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第14课文言文二则学弈课堂笔记之字词理解
六年级下册第14课文言文二则学弈课堂笔记之字词理解
1、六年级下册第14课文言文二则学弈课堂笔记之字词理解
六年级下册第14课文言文二则学弈课堂笔记之字词理解
弈:下棋。 秋:人名。因善于下棋,所以称为弈秋。 通国:全国。
善:善于,擅长。 使:让。 诲:教导。 其:其中。
将至:将要到来。 思:想。 弗若:不如,比不上。 矣:了。
为:因为。 其:他的,指后一个人。非:不是。 然:代词,这样。
2、六年级下册14课文言文《学弈》翻译
六年级下册14课文言文《学弈》翻译
弈秋是全国上下最擅长下棋的人,很多家长为了让自己的孩子学会下棋,便让弈秋教导两个人下棋,两个人一个很专心的在学习怎么下棋,只听着弈秋的教导,但是有个人虽然也是在听弈秋的教导,但是一门心思的关注外面,一心以为外面有大雁飞过来,就想着拉弓射箭将其射下来,虽然两个人是一起学习的,但是后者的棋艺明显的比不上前者,就有人问了,难道是因为后者的智力比别人差吗?说:并不是这样的。
3、六年级下册14课《文言文两则》两小儿辩日翻译
六年级下册14课《文言文两则》两小儿辩日翻译
有一天,孔子到东方游学的时候,看到两个小孩子在那边争辩不休,于是他就走过去问他们争辩的原因是什么?
第一个小孩子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我们近一些,正午的时候离我们远一点。
另外一个小孩子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我们远一些,正午的时候离我们近一些
只见第一个小孩立刻就说到,太阳在刚出来的时候就像一个车盖那么大,但是到了正午太阳就像盘盂一样小了。这不就是远的时候看起来小,近的时候看起来大的道理吗?
另外一个小孩立刻争辩到,太阳刚出来的时候比较的清凉,到了正午太阳就热的像手放在了热水里面,这难道不是近的时候感觉热而远的时候感觉凉吗?
听了两个小孩的争辩以后,孔子也没有办法判断谁是对的,谁是错的。
然后两个小孩就笑孔子:谁说你知识渊博的呢?
4、六年级下册语文学弈课堂笔记
六年级下册语文学弈课堂笔记
《学弈》这篇文章给我们介绍了全国最擅长下棋的弈秋,在教两个学生下棋的时候,两个学生不同的学习态度,结果就是一个学得好,一个学的不好。通过了这件事,也说明了我们在学习的时候应该专心致志,不可以三心二意。
5、六年级下册语文14课文言文二则翻译
六年级下册语文14课文言文二则翻译
《学弈》
弈秋,是全国上下最擅长下棋的人,让弈秋教两个孩子下棋,其中一个一心一意,聚精会神;另外一个虽然在听弈秋讲课,但是心里却在想着天上将要飞过来的天鹅,想取弓箭把它给射下来。虽然两个人是一起学习的,但是后者成绩明显不如前者,这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其他人吗?回答说:不是这样的。
《两小儿辩日》
孔子在向东游历的时候,看到两个在争辩的小孩,就向前问他们争辩的缘由。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升起来的时候离我们近。到了中午就会离我们很远。另外一个小孩则认为刚升起来的时候离我们远,中午离得近。前面一个小孩就说:太阳升起来的时候大的就像是一个车的圆形篷盖,到了中午就跟盘盂一样小了,这不是远小近大吗?另一个小孩接着说道:太阳刚升起来的时候很清凉,到了中午就会变得很热,这不是离得近热,离得远凉吗?孔子不能判断两个小孩的观点,小孩就笑着说:说说你的知识远渊博呢》
6、14课文言文两则之学弈内容及字词解释笔记
14课文言文两则之学弈内容及字词解释笔记
主要内容:
本文通过讲述弈秋教两个人学下围棋的故事,说明了在同样条件下,不同的态度一定会得到不同的结果,告诉我们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能三心二意。
字词解释:
弈:下棋。 秋:人名。因善于下棋,所以称为弈秋。 通国:全国。
善:善于,擅长。 使:让。 诲:教导。 其:其中。
将至:将要到来。 思:想。 弗若:不如,比不上。 矣:了。
为:因为。 其:他的,指后一个人。非:不是。 然:代词,这样。
7、语文下册14课文言文二则之学弈说课稿
一、说教材
首先谈一谈我对于教材的理解,《学弈》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组第1课《文言文两则》的第一篇,本文通过两人同名师弈秋学下棋,虽师出同门,却结局不同,说明了做事要专心致志才能学有所成,决不能三心二意。本篇课文语言凝练,寓意深刻,是孟子的传世之篇。
二、说学情
学生之前学习过文言文,所以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解读文言文的能力,比如结合书下注释理解本篇文章的大体意思。但是由于文言文与现代文在表达形式上差距较大,对于学生来说深刻理解其内涵还有一定的困难,所以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如何正确断句,如何理解文章的深刻寓意。
三、教学目标
根据对于教材的分析以及对学生情况的了解,设立以下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感受文言文的语言特点。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小组合作探讨,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锻炼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我国灿烂辉煌的古代文化,理解本文深邃的寓意。
四、教学重难点
根据以上三维教学目标的确立,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就显而易见了。
重点是感受文言文的语言特点,难点则为体会文章深邃的寓意。
五、教学方法
根据教学目标,我本堂课主要采用朗读法、设置情境法。
六、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激发兴趣
播放现代下棋大赛的视频,并顺势导入新课《学弈》。这样做的目的在于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本篇文章的兴趣。
(二)知人论世,整体感知
1.释题:学弈的意思。
2.教师配乐范读全文,同学听读,初步感知文意。要求学生理解生字词,体会语气。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并指导学生如何断句。
4.结合书下注释,翻译全文。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学会文言文断句的正确方式。
(三)深入研读,体会情感
学生按语文兴趣小组分组讨论PPT展示的问题串,10分钟时间后,指名学生具体分析问题的答案。
1.本文的主人公是谁?他是个什么样的人?
