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肥皂泡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三年级下肥皂泡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1、三年级下肥皂泡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三年级下肥皂泡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廊、若等10个生字,包括一个多音字和,会写皂、廊,正确认读:软悠悠、蘸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品读感受吹肥皂泡的乐趣以及作者的情感。
过程与方法:
1.体会利用连接词进行有序表达的方法;
2.在训练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吹肥皂泡的乐趣以及作者的情感。
教学重点:
学习抓住关键词句,想象吹肥皂泡的情景。
教学难点:
品读体会吹肥皂泡带来的乐趣和作者的情感。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肥皂泡 磁板贴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生边吹泡泡,边落座)
1.师吹起泡泡,提出观察要求:同学们,你们想玩吹泡泡游戏吗?(想)吹泡泡的过程中,你不光可以看泡泡,
2.你们喜欢这些泡泡吗?说说你发现泡泡的什么特点。
3.师引导:冰心奶奶小时候也吹过泡泡,你们想去看看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20课:肥皂泡(板书:肥皂泡)
4.随文识字:皂字,(肥皂能把衣服洗得很白,七第一笔向上斜,教师范写,学生书写。
学生个别读、齐读课题。
5.师介绍作者冰心,提示学生课后资料袋有冰心的介绍。
6.师引导:在她眼中的肥皂泡到底是什么样的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出示自读要求)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联系学生生活,导入课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请生说一说课文围绕着肥皂泡写了哪些内容?
(1)指生回答,并板书,梳理文章结构。
(2)请生根据板书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课文围绕着肥皂泡写了做肥皂泡、吹肥皂泡、赏肥皂泡、想象肥皂泡的内容。
(3)我们概括了每部分的内容并将它们串联起来就是主要内容,这是一种非常好的方法。
2.文章哪里直接写出冰心奶奶喜欢玩肥皂泡的??
3.那冰心奶奶在哪玩?
(1)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第二自然段。
学生个别读,齐读。
(2)谁能指一指廊子在图上的哪个位置,教师出示生活中的走廊。师解释:廊子就是有顶的过道,你能给廊子换个词吗?师总结:理解难懂句子的方法:借助插图、联系生活。
(3)让我们一起写一写廊字,请生按照教师提示的方法,说一说写这个字需要注意什么?教师范写(范写时提醒学生半包围的字写的时候被包住的部分要超出偏旁一点,不然会头重脚轻)学生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4.学习吹泡泡。
师引导:冰心奶奶可细心了,做肥皂泡的奥妙,她在文中已经偷偷告诉你们了!快去读一读第三自然段,边读边思考:冰心奶奶是怎样吹泡泡的?
(1)谁来读一读?(第三自然段)你来读一读。(教师正音、讲解多音字和简单的一个字却有五个读音)齐读。
(2)冰心奶奶吹泡泡的步骤可以分为几步?男女生合作读。
(3)作者是怎么把这三步连接起来的?(然后、在)
(4)师提问:生活中的连接词还有哪些?
师小结:作者使用了表示顺序的连接词,将吹泡泡的方法清清楚楚地教给了我们。
(5)你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冰心奶奶是怎么吹泡泡的?
5.师引导:孩子们,现在我就是冰心奶奶,谁会按照我的方法学一学我当时吹泡泡的样子?(生上台,我来说,你来做)其他同学仔细看做的对不对?尤其是他的动作。
(1)师读第三自然段,生做动作。(师:欸他和弄和弄的动作做得真到位。(师做上下捣的动作问生:这样是和弄和弄吗)通过做动作我们就能理解难懂的词语)吹得过程中指导慢慢地吹起、轻轻地一提,动作要慢。
(2)瞧,泡泡成功吹出来了,它飞到了空中,它是怎么飘的?(指导读)软悠悠
软悠悠这个词语你要怎么理解呢?(生说:轻飘飘)你们用了换近义词的方法理解了词语的意思。教师指导这个词重点在悠悠二字,写出肥皂泡在空中悠闲自在的样子。
同学们,你们觉得有趣吗?冰心奶奶当时就是这样吹泡泡的(手指大屏)除了关联词,作者还用了动词教我们吹泡泡。
你能找出这些动词吗?
