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课文14我要的是葫芦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与反思
二年级上册课文14我要的是葫芦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与反思
1、二年级上册课文14我要的是葫芦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与反思
二年级上册课文14我要的是葫芦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与反思
设计说明
本课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写的,开头和结尾之间存在着鲜明的对比。针对这个特点,教学中采用了变序阅读法,先学习第1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再让学生带着可爱的小葫芦为什么会落了呢这个问题学习中间两个自然段。在自主探究中感悟这个问题,在朗读、想象中理解人物的心理活动,在讨论交流中领悟故事说明的道理。教师始终扮演引导者、点拨者的角色,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很好地培养了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1.与葫芦相关的工艺品、图片、视频。
2.生字词卡片,句子训练的课件。
学生准备:生字卡片。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借助插图,谈话揭题
1.导入: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了一件礼物,你们看这是什么?(出示葫芦实物,课件出示带拼音的葫芦二字)教师指导学生注意芦在词语葫芦中读轻声。相机介绍葫芦自古以来的功用、葫芦文化。(课件出示相关葫芦制品、葫芦工艺品图片)
2.揭题:同学们,刚才我们认识了葫芦,接下来,我们就来学习一个关于葫芦的故事,故事的题目是我要的是葫芦。(教师板书题目,学生读题目)
3.质疑:读了题目,你最想知道什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谁要的是葫芦?他得到葫芦了吗?)
设计意图:图片与生字结合,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利用图片,引导学生将字形与字义联系起来,提高识字效率。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课件出示自读提示,引导学生自读课文。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预习时圈画的生字多读几遍。
(2)引导学生和同桌交流你是用什么方法来记住生字的。
2.学生自由读课文。
3.教师检查学生识记生字的情况。
(1)鼓励学生举手对老师、同学大声说说自己识记生字的金点子。
(2)学生汇报识字方法,教师相机激励、指导。可以指导学生根据字的偏旁,判断该字的字义与什么有关,如:盯和眼睛有关;棵和树木有关;怪、慢都是竖心旁,跟心里的想法、感受有关。可以指导学生采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识记,如:葫、芦、感、蚜、盯这5个字。赛可以通过和熟字寒比较来记忆字形,赛过是比过的意思。
设计意图:谁都希望体会成功的喜悦。在生字教学的环节,教师给孩子们创设了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让他们大声地读、大声地说,在教师的激励中获得成功的愉悦感,产生学习的自信心。
三、词句训练,感知内容
1.教师用课件出示葫芦藤的图片,提醒学生读好藤的读音,藤是后鼻音。借助插图,了解藤的特点,识记藤字。再指名读葫芦藤,然后引导学生发现:三个字都是草字头,草字头的字大多跟植物有关。
2.课件出示下列句子,指导学生逐句朗读,注意句中的停顿,并相机进行词语的运用练习。
(1)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
(2)他盯着小葫芦/自言自语地说: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
图片 朗读时,第(2)句要读出期盼的语气。第(3)句要读出疑问的语气。
(3)那个人/感到很奇怪,说: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要的/是葫芦。
(4)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
第(1)句。
明确雪白是表示颜色的词语。此处可进行词
语拓展练习,如橙黄、湖绿等。 图片
课件突出雪白,引导学生说说雪白的近义词是什么。(洁白)还有什么东西也是雪白的?(雪白的棉花、雪白的云朵)鼓励学生用雪白说一句话。随文识记谢字,谢在日常生活中,大多表示感谢、谢谢,而在这里指葫芦花谢了。可以用查字典的方法,进一步理解谢的意思。
第(2)句。
课件突出自言自语,引导学生理解自言自语是自己跟自己说话的意思,并引导学生思考:在什么时候才自言自语?并用自言自语说一句话。观察插图中人物的神情、动作,进一步理解盯是指注意力集中地看,比看更进一步。
第(3)句。
读出反问的语气。
第(4)句。
课件突出慢慢,指导学生用这个词说一句话。
3.引导学生再读读这些句子并思考:从句子中读懂了什么?发现了什么?
设计意图:挑选课文中的几个句子让学生朗读,一是为了引导学生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和运用词语,丰富语言积累;二是为了引导学生从句子中发现一些信息,从而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四、巩固生字,指导书写
1.巩固生字。
(1)课件出示字谜,引导学生猜是什么字。
①领队在前。(邻)
②有眼不见灯火。(盯)
(2)鼓励学生编字谜或做动作,大家猜字。
猜字谜,如:治,水在台边;怪,又下有土,心在一旁,与奇连用,并不寻常。
做动作,如:想、盯。
2.指导书写。
(1)课件出示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棵、盯、治、怪。读一读,说一说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
(2)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棵:左窄右宽,左高右低,果的撇、捺要舒展。
盯:左窄右宽,左高右低,丁的横拉长些,竖钩收笔靠近竖中线。
治:左窄右宽,左低右高,第四笔撇折的折点在田字格的中心左侧。
怪:左窄右宽,左高右低,又捺舒展,右下部土最后一横不宜超出横撇和捺的宽度。
(3)学生在书上描红、书写,然后组词。
(4)让学生把写得最满意的字拿给同桌看,并介绍经验。
设计意图:用猜字谜、做动作的方式,使学生在轻松的课堂氛围中巩固生字,激发了学生主动识字的兴趣。
五、巩固练习,回顾总结
1.选词填空。
结果 成果 果实
(1)种葫芦的人不治叶子上的蚜虫,( )小葫芦一个一个都落了。
(2)我们要珍惜他人的劳动( )。
(3)秋天,果园里( )累累,一派丰收的景象。
2.总结:那么可爱的小葫芦,又有种葫芦的人天天看,细心呵护,为什么会一个一个都落了呢?下节课我们要帮种葫芦的人找找原因。
设计意图:本环节一是巩固学生对词语的积累,以及运用词语的能力;二是回顾课文内容,引发学生思考,为下一课时进一步分析课文做铺垫。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1.填上合适的词语。
葫芦藤( )的葫芦藤(细长、美丽、绿色)
葫芦花( )的葫芦花(雪白、美丽、可爱)
小葫芦( )的小葫芦(可爱、绿色、嫩嫩)
蚜虫( )的蚜虫(害人、可恨、讨厌)
2.选择几个自己喜欢的词语,说几句话。
3.导入: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这个关于葫芦的故事。(板书题目,指读题目)
设计意图:游戏活动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下文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看图比较,找出不同
1.看图说话。
(1)课件出示插图一。引导学生认真观察,说说图上的内容。
(2)课件出示插图二。引导学生认真观察,说说看到了什么。
2.课件同时出示两幅图,引导学生比较发现两幅图有什么不一样。
(1)人的表情不一样:一个是面带微笑,一个是满脸惊讶。
(2)葫芦的叶子不一样:一个是绿绿的叶子;一个是枯黄的叶子,有的还有小孔。
(3)葫芦不一样:一个是挂在藤上,一个是落在地上。
3.过渡:这两幅图为什么会不同呢?让我们赶紧走进课文,去读读这个故事吧!
设计意图:课堂导入环节的关键是激起学生的阅读期待。这里利用课文插图,让学生比较不同,从而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对故事的内容充满期待。
三、前后对照,提出问题
1.自读课文,找出描写这两幅图的段落。(学生自读后再交流)
2.指导学生学习第1自然段。
(1)课件出示课文第1自然段和第一幅插图。
(2)教师范读,学生思考:葫芦长得怎么样?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3)学生交流,相机课件出示: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啊!
(4)指导学生朗读第1自然段,抓住关键词每天、看几次指导重音朗读,读出对葫芦的喜爱之情。引导学生注意细长长满雪白多么等词。(板书:种葫芦 长叶、开花 结小葫芦)
(5)引导学生说出葫芦的生长过程。
3.指导学生学习第4自然段。
(1)课件出示第4自然段,引导学生自读。
(2)学生读后交流:要用难过、伤心、可惜的语气读,慢一点儿,声音低一些。指导学生朗读这个自然段。
4.学生交流质疑:这么可爱的葫芦,为什么最后落了呢?
设计意图:由图片到文字,让学生在读文中进一步体会前后的不同,从而提出最想弄明白的问题,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究意识。
四、探究问题,朗读感悟
1.读课文第2、3自然段,教师引导学生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说自己的理解。
图片 引导学生了解因为所以是表示因果关系的关联词语。
2.指导学生读、悟句子。
(1)同桌分角色练习朗读,一人读描写种葫芦的人的心理及语言的句子,另一个人读描写邻居的语言的句子,一边读一边体会。
(2)课件出示下面的句子,引导学生朗读、感悟。
①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引导学生思考: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关注感叹号,读出满不在乎的语气。(板书:叶上长虫 不管)
②他盯着小葫芦自言自语地说: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
引导学生了解感叹句表示的感情有赞颂、
喜悦、愤怒、叹息、惊讶、伤悼等。图片
引导学生思考:从两个感叹号中读出了什么?要读出他盼望葫芦长大的急迫心情。(板书:只盯葫芦)
③一个邻居看见了,对他说:你别光盯着葫芦了,叶子上生了蚜虫,快治一治吧!
引导学生思考:邻居为什么这样说?要读出邻居为他着急的心情。(板书:邻居劝)
④叶子上的虫还用治?
引导学生思考: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关注问号,读出反问的语气。(板书:不治)
(3)男女生分角色朗读。
3.想象说话,引导学生体会这个人的心理活动。
(1)课件出示:
①有几个虫子怕什么!他认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叶子上的虫还用治?他想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学生自主交流。
①有几个虫子怕什么!他认为有几个小虫子不要紧的。
②叶子上的虫还用治?他想的是虫子生在叶子上,又没有生在葫芦上,他只要葫芦,不要叶子,所以叶子上的虫子不用治。(板书:只要葫芦)
4.组织讨论:他想得对不对?叶子上的虫到底要不要治呢?
(1)小组讨论。
(2)在班上交流自己的想法。
①他的想法不对,叶子上的虫子不治,就会越来越多,这样叶子就会被虫子吃光,葫芦就吸收不到营养,因此长不大。
②他的想法不对,叶子长得好,葫芦就长得好;叶子没了,葫芦就会落下来。
5.小结:看来,叶子和葫芦之间是有联系的,种葫芦的人只想要葫芦,却没想到叶子对葫芦的重要作用。叶子绿,葫芦就长得好;叶子黄了,葫芦就会落下来。(板书:结果 虫更多 葫芦黄、落)
6.品读感悟:指名读,评读,教师示范读,师生分角色读。
设计意图:围绕中心问题,指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采用读一读、说一说、议一议的方式,使学生由浅入深,由初步感悟到深入理解,通过不同形式的读,以读悟文,品析词句,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思考领悟,从而体会探究性学习给他们带来的乐趣。
五、讨论总结,揭示寓意
1.鼓励学生思考:种葫芦的人看到他的葫芦都落了,有什么表现呢?他会想些什么呢?
2.引导学生之间讨论,然后在班上交流。
3.引导学生思考:学了这个故事你懂得了什么?(板书:只要葫芦不管叶 叶枯果落无收获)
4.学生自由说,教师引导学生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我们不能只看重结果,而不重视过程的道理。
5.续编故事:第二年,那个人又种了一棵葫芦。这一次,他会怎么做呢?结果会怎么样呢?课后自己写一写。
设计意图:此环节通过讨论,深入体会种葫芦的人的想法,自然领悟了故事蕴含的道理。让学生课下续编故事,这是对课堂内容的延伸,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六、观察示范,指导书写
1.课件出示本课要求会写的字:谢、想、言、邻。读一读,说一说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
2.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谢:身居中,较瘦长,下面的撇右端不出头,寸的横笔写在横中线的上面。
想:上长下短,木末笔捺要变成点;心要略扁,第二笔是卧钩。
言:呈倒梯形结构,第二笔横要写得长些,下面两横要写得短些,三横等距。
邻:令的第二笔捺要变成点,阝的第一笔横撇弯钩一笔写成,写得大一些。
3.学生自行练习书写并组词。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每个学段都要指导学生写好汉字,要求学生写字姿势正确,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提高书写质量。本环节教师先范写,而且边写边提醒学生关注字的整体布局,关注笔画的书写要领,这样,长此以往,学生就会积累不少写好字的秘诀。
板书设计(略)
教学反思
课后,我让学生续写这个故事,给了学生一个开头第二年,那个人又种了一棵葫芦这样,不仅促进学生了解种葫芦的人错在哪个地方,进一步理解了寓意,而且锻炼了学生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一年级上册识字4:日月水火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
一年级上册识字4:日月水火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
一、说教材
《日月水火》是小学语文第一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识字课。本课为看图识字,配有8幅插图,右下角分别写出了古代的象形字,这就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提供了素材,所以学生在学习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简单的识字方法。本课教学任务分两课时完成,我所展示的是第一课时的内容。《标准》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1―2年级的教学重点。
据此,我制定了一下教学目标:
1. 学习本课8个生字,能结合图片了解字义并组词、说句子。(重点)
2.认识新笔画:横折点,了解笔顺规则先里头后封口和先中间后两边。能依照田字格里的范字正确书写日、田、禾、火。(重点)
3.看图识字,感悟汉字的形象性,感受学习汉字的乐趣。(难点)。因为这是一群刚入学才一个多月的孩子,本课使他们第二次接触汉字,对于他们来说把横写平,竖写直都很困难,所以我将本课的难点定为:.能在田字格中正确规范的书写日和月。
二、学情分析:
刚入学的孩子在课堂上面临面临以下几个问题:学生字枯燥的。无趣的,而天性好动的性情又使他们在长达40分钟的课堂教学中,注意了很难持久,基于此,我会将学生的养成教育贯穿课堂始终,用自然的提示语,表扬话,手势动作牢牢地吸引孩子的眼睛,注意力始终保持。
三、教法分析:
根据教学的重难点,我采用以下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兴趣教学法。低年级学生注意力持续时间短,容易分散,而兴趣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在教学中,我通过运用恰当的肢体语言和生动、活泼的儿童化语言;形式多样的识字游戏;从始至终让孩子们的注意力都放在课堂上,达到识字和组词的目的,提高识字能力。
2.情境教学法。这是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体现学科整合这两方面去考虑的。在教学中我通过讲故事,图画,生动形象的板书重现知识情境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直接参与学习,在创设的情境中促使学生更好地识字。
3.赏识教学法。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在学生练读字,词、参与游戏、展示学习成果、教师相机指导等环节,我活用赏识语言;当众表扬赏识;用欣赏、赞许的目光赏识;用友善的动作赏识;用模糊赏识等赏识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奋点,给学生注入了巨大的学习动力。
四、教学过程: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学习就会成为学生沉重的负担。的确,兴趣是学习活动的强化剂。新课标对识字、写字教学提出了这样一个要求: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我想,学生也只有在感兴趣的基础上才会产生主动识字的愿望。因此,我将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时时注重激发学生兴趣,处处催化学生的情感,让他们玩得不亦乐乎,学得不亦乐乎。
根据教材特点和确定的教学目标,教学程序分为以下五步。
1. 图画导入,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故而上课伊始,我将贴出笑眯眯,暖融融,孩子非常喜欢的太阳公公,来认识太阳这个词,这个词并不是本科教学之内,但这是孩子每天都见到的一定非常想认识。所以信手拈来,既不费力气,又可以让孩子学到知识,何乐而不为呢?
2. 听故事,感悟汉字的演变过程。
六七岁的孩子年龄小,注意力不易集中,如果生硬的讲解这个字第一笔什么,第二笔什么,你应该怎样怎样写,无疑使孩子感到学汉字是枯燥的,没有意思的。如果让刚学汉字的六七岁孩子在生动的故事, 美丽的图画中学习汉字,无疑是激发学习汉字的好方法。所以,我以日字为例,安排学生伸出小手和老师一起描画太阳,讲一讲古人是怎样造出这个字的,为孩子架起与古人对话的桥梁,让孩子亲身体会古人造字的过程,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欲望。使汉字不仅仅是方块字,而是一幅幅美丽的图画,更加生动。也为下面的自学打下基础。
每个孩子都有表现的欲望,尤其是一年级的小孩,于是我安排了为形声字配图,再与现代字相对应的找朋友游戏,让他们自己学习汉字极大地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和欲望。
通过找,叫名字学生已经有了初步的音、形的记忆。
3、一年级上册口语交际:我们做朋友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及反思
一年级上册口语交际:我们做朋友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激发结交朋友的兴趣,能在新环境中主动结交朋友,知道与人交往时要热情大方、有礼貌。
2.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习惯和与口语交际的能力。
3.消除害羞感,增强交际的信心。
教学重点:
学会怎么认识、结交朋友。
教学难点:
消除害羞感,热情大方、有礼貌地与人交往。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程导入
(一)猜谜语。
师:小朋友们者口喜欢猜谜语吧,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两条谜语,都是猜我们班的同学的,看谁猜得又快又准。
指名提问:你为什么能这么快猜中是这两位同学呢?
(二)教师引导学生回答后小结板书:外貌 性别 体形 特征年龄 性格
师:想必有些同学并没有猜出这两位同学是谁,今天我们就敞开了心扉,相互介绍自己,试试结交新朋友,好吗?
二、指导表演,交流评价
(一)小组探究。学生分组进行活动,相互介绍自己的情况(名字、兴趣、爱好等),可以一起约着下课玩耍。教师注意喜要适时评议,强调交朋友时,要注意说普通话,态度要真诚大方、有礼貌。答话时要热情、友好。
(二)分组汇报,做出评价。选几位学生上台描述一下和自己有过交流的搭档(长相、兴趣、年龄等等)。全体参与进行平价。评价时,教师引导学生准确中肯地评价,善于去发现别人的长处。
三、创设交际情境,指导实践
(一)让学生到座位上去结识自己想认识的同学,或者创设在校园里认识其他班级同学的情境。
(二)教师引导学生将之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如家里来了小客人,和小客人如何交朋友呢?
四、拓展练习
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多去结交朋友,如小区里的小朋友等,随时汇报情况。
五、口语变际范文
(操场上有三个小朋友在拍皮球,有两个小女孩想加入)
丫丫:拍皮球真好玩,可惜我们没有!
奇奇:这好办,我们可以和他们一起玩啊! (奇奇指着那三个小朋友)
丫丫:可是我们不认识他们呢!
奇奇:没关系,我们可以和他们交朋友啊!走!
(丫丫和奇奇走到三个拍皮球的小朋友那儿)
奇奇:你们好,我是- (2)班的奇奇。
丫丫:你们好,我是丫丫,我们可以和你们一起玩皮球吗?
三个小朋友:好的,我们一起玩吧。
教学反思
1.这节口语交际课,在教学设计上无论内容与形式都充分体现赏识这一主题,在各个活动环节中,使学生学会自我赏识的同时也学会赏识他人。学生能够在自我赏识的基础上,培养自信,懂得了要学习别人的优点,要和有优点的孩子交朋友,更好地和同学搞好团结,学会友爱相处。所以,赏识让本节课生动、多彩。
2.本节课上,教师时而是孩子的玩伴,时而是导师,时而是主持人、见证人一节课下来,教师的角色可以根据课堂需要随机变化,但唯一不变的是教师与孩子们那相通相融的心。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既有教学游戏、角色表演、练习等让学生动起来的活动,又有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的讲授、欣赏、讨论、交流等让学生的身体静下来的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4、一年级上册课文3江南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
一年级上册课文3江南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复习巩固汉语拼音,学会本课生字,会写江南。
3.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江南水乡的美景,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会本课生字,会写江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
3.感悟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的意思,体会荷塘的美景和采莲的欢乐。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小鱼、荷花、采莲姑娘、莲叶的头饰,背景音乐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课前画好田字格)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带你们去一个美丽富饶的地方(出示卡片:江南)谁来读一读?江是一个三拼音节,南是小门n。谁再来读一读?指名两个学生读,齐读。
2.简介江南:江南就是指长江以南的(加动作)地方。到了夏天,那里的荷塘可美了!你们想不想去看一看啊?(想)(课件出示荷塘图)
3.过渡:江南真美啊!我国汉代有一首民歌,歌曲里描绘得比这还美,想听吗?(想)好,请你们一边听,一边想像:你好像看到了什么。
二、精读课文,感悟诗意
1.师配乐读文。
师:刚才老师读得怎么样?(好)你们想不想读?(想)好,就请你们把书打开到73页,自由地边读课文,边想像。注意: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开始。
2.师:刚才读了古诗,脑海里出现画面的小朋友请举手。说说你的脑海里出现了什么?
生:我的脑海里出现了美丽的荷花。(点击课件:荷花)生:我的脑海里出现了粉红色的荷花。师:你呢?
生:我的脑海里出现了莲叶。(课件:莲叶)生:我的脑海里出现了好多的莲叶。生:我的脑海里出现了绿色的莲叶。评价语:你的想像力可真丰富。(出示生字莲叶)莲是小棍l,叶是整体认读音节。请你读,你读,一起读。
3.师:你来说?生:我的脑海里出现了采莲姑娘在采莲(课件:采莲姑娘。出示生字:采莲)采是个平舌音,师领读采、采莲,生齐读。师:你读,你来,齐读。
4.师:说说你的脑海里浮现了什么画面?生:我的脑海里出现了鱼儿在水里游泳。(课件:鱼戏图)生:鱼儿们在水里玩游戏。(出示生字:鱼是个什么音节?(整体认读音节)男生一起读,女生跟他们比比。出示:戏,谁来读?指名读。你。谁能帮戏找个朋友?戏:游戏、戏耍。评价语:你的词汇量可真大呀!
5.出示课文,师:谁做第一个小勇士把这首诗读给大家听?指名读。生评价。
师:老师相信大家如果再把课文读一读,肯定会读得更好!自由读一读吧。
师:刚才老师发现小朋友们读得非常认真,下面请同桌用我好像选择)说一句话,(句式:我好像看到了我好像听到我好像闻到)
师:你好像。指名说话。(适时奖励头饰)
生:我好像闻到了荷花的香味。(课件:荷花)师:还有谁看到荷花的?
生:我好像看到了粉红色的荷花。评价语:你真了不起,还看到了颜色呢。
生:我好像看到了许多绿色的莲叶。(课件:莲叶)师:你能说说莲叶长得怎么样吗?