2.主人公如此厉害,他的徒弟是否都像他一样厉害?
3.两个徒弟分别是如何学习的?找到原文中与之对应的语句。
4.这两个徒弟师出同门,结局却完全不同,原因是什么?作者首先排除了什么因素?你从哪句话得知?那么结局不同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呢?
设计意图:这样几个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的问题,能够锻炼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指导学生分组讨论也能养成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意识。
(四)拓展延伸,发散思维
通过这两位徒弟不同的学习方式,你得到了什么启示呢?
设计意图:发散学生思维,从课上体会的道理结合到学生的生活实际当中去。
(五)小结作业,巩固提高
1.师生共同总结。
2.分角色表演课本剧《学弈》。
设计意图:掌握学生本堂课的学习情况,并通过表演课本剧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七、板书设计
最后,说一说我的板书设计。本堂课的板书比较注重直观简洁,重点突出,便于学生理解记忆。
学弈
专心致志学有所成
三心二意学无所成
做事要专心致志
8、六年级语文下册14课文言文二则生字注音考前练习答案
一、给下列生字注音
yun f bin j cāng ju
二、给下列汉字注音并组词
弈 y 博弈 弈秋 盂 y 盘盂 痰盂
三、比一比,再组词
援 援助 援救 弗 弗与 弗是
缓 缓解 缓慢 佛 佛祖 拜佛
辩 辩解 争辩 俱 俱全 俱乐部
辨 分辨 辨别 惧 畏惧 惧怕
沧 沧桑 沧海一声 决 决定 坚决
苍 苍白 苍天 诀 口诀 秘诀
四、给下列多音字组词
缴 jiǎo 缴费 zhu 缯缴 斗 du 争斗 dǒu 斗胆
五、咬文嚼字
1.F 2.B 3.C 4.A 5.E
9、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文言文二则生字组词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文言文二则生字组词
《伯牙鼓琴》讲述了一个千古流传的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赞扬了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真挚友情,表达了知音难觅、珍惜知音的情感,同时还向我们展现了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
《书戴嵩画牛》这篇文言文通过讲述一个牧童指出大画家戴嵩的《牛》画得有错误的故事,告诉我们要认真、仔细地观察事物,不能凭空想像也不能迷信权威,要从客观事实出发。同时也告诫人们要因事求人,不要做凭空想象的外行人。
生字组词
哉:善哉 呜呼哀哉
巍:巍峨 巍然
弦:琴弦 弦外之音
轴:轴承 轴心
锦:锦缎 锦绣
曝:曝晒
矣:悔之晚矣 由来久矣
10、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文言文二则伯牙鼓琴翻译笔记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文言文二则伯牙鼓琴翻译笔记
伯牙弹琴,锺子期在一旁欣赏。当(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高山,锺子期(情不自禁地感叹)说:弹得真好啊,像大山一样高峻。过了一会儿,(伯牙)心里又想到流水,锺子期又(禁不住)说:弹得真好啊,像流水一样浩荡。锺子期去世后,伯牙把琴摔破,把弦扯断,一辈子都不再弹琴了,(他)认为世上再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了。
11、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文言文二则之伯牙鼓琴读后感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文言文二则之伯牙鼓琴读后感
《伯牙鼓琴》讲述了一个千古流传的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赞扬了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真挚友情,表达了知音难觅、珍惜知音的情感,同时还向我们展现了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
12、五年级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课堂笔记之字词理解
五年级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课堂笔记之字词理解
闻:听说。 涕:眼泪。
却看:回头看。 妻子:妻子和孩子。
喜欲狂:高兴得简直要发狂。 放歌:放声高歌。
纵酒:开怀痛饮。 青春:指春天。
13、五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课堂笔记之字词理解
五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课堂笔记之字词理解
①昼(zhu):白天