通过这些动词,百年前的冰心奶奶竟能教我们如何吹泡泡,这就是语言文字的魅力,多么有趣啊。
(5)现在老师把动词去掉了,你能把句子补充完整吗?(学生填空)
师总结:善用连接词和巧用动词是把制作一个东西说清楚的小妙招,可以现在让我们学着冰心的方法练一练吧。
三、练一练。
四人小组试着用连接词和动词,把包饺子或者粽子的过程说清楚吧。
1.四人小组说一说,并提炼出需要用到的动词。
2.教师小结:果然,用上了连接词和动词,你们将制作过程说得更清楚、更有条理了。同学们说得真好,课下可以写在学习单上。
四、教师总结
这节课我们跟着冰心奶奶一起做了泡泡和吹了泡泡,下节课我们和冰心奶奶一起去赏泡泡以及想象泡泡会去哪里?
五、拓展延伸
师引导:泡泡会去哪里呢?在这里老师给大家推荐一本书,名叫《泡泡来了》全册书共五本,讲述了从外太空来到地球的交换生泡泡在地球上的神奇经历。相信这本书会对你有所启发。
【设计意图:朗读课文,理解词语,整体感知,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梳理文章脉络,为下一节课的阅读理解打下基础。】
六、作业布置(星级作业)
★将本课的生字抄写三个,组两个词
★★回家试着用课文里的方法做一做肥皂泡,给爸爸爸妈妈说一说你的制作方法
★★★在作文本将手工包粽子或者做其他游戏的过程写下来。
七、板书设计
2、一年级下怎么都快乐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一年级下怎么都快乐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设计说明
《怎么都快乐》是一首儿童诗。全诗共有4个小节,分别写了一个人玩、两个人玩、三个人玩和许多人玩的不同乐趣。告诉学生生活中处处有快乐,事事有快乐,在反复诵读中产生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因此,本教学设计重在创设情境,采用多种朗读方式来进行教学,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快乐的含义:独处是一种快乐,与他人相处也是一种快乐,学会为别人付出更是一种快乐;游戏快乐,学习也快乐。
文中的词语搭配极为丰富,踢毽子、听音乐、下象棋、打排球、讲故事等,是学生学习语言的良好素材。因此,在熟读的基础上,指导学生了解这样的词组,积累动宾结构的词语。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1.制作教学课件、生字词卡片。
2.准备学生课间游戏活动的照片。
学生准备:
借助拼音自读课文。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引出课题
1.(课件播放学生做游戏时的照片)导入:同学们,刚才的课间十分钟你们玩得快乐吗?为什么?(生交流)
2.揭题:是啊,一个人玩有一个人玩的快乐,许多小朋友玩,大家会感到更快乐,怎么都快乐。
3.板书课文题目:怎么都快乐。
4.指导朗读课文题目,引导质疑:读了课文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设计意图:
以课间游戏为话题和学生交谈,能让学生快速进入师生对话情境,同时因为聊感兴趣的内容而产生阅读期待。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一)初读课文。
1.教师范读,学生仔细听老师读课文,想一想:文中的小朋友都玩了哪些游戏?他们快乐吗?
2.自由读课文。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把语句读通读顺,边读边对照生字条圈出12个会认字和1个多音字。
(2)读完诗歌后,标一标诗歌一共有几个小节。
3.指名读课文,圈画游戏的名称,读准读好这些短语,读出短语的轻重。
4.交流正音。
(1)出示生字,指名朗读,相机正音。着重指导学生读准前鼻音怎、很、音,后鼻音绳、讲、行。读准多音字得,强调它在本文中读děi。读准平舌音怎和翘舌音绳。 图片 跑得快 得到 得劲儿
(2)课件出示表示游戏名称的词语,指导读准生字,读好词语。
(二)识记生字。
1.说说自己记忆生字的好方法,同学之间互相交流。
(1)教师课件出示生字,学生开火车认读。
(2)归类识记生字。
①出示游戏活动图片及相关词语,自由读一读:跳绳、讲故事、打排球、打篮球、打羽毛球、开运动会。
②动作模仿识记跳绳。跳字是什么偏旁?能做个跳的动作吗?( 跳与脚有关,是足字旁;绳是绞丝旁,和丝线有关。)
③哪些生字还可以利用偏旁来识记呢?(讲、排、篮、球)
④加一加,换一换识记羽、戏。(两个习加一加,认识羽;与找换偏旁,认识戏。)
⑤偏旁归类识记连、运。
2.合作朗读,发现规律。
(1)师生合作朗读游戏名称,老师说动词,学生说名词。
(2)交流:你发现了什么?(前面的字是表示动作的词,后面跟着的是表示名称的词。)
(3)你还能说出几个这样的短语吗?
