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优秀论文 平衡生成性课堂的突围
小学优秀论文 平衡生成性课堂的突围
课堂需要突破,停止了突破,就停止了探索和发展。突破有起点,而无终点。在突破前进的路上,还需要不时地回过头来总结和反思所经历程,有时甚至还要回到原点(目标)上去。回到原点不是简单的回归,更不是倒退,而是在回到原点的过程中产生新的想象,寻求一种平衡,酝酿新的突破。“极高明而道中庸”从这个意义上说,平衡实质上是对事物本质的重新认识和准确把握,是课堂的深入和突破,是一种高明的境界。
当前,语文课堂尤其是生成性课堂,由于对“生成”本质理解偏颇,引导缺失智慧点化,曾使有些语文课堂步入迷茫甚至迈向极端,正需要寻求和把握平衡。
举一个课堂现象,以此来阐释生成性课堂的平衡。
【课堂现象】
小学语文第八册《五彩池》教学片断
教师引导学生欣赏了一组五彩池的图片,结合课文的描写,充分体味了五彩池瑰丽的色彩后。有一位学生突然提出了一个问题:“五彩池能游泳吗?”这一质疑引起了许多学生的议论,执教老师深感意外……
随后,教师鼓励了学生的质疑精神,并让全班学生进行了一番讨论。
师:你为什么会想到这个问题呢?
生:因为我看见五彩池的水很清、很漂亮,我想在里面游泳一定很舒服。
师:哦,你观察得真仔细。那么,游泳应该具备什么条件?
生:水要清、要干净。
师:对,也就是说要有卫生条件。除此以外你还想到什么呢?
生:爸爸说,不能一个人去游泳。
师:是呀,安全这一点很重要。现在请同学们再仔细读读课文,五彩池到底能不能游泳呢?
生:我认为不能,因为“池底生着许多石笋”,我看见过石笋,长长的、尖尖的,这样的池里游泳就会有危险,脚容易被刺破的。
生:五彩池根本不能游泳。文中说大的面积不足一亩,水深不到3米;小的呢,比菜碟大不了多少,水浅得用手指就可以碰到它的底。这样的池怎么能游泳呢?
生:(不少学生都情不自禁地在下面应和)是的!
师:你很会读书,大家同意他的观点吗?
生:同意!
师:(面对提问的学生)现在,你还想去游泳吗?
生:(不好意思地笑笑)不想。
师:还敢吗?
生:(学生用手摸着头,有点难为情地)不敢了。
【缘由聚焦】
初读这个案例,我颇感新奇,这样的教学亮点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既然萌生了,是有必要好好演绎一番的。可细细一琢磨,问题就出来了:案例中,我们并不否认学生在探究和交流中,弄懂了五彩池不能游泳的原因,通过引导也打消了学生想游泳的念头,师生都得到了认同和满意。不过,那么美的五彩池,形奇、水秀、环境美,学生想游泳也不失是一个真实的想法。然而,事实上如此奇丽的一个自然风景区有人游泳显然不妥,教师也充分意识到这一点的,尝试着通过对话让学生深谙其理。可教师引导后铭刻在学生心中的又是什么呢?不是美的向往,而是畏缩而无奈的回避——五彩池连游泳都不能,还有尖尖的石笋、石钟要刺破脚,这样的五彩池有什么好的?更值得质疑的是教师最后的补问,“你还想游泳吗?”“你还敢吗?”从学生的回答中也恰好证实了这一点。本来通过教学要让学生充分感受五彩池的美丽,并由此而产生赞叹、向往之情,何缘适得其反?