②耘(yn)田:在田间锄草
③绩麻:把麻搓成线。
④各当家:各人都担任一定的工作。
⑤解:理解,懂得。
⑥供(gng):从事。
⑦傍:靠近。
⑧阴:树荫。
14、四年级下册第18课文言文二则铁杵成针课堂笔记之原文翻译
四年级下册第18课文言文二则铁杵成针课堂笔记之原文翻译
磨针溪,在象耳山脚下。相传李白在山中读书的时候,没有完成自己的学业,就放弃学习离开了。他路过这条小溪,遇见一位老妇人正在磨铁棒。(李白)问她在干什么,老妇人说:我想把它磨成针。李白被她的意志感动,就回去完成了学业。
15、四年级下册第18课文言文二则铁杵成针课堂笔记之句子解析
四年级下册第18课文言文二则铁杵成针课堂笔记之句子解析
1.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李白被老妇人的顽强意志和坚持不懈的精神感动,所以他后来能够完成学业。这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只要有恒心,就一定能成功。
16、四年级下册第18课文言文二则囊萤夜读课堂笔记之文章划分
四年级下册第18课文言文二则囊萤夜读课堂笔记之文章划分
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17、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4课文言文二则生字注音组词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4课文言文二则生字注音组词
我会写:
援:援引 支援 援建 援军 孤立无援
俱:俱全 俱乐部 百废俱兴 面面俱到
弗:弗去 弗许 自愧弗如
辩:辩驳 辩护 辩证 分辩 争辩 辩论
18、六年级下册第9课那个星期天课堂笔记之句子解析
六年级下册第9课那个星期天课堂笔记之句子解析
1.那是一个星期天,从早晨到下午,一直到天色昏暗下去。
这是一场持续了一整天的等待,最终以我的盼望落空而告终。昏暗下去既是实指,指我从白天等到天黑;又是虚指,一方面暗示了等待的落空,另一方面表明我的心情最终归于灰暗。
2.总之她很久之前就答应了,就在那个星期天带我出去玩,这不会错都不会错。
两个不会错写出了我笃定的心理,也为下文的盼埋下了伏笔。
3.起床,刷牙,吃饭,那是个春天的早晨,阳光明媚。
起床,刷牙,吃饭三个词,三件事,写出了当时我做这些事情时是多么欢快和迅速,从侧面写出了我的期盼。
4.这段时光不好挨。
不好挨写出了我此时焦急但又无可奈何的心情。后面几句就是围绕这句话来写的。
5.我踏着一块块方砖跳,跳房子,等母亲回来。我看着天看着云彩走院子很大,空空落落。
跳房子看云彩拨弄蚁穴翻看画报看了多少回的电影画报,想象陌生人的生活院子很大,空空落落,写出我独自等待时的寂寞。等待的过程非常漫长而又孤独,但是我依然没有放弃,一直耐心、执着地等待着。可见我是多么盼望这次和母亲的同游!四个想象构成排比,写出了的我的好奇心,也写出了我的百无聊赖。
6.母亲买菜回来却又翻箱倒柜忙开了。走吧,您不是说吗挖回来就走母亲不是答应过了吗?
好不容易等到母亲回来,母亲却又忙开了,还责备我不懂事,从中可以看出我对母亲不去履行承诺,反而振振有词的困惑和埋怨。
7.我还没有她的腿高,那两条不停顿的腿至今走在我眼前晃动绞在它们中间把它们碰倒。
为了抓住那个星期天里最后的时间让母亲兑现承诺,我冒着被匆匆奔忙的她绊倒的危险,紧跟着她,甚至把自己小小的身子裹进她的腿底下,从而发生了观察点的转换。在我眼里,那明明是为了避免我而匆忙移动的母亲的双腿,竟然显得那么脆弱,好像随时会被我绊倒一般,展示了我随母亲步伐的紧密,更形象地表现了我急切的心理。
8. 我蹲在她身边,看着她洗。我一声不吭,盼着。我想我再不离开半步决不许她再耽搁。
这是写我在那个星期天中经历了期盼愉快耐心等待后,想看看母亲还有多少衣服,心里渐渐失落、失望,但仍心存期盼。我蹲看着一声不吭的动作,都说明我盼着母亲快点洗好衣服,好带我出去。通过我再不离开半步,再不把觉睡过头一洗完我马上拉起她就走决不许她再耽搁的心理活动,表现了我盼望母亲快点洗好衣服,好带我出去的心理。
9.那个星期天。就在那天。母亲发现男孩儿蹲在那儿一动不动,发现他在哭,在不出声地流泪。
我盼望着出去,从早上到下午一直在想着这件事。可最终没有实现,我感到一种莫大的委屈和伤心,所以忍不住哭了。不出声的流泪更能反映出我的伤心程度,也反映了我的性格特点,让读者深受感染。
10.我感到母亲惊惶地甩了甩手上的水,把我拉过去拉进她的怀里。我听见母亲在说,一边亲吻着我一边不停地说:噢,对不起,噢,对不起
这是母亲发觉我在失望、绝望后流泪、伤心时的表现。母亲的惊惶表明她并不是一个不疼爱、不体谅孩子的母亲,她太沉浸于自己的劳作中,以致暂时忽视了我。
从这些动作和语言中,表现出母亲对自己没有兑现承诺而感到自责、不安,试图来安慰我。看出她对我的怜爱。可以感受到母亲是爱自己的孩子的,但是迫于生计只能不停地劳作。她带着怜爱、悲伤和悔恨抱住我,让我 感受到那一直不曾离开过的母爱,我也为这次期盼的落空而更加委屈。也正是因为我与母亲心意相通,所以能够感受到母亲在那一刻的惊惶。动作、语言描写表达情感。
19、六年级下册第8课匆匆课堂笔记之句子解析
六年级下册第8课匆匆课堂笔记之句子解析
1.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用排比的句式描写燕子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有再青的时候,桃花有再开的时候,在描绘的春景之中,表明大自然的荣枯是时间飞逝的痕迹。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看似在问,实际上表达了作者对时光逝去而无法挽留的无奈和对已逝日子的深深留念。