设计意图:
低年级,识字是主要的教学任务。本课要认的生字大部分在游戏名称里。教学时,教师把识字、读词语融于一体,增加了学生识字的趣味性,激发了学生识字的兴趣。
三、规范书写,形成习惯
1.出示本节课要写的两个生字讲、许。
2.指导写法。
(1)指导观察字形、结构。(左右结构,言字旁,左窄右宽。)
(2)观察这两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两个字的最后一个横画要写在横中线上。
(3)师范写,生书空。
(4)学生各描红一个,再临写几个。注意提醒学生写字姿势。
(5)反馈,评价。
设计意图:
遵循低年级学生学习的直观性原则,教师的示范是非常重要的,学生在观察学习的过程中明确汉字书写的笔画和笔顺,突破书写难点。
第二课时
一、检测旧知,比赛朗读
1.教师出示字词卡片,学生开火车读。
2.朗读课文:同桌之间比赛读文,评一评谁读得好。
设计意图:
以本课生字复习导入,可以使学生快速进入课堂氛围,巩固生字词的识记。
二、朗读感悟,迁移运用
1.自由轻声朗读课文,边读边体会: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1)学生交流。(一个人玩很快乐)
(2)一个人可以玩些什么?在书中圈出来,联系上下文理解独自的意思。
(3)指名朗读。
(4)除了这些,一个人还可以玩什么?
一个人玩,很好!
独自一个,静悄悄的,
正好可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可以______________,可以______________
2.过渡:那么两个人玩,三个人玩,更多人玩,会有哪些乐趣呢?
3.指名分小节朗读第2~4小节。
4.同桌之间互读互听,互相交流,结合实际积累跳绳、踢足球、讲故事、听音乐、打排球、玩游戏等词语。
5.完成小创作。
两个人玩,很好!
可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个人______________,一个人______________
许多人玩,更好!
人多,什么游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可以______________,可以______________
6.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快乐。
7.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许多人玩会更好,更快乐?
8.齐读,读出画面感,读出节奏,读出快乐。
9.男女生比赛读。
设计意图:
本文文字浅显,学生完全有能力独立理解。因此,这里并不需要过多分析,而是让学生通过多种方式的朗读,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通过小创作对学生进行写话训练,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三、课堂总结,拓展阅读
1.齐读课文,尝试背诵。
适时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2.讨论交流:你从课文中懂得了什么?
3.总结:这节课大家的心情真不错!老师也写诗歌了,送给你们!孩子们起立,快乐地拍起手来,聆听这首关于学习的诗歌。
一个人学习,挺快乐,静静思考有收获。
两个人学习,真快乐,互相帮助你和我。
三个人学习,很快乐,互相启发点子多。
许多人学习,更快乐,读出美妙的诗歌。
一个人玩是快乐,但与人相处、交往会更快乐。
设计意图:
《语文课程标准》对课外阅读量有明确的保底要求,但以课本为载体的阅读量毕竟是有限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必须有意识地结合文本特点,提供相关阅读材料,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四、引导观察,书写生字
1.课件出示要写的字玩、很、当、音、行,指名认读。
2.游戏闯关:填一填,给生字找家。
玩 很 当 音 行
图片
3.课件出示这几个字的书写动漫,引导学生观察。
4.小组交流这几个字的横画的写法,教师及时点拨。
5.学生独立完成这几个字的书写,先描红再临写。
6.展示书写成果,集体评议。
设计意图:
学生已有一定的书写经验,本课这几个生字比较容易写,所以教师重点点拨关键笔画,可放手让学生独立书写,培养了学生独立书写的能力。
板书设计
怎么都快乐
一个人玩 很好
两个人玩 很好
三个人玩 很好
许多人玩 更好
3、一年级下一个接一个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一年级下一个接一个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接、再、做等12个生字,学习多音字觉。
2.借助插图和朗读,读懂诗歌第1、2节。
3.感受我的心情变化,体会我的快乐。
教学过程:
一、从接引出题目
1.用小朋友排队理解接。
2.跟老师一起书空课题。
3.学习生字接:小手拉在一起就是接,所以接是提手旁。
4.指导读好课题。
二、初读课文,读准生字词
1.自由读小诗,把诗读正确,读通顺。
2.检查生字词。
拼读多音字,并组词:觉分别读jao(睡觉)、jue( 感觉)
3.读通句子。
出示:
句子1:不过,回家睡着了,倒可以/做各种各样的梦呢!
