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数学教案《按图形分类》反思
大班数学教案《按图形分类》反思
1、大班数学教案《按图形分类》反思
活动目标
1.了解圆形、椭圆形、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的主要特征。
2.练习幼儿的视觉辨别能力。
3.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4.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是让他们能说出图形的名称。难点是辨认不同图形的特征。
活动准备
粉笔、黑板、彩纸剪成的各种图形。
活动过程
一、1.教师在黑板上画出各种图形。如: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圆形、椭圆形。
2.让幼儿比较图形的异同,让他们清楚地知道图形与图形之间有些是完全不同的。
3.有些是相似的,如:长方形和正方形,圆形和椭圆形。
4.有些是相关联的如:长方形和正方形,两个正方形变成一个长方形;三角形和正方形,两个三角形变成一个正方形。
5.经过反复辨认,幼儿对图形的特征就会有一个比较清晰的概念。
二、先让幼儿知道物体有名称图形也有名称,以引起他们的好奇心,然后才把图形的名称告诉他们。
三、引导他们辨认生活中的物体所呈现出来的图形使学习与生活联系起来。
四、用画纸剪出不同的大几何图形,如: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椭圆形。再用纸剪出不同的小几何图形,然后让幼儿把同类的小图形贴在相对应的大图形上面。
教学反思
通过此活动幼儿对图形有清晰概念,对不同的图形有了印象。能比较出它们之间的异同,不会把正方形和长方形看成是相同的图形。引导幼儿留心观察环境中的物体,发现图形在生活中的应用,从而增加学习的兴趣。
2、大班数学教案《树叶分类》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按一定特征给物体多次分类并统计、记录。
2.能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分类的方法和结果。
3.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活动准备
1.两种不同大小、颜色、形状的树叶模切卡片每人一套,分类记录卡。
2.音乐《找朋友》。
3.幼儿学习资源3第20页。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讨论确定分类标准。
幼儿操作模切卡片,将树叶抠下,仔细观察,讨论这些树叶的大小、颜色、形状有什么不同,如果把这些树叶分成两组,有几种不同的分法。
2.清幼儿给树叶分类,并记录分类结果。
3.汇报交流,分享成果。
(1)请2~3名幼儿给大家讲讲是怎么分类的,分的结果如何。鼓励幼儿大胆连贯讲述,并进行集体验证。
(2)引导幼儿知道同样的树叶可以有多种不同的分类方法,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4.请幼儿阅读幼儿学习资源3第20页,分类并记录,相互交流分类的方法及结果。
5.游戏:“我的朋友在哪里”。
(1)玩法:幼儿站成一圈,请出6位幼儿站到圈里找朋友。《找朋友》音乐开始,幼儿随音乐节奏拍手,找朋友的幼儿边拍手边找和自己有相同特征的幼儿手拉手成为好朋友,音乐结束时请幼儿说一说找到的好朋友是谁?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2)游戏可进行3次,教师提醒幼儿按衣着、性别、头发等特征来找好朋友。
活动延伸
1.关注生活中的分类现象,如家庭中橱柜的物品、超市中各种物品的摆放等
2.活动结束时,请幼儿分类收整玩具和材料。
活动反思
设计本课时,我以主题内一个故事的内容激趣引入,幼儿兴致很高,在探讨分类的方法时,幼儿纷纷发言,在指名板演时欲欲跃试。在操作过程中,幼儿能通过协商的方法按某一特征把树叶分类,掌握分类的方法,结束时,设计送树叶回家这个游戏,既进一步强化了分类,又使幼儿认识“叶落归根”的自然规律了,增长知识。整堂课,幼儿在游戏的情境中学习,掌握了分类的方法,发展了语言表达能力,学会了合作交流,享受了成功的乐趣。本课存在的不足是,对幼儿自主探索的重视不够,如果一开始直接去捡树叶回来就让他们试一试分类,效果是否会更好呢?
3、大班数学教案《按群计数》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1—20按群计数,两个两个数。
2、建立数群概念。
3、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会两个两个 的数数
难点:10—20之间两个两个的数数
活动准备
教师演示板一套,幼儿人手一套学具。
活动过程
一、开始环节
教师和幼儿玩数单双数的游戏,从1到10,再到20。
二、基本环节
1、请小朋友在插板上的第一行插上两个红棋子,再插两个黄棋子,两个蓝棋子,两个绿棋子, 2个黑棋子,一共10个棋子。
2、教师提问:
一共插了几种颜色的棋子?每种颜色共有几个棋子?数一数一共有多少棋子?先让幼儿按个数数,再按颜色数——2、4、6、8、10。
3、请幼儿照第一行的样子插同样的棋子,同时说出12个棋子,14个棋子,16个棋子,18个棋子,20个棋子。
4、请幼儿说说怎么数速度快?为什么?
教师和幼儿一起进行两个两个数的练习,让幼儿借助颜色的区别进一步感知双数递进的规律。
5、游戏“听声音拿棋子。”
教师拍一下手,请小朋友拿掉2个棋子,同时让幼儿练习两个两个数,直至把棋子全部拿掉。
三、结束环节
收回插板。
活动延伸
户外体育活动的报数游戏,数字表的点数游戏。
活动反思:
在活动中幼儿对两个两个数数的理念理解的不是很透彻,个别幼儿还不能独立数数,教师应该在设计几个游戏环节,训练幼儿掌握两个两个数数的技能。
4、大班数学教案《认识图形》含反思
活动目标
1.了解圆形、椭圆形、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的主要特征。
2.练习幼儿的视觉辨别能力。
3.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4.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是让他们能说出图形的名称。难点是辨认不同图形的特征。
活动准备
粉笔、黑板、彩纸剪成的各种图形。
活动过程
一、1.教师在黑板上画出各种图形。如: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圆形、椭圆形。
2.让幼儿比较图形的异同,让他们清楚地知道图形与图形之间有些是完全不同的。
3.有些是相似的,如:长方形和正方形,圆形和椭圆形。
4.有些是相关联的如:长方形和正方形,两个正方形变成一个长方形;三角形和正方形,两个三角形变成一个正方形。
5.经过反复辨认,幼儿对图形的特征就会有一个比较清晰的概念。
二、先让幼儿知道物体有名称图形也有名称,以引起他们的好奇心,然后才把图形的名称告诉他们。
三、引导他们辨认生活中的物体所呈现出来的图形使学习与生活联系起来。
四、用画纸剪出不同的大几何图形,如: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椭圆形。再用纸剪出不同的小几何图形,然后让幼儿把同类的小图形贴在相对应的大图形上面。
教学反思
通过此活动幼儿对图形有清晰概念,对不同的图形有了印象。能比较出它们之间的异同,不会把正方形和长方形看成是相同的图形。引导幼儿留心观察环境中的物体,发现图形在生活中的应用,从而增加学习的兴趣。
5、大班数学教案《图形分类统计》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巩固对颜色和几种几何图形特征的认识。
2、初步学习按图形的特征进行分类统计,并记录统计结果。
3、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4、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幼儿已认识的几何图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椭圆形、长方形、半圆形、梯形)。
2、黑板,水彩笔,几何图形若干,幼儿人手一份统计操作材料和白纸,集体操作材料两份。
活动过程
1、情景导入。
“今天我们班来了两位特殊的小客人,在他们身上藏了许多的图形,把他们请出来吧!”
2、学习统计方法。
(1)请幼儿按图形的形状特征进行统计,教师记录或请个别幼儿进行记录。
(2)请幼儿按图形的颜色特征进行统计,教师或幼儿记录。
3、幼儿操作。
(1)请幼儿观察操作材料,教师进行简单的介绍,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看清特征再进行统计记录。
(2)请个别幼儿与大家分享自己的 统计结果。
4、创意拼贴画。为幼儿提供几何图形进行图形拼画。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延续幼儿以往的学习经验,将图形融合在一起,拼画成幼儿感兴趣的内容,如:机器人、小汽车等,让幼儿在感兴趣的基础上探索发现,初步学习了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统计,活动材料注重个体差异,让每一个幼儿都能通过操作发现数学活动的乐趣。
6、大班数学教案《图形变变变》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复习巩固各种图形的特征。
2、根据图案统计出相应图形的数量,并会用各种图形拼出多种图案。
3、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4、发展幼儿的观察力、空间想象能力。
活动重难点:
重点:能够根据平面图形的特征,辨别组合图中的图形,进行计数,增进对图形的认识。
难点:会根据各种图形的特征拼出各种图案。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机器人拼图一份;学具:每人一套几何图形(有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
知识准备:已认识的几何图形
活动过程:
(一)复习律动《不说话》。
(二)谈话导入: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好多图形宝宝,小朋友想不想看他们都是谁呀?
幼:想。
(三)展示各种图形卡片。
1、例正方形。
(1)、师:这是什么图形?它有哪些特征?
(2)、师幼共同讨论,老师小结,正方形有四条边,四条边一样长(相等),有四个直角。
(3)、老师出示正方形卡片,让幼儿亲自摸一摸。
2、依次出示三角形,圆形,长方形图片。师幼共同小结:
(1)、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角。
(2)、圆形有边没有角,像个盘子。
(3)、长方形有四个角,四条边,对边相等。
3、认识图形。
(1)、老师单独出示各种图形。
(2)、集中出示不同图形。
(四)出示机器人,找出图案中的不同图形,并进行计数。
1、教师出示机器人图案,提问:
(1)这是什么图案?上面有哪些图形组成?
(2)、那个小朋友能亲自上台找一找图形?
2、老师说图形名称,让幼儿找一找。
3、师幼共同说出每个图形有几个?
4、老师再一次总结不种图形的特征。
(五)、老师逐步出示各种图案,让幼儿自己观察,说出每个图案是有哪些图形组成的?各有多少个?
1、大树 2、小房子 3、小花
4、太阳 5、小鱼 6、小鸡
(1)、逐自出示一遍,让幼儿说出是什么图案,有哪些图形组成,每种图形各有多少个?
(2)、集中展示。
(3)、鼓励幼儿粘出不同的组合图形或其他的图形。
(六)、幼儿拼图,老师巡回指导。
(每一组幼儿准备各种图形若干,请他们根据自己的意愿组合不同的图案。)
(七)、鼓励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
1、介绍自己的作品名称是什么?
2、作品都用了哪几种图形?
3、各用了几个?
(八)、老师小结:
1、小朋友用不同的图形变成了这么多漂亮的图案,好不好玩?为什么?
幼:自由回答。
师:这就是我们本节课所学习的内容《图形变变变》。
2、再一次集中出示三角形,圆形,正方形,长方形,并说出他们的不同特征。
教学延伸:
小朋友,老师现在有一个小小的要求:下去以后,我们在教室里,校园或家里边找一找哪些物体也是这些形状的,再上课的时候,我们比一比看一看那个小朋友说得最多?
(让数学图形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活动,幼儿掌握了不同平面图形的特征,并能说出相应的图形名称,能在不同的图案中找出不同的图形并学会计数。再通过自己动手拼图,更加进一步掌握了图形的特征。
活动过程中,老师先出示不同的图形,让幼儿辨认小结不同的图形特征,再集中展示。又在机器人的图案中辨认计数,最后又通过拼图来进一步掌握图形的特征。整节课程,思路清晰,设计完整,气氛活跃,效果较好。
但还有太多的不足之处:1、ppt课件的制作不熟悉,方法老套。2、语言不够亲切,缺乏亲和力。3、幼儿动手操作粘贴时间较长。4、缺乏了鼓励孩子的语言。5、启发幼儿动手操作练习之间没有衔接的语言。
7、大班数学教案《多角度分类》含反思
设计背景
在进行数学教育时,进行分类、排序、对立等学习,有助发展幼儿的思维。分类是把具有相同特征的物体进行分组。幼儿可以学习按物体的某一个(或两个)外部特征(颜色、形状、大小)进行分类,按物体的特征进行多角度分类及按物体内在的包含关系进行层次分类。分类、排序和对应这三项活动可以为幼儿进一步学习数的概念打基础。
活动目标
1、能从多个角度来分类,尝试自己说出分类的标准,在同一分类标准下能将物品分完。
2、积极地参与活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3、培养幼儿观察、分析的能力。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重点难点
1.引导幼儿观察,找出物体的某种特征,并进行多角度分类。
2.让幼儿明白自己在选择了一项分类特征时,要始终按同一标准进行。
活动准备
1、 教具准备:“分类娃娃”。
2、 学具准备:“分类娃娃”、水果图片、扣子、彩色积木、彩笔若干。
3、 《操作册》。
活动过程
(活动过程的表述不必详细到将教师、学生的所有对话、活动逐字记录,但是应该把活动的主要环节很清楚地再现,即开始环节、基本环节、结束环节、延伸环节。注:重点表述基本环节)
1.预备活动。
师生互相问候。
游戏:五只猴子荡秋千。幼儿一边念儿歌,一边做相应的动作。
2.集体活动。
创设情境:十个娃娃来做客,他们各有特色,如何分类想一想,找出相同的放一起。
①请幼儿操作学具“分类娃娃”,说说自己分类的方法,如按性别分,按衣服样式分,按动作分等,鼓励幼儿从多角度进行分类,发展幼儿扩散性思维。
②请幼儿翻开《操作册》,看图提问:图上有几只鸡宝宝?再请幼儿把这些小鸡分成两部分,试试有哪些不同的分法,如按类型分,出壳的鸡宝宝有9只,未出壳的鸡宝宝有6只等。
3.分组活动。
第一组:分“水果”。将图片中的水果按颜色、大小、有叶无叶、单个或成串等不同特征分类,并动手摆一摆。
第二组:分积木。先将积木按大小、颜色、形状等不同特征进行分类,再用彩笔在记录纸上记录,并思考:是积木多,还是红色积木多?
第三组:分扣子。将盘中的扣子分成两类,说说有哪些不同的分法,如按大小形状、颜色、材料、有眼无眼进行分类等。
4.交流小结,收拾学具。
请几名幼儿讲讲自己在活动中的分类方法,教师小结。引导幼儿收拾学具。
教学反思
教学活动还可以延伸:
1. 在区角活动中,对玩具、文具等进行多角度分类。
2.利用日常活动中的排队游戏,练习分类。
3.对于能力强的幼儿,可在分组活动过程中渗透物体的包含关系,例如分组活动中第二组,当幼儿将积木按颜色、大小、形状进行分类后,可请幼儿点数分类后的积木数量和积木总数,说说是红积木多还是积木多,是圆形积木多还是积木多等。
4.家长和幼儿一起完成《操作册》。
8、大班数学教案《图形找家》含反思
设计意图:
幼儿在生活中,经常能接触到各种各样的图形,而且会询问这是什么图形,注重幼儿的兴趣和终身教育是我活动的两大特色,幼儿园是现代幼儿生活学习最为熟悉的环境之一。活动开始我就让幼儿观察我的挂图,挂图中有不同颜色的不同图形,由不同图形拼成的一幅画,是为了提高幼儿的感知能力,了解各种图形分别由什么特点。活动中教师一引导者的身份出现,对幼儿表达不清楚的或出现困难的地方加以纠正,耐心的指导,使每个孩子都能充分自主的参与活动中。
活动目标:
1.能根据图形的特征,在图中为各种图形找出合适的位置。
2.能大胆、正确的表达几何图形的特征和方位。
3.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4.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5.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活动中的乐趣。
活动准备:
每人一套操作材料 大的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1.(教师出示各种形状的图形)小朋友们,今天图形王国的国王给我们小朋友带礼物了,你们来看一下,它们有什么不同?(引导幼儿用两个词来说,如红色的三角形等)
2.游戏“图形归类”。请幼儿把相同的图形放在放在一起。与同伴交流,你是怎么分的。
(1)现在这些图形宝宝想回家了,我们一起来帮助他们找家吧!
