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童年的发现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五年级下童年的发现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1、五年级下童年的发现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五年级下童年的发现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设计说明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世界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应该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情感所起的熏陶感染作用。依据略读课文的特点,教学设计注重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围绕作者童年时是一个怎样的孩子这个问题展开阅读。了解作者是怎样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再去分析作者童年时为什么会有这个发现。通过有感情朗读,品析文中的重点语句,交流议论,领悟作者童年时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象的精神。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搜集科学家受到驱逐和迫害的资料;制作课件。
学生准备:1.收集科学家受到驱逐和迫害的资料。
2.了解有关胚胎发育的科学知识。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童年生活是幸福的,童年的回忆是美好的。那是因为孩子在童年时活泼、好动,富有朝气,他们对事物常带着好奇,充满着幻想,并且善于探索。课文中的我在童年的时候就有小小的发现。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了解作者童年生活的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课件出示阅读提示,学生带着问题,自读课文。
人究竟是从哪里来的?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我经历了一个怎样的探究过程?结果怎样?
2.检测生字掌握情况。
胚胎 祸患 天赋痴迷 绞尽脑汁 嘿伊万诺夫娜 困窘
3.学生自由读课文,同桌交流后进行汇报:课文主要讲的是作者童年时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过程,反映了儿童渴望求知的特点和惊人的想象力。
4.理清课文脉络。
(1)默读课文思考:作者围绕着童年的发现先讲了什么?然后讲了什么?最后讲了什么?
(2)学生汇报,教师引导学生理清课文脉络。
课文是以倒叙的形式写的,共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写我童年时发现了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然而这一发现却使我受到了惩罚。
第二部分(第3~13自然段)写我梦中发现自己总在飞行,问老师后仍没有找到答案,我便自己观察思考,发现了胚胎发育的规律。
第三部分(第14~19自然段)写几年后在生物课上,老师讲到人的起源,验证了我的发现。我情不自禁地笑出声音,老师认为我的笑不怀好意,把我轰出教室。
设计意图:围绕阅读提示,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整体感知课文的内容,理清课文层次,为下节课的品读、感悟人物精神做好了铺垫。
三、精读课文,感悟发现
1.默读课文,思考:从我的发现和发现的过程来看,你觉得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找出你觉得有趣的地方,画出相关的句子,说说自己的感受。
2.课堂交流,根据学生的理解,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相机指导。
(1)我是一个充满幻想的孩子。
◆每天夜里做梦我都飞似乎想去哪里就能飞到哪里。
①轻声朗读这段话,闭上眼睛想象这段话描写的情景。
②如果你也做了这样一个梦,或者你真的能飞了,你会是什么样的心情?(高兴、惊喜、新奇)
③带着自己的感受,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人是由细胞构成的这样推算下来,到变化成人,正好是九个月。
这涉及了生物学的知识,可告诉学生上中学后会学到,有兴趣的可课外查阅资料了解一下。
①朗读这段话,说说哪些地方是我的幻想。
②当我发现或者是幻想了这样一个规律时,我是怎样的心情?(格外高兴、得意)
③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2)我是一个喜欢刨根问底的孩子。
◆那天,我们几个人决定去见我们的老师,让他来解答这个奇妙的问题等你们升入高年级,上课时老师会给你们讲解。
①找一找我问了几个问题。把问题画出来。
②想一想这些问题之间有什么关系。(一个问题套着另一个问题,每一个问题都是对前一个问题的追问。)
③想象当时的情景,分角色朗读这段话。
◆我渴望弄明白,人究竟是怎么来的恨不得从鱼身上发现将来的人应该具有的某些特征。
①想象我研究一条鱼的样子,朗读这句话。
②你觉得我会翻来覆去地看些什么?会想到些什么?
(3)我是一个幽默的孩子。
◆幸亏她没有容我解释我明白了世界上的重大发现,有时还会给人带来被驱逐和被迫害的风险。
①你觉得这段话哪些地方很幽默?为什么让你读着想笑?
②怎样理解世界上的重大发现,有时还会给人带来被驱逐和被迫害的风险这句话?(这句话一语双关。其一,它讲出了科学事业发展过程中的某些真实情况,哥白尼等科学家都有过这样的遭遇;其二,是我用幽默与自嘲的方式,表达了对此事的看法,意思是说,谁让我有这样重大的发现呢?被轰出教室也就不足为奇了。)
③举例说说对世界上的重大发现,有时还会给人带来被驱逐和被迫害的风险这句话的理解。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举例,比如:布鲁诺宣传新天文学说,被教会视为异端,教会将他押到了罗马的宗教法庭,在监禁的这段时间里他受到了残酷的毒刑,最后被押至火刑柱下活活烧死。
◆听完这句话,你大概忍不住会哈哈大笑竟使我当众受到了惩罚。
朗读这段话,体会其中的幽默和机智。
设计意图:先整体感知课文,了解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然后找出相关的句子进行说明,培养了学生的概括归纳能力。
四、联系生活,引导发现
1.从课文中,你觉得文中作者是个怎样的孩子?(费奥多罗夫是个天真无邪、求知若渴、善于探究和想象,并有着执着精神的孩子。)
2.从我的童年发现中,你有什么启发或体会?学生可以从多个角度自由讨论,教师要鼓励支持。
鼓励学生要敢于提问、不断探究、大胆想象。
预设:(1)我们在日常的生活中要养成仔细观察的好习惯,遇到问题要敢于动脑思考,要大胆创新,最为重要的是要有坚持不懈、勤奋钻研的精神。
(2)童年的胡思乱想就是一种发现。
(3)童年很美好。
3.你在学习、生活中有没有自己的发现?说出来和大家交流。
4.总结:尽管童年的发现有时会令人觉得可笑,甚至会招来麻烦,可是希望你们每个人都有一双好奇的眼睛去发现,去享受发现的快乐,拥有自己美妙的童年的发现。也许,这就是你创造、研究的开始。
设计意图:抓住重点词句理解,使学生能深刻感受到人物特点,再通过学生自主读书,在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同时引导学生练习表达,活化语言。
2、一年级下小青蛙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一年级下小青蛙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教学目标:
1、 认识清、晴、眼、睛、保、护、害、事、情、请、让、病12个生字,正确美观地书写青、清、气、晴、情、请、生7个汉字。
2、 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课文。
3、 理解儿歌的意思,了解青蛙是益虫,自觉地保护青蛙。
4、 初步了解什么叫形声字,体会形声字的构字特点。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了解什么叫形声字,体会形声字的构字特点。
教学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 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儿歌,读出节奏和韵味。
2、 认识本课生字,正确书写青、气、生,理解相关词语的意思。
3、 继续巩固对句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 出示谜语,激趣导入
1、 教师出示一则谜语:绿衣小英雄,田力捉害虫。冬天它休息,夏天勤劳动。请学生猜猜谜底是什么,出示青蛙图。
2、 教师向学生简单介绍有关青蛙的小知识:青蛙小时候名叫小蝌蚪,浑身是黑色的,长者长长的尾巴,渐渐地,长出了四条腿,穿上了绿衣服。它们的叫声呱呱呱,还是捕虫高手呢!
3、 师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小青蛙》(板书课题)教师指导生字青的书写:上下结构,上半部分要写得紧凑一些,第四笔横要长,下半部分的月字第一笔撇画改成竖画。
二、 初读儿歌,认识汉字
1、 教师播放课文的朗读录音,生忍者倾听。
2、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画出文中生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 检查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
(1) 指名学生交流这首儿歌有几行,几句话,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进一步明确:儿歌有六行,三句话,句号是判断一句话的标准。
(2) 指名学生朗读第一句话,相机出示生字卡片:清清、天气、晴、眼睛,指名多生认读,强调:清、晴、睛都是后鼻音,发音要到位准确。
(3) 指名学生朗读第二句话,出示词语卡片:保护、害虫、事情。指名认读,理解害虫的意思。出示苍蝇、蚊子、蛾子、稻飞虱等农业害虫的图片,适当讲解它们的危害。
(4) 指名学生朗读第三句话,出示请你、让、生、病四个字都是后鼻音。
(5) 指名朗读全文,注意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4、 多种形式巩固识字。
(1) 学生再次朗读课文,把课文中出现的生字多读几遍,与同位交流自己是如何记住这些生字的。
(2) 出示本课中的生字,指名学生交流自己的识字方法,教师予以鼓励和指导。如:清、晴、眼、睛、保、护、情、请、让这些字都是左右结构的汉字,可以通过熟字加偏旁的方式来记住它们;病是半包围结构,外面是一个新的偏旁,叫做病字头,里面是丙字。
(3) 游戏巩固:找朋友教师将本课生字拆分成一些部件,制成卡片:如氵、日、目、亻、扌、宀、忄、讠、疒、青、呆、户、丰、口、上、丙,让学生动手将这些部件组合成本课认识的生字。同位相互合作,拼好后再读一读。
三、 再读儿歌,读出韵味
1、 教师过渡:通过刚才的学习,同学们已经与本课的生字宝宝们成为了好朋友,接下来,就让我们再次走进儿歌,来和课文交个朋友吧!
2、 学生自由练读课文,与同位互读。
3、 指名多生朗读,教师及时予以评价和鼓励,引导学生读书节奏和韵味(利用拍手打节奏的方式、男女生对读、师生对读等方式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儿歌朗读中的节奏和韵味。)
4、 全班齐读儿歌。
四、 指导生字书写
1、 出示本节课会写的生字:青、气、生。指名学生认读,口头组词,加强对字义的理解。
2、 学生自主观察汉字,交流书写要领和笔顺规则。
3、 指名学生交流汇报,师予以指导小结。
4、 师范写讲解:气字第四笔横斜钩要略呈俯势;生字第一笔撇略短,两横之后再写竖,最后的一横要略长,托住整个字。
5、 学生自主描红、仿写、临写,师巡视指导。
五、 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和许多汉字宝宝交上了好朋友,还了解了人类的好朋友小青蛙,将课文读得既正确、流利又好听,收获可真大!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小青蛙》。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 正确美观书写清、晴、情、请四个汉字。
2、 理解儿歌内容,让学生树立保护益虫的观念,渗透情感教育。
3、 通过对青加上偏旁组成的新字进行比较,初步感受形声字的构字特点。
教学过程:
一、 检查复习,谈话导入
1、 师出示上节课学习的生字卡片,指名学生认读。
2、 指名学生朗读课文。
3、 师导入: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继续学习这篇有趣的儿歌,认识可爱的小青蛙。
二、 学习课文,理解儿歌内容
1、 学生自主朗读儿歌,说说从儿歌中都了解到了哪些知识。
2、 指名学生交流,根据学生的汇报情况教师适当小结。
(1) 第一句中,了解青蛙的外形特点:身子小,眼睛大。出示青蛙图片,给予学生直观感受。
(2) 第二句中,明确青蛙吃田里的害虫,保护庄稼生长。教师适当补充相关资料,帮助学生加深对青蛙是补充能手的认识。
(3) 第三句中,学生自主交流我们应该怎样保护小青蛙。
3、 全班齐读儿歌。
三、 形近字比较,感受形声字的构字特点
1、 师过渡、;小青蛙师我们人类的好朋友,小青蛙的青字也是一位爱交朋友的汉字呢!同学们在儿歌里找一找,青字都和哪些偏旁交上了朋友,又变成了哪些新字呢?
2、 生边读儿歌边找出由青字组成的汉字。
3、 指名学生交流,教师板书:清、晴、睛、情、请,并指名认读。
4、 引导学生观察这五个汉字,说说自己在读音和字形上的发现,教师根据交流情况适当小结:这五个字的读音都与青很接近,字形上都是由青加上不同的偏旁构成的。
5、 师出示这五个偏旁:氵、日、目、忄、讠,学生说一说它们的名称,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这五个偏旁和青组成的汉字在意思上有什么不同,能组成哪些词语?
6、 指名学生交流,师适当小结:三点水旁的清一般表示喝水很干净,与水有关;日字旁的晴是指天气晴朗,和太阳有关;目字旁的睛表示的是眼睛;竖心旁的情表示心情、事情,和人的感情有一定的关系;而言字旁的请表示一个人在说话的时候很有礼貌,与说话有关。
7、 师小结:像清、晴、睛、情、请这样的汉字一般有两部分组成,其中的青字表示读音,而另一部分的偏旁表示这个字的意思,这样的汉字就叫形声字。
8、 适度拓展:鼓励学生想一想以前学过的汉字和自己认识的汉字中又哪些字是形声字,根据学生的交流教师选取有代表性的形声字板书在黑板上。
四、 生字书写
1、 出示本课剩下的要求会写的生字:清、晴、情、请。
2、 学生自主观察这四个汉字的书写要领,并与同位相互交流。
3、 指名学生交流,根据交流情况教师小结,这四个字都是左右结构,书写时要做到左窄右宽,左右两部分要写紧凑一点。
4、 生自主描红、仿写,师巡视指导,强调正确的书写姿势。
五、 课堂小结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不仅和可爱的补充能手小青蛙交上了好朋友,而且还认识了一组由青字组成的形声字,发现了这些汉字的有趣之处,学习汉字,真的是太有趣了!
板书设计:
4、 小青蛙
氵 清 清水
日 晴 晴天
青 目 睛 眼睛
忄 情 心情
讠 请 请坐
3、一年级下四个太阳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一年级下四个太阳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教学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感悟作者通过画太阳要表达的心愿是什么。
教学重点: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前准备:
四个太阳、课件
教学过程
一、猜谜导入,揭示课题。
1、师:老师知道小朋友们最喜欢猜谜语,下面老师出一个让你们猜,好吗?谜面:一位老公公,面孔红彤彤,晴天早早起,按时来做工。(学生回答)(板书太阳)
(设计意图:由学生喜欢的猜谜游戏引入新课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为后面的教学做好铺垫。)
(1)谁来读读这个词?
师:读的真好听,还有谁愿意试试?
(2)太阳的阳读作二声,还能组什么词?
(3)太阳是我们的好朋友,你们知道多少关于太阳的知识?引导交流
(4)老师也找到了一些知识,听老师读一读看你能知道什么?
2、(教师板书四个)让我们一起读读课题: 四个太阳
质疑,读了题目你有什么疑问?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读课文。
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自己读这篇课文好吗?(提出自读要求)
(1)谁来告诉老师为什么会有四个太阳呢?(汇报交流:小画家画了四个太阳,分别送给四个季节。春天的太阳是彩色的,夏天的太阳是绿色的,秋天的太阳是金黄色的,冬天的太阳的红色的。)
(2)随机板书:春天 夏天 秋天 冬天,并贴出对应的四个太阳。
2、要想把课文读得流利,我们一定要认识课文中的这些字词。
(1)借助拼音,自由读生词。
(出示带拼音的生词)你们想和这些词语宝宝交朋友吗?快快与它们打个招呼吧!请同学们自己借助拼音读词语。(学生自己读)
(2)指名读(23个同学)
(3)同桌互读词语
你的同桌读得好请你翘起大拇指,读错了请你教教他。
(4)去掉音节再读,还能读正确吗?(小老师教读,23名同学)
(5)去掉词语只读生字,看看谁的反应快,我们一起比赛读。
(6)自主识字,渗透识字方法。
你能说说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字的?(指名回答)
(7)你能给其中的一个或几个字组词吗?你能用你组的词说一句话吗?(34名同学)
3.过渡:这些字放在课文中,同学们读得怎么样?我想检查一下,用你们的手势告诉老师这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那我想请4个同学来读一读(评价随机)
(设计意图:了解学生的读文情况,字音的准确度,同学们边看边认真听,共同正音。指出优点与不足,教师适时引导。)
三、课中操《种太阳》
四、研读课文。
1、喜欢哪个太阳就读一读哪个自然段(指名回答,当学生说到春天的时候教师引读)
2、出示图片,请同学们看图片猜猜老师喜欢什么季节?(春天)
是呀,春天是个美丽的季节!说到春天您能想到那些词语?(预设:柳绿花红,莺歌燕舞,冰雪融化,鸟语花香,百花争艳,百鸟争鸣)
4、引读:春天,春天的太阳该画什么颜色呢?(学生接读)
5、因为学生接读
因为春天是个多彩的季节,所以春天的太阳画成彩色的(指板书),谁能用上因为所以说说春天的太阳为什么画成彩色的?(指名回答23人)
6、同桌合作读 (指名汇报23人)
7、好多同学已经记住了第四自然段的内容,谁能尝试着背诵这一段呢?会背的孩子站起来背一背。
五、学写阳
(1)阳是我们今天要写的字,复习双耳旁的写法,学生书空
(2)谁能提醒提醒老师怎样才能写好这个字?观察、自由交流
(3)范写阳字
(横撇弯钩,竖,竖,横折,横,横。有6笔。)(阳字型左窄右宽,参照队写双耳旁,横撇弯钩在横中线上部,竖要拖长。日竖在竖中线上运笔,里面的横在横中线上。双耳旁比日长,日比双耳旁宽。)
(4)学生描红书写(教师巡回辅导,提示坐姿)。
(7)同桌评一评写的字。
(8)拓展学习秋字。
六、总结:
其它季节的太阳又是什么样的呢?让我们下节课一起来学习。
4、五年级下杨氏之子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五年级下杨氏之子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教学目标:
1.认识诣、禽等2个生字,会写梁、禽等3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好句子中的停顿,背诵课文。
3.能借助注释了解课文大意,并能说出表现杨氏之子机智的故事内容。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好句子中的停顿,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能借助注释了解课文大意,并能说出表现杨氏之子机智的故事内容。
教学过程
一、单元导入明确任务
1.关注单元导读,明确单元学习任务。
2.纵览单元课文,导入新课。
二、交流预习走进课文
1.交流资料。
交流学生预习时,查阅的相关资料。
2.关注阅读。
(1)关注诣
(2)关注为设果,果有杨梅。
幻灯出示:为设果,果有杨梅。
(3)关注夫子家禽。
幻灯出示: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三、初读课文关注朗读
1.读通读顺。
幻灯出示: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2.读出停顿。
幻灯出示: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3.读出理解。
四、深入体会聚焦语言
1.聚焦对话。
幻灯出示: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1)应声答曰。
(2)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2.比较表达。
(1)回应巧妙。
(2)语言委婉、得体。
3.积累课文
(1)练习读。
(2)尝试背。
4.推荐阅读
(1)回顾已知:《王戎不取道旁李》。
(2)拓展阅读:《孔文举年十岁》。
幻灯出示:韪(wěi)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
5.背诵课文。
五、指导书写布置作业
1.指导生字书写。
重点指导生字梁和禽的书写。
2.布置作业。
(1)练习书写本课的生字、词语。
(2)背诵课文《杨氏之子》。
(3)推荐阅读《世说新语》。
5、五年级下习作例文:我的朋友容容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五年级下习作例文:我的朋友容容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一、文体特点
习作例文《我的朋友容容》是一篇写人的记叙文,通过两个具体事例,写出了一个天真可爱、好奇心强、助人为乐的孩子形象。例文内容贴近学生生活,文章结构完整,主题鲜明,语言简洁明快,示范了具体表现人物特点的方法,并通过批注引导学生进一步感受运用多种描写方法表现人物特点。
二、编排意图
《我的朋友容容》一文,通过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特点的。帮助学生在巩固学习精读课文时,习得的把一个人的特点写具体的写作方法。引导学生结合批注,思考例文写人的方法及这些方法的表达效果,体现了阅读要素学习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课后题引导学生通过关注课文内容和批注,深入感知人物特点,和表达方法,在交流中深入感知具体地表达一个人的特点的写作方法,为达成写作要素训练目标夯实基础。
三、表达特点
(一)文章
1.文章内容。例文通过容容的每天帮我取报纸和给我寄信这两件事,表现出容容忠于职守、天真可爱的特点。
2.层次清晰。文章开门见山地点明了题目,介绍了容容的特点。第14自然段写容容因为没能为我取报纸而伤心,我连忙把报纸送回,容容为能拿报纸而高兴起来,表现容容的忠于职守。5-20自然段,写的是容容为我寄叶子信,并且欠资待领,表现容容的天真可爱。
3.描写方法。
①动作描写。文章第二自然段,通过搬爬踮等一系列动作的细节描写,说明取报纸时间对容容来说并非轻而易举,但是她每天坚持这样做,并为此兴奋不已,把做这件事看成是自己的权利,变现容容的天真可爱、忠于职守。
②语言描写。在第一个事例中,只有一处语言描写,容容简短的语言任叔叔,报纸来啦!一个感叹句,简短的七个字,生动地刻画出容容对取报纸的重视和兴奋,体现人物因为帮助别人的愉快心情。例文第二个事例中则有多处语言描写。515自然段中任叔叔,这是什么?信是什么?那么我也可以寄信给好朋友吗?一连串五个问句,逐层深入的问话,体现了人物的好奇心理。而我面对孩子的天真问题,引用实例,一一耐心解答,也表现了我对容容的喜爱。17-19自然段中,容容用长句子向我解释,既揭开了树叶信的悬念,也与前文写信给好朋友相呼应,点明主题,凸显了容容的可爱。这些语言描写大多独立成段,语言简短、清晰明了,使文章结构清晰,利于读者了解文章内容,且能够清晰呈现出人物的性格特点。
③神态描写。文章中共有两处神态描写:她看看我手里的报纸,忽然撅起嘴老是用一种异样的眼光看着我这两处描写生动刻画了容容发脾气和无奈的神态,也显现出作者对人物的细致观察和生动刻画。
6.选择典型事例。我们在生活中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人,有时用一件事来反映一个人的就显得有点单薄,不足以充分反映人物的特点及品质。因此,必须用两三件事才可能说得明白,显得充实。文章选取了两件典型的事例,突出容容的特点。一件事是忠于职守地为我取报纸;另一件事是给我寄了一封欠资待领的树叶信。这两件事从表现人物特点的需要出发,选用最有典型意义的事例,体现出容容乐于助人与天真可爱的特点。
(二)旁批
例文的四处批注,引导学生关注文章中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通过批注告诉我们可以透过词句了解容容的特点。
第一处批注,课文细致地描写了容容的动作,表现了她取报纸的不容易。这处批注,提示学生关注文章第二自然段中对容容动作的描写,搬爬等动词具体描写了容容取报纸的动作,虽然取报纸对她来说很费力,但是她乐此不疲;
第二处批注,容容一天没有取到报纸就发脾气,这个事例体现了她忠于职守,这一批注提示学生关注具体事例,从没有取到报纸这个典型事例中,抓关键词忠于职守,体会人物的特点;
第三、第四处批注提示例文如何从语言、动作、神态等具体描写中表现出容容天真可爱、好奇心强的特点。以批注的形式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具体表现人物特点的方法,学习运用例文写人的方法。
(三)课后习题
例文习题想一想课文是怎么写容容这个人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课后习题关注文章表达,指向单元阅读要素学习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通过文章语言文字和旁批的引导,总结描写人物的方法,并深入体会通过典型事例写出人物特点的表达方法及其作用。在交流和总结中提升学生能力,搭建整体架构、有序发展的认知。
四、学习目标
(一)阅读目标
1.阅读习作例文,概括文章主要内容,了解容容的性格特点。
2.借助旁批,学习运用动作、语言、神态的方法描写人物特点,体会其好处。
(二)写作目标
3.分析例文,总结描写人物的方法,学习选取典型事例突出人物特点的方法。
6、五年级下习作:形形色色的人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五年级下习作:形形色色的人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教学目标】
1.选择一个人,能运用本单元学过的描写人物的方法,具体地表现人物的特点。
2.能与同学交流习作,并根据建议进行修改。
【教学重点】
能运用本单元学过的描写人物的方法,具体地表现人物的特点。
图片
第一课时
一、猜猜人物,引出主题
①起初,他精神抖擞,欺负对手傻大黑粗,动转不灵,围着他猴儿似的蹦来蹦去,总想使巧招,下冷绊子,仿佛很占了上风。
他是(聪明、机灵)的小嘎子
②他没有什么模样,使他可爱的是脸上的精神。头不很大,圆眼,肉鼻子,两条眉很短很粗,头上永远剃得发亮;腮上没有多余的肉,脖子可是几乎与头一边儿粗; 脸上永远红扑扑的,特别亮的是颧骨与右耳之间一块不小的疤小时候在树下睡觉, 被驴啃了一口。
他是(相貌普通)的祥子
(富有生气)
③他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
他是(神机妙算)的诸葛亮
读着上面的片段,我们能很快猜出人物,那是因为片段把人物的特点写得很具体。把一个人的特点写具体正是我们这次习作主题喔!
二、审清题意,讨论选材
1.出示习作内容
从上面的习作要求中,你捕捉到了哪些要点?
2.选取典型事例。
(1)课本范例看一看
如果让你来写叔叔记忆力超群的特点,你打算选哪几个事例?为什么?
(我们来看事例1:他读了一本故事书,就把所有的细节都记下来。
我想问问你,你能读完一本书后记住故事中所有的细节吗?反正我是做不到。大多数人读完一本故事书后,也只是基本了解故事的主要情节,至于故事中的一些细节,大概都不会记得那么清楚。你瞧,这个事例就能体现叔叔记忆力超群的特点。这是一个典型的事例。
最后,我们来看事例4:那幅地图他只看了一遍,就能一点儿不差地画下来。
哇喔,叔叔竟然能画地图,而且只看一遍,就能一点儿不差地画下来,能做到这一点的人,真是少之又少啊。这个事例,也能体现叔叔记忆力超群的特点。这也是一个典型事例。因此,在作文中,你只有选择了事例1和事例4,才能更好地写出叔叔记忆力超群的特点。)
小结:选取的最典型的事例必须最能体现出人物的特点,体现不了人物特点的直接去掉。
(2)习作例文学一学
①默读习作例文《我的朋友容容》,文章主要写了我的朋友容容的什么特点?
②为了突出容容这一人物的特点,作者选取了哪两件典型事例呢?
容容帮我取报纸忠于职守
容容给我寄信天真、重视友谊
(2)自己动手试一试(出示事例:妈妈特别喜欢购物)
上面的这些事例哪些才能更好体现妈妈特别喜欢购物的点,自己试着分析分析,你一定会选出典型事例喔!
比如事例1,双十一妈妈开启了疯狂购物模式,家里的角角落落都堆满了快递箱,以至于邻居以为我们家是快递站点,可以想象妈妈购物的数量可见一斑,这样事例就能很鲜明地体现人物特点,是典型事例。比如事例2,妈妈每次到菜市场买菜都会买很多。作为上班族的妈妈,不可能天天上街,上菜市场买菜买得多也在情理之中喔,这个事例就不能很好地体现妈妈爱购物的特点。同学们,老师帮你们分析了事例1和事例2,事例3和事例4你们可以学着老师,自己试着来分析喔!最后,你会发现能突显妈妈特别喜欢购物这一特点的典型事例是事例1和事例4。
3.这次习作你想写哪个有特点的人呢?(爱唠叨的妈妈、幽默的爸爸、胆小的同桌、爱学习的弟弟、我们班的体育健将)
除了上面提到的,你还可以写写其他人。但首先想好你要写的是谁,他(她)的特点是什么?我想写哪两个典型事例?试着完成下面的写作素材卡喔。
7、五年级下习作:神奇的探险之旅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五年级下习作:神奇的探险之旅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教学目标:
1.能借助提示,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一个探险故事。
2.能展开丰富的想象,把遇到的困境、求生的方法写具体。
教学重点:
能借助提示,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一个探险故事。
教学难点:
能展开丰富的想象,把遇到的困境、求生的方法写具体。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故事导入,拓宽探险视野。
1.出示小说《汤姆.索亚历险记》片段,学生阅读,说说感受。可以围绕以下问题展开交流:去了哪里探险,遇到了哪些险情,怎样解决的。
2.出示探险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释义为到从来没有人去过或很少有人去过的艰险地方去考察(自然界情况)。
小结:由此可见,探险有一定的目的,过程非常艰辛,而且有一定的危险性。而惊险刺激的探险,一定是更具挑战性和危险性的。
3.教师与学生交流哥伦布的探险经历,深化探险经历。
4.从以上故事中,想一想他们为什么去探险?如探寻奥秘、发掘宝藏、拯救生命、保护环境; 去了什么样的地方?可以去深山、大漠、海洋、荒岛。
5.以上交流让我们对探险有了一定的认识,接下来就让我们编一个惊险刺激的探险故事吧,板书题目神奇的探险之旅。
(设计意图:要通过形式多样的交流,唤醒学生已有的积累,拓宽学生探险的视野,激起学生写探险故事的兴趣,并帮助学生明确本次习作的内容。)
二、借助教材提示,展开合理想象。
1.打开课本89页,学生阅读教材。思考:你希望和谁一同去探险?从下面两列人物中各选一个,和你一起组成一支探险小队。
板书 人物
2.探险团队成立了,再想一想去哪儿探险,打算带上哪些装备,可能会遇到什么险情?板书 场景 装备 险情
可以直接在书上画出来,也可以发挥想象写出教材提示之外的情况。
3.同桌交流自己的探险想法,可以互相提提建议,互相补充。教师巡视指导。
4.以其中一个为例,引导学生打开习作思路。和经验丰富的探险爱好者、心细而胆小的同学前往幽深的洞穴探险,携带的装备有引用水、食物、地图、睡袋、手电筒、应急药品、绳子、刀子,可能遇到的险情是迷路、找不到出口,依靠探险爱好者的经验和同学的细心观察,最终成功脱险。
5.把自己的想法整理在提前准备的习作单上。
三、指导把过程写具体,突破此次习作重难点。
1.看着自己整理的习作单,想一想遇险之后发生了哪些事,依靠现有的准备和人员怎样脱离险境,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又会发生什么事?板书 经过 方法
2.回顾《田忌赛马》《跳水》课文中遇到问题时,人物的思维过程。
3.举例交流,展开想象。在幽深的洞穴迷路时,根据地图发现距离出口还有很长一段距离,而此时的弯道较多,地图上这一段标注不明,好像转了几圈又返回到原地,大家不由地恐慌起来,心细的同学想到了用刀子在走过的弯道上刻下痕迹,探险爱好者凭借自己的经验带领大家找到了前行的方向。
4.关注心理,聚焦神奇。探险过程中还会有怎样的心理变化。
四、完成习作。
对照自己的习作单,动笔书写习作。
板书设计
神奇的探险之旅
人物
场景
装备
险情 (经过、方法)
第二课时
一、直接导入,明确目的。
这节课我们进行习作讲评,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习作,放在桌面上。
二、借助语文园地,学习修改方法。
1.打开课本91页,学生阅读例文。要求:看看叶圣陶先生在哪些方面作了修改,一边读一边批注。
2.梳理叶圣陶先生的修改方法。
修改用得不准确的词语;修改写得不通顺的句子;把长句子改成短句子;删去重复啰唆的语句;增添语句,使意思更准确;改正错别字和用法不当的标点符号;合理划分了段落(相同的内容合并)
3.看看修改后的文章有什么特点?(语言更准确,意义更连贯,条理更清晰。)
4.此次习作重点是什么呢?(遇到的险情、求生的办法要写具体。)
板书 遇到的险情 求生的办法
三、修改习作。
1.使用文中修改符号,修改自己的习作。教师巡视指导。
2.选两篇有代表性的文章,全班展示,给予评价意见。关注遇到的困境、求生的办法有没有写具体,有没有人物心情的变化。
3.对照板书,同桌互相修改。
4.根据同桌的意见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
板书设计
神奇的探险之旅
遇到的险情
写具体
求生的办法
8、五年级下我爱你,汉字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五年级下我爱你,汉字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一、活动目标
1.能了解一些关于汉字历史和现状的知识,增强对汉字的自豪感,树立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意识。
2.能围绕汉字历史、汉字书法或其他感兴趣的与汉字有关的内容搜集资料,或者能调查学校、社会用字不规范的情况。
3.学习开展研究的基本方法,了解研究报告的内容和格式,学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二、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能围绕汉字历史、汉字书法或其他感兴趣的与汉字有关的内容搜集资料,或者能调查学校、社会用字不规范的情况。
三、活动安排
图片
四、活动过程
阶段一:准备
明确活动任务,选择研究内容
(一)回顾交流汉字真有趣活动过程
1.引导学生回顾、交流汉字真有趣活动过程。
同学们,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继续遨游汉字王国。前一阶段,我们围绕有趣的字谜,诙谐的歇后语,有意思的形声字开展了丰富的活动,感受到了汉字真有趣。大家回忆一下,在汉字真有趣的活动中,我们都做了什么?