5、一年级上册课文12雪地里的小画家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
一年级上册课文12雪地里的小画家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
在设计本课教学时,我根据教材特点和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以一颗童心将自己的教学机智与情境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情境中朗读,营造开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以此为这一篇极富童趣的儿童诗设了以下教学目标:
★自主识记11个生字,会写5个字。
★借助汉语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了解课文内容,知道小鸡,小鸭,小狗,小马这四种动物爪(蹄)子的不同形状以及青蛙冬眠的特点。初步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习惯,热爱生活的情感。各学段有侧重点。1-2年级的重点便是识字与写字。而语文重在读,重在读中悟情,所以我把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也作为本课教学的重点。
由于学生的经验少,观察能力还较差,为此了解四种动物爪(蹄)的不同形状和青蛙冬眠的特点是本课要解决的难点。下面我就简单讲讲昨天这节课的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引言激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为课堂教学中重要环节的引言部分,不仅要向学生揭示课文的主要内容,而且要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上课初,我力争把学生带入兴趣的天地。课前,我向同学们描述了这样一幅画面:在大自然中有一个动物王国,在那里住着许许多多的可爱的小动物。昨天晚上啊,那里下了好大的一场雪,冷极了,小动物都躲在家里睡懒觉呢,可是却有几个调皮的小家伙听说老师要为大家上课,就吵着老师要把它们带来,没办法老师就把它们带来了,大家想认识它们吗同学们的学习热情一下子就被点燃了,接着为同学们出示动物挂图,让他们认识雪地里的小画家们:小鸡,小鸭,小狗,小马,还有那只睡大觉的小青蛙。
二, 层层递进,引导初读,识字。
通过联想法,编字谜,象形法等多种形式来识字,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引导学生拼读,组词,造句,使学生掌握字音,记住字形。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把学习的主动权放手给学生,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小组互动,师生合作,生生交流,寓学习于游戏之中,充分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发挥学生的创造力,体现学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相互启发,相互促进。结合生活实际与当代时代的特点,注意识字与生活的联系。这样不仅使学生记住了字形而且也了解了字义,增长,丰富了知识,从而在此基础之上初步感知文章。
三,动情朗读,文里寻趣。
朗读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方法,加强朗读训练,应遵循读通,读熟,读懂,会读的教学思路,以读代讲,以读促讲,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情感,加深理解.
(一)初读阶段,读通课文,整体感知。
让学生借助拼音自由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做到不破词,不丢字,不添字。
(二)细读阶段,突出重点,理解词句。
1,利用课件下雪图,引导学生读好感叹句。晶莹,洁白的雪落在小动物的家门口,小动物们多么开心,高兴,站在小动物的角度引导学生朗读;我们看到这么美的雪从空中飘落下来,情不自禁地喊着--联系生活,让学生读出高兴,惊喜,兴奋。
2, 利用实物图片,让学生认识竹叶,枫叶,梅花和月牙的形状,通过朗读,引导学生读懂重点句:小鸡画竹叶,小狗画梅花,小鸭画枫叶,小马画月牙。 我再让学生上台贴画,玩找脚印游戏等形式解决本课难点。通过感情朗读,使学生不仅了解小动物脚趾的不同形状和脚印的美丽可爱,而且能深切感受到生活中的无限情趣。
3,利用角色转换,引读,体会小画家们本领高强。自己读读句子,从哪看出小画家很能干 不用颜料不用笔,几步就成一幅画。品读句子,理解重点词;再利用引读,加强对学生的朗读指导,在读中悟情,在读中悟理,感受到小画家真了不起。
(三)熟读阶段,把握整体,逐步成诵。
在分析理解了课文之后,熟练的朗读,结合教学挂图和课件等联系背诵。
四,发散思维,又增新趣
为了引发学生将思维的触角引向新的领域,启发学生思考:(1)雪地里还会来哪些 小画家,它们会画什么 (2)还有哪些动物和青蛙一样没参加 为什么
小孩子好奇,好胜,为此,在学生领悟教学重难点的基础上,拓展思维,使他们了解更多的自然知识,由课内走向课外。
教学《雪地里的小画家》这一课,我从趣入手,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以读代讲,让学生读悟,理解字,词,句的意思,以情促学,使学生乐学,会学,逐步培养自学的能力,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6、一年级上册课文11项链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含反思
一年级上册课文11项链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含反思
设计说明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语文,提高语文综合应用能力。因此,本节课教学借助生活体验构建学习情境,引导学生把生活和文本联系起来,指导学生与生活对话、与文本对话。在此基础上,践行大课程理念,将语文教学与音乐、美术等学科的知识相整合,让学生充分感受文中所蕴含的真情,使文本主题得以升华。
同时,尊重学生个性化的发展,最大限度地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可以自由选择识字方法,可以自由选择阅读方式,可以发表自己读文后的独特感受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培养其个性,体现快乐学习理念。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准备词语卡片,生字卡片,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课文朗读动漫和歌曲《童年》。
学生准备:1.搜集赞美大海的好词佳句。
2.准备童年玩耍的照片、纪念品、画等。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音频导入,感受美
1.课件播放海浪声,引导学生闭目想象:你头脑中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鼓励自由交流:同学们,你们眼中的大海是什么样子的?用自己搜集到的好词佳句来描绘一下。
3.课件再次出现海浪声,接着出现孩子们的笑声。听,这是什么声音?(笑声)今天让我们下海好吗?脱下鞋子,光着脚丫,一同体验一下踩在松松软软的海滩上是一种怎样的感觉,去感受大海带给我们的快乐。
4.板书课文题目,齐读课文题目。
设计意图:本课起始就构建了想和说的相互联系,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然后抓住学生年龄小、爱玩儿的特点,让他们觉得这节课又要去游玩了,精神先愉悦、轻松起来,后续的学习自然轻松愉快。
二、初读课文,领略美
1.课件播放本课朗读动漫,引导学生一边观察画面,一边倾听课文朗读。
图片 注意圈画出的生字哟!
2.过渡:大海好玩吗?小娃娃快乐吗?同学们,此时你们想读一读这篇课文吗?
3.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再把课前预习中圈画的字词读一读。
4.标出自然段序号,同桌分段读一读,相互纠正读错的字音,再把圈画的字词一起读一读。
5.课件再次播放去掉声音的朗读动漫,每个小组朗读一个自然段,为动漫配音。
设计意图:大声朗读可以使学生形成语感、加深印象、加深理解、产生自信。本小节,我采用描画面、想意境、分段读、配乐读的方法,让学生初步感受美,感受快乐,从而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阅读愿望和学习兴趣,达到流利读课文的目的。
三、集中识字,扫障碍
1.出示本课生词卡片。
2.同桌合作,识记生字。
(1)大声读出黑板上的生字,再选择你喜欢的生字记一记。
(2)把你记住的字读给你的同桌听,并告诉同桌你是怎样记住这个生字的。
3.集体交流:把自己喜欢的字介绍给大家,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如果有更好的识记方法,其他同学也可以进行补充。
形声字:笑、和。
数笔画:又、向、金。图片 一字可用多种方法识记。
加一加:蓝、笑、和、娃、挂、活。
减一减:又(叉)、白(的)。
形近字:娃挂、贝见。
换一换:着(看)、蓝(篮)。
反义词:笑哭。
同音字:向象、又右、和合。
做动作:挂。
比较:蓝和男,金和惊的读音。
4.开火车检测生字的认读情况。
5.指导书写。
(1)白:先观察白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再仔细看教师范写,第一笔撇画要短小。学生描红后临写,教师巡视指导,强调每笔的位置和笔顺,学生自由练习书写。
(2)和:认识禾字旁。学生观察禾和禾字旁,找出二者的区别,并强调禾字作偏旁的时候,最后一笔捺变成点。
(3)学生自由练写,利用投影仪展示,集体评议。
设计意图:识字、写字是一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教师以学生为主体,遵循识字、写字规律,用充满童趣的语言和方式激发学生多元化识字,让学生在开启识字思维的同时积累了识字经验。
四、课后延伸,来实践
找找描写大海的小文章,读一读,并推荐给小伙伴们。
设计意图:延伸内容提高了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提高了阅读能力,同时也丰富了积累。这种开放性的作业,既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又在学习方法和习惯上有了方向的指引,这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是十分有益的。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意激励
1.教师利用生字卡片检测学生对生字的学习情况,相机纠正字音。
2.学生小组内轮读生字卡片,每读一个生字,就组一个词语,尽量不要重复。
3.导入:生字宝宝格外感谢同学们,因为同学们用自己的智慧记住了它们的名字。它们正准备带大家去欣赏大海呢!
设计意图:巩固字音,扩词运用,夯实了学生的识字基础。
二、细读文本品味美
(一)品味第1自然段美景。
1.指名读,交流:这个自然段有几句话?
2.自由读,交流:你有什么感受?(大海很美。)
3.合作学习:你从哪些词语感受到大海很美?和同桌一起找一找,用 画一画,并相互说一说各自的体会。
4.学生汇报,教师相机指导。
5.板书:蓝蓝的 黄黄的 小小的
(1)什么蓝蓝的?什么黄黄的?什么小小的?(大海蓝蓝的。沙滩黄黄的。海螺和贝壳小小的。)
(2)谁能再说出两个这样的词语?
( )( )的 ( )( )的
(3)谁能用这样优美的叠词来夸夸大海,夸夸海滩?
( )( )的大海 ( )( )的海滩
(4)你喜欢蓝蓝的大海吗?我们再来读读第1自然段,注意叠词的读法,读出你对大海的喜爱之情吧!
6.板书:又宽又远 又长又软
(1)什么又宽又远?什么又长又软?(大海又宽又远。沙滩又长又软。)
(2)你能说出这样的短语吗?又( )又( )
7.板书:雪白雪白
(1)雪白雪白是什么样的词语?(认识ABAB式词语)
(2)雪白雪白可以形容什么?试着说一说。
(3)像这样的词语,你还知道哪些?如果能用它们分别说一个句子就更好了。
8.板书:哗哗地
(1)哗哗地是形容声音的词,叫作拟声词。
(2)哗哗地可以形容哪些声音?它的后面是表示动作的词语,所以用地。
(3)哗哗地笑着里面有两个轻声,我们找一找,读一读。
(4)你们读得既准确又动听,你们还能再说几个这样的短语吗?
( )( )地( )着
(5)多媒体出示短语,指名读。(静静地躺着、呆呆地望着、轻轻地说着。)
(二)品味第2自然段快乐。
1.指名读,交流:这个自然段有几句话?
2.自由读,交流:你有什么感受?(快乐)
图片 从哪儿感受到了小娃娃的快乐?
3.小娃娃在沙滩做什么?读一读第1句话,同桌合作:圈出表示动作的词语,并和同桌做一做这些动作。
4.学生汇报:笑 迎 捡 穿 挂
5.表演诵读:学生一边做出上面的动作,一边朗读第1句话,读出快乐之情。
6.大海给小娃娃带来了快乐,小娃娃的快乐是什么呢?(大海送给小娃娃礼物由海螺和贝壳穿成的项链。)小娃娃喜欢这个礼物吗?(喜欢。)
7.过渡:其实啊,大海也很快乐,因为它也收到了礼物,是小娃娃送给它的。你知道是什么礼物吗?
(1)读第2句话。(由快活的脚印穿成的项链,所以说,大海的项链就是快活的脚印!)
(2)这句话中也有表示动作的词语,你能找出来吗?(落、穿、挂。)
8.导读:那就让我们带着小娃娃的快乐,带着大海的快乐齐读第2自然段吧!
设计意图:这部分内容是整节课的主要部分,教师引导学生钻研文本,运用抓字词句的方法,圈画、交流、朗读相结合,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引向更深层次。
三、情感升华欣赏美
1.导读:多美呀,让我们随着音乐齐读课文吧!
2.导背:大家读得太好了!还想再读读吗?我想这时我们看着书读已经表达不出我们心中的酣畅了,那就让我们全体起立,边做动作,边带着表情,配着优美的旋律,背诵吧!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重在提高学生的诵读兴趣,增加积累,加深体验和感悟,学生的感情得到了升华。
四、指导写字书写美
1.又:先观察又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再仔细看教师范写,学生描红后临写,教师巡视指导,注意横撇中撇的走势,捺画的起笔位置在横略下,撇尖和捺角齐平。 图片 开脚不宜过大,不要写得太扁。
2.的:对比白字,区别白字和的字,强调白字作偏旁的时候,横折的横段宜短。认识横折钩,勺字撇画长。整个字左窄右宽。
3.学生自由练写,利用投影仪展示,集体评议。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观察,学生发现了白字与的字的区别,强调了学生书写时结构的错误。教师示范板书的字的笔顺,带领学生一笔一笔地写下来,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而且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写好字的热情。
五、快乐表达畅谈美
1.过渡:是啊,我们把一串串可爱的脚印留给了海滩,也把我们的快乐留给了大海,把童年的快乐永远地珍藏在了自己小小的心田里。此时此刻,你一定也回忆起自己童年中许多快乐的事了吧。有哪些事给你带来过快乐呢?你也当当小作家,说一说吧!
2.小组合作,自由交流。
3.过渡:你们的童年真让人羡慕啊!感谢你们把我带到美好的童年,我想把我童年时最喜欢的一首歌与你们分享,让我们一同走进童年的快乐中吧!
4.播放歌曲《童年》,学生可以一边倾听,一边回想自己童年的快乐。
5.布置作业:回家后,请同学们画一画你最喜欢的大海,再给家人讲一讲为什么这样画。
设计意图:教师要为学生表达提供有利的条件和广阔的空间,加强练笔指导。课前学生们准备了有关的照片、纪念品、画等,课上引领学生介绍这些物品背后的故事,再充分运用音乐、美术的魅力,引导孩子从生活中寻找童年的快乐、分享童年的幸福。
板书设计
项 链
(美丽) 大海:蓝蓝的 又宽又远
沙滩:黄黄的 又长又软
浪花:雪白雪白 哗哗地 涌 撒
(快乐) 小娃娃:笑 迎 捡 穿 挂
快活的脚印:落 穿 挂
教学反思
1.注重对学生基本阅读习惯的培养。一年级学生的语言正处于发展阶段,他们掌握的语言材料不多,不易完整地表达他们的意思,更难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先引导学生读出课文中的语句,在反复熟读的基础上,再教给他们回答问题的方法。这样学生回答问题就会确切、流利。
2.注重对学生语文基本能力的训练。本课教学,我重点引导学生在读流利的基础上理解课文内容,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进行说的训练,做到朗读与理解课文内容有机结合,读说相得益彰,使学生能够在读中感悟、读中想象、读中品味、读中欣赏。
7、我要的是葫芦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我要的是葫芦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教学目标】
1、会用多种方法认记葫、芦等11个生字,会轻声读啊、葫芦的芦,能正确读写棵、谢等字,注意部件和笔画在田字格的位置,努力做到执笔姿势和写字姿势正确;能正确读写从前等10个词语。
2、正确、流利、用不同的语气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3、图文结合和结合生活实际,了解词句意思,了解课文内容,能说说种葫芦的人想要葫芦,最后却一个也没得到的原因;
4、能根据有关语句说说对种葫芦的人的感想体会(或劝说种葫芦的人)感悟故事的寓意。
【教学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实物(图画)导入 揭示课题
师:(葫芦的图片或者实物)小朋友们,你们认识它吗?
生读:葫芦,发现:草字头,长在菜地里,
师:这不一个种葫芦的人来了。
生读课题(不拖音、读干脆)
二、读通课文,识记生字
预设:1、长句子,注意停顿(第一自然段两个长句子),不漏字(开出了的了字)、不添字、不回读。
预设2、找找藤字
预设3、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难读的句子,生读,指导。
预设4、朗读带有自言自语地、细长的的句子。
预设5、读藏在葫芦背后的词语,葫芦、花谢、藤上、蚜虫、比赛、奇怪的词语
三、读好课文、读准感悟之第一自然段
1、自读课文
2、顺学而导,指导朗读
五句话,五位学生读
雪白的读出可爱,细长形状的可爱,挂着样子的可爱,作者对葫芦的喜爱。朗读的时候,读出意思来、读出画面来。
读出可爱的语句,一边读,读出画面来。
读出逻辑重音,如挂。
四、读好第四自然段(结果)
1、用学过的方法读,读出画面变黄了、一个一个。
五、一手好字
有人种了一(棵)葫芦,每天(盯)着葫芦自言自语,奇(怪)的是,葫芦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
书写:左右结构、高低、宽窄等
第二课时
一、引入喜爱,整体感知
导语:继续学习《我要的是葫芦》,这是谁说的话啊?
1、填空复习词语:我要的是葫芦,不是( 葫芦叶子 ),不是(藤 ),这个种葫芦的人真喜欢葫芦啊!
2、指导读出喜爱
导语:从前面的学习中,知道喜爱,还从哪里看出喜爱?
指导读好带有感叹号的句子,读出喜爱;
读好带有盯、自言自语语言动作神态词语的句子,读出喜爱。
二、、圈画语句,找出原因
1、找到相关语句,找到一处,标一个①;找到两处,标一个②;找到三处,标一个③。
2、三位学生每人说一处,第四位同学把理由连在一起。
三、朗读续编,揭示寓意
1、分角色朗读(一个邻居看见了,)
2、顺学而导(叶子上的虫还用治?叶子上的虫不用治。)
还用、不用,与生活的情景结合在一起,种葫芦的人不听劝告,只相信自己,自以为是,很固执,指导读出带有问号的句子的语气。
3、课件:小葫芦靠叶子提供养料,叶子上长满虫子,养料被小虫子吃光了,就不能给小葫芦提供养料了,所以,小葫芦掉下来了。
学生说,教师整合说。
四、叙说表达
种葫芦的人喜爱葫芦,最后一个葫芦也没有得到,很伤心。你的想法是什么?
预设:因为叶子被虫子吃光了,不能给小葫芦提供养料了,所以小葫芦落下来了。(找到食物之间的联系)
预设:我要的是葫芦没有错,可是有了蚜虫不治就错了。
五、师生小结,书写生字
出示带有生字小方格的句子,填空,说最难写的生字,书写。
这个人第二年又种了一(棵)(葫芦),开了(雪白)的花,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他每天(盯)着葫芦(自言自语),葫芦叶子上长了蚜虫马上就去(治),邻居们觉得奇(怪),问他为什么今年抢着治蚜虫。他说,只有除掉蚜虫,葫芦才能长大!
六、拓展
1、因为懂了道理,所以他第二年种葫芦接受教训,所以得到葫芦。
2、推荐讲述道理的的文章、寓言。(翻页课件)
8、二年级上册识字4:田家四季歌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与反思
二年级上册识字4:田家四季歌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与反思
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田家四季歌》。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学准备、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和说板书八个方面开始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首先,来谈一谈我对教材的理解。《田家四季歌》是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的第四课,本单元是一个识字单元,而这首歌谣是一首描写田家四季生活的歌谣,也是由四幅季节图组成的田家四季图。而图画又是学生喜闻乐见的表达形式,因此本课教学设计以赏、看图、说图为主体思路,引领学生在在赏图中识字、学词、朗读,在说图中锻炼语言表达能力,借助图画了解课文内容。通过对这篇课文的学习,既锻炼了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也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在多种形式的阅读中培养了学生对语文的热爱之情。
二、说学情
在教学过程中,了解和研究学生是上好一节课的基础,这就要求老师不仅要做到分析好教材,还需要把握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二年级的学生年龄小,好动,易兴奋,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所以课堂中教师要设置很多环节来努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一些听说读写的能力,特别爱幻想,但识字量还不够多,语言积累刚刚起步,理解能力还很弱,所以联系生活实际激发他们的想象力,美文美读、是他们学习这节课的主要成长点。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单元课文训练的意图以及学生的实际,本节课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本课蝴蝶、麦苗等11个词语,掌握场、了两个多音字的读音,会正确书写季字。
过程与方法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达到熟读成诵的效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了解农民在不同季节里的农事活动,体会农民的辛苦和快乐。
四、说教学重难点
二年级的学生重在识字和阅读,所以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定为: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达到熟读成诵的效果。
而将难点定位:
了解农民在四个季节里的主要农事活动,体会农家生活的辛苦与快乐。
五、说教学准备:本节课我将利用多媒体的图片、音频等工具有效辅助教学,使教学活动多样化。
六、说教法学法
(一)、说教法
为了落实教学目标,突破难点,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本课我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情境设置,激发兴趣法以春季美丽的图片导入,引起兴趣,激发情感。
2.多元识字法随文识字,自主识字。
3.读悟法以读代讲,读中促悟。愿意表现自己是儿童的共同特征。因此,我给了学生充足的时间,用集体读、分组读、男女生赛读、老师引读等多种方式来朗读儿歌,达到了情感朗读的效果,也让学生能更好的体会到四个季节的变化,体会到诗歌的语言美。
4.展开想象,拓展思维法--------培养低年级学生积极对感兴趣的话题发表自己的意见是新课标中低年级学段口语交际的目标之一,我采用这样的方法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锻炼口语表达能力。
(二)、说学法:
而对于学生而言,以读为主,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体会本篇课文郎朗上口、节奏欢快的语言特点,从而越读越想读,在熟读的基础上练习背诵。同时结合课文插图来理解句子,了解田家人一年四季的农事活动,体会农家生活的辛苦与快乐。
七、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我将从四个方面来展开我的教学: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精彩的导入能迅速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课堂之初我会出示一张充满春天气息的图片,将学生快速的代入到春季的情境中去。在欣赏图片的同时,很自然地进入了观察、发现阶段,体现了教学内容的生活化,既形象又具体,并为后面的教学打下了基础。
(二)精读课文,感悟体验
这个环节我以读代讲,通过一定情景和语言的引导,让学生自主展开多种形式的朗读,如:在在学习春天这一小节时,你怎么样才能把春天读得既美好又动听呢?在学习秋天这一小节时提问,什么是喜洋洋?你怎样通过读来表现喜洋洋的情绪呢?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读出季节的特点,感悟田家生活的与辛劳和幸福。充分的发挥出学生在学习中的自主性,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此设计注意到了低年级儿童是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在学习的过程中把无形的东西变得形象生动,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了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
在学习课文的同时随文识字,边学边记,引导发现,渗透学法。写字教学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能独立、正确书写。我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发现并掌握字形的特点,帮助学生记忆,从而直观地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注重积极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究发现,培养了学生的写字能力。例如季字,让学生自主观察字形、结构、写法及田字格的站位等等。
(三)课外延伸,巩固提升
通过把儿歌进行改编,让孩子们觉得语文课堂也是充满趣味性的,从而激发孩子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四)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首先让学生来谈一谈自己对田家生活的理解,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孩子们的语文素养。在作业布置上尊重学生差异,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乐趣,让作业不再是学生的负担。
八、说板书设计
至此,我的教学环节已经基本说完了,然而一个完整的教学必然离不开教师的板书,板书是教师精心构思的艺术结晶,使学生感知信息的视觉渠道。我的板书设计是由文中四个典型的农事活动和四幅图画构成的,图文直观,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课文内容。同时设计了学生共同板书的环节,也激发了孩子们的课堂积极性,加深印象。
本节课我力求让学生在一个积极、愉悦的课堂气氛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以上就是我对《田家四季歌》这篇课文的说课,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9、二年级上册识字3:拍手歌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与反思
二年级上册识字3:拍手歌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与反思
一、说教材
《识字3》以儿童喜闻乐见的拍手歌的形式,带出10个本课学习的生字,这首拍手歌告诉学生人和动物是朋友保护动物要牢记,内容通俗易懂,读音押韵,节奏感强,读来朗朗上口。在教学时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渗透一些汉字的演变以及造字规律的知识,学用结合教给识字方法,提高识字效率,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从中受到保护动物、关爱自然的情感熏陶。
二、说学生
低年级的小学生都喜欢小动物,对小动物有着自然的感情,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更加热爱动物,保护动物。
三、说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要求的10个生字,学习书写物牢猫等字。
2.在自主学习,生生互学,师生互动中获得多种识字方法,培养识字能力。
3.有节奏地朗读拍手歌,了解翱翔雁群会写字唱不休等词句的意思,受到保护动物、关爱自然的情感熏陶。
四、说教学重难点:
本课重点:会认10个生字,会写两个生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本课难点:让学生领悟人与动物互相依存,激发学生保护动物的意愿。
五、说教法:
1.创设情境导入:这个环节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展示动物图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句式,在动物里,我看到了什么,引导学生完整地表述,锻炼学生的表达能边。
2.读文,初认生字。在这个环节,我将主动权交给学生,营造良好、宽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体会识字快乐,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3.图文结合,巩固生字。通过图文结合,让学生更深切地感受动物的喜爱,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4.朗读儿歌、巩固全文。本节通过拍手游戏,让学生了解拍手歌节奏感强,押韵的特点,加深学生对动物的认识。从而达到激发学生保护动物的意愿。
六、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谈话:同学们,老师知道你们非常喜欢小动物,今天,老师就带大家到精彩的动物世界去看一看。
2.出示课件,学生欣赏感受。
(1)欣赏各种动物在不同环境活动的场面,体会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2)说说自己看到了哪些动物。
导语:多么广阔、美丽的大自然啊!动物们有的在空中自由飞翔,有的在地上快活地奔跑,有的在水里无忧无虑地玩耍。他们生活的可真幸福啊!今天,老师从美丽的大自然中邀请了5位美丽的客人来咱们班做客,和我们交朋友,你们愿意吗?大家以热烈的掌声欢迎美丽的客人吧!