(2)(出示图)这就是它们的家。观察表格,理解横向和纵向标记的含义。提问:表格最上面一行有什么?表示什么意思?左边有什么标记?表示什么意思?
(3)教师示范将红的圆形放在相应的格子里去。边放边说:红的圆形在从下往上数第四行左边的第二个位置上。
(4)请个别幼儿尝试选择部分图形按照两种特征进行定位,并说一说具体的位置。
3.幼儿用操作材料对图形进行归类。
(1)给每人提供一套操作材料,先仔细观察里面的图形,在确定图形宝宝应该放在哪个家中。
(2)教师进行指导
4.组织交流,讲述特征和位置。
提问:第几行第几个是什么颜色的、什么图形?
活动反思:
本活动,幼儿对颜色和图形特征已经认知。能根据图形的特征,在图中为各种图形找出合适的位置。课堂上通过生动的谈话、游戏等情境,使幼儿提高学习兴趣,产生探索新知的欲望。幼儿在认识的基础上,通过提供学习材料,让幼儿进行动手操作,体验和探究按颜色、形状等规律特征进行活动的制作过程。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为幼儿学得轻松、学得愉快,幼儿的积极性、主体性得到充分的表现,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同时在课堂教学中,注重保护幼儿的意见,开发幼儿的创造力,鼓励幼儿善于发现与众不同的现象。但是本节课,我的语速有点快,语言不够精练,讲解示范的时候,因为语速快,部分幼儿幼儿未能听清老师的要求,导致一个问题说出去来,下面很多小朋友都不知道我问的什么。而且我的应变能力也有待加强,本次教研活动让我明白了,只有在不断仔细深入的反思中,才能找到或者接近有效完美的教学途径。
9、大班数学教案活动《分类》含反思
设计意图:
大班幼儿的认知、操作、逻辑思维能力在不断提高;同时,他们不仅仅满足于老师所告诉的、所传授的,他们更希望通过自己的能力加以证实。因此,他们对操作比较感兴趣。但由于幼儿各方面的发展还不成熟,他们的对某一事物也许明白,却无法从具体转化为自己内在抽象的概念,所以通过活动我希望他们能把自己对事物的外部特征的认识转为内在的、有规律的思考。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使幼儿能从生活、游戏中感受事物的关系,学会如何分类。
2、通过幼儿的操作、探索,培养幼儿发现、观察比较、归纳事物特征的逻辑思维能力。
3、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5、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活动准备:
红、黄、蓝不同颜色的伞图片各2张,小动物图片各一张,各种水果图片若干、大小不同的球若干。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
说呀!在美丽的大森林里,森林动物超市开业了,营业员小熊把一堆乱乱的伞放好,可突然听见这些伞说话了,“喂喂喂,你可别把我们这么放,我们不这样住,我们要一样得住一家”。听伞们这么吵,小熊可急坏了,“呀!这,这可怎么办呀?”小朋友让我们一起来帮帮小熊,好吗?
1、出示图片——红、黄、蓝不同样色的伞
2、小朋友们我们一起擦亮你们的小眼睛,仔细观察下我们该把伞怎么放更合适呢?(要求幼儿分成三份,到黑板上粘贴)
3、让幼儿说出自己分类的理由。
二、森林超市开业,许多动物都来逛超市了,逛累了,小动物们就找了三间小洋房休息,小动物们都想去休息。我们来看一下都有哪些小动物?
1、出示图片——小白兔、小花猫、啄木鸟、小喜鹊、小山羊、大老虎、大狮子、小麻雀、小蜻蜓、大象、小青蛙、小海豚、小乌龟
2、师:只有三间房,这么多动物要住,怎么分才能使小动物们满意呢?小动物们都为难了,请小朋友帮忙分一下。请你讲一下这样分的理由。
3、幼儿小组讨论分法。
4、找幼儿试着分类并说出分类的理由。
师总结:我们可以按照小动物的颜色、活动的范围:水中的、陆地的、空中的,按身体的大小,按凶猛程度或者其它特征来分。
有的小朋友说“老虎和狮子最厉害,他们分一间屋”
“小喜鹊、小麻雀、百灵鸟、啄木鸟、猫头鹰、小蜻蜓一间屋,他们都会飞”
“小青蛙、小海豚、小乌龟一间屋,他们都会游泳”……
小朋友们替小动物分好房子,小动物们都休息了,让我们一起来做个游戏轻松下吧!
三、游戏——分球
游戏要求:找三组幼儿进行比赛,把放在一起的球按大、中、小不同分类,那组分的又快又对获胜,可以获得小红花。
四、幼儿动手操作自主分类:
1、师:小朋友们分的本领着么大,来帮老师一个忙好吗?
让幼儿拿出课前老师发的各种水果、文具、球类图片让幼儿按自己所想动手分类。
2、让幼儿说出分类理由。
3、师总结:我们应该按照水果类、文具类和球类,也可以说是吃的、玩的、用的分类。
五、结束活动:
小朋友们这节课的表现可真好啊!老师决定要和小朋友们一起去操场做游戏,小朋友们听老师的口令,男孩站一队、女孩站一队,我们一起排着队去做游戏。
教学反思:
在上节课分类学习中,孩子们对分类的内容已经掌握,我也做了一些提示,所以在每组捡物品当中,进行得非常顺畅。
开始教师就把东西乱七八糟地丢在教室中间,让孩子们亲自体验杂乱无章的生活,即不美观、又不卫生,这样孩子们就产生了收拾的欲望。在收拾当中要按秩序有条有理,物品要按分类的摆放收拾。
这节课较好的体现了理念。同样的东西,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分类、整理方法体现了动手能力、交流合作的良好行为习惯,孩子们有了这样的体念,达到了我们的教育目的。
10、大班数学教案《好玩的对称图形》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初步感受图形的对称性。
2.理解对称的含义,能正确的判断图形是否对称。
3.根据提供的已有图形,画出与物体相对称的另一半。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活动准备:
1.幼儿人手一份操作纸(正方形、梯形、月牙形)、半个图形的操作纸、剪刀
2.教师操作材料:正方形、梯形、月牙形
3.课件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1.师:在一个王国里住着一位善良的公主,有一天王国里来了位可恶的巫师,她把公主关了起来,并设下了五道难关。人们都想去救公主,但都没能闯过这些难关。小朋友,你们愿意闯难关来救出公主吗?
二、在探索、感知、判断中理解对称的含义。
第一关:找对称的红心
第二关:折一折
第三关:找对称
第四、五关:画对称图形
三、制作对称图形
1.要求:这些礼物都只有另一半,谁能把它们变完整呢?
2.幼儿操作
四、延伸
1.你们知道这个王国叫什么名字吗?(对称王国 )
2.对称王国里还有许多有趣的对称图形,我们下次再一起到对称王国里玩一玩,好不好?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的目标已经基本完成,整个活动清晰流畅,能一步一步的引导幼儿理解对称的含义,寓教于游戏中。活动中,我给予了孩子自己探索和实践的空间,体现了孩子在活动中的地位。当然在一些小细节的处理上还需改进:
1.在幼儿用笔操作时,应当让幼儿搬椅子上位,坐在小椅子上,这样有助于孩子的操作。
2.第一关当中三个图形应当有标记,这样有利于孩子准确的找到。
3.操作时,第五关画的图形有点复杂,可以适当的改简单一点。
11、大班数学教案《对号入座》含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自制座位票,了解座位票中“排”与“座”的意义。
2、学习按座位票中的两个条件,对号入座的正确方法。
3、发展幼儿大胆与他人交往的能力。
4、让幼儿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活动准备:
教具:一张大的“排”、“座”;1~4排的“排”标记。
学具:幼儿每人一张小的“____排____座”;幼儿礼物每人二份,老师礼物若干,小盘子、水彩笔。
活动过程:
一、自制座位票
1、谈话导入
今天许多客人老师来看小朋友上课,你们开心吗?请和后面的客人老师打个招呼。看!这里的椅子已经排成了一排排,请小朋友找个小椅子坐下来,请第一排的小朋友站起来,请第二排的小朋友挥挥手,请第三排的幼儿点点头,请第四排的小朋友举双手。
请小朋友说说你是怎么知道你是坐第几排?
2、认识排,幼儿自做“排”号
小朋友看,这是什么字(排)什么排?这个排字的前面多了什么?这一横线表示写几排?请小朋友从小盘子里拿出笔和纸记在纸上,你是第几排的?
3、给每排贴上“排”的标记。
哪些是写1排的,老师送你们一个大大的1排给你们,哪些是写2排的,老师送你们一个大大的2排给你们、、、、、、、
请小朋友把笔和纸放回盘子里,数一数每排座位都有几张椅子?请问你是坐在几排几座?
请所有5座的小朋友站起来,请所有4座的小朋友点点头,清所有3座的小朋友挥挥手,请所有2座的小朋友站起来,请所有1座的小朋友举双手。
4、认识“座”幼儿制作“座”位号。
看!老师手里还有什么字?(座)拿出你的纸记下你是几座?请小朋友写座位号时一定要从你这一排的第一个有标记的地方开始数起。
5、认读座位票
请小朋友把你们的纸打开,这就是座位票,请小朋友读一读你的座位票。
二、交换座位票,学习看票找座位。
请小朋友把笔放回盘子里,拿好座位票上来找个好朋友和他交换座位票读一读,大声地读出来,然后找到好朋友的座位坐下去。
三、小结:
我们看座位票找座位时,要先找到“排”,再找到“座”。
四、根据礼物上的座位票,给同伴送礼物。
小朋友看,老师这里有许多礼物,请小朋友根据礼物上的座位票,找到相应的座位把礼物放在同伴的椅子上。
请小朋友再拿出你们的座位票看看和礼物上的座位票是不是一样,他们有没有送错。
今天,小朋友都拿到了礼物,但后面好有许多客人老师没有拿到礼物,现在请小朋友帮老师根据礼物上的座位票来送礼物给下面的客人老师。
五、小结:
小朋友你们学了看座位票找座位这个本领开心吗?请小朋友想一想,你在哪里见过座位票。
小朋友知道得真多!以后你们就可以看票自己找座位了,不用再麻烦爸爸妈妈了。下次我们再来玩看座位票找座位的游戏好吗?
活动反思:
用于生活的模拟游戏,体现了数学活动的有用。学习数学的重要目的,在于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幼儿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体验到学而有用的喜悦感。
12、大班数学教案《趣味拼搭》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巩固对常见平面图形的认识,初步体验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
2、发展幼儿创造力和思维灵活性。
3、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4、体验数学集体游戏的快乐。
活动分析:
重点:是感受平面图形之间的联系。
难点:幼儿在感受过程中关键点是对于不同图形中共用边的感知与理解。
活动准备:
火柴棒若干根、记号笔、纸。
活动过程:
(一)变魔术,引出课题。
1、今天老师要给小朋友变魔术,大家想不想学呀?
2、出示两个三角形,提问:它是由几根火柴棒拼搭成的?
3、教师变魔术
(二)教师启发幼儿用火柴棍拼搭图形,感知图形边的共用特征。
1.请小朋友用5根火柴搭出两个三角形。
2.请小朋友用6根火柴拼搭一个正方形和一个三角形。
3.请小朋友用7根火柴拼搭一个长方形两个正方形。
(三)幼儿操作活动,发展幼儿创造力和思维灵活性。
1.出示记录表,提出拼搭的要求。
2.教师观察幼儿操作情况,进行指导。
3.活动评价。
(1)幼儿评价:拼得是什么图形?谁拼得好?为什么?
(2)教师评价:表扬会应用公用边的原理、注意用较少的火柴棍拼搭出较多图形的幼儿。
活动延伸:
请小朋友回班级进入区域继续利用我们的棒来继续变魔术,好吗?
活动反思:
1.让数学变成好玩的,有意思的。
为什么学生喜欢这节活动课,因为这节课直观形象,滚一滚,堆一堆,摸一摸,搭一搭,数一数,像玩游戏一样,有趣好玩。所以,数学教学中经常用到的数形结合,用动画片中的人物创设情境,联系生活中的数学等就是让数学变得好玩一点,学生积极性才高。数学教学应该向语文课学习,让学生能感知数的灵动,让数学教学变得丰富多彩。
2.数学要多让学生操作。
数学教学中,尽量让学生多操作,多动手。学生在操作中感受会更深。滚一滚,如果要对低年级的学生说是很难说清楚的,但学生动手滚一下,不言自明。包括数学教学中常用的剪一剪,折一折,画一画,比一比,就是让学生多操作。
3.要调动学生的各种感觉器官。
有人说感觉器官用的越多,记得就会更牢固。这节课让学生动手操作,用手去摸,动手去堆,用眼睛观察,调动了学生的多种器官。
4.了解学生,让学生学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数学。
低年级学生在用语言表达数学问题时,有时候不太准确,这时候就不要强求学生记住一些难以理解的词语,可以等一等,现阶段只要让学生有所感知就行了。如平面,曲面等。
5.放手让学生讨论。
不要小看这些小孩子,他们思维活跃,想法多样,只要你给他们一个舞台,他们就会精彩演绎。在搭一搭这个活动中,我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可以搭出哪些物体,学生搭出了很多新奇的造型,我都给与了肯定和表扬。
13、大班数学教案《快乐数学》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复习10以内的加减法,尝试看图口述并懂得运算。
2、培养幼儿的合作与竞争意识,体验数学的魅力。
3、让幼儿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喜欢数学活动,乐意参与各种操作游戏,培养思维的逆反性。
活动准备:
1、10以内加减算式卡片若干张,加法图片若干张,口述图片5张。
2、抢答器(鼓、腰鼓、锣)三个,统计牌一个,唐老鸭、米老鼠、小熊图片各一张。
3、水果卡片若干,礼花一个,胜利、失败、欢快的音乐各一首。
活动过程:
一、引题
1、师:小朋友,欢迎你们来到快乐数学大本营,我是快乐数学栏目主持人——小问号。我们栏目的口号是:快乐数学,快乐无限!我们现在大声的把口号喊出来:快乐数学,快乐无限!ye!首先我要向你们介绍今天的三个方队,贴有米老鼠的是米老鼠队,欢迎你们!贴有唐老鸭的是唐老鸭队,欢迎你们!贴有小熊的是小熊队,欢迎你们!米老鼠、唐老鸭、小熊都很喜欢吃水果,今天我为你们准备了许多的水果,你们想要得到水果吗?那我们马上进入快乐数学第一关。
二、快乐数学第一关
1、师:第一关:必答题。三个方队的每一位选手都要回答一道题目,每答对一题,奖励一个水果。答错不奖励也不惩罚。但要自己独立回答。得到水果的选手,要自己拿起水果贴到自己队的英雄榜上。看那一队的水果个数最多。现在请各队的一号选手答题。
2、师:答题开始。请听题33=?(教师请三位选手轮流回答)幼儿:33=6师:(出示正确答案)回答正确,某某和某某得到水果奖励。
3、师:现在请各队的二号选手答题。(依次进行)
小结:第一关六轮必答题结束,我们来关注各队的水果得数,某某队得到几个水果,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教师板书)小朋友看哪个队的水果个数最多?米老鼠队现在暂时领先,但唐老鸭和小熊也不要气馁,在后面的环节里,你们还有机会。现在我们进入今天的第二个环节——快乐数学,第二关。Ye!