综观案例,我不禁要问:这是对生成性问题的科学建构吗?此类问题是否都如此讨论,才算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呢?人们在寻找原因的时候常会感到扑朔迷离,其实,教学目标就是这样的一个行为起点,我们在课堂行进中,有必要回到原点去寻求平衡,刷新突破。可当生成产生时,老师只想设法否定这种在他看来几乎是荒谬的想法,心中早已遗忘了教学目标,引导也就找不到一个有效的平衡点,导致语言文字的感悟和人文情怀失衡,课堂也由此步入迷途。
【策略探讨】
应用哲学平衡论认为:宇宙是一个自发、矛盾、有序循环的整体。整体中的矛盾双方都有首先趋向自身平衡的本性,矛盾的任何一方都不可能消灭对方而独立存在。对立面的存在有利亦有弊,事物发展的方向总是趋向综合的、最佳的动态平衡。从这一哲学观点来审视我们的语文课堂,课堂是一个充满活力的生命整体,处处蕴含着矛盾,其中生成与预设之间的平衡与突破,是一个永恒的主题。课堂生成伴随着预设而产生,有预设必成会有生成,两者相辅相成,任何一方都不可能离开对方而独立存在,生成对教学目标的达成有利亦也弊,所以,我们努力追寻着综合的、最佳的动态平衡。
一、放大生成 在插问追索中寻求平衡
我在新近发表的一篇题为《反思生成:让教学充满智慧的灵光》的文章中阐述道,生成是对教学过程生动可变性的概括,是对以往强调过程的预设性、计划性、规定性的一个重要补充和修正,它在课堂里是表现得那么的丰富多彩、不拘一格。当生成产生时,有一条十分重要,即直觉把握生成引导的有效性,眷注目标观照下对生成的价值追求。这种价值引导首先表现为对生成的放大处理,在插问追索中寻求平衡,实现新的突破。
上述案例中,当学生突发生成“五彩池能游泳吗?”时,教师鼓励学生的质疑精神,并让全班学生进行了一番讨论,对这一生成性问题作了放大处理,试图在追问中寻求平衡:现在请同学们再仔细读读课文,五彩池到底能不能游泳呢?从预设的起点看,“五彩池能游泳吗?”这个问题与本堂课的教学目标似乎关系不大,教师的追问生发,使得整个教学与目标相去更远。从师生对话和引导结果也不难发现,学生不但没有足够地去品味、涵泳文本语言,而且连最起码的、蕴含文中的人文情怀也从学生心中被刷除了。从这一现象透视分析,对生成作放大性处理前,首先要直觉把握有没有作放大处理的必要;其次要巧妙设计估测追问的角度和效度。再次不能不讲究引导的力度和深度,使生成的放大处理有理、有节、有效。案例中,老师顺着学生的质疑追问,看似没什么不妥,其实随着追问的深入,我们显然可以感到老师心中只想着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压根儿就忘了预设的教学目标,或者说也没意识到将生成的知识、思维、情感等如何有效地纳入到开放的教学目标中,导致预设与生成失衡,使生成引导步入误区。
当对生成作放大性处理时,我们有必要回到原点,观照预设的教学目标,精设追问点,在灵动的生成中预设;在即兴的预设中生成。在新的知识、新的想象、新的情感中寻求一种综合的、最佳的动态平衡,酝酿新的突破。
二、搁置生成 在委婉拒绝中寻求平衡
时下,确有不少语文教师像案例中的教师一样,盲目追求或者苛求在自已的课堂教学中出现生成的场面,仿佛不这样做,就是束缚学生的手脚、禁锢学生的思维,特别是一些比赛课、公开课。对此,我们不妨反问:医生手术前假如不制订精确的手术方案,能让复杂的手术顺利进行吗?因为课前的预设,课堂教学中学生就不能得到发展了吗?我认为,无论怎样,课堂教学都不能不讲究效率,生成性课堂教学资源的开发要适度,不能盲目追求课堂教学中的生成性。如果学生连基本的语言都没有了,又谈何生成?谈何所谓的无法预约的精彩?这样的精彩大可不要。从这一层面上看,生成有时需要搁置,在委婉拒绝中寻求平衡。
我们来看一个课例。课文的题目是《自已动手术》,讲的是抗日战争时期,陈毅同志的腿受伤并且伤口化脓了,为了不惊动大家,他把大腿绑在树上,自已用手挤压伤口,疼得脸色发白……课堂上,学生被陈毅同志英勇无畏的精神深深感动着。当老师进一步引导学生向陈毅学习时,一位学生却说:“我曾经听一位医生说过,挤压化脓的伤口是不科学的,这样挤压会把细菌和脓毒挤入血管。陈毅同志这样做是不对的。”对于这种与众不同的见解,教师先予以肯定,随后又因势利导告诉孩子:陈毅的这种做法虽然不科学,但这是由于当时战争环境所迫。如果条件允许,任何勇敢的行为都应该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我很欣赏教师的这种做法,面对学生提出的意外问题,他没有盲目引导学生挑战教材,而是肯定学生的质疑精神、鼓励学生的不同见解、保护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基础上,进行正面引导,搁置生成,寻求平衡,使教学因生成的搁浅而更加科学高效。
当对生成作搁置处理时,我们还是有必要再回到原点,去回应预设的教学目标。这样的搁置,看似失去了平衡,实则是寻得了真实的平衡,因为是它让教学更有效地向纵深推进。
三、缩小生成 在迂回突破中寻求平衡
生成是动态可变的。同一生成的内容,由于预设目标、生成目标的不同;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智慧的不同;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现状不同,所采取的引导策略也会不同,教学效果也就不一样。无论如何,关键是在引导生成的过程中,寻得一个最佳的平衡点,促成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从这一角度看,生成根据目标导向,既可作放大性处理,也可委婉搁置,还可以作缩小处理。所谓缩小,即是对生成进行有价值的控制和调整,避轻就重,避虚就实,小处着眼,大处着想,在迂回突破中寻求平衡。