(二)看图、读词、识字
1.出示课件,看图片,认识动物。
2.出示词语,图文对照,认读词语,与动物打招呼如孔雀,你好。
(1)自由认一认,读一读。
(2)小老师领读。
(3)开火车认读。
导语:美丽的客人走了,它们回到了大自然的怀抱中,让我们牢牢记住它们的名字吧!
3.出示生字,识记生字孔、雀、灵、鹂、锦、鹰。
(1)同桌合作识记生字。
(2)交流汇报。
(三)出示课件谁能帮帮我,学习生字丛、牢、嬉、护
1.小组合作识记生字。
2.交流汇报。
3.组词说话练习。
导语:你们帮了老师,你们这么喜欢帮助别人,一定有很多朋友,是吧?那我们一起来做找朋友的游戏好吗?
(四)巩固生字
1.找朋友游戏。
(1)教师示范。
(2)做游戏。
导语:孩子们,看得出来,你们不但喜欢猜谜语,还会编谜语,那我们就来一起猜谜语,好不好?
2.课件出示我会猜。
小牛戴帽子──牢。一只美丽的鸟──鹂。女孩喜欢做游戏──嬉。火烧的山倒了──灵。手拿户口本──护。两个小人走独木──丛。
导语:你们真是太聪明了,有一位孩子跟你们一样聪明,也非常喜欢动物,他根据大自然中动物的特点编了一首非常有趣的拍手歌,你们想读吗?打开课本读读。
(五)朗读课文
1.自由朗读,要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
2.同桌互读互听。
3.分小节展示朗读。
4.评价。
5.课件出示(拍手歌)练读。
(1)自由模仿练读。
(2)男女分小节接力读
(3)师生拍手加动作表演读。
(4)自由练读,说说读了拍手歌,你知道了什么?
导语:是啊,大家说得太好了,大小动物都有家,人和动物是朋友,我们人人都应该关心动物,保护动物。在这儿,我们可爱的大熊猫也提醒大家要保护动物,并编了一首保护动物的小儿歌。
(六)出示课件(稀有动物图片),介绍认识稀有动物
七、说教学效果
整节课气氛活泼,环环相扣,充满童趣,师生合作愉快,轻松,较好地完成了教学要求。
10、二年级上册识字2:树之歌说课稿教案教学反思
二年级上册识字2:树之歌说课稿教案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以识字为主,怎样赋予单一的生字教学生动的形式,是激发学生识字兴趣、提高识字质量的关键。
1.多元化的识字方法,使学生获得丰富的识字体验。中国汉字是音形义的结合体,尤其是汉字的字形,能够引发学生思考识字方法。本课教学,我充分运用字理识字、看图识字、字歌识字、字族识字等丰富的识字方法打开了学生识字的空间,提高了识字质量,让学生感受到了中华汉字的趣味。
2.易操作的识字游戏,使学生在挑战中提高识字的主动性、积极性。立足于低年级学生易动、注意力容易分散的特点,我设计了一个个简单、容易操作,而且不花哨的小游戏,在游戏中读音、记形、应用,使学生在梯级渐进的过程中获得最佳的识字效果。
11、二年级上册口语交际:有趣的动物说课稿教案教学教学反思
二年级上册口语交际:有趣的动物说课稿教案教学教学反思
口语交际是听与说互动的过程。《有趣的动物》这节口语交际课,说的要求是把动物的特点说清楚,说有趣;听的要求是有不明白的地方,要有礼貌地提问或补充。
二年级学生对有趣的动物这个话题很感兴趣,有较强的交流愿望。但是有以下几个难点:
1.低年级学生语言简短,词汇匮乏,表达不规范。学生觉得动物有趣,但不知道怎么把动物的特点说有趣。2.现在城市的孩子接触动物的并不多。即使养过动物的孩子,由于年龄的特点,他们对动物缺乏细致地观察。如果没有唤起生活的经验,他们也会觉得无话可说。
我觉得本课教学,做得比较好的地方就是针对以上难点,我引导学生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了学生的经验和语言表达。
我示范介绍泰迪狗的样子,让学生猜是什么狗,并说清理由。这个过程实际上教给学生如何把动物说有趣的方法:可以说说动物有趣的地方像什么,动物好像在说些什么;可以说说这个动物的什么特点有什么作用;
还可以联系生活中的事情,说说动物的有趣之处。事实证明这样的教学设计是符合低年级儿童的学情的,当儿童生活记忆的闸门被打开了,表达的欲望就被激发出来了,那种充满稚气、显露天真、无拘无束的表达,就有了一次次精彩的课堂生成。
低年级口语交际主要评价学生口语交际的态度和习惯。最后一个环节创设了
一个社会中真实存在的交际情境,学生在情境中体验游客和讲解员的角色,在反复训练中强化说提问和补充这三种能力。这些说话的习惯可以迁移运用于学生的日常交际,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交往能力,使学生成为文明有礼的社会公民。
12、二年级上册课文2我是什么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与反思
二年级上册课文2我是什么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与反思
《我是什么》是一篇科普短文。课文采用拟人手法,以第一人称我的叙述方式,并结合谜语的形式,图文并茂地向学生展示了水在不同的条件下,会呈现出的不同状态以及水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利弊。文中始终不点明我就是水,而是通过水的形态变化和与人类关系的描写,让读者去猜,更增加了文章的趣味性。全文共五段,重点内容可分为三个部分:水的变化;水的形态;水给人类带来的利弊。
【说理念】
本课设计遵循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注意激发学生兴趣的理念,以学生为主体,让每个人有尝试的机会和自主选择的权利。力求采用自主、合作地学习方式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中,相互启发,拓展思路,分享学习之乐。让学生在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氛围中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变被动地学为主动地学。
【说目标】
1. 学会14个生字,会认9个生字。
2. 能正确读写要求学会的词语。会用温和说句子。
3. 知道水在一定条件下会变成汽、云、雨、雹子和雪;了解水既能给人们带来好处,也能给人们带来灾害。教育学生爱护水资源,保护水资源。
4.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了解水的三态变化。
【说教法】
低年级阅读教学应把词句训练放在首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自主、合作的精神。本节课,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三种教法:
1. 直观演示法。
通过生生互动演示、师生互动演示,发挥学生各种感官功能,让学生在动脑、动口、动手中参与训练,激活思维,读懂课文的词句。
2.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这节课,我制作了优秀的课件,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去诱发学生的情感。是他们兴趣盎然地参与教学活动。
3. 鼓励欣赏法。
在小组中、班集体中的点评,主要是鼓励学生充分地展示才能,满足他们希望得到赞许、羡慕,体会成功的心理特点,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增强学习的信心。
【说学法】
1. 自主学习法。
2. 合作学习法。
在教学中,我主要渗透了以上两种学法的指导。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面对面地听、说、读、问、评、议等去实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并根据阅读教学的特点,坚持把读的训练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力求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
【说教学】
在此基础上,充分利用互动的形式,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研读全文。
一、巧设悬念,初步感知。
由师生互相介绍自己,引出我们每个人都知道自己是谁,可是有个小朋友却不知道自己是谁,我们帮他猜猜好吗?此时,学生的注意力高度地集中,迫切地想知道谜底。紧接着,教师范读课文,学生积极地开动脑筋,猜出谜底就是水。
二、通读全文,整体感知。
1. 自由读课文,说说你是怎么猜出来的。
2. 你喜欢这篇课文吗?将你最感兴趣的自然段多读几遍。
3. 全班交流,教师随机指导认读生字、新词。
此环节是让学生在充分朗读课文的基础上,自主选择喜欢的段落进行交流,整体感知课文,达到生生互动。
三、师生合作,小组研读全文。
1. 请你根据课文内容向别的小组同学提问。但是,你必须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而且,这个答案必须在书上。
2. 学生自由读课文,准备问题。
3. 小组交流问题。
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仔细地读每一句话,精心地设计问题。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合作交流,集思广益,完善问题,进一步达到生生互动。
4. 学生一问一答,教师根据学生问题随机重点指导。
教师通过本课的三种教法,对学生进行词句训练。如:利用直观演示法理解关联词一就;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区别落下来、打下来、飘下来,理解暴躁等词语;通过想象和联系生活实际,学会用温和说话。并将鼓励欣赏法贯穿始终,如:你听得真仔细;如果你的声音再大一点就更好了。
在这一环节中,从始至终教师在一步一步引导学生学会知识,充分体现了小组互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师为主导,生为主体。
5. 梳理全文,完善板书。
6. 学到这里,你还想了解哪些课文里没有的有关水的知识呢?学生自由提问。
此环节,教师并不急于回答学生的问题,而是将问题延伸到课外,并教给学生寻找答案的方法,达到再探新疑的目的。
四、扩展练习。
出示三项作业,学生任选其一。
1. 你在生活中看到过水在变吗?举例子说说,再写下来。
2. 收集有关水对人类所做的贡献和带来灾害的资料。
3. 说说人类想出了哪些办法使水只做好事,不做坏事。你还有别的办法吗?
学生在学习上是有所差异的,此选择性作业涉及到说、写、收集三方面,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选择。
【说效果】
按照上述教学方法施教,应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一些简单的问题,学生通过生生互动自己就可以解决,对于学生的难点则需通过小组互动和师生互动来解决。
13、二年级上册课文1小蝌蚪找妈妈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与反思
二年级上册课文1小蝌蚪找妈妈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与反思
一、说教材
这是一篇富有童趣的课文。一群天真活泼的小蝌蚪在寻找妈妈的过程中,不知不觉也变成了小青蛙,并帮助妈妈一起捉害虫。教材以童话故事的形式呈现了青蛙生长过程的科学知识,蕴含了从小能独立生活、遇事主动探索的道理。教材插图根据课文的内容,形象生动地展现了小蝌蚪的变化过程。
二、说教学目标:
1、认识塘、脑、袋等14个生字,会写两、就等9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读课文。
3、做到不懂就问,增强爱动物、爱科学的意识。
4、使学生从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中,了解青蛙在生长过程中的几次形体变化,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教学重难点:
1、指导学生识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使学生从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中,了解青蛙在生长过程中的几次形体变化,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3、理解乌龟为什么不是小蝌蚪的妈妈。
三、说学生
二年级学生具有好奇、爱探索、易感染的心理特点,容易被新鲜的事物,活动的东西所吸引。在教学时,学生已经能说一句较完整的话,并能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体验、感受,达到情感的共鸣,同时也较多地积累了不少与本课有关的生活素材。这也正是学习本课的有利因素,而不利因素在于学生朗读课文时可能会出现唱读的现象。
四、说教法学法
本课教学,创建了多向互动、合作探究的主体教学模式。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运用多媒体课件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学法上主要采取自主学习,朗读感悟,个性展示的方法。让学生借助色彩鲜明的画面和优美的语言文字,在充分的朗读训练中培养语感,展示个性,提高学生学习知识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
(一)猜谜激趣,导入课题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上课时,我用谜语引出蝌蚪,引发学生的兴趣,并通过创设情景,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初读全文,感知内容
整体感知是学好课文内容的重要前提。我让学生看课件听范读课文,学生通过色彩鲜明的画面和优美动听的范读,身临其境后,就能轻而易举地初步感知了课文内容。
(三)识字教学。
我采用儿童的语言,运用多种方法,让学生在语言环境中学,注重培养识字兴趣和培养好的识字习惯,循循渐进,教会学生学习多种识字方法,掌握规律,主动识字。
(四)精读课文,感悟理解。
1、学习第一自然段
因为本文是一篇看图学文,所以在学这段课文前,我用课件出示第一幅图,先让孩子们观察图上有什么,它有什么特点?再结合朗读课文,边读边用笔画出描写小蝌蚪样子的词(大大的脑袋、黑灰色的身子、甩着长长的尾巴)。在孩子们理解词句的基础上指导孩子们把这段课文读好,读出小蝌蚪快活的心情。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课件出示图,先观察图上画了什么?再找出相应的段落自由读,边读边画出小蝌蚪和鲤鱼阿姨说的话。
(2)这幅图上的小蝌蚪和前幅图的小蝌蚪有什么不同?(课件出示对比图)
(3)思考:小蝌蚪怎么想起要找妈妈?
(4)分角色表演迎上去,通过亲身演绎,使得孩子们在情境中亲身去感受,就很容易理解了词语的意思,这比苍白的说教效果要好得多。
(5)指导朗读。重点读好小蝌蚪和鲤鱼妈妈的对话,(鲤鱼妈妈要读出亲切的语气)多种形式读(分角色读)
3、学习第三自然段
小蝌蚪听了鲤鱼阿姨的话,有没有找到妈妈呢?
(1)出示图,先观察图,小蝌蚪遇到了谁?再找到相应的段落自由读,画出小蝌蚪和乌龟说的话。
(2)观察小蝌蚪又有什么变化?(课件出示对比图)
(3)表演追上去。
(4)指导朗读好本段,(重点读好对话)
(5)分角色朗读
4、学习后面几段
(1)出示课件(总结前两自然段的学习方法)
(2)小组合作学习,出示自学提示:观察图,小蝌蚪又有什么变化?小蝌蚪又看到了谁?用笔画出描写青蛙样子的句子读一读。画出青蛙妈妈对小蝌蚪说的话,有感情地读一读。小蝌蚪变成青蛙后,跟着妈妈去干什么了?
5、总结全文
再次演示小蝌蚪的生长过程。让这个知识点再一次强化。
6、实践拓展
你还知道关于青蛙的哪些知识,交流。
7、课件出示课堂作业(填空)及时巩固所学的知识,能够帮助孩子记忆。
(五)、板书设计
针对低年级教材特点及学生的年龄特征,我的板书设计采用图片的形式,再现小蝌蚪成长为青蛙的过程,有利于学生学习理解和掌握课文的重点内容,起到了以图引趣、以趣学文的作用。
六、总结
大千世界,无所不有。大自然无穷的奥秘等待着孩子们去探索,去发现。《小蝌蚪找妈妈》一课语句浅显易懂,趣味性强。我运用了相应的电教媒体化抽象为具体,变无声为有声,引导学生在朗读感悟的同时,实现知识与能力、创新与实践的巧妙融合,达到寓德育于课堂教学、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目的。
14、二年级上册课文22狐假虎威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与反思
二年级上册课文22狐假虎威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与反思
《狐假虎威》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理解和积累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成语狐假虎威的寓意。
4.指导书写生字。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狐假虎威的意思并能灵活应用是难点。
教学准备:头饰、相关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同学们,老师知道你们非常喜欢读书,并且更喜欢读故事书,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寓言故事《狐假虎威》(出示课题,同学们一起读课题)
2、那狐假虎威是什么意思呢?(同学举手发言说出自己的理解)
3、学生总结
4、过渡 同学们都说出了自己的理解,猜出了大概意思,那我们的猜测对不对呢?老虎和狐狸之间到底会发生什么故事?下面就让我们从课文当中找答案吧
二、自学:
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标出生字词,多读几遍。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三、检查自学:
过渡:同学们已经自学完了,生字词认识了吗?(认识了)老师考考你!
1.(电脑出示)带拼音生字词
a 、我们先开火车读 (读得不错)
b、谁来读?(一生读)(读错纠正)(声音大一点会更好!)
c、一齐读!( 读得真熟练!)
过渡:去掉拼音你还认识吗?
2.(电脑出示)不带拼音生词:(谁来读?)
a. 一生读(读错纠正后齐读)(这么短时间你就会读了,真了不起!)
b.(不按顺序)我们抢读(大家读得真准确!)(老师真佩服你们!)
c.咱们一齐读!
过渡:词语读的很好,课文读的怎么样呢?
3.开火车读课文。
谁来读?大家都想读!我们开火车读课文。一人读一个自然段。其余同学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同学们读书真认真)
师问:谁说说写了件什么事?(概括地说,谁、干什么?)
(生:老虎逮住了狐狸。)(师:狐狸被吃掉了吗?谁来补充?)
(生:老虎逮住了狐狸,狐狸骗了老虎逃跑了)(你概括得真全面)
(生:狐狸借着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了)(你说得真具体)
板书:生说后师相机板书狐狸图、老虎图。
过渡:狐狸用什么办法骗过老虎的?我们看故事怎样发生的?请同学们自由读第一自然段。
四、理解课文内容,指导感情朗读
1.学习第1自然段
(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问:读了这段你知道了什么?
(生:狐狸被老虎捉住了。)师:(在什么情况下捉住的狐狸?)
(生:老虎很饿)
(生:老虎找食物,说明很饿,狐狸被老虎捉住了。―――)(你说得真全面)
师:是啊,饥饿的老虎正在寻找食物,慌不择路的狐狸从老虎身边窜过,老虎猛扑过去,逮住了狐狸。这时的狐狸处境怎么样?(生:非常危险)
过渡:狐狸面临被老虎吃掉的危险,结果怎么样?
2.学习25自然段
(1)自由读25自然段,边读边划出狐狸说的话。
谁来读狐狸说的第一句话?(一生读后出示第二自然段)
(2)师述:狐狸眼珠子骨碌碌一转都转转试试!我看你这只狐狸眼珠子骨碌一转,你在想什么?
(我不能让虎吃我,想办法逃走)
(这只遇到危险的狐狸真会想办法)
(我想脱离虎口想办法对付老虎)
师:你真爱动脑筋!
(3)想出办法的狐狸扯着嗓子对老虎说,谁能扯着嗓子读狐狸说的话
a自己扯着嗓子读读
b同桌两人扯着嗓子互相读
c师范读(瞪着眼睛攥着拳威胁)
d谁再来扯着嗓子喊(一生加动作精彩:大拇指指向自己)(你不但读得好,而且动作加得恰当!)(师:你都把老虎吓住了)
e大家一起读!
(4)师述:为什么不敢?老虎一愣!(师有一愣的感觉、表情)
过渡:这时的狐狸更威风,更自信,它对老虎又说了什么?(或狐狸接着又怎么说?)
(5)你来读!(读完后电脑出示第二句话)(读慢一点更好了);
(6)自由读读狐狸说的话,想想什么意思?(生说不出来,师指导)
(生:狐狸用老天爷吓唬老虎。师:老虎怕谁?生:老天爷)
(7)师问:狐狸怕谁?(老虎)老虎怕谁?(老天爷)
师结:狐狸为了保住自己的生命,把老天爷都搬出来了。
(8)(一生读)你刚才快吓住了,现在怎么不厉害了(假的?)就凭你这气势,不被吃掉才怪,谁能把老虎镇住,让老虎相信是真的。
(9)(一生读)(可以加动作)师:语气上镇住它了,表情上也镇住它了。
(10)谁能读得更好?(一生读)(一手叉腰,手指指点点)
师结:你有大王威风(你都把老虎吓住了)
(11)这时的老虎被蒙住了,松开了爪子。(出示5自然段)蒙住什么意思?(吓住、骗住)
被蒙住的老虎会怎么想呢?
(我还真不能吃它了呢?吃了它老天爷会怪罪我的)(狐狸说的是不是真的?煮熟的鸭子会飞走吗?唉!到口的美餐会吃不着了!唉!)
(12)师:看着被蒙住的老虎,狐狸摇了摇尾巴,又会怎么想?
a.(狐狸抖抖毛,挺了挺胸,晃了晃身子):瞧!我几句话就把它蒙住了。
b.这只凶恶的老虎上了我的当。
c.它相信了,我得让它心服口服,证明给它看,我领它走一遭!
(13)(想的好的,读)你给老虎说:不信威风。
(或师述:瞧,这只凶恶的老虎上了狐狸的当,你对老虎说:不信。)
(注意:不信和怕不怕这两个词)你再读一遍!
(14)师:狐狸说这句话的目的是什么?(生:进一步用事实证明它说的话是对的)
a下面四人小组分角色读2至5自然段。(32人)
(小组长组织:一人读狐狸的话, 一人读老虎说的话,一人读叙述,一人当评委,评评谁读得好)
b找一组分角色读2至5自然段(你们小组分角色读)
(师:这小组读得真好,课下同学们继续分角色读)
五、表演67自然段
过渡:老虎跟着狐狸向森林深处走去,结果又会怎么样呢?
