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第14课文言文二则两小儿辩日课堂笔记之字词理解
六年级下册第14课文言文二则两小儿辩日课堂笔记之字词理解
1、六年级下册第14课文言文二则两小儿辩日课堂笔记之字词理解
六年级下册第14课文言文二则两小儿辩日课堂笔记之字词理解
东游:向东游历。 见:看见。 辩斗:辩论,争论,争辩。
其:代词,代两个小孩。 故:缘故,原因。 以:认为。
始:刚刚,才。 去:离。 日中:正午。 初:刚刚。
及:到,到了。 则:就。 沧沧凉凉:形容清凉的感觉。沧沧:寒冷的意思。
探汤:把手伸向热水里,意思是天气很热。汤,热水。 决:判断。
孰:谁。 汝:你。 为:说,通谓。
知:同智,读zh,在这里指智慧。
2、四年级语文下册22课《文言文两则》生字组词
四年级语文下册22课《文言文两则》生字组词
囊:nng(行囊、囊括、锦囊妙计)
萤:yng(萤光、流萤、萤火虫)
恭:gōng(恭敬、恭维、玩世不恭)
勤:qn(勤奋、勤劳、勤快)
博:b(博览、博学、地大物博)
贫:pn(贫困、贫穷、一贫如洗)
焉:yān(心不在焉、罪莫大焉)
逢:fng(相逢、每逢、狭路相逢)
卒:z(士卒、卒岁、卒业)
杵:chǔ(铁杵、杵臼、木杵)
多音字
盛:shng(茂盛)chng(盛饭)
磨:m(磨炼)m(石磨坊)
3、四年级下18课文言文两则铁杵成针的课堂笔记
四年级下18课文言文两则铁杵成针的课堂笔记
主要内容:
讲述了唐代大诗人李白小时候从老妇人要将铁杵磨成针的这件事得到启发后发奋读书的故事,揭示了做什么事情,只要坚持不懈,就能获得成功的道理。
字词释义:
成:完成。 去:离开。 是:这。 方:正在。
欲:想要。 感其意:被她的意志感动。 还卒业:回去完成了学业。
文言文翻译:
磨针溪,在象耳山脚下。相传李白在山中读书的时候,没有完成自己的学业,就放弃学习离开了。他路过这条小溪,遇见一位老妇人正在磨铁棒。(李白)问她在干什么,老妇人说:我想把它磨成针。李白被她的意志感动,就回去完成了学业。
句子赏析:
1.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李白被老妇人的顽强意志和坚持不懈的精神感动,所以他后来能够完成学业。这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只要有恒心,就一定能成功。
4、六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两则中,《两小儿辩日》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六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两则中,《两小儿辩日》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从两小儿辩日中我们明白了三点:1、看问题不能太片面,我们应该要用全面的眼光看问题。2、知识是没有界限的,是不分年龄的。3、宇宙无限大,知识无限多,是学无止境的,我们应该要不断的学习,活到老学到老。
5、六年级语文下册14课《文言文两则》学弈原文翻译
六年级语文下册14课《文言文两则》学弈原文翻译
弈秋是全国上下最擅长下棋的人,很多家长为了让自己的孩子学会下棋,便让弈秋教导两个人下棋,两个人一个很专心的在学习怎么下棋,只听着弈秋的教导,但是有个人虽然也是在听弈秋的教导,但是一门心思的关注外面,一心以为外面有大雁飞过来,就想着拉弓射箭将其射下来,虽然两个人是一起学习的,但是后者的棋艺明显的比不上前者,就有人问了,难道是因为后者的智力比别人差吗?说:并不是这样的。
6、六年级下册文言文二则 两小儿辩日 翻译
六年级下册文言文二则 两小儿辩日 翻译
孔子到东方游学的时候,看到两个小孩子在争辩不休,于是就去问他们争辩的原因是什么。
第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近一些,而正午的时候离人远一些。
另一个小孩却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远一些,而正午的时候离人比较近。
第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像车盖一样大,到了正午就像盘盂一样小,这不是远的时候看起来小而近的时候看起来大的道理吗?
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有清凉的感觉,到了正午就热得像把手伸向热水里一样,这不是近的时候感觉热而远的时候感觉凉的道理吗?
孔子也不能判断究竟是谁对谁错。
然后两个小孩就笑着对孔子说:谁说你知识渊博呢?
7、六年级下册文言文二则的两小儿辩日翻译
六年级下册文言文二则的两小儿辩日翻译
孔子到东方游学的时候,看到两个小孩子在争辩不休,于是就去问他们争辩的原因是什么。
第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近一些,而正午的时候离人远一些。
另一个小孩却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远一些,而正午的时候离人比较近。
第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像车盖一样大,到了正午就像盘盂一样小,这不是远的时候看起来小而近的时候看起来大的道理吗?
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有清凉的感觉,到了正午就热得像把手伸向热水里一样,这不是近的时候感觉热而远的时候感觉凉的道理吗?
孔子也不能判断究竟是谁对谁错。
然后两个小孩就笑着对孔子说:谁说你知识渊博呢?
8、六年级下册14课文言文《两小儿辩日》翻译
六年级下册14课文言文《两小儿辩日》翻译
孔子到东方游学的时候,看到两个小孩子在争辩不休,于是就去问他们争辩的原因是什么。
第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近一些,而正午的时候离人远一些。
另一个小孩却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远一些,而正午的时候离人比较近。
第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像车盖一样大,到了正午就像盘盂一样小,这不是远的时候看起来小而近的时候看起来大的道理吗?