2.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们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确乎是渐渐空虚了。
空虚说明在作者眼中,日子已经逝去太多,手里的日子也越来越少了。
3.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作者运用极新奇巧妙的比喻,把自己过去的八千多日子比喻成极小极小的针尖上的水滴,把时间的流比喻成浩瀚的大海。日子显得多么的渺小,消逝得那么快,无声无息,无影无踪。表现出作者十分无奈的愁绪。
4.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头涔涔泪潸潸表现了作者因面对光阴流逝却无所作为而产生的愧疚和悔恨之情。
5.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
太阳他有脚啊挪移等词句以拟人的手法写出时间在不经意间悄悄溜走,茫茫然跟着旋转则以略带自责的口吻表明自己在糊里糊涂地过着日子。
6.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在叹息里闪过了。
作者用一系列排比句描写人们日常生活的细节──洗手、吃饭、默思,日子从水盆里过去日子从饭碗里过去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以细腻而独特的笔触,展示了日子在生活的不经意中来去匆匆。伶伶俐俐跨等词语使时间有了人的灵性。溜字用得妙,不仅写出时间之快,还写出了时间流逝不易察觉的感受。
7.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
作者把自己八千多个日子的流逝作了高度的概括,使时间匆匆而去的形象化为如轻烟如薄雾,比喻独特,联想新奇。轻烟、薄雾瞬息被吹散了,被蒸融了,日子就是如此稍纵即逝。作者用全身心去感受时光的流逝。
8.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
痕迹隐喻成就,作者为自己在过去的日子里连游丝一样微乎其微的痕迹也没留下而深深自责。
9.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地回去吧?但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
问句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情感,这是作者对时光匆匆的慨叹与无奈;这是作者不甘虚度光阴、力求上进的内心独白;作者更是作者真诚的呼唤要珍惜时光,不要再世上白白走一遭。
20、六年级下册第6课骑鹅旅行记节选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六年级下册第6课骑鹅旅行记节选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1.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作者是怎样表现尼尔斯变小后的模样的。
作者没有直接描写男孩尼尔斯变成小人儿后的模样,而是通过间接的对比描写来表现的。如他还够不到锁快看拇指大的小人儿尼尔斯豪尔耶松。这样描写可以让读者对尼尔斯的小有着具体直观的感受,可以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2.尼尔斯对猫的态度发生了哪些变化?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呢?
刚看到猫时,尼尔斯亲切地称呼他亲爱的猫咪,因为他想从猫的嘴里问出小狐仙的住处。当被拒绝以后,尼尔斯对猫的态度十分粗暴,甚至还想去揪猫的尾巴。当他被猫轻松地按到地上教训之后,他对猫感到了恐惧。最后被猫放过时,尼尔斯对待猫的态度是羞愧的。
3.接下来,尼尔斯又遇见了谁?发生了什么?
接下来,尼尔斯溜进了牛棚,三头牛也都对他不客气,这时男孩意识到过去对他们不好,现在后悔了,但是牛们依然对他非常凶,他担心牛会挣断缰绳,所以赶紧溜了。
4.但是牛都不听他说话。她们吵闹得非常凶,他真担心哪头牛会挣断缰绳,所以他觉得还是趁早溜掉为妙。这句话中的溜改为跑、逃好不好?为什么?
不好。因为溜是悄悄溜走的意思,一方面表明尼尔斯已经认识到了自己以前行为的错误,并感到羞愧的心理;另一方面写出了现在牛都不理他,他只能灰溜溜离开的狼狈情态。如果将溜改为跑、逃,则没有这种表达效果。
5.从尼尔斯和动物的对话中,可以看出尼尔斯没有变小之前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从尼尔斯和动物的对话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尼尔斯曾经扯过公鸡的鸡冠,揪过猫的尾巴,用各种方式捉弄三头牛,把母亲挤奶时坐的小凳藏起来,用脚故意绊倒母亲等顽劣的行为。从中可以看出尼尔斯是一个调皮捣蛋、惹是生非、顽劣自私的孩子。
21、六年级下册第4课藏戏课堂笔记之句子解析
六年级下册第4课藏戏课堂笔记之句子解析
1.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呢?可以演出三五天还没有结束的呢?