预设:(1)阅读活动建议,大致了解活动任务。
(2)参考阅读材料,打开活动思路。
(3)结合活动建议,选择活动任务并制订活动计划。
(4)按照计划搜集资料,开展活动。
(5)进行评价总结。
2.引出此次活动我爱你,汉字。
汉字不仅充满趣味,它还有着悠久的历史,蕴含着丰富的文化。我们每天都在学习和使用汉字,应该增进对汉字的了解,并为汉字的规范使用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从今天起,我们一起走进我爱你,汉字这个板块。
(二)阅读此次活动建议,大致了解活动内容
1.自主阅读活动建议,进行批画。
这个板块的活动怎么开展呢?我们先来看看活动建议。请同学们读一读,边读边
想本次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内容是什么?我们要完成什么任务?大家可以在活动建议上进行批画。
2.组织交流:本次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内容是什么?要完成什么任务?
预设:(1)活动任务是写一份简单的研究报告。
(2)研究的内容包括两个方面。
①围绕汉字历史汉字书法或其他感兴趣的和汉字有关的内容开展简单的研究。
②调查学校、社会用字不规范的情况。
(三)参考阅读材料,打开活动思路
1.提出问题,让学生边读边思考:
(1)材料介绍了汉字哪些方面的历史?
(2)通过什么方式呈现了汉字书法艺术?
(3)为什么要调查不规范汉字的使用情况?
2.组织学生交流:读了这些材料后,你有哪些感兴趣的问题?
预设:
(1)汉字字体经历了这么多变化,影响汉字字体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2)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汉字书法,汉字艺术有哪些风格和流派呢?
(四)提示活动内容,小组确定活动内容
1.提示活动内容。
本次活动可选的内容很多,大家可以就汉字真有趣活动中感兴趣的内容、不明白的问题继续开展研究;也可以结合这一部分的活动建议和阅读材料确立研究内容。
如:(1)形声字的演变过程、字谜的由来等。
(2)研究某一种字体的特点或某一种书法艺术的特点。
(3)调查学校、社会用字不规范的情况,查找同学作业本、学校的宣传栏以及街头广告牌中用字不规范的情况。
2.小组讨论,确定活动内容。
二、讨论研究、调查的方法和步骤
(一)借助活动的经验,自由建组
1.学生根据自己初步确定的活动任务,自由组成小组。
2.教师适当协调分组,确保每组都能顺利完成活动任务。
(二)引导学生明确本次活动的步骤和方法
1.这一次的活动,最终的任务是要完成一份简单的研究报告,下面我们以阅读材料中的《关于李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为例,看看研究报告包含的内容,可以从哪些方面开展研究活动?
2.学生自主阅读《关于李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
请同学们自主阅读,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3.组织学生交流自己的发现。
预设:(1)这份研究报告包括问题的提出、研究方法、资料整理和研究结论等内容。
(2)我们首先要确定研究的问题,想清楚研究的方法,还要把查找的资料整理出来,最后形成结论。
4.小结:结合《关于李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我们可以大致了解本次活动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完成研究报告般需要经历的大致流程是:发现问题调查研究搜集资料分析问题形成结论。
(三)引导学生制订活动计划
1.提示制订活动计划的要求。
在汉字真有趣学习活动中,大家已经制订过活动计划,有了一定的经验。这次学习活动,各小组先商议确定活动计划的各项内容,再把活动计划写下来。
2.各小组结合本组活动内容制订活动计划,商讨确定活动时间、活动地点、活动内容、活动过程、人员分工等。
3.提示学生注意活动过程中的细节。
调查学校、社会用字不规范情况时,要组成小组开展活动;活动前要充分考虑可能出现的问题,如安全问题或者各种突发情况,做好相应的预案。
调査同学作业本上不规范用字的情况时,要想好调查哪些人、哪些学科的作业本;作业本上的哪些字属于不规范用字;调查到这些不规范用字,怎样记录下来;遇到同学不同意调查如何应对。
4.发放活动参与互评表,引领活动的开展。
参与活动互评表
阶段二:搜集资料、调查
一、各小组开展研究、调查
(一)针对研究汉字历史或书法的活动进行指导
1.引导学生回顾在汉字真有趣活动中学到的搜集资料的方法。
2.引导学生打开思路:汉字历史和汉字书法包含的内容很多,可以选择一个方面搜集资料。例如:
(1)了解隶书、楷书、行书、草书产生的过程。
(2)搜集历代书法家和书法名作的资料。
(3)调查了解书法艺术在生活中的应用。
(4)搜集名人学习书法的故事等。
3.选择这一活动的小组,围绕研究主题搜集资料。
(二)针对调查学校、社会用字不规范情况的活动进行指导
1.课件出示一些用字不规范的图片和正确广告用字的图片,让学生了解哪些属于不规范用字,哪些是艺术字在生活中的应用。
2.帮助学生打开调查思路,交流调查中遇到困难如何处理。
(1)关于可以到哪里去查找不规范用字的问题,可以提示学生:校园的宣传栏,城市街头的手写招牌、公告以及各类电子屏,乡村路边的横幅、标语或宣传栏,这些地方比较容易出现不规范用字情况,可以重点调查。
(2)要重点提示选择外出调查的小组:
①外出调查要注意安全,最好在家长带领下结伴外出,避免发生事故。
②调查时要注意分工合作,可以带上手机、照相机等设备拍照记录。
二、整理研究或调查成果,为写研究报告做好准备
(一)组织学生交流资料搜集和不规范用字调查的情况
(二)按照研究报告的框架整理搜集的资料和调查到的情况
1.提示学生整理资料时,需要注意的地方。
(1)注意筛选,对于内容上有冲突的资料,要以专业书籍或正规网站为准。
(2)注意归类,对于同一类型的资料,可根据需要进行归类。
(3)当搜集的资料不够丰富、调查内容过于简单时,要进一步搜集资料或开展调查,为写研究报告做好准备。
2.学生根据提示,初步整理资料。
阶段三:撰写研究报告
一、回顾研究报告的内容
一般来说,研究报告反映的是大家开展研究活动的全部过程,包括问题或话题的由来、研究方法、资料整理以及最后的研究结论。
二、学习研究报告的写法
(一)结合《关于李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交流研究报告的内容和格式
1.研究报告包括问题的提出研究方法资料整理和研究结论四部分。
2.研究报告在罗列方法、结论时,可以梳理成若干条目,还可以用表格的形式来整理资料,这样看上去更清楚。
3.研究报告的语言有点像说明文,最后的结论和开始提出的问题要对应。
点拨:研究报告一般包括问题的提出研究方法资料整理和研究结论四部分,其中,问题的提出研究方法和研究结论是必不可少的内容,资料整理不一定每篇都要有,可以视情况而定。
(二)交流研究报告各部分的写作要求
1.交流各部分写作要求。
(1)研究报告的标题要体现研究的主要内容。
(2)问题的提出部分要描述清楚自己想研究的问题。
(3)研究方法部分要写自己研究中用到的方法。
(4)资料整理部分要把自己搜集、整理过的资料恰当地呈现出来。
(5)研究结论部分要把自己通过研究、分析得出的结论呈现出来。
2.进一步点拨、指导。
(1)研究报告一般用说明性的文字来陈述,语言比较平实。
(2)写的时候,对资料要加以筛选和归类,进行分析与概括。
(3)要注意问题的提出和结论两部分的紧密关联。
(4)结论是在认真分析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形成的,不应带有想象和夸张的成分。
(5)文中还可以根据需要插入表格、图示等,让读者一目了然。
三、撰写研究报告
1.学生根据自己搜集的资料或调查的情况,写简单的研究性报告。小组的资料可以共享,但每个学生都要独立完成一份研究报告。
2.教师巡视,相机指导。
阶段四:展示交流
一、展示、交流研究报告
(一)通过交流与评价,完善研究报告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写的研究报告,从研究报告的内容、体例、语言等方面展开自评、互评,在此基础上完善研究报告。
研究报告评价表(组内交流用)
(二)讨论交流、展示研究报告的形式
预设:可以进行研究报告展览,也可以举办一场现场报告会。
(三)全班展示交流
1.形式一:开展研究报告展览。
(1)先在组内评议,然后推选出一篇优秀的研究报告,张贴在教室宣传栏进行展示。
(2)选择一个集中的时间,每个小组一个展台,展出所有同学的研究报告以及研究过程中搜集到的资料、访谈记录、照片等。
2.形式二:举办一场汇报会。
每个小组推选出一位同学进行现场汇报,其他同学可以针对报告的内容发表观点、评价互动。
(四)教师组织学生评议
研究报告评价表(全班展示用)
二、总结、评价本次综合性学习活动
(一)结合成长记录评价表,总结本阶段学习活动
1.引导学生回顾这一阶段开展活动的过程,交流自己的收获。
2.学生自由交流对汉字的看法和感受。
3.小结:这一段时间,大家围绕汉字展开了综合性学习,对汉字的文化和历史有了一定了解,增进了对汉字的情感,而且还实践运用了搜集资料的方法,并且学会了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二)评选推优,进一步激励学生参与综合性学习的热情
在班级内评选优秀信息员优秀研究员互助好搭档等,激励在综合性学习过程中某一方面表现优异的学生。
9、五年级下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五年级下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教材解析】《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创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公元763)春天,这首七律被后人称为杜甫的生平第一快诗。当时史朝义兵败自杀,部将田承嗣,李怀仙相继投降,河南河北先后被唐朝军队收复,延续了七年多的安史之乱才彻底平息。此刻正携着妻儿流落在四川梓州(今四川三台)的杜甫,听到这一喜讯不禁欣喜若狂,在极度兴奋中,一改过去沉郁顿挫的诗风,以轻快活泼,爽朗奔放的语言,饱含激情地写下了这篇脍炙人口的名作。
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看出饱经沧桑的杜甫的爱国精神,热情奔放的性格,也可以看出他炉火纯青的创作功力,全诗共八句,后六句对仗工整,直抒胸臆,明白自然如话,可谓水到渠成,妙手偶得之。这首诗围绕着剑外忽传收蓟北,看起来作者似乎仅仅突出一个喜字,其实作品背后还表达了作者八年来在战乱中所经受的种种苦难。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反复诵读,结合作者的相关诗歌作品,感受作者所经历的酸甜苦辣;体会杜甫致君尧舜上,再使民风淳的政治理想和渴望国泰民安的高尚情怀;同时感受到杜诗内涵的深厚广博,语言的准确凝练。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语言文字展开联想,注意课内外结合,拓展语文学习的渠道,感受一代诗史的语言魅力。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2、理解《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诗意,体会诗歌中部分字、词古今不同的读音和意思。
3、诵读古诗,感悟杜甫悲喜交集的复杂情感,想象诗中生动传神的画面,培养学生学习古典诗歌的兴趣,提高对诗歌的感悟能力。
4、拓展杜甫相关的诗作,感受诗人饱经沧桑的经历和忧国忧民的高尚品质。
【教学重难点】
感悟古诗意境和诗人的情感,既是重点也是难点。
【教学准备】
让学生采用查阅书籍、上网等方式,了解诗人杜甫,以及本首诗歌的写作背景,了解安史之乱给唐代人们带来的战乱之苦,并做相应摘抄,课堂上互相交流对诗歌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知人释题,了解背景。
1、交流自己所了解的杜甫。
2、走进杜甫。
(出示课件)杜甫(公元712--770年)字子美, 别号少陵,今河南省巩县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并称李杜。他诗艺精湛,被奉为诗圣。他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他的诗真实地记录了当时的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因此被后人称为诗史。他的诗沉郁顿挫,旋律悲壮,但有一首诗例外,那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古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3、解读诗题。
理解题目,朗读课题。
4、了解诗题、创作背景。
诗人写这首诗的背后有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你知道那是什么事件吗?(出示课件)
公元755年,唐朝爆发了安史之乱。安史之乱让原本繁华安定的国家岌岌可危,国家四分五裂, 杜甫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 战争持续了八年,在这八年里他度日如年、有家不能归。他亲眼看到了叛军的烧杀抢掠,看到了路有饿死骨的种种惨象。公元763年远在四川梓州的杜甫,忽然听到了官军收复蓟北的喜讯,惊喜的洪流一下子冲开了诗人的情感闸门,写下了杜甫的第一首快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再读课题)。
二、初读古诗,疏通诗意。
1、回顾学法。(说说以前都是如何学习古诗的)
2、检查读诗,要求:(1)读准字音;(2)注意诗歌的节奏。指名读,齐读。
3、理解字词,预习过程中,哪些词语在理解上还有困难呢?教师适时点拨。
4、师生互动理解字词,掌握古今异义的词。
涕泪:激动地流下了泪水。
衣裳(chng):上衣和下衣。古代的衣指上衣;裳是指遮蔽下身的衣服,像今天的短裤,男女都可以穿。
却看:回头看。
妻子(zǐ):妻子儿女。
白日:晴朗的日子。
青春:美好的春光。
5、借助地图(出课件),熟悉地名。
6、学生再读诗句,你读懂了哪句话?用自己的话简要说说对诗句的理解。
教师总结:杜甫听到唐朝的军队收复了河南河北这一大快人心的消息,他想自己终于可以回家了,终于可以和家人过上安定的生活了,于是他极度兴奋,纵酒放歌,写下了这首最快乐的诗。
7、教师引导学生有感情地诵读这首诗。
10、五年级下童年的发现教学说课稿课案
五年级下童年的发现教学说课稿课案
一、 说教材
1.教材分析
《童年的发现》是一篇精读课文。本组课文真实地再现了多彩的童年生活。课文讲的是作者童年时的一个发现,反映了儿童求知若渴的特点和惊人的想象力。课文先概述了作者童年时的发现,然后具体叙述这项发现的经过,最后写这个发现在几年后老师讲课时得到证实。
根据文章的特点,我选用了语文主题丛书《金色童年》中的《少年爱迪生》作为拓展。两篇文章主题相似,爱迪生小时候也遭受了和文中费奥多罗夫相似的遭遇: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危险。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会写胚臂2个月字旁生字,总结书写规律 ,会认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胚胎、祸患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自读再读精读的过程读课文,完成教学目标。
(2)充分利用课内外资源和小组合作优势以及教师的引导点拨,完成教学任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领悟作者童年时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象的精神。
3.教学重难点:
本着新课程标准,在理解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是: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感受人物的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领悟作者童年时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象的精神。
二、说学生情况:
学生已初步形成了比较稳定的学习习惯,具备了朗读默读的能力。随着年段的升高,一本薄薄的教科书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他们具有了扩大阅读面,提高阅读量的心理需求,因此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钻研文本,与文本展开深层次的对话,还要为学生提供了大量阅读材料,语文主题丛书填补了阅读的空白,为学生打开了一扇阅读的窗户,使他们享受阅读的愉悦。
三、说教法、学法:
依据教学目标和学情分析,本课的教学确定的教法是:主要通过导学法开展教学,精读引领,以一带多,拓展提高。
学法是:质疑探究法、体验法,读写议结合。
四、说教学过程:这节课的教学我是以六个模块的形式呈现的:
(一)走进背景林
课前了解作者的资料。
[设计意图]通过课前学习使学生深入文本,还原一个立体的人物形象。让学生在分析别人的时候审视自己,形成自己的情感体验和个性价值观念。
(二)一起学字词
小组学习完成字词检测,全班指导书写胚臂,总结书写规律 。
[设计意图]通过课前自主学习、课上合作学习掌握字词。通过指导书写部首同为月字但所处位置不同写法不同,来联系已有知识,掌握书写规律。
(三)初读知内容
默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我发现了什么是怎样发现的`。又是怎样找到答案的。
[设计意图]学生自主读书,初步了解课文,了解作者是怎样发现的。让学生在设置疑问过程中明确学习任务。
(四)品读解句子
朗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提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多读几遍试着理解。解决不了的问题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这是我预设的难点句子,作为突破难点进行句子交流。
①我在九岁的时候就发现了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这完全是我独立思考的结果。
②听完这句话,你大概忍不住会哈哈大笑,愿意笑你就笑吧,反正笑声不会给你招来祸患。我跟你可不同,事情过去了三年,有一次我想起了自己的发现,情不自禁笑出了声音,竟使我当众受到了惩罚。
③老师误解了我的笑声,以为我的笑不怀好意。
④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
[设计意图]品读课文,理解重点词句,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领略作者童年时求知若渴通过问题探讨,让学生体现解决问题过程中的成就感。
(五)再读谈体会
从课文中,看出作者是个怎样的孩子?你是从哪儿体会到的?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联系生活,总结交流,根据作者发现的过程你有什么启发或体会?
[设计意图]通过读悟结合,感受人物的特点,体会自豪和愤懑交织的情感。引导学生说说学习这篇课文后受到了怎样的启发。在生活中要养成善于观察的习惯,遇到问题要敢于动脑思考,最为重要的是有坚持不懈的勤奋钻研的精神。只有联系生活实际,知识的获得才像种子一样有生命力。,学生的体验才真实。
总结:
这节课的教学我主要采用提出阅读要求,指导读书方法。的方式进行教学。教师作为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指导者。通过以读为主的听说读写综合训练,让学生掌握基本的阅读方法,提高学生感悟、理解、积累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为学生自读相关文章打下基础。
(六)拓展长见识。
结合《童年的发现》的主题,拓展学习主题丛书《金色童年》中《少年爱迪生》一文。
根据课程目标、教学重难点及本单元的单元主题,我设计了自学提纲:
方法提示学习内容
一浏览,概括事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用一两句话概括。(时间、主要人物、主要事件、结果)
二朗读,扫障碍把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想办法认识、理解,扫清阅读障碍。
三品读:谈感受爱迪生的成功与他的童年有什么关系?用 在文中划出来。
四默读,学写法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体会词句表达的感情,学习真实的表达感受的方法。
[设计意图] 通过精读引领,教给学生方法,设计自主学习表格培养学生能力,使学生掌握自学方法,提高基本素养,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以上是本人针对《童年的发现》一课的教学设计,肯定有很多不足的地方,敬请各位批评指正,谢谢。
11、五年级下跳水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五年级下跳水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教材分析】
《跳水》是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的一篇文章。这篇文章通过事物的联系和变化,并以此为线索来变现船长的临危不惧、力挽危局的主旨的。课堂上,要让学生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艘、航、肆、桅、舱、撕、逗、钩、扭、咧、舱等生字,理解船舱、桅杆、龇牙咧嘴、放肆等词语的意思。
3.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再讲讲这个故事。
4.辨析船长的办法好在哪里,解读船长的思维过程,从而深入认识船长这个人物形象。
【教学理念】
新课标提出我们在制订每节课的教学目标时,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即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语言运用能力、思维能力及初步审美能力等,依据本单元的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结合本课的内容,我本堂课教学目标的设计,完全遵照了这一要求,并精心设计了教学方案,把目标有机的融入到到了教学过程当中去,本文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教材重点】
理清文章的脉络,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再讲讲这个故事。
【教材难点】
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再讲讲这个故事。
【教学课时】2课时
【教材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艘、航、肆、桅、舱、撕、逗、钩、扭、咧、舱等生字,理解船舱、桅杆、龇牙咧嘴、放肆等词语的意思。
3.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再讲讲这个故事。
【教材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在世界文坛浩瀚的星空里,有许多璀璨的明星,今天我们先来认识其中的一位。(出示图片)谁来介绍一下,出示:他生就一幅多毛的脸庞,浓密的胡须使人难以看清他的内心世界。长髯覆盖了两颊,遮住了嘴唇。宽约一指的眉毛像纠缠不清的树根,朝上倒竖。一绺绺灰白的髭发像泡沫一样堆在额头上。你们知道他是谁吗?出示:列夫托尔斯泰。齐读。
2.他被公认为是世界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代表作品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这节课,我们就跟着列夫托尔斯泰的脚步,一起学习他的一篇文章(师)读:17 《跳水》。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检查字词
课前大家都预习了课文,文中的词语你掌握了么?
出示:肆 桅 撕 唬 龇 咧 瞄
艘 航 肆 帽 桅 撕 逗 唬 钩 扭 咧 舱 鸥 瞄
这篇课文要认的字有7个,要求会写的字有14个。我们开火车读一读,注意读准字音。(师提醒易错读音)(肆、撕、龇、咧、扭、艘、舱、桅)
同学们,如果识字的时候,将它们归归类,会记得更牢。
1.出示:艘 航 舱 桅
肆 帽 撕 逗 钩 扭 龇 咧
看,老师重新调整了一下顺序,发现了什么特点吗?
预设:生1:第一行都跟船有关系。
师:第二行呢?
生2:都是跟猴子有关的,而且很多都是描写猴子动作的。
师:你们不仅会观察,而且很会思考。我们先来看看跟船有关的字,老师把他们都送到词语中了。
2.出示:一艘船 航行 船舱 桅杆
会读吗?谁还想再来试试看,你来读。(2人)
(1)我们一起来认认这艘船。谁能上来指一指,哪里是船舱,哪里是桅杆(桅杆就是船上挂帆的杆子。这艘环游世界的帆船很大,它的桅杆约有四层楼那么高呢!船舱是指甲板以下的各种空间。)课文中还有两个词,它们也是船的某个部分,你能将它们都送回家么?出示:横木、甲板。指名上台说。
(2)看,它们组成了一艘船,有时,我们也会说一条船,它们有什么区别吗?(一艘船说明船很大)。记住了么?记住了还得写好它,这个字在写得时候除了要注意左窄右宽,还有哪里需要关注的?(左边舟的一横不出头,右边一竖要出头),伸出手指跟老师一起书空。
(3)齐读。
3.我们再来看看描写猴子动作的字,动词讲究搭配,你能帮它们找到好朋友吗?
(1)出示:找朋友
撕 龇 咧 钩 扭 逗
( )牙( )嘴 ( )身子 ( )孩子 ( )绳子 ( )帽子
指名回答
(2)补全龇牙咧嘴。什么是龇牙咧嘴?看,这就是一只龇牙咧嘴的猴子。这只猴子可真滑稽、顽皮。请你读读这个词,读出猴子的滑稽、顽皮。
(3)补全后面的词。我们一起读读这些词,读出猴子的滑稽和顽皮。
(二)初读课文
1.字词掌握得很好。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朗读课文。请你来读。
出示自读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指名回答。说得还不错,哪些同学还想说的?
预设:一艘环游世界的帆船正往回航行,这一天风平浪静,水手们都在甲板上拿猴子取乐,猴子很放肆,摘帽逗孩子,孩子追猴子,一直追到桅杆的最顶端面临危险,这时候船长命令他跳水,使孩子安然脱险。
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水手、猴子、孩子、船长
2.说得真好,故事就是在他们之间展开的。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故事。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故事一般都包含起因、经过和结果。出示: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想想这个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分别是什么,把下面的内容填写完整,再讲讲这个故事。
2.谁来说说故事的起因是什么?出示:水手拿猴子取乐。板书:取乐、起因
3.那故事的经过呢?你也能试着用简洁的语言说说么?指名回答。
出示:猴子逗孩子,孩子追猴子,板书:追、逗、经过
谁来说说故事的结果?指名回答:出示:船长命令孩子跳水,孩子得救,板书:命令、结果
指导分段。这三部分内容分别对应课文的哪几自然段?指名回答(1;2-4;5-6)
总结:你们看,当我们弄清了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时,就能快速地理清文章的脉络。
(一)起因:
下面,就让我们再回到课文中,看看故事是如何发生的?谁来读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出示第1自然段)。
点红:取乐,什么是取乐?(开玩笑,捉弄)
水手们怎么会有心情拿猴子取乐呢?指名回答。(这艘环游世界的帆船正往回航行,任务完成了。这一天风平浪静,天气很好。所以水手们的心情是轻松愉悦的,于是就拿猴子取乐。)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点红:往回航行、风平浪静。你能将水手们轻松愉悦的心情通过朗读表现出来么?指名读(2人)
师引读。一只大猴子在人群里钻来钻去,模仿人的动作,惹得大家哈哈大笑。它显然知道大家拿它取乐,因而更加放肆起来(点红:放肆)。什么是放肆?(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毫无顾忌。)
(二)经过:
1.猴子是如何放肆的?我们一起到课文的24小节去看一看。请同学们快速地浏览课文,用横线画出描写猴子放肆的句子。
2.指名回答。出示:
(1)猴子忽然跳到他面前,摘下他的帽子戴在自己的头上,很快地爬上了桅杆。
(2)猴子坐在桅杆的第一根横木上,摘下帽子来用牙齿咬,用爪子撕,好像故意逗他生气。
(3)猴子还不时回过头来逗孩子生气。爬到了桅杆的顶端,它用后脚钩住绳子,把帽子挂在最高的那根横木的一头,然后坐在桅杆的顶端,扭着身子,龇牙咧嘴做着怪样。
3.猴子先是如何放肆的?指名回答(点红并板书:摘帽子)。接着他又咬帽子、撕帽子(点红并板书:撕帽子 ),最后它又把帽子挂在最高横木的一头(点红并板书:挂帽子)。
4.猴子真是一次比一次放肆(板书:放肆),你能通过朗读,将猴子的放肆表现出来么?还不够放肆,谁再来试试看。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5.面对猴子的放肆,孩子又是什么反应?
(相机板书)哭笑不得气得脸都红了气极了
(师手指黑板)猴子一次比一次放肆,孩子一次比一次生气。
师:猴子就这样不断地逗孩子,孩子一次比一次生气,于是就去追猴子。这就是故事的经过。
6.(分角色朗读课文)我们一起来读读这部分内容,男生读描写猴子的句子,要把猴子的放肆读出来,女生读描写孩子的句子,要把孩子的心情变化读出来。其余部分老师来读。
7.师:于是他的手放开了绳子和桅杆,张开胳膊,摇摇晃晃地走上横木去取帽子。在这千钧一发之际,船长命令孩子跳水,孩子得救。这就是故事的结果。
总结:(教师指着板书)这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跳水》,知道了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我们也深入到文本中,看到猴子不断放肆地挑逗孩子,孩子的心情也随之发生变化。课后把《跳水》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一听,要把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说清楚。在说经过时,可以抓住猴子的几次放肆和孩子的心情变化来说,故事情节就会更加惊心动魄。
四、教学生字
我们一起来写写字。肆帽都是本课的生字,它们有什么共同特征?(横画特别的多。)横画多,间距匀,长短不一要看清。伸出手指跟老师一起书空,师范写肆(注意第一笔是横)、帽(上面的竖横折是表示古人戴的一种帽子,在古代,帽子可是一种权利和地位的象征,中间两横是表示脸,帽子和脸之间有空隙,所以是不能封口的,此外,上面要写得宽一点,下面要写得窄一点)。请同学们拿出课文纸,描一个,写一个。生写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凭借相关语句认识水手们的形象,体会其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明白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发展的关系。
2.辨析船长的办法好在哪里,解读船长的思维过程,从而深入认识船长这个人物形象。
【教材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师: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写的文章《跳水》。看着板书,谁能来说一说这个惊心动魄的故事。(一名学生交流)
2.师:说的不错。指着板书,教师说:正是猴子的不断放肆去挑逗孩子,逼得孩子一步一步去追赶猴子,从而走上桅杆顶端的横木上,陷入险境。但是当我们把目光再聚焦到这个故事真正起因时,发现却是水手拿猴子取乐。(板书:取乐)
3.师:那么水手和孩子的跳水有没有关联?他们应不应该为孩子的跳水负责呢?(应该)
师:口说无凭,今天,老师请你们当一回小小评判官,用你们的一双慧眼到文中去找证据,说说水手应不应该为孩子的跳水负责?
二、精读课文
(一)板块一:研读水手拿猴子取乐的语句,体会其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
1.出示学习要求,指名读。
A.默读课文,用 画出文中水手拿猴子取乐的语句。
B.结合具体语句同桌相互谈谈自己的想法。
学生默读、找句子。
汇报交流,相机出示句子:
预设:
2.师:找好了吗?谁来说?
生1:我找的句子是这一天风平浪静,水手们都在甲板上。一只大猴子在人群中钻来钻去,模仿人的动作,惹得大家哈哈大笑。
生2:我找的句子是水手们又大笑起来,只有那个孩子哭笑不得,眼巴巴的望着猴子坐在桅杆的第一根横木上
生3:我找的句子是水手们笑得更欢了,孩子却气得脸都红了。
师:找的挺准。我们一起读读这些句子。
师:结合这些句子,谁想来交流自己的想法?指一名学生说。
A.这一天风平浪静,水手们都在甲板上。一只大猴子在人群中钻来钻去,模仿人的动作,惹得大家哈哈大笑。
生:我认为水手应该负责。因为水手们拿猴子取乐,哈哈大笑,所以猴子才变得放肆起来,去逗孩子。因此水手应该为孩子的跳水负责。
师:可见水手的哈哈大笑就是导火索。也是事情的起因。谁继续交流?指生说。
B.水手们又大笑起来,只有那个孩子哭笑不得,眼巴巴的望着猴子坐在桅杆的第一根横木上
生1:水手们又大笑起来,让孩子很没有面子,所以孩子才会去追猴子。我认为水手是有负责的。
师:谁还想说?
生2:水手大笑起来,这笑声在孩子听来就是一种嘲笑。这种嘲笑损伤了孩子的自尊心,因此他才会去追猴子。我也认为水手该负责人。
师:你说得真好,水手的笑声就是一种嘲笑,这种嘲笑损伤了孩子的自尊心,因此他才会去追猴子。继续交流,指生说。(1-2名)C.水手们笑得更欢了,孩子却气得脸都红了。
生:水手们笑得更欢了是在刺激孩子下定决定要追上猴子。所以孩子才会不管不顾地爬上桅杆顶端的横木上去拿帽子。因此,我觉得水手要为孩子的跳水负责。
师小结:同学们都说得很好,水手的这三次笑声音很重要。因为这三笑,让猴子变得越来越放肆,也让孩子的自尊心受到了严重的损害,水手们一次又一次的笑声更增添了孩子的难堪,让他产生不追上猴子不罢休的心理。
师:让我们再来读读这三句话。
3.师:现在我们再去回顾一下故事的整个过程,课件出示:
师:各位评判官,现在你们有结论了吧?水手应不应该为孩子的跳水负责呢?
(预设:应该)
师:是的,因为水手们的取乐使得猴子放肆,因为猴子的放肆,导致孩子去追猴子,才产生了跳水的结果。故事情节就这样在事物的联系和发展中互为因果,层层推进,也推动了整个故事情节的发展。
师:让我们一起读读2-4小节。老师读水手的句子,男生读描写猴子的语句,女生读描写孩子的语句。(师生分角色朗读片段。)
(二)板块二:解读船长的思维过程,辨析船长的方法好在哪里。
师: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船长出场了。(出示第五小节,齐读。)
师:他用了什么方法救了孩子。出示句子,请学生读。
师:只有跳水这一种方法吗?如果当时你们也在现场,你们会想到哪些方法救孩子?四人小组讨论一下。(时间3分钟)
交流(预设:用软垫接、水手们爬上桅杆救孩子、让孩子自己爬下来)
师:通过小组讨论,大家提出了这些假设,接下来我们就要去验证假设。请各位同学结合课文内容进行分析,想一想这些方法可行吗?
