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语文下12课古诗二首池上词句复习笔记
一年级语文下12课古诗二首池上词句复习笔记
1、一年级语文下12课古诗二首池上词句复习笔记
1.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这两句介绍了故事的梗概:一个小孩子趁大人不注意,偷偷去采莲归来,突出了孩子的可爱。一个偷字,形象地表现了小娃的天真调皮,写出了诗人对小娃的喜爱之情。采字和回字,表现小孩偷采一枝白莲花又匆匆忙忙返回,为的是不想让大人发现他的冒险举动。
2.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这两句巧妙地刻画了小孩子的天真:他自以为行动机密,不会被人发觉,谁知道小船驶来时,冲得水面的浮萍两边散开,水面波动,出现了一道长长的痕迹,自然完全暴露了她的行踪!藏字表现了小孩既不想让人发现又不懂得隐藏自己的踪迹,天真可爱之态毕现。开字表现浮萍上划出的一条水道,暴露了小孩的秘密这种善意的嘲笑,更增添了小孩幼稚可爱的天性。显而易见,一连串动词表现一连串的动作,儿童的天真可爱形象呼之欲出,读来仿佛一幅栩栩如生的采莲图就在眼前,让人的思绪又回到了天真烂漫的童年。
这首诗好比一组镜头,摄下一个小孩儿偷采白莲的情景。从诗的小主人公撑船进入画面,到他离去只留下被划开的一片浮萍,有景有色,有行动描写,有心理刻画,细致逼真,富有情趣;而这个小主人公的天真幼稚、活泼淘气的可爱形象,也就栩栩如生,跃然纸上了。
2、一年级语文12古诗两首池上与小池教学设计说课稿
设计说明
《池上》一诗描写了一个小娃偷采白莲的有趣情境,非常接近儿童的生活,符合儿童的心理,充满了童真、童趣。《小池》以清新活泼的语言描写了初夏小荷花池的美丽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物的由衷喜爱之情。本课的设计重点是使学生学会古诗并掌握识字方法,在此基础上,通过情境体验,让诗中的画面和诗人的感情在学生头脑中活起来,使学生回想起自己的生活经验。通过朗读、想象等激发学生的情感,借助音乐、画面等教学手段,带领学生走进诗中,感受诗中儿童的快乐,进而体会诗歌的韵味和美好意境,受到美的熏陶。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1.课文插图、关于本课的多媒体课件。
2.古筝曲《春江花月夜》。
学生准备:1.做一份本课生字小卡片。
2.搜集整理以前读、背过的古诗。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引入新课
1.激趣:美丽的夏天悄悄地来到了我们身边,你能说一说你最喜欢夏天的哪些景色吗?
2.过渡:是啊!夏天的荷塘是那样的美丽、迷人。快看!(课件展示令人赏心悦目的荷塘美景:碧绿的荷叶挨挨挤挤,亭亭玉立的荷花娇媚动人,鲜嫩的莲蓬清香诱人。)
3.导入:看到这么美的荷塘,你们最想做些什么或说些什么呢?(学生交流)我看到这么美的池塘、荷花,多么想吟诗一首啊!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关于荷塘的古诗。
4.识记生字首。
(1)指生当小老师领读,注意强调首是翘舌音。
(2)结合字理图讲解首的本义并组词。
5.揭题:诗人白居易用一首诗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天真可爱的小孩儿,描绘了一个有趣的画面。(板书诗题:池上)相机理解诗题:荷花池塘上。
6.简介作者白居易。
(1)学生介绍诗人。
(2)教师补充:白居易,字乐天,唐代著名诗人,有诗魔之称。他的诗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通俗。
设计意图:通过夏天图片的导入,调动学生视、听等多种感官,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身心愉悦,为轻松学习古诗奠定了基础。
二、初读古诗,认读生字
1.教师配乐范读。
2.学生自由读古诗,一边读一边圈出本课的生字。
3.课件出示带拼音的生字,指名拼读。教师相机强调:踪、采是平舌音,萍是后鼻音。
4.引导学生说一说自己记住了哪些生字,是用什么办法记住的。
引导学生结合图片、联系生活识记踪、迹、浮、萍。
采:(出示字理图)会意字,它就像是一只手正从树上采摘果实。本义是用手指或者指尖轻轻摘取。
踪:根据形声字的特点识记。
迹:分析结构和笔顺,扩词,理解踪迹的意思。
萍:扩词,看图片理解浮萍的意思。
5.划分节奏读诗。
(1)引读:同学们真棒,已经认识了这么多生字宝宝。我们不仅要把诗读得正确、流利,还要读出节奏感。我们来听一听朗读录音,你能正确划分节奏吗?
(2)学生一边听录音,一边用铅笔在书上做记号。
(3)指名读出节奏感。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6.导读:诵读古诗的时候,不要一字一顿地读,这样会破坏古诗的韵味,要注意音断气连,像老师这样,你们听(教师范读)这样就读出诗的节奏感来了。还有什么方法可以让我们读起来更有趣些呢?师示范拍手读。同学交流多种方法:跺脚读、合作读、开火车读、表演读
7.小结:同学们,刚才你们手舞足蹈、摇头晃脑地读诗,这样多有趣呀!
8.引导学生初读诗文,质疑:荷花池塘上发生了一件什么事?(一个小娃偷采白莲。)
设计意图:通过不同层次的读,引导学生把古诗读正确,读流利,读出韵律美。在听读、范读、个别读等多种形式中,体会古诗的韵味。
三、吟诗炼字,体会意境
(一)前两行小娃偷采莲。
1.过渡:一个小娃在池塘上偷偷地采了好多白莲,究竟有趣在哪儿呢?让我们一同走到荷花池塘边去看一看吧!(课件出示: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2.学生自由轻声诵读古诗,边读边想象画面。
3.学生交流看到的画面。
(1)引导学生通过你问我答的形式汇报自己是如何看出来的。
小娃:男孩儿或女孩儿。
小艇:小船。
(2)指导学生观察画面展开联想:荷塘是什么样的?白莲是什么样的?(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想象到的莲叶何田田的美好画面,唤起大家对荷花池和娇嫩的莲蓬的向往之情。)
(3)出示莲蓬的图片,简介:莲蓬长在荷花花瓣中间。莲蓬里藏着一粒粒的莲子,花瓣落了之后莲子就慢慢成熟了,它可是夏天解暑的好东西。
(4)指导学生融情想象:如果你就是这个小娃,看到一池的荷花都在风中舞蹈,风中还传来了莲蓬的清香,你会想些什么?做些什么呢?
4.体会小娃偷采白莲的心情。
(1)小娃瞒着荷塘的主人偷偷地去采白莲,他当时在想什么?是怎样的心情呢?(预设:既忐忑又高兴的心情。)
(2)指导学生带着这样的心情来读一读这两句。
(3)小结:一个偷字,形象地表现了小娃的天真调皮,写出了诗人对小娃的喜爱之情。
(二)后两行景美童心纯。
1.导学:小娃偷采白莲,真的不会被发现吗?你们是从哪儿知道的?引导学生抓住最传神的诗句不解
2.学生默读后两行诗,谈理解。藏踪迹,体会小娃的顽皮、纯真。
3.学生汇报。
(1)小娃不懂得隐藏自己的行踪,满池的浮萍被他的小船冲开了一道波痕。
(2)理解不解:不懂得,不明白,不知道。
(3)认识浮萍:一种漂浮在水面上的植物。(先指着画面让学生理解,再出示浮萍的图片。)
(4)当小船慢慢驶来,浮萍怎么样了?(做手势)
(5)可是小娃哪里知道,小船划出的波痕已经暴露了他偷采白莲的事。多么纯真质朴的孩子啊!
(6)齐读后两行诗。
4.猜诗人的行为、心理。
(1)诗中不仅藏着一幅幅美丽、有趣的画面,还藏着一个人呢!你们猜,他是谁?
(2)你们猜白居易此时正在岸边干什么?(窥视、偷笑。)
(3)我来采访一下:请问白老先生,您为什么在偷偷地看、偷偷地乐呢?
(4)指导朗读。
设计意图:借助图片,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感受荷塘之美。同时进行心理体验,让学生和诗中的小娃产生共鸣,体会孩子的可爱、纯真与童年的快乐、无忧、自由。再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深入体会诗中的情趣。
四、倾情朗读,背诵全诗
1.出示与古诗内容相对应的图片,请同学分别说出相对应的诗句。
2.练习背诵:自由背诵,同桌互相考一考,师生合作背,齐背。
3.引导想象:诗中的小娃多可爱呀!你能把这首诗改编成一个有趣的故事吗?