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有清凉的感觉,到了正午就热得像把手伸向热水里一样,这不是近的时候感觉热而远的时候感觉凉的道理吗?
孔子也不能判断究竟是谁对谁错。
然后两个小孩就笑着对孔子说:谁说你知识渊博呢?
9、六年级下册14课《文言文两则》两小儿辩日翻译
六年级下册14课《文言文两则》两小儿辩日翻译
有一天,孔子到东方游学的时候,看到两个小孩子在那边争辩不休,于是他就走过去问他们争辩的原因是什么?
第一个小孩子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我们近一些,正午的时候离我们远一点。
另外一个小孩子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我们远一些,正午的时候离我们近一些
只见第一个小孩立刻就说到,太阳在刚出来的时候就像一个车盖那么大,但是到了正午太阳就像盘盂一样小了。这不就是远的时候看起来小,近的时候看起来大的道理吗?
另外一个小孩立刻争辩到,太阳刚出来的时候比较的清凉,到了正午太阳就热的像手放在了热水里面,这难道不是近的时候感觉热而远的时候感觉凉吗?
听了两个小孩的争辩以后,孔子也没有办法判断谁是对的,谁是错的。
然后两个小孩就笑孔子:谁说你知识渊博的呢?
10、六年级下册语文两小儿辩日文言文翻译
六年级下册语文两小儿辩日文言文翻译
有一天孔子在东方游学,看到两个小孩子在为了什么事情争辩,就上前去问是什么原因。
一个小孩说:我觉得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我们近,中午的时候离人远一点。
另一个小孩就说:我觉得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我们远,中午的时候近。
第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像车盖一样大,到了正午就像盘盂一样小,这不是远的时候看起来小而近的时候看起来大的道理吗?
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有清凉的感觉,到了正午就热得像把手伸向热水里一样,这不是近的时候感觉热而远的时候感觉凉的道理吗?
但是孔子也无法判断谁对谁错。
两小孩就笑着说:谁说你的知识渊博呢?
11、六年级下册14课文言文二则翻译
六年级下册14课文言文二则翻译
弈秋是全国上下最擅长下棋的人,他教导两个学生下棋,其中一个学生听课非常的专心,只听弈秋的教导;但是另外一个学生虽然也在听弈秋讲课,但是心里却一直在想着天上有天鹅飞过来,想要拉弓射箭将它射下来。虽然两个人是一起学习的,但是后面的同学学的不如前面一个好,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行吗?说:不是这样的
12、六年级下册语文14课文言文二则翻译
六年级下册语文14课文言文二则翻译
《学弈》
弈秋,是全国上下最擅长下棋的人,让弈秋教两个孩子下棋,其中一个一心一意,聚精会神;另外一个虽然在听弈秋讲课,但是心里却在想着天上将要飞过来的天鹅,想取弓箭把它给射下来。虽然两个人是一起学习的,但是后者成绩明显不如前者,这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其他人吗?回答说:不是这样的。
《两小儿辩日》
孔子在向东游历的时候,看到两个在争辩的小孩,就向前问他们争辩的缘由。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升起来的时候离我们近。到了中午就会离我们很远。另外一个小孩则认为刚升起来的时候离我们远,中午离得近。前面一个小孩就说:太阳升起来的时候大的就像是一个车的圆形篷盖,到了中午就跟盘盂一样小了,这不是远小近大吗?另一个小孩接着说道:太阳刚升起来的时候很清凉,到了中午就会变得很热,这不是离得近热,离得远凉吗?孔子不能判断两个小孩的观点,小孩就笑着说:说说你的知识远渊博呢》
13、两小儿辩日课堂笔记之词句的赏析
两小儿辩日课堂笔记之词句的赏析
1.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这是一小孩在争辩时的观点,他是凭自己所观察到不同时间太阳大小的变化所做出的判断。
2.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这是另一小孩在争辩中的观点,是根据不同时间太阳照在身上的凉热感觉得出结论的。
3.孔子/不能决也。
宇宙无限大,知识无限多,学无止境。即使是博学多闻的孔子也会有所不知,表现了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勇于承认自己的无知并不可耻,这也是孔子提倡的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的道理所在。
4.孰/为汝/多知乎?
