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迢迢牵牛星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六年级下迢迢牵牛星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1、六年级下迢迢牵牛星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六年级下迢迢牵牛星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教学目标: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学生们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特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学习朗读诗歌《迢迢牵牛星》并能熟读成诵后感受诗歌的音韵美。
2.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歌画面美。
3.抓住重点诗句,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意美。
教学重点:
体会诗歌意境,掌握鉴赏此类诗歌的技巧。
教学难点:
让学生学会知识迁移,懂得古情今懂,古为今用。
确立重点和难点的依据:理解诗歌,感受到音韵美和画面美,这是第一层次的学习,真正能让诗歌的情感引起学生的共鸣达到诗歌文化的传承,这才是难点。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了解背景
1.出示图片,重温牛郎织女民间故事。
星空广阔而神秘,关于星空也有很多美丽动人的传说,《牛郎织女》这个故事就是其中之一,让我们先来回忆一下奶奶和外婆都讲过的这个神话故事。(学生简述)
今天我们将以诗歌的形式重温这动人的传说,学习古诗《迢迢牵牛星》。
2.了解出处《古诗十九首》
《古诗十九首》:
△都是五言诗,被誉为千古五言之祖。
△作者不详,时代大约在东汉末年,东汉末年社会动荡,政治混乱。
△南朝刘勰《文心雕龙》评价为五言之冠冕,代表了汉代文人五言诗的最高成就。
下面就让我们一同走入古诗十九首中的第十首《迢迢牵牛星》。
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1.教师配乐范读,读后点拨字音。
2.学生自读,读通顺,读准确,读出节奏;指名读,同学互评。
3.师生配合读。(教师读上句,注重强调出叠词和节奏,让学生在接读时,自然读出诗歌的音韵美。)
三、结合注释,疏通诗意
1.借助注释和结合民间故事《牛郎织女》理解诗意。
2.交流诗歌大意。
课件出示:牵牛星在遥远的银河对岸,织女星明亮而皎洁。织女摆动着纤细雪白的手,札札地穿梭织布。一整天也织不成布帛,哭得泪如雨下。银河既清且浅,他俩相距也没有多远,仅有银河相隔,却只能含情脉脉相望,而不能互诉衷肠。
3.再读诗歌,要求学生想象画面,感受美感。
四、理解诗歌,评析感悟
1.这首诗抒发了一种怎样的感情?(织女对勤劳善良的牛郎的相思之苦。)
2.全文没有一个思字,诗歌借助哪些诗句传递了这份相思的哀怨与痛苦呢?
(1)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迢迢是遥远的地方,这与诗中的哪句诗矛盾?河汉清且浅,先去复几许。仅仅是一水之隔,何谈遥远一说呢?有王母娘娘这样强大的势力阻隔,它们很难相见,相望而不能相见更能让人感觉遥远,心生思念。
(2)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织女是织布最好的神仙,所以,取名织女,为什么会不成章呢?一个弄字是玩、戏的意思。织女虽伸出素手,但无心织布,只是抚弄着机杼。这动态的描写,写出人物内心悲苦。零如雨,思念的泪水如雨水一般无法抑制。这是什么修辞手法呢?这夸张和比喻的修辞,直接写出了织女的相思之苦。
(3)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河水盈盈,泪水也盈盈,只是深情的凝望着对方,却不能说出话来,近在咫尺,若隔天涯。这句诗含蓄而深沉地表达出相思之苦。
3.诗中的字里行间都体现了织女对牛郎的思念,让我们用朗读表达出这离别的哀怨,相思的痛苦吧!
4.小结:这首诗看似写神话传说,看似写天上的爱情悲剧,而实则是人间生活的真实写照,此诗产生的年代正是社会动荡时期,男子从征服役造成家庭破裂,夫妻分别的局面,尤其给劳动妇女造成的是身心上的双重痛苦,夫妻久别是他们的生活,离愁别恨是他们的心声,夫妻团聚成了他们的向往。
五、诗文迁移,领会技巧
诗人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织女呢?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主要从人物的外貌,动作,神态等方面进行细节描写,这样生动细腻的描写,把织女这样一个寂寥愁闷的少妇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
纤纤素手一一外貌描写。
擢弄一一动作描写。
泣涕 脉脉一一神态描写。
运用描写方法把人物形象写传神,这在我们平时作文中也可以用。
六、诗词拓展,品味语言。
有人评价这首诗是《古诗十九首》中最具天上人间浪漫色彩的诗作,借天上之事,传人间之情。这样的浪漫不仅在内容,还有他的语言形式上。
1. 找叠词,谈感受
诗歌中用了大量的叠词迢迢皎皎纤纤札札盈盈脉脉,让我们把他们找出来,读一读,你有怎样的感受?
(叠词的加入使诗歌准确而生动,也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旋律美。)
2.诗词拓展,品味叠词。
你还读过哪些使用叠词的诗歌?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一一《诗经》桃花怒放千万朵,色彩鲜艳红似火。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一一《诗经》青青的是他的衣领,日日萦绕在我心里。
七、课堂练习,背诵古诗,吟唱古诗。
1. 课堂练习
填空。
诗中写出了织女因爱情思念而受到折磨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2. 练习背诵古诗,吟唱古诗。
板书:
两星的现状
迢迢牵牛星 织女的相思 离别之思
分离的痛苦
2、一年级下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一年级下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课文,了解小猴子下山的路线。以读为主线学习并积累 又( )又( ) 形式的词语,同时能够正确区别掰、扛、摘、扔、捧、抱、追等表示动作的词语。
2、通过学习,使学生懂得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有明确的目标,要专一,有始有终。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复述课文,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4、学会写往一个字。
教学重点:
1、积累 又( )又( ) 形式的词语,同时能够正确区别摘、扛、捧、抱、追等表示动作的词语,会写生字往。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复述课文,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使学生懂得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有明确的目标,要专一,有始有终。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个新朋友小猴子。今天让我们继续学习《小猴子下山》的故事。请小朋友们跟着老师一起书写课题,小手准备。(板书)请大家齐读课题:小猴子下山。
二、复习字词。
1、开火车读3组词语
(1)掰玉米、扛玉米、摘桃子、抱西瓜、扔西瓜、追兔子、捧着
扩展:1)利用图片做动作。
2)用掰、扛、摘、扔、捧、抱、追这几个动词中的一个字说一句话。
(2)又大又多、又大又红、又大又圆
(3)蹦蹦跳跳
词语积累:又( )又( )训练。
AABB式词语训练
三、学习课文。
1、回顾课文内容
上节课我们知道小猴子下山去了很多地方,那么它都去了哪里呢?你能把这些地方找到吗?(PPT填空)
玉米地 桃树下 西瓜地 树林里 空着手
2、绳结梳理课文
(1)板书绳结,贴出地点。
(2)请生贴关键字词帮助梳理课文。
3、结合插图对比情节绳四人小组复述课文
4、总结主题
现在课文讲完了,我们回到一开始的问题,小猴子最后为什么还是空着手回家了呢?谁来说一说?
有时候,我们小朋友就像小猴子一样,总是有了这个就丢了那个,做一件事情不喜欢了,就放弃了,这样子,我们就会像小猴子一样,什么也得不到,所以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专一,有始有终。
四、写生字往
(1)观察字形。
(2)说出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主笔位置。
(3)学生书空、描红、练写、同桌评价。
(4)与之前学过的生字住进行比较。
五、家庭作业
回家后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六、板书设计:
小猴子下山
3、一年级下四个太阳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一年级下四个太阳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教学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感悟作者通过画太阳要表达的心愿是什么。
教学重点: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前准备:
四个太阳、课件
教学过程
一、猜谜导入,揭示课题。
1、师:老师知道小朋友们最喜欢猜谜语,下面老师出一个让你们猜,好吗?谜面:一位老公公,面孔红彤彤,晴天早早起,按时来做工。(学生回答)(板书太阳)
(设计意图:由学生喜欢的猜谜游戏引入新课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为后面的教学做好铺垫。)
(1)谁来读读这个词?
师:读的真好听,还有谁愿意试试?
(2)太阳的阳读作二声,还能组什么词?
(3)太阳是我们的好朋友,你们知道多少关于太阳的知识?引导交流
(4)老师也找到了一些知识,听老师读一读看你能知道什么?
2、(教师板书四个)让我们一起读读课题: 四个太阳
质疑,读了题目你有什么疑问?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读课文。
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自己读这篇课文好吗?(提出自读要求)
(1)谁来告诉老师为什么会有四个太阳呢?(汇报交流:小画家画了四个太阳,分别送给四个季节。春天的太阳是彩色的,夏天的太阳是绿色的,秋天的太阳是金黄色的,冬天的太阳的红色的。)
(2)随机板书:春天 夏天 秋天 冬天,并贴出对应的四个太阳。
2、要想把课文读得流利,我们一定要认识课文中的这些字词。
(1)借助拼音,自由读生词。
(出示带拼音的生词)你们想和这些词语宝宝交朋友吗?快快与它们打个招呼吧!请同学们自己借助拼音读词语。(学生自己读)
(2)指名读(23个同学)
(3)同桌互读词语
你的同桌读得好请你翘起大拇指,读错了请你教教他。
(4)去掉音节再读,还能读正确吗?(小老师教读,23名同学)
(5)去掉词语只读生字,看看谁的反应快,我们一起比赛读。
(6)自主识字,渗透识字方法。
你能说说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字的?(指名回答)
(7)你能给其中的一个或几个字组词吗?你能用你组的词说一句话吗?(34名同学)
3.过渡:这些字放在课文中,同学们读得怎么样?我想检查一下,用你们的手势告诉老师这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那我想请4个同学来读一读(评价随机)
(设计意图:了解学生的读文情况,字音的准确度,同学们边看边认真听,共同正音。指出优点与不足,教师适时引导。)
三、课中操《种太阳》
四、研读课文。
1、喜欢哪个太阳就读一读哪个自然段(指名回答,当学生说到春天的时候教师引读)
2、出示图片,请同学们看图片猜猜老师喜欢什么季节?(春天)
是呀,春天是个美丽的季节!说到春天您能想到那些词语?(预设:柳绿花红,莺歌燕舞,冰雪融化,鸟语花香,百花争艳,百鸟争鸣)
4、引读:春天,春天的太阳该画什么颜色呢?(学生接读)
5、因为学生接读
因为春天是个多彩的季节,所以春天的太阳画成彩色的(指板书),谁能用上因为所以说说春天的太阳为什么画成彩色的?(指名回答23人)
6、同桌合作读 (指名汇报23人)
7、好多同学已经记住了第四自然段的内容,谁能尝试着背诵这一段呢?会背的孩子站起来背一背。
五、学写阳
(1)阳是我们今天要写的字,复习双耳旁的写法,学生书空
(2)谁能提醒提醒老师怎样才能写好这个字?观察、自由交流
(3)范写阳字
(横撇弯钩,竖,竖,横折,横,横。有6笔。)(阳字型左窄右宽,参照队写双耳旁,横撇弯钩在横中线上部,竖要拖长。日竖在竖中线上运笔,里面的横在横中线上。双耳旁比日长,日比双耳旁宽。)
(4)学生描红书写(教师巡回辅导,提示坐姿)。
(7)同桌评一评写的字。
(8)拓展学习秋字。
六、总结:
其它季节的太阳又是什么样的呢?让我们下节课一起来学习。
4、一年级下树和喜鹊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一年级下树和喜鹊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复习巩固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二、过程与方法:
1、多种方法反复诵读中复习生字、词语,奠定牢固的语文基础。
2、通过观察图画,结合生活实际,与小组伙伴共同交流等方法来领会课文内涵,同时获得阅读方法的渗透。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使学生明白有朋友才有快乐,同学之间要团结友爱。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团结友爱会使同学的相处更加快乐。
教学难点:学生在自主学习中领会阅读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出示谜语。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谜语。看看谁的小脑瓜最聪明,第一个猜出来。
二、复习旧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6课:《树与喜鹊》,跟着老师写课题。
1、读课题。
2、同学们想不想知道在树和喜鹊身上到底发生了什么故事?那就让老师看看大家准备工作做好了吗?
3、考察字词掌握情况:
(1)开火车领读不带拼音的字宝宝。
(2)男女同学赛读词语。
(3)挑战读含有生词的句子。
4、听故事录音。
5、自由读课文:
(1)数一数共有几个自然段?标上序号。
(2)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三、品读课文:
1、齐读第一、二自然段,思考:
什么是孤单?为什么树和喜鹊都很孤单?
体会只有的意思
(相机板书:一棵树一个鸟窝一只喜鹊(孤单)
2、你有过这种经历吗?周围没有朋友,没有家人,当时自己是怎么想的?感觉如何?
3、看图体会树和喜鹊的心情然后有感情的朗读。
4、树和喜鹊会一直这样孤单下去吗?让我们自己阅读后面的课文找出答案吧。
出示自读要求:
(1)树和喜鹊后来有了什么变化?
(2)是什么原因让他们产生变化的?(边读边用笔画出相关的句子)
5、四人小组合作交流上面两个问题。
6、汇报交流结果:
7、是啊,树和喜鹊都有了朋友他们很快乐,同学们,你们快乐吗?
能不能把你和朋友在一起的快乐事情给大家分享一下?(四人小组交流自己的快乐)
8、让我们来看看树和喜鹊与他的朋友们是怎样在一起快乐生活的?(学生找出课文中的相关段落)
9、出示第五自然段:
(1)这段共有几句话?分别写的什么事?
(2)叽叽喳喳安安静静照样子说词语。
(3)体会快乐,指导朗读。
10、出示第6自然段,仿写也句。
四、总结全文
有朋友是一件多么令人愉快的事啊!同学们,学完这篇课文你有没有什么话想对大家说?有朋友才有快乐!
板书设计:
树和喜鹊
一棵树一个鸟窝一只喜鹊(孤单)
很多树很多鸟窝很多喜鹊(快乐)
有朋友才有快乐
5、一年级下咕咚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一年级下咕咚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教学目标:
1. 认识熟、拦等2个生字;会写吓、象等2个字。
2. 能根据课后问题找出相关信息进行推断。
3. 初步懂得遇事要学会思考,不盲目跟从。
教学重点:
1、借助图画、形声字特点、联系上下文等方式猜字、认字;
2、能根据课文内容作简单推断。
课前准备:
1.关于本课的多媒体课件。
2.生字卡片。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新课。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知道咕咚是什么?
2、回读全文。思考:
二、研读课文,明白事理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出示图1)这幅图讲了什么?
◆(一个木瓜从高高的树上掉进湖里。)
1、师引出熟:小朋友们吃过木瓜吗?木瓜甜甜的,你们看,木瓜的皮金黄金黄的,这样的木瓜就是熟了的。出示熟,读准音,辨析字形,组词。
2、木瓜从高高的树上掉下来,掉进湖里,发出了怎样的声音咕咚。齐读第一自然段。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体会兔子光凭耳朵听到的声音判断事情的错误。
过渡:那小动物们听到咕咚的声音,都是怎么做的呢?先看看兔子吧!小朋友们自己先来读一读。
1、 小兔子听到咕咚的声音有什么表现?(预设:吓了一跳)
学写吓字,注意口字旁的位置。
2、 小兔子吓了一跳后,做了一个什么动作?(预设:拔腿就跑)
仔细看看图,知道拔腿就跑是怎样跑吗?谁来做一做动作表演一下?(跑得很快,听到咕咚声马上就跑)(贴图:兔子,板书:跑)
指导朗读(我好像看见了一只跑得特别快得小兔子。这只兔子跑得真快啊!哇!一溜烟就跑了,跑得好快!)咱们一起读好这一句.(指名读3-4,齐读)
兔子兔子,你为什么要拔腿就跑啊?(因为兔子吓了一跳,好害怕;咕咚可怕极了。)
3、指导朗读兔子的话:不好啦,咕咚可怕极了!
① 请你来当当这只兔子,读一读。(我听出来了,兔子你在叫呢,真害怕!)
② 谁再来当当这只害怕的兔子,叫一叫?
③ 兔子你为什么这么害怕?你以为咕咚是什么东西呀?
(预设:妖怪、怪兽、水怪。。。。)
那兔子,现在有水怪在后面追你呢,你害怕地叫起来-------生读。
4、点拨:这是一只多么慌张的兔子啊;哇,真可怕啊!我看到了一只胆小的兔子啦;)齐读。
(三)学习第三、四自然段,体会其它小动物们光凭别人的话,盲目跟从的错误。
1、 师:兔子这一叫吓着了哪些小动物?(预设:小猴子、狐狸、山羊、小鹿、大象)
学写象字,注意笔顺和弯钩的写法。
2、(出示插图二)师生合作读。
瞧,兔子这一叫,吓着了一连串的小动物,老师想请大家自由的读一读这一段。
现在老师想请大家跟老师一起合作。男生读蓝色部分,女生读红色部分,黑色的部分由老师来完成。好吗? 你们准备好了吗?我们开始咯!
3、引导发现,小动物们叫的句子和跑的句子。
发现了吗?红色部分的句子,是在写小动物们怎么 叫。蓝色部分是在写小动物们怎么 跑。
4、学习跑的句子。
咱们就先读读写他们跑的句子。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出示:小猴儿一听,就跟着跑起来。
狐狸呀,山羊啊,小鹿哇,一个跟着一个跑起来。
大象看见了,也跟着跑起来。
齐读。
听到别人的叫声,他们是怎么做的 [指名读:34名。板书:小猴儿子 跟;狐狸 山羊 小鹿(大伙) 跟;大象 跟]
5、小结:像这样人家怎么做,自己也怎么做的行为,老师送它一个词叫跟从。
6、学习叫的句子
小动物们都是跟着跑,那他们是怎么叫的呢?我们再去瞧瞧。
出示:不好了,咕咚可怕极了!
不好了,不好了,咕咚来了,大家快跑哇!
快逃命啊,咕咚来了!
自己来读一读,自由读。
我们先来看看小猴儿和兔子的话,老师发现他们的话有一个地方不一样,我请一个人读兔子的话,一个人读小猴儿的话,其他小朋友想一想,他们的话有什么不同。
(用一个不好了和用两个不好了有什么不同吗?)
听老师读一读。(师范读)说说你有什么发现。(预设:读得越来越快)
指导朗读:是啊!读得越来越快了,说明动物们越来越害怕,越来越着急,请你来试一试。
是啊,连用两个不好了,使事情变得更可怕,更危险了!
7、分角色朗读。
看来,这话传到后来是越来越严重啊!传到大伙儿呢?(齐读大伙儿的话)
是啊!这话越传越可怕,传到大伙儿那里就变成要-------(生接说)逃命了
我们一起来读读小动物们的话,看看是不是有越来越可怕的感觉。(男生读:小猴子的话,女生读兔子的话,大伙的话齐读)
(四)学习第五自然段,明白道理
1、大家全被吓坏了,只有一个动物跟大家不一样,谁呀? 请大家自由读第5自然段。想想野牛和其他动物有什么不同。
2、出示:野牛拦住他,问:'咕咚'在哪里,你看见了吗?
大象说:没看见,大伙儿都说'咕咚'来了。
野牛拦住大伙儿问,大伙儿都说没看见。
最后问兔子,兔子说:是我听见的,'咕咚'就在那边的湖里。
① 自由读,思考野牛的表现跟其它动物有什么不同。
② 交流反馈:
⑴ 拦住,重点学习拦
野牛为什么要拦住大伙儿呢?他拦住大伙儿干什么呢?
(预设:野牛不相信,他拦住大伙儿---问)
⑵ 问(板画:嘴巴)
他都问了谁呢?(预设:大象、大伙儿、兔子)
⑶ 情境采访
那现在老师来当野牛,采访一下这群害怕的小动物。
师(戴上头饰):大象,咕咚在哪里,你看见了?
生:没看见,大伙儿都说咕咚来了。
师:大伙儿,咕咚在哪里,你们看见了?
生(全班):没看见。
师:你们都没看见,(点红:都没看见)那为什么跟啊?小猴儿,你为什么跟啊?生:。。。
师:小鹿,你呢?生:。。。。
师:狐狸,你呢?生:。。。
师:原来你们都是没有亲眼看见(板画:眼睛),就跟着别人跑,跟着别人叫,这样的行为,送你们一个词叫:盲目。意思就是说,好像盲人一样,看不见了,别人怎么做就跟着做,别人怎么说就跟着说,自己没有想法。比如说,上数学课的时候,一个人报出了一个错误的答案,其他人想都不想就跟着叫,这样的行为也叫盲目。想都不想就跟着跑,就把它叫做----盲目跟从。
师:小动物们,那你们都跟着谁跑啊? 生:兔子。
师:那我来问问兔子吧!兔子啊,咕咚在哪里,你看见了?
生:是我听见的,咕咚就在那边的湖里。
师:原来兔子也是没看见,而是耳朵听见的啊。(板画:耳朵)
⑷ 导出寓意。
师:好,采访结束了。现在我们再来想想,野牛与动物们最大的不同是什么?那你最喜欢谁?
情况一(预设:我最喜欢野牛,野牛会用嘴巴问,用眼睛看。他会思考。他会自己想。)
师:你和野牛一样,真会思考,很聪明。(板画:心)老师把这个聪字送给你。(板书:聪)
情况二(预设:我最喜欢野牛,野牛最聪明。野牛最勇敢。)
师:老师也喜欢野牛,野牛跟大家最大的不同就是没有光凭听到的叫喊声就盲目地跟着跑,它能用心思考呢!(板画:心)
3、小结并板书,
师:看来,光凭耳朵去判断一件事情,常常会失误,甚至闹笑话。要知道事情的真象,咱们不仅要依靠耳朵,还应该用眼睛看,用嘴巴问,更应该冷静地用心思考,这样才能成为一个聪明有头脑的人。(结合教师的小结,在黑板上,将耳朵,嘴巴,眼睛,心合成一个聪字)
今天老师就要把这个聪明的聪送给大家,希望你们遇到事情,不要盲目地听,盲目地跟,而能够做一个冷静思考的聪明人。
三、课外拓展(视频:小马过河)
板书设计:
20 咕咚
兔子 拔腿就跑
小猴子 跟着跑 沉着冷静
一个跟着一个 肯动脑筋
野牛 拦 问
6、五年级下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五年级下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教学目标:
1、会认读蚂蚱,樱桃,蚌壳,瞎闹,倭瓜,水瓢,圆滚滚等词语,通过查字典,并结合课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仔细阅读课文,了解内容,体会出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情趣.
3、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 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作者当时的感受。
重难点:
体会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童年冬日下的一队队骆驼,给作者留下了难忘的记忆,下面这篇课文中的哪些童年生活的情景让我对童年生活久久不能忘怀呢?板书课题:祖父的园子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找出生字新词,注意读准字音.
3、查字典,联系上下文,与同桌探讨,理解课文中的词语。
4、分小组讨论,交流,作者回忆了童年时代在祖父的园子里快乐玩耍的哪些情景?
5、全班汇报交流,师根据学生交流。
三、体会作者在园子里的心情
1、默读课文,体会我在园子里的心情。是怎样的?你是从哪里体会到的?用笔勾出相关句子,并在旁边批注自己的体会。
2、全班交流
让学生通过找句子,谈体会,有感情朗读,体会到我在园子里的心情,达成共识:我在祖父的园子里是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我的童年生活是多彩有趣的,令人向往的。
四、领悟表达特点。
讨论:作者为什么能将她的童年生活写得那样有趣,真实,吸引读者?
通过交流,老师点拨,使学生明白,作者留心观察生活,并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是写好童年生活的根本原因,要求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留心感受生活中的人、事、物。
五、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课外延伸:课外阅读有关写童年生活的文章,如高耳基的〈童年〉,为口语交际学习作准备。
3、预习新课。
板书:
祖父的园子──我的乐园
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表达感受
7、五年级下稚子弄冰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五年级下稚子弄冰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教学目标:
1.正确有节奏的朗诵古诗,会写生字晓。读准稚的读音
2.能够选择性的使用上一节课的相关策略明白诗歌意思。
3.想象诗歌画面,借助心情脉络图感受诗歌中的童趣。
教学重难点:
想象诗歌画面,感受诗歌中的童趣。
教学准备:ppt,学习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新课,明确学习方法
1.检查预习,学生自由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2.复习古诗三首中《四时田园杂兴》的学习理解古诗的方法
3.ppt出示方法,提示学生借助学习单,自学古诗。
二、借助学习单,了解古诗大意
1.借助学习单,自学诗歌中难理解的词语
在学生的分享中教师相机指导
(1)如金盆的金字结合金文的形状理解其作为所有金属代称的古今异义。也可以引导学生质疑乡间的孩子是否用的其金子做的盆呢?
(2)如银钲,玉磬等古代乐器可采取ppt出示图片加深理解,如时间充足,可在课前播发一小段音乐,建立冰和乐器之间等联系,都是清脆的。
(3)如晓和稚再结合注释理解的基础上,还可以通过组词的方式用好这些词语,积累这些词语,为今后的古诗文学习作准备,如晓是早上的意思,可补充破晓,晓行夜宿等成语,如稚是幼小的意思。可提问幼小的荷花就是稚荷,幼小的狗就是稚犬,在谈话中积累文言,增加学生学习兴趣。
2.借助学习单,选择感兴趣的句子自主理解
3.组内合作,利用学习单,了解诗歌的意思
4.根据诗歌的意思,边读边想象诗歌画面的,形成初步印象。
三、抓住关键词,展开具体想象
1.复习《四时田园杂兴》中抓住关键词展开想象的方法
(1)选择有趣的画面(2)抓住关键词想象(3)可以从儿童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出发。
2.自主选择诗句中能够体现儿童幼稚,有趣的的关键词
3.组合分句画面,形成总体印象,朗读展示想象出的画面。
四、借助心情图,感受别样童趣
1.代入儿童角色,感知心情差异
2.绘制心情图,了解心情变化
3.联系生活实际,进一步感受童趣
五、方式我选择,表达诗歌情感
1.出示朗诵,绘画,诗歌配文字等方式
2.自由选择其中一种方式,将你感受到的童趣
8、五年级下杨氏之子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五年级下杨氏之子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教学目标:
1.认识诣、禽等2个生字,会写梁、禽等3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好句子中的停顿,背诵课文。
3.能借助注释了解课文大意,并能说出表现杨氏之子机智的故事内容。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好句子中的停顿,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能借助注释了解课文大意,并能说出表现杨氏之子机智的故事内容。
教学过程
一、单元导入明确任务
1.关注单元导读,明确单元学习任务。
2.纵览单元课文,导入新课。
二、交流预习走进课文
1.交流资料。
交流学生预习时,查阅的相关资料。
2.关注阅读。
(1)关注诣
(2)关注为设果,果有杨梅。
幻灯出示:为设果,果有杨梅。
(3)关注夫子家禽。
幻灯出示: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三、初读课文关注朗读
1.读通读顺。
幻灯出示: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2.读出停顿。
幻灯出示: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3.读出理解。
四、深入体会聚焦语言
1.聚焦对话。
幻灯出示: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1)应声答曰。
(2)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2.比较表达。
(1)回应巧妙。
(2)语言委婉、得体。
3.积累课文
(1)练习读。
(2)尝试背。
4.推荐阅读
(1)回顾已知:《王戎不取道旁李》。
(2)拓展阅读:《孔文举年十岁》。
幻灯出示:韪(wěi)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
5.背诵课文。
五、指导书写布置作业
1.指导生字书写。
重点指导生字梁和禽的书写。
2.布置作业。
(1)练习书写本课的生字、词语。
(2)背诵课文《杨氏之子》。
(3)推荐阅读《世说新语》。
9、五年级下跳水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五年级下跳水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教材分析】
《跳水》是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的一篇文章。这篇文章通过事物的联系和变化,并以此为线索来变现船长的临危不惧、力挽危局的主旨的。课堂上,要让学生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艘、航、肆、桅、舱、撕、逗、钩、扭、咧、舱等生字,理解船舱、桅杆、龇牙咧嘴、放肆等词语的意思。
3.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再讲讲这个故事。
4.辨析船长的办法好在哪里,解读船长的思维过程,从而深入认识船长这个人物形象。
【教学理念】
新课标提出我们在制订每节课的教学目标时,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即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语言运用能力、思维能力及初步审美能力等,依据本单元的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结合本课的内容,我本堂课教学目标的设计,完全遵照了这一要求,并精心设计了教学方案,把目标有机的融入到到了教学过程当中去,本文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教材重点】
理清文章的脉络,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再讲讲这个故事。
【教材难点】
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再讲讲这个故事。
【教学课时】2课时
【教材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艘、航、肆、桅、舱、撕、逗、钩、扭、咧、舱等生字,理解船舱、桅杆、龇牙咧嘴、放肆等词语的意思。
3.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再讲讲这个故事。
【教材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在世界文坛浩瀚的星空里,有许多璀璨的明星,今天我们先来认识其中的一位。(出示图片)谁来介绍一下,出示:他生就一幅多毛的脸庞,浓密的胡须使人难以看清他的内心世界。长髯覆盖了两颊,遮住了嘴唇。宽约一指的眉毛像纠缠不清的树根,朝上倒竖。一绺绺灰白的髭发像泡沫一样堆在额头上。你们知道他是谁吗?出示:列夫托尔斯泰。齐读。
2.他被公认为是世界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代表作品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这节课,我们就跟着列夫托尔斯泰的脚步,一起学习他的一篇文章(师)读:17 《跳水》。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检查字词
课前大家都预习了课文,文中的词语你掌握了么?
出示:肆 桅 撕 唬 龇 咧 瞄
艘 航 肆 帽 桅 撕 逗 唬 钩 扭 咧 舱 鸥 瞄
这篇课文要认的字有7个,要求会写的字有14个。我们开火车读一读,注意读准字音。(师提醒易错读音)(肆、撕、龇、咧、扭、艘、舱、桅)
同学们,如果识字的时候,将它们归归类,会记得更牢。
1.出示:艘 航 舱 桅
肆 帽 撕 逗 钩 扭 龇 咧
看,老师重新调整了一下顺序,发现了什么特点吗?
预设:生1:第一行都跟船有关系。
师:第二行呢?
生2:都是跟猴子有关的,而且很多都是描写猴子动作的。
师:你们不仅会观察,而且很会思考。我们先来看看跟船有关的字,老师把他们都送到词语中了。
2.出示:一艘船 航行 船舱 桅杆
会读吗?谁还想再来试试看,你来读。(2人)
(1)我们一起来认认这艘船。谁能上来指一指,哪里是船舱,哪里是桅杆(桅杆就是船上挂帆的杆子。这艘环游世界的帆船很大,它的桅杆约有四层楼那么高呢!船舱是指甲板以下的各种空间。)课文中还有两个词,它们也是船的某个部分,你能将它们都送回家么?出示:横木、甲板。指名上台说。
(2)看,它们组成了一艘船,有时,我们也会说一条船,它们有什么区别吗?(一艘船说明船很大)。记住了么?记住了还得写好它,这个字在写得时候除了要注意左窄右宽,还有哪里需要关注的?(左边舟的一横不出头,右边一竖要出头),伸出手指跟老师一起书空。
(3)齐读。
3.我们再来看看描写猴子动作的字,动词讲究搭配,你能帮它们找到好朋友吗?
(1)出示:找朋友
撕 龇 咧 钩 扭 逗
( )牙( )嘴 ( )身子 ( )孩子 ( )绳子 ( )帽子
指名回答
(2)补全龇牙咧嘴。什么是龇牙咧嘴?看,这就是一只龇牙咧嘴的猴子。这只猴子可真滑稽、顽皮。请你读读这个词,读出猴子的滑稽、顽皮。
(3)补全后面的词。我们一起读读这些词,读出猴子的滑稽和顽皮。
(二)初读课文
1.字词掌握得很好。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朗读课文。请你来读。
出示自读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指名回答。说得还不错,哪些同学还想说的?
预设:一艘环游世界的帆船正往回航行,这一天风平浪静,水手们都在甲板上拿猴子取乐,猴子很放肆,摘帽逗孩子,孩子追猴子,一直追到桅杆的最顶端面临危险,这时候船长命令他跳水,使孩子安然脱险。
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水手、猴子、孩子、船长
2.说得真好,故事就是在他们之间展开的。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故事。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故事一般都包含起因、经过和结果。出示: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想想这个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分别是什么,把下面的内容填写完整,再讲讲这个故事。
2.谁来说说故事的起因是什么?出示:水手拿猴子取乐。板书:取乐、起因
3.那故事的经过呢?你也能试着用简洁的语言说说么?指名回答。
出示:猴子逗孩子,孩子追猴子,板书:追、逗、经过
谁来说说故事的结果?指名回答:出示:船长命令孩子跳水,孩子得救,板书:命令、结果
指导分段。这三部分内容分别对应课文的哪几自然段?指名回答(1;2-4;5-6)
总结:你们看,当我们弄清了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时,就能快速地理清文章的脉络。
(一)起因:
下面,就让我们再回到课文中,看看故事是如何发生的?谁来读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出示第1自然段)。
点红:取乐,什么是取乐?(开玩笑,捉弄)
水手们怎么会有心情拿猴子取乐呢?指名回答。(这艘环游世界的帆船正往回航行,任务完成了。这一天风平浪静,天气很好。所以水手们的心情是轻松愉悦的,于是就拿猴子取乐。)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点红:往回航行、风平浪静。你能将水手们轻松愉悦的心情通过朗读表现出来么?指名读(2人)
师引读。一只大猴子在人群里钻来钻去,模仿人的动作,惹得大家哈哈大笑。它显然知道大家拿它取乐,因而更加放肆起来(点红:放肆)。什么是放肆?(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毫无顾忌。)
(二)经过:
1.猴子是如何放肆的?我们一起到课文的24小节去看一看。请同学们快速地浏览课文,用横线画出描写猴子放肆的句子。
2.指名回答。出示:
(1)猴子忽然跳到他面前,摘下他的帽子戴在自己的头上,很快地爬上了桅杆。
(2)猴子坐在桅杆的第一根横木上,摘下帽子来用牙齿咬,用爪子撕,好像故意逗他生气。
(3)猴子还不时回过头来逗孩子生气。爬到了桅杆的顶端,它用后脚钩住绳子,把帽子挂在最高的那根横木的一头,然后坐在桅杆的顶端,扭着身子,龇牙咧嘴做着怪样。
3.猴子先是如何放肆的?指名回答(点红并板书:摘帽子)。接着他又咬帽子、撕帽子(点红并板书:撕帽子 ),最后它又把帽子挂在最高横木的一头(点红并板书:挂帽子)。
4.猴子真是一次比一次放肆(板书:放肆),你能通过朗读,将猴子的放肆表现出来么?还不够放肆,谁再来试试看。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5.面对猴子的放肆,孩子又是什么反应?
(相机板书)哭笑不得气得脸都红了气极了
(师手指黑板)猴子一次比一次放肆,孩子一次比一次生气。
师:猴子就这样不断地逗孩子,孩子一次比一次生气,于是就去追猴子。这就是故事的经过。
6.(分角色朗读课文)我们一起来读读这部分内容,男生读描写猴子的句子,要把猴子的放肆读出来,女生读描写孩子的句子,要把孩子的心情变化读出来。其余部分老师来读。
7.师:于是他的手放开了绳子和桅杆,张开胳膊,摇摇晃晃地走上横木去取帽子。在这千钧一发之际,船长命令孩子跳水,孩子得救。这就是故事的结果。
总结:(教师指着板书)这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跳水》,知道了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我们也深入到文本中,看到猴子不断放肆地挑逗孩子,孩子的心情也随之发生变化。课后把《跳水》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一听,要把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说清楚。在说经过时,可以抓住猴子的几次放肆和孩子的心情变化来说,故事情节就会更加惊心动魄。
四、教学生字
我们一起来写写字。肆帽都是本课的生字,它们有什么共同特征?(横画特别的多。)横画多,间距匀,长短不一要看清。伸出手指跟老师一起书空,师范写肆(注意第一笔是横)、帽(上面的竖横折是表示古人戴的一种帽子,在古代,帽子可是一种权利和地位的象征,中间两横是表示脸,帽子和脸之间有空隙,所以是不能封口的,此外,上面要写得宽一点,下面要写得窄一点)。请同学们拿出课文纸,描一个,写一个。生写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凭借相关语句认识水手们的形象,体会其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明白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发展的关系。
2.辨析船长的办法好在哪里,解读船长的思维过程,从而深入认识船长这个人物形象。
【教材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师: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写的文章《跳水》。看着板书,谁能来说一说这个惊心动魄的故事。(一名学生交流)
2.师:说的不错。指着板书,教师说:正是猴子的不断放肆去挑逗孩子,逼得孩子一步一步去追赶猴子,从而走上桅杆顶端的横木上,陷入险境。但是当我们把目光再聚焦到这个故事真正起因时,发现却是水手拿猴子取乐。(板书:取乐)
3.师:那么水手和孩子的跳水有没有关联?他们应不应该为孩子的跳水负责呢?(应该)
师:口说无凭,今天,老师请你们当一回小小评判官,用你们的一双慧眼到文中去找证据,说说水手应不应该为孩子的跳水负责?