学生交流,预设:
A.生:我觉得用软垫接这个方法不可行。因为文章开头这样写:一艘环游世界的帆船正往回航行。这一天风平浪静,水手们都在甲板上。但甲板上根本没有软垫。
师:你考虑到了当时的环境因素,所以这个方法不可行。(板书:环境)
B.生:我觉得爬上桅杆救孩子这个方法不可行。因为上节课说到:桅杆很高,有四层楼那么高呢。爬上去需要很长时间,而此时的孩子在横木上已经摇摇晃晃的,只要他一失足掉到甲板上就没命了。
师:你考虑到了时机的因素,现场情况太紧急了,孩子也等不了那么久。这个办法也不可行。(板书:时机)
C.我觉得让孩子自己爬下来这个方法也不可行。因为文中说到:孩子心惊胆战,两条腿不由得发起抖来。孩子已经很害怕了,他不可能有勇气自己爬下来。
师:你充分考虑到了孩子的心理状态。所以这个方法也不可行。(板式:人的心理状态)
师:同学们,经过刚刚的分析判断,我们知道做出一个决定需要考虑环境、时机、人的心理状态等众多因素。在那万分危急的关头,船长想到的方法是跳水。船长的办法好在哪里?他的方法有没有考虑到这些因素呢?快速浏览课文,再结合文中相关语句说一说。
学生交流:
预设:
生1:船长的方法考虑了环境因素:这一天风平浪静。
生2:船长的方法考虑了时机因素:水手们都在甲板上。
生3:船长的方法考虑了人的心理因素:孩子听到叫声往下一望,两条腿不由得发起抖来。孩子心惊胆战,站在横木上摇摇晃晃的。
师:在这万分紧急的关头,船长能考虑当时的环境、时机、孩子的心理状态等众多因素做出这样的决定。(出示第5小结,齐读。)
师:在这个决定背后,你读出了什么样的船长?(临危不惧、沉着冷静、充满智慧、当机立断)
师:文字会说话,标点也如此。文中一连8个感叹号不仅渲染出当时危急的氛围,也刻画出船长的当机立断。让我们一起读读这段震撼人心的文字。(二读第五小节)。
师:此时此刻,你们想对船长说些什么呢?(船长你真了不起船长我很敬佩你)
师:把这些感情融进文字中,再去读读在危急关头船长那铿锵有力的话语。(三读第五小节。)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不仅读了一个惊心动魄的故事,理清事物间的联系和发展,更学会了要结合环境、时机、人的心理状态等因素去做出最为合适的决定。
出示名言,师:列夫托尔斯泰说过:知识,当它靠积极的思维得来,而不是凭借记忆得来的时候,才是真正的知识。齐读名言。
师:同学们,希望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你们能运用上良好的思维品质去解决问题。让思维的火花跨越时空,照亮昨天、今天和明天。
出示,齐读:思维的火花跨越时空,照亮昨天、今天和明天。
12、五年级下他像一棵挺脱的树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五年级下他像一棵挺脱的树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一、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抓住人物的外貌描写,体会祥子的善良、朴实和他对生活的希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祥子淳朴、善良、自信、自尊好强、吃苦耐劳的性格特征。
二、教学重点
抓住人物的外貌描写,体会祥子的善良朴实和他对生活的希望。
三、教学难点
通过人物的外貌描写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灿烂的文学宝库里,作家用他们神奇的妙笔为我们塑造了众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比如:神通广大的孙悟空、足智多谋的诸葛亮等等,今天我们将走进一片新的作品,继续认识作家为我们刻画的另一位人物形象
1.这节课我们学习《他像一棵挺脱的树》,挺脱是什么意思挺脱:强劲结实;挺括舒展。
2.这篇文章选自《骆驼祥子》,题目中的他指的就是祥子。
设计意图:
理解了课文的题目及作者,才能更好地学习文本。
二、精读外貌描写,品读人物形象。
1.学生读课文,解决课文中难理解的字词。
2.出示自学提示:再读课文,说说文章主要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写祥子的,从中看出祥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学生自学、勾画、批注、交流)
3.老师引导,学生汇报。
(1)文章从身材、体态、衣着、容貌等方面来对祥子进行外貌描写。(板书)
(2)杀好了腰,再穿上肥腿的白裤露出那对出号的大脚!是的,他无疑可以成为最出色的车夫,傻子似的他自己笑了。这两句话把祥子刻画得有血有肉,鲜活丰满。
4.从以上的描写中可以看出祥子(起初):健壮、朴实、老实、坚韧、自尊好强、吃苦耐劳、,充满活力,对生活充满信心的旧中国北京人力车夫的形象。(板书)
设计意图:抓住人物的外貌描写,体会祥子给人们留下的印象,同时总结出人物描写需要注意的细节
三、写作小练笔:
课件出示两个人物形象,让同学运用今天课文中所学到的外貌描写的方法选择其一进行课堂练笔
四、挑选代表展示作品,教师进行点评
五、布置作业:
学习课文的写法,写一段你熟悉的人的外貌,突出他的人物形象。
13、五年级下人物描写一组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五年级下人物描写一组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设计说明
本课围绕人物描写这一专题,安排了3个独立的人物描写片段。《摔跤》选自徐光耀的《小兵张嘎》,《他像一棵挺脱的树》选自老舍的长篇小说《骆驼祥子》,《两茎灯草》选自《儒林外史》(题目为编者所加),这3个片段主要描写了小嘎子、祥子、严监生三个人物形象。这3个片段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人物形象非常鲜明,各自有着不同的特点。作家在刻画人物时采取了不同的手法,有的抓住人物的动作、心理,有的侧重写人物的外貌,有的以描写人物的动作、神态为主。可以说这3个片段都是人物描写的经典片段,可以教我们一些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本次设计是读写联动课,通过感悟课文的写法,进行课堂小练笔。另外,还要通过本篇课文的学习,进一步激发学生阅读中外名著的兴趣。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包括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影视片段、图片、文字材料等。
学生准备:了解《小兵张嘎》《骆驼祥子》《儒林外史》的故事梗概。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紧扣主题,谈话导入
1.导入:今天,我们要走进一组新的课文,去认识和亲近作家为我们塑造的人物形象,感受这些人物的特点。(板书:人物描写一组)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人物描写一组》中的第一个片段《摔跤》,去认识两个很有特点的新朋友。(板书:摔跤)
2.PPT出示嘎子这个人物的特征鼓励学生猜,然后出示小兵张嘎的图片作为提示。
(1)他是谁啊?一起喊他一声小嘎子。注意嘎读ɡǎ。
(2)你是怎么认识他的?小嘎子给你的印象是怎样的?
3.过渡:《小兵张嘎》是作家徐光耀的代表作,张嘎因他的英气和嘎气已成为我国几代人童年记忆中最灿烂的一部分。同学们,想和一个人交朋友,必须先了解他的为人,也就是他的性格。那么小嘎子到底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呢?今天,我们就通过《小兵张嘎》中的小嘎子与小胖墩儿比赛摔跤这个片段去了解他。
设计意图:学生对于直观形象的事物更容易接受,而且好奇心很强,图文音并茂的多媒体辅助引入能够更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感知形象
1.打开课文,大声朗读,注意读准生字,读通句子。边读边想象当时的情景,读后和小组同学说一说你似乎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小嘎子,一个怎样的小胖墩儿。
2.指导读儿化音。
小胖墩儿 单褂儿 虎势儿 猴儿似的 一点儿 牛劲儿
3.解决难读字。
嘎(gǎ)子 脚腕(wn)子 扳(bān)他不动
鹐(qiān)架似(sh)的 下冷绊(bn)子 揪(jiū)
4.引导学生根据以上词语,结合课题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5.指导写字。
搂:右下女的横最长,托住上边的米。
挠:右上不要多写一点。
扳:右侧是反,第一笔是平撇,不是横。
设计意图:进入高年级,学生的生活空间进一步扩大,抽象思维能力开始逐步发展,听说读写能力也进一步提高。但是对语言文字的训练依旧需要夯实,检查预习情况的同时,巩固字词的练习,了解语文的工具性。
三、读懂课文,再现形象
1.过渡:初步读了课文,从同学们刚才的发言中可以看出,小嘎子和小胖墩儿给大家留下了比较深刻的印象。现在,再次认真地读课文。这一次,要把每个词、每句话都读懂。然后同桌之间,可以试着把小嘎子和小胖墩儿的摔跤过程表演出来。
2.学生读文、表演。
3.我们请两位同学当演员,上台来扮演小嘎子和小胖墩儿,把他们摔跤的过程表演出来。其他的同学就当观众,在底下仔细观看,对照课文的词句,看看他们是不是准确地把两个人物摔跤的每一个动作都表演出来了。
4.演员表演结束,及时组织观众评价指导。指出表演准确和不准确的地方。如果有指导和评价不到位的地方,教师适时点拨,注重指导:
(1)是吗?小胖墩儿跳起来,立刻退后两步,一闪身脱了单褂儿,叉着腰说,来吧,是一叉一搂的,还是随便摔?
体会动作描写是怎样突出小胖墩儿的灵活、沉稳的。
──注意跳退闪(快速转身)的动作和叉腰的站立姿势的表演和评价。从这些动作中感受小胖墩儿的沉稳,要以实力战胜对手。
(2)两人把枪和鞭放在门墩儿上,各自虎势儿一站,公鸡鹐架似的对起阵来。
──注意虎势儿一站公鸡鹐架似的(有气势,以谁也不服谁、谁也不怕谁的姿势站立)的表演和评价。 从动作、心理描写体会小嘎子的机智。
(3)起初,小嘎子精神抖擞,欺负对手傻大黑粗,动转不灵,围着他猴儿似的蹦来蹦去,总想使巧招,下冷绊子,仿佛很占了上风。可是小胖墩儿也是个摔跤的惯手,塌着腰,合了裆,鼓着眼珠子,不露一点儿破绽。
①注意小嘎子的精神抖擞蹦来蹦去下冷绊子(突然伸脚绊)的神情、动作的表演和评价。从中体会小嘎子的机灵敏捷,争强好胜。
②注意小胖墩儿塌着腰(猫着腰),合了裆(掖紧了裤裆),鼓着眼珠子的动作表演和评价。体会小胖墩儿沉稳、老实的性格特点。
(4)两人走马灯似的转了三四圈,终于三抓两挠,揪在了一起。这一来,小嘎子可上了当:小胖墩儿膀大腰粗,一身牛劲儿,任你怎样推拉拽顶,硬是扳他不动。小嘎子已有些沉不住气,刚想用脚腕子去钩他的腿,不料反给他把脚别住了。小胖墩儿趁势往旁侧里一推,咕咚一声,小嘎子摔了个仰面朝天。
从动作描写中体会小嘎子的争强好胜。
──注意转了三四圈,终于三抓两挠推拉拽顶刚想用脚腕子去钩他的腿,不料反给他把脚别住了等动作表演和评价。体会小嘎子身手灵活及身处劣势仍在想办法的机智;小胖墩儿的确是以实力取胜。
(5)朗读以上重点句子。
(6)演员根据观众的评价指导再比较准确地表演一次,弥补第一次表演时的缺漏。
设计意图:运用讨论策略、协作策略和情境角色扮演策略,师生共同在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深入探讨人物的性格特点,同桌或小组通过合作学习共同探究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通过分角色朗读、表演让学生融入课文的语境中,通过对人物动作、语言、神态、心理的揣摩更加深刻地感受人物形象。
四、深读课文,感悟形象
1.过渡:刚才两位同学的表演,使小嘎子和小胖墩儿的形象活生生地展现在我们的眼前。现在,我们再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课文的字里行间去感受这两个人物,在大脑中活现出他们的形象来。
2.自由朗读,指名朗读。
3.通过之前精彩的表演和现在的朗读,在同学们的心目中,小嘎子和小胖墩儿到底是怎样的形象呢?请同学们在下面的横线上,填上你认为合适的词语:
__________________的小嘎子(聪明、活泼、顽皮、灵活、争强好胜等)
__________________的小胖墩儿(沉稳、憨厚、诚实、老实等)
4.你喜欢小嘎子还是小胖墩儿?
5.作者用他那生花的妙笔,塑造了两个特点鲜明、天真可爱的人物。小嘎子调皮、机智、争强好胜;小胖墩儿沉稳,憨厚,以实力取胜。只要读过这个片段,对这两个人物就会印象深刻。那么,作者又是用什么方法刻画这两个人物形象的?这些方法有什么作用呢?
6.学生讨论,教师总结:作者准确运用了一系列的动词,也兼用语言描写,生动地刻画了两个人物不同的特点。主要通过动作描写,就使读者好像看到了当时的场景,两个人物仿佛就站在我们的眼前,栩栩如生。我们也试着用这样的方法写写课间活动时你观察到的某个人物。
7.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两个新的朋友。让我们齐声朗读课文,再次走近并亲近这两位朋友。
设计意图: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传授方法,以读促写,读写结合,水到渠成。既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又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五、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课文节选自徐光耀先生的《小兵张嘎》。这部小说在20世纪60年代曾经改编成同名电影,影响了几代人,后来又被改编成电视连续剧。有条件的同学可以课外阅读《小兵张嘎》。
设计意图:回归名著,介绍课文的出处,激发学生阅读原文的兴趣。
第二课时
一、谈话引入,交流资料
1.骆驼被称为沙漠之舟,21天不吃不喝依然能够行走自如,生存能力特别强。有一个人拥有和骆驼一样旺盛的生命力,他就是祥子。骆驼是他的外号,他就像一棵挺脱的树一样硬棒。(板书课题)
2.学生交流课前搜集到的资料,教师随机多媒体出示:
(1)《骆驼祥子》的写作背景:
作品描写的是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北平城内人力车夫的生活,通过车夫祥子买车、丢车,攒钱、丢钱的苦难经历,展现了祥子劳苦终生,却一无所获的悲惨遭遇,体现了旧社会城市下层贫民的悲哀。
(2)主人公祥子:
祥子是个来自农村的破产的青年农民,当时正是中国近代史上最黑暗、混乱、多灾多难的年代,新旧军阀连年不断地进行争权夺势的战争,再加上各种自然灾害的肆行,中国农村迅速走向破产。因而成批破产的农民为了谋求生路纷纷涌入城市,祥子就是涌入城市的破产农民中的一员。
(3)作家老舍:
原名舒庆春,字舍予。主要作品有小说《二马》《老张的哲学》《猫城记》《骆驼祥子》《四世同堂》,以及话剧剧本《茶馆》等。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充满兴趣地学习。联系实际,用贴近生活的事例引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真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顺,利用上下文或者查字典的方法查不懂的字词。
2.指名学生朗读,正音。
铸(zh)成 腮(sāi) 颧(qun)骨 疤(bā)
3.指导写字。
(1)剃字左部共7笔,书写时注意笔顺。
(2)疤字里边的巴要先写短竖,后写长横,最后用竖弯钩封口。
4.交流:片段主要写了什么?(课文通过动作和肖像描写,体现了刚进城的祥子是一个精神、结实、硬棒的人。)
设计意图:认读词语,读准字音,帮助学生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了解故事梗概,为进一步学习课文打下基础。
三、再读想象,感受形象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想象祥子的样子。
2.(出示课文插图)作者对祥子的动作、肖像作了细致的描写,请同学们先找出有关语句细致地读一读,并在小组里交流一下,体会表达的效果。
3.学生仔细观察、交流,达成共识。
(1)教师出示句子:看着那高等的车夫傻子似的他自己笑了。学生反复读,思考:他可能说些什么?想些什么?
(2)联系上下文,还可以从哪里看出祥子的结实?
出示句子:头不很大,圆眼,肉鼻子被驴啃了一口。反复阅读,感受祥子的结实硬棒。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读课文。 教师要以情促读。
(1)小组合作,互相评读,老师巡视。
(2)读读评评,直到读好为止。
设计意图:读,是学生与文本进行情感交流的纽带,因为学生只有真正体会到蕴含在语言文字中的情感,才能读出感情。
四、总结收获,体会写法
肖像描写即描绘人物的面貌特征,它包括人物的身材、容貌、服饰、打扮等。肖像描写的目的是以形传神,刻画人物的性格特征,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
要引导学生对比得出《摔跤》和《他像一棵挺脱的树》两个片段的人物形象的不同。明确前者主要运用心理描写和动作描写,后者主要运用肖像描写。
(1)仔细观察,抓住与众不同的方面,突出特点。
(2)抓住五官特点,写出人物的面部特征。
(3)注意身材、打扮,体现人物个性。
设计意图: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使引导和讲解做到有的放矢,还能调动学生求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第三课时
一、课前交流,阅读铺垫
1.激趣:一个人在临死时,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呢?
2.导入:我们看看吴敬梓老先生是怎样描写临死时的严监生的。(板书课题)
3.简介《儒林外史》。
《儒林外史》是我国讽刺文学中的精品,作者擅长运用典型情节,深刻地揭露社会矛盾。语言准确、精炼、形象,具有讽刺效果,是我国古典讽刺小说的高峰。《儒林外史》是一面封建社会的照妖镜。它通过对封建文人、官僚豪绅、市井无赖等各类人物无耻行为的真实生动的描写,深刻地揭露了行将崩溃的封建制度的腐朽,客观上否定了整个封建制度。
4.简介吴敬梓。
作者吴敬梓出身官宦之家。父亲去世不久,他的家就遭遇变故,之后他开始了《儒林外史》的创作。这部小说描绘了不同类型的封建知识分子的生活和心灵,表现了封建社会的极端腐朽和将要崩溃的趋势,也描绘了我国封建社会中的市民心态及在名利驱使下的各种各样的人,尤其对人物性格的刻画,活灵活现,有血有肉。书中对严监生临死时的描写与心灵刻画,成为千古绝唱。
设计意图:导入部分,通过交流资料,拉近了学生与文本故事和文本人物的距离,为接下来进行平等有效的阅读对话做好了必要的铺垫。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这篇课文的生字并不多,相信同学们经过认真练习,一定能够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2.教师巡视,指导学生读文。
3.有针对性地检查平时读书机会相对较少的学生,随时正音。
多音字监的读音jin在现代文中不常见,学生会读即可。
严监(jin)生 揩(kāi)揩眼泪 两茎(jīng)灯草
4.指导写字。
喉:右边是侯,不是候。
咙:右边是龙,不是尤。
5.自读课文,想一想:片段主要写了谁?这个人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6.学生自读思考。
7.交流对人物的初步印象。
片段记叙了严监生临终前因灯盏点了两茎灯草,伸着两根指头不断气,直到赵氏挑掉了一茎,才一命呜呼的故事,刻画了爱财胜过生命的守财奴的形象。
设计意图:通过检查预习引导学生从字词入手,熟悉文本,夯实语文学习的基础,同时感知文本,理清文章脉络,实现长文短教,为品读文本做好铺垫。
三、纵向联系,感悟吝啬
出示语段: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摇了两三摇。
1.读了这段文字,你能想到哪些成语来形容严监生此时的状态?(奄奄一息、生命垂危、危在旦夕)
2.听老师把第一句话读一遍,大家评评老师读得怎么样。(老师故意漏读总字)
3.学生评读,由总字引导学生体会严监生垂死挣扎的时间之长,从而引发讨论:病情恶化到这种程度,严监生却总不得断气。他在想什么?(引导学生揣摩人物内心,进行心理活动描写的训练。)
4.这段话中有几个描写严监生的动作的词语,你能找出来吗?(拿出来 伸着 摇了两三摇)
5.从几个动词中你能体会到什么?(两茎灯草,竟然让临死时的严监生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出两个指头,两茎灯草在他的心中是这么重要,可见他是多么吝啬。)
6.在听了大侄子的话后,他又有怎样的举动?(把头摇了两三摇)如果把它换成摇了摇头可以吗?引导学生体会严监生此时的焦急。
7.练习朗读,学生评读。
8.在本文中,像刚才提到的动作描写还有几处,你能找出来吗?
9.根据学生回答梳理:
出场人物
严监生的手部动作
严监生的头部动作
大侄子
伸着两个指头
把头摇了两三摇
二侄子
越发指得紧了
把两眼睁的的溜圆,把
头又狠狠摇了几摇
奶妈
那手只是指着不动
把眼闭着摇头
赵氏
把手垂下
点一点头
10.从这些动作、神态的变化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严监生焦急的程度不断加深,直至赵氏说对了,才安心咽气,可见他吝啬的程度。)
11.拓展学习。
人们常说:脸是人感情的晴雨表。这说明了神态与人物思想感情的关系是极为密切的,内心活动常常从人的脸部显示出来。一个人心里高兴,往往就喜上眉梢;内心得意,就眉飞色舞;心里担忧,往往满脸愁容;内心痛苦,就双眉紧皱。
要写好人物的神态,得注意如下几点:
(1)要注意人物神态的细微变化。
要写好人物的神态,就要仔细观察人物神态的细微变化。比如笑,微笑是礼貌或发自内心的喜悦;冷笑表示不怀好意或不屑;张大嘴哈哈大笑既表现人物豪爽的性格,也表现笑得痛快。可见只有观察清楚各种神态的特点,才能在描写神态时反映不同的意义。
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人在同一场合的神态往往是不一样的。年龄相近,性别相同的人,由于思想性格不同,面对同一件事,他们的神态也常常各不相同。即使是同一个人,碰到不同的情况时,他的神态也是不一样的。
(2)要反映人物的思想感情。
写人物的神态,还要注意反映人物的思想感情。不能离开刻画人物、表现主题的需要,为写神态而写神态。
(3)要同行动和语言描写相结合。
神态描写要同人物行为或语言的描写相结合,加强文章的表现力。
设计意图:读,是学生与文本进行情感交流的纽带,因为学生只有真正体会到蕴含在语言文字中的情感,才能读出感情。而读的过程正是学生正确理解文本,领会作者表达意图的过程,这种体验是心灵深处的,也是最长久、最深刻的。通过不同层次的阅读,体会作者对严监生神态、动作的描写,了解人物形象。利用表格理清脉络,再次体会严监生的吝啬。
四、课后作业,拓展阅读
1.有条件的同学可以阅读《欧也妮葛朗台》中葛朗台临死的片段。
2.阅读《儒林外史》
设计意图:通过课外阅读的对比感受中外名著的差异,了解不同的写作特色。
板书设计
人物描写一组
小嘎子:调皮 动作、心理描写
祥子:结实 外貌描写
严监生:吝啬 神态、动作描写
14、五年级下两茎灯草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五年级下两茎灯草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教材分析:
《两茎灯草》是第五单元人物描写一组课文中的第三篇,节选自我国古典讽刺小说《儒林外史》。这个片段记叙了严监生临终前因灯盏里点了两茎灯草,伸着两根指头不肯咽气,直到赵氏挑掉了一茎,最后才一命呜呼的事。刻画了一个极其吝啬、爱财胜过生命的守财奴形象。
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文中词语诸亲六眷、一声不倒一声、郎中等词语的意思。
2. 抓住文中的重点句子深入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感受严监生这个吝啬鬼形象。
3. 体会作者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等描写方法来表现人物的丰富内心。
4. 激发学生阅读中外名著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聪明、机灵、富有心机的小嘎子、摔跤高手小胖墩以及身材高大、体格强壮的车夫祥子,这节课让我们来穿越回清朝,认识一个鲜活生动的人物,请大家伸出手和老师齐读课题《两茎灯草》。
2.简介《儒林外史》。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明白的地方多读几遍,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
2. 出示词语:
郎中 诸亲六眷 一声不倒一声 哥子 故此 揩眼泪
相机理解词语意思。
3. 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
三、出示学习目标(生齐读)
四、自学指导一
1. 默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严监生病重的句子,画横线,并用词语来形容一下临死前的严监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 生读,师巡视。
3. 交流、汇报
句子:严监生喉咙里的痰响得一进一出的,一声不倒一声,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
指名读。
师:临死前的严监生做了什么动作?他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生举手回答,师指导。
师:让我们带着刚才的感受再来读读这句话。(幻灯片出示、生齐读)
追问:临死前的严监生迟迟不肯断气,伸着两根指头,为什么呢?请看自学指导二
五、自学指导二
再次自由朗读课文,找出文中严监生诸亲六眷的猜测以及严监生的反应,画曲线,小组合作交流体会。
1.生读,师巡视指导。
2.生汇报有关句子,师出示幻灯片。
3.指名朗读
4.小组讨论、汇报,感受严监生的内心世界。
5.扮演角色并指导朗读。
师:严监生的诸亲六眷都没有猜测出他两根指头的用意,让我们来听听赵氏怎么说------
幻灯片出示赵氏的话,生齐读。
师:通过赵氏的猜测,我们大家都恍然大悟了,原来严监生临死前迟迟不肯咽气,只是因为灯盏里的两茎灯草,恐费了油啊!由此可见,严监生可真是
生自由回答:吝啬、小气、抠门、铁公鸡、爱财如命
师:同学们,在生活中,当我们看到了那些将死之人,我们都会报之以同情,而文中的严监生却让我们感到好玩、有趣、可笑,这就是讽刺小说的独特艺术魅力。
文中的故事层层递进,一点点解开神秘的面纱,最终告诉我们结局,这也是小说的独特设计------悬念。
让我们来体会悬念的好处。(幻灯片出示)
六、总结写法,延伸课外
让我们回过头来看看严监生的两个手指头,作者就是通过这样一个招牌动作,让我们感受到了严监生这个守财奴的典型形象,那在我们周围,也有很多人有特别的招牌动作,请同学们课下认真观察一个人物,用上动作描写的方法,写一写。
七、当堂检测。
八、课后作业:
阅读《儒林外史》,感受小说中更多有趣的故事情节。
九、板书设计:
15、五年级下景阳冈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五年级下景阳冈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教材分析】
《景阳冈》这篇课文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小说《水浒传》第23回改写的。主要记叙了108条好汉之一的武松打虎的故事。赞扬了武松豪爽、倔强、沉着机智和英勇无畏的性格。文章对武松形象的描写可谓形神兼备,栩栩如生。语言描写,突出音容笑貌。心理描写,映射内心变化。动作描写,凸现英雄气势。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武松豪放、倔强、勇敢机智的英雄性格。
【重点难点】
了武松的勇武和机智,语言气势磅礴、生动传神,我把这个环节作为教学重点。而引导学生明白武松到底怎样打死老虎以及从人物的言行举止和心理活动中正确评价武松、店家和官府则成为教学中必须突破的难点。
【教学准备】
制作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歌曲导入
播放水浒传插曲。
《水浒传》是我国的四大名著之一,作者施耐庵塑造了108个英雄好汉。你知道谁?
林冲、宋江、李逵、、、、
看来同学们对《水浒》并不陌生,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课文写的就是其中的一个好汉武松。(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
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武松在景阳冈上赤手空拳打死老虎)
三、推前想后、理清课文脉落
1、课文除了写武松打虎还写了什么?
喝酒、上冈、打虎、下冈
2、按照以上的顺序给课文分段。(四部分)
3、你最喜欢哪部分内容?(武松打虎)
四、学习武松打虎
1、武松是怎样打虎的?请同学们边看书边听老师范读。
2、从这部分内容中你体会到什么?
体会到武松的机敏、勇敢、力大无穷
老虎的凶猛、强悍
3、武松知道冈上有虎吗?从哪看出?
酒店喝酒店家的劝说、官府的榜文。
过渡: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我们就到课文中去体会一下武松的英雄气概。
五、了解武松的性格特点。
1、用笔划出描写武松语言和心理活动的句子,想想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2、学生交流、体会
3、分角色朗读
六、拓展延伸
有人说:现在要保护老虎,武松打虎这样的故事不该在读了。你同意吗?
16、五年级下猴王出世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五年级下猴王出世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教学目标:
1认识芝、遂等1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呵。
2.默读课文,遇到不明白的语句,能联系上下文,猜猜大体意思,并继续往下读。
3通过抓关键词句讲述石猴出世及成王的故事。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板块一 揭题质疑览全篇
1.话说西游,揭题质疑。
(1)出示唐僧师徒四人的图片,揭示他们是电视剧《西游记》里的主人公。
(2)简介《西游记》。
《西游记》是明代吴承恩写的长篇白话小说。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主要描写了孙悟空、猪八戒、沙僧三人保护唐僧西行取经,沿途遇到八十一难,一路降妖伏魔,化险为夷,最后取得真经的故事。
(3)揭题:《猴王出世》选自《西游记》第一回,有删改。
(4)质疑题目:猴王是谁?他是怎样出世的?
2.疏通文字,了解内容。
(1)出示阅读提示,明确阅读任务。
默读课文,遇到不明白的语句,可以猜猜大致意思,然后继续往下读。
想一想石猴是怎样出世的,又是怎样成为猴王的。
(2)读准课后要认读的15个字组成的词语。要点:易读错的字有:迸bng、镌juān、劣 li、挈qi、瞑mng、耶y。
(3)读准多音字:呵。
出示词语所在的句子,关注语气词读好人物的话语。
石猴端坐上面道:列位呵(a)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石猴喜不自胜,忽抽身往外便走,复暝目蹲身,跳出水外,打了两个呵呵(hēh)道:大造化!大造化!
(4)联系上下文来猜猜意思,罗列学生可能不理解的部分词语。
例如:图片理解词语:石窍、石碣、镌着、拱伏、无违、序齿、排班。
做动作理解词语:伸头缩颈、抓耳挠腮。
(5)课文主要写了什么?(石猴出世、石猴称王)
过渡:石猴是怎样出世,又是怎样成为猴王的,是我们接下来学习的重点。
(设计意图:一般古典白话小说的回目在章节中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这里虽然没有回目。但题目猴王出世还是高度概括了本课的主要内容。这里的出世从广义上来讲包括石猴的出生和称王。所以对题目的质疑显得尤为重要,在质疑中故事和人物一下子凸显出来。本课文言意味较浓,根据阅读古典白话小说和文言文的经验,学生连估带猜式地阅读故事,并且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猜读词语,能有效地达到疏通文字的目的。)
板块二 抓住关键说出世
1.默读思考,了解出世。
想一想:石猴在哪里出世?怎样出世?出世后怎样?
2.连估带猜,读通出世。
要点1:例如,从三丈六尺五寸高,有二丈四尺围圆大致知道仙石很高很大;从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感之既久,遂有灵通之意大致知道仙石很有灵性;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猕猿为亲大致知道石猴和山中的许多野兽都是好朋友。
要点2:通过指读、轮读、演读等方式朗读这一段。
3.抓关键词,梳理出世
(1)石猴在哪里出世?(傲来国一大海中一花果山)
(2)石猴是怎样出世的呢?(仙石-石卵-石猴)
(3)石猴出世后是怎样的呢?(在山中行走跳跃自由自在,与真猴无异。)
(4)朗读第1自然段,注意节奏。
4.根据提示,讲述出世
傲来国的大海中,有一座山叫花果山。山顶上有一块仙石,有一天仙石崩裂出一个石卵。因为见了风化作一只石猴。这石猴在山中行走跳跃,玩耍休息,非常快乐。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学生能大致讲述石猴出世的故事。首先依然用连估带猜的方法疏通文字。其次石猴出世的部分运用了大量的排比和对偶的句式,节奏疏密有致、抑扬顿挫。但本课不是精读课文,所以主要是通过朗读来体会,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轮读、演读等活动,感受古白话文凝练鲜明、优美奇特的语言形式。最后,通过提炼关键词语来帮助学生讲述故事。)
板块三 品悟形象讲称王
1.通览全文,聚焦称王。
快速浏览课文,看看哪几个自然段讲述了石猴称王这个内容。(2~4自然段)
2.编列标题,理清情节。
石猴探洞-石猴报喜一石猴称王。
3.依据情节,概说称王。
一天,石猴与群猴在山洞中洗澡,看到泉水奔流众猴便说要去寻源头,约定寻到源头又不伤身体的人,就拜他为王。石猴跳入泉中,发现一个石洞。他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众猴,众猴高兴地进入了水帘洞中。众猴立刻拜石猴为王,将石字隐去,叫作美猴王。
要点:讲故事的时候,关键信息和情节不能遗漏比如说探洞前约定这个情节不能少,它为后文石猴称王埋下了伏笔。
4.抓住细节,品悟形象。
学习《景阳冈》时,我们通过抓住武松和老虎的动作来把武松打虎的故事讲得扣人心弦,要想把石猴称王的故事讲得引人人胜,我们也可以通过添加人物的动作、语言,配上相应的表情等来达到这个目标。
(1)出示表格,默读课文石猴称王部分,想一想,画一画,哪些描写让你觉得很有意思,我们可以在讲故事的时候添进去。
(2)填写表格,交流石猴的部分语言、动作描写。
要点1:交流石猴语言描写时,主要抓住表格里的三句简短的话,通过自由朗读,发现石猴说话的特点。作者用重复、短促的语言,塑造了石猴顽皮、率真的性格。
要点2交流石猴的动作描写时,抓住反复出现的动词瞑目蹲身复瞑目蹲身又瞑目蹲身和其他一些动词如睁睛抬头观看将身一纵跳出水外往里一跳,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动作敏捷、勇敢无畏胆大心细的石猴。
要点3:以上内容交流过程中通过指读、齐读、演读等方式体会石猴形象。当然课文中像这样符合人物个性的语言还有很多,同学们可以继续寻找,继续交流,甚至还可以抓住其他石猴的表现,通过对比来进一步把故事讲生动。
5.根据表格,生动讲述。
四人小组讲故事、听故事、评故事。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的重点是分两步把石猴称王部分讲生动具体。首先在阅读过程中抓住石猴探洞石猴报喜和石猴称王建立情节图。依据情节图,用自己的话讲一讲故事的主要情节。其次,通过抓住石猴的语言、动作描写等加深学生对人物形象的认知,让学生把称王的故事讲得生动有趣。)
板块四 拓展延伸再阅读
1.聚焦主角,挖掘故事。
完成连线题:
美猴王 花果山上
孙悟空 大闹蟠桃会期间
齐天大圣 西天取经路上
弼马温 发现水帘洞后
2.拓展延伸,阅读西游。
课后请大家细细读读《西游记》,讲讲和石猴有关的故事。
17、五年级下汉字真有趣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五年级下汉字真有趣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和查资料的方法,感受汉字的有趣和神奇,了解汉字文化。
2、学习制定活动计划,培养学生的探究合作意识。
3、增进对汉字的了解,感受汉字的美,引发学生对汉字的兴趣,激发对汉字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1、制定切实可行的活动计划。
2、探索发现汉字的起源、演变以及神奇之处。感受汉字文化的无穷魅力,激发学生对汉字的热爱之情。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平常看书、读报、写信、作文都离不开汉字,汉字在我们的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你们想不想更多地了解汉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遨游汉字王国,开展综合性学习,感受汉字的有趣和神奇,了解汉字文化,并为继承和发扬祖国文字文化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吧。(板书课题:汉字真有趣)
二、阅读材料,整体感知
师:阅读五则材料,思考:这五则材料分别从哪个方面说明汉字的有趣?
