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数学领域《大熊的储藏室》教案反思
中班数学领域《大熊的储藏室》教案反思
1、中班数学领域《大熊的储藏室》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按物体的两个特征分类。
2.感受分类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6.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7.体会数学的生活化,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教具:绘本PPT、货架、标记、贴绒(大小、颜色、形状不同的食物)
学具:各种食物的小卡片、分类板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师:小朋友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秋天)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有只大熊准备了大量的食物要放到储藏室里过冬。
2.请幼儿猜猜大熊准备了些什么食物。
二、播放PPT1,感知食物的外部特征。
1.师:大熊准备了哪些食物?(引导幼儿说一说什么样子,什么颜色)大熊准备的食物可真多啊!它决定整理一下。
2.师:要怎么整理呢?谁来帮大熊出出主意?
小朋友想的办法真不错,我们来看看大熊是怎么做的。
大熊说:让我来把所有的东西都分类放吧!
三、播放PPT2,概括颜色特征,复习颜色标记。
1.师:大熊是怎么分的?是按什么分类的?(颜色)大熊把食物按颜色分成了几种?(红、黄、绿三种)
2.选标记。
师:我们来帮大熊做个标记吧!(根据幼儿所说依次出示颜色标记)大熊还想了一种方法,我们来看看。
四、播放PPT3,概括大小特征,复习大小标记。
1.师:这回大熊又是按什么分类的?(大小)
2.选标记
师:大熊按食物的大小来分,可以用大小标记表示。(出示大小标记)
小结:大熊按分类的方法让它的储藏室看起来很整齐。(出示PPT4),大熊还想了一种方法来整理储藏室,想看看吗?
五、出示磁性板上的货架,按两个特征分类。
1.师:货架前面有什么?(标记)
刚才分的时候是一个标记,现在每层上都有两个标记,这是什么意思?(同时符合这两个特征的食物才能往这层上放)
2.师:看看每层上要放什么样的食物?(师幼共同说)
3.出示要分的食物。
师:看看我们要先帮大熊分什么食物?(引导幼儿说出食物的外部特征)
4.请幼儿上来将食物分到货架上,并用完整话讲述:“分到第几层的食物是既**又**的。”
5.检验分类结果并统计每层上的食物各有几个。
师幼共同讲述:“分到第*层上的食物是又**又**的,有*个。”
六、交代要求,幼儿操作 (出示分类板)
师:这是大熊给我们准备的货架,我们看看,每层上都有几个标记?
小朋友要看仔细,每层上分到的食物都要符合前面的两个特征。
猜猜最后的这三个小格子是干什么的?(统计数量)
分好后讲讲你是怎么分的,各有几个。(鼓励幼儿大胆讲述,说完整话)
七、讲评:展示几种不同的分类结果。
八、观看日常物品分类PPT,了解分类在生活中的运用。
1.师:运用分类的方法使大熊的储藏室看起来整整齐齐的,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许多地方用到分类,我们一起来看看!
2.师总结:原来分类有这么大的用处,一会也把我们的图书和玩具分一分吧!
活动反思:
幼儿在已有感性经验的基础上,开始能对具体事物进行概括和分类,但概括分类的水平还很低,本次活动目标的制定,环节的设计以感知与操作体验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力求通过活动让幼儿能概括出食物的外形特征,根据物体的两个特征进行分类,并感受分类的重要性,发展数学思辨能力。在一开始的分类中,幼儿只按一种特征进行分类比较得心应手,在学习了二次分类后,有的幼儿会有一些难度,需要教师和同伴的帮助,但总体感觉还不错。在以后的教学中还可以进行这方面的分类,以巩固所学。
2、小班数学优秀教案《大熊的储藏室》含反思
活动目标:
1、感知食物的特征,按食物的特征进行分类并做上相应的标记。
2、感受分类和标记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
3、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并感受集体活动的乐趣。
4、喜欢数学活动,乐意参与各种操作游戏,培养思维的逆反性。
活动准备:绘本故事PPT;各种食物图片、竹筐图片、标记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人。
1、师:天气渐渐冷了,大熊肯尼准备了大量的食物要放到储藏室里过冬。
2、请幼儿猜猜大熊会在储藏室里放些什么食物。
二、观察大熊的食物,感知食物的外部特征。
1、师提问:大熊都准备了哪些食物?(引导幼儿说一说什么样子,什么颜色…)
大熊准备的食物可真多啊!于是他准备把所有的食物都放进储藏室里,可是储藏室堆不下了,大熊决定整理一下。
2、提问:要怎么整理呢!谁来帮帮大熊把这么多的食物分分类?(有什么不同)
三、幼儿操作1,按食物特征进行分类,共同概括食物特征。
1、让我来把所有的东西都分类放吧!(幼儿操作:你要分成几份就拿几个竹筐)
2、师提问:你是怎么分的?按什么分类的?
3、你们真聪明,用了不同的方法把大熊的食物进行了分类,有按食物的大小分、有按食物的颜色分、有按食物的形状分、还有按食物的种类分。
四、幼儿操作2,把分类好的食物做出标记。
1、师:如果给分类好的食物加上标记,那大熊找起食物来就更方便了。
你有什么好办法标上大熊看得懂的标记呢?
2、说说标记:按食物大小分的,可以用大小标记来表示;按食物颜色分的,可以用颜色标记来表示,如:香蕉、小鱼干黄黄的就用黄色标记来表示…
3、出示表格,师幼共同归纳总结。
五、延伸:观看生活中的日常物品,了解分类和标记在生活中的作用。
师:运用了分类和标记的方法,用几种好办法都能把大熊的那么多食物整理好并标上相应的标记。我们生活中也有很多地方用到,一起来看看!分类有这么大的用处,以后我们也把图书、玩具理理好,让班级看起来更整洁吧!
教学反思:
幼儿园的数学活动相对于其他活动枯燥、单调,容易使幼儿失去学习兴趣。因为这个时期的幼儿年龄小,逻辑思维尚未发展,所以本次活动中我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操作的丰富材料的环境,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选择性、可操作性的空间。使幼儿能独立的操作材料,并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幼儿的自主性,选择性,独立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通过一系列的游戏活动,达到了主题总目标预设的要求。
3、中班教案《大熊的拥抱节》含反思
活动目标:
1、愿意聆听故事,并能在交流、讨论的过程中逐步理解故事含义。
2、体验朋友之间互相宽容,相互珍惜的情谊。
3、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4、通过视听讲结合的互动方式,发展连贯表述的能力。
活动准备:
故事PPT
活动过程:
1、今天我们一起来看一个故事《大熊的拥抱节》,大屏幕上打出故事名字。你认识这些字宝宝吗,谁来读一读。
什么是拥抱呢?
请你找个朋友拥抱一下。跟好朋友拥抱在一起有什么感觉?(高兴、快乐) 拥抱节是一个快乐、幸福、美好的节日。
2、大熊的拥抱节是怎样的呢?我们一起来看(PPT)
“100”这个是什么意思?(要找100个好朋友,跟100个好朋友拥抱)
如果你过拥抱节,你想跟多少人拥抱?(我想跟**人拥抱),这些人里面有些谁呢?如果能拥抱这么多的人真是一件美好的事。
3、大熊说它要和100朋友拥抱,它的愿望会实现吗?继续看PPT
大熊拥抱到朋友了吗?(没有)
请你猜一猜,小动物们为什么都不愿意跟大熊拥抱呢?可以跟旁边的小朋友讨论一下。
是不是跟你们说的一样呢,继续看PPT
现在知道了吗,小动物们为什么不跟大熊拥抱?
哦,它想起来了,昨天,我把兔妹妹的萝卜全拔光了。我还老是揪袋鼠哥哥和红狐狸的尾巴。大熊做了对不起小动物的事情,把他们得罪了。
4、可大熊在拥抱节里很想拥抱他们,怎么办呢?我们一起来帮大熊想想办法。(幼儿讲述)
小朋友你们帮大熊想了那么多好办法,小动物们会不会原谅它呢,我们继续看PPT
小动物们原谅他了吗?你是怎么知道的呢?(别人做了对不起你的事,你还得要原谅他。)
看看是不是原谅了他,继续看PPT
大熊惊呆了,(学一学惊呆的表情)谁来了?来干吗了?(拥抱大熊)继续看PPT
大熊的愿望完成了吗?(完成了)
5、完整欣赏故事
6、大熊实现了它的愿望,在拥抱节里拥抱到了那么多的朋友,那你过拥抱节,你会跟谁拥抱呢?为什么? “拥抱是需要理由的”
7、你刚才说要拥抱**人,拥抱节开始了,和谁拥抱就是你的好朋友哦。小朋友们行动吧!(放音乐)
教学反思
现在的幼儿多数为独生子女,在家为龙为凤、骄横霸道,与小朋友相处也是自私自利、不懂谦让。常常看到有的孩子做错了事情还不知悔过,从而失去更多朋友。《大熊的拥抱节》是一篇富有童趣、令人感动的儿童文学作品。它以森林城的小动物举行拥抱节为线索,描绘了大熊从快乐—伤心—感动的情感发展变化。故事形象鲜明、语句生动、情节耐人寻味。幼儿通过活动,能从中理解拥抱的涵义,学会交往、善待朋友。幼儿在欣赏故事的同时,知道霸道的行为会让自己失去很多朋友,从而领悟到“知错就改”还是会得到朋友的原谅的,以此教育幼儿要珍惜友谊,与同伴友好相处。
4、中班教案《大熊的储藏室》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按物体的两个特征分类。
2.感受分类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3.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4.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
活动准备:
教具:绘本PPT、货架、标记、贴绒(大小、颜色、形状不同的食物)
学具:各种食物的小卡片、分类板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师:小朋友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秋天)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有只大熊准备了大量的食物要放到储藏室里过冬。
2.请幼儿猜猜大熊准备了些什么食物。
二、播放PPT1,感知食物的外部特征。
1.师:大熊准备了哪些食物?(引导幼儿说一说什么样子,什么颜色)大熊准备的食物可真多啊!它决定整理一下。
2.师:要怎么整理呢?谁来帮大熊出出主意?
小朋友想的办法真不错,我们来看看大熊是怎么做的。
大熊说:让我来把所有的东西都分类放吧!
三、播放PPT2,概括颜色特征,复习颜色标记。
1.师:大熊是怎么分的?是按什么分类的?(颜色)大熊把食物按颜色分成了几种?(红、黄、绿三种)
2.选标记。
师:我们来帮大熊做个标记吧!(根据幼儿所说依次出示颜色标记)大熊还想了一种方法,我们来看看。
四、播放PPT3,概括大小特征,复习大小标记。
1.师:这回大熊又是按什么分类的?(大小)
2.选标记
师:大熊按食物的大小来分,可以用大小标记表示。(出示大小标记)
小结:大熊按分类的方法让它的储藏室看起来很整齐。(出示PPT4),大熊还想了一种方法来整理储藏室,想看看吗?
五、出示磁性板上的货架,按两个特征分类。
1.师:货架前面有什么?(标记)
刚才分的时候是一个标记,现在每层上都有两个标记,这是什么意思?(同时符合这两个特征的食物才能往这层上放)
2.师:看看每层上要放什么样的食物?(师幼共同说)
3.出示要分的食物。
师:看看我们要先帮大熊分什么食物?(引导幼儿说出食物的外部特征)
4.请幼儿上来将食物分到货架上,并用完整话讲述:“分到第几层的食物是既**又**的。”
5.检验分类结果并统计每层上的食物各有几个。
师幼共同讲述:“分到第*层上的食物是又**又**的,有*个。”
六、交代要求,幼儿操作
(出示分类板)
师:这是大熊给我们准备的货架,我们看看,每层上都有几个标记?
小朋友要看仔细,每层上分到的食物都要符合前面的两个特征。
猜猜最后的这三个小格子是干什么的?(统计数量)
分好后讲讲你是怎么分的,各有几个。(鼓励幼儿大胆讲述,说完整话)
七、讲评:展示几种不同的分类结果。
八、观看日常物品分类PPT,了解分类在生活中的运用。
1.师:运用分类的方法使大熊的储藏室看起来整整齐齐的,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许多地方用到分类,我们一起来看看!
2.师总结:原来分类有这么大的用处,一会也把我们的图书和玩具分一分吧!
活动反思:
在此次活动中,我觉得在很多细节上还不够严谨,如食物的大小,而不是相对的只有大小,可能食物中还存在宽和窄,并且有些食物在实际生活中是比较小的,但是在课件中我却把它设置大了,所以,孩子们在操作中会存在疑虑,另外在第三环节引导幼儿尝试同时按照两种特征分类时,分完了绿色大小的食物后,我就让孩子们直接在操作纸上进行分类了,就会给人一种分了一半还没有结束却又不了了之的感觉。
通过这次观摩学习,老师们互相学习别人的优点,从别人的不足中得到启发,丰富了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给今后的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启发和帮助。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会不断学习、实践,吸取好经验,完善自己的不足,更好地完成以后的教学工作。
5、中班数学公开课教案《大熊的储藏室》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按物体的两个特征分类。
2.感受分类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活动准备:
教具:绘本PPT、货架、标记、贴绒(大小、颜色、形状不同的食物)
学具:各种食物的小卡片、分类板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师:小朋友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秋天)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有只大熊准备了大量的食物要放到储藏室里过冬。
2.请幼儿猜猜大熊准备了些什么食物。
二、播放PPT1,感知食物的外部特征。
1.师:大熊准备了哪些食物?;本文.来源:屈,老,师.教案网;(引导幼儿说一说什么样子,什么颜色)大熊准备的食物可真多啊!它决定整理一下。
2.师:要怎么整理呢?谁来帮大熊出出主意?
小朋友想的办法真不错,我们来看看大熊是怎么做的。
大熊说:让我来把所有的东西都分类放吧!
三、播放PPT2,概括颜色特征,复习颜色标记。
1.师:大熊是怎么分的?是按什么分类的?(颜色)大熊把食物按颜色分成了几种?(红、黄、绿三种)
2.选标记。
师:我们来帮大熊做个标记吧!(根据幼儿所说依次出示颜色标记)大熊还想了一种方法,我们来看看。
四、播放PPT3,概括大小特征,复习大小标记。
1.师:这回大熊又是按什么分类的?(大小)
2.选标记
师:大熊按食物的大小来分,可以用大小标记表示。(出示大小标记)
小结:大熊按分类的方法让它的储藏室看起来很整齐。(出示PPT4),大熊还想了一种方法来整理储藏室,想看看吗?
五、出示磁性板上的货架,按两个特征分类。
1.师:货架前面有什么?(标记)
刚才分的时候是一个标记,现在每层上都有两个标记,这是什么意思?(同时符合这两个特征的食物才能往这层上放)
2.师:看看每层上要放什么样的食物?(师幼共同说)
3.出示要分的食物。
师:看看我们要先帮大熊分什么食物?(引导幼儿说出食物的外部特征)
4.请幼儿上来将食物分到货架上,并用完整话讲述:“分到第几层的食物是既**又**的。”
5.检验分类结果并统计每层上的食物各有几个。
师幼共同讲述:“分到第*层上的食物是又**又**的,有*个。”
六、交代要求,幼儿操作 (出示分类板)
师:这是大熊给我们准备的货架,我们看看,每层上都有几个标记?
小朋友要看仔细,每层上分到的食物都要符合前面的两个特征。
猜猜最后的这三个小格子是干什么的?(统计数量)
分好后讲讲你是怎么分的,各有几个。(鼓励幼儿大胆讲述,说完整话)
七、讲评:展示几种不同的分类结果。
八、观看日常物品分类PPT,了解分类在生活中的运用。
1.师:运用分类的方法使大熊的储藏室看起来整整齐齐的,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许多地方用到分类,我们一起来看看!