二、精读课文
(一)板块一:研读水手拿猴子取乐的语句,体会其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
1.出示学习要求,指名读。
A.默读课文,用 画出文中水手拿猴子取乐的语句。
B.结合具体语句同桌相互谈谈自己的想法。
学生默读、找句子。
汇报交流,相机出示句子:
预设:
2.师:找好了吗?谁来说?
生1:我找的句子是这一天风平浪静,水手们都在甲板上。一只大猴子在人群中钻来钻去,模仿人的动作,惹得大家哈哈大笑。
生2:我找的句子是水手们又大笑起来,只有那个孩子哭笑不得,眼巴巴的望着猴子坐在桅杆的第一根横木上
生3:我找的句子是水手们笑得更欢了,孩子却气得脸都红了。
师:找的挺准。我们一起读读这些句子。
师:结合这些句子,谁想来交流自己的想法?指一名学生说。
A.这一天风平浪静,水手们都在甲板上。一只大猴子在人群中钻来钻去,模仿人的动作,惹得大家哈哈大笑。
生:我认为水手应该负责。因为水手们拿猴子取乐,哈哈大笑,所以猴子才变得放肆起来,去逗孩子。因此水手应该为孩子的跳水负责。
师:可见水手的哈哈大笑就是导火索。也是事情的起因。谁继续交流?指生说。
B.水手们又大笑起来,只有那个孩子哭笑不得,眼巴巴的望着猴子坐在桅杆的第一根横木上
生1:水手们又大笑起来,让孩子很没有面子,所以孩子才会去追猴子。我认为水手是有负责的。
师:谁还想说?
生2:水手大笑起来,这笑声在孩子听来就是一种嘲笑。这种嘲笑损伤了孩子的自尊心,因此他才会去追猴子。我也认为水手该负责人。
师:你说得真好,水手的笑声就是一种嘲笑,这种嘲笑损伤了孩子的自尊心,因此他才会去追猴子。继续交流,指生说。(1-2名)C.水手们笑得更欢了,孩子却气得脸都红了。
生:水手们笑得更欢了是在刺激孩子下定决定要追上猴子。所以孩子才会不管不顾地爬上桅杆顶端的横木上去拿帽子。因此,我觉得水手要为孩子的跳水负责。
师小结:同学们都说得很好,水手的这三次笑声音很重要。因为这三笑,让猴子变得越来越放肆,也让孩子的自尊心受到了严重的损害,水手们一次又一次的笑声更增添了孩子的难堪,让他产生不追上猴子不罢休的心理。
师:让我们再来读读这三句话。
3.师:现在我们再去回顾一下故事的整个过程,课件出示:
师:各位评判官,现在你们有结论了吧?水手应不应该为孩子的跳水负责呢?
(预设:应该)
师:是的,因为水手们的取乐使得猴子放肆,因为猴子的放肆,导致孩子去追猴子,才产生了跳水的结果。故事情节就这样在事物的联系和发展中互为因果,层层推进,也推动了整个故事情节的发展。
师:让我们一起读读2-4小节。老师读水手的句子,男生读描写猴子的语句,女生读描写孩子的语句。(师生分角色朗读片段。)
(二)板块二:解读船长的思维过程,辨析船长的方法好在哪里。
师: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船长出场了。(出示第五小节,齐读。)
师:他用了什么方法救了孩子。出示句子,请学生读。
师:只有跳水这一种方法吗?如果当时你们也在现场,你们会想到哪些方法救孩子?四人小组讨论一下。(时间3分钟)
交流(预设:用软垫接、水手们爬上桅杆救孩子、让孩子自己爬下来)
师:通过小组讨论,大家提出了这些假设,接下来我们就要去验证假设。请各位同学结合课文内容进行分析,想一想这些方法可行吗?
学生交流,预设:
A.生:我觉得用软垫接这个方法不可行。因为文章开头这样写:一艘环游世界的帆船正往回航行。这一天风平浪静,水手们都在甲板上。但甲板上根本没有软垫。
师:你考虑到了当时的环境因素,所以这个方法不可行。(板书:环境)
B.生:我觉得爬上桅杆救孩子这个方法不可行。因为上节课说到:桅杆很高,有四层楼那么高呢。爬上去需要很长时间,而此时的孩子在横木上已经摇摇晃晃的,只要他一失足掉到甲板上就没命了。
师:你考虑到了时机的因素,现场情况太紧急了,孩子也等不了那么久。这个办法也不可行。(板书:时机)
C.我觉得让孩子自己爬下来这个方法也不可行。因为文中说到:孩子心惊胆战,两条腿不由得发起抖来。孩子已经很害怕了,他不可能有勇气自己爬下来。
师:你充分考虑到了孩子的心理状态。所以这个方法也不可行。(板式:人的心理状态)
师:同学们,经过刚刚的分析判断,我们知道做出一个决定需要考虑环境、时机、人的心理状态等众多因素。在那万分危急的关头,船长想到的方法是跳水。船长的办法好在哪里?他的方法有没有考虑到这些因素呢?快速浏览课文,再结合文中相关语句说一说。
学生交流:
预设:
生1:船长的方法考虑了环境因素:这一天风平浪静。
生2:船长的方法考虑了时机因素:水手们都在甲板上。
生3:船长的方法考虑了人的心理因素:孩子听到叫声往下一望,两条腿不由得发起抖来。孩子心惊胆战,站在横木上摇摇晃晃的。
师:在这万分紧急的关头,船长能考虑当时的环境、时机、孩子的心理状态等众多因素做出这样的决定。(出示第5小结,齐读。)
师:在这个决定背后,你读出了什么样的船长?(临危不惧、沉着冷静、充满智慧、当机立断)
师:文字会说话,标点也如此。文中一连8个感叹号不仅渲染出当时危急的氛围,也刻画出船长的当机立断。让我们一起读读这段震撼人心的文字。(二读第五小节)。
师:此时此刻,你们想对船长说些什么呢?(船长你真了不起船长我很敬佩你)
师:把这些感情融进文字中,再去读读在危急关头船长那铿锵有力的话语。(三读第五小节。)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不仅读了一个惊心动魄的故事,理清事物间的联系和发展,更学会了要结合环境、时机、人的心理状态等因素去做出最为合适的决定。
出示名言,师:列夫托尔斯泰说过:知识,当它靠积极的思维得来,而不是凭借记忆得来的时候,才是真正的知识。齐读名言。
师:同学们,希望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你们能运用上良好的思维品质去解决问题。让思维的火花跨越时空,照亮昨天、今天和明天。
出示,齐读:思维的火花跨越时空,照亮昨天、今天和明天。
10、五年级下田忌赛马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五年级下田忌赛马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一、初读感知,梳理内容
1、古时候有许多以少胜多的战役,你搜集了哪些故事,咱们来交流交流?(赤壁之战、淝水之战)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以弱胜强的故事《田忌赛马》,板书课题。大家注意忌字的写法,上下结构,上边是自己的己。
2、课题中关键字在赛,围绕赛字你知道些什么?〔学生自由回答)
3、课文主要讲了(田忌与齐威王赛,赛了两次,第一次齐威,田忌输了,第二次齐威王输了,田忌赢了。)
4、同学们真会学习,一下子解决了这么多问题,弄懂了文章的大致内容,咱们来看看第一次比赛,他们怎么比的?谁来说说?
我请两位学生上台用准备好的教具马匹进行演示比赛过程。
5、田忌输了,三场下来,田忌都败了,此时他的心情怎样?他会怎样想呢?
6、一个垂头丧气不仅让你们看到了田忌的神情,还描摩到他的内心。他把失败的原因都推到马儿头上去,咱们一起再来读读这句。(田忌觉得很扫兴,垂头丧气地准备离开马场。)
7、齐威王获得胜利,此时在做什么事情?
齐威王正在得意扬扬的夸耀自己的马。
生活中你有得意扬扬的时候吗?
二、锁定重点,深入探究
1、就在齐威王得意洋洋之时,田忌却与他进行第二次赛马,结果反败为胜,从这不同的结果中,大家一定有自己的想法,想问点什么?
学生自由回答,引导解决孙膑用什么方法反败为胜。
2、师:这个问题问得好,咱们就来探讨一下孙膑到底用的什么办法?请同学们快速地默读课文。(生默读课文)
师:谁来说说?
预设:
我知道,同样的马,孙膑只调换出场序,用田忌下等马对齐威王上等马,输一场,用上等马齐威王中等马了,用中等马对齐威王下等马,2比1胜了。
师:你真会读书,这其实是文中描述的第二次赛马的经过,咱们一起来看看。
请两位同学上台演示第二次赛马的过程。
师:第一场比赛齐威王胜了,他一定沾沾自喜,自认为胜券在握。
3、第二场呢?(输了)齐威王(有点心慌)。
大家做做心慌的样子。他紧张啥?(有点不相信自己怎么输了。)师:第三场?(又输了)。此时齐威王:目瞪口呆。
他输得糊里糊涂。此时齐威王是云里雾里,看不分明。咱们来看看第二场比赛,齐威王的马出场顺序。
(生:仍然是先出上等马,接着中等马,最后下等马。)
而孙膑就调换一下出场顺序就使事情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这正像文中所说
(生齐读:还是原来的马,只调换了一下出场顺序,就可以转败为胜)
4、师孙膑为什么就能想出这个好办法呢?在第二次比赛之前,田忌与孙膑有一段精彩的对话,我请个同学读读,其余同学边听边感受。
(生读3-9自然段。)
5、刚才咱们弄明白了他想了什么办法,现在可进一步思考,孙膑他凭什么能想出这个办法来?
三、延伸追问,补白想像
1、孙膑为什么如此胸有成竹,就断定自己一定能取胜?胸有成竹你们知道什么意思吗?(形容做事非常有把握。)
2、他为什么那么胸有成竹?刚才齐威王是雾里看花,水中望月,稀里糊涂的不知道怎么输了,他多么希望有双慧眼,把这糊涂看得清清白白,真真切切,谁借给他一双?(生:孙膑。)
3、孙膑用他的慧眼看到了什么?オ使自己这样有把握胜利?(从刚才的情形看,齐威王的马比田忌的快不了多少。)
4、田忌失败了,只是认为自己的马差;齐威王胜了,只是认为自己的马强,但孙膑却认为快不了多少。什么叫快不了多少?
(就是彼此之间马都差不多。)
5、也就是田忌的中等马虽然比不过齐威王的中等马,但是胜过齐威王的下等马。(生:我从第二次比赛过程中可以看出。)我们来读读第二次赛马的过程。
6、同等级较量,田忌只能败给齐威王,如果调换顺序就能出奇制胜,还是那句话,齐读(齐威王的马比你的马快不了多少哇)。
师:他这样一说,田忌瞪了他一眼,生读:想不到你也来挖苦我。
师:如果再赛,田忌认为自己还是一个字输。只有在什么情况下,オ能让他赢?生:换马。
7、此时孙膑已是(生:胸有成竹)。
可见,就在这之前,孙膑已经想好了对策,因为他那双慧眼已经看出了齐威王的马比田忌的快不了多少。
再读:齐威王的马比你的马快不了多少哇
8、田忌看得出来吗?齐威王看得出来吗?而孙膑却看得出来,此时,你觉得孙膑怎样?
预设:孙膑非常自信。
我觉得孙膑非常细心,连那小小差距都看得出来。
9、师:孙膑真是善于观察。赛马场上是风驰电掣,这就一会儿功夫,他竟然把这细微差别,谁的马快,快多少;谁的马慢,慢多少,看得如此(生:明明白白,清清楚楚)。
10、小练笔
课文结束时,只写了齐威王的表情,没有写田忌,田忌会是啥样神情?此时田忌最想干什么?田忌会对孙膑说什么?请大家拿起笔,简单地写一写。
交流。
预设:
你们可知道,当时田忌问了孙膑这样一句话,想知道吗?
田忌说:孙膑老兄,你怎么就知道当时齐威王不会调换顺序,如果他调换顺序,咱们不就慘了!
孙膑说:因为齐威王得意洋洋炫耀自己的马,他得意忘形了,不会调换序的。生:齐威王每个等级的马都比田忌的强,他一心想,如果再比,取胜的还是他,他打心里是不会换马的。
11、总结:哦,原来这一切,都被孙膑料定了,是呀!会观察善分析,再用高超的计谋,打破常规,才能出奇制胜。
四、拓展延伸。
这个故事出自《史记 孙子吴起列传》,史记中还有许多有趣的故事,课下同学们不妨去读一读,读史使人明智。
11、五年级下刷子李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五年级下刷子李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教学目标:
1.认识浆、傅等7个生字,会写袱、傻等 15 个生字。会写粉刷、师傅等 17 个词语。
2.能结合课文内容,说出刷子李的特点。
3.了解通过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外貌等表现人物特点的方法,并能体会其表达效果;了解可以通过描写他人的反应表现主要人物的特点。
课时安排:2 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了解奇
1.导入新课:今天,我们要结识一位当代著名天津籍作家冯骥才先生笔下的奇人,他就是--刷子李。(板书:刷子李、冯骥才)
刷子李是一个绰号,这个人为什么会有这么一个绰号呢?同学们课前都预习了课文,谁能够结合课文内容说说其中的奥妙。(刷子李是一个粉刷匠,他粉刷的技艺十分高超。)
拓展资料:确实如此,清末民初,天津作为港口要道,市井中三教九流藏龙卧虎,个个身怀绝技。冯骥才把他们的故事写在了这本《俗世奇人》之中。(板书:《俗世奇人》。出示相关介绍。略。)
2.师小结:可想而知,姓李的,粉刷技艺高超,叫刷子李;姓张的,捏的泥人栩栩如生,便叫泥人张;姓魏的,做风筝的手艺令人称绝,叫风筝魏;姓刘的,刻砖技艺出类拔萃,便叫刻砖刘
这节课,我们就随着课文一齐走近刷子李这位俗世奇人。
二、初读课文,寻找奇
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思考:刷子李奇在何处?课文中哪一个自然段进行了概括的描写?
1.学习生字词。
蘸浆 稀溜溜 匀匀实实 天衣无缝 平平整整
第一组词语与刷子李的粉刷技艺相关。
指名读:提醒蘸、缝的读音。通过观察浆的部首理解蘸、稀溜溜。结合后三个词的词义感受刷子李技艺非凡。
派头十足 较上了劲 悠然 神圣不可侵犯
第二组词语与刷子李艺高人胆大的个性特点有关,指名读。
半信半疑 轰然倒去 露馅儿 能耐有假 名气有诈 发怔发傻
第三组词语描写的是曹小三从始至终的反应和感受。
指名读,正音。指导傻字的书写。
2.提问:刷子李奇在何处?课文中哪一个自然段进行了概括的描写?(第1自然段)出示课文第1自然段,师相机点拨。
刷子李专干粉刷这一行。他要是给您刷好一间屋子,屋里什么都不用放,单坐着,就如同神仙一般快活。(技艺奇高)
最让人叫绝的是,他刷浆时必穿一身黑,干完活,身上绝没有一个白点。(规矩奇特)
别不信!他还给自己立下一个规矩,只要身上有白点,白刷不要钱。(艺高人胆大,自信十足,个性独特。)
师小结:瞧,刷子李就是这么一位技艺奇高、规矩奇特的俗世奇人。(板书:技艺奇高、规矩奇特)
3.课件出示课文第2自然段。指名读,说说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但这是传说,人信也不会全信。行外的没见过的不信,行内的生气愣说不信。
4.文章中刷子李技艺奇高、规矩奇特的这一传说(板书:传说)是通过谁的视角来写的呢?(徒弟曹小三。板书:曹小三。)
5.指名概括课文主要内容。(课文围绕着刷子李技艺奇高、规矩奇特的传说,以曹小三的视角,讲述了他学徒头一天的所见所闻来见证传说。)
三、细读课文,感悟奇
下面我们就随着曹小三一起去见证刷子李的传说。(板书:见证传说)
默读课文第 46 自然段,用波浪线和横线分别画出曹小三眼中所见刷子李技艺奇高、规矩奇特的句子。
【技艺奇高】
预设 1:屋顶尤其难刷可刷子李一举刷子,就像没有蘸浆。但刷子划过屋顶,立时匀匀实实一道白,白得透亮,白得清爽。
生自由谈体会。这样稀溜溜的粉浆,刷子李却像没有蘸浆一样(说明一滴浆也没掉,说明他蘸浆技艺与众不同。)
立时匀匀实实一道白,白得透亮,白得清爽说明粉刷技艺高超,效果好。为什么特别选取刷屋顶这个典型场景?(难度最大,凸显技艺高超)
预设 2:只见师傅的手臂悠然摆来,悠然摆去,如同伴着鼓点和着琴音,每一摆刷,那长长的带浆的毛刷便在墙面啪地清脆一响,极是好听。
生自由谈体会。这句话写了刷子李刷墙的动作,哪个词语最能形容刷子李刷墙时的动作和心情?(悠然)它体现出了什么?(动作舒展,轻松悠闲)
如同伴着鼓点,和着琴音让人感受到什么?(极富艺术感,节奏感,已经不是在粉刷,简直是在进行艺术创作。)
指导朗读,读出刷子李悠然美妙的工作状态。
预设 3:啪啪声里。一道道浆,衔接得天衣无缝,刷过去的墙面,真好比平平整整打开一面雪白的屏障。
生自由谈体会。(刷子李刷好的墙就像一件艺术品)
过渡:曹小三见证了刷子李粉刷技艺奇高,果然名不虚传。他还见证了刷子李哪些奇特的规矩?
【规矩奇特】
相机出示:
曲小三才知道师傅派头十足。照他的规矩一天只刷一间屋子。
干活前,他把随身带的一个四四方方的小包袱打开,果然一身黑衣黑裤,一双黑布鞋。穿上这身黑,就好像跟地上一桶白浆较上了劲。
刷子李干活还有一个规矩。每刷完一面墙,必得在凳子上坐一会儿,抽一袋烟,喝一碗茶,再刷下一面墙。
生自由谈体会:
一天只刷一间屋子说明刷子李艺高派头大,不愁没活儿干。
果然一身黑衣黑裤表现他装束奇特,不怕稀粉浆滴在身上,自信十足。果然一词表明传说非假。
一墙一歇一烟茶的奇特规矩也表现出刷子李气定神闲的高手风范。
师小结:这些奇特的规矩也从另一个方面反映出刷子李粉刷技艺高超。读到这里,通过这些典型材料,通过曹小三对师傅技艺奇高、规矩奇特的传说的见证奇人刷子李的形象就这样在我们面前立起来了。由此可见,为了凸显人物某方面的特点,选择典型的事例是个好方法。(板书:典型事例)
四、再读课文,验证奇
1.梳理曹小三的情感变化。师述:
刷子李技艺奇高、规矩奇特的传说作者是通过曹小三的眼睛传递给我们的。除了直接描写刷子李的言行、装束,作者还花了大量笔墨描写曹小三的心理活动和情感变化。再次默读课文第311 自然段,找出描写曹小三心理变化的句子,用双横线画出来。
预设:曹小三当然早就听说过师傅那手绝活,一直半信半疑,这回非要亲眼瞧瞧。
每一面墙刷完,他搜索一遍,居然连一个芝麻大小的粉点也没发现。他真觉得这身黑色的衣服有种神圣不可侵犯的威严。
完了,师傅露馅儿了,他不是神仙,往日传说中那如山般的形象轰然倒去。他怕师傅难垬,不敢说,也不敢看,可忍不住还要扫一眼。
(1)开始他是--半信半疑。(板书:半信半疑)。
(2)曹小三看到师傅干活的情形,技艺让人惊叹,可他最关心的是什么?(师傅身上到底沾没沾到白点)所以借着师傅休息给他倒水点烟的机会,他用目光仔细搜索师傅全身,结果如何?(指名,课件出示)
生交流体会。居然连一个也没发现芝麻大小神圣不可侵犯此刻他对师傅的感觉是--崇敬。(板书:崇敬)
(3)当曹小三瞧见刷子李裤子上出现一个白点,此刻的反应是--失望、怀疑。(板书:质疑)
(4)可直实的情况是这样的吗?(指名读第 8.9 自然段)那白点原来是一个小洞!此刻曹小三的反应是--发怔发傻。(板书:崇敬)
经历了这一切,他对师傅已经是佩服得五体投地,他会想些什么?(师生交流)
2.体会侧面烘托的表达效果。
(1)从半信半疑到崇敬,再到质疑,最后到崇敬得发怔发傻,作者把曹小三的心理变化写得这么跌宕起伏,一波三折,这与刻画刷子李的人物形象有什么关系?(师生交流讨论)
(2)师小结:正因为刷子李高超技艺的传说非常人所能达到,所以才有曹小三一开始的半信半疑和中间小插曲的质疑,而曹小三的两次崇敬也正验证了师傅的传说非假。
所以,描写人物、不仅可以直接描写外表、动作、语言、细节,具体事件中旁观者的反应也可以从侧面烘托出主要人物的特点。(板书:侧面描写)今后我们在写作中可以借鉴和运用。
12、五年级下牧场之国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五年级下牧场之国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设计说明
课文描绘了荷兰牧场白日的辽阔无际、宁静和谐和夜晚的祥和、静谧,从牧场之国的角度向读者展示荷兰的独特风情。在教学设计中,指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有感情地朗读,以读促讲,感受荷兰牧场的田园风光,体会动物、人与环境和谐统一的美好意境,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收集有关荷兰的相关图片、背景资料。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课前搜集荷兰的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引出课题
1.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领略了威尼斯的美丽风光,这节课我们走进另外一个美丽的国度荷兰。荷兰素有牧场之国的美誉,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感受它的田园风光吧。(板书课题)
2.引导学生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对荷兰进行介绍。
3.观看荷兰风光的图片,欣赏当地风光。
通过分享同学们收集的资料和图片,我们看到了荷兰的风土人情,那么,作者笔下的荷兰又是什么样呢?接下来,我们就一起走进课文。
设计意图:通过资料交流,欣赏图片,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意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感官,为进一步学习课文做准备。
二、初读课文,识记字词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说说牧场之国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3.检查预习情况。
(1)课件出示生字,引导学生认读并组词:
仪、眺、骏、驰、辽、绵、凳、吆、铃、铛、罐、恢、踢、牲、畜。
(2)课件出示词语,引导学生开火车读,随机正音:
仪态 端庄 远眺 骏马 遮掩 阻挡 飞驰 辽阔 赞许 吆喝 铃铛 板凳 恢复 沉睡 牲畜 灯塔
(3)指导眺、骏、凳、吆、罐、畜等字的书写,强调骏、罐不要丢漏笔画;注意眺的笔顺;凳各部件要写得扁一些,整体不要太长。
4.指名分段接力读文,学生和老师共同点评朗读。
5.小组交流:牧场之国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1)自由讨论,画出相关句子。
(2)小组汇报,教师指导点评。
引导学生找到四次出现的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学习生字、生词回归到课文的方式,为学习课文扫清障碍,同时感知文章内容,加深理解。引导学生反复读文,自主交流,学生既能够通过读来更好地感受荷兰风情,又能学得轻松愉快。
三、再读课文,体会风情
1.课件出示:
晚霞满天牛羊歇猪羊家禽享悠闲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2.你喜欢牧场之国的哪个方面?选择你喜欢的段落,读给大家听。
3.牧场之国给你带来什么样的感受?(悠然自得、惬意舒畅)你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读一读相关的句子。
4.配乐朗读。学生找到的句子,感受荷兰田园风情。引导学生读出悠然自得、惬意舒畅的感觉,教师可以范读,同学之间互相赏读。
设计意图: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指导学生用不同的语气表达情感,并针对语境的特点,以读促讲。让学生在朗读和思考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四、总结回顾,布置作业
1.引导学生概括牧场之国给自己留下的印象。
2.布置作业: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摘抄下来。
设计意图:通过总结培养学生的概括表达能力,通过摘抄使学生养成积累的好习惯。
第二课时
一、内容回顾,感知全文
1.上节课我们一起走进了美丽的牧场之国荷兰,谁能来说一说:真正的荷兰是什么样的?
2.指导学生概括。―引导学生用书中的语言概括。
设计意图:回顾课文内容,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品读课文,体会意境
过渡:作者用优美的语言为我们展现了牧场之国的四幅画卷,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欣赏一下吧!
1.第一幅画卷碧绿草原牛成群。
(1)齐读第2自然段,找一找成群的牛都是什么样的。
(2)课件出示:
文字1:牛群吃草时非常专注,有时站立不动,仿佛正在思考着什么。
①引导学生想象牛群可能在思考什么?
文字2:牛犊的模样像贵妇人,仪态端庄。老牛好似牛群的家长,无比威严。
②这段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比喻)
③仪态端庄的贵妇人是什么样的?无比威严的家长是什么样的?
④谁能通过朗读,读出贵妇人的仪态端庄和家长的无比威严?
2.第二幅画卷骏马飞驰真自由。
(1)这里的骏马是什么样的?(膘肥体壮、自由飞驰)
(2)在辽阔无垠的原野,成群的骏马自由地飞驰,那是怎样的画面?引导学生想象。
(3)齐读第3自然段,感受骏马飞驰的畅快。
3.第三幅画卷猪羊家禽享悠闲。
(1)除了成群的牛、飞驰的骏马,还有哪些动物呢?它们又在干什么?引导学生用书上的句子说一说。(绵羊、猪、小鸡、长毛山羊)
(2)文中哪些词语写出了动物们的状态?(悠然自得、安闲)
(3)谁想感受一下动物们悠然自得的快乐生活呢?指名读第4自然段。
4.第四幅画卷晚霞满天牛羊歇。
(1)白天牛群、骏马、家禽等都悠然自得地享受属于它们自己的自由王国,那到了晚上又会是怎样的画面呢?
(2)教师范读第5自然段。
(3)从老师的朗读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引导学生用书中的词语或句子说一说。
(4)谁能用一个词语来形容荷兰的夜晚?(宁静、祥和、静谧、美好等)
设计意图:本环节以四幅画卷展开,以朗读为手段,以读促讲,加深理解;以读促感,通过想象情境、带有情感的朗读,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更好地体会牧场之国的宁静祥和。
三、讨论交流,重点感悟
1.引发思考:文章中几次出现这就是真正的荷兰?分别在哪里出现?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
2.讨论交流。―引导学生理解这句话在不同段落中出现,作者感叹的情境是各不相同的。
设计意图:通过讨论交流,让学生充分发挥个人见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意识及表达能力,同时让学生加深对文章结构设计的理解。
四、资料延伸,拓展练笔
1.课件出示: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也是牧场之国。
2.荷兰不仅仅是牧场之国,也是水之国、花之国,根据我们收集的资料,仿照作者的写法,试着写一写。
3.交流点评习作。
设计意图:通过练笔的方式,促进学生对课文语言的内化和转化,同时丰富了课外知识。
板书设计
牧场之国 晚霞满天牛羊歇猪羊家禽享悠闲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13、五年级下梅花魂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五年级下梅花魂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设计理念:从爱哭、爱诗、爱梅体会外祖父的乡愁和坚守一生的中国魂。
一、人物介绍,导入课文
师:同学们,在正式上课之前,老师想先给你们介绍一位老先生,洪镜湖。
简单介绍洪镜湖老先生的生平。
师:在他的外孙女眼中,洪老先生是怎样的人呢?让我们走进课文《梅花魂》,寻找答案吧!
二、爱哭的外祖父
师:同学们,在小莺儿眼中,洪老先生是怎样的外祖父呢?
生:爱哭的外祖父。
师:请同学们找一找,文中的外祖父哭了几次?
生:第一次是外祖父在教我读唐诗宋词的时候。第二次是外祖父不能回国的时候。第三次是外祖父为我们送行的时候。
师:三次落泪有何不同呢?
生:第一次落泪是默默哭泣,第二次落泪是呜呜大哭,第三次是泪眼蒙眬的哭泣。
师:请仔细品读课文,体会三次落泪的原因吧!
出示:爱哭的外祖父乡愁
三、爱诗的外祖父
出示诗歌,指导学生品读诗句。
师:同学们,诗歌总是引得外祖父伤心落泪,为什么外祖父还要读诗呢?
指导学生讨论。
师:唐诗宋词对漂泊在外的游子而言是精神的寄托,让我们将这几句诗歌读一读吧!
出示诗歌,指导朗读。
四、爱梅的外祖父
师:同学们,想一想外祖父之所以爱哭,之所以爱诗都是因为什么呢?
生:因为乡愁。
师:既然如此,文章的题目为什么不叫做《外祖父的乡愁》,却叫《梅花魂》呢?
引导学生品读课文有关梅花的段落,体会外祖父对梅花的喜爱。
师:这梅花魂其实就是外祖父心中的中国魂呀!外祖父把无形的乡愁寄托在梅花之中!
出示陈慧瑛女士的资料。
师:陈慧瑛女士也没有辜负外祖父的教诲,梅花魂她上传承了下去,成为了她坚守一生的品格!
师:梅花魂更扎根在无数中国人的心中!面对此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疫情,海外华侨同胞们也纷纷出力鼓劲。看到这些新闻,老师再一次想起洪老先生说过的两句话,同学们,请齐读!
出示: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
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他们不管历经多少磨难,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
师:中华儿女始终坚守着梅花魂,中国魂,有此气节,我们终将战胜一切磨难!
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下课!
作业设计:
查一查我国的海外侨胞为了帮助祖国抗击疫情都做出了哪些贡献,并写成一篇小短文,读给家人听一听。
14、五年级下猴王出世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五年级下猴王出世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教学目标:
1认识芝、遂等1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呵。
2.默读课文,遇到不明白的语句,能联系上下文,猜猜大体意思,并继续往下读。
3通过抓关键词句讲述石猴出世及成王的故事。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板块一 揭题质疑览全篇
1.话说西游,揭题质疑。
(1)出示唐僧师徒四人的图片,揭示他们是电视剧《西游记》里的主人公。
(2)简介《西游记》。
《西游记》是明代吴承恩写的长篇白话小说。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主要描写了孙悟空、猪八戒、沙僧三人保护唐僧西行取经,沿途遇到八十一难,一路降妖伏魔,化险为夷,最后取得真经的故事。
(3)揭题:《猴王出世》选自《西游记》第一回,有删改。
(4)质疑题目:猴王是谁?他是怎样出世的?
2.疏通文字,了解内容。
(1)出示阅读提示,明确阅读任务。
默读课文,遇到不明白的语句,可以猜猜大致意思,然后继续往下读。
想一想石猴是怎样出世的,又是怎样成为猴王的。
(2)读准课后要认读的15个字组成的词语。要点:易读错的字有:迸bng、镌juān、劣 li、挈qi、瞑mng、耶y。
(3)读准多音字:呵。
出示词语所在的句子,关注语气词读好人物的话语。
石猴端坐上面道:列位呵(a)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石猴喜不自胜,忽抽身往外便走,复暝目蹲身,跳出水外,打了两个呵呵(hēh)道:大造化!大造化!
(4)联系上下文来猜猜意思,罗列学生可能不理解的部分词语。
例如:图片理解词语:石窍、石碣、镌着、拱伏、无违、序齿、排班。
做动作理解词语:伸头缩颈、抓耳挠腮。
(5)课文主要写了什么?(石猴出世、石猴称王)
过渡:石猴是怎样出世,又是怎样成为猴王的,是我们接下来学习的重点。
(设计意图:一般古典白话小说的回目在章节中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这里虽然没有回目。但题目猴王出世还是高度概括了本课的主要内容。这里的出世从广义上来讲包括石猴的出生和称王。所以对题目的质疑显得尤为重要,在质疑中故事和人物一下子凸显出来。本课文言意味较浓,根据阅读古典白话小说和文言文的经验,学生连估带猜式地阅读故事,并且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猜读词语,能有效地达到疏通文字的目的。)
板块二 抓住关键说出世
1.默读思考,了解出世。
想一想:石猴在哪里出世?怎样出世?出世后怎样?
