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评课研究

首页 - 教学评课研究

改变评课方式让教师上“自己的课”

时间:2008-11-26 09:42:29 A+

改变评课方式让教师上“自己的课”

改变评课方式让教师上“自己的课”

伴随着课程改革的启动,不少地区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评价也作了相应的改革。在评价内容上,不仅关注教师的教,更关注学生的学;在评价标准上,不仅要看课堂教学的准确性、流畅性,更要看课堂教学是否体现课改精神;在评价方式上,不仅有专家评课、领导评课,而且增加了教师自评和学生及家长的评课。但无论是何种评价方式,其评价思路大致相同:评价者根据自己对课程改革的理解,先肯定教师的成功之处,再指出不足之处(以正面评价为主),然后提出改进的目标和希望 (课应该怎么上)。我们姑且将这种评价方法称作“正评法”。

 “正评法”在课程改革启动的第一年,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因为这一阶段的教师对课改还处于摸索阶段,评价者的意见和建议有助于教师加深对课改的理解。但是,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多数教师通过学习与实践,已经基本掌握了课程改革的要求,有些方面还可能比评价者思考得更深,悟得更透。这时再用“正评法”去肯定一番,提出一些希望,指导作用已经不大了,反而会束缚广大中小学教师的手脚。

一个教师要受到多次评价。你肯定这些,他希望那样,开始时教师受益匪浅,多次受评之后教师就不知道该听谁的了。因为好课的标准是动态的、相对的,不同的评价者基于不同的专业背景和理论基础,对好课的理解不尽相同,有些甚至是相互矛盾的。每个评价者都以自己的标准要求教师,必然使教师感到无所适从。

另一方面,我们对教师的要求越多越细,教师自由发挥的空间就越小。于是,本来应该丰富多彩、百花齐放的课堂教学,正在向着统一的方向靠拢。尽管课程改革提倡发挥教师的创造性,但在众多评价者好课标准的束缚下,教师的教学风格、教学个性受到抑制,不得已只好“削足适履”了。

如何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让教师上出既符合课程改革要求,又充分展示个人教学风格、弘扬教师个性的课?这是深化课程改革必须要解决的问题。笔者以为不妨换个思路,用“排除法”评课。即从课程改革的第二年起,评课不再将主要精力用于肯定什么、希望什么,而是关注教师有无与课改精神不相适应的旧观念、旧方法。如果有,就要指导教师将其排除。“排除法”给教师松了绑,让教师感觉到,只要不违背课程改革的要求,课怎么上可以自己决定。

乍一看,“排除法”专门挑毛病,可能会影响教师的积极性。但是,只要让教师明确评课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只要评价意见是客观的、实事求是的,多数教师都会乐于接受。当然,在评课过程中,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当事者明。绝大多数教师经过一年以上课程改革的学习与实践,无论是在观念上还是在方法上,都有明显的进步,即当事者明。评课者不能总抱着“当事者迷,旁观者清”的态度去听课和评课,也不必顾虑挑不出毛病别人会认为自己没水平。正确的心态应是客观公正,有多少讲多少。当然,对少数问题较多的教师,还是需要“指点迷津”的。

(2)整体衡量。不要孤立地评价一节课,而应将这节课放到学期教学这个大背景下进行评价。因为一节课不可能反映出所有的新观念和新教法,教师难免出现与课改要求不协调的行为。为此,评课者应先听教师自评,弄清这节课在学期教学中的位置,了解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安排教学进程时是如何考虑的,然后再进行评价,否则就会断章取义。通过整体衡量,引导教师从整体上理解和应用课程改革的新观念、新方法,而不必每一节课都要刻意体现各种新的教学方法,这样可以给教师一定的机动性与灵活性,变“上出符合课程改革要求的课”为“在课程改革精神指导下上课”。

 (3)换位思考。评价者发现教师的不足之处,应先换位思考:假如这节课是自己上,能否避免这个不足?给教师提出的改进意见,也应先思考:自己能否做到?有时候,评价者未作换位思考,其评价意见要么吹毛求疵,要么要求过高,要么脱离实际,对教师没有多大帮助。

(4)平等交流。在课程改革的深入阶段,很难说评价者对课改精神的理解就一定比受评者深,只是二者所处的角度不同,掌握的信息不同而已。一般而言,评价者面上的情况掌握得较多,而受评者可能在学科教学方面思考得更具体。这就要求评价者充分尊重受评者,认真听取受评者的自评,在此基础上结合听课情况进行评价。若是带着居高临下的优越感,不管不顾地说上一气,既可能是空话大话,又可能是无的放矢。教师左耳进右耳出,没有丝毫意义。当评价者与教师意见不一致时,不应该感到尴尬。此时最好的办法是各自保留意见,也可以展开争论,但不能为了面子而进行学术压制。

 (5)适度肯定。“排除法”原则上不进行正面肯定,但对特别好的做法,如紧扣课程改革要求又有独特个性、独特风格的课,应给予充分肯定,以便教师进一步发扬光大。必要时,还要进行总结,在一定范围内宣传、推广。

 (6)正确归因。评价者挑出问题后,应先考虑受评教师有些什么优势排除这些问题,在评价时一并说出,让教师觉得自己有排除问题的能力,只是原来没有注意。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会感到自己受到了尊重,并且得到评价者的真正帮助。反之,一味地将毛病归因于教师水平低、能力差,教师会觉得无望,多经历几次,就会产生“习得性无助感”,要进步就困难了。

总之,运用听课、评课手段,引导教师更新观念、转变角色、掌握新的教学方法,仍然是推进课程改革的关键因素之一。但是,在不同的阶段,评课方式也应有所不同

相关文章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