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与识字6jqx”教学纪实与评析
时间:2008-11-26 09:50:53
A+
“拼音与识字6jqx”教学纪实与评析
教学目标:
1.学会声母“j、q、x”的正确读音,记住、会写它们的字形。
2.继续训练声韵母连读的方法,能熟练读出j、q、x与i、ü组成的音节。
3.掌握以上两点省略的规则。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和带图片的音节词语卡片。
教学过程:
●多媒体导入,识记声母
师:小朋友们,今天我们要和文文、龙龙一起到拼音城堡里去参观浏览,认识新的声母朋友,大家愿意吗?
师:(出示课件)看,蓝蓝的天空中飘浮着朵朵白云,蓝天下这座美丽的拼音城堡前,是一片绿油油的草地。草地上是谁?它们在干什么?
生:鸡妈妈和小鸡们在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
师:啊!鸡宝宝都在和妈妈做游戏呢!可是有一只鸡宝宝干什么去了?
生:它掉队了,跑出去自己玩去了!
师:它可真是一个小淘气!(按节奏逐句出示儿歌。)现在请大家打开书,跟着老师读一读。(教师领读,学生自由读、齐读。)
师:你们把儿歌读得真好听!音节中有些字母是红色的,小朋友们注意到了吗?拿起手中的笔,把这样的音节圈出来好吗?(生圈画,教师巡视。)
师:现在我们请出其中的3个音节(闪动课件中的3个音节:jī、qī、xī),到黑板上和大家见见面!(板书:jī、qī、xī。)
师:再读读儿歌,这3个音节,你觉得分别应该怎么读?(闪动儿歌中的“jī、qī、xī”3个音节。)
生:我觉得第一个音节应该读成“鸡”的音,就是儿歌第一句的最后一个字。
师:一起读这个音节!
生:第二个音节应该读成“七”。
师:其他人同意吗?让我们也读读这个音节。
生:第三个音节应该读成“西”,就是“西瓜”的“西”。
师:在这3个音节中,有我们的老朋友,他们是谁啊?(师分别指这3个音节的韵母。)
师:站在我们面前的这三位身穿红袍的字母,就是我们要认识的声母新朋友。我们先来看第一位!注意看老师是怎么写的。(板书“j”。)
师:这个声母朋友的读音和“鸡”可像了,你只要把音节“jī”读得轻一些、短一些就是它的读音了,试一试。(学生自己试读,教师指名读,学生合作读等。)
●创设情境,练习拼读
师:声母朋友“j”的名字,我们已经叫得很准了,现在我们就和文文、龙龙一起走进拼音城堡。音节朋友们都在等着我们呢!(点击课件中的拼音城堡的大门。大门打开,出现花园。)
师:欢迎小朋友们来到拼音城堡中最美丽的花园。快来看看,这里有什么?(出示动态的公鸡捉蝶图。)
生:花丛中有一只公鸡,正在一蹦一蹦地抓头顶的蝴蝶!
师:说得真好!“j”就藏在这里,你能找到它吗?(课件中闪动大公鸡的背和蝴蝶身上黄色光带。)
生:蝴蝶就像“j”头上的点,大公鸡的后背就是“j”下边的竖弯。(边说边用小手比画竖左弯。)
师:“j”最愿意和“i”做朋友。看,他们来了!(课件出示“i”的四声,分别与“j”连线。)
师:我是“j”。
生:我是“i”。
生:我们做朋友,就是“ji”。
师:“jī、jí、jǐ、jì”都来报到了,我们一起做回小教官,给这些音节朋友点点名,看谁点得又快又准确!(学生顺读、逆读、跳读。)
师:你们真行!如果能用这4个音节当中你喜欢的音节组词语或者说句话,就更好了!
生:我用“jì”组词语,纪律。
师:我们都要守——
生:纪律!
……
师:刚才,我们不仅认识了声母“j”,还认识了j和i相拼的音节朋友们,收获可真不小!下面我们再向前走,第二个声母朋友正在路上等着我们呢!我先把它请到拼音格里来(板书)。这位声母朋友的读音和它后面的音节可像了,你只要把音节“qī”读得轻一些、短一些就是它的读音了,自己试试。(学生试读:指名读、同桌读、开火车读、齐读。)
师:瞧!文文手中的气球不小心飞走了,这可急坏了文文(出示课件中气球从文文手中飞走的场景)。我们的声母朋友“q”就藏在这里,你能找到它吗?(闪动气球上的黄色光带。)
生:圆圆的气球就是“q”的半圆,气球的线就是“q”的那一竖。(操作课件,闪动后,“q”跳出来。)
师:“q”也很愿意和“i”做朋友,看,他们来了!(课件出示i的四声,分别与q连线。)同桌合作帮它们做朋友吧!(同桌做找朋友练习。)
师:朋友交得怎么样了?让我来瞧瞧!完成得怎么样?(在教师指示下,学生顺读、逆读,跳读“qī、qí、qǐ、qì”。)
师:谁愿意选它们当中的一个音节来组词语或者说句话吗?
生:(很多学生兴奋地说)我愿意!
生:我用汽车说句话,“马路上汽车真多!”
师:是啊,我们要遵守交通规则啊!
师:再来看看我们的最后一位声母朋友,把它也请到拼音格中来做客!注意看我是怎么写的?(板书:x)我们一起来试试,首先读音节“xi”的第一声——
师:这个声母朋友的读音和“xī”可像了!把“xī”读得轻一些、短一些就是它的读音了,你们自己试一试。(学生试读、齐读、同桌读、开火车读。)
师:现在,走累了,我们一起去吃块西瓜吧!我们的第三个朋友声母“x”就藏在西瓜里呢!你能找到它吗?(闪动字母“x”形的黄色光带。)
师:让我们用胳膊做一下“x”的样子好吗?
