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六年级下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1、六年级下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六年级下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学习目标
1.默读节选片段,了解主要内容,体会情节的吸引之处。
2.感知人物形象,寻找自己身边的伙伴的相同点,并阅读原著,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学习重点难点
默读节选片段,了解主要内容,体会情节的吸引之处。感知人物形象,寻找自己身边的伙伴的相同点,并阅读原著,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准备课件:
名著《汤姆索亚历险记》简介、作者简介、词语解释、课文插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阅读兴趣【出示课件1】
1.今天我们学习一篇长篇小说《汤姆索亚历险记》,它是美国文学大师马克,吐温先生(板书)的四大名著之一。对于马克吐温你们不陌生吧。在五年级也学过一篇课文《金钱的魔力》。他是世界著名短篇小说大师,语言风趣幽默,亲切自然。
(板书:马克吐温 美国作家)
《汤姆索亚历险记》受到了世界各国读者的喜爱,历经百年,魅力不减。有人说:如果马克,吐温的小说是皇冠的话,那这部小说就是皇冠上的一颗闪亮的明珠。今天我们就一起去见一见这颗明珠。
2.揭示课题。
(板书课题:《汤姆索亚历险记》)
3.齐读课题。
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看题目,你觉得这篇小说的关键词应该是什么?什么叫历险?
2.默读节选片段,说说这部小说主要写了什么。精彩片段讲述的是汤姆和贝奇从迷路的山洞返回家后的故事。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你喜欢的历险读一读。并说说你的感受。
4、在汤姆这些冒险的经历中,你觉得最惊险的是什么?历险结果是什么?
5、以小组的形式再读课文,读出汤姆的特点,评出读得最好的小组。
6、小组复述课文。
三、研读赏析,感知人物
【出示课件2】
1.默读课文精彩片断,从精彩片断中找出人们见他们回来的表现来。
半夜时分,镇上传来了发疯般的钟声。不一会儿,街道上就挤满了衣衫不整却欣喜若狂的人,他们高喊着:快来看!找到他俩了!
在他们被找回来前后,人们的情感分别有什么不同?
正所谓大悲大喜,先悲后喜。大师就是大师,写文章就是与别人不一样。他的语言主要以夸张幽默著称。现在我们以大喜的部分为例,你觉得哪些描写最吸引你?为什么?有感情地读一读。
3.汤姆夸张地吹嘘这次历险过程的描写更为精彩,有两个词一连用了五六次,你能否找到?
六个怎样,四个如何。
现在请同学们把这一段再读一读,你能否尽情地展开想象,把第一个怎样和如何的具体内容写出来呢?
4.再回到精彩片断,现在你对汤姆是否又有了新的认识?
乐观勇敢、顽皮可爱、有爱心四、
联系实际,拓展延伸
1、通过阅读这篇课文你还想了解汤姆历险的哪些具体内容?
【出示课件3】
2、小说第二章中有关出让刷墙权的那段描写充分展现出汤姆具有杰出的领导才能。本不知不觉地自愿成了汤姆的俘虏,他不仅替汤姆刷墙,而且为了能刷上墙,连自己的苹果也赔上了。当孩子们抢着刷墙时,汤姆却暗自高兴。汤姆是个多种角色的复合,他身上还有着各种各样的性格特征,也许有着你的影子。请同学们找出《汤姆索亚历险记》整本书阅读。
五、布置作业【出示课件4】
1、文中有很多词看上去是贬义词,实质表达了作者对人物的喜爱之情,如臭味相投,你能找出来吗?
2、马克,吐温是作者的笔名,关于他笔名的来历还有一段故事呢,你能否去找找?
2、六年级下汤姆·索亚历险记重难点上课笔记
六年级下汤姆索亚历险记重难点上课笔记
1.这本书的主人公明明是汤姆,可是这里却为什么要花这么多笔墨来细致入微地描写撒切尔太太、波莉姨妈,小镇人们的悲痛绝望呢?
这样写更加反衬出姆和贝琪的自信、聪明、勇于挑战的精神。
2.汤姆描述自己的历险过程时重复运用了如何怎样等词,你体会到了什么?
这一个个怎样和如何可见汤姆和贝琪走出山洞是多么不容易。
3.你觉得汤姆是个怎样的孩子?
汤姆是个可爱的顽童,有着鲜明的性格特点:
(1)喜欢冒险。从他和贝到山洞探险就可看出他冒险家的性格。
(2)爱表现自己。喜欢在别人面前添油加醋地吹嘘自己的经历。
(3)机智聪明。遇险时懂得利用风筝线来做标记寻找出路。
(4)重义气。在山洞遇险时,不放弃生还的希望,努力寻找出口,并鼓励好友贝一同脱险;身体刚刚恢复,就去看望生病的哈克和贝琪
(5)心地善良。听说乔埃被封在洞里而为之担心。
4.课文第一、二两个自然段的场景各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第一自然段中描写的是一种压抑悲伤的场景,第二自然段所展现的是一种热闹、喜庆的氛围。这两处描写形成鲜明的对比,无论是悲是喜,都无一例外地反映了人们对两个孩子的爱。这样骤然由悲到喜,也形成了一种张力,增强了表达效果。
3、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课堂笔记:自然段句子作用
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课堂笔记:自然段句子作用
词句赏析:
1.撒切尔太太病得厉害,大部分时间都在说胡话那情景真是让人心碎。
这句话是对撒切尔太太的动作和神态描写。说胡话呼喊抬起头呻吟等动作写出了撒切尔太太内心的无限悲痛,侧耳听上好久表现了她急切盼望孩子归来的心情。
2.波莉姨妈已经陷入了悲痛和绝望之中,她那满头的灰发几乎全变白了。
对波莉姨妈满头的灰发几乎全变白了这一细节描写,突出了她悲痛、绝望的心情。
3.半夜时分,镇上传来了发疯般的钟声。不一会儿高声喊着:快来看!找到他俩了!
这一夸张描写,表现了小镇上的人们为汤姆和贝琪的归来而高兴的心情,与上文撒切尔太太和波莉姨妈的悲痛形成鲜明对比,与下文人们的欣喜若狂在内容上形成一致。这样由悲转喜,充满了戏剧色彩。小镇人们听闻孩子获救消息后的兴奋,也折射出他们的善良。
4.前来迎接的人们加入了这支回小镇的队伍,他们迈着雄壮有力欢呼声一浪高过一浪。
夸张的场面描写,表现了人们看到孩子们历险归来后激动的心情。
5.在孩子们回来后的半个小时,镇上的人排着队来到撒切尔法官家泪水如雨,洒了一地。
这里运用了泪水如雨的比喻手法和洒了一地的夸张手法。从中感受到人们此时高兴的心情,这种高兴、激动的心情是难以用语言表达的,所以他们有话想说又说不出,只剩下喜悦的泪水了。
6.汤姆躺在一张沙发上,身边围满了热切的听众。他描述了他怎样离开贝琪去探险
因为他身体虚弱,浑身没有一点力气,所以躺在沙发上。尽管如此,他讲得还是那样眉飞色舞,同时还夸张地吹嘘了一番,可见他的淘气和历险后心里获得的极大满足──人们把他们回来看作奇迹,他也觉得自己成了真正的英雄!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汤姆的天真、顽皮、可爱。
7.他又讲述了他怎样回去找贝琪,告诉了她这个好消息,而她她也愿意死掉。
从贝琪的想法可以看出她对出去已经失去了信心,可见汤姆和贝琪已经极度疲乏,为他俩出洞后在家休养了很多天作铺垫;同时,从侧面表现了汤姆的勇敢和坚强。
8.星期三和星期四整整两天他们一直卧床不起,好像越躺越难受,浑身没有一点儿力气。
整整两天一直卧床不起说明汤姆和贝琪在这次历险中消耗了太多的体力,劳累过度,一时难以恢复。
9.汤姆听说哈克病了,星期五便去看他,谁知道被挡在了门外都没让他进去。
汤姆已经十分疲劳了,但听说哈克病了,还是坚持这要去探望哈克。由此可见,汤姆是一个有爱心,重义气的孩子。
10.法官和他的几个朋友逗他滔滔不绝地讲了起来,有的人还用嘲弄他认为他不会在意的。
法官和他的几个朋友认为汤姆在经历这次历险以后,一定会有所收敛,不敢再做探险的事情,所以就提了这样的问题;但是汤姆的回答令他们意外,他还想再去走一趟,可见汤姆真是一个天生爱冒险、不向困难低头的孩子。
11.汤姆的脸立刻变得煞白。
虽然乔埃是凶恶的杀人犯,但是听说他被封在洞里以后,汤姆还是很惊愕的。这说明汤姆是一个心地善良的人,并不因为乔埃是恶人就对他的不幸毫无同情之心。
4、六年级语文下册第7课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说课稿
一、说教材
《汤姆索亚历险记》由找到汤姆和贝琪这个精彩片断组成。
片段讲述的是汤姆和贝琪从迷路的山洞返回家后的故事。先是讲述贝琪的妈妈撒切尔太太和汤姆的姨妈悲痛绝望的心情,以及汤姆、贝琪回来后小镇欢乐的晚上。先悲后喜,充满了喜剧气氛。接着通过汤姆的讲述,介绍他和贝琪在洞中的历险经过,最后讲汤姆去看望伙伴哈克和贝琪,从法官口中意外地知道山洞已被封上,乔埃被困洞中。轻松、幽默而略有讽刺夸张,是作者语言的特点。浪漫有趣,有惊无险,是这部名著吸引孩子的地方。
选编本文的目的,一是通过对课文的阅读,了解这部外国名著的内容,关注人物的命运,把握人物的性格;二是激发学生读整本书的兴趣。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通过阅读精彩片段,把握名著的内容,激发学生读外国文学作品的兴趣。
二、说教学目标
1.阅读作品梗概,浏览作品精彩片段,了解大意。
2.关注人物命运,体会汤姆敢于探险、追求自由的性格特点。
3.激发学生阅读原著的愿望。
三、说教学建议
1.本文是略读课文,可以先从题目入手,猜测小说的内容,激发学生阅读课文的兴趣。
2.在学生阅读梗概,浏览精彩片段后,让学生简要说说小说的内容,并围绕你觉得汤姆是个怎样的人哪些地方给你的印象最深等问题交流读书感受,感受小说的有趣。
3.把梗概和精彩片段进行对比阅读,找一找精彩片段可能是梗概的哪一部分。并且通过猜测梗概中相关部分内容、抓住梗概中矛盾或不明之处,激发学生读整本书的兴趣。
4.如果有条件,在学生阅读整本书的基础上,组织召开班级读书会,开展读书交流活动。如,交流读原著的感受,评价书中的人物,朗读有趣的片段。
四、说教学案例
一、猜想书的内容,激发读课文的兴趣
(多媒体打出《汤姆索亚历险记》这本书的封面)教师简介:《汤姆索亚历险记》是美国文学大师马克吐温的四大名著之一,受到了世界各国读者的喜爱,历经百年,魅力不减。通过书名,你能猜猜这本书的内容吗?(学生猜测)
二、阅读梗概,了解小说内容
教师相机提醒学生:梗概中写到了汤姆的几次历险?主要写的是哪次历险?你是怎么知道的?让学生能比较准确地概括主要内容。
三、浏览精彩片段,体会人物特点和语言特点
1.浏览精彩片段,与梗概对照,想想精彩片段写的是梗概的哪一部分。
2.再读精彩片段,围绕下面的问题交流:
(1)你觉得汤姆是个怎样的孩子?哪些地方给你的印象最深?
(2)你认为精彩片段中哪些地方最精彩?
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来交流,学生可能认为事件精彩,可能认为语言精彩,只要有所体会就可以。教师根据学生的感悟,相机引导学生注意语言幽默、夸张的特点。
四、结合课后的提示语和读书产生的疑问,激发学生读整本书的兴趣
1.通过阅读梗概,你对哪些内容产生了兴趣?哪些地方让你产生了疑问?
2.看课后的提示语,我读了整本书,觉得汤姆刷墙那一段很有趣,你有什么想法?
3.拓展阅读汤姆刷墙的精彩片段。
4.鼓励学生读整本书,为读书交流作准备。
五、相关链接
马克吐温(18351910)美国著名的小说家。童年时代,马克吐温住在密西西比河旁的小镇里,这里是各种船只穿梭聚散之地,他在此地的见闻,成为他日后作品中的题材和特色。12岁时,父亲去世,马克吐温只好停学,到工厂当小工。后来他换了不少职业,先后曾做过密西西比河的领航员、矿工及新闻记者等工作。渐渐地着手写一些有趣的小品,开始写作生涯。马克吐温是他的笔名,意思是水深十二英尺。马克吐温的第一篇引人注意的短篇小说《跳蛙》,使他成为颇有名气的幽默作家。35岁结婚后,他专职写作,随后的20年,相继完成了《汤姆索亚历险记》《乞丐王子》《密西西比河上生涯》和《哈克贝里费恩历险记》等不朽名著。
马克吐温一生著述颇丰。他擅长使用幽默和讽刺,针砭时弊,一针见血,毫不留情。其创作将现实主义的刻画和浪漫主义的抒情和谐地统一起来。他的作品对后来的美国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人们普遍认为马克吐温是美国文学史上的一个里程碑。马克吐温是美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世界著名的短篇小说大师。
《汤姆索亚历险记》是马克吐温的四大名著之一,发表于1876年。其中不少事情都是作者的亲身经历,蕴含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深刻怀念,作者以其脍炙人口的幽默与讽刺以及对儿童心理世界的精细刻画,使汤姆索亚这个可爱的顽童形象,一百多年来饮誉世界。正如马克吐温在原序中写道:写这本小说,我主要是为了娱乐孩子们,但我希望大人们不要因为这是本小孩看的书就将它束之高阁。因为阅读这本小说能让成年人从中想起当年的自己,那时的情感、思想、言谈以及一些令人不可思议的做法。
5、六年级下第7课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多音词与近反义词
本文主要讲述了汤姆和贝奇从迷路的山洞返回家后的故事。给我们展示了汤姆不安于现状、 喜欢冒险的天性,成功地塑造了一个敢于探索、积极乐观热心善良的顽童形象, 赞扬了他敢于冒险的精神。
多音字:
卡 kǎ 卡车 卡片 笼 lng 笼子 鸟笼
qiǎ 发卡 关卡 lǒng 笼罩 笼统
蒙 mng 启蒙
měng 内蒙
mēng 发蒙
近义词:
祈祷祷告 喧嚷喧嚣 热切迫切
荒唐荒谬 离奇稀奇 嘲弄嘲讽
口吻口气 煞白惨白 措施举措
诚心诚意真心实意 欣喜若狂心花怒放
反义词:
软弱坚强 绝望期望 热切冷淡
欣喜若狂悲痛欲绝 滔滔不绝默默无言
6、第七课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生字注音专项训练
一、给下列生字注音
嘘乔渡番费稍锁泼
二、给下列汉字注音并组词
寡( )( )( ) 探( )( )( )
褴( )( )( ) 嘲( )( )( )
疑( )( )( ) 溺( )( )( )
三、比一比,再组词
嘘( )( ) 乔( )( )
虚( )( ) 桥( )( )
渡( )( ) 番( )( )
度( )( ) 翻( )( )
费( )( ) 稍( )( )
废( )( ) 梢( )( )
锁( )( ) 泼( )( )
琐( )( ) 拨( )( )
四、给下列多音字组词
mng( ) kǎ( )
蒙 měng( ) 卡
mēng( ) qiǎ( )
五、咬文嚼字
遭:A.周,圈; B.遇见,碰到(多指不幸或不利的事)。
1.他巡视着周遭的一切。( )
2.河水暴涨,两岸的房屋全遭殃了。( )
7、一年级下小青蛙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一年级下小青蛙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教学目标:
1、 认识清、晴、眼、睛、保、护、害、事、情、请、让、病12个生字,正确美观地书写青、清、气、晴、情、请、生7个汉字。
2、 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课文。
3、 理解儿歌的意思,了解青蛙是益虫,自觉地保护青蛙。
4、 初步了解什么叫形声字,体会形声字的构字特点。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了解什么叫形声字,体会形声字的构字特点。
教学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 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儿歌,读出节奏和韵味。
2、 认识本课生字,正确书写青、气、生,理解相关词语的意思。
3、 继续巩固对句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 出示谜语,激趣导入
1、 教师出示一则谜语:绿衣小英雄,田力捉害虫。冬天它休息,夏天勤劳动。请学生猜猜谜底是什么,出示青蛙图。
2、 教师向学生简单介绍有关青蛙的小知识:青蛙小时候名叫小蝌蚪,浑身是黑色的,长者长长的尾巴,渐渐地,长出了四条腿,穿上了绿衣服。它们的叫声呱呱呱,还是捕虫高手呢!
3、 师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小青蛙》(板书课题)教师指导生字青的书写:上下结构,上半部分要写得紧凑一些,第四笔横要长,下半部分的月字第一笔撇画改成竖画。
二、 初读儿歌,认识汉字
1、 教师播放课文的朗读录音,生忍者倾听。
2、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画出文中生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 检查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
(1) 指名学生交流这首儿歌有几行,几句话,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进一步明确:儿歌有六行,三句话,句号是判断一句话的标准。
(2) 指名学生朗读第一句话,相机出示生字卡片:清清、天气、晴、眼睛,指名多生认读,强调:清、晴、睛都是后鼻音,发音要到位准确。
(3) 指名学生朗读第二句话,出示词语卡片:保护、害虫、事情。指名认读,理解害虫的意思。出示苍蝇、蚊子、蛾子、稻飞虱等农业害虫的图片,适当讲解它们的危害。
(4) 指名学生朗读第三句话,出示请你、让、生、病四个字都是后鼻音。
(5) 指名朗读全文,注意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4、 多种形式巩固识字。
(1) 学生再次朗读课文,把课文中出现的生字多读几遍,与同位交流自己是如何记住这些生字的。
(2) 出示本课中的生字,指名学生交流自己的识字方法,教师予以鼓励和指导。如:清、晴、眼、睛、保、护、情、请、让这些字都是左右结构的汉字,可以通过熟字加偏旁的方式来记住它们;病是半包围结构,外面是一个新的偏旁,叫做病字头,里面是丙字。
(3) 游戏巩固:找朋友教师将本课生字拆分成一些部件,制成卡片:如氵、日、目、亻、扌、宀、忄、讠、疒、青、呆、户、丰、口、上、丙,让学生动手将这些部件组合成本课认识的生字。同位相互合作,拼好后再读一读。
三、 再读儿歌,读出韵味
1、 教师过渡:通过刚才的学习,同学们已经与本课的生字宝宝们成为了好朋友,接下来,就让我们再次走进儿歌,来和课文交个朋友吧!
2、 学生自由练读课文,与同位互读。
3、 指名多生朗读,教师及时予以评价和鼓励,引导学生读书节奏和韵味(利用拍手打节奏的方式、男女生对读、师生对读等方式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儿歌朗读中的节奏和韵味。)
4、 全班齐读儿歌。
四、 指导生字书写
1、 出示本节课会写的生字:青、气、生。指名学生认读,口头组词,加强对字义的理解。
2、 学生自主观察汉字,交流书写要领和笔顺规则。
3、 指名学生交流汇报,师予以指导小结。
4、 师范写讲解:气字第四笔横斜钩要略呈俯势;生字第一笔撇略短,两横之后再写竖,最后的一横要略长,托住整个字。
5、 学生自主描红、仿写、临写,师巡视指导。
五、 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和许多汉字宝宝交上了好朋友,还了解了人类的好朋友小青蛙,将课文读得既正确、流利又好听,收获可真大!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小青蛙》。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 正确美观书写清、晴、情、请四个汉字。
2、 理解儿歌内容,让学生树立保护益虫的观念,渗透情感教育。
3、 通过对青加上偏旁组成的新字进行比较,初步感受形声字的构字特点。
教学过程:
一、 检查复习,谈话导入
1、 师出示上节课学习的生字卡片,指名学生认读。
2、 指名学生朗读课文。
3、 师导入: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继续学习这篇有趣的儿歌,认识可爱的小青蛙。
二、 学习课文,理解儿歌内容
1、 学生自主朗读儿歌,说说从儿歌中都了解到了哪些知识。
2、 指名学生交流,根据学生的汇报情况教师适当小结。
(1) 第一句中,了解青蛙的外形特点:身子小,眼睛大。出示青蛙图片,给予学生直观感受。
(2) 第二句中,明确青蛙吃田里的害虫,保护庄稼生长。教师适当补充相关资料,帮助学生加深对青蛙是补充能手的认识。
(3) 第三句中,学生自主交流我们应该怎样保护小青蛙。
3、 全班齐读儿歌。
三、 形近字比较,感受形声字的构字特点
1、 师过渡、;小青蛙师我们人类的好朋友,小青蛙的青字也是一位爱交朋友的汉字呢!同学们在儿歌里找一找,青字都和哪些偏旁交上了朋友,又变成了哪些新字呢?
2、 生边读儿歌边找出由青字组成的汉字。
3、 指名学生交流,教师板书:清、晴、睛、情、请,并指名认读。
4、 引导学生观察这五个汉字,说说自己在读音和字形上的发现,教师根据交流情况适当小结:这五个字的读音都与青很接近,字形上都是由青加上不同的偏旁构成的。
5、 师出示这五个偏旁:氵、日、目、忄、讠,学生说一说它们的名称,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这五个偏旁和青组成的汉字在意思上有什么不同,能组成哪些词语?
6、 指名学生交流,师适当小结:三点水旁的清一般表示喝水很干净,与水有关;日字旁的晴是指天气晴朗,和太阳有关;目字旁的睛表示的是眼睛;竖心旁的情表示心情、事情,和人的感情有一定的关系;而言字旁的请表示一个人在说话的时候很有礼貌,与说话有关。
7、 师小结:像清、晴、睛、情、请这样的汉字一般有两部分组成,其中的青字表示读音,而另一部分的偏旁表示这个字的意思,这样的汉字就叫形声字。
8、 适度拓展:鼓励学生想一想以前学过的汉字和自己认识的汉字中又哪些字是形声字,根据学生的交流教师选取有代表性的形声字板书在黑板上。
四、 生字书写
1、 出示本课剩下的要求会写的生字:清、晴、情、请。
2、 学生自主观察这四个汉字的书写要领,并与同位相互交流。
3、 指名学生交流,根据交流情况教师小结,这四个字都是左右结构,书写时要做到左窄右宽,左右两部分要写紧凑一点。
4、 生自主描红、仿写,师巡视指导,强调正确的书写姿势。
五、 课堂小结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不仅和可爱的补充能手小青蛙交上了好朋友,而且还认识了一组由青字组成的形声字,发现了这些汉字的有趣之处,学习汉字,真的是太有趣了!
板书设计:
4、 小青蛙
氵 清 清水
日 晴 晴天
青 目 睛 眼睛
忄 情 心情
讠 请 请坐
8、一年级下咕咚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一年级下咕咚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教学目标:
1. 认识熟、拦等2个生字;会写吓、象等2个字。
2. 能根据课后问题找出相关信息进行推断。
3. 初步懂得遇事要学会思考,不盲目跟从。
教学重点:
1、借助图画、形声字特点、联系上下文等方式猜字、认字;
2、能根据课文内容作简单推断。
课前准备:
1.关于本课的多媒体课件。
2.生字卡片。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新课。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知道咕咚是什么?
2、回读全文。思考:
二、研读课文,明白事理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出示图1)这幅图讲了什么?
◆(一个木瓜从高高的树上掉进湖里。)
1、师引出熟:小朋友们吃过木瓜吗?木瓜甜甜的,你们看,木瓜的皮金黄金黄的,这样的木瓜就是熟了的。出示熟,读准音,辨析字形,组词。
2、木瓜从高高的树上掉下来,掉进湖里,发出了怎样的声音咕咚。齐读第一自然段。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体会兔子光凭耳朵听到的声音判断事情的错误。
过渡:那小动物们听到咕咚的声音,都是怎么做的呢?先看看兔子吧!小朋友们自己先来读一读。
1、 小兔子听到咕咚的声音有什么表现?(预设:吓了一跳)
学写吓字,注意口字旁的位置。
2、 小兔子吓了一跳后,做了一个什么动作?(预设:拔腿就跑)
仔细看看图,知道拔腿就跑是怎样跑吗?谁来做一做动作表演一下?(跑得很快,听到咕咚声马上就跑)(贴图:兔子,板书:跑)
指导朗读(我好像看见了一只跑得特别快得小兔子。这只兔子跑得真快啊!哇!一溜烟就跑了,跑得好快!)咱们一起读好这一句.(指名读3-4,齐读)
兔子兔子,你为什么要拔腿就跑啊?(因为兔子吓了一跳,好害怕;咕咚可怕极了。)
3、指导朗读兔子的话:不好啦,咕咚可怕极了!
① 请你来当当这只兔子,读一读。(我听出来了,兔子你在叫呢,真害怕!)
② 谁再来当当这只害怕的兔子,叫一叫?
③ 兔子你为什么这么害怕?你以为咕咚是什么东西呀?