句子2:正和小伙伴们/玩着跳房子,操场上/却响起了上课铃声。
4.再一次读整首诗。
三、引导学习第2节,感受心情的变化
1.自由朗读第1节小诗,圈圈第1节共几句话。
2.学习第1句。
(1)读诗歌,想画面。让学生说说,读着读着,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什么?
(2)想象心情,在黑板上画一个笑脸。朗读句子。
3.学习第2句。
(1)借助插图,体会心情:和小伙伴玩得正开心呢,这时候大人喊你回家睡觉,你心里会想什么?
学生可以谈自己的感受,也可以读文中的句子。出示句子:唉,我好想再多玩-会儿啊。
(2)随机学习生字再:指的是第二次,如,再见、再来等。
(3)根据学生的回答,画一张哭脸。
(4)朗读句子,指导读好唉、啊。
4.学习第3句。
(1)教师引读第3句:不.学生接读:回家睡着了,倒可以做各种各样的梦呢!
(2)创设情境用各种各样说话。
请学生说说自己做过的梦。
小结:你们的梦有的甜蜜,有的有趣,有的可怕,有的快乐,这就是各种各样。
(3)根据体会到的心情,画一张笑脸。朗读句子。
5.回归整体读。
小结:从不开心忽然又变得开心了,文中用了不过这个词语来连接。
四、课间操:
踩什么,踩影子;
做什么,做好梦;
跳什么,跳房子;
讲什么,讲故事;
我和伙伴真快乐!
五、自由练读第2节诗,体会心情的变化
1.自由读第2小节。
2引导找出诗中明显信息。这节诗中我的心情变化与前面有什么相同之处?心情不好是因为什么?心情好了是因为什么?
3.反馈交流,结合学习词语伙伴。
4.想象心情,朗读好第2小节。
六、写字指导
1.观察过、这、各,发现书写上的注意点。
2.指导书写。
过、这:强调书写的笔顺,示范走之的写法。先练习书写走之,再写好整个字。
各:上下结构,注意上面部分略大。
4、一年级下一分钟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一年级下一分钟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设计说明
《一分钟》以小学生喜爱的故事形式呈现,讲的是元元因多睡了一分钟,却迟到了二十分钟的事。在主线设计上,本课的特点是以疑导究、由果溯因,即先让学生阅读故事的起因和结果,引发元元只是多睡了一分钟,为什么会迟到二十分钟呢的疑问,然后阅读经过部分,抓住具体的内容,真切地感受时间的流逝,使学生经历疑惑解惑的过程,留下深刻的印象。使朗读成为学生学习探究的重要手段,让学生在自读自悟、主动探究中认识生字,读懂故事。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1.制作多媒体课件。
2.准备生字词卡片。
学生准备:1.预习课文,拼读生字,自主朗读课文。
2.想一想一分钟可以做哪些事,并和父母、同学等展开讨论。
3.搜集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初步感知
1.设疑激趣(出示大大的钟表):你们知道一分钟是多长时间吗?(秒针走一圈是60秒,60秒就是一分钟。)
2.活动体验:全体同学立正站好,两臂侧平举,一动不动地站立,看谁能坚持超过一分钟,切身体会一分钟的长短。
3.自由交流:一分钟是长还是短?