2.师总结:原来分类有这么大的用处,一会也把我们的图书和玩具分一分吧!
活动反思:
幼儿在已有感性经验的基础上,开始能对具体事物进行概括和分类,但概括分类的水平还很低,本次活动目标的制定,环节的设计以感知与操作体验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力求通过活动让幼儿能概括出食物的外形特征,根据物体的两个特征进行分类,并感受分类的重要性,发展数学思辨能力。在一开始的分类中,幼儿只按一种特征进行分类比较得心应手,在学习了二次分类后,有的幼儿会有一些难度,需要教师和同伴的帮助,但总体感觉还不错。在以后的教学中还可以进行这方面的分类,以巩固所学。
6、中班科数学领域教案《美妙的石榴花托》含反思
活动目标
1 复习呈封闭状排列的石榴花托的数数方法。
2 尝试用统计的方法记录分类结果,并愿意用简洁语言介绍自己的操作结果。
活动准备
对封闭型数数已有初步接触:分类盒、统计表、笔每人一份;幼儿捡的石榴花托每组一盘。“石榴快长大”操作图片:依次为石榴花托-小石榴-青石榴-成熟的石榴。
活动过程
1 复习呈封闭状排列物的数数方法。
(1)数数石榴花托有几瓣
师:请小朋友每人在盘里取一个石榴花托,仔细数一数它有几个瓣?你是用什么方法数的?
小结:在数花瓣的时候,先要认准一个开始的地方,可以做上记号,然后一瓣一瓣接着数,这样就知道数到哪里可以结束。不会漏数也不会重复数了。
(2)相互检查,重新确定石榴花托花瓣的数量。
小结:石榴花托瓣数是不相同的。
2 按花托瓣的数量分类。
(1)运用故事《三只蝴蝶》的经典对话交代操作要求,如“4号房子说‘4片花瓣的石榴花托请进来。其他数量的别进来。”“‘5号房子说‘5片花瓣的石榴花托请进来,其他数量的别进来。”’
分类盒:
(2)幼儿操作,按花托瓣数量的不同,(教案出自:快思.教案网)分别将5朵石榴花托送到对应的数字分类盒里。
(3)幼儿相互展示,介绍自己的分类结果,说说4、5、6、7号房分别请到几个石榴花托。
3 尝试用统计的方法记录分类结果。
(1)教师与幼儿讨论并确立记录的方法。
出示统计表:请幼儿仔细观察在记录纸上看到了什么?猜猜它们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2)幼儿操作,用点子符号记录分类盒中不同瓣数石榴花托的数量。
教师巡回指导:注意观察每个幼儿记录的方法和步骤,了解幼儿解决问题的策略。
(3)引导先完成的幼儿观察自己的记录纸,找找几瓣的石榴花托最多,几瓣的石榴花托最少。
活动反思:
不管上什么课,老师的引导是非常重要的,老师提问的方法和语言的表达都要适当精细,通过这细微之处,我也发现了自己身上的不足之处,由于教学经验的缺乏,有时面对孩子们排序错误引导不是很好,老师的语言也怎么才能够说的更精练。这也是我以后要多学习弥补的地方。今后只有通过不断的磨练、不断的学习、不断丰富自己的经验才能有更多的进步。
7、中班数学《我的出勤统计》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能够用条形统计图来记录自己一周的出席情况。
2.学会看简单的统计图,分析小组的出勤情况,感知统计在生活中的运用。
3.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4.发展辨别、分析、归纳智力和运用智力。
活动准备:
教具:白板、大统计条及贴纸
学具:操作材料人手一份(图片、统计条、记号笔、即时贴、大记录单)
活动过程:
一、回顾“我的出勤统计”签到活动,结合实践提出新的问题。
师:师:我们每天都用“造高楼”的方法来进行签到,谁能来介绍一下我们是怎么做的?
小结:房子上的数字代表每个小朋友,我们用我的出勤统计的方式不仅可以知道哪些小朋友来了,哪些小朋友没有来,从楼房的高矮,还可以看出哪一组来的最多,哪一组来的最少。
二、在讨论中学习用条形统计的方式对自己每周的来园情况进行简单统计。
⒈商讨统计条的记录方法。
师:到底上个星期你来了几天?谁来的多,谁来的少呢?接下来老师这里有一张统计条,我们就来用记录统计条的方法,记录自己上星期来了几天。(出示大统计条)你能看懂这张统计条吗?(重点:学号、颜色、格子的记录)
小结:统计条上的学号代表统计的对象是自己,颜色表示组别,格子表示统计的是一个星期5天的出勤情况。
⒉幼儿操作。
⑴提出操作要求:现在桌上有每人一张写有你学号的统计条,看的图片和小贴纸,请拿到统计条后一天一天的仔细找一找,看看你上个星期来了几天。然后把统计条贴到大统计图上,贴的时候最下面的线和线对齐。完成的组,请组长把大统计图拿上来。先完成的小朋友坐到椅子上自己检查一下,或者和你的朋友交换检查一下。
⑵幼儿记录,教师指导。
⑶鼓励幼儿自己检查或者同伴交换检查、纠错,老师根据幼儿操作情况,进行有针对地指导。
⑷交流、总结。
师:谁来介绍一下你的统计,先来告诉大家你上周出席了几天,你是怎么记的?
师:**上星期来了几天?你是怎么知道的?
小结:通过这样的统计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每位小朋友上周来了几天,非常方便。
⒊了解条形统计图的特点。
师:有什么办法能又快又准确地知道每个小朋友来的天数?(标数字)
小结:现在我们一起再来看这张图,下面的标记可以告诉我们统计的是几号,用贴颜色的方法来记录小朋友一周来园的天数,标的数字可以帮助我们一眼看出这个小朋友来了多少天。再来帮他加上箭头,像这样的图叫条形统计图。
师:从这张条形统计图上,我们可以知道每个小朋友上周来的天数,还可以知道什么?
小结:条形统计图可以告诉我们很多信息。
三、统计图在生活中的运用
师:想想除了统计天数,生活中我们还可以用统计图统计些什么?我们一起来看看大班哥哥姐姐用统计图统计了什么。(PPT)
图一:大班的哥哥姐姐也用条形统计的方法统计的全班小朋友的出勤情况。
图二:他们还用不一样的统计方法记录的五月份的气温变化。他们用的是什么记录方法?
小结:我们去问问大班的哥哥姐姐他们是怎么记录的好吗?我们的统计图一会带回教室再来检查一下,学习的时候就是要反复检查才能及时发现和纠正错误。
教学反思:
数学活动对于小朋友来说是个很愉快的课程,因为整节活动中游戏的时间多,而且小朋友动手操作的机会比较多,但是要让孩子们能真正的理解这节教学活动的内容,并做到熟练掌握、灵活运用却不是那么容易。
8、中班数学《学习7的形成》教案反思
一、 活动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 7 的形成,知道 6 和 7 之间多 1 少 1 的关系,理解 7 的实际意义。(重点)
能力目标:能灵活运用比较多少的多种方法比较 6.7 两数。(难点)
情感目标:在故事、游戏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并感受集体活动的乐趣。
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
二、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请家长与幼儿复习巩固 1-6 的形成物质准备:
1、7 只小兔 7 只小猴子 7 根胡萝卜 7 根香蕉实物图片2、点数卡 12 张(点数 1-6)、数字卡(1-6)12 张、3、实物卡片每位幼儿 7 张(数量为 7 的卡片 4 张)
三、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师:今天老师要带小朋友去森林观看小动物的演唱会,你们想去吗?请仔细数一数卡片上有几个圆点,静悄悄的去找相应数字的的座位,尽快坐好。
(小朋友找座位这个环节让孩子们轻松的复习了 1-6 的数物对应。)
师:瞧!小动物们要出场了。
(二)正确感知 7 的数量及形成
1、通过直观地演示教具 6 只小兔子变成 7 只小兔子的过程,帮助幼儿初步理解“6 添上 1 是 7”
师:看,首先出场的是谁?我们一起来数一数有几只小兔子?
师:哟!又来了一只小兔子,现在一共有几只小兔子?
我们一起来数一数。是怎样从 6 只小白兔变成了 7 只小白兔呢?(6 添上 1 是 7)用数字几表示?
小结:本来有 6 只小兔子,又来了 1 只小兔子,变成 7 只小兔子,我们就可以说:“6 添上 1 是 7”(幼儿跟说)
2、请幼儿为小兔子送胡萝卜了,引导幼儿观察数 6 与数字 7 之间的关系,理解 6 与 7 之间多 1 少 1 的规律。
师:小兔子表演太精彩了,我们送给它最喜欢的胡萝卜好不好?(请 6 名幼儿一一对应送胡萝卜图片给小兔子)师:我们数一数,有几个胡萝卜?几只小兔子?
小兔子多还是胡萝卜多?多几?少几?(引导幼儿说出 6 比 7 少 1,7 比 6 多 1)
怎样才能将胡萝卜与小白兔变成一样多?我们再来送一个胡萝卜(不一样的萝卜)((6 添上 1 是 7)
3、运用同样的方法请小猴子为大家表演,并重复上述流程送水果,让幼儿巩固刚刚对 7 的形成的认识。
接下来出场的小动物是谁呢?原来是调皮的小猴子呢。
有几只小猴子为我们表演呢?又来了一只,现在一共有多少只小猴子呢?(6 添上 1 是 7)
幼儿为小猴送香蕉(6 与 7 多一少一的关系)
(三)巩固 7 的形成
(1)师:小动物们的演唱太精彩了,森林之王——老虎对老师说,小朋友在观看演唱会的时候表现的都非常棒,给每个小朋友都准备了 4 份礼物,礼物就藏在桌子上的百宝箱里,
只有找到礼物数量为 7 的卡片,你就可以得到上面的小礼物。比一比,谁能又快又对的找到小礼物。
幼儿互相进行交流,将找到的礼物摆在桌子上。
师:你找到了哪些礼物?它们的数量是几?并用语言表达(我收到的礼物是 7 个……)
(2)认读数字"7",并大胆想象,积极思考。
师:我们看看无论这些礼物怎样排列,它们的数量都是几?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
数字 7 像什么?(鼓励幼儿大胆想象)
师:7 除了可以表示 7 只小兔子,7 只小猴子,7 根胡萝卜,7 根香蕉,还可以表示 7 个什么?
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可以用 7 来表示?
小结:原来数字 7 可以表示数量为 7 的任何物体。
四、活动延伸
现在,我们一起到幼儿园中去找一找还有哪些是数量为 7 的物体。
课后反思:
《纲要》指出:活动内容要选择贴近幼儿的生活,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这节数学活动中我为避免传统数学活动的枯燥无味,就将音乐和游戏有机地整合到数活动中,让枯燥的数学“动”起来。为了更好地实现这个宗旨,我以游戏“找座位“”和情景故事“动物狂欢节”为双重因素,让孩子们在故事情景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感知 7 的形成和实际意义。
活动一开始通过创设“找座位”的小游戏,让幼儿在有趣的游戏中巧妙地复习了 1-6 的数物对应。以“动物狂欢会”的情境导入,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
基本环节通过直观地演示教具 6 只小兔子变成 7 只小兔子的过程,帮助幼儿初步理解“6 添上 1 是 7”; 请幼儿为小兔子送胡萝卜了,引导幼儿观察数 6 与数字 7 之间的关系,理解 6 与 7 之间多 1 少 1 的规律。《指南》中要求“利用生活和游戏的实际情境,引导幼儿理解数的概念”。活动以“小动物表演”与“为小动物送礼物”为游戏主线,通过此游戏,引导幼儿学习 7 的形成。在此基础上,我利用知识迁移的理论,运用同样的方法请小猴子为大家表演,并重复上述流程送水果,让幼儿巩固刚刚对 7 的形成的认识。
本次教育活动环节层层递进,难度不断升级,活动的最后让幼儿再次巩固了 7 的形成,加深了印象。
通过这次活动,我感觉我的三个教育目标基本达到,而且孩子的情绪非常投入,可以感受到孩子们喜欢这种形式,因为他们喜欢游戏与有
趣的情境,我认为幼儿数学教育以各种情境和游戏的形式进行传授,幼儿会更容易理解和接受。但是我在活动过程中也存在许多不足,在今后的工作中会继续努力。
9、中班数学《漂亮的窗帘》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能发现事物AB、ABC 的排列规律,并学习用规律进行排序。
2.尝试自己设计排列规律,会用较准确的语言进行表述。
3.体验排序的乐趣的。
4.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能发现事物AB、ABC 的排列规律,并学习运用规律进行排序。
教学难点:
尝试自己设计排列规律,会用较准确的语言进行表述活动准备。活动准备:
AB 式(红点、黄点)和ABC 式(红星、黄星、蓝星)窗帘图片;操作
材料。
活动建议:
1、创设情境,激发幼儿兴趣。
创设为小动物设计窗帘的情景,通过闯关游戏激发幼儿兴趣2、老师出示窗帘图片,引导幼儿发现其中的排列规律
第一种:一个红点一个黄点,一个红点一个黄
第二种:一颗红星一颗黄星一颗蓝星,一颗红星一颗黄星一颗蓝星
3、幼儿操作,进一步感知AB、ABC 的排列规律。(1)游戏“请你接着排”。
请幼儿观察其它窗帘的图案,并快速按规律说出后面的 1~2 组图案
(2)观察幼儿操作材料,根据材料中中小熊家与小狗家窗帘上的图形,分别按照AB 和ABC 的排列规律补充完整。
(3)引导幼儿说出小熊家与小狗家窗帘上的图形的排列规律,教师小结:小熊家窗帘上的小花是按两种不同形状有规律地排序;小狗家窗帘上的图形是按三种不同形状有规律地排序。
3.观察幼儿操作材料,帮小动物家设计漂亮的窗帘。
(1)启发幼儿在“窗帘”上,设计不同排列规律的图案。(2)幼儿向大家展示自己设计的窗帘图案的规律。
活动延伸:
请幼儿看一看、讲一讲日常生活中哪些物品是按一定规律进行排序的。
课后反思:
数学活动源于生活,要想上好一节数学活动,首先要秉持这样个理念: 从生活中来,再回归到生活当中去。窗帘是幼儿日常比较常见而且很熟悉的事物,课程内容的选择贴近幼儿的生活。在设计教案的过程中,不能照搬教材上的原有东西,可以先根据活动目标,思考一下如果我自主设计这堂活动,我会做怎样的创设呢,然后再参照一下教材,取长补短。备好幼儿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在进行本次活动前,应该先请幼儿充分感知什么是有规律的。可以请家长带幼儿去窗帘店观察窗帘,也可以是教师搜集一些漂亮窗帘的图片(图案是有规律的或者没规律的都可以),还可以请幼儿穿一件图案有规律排列的衣服等等。只有前期幼儿懂得了什么是有规律的事物,后期的活动才会进展的顺利。
数学活动中操作材料是必不可少的。丰富的操作材料会激发幼儿动手探究的兴趣,所以材料一定要丰富,不能太过单一,要具有不同的层次, 照顾到不同幼儿的不同需要,这样才能帮助孩子获得多方面的体验,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自主地开发多样的规律,同时体验到创造的快乐。
游戏巩固环节,所做的游戏要紧扣活动主题,符合幼儿内心需要和兴趣,动静结合,服务于目标的实现,而不能为了游戏而游戏。通过本次教学活动,我知道了怎样才能更好地准备一节数学活动。所做的游戏要紧扣活动主题,符合幼儿内心需要和兴趣,动静结合,服务于目标的实现,而不能为了游戏而游戏。
通过本次教学活动,我知道了怎样才能更好地准备一节数学活动我会把本次的经验反思应用到以后的教学活动中,支持幼儿在自主、丰富、生动的数学活动中获得长足发展。
10、中班数学《有趣的图形宝宝》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能说出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名称和基本特征,能区分长方形和正方形,了解它们的异同点。
2.能在周围环境中找出像正方形和长方形的物体,创造性的将不同的图形组合形成新的图案。
3.愿意结合自己对图形的认知经验帮助朋友解决问题,感受图形认知的快乐。
4.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重难点:
重点:能说出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名称和基本特征,能区分长方形和正方形。
难点:结合自己对图形的认知的经验帮助朋友解决问题并创造性的将不同的图形组合形成新的图案。
活动准备:
1.正方形、长方形若干;各种颜色、大小不同的正方形、圆形、三角形等图形,展示板若干;PPT 课件。
2.提前请家长带幼儿在家里找找哪些物品是正方形的,那些是长方形的。
活动过程:
一、出示小鸡图片,创设“小鸡去图形王国玩”的情境,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帮助幼儿了解图形的基本特征。
教师出示小鸡图片,创设小鸡去图形王国里找好朋友玩,引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引导幼儿观察,了解图形的特征。
提问:你认识那个图形宝宝?它长得什么样子?