三个自然段概括地写了藏戏的特点:戴着面具演出没有舞台一部戏可以演出三五天还没有结束。课文开篇的表达方法新颖独特,用反问句的形式先声夺人,强调藏戏戴着面具演出等方面的突出特点。同时,也为本文将着力描述面具的颜色、形状及作用埋下伏笔。
2.还是从西藏高僧唐东杰布的传奇故事讲起吧。
这句话在全文谋篇布局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前面总括藏戏三大特点,用还是转折,介绍唐东杰布的传奇故事及藏戏的形成。唐东杰布是藏戏的创始人、开山鼻祖,没有唐东杰布就没有藏戏。
3.那时候,雅鲁藏布江上没有什么桥梁,数不清的牛皮船被咆哮的江水吞噬。
作者用精练准确的语言、生动形象的描写,再现了当时恶劣的自然环境,间接歌颂了唐东杰布的高尚品质,说明他许下宏愿、发誓架桥的思想根源,也说明民间艺术源于生活,根据时代的需要而产生。
4.随着雄浑的歌声响彻雪山旷野,有人献出钱财从一个架桥工地走到另一个架桥工地。
这里运用了排比的句式,充分说明了藏戏所起到的巨大的宣传和鼓励作用。撒遍了雪域高原既说明了演出的地域之广,也表明了藏戏已经深深地扎根在藏族群众的心中。
5.雪山江河作背景,草原大地作背景。表演藏戏的艺人们席地而唱只要有观众就行。
不要不要不要只要句式在对比中突出说明藏戏是一种简朴的、大众化的艺术。唐东杰布组成藏戏班子的目的是 劝人行善积德、 出钱出力、 共同修桥。所以对演出舞台、道具等没有过多的要求,只要有观众,能起到宣传效果就行。
6.面具运用象征、夸张的手法,使戏剧中的人物形象突出、性格鲜明得以保留的原因之一。
运用象征、夸张的手法是原因,人物形象突出、性格鲜明是结果。象征的手法:用具体的事物表现某种特殊意义或思想感情。比如,藏戏中用白色面具代表纯洁,戴白色面具的是善者、好人。夸张的手法:为了启发观众的想象力,用夸大的事物来表现。比如,藏戏中用半黑半白的面具形容两面三刀的性格,用青面獠牙的面具形容妖魔。
7.藏戏就是这样,一代一代地师传身授下去。
最初的藏戏没有剧本,全靠师父言传身教,全靠在戏班排练和演出过程中逐步加工提高,使具有600多年历史的藏戏得以保留和发展,成为藏文化的活化石。
22、六年级下册第3课古诗三首寒食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六年级下册第3课古诗三首寒食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1.这首诗名为寒食,诗人为什么不写百姓的禁火的情形,只写汉宫和五侯的烛光绰绰,轻烟袅袅呢?
封建统治阶级享有特权,让自己凌驾于百姓之上,凌驾于传统之上,他们的这种特权与普通百姓的禁火形成鲜明地对比,从而有力地讽刺了封建统治阶级的腐败。(不直接讽刺,而选择特权阶层生活上的某件事情加以描摹,含隐巧妙,入木三分)
2.诗歌首联当中无处不可不可以改为处处都?为什么?
不可以,因为无处不是用双重否定来表示肯定,形成强调的语气,表达效果更强烈,更能写出整个长安都充满了春意,热闹非凡,那么皇宫的情景也就更可想而知了,深刻讽刺了统治阶级的腐败。
3.诗歌的后两句中的传字用得很妙,请你分析一下它的妙处。
传字不但写出了动态,而且意味着皇帝的赐予,由此可以看出封建等级次第之森严。
23、六年级下册第3课古诗三首寒食课堂笔记之诗句解析
六年级下册第3课古诗三首寒食课堂笔记之诗句解析
1.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一二两句,诗人立足高远,视野宽阔,全城景物,尽在望中。春城一语,高度凝炼而华美。春是自然节候,城是人间都邑,这两者的结合,呈现出无限美好的景观。无处不飞花,是诗人抓住的典型画面。春意浓郁,笼罩全城。诗人不说处处飞花,因为那只流于一般性的概括,而说是无处不飞花,这双重否定的句式极大加强了肯定的语气,有效地烘托出全城皆已沉浸于浓郁春意之中的盛况。诗人不说无处不开花,而说无处不飞花,除了飞字的动态强烈,有助于表现春天的勃然生机外,还说明了诗人在描写时序时措辞是何等精密。飞花,就是落花随风飞舞。这是典型的暮春景色。不说落花而说飞花,这是明写花而暗写风。一个飞字,蕴意深远。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首诗能传诵千古,主要是其中的警句春城无处不飞花,而这一句诗中最能耀人眼目者,就在一个飞字。
最后一句,春风吹遍全城,自然也吹入御苑。苑中垂柳也随风飘动起来了。风是无形无影的,它的存在,只能由花之飞,柳之斜来间接感知。照此说来,一个斜字也是间接地写风。
2.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诗的前两句写的是白昼,后两句则是写夜晚: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日暮就是傍晚。汉宫是借古讽今,实指唐朝的皇宫。五侯一般指东汉时,同日封侯的五个外戚。这里借汉喻唐,暗指中唐以来受皇帝宠幸、专权跋扈的外戚。这两句是说寒食节这天家家都不能生火点灯,但皇宫却例外,天还没黑,宫里就忙着分送蜡烛,除了皇宫,贵近宠臣也可得到这份恩典。诗中用传与散生动地画出了一幅夜晚走马传烛图,使人如见蜡烛之光,如闻轻烟之味。寒食禁火,是我国沿袭已久的习俗,但权贵大臣们却可以破例地点蜡烛。诗人对这种腐败的政治现象做出委婉的讽刺。
24、六年级下册第2课腊八粥课堂笔记之句子解析
六年级下册第2课腊八粥课堂笔记之句子解析
1.初学喊爸爸的小孩子,会出门叫洋车了的大孩子生出一种甜甜的腻腻的感觉呢?
