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什么课堂课文解析笔记
我是什么课堂课文解析笔记
1、我是什么课堂课文解析笔记
我是什么课堂课文解析笔记
主要内容:
本文是一篇科学短文,以第一人称我的叙述方式,以朴实而生动的语言,讲述了水的变化及其利与害,并告诉我们只有合理地利用,水才能造福于人的道理。
自然段及段落大意:
全文共5个自然段。
第1自然段:水变成汽、云的不同形态。
第2自然段:水变成雨、冰雹、雪的不同形态。
第3自然段:水在池塘、小溪、江河和海洋的情况。
第4自然段:水给人们带来的利弊。
第5自然段:用问句的方式与课题照应,并激励读者找到答案。
词句赏析:
1.有时候我很温和,有时候我却很暴躁。
有时候有时候说明了我变化无常,温和和暴躁都是我的特点。这句话概括地说明了水既能给人们带来好处,也能给人们带去灾难。
2.平常我在池子里睡觉,在小溪里散步,在江河里奔跑,在海洋里眺舞、唱歌、开大会。
朗读这一段时,如读平常我在池子里睡觉时,声音较轻;读在小溪里散步时,声音舒缓。睡觉散步奔跑跳舞唱歌开会这些拟人化的词,写出了水在池子、小溪、江河、海洋里的不同状态。
课文重难点探究:
1.白衣服黑衣服红袍分别指的是什么?
白衣服黑衣服红袍分别指的是白云乌云和晚霞。
2.我在空中会发生哪些变化?
我在空中越升越高,体温越来越低,会变成了无数雨、冰雹、雪。
3.我对人类做了些什么?
我对人类既作出了贡献,有时也给人类带来灾害。
4.我在温和和暴躁的时候分别做了什么?
我在温和的时候做过许多好事,灌溉田地,发动机器,帮助人们工作;我在暴躁的时候做过许多坏事,淹没庄稼,冲毁房屋,给人们带来灾害。
5.我是怎么变化的?
遇热 升到空中 连成一片 遇冷
我 汽 无数极小极小的点儿 云 雨、冰雹或雪
2、我是什么课堂笔记课文重难点探究
我是什么课堂笔记课文重难点探究
1.白衣服黑衣服红袍分别指的是什么?
白衣服黑衣服红袍分别指的是白云乌云和晚霞。
2.我在空中会发生哪些变化?
我在空中越升越高,体温越来越低,会变成了无数雨、冰雹、雪。
3.我对人类做了些什么?
我对人类既作出了贡献,有时也给人类带来灾害。
4.我在温和和暴躁的时候分别做了什么?
我在温和的时候做过许多好事,灌溉田地,发动机器,帮助人们工作;我在暴躁的时候做过许多坏事,淹没庄稼,冲毁房屋,给人们带来灾害。
5.我是怎么变化的?
遇热 升到空中 连成一片 遇冷
我汽无数极小极小的点儿 云 雨、冰雹或雪
3、在牛肚子里旅行课堂课文解析笔记
在牛肚子里旅行课堂课文解析笔记
主要内容:
本文主要写蟋蟀红头被牛吃进了肚子里,它的朋友青头鼓励它抓住机会,在牛反刍的时候逃出来。红头在青头的鼓励下坚持不放弃,终于想办法在牛打喷嚏的时候逃了出来,经历了一场惊险的旅行。
段落大纲:
全文共21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7)红头与青头玩捉迷藏游戏,红头悄悄地躲进草堆里,却被一头大黄牛吃草是卷进了嘴里。
第二部分(819):写红头在青头的鼓励和帮助下,经过艰难历程,终于从牛肚子里逃了出来。
第三部分(20、21):写红头感激青头,青头笑着安慰红头。
词句赏析:
1.有两只小蟋蟀,一只叫青头,另一只叫红头。它们是一对非常要好的朋友。
非常要好点出两只小蟋蟀之间的关系,说明它们之间的感情很深厚。
2.红头向周围看了看,悄悄地躲在一个草堆里不作声了。
红头默不作声地躲着,不易被发现,为下文被大黄牛卷进嘴里埋下了伏笔。
3.正在这时,一头大黄牛从红头后面慢慢被大黄牛卷到大黄牛嘴里了。
从做梦也没有想到突然没有来得等词句中,可以知道事情发生得太突然了,红头根本来及躲开。
4.我被牛吃了正在它的嘴里救命啊!救命啊!
省略号表示说话断断续续,写出红头在牛嘴里的紧张。两个救命啊表现出了红头的焦急和害怕。
5.青头大吃一惊,它一下子蹦到牛身上青头就给摔倒地上了。
句中扫摔两个动词非常生动,前者写出牛尾巴的大与有力,后者写出了蟋蟀的小与轻。
6.可是你说这些对我有什么用呢?红头悲哀地说。
悲哀写出了红头被吞金牛肚子里后以为自己快要死了而自暴自弃的心理。
7.这时,青头爬到牛鼻子上,用它的身体在牛鼻孔里曾来蹭去。
这是对青头的动作描写,青头很机智,但是,这个动作也是很危险的,可是为了救朋友,青头毫不犹豫地这样做了,可见它们之间感情深厚!
8.红头看见自己的朋友,高兴得流下了眼泪:谢谢你
高兴一词写出了红头的激动,与前面的焦急、难受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谢谢你点明了红头对青头的感激之情。此时,红头深知:没有朋友的帮助,自己是永远无法出来的。
9.青头笑眯眯地说:不要哭,就算你在牛肚子里作了一次旅行吧!
笑眯眯一词写出青头救出红头后的快乐与欣慰。作了一次旅行既与题目遥相呼应,又表现出青头的幽默风趣。
课文重难点探究:
1.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作者按照事情发展顺序写的,先写事情的起因:红头在和青头捉迷藏时被大黄牛吞进肚子里,再写事情的经过:青头一边鼓励安慰好朋友一边运用自己丰富的知识利用牛反刍的机会终于想办法在牛打喷嚏的时候逃了出来。
2.红头是怎样跑到牛肚子里的?
青头和红头正在草堆里捉迷藏,红头躲进草堆里,一头大黄牛低下头吃草,红头没来得及跳开意外被大黄牛吃到肚子里。
3.青头是怎样帮助朋友脱险的?
青头运用自己丰富的知识,先是让红头躲开大黄牛的牙齿,然后告诉红头牛有四个胃,让红头利用牛反刍的机会再一次回到牛的嘴里,最后它在牛的鼻孔里蹭来蹭去,让牛打喷嚏,这样把红头喷出来。这样红头就得救了。
4.红头从被大黄牛吃草时卷到嘴里到被救出来,心情发生了什么变化?
红头刚被卷进牛嘴里时,非常着急、害怕;被吞进牛肚子里后以为自己必死无疑感到悲哀;最后在青头的鼓励下变得坚强起来,按照青头的嘱咐努力保持清醒;从牛嘴里逃出来以后,非常高兴、激动,十分感激青头。
4、月迹课文解析笔记
月迹课文解析笔记
主要内容:
本文记叙了一家的几个孩童中秋夜追寻月亮的过程,描绘了皎洁的月色和到处映现出月亮的景象,表现了孩童奇特敏锐的想象,也表现出对美,以及美好生活的向往。
脉络梳理:
全文共24段,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写孩子们看到的镜中之月。
第二部分(第323自然段):写孩子们和奶奶在院子里观月议月、到河中寻月的过程。
第三部分(第24自然段):写我们在沙滩上看月。
词句赏析:
1.我们这些孩子,什么都觉得新鲜,又常常什么都觉得不满足。
在孩子们的眼里,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那么新鲜好玩,他们对任何事物都充满好奇,心里有无数个为什么,总想打破砂锅问到底,所以,对孩子们来说,什么都是新鲜的,什么都让他们觉得不满足。
2.我们看时,那竹窗帘儿里果然有了月亮只留下一个空镜,一个失望。
溜长了腿的爬等词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月亮的调皮可爱。款款地形象地写出了月亮的柔美、优雅。渐渐地慢慢儿形象地写出了月亮冉冉升起,由亏转盈再由盈转亏,最后消失的形态变化美。
3.我们便争执起来,每个人都说月亮是属于自己的。
我们争执是因为都希望月亮属于自己。这说明人人都喜欢追求美好事物,都希望自己拥有一份美丽,从中可以体会到我们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之情。
课文重难点探究:
1.你如何理解噢,月亮竟是这么多:只要你愿意,它就有了哩。这句话?
月亮只有一个,可在儿童眼里,处处都有月亮。生活中不缺少美,而缺少发现美的眼晴,只要你愿意去发现,美无处不在。
2.奶奶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奶奶对生活充满激情,是一个童心未泯的人。同时,奶奶也是一位高明的教育家。她注重引导孩子们关注外界,探索自然,善于调解孩子们之间的矛盾,善于引导孩子们发现美、感受美。她是文章中的关键人物。中秋之夜,她给孩子们讲述美好的神话故事,她引导孩子们赏月、寻月,最终让孩子们得到了心理上的最大满足,从而揭示了文章的主旨。
3.文章为什么要以月迹为标题?
月迹可以理解为月亮的变化轨迹,也可以理解为月亮在孩子心中留下的美好印迹。寻月的过程就是寻找美的过程。
5、影子课堂课文解析笔记
影子课堂课文解析笔记
主要内容:
本文是一首以生活现象为题材的儿歌,运用拟人和比喻的手法,写出了影子和人形影不离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影子的喜爱之情。
自然段及段落大意:
全文共2个小节。
第1小节:写了影子常常在我前后,像一条小黑狗。
第2小节:写了影子不离我左右,是我的好朋友。
词句赏析:
1.影子在前,影子在后,影子常常跟着我,就像一条小黑狗。
前、后交代了影子出现的位置。影子是黑色的,犹豫光的方向不同出现在人的不同位置,就像我们常见的小狗一样,所以作者这里把影子比作了一条小黑狗,既写出了它的颜色,又写出了它的调皮,同时表达了我对影子的喜爱之情。有光的地方就会有影子,作者用常常跟着我来说明影子和我的关系密切,生动形象。
2.影子在左,影子在右,影子常常陪着我,它是我的好朋友。
左、右同样交代了影子出现的位置。一个陪字赋予了影子人的特性,它是我的好朋友写出了影子与人相伴相随,形影不离的特点。
课文重难点探究:
影子为什么会有时在前、有时在后、有时在左、有时再右?
影子会随着光的移动变幻方向。太阳在前时,影子在后;太阳在后时,影子在前;太阳在左时,影子在右;太阳在右时,影子在左。
6、一只窝囊的大老虎课堂课文解析笔记
一只窝囊的大老虎课堂课文解析笔记
主要内容:
本文讲述了我小学时,在一次班级演出时上台扮演一只大老虎的故事,具体描写了我在排练和表演时的经历。
脉络梳理:
全文共21段,可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写我渴望上台表演。
第二部分(第315自然段):写排练的具体情况和我的感受,
第三部分(第1619自然段):写我演出的情况。
第四部分(第20、21自然段):写我演出失败后寻找失败的原因。
词句赏析:
1.不会豁虎跳算什么老虎。他撇了撇嘴。
撇了撇嘴表现出那个小朋友对我的不满意,他有点看不上我。
2.真没想到,事到临头还会出现危机。我看着老师的脸,就怕她改变主意。
表现了我对这次机会的珍惜,我生怕自己会因为不会豁虎跳而被老师换掉,失去这次得之不易的表演机会。
3.老师真是个通情达理的好老师。
写出了老师不但没有撤换我,反而耐心教我如何演老虎的样子。表达了我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4.后来呢?后来我上动物园总要去看看老虎,想看看老虎是怎么豁虎跳的。
这个设问句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引出下文我寻找表演失败的原因和 我 的疑惑。
课文重难点探究:
1.我为什么像参加表演?
我没在台上露过面,想尝尝大家都看着我、给我鼓掌是什么味道。
2.在排练中我遇到了哪些问题?
我表演的老虎要套上老虎皮,脸露不成了;而且我不会豁虎跳,担心老师会换掉自己。
3.我一直觉得自己演砸锅了而不开心,我真是一只窝囊的大老虎吗?
我认真表演,赢得了哄堂大笑,说明表演是有趣的、生动的。所以说我不是一只窝囊的大老虎,而是一只有趣的大老虎。
7、一块奶酪课堂课文解析笔记
一块奶酪课堂课文解析笔记
主要内容:
本文讲述了蚂蚁队长召集小蚂蚁们搬运奶酪时,不小心拽掉了奶酪一角。最终蚂蚁队长战胜了自己想偷嘴的心理,命令最小的蚂蚁吃掉了奶酪渣的故事。
段落大纲:
全文共13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3):总写蚂蚁队长对搬运粮食的蚂蚁下令不许偷嘴,自己也不例外。
第二部分(412):面对一块奶酪渣的诱惑,蚂蚁队长以身作则,遵守纪律,让最小的蚂蚁吃掉了那块奶酪渣。
第三部分(13):蚂蚁们干劲更足,终于把奶酪搬回了洞里。
词句赏析:
1.蚂蚁队长集合好队伍,向大家宣布:今天搬运粮食,只许出力,不许偷嘴。谁偷了嘴,就要受到处罚。
在搬运粮食之前,蚂蚁队长向大家宣布禁令:严禁偷嘴,否则会受到处罚。只许不许写出了蚂蚁队长的威严和蚂蚁家族的纪律的严明。
2.一只小蚂蚁在队列里嘀咕:要是偷嘴的是您呢?蚂蚁队长说:照样要受处罚。
嘀咕指小声说,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蚂蚁的好奇心。蚂蚁队长的回答让我们感受到了它的以身作则,为下文埋下伏笔。
3.就在这时,蚂蚁队长发现了只好叫来七八只小蚂蚁当助手。
这句话写出了奶酪很大。只好一词用得非常准确,既说明了蚂蚁队长的无可奈何,也强调了奶酪的大。
4.奶酪多诱人啊!抬着它,不要说吃多强的纪律性啊!