(预设:妖怪、怪兽、水怪。。。。)
那兔子,现在有水怪在后面追你呢,你害怕地叫起来-------生读。
4、点拨:这是一只多么慌张的兔子啊;哇,真可怕啊!我看到了一只胆小的兔子啦;)齐读。
(三)学习第三、四自然段,体会其它小动物们光凭别人的话,盲目跟从的错误。
1、 师:兔子这一叫吓着了哪些小动物?(预设:小猴子、狐狸、山羊、小鹿、大象)
学写象字,注意笔顺和弯钩的写法。
2、(出示插图二)师生合作读。
瞧,兔子这一叫,吓着了一连串的小动物,老师想请大家自由的读一读这一段。
现在老师想请大家跟老师一起合作。男生读蓝色部分,女生读红色部分,黑色的部分由老师来完成。好吗? 你们准备好了吗?我们开始咯!
3、引导发现,小动物们叫的句子和跑的句子。
发现了吗?红色部分的句子,是在写小动物们怎么 叫。蓝色部分是在写小动物们怎么 跑。
4、学习跑的句子。
咱们就先读读写他们跑的句子。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出示:小猴儿一听,就跟着跑起来。
狐狸呀,山羊啊,小鹿哇,一个跟着一个跑起来。
大象看见了,也跟着跑起来。
齐读。
听到别人的叫声,他们是怎么做的 [指名读:34名。板书:小猴儿子 跟;狐狸 山羊 小鹿(大伙) 跟;大象 跟]
5、小结:像这样人家怎么做,自己也怎么做的行为,老师送它一个词叫跟从。
6、学习叫的句子
小动物们都是跟着跑,那他们是怎么叫的呢?我们再去瞧瞧。
出示:不好了,咕咚可怕极了!
不好了,不好了,咕咚来了,大家快跑哇!
快逃命啊,咕咚来了!
自己来读一读,自由读。
我们先来看看小猴儿和兔子的话,老师发现他们的话有一个地方不一样,我请一个人读兔子的话,一个人读小猴儿的话,其他小朋友想一想,他们的话有什么不同。
(用一个不好了和用两个不好了有什么不同吗?)
听老师读一读。(师范读)说说你有什么发现。(预设:读得越来越快)
指导朗读:是啊!读得越来越快了,说明动物们越来越害怕,越来越着急,请你来试一试。
是啊,连用两个不好了,使事情变得更可怕,更危险了!
7、分角色朗读。
看来,这话传到后来是越来越严重啊!传到大伙儿呢?(齐读大伙儿的话)
是啊!这话越传越可怕,传到大伙儿那里就变成要-------(生接说)逃命了
我们一起来读读小动物们的话,看看是不是有越来越可怕的感觉。(男生读:小猴子的话,女生读兔子的话,大伙的话齐读)
(四)学习第五自然段,明白道理
1、大家全被吓坏了,只有一个动物跟大家不一样,谁呀? 请大家自由读第5自然段。想想野牛和其他动物有什么不同。
2、出示:野牛拦住他,问:'咕咚'在哪里,你看见了吗?
大象说:没看见,大伙儿都说'咕咚'来了。
野牛拦住大伙儿问,大伙儿都说没看见。
最后问兔子,兔子说:是我听见的,'咕咚'就在那边的湖里。
① 自由读,思考野牛的表现跟其它动物有什么不同。
② 交流反馈:
⑴ 拦住,重点学习拦
野牛为什么要拦住大伙儿呢?他拦住大伙儿干什么呢?
(预设:野牛不相信,他拦住大伙儿---问)
⑵ 问(板画:嘴巴)
他都问了谁呢?(预设:大象、大伙儿、兔子)
⑶ 情境采访
那现在老师来当野牛,采访一下这群害怕的小动物。
师(戴上头饰):大象,咕咚在哪里,你看见了?
生:没看见,大伙儿都说咕咚来了。
师:大伙儿,咕咚在哪里,你们看见了?
生(全班):没看见。
师:你们都没看见,(点红:都没看见)那为什么跟啊?小猴儿,你为什么跟啊?生:。。。
师:小鹿,你呢?生:。。。。
师:狐狸,你呢?生:。。。
师:原来你们都是没有亲眼看见(板画:眼睛),就跟着别人跑,跟着别人叫,这样的行为,送你们一个词叫:盲目。意思就是说,好像盲人一样,看不见了,别人怎么做就跟着做,别人怎么说就跟着说,自己没有想法。比如说,上数学课的时候,一个人报出了一个错误的答案,其他人想都不想就跟着叫,这样的行为也叫盲目。想都不想就跟着跑,就把它叫做----盲目跟从。
师:小动物们,那你们都跟着谁跑啊? 生:兔子。
师:那我来问问兔子吧!兔子啊,咕咚在哪里,你看见了?
生:是我听见的,咕咚就在那边的湖里。
师:原来兔子也是没看见,而是耳朵听见的啊。(板画:耳朵)
⑷ 导出寓意。
师:好,采访结束了。现在我们再来想想,野牛与动物们最大的不同是什么?那你最喜欢谁?
情况一(预设:我最喜欢野牛,野牛会用嘴巴问,用眼睛看。他会思考。他会自己想。)
师:你和野牛一样,真会思考,很聪明。(板画:心)老师把这个聪字送给你。(板书:聪)
情况二(预设:我最喜欢野牛,野牛最聪明。野牛最勇敢。)
师:老师也喜欢野牛,野牛跟大家最大的不同就是没有光凭听到的叫喊声就盲目地跟着跑,它能用心思考呢!(板画:心)
3、小结并板书,
师:看来,光凭耳朵去判断一件事情,常常会失误,甚至闹笑话。要知道事情的真象,咱们不仅要依靠耳朵,还应该用眼睛看,用嘴巴问,更应该冷静地用心思考,这样才能成为一个聪明有头脑的人。(结合教师的小结,在黑板上,将耳朵,嘴巴,眼睛,心合成一个聪字)
今天老师就要把这个聪明的聪送给大家,希望你们遇到事情,不要盲目地听,盲目地跟,而能够做一个冷静思考的聪明人。
三、课外拓展(视频:小马过河)
板书设计:
20 咕咚
兔子 拔腿就跑
小猴子 跟着跑 沉着冷静
一个跟着一个 肯动脑筋
野牛 拦 问
9、一年级下春夏秋冬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一年级下春夏秋冬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8个生字,和雨字头双耳旁 两个偏旁;会写春、风等7个生字和横折钩1个笔画。
2、会读本课的词语和短语,了解意思,知道四季的景物特点。
3、通过看图、熟字比较、借助拼音等方法识记本课的生字,并结合生活运用生字,在运用中巩固字形的识记。
4、借助图片、想象画面等方法,了解词语和短语的意思,并联系画面和生活了解四季的不同特点。
5、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感受语言的音韵美,并试着积累语言。
6、感受四季的美好,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
1、认识本课的生字,会写6个生字。
2、借助图片、想象画面等方法,了解词语和短语的意思,并联系画面和生活了解四季的不同特点。
【教学难点】
过多种形式的诵读感受语言的音韵美,并试着积累语言。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听歌激趣,导入新课
1、播放儿歌《四季童谣》。
孩子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首好听的儿歌,我们一起来听听吧,听歌的时候一定要认真,听完后,老师要考考你。
2、说说这首儿歌中有哪几个季节?你最喜欢的是哪个季节?
3、春夏秋冬就是一年中的四个季节,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识字课《春夏秋冬》,看老师板书课题。
4、教读课题。
指导读好:春图片,翘舌音,前鼻音;冬图片后鼻音。
二、走进课文,感知四季
1、看图识词,随文识字
(1) 出示四季的图片,让学生猜猜各是什么季节?
(2)出示课文中的四幅插图。认识春风 夏雨 秋霜 冬雪 。
①出示词语:
春风夏雨秋霜冬雪
②指名读、小老师领读,随机纠正读得不准的读音。
③古文识字
④生字霜、风、冬变红,强调并教读,霜是翘舌音,风、冬是后鼻音。
⑤再读词语。
(3) 认识霜和雪
①交流:你们生活中见到的霜、雪。
②教师讲解有关霜的小知识。
③认识部首雨字头
雨字头的字大都表示一种天气现象。借助字的偏旁识字,是一种识字的好方法。
④用霜和雪组词。
2、教学词串:春风吹夏雨落秋霜降冬雪飘
(1) 出示动词吹、落、降、飘。
(2)将词语与动词搭配,出示词串,生试读词串。
(3)这四个场景,你最喜欢哪个,说说你喜欢的原因。
(4)学习生字吹、落、降、飘。
吹:吹要用嘴巴,所以是口字旁。
落:结合动作识记,雨从天上掉下来是落,用落组词。
降:认识双耳旁,他和落意思差不多,合在一起可以组成一个词降落
古文识字
(5)课间操(师生一边拍手,一边合作读)
师:什么吹?
师:什么落?
师:什么降?
师:什么飘?
(6) 带上动作齐读第二组词串。
3、你还知道四季还有那些特征。
4、教学第二部分
青草红花游鱼飞鸟
池草青山花红鱼出水鸟入林
(1)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按照一定顺序观察图上画了哪些景物。
(2)相机出示词语:青草红花游鱼飞鸟
①指名当小老师,领读。
②识记游字。交流怎样记住游字,并口头组词、说话。
③男女生比赛朗读词语,比比哪一组读的准 。
(3)学习第二组词串。
池草青山花红鱼出水鸟入林
①教学生字:池入
指导读好池翘舌音。
入和人、八比较记忆辨析。
②指导读,感受语言的音韵美
A、师教读,生跟读。
池草/青 山花/红
鱼/出水鸟/入林
B、男女生对读,一组一个。
C、师生配合拍手读
师:青草
师:红花
师:游鱼
师:飞鸟
三、巩固练习,熟记生字
1、出示文中的词语和词串,生字变红,生读词组,读准字音,感受音韵美。
2、出示生字卡,开火车读,读对了其他学生跟读,读得不对及时举手纠正。
3、在游戏中巩固识字摘果子的游戏认读生字。
四、指导写字,培养习惯
1、指导学生书写本课的生字。
按照先观察字形、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师范写讲解,生书空;再描红感受字的间架结构;再在田字格里写字,最后同桌互评修改的方式进行。
春、冬、雪、花都是上下结构的字,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写。
chun
春:三横间距相等,第三横稍长,撇捺舒展,底部的日和第二横差不多宽。
dng
冬:折文上小下大,横撇和捺要舒展,两点在竖中线上。
xue
雪:
指导写雨字头。
雪:上宽下窄,雨字头的横勾决定了字的宽度,竖稍长,3 位于雨字头中间。
hua
花:草字头扁一些,书向里斜,竖弯钩在竖中线上。
feng
风:
认识新笔画飞,教读名称横斜钩
示范写横斜钩,要领:起笔写横,略斜,顿笔后折向下写竖,慢慢向外斜,至末端顿笔向上勾。
口诀:横要平,斜要缓,滑到下面往上勾。
风:先外后里,底部平稳,里面撇点。
fei
飞:横斜钩要圆润,撇点相接像翅膀。
ru
入:先撇后捺要舒展。
2、学生自由选择其中的一个字组词,并说一句话。
3、出示常用的词语,学生读并积累
春风春花春雨
冬雪雪花白雪
入冬入林飞鸟
五、再读课文,拓展延伸
1、齐读课文。
2、拓展儿歌《四季童谣》,说说从儿歌中了解到了什么。
六、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知道了每个季节都有不同的特点,还认识了不少的生字宝宝,在交流中学到了一些新的识记汉字的方法。回忆一下本节课我们用到的识字方法。(加一加,做动作理解记忆,熟字比较记忆等。)
七、布置作业
1、将今天学习的词语及词串读给爸爸妈妈听,并用自己的语言和爸爸妈妈说说你喜欢的一一个季节。
2、读其他的写四季的儿歌或童诗。
10、五年级下跳水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五年级下跳水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教材分析】
《跳水》是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的一篇文章。这篇文章通过事物的联系和变化,并以此为线索来变现船长的临危不惧、力挽危局的主旨的。课堂上,要让学生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艘、航、肆、桅、舱、撕、逗、钩、扭、咧、舱等生字,理解船舱、桅杆、龇牙咧嘴、放肆等词语的意思。
3.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再讲讲这个故事。
4.辨析船长的办法好在哪里,解读船长的思维过程,从而深入认识船长这个人物形象。
【教学理念】
新课标提出我们在制订每节课的教学目标时,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即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语言运用能力、思维能力及初步审美能力等,依据本单元的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结合本课的内容,我本堂课教学目标的设计,完全遵照了这一要求,并精心设计了教学方案,把目标有机的融入到到了教学过程当中去,本文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教材重点】
理清文章的脉络,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再讲讲这个故事。
【教材难点】
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再讲讲这个故事。
【教学课时】2课时
【教材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艘、航、肆、桅、舱、撕、逗、钩、扭、咧、舱等生字,理解船舱、桅杆、龇牙咧嘴、放肆等词语的意思。
3.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再讲讲这个故事。
【教材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在世界文坛浩瀚的星空里,有许多璀璨的明星,今天我们先来认识其中的一位。(出示图片)谁来介绍一下,出示:他生就一幅多毛的脸庞,浓密的胡须使人难以看清他的内心世界。长髯覆盖了两颊,遮住了嘴唇。宽约一指的眉毛像纠缠不清的树根,朝上倒竖。一绺绺灰白的髭发像泡沫一样堆在额头上。你们知道他是谁吗?出示:列夫托尔斯泰。齐读。
2.他被公认为是世界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代表作品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这节课,我们就跟着列夫托尔斯泰的脚步,一起学习他的一篇文章(师)读:17 《跳水》。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检查字词
课前大家都预习了课文,文中的词语你掌握了么?
出示:肆 桅 撕 唬 龇 咧 瞄
艘 航 肆 帽 桅 撕 逗 唬 钩 扭 咧 舱 鸥 瞄
这篇课文要认的字有7个,要求会写的字有14个。我们开火车读一读,注意读准字音。(师提醒易错读音)(肆、撕、龇、咧、扭、艘、舱、桅)
同学们,如果识字的时候,将它们归归类,会记得更牢。
1.出示:艘 航 舱 桅
肆 帽 撕 逗 钩 扭 龇 咧
看,老师重新调整了一下顺序,发现了什么特点吗?
预设:生1:第一行都跟船有关系。
师:第二行呢?
生2:都是跟猴子有关的,而且很多都是描写猴子动作的。
师:你们不仅会观察,而且很会思考。我们先来看看跟船有关的字,老师把他们都送到词语中了。
2.出示:一艘船 航行 船舱 桅杆
会读吗?谁还想再来试试看,你来读。(2人)
(1)我们一起来认认这艘船。谁能上来指一指,哪里是船舱,哪里是桅杆(桅杆就是船上挂帆的杆子。这艘环游世界的帆船很大,它的桅杆约有四层楼那么高呢!船舱是指甲板以下的各种空间。)课文中还有两个词,它们也是船的某个部分,你能将它们都送回家么?出示:横木、甲板。指名上台说。
(2)看,它们组成了一艘船,有时,我们也会说一条船,它们有什么区别吗?(一艘船说明船很大)。记住了么?记住了还得写好它,这个字在写得时候除了要注意左窄右宽,还有哪里需要关注的?(左边舟的一横不出头,右边一竖要出头),伸出手指跟老师一起书空。
(3)齐读。
3.我们再来看看描写猴子动作的字,动词讲究搭配,你能帮它们找到好朋友吗?
(1)出示:找朋友
撕 龇 咧 钩 扭 逗
( )牙( )嘴 ( )身子 ( )孩子 ( )绳子 ( )帽子
指名回答
(2)补全龇牙咧嘴。什么是龇牙咧嘴?看,这就是一只龇牙咧嘴的猴子。这只猴子可真滑稽、顽皮。请你读读这个词,读出猴子的滑稽、顽皮。
(3)补全后面的词。我们一起读读这些词,读出猴子的滑稽和顽皮。
(二)初读课文
1.字词掌握得很好。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朗读课文。请你来读。
出示自读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指名回答。说得还不错,哪些同学还想说的?
预设:一艘环游世界的帆船正往回航行,这一天风平浪静,水手们都在甲板上拿猴子取乐,猴子很放肆,摘帽逗孩子,孩子追猴子,一直追到桅杆的最顶端面临危险,这时候船长命令他跳水,使孩子安然脱险。
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水手、猴子、孩子、船长
2.说得真好,故事就是在他们之间展开的。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故事。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故事一般都包含起因、经过和结果。出示: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想想这个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分别是什么,把下面的内容填写完整,再讲讲这个故事。
2.谁来说说故事的起因是什么?出示:水手拿猴子取乐。板书:取乐、起因
3.那故事的经过呢?你也能试着用简洁的语言说说么?指名回答。
出示:猴子逗孩子,孩子追猴子,板书:追、逗、经过
谁来说说故事的结果?指名回答:出示:船长命令孩子跳水,孩子得救,板书:命令、结果
指导分段。这三部分内容分别对应课文的哪几自然段?指名回答(1;2-4;5-6)
总结:你们看,当我们弄清了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时,就能快速地理清文章的脉络。
(一)起因:
下面,就让我们再回到课文中,看看故事是如何发生的?谁来读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出示第1自然段)。
点红:取乐,什么是取乐?(开玩笑,捉弄)
水手们怎么会有心情拿猴子取乐呢?指名回答。(这艘环游世界的帆船正往回航行,任务完成了。这一天风平浪静,天气很好。所以水手们的心情是轻松愉悦的,于是就拿猴子取乐。)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点红:往回航行、风平浪静。你能将水手们轻松愉悦的心情通过朗读表现出来么?指名读(2人)
师引读。一只大猴子在人群里钻来钻去,模仿人的动作,惹得大家哈哈大笑。它显然知道大家拿它取乐,因而更加放肆起来(点红:放肆)。什么是放肆?(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毫无顾忌。)
(二)经过:
1.猴子是如何放肆的?我们一起到课文的24小节去看一看。请同学们快速地浏览课文,用横线画出描写猴子放肆的句子。
2.指名回答。出示:
(1)猴子忽然跳到他面前,摘下他的帽子戴在自己的头上,很快地爬上了桅杆。
(2)猴子坐在桅杆的第一根横木上,摘下帽子来用牙齿咬,用爪子撕,好像故意逗他生气。
(3)猴子还不时回过头来逗孩子生气。爬到了桅杆的顶端,它用后脚钩住绳子,把帽子挂在最高的那根横木的一头,然后坐在桅杆的顶端,扭着身子,龇牙咧嘴做着怪样。
3.猴子先是如何放肆的?指名回答(点红并板书:摘帽子)。接着他又咬帽子、撕帽子(点红并板书:撕帽子 ),最后它又把帽子挂在最高横木的一头(点红并板书:挂帽子)。
4.猴子真是一次比一次放肆(板书:放肆),你能通过朗读,将猴子的放肆表现出来么?还不够放肆,谁再来试试看。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5.面对猴子的放肆,孩子又是什么反应?
(相机板书)哭笑不得气得脸都红了气极了
(师手指黑板)猴子一次比一次放肆,孩子一次比一次生气。
师:猴子就这样不断地逗孩子,孩子一次比一次生气,于是就去追猴子。这就是故事的经过。
6.(分角色朗读课文)我们一起来读读这部分内容,男生读描写猴子的句子,要把猴子的放肆读出来,女生读描写孩子的句子,要把孩子的心情变化读出来。其余部分老师来读。
7.师:于是他的手放开了绳子和桅杆,张开胳膊,摇摇晃晃地走上横木去取帽子。在这千钧一发之际,船长命令孩子跳水,孩子得救。这就是故事的结果。
总结:(教师指着板书)这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跳水》,知道了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我们也深入到文本中,看到猴子不断放肆地挑逗孩子,孩子的心情也随之发生变化。课后把《跳水》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一听,要把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说清楚。在说经过时,可以抓住猴子的几次放肆和孩子的心情变化来说,故事情节就会更加惊心动魄。
四、教学生字
我们一起来写写字。肆帽都是本课的生字,它们有什么共同特征?(横画特别的多。)横画多,间距匀,长短不一要看清。伸出手指跟老师一起书空,师范写肆(注意第一笔是横)、帽(上面的竖横折是表示古人戴的一种帽子,在古代,帽子可是一种权利和地位的象征,中间两横是表示脸,帽子和脸之间有空隙,所以是不能封口的,此外,上面要写得宽一点,下面要写得窄一点)。请同学们拿出课文纸,描一个,写一个。生写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凭借相关语句认识水手们的形象,体会其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明白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发展的关系。
2.辨析船长的办法好在哪里,解读船长的思维过程,从而深入认识船长这个人物形象。
【教材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师: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写的文章《跳水》。看着板书,谁能来说一说这个惊心动魄的故事。(一名学生交流)
2.师:说的不错。指着板书,教师说:正是猴子的不断放肆去挑逗孩子,逼得孩子一步一步去追赶猴子,从而走上桅杆顶端的横木上,陷入险境。但是当我们把目光再聚焦到这个故事真正起因时,发现却是水手拿猴子取乐。(板书:取乐)
3.师:那么水手和孩子的跳水有没有关联?他们应不应该为孩子的跳水负责呢?(应该)
师:口说无凭,今天,老师请你们当一回小小评判官,用你们的一双慧眼到文中去找证据,说说水手应不应该为孩子的跳水负责?
二、精读课文
(一)板块一:研读水手拿猴子取乐的语句,体会其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
1.出示学习要求,指名读。
A.默读课文,用 画出文中水手拿猴子取乐的语句。
B.结合具体语句同桌相互谈谈自己的想法。
学生默读、找句子。
汇报交流,相机出示句子:
预设:
2.师:找好了吗?谁来说?
生1:我找的句子是这一天风平浪静,水手们都在甲板上。一只大猴子在人群中钻来钻去,模仿人的动作,惹得大家哈哈大笑。
生2:我找的句子是水手们又大笑起来,只有那个孩子哭笑不得,眼巴巴的望着猴子坐在桅杆的第一根横木上
生3:我找的句子是水手们笑得更欢了,孩子却气得脸都红了。
师:找的挺准。我们一起读读这些句子。
师:结合这些句子,谁想来交流自己的想法?指一名学生说。
A.这一天风平浪静,水手们都在甲板上。一只大猴子在人群中钻来钻去,模仿人的动作,惹得大家哈哈大笑。
生:我认为水手应该负责。因为水手们拿猴子取乐,哈哈大笑,所以猴子才变得放肆起来,去逗孩子。因此水手应该为孩子的跳水负责。
师:可见水手的哈哈大笑就是导火索。也是事情的起因。谁继续交流?指生说。
B.水手们又大笑起来,只有那个孩子哭笑不得,眼巴巴的望着猴子坐在桅杆的第一根横木上
生1:水手们又大笑起来,让孩子很没有面子,所以孩子才会去追猴子。我认为水手是有负责的。
师:谁还想说?
生2:水手大笑起来,这笑声在孩子听来就是一种嘲笑。这种嘲笑损伤了孩子的自尊心,因此他才会去追猴子。我也认为水手该负责人。
师:你说得真好,水手的笑声就是一种嘲笑,这种嘲笑损伤了孩子的自尊心,因此他才会去追猴子。继续交流,指生说。(1-2名)C.水手们笑得更欢了,孩子却气得脸都红了。
生:水手们笑得更欢了是在刺激孩子下定决定要追上猴子。所以孩子才会不管不顾地爬上桅杆顶端的横木上去拿帽子。因此,我觉得水手要为孩子的跳水负责。
师小结:同学们都说得很好,水手的这三次笑声音很重要。因为这三笑,让猴子变得越来越放肆,也让孩子的自尊心受到了严重的损害,水手们一次又一次的笑声更增添了孩子的难堪,让他产生不追上猴子不罢休的心理。
师:让我们再来读读这三句话。
3.师:现在我们再去回顾一下故事的整个过程,课件出示:
师:各位评判官,现在你们有结论了吧?水手应不应该为孩子的跳水负责呢?
(预设:应该)
师:是的,因为水手们的取乐使得猴子放肆,因为猴子的放肆,导致孩子去追猴子,才产生了跳水的结果。故事情节就这样在事物的联系和发展中互为因果,层层推进,也推动了整个故事情节的发展。
师:让我们一起读读2-4小节。老师读水手的句子,男生读描写猴子的语句,女生读描写孩子的语句。(师生分角色朗读片段。)
(二)板块二:解读船长的思维过程,辨析船长的方法好在哪里。
师: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船长出场了。(出示第五小节,齐读。)
师:他用了什么方法救了孩子。出示句子,请学生读。
师:只有跳水这一种方法吗?如果当时你们也在现场,你们会想到哪些方法救孩子?四人小组讨论一下。(时间3分钟)
交流(预设:用软垫接、水手们爬上桅杆救孩子、让孩子自己爬下来)
师:通过小组讨论,大家提出了这些假设,接下来我们就要去验证假设。请各位同学结合课文内容进行分析,想一想这些方法可行吗?