(一)字谜七则
1、阅读材料1,明确这七则谜语的谜底,以及如何解谜的。(学生组内讨论解决问题,教师适当点拨或解析。)
2、这七则字谜的谜底是什么?
(1)第一到四则是字谜,谜底:日、田、立、也。
(2)第五、六则谜面是画,谜底也是猜字。谜底:休、斗。
(3)第七则谜底:默。
3、猜字谜的方法。
(1)会意法总体理解谜面的意义,扣合谜底。
(2)加法将笔画相加或将某些字相加,以扣合谜底。
(3)象形法根据事物特征、汉字结构进行拟人拟物,加以形象化,引起联想,增加趣味。
(二)门内添活字
1、阅读材料2,指名说故事。
2、师小结:门内添活则为阔,汉字属于表意体系的文字,字形和字义有密切的关系。
(三)有趣的谐音、枇杷和琵琶
1、默读材料3和材料4,说说课文介绍了几种使用谐音的形式,材料中谐音的字词有哪些。(指名答)
2、生汇报:
(1)歇后语和笑话。
(2)旧(舅)、无(吴)、输(书)、动(冻)、言(盐)、名(鸣)、枇杷(琵琶)。
3、说说这些歇后语在谐音方面有什么特点?(指名答)
师小结:歇后语是由近似谜面和谜底两部分组成的形象而俏皮的口头用语。这两部分之间有间歇,说的时候往往只说前一部分,把后一部分(真意所在)隐去,让听的人去猜测,所以叫歇后语。书上出现的是谐音性歇后语。它们的特点是借助同音或音近的联系,产生俏皮风趣的表达效果。
4、古诗中有时也运用谐音达到一语双关的表达效果。《枇杷和琵琶》就告诉我们汉语同音字多,不能随意乱用,否则会闹笑话。
(四)有趣的形声字
1、指名分自然段读,正音、点评。
2、理解材料内容。
(1)阅读材料5,说说读后知道了什么。(指名答)
生:了解了星、凤、蜀、祭四个字的来历。
(2)你还知道其他汉字的来历吗?
(3)组织点评、总结:从这几个字的来历中,我们可以知道象形和形声是汉字产生初期十分重要的造字方法。
三、总结拓展,激发探究
通过上面内容的学习,我们已经初步感受到汉字的有趣。的确,这也为我们进一步探究汉字的奥秘,进一步学习汉字提供了有效的途径,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我们将利用这些有效途径展开丰富多彩的活动。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合作学习,制定活动计划
1、学生自读汉字真有趣的活动建议。
2、学生汇报活动要求。
(自由分组,讨论活动内容,制定活动计划,活动结束展示成果)
3、学生自由组成小组,拟定小组名称,选出组长,明确组员分工及职责等。
4、组织学习小组商定活动计划。例:
组汉字真有趣活动计划
活动时间:
活动目标:
活动内容:搜集或自编字谜;搜集歇后语和笑话;了解汉字的起源
活动要求:(怎样做、做到什么程度)
成果展示:把搜集到的资料编成小报,贴在教室里。
参加人员:
人员分工:组长、主持、搜集资料、记录等。
制订日期:
5、以小组为单位汇报活动计划,师生共同评议,小结:注意计划的完整、合理、科学以及活动形式和内容要尽量不重复。
6、小组根据评议意见,修改完善活动计划。
二、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制定了活动计划,请同学们课下根据拟定的计划,进行相应的搜集。查找、整理等工作。
[教学反思]
汉字真有趣这个版块的综合性学习的重点是让学生感受到汉字的有趣和神奇。我先带领学生学习几则材料,让他们了解可以从哪几个方面展开探究,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完全被汉字的魅力所吸引。接下来让他们按照制定的计划去搜集资料也能很轻松地完成。整节课学生感受到了综合性学习的快乐,从中找到了方法,学生的收获很大。
18、五年级下村晚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五年级下村晚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教学目标:
1.读准生字的读音。
2.借助文中注释与插图,说说诗句意思,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会背诵。
3.根据诗句内容想象画面,并能体会古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借助文中注释与插图,说说诗句意思,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会背诵。
教学难点:
根据诗句内容想象画面,并能体会古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1、前两节课学习了两首描写儿童生活的古诗,能背诵出来吗?指名35生背诵。再齐背诵一遍。
2、今天继续学习与儿童有关的古诗,请看题目。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读出了什么信息?
(设计意图:背诵古诗对学生来说易背易忘,因此要不断地复习巩固,形式多样地去背诵,让学生愿意去背诵,背诵内容方能植跟在学生的内心深处。指名背诵要兼顾学习层次不同的同学,这样利于教师清楚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也能让学生明白学习需要不断地巩固,才能记忆深刻。)
二、初读古诗,体会朗读之趣。
1.打开课本,第3页,把生字读三遍,再读3遍古诗,注意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2.指名一组同学开火车读,字音如果读错了要及时给予纠正。发现学生易读错的诗句引导多读几遍。
3.齐读古诗2遍。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成功的朗读方式就是学生能够激情朗读,把字读在自己的心里面,而不是被迫地、机械般读书。)
三、深层读诗,感受用字之妙。
1.看注释,默读古诗,想一想诗句意思。
2.同桌交流诗句意思。
3.出示图片,帮助理解诗句山衔落日浸寒漪之意。
4.再次欣赏画面,诗句中的哪个字更好地描述了画面?板书 衔 浸
5.诗人笔下美丽的画面中还有什么景物呢?
6.这些景物具有什么特点?齐读第一句。
板书 满
7.看着板书,有感情地朗读前两句。
(设计意图:诗句山衔落日浸寒漪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借助画面,直观形象,容易理解。美好的景物呈现在奇妙的文字之中,学生很容易发现满 衔 浸字用得妙,诗句中重读这些字,顺利达成有感情朗读之要求。)
四、想象故事,体会意境之美。
1.默读后两句,想想牧童在干什么,心情怎样?
2.交流。预设:牧童看着牛儿吃着嫩嫩的青草,喝着甘甜的池水,似乎在对他说小主人,谢谢你,带我来这么好的地方,我吃饱了喝足了,我们可以回家了。牧童甭提有多高兴了,于是拿着他的短笛,骑上牛背,口里喊着回家喽。看着牛儿鼓鼓的肚子,心里想回到家,大人们一定会夸奖我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于是换个姿势,横坐在牛背上,吹起了他的短笛。
3.正如诗句所说,齐读后两句,板书 横牛背 信口吹
4.这是一个怎样的牧童?板书 淘气天真 悠闲自在
5.引导有感情朗读后两句,尝试背诵。
(设计意图:抓住牧童的心里、神态,丰富学生的想象,学生既可以根据诗句想象画面,又可以编故事,还能体会诗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效突破本课重难点。)
五、课堂总结,积累相关古诗。
三首古诗让我们感受了古代儿童的生活情趣,类似的诗篇还有许多,课下可以找出来,读一读、背一背。
(设计意图:课堂上的学习是为学生的自主学习、课外学习提供方法。)
板书设计
村晚
满 衔 浸 字妙景美
横牛背 淘气天真
信口吹 悠闲自在
(设计意图:板书应呈现本节课教学重点,内容要精练、醒目,让学生受到启发。
19、四年级下挑山工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四年级下挑山工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一、设计理念:
利用传统媒体作引子,揭示重点,围绕重点学习。体现学生主体在阅读实践中自读、精思、讨论、交流、感悟、吸纳,有序地思维学习过程,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二、教学目标:
1、利用学生自渎自问自答的方式,理解课文重点内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2、学习挑山工一心向着目标,脚踏实地,一个劲儿往前走的精神;
3、在学习过程中相机理解心悦诚服、意味深长等词语。
4、有感情地朗读重要段落。
第一教时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并提出不懂的问题。
2.收集有关资料。
3.学会本课8个生字和18个新词。
教学流程:
一、读课题,你知道挑山工是做什么的吗?
(因为泰山山路陡峭,车辆无法通行,山上的货物大都要靠人力运送,从事这样工作的人被称为挑山工。)
2、根据预习用原文中的句子或自己的话说一说挑山工
(评析:此环节从整体入文检查学生综合,概括能力,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可以直接用原文的句子而基础较好自己的认识自由发挥,体现出层次。)
二、请你大声地朗读一遍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读完后,请你自查:以下字音你读准了吗?
拘束的束字读音:sh
黝:在黝黑一词中读yǒu;但在黑黝黝一词中,就要读成:hēi yōu yōu ,意思是指皮肤黑得发亮。
折尺形的折在这里读:zh
三、请你看课后生字:
1.写一写,要注意以下几个字的的字形:
黝:左边是黑字,表义,右边是幼表音。
憨:上边是个敢字,下边是个心。
茵:要注意与菌区分。
2.查字典或词典,理解下面几个词的意思:
喧闹、饱览、流连、姿态奇特、腾云驾雾、不解之谜、哲理
四、请你默读课文,思考:
1.想想作者的不解之谜是什么?把答案画在书上。
2.请你能根据下面的提示试着给课文分段。
第一段:介绍泰山上挑山工走的路程长,但速度并不比游人慢。
第二段:叙述了有一次我登泰山时,同一位挑山工几次相遇,经过和他攀谈,解开了心中之谜。
第三段:我从泰山回来,画了一幅挑山工的画,以此来激励自己。
3.作者和挑山工几次、在什么地点相遇,请在书上标出。
4.你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在书上注明。
第二教时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挑山工一心向着目标,脚踏实地,一个劲往前走的精神。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能用心悦诚服、意味深长等词语造句。
3、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4、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教学重、难点:理解挑山工说的话的深刻含义,能从中受到启迪。
教具准备:
1、写有生字新词和挑山工说的一段话的小黑板。
2、一把折尺,一张灯片。
教学时间:三课时 此课为第二课时
教学流程:
(一)上节课,我们读课文读了一节课,请同学们说说你读了课文,读懂了些什么。
教材分析:
20、四年级下母鸡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四年级下母鸡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母鸡》课后的习题2这句话在逻辑上有缺陷,不是老舍先生写母鸡负责、慈爱、勇敢、辛苦,母鸡就真的是这样,而应该是母鸡本身就具有负责、慈爱、勇敢、辛苦这些品性,是老舍先生用慧眼发现后用文字把这些品性写了出来。
这种逻辑错误对学生的影响可能是重大的,等同于告诉学生,你可以用写作随意编造、定义。但写作要做到真实,应该用手中的笔去描述、创造。虽然,有些文学作品是虚构的,但虚构不是虚假,它是以现实生活为基础,更真实、更深刻地反映生活的本质。
对于状物类文章,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去仔细观察,发现别人发现不了的写作视角和素材,绝不能教学生瞎编乱造。
板块一:话变化
默读课文,画出作者对母鸡的态度前后变化的句子。
一向是什么意思?(从来,一直)从中你体会到什么?作者对母鸡可谓是讨厌至极。
不敢再说明作者是现在是怎样的态度?(尊敬、畏惧)从讨厌至极到不敢讨厌,态度变化之大,让我们感到好奇,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老舍先生又为什么要这样写呢?我们一步步来解答这些问题。
板块二:话缺点
起初,老舍先生为什么讨厌母鸡至极?反复读文,勾画文中的关键词句,提炼总结。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读出讨厌的语气。
老舍先生被尊为语言大师,他用词特别精准。读这几段话时,我们能清楚地感受到他对母鸡的讨厌。这种厌烦的情绪除了从所写事例本身传达出来以外,在语言文字上又是怎么表现出来的呢?
下面这些词语的潜台词是什么?请你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
并且:有理由叫一叫也就罢了,然而没有任何原因,这就有点不可理喻了。讨厌!
那么:没完没了地乱叫也就罢了,还故意扯长了声如怨如诉,真让人嫌弃。讨厌!
永远不却:在强大的公鸡面前这么软弱也就罢了,却还要去欺负忠厚的鸭子。讨厌!
更可恶的是:你欺负了忠厚的鸭子也就罢了,对自己的同类也还那么狠毒。讨厌!
恨不能:下个蛋,叫一叫也就罢了,怎么还想让全世界的人都来夸奖你,也太得意了吧?讨厌!
聋人也会被它吵得受不了:连聋子都受不了,我这个正常人就更受不了啦!讨厌!
老舍先生正是把讨厌的情绪悄悄隐含在这些看起来普普通通的口语化的词语中。平常,我们说话、表达不满或讨厌时,正是运用的这类词和这些类句子。在准确表达意思的同时,尽可能做到通俗易懂,这就是语言大师的厉害之处。
板块三:话优点
前面部分,老舍先生把对母鸡的讨厌写到了极致,但那不是这篇文章的真正目的。
可是表转折,就是作者的心思突然有了改变,为什么突然改变了?我看见了一只孵出一群小雏鸡的母鸡。
怎么突然就让我改变了呢?作者用这么一个简单的过渡句,成功吊起了读者的胃口。如果我们是第一次读,读到这里,就会有一种惊讶、疑惑的感觉!可见老舍先生语言运用的厉害。
读4-8自然段,勾画出能体现鸡妈妈性格特点的词句。
总是、立刻、马上:这些词可以看出母鸡照顾孩子的认真负责。
一点儿、马上:东西很少,母鸡毫不犹豫地给儿女吃,这是多么地慈爱。
一定:指没有其它的可能,就连她从不反抗的大公鸡也得让着点儿鸡妈妈。可以看出它的勇敢。
一点儿:哪怕只有一点儿的温暖,鸡妈妈也会尽力让子女享受。为了子女,可以不辞辛苦,忍受一切。
通过反复朗读,体会词语在表达上的作用,引导学生感受母鸡当了鸡妈妈后的性格特点。
板块四:辨主题
老舍先生写《母鸡》,想要表达的主题是什么?大家很容易发现,是为了表达对母鸡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仅仅如此吗?
负责、慈爱、勇敢、辛苦这些性格并不是母鸡所特有,而是母亲所特有的。这句话才是作者写作的真实目的,也就文章的点睛之笔。
老舍先生是借写母鸡,来歌颂母亲,歌颂母爱【板书】。
回到刚开始的话题:从讨厌至极到不敢讨厌,态度变化之大,让我们感到好奇,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老舍先生为什么要这样写呢?
母鸡虽然有很多让人讨厌的习性,但就因为它是一位伟大的母亲,就足以抵消我心中所有的不满,进而喜爱它、尊敬它。足见母爱的力量之大。一个母亲必定是一位英雄。对于英雄,无人不心存敬畏。
读到最后,我们对于老舍先生的写作目的恍然大悟。这种先贬低,后夸奖的写作方法叫:欲扬先抑【板书】。
板块五:练笔
话题一:运动会,平常看起来非常柔弱的周思含,在跳远比赛中大放光芒。请你想象当时的场景,用欲扬先抑的方法写一段话,突出周思含的厉害。
话题二:四年级5班的同学觉得王老师套路多,常被他坑。其实,这是王老师层出不穷的新颖有趣的教育教学方法,是为了把学生教好。请你运用欲扬先抑的方法写一段话,表达对老师的真情实感。
21、四年级下绿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四年级下绿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教材分析
《绿》是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2课,学习了《短诗三首》后,学生对现代诗歌有了初步的认识,对现代诗歌也充满了兴趣。艾青的诗歌《绿》运用文字的魅力用文学的形式描述了春天到处都是绿色,树木大地中的小草在春风的春拂下来回摆动,风是绿的,水是绿的,世界充满了绿。绿是生命的颜色,是生命的象征。绿是自然的颜色,是希望,是慰安,是快乐!艾青先生的名诗《绿》,更是写出了绿的摇曳、绿的美幻,绿的闻风而动, 乃至绿的生命。绿色真是具有永恒的魅力!
教学设想
基于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初步了解现代诗的一些特点,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与结合学生学习现代诗歌的基础,得出现代诗歌在小学阶段学习内容中的占比不多,经过之前的学习,学生对于现代诗歌的学习方法有了一定的基础但仍需教师的引领。在本节课中,学生首先自己把诗歌读通读顺,让学生充分感受现代诗歌有别于古代诗歌的节奏和情感表达。接着老师读带领学生再次感受现代诗歌的美,最后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诗歌的美,体会作者对绿的赞美和对春天的讴歌。
教学目标
1.会写墨绿、浅绿、嫩绿等8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感受诗歌的意境美,体会诗人的情感,体会为何所有的绿会按着节拍飘动。
4.结合阅读链接,比较艾青笔下的绿与宗璞笔下的绿的不同。
教学重难点
1.通过课文的学习,感受作者对绿色的赞美,对春天的讴歌。
2.了解作者所描绘的绿。
3.品读课文,体会为何所有的绿会按节拍飘动。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板书:绿)
1.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有哪些关于绿的词语或者诗句?结合学生回答的进行点评。
2. 老师出示自己准备有关绿的词语或者诗句,请学生读。
3.大自然里深浅不一、浓淡有别的绿色,总让人神清气爽,总能给人以蓬勃的希望。绿千姿百态,在诗人王安石的眼里,绿是那样的神通广大:春风又绿江南岸,仿佛顷刻间江南两岸便披上了绿衣;在词人李清照的眼里,绿又是那样的娇憨可爱: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那绿像是在展示着风雨过后的骄傲。在现代诗人艾青的眼中绿又会是怎样的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0课(补充板书10.).一起感受诗人笔下的绿吧!
【设计意图:谈话导入,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导入课文的学习,激发学生兴趣】
二、初读诗歌,检查预习
1. 课前同学们通过查找资料了解作家艾青,谁来介绍一下?生介绍,师点评并补充。
2.生初读课文,要求:自由小声读,把你喜欢的诗句多读几遍(要带着目的读,教师提出朗读要求)
3.指名读喜欢的诗句,说说为什么喜欢?把感受批注在诗句旁(正音,并鼓励学生你能真会读书!)(板书: 批注)
4.生齐读,读出感受。(板书:朗读 感受 )
【设计意图:介绍作者艾青让学生对本诗作者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拉近学生与作者之间的距离,同时也为理解诗歌做铺垫,通过学生自读,读自己喜欢的诗句,激起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三、再读诗歌,想象画面美
1.师范读,请学生想象,诗人看到了哪些绿?(师配乐范读)
2.学生汇报。(2-3人回答),并把表示绿的词语用__划出来,抄在学习单上。学生齐读。
3.生齐读第二小节,说说有什么新发现?生回答。(请学生读出自己的发现)
4.师提问,绿得发黑是一种什么样的绿呀?(预设:很深很深的绿。)绿得出奇呢?(预设:绿得很特别)
5.师提问,能不能换成很深很深的绿,特别的绿?(对比读,觉得哪种表达好?)请小组对比读,说出自己看法,生齐读。
6.思考:用一个词形容作家笔下的绿?生回答,并且书写在书上。师点评,最后指名读,齐读。
7.思考:第二节表达了什么?预设:(表达了绿的种类多,不重样,还有许许多多的绿等着读者去发现去想象,给人留下了无限想象的空间。)请学生记下自己的想法。板书:想象
8.生自由读,个读展示,师评价并追问:你为什么这么读?齐读。
9.诗中还有两处省略号分别有什么作用?小组合作探究,在读中体会,生回答,师点评,齐读。
10.提问:还有什么是绿的?生读并在文中圈出来。生汇报,师点评,齐读。
11.思考:把绿的风、雨、水、阳光替换刮的风、下的雨、流的水可以吗?生回答(预设:不可以,写出了动态美)生读,齐读。
12.学写诗,学生展示,师点评。
13.自由读第四第五节,把表示动态的词用△标出来。生汇报,齐读。
14.提问:所有的绿包括哪些绿?生回答,带着所有的绿,齐读。
15.思考:所有的绿就整齐地按着节拍飘动在一起带给你怎样的感受?生回答,并上黑板进行板书,齐读。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主思考,小组合作探究,在读中进行感悟,得到升华,感受绿的美】
16.老师总结,生齐读,生背诵。
四、拓展延伸
1.思考:艾青笔下的绿给我们很多的想象空间,作家宗璞笔下的绿又带给你怎样的感受?默读,把感受用一个词写在书上,学生汇报,师点评,师引导学生谈感受。
2.提问:你更喜欢哪一个绿?生交流
3.拓展练习:做一首属于自己的诗歌。
五、板书设计
22、四年级下芦花鞋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四年级下芦花鞋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教学目标:
1. 认识搓、葵等7个生字,能借助小标题说出课文主要内容。
2. 运用批注的方法自读课文,和同学交流自己最感动的情节,体会青铜勤劳善良纯朴的人物形象。
3.感受文章纯美的文字风格,积累优美的语言。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前准备:1.熟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预先标注小标题,准备交流。、
2.已读过《青铜葵花》整本书。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回忆《青铜葵花》,导入课题
1. 出示曹文轩照片,说说自己对这位作家的了解。
出示作者简介
2. 看《青铜葵花》封面,说说人物印象
青铜 葵花
简要说说阅读过程中你印象最深的情节。
3.看《青铜葵花》目录,了解小说的主要内容,看看芦花鞋在小说中的位置。引出课题。
板块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检查字词预习。
(1)课件出示生字词语。
搓草绳 葵花 祈求 遗憾 污迹 雪屑
(2)指名认读,重点读好 搓 祈求 遗憾 污迹
(3)比较识记。
[课件出示:憾(遗憾)撼(摇撼)]
理解屑(三个解释:碎末 细碎 认为值得)
联系语境理解:雪屑是什么。
联系生活说说,哪些词语含有屑?(木屑 纸屑 面包屑)
2.整体感知课文。
(1)芦花鞋怎么制作的?是什么样子的呢?请读文中句子,找到答案。
这双漂亮的芦花鞋子背后,你读出了什么?
(青铜一家心灵手巧,精心编制,芦花鞋寄托着美好的愿望)
(2)交流课前预习时小标题。
课文围绕着芦花鞋写了哪些感人的故事呢。
①回顾列小标题的方法(PPT出示列小标题的方法)
②全班交流课前所列小标题,师生评议。
③预设:
编芦花鞋 大雪天卖鞋 意外买掉鞋 卖掉脚上的鞋
(3)了解主要内容。
①师引导:弄清了每部分的内容,将每部分的内容用自己的语言连起来说一说,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请大家在同桌练习说一说。
②全班交流。
冬闲时,青铜全家精心编织了一百零一双芦花鞋,由青铜拿到油麻地镇上去卖。一个大雪天,青铜不顾家人的阻止到镇上卖剩下的十双鞋,一群城里人意外地买光了他的鞋。在回家的路上,有一个人追来向青铜购买芦花鞋,看到那个人失望的眼神,青铜脱下脚上的鞋卖给他,赤着脚走回了家。
板块三 品味细节 体会人物形象
1.生自学品读课文,画出印象最深的内容。
(1)师引导:芦花鞋这个故事的主角是谁?
课文中青铜哪些表现最让你深受感动?请划划句子,标标关注词,写写你的感动。
我们先一起来读读这部分内容
①天下了一夜大雪,积雪足有一尺厚,早晨门都很难推开。雪还在下。
奶奶对青铜说:今天就别去镇上卖鞋了。爸爸妈妈也都对青铜说:剩下的十一双,一双是给你的,还有十双,卖得了就卖,卖不了就留着自家人穿。葵花也一个劲儿地说:哥,今天就别去卖鞋了。
但青铜却坚持着今天一定要去镇上。他对奶奶他们说:今天天冷,更会有人买鞋的。
从下了一夜大雪足有一尺厚门都很难推开可以看出天气非常寒冷,在这样寒冷的天气里,青铜依然坚持去卖剩下的十双鞋,为给葵花积攒上学的费用,他什么苦都不觉得苦,让人感动。(PPT批注出红字作为示范)
分角色有感情朗读体会。
(2)学生自读课文,照样子边读边写批注。
2.交流品味,体会人物形象
预设:
②对面屋子里围火取暖的人就招呼青铜:进屋里来吧。这里能看到你的鞋,丢不了。 青铜却摇了摇手,坚持着守在芦花鞋旁。
到了中午,雪大了起来,成团 成团 地往下抛落。望着漫天大雪,青铜在心里不住地说着:买鞋的,快来吧!买鞋的,快来吧!
大雪天,青铜尽心尽职地守在芦花鞋旁边,一心只想着卖掉鞋子,纯朴负责,让人感动。
③他没有因为他们的眼神里闪现出来的那份大喜欢而涨价,还是报了他本来想卖的价。他们一个个都觉得便宜,二话没说,就一个个付了钱。青铜抓着一大把钱,站在雪地上,一时竟有点儿反应不过来。
不因为雪天卖鞋少,别人喜欢他的鞋子而趁机涨价,做人诚实本份。
④青铜摇了摇头,心里很为那人感到遗憾。那人失望地一摊手,并叹息了一声。青铜望着那个人,心里觉得有点儿对不住他。
因为不能满足爱芦花鞋的人的愿望,而觉得对不起他,让人为青铜的善良而感动。
⑤但过了一会儿,他将右脚从芦花鞋里拔了出来,站在了雪地上。他的脚板顿时感到了一股针刺般的寒冷。他又将左脚从芦花鞋里拔了出来,站在了雪地上。又是一股刺骨的寒冷。他弯下腰,从雪地里捡起了一双芦花鞋,放在眼前看着。因为是新鞋,又因为一路上都是雪,那双鞋竟然没有一丝污迹,看上去,还是一双新鞋。他笑了笑,掉头朝那个人追了过去。
他的赤足踏过积雪时,溅起了一蓬蓬雪屑。
作者将青铜脱鞋子的动作像电影的慢镜头一样重复回放,写出天气寒冷,脱下鞋子需要多大的忍耐力和决心。而青铜的笑,青铜的赤足,让我们看到一颗为成全他人而愿意牺牲自己的美好心灵。
有感情地想象画面来读读这个语段。
3.总结一下,青铜的这么多表现中真正感动我们的是什么?
青铜内心里的善良与爱,不仅爱家人,也爱护陌生人的感受。
4.拓展交流
在《青铜葵花》这本书里,哪些情节还曾深深感动过你?你最想对青铜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板块四 走近作家,积累优美语言
1. 读一读:曹文轩,用诗意如水的笔触,描写生活中一些真实而哀伤的瞬间(国际安徒生奖评委会主席岶奇亚当娜对曹文轩作品的评价)
2. 找找,文中你最喜欢那一段文字的描写,为什么?
(用词优美,表现细腻上去体会)
3. 摘录你最喜欢的一段文字,并给这段文字取个优美合适的标题。
4.重温《青铜葵花》,准备一个话题,和同学一起聊聊这本书的阅读收获。
23、四年级下巨人的花园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四年级下巨人的花园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正确读写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像情境,从人物超常与情节离奇中感受童话故事的奇妙。
3.体会没有孩子的地方就没有春天中心句的表层含义。
教学重点
想像情境,从人物超常与情节离奇中感受童话故事的奇妙。
教学难点
体会中心句没有孩子的地方就没有春天的表层含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孩子们,今天我们要来学习一篇童话,名字是《巨人的花园》。看老师写课题,巨的最后一笔是竖折。(板书课题)
师:这是英国作家王尔德的作品,来,齐读课题。这个课题真有意思,一看就知道是篇童话,你从哪儿看出来?(生自由讨论)
师:想象过吗?巨人什么样。看,这就是巨人,和他身边的孩子比一比。
师:太超长了,童话中的人物呀,就是这样的奇妙(板书:奇妙)
二、初读
师:想去《巨人的花园》看一看,玩一玩吗?那就来看看,通过预习的你们,能不能夺得这打开故事大门的钥匙了,谁先来?
词语教学
课件出示生词,指名读、说,齐读
训斥 冷酷 叱责 拆除
洋溢欢乐 增添春意 欢快喧闹 纷纷逃窜
北风呼啸 鲜花凋谢 绽出绿芽 草翠花开
师:太好了,你们每个人都拿到了走进花园的钥匙。现在,请你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这是一座什么样的花园?开始吧。
(生自由读课文)
师:好,课文读完了,我们来交流交流,你觉得这是一座怎样的花园?
生:是春天百花盛开,夏天绿树成荫,秋天鲜果飘香,冬天白雪一片的花园。
师:一起把这句话读一读。
师:这样的一句话,你读出了什么?
生:读出了这个花园很美丽。
师:噢,非常的美丽,非常的漂亮,是吗?
师:我们看,春天是什么样的?一起说
生:鲜花盛开。
师:夏天
生:绿树成阴
师:秋天
生:鲜果飘香。
师:冬天
生:白雪一片。
师:这样的一个花园,简直就是孩子们的乐园。难怪文中说村里的孩子都喜欢到那里玩,花园里常年洋溢着孩子们欢乐的笑声。
师:谁想去玩?来读读这句话。指名读
师:好像玩得不是很开心,还有谁想去?
指名读
师:欢乐一点点的上升了,真好,孩子们欢乐的笑声洋溢在,大家说。
生(齐):鲜花盛开的春天
师:洋溢在
生(齐):绿树成荫的夏天
师:洋溢在
生(齐):鲜果飘香的秋天
师:洋溢在
生(齐):白雪一片的冬天
三、细读
1.细找句子
师:是啊,这么欢乐的花园,肯定装满了故事。巨人回来后,会怎样对待孩子们呢?同学们,拿起笔,我们一边默读3到8小节,一边画出描写巨人行为、语言的句子。
师:好,我们一块来交流,巨人是怎么对待那群孩子的,把你找到的句子读给大家听。
生1、谁允许你们到这儿来玩的,都滚出去。
师:他找到了巨人说的话,很好。
生2:赶走孩子以后,巨人在花园周围砌起围墙,而且竖起一块禁止入内的告示牌。
师:你关注到了巨人的行为,不错。
生3:孩子们的欢笑使花园增添了春意。可是巨人又发脾气了:好容易才盼来春天,你们又来胡闹。滚出去!
师:很好,还有吗?
生4:喂!你赶快滚出去!巨人大声叱责。
2.对比句子
师:我听出来了,孩子们,你们找到了这巨人三次说的话,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
生5、这三次话都是巨人赶走孩子们的话。
师:对,还有吗?
生6:我发现,巨人一次比一次骂得厉害。
师:你谈了自己的理解,再比一比,这三句有什么相同的呢?
生7:这三句话都体现了巨人的自私,不让孩子们在花园里玩耍。
师:你还说了自己的体会,比比看,这三句话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生8:他们后面都写了滚出去。
师:你从说话的内容上有发现,还有吗?
生9:我发现了他们都是让那个孩子们滚出的语句。
师:看看最后的这个标点。
生10:句子末尾的标点符号都是感叹号。
师:这些感叹号又让你体会到了什么呢?
生11:让我体会到了巨人很自私。
师:你们真厉害,有了这些发现,老师想请同学们来演一演,当一当巨人,看谁能把这三句话读好。不过在练习之前,老师告诉大家一个读好句子的窍门,认真听:首先联系这三句话的上下文读一读,然后想一想,巨人说这句话的时候会有什么样的神态、动作以及当时他在想些什么。做到这一点,就能把这几句话读好。下面和你的学习伙伴一起练习,看谁读得好。
3.品读句子
⑴谁允许你们到这儿来玩的!都滚出去!
①谁来读第一句话,评价。
②巨人说这句话的时候,是什么样的表情?(很生气。)请大家做做生气的样子。谁再来读读这句话?(指名读、分组读。)
③巨人为什么这么生气要赶走孩子,巨人在说这句话时,心里是怎么想的呢?(孩子们在花园里乱蹦乱跳,会踩坏我的绿草地,会折断花枝,会破坏花园的美)
④大家说得真好!正因为巨人有了这种想法,所以它是怎么做的?巨人马上就──在花园周围砌起围墙,而且竖起一块禁止入内的告示牌。(写板书:砌墙)多自私的巨人啊!第二句话谁能为大家读读。
⑵ 好容易才盼来春天,你们又来胡闹。滚出去!
①指名读。
②好容易是很容易吗?(不是的,是很不容易才盼来了春天。)从好容易、盼词中你知道了什么?(巨人等春天等了很久,巨人很喜欢春天。)
③春天是巨人等来的吗?那是怎么来到的?(是孩子们带来的)而蒙在鼓里的巨人知道吗?他以为是自己等了很久等来的,所以他看到孩子再次来到花园,他又发脾气了。
④谁能读好这句话?(指名读、同桌比赛读等)
⑶喂!你赶快滚出去!