1.谁来读课文6、7自然段(一生读)(读慢点就好了)
2.同学们自由读,边读边加动作。
3.谁想演狐狸?(选小个子演狐狸,大个子演老虎)老师从一边看着孩子表情表演。
①你走几步?你们笑什么?(演得不像)应该怎么演?(生说)书上怎么写的?(齐读:狐狸神气活现,摇头摆尾)(生补充)
师:把头抬起来,挺胸,表情:美滋滋
②你再走几步,像不像?(像)不像再读读狐狸那句,再做一做,老师也可做一做(这时的狐狸可是神气活现,摇头摆尾)
③你们现在就是森林中的小动物,这时什么表情?(纳闷儿)(注意你的表情!)纳闷什么?(与往常不一样)今天什么样子?(生:大摇大摆,很威风的样子)
4.谁来演老虎?走几步看看?老虎像不像?(不像)
读读写老虎的句子(齐读:老虎半信半疑,东张西望)想想是什么样?(一生:东张西望)表情呢?(疑惑)这只老虎满意吗?(不满意)哪里不满意?(生指导)虎做动作,直到满意。
5.凶恶的老虎走进了森林,你们这些小动物怎么表现?(摆胳膊)
6.好!现在演出正式开始!谁来读叙述?(一生感情读)
小动物们注意:纳闷儿处作纳闷儿状 (路线:从东往西走,从后面绕过来)(别走快)
呀!(倒抽一口凉气)一只大老虎!(注意叹号,读出害怕、惊讶、惊恐)(停短)(撒腿就跑)(读快)
7.师:老虎,你这次心服口服了吧!
(生:我心服口服了,我真不能吃它了,我应该听他的指挥)
师:狐狸大王,你现在怎么处理它?
(生:吃了它,弄死它,师(掩嘴):你真把自己当大王了,你现在最好的办法是让它走!师做走的手势)
狐狸:赶快走,别让我看到你!(师指导:你拿出点大王气势来怎么说?)
师:老虎,还不赶快走!
师弄弄狐狸:狡猾的大王,快逃吧!
8.采访:你这只小动物害怕谁?(我害怕老虎)
你呢?(我怕老虎)大家呢?(都害怕老虎)
师:现在你知道狐假虎威的意思了把!(几生)(板书:借,威风,吓跑百兽)师:是呀!狐狸借着老虎的威风吓跑百兽。
9.(电脑出示)大大小小的野兽都吓得撒腿就跑。大家齐读一遍!
师:如果把加点的词去掉好不好?
(电脑出示)野兽吓得撒腿就跑(一点大大小小的、都就跑了)
生:不好!
师:为什么?
生:(因为看不出有许多动物在跑)(因为看不出有许多动物都害怕老虎)
师总结:对,加上这些词语就能说明所有动物都怕老虎。
10.师:你认为这是一只怎样的狐狸?
生:这是一只聪明的狐狸。
师:聪明在哪?
生:狐狸能够想办法救出自己。
(生:这是一只狡猾的狐狸。
师:怎么狡猾了?
(保住了自己的生命,这是善意的欺骗,也可以看出它很机智、有智慧、聪明)
如果它借着老虎的威风欺负其它小动物,你认为这只狐狸怎样?(我认为这是可恶的,是坏狐狸、坏家伙)
师:生活中有没有借别人的势力欺负人的人?(请同学们课下收集)
过渡:有一天,狐狸和老虎在森林里又见面了,会发生什么呢?(出示续编)(老师读)
六、续编:
后来,老虎明白了百兽是害怕自己才逃跑的,如果再遇到狐狸发生什么故事呢?请展开你的想象,编一个新的寓言故事。
师结:请同学们课下编写故事,比一比谁编的精彩。
板书:
狐假虎威
狐狸 借 老虎威风吓百兽
15、二年级上册课文19古诗二首夜宿山寺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与反思
二年级上册课文19古诗二首夜宿山寺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与反思
一、说教材
这一环节,我将从本课的教材地位、文本解读、教学价值三方面来说。
教材地位:《夜宿山寺》是统编本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古诗二首》里的第一首古诗。
文本解读:《夜宿山寺》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的一首五言绝句。本诗有两点值得关注,一是夸张手法的运用。本诗借用百尺极言山寺之高。其实,借用数字百、千、万表示事物之高、深这样的用法,在李白的诗中很常见。这一用法要让学生了解。二是想象的运用。如摘星辰、惊天人这些奇特的想象,美丽的画面,表现了诗人愉悦、豪放、可爱与率直的情感。
教学价值:《夜宿山寺》的教学价值在于想象画面,感受山寺之高,初步感受诗人愉悦、豪放、可爱与率直的情感。
这一环节,为教学目标的确立奠定了基础。
二、说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教学目标的确立,需要建立在对文本解读的基础上,也需要考虑单元目标和编写意图。本课属于第七单元,单元主题是想象,教学重点是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同时,新课标指出古诗教学要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基于以上的分析,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确立为:
1.认识宿、寺、危、辰、恐、惊6个生字,书写危、敢、惊3个字。
2.了解诗句的意思,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想象画面,感受山寺之高,初步感受诗人愉悦、豪放、可爱与率直的情感。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想象画面,感受山寺之高。
教学难点
想象画面,感受诗人愉悦、豪放、可爱与率直的情感。
三、说教学过程和教法学法
在遵循教学目标和重难点的基础上,我准备在这一环节说清两个问题:一是准备带着学生怎么学这首古诗;二是说清为什么要这么学。
第一板块:简介作者,破解课题
先出示李白图像,顺带简介李白,再回忆以前学过他的诗作,后引出课题《夜宿山寺》。然后,引领学生读准课题,理解题意。
这一板块里,课题中的宿字,学生可能会不理解。我将通过出示甲骨文宿字作,对其进行形象化的讲解来破解此问题。
【设计意图】李白是学生熟悉的诗人,一年级曾经学过他的诗。从孩子们已有的认知出发,回顾旧知,引出新课。
第二板块:初读古诗,读出节奏
先让学生听读,后自由读诗,目的是为了读准字音。后出示本课的生字读音:宿、寺、危、辰、敢、恐、惊,再把这些字送入诗中读。最后,要求学生读出节奏。
【设计意图】初读古诗,除了读准字音以外,还应该关注古诗的节奏。用多种形式诵读出古诗的节奏,如男生读、女生读、个读、齐读等。
第三板块:体会楼高,感受情感
先让学生看课文插图说出自己感受到山之高,然后在诗中找相应的句子危楼高百尺,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问题:本首诗是如何写楼高的?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我将从以下几点做突破:
1.分析危字体会楼之高。危楼即高楼;
2.借数字百尺体会楼之高。顺带补充李白善用数字百、千、万表示事物之高、深的创作习惯;
3.让学生做摘星辰的动作,进一步体会楼之高,感受诗人轻松、愉悦的情感;
4.闭眼想象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的画面,体会楼之高,感受诗人豪放的情感。
5.分析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的心理,体会楼之高,感受诗人可爱、率真的情感。
通过逐字逐句的分析,明确:古诗是运用夸张和想象来写楼高的,表达了诗人愉悦、豪放、可爱与率直的情感。
这一环节在讲解时,要将朗读的指导与字词的学习渗入进去。如字理识字危字,比较辰与晨的区别学习辰
在主问题解决后,我将通过配乐范读,引导学生边想象着诗歌所描绘的画面,边朗诵这首古诗,从而达到熟读成诵的教学目标。再用配乐背,配乐唱进一步加深印象。
【设计意图】识字写字是低段语文教学的重点,多种方式随文识字、写字符合低段孩子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而识字又与诗意的理解紧密结合。读诗的最高境界是读出诗歌的韵味,而诗歌的韵味应建立在品读和感悟的基础上。加动作、看图、想象多种方式带领学生品读古诗,古诗的韵味自然溢于言表。
第四板块:课内总结,课外延伸
先回扣教学目标,今天我们跟着大诗人李白学古诗、读古诗,并通过想象画面,感受了山寺之高,初步感受到诗人愉悦、豪放、可爱与率直的情感。然后布置课下选择作业(四者选其一)
1.自选乐曲配乐背诵全诗。
2.给诗配画。
3.创作《新宿山寺》。格式:危楼高百尺,_____。不敢高声语,_____。
4.李白还写过哪些诗,找一找,读一读。
四、说设计理念和教学特色
新课标指出古诗教学要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禀承这一理念,我在设计时力求做到:谈化诗意,精析诵读,多元教学,渲染意境。古诗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之意境美,这种意境美最好的表现方式,是通过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使诗情画意尽在学生脑海中。如何去展现,诵读是最好的方式。只有富有感情地诵读,才能体会出诗的真味。
诗中有画,画中有情。诗歌是艺术创作的结晶,它追求情景交融的美妙意境,要让学生领略到这妙不可言的意境美,是古诗教学的难点。因此我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使古诗教学丰蕴起来。
如教师的深情范读,课件的展示,师生诵读时配以古乐激情、让学生扮演诗人演绎古诗的意境等。教师只有通过多种手段、媒体才能使学生跨越时空,捕捉到古人那悠远、空灵的气息,陶冶情操。
16、二年级上册课文17难忘的泼水节说课稿教案教学反思
二年级上册课文17难忘的泼水节说课稿教案教学反思
1.这是一节情意绵绵的语文课。学生在教师满怀深情的语言的激励下,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徜徉于语言文字的海洋,主动地读,快乐地想,尽情地说,热情高涨。他们仿佛身临其境,来到了泼水节的现场,和傣族人民一起欢乐着,一起激动着,语文学习的兴趣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培养。
2.课上,学生非常喜欢朗读这样的语言文字,特别是老师的几次引读,让学生带着想象或体验朗读,都读得满怀深情。这里没有朗读技巧的传授,有的只是让学生在感悟理解基础上由内而外的抒发。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反复品读,懂得课文中词语的意思,并通过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从而生成个性化的理解。
17、二年级上册课文16朱德的扁担说课稿教案教学反思
二年级上册课文16朱德的扁担说课稿教案教学反思
二年级的学生阅读面窄,了解的知识并不丰富。朱德及本文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都离学生很远。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品质,我列举了以下几点较为成功的做法:
1.补充资料,拉近学生与课文中人物之间的距离。首先,我让学生交流自己搜集的资料,再由老师出示当时的时代背景。结合文中的红军在山上,山下不远处就是敌人,让学生了解当时环境的险恶,为理解下文挑粮的艰苦做了铺垫。学生在搜集资料的同时,加深了他们对朱德的了解,从而为体会人物品质打下基础。
2.紧扣关键词,想象说话,体会人物品质。本文并不长,简练的语句中有一些关键词,很好地写出了朱德与战士同甘共苦的品质及战士们对朱德同志的敬爱之情。低年级的学生需要老师帮助,创设这样的情境,让学生想象说话,体会人物当时的心理活动,从而感受人物的高尚品质。
18、二年级上册课文8古诗二首望庐山瀑布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
二年级上册课文8古诗二首望庐山瀑布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望庐山瀑布》。对于本节课,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说教材
教材分析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条件,在正式内容开始之前,我要先谈一谈对教材的理解。
《望庐山瀑布》是一篇古诗,是诗仙李白五十岁左右隐居庐山时写下的一首风景诗。这首诗抓住了瀑布的动态美,再现了庐山瀑布的雄壮与美丽,品读全诗,短短28字,有声有色有动有静有景有情,充分体现了诗人浪漫主义的风格。尽情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通过学习本诗能够增强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二、说学情
教师不仅要对教材进行分析,还要对学生的情况有清晰明了的掌握,这样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接下来我将对学情进行分析,小学低学段学生活泼好动,大胆且独立,喜欢读书,这首古诗语言琅琅上口,便于记诵。有些同学可能会背,但诗意不一定理解,教师在教学时应适时进行点拨,注意体会诗歌的意境。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正确读写本课生字庐、瀑、疑,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把握诗的韵律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小组讨论法等方式理解诗歌内容,感受瀑布壮美景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四、说教学重难点
基于以上对教材、学情的分析和教学目标的设立,我确定本课的重点和难点是:
重点:感受瀑布壮美景象。
难点:感受诗人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
五、说教学方法
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好的教学方法能够提高课堂效率,达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我将采用诵读法和点拨法相结合的方法。
六、说教学过程
接下来,我来说下我的教学过程,这也是我本次说课最为重要的环节。
(一)课堂导入
李吉林老师曾说过,课堂教学因为有了情感纽带的牵动维系,变得更富诱惑力。在这里我采用了用生活实际导入,询问学生假期去哪里旅游,借此导入新课。
以下,是我的导入环节:
同学们,假期的时候大家去旅游了吗,或者说大家想去哪里旅游呢?听到同学们给出的都是风景优美的地方,今天老师就临时性地充当一次导游,带领大家去庐山看一看,看一看庐山的美景有哪里能够吸引我们,以及我们大诗人李白的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翻到《望庐山瀑布》。
(二)整体感知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诵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方法,加强诵读习惯的培养,对领悟作者情感,品味文章语言,增强文章语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课伊始,教师示范朗读。之后引导学生思考这首诗歌主要讲述的内容。学生理解这首诗歌主要讲述庐山瀑布的事情。
(三)深入研读
于漪老师曾说,课堂不仅是教师展示的场所,同时也是引导学生思考的场所。所以我在研读部分安排给学生这样几个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的问题。
(1)提问:这首诗歌当中你觉得哪里写得最好?
明确:第一句的生字,如果用升字则只能看到烟雾升起,不一会便会散去,而用生字则有产生的意思,也就说明香炉峰始终处于云雾缭绕之中。
第二句的挂字,化动为静,惟妙惟肖地表现出倾泻的瀑布在遥看中的形象。
第三句的飞和直字,飞字把瀑布喷涌而出的景象描绘得极为生动;直字既写出了山峰的高俊陡峭,又能够看出瀑布水流的湍急,瀑布高空直落,势不可挡之势,就生动地出现在了我们的眼前,这两个字写出了瀑布水流湍急,壮阔的特点。
最后一句写得好,诗句的意思是怀疑是天上的银河落到了人间,从瀑布到银河,这是作者的奇特联想,既增添了诗歌的浪漫主义又增加了神秘氛围。
(2)提问:诗人为什么要写这首诗歌呢?
明确:因为热爱祖国大好河山,所以想要记录祖国大好河山的景色。
到此,我的教学重难点基本完成。
(四)拓展延伸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发展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也要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想象力和创造潜能。所以在拓展延伸环节我将出示叶圣陶先生的新体诗《瀑布》,以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
(五)小结作业
语文教学没有明确的终结点,而是引导学生从这个问题走向另一个问题。促使学生将学习延伸到课外,构建起大语文学习观。所以我的作业设计是发挥想象,找出自己身边的美景试着用几句话写一写。
七、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犹如一份微型教案,板书设计力图清晰直观,简洁明了。
图片
以上就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如有不当之处,恳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再次感谢各位评委老师。(鞠躬,擦黑板)
19、二年级上册课文14我要的是葫芦评课稿听课记录
二年级上册课文14我要的是葫芦评课稿听课记录
11月28日下午,为了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增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为教师搭建教学实践与共同成长的平台,语文组开展了本周的语文教研活动。
老师的这节课在教学设计中立足于教学目标、文本教材以及学生实际情况,充分关注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并给予了学生充分的思考空间,教学内容立足于文本,又超越文本,给学生提供了有效、有趣的学习和表达平台。
老师在教学中,以读品文,突破教学难点,运用的巧妙得当。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可见读在阅读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在这节课中,老师无时无刻都在努力营造着一种我想读,我来读,我要读的读书氛围。课堂中,还抓住了课文中的关键词句:有几个虫子怕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小葫芦慢慢的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通过自由读、分角色读、对比读、齐读等不同方式的阅读,从多个角度引导孩子们体会种葫芦的人期待、不在意、以及葫芦落下后伤心的心态,以读悟文,品析词句。在板书设计方面,很特别,精致。在板书过程中,也让学生积极地与老师共同完成板书,并不是老师一个人完成。
评课进行中
本次语文教研活动,教师们纷纷讲述自己的看法。不仅使授课老师教学水平得到提升,也让青年教师受益匪浅。
20、二年级语文上册课文14我要的是葫芦课堂笔记近义词反义词
二年级语文上册课文14我要的是葫芦课堂笔记近义词反义词
近义词
盯看 雪白洁白奇怪惊奇
反义词
多少 雪白乌黑可爱可恶
奇怪平常 慢慢迅速
21、三年级上册课文11一块奶酪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与反思
三年级上册课文11一块奶酪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材分析
《一块奶酪》是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是一篇情节生动、富有悬念的童话故事。课文记述了蚂蚁队长召集小蚂蚁们搬运奶酪时,不小心拽掉了奶酪的一角,蚂蚁队长战胜了自己想偷嘴的心理,最终命令最小的蚂蚁吃掉了奶酪渣。赞扬了蚂蚁队长以身作则,关心幼小的美好品质。
课文共有13个自然段,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讲述。第1-3自然段写蚂蚁队长庄严宣布纪律,大家开始搬运粮食。第4-12自然段写蚂蚁队长不小心拽掉了奶酪的一角,他战胜自己内心偷嘴的念头,命令最小的蚂蚁吃掉那块奶酪渣,做到了以身作则。第13自然段交代了故事的结果:大家干活劲头更足,奶酪一会儿就被搬进洞里了。
课文对蚂蚁队长的语言、动作、心理进行了细致生动的描绘,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此外,对小蚂蚁们语言、动作、心理的描写,也从侧面烘托了蚂蚁队长的形象。
学情分析
进入三年级,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自主阅读能力,读书时能做到不指读、不唱读。此前,学生已经学习了《不懂就要问》《听听,秋的声音》《那一定会很好》三篇略读课文,对略读课文的学习已有初步实践,了解略读课文的学习要求,基本掌握默读的方法,初步具备独立默读的能力,能做到边默读边思考,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目标
1.认识宣、诱等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处、稍、禁。
2.默读课文,能了解课文大意,结合课文内容对蚂蚁队长做出简单的评价。
3.感受蚂蚁队长面对奶酪时的心理变化过程,同时体会他遵守纪律、严于律己、关心幼小的美好精神品质。
教学重点
1.默读课文,能按照事情发展顺序梳理课文主要内容。
2.能对蚂蚁队长做出简单的评价,并结合课文内容阐述自己的理由。
突破方法:在研读课文的过程中,重点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蚂蚁队长面对奶酪时前后一共四次给蚂蚁们下达命令,从中感受他下命令时内心最真实的情感体验,并抓住最能反映内心活动的词语七上八下、生气、犹豫等,深入体会其心理所发生的变化及原因。
教学难点
能对蚂蚁队长做出简单的评价,并结合课文内容阐述自己的理由。
突破方法:引导学生将蚂蚁队长面对奶酪时前后的不同态度与其他蚂蚁的反应进行比较,感受蚂蚁们因为蚂蚁队长首先做到遵守纪律、以身作则、严于律己、关爱幼小才激发更多小蚂蚁的敬重之情。
教法与学法
教法:以读代讲,读中感悟:结合略读课文的教学特点,抓住课文蚂蚁队长的心理变化这根主线组织学生进行品读感悟,实现对故事内容及主旨的准确感知;创设情境,体会形象:借助精心提炼的问题作为学生探究交流学习的突破口,引导他们深入到故事中,感受故事所蕴含的深刻主旨,从蚂蚁队长的身上受到情感价值观的教育。
学法:自主探究与朗读感悟:在阅读故事的过程中,通过自主探究学习,感知故事内容,通过与同学、老师的交流,不断深化对故事内涵的体会,再将从课文中获得的感悟延伸到生活中,实现认知的内化;想象体验法:感悟蚂蚁们面对诱惑时的表现,学生需要将自己假想成故事角色,从而深入到蚂蚁们的内心世界,体会他们所表现出来的毅力和纪律性的可贵。
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预习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谜语引入,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有位伟人曾经告诉我们: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爱因斯坦。那么你是一个善于思考的孩子吗?我们一起来猜个谜语,比比看谁猜得最准。
师(ppt出示):忙碌小兵丁,工事勤又精,力量何其大,合作又热忱。 生:猜谜
师:你对蚂蚁有多少了解呢?(生:介绍蚂蚁的相关知识)蚂蚁虽小,但他们却是一个非常有组织、有纪律的群体。表现这么棒,老师要给你们一个特殊的奖品:看看这是什么?(ppt出示:奶酪图)这是一块怎样的奶酪?
生1: 生2:
师:奶酪是蚂蚁最喜欢的食品之一,一群蚂蚁面对这样一块诱人的奶酪时会发生什么有趣的故事呢?让我们一起走进童话故事《一块奶酪》,伸出右手食指跟着老师一起书空课题。
生:书空 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孩子的心灵上,用谜语导入,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他们的阅读欲望,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进入课堂。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想想我们平时是如何学习略读课文的?
生:思考发言
生汇报:学习略读课文我们首先得关注阅读提示(板书:关注提示)然后带着问题去读课文,最后解决问题。(板书:读文思考)师:谁来给我们读读本课的阅读提示,想一想阅读提示给我们提出了怎样的要求,画上横线。(ppt出示默读要求)现在请同学们认真地默读课文,注意不出声、不指读,读通句子,遇到有拼音的字词多读几遍。思考:课文围绕一块奶酪讲了一件什么事?
生:默读思考
师:检测字词
生:开火车读、齐读
师:强调嘀咕和多音字的读音及舔的书写。(pp出示字音大闯关)
设计意图:三年级学生有一定的预习能力,通过检查,然后进行有针对性的识字教学,提高识字效率。
师:多音字的读音可以根据具体语言环境、表达的意思来选择。接下来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围绕一块奶酪讲了一件什么事?为了理清文章脉络,我们先来说说故事的起因是什么,经过是什么,结果又是什么?