学生交流,预设:
A.生:我觉得用软垫接这个方法不可行。因为文章开头这样写:一艘环游世界的帆船正往回航行。这一天风平浪静,水手们都在甲板上。但甲板上根本没有软垫。
师:你考虑到了当时的环境因素,所以这个方法不可行。(板书:环境)
B.生:我觉得爬上桅杆救孩子这个方法不可行。因为上节课说到:桅杆很高,有四层楼那么高呢。爬上去需要很长时间,而此时的孩子在横木上已经摇摇晃晃的,只要他一失足掉到甲板上就没命了。
师:你考虑到了时机的因素,现场情况太紧急了,孩子也等不了那么久。这个办法也不可行。(板书:时机)
C.我觉得让孩子自己爬下来这个方法也不可行。因为文中说到:孩子心惊胆战,两条腿不由得发起抖来。孩子已经很害怕了,他不可能有勇气自己爬下来。
师:你充分考虑到了孩子的心理状态。所以这个方法也不可行。(板式:人的心理状态)
师:同学们,经过刚刚的分析判断,我们知道做出一个决定需要考虑环境、时机、人的心理状态等众多因素。在那万分危急的关头,船长想到的方法是跳水。船长的办法好在哪里?他的方法有没有考虑到这些因素呢?快速浏览课文,再结合文中相关语句说一说。
学生交流:
预设:
生1:船长的方法考虑了环境因素:这一天风平浪静。
生2:船长的方法考虑了时机因素:水手们都在甲板上。
生3:船长的方法考虑了人的心理因素:孩子听到叫声往下一望,两条腿不由得发起抖来。孩子心惊胆战,站在横木上摇摇晃晃的。
师:在这万分紧急的关头,船长能考虑当时的环境、时机、孩子的心理状态等众多因素做出这样的决定。(出示第5小结,齐读。)
师:在这个决定背后,你读出了什么样的船长?(临危不惧、沉着冷静、充满智慧、当机立断)
师:文字会说话,标点也如此。文中一连8个感叹号不仅渲染出当时危急的氛围,也刻画出船长的当机立断。让我们一起读读这段震撼人心的文字。(二读第五小节)。
师:此时此刻,你们想对船长说些什么呢?(船长你真了不起船长我很敬佩你)
师:把这些感情融进文字中,再去读读在危急关头船长那铿锵有力的话语。(三读第五小节。)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不仅读了一个惊心动魄的故事,理清事物间的联系和发展,更学会了要结合环境、时机、人的心理状态等因素去做出最为合适的决定。
出示名言,师:列夫托尔斯泰说过:知识,当它靠积极的思维得来,而不是凭借记忆得来的时候,才是真正的知识。齐读名言。
师:同学们,希望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你们能运用上良好的思维品质去解决问题。让思维的火花跨越时空,照亮昨天、今天和明天。
出示,齐读:思维的火花跨越时空,照亮昨天、今天和明天。
11、五年级下摔跤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五年级下摔跤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教材分析:
《人物描写一组》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作家笔下的人专题中的第一篇精读课文,由三个独立的片段组成。《摔跤》是《人物描写一组》中的第一个片段,选自作家徐光耀的中篇小说《小兵张嘎》,主要写了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的情景,先是小嘎子提议摔跤,在摔跤的过程中,他时时处处想使巧招,结果反被胖墩儿摔了个仰面朝天,塑造了小嘎子和胖墩儿这两个鲜活的人物形象。片段中动词的准确运用和心理活动的细致刻画使小嘎子顽皮机敏,争强好胜、富有心计的个性特点跃然纸上,堪称人物描写的经典之作。
教学理念:
本课教学力图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的行为的教学理念。在教学中,力求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引导学生抓住表现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方面的重点词句,运用读、画、品、悟的方法潜心学文,让每个学生能从不同角度去体验主人公的内心世界,产生自己的独特体验。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感悟文中的细节描写,体会作者表情达意的方式,领会人物精神品质,进而体验语言文字的神奇魅力,并适时地进行读写结合。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感受人物形象。
2.体会人物的动作、心理等描写的作用,学习表现人物某一方面特点的写作方法。
3.积累课文中描写人物的精彩句段。
4.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教学重点:
感受文中鲜活的人物形象,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
运用文中描写人物的方法写片段。
设计理念:
紧扣单元的训练重点,力求体现细读文本、揣摩人物、领悟写法的教学理念。在课堂教学中,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拥有更多发挥的机会,让学生在自主读书的过程中抓住重点词语,进行品读感悟,感受人物鲜的形象,运用人物描写的方法,达到读、说、写的有效结合。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读文段,猜人物。
问:这是谁?作者通过什么细节描写,写出他什么性格特点?
课件出示文字:
病人一声不吭,他双手紧紧抓住身下的白床单,手背青筋暴起,汗如雨下。他越来越使劲,崭新的白床单居然被抓破了。(刘伯承坚强的毅力,钢铁般的意志 动作描写)
武松道:便真有个老虎,老爷也不怕。你留我在家里歇,莫不半夜三更要谋我财,害我性命。(英勇无畏的武松 语言描写)
独有宝玉的美人儿,再放不起来,指着风筝说道:要不是个美人儿,我一顿脚跺个稀烂。 (率直纯真的宝玉 语言和动作描写)
2.小结:作者抓住人物的心理活动、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的细节描写,使刘伯承、武松、贾宝玉这几个鲜活的人物跃然纸上!今天,我们学习第22课《人物描写一组》,继续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感受人物形象。
二、了解本课特点,引出课题。
1.仔细观察13课跟以往的课文相比,有什么不同。
2.小结:人物描写一组的故事来自三部经典小说的精彩片段。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小兵张嘎》这本书的精彩片段,认识小嘎子。(出示嘎子图)
3.齐读课题。
三、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了解文章主要内容。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检查读长句
3.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小结:(根据学生发言情况点评)简洁又完整!题目扩展法是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好方法之一。
四、研读课文,感悟形象。
(一)感受小嘎子的形象,归纳学习方法。
1.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这是一个怎样的嘎子?用波浪线划出描写嘎子的句子,并在句子旁边写下自己的读书体会。
2.学生汇报学习收获。在第一个学生汇报后,要求学生按照比赛顺序来汇报。引导学生抓中重点词语品读感悟,体会小嘎子的形象,并带着自己的感受读课文。
(1)小嘎子在家里跟人摔跤,一向仗着手疾眼快,从不单凭力气,自然不跟他一叉一搂。
(抓住一向从不自然不等词,引导学生体会小嘎子的聪明机灵,懂得扬长避短,善于发挥自己的身体优势,摔跤时有自己的战术。)
小结:小嘎子不但灵活,而且战术很高明啊!真是个有心计的孩子(板书:富有心计)。
(2)俩人把枪和鞭放在门墩上,各自虎势儿一站,公鸡鹐架似的对起阵来。
(引导学生看图抓住虎势儿公鸡鹐架这两个词体会到两人对阵时很有气势,气氛紧张。)
小结:对啊,这公鸡鹐架的对阵,真是虎味儿十足!男孩就是胖墩儿,女孩就是小嘎子,读出这份火药味!
(3)起初,小嘎子精神抖擞,欺负对手傻大黑粗,动转不灵,围着他猴儿似的蹦来蹦去,总想使巧招,下冷绊子,仿佛很占了上风。
(引导学生从猴儿似的蹦来蹦去体会到他的机灵;理解巧招冷绊子,从欺负总想这些心理描写中体会他特别富有心计。)
去掉心理活动的部分,让学生对比读,体会心理活动的妙处。
(课件出示句子:起初,小嘎子精神抖擞,欺负对手傻大黑粗,动转不灵,围着他猴儿似的蹦来蹦去,总想使巧招,下冷绊子,仿佛很占了上风。起初,小嘎子精神抖擞,围着他猴儿似的蹦来蹦去。)
小结:生动的细节描写,能让人物的特点更鲜明。
(4)两个人走马灯似的转了三四圈,终于三抓两挠,揪在了一起。
(品读此句时让学生进行补白,猜测小嘎子在转圈圈时心理想什么?加深学生对嘎子的了解。)
小嘎子已有些沉不住气,刚想用脚腕子去钩他的腿,不料反给他把脚别住了,趁势往旁侧里一推,咕咚一声,小嘎子摔了个仰面朝天。
(抓住沉不住气钩等词,理解嘎子急躁的特点。)
(二)小结学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感受小胖墩儿的人物形象。
1.引语:刚才我们通过品读描写人物的动作、心理的词句,对小嘎子的性格有了一定的了解。请用这样的方法去深入认识嘎子的对手胖墩儿,思考:胖墩儿是一个怎样的人呢?用横线画出描写胖墩儿的语句并自学,然后小组交流。
2.四人小组学习。
3.小组汇报学习收获。
描写小胖墩儿的句子:
(1)可是小胖墩儿也是个摔跤的惯手,塌着腰,合了裆,鼓着眼珠子,不露一点儿破绽。
(2)小胖墩儿膀大腰粗,一身牛劲儿,任你怎样推拉拽顶,硬是扳不动他。
(3)胖墩儿趁势往旁侧里一推,咕咚一声,小嘎子摔了个仰面朝天。
(引导学生抓住小胖墩儿的动作词,体会胖墩儿胸有成竹、沉稳老练、随机应变的特点。)
(三)齐读课文,感受作者是如何有序地把这精彩的摔跤比赛表达出来。
五、总结写法,迁移运用。
1.小结人物描写的方法:这篇课文通过动作、心理、语言等细节描写突出人物的性格特点,让小嘎子和胖墩儿这两个人物形象跃然纸上,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学们,通过这个片段的学习我们也了解了小嘎子,你能不能猜一猜摔跤比赛输了后,小嘎子会说些什么呢?(课件出示句子)
慢着!小嘎子脑门上哄哄冒火,又羞又急,咱们是三盘两胜,倒一回就归你啦?-----还有两盘呢!又是三盘两胜啦,你可真会耍赖!好,三盘就三盘!
2.运用本课掌握的描写人物的方法写一写第二次摔跤时的情景。
3.汇报展示。
六、总结,推荐阅读。
总结:第二次摔跤时是怎样的?小嘎子是赢了还是输了呢?请同学们课后阅读《小兵张嘎》这本小说,到书中寻找答案。《小兵张嘎》这本小说,描写的就是在抗日战争时期,小嘎子在坎坷的经历后,最终嘎子成为了八路军战士的故事。希望同学们课后都能去阅读《小兵张嘎》,然后在班上开一个读书沙龙,交流你们的读书收获。
板书设计:
摔 跤
小嘎子 胖墩
动作描写 聪明 沉稳老练
心理描写 富有心计
争强好胜
急躁
12、五年级下手指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五年级下手指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教学目标:
1、知识:读读记记堂皇、渺小、附庸、养尊处优等词语。概括课文主要内容,了解五根手指的不同特点。
2、方法:了解作者描写手指的方法。
3、情感:领悟课文蕴含的道理,感悟人生哲理。
教学重点:
了解作者描写手指的方法。
教学难点:
领悟课文蕴含的道理,感悟人生哲理。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生活中平凡的人和事,常常会带给我们启示,像那个我至今还常常想起的顶碗少年,还有那一棵棵优雅自在,显示着勃勃生机的桃花心木。其实,生活中还有许多普普通通的事物,对于他们的存在,我们常常司空见惯、熟视无睹,可是,如果我们仔细观察、认真思考,这些普通的事物也会带给我们耐人寻味的启示的。比如我们每个人手上的五根手指。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5课《手指》。
二、阅读质疑,自主体验
1、想不想知道本文主要主要写了什么吗?请同学们快速打开课本51页,同桌对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字词多读几遍。
2、出示黑板检查字词。(指生读,齐读)
扳住窈窕搔痒秽物轧伤纽扣蘸药末
堂皇扶衬渺小鼻涕附庸爱憎养尊处优
3、字词读得这么准确,相信读懂课文更不在话下。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本文主要写了五根手指不同的特点,最后告诉我们一个道理的事。)
4、指名说,生补充,桌友互说。
5、了解了课文内容之后,相信大家脑海里一定又产生了很多疑问,同桌之间先互相交流一下吧?
6、质疑:
(1)课文写了五指的什么特点?
(2)运用了什么样的表达方法?
(3)从中明白了什么道理?
三、合作质疑,互动体验
1、同学们很会提问题,但不知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何?请同学们按照自学要求,默读课文25自然段,自学解决这些问题。
自学要求:(1)画出描写五个手指特点的'关键词语。
(2)思考作者用了什么方法将五指的特点表达这么具体的?
(3)把自己觉得有意思的部分多读几遍。
2、交流汇报:谁找到了描写五指特点的关键词语?(指名说,生补充,师板书)那么作者用了什么方法把五指特点表达具体的?(指名说,生补充)
(大拇指形状不美吃苦耐劳先概括后具体
食指姿态不美工作复杂机敏排比
中指地位最优相貌最堂皇曲线最美养尊处优拟人
无名指小指体态秀丽样子可爱能力薄弱设问)
3、谁愿意把自己觉得最有意思的部分读给大家听?(指导朗读)
4、小结:通过读我们可以看出来,在作者的笔下,五指的神态栩栩如生,性格迥然不同,语言风趣幽默,结构清晰严谨,而这一切,都源于作者运用了多种表达方法,如果今后我们的写作也运用多种表达方法,相信你们的作文会越来越出色!
四、变式质疑,深入体验
1、师:丰老先生介绍完五指特点以后,又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请大家齐读最后一自然段。(齐读)
2、师:从这段文字中你从中明白了什么?(板书:团结起来力量大)
五、应用质疑,矫正体验
1、小练笔:
师:下面咱们进行一个小练笔的活动。
师:五根手指团结互助,齐心协力才能很好地为主人服务。可是突然有一天,它们几个心血来潮争起功来了。同学们想知道大拇指是怎样给自己争功吗?
大拇指首先发话,扯开嗓门道:在五指之中,我的力气最大,按钉书机、钉图钉,多重的活,都得由我上阵!说着,得意洋洋地瞟了大家一眼,再说了,比较轻巧的活有按手印、鉴定指纹等也离不开我,你们去能算数吗?然后,又不屑一顾地瞪了大家一眼,继续显耀:操作电脑键,是我;发信息,是我;按遥控键钮,是我,数人民币,是我说着,情不自禁地唱起来:是我是我还是我我的功劳最最大
2、师:听了这段文字,大家有什么感受吗?老师这还积累了一些有关争吵方面的词语,想和大家分享一下。(小黑板示)
不甘示弱唇枪舌战得意洋洋喋喋不休盛气凌人滔滔不绝
愤愤不平振振有词趾高气扬不屑一顾傲气十足扯开嗓门
师:同学们平时肯定也注意到争吵时还有哪些动作和神态,下面请同学们将自己平日的观察和自己积累的描写动作、神态的词语来写一写其余四指是怎样为自己争功的?
六、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手指》,了解了五指的特点,同时也懂得了一个道理,让我们再次朗读丰子恺文中说的最后一段话来结束这节课。(生齐读)
七、板书设计
13、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新鲜句子有哪些
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新鲜句子有哪些
字词解释
祈祷:一种宗教仪式,信仰宗教的人向神默告自己的愿望。
簇拥:(许多人)紧紧围着。 诚心诚意:心意很真诚。
吹嘘:夸大地或无中生有地说自己或别人的优点;夸张地宣扬。
嘲弄:嘲笑戏弄。 离奇:不平常;出人意料。
煞白:状态词。由于恐惧、愤怒或某些疾病等原因,面色极白,没有血色。
欣喜若狂:欣喜:快乐;若:好像;狂:失去控制。形容高兴到了极点。
衣衫褴褛:褴褛:破烂。衣服破破烂烂。
词语搭配
三道锁 一条通道 陷入绝望 费劲口舌 无聊的谎话
一张沙发 一场大病 陷入悲痛 采取措施 荒唐离奇的故事
一个夜晚 一户人家 蒙上阴影 热切的听众 令人兴奋的话题
一块亮光 一片悲伤 遵守规定 嘲弄的口吻 让人心碎的情景
精彩的过程 衣衫褴褛的人 滔滔不绝地讲了起来 软弱无力地垂下头去
夸张地吹嘘 诚心诚意地祈求 成群结队地拥向河岸 浩浩荡荡地穿过大街
词句赏析:
1.撒切尔太太病得厉害,大部分时间都在说胡话那情景真是让人心碎。
这句话是对撒切尔太太的动作和神态描写。说胡话呼喊抬起头呻吟等动作写出了撒切尔太太内心的无限悲痛,侧耳听上好久表现了她急切盼望孩子归来的心情。
2.波莉姨妈已经陷入了悲痛和绝望之中,她那满头的灰发几乎全变白了。
对波莉姨妈满头的灰发几乎全变白了这一细节描写,突出了她悲痛、绝望的心情。
3.半夜时分,镇上传来了发疯般的钟声。不一会儿高声喊着:快来看!找到他俩了!
这一夸张描写,表现了小镇上的人们为汤姆和贝琪的归来而高兴的心情,与上文撒切尔太太和波莉姨妈的悲痛形成鲜明对比,与下文人们的欣喜若狂在内容上形成一致。这样由悲转喜,充满了戏剧色彩。小镇人们听闻孩子获救消息后的兴奋,也折射出他们的善良。
4.前来迎接的人们加入了这支回小镇的队伍,他们迈着雄壮有力欢呼声一浪高过一浪。
夸张的场面描写,表现了人们看到孩子们历险归来后激动的心情。
5.在孩子们回来后的半个小时,镇上的人排着队来到撒切尔法官家泪水如雨,洒了一地。
这里运用了泪水如雨的比喻手法和洒了一地的夸张手法。从中感受到人们此时高兴的心情,这种高兴、激动的心情是难以用语言表达的,所以他们有话想说又说不出,只剩下喜悦的泪水了。
6.汤姆躺在一张沙发上,身边围满了热切的听众。他描述了他怎样离开贝琪去探险
因为他身体虚弱,浑身没有一点力气,所以躺在沙发上。尽管如此,他讲得还是那样眉飞色舞,同时还夸张地吹嘘了一番,可见他的淘气和历险后心里获得的极大满足──人们把他们回来看作奇迹,他也觉得自己成了真正的英雄!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汤姆的天真、顽皮、可爱。
7.他又讲述了他怎样回去找贝琪,告诉了她这个好消息,而她她也愿意死掉。
从贝琪的想法可以看出她对出去已经失去了信心,可见汤姆和贝琪已经极度疲乏,为他俩出洞后在家休养了很多天作铺垫;同时,从侧面表现了汤姆的勇敢和坚强。
8.星期三和星期四整整两天他们一直卧床不起,好像越躺越难受,浑身没有一点儿力气。
整整两天一直卧床不起说明汤姆和贝琪在这次历险中消耗了太多的体力,劳累过度,一时难以恢复。
9.汤姆听说哈克病了,星期五便去看他,谁知道被挡在了门外都没让他进去。
汤姆已经十分疲劳了,但听说哈克病了,还是坚持这要去探望哈克。由此可见,汤姆是一个有爱心,重义气的孩子。
10.法官和他的几个朋友逗他滔滔不绝地讲了起来,有的人还用嘲弄他认为他不会在意的。
法官和他的几个朋友认为汤姆在经历这次历险以后,一定会有所收敛,不敢再做探险的事情,所以就提了这样的问题;但是汤姆的回答令他们意外,他还想再去走一趟,可见汤姆真是一个天生爱冒险、不向困难低头的孩子。
11.汤姆的脸立刻变得煞白。
虽然乔埃是凶恶的杀人犯,但是听说他被封在洞里以后,汤姆还是很惊愕的。这说明汤姆是一个心地善良的人,并不因为乔埃是恶人就对他的不幸毫无同情之心。
14、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学习目标
1.默读节选片段,了解主要内容,体会情节的吸引之处。
2.感知人物形象,寻找自己身边的伙伴的相同点,并阅读原著,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学习重点难点
默读节选片段,了解主要内容,体会情节的吸引之处。感知人物形象,寻找自己身边的伙伴的相同点,并阅读原著,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准备课件:
名著《汤姆索亚历险记》简介、作者简介、词语解释、课文插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阅读兴趣【出示课件1】
1.今天我们学习一篇长篇小说《汤姆索亚历险记》,它是美国文学大师马克,吐温先生(板书)的四大名著之一。对于马克吐温你们不陌生吧。在五年级也学过一篇课文《金钱的魔力》。他是世界著名短篇小说大师,语言风趣幽默,亲切自然。
(板书:马克吐温 美国作家)
《汤姆索亚历险记》受到了世界各国读者的喜爱,历经百年,魅力不减。有人说:如果马克,吐温的小说是皇冠的话,那这部小说就是皇冠上的一颗闪亮的明珠。今天我们就一起去见一见这颗明珠。
2.揭示课题。
(板书课题:《汤姆索亚历险记》)
3.齐读课题。
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看题目,你觉得这篇小说的关键词应该是什么?什么叫历险?
2.默读节选片段,说说这部小说主要写了什么。精彩片段讲述的是汤姆和贝奇从迷路的山洞返回家后的故事。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你喜欢的历险读一读。并说说你的感受。
4、在汤姆这些冒险的经历中,你觉得最惊险的是什么?历险结果是什么?
5、以小组的形式再读课文,读出汤姆的特点,评出读得最好的小组。
6、小组复述课文。
三、研读赏析,感知人物
【出示课件2】
1.默读课文精彩片断,从精彩片断中找出人们见他们回来的表现来。
半夜时分,镇上传来了发疯般的钟声。不一会儿,街道上就挤满了衣衫不整却欣喜若狂的人,他们高喊着:快来看!找到他俩了!
在他们被找回来前后,人们的情感分别有什么不同?
正所谓大悲大喜,先悲后喜。大师就是大师,写文章就是与别人不一样。他的语言主要以夸张幽默著称。现在我们以大喜的部分为例,你觉得哪些描写最吸引你?为什么?有感情地读一读。
3.汤姆夸张地吹嘘这次历险过程的描写更为精彩,有两个词一连用了五六次,你能否找到?
六个怎样,四个如何。
现在请同学们把这一段再读一读,你能否尽情地展开想象,把第一个怎样和如何的具体内容写出来呢?
4.再回到精彩片断,现在你对汤姆是否又有了新的认识?
乐观勇敢、顽皮可爱、有爱心四、
联系实际,拓展延伸
1、通过阅读这篇课文你还想了解汤姆历险的哪些具体内容?
【出示课件3】
2、小说第二章中有关出让刷墙权的那段描写充分展现出汤姆具有杰出的领导才能。本不知不觉地自愿成了汤姆的俘虏,他不仅替汤姆刷墙,而且为了能刷上墙,连自己的苹果也赔上了。当孩子们抢着刷墙时,汤姆却暗自高兴。汤姆是个多种角色的复合,他身上还有着各种各样的性格特征,也许有着你的影子。请同学们找出《汤姆索亚历险记》整本书阅读。
五、布置作业【出示课件4】
1、文中有很多词看上去是贬义词,实质表达了作者对人物的喜爱之情,如臭味相投,你能找出来吗?
2、马克,吐温是作者的笔名,关于他笔名的来历还有一段故事呢,你能否去找找?
15、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点评
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点评
《汤姆索亚历险记》这篇课文讲述的是汤姆和他的小伙伴们五次历险的经历,向我们展现了一个无所不能、淘气、向往自由、勇敢机智、有正义感和爱心的一个孩子头儿的形象。这篇文章和前面一篇文章一样,篇幅比较长,而且文章分为梗概和精彩片段两个部分。根据单元目标和教材特点我把这课的目标定为:了解梗概内容,初知人物形象;欣赏精彩片断,感悟文章语言特点,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感知人物形象;激发学生阅读原著的兴趣。在这节课的教学中自认为有几点还是值得夸赞的:
1、紧抓题意历险对教材的梗概部分进行梳理:墓地历险、荒岛历险、鬼屋历险、山洞历险,这样梳理内容一目了然。
2、精彩片断的赏析中抓住虚惊一场这一关键词,把梗概和精彩片断两部分内容联系起来,然后以大悲大喜的人物情感主线展开教学,让孩子找出哪些是大悲的描写,哪些是大喜的描写,感受马克吐温文学大师的写作技巧。接着让孩子们谈谈大喜部分的描写中哪些描写最吸引你?这时孩子们都畅所欲言,无一不感受到作者语言的夸张。
3、小练笔:汤姆夸张地吹嘘这次历险过程特别精彩,有两个词一连用了五六次六个怎样,五个如何。让孩子们结合梗概部分相关的描写,尽情地展开想象,把第一个怎样和如何的具体内容写出来。
可是在教学过程中时间没有把握好,在梗概部分的教学中花了太多的时间,总认为孩子会说不出来,所以引的痕迹太重了。因为这时学生已经有预习,对于故事内容应该比较熟悉,或者说我应该在布置预习的过程中就让孩子以历险为重点,去概括写了几次历险?这样在课堂上时间就可以省出来了。那么后面的设计小练笔就不会成为虚设了。这是最遗憾的一件事。第二点值得我思考的就是:我们老师上课在平时若布置了学生预习,可能会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进行教学,那么在分开课时是否也能一样做到呢?比如我这一课的教学,如果做到了这一点,我的教学时间就不会不够了,教学目标当然也能完成,甚至还可能拓展更多的东西。可是往往在公开课上这件事还是很难做到。总担心自己的预设不能及时完成,总担心学生的生成答案与自己的预设不相符,害怕出丑。我想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在这方面多做努力!