教师小结:三角形有三个角、三条边;正方形有四个角、四条边,每条边是一样长的。长方形也有四个角、四条边,它上下两条边是一样长的,左右两条边也是一样长的。
(2)创设情境“帮帮鸡宝宝”,引导幼儿通过数一数、折一折等方式进一步认识正方形和长方形,了解它们的异同。
师:迷糊的小鸡想请小朋友帮帮忙,怎样才能分出正方形和长方形,请小朋友们试一试,看看他们那里是一样的?那里是不一样的?
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幼儿分享交流,教师总结提升:正方形的每条边是一样长的,每个角也是一样的大的。长方形上下两条边长长的,左右两条边有点短短的,相邻两条边不一样长。
二、创设情境“图形宝宝捉迷藏”,引导幼儿观察环境中像正方形长方形的物品。
看一看,找一找小鸡家里哪些东西是正方形的?哪些东西是长方形的?帮助幼儿进一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
三、创设“图形宝宝来帮忙”的游戏情境,引导幼儿结合自己对图形的认知经验帮助朋友解决问题。
播放课件,呈现缺少车厢的小火车、缺斜坡的滑梯和小鸡的照片。提问:小鸡也想坐火车怎么办?滑梯没有斜坡怎么办?小鸡的照片
没有相框挂不到墙上怎么办?
引导幼儿结合对图形特征的认识请相应的宝宝来帮忙。
小结:长方形和圆形分别可以做火车的车厢和轮子:三角形可以做斜坡让小鸡玩滑梯,正方形、长方形可以做相框,把小鸡家照片挂到墙上。
四、创设“图形变变变”的游戏情境,引导幼儿感受图形组合、变化的有趣。
教师指导幼儿操作,尝试用大小不同、颜色不同的三角形、圆形、正方形等图形组合拼摆。组织幼儿分享交流,鼓励幼儿向大家介绍自己的作品,说说自己变出的是什么,用了哪种图形?
活动延伸:
请幼儿在活动区里试一试,看看这些图形还会拼出什么好看的图案吧!
课后反思:
数学活动是一个抽象、逻辑性强的教育活动,为了让幼儿对数学活动产生兴趣,乐于进行数学活动,并在轻松愉快的氛围内接受新经验。因此在本节的《有趣的图形宝宝》活动中,针对新升中班的幼儿集中注意力的时间比较短,但对周围现象充满好奇,爱观察解决的性格特点,在活动的一开始,我便出示可爱的小鸡图片,一下子抓住孩子的兴趣,随后为幼儿准备了各种颜色鲜艳的图形宝宝,图形宝宝的边和角在展示时也别出心裁,通过加强色差的效果,增加了图形变化的对比度,更加便于幼儿理解,图形的出示也提高了幼儿学习的兴趣,鉴于孩子在生活中已经对正方形长方形比较熟悉了,因此我又设计了“帮帮小鸡宝宝”、“图形宝宝捉迷藏”“图形帮帮来帮忙”“图形宝宝变变变”等环节。好玩有趣的情境设计,帮助幼儿逐步探索,通过看一看、玩一玩、折一折等了解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基本特征,也能帮助幼儿联系实际认知经验帮助小鸡朋友解决问题,让幼儿真正达到了在快乐学习的目的。
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我是根据幼儿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看、说、摆等环节,以讨论交流的形式,来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从而培养幼儿自主学习的意识。
从这次的活动的效果来看,小朋友已经能区分正方形和长方形,了解了他们的基本特征,孩子们也能用各种几何图形片拼摆不同的图案,但在活动中,我也存在着许多不足,在孩子回答完问题以后教师如果能更好地回应提升,效果肯定会更好。在以后的教学或活动中也应加强引导幼儿注意回答问题的完整性。
11、幼儿园中班社会领域《特殊的电话号码》教案反思
一、设计意图
1.“110、120、119、”这些特殊的电话号在日常生活已经是深入人心了,幼儿也听说过,但是对其功能性可能还不是很熟知,更不清楚在什么情况写可以使用哪个号码了,现在家庭里的孩子,都深受家长疼爱遇到困难都不知所措,这种常规的自我保护尚是欠缺的,所以为了适应社会需要,培养幼儿自我保护的意识至关重要。
2.在设计活动中,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组织一系列的活动,让幼儿最后在结束时懂得:什么是特殊的电话号码,特殊的电话号码是帮助人们解决紧急困难的,非特殊情况下不可乱打。
二.活动目标:
1、认知目标: 了解什么是特殊的电话号码,知道在紧急情况下怎样帮助人们解决一些特殊问题。
2、技能目标:学会在危险的时刻,拨打特殊电话号码
3、情感目标: 培养幼儿初步的自我保护意识,对特殊电话号码(119、110、120)感兴趣。
4、 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5、 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三、活动重难点:
重点: 学会在危险的时刻,拨打特殊电话号码
难点: 了解什么是特殊的电话号码,知道在紧急情况下怎样帮助人们解决一些特殊问题
四.活动准备:
幼儿经验的准备:幼儿已经能够说出自己家的住址,电话号码
材料准备:特殊的电话号码卡片、自制课件、不同的电话机、手机图片,
五.教学方法:
活动教法:直观教学法、演示法、提问法,角色游戏法
活动学法: 观察分析法,游戏法
六.活动过程:
(一)说儿歌,导入课题。
“黑猫警长黑猫警长喵喵喵,开着警车开着警车滴滴滴,小小老鼠小小老鼠哪里逃,一枪一个一枪一个消灭光。”(律动)
“小朋友听,黑猫警长接到一个电话,到底电话里说了什么事情呢?让我们一起跟着黑猫警长去看看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吧?“
(二)讲述故事,认识电话号码并知道其用途。
1.出示图片1 “小朋友看,原来是一只猴子在偷玉米,被兔子姑娘发现了,兔子姑娘就拨打了报警电话110,告诉黑猫警长……提问:兔子姑娘拨打了什么电话?(报警电话)报警电话号码是多少?(110) 那兔子姑娘为什么要拨打报警电话110?(请个别幼儿说)
小结: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我们遇到各种危险和困难就可以拨打报警电话110,警察就会来帮助我们。
2、出示图片2“刚才黑猫警长前来捉拿一只猴子时,发现了不远处的房子着火了,黑猫警长就赶快拨打了火警电话119,不一会儿,消防员就赶来扑灭了火……”提问:黑猫警长拨打的是什么电话?(火警电话)火警电话号码是多少?(119) 刚才黑猫警长为什么要拨打火警电话119呢?
小结:平时,如果我们发现有着火的地方,就要拨打火警电话119,消防员叔叔就会赶来灭火。
3、出示图片3“哎呀,不好了,在和一只猴子决斗中白猫警察受了伤,昏倒在地,黑猫警长赶紧拨打电话120,不一会儿,救护车就来了,把白猫警察送到了医院。提问:这次黑猫警长拨打了什么电话?(急救电话)急救电话的号码是多少?(120)她为什么要打急救电话120呢?
小结:我们班的小朋友现在都知道这三个电话号码,是人们在危险或紧急情况下使用的 ,只有三个数字这样记起来容易,拨起来也快。
师:接下来老师要给大家看一下我最近收集了许多不同的电话机和手机(出示电话的图片)
师:有谁知道自己家里的电话号码?(自由发言)
小结:小朋友在介绍自己知道的电话号码时发现,家里的电话号码有8位数字(个别幼儿家里有),爸爸妈妈的手机号码有11位数字。
师:老师刚才讲的故事中还说了三个特殊的电话号码只有3位数字,大家还记得是哪三个号码吗?
师:小朋友真聪明-那你们知道为什么说这三个电话是特殊的电话号码呢?(教师鼓励幼儿大胆回答。)
幼:因为这三个号码是三个数字的。/因为这三个号码是人们在危险时用的。/因为这三个号码是在紧急情况下使用的。
师:嗯嗯,我们班的小朋友都很聪明,都知道特殊号码之所以特殊就是因为它们都是人们在危险或紧急情况下才能使用的三个数字的号码,但老师还需要补充一点:这三个电话号码在我们国家的每个地方都是可以使用的,而且它还是免费的,所以就算手机没有信号、没有话费我们遇到紧急情况都是可以拨打救助的,但是我们平时没事的时候是不能随意拨打的哦,警察叔叔是很忙的。
(三)游戏活动
师:好了,我们刚刚都知道了什么是特殊的电话号码,现在我们一起跟这三个特殊的电话号码做个“谁不见了”的游戏吧!
(游戏的规则就是:教师播放课件,课件上会先同时呈现三个号码,然后点击让其中一个突然消失,请大家幼儿来进行抢答消失的是什么电话号码)
小结:这个游戏目的是让幼儿进一步熟悉并记住这三个特殊的电话号码。
(四)模拟实践
1、学习拨打火警电话119
师:(播放课件,幼儿园教室的真实照片的火焰,表示门房着火了。)大家快看,这里发生了什么事?我要赶紧拨打火警电话,不然火就越来越大了
(播放课件,教师示范用模型电话机边说边拔119。教师拨完后,课件里的电话铃响起)
消防员:“喂,你好,这里是火警中心。”
师:你好,我们幼儿园着火了,请你们快来救救火。
消防员:好的,知道了,马上来!
师:你们快点来,火越来越大了。
消防员:我还不知道要去哪里灭火呢?
师:哦,原来是我刚刚忘记告诉消防员叔叔幼儿园的名字叫什么、在什么路第几号了。呀,火势更大了。快,谁再来打一次电话?(请一名幼儿拔打电话。)
消防员:喂,你好,这里是火警中心。
幼:你好,叔叔,我们幼儿园着火了,我们在商州区建设路14号的天鼎幼儿园,请你赶快来!
消防员:请问天鼎幼儿园的哪个地方着火了?现在火大不大?
幼:天鼎幼儿园大三班的教室门着火了,火越来越大了。
消防员:知道了,马上来。
师:真棒,瑞瑞小朋友把火灾发生的地点和火势情况都跟消防员叔叔讲清楚了,所以消防车很快就开到了我们幼儿园,还把火灭了,保护了大家的生命安全,我们真该谢谢他。那你们听见刚才瑞瑞在电话里是怎么跟消防员叔叔说的?
(注意事项:请幼儿复述火警电话应该说什么.并简单讲解拨打119的一些注意事项.如说清楚着火的具体地址是什么区什么路几号、着火点是哪儿、火势大小、有没有人受伤、打电话的人是谁、联系电话是多少,等等。)
2、学习拨打火警电话120
师:(课件播放天鼎幼儿园菜市场一位卖菜的阿姨晕倒的示意图)哎呀! 咱们天鼎幼儿园菜市场这发生了什么事?那我们该怎么办呢?那谁愿意帮晕倒的阿姨拨打120?(请2~3位幼儿拔打120急救电话,教师扮演急救中心工作人员。)
师:(小结拨打120的注意事项)拨打120时同样要说清病人所在的具体地址是什么区什么路几号、伤势或病情如何、你是谁、你的联系电话是多少?
3、学习拨打火警电话110
师:(播放课件中小偷偷东西的画面)咦?这是谁?他要干什么?我们打哪个电话?那谁愿意扮演咱们的警察叔叔?(引出110报警电话,请两位幼儿模拟对打电话。)
师(小结拨打110的注意事项)原来拨打报警电话110和火警电话119、急救电话120道理都一样,都要说清楚事情发生的具体地址是哪里,你是谁,你的联系电话是多少。不过打报警电话110时还要说清发生的到底是什么事件,这样能方便110中心安排对应警种的警察前来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七.活动延伸:
制作海报:邀请小朋友和教师一起去美工区做宣传海报
12、幼儿园中班数学《会变的图形》教案反思
设计意图
《会变的图形》是选自体验探究交往课程中班的一个内容,目的在于使幼儿通过本次活动,能按照所提供的图示,选择合适的图形进行拼图,并探索用多个图形拼出不同的造型,能认真倾听同伴的发言,学会相互合作。激发幼儿思维能力和探索的兴趣;通过活动,让幼儿懂得图形不同的摆法,可以创造性地摆出各种造型。
活动名称:
中班《会变的图形》
活动目标:
1、复习巩固各种图形的特征,能区分这几种图形。
2、能用各种图形拼搭出不同的图案造型,发展幼儿空间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
3、体验操作的快乐,喜欢参加数学活动。
4、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5、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活动重点、难点:
能用各种图形拼搭出不同的图案造型,发展幼儿空间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活动准备:
1、知识的准备:幼儿已经认识几何图形。
2、物质资料准备:奇妙箱,幼儿操作用的四种几何图形若干。
3、各种图形卡片、记号笔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亲爱的小朋友们大家好!我们又来到了快乐分享时刻,欢迎小朋友。今天宋老师要给小朋友分享的是《会变的图形》。
一、出示一个神秘箱,吸引幼儿。(小朋友们猜猜看,会有哪几个图形宝宝呢?)
二、游戏:找一找
图片中那些物品是(圆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的,依次找出来。
圆形:手表、坐垫、首饰盒。
正方形:手表盒、魔方、门禁卡。
长方形:手机、香烟盒、笔记本电脑、冰箱。
三角形:三角尺、风筝、耳坠。
三、拼图环节。
导语:今天我们认识了四个可爱的图形宝宝:圆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也能够分辨出不同物品的形状,小朋友们的本领真大,所以图形宝宝要和我们做游戏《变魔术》,让我们看看这些聪明的图形宝宝它们都变成了什么、
1、一只小鸡。
2、一朵小花。
3、一座房子。
4、一条小鱼。
四、欣赏图形拼图
小朋友们看到这些有趣的魔术拼图你们开心吗?想动手拼吗?
宋老师教的方法记住了吗?希望你们能够大胆想象,能够用不同的图形拼搭出不同的图案造型。
五、结束语:我们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让我们期待下次快乐时刻,小朋友们再见!
