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品课教学探索 主体性教学在思品课中的尝试
思品课教学探索 主体性教学在思品课中的尝试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和素质教育的更高要求,“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成为新基础教育的理论精髓,它充分肯定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强调学生自主学习、直接体验和个性的养成,使学生在主动参与主体性教学中达到辨析明理、自我提高的过程。在思品课中,实施主体性教学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转变观念,树立主体意识
在传统教学中,常常出现重教师“主导”轻学生“主体”,重“知识”轻
“能力”,重“结论”轻“过程”,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的容器,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意识,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因此,作为思品课教师,首先要转变教育观念,在教学过程中要把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具有主体性参与意识作为教学目标之一,在制定学期(学年)教学计划,备课时都要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思想意识贯穿进去,使思品课的教学过程,成为一个开放的、活泼的、富有创新的教学过程。
二、创设情境,激发主体兴趣
教师要激发学生主体学习的兴趣,就必须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来启发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在情境中诱发学生探究性的思维活动,以增强教学的感染力。在《不妒忌别人》教学导入时,我设计了这样的情境:有一对形影不离的好朋友王芳和李红,在一次数学单元测验中王芳得了满分,过去成绩一贯领先的李红非常不高兴,夜里想着想着竟默默地流泪了。一天,王芳和李红两人在商量一道数学难题,李红明明会做,却故意装作不懂……李红犯了什么毛病?有什么缺点?你如果作为她的同学,会怎样开导她呢?学生只说了几句话后,感到语无伦次,想说却不知道从何说起了。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及时引导学生从文中话或理由开导李红。这使学生为解决难题而主动学习,并让学生进入情境畅所欲言,激发他们主动参与学习的兴趣。
又如:教学《保护环境》一课,可以这样设计:同学们,看了《保护环境》这一课题后,你们想知道些什么?或想要解决什么样的问题?请你们互相诉说。这种情境的设计,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中来,纷纷提出问题:(1)环境与人类生存有什么关系?(2)为什么要保护环境?(3)我们怎样做才是保护环境?(4)环境是怎样被污染的?(5)环境污染会给社会造成多少经济损失?(6)环境污染给整个人类和动植物带来哪些危害……这样,学生既有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又获得了参与的时空和机会,真正达到了高效参与,激发了主体的学习兴趣。
三、引发讨论,提高主体意识
讨论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要求,组织学生讨论、发表各种见解,来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使全员参与合作,在学生的讨论中统一认识,提高认识。
1、引导学生对文本中正确观点进行讨论、分析,深化认识,使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点。如教学《节约水电》时,在学生已明白应该节约用水后,引导学生分析:“自来水是怎么来的?我国水资源状况如何?如果没有水,我们的生活将会怎样?”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讨论、交流,通过引导分析,使学生知道节约用水该怎么做,而且知道为什么这么做。
2、引导学生对模糊观点进行讨论分析,消除模糊的认识。在学习《要勇敢不胆小》时,学生往往认为勇敢就是胆子大,什么都敢做。为了澄清学生的模糊认识,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有人认为从高高的墙上往下跳就是勇敢。你认为这种观点正确吗?怎样的行为才是勇敢的行为呢?”通过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合作,使他们分清鲁莽行为与真正勇敢行为的区别。
四、发挥想象,培养主体思维