三、快乐数学第二关
1、师:第二关“我说你来算”。今天我带来了一张图片,我给它编了一段话,请你算一算,我的图上有几只小动物?(花园里有两只蝴蝶,又飞来两只蝴蝶,一共有几只蝴蝶?)小朋友请你算一算。
2、我这里还有一张图片,谁能象我一样给它编一段话,让我来算一算。
(1)、幼儿自由讨论,请幼儿口述。
(2)、教师完整讲述,并板书:2 3=5
3、我这里有三张图片,每个方队一张,请你们把图片编成一段话,把答案悄悄地放在心里。
4、挑战开始:米老鼠队可以选择唐老鸭队和小熊队当中的一队接受挑战。师:你们选谁?唐老鸭队接受挑战,请听题。(唐老鸭队可以是任意队员答题。答题是否正确由挑战队判断,答对拍三下,答错
拍一下。)恭喜唐老鸭队得到一个水果。现在请唐老鸭队出题。
5、小结:在第二关中,三队编的都很好,我给三个方队都加上一个水果。我们再来关注各队的水果个数。(表扬第一名,鼓励其他队)
四、快乐数学,第三关
1、第三关,抢答题。我出示图片,你们用数字算出来。比如:这张图片你回怎么算:(23=5)对!我们就用这种方法来算。
2、我请每队的数字6当队长,请队长那出凳子后面的乐器当抢答器,当我那出图片说:抢答开始。注意:队长必须在我说开始之后才能敲响抢答器。好!准备!抢答开始。
3、小结:抢答环节米老鼠队几个水果?唐老鸭队几个水果?小熊维尼队几个水果?
五、统计
1、三关过后,我们来看各队的水果得数。(幼儿唱数,教师统计)某某队得到水果最多,某某队和某某队水果也很多。米老鼠、唐老鸭还有小熊维尼非常高兴,给我们送来了礼花,我们一起庆祝一下(教师打出礼花)跳起来吧!
2、结束:现在我们到教室里继续庆祝。(带幼儿离开活动室)
活动反思: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通过数学阅读,让学生去感受生活中的数学,使他们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从而逐步学会运用数学去分析和解决实际中的问题,把学数学真正变成一个做数学的过程,这些都是我们奋斗的目标。
一.让学生有充分的思维空间与探索.创新的机会
数学教师要更新观念,鼓励学生多阅读数学,如数学家的故事,数学课外书籍等,同时让学生多动手操作,创造性地组织课堂教学,并为他们提供主动探索.创新的机会,可以发问,以使学生充分迸发创新思维的火花,从而激发学生兴趣,培养丰富的想象力和多角度的思维习惯。
二.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感受数学.体验数学
通过课外阅读,使学生懂得数学与我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它是我们借以了解世界的基本工具。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亲身去感受数学,让他们体验到我们生活离不开数学,萌发一种“数学真有趣.我要学数学”的心理。因此,我们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去发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数学的存在与乐趣。如学习“百分数的意义”时,问学生:“你们喜欢喝牛奶吗?可牛奶盒上写着脂肪:3.3%;蛋白质:2.9%……,这些3.3%.2.9%等表示什么意思?”又如:让他们说一说家里的电话号码是哪几个数字组成的;让他们记录一星期的气温……。学生完成题目时兴致特别高,争先恐后地交流。学生在交流中体验到了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了数学的乐趣。从而通过交流家里的电话号码,知道了由于数的排列顺序不同,构成的电话号码也不同,解决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三.让学生从生活中学习数学.运用数学
爱动是孩子的天性。孩子们对生活中的事物都有好奇心,他们想看一看,摸一摸。教师应借助孩子的这种天性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的基础上,引导他们去想一想,仪一仪。把从课外阅读中看到的,想到的说出来,让每一位学生在这种环境中学习数学,应用数学。另外,在同学之间,用儿童的语言进行交流最为真实。在学习过程中,他们的情绪很容易被感染与鼓励。遇到反对意见时,他们又会回到实际中去摆.去想。从中学会了思考,学会了讨论,学会了学习。因此,让学生动手,让学生在实践与探索中学会学习,是我们追求的目标。如在学习“加法的简便计算”时,利用“妈妈购物98元,付款100元,找回2元”的生活实例,诱导学生探索.掌握:“138-98=138-100+2”的简便算理;学习“小数的初步认识”时,组织学生到超市调查商品的价格;学习“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后,让学生用“正”字法。统计评选每周“升旗手”;学完“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后,让学生亲自设计桌套的大小等。
通过数学阅读和实际动手操作,把学生的外部操作与内部数学思维紧密结合起来,不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加深了新学知识的认识及它在生产生活中的作用的理解。也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通过数学的阅读,是学生获得了很多的数学知识,大大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4、大班下学期数学教案《图形分类统计》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巩固对颜色和几种几何图形特征的认识。
2、初步学习按图形的特征进行分类统计,并记录统计结果。
3、培养幼儿细致的观察力和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4、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5、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活动准备】
1、幼儿已认识的几何图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椭圆形、长方形、半圆形、梯形)。
2、黑板,水彩笔,几何图形若干,幼儿人手一份统计操作材料和白纸,集体操作材料两份。
【活动过程】
1、情景导入。
“今天我们班来了两位特殊的小客人,在他们身上藏了许多的图形,把他们请出来吧!”
2、学习统计方法。
(1)请幼儿按图形的形状特征进行统计,教师记录或请个别幼儿进行记录。
(2)请幼儿按图形的颜色特征进行统计,教师或幼儿记录。
3、幼儿操作。
(1)请幼儿观察操作材料,教师进行简单的介绍,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看清特征再进行统计记录。
(2)请个别幼儿与大家分享自己的,统计结果。
4、创意拼贴画。为幼儿提供几何图形进行图形拼画。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延续幼儿以往的学习经验,将图形融合在一起,拼画成幼儿感兴趣的内容,如:机器人、小汽车等,让幼儿在感兴趣的基础上探索发现,初步学习了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统计,活动材料注重个体差异,让每一个幼儿都能通过操作发现数学活动的乐趣。
15、大班数学主题教案《三层分类》含反思
活动设计意图:
成人很容易通过视、听去认知某一事件或抽象概念,但对幼儿而言,除了眼、耳之外,还必须借助触觉、味觉、嗅觉等感官知觉,亲自操作、尝试、摸索,得到具体经验才有意义。幼儿的学习需要教师以及家长的努力与用心,为了引发幼儿强烈的学习动机,利用玩具与游戏寓教于乐,是幼儿最容易接受、最乐于参与的一种学习模式,而幼儿每一次玩游戏,可能都有不同的玩法,不同的点子,无形中就培养了他们灵活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数学中的分类,即是能把相同属性的东西规定在一起。分类可以是单一标准的,如"那些是红色的。";分类也可以是多重标准的,如"请找出戴帽子、穿裙子的女孩子",就需要符合三种标准。耕具大班幼儿年龄认知阶段特点,我们特别设计了《三层分类》这一活动,引导幼儿能按照物品的形状、颜色、大小等层次进行分类。
活动目标:
1、练习按三重条件分类,并计数出总数。
2、发展幼儿视觉辨识的能力。
3、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活动准备:
1、8个形状板(4个红色,4个蓝色。其中红色圆形大小各一;红色方形大小各一;蓝色圆形大小各一;蓝色方形大小各一。);
2、相同规律小鱼卡片10张。
3、分组材料:A:幼儿用书《我的数学》第14页;B:形状卡片若干组以及记录纸;C:插塑玩具若干组以及记录纸。
活动过程:
一、以游戏的形式导入主题。
游戏:"变装大风吹"。
教师当主持人,幼儿围成大圈坐下来,玩"变装大风吹"游戏。
主持人:大风吹!
幼儿:吹什么?
主持人:吹穿着红毛衣、扎了个辫子的小姑娘。
请幼儿听到指令后,分辨自己是否三个条件都具备,如果是,就和主持人换位子,接下来由刚才换位子的小朋友当主持人,要想出3个条件的指令继续游戏。
二、单标准分类。
教师将准备的8个形状板散放于磁性黑板上,请幼儿说说他们看到了什么。
请幼儿将这些形状分类。当幼儿分完一种后,引导其他幼儿想想是否还有其他的分类方法。(如按形状、颜色、大小等特征分类。),并请幼儿逐一演示。
请幼儿描述自己的分类方法和步骤。
三、"小猫分鱼"。
将小鱼卡片散放于磁性黑板上。请幼儿听清楚老师的指令,按指令给小鱼分类。
(按形状、位置、颜色三层分类。)引导幼儿和教师一起做示范记录。(此环节的三重特征中与上一环节略有不同,按大小换成按位置分类,是本环节的难点,教师引导幼儿做明确的分类记录,帮助幼儿正确理解层次分类。)
四、帮助幼儿积累具体操作经验后,请幼儿分组操作。
分组活动:A组:幼儿用书第14页操作,分小鸟。
B组:每人一份形状卡片,练习三重特征分类,并作记录。
C组:每人一份插塑玩具,练习按不同的形状、颜色、大小进行分类,并作出记录。
活动反思:
教材主题内容是文具商店,如果将这一场景直接引入课堂,学生将会被动地接受现有的生活常识而没能参与发现这一常识的过程,无异于肚子还没饿就被教师喂了个饱,这样“吃”索然无味,这样的教学是苍白无力的,学生的思维空间将会受到极大的限制。挑起学生的食欲,也就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新课程标准提倡教师创造性地利用教材而不是拘泥于教材进行教学。教材仅仅是一个固定的载体,而知识是开放的,是活跃的,是无处不在的。于是我设计了这样一个充满童趣而又生活化的情境。邋遢大王是小朋友们熟悉而又喜爱的卡通人物,他的出现立即引起了小朋友们的兴趣──发现问题;接下来大家齐动手帮忙整理柜子──解决问题;最后插上红旗──分享成功。作为学生的引导者、合作者,要让学生想吃,还要爱吃,更要吃好,我把握住以下两点:注重过程,各环节逻辑而严密,人人都能参与探究;注重情感,尊重学生的自我意识,避免正面否定学生,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态度。在这样一个生动愉悦的教学中,领悟分类的含义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16、大班数学教案《有趣的图形》含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图形来于生活,用于生活,在平时的游戏活动中,小朋友对拼图特别感兴趣,于是我设计了“有趣的图形”这一活动。活动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有观察法、启发法、操作法等。整个活动,通过欣赏拼图引入,引导幼儿仔细观察拼图,说一说拼图的拼法及组成,再通过幼儿示范拼图激起其他幼儿的操作欲望和兴趣,最后自己尝试剪出各种图形,利用图形进行拼搭出有主题、有情节的画面,共同欣赏,体验成功。
活动目标
1. 能够利用各种几何图形拼搭出多种物体及主题画面。
2. 拓展幼儿空间知觉,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3. 培养幼儿团结合作精神。
4. 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 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是说出拼图的拼法和组成,难点是利用各种几何图形拼搭出有故事情节的画面。
活动准备
拼搭图若干布置成展览区,各种颜色的卡纸、剪刀、浆糊,范例一幅。
活动过程
一. 组织小朋友进入教室欣赏拼图并仔细观察这些图画和我们平时看到的有什么不同(放轻音乐)
二. 出示范例《小兔晒太阳》拼图,让幼儿说一说这幅图的拼法及组成
1. 太阳:一个红色的圆形作脸,许多黄色的三角形作太阳光芒。
2. 树:三个绿色不同大小的三角形作树叶,一个细长的紫色的长方形作树干。[教案来自:快思教案网.]
3. 花:一个黄色的圆形作花心,五个桃红色的梯形作花瓣,一个蓝色长方形作 花茎,两个绿色的半圆形作叶子,一个大的紫色的梯形作花盘。
4. 两个红色的椭圆形作长耳朵,一个黄色的大圆作头部,三个小圆分别作眼睛、鼻子,一个红色的三角形作嘴巴,一个浅蓝色的扇形作身子,一个紫色的半圆形作口袋,两个深蓝色的半圆形作腿。
小结:各种各样的不同颜色的图形都是好朋友,它们可以相互组合在一起,变成了各种各样的图画。
三. 请幼儿示范拼图
1. 拼房子(几种不同的房子)
2. 让幼儿知道同一种东西可以有几种不同的拼法。
四. 提供2—3张卡纸给每位幼儿,让幼儿尝试剪出各种图形,然后进行自由组合拼图,教师巡回指导,要求拼出有情节的画面。(播放音乐)
五. 欣赏及展示作品,并说说怎么样拼的。
教学反思
整个活动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操作、学习,幼儿的认知由抽象变具体,由单一变多样;给幼儿充分展示和交往合作的机会,注重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拼完后让幼儿说一说拼的过程,因为是幼儿真正亲手操作的,幼儿都会说,说得都非常好,很有条理;通过幼儿动手操作,可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如果我重新上这节课,我会在第三环节幼儿个人在示范拼搭时,不会忽视了下面的幼儿,改为小组合作,效果可能会好些;还有那些拼图范例会充分利用;第四环节的剪图形改为课前准备,把更多的时间给幼儿动手拼更有主题、情节的画面,这样充分体验成功的喜悦。
17、大班优秀数学教案《图形变变变》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在对图形拼折变形的过程中感知图形的变化。
2.对组合、分析图形感兴趣。
3.发展空间知觉和动手动脑的能力。
4.让幼儿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活动重点难点:
1、重点:幼儿对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等图形通过折拼的方法进行变化操作。
2、难点:引导幼儿发现图形之间可以相互变化,转换,它们可以变出不同的数量的各种图形。
活动准备:
各种几何图形卡片、幼儿操作的几何图形若干。
活动过程:
一、出示各种几何图形,引导幼儿观察。
小朋友,你认识这些图形宝宝吗?都有哪些图形宝宝?图形宝宝有一个心愿,他们都想像变形金刚一样会变身。今天,老师和小朋友一起来帮助图形宝宝变身。
二、动手操作折图形。
1.师:示范拿一个正方形,请小朋友先看老师怎么帮正方形宝宝变身的,示范将图形对折。提问:正方形宝宝变身了,看变成什么呢? 幼:长方形。
看,老师再来变一变,又变成什么呢?