生:同桌交流
师:我们把起因、经过、结果像串珠子一样串联在一起,加以概括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这种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我们把它叫作要素串联法(板书:要素串联)今后我们在概括一些故事主要内容的时候,就可以采用这种方法。
设计意图:初读课文,让学生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获得对文本的初步感知,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探究文本的过程。
三、研读课文,重点探究
师:读完课文,故事中的哪个人物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板书:蚂蚁队长)它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请你在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画上横线,养成不动笔墨不看书的习惯。
生:读文找句子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自读课文,从文中找出关于蚂蚁队长动作和语言描写的句子,走进蚂蚁队长的内心,体会蚂蚁队长的品质。
设计意图:本环节教学力求在学生充分研读的基础上,自主感悟,自觉内化理解和感受文本所承载的价值内涵,同时也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人格熏陶。
小结:蚂蚁队长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关爱幼小,大家都喜欢他。正所谓其身正,不令其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在蚂蚁队长的影响下,大家又干起活来了,劲头比刚才更足,奶酪一会儿就被搬进洞里去了。
板书设计
11. 一块奶酪
蚂蚁队长 关注提示
以身作则 读文思考
关爱幼小 要素串联
严于律己 联系上下文
抓住词句
22、三年级上册课文9那一定会很好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与反思
三年级上册课文9那一定会很好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与反思
设计说明
这是一篇能够引起学生思考而有所感悟的童话故事。从一粒种子到阳台上的木地板,种子走过了一段神奇的历程。
故事的表层,是由种子到大树,由手推车到椅子,再到木地板。故事的深层,蕴含着不同境遇下不同的追求,以及在不同阶段都要幸福和快乐的思想。
教学时,我首先通过多层次的朗读,引导学生把课文读通顺,读正确,读明白,然后抓住什么会很好这一关键点,借助自主阅读、情境再现、自由表达等方式,引领学生走进文本,走进作者创设的情感世界,最终感悟文本。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及字卡、词卡。
学生准备:按照课前导读语预习课文。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解题交流,初识很好
1.教师板书会很好,什么叫会很好?引导学生结合生活中自己的体验说一说。
2.教师补充题目那一定会很好,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用那一定会很好说一句话。
3.过渡:文中是怎样描写那一定会很好的?让我们一同走进课文。
设计意图:抓住关键词语,引导学生逐步解题。在获得对题目准确理解的同时,也为理解全文情感做好铺垫。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把含有会很好这个词语的句子画出来。
2.大声读一读画好的句子,圈出不认识的字和词语,再借助课后识字表准确认读每一个生字。
3.小组展开合作,集中识记本课的8个生字。
(1)组长利用生字卡片,逐一检测组员的认字情况。
(2)选出组员识记不准或识记有困难的生字,小组商议识记的好方法。
4.集体汇报交流:你们小组遇到了哪个识记有困难的字?你们是怎样解决的?
预设:
用图片识记锯、斧。
加一加识记:奴+力=努。
动作演示识记:折和拆。
换部首识记:径茎、难推。
字族识记:拟声词吱,吱描摹了椅子和地板摩擦时发出的声音。
对比识记:缩伸。
教师指导:注意读准平舌音缩,翘舌音吱、拆,后鼻音茎。
全班交流,理解重点词语。
拂动:轻轻抖动。
舒服:身体或精神上感到轻松愉快。
吱吱嘎嘎:拟声词。形容物体受压或摩擦时发出的声音。
吃力:费力。
5.自由读文。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把每一个生字的音都读正确,并读准带有生字的词语。
(2)与小组成员合作,分自然段轮读课文,相互纠正不正确的读音。
(3)选择自己读得不够流利、不够准确的自然段,大声朗读,努力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错字。
设计意图:阅读心理学讲,阅读应该先由整体到局部,然后由局部到整体。此环节设计,先让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再解决读音与朗读的难点,最后回归整体,建立起完整的文本印象。
三、朗读交流,感知文本
1.发给每个学生学生活动卡,引导学生展开小组学习活动。
(1)读一读预习时圈画的含有会很好一词的句子。
(2)再读一读这些句子所在的自然段,抓住关键词句填写学生活动卡。
(3)读一读填写的词句,你有什么感受?简单记录在表格中。
(4)大胆和同学交流你的想法,也要根据大家的意见修改自己的表格。
图片 引导学生清晰地梳理主人公的生命历程。
2.汇报交流:从一粒种子到阳台上的木地板,种子经历了一段怎样的历程?(相机板书:一粒种子一棵大树手推车椅子木地板)
3.小组合作,选择其中一段历程进行分角色表演。
4.教师扮演记者,在小组表演后采访:此时,你觉得很好吗?
5.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站起来会很好会跑会很好坐下会很好躺下会很好,并引导学生观察课文插图,体会手推车跑动、椅子悠闲自在、地板躺着沐浴阳光的舒服感受。
6.集中思考:一粒种子在漫长的历程中(一粒种子一棵大树手推
车椅子木地板),追求的很好为什么不一样?(不同的境遇有不同的追求)
设计意图:阅读注重小组的互动与交流,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获得了对文本的进一步感知和理解。
四、情感升华,拓展延伸
1.自由朗读,感受种子每一个阶段舒服快乐的心情,分角色朗读描写会很好的句子。(课件出示句子)
图片 引导学生体会主人公坦然、乐观的人生态度。
2.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3.想象交流:一粒种子从长成大树,到最后被做成地板铺在阳台上,这粒种子成为木地板后,又会有怎样的变化?它心中的会很好又是什么样的?仿照课文中的写法,请你试着写一写。
4.小结:不同的时期,我们的需求也是不同的。无论怎样,我们都要像文中的那粒种子一样享受每一个阶段,让我们的每一段经历变得幸福而美好。
5.拓展延伸:读一读严文井的《小溪流的歌》,看一看,小溪流都经历了哪些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哪些不同的想法?
设计意图:体会文章情感,感知文章写法,感知比较阅读的基本方法,并通过拓展阅读,引领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课外拓展和学习交流活动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板书设计
那一定会很好
一粒种子 ― 一棵大树 ― 手推车 ― 椅子 ― 木地板
站起来会很好 会跑会很好 坐下会很好 躺下会很好
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文字浅显易懂,却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这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多引导学生感悟。
因此,本教案在引导学生感悟会很好时,采用了读画读悟的方法。引领学生找到种子在不同阶段的不同心态,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种子的心态,体会出在人生的不同阶段都要树立不同的目标,找到不同的幸福和快乐的道理。
在课堂教学中,我通过大量的、不同方式的读,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还不断鼓励、引导学生从浅显的、反复的文字中找到种子在不同阶段的不同心理,这种以读促讲、自读自悟的方法,在本节课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23、三年级上册课文7听听,秋的声音说课稿教案教学反思
三年级上册课文7听听,秋的声音说课稿教案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听听,秋的声音》一课是一首抒情意味很浓的现代诗。作者抓住秋天里大自然的一些声响,用诗的语言,赞美了秋天。因为我让孩子们在假期里收集了有关秋天的美,秋天的快乐,让孩子走进大自然亲身去体验秋天景象的美好,所以在课堂上很容易就能引起孩子们浓浓的秋情。而这也正是这一课的教学重点。作者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了秋天具体可感的声音,所以我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让孩子们再一次体味秋天特有的风情,最后,我又启发诱导:同学们,秋的声音美妙动听,而你们的朗读也让我陶醉不已。再听听,你还听到了秋天的哪些声音?你看诗中作者把秋天的声音写得那么可爱,那么富有韵味,抓住了秋天不同事物的不同特点,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你能不能也模仿作者的写法,展开想象,抒发一下自己感受到的最美的秋的声音,过把当诗人的瘾。教室顿时安静下来,看到孩子们沉思,我很高兴,知道他们在组织语言,在回味自己曾经感受到的秋意。不一会儿,有几名学生不自信地举起了小手。
24、三年级上册课文7听听,秋的声音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
三年级上册课文7听听,秋的声音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从秋天的声音中体会秋天的美好。
3、仿照诗歌的形式,续写诗文。
教学重、难点:
1、从秋天的音响中,想象秋天景象的美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诗中浓浓的秋情。
2、仿照诗歌的形式,续写诗文。
教学准备:
学生:观察秋天来了四周的变化和留意你听到的是什么声音。老师: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现在是什么季节?(秋天)你对秋天有哪些了解?请用上秋天是季节。句式说句话。(五彩缤纷、瓜果飘香、丰收、美好..)
同学们课前预习也搜集到了一些有关描写秋天美景的资料,快来展示一下吧!
生1大家好!我搜集到了描写秋天的优美词语:
生234大家好!句子段落、诗词、儿童诗
师:大家课前预习的收获可真不少!为你们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点赞!
师:其实,秋姑娘不仅给我们带来了五彩缤纷的色彩,还带来了许多奇妙的声音呢!一位诗人在听到秋天奇妙的声音后,写下了一首优美的诗。孩子们,你们想听吗?(生:想)师配乐朗诵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听听秋的声音吧!(板书课题:听听,秋的声音)
齐读课题。
二、初步整体感知课文
1、看连接语齐读,划出所提出的问题。
2、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从秋天的声音中体会秋天的美好。
(3)、尝试仿照诗歌的格式,续写诗文。
3、下面请同学们结合自学提示来学习,
(1).请自由读诗歌,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秋天有哪些声音?用画下来。
(出示课件)手臂 刷刷 蟋蟀 振动 歌韵 叮咛 掠过 歌吟 辽阔 大厅 绽开 匆匆
2、指名读,正音。
3、指名读诗歌,正音。
4、(生汇报师板书)通过刚才的自学,从课文中,你找到了秋天都有哪些声音呢?
刷刷是黄叶道别的话音;板书:黄叶 刷刷 道别的话音
瞿瞿是蟋蟀和阳台告别的歌韵;板书:蟋蟀 瞿瞿 告别的歌韵
大雁撒下一阵暖暖的叮咛声;板书:大雁 暖暖的叮咛
田野在唱一曲丰收的歌吟。板书:田野 丰收的歌吟
三、品读想象,体会交流
师:在这些声音中,你最喜欢哪种呢?找到你喜欢的那一节,再去读一读吧(生再读。)
你最喜欢的是哪种声音?
(朗读和想象、说话结合)
(1) 品读第一小节,(看课件)听,你仿佛看到了什么?黄叶跟大树再见,课本中用了一个词语是什么?道别什么意思?举例。刷刷是黄叶道别的声音,
黄叶从树上一片一片地掉下来,黄叶对大树妈妈说:
哦,你能用你的朗读把它们的飘飘洒洒表现出来吗?
指名读、男女生赛读、齐读(评价、激励)
(2) 品读第二小节(看课件)
蟋蟀振动着翅膀,和阳台告别的歌韵。蟋蟀要到哪儿去了呀小蟋蟀会跟阳台怎样告别呢?指名读、齐读 (朗读指导)
(3) 品读第三小节
师:在这美丽的秋天里,大雁也飞往南方过冬去了。大雁会对它的朋友叮咛些什么呢?什么是叮咛?(课件)
师:星期一早上,当你背起书包上学时,妈妈会怎么叮咛呢?(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
(板书叮咛)请大家再来看看叮咛这两个字,想想你有什么好办法来记一记它们?
师:是啊!用嘴巴一遍又一遍地说就是叮咛,妈妈的叮咛饱含着对你的关心和爱护,那大雁又会对它的好朋友留下些什么话呢?
大雁对( )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雁还会对他哪些朋友叮咛呢?
师:留在这里的朋友听到大雁的话,心里会感到多么温暖呀!这时候秋风也来了,秋风掠过田野,(课件出示田野图片)最开心的是谁啊?(农民伯伯)是啊,农民伯伯辛辛苦苦地播种、施肥,洒下了无数辛勤的汗水,面对这一颗颗绽开的谷粒,怎能不欣喜!那秋风会对农民伯伯说些什么呢?拓展练习说话
师:我们也来学学大雁、秋风和我们的朋友说一说吧!(齐读第3小节)
师:在这美丽的秋天里,落叶离开了树妈妈的怀抱,蟋蟀唱起了离别歌,大雁飞到南方过冬去了,稻田里一片金黄,稻子压弯了腰,高粱涨红了脸,秋天的多么美妙多么温暖的秋的声音啊!一切都是那么美好!下面,就让我们美美地来读一读这些诗句吧!齐读1、2、3小节。
(4)学习第4、5、6小节
①师:在大家的朗读中,我们一起走进了秋,走进了这辽阔的音乐厅。这音乐厅就是神奇的大自然。在大自然中,秋天的声音无处不在。我们再好好去听听,你还能听到哪些秋的声音呢?
②指名说。(课件:关于各种声音的图片)
③师:是啊,秋的声音,还有好多好多了(板书:) 秋的声音,在(师引读第5.6小节)
师:是呀,从每一片叶子,每一朵小花,每一滴汗水,每一颗绽开的谷里里,我们都感受到了秋,感受到了秋的声音,感受到了秋的美丽,感受到了秋的丰收、秋的温馨和喜悦。让我们带着这种温馨与喜悦再来读一读5、6小节吧,用朗读来表达我们心中的喜悦吧!
三、拓展延伸
秋的声音还有很多很多,看课件,想想看秋天还会有那些声音?
我们也来当一当小诗人吧,看课件,思考,同桌说一说。两幅图
师:孩子们,秋天把这么美妙的声音送给了我们,那我们是不是也该送份礼物给秋天,来赞美秋天!请选择你最喜欢的声音仿照课文一二小节的样子写一写吧!
四、作业
赞美秋天,画秋天、写诗歌。
板书设计:
黄叶
蟋蟀
听听,秋的声音 大雁
田野
25、三年级上册课文4古诗三首之夜书所见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与反思
三年级上册课文4古诗三首之夜书所见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的生字词,会写促、深两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挑。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学习借助注释理解诗意,体会诗人思念家乡的感情,激发和培养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
1.会写本课的两个生字。
2.感情朗读,理解诗意,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通过诵读,悟出诗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生搜集有关叶绍翁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1.出示《静夜思》的背景图片。
孩子们,看着这幅画,你想起了哪首诗?
2.指一名学生来背一背。
问:李白思念谁?他看到什么想起了故乡的?
3.让我们带着思念,一起再来读读这首诗。
古诗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瑰宝。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叶绍翁写的夜书所见。
板书:夜书所见
二、解诗题,知作者
1.简介作者
2.好,我们来看这首诗,一起来读一读诗题。
3.解诗题
(1)你知道这里的书是什么意思吗?
这里的书,就是我们现在写的意思。
(2)谁来说说夜书所见是什么意思?
(在夜里把自己所看到的景物写下来。)
三、初读古诗
1.一读
(1)(好,孩子们翻到书本35页。)自由读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指一名学生读诗,正音。(强调挑的读音。)
(3)教学多音字。这个字还在哪些词中也读挑呢?
2.二读
(1)快速地读,用------标出诗人所写的景物。
(2)指名说,板书,再读一读词语。
3.三读
(1)理解注释
A.仔细看课文,除了文字,你还发现了什么?
B.①②③④与下面注释里的①②③④对应起来的,注释是帮助我们读懂诗句用的。
C.看,诗句里的促织右上角有个③,我们就到下边的注释中找③,找到了吗?
D.说一说促织就是什么?
E.你知道诗人为什么叫它 促织吗?
因为它在秋天鸣叫,提醒农妇冬天快到了,快织布做衣,所以又叫促织。
(2)学生自由读诗。
四、明诗义,悟诗情
(一)出示第一句:萧萧梧叶送寒声
1.谁来说说萧萧指什么声音?(风声)
2.诗中的梧叶指的是什么?
3.链接诗句:
古人常用萧萧 梧叶来写秋天的景象。
(1)出示诗句(师读前一句,生接后一句)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高楼目尽欲黄昏,梧桐叶上萧萧雨。
萧萧几叶风兼雨,离人偏识长更苦。
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一声桐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
读到这儿,老师又想起了一句谚语------
出示: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要穿棉。
(2)再出示诗句--------萧萧梧叶送寒声, 你能把这寒声送到句子中去吗?
(3)指名朗读,评价学生的朗读
(4)出示夜晚的梧桐树叶子。
(二)学习第二句:江上秋风动客情。
1.课件演示诗人的生活情境
2.学生想象说话。
3.板书:思亲念家--------这就是诗中所说的动客情。
4.出示诗句------江上秋风动客情。
(1)这里的客指的是谁?(叶绍翁)
(2)为什么诗人称自己为客。(因为他不在自己的家乡,就像是在外作客。这客就可以解释为在他乡作客。
5.练习朗读,评价朗读。
6.齐读前两句诗
7.你能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吗?
(三)学习三、四两句
1.课件演示一灯明。
2.说说诗人看到了什么?指名说。
3.所以诗人说夜深篱落一灯明。
4.他看着这一点灯光,想到了什么呢?
(1)猜想有儿童在捉蟋蟀。
(2)猜测有孩子在捉蟋蟀,诗人又会想到什么呢?
(3)诗人看到灯火,在猜想、在回忆。你看,古人写诗,就是有趣,经常把话倒过来写。那你能用我们现在的说法来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吗?
(4)指名说。
5.练习趣读
6.情感转换
过渡:可想起自己小时候斗蟋蟀的欢快情景,诗人更是感到伤心和孤独。你能说说这是为什么?
(四)整体感悟
1.出示整首诗。
2.孩子们,先自己练习一下。
3.配乐读诗。指两名学生读------
4.我们一起来读。
5.接下来,我们来做个小游戏。老师来说诗的意思,孩子们来对诗句,好吗?
6.小结:那一晚,叶绍翁彻夜未眠,写下了这首诗。学习古诗,不仅会读,还要会背。
7.指名背诵全诗。
六、拓展
(1)出示《枫桥夜泊》
(2)自由读诗,说说诗人写了哪些景物?
(3)快速读,诗中的哪个字最能说明诗人的心情?(愁)
(4)张继和叶绍翁生活在不同的年代,但是,他们写的诗都表达了自己客居他乡,思亲念家的心情。孩子们,你能读出张继心中的愁吗?先自己练习一下。
(5)指名读。
(6)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八、总结:指名读诗。
自古以来,怀乡思亲的诗句好多好多,孩子们,课外再去找一找,下节课,我们再来交流。
板书:
梧叶
江 秋风 思乡之情
夜书所见 儿童 促织 回忆童年
篱落 灯
26、三年级上册课文4古诗三首之山行说课稿教案教学反思
三年级上册课文4古诗三首之山行说课稿教案教学反思
说教学反思
纵观本节课,自我反思,也有自己做的不够好的地方:
1.课堂内容的取舍,容量的把握都需教师做到心中有数,才能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我在30分钟的教学时间里,想教得面面俱到,容量上显得过大。
2. 为了呈现教学中好的一面,课堂上没有更多的时间留给学困生,这是在平时教学中我要注意的。
总之,此次参加赛课,让我成长,让我收获,让我思索,我将以此次赛课为基点,继续努力,修炼自己的语文素养,提升自己的教育智慧,做一名风格独特,务实创新的语文教师。
27、三年级上册课文4古诗三首之山行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
三年级上册课文4古诗三首之山行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杜牧的《山行》写的是诗人在山中小路上行走时所看到的深秋时节的枫林景色,描绘了一幅由寒山、石径、白云、枫林等构成的山林秋色图,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之情。
在这首诗中,作者以丰富的想象,生动的描写,凝炼的语言使这首诗的意境之美跃然纸上。我们可以在观赏胜于二月春花的火红枫叶的同时,感受秋日山林的勃勃生机。所以这是一首秋的赞歌,能够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了解大自然,渴望走进大自然的愿望。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①学会本课生字,重点理解诗句中坐的意思。了解诗句的含义。
②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③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体会诗中描绘的浓浓秋色,感受诗歌美的意境。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重视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既培养能力,又为以后的首诗教学打下基础。所以本课打算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欣赏意境的训练和运用文包诗的方法理解全句、全篇,来帮助学生领悟、感受全文。
(3)情感与价值目标
①通过理解与朗读去感受浓浓的秋色,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②通过学习课文,唤起学生了解大自然,渴望走进大自然的愿望。
3.教学重、难点:
通过欣赏意境的训练和通过词义理解到理解全句、全篇,来帮助学生领悟、感受全文。
二、说教法、学法:
1.游戏激趣,营造气氛。
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数量的古诗,这得益于我校七色花课外阅读活动的开展。在课前让学生和老师一起诵读学过的古诗,进行对诗游戏,不仅达到调动以往的学习经验,巩固所学知识的目的,同时为学习本课作了铺垫,营造好气氛。
2.掌握方法,主动学习。
语文教学,不是教师讲述教师本人的读书心得,而是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去感受体验。强调的是学生的自悟探究。苏霍姆林斯基说:我深信,只有能够去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自悟便是学生形成自我教育的途径。在读的基础上,悟出精髓。因文悟道,因道学文。
3.品味想象,欣赏意境。
语文课程含有丰富的情感,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的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对学生心灵的震撼是极其深远的。所以语文教学要把学生带进教材,让学生在阅读课本的过程中,直接体验作品的人文性。所以采用想象训练是一个很好的途径,这样进一步强化了学生对古诗内容的印象,而且让学生在想象漫游中体会大自然的美景,受到了美的熏陶和教育。
三、说教学程序:
我的教学设计分为五个步骤:
一、 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二、 明确目标,尝试学习。
三、 品味想象,欣赏意境。
四、 指导诵读诗句。
五、 课外拓展,兴趣延伸。
第一步: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放古筝曲,让古筝曲萦绕课堂,创设意境。)我设计了这样的开场白:在悠扬的琴声中,我们即将开启本节课堂的大门,孩子们,你们做好准备了吗?随后让学生和老师一起进行对诗游戏,背诵已学过的古诗,说说认识的诗人,为后续学习营造氛围,激发学习的积极性。
2.揭题,释题后,学生质疑,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第二步:明确目标,尝试学习。
教学中如何让学生更快、更深地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诗描绘的秋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我结合以前教学古诗的经验发现,就算你把诗的每一个字的意思都告诉他,甚至写下来,然后你让他连贯地理解和说出诗的意思,学生仍然有一定的难度:或者一知半解,或者语言支离破碎。我就想,既然学生说不出来,那我何不直接把诗意告诉学生呢?但是,又不能太直接、机械、生硬。这时,我想到运用文包诗这一形式,把古诗变成一篇学生非常喜爱的故事来教学《山行》。这样学生悟诗意花的时间少了,我就有更多地时间去引导学生悟诗情。悟诗情后,学生的朗读水平跟着也就上了一个台阶。
初读古诗后,我运用课件播放岳麓山风景图,创设情境,开始讲述诗句中所包含的故事,通过文包诗,帮助学生理解诗句中每个字的意思。在教学过程中体现了一个由扶到放的过程。先借着景色入手,引导学生学会到文中去理解词语的意思,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
第三步:由扶到放,品味想象,欣赏意境
欣赏意境是学生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的进一步提高,也是有感情地朗读训练的前提,是古诗教学的关键。
1.扶学生学习第一句。
借助图片,理解远上石径斜的意思。再感受寒山之寒,我是这样引导的:阵阵秋风裹挟着片片红叶向诗人吹来。此时,站在山坡上的杜牧会有何感受?从哪个字能读出诗人这种感受?再指导用朗读读出作者的感受。
这样扶着学生,其目的是为了在方法上教学生如何学。
2.半扶半放引导学生学习第二句。
通过比较法来突破生处这个难点。生处与深处的用法比较,学生体会生字的妙用的同时也提醒了学生这个词默诗时不再出错。接着引导学生想象山林人家晚炊图,感到深山中也充满生机。教给学生带着想象读诗句的方法。
3.放手让学生自学三、四句。
三、四句跟一、二句相比,意思浅显易懂,况且通过一、二句的教学,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大多数同学能自己学懂。重点引导学生对坐字的理解和悟诗人热爱秋天的感情。坐字,解释为因为,与现在的字义差别太大,学生很难找准,于是,只能告诉学生:这个坐字的意思,跟我们现在的坐下的意思完全不一样。这样学生很快就找到了坐的意思是因为。知识的自我生成能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诗意,学生留下的印象也更深刻。在悟情方面我运用课件播放了很多枫林美图,并与二月里美丽的春景图进行对比,通过反复引读霜叶红于二月花,悟诗人热爱秋天之情。有了感情的铺垫,学生的朗读水到渠成。
在本首诗的教学中,我采用了两种方法对学生进行意境欣赏的指导
1.紧扣词句。
让学生读全诗,说说哪些词语用得好。这些词让你想到一个怎样的画面?比如生字的体会
2.想象漫游法。
教学中可以听到我引导学生想象的语句:透过有人家这三个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此时,你也来到了寒山脚下,枫树林中,你看到了哪些美丽的景物?你有什么感想? 通过看课件:感受枫林的绚丽。读好后两行。这样进一步强化了词义句意的理解,强化了学生对古诗内容的印象。而且让学生在品味词句,想象漫游中体会大自然的美景,受到了美的熏陶和教育。
第四步:指导诵读诗句。
古诗节奏鲜明,音韵和谐,诵读起来琅琅上口,学生般都能进行正确地朗读,但往往读不出意境,读不出美感。如何使学生读得美,且美读得其法呢?我这样设计去引导学生:
1.学生尝试,获取体验。(读读看,风景这么美,语句这么美,怎样才能读得美呢?)
