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案例

首页 - 小学教育案例

精彩的案例教学:两次链接,两种观念

时间:2008-11-26 09:39:11 A+

精彩的案例教学:两次链接,两种观念

精彩的案例教学:两次链接,两种观念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如何从教材的忠实执行者转变为教材的主动开发者,如何抓住契机,恰到好处地链接相关内容,使阅读教学为学生打开学习的另一扇窗,让学生看到人类历史长河中若隐若现的文化之星。本文试从两次链接的对比,探讨这一问题。
  
  案例一教学《赠汪伦》
  
  师:已经是第四节课了,大家一定很累了,想不想轻松一下?
  生:想。
  师:让我们来听一首歌。注意听,看你能听出什么?(教师放录音《送别》)
  师:你听出什么了?有什么感受?
  生:我听出了高兴。
  生:我听出了愉快。
  生:我听后有兴奋的感觉。
  师:你们没有听出有依依惜别之情,恋恋不舍之感吗?
  生:没有。
  师:朋友离别,有恋恋不舍之情,有依依惜别之情。请大家读课文《赠汪伦》。
  
  案例二教学《苏珊的帽子》
  
  在《让世界充满爱》的音乐声中,教师用轻柔的声音描述:“生命是美丽的,也是脆弱的。当我们在校园里漫步,当我们在阳光中嬉戏,我们享受到了生命给我们的幸福。然而,对于因肿瘤而不能自如上学的苏珊来说,生命又是多么脆弱。让我们一起去关爱这个可爱而又可怜的孩子吧!请大家怀着一颗爱心朗读课文《苏珊的帽子》。
  课结束时,教师说:“苏珊笑了,笑得那么美,那么甜,是教师的呵护、同学们的关爱,让苏珊幸福地成长。让我们在《让世界充满爱》的歌声中结束本课吧,会唱的大声唱,不会的小声跟学。”(教师放录音,同时出示歌词)
  轻轻地捧着你的脸,为你把眼泪擦干,这颗心永远属于你。告诉我不再孤单
  在音乐声中教师用轻缓的语调说:“苏珊是不幸的,小小年纪就得了重病。然而,苏珊又是幸运的,她有那么好的老师、同学帮助她。在我们身边还有许多和苏珊一样遭遇的人,需要我们的关爱、帮助,让我们伸出友爱之手,让世界充满爱吧!下课。”
  
  【一点通】
  音乐来源于生活,是情感的奔流,是流淌的诗歌。美好的音乐能陶冶情操,升华思想,鼓舞斗志,凝聚人心。所以,用音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阅读课的内涵,升华学生的思想,这无疑是个好的方法。案例一中的歌曲链接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教师预期的目的是让学生从歌曲中感受到依依惜别之情,因为大多数小学生对音乐的感悟力远远达不到这种水平,只听一遍是感受不到音乐所表达的思想。在教学中教师关注的只是预期的目的,忽视了小学生对音乐的理解是凭借歌词的。这样的教学链接目标单一,仅仅是为导入而导入,为链接而链接,学生没有激情,没有共鸣,使师生之间的一问一答没有乐趣,出现了令人尴尬的场面。
  案例二中教师把乐曲和诗一样的歌词同时展示给学生,使学生在歌声中不但受到爱的陶冶,而且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体验,还使学生积累了语言,更让学生的思想得到升华。学生听着优美悦耳的音乐,唱(读)着诗一样的歌词。感受到震撼心灵的爱。此时,学生的生命是敞开的,潜意识被强烈的爱打开,学生比任何时候都更加聪明、更加敏锐、更富有责任心、同情心,更富有主动精神和创造力。
  案例一和案例二表面看,不同之处在于有没有歌词的链接,其根本不同在于设计理念的不同。   

相关文章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