①巨人为孩子的再次到来而大发脾气,后来看见一个小男孩不听他的训斥更加恼火了,这时,他是用什么样的语气说的?(大声叱责)
② 叱责是什么意思?(严厉地批评)谁能大声叱责地读读这句话。(分大组读,男女生读)
师:瞧瞧,就是这样一个巨人,带上这样的体会,我们一起来当巨人演一演。
师:有一年秋天,巨人回到了自己的花园,他见到孩子们在花园里玩耍,很生气。
生:谁允许你们到这儿来玩的!都滚出去!
师:这可不是一般的人在发脾气,这是巨人呀,孩子们都吓坏了,四处逃窜,一边跑,还一边喊(救命呀!)从那以后,巨人的花园里,鸟儿忘了歌唱,花儿不再开放,天天狂风大作,雪花飞舞。
师:已经是春天了,可巨人的花园里还是狂风大作,雪花飞舞。
师:一个早晨,孩子们从围墙的破损处钻了进来,孩子们的欢笑声使花园增添了春意,可是巨人又发脾气了
生:好容易才盼来春天,你们又来胡闹。滚出去!
师:这个巨人脾气可真大呀,孩子们又吓坏了,纷纷逃窜,与此同时,花园里鲜花凋谢,树叶飘落。所有的一切都被冰雪覆盖了,巨人不解的看看四周,突然发现桃树底下还站着个小男孩,他走过去,大声斥责生:喂!你赶快滚出去!
师:同学们,此时你的眼前出现了一个这样的巨人?
(板书:冷酷)
再想想刚才的情景,花园里面这一幕幕变化,你又觉得这故事怎么样?
师:看来大家都读出了童话的情节,它就是这样的
生(齐):奇妙。
师:更奇妙的,还在后面呢。看,你看见什么了?
生2:我看见巨人和孩子们在花园里欢快地玩耍。
师:孩子们都
生2:孩子们玩得非常高兴
师:我想问,刚刚巨人还那么生气,现在巨人为什么和孩子们和好了?是谁让巨人有这个大的转变呀?
生(齐):小男孩。
师:这么自私、可怕的巨人,谁见了都会吓得纷纷逃窜,可是这个勇敢的小男孩他却没有走,他是怎么面对巨人的呢?请一个同学读第8自然段。
出示句子:小男孩没有拔腿逃跑,却用他那会说话的眼睛凝视着巨人。
师:请坐,听出了吗?小男孩儿是怎么做的,巨人呢?
生1:小男孩是用他会说话的眼睛看着巨人,巨人心里感到火辣辣的。
师:是的,小男孩什么也没说,可是他那双凝视的眼睛,分明在告诉巨人,小男孩在告诉巨人什么呢?
师:小男孩在告诉巨人
生1:没有孩子的地方就没有春天。
师:呦,孩子,你都知道了,而我却觉得心里火辣辣的,自责呀,小男孩还分明在告诉巨人。
生2:快乐要与大家一起分享。
师:你都想到这一层了,巨人心里火辣辣的,他后悔呀,小男孩,还分明在说
生3:你要善待孩子,不要把孩子赶走,他会给你带来快乐。
师:多会说话的眼睛呀,巨人心里火辣辣的,他惭愧呀,这一瞬间,巨人的心里交织着各种滋味,这种感觉,用书上的一个词来说,那就是
生(齐):火辣辣。
师:小男孩,还在树下一伸手,桃树马上
生(齐):绽出绿芽,开出许多美丽的花朵。
师:太又意思了,想想,小男孩还可能在凋谢的鲜花上一伸手,这儿就
生1:鲜花盛开。
师:听听,用上了书上的四字成语,真好,四字词语,再看看,小男孩还在飘落的树叶上一伸手,这儿又
生2:草翠花开。
师:树叶,想想还可以怎么说。
生3:绿树成荫。
师:可以,还可以说
生4:树叶飘落。
师:在飘落的树叶上一伸手,这儿呢,马上就会
生5:绽出绿芽。
师:他还在覆盖的冰雪上一伸手,这儿马上就
生6:冰雪融化。
师:用书上的四字词语。
生7:草翠花开。
师:是呀,太奇妙了,看着这奇妙的一切,巨人终于明白了什么?
生:巨人明白了,没有孩子的地方就没有春天。
生:巨人明白了,赶走春天的是他那颗日渐冷酷的心。
师:是啊,巨人是多么感激那个小男孩啊,他不禁抱住那个孩子说,齐读
生:唤来寒冬的,是我那颗任性、冷酷的心啊!
师:要不是
生:要不是你提醒,春天将永远被我赶走了。谢谢你!
师:小男孩在巨人宽大的脸颊上
生:亲了一下。
师:巨人第一次感到了,齐读
生:温暖和愉快。
师:那种温暖和愉快,可是巨人从来都没有感受过的。于是他就马上为孩子们做些事情。于是他立刻拆除围墙,把花园给了孩子们。这时的巨人是多么的开心呀!请同学们比较这两幅图,说一说,在砌墙和拆墙后,花园有什么样的变化,巨人又有什么样的变化?
(PPT出示)写一写:
(砌墙后,花园里狂风大作,雪花飞舞,巨人很孤独,不开心;拆墙后花园变得美丽,成了孩子们的乐园,巨人感到无比的幸福。)
从这变化中,你明白了什么?(揭示道理:快乐应该大家一起分享) 板书:快乐一起分享
师:是啊,巨人最后懂得了快乐要和大家一同去
生:分享。
师:看,巨人是多么的幸福。(播放视频)同学们,让我们带着这种幸福的情感,一起来读读文中的最后一小节。齐
生:从那以后,巨人的花园又成了孩子们的乐园。孩子们站在巨人的脚下,爬上巨人的肩膀,尽情地玩耍。巨人生活在漂亮的花园和孩子们中间,感到无比的幸福。
师:老师还读了这个故事的原文,特别喜欢它的结尾,你们想听听吗?
生:想听。
师:来,我们一起来念一念。
生:一年又一年过去了,如今巨人变得又老又弱。他再也没有力气和孩子们一道做游戏了,只好坐在一张大安乐椅上看着孩子们互相追逐打闹,欣赏着花园里的满园春色。他常说:我有许许多多美丽的花,可是最美丽的花是这群活泼可爱的孩子。
师:每一篇童话都会给我们带来不同的感动,课后,我们还可以去读更多的童话故事。去讲、去演、去编,尽情地体验童话带给我们的快乐吧。
24、四年级下海上日出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四年级下海上日出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设计说明
阅读教学是学生、老师、文本三者之间的对话过程。其意义是:阅读课上师生的基本语文实践活动形式是对话,而这一过程中,学生、文本、教师是参与对话的三方。《海上日出》是著名作家巴金的名作,主要写了作者观看海上日出的情景和经过,描写贴切、朴实。生动形象的拟人手法,简洁明快的笔墨,色彩鲜明的描绘,向我们展现了一幅壮丽的画卷。阅读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作为引导者将学生带入作者所描绘的环境中,感受作者对美好世界的向往之情和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指导学生学习文本的表达形式,积累精妙的语言,运用语言。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1.制作多媒体课件。2.搜集海上日出的录像。
学生准备:1.准备词语卡片。2.查找作者巴金的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谈话引题:同学们,你们还记得唐代诗人白居易写的《暮江吟》吗?(生背诵)
2.诗中描写的是太阳落山时,江面上的迷人景象。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流传了千年。而当代著名作家巴金,更是妙笔生花,描绘出一幅壮丽、盛大的海上日出图。你们想看看这美丽的景象吗?让我们先了解作者巴金。课前老师让你们搜集巴金的相关资料,谁愿意来介绍介绍。
3.都说文如其人,一个人的文字,可以品出其心性和胸襟,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文本。
设计意图:谈话引入新课,用脍炙人口的古诗情境引入,用旧知唤起学生参与学习新知的兴趣,更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恰当地积累语言、运用语言。
二、听读课文,想象画面
1.播放录像,要求:请同学们睁大眼睛,边看录像边听老师读课文,跟着巴金爷爷的文字走进那奇妙的景观。
2.交流:在听老师读课文的过程中,你的脑海中浮现出了哪些画面?
3.请把刚刚脑海中浮现的画面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出来。
4.你描述的画面与巴金爷爷描写的画面比,谁的更生动、更有特色呢?(生答:巴金爷爷的。)让我们来看看他是如何将这盛大的奇观写出来的。
设计意图:四年级的学生绝大部分还没有看到过海上日出,但是部分学生可能在旅游时见过,听老师说带他们去海边看日出,自然就激起了学生的好奇心。在好心情和好奇心的驱动下学习课文,情绪会高涨。特别是当录像再现日出的景象时,更让文字感性化、活动化,激发了学生学习课文的欲望。
三、自读课文,分清场景
出示自学建议:
1.轻声自由读课文,把字音读准,把课文读通。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或查工具书理解词语。
3.默读思考:具体描绘海上日出景象的是哪几个自然段?分别写了几种情况下海上日出的景色?
(引导学生体会写景文章与记叙文的不同就在于描写想象的内容会更丰富。)
设计意图:把指导朗读与激发想象结合在一起,激发学生自学课文的欲望,在自读的过程中静思、理解,理清主要描写的情景是初读感知的过程,也是学生与文本对话的第一步。
四、交流反馈,归纳收获
1.检查生字词。
(1)出示一:一刹那间
句子:一刹那间,这个深红的圆东西,忽然发出了夺目的亮光,射得人眼睛发痛,它旁边的云片也突然有了光彩。
唤起积累:除了一刹那间,你还知道哪些表示时间短暂的词语?(转眼间、一瞬间、霎时间、顷刻间)
(2)出示二:分辨 辨认 辨别 争辩 辨论 狡辩
关注重点:说一说辨与辩在含义和用法上有什么不同。
(3)出示三:镶
句子:太阳在黑云里放射的光芒,透过黑云的重围,替黑云镶了一道发光的金边。
结合语句,理解镶的意思,并想象语句描写的景象。
2.讨论并思考。
(1)读课文第2~5自然段,说说分别写了什么情况下的海上日出。讨论交流:分别写了天气晴朗时、有云的情况下日出的不同景象。
(2)读读文章的开头与结尾,体会其作用。
(前有伏笔,后有照应,这种首尾呼应的写法可使内容更完整,结构更紧密,引起共鸣。)
指名读第1自然段,你了解到哪些信息?为了看日出,我常常早起中的常常表达了什么?这段话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总起)
3.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提问:这不是很伟大的奇观吗?将这句话换成不带问号的句子。联系上文思考,这是指什么?你觉得结尾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总结全文)
启发思考:为什么说海上日出是伟大的奇观呢?这个问题我们留待下节课再深入探究。
设计意图:让学生读读、看看、想想、说说,意在引导学生用心去看,指导学生边读、边想、边看,形成与文本的对话,学生有独立思考的空间,有共同讨论的机会。这样培养了学生在阅读中学会独立思考、自我检查、合作探究的能力,这不仅有利于学生读懂课文,更有利于学生自主能力的提高。
五、作业
1.抄写生字词,继续朗读课文。
2.有条件的学生起早观察日出的景象。
设计意图:要求学生观察日出的景象,意在把语文课堂扩展为现实生活世界,把语文学习变为学生的真实生活。
第二课时
一、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复习感知:朗读了课文,你的感受是什么?
2.文中哪句话概括写出了巴金爷爷看海上日出的感受?
出示:这不是很伟大的奇观吗?
设计意图:让学生如同身临其境,凭借自己已有的经验和常见的自然常识,从观察的角度、方法等方面展开联想,在阅读中感悟和体会,促进师生与文本的对话。
二、立足要点,品读课文
四人合作探讨,出示学习建议。
1.为什么称海上日出为伟大的奇观?
2.按顺序研读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天空的景象变化,想象文字描述的画面,感受奇观。也可摘录感受最深的话读给大家听,或者画一幅简笔画,说说自己的想法。
3.也可以画思维导图来梳理文章。
(一)研读后交流:晴天时日出。(第2、3自然段)
1.学生交流,教师在演示文稿上依次点击出:
浅蓝 一道红霞 红霞扩大 越来越亮
2.师:此时作者是怎样的心情?(急切、盼望)
3.指导朗读。
4.作者又是怎样写出日出过程的?(课文第3自然段)
5.学生交流,教师在演示文稿上依次点击出:
(开始)出现太阳的小半边脸 红得很 没有亮光
(最后)完全跳出了海面 红得可爱 发出夺目的亮光
6.请学生品味,这两段文字中,哪句写得最精彩?
预设:太阳好像负着重荷似的一步一步,慢慢地努力上升。
设问:简洁地说,这句话写的是什么?(太阳向上升。)
7.作者通过细致地观察将太阳向上升的过程描绘得淋漓尽致,我们一起透过文字来看慢镜头,出示一组比较句:
太阳上升。
太阳好像负着重荷似的一步一步上升。
太阳好像负着重荷似的一步一步,慢慢地上升。
太阳好像负着重荷似的一步一步,慢慢地努力上升。
(1)先读一读,说出自己的感受。
(2)指导朗读:想象着太阳升起来时吃力的样子,读出吃力的感觉。
8.小结:这两段话按时间顺序一步一步地写出了日出时景象的变化,我们一句一句接读,就能在脑海里生成这幅画面了。
(二)研读后交流:有云时。(第4、5自然段)
1.自读第4、5自然段,找出描写有云时日出的景象的句子。
出示句一:有时太阳走进了云堆中,它的光线却从云里射下来,直射到水面上。这时候要分辨出哪里是水,哪里是天,倒也不容易,因为我就只看见一片灿烂的亮光。
指名朗读,追问:为什么分辨不出水和天?
出示句二:然而太阳在黑云里放射的光芒,透过黑云的重围,替黑云镶了一道发光的金边。后来太阳才慢慢地冲出重围,出现在天空,甚至把黑云也染成了紫色或者红色。
引导学生体会:镶、冲、染等字好在哪里?想象画面,读出画面感。 引导学生在评价中启发他人,也启发自己。
2.评价学生朗读,点评时扣住以下几点。
伟大之一:太阳冒出海面,蓝天出现红霞,白云有了光彩,水、天一片灿烂;黑云遮挡,替黑云镶上金边,冲出黑云,把黑云染成紫色或红色,太阳升出海面,就像一位美术大师,运用蓝、红、黄、黑、紫等几种颜色着力地渲染清晨的天空,为我们描绘了一幅色彩斑斓,水天一色的海上日出的壮丽画卷。
伟大之二:文中采用拟人手法描写太阳负荷慢升,冲破云层,跳出海面,镶上金边,冲出黑云等画面,把太阳人格化,赋予了太阳不可阻挡的神奇力量,也只有太阳,才有这超神的魅力,为我们描绘出海上日出的晨曦海天画卷。
奇观之一:太阳走进云堆,光线从云堆里直射水面,天上霞光万道,海面金光闪闪,形成了水天一色的自然景观。
奇观之二:黑云遮挡,太阳光芒四射,替黑云镶了一道发光的金边,后来冲破黑云,升上云端,黑云被染成紫色或红色,人、水、天都成了发光的亮点,这是海上清晨的天空被太阳美化的自然奇景。
设计意图: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这样的美文,必须让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构建画面,而且也要在朗读中呈现画面的气势,在评价交流中智慧碰撞,这样文字才会越来越鲜活,越来越感性,景象也会在学生们的脑海里活起来,动起来。
三、指导背诵,积累语言
1.这么美的文章,大家想不想记下来?那你们经常采用什么方法背诵课文?(先部分,后整体;理出思路,按顺序背;串联重点词语背)
2.这些方法都很好,选择你们喜欢的方式,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设计意图:让学生回归课文,既为学生完整地欣赏文中意境创造了条件,又大大刺激了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欲望;既能让学生全面地理解课文内容,又进一步内化了学生知识,使老师、学生和文本之间进行了全面的对话和沟通。
四、小结全文,指导生活
《海上日出》是不可多得的名家精品,它来自于巴金先生真实的生活经历,真实的内心体验。我们要学习巴金先生留心生活、勤于观察的习惯。如果想看看我们这里的日出或日落,你也可以挑个空闲的假期,早些起床,爬个山,登上山顶,看看日出与巴金笔下的海上日出有什么不同。
设计意图:旨在引导学生把语文课延伸到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鉴赏能力。
五、布置作业,积累运用
1.以读怡情,回归全文:同学们,现在已经是早上八点多钟了,我们今天观赏海上日出的时间马上就要结束了,愿我们回去能将这幅美丽的图画亲自画下来,并将自己观看到的海上日出的经过讲给爸爸妈妈听,让他们享受一下,好吗?
2.你注意到日落、刮风、下雨、叶落等自然现象的变化过程吗?可以学习课文第3自然段的写法,写一段话,描述一种变化中的自然现象。
(学习写景文章后迁移观察和写作方法,是一种良好的学习方法,更是一个非常好的生活启示。)
设计意图:让学生再次回顾全文内容,用智慧的金钥匙打开语言表达和思维想象的大门,将课文创设的意境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感受,获得感性认识。
板书设计
海上日出
早起 看日出
浅蓝 红霞 亮光
小半边脸 无光 负荷
慢升 光彩
太阳 进云堆 光射水面 一片灿烂
进黑云 镶金边 出黑云 明亮
伟大奇观
惊喜、兴奋
热爱大自然
25、三年级下燕子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设计说明
《燕子》是一篇写景状物的文章。作者抓住春天的景物特点,通过准确、生动的描绘,充分表现了燕子的活泼可爱,抒发了对春天的赞美之情。课文语言生动简朴、感情真挚。教学中应以读贯穿课的全过程,以不同形式的读引导学生感悟、积累和迁移语言。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抓住学习中的疑点边读边想,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以及字卡、词卡。
学生准备:预习生字词,朗读课文。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歌曲引入,激发兴趣
1.歌曲: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我问燕子你为啥来?燕子说:这里的春天最美丽。一只活泼可爱的小燕子来到我们身边,它正在向我们报告春天的好消息呢!我们一起欢迎它吧。
2.出示燕子图片,你能描绘一下它的外形吗?
学生交流。
3.我们来看作家郑振铎是怎样描述燕子的。今天我们学习《燕子》。
4.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耳中听着熟悉的歌曲,眼中看着燕子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关注,进入课文的学习,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初读课文,识记字词
1.自由朗读课文,学习字词。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遇到不会读的字借助拼音,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读错字,把生字用笔圈一圈。
(2)与小组同伴合作,分自然段轮读课文,相互纠正读音。
2.检查自学效果:
课件出示燕子图片,瞧,小燕子为我们带来了本课的生字,快来认一认。
会认的字:伶、俐、翼、漾、倦、闲、散、纤、杆、痕。
(1)学生自由认读。
(2)指名认读生字,教师在课件上圈出学生认读有困难的生字,学生交流讨论。
(3)小组讨论:有什么好办法能帮助大家准确而又快速地记住这些字呢?
(4)汇报交流,强调:
漾:右部的上边是羊少尾,按形声字的特点,这个字读ynɡ。
翼:把字拆分羽(没钩)+田+共。
散:多音字。松散(sǎn),散(sn)步。
杆:多音字。旗杆(ɡān),杠杆(ɡǎn)。
(5)把生字放到词语中,你还能流利地读一读吗?
出示词语:
伶俐、翼尖、荡漾、飞倦、闲散、纤细、电线杆、几痕、凑成、吹拂、赶集、聚拢、形成、横掠、偶尔、沾了、纤细。
①学生自由认读词语,读准字音。
②指名认读词语,相互纠正字音,针对学生的共性错误,反复领读。
③开小火车读好词语。
(6)你们真了不起,能把生字和词语都读准确了。它们藏到句子里了,你还能认出它们吗?
出示句子:另有几只却在波光粼粼的湖面上横掠着,小燕子的翼尖或剪尾,偶尔沾了一下水面,那小圆晕便一圈一圈地荡漾开去。
设计意图:字词是学习的基础,借助课文中的小燕子形象,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学生采取不同的方法交流识字,再由字到词到句,步步深入。
三、整体读文,整体感知
1.小组合作,分自然段轮读课文,要求读通全文。归纳段意。
2.朗读全文,思考:本文主要写了什么?
3.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提出来大家讨论一下。
设计意图:读书必须读懂内容,抓住中心,读就要有所收获。引导学生朗读全文,读懂课文内容,为下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四、观察指导,练写生字
1.学生观察课后写字表,交流哪些生字的书写有难度,需要注意什么。
2.学生汇报,强调:
聚:下部是先中间后两边的笔顺,不要写成水。
3.教师利用课件演示聚凑的书写过程,组织学生仔细观察,帮助学生记住字形,学会笔顺。
4.学生独立观察拂、形、掠,先描红,再练写。
5.展示学生的书写,师生评议后学生修改自己的书写。
设计意图:书写指导要结合学生已有的书写能力,教师要抓住难点、易错点进行指导,提高书写指导的针对性、有效性。
五、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1.教师总结本节的学习情况。
2.布置作业:将课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给家人听。
设计意图:将课文读熟练,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营造积极浓厚的阅读氛围。
第二课时
一、学习回顾,导入新课
1.这些词语,同学们还认识吗?读一读。
伶俐、翼尖、荡漾、闲散、纤细、电线杆、凑成、吹拂、赶集、聚拢、形成、横掠、偶尔、沾了、飞倦、纤细、几痕。
2.指名朗读课文。
3.说说各段的主要内容。
设计意图: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带着知识记忆走进新的学习,增添学习的信心与热情。
二、精读课文,分析内容
1.通读全文,把握重点内容。
快速浏览课文,分析哪部分写了燕子的活泼可爱,哪部分写了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
2.学习第1自然段。
(1)指名读,其他人看图。
(2)写了燕子的什么特点?(外形)从哪几个方面写的?(羽毛、翅膀、尾巴)它们都是什么样的?(乌黑、轻快有力、剪刀似的)
(3)为什么用凑成不用组成?(突出身形灵巧,搭配合理。突出活泼可爱)
(4)表达了作者对小燕子什么样的感情?(喜爱之情)
(5)有感情地朗读,把对小燕子的喜爱之情读出来。
3.学习第2自然段。
(1)默读,边读边画这一段里写了哪些景物。(微风、细雨、柳枝、花、草、叶)
(2)二三月的春日里,轻风微微地吹拂着,如毛的细雨由天上洒落着,千条万条的柔柳,红的白的黄的花,青的草,绿的叶,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形成了烂漫无比的春天。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比喻、拟人)
赶集时是什么景象?课文说谁赶集?在这里使用拟人的修辞方法起到了什么作用?(表达更生动)
(3)配乐读本段,并想象画面。
(4)看到如此美丽的春天,小燕子会怎么做呢?(由南方飞回来,为春光添了许多生趣)
4.学习第3、4自然段。
(1)课件出示:燕子在干什么?(飞行)哪段写了燕子的飞行?(3、4自然段)
(2)同桌读第3、4自然段,思考:燕子在飞行中有什么姿态?(斜飞、横掠)说明了什么?(燕子的轻快、敏捷)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读出燕子飞行的轻快、敏捷及作者对燕子的喜爱之情。
(4)理解小圆晕。
作者为什么不说小圆圈?晕是什么意思?
(在作者的眼里,不但燕子美,就连燕子点水荡起的一圈圈波纹也像七彩的光圈那么漂亮。咱们再读一读这句话,读出燕子飞行的轻和小圆晕的美。)
(5)指名读第3、4自然段。
5.学习第5自然段。
(1)活泼的小燕子在美丽的春光里尽情地飞行,飞倦了又是怎样的呢?
(2)读第5自然段,看图。
(3)指导朗读第5自然段。
设计意图:以文本为依托,在学习的过程中,抓住重点词、句,引导学生朗读出感情。
三、美读段落,指导写字
1.把你喜欢的段落,美美地读出来。
2.通过朗读,我们又一次看到了活泼可爱的燕子、美丽的春景,课文中还有一些生字呢,让我们快快把它们美美地写出来吧。
3.观察生字偶、尔、沾、倦、纤、痕,有什么发现?
4.学生汇报,强调:
偶、沾、倦都是左窄右宽的字。写时注意左右的比例要协调。
倦:人(亻)做了许多卷子,累了,疲倦了。写时注意右下部不是巳。
痕:病字旁里面是艮,不是良。
5.课件演示倦、痕的书写过程,组织学生仔细观察,帮助学生记住字形,学会笔顺。
6.学生独立观察偶、尔、沾、倦、纤、痕,先描红,再练写。
7.展示学生的书写,师生评议后学生修改自己的书写。
设计意图:把握学生每次的写字量,使学生的接受能力与写字指导有效结合。
四、练习背诵,总结全文
1.课文把活泼可爱的小燕子和美丽如画的春景巧妙地融合到了一起,课文词句优美,让我们结合板书来尝试背诵一下第1~3自然段。(板书:活泼可爱,生机勃勃)
2.小结:课文以燕子为中心,从燕子的外形写到春天的景色,再写燕子飞行时的情形,最后写燕子飞倦时的样子,从而赞美了春天美丽的景色,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对春天,对燕子的喜爱之情。
设计意图:整体回顾课文结构,再次激起对燕子、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五、布置作业
1.继续练习背诵课文。
2.尝试为课文配上新的插图。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读书,有意识地积累优美的词句。为课文配图是再次梳理文章内容,表达内心情感的方式。
26、三年级下童年的水墨画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三年级下童年的水墨画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童年的水墨画》是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诗歌。本单元的主题是童年,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体会诗词表达的感情。从习作上,本单元的重点是丰富语言积累,交流和描绘自己的童年。
学习本课,要教给学生诗歌阅读的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抓住重点词语,想象画面,理解难懂的句子。引导学生感受童年的美好,享受童年,珍惜童年,并在阅读中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理解词句,体会词句表达的感情,丰富语言积累、开拓视野、增进了解、激励自我。学生便可从主题的需要出发,积淀主题知识,丰富主题情感,提升主题精神。这样才能真正走进文本,体会字里行间流动的童真和童趣,读懂意思,读活画面,读出意境。
课前讨论:请你选择童年中印象最深最有趣的一个片段说一说。(3分钟选两到三个学生)
(一) 、导入课题
师:请同学们欣赏一组画。(PPT出现水墨画图配乐)。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谈谈你看到了什么?(PPT停在最后一图上)
生:水墨画或者看到的具体内容.
师:你发现这些画有什么特点?
生:简单、水墨构成的。
师:水墨画用寥寥数笔勾勒画面营造意境。作者张继楼是一位善于用诗作画的高手,他用寥寥数笔将童年的快乐也描绘成了一幅水墨画,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首诗请读课题-《童年的水墨画》(黑板贴课题)
(二)、初读,概况画面
师:《童年的水墨画》写了几首诗,诗名分别是什么?(生答三首诗名)
(口头提出组诗概念)同一诗题下出现关于同一主题的几首小诗,我们把这样的形式称为组诗。(PPT将三首诗并排呈现对应组诗概念)
师:现在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师巡视指导,之后分别请三个同学分别朗读三首,并随机指导朗读。)
师:听你们读书,我们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幅画面,现在我来画你们来猜。
(黑板出现三幅简笔画,先江上、林中后溪边。同时PPT出现相应课件提示)
生:溪边垂钓图、江上戏水图、林中采蘑菇图。
师:都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你能从我的简笔画中看出分别对应的那首诗吗?(顺势引导读出对应诗句。)
师:作者起了三个题目描绘这三幅图,请看PPT(PPT出现溪边、江上、林中),发现这些题目有什么共同特点吗?
生:都写地点。
师:目光敏锐。其中这首《溪边》我最喜欢,每次读到这首诗,我仿佛回到了童年,现在请同学们听我读。(师有感情朗读《溪边》配乐)
师读:(配合动作,有感情读)
垂柳把溪水当作梳妆的镜子,山溪像绿玉带一样平静。
人影给溪水染绿了,钓竿上立着一只红蜻蜓。
忽然扑腾一声人影碎了,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
师:(略微停顿)你仿佛看到了哪些美景?
生:仿佛看到了翠绿的溪水......
师:这溪水像绿玉带一样平静,试着把节奏放缓,读出平静来。
生读。
师:如诗如画的环境真令人陶醉。(板书:环境)我们一起读。(PPT出现环境句:垂柳把溪水当作梳妆的镜子,山溪像绿玉带一样平静。)
师:这溪水真是好静好绿啊,哪一个动词告诉我们山溪很绿很绿呢?
生:染。
师:这个字妙在哪里呢?
生:染字突出了水的绿,将人影都染绿了,染这个动作本是人发出的,这里运用了拟人,生动形象。
师:是啊,一个动词点亮了整首诗。除了此处,染字还出现在别的诗句中,大家来读一读:
(PPT出现带染字的诗句:绿净春深好染衣|染白一为黑|看万山红遍层林竞染)
师:垂柳如丝山溪似玉,这么美的环境,如果是你会做些什么呢?
生:钓鱼
师:作者也是这么想的,他在诗中写了钓鱼这件(事)。(板书:事件)请找出诗中哪句描写钓鱼?
生:钓竿上立着一只红蜻蜓。
师:一开始钓着了吗?
生:没有
师:心情如何?
生:这么久了,鱼怎么还不上钩。(师:焦急)
生:千万不要来人呀,担心鱼惊走。(师:担心、害怕)
师:(老师说话声音轻一点)此情此景下正是应了古诗路人借问摇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来同学们,让我们放低声音,别把鱼惊走,读读这句人影给溪水染绿了,钓竿上立着一只红蜻蜓。(PPT要整体出现并标红这句)
师:鱼钓上来了吗?
生:钓上鱼了。
师:哪一句表明鱼上钩了,请读出来。
生:忽然扑腾一声人影碎了,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
师:赶紧把鱼拉上来,别放跑。请你读得请快点儿(生读)钓上鱼的心情如何?
生:很开心。
师:带着开心的心情再读这两句。
生:忽然扑腾一声人影碎了,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
师:诗人往往把自己的情感放在最后一句。作者就像一位摄影师,把镜头聚焦岸上的鱼儿和孩子们欢快的笑声,将快乐的情感放大强调。这种手法就是特写。(板书:特写)特写本是摄影中常用的表现手法,请看这张照片:(PPT出现女孩眼睛图)
摄影师给了这张脸一个特写,这双眼睛便留在我们心中。作者张继楼真不简单,以诗作画,作者所表达的快乐情感就展现出来(板书乐),作者想表达的童年乐趣就呼之欲出(板书趣),这些孩子们鲜活的人物形象便留在我们记忆里。
师:现在我要考考大家,能不能尝试背诵溪边。(挖空读)
师:真不错,剩下两首请大家自学,请看自学提示。
(三)、自学
(PPT出现自学《江上》《林中》提示:
1找出诗中描写环境、事件、特写的诗句。
2找出动词,体会妙处。
3 同桌相互交流。)
(请三生报告自学成果,师要口头强调用我发现的句式说 PPT出现学习单模式,提示学生以填空的形式说话,师围绕刻画人物形象来点评。)
(四)、写作
师:同学们,老师想请你们一展身手,用诗歌的方式写写你童年生活的趣事。
先仔细观察这张写诗纸上的图片。思考这些孩子在哪里做什么,心情如何?
