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教案

首页 - 小学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教案

小学数学比较1000以内数的大小的教案 教学设计与反思

时间:2008-11-18 08:45:56 A+

小学数学比较1000以内数的大小的教案 教学设计与反思

小学数学比较1000以内数的大小的教案 教学设计与反思

2、比较1000以内数的大小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第四册第70页。

教学过程

(一)              温故知新:

师:今天老师要跟大家介绍三个人。(课件逐一演示)出示小明和他的表弟,小明11岁,他表弟5岁,你知道他们俩谁的年龄大吗?

(出示小明的叔叔)

师:小明的叔叔35岁,他和小明比,谁的年龄大?

怎样比较叔叔和小明年龄的大小?

师小结:我们掌握了比较数的大小方法,就能比较他们三个人的年龄。今天我们还要一起来学习比较千以内数的大小的知识。(出示课题:比较1000以内数的大小)

(二)探究新知:

1. 比较数位不同的数:

(1)观察、读数

(出示他们的身高资料)

师:他们的年龄有大小,在身高上也有差别,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三人的实际身高:

小明:132厘米       表弟:98厘米      叔叔:175厘米

师:谁会读这些数?

生分别读出这些数字。

(2)讨论、思考

师:根据以上的数字资料,你能比较他们的身高吗?自己先试一试。

(给学生思考的时间,让他们在小组中议一议。)

(3)汇报、分析

师:你们都把表弟的身高分别和叔叔、小明比较,那你能将叔叔的身高和小明比较吗?

2. 比较位数相同的数

(出示三人的门牌号码)

师:他们三人恰好住在同一个路段(莲前东路)。

小明:324号楼      表弟:898号楼       叔叔:864号楼

师:你怎样比较这三个楼号数字的大小?谁来说说。

3. 说说怎样比较千以内数的大小。

师:说一说你是怎样比较千以内的数的大小?能举例说明吗?

小结:比较千以内数的大小时,先看是几位数,位数多的这个数就大;如果都是三位数,就看百位,百位上的数大这个数就大;如果百位上的数相同就看十位,要是十位上的数也相同就看个位,直到比较出数的大小。

4. 说说比较的好处,在生活中有比较千以内数的现象吗?

师生共同探讨。(学生先是冥思苦想,在老师的启发下才纷纷发言。)

(三)操作反馈:

师:现在我们来动手操作,请拿出学具1、2、3三张数字卡片,由同桌两人合作。用这些卡片你能摆出几个不同的三位数,把这些三位数写在本子上,看谁写得多,再把它们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好。

(注意巡视学生们操作的过程,适时表扬合理的排列方法。)

请学生在黑板上板演,并说一说这些数字从大到小排列的方法。

【评析】:用操作学具设置开放性习题,既使学生思维辐射到与同题相关的知识点上,也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与创新的意识。

(四)学以致用:

1、根据条件,判断出数据:

(1)判断一本书的页数  将近1000页              A 596页      B 987页

(2)判断吸尘器的价格  比500元少一些           A 420页      B 270页

(3)判断小方家到校的距离  比120米多得多       A 150米      B 680米

(在小组中完成这道练习,让组员们在组长的带领下讨论选择某一答案的理由。)

2、猜数:

(1)师生互动

师:这个游戏是我想一个数,让你们猜,根据我的提示“大了或小了”来判断,直到猜出为止。请你们猜我正在想的这个数。提示:三位数(如:453)

(2)小组练习

    师:你们还想做这个游戏吗?请你们在小组中试着猜一猜。由一人想数并进行提示,另三人根据提示来猜数。

3、试当颁奖嘉宾。

①出示情境。

有6支队伍参加“酷酷小童星”的决赛,他们的总得分情况是:

1号309分  、  2号267分  、  3号342分、

4号163分  、  5号195分  、  6号281分

②学生讨论。

师:在奖项中设立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如果你是颁奖嘉宾你该怎样颁奖?请同桌商讨解决,可以把结果记录下来。

③汇报结果。

   师:同学们都说得很好。都能用学到的知识来解决课本上比较大小的题目吗?

4、完成课本练习:

   请学生独立完成例3及做一做的所有练习。

  五、质疑问难。

师:在今天的学习中,你遇到什么困难的问题,请提出来让大家帮忙解决。

六、课外延伸:

    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通过互联网或报刊书籍等渠道,寻找课外相关的千以内的数据进行比较。

【课后反思】

本课在学生已有的“百以内数大小的比较” 和“千以内数的认识”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教学。首先,由小明、表弟、叔叔三人的年龄作比较引入,让学生回顾旧知,再导入新课。而后教学事例由具体的到抽象的转变:从三人年龄的比较到身高的比较,再到他们门牌号码的数据比较。在教学中缩小了知识的特点与学生的思维特点之间形成的距离,使学生的具体形象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相关文章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