作者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选取了小孩子、大孩子、老孩子耽搁不同年龄阶段的人对腊八粥的态度,以点带面,说明所有人都喜欢腊八粥。
2.把小米,饭豆,枣,栗,白糖,花生仁儿合并拢来糊糊涂涂煮成一锅大匙朝口里塞灌呢!
这句话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一锅粥当人来写,生动形象地突出了腊八粥的诱人,增强了语言的亲切感。叹气一词生动地描写出煮粥时气泡鼓出的声音。
3.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
这句话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说明八儿欢喜至极。同时,这句话起到了统领下文的作用,因何而喜呢,下面的内容就是围绕八儿喜得快要发疯了来写的。
4.他一个人进进出出灶房,看到一大锅粥正在叹气但妈妈总说是时候还早。
进进出出是对八儿的动作描写,说明八儿进出的次数之多,突出了八儿等待腊八粥时迫不及待的心情。好久说明等待的时间之长,表现出熬腊八粥破费功夫。
5.妈,妈,要到什么时候才
这里是对八儿的语言描写,八儿的追问突出了他想吃粥的急切心情,仿佛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小馋猫的形象。省略号表示话未说完。
6.那我饿了!八儿要哭的样子。
语言描写富有趣味,一个那字表现了八儿撒娇、赌气、失落的心理。
7.并且八儿所说的饿,也不可靠,不过因为一进灶房好奇而急于想尝尝这奇怪的东西罢了。
叹气嘟囔把熬煮腊八粥的样子形象地表现了出来,让人如临其境,仿佛闻到了那浓浓的香味,同时也突出了八儿的可爱与嘴馋。
8.要不然我吃三碗半,你就吃两碗半
八儿这个连看羊还不够资格的小孩子,借口大哥同爹都吃不得甜的,竟然要跟妈妈一样你吃三碗我也吃三碗,并且在得到妈妈同意后,得寸进尺想吃得更多。从中感受到八儿是一个聪明可爱的孩子,同时也说明八儿想吃腊八粥的想法极其强烈,展现了衣服淳朴、和睦、温馨的图景。
9.锅中的一切,对八儿来说,只能猜想:栗子已稀烂到认不清楚了吧放多了,它会起锅巴
这几句话是对八儿的心理描写,这是经过了漫长的等待后的美妙的猜想,既写出了粥的特点,又写出了八儿好奇、急切的心理和嘴馋的特点。
10.呃他惊异得喊起来了,锅中的一切已进了他的眼中。
八儿由于个子矮看不到锅中的粥,对腊八粥有许多美妙的猜测,现在妈妈把自己抱起来,终于看见了。禁不住发出一声惊呼。省略号表示声音的延长。
11.这不能不说是奇怪呀,栗子跌进锅里,不久就得粉碎,那是他知道的。
跌字用得巧妙,把栗子进入锅里的过程写得形象生动,富有情趣。
12.怎么,黑的!八儿同时想起了染缸里的脏水。
这里是对八儿心理变化的描写。照应之前八儿对腊八粥的美好想象,现在看到粥的颜色却是黑的,不由得想起了染缸里的脏水,心里有些许失望。
13.晚饭桌边,靠着妈妈斜立着的八儿,肚子已成了一面小鼓了。
把八儿吃饱的肚子比作一面小鼓说明八儿一碗接一碗吃粥,把肚子撑的像一面小鼓,描绘了八儿吃的十分饱的可爱形象,从侧面反映了腊八粥的好吃。
14.在他身边桌上那两只筷子,很浪漫地摆成一个十字八儿的爹同妈也都奈何它不来了。
半碗陈腊肉都吃不下去了,说明粥的美味胜过陈腊肉,也说明八儿的爹妈也吃的非常饱胀了。
25、六年级下册第2课腊八粥课堂笔记之段落划分及大意
六年级下册第2课腊八粥课堂笔记之段落划分及大意
全文共19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总写腊八粥对人的吸引力,从孩子到老人都喜欢腊八粥。
第二部分(217):写住方家大院的八儿等待吃妈妈熬煮的腊八粥。
第三部分(18、19):写八儿终于幸福地吃上了腊八粥。
26、六年级下册第14课文言文二则学弈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六年级下册第14课文言文二则学弈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1.这则文言文写了什么内容?
两个学生跟同一位老师学习,因为两人学习态度不同,产生的结果也不同。
2.通读课文,本文通过学弈这件小事,作者意图说明一个什么道理?
