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家庭教育的误区和解决方法
现代家庭教育的误区和解决方法
家庭是孩子接受教育的第一课堂,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现在的孩子大都是独生子女,因而家长倍加关心和爱护,这使得家庭教育在理念上有了保障,但同时也容易走进以下误区:
(一)重智轻德。许多家长只重视孩子的文化学习和智力开发,而忽视对其思想品德的教育。孩子的学习表现及成绩常常是家长关注的焦点,也是家长最为敏感、最能引起情绪波动的关键所在。为了让孩子学习好,一些家长挖空心思、想尽办法找好学校,找好班级;有的家长自己节衣缩食,省吃俭用,从牙缝里也要省出钱给孩子买钢琴或让孩子学绘画。家长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放在了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和特长培养上,而较少关心或无暇顾及孩子的思想品德的发展状况。
(二)成人化教育。尽管不少家长把孩子视为“小皇帝”、“小公主”,但他们并没有把孩子作为一个独立的人来看待,而是把孩子的成才与否同自己的荣辱联系在一起。于是不顾孩子的意愿和实际情况,一味按照自己的意志,把孩子的课余时间安排得满满的,星期六学音乐,星期天学绘画,晚上再请个家庭教师。结果,事与愿违,孩子迷失了方向,甚至产生了厌学情绪。还有的家长甚至硬性制定了超出孩子年龄阶段的高标准,达不到就施以惩罚或暴力。难怪有人戏言:“现在活得最累的要数孩子”了。
(三)宠惯溺爱。多数孩子一出生就成了家里的心肝宝贝,受到无微不至的呵护;家长在孩子提出要求时常常变得“心太软”,不论孩子有何要求总是想方设法予以满足,以至助长了孩子惟我独尊、目中无人、自私自利的坏毛病。在父母过度服务中长大的孩子,四体不勤、生活能力差也就不足为怪了。
二
孩子是家庭的希望,更是祖国的未来,从这个意义上讲,家长肩负着为国教子的重任。因此,家长应转变教育观念,认真抓好“教”和“养”两个环节,促进孩子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走出家庭教育的误区。笔者认为家长应重视以下三个方面的教育。
(一)注重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习惯是人们在生活中逐渐形成的稳定的行为方式。孔子曰:“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民间也有“三岁的习惯,八十岁难改”的谚语。这说明习惯具有稳定性,从小养成的习惯是人的“第二天性”,孩子若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不仅益于生活,而且为今后形成优良的品格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在孩子年幼时家长重点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非常必要、非常重要,而不应急于对孩子进行智力的开发或特长培养。幼儿对多彩的外部世界充满好奇,喜欢问为什么。这是孩子求知欲望的积极表现,是他们认识世界的第一步。家长若能耐心地正确地回答这些为什么,又同时向孩子反问,让他们动脑筋回答家长所提出的问题。多次地重复,孩子会变得对任何陌生事物富有好奇、乐于探究、喜欢钻研,有较强的求知欲。心理学家们认为孩子在5岁前主要是学习兴趣的培养,7岁后才能培养学习技能。如果把这个次序颠倒了,孩子就会出现厌学情绪。
家长不但要培养孩子的求知欲望,还要注意培养认知、情感和意志等其他方面的良好习惯。具体来说,既培养孩子的善于观察、勤于思考、长于记忆、富于想象的认知习惯,又要培养他们愉快、热情、乐观、精神饱满、朝气蓬勃的良好情感习惯;既要培养孩子勤奋、自觉遵守纪律、认真、坚持不懈、处事果断的意志习惯,又要培养他们真诚、正直、友爱、尊重他人、关心集体等良好品德习惯。
习惯是满满养成的,它具有反复性、渐进性的特点。家长要耐心地反复提示,让孩子多次重复,及时对孩子的每一次重复给予恰如其分的表扬和肯定,增强孩子的兴趣和信心,良好的习惯就会逐渐固定下来。