师请两个学生说一说。
师:同学们可以写图片上的画面也可以写自己童年生活的趣事。
注意写诗提示:(PPT出现仿写要求:1 选择熟悉的生活场景展开如:操场、公园、路上、街边、教室、树下、草地........来展现童年生活的乐趣。2 恰当使用动词,学会用动词点亮整首诗。3使用环境+事件+特写的创作手法。)
评价5位学生。
师:张继楼的《童年水墨画》组诗还有另外三首,请同学们读一读。
师补充推荐书目。
结束语:孩子们你们确实是天生的诗人,诗中有画,诗中有情,诗中有趣,期待你们更多的佳作。
27、三年级下漏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三年级下漏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教学目标
1.会认婆、脊、贼、莫、颠、胶、旋、纵8个生字,会写漏、喂、胖、驴、贼、狼、莫、厉、抱、架、粘、胶、偏13个生字;正确读写窟窿、翻山越岭、驴圈、撒腿等词语。
2.默读课文。能根据示意图,复述故事。
3.体会漏的含义和老虎、贼的心理变化。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漏的含义和老虎、贼的心理变化。
课前搜集:民间故事。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婆、脊、贼、莫、颠、胶、旋、纵8个生字,会写漏、喂、胖、驴、贼、狼、莫、厉、抱、架、粘、胶、偏13个生字;正确读写窟窿、翻山越岭、驴圈、撒腿等词语。
2.默读课文。
教学环节
一、新课导入
猜字谜:
上海没有一点雨。
打一字:( )
二、板书课文题目
过渡语:咱们中国的汉字真奇特,一个小小的字里面都有学问。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民间故事《漏》。
三、资料分享
民间故事。
先学环节
一、出示自学清单(一)
任务:读通课文,学习生字
读一读:借助课文中的注音大声朗读课文,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标一标:用你喜欢的符号标出生字新词,把你认为容易读错的、难写的词语读写两遍。
新词如下:胖驴 莫非 厉害 抱住 骨头架 粘胶
容易读错的:
难写的:
写一写:给每个生字组两个词语(写在生字表下面),并选择一个生字进行拓展(形近字、名言、诗句等)。
我选择的生字是
我给它找的形近字是
我能给它们分别组词:
我看到这个字想到了:
温馨提示:自学完成后,小组长检查自学清单(一)中的任务并做好评价记录。
想一想:默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本文讲述了的故事。
二、组内交流
交流内容:
1.朗读课文。
2.读会认字,提示哪些字容易读错。
3.会写字的组词、拓展,提示哪些字容易写错。
4.初步感知课文。
三、全班展示
按照自学清单,请四个小组展示自学情况。
分别展示:读一读标一标写一写想一想
后教环节
精彩预设与点拨
预设1会认字
提示:
婆:读p,不要读成bō;
脊:读jǐ,不要读成bi;
莫:读m,不要读成p;
颠:读diān,不要读成tiān;
纵:读zng,不要读成cng。
点拨:结合形近字学习胶;联系生活学习婆。
预设2会写字
1.观察生字结构:
(1)漏、喂、胖、贼、狼、抱、胶、偏 都是左边偏旁要写得窄小一点,约占整个字的三分之一;
(2)厉的被包部分不要写成刀;
(3)架的下部是木,不是本。
2.教师重点指导、示范:漏、贼。
预设3
对于课文主要内容的理解,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情况灵活纠正、指导。
检测环节
自学检测反馈
过渡语:孩子们,老师看到你们都自学得很认真,相信你们的自学效果肯定不错。请在小组内先自测一下!
1.选择正确读音或生字画上横线。
纵(zng cng)身 (颠 巅)倒
2.看拼音,写词语。
luyǔ wiyǎng pngzi molǘ
zhuōzi lng mfēi lhai
3.仿照例子,写词语。
例:安安稳稳(AABB式)
例:又湿又滑(又~又~式)
本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朗读了课文,自学了生字,初步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篇课文。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能根据示意图,复述故事。
2.体会漏的含义和老虎、贼的心理变化。
教学环节
导入课文,板书课文题目
过渡语: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呢?用提问的形式导入课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先学环节
一、出示自学清单(二)
1.老虎和贼认为漏是什么呢?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老婆婆说:唉,管他狼哩,管他虎哩,我什么都不怕,就怕漏!这句话中的漏指的是什么呢?
3.课外搜集民间故事。
二、小组交流
1.根据小组人数,组长合理分配问题。
2.一人说,其他人听,听后纠正、补充,发表自己的意见。
三、全班展示
请四个小组展示,其他小组补充质疑。每个小组展示一个问题。
后教环节
精彩预设与点拨
预设1老虎和贼认为漏是什么呢?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教师运用夸张的语气讲述故事戏剧化的一幕,营造了紧张、生动而又诙谐幽默的活动气氛,使学生情不自禁地笑出声来,并且在笑声中顿悟漏的含义。
预设2老婆婆说:唉,管他狼哩,管他虎哩,我什么都不怕,就怕漏!这句话中的漏指的是什么呢?
小组交流,教师指导总结。
参考答案:这句话中的漏指屋子漏雨。
预设3体会重点语句
(1)翻山越岭我什么都见过,就是没见过漏,莫非漏比我还厉害?走南闯北我什么都听过,就是没听说过漏,莫非漏比我还厉害?这两句话说明老虎和贼去过的地方多,见识广。
(2)滴答,滴答他们抬头看看屋顶唉,说怕漏,偏就又漏雨了!这句话点出了漏的意思。
检测环节
1.选词填空。
忽然 果然
(1)( ),老公公和老婆婆在里屋说起话来,老虎和贼吓得大气都不敢出了。
(2)天气预报说今天有雨,( )下雨了。
2.读句子,按要求填空。
到了树跟前,老虎把身子一歪,贼顺势一纵,蹿到树上。
这句话中的动词有( )、( )、( )。
3.课文里漏指的是 。
本课小结
这篇课文中的漏是一条贯穿故事的主线,只有理解了什么是漏,才能理解故事有趣的情节和其中的诙谐幽默之处。
28、三年级下昆虫备忘录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三年级下昆虫备忘录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文本解读】
《昆虫备忘录》是统编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四篇课文,选自汪曾祺散文精选集《生活,是很好玩的》。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课文由复眼花大姐独角仙蚂蚱4个部分组成。作者以轻松随意的笔调,描写了昆虫的复眼和花大姐、独角仙、蚂蚱的外形、习性、特点等,用词优美生动,幽默风趣,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昆虫的喜爱,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试着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体会优美生动的语句,这两个要求是紧密相关,层层递进的。本文抓住昆虫外形特点、动作的细致描写,让我们感受到本文的语言富有情趣。尤其是对瓢虫下落过程的动作描写细致贴切,采用慢镜头的方式,使瓢虫优雅降落的形象跃然纸上,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想象力,为语文园地交流平台的学习提供适当的铺垫。本文多处以轻松的口吻表达了作者的感受,让学生一读起来忍俊不禁,值得学生品读和仿写。
学情分析】
【学情分析】
三年级下册的学生在知识储备和自主学习方面都具备了相当的能力,学生对昆虫充满探究欲望,饱含学习兴趣。学生通过自读自悟能了解昆虫的相关信息,易于被文中生动的语言,有趣的想法所吸引,阅读兴趣较大。对于备忘录这个概念学生是第一次接触,对于这种文体知之甚少,所以在课文学习的过程中,运用范例的形式唤起学生的学习经历很重要。教师要抓住三年级学生个性较为突出的特点,更加深入地挖掘教材并进行指点,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品味散文语言的内涵和优美之处。
【设计理念】
结合本单元的语文要素试着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体会优美生动的语句,在教学中突出重点,以点带面,精讲花大姐部分,重点品味课文的语言,再合作学习其他片段,促使每一位学生参与学习,获得发展。在充分品读、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突出仿写要求,水到渠成,这样既落实了教学目标的达成,又内化了语言。
【教学目标】
(一)借助图片辨析、观看视频、想象画面等方法理解黑绸衬裙严丝合缝款款等词语,能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与大家分享。
(二)通过品读课文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通过多个方面介绍的表达方式,感受作者富有情趣的语言。
(三)尝试选择一两个方面,再加上自己的感受或想法来介绍最喜欢的一种昆虫。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昆虫样子、习性等信息,能说出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
教学难点:品读描写昆虫样子、作者感受的语句,通过借助图片、比较阅读、想象画面等方式,感受作者富有情趣的语言。
【课前准备】
学习单、教学课件、视频
【教学过程预设】
板块一:激趣导入,引入课题
(一)课前谈话,激趣导入
1.出示两组学生集体活动照片:运动会入场式和六一儿童节表演。
2.请学生回忆画面,畅谈感受。
(二)了解备忘录,直接揭题
1.引出备忘录:猜一猜这些图片从哪里收集而来?(微信朋友圈)我们常常把生活中感兴趣的内容记录下来,避免遗忘,我们把它称为备忘录。(板书备忘录)
2.简介备忘录:日常学习中,我们常见的备忘录形式还有周记、日记和读书笔记等。
3.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昆虫备忘录。(板书:昆虫,完善课题)
板块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读文学词,发现特点
1.浏览全文,了解课文特点
(1)设疑:这篇课文和我们以往学过的课文有什么不一样?( 学生反馈:一个大题目下面有四个小题目)
(2)师生一边圈画一边读复眼、花大姐、独角仙、蚂蚱四个小标题。
2.关注解析多音字蚂:根据意思组词,区分读音。
出示:m:蚂蚱(蝗虫的俗称)
mǎ:蚂蚁
3.四个部分为我们介绍了4种可爱的昆虫,我们把它们请到黑板上。(把蜻蜓、花大姐、独角仙、蚂蚱的图片粘贴到黑板上)
(1)观察后面三种小动物,作者是根据什么来取小标题的?(板书:名字)
(2)而这个复眼并不是蜻蜓的名字,它是蜻蜓身上最突出的什么?(板书:特点)
(3)小结:我们在取小标题的时候可以根据事物特点或它的名字来取。
4.学习阅读提示,明确阅读要求。
(1)学生自由读阅读提示,用横线画出学习要求。
(2)交流阅读要求。
(二)交流昆虫的秘密,感知主要内容
1.自主交流发现的昆虫秘密
2.学生展示交流
3.游戏: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判断对错。出示:
4.小结:我们在读书的时候一定要学会联系上下文来判断信息。
板块三:想象画面,品味情趣
(一)自主阅读,提取信息
1.出示课前调查情况,学习学生最感兴趣的花大姐部分
2.学习活动建议:
(1)根据要求完成学习单的填写。
(2)班级交流答案,补充订正。
(3)小结:表格也是一种备忘录,我们把它称为表式备忘录。
(二)聚焦语言,感受有趣
我们了解了花大姐的主要信息,请你再读一读文字备忘录之花大姐,你对花大姐的哪些内容最感兴趣?
1.预设交流
(1)预设一:瓢虫的名字花大姐。
花大姐的另一个名字是瓢虫,你更喜欢哪个名字?请你叫叫它。(板书:名字)
(2)预设二:瓢虫飞落的动作。
出示:瓢虫款款地落下来了,折好它的黑绸衬裙膜翅,顺顺溜溜;收拢硬翅,严丝合缝。
①自读句子,集体交流,理解难词。(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指导)
②图片辨析,理解严丝合缝、硬翅、膜翅、黑绸衬裙。
③观看瓢虫下落的视频,展开想象,理解款款顺顺溜溜,直观感受作者描写的细致。
④指导朗读,想象花大姐下落的慢镜头。(板书:动作)
(3)预设三:瓢虫的外形。
引导学生关注朱红的烤漆似的圆点有定数等词句,借助图片,从颜色、质地、斑点等方面感受作者生动的描写。(板书:外形)
(4)预设四:瓢虫的种类。
①出示对比片段,体会句中的童真童趣
②读句子,讨论:你喜欢哪一句,为什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种类、想法)
③再读句子,读出趣味。
④读到这样的句子,你的脑中出现一个怎样的汪曾祺爷爷?(幽默、可爱、有趣.......)
2.小结:这一段文字描写真是有趣极了!汪曾祺爷爷真不愧是语言大师。这一段文字为我们生动地介绍瓢虫的动作、名字、外形、种类和想法。(板书:动作、外形、种类、想法、趣)
(三)学法迁移,自主探究
1.迁移学习,品味其他3个片段
2.交流反馈,感受句子生动有趣。
预设:
这种蚂蚱,抓住它,它就吐出一泡褐色的口水,顶讨厌。
我曾想过:如果人长了一对复眼......还要不要!那成什么样子!
这家伙,是昆虫里的霸王。
(1)读句子,说感受,体会语言的生动有趣。
(2)摘录佳句,读读背背。
3.小结:汪曾祺爷爷从不同方面介绍了蜻蜓的复眼、花大姐、独角仙、蚂蚱,还用有趣的语言表达了自己的想法,把这四个部分结合一起,就成了一份生动的《昆虫备忘录》。
板块四:模仿课文,自主编写
(一)迁移运用,编写片段
同学们,想做一回昆虫小作家,创作昆虫备忘录吗?
出示图式备忘录,初步了解磕头虫
2.观看影像备忘录,深入了解磕头虫。
3.尝试自主改写文字备忘录。
要求:可以从动作、外形、种类、名字中选择一两项内容介绍磕头虫,并加上自己的感受。
4.展示、评价,颁发小作家徽章
梦想小作家:模仿课文,顺利完成磕头虫片段改写
创新小作家:从动作、外形、种类、名字中选择一两项内容
介绍磕头虫,并加上自己的想法。
(二)创意制作,拓展延伸
1.拓展多种备忘录形式:备忘录除了我们书中的文字备忘录,还有很多形式呢。(出示:树状式、图文结合式、思维导图式)
2.推荐阅读,拓展延伸:昆虫世界奥妙无穷,课后,你还可以读一读《昆虫记》、《奇趣昆虫》、《探秘昆虫世界》等书本继续查找资料,选择一种你喜欢的方式,试着为自己感兴趣的昆虫做一份备忘录。
29、三年级下火烧云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三年级下火烧云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中理清文章的思路,知道作者从颜色、形状两方面来写火烧云的。
2. 通过品读赏析来认识各类表示颜色的词语,感受色彩的美,并积累运用同类的词语。
3. 借助提示语,背诵36段。
4. 通过朗读和品味语言,感受火烧云的美,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无比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了解作者从几个方面把事物写清楚的?
教学难点:表示颜色的词语的认识与积累。
一.检查预习。
1. 这些都是本课的一些新词,里面还有多音字,你会读吗?大声的读一次。对照拼音请再读一次,看看你刚才读对了吗?把你读错的字在课文中注音,圈起来,并且多读几次。
2. 本课的威武,两个都是生字,并且都容易写错,你有好办法记住它们吗?威是一个会意字,表示一个女子,当她遇到威胁时,她会躲起来(厂),当躲避也不能解决问题时,她最后会举起武器(戈)去反抗。武要注意不要多了一撇,打断了它的腿,武者的腿非常重要,跳跃、旋转、攻击、躲避,都离不开腿。
二.读题目,认识火烧云。
1. 认识火烧云吗?不认识怎么办?可以在百度上查一查图片和文字来认识。如果没有电脑手机呢?可以查词典来认识。如果手头也没有词典又怎么办?还可以走进课文,课文既有图片又有文字。
2. 默读课文,课文哪句话,能回答什么是火烧云?请用横线划出来。天上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彤彤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这句话中的烧,非常准确,写出了火烧云的色彩美和动态美。
三.初读课文,理清层次。
1.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了解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把事物写清楚的,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看看著名女作家萧红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火烧云的?课文按照时间顺序来写的,上来了变化下去了。你的依据是什么?课文开头和结尾的两句话:晚饭过后,火烧云上来了。一会儿功夫,火烧云就下去了。
2. 课文重点写的是火烧云的变化,这部分内容,作者又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的?从颜色和形状这两方面来写火烧云的变化的。
四.赏析颜色的词语,感受火烧云的色彩美。
1. 我们直奔重点段第三段,边读边用横线划出表示颜色的词语。
2. 读一读这些词语,你认识这些颜色吗?
半灰半百合色是一半灰色,一半百合色吗?这个问题要请教学美术的同学,并不是严格的一半灰一半百合色,中间会有过渡色,渐变色。
茄子紫直接说紫色不行吗?紫色有深有浅,茄子紫就具体到了紫的程度,而且茄子是我们所熟悉的事物,一说茄子就知道是什么紫了。
3. 你能把这些颜色的词语,根据构词方式不同分分类吗?
红彤彤 茄子紫 百合色 半紫半黄
你还能再说几个这样的词语吗?老师也收集了一些,请你来读一读,
试着用上其中的一个或几个词语说一句或几句话。
4. 课文是怎么写这么多颜色的?作者用了4个一会儿,2个顿号,来写火烧云颜色多,变化快。谁能读出火烧云颜色的美。
五.抓相同的句式,感受火烧云形状的美。
1.自由读课文4---6段,思考写了火烧云形状的哪些变化?
写火烧云变成了马、大狗、大狮子。
2.46段,结构相似,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先写天空中出现了什么,再写它什么样子,最后写它怎么变化的。
按照这个顺序我们来一起说一说火烧云形状的变化。
六.拓展阅读《庐山的云雾》
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庐山云雾的?
七.背诵36段,积累语言。
八.开放性的问题,多角度谈收获。
老师小时候就上过这篇课文,后来教材改变,这篇课文被删除了,消失了很多年的课文又重新入编了,你认为是什么理由?
作者有名气;文字优美;符合本单元语文训练要素,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符合本单元都是写自然风光的,热爱大自然;颜色的词语多种多样,可以学习语言;写作顺序好,可以仿写其他自然现象等等。
九.布置作业。
仔细观察大自然一种景色,如日出、下雨、刮风等,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写。
30、三年级下池子与河流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三年级下池子与河流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教材分析】
《池子与河流》是第三单元最后一篇略读课文,是一首寓言诗。池子与河流对自身的生活环境和生存价值,有着截然不同的看法,这是本则寓言的价值所在。引导学生联系池子与河流不同的生活环境、不同的生存价值到不同的结局,从整体去看待问题,不要拘泥于某个片面。
【学情分析】
在学生的理解中池子与河流的概念并不是很清楚,对于文中池子所讲的河流的忙碌与奔腾不息也缺少了解,这会影响对文意的深入理解,课前可以布置前置学习,去探究主要河道的一些日常情景。
【教学目标】
1.认识淘、涯等9个生字。读好应这个多音字,区分尊和遵这两个同音字。
2.分角色朗读诗歌,理解寓言诗的寓意。
3.结合生活实际讨论:池子与河流的观点,你更赞同哪一个?能说出理由。
【教学重点、难点】
读懂诗歌,理解寓言诗的寓意。
【教学资源】PPT
【课时划分】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体验
1.同学们,我们这一单元学习的都是寓言故事,有文言文的寓言故事,也有童话版的寓言故事。你知道吗,寓言故事也可以用诗歌的形式来表达,叫寓言诗。
2.板书课题。
(1)池子指的是什么?出示池子在词典中的解析:①池塘;②浴池;③舞池;④寺庙中烧香的香池。
(2)诗歌中的池子指的是什么呢?让我们去诗歌中寻找答案。
【设计意图】通过谈话激趣,激发学生探讨的兴趣,明确寓言的多种表达形式。
二、初读课文,丰富体验
1.借助课后生字表,自由朗读课文。并标出这首诗歌有多少个小节。
2.请九名学生接读课文,每人一小节。师随机正音。
3.结合上下文,想一想本课中的池子指的是什么?
4.结合课文内容说一说:
池子喜欢 的生活,而河流遵循 的自然规律,最后河流 ,而池子却 。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整体感知中,根据提示,借助诗歌关键语句,尝试概括诗歌内容,培养学生在阅读中提取信息、整合信息的能力。
三、聚焦对话,深化体验
1.分角色朗读池子与河流的对话。
2.小组讨论。
(1)池子要河流抛弃怎样的生活?你从池子的话语中感受到怎样的生活态度?
(2)我是一条伟大的河流,那是因为我遵循着这条规律。河流遵循的是什么自然规律?它追求的是怎样的一种生活态度?
3.全班交流。
从池子的语言中可以感受到自己很满意如今安逸、清闲、平静的生活。从河流的话语中能感受到他的努力、奋进。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悟中读,读中悟,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调动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
四、理解寓意,升华体验
1.你觉得池子与河流谁说的话更有道理?说说理由。
2.想一想:生活中有没有像池子与河流这样的人吗?生活与学习中,我们又该怎样做呢?
【设计意图】读懂故事蕴含的道理,让学生加深对生活的认识,是学习寓言的目的所在。引导学生将阅读中的感悟应用到现实生活中,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五、推荐阅读,延伸课外
推荐阅读《克雷洛夫寓言》,为读书交流做准备。
【设计意图】从一篇寓言带动整本书阅读,让学生充分感受作者克雷洛夫笔下寓言的魅力,进而了解寓言文体的特征。
【板书设计】
8*.池子与河流
只顾享受眼前的舒适
只能换来以后的毁灭
31、六年级下依依惜别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六年级下依依惜别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一、教育:感受作者对小学生活的深厚感情,学会表达自己对母校、老师、同学的依依惜别之情。
二、教养:
1、了解五篇课文的内容。
2、感受作者对小学生活的深厚感情。
三、发展: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用多种形式表达自己对母校、老师、同学的依依惜别之情。
教学重点:
1、了解五篇课文的内容。
2、感受作者对小学生活的深厚感情。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用多种形式表达自己对母校、老师、同学的依依惜别之情。
教法:放手让学生自主活动,促使学生全员参与。
学法:自主活动,自己策划、主持、布置环境。
教学准备:
1、读《阅读材料》中五篇阅读文章。
2、搜集毕业留言。
3、为联欢会作好各项准备。
课时安排:5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写临别赠言。
教学目标:会写临别赠言,并送上真情与祝福。
教学过程:
一、导语:
同学们,临近毕业,你一定有许多话要对同学、老师、母校说,毕业赠言为你们提供了一次表达情感、交流思想的机会,为你们提供了一个展示个性,展现才情的平台。
二、读《临别赠言》,明确赠言的目的及内容是:回顾学习生活,抒发惜别之情;感谢老师教导,赞美同学情谊;展望美好未来,表达真诚祝愿意。赠言的基本要求是:应根据不同的对象,尽量写得精练、形象,富有时代感,饱含感情,能给人以启迪。
三、学生写毕业赠言。
四、交换阅读,欣赏写得好的毕业赠言,组织大家评议。
谁写的赠言最有代表性,谁写的赠言最风趣,谁写的赠言最有文采。
学生作品展示:
依依惜别
--难忘母校
部分学生临别赠言
时间是一只飞鸟,轻轻悄悄的飞走了,每当翻开以前的书本时,我心里总有万般的不舍,回忆起小学生活,和同学们一起春游,秋游,军训,菊花节活动,普通话比赛,上课,玩耍,那是多么美好的时光,在这里我祝愿所有楚怡的毕业生们考试顺利!
--陈晓蝶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六年的小学生活就这样过去了.我们在这漂亮的校园里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校园的各个角落都有我们欢快的身影,老师的.悉心教导我永远忘不了!是老师把我从一棵小幼苗培养成了一棵健壮的小树.在这里,我要感谢老师,感谢同学们给我的童年添上了美丽的色彩.我更要感谢父母,感谢他们在我一年级时带我来到了这既古老又光荣的美丽校园!
---李丹姝文
毕业考试即将来临,小学阶段即将结束,而初中阶段即将开始,考上好的中学是我们每一个人的希望。希望大家考一个好成绩,努力地学习吧!
谢谢同学们对我的关心,替我做卫生,替我喊操,拿班牌
--邓阳
一眨眼,六年的时间从我们眼前闪过。在这六年里,我们有过快乐,也有过伤心.我们的母校在这六年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不久,我们就要告别美丽的校园,告别朝夕相处的老师,同学,我带着依依不舍的深情,即将跨入一个新的学习环境.
在这儿,我只想大声喊道:楚怡学校,我永远的母校! -------余智
我们离毕业考试时间已经越来越近了,过了考试后就要离开母校--楚怡,我们是来自农村的一位活泼开朗、聪明能干的小男孩,在这里已经四年之久,想起和老师、同学在校园里的美好时光,我们终身难忘。我们要抓紧学习,争取考上好学校!将把母校的美好回忆永存在心中!
--杨阳
母校啊!我马上就要离开您了,谢谢您,是您教育了我六年.您就像一把伞,在我没伞时为我遮风挡雨.谢谢您,亲爱的母校,我永远忘不了您。也谢谢各位老师教我知识,让我从一个无知的小女孩,变成一个敢于发问的小学生,同时也在老师的严格要求下把字写好了.在老师们的谆谆教导下变得文明礼貌了,还变得比以前有爱心了。是老师和同学们的关心让我感受到了温暖.
是谁给予了我们知识?那就是老师.在我心中,最好的老师就是楚怡老师.老师们教学方法独特,常常有出人意料的举动.我还有许多话想说,亲爱的同学们:一寸光阴一寸金,寸光难买寸光阴,毕业考试快到了,我们一定要做好准备,开始冲刺,在小学阶段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向楚怡的老师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让老师们满意, 让父母放心,让自己开心。
谢津生
小学升初中即将来临,我将从这美丽的百年母校楚怡离开,来到我盼望已久的中学。我依依不舍亲爱的母校,因为我在这儿留下了许多欢声笑语,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在升初中之前我会加倍努力学习,争取考上一所好中学,好高中,好大学,以后甚至当上一名硕士生,博士生。不让母校失望,十年,二十年后,我会以一名成功人士并带着自己的成果来看望我的母校。我的老师。
32、六年级下迢迢牵牛星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六年级下迢迢牵牛星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教学目标: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学生们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特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学习朗读诗歌《迢迢牵牛星》并能熟读成诵后感受诗歌的音韵美。
2.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歌画面美。
3.抓住重点诗句,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意美。
教学重点:
体会诗歌意境,掌握鉴赏此类诗歌的技巧。
教学难点:
让学生学会知识迁移,懂得古情今懂,古为今用。
确立重点和难点的依据:理解诗歌,感受到音韵美和画面美,这是第一层次的学习,真正能让诗歌的情感引起学生的共鸣达到诗歌文化的传承,这才是难点。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了解背景
1.出示图片,重温牛郎织女民间故事。
星空广阔而神秘,关于星空也有很多美丽动人的传说,《牛郎织女》这个故事就是其中之一,让我们先来回忆一下奶奶和外婆都讲过的这个神话故事。(学生简述)
今天我们将以诗歌的形式重温这动人的传说,学习古诗《迢迢牵牛星》。
2.了解出处《古诗十九首》
《古诗十九首》:
△都是五言诗,被誉为千古五言之祖。
△作者不详,时代大约在东汉末年,东汉末年社会动荡,政治混乱。
△南朝刘勰《文心雕龙》评价为五言之冠冕,代表了汉代文人五言诗的最高成就。
下面就让我们一同走入古诗十九首中的第十首《迢迢牵牛星》。
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1.教师配乐范读,读后点拨字音。
2.学生自读,读通顺,读准确,读出节奏;指名读,同学互评。
3.师生配合读。(教师读上句,注重强调出叠词和节奏,让学生在接读时,自然读出诗歌的音韵美。)
三、结合注释,疏通诗意
1.借助注释和结合民间故事《牛郎织女》理解诗意。
2.交流诗歌大意。
课件出示:牵牛星在遥远的银河对岸,织女星明亮而皎洁。织女摆动着纤细雪白的手,札札地穿梭织布。一整天也织不成布帛,哭得泪如雨下。银河既清且浅,他俩相距也没有多远,仅有银河相隔,却只能含情脉脉相望,而不能互诉衷肠。
3.再读诗歌,要求学生想象画面,感受美感。
四、理解诗歌,评析感悟
1.这首诗抒发了一种怎样的感情?(织女对勤劳善良的牛郎的相思之苦。)
2.全文没有一个思字,诗歌借助哪些诗句传递了这份相思的哀怨与痛苦呢?
(1)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迢迢是遥远的地方,这与诗中的哪句诗矛盾?河汉清且浅,先去复几许。仅仅是一水之隔,何谈遥远一说呢?有王母娘娘这样强大的势力阻隔,它们很难相见,相望而不能相见更能让人感觉遥远,心生思念。
(2)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织女是织布最好的神仙,所以,取名织女,为什么会不成章呢?一个弄字是玩、戏的意思。织女虽伸出素手,但无心织布,只是抚弄着机杼。这动态的描写,写出人物内心悲苦。零如雨,思念的泪水如雨水一般无法抑制。这是什么修辞手法呢?这夸张和比喻的修辞,直接写出了织女的相思之苦。
(3)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河水盈盈,泪水也盈盈,只是深情的凝望着对方,却不能说出话来,近在咫尺,若隔天涯。这句诗含蓄而深沉地表达出相思之苦。
3.诗中的字里行间都体现了织女对牛郎的思念,让我们用朗读表达出这离别的哀怨,相思的痛苦吧!
4.小结:这首诗看似写神话传说,看似写天上的爱情悲剧,而实则是人间生活的真实写照,此诗产生的年代正是社会动荡时期,男子从征服役造成家庭破裂,夫妻分别的局面,尤其给劳动妇女造成的是身心上的双重痛苦,夫妻久别是他们的生活,离愁别恨是他们的心声,夫妻团聚成了他们的向往。
五、诗文迁移,领会技巧
诗人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织女呢?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主要从人物的外貌,动作,神态等方面进行细节描写,这样生动细腻的描写,把织女这样一个寂寥愁闷的少妇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
纤纤素手一一外貌描写。
擢弄一一动作描写。
泣涕 脉脉一一神态描写。
运用描写方法把人物形象写传神,这在我们平时作文中也可以用。
六、诗词拓展,品味语言。
有人评价这首诗是《古诗十九首》中最具天上人间浪漫色彩的诗作,借天上之事,传人间之情。这样的浪漫不仅在内容,还有他的语言形式上。
1. 找叠词,谈感受
诗歌中用了大量的叠词迢迢皎皎纤纤札札盈盈脉脉,让我们把他们找出来,读一读,你有怎样的感受?
(叠词的加入使诗歌准确而生动,也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旋律美。)
2.诗词拓展,品味叠词。
你还读过哪些使用叠词的诗歌?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一一《诗经》桃花怒放千万朵,色彩鲜艳红似火。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一一《诗经》青青的是他的衣领,日日萦绕在我心里。
七、课堂练习,背诵古诗,吟唱古诗。
1. 课堂练习
填空。
诗中写出了织女因爱情思念而受到折磨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2. 练习背诵古诗,吟唱古诗。
板书:
两星的现状
迢迢牵牛星 织女的相思 离别之思
分离的痛苦
33、六年级下腊八粥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六年级下腊八粥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会写腊、粥、盏、栗等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读写糊涂、搅和、浓稠、可靠、猜想等词语。
2.了解课文内容,说说哪部分写得详细,哪部分写得简略,想想这样写的好处。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八儿的馋样儿。
4.找出文中描写细腻的句子,体会其表达效果;照样子写一种自己最喜爱的食物,能写出其特点及自己对它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1.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感受八儿的馋。
2.说说课文哪部分写得详细,哪部分写得简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3.仿照课文,写一种自己最喜爱的食物。
【教学时数】两课时
【教学准备】
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布置学生按学案要求自主预习课文。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在上节课中,我们跟着老舍先生一起去看了北京的春节,其中提到了一种腊八那天会吃的食物腊八粥。民间有句俗语腊七腊八,冻掉下巴,这说明在腊月天气很冷。于是,产生了一种民俗,在腊八这一天要喝腊八粥,把下巴粘牢。这就是腊八粥的由来。
2.今天,我们就跟着沈从文先生一起去品尝一碗热腾腾的腊八粥。
3.板书课题, 相机指导生字腊粥,齐读课题。
4.介绍作者和作品。
二、检查先学,整体感知
1.分组认读生字词,师生相机正音。
重点指导读好轻声搅和嘟囔、帮助理解松劲孥孥。
2.整体感知。围绕腊八粥,作家沈从文为主要写了哪两件事情?试着用小标题概括出故事情节。(板书:等粥 喝粥)
3.请学生说一说课文哪部分写得详细,哪部分写得简略。借助课后习题2速读课文。
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默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想一想:作者是如何写出人们对腊八粥的喜爱的?划出你认为写得精彩的词句,并做批注。
⑴小组交流
⑵全班交流批注,随机指导朗读。 预设:第一句就采用了排比修辞手法,选取了三个不同年龄段的人对腊八粥的态度,以点带面,说明腊八粥所有人都喜欢;接着看到熬煮腊八粥的状态叹气,闻腊八粥的香甜诱人、美味可口。吃的是痛快淋漓;调动人的视觉、嗅觉。第二句则用拟人的修辞,形象地把腊八粥的熬制过程再现出来,那情形,如在眼前,那香气,如入五腑六赃,真忍不住要尝上一口呢。
2.教师梳理总结:在这段话中,先写了腊八粥给人的总印象甜甜的腻腻的。接着写了腊八粥的食材、制作过程等,让人垂涎欲滴。再读读课文第1自然段,照样子写一种你最喜爱的食物。
⑴小组交流
⑵全班交流评价。
四、小结评价,设疑激趣
1.这堂课我们跟随沈从文先生的脚步走进了一幅意蕴流动的腊八风俗画。作者笔下的腊八粥,让人垂涎欲滴。我们也从中学到了细腻描写自己最喜爱的食物的方法。
2.美食人人皆爱,尤其是在生活不那么富裕的年代许多人都喜爱腊八粥,文中的八儿也是其中的一员。面对让人垂涎欲滴的一锅粥,八儿是如何表现的呢?我们下节课再交流。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听写:本课新词。
2.小组互评、订正。
三、聚焦等粥,品读探究
㈠默读第2-19自然段,思考:一碗碗美味可口的腊八粥会让小孩子、大孩子和老孩子馋涎欲滴,住方家大院的八儿正是这众多喜爱腊八粥中的一员,那么面对甜甜的腻腻的一锅粥,他的表现如何呢?划出吸引你的句子,多读几遍,并在句子旁批注。
㈡小组在交流。
㈢全班交流:
预设:
引导学生从神态、动作、心理、语言这四个方面进行评析并朗读,一边读一边八儿的馋样儿。
1.神态动作:
但八儿听了这种松劲的话,眼睛可急红了。
八儿要哭的样子。
他惊异得喊起来了
⑴分享批注。
⑵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体会急红了眼所表现出的急切心情。
2.心理描写:
喜得快要发疯。
锅中的一切,这在八儿,只能猜想
⑴分享批注。
⑵此刻的八儿想吃却吃不到,只能想象锅中的美味,朗读体会他焦急的心情。
3.语言描写:
妈,妈,等一下我要吃三碗!