4.小结导入:一分钟可以说很短,因为它在60个滴答之后就过去了;一分钟也可以说很长,因为在一分钟之内可以完成很多事情。珍惜每一分钟,往往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这节课我们来学习课文《一分钟》。(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让学生切身体验一分钟的长短,符合儿童的身心特点,使课堂充满情趣,同时增强学生对一分钟的感知,又增强学生的时间概念,为他们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做好铺垫。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出示自读要求。
(1)自由朗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画出生字、词语,多读几遍。
2.汇报自读成果。
3.朗读课文。
(1)教师范读,学生画出生字生词,读不准的要注音。
(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提醒学生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4.初步感知。引导学生说说读完课文后自己知道了什么,帮助学生提取文本信息,能用自己的话简要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设计意图:读正确、读通顺是学生语言能力发展的基础,要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了解文章大意,体会思想感情。
三、小组合作,学习生字
1.小组学习。
(1)组长检查生字读音。
(2)交流识字方法。
(3)组内轮流读课文。
2.检查小组学习情况。
(1)课件出示词语:一分钟、丁零零、迟到、洗脸、背着、刚才、公共汽车、决定、已经,鼓励学生自由读一读。
(2)指名开火车读词语。注意:钟、迟是翘舌音。
(3)多种方式读文。
图片 课文中出现了5次一分钟要引导学生体会读法的不同。
设计意图:小学一年级处于为识字和朗读打基础的阶段,课堂教学中必须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扎扎实实、不折不扣地加强指导。
四、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1.课件出示钟、经、元、已的书写动漫。
2.引导学生观察字的结构,注意在田字格中的每一笔的起笔与收笔之处。
3.指导书写。
(1)元的两横略向右上倾斜,竖弯钩从竖中线起笔,要写得舒展、到位。
(2)钟是左右结构的字,最后一笔竖要直。
(3)已的竖弯钩要半堵不堵。
图片已的书写要注意与己区别开。
(4)经的右上部不是又。
4.教师范写时,学生边观察边书空,注意笔顺。
5.学生在田字格里描红并仿写,教师提醒写字姿势。
6.巩固生字:抄写今天学的4个生字。
设计意图:本环节遵循识写结合的原则展开教学,即把识字与写字紧密结合起来,以识字促进写字,以写字巩固识字。同时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重视学生自主识字能力的发展。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词语:闹钟 迟到 公共汽车 决定 后悔 已经 叹了口气
(1)开火车读。
(2)全班齐读。
(3)选择一个喜欢的词语说一句话。
2.回顾课文内容,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夯实基础,为学习新知识做好铺垫。
二、阅读感悟,探究晚起一分钟的后果
(一)抓住起因、结果,引发学生质疑。
1.指名朗读第1自然段。说出元元一开始是怎样看待这一分钟的。(满不在乎。)
(1)引导学生做一个满不在乎的表情。
(2)指导学生读出满不在乎的语气。
2.自由朗读第5、6自然段,引导学生结合教材中的图片,用文中的一句话说一说元元此时的心情。(非常后悔。)
(1)再读课文,找出能体现元元后悔的词语,理解后悔的意思。
(2)引导学生读文思考:元元是不是迟到了以后才后悔的?找出能表现元元后悔的句子,读一读。
(二)学习第2~4自然段,探究元元迟到的原因。
1.自由读课文第2~4自然段,说一说在上学路上,发生了哪些事让元元迟到了。
2.引导学生进行交流:
(1)出示句段一:到了十字路口,他看见前面是绿灯,刚想走过去,红灯亮了。他叹了口气,说:要是早一分钟就好了。
①引导学生交流:元元为什么叹气?(因为红灯亮了,他过不了马路,时间被耽搁了。)
②引导学生思考:元元此时的心情是怎样的?他的心里会怎么想?