教学反思:
整节活动,孩子在游戏中感知,在情境中体验,在交流中分享经验,有效整合提升孩子已有的经验,活动简单,真实,自然,孩子们投入的表情,快乐的情绪,让我在一次体验到“适合孩子的,才是最好的。”生活中各种多边形无处不在,各种形状的多边形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然而对于幼儿园的孩子,尤其是中班的孩子来说,图形是非常抽象的的概念,孩子们的生活给了我智慧和灵感。
13、中班数学活动《8的形成》教案反思
中班数学活动设计方案:
活动名称:中班数学活动—8 的形成
活动对象:中班幼儿
活动目标:
1.学习 8 的形成。
2.感知 7 和 8 之间多 1 少 1 的关系。
3.发展观察比较的能力。
4.让孩子们能正确判断数量。
5.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并感受集体活动的乐趣。
活动重点:掌握 8 的形成,知道 7 添 1 是 8。
活动难点:感知 7 和 8 之间多 1 少 1 的关系。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已有学习 7 的形成的经验。
物质准备:各种水果卡片若干;操作板人手一份;课件背景图片。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出示“采摘园”情景。
教师“春天来了,又到了采摘的季节了,汤姆爷爷的果园里种了好多的水果,你们愿意帮助爷爷采摘水果吗?”二、师幼共同探索 8 的形成。
1.复习 6、7 的形成。
出示红苹果树,“爷爷想请小朋友帮忙采摘 5 个绿苹果,谁想来试试?”
请一名幼儿采摘 5 个绿苹果。
“老师也摘了一个,现在是几个了”“6 个”“为什么?”引导幼儿
说出 5 添 1 是 6.
同理引导幼儿说出 6 添 1 是 7。出示数字 7,7 个红苹果可以数字 7 来表示,也可以用 7 个点表示。
小结:有 7 个苹果,6 添 1 是 7.
2.探索 8 的形成。
我这里还有一个苹果,现在有几个了?为什么?
引导幼儿说出 7 添 1 是 8。
提问;8 个绿苹果可以用什么表示?
引导幼儿说出 8 个绿苹果可以用数字 8 或者 8 个点表示。
8 里面有 8 个 1.
“我们知道了数字 8 可以表示 8 个苹果,数字 8 除了可以表示 8 个苹果还可以表示什么?”
引导幼儿说出数字 8 可以表示数量是 8 的物体。
小结:数字 8 可以表示所有数量是 8 的东西。
三、自主探索,进一步巩固 8 的形成。
你们愿意帮助采摘苹果吗?请你帮助爷爷采摘 7 个苹果。(幼儿在操作板上操作)
幼儿操作点数 7,教师个别指导。
爷爷想要 8 个苹果,怎么办?
引导幼儿边操作边说出“再添上 1 个”“7 添 1 是 8” 四、自主探索,感知 7、8 两数之间多 1 少 1 的关系。
爷爷的果园里除了有苹果还有草莓和桃子,请你根据操作板上的数字提示摘两箱相应的水果,出示课件(7 个香蕉,8 个桃子)。
分别发放带有数字 7 或 8 的操作板,请幼儿采摘和自己操作板上数字一致的水果。
请幼儿说一说哪个多?多多少?
请一名幼儿到前面说一说。用什么样的方法发现的?
引导幼儿说出一一对应的方法。
比较两边水果哪个多,哪个少?多几个?少几个?
引导幼儿说一说 7 比 8 少 1,8 比 7 多 1.
五、创设游戏,回归生活,巩固 8 的形成。
1.一名幼儿手中拿一个数字 7,一名幼儿拿数字 1,添起来正好是 8
可以得到爷爷送的苹果
2、幼儿听音乐到台上领取苹果,并说一说如何变的。
教师小结:7 添 1 是 8.
六、延伸活动。
1.科学区:将操作板和水果卡片投放在科学器,鼓励幼儿到科学区继续探索。
课后反思:
在组织中班数学活动《8 的形成》中,我通过各种游戏的形式满足幼儿乐于探究的天性,让幼儿在采摘水果中体验数学的乐趣,同时发挥幼儿探究具体事物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活动一开始,通过创设“采摘水果”的情境,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使幼儿在比较和操作的过程中,感受了数学的乐趣,掌握了 8 的形成。基本环节“摘苹果”游戏中通过“寻求帮忙”激发幼儿动手操作寻求答案的兴趣。《指南》中要求“利用生活和游戏的实际情境,引导幼儿理解数的概念”。活动以“采摘水果”为游戏主线,通过“采摘苹果”,让幼儿学习 8 的形成;使幼儿能够跟随情景的发展积极参与活动,并体验游戏的快乐。整个活动都是以幼儿的创造为主体,教师在活动中是幼儿的玩伴儿、是游戏的引导者和支持者,使活动呈现出趣味性、游戏性、教育性于一体,寓教育于游戏之中。活动过程层层递进,挑战性不断增强。通过游戏“采摘草莓和桃子”解决了教学的难点感知 7 和 8 之间多 1 少 1 的关系。活动中的每一个环节,我都遵循了幼儿自主操作在前、教师梳理提升在后的原则。数学活动的重要价值在于引导幼儿在探究具体事务和解决实际问题中,尝试发现事物间的异同和联系的过程。幼儿在对 8 的形成的探究和最后游戏环节运用数学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过程中,不仅获得丰富的感性经验,充分发展形象思维,为其他领域的深入学习奠定基础。整个活动中,每个幼儿在游戏的氛围中积极参与,体验探究的过程,通过直接感知和实际操作进行的科学数学学习,感知了生活中数学的有用和有趣,发现了生活中的很多问题可以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体验了解决问题的快乐。
14、幼儿园中班数学活动《小刺猬的项链》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在故事情境中感知AB、ABC、AABB的排序方法;
2.会运用一定的规律给小动物串项链;
3.喜欢听故事,能在活动中体验帮助别人的快乐;
4.培养幼儿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习惯 ;
5.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活动准备:
图片,彩色珠子若干,绳子等。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引出主人公小刺猬;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位好朋友:它是一只小小的,浑身长满刺,遇到危险就会把自己缩成一团的小动物,猜猜它是谁?
二、观看图片,分段欣赏故事,引出排序内容;
小刺猬拉亚生活在美丽的大森林里,他是一只活泼、善良、喜欢交朋友的小 刺猬。可是,有一件事情总是让它非常的烦恼。因为,森林里的小动物们害怕它 身上的刺,都不跟他做朋友,所以,经常躲的远远地。每天,小刺猬拉亚只能一个人孤孤单单的到果园里去摘果子,一个人在家里安安静静的用晚餐,因为没有朋友的陪伴,拉亚的日子过的很孤单。有一天,拉亚在森林里发现了许多小豆子。
1.提问:猜一猜,它会用这些豆子做什么呢?
2.小刺猬可喜欢自己脖子上的项链了,项链是怎样有规律排列的?
小结:原来这条项链是用一个红、一个绿…这样的规律来排列的,所以很美。
三、继续欣赏故事,了解不同排序内容;
第二天,拉亚带上自己的项链高高兴兴的出门了,森林里的小动物们看到拉亚带着一条漂亮的项链,都急忙围了过来,说:“好漂亮的项链呀,我要是有一条这样的项链该多好呀!”小刺猬看到小动物都不怕它,非常的开心的说:“那我来教你们做项链吧,走,我们捡豆子去!”小刺猬拉亚带着大家去捡了好多的豆子,一起来做项链。
1.师:小动物这次为什么没有躲开呢?小兔子第一个串出了项链,我们一起来看看小兔子的项链,你发现小兔项链和小刺猬的项链又有什么不一样呢?
小结:小兔的项链里是一个红、一个黄、一个绿,一个红、一个黄、一个绿…
有规律的排列,比小刺猬的项链多了一种颜色。
2. 一旁的小猴看到了,它着急了, 因为他的项链还没串完呢。
师:小猴为什么着急呢?我们来帮帮它。
小结:小猴子的项链是两个红、两个绿,两个红、两个绿…的规律排序。
四、分组进行规律排列的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师:不一会,小动物们都串好了项链,他们呀,都不怕小刺猬了,高高兴兴的办起了舞会。小鸭子也想要戴一条漂亮的项链去参加舞会,你们愿意帮忙吗?
提出要求:
1.出示图例,运用有规律的排序穿项链;
2.串完项链放在展示板。
五、欣赏作品,活动结束。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大家都帮小鸭子做了什么颜色的项链?小鸭子在大家的帮助下有了那么多漂亮的项链,它可以去参加舞会了,小鸭子觉得很开心,你们帮助了小鸭子,你们开心吗?
升华:遇到需要帮助的人,我们要及时给与帮助!
活动反思:
此活动将绘本与数学巧妙地结合起来,孩子们的学习兴趣特别浓厚,而且将分享合作能力自然而然的融入其中,给人已美妙的感觉,这是我工作以来到目前为止组织的最好的一节数学活动。虽然比较成功但也有不足之处现将此活动反思如下;
1、我班幼儿在小班时已熟练掌握ABAB、ABC 、并创新了AABB、AABBCC等许多规律,根据本班幼儿的发展水平我设计了学习按物体的两种特征进行排序,促进孩子们在原有基础上能进一步发展。因此此目标适合本班幼儿发展水平。
2、活动中教师把问题抛给幼儿引导幼儿观察、思考、表达,正确到位的提问孩子们很快能发现每条项链的规律,而且在说第三、第四条项链的排列规律时百分之八十的幼儿能将两种特征结合起来一起说。
3、在操作环节大部分幼儿在拿到材料后,能主动找到好朋友一起分享材料,有3名比较腼腆的幼儿在老师的帮助下也找到了伙伴分享材料。孩子们串出规律水平不一有的喝教师演示的规律一样,有的则大胆创新了许多规律,有的幼儿甚至9个物品为一组规律特别棒!但也有的孩子所串的项链看不出按什么规律串的,有2个孩子是性格特别外向沉不下来交往能力特别强,找到了6个伙伴合作分享材料,因此材料的种类太多,他们看到这些材料后就迫不及待地串了起来,因此没按规律来串。还有1名幼儿他的能力在三到四个物品为一组规律之间,但分享到的材料过多,导致没有按规律来串。
4、此活动时间有一些长大概有35分左右,但整个活动氛围特别融洽,孩子们特别快乐!活动结束后孩子们仍沉浸在分享的快乐之中不愿走出活动室。
15、中班数学《认识序数610》教案反思
设计意图:
数字来源于生活,运用于生活,而序数在我们的生活中起着必不可少的作用。中班幼儿对于“序数”已经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积累,但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对序数的认识是零散的、无意识的。所以我设计了本次活动,旨在让幼儿在轻松愉快地活动对序数有更系统、更深层地认识。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认识6-10的序数,了解序数在生活中的运用,感知上下、左右、前后等不同方位,理解序数的方向性,并能正确运用序数词表示物体排列次序。
2、发展幼儿观察、理解的能力,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3、激发幼儿学习序数的愿望,体验学习序数的乐趣。
4、引导幼儿对数字产生兴趣。
5、提高逻辑推理能力,养成有序做事的好习惯。
重点难点:
1、重点:理解序数的方向性。
2、难点:能从不同方向排列物体的次序。
活动准备:
1、教师:教学PPT,音乐《郊游》、《火车快飞》。
2、幼儿:房子展板和数字贴纸人手一份、每人一张写有1——10任一数字的“车票”。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听音乐《郊游》入场。
2、谈话引入主题,激发幼儿兴趣。
师:小朋友们,现在是什么季节呢?(幼儿:春天)对了,春天来了,花开了,草绿了,今天天气这么好,我们一起去郊游吧!谁要一起去?(幼儿:我们要去。)那我们赶紧出发吧!
二、基础部分:
(一)、创设情景,引出序数。
1、创设情景故事,引出问题,抛出问题,解决问题。
师:(播放PPT)小朋友看,我们到了。这是一片美丽的森林,听说在这片森林里呀有一群非常好客的小动物!它们知道小朋友今天来森林玩,赶紧出来迎接呢!哇!谁来了?
(引导幼儿说出动物的名称)
2、观察动物排列次序,复习5以内的序数。
(1)师:(播放PPT)看这是谁?(老虎)还有谁呀?……(依次认识五只动物)我们一起数一数一共有多少只小动物?(幼儿:五只)请小朋友告诉我,哪只动物排在第一位?(幼儿:老虎)谁排在第2位呀?(幼儿:小猪)你是怎么数的呢?(引导幼儿说出:从左往右)从左往右数的,那我们用这样的箭头表示(出示从左往右的箭头标志),让我们一起按从左往右的顺序来数数吧。 老虎排在第一位,我们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呀?
(2)依次提问:XX排第几位,用数字几表示?
(3)知识小结:我们把小动物排列的次序用数字表示出来了,一个数当用来表示物体排列次序时,叫做序数。
3、观察动物排序,认识6-10的序数。
师:(播放PPT)哇!又来了几只小动物!它们是谁?小鸡排在第几位?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小猫又排在第几位?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
(依次提问五只小动物的排序,感知序数6-10)
(二)、感知序数的方向性。
1、师:刚才小朋友都是从左向右数的,现在小箭头的方向变了,你来数数看,会发现什么秘密呢?
(依次请幼儿按从右向左的方向说说小动物分别排在第几位,PPT出示两种不同方向的排列次序,对比感知序数的方向性。)
2、知识小结:序数真有趣,当方向发生改变,它也跟着变了。
3、师:“为了欢迎我们的到来小动物还跳起了舞,它们变成了一竖排,小朋友们看小牛排在第几位呀?你是怎么数的呢?”(引导幼儿说出从前往后。PPT相应箭头标志。)
依次提问几只小动物排在第几位。
师:“还能怎样数?”(引导幼儿说出:从后到前。PPT出示相应箭头标志。)
师:“数数看小猫现在排第几位了?(幼儿:第四位)
知识小结:原来方向发生变化,序数真的会跟着变呢。
教师分别指出几个小动物,请幼儿说说它们排在第几位。
(三)、操作活动,理解序数。
1、引导幼儿运用“第几层”的形式帮小动物找家。
师:“跳完舞小动物们都累了想回家休息一下,老师听说动物们住在丛林中最高的楼房里,(出示楼房的展板)我们一起去参观吧! “好高的楼房呀,你们知道有几层吗?我们一起数数吧?”(幼儿:1、2、3……10层)“每层有几间呢?”(幼儿:1间)“聪明的小朋友,你知道小动物们的家分别在几层吗?请小朋友将小动物家的楼层序数贴在它们楼层旁边的圆圈里。
2、幼儿进行操作练习,教师巡回检查。
3、展示幼儿的操作成果并小结。
三、结束部分
师:小动物都回家了,我们也回去吧!现在请小朋友们拿出你椅子底下的车票,上面的数字代表你要在哪个站台上车,现在小朋友往后面看看,这里有10个站台,等会请你按照车票上的数字到站台排队等候火车。(提问几个小朋友,请他们找找自己应该在哪个站台候车)
请幼儿根据各自的车票找站台。
播放音乐《火车快飞》幼儿依次搭火车回教室。
活动反思:
本活动条理分明,层层深入,能很好完成活动目标。我先创设了“郊游”的情景,引起幼儿的兴趣。接着利用小动物排队,复习5以内的序数,巩固幼儿对“序数”这个定义的理解。然后,从“序数”的方向性入手,从多个角度让幼儿了解按不同的方向同样一种物品的序数是会发生变化的。再通过让幼儿操作材料,加深对“序数”的认识。运用游戏让幼儿进行巩固,幼儿在欢乐的气氛中将“序数”的概念生活化和游戏化。最后运用游戏让幼儿进行巩固,幼儿在欢乐的气氛中将“序数”的概念生活化和游戏化。
文章来源于网络,由小编转载整理,只为分享优秀教育理念,促进幼教行业健康发展。感谢原创作者的辛苦创作的付出,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版权归原作者和原出处所有,谢谢!