《五彩池》教学,当学生提出“五彩池能游泳吗?”时,老师追问作放大性处理,但由于问题本身与目标相去甚远,加上老师也没能在第一时间找到一个有效的放大点,处理结果不尽人意。其实,这个问题可以委婉拒绝,搁置生成。当然也可以缩小处理,当教师下意识地问学生:“你为什么会想到这个问题?”学生回答“因为五彩池很美。”时,可以巧妙地将生发的重点落到“文中哪些地方写出了五彩池的美?”上,这样一来,将“五彩池能游泳吗?”这个与文本关系不大的问题,缩小成为一个与文本密切关联的生成点,引导学生从文中去寻美、读美、品美。那么是不是这样就可以回避“五彩池能游泳吗?”这个学生关注而期待的问题呢?不是的。当学生对五彩池的美有了充分感受,由衷赞叹它的美丽,进而迸发出向往之情的时候,教师不妨话锋一转,回到这个问题上去。“是呀,这么美的五彩池谁不想去游一游呢?那个比菜碟大不了多少的池当然不能游了,然而面积不足一亩,水深不到3米的那个池倒不妨试试。可是,同学们,那么美的池,那么干净的水,那么亮丽的自然风景区,你忍心去游泳吗?”我想这样引导的结果,学生会打心眼里更加喜欢、呵护五彩池,留在心中的不再是无奈的畏缩,而是无限美好的向往。这是一种平衡后的突破,更是一种突破后的升华。
所以,对生成作缩小处理的时候,我们还是有必要回到原点,去照应预设的教学目标,在有目标、有方向的引导中对生成作有效点化,不断地充实丰富预期的教学目标,实现平衡中的超越。
生成是动态可变、丰富多彩的,它伴随着预设而产生,在不同的应对策略下,对目标的达成有利亦有弊。生成性课堂需要寻求和把握平衡。表现在实践中,不要盲目追求生成,而应站在语言学习的高度,坚持语言学习的规律,不断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在进行实实在在的听说读写训练的同时,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质疑问难的精神,让母语学习为学生的生命成长奠基,把课堂教学中的生成性作为教学应该追求的一种境界,应当渗透的一种思想,而非一种实体性的内容,我们只能在学生接受、吸纳、运用、创生语言的基础上进行生成。
平衡是预设与生成的平衡,它是一种技术,也是一种智慧,更是一门艺术。说它是技术,因为它是长期实践积累的外显,是熟练了的教学技巧,离开了实践谈平衡,只能是纸上谈兵,画地为牢;说他是智慧,因为简单重复的实践产生不了智慧,即使有也不能有效地同化和顺应,只有那些积累了教学实践智慧的老师,才能灵动地驾驭平衡;说它是一门艺术,因为教学本身就是一门艺术,它总是不断地从遗憾走向遗憾,其间在不断地进行着从平衡走向突破,又从突破走向新的平衡的过程,从而使生成性课堂从突围中走向新的殿堂。
相关文章
-
小学科学教学论文 “弹性化”的科学实验教学预设向课堂生成力的转化
-
小学教学论文 让课堂在生成过程中涌动生命的活力
-
课堂教学相关论文 生成发展让教学涌动生命的灵性
-
课堂教学论文 有效生成富有灵性的一种召唤
-
关于学生的主体地位的论文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
小学思品教学论文 如何使思品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更成功
-
小学教师论文 我心中的课堂
-
小学教学论文 对“自主课堂”的设想和实践
-
小学课堂教学论文 让学生在辩论中共享
-
关于自主学习的论文 让语文课堂焕发生命活力
-
优秀小学数学论文 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
-
培养语言运用能力的论文 用任务推动英语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
关于激励性评价的论文 英语课堂教学中激励性评价的运用
-
小学阶段是英语教学论文 恰当运用电教手段、优化英语课堂教学
-
关于游戏在课堂中的应用的论文 游戏在小学英语课堂中的应用
-
主体参与型关于的论文 设计有效的“主体参与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活动
推荐文章
-
拼音教学 巧分y、i、yi与w、u、wu
-
教学语言对于学生表达能力的影响
-
课堂教学相关论文 生成发展让教学涌动生命的灵性
-
新课程教材论文 带着理念进课堂伴随反思出课堂
-
月光曲教学反思 对话价值引导下的生成
-
语文综合性学习探索论文
-
反思性教学思考 反思究竟为哪般?
-
关于小学作文的论文 小学生作文自改能力培养研究
-
小学优秀论文 平衡生成性课堂的突围
-
小学教师论文 重视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品质
-
语文教师论文 自主合作探究
-
关于阅读创新的论文 阅读教学创新能力的培养
-
宝宝营养相关:奶粉添加DHA和AA的对与错
-
怕死贪生
-
游公园
-
期望为什么会产生良好的效应?
-
小班音乐教案《闪烁的星星》反思
-
健康活动《杯杯乐》大班体育游戏教案
-
亲子教育宣传朋友圈文案36句
-
白酒营销销售朋友圈文案40句
-
为排球队员打气的激励朋友圈文案32句
-
个性搞怪的游戏名字462个
-
《凤弈》林景枫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