这几个句子作者聚焦奶酪,很香,很诱人,以此反衬出小蚂蚁为集体利益禁受住美味的诱惑,说明他们很有毅力、纪律性很强。
5.盯着那一点儿掉在地上的奶酪渣七上八下,只好下令:休息一会儿!
这里是对蚂蚁队长的心理描写,写出面对这点奶酪渣蚂蚁队长左右为难,不知道该怎么办。
6.家依旧不动,眼睛望着别处,心却牵挂着那一点儿奶酪渣。
依旧牵挂等词语都能看出小蚂蚁们想要吃奶酪的心思。
7.这时,奶酪旁边只有蚂蚁队长,他偷个嘴,谁也看不见齐步走!
这里强调了蚂蚁队长内心的挣扎,如果偷偷吃掉,作为蚂蚁队长,大家也不会正面指责它,但是这样就违反了自己提出的禁令,自己会在蚁族面前失去威严。这里写蚂蚁队长犹豫、挣扎的过程(低嗅看得出蚂蚁队长有多么想吃奶酪渣),使人物形象变得更加鲜明生动。
8.大家又干起活来了,劲头比刚才更足,奶酪一会儿就被搬进洞里去了。
这里是动作描写,蚂蚁队长严于律己的举动起到了榜样的作用,也鼓舞了其他蚂蚁。
课文重难点探究:
1.蚂蚁们为什么争先恐后的搬运粮食?
蚂蚁们听到蚂蚁队长说要和大家一起遵守规则,不搞特权,他们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
2.蚂蚁队长为什么两次下了同样的命令?他想干什么?
蚂蚁队长第一次下命令是想让蚂蚁们离开,自己吃了这点儿奶酪渣,因为他实在抵制不了美食的诱惑。可是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他改变了自己的想法,决定把这点儿奶酪渣留给年龄最小的蚂蚁吃。从这里可以看出蚂蚁队长具有抵制诱惑的勇气,能够以身作则,也反映了蚂蚁队长关爱弱小的品质。
3.联系全文,谈谈蚂蚁队长面对奶酷渣时的心理活动。
当奶酪渣掉在地上时,蚂蚁队长想:丢掉,实在太可惜;趁机吃掉它,又要违犯不许偷嘴的禁令。蚂蚁队长心中一时无法抉择,于是心烦地让蚂蚁们消失在草丛中。独自面对奶酪渣的蚂蚁队长此时偷偷吃掉便不会被发现,但是最后蚂蚁队长决定:让年龄最小的蚂蚁吃掉它。
8、一封信课堂课文解析笔记
一封信课堂课文解析笔记
主要内容:
这篇课文写的是小女孩露西给爸爸写信的事。露西前后写了两次,第一次信的内容很伤感;第二次在妈妈的感染下,露西在信里告诉爸爸,她们在家生活得很好。两封信都表达了露西对爸爸满满的爱意和浓浓的思念。
段落大纲:
全文共14段,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露西想给爸爸写一封信的原因。
第二部分(第25段):第一次写信,露西给爸爸报告了家里的坏消息后觉得自己写得不好,将信揉成一团。
第三部分(第614段):在妈妈的提醒下,露西重新写信,她给爸爸报告了家里的好消息,并抒发了对爸爸的思念之情。
词句赏析:
1.妈妈还在厂里,露西早早回到家。她打开空调,又洗了一些土豆,削好后放在锅里。
爸爸不在家,露西帮妈妈做一些家务活,可以看出露西是一个懂事的好孩子。
2.亲爱的爸爸,露西写道,你不在,我们很不开心。以前每天早上你一边刮胡子,一边逗我玩。还有,家里的台灯坏了,我们修不好。从早到晚,家里总是很冷清。
从这段话中,可以读出露西对爸爸满满的爱与思念。
3.那我们一起重新写吧!说着,妈妈在她身旁坐下来。
这句话运用了语言和动作描写,可以看出妈妈非常细心,也很疼爱露西。
课文重难点探究:
1.露西为什么想给爸爸写一封信?
因为爸爸出国了,要过半年才能回来,露西想念爸爸。
2.露西为什么把自己写给爸爸的信揉成一团?
因为她认为自己写得不好。
3.露西为什么高兴得叫了起来?
露西之前不知道下个星期天要去看电影,听到妈妈这么说,她很吃惊,很开心,所以高兴得叫了起来。
9、雪地里的小画家课堂课文解析笔记
雪地里的小画家课堂课文解析笔记
主要内容:
本文是一首融儿童情趣与科普知识为一体的儿歌,诗句节奏鲜明,音调和谐。富有童趣。课文设置下雪的环境,采用拟人的手法,运用形象的比喻,根据几种小动物踩在雪地上的脚印来介绍它们脚的形状特征,以生动活泼的儿歌语言讲述了一群小画家在雪地上画画的事。
词句赏析:
1.下雪啦,下雪啦!
开篇第一句告诉我们故事发生在下雪的时候,连用两个啦,一个感叹号,表达了小动物们看到下雪时的高兴心情。
2.小鸡画竹叶,小狗画梅花,小鸭画枫叶,小马画月牙。
这一句把小动物踩出来的小脚印说成画,形象生动地展现了小动物快活的样子,它们跑来跑去,留下了一串串的脚印,成了一幅画卷。
3.不用颜料不用笔,几步就成一幅画。
画家画画需要笔,两个不用告诉我们文中的小画家仅仅用爪子,在雪地上跑来跑去(它们走过雪地,脚印留在雪地上),就成了一幅美丽的画。
课文重难点探究:
1.这一群小画家指的是谁?
小鸡,小鸭,小狗,小马。
2.小画家们分别画了些什么?
小鸡画竹叶,小狗画梅花,小鸭画枫叶,小马画月牙。
3.它们为什么能画出那么漂亮的图画呢?
因为小动物爪子形状就很好看,所以画出来的画就很漂亮。
4.青蛙为什么没参加?
因为青蛙冬天要冬眠。
10、现代诗二首课堂课文解析笔记
现代诗二首课堂课文解析笔记
主要内容:
《秋晚的江上》描写了秋江傍晚,余晖浸染的绚丽荣景,表达了作者无比喜悦的心情。
《花牛歌》则描绘了一幅花牛在草地上闲暇惬意的生活图景,表现了小花牛的活泼、可爱。
脉络梳理:
《秋晚的江上》
第1节:写鸟儿倦了,但还是驮着斜阳回家。
第2节:写鸟儿一翻翅膀,夕阳的余晖点染了江面,头白的芦苇变成了红颜。
《花牛歌》
第1节:花牛坐在草地上,压扁了一穗剪秋罗。
第2节:花牛在草地里睡觉,天上白云悠悠。
第3节:花牛甩动小尾巴在草地里散步。
第4节:太阳落山了,花牛还在草地里做梦。
词句赏析:
1.归巢的鸟儿,尽管是倦了,还驮着斜阳回去。
归鸟倦了,这是诗人的想象,同时也是诗人情感的移入。鸟倦实际也是人倦。
2.双翅一翻,把斜阳掉在江上;头白的芦苇,也妆成一瞬的红颜了。
鸟翻双翅,抖落斜阳,这种夸张的描写体现了鸟摆脱重负、追求自由的精神。通过妆和红颜二字,把芦苇拟人化了,给全诗平添了一些情趣与生气。
3.花牛在草地里走,小尾巴甩得滴溜溜。
花牛一边走一边飞快地甩着小尾巴,表现出了它愉悦的心情,滴溜溜一词形象地写出了小花牛的活泼、可爱。
课文重难点探究:
1.《秋晚的江上》这首诗描绘的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碧空清江、倦鸟归巢、夕阳西下、芦苇在夕阳的映衬下变得格外漂亮的画面。
2.怎样理解《秋晚的江上》中的鸟儿和斜阳?
鸟儿代表人,斜阳可以理解为人要做的事。一开始,鸟儿背负着重担(斜阳)努力飞行,面当完成任务(抖落斜阳)时,眼前一片红色,此时鸟儿该多么高兴、轻松啊。
3.《花牛歌》这首诗表面上写花牛,其实是在告诉我们什么呢?
其实是在告诉我们要珍惜美好自由的生活,珍惜时间,不辜负青春。
11、蟋蟀的住宅课堂课文解析笔记
蟋蟀的住宅课堂课文解析笔记
主要内容:
本文通过描写蟋蟀住宅的特点和建筑住宅的过程,表达了对蟋蟀建筑住宅的才能和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的赞美之情。
脉络梳理:
全文共9段,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蟋蟀的有名不光由于它的歌唱,还由于它的住宅。
第二部分(第26自然段):写蟋蟀住宅的选址及住宅内部和外部的特点。
第三部分(第79自然段):写蟋蟀的住宅是怎样建成的。
词句赏析:
1.居住在草地上的蟋蟀,差不多和蝉一样有名。它的出名不光由于它的唱歌,还由于它的住宅。
这是文章的开头,非常简练,直接点明蟋蟀有名的原因,其一就是它的住宅。这样写的好处是直奔主题,突出重点。
2.蟋蟀和它们不同,不肯随遇而安。
随遇而安是指适应周围的环境,不论环境如何都能满足。对于一般的昆虫来说,只要能找到一个临时隐蔽的藏身之地就满足了,而蟋蟀却不同,它不愿利用现成的洞穴,而是慎重地择址,自己一点一点地挖掘。这是法布尔发现的蟋蟀与别的昆虫的不同之处。这句话也照应了课文的题目,让读者知晓为什么把蟋蟀的藏身洞穴称为住宅。
3.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
作者巧妙地把蟋蟀发出的声音比喻为弹琴,又将蟋蟀洞穴门口的平地称为平台,让读者感到这座住宅的设计是很讲究的,它不仅能藏身栖息,而且还具备休闲娱乐的功能劳动之余,四周静悄悄之时,住宅的主人操琴弹奏,享受生活的乐趣。这种形象的语言也反映了作者对昆虫的特殊感情。
4.不大一会儿,它又进去继续工作。我一连看了两个钟头,看得有些不耐烦了。
我一连看了两个钟头不耐烦了,与蟋蟀还在继续工作形成对比,突出了蟋蟀工作有耐心、能吃苦的特点。
课文重难点探究:
1.蟋蟀住宅的外部和内部的特点分别是什么?
外部朝阳、隐蔽、干燥、平坦;内部简朴、清洁、干燥、卫生。
2.联系全文想一想:哪些地方体现出了蟋蟀和它们不同,不肯随遇而安?
蟋蟀精心选择住址,把巢穴选在向阳的地方,门口有草丛掩盖;巢穴是它一点儿一点儿挖掘的,没有半点儿马虎。等巢穴挖好了,它还会随着天气和身体变化不断地改进巢穴。可见,蟋蟀对自己的巢穴要求多么高,不像其他昆虫那样随便找个巢穴就住下来。
3.为什么作者说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
蟋蟀把巢穴建在向阳的地方,最多有九寸深,且排水优良,可见蟋蟀是很有智慧的。它的巢穴虽小,但是靠它那柔弱的身体建成的,用来施工的工具仅仅是细弱的前足、钳子和后腿,这与要完成的扒土、搬土块、推土、铺土、整修等工程相比,是多么大的反差!所以对蟋蟀来说,这不能不说是一个伟大的工程。
12、我的“长生果”课文解析笔记
我的长生果课文解析笔记
主要内容:
本文主要回忆了作者少年时代的读书生活,阐明作者读书的特有感受以及读书对自己的影响,表达了作者对书的浓厚情感和对阅读的热爱。
脉络梳理:
全文共14段,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开篇点题,说明书对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性。
第二部分(第27自然段):回忆了我少年时代酷爱读书的几件事以及读书给我带来的回报。
第三部分(第814自然段):作者回忆了两次成功的习作经历,以及自己从中悟出的道理。
词句赏析:
1.渐渐地,连环画一类的小书已不能使我满足了有几百册图书!
绿洲是沙漠中有水草的地方,是可以让饥渴的旅人畅饮的地方。作者已经不满足于看连环画,她像个在沙漠中寻找水源的旅人,而文化站无异于一块绿洲。把小镇的文化站比作绿洲,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非常爱读书,书已经成为她生命中的一部分了。
2.于是,我又悟出了一点道理应该是自己呕心沥血的创造。
这一点道理指的是作文应该表达真情实感,有感而发,以情感人,开始时离不开模仿和借鉴,慢慢习得一些方法,但只有浸透着自已心血和汗水的创造,才能打动人心,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课文重难点探究:
1.阅读大部头小说让我养成了怎样的习惯?有什么作用?
阅读大部头小说让我养成了做笔记的习惯:记书中优美的词语,记描写的精彩段落。做笔记锻炼了我的记忆力,也增强了我的理解力。
2.从课文中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作者酷爱读书?