图片 引导学生根据课文的内在联系,借助要是就的句式进行逻辑思维训练。
③指导学生读出元元着急的心情。
(2)出示句段二:他等了一会儿,才走过十字路口。他向停在车站的公共汽车跑去,眼看就要到了,车子开了。他又叹了口气,说:要是早一分钟就好了。
①等红绿灯大约一分钟,为什么元元会觉得很久呢?(因为他心里着急。)引导学生从一会儿才中体会元元焦急的心情。
②指导学生用着急的语气读这句话。
③引导学生再度思考:这段话中还有哪个字也能体现出元元心里很着急?(跑。)尽管如此,车子还是开走了,这意味着什么?
④引导学生从元元又叹了口气这句话中感受当时他心里是怎么想的。
⑤指导朗读这段话,读出人物的内心。
(3)出示句段三:他等啊等,一直不见公共汽车的影子,元元决定走到学校去。
①引导学生从等啊等一直不见中体会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元元越来越焦急。
②引导学生快速默读前文,体会元元最初觉得一分钟太短,一次次赶不及之后才觉得一分钟太长。
3.小结:就这样,时间在元元等待红绿灯的过程中过去了,在等待公共汽车的过程中过去了,在元元一步步走向学校的过程中过去了,元元非常后悔多睡了一分钟。
设计意图:为什么多睡了一分钟却迟到了二十分钟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是内容理解上的一个难点,要让学生通过阅读,感受时间是在等红绿灯、等公共汽车中一点点流失的,有了这样的真切理解,学生才会真正对一分钟的重要性有较为深刻的认识。
三、集体讨论,懂得惜时
1.教师引导学生自由说一说自己有没有和元元类似的经历。
2.引导学生对元元说些什么,在交流中引导学生要懂得珍惜时间。
3.引导学生深度思考:通过元元的故事,思考自己是如何看待一分钟的。
要引导学生学会管理时间。
4.续编故事:第二天的元元。
发挥自己的想象,然后同桌之间互相交流自己续编的故事。
设计意图:知道时间的宝贵,懂得严格要求自己,珍惜时间是本课教学的一个目标,但是这样的目标不能通过说教的方式来实现,只能通过问答的方式来实现。第一个问题是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加深对一分钟的重要性的认识;第二个问题是通过学生的自我表述,达成对文本的进一步领悟;第三个问题是通过想象续编,借助阅读情境,提高学生的语言表现力。
四、回顾生字,指导书写
1.课件出示课后会写字的书写动漫。
2.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字的部件和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揣摩怎样把字写得匀称、美观。
3.指导书写本节课要写的丁、共、坐三个字。
(1)丁的竖钩从横的中部起笔,要挺直,写在竖中线上。
(2)共的第六笔是点,撇、点要支好架子,不要缩得太小、太窄,要留有空间。
(3)坐的竖在竖中线上,两个图片分别在竖两侧的横中线上。
4.学生进行写字练习。
5.教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写字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写字和写字能力的培养,是一年级语文教育的重点,一年级小学生要求做到书写规范、端正、整洁,同时要求写字姿势正确。学生掌握硬笔书法的间架结构,写字更美观,让硬笔书法代代相传,弘扬传统文化。
板书设计
5、一年级下四个太阳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一年级下四个太阳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教学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感悟作者通过画太阳要表达的心愿是什么。
教学重点: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前准备:
四个太阳、课件
教学过程
一、猜谜导入,揭示课题。
1、师:老师知道小朋友们最喜欢猜谜语,下面老师出一个让你们猜,好吗?谜面:一位老公公,面孔红彤彤,晴天早早起,按时来做工。(学生回答)(板书太阳)
(设计意图:由学生喜欢的猜谜游戏引入新课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为后面的教学做好铺垫。)
(1)谁来读读这个词?
师:读的真好听,还有谁愿意试试?
(2)太阳的阳读作二声,还能组什么词?
(3)太阳是我们的好朋友,你们知道多少关于太阳的知识?引导交流
(4)老师也找到了一些知识,听老师读一读看你能知道什么?