2.连估带猜,读通出世。
要点1:例如,从三丈六尺五寸高,有二丈四尺围圆大致知道仙石很高很大;从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感之既久,遂有灵通之意大致知道仙石很有灵性;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猕猿为亲大致知道石猴和山中的许多野兽都是好朋友。
要点2:通过指读、轮读、演读等方式朗读这一段。
3.抓关键词,梳理出世
(1)石猴在哪里出世?(傲来国一大海中一花果山)
(2)石猴是怎样出世的呢?(仙石-石卵-石猴)
(3)石猴出世后是怎样的呢?(在山中行走跳跃自由自在,与真猴无异。)
(4)朗读第1自然段,注意节奏。
4.根据提示,讲述出世
傲来国的大海中,有一座山叫花果山。山顶上有一块仙石,有一天仙石崩裂出一个石卵。因为见了风化作一只石猴。这石猴在山中行走跳跃,玩耍休息,非常快乐。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学生能大致讲述石猴出世的故事。首先依然用连估带猜的方法疏通文字。其次石猴出世的部分运用了大量的排比和对偶的句式,节奏疏密有致、抑扬顿挫。但本课不是精读课文,所以主要是通过朗读来体会,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轮读、演读等活动,感受古白话文凝练鲜明、优美奇特的语言形式。最后,通过提炼关键词语来帮助学生讲述故事。)
板块三 品悟形象讲称王
1.通览全文,聚焦称王。
快速浏览课文,看看哪几个自然段讲述了石猴称王这个内容。(2~4自然段)
2.编列标题,理清情节。
石猴探洞-石猴报喜一石猴称王。
3.依据情节,概说称王。
一天,石猴与群猴在山洞中洗澡,看到泉水奔流众猴便说要去寻源头,约定寻到源头又不伤身体的人,就拜他为王。石猴跳入泉中,发现一个石洞。他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众猴,众猴高兴地进入了水帘洞中。众猴立刻拜石猴为王,将石字隐去,叫作美猴王。
要点:讲故事的时候,关键信息和情节不能遗漏比如说探洞前约定这个情节不能少,它为后文石猴称王埋下了伏笔。
4.抓住细节,品悟形象。
学习《景阳冈》时,我们通过抓住武松和老虎的动作来把武松打虎的故事讲得扣人心弦,要想把石猴称王的故事讲得引人人胜,我们也可以通过添加人物的动作、语言,配上相应的表情等来达到这个目标。
(1)出示表格,默读课文石猴称王部分,想一想,画一画,哪些描写让你觉得很有意思,我们可以在讲故事的时候添进去。
(2)填写表格,交流石猴的部分语言、动作描写。
要点1:交流石猴语言描写时,主要抓住表格里的三句简短的话,通过自由朗读,发现石猴说话的特点。作者用重复、短促的语言,塑造了石猴顽皮、率真的性格。
要点2交流石猴的动作描写时,抓住反复出现的动词瞑目蹲身复瞑目蹲身又瞑目蹲身和其他一些动词如睁睛抬头观看将身一纵跳出水外往里一跳,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动作敏捷、勇敢无畏胆大心细的石猴。
要点3:以上内容交流过程中通过指读、齐读、演读等方式体会石猴形象。当然课文中像这样符合人物个性的语言还有很多,同学们可以继续寻找,继续交流,甚至还可以抓住其他石猴的表现,通过对比来进一步把故事讲生动。
5.根据表格,生动讲述。
四人小组讲故事、听故事、评故事。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的重点是分两步把石猴称王部分讲生动具体。首先在阅读过程中抓住石猴探洞石猴报喜和石猴称王建立情节图。依据情节图,用自己的话讲一讲故事的主要情节。其次,通过抓住石猴的语言、动作描写等加深学生对人物形象的认知,让学生把称王的故事讲得生动有趣。)
板块四 拓展延伸再阅读
1.聚焦主角,挖掘故事。
完成连线题:
美猴王 花果山上
孙悟空 大闹蟠桃会期间
齐天大圣 西天取经路上
弼马温 发现水帘洞后
2.拓展延伸,阅读西游。
课后请大家细细读读《西游记》,讲讲和石猴有关的故事。
15、迢迢牵牛星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
迢迢牵牛星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的一首小诗--《迢迢牵牛星》,选自《古诗十九首》,是梁太子萧统编入文选的十九首古诗之一,被称为 五言诗冠冕 。正如《诗经》一样,《古诗十九首》抒写了许许多多的爱恨情愁。其实这也是心灵的觉醒,状写这份情感表述妙处也很难,于是便涉及到教学中惯常的思路 短诗长教 ,也就是把这首10句短诗,放在文化的背景上,放在诗的长河中,放在审美的坐标中,去引导学生解读、感悟。
下面我就谈我的四个教学设计,三个 追求 ,两个 遗憾 。
第一个教学设计:神话切入。《迢迢牵牛星》借助的是一个家喻户晓的神话传说。于是开篇我直奔主题,直问:《迢迢牵牛星》借助了 牛郎与织女 这个美丽凄婉的爱情神话传说,同学们你们觉得这样写离别有什么好处?这一问,解决的表层问题是《迢迢牵牛星》的主题和大意,其实深处触及的是神话传说在文学中的地位。这种举重若轻,使学生们不畏难,自然而然地去联想相关的优秀作品,去叩问神话的经典,甚至浪漫主义流派,因而对学生的积累和写作都会有较大的帮助。但决不能细抠、深挖,只能 蜻蜓点水 ,点到为止,还要做到 红炉一点雪 ,了无痕迹。叠字的美主要体现在音韵上,因此在设计这一教学环节时,应通过 读 去体悟、去感受。其一,在反复的诵读中体味。其二,把这种感觉用语言表达出来。其三,教师帮助学生进行理性升华。其四,师生一起将这首诗放在中国文学的长河中定位、比较。由点到线到面,桐城派的刘大槐说过: 天下可告人者,唯法耳。 这一教学环节使学生在春风化雨中完成了一个超越,突破了诗歌教学中一个重点。
第二个教学设计:体悟形象。鉴赏中学生们抓住了河汉女的真、善、美、痴、勤劳等特点,从人性、民族审美、写法较全面具体地对文本进行解读。
第三个教学设计:比较阅读。将《迢迢牵牛星》与《鹊桥仙》比较是许多教师英雄所见略同的共识,然而,寻找比较点却应格外用心、细心。我仍然沿用着从面到点这样的思维规律,先从主题、风格、表现手法、语言四个方面粗线勾勒比较,然后重锤敲重音, 拉网式 进行 含英咀华 ,于是便有了许多独特的发现和意外的收获,课堂有了许多亮点。这种师生对话式的教学在平等、合作、切磋中,使教学走向高潮。师生共同理解美,欣赏美,创造美。
第四个教学设计:仿句。仿句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绝好的训练形式。一可以从课内到课外,由已知到未知。二可体现一种创造力,对文本进行再一次的解读和创造性的应用。
总之,四个教学设计既环环相扣,逐层深化,又能各自独立突破教学的重点难点。另外,利用分组讨论法既节省时间,使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内化知识,又使知识共享,合作探究。
下面我简单谈一谈我语文教学中的三个 追求 :
一是学生的回答有思想深度。
二是学生的回答语言有文采。
三是学生的回答有文化含量。
这绝非一日之功,这是长期不懈的熏陶、培养、训练的结果。主要的做法,第一,让学生背诵大量的古今中外文质兼备的诗,一年完成二百首左右。第二,设计专题性诗歌鉴赏十讲左右,教学生鉴赏的方法。第三,教师在课堂上进行点点滴滴的语言示范。第四,打印几十篇适合学生阅读鉴赏的文章。只有做到了这些,才可以有课堂上的师生互动和美的对话。以上四种做法可谓是四座平台,为我以上中的四个教学追求层层铺垫,最终水到渠成,使学生有了 慧眼 和 诗心 。我想语文教师有那么一个神圣的使命,就是让孩子们漂亮而又优雅诗意地存在着。
任何艺术都充满了遗憾,《迢迢牵牛星》这节课最大的遗憾有二:其一,整节课的节奏感不甚分明。这种对话式的、谈话式的教学弄不大清 快板 和 慢板 ,因此,在剪裁和取舍上难度很大,有一种参差的立体感固然好,但很难突显主线。随意中的刻意很难做到。当同学们对一个问题滔滔不绝时,教师如果想扭转话题往往于心不忍,于是,有些环节显得拖沓冗长。其二,我在语文教学上一向追求 语不惊人死不休 ,教师的这种示范也势必带来学生的这种语言风貌,我既喜且忧,迫使自己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上还应在纯美上下功夫。
有人问球王贝利说: 哪一个球踢得最好? 贝利说: 下一个。 是啊,好在还有下一节课,可以让我努力讲得好一些。
二、评析:从活化资源到文化浸润
董老师的这则《迢迢牵牛星》教学实录也可以说是一次成功地引导学生学习的语文教学课例。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几乎都是徜徉在我国古文化的长河里,体味着语言的高雅,品着文化的情韵。教师采用分组讨论的方式,每组讨论的主题有所侧重。教师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言说,让学生在比较中探究,并通过仿句练习让学生掌握诗词的语言表达技巧。因此,大体上看,其教学内容的创新体现在以下三点。
(一)将课外的大量文化资源引进到课堂教学中来,实现了对教材内容的补充和
拓展
这里的文化资源引进至少有两种方式。第一,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把秦观的《鹊桥仙》搬到课堂上,让学生拿它与课文进行比较辨析;将泰戈尔的《世界上最远的距离》呈现给学生,让他们做仿写练习;教师将自己整合的文化资源以诗的形式呈现给学生,让学生进行模拟训练。第二,教师通过讲述把饱含着文化意蕴的文学故事传达出来,将富有审美趣味的优美诗句指点出来,激发学生产生丰富的审美想象和文化感悟,拓宽学生思维想象的空间。其中包括:《红楼梦》中宝黛爱情的前世今生感,李清照的《声声慢》开篇十四叠字,还有关于写手绘人、以点带面的写法,涉及韦庄的《菩萨蛮》、杜甫的《月夜》、《诗经硕人》和《孔雀东南飞》,以及间接描写的文学形象,点出了杨贵妃、李夫人和海伦的有关故事。
(二)通过问题和比较将学生的知识经验转化成生动的语文课程资源,成为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
课例一开始就是提问,虽然要求学生讨论的是用典的好处,其实是要求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学生明了自己的感受之后教师追问: 你还知道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哪些经典故事? 再由故事联系到作品,学生的叙说丰富多样,沉睡在他们心底的知识经验被激活了。当然,董老师的主要问题分散在对四个学习主题的讨论探究中。学生在对问题的讨论和言说中生成了丰富的教学内容,如第一组学生谈对于叠字的认识中就谈到了 音韵美 、 情意深长 、 意境开阔 、 绘出距离、光彩、外貌和感情 、 文化传承性 等。董老师特别善于追问,还故意提出不同看法,将学生思维引向深入。如第二组关于 河汉女 形象的几个问题:讨论得怎么样?美丽是怎么读出来的?这叫什么写法?学生说 河汉女 勤劳,董老师则有不同看法, 明明是 终日不成章 嘛 。这样的语文教学就如同引导学生剥笋一样,不满足于表面的、现象的认识,而是立足于本质,逐层深入。
比较 其实是贯穿在本次教学过程的始终的,学生的不同观点作用于学生的心理,自然形成一种反思和比较的功效。最为明显的是,董老师安排学生将《迢迢牵牛星》和《鹊桥仙》联系起来,比较分析。比较的功能是为理解课文提供一个很好的参照系,在参照互渗透中突出了某种思辨性。学生从主题、风格、表现手法和评议四个方面加以比较,对课文的思考更加细致和严密,同时更好地丰富了自己的`语文素养。
(三)让学生通过仿写训练,浸润并超越诗歌爱情美感和文化内涵
仿写本身是一个寻求同化和顺应的问题,读写结合也是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策略。董老师让第四组学生进行仿句练习,先是依照泰戈尔的《世界上最远的距离》,结合《迢迢牵牛星》的内容写一段文字,这里主要是让学生表达对诗歌中牛郎织女爱情有审美感受;后是教师由《鹊桥仙》中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的爱情 诗句开头,抓住其中的 胜却 两字展开联想,教师提供示范,学生进行仿句练习,这里主要是让学生对牛郎织女爱情故事进行文化扩展。两者结合起来,不仅是在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是在丰富学生的情感,打造学生的人文精神,这个过程显然就是教学内容的创造性生成过程。
不过,从学理的角度去审察,本课例也存在着以下两个比较突出的问题:
第一、最为突出的一个问题,是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掌声不断,教师赞美不断,
这让人怀疑课堂生活内在的真实性与合理性,也诱发出关于教师作用和教师民主意识的深层思考。
本次课堂安排学生分小组讨论,如果学生在课前没有比较认真细致地阅读,仅仅课堂上的短时间讨论,学生能够做出如此精彩的解读,这本身是值得怀疑的。这堂课学生学习两首诗(严格说来不止两首),而且又是审美鉴赏和文化感悟,是有一定的难度的。如果本次课堂是有其内在的真实性的话,那么必定中有一种可能:回答教师问题的都是学习比较优秀的学生。这就出现另一个问题:语文课堂仅成为学习优秀的学生表演的舞台,这对学习并不突出或沉默寡言的学生而言是否公平和公正?在本次教学中,虽然教师的确做到了 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但是无形中将引导锁定在表现突出的学生身上,而对表现不突出的学生不闻不问,没有发挥出教师在这些学生身上本应有的协调作用与促进他们理解的功能,是弱化教师作用的表现。另外,教师在教学中关注学习不突出的弱势群体,注意倾听他们的观点和心声,对他们不到位的见解加以鼓励,进行协调,为他们实现知识意义的建构搭建一个有利的思维平台,为他们从事有意义的学习提供一些可能的机会和便利,不仅是教师作用的发挥,也是教师德性的体现。
第二、学生有的理解并不一定是确切的,有穿凿附会之嫌,教师对此并不指正,
反而加以充分肯定和大力表扬,从而导致教学内容上的非科学性。
例如在第三组同学的比较阅读中,有学生说《迢迢牵牛星》的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由于设立恰当的距离,达到了情感的最高境界,有点像《诗经蒹葭》中的 在水一方 的感觉,而《鹊桥仙》中的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 过于世俗和香艳。这里的说法是值得推敲的。《鹊桥仙》中也有距离感,是通过 飞星传恨 和 银汉迢迢 传达出来的;《诗经蒹葭》的 在水一方 中也有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 的意思,不过一个含蓄、一个直露(其实只是轻微的)而已,它们实在有着相通的地方。学生说《鹊桥仙》因此过于世俗和香艳未必妥帖,而教师认为学生 有极高的审美品位,允许见仁见智 。再如接下来有学生将《迢迢牵牛星》和《鹊桥仙》分别比作中国女子和西洋女子,是理由不充分的高度主观化。就是现在的中国女子,也总是摆脱不了中国文化的影响,和西洋女子不能相提并论的。这种脱离了一脉相承的文化基础上的比方和类推是错误的,站不住脚的,而董老师认为 学生谈得很深刻 。以上都是教师缺乏理性的审视与判断的表现,它对教师在课堂上的耐心倾听和价值判断提出了要求和挑战。语文新课程提倡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和创造性阅读,但是学生的 个性化 和 创造性 必须立足于教材文本这个实际,也必须立足于中国文化这个背景,否则就是盲目的主观和片面的夸大了。
另外,教学中朗读的指导薄弱了些,而对这样优美的诗词,教师应该加强朗读方面的指导和训练。个别地方语言表述存在偏误,如引导学生比较分析《迢迢牵牛星》和《鹊桥仙》过程中,有这样一句话: 下面我们要对这一诗一词进行 地毯式 的 含英咀华 的鉴赏,你们喜欢哪一句诗或哪一个字,全体同学共同参与,把直觉感悟谈出来。 地毯式 意味着全面的,一个词语也不要放过;而后面明明是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选择,有重点地加以鉴赏,结合学生的具体反应来看,确实如此。因此, 地毯式 这个短评用得不恰当。这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避免的。
这个课例也给我们一种有益的启示: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教学并不一定追求形式的 精彩 !教师要关注所有学生,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特别是一些语文学习上的 问题 学生。语文教学内容追求 精彩 ,但是不回避 问题 !教师帮助学生艺术地解决课文学习中的问题,帮助学生完成 摘桃 的过程,恰恰是语文教学内容不断生成的重要体现,是教师作用充分发挥的有力体现。
16、四年级下芦花鞋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四年级下芦花鞋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教学目标:
1. 认识搓、葵等7个生字,能借助小标题说出课文主要内容。
2. 运用批注的方法自读课文,和同学交流自己最感动的情节,体会青铜勤劳善良纯朴的人物形象。
3.感受文章纯美的文字风格,积累优美的语言。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前准备:1.熟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预先标注小标题,准备交流。、
2.已读过《青铜葵花》整本书。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回忆《青铜葵花》,导入课题
1. 出示曹文轩照片,说说自己对这位作家的了解。
出示作者简介
2. 看《青铜葵花》封面,说说人物印象
青铜 葵花
简要说说阅读过程中你印象最深的情节。
3.看《青铜葵花》目录,了解小说的主要内容,看看芦花鞋在小说中的位置。引出课题。
板块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检查字词预习。
(1)课件出示生字词语。
搓草绳 葵花 祈求 遗憾 污迹 雪屑
(2)指名认读,重点读好 搓 祈求 遗憾 污迹
(3)比较识记。
[课件出示:憾(遗憾)撼(摇撼)]
理解屑(三个解释:碎末 细碎 认为值得)
联系语境理解:雪屑是什么。
联系生活说说,哪些词语含有屑?(木屑 纸屑 面包屑)
2.整体感知课文。
(1)芦花鞋怎么制作的?是什么样子的呢?请读文中句子,找到答案。
这双漂亮的芦花鞋子背后,你读出了什么?
(青铜一家心灵手巧,精心编制,芦花鞋寄托着美好的愿望)
(2)交流课前预习时小标题。
课文围绕着芦花鞋写了哪些感人的故事呢。
①回顾列小标题的方法(PPT出示列小标题的方法)
②全班交流课前所列小标题,师生评议。
③预设:
编芦花鞋 大雪天卖鞋 意外买掉鞋 卖掉脚上的鞋
(3)了解主要内容。
①师引导:弄清了每部分的内容,将每部分的内容用自己的语言连起来说一说,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请大家在同桌练习说一说。
②全班交流。
冬闲时,青铜全家精心编织了一百零一双芦花鞋,由青铜拿到油麻地镇上去卖。一个大雪天,青铜不顾家人的阻止到镇上卖剩下的十双鞋,一群城里人意外地买光了他的鞋。在回家的路上,有一个人追来向青铜购买芦花鞋,看到那个人失望的眼神,青铜脱下脚上的鞋卖给他,赤着脚走回了家。
板块三 品味细节 体会人物形象
1.生自学品读课文,画出印象最深的内容。
(1)师引导:芦花鞋这个故事的主角是谁?
课文中青铜哪些表现最让你深受感动?请划划句子,标标关注词,写写你的感动。
我们先一起来读读这部分内容
①天下了一夜大雪,积雪足有一尺厚,早晨门都很难推开。雪还在下。
奶奶对青铜说:今天就别去镇上卖鞋了。爸爸妈妈也都对青铜说:剩下的十一双,一双是给你的,还有十双,卖得了就卖,卖不了就留着自家人穿。葵花也一个劲儿地说:哥,今天就别去卖鞋了。
但青铜却坚持着今天一定要去镇上。他对奶奶他们说:今天天冷,更会有人买鞋的。
从下了一夜大雪足有一尺厚门都很难推开可以看出天气非常寒冷,在这样寒冷的天气里,青铜依然坚持去卖剩下的十双鞋,为给葵花积攒上学的费用,他什么苦都不觉得苦,让人感动。(PPT批注出红字作为示范)
分角色有感情朗读体会。
(2)学生自读课文,照样子边读边写批注。
2.交流品味,体会人物形象
预设:
②对面屋子里围火取暖的人就招呼青铜:进屋里来吧。这里能看到你的鞋,丢不了。 青铜却摇了摇手,坚持着守在芦花鞋旁。
到了中午,雪大了起来,成团 成团 地往下抛落。望着漫天大雪,青铜在心里不住地说着:买鞋的,快来吧!买鞋的,快来吧!
大雪天,青铜尽心尽职地守在芦花鞋旁边,一心只想着卖掉鞋子,纯朴负责,让人感动。
③他没有因为他们的眼神里闪现出来的那份大喜欢而涨价,还是报了他本来想卖的价。他们一个个都觉得便宜,二话没说,就一个个付了钱。青铜抓着一大把钱,站在雪地上,一时竟有点儿反应不过来。
不因为雪天卖鞋少,别人喜欢他的鞋子而趁机涨价,做人诚实本份。
④青铜摇了摇头,心里很为那人感到遗憾。那人失望地一摊手,并叹息了一声。青铜望着那个人,心里觉得有点儿对不住他。
因为不能满足爱芦花鞋的人的愿望,而觉得对不起他,让人为青铜的善良而感动。
⑤但过了一会儿,他将右脚从芦花鞋里拔了出来,站在了雪地上。他的脚板顿时感到了一股针刺般的寒冷。他又将左脚从芦花鞋里拔了出来,站在了雪地上。又是一股刺骨的寒冷。他弯下腰,从雪地里捡起了一双芦花鞋,放在眼前看着。因为是新鞋,又因为一路上都是雪,那双鞋竟然没有一丝污迹,看上去,还是一双新鞋。他笑了笑,掉头朝那个人追了过去。
他的赤足踏过积雪时,溅起了一蓬蓬雪屑。
作者将青铜脱鞋子的动作像电影的慢镜头一样重复回放,写出天气寒冷,脱下鞋子需要多大的忍耐力和决心。而青铜的笑,青铜的赤足,让我们看到一颗为成全他人而愿意牺牲自己的美好心灵。
有感情地想象画面来读读这个语段。
3.总结一下,青铜的这么多表现中真正感动我们的是什么?
青铜内心里的善良与爱,不仅爱家人,也爱护陌生人的感受。
4.拓展交流
在《青铜葵花》这本书里,哪些情节还曾深深感动过你?你最想对青铜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板块四 走近作家,积累优美语言
1. 读一读:曹文轩,用诗意如水的笔触,描写生活中一些真实而哀伤的瞬间(国际安徒生奖评委会主席岶奇亚当娜对曹文轩作品的评价)
2. 找找,文中你最喜欢那一段文字的描写,为什么?
(用词优美,表现细腻上去体会)
3. 摘录你最喜欢的一段文字,并给这段文字取个优美合适的标题。
4.重温《青铜葵花》,准备一个话题,和同学一起聊聊这本书的阅读收获。
17、四年级下琥珀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四年级下琥珀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教学目标:
1.会认琥、珀等12个生字,会写吼、脂等15个生字。
2.初步感知文意,了解课文内容。
3.学习查资料,根据文章信息进行合理的推测。初步感受作者生动形象的想象和科学严谨的推理相结合的行文特点,从而感受语言的文艺性与思维的严密性。
4.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及形成必须具备的条件和科学研究价值,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
1.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及形成必须具备的条件和科学研究价值,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2.初步感知文意,了解课文内容。
3.学习查资料,根据文章信息进行合理的推测。初步感受作者生动形象的想象和科学严谨的推理相结合的行文特点,从而感受语言的文艺性与思维的严密性。
教学难点:
学习查资料,根据文章信息进行合理的推测。初步感受作者生动形象的想象和科学严谨的推理相结合的行文特点,从而感受语言的文艺性与思维的严密性。
核心问题: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琥珀形成的过程,弄清科学家推测的依据是什么。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谈话引入:琥珀是怎样形成的?它的科学价值是什么?让我们走进课文去看看吧!
2.助读资料:琥珀:数千万年前的树脂被埋藏于地下,经过一定的化学变化后形成的一种树脂化石, 是一种有机的似矿物。琥珀的形状多种多样,根据颜色性状的不同分为不同的种类。它的颜色由微黄到微褐色,半透明,容易抛光,主要用作装饰品,可作中药。
二、初读感知
1.听师读课文,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2.自读提示: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3.出示我会认,指导学生识记生字。
4.出示多音字,指导学生识字多音字。
5.理解词语。
6.检查自读情况: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7.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
示例:这篇课文主要写了根据一块包裹着一只苍蝇和一只蜘蛛的奇异的琥珀,推测琥珀是怎样形成的和被发现的,以及这块琥珀的科学价值。
8.出示会写字,组内合作识字,观察书写要点。教师指导重点字的写法:
怒:奴要扁,女的横由重渐轻并上拉,心的斜钩呈弧形,起笔由轻到重。
餐:上下要紧凑,上边要扁小、中间人字舒展,末尾两笔撇短点要长、有力。
辣:辛字要窄、三横都稍向上提、末笔竖变为一撇,束字口扁宽、撇捺舒展。
9.初读课文后,你感受到了什么?
示例:读完这篇课文,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我们对科学浓厚的兴趣。
第二课时
一、 复习导入
1.出示词语,指名认读。
怒吼 挣扎 澎湃 美餐 晌午
推测 埋在 擦拭 冲刷 淹没
2.《琥珀》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二、品读释疑
1.这块琥珀是怎么形成的?让我们走进课文看一看吧!
2.讨论交流:
(1)琥珀有什么特点?
琥珀是由松脂球演变而成的透明化石,这块琥珀里躺着苍蝇和蜘蛛。
(2)琥珀形成的必备条件是什么?
①要有松树;
②炎热夏天正晌午,有热辣辣的太阳;
③形成一个松脂球;
④要经过漫长的地壳运动。
3.一个夏日,太阳暖暖地照着,海在很远的地方翻腾怒吼,绿叶在树上飒飒地响。
文中第一次出现了太阳,阳光是松脂融化的原因,也是形成琥珀的第一个条件,环境描写为故事的发展埋下了伏笔。
4.忽然,有个蜘蛛慢慢爬过来,想把那只苍蝇当作顿美餐。它小心地划动长长的腿,沿着树干向下爬,离小苍蝇越来越近了。
(1)小心一词恰当地写出了蜘蛛捕食的状态,小心翼翼,慢慢地靠近猎物。
(2)文章为什么要详细地描写蜘蛛的动作?
划动沿着爬写出了蜘蛛的动作,这些动作的词表现了蜘蛛一心一意的想把苍蝇当作一顿美餐,同时交代了它们为什么离得那么近的原因,推动了故事的发展,这也是后面。
5.前6个自然段有几处描写太阳,各是怎样描写的,气温的变化体现在哪几个词上?
共有3处:①太阳暖暖的照着;
②太阳照得火热;
③晌午的太阳热辣辣的照射这整个树林。
气温的变化是:暖暖火热热辣辣,表明天气越来越热,为下文的松脂滴落做铺垫。
6.蜘蛛刚扑过去,突然发生了一件可怕的事情。大滴松脂从树上滴下来,刚好落在树干上,把苍蝇和蜘蛛一齐包在里头。
刚好一词独具匠心,生动地写出了琥珀形成的机缘巧合。就在蜘蛛还没来得及扑住苍蝇,而苍蝇也没来得及飞走的一刹那,一大滴松脂从树上滴下来,把它们一起包在里头,促成了这块奇异的琥珀的形成。
7.小苍蝇不能掸翅膀了,蜘蛛也不能再想什么美餐了。两只小虫都淹没在老松树的黄色的泪珠里。
把滴落的松脂比作黄色的泪珠,这样的比喻生动形象,既写出了松脂的特点,又表达了作者对两只小虫的惋惜,甚至连老松树都留下了眼泪。
8.松脂继续滴下来,盖住了原来的,最后积成一个松脂球,把两只小虫重重包裹在里面。
9.松脂球形成的条件
(1)松树林。
(2)夏天----天气炎热到松树流出松脂。
(3)凑巧----蜘蛛和苍蝇在一起。
(4)松脂不断往下滴。
10.几万年,几十万年,几百万年,时间一转眼就过去了。
这句话说明过了很长时间,这是形成琥珀的一个必要条件。
11.又是几百万年过去了,那些松脂球成了化石。
12.这块琥珀是怎么形成的?(课后第2题)
炎热的晌午,老松树渗出厚厚的松脂,一滴松脂刚巧把苍蝇和蜘蛛同时黏在了一块,然后又一滴滴把两只小虫子层层裹住,形成一个松脂球。后来经过了很长时间,陆地下沉,海水漫上来淹没了树林,松脂球淹没在泥沙下面,经过几千年的时间,变成了化石。
13.讨论交流:琥珀是怎么而被发现的?有什么科学研究价值?
(1)有个渔民带着儿子走过海滩。那孩子赤着脚,他踩着了沙里一块硬东西,就把它挖了出来。
这是琥珀,孩子。他高兴地说,有两个小东西关在里面呢,一只苍蝇,一个蜘蛛。这是很少见的。
(2)在那块透明的琥珀里,两个小东西仍旧好好地躺着。我们可以看见它们身上的每一根毫毛。还可以想象它们当时在黏稠的松脂里怎样挣扎,因为它们的腿的四周显出好几圈黑色的圆环。
写了琥珀的样子:透明可以看见每一根毫毛和它腿四周的黑色圆环;完整无缺好好的躺着,每一根毫毛都没有损坏。
(3)从那块琥珀,我们可以推测发生在几千万年前的故事的详细情形,并且可以知道,在远古时代,世界上就已经有苍蝇和蜘蛛了。
想象和推测能否调换,为什么?
不能调换。因为想象的意思是对于不在眼前的事物想出它的具体形象。推测的意思是根据已经知道的事情来想象不知道的事情。
14.根据科学家的推测,找到推测的依据。(课后第3题)
15.文章中哪些内容是真实的,哪些内容是推测的?
文章中,琥珀的形成是推测出来的,琥珀的发现和样子及其科学价值是真实的。
16.讨论交流:琥珀的形成和被发现,一个巧字贯穿了始终,巧在哪里?
琥珀的形成和被发现有以下巧妙的地方:(1)森林的远处有海;(2)小苍蝇落在老松树上;(3)蜘蛛刚好爬过来;(4)一大滴松脂正好把两只小虫包住;(5)水把森林淹没,松脂球埋在泥沙里;(6)波涛把琥珀卷到岸边;(7)孩子赤着脚踩到琥珀;(8)孩子的爸爸正好认识琥珀。
三、课堂小结
科学小品文《琥珀》以生动的事例,讲述了琥珀的形成过程,让我们了解到它的科学价值,也描述了生命的突变和渐变。文章既有形象的描绘、生动的记叙,又有科学的说明,是一篇富有情趣、引人遐想的课文。
板书设计:
18、四年级下海上日出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四年级下海上日出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设计说明
阅读教学是学生、老师、文本三者之间的对话过程。其意义是:阅读课上师生的基本语文实践活动形式是对话,而这一过程中,学生、文本、教师是参与对话的三方。《海上日出》是著名作家巴金的名作,主要写了作者观看海上日出的情景和经过,描写贴切、朴实。生动形象的拟人手法,简洁明快的笔墨,色彩鲜明的描绘,向我们展现了一幅壮丽的画卷。阅读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作为引导者将学生带入作者所描绘的环境中,感受作者对美好世界的向往之情和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指导学生学习文本的表达形式,积累精妙的语言,运用语言。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1.制作多媒体课件。2.搜集海上日出的录像。
学生准备:1.准备词语卡片。2.查找作者巴金的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谈话引题:同学们,你们还记得唐代诗人白居易写的《暮江吟》吗?(生背诵)
2.诗中描写的是太阳落山时,江面上的迷人景象。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流传了千年。而当代著名作家巴金,更是妙笔生花,描绘出一幅壮丽、盛大的海上日出图。你们想看看这美丽的景象吗?让我们先了解作者巴金。课前老师让你们搜集巴金的相关资料,谁愿意来介绍介绍。
3.都说文如其人,一个人的文字,可以品出其心性和胸襟,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文本。
设计意图:谈话引入新课,用脍炙人口的古诗情境引入,用旧知唤起学生参与学习新知的兴趣,更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恰当地积累语言、运用语言。
二、听读课文,想象画面
1.播放录像,要求:请同学们睁大眼睛,边看录像边听老师读课文,跟着巴金爷爷的文字走进那奇妙的景观。
2.交流:在听老师读课文的过程中,你的脑海中浮现出了哪些画面?
3.请把刚刚脑海中浮现的画面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出来。
4.你描述的画面与巴金爷爷描写的画面比,谁的更生动、更有特色呢?(生答:巴金爷爷的。)让我们来看看他是如何将这盛大的奇观写出来的。
设计意图:四年级的学生绝大部分还没有看到过海上日出,但是部分学生可能在旅游时见过,听老师说带他们去海边看日出,自然就激起了学生的好奇心。在好心情和好奇心的驱动下学习课文,情绪会高涨。特别是当录像再现日出的景象时,更让文字感性化、活动化,激发了学生学习课文的欲望。
三、自读课文,分清场景
出示自学建议:
1.轻声自由读课文,把字音读准,把课文读通。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或查工具书理解词语。
3.默读思考:具体描绘海上日出景象的是哪几个自然段?分别写了几种情况下海上日出的景色?
(引导学生体会写景文章与记叙文的不同就在于描写想象的内容会更丰富。)
设计意图:把指导朗读与激发想象结合在一起,激发学生自学课文的欲望,在自读的过程中静思、理解,理清主要描写的情景是初读感知的过程,也是学生与文本对话的第一步。
四、交流反馈,归纳收获
1.检查生字词。
(1)出示一:一刹那间
句子:一刹那间,这个深红的圆东西,忽然发出了夺目的亮光,射得人眼睛发痛,它旁边的云片也突然有了光彩。
唤起积累:除了一刹那间,你还知道哪些表示时间短暂的词语?(转眼间、一瞬间、霎时间、顷刻间)
(2)出示二:分辨 辨认 辨别 争辩 辨论 狡辩
关注重点:说一说辨与辩在含义和用法上有什么不同。
(3)出示三:镶
句子:太阳在黑云里放射的光芒,透过黑云的重围,替黑云镶了一道发光的金边。
结合语句,理解镶的意思,并想象语句描写的景象。
2.讨论并思考。
(1)读课文第2~5自然段,说说分别写了什么情况下的海上日出。讨论交流:分别写了天气晴朗时、有云的情况下日出的不同景象。
(2)读读文章的开头与结尾,体会其作用。
(前有伏笔,后有照应,这种首尾呼应的写法可使内容更完整,结构更紧密,引起共鸣。)
指名读第1自然段,你了解到哪些信息?为了看日出,我常常早起中的常常表达了什么?这段话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总起)
3.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提问:这不是很伟大的奇观吗?将这句话换成不带问号的句子。联系上文思考,这是指什么?你觉得结尾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总结全文)
启发思考:为什么说海上日出是伟大的奇观呢?这个问题我们留待下节课再深入探究。
设计意图:让学生读读、看看、想想、说说,意在引导学生用心去看,指导学生边读、边想、边看,形成与文本的对话,学生有独立思考的空间,有共同讨论的机会。这样培养了学生在阅读中学会独立思考、自我检查、合作探究的能力,这不仅有利于学生读懂课文,更有利于学生自主能力的提高。
五、作业
1.抄写生字词,继续朗读课文。
2.有条件的学生起早观察日出的景象。
设计意图:要求学生观察日出的景象,意在把语文课堂扩展为现实生活世界,把语文学习变为学生的真实生活。
第二课时
一、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复习感知:朗读了课文,你的感受是什么?
2.文中哪句话概括写出了巴金爷爷看海上日出的感受?
出示:这不是很伟大的奇观吗?
设计意图:让学生如同身临其境,凭借自己已有的经验和常见的自然常识,从观察的角度、方法等方面展开联想,在阅读中感悟和体会,促进师生与文本的对话。
二、立足要点,品读课文
四人合作探讨,出示学习建议。
1.为什么称海上日出为伟大的奇观?
2.按顺序研读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天空的景象变化,想象文字描述的画面,感受奇观。也可摘录感受最深的话读给大家听,或者画一幅简笔画,说说自己的想法。
3.也可以画思维导图来梳理文章。
(一)研读后交流:晴天时日出。(第2、3自然段)
1.学生交流,教师在演示文稿上依次点击出:
浅蓝 一道红霞 红霞扩大 越来越亮
2.师:此时作者是怎样的心情?(急切、盼望)
3.指导朗读。
4.作者又是怎样写出日出过程的?(课文第3自然段)
5.学生交流,教师在演示文稿上依次点击出:
(开始)出现太阳的小半边脸 红得很 没有亮光
(最后)完全跳出了海面 红得可爱 发出夺目的亮光
6.请学生品味,这两段文字中,哪句写得最精彩?
预设:太阳好像负着重荷似的一步一步,慢慢地努力上升。
设问:简洁地说,这句话写的是什么?(太阳向上升。)
7.作者通过细致地观察将太阳向上升的过程描绘得淋漓尽致,我们一起透过文字来看慢镜头,出示一组比较句:
太阳上升。
太阳好像负着重荷似的一步一步上升。
太阳好像负着重荷似的一步一步,慢慢地上升。
太阳好像负着重荷似的一步一步,慢慢地努力上升。
(1)先读一读,说出自己的感受。
(2)指导朗读:想象着太阳升起来时吃力的样子,读出吃力的感觉。
8.小结:这两段话按时间顺序一步一步地写出了日出时景象的变化,我们一句一句接读,就能在脑海里生成这幅画面了。
(二)研读后交流:有云时。(第4、5自然段)
1.自读第4、5自然段,找出描写有云时日出的景象的句子。
出示句一:有时太阳走进了云堆中,它的光线却从云里射下来,直射到水面上。这时候要分辨出哪里是水,哪里是天,倒也不容易,因为我就只看见一片灿烂的亮光。
指名朗读,追问:为什么分辨不出水和天?
出示句二:然而太阳在黑云里放射的光芒,透过黑云的重围,替黑云镶了一道发光的金边。后来太阳才慢慢地冲出重围,出现在天空,甚至把黑云也染成了紫色或者红色。
引导学生体会:镶、冲、染等字好在哪里?想象画面,读出画面感。 引导学生在评价中启发他人,也启发自己。
2.评价学生朗读,点评时扣住以下几点。
伟大之一:太阳冒出海面,蓝天出现红霞,白云有了光彩,水、天一片灿烂;黑云遮挡,替黑云镶上金边,冲出黑云,把黑云染成紫色或红色,太阳升出海面,就像一位美术大师,运用蓝、红、黄、黑、紫等几种颜色着力地渲染清晨的天空,为我们描绘了一幅色彩斑斓,水天一色的海上日出的壮丽画卷。
伟大之二:文中采用拟人手法描写太阳负荷慢升,冲破云层,跳出海面,镶上金边,冲出黑云等画面,把太阳人格化,赋予了太阳不可阻挡的神奇力量,也只有太阳,才有这超神的魅力,为我们描绘出海上日出的晨曦海天画卷。
奇观之一:太阳走进云堆,光线从云堆里直射水面,天上霞光万道,海面金光闪闪,形成了水天一色的自然景观。
奇观之二:黑云遮挡,太阳光芒四射,替黑云镶了一道发光的金边,后来冲破黑云,升上云端,黑云被染成紫色或红色,人、水、天都成了发光的亮点,这是海上清晨的天空被太阳美化的自然奇景。
设计意图: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这样的美文,必须让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构建画面,而且也要在朗读中呈现画面的气势,在评价交流中智慧碰撞,这样文字才会越来越鲜活,越来越感性,景象也会在学生们的脑海里活起来,动起来。
三、指导背诵,积累语言
1.这么美的文章,大家想不想记下来?那你们经常采用什么方法背诵课文?(先部分,后整体;理出思路,按顺序背;串联重点词语背)
2.这些方法都很好,选择你们喜欢的方式,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设计意图:让学生回归课文,既为学生完整地欣赏文中意境创造了条件,又大大刺激了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欲望;既能让学生全面地理解课文内容,又进一步内化了学生知识,使老师、学生和文本之间进行了全面的对话和沟通。
四、小结全文,指导生活
《海上日出》是不可多得的名家精品,它来自于巴金先生真实的生活经历,真实的内心体验。我们要学习巴金先生留心生活、勤于观察的习惯。如果想看看我们这里的日出或日落,你也可以挑个空闲的假期,早些起床,爬个山,登上山顶,看看日出与巴金笔下的海上日出有什么不同。
设计意图:旨在引导学生把语文课延伸到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鉴赏能力。
五、布置作业,积累运用
1.以读怡情,回归全文:同学们,现在已经是早上八点多钟了,我们今天观赏海上日出的时间马上就要结束了,愿我们回去能将这幅美丽的图画亲自画下来,并将自己观看到的海上日出的经过讲给爸爸妈妈听,让他们享受一下,好吗?