这是两个小孩见孔圣人不能裁决,笑着说的话──谁说你的知识渊博呢?本句采用反问的句式,表现出两个小孩的天真可爱。
14、六年级下册语文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掌握下列词字句的读音和意思
东游、故、去、车盖、盘孟、探汤、孰为汝多知乎
2.了解相关文学常识知识。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流利地朗读古文的能力,并达到熟读成诵。
2.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理解故事所寓含的道理。
三、情感目标
1.学习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明白学无止境的道理。
2.引导学生体会《两小儿辩日》中所体现的古代劳动人民认识自然,探求真理、敢于思考,大胆质疑的求真美。
【学法引导】
1.这则故事生动活泼,又蕴含着深刻的道理。教学中,指导学生利用注释和工具书扫清字词障碍,然后在加强诵读训练的同时,指导学生复述故事,并结合练习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以加深对内容的理解。讨论时,学生可能会从不同角度有不同的理解,只要言之有据,言之成理,就给予肯定,这样可以开阔学生的思路,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2.文中涉及的有关科学常识、历史典故等,教师将有关材料印发给学生。
3.、掌握东游、故、去、车盖、盘孟等词语的意思。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是朗读短文,并理解故事所深含的道理。指导学生在熟读基础上复述故事情节,同时指出自己对此事的看法。
2.难点是《两小儿辩日》的思想内涵。
解决办法:将短文中三者的言行与复杂的科学知识作比较,体会古人对知识的执着的探索精神。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具学具准备】
1.涉及的科学常识、历史典故、课后堂练习等打印资料。
2.多媒体课件
【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指导学生反复朗读文章。
2.引导学生自行疏通文章,达到能够复述的程度。
3.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文章,力争达到当堂背诵。
4.在对故事内容加深理解的同时,引导学生阐述故事所说明的道理,鼓励学生畅所欲言,从多种角度有所感悟,如两小儿喜欢探索,精神可嘉;两小儿认识事物的角度不同,结果就不一样;孔子能正确对待小孩提出的问题,不知为不知,实事求是。
5.课后扩展:安排一节语文实践活动,表演《新编两小儿辩日》。
【教学步骤】
1.文学常识及字词读音。
2.熟读理解文章。
3.分析故事所深含的道理。
4.再次研读课文,继续深入探讨,加深对文章蕴涵道理的理解。 5.理解掌握课文的基础上,进行创作实践,进一步提高认知水平。
【教学过程】
一、导语
同学们学习历史都知道,春秋战国时期有一位大学问家──孔子,他博学多闻,懂得很多深刻的道理,但现在有这么一个问题,连孔子这样的大学问家都无法判断解决,这是个什么样的问题呢?现在我就带大家到《列子汤问》中去看看孔子是如何被难倒的。
多媒体出示课题──《两小儿辩日》
二、整体感知
1.解题
⑴ 初读题目能获悉什么信息?
⑵ 两个小孩在争论关于太阳的什么问题?
2.大家课前初看课文,感觉遇到了什么困难?你打算用什么方法解决?
困难:难读,有些词语难理解.
解决方法:多读,书读百遍,其意自现;结合注释读明白;理解大意读通顺.(多媒体显示方法指导)
3.分别范读,扫清生字障碍,读通读顺课文
4.在理解的基础上试着复述课文
5.解析课文
⑴ 两小儿在争论太阳的什么?(太阳大小、太阳冷热、太阳远近、其他)(多媒体出示问题)
⑵ 文中多次出现一儿曰,一儿曰,请给两小儿取名,理解争论的内容,观点是什么?有什么理由?(多媒体出示)
初出 日中
小儿甲:近(大如车盖) 远(小如盘盂)
(以太阳大小判断离人远近)
小儿乙:远(沧沧凉凉) 近(热如探汤)
(以感觉冷热判断离人远近)
结果:孔子不能决也
三、朗读背诵,深入探讨
1.分角色朗读:旁白、小儿甲、小儿乙
2.探讨:(多媒体出示问题)
⑴ 对于两小儿辩日,孔子这么大学问家也不能决,说明了什么?孔子不能判断解决,那你们能判断解决吗?
教师提示:说明了知识无穷,学无止境,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应该实事求是的道理。根据现在的科学知识判断,早晨、中午太阳是一样的距离。(参考所发资料)
⑵ 读了这个故事,你还得到哪些启示?(从不同角度探讨)
从两小儿辩斗的角度:人的感觉与太阳离地球的远近是两小儿争论的话题,这是个比较复杂的问题,涉及知识面很广,古人不可能完全给予解释。但他们发现了这种自然现象,并努力寻求正确答案,这种多角度思考,探求真理的精神确是难能可贵的。
从孔子不能决也的角度:宇宙是无限的,知识无涯,学无止境,人不能尽知,应当实事求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3.再次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四、创作实践
假如你是孔子,当然你是掌握了现代科学知识的孔子,你会对这两个小孩说些什么呢?请大家发挥你们的聪明才智,编写《新两小儿辩日》,并且尝试表演。
注:① 分旁白、孔子、一儿、另一儿,四人小组合作练习创造性表演。
② 组织交流,一小组表演,其他同学做评委。
五、总结
通过本课学习,希望同学们能够掌握一些自学文言文的知识,这样不仅能游弋于古典文学的海洋,而且能汲取营养,学习古人的优秀品质。
六、布置作业,拓展迁移
1.熟读背诵课文,复习重点文言实词的读音和意思。
2.拓展迁移《庄子刺虎》(印发资料)
板书设计:
初出 日中
小儿甲:近(大如车盖) 远(小如盘盂)
(以太阳大小判断离人远近)
小儿乙:远(沧沧凉凉) 近(热如探汤)
(以感觉冷热判断离人远近)
结果:孔子不能决也
15、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4课文言文两则多音字与近义词反义词
孔子,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 今山东曲阜东南) 人,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一生言行被他的学生编成《论语》一书,流传于世。
多音字:
斗 dǒu 斗胆 北斗星 缴 zhu 缯缴 弓缴
du 争斗 战斗 jiǎo 缴费 缴纳
近义词:
善擅 思念 初始 以为认为
