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案例

首页 - 小学教育案例

小学教学案例分析 谈课堂生成的魅力

时间:2008-11-26 09:41:01 A+

小学教学案例分析 谈课堂生成的魅力

小学教学案例分析 谈课堂生成的魅力


    我国小学语文教学有重视备课的好传统,许多老师课前精心设计教案,并按着教案上课。但是,不少老师的课堂教学只是按着预先的设计“走教案”,较少关注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生命状态。让“死”的教案支配和限制“活”的学生,遏止了他们在课堂上思想和生命的活力,使原本鲜活灵动充满情趣的语文课变得机械、刻板与程式化,这是我国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一种缺憾。
    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的生命历程,课堂教学应当焕发生命的活力。语文本身的丰富性使得语文课堂教学具有生成的多种可能性。语文课堂教学应当少一点固定的预设,多一点课堂的生成。我们可以在学生的需求中,在尝试和探究的活动中,在对教学文本的多元解读中,在师生、生生的平等对话中,在适度的拓展中,在创造中促进课堂教学的生成。从“预设”走向“生成”,关键是把学生看成一种教育资源。倡导生成的课堂教学,需要重建课堂教学效率观。
    
    一、课堂生成是对话不是谈话
    
    教学《祁黄羊》,在对祁黄羊评价时学生产生了截然不同的看法。
    师:读了课文,你觉得祁黄羊是个怎样的人呢?
    生:祁黄羊是一位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的了不起的中军尉。  师:你说得很好。  生:祁黄羊是对国家的安危、兴亡特别负责任的一个人。  师:你说得真好,祁黄羊对国家真的很负责任。  生:祁黄羊是大公无私的一个人。  师:是的,读完这篇文章,我们是能看出他的大公无私。  生:我觉得祁黄羊最终目的是为了推自己的儿子当中军尉,他知道解狐大病在身,就先推了仇人解狐,解狐死了,他就举荐了儿子祁午。(老师大吃一惊!但犹豫了一下后,他马上把问题抛给大家)
    师:请大家仔细读课文,边读边认真思考,祁黄羊真是这样阴险的一个人吗?
    (生再读课文并进行了较长时间的讨论。)
    生1:我觉得说得不对,课本是不会教我们学习私心的。
    生2:祁黄羊先举荐他的仇人,再举荐自己的儿子,这样别人就不会说闲话了。不过,从“当时,晋国的军事力量比较强大”和“多年的征战中”这些话中,我觉得祁黄羊不仅有军事才能,而且对国家是非常忠心的。
    反思:在课堂“对话”中,教师要真心实意地倾听每一个学生的发言,发现他们思想和语言的闪光点。允许对文本多元解读,引发学生不同观点的碰撞,促使争论中产生思想的火花。生成的问题应该顺势利导,让学生自己深入下去找到答案,是疏导,而不是堵塞或简单的“谈话”。《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寸太少问对语的材耜”堂硅新腼和寸太之间跨越时空的对话应当放飞心情,感悟生命的历程,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关于文本的对话应当是平等、互动的过程。“对话”与我们过去教学中常用的“谈话法”有质的区别:“谈话法”实际上是教师心中早已有了答案,只是用“谈话”的方式把学生往既定的答案上引,而“对话”则是对话者之间信息的沟通、情感的交融、思想的碰撞。按照解构主义哲学的观点,“对话”应当是一种“消解”——既消解教师在课堂里的中心地位,也消解好学生在课堂中的“话语霸权”,话题也是随着对话者的关注点而转移的。在这样的“对话”中,教师和学生都会有新的思想和语言生成。
    
    二、课堂对话是宽容不是纵容
    
    教学《林冲棒打洪教头》,在对洪教头进行评价时学生产生了“一致”的认同。
    学生齐读最后一句话:“洪教头满面羞惭,灰溜溜地走开了。”
    师:你们心里什么感受?
    生:痛快!
    师:为什么?
    生1:他蛮横无礼。
    生2:他是个小肚鸡肠的人。
    (此时学生的评价已成定势,这是教师备课时就预想到的。)
    师:我心里却有一种酸溜溜的感觉,知道为什么吗?(生成问题)
    生:你同情洪教头。
    师:同情倒不至于。
    生:你以为他输了就离开,这个人并不是无理取闹,也很仗义,可以理解。
    师:洪教头是谁的教头?
    生:柴进。
    师:他到这里来当教头,图个什么?
    生:为了生活,为了生计。
    师:在这样一个混乱的社会里,能得到这个差事,很不容易的。他听说谁来了?这个人怎样?
    生:他知道林冲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
    师:洪教头意识到了什么?
    生:下岗。
    师:那时还没有这个词。
    生:会被炒鱿鱼的。我的心里在思考:他今后要到哪里去?
    生:我也认为洪教头可以原谅。这个人物在《水浒传》中是个普通的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小人物,他蛮横无礼,但只是素质低下的问题。
    生:这些人只是无知、莽撞,没有多少修养。
    师:我们在生活中遇到过这样的人吗?我们怎样看待他们?
    生:我遇到过这样的人。虽然我们同情他,但决不会做这样的人。
    反思:新课程把课堂教学看作建构过程,主张通过设计真实、复杂、具有挑战性的学习环境与问题情境,诱发、驱动并支撑学习者的探索、思考与问题解决的活动。当语文学习过程变成学习者自主建构的过程时,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研读课文充分发表己见,对问题作出多样化的回答,课堂教学可能会出现多个发展方向。此时,教师要“以学定教”、“顺学而导”,课堂教学必然成为一个生成的过程。
    