16、中班数学《梯形宝宝做游戏》教案反思
活动名称:数学《梯形宝宝做游戏》年龄段:中班
领域:数学
执教者及单位:王彦萍 李沧区教工幼儿园
活动目标:
1、了解梯形的基本特征,认识直角梯形、等腰梯形等几种不同的梯形。
2、能不受大小、颜色、摆放位置的干扰正确辨认各种不同的梯形。
3、乐于寻找生活中常见的梯形,养成生活中善于观察的习惯。活动重难点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发展幼儿的观察力、空间想象能力。
重点:了解梯形的基本特征,认识直角梯形、等腰梯形等几种不同的梯形。
难点:能不受大小、颜色、摆放位置的干扰正确辨认各种不同的梯形。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梯形卡片若干、幼儿铺路材料、背景音乐《小星星变奏曲》
活动过程:
一、观察图形,了解梯形基本特征
1、创设情境,初步感知梯形的名称。
2、出示梯形,感知了解梯形的基本特征。
(1)提问:图形像什么?是什么图形? 小结:像梯子一样的图形叫梯形。
(2)将梯形卡片进行操作和观察,了解梯形的基本特征。
提问:梯形有几条边?几个角?上边这条边和下边这条是什么样子的? 一样长吗?
小结:梯形有四条边,四个角,上下两条边是平行的但不一样长。3、能不受大小、颜色、摆放位置的干扰正确辨认梯形
讨论:梯形宝宝可调皮了,他们一会翻跟头、一会躺着睡大觉,你们看看这样还是梯形吗?
小结:虽然梯形的大小、颜色、位置发生了改变,但是它仍然是四条边、四个角,有两条平平的但不一样长的边,所以它仍然是梯形。
二、了解直角梯形、等腰梯形基本特征。1、播放视频,了解直角梯形的基本特征。
提问:(1)这是梯形吗?(出示直角梯形)
(2)为什么说它不是梯形呢?你是怎么认为的?(播放视频)
(3)是梯形吗?是什么梯形?
小结:直角梯形只有一条斜边,并且还有两个直角,像这样的梯形就叫直角梯形。
2、将等腰梯形与直角梯形进行对比观察,了解等腰梯形的基本特征。
提问:这个梯形与直角梯形有什么不同?等腰梯形有几条斜斜的边?这两条斜边是一样长的吗?(播放“测量等腰梯形两条斜边”的动画)
小结:两条斜边一样长的梯形是等腰梯形。三、游戏“铺小路”,巩固对梯形的认识。
1、创设铺路情景,引起幼儿兴趣。
2、操作游戏:铺小路,了解游戏规则。
要求:把梯形的砖块铺到路上,不是梯形的图形分别放到空篮子。3、师幼共同验证“铺路”效果。
讨论:请检查一下,地砖都铺对了吗?
四、结合生活中常见的梯形,加深对梯形特征的认识。 1、幼儿结合生活分享自己发现的梯形物品。
讨论: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很多梯形物品呢,想想看,都有哪些东西是梯形的?
2、找出梯形,做好标记。
提问:小兔子也发现了很多梯形的东西,我们来看看他发现的梯形在哪里?请小朋友们选一件自己喜欢的物品,并把它的梯形部分画出来。
3、同伴之间分享和交流自己找到的梯形五、活动延伸
引导幼儿结合本节课掌握的梯形特征,再去生活中继续寻找梯形物品。
小结:梯形的物品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的方便,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很多东西也是梯形的。
活动反思:
在本次活动中,我设计了游戏情境——给小兔子铺路,以及生活情境——发现生活中的梯形,而且贯穿在整节活动。让幼儿在富有游戏性和生活化的活动中了解梯形的基本特征,认识直角梯形、等腰梯形等几种不同的梯形,以及在游戏操作过程中能不受大小、颜色、摆放位置的干扰正确辨认各种不同的梯形,逐一突破活动的重难点。
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幼儿之间、幼儿相互之间以及幼儿与材料之间,不断地进行着交流、对话,引导幼儿感受和体验梯形的特征, 帮助他们整理归纳所获得的能正确辨认各种不同的梯形学习经验,引导幼儿发现和探索各种梯形的主要特点。孩子们熟悉掌握以后,我及时的把孩子们对梯形的认识及时引入了生活中,孩子们在活动中学习兴趣一直比较浓厚,达到了预计的效果。
在幼儿在寻找到生活中的梯形中,交流意愿强烈,个别提问不能满足幼儿需要时,可增加小组内部同伴间的交流分享,让每一位幼儿都获得充分的表达机会。
17、幼儿园中班数学领域《大转盘》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感知8以内的数量与数字的对应关系。
2.能够取相应出数量的物体。
3.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4.发展观察、辨别、归案的能力。
活动准备:
1.教师自制大转盘1个,中间小盘子上画一个箭头朝外的指针,大盘分成若干格,每格内画4-8以内的实物(各种数量无序排列),小鼓1只。
2.幼儿每人8以内数字卡片与电子卡片各1套,笔1支。
3.幼儿用书第6页。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小鼓响咚咚。
1.教师:请你拿出自己的点子卡片,数一数有几张。(引导幼儿用不同的方法点数后说出总数。)
2.教师:小鼓响起来了!请你用点卡来表示小鼓响了几声。:
----教师一均匀的节奏击打鼓5下,幼儿举起5的点卡。
----教师:小鼓响了几下?你举的是数字几?
3.教师有节奏地2下2下击鼓,幼儿举起4的点卡,教师快速检查。:
----教师:小鼓响了几下?你是怎么听出来的?
4.教师继续用2下2下或2下2下再1下的节奏击鼓,幼儿举起相应的点卡。教师根据幼儿的操作情况,鼓点先慢后快。先少后多。
5、教师把鼓放到幼儿见不到的地方,继续以上面的方式击鼓,幼儿举数字卡片。
二、玩大转盘。
1.教师(出示打转盘):这是什么?
2.教师:大转盘上有什么?请你跟朋友说说,有些什么东西?每个格子里有多少?
----幼儿互相交流,教师倾听幼儿交流的情况,指导能力弱的幼儿互相交流并用一定的方式验证。
----教师指点下集体说说每个格子内的物体数量,数量大的用不同的点数方式验证。
3.教师:谁会玩这个转盘?(个别幼儿演示说明转盘的玩法。)----教师(演示):大转盘转一转,小转盘上的指针对着哪一格,说明大转盘就转到了这一格。
这一格里有什么?有多少?请你用最快的速度拿出数字卡或卡片。
----教师转动转盘,等转盘停住后,幼儿快速举起相应的卡片。
----集体验证。
4.教师转动3次后,由幼儿轮流活动,教师引导幼儿动作不要太大,不超过一圈为宜。
三、做游戏:"快乐大转盘"。
1.教师:我们来玩"快乐大转盘"的游戏。老师来转转盘,请你说出指针对着的物体数量,对着的数量是8的时候,请你往边上移动一个位置。
----个别幼儿转动转盘,教师说:"大转盘,转一转,指针转一转,转到多少说出来。"幼儿说出指针对对的物体数量。当指针向"8"的格子时,教师指导每一位幼儿朝逆时针或者顺时针交换一个位置。
2.轮换转动转盘的幼儿,教师换到相应的位置上。
3.说数量变成说数字,大转盘转动时幼儿自转一圈,其他游戏方法同上。
4.换成教师转动转盘,并加快速度。
四、小转盘。
1.教师:书上也有一个大转盘,我们把书翻到第6页,一起来看一看。
2.教师:大转盘上有些什么?有多少?
3.教师:请你把转盘上的东西与中间的数字用笔连一连,想一想,这些数字应该和什么东西连在一起?
4.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5.集体验证操作结果。
教学反思:
数学活动对于小朋友来说是个很愉快的课程,因为整节活动中游戏的时间多,而且小朋友动手操作的机会比较多,但是要让孩子们能真正的理解这节教学活动的内容,并做到熟练掌握、灵活运用却不是那么容易。
18、幼儿园中班数学绘本:大熊的储藏室优质课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在看看、说说、操作中感受分类的作用,引发对生活中分类运用的关注。
2.尝试根据食物的外部特征,学习按物体的两个特征进行二次分类。
3.培养幼儿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习惯。
4.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活动准备:
教具:故事画面PPT。学具:各种食物图片、操作纸人手一份。
活动环节:
一、谈话导入
1.师:小朋友们现在是什么季节呢?
幼儿:秋天
师:对,是丰收的季节,大熊笨笨为了度过寒冷的冬天,准备了很多食物,有白菜饼干苹果等等,小朋友们谁来说说还有哪些水果呢?
大熊想把这些食物装进储藏室,可是储藏室装不下,可是装不下,它想整理一下,谁能帮帮它呢?
(2)这么多的食物,有什么不同?(颜色、形状、种类)
(3)这么多的食物,大熊想要全部放进储藏室,会出现什么问题?(放不下)
二、探索将食物进行分类的方法。
1.呈现问题:储藏室堆不下了“大熊决定整理一下,可是要怎么整理呢?”(幼儿先讨论再讲述)
2.交代操作要求: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也准备了形状不同颜色不同种类不同的食物,请你试着把食物分成三类放在柜子里。
3.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4.交流:你想了什么方法?是怎么分的?还有谁也用了这样的方法分?
5.结合PPT,讲述小熊的分类方法。
三、介绍二次分类并尝试二次分类的方法
1.介绍小猴的好办法:先按种类分一分,再把每一类按大小继续分一次,大的放下面,小的放上面,这样即能把这些食物全放进储藏室,还能让你看得清楚,拿得方便。
2,幼儿再次操作要求:按种类分的基础上再按大小分一次,摆放清楚整齐。
3.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4.师幼检查,纠正错误
5.我们再次来看看大熊的问题解决了吗?观看PPT。
四、与生活链接
大熊的问题解决了,可是我们的活动区里的积木、图书、玩具还是乱乱的,你可以怎么整理? 让我们回到教室把图书、玩具等物品分一分,理一理,让班级看起来更整洁。
活动反思:
幼儿在已有感性经验的基础上,开始能对具体事物进行概括和分类,但概括分类的水平还很低,本次活动目标的制定,环节的设计以感知与操作体验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力求通过活动让幼儿能概括出食物的外形特征,根据物体的两个特征进行分类,并感受分类的重要性,发展数学思辨能力。在一开始的分类中,幼儿只按一种特征进行分类比较得心应手,在学习了二次分类后,有的幼儿会有一些难度,需要教师和同伴的帮助,但总体感觉还不错。在以后的教学中还(本文.来源:快思.教案网)可以进行这方面的分类,以巩固所学。
19、幼儿园中班数学领域《蛋宝宝》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在游戏中积累并灵活地运用10以内的序数经验。
2.关注同伴的长处、乐于与同伴友好交往。
3.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6.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7.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活动准备:
小星星、座位号、新楼房、方块游戏、幼儿自己的照片
活动过程:
一、引起幼儿兴趣、找座位,初步尝试单列序数
“请你看座位牌,找座位。”
二、谈话:我的本领大
“向大家说说你还些什么本领呢?”
三、游戏:猜本领
1.“在教室里“我来露一手”的墙面上有着许多小朋友带来的照片向大家展示自己的本领,今天啊我这又收到了六张照片,你们知道这回是谁?他们又有什么本领吗?”
2.出示猜迷板
“请你只能说清你想看哪张照片,不能用手指,说出来大家听懂了,我们就把他打开。”
教师:我们都是从左到右数
四、游戏:朋友楼
教师交代游戏规则“我们先来看看这是一幢朋友楼几层楼的房子?”“每层楼有几间房间呢?”
(一)猜猜住在哪里?
(二)幼儿找自己的房间
(三)贴门牌号
出示门牌号,讲解意思,幼儿贴门牌号。
(四)幼儿自己组合门牌号
1.“老师给你们准备了各种数字,你可以把数字贴在门牌上,告诉大家你是住在第几层楼的第几间房间。”
2.幼儿操作
3.教师与幼儿共同检查
(五)特殊房间号
1.有一个朋友,他家住在八楼的第7个房间,他是几零几室呢?
2.这是个门牌号是第几层楼的,第几间房间?
五、游戏:猜猜好朋友的家在哪里
请你们再仔细地看看,每一件房间里都住着谁哦?记住你的房间还有所有好朋友的房间,我直接报门牌号,请你们来猜猜里面住着谁!
活动反思:
数学来源与现实,存在于现实,并且应用与现实,数学过程应该是帮助幼儿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教育活动的内容选择应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
20、幼儿园中班数学领域《大小排序》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按照大小正逆排序三个物体。
2、用语言讲述排序结果,培养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3、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和对排序的兴趣。
4、知道按事物不同的特征进行排序会有不同的结果,初步了解排序的可逆性。
5、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活动中的乐趣。
活动准备
1、趣味练习:比较概念
2、小熊玩具三个;礼物三盒;球三个(大小不同);玩具(大小不同)每人一套。
活动过程
一、导入
情境引入课题,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教师:小朋友,今天有几位小客人到我们幼儿园来玩了,你们想不想知道是谁呀?
(出示三只熊)是谁呢,谁能告诉大家?这些熊大小一样吗?
(不一样)
二、展开
1.复习区别大小,找出哪个最大,哪个最小
(1)引导幼儿观察
小朋友看一看,哪只熊最大?
(请一幼儿来抱一抱最大熊)
小朋友一起说这只熊怎么样?
(这只熊最大)哪只熊最小呢?
(请一幼儿上来亲一亲最小的熊)
(手指着)这儿还有一只熊呢!它比小熊怎么样?
(大一些)它比大熊呢?(比大熊小一些)
(2)教师:小朋友看,熊还给小朋友带来了礼物呢!
(出示礼物盒)引导幼儿观察:
哪盒礼物最大,哪盒礼物最小?
(出示大小不同的三个球)
熊还给小朋友带来了玩具球,
请一位小朋友来拍一拍最小的球?拍一拍最大的球?
2.学习大小排序
教师:熊给我们带来了这么多礼物,让我们一起说“谢谢!”
(1)三只熊想请小朋友帮它们排排队,小朋友最爱帮助别人了,谁愿意来帮它们排队呢?
(请1——2名幼儿)
教师引导幼儿观察、比较并讲述:它们是怎样排的?谁排在最前面?
我从有花的这边开始排。
小熊最小,排在前面;
这只熊比小熊大一些,排在小熊后面;
这只熊最大,排在最后面。
(请个别幼儿讲述排序的结果,语句完整)
小结:最小的排在前面,后面的一只比一只大,这就是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队。
(2)教师:除了按照从小到大顺序排队,还可以怎么排呢?谁愿意来排一排?
(引导幼儿观察并讲述:这次它们是怎样排的?从有花的这边开始排,谁排在前面?
(最大的熊)谁排在它的后面,谁排在最后面?
小结:最大的排在前面,后面的一只比一只小,这就是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队。
(3)请小朋友给礼物盒、球排队,进一步学习从小到大、从大到小的排序方法,
重点掌握从大到小的逆排序。
(4)幼儿操作练习
小朋友,这些具大小一样吗?哪个最大?哪个最小?
请小朋友把最大的举起来;
把最小的举起来。
请小朋友给玩具排排队,从戴花的手这边开始排,按照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排队。
(教师个别指导)
教师验证:谁是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的?请举手。
谁是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的,请举手。
3.游戏:大家一起拍拍手
小朋友,请你找一位老师一起随着幸福拍手歌玩拍手游戏好吗?