辩斗争辩 专心致志聚精会神
反义词:
学教 智愚 非是 始末
专心致志心不在焉
16、六年级语文下册14课文言文二则生字注音考前练习
一、给下列生字注音
援弗辩俱沧决
二、给下列汉字注音并组词
弈( )( )( ) 盂( )( )( )
三、比一比,再组词
援( )( ) 弗( )( )
缓( )( ) 佛( )( )
辩( )( ) 俱( )( )
辨( )( ) 惧( )( )
沧( )( ) 决( )( )
苍( )( ) 诀( )( )
四、给下列多音字组词
jiǎo( ) du( )
缴 斗
zhu( ) dǒu( )
五、咬文嚼字
故:A.意外的事情; B.原因; C.有心,存心; D.朋友,友情;
E.所以,因此; F.死亡(指人)。
1.亲人的病故令她哀伤不已。( )
2.不知什么缘故,小红今天的情绪很不好。( )
3.老师故意用粉笔敲敲黑板,以引起大家的注意。( )
4.老师经常教育我们注意安全,避免发生事故。( )
5.奶妈抱着哥子插口道:老爷想是因两位舅爷不在眼前,故此记念。( )
17、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文言文二则生字注音组词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文言文二则生字注音组词
《伯牙鼓琴》讲述了一个千古流传的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赞扬了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真挚友情,表达了知音难觅、珍惜知音的情感,同时还向我们展现了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
《书戴嵩画牛》这篇文言文通过讲述一个牧童指出大画家戴嵩的《牛》画得有错误的故事,告诉我们要认真、仔细地观察事物,不能凭空想像也不能迷信权威,要从客观事实出发。同时也告诫人们要因事求人,不要做凭空想象的外行人。
哉:zāi(美哉、善哉、呜呼哀哉)
巍:wēi(巍峨、巍然、巍巍)
弦:xin(琴弦、弦乐器、扣人心弦)
轴:zhu(线轴、轴心、中轴线)
锦:jǐn(锦缎、锦绣、锦鸡)
曝:p(曝露、曝晒、一曝十寒)
矣:yǐ(悔之晚矣、由来久矣)
18、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文言文二则之伯牙鼓琴译文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文言文二则之伯牙鼓琴译文
[译文]
伯牙弹琴,锺子期在一旁欣赏。当(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高山,锺子期(情不自禁地感叹)说:弹得真好啊,像大山一样高峻。过了一会儿,(伯牙)心里又想到流水,锺子期又(禁不住)说:弹得真好啊,像流水一样浩荡。锺子期去世后,伯牙把琴摔破,把弦扯断,一辈子都不再弹琴了,(他)认为世上再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了。
19、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文言文二则之伯牙鼓琴注释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文言文二则之伯牙鼓琴注释
《伯牙鼓琴》讲述了一个千古流传的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赞扬了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真挚友情,表达了知音难觅、珍惜知音的情感,同时还向我们展现了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
[注释]
①鼓:弹。
②志:心志,情志。
③太山:泛指大山,高山。一说指东岳泰山。
④善哉:好啊。
⑤巍巍:高大样子。
⑥若:像。
⑦少选:形容极短的时间。
⑧汤汤:水流大而急的样子。
⑨破琴:把琴摔破。
⑩复:再,又。
20、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文言文二则中心思想笔记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文言文二则中心思想笔记
《伯牙鼓琴》讲述了一个千古流传的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赞扬了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真挚友情,表达了知音难觅、珍惜知音的情感,同时还向我们展现了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
《书戴嵩画牛》这篇文言文通过讲述一个牧童指出大画家戴嵩的《牛》画得有错误的故事,告诉我们要认真、仔细地观察事物,不能凭空想像也不能迷信权威,要从客观事实出发。同时也告诫人们要因事求人,不要做凭空想象的外行人。
21、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文言文二则之书戴嵩画牛读后感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文言文二则之书戴嵩画牛读后感
《书戴嵩画牛》这篇文言文通过讲述一个牧童指出大画家戴嵩的《牛》画得有错误的故事,告诉我们要认真、仔细地观察事物,不能凭空想像也不能迷信权威,要从客观事实出发。同时也告诫人们要因事求人,不要做凭空想象的外行人。
22、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文言文二则之书戴嵩画牛好词好句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文言文二则之书戴嵩画牛好词好句
①处士:有德才而不愿去做官的人。
②所宝:所珍藏的宝贝。
③戴嵩:唐代画家。
④《牛》:指戴嵩画的《斗牛图》。
⑤锦囊玉轴:用锦缎作画囊,用玉作画轴。
⑥拊掌:拍手。
⑦搐:抽缩。
⑧股:大腿。
⑨乃:却。
⑩掉:摆动,摇。
⑪谬:错误。两牛相斗时,多是尾搐入两股间的情形,也有掉尾而斗者。⑫然之:认为他说得对。
四川有个杜处士,喜爱书画,(他)所珍藏的宝贝有数百件。其中有一幅戴嵩画的《斗牛图》,(他)尤其珍爱,用锦缎作画囊,用玉作画轴,经常随身带着。
有一天,他摊开了书画晾晒,有一个牧童看见了这幅画,拍手大笑,说:这幅画画的是斗牛啊。牛相斗,力气用在角上,尾巴抽缩在两腿之间,现在(这幅画上的牛)却摇着尾巴在斗,错了。杜处士笑笑,认为他说得对。古人有句话说:耕种的事情应当去问农民,织布的事情应当去问婢女。这个道理是不会改变的呀!
