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力开发

首页 - 智力开发

父母多用心,宝宝更聪明

时间:2022-10-07 21:22:53 A+

父母多用心,宝宝更聪明

父母多用心,宝宝更聪明


  经常听到许多父母抱怨自己的水平低,不知道如何培养孩子的智力。其实并不是说非得父母的水平很高才能够教育好的孩子,智力培养并不等同于知识教育,不等于教给孩子多少英文单词或多少数学定理。其实培养孩子的智力不在于父母的水平有多高,而在于在与孩子相处的过程中如何通过游戏、日常活动有意识地引导孩子。

  那么在普通家庭里,父母的知识水平都不高的情况下,如何教育好孩子,是许多父母颇为关心的。这里介绍一些在日常生活中简便易行的培养儿童智力的方法供父母们参考。

  智力培养的重点——观察力、记忆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

  智力,一般指认识世界的各种能力,即观察力、记忆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的综合,其核心成分是抽象思维能力。观察力是指人迅速、敏锐地发现客观事物的细节和特征等方面的知觉能力,它是认识活动的基础。对于感知过程中所产生的事物的映像,当客观事物不再作用于感觉器官时,它并不随之而消失,而仍能在大脑中保持一定的时间,并在一定条件下还能重现出来,这种心理现象就是记忆。思维是在观察和记忆的基础上产生的,对感知材料的加工、概括和抽象。想象,就其生理机制而言,是人脑中旧的暂时联系,经过重新组合形成新的暂时联系的过程。上述这些是心理学中有关智力活动的一些通俗解释,下面就围绕着这些内容谈起。

  第一、让孩子尽早尽多地接触世界

  俗话说,“见多识广” 。父母应该设法让孩子尽早尽多地见识和接触一切可以见到或可以接触到的东西,使其尽早尽多地认识世界上的万事万物。
  孩子一出生,来到一个崭新的世界,本身就充满了好奇。我们经常会看到,婴幼儿时期的孩子总爱动手打小伙伴。其实,他们不是在故意淘气,而是出于好奇,是在试探对方的反应,是一种正常的心理现象。因此,父母要设法满足孩子的各种好奇心,多给孩子创造一切可以创造的条件使其多看、多听。在孩子幼小的时候多提供一些简单的玩具,在没有危险的情况下多让他接触一些小东西,有意的让他发现一些小奥秘;大一点后,领着他去郊游,去看大海,去看高山,欣赏一下大自然,感受各种不同的环境。这样,可以有效的刺激儿童的不同感官,促进大脑的发育,进而开阔孩子的眼界、开发智力都很有好处,能够为将来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做好基础性的储备。

  第二、注意观察力的培养

  观察力是认识活动或者说是智力活动的基础,缺乏较强的观察力就无法全面、深刻地认识事物,更谈不上对事物的理解。因此,只停留在“看”的水平上是不够的,应该有意识地进行“观察力”的训练。

  培养孩子的观察力可采用以下方法:拿一幅图画让孩子注视几分钟,告诉孩子几分钟后会围绕着这副图画问他一些问题,看其能答对多少。比如:先让孩子看一会儿有关天安门的图画,看后将图画拿开,问他天安门上有几面红旗,分别在什么位置,几幅标语,标语上写的是什么内容,有几个大红灯笼,挂在什么位置等,许多各种各样的问题都可以问。 也可以让两个孩子交叉提问。 交叉提问对提问者和被提问者都是一种锻炼,因为在准备问和被问的过程中都需要开动脑筋,都要认真地对对象物进行仔细地观察。这一活动不只局限于图画,观察某一局部环境,一件东西都可以。通过这种方法既可以锻炼孩子的观察力,也可以锻炼记忆力。在准备的过程中,儿童不但要设法注意到一些细节及相互之间的联系,还要能够记在大脑中。

  第三、要善于启发孩子的思维,善待孩子的“为什么”。

  孩子总是对新鲜事物感到好奇,但是他们的知识经验又无法解答这一切,所以就喜欢向大人问这问那。当孩子提出为什么时,父母要表扬孩子肯动脑筋。在我们的生活中也会看到这样一种情况,当孩子提出问题时,有的父母嫌孩子缠人,会对孩子说:“去去去,不要问个没完没了,长大了就会知道的。”这是不对的,这样做会扼杀孩子学习的积极性,长此下去,孩子会因为怕父母责骂而不敢再提问题。当孩子提出问题时,父母千万不能嫌麻烦,要鼓励、表扬孩子肯动脑筋,同时,要认真地和孩子一起探寻问题的答案。

  给孩子解答问题时,要多采用启发式。当孩子提出一个问题时,如果问题太难,考虑到孩子回答不出来,可以直接把答案告诉孩子。如果问题不是太难,孩子自己动脑筋后能够回答,父母则不要将问题的答案说出来,而要对孩子进行启发,鼓励孩子从多个角度去观察、去思考。如孩子提出“水是怎样流动的?”,这个问题通过做一个小实验孩子会自己得到答案的,这个时候,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来做下面小实验,用硬纸板做一水槽,在水槽中倒上水,然后将水槽变成一头高一头低,这个时候让孩子注意观察,孩子会发现水是由高处往低处流的。

  当不能正确回答孩子的问题时,不能不懂装懂,含糊其词,要向孩子说清楚“这个问题我现在不会回答,等我看过书后就告诉你”,或者对孩子说,“等你上学后你自己会解决这个问题的”。这样做,可以激励孩子将来好好学习,探索未知的领域。