比一比谁的手大,谁的手小?
三、延伸活动
请幼儿观察比较周围环境中哪些物体相比,谁大、谁小一点、谁最小,给它们也排排队。
教学反思:
新课程的理念是让每个幼儿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活动中,我紧紧把握这个理念,使幼儿在积极愉快的气氛中以游戏的形式,让幼儿轻松地认识、理解了学习内容。课上的气氛也是很活跃的,发言也很积极,较好地达到了预期设计的活动目标。
21、中班社会领域《祖国的标志》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知道国旗、国微、国歌等代表着我们的国家,是国家的标志。
2、为对国家作出杰出贡献的人感到高兴,萌发初步的民族自豪感。
3、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4、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6、能学会用轮流的方式谈话,体会与同伴交流、讨论的乐趣。
7、教幼儿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态度。
活动准备:
1、国微、国旗、长城的图片,国歌音乐。
2、活动前引导幼儿有意识地向成人了解为国争光的先进人物和事例。
3、事先录制好运动员比赛的精彩片断与领奖的情景,收集有关图片。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师:“我们每天做操前都要升旗,升旗时奏的歌是什么歌?”(国歌)升的旗是国旗。
(二)基本部分:
1、谁来说一说国旗是什么样的?(老师出示国旗图片)引导幼儿从国旗的颜色、特征来说。(国旗是红颜色的、
2、我们一起来听一听这首歌。(放国歌磁带)
“这首歌和我们平时听的歌一样吗?有什么不一样?”
“除了我们升旗时奏国歌,还有什么时候奏国歌?”
3、我们来看一看他们在干吗?(播放运动员比赛领奖的录像)
(1)提问:这是哪个国家的运动员?你怎么知道的?
(2)领奖的时候,是哪个国家的运动员得到了冠军?你怎么知道的?你听见什么?看到什么?
4、知道国旗、国徽是祖国的标志。
提问:(1)为什么我国运动员在得了冠军之后,要奏中国国歌,升五星红旗呢?国旗、国歌代表什么呢?
(2)除了在运动员领奖时升国旗、奏国歌,你还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看见国旗,听到国歌?
5、拓展经验,感知多种代表国家的标志。
提问:还有那些东西也可以代表祖国?你什么时候见过,在哪儿见过?(龙,长城,国徽,天安门……中国结,中国画)
6、激发幼儿做中国娃的自豪感,有为国争光的愿望。
提问:当我们看到我们国家的运动员获得冠军,站在领奖台上升国旗,奏国歌时,心里感到怎样?
(三)结束部分:
我们小朋友现在要好好学习,多学知识、本领,长大了为国家争光!
活动反思:
通过这次教育活动,使幼儿重新了解我们的祖国,激发了幼儿 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的情感,对祖国深深的感情和祝福但是,这只是短时的情感体验,应该在以后的教育活动中以及在和家长在生活中多多了解国家大事,更多的激发幼儿的爱国之情。
22、中班数学探索活动《生活中的数字》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观察感知生活中的数字,初步了解数字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及意义。
2.激发幼儿对身边事物、现象的兴趣,萌发幼儿探索欲望。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4.提高逻辑推理能力,养成有序做事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带有数字的实物若干、PPT图片若干、1—16数字卡片。
活动过程:
一、提供生活中常见带有数字的物品如,电话机、遥控器、卷尺、闹钟等,让幼儿找找上面的数字,说出数字的作用及意义。
1.知道物品上出现的数字所表示的意义及作用。
2.总结生活中出现的数字有0、1、2、3、4、5、6、7、8、9十个数字其中一个和几个组成。
二、积极引导幼儿说出在不同地方所见到的数字,并说出在生活中的作用及意义。
三、看PPT图片,进一步让幼儿了解数字在人们生活中更多的应用。
1.分别出示生活中有数字的PPT图片。
2.大胆说出图片中数字的作用及意义。
3.让幼儿联系实际,简单说说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四、探索游戏:乘火车找座位。
1.找座位,按车票的数字找座位号进行对号入坐。
2.启发探索:怎么样才能快速的找到座位?动脑筋想办法?
3.给1—16座位号分单双号排列,方便乘客找座位。
五、总结:数字在生活中有很大的作用,在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作用。
跟着《开火车》音乐,按单、双座位号排列两列火车结束活动。
活动延伸:
鼓励幼儿找一找其它地方出现的数字,并所代表的意义。
活动反思:
数字是无处不在的,它们的存在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的方便。为了使幼儿体会数字与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本次活动以幼儿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将幼儿的学习活动与他们真实的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进一步激发幼儿探索数学王国的兴趣,感受数字与生活的奇妙联系,引导他们去寻找数字、发现数字、感受数字、运用数字。在实践活动中体会数字的无穷魅力,从而去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发展数学。
23、中班数学活动《空间方位辨别》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学会辨别物体的空间位置,并能正确数出7以内的数量。
2、培养幼儿辨别空间方位的能力。
3、体验数学活动带来的乐趣。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6、培养幼儿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习惯。
7、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幼儿操作材料(1、2)、范画(1、2)、7以内数量的图片,录音机、录音带《火车开来了》、课前教会幼儿唱《小猫歌》和会玩躲小猫的游戏。
活动过程:
一、 游戏导入
1、 听音乐入室:《火车开来了》引起幼儿的兴趣。
2、 ——“小朋友,看这里有很多椅子,我们找个位置坐下来。”
3、 游戏:躲小猫
“等一下老师和你们玩“躲小猫”的游戏,老师来做猫妈 妈去抓小猫,你们做小猫去躲。猫妈 妈找不到你们的话,等一下你们要告诉猫妈 妈“你刚刚躲在哪里的什么地方?”
二、 辨别空间方位
1、提问:“有哪只小猫告诉我,你刚刚躲在哪里的什么地方?”
2、出示范画(1)
(1)“谁来告诉我,你在图片上看到什么,?有多少?”
(2)出示蝴蝶和蜗牛图片:“谁也来了,它在哪里呢?有多少?”
3、出示范画(2):“它是谁啊?”
今天喜洋洋也来和我们一起做游戏。
三、游戏:拼一拼
1、我这里有一些数字宝宝,等一下我会把数字宝宝放在喜洋洋头不同的方位,让你们根据所给的来拼。如:教师在喜洋洋头的上面放数字宝宝2,我就在操作材料中找出与数2相同数量的拼在喜洋洋头的上面。
2、幼儿拼一拼:
3、请个别幼儿来说说成品,教师小结。
四、写一写
1、出示范例:“今天老师出了一些题来考考小朋友,看看你们今天学的空间方位懂了多少。”
2、教师示范。
3、 幼儿做题:
五、活动结束:火车开来了
小朋友今天我们都学到了很多本领,我们一起去当小老师教一教弟弟妹妹吧。
活动反思:
孩子们对活动很感兴趣,他们还很投入到活动中。他们都能积极举手发言,还能用完整的话来回答。不过幼儿对辨别空间方位上还不大了解还得继续培养和巩固。活动开展的时间有点长。以后我会吸取更多的教学方法争取上的更好。
24、幼儿园中班数学活动《马路边的数字》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知道马路边有许多的数字,了解这些数字所表示的不同意思。
2、初步体验数字在生活中的作用以及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3、引导幼儿对数字产生兴趣。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活动中的乐趣。
6、培养幼儿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习惯。
7、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活动准备:
收集马路边的数字照片、PPT、录像
活动过程:
一、说一说(交流照片,引发幼儿对马路边数字的兴趣)
出示幼儿收集的照片
1、幼儿互相交流
2、集体讨论
3、小结
二、猜一猜(通过讨论,知道马路边不同数字的意义)
1、出示PPT1
(1)这是什么地方的数字?这些数字表示什么意思?
(2)幼儿模拟打电话
(3)出示不同出租车(让幼儿说说上面的数字)
(4)小结
2、出示PPT2
(1)数字怎么变了?这些数字表示什么意思?
(2)如果绿灯跳到3秒的时候,我们可以过马路吗?
(3)小结
3、出示PPT3
(1)老师还带来了三张照片,谁发现这些是什么地方?三个地方都不一样,但它们有一个相同的地方是什么?
(2)这里的数字24是什么意思呢?
(3)小结
三、找一找(复习、巩固并了解马路上限速标志上数字的含义)
1、放录象 小区限速标志5——24小时自助银行——860车站——860车——限速标志40——红绿灯——限速标志30——门牌71(让幼儿边看录象边说说数字的含义)
2、小结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环环紧扣,目标明确,幼儿也比较感兴趣。整体来说本次活动完成 的还是不错的。数字在生活中的用途很广,而且孩子们每天都会和数字打交道,数字已成为 了孩子们生活中的一部分,大部分的孩子几乎都没有注意到数字的存在。活动唤起了孩子们对于数字与生活之间紧密联系的认识。 让幼儿感受数字的趣味性, 对数字产生兴趣。鼓励幼儿从物品中找出数字,并尝试说出数字的含义。
25、幼儿园中班数学领域《得数是5的加法》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幼儿游戏和动手操作,让幼儿学会计算得数是5的加法。
2.进一步理解+,=的含义。
3.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4.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活动准备
1.趣味练习卡片
2.头饰
活动过程
一、导入(复习5的组成)
教师:动物王国的国王邀请我们去他的国家玩,你们愿意吗?
不过我们要保密码解开才能去,5可以分解成2和几呢?
二、情境感知----做客:看图学习5的加法。
1.教师:小朋友们动物王国到了,我们一起去小动物家看看吧,小心别被动物咬着,
看图算5以内的加法,算对动物送礼物给小朋友,算错动物要把小朋友扣住了。
速度快的可以多去几个小动物家。把你的答案记清出点。
2.提问
(1)教师:你刚刚碰到了什么问题?(用4句话表达4幅图)
你是怎么回答的?(幼儿列的算式)
老师记录
(2)教师:请幼儿观察这些算式"它们有个小秘密,看谁能先找出来?3.总结
教师:这些算式的得数都是5,而且都是加法,那么这4道算式就是5的加法算式。
像1+4=5,4+1=5这两道
算式数字相同,位置不同,但得数不变,
所以看到1+4=5马上就想到4+1=5,我们把他们称为朋友题,同样我们看到2+3=5就会想到什么呢?
三、巩固加深
1.教师:小动物们都夸我们很聪明 ,我们手里都有动物送给我们的玩具票票, 出示价格。
你手里有5元,你能买那两样玩具,你会买什么,为什么?还可以买那两样?
2.幼儿操作
3.总结:
(1)有几种方法,买的是什么?
(2)如果5元买三样呢?
四、总结
我们学习了得数等于5得算式板书:1+4=5,4+1=5,2+3=5,3+2=5。
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教学活动,让我了解了孩子对数学都很薄弱,为了能够使他们对数学感兴趣,我准备在以后的数学活动中多加游戏,做到让幼儿在玩中乐、玩中学的目的。真正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不断提升幼儿的自主探究能力。
26、幼儿园中班数学领域《大熊的储藏室》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按物体的两个特征分类。
2.感受分类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6.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7.体会数学的生活化,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教具:绘本PPT、货架、标记、贴绒(大小、颜色、形状不同的食物)
学具:各种食物的小卡片、分类板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师:小朋友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秋天)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有只大熊准备了大量的食物要放到储藏室里过冬。
2.请幼儿猜猜大熊准备了些什么食物。
二、播放PPT1,感知食物的外部特征。
1.师:大熊准备了哪些食物?(引导幼儿说一说什么样子,什么颜色)大熊准备的食物可真多啊!它决定整理一下。
2.师:要怎么整理呢?谁来帮大熊出出主意?
小朋友想的办法真不错,我们来看看大熊是怎么做的。
大熊说:让我来把所有的东西都分类放吧!
三、播放PPT2,概括颜色特征,复习颜色标记。
1.师:大熊是怎么分的?是按什么分类的?(颜色)大熊把食物按颜色分成了几种?(红、黄、绿三种)
2.选标记。
师:我们来帮大熊做个标记吧!(根据幼儿所说依次出示颜色标记)大熊还想了一种方法,我们来看看。
四、播放PPT3,概括大小特征,复习大小标记。
1.师:这回大熊又是按什么分类的?(大小)
2.选标记
师:大熊按食物的大小来分,可以用大小标记表示。(出示大小标记)
小结:大熊按分类的方法让它的储藏室看起来很整齐。(出示PPT4),大熊还想了一种方法来整理储藏室,想看看吗?
五、出示磁性板上的货架,按两个特征分类。
1.师:货架前面有什么?(标记)
刚才分的时候是一个标记,现在每层上都有两个标记,这是什么意思?(同时符合这两个特征的食物才能往这层上放)
2.师:看看每层上要放什么样的食物?(师幼共同说)
3.出示要分的食物。
师:看看我们要先帮大熊分什么食物?(引导幼儿说出食物的外部特征)
4.请幼儿上来将食物分到货架上,并用完整话讲述:“分到第几层的食物是既**又**的。”
5.检验分类结果并统计每层上的食物各有几个。
师幼共同讲述:“分到第*层上的食物是又**又**的,有*个。”
六、交代要求,幼儿操作 (出示分类板)
师:这是大熊给我们准备的货架,我们看看,每层上都有几个标记?
小朋友要看仔细,每层上分到的食物都要符合前面的两个特征。
猜猜最后的这三个小格子是干什么的?(统计数量)
分好后讲讲你是怎么分的,各有几个。(鼓励幼儿大胆讲述,说完整话)
七、讲评:展示几种不同的分类结果。
八、观看日常物品分类PPT,了解分类在生活中的运用。
1.师:运用分类的方法使大熊的储藏室看起来整整齐齐的,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许多地方用到分类,我们一起来看看!
2.师总结:原来分类有这么大的用处,一会也把我们的图书和玩具分一分吧!
活动反思:
幼儿在已有感性经验的基础上,开始能对具体事物进行概括和分类,但概括分类的水平还很低,本次活动目标的制定,环节的设计以感知与操作体验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力求通过活动让幼儿能概括出食物的外形特征,根据物体的两个特征进行分类,并感受分类的重要性,发展数学思辨能力。在一开始的分类中,幼儿只按一种特征进行分类比较得心应手,在学习了二次分类后,有的幼儿会有一些难度,需要教师和同伴的帮助,但总体感觉还不错。在以后的教学中还可以进行这方面的分类,以巩固所学。
27、幼儿园中班数学领域《大象买香蕉》教案反思
教学目标:
1.引导幼儿正确感知5以内的数量,能按同一数量归类,匹配相应数量的同类实物。
2.引导幼儿学习手口一致地点数并说出总数5。
3.通过活动,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理解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幼儿对数字宝宝的兴趣。
4.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6.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7.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幼儿学习手口一致地点数并说出总数。
教学难点:幼儿学会同一数字宝宝匹配相应数量的同类实物
教学准备:
1.故事挂图《大象买香蕉》;香蕉卡片;单个的香蕉卡片5张;盘子卡片;大象卡片;点卡。
2.幼儿准备:水果卡片;插片玩具若干;
教学过程:
一、导入活动
1.教师与幼儿一起边说儿歌《大象》,“《大象》大象大象,鼻子长长,走起路来,摇摇晃晃。”边模仿大象做律动。音乐停时教师说:“大象喜欢吃什么呢?”激发幼儿好奇心。
2. 教师分别出示1—5的香蕉卡片,引导幼儿点数。
二、集体活动
1.教师引导幼儿点数香蕉的数量。
(1)教师出示故事挂图《大象买香蕉》,讲故事并引导幼儿回答问题。“大象买了几根香蕉呢?”