23、五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村晚课堂笔记之字词理解
五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村晚课堂笔记之字词理解
①陂(bēi):池岸。
②衔:口里含着。本诗中指落日西沉,半挂在山腰,像被山咬住了。
③浸:淹没。
④漪(yī):水中的波纹。
⑤横牛背:横坐在牛背上。
⑥腔:曲调。
⑦信口:随口。
24、四年级下册第22课古诗三首塞下曲课堂笔记之字词理解
四年级下册第22课古诗三首塞下曲课堂笔记之字词理解
塞下曲:古时边塞的一种军歌。 月黑:没有月光。
遁:逃走。 将:率领。 轻骑:骑兵。
单于:匈奴的首领,这里范指侵扰唐朝的游牧民族首领。
25、四年级下册第22课古诗三首墨梅课堂笔记之字词理解
四年级下册第22课古诗三首墨梅课堂笔记之字词理解
墨梅:用水墨画出来的梅花。 痕:痕迹,留下的印记。 乾坤:天地间。
26、四年级下册第18课文言文二则囊萤夜读课堂笔记之文章划分
四年级下册第18课文言文二则囊萤夜读课堂笔记之文章划分
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27、三年级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清明课堂笔记之字词理解
三年级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清明课堂笔记之字词理解
清明:我国传统节日,有扫墓、踏青等习俗。
纷纷:形容多。 欲断魂:形容伤感极深,好像灵魂要与身体分开一样。
借问:请问。 杏花村:杏花深处的村庄。今在安徽贵池秀山门外。
28、三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三衢道中课堂笔记之字词理解
三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三衢道中课堂笔记之字词理解
①三衢(q)道中:在去三衢州的道路上。三衢即衢州,今浙江省常山县,因境内有三衢山而得名。
②梅子黄时:指五月,梅子成熟的季节。
③小溪泛尽:乘小船走到小溪的尽头。小溪,小河沟。泛,乘船。尽,尽头。
④却山行:再走山间小路。却,再的意思。
⑤绿阴:苍绿的树阴。阴,树阴。
⑥不减:并没有少多少,差不多。
⑦黄鹂(l):黄莺。
29、六年级下册第9课那个星期天课堂笔记之句子解析
六年级下册第9课那个星期天课堂笔记之句子解析
1.那是一个星期天,从早晨到下午,一直到天色昏暗下去。
这是一场持续了一整天的等待,最终以我的盼望落空而告终。昏暗下去既是实指,指我从白天等到天黑;又是虚指,一方面暗示了等待的落空,另一方面表明我的心情最终归于灰暗。
2.总之她很久之前就答应了,就在那个星期天带我出去玩,这不会错都不会错。
两个不会错写出了我笃定的心理,也为下文的盼埋下了伏笔。
3.起床,刷牙,吃饭,那是个春天的早晨,阳光明媚。
起床,刷牙,吃饭三个词,三件事,写出了当时我做这些事情时是多么欢快和迅速,从侧面写出了我的期盼。
4.这段时光不好挨。
不好挨写出了我此时焦急但又无可奈何的心情。后面几句就是围绕这句话来写的。
5.我踏着一块块方砖跳,跳房子,等母亲回来。我看着天看着云彩走院子很大,空空落落。
跳房子看云彩拨弄蚁穴翻看画报看了多少回的电影画报,想象陌生人的生活院子很大,空空落落,写出我独自等待时的寂寞。等待的过程非常漫长而又孤独,但是我依然没有放弃,一直耐心、执着地等待着。可见我是多么盼望这次和母亲的同游!四个想象构成排比,写出了的我的好奇心,也写出了我的百无聊赖。
6.母亲买菜回来却又翻箱倒柜忙开了。走吧,您不是说吗挖回来就走母亲不是答应过了吗?
好不容易等到母亲回来,母亲却又忙开了,还责备我不懂事,从中可以看出我对母亲不去履行承诺,反而振振有词的困惑和埋怨。
7.我还没有她的腿高,那两条不停顿的腿至今走在我眼前晃动绞在它们中间把它们碰倒。
为了抓住那个星期天里最后的时间让母亲兑现承诺,我冒着被匆匆奔忙的她绊倒的危险,紧跟着她,甚至把自己小小的身子裹进她的腿底下,从而发生了观察点的转换。在我眼里,那明明是为了避免我而匆忙移动的母亲的双腿,竟然显得那么脆弱,好像随时会被我绊倒一般,展示了我随母亲步伐的紧密,更形象地表现了我急切的心理。
8. 我蹲在她身边,看着她洗。我一声不吭,盼着。我想我再不离开半步决不许她再耽搁。
这是写我在那个星期天中经历了期盼愉快耐心等待后,想看看母亲还有多少衣服,心里渐渐失落、失望,但仍心存期盼。我蹲看着一声不吭的动作,都说明我盼着母亲快点洗好衣服,好带我出去。通过我再不离开半步,再不把觉睡过头一洗完我马上拉起她就走决不许她再耽搁的心理活动,表现了我盼望母亲快点洗好衣服,好带我出去的心理。
9.那个星期天。就在那天。母亲发现男孩儿蹲在那儿一动不动,发现他在哭,在不出声地流泪。
我盼望着出去,从早上到下午一直在想着这件事。可最终没有实现,我感到一种莫大的委屈和伤心,所以忍不住哭了。不出声的流泪更能反映出我的伤心程度,也反映了我的性格特点,让读者深受感染。
10.我感到母亲惊惶地甩了甩手上的水,把我拉过去拉进她的怀里。我听见母亲在说,一边亲吻着我一边不停地说:噢,对不起,噢,对不起
这是母亲发觉我在失望、绝望后流泪、伤心时的表现。母亲的惊惶表明她并不是一个不疼爱、不体谅孩子的母亲,她太沉浸于自己的劳作中,以致暂时忽视了我。
从这些动作和语言中,表现出母亲对自己没有兑现承诺而感到自责、不安,试图来安慰我。看出她对我的怜爱。可以感受到母亲是爱自己的孩子的,但是迫于生计只能不停地劳作。她带着怜爱、悲伤和悔恨抱住我,让我 感受到那一直不曾离开过的母爱,我也为这次期盼的落空而更加委屈。也正是因为我与母亲心意相通,所以能够感受到母亲在那一刻的惊惶。动作、语言描写表达情感。
30、六年级下册第8课匆匆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六年级下册第8课匆匆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1.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作者想告诫我们什么?
