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教师批评学生的方法和艺术法
时间:2008-11-19 01:58:57
A+
关于小学教师批评学生的方法和艺术法
批评是教师对学生品行的一种否定。在培养学生良好道德行为的过程中,以坚持正面教育、表扬为主的同时,也要充分运用批评这一外部强化手段,注重批评的艺术,将各种消极因素消除在萌芽状态中,转化为积极因素,规范学生的言行,净化学生的心灵,塑造民族的未来。
一、谈心法
通过促膝谈心,在双向交流中,进行和风细雨式的批评。这就是春风化雨的批评艺术。此法,回避了在大庭广众面前对学生的批评,不致产生逆反心理和对抗意识。
在谈话中,教师表情应自然、态度要温和、富有人情味,说理充分、语言确切、恰如其分,不夸大、不上纲、不讽刺、不挖苦,当然也不护短,教育要深刻。虽然不声色俱厉,却能触及心灵,让学生脸红耳赤、泪流满面。
二、榜样法
列宁说:"榜样力量是无穷的"。利用榜样来批评学生,是一种教育艺术。它的功效得枯燥的说教、严厉的责骂所不能及的。
革命前辈、领袖人物、英雄劳模,尤其少年英雄、十佳学生、身边先进、好人好事,都是丰富的榜样资源。用英模的好思想、好道德、好作风、好行为,有针对地引导学习对照、结合批评、启发自责。这样,学生既知错明理,又为英模精神所熏陶感染。
三、发现法
对一个屡教难改、多次反复的学生,教师把他视为"不可雕的朽木",一批评就训斥,说得一无是处,这样势必事与愿违,促其破罐破摔,与老师"冷战"到底。倘若我们能从该生身上发现些闪光点,以此为突破口,教育收效必定甚佳。因为学生看到了老师的爱心,看到了自己的希望,盼到了知心,找到了努力的方向。
四、幽默法
批评学生时,教师用富有趣味、令人发笑而又意味深长的言语,来引发学生的深思,激发深深的内疚和进取的驱动力。当有的学生在桌面上刻字时,老师对他说:"如果桌子会说话,它会怎样呢?"有的学生不爱学习、态度不端,老师对他说:"一个人只懂得男女厕所,他的知识就够用了吗?"此时,学生不好意思地低着头,红着脸笑了。
这样,在轻松的气氛或笑声中,从幽默含蓄的批评中,知错明理、自我谴责。当然,幽默含蓄不等于讽刺挖苦,应让学生在幽默的交谈中体验到教师的爱。
五、自查法
自查过程是学生对自己的思想行为进行认识与评价的自我教育过程。
当学生做了错事后,老师应克制情感,平心静气地找其谈话,但不必单刀直入,而让学生自己说出做了什么错事?为什么错?有什么危害与影响?应该怎么做?这样通过启迪,达到晓之以理、自查自纠的目的。
六、舆论法
对一些有代表性或典型性的坏苗头、邪现象,可通过正确的集体言论与道德评价,就事剖析、融入批评,对不良再现象形成一种纠风的无形力量,收到"讲正气、树良风、改坏习"的正面效应。
就形式而言,可通过班队会、晨会、黑板报,有针对性地发挥舆论的功能。中低年级可开展"这件事对吗?"、"谁对谁错?"等说说议议活动。高年级可开展为什么他错了?""小事不小"、"这件事的是与非"等小评论活动。这样,就在不同层次上提高了学生的分析与识别能力,批评了歪风与邪气。
七、调查法
一个学生上课又迟到了,教师的逆耳之言,多想脱口而出啊!但她忍了忍、继续讲课了。下课后,她想问个究竟。通过查问,才知道事出有因。这个学生的妈妈患病住院了。老师关心地询问了病情并引导科学安排时间,尽量做到不迟到。若不调查,靠训斥出气,未免也太伤学生的心灵了。
八、缓冲法
热问题冷处理,在批评教育中,可谓缓冲法。它最适用于激动型或暴躁型的学生。
师生双方或一方在气头上的时候,切忌"高温作业",最好要"忍",待冷却之后,在融洽的气氛中,心平气和地交换意见,达到"软着陆"的教育效果。
"顶牛"、"闹翻"、"对峙"的现象,在批评教育中是时有发生的。这时,缓冲是良药妙法。不然,对抗升级,甚至体罚,必将出现难以收拾的残局。
九、保密法
对一些错误性质严重,诸如偷摸行为,但属于初犯,认错态度又很好的学生,我们要从爱护学生的角度,照顾自尊心,不使其无地自容,丧失改过进取的勇气,可将其"污点"作为隐私,予保密,不背黑锅、不负包袱。但是,批评教育要严厉,不能不痛不痒,要角及灵魂、引以为鉴,终生难忘。
十、暗示法
洛扎诺夫在"暗示学"中指出:"人具有可暗示性""是大脑接受或唤起观念的能力,它倾向于使这些观念实现,使之转化为行动。"教师可在课堂及其他活动场所,通过眼色、神情、手势,提醒学生的不良言行。在暗示中,让学生心领神会,接受了批评,纠正了自己的过错,这真是"无声胜有声"。
教师批评学生无不出自教育之目的,但要有重量级的"含心量"。当然,批评要得法,要有高超的艺术性和浓厚的感染力。这样,才有说服力、接受力和纠错力
一、谈心法
通过促膝谈心,在双向交流中,进行和风细雨式的批评。这就是春风化雨的批评艺术。此法,回避了在大庭广众面前对学生的批评,不致产生逆反心理和对抗意识。
在谈话中,教师表情应自然、态度要温和、富有人情味,说理充分、语言确切、恰如其分,不夸大、不上纲、不讽刺、不挖苦,当然也不护短,教育要深刻。虽然不声色俱厉,却能触及心灵,让学生脸红耳赤、泪流满面。
二、榜样法