  在与孩子交往的过程中,父母也可以反过来问孩子为什么,有意识地针对所见、所闻提出一些问题。有些问题可能父母能够回答,有些甚至父母也不能回答。父母回答不了的要设法让孩子自己去思考,如果可能的话,可以指给孩子一些解决问题的思路,使孩子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能够解答的也不要立即告诉答案,要启发和调动孩子自身去积极思考,养成善于独立思考的习惯。这种习惯的养成非常有利于儿童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的培养。

  第四、利用发散性思维丰富孩子的想象力。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强烈的活跃的想象是伟大智慧不可缺少的属性。”我们不但要注意培养儿童思维的深度,而且要培养其思维的广度和灵活性。既要学会针对同一问题,寻求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也要学会用一种方法解决不同的问题。要提高孩子的想象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指导孩子丰富头脑中表象的储存。表象是外界事物在人的头脑中留下的影像,是具体、形象的。因为表象是想象的基础材料,所以头脑中的表象积累得多,就有进行想象的丰富资源。带孩子去博物馆参观、到郊区游览、参加各种公益活动或走亲访友等,都可以让孩子记住许许多多的表象。为了记得多,记得准,记得牢,可以让孩子用语言描述或者通过写日记把头脑中的表象再现出来。

  父母可以找一件学习用品或生活用品,让孩子尽可能多的说出它的用途。如一块橡皮除了擦东西还可以有哪些用途,鼓励孩子想出的越多越好。如有几个孩子在一起,可以比一比看谁说出的用途多。通过这项活动,父母会发现孩子会说出好多意想不到的用途,会有许多奇特的思路,父母会为孩子丰富的想象力而高兴。

  指导孩子扩大语言文字的积累。想象以形象为主,但离不开语言材料,特别是需要用口头语言或书面语言将想象的内容表述出来时,语言材料起着重要作用。因此,要让孩子扩大语言文字的积累。比如,让孩子备一个摘抄本,把阅读中遇到的名句、名段摘抄下来,平时可拿来翻阅。

  支持孩子参加课外兴趣小组活动。每一种兴趣小组活动都有大量的形象化的事物进入孩子的脑海中,且需要进行创造性想象才能完成活动任务,这对提高孩子的想象力十分有益。当孩子的活动成果得到展示或者获得表彰奖励时,他们的积极性会更高,想象力会突飞猛进地发展。

  鼓励孩子编故事、讲故事。孩子喜欢编故事、讲故事,有时讲给小朋友听,有时讲给爸爸妈妈听,有时还会自言自语。这是锻炼表达能力的好方法,也是发展想象力的好机会。父母要积极鼓励孩子,不要冷言冷语,更不能随便阻止。父母可以引导孩子按照某个主题去编去讲,适时地给以赞扬,指出不足。

  第五、要注重孩子动手能力的锻炼。

  实际动手能力与智力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它可以促进智力的发展。俗话说,“心灵手巧”,“手是头脑的老师”。父母可通过让孩子摆积木、拼图、做手工等来训练孩子的动手能力,多给孩子买一些类似的玩具。最有意义的就是有意识地指导孩子做一些虽说简单,但带有一定技巧性的劳动。如,自己修理钢笔、拆装自动玩具等 。还比如,父母在做一些复杂一点的劳动时,有意让孩子做帮手,既有利于培养孩子的劳动习惯,还能启发孩子的思维,发展孩子的智力,可谓一举多得。

  指导孩子做手工,如:折纸、剪贴。 2岁半的孩子从简单的一步折纸学起,到3岁时可学2-3步的折纸,3岁开始学拿剪刀,先学剪纸条,后学剪图形,可以用纸条贴成链条或方纸贴成花篮等。4-5岁可以剪更复杂的剪贴和图案。男孩子喜欢做车、船、大炮、飞机等。父母可帮助孩子做多种手工以发展手的技巧。 

  锻炼孩子的自理能力,如:整理玩具、打扫房间、洗小物品。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要刻意培养孩子自己倒水喝,用筷子吃饭,学习擦桌子扫地,自己整理玩具,洗手绢等。既培养了手的技巧也锻炼了孩子的自理能力。 

  提供各种结构材料,让孩子玩结构游戏,如:积木、插塑、拼装玩具、橡皮泥、沙石、冰雪等。 聪明的父母这时会顺应孩子喜欢动手的规律,拿来一些废纸让他撕,给他一些木头和棍子让他敲,买来蜡笔教他学画画,找一些不用的小瓶小盒让他配盖,为他准备一些积木和自制拼图,橡皮泥,七巧板等玩具,使他动手又动脑。孩子在动手时学会了技巧和专心去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拼七窍板,穿珠子,套盒时延长了专注时间,培养了独立工作能力。 

  当发现幼儿有不正确的操作时,应及时予以矫正。例如,要注意幼儿端碗,拿匙子、筷子,握笔,握球拍,用剪刀以及拿其他工具时的方法是否正确,发现问题应及时予以指导、纠正。当然,最好从一开始就教会幼儿正确的操作方法,尽量杜绝不正确的操作方法。

  总之,在日常生活中,只要做父母的有意识地多动脑筋,有好多活动和游戏可以很有效地开发孩子的智力,使孩子能够成材。孩子的智力能否得到良好的培养关键看父母用心不用心。

  好孩子育儿网



(责任编辑:暖暖的阳光)

相关文章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