楚得多、深刻得多,而且能使他们的身体和头脑得到锻炼。”皮亚杰指出:“传统教学的特点,就在于往往是口头讲解,而不是从实际操作开始数学教学。”“做”就是让学生动手操作,在操作中体验数学。通过实践活动,可以使学生获得大量的感性知识,同时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
如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课前我让学生自己准备平行四边形若干个,课堂上让学生分组合作进行剪、拼、移等活动,然后各小组交流、讨论后,归纳出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整个学习过程以学生的自主活动为主要方式,教师只是一个引导者、组织者。学生经过动手操作,用“割”、“补”、“拼”、“移”的方法来推导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再如“将正方体钢胚锻造成长方体”,为了让学生理解变与不变的关系,让他们每人捏一个正方体橡皮泥,再捏成长方体,体会其体积保持不变的道理。在学习圆柱与圆锥后,学生即使理解了其关系,但遇到圆柱、圆锥体积相等,圆柱高6厘米,圆锥高几厘米之类的习题仍有难度,如果让学生用橡皮泥玩一玩,或许学生就不会再混淆,而能清晰地把握,学会逻辑地思考。
三、合作交流——让学生体验“说数学”
这里的“说数学”指数学交流。《数学课程标准》 倡导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提出: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 因此,教师必须为学生充分合作搭建平等自由的对话平台,使每个学生都能在相互的讨论、交流、启发、帮助、协作中,各抒己见、大胆设想、大胆探索,从中发现不同的思路和方法。
如教学 “质数和合数”一课时,当学生掌握了自然数新的分类方法后,我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下面的数是质数还是合数?17,22,35,37,87,1,75632。 要求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分组讨论、交流。有的学生说:我是根据约数的个数来判断,质数只含有1和本身两个约数,而合数还含有其他约数。有的学生说:我先找出这个数的所有约数,然后再看它是质数还是合数。有的学生说:我认为还有一个更简便的方法,就是看这个自然数除了1和本身两个约数外,还有没有第三个约数,如果有第三个约数,就一定是合数。如;75632,它肯定有约数2,所以它一定是合数。…… 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充分地表达、争辩,既展示了学生的个性,又发展了学生的思维。
四、联系生活——让学生体验“用数学”
《数学课程标准》提倡:学生要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应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美国数学家波利亚曾说:“数学教师的首要责任是尽其一切可能来发展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可见学知识是为了用知识。因此在教学时,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精心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切实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如教学“圆的认识”后,我有意识地带领学生到操场上画圆。有的学生想到两个人用一根长绳画一个圆,有的想到全班人围一个圈画出一个圆。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解决“为何现实生活中车轮都做成圆的,而车轴都装在圆心上”这个实际问题。
再如教学“加、减法的简便运算”一课中,我提出了如下问题:老师有一张百元大钞和45元零钱,买了一件98元的上衣后,他剩下多少钱?怎样列式?想一想,老师会怎样付钱?营业员会怎样找钱?最后老师还有多少钱?学生都能回答:老师拿出100元给营业员,营业员找给他2元,老师最后的钱是45+2=47元。列式计算:145- 98=145- 100+2=47元,引导学生真正理解“多减了要加上”的规律。以此类推理解165–97、276+98、739+102、739-102等习题。掌握从中加、减法的简便计算。真正体会到:数学知识就来源于现实生活,数学知识能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总之,体验学习需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让学生在体验中思考,锻炼思维,在思考中培养、发展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相关文章
-
关于体验学习的论文 小学数学体验学习的认识与实践
-
关于学生的主体地位的论文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
数学课堂教学论文 浅谈新理念下的课堂教学
-
主体参与型关于的论文 设计有效的“主体参与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活动
-
美术新课标论文 浅析体验性学习
-
关于小学教材的论文 浅议新课改中小学数学教师与教材
-
关于合作学习的论文 数学教学中合作学习的初步尝试
-
关于新课标的探索 初尝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学的点滴
-
新课标下的小学数学学法指导论文
-
品德与社会课教学论文 关注学生体验促进有效学习
-
关于从教师课堂语言说起--反思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课堂教学
-
关于小学教学 数学课中的“预设”、“预设生成”与“非预设生成”
-
关于自主学习的论文 让语文课堂焕发生命活力
-
关于小学创新精神的论文 浅谈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创新精神
-
小学多媒体信息技术的论文 多媒体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的探究
推荐文章
-
教学反思论文 充分利用“错误”这一种教学资源
-
小学数学学科和信息技术整合的思考论文
-
关于如何对待上课“插嘴”的学生的方法
-
关于体验学习的论文 小学数学体验学习的认识与实践
-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改变数学教学模式的论文
-
关于数学体验学习的论文 新课标理念下的“数学体验学习”
-
会了我不想听的反思
-
小学数学教学 红花效应
-
数学思维 “曹冲称象”的启示
-
激活数学课堂的方法 运用电教媒体激活低年级数学课堂
-
关于新课程理念的论文 旧音符奏出新旋律
-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 数学生活化?生活数学化
-
培养幼儿观察月亮兴趣的教学方案
-
开开心心去上幼儿园
-
小宝宝体重过重怎么办,控制饮食很重要
-
[童话故事] 红螃蟹
-
十二、猪八戒吃西瓜
-
今天这堂语文课_小学生作文
-
个案分析
-
小班科学《白天和黑夜》数学教案反思
-
大班科学《快乐小鱼》教案
-
新能源照明led灯改装朋友圈文案35句
-
健康减肥代餐食品品牌朋友圈文案39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