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教学提问的论文 用智慧浸润课堂提问
关于教学提问的论文 用智慧浸润课堂提问
用智慧浸润课堂提问
二年级语文备课组
课堂提问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使用较普遍、功效较显著的教学手段。它在揭示矛盾、引起思考、判断是非、唤起注意、确定导向、交流信息、调节教学等方面,具有不可低估的意义和作用。为了克服以前“满堂问”的现象,真正发挥提问的语言效应,我们必须切实弄清课堂提问的要求,讲究教学中的提问策略。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首先,从理解课文角度看,要抓住要害,简化提问。
要把小学语文阅读课上成语言思维训练课,须把用于提问的时间减少到最低限度,做到问之必须,弃之不行。因此,需深钻教材,抓住要害,精选问点,并使提问体现出“语言文字——思想内容——语言文字”的回环,发挥理解课文内容和挖掘语言因素的双重功效。
课文中的要害,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形:
1、关键点。大致包括:
(1)、教材的重点。这往往既是文章重点,又是训练重点,于此处设置疑问,要求教师不仅要准确地理解课文,而且要紧扣教学目的,巧妙地处理教材。
(2)、文章的点睛点。也即课文内容和中心的聚焦点。这种点睛之笔,往往有窥视中心、统帅全文的艺术功用,可以使文章的外部结构交织缝合、内部意义脉络贯通。因而于此处设置问点,自然有助于辐散沟通,把握意旨,理解主题。
(3)、作者的动情点。也就是作者感情的爆发点,情与景的焊接点,同时也是意境的落脚点。于动情点处设问,有助于准确把握作者的感情脉络,体会文章的情感意境。
2、疑难点。对课文的疑点设问,自然无需多说。文章的难点一般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语言文字类的,常常需要疏解性提问来解决问题;一是课文理解类的,需要有的放矢,巧设问点,通过答问和归纳来解决问题。
3、模糊点。这是指造成学生理解时似是而非的地方,其本质属于文章的疑难点。于此处设疑,可引导学生通过仔细推敲,明晰概念,进而正确理解,并从中受到启迪。
二、从启迪思维角度看,应把握时机,优化提问。
孔子说:“不愤不徘,不启不发”。这一理论同样适用于课 堂教学中的提问。可以说,着眼于学生思维活动的展开,课堂上都应该有一个个纵向的时间意义上的“问点”。只有把握了课文空间上的问点和学生思维时间上的问点的“时空交叉”,才能真正做到问点的优化。
l、把握学生的兴趣点。以学生的兴趣点为问点,可以激发学生主动阅读的欲望,变教师课堂讲授的过程为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比如教学《跳水》,考虑到小学生的年龄结构和心理特点,可以不从文章开头依次讲解,而从学生最感兴趣的地方入手,设置问点:课文中最危险的场面在哪里?这样危险的地方,孩子是怎样上去的?这最紧张的场面既是课文的重点,又是学生的兴趣热点,由此发问,学生就会在紧张而愉快的心境下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2、把握教学的高潮点。“文似看山不喜平”, 上课亦然。每一节课都应形成高潮,而这也同样应是学生思维活动的高潮。于高潮点设问,有助于学生对课文深刻的理解,并引发其感情的升华。这里举个“反常”的例子,教学《我们的节日》一文有一个流行率很高的提问:“为什么说‘我们’像春天一样?”因为这个问题“取材”于文章第一自然段,多数教师提问的时间均安排在讲读课文的起始阶段,学生的回答也相对容易而且基本雷同:表现在小朋友很美,春天百花齐放,也很美。这个回答不能算错,但也不能算优,因为仅止于现象,停留于表面。如果我们的提问是在课文讲读行将结束之时,亦即课堂教学和学生思维活动的高潮之处,学生会发现:两者表现都美,而且更重要的是表现在都充满了生机,都是未来的希望深层的精神内涵上。从空间意义上说,两种提问问点一致,问法也相同,但发问的时机不同则效果各异。这是因为“春天”一词虽出现在文章开头,答案却覆盖全篇。开头发问,学生才初知课文,很难回答到位;总结时发问,学生的思维正在高潮点上,因此能在精神振奋的状态下积极思考,并根据全文内容作出正确、合理的抽象判断。这样,课文的关键点和学生思维活动的高潮点就融为一体了。
三、从培养能力角度看,应注重实效,转化提问。
“满堂问”教学模式的特点,是把课堂教学中的组织教学、引发兴趣、引导理解、指引运用等细节都以提问的形式出现,这就严重浪费了课堂时间,影响了教学效果。因此,课堂教学中的提问应注重实效,合理变通,使提问始终服务于学生思维的训练和能力的培养,即服务于教学目标,服务于学生对语言的理解、积累和运用。
l、聚零为整,舍轻保重。对于一篇课文教学内容的理解,可以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去进行。但为保证提问效果,须寻求问题与目标的最佳结合点,提挈主线,聚零为整,突出重点,从而把教师的教和问转化为学生的学和思。如《跳水》一文中,对船长以要开枪的方法逼小孩跳水的理解是重要的设问点。我们先看看这样的设问:船长看到了什么情况?他有怎样的反应?他想了什么办法?他先是怎样喊的?孩子没听见时他又是怎么喊的?孩子最后怎么做的?不难看出,这些问题多而杂乱,缺乏指向,完全可以避而不谈,而重点围绕引导学生理解船长想法之快、方法之好提问:你认为船长想的办法好吗?(引导判断)你如果在场准备用什么方法?(引导发散)这些方法与逼小孩跳水相比如何?(比较理解)这说明了什么?(归纳结论)这样引导,既让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又能培养其多角度发散思维的能力,从而达到了提问的目的。
2、合理变通,转化提问。
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对引导学生找准课文重点词句的问题,可以把提问转化为阅读教学的圈画训练。对引导学生理解课文重点词句意思及其作用的提问,可转化为阅读教学中的批注训练。对引导学生理解课文语言行为的提问,可转化为阅读教学中的操作训练。
总之,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充分钻研教学内容,认真领悟提问要求,切实掌握提问策略,精心设计各类问题。唯此,才能真正发挥提问的功效,达到训练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
相关文章
-
关于教学有效提问的论文:教学对话的生长点
-
关于小学课堂提问的方法 “六要”
-
关于数学教学课堂提问的艺术性
-
关于教学课堂提问学生的方法
-
关于激励性评价的论文 英语课堂教学中激励性评价的运用
-
关于课堂教学的论文 课堂上如何用好语体艺术
-
关于学生的主体地位的论文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
关于音标教学的论文 英语教学中提前集中教学音标的好处
-
关于游戏在课堂中的应用的论文 游戏在小学英语课堂中的应用
-
主体参与型关于的论文 设计有效的“主体参与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活动
-
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的论文 搞活课堂教学
-
关于提前上学的问题 1岁之差意味着什么
-
教学课堂里提问的新、巧、趣、度
-
关于小学课堂教学的“病问”十种
-
关于教师如何鼓励学生提问的方法
-
关于教学提问 让学生唱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