16、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课堂笔记课文段落大纲概要
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课堂笔记课文段落大纲概要
①段落大纲:
全文共15个自然段,可以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1):人们因为两个孩子的失踪而感到悲伤。
第二部分(2、3):两个孩子脱险归来,人们欢庆并探望孩子。
第三部分(4):汤姆向人们讲述在洞中的经历。
第四部分(515)汤姆身体恢复后探望哈克和贝奇,得知洞口被封后告诉法官印江乔埃在洞中。
17、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佳句有哪些
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佳句有哪些
字词解释
祈祷:一种宗教仪式,信仰宗教的人向神默告自己的愿望。
簇拥:(许多人)紧紧围着。 诚心诚意:心意很真诚。
吹嘘:夸大地或无中生有地说自己或别人的优点;夸张地宣扬。
嘲弄:嘲笑戏弄。 离奇:不平常;出人意料。
煞白:状态词。由于恐惧、愤怒或某些疾病等原因,面色极白,没有血色。
欣喜若狂:欣喜:快乐;若:好像;狂:失去控制。形容高兴到了极点。
衣衫褴褛:褴褛:破烂。衣服破破烂烂。
词语搭配
三道锁 一条通道 陷入绝望 费劲口舌 无聊的谎话
一张沙发 一场大病 陷入悲痛 采取措施 荒唐离奇的故事
一个夜晚 一户人家 蒙上阴影 热切的听众 令人兴奋的话题
一块亮光 一片悲伤 遵守规定 嘲弄的口吻 让人心碎的情景
精彩的过程 衣衫褴褛的人 滔滔不绝地讲了起来 软弱无力地垂下头去
夸张地吹嘘 诚心诚意地祈求 成群结队地拥向河岸 浩浩荡荡地穿过大街
词句赏析:
1.撒切尔太太病得厉害,大部分时间都在说胡话那情景真是让人心碎。
这句话是对撒切尔太太的动作和神态描写。说胡话呼喊抬起头呻吟等动作写出了撒切尔太太内心的无限悲痛,侧耳听上好久表现了她急切盼望孩子归来的心情。
2.波莉姨妈已经陷入了悲痛和绝望之中,她那满头的灰发几乎全变白了。
对波莉姨妈满头的灰发几乎全变白了这一细节描写,突出了她悲痛、绝望的心情。
3.半夜时分,镇上传来了发疯般的钟声。不一会儿高声喊着:快来看!找到他俩了!
这一夸张描写,表现了小镇上的人们为汤姆和贝琪的归来而高兴的心情,与上文撒切尔太太和波莉姨妈的悲痛形成鲜明对比,与下文人们的欣喜若狂在内容上形成一致。这样由悲转喜,充满了戏剧色彩。小镇人们听闻孩子获救消息后的兴奋,也折射出他们的善良。
4.前来迎接的人们加入了这支回小镇的队伍,他们迈着雄壮有力欢呼声一浪高过一浪。
夸张的场面描写,表现了人们看到孩子们历险归来后激动的心情。
5.在孩子们回来后的半个小时,镇上的人排着队来到撒切尔法官家泪水如雨,洒了一地。
这里运用了泪水如雨的比喻手法和洒了一地的夸张手法。从中感受到人们此时高兴的心情,这种高兴、激动的心情是难以用语言表达的,所以他们有话想说又说不出,只剩下喜悦的泪水了。
6.汤姆躺在一张沙发上,身边围满了热切的听众。他描述了他怎样离开贝琪去探险
因为他身体虚弱,浑身没有一点力气,所以躺在沙发上。尽管如此,他讲得还是那样眉飞色舞,同时还夸张地吹嘘了一番,可见他的淘气和历险后心里获得的极大满足──人们把他们回来看作奇迹,他也觉得自己成了真正的英雄!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汤姆的天真、顽皮、可爱。
7.他又讲述了他怎样回去找贝琪,告诉了她这个好消息,而她她也愿意死掉。
从贝琪的想法可以看出她对出去已经失去了信心,可见汤姆和贝琪已经极度疲乏,为他俩出洞后在家休养了很多天作铺垫;同时,从侧面表现了汤姆的勇敢和坚强。
8.星期三和星期四整整两天他们一直卧床不起,好像越躺越难受,浑身没有一点儿力气。
整整两天一直卧床不起说明汤姆和贝琪在这次历险中消耗了太多的体力,劳累过度,一时难以恢复。
9.汤姆听说哈克病了,星期五便去看他,谁知道被挡在了门外都没让他进去。
汤姆已经十分疲劳了,但听说哈克病了,还是坚持这要去探望哈克。由此可见,汤姆是一个有爱心,重义气的孩子。
10.法官和他的几个朋友逗他滔滔不绝地讲了起来,有的人还用嘲弄他认为他不会在意的。
法官和他的几个朋友认为汤姆在经历这次历险以后,一定会有所收敛,不敢再做探险的事情,所以就提了这样的问题;但是汤姆的回答令他们意外,他还想再去走一趟,可见汤姆真是一个天生爱冒险、不向困难低头的孩子。
11.汤姆的脸立刻变得煞白。
虽然乔埃是凶恶的杀人犯,但是听说他被封在洞里以后,汤姆还是很惊愕的。这说明汤姆是一个心地善良的人,并不因为乔埃是恶人就对他的不幸毫无同情之心。
18、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
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
《汤姆索亚历险记》是美国大文豪马克吐温以美国少年生活为主体写成的。故事的主人公汤姆是个天真、活泼而又顽皮的典型的美国少年。课前让学生尽量抽时间去看这部作品,让学生对作品有初步的了解,为本课的学习打下基础。在教学中,以学生自读、自悟为主,抓住关键的中心问题探讨交流,读出个性,读懂片段的内容,对主人公的特点有逐步的认识,并感受作者的写作技巧。学文后的小练笔安排,则是让孩子们尽情地展开想象,经历一次属于自己的冒险,释放孩子爱自由的天性。
段落大纲:
全文共15个自然段,可以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1):人们因为两个孩子的失踪而感到悲伤。
第二部分(2、3):两个孩子脱险归来,人们欢庆并探望孩子。
第三部分(4):汤姆向人们讲述在洞中的经历。
第四部分(515)汤姆身体恢复后探望哈克和贝奇,得知洞口被封后告诉法官印江乔埃在洞中。
1.指导方法,学会阅读。
阅读名著,方法的指导很重要。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内,引导学生抓住最精彩的语段进行学习,分析人物形象与性格特点,学习作者的文笔。引导之后,放手让学生自己寻找精彩语段,进行分析,注意合作交流,学生在学习中了解故事内容,分析描写方法,提升阅读与写作的能力,同时也训练了表达能力。
2.展开想象,放飞自我。
结合精彩语段的学习,结合自己的经历、身边同伴的事例,展开丰富的想象,抓住怎样如何怎么进行想象,进行一次自我放飞,经历一次冒险,获得别样的阅读体验。
19、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必考近反义词及多音字
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必考近反义词及多音字
《汤姆索亚历险记》由找到汤姆和贝琪这个精彩片断组成。片段讲述的是汤姆和贝琪从迷路的山洞返回家后的故事。先是讲述贝琪的妈妈撒切尔太太和汤姆的姨妈悲痛绝望的心情,以及汤姆、贝琪回来后小镇欢乐的晚上。先悲后喜,充满了喜剧气氛。接着通过汤姆的讲述,介绍他和贝琪在洞中的历险经过,最后讲汤姆去看望伙伴哈克和贝琪,从法官口中意外地知道山洞已被封上,乔埃被困洞中。轻松、幽默而略有讽刺夸张,是作者语言的特点。浪漫有趣,有惊无险,是这部名著吸引孩子的地方。
近义词
渐渐逐渐 哀悼悼念
仍旧仍然 寻找寻觅
宽阔宽敞 疲乏疲惫
警告告诫 兴奋激动
反义词
永远暂时 悲伤欢乐
喧嚣宁静 迎接欢送
宽阔狭窄 兴奋沮丧
多音字
煞:sh(煞白)shā(煞车)
奇:q(奇怪)jī(奇数)
笼:lng(鸟笼)lǒng(笼罩)
假:jiǎ(假如)ji(假期)
划:hu(划船)hu(计划)
结:ji(结局)jiē(结巴)
20、四年级下铁杵成针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四年级下铁杵成针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卒,会写逢、卒2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把握节奏,初步掌握诵读文言文的基本方法。
3.理解部分文言文字词的意思,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精致与典雅。
【教学重难点】
1.了解故事内容,领悟文中的道理。
2.能参考注释读懂每句话的意思,能联系上下文和已学的知识积累理解重点词句。
【教学过程】
板块一 温故知新
1.温故知新。
(1)师引导生回顾李白的诗:大诗人李白的诗,大家背了不少,你最喜欢哪一首?谁能背给大家听一听?
(2)导入新课。
①师引导: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与李白有关的文言文。
②出示课题:《铁杵成针》。
(3)指导朗读课题。
①师指导读课题,指名读,读后评议。
②师教读课题:铁杵/成针。这样读,有了节奏,有了味道。
(出示图片,认识铁杵)师引导:图中箭头指的物品就是铁杵,要把它磨成一根针,真是不容易啊。文中写了谁要把铁杵磨成针呢?我们来看课文。
2.初读文本。
(1)出示文本,标好停顿。
课件出示:
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2)生自由朗读,注意读准字音。
(3)同桌互读,互纠互辅。
3.检查初读情况。
(1)检查词语学习,重点正音。
A.出示词语,指名朗读。
B.师领读,指导读连贯,读出节奏;生齐读,读整齐,读响亮。
(2)看部首,猜字义。
师引导:看媪的部首,跟女有关,联系前面的老,可以想到老媪指的就是老奶奶或老婆婆。
(3)书写卒字。
①生观察:卒字的十在田字格里的占位。
②师书写示范,生边看边书空。
(4)师指名朗读全文,重点纠正断句。
(5)生齐读。
【设计意图】课前安排学生背诵李白的诗,可以增加积累,并且能很快进入新课的学习。另外,熟读课文,这是理解课文内容的重要环节。课文读得通顺、流利、节奏准确,对课文内容就有了一定的了解。
板块二 细读感悟
1.了解内容。
(1)对照文章听故事。
①课件出示句子。
②师述:有个地方有一座山,山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象耳山。山下有一条小溪,小溪叫磨针溪。(板书:地点磨针溪、象耳山)
③课件出示: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
④师引导:磨针溪这个名字是怎么来的呢?世间传说,大诗人李白曾经在这座山中读书。(板书:人物李太白)
⑤师引导:听出来了吗?这里的世就是世间、世上;传就是传说。你们发现了吧,古文中的一个字,如果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一个词语。
⑥师述:读着读着,还没有读完,他就放弃不读了,收拾收拾东西离开象耳山。(课件出示句子)
⑦出示课件,引导理解。
课件出示:
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
A.师引导:在经过这条小溪的时候,(板书:过)他碰到一位老婆婆正在磨铁棒。(板书:逢老媪)李白感到很奇怪,就问:老婆婆,你为什么磨铁杵呀?老婆婆说:我想做一根针。(板书:问曰)
B.理解过是溪。
师引导:过是溪的过,谁能组词?(示例:路过、经过、跃过)
师继续引导:李白经过哪条小溪?
生交流后师小结:就是第一句的磨针溪,这里用是溪代替了,简洁明了。
C.理解问之。
师引导:谁问?问什么?
生回答后师小结:原来一个之字就是一句话呀!文言文多么简洁明了!
⑧理解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A.出示课件。
课件出示:
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B.师引导:谁能试着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C.生交流。
示例:李白听了,被老奶奶的意志感动了,于是他重新回到山中,继续学习,直到完成学业。(板书:感其意,还卒业)
D.师小结:老师对照原文,把这个故事讲了一遍,我们感觉到,古时一个字就是现在一个词语,有时甚至是一句话,所以文言文语言很简洁、凝练。
(2)概括内容。
①师引导:听了故事,你也来根据板书,讲讲这个故事,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把这个故事讲得更生动。
②生自由讲故事,全班交流。
2.品词析句。
(1)调整顺序,感受句式。
①课件出示下面三句话。生自由读,想一想:它们的意思相同吗?表达的顺序有什么变化?
课件出示:
l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
l 世传李太白山中读书
l 世传李太白在山中读书
②示例:意思相同,可是表达的顺序不一样,第一句强调的是山中,第二句强调的是读书,第三句多了一个字,是现在的说法,是白话文,语言不简洁了。
③读一读课文中的语句。
A.课件出示: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
B.师指名读,相机正音;生齐读。
④组词释义,感受句式。(课件出示:未成,弃去)
A.师指名读,引导:分别用成、弃组词,你们发现了什么?
示例:成,完成;弃,放弃。它们是一对反义词。
B.师指名读;生齐读。
(2)之曰对话,感受句式。
①出示课件。
课件出示:
问之,曰:欲作针。
②师指名读,相机引导:之指的是问谁?问什么?
③示例:
李太白问老婆婆:你磨铁杵做什么?老婆婆回答说:想把它磨成针。
④联系文中语句,观察曰字的字形,说说曰的意思。
⑤示例:外框是个口字,里面一横代表舌头,表示舌头在动、在说话。所以曰就是说的意思。
⑥师小结:原来六个字写出了一段对话呀!
⑦师引导朗读:既然是一段对话,你认为应该怎么读?(生自由练习对话)
(3)想象补白,感受句式。
①出示课件。
课件出示:
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②师引导:文中是怎样称呼李白的?找一找。(李太白、太白)
③辩一辩:为什么不用同一个称呼?这样称呼有什么好处?(预设:避免重复,表达更简洁)
④生读上面带有人称的语句。
⑤师引导:听了老婆婆的回答,李白可以说是百感交集呀!发挥想象,设想李白想到了什么?
⑥生交流后师小结:文中用三个字写出了李白的内心感受,用三个字写出了李白的行动。(感其意,还卒业)
⑦齐读句子。
3.趣味诵读。
(1)读一读。课件出示全文。
(2)打着节拍,开心诵读。
(3)娓娓道来,讲讲故事。
①师引导:磨针溪呀,在象耳山下。世传呐,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嗨就这样,娓娓道来,谁来接着讲?
②生试讲。
(4)抑扬顿挫,说评书。
师引领,一句一句说评书。
(5)总结归纳,提炼方法。
师:一篇古文,可以慢读,可以打着节拍读,可以讲述,可以说评书,还可以唱上一曲,手舞足蹈,形式多样,读得开心,读得陶醉!
4.拓展延伸。
(1)师引导:这个故事,可以浓缩成哪个谚语?(生抢答)
(2)出示课件。
课件出示: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3)师指名朗读;生齐声诵读。
【设计意图】从故事入手,特别是对照原文说故事,能让学生把握内容,感知文言文特点,降低了学文言文的难度。长期坚持这样的训练,不仅能让学生爱上古文,还能让学生会学古文,培养了学生的语感。一句一句理解文言文,在此基础上多形式地朗读,最后熟读成诵,更是文言文教学的重点。
21、四年级下绿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四年级下绿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教材分析
《绿》是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2课,学习了《短诗三首》后,学生对现代诗歌有了初步的认识,对现代诗歌也充满了兴趣。艾青的诗歌《绿》运用文字的魅力用文学的形式描述了春天到处都是绿色,树木大地中的小草在春风的春拂下来回摆动,风是绿的,水是绿的,世界充满了绿。绿是生命的颜色,是生命的象征。绿是自然的颜色,是希望,是慰安,是快乐!艾青先生的名诗《绿》,更是写出了绿的摇曳、绿的美幻,绿的闻风而动, 乃至绿的生命。绿色真是具有永恒的魅力!
教学设想
基于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初步了解现代诗的一些特点,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与结合学生学习现代诗歌的基础,得出现代诗歌在小学阶段学习内容中的占比不多,经过之前的学习,学生对于现代诗歌的学习方法有了一定的基础但仍需教师的引领。在本节课中,学生首先自己把诗歌读通读顺,让学生充分感受现代诗歌有别于古代诗歌的节奏和情感表达。接着老师读带领学生再次感受现代诗歌的美,最后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诗歌的美,体会作者对绿的赞美和对春天的讴歌。
教学目标
1.会写墨绿、浅绿、嫩绿等8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感受诗歌的意境美,体会诗人的情感,体会为何所有的绿会按着节拍飘动。
4.结合阅读链接,比较艾青笔下的绿与宗璞笔下的绿的不同。
教学重难点
1.通过课文的学习,感受作者对绿色的赞美,对春天的讴歌。
2.了解作者所描绘的绿。
3.品读课文,体会为何所有的绿会按节拍飘动。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板书:绿)
1.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有哪些关于绿的词语或者诗句?结合学生回答的进行点评。
2. 老师出示自己准备有关绿的词语或者诗句,请学生读。
3.大自然里深浅不一、浓淡有别的绿色,总让人神清气爽,总能给人以蓬勃的希望。绿千姿百态,在诗人王安石的眼里,绿是那样的神通广大:春风又绿江南岸,仿佛顷刻间江南两岸便披上了绿衣;在词人李清照的眼里,绿又是那样的娇憨可爱: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那绿像是在展示着风雨过后的骄傲。在现代诗人艾青的眼中绿又会是怎样的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0课(补充板书10.).一起感受诗人笔下的绿吧!
【设计意图:谈话导入,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导入课文的学习,激发学生兴趣】
二、初读诗歌,检查预习
1. 课前同学们通过查找资料了解作家艾青,谁来介绍一下?生介绍,师点评并补充。
2.生初读课文,要求:自由小声读,把你喜欢的诗句多读几遍(要带着目的读,教师提出朗读要求)
3.指名读喜欢的诗句,说说为什么喜欢?把感受批注在诗句旁(正音,并鼓励学生你能真会读书!)(板书: 批注)
4.生齐读,读出感受。(板书:朗读 感受 )
【设计意图:介绍作者艾青让学生对本诗作者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拉近学生与作者之间的距离,同时也为理解诗歌做铺垫,通过学生自读,读自己喜欢的诗句,激起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三、再读诗歌,想象画面美
1.师范读,请学生想象,诗人看到了哪些绿?(师配乐范读)
2.学生汇报。(2-3人回答),并把表示绿的词语用__划出来,抄在学习单上。学生齐读。
3.生齐读第二小节,说说有什么新发现?生回答。(请学生读出自己的发现)
4.师提问,绿得发黑是一种什么样的绿呀?(预设:很深很深的绿。)绿得出奇呢?(预设:绿得很特别)
5.师提问,能不能换成很深很深的绿,特别的绿?(对比读,觉得哪种表达好?)请小组对比读,说出自己看法,生齐读。
6.思考:用一个词形容作家笔下的绿?生回答,并且书写在书上。师点评,最后指名读,齐读。
7.思考:第二节表达了什么?预设:(表达了绿的种类多,不重样,还有许许多多的绿等着读者去发现去想象,给人留下了无限想象的空间。)请学生记下自己的想法。板书:想象
8.生自由读,个读展示,师评价并追问:你为什么这么读?齐读。
9.诗中还有两处省略号分别有什么作用?小组合作探究,在读中体会,生回答,师点评,齐读。
10.提问:还有什么是绿的?生读并在文中圈出来。生汇报,师点评,齐读。
11.思考:把绿的风、雨、水、阳光替换刮的风、下的雨、流的水可以吗?生回答(预设:不可以,写出了动态美)生读,齐读。
12.学写诗,学生展示,师点评。
13.自由读第四第五节,把表示动态的词用△标出来。生汇报,齐读。
14.提问:所有的绿包括哪些绿?生回答,带着所有的绿,齐读。
15.思考:所有的绿就整齐地按着节拍飘动在一起带给你怎样的感受?生回答,并上黑板进行板书,齐读。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主思考,小组合作探究,在读中进行感悟,得到升华,感受绿的美】
16.老师总结,生齐读,生背诵。
四、拓展延伸
1.思考:艾青笔下的绿给我们很多的想象空间,作家宗璞笔下的绿又带给你怎样的感受?默读,把感受用一个词写在书上,学生汇报,师点评,师引导学生谈感受。
2.提问:你更喜欢哪一个绿?生交流
3.拓展练习:做一首属于自己的诗歌。
五、板书设计
22、四年级下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四年级下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教材分析:
《记金华的双龙洞》是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本单元是特殊单元习作单元,单元主题是妙笔写美景,巧手著奇观,语文要素是了解课文按一定顺序写景物的方法,习作要求是学习按游览的顺序写景物。
《记金华的双龙洞》是叶圣陶先生写的一篇游记,记叙了作者游览金华双龙洞的过程,按游览的先后顺序,依次介绍去双龙洞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的见闻感受及出洞情况。文中多次描述了作者行踪变化,游览路线是课文的线索之一。在不同地点,作者都写到了泉水。泉水流经的路线,是课文的另一线索。根据习作单元每项内容的不同功能,学习本文,重点是在阅读中学习习作的方法:学习按照游览的顺序写多处景物的方法;学习将直观描写与真实感受相结合突出景点的特色的表达方法。这是第一课时教学,学习的重点是通过阅读,借助游览路线,理清文章线索,抓住关键的过渡句,学习按游览顺序写景的方法为完成单元习作打基础。
学情分析:
学生在三年级和四年级上学期已经初步学习了通过观察描写一处景物、介绍一个景点,而按照游览的顺序写景物则是第一次接触,它强调有顺序地写多处景物。因是多处景物,所以要指导学生把吸引自己的景物作为重点写下来。在前期借所见、所闻描写景物的同时,引导学生观察自然,留心身边的美,指导学生将直观描写和自己的真实感受相结合,写出美景的特点。
教学目标:
1.结合图片、语境以及生活实际,认识蜿、蜒等6个生字,会写浙、簇等15个字,会写杜鹃、气势等15个词语。
2.借助表示作者行踪变化的关键句,理清作者的游览顺序,了解按游览顺序写景的方法。
3. 练习运用过渡句,巧借表示行走方式的词,把景点之间转换的过程写清楚。
4.感受双龙洞各处景物的特点,了解课文是如何把重点景物写清楚的。
教学重点:
借助表示作者行踪变化的关键句,理清作者的游览顺序,了解按游览顺序写景的方法。
教学难点:
借助表示作者行踪变化的关键句,了解按游览顺序写景的方法,并结合自己的游览经历,尝试按照游览的顺序,练习运用过渡句,巧借表示行走方式的词,把景点之间转换的过程写清楚。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结合图片、语境以及生活实际,认识蜿、蜒等6个生字,会写移、陆2个字。
2.借助表示作者行踪变化的关键句,理清作者的游览顺序,了解按游览顺序写景的方法。
3. 练习运用过渡句,巧借表示行走方式的词,把景点之间转换的过程写清楚。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认识游记
1.同学们,我们的石泉素有石泉十美,你去过石泉哪些地方游玩过?(指名说)
师:这个地方给你留下印象最深刻的景物是什么?
2.介绍游记
是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在游玩的过程中我们也会有不少收获,很多人都喜欢游玩,并把自己在游玩过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感写下来,这就是游记。
3.揭示课题
有一位了不起的文学大家叶圣陶先生就记录了自己在金华的双龙洞的游玩经历。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跟随叶圣陶老先生的脚步一起去金华的双龙洞游览一番。(读课题:记金华的双龙洞)
二、检测预习,学习字词。
叶圣陶先生说:练习阅读的最主要阶段是预习。我相信同学们都认真预习了课文,下面我检查一下同学们的预习情况。
1.检测认读含生字的词语浙江、 一簇 、 臀部、 漆黑、 蜿蜒。
(1)开火车读词语
(2)去词认读生字
2.理解运用蜿蜒。
(1)观察蜿蜒的字形,猜猜可能和什么有关?
(2)蜿蜒一词再文中又是用来形容什么的?请大家找出文中含有蜿蜒一词的句子读一读。
出示句子:先看到的是蜿蜒在洞顶的双龙,一条黄龙,一条青龙。(结合语境理解蜿蜒)
(3)填一填。蜿蜒的( )(山脉、河流、道路等)
三、巧借行踪句,学习方法
(一)巧借行踪句,理清游览顺序。
1.叶圣陶爷爷在金华的双龙洞都游览了哪些地方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跟随作者的脚步看一看他都游览了哪些地方?用 画出表示行踪变化的句子。
2.交流句子。
3.读读表示行踪变化的句子,看看作者先后游览了哪些地方?