文章表达了作者对时光匆匆的无奈和惋惜,想告诫我们要珍惜时光,不要再世上白白走一遭。
2.这篇文章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一是结构精巧,层次清楚,转承自然,首尾呼应;二是文字清秀隽永,纯朴简练;三是情景交融,无论是写燕子、杨柳、桃花,还是写太阳,都与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的感叹融为一体,处处流露出作者对时光流逝感到无奈和惋惜。
3.作者是如何将不易察觉的时光流逝写得生动形象的?
作者运用设问、比喻、排比、拟人等修辞手法,将不易察觉的时光流逝写得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
31、六年级下册第8课匆匆课堂笔记之句子解析
六年级下册第8课匆匆课堂笔记之句子解析
1.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用排比的句式描写燕子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有再青的时候,桃花有再开的时候,在描绘的春景之中,表明大自然的荣枯是时间飞逝的痕迹。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看似在问,实际上表达了作者对时光逝去而无法挽留的无奈和对已逝日子的深深留念。
2.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们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确乎是渐渐空虚了。
空虚说明在作者眼中,日子已经逝去太多,手里的日子也越来越少了。
3.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作者运用极新奇巧妙的比喻,把自己过去的八千多日子比喻成极小极小的针尖上的水滴,把时间的流比喻成浩瀚的大海。日子显得多么的渺小,消逝得那么快,无声无息,无影无踪。表现出作者十分无奈的愁绪。
4.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头涔涔泪潸潸表现了作者因面对光阴流逝却无所作为而产生的愧疚和悔恨之情。
5.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
太阳他有脚啊挪移等词句以拟人的手法写出时间在不经意间悄悄溜走,茫茫然跟着旋转则以略带自责的口吻表明自己在糊里糊涂地过着日子。
6.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在叹息里闪过了。
作者用一系列排比句描写人们日常生活的细节──洗手、吃饭、默思,日子从水盆里过去日子从饭碗里过去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以细腻而独特的笔触,展示了日子在生活的不经意中来去匆匆。伶伶俐俐跨等词语使时间有了人的灵性。溜字用得妙,不仅写出时间之快,还写出了时间流逝不易察觉的感受。
7.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
作者把自己八千多个日子的流逝作了高度的概括,使时间匆匆而去的形象化为如轻烟如薄雾,比喻独特,联想新奇。轻烟、薄雾瞬息被吹散了,被蒸融了,日子就是如此稍纵即逝。作者用全身心去感受时光的流逝。
8.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
痕迹隐喻成就,作者为自己在过去的日子里连游丝一样微乎其微的痕迹也没留下而深深自责。
9.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地回去吧?但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
问句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情感,这是作者对时光匆匆的慨叹与无奈;这是作者不甘虚度光阴、力求上进的内心独白;作者更是作者真诚的呼唤要珍惜时光,不要再世上白白走一遭。
32、六年级下册第8课匆匆课堂笔记之段落划分及大意
六年级下册第8课匆匆课堂笔记之段落划分及大意
全文共5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写提出问题,春去秋来,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
第二部分(24):写时间在我们身边悄悄逝去,令人感慨。
第三部分(5):照应开头,再次提出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这一问题。
33、六年级下册第4课藏戏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六年级下册第4课藏戏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1.课文描写藏戏,为什么要讲述唐东杰布的故事?
因为唐东杰布是藏戏的创始人、开山鼻祖,没有唐东杰布就没有藏戏。而且,藏戏之所以能够传承下来,和唐东杰布为民造福的谨慎和感人故事是分不开的。
4.是什么让一无所有的唐东杰布留下了这样一段传奇?
(1)唐东杰布有一颗为民造福的善心,发下誓言并坚持实行;(2)得到了善良的藏族人民的支持,如能歌善舞的七兄妹,大批的渔民、工匠、流浪汉等。
34、六年级下册第4课藏戏课堂笔记之段落划分及大意
六年级下册第4课藏戏课堂笔记之段落划分及大意
全文共18个自然段,可以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13):概括介绍藏戏的主要特点。
第二部分(47):写唐东杰布开创藏戏的传奇故事。
第三部分(817):具体介绍藏戏的特点。
第四部分(18):总结全文,点明藏戏靠师传身授传承和发展。
35、六年级下册第3课古诗三首寒食课堂笔记之字词理解
六年级下册第3课古诗三首寒食课堂笔记之字词理解
春城:指春天的京城。 御柳:御苑之柳,皇城里的柳树。
传蜡烛:指工种传赐新火。 五侯:这里泛指权贵豪门。
36、六年级下册第2课腊八粥课堂笔记之句子解析
六年级下册第2课腊八粥课堂笔记之句子解析
1.初学喊爸爸的小孩子,会出门叫洋车了的大孩子生出一种甜甜的腻腻的感觉呢?
作者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选取了小孩子、大孩子、老孩子耽搁不同年龄阶段的人对腊八粥的态度,以点带面,说明所有人都喜欢腊八粥。
2.把小米,饭豆,枣,栗,白糖,花生仁儿合并拢来糊糊涂涂煮成一锅大匙朝口里塞灌呢!