幼:三角形、一个大长方形、一个小长方形。
师:小朋友,刚才老师是怎么变的? 启发幼儿说出折一折。
对了,只要将图形宝宝轻轻一折,图形就变身了,小朋友你会变吗?请小朋友拿上桌上的正方形纸和老师一起来变。
师:你还会怎么变?看看能变成什么?
幼儿动手操作,可随便变化图形。
2.师:长方形宝宝也要变身了,大家一起来帮助它好吗?
拿出长方形,引导幼儿折变图形。
请几位幼儿到前面折变示范,表扬折的好的幼儿。
师:引导幼儿说出长方形宝宝可以变成什么?
幼儿边动手操作边学说长方形宝宝变成了什么。
3.老师引导幼儿再将三角形、长方形、圆形进行折变,分组进行看看哪组的小朋友变的多,变的快。
幼儿分组给三角形,圆形、梯形、三角形进行折变。
4.老师小结小朋友真能干,通过折一折帮助图形宝宝实现了变身的愿望,正方形――变成了三角形还有长方形;圆形――变成了半圆形、扇形;长方形――变成了三角形,还有正方形;三角形——变成了小三角形和正方形;小朋友还可以动手怎么做是图形宝宝华丽变身。请小朋友想一想?拼一拼,图形也会变身,并且变的会更加神奇,你想当魔术师吗?
三、运用图形拼物体下面我们一起玩个拼图游戏吧!看看这些图形宝宝在一起时能拼出什么?
教师引导幼儿动手拼图形。
师:小朋友们有谁愿意上来给我示范一个拼图?(请两个小朋友上来拼)师:我们还可以拼出很多的图形,请小朋友动动脑筋,看谁拼的好看,拼的东西多,我们来比一比。
四、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幼儿拼图。
教师小结:今天小朋友都开动脑筋把我们图形宝宝变成了另外一种图形宝宝,你们真厉害!
五、活动延伸:
小朋友,这些小图形好玩吗?(好玩!)那我们把这些图形放在益智区小朋友拼一拼,再把它贴在白纸上它还会变成一幅精美的粘贴画,把这些画献给你们最亲的人吧!
活动反思:
《图形变变变》整个活动过程,我认为活动是基本成功的,幼儿在积极主动的探究过程中能力得到了提高,身心获得了发展。
主要体现在:活动中,师生互动方面较好,能为幼儿提供观察、思考、发现、表达的机会。还通过演示图形的变化及课件欣赏,我有意识地引导幼儿知道各种图形拼在一起就能变出新的图形,让幼儿进一步理解图形之间的转换关系。
18、大班数学教案《图形分割》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在活动中经历圆形与三角形的分割与拼和的过程。
2.初步体验图形之间的包含关系。
3.发展空间思维能力。
4.感受操作活动的乐趣。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大小不同的圆形,三角形。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对图形进行不同程度的分割。
活动难点
大胆的使用剪刀分割图形
活动过程
1(1)教师出示圆形,问小朋友: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图形?(圆形)
在你的桌子上找出和老师一样的图形举起来。
(2)请小朋友闭上眼睛,老师用圆形给你们变个魔术。(老师用剪刀把圆形分成两个半圆)睁开眼睛看一看,老师把圆形变成什么样了?
你知道老师是怎么变的吗?(教师示范剪的方法:先将圆形对折,然后沿着折线剪开)
(3)试一试,把你的圆形也变一变吧。
(4)把你剪开的图形再拼成圆形吧。
活动反思:
上这节课之前我还在想我要不要帮小朋友把图形上的线折好先,因为我怕他们圆形对折折不来,后来想想还是没有折,孩子们开始折的时候我就对着看,他们折的非常好不是我想象的,当他们剪出两个半圆的时候可开心了,我让他们在拼回去的时候,他们竟然发现了两个半圆快合到一起的时候像一个嘴巴。有人说又像剪刀。有时想想我们也太小看他们了其实有的事我们应该放手让他们自己去做,人他们自己去想孩子的思维是无限的割方法同上。
19、大班数学教案《图形》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尝试归纳出一组图形1-2个共同特征,或按特征拿取相应的图形。
2.能仔细观察图形,并积极参与讨论。
3.听懂操作要求,并按要求操作。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1.幼儿认识多种图形
2.各种颜色、形状、大小的图形若干、参考图、图形特征标记、空白记录表一张
3.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1、彩色图形来了……
(1)以游戏情境引起幼儿的兴趣。
"今天有许多彩色图形要去游乐场玩游戏,瞧,它们来了……"
(2)出示各种形状、大小不一的彩色图形,引导幼儿说说它们的形状、颜色、大小特征。
(3)出示颜色、形状、大小标记让幼儿认一认。
2、彩色图形找朋友。
(1)教师出示参考图,引导幼儿观察,说说它们的共同特性。
"彩色图形要找朋友一起去游乐场。(.本文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看,它们找到朋友了。它们什么地方一样,成为朋友呢?"
(2)教师引导幼儿观察,从形状、颜色、大小三个方面找它们的共同特征。
(3)请个别幼儿上前找出标记并放在参考图上。
(4)师幼进行检验讨论。
(5)教师可将彩色图形换下,然后请个别幼儿上前找共同特征,可进行两遍。
(6)小结:原来彩色图形喜欢找有两个特征相同的图形做朋友,它们有的形状相同,有的颜色相同,还有的大小相同。
3、彩色图形进游乐场。
(1)出示空白表格"彩色图形来到游乐场门口,可是却不能进去,因为进游乐场要符合条件才能进。"
(2)教师边说边将红色和正方形标记贴上。
"原来要符合红色和正方形两种条件才能进。那么,谁能来做检票员把关呀?"
(3)个别幼儿上前示范。
(4)师幼检查。
(5)教师换标记并请幼儿集体做"检票员""这个游乐场很神奇,瞧,这次进去的条件变了。"教师边说边贴标。
(6)师幼一起讨论需要的条件。
"原来这次要进游乐场必须要满足两个条件,一个是黄色的,还要是大的。谁愿意来做检票员?"
(7)请全体幼儿一起找一找并贴在表格中。
(8)师幼检查讨论
(9)教师换标记并请幼儿第二次集体做"检票员"。
(10)师幼讨论检验。
(11)小结:原来要进游乐场还必须符合两个特征条件呢,只要有一个不符合就不能进去。彩色图形们让我感谢你们的帮忙,现在它们已经在开心地玩了。
4、幼儿操作活动
(1)讲解题目要求。
(2)教师巡回指导并提醒纠正幼儿的书写姿势。
活动反思:
《纲要》中指出,让幼儿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因此,整个活动过程都体现了新《纲要》的精神。教师从孩子的生活经验和实际知识水平出发,选取孩子如今生活中很常见,同时也比较感醒悟的抽奖活动,并将“分析图形特征”这一活动巧妙结合,将枯燥的分析图形特征游戏之中,大大激发了幼儿参与的兴趣与积极性,幼儿在愉悦的游戏中逐步掌握了分析图形的特征,真正做到了让孩子成为活动的主人,整个活动充分体现孩子的自主性。
活动遵循了循序渐进的原则,从简单到复杂,按照抽奖的等次逐个由分析单一特征到三项特征。虽然难度在逐渐增加,却丝毫没有减弱孩子参与活动的热情。
俗话说“没有遗憾的活动就是最大的遗憾。”在整个活动中,虽处处体现着教师的智慧与用心,但是整个活动教师对每个环节的把握应该更加明确,进行及时有效的总结,使自己的语言更加简练,明了。
20、大班数学优秀教案《三层分类》含反思
活动目标:
1、练习按三重条件分类,并计数出总数。
2、尝试自己出题考别人。
3、能在集体面前大胆发言,积极想象,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4、能认真倾听同伴发言,且能独立地进行操作活动。
重点:
按三重条件分类。
难点:
尝试自己出题考别人。
活动准备:
教具:8个大小不同的红、蓝色园、方片。
学具:我的数学,"屈,老师.教,案,网"附加题材料,笔。
活动过程:
1、集体活动。
将准备的8个形状板散放在桌面上。
--请幼儿说说他们看到了什么。
请一名幼儿示范操作,将图形分类。
2、小组活动。
请幼儿说一说还有什么分类方法。
请幼儿描述自己的分类方法和步骤。
第一、二、三组:按指令给形状板分类。
第四、五、六组:附加题作业。
幼儿分组操作,教师观察指导。
3、活动评价。
请幼儿口述作业单,师生共同评价。
鼓励幼儿多参与操作活动,提高幼儿操作的能力。
教学反思
在上节课分类学习中,孩子们对分类的内容已经掌握,我也做了一些提示,所以在每组捡物品当中,进行得非常顺畅。
开始教师就把东西乱七八糟地丢在教室中间,让孩子们亲自体验杂乱无章的生活,即不美观、又不卫生,这样孩子们就产生了收拾的欲望。在收拾当中要按秩序有条有理,物品要按分类的摆放收拾。
这节课较好的体现了理念。同样的东西,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分类、整理方法体现了动手能力、交流合作的良好行为习惯,孩子们有了这样的体念,达到了我们的教育目的。
21、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图形分类》含反思
教学目标
1、根据图形的不同特征进行分类。
2、用数字与标记记录分类的结果。
3、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教学准备
幼儿用书附不干胶(一) 黑板画红色圆形和黄色方形,四盆花 教学PPT 4页 蜡笔36支
教学过程
1.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好多小伙伴,其中有两个有颜色的宝宝,你们找到它了么?(红圆圆,黄方方)
2.它们有很多很多的兄弟姐妹,它们一起出来玩耍,结果玩到太阳落山找不到回家的路了,你们·愿意帮助它们回家么?
3.一起数一下红圆圆和黄方方有几个兄弟姐妹(8)
4.它们有两个房子,一个红色的,一个黄色的,你们觉得这8个小伙伴应该怎样住呢?
(都住在红色的房子里)
(红色小朋友住红房子,黄色小朋友住黄房子)
5.噢,那我们看一下8位小朋友是不是这样选择房子的呢?
(PPT播放红色图形宝宝回家,回红房子)
6.它们找到自己的家了么?
7.那剩下的黄色图形宝宝,!来源:屈,老,师教.案网"是不是也能找到自己的家呢? (PPT播放)
8.剩下的黄宝宝也回到了自己的黄色房子里,咦,家住在红色房子里的宝宝有几个?(4个)家住在黄房子里的有几个宝宝?(4个)所以4+4=?(8)所有的小朋友都找到家了么?(找到了)
9.图形宝宝回家睡了个美美的觉,它们现在想去自己的好朋友家里玩耍,它们的好朋友有两个房子,一个大一点,一个小一点。
10.哎呀,这可怎么办呢?这么多的宝宝该去哪个房子玩呢?小朋友帮他们出出主意吧。 |(一起去小房子)
11.哇,房子这么小,大哥哥大姐姐好像连门都进不去呢! (一起去大房子)
12.一起去大房子,8个兄弟姐妹挤在一个房间里,小弟弟说:“我的屁股都被挤在外面了呢 (小的去小房间,大的去大房间)
13.咦,这个主意听起来不错哦,我们一起看一下弟弟妹妹是不是去了小的房间呢?(PPT展示小图形去小房间)
14.还剩下三个大哥哥大姐姐,它们舒舒服服地进了个大房间(PPT展示)
15.PPT展示数字5.3.5个小朋友住在了小房间,3个大姐姐大哥哥住进了大房间,你们和他们都找对了房间。
16.打开课本,指导完成课本上的图形分类(做一道题发放一次幼儿用贴)
17.指导完成第3页数糖果,并指导幼儿说出哪个动物分到的糖果比别人的少(小猪)它有几颗?(4颗)小兔和小狗分到几颗?(1颗)
18.在黑板上讲解给花瓶涂色,四个花瓶,分别装有5朵、6朵、5朵、4朵小花(幼儿数数后的到的结果)
19.师示范把有5朵小花的花瓶里面的小花涂上颜色(师发蜡笔)
20.幼儿自己完成幼儿用书给花瓶涂色
21.作业安排:数学练习册第3页
22.结束教学
教学反思
幼儿园的数学活动相对于其他活动枯燥、单调,容易使幼儿失去学习兴趣。因为这个时期的幼儿年龄小,逻辑思维尚未发展,所以本次活动中我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操作的丰富材料的环境,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选择性、可操作性的空间。使幼儿能独立的操作材料,。并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幼儿的自主性,选择性,独立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通过一系列的游戏活动,达到了主题总目标预设的要求。开展的拼图游戏环节,比较符合幼儿的兴趣和经验,激励了幼儿自主探索。
22、大班数学优秀教案《图形找家》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能根据图形的三种特征(形状、大小、颜色)为图形寻找合适的空间位置。
2、能大胆、正确地表述图形特征和方位。
3、培养幼儿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快速应答能力。
4、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不同形状、颜色、大小的图形若干,大的房间一张。
活动过程:
一、复习图形特征
1、师:今天许多的图形宝宝要和小朋友们玩捉迷藏的游戏,它们就藏在我们的教室里,小朋友们看看能不能把它们都找出来?
2、以问答的形式复习图形的特征,如老师说:"嘿嘿,我是大的三角形,谁是我的好朋友?""快思老师.教.案网出处"拿大的三角形的幼儿则答:"我是大的三角形,我是你的好朋友。"
3、教师依次问,并增加每次的难度。
二、帮助图形找家
1、师:"图形宝宝的房子太小了,要搬到新的大房子里。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图形宝宝的大房子是怎么样的?"(引导幼儿观察房子里的标记)
2、请幼儿大胆讲述有哪些标记,表示什么意思?
3、请个别幼儿尝试按照三种标记为图形宝宝寻找房间,并说说为什么?
4、请其他小朋友进行检查图形宝宝的房间是否正确。
5、引导幼儿大胆讲述图形的位置,提问:第二行的第二列是什么颜色的什么图形。红色的大三角形在哪一行哪一列?
6、小结:今天我们根据形状、大小、颜色为图形宝宝找到了他们的房间。
三、幼儿操作活动
1、老师讲解操作要求。
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3、评价幼儿操作材料。
4、小结:今天我们为图形宝宝搬了新家,根据它们的的形状、颜色、大小特征为它们找到了自己的房间。真开心,让我们一起唱一首快乐的歌吧!