试着把游览的线路图补充完整:路上( )( )( )( )出洞
小结:找到了表示游览行踪变化的句子,有利于我们理清作者的游览顺序。(板书:游览顺序)
4.结合课文第一自然段时间、地点等关键信息,将路线串起来,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师小结:课文记述了叶圣陶先生4月14日在浙江金华游北山双龙洞的过程,依次介绍了去双龙洞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的见闻与感受及出洞的情况。说清楚了作者游览的时间、地点、理清了游览的顺序,就把握住了游记类文章的主要内容。
(二)巧借行踪句,了解移步换景
我们跟随叶圣陶先生的脚步,来到了不同的地方看到了不同的景象,这种随着游览步伐的移动,人走景换的写作方法,就叫移步换景。(板书:移步换景,相机指导书写移)
(三)巧借行踪句,体会过渡作用
1.这些表示行踪变化的句子不仅有利于我们梳理作者的游览顺序,它还有其他作用呢,再读读这些表示行踪变化的句子,你还会有什么新的发现?
2.引导学生体会描写行踪变化句子的过渡作用
(1)自由读句子,交流发现。
(2)指名都相邻的两个句子说发现。
(3)出示:句子间景点的衔接,体会过渡。(板书:过渡句)
小结:这些过渡句将作者游览的多个景点很自然的串了起来,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四)巧借行踪句,学习行走方式连接词
1.比较发现行走方式的严谨和作用
师:同样是过渡句,我还可以这样说出金华城就来到了罗店,过了罗店就到了山上,接着来到洞口,又来到外洞,又来到孔隙,接着来到内洞,最后出了洞。
师:这样写好吗?为什么?
你更喜欢哪个?
2.出示标出行走方式的过渡句,体会行走方式连接词的作用。
小结:我刚才所说的过渡句是只是告诉了作者来到哪里,而文中的过渡句还告诉了我们作者是怎样来到这里的,这就是行走方式,它使过渡句变得更加严谨,过渡自然。(板书:行走方式)
四、阅读实践、巩固方法
师:这些表示行踪方式的句子是我们阅读的好帮手,也是作者写作的秘密武器。我们试着用找行踪变化的过渡句来学习《颐和园》一文,看看这一篇文章与《记金华的双龙洞》在写法上有什么相同之处不吧。
1.出示:请同学们默读《颐和园》,用 画出表示作者行踪变化的过渡句,再把线路图补充完整,
长廊( )( )( )
2.梳理完了游览顺序,你发现两篇文章的相之处了吗?
生汇报,师总结:都是按游览的顺序,运用移步换景的描写方法,用过渡句将多个景点很自然的连接起来。
3.再读过渡句,圈出表示行走方式的词语。
师:本篇课文中表示行走方式的词更加多样,请同学们再次默读表示行踪变化的过渡句,圈出表示行走方式的词语。
五、初试身手,运用方法。
1.回顾方法
师:我们通过找文中表示行踪变化的过渡句,理清了作者游览的顺序,还了解了移步换景的描写方法,体会了行走方式连接词的严谨和作用。接下来就让我们用一首儿歌回顾一下所学的方法吧。
出示:小作家修炼手册:
学写游记有诀窍,有序表达最重要。
移步换景是妙招,巧借过渡路线好。
行走方式是个宝,搭好框架根基牢。
2.运用方法
(1)我们的家乡石泉素有石泉十美之称,就让我带领着大家一起去游览一下吧。
出示:老街图片
师:瞧这是哪里?(老街)
(2)逐一了解老街景点图。
我们要一起去老街游玩,你打算以怎样的顺序去游玩呢?(梳理游览顺序)
(3)巧借表示行走方式的词,尝试用好连接词,写一写表示行踪变化的句子。
(4)出示表示行走方式的词:
绕过 穿过 进了 来到
出了 登上 下来 上来
走过 路过 走进 过了
顺着 沿着
生默读行走方式的词
师:老师整理了一些表示行走方式的词语,同学们可以选择运用,也可以根据自身的积累选择恰当的行走方式试着说一说表示行踪变化的过渡句。
①同桌之间练习说一说。
②指导说两个景点之间的过渡。
③指导按浏览串出整条路线的过渡句。
(5)完成任务单
以游 为题,按一定的游览顺序,写出行踪变化的句子。(一个句子一个自然段)
提示:可以先画出游览路线图,帮助自己理清思路。
(6)交流评价
①指名分享自己所写的表示行踪变化的句子。
②有了这些表示行踪变化的句子,我们的思路、条理就清晰明了了,可是我们要想写好一篇游记,只写成这样可以吗?
生说
六、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1.本节课我们了解了作者的游览顺序,为学习写游记搭好了框架,怎样写好自己印象深刻的景物呢?方法也隐藏在叶圣陶先生所写的《记金华的双龙洞》一文中,下节课我们再一起来学习。
2.布置作业。
(1)书写本课田字格里的生字,一个字写一遍组一个词。
(2)完后课后第一题。
(3)继续读《记金华的双龙洞》把你认为写得好的地方多读几遍。
17 记金华的双龙洞
游 游览顺序
记 移步换景
过渡句
行走方式
23、三年级下赵州桥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三年级下赵州桥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教学目标:
1.找出描写赵州桥雄伟、坚固的句子,体会赵州桥独特设计。
2.体会过渡句在文章结构中起到的作用。
3.感受赵州桥美观的特点,学习怎样围绕一个意思写一段话。
4.抓住关键词向游客介绍赵州桥,感受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教学重点、难点:
1. 感受赵州桥美观的特点,学习怎样围绕一个意思写一段话。
2. 抓住关键词向游客介绍赵州桥,感受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教学过程:
一、回顾导入,引发思考
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赵州桥是一座历史悠久、世界闻名的石拱桥。它具有雄伟、坚固、美观的特点,课文又是怎样把赵州桥的特点写具体的呢?这节课就让我们继续走进课文《赵州桥》,感受它的魅力吧!
二、品读句子,了解特点
(一)感受赵州桥的雄伟、坚固
1.出示学习要求:快速默读第二自然段,一、用____画出本段的中心句。二、用~~~画出具体描写赵州桥雄伟、坚固的句子,并在旁边写下阅读批注。
师:现在谁来分享一下你找到的句子?
(1)桥长五十多米,有九米多宽,中间行车马,两旁走人。
(2)这么长的桥,全部用石头砌成,下面没有桥礅,只有一个拱形的大桥洞,横跨在三十七米多宽的河面上。
男女生合作读读这两个句子,再次感受赵州桥的雄伟。
过渡:同学们,如此雄伟的一座石拱桥,距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了,据史料记载,1400余年中赵州桥经受多次洪水及地震,桥至今没有多大大变动,这说明了赵州桥的什么特点?(生:坚固)。那这座桥为什么如此坚固呢?
(3)大桥洞顶上的左右两边,还各有两个拱形的小桥洞。平时,河水从大桥洞流过,发大水的时候,河水还可以从四个小桥洞流过。
过渡:是的,赵州桥能在一次又一次洪水来临时屹立不倒,是来源于它独特的设计。
师生问答读
过渡:那这种独特的设计好处是什么?文中有没有告诉我们?
(4)既减轻了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使桥不容易被大水冲毁,又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节省了石料。
过渡:(播放视频1)经精确计算,四个小桥洞有泄洪的作用,这样就大大减轻了洪水对桥身的冲击力。
2. 观看视频,理解创举
(1)观看视频
过渡:我们再来看一个视频,在外国人世界的眼中,赵州桥是一个怎样的存在?
(播放视频2)欧洲人建造同样的桥,比中国晚了这么多年,这种世界领先的独特的设计,我们就叫创举,而且是惊人的创举。
(2)全班齐读:来,让我们全班一起再读第二自然段。
(二)赏析美观,体会写法
出示:第3自然段
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桥面两侧有石栏,栏板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有的刻着两条相互缠绕的龙,嘴里吐出美丽的水花;有的刻着两条飞龙,前爪相互抵着,各自回首遥望;还有的刻着双龙戏珠。所有的龙似乎都在游动,真像活了一样。
1.学习过渡句,迁移运用
(1)这段话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呢?对,这句话很重要,这样的句子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叫过渡句。
(2)给片段,学习写过渡句。
师:那我们来看看这篇写荷花的片段,中间有个过渡句,我们该怎么填呢?请男生读第一段(男生读)这里写了荷花的什么?(生:颜色多)请女生读第三段,这里又写了荷花的什么?(生:姿态各异)
齐读过渡句。
2. 学习围绕一个意思写清楚的写法
(1)完成学习单任务
师:那第三自然段是怎样把赵州桥的美观写清楚的呢?请你读读课文第三自然段,找一找描写栏板图案的语句,然后完成学习单上的练习,填完之后再读读课文,想一想这段话中哪些地方表达上写得很有特点,开始吧!
(2)生汇报
师:那你觉得这段话中哪些地方语言表达上写得很有特点?
生:运用了排比有的有的还有的写出了栏板上的图案很精美。
(3)师生接读
(4)找出动词,体会精美
(5)总结写法,运用表达
A:总结围绕一个意思写清楚的写法
师:我们来看,这段先写一个中心句,再围绕这个中心句,用生动的语言把美观这个特点写得更清楚,更详细,最后加上自己的感受,这就是本单元的语文要素之一,围绕一个意思写清楚,让我们也来小组合作写一写吧!
B:仿写练习
师:请你从这几句话里任选一句作为中心句,然后写一段话。
三、小组合作,导游介绍
师:同学们,学习完这篇课文,世界闻名、雄伟、创举、美观这几个关键词就深深地留在我们的脑海里,作为一名中国人,我们深深为有这样优秀的传统文化而自豪。现在,请你小组合作讨论,当一回小导游,试着用下面的词语向游客介绍赵州桥。注意要围绕赵州桥特点的关键词说清楚哦!
世界闻名 雄伟 创举 美观
生小组汇报。
四、拓展延伸,感中国桥梁之地位
1.分享桥梁资料袋
师:谢谢刚才这位同学,介绍得真不错。老师这里也有一些关于中国桥梁的资料和大家分享一下。我请一位小助手来帮忙读一读。
2.认识中国5座有名的桥梁
师总结:希望通过这节课,同学们能对我国的传统文化有更进一步的了解,成为我国传统文化最好的小小宣传员。这节课就到这,下课!
板书设计:
11、赵州桥
雄伟 独特的设计
坚固
美观 惊人的创举
24、三年级下守株待兔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三年级下守株待兔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教学目标:
1.认识折等5个生字,会写守株等9个生字。
2. 读准字音,读好因释其耒而守株,背诵课文。
3. 用替换法借助注释,读懂课文,并将这种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运用到其他两篇古代寓言故事的理解中。
4. 明白道理,懂得不要存有侥幸心理,要靠自己的劳动去创造美好的生活。
教学重点:用替换法借助注释,读懂课文,并将这种方法运用到其他两篇古代寓言故事的学习中。
教学难点:明白道理,懂得不要存有侥幸心理,要靠自己的劳动去创造美好的生活。
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入
课前三分钟《滥竽充数》寓言故事。
感谢xx同学为大家带来的寓言故事分享,每一则寓言都是一个小故事,但在这些小故事中,却蕴含着大道理。今天我我们共同来学习一则古代寓言故事,看看从中我们又明白了哪些道理。(板书:守株待兔)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提高学生对寓言的学习兴趣。
二、方法教学
1. 检查预习
(1)开火车读文,注意读准字音。
(2)选择一人,完整地读一读,注意读通句子。
(3)读好停顿,根据停顿提示读一读。
设计意图:检查学生课前预习情况,提高课堂效率。
2. 借助注释,读懂课文
(1)通过预习我们知道这是一篇文言文课文,上学期我们初步了解了文言文具有语言简洁的特点,要想知道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就要读懂课文,你能说一说理解文言文的方法有哪些吗?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借助注释,读懂课文。(板书:借助注释,读懂课文)
(2)你能简单说一说怎样借助注释吗?
(3)以田中有株为例,株字后的②表示与课下注释第二个是一一对应的,我们在理解的时候就可以用树桩代替株,我们可以把这种方法叫做替换法,因此这句话的意思就是田中有树桩。
(4)请你用自己的话把这句话说通顺。
(5)出示同桌合作要求从文中选择一句话,用替换法借助注释,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6)谁能完整的说一说这个故事?
(7)将原文与解释进行配对,用自己的话连起来说一说。我们不仅可以借助注释解释关键字词的意思,还可以加上一些修饰和合理的想象,使这个故事更加的生动和形象。
设计意图:教会学生学习寓言的方法,同时增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3.明白道理
你能说说通过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吗?你身边有这样不劳而获的人吗?
设计意图:小故事大道理,通过寓言的的学习明白做人的做事的道理。
三、迁移运用
完成预习单上二、三项内容,并根据评价标准及时做好自我评价,汇报一下你读懂课文的方法。我们不仅可以用这种方法学习《守株待兔》这则文言文寓言,也可以用这种方法学习其他寓言故事。
1.自学《掩耳盗铃》填写学习单内容。
2.小组合作学习《南辕北辙》
四人一个小组,2号同学读文,组长讲故事,3号同学说道理,四号同学计时。
3.扩展:本单元日积月累寓言故事,读一读,了解部分文言文原文,课下选择一则,查找其文言文,运用本节课学习的方法进行学习。
设计意图:以文带文,学以致用,做到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四、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运用替换法借助注释,读懂了课文,明白了道理,又运用这种方法学习了其他两则古代寓言故事,课下的时候也可以运用这种方法学习其他古代寓言故事。课程结束之前,请同学们将自己的学习单交给组长,组长根据组员的表现依据课程保准对组员进行公平公正的评价。
25、三年级下漏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三年级下漏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教学目标
1.会认婆、脊、贼、莫、颠、胶、旋、纵8个生字,会写漏、喂、胖、驴、贼、狼、莫、厉、抱、架、粘、胶、偏13个生字;正确读写窟窿、翻山越岭、驴圈、撒腿等词语。
2.默读课文。能根据示意图,复述故事。
3.体会漏的含义和老虎、贼的心理变化。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漏的含义和老虎、贼的心理变化。
课前搜集:民间故事。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婆、脊、贼、莫、颠、胶、旋、纵8个生字,会写漏、喂、胖、驴、贼、狼、莫、厉、抱、架、粘、胶、偏13个生字;正确读写窟窿、翻山越岭、驴圈、撒腿等词语。
2.默读课文。
教学环节
一、新课导入
猜字谜:
上海没有一点雨。
打一字:( )
二、板书课文题目
过渡语:咱们中国的汉字真奇特,一个小小的字里面都有学问。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民间故事《漏》。
三、资料分享
民间故事。
先学环节
一、出示自学清单(一)
任务:读通课文,学习生字
读一读:借助课文中的注音大声朗读课文,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标一标:用你喜欢的符号标出生字新词,把你认为容易读错的、难写的词语读写两遍。
新词如下:胖驴 莫非 厉害 抱住 骨头架 粘胶
容易读错的:
难写的:
写一写:给每个生字组两个词语(写在生字表下面),并选择一个生字进行拓展(形近字、名言、诗句等)。
我选择的生字是
我给它找的形近字是
我能给它们分别组词:
我看到这个字想到了:
温馨提示:自学完成后,小组长检查自学清单(一)中的任务并做好评价记录。
想一想:默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本文讲述了的故事。
二、组内交流
交流内容:
1.朗读课文。
2.读会认字,提示哪些字容易读错。
3.会写字的组词、拓展,提示哪些字容易写错。
4.初步感知课文。
三、全班展示
按照自学清单,请四个小组展示自学情况。
分别展示:读一读标一标写一写想一想
后教环节
精彩预设与点拨
预设1会认字
提示:
婆:读p,不要读成bō;
脊:读jǐ,不要读成bi;
莫:读m,不要读成p;
颠:读diān,不要读成tiān;
纵:读zng,不要读成cng。
点拨:结合形近字学习胶;联系生活学习婆。
预设2会写字
1.观察生字结构:
(1)漏、喂、胖、贼、狼、抱、胶、偏 都是左边偏旁要写得窄小一点,约占整个字的三分之一;
(2)厉的被包部分不要写成刀;
(3)架的下部是木,不是本。
2.教师重点指导、示范:漏、贼。
预设3
对于课文主要内容的理解,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情况灵活纠正、指导。
检测环节
自学检测反馈
过渡语:孩子们,老师看到你们都自学得很认真,相信你们的自学效果肯定不错。请在小组内先自测一下!
1.选择正确读音或生字画上横线。
纵(zng cng)身 (颠 巅)倒
2.看拼音,写词语。
luyǔ wiyǎng pngzi molǘ
zhuōzi lng mfēi lhai
3.仿照例子,写词语。
例:安安稳稳(AABB式)
例:又湿又滑(又~又~式)
本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朗读了课文,自学了生字,初步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篇课文。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能根据示意图,复述故事。
2.体会漏的含义和老虎、贼的心理变化。
教学环节
导入课文,板书课文题目
过渡语: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呢?用提问的形式导入课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先学环节
一、出示自学清单(二)
1.老虎和贼认为漏是什么呢?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老婆婆说:唉,管他狼哩,管他虎哩,我什么都不怕,就怕漏!这句话中的漏指的是什么呢?
3.课外搜集民间故事。
二、小组交流
1.根据小组人数,组长合理分配问题。
2.一人说,其他人听,听后纠正、补充,发表自己的意见。
三、全班展示
请四个小组展示,其他小组补充质疑。每个小组展示一个问题。
后教环节
精彩预设与点拨
预设1老虎和贼认为漏是什么呢?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教师运用夸张的语气讲述故事戏剧化的一幕,营造了紧张、生动而又诙谐幽默的活动气氛,使学生情不自禁地笑出声来,并且在笑声中顿悟漏的含义。
预设2老婆婆说:唉,管他狼哩,管他虎哩,我什么都不怕,就怕漏!这句话中的漏指的是什么呢?
小组交流,教师指导总结。
参考答案:这句话中的漏指屋子漏雨。
预设3体会重点语句
(1)翻山越岭我什么都见过,就是没见过漏,莫非漏比我还厉害?走南闯北我什么都听过,就是没听说过漏,莫非漏比我还厉害?这两句话说明老虎和贼去过的地方多,见识广。
(2)滴答,滴答他们抬头看看屋顶唉,说怕漏,偏就又漏雨了!这句话点出了漏的意思。
检测环节
1.选词填空。
忽然 果然
(1)( ),老公公和老婆婆在里屋说起话来,老虎和贼吓得大气都不敢出了。
(2)天气预报说今天有雨,( )下雨了。
2.读句子,按要求填空。
到了树跟前,老虎把身子一歪,贼顺势一纵,蹿到树上。
这句话中的动词有( )、( )、( )。
3.课文里漏指的是 。
本课小结
这篇课文中的漏是一条贯穿故事的主线,只有理解了什么是漏,才能理解故事有趣的情节和其中的诙谐幽默之处。
26、三年级下火烧云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三年级下火烧云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中理清文章的思路,知道作者从颜色、形状两方面来写火烧云的。
2. 通过品读赏析来认识各类表示颜色的词语,感受色彩的美,并积累运用同类的词语。
3. 借助提示语,背诵36段。
4. 通过朗读和品味语言,感受火烧云的美,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无比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了解作者从几个方面把事物写清楚的?
教学难点:表示颜色的词语的认识与积累。
一.检查预习。
1. 这些都是本课的一些新词,里面还有多音字,你会读吗?大声的读一次。对照拼音请再读一次,看看你刚才读对了吗?把你读错的字在课文中注音,圈起来,并且多读几次。
2. 本课的威武,两个都是生字,并且都容易写错,你有好办法记住它们吗?威是一个会意字,表示一个女子,当她遇到威胁时,她会躲起来(厂),当躲避也不能解决问题时,她最后会举起武器(戈)去反抗。武要注意不要多了一撇,打断了它的腿,武者的腿非常重要,跳跃、旋转、攻击、躲避,都离不开腿。
二.读题目,认识火烧云。
1. 认识火烧云吗?不认识怎么办?可以在百度上查一查图片和文字来认识。如果没有电脑手机呢?可以查词典来认识。如果手头也没有词典又怎么办?还可以走进课文,课文既有图片又有文字。
2. 默读课文,课文哪句话,能回答什么是火烧云?请用横线划出来。天上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彤彤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这句话中的烧,非常准确,写出了火烧云的色彩美和动态美。
三.初读课文,理清层次。
1.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了解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把事物写清楚的,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看看著名女作家萧红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火烧云的?课文按照时间顺序来写的,上来了变化下去了。你的依据是什么?课文开头和结尾的两句话:晚饭过后,火烧云上来了。一会儿功夫,火烧云就下去了。
2. 课文重点写的是火烧云的变化,这部分内容,作者又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的?从颜色和形状这两方面来写火烧云的变化的。
四.赏析颜色的词语,感受火烧云的色彩美。
1. 我们直奔重点段第三段,边读边用横线划出表示颜色的词语。
2. 读一读这些词语,你认识这些颜色吗?
半灰半百合色是一半灰色,一半百合色吗?这个问题要请教学美术的同学,并不是严格的一半灰一半百合色,中间会有过渡色,渐变色。
茄子紫直接说紫色不行吗?紫色有深有浅,茄子紫就具体到了紫的程度,而且茄子是我们所熟悉的事物,一说茄子就知道是什么紫了。
3. 你能把这些颜色的词语,根据构词方式不同分分类吗?
红彤彤 茄子紫 百合色 半紫半黄
你还能再说几个这样的词语吗?老师也收集了一些,请你来读一读,
试着用上其中的一个或几个词语说一句或几句话。
4. 课文是怎么写这么多颜色的?作者用了4个一会儿,2个顿号,来写火烧云颜色多,变化快。谁能读出火烧云颜色的美。
五.抓相同的句式,感受火烧云形状的美。
1.自由读课文4---6段,思考写了火烧云形状的哪些变化?
写火烧云变成了马、大狗、大狮子。
2.46段,结构相似,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先写天空中出现了什么,再写它什么样子,最后写它怎么变化的。
按照这个顺序我们来一起说一说火烧云形状的变化。
六.拓展阅读《庐山的云雾》
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庐山云雾的?
七.背诵36段,积累语言。
八.开放性的问题,多角度谈收获。
老师小时候就上过这篇课文,后来教材改变,这篇课文被删除了,消失了很多年的课文又重新入编了,你认为是什么理由?
作者有名气;文字优美;符合本单元语文训练要素,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符合本单元都是写自然风光的,热爱大自然;颜色的词语多种多样,可以学习语言;写作顺序好,可以仿写其他自然现象等等。
九.布置作业。
仔细观察大自然一种景色,如日出、下雨、刮风等,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写。
27、三年级下花钟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三年级下花钟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设计意图:
部编版教材从三年级开始形成了精读略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阅读体系。在单元中,它们分别承担着不同的功能,精读课文在单元中体现着学习学习方法的重要作用。
本课设计以学生原有知识经验为基础,创设生动有趣的自主学习环境,引导学生在合作中,积极探索学习方法,了解学习方法,形成学习方法,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13课《花钟》,这篇课文引发植物学家利用花开放时间的不同,制成时钟,可是为什么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不同呢?由此入手,带领学生就专题学习运用多样的句式表达。进行研究型学习。在教学中去感受研究性学习,让学生在开放的课堂快快乐乐地获取新知,从而品尝到成功的乐趣。
教学目标:
1. 会认8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课文中的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学生借助关键语句概括一段话的大意。了解花儿开放时间与温度、湿度、光照、昆虫的活动时间有关,体会自然界的奥秘。
3. 学习作者用不同的句式表达同一个意思。
4. 培养孩子对自然界、对科学知识的热爱,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
教学重点: 学生借助关键语句概括一段话的大意。了解花儿开放时间与温度、湿度、光照、昆虫的活动时间有关。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用不同的句式表达同一个意思。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视频播放:鲜花盛开的视频。走入花的世界,欣赏鲜花,感受鲜花的芬芳迷人。
2、这么多的花争着开放来比美真是繁花似锦,美不胜收呀!知道么,这么美的花儿身上还蕴藏着许多奥秘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花的世界。
2、板书课题:什么是花钟,植物学家修建花钟是利用了花的什么现象?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自学提示:
1、提出初读要求: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边读边思考,课文中向我们介绍的花钟到底是什么样的?
A、出示:芬芳、凌晨、苏醒、干燥、灼伤、适宜、淡雅、吻合、组成、修建、昆虫、展示
同学们这些词语中,你有不理解的词语吗?请问一问你的同桌,并请你的同桌帮你解答一下。同桌请你一定要记住: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请你再帮同桌解答词语意思的时候,一定要告诉同桌,你是用什么方法理解这个词语的。
(近义词法、反义词法、逐字解词法、偏旁理解词语意思法、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法)
b、学生汇报合作学习的成果
相机出示句子,并指导学生读通句子。
(1)下午三点,万寿菊欣然怒放;傍晚六点,烟草花在暮色中苏醒。
(2)昙花的花瓣又大又娇嫩,白天阳光强,空气干燥,要是在白天开花,就有被灼伤的危险。
(3)还有的花,需要昆虫传播花粉,才能结出种子,它们开花的时间往往跟昆虫活动的时间相吻合。
(4)长期以来,它适应了晚上九点左右的温度和湿度,到了那时,便悄悄绽开淡雅的花蕾。
(5) 你只要看看什么花刚刚开放,就知道大致是几点钟。
(二)认识花钟:交流什么是花钟?为什么花可以做钟?从课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读一读。
一位植物学家曾有意把不同时间开放的花种在一起,把花圃修建得像钟一样,组成花的时钟,你只要看看什么花刚刚开放,就知道大致是几点钟。
教师播放花钟的课件教师指着大屏幕说:这圆圆的花圃上,鲜花朵朵,陆续开放,就在告诉我们时间,这就是花钟,你觉得这是一座怎样的时钟?