4.小组里编一编这个故事,推荐故事大王在全班讲一讲。
设计意图:多种形式的练习帮助学生进行背诵,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引导学生在头脑中构筑相应的画面,把简单的四句诗想象成一个小故事,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五、指导写字,拓展延伸
1.先让学生观察采的字形,然后引导学生分析。
2.教师范写,讲解书写要点。
采:平舌音,共8画,上下结构。上小下大,爪字头。木的横位于横中线上,撇、捺舒展。
3.指导学生书写首。
(1)指导学生观察首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学生尝试交流书写要点。
(3)教师归纳:首,翘舌音,9画,独体字。点、撇短而小,第三笔是长横。
(4)教师示范。
4.学生练习写。(要求学生保持正确的写字姿势,做到三个一。)
5.展评学生写的字。
6.拓展:写儿童趣事的诗还有很多,比如《四时田园杂兴》《村居》《宿新市徐公店》等,课后大家可以找来读一读。
设计意图:写字是一年级教学中至关重要的环节。指导书写的过程,不只是提高书写技能的过程,更是学生主动发现写字规律的过程。此环节让学生先观察生字,再分析字的间架结构,会降低书写难度,加上教师规范的书写,给学生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第二课时
一、以诗引诗,创设情境
1.(出示配乐课件:吟咏春天。)引导学生背诵古诗《春晓》《咏柳》。
2.引导交流:我们刚才背诵的诗有什么共同点呢?(都是描写春天景色的诗。)
3.激趣:大自然的美景总是令人陶醉。从古至今,不知有多少诗人赞美它。(出示配乐课件:夏天情。)生机盎然的春天过去了,姹紫嫣红的夏天来了,你们看到了什么?
4.导入:是啊,大自然是那么美好,万物是那么和谐。南宋诗人杨万里被这个美丽的小池塘深深地吸引了,写下了一首名为小池的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诗。(板书课文题目:小池)
5.学生齐读课文题目,教师介绍作者。
设计意图: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运用多媒体出示直观形象的图片创设情境,以诗找景,以图解诗,以景悟情,变静为动,化难为易,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来参与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二、初读古诗,学习字词
1.过渡: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小池塘呢?我们一起来有滋有味地读读吧!
2.出示自学要求:
(1)自读诗歌,勾画难认难记的生字生词,借助拼音多读几遍,可以读给同桌听,也可以读给老师听。
(2)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生字。
3.出示本节课的生字:泉、流、爱、柔、荷、露、角。
(1)指名拼读生字,去掉拼音再读一读生字。
(2)教师强调:柔是翘舌音,露在本课读l,角是三拼音节的字。
4.交流识字方法,教师相机指导。
(1)课件出示泉的字理图,学生观察明确:甲骨文字形像水从泉眼里流出的样子。本义为泉水。
(2)课件出示爱的字理图,学生观察明确:手捧着东西送给朋友,以此表示友爱、喜爱。相机用爱组词并造句。
(3)引导学生用加一加或形声字的方法识记流柔荷露。荷、露可以借助生活经验组词进行复现和识记。
(4)出示牛角图片及角的字理演变过程帮助学生识记角。
5.出示词语卡片,检查生字掌握的情况。
泉水 流水 友爱 柔和 荷叶 露水 牛角
6.指导学生将生字带入古诗中,再次朗读诗句,读出古诗的节奏感。
(1)让我们再回到这个小池塘,去体会它的美。老师再读。
(2)这首古诗听起来很美,你会读吗?
(3)请你也这样读一读,读出节奏感。
(4)谁愿意读给大家听?
(5)师生对读,同桌对读,男女对读。
(6)师生接力读,全班接力读。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把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作为第一学段识字与写字的重要目标,因此,本环节的设计重在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自主学习生字。教师采用多种方式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学生用自己感兴趣的方式识字,把理解字义和识记字形结合起来,领悟生字的特点。
三、深入朗读,体会诗意
(一)整体感知。
1.课件出示插图:仔细观察画面,说说你都看到了什么。
2.引导学生边看画面边读诗,说说诗中描写了什么景物,在诗中找出来。(泉眼、树阴、小荷和蜻蜓。)
(二)理解诗意。
1.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知道了什么,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1)相机引导质疑:泉眼的水是怎样流的?惜是什么意思?谁舍不得谁?怎样理解爱晴柔?
(2)指导朗读:一道溪流缓缓地从泉眼中流出来,池畔的绿树在阳光的照射下,将树阴投到水面上,忽明忽暗。这么宁静的景色,我们该怎么读呢?(要读得轻柔、甜美,速度稍慢,饱含不舍之情。)
(3)指导想象:荷叶刚露出什么,蜻蜓就怎样了?如果它们会说话,会说些什么?
(4)引导学生交流:才和早诗人用得非常准确、生动。有了这两个字,我们读这两句诗时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学生交流)
(5)引读:多么细微的画面,竟然被细心的诗人观察到了。如果你是诗人杨万里,此时会怎样来吟诵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呢?
①指生反复读,读出欣喜的语气。
②配乐读。
2.总结:是啊,清清的泉水,茂密的大树,娇嫩的荷叶,可爱的蜻蜓构成了小池优美的风景。难怪诗人要把这样的小池景色写下来,这里真是太美啦!全班有感情地朗读全诗并试着背诵。
设计意图: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入情境,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揣摩、体会诗句承载的情感。
四、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1.小荷渐渐长大,大家想欣赏它们在盛夏时节的美丽姿态吗?(出示课件:满池的荷花的图片及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2.小池只是大自然中的一个非常小的部分,大自然中还有很多美丽的景色呢。这些美景正等待着大家去发现、去观赏、去赞美。
设计意图:阅读杨万里的另一首描写盛夏荷花的诗,与《小池》对比,增强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增加对古诗的积累,使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进而更加热爱生活。
五、观察示范,指导书写
1.学生仔细观察课后田字格中的无树爱 尖角的字形,思考怎样才能把这些字写得正确、端正,并把自己的建议分享给大家。
2.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进行补充,进行范写,相机指导书写。
无:共4画,独体字。两横上短下长,第二横从横中线上起笔,竖撇从第一横中间位置起笔,竖弯钩从第二横下方竖中线上起笔,弯钩伸展。
树是第一个要求会写的左中右结构的字。要让学生观察左中右各部件之间的位置,做到两边高,中间低,三个部件要靠紧。
树:共9画,左中右结构。这样的字要写得紧凑,部件之间要穿插避让。又的横撇要写到木字旁的点下方,长点位于寸的点的下方。木和又的捺要变成点。
爱:共10画,上下结构。上部爪字头较小,撇是平撇,秃宝盖扁而宽。友字的横在横中线上,第二笔撇较长,第三笔横撇较短,第四笔捺长而舒展。
尖:共6画,上下结构。上部第一笔是短竖,位于竖中线。下部大的横位于横中线,撇、捺舒展,位于同一高度,撑起整个字。
角:共7画,上下结构。上小下大,斜刀头短撇从竖中线起笔。下方用中间的两个短横不能碰到左右两边,中间一竖在竖中线上。
3.学生在田字格中练写,先临写,再自己写两个。
4.投影展示,欣赏评议。
设计意图:学生观察探究生字,教师范写,直观地向学生展示写字的过程,让学生领悟写字的要点,掌握运笔的方法,最后欣赏、评议生字,让学生在自主、轻松、活泼的氛围中写好生字。
教学反思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在小学各学段要重视学生的朗读,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读书。在充分激发学生想象力的情况下,借助多媒体展示古诗画面,开展多种形式的诵读,促进学生对诗句的理解。在教学中,紧紧抓住偷采不解藏踪迹惜早立等关键字词展开阅读活动,引导学生找出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反复朗读,悟出作者的情感。在朗读的过程中指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互相评价,使朗读层层深入,从而感悟课文情感,达到情感的升华,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内在思想感情。
3、一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古诗两首生字注音组词
shǒu首(首先)(回首)(自首)(首长)
cǎi采(采用)(采花)(开采)(采风)
w无(无心)(无用)(无声)(无关)
sh树(大树)(树叶)(树林)(树木)
i爱(可爱)(爱心)(爱国)(相爱)
jiān尖(尖尖)(尖叫)(尖细)(刀尖)
jiǎo角(尖角)(豆角)(直角)(口角)
ju角(主角)(角色)(冰山一角)
4、一年级下册语文13课荷叶圆圆课堂词句复习笔记
1.荷叶圆圆的,绿绿的。
圆圆的写出了荷叶的形状,绿绿的写出了荷叶的颜色。
2.小水珠说:荷叶是我的摇蓝。小水珠躺在荷叶上,眨着亮晶晶的眼睛。
小水珠把荷叶比作摇篮,语言生动、形象。躺眨两个动词的运用准确形象地展现出了小水珠躺在荷叶上那种舒适的样子。
3.小蜻蜓说:荷叶是我的停机坪。小蜻蜓立在荷叶上,展开透明的翅膀。
小蜻蜓把荷叶比作停机坪,说明了荷叶对它的重要性。透明展现了小蜻蜓的翅膀的特点,立展开体现了小蜻蜓快乐的心情。
4.小青蛙说:荷叶是我的歌台。小青蛙蹲在荷叶上,呱呱地放声歌唱。
小青蛙把荷叶比作歌台,让人联想到小青蛙在荷叶上唱歌的情景。蹲写出了青蛙的姿势。作者将青蛙的呱呱叫声写成歌唱,渗透着浓浓的喜爱之情。
5.小鱼儿说:荷叶是我的凉伞。小鱼儿在荷叶下笑嘻嘻地游来游去,捧起一朵朵很美很美的水花。
小鱼儿把荷叶比作凉伞,展现了荷叶又圆又大的特点。笑嘻嘻捧的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表现了小鱼儿自由、快乐地样子。 一朵朵说明了水花很多。
5、一年级下12课古诗二首之池上课文复习重难点课堂笔记
1.读了这首诗,你对小娃有了怎样的认识。
他是一个天真、可爱的孩子。
2.小娃偷采白莲,真的不会被发现吗?你们从哪儿知道的?