活动反思:
本活动,幼儿对颜色和图形特征已经认知。能根据图形的特征,在图中为各种图形找出合适的位置。课堂上通过生动的谈话、游戏等情境,使幼儿提高学习兴趣,产生探索新知的欲望。幼儿在认识的基础上,通过提供学习材料,让幼儿进行动手操作,体验和探究按颜色、形状等规律特征进行活动的制作过程。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为幼儿学得轻松、学得愉快,幼儿的积极性、主体性得到充分的表现,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同时在课堂教学中,注重保护幼儿的意见,开发幼儿的创造力,鼓励幼儿善于发现与众不同的现象。但是本节课,我的语速有点快,语言不够精练,讲解示范的时候,因为语速快,部分幼儿幼儿未能听清老师的要求,导致一个问题说出去来,下面很多小朋友都不知道我问的什么。而且我的应变能力也有待加强,本次教研活动让我明白了,只有在不断仔细深入的反思中,才能找到或者接近有效完美的教学途径。
23、大班数学课教案《吸管分类》含反思
【活动设计】
(一)活动材料的科学性与层次性
1、操作材料丰富、多功能性
分类材料选用生活中孩子经常使用的、熟悉的吸管,虽是普通的9根吸管,却涵盖了按颜色、粗细、长短、能否变形、有条纹与没条纹、尖头与平头等等多种分类概念。用纸板将透明瓶分隔,既物化了抽象的分类概念,又能呈现分类的结果,方便检验,从而克服了数学教学活动不易检验的难题;
2、操作材料富有层次性
通过逐步递增吸管数量,增加分类的特征要素,从而加深幼儿操作的难度,帮助幼儿在多次操作的过程中逐步建构了分类的概念。
(二)活动过程的操作性与递进性
整个活动设计从“幼儿的自主学习”出发,将多种操作方法有机结合,通过四次小步递进的分类环节,让幼儿经历了“观察分析——初步建立单种方法分类概念——感知多种分类方法并尝试记录——巩固分类经验”的学习过程,从而在操作层次——形象层次——符号层次的逐步抽象和内化中建构了多种分类的概念。
另外,活动过程中力求把幼儿推在前面,每一个环节都让孩子带着问题去观察、去建构知识经验,重视每个环节的检验与评价,根据幼儿的学情来梳理概念和提升经验。
【活动目标】
1、探索按吸管的不同特征进行多种分类,积累分类的经验。
2、尝试运用简单的标记记录各种分类的方法。
3、乐意参与吸管分类的探索活动,感受分类活动的乐趣。
4、能在集体面前大胆发言,积极想象,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各类吸管若干、分类瓶、记录纸、笔。
【活动过程】
1、观察吸管,发现不同的特征。
(1)吸管有什么不一样?
(2)小结
2、第一次分类,初步建立分类概念。
(1)幼儿操作,将5根吸管进行分类。
(2)交流与梳理分类经验:各种方法的呈现与检验。
3、第二次分类,感知多种分类方法并尝试记录。
(1)交代新任务:多种方法分类,并用简单的标记做记录。
(2)幼儿操作,将9根吸管进行分类。
(2)交流与提升分类经验:多种分类方法的呈现以及记录的展示;
4、展示与检验,巩固分类经验。
(1)小结与梳理各种分类方法。
(2)将末次分类情况展示在相应的区域,集体观察、检验。
(3)小结评价,提出下次分类活动的任务。
活动反思
数学来源与现实,存在于现实,并且应用与现实,数学过程应该是帮助幼儿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教育活动的内容选择应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充分利用幼儿现实生活中的资源,通过作用于幼儿的活动对幼儿发生实质性的影响,让幼儿在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体验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24、大班数学教案《图形的二次分类》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幼儿利用层级分类板将三角形、圆形、方形、菱形等若干图形进行二级次分类。
2、观察分类板、看是否标记尝试把图形二次分类。
3、在“闯关游戏”中充分体验分类的快乐。
活动过程:
一、出示图形宝宝,引入主题。。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今天除了客人老师,还有谁来到了我们班?是什么图形宝宝?图形宝宝来干什么呢?”
二、在闯关游戏中把图形二次分类。
1、闯关开始:请观看唐老鸭设计的路线图,这个路线图应该怎么走?幼儿尝试操作。
2、幼儿操作,看标记把图形进行第一次分类,并请幼儿讲述操作结果。
3、继续闯关:
(1)小组讨论路线图;
(2)请个别幼儿介绍操作方法;
(3)幼儿操作,教师巡导;
(4)幼儿的操作结果展示在黑板上,一起验证。
三、闯关成功。
请幼儿讲讲在这次闯关游戏中的感觉?
活动反思:
兴趣能促使幼儿对数学学习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引领幼儿积极思考.在实践中,我的体会是:从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知规律出发.让孩子们在生动有趣的游戏情境中快乐的学习数学。
在数学《图形的二次分类》教学中,我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幼儿的实际情况,准备了充分的操作材料,让幼儿在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中,加深了对二次分类的认识,大班幼儿学习按物体两个以上特征或特性进行分类,按某一特征的肯定与否定进行分类,学习层级分类和多角度分类,我选择了其中的一个点按某一特征的肯定与否定进行分类,重点是观察分类板、看是否标记尝试把图形二次分类。
学习内容和幼儿的生活背景越接近,幼儿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从幼儿熟悉的颜色、形状入手,容易让幼儿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整个活动始终注意从生活中取材,无论是形状分类、颜色分类,还是开阔的练习,都赋予有趣的生活情境。让幼儿充分感受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
提供丰富的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幼儿只有通过动手操作、摆弄,才能逐步体验抽象的分类概念。在本次分类教学中,我是这样安排操作程序的:活动一开始就让幼儿先复习和观察比较图形的颜色、形状,在动手操作中去发现问题,以保证其有较充足的操作时间,此时,在巡视的过程启发幼儿寻找正确答案,接着是引导幼儿讨论操作的结果,最后才帮助幼儿整理经验,形成概念加上游戏情节的操作活动就可以将“就事论事”的摆弄材料变为趣味的手脑并用活动。幼儿多次反复操作也不感到枯燥无味,从而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
幼儿通过操作、摆弄学具来获得一定的科学知识需要一个过程。在操作过程中,我较注意给幼儿充足的操作时间,使幼儿通过动手、动脑进行积极地探索尝试,最终达到正确掌握知识的目的。让每一个幼儿都能通过自己的操作、探索去发现问题。同时我还注意个别差异的存在,有的幼儿能力强,动作快,有的幼儿能力差,动作慢,我耐心等待那些动作慢的幼儿,让他们完成操作活动。在教学中,我没有因为时间的原因,以教师的演示法来代替幼儿的操作法,忽略幼儿自己动手实现主动学习的必要性、重要性。在本次的分类活动中,我提供给幼儿9个几何图形,让幼儿学习二层分类。这个活动有一定的难度,幼儿在操作时,有的能力强,动作相对快一点,有的能力差,动作就很慢,在教师巡回指导环节中,我重点关注能力差,动作较慢的幼儿,给他们留了充足的时间,让他们开动脑筋,进行主动地探索操作活动。
在操作活动中同伴间的讨论,互相合作,能开拓幼儿的思维,促进幼儿互相合作,同伴间的相互学习,能提高幼儿探索活动的水平。幼儿在操作中出现对操作结果有不同的看法,我没有简单地肯定或否定,而是让幼儿交流讨论,分享的机会,直至达成一致的意见。通过这些活动加深幼儿对所获得知识的印象,同时让幼儿互相学习,互相评价,讨论出正确的答案。
在本次教学活动中,幼儿对二次分类的理解让我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惊喜,也留下了值得我进一步思考的问题:游戏中如何灵活、有机地处理好教学活动中的“动”与“静”;如何让幼儿的思维更开阔、更活跃,激发起幼儿的内在活动机制,产生积极体验,我不断地尝试、变换多种活动方式,通过轻松愉快的活动,从而使幼儿更喜欢上数学课。
25、大班数学优质课教案《按图形分类》含反思
直接目的:
学习按物体的不同特征进行两次分类。
间接目的:
1、感知集合与子集合的关系。
2、良好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准备材料:
1、三级分类组合板一套。
2、压膜图形一套:大小不等、颜色不一的圆形、正方形、长方形、梯形、六边形、三角形。
3、标记卡:颜色标记(红色、非红色)各一张,图形标记(圆形、非圆形)各两张。
4、装图形及标记卡的小碟子个,夹标记卡和分类组合板的夹子两个,托盘一个。
活动提示:
1、介绍教具,搬到操作毯上。取出分类组合板,在操作毯中央摆好二级分类板,剩下的三级组合板放在卷毯右边。
2、用二级分类板进行分类:
(1)取出碟中图形散放在大长方形框内。
(2)取出红色、非红色标记卡分别放在左右两个小长方形框外的左上角和右上角。指着分类标记卡问:"它表示什么?"帮助幼儿理解两张标记卡分别指示下框应该放入什么颜色的图形。
(3)提问:框内图形有哪些颜色? 哪些是红色,那些不是红色?
(4)提示幼儿具体识别某种颜色的图形。例如:"请你拿一个红色的图形。""请你指出一个不是红色的图形。"
(5)请幼儿将大框内红色图形一个一个地找出并放入左下框内。
(6)请幼儿将大框内剩下的非红色图形一个一个取出并放入右下框内。
3、用三级分类板进行图形分类:
(1)用剩下的分类组合板,将三级分类板拼好。并将剩下的四张分类标记卡按"圆形"、"不是圆形"放在左边两个和右边两个框的左上角和右上角。
(2)提问每张标记卡表示什么,帮助幼儿确认。
(3)分别指着颜色标记卡下的两个框提问:哪些是圆形? 那些不是圆形?;文章出自.快思老师.教,案网'圆形应放在有那个标记卡下的框里?
(4)请幼儿按标记进行再次分类。
4、活动结束时有秩序的整理教具。
错误订正:
分类标记卡。
延伸变化:
1、提供剪成各种形状的单色和花色的布,请幼儿分类。提示幼儿,二级分类标记:有花纹、没花纹;三级分类标记:三角形、不是三角形。
2、提供红豆、黄豆、黑豆、花生米、木珠各八粒,蚕豆、绿豆、塑料珠若干粒,请幼儿分类。二级分类标记:够八个的、不够八个的;三级分类标记:是豆类的,不是豆类的。
教学反思:
幼儿园的数学活动相对于其他活动枯燥、单调,容易使幼儿失去学习兴趣。因为这个时期的幼儿年龄小,逻辑思维尚未发展,所以本次活动中我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操作的丰富材料的环境,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选择性、可操作性的空间。使幼儿能独立的操作材料,。并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幼儿的自主性,选择性,独立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通过一系列的游戏活动,达到了主题总目标预设的要求。开展的拼图游戏环节,比较符合幼儿的兴趣和经验,激励了幼儿自主探索。
26、大班数学优秀教案《图形的二次分类》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幼儿学习图形的二次分类,(既按某一特征分类后,接着按另一特征对已分的两类图形再做一次分类)体验类似包含的关系。
2.启发幼儿说出图形的两个层次的特征。
活动准备:
教具:二次分类板,特征标记,图形片若干。
学具:二次分类板,图形片,幼儿操作材料,笔,苹果图,点图等。
活动过程:
1. 学习二次分类
(1)出示二次分类板的上半部分说:“我们会按标记分图形,一起来看看这是什么标记?谁会按标记来分?
幼儿操作第一次分类略作评价。
(2)出示二次分类板的下半部分说:“看看下面是什么标记,表示什么意思?;本文.来源:大,考,吧.幼师网;谁能按这些标记来分?(把红图形、绿图形再按形状标记分到下面的四个空格里)
幼儿操作,并请他说说自己是怎样做的。
幼儿一起说说四个大格子里放的是什么样的图形?(引导幼儿说出两个层次的特征,如:红的圆的……)
2. 幼儿操作活动
(1)二次分类
“这个活动和刚才我们玩的是一样的,分好后说说看每个格子里放得是什么样的图形?”
(2)看图列算式
“这组的活动谁来介绍?”
(3)看实物记录分合
老师提示重点,看清楚记录图上的标记,在实物图上按标记找出每种有多少,再记录。
(4)分合点图
3. 活动评价:
针对在二次分类中出现的问题,引导幼儿分析、解决、帮助幼儿获得层次分类的经验。
活动建议:
(1)在二次分类的操作中,可根据幼儿的能力差异提供两种形式的分类板,能力一般的先按某一特征将图形分到中间的两个大格子,再按另一特征分到下面的四个格子里;能力较强的提供总的,无须如此。
(2)在讲述分类结果时,要让幼儿结合两个层次的特征,说出四个格子里的每一个图形的二个特征,如:红圆、红方、绿圆、绿方等,通过语言的讲述,对二次分类有一个较完整的认识。
活动反思:
在数学《图形的二次分类》教学中,我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幼儿的实际情况,准备了充分的操作材料,让幼儿在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中,加深了对二次分类的认识,大班幼儿学习按物体两个以上特征或特;本文.来源:屈,老,师.教案网;性进行分类,按某一特征的肯定与否定进行分类,学习层级分类和多角度分类,我选择了其中的一个点按某一特征的肯定与否定进行分类,重点是观察分类板、看是否标记尝试把图形二次分类。
27、大班数学教案《按特定规律排序》含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按特定规律排序其实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数学概念,但这些知识光靠教师枯燥无味的讲解,幼儿是没有兴趣的,那怎样引导幼儿轻松学习呢?因此为了激发幼儿的兴趣爱好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在此课教学中设计了大量的游戏教学,让幼儿在轻松愉快地活动中自主探索.学习。
活动目标
1.学习按特定的规律排序,能按序列的规律接着往下排。
2.感受有规律的图案美,发展分析、判断能力。
3.增强学习按规律排序的兴趣。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感受有规律的图案美,发展分析、判断能力
活动准备
电脑课件、操作纸、胶棒、几何图形、彩笔
活动过程
1. 预备活动
走线,师幼问候。
2.集体活动
师:小兔子红红要过生日了,他想开个生日舞会。可是,开舞会得准备布置会场,还得准备食物啊!所以,红红打算到外面去转转。
咦?规律森林?什么意思啊?一起去看看吧!
这是什么?
幼:树。
师:这些树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
幼:这些树是按一棵大树,一棵小树,一棵大树,一棵小树的规律排列的。
师:小朋友观察得真仔细!那小朋友知道下一颗树是什么树吗?
幼:大树。
师:然后呢?
幼:小树。
师:再然后呢?
幼:大树,小树,大树,小树、、、、、、
师:红红继续往前走。
哇!好多的蘑菇啊!可是,这些蘑菇也好奇怪。小朋友们,你发现蘑菇哪里奇怪了吗?
幼:这些蘑菇是按绿色,黄色,红色,绿色,黄色,红色的规律排列的。
师:那下一朵蘑菇是什么颜色?
幼:绿色。
师:然后是——
幼:黄色,红色。
师:哦!我明白了,原来规律森林里的一切都是有规律的啊!真有意思!我们再看看吧。
好漂亮的花呀!这些花朵是按什么规律排列的呢?
幼:这些花朵是按黄花,蓝花,红花,黄花,蓝花,红花的规律排列的。
师:那接下来分别是什么颜色的花朵呢?
幼:黄花,蓝花,红花。
师:老师觉得这样太麻烦了,而且容易忘。所以,老师现在教你们一个新的记规律的方法。我们把重复出现的哪几种颜色的花作为一组,因为紫花,红花,蓝花重复出现,所以我们把紫花,红花,蓝花作为一组,下一组还是紫花,红花,蓝花。再下一组还是紫花,红花,蓝花。明白了吗?
幼:明白了!
师:这么漂亮的花朵,可以拿回去装饰自己的小屋啊,一定很漂亮。小兔子摘了好多呢!
嗯!咱们看看规律森林还有那些东西有规律吧。
看!是不是花朵太香了?吸引了这么多的昆虫啊!都有什么?
幼:有蜜蜂,蝴蝶,蜻蜓,还有瓢虫。
师:小朋友能像刚才那样,给这些昆虫也分一下组吗?
