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教学中引思的艺术
关于小学教学中引思的艺术
引 思 的 艺 术
------------构筑学生的内心世界
教学是一门艺术,课堂教学的途径也是多种多样,最终目的是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发展他们的心理智力,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让学生在不断的学习中积累知识。那么,如何在“主动参与式”教学过程中实施教学艺术,除了精讲、善导等外,引思不失为一种好的方法。
所谓“引思”就是引发思考。在教学中,教师把教学内容分成一个一个知识点,设计成一个一个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寻求解决问题的答案。学生在积极思考的过程中,通过手动、眼看、脑想,最大限度地调动他们的感觉器官,从而活跃思维,达到既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古今中外的教育家都注重“引思”,在“主动参与式”课堂教学中,我们注重以趣激思、以教导思、以疑促思、以动启思、以情引思,进而构筑学生的内心世界。
一、创情达境,以趣激思。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说:“兴趣是创设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可以说,良好的学习兴趣,是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从而促进思维发展的源动力。因此,在“主动参与式”教学中我们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以趣激思:
第一、创设问题情境的趣味性,以趣激思。
学生对知识的迷恋往往是从兴趣开始,由兴趣产生动机、由动机到思考、由思考到成功,在成功的快感中产生新的兴趣和动机,推动学习的不断成功。在教学中通过利用环境布置、课前谈话、游戏活动等,创设具体生动的情境,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熟悉了将要学习知识的背景,为学习新知作了准备,进而激发学生饱满的学习热情,引导他们以积极的态度和旺盛的精力主动探索,在思考中感受思维的美,在探索解决问题中体验快乐,从而获得最佳效益。
第二、借助教学媒体的趣味性,以趣激思。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首先要引起学生对知识的强烈渴求感。根据小学生爱新鲜、好奇心强的特点,在教学中充分利用电教手段,发挥电化教学特有的“鲜明色彩”、“生动形象”、“声像同步”等优势,尽量设计一些学生觉得新鲜、有趣的教学活动,把静止的东西变成活动的东西,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从而刺激学生的视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产生新奇的快感,唤起求知欲,促使学生主动的参与教学活动。
第三、挖掘教材内容的趣味性,以趣激思。
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 在教学中,当学生进入了探求新知的最佳状态时,教师若能充分挖掘教材内容的趣味性因素(如教材中简明概括的语言、寓意深刻的漫画、丰富多彩的栏目等,都是可供加工利用的激趣素材。),依据教学目标,抓住时机,有意识地展示有利于学生学习模仿、概括的教学内容,同样也可以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激活思维。
此外,一个真实生动的故事、一句幽默风趣的话语、一段充满诱惑的悬念、一曲宛转动听的乐章……都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产生“聚焦思维”效应,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思考、去感悟,从而学有所趣、学有所思。
二、精锤细凿,以教导思。
英国人笛卡尔曾说过:“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我国自古亦有“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之说。科学的思维方法是能力形成与发展的基本要素,学生只有掌握了科学的思维方法,才能获得更丰富的知识,从而实现知识向能力的转化。从一定意义上讲,教学的真谛就在于传授思维的方法。这里强调的是方法论的主动参与教学思想。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比较重要的一点就是教师种学习方法的传授,让学生将获得的学习经验用于再实践,以求得更大的发展。在“主动参与式”教学中,教师可调用多种手段进行思维方法的示范与训练,使学生从教师示范、学生模拟开始,逐步过度到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
第一、锤炼科学的教学语言。“慧于心而秀于言”,语言作为人类思维的外衣,是人类用来交流信息、表情达意的重要工具。而教师的教学语言又是与学生交流的最重要工具。教师教学中遣词造句、说理叙事的逻辑性、条理性、哲理性以及准确、鲜明、生动、幽默的风格,其本身作为一种思维方法的示范,常常能令学生出现哲理的顿悟,思维的火花。