作者阐明了做事的时候,一定要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
27、六年级下册第14课文言文二则两小儿辩日课堂笔记之原文断句
六年级下册第14课文言文二则两小儿辩日课堂笔记之原文断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28、六年级下册第12课为人民服务课堂笔记之句子解析
六年级下册第12课为人民服务课堂笔记之句子解析
1.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这个队伍中的一个同志。
文章开篇就点明主题。整段话表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和革命军队的根本宗旨,张思德同志就是一个普通的中国共产党员努力实践为人民服务的典范之一。完全就是百分之百,除了为人民服务而外,再没有任何别的目的。彻底就是做到底的意思,不达目的决不休止。要坚持为人民服务,并且做到完全彻底。只有这样做,才称得上是名副其实的革命者,一个人活着才有意义。
2.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
这句话是第二自然段的中心句,下面的内容都是围绕这一句话展开的。
3.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这句话的意思是: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有的比泰山还重,有的比鸿毛还轻。运用了作引用的说明方法,使论证更有说服力。
4.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张思德同志牢记革命队伍的宗旨,活着为人民的利益工作,死为人民的利益牺牲,体现了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因为他为人民的利益而死,虽然一生中没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他的死却是有意义、有价值的,所以说比泰山还要重。
5.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我们就照你的办。
上面这段话共有四句话。第一句话是讲我们要欢迎批评,第二句话是讲我们欢迎任何人的批评,第三、四句话是讲我们接受任何人的只要是正确的批评。句与句之间联系紧密,意思层层递进。衡量批评正确与否的标准只有一个,就是是否符合人民的利益。接受任何人的只要是正确的批评的目的也只有一个,就是为人民服务。
6.只要我们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我们这个队伍就一定会兴旺起来。
好的就是符合人民利益的,对人民有好处的。反之,就是错的。因为我们的队伍是革命的队伍,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有只有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改正错的,才能做大完全、彻底的为人民服务;只要我们这样做,我们就能更好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与人民的关系会更加密切,就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我们的队伍就一定会兴旺起来。
7.我们今天已经领导着有九千一百万人口的根据地,但是还不够才能取得全民族的解放。
九千一百万人口的根据地指的是当时的陕甘宁边区和华北、华中、华南等抗日根据地。当时这些根据地的人口总和是九千一百万。这句话是说,还要扩大抗日革命根据地,才能取得全民族、全中国的解放。当时为人民服务的共同目标就是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中国。
8.我们的同志在困难的时候,要看到成绩,要看到光明,要提高我们的勇气。
这句话是说,革命斗争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必然要遇到艰难困苦。但是,我们为了人民利益,为了民族解放,就不能怕困难,要看到成绩和光明,要树立信心,鼓足勇气。
9.我们的干部要关心每一个战士,一切革命队伍的人都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革命队伍的人是为了一个共同目标走到一起来的。因此,不论是干部对战士,还是战士对战士,都要互相关心、爱护和帮助。这样才能更好地团结起来,共同奋斗,实现我们的目标。
29、六年级下册第11课十六年前的回忆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六年级下册第11课十六年前的回忆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1.课文围绕李大钊讲了哪几件事情?
讲了四件事。第一,李大钊在局势十分危急时刻,仍然在北京坚持革命工作;第二,李大钊被捕经过;第三,李大钊在法庭上所表现的坚定与沉着的意志品质;第四,全家得知李大钊被害消息后,无比悲痛的情形。
2.李大钊在法庭上见到妻子和孩子都被捕了,但他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说明了什么?
一方面说明李大钊对亲人被捕早已预料,更重要的说明了他对革命事业的爱,超过了对亲人的爱,正是对革命事业的无比热爱,使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种力量就是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这种力量支持着李大钊同志跟敌人斗争,使他表现的无比坚强、沉着。
3.我在法庭上为什么表现得机智勇敢?