作者酷爱读书的描写贯串文章始终:看被孩子们叫作香烟人的小画片时的津津有味,看连环画时的废寝忘食,读文艺书籍时的不求甚解,读大部头小说时的着迷。从这些地方可以看出作者酷爱读书。
13、太阳课文解析笔记
太阳课文解析笔记
主要内容:
这是一篇科普文,运用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等说明方法,向我们介绍了太阳的特点以及太阳与人类的关系,让我们懂得了太阳的重要性,激发了我们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脉络梳理:
全文共8段,可分为二部分。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介绍了太阳远、大、热的特点。
第二部分(第48自然段):说明了太阳和人类的密切关系。
词句赏析:
1.有这么一个传说:古时候地面上才不那么热了。
这里的传说,指的是后羿射日这个神话传说。课文以神话传说开头,一是为了吸引读者,二是针对这个传说,很自然地引入对太阳的有关知识的介绍,起到了一箭双雕的作用。
2.太阳虽然离我们很远很远,但是它和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
这个句子在文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3.地球上的光明和温暖,都是太阳送来的自然也不会有人。
第一句话从正面说明太阳发挥的作用。太阳能给地球送来光明和温暖,是因为太阳具有发光发热的特点。第二句话从反面说明地球上需要阳光。地球上的黑暗寒冷都与太阳的发光、发热有关,地球上的很多自然现象的形成离不开阳光,动物和植物的生长也离不开太阳,如果没有动植物,人也不能生存。
课文重难点探究:
1.作者是从哪些方面介绍太阳和人类的关系的?
作者从植物的生长、动物的生存和人的生活三个方面说明太阳和人类有着密切的关系。
2.为什么说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
因为动物的生存,植物的生长,人类的生活,自然现象的形成,以及人类的健康都与太阳有着密切的关系。如果没有太阳,植物无法生长,动物、人类无法生存,那么整个世界也不会存在。所以,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
3.课文说明了太阳的哪些特点?都是用什么说明方法来说明这些特点的?
课文说明了太阳远、大、热的特点。
①远:太阳离我们有一亿五千万千米远。到太阳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三千五百年;就是坐飞机,也要飞二十几年。这两句话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说明了太阳离我们很远这一特点。
②热:太阳会发光,会发热,是个大火球。这句话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把太阳热的特点生动地表现出来了。
③大:我们看到太阳,觉得它并不大,实际上它大得很,一百三十万个地球的体积才能抵得上一个太阳。这句话运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突出地说明了太阳很大这一特点。
14、松鼠课文解析笔记
松鼠课文解析笔记
主要内容:
本文生动地介绍了松鼠漂亮的外形、驯良的性格、乖巧的行为和生活习性等,突出了松鼠令人喜爱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松鼠的喜爱之情。
脉络梳理:
全文共5段,可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先总说松鼠漂亮、驯良、乖巧的特点,再具体描写松鼠漂亮的外形特点。
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从松鼠的活动范围和活动时间两个方面来说明松鼠驯良的性格特点。
第三部分(第3、4自然段):侧重写了松鼠乖巧的行为特征。
第四部分(第5自然段):介绍了松鼠的生育情况,何时换毛,以及爱干净的生活习性。
词句赏析:
1.松鼠是一种漂亮的小动物,乖巧,驯良,很讨人喜欢。
这是课文的中心句,这句话概括介绍了松鼠的特征,起统领全文的作用,漂亮是松鼠的外形特征,乖巧驯良是松鼠的性格特征。
2.它们面容清秀,眼睛闪闪发光,身体矫健,四肢轻快。
清秀一般用来形容人的面貌美丽而不俗气,现在用来形容松鼠的面容,既表现了松鼠的漂亮,也表达了作者对松鼠的喜爱之情。
3.玲珑的小面孔,衬上一条帽缨形的美丽尾巴自己就躲在尾巴底下歇凉。
先写松鼠尾巴的形状,把它比作帽缨,给人以联想和美感,表现出松鼠尾巴的美丽;再写具体功能,能一直翘到头上,自己就躲在尾巴底下歇凉,表现出了松鼠形体的奇特之处。
4.它们是十分警觉的或者逃到别的树上去。
这句话用只要就这一句式来表现松鼠灵敏的反应与动作。作者用了三个动词跑躲逃来表示松鼠对于微小危险的快速反应,说明它们的警觉性很高。
5.它们搭窝的时候,先搬些小木片使那建筑物足够宽敞、足够坚实。
先再然后是表明松鼠搭窝顺序的词语,通过这些词语,我们可以体会到松鼠搭窝时有条不紊、精心考究。由此可见松鼠的聪明。
课文重难点探究:
1.课文第一段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松鼠的?
先总写松鼠漂亮、乖巧、驯良的特点,接着从面容、眼睛、身体、四肢、尾巴和进食姿势几个方面具体描写松鼠漂亮的外形。
2.松鼠搭的窝有什么特点?
松鼠的窝通常搭在树枝分杈的地方,窝口朝上、狭窄,利用圆锥形的盖来使雨水不落入窝中。
3.松鼠不躲藏在地底下,经常在高处活动中经常一词说明了什么?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经常一词说明松鼠大多数时间而非全部时间都在高处活动。从中我体会到了作者观察十分仔细,表达十分准确。
4.课文说明了松鼠的哪些特点?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这些特点的?
课文说明了松鼠漂亮、驯良、乖巧的特点。
①从面容、眼睛、身体、四肢、尾巴和进食姿势几个方面具体来写松鼠漂亮的外形。
②从松鼠的活动范围树上(不侵犯人类)、活动时间夜晚(不骚扰人类)两个方面着重介绍了其性格特征驯良。
③乖巧是从有人触动大树时反应的警觉,从蹦跳的动作表现出的轻快,从储备食物过冬表现出的聪明以及搭窝时有条不紊、精心考究表现出的聪明等方面来说明的。
15、四季课堂课文解析笔记
四季课堂课文解析笔记
主要内容:
本文是一首富有童趣的诗歌。通过对春天的草芽、夏天的荷叶、秋天的谷穗和冬天的雪人这几种代表性事物的描述,表现四季的特征,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自然段及段落大意:
全诗共4个小节。
第1小节:写了草芽说自己是春天。
第2小节:写了荷叶说自己是夏天。
第3小节:写了谷穗说自己是秋天。
第4小节:写了雪人说自己是冬天。
词句赏析:
1.草芽尖尖,他对小鸟说:我是春天。
草,一年四季都有,而尖尖的绿绿的草芽只有春天才有,所以草芽说我是春天。
2.荷叶圆圆,他对青蛙说:我是夏天。
从荷叶圆圆我们可以体会到荷叶的茂盛和夏天的美好。
3.谷穗弯弯,他鞠着躬说:我是秋天。
秋天是个丰收的季节,果子熟了,庄稼也熟了。弯弯写出了成熟的谷穗的样子沉甸甸的,鞠着躬更是赋予了谷穗人的动作(拟人的修辞手法),说明了秋天来了,大地一片丰收的景象。
4.雪人大肚子一挺,他顽皮地说:我就是冬天。
雪人是顽皮的,从大肚子一挺这个动作可以看出。雪是冬天的象征,这一句同样运用拟人的手法告诉我们冬天来了。
课文重难点探究:
1.一年有几个季节吗?哪几个?
一年有四个季节,分别是春天、夏天、秋天和冬天。
2.每个季节代表性的事物分别是什么?
春天的代表性的事物是草芽,夏天的代表性的事物荷叶,秋天的代表性的事物是谷穗,冬天的代表性的事物是雪人。
16、树之歌课堂课文解析笔记
树之歌课堂课文解析笔记
主要内容:
这是一篇关于树木名称和树木生活习性的科普类小儿歌,让我们在认识词语的同时也了解几种树木的特点。
自然段及段落大意:
全文共4句。
第1句:写杨树、榕树、梧桐树叶的特点。
第2句:写枫树、松柏的特点。
第3句:写木棉、桦树的特点。
第4句:写银杏、水杉、金桂的特点。
词句赏析:
1.梧桐树叶像手掌。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梧桐树叶比作人的手掌,十分形象生动。
2.松柏四季披绿装。
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松柏当作人来写,写出了松柏四季常青的特点。
课文重难点探究:
1.文章写了多少种树,分别是什么?
一共写了11种树,分别是:杨树、榕树、梧桐树、枫树、松树、柏树、木棉、桦树、银杏、水杉和金桂。
2.木棉和桦树的生长环境是什么?
木棉生长在温暖的南方;桦树生长在寒冷的北方。
3.为什么把银杏水杉称作活化石。
因为银杏和水杉都是数万年前就存在的植物,所以被称作活化石。
17、三上古诗三首赠刘景文课堂课文解析笔记
三上古诗三首赠刘景文课堂课文解析笔记
主要内容:
《赠刘景文》是诗人写赠给好友刘景文的。诗人用高度概括的笔墨描绘了一幅残秋的图景:荷枯,菊败,橙黄,橘绿,色彩鲜明,突出了秋天的特点。其中描写菊花傲寒斗霜的气慨,间接表达了对人的敬佩之情。
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宋代重要的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其文汪洋恣肆,豪迈奔放,与韩愈并称韩潮苏海。其诗题材广阔,清新雄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 又工书画。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
字词解释:
刘景文:刘季孙,字景文,工,时任两浙兵马都监,驻杭州。苏轼视他为国士,曾上表推荐,并以诗歌唱酬往来。
荷尽:荷花枯萎,残败凋谢。 擎:举,向上托。
雨盖:诗中比喻荷叶舒展的样子。 菊残:菊花凋谢。
犹:仍然。 傲霜:不怕霜动寒冷,坚强不屈。
君:对对方的尊称,相当于您。 须记:一定要记住。
正是:一作最是。
橙黄橘绿时:指橙子发黄、橘子将黄犹绿的时候,指农历秋末冬初。
古诗大意:
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
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你一定要记住,最美景是在秋末初冬橙黄桔绿的时节啊。
诗文简析:
1.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诗的前两句写景,抓住荷尽菊残描绘出秋末冬初的萧瑟景象。已无与犹有形成强烈对比,突出菊花傲霜斗寒的形象。
2.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后两句议景,揭示赠诗的目的。说明冬景虽然萧瑟冷落,但也有硕果累累、成熟丰收的一面,而这一点恰恰是其他季节无法相比的。
重难点:
1.《赠刘景文》写的是那个季节的景色?从哪里看出来?
《赠刘景文》写的是那个秋末的景色,从荷尽荷花凋谢,菊残菊花开败可以看出来。
2.这首诗明明描写的是秋天的景色,为什么题目是《赠刘景文》呢?
这首诗其实是通过描写景物来抒发情感的,这种方法叫作借景抒情。诗人抓住荷尽菊残等景物描绘了秋末的萧瑟景象,在景物中突出菊花傲霜斗寒的形象,自然引出赠诗的目的说明秋景虽然萧瑟景象,但也有硕果累累、成熟丰收的一面,而这一点恰恰是其他季节无法相比的。诗人这样写,用来比喻人到壮年,虽青春已逝,但也是人生成熟、大有所为的黄金阶段,从而勉励朋友珍惜这大好时光,希望他能乐观向上、努力不懈。所以题目是《赠刘景文》。
18、三上古诗三首夜书所见课堂课文解析笔记
三上古诗三首夜书所见课堂课文解析笔记
主要内容:
《夜书所见》是南宋诗人叶绍翁所作的七言古诗。诗人通过对秋风吹梧叶、儿童捉促织、篱笆下的灯火等景物的描写,抒发了自己的思乡之情。
作者简介:
叶绍翁,字嗣宗,号靖逸,龙泉(今浙江龙泉)人,南宋中期诗人。著有《四朝闻见录》,补正史之不足,被收入《四库全书》。诗集《靖逸小稿》、《靖逸小稿补遗》,其诗语言清新,意境高远,属江湖诗派风格。
字词解释:
见:古同现,出现,显露。 萧萧:风声。
客情:旅客思乡之情。 挑:挑弄、引动。
促织:俗称蟋蟀,有的地区又叫蛐蛐。 篱落:篱笆。
古诗大意:
瑟瑟的秋风吹动梧桐树叶,送来阵阵寒意,江上吹来秋风,使出门在外的我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
家中几个小孩还在兴致勃勃地斗蟋蟀呢!夜深人静了还亮着灯不肯睡眠。
诗文简析:
1.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这两句写景,借落叶飘飞、秋风瑟瑟、寒气袭人烘托游子漂泊流浪、孤单寂寞的凄凉之感。梧叶、寒声和江上秋风写出了秋意的清冷,实际上是用以衬托客居心境的凄凉。再以动字揭出客情,情景凑泊,自然贴切,弥见羁愁之深。
2.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这两句写儿童夜捉蟋蟀,兴致高昂,巧妙地反衬悲情,更显客居他乡的孤寂无奈。
重难点:
1.题目夜书所见是什么意思?
在夜里把自己所看到的景物写下来。
2.第二行诗句里的客是指谁呢?为什么说诗人是客?
第二行诗句里的客是指诗人自己,因为他身在异乡。
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诗人通过借助景物和回忆往事表达了自己思念家乡、怀念情人的情感。
19、三上古诗三首望天门山课堂课文解析笔记
三上古诗三首望天门山课堂课文解析笔记
主要内容:
《望天门山》通过描绘长江流经天门山时的壮观景象及诗人的内心体验,赞美了大自然的神奇壮丽,表达了诗人乐观豪迈的情感。
作者简介: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明堂赋》《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字词解释:
中断:江水从中间隔断两山。 开:劈开,断开。
至此:意为东流的江水在这转向北流。 出:突出,出现。
回:回漩,回转。指这一段江水由于地势险峻方向有所改变,并更加汹涌。
日边来:指孤舟从天水相接处的远方驶来,远远望去,仿佛来自日边。
古诗大意:
长江犹如巨斧劈开天门雄峰,碧绿江水东流到此回旋澎湃。
两岸青山对峙美景难分高下,遇见一叶孤舟悠悠来自天边。
诗文简析:
1.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这两句写诗人远眺天门山夹江对峙,江水穿过天门山,水势湍急、激荡回旋的壮丽景象。第一句紧扣题目,总写天门山,着重写出浩荡东流的楚江冲破天门山奔腾而去的壮阔气势。它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天门两山本来是一个整体,阻挡着汹涌的江流。由于楚江怒涛的冲击,才撞开了天门,使它中断而成为东西两山。第二句写天门山下的江水,又反过来着重写夹江对峙的天门山对汹涌奔腾的楚江的约束力和反作用。由于两山夹峙,浩阔的长江流经两山间的狭窄通道时,激起回旋,形成波涛汹涌的奇观。如果说上一句是借山势写出水的汹涌,那么这一句则是借水势衬出山的奇险。
2.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这两句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第三句承前第一句写望中所见天门两山的雄姿;第四句承前第二句写长江江面的远景,点醒望的立脚点和表现诗人的淋漓兴会。出字不但逼真地表现了在舟行过程中望天门山时天门山特有的姿态,而且寓含了舟中人的新鲜喜悦之感。
重难点:
1.为什么是望而不是看天门山?