小娃偷采白莲会被发现,从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两句可看出。
3.读了这首诗,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例:诗中描写了一个天真幼稚、调皮可爱的小娃,可以感受到纯真美好的童趣。
6、一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一分钟课堂词句复习笔记
1.元元打了个哈欠,翻了个身,心想:再睡一分钟吧,就睡一分钟,不会迟到的。
这句话是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写出了元元不愿起床,认为一分钟很短,不会影响其他事的侥幸心理,为后文的迟到埋下了伏笔。
2.到了十字路口,他看见前面是绿灯,刚想走过去,红灯亮了。他叹了口气,说:要是早一分钟就好了。
因为红灯亮了,他过不了马路,时间被耽搁了。一个叹字写出了元元后悔与自责的心情。
3.他等了一会儿,才走过十字路口。他向停在车站的公共汽车跑去,眼看就要到了,车子开了。他又叹了口气,说:要是早一分钟就好了。
一会儿才写出了元元等了很长时间,其实,红绿灯也就一分钟左右的时间,对于此时此刻的元元来说,这个时间是漫长的,是难熬的,因为他心里着急。从跑字也可以看出元元的着急,尽管如此,车子还是开走了,这意味着他需要花更多的时间来等待,这都是因为多睡了一分钟导致的,他焦急懊恼的心情可想而知,所以他又叹了口气。
4.他等啊等,一直不见公共汽车的影子,元元决定走到学校去。
从等啊等一直不见可感受到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等不来公共汽车的元元决定走到学校去。
5.元元红着脸,低着头,坐到了自己的座位上。
这里是对元元的神态描写,红着脸低着头说明元元感到非常羞愧和后悔,他知道自己错了。
7、一年级下册12课古诗二首注音生字词专项训练
一、给下列生字注音
踪树露首无采 爱
二、数一数下列汉字的笔画,并写出汉字的笔顺
角:共_____画,笔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尖:共_____画,笔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泉:共_____画,笔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首:共_____画,笔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浮:共_____画,笔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给下列汉字注音并组词
迹( )( )( ) 浮( )( )( )
泉( )( )( ) 萍( )( )( )
流( )( )( ) 荷( )( )( )
柔( )( )( ) 角( )( )( )
尖( )( )( )
四、比一比,再组词
踪( )( ) 树( )( )
粽( )( ) 对( )( )
露( )( ) 首( )( )
路( )( ) 自( )( )
无( )( ) 爱( )( )
天( )( ) 采( )( )
8、一年级下册12课古诗二首注音生字词专项训练答案
一、给下列生字注音
zōnɡ sh l shǒu w cǎi i
二、数一数下列汉字的笔画,并写出汉字的笔顺
角 7 笔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尖 6 笔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泉 9 笔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首 9 笔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浮 10 笔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给下列汉字注音并组词
迹 j 名胜古迹 痕迹 浮 f 漂浮 飘浮
泉 qun 泉水 泉眼 萍 pnɡ 浮萍 萍水相逢
流 li 水流 流过 荷 h 荷花 荷叶
柔 ru 柔软 温柔 角 jiǎo 角落 边角
尖 jiān 尖细 尖叫
四、比一比,再组词
踪 失踪 踪迹 树 树木 树叶
粽 粽子 粽叶 对 对的 全对
露 露水 露出 首 首都 首领
路 马路 小路 自 自己 自身
无 无人 无用 爱 友爱 相爱
天 今天 每天 采 采用 采取
9、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一课古诗二首教学设计说课稿
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一课古诗二首教学设计说课稿
1.古诗二首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古诗二首》编排了两首古诗,它们从不同的观察角度描写了春天。
《村居》描写了诗人居住在乡村时见到的春天的美景和放学后孩子们放风筝的情景;《咏柳》是首咏物诗,描写了早春二月的杨柳,借柳树歌咏春天。
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对春天已有了自己的感受,能较好地与课文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教师可利用这一点,激发课堂教学的情趣,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古诗教学达到魅力无穷、活力四射的境地。所以,在本课的古诗教学中,要以读为主,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读中进入到诗歌所营造的意境中去,在读中意会,读中感悟,读中体验,在读中积累语言,培养语感。
教学建议
学习本课,可引导学生先自读自悟,借助文字想象诗中的画面,然后再看图,感悟图文相通之处。还可先引导学生依据插图来体悟课文,把课文与图意融为一体,再启发学生思考和想象,加深对诗句的领会、理解,从而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理解古诗含义,想象画面,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中春天的美景。
【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在语境中整体认读、自主识字,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识字。
2.借助画面理解词语和诗句的意思,小组合作朗读、想象、体会。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春光的美好和乡村儿童生活的情趣,激发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感情。
【重点难点 重点】
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句,背诵古诗。
难点
1.想象画面,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中春天的美景。
2.感受春光的美好和乡村儿童生活的情趣,激发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感情。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学生课外积累的文字、图片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积累词语
在二、三月间,公园里、学校中,到处都是春暖花开的景象。今天,老师还想带大家到一首古诗中去找一找小山村的春天呢!(板书课文题目:村居)
1.学生朗读课文题目。
2.课件出示作者简介。
高鼎,清代后期诗人。字象一,又字拙吾,仁和(今浙江省杭州市)人。高鼎生活在鸦片战争之后,大约在咸丰年间(1851-1861),《村居》是他写的一首有名的有关放风筝的诗。著有《拙吾诗稿》。
二、自读古诗
1.请大家自由读古诗,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标记应重点注意的地方。(如不认识的字、不懂的词、难写的字等)(课件出示易读错的字)
提示:莺的韵母是ing,不要念成in 。趁的韵母是en,不是eng 。鸢不要读成yān。
2.课件展示节奏划分,引导学生掌握古诗的节奏。
节奏划分: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同学们在朗读的时候语速要稍慢,读出对春天的赞美之情,要带着活泼、开心的语气。
学生反复读诗。接受快的同学可以试着背诗。
3. 进行自学,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记住字形。
学生汇报交流。
例:诗=讠+寺(寺庙旁有人在说话)
村=木+寸
童=立+里
3.教师针对会写字进行书写指导。
诗:按照左窄右宽的结构书写,寺不要丢掉最后一点。
村:按照左窄右宽的结构书写,木字旁最后一笔捺变为点。
童:按照上小下大的结构书写,里横画较多,注意在田字格里的布局。
4.交流快速背诗的方法。
学生甲:用唱诗的方法来背诗。
学生乙: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背诗。理解了每句诗歌的意思,知道连起来讲的是什么意思,就可以背诗。
三、品悟古诗
1.有同学说在理解诗句意思的基础上背诗,那么这首诗的大意是什么呢?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组长汇报。(教师课件展示)
小草生长,黄莺飞翔,正是春光明媚的二月,
轻拂河堤的杨柳沉醉在春天的烟雾之中。
村子里的小孩子们早早就放学回到了家,
急忙趁着温暖的东风快活地放起了风筝
2.教师引导学生逐句分析。
(1)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师:早春二月的小山村是冰冷沉静的吗?它有怎样的美景?
①自由读读古诗,你会有很多的发现。
②学生自由读诗。
③你看到了什么?生汇报。
④你能把你看到的带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吗?(指名读文)
重点引导学生通过长飞拂醉等字眼体会早春二月的勃勃生机。
⑤你觉得诗句中的哪些字词用得好?说说你的理由。
生:草长莺飞四个字,把春天的一切景物都写活了,人们仿佛感受到那万物复苏、欣欣向荣的气氛,人们的眼前也好像涌动着春的脉搏。
诗人用了一个醉字,写活了杨柳的娇姿、柔态、神韵。
⑥瞧,草儿吐出嫩绿的新芽,黄莺也飞来快乐地歌唱,河堤上的杨柳也陶醉在这迷人的春色中,在春风的吹拂下轻轻柔柔的。我们的小山村变成了一个充满生命力的世界。你们想配合这美丽的画面再来读读吗?
⑦你还有什么发现,有什么感受?能说给大家听吗?
这么多美妙的画面,我想大家一定能读好这一句的。
(2)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①在这么好的春光里,你想做些什么呢?(指名说)
放风筝。(板书: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②你能配合画面说说这句诗所描绘的情景吗?
生:第三、四句写的是人物活动,描述了一群活泼的儿童在大好的春光里放风筝的生动情景。孩子们放学回来得早,趁着温暖的东风,放起了风筝。他们的欢声笑语,使春天更加富有朝气。
③读了这一句,你有什么感受?能说给大家听吗?
重点引导学生通过归来早忙趁体会孩童欢畅的心情。
学生汇报。
④很有意思的想法,能将你的想法融入诗里读出来吗?你们想不想加入他们放风筝的队伍?这样吧,让我们一起放飞心爱的纸鸢,用诗歌表达自己的心情吧!
