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首页 -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种别人的田荒自已的地

时间:2008-11-23 04:15:59 A+

种别人的田荒自已的地

种别人的田荒自已的地

前些时候,我常听老师们作课,许多课上得着实精彩,课堂开放,学生参与主动,思维积极,创造性地进行语文实践;当然也有不少课令人深思,尤其是对一些专题的研究,从师生合作提出专题到学生独立思考进而组织讨论、交流,教师点拔、引导,稳扎稳打,步步深入,学生参与积极性高,课堂气氛也十分热烈。可静下心来细想,总觉缺少语文味。请看下面一则教例:

有位教师上《蜘蛛织网》一课,当讲到蜘蛛历尽艰险织成大网,捕捉飞来的小虫时,引导学生质疑,学生对蜘蛛捕虫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提出了许多有趣的问题:

生:蜘蛛是怎样织成网的?

生:蜘蛛网为什么能粘住小虫?

生:蜘蛛是怎么吃食的?

针对提出的问题,学生在课堂上议论纷纷,但只能解决一二。综合学生提出的问题,这位老师提炼了一个研读专题:蜘蛛捕食的秘密。学生兴趣盎然,在课堂上查找资料,合作研究,寻找问题的答案,交流围绕“蜘蛛捕食”展开,更是热闹:

生:蜘蛛有八条腿,是灵敏的“震动感受器”。

生:我补充,蜘蛛平时总是用腿紧紧地拉住蛛网,一有飞虫落网,发生震动,它便能立刻判断出方向,迅速地向猎物扑去。

生:蜘蛛的视力极弱,几乎是“瞎子”,但能凭腿的感觉立即知道是否有飞虫落网。而如果震动太强烈,可能会有外来伤害危及它的生命,蜘蛛就马上逃走。

生:我知道蜘蛛结网的丝,横的直丝是一种干丝,没有粘性,蜘蛛平时在这种干丝上活动。圈形的丝是一种粘丝,一旦需要走粘丝时,它便从腿上分泌出一种油质作润滑剂。因此,蜘蛛织的网能粘住飞虫,却不会粘住它自已。

这个教学片段,围绕“蜘蛛捕食的秘密”,组织教学活动。不否认学生在研究、探讨、交流的过程中懂得了许多有关蜘蛛捕食的知识,但我毕竟要问:这是语文课还是常识课?如果是语文课,那么语文的本位又是什么呢?

著名语文特级教师钱梦龙在20011215日,在中国教育学会主办、武汉教育学会承办的“全国中小学语文本体教学展示报告会”上指出:语文教学要回到语文的本位上来。学语文就是学习语言,能正确理解、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就是组织指导学生学习语言,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全国著名特级教师、著名语文教育家洪镇涛在这次会上说:现行语文教学的误区之一就是“对语言文字所附思想内容的理解代替了学生对语言的领悟”,鉴于此,我以为该教师的教学正迈入了这一误区,蜘蛛捕食的秘密,是依附于语言文字中一些科普知识,值得了解、探究,但属于常识范畴,不是语文课所要重点研究解决的,当然我并不排除学科整合,适当的科学常识融入语文,不但不会影响语文教学效果,反而能充实、拓展学生的知识结构,丰富知识积累,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加深学生对语文的理解和领悟。但若本末倒置,在语文课堂上化大力气研究“蜘蛛捕食的秘密”,这难道还是语文吗?

基于这样的理解,许多类似于《蜘蛛织网》的教学,例讲《猫》,讲成了一堂小猫常识课,讲《看云识天气》,讲成了一节气象知识课,讲《人的正确思想从哪里来》讲成了哲学课等等,一下子都找到了问题的结症——种别人的田,荒了自已的地。

相关文章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