望说明诗中所描绘的是远望所见天门山壮美景色
2.作者是在什么地方望天门山的?
从孤帆一片日边来可以知道,作者是在行进的小船上望天门山。他正乘风破浪,越来越靠近天门山,此时他看到了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的情景。
3.从这首诗中,你感受到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自由、豪迈、奔放、洒脱、无拘无束、新鲜喜悦等。
4.你认为哪个字表达出了诗人的这份情感?
出字不但逼真地表现了在舟行过程中望天门山时天门山特有的姿态,把原本静止不动的山带上了动态美,而且蕴含了舟中人的新鲜、喜悦之感。
20、日月水火课堂课文解析笔记
日月水火课堂课文解析笔记
主题归纳:
本课采用象形字识字的方法,呈现了生活中常见的8个象形字,揭示了象形字观物取象、以象示意的特点,让我们在理解字义、认识字形的同时,也感受到了古人造字的智慧。
21、秋天的雨课堂课文解析笔记
秋天的雨课堂课文解析笔记
主要内容:
本文是一篇抒情意味很浓的散文,名为写秋雨,实际在写秋天。课文的内容丰富多彩,作者抓住秋天的特点,从秋天的到来写起,写了秋天缤纷的色彩,秋天的丰收景象,还有深秋中各种动物、植物准备过冬的情景。
段落大纲:
全文共5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总写秋雨打开了秋天的大门。
第二部分(2-4):形象地描写了秋雨的特点。
第三部分(5):概括总结了秋雨的作用。
词句赏析:
1.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
这是本文的总起句,也是一个比喻句,它把秋雨比作钥匙,形象生动地说明了随着秋雨的到来,秋天也渐渐来临。
2.它带着清凉和温柔,轻轻地,轻轻地,趁你没留意,把秋天的大门打开了。
从趁你没留意打开等词句可以看出作者将秋雨拟人化,写出了秋雨的凉爽和它的润物无声。秋雨那么温柔、轻盈,不知不觉中改变了一切。
3.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
这是第二自然段的总起句,总述秋天的颜色五彩缤纷,下文中黄色的银杏树、红红的枫叶、金黄色的田野和美丽的菊花等都是围绕色彩来写的。
4.你看,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
作者通过比喻的手法将银杏的样子形象地展现在我们眼前。作者用词精美,银杏叶在秋天会变黄,这本是自然规律,作者却说是秋雨把黄色给了银杏树;秋天,暑气本来就会慢慢消退,作者却说是银杏叶扇走了夏天的炎热,十分有趣。
5.橙红色是给果树的,橘子、柿子你挤我碰,争着要人们去摘呢!
你挤我碰说明了句子和柿子挂满枝头,数量很多,按时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争着体现了果树想要为人们作贡献的急切心情。
6.美丽的菊花在秋雨里频频点头。
从频频点头这个词可以看出作者对菊花的喜爱之情。
7.秋天的雨,藏着非常好闻的气味。梨香香的都躲在小雨滴里呢!
躲字与上一句中的藏字相呼应,把各种水果的香甜的气味当成活泼可爱的孩子与小朋友们捉迷藏,增加了语言的趣味性。这两个字,还能给人一种果香味一缕一缕的,时浓时淡的感觉,既写出了果香味对人的诱惑力,又写出了秋天果园里丰收的景象。
8.秋天的雨,吹起了金色的小喇叭。它告诉大家,冬天快要来了。
这是第四段的总起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表现出秋雨告诉大家冬天就要来了,自然地引出动物、植物过冬前做的各种准备。 金色的小喇叭发出的声音指秋雨发出的滴答滴答的声音。秋雨带来了凉意,正如一场秋雨一场寒,它预示着冬天就要来临。
9.秋天的雨,带给大地的是一曲丰收的歌,带给小朋友的是一首欢乐的歌。
这是本文的总结句。丰收 欢乐总结了全文,点明了秋天是一个美丽、丰收、欢乐的季节,表达了作者对秋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课文重难点探究:
1.秋雨给小朋友们带来了哪些快乐?
秋雨给小朋友带来了凉爽和舒适,带来了色彩缤纷的秋景,带来了香甜的水果,带来了准备过冬的可爱的小动物小朋友在秋天收获了许许多多的欢乐。
2.为什么说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
因为秋天的雨把秋天的大门打开了,它的到来昭示着秋天的来临,所以说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
3.为什么说秋天的雨藏着非常好闻的气味?
因为秋天的雨到来时,很多水果都成熟了,空气中充满了水果香甜的气味,所以说秋天的雨藏着非常好闻的气味。
4.本文的题目是《秋天的雨》,作者赞美的紧紧是秋雨吗?
本文名为写秋雨,实则写秋天。秋雨作为一条线索,将秋天的众多景物巧妙地串联起来,从整体上描绘出一个美丽、丰收、欢快的秋天。
22、青蛙写诗课堂课文解析笔记
青蛙写诗课堂课文解析笔记
主要内容:
本文是一首轻快、活泼的儿童诗。作者用丰富而又合理的想象,把池塘里的美丽景物蝌蚪、水泡泡、水珠拟人化,并把它们生动准确地想象成逗号、句号和省略号,让我们更直观地认识了这些标点符号。
自然段及段落大意:
全文共5个自然段。
第1自然段:写了下雨了,青蛙要写诗。
第2自然段:写了小蝌蚪要当小逗号。
第3自然段:写了水泡泡要当小句号。
第4自然段:写了一串水珠要当省略号。
第5自然段:写了青蛙写成了诗。
词句赏析:
1.下雨了,雨点儿淅沥沥,沙啦啦。
淅沥沥沙啦啦都是下雨的声音,雨下得很小,景色很美。
2.青蛙的诗写成了: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
青蛙的诗终于写成了,但是只有呱一个字。这个字是拟声词,呱呱,呱呱是小青蛙的语言,小青蛙透过这样的语言了能传达很多东西,如对夏天的喜爱和赞美,对朋友们的热情表示感谢,对夏天美景的高度赞扬,对内心喜悦之情的宣扬给我们无限的想象空间。
课文重难点探究:
1.青蛙为什么要写诗?
下雨了,雨点落在青蛙的身上,亮亮的,痒痒的;雨点儿落在荷叶上,亮晶晶的,滚来滚去;雨点儿落在池塘里,池塘里的水呀,一圈一圈荡漾开去看到如此美丽的景色,青蛙真是太高兴了,不由得想写诗来抒发自己的情感。
2.听到青蛙要写诗啦,谁来帮忙啦?
小蝌蚪、水泡泡、一串水珠。
3.它们都帮了什么忙?
小蝌蚪逗号;水泡泡句号;一串水珠省略号。
4.为什么它们能当逗号、句号、省略号呢?
小蝌蚪头大大的,拖着一条长长的尾巴,多像一个可爱的小逗号啊!
水泡泡圆圆的,很像句号;而且它不但圆,还透明,很漂亮!
省略号是六个点,一个水珠不像,一串水珠团结起来就很像了。
5.青蛙的诗里会写什么呢?
答案见词句赏析第二小题,言之有理即可。
23、青山不老课文解析笔记
青山不老课文解析笔记
主要内容:
本文是一个真实的故事,用清新的笔触向我们描绘了一位山野老农,面对自然条件的恶劣和生活条件的艰辛,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植树造林工作中,用15年的时间在晋西北奇迹般地创造了一片绿洲,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造福于后代。
段落大纲:
全文共7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 (1): 描述了院子外面绿意浓浓的景观和一幅喜人画卷。
第二部分 (25):主要写老人改造山林及绿化山沟所面临的困难以及所取得的业绩。
第三部分 (67): 写我的感悟:青山是不会老的,点出文章中心意旨。
词句赏析:
1.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
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了漫山遍野绿意盎然,林间松涛阵阵、叶间微泛绿波的画面,喻示着老人投身山林、为改造山沟所作出的巨大贡献。
2.这是中国的晋西北,是西伯利亚大风常来肆虐的地方与生命作对的怪物盘踞之地。
肆虐、盘踞两个词本来是写人的,作者就是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环境的恶劣。
3.风大作时,能逆吹牛马使倒行,或擎之高二三丈而坠。
这句话的意思是风大的时候,能把牛马等大牲畜吹得向后倒退,有时能把它们卷上七八米的高空再抛下来。引用这句话咋挨次说明这个地方的环境很恶劣。
4.就在如此险恶的地方,我对面这个手端一杆旱烟袋的瘦小老头,竟创造了这块绿洲。
环境的险恶和老头的瘦小形成对比,突出了老人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表达了作者对老人的敬佩之情。
5.觉得种树是命运的选择,屋后的青山就是生命的归宿。
面临享福与吃苦的抉择,老农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吃苦,选择了开辟山沟、改造山林的艰苦之路,因为他知道自己还有许多事没有完成,这条山沟还需要他,需要他不断地种树绿化,因此他愿意将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这山沟,将自己的生命都奉献给这青山。
6.十五年啊,绿化了八条沟,造了七条防风林带,三千七百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青山为证,绿树为凭,面对这样恶劣的环境,老人绿化造林,十五年如一日,共绿化了八条沟,造了七条防风林带,三千七百亩林网。这些数字强有力地展现了老人为绿化荒山所作出的巨大贡献。
7.是的,保住了这黄土,我们才有这绿树;有了这绿树,我们才守住了这片土。
黄土和绿树是互依互存,不可分割的。黄土提供了绿树成长所需的养料,而绿树的根则扎紧、牵绊着黄土,使之不至于流失。这正如老农与青山是息息相关、不可分离的。这片青山养育了老农,而老农用自己一生的努力,创造了这片绿色的奇迹,作为对青山的回报。其实人与自然又何尝不是如此?
8.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
另一种东西,表面上指的是老农创造的这片绿洲,事实上还包含着开辟山林、绿化家园的精神和造福后代的情怀。老人用自己的勤劳善良创造了这片绿洲,有限的生命创造了无限的价值,生命的意义在茫茫青山中得到无限扩张,而且将随着青山永垂不朽,这是不会因为年龄的增长而变老的。
9.这位普通老人让我领悟到:青山是不会老的。
这是总结全文的中心句,点明中心,升华主旨。老人留下的不仅是这片青山,还有更宝贵的东西保护环境的意识,造福后代、造福人类的精神。老人植树造林、保护家园的精神永远流传,青山必将长青。
课文重难点探究:
1.文中的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
文中的老人用十五年的时间,绿化了八条沟,造了七条防风林带,三千七百亩林网,将原来狂风肆虐、沙暴盘踞的山沟改造成了绿意盎然的青山。
2.作为一个山野老农,他就这样来实现自己的价值。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转化为的另一种东西指的是什么?
转化为的另一种东西是指转化为青山绿水,转化为不屈服于恶劣环境,顽强执著地开辟荒山、绿化家园的精神和造福后代的情怀。
3.老人是在什么样的条件下创造奇迹的?
(1)山沟环境十分险恶。
(2)生活条件艰苦。
(3)老人年老、瘦小。
(4)同伴、老伴相继离世。
4.课文为什么以青山不老为题?
老人用自己的勤劳创造了这片绿洲,用自己有限的生命创造了无限的价值。他的生命的意义在这茫茫的绿洲中得到延伸,他的精神与青山共存,永垂不朽。
5.篇末点题法:
这篇课文,以作者以看到老人院内的山林景观引入全文,进而描写了老人改造山林的背景状况以及所作的贡献,最后在结尾以作者的心灵感触提升全文,点出文章的中心要旨。这种写法叫做篇末点题法。
24、普罗米修斯课文解析笔记
普罗米修斯课文解析笔记
主要内容:
本文写的是普罗米修斯为了改变人类没有火的悲惨生活,不惜触犯天规,勇敢地盗取火种,从而给人类带来光明和幸福,并与宙斯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的动人故事,颂扬了普罗米修斯不畏强权、坚持正义、为民造福、不惜牺牲一切的伟大精神。
脉络梳理:
全文共9段,可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写天神普罗米修斯冒着生命危险从太阳神阿波罗那里盗取火种,给人类带来了好处。
第二部分(第38自然段):写普罗米修斯盗取火种后受到残酷的惩罚,但他没有屈服。
第三部分(第9自然段):写普罗米修斯被大力神所救,重获自由。
词句赏析:
1.普罗米修斯摇摇头,坚定地回答:为人类造福,有什么错?我可以忍受各种痛苦,但决不会承认错误,更不会归还火种!
这里运用了动作和语言描写,普罗米修斯在得知自己将被宙斯处以严酷刑罚的时候,仍不改其决心。为人类造福,有什么错?意思是为人类造福,没有错。决不会更不会表现出普罗米修斯不畏强权、坚持正义、为人类造福不惜牺牲生命的精神。
2.火神赫淮斯托斯很敬佩普罗米修斯,悄悄对他说:只要你向宙斯承认错误,归还火种,我一定请求他饶恕你。
因为普罗米修斯盗取火种是为人类造福,是正义之举,所以火神不但不生气,还非常敬佩他,可以看出火神是有正义感的。
3.普罗米修斯这位敢于从天上盗取火种的英雄,终于获得了自由。
大力神救了普罗米修斯,体现了正义必将战胜邪恶这一真理。
课文重难点探究:
1.这个神话故事中都有哪些人物?分别是怎样的性格特点?