四、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一)寻找中心句,概括段意
1、教师提出要求:默读课文,课文每段介绍了什么?可借助泡泡里面的问题来回答。
A、指名学生答。有什么发现吗?
第一自然段是围绕着一天之内,不同的话开放的时间是不同的。这句话来写的。
B、像这样,在自然段开头第一句能概括该段的大意,这样的句子叫做给关键句,也叫中心句。
C、能像上面一样,寻找第二三自然段的中心句吗?
学生自学后汇报,教师相继出示句子。
一天之内,不同的话开放的时间是不同的。
不同的植物为什么开花的时间不同呢?
把不同时间开放的花种在一起,把花圃修建得像钟一样,组成花的时钟
(二)学习方法、体会表达
1、同桌合作你读我找,看看美丽的花钟上到底是有哪些花呢?课文是怎么介绍这么美妙的、神奇的花钟的?
2、出示并欣赏课文中出现的花的图片,说出花的名称。
3、这些花分别是在什么时间开放的呢?找出课文中相关的句子读一读。你读我写(老师在黑板贴钟的演示图,学生边读课文,教师用不同颜色的粉笔在相应的位置写花名,而且字的色调与花的特点相符。)
4、体会不同的表达方式。
(1)读读课文中写不同的花在不同时间开放的句子。
(2)出示句子进行比较。
(凌晨四点,牵牛花开了;五点左右,蔷薇开了;七点,睡莲开了;中午十二点左右,午时花开了;下午三点,万寿菊开了;傍晚六点,烟草花开了;月光花在七点左右开花;夜来香在晚上八点左右开花;昙花却在九点左右开放)
5、品味写花开放的句式。同学们,请看这两段话,都是描写花开放的,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想想,你更喜欢哪一自然段的写法?为什么?
不同的花有不同的表达方法,语言生动形象。
6、合作仿写练习:你能把句子写得更生动吗?
A、中午十二点左右,午时花开花了。
B、夜来香在晚上八点开花。
7、通过不同的形式让学生品读每一朵花的开放的特点。这么多美丽的花朵,你想做哪一朵花?请你读给同学们听吧。
(三) 、继续追问,了解原因
1、为什么在一天之内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不同?请带着这个问题自由读第二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想。
2、哦,原来原因是这样,你能举个例子吗?
3、一天之内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不同,除了与温度、湿度、光照有关之外,还与什么有关?
4、在生活中,你知道哪些花的开放是与昆虫活动的时间相吻合的吗?
出示花钟图,引导学生补充新的花朵。
和学生一起赏图读文。(配乐)
5、深入探究 留心观察
同学们,植物学家为什么能设计出花钟来呢?
五、布置作业,结束全课布置作业:
1.回家自己动手制作一个花钟(在钟面上写上花朵的名字)。
2.继续背诵自己喜欢的语段。
3.誊写小练笔。依据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
板书:
13 花钟
湿度 中心句
温度 花钟 光照 不同的表达形式
昆虫活动
28、六下语文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生字组词
六下语文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生字组词
选文讲述的是汤姆和贝琪从迷路的山洞返回家后的故事。向我们展现了一个无所不能、淘气、向往自由、勇敢机智、有正义感和爱心的一个孩子头儿的形象。课文先是讲述贝琪的妈妈撒切尔太太和汤姆的阿姨悲痛绝望的心情,以及汤姆、贝琪回来后小镇欢乐的晚上。先悲后喜,充满了喜剧气氛。接着通过汤姆的讲述,介绍他和贝琪在洞中的历险经过,最后讲汤姆去看望伙伴哈克和贝琪,从法官口中意外地知道山洞已被封上,乔埃被困洞中。
瞟 瞟见、瞟眼
多音字:
奇:q奇怪 jī奇数
假:jiǎ假如 ji假期
划:hu划船 hu计划
结:ji结局 jiē结巴
29、六下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课堂笔记知识点
六下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课堂笔记知识点
作者介绍:
马克吐温(1835-1910)
(1835-1910年),是美国的幽默大师、小说家、作家,亦是著名演说家。19世纪后期美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他曾被誉为 美国文学史上的林肯。主要作品有《汤姆索亚历险记》《乞丐王子》《百万英镑》 《密西西比河上的生涯》和《哈克贝里费恩历险记》等。《汤姆索亚历险记》是马克吐温的四大名著(《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汤姆索亚历险记》、《败坏了哈德莱堡的人》、《苦行记》)之一。
作品简介:
《汤姆索亚历险记》描写的是以汤姆索亚为首的一群孩子天真浪漫的生活。他们为了摆脱枯燥无味的功课、虚伪的教义和呆板的生活环境,作出了种种冒险经历。该书自出版以来,就广受追捧。大获成功之后,马克吐温又创作了《密西西比河上的生活》(1883年)和《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1884年),被后人推崇为密西西比河三部曲,还原了19世纪中后期最真实的美国社会。
该书的姊妹篇是《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
理解词语:
【呻吟】指人因痛苦而发出声音。
【喧嚣】①形容声音杂乱;不清静。②叫嚣;喧嚷。本文是第一种意思。
【大肆】毫无顾忌地(做坏事)。
【渲染】国画的一种画法,用水墨或淡的色彩涂抹画面,以加强艺术效果。②比喻夸大地形容。本文中指汤姆夸大地形容自己的历险经历。
【话匣子】①原指留声机,后来也指收音机。②比喻话多的人。话多的人开始没完没了地说话叫打开话匣子。
【滔滔不绝】像流水那样毫不间断。形容话一句接着一句,说个不停。
【衣衫褴褛】指衣服破烂不堪。
【荒唐】(思想、言行)错误到使人觉得奇怪的程度。
词语搭配:
(疲惫)地呻吟 (无言)的深愁
(热心)的听众 (动人)的情节
(滚滚)地流着 (疯狂)地大嚷大叫
(荒唐)的故事 (稀奇)的历险经过
句子解析:
1、那天半夜里,村里的大钟忽然哐啷哐啷地大响起来,片刻之间,街上挤满了衣服还没有穿戴整齐的人,疯狂地大嚷大叫:快出来!快出来!找到他们了!找到他们了!
这一夸张描写,表现了小镇上的人们为汤姆和贝琪的归来而高兴的心情,与上文撒切尔太太和波莉姨妈的悲痛形成鲜明对比,这样由悲转喜,充满了戏剧色彩。
2、在孩子们回来后的半个小时,镇上的人排着队来到撒切尔法官家,搂着两个获救的孩子又亲又吻,同时还使劲握住撒切尔太太的手,满肚子的话想说又说不出,泪水如雨,洒了一地。
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方法。从中感受到人们此时高兴的心情,这种高兴、激动的心情是难以用语言表达的,所以他们有话想说又说不出,只剩下喜悦的泪水了。
段落大意:
第一部分(1自然段):人们因为两个孩子的失踪而感到悲伤。
第二部分(2~4自然段):两个孩子脱险归来,人们欢庆并探望孩子,汤姆向人们讲述在洞中的经历。
第三部分(5~15自然段):汤姆身体恢复后探望哈克和贝奇,得知洞口被封后告诉法官印江乔埃在洞中。
课文主题:
这段选文主要讲述了汤姆和贝奇从迷路的山洞返回家后的故事。给我们展示了汤姆不安于现状、 喜欢冒险的天性,成功地塑造了一个敢于探索、积极乐观热心善良的顽童形象, 赞扬了他敢于冒险的精神。
问题归纳:
1、为什么要具体描写贝琪的表现?
贝琪的表现反映出他们已经极度饥饿和疲乏,贝琪的意志已经彻底垮掉了,所以愿意死掉。但是汤姆一直在想方设法鼓励她要勇敢地活下去,如果没有汤姆,她真的会死掉。这也从侧面衬托出汤姆 的坚强和勇敢。
2、你怎样理解当有人用嘲弄的口吻问他是否还想再去那个山洞走一趟时,汤姆说他不会在意的?
嘲弄汤姆的人认为,经历过这次危险之后,他一定不敢再去做冒险的事情了。但汤姆却毫不在意,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勇敢、爱冒险的孩子,不会被一次困难吓倒。
3、汤姆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汤姆索亚是一个机智勇敢,重情义,爱冒险,同时又调皮捣蛋的孩子。
30、六年级语文下册第7课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近反义词多音字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7课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近反义词多音字
《汤姆索亚历险记》由找到汤姆和贝琪这个精彩片断组成。片段讲述的是汤姆和贝琪从迷路的山洞返回家后的故事。先是讲述贝琪的妈妈撒切尔太太和汤姆的姨妈悲痛绝望的心情,以及汤姆、贝琪回来后小镇欢乐的晚上。先悲后喜,充满了喜剧气氛。接着通过汤姆的讲述,介绍他和贝琪在洞中的历险经过,最后讲汤姆去看望伙伴哈克和贝琪,从法官口中意外地知道山洞已被封上,乔埃被困洞中。轻松、幽默而略有讽刺夸张,是作者语言的特点。浪漫有趣,有惊无险,是这部名著吸引孩子的地方。
近义词
渐渐逐渐 哀悼悼念
仍旧仍然 寻找寻觅
宽阔宽敞 疲乏疲惫
警告告诫 兴奋激动
反义词
永远暂时 悲伤欢乐
喧嚣宁静 迎接欢送
宽阔狭窄 兴奋沮丧
多音字
煞:sh(煞白)shā(煞车)
奇:q(奇怪)jī(奇数)
笼:lng(鸟笼)lǒng(笼罩)
假:jiǎ(假如)ji(假期)
划:hu(划船)hu(计划)
结:ji(结局)jiē(结巴)
31、六年级语文第七课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生字组词
六年级语文第七课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生字组词
选文讲述的是汤姆和贝琪从迷路的山洞返回家后的故事。向我们展现了一个无所不能、淘气、向往自由、勇敢机智、有正义感和爱心的一个孩子头儿的形象。课文先是讲述贝琪的妈妈撒切尔太太和汤姆的阿姨悲痛绝望的心情,以及汤姆、贝琪回来后小镇欢乐的晚上。先悲后喜,充满了喜剧气氛。接着通过汤姆的讲述,介绍他和贝琪在洞中的历险经过,最后讲汤姆去看望伙伴哈克和贝琪,从法官口中意外地知道山洞已被封上,乔埃被困洞中。
瞟 瞟见、瞟眼
多音字:
奇:q奇怪 jī奇数
假:jiǎ假如 ji假期
划:hu划船 hu计划
结:ji结局 jiē结巴
32、六年级下习作:家乡的风俗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六年级下习作:家乡的风俗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教学目标
1.交流自己搜集到的家乡的风俗,交流时做到内容充实,表达流利。
2.借鉴本单元描写风俗的写作方法,学习抓住主要特点介绍风俗的方法。
3.学习修改、完善习作,创编班级民俗作品集。
4.感受家乡这些独具魅力的风俗中蕴含的民族文化和传统美德。
▶教学重难点
1.借鉴本单元描写风俗的写作方法,学习抓住主要特点介绍风俗的方法。
2.能通过习作表达自己对家乡的自豪、赞美之情,感受家乡这些独具魅力的风俗中蕴含的民族文化和传统美德。
▶教学策略
1.阅读理解
以《北京的春节》为例,带领学生品味经典,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在此基础上学以致用,帮助学生搜集生活中的素材,激发灵感,动笔写家乡的风俗,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
2.表达运用
通过阅读习作例文,让学生学会欣赏他人作文的长处,将所学的作文技巧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同时让学生修改、完善自己的作文,从而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或者问问长辈,深入了解自己感兴趣的家乡风俗习惯。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交流自己搜集到的家乡的风俗,交流时做到内容充实,表达流利。
2.能够恰当审题,选择合适的材料进行习作。
3.学习抓住主要特点介绍风俗的写作方法,做到详略得当。
4.用恰当的表达方式写出自己对家乡风俗的独特感受。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图片欣赏,导入新课
1.边欣赏边思考,说说这些图片中隐藏着哪些传统节日。
图片图片图片
2.学生说一说:这些节日各有什么习俗?
预设1:图一是春节,展示的是春节拜年。
预设2:图二是元宵节,展示的是元宵赏花灯。
预设3:图三是春节,展示的是一家人聚在一起包饺子。
3.引言导入:同学们,通过本单元课文的学习,我们了解到了各种各样的风俗习惯。有的让我们感到新奇,有的让我们感到有趣,还有的让我们赞叹不已。这节课,我们就来写一写自己想要介绍的家乡的风俗。可以是查阅资料时知道的,也可以是询问长辈时了解的,还可以是在别的地方亲眼看到、亲身感受到的。(板书:家乡的风俗)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图片引导学生了解风俗习惯,对本次习作充满写作热情,激发学生写作的欲望。
板块二 确定思路,回顾写法
1.你最想介绍的是家乡的哪种风俗?
2.引导学生交流自己在课前收集到的资料,明确自己要写的内容。
3.你知道哪些传统节日?
(1)指名学生说。
(2)教师归纳总结:中国的传统节日有春节、端午节、清明节、中秋节、重阳节等。每一个节日的背后都有着丰富的故事、传说、风俗,或者有着独特的纪念意义。
(3)谁知道在我们的传统节日中,都有什么风俗?学生自由发言。
4.回忆本单元中学到的一些写作方法。
《北京的春节》一文以时间为顺序展开叙述,详略得当。作者老舍先生用通俗易懂、富有京味儿的语言,对北京人过春节的热闹景象和风俗习惯进行了介绍,展现了北京春节的热闹及传统节日的习俗。
《腊八粥》通过对人物的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展现了八儿一家其乐融融的情景。
《藏戏》先连用三个反问句把藏戏的特点写了出来,接着详写藏戏的由来,分述藏戏的三个特点。
5.说说你在本次习作中能借鉴的一些写法。
板块三 梳理思路,指导习作
1.指导学生观察和体验家乡的风俗。
(1)要想写好家乡的风俗,得要注意观察家乡风俗活动的特点。
(2)生动、具体地写出风俗活动的场面和细节。
(3)观察时不仅仅是看,还要注意认真地听,要积极地展开联想和想象。
(4)要注意观察人们的动作和心情变化等细节。
(5)注意观察的顺序。
2.指导写法。
(1)要交代清楚时间、地点和气氛,使读者有整体的印象。
(2)要注意刻画特定环境中人物的活动,在人物的动态中写出人物的特征。
(3)要注意点与面的关系,把个别人物的活动或细节描写与整体概括描写结合起来,渲染气氛,加强艺术效果。
(4)要把写人、写景、写事、写物融为一体,使文章形象真实而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板块四 自拟提纲
1.引导学生根据提示编写习作提纲。
课件出示:
要介绍的风俗是什么?
它的主要特点是什么?打算从哪几个方面加以介绍?
将哪一部分作为重点进行具体介绍?
根据其特点,你打算拟什么题目?
2.学生自由编写提纲。
3.小组内根据编写提示,互提建议,修改提纲。
4.拟定作文提纲。
【设计意图】写好作文,要选取合适的素材,要有清晰的思路。通过教师的指导,让学生明确自己的行文思路,这其实就是训练学生拟提纲,梳理文章层次脉络的能力。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让学生将所学的作文技巧运用到写作中去。
2.学会欣赏他人作文的长处,修改自己的作文。
3.感受家乡这些独具魅力的风俗中蕴含的民族文化和传统美德。1
▶教学过程
板块一 范文赏析
1.范文赏析。
家乡的春节
杨晨曦
照家乡的规矩,从腊月初一就开始新年的预热了。腊八一般是最冷的一天,大家都在这天熬腊八粥,里面的食材丰富极了,让人闻到就觉得心里暖和。
在过年前,孩子们都喜欢提前准备自己过年时要用的东西。第一种是大家都喜欢买的花炮或鞭炮,尤其是男孩子,一买一大包。第二种便是又硬又甜的糖或又甜又红的枣,只要大人一买到,小孩就一抓一大把。
终于到了小年腊月二十三,在这一天,鞭炮声接连不断,年味浓浓。街上卖东西的也多了,尤其是糖和瓜子,孩子们也开心多了,到处是欢声笑语。
虽然别的地方一般是除夕当天才贴春联,但在我的家乡,腊月二十八便开始了。人们喜气洋洋地一边贴着春联,一边哈哈大笑,显示出了万象更新的景象。
期待已久的除夕之夜终于到来了。这天晚上,鞭炮声比以前多了许多,每分每秒都在响,人们穿着新衣,做着一道又一道的美味佳肴。外出打工的人,除了万不得已,必定会回家吃个团圆饭。这天晚上吃完饭,人们便忙了起来,烧香、磕头、拜天、拜地,一刻也不停。一切活动结束后,除了很小的孩子,一家人都要守岁,听说这么做可以延年益寿。
正月初一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人们都要去拜年,互相表达新年的美好祝愿。
正月初六,多数商店都已经开张。这天也是我最不愿过的一天,因为家里每一个干活的人都要出去干活。
元宵节是春节期间又一个重要的日子。这天晚上,人们去城里看灯会,有二龙戏珠龙凤呈祥各形各色,各不相同。人们看完灯会便匆匆赶回来,因为大家都要点蜡烛、闹花灯,整个村子火红一片,真是一片灯的海洋。
就这样,过完元宵节,春节也就结束了。人们各忙各的,又开始了新的生活,孩子去上学,大人去上班,一切就又恢复了平静。
2.教师点评:小作者以时间为序,将春节从腊八开始写起,一直写到了元宵节,将家乡春节的热闹和喜庆淋漓尽致地呈现在我们眼前。
【设计意图】展示优秀范文,引导学生学习范文的写作方法,取长补短,主动地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
板块二 完成习作,学会修改
1.学生根据所写的作文提纲,完成习作。
2.学生自主修改习作。
3.学生交换欣赏习作。
4.根据同学的意见修改、完善习作。
5.全班展示优秀习作。
6.收集优秀习作,创编班级民俗作品集。
33、六年级下习作:插上科学的翅膀飞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六年级下习作:插上科学的翅膀飞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有老师很好奇,这节课我是怎么设计的。哈哈哈,因为我们班里喜欢科幻故事的小朋友比较多,所以感觉还蛮简单的。
先出示科学这个词,说说自己能想到的词语。小朋友们说了很多,比如宇宙飞船冷冻技术火星等等。根据他们的回答,我也出示了一张PPT呈现一些词语。
出示这些词语是为了激发小朋友们对科学故事的回忆。要写好科学故事,储备是很重要的。无论故事是看书得来的也好,看电视、电影得来的也好,这些都可以作为创作的储备。互相分享和交流自己喜欢的科幻故事,能帮助小朋友们选材和构思自己的故事。
当然,光是这些还不够,我们还需要清楚,好的科幻故事需要具备什么标准。我梳理了中国三大科幻文学奖项:冷湖科幻文学奖、未来科幻大师奖、水滴奖的获奖文章。在三篇一等奖的文章中各选取了一小段, 让小朋友们读一读,结合自己的经验,看看好的科幻故事可能需要些什么。
通过分析,他们发现,科学性和故事性都是非常重要的。根据他们的分析,我们出示了这样的评价标准。把科学性又细分成科学精神、科学技术;故事性可以关注情节和人物。当然,如果自己还有觉得重要的地方,也可以通过文章来体现。
写完之后就是分享和评价。最后总结梳理,科幻故事是一代代人往下传递的,科学精神也是,什么时候都不要放弃科学的幻想。
34、六年级下迢迢牵牛星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六年级下迢迢牵牛星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教学目标: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学生们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特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学习朗读诗歌《迢迢牵牛星》并能熟读成诵后感受诗歌的音韵美。
2.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歌画面美。
3.抓住重点诗句,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意美。
教学重点:
体会诗歌意境,掌握鉴赏此类诗歌的技巧。
教学难点:
让学生学会知识迁移,懂得古情今懂,古为今用。
确立重点和难点的依据:理解诗歌,感受到音韵美和画面美,这是第一层次的学习,真正能让诗歌的情感引起学生的共鸣达到诗歌文化的传承,这才是难点。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了解背景
1.出示图片,重温牛郎织女民间故事。
星空广阔而神秘,关于星空也有很多美丽动人的传说,《牛郎织女》这个故事就是其中之一,让我们先来回忆一下奶奶和外婆都讲过的这个神话故事。(学生简述)
今天我们将以诗歌的形式重温这动人的传说,学习古诗《迢迢牵牛星》。
2.了解出处《古诗十九首》
《古诗十九首》:
△都是五言诗,被誉为千古五言之祖。
△作者不详,时代大约在东汉末年,东汉末年社会动荡,政治混乱。
△南朝刘勰《文心雕龙》评价为五言之冠冕,代表了汉代文人五言诗的最高成就。
下面就让我们一同走入古诗十九首中的第十首《迢迢牵牛星》。
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1.教师配乐范读,读后点拨字音。
2.学生自读,读通顺,读准确,读出节奏;指名读,同学互评。
3.师生配合读。(教师读上句,注重强调出叠词和节奏,让学生在接读时,自然读出诗歌的音韵美。)
三、结合注释,疏通诗意
1.借助注释和结合民间故事《牛郎织女》理解诗意。
2.交流诗歌大意。
课件出示:牵牛星在遥远的银河对岸,织女星明亮而皎洁。织女摆动着纤细雪白的手,札札地穿梭织布。一整天也织不成布帛,哭得泪如雨下。银河既清且浅,他俩相距也没有多远,仅有银河相隔,却只能含情脉脉相望,而不能互诉衷肠。
3.再读诗歌,要求学生想象画面,感受美感。
四、理解诗歌,评析感悟
1.这首诗抒发了一种怎样的感情?(织女对勤劳善良的牛郎的相思之苦。)
2.全文没有一个思字,诗歌借助哪些诗句传递了这份相思的哀怨与痛苦呢?
(1)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迢迢是遥远的地方,这与诗中的哪句诗矛盾?河汉清且浅,先去复几许。仅仅是一水之隔,何谈遥远一说呢?有王母娘娘这样强大的势力阻隔,它们很难相见,相望而不能相见更能让人感觉遥远,心生思念。
(2)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织女是织布最好的神仙,所以,取名织女,为什么会不成章呢?一个弄字是玩、戏的意思。织女虽伸出素手,但无心织布,只是抚弄着机杼。这动态的描写,写出人物内心悲苦。零如雨,思念的泪水如雨水一般无法抑制。这是什么修辞手法呢?这夸张和比喻的修辞,直接写出了织女的相思之苦。
(3)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河水盈盈,泪水也盈盈,只是深情的凝望着对方,却不能说出话来,近在咫尺,若隔天涯。这句诗含蓄而深沉地表达出相思之苦。
3.诗中的字里行间都体现了织女对牛郎的思念,让我们用朗读表达出这离别的哀怨,相思的痛苦吧!
4.小结:这首诗看似写神话传说,看似写天上的爱情悲剧,而实则是人间生活的真实写照,此诗产生的年代正是社会动荡时期,男子从征服役造成家庭破裂,夫妻分别的局面,尤其给劳动妇女造成的是身心上的双重痛苦,夫妻久别是他们的生活,离愁别恨是他们的心声,夫妻团聚成了他们的向往。
五、诗文迁移,领会技巧
诗人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织女呢?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主要从人物的外貌,动作,神态等方面进行细节描写,这样生动细腻的描写,把织女这样一个寂寥愁闷的少妇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
纤纤素手一一外貌描写。
擢弄一一动作描写。
泣涕 脉脉一一神态描写。
运用描写方法把人物形象写传神,这在我们平时作文中也可以用。
六、诗词拓展,品味语言。
有人评价这首诗是《古诗十九首》中最具天上人间浪漫色彩的诗作,借天上之事,传人间之情。这样的浪漫不仅在内容,还有他的语言形式上。
1. 找叠词,谈感受
诗歌中用了大量的叠词迢迢皎皎纤纤札札盈盈脉脉,让我们把他们找出来,读一读,你有怎样的感受?