四、背诵全诗
1.教师边展示本课配图边引导学生联想诗句描绘的美景:早春的山村,草长莺飞,杨柳依依。孩子们也将自己心爱的风筝放飞。多美的春景图呀!它不仅吸引了诗人高鼎,也迷住了大家。我相信你们一定能背下来这首古诗。
2.生自由背。
3.集体配乐吟诵。
五、作业布置
1.背诵古诗。
2.搜集诗人的其他古诗名句,进行整理。
第二课时
一、知诗人,解题意
师:同学们,不知不觉中,春天的脚步又近了,这轻快飞行的燕子,吹面不寒的杨柳风,羞红了脸的桃花,柳枝轻摇的柔柳,组成了光彩夺目的春天。你看,这是什么?(出示杨柳图)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咏柳》。
1.关于作者,你知道多少(出示课件)?
贺知章(659-约744),字季真,晚年自号四明狂客,汉族,唐代著名诗人、书法家,越州永兴(今浙江萧山)人。少时就以诗文知名。属于盛唐前期诗人,与张若虚、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士。贺知章诗文以绝句见长,除祭神乐章、应制诗外,其写景、抒怀之作风格独特,清新潇洒,《咏柳》《回乡偶书》两首诗脍炙人口,千古传诵,作品大多散佚,今尚存录入《全唐诗》,共19首。
2.题目咏柳是什么意思?
咏:歌唱,赞美。咏柳,就是歌唱、赞美柳树。
3.作者是怎么歌颂柳树的呢?请大家轻声读一遍古诗。用手中的工具书查一查,理解诗句的意思。(出示课件)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大家在朗读这首诗的时候,边读边想象柳树的姿态,仿佛柳树就在自己的眼前,轻轻的,柔柔的,那么碧绿,那么美丽,要用喜爱、惊叹的语气来读。
二、释字词,明诗意
1.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1)理解词语。
妆:(课件演示妆的演变过程)左右结构,注意女的写法。意思是装饰,打扮。
一般都是谁爱打扮?那么本诗是说谁打扮?
(通过课件演示妆的演变过程,不仅帮助了学生熟记字形,了解字义,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个字更深刻地理解诗句的意思,诗的开始就把杨柳化身成一位美人)
绦:用丝编成的绳带。
丝绦:形容一条条像丝带般的柳条。
(2)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后,引导学生串连诗意:柳树像碧玉装扮成的美女一样,千万枝柳条像她那绿色的丝带。
2.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1)理解词语。
剪:上下结构。裁剪,用刀或剪子把片状物体分成若干部分。(课件展示剪刀,引导学生理解)
(2)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后,引导学生串连诗意:知道这细嫩的柳叶是谁剪裁出的吗?就是那像剪刀一样的二月春风啊!
3.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学习生字,通过理解字义,结合图片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大概意思。
高高的柳树像碧玉妆扮成的一样,千万轻柔的柳枝都垂下了绿色的丝条。
不知道这细细的柳叶是谁裁剪出的,乍暖还寒的二月春风恰似剪刀。
三、想意境,悟诗情
1.再来读前两句诗,说说你眼前出现的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预设:柳树似一位姿态婀娜的美人出现在我们面前,那千万条垂丝,就像她的裙带)
2.你觉得句中的哪个字用得好?说说你的理由。
学生:第一句中的高字,衬托出美人婷婷袅袅的风姿;第二句中的垂字,暗示出纤腰在风中摇摆。
教师:谁能通过诵读把这美妙的画面读出来?
(点名读,其他学生说画面)
3.那视之无形、不可捉摸的春风,被作者用似剪刀形象化了。请大家展开想象的翅膀,说说它还能剪出什么。
示例:将小草剪成了一根根;将枫树的叶子剪得像手掌
它正是自然活力的象征,是春给予我们美的想象。
4.总结:此诗借柳树歌咏春风,把春风比作剪刀,说她是美的创造者,赞美她裁出了春天。让我们借作者的诗文,读出我们心中对春的赞美。
四、横纵观,拓视野
1.课堂小结:春天正向我们走来!让我们吟着春天的诗,与春天撞个满怀
2.教师布置作业:
请在下面的三首诗中,选一首喜爱的背诵下来,课下搜集相关资料了解诗意。
春日
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
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
绝句
杜甫
迟日江山丽,
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
沙暖睡鸳鸯。
游园不值
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
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
一枝红杏出墙来。
五、板书设计
村居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咏柳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六、备课资料
1.风筝
又名木鸢纸鸢风鸢。中国是风筝的故乡,早在两千年前中国人就发明了风筝。史书记载,春秋时代(公元前770-公元前476)的能工巧匠鲁国人公输班,因看到鹞鹰盘旋于蓝天而受到启迪,传说曾削竹木以为鹊,成而飞之,三日不下。汉代(公元前206-公元220)发明纸以后,风筝用纸张糊制,称作纸鸢。到五代(907-960)李邺加以改进,装竹笛于纸鸢之头,临风嗡嗡作响,有如筝声,故而得名风筝。
2.柳树
可种可插,极易成活。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从这句俗语中我们可以看出柳的生命力多么旺盛。柳树姿态优美、秀色可餐,深得文人墨客的喜爱。宋代大文豪苏轼任杭州知府时在西湖修了一道堤,堤上遍植柳树,如今已成为西湖十大景点之一。田园诗人陶渊明喜爱柳树,室旁有柳五棵,所以自名五柳先生。清代蒲松龄也喜欢柳,并自号柳泉居士。清代左宗棠戍守边疆时,为了保持水土、抵御风沙等,在河西走廊新栽杨柳三千里,后人为纪念他称这些柳树为左公柳。在古代文学中,杨柳是一个特殊意象,优美动人,情意缠绵,为诗人传诵吟咏。
10、二年级语文上册课文19古诗二首夜宿山寺课堂笔记之本课重难点
二年级语文上册课文19古诗二首夜宿山寺课堂笔记之本课重难点
问题归纳:
1.《夜宿山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夜宿山寺》这首诗运用了极其夸张的手法,描写了寺中楼宇的高耸,表达了诗人对古代庙宇工程艺术的惊叹以及对神仙般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之情。
11、二年级语文上册课文19古诗二首夜宿山寺课堂笔记课后生字组词
二年级语文上册课文19古诗二首夜宿山寺课堂笔记课后生字组词
我会写
危wēi(危险、危楼、危难)
敢gǎn(勇敢、不敢、敢作敢当)
惊jīng(惊动、惊奇、惊吓)
阴yīn(阴天、阴雨、阴晴)
我会认:
宿s(住宿、宿舍、宿营)
寺s(山寺、寺庙、寺院)
辰chn(星辰、时辰、辰光)
恐kǒng(恐怕、惊恐、恐龙)
12、二年级语文上册课文19古诗二首夜宿山寺课堂笔记本课知识点
二年级语文上册课文19古诗二首夜宿山寺课堂笔记本课知识点
《夜宿山寺》:山上寺院的高楼真高啊,好像有一百尺,人在楼上好像一伸手就能摘下天上的星星。站在这里,我不敢大声说话,唯恐(害怕)惊动天上的神仙。
13、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课古诗三首绝句,惠崇春江晚景说课稿
教学目标:
1. 认识鸳鸯等六个生字,会写融、燕等 9 个字。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绝句》。
3. 能借助注释和插图,了解《绝句》《惠崇春江晚景》诗句的意思,想象画面, 说出诗中描绘的景象。
教学重点、难点: 能借助注释和插图,了解《绝句》《惠崇春江晚景》诗句的意思,想象画面,说出诗中描绘的景象。
教学过程
板块一:单元整体导读
1.从本册教材封面中获取信息。
出示 PPT:春分、谷雨、惊蛰、清明
2.读到这些词语你会想到什么?
3.是的,到了春天这个美丽的季节,大自然中一切可爱的生灵开始向我们展示出他们美丽的姿态。三年级下册的第一单元就以可爱的生灵为主题,编
排了《古诗三首》《燕子》《荷花》《昆虫备忘录》这几篇课文。
3.同学们,当你们读到第一单元的题目时觉得这一单元会向我们展现哪些大自然可爱的生灵呢?
对啊,可能会有活泼可爱的小燕子,姿态万千的荷花,有趣的小昆虫。除此之外,这一单元更是通过古诗向我们展示出一幅幅美丽生动的画面呢。
【教学意图:通过交流引导学生对单元一的内容有整体了解,明确学习内容。】板块二:读一读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 引入课题,读正确:
过渡:今天我们一同走进第一课《古诗三首》,首先来看看《绝句》与《惠崇春江晚景》。
(PPT 出示:两首古诗)
请你们自己来读一读这两古诗,借助拼音把诗句读正确。
2.整组入手,读出节奏:
古诗文的朗读要读出节奏,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看着 PPT 上的符号读一读。你可以用小手轻轻的敲击桌面,或者拍着巴掌来帮助你更好地朗读。
3.对比读一读这两首古诗,你发现老师为什么把这两首诗放一起学习呢?