2.学生汇报,教师归纳,教给方法:
(1)带着赞美与热爱的感情去读。(确定基调)
(2)读出节奏感。
(3)想象画面地读。
3.改变形式,反复诵读。
(范读齐读个别读师生合作读配乐读)
第五步:课外拓展,兴趣延伸。
学生趣味正浓时,教学不应戛然而止,教师应该趁着这股东风,帮助学生学习与课文相关的古诗,扩大课堂知识的容量,教会学生纵向学习。
电脑出示:唐代王维的《山居秋暝》
让学生读读这首和秋天有关的古诗,简单谈谈自己知道了什么?配乐朗读。
28、三年级上册课文3不懂就要问说课稿教案教学反思
三年级上册课文3不懂就要问说课稿教案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课文借用孙中山小时候上私塾的故事,告诉我们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当学生问到孙中山向先生提问,不怕挨打吗?孙中山说:为了弄清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理解孙中山回答同学的那句话,学习他的勤学好问的精神,这是课文中的一个教学难点,因为学生很难理解为什么孙中山宁可冒着挨打的危险,也要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我借机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够向孙中山学习,不要害怕被责备,不懂就要大胆地问。同时我也反思自己平时有没有这样的行为,是不是在无意间扼杀了学生提问的勇气和积极性。
29、三年级上册课文1大青树下的小学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与反思
三年级上册课文1大青树下的小学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与反思
一、说教材。
《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本组课文的专题是在快乐的生活里,我们一天天长大,引导学生一起去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
《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通过描写西南边疆的一所民族小学的孩子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现了祖国各民族之间的友爱和团结。课文层次清晰、段落分明。先写上学的路上和来学校的情景;再写上课时和下课后的情景,最后以自豪赞美的文字点题。学习本课我将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的友爱团结及他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贯穿全文的自豪和赞美之情。
二、说教学目标 。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1. 会认坝、傣等5个生字,会写坪、坝、戴等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坪坝、穿戴、打扮等词语,并能利用工具书理解词语的意思。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把喜欢的部分背下来且积累好词佳句。
3. 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的友爱团结及他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贯穿全文的自豪和赞美之情。
以上教学目标中,我认为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的友爱团结及他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贯穿全文的自豪和赞美之情。是教学的重点,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能力差,所以体会描写窗外的安静和小动物的热闹的句子的表达效果是本课教学难点。
三、说教法学法 。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为了突出教学重点,解决教学难点,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我主要采取想象感悟法、朗读感悟法、品词析句法这三种教学方法。运用想象感悟法可以挖掘教材的空白处,开启学生想象的闸门,在研读中通过换位思考体验人物的内心,丰满任务在学生心中的形象,真正做到基于文本又超越文本,同时发展学生的语言和思维;运用朗读感悟法可以以读激情,以读促悟,以情助读,让学生在读中理解感悟;运用品词赏析法可以让学生抓住关键词加以揣摩、推敲、咀嚼,感悟字里行间所蕴含的情感。
四、说教学过程。
(一) 揭示课题,激发兴趣
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我是这样导入新课的:出示民族小学内学生穿戴不同的场景的图片,我问学生:图片上的小学和我们的小学有什么不同呢?学生应该很快的发现穿着不同等等。那我们一起去看看《大青树下的小学》是怎么样的呢?(板书:《大青树下的小学》),生读题。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首先给学生充裕的时间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读准生字词,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并思考我们的名族小学都写了什么呢?
等学生读完之后,我课件逐组出示词语:
第一组:蝴蝶 孔雀舞 凤尾竹 坪坝(注意蝴蝶都是虫字旁,理解蝴蝶是一种昆虫;舞字的书写,当场书空)
第二组:傣族 景颇族 阿昌族 德昂族 汉族(引导学生发现这组都是名族的名称,顺势引导学生说出我国有56个民族)
然后,请学生说说作者从那几个方面写了《大青树下的小学》?学生各抒己见之后,我总结概括:课文先写上学的路上和来学校的情景;再写上课时和下课后的情景,最后以自豪赞美的文字点题。
(三) 精读课文,品味语言
上学的路上和来学校的情景 。
首先学生默读课文,画出描写上学路上和来学校时所看到的句子。之后学生汇报,我总结并逐句出示句子:
第一句:走来了许多小学生,有汉族的,有傣族的,有景颇族的,还有阿昌族和德昂族的。
齐读句子,问学生体会到了什么?(学生可能会回答:小学生很多,小学生来自不同的民族)我继续追问你从哪里可以看出?再抓住有,有,有,还有。让学生再次体会小学生的多。然后我出示:下课了,操场上可热闹了。有 有 有 还有 。在顺势引导学生用有,有,有,还有。造句,更深刻的体会民族学校的学生多,而且都来自不同的民族。
第二句:大家穿戴不同、语言不同、来到学校,都成了好朋友。
齐读句子,问学生体会到了什么?(学生可能会回答:大家都非常友好等)我继续追问从哪里可以看出?学生各抒己见;然后我抓住大家指的是谁?(各民族的小学生)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各个民族之间的团结友爱。
第三句:那鲜艳的民族服装,把学校打扮的更加绚丽多彩。
齐读句子:问学生体会到了什么?从哪些词语体会到得?结合课文上下文理解绚丽多彩的含义,并引导学生用绚丽多彩说一句话。
第四句:同学们向在校园里欢唱的小鸟打招呼,向敬爱的老师问好,向高高飘扬的国旗敬礼。
齐读句子:问学生体会到了什么?从哪里体会到?
再齐读第一自然段,读出各民族直接的友爱,读出校园中穿戴不同,美丽的场景,读出同学们快乐的心情。引导学生更深切感受《大青树下的小学》里各民族小学生的团结友爱,和学校的美丽。
这个环节,我利用勾圈画点的方法结合充分的读,让学生以读激情,以读促悟,以情助读,让学生在读中理解感悟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友爱。并引导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上课的情景 。
然后在引导学生一起去看看民族小学上课的情景又是怎么样的呢?
在刚才的课文内容的概括的基础上,学生已知晓文章的脉络。所以我在这个环节引导学生用横线迅速画出能概括民族小学上课的情景的句子。学生汇报,我出示句子:大家一起读课文,声音真好听!
然后我继续追问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声音真好听?学生交流汇报,我逐句出示:
第一句: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
齐读句子:圈出描写窗外环境的词语(安静)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从哪里可以体会到声音真好听呢?(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同学们能不能读出窗外的安静呢?齐读句子,指名读。
第二句:最有趣的是,跑来了几只猴子。这些山林里的朋友,是那样的好奇地听着同学们读课文。
齐读句子:你体会到了什么?从哪里可以看出同学们的声音真好听?
再次齐读描写上课情景的句子,引导学生读出同学生好听的声音,读出周围环境的安静。通过多次的读,引领学生感悟民族小学里学生上课的认真,读书声的好听
课堂练笔
同学们,我们一起来看课文插图,看到插图,你想说些什么呢?那我们一起来写一写,可以写一写校园的环境是怎么样的,同学们上课的情景是怎么样的等等?这个环节,不仅给学生提供了锻炼语言表达能力的平台,也深化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思想情感的升华。
这节课,我们感受到了民族小学上学路上的快乐,上课时的安静;那下课后又是怎么样的呢?让我们下节课一起来学习。
五、说板书设计 。
最后我来谈谈我的板书,板书是一篇文章的袖珍版,是课文精华的体现,针对这篇课文,我采用了词语式板书。首先整体概括了课文写了上学的路上,上课时,下课后的情景,然后提炼出上学路上孩子们是快乐的,上课时周围是安静。这样,这则板书就成了理清课文脉络的载体,可以一目了然地理清课文内容,领悟文章的重点。
大青树下的小学
上学路上 快乐
上课时 安静
下课后 ?
30、五年级上册口语交际:我最喜欢的人物形象说课稿教案教学反思
五年级上册口语交际:我最喜欢的人物形象说课稿教案教学反思
如何使推荐的人物形象更吸引别人是本次口语交际的重点和难点。为了突破这一难题,我在课堂教学中注重结合具体范例,引领学生边听边思,自我总结。例如,在集体交流孙悟空这一人物形象时,我抛出了一个话题经过几位同学的介绍,老师更喜欢孙悟空这个人物形象了,话语一出,就吸引了学生极大的注意,为什么同学的发言能让老师更喜欢孙悟空呢?孩子们都在努力地思考问题,几经思考,他们就会领悟出只有将人物的特点说得清楚,说得具体,才会让别人听得明白,产生喜欢的情感。随即,我又趁热打铁,抛出了老师喜欢孙悟空的原因,学生在倾听和思考中进一步明确我们喜欢人物,并不只是喜欢这个人物的优点,还要包容他的缺点。建立在学生自主思考基础上的体验才是最深入人心的、最有价值的。
31、五年级上册口语交际:我最喜欢的人物形象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
五年级上册口语交际:我最喜欢的人物形象说课稿课案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文学书籍和影视作品中总有一些人物形象,让我们铭记于心,或感动,或喜爱。这次口语交际的话题是我最喜欢的人物形象。借助课内外阅读积累,在众多的人物中确定自己最喜欢的人物形象,借助书中表格,从人物的姓名、出处、喜欢的理由等方面搜集并整理信息。表达时,要注意分条讲述,重点介绍这个人物有哪些鲜明的特点,说清楚自己为什么喜欢这个人物。倾听时,要抓住同学表达的主要观点,真诚地提出合理的建议,同时要借助他人建议完善个人表达。
教学目标
1.能够在大量的课外书籍和影视作品中筛选最喜欢的人物形象,准确把握人物的主要特点。
2.从最喜欢的人物的姓名、出处、喜欢的理由等方面说清自己要表达的内容,使自己推荐的人物更具吸引力。(重点)
3.善于倾听,既能为别人提供真诚的建议,也能依据他人建议完善自己的表达。
4.感受书籍和影视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从中得到思想的启迪,并激发学生更广泛的阅读行为。(重点)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确定一个最喜欢的人物,并做好介绍准备。制作课件。
学生准备:从看过的书籍或影视作品中确定最喜欢的一个人物,填写书中表格。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引出话题
师:阅读文学书籍或观看影视作品时,我们常常会被其中的一些人物吸引或感动,这些人物个性鲜明,充满魅力,让人由衷地欣赏和喜爱。同学们知道老师最喜欢的人物是谁吗?他就是火眼金睛的孙悟空。
生(七嘴八舌):我也喜欢孙悟空!我也喜欢
师:看来和老师有共同话题的同学还真不少!在我们很小很小的时候,孙悟空这个名字就出现在了我们的记忆里,不断地重复,不断地加深,也许一辈子都忘不了!从动画片到连续剧,再到儿童读物、小说,只要提到孙悟空,我们都会瞬间想到那个手拿金箍棒,头戴金箍,或四处张望或腾云驾雾或降妖除魔的石猴。
生(迫不及待地要发言):他是个惩恶扬善、本领高强的大英雄,是个忠心耿耿、任劳任怨的好徒弟。这些都是我喜欢他的理由。
师:说得好,这也是我喜欢他的理由。其他同学呢?你们为什么喜欢孙悟空?
生1:我喜欢孙悟空,是因为他大名鼎鼎,有美猴王齐天大圣等称号,他身穿虎皮裙,头戴紧箍咒,手持一根让妖魔鬼怪闻风丧胆的如意金箍棒。他的身世来历更为奇妙,他是一块仙石受日精月华,哺育出来的石猴,后经菩提老祖点化变成一个上天入地无所不能的仙猴。他还会七十二变,筋斗云和火眼金睛等法术,可以说没有孙悟空保驾护航,唐僧就取不到真经。
生2:我喜欢孙悟空,也是因为他在取经途中功不可没。且不说降妖除魔,就是在唐僧收徒的过程中,孙悟空也立下了汗马功劳。先是在高老庄收服天蓬元帅下凡的猪八戒,又在途经流沙河时收服了沙和尚。唐僧一路西行,哪里离得开这位大英雄?
生3:我之所以喜欢孙悟空,不仅因为他的外貌和来历奇特,还因为三打白骨精车迟国斗法乌鸡国降妖等关于他的传奇故事,更因为他心中的热血及他对师父唐僧的忠诚。就比如说大战黄袍怪那回:自从孙悟空在白骨岭打死白骨精之后,肉眼凡胎的唐僧认为孙悟空打死了好人,于是,便赶走了孙悟空。接着,唐僧一行人来到了黄袍怪所在的地方,唐僧派八戒去找些吃食,可他躲在草丛中睡着了,接着派沙僧去找,可是沙僧也一去不回,于是,唐僧走进了黄袍怪的老巢,被黄袍怪捉住了。后来,八戒和沙僧前去救唐僧,却只有八戒逃脱,去了花果山找孙悟空帮忙。虽然孙悟空心中仍有气,但还是因为心中的热血和对师父的忠诚,毅然选择了回去,并且三下五除二解决了妖怪,救出了唐僧。
师:经过几位同学的介绍,老师更喜欢孙悟空这个人物形象了!你们知道为什么吗?
(生很安静地思考老师的问题)
生1:老师,我知道。因为他们在介绍孙悟空的时候,把喜欢的理由说得很清楚,您听得明白,所以也就更喜欢这个人物了!
(师点点头)
生2:老师,几个同学喜欢孙悟空的原因都不一样,有的是因为他的外貌、本领,有的是因为他功劳大,有的是因为他的忠诚,这样鲜明的特点,能让您和同学们对孙悟空的认识更全面,也就更喜欢这个人物了。
师(竖起大拇指):是的,一个人物的特点是多方面的,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谈喜欢的原因。说到这儿,老师也想说说我喜欢孙悟空的理由。
(生坐直身体,很是期待)
师:孙悟空与唐僧西去取经时,刚开始,悟空还没有完全控制住他的猴性,脾气急躁又不稳重。但随着师徒四人的前行,悟空的脾性也一点一点改变着,渐渐地懂得了尊师重道,懂得了团结与和善。虽然偶尔也会露出一些猴性,惹出点儿麻烦:比如爱面子,爱显摆,使唐僧的袈裟差点儿一去不回;比如爱捉弄人,几次将八戒耍得团团转;有时大敌当头,还会笑嘻嘻地调戏一下妖精,开几个小玩笑。但这不正是他的真性情吗?也正是因为这样,使得孙悟空不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英雄,而是一个和我们一样有缺点,却又不失可爱的人物。
生:老师,我明白了,我们喜欢人物,并不只是喜欢人物的优点,还要包容这个人物的缺点。
师:你们能准确理解老师的用意,所以你们是生活中老师最喜欢的人物!
生1:我太高兴啦!
生2:老师,我还想补充一点,刚才几个同学在介绍自己为什么喜欢孙悟空的时候,理由都说得很具体,一个同学还举出了例子来证明自己喜欢的理由!
师(满脸夸赞地望着这个同学):一个家喻户晓的孙悟空成为大家最喜欢的人物形象,大家在交流的过程中也更加清楚地知道了如何把最喜欢的人物介绍给别人。接下来,就让我们把更多的令人喜欢的人物形象介绍给大家吧!
设计意图 以家喻户晓的孙悟空形象作为交流话题,创建了一个轻松愉快的交流氛围,更重要的是,师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的导启发了学生的思,化解了如何说清楚喜欢的理由这一难题。
二、联系课前,小组交流
师:课前,老师要求大家搜集并整理你最喜欢的人物形象的相关信息,填写书中的表格。交流时要利用好表格里整理的信息,有条理地讲述,说清楚你喜欢的人物是谁,出自哪部文学作品或影视作品,这个人物有哪些鲜明的特点,你为什么喜欢这个人物。可以先小组交流,再全班交流,看看谁介绍的人物形象让人印象深刻。
(生展开小组交流,教师巡视予以指导)
设计意图 在有限的课堂内,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表达的机会,都有提升的空间,小组合作是最好的选择。
三、集体汇报,相互评议
师:谁愿意把自己最喜欢的人物形象介绍给大家?我们在讲述的时候可以分条讲述,把推荐的理由说清楚,听同学介绍时,要抓住重点,听清楚同学喜欢的理由。
生1:我最喜欢的人物形象是《三国演义》这部电视剧中的诸葛亮。诸葛亮才智超群,能把一件事情想得非常透彻,往往能算计到别人做这件事的用意,从不上别人的当。如果别人想暗算刘备他们,他就将计就计,使敌人不但不能得逞,反而赔了夫人又折兵。他辅助刘备和刘禅,为蜀国立了大功。虽然他一生操劳,非常辛苦,但他忠心耿耿,无怨无悔,一切以国家为重,从不计较个人得失,连死前还惦记着蜀国。诸葛亮立下赫赫战功: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我最欣赏七擒孟获、草船借箭和火烧赤壁了。
生2:老师,我也喜欢诸葛亮,我可以补充吗?
师(点头):当然可以,喜欢同一人物的同学相互补充,能把人物的特点说得更全面!
生2:诸葛亮简直是全才。在电影《赤壁(上)》里,他接生过难产的小马;在西城城楼上焚香弹琴,琴声悠扬,空城退敌;他制造木牛流马搬运粮草,使人不劳累,木牛流马不吃东西,还设有秘密机关舌头,科教节目中曾办木牛流马复原大赛,我看大赛的作品都不如诸葛亮的。还著有《隆中对》《前出师表》《后出师表》,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令人钦佩。
生3:听了两个同学的介绍,我也开始喜欢诸葛亮了,我一定要看看《三国演义》这部电视剧。
师:好样的,你不仅善于听取同学的介绍,还能从他人的介绍中产生了解的愿望,真是个会学习的好孩子!
生3(有点不好意思):是刚才两个同学介绍得清楚、生动,我才喜欢诸葛亮的!
师:那就请接下来要介绍的同学,把人物的鲜明特点说清楚,看看谁推荐的人物形象最吸引人。
生1:我最喜欢的是《草房子》这本书中的桑桑。桑桑是个幸福的孩子,他的父亲是校长,一家四口就住在学校。物质生活上,桑桑不缺橡皮,不缺砚台,也有钱买糖块和小芝麻饼吃,成绩也不错,尤其是作文,常常被老师当作范文读给全班同学。在这种环境下成长的桑桑是个无拘无束的孩子。他用家里的碗柜为鸽子们制作高级鸽笼;用蚊帐打鱼虾;夏天穿大棉袄桑桑的这些举动让人忍俊不禁,这是他的可爱之处。桑桑也是个心地善良的孩子,杜小康家落败后,桑桑仍把他当作好朋友;没人敢靠近细马,桑桑却愿意与他为伴;人们抵触秦大奶奶,桑桑却和她相处得很好。同学们,你们听了我的介绍,是不是也喜欢桑桑了?快来读读《草房子》吧!
生2:我最喜欢的人物是《岳飞传》这本书中的岳飞。金军猛将金兀术曾派10万大军要和岳飞交战。这大军中有铁浮图和拐子马,金兀术被人称为常胜将军。而岳飞身边只有5000名士兵。岳飞吩咐大家把军斧绑在长杆上,每个士兵都拿一把钩镰枪。士兵按岳飞吩咐的上砍敌头,下砍马腿的方法,把敌人杀得血流成河,尸积如山。岳飞则挥动八十多斤的大锤,把兀术打得落荒而逃。岳飞带领岳家军把金军打得像丧家之犬,金军的将士都说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设计意图 学生在相互交流、相互评议的过程中进一步明确如何提升表达的质量,如何让自己的表达吸引别人。
四、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师:经过今天的交流,我相信同学们对自己最喜欢的人物形象有了更多的认识,请在课后补充自己填写的表格,努力把自己喜欢的理由表达得更具体。
设计意图 超越课堂局限,借助课后更充分的时间,引领学生借助课堂经验完善之前的表达,努力提升交流与表达的能力。
32、五年级上册24课月迹说课稿教案教学反思
五年级上册24课月迹说课稿课案教学反思
1.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对学生朗读的把握。在品读这个环节,我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通过理解重点词语所蕴含的感情让学生来理解整个句子的内容,从而达到对整个段落的理解。
2.在教学中,我还注重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在初读课文这个环节,我让学生通过借助工具书或者向别人请教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生字词,从而达到对基础知识的把握。
美中不足的是在教学过程中,我对个别学生关注不够,希望下次改进。
33、五年级上册24课月迹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
五年级上册24课月迹说课稿课案教学设计
教学思路
1、本课反映的是儿童生活,贴近学生的生活,所以教师多给学生一个问题,多给学生提供自主、合作、探究的时间和空间,并适时给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指引,让学生体验能学习,会学习的成功喜悦。
2、本文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要紧扣文本进行多层次的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深入品味、体会字里行间蕴涵的美,让学习成为一种享受。
3、以月为明线索,以感知美;欣赏美;探究美;抒写美为暗线设计各个教学环节。让学生在听说读写训练中不断提升语文素养。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正确归纳课文内容,体会童心童趣,追求美好事物的情怀;围绕景物的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感受作者细腻的感受和动人的描写。
教学难点:
正确归纳课文内容;围绕景物的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感受作者细腻的感受和动人的描写。
教学设计
一、 激趣导入
同学们,看到题目,我想起一首诗:(出示课件2)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入青云端。
这首诗是孩子们眼中的月,白玉盘、瑶台镜多么美好的比喻呀。从中可以看出,在孩子们的眼中,月是多么美好。
今天这篇文章也写了孩子眼中的月。现在就让我们去看一看吧。
板书:月迹
二、初读课文,初步感知。(出示课件3)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圈出生字词。
2.借助工具书或者向别人请教,解决这些生字词。
3.默读课文,给课文划分段落,并概括段意。
生汇报学习成果
课文共分三部分:
板书:(出示课件4)
第一部分(1~2)写中秋夜晚,我们盼望月亮的到来。
第二部分(3~23)写我们到院子里观月议月、到河中寻月的过程。
第三部分(24)写我们在沙滩寻找月亮,并发表感慨。
三、 细读,寻月之迹
1.在预习的基础上,自由读文章,(出示课件5)
思考:文章围绕着月迹主要写了哪件事情?