要不然,我吃三碗半,你就吃两碗
⑴分享批注。
⑵从八儿的语言中体会他的天真无赖,这里写出了他对腊八粥的渴望和迫不及待,就如古诗中所说最喜小儿无赖。
⑶情景再现,品读语言
①呈现文中三处对话,学生自由读
②片段一:师生合读 ;片段二三:学生合作演读。
㈣聚焦叹气,发现秘诀。
在看粥部分,作者写了五处叹气声:
让它在锅中叹气似的沸腾着
单看它那叹气样儿
看到一大锅粥正在叹气
有声无力的叹气还在继续
就听到那锅子中叹气
1.思考:如果说一种语言只出现一次的话,也许是偶然,但反复出现多次就有它的意味了。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2.同桌讨论。
3.汇报交流:运用拟人的手法,把腊八粥熬煮时的声音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让人仿佛闻到了浓浓粥香。
㈤小结写法:在沈从文笔下,通过对人物的细节(神态、动作、心理、语言)刻画表现出了八儿对腊八粥的喜爱之情,以及八儿一家其乐融融的情景。
四、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虽然文章的标题是《腊八粥》,但读完全文后,我们发现文章详写的部分是第二部分,等腊八粥,而喝腊八粥则略写。为什么?
(通过写熬制腊八粥的过程,表现八儿和家人其乐融融、温馨和睦的家庭气氛。)
2.腊八要喝腊八粥,是我国大部分地区的传统,这一碗集合了各种杂粮、豆类的热乎乎的粥品,给我们带来了年味,也格外让文学名家们钟情。作家老舍、冰心、梁实秋、莫言、王蒙都曾写过腊八粥(冰心《腊八粥》;梁实秋的《粥》;莫言《过去的年》;王蒙《我爱喝稀粥》)。上网读一读,想一想:他们在表达上又有什么异同?
3.课外练笔:发挥想象,运用细节描写的手法,写出八儿吃腊八粥的情景。
34、六年级下回忆往事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六年级下回忆往事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能够积累相关的歌咏春夏秋冬四季景色的诗词,并能有感情地朗读。
过程与方法:听读、默读相结合,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
情感体验价值观:使学生了解到多读书,读好书,能丰富知识,增添智慧,成为一个志趣高尚的人。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热爱。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每个人都有一个金色的少年时代,每个童年都有令人难忘的岁月,同学们的童年有哪些乐趣,能与我们分享吗?今天,我们要跟随语文特级教师于漪,回忆她童年的依依往事,去一同感受童年的人、童年的事、童年的.一切。
课题、作者
二、整体感知
1、听读课文。思考:文章记述了哪几件依依往事?
小时侯:看图画:(1)小屋里的山水画
(2)《水浒传》中的一幅幅插图
学生时代:读石印本《千家诗》
听讲课:(1)听两位国文老师讲课:听教辛弃疾词《南乡子》
听教田汉新诗《南归》
2、这几件事有什么共同点?
都与读书有关。
三、请同学们到文中找一找,这几件事分别对作者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尽量用课文中的词句回答。
看画《水浒》:如临其境、津津有味单纯而朴素的童真童趣
读书《千家诗》:给我以广阔的天地,编织我美丽的生活花环使我贴近生活热爱生活。
听课:培养了我课外阅读的兴趣
对这几件往事的回忆,给我们展现了作者当年在优秀文化的熏陶中不断地成长的思想情感历程。真是往事依依。依依是什么意思?留恋。文中哪些词语可以看出往事依依,难以忘怀?学生找文章首尾部分记忆犹新、铭刻在心。文章开头紧扣依依,结尾回应依依,中间叙事围绕依依,在追溯少年时代的依依往事中,涌动着一股情感的热流。
四、我们从作者的依依往事中可以探寻到她成长的源头。那就是少年时代多读优秀的文学作品、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提高我们的人文修养。正像赵丽宏在《为你打开一扇门》中说的那样:阅读优秀文学作品是一个文明人增长知识,提高修养、丰富情感的极为重要的途径。
35、六年级下寒食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六年级下寒食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教材分析
《寒食》是唐代诗人韩翃创作的一首七绝。此诗前两句写的是白昼风光,描写了整个长安柳絮飞舞,落红无数的迷人春景和皇宫园林中的风光;后两句则是写夜晚景象,生动地画出了一幅夜晚走马传烛图,使人如见蜡烛之光,如闻轻烟之味。同时也流露出作者对现实的不满和对权贵们的讽刺。
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学生对于传统节日的民风民俗并不陌生,但相比于春节、元宵等节日,学生对寒食节比较陌生。通过课下注释和资料的补充,可以让学生了解寒食节的习俗,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激发学生对祖国文化的热爱。教学时,应引导学生借助关键词,初步理解诗歌的字面意思,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抓住诗中描写的传统节日的场景,在脑海里形成画面,自然成诵。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会写宫、侯、素等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想象《寒食》中描绘的暮春之景,结合时代背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想象画面,抓住重点语句,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通过抓关键词,赏析诗句,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6、六年级下表里的生物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六年级下表里的生物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设计说明
《表里的生物》一文叙述了作者小时候一段幼稚可笑的经历。文章语言质朴,文中人物的对话和心理活动描写比较细致,情感真挚。在教学中要强调以读为本、以讲助读,引导学生通过分角色朗读等方法来体会主人公的可爱,感受童年的美好。激发学生从小培养自己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和不断探索的精神。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PPT,准备相关昆虫的图片和生字词卡片。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尝试朗读。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质疑解题
1.导入:每个人都有一个多姿多彩的童年,在这个多彩的童年里,一定会有许多事情是值得我们回忆的,今天就让我们学习一篇关于童年趣事的课文《表里的生物》。(板书:表里的生物)
2.质疑解题:读课题,你有什么疑问?(梳理问题,如:什么是生物?表里的生物是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解题,引导学生质疑,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出示自读要求:
(1)一边读一边圈出课文中的生字,借助拼音把生字读准确,不理解的词语做出标记。
(2)把课文读通顺,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并标上自然段的序号。
(3)小组合作识记生字:
①朗读生字,相互正音。
②交流识记生字的好方法。
(4)思考:课文围绕表里的生物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检查自读情况。
(1)出示词语:清脆、单调、加速、齿轮、唯恐、丑恶。
①指名读词,强调个别字的读音。调恶是多音字。
②小老师领读,学生齐读,读准字音。
(2)出示生字:脆、拦、玻、璃、恶、怖、蟋、蟀。
识字有方法:有什么好方法记住它们?
①形声字记忆:拦、玻、璃、怖、蟋、蟀这6个字都是形声字。
②加一加方法记住脆:月+危=脆。
除了出示图片,教师还要介绍一下这几种昆虫,但过程不要等同于看图识字。
(3)联系实物图片理解词语。
出示蟋蟀、蝎子、蝈蝈的图片,加深对这些事物的认识。
(4)我会写好字。
①重点指导学生书写脆。它是左右结构的字,左窄右宽。左边的月要写得窄,右边第4笔丿要伸展些,伸向左边的月。
②观察生字,发现字的结构特点。
③说说每个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本课的生字除了恶,其他都是左右结构的,左窄右宽。蟀字笔画较多,在书写的时候注意笔画之间的避让。
④师讲授书写要领,并范写。
⑤生练写生字各一遍。提醒学生注意速度,想好了再写,集中注意力,尽量不涂改。
设计意图:阅读和书写是学生必要的学习用具。《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第三学段硬笔书写楷书时要注意一定的速度。因此教师除了教给学生方法外,还要对学生提出时间限制,提高书写的质量。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尝试概括主要内容,并且给课文分段。
2.学生交流。
主要内容:小时候的我认为凡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我对父亲的表感到好奇,并相信父亲说的表里有小蝎子的话。
3.尝试给课文分段。
提示:给同学们介绍一种概括文章大意的方法:借用文中的关键句,能快速梳理文章的脉络和意思。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作者认为凡是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
第二部分(第2~10自然段):写父亲的表里发出了声音,我对此产生了疑问。
第三部分(第11~19自然段):写父亲打开表并告诉我摆动的是蝎子的尾巴。
第四部分(第20、21自然段):写我见人就说父亲的表里有小蝎子。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高年段的学生要能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事件梗概。本环节重点对学生进行了这一方法的指导。而用文中的关键句概括是一种有效的方法,进行这样的训练可以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及表达能力。
四、总结回顾,布置作业
1.说说在本节课学到了什么。
2.抄写词语,课外熟读课文,在有疑问的地方做上记号。
设计意图:此环节旨在引导学生谈谈本节课的学习收获,在交流中再次巩固所学内容。
第二课时
一、回顾旧知
《表里的生物》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使学生能够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为下文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阅读感悟
1.文中出现了两个人物,我和父亲。课文在刻画人物时主要采用了哪些描写人物的方法?
(我和父亲的对话描写、我的心理描写。)
2.请同学们自由读文,在文中找出这些语言和心理描写的句子,并体会当时人物的内心情感,然后带着自己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读。
学生独自画句子,思考、朗读。
3.交流学习收获。
学生的点评要与句子的表情达意联系起来,不能流于形式。
4.指名朗读,要把人物当时的内心情感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学生听后进行点评。
出示相关句子:
a.我爱听这表的声音。
我一边说一边向着表伸出手去。
b.越不许我动,我越想动,但是我又不敢,因此很痛苦。
(我怀着强烈的好奇心,渴望打开那块表探个究竟。)
c.我吓了一跳,蝎子是多么丑恶而恐怖的东西,为什么把它放在这样一个美丽的世界里呢?但是我也感到愉快,证实我的猜测没有错:表里边有一个活的生物。
(弄清缘由之后的满足感。)
d.我只想,大半因为它有好听的声音吧。但是一般的蝎子都没有这么好听的声音,也许这里边的蝎子与一般的不同。
(作者的心中充满美妙的东西和奇特的想法,富有童真童趣。)
5.从刚才的朗读中,你觉得作者是个怎样的孩子?请用四字词语概括作者的特点。
(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好奇心强、乐于探究。)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通过朗读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感悟作者心中充满的奇特的想法及富有童真童趣、乐于探究的美好品质。
三、体会写法
1.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对话描写、心理描写的作用。
小结:心理描写夹杂在叙述中,就像在与人倾心交流自己童年的趣事,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主人公的天真、可爱。
2.写法迁移:根据提示任选一个场景进行描述,运用人物的语言、心理描写进行写法迁移。
镜头一:上课铃响了,只见老师拿着一叠试卷走进了教室
镜头二:马上要上场比赛了
设计意图:我们要抓住关键字词,进行品读感悟,读出意境,并且感悟作者的写法。再通过写法迁移,使学生对这种方法有了更真切的印象。
四、布置作业
1.回顾:通过学习课文,你有哪些收获?
2.小练笔: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写自己的童年趣事。
设计意图:练笔是为了巩固课文写法,不必按照正式习作那样一步步来写,增加学生负担。
37、二年级下小毛虫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二年级下小毛虫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昆、怜等 15 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尽,会写纺、织、编、抽、消
5 个左右结构的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知道小毛虫的成长经历了小毛虫茧蝴蝶这 3 个阶段。
【教学重点】
1.认识昆、怜等 15 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尽,会写纺、织、编、抽、消
5 个左右结构的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知道小毛虫的成长经历了小
毛虫茧蝴蝶这 3 个阶段。
【教学难点】知道小毛虫的成长经历了小毛虫茧蝴蝶这 3 个阶段。
教学过程
活动一:识字游戏做起来
1. 游戏一:听一听,猜一猜
能读准轻声。
2.游戏二:送词语宝宝回家。
能正确读出多音字尽组成的词语。
活动二:读文游戏做起来
1. 游戏一:我先读,你接读。
2. 游戏二:我来问,你来答。
活动三:课文内容我知道
1. 游戏一:排排队
按课文内容先后顺序给图排队。
2.游戏二:图文对对碰
知道哪几个自然段写的是小毛虫,哪几个自然段写的是茧,哪几个自然段写的是蝴蝶。
活动四:我会认,我会写
1.游戏一好朋友,手拉手
能根据偏旁识字。
2.游戏二选一选
能写好左右结构的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巩固本课生字、认读字读音。会写整、怎、布3 个字。
2.能借助提示用自己的话清楚、完整地讲故事。
3.在读故事、讲故事中知道小毛虫通过自己的努力与坚持终于破茧成蝶,懂得因
为不断努力,耐心等待,而不断成长、变得美好的道理。
4.积累生机勃勃、尽心竭力等词语。
【教学重点】
1.会写整、怎、布3 个字。
2.能借助提示用自己的话清楚、完整地讲故事。
3.知道小毛虫通过自己的努力与坚持终于破茧成蝶,懂得因为不断努力,耐心等
待,而不断成长、变得美好的道理。
教学过程
活动一:故事我会讲
1.根据书后的提示讲故事,相机提出讲好故事的要求。
2.练习讲小毛虫结茧的内容。(14 自然段)
3.练习讲破茧成蝶的内容(57 自然段)
4.能利用自己的话清楚完整地讲整篇故事。
能找出几个帮助讲好故事的词语补充提示、丰富提示。利用提示讲故事。
活动二:我会认,我会写
1. 活动一:词语火车开起来
能用整怎布组词。
2. 活动二:写好生字有高招
能写好两个上下结构的字整、怎
能写好左上包围的字布
38、二年级下神州谣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二年级下神州谣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设计说明
本文是一首篇幅短小却内涵丰富的歌谣,气势恢宏,赞美了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山川壮美、风景如画。因此,本设计充分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受其中的韵律美和祖国的山川美,并以歌曲和图片启发学生想象,感受黄河奔腾、长江汹涌、长城蜿蜒、珠峰高耸的壮美。从而推动学生与文本对话,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不仅观其言,还品其味,悟其神。识字、写字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本板块的主题是识字,所以本课设计重点是识字、写字,教学中重点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进行识字,同时以课件辅助理解文中的涌耸等新接触的、难理解的字,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提高识字写字的效率。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1.制作多媒体课件及字卡、词卡。
2.祖国名山大川风景视频。
学生准备:1.预习课文,完成预学案作业。
2.搜集祖国各地的风景图片、少数民族资料。制作词语卡片。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动画渲染,激趣导入
1.导入:瞧,这是什么?它像什么?(播放动画:中国地图)对,我们伟大的祖国就像一只昂首挺胸的大公鸡。请你告诉全世界人民,我们的祖国的全称是(动画定格,出现:中华人民共和国)学生齐读。祖国母亲还有很多响亮的名字,你知道哪些?(课件出示:神州、华夏、中华。)
2.揭题: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一首儿歌《神州谣》。(相机板书课题:神州谣)学生齐读课题。
3.过渡: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有滋有味地读读这首《神州谣》,了解一下我们祖国的各种风土人情吧!
设计意图:用音乐渲染的动画导入,既能激发学生心中的学习激情,又开门见山,直入主题,让学生对神州有了初步的认识。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引导学生交流自主识字、读文的方法。
2.根据学生交流,课件出示学习小助手。
引导学生自学:
自学提示:
(1)自由朗读课文,圈出生字,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同桌交流识字方法。
3.同桌互相检查认读本课生字。
4.教师检查字词学习情况。
(1)开火车朗读词语:
神州中华珠峰海峡大陆情谊奋发繁荣
①相机强调州荣是翘舌音;谊读四声。
②依次单击词语出现对应的图片,学生看图片读词语。
(2)朗读词语中的生字。
州 华 峰 峡 陆 谊 奋 繁 荣
(3)小组赛读生字涌、耸、隔、与、浓、齐,相机强调耸是平舌音;与在本课读三声。
5.引导学生想一想用哪些好的识字方法来记住这些字。
6.学生交流多种识字方法,教师适时补充。
(1)偏旁归类识记。如,涌、浓的偏旁都是三点水,隔、陆的偏旁都是双耳旁,峰、峡的偏旁都是山字旁。
(2)利用熟字识记。
加一加:华、耸、峡、浓、奋(用部件组合)。
换一换:涌、峰,如,通涌锋峰。
减一减:与可联系写来识记。
意思相对:淡浓水陆。
7.学生分句朗读课文,教师相机正音。
设计意图: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引导学生梳理学习方法。建立在预习基础之上的小组合作学习,能够最大限度地为学生提供自主识字的平台,并通过识字方法的交流,达到方法共享、经验互补、提高识字实效的目的。
三、细读感悟,随文识字
1.导学:自由朗读第1、2句,边读边想:你读懂了什么?
2.学生朗读第1、2句。
3.结合字理识记象形字州。
(1)州和川对比,你发现了什么?
(2)出示州的字形演变过程,渗透汉字文化。
(3)给州扩词。
(4)导学:我们的祖国为什么又被称为九州神州呢?传说大禹治水将中国分为九个区域,并指点名山、大川作为各州疆界,所以后世相沿称中国为九州。我们的祖国风光秀丽神奇,物产丰富,人民生活幸福,像人间仙境,是大家向往的地方,所以又被称为神州。
(5)拓展:州现在用来表示地名,你们知道哪些城市的名字里带有州的?
4.相机理解词语山川。
(1)出示词语:山川。指学生朗读词语。
(2)你们知道它的意思吗?
(3)你知道祖国的哪些名山大川?说说你的感受。
5.相机巩固生字峰耸。
(1)出示词语:珠穆朗玛峰、耸立。(指学生开火车朗读词语)
(2)鼓励学生说说自己对珠穆朗玛峰的了解。
(3)教师补充并出示高耸入云的珠穆朗玛峰的图片,同时介绍珠穆朗玛峰的相关知识。
(4)学生巩固生字峰。结合山名识字:峰珠穆朗玛峰、香炉峰、飞来峰。
(5)一个耸字让你感受到了什么?
长、耸写出了长城的蜿蜒盘旋,珠峰的巍峨峻拔。
(6)指导朗读珠峰耸。
6.相机巩固生字涌。
(1)结合课文说说:涌是什么意思?通过涌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2)换成流行不行,为什么?
(3)欣赏一段黄河奔涌、长江翻滚的视频。体会奔、涌形象地写出了黄河之水奔腾不息,一泻千里。
(4)指导朗读黄河奔,长江涌。
(5)说说还在什么地方见过水涌动的情景。
(6)在《黄山奇石》一文中,有块奇石叫猴子观海,其实猴子观赏的不是大海,而是翻滚的云雾。在风的推动下云雾像大海一样翻滚,我们就用风起云涌来形容这样的美景。
7.欣赏感悟:神州大地,山川壮美,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吧!
(1)出示黄河、长江、长城、珠峰的相关图片。
图片 借助图片,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奔、涌形象地写出了黄河、长江之水的壮观景象。
(2)此时,你们最想说的是什么?
(3)出示资料,教师简要解说:黄河、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奔流不息,气势磅礴;长城像一条巨龙在群山之间蜿蜒盘旋;珠穆朗玛峰是世界的最高峰。神州大地,多么壮美!把这份感受融入句子里,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4)男女生对读第2小节。
8.试着背诵第2小节。
设计意图:运用多种识字方法和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引领学生在情境中识字。如教学涌字时,在学生识记生字后,教师及时出示涌的视频,形象而直观地加深了对字义的理解,继而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说涌之现象,进而理解风起云涌,使字义的教学入木三分。引导学生列举众多名山大川,不仅深刻理解了山川的本义,而且巧妙地感受到了文中的山川美,可入画体现的意境。学生在神奇的汉字文化中徜徉,在久远的古文化中穿梭,时而感悟,时而惊喜,这样的教学效果显著。
四、观察生字,指导书写
1.课件出示写字小助手的写字提示,组织学生展开同桌互助写字活动。
看一看:仔细观察写字表中的字,将容易写错的笔画圈出来,并给同桌讲一讲圈画的理由。
想一想:怎样才能写好圈画的笔画呢?和同桌商议一下。
练一练:针对自己圈画的书写难点做书空练习。
2.教师利用投影仪展示下列生字的书写重点。
预设:
(1)州字在书写时第一个点向左。第二笔是竖撇,中竖稍短,右竖稍长,三个点的朝向有变化。
(2)峡中的山靠左上,夹的点、撇呈内八字形,最后撇、捺写得舒展。
(3)族中的方的笔顺是点、横、横折钩、撇。右上部的撇、横不要漏掉,最后一笔为捺。
(4)谊右边的宀稍扁,覆盖且,最后一笔横较长。
3.利用生字书写动漫演示州字的笔顺和书写,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和笔画特点,尝试完成写字表中的练写内容,写好后再对照范字改一改。
4.教师示范书写生字,强调关键笔画的书写。
5.学生自由练写,教师巡视,予以面对面指导。
6.投影仪展示学生的书写成果,集体进行评议:哪个地方写得好?你又有什么好的建议?
设计意图:本课生字的书写难度不大,以学生自主练写为主,教师点拨为辅,实现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作用的有机结合。
五、布置作业,课外延伸
1.搜集祖国的名山大川图片、资料,并制作词语卡。
2.你想当小导游吗?把搜集到的资料介绍给你喜欢的人听。
设计意图:以实践活动激发学生了解祖国名山大川的兴趣,并在实践中积累、应用词语,与课内外学习有机结合。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图片导入
1.出示生字卡片,学生开火车认读,并口头组词。
2.请学生欣赏视频:介绍台湾岛的视频;各民族载歌载舞的歌曲视频《爱我中华》。
3.导入:我们的祖国不仅有风景秀丽的山河,还有勤劳勇敢的各族人民,在这个大家庭里,我们快乐地生活着。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神州谣》。
设计意图:加强复习,夯实所学,为进一步学习、理解课文奠定基础。运用多媒体让学生了解台湾岛,了解我们多民族的国家,把抽象的概念化为具体直观的表象,化难为易。
二、细读感悟,学文识字
1.导学:自由朗读第3、4小节,边读边想:你读懂了什么?
2.学生朗读第3、4小节。
3.相机指导学习第3小节。
(1)学生朗读第3小节并汇报读懂的内容,互相补充。
(2)指生开火车朗读词语台湾岛、大陆、海峡,相机识记生字岛峡陆。
(3)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如,结合地名识字,峡三峡、刘家峡。
(4)引导学生理解岛和峡。
①请大家看看这两幅图(一幅三峡图、一幅海岛图),说说岛和峡跟山都有什么关系?
②导学:两块大陆之间夹着的海面,称为海峡,如台湾海峡;岛表示水中之山,多是鸟栖息繁殖之地,后引申为海洋或河流、湖泊里四面被水围着的陆地。比如台湾岛。
(5)看图理解隔的意思,把台湾岛、大陆、海峡这三个词语放到合适的位置,对照课文,说说你明白了什么。
图片 引导学生编字谜:除去一半(阝),融化一半(鬲)。
(6)相机学习隔字。鼓励学生选择合适的方法识字,用隔组词。
(7)不只山有阻隔作用,海也有阻隔作用。请大家再看看祖国的版图。相机学习生字与。
(8)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3小节。
4.相机指导学习第4小节。
(1)学生朗读第4小节并汇报读懂的内容,互相补充。
(2)出示56个民族的青年朝气蓬勃的彩装照片,同时播放《爱我中华》这首歌曲。
(3)相机识记生字谊、浓、齐、奋、繁、荣。
①指生开火车朗读词语繁荣情谊浓。
②用繁荣说说祖国的哪些方面很繁荣。
③多种方法识记生字。
(4)播放中华儿女建设中华的视频。
(5)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4小节。
5.第3、4小节连读并尝试背诵。
设计意图:本环节将识字与学文紧密结合,在学习过程中,遵循学生识字的心理特征,将生字放在语境中,通过鲜明的画面与视频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三、巩固生字,背诵积累
1.集中呈现生字,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2.做归类游戏,根据结构归类。
3.竞赛背诵课文。
4.出示词语:
华夏儿女 炎黄子孙 神州大地 巍巍中华 民族团结 世界大同 奋发图强 繁荣昌盛
(1)学生自读,借助拼音读准生字。
(2)同桌互读,及时纠正读错的字音。
(3)小组内比读,看看哪组读得最准。
图片引导学生边读边体会每组的两个词语,或意思相近,或承接紧密。
(4)全班比赛记忆,看谁记得多、记得牢。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的复习,夯实生字基础。这样有韵味的小文的背诵积累及书后词语的读背,都有利于丰富学生的积淀。
四、指导书写,提高能力
1.出示本节课要求会写的生字:岛、民、齐、奋。
2.指导书写。
(1)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生字,小组内交流怎样把字写正确、美观。
(2)教师指导生字书写要点。
岛笔顺是撇、横折钩、点、竖折折钩、竖、竖折、竖。第四笔竖折折钩要写得宽而扁,包住左下方的山。(学生书空)
民竖提要直,斜钩呈弓形,写舒展。(学生书空)
齐下部撇、竖两笔从横中线下方起笔,分列竖中线两侧。(学生书空)
奋上部要写得宽,田要写得小,稍扁,大罩住田。(学生书空)
(3)课件利用动画演示会写字的笔顺和书写,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和笔画特点,尝试完成写字表中的练写内容,写好后再对照范字改一改。
3.学生自由练写,教师巡视,予以面对面指导。
4.投影仪展示学生书写成果,集体进行评议:哪个地方写得好?你有什么好的建议?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观察生字,注意间架结构,总结怎样书写正确美观,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同时也能激发学生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提高书写质量。
板书设计
39、二年级下青蛙卖泥塘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二年级下青蛙卖泥塘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一、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童话故事。为了把烂泥塘卖掉搬到城里去住,青蛙根据小动物们指出的问题,一次又一次改造着烂泥塘,烂泥塘渐渐变成了有花有草、鸟飞蝶舞的好地方。最后,青蛙决定留在这个好地方,不再卖泥塘了。
课文共有12个自然段,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展开。第一自然段是事情的起因,青蛙想把烂泥塘卖掉搬到城里去住。第二至十一自然段是事情的经过,青蛙竖起了卖泥塘的牌子,吆喝着卖泥塘,小动物来买泥塘,但是都没有买,为了卖掉烂泥塘,青蛙按照小动物提的意见不断改造烂泥塘,把烂泥塘变成了好地方。第十二自然段是事情的结果,青蛙不再卖泥塘了。
课文在写青蛙前两次卖泥塘时,结构是相同的:先写青蛙吆喝着卖泥塘,再写谁来了,然后是老牛、野鸭指出泥塘存在的问题后离开,最后写青蛙改造泥塘。这两次卖泥塘,写的比较具体,老牛、野鸭具体说了什么话,青蛙听后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都有清楚的交代。从青蛙第三次卖泥塘开始,行文出现了变化,只列举了有哪些小动物指出了什么问题,此后青蛙对泥塘的多次改造也是一笔带过。最后,青蛙又一次叫卖泥塘时,对改造好的泥塘的介绍具体而生动。
课文有两幅插图。第一幅图对应泥塘改造前的内容:泥塘里水很少,周围光秃秃的,青蛙正在烂泥塘旁边竖起卖泥塘的牌子。第二幅图对应泥塘改造好的内容:泥塘里,水灌满了,荷叶绽开了圆圆的笑脸。泥塘边,草儿绿了,花儿开了,蝴蝶正在花丛中飞舞,青蛙咧开了嘴,似乎在欢快地歌唱。
二、教学目标
1. 认识卖、烂等1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喝,会写蛙、卖等8个字,会写青蛙、草籽等9个词语。
2.朗读课文,能分角色表演故事。
3.能说出青蛙为卖泥塘做了哪些事,最后为什么又不卖泥塘了。
4. 能结合课文内容,展开想象,说一说小鸟、蝴蝶、小兔等说了些什么话。
三、重点难点
1. 能说清楚青蛙为卖泥塘做了哪些事,最后为什么又不卖泥塘了。
2. 能结合课文内容,展开想象,说一说小鸟、蝴蝶、小兔等说了些什么话。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板块一 初读课文,走进故事
1.牌子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刚才老师在门口看到一块很特别的牌子,你们想看吗?(课件出示写着卖泥塘的牌子)
(2)谁卖泥塘?教师板书课题,学生跟随老师书空写课题。指导书写蛙字。
(3)比较买卖,引导发现。
①谁能说说这一对双胞胎有哪些不一样的地方?
②指导书写卖,最后一笔是点不是捺。(课件出示儿歌:有十它收钱,无十它付款,世人吃穿用,都靠它来办。)
(4)读了这个课题,你们有什么疑问呢?预设:青蛙为什么卖泥塘?他是怎样卖的呢?
2.初读课文,情境识字。
(1)自由读课文,思考:青蛙为什么要卖泥塘?
课件出示:青蛙住在烂泥塘里。他觉得这儿不怎么样,想把泥塘卖掉,换一些钱搬到城里住。
(2)认读烂泥塘。烂在这儿的意思是差,不好。他觉得这个泥塘很差,很不好,所以想卖掉。
(3)他想卖出去,是怎么做的呢?又有哪些动物过来买泥塘呢?
(4)认识牌,借助图片认读,并组词牌子、扑克牌。提示牌子的子读轻声。
(5)学习多音字喝。(课件出示喝的多音字组词)
(6)听到青蛙的吆喝后,谁来了?
(7)读水坑坑,再读牌子舒服这两个轻声词。
(8)跟老牛一样,好多小动物都被青蛙的吆喝吸引过来。他们有的说缺点儿树,有的说缺点儿花,有的说缺条路利用字理识记缺字。
(9)听了小动物们的建议,青蛙做了很多事。认识采集、播撒、灌水、栽树、游泳等词
板块二 梳理结构,朗读指导
1.青蛙第一次卖泥塘。
(1)自由读青蛙第一次卖泥塘。
(2)青蛙是怎么吆喝的?
(3)指导朗读:抓住喽,读出吆喝的语气。
2.梳理课文:青蛙卖泥塘都遇到了哪些小动物?他们给青蛙提了哪些建议?(课件出示相关句子)
3.指导朗读:读老牛的话时,读出慢条斯理的感觉。体会不过就,读出前后意思的转折。
4.听了老牛、野鸭的话,青蛙是怎么做的呢?
5.教师示范读,指名学生练读,指导读好长句子。
6.青蛙最后的吆喝。
(1)当青蛙做了这些事之后,他又开始吆喝了,他是怎么吆喝的?
(2)朗读指导:读到后面语调慢慢变低,语速变慢,注意最后是省略号。
(3)最后他的泥塘卖出去了没有?
7.学生交流、朗读,梳理故事情节。
8.通顺、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块三 指导书写,评价提升
1.出示生字,观察字形。
(1)课件出示会写字蛙、破、搬、倒、籽、泉、卖、应,引导学生发现共同点与不同点。
(2)发现疑难,交流书写要领。
2.教师范写,提示要点。
(1)蛙、破、搬、倒左窄右宽,其中虫字第五笔改横为提。籽左右等宽。
(2)泉、卖上小下大,要写紧凑。
(3)应字的广撇要舒展。
3.学生描红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4.个别点评,展示优秀书写,出示问题书写,并纠正。
5.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
板块一 词语复习,语言运用
1. 复习词语,巩固字词。
2.理解感悟。
(1)理解第1自然段。
课件出示:青蛙住在烂泥塘里。他觉得这儿不怎么样,想把泥塘卖掉,换一些钱搬到城里住。
(2)这个泥塘,青蛙觉得不怎么样。文中用了一个什么词来形容?(烂)烂的意思是什么?
(3)结合课本中的图片,说说这个泥塘是怎么样的。
3.他写了卖泥塘的牌子,并大声吆喝,此时他心里是怎么想的?
板块二 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1.自读课文,理解运用。
(1)读课文第3-10自然段,说一说小动物们不买泥塘的原因。
(2)引导发现老牛和野鸭说话的规律:都是先说泥塘的优点,再说泥塘的缺点,中间都用了一个词语进行前后意思的转折。
(3)这两句的行文结构相同,但内容不同。引导学生在读的时候,抓住角色语言,读正确角色的语气,老牛说话的语气应是慢条斯理的,野鸭说话的速度稍快。
(4)青蛙的吆喝声还吸引了哪些小动物来买泥塘?