(叠词的加入使诗歌准确而生动,也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旋律美。)
2.诗词拓展,品味叠词。
你还读过哪些使用叠词的诗歌?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一一《诗经》桃花怒放千万朵,色彩鲜艳红似火。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一一《诗经》青青的是他的衣领,日日萦绕在我心里。
七、课堂练习,背诵古诗,吟唱古诗。
1. 课堂练习
填空。
诗中写出了织女因爱情思念而受到折磨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2. 练习背诵古诗,吟唱古诗。
板书:
两星的现状
迢迢牵牛星 织女的相思 离别之思
分离的痛苦
35、六年级下他们那时候多有趣啊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六年级下他们那时候多有趣啊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设计说明
这是一篇科幻小说,作者通过大胆的想象,描写了未来的学习方式。文章通过未来的小学生托米发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书作为故事的开始,通过主人公玛琪的读书经历,抒发对过去学习方式的向往之情。也留给了我们一定的思考:机器代替人的活动究竟是好还是不好?课文语言生动,内容有趣。本课是略读课文,教学设计充分发挥了课前导读作用,指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品读、想象,了解作者笔下未来的学习方式是怎样的,与今天的有什么不同。与100多年前的现在进行比较,寻找合适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相关句段的教学PPT;推荐阅读书目。
学生准备:根据预学卡预习课文。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解题质疑
1.导入:同学们,你想知道未来的世界是怎样的吗?你能想象100多年以后,和你们一样大的孩子们是怎样学习的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他们那时候多有趣啊》,让我们看看未来孩子们的学习生活是怎样的。
2.板书课题。
引导质疑,梳理问题:
引导学生抓住课题的关键词质疑,如那时候有趣。
(1)他们那时候在做什么?
(2)现在的我们是怎样学习的?
(3)我们需要怎样的学习方式?
设计意图:开门见山,在交谈中快速导入课文的学习内容,指导学生围绕课题,抓住关键字词进行质疑,为下面的学习找准切入点。
二、利用导读,明确任务
1.出示课前导读。导读给我们提出了哪些学习建议?
a.快速默读课文,看看在作者的想象中,未来的上学方式和今天有什么不同。
b.大胆想象一下,未来的学习生活还有可能是什么样的?
2.讲解:什么是科幻小说?
科幻小说这个概念暂时还没有一个能被所有研究者所公认的定义标准。
科幻小说,它的情节不可能发生在人们已知的世界里,但它的基础是有关人类或宇宙起源的某种设想,有关科技领域(包括假设性的科技领域)的某种虚构出来的新发现。科幻小说与一般的传统小说不同,其特殊性在于它与科学技术的发展有着直接的联系,但它又是一种文艺创作,并不担负着传播科学知识的任务。
设计意图:略读课文的学习,大胆地让学生自己去完成,给学生一个学习任务作为驱动,无疑是最好的帮助。所以文前导读,是给学生的自主学习最好的建议。
三、自读课文,完成任务
1.快速默读课文,完成学习任务。
(1)说说课文主要讲什么。提示:可以找关键句,借助关键句进行概括。
(课文主要讲了2155年的一天,玛琪和托米发现了一本真正意义上的书,书里记载着100多年前的孩子是如何学习的。玛琪觉得当时的孩子在学习时一定很快乐。)
(2)快速默读课文,看看在作者的想象中,未来的上学方式和今天有什么不同。圈画出关键词句,然后在小组内交流。
预设:
学习小组进行交流:未来的学习方式是怎样的?
①学生学习不用纸质书,而用电子书。
②阅读的文字可以移动。
③阅读时,屏幕上可以承载很多。
④教学的不是真人老师,而是机器老师。
⑤学生不到学校上课,而是在自己家上课。
⑥每个孩子学的内容不同,根据每个孩子的智力来因材施教。
2.你喜欢这样的学习方式吗?
设计意图: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是高年级学生应该掌握的一种能力。在这里指导学生通过找出课文中的关键句,借助关键句来进行概括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同时也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概括能力。
四、拓展迁移,培养能力
对学生的想象要给予评价,渗透科幻小说的特点。
1.想象:未来的学习生活还有可能是什么样的?
2.交流,说说依据。
3.再读课文,说说作者是怎样编写这个故事的。给你怎样的启示?
(有一定的科学知识;要有一定的体验;要展开丰富的想象。)
设计意图:本环节由阅读到写作,不仅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写作能力,由学习到运用,突出了文字的语用功能。
五、拓展延伸,推荐阅读
结束语:本文作者是美国科幻作家艾萨克阿西莫夫,他曾说:儿童应该尽早阅读科幻作品,在9岁或10岁,不能晚于11岁。科幻小说一直深受全世界儿童的喜爱,今天给同学们推荐三本科幻小说:《格兰特船长的儿女》《海底两万里》《神秘岛》。作者是儒勒凡尔纳,被尊为科幻小说之父,这三本书是他的代表作,被人们称为他的科幻三部曲。
设计意图:推荐阅读课外书目,意在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体现了1+x的阅读方式。
36、六年级下十五夜望月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六年级下十五夜望月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教学目标】
1.了解中秋节的一般知识,本诗的作者及创作背景。
2.反复吟诵本诗,达到当堂背诵。
3.结合声韵理解诗词含义,体会作者情感。
4.积累意象典故,明确诗歌主题。
【教学方法】
1.吟诵教学法。
2.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中秋节导入
你说我说话中秋
教师语:你都知道哪些有关中秋节的传说呢?
(学生交流传说故事,此环节重点是可定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了解,激励其多多了解我国传统文化。)
明确:嫦娥奔月、玉兔捣药、吴刚折桂等。
2.中秋节的日期。
教师语:说了这么多有关中秋节的传说,那么中秋节是哪一天呢?
明确:农历八月十五日。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描绘中秋节的诗篇《十五夜望月》。
二、初吟古诗,整体感知。
1.听一听:哪一个字的读音你有异议?
明确:思,读s,心绪,愁思的意思。
教师补充:秋思:乐府琴曲名,这里应当还有感秋之情思。此处的思当文读为s。在郭茂倩所编《乐府诗集》卷五九《琴曲歌辞》中收录《秋思》九首。原诗另有题注为时会琴客。
(此环节,要求学生结合《古汉语字典》明确思字两个读音分别是什么意思,积累一字多义,可以回顾《采薇》里的今我来思的思,助词,无义。)
2.自主读诵
结合吟诵符号谱,自主读诵。
(此环节旨在引导学生反复读诵吟咏,可以分小组读,分男女生读,指名读等)
3.思考:符号谱上的题目和课本上有什么不一样?
明确:符号谱上的题目多了四个字寄杜郎中。
4.题解:这首诗题目的意思是什么呢?
明确:十五夜,当是中秋之夜,望月,观看月亮。有思乡怀人之感。
教师语:传统中国社会,秋收之后的中秋节是一家人的团圆之日,也是唯一凸显团圆主题的节日,这天的月亮也是一年之中最圆的一次满月,故而古人十分重视中秋节。漂泊在外的文人们,往往在离乡之后再不能与家人于中秋之夜团聚,故而中秋之夜、之月便多成为古代文人表达思乡怀归、怀人的重要题材。这首诗的创作背景的具体时间已不可考,据题可知是作者在中秋之夜,望月有感,进而作此篇。
37、六年级下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六年级下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教材解析】
《十六年前的回忆》一文是李大钊同志的女儿李星华在1943年李大钊遇难十六周年的时候写的一篇回忆录。这篇文章从女儿的视角,为我们还原了一位革命先烈在危难时刻为了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从容赴死的感人形象,表达了对父亲为理想献身精神的理解、敬佩,表达了对反对派残杀革命者的痛恨,以及对父亲的敬仰和深切的怀念。
本文采用倒叙的手法,以忆作统领,除开头外,按时间顺序依次回忆了被捕前、被捕时、被审时、被害后的情形。文章第1自然段总起全文,点明1927年4月28日是父亲的被难日。第2--7自然段交代了父亲被捕前的情况。第8--18自然段叙述了父亲被捕的过程。第19--29自然段记叙了作者看到的庭审过程:父亲在法庭上被审时依然镇定、沉着。第30--33自然段写全家得知父亲遇难的消息,反映了父亲遇难给家人带来的沉重打击,又呼应了开头,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深切怀念。
本文突出的表达特点是在叙述的过程中运用人物描写的多种方法,客观、立体地塑造了一位英雄父亲的形象。另一个表达特点是运用对比手法烘托了丰满的革命者形象。第三个表达特点是前后照应。
【课时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关注人物言行、神态和外貌描写,感受李大钊同志英勇无畏的革命气概。
3.了解课文首尾呼应的表达方法,体会这种写法的好处。
4.查找资料,了解先辈的革命事迹。
【教学重难点】
关注人物言行、神态和外貌描写,感受李大钊同志大无畏的英雄革命气概。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回顾前文。
1、课件出示词语,指名读、齐读。
2、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理清了课文的写作顺序,知道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指名回答)
3、下面,我们再来深入学习课文,感受李大钊是一个怎样的革命者?课文是从哪些方面来表现他的高尚品格?
二、阅读,感受人物品质
(一)、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有关描写李大钊言行、神态、外貌的句子。说一说,作者为什么对十六年前的回忆那么清晰。
(二)、默读课文,完成以下任务:
1、找一找:在李星华的清晰回忆中,李大钊身上有哪些和平时不一样的表现。
2、想一想:联系上下文分析一下,李大钊为什么有这样的表现?
3、从这些表现中,你体会到李大钊有哪些高尚品格?(在句子旁边作批注)
(三)交流分享:
1、谁来说一说被捕前,李大钊和平时不一样的表现。
课件出示: 父亲一向是慈祥的,从没有骂过我们,更没打过我们。我总爱向父亲问许多幼稚可笑的问题。他不论多忙,对我的问题总是很感兴趣,总是耐心地讲给我听。这一次不知道为什么,父亲竟这样含糊地回答我。
(1)你可以从哪些句子,看出父亲的慈祥?
(2)父亲一向是慈祥的,但是现在却是含糊地回答,由此你体会到李大钊有怎样的品格?(指名回答)
2、谁来说一说被捕时,李大钊和平时不一样的表现。
课件出示:
短短的一段新闻还没看完,就听见啪,啪几声尖锐的枪声,接着是一阵纷乱的喊叫。
什么?爹!我瞪着眼睛问父亲。
没有什么,不要怕。星儿,跟我到外面看看去。
父亲不慌不忙地从抽屉里取出一把闪亮的小手枪,就向外走。我紧跟在他身后,走出院子,暂时躲在一间僻静的小屋里。
(1)纷乱的喊叫从哪里来?你仿佛听见敌人在喊什么?(指名回答)
(2)面对严峻的形式,李大钊表现如何?由此你体会到李大钊有怎样的品格?(指名回答)
(3)分角色朗读,感受李大钊沉着冷静、英勇无畏的革命者形象。
3、谁来说一说被审时,李大钊在法庭上不一样的表现。
课件出示:
在法庭上,我们跟父亲见了面。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1)在法庭上,看到这样的父亲,你会有什么疑问?(指名回答)
(2)老师补充说明:李大钊在狱中受到过各种严刑拷打,受到了常人难以忍受的折磨。
(3)李大钊在狱中受尽了折磨,但他的脸是平静而慈祥的,是什么力量在支撑着他?(指名回答: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4)全班齐读,体会李大钊忠于革命、坚贞不屈的革命精神。
(5)庭审结束时,李星华清晰地记得父亲望了望他们。请走进人物内心世界分组写:李大钊和李星华当时的心里话。(指名分享)
(四)默读李大钊被害后这部分,思考:最后两个自然段与开头有什么联系?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指名回答)
教师小结: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与开头是首尾呼应的关系。这样写不仅使文章结构严谨,对文章的中心起到了强化作用,也表现了作者对敌人强烈的憎恨,更加突出了作者对父亲的无限追思之情。
三、总结课文,拓展延伸
(一)通过学习本文,你认识了一位怎样的李大钊先生?(指名回答)
教师小结: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我们认识了一个对亲人充满慈爱,对革命忠诚、坚贞不屈的李大钊。
(二)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收获到了什么?除了李大钊,你还了解哪位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呢?(指名回答)
无数革命先烈为了人民幸福,浴血奋战,前仆后继。这样的英雄还有叶挺、刘胡兰、董存瑞、飞夺泸定桥的红四军他们在革命事业的道路上,谱写了壮烈的篇章。
(三)总结全文主旨: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四、作业设计:
1.品读文中描写李大钊外貌、神态和言行的句子,从中体会李大钊的精神品质。
2.查找资料,了解先烈的革命事迹,并和同学交流。
板书:
十六年的回忆
永不磨灭的回忆
永垂不朽的精神
38、六年级下骑鹅旅行记节选教学说课稿课案
六年级下骑鹅旅行记节选教学说课稿课案
一、说教材
《骑鹅旅行记》是享誉世界的童话作品。课文节选了小男孩尼尔斯变得很小很小后,遭到了鹅、鸡、猫咪、牛的报复,对自己以前的所作所为感到懊悔,试图阻止大雄鹅飞走却被带上了高空的故事片段。想象奇特有趣,告诉我们要善待身边的事物。
二、说教学目标
1.学习快速默读课文,概括故事大意,能对人物建立初步印象。
2.能概括尼尔斯骑鹅旅行的原因,对尼尔斯的性格进行评价。
3.通过阅读指导,使学生会读童话,乐于读童话。
学习快速默读课文,概括故事大意,能对人物建立初步印象是教学的重点,能概括尼尔斯骑鹅旅行的原因,对尼尔斯的性格进行评价是教学难点。
三、说教法学法
为了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我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启发引导法、分角色朗读入景体验法,同时引导学生自读自悟法,仔细品味重点词、句、段,体会文中的情感,做到读中悟,悟中读,既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也锻炼学生自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
(一)课题导入
以动画片《骑鹅旅行记》片段导入,激起学生阅读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把握
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解决生字词,读通课文。我检查预习情况,出示课文注音的字和词语,指导学生认读
接着让学生默读课文,理清层次,概括段落大意。
启发思考:小男孩尼尔斯变成小狐仙之后,他的世界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三)学习课文内容
1.读第1-3自然段,小男孩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他觉得最聪明的做法是什么?
提示:这三个自然段是第一部分,讲的是小男孩发现自己变成小人,决定去找小狐仙讲和。
过渡: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找小狐仙的过程中都发生了哪些有趣的事。
2.读第4-9自然段。从家禽们的对话中,你觉得小男孩是个怎样的人?(调皮捣蛋)
3.分角色朗读家禽们的对话,感受童话语言的趣味性。
4.分角色读第10-21自然段猫和小男孩的对话,体会课文描写猫发怒的场面。概括段意:这一部分写男孩被猫给打败了。
5.读第22-30自然段,这三头牛为什么这么讨厌小男孩?(因为小男孩曾经恶作剧捉弄过它们)
6.男孩想对她们说,过去他对她们不好,现在后悔了,只要告诉他小狐仙在哪里,以后他就再也不捣蛋了。这句话反映出了什么?(小男孩本性善良,只是有些淘气,现在他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
7.读第31自然段,这里的描写写出了男孩怎样的心理?(这里细致描写了男孩环顾自己的家,房屋、耕地、牛棚的景象,表现出男孩对家的留念,写出了男孩失落和伤心的心理。)
8.这天天气好极了。水渠里流水潺潺,树上嫩芽满枝,小鸟在耳边欢唱。这句话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提示:这里属于环境描写和对比描写,用优美欢快的环境与男孩的沮丧难过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表现了男孩内心的难过和失落。
9.读第37自然段,引导学生注意老母鹅说的话。老母鹅的话为后文男孩遇到许许多多的困难埋下伏笔,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10.读第44-45自然段,探究尼尔斯骑鹅飞行的原因。因为尼尔斯急切地想要阻止雄鹅飞走,所以他忘记了自己弱小无力。他想到了父母亲发现雄鹅飞走了后会很伤心,他不想他们伤心。
11.概括第31-48自然段主要内容。(这一部分写男孩与雄鹅一起飞向北方)
12.深入探究,分析人物形象。在课文中尼尔斯的性格发生了怎样的转换?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转换?
提示:课文开始时的`尼尔斯是凶狠、喜欢恶作剧、非常调皮的孩子,后来变成了一个安静忧郁的孩子,再后来变成了一个能为父母着想的勇敢的孩子。他变小之后在鸡的嘲笑下变得礼貌,在与猫争斗后感到羞愧,又在牛的数落下认识到自己从前的错。
(四)课文小结
本文节选了小男孩尼尔斯变得很小很小后,遭到了鹅、鸡、猫咪、牛的报复,对自己以前的所作所为感到懊悔,试图阻止大雄鹅飞走却被带上了高空的故事片段。告诉我们要善待身边的事物。
五、说板书设计
板书是教学内容的高度浓缩,是师生思维活动留下的轨迹。本课板书我围绕故事的主要情节发展,分别概括各部分的内容,表现尼尔斯的心情变化,展现童话想象的趣味。
39、六年级下马诗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六年级下马诗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马诗》的作者是唐代的李贺,字长吉,河南洛阳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他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有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之说。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
这首诗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幅边塞风光的画卷。月光下的沙漠像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轮如弯钩一般明月当空悬挂。何时才能受到皇帝赏识,给我这匹骏马佩戴上黄金打造的辔头,让我在秋天的战场上驰骋,立下功劳呢?这首诗看起来是写马,其实是借马来抒情,抒发诗人怀才不遇,不被统治者赏识,但又热切期望自己的抱负得以施展,可以为国建立功业。
李贺生活的时代,藩镇割据,战事频频,作者以名马自喻,言虽然生逢用人之时,亦有用才之地,但尚需惜才用才之主。这是李贺马诗的基本意旨。李贺在其短暂的一生中,一直怀有建功立业之心,为此他甚至宁愿投笔从戎。但这一理想终难实现,所以他的诗中总会有一股郁郁不平的悲愤之气。
这首诗字里行间洋溢着对马的赞美,蕴含着作者报国之志的浓郁感情。在教学中,在学生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重点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渴望立功报国的内心情感,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学目标:
1.读准字音,会写络字,默写这首古诗。
2.结合注释、查阅资料,加深对古诗的理解,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3.体会诗人的情感及诗人借物言志所表达的志向。
教学重难点:
背诵古诗,理解诗句的含义,体会诗人抒发的情感。感受诗中的马所体现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了解背景。
1、出示历代关于马的文学作品,说一说关于马的成语。
2、朗读诗歌,读准字音。学会写络字。
3、介绍作者唐代作者李贺,以及诗歌写作背景。
李贺(790816),唐代诗人,字长吉,河南福昌人。他才华横溢,壮志凌云,满腹傲气,迫切地想为国家、人民奉献,但一生怀才不遇,穷困潦倒,27岁时在郁闷悲苦中去世。他生不逢时,又不愿媚俗取宠,因而饱受世事的嘲弄。这种情绪直接影响了他的性格,融进了诗作,使他的诗平添了一层冷艳神秘的色彩,因而人们称他为诗鬼。唐贞元、元和之际,燕山一带藩镇肆虐,也是作者报国无门、不得志之时。
4、回顾学习古典诗歌的方法:
看诗题,解诗眼;知作者,明背景;读诗文,解大意;悟诗情,入诗境。
二、读准字音,把握节奏
1.学生自由读《马诗》,注意读准节奏、读通句子。
2.指名读,相机正音。注意两个多音字。
3.教师范读,学生标注停顿。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4. 师生合作朗读诗歌。
三、品读古诗,明确诗意
1.默读古诗,质疑思考:这首诗写了哪些内容?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2.汇报交流,教师点拨。
3.借助注释,理解词语:大漠、燕山、钩、金络脑。
4.赏析诗句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1)师生探讨沙如雪月似钩画面意象。这两句诗描写了一番怎样的情景?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引导学生展开想象)
(2)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边塞茫茫沙漠在皎洁月光的照耀下,颜色像雪一样白。燕山上的月牙儿就像弯钩一样悬挂在空中。
5.赏析诗句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1)指名读。说一说诗中的这匹马是怎样的马?(高贵的马、奔驰如风的马)
(2)你是从哪里体会到的?借助注释理解。金络脑:用黄金装饰的马笼头。
(3)引导学生抓住金络脑、快走等词语,体会骏马轻捷矫健的风姿。
四、拓展延伸,背诵积累。
1、出示李贺的《马诗其二》(唐代:李贺)
腊月草根甜,天街雪似盐。
未知口硬软,先拟蒺藜衔。
这首诗通过骏马在寒冬腊月里无草可食,饥肠辘辘,只能到白雪覆盖的土里寻找草根,这时连草根都变成了甜的,就算是碰到了带刺的蒺藜,也要把它吃掉。此诗表现了有志之士的穷苦困顿的遭遇和倔强不屈的性格。
2、教师小结:诗人李贺的这首诗托物言志,情景交融。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既是写马,也是写人。马希望在广阔无边的天地里自由奔驰;人希望有施展自己才能的机会。诗人借马喻人,表达自己渴望为国建功立业的志向。
3、指导学生欣赏草书作品《马诗》,背诵古诗。
五、板书设计:
马诗(李贺)
写景:沙漠苍凉 情景交融
抒情:建功立业 托物言志
40、六年级下鲁滨逊漂流记节选教学反思优缺点
六年级下鲁滨逊漂流记节选教学反思优缺点
《鲁滨逊漂流记》是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本课作品梗概+精彩片段的呈现形式,在以往的小学语文教科书中还没有出现过,这一形式对于学生来说是全新的。《鲁滨逊漂流记》叙述了17世纪有个叫鲁滨逊的英国人在航海中遇险,孤身一人流落到一个荒无人烟的小岛,为了战胜死亡,他依靠破船上剩下的一点生产和生活资料,同大自然展开了顽强的斗争,经过28年的孤苦生活,他终于脱险,返回故乡。
一、教学效果
1.本节课我创设了浓厚的读书氛围和宽松的交流环境,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自觉主动地去学习。学生课前对原著的阅读以及课上展示的内容,都由学生自己做主。
整堂课学生学有目标、学有收获。学生真正走进文本,有所思考,提出了很多自己的疑问,比如为什么鲁滨逊不造一艘船回英国或者到就近的国家?课文中说鲁滨逊墨水用完了,想尽办法还是造不出墨水,那他是如何列表记录自己的幸与不幸呢?课堂上大家讨论得热火朝天,这些疑问也真正引起了他们阅读整本书的兴趣,也让我对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这一教学方法有了更大的信心。
2.我指导学生学习课文之后,从悟字出发,体会鲁滨逊在荒岛上战胜种种困难的经历和积极的人生态度,使学生懂得了在厄运面前要勇敢的面对困难,要有生存的勇气,要积极的想办法改善生存环境,并用自己的勤劳与智慧战胜困难,去主宰命运的道理。
二、不足之处
课后结合生活谈体会时,我对问题设计得不够好,学生不知从何谈起。如果把问题改成你过去遇到过哪些不幸或困难,你是怎么做的,学了本课,你以后再遇到类似问题,又会怎样做呢?这样学生的导向性会更强,就不会冷场了。所以,我认识到学生的各项语文能力(听说读写)要得到培养和训练,教师的引领和点拨是很重要的。本堂课学生关于说的能力,即表达能力,在这一问题上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培养和训练,是一种遗憾。
不过课堂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我们要做的就是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总结教学得失。我始终相信思之则活,思活则深,思深则透,思透则新,思新则进,让我们一起努力吧!