幼:能。
师:哪几只昆虫是一组的?
幼:一只蜜蜂,一只蝴蝶,一只蜻蜓和一只瓢虫是一组。
师:下一组呢?
幼:一只蜜蜂,一只蝴蝶,一只蜻蜓和一只瓢虫。
师:再下一组呢?
幼:一只蜜蜂,一只蝴蝶,一只蜻蜓和一只瓢虫。
师:小朋友真棒!
红红又在规律森林里转悠了好半天才出来。!出自:快思老.师!时间差不多了,该回家了开舞会了。
看,红红回家的小路,是不是很特别啊?有什么规律呢?
幼:椭圆形,正方形和梯形一组,这样一组一组排列的。
3.分组活动
师:红红回到了家,发现朋友们早就在家里等他了。舞会是不是可以开始了?不行,还有几样东西没有准备完啊!
第一组小朋友注意:请你根据学具袋中的几何图形,利用胶棒,在这块桌布上设计出有规律的花边。
第二组小朋友注意:红红为朋友们准备了一些水果,请你将这些散乱的水果按规律粘贴到盘子里。
第三组小朋友注意:小动物们做了个花环,想作为生日礼物送给红红,可是花朵没有颜色。请小朋友们利用学具袋中的彩笔,有规律地给花朵图上涂上颜色。
师:谁愿意来介绍一下你的作品?
(幼儿介绍)
4.结束部分
师:小朋友们,一切准备就序,舞会马上开始!播放音乐,师幼一起离场。
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设计的环节比较紧凑,思路也比较清晰,围绕着教学目标的要求,以小兔子红红开生日舞会为线索,贯穿始终,层层深入。通过规律森林来激发孩子的探知欲望,在上课伊始孩子能够跟都老师的设计思路进行探究知识。但由于教师设计的活动:颜色的规律排列对于小班孩子还是有一定难度,孩子完成的还比较好。最后一个环节分组活动中放手让孩子在一定的要求下自由排列图形、颜色,用时较多,导致课内没有完成。今后教学中一定注意这些问题,充分备课,认真上好每一堂课。
28、大班数学优秀教案《图形二次分类》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按图形的两种(三种)不同特征进行二次分类。
2、培养幼儿的分析、归纳能力和操作兴趣。
3、乐于探索、交流与分享。
4、促进幼儿的创新思维与动作协调发展。
活动准备:
第一次操作:颜色2种圆形、正方形图片若干个,第二次操作:颜色2种,大小不同的三角形、正方形图片每二位幼儿一份。分类图。
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能根据图形的不同特征进行二次分类。
活动难点:引导幼儿合作进行分类并记录。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闯关游戏引发幼儿活动兴趣。
1、老师带领一起去图形宝宝家做客。
2、让幼儿说说图形宝宝家有哪些宝宝。
二、第一次操作:分家家进行二次分类。
1、请幼儿自己选择一种图形宝宝扮演这个图形宝宝。
2、请图形宝宝们想想怎么样分分家?
3、请幼儿根据图形的一种特征进行一次分类。并请幼儿说说是怎么按什么特征来分类的,教师进行记录。
4、观察分完后的图形,看看它们现在都一样嘛?看看还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可以怎么分分家?
5、幼儿进行二次分类,教师进行记录。;文章出自.快思老师.教,案网'并对这两次分类进行总结。
三、第二次操作:分组操作拓展幼儿思维。
1、教师讲述操作要求:两位幼儿一组先两人讨论,一幼儿根据讨论结果先进行一次分类,另一幼儿进行分类记录,同前方法再根据其他特征进行分类并记录。
2、请幼儿两两分组进行合作。教师个别指导。
3、对幼儿操作结果进行集体检查。
四、活动延伸:将各种小动物进行二次分类 。
1、将各种小动物进行一次分类。(海、陆、空)
2、再进行二次分类:海分为鱼类和两栖类、陆分为家禽和野生、空分为鸟类和昆虫类。
引发幼儿活动兴趣,先初步接触活动的内容。
让幼儿扮演图形宝宝亲身体验图形分类的有趣。
让幼儿根据图形不同特征进行二次分类。
教师一边记录一边运用语言跟进,为幼儿下一步的分组活动奠定基础。
清楚讲述操作要求,让幼儿能更好的分组操作。
拓展幼儿思维。
活动反思:
在数学教学中必须强调让幼儿亲手操作材料,在实际的操作中探索和学习,获得有关数学概念的感性经验。幼儿只有在“做”的过程中,在与材料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才可能对某一数学概念属性或规律有所体验,才可能获得直接的经验。我用一个“给图形宝宝分家”的故事贯穿始终,孩子们便于理解,也十分愿意投入其中,加上我给幼儿提供了充分的操作材料,并加以引导,逐步深入,使幼儿真正在操作过程中去发现、归纳“图形的二次分类”的特征,让他们充满激情的完成了一个个任务。
29、大班数学教案《认识图形》
活动目标
1.了解圆形、椭圆形、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的主要特征。
2.练习幼儿的视觉辨别能力。
3.留心观察环境中的物体,发现图形在生活中的应用。
4.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是让他们能说出图形的名称。难点是辨认不同图形的特征。
活动准备
粉笔、黑板、彩纸剪成的各种图形。
活动过程
一、1.教师在黑板上画出各种图形。如: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圆形、椭圆形。2.让幼儿比较图形的异同,让他们清楚地知道图形与图形之间有些是完全不同的。3.有些是相似的,如:长方形和正方形,圆形和椭圆形。4.有些是相关联的。如:长方形和正方形,两个正方形变成一个长方形;三角形和正方形,两个三角形变成一个正方形。5.经过反复辨认,幼儿对图形的特征就会有一个比较清晰的概念。
二、先让幼儿知道物体有名称图形也有名称,以引起他们的好奇心,然后才把图形的名称告诉他们。
三、引导他们辨认生活中的物体所呈现出来的图形使学习与生活联系起来。
四、用画纸剪出不同的大几何图形,如: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椭圆形。再用纸剪出不同的小几何图形,然后让幼儿把同类的小图形贴在相对应的大图形上面。
教学反思
通过此活动幼儿对图形有清晰概念,对不同的图形有了印象。能比较出它们之间的异同,不会把正方形和长方形看成是相同的图形。引导幼儿留心观察环境中的物体,发现图形在生活中的应用,从而增加学习的兴趣。
30、大班数学教案《按物品的用途分类》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能将物品按用途进行分类。
2.能正确表述自己的分类理由。
3.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4.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已掌握物品用途的相关经验。
物质准备:若干实物,图谱标记、实物图片,分类盒,分类板等。
活动过程:
一、以认识物品导入活动,激发幼儿的兴趣。
二、整理物品,让幼儿初步学习按物品的用途分类。
1.引导幼儿将篮子里的物品,按照它们的特点分到篮子里的三个格子中,想想看可以怎么分。
2.分好后和同伴说说你的分类理由。
三、师观察幼儿操作并个别指导。
四、师幼互动交流。
师:谁来说说他是怎么分,为什么要把它们分在一起?
五、运用图谱标记帮助幼儿梳理分类经验。
1.师:出示嘴巴、手、苹果、积木、汽车等标记卡,引导幼儿从中选出分别代表“吃的”“玩的”“用的”的标记。
2.师引导幼儿根据标记,将自己篮子里的物品按标记摆放好。
六、分组练习,巩固按物品的用途分类。
1.介绍操作材料。
2.提出要求。
3.幼儿操作,师巡视指导。
教学反思
在本次活动中主要是让幼儿能将物品按用途进行分类,并且能正确表达自己的分类理由。在活动中,我首先以“认识物品”导入活动,并让幼儿“整理物品”,学习按物品的用途分类,幼儿个个都能将物品按食物、日用品和玩具等不同用途进行分类,也能说出分类的理由。接着引导幼儿运用图谱标记“送物品回家”,幼儿也都能将自己篮子里的物品按标记摆放好。可是在接下来的操作材料中,幼儿在给物品按标记分类中产生很大的分歧,有的标记相差非常细微,有很多小朋友容易看错,虽然在操作之前我有提示过了,但了解是一回事,真正做时有很大一部分幼儿不仔细观察标记,都分类错了。而这一切都反应出幼儿对画面的观察不够细心,做事太过于急促。
进入大班以后,我发现有许多小朋友都对自己的行为缺乏信心,具体表现在:操作时总喜欢看别人的答案,甚至有的小朋友刚刚拿到操作材料就看别人是怎么做的,自己不爱动脑筋。
要想从根本上增强幼儿的自信心,我觉得我们教师必须注意让幼儿真正掌握我们所要让他们掌握的,因为只有当他们真正懂了,学会了,才能做到心中有数,才能对自己产生认同感。另外,每节课结束以后,教师要做到及时反思、小结,及时的修改,累积经验,寻找幼儿更能接受的讲解方法,做到完善以及更好,让幼儿从兴趣开始培养,从根基开始打起,从基本习惯开始抓起,让幼儿喜爱上数学,喜爱上学习。
31、小班数学教案《图形分类》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巩固复习圆形、三角形、正方形,在游戏中对图形进行简单的分类。
2.乐于帮助图形宝宝和鸡妈妈,体验成功的快乐。
3.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4.幼儿可以用完整的普通话进行交流。
活动准备:
1.图形宝宝(圆形、三角形、正方形)。
2.图形宝宝的家
3.各种图形钮扣(形状分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筐子盒子若干。
4.猫妈妈猫宝宝胸饰。
活动过程:
一、教师演猫妈妈,幼儿演小猫,引起幼儿的兴趣。
放音乐《大猫小猫》,猫妈妈带领小猫们听《大猫小猫》音乐做动作进入教室。
二、送图形宝宝回家,复习认识圆形、三角形、正方形
1.播放哭声录音
提问:宝宝们,谁在哭呀?猫妈妈寻找哭声的来源,原来是图形宝宝在哭,你们认识这些图形宝宝吗?引导幼儿说说。(圆形、三角形、正方形)。
2.原来是图形宝宝迷路了找不到家,宝宝们能帮帮他们吗?愿意帮助图形宝宝找到自己的家吗?(出示三幢房子)
3.圆形宝宝说,他家房子的窗户是圆圆的。
(宝宝们找找看,哪个房子是圆形宝宝的家,请你把他送回家。)
三角形宝宝说,他们家的房子的窗户是三角形的。
(谁愿意送三角形宝宝回家?)
正方形宝宝说,他家的房子的窗户是正方形的。
(教师和幼儿共同送正方形形宝宝回家)
4.师:我们把图形宝宝送回了家,图形宝宝说要谢谢我们,小猫们应该怎么说呀?(不用谢)你们真是爱帮助人的好宝宝。
三、幼儿操作帮鸡妈妈分钮扣
1.猫妈妈在家突然电话响了,猫妈妈接电话。
师:刚才“鸡妈妈打电话过来,说她的纽扣厂工作太忙了,想请我们小猫去纽扣厂帮忙,你们愿意吗?”
2.鸡妈妈厂里生产的纽扣三角形,正方形,圆形都混在了一起,宝宝们愿意去帮鸡妈妈把纽扣按形状分一分吗?那我们先来认识一下这些钮扣。(引导幼儿说出:圆形钮扣、三角形钮扣、正方形钮扣)
3.教师示范:什么形状的小筐放什么形状的纽扣。
4.幼儿操作:幼儿6人一组,一个桌子上6个盒子,3个小筐,帮鸡妈妈把纽扣送入盒中,对三角形,正方形,圆形进行分类。
5.猫妈妈检验讲评
宝宝们看这是我们刚才帮鸡妈妈分的纽扣,谁愿意上来看看,我们有没有分对啊?(请一名幼儿上前检验)
宝宝们真棒,帮鸡妈妈正确的分好了纽扣。鸡妈妈要谢谢你们,你们该怎么说啊?(不用谢)
四、结束部分
1.我们帮鸡妈妈分了纽扣,你们开心吗?鸡妈妈厂里以后还会生产许多许多纽扣,我们以后再去帮她分纽扣好不好?
2.带小猫跟着音乐离开教室,结束活动。
看,我们把图形宝宝送回了家。
我们正在帮鸡妈妈分钮扣呢!看我们认真分得多认真!
活动反思:
《图形分类》是要求幼儿能够按形状、颜色特征进行图形分类与排队的一次活动,为了更好地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提高活动的兴趣,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用帮图形宝宝排队的情景激发幼儿的兴趣,使幼儿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学习,激发了幼儿的探索欲望,在组织形式上,我采用集体活动、游戏活动、小组操作。在活动中,幼儿的的思维很活跃,能把自己的发现主动的用语言表达出来。使幼儿的能力得到多方面的发展。在活动中我通过个别回答和集体回答提高表达的机会,提高幼儿口语表达能力,反应能力和观察能力能得到发展。
32、中班数学教案《图形分类》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启发幼儿探究图形奥秘的兴趣。
2、培养幼儿初步的观察、判断、分类的能力。
3、巩固对图形的认识,按照图形的两种特征分类。
4、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5、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习惯。
活动准备
1、不同颜色、形状的图形卡片。
2、不同图形拼成的图画三副。
3、“火车”、盆子。
4、《找朋友》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一、开始:
1、音乐游戏《找朋友》。
放音乐,教师带领幼儿进入活动室内,教师引导幼儿做各种舞蹈动作,进行找朋友音乐游戏。
2、想象与讨论
教师小结:刚才,小朋友都找到了自己的好朋友,大家玩的真开心,老师也非常开心,因为老师知道,小朋友们非常讲文明讲礼貌,而且喜欢认识很多很多的朋友。今天啊,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好多新的小朋友,你们想不想和他们一起玩?(引导幼儿想象是什么样的新朋友,并讨论、回答)
教师小结:小朋友都想和新朋友一起玩啊,真好!这些新的朋友也很想和你们玩,他们已经等不及了,坐着飞机往我们这儿飞呢。看,他们的降落伞飞下来了。小朋友,大家快来找一个自己喜欢的好朋友。
——教师从高处撒下图形娃娃卡片。
二、认识图形娃娃的颜色、特征。
教师小结:好了,大家都找到了自己喜欢的图形娃娃做好朋友。现在,我有几个问题要考考小朋友们。
1、你找到的图形娃娃是什么颜色:?你还见过这种颜色的东西有哪些?
请小朋友回答。
教师小结:我们的图形娃娃有三种颜色:红色、蓝色、黄色。
2、你找到的图形娃娃是什么形状的?你还见过这种形状的东西有哪些?
请小朋友回答。
教师总结:图形娃娃有圆形的、椭圆形的、三角形的、正方形的、长方形的、梯形的,长的真好看。你们喜欢和他一起玩吗?今天啊,老师要带你和你的好朋友乘火车一块去游玩,大家想不想去?
3、游戏:火车游玩
(1)教师:看,那边有一列火车,火车有七个不同形状的车厢,请大家上车时不要坐错了车厢,请你们进入和你们图形娃娃一样形状的车厢。
教师:喀嚓喀嚓喀嚓,大家注意了,火车开动了,我们要去游玩了,你们高兴吗?