2.你注意到日落、刮风、下雨、叶落等自然现象的变化过程吗?可以学习课文第3自然段的写法,写一段话,描述一种变化中的自然现象。
(学习写景文章后迁移观察和写作方法,是一种良好的学习方法,更是一个非常好的生活启示。)
设计意图:让学生再次回顾全文内容,用智慧的金钥匙打开语言表达和思维想象的大门,将课文创设的意境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感受,获得感性认识。
板书设计
海上日出
早起 看日出
浅蓝 红霞 亮光
小半边脸 无光 负荷
慢升 光彩
太阳 进云堆 光射水面 一片灿烂
进黑云 镶金边 出黑云 明亮
伟大奇观
惊喜、兴奋
热爱大自然
19、四年级下白桦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四年级下白桦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设计说明
《白桦》以白桦为中心,从不同角度描写它的美。满身的雪花,雪绣的花边,洁白的流苏,在金晖里晶莹闪亮,披银霜,绽花穗,亭亭玉立,丰姿绰约,表现一种高洁之美。诗中的白桦树,既具有色彩的变化,又富有动态的美感。白桦那么高洁,挺拔,它是高尚人格的象征。这首诗流露出了诗人对家乡和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教学中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在读与想象中仔细揣摩诗中重点语句,感受诗歌的意境,细细品读,使学生与作者产生共鸣,理解诗人与白桦那种朝夕相伴、难舍难分的亲密关系!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1.搜集白桦树图片。查找作者相关资料。
2.制作多媒体课件以及字卡、词卡。
学生准备:1.查找白桦树的有关知识。
2.预习生字词,朗读课文。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观察谈话,猜想引趣
1.谈话:同学们,你们见过它吗?(出示图片)仔细观察,谁来向大家描述一下,你眼中的白桦。
2.那你们想不想看一看苏联的作家叶赛宁眼中的白桦呢?
3.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4.介绍作者:叶赛宁(18951925),苏联诗人。1914年发表抒情诗《白桦》,1915年出版第一部诗集《亡灵节》。
5.质疑:看到这个题目,你猜一猜,作者可能会写哪些内容? 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内容,结合学习经验进行猜测
学生猜测,交流。
设计意图:通过谈话的方式,从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出发,认识白桦。看课题,猜想文章内容,引入课文,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初读课文,识记字词
1.引读:请大家带着刚才的猜想,自由朗读课文,看看猜出了哪些内容。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正确、流利,遇到不会读的字借助拼音,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错字,把生字用笔圈一圈。
(2)与小组同伴合作,轮读课文,相互纠正读音。
2.学习字词:
课件出示白桦树叶图片,瞧,小树叶为我们带来了本课的会认字和会写字,快来念一念!
第一组:毛茸茸、绣花、潇洒、朦胧、金晖、徜徉、白雪皑皑(指名读并正音、齐读、开火车读)。
第二组:桦、涂、茸、绣、潇、穗、朦、胧、寂、霞、抹。
(1)学生自由认读。
(2)指名认读生字,教师在课件上圈出学生认读有困难的生字,学生交流讨论。
(3)小组讨论:有什么好办法能帮助大家准确而又快速地记住这些字?
(4)汇报交流,重点记住:
桦和树木有关,所以是木字旁。
抹可以做动作体会,明白是手部动作,强化记忆。
霞通过图片出示生字,记住偏旁。
朦胧绣都是用偏旁加上熟悉的字组成的新字,都是形声字。
穗与庄稼有关,用禾苗的禾做偏旁,右部结合图片识记。
把这些会写字放到词语中,你还能流利地读一读吗?
出示词语:
白桦、涂色、毛茸茸、绣花、潇洒、花穗、朦胧、寂静、朝霞、抹上。
(1)学生自由认读词语,读准字音。
(2)指名认读词语,相互纠正字音,针对学生的共性错误,反复领读。
(3)开小火车读好词语。
3.过渡:能把生字和词语都读准确了,你们真了不起,相信读文章也难不倒大家。
指名读每一节。
设计意图:字词是学习的基础,鼓励学生自主识字,主动让学生运用识字方法,强化记忆。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培养良好语感。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小组合作,轮读课文,要求读通全文。
2.默读全文,思考:主要讲了哪些内容?
指导学生提炼关键词进行概括。
预设:白桦的色彩,白桦的挺拔,白桦的高洁。
设计意图:在读中理解、感悟。读书必须读懂内容,抓住中心,否则阅读就是无效的。通过引导学生朗读和默读,了解诗歌内容,为下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四、观察指导,练写生字
1.学生观察课后写字表,当当小老师交流写字方法。
2.教师利用课件演示潇穗的书写过程,组织学生仔细观察,帮助学生记住字形,学会笔顺。
3.学生再次观察课后写字表,先描红,再练写两个。
4.指导反馈,集体评议后修改自己的书写。
设计意图:教师结合学生已有的书写能力,并抓住重点进行书写指导,提高书写指导的针对性、有效性。
五、课堂小结,拓展阅读
1.教师总结学生课堂学习情况。
2.布置作业:将课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给家人听。
3.拓展:你知道哪些与植物有关的诗歌,找一找,读一读,与大家交流。
设计意图:将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相结合,提高学生朗读能力,营造积极浓厚的阅读氛围。
第二课时
一、复习词语,导入新课
1.出示词语:
白桦、涂色、毛茸茸、绣花、潇洒、花穗、朦胧、寂静、朝霞、抹上。
2.学生认读。
3.过渡:通过上节课的读文,说说白桦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设计意图:复习字词,加强记忆;回忆诗歌内容,获得对文本的整体感知。
二、品读诗歌,读出韵味
1.轻轻读诗歌,想想写了哪些内容,用笔圈画。
2.抬头望去,窗前那棵白桦,多么漂亮,多么特别,你喜欢吗?与同学进行交流,说说你读文的发现。
3.学生汇报。
(1)第一节总写白桦的特点。
白桦总体上的特点是什么?哪些词语能体现出这种特点?
读这一节,哪些字用得好,好在哪儿?
指导学生抓住动词,体会用词的准确。
(一个涂字准确地表现出桦树主干上一层洁白的细皮;一个披字把桦树拟人化了,表明桦树对一身洁白的喜爱,突出白桦的高洁。)
好一棵通体洁白的白桦。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2)第二节写桦树的枝叶。
对枝头的描写,为什么是毛茸茸的?
(枝头未掉的叶上落满了松软的积雪,毛茸茸的。)
毛茸茸的,让我们想到了松鼠的大尾巴,在作者的眼中,毛茸茸的枝头像什么?
(雪绣的花边,串串绽放的花穗、流苏一般好看。)
指导朗读时毛茸茸雪绣的洁白的要读得轻柔些,绽要重读。
你能读出这种美吗?
雪后的桦树,展现着怎样的形象?(它傲寒挺立的形象。)
读出这种傲寒挺立的感觉。
(3)第三节写白桦静中有动的气质美。
朦胧的寂静写出了什么?(白桦的含蓄)
从玉立一词中感受到了什么?(写出它的挺拔,写出它的气质高尚)
灿灿的金晖,衬托它的绚丽辉煌。
闪着这一动词又突出了什么?(静静挺立的白桦有着一种特别的动态美。)
(4)第四节写朝霞的映照之下的白桦。
姗姗来迟让我们感受到了什么?(突出朝霞的形态之美,更加衬托出白桦的秀美)
朝霞渲染下的白桦带给你怎样的感受?(作者在字里行间充溢着对白桦由衷的喜爱、赞美和崇敬之情)
读出这种感受。
设计意图:抓住重点语句,在读与想象中揣摩,感受诗歌的意境,细细品读,使学生与作者产生共鸣,理解诗人与白桦那种朝夕相伴、难舍难分的亲密关系!
三、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总结:这首诗前两节重在描摹白桦的外在形象,后两节重在表现白桦的内在气质。为了突出白桦的形象气质,作者从多方面、多角度或正面刻画,或侧面烘托,力求塑造的形象鲜明、生动。白桦是俄罗斯的国树,它生性耐寒,又通体银白,气质高雅,所以诗人对白桦的礼赞其中更包含着对民族的热爱,对祖国的炽烈情怀!
2.拓展:这段时间,我们阅读、收集了许多诗歌,还做了自己的诗歌摘抄本,大家可以交流一下。还可以试着当个小诗人写写诗,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写的时候要注意分析。写完后,和同学交流。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对整篇文章有一个整体的认识,从诗中走出来。同时把课内阅读向课外阅读延伸,通过摘抄诗歌,试着当小诗人写写诗的活动,激发学生喜爱诗歌,感受诗歌的魅力。
板书设计
白 桦
外在 洁白
傲然
内在 静中有动
形态秀美
20、四年级下白鹅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四年级下白鹅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教材分析】
《白鹅》编排在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第三课,本文作者丰子恺先生主要向我们描绘了白鹅高傲的形象特点,课文以作者手绘白鹅漫画作为插图,和课文内容紧密相连并吸引学生的阅读兴趣。全文结构清晰,一目了然,语言活泼、诙谐,主要运用了拟人、对比的修辞手法和明贬实褒的写法,更显示出这只白鹅虽然固执迂腐,却率真质朴、憨态可掬,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白鹅的喜爱之情。
【教学目标】
1.理解作者笔下白鹅的特点,体会作者对白鹅的喜爱之情。
2.以读促悟,通过抓住关键词句的方式,学习作者抓住特点写的方法,品味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和幽默风趣。
3.学习作者运用拟人、对比、明贬实褒等手法表达对白鹅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了解课文是怎样写出白鹅高傲的特点的。
【教学难点】
从文中那些看似贬义的词语中体会作者对白鹅的喜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一个人物
1.师:孩子们今天书声琅琅,精气神十足。那老师带给大家一个挑战,你们能接受么?用1分钟快速浏览课件上的内容,凭自己的理解概括。
出示丰子恺作品的介绍:
丰子恺最负盛名的是散文作品。他的散文和漫画的风格、神韵极为相似。他写散文,总是选取自己熟悉的生活题材,以自己的所感,用最质朴的文字坦率地表达出来,在朴素到接近白描的文字中,倾注了一股真挚而又深沉的情感,很容易打动读者的心灵而引起共鸣。
《白鹅》写于1946年夏天。那时,丰子恺内迁重庆,住在郊外一座荒村里。当时正值战时,生活条件艰苦,而人们内心更是焦虑苦闷。丰子恺在读书、作画之余,在院子里种豆、种菜、养鹅。养鹅,成了作者排遣苦闷的一种寄托。
请学生回答,归纳概括的方法。
2.师:同学们都抓住了一些关键词句介绍这位鼎鼎大名的丰子恺老先生。那我们就用抓住关键词句品读语段的方式来学习他的《白鹅》。齐读课题。
二、一只动物
1. 师:远行的朋友送给丰子恺先生一只大鸟。刚放到院子里,它便伸长头颈,左顾右盼,展示着自己的姿态。不禁让人感叹:好一个高傲的动物!(师生齐读)
师:回顾上节课,鹅的高傲除了体现在叫声,还体现在哪些方面呢?请拿出你的预习单,哪个小组愿意和大家分享一下呢?
2.检查预习单,从鹅的步态、吃相两方面任选其一,进行小组合作汇报。
(1)小组分享鹅的步态,相机出示:鸭的步调急速,有局促不安之相;鹅的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颇像京剧里的净角出场。(指导朗诵)
师:你知道什么是净角么?欣赏出场视频,请学生演一演。真是好一个高傲的动物!(齐读)
(2)师:鹅不仅仅是这京剧中的净角,更是我们这一带的鹅老爷。小组分享鹅的吃相。
(3)出示:
等到鹅再来吃饭的时候,饭罐已经空空如也。鹅便昂首大叫,似乎责备人们供养不周。
师:我们一起看看这一句:课件出示。真是好一个高傲的动物!(齐读)就连看家护院的狗都像个小偷一样,这位鹅老爷可真是名不虚传啊!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明贬实褒的写法)文中还有哪些这样的句子呢?
出示:
我们不胜其烦,以后便将饭罐和水盆放在一起,免得它走远去,让鸡、狗偷饭吃。
因此鹅吃饭时,非有一个人侍候不可,真是架子十足!
师:鹅的缺点在作者眼中也是如此的惹人喜爱,叫声高傲可以看家护院,吃相高傲是一丝不苟。在本单元的其他课文中,你还找到了明贬实褒的哪些句子呢?(生分享)这种用法在生活中也是无处不在,你能说一说吗?
三、一次比较
1.师:无独有偶,远在千里之外的俄国,也有这样一只高傲的动物。那就是作家叶诺索夫的《白公鹅》。同样是写鹅,又有什么共同点和相似之处呢?
2.小组合作学习:先自己写一写关键词,再进行小组讨论。
小组分享,师:两位作家的描写各有千秋,都具体生动、精炼巧妙地为我们刻画了一只高傲的鹅,真是让人不得不爱。你有喜欢的动物么?
四、一个片段
1.师:这样可爱的动物,让人不禁想记录下来。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我们了解了几种表达方法,我们一起来看看!
出示:
鹅吃饭时,非有一个人侍候不可,真是架子十足!
它要是高兴,能比谁都温柔可亲:用身子蹭你的腿,把脖子伸出来让你给它抓痒。
它板正的姿势啦,步态啦,和别的公鹅攀谈时的腔调啦,全是海军上将的派头。
2.师:试着用上这样的方法,介绍一下你的动物朋友。
3.学生分享。
五、一份深情
师:你们习作中流露出了对动物朋友深深的喜爱。丰子恺爷爷也不例外,虽然这只白鹅是一个高傲的动物(齐读)。但是作者在有一天要把他的房子卖掉,把这只鹅送人的时候这样说:出示我把这白鹅送给了远方的友人,送出的几天之内,总感觉自己与一个朋友诀别了,心中十分的留恋。
六、一本好书
师:像《白鹅》这样幽默、情感丰富的作品,丰子恺爷爷还有很多。我们都可以在这本《万般滋味,皆是生活》中读到。
21、三年级下赵州桥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三年级下赵州桥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教学目标:
1.找出描写赵州桥雄伟、坚固的句子,体会赵州桥独特设计。
2.体会过渡句在文章结构中起到的作用。
3.感受赵州桥美观的特点,学习怎样围绕一个意思写一段话。
4.抓住关键词向游客介绍赵州桥,感受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教学重点、难点:
1. 感受赵州桥美观的特点,学习怎样围绕一个意思写一段话。
2. 抓住关键词向游客介绍赵州桥,感受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教学过程:
一、回顾导入,引发思考
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赵州桥是一座历史悠久、世界闻名的石拱桥。它具有雄伟、坚固、美观的特点,课文又是怎样把赵州桥的特点写具体的呢?这节课就让我们继续走进课文《赵州桥》,感受它的魅力吧!
二、品读句子,了解特点
(一)感受赵州桥的雄伟、坚固
1.出示学习要求:快速默读第二自然段,一、用____画出本段的中心句。二、用~~~画出具体描写赵州桥雄伟、坚固的句子,并在旁边写下阅读批注。
师:现在谁来分享一下你找到的句子?
(1)桥长五十多米,有九米多宽,中间行车马,两旁走人。
(2)这么长的桥,全部用石头砌成,下面没有桥礅,只有一个拱形的大桥洞,横跨在三十七米多宽的河面上。
男女生合作读读这两个句子,再次感受赵州桥的雄伟。
过渡:同学们,如此雄伟的一座石拱桥,距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了,据史料记载,1400余年中赵州桥经受多次洪水及地震,桥至今没有多大大变动,这说明了赵州桥的什么特点?(生:坚固)。那这座桥为什么如此坚固呢?
(3)大桥洞顶上的左右两边,还各有两个拱形的小桥洞。平时,河水从大桥洞流过,发大水的时候,河水还可以从四个小桥洞流过。
过渡:是的,赵州桥能在一次又一次洪水来临时屹立不倒,是来源于它独特的设计。
师生问答读
过渡:那这种独特的设计好处是什么?文中有没有告诉我们?
(4)既减轻了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使桥不容易被大水冲毁,又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节省了石料。
过渡:(播放视频1)经精确计算,四个小桥洞有泄洪的作用,这样就大大减轻了洪水对桥身的冲击力。
2. 观看视频,理解创举
(1)观看视频
过渡:我们再来看一个视频,在外国人世界的眼中,赵州桥是一个怎样的存在?
(播放视频2)欧洲人建造同样的桥,比中国晚了这么多年,这种世界领先的独特的设计,我们就叫创举,而且是惊人的创举。
(2)全班齐读:来,让我们全班一起再读第二自然段。
(二)赏析美观,体会写法
出示:第3自然段
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桥面两侧有石栏,栏板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有的刻着两条相互缠绕的龙,嘴里吐出美丽的水花;有的刻着两条飞龙,前爪相互抵着,各自回首遥望;还有的刻着双龙戏珠。所有的龙似乎都在游动,真像活了一样。
1.学习过渡句,迁移运用
(1)这段话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呢?对,这句话很重要,这样的句子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叫过渡句。
(2)给片段,学习写过渡句。
师:那我们来看看这篇写荷花的片段,中间有个过渡句,我们该怎么填呢?请男生读第一段(男生读)这里写了荷花的什么?(生:颜色多)请女生读第三段,这里又写了荷花的什么?(生:姿态各异)
齐读过渡句。
2. 学习围绕一个意思写清楚的写法
(1)完成学习单任务
师:那第三自然段是怎样把赵州桥的美观写清楚的呢?请你读读课文第三自然段,找一找描写栏板图案的语句,然后完成学习单上的练习,填完之后再读读课文,想一想这段话中哪些地方表达上写得很有特点,开始吧!
(2)生汇报
师:那你觉得这段话中哪些地方语言表达上写得很有特点?
生:运用了排比有的有的还有的写出了栏板上的图案很精美。
(3)师生接读
(4)找出动词,体会精美
(5)总结写法,运用表达
A:总结围绕一个意思写清楚的写法
师:我们来看,这段先写一个中心句,再围绕这个中心句,用生动的语言把美观这个特点写得更清楚,更详细,最后加上自己的感受,这就是本单元的语文要素之一,围绕一个意思写清楚,让我们也来小组合作写一写吧!
B:仿写练习
师:请你从这几句话里任选一句作为中心句,然后写一段话。
三、小组合作,导游介绍
师:同学们,学习完这篇课文,世界闻名、雄伟、创举、美观这几个关键词就深深地留在我们的脑海里,作为一名中国人,我们深深为有这样优秀的传统文化而自豪。现在,请你小组合作讨论,当一回小导游,试着用下面的词语向游客介绍赵州桥。注意要围绕赵州桥特点的关键词说清楚哦!
世界闻名 雄伟 创举 美观
生小组汇报。
四、拓展延伸,感中国桥梁之地位
1.分享桥梁资料袋
师:谢谢刚才这位同学,介绍得真不错。老师这里也有一些关于中国桥梁的资料和大家分享一下。我请一位小助手来帮忙读一读。
2.认识中国5座有名的桥梁
师总结:希望通过这节课,同学们能对我国的传统文化有更进一步的了解,成为我国传统文化最好的小小宣传员。这节课就到这,下课!
板书设计:
11、赵州桥
雄伟 独特的设计
坚固
美观 惊人的创举
22、三年级下小虾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三年级下小虾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感知内容。
2.学会运用已学的方法说出第三自然段的大意。
3.把课文中写得细致生动的语句抄写下来,认真体会作者是如何把小虾的有趣写具体的。
4.学习先总后分的写法,并能围绕一句话把文章写具体。
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词语体会作者是如何把小虾的有趣写具体的。
教学难点:
学习先总后分的写法,并能围绕一句话把文章写具体。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导入新课
师:吴老师会画虾,可有人比吴老师更厉害,她能写虾。来,读读她的名字菁莽。菁莽,原名陈益清,你可能不了解他,但你一定读过他的文章《翠鸟》,读读其中一段。
你瞧,他笔下的翠鸟是多么机灵可爱呀!今天咱们就来学习他的另一篇文章《小虾》,一起看看他笔下的小虾是如何活泼有趣、自得其乐的。拿起你们的右手,和吴老师一起把课题书写到黑板上。
板书:小虾
二、依托导语,明确目标
师: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老规矩它把学习目标都藏在了导语提示中,请同学快速默读一遍。
师:几点目标?(3点)
出示目标,读一读。
师:接下来,我们将围绕以上三个目标展开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先来读读词语,一个两遍。
三、默读课文,感知内容
师:读得真响亮!请大家把这些词语送入文中,快速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这篇课文围绕小虾写了什么内容?
师:别急,吴老师先送你们一个读懂课文的锦囊妙计:标题速括知全文。略读课文篇幅较长,学习时,可用较快的速度阅读,把每个自然段的段意概括成一个小标题 ,再用表示顺序的词语衔接起来,就是全文的内容了。小标题可引用本段中凝练又有意蕴的词或句子来落实。咱们牛刀小试第一自然段。想好的举手。
生:我想,这缸不正好用来养小鱼小虾吗?
师:这缸正好用来养小鱼小虾的理由是?
生:一口闲缸。
生:夏天,从葡萄架的空隙里漏下的阳光,洒落在水面上,像许多大大小小的圆镜,真美。
师:此情此景此缸,正好养虾。这句话就可以简单地作为本段的小标题了,用铅笔作上记号。接下来,就请所有同学就按这样的方法快速概括2到6自然段,开始。
师:让我们来理清一下文章的主要内容:作者首先写家中葡萄架下有一口闲缸,正好用来养小鱼小虾,于是他捉到了一些小虾养在里面;然后写小虾的样子;再写小虾十分有趣。最后写作者细心照料小虾,小虾开始繁殖后代。看来,要写好一篇文章,我们得像作者一样注意按照一定的顺序,有条理地写,才能写得头头是道。
师:孩子们,通过概括小标题的方式,在快速阅读中,咱们对课文内容有了一个整体把握,出色地完成了第一个教学目标。希望这种方法在今后的学习中,你们可以举一反三。现在咱们向下一个目标进军,课文哪一自然段给你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
四、读书品悟,体会虾趣
师:第三自然段是围绕哪句话写的?打开记忆之门,类似这样总分结构的段落你还在哪篇课文中见到?那么这句话就是本段的总起句,也叫中心句,用横线画出来。厉害的孩子能将这句话读成一个词?(有趣)。
师:有趣这个词在作者笔下摇身一变,变成了长长的一段话,而且具体生动,读着读着眼前还能浮现一幅有趣的画面。孩子们,赶紧读一读,边读边想象画面,吴老师瞧瞧谁读得最入神。
师:我看到很多孩子都笑了。笑什么呀?说来听听。
1.它们有的独自荡来荡去,有的互相追逐,有的紧贴住缸壁。
师:从这句话你感受到了?
生:小虾很自由很快乐。
师:谁能用那天考试时吴老师给的答题方法来试试?
师:让我们来读一读这些词语:荡来荡去 互相追逐 紧贴缸壁
师:有的、有的、有的,想想,还有的小虾在做什么?
师:小虾,小虾,你在;小虾,小虾,你在
师:简简单单一个排比,却写出了小虾的悠闲无限,看来,语言也是一门技术活呀,孩子们要好好锤炼。
师:咱们继续交流你的感受,你还看到了哪些画面?
2.要是你用小竹枝去动动那些正在休息的小虾,它们会立即向别的安静的角落蹦去,一路上像生了气似的,不停地舞动着前面那双细长的腿,腿末端那副钳子一张一张的,胡须也一翘一翘地摆动着,连眼珠子也一突一突的。
师:小虾怎么了?(生气了)
师:为啥?(正在睡觉呢,被打扰了)
师:如果是你睡觉被打扰了,你会怎样?(你用语言表达了你的生气;你用动作表达你的生气)
师:小虾是用动作表达它的生气。在那么多的动词中,哪些词把小虾生气时的样子描写得更生动、更形象、更可爱?(蹦、舞动、一张一张、一翘一翘、一突一突)
师:什么一张一张?什么一翘一翘?什么一突一突?
师:我来说,你们演。
师:谁来演一演生气的小虾?
师:小虾生气的样子可真有趣呀!我们读着读着眼前就出现了几幅鲜活的画面,这就是词中有画呀!(板书:词中有画)谁还能说出几个像一张一张这样富有节奏性动作的词语吗?(一闪一闪、一扇一扇、一摇一摇、一颤一颤)
3.如果这时碰到正在闲游的同伴,它们又会怎样呢?
生:打起来
师:打得怎样?它们的搏斗很激烈
师:激烈到什么程度蹦出水面、蹦出缸外的确激烈,连命都不要了啊!)
4.师:作者笔下的小虾脾气是如此暴躁,生起气来那是翘须瞪眼,真是可爱、有趣极了,可见作者对小虾产生了怎样的感情?(喜爱)是呀,正是因为喜爱,作者才能如此细致认真地观察,(板书:仔细观察)把小虾写得如此生动。让我们带着喜爱之情读读这个自然段,我想,你也会爱上小虾的。
师:这样写得细致生动的语句回家后请摘抄到笔记本上,读一读,背一背。
5.不知不觉,在讨论交流中咱们愉悦地完成了本课的教学目标。孩子们,有没有兴趣挑战一个更高难度的目标?
五、学以致用,妙笔生花
师:俗话说得好,学以致用。你们能不能也模仿这个自然段先总后分的特点围绕一句话把内容写具体呢?咱们先来看一个小视频。
1.运用先总后分的写法,围绕一句话把内容写具体。
2.运用修辞与描写,把语段尽量写得生动有趣。
总结:这些可爱的小生灵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无穷的乐趣,走进他们的世界,用心去观察,去体验,你会收获更多的欢乐。
六、回顾全课,小结方法
师:这节课,咱们学习了略读课文《小虾》,收获的略读策略是,读一读:
依托导语定目标
标题速括知全文
精读一段得方法
学以致用笔生花
23、三年级下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三年级下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教学任务分析】
这篇童话故事通过对话展开情节,推动故事的发展,这是本课表达上的特点。铁罐的傲慢、蛮横无理的陶罐的谦虚、友善、克制都在人物的对话中充分体现。此外,具体、生动的神态、动作描写,使铁罐、陶罐的形象更加鲜明突出。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理解课文说明的道理,学会全面看问题,懂得要多发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二是继续学习初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其表达的思想感情。
本课教学的重点是通过陶罐与铁罐的对话、神态描写,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理和陶罐的谦虚而不示弱;感悟课文讲的道理是教学的难点。
居于教材特点、编写意图及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陶罐与铁罐》这一课的教学中,我作了如下选择:
1.让语文教学更简约。首先是教学内容的简约,本堂课确定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核心任务──情境对话。其次是教学环节的简约,本堂课围绕核心任务安排了三个主要环节:熟悉角色、选择角色、进入角色(对话)。
2.让语文教学更感性。在这堂课里,我们不要求学生分析寓意,讲寓意,更不以定论的形式直接呈现出来让学生记寓意。不让学生进行理性的思辩,而是巧妙地在朗朗的书声中,在饶有情趣的情境对话中自然实现人文教育目标。读和说,缓说破。
3.让语文教学更整体。文本是一个全息元,是一个整体,能整篇教学就整篇教学,不肢解,不选取。本课的教学中,我将突破习惯于一段一段地教,尝试培养学生整体阅读的能力。例如在选择角色这个环节,我提了一个你为什么选择陶罐这样一个涵盖全文的问题,让学生整体阅读课文,让学生在整体语境中思考感悟。同时在朗读教学中,我也尝试让学生整段整段诵读。
4.让语文教学更语文。在本课的教学中,我设计了角色朗读、对文章补白、想像对话等言语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角色朗读的过程中,在对文章补白的过程中,在想像对话的过程中,即在种种听、说、读、写等等言语实践活动中,领悟到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自尊,获得认知和情感体验:要谦虚,不要骄傲;要多看到别人的长处,多看自己的短处等。
【学生分析】
1.有的教材将《陶罐与铁罐》这篇课文放在第7册,有的教材将《陶罐与铁罐》这篇课文放在第6册,而人教版部编教材将《陶罐与铁罐》这篇课文放在第6册。尽管文章内容是一样的,但针对不同学段孩子所设计的教学肯定要有所区别。因为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其认知水平、人生阅历,心理特点都是不一样的。尤其三上年级的孩子知识储备还不多,对这个复杂纷繁的社会缺乏了解,各方面语文能力还不是很强,因此,我们教师不要刻意追求让三年级的学生对文本理解得很深,否则可能演化成一次精神侵略,不要刻意追求让三年级的学生熟练掌握文本中的语言形式,例如将对四、五乃至六年级学生的学习要求提早引进三年级课堂,让学生根据文本创编等,这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是不可承受之重。总而言之,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不要过于强调超越文本。
2.《陶罐与铁罐》是一则童话,作者反映的主题是拿自己的长处去比别人的短处是没有必要的,别人也有比你强的地方。这句话出现在原文的结尾,收录到教材中后省去了。也就是说,童话要告诉我们人各有所长,各有所短这个道理。故事中的两个角色──陶罐与铁罐而言,陶罐有他的优点:朴素、美观、保存时间长;铁罐也有他的优点,结实、美观,易携带,用途广。然而,三下年级的孩子在自主阅读这则寓言时,往往会过于沉浸在故事情节中,而使自己的认识出现偏差,他们会认为陶罐是很好的,几乎是完人,没有什么缺点,而铁罐是不好的,几乎没有任何可取之处。这种认识上的偏差,需要我们老师在具体的课堂情境中巧妙地加以引导修正,我们绝不能因为孩子年龄小而放弃这种引导,因为这是学生对这篇课文所要达到的理解的底限。
【教学目标】
1.能够熟练认读10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在语境中进一步理解奚落、轻蔑等词语的意思。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特别是陶罐与铁罐的对话部分。
3.感悟文章寓意,并将所感悟的寓意融入到对文章的补白以及各种特点的陶罐与铁罐的对话中。
【教学过程】
第一部分感悟角色
一、课前幽默谈话,让学生领会语文学习要多读书。
二、观看录像,通过猜想表情、模仿、赛读,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中陶罐与铁罐的对话部分。
1.播放执教者有滋有味朗读课文的录像(没有声音)。
师:你都没听到他的声音,为什么就觉得他读得好呢?
师:既然你们讲到了表情,那你看到了课文当中描写的哪些表情?(随机巩
固字词)
师:下面,就请你们带着丰富的表情有滋有味地练读课文。
2.播放执教者有滋有味朗读课文的录像(有声音)。
师:他到底读得好不好呢?请你们听一听。你觉得他哪一句读得最好?为什
么?你能学一学吗?
师:既然他读得不错,那么你们就吸取他的优点,再练一练。
3.播放执教者骄傲地夸耀自己朗读水平高的录像。
(执教者在录像中说:怎么样,我的朗读水平很高吧?你们根本没法跟我比。如果你们有足够的胆量,那就跟我比一比,只要有一句读得比我好,我就认输。怎么样?你敢吗?)
师:同学们,他刚才是因为看不起我们而在奚落我们啊!你们能形容他刚才
的表情和说话的语气吗?(随机巩固字词)
师:你能读整段话和他来比一比吗?大家做裁判来评价。
(点评:曲调未成先有情,感悟角色三步曲,步步以情为链,以读为本。让学生在观老师的哑读中感受情;在听老师范读中体会情;在师生挑战朗读中表达情。同时,将字词教学,读正确、读通顺课文贯穿其中。实现了一举三得。)
第二部分选择角色
三、进入具体语境,在探究性阅读中体会陶罐优点,初步感悟寓意。
师:读了课文之后,你们对陶罐和铁罐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如果你可以变化,
你愿意变化成陶罐,还是愿意变化成铁罐?
师:(对选择陶罐的学生)我也喜欢变化成陶罐,我从这篇文章中看到了陶
罐的两个优点,你喜欢变化成陶罐,是否也是因为看到了陶罐的这两个优点呢?
理由1.陶罐可以长生不老。
原因:捧起陶罐,倒掉里面的尘土,清理干净,它还是那样光洁、朴素,美观。
理由2.陶罐有文物价值。
原因:一只多美的陶罐!一个人说,小心点,千万别把它损坏了,这是古代的东西,很有价值的。
师:那你是因为什么选择陶罐?你看到了陶罐身上的哪些优点?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理由1.
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由2.
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由3.
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预设答案:
不敢,铁罐兄弟。陶罐谦虚地回答。(谦虚)
我确实不敢碰你,但并不是懦弱。陶罐争辩说。我们生来的任务是盛东西,并不是来互相碰撞的。说到盛东西,我不见得就比你差。再说(能同时看到自身的优点和缺点)
何必这样说呢,陶罐说,我们还是和睦相处好,吵什么呢!(友好)
谢谢你们!陶罐兴奋地说,我的兄弟铁罐就在我的身边,请你们把它也掘出来吧,它一定闷得够受了。(善良)
(点评:引导探究,目标明确;探究的展开,充分体现语文教学的个性要求和本质特点。老师把重点引向了陶罐的优点探究,既把握住了文本的客观价值趋向,又导向了对文本的深入阅读。言语实践是语文教学的个性要求,也是其本质内涵,展开探究做到了以言语实践为载体,通过理由和原因的言语实践,使学生的理解和表达相得益彰,同时在实践中实现了人文熏陶。)
第三部分角色对话
四、师生、生生角色对话,随机补白,在言语实践深入领会课文寓意。
1、师生角色对话:(谦虚的陶罐──骄傲的铁罐)
师:你敢碰我吗,陶罐子?
生:不敢,铁罐兄弟。
师: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
生:我确实不敢碰你,但并不是懦弱。我们生来就是盛东西的,并不是来互相撞碰的。说到盛东西,我不见得比你差。再说
师:再说什么?你说啊,难道你身上还有什么可取之处吗?难道你还敢跟我比吗?你说啊
生:再说()。
师:住嘴!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你等着吧,要不了几天,你就会破成碎片,我却永远在这里,什么也不怕。
生:何必这样说呢?我们还是和睦相处吧,有什么可吵的呢!
师: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耻,你算什么东西!走着瞧吧,总有一天,我把你碰成碎片!
2、生生角色对话:(谦虚的陶罐和谦虚的铁罐)(教师提供必要的支架)
(点评:角色对话目的是什么?该设计给了我们一个直观的诠释,那就是为了感悟到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自尊,获得认知和情感体验:要谦虚,不要骄傲;要多看到别人的长处,多看自己的短处等;为了领悟语言特点和规律,促进学生言语的生成和思维的发展。)
【教学检测意见】
1.你上好课后感觉怎么样?
A 很累,很没意思,早就想着下课
B 有点累,有时候忍不住要想另外事情
C 不累,有点意思,不太想下课
2.你觉得你上完这堂课后,懂得了一个什么道理?
3.你觉得下面哪一种说法是错误的:()
A不要拿自己的长处去比别人的短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短处。
B陶罐不但能看到自己的长处,也能看到别人的长处,所以他为人很谦虚。
C铁罐骄傲自大,看不起别人,他身上没什么优点。
4.你能正确、流利地读出下列词语吗?你能正确有感情地读一读课文中陶罐与铁罐的对话吗?
陶罐懦弱争辩恼怒羞耻流逝宫殿掘朴素
(设计综评:有人说,现在的语文教改是在爬坡,是行进在很可能发生重大变化的拐点上,我想,这是一个再贴切不过的比喻了。所谓拐点,就是说可能向左走,也可能向右走;可能向上升,也可能向下坠,拐点上的人和事,面临着无数选择
对于一线教师而言,正确的选择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的实践。
对于一线教师而言,正确的选择本身就是一次有价值的突破。
该设计从学生的年段特点出发,紧扣《课标》的学段目标,抓住课文特点和难点。精选阅读切入口,优化学习方式,加强语言实践,在我的发现中发现在课文阅读中发现,注重阅读感悟,提升人文精神。
以读为本,学生在多读中认字解词,体验感悟,凸现语文的可感性和整体性。做到多感受,少分析,入情入境,进行角色体验,用读表达自己的体验和感受,在超越文本的心灵对话和补白实践中,使学生得到智开发和理的感悟,使阅读成为学生一段难忘的经历。)
24、三年级下守株待兔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三年级下守株待兔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教学目标:
1.认识折等5个生字,会写守株等9个生字。
2. 读准字音,读好因释其耒而守株,背诵课文。
3. 用替换法借助注释,读懂课文,并将这种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运用到其他两篇古代寓言故事的理解中。
4. 明白道理,懂得不要存有侥幸心理,要靠自己的劳动去创造美好的生活。
教学重点:用替换法借助注释,读懂课文,并将这种方法运用到其他两篇古代寓言故事的学习中。
教学难点:明白道理,懂得不要存有侥幸心理,要靠自己的劳动去创造美好的生活。
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入
课前三分钟《滥竽充数》寓言故事。
感谢xx同学为大家带来的寓言故事分享,每一则寓言都是一个小故事,但在这些小故事中,却蕴含着大道理。今天我我们共同来学习一则古代寓言故事,看看从中我们又明白了哪些道理。(板书:守株待兔)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提高学生对寓言的学习兴趣。
二、方法教学
1. 检查预习
(1)开火车读文,注意读准字音。
(2)选择一人,完整地读一读,注意读通句子。
(3)读好停顿,根据停顿提示读一读。
设计意图:检查学生课前预习情况,提高课堂效率。
2. 借助注释,读懂课文
(1)通过预习我们知道这是一篇文言文课文,上学期我们初步了解了文言文具有语言简洁的特点,要想知道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就要读懂课文,你能说一说理解文言文的方法有哪些吗?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借助注释,读懂课文。(板书:借助注释,读懂课文)
(2)你能简单说一说怎样借助注释吗?