这个神话故事的主人公是普罗米修斯,他同情人类、坚持正义、不畏强权、不怕牺牲、意志坚定,是一个真正的英雄;宙斯冷酷无情、心狠手辣;火神赫淮斯托斯富有正义感;大力神赫拉克勒斯富有正义感、见义勇为、神勇无比。
2.普罗米修斯为什么要盗取火种?
因为人类没有火,只能吃生的东西,在无边的黑暗中度过一个又一个长夜,普罗米修斯看到人类没有火的悲惨情景,同情人类。
3.普罗米修斯是怎样盗取火种的?
普罗米修斯看到太阳神阿波罗驾着太阳车从天空驰过,就跑到太阳车那里,从喷射着火焰的车轮上,拿了一颗火星,带到人间。
4.普罗米修斯盗取火种后?他给人类带来了什么变化?
人类有了火,可以烧熟食物,驱寒取暖,用火驱赶猛兽
5.普罗米修斯盗取火种后遭受了哪些惩罚?他是如何面对的?体现了他什么精神?
普罗米修斯盗取火种后遭受了残酷惩罚:宙斯让火神把普罗米修斯锁在悬崖上,让他日夜遭受风吹雨淋的痛苦,普罗米修斯不屈服;宙斯又派凶恶的鹫鹰啄食普罗米修斯的肝脏,让他的肝脏日食夜长,痛苦没有尽头,普罗米修斯被折磨了许多年,依然没有屈服,直到被大力神所救。这体现了普罗米修斯不畏强权、坚持正义、为造福人类不惜牺牲生命的精神。
25、拍手歌课堂课文解析笔记
拍手歌课堂课文解析笔记
主要内容:
课文以拍手歌的形式,为小朋友描绘了大自然中动物们自由生活的情景,告诉我们地球是人类和动物共同的家园,同时揭示了人和动物是朋友,保护动物是大事的道理。
段落大纲:
全文共10节,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节):告诉我们动物世界很新奇。
第二部分(第28节):描绘动物们生活的情景。
第三部分(第9、10节):告诉我们要保护动物。
词句赏析:
1.你拍一,我拍一,动物世界很新奇。
这是课文的总起句,用打节拍的方式,告诉我们动物世界新奇的这一特点。
2.你拍三,我拍三,雄鹰飞翔云彩间。你拍四,我拍四,天空雁群会写字。
云彩间突出了雄鹰飞得很高;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了雁群在天空飞,排成一字和人字,就像是在写字一样。
3.你拍六,我拍六,黄鹂百灵唱不休。你拍七,我拍七,竹林熊猫在嬉戏。
唱不休、嬉戏表明黄鹂、百灵鸟、熊猫在自己的家里生活得自由自在,非常快乐。
课文重难点探究:
1.课文中介绍了哪些动物?
孔雀、锦鸡、雄鹰、大雁、猛虎、黄鹂、百灵和熊猫。
2.课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动物是人类的朋友,我们应该保护动物。
26、爬天都峰课堂课文解析笔记
爬天都峰课堂课文解析笔记
主要内容:
本文写了在假日里,我和爸爸去爬天都峰,路遇一位素不相识的老爷爷,我们互相鼓励,克服困难,一起爬上了天都峰顶的事,揭示了在困难面前,要有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要相互学习、相互鼓励、共同进步的道理。
脉络梳理:
全文共10段,可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暑假里爸爸带我爬天都峰。
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写天都峰的高和陡。
第三部分(第37自然段):写我和老爷爷一起爬上了天都峰。
第四部分(第810自然段):写爬上天都峰后,我和老爷爷互相道谢以及爸爸对我们的称赞。
词句赏析:
1.再看看笔陡的石级,石级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真叫人发颤!
一个挂字形象、生动地把天都峰的陡表现得淋漓尽致,这样的天都峰,光是看着就让人感到害怕,更别说攀登了。
2.我奋力向峰顶爬去,一会儿攀着铁链上,一会儿手脚并用向上爬,像小猴子一个样
这是对我爬山动作的描写,表现出登山的艰难和我奋力攀登、勇往直前的精神。
3.爬呀爬,我和老爷爷,还有爸爸,终于都爬上了天都峰顶。
终于是奋力爬山的结果。从这个词可以看出,我们克服重重困难爬上了天都峰顶,体现了我们奋力攀登、勇往直前的精神。
课文重难点探究:
1.在爬天都峰的过程中,我的心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在爬山前,望着又高又陡的天都峰,我缺乏自信,产生了畏惧的心理;在与老爷爷相遇并交谈后,我受到鼓舞,有了爬向峰顶的勇气;最后我克服重重困难,奋力爬上了天都峰顶,此时的我既兴奋又激动。
2.我点点头,仰起脸,问:老爷爷,您也来爬天都峰?
天都峰高耸入云,石级笔陡,从也这个字可以体会到表面上似乎双方都对对方有所怀疑,其实是对对方表示敬佩,表现出这一老一小都有不怕困难、勇于攀登的精神。
3.老爷爷为什么要谢我?我为什么又要谢老爷爷?
说明有了我和老爷爷的互相鼓励,才使我们有了爬天都峰的勇气和决心,最后爬上了天都峰顶。
4.爸爸听了,笑着说: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从爸爸说的这句话中,可以看出我和老爷爷能够爬上天都峰顶的原因:一是我和老爷爷个人的奋斗和努力;二是我们都能从他人身上汲取力量,善于向他人学习。
27、那一定会很好课堂课文解析笔记
那一定会很好课堂课文解析笔记
主要内容:
本文是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一粒种子长成一棵大树,被砍伐后做成手推车、椅子、木地板的故事。
段落大纲:
全文共12个自然段,可以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13):写种子被泥土包裹着,想站起来,后来终于钻出地面,长成了一棵高大的树。
第二部分(47):高大的树变成了一辆手推车,终于会跑了。
第三部分(8、9):手推车跑起来感到很吃力,后来被农夫和儿子拆了,做了把椅子。
第四部分(1012):椅子觉得挺直腰背很吃力,被年轻的农夫拆了,拼成了木地板,他感到很舒服。
词句赏析:
1.种子被泥土紧紧地包裹着,它不得不把身体缩成一团。
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说明种子生活空间很狭小,不能舒展,为下文作铺垫。同时,不得不是双重否定,表达的情感更强烈,说明种子在土里感觉非常难受。
2.这真难受。种子想,我一定要站起来,大口大口地呼吸空气,那一定会很好。
这句话运用了心理描写,表达了种子的愿望是站起来,大口大口地呼吸空气,非常强烈。
3.过了些日子,它长出细细的根、茎和两片小叶子,钻出地面,站在阳光下。
长出钻出站在这一系列动词说明种子经过努力生长,终于完成了自己的愿望站起来。
4.高大的树能看到很远的地方,它看见人和动物在山路上走来走去,跑来跑去。
走来走去跑来跑去说明人和动物行走自由,生活自由自在,这是树产生愿望的原因。
5.手推车为农夫服务了很多年,它慢慢变老了,跑起来的时候,骨头会吱吱嘎嘎地响。
吱吱嘎嘎是写出了手推车承载重物发出的声音,说明手推车已经被使用了很长的时间。
6.木地板满意地舒展着身子,躺在阳台上,阳光照在身上,暖洋洋的,舒服极了。
满意舒展舒服都是描写人的神态、行为和感觉的词语,这里运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种子变成木地板后的快乐心情。
7.它觉得自己又变成了一棵树。
这句话照应开头,点明主题,表达了作者对无私奉献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热爱。
课文重难点探究:
1.那一定会很好在文中出现几次?有什么作用?
课文题目那一定会很好 这几个字反复出现四次,更深刻地刻画了种子的变化历程。课文无论是种子钻出泥土,成长为一棵大树,还是大树被砍倒后被人们做成手推车,做成椅子,铺成木地板,很好二字一直贯穿其中。
2.从一粒种子到阳台上的木地板,它经历了一段怎样的历程?
一粒种子一棵大树一辆手推车一把椅子木地板
28、卖火柴的小女孩课堂课文解析笔记
卖火柴的小女孩课堂课文解析笔记
主要内容:
本文是安徒生的一篇著名童话,课文先叙述大年夜,天下着雪,又黑又冷,小女孩还在街上卖火柴;接着讲小女孩为暖和一下自己,一次又一次地燃烧火柴,从火柴的亮光中看到了种种幻象;最后讲小女孩被冻死街头的故事。
段落大纲:
全文共11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4):写讲在下着雪的大年夜,一个小女孩在街上卖火柴。
第二部分(59):写讲卖火柴的小女孩几次擦燃火柴和她看到的幻景。
第三部分(10、11):写小女孩冻死在街头。
词句赏析:
1.天冷极了,下着雪,又快黑了赤着脚在街上走着。
这里交代了时间:大年夜,这个特殊的背景下,小女孩还在街上卖火柴。富人家都在忙着过节,而小女孩却赤着脚在街上走着。这是多么不合理,不公平!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在资本主义社会里穷人的悲惨生活。
2.这一整天,谁也没买过她一根火柴,谁也没给过她一个硬币。
这里交代了小女孩卖火柴的悲惨命运。一整天没卖过一根火柴,自然也就没得到一个硬币。可见小女孩已经冻了一整天,也饿了一整天。
3.可怜的小女孩!她又冷又饿因为这是大年夜她可忘不了这个。
小女孩长着一头金黄的头发,那头发打成可爱的卷儿披在肩上,可以看出,这是个美丽的小姑娘。但是,她没有心思去关心自己的美丽,她一心想的是今天是大年夜一年的最后一天。在这样一个本应幸福温暖的夜晚,她却赤着脚,走在又冷又黑的街上,眼巴巴地看着有钱人家窗户里透出的灯光,无可奈何地闻着街上飘着的烤鹅香味。只因为她是穷苦人家的孩子,即使在这样的夜晚,也必须出来卖火柴,为家里挣一点钱维持生活。多么可怜的女孩啊!这段描写,深深地透露出作者对小女孩的同情。
4.她不敢回家,因为她没卖掉一根火柴,没挣到一个钱,爸爸一定会打她的。
这里交代了小女孩不敢回家的原因。爸爸一定会打她的,说明打她是必然的,进一步说明没有人关心、疼爱她,在家里也得不到温暖。这是一个多么可怜的小女孩!
5.她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来她终于抽出了一根。
这句话讲小女孩想从许多火柴里抽出一根来,擦燃了暖暖手,但她没有卖掉一根火柴,自己却燃掉一根火柴,她爸爸会打她的。从终于这个词可以体会到,小女孩抽出这根火柴经过了激烈的思想斗争。她实在是冷得支持不住了。
6.这是一道奇异的火光!暖烘烘的,多么舒服啊!
这是描写想象小女孩第一次擦燃火柴的情况。这道奇异的火光,使小女孩看到暖烘烘的大火炉,得到了短暂的温暖和满足。因为她太冷了,渴望得到温暖,才出现了这种幻象。作者的想象十分合理。
7.她又擦了一根。火柴燃起来了一直向这个穷苦的小女孩走来。
这是小女孩第二次擦燃火柴看到的情况及幻象。她又擦了一根,是为了留住那个烧得旺旺的大火炉。桌上铺着雪白的台布正冒着香气是第二次擦燃火柴看到的。为什么看到了这些?是因为她太饿了,她渴望得到食物。可当那只鹅从盘子里跳下来,背上插着刀和叉,摇摇摆摆地在地板上走着,向她走来的时候,火柴灭了,烤鹅也不见了,幻象消失了。
8.她又擦着了一根火柴。这一回,她坐在美丽的圣诞树下。
这是小女孩第三次擦燃火柴后出现的幻象。她又擦着了一根火柴,是为了得到那喷香喷香的烤鹅。但在第三根火柴发出的亮光里,她看到了美丽的圣诞树,并坐在美丽的圣诞树下。为什么她看到了美丽的圣诞树?圣诞树是圣诞节必不可少的。在松树、枞树等常绿树上点缀着小蜡烛、玩具和赠送的物品等。圣诞节是一个快乐的节日,基督教传说中圣诞老人在这天晚上到各家分送礼物给儿童。从小女孩的幻象中我们可以看出她没有欢乐,她渴望像别的孩子那样得到快乐,得到圣诞礼物。然而这一切终究是幻象,火柴一灭,圣诞树上的烛光升上天空,成了闪烁的星星。
9.她在墙上又擦着了一根火柴。这一回,火是那么温和,那么慈爱。
这是小女孩第四次擦燃火柴出现的幻象。因为她看到有一颗星星落下来了,想起了奶奶活着的时候说的话有一个什么人快要死了。这样,第四根火柴擦着后,唯一疼爱她的奶奶自然会出现在亮光里。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小女孩是多么想念疼爱她的奶奶啊!然而这又是她平时渴望得到而又根本无法得到的,只是在她临死以前的幻觉中才出现。这些幻象与小女孩的现实处境形成强烈的对比,更衬托出小女孩的可怜和悲惨。
10.她赶紧擦着了一大把火柴,要把奶奶留住。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这是小女孩第五次擦燃火柴时的幻象。从赶紧,一大把这些词语可以体会到,小女孩见到奶奶时的心情是多么激动,留住奶奶的心情是多么急切。从搂字可以看出奶奶是多么的疼爱她。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就是死亡,就是离开这个世界。这句话说明,小女孩活在这个世界上只有寒冷,只有饥饿,只有痛苦;死了才能摆脱寒冷,摆脱饥饿,摆脱痛苦。小女孩是在产生幻觉的时候死去的,仿佛是奶奶搂着她一同飞走的,所以课文中说她们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这是怎样的光明,怎样的快乐啊!从这两个词语中,我们可以体会到作者对小女孩深切的同情。
11.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地跟着她的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这句话中,两个曾经表明小女孩是怀着多么美好的愿望死去的。而这样美好的愿望却又是谁也不知道的,说明了谁也不关心她。这些美好的愿望,与谁也不知道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小女孩的悲惨命运。
课文重难点探究:
1.小女孩擦燃了几次火柴?每次擦燃后看到了什么,表达了她怎样的愿望?