(二)增强家庭的民主气氛。家庭中,家长与孩子的关系,一般可分为溺爱型、权威型和民主型三种。
溺爱型的家长,把孩子视为家庭的中心,自己沦为臣仆地位,其结果导致孩子自私、任性、惟我独尊等不良品质。权威型的家长,没有把孩子作为一个独立的人看待,一味按自己的意志培养孩子,其结果容易导致孩子产生自卑、怯懦、敌视父母等不良倾向。
民主型的家长对孩子态度和蔼,作风民主,乐于和孩子交谈,允许孩子发表自己的意见。家长既能把握孩子成长进步的方向,又能随时摸准孩子思想认识和心理的脉搏;既能平等地与孩子交谈和讨论问题,又能自然地引导孩子通过独立思考对问题作出正确的结论。这种家庭培养出来的孩子理解能力强,勤与动脑,不迷信权威,有创新精神;自信、有主见,遇事常与人商量,乐于明辨是非;公正、合群、善解人意、具有爱心和责任感。因此,营造家庭中真正的民主气氛,是家庭教育不可或缺的必要条件。
首先,家长要不断学习教育理论,增强自身的教育素养,提高科学养育孩子的能力。其次,家长应以身作则。“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家长的身教更重于言教。再次,家庭成员之间应相互友爱、相互体贴、平等相待,有事共同商量。特别是要尊重孩子的合理意见和建议,这是营造民主家庭气氛的关键。
(三)教孩子学会生存。孩子成长的过程就是其社会化的饿过程,他要学会在人群中生活的技能,学会与人沟通和交流的本领。然而,在家长宠惯溺爱下长大的孩子,不少表现得贪图享乐,不懂节俭,不爱劳动,甚至挥霍浪费。他们生活能力极差,很难摆正自己在人群中的位置,人际相容性差,不会应付各种复杂的关系。各种调查、统计表明,大多数中小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和交际能力很差,甚至连一些考入大学的学生,离开了家门,都不能适应学校的新环境,生活不能自理,不会与人相处,因而出现了不少心理问题,有的不得不因此退学。
所以,家长要重视对孩子生存意识和生存能力的培养。即家长不仅要“养”孩子,还要“教”孩子,教孩子学会生存。具体说,是要教孩子学会生活,具备生活、学习、公关、竞争等技能,培养孩子的社会适应能力;学会服务,具备自我服务,为集体、为社会服务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奉献精神;学会做人,具备自尊、自信、自爱的品,同时有学会尊重别人、理解他人、善于与人相处的技能,培养他们与人合作的意识。 首先,家长要敢于放手,给孩子以锻炼的机会。让孩子接触社会,体验生活中的酸、甜、苦、辣,让他们感悟世间的、善、美,从而获得生存能力。其次,家长要及时指导和帮助孩子。教给孩子在实际锻炼中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处理问题的技巧和方法,增强他们战胜困难和挫折的信心与能力。再次,家长还应要求孩子不断积累生存的经验。让孩子不断积累经验,不仅积累自己获得的直接经,也要积累别人获得的间接经验,随着经验的不断增加,孩子的羽翼就会逐渐丰满,生存能力就会越来越强。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孩子管好自己的口袋 经济意识在学生心中萌发
-
教育缺失引起孩子网络成瘾
-
孩子成功教育从好习惯培养开始
-
中国家长应该向西方学什么
-
容易让孩子走上歧途四种类型家庭的方法
-
关于孩子性格不同教育方法有别的知识
-
孩子的“毛病”源于父母的“错爱”
-
家庭教育中的问题和解决办法
-
少子时代如何让儿童更幸福第四篇
-
关于父爱缺失的知识 也是一种家庭隐患
-
关于家庭教育观念的知识
-
当代儿童教育的相关知识
-
不差毫厘
-
男欢女爱
-
我们班的“老猫”
-
努力奋斗的唯美句子154句
-
中班安全教案《身边危险的火灾》反思
-
不同品牌汽车的朋友圈文案大全31句
-
商品住宅入户门口朋友圈文案35句
-
加快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政府朋友圈文案36句
-
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二课腊八粥多音字近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