第二、提炼教材的方法因素。“没有科学的方法就没有科学的结论”,教材知识的内在结构与逻辑体系、知识结论的形成过程等本身就蕴含着丰富的思维方法的因素。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将它们挖掘出来,并在引导学生探究知识来龙去脉的过程中,对结论形成过程的思维方式、思维进程、思维活动策略进行指导,便可以有效地启迪学生的思维,传授学生思维方法,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第三、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多种多样,但任何有效的教学方法应该不仅能让学生获得知识而且能获得思维的启迪和发展。不论运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教学中教师应允许学生标新立异、奇思妙想甚至异想天开、无中生有,应鼓励学生独立地去思考、去探索、去分析、去判断。总而言之,教学方法的选择要以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师生互动为原则;教学方法的运用要以能创造有利于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氛围为目标。
第四、设置精当的习题讲练。学生多种思维方法的熟练运用以及良好思维品质的养成与巩固不是一朝一夕之功。在“主动参与式”教学过程中,教师特别注重思维方法的示范与训练,特别是习题设置本着以有益于学生思维发展为宗旨,重视思维方法和解题思路的训练,把练习过程作为开启想象、训练方法、发展思维的教学过程,使学生形成一问多思、一问多答、一问多解的思维品质,养成从主观、客观、宏观、微观等多角度去思考,从正向、逆向、横向、纵向等多视角去分析的思维习惯。
三、布疑巧问,以疑促思。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其主动在思考和解决问题中不断滋长而发展起来的。“主动参与式”教学过程是一个不断的设疑、破疑、再设疑的过程,即“无疑---有疑---无疑”这样一条波浪式路线前进的。因而,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首要的基本教学技能应该就是善于设疑和激疑,并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敢于和善于质疑,从而启迪并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从“主动参与式”教学过程的本质来看,“以疑促思”实行的就是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合作互动的思想。教学中互动的程度、效率如何,则取决于教师设疑和激疑的艺术。
第一、要在学生容易忽略或容易搞错的地方激疑,以疑促思。
古人云:不塞不流,不止不行。学生在一些问题上往往比较粗心大意,有时对一些问题不求甚解,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要抓住一些问题堵一堵、塞一塞,在不易产生疑问之处或容易搞错之处,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这样就可以收到明显的教学效果。
第二、要善于通过巧布疑陈来引起学生心理中的疑窦,以疑促思。
在学生心理上引起疑窦,由疑窦产生求索志向和动机,促使学生迫不及待地从事学习,最容易激发学生的智慧。因为,在这种心理状态下,学生思维处于最佳活动状态,略加点拨、开窍,智慧之火花就会随之而至。
第三、要善于创设一些争议的情景置疑激难,以疑促思。
在教学过程中,可能会碰到这样的情形:学生因为对一些问题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提出一些出乎教师意料之外的观点或问题与我们争辩。面对这种情况,当教师的应感到高兴,应给予热情的鼓励,切不可以为对自己不尊重而泼冷水,影响学生思维的发展。在此同时,教师要因势利导,鼓励其他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对有创见的及时给予表扬。制造争议的目的,主要是要求学生善于求异,要求学生对同一问题能有不同的答案或见解。
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精心设疑、激疑、答疑。要做到以疑促思还需注意两点:第一:问题要有思考性、启发性。无思辨、欠启发的问题是毫无意义的,非但不能激发思维,反而会导致机械刻板而禁锢学生思维的发展。第二:问题要有新颖性、灵活性。问题新颖,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才易于集中学生注意力,迅速把学生的思维引入问题情景,促进思考;多角度、多层面的设问,才能引导学生的思维、扩展他们的思维、丰富他们的想象,巩固所学的知识。
巴尔扎克曾说过:“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毫无疑义地是问号,我们大部分的发现,都应归功于‘为何’,而生活的智慧大概就在于逢人都问个为什么。”生活如此,我认为,我们的教学就更应是如此。在“主动参与式”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紧扣思维的矛盾处,抓住最佳教学时机,“开其意,达其辞”。真正强化学习内驱力,真正点燃学生心灵的火花,真正达到“以疑促思”的效果。
四、实践操作,以动启思。
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说:“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得不到发展。”可见,人的手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要解决知识的抽象性和小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之间的矛盾,就要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进而达到以动启思的目的。
儿童学习的根本途径应该是活动,活动是联系主、客体的桥梁,是认识发展的直接源泉。在“主动参与式教学”中,教师从学生角度出发设计灵活多样的教学活动,将教材上静态的教学内容变为学生动态的思维内容,如:听唱歌曲、念念儿歌、说说做做、组织游戏、创设情境等,广泛吸引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在教学中,给学生足够自主的空间、足够活动的机会,充分满足学生的好动好表现的心理,使学生通过自主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搜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不断激起创造的欲望,使更多的“灵感”和“吨悟”涌来,从中引发思考,进而学会用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抽象与概括、比较与归类等方法,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