小女孩擦燃了五次火柴。第一次擦燃火柴,她看到了一个烧得旺旺的大火炉,因为她太冷了,渴望得到温暖;第二次擦燃火柴,她看到喷香的烤鹅,因为她渴望得到食物;第三次擦燃火柴,她看见了美丽的圣诞树,她渴望在大年夜里得到节日的欢乐;第四次擦燃火柴,她看见了奶奶,说明她孤独、痛苦,她渴望得到亲人的疼爱;第五次,在整把火柴的亮光里,她看见奶奶把她带走了,带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我觉得这是小女孩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她的内心深处藏着一个美好的愿望,那就是能够生活在没有寒冷,没有饥饿,没有痛苦的世界,这预示着小女孩即将死去。
2.小女孩为什么死了,嘴角还带着微笑呢?
因为小女孩在临死的时候出现了那么多美好的幻象,她是在美好的幻想中死去的,特别是见到了最疼爱她的奶奶,所以她死了嘴上还带着微笑。
3.怎么理解课文中最后一句中的两个幸福?
第一个幸福的意思是小女孩临死时是幸福的,她是在看到许多美丽的东西的幻觉中死去的,从嘴上带着微笑可以看出;第二个幸福的意思是小女孩死了就幸福了,就没有寒冷、没有饥饿、没有痛苦了。这两个幸福的实际意义就是受罪和死亡。通过这两个幸福,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的悲愤心情,感受到他对穷苦人民寄予的深深同情和对贫富悬殊的社会的强烈不满,这正是这篇童话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
29、妈妈睡了课堂课文解析笔记
妈妈睡了课堂课文解析笔记
主要内容:
本文以一个孩子的口吻讲述了妈妈午睡时的所见所感,描绘了妈妈睡梦中妈妈的美丽、温柔和劳累,让我们感受到了母子之间的爱:孩子爱妈妈,是通过孩子对妈妈的直接观察来表现的;妈妈爱孩子,是通过孩子观察时的想象来反映的。
自然段及段落大意:
全文共4段。
第1段:写妈妈哄我午睡,自己却先睡着了。
第2段:睡梦中的妈妈真美丽。
第3段:睡梦中的妈妈好温柔。
第4段:睡梦中的妈妈好累。
词句赏析:
1.妈妈哄我午睡的时候,自己先睡着了,睡得好熟,好香。
好这个字的意思是非常,熟和香这两个字说明妈妈睡得很沉。
2.弯弯的眉毛,也在睡觉,睡在妈妈红润的脸上。
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睡梦中妈妈的安静与美丽。
3.窗外,小鸟在唱着歌,风儿在树叶间散步,发出沙沙的响声,可是妈妈全听不到。
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小鸟的歌声,风儿的沙沙声,妈妈都听不到,说明妈妈睡得很熟,也说明妈妈很累。
4.是的,她在微微地笑着,嘴巴、眼角都笑弯了,好像在睡梦中,妈妈又想好了一个故事,等会儿讲给我听
作者看到妈妈睡得香甜的样子,感觉妈妈在笑,说明了妈妈的和蔼可亲;联想到妈妈是在想故事,说明了妈妈对我的关爱,展现了浓浓的母子情。
课文重难点探究:
1.课文从哪三个方面来写描写妈妈的?
睡梦中的妈妈真美丽、睡梦中的妈妈好温柔、睡梦中的妈妈好累。
2.哪句话体现了我对妈妈的关心?
文章最后一句。
2.文中的我是个怎样的孩子?
文中的我是一个爱妈妈、懂事体贴的好孩子。
30、精卫填海课文解析笔记
精卫填海课文解析笔记
主要内容:
本文讲述的是炎帝的小女儿在溺水后化为精卫鸟,叼来木石想要填平东海的故事,体现了精卫不畏艰难、坚韧不拔的品格。
课文重难点探究:
1.精卫是个什么样的人?
意志坚定、不屈不挠、锲而不舍、自强不息、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人。
2.精卫为什么要填海?
因为大海夺去了精卫年轻的生命,为避免大海再夺去他人的生命,所以精卫要填海。
3.你认为精卫能把大海填满吗?
不能,虽然精卫填海的精神可嘉,但神话反映的是上古先民美好的愿望,因为他们无法战胜自然、解释自然,所以将愿望付诸神话中,这是神话的本质。精卫填海的最后结局只是精卫鸟衔西山木石以填东海,没有点明它填平了大海。
4.学完这篇神话故事后,你有什么感想和体会?
这则神话故事刻画了不屈不挠、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精卫鸟形象,我们应该学习这种精神,做事不能半途而废。
31、金色的草地课堂课文解析笔记
金色的草地课堂课文解析笔记
主要内容:
本文记叙了我和弟弟在窗前草地上玩耍的情景,以及我无意中发现了金色的草地会变颜色,到开始注意仔细观察,发现了草地颜色变化的原因,最后与蒲公英成为朋友的经过。
段落大纲:
全文共4个自然段。
第一自然段:写当蒲公英盛开时,窗前的草地上变成了金色。
第二自然段:我和弟弟在草地上玩耍,互相往对方的脸上吹蒲公英的绒毛。
第三自然段:我发现了草地会变颜色及其变色的原因。
第四自然段:写我对草地和蒲公英的喜爱之情。
词句赏析:
1.草地上长满了蒲公英。当蒲公英盛开的时候,这片草地就变成了金色的了。
满字说明整片草原里到处都开满了蒲公英,蒲公英挤挤挨挨形成了一片金色的草原,所以这是一片美丽的草地。
2.我装着一本正经的样子,喊:谢廖沙!他回过头来,我就使劲一吹,把蒲公英的绒毛吹到他脸上。
这两句话活画出两个活泼儿童以蒲公英为游戏的顽皮、嬉戏场面。其中的一本正经和假装两个关键词语更突出了二者的活泼、顽皮以及我们对草地、蒲公英的喜爱之情。
3.就这样,这些并不引人注目的蒲公英,给我们带来了不少快乐。
并不引人注目说明蒲公英很普通,这么普通的蒲公英却让我和弟弟真切地感受到大自然带来的快乐。
4.有一天,我起得很早去钓鱼,发现草地并不是金色的,而是绿色的。
不是而是是表示并列关系的关联词,否定草地是金色的,肯定草地是绿色的,用并字让人感觉我过去一直认为草地是金色的,强调了对过去错误认识的否定。
5.原来,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手掌,可以张开草地就变成绿色的了。
这是我的第二次发现,经过仔细观察,我发现草地的颜色是随着蒲公英的张开和合拢而发生变化的。这里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蒲公英的花比作人的手掌,真实形象地写出了草地变色的原因。随着时间的变化,蒲公英的花朵时张时合,草地就有时是金色,有时是绿色。
6.多么可爱的草地!多么有趣的蒲公英!
连用两个感叹号表达了我对草地和蒲公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课文重难点探究:
1.结合课文想一想,我可能是如何观察蒲公英花朵的?
我来到草地上仔细观察,发现蒲公英的花瓣是合拢的。
我可能是趴在草地上,用眼睛仔细寻找金色去了哪里,用手去触摸蒲公英花瓣;我可能观察了好几次,在早晨、中午、晚上不同的时间观察。
2.当我再一次观察蒲公英花时,我发现了蒲公英的什么秘密?
原来,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手掌,可以张开、合上。
3.草地的颜色为什么会发生变化?/蒲公英的秘密与草地颜色变化有什么关系?
因为蒲公英的花瓣并不总是张开的:花朵张开时,花瓣是金色的,草地也是金色的;花朵合拢时,金色的花瓣被包住了,草地就变成了绿色的了。
32、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课堂课文解析笔记
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课堂课文解析笔记
主要内容:
本文写了胡萝卜先生漏刮了一根胡子,那根胡子因沾到甜甜的果酱而越来越长。于是小男孩用它来做风筝线,鸟太太用它来当晾尿布的绳子文章让我们感受到了童话世界的神奇。
段落大纲:
全文共9个自然段,可以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1):胡萝卜先生因为每天都要刮胡子而发愁。
第二部分(24):胡萝卜先生漏刮了一根胡子,因为果酱沾到上面,所以那根胡子越长越长。
第三部分(56):小男孩剪了一段胡子,用来放风筝。
第四部分(79):胡萝卜先生走过鸟太太家时,鸟太太正在找绳子晾尿布。
词句赏析:
1.胡萝卜先生常常为胡子发愁,因为他长着浓密的胡子,必须每天刮。
这句话写了胡萝卜先生常常发愁及发愁的原因每天必须刮胡子。必须是一定要的意思,不刮的话会发生什么事情呢?为下文作铺垫。
2.有一天,胡萝卜先生匆匆忙忙刮了胡子,就吃着果酱面包上街去了。
匆匆忙忙写出了胡萝卜先生很忙,为下文埋下了伏笔。
3.对一根胡子来说,果酱是多么好的营养品啊!
果酱的营养会让胡萝卜的胡子越来越长,自然引出下文。
4.小男孩说完就扯了扯胡子,他确定足够牢固,就剪了一段用来放风筝。
这里是对小男孩的动作描写,说明小男孩想确定胡子是否牢固。
5.胡萝卜先生继续往前走,当他走过鸟太太家的树底下,鸟太太正在找绳子晾小鸟的尿布。
鸟太太在寻找绳子晾小鸟的尿布,这是眼前的困难,为下文写用胡萝卜先生的胡子做晾尿布的绳子埋下了伏笔,使情节发展显得很自然。
6.
这段话中只有一个省略号,一方面省略了鸟太太剪了一段胡萝卜先生的胡子,系在两根树枝的中间,晾起了一长串鸟宝宝的尿布。另一方面省略了胡萝卜先生继续往前走,还会发生的神奇的故事。
课文重难点探究:
1.胡萝卜先生的胡子有什么神奇的地方?
结合上下文,我们知道它的胡子吸收了果酱的营养生长的速度非常快,以至于他都没有发现。
2.你喜欢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吗?为什么?
喜欢。因为胡萝卜先生用他神奇的胡子帮助别人解决了困难,帮助别人就是一种快乐。
4.一边读一边预测后来可能会发生什么事情? 这样预测的依据是什么?
鸟太太看到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在空中飘动,于是,它就剪了长长的一段胡子,系在两根树枝的中间,给小鸟晾尿布。
我这样想的依据:文中讲到了小男孩用胡萝卜先生的胡子来当风筝线,知道了长胡子的用处,而鸟太太正好没绳晾尿布。于是我依据这些内容和生活常识作出了这个预测。
33、狐狸分奶酪课堂课文解析笔记
狐狸分奶酪课堂课文解析笔记
主要内容:
本文是一则民间故事,写的是狐狸假装好心帮小熊兄弟分奶酪,故意分得不匀,然后自己一口一口不断吃掉奶酪的故事,讽刺了狐狸的狡猾、贪婪。
自然段及段落大意:
全文共11段。
第1段:写两只小熊因为一块捡到的奶酪怎么分而争吵。
第25段:写一只狐狸问清原因后帮助两只小熊分奶酪。
第69段:写狐狸分奶酪不匀,最后把奶酪全吃光了。
第10、11段:写两只小熊看到奶酪被狐狸吃光了,很生气。但是狐狸却说自己分得公平。
词句赏析:
1..狐狸仔细瞧了瞧掰开的奶酪,说:真的,这半块是大一点儿。你们别急,看我的说着便在大的这半块上咬了一口。
狐狸假装才发现奶酪分得不匀的样子,其实他是故意把奶酪掰成大小不一的两半的,然后用狡猾的计策开始吃奶酪。
2.你可真会分!两只小熊生气了,整块奶酪都被你吃光了!
这是小熊对狐狸做法的嘲讽,意思是你分得一点也不好。这句话可以看出,两只小熊很生气。
课文重难点探究:
1.小哥儿俩为什么拌起嘴来?
小哥儿俩捡到一块奶酪,不知道怎么分,意见不一样,所以拌起嘴来。
2.怎样理解狐狸分奶酪过程中的两次笑?
第一次笑说明狐狸心中有了诡计,他在用笑来掩饰自己真实的想法;第二次笑是狐狸诡计得逞之后暗自得意的笑。
3.狐狸怎么分奶酪的?
先把奶酪分成不均匀的两块,再把大块的咬一口,这样一直持续下去。
4.狐狸分奶酪分得公平吗?
不公平。狐狸并不是真心在分奶酪,他是假装好心分奶酪,实际上是他自己把整块奶酪吃光了,这样做是不对的,不公平的。
5.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怎样的道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同伴之间斤斤计较,就会让别有用心的人有机可乘。
34、狐假虎威课堂课文解析笔记
狐假虎威课堂课文解析笔记
主要内容:
课文讲述了一只狐狸如何狡猾地骗过老虎,不仅使自己逃脱危险,还借着老虎的威风吓跑其他动物的故事。告诉我们在生活中不能做像狐狸一样借着别人的力量吓唬人,其实自己根本没有什么本事的人。
自然段及段落大意:
全文共9段。
第1段:写寻找食物的老虎逮住了一只狐狸。
第24段:写狐狸对老虎说自己是老天爷派来的做百兽的首领的。
第5、6段:写老虎被狐狸蒙住后,狐狸带着老虎去百兽面前证实。
第7、8段:老虎跟着狐狸来到森林里,百兽看到老虎都吓跑了。
第9段:写老虎受骗的原因。
词句赏析:
1.狐狸眼珠子骨碌碌,扯着嗓子问老虎:你敢吃我?