(5)其他小动物说的话都只是简单的概括,请依照老牛和野鸭所说的话,发挥想象,用先肯定再出建议的方法,中间用上"不过、就是、但是、可是等词语试着具体说说。
(6)指名说一说:当时小动物们会怎样说?
2.精读课文,感悟原因。
(1)小动物们都提出了自己的建议,青蛙听到后做了哪些事?请从文中找出句子,画上横线。
(2)用词语概括青蛙做的事。(种草、引水、栽树、种花、修路、盖房)
(3)最后,他的泥塘变成什么样了?
(4)来,大家一起帮他卖泥塘,一起吆喝一下。齐读第11自然段青蛙说的话。
(5)语言拓展,学会吆喝。
(6)比较阅读,体验语言。
(7)此时青蛙有什么感受?最后的结局怎么样?
(8)愣住是什么意思?他为什么愣住了?他心里会怎么想?
(9)他的泥塘都达到了小动物们的要求,他为什么又不卖了呢?(因为青蛙听取了小动物们的建议:种草、引水、栽树、种花、铺路、盖房,将泥塘变得这么美。他认为这么好的地方自己住挺好的,所以不卖泥塘了。)
板块三 演读课文,体悟情趣
1.小组合作,演读课文。
(1)小组内分角色练习。
(2)小组展示。
2.拓展延伸,总结提高。
(1)青蛙的泥塘变得这么美,你觉得是什么原因?
(2)如果你们从现在的这个泥塘边经过,你还想给小青蛙什么建议?(鼓励学生大胆想象)
(3)相信青蛙如果听了你们的话,一定会将泥塘变得更美丽的。(《小青蛙回家》)
(4)小青蛙现在有这么漂亮的家了,它邀请我们一起去玩呢,我们一起出发吧!(课件播放歌曲)
(5)小结:同学们,只要我们勤劳、肯努力,烂泥塘也能变成美丽的花园。让我们好好学习,长大后,为自己的家乡出一份力,让我们的家乡变得更美吧!
40、二年级下雷雨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二年级下雷雨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教学目标:
1、随文认识生字户、扑,借图像认识蝉字,借字义理解识记压、垂字。指导正确书写垂字。
2、能在语境中体会压垂挂等词语运用的好处。
3、借助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指导有感情朗读课文。
4、能找出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后哪些景色发生了变化,并借助关键词说出景色的变化。
教学重点:
能找出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后哪些景色发生了变化,并借助关键词说出景色的变化。
教学难点:
能在具体语境中体会压垂挂等词语运用的好处。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积累词语
今天早上一出门,我就发现地面湿漉漉的,原来昨晚一场小雨悄悄地降临了。恰巧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些关于描写雨的词语。课件出示:蒙蒙细雨,淅淅沥沥、滴滴答答、大雨倾盆,雷电交加,电闪雷鸣。你认为哪些词语适合描述这场小雨呢?词语也是有情感的,描写小雨的词我朗读时声音要轻些,语气要柔些,读一读。剩下的词语你认为是描写的哪一种雨(雷雨、暴雨),也请你读出雷雨、暴雨的气势来。
今天我们来学习16课 雷雨,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理清课文顺序
雷雨又叫雷阵雨,它来得急,去得快。
1.这篇课文是怎样描写雷雨的呢?请你大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排火车读课文,大家边听边找一找哪几个自然段描写了下雨时的景色。
3.互相正音。课件出示句子打开窗户,清新的空气迎面扑来。
指生读户,带调读。出示词语窗户,注意户在这里读轻声,齐读。注意生字在词语中读音的变化再读这句话。
4.课文的哪几个自然段描写了下雨时的景色呢?
课文的4-6自然段描写了雷雨正在下,我们用三个字来概括,板书:雷雨中
那课文的1-3自然段描写了雷雨来临之前的景色,我们同样用三个字来概括板书:雷雨前。
7、8自然段用哪三个字来概括呢?板书:雷雨后提醒学生说完整的话。
三.学习雷雨前
大自然很奇妙,每当雷雨来临之前,它会有很多变化。
1.自己读课文1-3自然段,看一看雷雨来临前景色有什么变化?(师准备词卡,让学生按照自然段的顺序贴一贴)
雷雨来临前景色的变化真不少,书中提到的最先变化的是什么?
2.出示句子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指生读句子,带拼音读压。指生读,齐读。出示词语压下来读,提醒最后的来字读轻声。
理解压字。
A.谁能用动作表演一下压下来。师用手表演手从高处渐渐地压向学生,学生谈感受。
B.课件出示乌云压低图。
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给你怎样的感受?把你的感受读出来!读得不够令人害怕,我教你个方法,带上动作读一读。大家一起带上动作读一读。
3.结合你的生活体验想一想,夏天天气炎热,雷雨来临前更是闷热无比,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会让人觉得更加?课文中还有哪些句子让你读出了天气的闷热呢?
A.出示句子树上的叶子一动不动,蝉一声也不出。说说你的理解。(叶子一动不动说明一丝风也没有。蝉热得也不愿意出声了。)课件出示蝉的图片,蝉是夏天里才会出现的昆虫,蝉是形声字,虫是它的形旁表示它属昆虫,右边的单字是它的声旁。带拼音读蝉。蝉特别能叫,现在连它也热得不出声了。想象着天气闷热的画面来读一读这句话吧。
4.加上动作带着想象,齐读第一自然段。
2.刚才还是一丝风也没有,出示第二自然段,指生读,有了什么变化?
A.动作表演乱摆,指一生表演,你的两只小胳膊就是树枝,你来表演一下乱摆,为什么这样表演?读出来!
B.蜘蛛为什么逃走了?预设:怕被风吹下来,怕雨马上就要来了。蜘蛛怕啊!读出来!
出示垂字,说一说如何识记字形。指生读词语垂下来,注意最后的来字读轻声。为什么是垂下来,而不是落下来、掉下来呢?
预设:垂的速度更快。对,垂有垂直的意思,这是逃跑路线的最短距离。课件演示蜘蛛垂下来的动画过程。请你再结合蜘蛛的生活习性来说一说为什么是垂字。(在丝的帮助下降落所以是垂)
D.观察垂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说一说书写这个字要注意哪些地方?伸出你的右手食指与老师一起书写。垂字先写千,竖写在竖中线上,这个竖像什么,(像蜘蛛吐出的长长的丝)再写长横,长横写在横中线上。两个竖稍稍往里斜。
注意书写要求学生自己写。师生评价学生书写纸。再练写。
3.出示第三自然段,读一读,雷雨来临前闪电和雷声有什么变化?越来越亮表示,越来越响表示。
把你的理解读出来!
4.雷雨来临前形势真是紧张啊!咱们师生合作,接读这三个自然段。
四、学习雷雨时
1、哗,哗,哗雨下起来了。默读课文4-6自然段,想一想,雨中的景色有哪些变化?(师准备词卡,让学生按照自然段的顺序贴一贴)
预设:雨越下越大,师:雨大到了什么程度?把雨势的大读出来!
还有变化吗?
预设:渐渐地,渐渐地,雷声小了,雨声也小了。
师:(课件出示:越来越)你能用越来越这样的句式来说一说雷声、雨声的变化吗?
2.既然用越来越就能表示出景色的变化,为什么作者却没用呢?(课件出示:雨越下越大。往窗外望去,树啊,房子啊,都看不清了。雷声越来越小,雨声也越来越小了。)指生读,读后有什么感受?
预设1:如果学生没有读出来,就再读这段话.
预设2:雨越下越大到雨势变小有一个时间的过程。渐渐地表示了时间的变化。
师:加上渐渐地一词读起来有什么感受?
预设1:学生没有读出不合理之处。
预设2:渐渐地与越来越的意思重复了。
课件出示第三自然段。联系上文第三自然段,你会发现什么?(重复实在是太多了。)太多的重复读起来会让你觉得啰嗦。是啊,咱们在写话中也要注意,要联系上下文读一读,是否相同的词语重复过多,如果有,果断删去或者换词。
你能读好这句话吗?
3.通过欣赏前面同学们的朗读,我发现大家个顶个是朗读的高手啊!我有个问题想与大家探讨一下。课件出示哗,哗,哗,雨下起来了。哗哗哗三个字变颜色。这三个拟声词的是语调一样还是有变化,如果有变化该怎么变?(一个比一个高,表现出雨越下越大,越下越急)理解深刻才能读出味道,大家读得越来越有味了!
4.请你带着自己的理解完整地读一读这三个自然段吧!
五、学习雷雨后
1、雨终于停了。出示7、8自然段,读一读,说一说你喜欢雨后的哪些景物?为什么?把你的喜欢读出来。学生相机按照自然段的顺序贴一贴
2、出示一条彩虹挂在天空。想一想,平时生活中,我们都是把什么挂起来?预设:衣服,书包。挂是放在高处。预设:画,作品,我们常常会把美好的东西挂在高处。彩虹像什么一样挂在天空呢?预设:像一座桥,师:像一座怎样的桥?生:七彩的桥。师:指着图,七彩的桥,比夜晚霓虹灯装饰的桥还要漂亮。美美地读一读吧!
它就像一幅优美的画,把彩虹的美读出来吧!像一条七彩的丝巾高高地挂在天空。让你说得我都想拥有这样一条美丽的围巾呢!我也想与大家一齐读一读呢!
3.课件出示:蜘蛛又坐在网上。在雷雨来临前,它可是慌乱得逃走了啊,现在它又坐在网上,它怎样地坐在了网上?
预设1:它又安心地坐在网上。把蜘蛛的安心读出来吧!
预设2:它又悠闲地坐在网上。把它的悠闲读出来!
4.一场雷雨终于过去,心情真是轻松啊!来,配上一段轻快的音乐,带上你的好心情,谁愿意为大家读一读呢?指两名学生读 。齐读。
六.借助提示词,说变化。
这篇课文,作者按照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顺序写出景色的变化。板书:变化。你能借助板书来说一说这三个阶段景色的变化吗?找三名学生说一说。
七.布置作业
练习背诵课文
41、二年级下画杨桃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二年级下画杨桃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一、教材分析
《画杨桃》讲的是在图画课上练习画杨桃时,我根据自己看到的,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样子,遭到同学们的嘲笑。后来在老师的启发下,同学们真切地感悟到从不同的角度看杨桃,结果的确不一样。老师还通过这件事启发同学们:当我们看见别人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时候,不要忙着发笑,要看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老师对我们的教育,不仅针对的是画画,还适用于生活中的许多事情。
课文细致描写了人物的对话、动作和神态,形象生动,能准确反映人物内心世界。老师神态由严肃到和颜悦色,老师的话语通俗易懂,让人体会到这位老师教育学生循循善诱、以理服人。学生们开始嘻嘻哈哈,以为我把熟悉的杨桃画成五角星,非常好笑;了解真实情况后,显得很尴尬,反映学生们的率直、天真。如:哈哈大笑杨桃是这个样子的吗?倒不如说是五角星吧!从同学们的神态、动作和语言描写中,明显感觉到他们是在嘲笑我。好笑!嘻嘻的笑声,表现他们十分肯定地认为我画错了。
课文还采用对比的手法,展现人物认识和情感的变化。一是老师和同学们的对比。看到我画的杨桃,同学们是嘲笑的态度。而老师却注意观察,从我的座位上去审视杨桃。二是同学们前后的态度对比。开始看到我的画,同学们嘲笑我,后来明白自己错了,感到难为情,对比非常鲜明。三是老师神情的前后对比。老师的情感随着同学们认识的变化而变化。
这个故事取材于儿童的真实生活,贴近儿童心理,内容鲜活有趣,语言生动活泼,平常的小事寄寓深刻的哲理。学生阅读本文,既能发展语言能力,又会受到启发和教育。
课文配有一幅插图,内容是一个横放着的杨桃和一幅像五角星的杨桃画。这两个内容对比鲜明,既有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又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二、教学目标
1.认识室、靠等1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倒,会写图、课等10个字,会写图画、老师等11个词语。
2.能积累靠、视等生字拓展的词语。
3.朗读课文,能读出对话的语气。
4.能说出看到我画的杨桃,老师和同学们的做法有什么不同,并说说自己感受到了什么启示。
三、重点难点
1.识记生字,积累词语。
2.联系课文内容,理解老师通过画杨桃这件事阐述的道理。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板块一 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实物导入,揭示课题。
(1)杨桃是久负盛名的岭南佳果之一,这样小小的水果却在作者的图画课上引起了一场关于杨桃长相的风波呢!
(2)齐读课题:画杨桃。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朗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注意字形,画出不理解的地方。
(2)教师逐段检查学生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丢字、不添字、不重复。
3.生字认读,读准字音。
(1)课件出示生字指名读。
(2)交流识记生字。
①比较认识晌和抢两个字都是左右结构,是由偏旁加上学过的字组成的。(配合猜谜语和图片认知进行)
②猜谜语识记。
a. 两个王分了家班
b.太阳的方向晌
c.每日必说话诲
(3)开火车读准字音。
(4)认读词语。同桌之间互读,开火车读。
板块二 感知课文,指导写字
1.抓关键词,感知内容。
①认认真真、老老实实。(我)
②哈哈大笑、嘻嘻。(同学)
③审视、严肃、和颜悦色。(老师)
从上面挑选合适的词语,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课件出示:
图画课上,老师让我们画杨桃。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同学们见了我的画后(哈哈大笑)起来。老师坐在我的位置上(审视)了一下杨桃,神情变得(严肃)了。通过老师的讲解,同学们明白了看的角度不同,杨桃的样子也就不一样的道理。
2.指导书写,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
课件出示:
课 揺 哈 抢
(2)仔细观察课、摆、哈、抢、嘻5个字,说说你有哪些发现。
(3)发现结构规律,指导学生观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4)学生交流写生字的要领。
课字注意左窄石宽;哈、嘻都是口学旁,口部写在偏左上格的地方。
(5)教师范写嘻。右部喜中的口要写得扁些。
(6)学生描红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7)评议学生写的字,再修改。
第二课时
板块一 自读自悟,汇报交流
1.学习第1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我是怎样画杨桃的?我认为自己画得怎么样?
课件出示:
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
(2)指导朗读。
(3)小作者是坐在哪个位置画杨桃的?看到的杨桃是什么样的?
①反馈,相机学习靠边。
②谁还能用靠字组词?
③引读,理解句子。
课件出示:
坐在前排靠边的我,认认真真地看,看到的杨桃像是(五个角)的什么东西。于是我老老实实地画了一个(五角星),而且觉得自己画得(很准确)。
2.审视体验。
(1)看到我画的杨桃后,老师和同学们的做法是怎样的?他们又是怎么说的?
课件出示课文第2-11自然段
(2)指导朗读,教师点评。
(3)师生合作朗读。
(4)学习审视。
①读准字音。
②字源识记视:见表示看,偏旁ネ表示读音,也表示观察的含义。
③语境识记视。用视组词。
④理解审视:认真地看。
(5)理解严肃。严肃是什么意思?谁能给它找个近义词?
(6)理解半响。
(7)为什么老师要隔很长时间才说那句话?
(8)谁来当小老师严肃地说一说?
板块二 深入文本,入情入境
1.找变化。
(1)当老师让几个同学坐到我的座位观察后,同学们的态度又发生了哪些变化?
(2)找出同学们前后两次说的话,读一读。
课件出示:
不像! 不像。
像五角星! 像五五角星。
(3)同学们前后两次说的话有什么不同?(增加了三处省略号)
(4)指导朗读。
①自由练读第12-16自然段。
②评议朗读。
③从这三个省略号中你听出了什么?(同学们知道自己错了)
(5)回答一样,表达的意思却不一样,标点符号真神奇。
2.抓变化对比体会。
(1)对比体会读:第一次老师问这幅画画得像不像时,我被同学们嘲笑了;第二次老师问像你平时看到的杨桃吗时,同学们支支吾吾。
(2)指导朗读。
(3)体会同学们的变化。同学们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把相关的句子画出来,读一读。
(4)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一说同学们的认识为什么发生了变化。
(5)联系生活举例子,说说角度不同,看到的样子就不一样的事例。
3.感悟教诲。
(1)故事发展到这里,老师的态度有了转变吗?(由严肃到和颜悦色)
①理解和颜悦色。你能把它换成别的词语吗?(和蔼可亲、和和气气)
②为什么老师刚才还是神情严肃,现在变得和颜悦色了呢?(指名读)
③自由读,思考:为什么大家画同一个杨桃,却画成了不同的样子呢?请用横线在文中画出来。(板书:角度不同,样子不一样)
(2)理解教诲。老师的话让我终生难忘,这样有深刻道理的话就叫教诲。
(3)形近字辨析诲、悔。
(4)听了老师的教诲,你明白了哪些道理?
①交流感受。
②当别人的看法、观点和自己不一致时,应该怎样做?
预设:当别人的观点或看法和自己不一样时,不要急着嘲笑别人,要学会尊重别人,从他人的角度看问题。
板块三 积累名言,拓展运用
1.联系生活,讲述理解。
(1)对于课文中不同的角色,你想说点什么?
(2)小组内交流,指名交流。
(3)教师总结:文中的老师教会我无论是做人还是做事,都要实事求是、认认真真。老师的话让我一生受用。
(4)齐读课文第17自然段中老师讲的那段话。
2.交流体会:读后你想到了什么?引导学生联系《题西林壁》《画鸡蛋》及其他名言警句,进一步理解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会得到不同的结果的道理。
课件出示: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题西林壁》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俗语
百闻不如一见。《汉书赵充国传》
3.读一读,记一记。
板块四 指导书写,布置作业
1.出示图、座、交、页4个字,说说它们在田字格中的书写占位。
2.交流写好生字的要点。
3.教师范写图。
提示:图字是全包围结构,先外后里再封口,里面的冬字的两点写在竖中线上。
4.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5.展示评议,再练写。
42、二年级下枫树上的喜鹊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二年级下枫树上的喜鹊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设计说明
古人云:读书百遍,而义自见。语文教学离不开朗读的训练与培养,尤其是第一学段的语文教学。本设计力求从课题入手,指导的的轻声朗读,然后分段读、自由读重点段、一问一答读、戴头饰朗读、分层递进地朗读等,通过不同的朗读形式,给予学生充分的朗读空间。特别是学拼音和看太阳的场景,采用师生间变换节奏读,并由读到想,读思结合。在学生读、想的同时,注重启发学生思考,引导他们尝试去发现一些语文知识,体会不同标点符号朗读语气的不同。同时拓展思维,帮助学生进行角色转换,续编故事。整个设计将识字与学文有机结合,使课堂充满活力。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喜鹊头饰若干。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拼读生字,自主朗读课文。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导言: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你们都听过哪些有趣的故事?
2.指名交流。
3.揭题:对呀,有趣的童话故事会给我们打开智慧的大门。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读故事、讲故事,故事的题目是枫树上的喜鹊。(教师相机板书)
4.指名读题,教师指导:如果你能把的读得又轻又短,那就更好听了。教师范读,学生齐读。
5.质疑:《枫树上的喜鹊》会是一个怎样的故事呢?下面我们就一起读读这个故事。
设计意图:新课伊始,抓住学生喜欢听故事的特点吸引学生注意力,通过说说自己都听过哪些有趣的故事,拉近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为学习新课做铺垫。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自读要求:
(1)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字音;圈出生字,画出新词,用学过的方法识记。
(2)读准难读字的读音,读通课文。有困难的地方可以请教老师或同学。
(3)边读边想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
2.学生按要求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3.同桌互相读课文,互相正音。
4.汇报自学字词情况。
(1)出示带拼音的词语,学生开火车读词语。
渡口 绿荫 遮蔽 撑着 拼音 字母 山冈 懂得 答案
(2)学生当小老师提醒大家需要注意的字音,教师相机指导:
荫、拼是前鼻音,借助熟字阴读准荫;撑、冈、懂是后鼻音,冈应读第一声,但是学生易读成第三声,可借助熟字刚、钢帮助读准字音,也可认读词语山冈,加强字音的巩固,撑的声母和韵母都不容易读准,要借助撑船、撑伞、支撑等词语读准字音;案是零声母音节。
(3)去掉拼音,小组赛读词语。
(4)出示带拼音的词语绿荫、撑着,学生开火车领读。
(5)出示生字,学生读生字并口头组词,交流识记方法。
加一加的方法:度渡;阴荫;掌撑;并拼;董懂;安案。
减一减的方法:每母;刚、钢冈。
5.指名接读课文。
6.抢答:故事发生在哪里?(渡口旁的枫树上)
(1)出示词语渡口,指生领读。
(2)相机识记生字渡。
(3)与度区别,理解渡的含义。
(4)出示插图,让学生指认插图中的渡口、渡船。
(5)给渡扩词。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初步感知字音,在汇报交流时有所侧重地进行指导,体现了识字的层次性。特别是对渡的识记和学习,不但使学生知其音和形,更在区别比较中知其义。
三、品读第1自然段
1.引读:故事开始了!我们村的渡口旁有一棵枫树,我很喜欢它。它
2.学生依次接读第2~4句。
3.导学:你仿佛看到了一棵怎样的枫树?
(1)学生交流。(很高、很大)
(2)请学生读出这种感觉。
(3)想把什么词语送给这棵枫树?
4.相机指导理解遮蔽。
(1)导学:蔽的意思是什么?你发现了什么?(这个词语是由意思相近的两个字组成的。)
(2)请学生说说类似的词语。
(3)相机指导学生识记生字蔽。
5.再读第一段,了解我喜欢什么,把相关的句子画出来。
设计意图:此环节采用接读故事的形式,使学生在读中有所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送给枫树词语使学生在送词的过程中多次与文本对话,加深对枫树特点的感悟;通过引导学生感知蔽的意思,进而理解遮蔽这样的由意思相近的两个字组成的词语,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识字、学词、品句。
四、端正书写,共同评议
1.出示生字:姨、弟、便、戏。
(1)先指名朗读。
(2)分别说说怎样记住它们的字形。
(3)尝试着给它们组词。
2.指导书写姨。
(1)指导女字旁的写法,强调第一笔是撇点,右边夷的笔顺是横、横折、横、竖折折钩、撇、捺,撇穿过中部的横画和扁扁的弓字,再撇出去,捺要写得舒展。
(2)观察字的结构,注意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播放书写动漫,学生边观察边书空,注意笔顺。
(4)教师范写。
(5)学生在田字格里描红并仿写,教师提醒写字姿势。
(6)反馈交流,展示评议。
3.指导书写便、戏。
(1)便,复习亻的写法,强调注意竖的占位,右边第一笔是短横,中部曰上展下收。
(2)观察字的结构,注意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便右侧竖撇要舒展;戏左边的又因为避让,捺变成长点,右边的斜钩要写得舒展,最后一笔是点。
(3)播放书写动漫,学生边观察边书空,注意笔顺。
(4)教师范写。
(5)学生在田字格里描红并仿写,教师提醒写字姿势。
(6)反馈交流,展示评议。
4.合作书写弟。
(1)观察字的结构,注意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弟上小下大,下半部分的弓要写得扁一些,竖写在竖中线上,撇从竖中线起笔,要写得舒展。
(2)播放书写动漫,学生边观察边书空,注意笔顺。
(3)学生在田字格里描红并仿写,教师提醒写字姿势。
(4)反馈交流,展示评议。对照范字再写一个并评议。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字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是提高学生素质的基本要求,是巩固识字的手段,对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起着重要作用,必须从小打好写字的基础。因此,引导学生仔细观察,通过对比,发现不同部件在书写时需要注意的地方。在观察、练习、评议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提高学生的书写能力。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引入新课
1.出示带有生字的词语。
渡口 绿荫 遮蔽 撑着 拼音 字母 山冈 懂得 答案
(1)开火车朗读词语。
(2)小老师领读词语。
2.指生朗读第1自然段并说说我喜欢什么。
3.导入:这节课我们继续品读这个故事。(板书课题,学生齐读:枫树上的喜鹊。)
设计意图:组织学生朗读词语,将基础知识落到实处,让学生带着问题朗读第1自然段,既是对旧知识的复习巩固,又为新课学习做铺垫。
二、品读课文,层层感悟
1.过渡:文中反复说我喜欢,默读第2~13自然段,说说我喜欢的是什么。先自己读一读,想一想,然后和小组同学读一读,说一说。
2.汇报交流。
预设一:我喜欢站在枫树下看喜鹊窝,觉得喜鹊会跟我说话。
(1)学生朗读第2自然段并汇报。
(2)其他学生补充。
(3)是啊,我像在童话书里那样,在心中称呼她是什么?
(4)出示词语喜鹊阿姨,一起叫叫她。
(5)指导朗读。
①再读一读这段,从哪个词可以看出我特别喜欢喜鹊阿姨?
②学生读文并汇报。
③师范读,听出有什么不同。
④学生再读。
预设二:我发现喜鹊阿姨的窝里有六只小喜鹊了。我真是像童话书里那样,在心中称呼他们喜鹊弟弟。
(1)学生朗读第3、4自然段并汇报。
(2)其他学生补充。
(3)多可爱的小喜鹊呀,我在心中称呼他们什么?
(4)出示词语喜鹊弟弟,引导学生动情地叫叫他们。
(5)融情读词:那你就是他们的什么?你来叫叫他们。
(6)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3、4自然段。
预设三:我喜欢喜鹊阿姨教喜鹊弟弟唱歌、做游戏、学拼音,一同看日出。
(1)学生汇报,其他学生补充。
(2)真好。喜鹊阿姨一下子有了六个喜鹊宝宝,这下子可把喜鹊阿姨忙坏了,她都忙些什么呢?自由读课文第5~12自然段,放开声音,大声读。
(3)读完故事,你们知道喜鹊阿姨在忙些什么呢?
a.教唱歌、做游戏、学拼音
①喜鹊阿姨一会儿教喜鹊弟弟唱歌,一会儿教他们做游戏,一会儿教他们学自己发明的拼音字母,一会儿又怎样呢?谁能接着说?(连着找个同学说。)
②真好,刚才你们说的这些书上有没有?其实这些都藏在六个小圆点里,它告诉我们喜鹊阿姨有那么多的事情要忙。这六个小圆点的名字就叫省略号。
③出示句子,指生分别读。
我看见喜鹊阿姨站在窝边,一会儿教喜鹊弟弟唱歌,一会儿教他们做游戏,一会儿教他们学自己发明的拼音字母
④瞧,他们的生活多么快乐呀!我也想加入他们的队伍,跟他们一起学学拼音呢!你愿意来试试吗?
⑤师生模拟喜鹊阿姨教喜鹊弟弟学拼音。(师:鹊!鹊!鹊!生:鹊,鹊,鹊)连续进行三组。
⑥你能翻译出他们学了哪些拼音吗?
⑦刚才我们学的这些拼音课文里有没有?藏在哪里了?(这些也藏在省略号里了)我们一起读读这句:喜鹊弟弟也跟着学:鹊,鹊,鹊 读得长一声,短一声,咿呀学语的样子。
⑧出示词语拼音和字母:小喜鹊学会了拼音字母,你们学会了吗?相机引导学生交流拼和母的识记方法。
b.看日出。
①他们一起看太阳升上来,那就更有意思啦。在四人小组里读一读,一个是喜鹊阿姨,一个是喜鹊弟弟,一个是我,一个小朋友读旁白。
②第一组戴头饰展示读。
③学生评议朗读。
④出示句子,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鹊!鹊鹊鹊?
鹊!鹊鹊!鹊鹊鹊!
⑤抓住感叹号和问号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学生读不好时教师范读。
⑥多组戴头饰展示读。
⑦相机指导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冈、懂、案。重点讲解生字冈。
教师边画简笔画边讲解:其形像山峰并立,表示山脊。较低平的山脊我们就称为山冈。
设计意图:分层递进地朗读,不仅在形式上呈现出多样性,更是给了学生充分的朗读空间,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特别是学拼音和看太阳的场景,师生间变换节奏读,读得有滋有味,并由读到想,读思结合。在引导用一会儿说话的同时感知省略号的作用,戴头饰汇报读更是有特色。
三、激发想象,拓展延伸
1.导学:看到下面的情景,你会想到什么?和你组里的小伙伴说一说。
(1)我看见喜鹊阿姨找了一条虫子回来,站在窝边。喜鹊弟弟一齐叫道:鹊!鹊!鹊鹊鹊!
我懂得,他们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喜鹊阿姨把虫子送到喜鹊弟弟嘴里,叫起来:鹊,鹊,鹊
我知道,她是在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汇报交流。
3.讨论:我喜欢的到底是什么呢?
4.小结:多么富有想象力的孩子啊!他喜欢枫树上的喜鹊,其实就是喜欢枫树上的童话。
设计意图:丰富的想象力可以创作美丽的童话。本环节通过引导学生看情景想象,既拓展思维,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又为我喜欢的到底是什么呢?做好铺垫,使理解文本内涵水到渠成。
四、端正书写,拓展延伸
(一)端正书写。
1.出示本节课要写的字。(教、游、伞、母)
2.先指名朗读,然后分别说说怎样记住它们的字形,并尝试着给它们组词。如:
教会 教给 游泳 游戏 雨伞 太阳伞 母亲 字母
3.指导书写教、游。
(1)观察两个字中的子的写法有什么不同。
教中的子最后一笔是提;游中的子最后一笔是横。
(2)观察字的结构,注意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教左右两边注意穿插避让,左边孝的长撇从右上穿到左下,左上是土,不是士;右部攵撇、捺要写得舒展。
游注意三点水的写法,右上的撇要短小,左边的氵和中间的方要写得瘦长,右边要略高一些,整体紧凑。
(3)播放书写动漫,学生边观察边书空,注意笔顺。
(4)教师范写。
(5)学生在田字格里描红并仿写,教师提醒写字姿势。
(6)反馈交流,展示评议。把没写好的字再写两遍。
4.指导书写母。
(1)观察字的结构,注意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注意母的笔顺:竖折、横折钩、点、横、点。母竖折的折段向右出头;横折钩要写得略微向里折;横较长。
(2)播放书写动漫,学生边观察边书空,注意笔顺。
(3)教师范写。
(4)学生在田字格里描红并仿写,教师提醒写字姿势。
(5)反馈交流,展示评议。
5.合作书写伞。
(1)观察字的结构,注意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人字头的撇、捺要写得舒展,罩住下半部分;下部点、撇呼应,竖要写在竖中线上,挺拔有力。
(2)播放书写动漫,学生边观察边书空,注意笔顺。
(3)学生在田字格里描红并仿写,教师提醒写字姿势。
(4)反馈交流,展示评议。
(二)拓展延伸。
1.把故事读给家人听。
2.仿照学拼音或看日出的部分续编故事。
设计意图:引导抓住字形特点,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和对书法的审美能力,提高审美情趣。通过讲故事巩固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写故事激发学生思维,将课内外有机结合。
相关文章
-
五年级下习作: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
五年级下月是故乡明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
三年级下习作:身边那些有特点的人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
四年级下习作例文:七月的天山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
六年级下习作:插上科学的翅膀飞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
六年级下表里的生物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
五年级下稚子弄冰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
五年级下梅花魂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
五年级下军神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
二年级下枫树上的喜鹊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
关于光合作用是怎样发现的的教案 教学设计 大象版五年级上册
-
关于昼夜交替现象的教案 教学设计 新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
五年级下童年的发现教学反思优缺点
-
六年级下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
四年级下千年梦圆在今朝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
三年级下习作:看图画,写一写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推荐文章
-
沙滩上的童话 根据开头编故事,试着用上下面的词语
-
5.(1)小布想玩一次过山车和一次旋转木马,共需多少钱?
-
11.以右边的点为顶点,分别画一个锐角、直角和钝角。
-
它们两点四十分回到蜂窝里时间说明
-
四下语文海上日出生字组词拼音加造句
-
太阳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
五年级语文12课清贫生字注音专项训练答案
-
“我吓了一跳,蝎子是多么丑恶而恐怖的东西”这段话你如何理解
-
一年级升国旗小练笔
-
一年级人之初生字组词并造句
-
五年级下册手指生字组词字词解释
-
二年级雾在哪里小练笔
-
七彩鸡丝蜇皮
-
绿色护拦的自述_小学生作文:五年级
-
幼儿园工作总结
-
假如我是孩子,假如是我的孩子
-
努力的句子经典语录161句
-
讽刺爱情虚伪的句子148句
-
借月亮写悲伤的句子253句
-
小班剪纸教案与教学反思彩色 圆环
-
养老服务中心朋友圈文案39句
-
漳州龙文区旅游形象朋友圈文案33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