41、六年级下快乐读书吧:漫步世界名著花园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六年级下快乐读书吧:漫步世界名著花园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教学目标:
1.以《鲁滨逊漂流记》为例,通过阅读前、阅读时、阅读后这三个阶段,由浅入深,引导学生掌握整本书的阅读策略:了解作品背景、做阅读规划、边读边批注、摘抄句段、遇见主人公、发现作品主题。
2.激发学生阅读游历、冒险类世界经典名著的兴趣,感受心灵成长的乐趣。
教学过程:
阅读前:选择书籍 做好规划
一、选书籍
⒈ 看书名
这个单元,我们漫步在世界名著花园中,接触了三本冒险、游历类的名著。其中,《鲁滨逊漂流记》被称为冒险小说的鼻祖,被翻译成一百多种语言,流传甚广。这本书,市场上有多个不同的版本,大家看,这是主人公的名字被翻译成鲁滨逊的版本:(课件出示第一组版本)
主人公的名字被翻译成鲁滨孙的版本:(课件出示第二组版本)
课件出示:《鲁滨逊漂流记》=《鲁滨孙漂流记》
《鲁滨逊漂流记》=《鲁滨孙飘流记》
外国人名翻译成中文,译者不同,用字可能稍有差异,书名中的漂流和飘流也表达同样的意思,这并不影响我们阅读,我们只需要选择正规出版社的图书即可。
⒉ 看书评
《鲁滨逊漂流记》是一部影响很大的文学作品,被誉为英国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小说,是现实主义小说的奠基之作,引起了文学评论界的广泛兴趣。
法国著名思想家卢梭这样评价它:(课件出示)
它就是我们学习的课本,我们关于自然科学的一切谈话,都不过是对它的一个注释罢了。
每个正在成长的男孩都应该先读读这本书。
--[法国]卢梭
意大利重要的小说家卡尔维诺这样评价它:(课件出示)
经典是那些你经常听人家说我正在重读而不是我正在读的书。《鲁滨逊漂流记》无疑是一部值得逐行重读的小说。
--[意大利]卡尔维诺
同学们,关注名人书评,是我们了解名著的一个窗口。卡尔维诺的评价,让我们了解到《鲁滨逊漂流记》这本书的文学价值。而卢梭的评价,却吸引着我们想迫不及待地翻开这本书来读。
【设计意图:笛福的这本冒险小说,书名中是鲁滨逊?还是鲁滨孙?是漂?还是飘?是摆在学生面前的第一个困惑。直面问题,说清缘由,揭开谜底,入课第一锤就轻轻敲在了学生的心坎上。学生要成为一名阅读者,怎样选择书籍,也是一种需要掌握的能力,看书评是非常便捷的选书途径。】
二、做规划
⒈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做好阅读规划,便于持续阅读。我们以人民文学出版社2013年5月北京第1版的《鲁滨逊漂流记》为例(后面均参考此书),这本书大约18万字,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阅读速度,制订阅读计划。
⒉ 课件出示《鲁滨逊漂流记》阅读规划表。发放规划表,课后阅读时使用。
阅读时:了解背景 及时批注 摘抄句段
阅读进行时一:了解作品背景
⒈ 作为外国名著,我们刚开始读起来会感觉比较难,因为它们不像流行读物那样通俗易懂。不过,如果从了解作品背景入手,就会更好地了解作品的内涵。
⒉ 我们先来欣赏一个微课:
《鲁滨逊漂流记》作品背景 微课内容
《鲁滨逊漂流记》是18世纪英国启蒙文学作家丹尼尔笛福的代表作。该书被认为是英国文学史上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作者也因此获得了英国和欧洲小说之父的美誉。这本书的故事情节是建立在一个真实事件的基础上的:
1704年9月,一名叫亚历山大塞尔柯克的苏格兰水手在海上与船长发生冲突,结果被船长流放到大西洋一个渺无人烟的荒岛上。四年后,一条路过的英国轮船发现了他,并把他带回了英国。
这件事披露后,给年近六旬的笛福带来了灵感,创作了《鲁滨逊漂流记》。18世纪的西方,热衷于去海外冒险,航海成为一种时尚。1719年,小说《鲁滨逊漂流记》一经发表,即在英国文坛引起轰动。翻开它,你会看到一个人如何在绝境中变成自己的国王,一座岛如何从荒芜之地变成微型的文明社会。书中的主人公鲁滨逊,凭借着自己勇往直前的精神和辛勤的劳动,成就了一段传奇,成为千千万万读者心目中的英雄。300多年来,这部小说已经出了几百版,被翻译成多种文字,享誉世界。
⒊ 小结:我们从微课中得知,亚历山大的经历,正是鲁滨逊漂流的原型。如果大家还想了解更多,阅读之前,关注小说的前言或者序导读,可以为我们顺利阅读名著提供有效的帮助。
阅读进行时二:及时批注
⒈ 这次快乐读书吧的小伙伴,还给我们推荐了一些阅读名著的好方法,大家默读语文书第40页下面的阅读提示。
⒉ 读后交流,梳理出四个提示要点:做批注,摘抄喜欢的段落,画人物图谱,梳理全书的结构以及作者的想法。
⒊ 同学们,阅读一部小说的时候,小说中的某一处用词、修辞手法、主人公的行为等等,可能会让你产生感想或疑问。这时候,我们一边默读,同时提笔,在空白处及时批注,这是批注中的批语法。接下来,我们实践一下,用这种方法读《鲁滨逊漂流记》第87页由于缺乏工具至第94页可惜认识到这点已太晚。开始吧!
⒋ 学生先进行7分钟默读批注。
⒌ 互动交流。
交流要点:读《鲁滨逊漂流记》这类世界名著,写批语时,可以设身处地与主人公对话,可以评点人物、剖析写法,还可以质疑问难等等。
边读边批注,可以让我们沉下心来专注阅读,一旦专注,阅读的速度也会得到相应提升,真是一举双得!
阅读进行时三:摘抄句段
⒈ 在读的过程中,遇到触动我们的句子、修辞手法形象生动的句子,我们不妨摘录下来,这样不仅可以积累写作素材,还可以当练字呢!
⒉ 我们欣赏一下这位同学的阅读摘录卡。
⒊ 发放摘记卡,给学生课后阅读时使用。
⒋ 同学们还可以根据阅读的需要,以及自己的喜好,把你的阅读摘记卡设计得更加适用、美观!只要持之以恒,小小的卡片,会带来大大的收获。
【设计意图:阅读量的积累,未必就是阅读力。阅读力怎么养成?有赖于针对性的阅读策略指导。了解作品背景,及时批注,这些阅读辅助行为,可以引导学生聚焦注意力,亲密接触作品,与作品频繁互动。边读边摘记,犹如蜜蜂采蜜,学生边阅读边采集信息,实现量的积累。学生阅读中读与写相结合,有助于阅读力的培养。】
阅读后:遇见主人公 发现主题
一、遇见主人公
⒈《鲁滨逊漂流记》是一部精彩的冒险小说,我们从课文的梗概中已经了解了它的故事情节曲折离奇、引人入胜。而主人公鲁滨逊,更因为他超强的生存能力,令我们折服。我们再次花3分钟浏览刚才阅读的片段,梳理一下,鲁滨逊在绝境中为了求生,做了哪些努力?
⒉ 小组讨论:从鲁滨逊的求生行为,可以推断出他具有怎样的个性?并从片段中找出具体的事例支持自己的观点。
⒊ 给书中的主人公做人物形象分析。
出示两份人物形象分析阅读单。
课后阅读的时候,或者阅读完小说之后,大家选择其中一种阅读单做一个人物形象分析。阅读单1既适用于书中的主人公,也适用于书中的其他人物形象。
阅读单1:
二、发现主题
⒈ 我们通过课文了解了《鲁滨逊漂流记》的故事梗概,以及书中精彩的片段,你的脑海中对这本书一定有一些自己的初步印象和判断,如果让你用一些词概括出这本书的主题,是什么呢?
学生开展头脑风暴,自由表达。
课件出示:这本书的主题是
预设:冒险 探险 成长 生存 改变 征服 勇气
⒉ 如果你是作者笛福,你想通过这本书传递给读者什么样的内容?是对生活的态度?还是对世界的观察?还是给予我们成长的某些建议?我们可以在读完整本书之后,试着用一句话表述出来。还可以运用下面的阅读单,发现书中的主题。
我从这些内容发现作者想表达的主题
阅读番外篇:持续阅读 不期而遇
⒈ 课件出示:
经典是那些你经常听人家说我正在重读而不是我正在读的书。《鲁滨逊漂流记》无疑是一部值得逐行重读的小说。
--[意大利]卡尔维诺
⒉ 总结:正如卡尔维诺所言,儿童文学名著花园里,像《鲁滨逊漂流记》这样精彩的小说还有很多。比如《骑鹅旅行记》《汤姆索亚历险记》《爱丽丝漫游奇境》等等。
课件出示其他三本游历、冒险小说图片。
阅读前我们选择经典,做好阅读规划;阅读时,了解作品背景,边读边动笔;阅读后,静静地与书中的主人公进行一番对话,想一想自己在这本书中的收获。漫步名著花园,你一定会与你心仪的书籍不期而遇,获得心灵的成长。
42、六年级下口语交际:同读一本书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六年级下口语交际:同读一本书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教学目标
1.能引出原文说明观点,使观点更有说服力。
2.能分辨别人的观点是否有道理、理由是否充分。
02 教学重难点
1.能认真倾听,理解他人观点,辨别他人观点。
2.能结合交流,产生思维碰撞,促成新的认识。
03 教学准备
课时安排
1课时
预习要求
课前阅读《鲁滨逊漂流记》这本书。
04 教学过程
板块一 确定话题,选定内容,书写批注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有人曾经说过一千个读者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句话是说阅读往往能唤起读者独特的感受和理解。今天我们来开展一次班级读书活动,围绕大家近期所读的《鲁滨逊漂流记》这本书交流读书心得,分享阅读感受。
二、讨论交流,畅谈感受
1.回顾阅读任务。
本单元学习之初,我就布置了阅读《鲁滨逊漂流记》这本书的任务,让同学们边读边写下自己的感受,尤其是要针对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批注或做笔记。现在就请大家畅所欲言,说说自己读后的感受。
2.读书交流会上,确定交流话题。
(1)四人一组,商量可以选择的话题。
(2)组员代表发言,全班确定一两个话题。如:鲁滨逊为何能在荒岛上生存?鲁滨逊的人物形象特点是怎样的?
3.首先引导学生聚焦整本书最精彩的荒岛生存部分,请学生圈画出鲁滨逊能在荒岛上存活下来的原因,并把自己的感受在边上作简单的批注。
板块二 交流观点,引用原文,加以佐证
1.出示生存单,梳理鲁滨逊能在荒岛上生存下来的原因。
2.指名学生交流,边交流边完成生存单。
预设:
3.这些原因分别是根据书中哪些内容概括出来的?
4.指名学生交流,引导关注原文,朗读原文,继续填写生存单。此时可以简略地填写。
5.教师总结:通过刚才的读书交流活动,可以发现:若想证明自己观点的准确性,可以引用原文加以佐证。读书交流,应重视原文的价值。
板块三 认真倾听,理解观点,辨别观点
1.如果其他人也意外地来到了这座荒岛,他们能像鲁滨逊一样独自存活下来吗?
2.鲁滨逊之所以能在荒岛上存活下来,是因为他有怎样的性格特点呢?
预设:顽强奋斗的意志力、实干精神
3.能找出文中的相关依据吗?
4.对待别人的观点,首先要试着去理解,接着要理性地辨别。就刚才的讨论,你有不同意见吗?若有不同意见,依据是什么?
5.鲁滨逊出身于中农家庭,父亲希望他过安逸的生活,可是他的一生真如父亲所期望的那样吗?
6.鲁滨逊的一生如此曲折、精彩,又源于他怎样的性格特征呢?
预设:冒险精神、对自由自在的生活的追求
7.从文中能找到哪些依据?
8.鲁滨逊这个人物的性格极其丰满,在读书交流的时候,一定要多多借助原文;既要认真倾听,努力理解他人观点,又要结合自己的独特感受,准确辨别观点。
板块四 整体回顾,思维碰撞,产生新知
1.引导交流:今天我们一起在课上围绕着同一本书,选取了一个有价值的话题进行了交流,你在今天的交流中有什么收获,或者受到了什么启发?
预设1:我觉得大家同读一本书、就同一个问题交流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如可以在交流中听到不同的观点,感受到思维的碰撞。
预设2:在今天的交流中,我学会了引用原文来支持自己的观点,这样,我的观点就会很有说服力。
预设3:我以往读书时只关注故事内容和主人公,在今天的交流中我开阔了思路,知道了可以在阅读中提出自己的疑惑,甚至还可以自己创编结尾,以后我再读书的时候一定能读得更深入。
预设4:今天我最大的收获是学会了倾听。倾听别人的发言,加深了我对文本的理解。
2.教师小结:同学们的收获很大,希望同学们将今天的收获运用到以后的阅读中去,期待着大家在下次读书交流会上有更精彩的发言。
3.拓展延伸。
读书交流活动,首先要确定好一两个话题,再围绕话题选择合适的交流内容,交流时要将原文适当整合后进行引用,佐证自己的观点。在倾听时,要辨别他人观点的准确性。
43、六年级下寒食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六年级下寒食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教材分析
《寒食》是唐代诗人韩翃创作的一首七绝。此诗前两句写的是白昼风光,描写了整个长安柳絮飞舞,落红无数的迷人春景和皇宫园林中的风光;后两句则是写夜晚景象,生动地画出了一幅夜晚走马传烛图,使人如见蜡烛之光,如闻轻烟之味。同时也流露出作者对现实的不满和对权贵们的讽刺。
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学生对于传统节日的民风民俗并不陌生,但相比于春节、元宵等节日,学生对寒食节比较陌生。通过课下注释和资料的补充,可以让学生了解寒食节的习俗,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激发学生对祖国文化的热爱。教学时,应引导学生借助关键词,初步理解诗歌的字面意思,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抓住诗中描写的传统节日的场景,在脑海里形成画面,自然成诵。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会写宫、侯、素等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想象《寒食》中描绘的暮春之景,结合时代背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想象画面,抓住重点语句,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通过抓关键词,赏析诗句,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44、六年级下册第7课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生字词
六年级下册第7课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生字词
选文讲述的是汤姆和贝琪从迷路的山洞返回家后的故事。向我们展现了一个无所不能、淘气、向往自由、勇敢机智、有正义感和爱心的一个孩子头儿的形象。课文先是讲述贝琪的妈妈撒切尔太太和汤姆的阿姨悲痛绝望的心情,以及汤姆、贝琪回来后小镇欢乐的晚上。先悲后喜,充满了喜剧气氛。接着通过汤姆的讲述,介绍他和贝琪在洞中的历险经过,最后讲汤姆去看望伙伴哈克和贝琪,从法官口中意外地知道山洞已被封上,乔埃被困洞中。
瞟 瞟见、瞟眼
多音字:
奇:q奇怪 jī奇数
假:jiǎ假如 ji假期
划:hu划船 hu计划
结:ji结局 jiē结巴
45、六年级下藏戏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六年级下藏戏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能说出藏戏的主要特色,了解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藏戏的。
2.体会藏戏独特的艺术魅力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教学重点: 默读课文,能说出藏戏的主要特色,了解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藏戏的。
教学难点:体会藏戏独特的艺术魅力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初步感知
1. 回顾本单元已学的相关内容。
2. 借地方戏曲,引出藏戏。
3. 简介藏戏。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对藏戏文化的探究愿望,引入新课。
二、任务引领 感受魅力
(一)明确任务
出示阅读提示,明确学习任务。
(二)感受藏戏特色
1.概括介绍特色(课文 13 自然段)
(1) 读相关段落,提炼戴着面具 没有舞台演出时间长三个特点。
(2) 有感情朗读。
2.具体介绍特色(课文 817 自然段)
(1) 聚焦特色一:戴着面具
①读课文,概括面具特点。
②看图猜面具。
(2) 聚焦特色二:没有舞台
①借助图片、抓关键词,感受藏戏对舞台的要求极其简单。
②感受藏戏的文化内涵。
③有感情朗读。
(3) 聚焦特色三:演出时间长
①结合艺人和观众的表现,抓关键词,感受特点。
②有感情朗读。
设计意图:借助学习提示开启自主探究, 感受藏戏的魅力及其文化内涵。
(三)感受形成的神奇(课文 47 自然段) 1.探究藏戏的形成与特色之间的关系。
(1) 探究课文讲唐东杰布的传奇故事的意图。
(2) 感受藏戏的传承方式。
(3) 体会唐东杰布为民造福的精神。
三、 整体回顾理清结构
1.借助提纲,明确课文结构。
2.教师小结。
四、布置作业
了解家乡的地方戏曲,并试着介绍它的特点
46、六年级下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六年级下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教材分析
《北京的春节》是老舍先生的散文名篇。文章以时间为经线,人们的活动为纬线,细致地描写了北京春节的一系列风俗习惯,字里行间透露出人们欢欢喜喜过大年的心情。
本篇课文是人教版教材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一篇课文,在统编教材六年级下册中是第一单元第一篇。相较人教版而言,统编版内容增加,主要表现在描绘腊八粥、腊八后的情景、小年、初一、元宵的文字增加。我想,这与统编教材的编排理念有很大关系。统编教材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人文主题是民风民俗;阅读要素是分清内容的主次,体会作者是如何详写主要部分的;习作要素是习作时注意抓住重点,写出特点。本单元语文园地中交流平台板块以《北京的春节》为例,讲解什么是有详有略,为什么要有详有略,怎样在写作中有详有略。《北京的春节》课文内容的增加,就是为本单元阅读要素和习作要素服务的。
文章条理清晰,语言朴素直白,即便是热闹景象的描写,也没有浓墨重彩的铺陈。充满京味儿的语言是一大特点。
教学目标
1.自学掌握生字词。
2.了解老北京的风俗,利用时间轴梳理北京的春节,感受传统年文化的魅力。
3.学习详略得当的写法,体会老舍京味儿语言。
自学准备
1.朗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1)抄写生字、词语三遍
生字:蒜 醋 饺 摊 拌 眨 宵 燃 贩 彼 贺 轿 骆 驼 恰
词语:热情 自傲 饺子 万象更新 鞭炮 眨眼 通宵 间断 万不得已 截然 燃放 小贩 摆摊儿 彼此 贺年 骆驼 恰好 一律 彩绘 分外
(2)给形近字组词。
醋( )错( )措( )
饺( )校( )胶( )
摊( )滩( )瘫( )
宵( )霄( )硝( )
贩( )饭( )叛( )
轿( )娇( )侨( )
恰( )拾( )蛤( )
(3)给多音字注音。
间断 中间
万象更新更加 三更半夜
正月正好
分别分外
(4)用自己熟悉的词替换句子中画横线的词语。
a初一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 )
B这些比赛并不为争谁第一谁第二,而是在观众面前表演骡马与骑者的美好姿态和娴熟技能。( )
c干果店在灯节还要做一批杂拌儿生意,所以每每独出心裁。( )
2.查找资料,了解老舍,关注其生平、评价、作品。
3.找出课文中描写孩子们过春节的部分,读一读。用不少于三句话说说自己是怎样过春节的。
4.利用时间轴梳理北京过春节时人们的活动。
腊月初旬腊八腊八起腊月二十三除夕前除夕正月初一初五初六元宵正月十九
教学过程
01童谣导入
同学们,新年好!正值新春佳节之际,我们一起来读一则有意思的童谣吧。(播放视频《小孩小孩你别馋》)童谣里讲了哪个节日?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我们有很多传统节日,其中,春节是最喜庆、最有味道的节日。今天,我们将一起走进老舍笔下《北京的春节》。
02梳理课文
课前预习,同学们通读课文,利用时间轴梳理北京过春节时的活动,我们一起来理一理。很明显,这篇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老北京人过春节的?这些时间节点中,哪几天写的详细,哪几天写的简略?
03学习详略
作者老舍是怎么写详细的呢?我们一起走进文字,细细品一品。
1腊八
(1)新旧教材对比体会详写腊八粥,感受腊八粥食材多
a在腊八这天,家家都熬腊八粥。粥是用各种米,各种豆,与各种干果熬成的。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
b在腊八那天,家家都熬腊八粥。这种特制的粥是祭祖祭神的,可是细一想,它倒是农业社会一种自傲的表现这种粥是用各种米,各种豆,与各种干果(杏仁、核桃仁、瓜子、荔枝肉、桂圆肉、莲子、花生米、葡萄干、菱角米)熬成的。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
(2)视觉和味觉多感官写腊八蒜的独特
2腊月二十三
北京的小年有什么独特的风俗?自己生活的地方是怎么过小年的?
3除夕
(1)嗅觉、视觉、听觉多感官写除夕热闹
(2)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祭祖。(感受人们对除夕的重视)
4正月初一
写了哪些人的哪些活动?(写不同人的不同活动)
5元宵
(1)除夕与元宵的对比感受元宵是春节的又一个高潮。
(2)走进元宵花灯: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有的图案各式各样。
a排比句感受花灯的多样。
b关注加点的字词,体会语言表达的丰富性。
作者重点写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元宵这几天,其他的日子则一笔带过。但是重点写,也不是铺开写,而是突出写最具特色的民俗活动,给人印象深刻。为什么这样写呢?我们一起看看交流平台给我们的提示。
04品味语言
课前我们了解了老舍,他是土生土长的北京人,所以他的作品京味儿十足。我们一起来读几个句子感受感受。
1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老北京谚语)
2孩子们喜欢吃这些零七八碎儿,即使没有饺子,也必须买杂拌儿。(感受儿化音)
教师示范朗读,学生寻找文中其他句子,练习朗读。
3腊月和正月,在农村正是大家最闲在的时候。(感受北京方言)
举例:我和她从小一起长大,是发小儿。
如果你对京味儿语言感兴趣,推荐你阅读老舍先生的《茶馆》。
05主题阅读
记忆中过年的味道还有哪些呢?我们再一起到其他作家笔下找找吧。
斯妤《除夕》(主要写了腊月二十九,闽南老家做年夜饭、吃团年饭的情景和那天作者一家的活动。)
陈鲁民的《年味》(文章从嗅觉、味觉入手,以细致的笔触写了过年的鞭炮硝烟味、酒香味、蒸馒头味、饺子味、写春联的墨香味等,展现了农家过年时的丰衣足食,表达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冯骥才的《花脸》(讲述年少的我喜爱花脸,在新年时买了一张关羽的花脸和一把青龙偃月刀,回到家人人见人人夸,我十分高兴,成了全家过年的小主角。后来,我不小心用大刀打碎了家里一只祖传的花瓶,因为是过年,当时躲过了一劫,但后来还是被爸爸教训了一顿。从此,我悟到一个祖传的道理:一年之中唯有过年是孩子们的自由日,这几天无论怎么去闹都不会立刻受到惩罚这才是孩子们喜欢过年的真正原因。文章通过对我爱花脸、买花脸、戴花脸的过程的叙述和描写,表现了我对英雄的崇敬,抒发了我渴望成为英雄的少年豪情,表达了童年时的欢乐和自豪。)
徐鲁的《何时再得压岁钱》(文章以倒叙的方式回忆了孩提时候得压岁钱的情景:我们急切讨要压岁钱,炕上的爷爷奶奶乐不可支地看着心满意足的满堂孙子孙女,我们一旦拿到了压岁钱,便呼啸而散,各自躲到一边数钱去了。寥寥数语,勾勒出祖孙间其乐融融的温馨情味。结尾时,作者在对童年欢乐的回忆中表达了对过去生活的感恩之情。)
迟子建的《原来姹紫嫣红开遍关于年货的记忆》(讲述家人各司其职置办各样年货中发生的趣事,回溯了自己关于年货的记忆,描写了故乡过年时的热闹氛围。文章的标题和结尾,都引用了明代剧作家汤显祖代表作《牡丹亭》中的唱词: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残垣!作者以此表达了对过去故乡过年时浓浓年味的怀念,以及对现在故乡过年时人情味逝去的惋惜。)
06主题练写
以年的记忆为主题,写一篇文章或者自制绘本。习作提示:先想好重点要表达哪些内容,把它们写得具体详细一点儿,其他内容则写得简略一点儿。
47、部编版六下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近反义词及多音字
部编版六下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近反义词及多音字
《汤姆索亚历险记》由找到汤姆和贝琪这个精彩片断组成。片段讲述的是汤姆和贝琪从迷路的山洞返回家后的故事。先是讲述贝琪的妈妈撒切尔太太和汤姆的姨妈悲痛绝望的心情,以及汤姆、贝琪回来后小镇欢乐的晚上。先悲后喜,充满了喜剧气氛。接着通过汤姆的讲述,介绍他和贝琪在洞中的历险经过,最后讲汤姆去看望伙伴哈克和贝琪,从法官口中意外地知道山洞已被封上,乔埃被困洞中。轻松、幽默而略有讽刺夸张,是作者语言的特点。浪漫有趣,有惊无险,是这部名著吸引孩子的地方。
近义词
渐渐逐渐 哀悼悼念
仍旧仍然 寻找寻觅
宽阔宽敞 疲乏疲惫
警告告诫 兴奋激动
反义词
永远暂时 悲伤欢乐
喧嚣宁静 迎接欢送
宽阔狭窄 兴奋沮丧
多音字
煞:sh(煞白)shā(煞车)
奇:q(奇怪)jī(奇数)
笼:lng(鸟笼)lǒng(笼罩)
假:jiǎ(假如)ji(假期)
划:hu(划船)hu(计划)
结:ji(结局)jiē(结巴)
相关文章
-
六年级下册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生字组词带拼音
-
六年级下册第7课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笔记
-
六年级下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课文读后感
-
六年级下册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常见多音字与近反义词
-
六年级上册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
六年级上册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分段段意
-
六年级下马诗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
六年级下习作:插上科学的翅膀飞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
六下语文第7课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课堂笔记之课文主题
-
六年级下依依惜别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
六年级下表里的生物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
六年级下腊八粥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
六年级下迢迢牵牛星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
六年级下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
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
推荐文章
-
在牛肚子里旅行评课稿
-
太阳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
想想课文是按照什么样的顺序写老北京人过春节的
-
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课梅花魂多音字近反义词
-
雨点儿全部的生字拼音词语怎么写
-
四年级第26课的生字组词怎么组
-
四季之美常见多音字及近反义词
-
三年级灰雀小练笔参考答案
-
千人糕新鲜感的句子有哪些
-
凉州词全文诗句翻译意思全解及赏析
-
二年级贝的故事生字组词与笔画
-
一年级语文下12课古诗二首池上词句复习笔记
-
如何应对春天宝宝哮喘的造假现象
-
孕妇的营养有什么特点
-
七上八下
-
量时度力
-
红眼睛的兔子
-
汽车大集合
-
sayhi英语故事 bear the great cook
-
上网的乐趣_小学生作文:四年级
-
指纹锁推广活动促销朋友圈文案38句
-
网管软件宣传朋友圈文案33句
-
导购创意朋友圈文案39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