列宁说:"榜样力量是无穷的"。利用榜样来批评学生,是一种教育艺术。它的功效得枯燥的说教、严厉的责骂所不能及的。
革命前辈、领袖人物、英雄劳模,尤其少年英雄、十佳学生、身边先进、好人好事,都是丰富的榜样资源。用英模的好思想、好道德、好作风、好行为,有针对地引导学习对照、结合批评、启发自责。这样,学生既知错明理,又为英模精神所熏陶感染。
三、发现法
对一个屡教难改、多次反复的学生,教师把他视为"不可雕的朽木",一批评就训斥,说得一无是处,这样势必事与愿违,促其破罐破摔,与老师"冷战"到底。倘若我们能从该生身上发现些闪光点,以此为突破口,教育收效必定甚佳。因为学生看到了老师的爱心,看到了自己的希望,盼到了知心,找到了努力的方向。
四、幽默法
批评学生时,教师用富有趣味、令人发笑而又意味深长的言语,来引发学生的深思,激发深深的内疚和进取的驱动力。当有的学生在桌面上刻字时,老师对他说:"如果桌子会说话,它会怎样呢?"有的学生不爱学习、态度不端,老师对他说:"一个人只懂得男女厕所,他的知识就够用了吗?"此时,学生不好意思地低着头,红着脸笑了。
这样,在轻松的气氛或笑声中,从幽默含蓄的批评中,知错明理、自我谴责。当然,幽默含蓄不等于讽刺挖苦,应让学生在幽默的交谈中体验到教师的爱。
五、自查法
自查过程是学生对自己的思想行为进行认识与评价的自我教育过程。
当学生做了错事后,老师应克制情感,平心静气地找其谈话,但不必单刀直入,而让学生自己说出做了什么错事?为什么错?有什么危害与影响?应该怎么做?这样通过启迪,达到晓之以理、自查自纠的目的。
六、舆论法
对一些有代表性或典型性的坏苗头、邪现象,可通过正确的集体言论与道德评价,就事剖析、融入批评,对不良再现象形成一种纠风的无形力量,收到"讲正气、树良风、改坏习"的正面效应。
就形式而言,可通过班队会、晨会、黑板报,有针对性地发挥舆论的功能。中低年级可开展"这件事对吗?"、"谁对谁错?"等说说议议活动。高年级可开展为什么他错了?""小事不小"、"这件事的是与非"等小评论活动。这样,就在不同层次上提高了学生的分析与识别能力,批评了歪风与邪气。
七、调查法
一个学生上课又迟到了,教师的逆耳之言,多想脱口而出啊!但她忍了忍、继续讲课了。下课后,她想问个究竟。通过查问,才知道事出有因。这个学生的妈妈患病住院了。老师关心地询问了病情并引导科学安排时间,尽量做到不迟到。若不调查,靠训斥出气,未免也太伤学生的心灵了。
八、缓冲法
热问题冷处理,在批评教育中,可谓缓冲法。它最适用于激动型或暴躁型的学生。
师生双方或一方在气头上的时候,切忌"高温作业",最好要"忍",待冷却之后,在融洽的气氛中,心平气和地交换意见,达到"软着陆"的教育效果。
"顶牛"、"闹翻"、"对峙"的现象,在批评教育中是时有发生的。这时,缓冲是良药妙法。不然,对抗升级,甚至体罚,必将出现难以收拾的残局。
九、保密法
对一些错误性质严重,诸如偷摸行为,但属于初犯,认错态度又很好的学生,我们要从爱护学生的角度,照顾自尊心,不使其无地自容,丧失改过进取的勇气,可将其"污点"作为隐私,予保密,不背黑锅、不负包袱。但是,批评教育要严厉,不能不痛不痒,要角及灵魂、引以为鉴,终生难忘。
十、暗示法
洛扎诺夫在"暗示学"中指出:"人具有可暗示性""是大脑接受或唤起观念的能力,它倾向于使这些观念实现,使之转化为行动。"教师可在课堂及其他活动场所,通过眼色、神情、手势,提醒学生的不良言行。在暗示中,让学生心领神会,接受了批评,纠正了自己的过错,这真是"无声胜有声"。
教师批评学生无不出自教育之目的,但要有重量级的"含心量"。当然,批评要得法,要有高超的艺术性和浓厚的感染力。这样,才有说服力、接受力和纠错力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评价语100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艺术
-
一堂用对话形成的课——长、正方形面积
-
课堂里的空气清新剂
-
关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应追求语言智慧
-
关于孩子犯错误时,你该这样说……?
-
关于从教师课堂语言说起--反思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课堂教学
-
谈教师言语情感的强化作用
-
关于小学教师批评学生的方法和艺术法
-
小学数学儿歌
-
运算顺序歌诀
-
关于教学板书设计的方法 灵活多样性
-
关于板书设计的书写的规律性
-
农业机械应用实习报告
-
拼搏向上的动力
-
花生娃娃
-
小金鱼找尾巴(托班主题树叶飘飘)
-
婴儿出生几天就能分辨母语
-
湖里没有水就好了
-
家园合作创设早期阅读环境
-
大班健康教案《连体人》反思
-
大班语言教案《新年祝福》反思
-
大班健康教案《我是爱牙好宝贝》反思
-
中班语言教案《会说话的手》反思
-
宣传孵化器服务中心的朋友圈文案39句
-
天翼4G朋友圈文案35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