有同学发现了,它们都是写春天的。你们猜对了!两位大诗人眼中的春天是什么样子的呢?我们先来学习第一首诗。
【教学意图:初读古诗扫清阅读障碍,初步了解两首古诗的内容。】
板块三:想一想精读绝句,想象画面
1.解题,学生字
看到《绝句》这个题目是不是很眼熟,对我们二年级时就学过杜甫的绝句。对比着看一看,像这样只有四句的古诗就叫做绝句,而按每句字数可分为五言绝句、七言绝句。
绝句是唐朝流行起来的一种诗歌形式。诗人偶有所见,触发了内心的激情, 诗人信手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一时不去拟题,便用诗的格律绝句作为题目。
一起读读这首诗,(点红生字,提示学生)把诗句中的生字读准确。
出示:鸳鸯(字)
提示读音。你能借助字形猜猜它么?有的同学从都是鸟字旁猜出它是一种鸟
出示:鸳鸯(图)
让我们来看看这种鸟。真漂亮!鸳指雄鸟,鸯指雌鸟,出双入对。2.自读,理解诗句
我们已经学会了结合插图和注释理解诗句。可以用这种方法看看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
3.读诗句,想画面
(1) 每一首诗都是一幅画,每一首诗都是一片情。边读边想象画面也是我们学习古诗的一种特别好的方法,三年级上学期我们学了一边读一边想象课文中描写的画面,今天我们来边读边在头脑中想象画面,想想这幅画面是由哪些景物组成。
(点红诗句中的景物词)有的同学看到画面中有:迟日、江山、花草、燕子、鸳鸯
(带学生想象): 迟日结合注释,就是春日。透过迟日江山你看到了什么? 温暖的阳光下碧水青山 这迟日江山带给你怎样的感受?真是太美丽了!看!一个丽 字也表达了诗人同样的感受 春风拂过美丽的花草,你闻到了什么?清香,令人陶醉。
(2) 出示课件:我们一起画一画吧
(边读诗,边出示一个个画面)春天暖暖的阳光,远山似黛 ,江山一片明丽,暖暖的春风带了百花的芬芳,夹杂着春草的清香,令人陶醉。多么美丽的春景啊,带着我们的想象,来读读这两句诗。
小燕子和鸳鸯在做什么?
(出示 PPT:诗中飞、睡点红)有的同学看到了,燕子在蓝天下叽叽喳喳的飞着。时而掠过湖面,时而落在枝头,时而蹦蹦跳跳的衔来食物,时而在飘摇的柳枝间斜飞而过。沙地上两只鸳鸯相互依偎着,在暖融融的沙子上睡着啦, 这是多么美好静谧的画面啊。这一动一静多么富有春的趣味,让我们用自己的朗读把这一动一静的画面表现出来。
诗句和画面让我们感受到春意盎然,带着这种感受再来读读这首古诗。
(3) 那好,你们能用自己的话完整的描述一下这幅画面吗?
(4) 是的,春天阳光普照山河秀丽,清风拂面、花草芬芳,泥土湿润,燕子衔泥筑巢,慵懒的鸳鸯睡在温暖的沙滩上。这一动一静、一忙一闲相映成趣, 让我们再完整的读一读这首古诗。
小结:杜甫向我们展现了杜甫草堂前浣花溪一带美丽的春景,令我们陶醉, 真是一句一景。我们透过这些生动的文字展开想象读懂了诗句,尝试用这种方法读懂《惠崇春江晚景》。
【教学意图:结合诗句描写的景物,边读边想象画面的方法,感受诗中所描绘春景的美好。】
板块四:放手自学研读《惠崇》
1.解诗题
有的同学结合注释知道了惠崇是北宋名僧,能诗善画。惠崇是本课生字, 读一读。
读懂了苏轼把这首诗写在了惠崇画的春江晚景图上,这样的诗就叫做题画诗。
2. 读诗句,想想画面
请同学们默读古诗《惠崇春江晚景》,边读边在头脑中想象画面,想想这幅画出现了哪些景物?像刚才那样圈出来。
蒌蒿,它是长在洼地里的一种野草。(出示 PPT:蒌蒿图片,读读)
河豚,是一种有剧毒的鱼,肉嫩鲜美,在开春的时候它逆流而行来到江水中产卵。
3. 交流画面,回扣诗句
让我们来看一看这几名同学结合古诗绘制的图画吧。
(1)交流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这个同学画的多有趣,你们看鸭子们是多么快乐的嬉戏呀。
(2)交流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预设 1:画出蒌蒿
评价:再看这满地新长出的蒌蒿,他们虽没有桃花的艳丽,但他们也给春天带来了生机。
预设 2:两幅图画,一幅有河豚买一幅没有河豚
同学们,这两幅图画哪一幅更符合惠崇画的春江晚景?哪幅是苏轼联想的?
引发思考:联系上文中的欲我们可以判断这时可能并没有河豚。那苏轼为什么还要想象这里有河豚呢?老师这有一些资料,相信会对你有些帮助。
PPT 出示:资料
评价:借助资料我们知道了苏轼看到蒌蒿与芦芽很自然的想起了河豚。
4.带着想象,有感情的朗读:
让我们带着自己的想象再来读读这两首诗。
(2)当竹、桃花、春江,鸭、蒌蒿、芦芽、河豚这些景物聚集在一起时,你感受到了什么?
预设:特别热闹,春天已经来了,芦芽嫩嫩的,感受到了一种欢快
(3)把这些感受融入到诗中,我们一起读一读。
【教学意图:继续运用边读边想象画面的方法学习古诗,通过想象画面、描绘画面深入理解古诗,并有感情朗读。】
板块五:说一说回扣整体,说出诗中画面
过渡:这两首诗让我们仿佛看到了戏水的群鸭,飞翔的燕子,闻到了花草的芬芳,听到了春风春雨的簌簌声,昆虫的低喃声,更感受到春天迎面而来的气息。
读着《绝句》你眼前会出现怎样的画面,看着《惠崇春江晚景》你眼前又会出现什么?选择其中一首诗完整的说一说。
【教学意图:用语言描绘画面,巩固所学。】
板块六:背一背积累语言
这么美丽的图景,这么美丽的诗歌,让我们大声的朗读出来,能背诵的同学可以尝试背诵。
【教学意图:背诵古诗,丰富语言积累。】
板块七:写一写燕
1.利用字源字理展示燕的演变,理解字形。
2. 利用动画,了解笔顺。
3. 观察结构。
4. 尝试书写。
【教学意图:指导书写,夯实基础。】
作业:
1. 背诵两首古诗,默写《绝句》
选择其中一首古诗,用诗配画的形式,或者语言描绘诗句意思。
14、三年级语文下册九课古诗三首之清明课堂笔记
①主要内容:
《清明》是一首叙事诗,描写的是中国传统节日清明时节的景象,借春雨绵绵寄托了作者对逝去亲人的惆怅感伤无限哀思。
②作者简介:
杜牧,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著有《樊川文集》。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英发俊爽,多切经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颇高。
15、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课古诗三首生字注音专项训练答案
一、给下列生字注音
y l mi rnɡ hu jiǎn fn rnɡ yn
二、给下列汉字注音并组词
鸳 yuān 鸳鸯 枕鸳 鸯 yānɡ 鸳鸯 鸳鸯谱
崇 chnɡ 崇高 崇敬 豚 tn 河豚 海豚
短 duǎn 长短 短发 溪 xī 小溪 溪流
三、比一比,再组词
芽 豆芽 发芽 芦 芦芽 芦笋
牙 牙齿 象牙 户 窗户 户外
梅 梅花 腊梅 减 减少 减法
海 海洋 大海 喊 叫喊 呐喊
惠 恩惠 优惠 泛 泛舟 广泛
慧 聪慧 智慧 乏 乏味 困乏
融 融化 融入 燕 燕子 海燕
隔 隔音 隔壁 雁 雁群 大雁
四、给下列多音字组词
尽 jn 尽头 jǐn 尽管 行 xng 行走 hng 银行
得 d 得到 děi 得亏 曾 zēng 曾姓 cng 曾经
16、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课古诗三首生字注音专项训练
一、给下列生字注音
芽芦梅惠减 泛融燕
二、给下列汉字注音并组词
例:绝(ju)( 绝对 )( 谢绝 )
鸳( )( )( ) 鸯( )( )( )
崇( )( )( ) 豚( )( )( )
短( )( )( ) 溪( )( )( )
三、比一比,再组词
芽( )( ) 芦( )( )
牙( )( ) 户( )( )
梅( )( ) 减( )( )
海( )( ) 喊( )( )
惠( )( ) 泛( )( )
慧( )( ) 乏( )( )
融( )( ) 燕( )( )
隔( )( ) 雁( )( )
四、给下列多音字组词
jn( ) xng( )
尽 行
jǐn( ) hng( )
d ( ) zēng( )
得 曾
děi( ) cng( )
17、四年级语文上册21课古诗三首之夏日绝句课堂笔记译文
四年级语文上册21课古诗三首之夏日绝句课堂笔记译文
诗意:
生时应当做人中豪杰,死后也要做鬼中英雄。到今天人们还在怀念项羽,是因为他不肯苟且偷生,退回江东。
18、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三首之出塞课堂笔记本课知识点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三首之出塞课堂笔记本课知识点
《出塞》知识点
出塞[唐]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作者简介:王昌龄(?约756),字少伯,盛唐著名边塞诗人,被后人誉为七绝圣手。他的诗意境绝妙,含蓄蕴藉,与高适、王之涣齐名。主要作品:《出塞》《从军行》《闺怨》等。
注释:①但使:只要。②龙城:卢龙城,在今河北省喜峰口附近。③飞将:汉朝名将李广。匈奴惧怕他,称他为飞将军。这里泛指英勇善战的将领。④教:令,使。⑤胡马:当时内地和北方游牧民族间常发生战争。胡马指袭扰内地的北方游牧民族骑兵。⑥阴山:位于今内蒙古自治区。
主题:
《出塞》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对驻守边疆的将士们久征未归的同情,也表达了诗人希望朝廷起任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争,使国家得到安宁、人民过上安定生活的美好心愿。
鉴 赏:
这是一首慨叹边战不断、国无良将的边塞诗。诗人从明月照关的景象写起,第一句秦时明月汉时关中的月和关前面使用了秦时汉时两个时间定语,这并不是说明月属秦,关属于汉,也并非实指秦、汉两朝,其想表达的是防边筑城的措施始于秦汉,可见边关忧患的历史已经十分悠久。接下来的第二句万里长征人未还,让读者不由自主地联想起历史上那些在边塞战役中可歌可泣的将士。这两句诗,从整体上拉伸了全篇的时间感(秦汉)和空间感(万里),营造出一种雄浑的意境和历史的沧桑感。诗的后两句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由叙事转为议论。长征未还,固然是千古共同的哀怨,但秦筑长城,胡人不敢南下牧马;汉逐匈奴,单于内附。诗人借对前朝名将的怀念,表达了希望边关能够现固、国家安全与统一能够实现的心情。
19、红楼春趣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八课课文词句复习笔记
1.一语末了, 只听窗外竹子上一声响,恰似窗屉子倒了一般,众人吓了一跳。
把风筝撞在竹子上发出的响声比作恰似窗屉子倒了一般,说明声音很大,这引起了大家的注意,从而引出下文大家放风筝。
2.紫鹃笑道:难道天下没有一样的风筝我不管,我且拿起来。
紫鹃和宝玉的想法一样,不愿意归还风筝,表现了紫鹃任性、直爽的特点。
3.众人都笑他指着风筝道:要不是个美人,我一顿脚跺个稀烂!