(2)喀嚓喀嚓喀嚓,上海火车站到了。(配班教师出示图画)你们看,这里有一副美丽的图画。启发幼儿说出图中物体是由哪些图形组成?
教师小结:小朋友真聪明,所以图形娃娃还想和我们一起玩呢,我们的火车又要出发了。喀嚓喀嚓喀嚓,
(3)喀嚓喀嚓喀嚓,北京火车站到了。(配班教师出示图画)快看呀,这里有一副更美丽的图画呢。启发幼儿说出图中有个长方形、几个三角形??
教师小结:小朋友,你们说得真好。我们的火车又要出发了。喀嚓喀嚓喀嚓。我们又回到我们的教室了。请下车了,注意安全。
刚才,图形娃娃和我们一起快了的旅游,玩得真好。可是啊,有的图形娃娃脸脏了,有的图形娃娃手脏了,该怎么办呢?启发幼儿回答。
4、游戏:给图形娃娃洗澡
教师:我们来帮图形娃娃洗洗澡,洗澡的时候,图形娃娃喜欢到和自己一样颜色的盆子里,请小朋友到和图形娃娃一样颜色的盆子里洗澡。
教师启发幼儿怎样洗、或说儿歌。
三、游戏:好朋友一起蹲下来
图形娃娃又干净又漂亮了,他们呢,想和小朋友一起“做个好朋友一起蹲下来”的游戏。
放音乐。按照教师口令做游戏。
四、结束
活动反思:
《图形分类》是要求幼儿能够按形状、颜色特征进行图形分类与排队的一次活动,为了更好地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提高活动的兴趣,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用帮图形宝宝排队的情景激发幼儿的兴趣,使幼儿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学习,激发了幼儿的探索欲望,在组织形式上,我采用集体活动、游戏活动、小组操作。在活动中,幼儿的的思维很活跃,能把自己的发现主动的用语言表达出来。使幼儿的能力得到多方面的发展。在活动中我通过个别回答和集体回答提高表达的机会,提高幼儿口语表达能力,反应能力和观察能力能得到发展。
33、大班数学教案《图形联想》教案反思
设计意图:
图形在孩子们现实生活中到处可见,世界上各种物体都是由各种形状和它们的变体而构成。小班的时候,孩子们就认识了圆形、三角形和正方形、长方形。当我们把各种图形展现在孩子们面前时,他们就能自发的用稚气的小手拼出很多物体,为了满足孩子们强烈的探索欲和求知欲,特设计这一活动,旨在让幼儿更好地掌握图形的基本特征,发展他们的想象力、动手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目标:
1、巩固对已经学过的圆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的认识。
2、在了解这几种图形基本特征的基础上,能创造性地进行图形的组合拼搭。
3、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发展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4、体会数学的生活化,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
5、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活动准备:
幼儿人手一套图片、胶棒、白纸、白板课件
活动过程:
(一)复习对图形的认识
出示各种图形,提问:这是什么图形?小朋友回答后,贴到黑板上,教师有意识的把出示的图形组合成一副画面,让幼儿观察。现在老师变成了一个魔术师,把图形组合在一起,发生了什么奇妙的事情呢?
(二)巩固对图形的认识
⒈点击乌龟。引导幼儿观察。提问:这是什么?它是由哪些图形拼成的?
⒉点击狐狸。方法同上
(三)运用图形拼搭物体
1、提供图形和图片,让幼儿尝试拼搭
2、扩散幼儿的思维与想象力,激发幼儿拼搭的兴趣
师:图形不仅可以拼搭成一个个物体,而且还可以变成不同的数字。你们觉得好不好玩?
3、幼儿尝试运用多种图片组合拼搭物体
(四)动手操作,自由想象拼搭
幼儿自由拼物体,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和老师拼的不一样。
师:你们想不想像老师一样也做一名魔术师,用图形组合成各种各样的物品呢?
(五)活动评价与延伸
1、请个别有代表性的幼儿拿作品到前面,让他说出他拼的图片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的,并把制作理由讲给大家听。
2、教师积极评价。
3、老师鼓励幼儿用手中的图形自由组合画面,幼儿用自己的理解把这幅画编成故事讲述。
教学反思:
数学活动对于小朋友来说是个很愉快的课程,因为整节活动中游戏的时间多,而且小朋友动手操作的机会比较多,但是要让孩子们能真正的理解这节教学活动的内容,并做到熟练掌握、灵活运用却不是那么容易。
34、大班数学教案《钓鱼真有趣》反思
大班上学期数学教案《钓鱼真有趣》
活动目标:
1、能从画面中,对应出每个人钓鱼的数量,并转换成数字。
2、让幼儿练习多少关系的比较以及10以内的减法列式计算。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4、喜欢数学活动,乐意参与各种操作游戏,培养思维的逆反性。
活动准备:
1、图画纸、回纹针、磁铁、竹筷子、蜡笔、毛线、海报纸、笔、大水盆。
2、1-5数字卡三份,减法卡、等于卡。
活动过程:
㈠引起兴趣
1、问幼儿有没有看过钓鱼?告诉幼儿我们要自己来做一些鱼,这样就可以准备进行钓鱼比赛了。
2、教师示范一次钓鱼道具的制作:
⑴用图画纸画鱼,并用剪刀剪下来,再用回形针夹在鱼的嘴巴上,一只鱼就完成了,鼓励幼儿制作不同种类的鱼。
⑵接着,利用竹筷子、毛线、磁铁制作钓竿:将毛线的一端绑上竹筷子,另一端绑磁铁。如果担心不牢,可用胶带固定,不要缠太厚的胶带即可。
㈡团体活动
1、将幼儿制作的鱼,全部放在一个在水盆里面,让幼儿可以尽情地钓鱼。但同时要告诉幼儿,现实生活中钓鱼,不能钓太多,够吃就好。
2、教师限定时间,时间到后,请幼儿收竿,带着钓到的鱼,请教师帮忙把数量记录在海报纸上。
3、教师回收所有的钓鱼道具,请幼儿集合,让幼儿专心于学习数学活动。
4、教师随意举两个人为例,提问:这两个人谁钓得多?谁钓得少?多多少?少多少?并问幼儿怎么判断多多少?少多少?
5、引导幼儿以算式表达数学概念,教师用数字卡、减法卡、等于卡,进行示范。
6、在黑板上,以图卡排出表达式,并用口语表达,例如:强强钓了五条鱼,珊珊钓了两条鱼,谁钓的比较多?多多少?幼儿可能会以手指头或自己的方式找出答案,教师可加入表达式,让幼儿学习抽象符号,并说明,强强比珊珊多钓了三只鱼,五减二等于三:5-2=3
7、让幼儿运用上述方式,任选两位同伴钓鱼的数量做比较。
8、请幼儿将自己练习的成果与同伴分享。
活动反思:
“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尊重学生独特的阅读感受!”这是我们在课改中最响亮的呼声,课堂上老师在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同时,还必须善于驾驭学生的主动性并使学生从中得到更大的收获。法国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卢梭曾说过:“儿童有他独特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如果用我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去代替他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那简直是最愚蠢的。”学生作为一个个性鲜明的生命个体,总是带着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情感来接触新的阅读文本,他们的阅读个性是客观存在的。正所谓,“世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因此,对同一文本也完全可以从若干个角度进行不同的解读。在阅读过程中,多俯下身来倾听孩子们的发言,让学生真正成为阅读的主人,享受阅读的乐趣。
这节课中,我试着给了学生更多的发言权,还给予学生阅读反思的时空。学生通过阅读反思,开启了心智,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由于学生个人的生活阅历较浅,看待事物往往不够准确全面。当学生在回答问题出现偏差时,教师不要急于去否定,而是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看法,潜心阅读文本的重点段,这样就给予了他阅读反思的时间和空间,激发了学生继续阅读的兴趣,保护学生的阅读的积极性,使他们享受到发表不同意见的乐趣,使思维最大限度地活跃起来,促进了学生创造力的发挥,再一次形成自己的见解和观点。
35、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飞舞的风筝》反思
活动目标
1. 学习运用判断推理找出排列规律。
2. 尝试按要求在九宫格内进行排列,并能够发现其中的规律变化。
3. 喜欢接受挑战,乐意用语言说出排列规律。
4. 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5. 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活动中的乐趣。
重点难点
发现九宫格排序规律,并学习按要求在九宫格排序的方法。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认识九宫格,对风筝的相关知识有了解;有按规律顺序排序的相关经验。
物质准备:九宫格、十六宫格题纸、蝴蝶风筝及其他昆虫风筝卡片。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幼儿探究兴趣。
风筝王国要举办联欢会,国王要给蝴蝶风筝排练一支舞蹈,于是请小朋友们来帮忙排列队形。
二、操作探究:
1.请幼儿将红、黄、蓝三种颜色的蝴蝶风筝,依照自己喜欢的规律排列在九宫格里,并能用语言说出自己排列的规律,例如每一排或一列颜色相同。初步感知九宫格规律的变化。
师:请小朋友们观察一下这些蝴蝶风筝有什么特点?谁愿意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给他们排排队。
2.教师分组请幼儿合作,根据要求进行排列:每一行、每一列不能出现重复的蝴蝶风筝。教师举例说明,引导幼儿进一步理解排列要求。(相同颜色的蝴蝶风筝不能排在一起;每一行、每一列都必须排列三种不同颜色的蝴蝶风筝)。
师:小朋友们刚为蝴蝶风筝排列的方阵真漂亮,带队的国王要求后面的蝴蝶风筝在排列方队时要求:每一行、每一列不能出现重复颜色的蝴蝶风筝。请小朋友们动动脑筋,两个小朋友一组试着按照要求帮国王排队。
3.幼儿操作探索过程中,教师观察指导,鼓励幼儿用语言说出自己的排列方法,引导幼儿发现其中的规律。
师:你是怎么进行排列的,有什么方法?还有不一样的方法吗?
三、再次尝试进行操作探索并归纳总结:
1.鼓励幼儿说一说在排列中遇到的问题,并与幼儿一起总结九宫格的排列方法,寻找排列规律。引导幼儿总结经验。
师:刚才小朋友们找到了好几种在排列方法呢!那么你们有遇到什么困难吗?你是怎么解决的呢?
2.增添新的风筝种类,鼓励幼儿根据已知规律再次进行操作,巩固已有经验。
师:蚂蚁、瓢虫、蜻蜓风筝也想排出蝴蝶风筝的规律队形,不过有一组昆虫风筝已经站好啦,那其它昆虫风筝请小朋友们试试帮助它们排列队形吧。要求:每一排、每一列不能出现重复的昆虫风筝。
四、迁移实践:
1.鼓励幼儿运用九宫格的规律排列方法,三人一组合作尝试进行十六宫格的排列方法,寻找排列规律。引导幼儿在合作体验中,将学到的经验迁移,在巩固的同时又提升了难度,引导幼儿进行新的挑战。
师:队形排列的太好看了,又飞来了几只小昆虫。这么多小昆虫它们的方阵可不一样啦,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出示十六宫格)。请小朋友三人一组,合作进行活动。
2.与幼儿一起进行成果展示与验证,感受成功感和喜悦感。
师:这么多小昆虫来排方阵都难不倒你们,真是太棒了!那小在请小朋友们来展示一下你们的成果吧!我们一起来验证一下是否符合风筝国王的要求。
活动总结
1.实现教学活动目标及幼儿发展:孩子们在解决风筝排列问题的过程中,通过不断的观察和反复尝试操作,并验证来解决问题,判断推理出排列的规律,发现九宫格排列传递性和可逆性的特点。能够按要求在九宫格内进行排列,并将经验迁移延伸到十六宫格中,感知发现其中的规律变化。
2.教学方法和游戏特色:本次活动采用游戏情景法,设置帮助风筝国王排练队形的情景,孩子们通过亲身体验和操作,丰富自己的生活经验和逻辑思维能力。而且孩子们带着这种帮助他人解决问题的责任感,在不断地探究过程中,也获得了成功的喜悦感,大大的激发了孩子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3.游戏情境及游戏材料:通过连贯的游戏情节创设和充分地操作材料准备,将幼儿带入到活动中去,让幼儿通过实际的操作体验,来判断推理,感知九宫格规律的变化,学习排列规律的方法。
4.过程反思:在活动中,我发现有的孩子快速的发现了知识点,经过我的及时调整,以孩子的经验和认知为主,进行了活动的微调,鼓励孩子亲身操作,验证自己的猜想,发现九宫格的规律,同时巩固了能力强的孩子的已有经验,也引导提升了能力弱一点的孩子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在活动中的教学机智一定要灵活,根据活动中幼儿的反应,来进行实际活动,尊重幼儿的发展和意愿,才能更好的达到活动效果和目的。同时活动中有的幼儿自尊心较强,所以遇到困难,容易着急,不断地给予他鼓励,请同伴合作帮忙,并用不同的方法引导他尝试操作,建立他的自信心,做到关注个体差异,也是集体活动中需要我注意的地方。
36、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按群计数》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1—20按群计数,两个两个数。
2、建立数群概念。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4、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6、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7、了解多与少的相对性。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会两个两个 的数数
难点:10—20之间两个两个的数数
活动准备
教师演示板一套,幼儿人手一套学具。
活动过程
一、开始环节
教师和幼儿玩数单双数的游戏,从1到10,再到20。
二、基本环节
1、请小朋友在插板上的第一行插上两个红棋子,再插两个黄棋子,两个蓝棋子,两个绿棋子, 2个黑棋子,一共10个棋子。
2、教师提问:
一共插了几种颜色的棋子?每种颜色共有几个棋子?数一数一共有多少棋子?先让幼儿按个数数,再按颜色数——2、4、6、8、10。
3、请幼儿照第一行的样子插同样的棋子,同时说出12个棋子,14个棋子,16个棋子,18个棋子,20个棋子。
4、请幼儿说说怎么数速度快?为什么?