师: x的朋友来了!(出示xi的四声)你能叫准他们的名字吗?自己练习一下!(学生自由练读xī、xí、xǐ、xì。)
师:让我们一起试试吧!(全班顺读、逆读、跳读4个音节。)
师:谁愿意选一个你喜欢的音节组词语或说句话?
生:我用“xī”组词语,“西瓜”。
……
●指导书写,总结“ü”与“j、q、x”拼写时的规律
师:我们和“j、q、x”已经是朋友了,下面就请它们到我们的本子上做客吧! 试着回忆老师刚才是怎么写的,看清声母“j、q、x”占格的位置和各是由几笔写成的。
生:“j”占上格、中格、下格,两笔写成;“q”占中格、下格,两笔写成;“x”占中格,两笔写成。
师:说得好,那就试着描一描吧!把它们的样子写得难看了,它们可不高兴啊!(学生练习,教师巡视,学生评价。)
师:就当“j、q、x”在我们的本子上做客的时候,有一位客人来拜访他们了,瞧!它是谁啊?(出示动态的“ü”走过来的场景。)
生: 它是“ü”!
师:对了!看,“j、q、x”微笑着走过来迎接它并且和它打招呼呢!看看,有礼貌的“ü”是怎么做的?(出示“ü”摘掉帽子的场景。)
生:“ü”把帽 子摘掉了!
师:看得真细心!老师现在要写“j、q、x”和“ü”相拼的音节,请你来帮忙,应该注意什么?(板书到ju时)还要不要再写两个点了?
生:不用了!
师:对了,小“ü”把帽子摘掉了!那 “q”和“ü”相拼呢?
生:“ü”两点也不写。
师:“x”和“ü”相拼呢?
生:(得意地说)也不写!
师:能想个办法记住“j q x”和“ü”交朋友的规则吗?
生:“ü”碰“j、q、x”,两点坐飞机。
师:你们的办法真不错。看!文文也教了我们一个口诀:“小‘ü’有礼貌,见到‘j、q、x’马上就脱帽。”我们一定要把它记住哦!跟老师一起说一说吧!
师:(指音节ju)这个音节怎么读? 那么我们给它带上四声的帽子,你再试着读读。(出示:jū、jú、jǔ、jù,并采取各种方式试读。)
师:“qu”怎么读?你试着读读。(学生试读。)
师:直接给“xu”带上四声的帽子,你会读吗?(齐顺读、逆读、跳读xū、xú、xǔ、xù。)
师:你们真是聪明!很快就学会了这么多知识。现在我们轻松一下,到拼音城堡里的玩具间去玩一玩!(出示玩具间场景。)这么多的玩具,你喜欢哪一件呢?读准它身后的音节和图片组成的词语,你就能和它做朋友了!(略。)
师:下面我们再到拼音城堡里的果园去转一转。(课件展示一棵结满各种果实的树)瞧!有这么多果实等着你去采摘呢!(指黑板上的带着音节词语的果实图片)你们准备好了吗?那就开始吧!(学生争相取下图片。)
师:玩得真开心啊!这节课,我们的收获可真不少,认识了声母朋友“j、q、x”,能读准音,认清形,会书写。还认识了那么多“j、 q、 x”和“i”相拼时的音节朋友。最重要的是,我们还记住了“j q x”和“ü”相拼时的规则。回家把今天我们学到的新知识讲给爸爸妈妈听,他们一会为你们而自豪!
【总评】
一是情境教学运用得好。整个的教学活动就是在拼音城堡中游玩的过程,在故事发展中生动、流畅地完成了教学任务。这样的课,很自然地培养出了学生学习拼音的自信,又怎能不激发学生学习拼音的兴趣呢?
二是学习拼音与语言结合得好。这节课中,学拼音从学习儿歌入手,从儿歌中引出要学的音节、字母,这是简单的阅读与拼音同步发展。在学习过程中,教师适时、适量地引导学生进行组词、造句,赋予音节以具体语义,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三是学生自主学习发挥得好。虽然是刚入学不久的一年级小学生,但是教师却十分注重让他们在自主探究中去学会知识,让他们体会探究的乐趣。如学习“jī”这个音节时,不是简单地说教,而是借助学生读儿歌的基础,让他们回归儿歌去推测“jī”的读音。整节课当中,学生就是在这样的不断思索中,愉快充实地学会新知的。
整节课结束的时候,学生带着高涨的学习拼音的热情,挥舞着小手和老师再见。这不仅仅是时间上的延续,愉快心情的延续,更是学习拼音、学习语言热情的延续!
相关文章
-
一节原生态的数学研究课——“可能性”教学实录与评析
-
“长方形面积计算与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片断及评析
-
语文课文《流动的画》教学纪实与评析
-
语文课文《小珊迪》教学纪实与评析
-
语文课文《小猫咪穿鞋子》教学纪实与评析
-
语文课文 《女主人与乞丐》教学纪实与评析
-
语文课文 秋天的雨 教学纪实与评析
-
设计营救小兔子的方案 教学纪实与评析
-
《花钟》教学纪实与评析
-
对“尝试教学”理论与实践的再认识
-
幼儿园老师工作实践与评析-学会生活常识礼仪
-
关于学做“小雄鹰”的教案 教学设计与点评
-
关于做个“快乐鸟”的教案 教学设计与点评
-
小学数学用“平均分”解决实际问题的教案 教学设计与反思
-
小学数学乘法教学设计 “认识乘法”教学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