通过对宝玉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突出了宝玉性急、率直的性格特点。
4.黛玉笑道:那是顶线不好。拿去叫人换好了,就好放了。再取一个来放罢。
说明黛玉是个放风筝的高手,她善于观察思考,发现了宝玉的风筝放不起来的原因顶线不好,黛玉是个心细又聪明的姑娘。
5.众人都说:林姑娘的病根儿都放了去了,咱们大家都放了罢。
大家都希望风筝能把黛玉的晦气带走,让她的病彻底好起来,说明大家很疼爱、关心她。
6.于是丫头们拿过一把剪子来一展眼只剩了一点黑星儿,一会儿就不见了。
飘飘飖飖写出了风筝在天空随风风飘荡的样子,展眼突出了风筝随风而去后,在天空飞行的速度很快。风筝被铰断了线,随风而去,越飞越高。开始,他们看到的风筝只有鸡蛋大小;后来,风筝迅速飞去,人们只能看到一个小黑点;最后,风筝在天空中消失。这个句子写出了风筝在天空中迅速飞去直到消失的过程,作者抓住了风筝的姿态和形状,写得十分生动具体。
20、五年级上册第12课古诗三首主题思想笔记
五年级上册第12课古诗三首主题思想笔记
《示儿》诗是诗人临终写给儿子的遗嘱,表达了诗人至死念念不忘北定中原、统一祖国的深挚强烈的爱国激情。
《题临安邸》是一首政治讽刺诗。是作者林升看到中原国土全被金人侵占,然而南宋朝廷却一味苟且偏安,寻欢作乐,为吐心头的愤恨,表达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深切忧虑而题写在墙壁上的心里话。
《己亥杂诗》中第二百二十首,此诗,作者通过创造了万马风雷天公这样浩大的意象来表达揭露社会弊病,抨击官僚制度,表现作者火一样的热情,给人以鼓舞和激发。抨击专制统治的同时,还表达了作者追求思想解放和个性解放。
21、五年级语文上册12课古诗三首之题临安邸好词好句摘抄
五年级语文上册12课古诗三首之题临安邸好词好句摘抄
好词:
熏:熏风 熏陶 熏肉 熏染 臭气熏人
杭:杭州 苏杭 杭绸
好句:
题临安邸 【宋】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
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
直把杭州作汴州。
主题:
《题临安邸》描写了诗人对苟且偏安、一味寻欢作乐的达官贵人们的讽刺和愤慨,以乐景写哀情,表达了诗人的愤激之情。
鉴 赏:
① 青山重重叠叠,楼台鳞次栉比,山河如此美好。但这样美好的山河,却被金人占有。西湖歌舞几时休?诗人的这一质问,表现了对当政者不思收复失地的愤激之情。
② 日揭露游人不顾国计民生整日寻欢作乐、醉生梦死的卑劣行径,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深切忧虑。
22、五年级语文上册12课古诗三首之示儿读后感
五年级语文上册12课古诗三首之示儿读后感
《示儿》诗是诗人临终写给儿子的遗嘱,表达了诗人至死念念不忘北定中原、统一祖国的深挚强烈的爱国激情。
23、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古诗三首之题临安邸课堂笔记本课知识点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古诗三首之题临安邸课堂笔记本课知识点
题临安邸 【宋】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
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
直把杭州作汴州。
主题:
《题临安邸》描写了诗人对苟且偏安、一味寻欢作乐的达官贵人们的讽刺和愤慨,以乐景写哀情,表达了诗人的愤激之情。
[注解]
①临安:南宋都城,即今浙江杭州。②邸:旅店。③熏:吹,用于温暖馥郁的风。④直:简直。汴州:北宋都城汴粱,即今河南开封
鉴 赏:
① 青山重重叠叠,楼台鳞次栉比,山河如此美好。但这样美好的山河,却被金人占有。西湖歌舞几时休?诗人的这一质问,表现了对当政者不思收复失地的愤激之情。
② 日揭露游人不顾国计民生整日寻欢作乐、醉生梦死的卑劣行径,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深切忧虑。
24、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古诗三首之示儿课堂笔记译文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古诗三首之示儿课堂笔记译文
诗意:本来就知道,人死后万事万物都可无牵无挂。唯独放不下,没有亲眼看见祖国的统一。宋朝的军队平定中原那一天,在家祭时千万别忘记告诉你的父亲。
25、一年级下册第12课古诗三首小池课堂笔记之重难点探究
一年级下册第12课古诗三首小池课堂笔记之重难点探究
1.这首诗写的是哪个季节的美景?从哪里看出来?
这首诗写的是夏季的美景。从诗的后两句可以看出来:因为只有夏季才有荷叶和蜻蜓,而荷叶刚刚露出尖尖的角,说明这是刚到夏天的时候。
2.这首诗主要描写了哪些景物?
这首诗主要描写了泉眼、树阴、小荷、蜻蜓等景物。
26、一年级下册第12课古诗三首小池课堂笔记之理解诗意
一年级下册第12课古诗三首小池课堂笔记之理解诗意
泉眼:泉水的出口。 惜:爱惜。
照水:映在水里。 晴柔:晴天里柔和的风光。
尖尖角:初出水端还没有舒展的荷叶尖端。上头:上面,顶端。
27、一年级下册第12课古诗三首池上课堂笔记之重难点探究
一年级下册第12课古诗三首池上课堂笔记之重难点探究
1.读了这首诗,你对小娃有了怎样的认识。
他是一个天真、可爱的孩子。
2.小娃偷采白莲,真的不会被发现吗?你们从哪儿知道的?