这句话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一锅粥当人来写,生动形象地突出了腊八粥的诱人,增强了语言的亲切感。叹气一词生动地描写出煮粥时气泡鼓出的声音。
3.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
这句话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说明八儿欢喜至极。同时,这句话起到了统领下文的作用,因何而喜呢,下面的内容就是围绕八儿喜得快要发疯了来写的。
4.他一个人进进出出灶房,看到一大锅粥正在叹气但妈妈总说是时候还早。
进进出出是对八儿的动作描写,说明八儿进出的次数之多,突出了八儿等待腊八粥时迫不及待的心情。好久说明等待的时间之长,表现出熬腊八粥破费功夫。
5.妈,妈,要到什么时候才
这里是对八儿的语言描写,八儿的追问突出了他想吃粥的急切心情,仿佛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小馋猫的形象。省略号表示话未说完。
6.那我饿了!八儿要哭的样子。
语言描写富有趣味,一个那字表现了八儿撒娇、赌气、失落的心理。
7.并且八儿所说的饿,也不可靠,不过因为一进灶房好奇而急于想尝尝这奇怪的东西罢了。
叹气嘟囔把熬煮腊八粥的样子形象地表现了出来,让人如临其境,仿佛闻到了那浓浓的香味,同时也突出了八儿的可爱与嘴馋。
8.要不然我吃三碗半,你就吃两碗半
八儿这个连看羊还不够资格的小孩子,借口大哥同爹都吃不得甜的,竟然要跟妈妈一样你吃三碗我也吃三碗,并且在得到妈妈同意后,得寸进尺想吃得更多。从中感受到八儿是一个聪明可爱的孩子,同时也说明八儿想吃腊八粥的想法极其强烈,展现了衣服淳朴、和睦、温馨的图景。
9.锅中的一切,对八儿来说,只能猜想:栗子已稀烂到认不清楚了吧放多了,它会起锅巴
这几句话是对八儿的心理描写,这是经过了漫长的等待后的美妙的猜想,既写出了粥的特点,又写出了八儿好奇、急切的心理和嘴馋的特点。
10.呃他惊异得喊起来了,锅中的一切已进了他的眼中。
八儿由于个子矮看不到锅中的粥,对腊八粥有许多美妙的猜测,现在妈妈把自己抱起来,终于看见了。禁不住发出一声惊呼。省略号表示声音的延长。
11.这不能不说是奇怪呀,栗子跌进锅里,不久就得粉碎,那是他知道的。
跌字用得巧妙,把栗子进入锅里的过程写得形象生动,富有情趣。
12.怎么,黑的!八儿同时想起了染缸里的脏水。
这里是对八儿心理变化的描写。照应之前八儿对腊八粥的美好想象,现在看到粥的颜色却是黑的,不由得想起了染缸里的脏水,心里有些许失望。
13.晚饭桌边,靠着妈妈斜立着的八儿,肚子已成了一面小鼓了。
把八儿吃饱的肚子比作一面小鼓说明八儿一碗接一碗吃粥,把肚子撑的像一面小鼓,描绘了八儿吃的十分饱的可爱形象,从侧面反映了腊八粥的好吃。
14.在他身边桌上那两只筷子,很浪漫地摆成一个十字八儿的爹同妈也都奈何它不来了。
半碗陈腊肉都吃不下去了,说明粥的美味胜过陈腊肉,也说明八儿的爹妈也吃的非常饱胀了。
37、六年级下册第1课北京的春节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六年级下册第1课北京的春节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北京给你留下的总体印象是什么?作者写了有关春节的哪些习俗?
北京给我留下的总体印象是隆重、热闹。作者按照时间顺序介绍了以下习俗:
腊月初八 熬腊八粥,泡腊八蒜
腊月初九至二十三 孩子:买杂拌儿,买爆竹,买各种玩意儿 大人:预备过年的东西
腊月二十三 过小年,祭灶王,放鞭炮,吃糖
过了二十三 大扫除,把各种吃的预备充足
除夕 做年菜,穿新衣,贴对联,贴年画,灯火通宵,放鞭炮,吃团圆饭,祭祖,守岁
正月初一 店铺关门,男人拜年,女人待客
正月初六 铺户开张,还可以逛庙会、逛天桥和听戏
正月十五 看花灯,小孩子放花炮,吃元宵
正月十九 春节结束
38、六年级下册第14课文言文二则学弈课堂笔记之原文翻译
六年级下册第14课文言文二则学弈课堂笔记之原文翻译
弈秋是全国最擅长下棋的人。让弈秋教导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人专心致志,只听弈秋的教诲;另一个人虽然也在听弈秋的教导,却一心想着有大雁将要飞来,想要用弓箭将它射下来。虽然他们一起学习下棋,但后者的棋艺明显不如前者好。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前者吗?答案是:不是这样的。
39、六年级下册第14课文言文二则学弈课堂笔记之句子解析
六年级下册第14课文言文二则学弈课堂笔记之句子解析
1.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这句话指出弈秋这个人是全国擅长下棋的人。这句话为下文作了铺垫,因为名师出高徒,他的学生肯定都是高手,而且一定是高手如云。
2.思/援弓缴/而射之。
这一句是写后一个人学弈时的表现,他虽然看上去在听弈秋教导,心里却在想拉弓箭射天鹅。用对比的方法进行叙述,使结论水到渠成,具有说服力。这里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此人的学习态度与前一人形成对比。
3.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这是《学弈》一文的结语,对文中所讲的事情作了结论而未论证,但论证已包含于叙事之中。抓住前面一句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读懂弗若之的原因,明白专心致志地做事和三心二意地做事,结果是完全不相同的。
40、六年级下册第14课文言文二则学弈课堂笔记之节奏划分
六年级下册第14课文言文二则学弈课堂笔记之节奏划分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41、六年级下册第14课文言文二则两小儿辩日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六年级下册第14课文言文二则两小儿辩日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1.这则文言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叙述的?写了那几层意思?