生总结,归纳:
中秋月夜,孩子们在庭院中、小河里寻找月迹。
2.默读课文,总结:孩子们在哪儿寻到了月迹?
生总结,归纳(出示课件6)
板书:镜中月、院中月、杯中月、水中月、眼中月
四、 品读,赏月之美
1.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思考下面的问题:我们先看到镜中月。你觉得镜中月美吗?美在何处?(出示课件7)
镜中月:溜、长了腿的、爬等词运用了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月亮的调皮可爱。款款地形象地表现了月的柔美、优雅。
渐渐地、慢慢等词句,形象地写出了月亮冉冉升起,由亏转盈再消失的形态变化美。
2.自由读课文,思考:你还喜欢哪儿的月?为什么?(出示课件9)
明确:(1) 院中月:玉玉的、银银的写出月光的颜色美。
粗粗的、疏疏的、累累的等词衬出月光的朦胧美。袅袅、淡淡的、痒痒的写出孩子们似乎已经到了月亮的体验,很美妙。
整体阅读则像在读一首诗,充满着诗情画意。(出示课件11)
(2) 杯中月:小小的、酥酥地、颤 这些词让我们感觉眼中月亮是那么惹人怜惜。
五、 再读,探月之喻(出示课件12)
1.精读,深入思考:到了院外,孩子们并没有停下寻找的脚步,月亮无处不在。又在河里,在孩子们的眼睛里找到了月亮。在我和弟弟妹妹的眼中月亮代表着什么呢??
板书:寻找月亮,月亮无处不在。
2.让我们带着这份美好的向往齐读文章最后两节。
3.找出文中对月亮静态和动态描写的语句,并体会这样描写的好处。
六、小练笔。根据要求仿写句子。
满院子的白光,是玉玉的,银银的,灯光也没有这般亮的。院子的中央处,是那棵粗粗的桂树,疏疏的枝,疏疏的叶,桂花还没有开,却有了累累的骨朵儿了。(使用叠词,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
七、作业。
摘抄文中描写月亮的优美的句子进行积累。
板书设计:(略)
34、六年级上册16课夏天里的成长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
六年级上册16课夏天里的成长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上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部编版教材第五单元,也是习作单元的开篇之作《夏天里的成长》,《夏天里的成长》向我们展示了天气炎热、生物活跃、乐趣无限的夏日景物特点,是围绕着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这一中心句来讲的。这是一篇说理性小散文,作者用简介朴素、清新优美的语言描绘在夏天里万物都在生长的自然现象,中心句引领全文,结尾点明中心,启迪我们》人要把握时间,尽量地用力地生长。
本文选编的目的在于让学生体会文章使怎样围绕中心意思来写的,知道要从不同的方面或选取不同事例,表达中心思想。
结合学情以及课标要求,我拟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 认识棚、缝等九个生字,正确读写菜畦、苔藓等词语。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了解作者围绕中心写了哪些方面的事物,理清写作意图。
4. 走进动植物方面引导学生明白围绕中心从不同方面去写的写作手法。
我将教学目标的第三点和第四点作为我本课教学的重难点。在课前我也会布置学生进行预习,尽量减少课堂冗长的环节,争取留给学生更多的写的时间。
在导入部分,我采用图片导入的方式,与学生进行谈话,你们最喜欢四季的哪一个节日?顺势导入课题,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初读时,课件出示文中含生字词语,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并相机正音。之后难度升级,将词语送进句子,指导朗读,结合图片理解苔藓、菜畦,引导学生应该多去观察生活,在扫清了字词的障碍之后,我引导学生走进课文,抓住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这一中心句概括全文,并思考:围绕这一中心句写了哪几个方面?具体又写了哪些事物?圈画关键词句并加以概括。从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在精读这一部分我主要引导学生学习课文的第二自然段,先是浏览找出中心句,引导抓住关键词谈出夏天生物成长的迅速。再让学生仔细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思考:作者是怎样写出生物是飞快的长,跳跃的长,活生生的看得见的长的呢?划出相关句子,作上批注。在汇报交流的过程当中,紧扣有关时间和变化的词语,让学生感受,在如此之短的时间内竟然会有那么大的变化,从而体会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
在拓展延伸环节,因为这是习作单元中的开篇之作,在讲解完课文内容后,我对作者的写作思路作简单的总结,并通过图片的形式带领同学们走进夏天,看看夏天里还有哪些动植物在迅速生长,并围绕第二段的中心句,模仿文中写法,写一段话,达到读写结合的教学目的。
为了巩固课堂教学,在课后的时候我也会布置以下作业:
1.选择喜欢的季节,围绕一个中心选择不同的方面突出季节的特点。
2.阅读其他描写夏天的文章,看看有何不同?
我的板书简洁明了,采取关键词的形式将课文的主要脉络呈现在黑板之上,以便学生观察发现作者的写作思路。
以上就是我的说课,谢谢大家的耐心聆听。
35、六年级上册口语交际:请你支持我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
六年级上册口语交际:请你支持我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
交际方法
1.选定主题。
从下面的任务中选择单一个,试一试怎样才能获得支持:
说服妈妈,让她同意你在家里养一只小狗。
说服同学,在班里设立生物角。
说服校长,在学校组织一次义卖活动。
同学们大家好,我提议在我们班里设立生物角。这样我们就可以在生物角里种上绿色的芦荟、仙人掌,养一些可爱的小金鱼、小乌龟,让我们亲近大自然。
在班里设立生物角,一方面可以美化教室环境,给我们的教室增添无限生机;另一方面可以给我们提供一个休息、讨论的地方,丰富我们的课间生活。
生物角是一个充满情趣的地方,我们可以在这里细心地观察各种花草和小动物,了解他们的特点和生活习性,不仅能培养我们的观察能力,而且能帮助我们增加一些知识。
设立生物角后,我们可以分小组来照顾这些花草和小动物。这样不仅可以培养我们的责任感,而且能培养我们爱护生命、爱护自然的美好情操,还能锻炼我们的动手能力。
2.说服别人的基本要求。
说话有针对性;
说话有吸引力;
说话善于打动别人(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3.交际表观点:
根据自己的主题,小组分角色扮演,模拟交流的过程。根据每个同学的表现说说谁最有可能获得支持。和同学交流:面对不同的人,解决不同的问题,需要特别注意些什么?
4.说服别人支持你的语言技巧
(1)有的放矢,迂回出击。
说话要做到有的放矢,就要找准说话的方式。在阐述观点时,不必直接攻击别人的观点,可以采用迂回的办法,设法让他放弃自己的观点,站到你的一边。
(2)先退后进,变守为攻。
说话时,特别是当你的观点处于不利的境地,为了达到说服他的目的,先不妨有意识地退一步。你先肯定他的观点有其合理性,然后在获得其信任的基础上再寻找机会,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设问题等方法巧妙地提出你的观点,变退为进,化守为攻,从而最终有力地说服他 。
(3)因势利导,激发共鸣。
听你说话的人,是因为你说的话对他有帮助,有价值。只有你向他表明,你尊重他的观点,才能使之在感情上产生共鸣,并建立起融洽的关系。如果一开始,他的观点与你的不一致,那就要因势利导,经过充分的说理,并在感情上打动对方,使他接受你的观点。
5.评议谁最棒。
小组评议,看说的同学说的内容是否符合要求、理由是否充分,能否打动听众。
36、六年级上册12课故宫博物院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
六年级上册12课故宫博物院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鳌、銮、蟠、磬、鎏、等13个生字,读准紫禁城、额枋、迥然不同、藻井等6个词语。
2.根据不同的任务,阅读材料。整体把握文意,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学习按照空间顺序说明复杂事物的写作思路,能为家人计划故宫一日游,画一张故宫参观路线图。
3.了解故宫博物院建筑群规模宏大、建筑精美、布局统一的特点,能选择一两个景点,游故宫的时候为家人作讲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进一步激发民族创造精神。
教学重难点:
1.本课的重点:是根据不同的任务,阅读材料。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学习按照空间顺序说明复杂事物的写作思路,能为家人计划故宫一日游,画一张故宫参观路线图。
2.难点:了解故宫博物院建筑群规模宏大、建筑精美、布局统一的特点,能选择一两个景点,游故宫的时候为家人作讲解。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民族创造精神。
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搜集有关故宫博物院的图片、文字资料。
2.教师准备《故宫的记忆》音频、微课《故宫博物院》、故宫博物院的图片资料、生字卡片。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课件播放《故宫的记忆》音频)师伴随着音乐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去过故宫吗?(生自由回答)去过的人,都赞叹它规模宏大、建筑精美、布局统一。特别是那些珍藏着的无数稀世珍宝,更和其建筑艺术一样闻名于世,每个参观者都能从中深刻地了解到封建帝王生活的奢华靡费,并为古代广大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惊叹不已。你们想不想去看一看?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文本,按照作者给我们安排的游览路线,去参观一下这座宏大壮丽的古代建筑群吧!生齐读课题:《故宫博物院》,师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提出读书要求:根据不同的任务,朗读课文,借助工具书等掌握不认识的字,并标注读一读。
2.以开火车的形式读生字,指名读生字。
(1)重点指导:紫禁城(jīn) 鳌头(o) 金銮殿(lun) 额枋(fāng) 蟠龙(pn) 攒(cun) 磬(qng) 鎏(li) 迥然不同(jiǒng) 中轴线(zhu) 藻井(zǎo)
(2)指名读,正音。
(3)开火车,练读。
(4)做游戏巩固字词。
a.贴字游戏:教师出示图片,请学生根据图片找到和图片有关的生词。
b.玩找字游戏:抽出生字,教师读生字,学生找到相应的卡片贴在黑板上。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任务,阅读材料。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课文脉络。
师引导:为家人计划故宫一日游,你应该重点阅读哪几个材料呢?
学生交流:应该重点阅读材料一、材料三、材料四。
师:阅读读材料一、材料三、材料四,画出有关的方位词,理清游览路线,画出故宫参观路线图。
(1)学生边读边画出行踪词和方位词:
①交代行踪的词:从往里,沿着穿过到走进进了就到从出就到
②方位词语:北面中心中轴线上后面往北
(2)学生交流,师点拨:(课件出示:故宫博物院的图片加文字介绍。)
(3)小组合作:画出故宫参观的路线图,并讨论、交流。推荐优秀小组用投影仪,展示解说,其他小组可以相继补充。
师点拨,学生总结:天安门、端门、午门、汉白玉石桥、太和门、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小广场、后三宫(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御花园、顺贞门、神武门。
2. 快速阅读材料一,思考:故宫博物院的总体特点是什么?课文按什么顺序进行说明的?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师引导学生交流:
(1)故宫博物院的总体特点:宏大壮丽,建筑精美,布局统一。
(2)说明顺序:空间顺序(由南到北、由外到内)。
(3)说明方法:
①列数字:紫禁城的城墙十多米高,有四座城门。宫城呈长方形,占地七十二万平方米,有大小宫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多间。城墙外是五十多米宽的护城河
②打比方:走进午门,是一个宽广的庭院,弯弯的金水河像一条玉带横贯东西。
③作比较: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称后三宫,布局和前三殿基本一样,但庄严肃穆的气氛减少了,彩画图案也有明显的变化。
3. 仔细阅读材料一5-8自然段段,体会课文重点突出,详略得当的写作特色。
思考:
(1)第6段总的顺序是先下后上,其中有两个立足点,各是什么?又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师引导学生找:两个立足点分别是方台和雕金蟠龙。下面以方台为立足点,依次向上、向后、向左右两旁写。上面以雕金盘龙为立足点,依次向下、向周围写。
(2)文章强调中轴线的用意是什么?
师引导学生交流:说明建筑意图把皇帝宝座安在中轴线上,以象征皇权。
(3)第六段的说明重点是什么?
师引导学生交流:重点说明太和殿的用途。
(4)三大殿为什么太和殿介绍得最详细?为什么多次写龙?
师引导学生交流:
①三大殿是故宫的中心,而太和殿是中心的中心,皇帝的宝座在太和殿。另外,太和殿也是最显故宫气派的地方,所以介绍得最详细。
②主要写龙的原因有两条:一是说明对象的特征决定的。故宫建筑突出龙,对故宫的说明也突出龙。二是龙的象征意义决定的。历朝历代皇帝都把龙作为自己的化身。龙也是作为皇权的化身。
四、开展活动,升华主题。
1.播放微课《故宫博物院》拓宽学生的视野面。
让学生从视觉、听觉的角度,感受文章的内容,避免说明文的枯燥性。观看后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
2.选择一两个景点,作讲解。
温馨提示:要选好立足点,用准方位词,按照空间顺序有序的讲解说明。
3.师总结:
故宫博物院是我国古代宫殿建筑艺术的瑰宝,是中华民族伟大创造力的集中体现。学习它,有助于增强我们的民族自豪感,激发我们进一步发扬民族的创造精神,同学们,为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美好,从现在开始,从自身做起,努力学习吧!
五、巩固延伸,作业设计。
1.为家人计划故宫一日游,完善本节课画的故宫参观路线图。
2.小练笔:我的书房
要求:(1)能运用本节课所学的写作方法,按照空间顺序,由外到内,来介绍书房的总体特点。
(2)能运用本节课所学的说明方法,条理清楚的介绍我的书房。
(3)书写认真,卷面规范、整洁、大方。
教学反思:
1.让学生搜集有关故宫博物院的资料图片,运用《故宫的记忆》音频导入新课,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有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根据不同的任务阅读材料,为家人计划故宫一日游,画出故宫参观路线图。整体把握文意,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以达到理解文本的目的。
3.运用微课助学,从视觉、听觉的角度,感受文章的内容,避免了说明文的枯燥性。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观看后让学生谈出自己的感受,从而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7、六年级上册10课竹节人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
六年级上册10课竹节人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
一、说教材
《竹节人》是统编教材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单元属于阅读策略单元:有目的地阅读。这是教材编写上的历史性突破,承袭了前面预测提问提高阅读速度这三个阅读策略单元。本课是一篇散文,以回忆性的笔触通过对制竹节人、斗竹节人以及老师没收竹节人却也自己偷偷玩竹节人的叙述和描写,表现了童年游戏的乐趣,表达了对童年生活的回忆和眷恋。同时通过对老师也自己偷偷斗竹节人的叙述,抒发了对老师的亲近和理解,将斗竹节人的乐与趣推向了高潮。字里行间流露出对简易的物质能带来心灵快乐满足的价值观。有效体现了通过事物表达自己真实情感这一要素。
作为阅读策略单元有目的地阅读的第一课,《竹节人》在课前导读中直接给了三个阅读任务,分别为写玩具制作指南,教别人玩这种玩具。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讲一个有关老师的故事。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关注内容,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
二、说教学目标
1.会写豁、凛等15个生字,正确读写疙瘩、沮丧、威风凛凛等词语。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关键字词句,学习阅读回忆记叙类文章的方法。3.能通过品读文本,联想到自己平时的生活,感悟身边事物的乐趣。
三、说教学重难点
1.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2.品味文章生动幽默的语言特点。
3.能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有针对性地阅读。
四、说教法学法
新课标要求,语文课程要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而本课也是能较好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的。为了充分启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保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主要采用了启发诱导法、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法等教学方法。
学生则主要采用自读自悟、圈点勾画、合作学习的方式,自主探究、小组合作、讨论交流,以教师的导、学生的学为教学主线,营造教师和学生互动的学习氛围,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逐步深入,让学生在学习中解惑、积累,运用恰当的阅读方法,有目的地阅读,感受学习的乐趣。
五、说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激发兴趣。
以学生感兴趣的玩具话题导入,图片展示竹节人,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建立对竹节人的初步感受,为学生主动探究文本做好铺垫。
(二)学习生字词。
让学生自主探究,自由读课文,识字读词。
以自主交流的形式,让学生说说识记生字词的方法、收获。解决了易错字词的识记、书写,同时也让学生在交流中获得了学习的成就感。根据交流情况,教师再指导重点生字的交流和书写。
(三)了解文章结构。
1.快速朗读课文,完成课后阅读任务。
(1)写玩具制作指南,教别人玩这种玩具。
(2)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
(3)讲一个有关老师的故事。
2.小组交流: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你是怎么阅读课文的?
如:写玩具制作指南,在阅读时重点关注竹节人的制作方法;体会玩具的乐趣,读的时候特别注意文中写我们投入地做玩具、玩玩具的部分;讲一个有关老师的故事主要关注老师没收玩具及玩玩具的内容。
3.再读课文,划分段落结构。说说本文可以分为哪几个部分,简要概括各部分的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1--2段):概述我们小时候喜欢玩自己做的竹节人。
第二部分(3--7段):写制作竹节人的过程。
第三部分(8--19段):主要写斗竹节人的过程与乐趣,表现了孩子们对竹节人游戏的喜爱。
第四部分(20--29段):主要写老师没收了竹节人,却也偷偷在玩竹节人的趣事。
尊重学生的初始阅读感受,引导学生有意识地根据课前导语部分的阅读任务进行有目的地阅读,在自主探究中发现阅读方法。接着小组交流: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是怎么阅读课文的。让学生交流、丰富自己的阅读方法,同时教师适时引导,让学生学会积累、运用恰当的阅读方法。在对阅读任务的把握上,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层次,这样学生对文章内容结构的划分就水到渠成了。
(四)学习第一、二部分。(17段)
1.画出文中写制作竹节人的过程的句子。思考:竹节人是用什么做的?圈出做竹节人的动词。
2.画出17段中的拟人句和比喻句,分析拟人和比喻修辞手法的好处。
引导学生抓动词体会制作竹节人的乐趣,同时也对解决第一个阅读任务提供指导,深化了阅读方法的运用。
引导学生体会文章生动的语言,体会修辞手法的运用,为感受课文生动幽默的语言做好铺垫。
(五)精读课文,问题探究。
1.学习课文第三部分(819段)。
请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第三部分(8--19段),思考:文章的主体部分是如何安排记叙顺序的?
文章的主体部分是斗竹节人的有趣的情形(8--19段),一般来讲,写竹节人搏斗的场面是按照过程进行的顺序来写的,但课文中记叙的是几个片段,几个画面,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构思布局的?(提示:抓住关键词有时还有其实理解,这些内容是随着游戏的欢乐程度一步步写下来的。)
引导学生通过对文章主体部分布局的把握,感受斗竹节人的快乐,同时也是对应第二个阅读任务,在问题探究中体会运用恰当的阅读方法有目的地阅读的过程。
2.学习课文第四部分(2029段)。
推敲幽默的语言。
如第22段不消说,费了许多功夫做出来的,建立了赫赫伟绩,鏖战犹酣的两个竹节人被一把抓去。中的赫赫伟绩鏖战犹酣是大词小用,语言幽默,表现出游戏时间之长,次数之多,突出这个游戏的吸引力与乐趣,进一步表现了作者童年时期对竹节人游戏的喜爱之情。
引导学生抓住文章的语言,感受游戏的乐趣,同时也是加深学生的体会,学习文章的表达。
为什么要写老师与竹节人这一部分?它和主题的关系是什么?这一部分会不会影响老师的形象?是不是可以删去?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这一部分突出竹节人这个童年游戏的有趣甚至引起了老师的青睐,抒发了我们内心的喜悦、满足与自豪。这部分内容深化了主旨,使竹节人游戏和老师共同构成了我对童年的美好回忆。
让学生在这一部分的探究中产生共鸣,激起和老师亲近的愿望,为第三个阅读任务的解决做好铺垫。
(六)课堂小结。
本文记叙了童年时代的我和伙伴们自己制作竹节人,并沉迷于斗竹节人的游戏中,以致于我和同桌的竹节人被老师没收,结果却发现老师也喜爱竹节人的事。表现了竹节人这一童年游戏的乐趣,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童年的深切留念。
六、说板书设计
最后我来谈谈我的板书,本次板书按文章的结构层次展开,层次清晰地提挈课文内容,帮助学生准确把握文章的各部分内容,感知文章表现出的童心童趣。
迷上了竹节人(12)
制作竹节人及玩的地方(37)
竹节人 制作竹节人、斗竹节人的快乐(319) 斗竹节人(819)
老师没收了竹节人但偷偷地玩(2029)
童心童趣
38、六年级上册8课灯光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
六年级上册8课灯光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通过对一件关于灯光的往事的回忆,歌颂了革命先烈的献身精神,说明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激励我们要学好本领,建设好前辈用鲜血和生命开创的新中国。
【教学目标】
1.理清课文思路,理解先烈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和为此做出的贡献,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倍加珍惜。
2.理解郝副营长这一人物形象。
3.把自己在灯光下学习时所想到的写下来。
【教学重点】
1.从郝副营长在激战前的神情和谈话,理解先烈的宽广胸怀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从郝副营长在战斗中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的壮举,学习先烈的无私奉献精神。
2.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倍加珍惜。
【教学策略】
灯光,我们都非常熟悉,平时并不特别注意它。本文作者去对灯光有着特殊的感受,因为在他的经历中,围绕着灯光,发生过一个感人的故事。在教授本课时我们主要要让学生认真体会课文中几次出现的多好啊!明确各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他们在说这句话是,看到了什么,可能想到了什么?从而体会郝副营长这一人物形象。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引出灯光之题目:
提问:同学们,我们上节课初步学习了《灯光》这篇课文,今天这节课我们来继续深入学习这篇课文。板书《灯光》。
二、细读课文,理解灯光之内容:
师:上一节课,同学们概括出了文章的主要内容,画出了课文的思维导图,现在我们以小组为单位传阅思维导图,挑选出优秀作品参加班级的展示。
生:小组范围内传阅思维导图,挑选出有代表性的作品准备参加班级的展示。
师:请一名学生展讲思维导图。
(生展讲,老师记分,其余学生评价,质疑和补充。)
生1:我想评价一下他画的思维导图:思路清晰,线条流畅,我很喜欢他写的心得体会,把本课的中心都罗列出来了。
师:你的评价很精准,说明你看得仔细,听得认真。
生2:我要质疑:请问,课文开头和结尾描写天安门前的灯光是为了什么?