在课堂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主体,让他们展开丰富的想象,由感性认识转化为理性认识,实现由量变到质变的跨越,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如《爱护有益动物》的教学,在指导学生明理这一环节中,引导小明和小猫头鹰分别时,并不是简单停留在课文中三言两语和一幅插图上,而是鼓励学生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来描述分手的动人画面。此时,同学们积极思考,充分发挥想象力,他们的想象既生动又感人,甚至出现了“桃红潭水深千尺,不及小明送我情”的句子。通过这样,更好地帮助学生明理,在学生心目中树立了一个爱护有益动物的好榜样。同时锻炼了学生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五、组织竞赛,培养主体能力
21世纪的社会是竞争的社会,对学生的教育,应从小抓起,培养竞争意识。同时,我们也应注重对学生的情感教育,激发他们在生活中强烈的情感体验,学会如何关心体谅他人,如何运用道德观点指导自己的道德行为。如《自己的事自己做》一课,教师可先简述:同学们的父母工作非常辛苦,还要为你们穿衣、叠被、洗衣、做饭等,时时刻刻要照顾你们。在生活中还有哪些你自己能做的事呢?对于这些事我们刻怎么做?再进行“生活小能手”的竞赛。用这样的竞赛,既达到了本节课的目标,又能培养学生生活自理能力和实践能力,增强了课堂的趣味性,更好地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
六、联系实际,促进主体内化
思品教学中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和生活实际,帮助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拓宽学习领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道德行为。如学习了《心中有他人》后,组织学生去敬老院慰问孤寡老人,使学生在明理的基础上,萌生正确的行为动机,从中体验关心他人的乐趣。
又如,学习《节约光荣 浪费可耻》一课后,联系实际对学生使用零用钱进行计算,如果每人每天浪费1角钱,全班共50人,每天浪费多少元?每月(按30天计算)共浪费多少元?每年(按365天计算)共浪费多少元?如果全国小学生按2000万人计算,全年共浪费多少元?通过计算,如果全国小学生每人每天浪费1角钱,全年共浪费7亿3千万元。这时,同学们感到非常惊讶。我又让学生想象,这7亿多元可以用来干些什么?同学们展开想象,有的说,可以建造几千所希望小学;有的说,可以支援灾区;有的说,可以捐给国家造航空母舰,巩固国防……这样通过联系学生身边的生活实际,在教学中让学生多思考,充分想象,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懂得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道理,进一步促进学生道德的内化作用。
总之,我们在思品教学中,要挖掘有利于教学的内在因素,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课堂教学实效,从而推动素质教育的发展。
相关文章
-
思想品德课创设的文章 中学思想品德课教学情境创设的几点看法
-
小学思品教学论文 如何使思品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更成功
-
思想品德课教学经验 举例“五性”
-
关于教育创造的论文 在思品课中进行创造教育
-
品德与社会教学探索 《品德与社会》课教学的实施探讨
-
品德与社会课的探索 探索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新思路
-
小学思品课教学论文 构建充满活力的思品课
-
在探究中学习 在反思中提高 优化教育课程 实现多元教育
-
语文课文 我们爱你啊,中国的教学设计与反思 课后习题答案
-
语文课文 陈毅探母的教学设计与反思
-
语文课文 合在一起成新字的教学设计与反思
-
语文课文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的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
关于学生的主体地位的论文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
关于新课标的探索 初尝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学的点滴
-
体育课教学反思 一堂“事与愿违”的体育课
-
品德与社会的教学体会 初教《品德与社会》课点滴体会
推荐文章
-
发和培养学生体育创新能力五法
-
怎样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
体育教学中比赛竞争的利弊
-
小学体育教学论文 小学体育教学之我见
-
小学体育的情境教学方法的探索
-
关于规则的教案《规则在哪里》课堂实录
-
品德与社会的教学经验 自主·合作·探究
-
关于理论联系实际的论文 社会课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
品德教育改革论文 《品德与生活》课程的设置与品德教育改革
-
故事型教学与学生良好思想品德形成的关系的探索
-
小学品德教育反思
-
构建和谐思想品德课堂的论文 促进学生全面自主发展
-
关于分娩:临产11项软准备和假分娩
-
谈谈小儿尿路感染的治疗原则
-
只为那份爱
-
浅谈幼儿的创造性绘画教学
-
小班综合教案《老鼠阿姨的礼物》反思
-
商业地产项目朋友圈文案37句
-
阻燃遮光面料朋友圈文案36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