这篇文言文是按照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的顺序来叙述的:
第一层,写孔子路遇两小儿辩日,是故事的起因。
第二层,写两小儿对争论的问题所持的观点和各自的依据,是故事的经过,也是主要部分。
第三层,写孔子不能决断两小儿谁是谁非,这是结果。
2.为什么一儿认为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而另一儿却认为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你感受了什么?
一儿是从大小角度视觉看问题,另一儿是从人对阳光的感受触觉看问题。由此我感受到了古人为认识自然、探求真理而善于动脑、大胆质疑的精神,及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明白学无止境的道理。
3.远者小而近者大为什么早晨的太阳看起来较中午时大呢?
是视觉误差、错觉。同一个物体,放在比它大的物体群中显得小,而放在比它小的物体群中显得大。同样道理,早晨的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来的背衬是树木、房屋及远山和一小角天空,在这样的比较下,此时太阳显得大。而中午太阳高高升起,广阔无垠的天空是背衬,此时太阳显得小了。
4.近者热而远者凉中午气温高,是否此时的太阳教早晨离我们近些呢?
不是。主要原因是早晨太阳斜射大地,中午太阳直射大地。在相同的时间、相等的面积里,直射比斜射热量高。同时,在夜里,太阳照射到地面上的热度消散了,所以早上感到凉快;中午,太阳的热度照射到地面上,所以感到热。温度的凉与热,并不能说明太阳距离地面的远与近。
42、六年级下册第13课金色的鱼钩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六年级下册第13课金色的鱼钩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1.课文以金色的鱼钩为题有什么深刻的含义?
课文用金色的鱼钩为题,意义深刻。鱼钩记录着老班长的英雄历程,闪耀着老班长金子般的思想光辉,象征着老班长崇高的革命精神永垂不朽。
2.老班长为何不喝鲜鱼野菜汤,哪怕是在生命垂危的时刻?
老班长不喝鲜鱼野菜汤是因为找食物非常困难,食物非常少,他把找来的食物全部给了战士们,自己不吃是为了省下来给小战士们吃,努力完成党交给的任务。
3.你觉得老班长是个什么样的人?
老班长是一个忠于革命、舍己为人、坚强乐观、关心热爱战士、尽职尽责的人。
4.为什么说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
因为这鱼钩是老班长用来钩鱼给他们吃的,让他们维持生命走出草地的遗物;鱼钩虽然长满了红锈,但老班长舍己为人的革命精神却永远放光芒。小梁把鱼钩小心地包起来,是为了让子孙后代瞻仰革命前辈的遗物,受到革命传统教育,同时也表达了小梁自己永远向者班长学习的决心。
43、六年级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马诗课堂笔记之字词理解
六年级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马诗课堂笔记之字词理解
大漠:广大的沙漠。 燕山:指燕然山,这里借指边塞。 钩:古代一种兵器。
何当:何时将要。 金络脑:即金络头,用黄金装饰的马笼头。
踏:走,跑。此处有奔驰之意。 清秋:清朗的秋天。
44、二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二首村居课堂笔记之字词理解
二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二首村居课堂笔记之字词理解
村居:在乡村里居住时见到的景象。
醉:迷醉,陶醉。
拂堤杨柳:像杨柳一样抚摸堤岸。
散学:放学。
春烟:春天水泽、草木间蒸发形成的烟雾般的水汽。
纸鸢:泛指风筝,它是一种纸做的形状像老鹰的风筝。鸢:老鹰。
相关文章
-
六年级下册14课《文言文两则》两小儿辩日翻译
-
14课文言文两则之两小儿辩日字词解释与翻译
-
四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词三首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课堂笔记之字词理解
-
六年级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竹石课堂笔记之字词理解
-
六年级下册14课文言文《两小儿辩日》翻译
-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4课文言文两则多音字与近义词反义词
-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石灰吟课堂笔记课后生字组词
-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7课故事二则之纪昌学射课堂笔记课后生字组词
-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花之歌课堂笔记课后生字组词
-
一年级下册第15课文具的家课堂笔记之句子解析
-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词三首之山居秋暝课堂笔记课后生字组词
-
五年级语文下第10课《青山处处埋忠骨》随堂笔记词语理解
-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牛郎织女二课堂笔记课后生字组词
-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9课只有一个地球课堂笔记课后生字组词
-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十六年前的回忆课堂笔记之本课重难点
推荐文章
-
一年级上册四季课堂笔记
-
3.算出红星小学参加3项体育活动的总人数。
-
它们两点四十分回到蜂窝里时间说明
-
只见松林里一个个斗笠像蘑菇一样是什么意思
-
三年级上册24课司马光评课稿听课记录教学反思
-
三年级语文上册课文24司马光课堂笔记之本课重难点
-
三年级上册卖火柴的小女孩课堂笔记
-
六年级上册13课桥多音字与近反义词
-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评课稿
-
五年级下童年的发现教学反思优缺点
-
凉州词全文诗句翻译意思全解及赏析
-
董存瑞舍身炸暗堡好词好句摘抄
-
莫扎特胎教音乐系列一 17
-
不成三瓦
-
中考满分作文:父爱中所诞生的
-
做贺卡
-
月晕是怎么形成的?
-
句子里的主谓滨语,如何的244句
-
中班英语教案《啤酒桶和小老鼠》反思
-
宝泉景区旅游营销朋友圈文案40句
-
好听霸气侧漏的游戏名373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