(2)教师出示香蕉卡片,引导幼儿手口一致地点数香蕉,说出总数。
教师:“我们帮大象数一数是不是五根香蕉呢?”。
2、教师引导幼儿点数盘子的数量,并与香蕉一一对应。
(1)教师出示盘子卡片,引导幼儿手口一致地点数盘子,并说出总数。
教师:“大象买了五根香蕉,它要放在五个盘子里,请小朋友数一数盘子有几个?”
(2)教师引导幼儿将五张单独的香蕉卡片分别放在盘子里。
3、教师请幼儿点数大象的数量,并与香蕉对应。
教师将大象卡片逐一贴到黑板上,引导幼儿点数,并说出总数。
教师:“大象家的客人终于来了,请小朋友们看一看来了几个客人?”
4、教师出示1-5的点卡引导幼儿将点卡与香蕉卡片进行配对。
(1)教师将1-5的点卡按照顺序贴在黑板上。
(2)教师出示1-5的香蕉卡片,引导幼儿将点卡与香蕉卡片进行配对。
教师:“卡片上有几根香蕉?”“`1'的点卡在哪里?”“请小朋友把一根香蕉的卡片贴在‘1’的点卡的下面。”
三、操作活动:
第一组:教师引导幼儿将点卡与插片玩具进行配对。
第二组:教师引导幼儿将点卡与水果卡片进行配对。
四、结束活动:
教师请幼儿数数每层玩具柜放几个玩具,每层图书架放几本书。
五、延伸活动:
1、在幼儿园教师请幼儿数一数:教师让幼儿说说自己的好朋友都是谁,数数自己有几个好朋友。
2、在家里,让家长经常让幼儿帮助数数家里的物品,如“请宝贝帮妈妈数一数的篮子里一共有多少个鸡蛋?”等等,宝贝会非常乐意帮忙的。
教学反思:
数学来源与现实,存在于现实,并且应用与现实,数学过程应该是帮助幼儿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教育活动的内容选择应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充分利用幼儿现实生活中的资源,通过作用于幼儿的活动对幼儿发生实质性的影响,让幼儿在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体验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28、幼儿园中班数学领域《大老虎的点心》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3的加减法,感知三副图的含义,继续学习列加减算式。
2、理解加法题中用“一共”表示合起来,减法题中“还剩下”表示还少了的意思。
3、在书写的过程中注意保持正确的坐姿。
4、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5、培养幼儿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习惯。
活动准备:
有关3的加减法图片、幼儿操作纸、笔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1、通过游戏去数字王国玩复习5以内的组成。
介绍小客人小猫咪咪,请孩子们去数字王国玩,并提出去玩的要求。
2、看图学习3的加法
(1)分别出示图1、图2,先请小朋友尝试讲一讲图上说了什么?再请小朋友将两幅图连起来说一说。接着出示图3,幼儿观察并说出图意。最后将三幅图连起来说一遍。
带领幼儿共同尝试将图意用算式列出。1+2=3注意引导幼儿说出每一个数字和符号的含义。与幼儿共同念算式。
(2)2+1=3方法同上。
3、看三幅图学习3的减法
(1)分别出示图1、图2,先请小朋友尝试讲一讲图上说了什么?再请小朋友将两幅图连起来说一说。接着出示图3,幼儿观察并说出图意。最后将三幅图连起来说一遍。
带领幼儿共同尝试将图意用算式列出。3-1=2注意引导幼儿说出每一个数字和符号的含义。与幼儿共同念算式。
(2)3-2=1方法同上。
4、游戏:翻一翻
帮助幼儿巩固复习看图说图意并列算式。
5、操作活动。
能通过介绍小客人的游戏形式进行组织教学,孩子们兴趣较浓,课堂气氛活跃。
活动的各个环节紧扣,能做到动静交替,幼儿在活动中感知,从而理解加法题中用“一共”表示合起来,减法题中“还剩下”表示还少了的意思。
活动反思:
本活动通过熟悉的情景观察,语言的交流表达,游戏中的操作演示等活动。使学生体验并感知了3的加减法的意义。把两部分和在一起抽象为加法运算的过程。初步体会生活中有许多问题要用加法、减法来解决。从中掌握了:什么时候用加法、什么时候用减法。会根据直观图计算3的加法、减法。从而培养了幼儿的动手能力及观察和运用数学语言的能力。幼儿在教师精心创设得生动活泼、形体松、头脑紧的情况和游戏中。培养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及合作意识,激发了幼儿学习计算的兴趣和对数学的求知欲望。
29、幼儿园中班数学领域《打电话》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了解打电话的过程。
2、学会0-9的数字。
3、学会点数对应,并体会打电话的乐趣。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6、喜欢数学活动,乐意参与各种操作游戏,培养思维的逆反性。
7、能与同伴合作,并尝试记录结果。
活动准备:
电话1部、号码记录卡、笔。
活动过程:
1、创设情境,引出活动内容。
(1)老师口袋里放着一部手机。
师:小朋友们,家里是不是只有你一个孩子呢?
幼:是/不是
师:大多数小朋友家里就他一个孩子。那么,要是在家里的时候想找小伙伴玩了,会怎么做?
幼:打电话/到他家里去玩/叫他来自己家里
师:嗯,说的对。可是,要怎么才能叫他来自己家里呢?或者我们要去他家里,也要先告诉他一声吧?
幼:对的。
师:所以,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呢?
幼:打电话。
师:真聪明。打电话多方便呀?现在呀,老师就要打一个电话
拨号,老师拨打,通话,挂上。
师:"老师刚才在跟谁打电话?听得出来吗?"展示拨打的电话号码
(2)师:这里有两张电话号码卡,一张是小男孩的,一张是小女孩的。可是,卡上没有数字,只有点。你们来告诉我是几个点好吗?
幼:好
按点认读。
师:现在我们都知道数字了,那么号码记录卡上小男孩家里电话是多少呢?把它们都写下来吧。
幼儿看点数写数字
(3)小女孩家里电话是多少?
看点数写数字
(4)师:那你们家里的电话号码是多少呀?能告诉我吗?
鼓励幼儿说出自己家里的电话号码。
画点数,并对照点数写数字
2、幼儿交流经验:号码是多少?
(1)小朋友交流自己家电话是多少?
(2)请小朋友做打电话的游戏,拨打正确号码(用手做打电话状)。
师:"刚才小朋友都说了平时是怎样打电话的,现在小朋友们来试试吧。"
3、幼儿体验打电话的心情和乐趣。
全体幼儿一起复习一遍。
4、幼儿观察和记录。
师:我们知道了家里的电话,那么爷爷奶奶家还有外公外婆家的电话号码你们都知道吗?我们回家再去记下来吧。
活动反思:
在本次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因为电话是小朋友常见的而感兴趣的,所以整个过程孩子的热情高涨,兴趣很浓。积极参与整个活动,乐意的表现自己,达到了活动目标。
30、幼儿园中班数学领域《春游》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8的形成,知道7添上1是8。
2.理解7和8之间多1少1的关系,理解8的实际意义。
3.在操作、游戏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幼儿的思考力和推理能力。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6.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习惯。
7.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1.PPT?大骰子?大灰狼头饰?
2.每位幼儿一份花片操作材料、数字卡片;可以贴在身上的数字、点卡、实物卡片。
活动过程:
一、导入:出示PPT(1)
以游戏口吻:“春天来了,羊羊们要去春游啦”引起幼儿兴趣,通过观察羊羊的外形、装饰、背包等的不同复习7以内的数。
二、展开
1.出示PPT(2、3)教师操作蝴蝶与花图片,学习8的形成。
师:羊羊们出发啦,他们来到了望春园,那里的花儿开的可好了。
(1)出示7朵花排成一排,请幼儿跟随老师正确点数说出总数。
(2)出示7只蜜蜂,与花一一对应,请个别幼儿点数练习。
提问:蝴蝶和花谁多谁少,还是一样多?
(3)出示1朵花,添在花一排的最后,请幼儿点数验证说出总数。
(4)出示数字7和1, 7只花用数字7来表示,添上的1只花用数字1来表示,分别放在相应位置上,7添1是几?(幼儿反复复述7添1是8)引导幼儿操作探索,复习7的形成,初步感知发现8的形成。
2.幼儿操作:你怎样把7朵蓝花变成了8朵?(我又添上了1朵)请幼儿将添上的1朵拿走放回,反复感知添1的环节。
3.游戏:丢骰子
师:羊羊们走累了,就在草地上玩起了游戏。
教师操作骰子,幼儿根据骰子六面上显示的图案、点、数字进行相应的身体动作练习(如拍屁股等)
4.出示PPT(4、5)
师:羊羊们来到了小树林,有许多小树来与羊羊们游戏。
(引导幼儿点数、说出总数,并通过拍手次数来“欢迎8、欢送7” 反复感知添1的环节)
5.游戏巩固:狼来了
玩法:保育教师扮演大灰狼,说出今天要抓数量是几(幼儿的春游门票上的数字、点数、或实物图片)的羊羊,这些羊羊就赶快要和妈妈一起躲起来。其他羊羊在位置上装木头人。(两位教师验证幼儿游戏结果)
6 . 通过演示PPT(6、7),理解8里面有8个1。
师:忽然一阵风吹来,蝴蝶和花飞走了,这时天空中飘来五颜六色的气球,
播放课件:画面出现8个颜色不同的气球,幼儿点数验证,引导观察,几个红色的?几个黄色的?……,问:“1个红色的气球用数字几来表示?播放课件,8个不同颜色的气球分别用8个1来表示,点数1,问:“8里面有几个1?”小结:8里面有8个1。
三、拓展理解8的实际意义。
1.师:8只蝴蝶、8只花、8个气球都用数字8来表示,8还能表示8个什么?播放课件,出现多个数量是8的画面,
2.小结:8能代表所有数量是8的物体。
3.引导:8还能代表8个什么呢?请幼儿手拿数字8,到老师布置的场地中去找数量是8的物品?找到后与同伴、老师分享交流(轻音乐伴奏)。
活动反思:
随着新《纲要》的颁布和实施,幼儿数学教育的新的目标和教育价值逐步得以体现,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已成为我们现代幼儿数学教育的宗旨,为了更好的实现这个宗旨,我设计了这节教育活动,我以故事和游戏为双重因素,让孩子们在故事情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感知8的形成和实际意义,并在实际的操作和游戏过程中让幼儿巩固学习,我希望孩子们能通过不断的游戏操作,从中获得自信,真正感受和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根据本主题的大目标和本活动内容,我为这节教育活动制定了三个教育目标:一是学习8的形成,知道7添上1是8,二是理解7和8之间多1少1的关系,理解8的实际意义,三是在操作、游戏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幼儿的思考力和推理能力。
在组织过程中,我采取了三个步骤:一是通过故事画面,让幼儿在表象认知中,初步感知8的形成及数数,并进行初步的等量差量判断。二是通过故事语言提示,让幼儿亲自操作,在实物认知中,理解8的形成及数数、知道7、8之间的关系。三是通过游戏,让幼儿在抽象符号的认知中形成8的数概念,达到对8的实际意义的理解。通过本次的活动,我感觉我的三个教育目标基本达到,而且孩子的情绪非常投入,可以感受到孩子们喜欢这种形式,因为他们喜欢听故事、喜欢做游戏,我认为幼儿数学教育以这种故事情境和游戏的形式进行传授,幼儿会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但是我在活动过程中也存在许多不足,交流沟通少一些,所以在操作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还不能很好的关注每一个孩子,这些方面在今后的活动组织中都有待加强。
31、幼儿中班数学《活彩色的风筝》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 能将风筝的不同区块分解为颜色和形状两种我特性。
2、 能进行颜色、形状和空间位置的二次对应关系练习。
3、 乐于用动作表现空间位置。
4、 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 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6、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7、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1、 孔雀、鳄鱼、大象、小马的图片各一张。
2、 菱形格
3、 三角形、圆形、正方形和菱形图卡各一张。
4、 红色、黄色、蓝色、绿色纸卡各一张
5、 幼儿用书、教学挂图
活动过程:
1、 游戏:“我演你猜”
教师做动作请幼儿猜一猜是什么小动物?幼儿模仿教师用相应手、脚做相应的动作;教师出示菱形格,把四种动物分别放在菱形格里相应的位置。
2、 游戏开始 教师在菱形格的某个位置出示小动物的图片,幼儿看到什么动物就对应某个部位做相应的动作。
慢慢过渡到只在菱形格的某个位子打勾,幼儿看到在哪个位置有勾就做什么动作。即将菱形格相应的位置和动作建立起对应关系 复习几种常见的图形,如三角形、圆形、正方形、菱形,将勾换成各种形状继续游戏。
复习几种常见的颜色如红、黄、蓝、绿,再将图开换成颜色继续游戏
3、 打开幼儿用书或观看挂图,完成连线练习。
教师交代题意并示范做题方法,请幼儿按照要求进行连线。
教师指导帮助能力较差,或没有弄清楚题意的幼儿 幼儿之间互相检查,交流讨论。
活动反思:
数学来源与现实,存在于现实,并且应用与现实,数学过程应该是帮助幼儿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教育活动的内容选择应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充分利用幼儿现实生活中的资源,通过作用于幼儿的活动对幼儿发生实质性的影响,让幼儿在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体验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32、中班数学《花》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认识11-15的数字和数量。
2.正确点数11-15,并说出总数。
3.按照顺序排列数字11-15。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
6.培养幼儿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习惯。
7.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活动重点:
认识11-15难点:点数11-15。
活动准备:
11-15的数字卡、10朵红色的纸花、5朵黄色的纸花等。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老师告诉幼儿美丽村开了很多美丽的花,引导幼儿想象。
二、基本部分。
(一)出示花朵。
1.然后出示10朵红色的纸花,请幼儿数一数,一共开了多少朵。
2.在10朵花的旁边,放一朵黄色的花,请幼儿再数一数红花和黄花一共有多少朵,告诉幼儿10多花,再加1朵就是11朵花,出示11数字卡让幼儿认读。活动以此类推。
(二)请幼儿按顺序排列11-15的数字卡。
(三)分别出示物品图。
请幼儿数一数总数,然后找到正确的数字放在图的旁边。
(四)请幼儿将5张图按照从少到多的顺序排列,并相应地排列数字卡。
三、结束部分。
请幼儿在教室里找到相同的11、12、13、14、15个物品,如:11块积木,12颗珠子、13片拼插玩具等,拿回来后大家一起数一数,看他拿的数量是否正确。
活动反思:
不管上什么课,老师的引导是非常重要的,老师提问的方法和语言的表达都要适当精细,通过这细微之处,我也发现了自己身上的不足之处,由于教学经验的缺乏,有时面对孩子们排序错误引导不是很好,老师的语言也怎么才能够说的更精练。这也是我以后要多学习弥补的地方。今后只有通过不断的磨练、不断的学习、不断丰富自己的经验才能有更多的进步。
33、教案中班数学《分类》教案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本节课是老师在幼儿玩积木的时候,无意中发现几名幼儿不是拿积木搭建什么楼房,汽车,而是有的幼儿拿的三角形的积木,有的拿的是正方形的积木,有的拿的是梯形的积木,这样就及时的进行了这一节课的教学。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学习按物体的某种相同特征(用途、颜色、大小、形状)的东西可以归成一类,培养幼儿分析、比较、综合的能力。
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3、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6、培养幼儿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习惯。
7、乐意参与活动,体验成功后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幼儿能按大小、颜色、形状进行分类,注重幼儿在对物品进行分类的同时,理解物品的用途。
活动准备
实物:苹果、梨子、香蕉、皮球、玩具汽车、树叶、篮球;积木若干。
活动过程:
1、教师出示教具:苹果、梨子、香蕉、皮球、汽车。(教师问:小朋友,我们要把这些东西分别放进两个篮子里,可以怎样分?)