(3)以田中有株为例,株字后的②表示与课下注释第二个是一一对应的,我们在理解的时候就可以用树桩代替株,我们可以把这种方法叫做替换法,因此这句话的意思就是田中有树桩。
(4)请你用自己的话把这句话说通顺。
(5)出示同桌合作要求从文中选择一句话,用替换法借助注释,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6)谁能完整的说一说这个故事?
(7)将原文与解释进行配对,用自己的话连起来说一说。我们不仅可以借助注释解释关键字词的意思,还可以加上一些修饰和合理的想象,使这个故事更加的生动和形象。
设计意图:教会学生学习寓言的方法,同时增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3.明白道理
你能说说通过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吗?你身边有这样不劳而获的人吗?
设计意图:小故事大道理,通过寓言的的学习明白做人的做事的道理。
三、迁移运用
完成预习单上二、三项内容,并根据评价标准及时做好自我评价,汇报一下你读懂课文的方法。我们不仅可以用这种方法学习《守株待兔》这则文言文寓言,也可以用这种方法学习其他寓言故事。
1.自学《掩耳盗铃》填写学习单内容。
2.小组合作学习《南辕北辙》
四人一个小组,2号同学读文,组长讲故事,3号同学说道理,四号同学计时。
3.扩展:本单元日积月累寓言故事,读一读,了解部分文言文原文,课下选择一则,查找其文言文,运用本节课学习的方法进行学习。
设计意图:以文带文,学以致用,做到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四、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运用替换法借助注释,读懂了课文,明白了道理,又运用这种方法学习了其他两则古代寓言故事,课下的时候也可以运用这种方法学习其他古代寓言故事。课程结束之前,请同学们将自己的学习单交给组长,组长根据组员的表现依据课程保准对组员进行公平公正的评价。
25、三年级下蜜蜂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三年级下蜜蜂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设计说明
《蜜蜂》这篇课文让我们感受到了作者的科学态度和求实作风,学习本文就是在了解蜜蜂的基础上,感受作者的观察发现和探索精神。片段教学是中年级的重点,所以本课在设计上,重点抓住作者做实验的准备阶段、过程,以及结论的表述几个部分,通过提出作者是怎么做的?他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样做有什么好处?等问题的方式带动学生品味全文。采用联系上下文、找近义词等方式解词,抓住重点词语去品析句子等方式进行文本细读,从而达到体会人物品质的目的。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根据法布尔做的实验的过程,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1.了解更多关于蜜蜂的知识。
2.搜集一些生活中的本能现象。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兴趣导入:(出示蜜蜂图片)同学们,今天老师为你们带来了一群小客人(板书课文题目:蜜蜂),你对蜜蜂了解多少?说一说。
2.资料介绍:法国有个昆虫学家叫法布尔,他对蜜蜂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下面就让我们一同来认识这位伟大的昆虫学家。(课件出示法布尔的资料)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直观引入,学生介绍自己对蜜蜂的了解,加强了直观的感受,产生了学习的兴趣,同时关注作者,将学生对蜜蜂的兴趣引到本文中来。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学生自由读课文,注意读正确,读通顺。
(1)请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遇到生字新词圈起来,多读几遍。
(结合备生字新词进行教学。)
(2)同桌互相听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新词卡片,检查认读情况,教师相机强调重点生字的读音。
阻是平舌音;超查是翘舌音。
(2)指名分段读课文,师生评议。
3.指导写字。
(1)课件出示蜜、蜂、辨、阻、跨、括、检、查、确、误、途、陌等字的生字卡片,组词朗读。
(2)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和写字的经验,教师相机强调重点生字的字形。
(教师重点强调辨是左中右结构;检左边是木,木捺变成点,右边中间不要丢掉一;跨的最后一笔是竖折折钩,不要多写一丶;阻、陌的部首耳刀旁是两笔。)
(3)教师板书示范辨跨检途的书写,学生练习。
4.抄写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
设计意图:识字和写字在中年级仍然是一项重要的教学任务。本环节注意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引导学生采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重视写字指导,采用学生先交流经验,教师再重点强调的方式,既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又使指导更有针对性。同时配合教师的示范指导,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书写能力。
三、自读课文,理清脉络
1.默读课文,思考:作者做了一个什么实验?
2.围绕这个实验,课文写了哪几方面内容?用小标题概括。
(教师相机板书:想做实验 实验过程 得出结论)
3.师生共同梳理结构。
第1自然段:交代了作者想做实验的目的。
第2~7自然段:主要写实验的经过及结果。
第8自然段:主要写实验得出的结论。
4.学习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
(1)指生读文,说说读懂了什么。
(2)引导学生学习关联词语无论总,练习用关联词语说话。
(3)深入理解:抓住听说实验谈一谈体会到了什么。先品析词语,再谈体会。
(听说:没有亲见,说明听说的不一定真实可靠。实验:为了检验某种科学理论或假设而进行某种操作或从事某种活动。表现作者求实的态度以及用词的严谨。)
(4)指导朗读:体会作者的将信将疑,带着这种语气读一读。
5.小结:作者是多么严谨啊!对于听说的事情,一定要亲自检验才能下结论,想知道这个实验的结论吗?我们下节课接着学习。
设计意图:文本学习应先从整体入手,让学生对课文有个整体的感知;然后以读为基础,理清脉络,尤其是用小标题概括,这更容易帮助学生形成较强的概括能力,而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学习抓住重点词理解句子的方法,有利于学生理解能力的提高,为中年级的片段学习能力的提高奠定基础。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引入新课
1.开火车读生字词卡片。
2.回忆作者围绕这个实验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
3.你最感兴趣的是哪一部分?说一说。
设计意图:复习引入,既巩固了基础,也注重了课时的前后联系,为本课学习打好基础。同时关注学生的兴趣点,有利于更有效地开展学习。
二、细读感悟,品词析句
1.学习第2自然段。
(1)默读课文第2自然段,边读边思考:作者是怎样做实验的?用笔画出描写作者做实验的句子。
(2)小组讨论,练习用先接着然后最后的句式说一说。
(3)课件出示重点语句:我叫小女儿在蜂窝旁等着,自己带着蜜蜂,走了四公里路,打开纸袋,在它们身上做了白色记号,然后放了出来。
①指生朗读,思考: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做?省去其中的一些做法行不行?为什么?
(做记号,这是为了辨认哪些是我放的蜜蜂;走了四公里路,这是为了让实验更有说服力,减少偶然性;让小女儿在蜂窝旁等,这是为了记录蜜蜂飞回来的时间。)
②从中你感受到作者是个怎样的人?你是从哪里感受到的?
(做事细致:给蜜蜂做记号,走出四公里路。科学严谨:让小女儿记录蜜蜂飞回来的时间。结合前文还能发现作者是个爱思考的人,而且不轻信,不盲从。)
③出示重点语句:这时候刮起了狂风,蜜蜂飞得很低,几乎要触到地面,大概这样可以减少阻力。
学生自读,说说蜜蜂遇到了哪些困难。从大概一词你体会到了什么?
(困难:A.刮起了狂风,飞行遇到了阻力;B.难以辨认回家的方向;C.路途遥远,四公里路。)
(大概是作者的猜测,没有经过验证。可见作者用词的严谨。)
2.学习第3~5自然段。
(1)在回家的路上,作者推测(出示课件:)我推测蜜蜂可能找不到家了。为什么会这样推测呢?联系上面的内容说一说。
(2)出示自学提示,引导学生自学。
自学提示:这些蜜蜂能不能回到家呢?默读课文第3~5自然段,请你画出相关的语句并多读几遍,看看从中能体会到什么。
(3)学生汇报思考的内容,教师相机进行指导。
①出示重点语句:没等我跨进家门,小女儿就冲过来,脸红红的,看上去很激动。她高声喊道:有两只蜜蜂飞回来了!它们两点四十分回到蜂窝里,肚皮下面还沾着花粉呢。
a.结合后文内容,通过两点四十分回到蜂窝里肚皮下面还沾着花粉你知道了什么?(蜜蜂还采了蜜。)
b.作者和小女儿此时的心情你想用什么词语来形容?从哪里能看出来?(引导学生抓住没等我冲过来脸红红的来体会女儿说这番话时的激动、喜悦,进而体会作者也很激动。)
c.指导朗读。试着读一读,读出惊讶、喜悦之情。指生读,师生评价。
②出示重点语句:也就是说,在大约三刻钟的时间里,那两只小蜜蜂飞了四公里路,这还包括了采花粉的时间。
a.关联词语填空:也就是说,在大约三刻钟的时间里,那两只小蜜蜂( )飞了四公里路,这( )包括了采花粉的时间。(不仅还)
b.此时此刻,你有哪些体会?(引导学生体会蜜蜂不但飞回来了,还采了花粉是多么不可思议。)
c.指导朗读,注意体会朗读的语气。(赞叹、吃惊)
d.已经有两只蜜蜂回来了,是否能得出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的结论呢?为什么?(小组讨论,引导学生体会法布尔严谨的科学态度。)
3.指生朗读第6~7自然段。
课件出示:第二天我检查蜂窝时,发现了十五只身上有白色记号的蜜蜂。
这样,二十只左右的蜜蜂,至少有十五只没有迷失方向,准确无误地回到了家。尽管它们逆风而飞,沿途都是一些陌生的景物,但它们确确实实飞回来了。
①这说明了什么?你得出了什么结论?
②准确无误指什么?(逆风没有使蜜蜂迷失方向,沿途陌生的环境没有让它们偏离方向,它们准确无误地回到了家。)
③蜜蜂不仅有辨认方向的能力,而且这种能力还很强。请同学们看第7自然段,从哪些词句中可以看出来呢?(准确无误、确确实实、尽管但)
④作者看到这一幕会是什么心情?试着读出来。指生读,师生评价,再指生读。
(教师抓住准确无误、确确实实指导学生理解实验结论,通过朗读,体会作者的欣赏与赞美,并表达自己的感受。)
⑤发挥想象:另外几只可能去哪儿了?
4.学习第8自然段。
(1)过渡:同学们现在一定非常羡慕小蜜蜂具有辨认方向的能力。法布尔得出了什么结论呢?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2)为什么说蜜蜂靠的不是超强的记忆力?你从课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引导学生联系全文内容来理解。一处是蜜蜂被装在纸袋里不可能看到行走的方向,也看不到沿途的景物;另一处是在放飞时刮起了大风,蜜蜂逆风飞行,又飞得很低,它们不可能在高空中眺望到遥远的家园。)
(3)法布尔得出的结论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可以看出法布尔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谈谈你的体会。
(引导学生从不是超常的记忆力中感受到作者有明确肯定的地方,从无法解释的本能中体会到作者也有模糊存疑的地方。从中看出法布尔是一个严肃地对待科学、实事求是的人。)
5.教师小结:是呀,无论是实验前的猜测,实验过程中周密的考虑,还是结论的严谨,都让我们感受到了法布尔是一个有着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工作作风的人。
设计意图:加强文本阅读,从语言文字中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片段教学是中年级的重点,因此,此处重点抓住实验过程中的几个片段,尤其是准备阶段,可以看出作者考虑的周密、实验的严谨,另外,结尾抓住我无法解释这一严谨的表达,更突出了作者求实的工作作风,而在学习结论时联系前文,注重了文本的前后联系,这也是在教学生学习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方法,多角度呈现了作者的科学态度和求实作风,这样前后联系,使教学过程浑然一体,也深化了学生的认知。
三、语言实践,积累语言
1.教师引述:小小的蜜蜂竟有如此大的本领。下面我们来讲讲这个故事。在讲述故事的过程中,同学们注意按照作者做实验的顺序,讲清事情的经过。可以一个人讲,也可以几个同学合作讲。
2.学生自由组合讲故事。
3.指名上台讲故事,师生共同评点。
4.引导学生把喜欢的句子抄下来。
设计意图:在关注中年级学生复述能力的同时,注重小组的合作,让学生养成与人合作、分享的好习惯,语文的学习要得意、得言,把喜欢的句子抄下来,既尊重了学生的独特感受,也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积累。
板书设计
26、三年级下鹿角和鹿腿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三年级下鹿角和鹿腿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 第7课与第6课的相同点:
①题目相像;
②篇幅长,可以对故事清晰了解。
(一生:两课都有一个好的一个坏的。师指正:学完课文后,你会有不同观点。)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 生自读课文
2. 出示词语,生齐读
匀称 珊瑚 噘起
配不上 抱怨 撒开
不禁
3. 师领读易读错词语,重点讲解词语:
①不禁:同情不自禁,正音,多音字学习。
②撒开:撒是个动作,正音,多音字学习,区分洒。
③匀称:词语解释身材比例好,正音,多音字学习。
④强调配与噘字书写。
4. 齐读词语,师示范朗读。
三、精读课文
1. 课文中对鹿角又怎样的描写?在文中圈划?
鹿角我的角多么精美别致,好像两束美丽的珊瑚。
鹿腿这四条腿太细了,怎么配得上这两只美丽的角呢!
2. 用关键词代表鹿角、鹿腿(尽量用文中的词)
鹿角精美别致
鹿腿太细了
3. 完整朗读第三自然段鹿说的话,强调读好提示语。
介绍珊瑚,量词、部首。
4. 完整朗读第四自然段鹿说的话。
5. 指导朗读第三自然段的话:读出自豪,两个感叹号,语速快些、语气重些。
指名读,齐读。
6. 指导朗读第四自然段的话:同样是感叹号,但语气不同,中间停顿。唉正音。
指名读,齐读。
7. 怎么配得上就是配不上,反问语气。
8. 当鹿遇到危险时,鹿角和鹿腿又怎么样呢?找句子。
归纳总结:
鹿角挂在树枝上
鹿腿把狮子甩在身后
四、总结寓意
1. 鹿角和鹿腿在遇到危险时,给鹿带来了不同情况,看了这样的对比,你有什么想法?
生:
①好看不重要,实用才重要。
②好看的东西未必好,外表难看的东西未必不好。
③有些东西中看不中用。
④不是每样东西都十全十美。
2. 哪个同学的收获最接近故事的寓意,为什么?第二个
(理由下节课交流)
第二课时
一、分析寓意
1.上节课我们挑选了最好的寓意,另外三个为什么不好呢?
①不够严谨。
③太简单,没讲明白。
④太宽泛。
2. 读一则寓言故事,懂一个道理。
二、研读课文,交流鹿的心情并复述课文
1. 当鹿无意中看到自己倒映在水中的影子和鹿角时开心
2. 当鹿看到自己的细腿时没精打采
3. 当狮子要袭击自己时害怕
4. 当鹿看到狮子被自己甩在身后时松了一口气
5. 刚逃脱,鹿角挂在了树枝上时紧张
6. 再次脱险后高兴
7. 师还原整个故事与鹿的心情变化
8. 根据板书复述课文
9. 脱离板书复述课文
三、课后习题讨论
1. 书后第三题,赞成哪种说法?
①美丽的鹿角不重要,实用的鹿腿才是最重要的。
②鹿角和鹿腿都很重要,它们各有各的长处。
2. 生从两方面交流选择原因反对第一种说法的原因;说清鹿腿和鹿角的缺点。
27、三年级下火烧云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三年级下火烧云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中理清文章的思路,知道作者从颜色、形状两方面来写火烧云的。
2. 通过品读赏析来认识各类表示颜色的词语,感受色彩的美,并积累运用同类的词语。
3. 借助提示语,背诵36段。
4. 通过朗读和品味语言,感受火烧云的美,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无比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了解作者从几个方面把事物写清楚的?
教学难点:表示颜色的词语的认识与积累。
一.检查预习。
1. 这些都是本课的一些新词,里面还有多音字,你会读吗?大声的读一次。对照拼音请再读一次,看看你刚才读对了吗?把你读错的字在课文中注音,圈起来,并且多读几次。
2. 本课的威武,两个都是生字,并且都容易写错,你有好办法记住它们吗?威是一个会意字,表示一个女子,当她遇到威胁时,她会躲起来(厂),当躲避也不能解决问题时,她最后会举起武器(戈)去反抗。武要注意不要多了一撇,打断了它的腿,武者的腿非常重要,跳跃、旋转、攻击、躲避,都离不开腿。
二.读题目,认识火烧云。
1. 认识火烧云吗?不认识怎么办?可以在百度上查一查图片和文字来认识。如果没有电脑手机呢?可以查词典来认识。如果手头也没有词典又怎么办?还可以走进课文,课文既有图片又有文字。
2. 默读课文,课文哪句话,能回答什么是火烧云?请用横线划出来。天上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彤彤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这句话中的烧,非常准确,写出了火烧云的色彩美和动态美。
三.初读课文,理清层次。
1.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了解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把事物写清楚的,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看看著名女作家萧红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火烧云的?课文按照时间顺序来写的,上来了变化下去了。你的依据是什么?课文开头和结尾的两句话:晚饭过后,火烧云上来了。一会儿功夫,火烧云就下去了。
2. 课文重点写的是火烧云的变化,这部分内容,作者又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的?从颜色和形状这两方面来写火烧云的变化的。
四.赏析颜色的词语,感受火烧云的色彩美。
1. 我们直奔重点段第三段,边读边用横线划出表示颜色的词语。
2. 读一读这些词语,你认识这些颜色吗?
半灰半百合色是一半灰色,一半百合色吗?这个问题要请教学美术的同学,并不是严格的一半灰一半百合色,中间会有过渡色,渐变色。
茄子紫直接说紫色不行吗?紫色有深有浅,茄子紫就具体到了紫的程度,而且茄子是我们所熟悉的事物,一说茄子就知道是什么紫了。
3. 你能把这些颜色的词语,根据构词方式不同分分类吗?
红彤彤 茄子紫 百合色 半紫半黄
你还能再说几个这样的词语吗?老师也收集了一些,请你来读一读,
试着用上其中的一个或几个词语说一句或几句话。
4. 课文是怎么写这么多颜色的?作者用了4个一会儿,2个顿号,来写火烧云颜色多,变化快。谁能读出火烧云颜色的美。
五.抓相同的句式,感受火烧云形状的美。
1.自由读课文4---6段,思考写了火烧云形状的哪些变化?
写火烧云变成了马、大狗、大狮子。
2.46段,结构相似,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先写天空中出现了什么,再写它什么样子,最后写它怎么变化的。
按照这个顺序我们来一起说一说火烧云形状的变化。
六.拓展阅读《庐山的云雾》
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庐山云雾的?
七.背诵36段,积累语言。
八.开放性的问题,多角度谈收获。
老师小时候就上过这篇课文,后来教材改变,这篇课文被删除了,消失了很多年的课文又重新入编了,你认为是什么理由?
作者有名气;文字优美;符合本单元语文训练要素,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符合本单元都是写自然风光的,热爱大自然;颜色的词语多种多样,可以学习语言;写作顺序好,可以仿写其他自然现象等等。
九.布置作业。
仔细观察大自然一种景色,如日出、下雨、刮风等,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写。
28、三年级下花钟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三年级下花钟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设计意图:
部编版教材从三年级开始形成了精读略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阅读体系。在单元中,它们分别承担着不同的功能,精读课文在单元中体现着学习学习方法的重要作用。
本课设计以学生原有知识经验为基础,创设生动有趣的自主学习环境,引导学生在合作中,积极探索学习方法,了解学习方法,形成学习方法,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13课《花钟》,这篇课文引发植物学家利用花开放时间的不同,制成时钟,可是为什么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不同呢?由此入手,带领学生就专题学习运用多样的句式表达。进行研究型学习。在教学中去感受研究性学习,让学生在开放的课堂快快乐乐地获取新知,从而品尝到成功的乐趣。
教学目标:
1. 会认8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课文中的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学生借助关键语句概括一段话的大意。了解花儿开放时间与温度、湿度、光照、昆虫的活动时间有关,体会自然界的奥秘。
3. 学习作者用不同的句式表达同一个意思。
4. 培养孩子对自然界、对科学知识的热爱,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
教学重点: 学生借助关键语句概括一段话的大意。了解花儿开放时间与温度、湿度、光照、昆虫的活动时间有关。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用不同的句式表达同一个意思。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视频播放:鲜花盛开的视频。走入花的世界,欣赏鲜花,感受鲜花的芬芳迷人。
2、这么多的花争着开放来比美真是繁花似锦,美不胜收呀!知道么,这么美的花儿身上还蕴藏着许多奥秘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花的世界。
2、板书课题:什么是花钟,植物学家修建花钟是利用了花的什么现象?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自学提示:
1、提出初读要求: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边读边思考,课文中向我们介绍的花钟到底是什么样的?
A、出示:芬芳、凌晨、苏醒、干燥、灼伤、适宜、淡雅、吻合、组成、修建、昆虫、展示
同学们这些词语中,你有不理解的词语吗?请问一问你的同桌,并请你的同桌帮你解答一下。同桌请你一定要记住: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请你再帮同桌解答词语意思的时候,一定要告诉同桌,你是用什么方法理解这个词语的。
(近义词法、反义词法、逐字解词法、偏旁理解词语意思法、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法)
b、学生汇报合作学习的成果
相机出示句子,并指导学生读通句子。
(1)下午三点,万寿菊欣然怒放;傍晚六点,烟草花在暮色中苏醒。
(2)昙花的花瓣又大又娇嫩,白天阳光强,空气干燥,要是在白天开花,就有被灼伤的危险。
(3)还有的花,需要昆虫传播花粉,才能结出种子,它们开花的时间往往跟昆虫活动的时间相吻合。
(4)长期以来,它适应了晚上九点左右的温度和湿度,到了那时,便悄悄绽开淡雅的花蕾。
(5) 你只要看看什么花刚刚开放,就知道大致是几点钟。
(二)认识花钟:交流什么是花钟?为什么花可以做钟?从课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读一读。
一位植物学家曾有意把不同时间开放的花种在一起,把花圃修建得像钟一样,组成花的时钟,你只要看看什么花刚刚开放,就知道大致是几点钟。
教师播放花钟的课件教师指着大屏幕说:这圆圆的花圃上,鲜花朵朵,陆续开放,就在告诉我们时间,这就是花钟,你觉得这是一座怎样的时钟?
四、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一)寻找中心句,概括段意
1、教师提出要求:默读课文,课文每段介绍了什么?可借助泡泡里面的问题来回答。
A、指名学生答。有什么发现吗?
第一自然段是围绕着一天之内,不同的话开放的时间是不同的。这句话来写的。
B、像这样,在自然段开头第一句能概括该段的大意,这样的句子叫做给关键句,也叫中心句。
C、能像上面一样,寻找第二三自然段的中心句吗?
学生自学后汇报,教师相继出示句子。
一天之内,不同的话开放的时间是不同的。
不同的植物为什么开花的时间不同呢?
把不同时间开放的花种在一起,把花圃修建得像钟一样,组成花的时钟
(二)学习方法、体会表达
1、同桌合作你读我找,看看美丽的花钟上到底是有哪些花呢?课文是怎么介绍这么美妙的、神奇的花钟的?
2、出示并欣赏课文中出现的花的图片,说出花的名称。
3、这些花分别是在什么时间开放的呢?找出课文中相关的句子读一读。你读我写(老师在黑板贴钟的演示图,学生边读课文,教师用不同颜色的粉笔在相应的位置写花名,而且字的色调与花的特点相符。)
4、体会不同的表达方式。
(1)读读课文中写不同的花在不同时间开放的句子。
(2)出示句子进行比较。
(凌晨四点,牵牛花开了;五点左右,蔷薇开了;七点,睡莲开了;中午十二点左右,午时花开了;下午三点,万寿菊开了;傍晚六点,烟草花开了;月光花在七点左右开花;夜来香在晚上八点左右开花;昙花却在九点左右开放)
5、品味写花开放的句式。同学们,请看这两段话,都是描写花开放的,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想想,你更喜欢哪一自然段的写法?为什么?
不同的花有不同的表达方法,语言生动形象。
6、合作仿写练习:你能把句子写得更生动吗?
A、中午十二点左右,午时花开花了。
B、夜来香在晚上八点开花。
7、通过不同的形式让学生品读每一朵花的开放的特点。这么多美丽的花朵,你想做哪一朵花?请你读给同学们听吧。
(三) 、继续追问,了解原因
1、为什么在一天之内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不同?请带着这个问题自由读第二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想。
2、哦,原来原因是这样,你能举个例子吗?
3、一天之内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不同,除了与温度、湿度、光照有关之外,还与什么有关?
4、在生活中,你知道哪些花的开放是与昆虫活动的时间相吻合的吗?
出示花钟图,引导学生补充新的花朵。
和学生一起赏图读文。(配乐)
5、深入探究 留心观察
同学们,植物学家为什么能设计出花钟来呢?
五、布置作业,结束全课布置作业:
1.回家自己动手制作一个花钟(在钟面上写上花朵的名字)。
2.继续背诵自己喜欢的语段。
3.誊写小练笔。依据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
板书:
13 花钟
湿度 中心句
温度 花钟 光照 不同的表达形式
昆虫活动
29、六年级下依依惜别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六年级下依依惜别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一、教育:感受作者对小学生活的深厚感情,学会表达自己对母校、老师、同学的依依惜别之情。
二、教养:
1、了解五篇课文的内容。
2、感受作者对小学生活的深厚感情。
三、发展: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用多种形式表达自己对母校、老师、同学的依依惜别之情。
教学重点:
1、了解五篇课文的内容。
2、感受作者对小学生活的深厚感情。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用多种形式表达自己对母校、老师、同学的依依惜别之情。
教法:放手让学生自主活动,促使学生全员参与。
学法:自主活动,自己策划、主持、布置环境。
教学准备:
1、读《阅读材料》中五篇阅读文章。
2、搜集毕业留言。
3、为联欢会作好各项准备。
课时安排:5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写临别赠言。
教学目标:会写临别赠言,并送上真情与祝福。
教学过程:
一、导语:
同学们,临近毕业,你一定有许多话要对同学、老师、母校说,毕业赠言为你们提供了一次表达情感、交流思想的机会,为你们提供了一个展示个性,展现才情的平台。
二、读《临别赠言》,明确赠言的目的及内容是:回顾学习生活,抒发惜别之情;感谢老师教导,赞美同学情谊;展望美好未来,表达真诚祝愿意。赠言的基本要求是:应根据不同的对象,尽量写得精练、形象,富有时代感,饱含感情,能给人以启迪。
三、学生写毕业赠言。
四、交换阅读,欣赏写得好的毕业赠言,组织大家评议。
谁写的赠言最有代表性,谁写的赠言最风趣,谁写的赠言最有文采。
学生作品展示:
依依惜别
--难忘母校
部分学生临别赠言
时间是一只飞鸟,轻轻悄悄的飞走了,每当翻开以前的书本时,我心里总有万般的不舍,回忆起小学生活,和同学们一起春游,秋游,军训,菊花节活动,普通话比赛,上课,玩耍,那是多么美好的时光,在这里我祝愿所有楚怡的毕业生们考试顺利!
--陈晓蝶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六年的小学生活就这样过去了.我们在这漂亮的校园里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校园的各个角落都有我们欢快的身影,老师的.悉心教导我永远忘不了!是老师把我从一棵小幼苗培养成了一棵健壮的小树.在这里,我要感谢老师,感谢同学们给我的童年添上了美丽的色彩.我更要感谢父母,感谢他们在我一年级时带我来到了这既古老又光荣的美丽校园!
---李丹姝文
毕业考试即将来临,小学阶段即将结束,而初中阶段即将开始,考上好的中学是我们每一个人的希望。希望大家考一个好成绩,努力地学习吧!
谢谢同学们对我的关心,替我做卫生,替我喊操,拿班牌
--邓阳
一眨眼,六年的时间从我们眼前闪过。在这六年里,我们有过快乐,也有过伤心.我们的母校在这六年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不久,我们就要告别美丽的校园,告别朝夕相处的老师,同学,我带着依依不舍的深情,即将跨入一个新的学习环境.
在这儿,我只想大声喊道:楚怡学校,我永远的母校! -------余智
我们离毕业考试时间已经越来越近了,过了考试后就要离开母校--楚怡,我们是来自农村的一位活泼开朗、聪明能干的小男孩,在这里已经四年之久,想起和老师、同学在校园里的美好时光,我们终身难忘。我们要抓紧学习,争取考上好学校!将把母校的美好回忆永存在心中!
--杨阳
母校啊!我马上就要离开您了,谢谢您,是您教育了我六年.您就像一把伞,在我没伞时为我遮风挡雨.谢谢您,亲爱的母校,我永远忘不了您。也谢谢各位老师教我知识,让我从一个无知的小女孩,变成一个敢于发问的小学生,同时也在老师的严格要求下把字写好了.在老师们的谆谆教导下变得文明礼貌了,还变得比以前有爱心了。是老师和同学们的关心让我感受到了温暖.
是谁给予了我们知识?那就是老师.在我心中,最好的老师就是楚怡老师.老师们教学方法独特,常常有出人意料的举动.我还有许多话想说,亲爱的同学们:一寸光阴一寸金,寸光难买寸光阴,毕业考试快到了,我们一定要做好准备,开始冲刺,在小学阶段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向楚怡的老师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让老师们满意, 让父母放心,让自己开心。
谢津生
小学升初中即将来临,我将从这美丽的百年母校楚怡离开,来到我盼望已久的中学。我依依不舍亲爱的母校,因为我在这儿留下了许多欢声笑语,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在升初中之前我会加倍努力学习,争取考上一所好中学,好高中,好大学,以后甚至当上一名硕士生,博士生。不让母校失望,十年,二十年后,我会以一名成功人士并带着自己的成果来看望我的母校。我的老师。
30、六年级下习作:让真情自然流露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六年级下习作:让真情自然流露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教材分析】
本单元习作围绕让真情自然流露,引导学生写一件印象深刻的事,真实自然地抒发自己的情感。写作时,可以把情感融入具体的人、事或景物之中,在叙述中自然而然地流露情感;也可以把心里想说的话直接写出来,抒发自己的情感。
【教学目标】
1.能选择合适的内容,把内容写具体。
2.能真实自然地表达自己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习作前,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的经历带来的不同情感体验,选择一种最深的感受,回顾事情经过,回忆当时心情,能有条理地写下来。
2.习作中,能把印象深刻的内容写具体,真实自然地表达情感,如果情感有所变化,也能把变化写清楚。
3.习作后,和同学分享习作,能自评、互评习作,并修改习作。
【教学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回顾经历,唤醒情感
1.回顾小学生活,唤醒情感体验。
2.围绕情感体验,绘制思维导图。
二、明确要求,选择事例
1.明确习作要求,梳理习作要点。
(1)写什么:通过具体事例表达印象最深的感受。
(2)怎么写:把印象深刻的内容写具体,把真情实感表达出来。
2.借助思维导图,选择合适的内容。
3.教师总结,点明选材的重要性。
三、课文典例,回顾写法
1.回顾表达情感的方法:
(1)把情感融入具体的人、事或景物之中,在叙述中自然而然地流露情感。
(2)把心里想说的话直接写出来,抒发自己的情感。
2.出示课文片段,感悟表达情感的方法。
四、例文赏析,运用写法
1.出示例文,播放录音。
2.师生赏析例文。
重点分析:小作者是怎样把情感表达出来的?
五、总结写法,完成习作
同学们在习作中可以情将感融入具体的人、事或景物之中,在叙述中自然而然地流露情感;也可以把心里想说的话直接写出来,抒发自己的情感。相信你一定能写出动人心弦的好文章。完成后,请对照习作评价单自我评价,或请他人为你评价。
31、六年级下习作:家乡的风俗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六年级下习作:家乡的风俗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教学目标
1.交流自己搜集到的家乡的风俗,交流时做到内容充实,表达流利。
2.借鉴本单元描写风俗的写作方法,学习抓住主要特点介绍风俗的方法。
3.学习修改、完善习作,创编班级民俗作品集。
4.感受家乡这些独具魅力的风俗中蕴含的民族文化和传统美德。
▶教学重难点
1.借鉴本单元描写风俗的写作方法,学习抓住主要特点介绍风俗的方法。
2.能通过习作表达自己对家乡的自豪、赞美之情,感受家乡这些独具魅力的风俗中蕴含的民族文化和传统美德。
▶教学策略
1.阅读理解
以《北京的春节》为例,带领学生品味经典,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在此基础上学以致用,帮助学生搜集生活中的素材,激发灵感,动笔写家乡的风俗,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
2.表达运用
通过阅读习作例文,让学生学会欣赏他人作文的长处,将所学的作文技巧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同时让学生修改、完善自己的作文,从而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或者问问长辈,深入了解自己感兴趣的家乡风俗习惯。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交流自己搜集到的家乡的风俗,交流时做到内容充实,表达流利。
2.能够恰当审题,选择合适的材料进行习作。
3.学习抓住主要特点介绍风俗的写作方法,做到详略得当。
4.用恰当的表达方式写出自己对家乡风俗的独特感受。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图片欣赏,导入新课
1.边欣赏边思考,说说这些图片中隐藏着哪些传统节日。
图片图片图片
2.学生说一说:这些节日各有什么习俗?
预设1:图一是春节,展示的是春节拜年。
预设2:图二是元宵节,展示的是元宵赏花灯。
预设3:图三是春节,展示的是一家人聚在一起包饺子。
3.引言导入:同学们,通过本单元课文的学习,我们了解到了各种各样的风俗习惯。有的让我们感到新奇,有的让我们感到有趣,还有的让我们赞叹不已。这节课,我们就来写一写自己想要介绍的家乡的风俗。可以是查阅资料时知道的,也可以是询问长辈时了解的,还可以是在别的地方亲眼看到、亲身感受到的。(板书:家乡的风俗)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图片引导学生了解风俗习惯,对本次习作充满写作热情,激发学生写作的欲望。
板块二 确定思路,回顾写法
1.你最想介绍的是家乡的哪种风俗?
2.引导学生交流自己在课前收集到的资料,明确自己要写的内容。
3.你知道哪些传统节日?
(1)指名学生说。
(2)教师归纳总结:中国的传统节日有春节、端午节、清明节、中秋节、重阳节等。每一个节日的背后都有着丰富的故事、传说、风俗,或者有着独特的纪念意义。
(3)谁知道在我们的传统节日中,都有什么风俗?学生自由发言。
4.回忆本单元中学到的一些写作方法。
《北京的春节》一文以时间为顺序展开叙述,详略得当。作者老舍先生用通俗易懂、富有京味儿的语言,对北京人过春节的热闹景象和风俗习惯进行了介绍,展现了北京春节的热闹及传统节日的习俗。
《腊八粥》通过对人物的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展现了八儿一家其乐融融的情景。
《藏戏》先连用三个反问句把藏戏的特点写了出来,接着详写藏戏的由来,分述藏戏的三个特点。
5.说说你在本次习作中能借鉴的一些写法。
板块三 梳理思路,指导习作
1.指导学生观察和体验家乡的风俗。
(1)要想写好家乡的风俗,得要注意观察家乡风俗活动的特点。
(2)生动、具体地写出风俗活动的场面和细节。
(3)观察时不仅仅是看,还要注意认真地听,要积极地展开联想和想象。
(4)要注意观察人们的动作和心情变化等细节。
(5)注意观察的顺序。
2.指导写法。
(1)要交代清楚时间、地点和气氛,使读者有整体的印象。
(2)要注意刻画特定环境中人物的活动,在人物的动态中写出人物的特征。
(3)要注意点与面的关系,把个别人物的活动或细节描写与整体概括描写结合起来,渲染气氛,加强艺术效果。
(4)要把写人、写景、写事、写物融为一体,使文章形象真实而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板块四 自拟提纲
1.引导学生根据提示编写习作提纲。
课件出示:
要介绍的风俗是什么?