    三、课堂生成看似随意实则严谨
    
    教学片段:
    师:作者白天由于行程较紧,不能停留下来细细品味,只能走马听泉,而夜晚,山静泉响,却能让作者有充足的时间用心欣赏这泉声的美妙,自由读第8节,看看重点写了几种泉声?用笔画下来。
    生:第八节重点写了四种泉声。第一种是轻柔的,第二种是清脆的,第三种是厚重回响的,第四种是雄浑磅礴的。
    生:我补充一下,第一种是像小提琴一样轻柔的,第二种是像琵琶一样清脆的,第三种是像大提琴一样厚重回响的,第四种是像铜管齐鸣一样雄浑磅礴的。
    师:听过这四种音乐吗?感觉怎么样?
    生:在学校文娱汇演中听过小提琴、大提琴、琵琶的声音,在升国旗的时候听过鼓号队的铜管齐鸣。感觉声音就像文中写的那样,轻柔、清脆、厚重回响、雄浑磅礴,给人美感。
    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好,请同学们再仔细浏览一遍课文,想一想这四种泉声分别是由哪种泉水发出的声音?(生浏览课文)
    生:轻柔的泉声是小溪发出来的。
    生:清脆的泉声是涧水发出来的声音。
    生:厚重回响的泉声是无数道细流发

     出来的。
    生:雄浑磅礴的泉声是飞瀑发出来。
    师:对,泉声其实就是小溪、涧水、细流、飞瀑发出来的,你知道每一种泉声发出的地点在哪吗?
    生:声音发出的地点分别在草丛中、石缝间、空谷和深潭。
    师:每一种泉声的发出都用了一个形象的词语来表达,能找到吗?
    生:分别用了流淌、跌落、汇聚、跌入四个词语来写泉声。
    师:谁能用连贯的话把每一种泉声详细地叙述出来?
    生:在草丛中流淌的是小溪发出的轻柔的声音。
    生:在石缝间跌落的是涧水发出的清脆的声音。
    生:汇聚于空谷的是无数道细流发出的厚重回响的声音。
    生:跌入深潭的是飞瀑急流发出的雄浑磅礴的声音。
    (观看课件,播放四种泉水及声音的课件。)
    师:观看了四种泉水,聆听了它们的声音,你的心里有什么感受?
    生:我听懂了鼎湖山小溪、清泉、急流、飞瀑那优美的歌声。
    生:是山泉孕育着生机,滋润着万物。
    生:听泉,人的精神也得到了净化和陶冶。
    师:让我们再来深切地感受文本传达的魅力,自由诵读第八节。
    反思:新课堂是学生知识发展的课堂,是学生能力提升的课堂。它要使学生经历由不知到知的过程,从不会到会的过程,由不能到能的过程。老师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引领学生去分析、解决问题,就是充分发挥学生在阅读文本过程中的主动性一四种山泉形不同,四种泉声音各异,四种音乐深体会,四个地点同时起,四种动态紧相连,阐释了气势恢弘的鼎湖山独有的泉心泉意。这是自由、愉快、智慧的阅读境界,不是一味地靠灌输和机械的训练来实现的,而是让学生成为真正的阅读主体,让他们在与文本的自主对话中实现对文本的创造,让他们在对文本深切的理解中产生新的感悟。案例中,老师与学生的对话生成形成一种有效的互动,这种互动不仅仅停留在文本的层面,在和谐的互动环境中,老师每一句话语都起到了引领的作用,充分激发了学生原有认知,不断深化学生的感悟,让学生的心灵在阅读中得到滋养,获得成长,进入自由的梦境。  在生成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主动让学生从“固定意义”中解放出来,以多元视角解读文本。教学不是完全根据教师的预设按部就班地进行,而是充分发挥师生双方的积极性,随着教学活动的展开,教师、学生的思想和教学文本不断碰撞,创造火花不断进发,新的学习需求、方向不断产生,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兴趣盎然,认识和体验不断加深,这就是生成的课堂教学。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获得了多方面的满足和发展,教师的劳动也闪耀着创造的光辉,师生都能感觉到生命活力的涌动。这种生成的课堂教学,是新课程下语文教学的理想境界。
    课堂上的生成具有多向性。不同的方向,教育价值的大小不同,有的还可能产生负面教育效应。所以,教师在课堂生成中要注意把握好方向,适时地作出反应和调整。既要让学生充分感受心灵的自由,又要潜移默化地渗透主流社会的意识形态;既要大胆猜测,放飞想象,又要尊重事实,讲究科学;既要有教师的宽容和学生的自主,又要有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自律。这样才能真正达成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实现课堂教学无序和有序的统一。

相关文章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