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关键期
什么是关键期
关键期概念源于奥地利生态学家劳伦兹在研究小动物发育的过程中提出的"印刻现象",即小动物在出生后一个短时期,具有很容易形成的一种本能的反应,其中包括:出生后最先看见或听见的对象似乎是印入它的感觉中,因而对该对象产生追随反应;不但追随该对象,而且喜欢接近它;在印刻的对象消失后,发出悲鸣等。印刻只在小动物出生后一个短时期内发生,劳伦兹把这段时间称为"关键期",关键期的时间是有限的。
关键期的概念应用于儿童心理的发展上,是指儿童在某个时期最容易学习某种知识技能或形成某种心理特性,但是过了这个时期,发展的障碍就难以弥补。从整个人生的心理发展来说,学前期是心理发展的关键期。在语音学习方面,2-4岁是关键期;在掌握数概念方面,5-5岁半是关键期;在儿童形状知觉方面。0-4岁是关键期;4岁前智力发展最为迅速;4-5岁坚持性行为发展最为迅速等。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期现象主要表现在智力发展和语言发展方面。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布鲁姆认为,人的智力17岁为100,4岁时已获得50%,8岁前又增加30%,余下的20%是8-17岁获得的。由此可见,幼儿在5岁前是智力发展的最迅速时期。也就是说,3-4岁是幼儿接受早期智力教育的最重要时机,不可错过。
语言的习得同智力发展一样,也存在关键期。语言发展存在关键期的证据来自对"狼孩"的研究:1799年在法国南部山区发现了"狼孩"维克多,由于他长期与人类社会隔绝,缺乏正常语言环境刺激,没有语言交际能力。发现后虽经过悉心教养,但由于已错过了语言发展的关键期,最终也没学会说话,也没恢复正常人的生活。
儿童的口头语言几乎是在0-5岁发展起来的。研究表明,很小的婴儿已经能够分辨语音的差异。如出生4天的婴儿已能分辨不同长度的言语音节,能区分母语和非母语,2月龄的婴儿能够区分音素,而4月龄的婴儿表现出对言语刺激的偏好,大约在6个月以后,婴儿已经能够"听懂"一些词。1-1岁半儿童能够理解的词的数量猛增。但是,儿童一般在1岁左右才能说出少数的几个词,而在1岁半以后,才"开口说话",且说话的积极性很高,语词大量增加,语句的掌握也迅速发展。2岁以后,特别是3岁到入学前,儿童在掌握语音、语法和口语表达能力方面都有飞速的发展,基本掌握了口语。毫无疑问,0-5岁是语言习得的关键期。
在儿童成长过程中,某种关键期应视每个儿童的实际情况而定,有的孩子可能出现得早些,有的可能出现得晚些。因此,父母要观察孩子发展的关键期是否已经到来,并及时抓住孩子发展的关键期,运用恰当的教育方式进行教育和技能上的训练,提供给孩子发展上的支持环境,以促进孩子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