小娃偷采白莲会被发现,从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两句可看出。
3.读了这首诗,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例:诗中描写了一个天真幼稚、调皮可爱的小娃,可以感受到纯真美好的童趣。
28、一年级下册第12课古诗三首池上课堂笔记之精彩赏析
一年级下册第12课古诗三首池上课堂笔记之精彩赏析
1.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这两句介绍了故事的梗概:一个小孩子趁大人不注意,偷偷去采莲归来,突出了孩子的可爱。一个偷字,形象地表现了小娃的天真调皮,写出了诗人对小娃的喜爱之情。采字和回字,表现小孩偷采一枝白莲花又匆匆忙忙返回,为的是不想让大人发现他的冒险举动。
2.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这两句巧妙地刻画了小孩子的天真:他自以为行动机密,不会被人发觉,谁知道小船驶来时,冲得水面的浮萍两边散开,水面波动,出现了一道长长的痕迹,自然完全暴露了她的行踪!藏字表现了小孩既不想让人发现又不懂得隐藏自己的踪迹,天真可爱之态毕现。开字表现浮萍上划出的一条水道,暴露了小孩的秘密这种善意的嘲笑,更增添了小孩幼稚可爱的天性。显而易见,一连串动词表现一连串的动作,儿童的天真可爱形象呼之欲出,读来仿佛一幅栩栩如生的采莲图就在眼前,让人的思绪又回到了天真烂漫的童年。
这首诗好比一组镜头,摄下一个小孩儿偷采白莲的情景。从诗的小主人公撑船进入画面,到他离去只留下被划开的一片浮萍,有景有色,有行动描写,有心理刻画,细致逼真,富有情趣;而这个小主人公的天真幼稚、活泼淘气的可爱形象,也就栩栩如生,跃然纸上了。
29、五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从军行课堂笔记近义词反义词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从军行课堂笔记近义词反义词
《译文》
青海湖上乌云密布,连绵雪山一片黯淡。边塞古城,玉门雄关,远隔千里,遥遥相望。守边将士,身经百战,铠甲磨穿,壮志不灭,不打败进犯之敌,誓不返回家乡。
【注释】
三万里:长度,形容它的长,是虚指。
河:指黄河。
五千仞(rn):形容它的高。仞,古代计算长度的一种单位,周尺八尺或七尺,周尺一尺约合二十三厘米。
岳:指五岳之一西岳华山。黄河和华山都在金人占领区内。一说指北方泰、恒、嵩、华诸山。
摩天:迫近高天,形容极高。摩,摩擦、接触或触摸。
遗民:指在金占领区生活的汉族人民,却认同南宋王朝统治的人民。
泪尽:眼泪流干了,形容十分悲惨、痛苦。
胡尘:指金人入侵中原,也指胡人骑兵的铁蹄践踏扬起的尘土和金朝的暴政。胡,中国古代对北方和西方少数民族的泛称。
南望:远眺南方。
王师:指宋朝的军队。
30、五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从军行课堂笔记本课知识点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从军行课堂笔记本课知识点
从军行
注释
(1)从军行:乐府旧题,内容多写军队战争之事。
(2)青海:指青海湖。
(3)雪山:这里指甘肃省的祁连山。
(4)穿:磨破。
(5)金甲:战衣,金属制的铠甲。
(6)楼兰:汉代西域国名,这里泛指当时骚扰西北边疆的敌人。
(7)孤城:当是青海地区的一座城。一说孤城即玉门关。
(8)玉门关:汉武帝置,因西域输入玉石取道于此而得名。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小方盘城。六朝时关址东移至今安西双塔堡附近。
译文
青海上空的阴云遮暗了雪山,站在孤城遥望着远方的玉门关。塞外身经百战磨穿了盔和甲,不打败西部的敌人誓不回还。
作者
王昌龄 (698 756),字少伯,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早年贫贱,困于农耕,年近不惑,始中进士。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中博学宏辞,授汜水尉,因事贬岭南。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交厚。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龙标尉。安史乱起,为刺史闾丘所杀。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亦有诗家天子王江宁的说法)。
赏析
《从军行》总共有7首,我们今天学的是其中的第四首。一二两句描绘了整个西北边陲的景象,同时又渗透了诗人王昌龄丰富复杂的感情:戍(sh)边将士对边防形势的关注,对自己所担负的任务的自豪感、责任感,以及戍边生活的孤寂、艰苦之感,都融合在悲壮、开阔而又迷蒙暗淡的景色里。
第三、四两句由情景交融的环境描写转为直接抒情,金甲尽管穿到磨破了,将士的报国壮志却并没有被销磨,而是在大漠风沙的磨炼中变得更加坚定。全诗表明了将士们驻守边关的宏伟壮志。
31、五年级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从军行课堂笔记之诗句赏析
五年级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从军行课堂笔记之诗句赏析
《从军行》的作者是唐代诗人王昌龄,通过对边塞战事场景的描绘,表现了戍边战士的崇高精神。诗的前两句描绘了边塞的辽阔景象,通过青海湖、长云、雪山孤城、玉门关等景物、勾勒出戍边将士战斗、生活的典型环境;同时,开阔、萧索的景色描写,也从侧面反映出将士戍边生活的孤寂和艰苦。诗的后两句以戍边将士的口吻发声抒发了他们的豪情壮志。黄沙突出了战场的环境特点,历经百战而穿金甲,则将戍边时间的漫长及战斗的频繁、激烈表现得淋漓尽致。但是,将士的报国之志却没有因此而消磨,反而变得更加坚定,在身经百战之后,发出不破楼兰终不还的豪壮誓言。全诗将意蕴丰富的环境描写和宏伟豪迈的感情抒发融为一体,是边塞诗中的佳作。
32、五年级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从军行课堂笔记之诗歌译文
五年级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从军行课堂笔记之诗歌译文
青海湖上蒸腾而起的漫漫云雾,遮得连绵雪山一片暗淡,远远地可以望见玉门关那座孤城。黄沙万里,频繁的战斗磨穿了战士们身上的铠甲,而他们壮志不灭,不将敌人打败誓不返回家乡。
33、五年级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从军行课堂笔记之句子解析
五年级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从军行课堂笔记之句子解析
1.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这两句描绘了一幅壮阔苍凉的边塞风景,概括了西北边陲的状貌。
2.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前一句概括了戍边时间之漫长、战事之频繁、战斗之艰苦、敌人之强悍,同时也说明将士们报国壮志之坚定。后一句是将士们的豪迈誓言,铿锵有力,掷地有声,体现了守边将士不畏艰险、奋不顾身、誓死杀敌卫国的豪情壮志。
34、五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村晚课堂笔记之诗句赏析
五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村晚课堂笔记之诗句赏析
前两句写景。诗人把池塘、山、落日三者有机地融合起来,描绘了一幅非常幽雅美丽的图画,为后两句写牧童出场布置了背景。两个满字,写出了仲夏时节的景物特点,描绘了景色的生机勃勃;衔字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来落日将沉未沉的情态,将山写活了;一个漫字,写出和落日倒映在水中,生动形象。
后两句写人。与前两句恬静相比,这两句描绘得生动活泼横字表明牧童不是规矩地骑,而是随意横坐在牛背上;牧童吹笛也不是认真地吹,而是无腔信口吹表现了牧童的调皮可爱、天真活泼、淳朴无邪。
35、五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村晚课堂笔记之诗歌译文
五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村晚课堂笔记之诗歌译文
池塘四周长满了青草,池塘里的水几乎溢出了塘岸。远远的青山,衔着红红的落日,一起把影子倒映在寒冷的水中,闪动着粼粼的波光。放牛的孩子横坐在牛背上,向家走去,随意地用短笛吹奏着不成调的乐曲。
36、五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村晚课堂笔记之句子解析
五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村晚课堂笔记之句子解析
1.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诗人把池塘、山、落日三者有机地融合起来,描绘了一幅非常幽雅美丽的图画,为后两句写牧童出场布置了背景。
2.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横字表明牧童不是规矩地骑,而是随意横坐在牛背上;牧童吹笛也不是认真地吹,而是信口吹,表现了牧童的调皮可爱天真、悠闲自在。
37、三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清明课堂笔记课后生字组词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清明课堂笔记课后生字组词
【译文】
清明时节,细雨纷纷飘洒。路上羁旅的行人,个个都是断魂般地落魄。
询问当地之人,何处可以买酒浇愁?牧童笑而不答,远远地指了指杏花深处的村庄。
我会写:
符f(符号、相符、音符)
欲y(食欲、欲望、欲罢不能)
魂hn(灵魂、鬼魂、魂不守舍)
借ji(借口、借书、借钱)
酒jiǔ(白酒、红酒、米酒)
何h(何时、何地、何苦)
牧m(牧童、牧民、牧场)
兄xiōng(兄弟、兄长、师兄)
独d(单独、独自、独立)
异y (异乡、异地、奇异)
佳jiā(佳节、佳音、佳作)
38、三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清明课堂笔记常见多音字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清明课堂笔记常见多音字
【译文】
清明时节,细雨纷纷飘洒。路上羁旅的行人,个个都是断魂般地落魄。
询问当地之人,何处可以买酒浇愁?牧童笑而不答,远远地指了指杏花深处的村庄。
多音字:
行hng(银行)xng(不行)
少shǎo (少人)sho (少年)
39、三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清明课堂笔记本课知识点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清明课堂笔记本课知识点
我会写:
符f(符号、相符、音符)
欲y(食欲、欲望、欲罢不能)
魂hn(灵魂、鬼魂、魂不守舍)
借ji(借口、借书、借钱)
酒jiǔ(白酒、红酒、米酒)
何h(何时、何地、何苦)
牧m(牧童、牧民、牧场)
兄xiōng(兄弟、兄长、师兄)
独d(单独、独自、独立)
异y (异乡、异地、奇异)
佳jiā(佳节、佳音、佳作)
多音字:
行hng(银行)xng(不行)
少shǎo (少人)sho (少年)
书写指导:
酒左窄右宽,与洒区别开来。
欲左宽右窄,右边是欠。
魂、借、酒、何都是左窄右宽,
独部首是犭笔顺是:撇、弯勾、撇。
异上面是巳不是已,更不是己。
问题归纳:
1、《元日》一诗写出了怎样的节日情景?表现了怎样的节日气氛?