眼珠子骨碌碌一转说明狐狸在想办法对付老虎;狐狸说你敢吃我?而不说你不能吃我是因为你敢吃我?有威吓的语气,是狐狸装腔作势,在试探老虎。
2.老虎跟着狐狸朝森林深处走去。狐狸神气活现,摇头摆尾;老虎半信半疑,东张西望。
狐狸和老虎的样子形成了对比,狐狸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而老虎似信非信、东张西望。
课文重难点探究:
1.狐狸被老虎逮住了,它的处境怎么样?
老虎很饿,狐狸随时会被老虎吃掉,处境非常危险。
2.老虎松开了爪子,狐狸为什么不立刻逃跑?
因为这时老虎还不完全相信狐狸的话,可以随时把它抓回来,所以狐狸要继续骗老虎。
3.百兽撒腿就跑是因为害怕狐狸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百兽撒腿就跑不是因为害怕狐狸。因为百兽看到狐狸大摇大摆地走过来时没有跑,看到狐狸身后的老虎时才跑的,说明百兽害怕的是老虎。
4.老虎对狐狸的态度有什么变化?(用文中词句回答)这样的态度说明了什么?
想吃狐狸 一愣 被蒙住,松开了爪子 半信半疑 信以为真;说明老虎受了狡猾的狐狸的欺骗。
35、古诗二首课堂课文解析笔记
古诗二首课堂课文解析笔记
主要内容:
《登鹳雀楼》这首诗描写了诗人登上鹳雀楼的所见所想,写出了诗人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道出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人生哲理。
《望庐山瀑布》这首诗描写了庐山瀑布的雄壮和美丽,抒发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充分体现了诗人浪漫的情怀。
译文:
《登鹳雀楼》:夕阳依傍着西山慢慢地沉没,滔滔黄河朝着东海汹涌奔流。
若想把千里的风光景物看够,那就要登上更高的一层城楼。
《望庐山瀑布》:香炉峰在阳光的照射下生起紫色烟霞,从远处看去瀑布好似白色绢绸悬挂山前。高崖上飞腾直落的瀑布好像有几千尺,让人怀疑是银河从天上泻落到人间。
词句赏析:
1.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白日依山尽写山,黄河入海流写水。诗人运用极其浅显的语言,把进入广大视野的万里河山,收入短短十个字中,画面宽广辽远。
2.遥看瀑布挂前川。
遥看瀑布四字照应了题目《望庐山瀑布》。挂前川 是说瀑布像一条巨大的白练从悬崖直挂到前面的河流上。挂字化动为静,惟妙惟肖地写出遥望中的瀑布。
3.疑是银河落九天。
运用了比喻的手法,一个疑,用得空灵活泼,若真若幻,引人遐想,增添了瀑布的神奇色彩。
课文重难点探究:
1.《登鹳雀楼》和《望庐山瀑布》这两首诗的前两句诗分别描写了哪些景物?
《登鹳雀楼》的前两句诗描写了白日、山、黄河、海;《望庐山瀑布》的前两句诗描写了太阳、香炉峰、紫色的烟雾、瀑布。
2.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告诉我们:站得高才能看得远,要不断进取,奋发向上。
3.庐山瀑布真的有三千尺长吗?
没有。诗人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写出了山的高峻和瀑布飞流的壮观。
36、繁星课堂课文解析笔记
繁星课堂课文解析笔记
主要内容:
课文按照时间顺序,紧紧围绕繁星展开描写,写了我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观看繁星的情景,表达了我对繁星和大自然的热爱、对光明的追求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脉络梳理:
全文共3段,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写我最爱看繁星,回忆从前在家乡夜晚望星天的情景。
第二部分:回忆我三年前在南京读书时看繁星的情景和感受。
第三部分:写我在海上看繁星的情景和感受。
词句赏析:
1.我爱月夜,但我也爱星天。
这句话是文章的总起句,这里强调的是星天。月夜已经很美,但是作者还是爱星天,说明他对星天情有独钟。
2.渐渐地我的眼睛模糊了,我好像看见无数萤火虫在我的周围飞舞。
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我眼睛模糊时所见的无数星星摇摇欲坠的情态=比作无数萤火虫在我的周围飞舞,十分生动形象,富有情趣,有一种朦胧的美、梦幻的美。
3.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静寂的,是梦幻的。
作者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依次从触觉、听觉、幻觉的角度写出了海上柔美、静谧和奇妙,营造出童话般的意境,给人一种梦幻般的美感,使读者受到强烈的感染。
4.我望着那许多认识的星,我仿佛看见它们在对我眨眼,我仿佛听见它们在小声说话。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我与大自然融为一体,使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得其情,产生无穷的遐想。
5.这时候我忘记了一切现在睡在母亲的怀里了。
投入星的怀抱沉睡着,多么舒服,多么温暖,就像投入了母亲的怀抱一样,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课文重难点探究:
1.作者写了三次观星的经历,观星的地点分别是哪里?
第一次:家乡庭院;第二次:南京菜园;第三次:海上舱面。
2.第二、三自然段作者看星空的感受有什么不同?
在南京看星星,那时作者脱离了封建家庭,来到大的天地中,接受了自然科学的知识,因此觉得星星很亲切,光明无所不在。
在海上看星星,船动星移,追引起梦幻之感。那时作者在去法国求学的路上,对未来有种种设想,又有淡淡的乡愁,不由得又回忆起童年来了。
37、读不完的大书课堂课文解析笔记
读不完的大书课堂课文解析笔记
主要内容:
本文讲的是作者小时候没有玩具,他在大自然中探索奥秘,获得乐趣的故事。大自然很神奇,像一本说不完,道不尽的大书。这本大书中有许许多多的知识和奥秘,只要你细心观察,不论多么渺小的事物,都隐藏着无穷的乐趣。
段落大纲:
全文共6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总起全文,写大自然有很多好玩的东西。
第二部分(25):具体地描写了大自然中一些好玩的东西:飞鸟、蚂蚁、花草、果树、竹林、棕榈树。
第三部分(6):总结全文,赞叹大自然是一本看不完、读不完的大书,去无穷无尽的奥秘和乐趣。
词句赏析:
1.我五六岁时,就喜欢到大自然去寻找好玩的东西。
这句话是课文的总起句,说明我从小就热爱大自然,对大自然中好玩的东西充满了探索的欲望,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
2.高远的天空,广阔的大地,空中的浮云飞鸟,水里的虾蟹游鱼,地上的走兽昆虫、花草树木世界万物,不仅好玩,还让人沉思和遐想。
省略号表示列举的省略,天、地,天上飞的、水里游的、地上走的等等,世界万物都是好玩的,也能引发人深刻的思考和想象。
3.蚂蚁搬家,井然有序,当两军对垒时,那勇敢忠贞的精神,真叫人敬佩。
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关于蚂蚁的两件事情:一是蚂蚁搬家,井然有序生动地展现出蚂蚁排着队伍,有序地搬运货物的情景;二是蚂蚁对战,两军对垒指两军相持,排好阵势,即将开战,勇敢忠贞表达了作者对蚂蚁勇于搏斗的精神的赞叹,字里行间露出一个趣字。
4.植物的开花、结籽,暑寒荣枯,有着不同的趣味。
趣味是乐趣的意思。暑寒荣枯是多数植物的生长规律。这句话是这段文字的关键语句。
5.花儿有红的、黄的、紫的、蓝的,形状有单瓣的、重瓣的,千姿百态。草的叶子各不相同,有长有短,有宽有窄,有的还带着刺。
花儿千姿百态(颜色多、形状多),草也不尽相同(形态各不相同),照应前文的有着不同的趣味,这些乐趣的获得源于仔细的观察。
6.竹子长得快,雨后春笋,一天长几寸,没几天就长得和我一样高了。
雨后春笋是指春天下大雨后发出来的竹笋,而且一下子就长出来很多。没几天一样高都说明竹子长得很快。
7.池塘边的棕榈树高大挺拔,大蒲扇似的叶子在风中摇摆,一副超凡脱俗的样子。
棕榈树的特点是高大挺拔,叶子的特点是大,用了比喻的修辞,生动地展现了棕榈叶子的样子。超凡脱俗一词写出了我对棕榈树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8.大自然是一本看不完的大画册,是一部永远读不完的大书,里面有无穷的奥秘,有无尽的乐趣。
这是对全文的总结。看不完的画册即写大自然美不胜收,处处是如诗如画。读不完的大书即写大自然蕴涵丰富的知识,处处有学问,处处有未知。最后半句承接前文,对文题作进一步诠释:大自然是大画册大书,能给人们乐趣,能给人知识。
课文重难点探究:
1.你们发现这篇课文各自然段之间是什么关系?
总(第1自然段)分(第25自然段)总(第6自然段)
2.读不完的大书指的是什么?
读不完的大书指的是大自然。
3.作者为什么说大自然是一本看不完的大画册,是一部永远读不完的大书?
因为大自然中的飞鸟昆虫、花草树木千姿百态,各有特点,就像一本画册给我们美的享受。它又像一本书,里面有无穷无尽的知识和奥秘等着我们去发现。它让人看不尽玩不够,给人带来了无尽的乐趣。所以说大自然是一本看不完的大画册,是一部永远读不完的大书。
4.作者是怎么发现这部读不完的大书的?你是从哪儿知道的?
从第1自然段发现:寻找、沉思、遐想。(观察自然,留心生活)
5.文章第二段中写到了哪几种动物?它们各给人怎样的感觉?这说明了什么?
小麻雀叫人愉悦;老鹰雄健勇猛;蚂蚁勇敢忠贞。这说明作通过观察野外大自然中好玩的东西,不仅学到了知识,还获得了乐趣。
6.作者是怎样写自家房子前后的环境的?
作者先略写房子前后的果树开花、结果,以及果子味道的鲜美,再选取屋后具有代表性的两种植物,即竹子和棕桐,具体表现竹子长得快、竹叶声动听、棕桐超。凡脱俗、小鱼在棕桐的倒影间游玩的欢快,它们共同营造出自家房子前后环境的美丽,充满了情趣。
38、大小多少课堂课文解析笔记
大小多少课堂课文解析笔记
主要内容:
本文是一首儿歌,配有四副对比图,形象地呈现了事物间大小多少的关系,告诉我们不同大小、不同数量的事物要运用恰当的量词来表示。
自然段及段落大意:
全文共4个小节。
第1小节:黄牛和猫比大小。
第2小节:一群鸭子和一只鸟比多少。
第3小节:苹果和枣比大小。
第4小节:一堆杏子和一个桃比多少。
课文重难点探究:
1.通过几组比较,我们感受到了什么?
通过黄牛和猫,苹果和枣的比较,我们感受到了事物的大小;通过一群鸭子和一只鸟,一堆杏子和一个桃的比较,我们感受到了事物的多少。
2.量词群、颗、堆有什么区别?
根据它们的意思来区分。(见字词解释)
39、大还是小课堂课文解析笔记
大还是小课堂课文解析笔记
主要内容:
本文是一篇富有儿童情趣的文章,通过有时候大和有时候小的比较,表达了我既不想长大,又渴望自己快快长大,成为一个独立的人的愿望。
自然段及段落大意:
全文共6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1部分(1、2自然段):写我觉得自己很大,因为自己的事情能自己做了。
第2部分(3、4自然段):写我觉得自己很小,因为有些事情自己还做不了。
第3部分(5、6自然段):写我有时希望自己不要长大,有时盼着自己快点长大。
词句赏析:
1.我自己穿衣服的时候,我自己系鞋带的时候,我觉得自己很大。
这句话写了我觉得自己很大的原因:自己穿衣服自己系鞋带说明自己的事情能自己做了,流露出自豪的感觉。
2.我够不到按钮的时候,我听到雷声喊妈妈的时候,我觉得自己很小。
这句话写了我觉得自己很小的原因:够不到按钮让我觉得自己还没长大,听到雷声我会感到害怕。
课文重难点探究:
1.我为什么一会儿说自己大,一会儿又说自己小?
当我自己的事情自己能解决的时候,我觉得自己很大;当我还需要父母帮助的时候,还依赖他们的时候,我觉得自己很小。
2.我为什么有时候希望自己不要长大,有时候盼着自己快点儿长大?
希望自己不要长大,是希望一直得到爸爸妈妈等长辈的关爱与照顾,同时,也不希望爸妈老去;盼着自己快点儿长大,是希望自己能做更多的事情,有独立生活的能力。
40、搭船的鸟课堂课文解析笔记
搭船的鸟课堂课文解析笔记
主要内容:
本文是一篇内容浅显而富有童趣的文章,描写了我和母亲去乡下探亲途中观察并认识翠鸟的过程。
段落大纲:
全文共5个自然段。
第一自然段:写我和母亲乘船到外祖父家去。
第二自然段:写小鸟的外形特点。
第三自然段:写我对小鸟的好奇。
第四自然段:小鸟的捕鱼过程。
第五自然段:母亲告诉我这是翠鸟。
词句赏析:
1.天下着大雨,雨点打在船篷上,沙啦、沙啦地响。
这句话交代了天气、地点等背景,为下文描写翠鸟作了铺垫。另外,我仔细倾听,留意到雨点打在船篷上发出的声音。仔细倾听,能够使我们深入了解周围的世界,这是观察事物的一种方法。
2.我看见一只彩色的小鸟站在船头,多么美丽啊!它的羽毛是翠绿的,翅膀带着一些蓝色,比鹦鹉还漂亮。它还有一张红色的长嘴。
这一部分作者按顺序观察了静立中的翠鸟,先整体写出翠鸟羽毛的颜色,然后具体写它翅膀边儿和长嘴。彩色说明鸟儿身上的颜色多而艳丽。作者将翠鸟与鹦鹉进行对比,翠鸟比鹦鹉还漂亮,可感受到作者对翠鸟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3.它什么时候飞来的呢?它静悄悄地停一起坐船到外祖父家里去吗?