李大钊同志平时对我的教育和熏陶,我看到父亲被捕和在法庭上的表现,我从父亲那儿吸取了无穷的力量。
30、六年级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石灰吟课堂笔记之字词理解
六年级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石灰吟课堂笔记之字词理解
石灰吟:赞颂石灰。 吟:吟颂。指古代歌体裁的一种名称(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
千锤万凿:无数次的锤击开凿,形容开采石灰非常艰难。锤:锤打。凿:开凿。
若等闲:好像很平常的事情。若:好像、好似;等闲:平常,轻松。
浑:全。 清白:指石灰洁白的本色,又比喻高尚的节操。 人间:人世间。
31、六年级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石灰吟课堂笔记之诗句赏析
六年级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石灰吟课堂笔记之诗句赏析
①前两句写的是石灰从开采到烧制的过程,歌颂了一种视死如归、从容不迫的精神。
②最后一句一语双关,诗人借石灰之口,表达了以身报国的宏伟抱负和绝不向世俗低头、绝不同流合污的坚贞精神。
32、六年级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石灰吟课堂笔记之诗歌译文
六年级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石灰吟课堂笔记之诗歌译文
(石灰石)只有经过千万次锤打才能从深山里开采出来,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烧当作很平常的一件事。 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
33、六年级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马诗课堂笔记之字词理解
六年级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马诗课堂笔记之字词理解
大漠:广大的沙漠。 燕山:指燕然山,这里借指边塞。 钩:古代一种兵器。
何当:何时将要。 金络脑:即金络头,用黄金装饰的马笼头。
踏:走,跑。此处有奔驰之意。 清秋:清朗的秋天。
34、二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二首咏柳课堂笔记之字词理解
二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二首咏柳课堂笔记之字词理解
碧玉:碧绿色的玉。这里用以比喻春天嫩绿的柳叶。
妆:装饰,打扮。
一树:满树。一:满,全。
绦:用丝编成的绳带。这里指像丝带一样的柳条。
裁:裁剪。
似:如同,好像。
35、二年级下册第15课古诗二首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课堂笔记之字词释义
二年级下册第15课古诗二首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课堂笔记之字词释义
晓出:太阳刚刚升起。 净慈寺:杭州西湖边上著名的佛寺。
林子方:诗人的朋友。 毕竟:到底。
接天:像与天空相接。 无穷:无边无际。
映日:太阳映照。 别样:特别,不一样。
四时: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在这里指六月以外的其他时节。
36、二年级下册第12课寓言二则揠苗助长课堂笔记之句子解析
二年级下册第12课寓言二则揠苗助长课堂笔记之句子解析
1.古时候有个人,他巴望自己田里的禾苗长得快些,天天到田边去看。
巴望说明了种田人急切想让禾苗长高的心情。
2.可是一天,两天,三天,禾苗好像一点儿也没有长高。
一天,两天,三天、一点儿说明种田人由于太着急,嫌禾苗长得慢。好像一词用得很准确,说明禾苗并不是没有长高,而是因为长得慢,这个人没有看出来。
3.他在天天焦急地转来转去,自言自语地说:我得想个办法帮它们长。
这句话运用动作和语言描写,形象地写出了这个人巴望禾苗快点长高的焦急心理。天天焦急地转来转去等词句突显了焦急的程度。
4.一天,他终于想出了办法,就急忙跑到田里,把禾苗一棵一棵往高里拔。
终于一词说明这个人想办法想了很长时间。
5.从中午一直忙到太阳落山,弄得筋疲力尽。
筋疲力尽写出这个人拔禾苗累得一点儿力气也没有了。
6.他回到家里,一边喘气一边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长高了一大截。
从这个人说的话中可以看出,他对自己的做法很满意。
37、二年级下册第12课寓言二则亡羊补牢课堂笔记之段落划分及大意
二年级下册第12课寓言二则亡羊补牢课堂笔记之段落划分及大意
第1自然段:写养羊人的一只羊被狼叼走了。
第2自然段:写街坊劝养羊人修羊圈。
第3自然段:写养羊人认为没必要修羊圈。
第4自然段:写养羊人又丢了一只羊。
第5自然段:写养羊人修好了羊圈,羊再也没丢过。
相关文章
-
六年级下册第14课文言文二则两小儿辩日课堂笔记之字词理解
-
六年级下册第14课文言文二则学弈课堂笔记之节奏划分
-
六年级下册第14课文言文二则学弈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
四年级下册第18课文言文二则囊萤夜读课堂笔记之句子解析
-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7课故事二则之纪昌学射课堂笔记课后生字组词
-
四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词三首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课堂笔记之字词理解
-
六年级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竹石课堂笔记之字词理解
-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石灰吟课堂笔记课后生字组词
-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花之歌课堂笔记课后生字组词
-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4课文言文两则多音字与近义词反义词
-
二年级下册第12课寓言二则亡羊补牢课堂笔记之句子解析
-
六年级下册第3课古诗三首十五夜望月课堂笔记之字词理解
-
六年级下册第3课古诗三首寒食课堂笔记之字词理解
-
六年级下册第3课古诗三首迢迢牵牛星课堂笔记之字词理解
推荐文章
-
读一读,说说你见过什么样的雨,当时是怎样的情景
-
1.填一填。 螺丝刀长几厘米,火柴长几厘米,小刀长几厘米。
-
风娃娃生字组词结构笔画及造句
-
根据角和腿的提示,用自己的话讲讲鹿角和鹿腿这个故事
-
剃头大师和我给小沙剃头有什么不同
-
太阳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枫桥夜泊》。
-
五年级语文12课清贫生字注音专项训练答案
-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词三首之山居秋暝课堂笔记课后生字组词
-
三年级下册昆虫备忘录生字组词并造句
-
六年级下骑鹅旅行记节选课文读后感
-
口语交际:父母之爱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
小常识
-
小蜗牛
-
走出呵护
-
婴儿最爱听什么?
-
孩子的大便为何发灰――洪昭毅回答
-
影响女性一生的十大关键时期
-
小班教案《小蜗牛找家》
-
二手房屋招租、出售朋友圈文案37句
-
手机数据线叫卖朋友圈文案40句
-
卖电动车朋友圈文案39句
-
新玛咖,新阿胶,新的电商理念朋友圈文案40句
-
济南泉水节朋友圈文案39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