教师和幼儿一起进行两个两个数的练习,让幼儿借助颜色的区别进一步感知双数递进的规律。
5、游戏“听声音拿棋子。”
教师拍一下手,请小朋友拿掉2个棋子,同时让幼儿练习两个两个数,直至把棋子全部拿掉。
三、结束环节
收回插板。
活动延伸,户外体育活动的报数游戏,数字表的点数游戏。
活动反思:
在活动中幼儿对两个两个数数的理念理解的不是很透彻,个别幼儿还不能独立数数,教师应该在设计几个游戏环节,训练幼儿掌握两个两个数数的技能。
37、大班数学教案《按规律排序》反思
活动目标:
1、感知生活中有规律的序列,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辨认图形排列的规则,并按照其序列延伸该图形。
3、发展观察、分析的能力。
4、知道按事物不同的特征进行排序会有不同的结果,初步了解排序的可逆性。
5、体会数学的生活化,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
6、提高逻辑推理能力,养成有序做事的好习惯。
7、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
活动准备:
1、课前在活动室布置四个活动区域:“超市”、“书店”、“展示大舞台”、“数学角”。
2、在“超市”里摆满五颜六色的项链、花纹有一定规律的发饰、桌布、衣服、包装纸,卡片花边、国际象棋棋盘,美人痣。
3、“书店”里摆设按事件变化的先后顺序排列的图片:有种子发牙、蝌蚪变青蛙、月圆月缺、小孩长大成人。
4、“展示大舞台”里准备了各种颜色的纸环、五颜六色的彩色纸、串珠、纯白色的衣服、裤子、围巾、裙子、手套、袜子、剪刀、画笔、花边、各种颜料、针线、双面胶。
5、“数学角”里准备了按故事情节变化的先后顺序的小卡片、故事磁带。
活动过程:
(一)感知活动――逛“超市”
安排、布置适宜的学习环境,激发幼儿探究的兴趣。老师以朋友身份带领幼儿“逛超市”,“超市”里摆满了的各式各样的东西,让孩子们感知事物的序列变化,从而感知事物的美,进一步让幼儿们说出你所见到的物体是用怎样的规律排序的,然后记录下来,看谁记录的画面最美,就在额头中间贴上一颗“美人痣。”
(二)合作活动――逛“书店”
老师带幼儿们逛完了“超市”,又带领幼儿们来到了“书店”,这里摆满了各种各样的故事书、图片。老师说“孩子们,今天书店阿姨把图片的顺序搞错了,我们来帮助阿姨给图片分类排序好吗?”大家等不急了,忙说:“好!”接着幼儿自主的三五成群的自发的组织成一组,开始按事件变化的先后顺序排列图片,幼儿拼拼说说,合作活动,这样既发展了幼儿的口语,又培养了幼儿热爱集体的好品德。接着,每组推选一名代言人起来表述本组的排列结果,说出小组的队名、口号,展示交流,要求发言的幼儿用“先……后……最后……”的句式来讲述。
(三)操作活动――展示大舞台
老师带领孩子们帮“书店”阿姨把图片整理好后,又带大家来到“展示大舞台”,这里是幼儿们动手操作的区域;在这里,幼儿们可以充分自主的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这里,老师给他们准备了各种丰富多彩的材料;在这里,小朋友们可以尽情的享受创造的乐趣,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增强了学习数学的心趣,一举几得,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操作活动开始,老师以一个主持人的身份出现在小朋友的活动中,小朋友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进行,在规定的时间范围内完成后,带上或穿上自己的作品走向展示舞台,在轻音乐的伴奏下翩翩起舞,向模特一样展示自己的风采。每一个“模特”展示完毕,“主持人”采访“模特”:“你脖子上的项链的创作灵感来自怎样的排序规律?”他非常自豪地回答:“我制作的项链是用红、黄、蓝、绿,红、黄、蓝、绿.....的规律来排列制成的,记住我哦,我是二十号选手,投我一票!”主持人接着喊:“下一个。”一个个都是那么自信,一个个都是那么出色,一个个都是那么充满活力,最后主持人讲评:每一个参赛选手都表现不错,都发给一份优秀奖。
(四)延伸活动――有趣的小卡片
延伸活动中,我又以朋友的身份带小朋友们走进数学区域,为幼儿提供录象故事和故事小卡片,让幼儿边听故事边按故事情节顺序排列故事小卡片。听完故事后,我又带小朋友们到室外去找有一定规律排列的物品,进一步复习巩固所学的数学知识。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以孩子们的操作为主,让每个孩子都有自己动手操作的机会,让孩子们在展示的基础上,老师加以总结。活动的目的基本达到,大部分孩子都能掌握按规律排序。活动的过程能兼顾全体幼儿的需要,注意幼儿的个体差异,让每个幼儿都有成功和进步的体验。
38、幼儿园优秀大班数学教案《7的分成》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活动,让幼儿了解7的组成有6种分法。
2、运用游戏活动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让幼儿初步感知数的分合的有序性。
3、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5、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6、知道按事物不同的特征进行排序会有不同的结果,初步了解排序的可逆性。
7、能与同伴合作,并尝试记录结果。
活动准备:
1、图片小猪7只(1只大的,6只小的;4只白色的,3只红色的;2只戴帽子的,5只不戴帽的)
2、幼儿人手一份操作材料和一份记录表。
3、礼物:大挂图,笔,磁铁。小数字1-7和分解条数份。
活动过程:
一、游戏:“毛毛虫”复习6的组成 。
“昨天我们学了6的组成,小朋友还记不记得呀?好,现在老师就来考考你们。”(复习6的组成分解)小朋友表现真棒!现在老师请你们来玩个毛毛虫的游戏。小朋友分成3组,看看自己身上的数字宝宝找到相对应组成6的数字宝宝,比一比看哪组速度最快又准确。(老师开音乐,游戏开始)
二、学习7的组成
今天小朋友玩游戏都表现非常棒,可是今天我们班上也来了几位小客人,小朋友你们想不想知道它是谁呀?”“那待会小客人来时小朋友要点数看看来了几位小客人?”教师依次请上小猪,让幼儿点数,并让幼儿瞧瞧这些小猪有什么不同?教师引导幼儿按小猪的大小,颜色等来分,并引导幼儿找找还可以怎么分(反过来分)。最后幼儿和老师一起口述一次:7可以分成1和6,1和6合起来就是7;7可以分成2和5,2和5合起来就是7等。(得出的分解式:)同时把相应的算式列出来让幼儿有所了解。
7 7 7 7 7 7
╱╲ ╱╲ ╱╲ ╱╲ ╱╲ ╱╲ 1 6 2 5 3 4 4 3 5 2 6 1
三、游戏:
“好!小朋友表现真棒!现在老师再来跟小朋友玩一个游戏,看看小朋友是不是真的那么厉害。”现在呢老师这里有很多数字宝宝,分别都是1、2、3、4、5、6,请小朋友听音乐找相对应7的分成的数字朋友。
游戏2-3遍后,请家长和小朋友一起做亲子游戏。
四、解拼图游戏
“哇!小朋友今天表现真棒!小猪们都很开心,它们有一份礼物要送给小朋友,想知道是什么吗?”“请小朋友闭上眼睛,好!数3声睁开眼睛哦!”教师出示 “礼物”“咦?礼物呢?哈哈!秘密就在里面。小朋友只要算对了这6道分解题,礼物就会自然出来啦!小朋友有没有信心闯关呀?好!加油哦!”其中,当幼儿答对一道分解题时,就翻开一角,等答完题时礼物就会出现了。激发幼儿探索的意识,让幼儿加深巩固7的组成。
“ 原来小猪要邀请我们去它的农庄做客,好!小朋友现在我们就开火车出发到小猪的农庄吧!出发罗!!!”结束课程。
五、亲子作业
活动延伸:
幼儿分成三组,每一组的桌子上都有人手一份的操作材料和记录纸,让幼儿在操作中掌握,在记录中巩固。其中每一个桌子上的记录材料都不同。
教学反思:
这节课我重点是让幼儿通过游戏的形式来学习7的分成,在这教学的过程中孩子们的兴趣点非常浓,游戏参与率高。通过操作、游戏等活动让幼儿能了解7的组成有6种分法。并能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很好的掌握教学知识,达到我上课的一个教学效果。
39、大班数学教案《认识半点钟》反思
(一)活动目标:
1.会认识半点,了解时针和分针的运转关系。
2.学习计划自己的片断活动内容,感受幼儿园生活的作息时间。
3.有初步的时间概念,知道要珍惜时间。
4.发展辨别、分析、归纳智力和运用智力。
5.体会数学的生活化,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
1.时钟、自制的《半点作息表》。
2.材料配套:幼儿活动操作材料《科学时钟》、《科学认识整点和半点》。
(三)活动过程:
1.复习巩固对整点的认识。
师:钟面上有几个数字?长针叫什么,短针叫什么?分针走一圈,时针走多少?
游戏《拨钟报时》,教师拨钟,幼儿报时。如教师拨8点,提问:现在是几点整?分针指在数字几?时针指在数字几?
2.出示《半点作息表》,引导幼儿观察并认识半点。
师:小朋友在干什么?短针指向数字8和数字9的中间,长针指数字6,是8点半。
3.师幼梳理:半点时,分针指在数字6上,时针指向两个数字的中间,如时针指向2和3的中间,就是2点半。
4.引导幼儿观察8点和8点半,比较整点与半点的不同。
5.玩游戏&《报时拨钟》,巩固对整点、半点的认识。
6.指导幼儿完成操作材料《科学认识整点烽半点》。
(四)活动延伸:
区域活动:引导幼儿到区域继续游戏《报时拨钟》。
活动反思:
时钟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日常生活用品,对于学前班孩子来说,认识钟表,加强时间观念,懂得爱惜时间是很有必要的。因此,我组织了《认识半点》这个数学活动,本次活动我从幼儿已掌握整点认识的基础上,继续学习半点的认识。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引导幼儿合理安排作息时间,树立珍惜时间、遵守时间的观念。
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是:第一组通过观察和操作,能读出钟面的时刻,探索钟面半点指针的规律;第二组通过观察和操作,在老师的帮助与辅导下能读出钟面的时刻,理解半点指针的规律;第三组通过观察和操作,在老师的帮助与辅导下能指出半点指针的规律,可以跟读钟面的时刻;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及思维能力;教育幼儿珍惜时间,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反思整个活动过程,我认为活动是基本成功的,幼儿在积极主动的探究过程中能力得到了提高,身心获得了发展,主要体现在:
1、充分利用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 在幼儿的生活经验里,已经有了一些钟表的知识储备:上学的时间、放学的时间、做课间操的时间······虽然这些认识是浅显的、感性的,对于不同的幼儿来说层次也是不同的,但是仍为幼儿学习“认识钟表”提供了经验基础。为此,课中我充分利用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先让幼儿看钟面的时刻,再想一想半时是怎样看出来的?幼儿通过比较,异中求同,最后概括出“分针指着6,时针最后走过数字几,就是几点半。”的规律。
2、充分体验“生活数学”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在本课的活动中,我注重从幼儿的实际出发,安排了“说说你在这个时间正在做什么”把数学知识和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让幼儿体验“生活数学”。
总之,在课堂活动中应创设有利于幼儿发展的情境,让幼儿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学习中学会探究、学会合作、学会交流,使他们在实践中感受到数学的价值,理解并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本次活动过程是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和实际接受能力来设计的,活动中孩子和教师真正融合在了一起,活动的效果较好。
40、大班数学教案《美丽的花图形》反思
活动目标:
1.三角形、圆形、正方形、菱形、长方形、梯形几种平面图形的认识。
2.通过观感知图形的基本特征,能够正确的区分六种几何图形。
3.发现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4.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5.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活动准备:
1.几何图形组成的花,动物图片。
2.给每位幼儿准备一盒七巧板。
活动重点:能正确认识三角形、圆形、正方形、长方形、梯形几种平面图形的形状。
活动难点:
1.正方形和菱形的区别。
2.六种图形的基本特征。
活动过程:
1.手指游戏激趣导入本课。
小手小手拍拍,我的小手伸出来;小手小手拍拍,我的小手举起来;
小手小手拍拍,我的小手抱起来;小手小手拍拍;我的小手转起来;
小手小手拍拍,我的小手藏起来。
2.春天来了,各种各样的花开了。老师今天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两幅美丽的花,小朋友们想看吗?出示由菱形、三角形、长方形、圆组成的两幅美丽的花。
3.让幼儿说说这些美丽的花漂亮吗?(漂亮)它们分别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的?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菱形的特征是什么?
4.出示手工折的燕鱼,让幼儿观察,指名说说燕鱼身体的外形各是什么图形?
5.出示小鸡、小猪、小狗的图片,分别让幼儿观察说说他们的外形各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的?
6.让幼儿观察我们活动的教室和生活的地方,说说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三角形、正方形、圆形、菱形和梯形。
7.指导幼儿区别正方形和菱形的区别。
小结;正方形和菱形都有相等的四条边,正方形的四个角相等,菱形的两个对角相等。
8.拼图游戏。(给每个幼儿发一副七巧板)
9.拼好自己喜欢图案的幼儿自由汇报说说自己拼的是什么?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的?分别表示的是什么景物?
活动延伸:开展图形拆分和拼搭活动,让幼儿感知图形的变化关系。
活动反思:
活动开始时幼儿的兴趣较浓,人人参入观察美丽图案各是由什么图形组成的,再联系生活实际让幼儿说说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三角形、正方形、圆形、菱形和梯形的时候,幼儿对生活中物体的表面是三角形、圆、长方形、正方形说的较多,难点对物体表面是菱形和梯形说的较少,区别的不太清。也许幼儿平时不注意观察,见的较少教师引导的不到位的缘故。在拼搭游戏活动中,幼儿只能拼搭常见的景物。想象拼搭的能力较差,今后要加强幼儿动脑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
41、大班数学教案《排序方法多》反思
活动目标
1.对排序活动感兴趣。
2.通过动手操作,探究多特征排序的方法。
3.感受排序给生活带来的便利。
4.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5.乐意参与活动,体验成功后的乐趣。
活动准备
课件准备:“整理”画笔图片;“画笔排排队”组图;“整理画册”图片。
活动过程
一
出示图片请幼儿操作排序激发兴趣
——熊猫奇奇和熊猫妙妙买了一些新铅笔,请你帮忙把它们放进盒子里。
——铅笔都放进盒子里了,你发现了什么?这些铅笔是按照什么顺序进行排列的?
二
出示组图引导幼儿从多角度进行排序
1.出示组图“画笔排排队-削铅笔”,引导幼儿了解画笔可以按照粗细进行排序。
2.出示组图“画笔排排队-上颜色”,引导幼儿了解画笔可以按照颜色深浅进行排序。
三
出示图片引导幼儿了解排序在生活中的作用
——奇奇和妙妙画完画,要把画放进画册里,可是画册太多太乱了,他们想先整理一下。他们想了一些整理的办法,分别是什么?
——想一想还有什么方法可以给画册排序?
四
请幼儿分组整理活动室在实践中进行巩固
——我们的活动室也需要整理,请小朋友们一起帮忙。
——在整理之前请想一想你负责整理的东西可以用几种方法来排序?你想选择哪一种?
教学反思
整个活动以孩子们的操作为主,让每个孩子都有自己动手操作的机会,活动的目的基本达到,大部分孩子都能掌握按规律排序。活动的过程能兼顾全体幼儿的需要,注意幼儿的个体差异,让每个幼儿都有成功和进步的体验。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培养孩子们的合作精神的教案
-
教孩子学习10以内单双数的教案
-
幼教大班数学教案学习2到9的相邻数
-
激发幼儿的探究精神的教案:自然测量
-
教孩子学习按物体的特定规律排序
-
培养孩子思维多角度性的教学方案
-
关于时钟的大班数学教案 我会看时钟
-
大班数学教案《有趣的一寸虫》反思
-
大班数学教案《1―10的相邻数》反思
-
大班数学教案《聪明的小鸡》反思
-
大班数学教案《分饼干》反思
-
大班数学教案《看图学习4的加法》反思
-
2009学年小学教学工作计划
-
教育孩子只能疏导不宜管教的知识
-
《小镇的早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不吃羊的狼
-
小班班务计划
-
幼儿生活活动小记录
-
适合发朋友圈说胃疼的句子249句
-
小班社会教案《认识环保标志》反思
-
促销活动主题朋友圈文案36句
-
六年级语文第十四两小儿辩日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