答:这首诗写出了放爆竹、喝屠苏酒、换旧符(贴春联)的节日情景,表现了一种欢乐祥和的节日气氛。
2、《清明》一诗描绘了这个节日怎样的图画?表现了作者什么情感?
答: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活灵活现的雨中问路图,表现了作者哀伤的情感。
3、《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写出了什么样的节日情景?你们是怎么过这个节的?
答:写的是重阳节,外出的人登高望远思念家人,在远方想象家里的亲人也在这一天登高望远,插上茱萸,在想念自己。我们这儿叫老人节,给家里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们过节,人们会逛庙会,为老人祈福。
4、我国还有哪些传统节日,这些节日是什么样的情景?
答:我国的传统节日还有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七夕节元宵节人们挂上各种灯笼,会猜灯谜,煮元宵吃;端午节人们会做镜糕、吃粽子、赛龙舟,门上插艾草、沙枣花等;中秋节一家团聚,烙月饼,看月亮
课后习题答案:
二、这三首诗分别写的是哪个传统节日?写出了什么样的节日情景?
《元日》这首诗写的是春节。写出了一片喜庆,人们放鞭炮、喝屠苏酒、贴新对联欢度春节的情景。
《清明》 这首诗写的是清明节。描写了清明节雨纷纷而下,人们吊唁亲人,伤心欲绝。在外不能回家扫墓人想借酒浇愁,恰巧碰到牧童指点去杏花村的情景。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这首诗写的是重阳节,描写了亲人团聚,登高望远,遥想家乡兄弟们插了茱萸也在思念自己的情景。
40、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竹石课堂笔记之本课重难点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竹石课堂笔记之本课重难点
译文:
竹子抓住青山一点也不放松,它的根牢牢地扎在岩石缝中。
经历无数磨难和打击身骨仍坚劲,任凭你刮酷暑的东南风,还是严冬的西北风。
重难点探究:
1.请揣摩咬字在表达上的作用。
一个咬字,运用拟人手法,充分表达了劲竹的刚毅性格。
2.这首诗用了什么写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操?
这首诗用借物喻人(或托物言志,或借物抒情)的写法,全诗借立根破岩之中的劲竹,含蓄地表达了自己决不随波逐流的高尚的思想情操。(意思对即可)
41、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竹石课堂笔记常见多音字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竹石课堂笔记常见多音字
译文:
竹子抓住青山一点也不放松,它的根牢牢地扎在岩石缝中。
经历无数磨难和打击身骨仍坚劲,任凭你刮酷暑的东南风,还是严冬的西北风。
若 ru 倘若 、 宛若
rě 见〖阿兰若〗
要 yo 摘要 、 要塞 、 要诀
yāo 要求
42、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石灰吟课堂笔记课后生字组词
脉络 网络
锤 chu 锤子 锤炼
凿 zo 确凿 开凿
焚 fn 焚烧 焚毁
43、六年级下册第3课古诗三首寒食课堂笔记之诗句赏析
六年级下册第3课古诗三首寒食课堂笔记之诗句赏析
《寒食》是唐代诗人韩翊的一首七言绝句。诗的前两句写的是白昼风光,描写了整个长安柳絮飞舞、落红无数的迷人春景和皇宫园林中的风光;后两句则是写夜晚景象,生动地画出了一幅夜晚走马传烛图,使人如见蜡烛之光,如闻轻烬之味。全诗用白描手法写实,刻画皇室的气派,充溢着对皇都春色的陶醉和对盛世泰平的歌咏。
44、六年级下册第3课古诗三首寒食课堂笔记之诗句解析
六年级下册第3课古诗三首寒食课堂笔记之诗句解析
1.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一二两句,诗人立足高远,视野宽阔,全城景物,尽在望中。春城一语,高度凝炼而华美。春是自然节候,城是人间都邑,这两者的结合,呈现出无限美好的景观。无处不飞花,是诗人抓住的典型画面。春意浓郁,笼罩全城。诗人不说处处飞花,因为那只流于一般性的概括,而说是无处不飞花,这双重否定的句式极大加强了肯定的语气,有效地烘托出全城皆已沉浸于浓郁春意之中的盛况。诗人不说无处不开花,而说无处不飞花,除了飞字的动态强烈,有助于表现春天的勃然生机外,还说明了诗人在描写时序时措辞是何等精密。飞花,就是落花随风飞舞。这是典型的暮春景色。不说落花而说飞花,这是明写花而暗写风。一个飞字,蕴意深远。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首诗能传诵千古,主要是其中的警句春城无处不飞花,而这一句诗中最能耀人眼目者,就在一个飞字。
最后一句,春风吹遍全城,自然也吹入御苑。苑中垂柳也随风飘动起来了。风是无形无影的,它的存在,只能由花之飞,柳之斜来间接感知。照此说来,一个斜字也是间接地写风。
2.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诗的前两句写的是白昼,后两句则是写夜晚: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日暮就是傍晚。汉宫是借古讽今,实指唐朝的皇宫。五侯一般指东汉时,同日封侯的五个外戚。这里借汉喻唐,暗指中唐以来受皇帝宠幸、专权跋扈的外戚。这两句是说寒食节这天家家都不能生火点灯,但皇宫却例外,天还没黑,宫里就忙着分送蜡烛,除了皇宫,贵近宠臣也可得到这份恩典。诗中用传与散生动地画出了一幅夜晚走马传烛图,使人如见蜡烛之光,如闻轻烟之味。寒食禁火,是我国沿袭已久的习俗,但权贵大臣们却可以破例地点蜡烛。诗人对这种腐败的政治现象做出委婉的讽刺。
45、六年级下册第3课古诗三首寒食课堂笔记之诗歌译文
六年级下册第3课古诗三首寒食课堂笔记之诗歌译文
暮春时节,长安城处处柳絮飞舞、落红无数,寒食节东风吹拂着皇家花园的柳枝。夜色降临,宫里忙着传蜡烛,袅袅炊烟散入王侯贵戚的家里。
46、二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二首村居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二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二首村居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1.这首诗的题目村居是什么意思?
住在农村(乡村)。
2.诗的前两句描写了哪些景物?
诗的前两句描写了青草、黄莺、杨柳、春烟等景物。
3.拂堤杨柳醉春烟的醉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好处?
醉字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那长长的枝条,轻轻地拂着地面,仿佛在春天的烟雾里醉得直摇晃,醉字写出了堤旁的杨柳的美好姿态,。
4.从美丽的景色和孩子们放风筝的场景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体会到了乡村环境的优美和儿童生活的快乐。
47、二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二首村居课堂笔记之句子解析
二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二首村居课堂笔记之句子解析
1.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这两句诗写时间和自然景物,写出了春日乡村特有的明媚、迷人的景色,描绘了一幅典型的春景图。
2.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这两句诗写人物活动。孩子们放学回来得早,兴致勃勃地放起了风筝,使春天更显生机勃勃,富有朝气。
48、二年级下册第15课古诗二首绝句课堂笔记之诗歌译文
二年级下册第15课古诗二首绝句课堂笔记之诗歌译文
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间鸣叫,一行白鹭直冲向蔚蓝的天空。坐在窗前可以看见西岭千年不化的积雪,门前停泊着自万里外的东吴远行而来的船只。
相关文章
-
一年级下12课古诗二首之池上课文复习重难点课堂笔记
-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词三首之山居秋暝课堂笔记课后生字组词
-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三首之夏日绝句课堂笔记常见多音字
-
二年级语文上册课文19古诗二首敕勒歌课堂笔记课后生字组词
-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词三首之长相思课堂笔记本课知识点
-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古诗三首之题临安邸课堂笔记课后生字组词
-
二年级语文上册课文19古诗二首敕勒歌课堂笔记近义词反义词
-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词三首之长相思课堂笔记课后生字组词
-
四年级语文上册21课古诗三首之夏日绝句课堂笔记译文
-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石灰吟课堂笔记课后生字组词
-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古诗三首之题临安邸课堂笔记常见多音字
-
三年级语文上册课文17古诗三首之饮湖上初晴后雨课堂笔记近义词反义词
-
四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词三首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课堂笔记之句子解析
-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石灰吟课堂笔记近义词反义词
-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词三首生字组词及造句
推荐文章
-
11.以右边的点为顶点,分别画一个锐角、直角和钝角。
-
小狗学叫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
-
四年级上册第10课爬山虎的脚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
四年级上册第7课生字组词
-
五下第一课古诗三首之村晚教学设计
-
五年级下册第八课红楼春趣课堂笔记
-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古诗三首之题临安邸课堂笔记常见多音字
-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课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课后答案
-
(1)10月比9月节约用水百分之几?
-
五年级下册第9课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生字词
-
五年级上册忆读书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
六年级下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
我的妈妈
-
温暖的寒冬_小学生作文:五年级
-
大班科学游戏教案《手电筒亮起来》反思
-
中班语言诗歌教案《树叶》反思
-
吸引人的旅行社朋友圈文案33句
-
薄饼宣传朋友圈文案35句
-
高雅有诗意的群名432个
-
寓意好的公司名称大全123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