这几句话是我看到这只彩色的小鸟后产生的疑问和揣测。我对小鸟长时间待在船上感到很纳闷,所以揣测它的行为:是不是要跟着我们去外祖父家呢?表现了孩子的天真。
4.我正想着,它一下子冲进水里,一口把小鱼吞了下去。
这一句话描写的是翠鸟捕鱼的情形。冲进、飞、衔着、站、吞,这一连串的动词描绘出翠鸟捕鱼时敏捷的动作。一下子、没一会儿、一口,这些词语同样描写出翠鸟捕鱼动作快,用时短,从侧面更加衬托出作者观察的细致。
5.母亲告诉我,这是一只翠鸟。哦,这只翠鸟搭了我们的船,在捕鱼吃呢。
课文的结尾,照应克日,同时对上文我的疑问作出了回答:翠鸟搭船是为了捕鱼吃。搭是乘、坐的意思,搭船即顺便乘坐船。一个搭字使鸟儿具有了灵性,体现了鸟和人在自然中的和谐。
课文重难点探究:
1.读课文,思考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写我喜欢这只翠鸟的?
从翠鸟的外形美丽和捕鱼动作敏捷捕鱼技术高超两个方面来描写我为什么喜欢这只鸟儿的。
2.作者是怎样描写翠鸟的外形特点的?
文章通过两方面描写翠鸟的美丽。第一、翠鸟的颜色鲜艳美丽。第二、它比鹦鹉还漂亮。作者抓住颜色的词语按照从身体到头部的顺序来描写翠鸟外形的。
3.作者是怎样写翠鸟的外形和捕鱼时的动作的?
作者通过仔细观察,抓住描写颜色的词语来写翠鸟的美丽和使用准确的动词来表现翠鸟捕鱼动作敏捷和技术高超。
4.本文为什么以《搭船的鸟》为题,而不以《翠鸟》为题?
在我的眼中,这只小鸟是乘坐我们的船来捕鱼的,所以用《搭船的鸟》作为题目更能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比翠鸟这个题目更能体现出人和动物和谐相处的美好。
41、场景歌课堂课文解析笔记
场景歌课堂课文解析笔记
主要内容:
本文是一篇识字文,把数量词分类集中在四幅不同的图画中,勾勒出一幕幕生动的场景,一幅幅美丽的画卷的同时,认识事物,认识表示事物的汉字,初步感知不同事物数量词的表达方式。
自然段及段落大意:
全文共4节。
第1节:描写了一幅美丽的海上风景图。
第2节:描写了一幅乡村田园风光图。
第3节:描写了一幅公园风景图。
第4节:描写了少先队员活动的场景。
词句赏析:
1.一只海鸥,一条帆船。一艘军舰,一处港湾。
海鸥帆船军舰港湾这几个词语让人联想到了大海,这些是海上具有代表性的景物,为我们勾勒出美丽的海景图。
2.一方鱼塘,一块稻田。一行垂柳,一片花园。
鱼塘稻田垂柳花园四个词语让我们看到了富有浓郁乡村气息的田园风光。
3.一道小溪,一座石桥。一丛翠竹,一群飞鸟。
一道小溪淙淙地流淌,溪上有一座石桥,石桥边有一丛翠竹,一群飞鸟从蔚蓝的天空飞过,真是一派迷人的江南风光。小溪石桥翠竹飞鸟这四个词语将一幅清幽淡雅的画面展现在我们眼前。
4.一面队旗,一把铜号。一队红领巾,一片欢笑。
这两句话是对少先队员活动活动场面的描写,也点出了前面那些美丽的风景正式少先队员们所看到的。
课文重难点探究:
1.课文描绘了哪几个场景?
课文描绘了海上风景、乡村田园风光、公园美景和少先队员活动这四个场景。
2.红领巾加上双引号是什么意思?
因为文中的红领巾指的不是佩戴的红领巾,而是指戴着红领巾的少先队员,所以加上了双引号。
3.文中哪些量词能让人感受到所描述的事物数目不止一个?
行、丛、群、队。
42、曹冲称象课堂课文解析笔记
曹冲称象课堂课文解析笔记
主要内容:
这篇课文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叙述的,讲的是曹冲小时候用比官员们更好的办法称出大象重量的故事,表现了曹冲善于观察、爱动脑筋、大胆表达的品质,同时也告诉我们:平时多观察,遇事多动脑筋,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好办法。
自然段及段落大意:
全文共5段。
第1段:曹操带领儿子和官员去看人家送给他的一头大象。
第2段:大象又高又大,官员们在议论大象的重量。
第3段:官员们向曹操提出称象的办法,但是曹操听了直摇头。
第4段:曹冲提出称象的办法。
第5段:曹操叫人照曹冲的方法去做,果然称出了大象的重量。
词句赏析:
1.古时候有个叫曹操的人。别人送他一头大象,他很高兴,带着儿子曹冲和官员们一同去看。
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人物和大象的来历。
2.大象又高又大,身子像一堵墙,腿像四根柱子。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大象的身子比作一堵墙,把大象的腿比作四根柱子,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大象的又高又大。
课文重难点探究:
1.曹操听了官员们的办法为什么直摇头?
因为官员们的想法不切实际,根本无法实现。
2.为什么曹冲称象的办法好?
因为曹冲的办法充分利用了人们当时能找到的资源,操作简单,又省时又省力,所以他的办法好。
3.曹操微笑着点了点头是因为什么?
他感到自己的儿子很聪明,为自己的儿子高兴,也很欣赏儿子的聪明才智。
43、不懂就要问课堂课文解析笔记
不懂就要问课堂课文解析笔记
主要内容:
本文叙述了孙中山小时候读私塾,为了弄懂书里的意思,大胆向先生提问,最后先生详细地为他们讲解的故事。
段落大纲:
全文共9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写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里读书,先生只让背诵,从来不讲。
第二部分(27):写孙中山在课堂上敢于提问。
第三部分(8、9):写孙中山认为为了弄清楚道理,即使挨打也值得。
词句赏析:
1.至于书里的意思,先生从来不讲。
从来不讲说明私塾的先生一直都是这样做的,为下文孙中山的提问作了铺垫。
2.孙中山想:这样糊里糊涂地背,有什么用呢?
这句话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意思是这样糊里糊涂地背是没有用的,说明孙中山敢于思考。
3.于是,他壮着胆子站起来,问:先生,您刚才让我背的这段书是什么意思?请您给我讲讲吧!
壮着胆子说明孙中山是知道提出问题的后果的,但是还是提了出来,体现出他为了求得学问,不怕挨打的精神。
4.这一问,把正在摇头晃脑高声念书的同学们吓呆了,课堂里霎时变得鸦雀无声。
吓呆了写出了同学们的害怕,鸦雀无声写出了课堂的安静。与前面孙中山不懂就问形成对比,突出了孙中山对学习的认真、执着。
5.会背了。孙中山说着,就把那段书一字不漏地背了出来。
一字不漏说明孙中山背得很准确,说明他不是在无理取闹,而是在背过课文后才提出想知道意思的要求的。
课文重难点探究:
1.私塾的老师是怎样教书的?
老师念,学生跟着念,念熟了就背诵下来,老师从来不讲意思。
2.孙中山提出请求后,同学们和先生各有怎样的表现?
孙中山提出请求后,同学们都吓呆了,都不敢出声;先生拿着戒尺,非常严厉地走近他,让孙中山背出刚才要背的那段书,孙中山背了出来,先生才收起戒尺,跟同学讲那段书的意思。
3.孙中山是个怎样的孩子?
孙中山是个聪明的孩子,能快速、流利地背出老师布置的内容。同时他也是个勤学好问的孩子,冒着挨打的危险,向老师提出不懂的问题。
4.学习了课文,你有哪些体会?
①孙中山小时候读书背诵,毫不糊里糊涂,能够自己对自己提出问题,正如名人所讲读书要有疑,大疑大悟,小疑小悟,不疑不悟,所以先生对他小时候的学习成绩是连连点头,这一点很值得我们学习;②在一百多年前的封建社会里,孙中山为弄清道理,不怕挨打,敢于向先生提问,他认为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这种勤学好问、读书求理的精神太值得我们学习了。
44、比尾巴课堂课文解析笔记
比尾巴课堂课文解析笔记
主要内容:
本文通过三问三答的对话方式,介绍了六种动物尾巴的特点。
段落大纲:
全文共4个小节,可以分为两大部分。
第1部分(1、2小节):通过三问三答告诉我们猴子、兔子、松鼠尾巴的特点。
第2部分(3、4小节):通过三问三答告诉我们公鸡、鸭子、孔雀尾巴的特点。
词句赏析:
1.谁的尾巴长?谁的尾巴短?谁的尾巴好像一把伞?
儿歌一开始就提出了问题。长短好像一把伞写出了三种尾巴的特点。
2.猴子的尾巴长,兔子的尾巴短,松鼠的尾巴好像一把伞。
这是对前三个问题的回答,告诉我们猴子、兔子、松鼠尾巴分别具有长短好像一把伞的特点。这里作者把松鼠的尾巴比作一把伞,写出了松鼠尾巴大而翘的特点,既生动又形象。
3.谁的尾巴弯?谁的尾巴扁?谁的尾巴最好看?
再次提出三个问题,弯扁最好看写出了另外三种尾巴的特点。
4.公鸡的尾巴弯,鸭子的尾巴扁,孔雀的尾巴最好看。
这是对前三个问题的回答,告诉我们公鸡、鸭子、孔雀尾巴分别具有弯扁最好看的特点。弯扁指出了公鸡和鸭子尾巴的形状,一个最字突出了孔雀尾巴的美丽超出了其他的动物,是位居第一的。
课文重难点探究:
1.猴子、兔子、松鼠、公鸡、鸭子、孔雀的尾巴各有什么特点?
猴子的尾巴长,兔子的尾巴短,松鼠的尾巴好像一把伞。公鸡的尾巴弯,鸭子的尾巴扁,孔雀的尾巴最好看。
2.课文第一小节三个问句起什么作用?
以三个问句开篇,提出问题,引起读者的兴趣。
45、白鹭课文解析笔记
白鹭课文解析笔记
主要内容:
这是一篇寓情于物的散文。课文生动地描写了白鹭的外形以及觅食、栖息、飞行时的美,表达了作者对白鹭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脉络梳理:
全文共11段,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赞美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第二部分(第28自然段):具体描写白鹭的美。
第三部分(第911自然段):抒写了作者对白鹭如诗一般的美的赞叹。
词句赏析:
1.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这句话是文章的中心句,把白鹭比作一首精巧的诗,概括写出了白鹭美在精巧的特点,起总领全文的作用。
2.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
适宜概括出了白鹭颜色、大小的均匀、和谐之美。
3.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黛之一忽则嫌黑。
连用四个那字,从蓑毛、结构、喙、脚(从整体到部分、从头到脚)描写白鹭的外形美。
4.这是别的鸟很难表现的一种嗜好。人们说它是在望哨,可它真是在望哨吗?
运用反问的手法,增加了对白鹭栖息特点的神秘感,让人产生无限的遐想。
5.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这句话与文章开头第一段首尾呼应,还起到了总结全文的作用,赞美了白鹭优美而不张扬的特点,突出白鹭自然、平凡、质朴、内敛、含蓄之美。
课文重难点探究:
1.文章是按什么结构写的?
文章是按总分总的结构写的。
2.课文是从哪些方面来写白鹭的?
从外形(颜色、身段)和生活习性(觅食、栖息)来写白鹭的。
3.白鹭给作者怎样的印象?(用原文句子回答)
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4.白鹤、朱鹭、苍鹭缺少哪些美,这样写对表现白鹭之美有什么作用?
白鹤太大:生硬、不精巧、不和谐;朱鹭、苍鹭太不寻常:不平凡、不自然、不质朴。这样写对表现白鹭之美有衬托和突出的作用。
5.为什么说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白鹭雪白的蓑毛、铁色的长喙、青色的脚,颜色非常和谐;流线型结构的身段大小非常匀称,这一切都很适宜,它的外形就像一首精巧的诗。
白鹭在清水田里静静地钓鱼、在枝头孤独地站立、在黄昏的空中低低地飞行,使人产生无限的遐想,充满了含蓄美,就像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二年级上册我是什么课堂重点笔记生字词
-
根据角和腿的提示,用自己的话讲讲鹿角和鹿腿这个故事
-
五年级语文上圆明园的毁灭说课稿
-
六年级语文下册《藏戏》有什么特点?
-
六年级下册表里的生物根据课文内容说说我是个什么孩子
-
六年级上册13课桥多音字与近反义词
-
散步评课稿
-
五年级下童年的发现教学反思优缺点
-
五年级下册第9课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生字词
-
三年级灰雀小练笔参考答案
-
二年级语文第四单元知识梳理课堂笔记近反义词
-
一年级语文下12课古诗二首池上词句复习笔记
-
经贸委年终工作总结
-
自信不换鞋,换鞋不自信
-
儿子喜欢大人陪他睡,该如何纠正这种习惯
-
11个月的孩子睡觉时喜欢用安抚奶嘴――杜亚松回答
-
对区域活动环境创设的反思
-
中班社会教案《我想知道的端午节》反思
-
幼儿园教案小班健康活动咕噜咕噜反思
-
水产公司朋友圈文案33句
-
怎么取公司名字好听又有内涵,有内涵洋气的公司名称381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