2、幼儿小组讨论。
可能的分法有:
(1)按用途分类。
(2)按形状分类。
引导幼儿说出:我是把形状相同的放在一起:苹果、皮球是圆形的,梨和车不是圆形的;我是把用途相同的放在一起的:苹果、梨、香蕉是水果,皮球、车是玩具。
3、以拾落叶的情节出示树叶,树叶大小、颜色不同。
问:我们要把这些树叶分别放进两个篮子里,可以有几种分法?
幼儿讨论可能的分法有:
(1)按大小分类。
(2)按颜色分类。
引导幼儿说出:我是把颜色相同的放在一起,或者我是把形状相同的放在一起。
4、操作活动。
分积木:启发幼儿按积木的大小、颜色、形状进行分类。
5、活动延伸:
1、幼儿继续在其他领域中渗透分类的意识。
2、教师可利用日常环境让幼儿学习分类,比如:可以对秋天的落叶按照颜色、形状等进行分类,还可以对水果、蔬菜按照颜色、形状等进行分类。
教学反思
通过对中班幼儿上的这一节课,该班幼儿基本能掌握对物体进行分类,以及进行分类的方法,在颜色、大小上分类掌握较好,但是在形状、以及用途上掌握较困难。在以后的教学中可通过其他的领域来巩固对物体的分类,也可在幼儿一日活动中进行学习。
34、教案中班数学《多变的图形》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在图形的反复变化中,训练幼儿思维,提高操作能力。
2、通过让幼儿反复对三角形、正方形、梯形、圆形等图形进行变化操作,引导幼儿发现图形之间可以相互变化,转换,它们可以变出不同的数量的各种图形。
3、培养幼儿利用各种图形组合成各种物体的情趣。
4、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6、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7、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1、教具:三角形、长方形、梯形、圆形拼成一幅画(机器人)。
2、学具:每人一套各种图形的纸,放在信封中。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小朋友,你们知道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吗?(教师拿出挂图背朝幼儿),变!一幅画展现在幼儿面前。“机器人”对!那你看一看机器人是由什么拼成的。“由图形拼成。”好!下面我们就来做有关图形的游戏。
(二)基本部分: 第一次尝试活动:观察、思考。
l、请小朋友动脑筋,仔细观察机器人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的?(由圆形、正方形、三角形、长方形、梯形组成。)
2、每种图形各有多少个?(圆形6个,半圆形6个,正方形1个,长方形4个,梯形5个,三角形1个。) 第二次尝试活动:用折纸游戏,看图形的变化。
1、发礼物:(学具)小朋友,上面的游戏,大家做的都很好,所以老师要奖励。每位小朋友一份礼物(发学具),我知道大家都想看看袋里面装的是什么礼物,好,下面就请你们自己打开小信袋(里面出现多种颜色的图形)。你们喜欢不喜欢呀?(“喜欢!”)这些小图形呀,它们还有魔力呢,只要你用手折一折,它还会变成其它形状呢,不信,你们试一试。
2、操作:动手动脑,感知图形变换。
(1)请幼儿动手变一变(折纸)。 (2)请幼儿说说变化的结果: 正方形——变成了三角形还有长方形。 圆形——变成了半圆形、扇形。 长方形——变成了三角形,还有正方形
(三)结束部分:
五彩图形妙趣横生:小朋友,这些小图形好玩吗?(好玩!)那我们再把它贴在白纸上它还会变成一幅精美的粘贴画,把这些画献给你们的爸爸妈妈吧。师生共同享受动手制作的快乐。
活动结束:
请小朋友回家后同爸爸妈妈找一找,你家里哪些东西是你认识的图形。
【活动反思】
此次活动设计我能够结合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确定活动目标和活动形式。由于幼儿直觉行动思维和形象思维的年龄特点,整个数学活动我都采取了操作和游戏的方式,让幼儿在动手的过程中亲自感知、探索、总结。
中班幼儿在图形认知方面仅限于简单的图形分割与拼合,因此在孩子们开展了三角形二等分的经验基础上,设计了正方形二、四等分和拼合活动,进一步了解各图形的分割与拼合。活动中采取游戏情景法引入数学活动内容,利用为喜羊羊过生日,结合了幼儿的兴趣和已有经验,调动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孩子们一看到喜羊羊等图片,情绪十分高涨。针对中班幼儿我设计了一个问题情境“给喜羊羊分生日蛋糕,怎样能够分得一样大”,请幼儿集思广益,帮助喜羊羊想办法,孩子们操作的热情一下子被调动了起来。
通过两次探索操作,幼儿充分感知正方形图形二、四等分与拼合,感知和理解图形间的关系以及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两次操作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并且教师结合幼儿的操作进行小结,帮助幼儿梳理经验认识。孩子们到底是否掌握了对正方形图形二、四等分和拼合的理解呢?我又通过一个“和图形娃娃做游戏”的环节,引导幼儿将所学的知识灵活运用。在游戏的设计中,我有意识地创设一些小困难,引导幼儿能够用所学到的知识经验解决这些困难。
最终,幼儿将生活中的知识又运用到生活中,活动的设计比较完整。为了能够突出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造力,我重点考虑了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活动中提问的设计。在这次数学活动中,我设计的提问具有一定的启发性,既能够引导幼儿按照一定的目标思考问题,又能够激发每个幼儿求异的思维方式,为幼儿在思维上拓展了空间,鼓励幼儿和别人想的不同,如进行正方形二、四等分的提问:怎样能够把蛋糕分成一样大的两(四)块呢、还有别的方法吗等。
第二,操作活动后鼓励幼儿交流。幼儿在操作过程中正是显示思维差异性的时候,教师作为一名观察者和指导者一定要了解幼儿的操作特点和思维特点,在操作活动后有目的地引导幼儿进行方法和经验的交流。孩子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能够学到别人的经验,这对每一名幼儿来说都是十分宝贵的,而且教师的行为会影响到孩子的思考,他们会努力展现自己的想法,与别人分享。
第三,将所学知识进行运用。在教师的引领下,孩子们在一次教育活动中能够学到一定的知识,而知识的作用正是“学为所用”,因此孩子们能将所学的知识得以运用十分重要。
所以我在活动中设计了一个运用知识的游戏环节,鼓励幼儿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此次数学教育活动只是拉开了图形分割与拼合的序幕,我们还会相继开展圆形、半圆形等图形的分割与拼合活动,引领幼儿在图形学习的领域里探索,为幼儿提供操作、探索与创新的机会,促进幼儿动手、语言和思维等各方面的发展。
35、幼儿园大班语言《大熊的拥抱节》教案反思
教材内容
设计意图现在多数家庭都是娇生惯养的孩子,不懂得原谅别人,不会设身处地的为别人着想,更不会把自己的爱传达给别人,为此我选择了大熊的拥抱节这个活动。这个活动通过大熊参加森林里的拥抱节。想拥抱100个朋友这个愿望,结果碰到的朋友都没有和大熊拥抱,大熊很伤心,在自责中感受到没有朋友的苦恼,也从中认识到小伙伴不给他拥抱的原因,决心自己改正,小伙伴们看到大熊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于是主动地到大熊家给大熊拥抱,大熊感动的说,以后要和小伙伴好好相处,为伙伴做好事。在设计方面,利用课件,播放故事视频在孩子讲、说中学会原谅别人,认识到自己也有对不起别人的事情,感受到因自己的错误给别人带来的伤害,从而体验到孩子们成为好朋友在一起带来的快乐。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了解拥抱节的意思,能简述故事情节及内容。
2、相互拥抱中体验到原谅别人和拥有朋友拥抱的快乐。
3、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4、通过阅读小图、上下图的对比观察,了解故事的情节,通过一组图片排序,了解故事情节的发生和发展,培养细致观察和较完整表述能力。
活动重点:简述故事情节及故事内容。
活动难点:相互拥抱,体验到原谅别人和拥有朋友拥抱的快乐。
活动准备:PPT故事视频大熊(毛绒熊一只)
开始部分:
开门见山,引出主题。
1.老师今天邀请谁来了? ------大熊
2.今天就给大家带来关于大熊的故事,邀请大家一起看~
基本部分:
一、分段播放视频,提出问题,引导幼儿表达故事情节
1.题目:大熊的拥抱节
什么是拥抱节? 拥抱节都做些什么?
(直接引入给孩子一惊喜,引起兴趣,对拥抱的向往,使孩子们想要知道拥抱节里大熊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带着猜想往下看。)
2.清晨-----100个拥抱
小熊什么时间出门的? 哪里过节日呢? 拥抱节是什么呢? 那出现的100是什么意思?我们参加拥抱节你的目标是多少?
(100的猜想让孩子想想拥抱节可以和多少人拥抱?大熊的愿望到底能不能实现?)
3. 远远地-----不跟他拥抱
大熊都遇到了哪些小伙伴?
见到袋鼠哥哥大熊怎么做怎么说的?袋鼠哥哥如何回应的?
见到兔妹妹大熊是怎么做怎么说的?兔妹妹如何回应的?
又遇到了红狐狸,大熊怎么说怎么做的?红狐狸怎么做的?
小动物们都没有和大熊拥抱,为什么小动物们不和大熊拥抱呢?
(让幼儿猜想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4. 天快黑了-----落下来
大熊找到没有拥抱的原因吗?他做了什么错事呢?
(让幼儿叙述大熊自责的内容)
5.这时------往大熊家走去
小动物们看见了怎样的大熊?大熊跑去哪里了?
兔妹妹和袋鼠哥哥怎么说的?大家去大熊家干什么呢?
(让幼儿叙述出动物的话,猜想大家去干什么?)
6.天黑了-----不一样的大熊
大家去干什么了?大熊在家里干什么呢?想什么心事儿呢?
大熊开门后是什么反映?大家对大熊说了什么?
得到拥抱的大熊怎么了?为什么哭?他心里是怎么想的?
(让幼儿表达出故事的内容)
7. 月亮-------拥抱节呀!(完)
这是一个令人怎样的拥抱节? 难忘。
二、完整欣赏故事(师幼共同跟着视频讲述故事)
1. 小朋友还记得自己定的目标是多少吗?能达到目标吗?
2. 想想谁愿意和你拥抱?为什么愿意拥抱呢?
结合故事:拥抱是需要理由的,大熊知错就改所以得到拥抱
3. 可能1
小朋友有没有做过错事? 如果有我们要像大熊知错就改。
可能2
有没有小朋友做对不起你的事情呢? 如果有我们要像兔妹妹、袋鼠哥哥、红狐狸一样,去原谅我们的朋友。
结束部分:
三、幼儿园里的拥抱节,在音乐中,互相拥抱。
师:小朋友们想不想参加拥抱节呢?我们今天一起过拥抱节
《大*班的拥抱节》
让孩子把语言付之于行动,真正感受到与人拥抱的快乐,幼儿相互拥抱,相互问候。
完成自己的目标,去拥抱更多的好朋友,老师、同伴、家人。
附:故事内容
《大熊的拥抱节》
1. 清晨,大熊早早就出了门。今天是森林城一年一度的拥抱节,和谁拥抱就表示愿意和谁做朋友。大熊给自己定了一个目标,要和100个朋友拥抱!
2.远远地,大熊看见袋鼠哥哥,他连忙张开双臂:“袋鼠哥哥,你好!”可袋鼠哥哥支吾着说:“嗯,我很忙。”说着,就跑了。大熊尴尬地放下手臂,安慰自己说:“没关系,还有好多拥抱的机会呢。”呀,前面一蹦一跳过来的不是漂亮的兔妹妹吗?大熊赶紧张开双臂:“亲爱的兔妹妹,你好!”兔妹妹停也不停,自顾自哼着歌儿过去了。大熊愣了一下,生气地甩了甩手说:“哼,真没礼貌!”大熊再往前走,看见了红狐狸。大熊张开双臂,红狐狸却赶紧绕了过去,连个招呼也没打。大熊慢慢地把手臂放下来,不明白为什么大家都不跟他拥抱。天快黑了,大熊没有拥抱到一个朋友。“昨天,我把兔妹妹的萝卜全拔光了。我还老是揪袋鼠哥哥和红狐狸的尾巴。”大熊的眼泪一滴一滴落下来。这时,小动物们手牵着手走过来,看见孤零零的大熊,他们都愣住了。大熊呢,马上站起来,捂着脸跑回家了。“我今天没拥抱大熊。”兔妹妹说。“大熊看上去很伤心呢!”袋鼠说。小动物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然后,他们都往大熊家走去。
3.天黑了,大熊晚饭也没吃,一个人躺在床上想心事。“笃笃笃!”是谁在敲门?大熊慢吞吞地走过去开门。门一开,大熊惊呆了!小动物们在门前排成了长长的队伍,一个个张开双臂,说:“大熊,祝你拥抱节快乐!我愿意做你的朋友。”大家一个接一个地拥抱了大熊,大熊的眼泪越来越多,比刚才没人拥抱他时还要多。他在心里暗暗对自己说,从明天起一定要让大家看到一个不一样的大熊!月亮的银光柔柔地洒在森林城,洒在互相拥抱着的小动物们身上,这真是一个令人难忘的拥抱节呀!
活动反思
《大熊的拥抱节》这是一个非常富有爱心故事,大班幼儿的认识水平在不断提高,具体形象思维占优势,并且具有一定的倾听和语言表达能力,对故事很感兴趣。
一、完整讲述故事
在视频动画的播放过程中,幼儿能够投入地倾听,体验到故事情节内容。
二、分段理解故事
以视频的形式吸引幼儿,能够细致观察到故事的情节内容,对不同动物的神态、语言加深理解。在问答过程中,幼儿积极主动,热情度极高!
三、集体讲述
幼儿表现欲强,大部分幼儿能够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讲述出故事内容,达到目标中的重点词语。
四、活动延伸
在表演讲述后,幼儿激情高,激发出幼儿对自己城市介绍的兴趣,幼儿们能够快速表达出自己想要介绍的地方,并利用绘画的形式和幼儿区角活动相结合,为第二课时活动做了充足的准备和铺垫。不足之处:更加关注幼儿个体差异,给予更多幼儿表现、表达的机会。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蜘蛛买鞋
-
你知道5以内数的多少?
-
学习6的形成。
-
中班教案:认识5以内的序数(计算)
-
游戏学数学: 手影添画--勇敢的小动物
-
中班数学:教幼儿认识半圆形
-
幼儿园中班:教孩子三的组成
-
中班数学:有用的口诀
-
中班数学活动教学设计找七星瓢虫反思
-
中班数学教案认识高矮反思
-
中班数学教学设计认识周一到周日反思
-
中班数学活动《敲门声》教学设计反思
-
大班美术教案《有趣的水墨画》反思
-
小班美术教案《漂亮的小羊》反思
-
幼师大班综合教案《国王生病了》我们的运动计划反思
-
幼儿园绘本《为什么我不能》大班语言教案反思
-
新菜品广告宣传文案37句
-
木衣架衣撑朋友圈文案32句
-
视力康复机构朋友圈文案38句
-
哔哩哔哩女生昵称337个
-
《来怼我啊》c线观看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