它的主要特点是什么?打算从哪几个方面加以介绍?
将哪一部分作为重点进行具体介绍?
根据其特点,你打算拟什么题目?
2.学生自由编写提纲。
3.小组内根据编写提示,互提建议,修改提纲。
4.拟定作文提纲。
【设计意图】写好作文,要选取合适的素材,要有清晰的思路。通过教师的指导,让学生明确自己的行文思路,这其实就是训练学生拟提纲,梳理文章层次脉络的能力。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让学生将所学的作文技巧运用到写作中去。
2.学会欣赏他人作文的长处,修改自己的作文。
3.感受家乡这些独具魅力的风俗中蕴含的民族文化和传统美德。1
▶教学过程
板块一 范文赏析
1.范文赏析。
家乡的春节
杨晨曦
照家乡的规矩,从腊月初一就开始新年的预热了。腊八一般是最冷的一天,大家都在这天熬腊八粥,里面的食材丰富极了,让人闻到就觉得心里暖和。
在过年前,孩子们都喜欢提前准备自己过年时要用的东西。第一种是大家都喜欢买的花炮或鞭炮,尤其是男孩子,一买一大包。第二种便是又硬又甜的糖或又甜又红的枣,只要大人一买到,小孩就一抓一大把。
终于到了小年腊月二十三,在这一天,鞭炮声接连不断,年味浓浓。街上卖东西的也多了,尤其是糖和瓜子,孩子们也开心多了,到处是欢声笑语。
虽然别的地方一般是除夕当天才贴春联,但在我的家乡,腊月二十八便开始了。人们喜气洋洋地一边贴着春联,一边哈哈大笑,显示出了万象更新的景象。
期待已久的除夕之夜终于到来了。这天晚上,鞭炮声比以前多了许多,每分每秒都在响,人们穿着新衣,做着一道又一道的美味佳肴。外出打工的人,除了万不得已,必定会回家吃个团圆饭。这天晚上吃完饭,人们便忙了起来,烧香、磕头、拜天、拜地,一刻也不停。一切活动结束后,除了很小的孩子,一家人都要守岁,听说这么做可以延年益寿。
正月初一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人们都要去拜年,互相表达新年的美好祝愿。
正月初六,多数商店都已经开张。这天也是我最不愿过的一天,因为家里每一个干活的人都要出去干活。
元宵节是春节期间又一个重要的日子。这天晚上,人们去城里看灯会,有二龙戏珠龙凤呈祥各形各色,各不相同。人们看完灯会便匆匆赶回来,因为大家都要点蜡烛、闹花灯,整个村子火红一片,真是一片灯的海洋。
就这样,过完元宵节,春节也就结束了。人们各忙各的,又开始了新的生活,孩子去上学,大人去上班,一切就又恢复了平静。
2.教师点评:小作者以时间为序,将春节从腊八开始写起,一直写到了元宵节,将家乡春节的热闹和喜庆淋漓尽致地呈现在我们眼前。
【设计意图】展示优秀范文,引导学生学习范文的写作方法,取长补短,主动地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
板块二 完成习作,学会修改
1.学生根据所写的作文提纲,完成习作。
2.学生自主修改习作。
3.学生交换欣赏习作。
4.根据同学的意见修改、完善习作。
5.全班展示优秀习作。
6.收集优秀习作,创编班级民俗作品集。
32、六年级下迢迢牵牛星教学说课稿课案
六年级下迢迢牵牛星教学说课稿课案
各位,下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古诗《迢迢牵牛星》。接下来,我对本课题进行分析:
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迢迢牵牛星》是编排在粤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语文必修1第四单元第四个课题《汉魏晋诗三首》中的其中一首。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诗歌是诗人真情实感的咏唱,是心灵对现实的应答。《古诗十九首》映了时代的动荡,社会的乱离《迢迢牵牛星》借牛郎织女的故事,寄托织女的相思之苦,形象地抒发了现实生活中男女情人咫尺天涯的哀怨,表达了渴望夫妻团圆的强烈愿望。通过学习本文,将使学生进一步学会诗歌鉴赏的方法,培养人文素养。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诗经》两首、《离骚(节选)》、《孔雀东南飞》,这为过渡到本课题的学习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因此,学好本课为学好以后的诗歌可以打下牢固的理论基础,而且它在整个教材也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课包含的一些重要的知识点和思想,为以后学生在学习理解类似的诗歌并为简单地鉴赏诗歌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着高一年级学生他们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古诗十九首》相关知识,有节奏地朗读诗歌并背诵全诗。
2.技能目标:会分析诗歌的情感,能简单分析诗歌叠音词作用和表达效果。
3.情感与价值观目标:品味《迢迢牵牛星》诗中的爱情美,理解诗歌所表达出的渴望普天下夫妻团聚的愿望。
三、说教学的重难点
本着对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的理解,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分析诗歌中叠音词作用和表达效果,掌握鉴赏此类诗歌的技巧。
2.教学难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牵牛织女星等天文知识、光年的定义的理解是教学的难点。
3.确立重点和难点的依据是:天文知识、光年较抽象,学生欠缺这方面的'基础知识。
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课题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我学法上谈谈。
四、说教法
我们都知道语文是一门提高人文素养,培养人的鉴赏能力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还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我们在以师生既为主体又为客体的原则下,展现获取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过程。
考虑到高一级学生的现状,我主要采取朗读法、讲授法、读写结合法,心理学理论告诉我们:学生的学习情绪直接影响学习效果。因此我还采用多媒体为教学手段的情景教学方法,创设情境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利用叠音词串联诗歌,充分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使他们在活动中得到认识和体验。当然老师自身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学资源。教师本人应该通过课堂教学感染和激励学生,调动起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渴望,并且要培养学生以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基于本课题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朗读法:三分诗七分读。从教学过程来说,教学中将朗读教学贯彻到课堂始终,教师示范朗读,引导学生按要求听读,帮助学生深入体会课文的情感意蕴,学生通过反复的朗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培养学生的语感。
2.讲授法:教师通过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能力、进行思想教育。按照彻启发式教学原则,讲授的内容突出本课的的重点、难点和关键,使学生随着教师的讲解或讲述开动脑筋思考问题,讲中有导,讲中有练。使学生主体作用凸显出来,把课堂进行得生动活泼,而不是注入式。
3.读写结合法:注重读写结合,在熟读的基础上,让学生对教材后面的叠词练习进行快速地思考,组织答案,我来总结这类题目的答题技巧和规律。这不仅有助于学生对诗歌叠音词的理解,而且提高了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五、说学法
根据本文篇幅简短,又是浅显的文言文的特点,要求学生课前必须进行预习,并利用课下注释和工具书来疏通文意。让学生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学习的真正的主人。在课堂上,通过朗读和提问法去推动学生思考,进一步理解文章的内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读出初步真实感受。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思考评价法、分析归纳法、总结反思法。
最后我具体来谈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六、说教学过程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条理清晰,紧凑合理,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
1.导入新课:
提问学生是否知道中国古代四大爱情故事,从学生的回答情况中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牛郎织女的故事。在此之后,请一位男生和一位女生起来讲述他们所了解到的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总结学生的回答情况,并由我来详细地向学生交代故事的起源、发展,最重要的是突出这样一个常识让传说与课文有了紧密的切合点,牛郎和织女是因为王母娘娘的一根发簪化成的银河而相隔两地,不得相见,后来真情感动天地,遂允许二人七月七日相见。
2.示范朗读:
教师朗读全文,学生按要求在书中画出容易读错的多音字词。教师用语言鼓励学生,请学生给老师挑刺(教师故意读错某个词),欢迎学生与教师竞争。这样既能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听读上,同时又能激气学生当堂背下诗歌的兴趣和信心。
3.学生朗读:
朗读是诗歌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手段,应反复进行。要引导学生采用轮读、个读、听读、小组读等多形式朗读,以读带动对课文的理解,使学生以读为乐。
4.学生背诵
在经过反复的听读和朗读之后,学生已经基本能粗略知道诗歌大意,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即时背诵,教师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引导以诗歌的思想内容。
5.板书设计:
我比较注重直观地、系统的板书设计,并及时地体现教材中的知识点,以便于学生能够理解掌握。我的板书设计是:
5.布置作业。
我布置的课堂作业是:《名师一号》P110页第三题
七、我为什么要这样上课
1.对教材内容的处理。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知识的跨度、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对教材内容的增有减。
2.教学策略的选用
(1)重点字词如多音字读音让学生动手去查阅,自己作初步的记忆,教师扮演辅导者的角色。这样有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学生对诗歌学习兴趣的培养。通过对《古诗十九首》及《迢迢牵牛星》的文学常识和背景知识的介绍,激发学生了解古诗的兴趣,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让学生巩固重点知识并形成新的知识。通过布置作业,让学生背诵课文,使他们进一步的理解文章,梳理思路,提高诗歌鉴赏阅读的语感和鉴赏的思路。完成《名师一号》的习题,有利于学生对诗歌的深刻理解,对以后的古诗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八、结束语
各位领导、老师们,本节课我根据高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其认知规律,采用直观教学和讨论法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的导立足于学生的学,以学法为重心,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主动地参与到知识形成的整个思维过程,力求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气氛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我的说果完毕,谢谢!
33、六年级下迢迢牵牛星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六年级下迢迢牵牛星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教学目标: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学生们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特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学习朗读诗歌《迢迢牵牛星》并能熟读成诵后感受诗歌的音韵美。
2.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歌画面美。
3.抓住重点诗句,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意美。
教学重点:
体会诗歌意境,掌握鉴赏此类诗歌的技巧。
教学难点:
让学生学会知识迁移,懂得古情今懂,古为今用。
确立重点和难点的依据:理解诗歌,感受到音韵美和画面美,这是第一层次的学习,真正能让诗歌的情感引起学生的共鸣达到诗歌文化的传承,这才是难点。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了解背景
1.出示图片,重温牛郎织女民间故事。
星空广阔而神秘,关于星空也有很多美丽动人的传说,《牛郎织女》这个故事就是其中之一,让我们先来回忆一下奶奶和外婆都讲过的这个神话故事。(学生简述)
今天我们将以诗歌的形式重温这动人的传说,学习古诗《迢迢牵牛星》。
2.了解出处《古诗十九首》
《古诗十九首》:
△都是五言诗,被誉为千古五言之祖。
△作者不详,时代大约在东汉末年,东汉末年社会动荡,政治混乱。
△南朝刘勰《文心雕龙》评价为五言之冠冕,代表了汉代文人五言诗的最高成就。
下面就让我们一同走入古诗十九首中的第十首《迢迢牵牛星》。
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1.教师配乐范读,读后点拨字音。
2.学生自读,读通顺,读准确,读出节奏;指名读,同学互评。
3.师生配合读。(教师读上句,注重强调出叠词和节奏,让学生在接读时,自然读出诗歌的音韵美。)
三、结合注释,疏通诗意
1.借助注释和结合民间故事《牛郎织女》理解诗意。
2.交流诗歌大意。
课件出示:牵牛星在遥远的银河对岸,织女星明亮而皎洁。织女摆动着纤细雪白的手,札札地穿梭织布。一整天也织不成布帛,哭得泪如雨下。银河既清且浅,他俩相距也没有多远,仅有银河相隔,却只能含情脉脉相望,而不能互诉衷肠。
3.再读诗歌,要求学生想象画面,感受美感。
四、理解诗歌,评析感悟
1.这首诗抒发了一种怎样的感情?(织女对勤劳善良的牛郎的相思之苦。)
2.全文没有一个思字,诗歌借助哪些诗句传递了这份相思的哀怨与痛苦呢?
(1)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迢迢是遥远的地方,这与诗中的哪句诗矛盾?河汉清且浅,先去复几许。仅仅是一水之隔,何谈遥远一说呢?有王母娘娘这样强大的势力阻隔,它们很难相见,相望而不能相见更能让人感觉遥远,心生思念。
(2)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织女是织布最好的神仙,所以,取名织女,为什么会不成章呢?一个弄字是玩、戏的意思。织女虽伸出素手,但无心织布,只是抚弄着机杼。这动态的描写,写出人物内心悲苦。零如雨,思念的泪水如雨水一般无法抑制。这是什么修辞手法呢?这夸张和比喻的修辞,直接写出了织女的相思之苦。
(3)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河水盈盈,泪水也盈盈,只是深情的凝望着对方,却不能说出话来,近在咫尺,若隔天涯。这句诗含蓄而深沉地表达出相思之苦。
3.诗中的字里行间都体现了织女对牛郎的思念,让我们用朗读表达出这离别的哀怨,相思的痛苦吧!
4.小结:这首诗看似写神话传说,看似写天上的爱情悲剧,而实则是人间生活的真实写照,此诗产生的年代正是社会动荡时期,男子从征服役造成家庭破裂,夫妻分别的局面,尤其给劳动妇女造成的是身心上的双重痛苦,夫妻久别是他们的生活,离愁别恨是他们的心声,夫妻团聚成了他们的向往。
五、诗文迁移,领会技巧
诗人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织女呢?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主要从人物的外貌,动作,神态等方面进行细节描写,这样生动细腻的描写,把织女这样一个寂寥愁闷的少妇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
纤纤素手一一外貌描写。
擢弄一一动作描写。
泣涕 脉脉一一神态描写。
运用描写方法把人物形象写传神,这在我们平时作文中也可以用。
六、诗词拓展,品味语言。
有人评价这首诗是《古诗十九首》中最具天上人间浪漫色彩的诗作,借天上之事,传人间之情。这样的浪漫不仅在内容,还有他的语言形式上。
1. 找叠词,谈感受
诗歌中用了大量的叠词迢迢皎皎纤纤札札盈盈脉脉,让我们把他们找出来,读一读,你有怎样的感受?
(叠词的加入使诗歌准确而生动,也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旋律美。)
2.诗词拓展,品味叠词。
你还读过哪些使用叠词的诗歌?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一一《诗经》桃花怒放千万朵,色彩鲜艳红似火。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一一《诗经》青青的是他的衣领,日日萦绕在我心里。
七、课堂练习,背诵古诗,吟唱古诗。
1. 课堂练习
填空。
诗中写出了织女因爱情思念而受到折磨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2. 练习背诵古诗,吟唱古诗。
板书:
两星的现状
迢迢牵牛星 织女的相思 离别之思
分离的痛苦
34、六年级下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六年级下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学习目标
1.默读节选片段,了解主要内容,体会情节的吸引之处。
2.感知人物形象,寻找自己身边的伙伴的相同点,并阅读原著,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学习重点难点
默读节选片段,了解主要内容,体会情节的吸引之处。感知人物形象,寻找自己身边的伙伴的相同点,并阅读原著,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准备课件:
名著《汤姆索亚历险记》简介、作者简介、词语解释、课文插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阅读兴趣【出示课件1】
1.今天我们学习一篇长篇小说《汤姆索亚历险记》,它是美国文学大师马克,吐温先生(板书)的四大名著之一。对于马克吐温你们不陌生吧。在五年级也学过一篇课文《金钱的魔力》。他是世界著名短篇小说大师,语言风趣幽默,亲切自然。
(板书:马克吐温 美国作家)
《汤姆索亚历险记》受到了世界各国读者的喜爱,历经百年,魅力不减。有人说:如果马克,吐温的小说是皇冠的话,那这部小说就是皇冠上的一颗闪亮的明珠。今天我们就一起去见一见这颗明珠。
2.揭示课题。
(板书课题:《汤姆索亚历险记》)
3.齐读课题。
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看题目,你觉得这篇小说的关键词应该是什么?什么叫历险?
2.默读节选片段,说说这部小说主要写了什么。精彩片段讲述的是汤姆和贝奇从迷路的山洞返回家后的故事。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你喜欢的历险读一读。并说说你的感受。
4、在汤姆这些冒险的经历中,你觉得最惊险的是什么?历险结果是什么?
5、以小组的形式再读课文,读出汤姆的特点,评出读得最好的小组。
6、小组复述课文。
三、研读赏析,感知人物
【出示课件2】
1.默读课文精彩片断,从精彩片断中找出人们见他们回来的表现来。
半夜时分,镇上传来了发疯般的钟声。不一会儿,街道上就挤满了衣衫不整却欣喜若狂的人,他们高喊着:快来看!找到他俩了!
在他们被找回来前后,人们的情感分别有什么不同?
正所谓大悲大喜,先悲后喜。大师就是大师,写文章就是与别人不一样。他的语言主要以夸张幽默著称。现在我们以大喜的部分为例,你觉得哪些描写最吸引你?为什么?有感情地读一读。
3.汤姆夸张地吹嘘这次历险过程的描写更为精彩,有两个词一连用了五六次,你能否找到?
六个怎样,四个如何。
现在请同学们把这一段再读一读,你能否尽情地展开想象,把第一个怎样和如何的具体内容写出来呢?
4.再回到精彩片断,现在你对汤姆是否又有了新的认识?
乐观勇敢、顽皮可爱、有爱心四、
联系实际,拓展延伸
1、通过阅读这篇课文你还想了解汤姆历险的哪些具体内容?
【出示课件3】
2、小说第二章中有关出让刷墙权的那段描写充分展现出汤姆具有杰出的领导才能。本不知不觉地自愿成了汤姆的俘虏,他不仅替汤姆刷墙,而且为了能刷上墙,连自己的苹果也赔上了。当孩子们抢着刷墙时,汤姆却暗自高兴。汤姆是个多种角色的复合,他身上还有着各种各样的性格特征,也许有着你的影子。请同学们找出《汤姆索亚历险记》整本书阅读。
五、布置作业【出示课件4】
1、文中有很多词看上去是贬义词,实质表达了作者对人物的喜爱之情,如臭味相投,你能找出来吗?
2、马克,吐温是作者的笔名,关于他笔名的来历还有一段故事呢,你能否去找找?
35、六年级下石灰吟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六年级下石灰吟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一、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文,背诵课文。学会生字焚,理解诗句中的词语,并说说诗句的意思。
2.能力目标:运用四步学诗法学习古诗,能凭借语言文字、背景点睛,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不同流合污,坚决同恶势力斗争到底。
3.情感态度:学习诗人坚强不屈、洁身自好的品质。
二、教学过程
(一)诗词有韵(读出韵律美、节奏美)
1.教师板书、学生书空题目石灰吟,重点强调吟的读音和写法。学生齐读诗题。
2.提问:你认识石灰吗?它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吟,又怎么理解?
(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认识石灰:白白的墙壁就是用石灰刷就的。出示图片丰富了解。吟: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名称。生带着理解再读诗题)
过渡:这洁白的石灰之前可是经历过无比艰难的生活,让我们到诗中去了一看究竟。
3.出示自读要求:读通、读准、尝试读出节奏。结合上下文或查工具书解决疑难,不能解决的问号标注。
4.检查自读情况:
一读,随文识字:指名板演锤焚,学生纠正,教师板演,学生介绍识字方法。引导学生结合诗句想象生词含义,学生描红。
二读,找出韵脚,读出节奏,指名朗读,
三读,个性朗读,达到熟练,齐读。
这一环节强调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读,给学生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在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尊重个性差异的同时授之以渔,提供给学生一种学法,一种思路,面向全体学生,人人有法可依。不少于四次的听读和阅读,践行了以读为本的理念。
过渡: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首诗向我们讲述的是什么呢?
(二)诗意绽放(读懂诗意,读出诗情)
1.小组交流说读懂的句子,探究疑惑之处。教师巡视点拨。
过渡:圣贤教导我们默读便于思考而不动笔墨不读书,请同学们边默读边批注。
2.出示默读要求:读到千锤万击,你仿佛看到了( ),听到了( ),烈火焚烧粉骨碎身让你想到( )的画面。你感受到石灰( )。
3.集体交流,指导朗读
(1)(出示图片)当、当、当山谷传来震耳欲聋的敲击声,让人惊心动魄,石灰石忍受着、忍受着这千锤万击的痛苦,它咬紧牙关不逃避、不屈服,再来读这句――千锤万击出深山,(语气铿锵有力)
(2)播放视频:石灰在烈火中煎熬、坚持,蜕变成洁白的颜色,这洁白的石灰石在水中沸腾,发出咕咕的响声,人若接触轻则烫伤,重则伤命。石灰粉身碎骨,化作洁白的石灰。接着读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读出高昂、坚定的语气。
4.此时此刻,你最想对石灰说( )!
5.齐读:让我们带着钦佩,带着赞美,再次来感受石灰的坚强、石灰洁身自好的追求吧。
在这一环节、学生自主交流、合作探究,分享收获,解决疑难。在默读中想象,想象中朗读,朗读中体味,并随时批注,较好地达到了能动学习而非被动学习的目的。尤其能很好地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
(三)意境感悟(明了意境,合三为一)
1.见到此情此景,作者会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
2.走近诗人。学生交流于谦相关资料。教师解读背景。
3.再读体会,思考:于谦仅仅是写石灰吗?言为心声,他想借石灰表明什么样的志向呢?
4.学生自由读,在小组内讨论。
5.集体交流。教师点拨:诗言志诗人借石头表明自己不同流合污,坚决同恶势力斗争到底的志向。
6.播放音乐,指名配乐朗读。小组赛读,最后诵读。
7.师生总结:石灰由于它的坚强不屈、洁身自好在人间留下了清白,而于谦正像他笔下的石灰一样任凭怎样的千锤万击,烈火焚烧,哪怕是粉骨碎身,他都毫不畏惧,坚决同恶势力斗争到底。可见《石灰吟》正是于谦自己人生追求、高尚人格的写照。这种借事物来表达志向的写法被称为――托物言志。
此处带领学生重温作者,解读写作背景,为学生、文本与作者之间搭建沟通的桥梁,诗词意境的感悟便水到渠成。最后,引导学生领悟诗作的表达方法,遵循高段语文阅读教学中强调的初步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四)诗作欣赏
像这样托物言志的诗有很多:
咏 煤 炭
于谦
凿开混沌得乌金,藏蓄阳和意最深。
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
鼎彝元赖生成力,铁石犹存死后心。
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
这首诗的意思是:开凿出来的煤炭,藏蓄着巨大的热力。煤炭燃烧像火炬,使人感到无限温暖,如大地回春;也使深沉的夜空变得很明亮。人要以国家社稷为己任,就是死了也要为国家做贡献。只要能为人类造福,一切牺牲在所不辞。最后两句直抒胸臆,表达了作者愿意尽最后一滴血、一份热,为人类造福。此诗借物咏志,诗中句句赞颂煤炭,实际是句句抒写自己为国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抱负。
竹 石
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
这首诗借物喻人,作者通过咏颂立根破岩中的劲竹,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绝不随波逐流的高尚的思想情操。
(五)作业
1.做一期以于谦为主题的手抄报。
2.收集托物言志的古诗,背诵其中的两首。
板书设计:
石 灰 吟
颜色 志向
清白
坚强不屈
洁身自好
36、六年级下那个星期天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六年级下那个星期天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设计说明
《那个星期天》这篇课文以一段铭刻心头的记忆缅怀去世的母亲,诠释母爱的至纯至真。《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基于此,本课的教学,在引导学生在把课文读流利、读通顺的基础上,采取读读画画想想议议的方法,引导学生读懂情节,抓住人物动作、心理的描写,去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引领学生置身故事中,走进主人公的情感世界。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PPT、字卡、词卡,准备歌曲视频《那个星期天》。
学生准备:预习生字词,朗读课文。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质疑引趣
1.播放歌曲《那个星期天》,引导学生思考:从歌曲中你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导入:一个男孩儿,在一个星期天,他的心情经历了几次起伏?这个男孩儿究竟经历了什么?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课文《那个星期天》。
3.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4.引导质疑:看到这个题目,你有哪些疑问?
预设:主人公是谁?发生了什么事?作者想表达什么情感?
设计意图:听歌曲,讲内容,通过谈话的方式,从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出发,进行自由猜想,设置疑问,引入课文,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初读课文,识记字词
1.引导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尝试着找一找答案。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流利,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错字,把生字用笔圈一圈。
(2)与小组同学合作,分自然段接读课文,相互纠正读音。
2.学习字词。
课件出示本课的生字,快来念一念。
媚 砖 蚁 叨 绊 绞 耽 揉 绽 搓 惶 吻 偎
(1)学生自由认读。
(2)指名认读生字,教师在课件上圈出学生认读有困难的生字,学生交流讨论。
(3)小组讨论:有什么好办法能帮助大家准确而又快速地记住这些字?
(4)汇报交流,分类指导:重点在字义和字形方面指导。
①形声字理解识记:
媚从女,眉声。眉也有示意作用,表示以目媚(示现、展示)人。
蚁从虫,义声。一种昆虫,一般体小,呈黑、褐红等色,多在地下做窝,群居生活。
②形近字理解识记:
绊与伴、绞与较、耽与忱、绽与淀、偎与喂区分记忆。
③做动作理解识记:
揉、搓与手有关。
④根据偏旁推测理解识记:
叨与嘴有关,所以是口字旁。
惶与心理活动有关,所以是竖心旁。
3.出示词语,巩固生字:
明媚 方砖 蚁穴 念念叨叨 绊倒 绞缠 耽搁 揉动 绽开 搓衣服 惊惶 亲吻 依偎
(1)学生自由认读词语,读准字音。
(2)指名认读词语,相互纠正字音,针对学生的共性错误,反复领读。
(3)开火车读词语。
4.过渡:你们能把生字和词语都读准确了,真了不起,相信你们一定也能把课文读通顺,请大家用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刚才学习的字词。一边读一边思考:针对课前质疑产生的问题,看一看自己能不能找到答案。
设计意图:识字是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是阅读的基础。高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识字能力,因此采用学生自主识字、教师强调相结合的方式学习,重点在理解字义上下功夫指导,使学生既会认字,又会用字。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小组合作,分自然段接读课文,要求读通全文。
2.默读全文,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以问题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如能否用一句话来概括:(谁)在(什么时间)做了什么。
预设:课文讲述了一个男孩儿在某个星期天等待母亲带他出去玩的事。
3.课文是按照从早到晚的时间顺序写的,请再次读文,想一想:与时间变化而一起变化的是什么?
预设:男孩儿的心情。由开始盼望时的兴奋期待,到后来由于母亲的一拖再拖而产生的焦急无奈,到最后因母亲没有兑现承诺的失望委屈。
设计意图:在读中理解、感悟。读书必须读懂内容,抓住中心,否则阅读就是无效的。通过引导学生朗读和默读,读懂故事内容,梳理文章脉络,为下节课理解课文做好准备。
四、观察指导,练写生字
1.学生观察课后写字表,当小老师交流写字方法。
2.教师利用课件演示生字的书写过程,组织学生仔细观察,帮助学生记住字形,学会笔顺。
重点指导:媚、蚁、偎。
(1)观察媚、蚁。媚,女字旁最后一笔右侧不出头;蚁,虫作偏旁时,第五笔横变提,右部的撇要伸至左下方,注意避让。
(2)观察偎,注意右下部只有一个小撇。
3.学生再次观察课后写字表,每个字练习写两遍。
4.指导反馈,集体评议后修改自己的书写。
设计意图:教师结合学生已有的书写能力,并抓住重点进行书写指导,提高书写指导的针对性、有效性。
五、课堂小结,拓展阅读
1.教师总结学生课堂学习情况。
2.布置作业:将课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给家人听。
3.推荐阅读史铁生的其他作品。
设计意图:将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相结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营造积极浓厚的阅读氛围。
第二课时
一、复习课文,导入新课
1.快速浏览课文,指名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导入:兴奋、焦急、落寞,这些情绪在我的那个星期天里出现,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设计意图:回顾全文内容,获得对文本的整体感知,点明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二、精读课文,体会情感
1.结合全文,说说我为什么对那个星期天记忆犹新。
(1)那是我的第一次盼望,对于孩子来说很重要。
(2)盼望中兴奋期待、焦急无奈、失望委屈等心理感受,令我印象深刻。
(3)母亲没有兑现承诺给幼小心灵带来的痛苦,令我难以忘怀。
(4)母亲忙碌辛劳的身影,也在我的记忆中挥之不去。
读课文,找出关于我的动作描写,分析一下,这些动作能反映出我的什么心理。
2.在这一天中,我有哪些行动?表明了什么?
(1)默读课文,画出描写我的动作的词句,想一想当时我的心情是怎样的。
(2)全班交流。
预设:
①我跑出去,站在街门口表现的是我的急切。
②我踏着一块块方砖跳,跳房子我看着天看着云彩走表现的是我的焦急与兴奋。
③拨弄蚁穴翻看电影画报表现的是我等待时的落寞、孤寂。
④念念叨叨地追在母亲的腿底下表现的是我的急切。
⑤蹲在她身边,看着她洗表现的是我的焦急与执着。
3.课文中有语言描写吗?传递了怎样的心情?
(1)找出文中我和妈妈的话。
(2)读一读,想一想,这些语言反映了当时我和妈妈怎样的心理。
预设:走吗您说了去走吧,您不是说买菜回来就走吗去吧,走吧,怎么还不走啊?走吧等,这些俨然就是我等待时的心理轨迹图。我由兴奋到焦急、无聊、无助,再到失望,这些情绪变化紧紧抓住我们的心。
等一会儿,等一会儿再走等等,买完菜,买完菜就去好啦好啦,没看我正忙呢吗下午,睡醒午觉再去洗完衣服噢,对不起,噢,对不起等,从这些话语中,我们看到为了生计,母亲不停地忙碌,最后还为自己疏忽了我的正当要求而惊惶地、连声地对我说对不起。
4.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环境描写。
那是个春天的早晨,阳光明媚,衬托出我的兴奋。
周围的光线渐渐暗下去,渐渐地凉下去沉郁下去,越来越远越来越缥缈,表现出我的希望眼看就要破灭时的伤心。
5.课文以孩子的视角,刻画了母亲的形象。你如何评价这位母亲?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的看法。
这位母亲既有对孩子的疏忽,又有对孩子发自内心的关爱。母亲用话语敷衍孩子,最终没有遵守承诺,是她对孩子感受的疏忽。但从她始终没有拒绝孩子和看到孩子伤心难过时惊惶失措并且道歉的行为中,又体现了她对孩子的关爱。
设计意图:以文本为抓手,在学习的过程中,抓住对人物的描写,体会情感变化,同时培养学生的概括和口语表达能力。
三、总结全文,情感升华
1.母亲答应了我在一个星期天带我出去玩,可却因为母亲的忙碌而没有实现,就在等待中,我懂了,什么都懂了,我不出声地流下了眼泪,我和母亲拥抱在一起,直至天黑。
2.读文后,在我和母亲的身上,你看到了什么?
对于年幼的我来说,这种等待无疑是漫长而煎熬的,不仅这样,漫长的等待等来的却是无尽的失望与无助。母亲每天都是忙碌与辛苦的,而母亲也成了这个家中幸福的创造者。
3.你有什么想法? 提示:课文仅仅是写我吗?
文中的母亲和大多数母亲一样,为生活而操劳,难免疏忽了孩子的感受,她答应了带孩子出去玩,但又被生活琐事牵绊,不能兑现对孩子的承诺。但即使忙得不可开交,她也没有用呵斥和直接拒绝的方式去伤害孩子,而且对孩子满怀歉意。她的无奈令人心酸,她对孩子的爱又令人感动。
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设计,旨在唤起学生心灵深处的感触,理解母亲,懂得母爱。
四、拓展延伸,表达情感
1.我们都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当心情不同时,对身边事物的感受也会有所不同。
如:路旁的一朵朵花儿好像在对我微笑,树上的鸟儿也在欢唱,树叶沙沙作响,好像也在为我高兴。
路旁的花儿耷拉着脑袋,一副无精打采的样子。树上的小鸟叽叽喳喳地叫着,也像是在讥笑我。
从下面的情境中选择一两个,就心情好与不好这两种状态,分别写几句话,把当时的情感自然地表达出来。
走在小巷里 奔跑在田野上 弹琴 钓鱼
2.交流书写的内容,说说自己的体会。
设计意图:学语文的目的是用语文,用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内心想法。此环节设计旨在引导学生内化语言,形成能力。通过设置拓展平台给学生创设了一个表达的情境,把课内学习到的方法与话题结合起来,做到读写练结合,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板书设计
那个星期天
我 妈妈
兴奋 焦急 落寞 伤心 忙碌 无奈 惊惶
37、六年级下口语交际:即兴发言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1.掌握即兴发言的基本技巧。
2.学会运用即兴发言的技巧,提前打草稿,快速组织语言,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3.培养良好的语言、语文素养,注意说话的场合和对象,增强对汉语的兴趣和认同感。
教学重点
1.掌握即兴发言的基本技巧。
2.学会运用即兴发言的技巧,提前打腹稿,快速组织语言,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教学设计
一、新课导入
当今社会是开放的信息社会,新型人才不仅要有开拓的精神,还要有出众的口才。出众的口才在现代社会中可以增加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对于一个渴望成功的人来说,已经成为不可忽略的素质。
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是即兴发言(板书),【出示课件2】即兴发言是指在时间紧迫,事先无准备的情况下,就某个问题发表见解、提出主张,或表达某种情感、某种愿望。它既能培养我们快速构思,具有出众的口才,又能锻炼我们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即兴发言运用
在最短的时间里表达自己的思想
在公众场合展现自己
在课堂上发表看法
与朋友聊天时表达自我
回答同伴疑问
二、创设情境
首先欣赏一段视频《俞敏洪即兴讲话》,在看的过程中,请同学们观察视频中人物的语言、声音、动作有什么特点。
看完后请几个同学谈谈自己的感受,并且结合观察到的视频中人物的特点说明为什么会有这种感受。
【出示课件3】最后请两位同学以我有一个小小心愿为题尝试现场进行即兴讲话,其他同学认真聆听并思考:两位同学的即兴演讲各有什么特点、什么问题。
三、总结提高
【出示课件4】
1、即兴发言注意点(板书):
①提前打腹稿,想清楚重点说什么
②先说什么,后说什么
③注意说话的场合和对象
2、怎样才能提高即席发言的水平呢?
学生思考后回答,教师总结。【出示课件5】
1、要注意积累多方面的知识,丰富生活阅历,增加锻炼机会。有了丰富的知识储存,并经常锻炼说话能力,才能做到厚积薄发、左右逢源、出口成章。
2、要善于捕捉话题。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讲话,讲什么内容,这是发言者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即席发言的话题是根据当时特定的场合、对象而定的。一般说来,要做到:抓住触媒、善于辐射、随机应变。现场的具体对象、环境气氛、布置陈设、言谈花絮,都可以成为即席发言的触媒。
3、即席发言要注意体现发言者自己的个性特点,不要人云亦云,讲俗话套话,而要有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匠心,显示出自己的特色。美国演员珍惠曼因在电影《心声泪影》中成功扮演一个聋哑人而获奥斯卡奖,她在领奖时只说了一句话:我因为一句话没说而得奖,我想我应该再一次闭嘴。这样的即席发言不落俗套,意味深长,堪称妙语。
四、课堂总结
即兴演讲能使我们的普通话水平得到提高,能使我们与陌生人说话更大方得体,能促进我们的人际交流,还能增强记忆,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本节课大家热情参与,收获颇丰,相信在下节课的展示活动中会有更精彩的表现!
板书设计:
即兴发言
①提前打腹稿,想清楚重点说什么
②先说什么,后说什么
③注意说话的场合和对象
38、六年级下口语交际:辩论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六年级下口语交际:辩论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辩论的有关知识,掌握辩论的流程。
2.善于倾听,敏捷应对,学会有针对性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通过对实际案例的分析,掌握辩论技巧,学会辩论。
2.通过演练,体会辩论中的角色任务,练习有效地辩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将辩论应用到日常学习之中,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培养学生语文学习能力。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善于倾听,在交流中捕捉重要的信息,有针对性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教学难点:掌握辩论技巧,并将之运用到实践中去,增强个人语言表达能力。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不知道同学们是否看过诸葛亮舌战群儒?读过《三国演义》的同学可能都很佩服诸葛亮,佩服他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佩服他的神机妙算,料事如神。其实还有一点让我们佩服的,就是他雄辩的口才,他舌战江东群儒,战场骂死王朗不可谓不精彩。那么,在这节课的学习中,我们一起来讨论和学习辩论原则、注意事项以及基本技巧。希望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也能练就一番好口才。
二、交际指导
1.分组展开辩论,合理分配辩论小组。
2.用简洁的语言表明自己的观点,然后摆事实、讲道理,阐明自己的理由。
3.辩论要紧扣以下原则:紧扣议题,言无不尽,包容合作。
4.既要敢于坚持自己的见解,又要耐心听取别人的发言。
5.可对别人的发言提出质疑,但应把握提出质疑的时机,注意质疑时的语气。
6.意见不一致时,争论双方应互相尊重,礼貌地表达自己的不同见解。
三、交际示例 从下面提供的辩题中任选一题,进行辩论实战练习。
【辩题一】
正方:逆境有利于成长
反方:逆境不利于成长
正方观点:逆境有利于成长
我方认为,逆境、顺境都可以让人成长,但相比而言,逆境更有利于人成长!理由有二:
1.逆境可以有效激发一个人的身体潜能,变得更高更快更强,实现华丽的成长转变。
2.为何国家现在大力提倡挫折教育。即使是学前教育也不例外?六个大人独宠一个小孩的现象使顺境中成长的弊端显露无遗。据人民网调查数据显示,在逆境中成长,能增强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和抗打击能力。孩子在逆境中让心灵接受磨难,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这样的成长不是更难能可贵吗?
