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首页 -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关于阅读创新的论文 阅读教学创新能力的培养

时间:2008-11-23 04:13:11 A+

关于阅读创新的论文 阅读教学创新能力的培养

关于阅读创新的论文 阅读教学创新能力的培养

阅读认识理论认为,阅读不是一个被动、机械地吸收课文里的信息的过程,而是积极主动地从课文里吸收各类信息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头脑里储存的相似模块各不相同,因而即使是同一篇课文,其认识和感受也不会是相同的。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学科优势,在组织学生进行的语言实践活动中,给学生留下广阔的空间,使语文阅读教学成为培育儿童创新能力的一片沃土。

一、破除思维定势,启迪学生创新思维

思维定势是妨碍学生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最大障碍。为此在阅读教学中应鼓励学生多向思维、求异思维、逆向思维、发散思维、聚合思维等,力求求异求新。

1、多向探求,多向思维。根据课文特点,引导学生多角度、多方向、多起点、多层面去思考问题,提出不同的答案。所谓“多向”指从过去、现在、未来、已知、未知、动态、静态、顺向、逆向等方面进行的发散性思考。如在教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时,引导学生理解鲁迅先生说的话:你想,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就可以这句话作为问题的思考起点,进行质疑:“这句话可以从哪几个角度来思考?”①从字面上看,这句话是什么意思?②从语言来看,说这句话时,鲁迅先生的心情是怎样的?③从上下文来看,这句话揭露了什么?表现了什么?④从表达手法来看,“四周围黑洞洞的”指的是什么?谁会“碰壁”?为什么要这么说?⑤从说话对象来看。面对一个孩子纯真的发问,鲁迅先生能将反动派对他的迫害,明明白白地告诉他吗?用什么办法可以让他意会呢?⑥从时代背景来看,这句话有什么特殊含义?如此发问,学生理解这句话就有了一种多侧面、多方位的思维出发点,能激发他们在理解语言上表达一些新颖、独特的见解。

2 变果为因,逆向思维。在阅读教学中,做到“逆向求异”“正中求反”,即对现成结论不迷信、不盲从、不唯上、不唯书、不唯众,敢于反其道而思之。纠正学生对各种事物功能的固定认识,消除思维上定势的负面效应,克服思维惰性、破除传统上的因袭理念,引导学生从新的角度去重新思考、分析。如在教学《落花生》的点睛之笔:“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了。”时,在充分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以及作者托物言志、以物喻人的写作匠心独运所在之后,可引导学生作逆向性思考:“做一个既讲体面又对社会作出贡献的人有什么不好?”这样反思能赋予文章以新的意义。这种逆向思维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3、寻找联系,变通思维。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用多种方法去寻找联系,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在教学《我的战友邱少云》时,让学生谈一谈学了这课的感受。如果受思维定势的影响,学生往往把注意力集中于“邱少云被火烧时是怎样做的”“我看着邱少云被火烧时心情怎样?”的结论上。这样,势必大同小异。可引导学生就材料所提供的信息进行辐射思维,由此及彼地展开联想。如追忆联想邱少云的童年,接近联想志愿军战士,相似联想黄继光等英雄,对比联想美帝国主义……如此,学生运用寻找联系的方法,培养了思维的变通性。

4、大胆假设,求异思维。在阅读教学中,以求异思维的方式来关注现象之间的差异,激发学生在多种思路的比较之中,选择一种富有创造性的异乎寻常的新思路来思考问题。如教学《跳水》,就可这样质疑:“要解决这个矛盾,还可以用什么方法?”启发学生用求异思维来思考问题,学生思维激活后,众说纷纭、方法各异。接着引导学生从众多的方法中寻找最佳答案,得出只有让孩子跳水才是最好的方法的结论。

二、提倡阅读争辩,唤醒学生创新意识

创造心理学认为,学生间对不同见解的争辩,是创造力发展的激素。

课堂上,学生对同一问题的认识有差异,有差异,就可能有争辩,有争辩,学生的主体意识就会增强,个体潜能就能得到尽情的发挥,有个性才有创新。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应经常鼓励学生发问、争辩。如教学《赤壁之战》一文,讲到曹操用“铁索连船”这一决策的利弊时,大多数学生认为“弊大于利”,无形中感到曹操很笨。有几位同学提出:曹操是个有雄才伟略的军事家,原先的分析太片面,认为“利大于弊”。由此,一场小型的课堂辩论赛展开了。反方理由有二:①铁索连船是根据曹军的实际情况作出的决策,不连船。曹军会晕船,永远过不了江;②冬天东南风罕见,火攻机会很小,铁索连船可以增加曹军战斗力。经过一番面红耳赤的唇枪舌剑后,大家终于达成一个“新”的共识:铁索连船有利也有弊,是利大还是弊大,关键在于曹操能否小心谨慎,注意风向,扬长避短。这节课的唇枪舌剑,不仅使全班同学得到一次很好的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而且还产生了一些创新的见解。

三、开启想象翅膀,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想象的对象可以是现实生活中已有的、但个人尚未感知过的事物的新形象,也可以是现实生活中尚未有过,还有待创造的事物的新的形象。所以想象具有创新的特征与内涵。在阅读教学中,凭借教材的想象因素,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翱翔于想象王国,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其意义无疑是重大的。

教材的想象因素主要指填补文章的空白处、读后写、改写课文、将课文概括部分写具体等等。如在教学《将相和》一文时,教师质疑:廉颇到蔺相如府上负荆请罪,两人的对话课文没有写出来,大家想一想,他们各会说些什么?于是,一位同学通过自己想象的情景,生动地把两人可能说的什么话都说了出来。这位同学的发言刚一结束,同学们个个畅所欲言,创造的火花不断闪现。

又如某些课文中言尽而意未尽的材料,也可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续写故事的多种结局,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如教学《凡卡》一文,就可这样设计疑问:凡卡的信,他爷爷能收到吗?他的信如果落在鞋店老板手里后,其命运又会怎么样?凡卡如果逃了出来,是流浪还是去找爷爷?通过这些疑问的启发,扩展学生的思路,学生的创新能力定将大大提高。

作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沃土——阅读教学,有着其得天独厚的条件。所以,一定要在实现阅读教学最优化的同时,着力启迪学生创新思维,唤醒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相关文章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