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案例

首页 - 小学教育案例

教学案例:“照优镜”的妙用

时间:2008-11-26 09:39:33 A+

教学案例:“照优镜”的妙用

教学案例:“照优镜”的妙用

   【案例】
    小学生从开始写作文起,写得最多的大概是写人的文章,例如《我熟悉的一个人》《我敬佩的一个人》等。在习作教学中,如果每次都采用同一种模式进行教学与指导,学生势必会产生厌倦心理。如何进行教学创新?最近,我上了一堂习作课——“我有一面放大镜”,做了些尝试。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一面放大镜,这不是一般的放大镜,是一面特殊的镜子。
    (学生们顿时来了精神,个个充满好奇。)
    师:这个镜子叫“照优镜”,它专门照同学们的优点。同学们想不想被它照一照呢?
    (学生齐答“愿意”。老师拿着放大镜,“照”住了一位调皮的胖乎乎的男生。)
    师:就照你了!你知道为何照你吗?自己说说。
    生:(被照的男生有些害羞,但又充满欣喜)我有爱心,上次我在路上看见个乞丐,我主动把零花钱送给了他。
    生1:他也乐于帮助班上的同学,他曾经在我没有铅笔的时候把他的新铅笔借给我。
    生2:他胖乎乎的,很可爱!他总爱笑,看得出,他很乐观。
    师:老师没看错,这个同学身上确实有许多优点呢。
    (老师用同样的方式“照”了几位学生。然后,让被“照”的学生自述优点,其他学生评价被“照”同学的优点,老师也适时点拨。被“照”学生脸上绽放出灿烂的笑容。)
    师:其实,我们班的同学每个人都与众不同,每个人都有优点。现在,拿上这面“照优镜”,请你去照一照班上的同学吧。记住,边照边要说说他的优点。
    (学生举“照优镜”到讲台下照同学,学生情绪高涨。)
    师:刚才的一幕多带劲呀!你“照”的是谁?你“照”出了什么?你有什么感想?请同学们说一说,再进行四人小组交流。
    (学生七嘴八舌地说,并进行交流。)
    师:看来,“照优镜”一照,许多平时看似很不起眼的小事就历历在目,生动说明了同学的优点。好,谁上台来说说?
    (学生全班交流,老师适时点拨引导,归纳写作梗概:1.点明“照”的是谁,2.具体叙述“照”出了什么,用事例来体现人物的品质,3.写自己“照”的感想。最后,学生写出习作草稿。)
    【反思】
    整堂习作指导课气氛融洽,学生兴致高涨,最后,不少学生几乎是一气呵成,一扫平时习作的无奈。我觉得这次习作成功有以下三点原因:
    1.椰壳效应。一个幼儿总是不愿意吃饭,家长哄、骂孩子,都不见效。一次,家长出差带回一只别致的椰壳碗,家长用椰壳碗盛饭,结果孩子吃得津津有味。这就是椰壳效应,其本质就是改换一种新颖的方式,满足人类求新、求异的需求。《我有一面放大镜》其内容无非是写人物的优点和特点,和《记一个熟悉的人》等常规习作内容并无二致。但为何会赢得学生的喜欢呢?究其原因,就是运用了“椰壳原理”,把孩子们喜欢的游戏方式引入课堂,学生自然兴趣盎然。
    2.赏识效应。马斯洛的需要理论告诉我们,人都有被认同、被赏识的心理需求,小学生普遍具有渴望被同伴和老师肯定、表扬的强烈愿望。《我有一面放大镜》以寻找学生的闪光点为载体,很好地顺应了学生的这一心理需求。很多学生在课堂上抢着表现自我,这就激活了思维。同时,它也很好地暗示了评价人的方法:应学会正面欣赏别人,不要挑剔别人。
    3.参与效应。这次习作,老师很好地引导了学生参与活动全过程,从引出素材到呈现素材,从理解素材到表达素材,学生亲身经历,感受颇深,写出来的文章也就有了血肉,感情也就真挚可信。     

相关文章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