五、交融情感,以情引思。
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涉及师生在理性和情绪两方面的动态人际过程。课堂气氛、学生情绪、教师感染力三者的和谐统一,是“主动参与式”教学手段实施过程中应遵循的原则。“感人心者,莫过于情。”积极的情感体验往往能驱使人们在积极的行动中增强思维的活动。为此,教师不仅要在认识上引导学生展开充分思维,而且要及时抓住学生情感的共振点,并以鼓励、扶持、肯定的积极态度去调动学生,用以激其情、集其神、促其思。即所谓以情激情,以情引思。
情感交融,心灵相通的前提是教师要热爱学生、理解学生。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有个十分精彩的比喻: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幼小的心灵。晶莹透亮的露珠是美丽可爱的,却又是十分脆弱的,一不小小心露珠滚落,就会破碎,不复存在。的确,一个教师要想教好学生就要全面、深入地了解学生,用教师特有的敏锐的观察力洞察学生的内心世界,掌握学生的心理特点,用融融的师爱搭建沟通心灵的桥梁,以最大限度的宽容去理解、接纳每一个学生,为学生营造宽松、愉快的成长环境。波利亚说过:“…不单看教师讲得怎样,更重要的是看学生学得怎样,要观察你学生的脸色,弄清他们的期望和困难,把自己置身于他们之中”只有这样才能铺垫好师生情感交融的基础,切切实实地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
师生情感的交流的重要手段是语言,不同的语言形式能表达不同思想感情。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句真情的问好、亲切的语言、热情的鼓励、风趣的幽默,使学生如沐春风,一个赞美的手势、会心的微笑、示意的眼神、赞许的点头,也能使“心有灵犀一点通”,拉近了师生的心灵的距离,使师生的思维产生有效的“共振”,并肩站在对知识进行探索和研究的“前沿”。
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和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教育教学过程,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而且也是师生情感交流,心灵碰撞的过程,更是学生沐浴教育爱的过程。所以,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必须以情入手,以情换情,以情激情,努力做到台上、台下水乳交融,使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主动参与式”教学营造的就是民主、平等、和谐的氛围,这样的课堂也是学生在创新活动中生长身体、智力、情感和个性心理的“土壤”。
常言道:学起于思。“思”是创新学习的核心,是课堂的“轴”。通过思考探索的过程,拓宽思维,才能迸发出创新的火花。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思考,是学生发展智力的起点,也是推动他们积极学习、奋发上进的一种推动力。“引思”就是要实现教师的主导与学生的主体思维间的和谐统一,教师必须想方设法去引导学生多思、深思、会思,使学生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中,让他们思有所学,思有所得。
相关文章
-
关于小学教学中组织讨论的方法和艺术
-
关于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心育艺术
-
关于小学教师批评学生的方法和艺术法
-
关于教学中批评的艺术
-
关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总结艺术
-
关于张思明的教学艺术:带领学生入“场”
-
关于创新性发散思维的论文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创新性发散思维
-
关于信息技术与素质教育的论文 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中素质教育的体现
-
中班艺术活动《聪明的小老鼠》教学设计反思
-
关于科学技术与生活的小学教案 科学技术的喜与忧教学设计
-
关于鳗鱼的启示的教学设计 小学六年级思想品德教案
-
关于我是家中小成员的教案 教学设计
-
小学数学关于连加、连除算式中的简算的教案 教学资料 教学设计
-
小学数学关于乘法中的简便计算的教案 教学资料 教学设计
-
小学数学关于乘、加运算中的简便计算的教案 教学资料 教学设计
推荐文章
-
课堂教学“病问”十种
-
教学课堂里提问的新、巧、趣、度
-
关于教学提问的论文 用智慧浸润课堂提问
-
教学在关键处启发探索、交流
-
关于小学教学中引思的艺术
-
关于教学数学课堂激趣艺术三法
-
关于教师应该如何开启学生思维
-
追寻真实有效与互动生成的课堂的探索
-
一堂课的教学反思
-
小学数学简算四种常见形式
-
步步为营逐步逼近 ——“分数除以整数”教学片段
-
让学生在欢快愉悦的情感体验中内化表象
-
青岛之旅
-
钓鱼
-
儿童挑食可能是自我保护的手段
-
小班健康教案《小乌龟寻宝》反思
-
中班语言教案《小田鼠的新家》反思
-
中班美术教案《向日葵向太阳》反思
-
大班健康教学设计《踩高跷》反思
-
整体家居销售营销朋友圈文案37句
-
高贵华丽的好听的英文名字女孩431个
-
游戏霸气名字458个
-
女生伤感抖音个性网名昵称427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