师:你真是一个大胆质疑的孩子,谁能解答这个问题?
生3:我觉得是看到天安门前璀璨的灯光,路人才会说多好啊,才会引起作者的回忆。
生4:现在我们能够在明亮的灯光底下学习了,而且还有这么璀璨的灯光,郝副营长的愿望实现了。
师:这种写法就是首尾呼应,其实我在平时的习作也经常用到这种方法。
生5:我还有一个问题:文章几次写了多好啊作用是什么?谁能帮我解答?
师:你真是一个会读书的孩子,能提出这么有价值的问题。
生5:多好啊出现了3次。第一次:清明节前的一个晚上,我又漫步在广场上,忽然背后传来一声赞叹:多好啊!看到天安门广场的灯光,引起我的回忆。第二次:多好啊!他在自言自语。郝副营长看了书中插图后,对图上的孩子能在灯光下看书深感羡慕,憧憬着自己也能用上电灯。第三次:课文第七自然段。说这话的依然是郝副营长,他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憧憬。
师:你真是我们班同学学习的榜样,回答问题具体全面。
师小结:刚才老师听到了你们精彩的表达自己的观点,看到了你们思维的碰撞,你们太厉害了。
三、品读体会,感悟灯光之内涵:
通过刚才的学习大家对灯光这篇课文有了更深刻的体会,接下来我们继续研读。
教师质疑:结合课文体会郝副营长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为什么会留下这样的印象?
学法指导:
1.学生自己读课文,把想法写在学习单上;
2.组长组织组员在小组内讨论;
3.班级展示。
(1)用有感情的朗诵展示画出的句子。
(2)谈谈自己的体会。
交流过程:
1.展示的小组学生朗读:
这会儿,他正倚着交通沟的胸墙坐着,一手夹着自制的烟卷,拿着火柴盒,一手轻轻地划着火柴。他并没有点烟,却借着微弱的亮光看摆在双膝上的一本破旧的书。
师:同学们,老师发现你们组的学生一个个都是朗读高手,读得如此投入。通过读你还能了解什么?(我们知道了这是动作描写,可以看出他热爱读书)(板书:热爱读书)
带着感受集体读一读这段话。(重点理解郝副营长对读书的热爱)
2.出示,学生齐读。
听说一按电钮,那玩意儿就亮了,很亮很亮他又划着一根火柴,点燃了烟,又望了一眼图画,深情地说: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学习,该多好啊!
再来读读这句话,感受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孩子的热爱。(板书:热爱生活、热爱孩子)
3.生读: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是郝副营长划着了火柴,点燃了那本书,举得高高的,为后续部队指了路。可是,火光暴露了他自己,他被敌人的机枪打中了。
生1:这句话是动作描写,可以看出郝副营长不怕牺牲的精神。(板书:不怕牺牲)
师:你真了不起,不仅说出了描写方法,而且说出了人物的品质。
师小结:通过刚才的交流展示我们知道了一位热爱读书,热爱生活,热爱孩子,不怕牺牲的郝副营长。正是因为有像郝副营长这样的英雄,我们才有了今天如此美好的生活。
四、抒写内心,提升灯光 之境界:
教师激趣:为了胜利,为了新中国,为了无数的同胞,为了孩子们能在明亮的灯光下学习,一位又一位英雄前赴后继英勇就义。
无论过去多少时间,生活在幸福中的我们不要忘记今天的幸福生活是谁为我们开创的,不要忘记那些革命先烈用生命在不同的地方、用不同的方式让我们能在电灯下学习。如今,我们每天晚上都在明亮的灯光下学习,看到这灯光,你会想到什么呢?请你写一写自己的感受吧。
1.学生构思,动笔,教师指导有困难的学生。
2.指名展示。
3.学生评价。
五、作业超市,延伸灯光 之外延:
1.讲一讲:把本课的故事讲给你的爸爸妈妈听;
2.演一演:以小组为单位,在小组长的组织下表演本篇课文;
3.写一写:把自己知道的关于灯光的故事写下来。
(任选一题完成)
六、板书设计:
灯光
热爱读书
郝副营长 热爱生活
热爱孩子
英勇善战
不怕牺牲
39、六年级上册第二课丁香结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
六年级上册第二课丁香结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
《丁香结》是统编教材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二课。本篇课文是作家宗璞的一篇散文。它不但语言优美,而且条理清晰,意蕴丰富。这篇文章共6个自然段,1-3自然段对丁香花生长环境、颜色、气味、形态以及室外三棵白丁香进行了描写,4-6自然段着力感悟丁香结。作者字里行间流露着对丁香的喜爱和赞美,又超越传统意义上的丁香象征的愁怨,抒发了豁达积极的人生态度。是一篇进行阅读教学的典范文本。
六年级的孩子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自学能力,能够基本把握文章内容。但由于阅历有限,还不能完全理解文本蕴含的思想情感,不能全面赏析语言。学生个体之间还存在很大的个体差异,这些都需要老师重点关注。
根据对教材的理解和学情的把握,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字词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积累优美词语。
2、关键能力:能够简单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在品读关键语句基础上想象画面,理解丁香结的内涵。大胆交流自己的想法。
3、必备品格:豁达乐观。
4、语文素养:提高学生审美能力,让学生爱上散文,爱上阅读。
新课程理念和语文课标指出,教是为了不教。阅读教学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所以本节课采用的教法有:问题驱动阅读法、点拨法、诵读法。
本节课采用的学法有:圈点勾画读书法、小组合作讨论法、练习法。
为了达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难点,我的教学过程是这样安排的。
环节一:导入新课。出示丁香花图片并谈话:同学们,认识这种花吗?这是老师在龙海公园拍的丁香花。这普通的小花让许多文人喜爱,容易让人产生对人生的思考。哪到底看到丁香花想象到了什么呢?让我们一起学习宗璞女士的《丁香结》。(著名教育家于漪老师说,课堂第一槌就要敲在儿童的心灵上,激发学习兴趣。)
环节二:初读感知。让学生独自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完成自学任务:1、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并试着读出情感。2、积累描写丁香颜色的语句。3、试着概括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写了丁香花?
教师提问展示,指导朗读,强调纠正字音,最喜欢的句子。
(比如:缀、襟。比如:雪色映进窗来,香气直透毫端。人也似乎轻灵得多,不那么浑浊笨拙了。
比如:两片雪白、半树银妆、潇洒、积雪、莹白等)
教师明确:作者从丁香生长的环境、开放的姿态、气味、形状、颜色、花蕾等方面描写。(问题和任务的设置,为学生提供了自主阅读的脚手架,学生就可以借之对文本展开学习。)
环节三:研读讨论。让学生找出描写丁香结的语句进一步研读,展开想象,对课件上两个问题进行小组讨论:
1、什么是丁香结?丁香结比喻什么?丁香结让作者想到了什么?引发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思考?
2、本课语言生动优美。在小组内找出喜欢的一两句,说说理解。比如,在细雨迷蒙中,着了水滴的丁香格外妩媚。花墙边两株紫色的,如同印象派的画,线条模糊了,直向窗前的莹白渗过来。让人觉得,丁香确该和微雨连在一起。观看插图,反复读这句话,想象一下画面,小组内交流一下对这句话的理解。(通过关键问题的设置,合作交流,把学生思维引入深入。)
环节四:点拨强调。在小组汇报分享基础上,明确两名小组代表在全班分享展示。教师补充、归纳并强调。
1、丁香结其实就是小花苞。想到了描写丁香的诗句、丁香象征愁怨、忧伤、不顺心。生命中需要结,否则生命太平淡了。丁香花年年有,人生常有愁怨和不顺心事,要豁达。
2、比喻写法,雨中的丁香模糊、色彩美好。
环节五:拓展练习。再次朗读课文,想一想,在今后生活中你怎样对待生活和学习中的不顺心事?写一个100字左右小片段。
环节六:课堂小结。先让同学在小组内交流本节课阅读收获。然后教师强调:同学们,一朵朵普通的丁香花,滋润了作者的生活。一个个小小的丁香结,让作者领悟到人生要豁达。让我们也像作者一样养成细心观察生活,积极思考的好习惯,去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吧。有兴趣的同学可以阅读宗璞的《紫藤萝瀑布》。
最后说一下板书设计。
板书:2、丁香结
赏花:颜色、气味、形状
悟花:小花苞愁怨 比喻
有结就会不平淡 豁达
40、六年级上册26课好的故事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
六年级上册26课好的故事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
一、说教材
《好的故事》是鲁迅先生的一篇富有散文诗性质的短文,作者通过这简短的文字,展现给读者一种美丽而深邃的意境,表现了鲁迅先生关于人生的现实的与哲学的深沉思考。这些深邃的人生哲学和现实感慨,经过鲁迅先生在非常宁静的深夜里的深沉艺术思索,以精美的文字,新颖的联想和独特的构思呈现出来。
作者是在一种开头和结尾互相衔接与呼应的圆形结构中展开构思的。散文开头写我自身的现实处境,继而切入昏昏欲睡的梦境:许多美的人和美的事在梦境的想象中,错综的交织在一起,最后又由梦中醒来,回到现实中,书写了一种对于美丽的梦的失落和追念。这其中,昏沉的夜即使做梦所处的大的环境,也是鲁迅所生存的黑暗现实的象征;而美的人和美的事则是鲁迅先生对黑暗现实绝望反抗心境之下,内心深处对理想、美好、和平境界的向往与抒写。
二、说教法
因课文的创作年代比较久远,学生对当时的社会情况和作者当时的境遇不了解,所以学习起来有难度。教师要积极引领,适时指导,补充课外资料,学生的探究活动必须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
三、说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掌握课文中雅、综、锦、萍等12个生字和新出现的词语。
2.理解课文超现实想象和情感的层次性变化。
3.品悟文本明快、美丽的感情基调和美学意境。
4.学习作者美好的人生信仰和执着的人生追求。
四、说教学重点
理清课文结构,整体感知好的故事。
五、说教学难点
通过文本体味文中描述的意境,感悟作者的情感。
六、说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七、教学时间
2课时
八、说教学过程
(一)话题导入
由鲁迅先生写故乡情景的话题导入,引领学生走近他心中那好的故事(板书:好的故事)
(二)作者介绍
介绍鲁迅先生笔名由来和他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
(三)介绍《好的故事》写作背景,为学生理解课文创造条件。
(四)初步感知
读课文,学习掌握文中出现的重点词语。再读课文,小组合作,简析本文结构。
(五)研习探究
出示下面五个问题,引导学生演习探究,学生反馈后,教师明确,是每个学生对文章有个总体上的认识。五个问题分别是:
1.请大家从文中找出一句话来概括眼前这个好的故事。
2. 作者对梦境的描写共分为几个部分,分别是什么?简要概括一下。
3. 我抛了书,欠身伸手去取笔,何尝有一丝碎影,只见昏暗的灯光,我不在小船里了。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4. 文章开头和结尾两次提到昏沉的夜,从文章的开始到结束完成了一个美好的故事回环,这个美好的回环作者是怎样将这些看似琐碎的影像合成一个整体的?
九、重点赏析
教师找出课文中三个能够反映作者思想的句子,和学生一起重点赏析,结合作者的境遇和时代背景深入理解。这三处重点分别是:
1.这故事很美丽,幽雅,有趣。许多美的人和美的事,错综起来像一天云锦,而且万颗奔星似的飞动着,同时又展开去,以至于无穷。
2.我所见的故事也如此。水中的青天的底子,一切事物统在上面交错,织成一篇,永是生动,永是展开,我看不见这一篇的结束。
3.我所见的故事清楚起来了,美丽,幽雅,有趣,而且分明。青天上面,有无数美的人和美的事,我一一看见,一一知道。
十、写法探究
引导学生探究文章的圆形结构(现实梦境现实),懂得作者这种结构留给人们的思考。
探究结尾处的意义深长。我真爱这一篇好的故事,趁碎影还在,我要追回他,完成他,留下他。但我只见昏暗的灯光,只见昏沉的夜。希望和虚无,孤独和寂寞,给人一种淡淡的哀愁。
十一、提炼升华
鲁迅先生把现实中难以实现的信念可以编织在梦里,再从梦中又回到现实里继续战斗,这真是一种执着的追求,也足以证明鲁迅先生对故乡的深厚情结和对昏沉的夜的憎恶。
十二、说板书设计
现实昏沉的夜
梦境
现实昏沉的夜
板书突出了文章的圆形结构,展示了梦境中的许多景物,这是作者心中最美好的向往和憧憬。
41、六年级上册24课京剧趣谈说课稿教案教学反思
六年级上册24课京剧趣谈说课稿教案教学反思
这篇文章语言通俗幽默,亲切自然,运用举例子的方法使文章更有说服力。在教学中,紧紧抓住趣,体会马鞭的趣、亮相的趣,借助作者的娓娓道来,想象舞台场景的生动传神,为此,设计了四个层次的教学:一是初识京剧,感受京剧的与众不同;二是结合资料,感受京剧的韵味不凡;三是从马鞭亮相,感受京剧的艺术趣味;四是欣赏京剧,感受京剧的耐人寻味。四个环节从课外的资料到课内的自读再到课外的欣赏,让学生多方位地了解京剧,也让课内阅读立体化,学生一定会爱上京剧。
42、六年级上册24课京剧趣谈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
六年级上册24课京剧趣谈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
设计说明
《京剧趣谈》是一篇略读课文,介绍中国国剧京剧中的奥秘马鞭亮相,从中让我们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魅力。在教学中借助抓住关键词概括文章内容,运用思维导图理清课文脉络。引导学生在多种方式的朗读中,体会京剧奥秘中的趣,这正是京剧的博大精深所在。鼓励学生搜集具有艺术特色的戏剧,并进行对比阅读。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读通课文,搜集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1.(播放京剧片段)激趣:同学们,你们能猜猜这是哪一种戏剧吗?
预设:京剧,听到了锣鼓声。
2.是的,看来同学们对京剧有些了解,那你们还能深入地说一说吗?
预设:
生1:我知道京剧中的人物分类:生、旦、净、末、丑。
生2:我知道脸谱知识,红色代表忠贞,比如关羽。黑色代表正直,比如包公。
3.导入:同学们对京剧的知识了解得真多,但是听说过马鞭与亮相吗?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京剧趣谈》了解一下吧!
设计意图:通过京剧音频引入新课,将了解的相关资料与同伴分享,积极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学生自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教师检查读文情况。
设计意图:朗读是语文学习重要的途径之一。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方式朗读,读通文字,读懂文义,为深入理解文章内容做好铺垫。
三、默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1.请默读课文,说一说这篇文章讲了什么内容。
2.学生一边读一边圈画,作好批注。
3.学生汇报。
预设:这篇文章介绍了京剧中的马鞭与亮相,感受到京剧的艺术魅力。
4.你觉得哪部分的内容最吸引你?
图片 把阅读引向深入,促使学生真正地走进课文内容,进行发散性思维,从而透彻地理解马鞭和亮相的意义。
预设:
生1:马鞭这一部分内容是我喜欢的,想深入了解一下京剧中马鞭有怎样的作用。
生2:我想知道我们生活中的亮相与京剧中的亮相有啥不同?
设计意图:带着问题去阅读,是培养阅读能力的有效策略,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有阅读期待的课堂才能让孩子真正地获得知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引导学生自己去阅读、去发现,逐步提高阅读能力。
四、思维导图,梳理内容
1.文章是围绕哪个字来写的呢?作者又是怎样表达京剧的艺术魅力的呢?
2.学生默读课文,运用喜欢的方式写下京剧的趣。
图片 培养学生批注式阅读能力,深度理解课文内容,欣赏、体会京剧的艺术魅力。
3.同学互相分享交流,互相评价。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深度阅读,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板书设计(略)
43、六年级上册19课只有一个地球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
六年级上册19课只有一个地球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材和学生分析
《只有一个地球》是人教版第十一册第三组的一篇科学知识说明文。朴实、流畅的语言,严谨的结构,清楚的条理,又饱含着深情,是这篇文章的特点。它通过地球美丽又渺小、资源有限、不能移居这三方面介绍了地球的有关知识,教育我们要精心保护这唯一可以赖以生存的美丽星球。
鉴于学生初步具备了利用网络获取知识的能力,课前让他们通过各种方式了解地球,并充分利用网络架起时空桥梁,搭起学生意义建构的支架,从而直观、形象地获取知识。
二、教学目标、重难点说明
针对学生实际和本课的教材特点,我将教学目标定位在:
1.知识目标:学会本课七个生字,能理解渺小、矿产、恩赐、慷慨、枯竭、滥用、威胁等词语;了解地球的特点、有限的资源及人类的开发对地球产生的危害。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初步的探究能力和搜集处理网络信息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珍爱地球、善待地球的情感,从小树立环保意识。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利用网络和信息技术,进行自主、个性化的探究阅读,达到教学目标提出的感受地球之美,从小树立环保意识的要求。
三、教法、学法说明
基于教学目标的制定和重难点的提出,结合《新课标》理念,我采用了自读感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实践创新等学习方式,努力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新型语文课堂。始终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伙伴中的首席。
四、教学过程设计
根据以上分析,我设计了情境激趣选读探究升华情感拓展迁移的教学模式。
(一)情境激趣
叶圣陶先生说过:入境始于亲。在观看航天员杨利伟在神舟五号飞船上拍摄的地球美景时,我设计了一段导语,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达到了课伊始,趣亦生的境界。而后,一句看似不经意的问:地球,你还想称它为什么?学生亲切的称呼,拉近了孩子们与地球的情感距离,为后面各环节的教学作好了情感铺垫。
(二)选读探究
在充分调动学生兴趣的基础上,我让孩子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引导他们抓住地球太可爱,又太容易破碎这一切入点,将自己最感兴趣,最想了解的问题提出来,鼓励孩子们质疑问难。在师生的共同梳理下,归纳为三个探究主题。让孩子们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主题进行深入的探究,教师相机引导。
这正体现了新课标指出的:教师要为学生留出选择和拓展的空间,满足不同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
1.地球的美
当学生在选择这一主题探究学习时,首先让他们从文字中去感受美。孩子们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和对文字的独特体验,从中受到情感熏陶,感受到地球的外在美。引导学生抓住6300多公里、一叶扁舟体会作者是采用数字说明和打比方的方法来写出地球的渺小。
然后,进入相关网页,地球丰富的资源展现在学生的面前,使他们深刻地认识到地球的美,不仅在于它的外观,更在于它对人类的无私奉献。
2.地球的易碎性
当学生选择这一主题探究时,引导他们通过自读,弄清地球上的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然后进入相关的网页,看到人类破坏地球的种种行为,看到美丽的家园伤痕累累,此时此刻,孩子们禁不住伤心愤怒,发出和宇航员一样的感叹。这时让学生观看地球妈妈遭到破坏的影像资料,再让他们结合生活中的现象来谈一谈自己的周围有哪些破坏环境的行为。
网络信息,将文字形象化,将语文课堂与大千世界、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正体现了小语文、大社会的教育理念。
3.地球的唯一性
当选择这一部分学习时,引导他们抓住至少、本来等词,体会说明文应用词准确。接着,让孩子们相互交流课前搜集的九大行星的资料,再推荐相关网站让他们上网查阅,然后引导下载别的星球不适合人类居住的有关资料。这样的设计既让学生深刻理解了人类不能移居的原因,又初步培养了学生搜集、处理网络信息的能力。
(三)升华情感
这时,让孩子们把最想说的话与同学们交流,并通过网络在小论坛中发表。这样,情感熏陶与语文实践活动就完美地结合起来了。这样的设计,既为学生创设了口语交际的机会,又培养了学生积极、健康的情感,实现了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整合。
(四)拓展迁移
让孩子们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交流讨论,为了保护地球,保护我们美丽的家园,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在交流讨论的过程中,相互启迪,碰撞出创新的火花。
学完这课,我设计了可由孩子们自主选择的作业。他们有的制作环保网页,有的发出环保倡议等,并且通过网络发送到网上去,在地球村展示台展示,引起社会的共鸣。
这样的设计,注重了跨学科的学习,由课内延伸到课外,让课堂走进了社会,真正体现了大语文教学观。
五、板书设计(略)
六、教学小结
《只有一个地球》一课的教学设计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根据新课标精神,使语文教学与媒体运用形成新的整合模式:利用网络资源,创设情景;利用文字信息,感悟质疑;利用协作学习,升华情感;利用学科整合,拓展迁移。最终达到意义建构,致力于学生语文素质的形成与发展。
相关文章
-
二年级上册课文2我是什么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与反思
-
二年级上册课文4曹冲称象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与反思
-
二年级上册课文11葡萄沟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与反思
-
二年级上册课文19古诗二首夜宿山寺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与反思
-
三年级上册课文1大青树下的小学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与反思
-
二年级上册课文24风娃娃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与反思
-
二年级上册课文19古诗二首敕勒歌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与反思
-
一年级上册课文14小蜗牛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与反思
-
二年级上册课文13寒号鸟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与反思
-
二年级上册课文10日月潭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与反思
-
二年级上册课文12坐井观天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与反思
-
三年级上册课文2花的学校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与反思
-
三年级上册课文11一块奶酪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与反思
-
二年级上册课文9黄山奇石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与反思
-
三年级上册课文4古诗三首之夜书所见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与反思
推荐文章
-
1.填一填。 螺丝刀长几厘米,火柴长几厘米,小刀长几厘米。
-
剃头大师和我给小沙剃头有什么不同
-
三年级上册那一定会很好课堂笔记课堂笔记之课文主题思想
-
不懂就要问课堂笔记之好词好句积累
-
五年级十八课威尼斯的小艇近义词反义词
-
五下第一课古诗三首之村晚教学设计
-
2.妙想要为半径为3cm的圆形小镜子围一圈丝带,她现在有18cm长的丝带,估一估,够吗?
-
乡下人家好词好句摘抄
-
五年级下童年的发现教学反思优缺点
-
司马光新鲜感的句子有哪些
-
口语交际:父母之爱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
二年级找春天生字组词带拼音
-
20年后我们来相会
-
游上海野生动物园
-
失望无奈的句子198句
-
大班主题教案《我是一个中国人》反思
-
大班数学活动《小动物搬新家》教案反思
-
中班科学《神奇的面巾纸》教案反思
-
书香名门项目朋友圈文案32句
-
卖男装的广告朋友圈文案36句
-
时尚有创意的美妆店名14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