反方观点:逆境不利于成长
1.逆境使人在成长过程中失去勇气,失去斗志,迷失自己的方向。在《骆驼祥子》中,祥子是一个心怀理想,对生活充满希望的人,可是在黑暗的旧社会,祥子的梦想一次次破灭,祥子不甘失败,也挣扎过,也努力过。可是在当时那样的逆境中,祥子的计划就是不断被破坏。最终祥子成为了一个自暴自弃的行尸走肉。祥子成了逆境这把刀下的牺牲者。请问对方辩友,这不是证明了逆境带给人更多的是毁灭而不是重生吗?
2.有些人在成长过程中遇到太多的阻碍与挫折,造成了心理扭曲和病变。马加爵家境贫寒,衣服都是同学捐赠的。虽为当地的高考状元,但他为了节省开支,选择了花费较小的云南大学,家境的贫寒,同学的嘲笑,表白被拒的挫折,使他的心灵蒙上了阴影,他遭遇了重重逆境,但逆境最终有使他成长吗?没有!逆境反而使他的心理产生病变,最终沦为杀害舍友的魔鬼。
【辩题二】
正方:现代社会更需要专才
反方:现代社会更需要通才
正方观点:现代社会更需要专才
1.分工的细化,体现了更精细地呈现世界的真实,现代社会表现出的是多样性、复杂性、意志性和不可预测性,因此分工需要专才。社会发展简史告诉我们,社会发展是呈螺旋状上升,而社会分工是呈树冠状发展,因此社会发展需要扩大再生产,扩大再生产需要社会分工,社会分工直接要求的就是专才。
2.现代社会要求分工,当然也要求整合。难道专才就做不到整合吗?我们说分工不等于分裂。分工要求的是更加有效的合作,大家说到整合,第一个想到的当然是合作,而与谁合作更有效率?当然是专才!所以说,现代社会更需要专才。
反方观点:现代社会更需要通才
不同分工之间需要有沟通,不同学科之间需要融合。那么,具有广阔知识平台、丰富知识储备的通才和只具有单项技能、单项知识的专才相比,谁更能在不同分工之间实现沟通?谁更能在不同学科之间完全融合?是通才!因此现代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可持续发展,更需要通才!
【辩题三】
正方:自媒体时代更容易接近真相
反方:自媒体时代不容易接近真相
正方观点:自媒体时代更容易接近真相
自媒体打破了地域限制、专业限制,将话语权交付到更广大的群众手中,其优势有利于我们接近真相。主要理由如下:
1.自媒体能够承载更多信息,人们能接触到的事件越来越多,想要隐藏某些事实在现在看来是不可能的。
2.越来越多人参与互动,增加了观点,受众的思维不会被一个声音领导,而是从各种观点中进行选择,有利于人们从多方面思考问题,接近真相。
3.网民的数目不断上升,网络舆论的力量越来越大,来自各地区、各行业的自媒体使用者可以通过一个平台进行交流,会让忽悠者越来越少。
所以说自媒体时代更容易接近真相。
反方观点:自媒体时代不容易接近真相
自媒体时代具有平民化、私人化的特点,信息的发出者良莠不齐,且为了追求利益去争夺信息的时效性,缺乏考证,再加上事后监管不到位的原因,自媒体时代下,平台上发布的接近真相的有效信息十分有限。绝大部分自媒体并不需要用户实名,这就代表着,在一定程度上,人们可以随意发言,因而出现了言论不负责的现象。
在自媒体简单快捷的传播中,人们想要传递一个信息非常轻松,因而往往缺少思考。人们只是因为新闻的趣味性就选择转发,无心对内容是否属实进行思考,因而一个虚假新闻只要够有爆点,往往就能被迅速传播。《新闻记者》每年都会评选中国十大假新闻,据其报导,假新闻的来源大多是自媒体平台。
因此,自媒体时代不容易接近真相。
四、针对训练
1.古人读书做学问特别强调勤奋多学。悬梁刺股书读百遍,其义自现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无一不强调勤奋、多读、多学。
(1)班里要举办一次辩论会,请你为正反两方拟出观点。
正方: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反方: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答案示例:
正方:知识源于书本,学问在于勤奋。
反方:知识源于实践,学问在于探索。
(2)你的观点是什么?请阅读下面三则材料后,结合自己的思考谈一点你的看法。(不超过50字)
材料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是至理名言。但也有只读书,不用心思考,不在生活实践中运用,结果一事无成的人。例如,南宋的硕学陆澄年轻时博览群书,写《宋书》时却一字写不出,人称二脚书橱。
材料二: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这话在过去对我们的学习确实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然而在今天,随着快乐教学和成功赏识教育的普及与开展,这话就带有明显的局限性和片面性。问是一切做学问的人必经的途径,学问千千万,起点在一问(华罗庚);思是读书做学问的基础,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材料三:古人很重视读万卷书与行万里路的辩证关系。说过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顾炎武主张出户,又主张读书。他认为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之士。顾炎武把家乡的书读完后,用四匹马驮着书,十谒明陵,遍游华北、西北,访俗问民,最后写成了有名的《日知录》《肇域志》。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答案示例:真正的学习,要把读书做学问同思考和实践结合起来。只读书,不思考,物我便不能合二为一;只读书,不实践,便是书的奴隶,易被错误思想所左右。
(3)请给你的观点补充一个论据。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答案示例:
示例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把书上读到的、学来的放到实践中去检验,经过辨别和筛选,才会得到有利于工作、学习乃至社会发展的可靠的经验。
示例二: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古人也深知读书与实践的辩证关系。
2.综合性学习活动。
某中学举行辩论赛,正方的观点是养成良好风气主要靠自律(自我约束),反方的观点是养成良好风气主要靠他律(他人约束)。辩论时,双方唇枪舌剑,反方突然这样发问:孙悟空不就被套了个紧箍咒才肯听唐僧的话吗?可见养成良好风气主要靠他律。作为正方,你该用什么样的话来有力地回击反方呢?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答案示例:
(1)那么唐僧为什么不戴呢?
(2)孙悟空是猴不是人,作为动物当然主要靠他律,这不是我们讨论的话题。
(3)我们强调主要靠自律,并没有完全排除他律。
39、六年级下回忆往事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六年级下回忆往事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能够积累相关的歌咏春夏秋冬四季景色的诗词,并能有感情地朗读。
过程与方法:听读、默读相结合,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
情感体验价值观:使学生了解到多读书,读好书,能丰富知识,增添智慧,成为一个志趣高尚的人。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热爱。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每个人都有一个金色的少年时代,每个童年都有令人难忘的岁月,同学们的童年有哪些乐趣,能与我们分享吗?今天,我们要跟随语文特级教师于漪,回忆她童年的依依往事,去一同感受童年的人、童年的事、童年的.一切。
课题、作者
二、整体感知
1、听读课文。思考:文章记述了哪几件依依往事?
小时侯:看图画:(1)小屋里的山水画
(2)《水浒传》中的一幅幅插图
学生时代:读石印本《千家诗》
听讲课:(1)听两位国文老师讲课:听教辛弃疾词《南乡子》
听教田汉新诗《南归》
2、这几件事有什么共同点?
都与读书有关。
三、请同学们到文中找一找,这几件事分别对作者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尽量用课文中的词句回答。
看画《水浒》:如临其境、津津有味单纯而朴素的童真童趣
读书《千家诗》:给我以广阔的天地,编织我美丽的生活花环使我贴近生活热爱生活。
听课:培养了我课外阅读的兴趣
对这几件往事的回忆,给我们展现了作者当年在优秀文化的熏陶中不断地成长的思想情感历程。真是往事依依。依依是什么意思?留恋。文中哪些词语可以看出往事依依,难以忘怀?学生找文章首尾部分记忆犹新、铭刻在心。文章开头紧扣依依,结尾回应依依,中间叙事围绕依依,在追溯少年时代的依依往事中,涌动着一股情感的热流。
四、我们从作者的依依往事中可以探寻到她成长的源头。那就是少年时代多读优秀的文学作品、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提高我们的人文修养。正像赵丽宏在《为你打开一扇门》中说的那样:阅读优秀文学作品是一个文明人增长知识,提高修养、丰富情感的极为重要的途径。
40、六年级下寒食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六年级下寒食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教材分析
《寒食》是唐代诗人韩翃创作的一首七绝。此诗前两句写的是白昼风光,描写了整个长安柳絮飞舞,落红无数的迷人春景和皇宫园林中的风光;后两句则是写夜晚景象,生动地画出了一幅夜晚走马传烛图,使人如见蜡烛之光,如闻轻烟之味。同时也流露出作者对现实的不满和对权贵们的讽刺。
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学生对于传统节日的民风民俗并不陌生,但相比于春节、元宵等节日,学生对寒食节比较陌生。通过课下注释和资料的补充,可以让学生了解寒食节的习俗,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激发学生对祖国文化的热爱。教学时,应引导学生借助关键词,初步理解诗歌的字面意思,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抓住诗中描写的传统节日的场景,在脑海里形成画面,自然成诵。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会写宫、侯、素等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想象《寒食》中描绘的暮春之景,结合时代背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想象画面,抓住重点语句,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通过抓关键词,赏析诗句,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41、六年级下册迢迢牵牛星生字组词字词解释
侯爷 侯爵
章 文章 章法
泣 哭泣 抽泣
盈 充盈 笑盈盈
脉 脉搏 叶脉
栖 栖息 两栖
鸦 乌鸦 寒鸦
注解:
①河汉女:指织女星。河汉,银河。
②擢(zhu)伸出,抽出。
③素:白皙的。
④札(zh)札:织机发出的响声。
⑤机杼(zh):织机的梭子。
⑥章:有花纹的纺织品,这里指整幅的布帛。
⑦零:落下。
⑧盈盈:形容清澈。
⑨脉(m)脉:用眼睛表达情意的样子。
42、六年级下册第3课古诗三首迢迢牵牛星课堂笔记之字词理解
六年级下册第3课古诗三首迢迢牵牛星课堂笔记之字词理解
①河汉女:指织女星。河汉,银河。
②擢(zhu)伸出,抽出。
③素:白皙的。
④札(zh)札:织机发出的响声。
⑤机杼(zh):织机的梭子。
⑥章:有花纹的纺织品,这里指整幅的布帛。
⑦零:落下。
⑧盈盈:形容清澈。
⑨脉(m)脉:用眼睛表达情意的样子。
43、六年级下册第3课古诗三首迢迢牵牛星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六年级下册第3课古诗三首迢迢牵牛星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1.这首诗中的主人公是谁?表达了他(她)怎样的一种情感?
主人公是织女;《迢迢牵牛星》化用了《诗经》这一内容,在神话传说的基础上更具体了故事的情节,更加突出了织女相思之悲苦,思念之哀怨,而且感情描写更细腻,艺术手法更完美,更加充分地表达了女主人公织女渴望夫妇团圆的强烈愿望。
2.这首诗中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请你从中任选两种,并举例加以简要分析。
运用了对比、夸张、比喻、反复(叠词)、反问等(任选两种);示例:对比,以织女灵巧却织不成章,用对比手法描写了不幸的织女的孤独、哀怨、痛苦;夸张和比喻:以如雨的夸张手法,表达织女对牛郎的日夜思念,有力地别打了作者对织女的同情和对封建统治的不满;反问:追问河汉并不长,为什么不能相见,通过景物描写来表达情绪,这样就更加有力地突出了织女的情绪,更有力地强调了织女离愁别绪的哀怨;反复(叠词):增强了节奏感和音韵的协调,自然贴切地状写了物性、传说,抒发了不尽的情思,形成独得之神韵。
3.这首诗中多处运用叠词,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这首诗一共十句,却用了大量的叠音词,即迢迢皎皎纤纤盈盈脉脉等。这些叠音词不但在表现出质朴、清丽的民歌特点,而且很富有音乐感;在内容上,也能更好地突出描写对象的特点,细腻地表达出深婉的情思。
44、六年级下册第3课古诗三首迢迢牵牛星课堂笔记之诗句赏析
六年级下册第3课古诗三首迢迢牵牛星课堂笔记之诗句赏析
全诗以物喻人,构思精巧。诗人抓住银河、机杼这些和牛郎织女神话相关的物象,借写织女有情思亲、无心织布、隔河落泪、对水兴叹的心态,来比喻人间的离妇对辞亲去远的丈夫的相思之情。全诗想象丰富,感情缠绵,用语婉丽,境界奇特,是相思怀远诗中的新格高调。
45、六年级下册第3课古诗三首寒食迢迢牵牛星十五夜望月生字词
六年级下册第3课古诗三首寒食迢迢牵牛星十五夜望月生字词
《寒食》这首诗写寒食节禁止烟火,吃冷食的传统习俗;《十五夜望月》描写了中秋节赏月的传统习俗。还有一些古诗也写到了传统习俗,如《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写了重阳节登高的习俗;《村居》写了春季放风筝的习俗;《元日》则写了春节饮屠苏酒,插桃符的习俗
侯hu:侯爵 公侯 封侯 侯门似海
章zhāng:乐章 篇章 简章 盖章 约法三章
泣q:哭泣、抽泣、泣不成声
盈yng:充盈 丰盈 盈利 盈余 热泪盈眶
脉m:脉脉 脉脉含情
栖qī:栖息 栖居 栖身 两栖
鸦yā:乌鸦 鸦片 鸦雀无声 鸦片战争
多音字:
处:ch办事处 chǔ处理
相:xiāng相处 xing相貌
传:chun (传说)zhun(传记)
脉:mi(山脉)(m(脉脉)
纤:xiān(纤维)qin(纤夫)
46、六年级下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六年级下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教材分析
《北京的春节》是老舍先生的散文名篇。文章以时间为经线,人们的活动为纬线,细致地描写了北京春节的一系列风俗习惯,字里行间透露出人们欢欢喜喜过大年的心情。
本篇课文是人教版教材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一篇课文,在统编教材六年级下册中是第一单元第一篇。相较人教版而言,统编版内容增加,主要表现在描绘腊八粥、腊八后的情景、小年、初一、元宵的文字增加。我想,这与统编教材的编排理念有很大关系。统编教材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人文主题是民风民俗;阅读要素是分清内容的主次,体会作者是如何详写主要部分的;习作要素是习作时注意抓住重点,写出特点。本单元语文园地中交流平台板块以《北京的春节》为例,讲解什么是有详有略,为什么要有详有略,怎样在写作中有详有略。《北京的春节》课文内容的增加,就是为本单元阅读要素和习作要素服务的。
文章条理清晰,语言朴素直白,即便是热闹景象的描写,也没有浓墨重彩的铺陈。充满京味儿的语言是一大特点。
教学目标
1.自学掌握生字词。
2.了解老北京的风俗,利用时间轴梳理北京的春节,感受传统年文化的魅力。
3.学习详略得当的写法,体会老舍京味儿语言。
自学准备
1.朗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1)抄写生字、词语三遍
生字:蒜 醋 饺 摊 拌 眨 宵 燃 贩 彼 贺 轿 骆 驼 恰
词语:热情 自傲 饺子 万象更新 鞭炮 眨眼 通宵 间断 万不得已 截然 燃放 小贩 摆摊儿 彼此 贺年 骆驼 恰好 一律 彩绘 分外
(2)给形近字组词。
醋( )错( )措( )
饺( )校( )胶( )
摊( )滩( )瘫( )
宵( )霄( )硝( )
贩( )饭( )叛( )
轿( )娇( )侨( )
恰( )拾( )蛤( )
(3)给多音字注音。
间断 中间
万象更新更加 三更半夜
正月正好
分别分外
(4)用自己熟悉的词替换句子中画横线的词语。
a初一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 )
B这些比赛并不为争谁第一谁第二,而是在观众面前表演骡马与骑者的美好姿态和娴熟技能。( )
c干果店在灯节还要做一批杂拌儿生意,所以每每独出心裁。( )
2.查找资料,了解老舍,关注其生平、评价、作品。
3.找出课文中描写孩子们过春节的部分,读一读。用不少于三句话说说自己是怎样过春节的。
4.利用时间轴梳理北京过春节时人们的活动。
腊月初旬腊八腊八起腊月二十三除夕前除夕正月初一初五初六元宵正月十九
教学过程
01童谣导入
同学们,新年好!正值新春佳节之际,我们一起来读一则有意思的童谣吧。(播放视频《小孩小孩你别馋》)童谣里讲了哪个节日?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我们有很多传统节日,其中,春节是最喜庆、最有味道的节日。今天,我们将一起走进老舍笔下《北京的春节》。
02梳理课文
课前预习,同学们通读课文,利用时间轴梳理北京过春节时的活动,我们一起来理一理。很明显,这篇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老北京人过春节的?这些时间节点中,哪几天写的详细,哪几天写的简略?
03学习详略
作者老舍是怎么写详细的呢?我们一起走进文字,细细品一品。
1腊八
(1)新旧教材对比体会详写腊八粥,感受腊八粥食材多
a在腊八这天,家家都熬腊八粥。粥是用各种米,各种豆,与各种干果熬成的。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
b在腊八那天,家家都熬腊八粥。这种特制的粥是祭祖祭神的,可是细一想,它倒是农业社会一种自傲的表现这种粥是用各种米,各种豆,与各种干果(杏仁、核桃仁、瓜子、荔枝肉、桂圆肉、莲子、花生米、葡萄干、菱角米)熬成的。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
(2)视觉和味觉多感官写腊八蒜的独特
2腊月二十三
北京的小年有什么独特的风俗?自己生活的地方是怎么过小年的?
3除夕
(1)嗅觉、视觉、听觉多感官写除夕热闹
(2)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祭祖。(感受人们对除夕的重视)
4正月初一
写了哪些人的哪些活动?(写不同人的不同活动)
5元宵
(1)除夕与元宵的对比感受元宵是春节的又一个高潮。
(2)走进元宵花灯: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有的图案各式各样。
a排比句感受花灯的多样。
b关注加点的字词,体会语言表达的丰富性。
作者重点写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元宵这几天,其他的日子则一笔带过。但是重点写,也不是铺开写,而是突出写最具特色的民俗活动,给人印象深刻。为什么这样写呢?我们一起看看交流平台给我们的提示。
04品味语言
课前我们了解了老舍,他是土生土长的北京人,所以他的作品京味儿十足。我们一起来读几个句子感受感受。
1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老北京谚语)
2孩子们喜欢吃这些零七八碎儿,即使没有饺子,也必须买杂拌儿。(感受儿化音)
教师示范朗读,学生寻找文中其他句子,练习朗读。
3腊月和正月,在农村正是大家最闲在的时候。(感受北京方言)
举例:我和她从小一起长大,是发小儿。
如果你对京味儿语言感兴趣,推荐你阅读老舍先生的《茶馆》。
05主题阅读
记忆中过年的味道还有哪些呢?我们再一起到其他作家笔下找找吧。
斯妤《除夕》(主要写了腊月二十九,闽南老家做年夜饭、吃团年饭的情景和那天作者一家的活动。)
陈鲁民的《年味》(文章从嗅觉、味觉入手,以细致的笔触写了过年的鞭炮硝烟味、酒香味、蒸馒头味、饺子味、写春联的墨香味等,展现了农家过年时的丰衣足食,表达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冯骥才的《花脸》(讲述年少的我喜爱花脸,在新年时买了一张关羽的花脸和一把青龙偃月刀,回到家人人见人人夸,我十分高兴,成了全家过年的小主角。后来,我不小心用大刀打碎了家里一只祖传的花瓶,因为是过年,当时躲过了一劫,但后来还是被爸爸教训了一顿。从此,我悟到一个祖传的道理:一年之中唯有过年是孩子们的自由日,这几天无论怎么去闹都不会立刻受到惩罚这才是孩子们喜欢过年的真正原因。文章通过对我爱花脸、买花脸、戴花脸的过程的叙述和描写,表现了我对英雄的崇敬,抒发了我渴望成为英雄的少年豪情,表达了童年时的欢乐和自豪。)
徐鲁的《何时再得压岁钱》(文章以倒叙的方式回忆了孩提时候得压岁钱的情景:我们急切讨要压岁钱,炕上的爷爷奶奶乐不可支地看着心满意足的满堂孙子孙女,我们一旦拿到了压岁钱,便呼啸而散,各自躲到一边数钱去了。寥寥数语,勾勒出祖孙间其乐融融的温馨情味。结尾时,作者在对童年欢乐的回忆中表达了对过去生活的感恩之情。)
迟子建的《原来姹紫嫣红开遍关于年货的记忆》(讲述家人各司其职置办各样年货中发生的趣事,回溯了自己关于年货的记忆,描写了故乡过年时的热闹氛围。文章的标题和结尾,都引用了明代剧作家汤显祖代表作《牡丹亭》中的唱词: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残垣!作者以此表达了对过去故乡过年时浓浓年味的怀念,以及对现在故乡过年时人情味逝去的惋惜。)
06主题练写
以年的记忆为主题,写一篇文章或者自制绘本。习作提示:先想好重点要表达哪些内容,把它们写得具体详细一点儿,其他内容则写得简略一点儿。
47、二年级下青蛙卖泥塘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二年级下青蛙卖泥塘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一、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童话故事。为了把烂泥塘卖掉搬到城里去住,青蛙根据小动物们指出的问题,一次又一次改造着烂泥塘,烂泥塘渐渐变成了有花有草、鸟飞蝶舞的好地方。最后,青蛙决定留在这个好地方,不再卖泥塘了。
课文共有12个自然段,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展开。第一自然段是事情的起因,青蛙想把烂泥塘卖掉搬到城里去住。第二至十一自然段是事情的经过,青蛙竖起了卖泥塘的牌子,吆喝着卖泥塘,小动物来买泥塘,但是都没有买,为了卖掉烂泥塘,青蛙按照小动物提的意见不断改造烂泥塘,把烂泥塘变成了好地方。第十二自然段是事情的结果,青蛙不再卖泥塘了。
课文在写青蛙前两次卖泥塘时,结构是相同的:先写青蛙吆喝着卖泥塘,再写谁来了,然后是老牛、野鸭指出泥塘存在的问题后离开,最后写青蛙改造泥塘。这两次卖泥塘,写的比较具体,老牛、野鸭具体说了什么话,青蛙听后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都有清楚的交代。从青蛙第三次卖泥塘开始,行文出现了变化,只列举了有哪些小动物指出了什么问题,此后青蛙对泥塘的多次改造也是一笔带过。最后,青蛙又一次叫卖泥塘时,对改造好的泥塘的介绍具体而生动。
课文有两幅插图。第一幅图对应泥塘改造前的内容:泥塘里水很少,周围光秃秃的,青蛙正在烂泥塘旁边竖起卖泥塘的牌子。第二幅图对应泥塘改造好的内容:泥塘里,水灌满了,荷叶绽开了圆圆的笑脸。泥塘边,草儿绿了,花儿开了,蝴蝶正在花丛中飞舞,青蛙咧开了嘴,似乎在欢快地歌唱。
二、教学目标
1. 认识卖、烂等1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喝,会写蛙、卖等8个字,会写青蛙、草籽等9个词语。
2.朗读课文,能分角色表演故事。
3.能说出青蛙为卖泥塘做了哪些事,最后为什么又不卖泥塘了。
4. 能结合课文内容,展开想象,说一说小鸟、蝴蝶、小兔等说了些什么话。
三、重点难点
1. 能说清楚青蛙为卖泥塘做了哪些事,最后为什么又不卖泥塘了。
2. 能结合课文内容,展开想象,说一说小鸟、蝴蝶、小兔等说了些什么话。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板块一 初读课文,走进故事
1.牌子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刚才老师在门口看到一块很特别的牌子,你们想看吗?(课件出示写着卖泥塘的牌子)
(2)谁卖泥塘?教师板书课题,学生跟随老师书空写课题。指导书写蛙字。
(3)比较买卖,引导发现。
①谁能说说这一对双胞胎有哪些不一样的地方?
②指导书写卖,最后一笔是点不是捺。(课件出示儿歌:有十它收钱,无十它付款,世人吃穿用,都靠它来办。)
(4)读了这个课题,你们有什么疑问呢?预设:青蛙为什么卖泥塘?他是怎样卖的呢?
2.初读课文,情境识字。
(1)自由读课文,思考:青蛙为什么要卖泥塘?
课件出示:青蛙住在烂泥塘里。他觉得这儿不怎么样,想把泥塘卖掉,换一些钱搬到城里住。
(2)认读烂泥塘。烂在这儿的意思是差,不好。他觉得这个泥塘很差,很不好,所以想卖掉。
(3)他想卖出去,是怎么做的呢?又有哪些动物过来买泥塘呢?
(4)认识牌,借助图片认读,并组词牌子、扑克牌。提示牌子的子读轻声。
(5)学习多音字喝。(课件出示喝的多音字组词)
(6)听到青蛙的吆喝后,谁来了?
(7)读水坑坑,再读牌子舒服这两个轻声词。
(8)跟老牛一样,好多小动物都被青蛙的吆喝吸引过来。他们有的说缺点儿树,有的说缺点儿花,有的说缺条路利用字理识记缺字。
(9)听了小动物们的建议,青蛙做了很多事。认识采集、播撒、灌水、栽树、游泳等词
板块二 梳理结构,朗读指导
1.青蛙第一次卖泥塘。
(1)自由读青蛙第一次卖泥塘。
(2)青蛙是怎么吆喝的?
(3)指导朗读:抓住喽,读出吆喝的语气。
2.梳理课文:青蛙卖泥塘都遇到了哪些小动物?他们给青蛙提了哪些建议?(课件出示相关句子)
3.指导朗读:读老牛的话时,读出慢条斯理的感觉。体会不过就,读出前后意思的转折。
4.听了老牛、野鸭的话,青蛙是怎么做的呢?
5.教师示范读,指名学生练读,指导读好长句子。
6.青蛙最后的吆喝。
(1)当青蛙做了这些事之后,他又开始吆喝了,他是怎么吆喝的?
(2)朗读指导:读到后面语调慢慢变低,语速变慢,注意最后是省略号。
(3)最后他的泥塘卖出去了没有?
7.学生交流、朗读,梳理故事情节。
8.通顺、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块三 指导书写,评价提升
1.出示生字,观察字形。
(1)课件出示会写字蛙、破、搬、倒、籽、泉、卖、应,引导学生发现共同点与不同点。
(2)发现疑难,交流书写要领。
2.教师范写,提示要点。
(1)蛙、破、搬、倒左窄右宽,其中虫字第五笔改横为提。籽左右等宽。
(2)泉、卖上小下大,要写紧凑。
(3)应字的广撇要舒展。
3.学生描红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4.个别点评,展示优秀书写,出示问题书写,并纠正。
5.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
板块一 词语复习,语言运用
1. 复习词语,巩固字词。
2.理解感悟。
(1)理解第1自然段。
课件出示:青蛙住在烂泥塘里。他觉得这儿不怎么样,想把泥塘卖掉,换一些钱搬到城里住。
(2)这个泥塘,青蛙觉得不怎么样。文中用了一个什么词来形容?(烂)烂的意思是什么?
(3)结合课本中的图片,说说这个泥塘是怎么样的。
3.他写了卖泥塘的牌子,并大声吆喝,此时他心里是怎么想的?
板块二 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1.自读课文,理解运用。
(1)读课文第3-10自然段,说一说小动物们不买泥塘的原因。
(2)引导发现老牛和野鸭说话的规律:都是先说泥塘的优点,再说泥塘的缺点,中间都用了一个词语进行前后意思的转折。
(3)这两句的行文结构相同,但内容不同。引导学生在读的时候,抓住角色语言,读正确角色的语气,老牛说话的语气应是慢条斯理的,野鸭说话的速度稍快。
(4)青蛙的吆喝声还吸引了哪些小动物来买泥塘?
(5)其他小动物说的话都只是简单的概括,请依照老牛和野鸭所说的话,发挥想象,用先肯定再出建议的方法,中间用上"不过、就是、但是、可是等词语试着具体说说。
(6)指名说一说:当时小动物们会怎样说?
2.精读课文,感悟原因。
(1)小动物们都提出了自己的建议,青蛙听到后做了哪些事?请从文中找出句子,画上横线。
(2)用词语概括青蛙做的事。(种草、引水、栽树、种花、修路、盖房)
(3)最后,他的泥塘变成什么样了?
(4)来,大家一起帮他卖泥塘,一起吆喝一下。齐读第11自然段青蛙说的话。
(5)语言拓展,学会吆喝。
(6)比较阅读,体验语言。
(7)此时青蛙有什么感受?最后的结局怎么样?
(8)愣住是什么意思?他为什么愣住了?他心里会怎么想?
(9)他的泥塘都达到了小动物们的要求,他为什么又不卖了呢?(因为青蛙听取了小动物们的建议:种草、引水、栽树、种花、铺路、盖房,将泥塘变得这么美。他认为这么好的地方自己住挺好的,所以不卖泥塘了。)
板块三 演读课文,体悟情趣
1.小组合作,演读课文。
(1)小组内分角色练习。
(2)小组展示。
2.拓展延伸,总结提高。
(1)青蛙的泥塘变得这么美,你觉得是什么原因?
(2)如果你们从现在的这个泥塘边经过,你还想给小青蛙什么建议?(鼓励学生大胆想象)
(3)相信青蛙如果听了你们的话,一定会将泥塘变得更美丽的。(《小青蛙回家》)
(4)小青蛙现在有这么漂亮的家了,它邀请我们一起去玩呢,我们一起出发吧!(课件播放歌曲)
(5)小结:同学们,只要我们勤劳、肯努力,烂泥塘也能变成美丽的花园。让我们好好学习,长大后,为自己的家乡出一份力,让我们的家乡变得更美吧!
48、二年级下雷雨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二年级下雷雨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教学目标:
1、随文认识生字户、扑,借图像认识蝉字,借字义理解识记压、垂字。指导正确书写垂字。
2、能在语境中体会压垂挂等词语运用的好处。
3、借助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指导有感情朗读课文。
4、能找出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后哪些景色发生了变化,并借助关键词说出景色的变化。
教学重点:
能找出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后哪些景色发生了变化,并借助关键词说出景色的变化。
教学难点:
能在具体语境中体会压垂挂等词语运用的好处。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积累词语
今天早上一出门,我就发现地面湿漉漉的,原来昨晚一场小雨悄悄地降临了。恰巧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些关于描写雨的词语。课件出示:蒙蒙细雨,淅淅沥沥、滴滴答答、大雨倾盆,雷电交加,电闪雷鸣。你认为哪些词语适合描述这场小雨呢?词语也是有情感的,描写小雨的词我朗读时声音要轻些,语气要柔些,读一读。剩下的词语你认为是描写的哪一种雨(雷雨、暴雨),也请你读出雷雨、暴雨的气势来。
今天我们来学习16课 雷雨,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理清课文顺序
雷雨又叫雷阵雨,它来得急,去得快。
1.这篇课文是怎样描写雷雨的呢?请你大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排火车读课文,大家边听边找一找哪几个自然段描写了下雨时的景色。
3.互相正音。课件出示句子打开窗户,清新的空气迎面扑来。
指生读户,带调读。出示词语窗户,注意户在这里读轻声,齐读。注意生字在词语中读音的变化再读这句话。
4.课文的哪几个自然段描写了下雨时的景色呢?
课文的4-6自然段描写了雷雨正在下,我们用三个字来概括,板书:雷雨中
那课文的1-3自然段描写了雷雨来临之前的景色,我们同样用三个字来概括板书:雷雨前。
7、8自然段用哪三个字来概括呢?板书:雷雨后提醒学生说完整的话。
三.学习雷雨前
大自然很奇妙,每当雷雨来临之前,它会有很多变化。
1.自己读课文1-3自然段,看一看雷雨来临前景色有什么变化?(师准备词卡,让学生按照自然段的顺序贴一贴)
雷雨来临前景色的变化真不少,书中提到的最先变化的是什么?
2.出示句子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指生读句子,带拼音读压。指生读,齐读。出示词语压下来读,提醒最后的来字读轻声。
理解压字。
A.谁能用动作表演一下压下来。师用手表演手从高处渐渐地压向学生,学生谈感受。
B.课件出示乌云压低图。
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给你怎样的感受?把你的感受读出来!读得不够令人害怕,我教你个方法,带上动作读一读。大家一起带上动作读一读。
3.结合你的生活体验想一想,夏天天气炎热,雷雨来临前更是闷热无比,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会让人觉得更加?课文中还有哪些句子让你读出了天气的闷热呢?
A.出示句子树上的叶子一动不动,蝉一声也不出。说说你的理解。(叶子一动不动说明一丝风也没有。蝉热得也不愿意出声了。)课件出示蝉的图片,蝉是夏天里才会出现的昆虫,蝉是形声字,虫是它的形旁表示它属昆虫,右边的单字是它的声旁。带拼音读蝉。蝉特别能叫,现在连它也热得不出声了。想象着天气闷热的画面来读一读这句话吧。
4.加上动作带着想象,齐读第一自然段。
2.刚才还是一丝风也没有,出示第二自然段,指生读,有了什么变化?
A.动作表演乱摆,指一生表演,你的两只小胳膊就是树枝,你来表演一下乱摆,为什么这样表演?读出来!
B.蜘蛛为什么逃走了?预设:怕被风吹下来,怕雨马上就要来了。蜘蛛怕啊!读出来!
出示垂字,说一说如何识记字形。指生读词语垂下来,注意最后的来字读轻声。为什么是垂下来,而不是落下来、掉下来呢?
预设:垂的速度更快。对,垂有垂直的意思,这是逃跑路线的最短距离。课件演示蜘蛛垂下来的动画过程。请你再结合蜘蛛的生活习性来说一说为什么是垂字。(在丝的帮助下降落所以是垂)
D.观察垂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说一说书写这个字要注意哪些地方?伸出你的右手食指与老师一起书写。垂字先写千,竖写在竖中线上,这个竖像什么,(像蜘蛛吐出的长长的丝)再写长横,长横写在横中线上。两个竖稍稍往里斜。
注意书写要求学生自己写。师生评价学生书写纸。再练写。
3.出示第三自然段,读一读,雷雨来临前闪电和雷声有什么变化?越来越亮表示,越来越响表示。
把你的理解读出来!
4.雷雨来临前形势真是紧张啊!咱们师生合作,接读这三个自然段。
四、学习雷雨时
1、哗,哗,哗雨下起来了。默读课文4-6自然段,想一想,雨中的景色有哪些变化?(师准备词卡,让学生按照自然段的顺序贴一贴)
预设:雨越下越大,师:雨大到了什么程度?把雨势的大读出来!
还有变化吗?
预设:渐渐地,渐渐地,雷声小了,雨声也小了。
师:(课件出示:越来越)你能用越来越这样的句式来说一说雷声、雨声的变化吗?
2.既然用越来越就能表示出景色的变化,为什么作者却没用呢?(课件出示:雨越下越大。往窗外望去,树啊,房子啊,都看不清了。雷声越来越小,雨声也越来越小了。)指生读,读后有什么感受?
预设1:如果学生没有读出来,就再读这段话.
预设2:雨越下越大到雨势变小有一个时间的过程。渐渐地表示了时间的变化。
师:加上渐渐地一词读起来有什么感受?
预设1:学生没有读出不合理之处。
预设2:渐渐地与越来越的意思重复了。
课件出示第三自然段。联系上文第三自然段,你会发现什么?(重复实在是太多了。)太多的重复读起来会让你觉得啰嗦。是啊,咱们在写话中也要注意,要联系上下文读一读,是否相同的词语重复过多,如果有,果断删去或者换词。
你能读好这句话吗?
3.通过欣赏前面同学们的朗读,我发现大家个顶个是朗读的高手啊!我有个问题想与大家探讨一下。课件出示哗,哗,哗,雨下起来了。哗哗哗三个字变颜色。这三个拟声词的是语调一样还是有变化,如果有变化该怎么变?(一个比一个高,表现出雨越下越大,越下越急)理解深刻才能读出味道,大家读得越来越有味了!
4.请你带着自己的理解完整地读一读这三个自然段吧!
五、学习雷雨后
1、雨终于停了。出示7、8自然段,读一读,说一说你喜欢雨后的哪些景物?为什么?把你的喜欢读出来。学生相机按照自然段的顺序贴一贴
2、出示一条彩虹挂在天空。想一想,平时生活中,我们都是把什么挂起来?预设:衣服,书包。挂是放在高处。预设:画,作品,我们常常会把美好的东西挂在高处。彩虹像什么一样挂在天空呢?预设:像一座桥,师:像一座怎样的桥?生:七彩的桥。师:指着图,七彩的桥,比夜晚霓虹灯装饰的桥还要漂亮。美美地读一读吧!
它就像一幅优美的画,把彩虹的美读出来吧!像一条七彩的丝巾高高地挂在天空。让你说得我都想拥有这样一条美丽的围巾呢!我也想与大家一齐读一读呢!
3.课件出示:蜘蛛又坐在网上。在雷雨来临前,它可是慌乱得逃走了啊,现在它又坐在网上,它怎样地坐在了网上?
预设1:它又安心地坐在网上。把蜘蛛的安心读出来吧!
预设2:它又悠闲地坐在网上。把它的悠闲读出来!
4.一场雷雨终于过去,心情真是轻松啊!来,配上一段轻快的音乐,带上你的好心情,谁愿意为大家读一读呢?指两名学生读 。齐读。
六.借助提示词,说变化。
这篇课文,作者按照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顺序写出景色的变化。板书:变化。你能借助板书来说一说这三个阶段景色的变化吗?找三名学生说一说。
七.布置作业
练习背诵课文
49、二年级下画杨桃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二年级下画杨桃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一、教材分析
《画杨桃》讲的是在图画课上练习画杨桃时,我根据自己看到的,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样子,遭到同学们的嘲笑。后来在老师的启发下,同学们真切地感悟到从不同的角度看杨桃,结果的确不一样。老师还通过这件事启发同学们:当我们看见别人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时候,不要忙着发笑,要看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老师对我们的教育,不仅针对的是画画,还适用于生活中的许多事情。
课文细致描写了人物的对话、动作和神态,形象生动,能准确反映人物内心世界。老师神态由严肃到和颜悦色,老师的话语通俗易懂,让人体会到这位老师教育学生循循善诱、以理服人。学生们开始嘻嘻哈哈,以为我把熟悉的杨桃画成五角星,非常好笑;了解真实情况后,显得很尴尬,反映学生们的率直、天真。如:哈哈大笑杨桃是这个样子的吗?倒不如说是五角星吧!从同学们的神态、动作和语言描写中,明显感觉到他们是在嘲笑我。好笑!嘻嘻的笑声,表现他们十分肯定地认为我画错了。
课文还采用对比的手法,展现人物认识和情感的变化。一是老师和同学们的对比。看到我画的杨桃,同学们是嘲笑的态度。而老师却注意观察,从我的座位上去审视杨桃。二是同学们前后的态度对比。开始看到我的画,同学们嘲笑我,后来明白自己错了,感到难为情,对比非常鲜明。三是老师神情的前后对比。老师的情感随着同学们认识的变化而变化。
这个故事取材于儿童的真实生活,贴近儿童心理,内容鲜活有趣,语言生动活泼,平常的小事寄寓深刻的哲理。学生阅读本文,既能发展语言能力,又会受到启发和教育。
课文配有一幅插图,内容是一个横放着的杨桃和一幅像五角星的杨桃画。这两个内容对比鲜明,既有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又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二、教学目标
1.认识室、靠等1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倒,会写图、课等10个字,会写图画、老师等11个词语。
2.能积累靠、视等生字拓展的词语。
3.朗读课文,能读出对话的语气。
4.能说出看到我画的杨桃,老师和同学们的做法有什么不同,并说说自己感受到了什么启示。
三、重点难点
1.识记生字,积累词语。
2.联系课文内容,理解老师通过画杨桃这件事阐述的道理。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板块一 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实物导入,揭示课题。
(1)杨桃是久负盛名的岭南佳果之一,这样小小的水果却在作者的图画课上引起了一场关于杨桃长相的风波呢!
(2)齐读课题:画杨桃。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朗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注意字形,画出不理解的地方。
(2)教师逐段检查学生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丢字、不添字、不重复。
3.生字认读,读准字音。
(1)课件出示生字指名读。
(2)交流识记生字。
①比较认识晌和抢两个字都是左右结构,是由偏旁加上学过的字组成的。(配合猜谜语和图片认知进行)
②猜谜语识记。
a. 两个王分了家班
b.太阳的方向晌
c.每日必说话诲
(3)开火车读准字音。
(4)认读词语。同桌之间互读,开火车读。
板块二 感知课文,指导写字
1.抓关键词,感知内容。
①认认真真、老老实实。(我)
②哈哈大笑、嘻嘻。(同学)
③审视、严肃、和颜悦色。(老师)
从上面挑选合适的词语,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课件出示:
图画课上,老师让我们画杨桃。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同学们见了我的画后(哈哈大笑)起来。老师坐在我的位置上(审视)了一下杨桃,神情变得(严肃)了。通过老师的讲解,同学们明白了看的角度不同,杨桃的样子也就不一样的道理。
2.指导书写,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
课件出示:
课 揺 哈 抢
(2)仔细观察课、摆、哈、抢、嘻5个字,说说你有哪些发现。
(3)发现结构规律,指导学生观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4)学生交流写生字的要领。
课字注意左窄石宽;哈、嘻都是口学旁,口部写在偏左上格的地方。
(5)教师范写嘻。右部喜中的口要写得扁些。
(6)学生描红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7)评议学生写的字,再修改。
第二课时
板块一 自读自悟,汇报交流
1.学习第1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我是怎样画杨桃的?我认为自己画得怎么样?
课件出示:
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
(2)指导朗读。
(3)小作者是坐在哪个位置画杨桃的?看到的杨桃是什么样的?
①反馈,相机学习靠边。
②谁还能用靠字组词?
③引读,理解句子。
课件出示:
坐在前排靠边的我,认认真真地看,看到的杨桃像是(五个角)的什么东西。于是我老老实实地画了一个(五角星),而且觉得自己画得(很准确)。
2.审视体验。
(1)看到我画的杨桃后,老师和同学们的做法是怎样的?他们又是怎么说的?
课件出示课文第2-11自然段
(2)指导朗读,教师点评。
(3)师生合作朗读。
(4)学习审视。
①读准字音。
②字源识记视:见表示看,偏旁ネ表示读音,也表示观察的含义。
③语境识记视。用视组词。
④理解审视:认真地看。
(5)理解严肃。严肃是什么意思?谁能给它找个近义词?
(6)理解半响。
(7)为什么老师要隔很长时间才说那句话?
(8)谁来当小老师严肃地说一说?
板块二 深入文本,入情入境
1.找变化。
(1)当老师让几个同学坐到我的座位观察后,同学们的态度又发生了哪些变化?
(2)找出同学们前后两次说的话,读一读。
课件出示:
不像! 不像。
像五角星! 像五五角星。
(3)同学们前后两次说的话有什么不同?(增加了三处省略号)
(4)指导朗读。
①自由练读第12-16自然段。
②评议朗读。
③从这三个省略号中你听出了什么?(同学们知道自己错了)
(5)回答一样,表达的意思却不一样,标点符号真神奇。
2.抓变化对比体会。
(1)对比体会读:第一次老师问这幅画画得像不像时,我被同学们嘲笑了;第二次老师问像你平时看到的杨桃吗时,同学们支支吾吾。
(2)指导朗读。
(3)体会同学们的变化。同学们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把相关的句子画出来,读一读。
(4)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一说同学们的认识为什么发生了变化。
(5)联系生活举例子,说说角度不同,看到的样子就不一样的事例。
3.感悟教诲。
(1)故事发展到这里,老师的态度有了转变吗?(由严肃到和颜悦色)
①理解和颜悦色。你能把它换成别的词语吗?(和蔼可亲、和和气气)
②为什么老师刚才还是神情严肃,现在变得和颜悦色了呢?(指名读)
③自由读,思考:为什么大家画同一个杨桃,却画成了不同的样子呢?请用横线在文中画出来。(板书:角度不同,样子不一样)
(2)理解教诲。老师的话让我终生难忘,这样有深刻道理的话就叫教诲。
(3)形近字辨析诲、悔。
(4)听了老师的教诲,你明白了哪些道理?
①交流感受。
②当别人的看法、观点和自己不一致时,应该怎样做?
预设:当别人的观点或看法和自己不一样时,不要急着嘲笑别人,要学会尊重别人,从他人的角度看问题。
板块三 积累名言,拓展运用
1.联系生活,讲述理解。
(1)对于课文中不同的角色,你想说点什么?
(2)小组内交流,指名交流。
(3)教师总结:文中的老师教会我无论是做人还是做事,都要实事求是、认认真真。老师的话让我一生受用。
(4)齐读课文第17自然段中老师讲的那段话。
2.交流体会:读后你想到了什么?引导学生联系《题西林壁》《画鸡蛋》及其他名言警句,进一步理解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会得到不同的结果的道理。
课件出示: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题西林壁》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俗语
百闻不如一见。《汉书赵充国传》
3.读一读,记一记。
板块四 指导书写,布置作业
1.出示图、座、交、页4个字,说说它们在田字格中的书写占位。
2.交流写好生字的要点。
3.教师范写图。
提示:图字是全包围结构,先外后里再封口,里面的冬字的两点写在竖中线上。
4.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5.展示评议,再练写。
50、二年级下大象的耳朵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二年级下大象的耳朵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教科书分析:
1
课文是一篇童话故事:小动物们都说大象的耳朵耷拉着是有病了,导致大象以为耳朵真的是有毛病,就用竹竿把耳朵竖起来。小虫飞进大象的耳朵眼儿里,弄得他又头痛有心烦最后,大象还是让自己的耳朵耷拉着,做回了自己。课文故事情节简单明了,语言浅白易懂,对话与叙述交错推动情节发展,充满童趣,特别适合学生阅读和朗读学习。
2
本课是二年级下学期第七单元的课文,要准备向第二学段的学习过渡了,所以课后安排了两个学习语言运用的练习。这样的话,学阅读和学表达的任务就相对重了,但是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这一个课标要求没有变,因此,要注意教学时间、精力等的合理分配,突出识字与写字这个教学重点。
3
课后练习题:画出课文中大象的话,说说大象的想法是怎么改变的。包含有这几个阅读表达的训练:(1)提取文字信息,即大象两次变化说的话;(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即联系上下文读懂这些话的意思;(3)内化语言学习表达,即整合课文有关语句和自己的话说一说。这几个训练点也体现了该练习题的教学程序。
4
课文插图是对开页的一幅图,为学生了解课文内容提供了帮助,有利于落实课标提出的目标: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但是,如果把它整幅呈现的话,就会不利于学生了解课文的条理,因此,需要把这一幅插图改造为两幅,以符合课文条理了解的需要。
5
课后练习题人家是人家,我是我。结合生活实际,说说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既是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能力的培养,是对理解含义深刻句子能力的培养,也是对课文主题的感悟;既是单独一个学习训练点,又与说说大象的想法是怎么改变的相关。理清这些关系有助安排教学的顺序。
学情分析:
1
学生已具有了一定的借助插图了解词语句子意思、借助插图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知道了按照要求提取文字信息、与同学交流读文后的感想体会等学习要求,相关的能力也得到一定的训练,加上一直以来的根据课文内容想象画面的练习和能力的提高,这些都是设计这篇课文教学要考虑的有利条件。
2
二年级学生具有想象思维和感性思维优势,因此,通过读文想象图画帮助和评价学生了解课文内容是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也符合学生的认知和表达水平,要坚持实施,以利于与第二学段阅读学习的梳理条理、概括内容衔接,以及一边读一边想象的学习训练。
3
课后练习题:画出课文中大象的话,说说大象的想法是怎么改变的。和人家是人家,我是我。结合生活实际,说说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所涉及到的学习训练对二年级学生而言是难点,因此,设计时要做好任务分析,注意旧知的唤醒,和评价标准的把握,以利于学生达标。
4
二年级学生的概括性思维处于起步发展中,社会认识和经验不多,要归纳课文的道理是相当困难的,因此,能做到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并言之有理,言之有据,就应视作达标。
5
整体感知课文对于二年级学生而言,是起步学习的一个能力要求,属于难点。再加上本课角色众多,内容较为复杂,不宜要求概括到位。
教学目标:
1
借助汉语拼音,注意读好问句,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2
图文结合和结合生活实际,了解词句意思,了解课文内容,能找出大象的话,说说大象的想法是怎么改变的;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说说对句子人家是人家,我是我意思的理解;感悟要正确看待别人对自己的看法,不要盲目改变自己的道理。
3
能正确认读耷等7个生字新词;正确认读多音字似扇在本课的读音,能据音组词或据词定音。
4
能正确读写扇等8个字,注意部件和笔画在田字格的位置,努力按照书写要求、正确的执笔姿势和写字姿势做;能正确读写耳朵等11个词语。
教学重点:
1
注意读好问句,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2
能正确认读耷等7个生字新词;正确认读多音字似扇在本课的读音,能据音组词或据词定音。
3
能正确读写扇等8个字,注意部件和笔画在田字格的位置,努力按照书写要求、正确的执笔姿势和写字姿势做;能正确读写耳朵等11个词语。
教学难点:
图文结合和结合生活实际,了解词句意思,了解课文内容,能找出大象的话,说说大象的想法是怎么改变的;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说说对句子人家是人家,我是我意思的理解;感悟要正确看待别人对自己的看法,不要盲目改变自己的道理。
教学准备:
教师:耷等7个会认读的字的字卡、词卡和词语表词语卡(字卡和词语表词语卡不注音,词卡会认读的字注音。),扇等8个会写字的田字格字卡;课文插图PPT。
学生:每人一套耷等7个会认读字字卡(不注音的)。
教学时数:
两三课时。
教学过程:
(注:教学过程中的反馈指导指的是采用班级的组织形式进行交流汇报,以获取学生学习结果以及思维过程,相机进行指导达标。)
一、激趣导入,释题,明确主要教学目标。
导语:同学们,我们通过第六单元4篇课文的学习,了解到了大自然的无穷魅力,今天,我们开始学习第七单元的课文了,第七单元的课文又可以让我们了解到哪个方面的内容呢?我们学习了这个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就可以了解了。那么,第一篇课文讲什么的呢?它的课题是什么呢?请看老师板书课题。
老师板书题目:19大象的耳朵
全班齐读课题。
提问:同学们,读了课题,你们知道课文讲谁呢?你是从哪个词知道的?(指名回答。预设:课文讲的是大象。是从大象这个词知道的。)课文围绕着大象的什么讲述的呢?你是怎么知道的?(指名回答。预设:课文是围绕着大象的耳朵讲述的。这是课题告诉我的。)
小结:课题是课文的一个部分,会提供关于课文的一些信息给我们知道,所以我们阅读就要从课题开始。那么,课文围绕着大象的耳朵给我们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让我们了解到哪个方面的内容呢?学习了这课的生字新词,把课文读准确通顺了,借助插图和生活实际了解了课文内容,就能知道了。
二、学习朗读课文,学习会认的字。
(一)尝试朗读课文,学习会认的字和多音字似扇。
1
出示任务:
(1)请同学们轻声朗读课文,遇到不会读的字,拼读一下字上的音节,看看自己能不能将课文朗读下来。
(2)读完课文后,在课文里把会认读的字圈画出来,找出这些字宝宝的好朋友,用横线画出来,然后借助拼音把这些字宝宝读准。
2
反馈指导:
(1)订正会认的字、词语的圈画。
(2)出示会认字的词卡(注音),指名读(学习速度中等的23个学生)相机指导。(读法举例:耷、耷、耷,耷拉的耷。)
(3)自由读、全班齐读。
(4)指名读(学习较慢的学生)相机指导。
3
学习多音字似扇。(注:多音字的内容板书在副板书位置。)
(1)导语:除了要读准这些会认的字外,这一课还有两个多音字要读准。(出示似扇,注本课的读音音节并组词似的一扇。)
出示任务:自由读读,读准它们在本课中的读音。
(2)反馈指导。
指名读。
(3)出示任务:似和扇字,我们还学过那个什么读音呢?读这个音可以组什么词语呢?
(4)反馈指导。
预设:似:读s;组词:相似、类似、似乎。扇:读shn;组词:扇子、电风扇。
(5)小结:似这个多音字,只有在似的这个词读sh,其他的词语都读s。扇读shān,表示动作;读shn则表示事物名称。多音字不同的读音表示不同的意思,要联系具体的词语读准确,千万不要读错了。
(二)会认读的字音难字学习,读准课文学习。
1
导语:会认读的字宝宝我们都读准了,请同学们再次轻声读读会认读的字,看看哪个字容易读错,提出来让大家注意。
出示任务:轻声读读会认读的字,看看哪个字容易读错,提出来让大家注意。
2
反馈指导:(注意归类指导,即一生指出一个后,就让学生找出相同类型的字,一齐正音。)
预设:翘舌音的:似、竖、扇。
正音后,单字开火车检查、巩固(直呼)。
3
读准课文练习。
(1)出示任务:自由朗读课文,在读准音的基础上,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回读。
(2)学生自由练习。
(3)反馈指导。
①把课文分成五部分指名朗读,采用一人朗读完毕后马上评议的方法进行反馈指导。(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第二部分:从这一天到你的耳朵一定是有病了。;第三部分:从后来到都要说他的耳朵。;第四部分:从大象也不安起来到又心烦;第五部分:余下部分。)
②以会认的字音准和不添字、不漏字、不回读为标准,师生共同评议。
③评价完一个部分,齐朗读一个部分。
4
小结:朗读课文我们首先就要做到读准字音,不添字,不漏字,不回读,这才叫作把课文读准了。
(三)读通顺课文学习和继续学习会认读的字。
1
导语:刚才我们读准了会认的字的读音,接下来我们学习把课文读通顺,继续学习会认读的字。
出示任务:朗读课文,在读准课文的基础上,注意句子中间的停顿,注意标点符号的停顿,把课文读通顺。
个体练习。
2
反馈指导。
(1)示会认的字在课文里的词语,会认的字注音,直呼读字读词,方式如:耷、耷、耷,耷拉的耷。齐读,自由读。
(2)竖、竿、舞、痛、烦口头组词。
①(贴出这些会认的字的字卡后)出示任务:请同学们想一想,这些字在生活中,它们会和哪个字宝宝组成词语的呢?
同桌交流。
②反馈指导。
逐一反馈,学生组词正确的,就以字卡为中心板书成词语;如学生用同音字组词的,则把这个词语板书在副板书位置,以示区别和纠正。
③(把口头组的词语带读一、两遍后)小结:同学们真用心,能在生活中知道那么多的词语,其实生活就是一个大课堂,我们可以通过生活认识很多字,知道很多词语的。接下来,就要检查大家的朗读了,读的时候注意标点符号的停顿和句子中间的停顿,不要把字宝宝的好朋友拆开了。
(3)反馈指导读通顺。
通过分五个部分个别指名读检查,注意指导读好下面句子的停顿;指导一句后,或自由练习或齐读该句:
大象有一对大耳朵,像扇子似的耷拉着。
这一天,大象正在路上慢慢地散步,遇到了小兔子。
小兔子说:你看,我的耳朵是竖着的,你的耳朵一定是有病了。
小鹿、小马,还有小老鼠,见到了大象,都要说他的耳朵。
大象也不安起来,他自言自语地说:他们都这么说,是不是我的耳朵真的有毛病啦?我得让我的耳朵竖起来。
每天,大象站着睡觉的时候,就用两根竹竿把耳朵撑起来。
可是,大象的耳朵眼儿里,经常有小虫子飞进去,还在里面跳舞,吵得他又头痛,又心烦。
3
自由朗读全文。
4
总结(该环节的学习状况及相关知识点:1.顿号、逗号、句号的停顿;2.以短语为单位读好句子中间的停顿。)。
(四)会认的字认读的初步评价。
1
同桌打乱字卡顺序相互检查纠正。
2
游戏认字(注:所出示的字脱音节和打乱顺序,游戏要注意能让全体参与。)。
三、图文结合,品读语句,了解课文内容,感悟课文主题。
导语:我们学习了会认读的字,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了,下面我们结合课文的图画,了解课文内容,学习有感情朗读课文。
(一)整体感知课文。
1
出示任务:我们已经多次朗读课文了,现在想一想,课文故事里面讲到有哪些角色呢?用小圆圈点出来。然后再想一想,谁是主要角色?把小圆圈变成实心圆点。
个体思考操作,同桌交流。
2
反馈指导。
预设:(学生答案,只要求意思相同,不要求文字雷同。后面的要求相同,不再说明。)
第1问:角色有:大象、小兔子、小羊、小鹿、小马和小老鼠。
第2问:主要角色:大象。
3
小结:同学们真会读书!课文故事里有很多角色,但主要角色只有大象。围绕着大象的耳朵,大象与小兔子他们发生了一个故事。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我们开始学习,好吗?
(二)图文结合,结合生活,了解课文内容,学习读好问句。
1
提问:既然故事是围绕着大象的耳朵展开的,那我们首先就要知道大象的耳朵是什么样的,谁能告诉大家,大象的耳朵是什么样的?(指名回答。预设:大象的耳朵像扇子似的耷拉着。)你是从哪个句子知道的?(预设:大象有一对大耳朵,像扇子似的耷拉着。)
齐读这个句子。
2
图文结合,了解从这一天到你的耳朵一定是有病了。的意思。
(1)导语:课文一开始,就告诉我们,大象的耳朵是耷拉着的,那么围绕着耷拉的耳朵发生了什么故事呢?我们继续学习。
出示任务:(PPT示课文插图1)仔细观察图画,想一想,图中有谁?他们正在干什么?
个体观察思考,同桌交流。
(2)反馈指导。(采用读中理解汇报、理解汇报中读的策略进行;在过程中进行分角色朗读训练,并形成答案。)
预设:
第一问:图中有大象和小兔子。
第二问:他们正在对话。
(3)出示任务:自由读读课文,想一想,课文的从哪里写到哪里是写这幅图的意思的?你是根据哪些词语判断的,用波浪线分别画出来。
个体朗读思考。
(4)反馈指导。
预设:
课文从这一天到你的耳朵一定是有病了。写了这幅图的意思。
词语:小兔子说,大象说,小兔子说。
(5)指导分角色朗读,读好问句(惊讶)。
(6)导语:这幅图画画的是小兔子与大象在对话,大家也找到了课文中将这幅画内容的部分小兔子与大象对话的部分,进行了分角色朗读的学习。
提问:那么,通过读对话,你知道小兔子认为大象的耳朵怎么样了?(指名回答。预设:小兔子认为大象的耳朵耷拉下来一定是有病了。)大象自己认为呢?(指名回答。预设:大象认为自己的耳朵生来就是这个样子。)(板书:生来这样)
小结:同学们真会看图读书。课文的这一部分写了这幅插图的意思大象遇到了小兔子,小兔子告诉他耳朵耷拉下来是有病的。(板书:耷拉有病)
2
图文结合,了解从后来到都要说他的耳朵。的意思,学习读好问句。
(1)导语:我们通过结合插图了解了一部分课文的内容,知道了小兔子告诉大象,他的耳朵耷拉下来是有病的,接下来故事又有什么发展呢?我们继续学习。
出示任务:(PPT出示课文插图2)仔细观察图画,想一想,图中有谁?他们正在干什么?
个体观察思考。
(2)反馈指导。
预设:
第一问:图中有大象、小羊、小鹿、小马和小老鼠。
第二问:他们在对话。
(3)出示任务:自由读读课文,想一想,课文的从哪里写到哪里是写这幅图的意思的?你是根据哪些词语判断的,用波浪线分别画出来。
个体朗读思考。
(4)反馈指导。
预设:
课文从后来到都要说他的耳朵。写了这幅图的意思。
词语:小羊也说,都要说他的耳朵。
(5)指导读好问句(惊奇)。
(6)出示任务:联系上下文猜一猜,小鹿、小马和小老鼠会对大象说什么呢?用**对大象说说一说。
个体操作练习,同桌交流。
(7)反馈指导。
评议标准:符合课文特定情境;语句通顺连贯。
要求:说好问句。
(8)小结:课文从后来到都要说他的耳朵。写了这幅插图的意思小羊、小鹿、小马和小老鼠见到大象都说他的耳朵。(板书:都说)
3
读文,结合生活想象图画,了解从大象也不安起来到结尾的意思,学习读好问句。
(1)导语:小羊、小鹿、小马和小老鼠与小兔子一样,见到大象都说他的耷拉耳朵。大象听了会怎么样呢?我们继续学习。
出示任务:朗读大象也不安起来到课文结尾,想象一下,根据课文这部分的内容,你会画两幅什么样的图画?你是根据哪些句子想象出图画的?给这些语句做上记号。
个体朗读思考,同桌交流。
(2)反馈指导。(采用读中理解汇报、理解汇报中读的策略进行;在过程中进行感情朗读和问句朗读训练,并形成答案。)
预设:
图画1:大象站着睡觉,用竹竿把耳朵撑起来。
根据的句子:
我得让我的耳朵竖起来。
怎么才能让耳朵竖起来呢?
每天,大象站着睡觉的时候,就用两根竹竿把耳朵撑起来。
指导读好问句:
它们都这么说,是不是我的耳朵真的有毛病啦?(疑问)
怎么才能让耳朵竖起来呢?(思考)
图画2:大象耷拉着耳朵。
根据的句子:
最后,大象还是把他的耳朵放了下来。
大象说:我还是让耳朵耷拉着吧。人家是人家,我是我
指导朗读大象的话(陈述,肯定)。
(3)出示任务:大象为什么还是把耳朵放了下来让它们耷拉着呢?找出有关句子,然后说一说。
个体操作,同桌交流。
(4)反馈指导.
预设:
有关句子:可是,大象的耳朵眼儿里,经常有小虫子飞进去,还在里面跳舞,吵得他又头痛,又心烦。
说一说:因为大象把耳朵竖起来后,经常有小虫子飞进他的耳朵眼儿里,跳舞唱歌,吵得他又头痛,又心烦,所以大象还是把耳朵放了下来让它们耷拉着。
(5)小结:同学们真会读书和想象。剩下的课文写了两个意思。从大象也不安起来到又心烦写了一个意思:大象听了小动物们的话,在睡觉的时候,用竹竿把耳朵撑起来。但弄得自己头痛心烦。(板书:撑起来 头痛心烦)剩下的部分写了一个意思:最后,大象还是把耳朵放下来耷拉着,让虫子飞不进,或把虫子赶跑。(板书:耷拉着飞不进赶跑)
4
小结:我们通过图文结合、读文想象图画和结合生活实际,以及有感情朗读,了解了课文内容,知道了课文讲了这么一个故事:小动物们都说大象的耳朵耷拉着是有病了,导致大象以为耳朵真的是有毛病,就用竹竿把耳朵竖起来。小虫飞进大象的耳朵眼儿里,弄得他又头痛有心烦最后,大象还是让自己的耳朵耷拉着,做回了自己。
(三)感悟课文主题。
1
导语:那么,大象的耳朵从耷拉到撑起又重新耷拉,他是怎么改变自己的想法呢?让我们先把大象的话找出来,一起来找找原因吧。
出示任务:默读课文,用横线画出课文中大象的话。
个体操作思考。
2
反馈指导。
预设:
我生来就是这样啊。
他们都这么说,是不是我的耳朵真的有毛病啦?我得让我的耳朵竖起来。
我还是让耳朵耷拉着吧。人家是人家,我是我。
3
出示任务:(PPT出示大象的第一句话和问题)朗读大象的第一句话,联系上下文想一想括号里的问题,然后说说大象的话是什么意思?
我生来就是这样啊。(这样指的是什么样?)
个体操作思考,同桌交流。
4
反馈指导。
预设:
这样指的是耳朵耷拉的样子。
句子意思:我生下来就是耳朵耷拉的样子。
5
导语: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中需要了解的词语的意思,就能读懂句子意思了。我们继续理解大象的话吧。
出示任务:(PPT出示大象的余下两句话和问题)朗读大象的话,联系上下文想一想括号里的问题,然后说说大象的话是什么意思?
他们都这么说,是不是我的耳朵真的有毛病啦?我得让我的耳朵竖起来。(他们指的是谁?都这么说都说什么了?是不是我的耳朵真的有毛病啦?大象需要回答这个问题吗?为什么?)
我还是让耳朵耷拉着吧。人家是人家,我是我。(第1个人家说的是什么意思?第2个呢?第1个我说的是什么意思?第2个呢?)
个体操作思考,四人小组交流互补。
6
反馈指导。
预设:
他们指的是小兔子、小羊、小鹿、小马和小老鼠。都这么说都说我的耳朵耷拉着是有病的。这个问题大象是不需要回答的,因为大象不是问自己,而是怀疑自己耳朵真的有病。
句子意思:小兔子他们都说我的耳朵耷拉着是有病,那就可能是有病了,我得让我的耳朵竖起来。
第1个人家是说小兔子他们的耳朵竖着的意思;第2个人家是说小兔子他们生活的需要。第1个我是说我的耳朵耷拉着的意思;第2个我是说我生活的需要。(追问:我生活的需要课文里是怎么具体说的?指名回答。预设:这样,虫子飞不进去。有虫子的话,大象只要把大耳朵一扇,就能把他们赶跑。)
句子意思:我还是让耳朵耷拉着吧。小兔子他们的耳朵竖着是他们自己生活的需要,我的耳朵耷拉着是我生活的需要。
7
导语:读懂了大象说的话,你能说一说大象的想法是怎么改变的吗?
出示任务:根据大象说的话,用上听了小兔子的话,大象原来想,后来,最后,说一说大象的想法是怎么改变的。注意做到内容完整,语句通顺连贯。(提示可借助板书。)
个体操作练习,同桌交流。
8
反馈指导。
预设:
听了小兔子的话,大象原来想,我生来就是耳朵耷拉着的,怎会是有病呢?后来,听到小羊、小鹿、小马和小老鼠都这么说,他就怀疑耳朵耷拉真的是有病,就用竹竿把耳朵撑起来。但是,耳朵竖起来后,小虫子飞进他的耳朵眼儿里,弄得他又头痛又心烦。最后他认为小兔子他们的耳朵竖着有他们的生活需要,自己耳朵耷拉着有自己生活的需要,又让自己的耳朵耷拉着了。
指名两三个说,以内容完整,语句通顺连贯为标准评议。
评议后个体根据评议再练说,然后再指名反馈评议。
9
导语:同学们说得真好!故事中,大象的想法变来变去,你想对大象说些什么呢?
出示任务:故事中,大象的想法变来变去,你想对大象说些什么呢?想清楚后,用我想对大象说,与同桌说一说。要说清楚这样说的理由或原因。
10
反馈指导。
预设:(说到其中一点就可以了,注意引导做到言之有理、言之有据)
(1)不要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做好自己就行了。
(2)不是人多说就是对的,要自己动脑分辨。
(3)要正确对待别人对自己的看法,不要盲目改变自己。
(4)不要盲目学别人,做真的自己最好。
(四)小结:
我们通过图文结合、读文想象图画和结合生活实际,以及感情朗读,了解了课文内容,知道了课文通过一个童话故事,告诉我们这么一个道理:要正确对待别人对自己的看法,不要盲目改变自己,不是什么改变都是好的。综合运用朗读课文、图文结合、读文想象图画和结合生活实际,是读懂课文内容的好方法。读了课文,对人物和故事有自己的看法,说明了你真正读懂课文了。
四、会认读的字认字的评价与词语表词语读记。
(一)同桌打乱字卡顺序相互检查纠正。
(二)游戏认字(注:所出示的字脱音节,关注学习慢的学生。)。
(三)PPT示词语表词语,自由读记。
(四)游戏反馈读记(注:关注学习慢的学生。)。
五、写字指导。
(一)字形教学。
1
PPT示会写的字,读一遍。
2
同桌互相说说自己是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字的,然后班级交流。(学生在说记法中说到的形近字、音近字,组词板书在副板书位置,以帮助区别字形细部,识记字形。)
3
根据结构给这些会写的字分类。左右结构:慢、根;上下结构:安、最、兔;半包围结构:扇、遇、痛。
(二)指导书写。
1
指导慢根的书写。
(1)观察并说说慢根各部件的占位和书写要注意的笔画。
(2)(小结:都是左窄右宽。)分别提示:慢字左右上下齐平;竖心旁第一笔点压横中线;右上日扁平,竖压竖中线;四第一笔竖在竖心旁第二点下方起笔,横在横中线下起笔,压横中线收笔;又横撇压竖中线起笔,撇捺要舒展。根字上部左高右低。下部左右齐平;艮的竖提竖压竖中线,捺从田字格中心起笔,舒展,与竖提的提齐平收笔。范写慢。
(3)学生在教科书上描一个写一个,反馈纠正后改错,写另一个。
2
指导安兔最的书写。
(1)观察并说说安兔最各部件的占位和书写要注意的笔画。
(2)(小结:都是上窄下宽。)分别提示:安字宝盖头的点压竖中线上端中部;女的撇点要撇短点长;横左低右高,在横中线下方起笔,压横中线收笔两边超出宝盖头。兔斜刀头句中,横撇压竖中线收笔;中部口扁平,横压横中线;撇压竖中线起笔,舒展;竖弯钩竖压竖中线;点写在口字横的下方。最字的日扁平,居中;耳的长横压横中线起笔,左低右高,在横中线上方收笔,完全盖住又,最后一笔横变提;又字两笔都压竖中线起笔,横撇过竖中线收笔。范写兔最字。
(3)学生在教科书上描一个写一个,反馈纠正后改错,写另一个。
3
指导扇痛遇的书写。
(1)观察并说说扇痛遇各部件的占位和书写要注意的笔画。
(2)分别提示:扇字痛字都是左上包围,包围的撇要舒展;扇字被包围的部分右和下都要突出包围;痛字被包围的部分右要突出包围,下要齐平。扇字户的点压竖中线起笔;里面的两个习都压横中线起笔,第一个习的横折钩折压竖中线。 痛字病字头第一点写在竖中线右侧,与里面的点和用的第二竖在同一直线上;里面不分的横折钩横压横中线。遇字是左下包围,捺要舒展,完全承托着里面部分;里面部分日字扁平,第六笔竖折钩的横压横中线;第七笔是竖,靠竖中线右侧,从上的日贯穿到下部,第八笔是提。范写扇痛遇。
(3)学生在教科书上描一个写一个,反馈纠正后改错,写另一个。
六、总结。(学习状况和知识能力点)
七、写字练习和抄写词语表词语。
作业设计:
1
有感情朗读课文。
相关文章
-
六年级下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
六年级下马诗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
六年级下习作:插上科学的翅膀飞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
六年级下依依惜别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
六年级下表里的生物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
六年级下腊八粥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
六年级下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
四年级下千年梦圆在今朝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
三年级下习作:看图画,写一写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
五年级下月是故乡明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
三年级下习作:身边那些有特点的人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
四年级下习作例文:七月的天山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
一年级下我多想去看看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
三年级下我不能失信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
五年级下童年的发现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推荐文章
-
读一读,说说你见过什么样的雨,当时是怎样的情景
-
1.填一填。 螺丝刀长几厘米,火柴长几厘米,小刀长几厘米。
-
3.算出红星小学参加3项体育活动的总人数。
-
共有84个大南瓜,李大爷运走了40个,王叔叔运走了26个。还剩多少个?
-
小狗学叫生字词组词造句
-
五年级上册第17课生字组词
-
五年级语文12课清贫生字注音专项训练答案
-
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课梅花魂多音字近反义词
-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课堂笔记本课知识点
-
四季之美常见多音字及近反义词
-
二年级贝的故事生字组词与笔画
-
用部首查字法查灶焰烫煲烈熏,并说说有什么发现
-
大班优秀绘画教案:在海洋球池里
-
给产妇的提示关于:待产包的准备
-
语文课文 微笑着承受一切的教学设计 课后习题答案
-
我家的小鱼
-
呵护孩子的奇思妙想
-
喉咙发炎引起的发烧怎么处理――宋善路回答
-
《鸟的天堂》教学设计之一
-
传单上的投降证
-
中班美术教案《熊大大和兔小小》反思
-
农产品一句话营销话术34句
-
卖木门的朋友圈文案40句
-
店庆朋友圈文案33句
-
充满阳光的励志女生网名精选382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