2、(教师板书四个)让我们一起读读课题: 四个太阳
质疑,读了题目你有什么疑问?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读课文。
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自己读这篇课文好吗?(提出自读要求)
(1)谁来告诉老师为什么会有四个太阳呢?(汇报交流:小画家画了四个太阳,分别送给四个季节。春天的太阳是彩色的,夏天的太阳是绿色的,秋天的太阳是金黄色的,冬天的太阳的红色的。)
(2)随机板书:春天 夏天 秋天 冬天,并贴出对应的四个太阳。
2、要想把课文读得流利,我们一定要认识课文中的这些字词。
(1)借助拼音,自由读生词。
(出示带拼音的生词)你们想和这些词语宝宝交朋友吗?快快与它们打个招呼吧!请同学们自己借助拼音读词语。(学生自己读)
(2)指名读(23个同学)
(3)同桌互读词语
你的同桌读得好请你翘起大拇指,读错了请你教教他。
(4)去掉音节再读,还能读正确吗?(小老师教读,23名同学)
(5)去掉词语只读生字,看看谁的反应快,我们一起比赛读。
(6)自主识字,渗透识字方法。
你能说说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字的?(指名回答)
(7)你能给其中的一个或几个字组词吗?你能用你组的词说一句话吗?(34名同学)
3.过渡:这些字放在课文中,同学们读得怎么样?我想检查一下,用你们的手势告诉老师这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那我想请4个同学来读一读(评价随机)
(设计意图:了解学生的读文情况,字音的准确度,同学们边看边认真听,共同正音。指出优点与不足,教师适时引导。)
三、课中操《种太阳》
四、研读课文。
1、喜欢哪个太阳就读一读哪个自然段(指名回答,当学生说到春天的时候教师引读)
2、出示图片,请同学们看图片猜猜老师喜欢什么季节?(春天)
是呀,春天是个美丽的季节!说到春天您能想到那些词语?(预设:柳绿花红,莺歌燕舞,冰雪融化,鸟语花香,百花争艳,百鸟争鸣)
4、引读:春天,春天的太阳该画什么颜色呢?(学生接读)
5、因为学生接读
因为春天是个多彩的季节,所以春天的太阳画成彩色的(指板书),谁能用上因为所以说说春天的太阳为什么画成彩色的?(指名回答23人)
6、同桌合作读 (指名汇报23人)
7、好多同学已经记住了第四自然段的内容,谁能尝试着背诵这一段呢?会背的孩子站起来背一背。
五、学写阳
(1)阳是我们今天要写的字,复习双耳旁的写法,学生书空
(2)谁能提醒提醒老师怎样才能写好这个字?观察、自由交流
(3)范写阳字
(横撇弯钩,竖,竖,横折,横,横。有6笔。)(阳字型左窄右宽,参照队写双耳旁,横撇弯钩在横中线上部,竖要拖长。日竖在竖中线上运笔,里面的横在横中线上。双耳旁比日长,日比双耳旁宽。)
(4)学生描红书写(教师巡回辅导,提示坐姿)。
(7)同桌评一评写的字。
(8)拓展学习秋字。
六、总结:
其它季节的太阳又是什么样的呢?让我们下节课一起来学习。
6、一年级下树和喜鹊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一年级下树和喜鹊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复习巩固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二、过程与方法:
1、多种方法反复诵读中复习生字、词语,奠定牢固的语文基础。
2、通过观察图画,结合生活实际,与小组伙伴共同交流等方法来领会课文内涵,同时获得阅读方法的渗透。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使学生明白有朋友才有快乐,同学之间要团结友爱。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团结友爱会使同学的相处更加快乐。
教学难点:学生在自主学习中领会阅读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出示谜语。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谜语。看看谁的小脑瓜最聪明,第一个猜出来。
二、复习旧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6课:《树与喜鹊》,跟着老师写课题。
1、读课题。
2、同学们想不想知道在树和喜鹊身上到底发生了什么故事?那就让老师看看大家准备工作做好了吗?
3、考察字词掌握情况:
(1)开火车领读不带拼音的字宝宝。
(2)男女同学赛读词语。
(3)挑战读含有生词的句子。
4、听故事录音。
5、自由读课文:
(1)数一数共有几个自然段?标上序号。
(2)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三、品读课文:
1、齐读第一、二自然段,思考:
什么是孤单?为什么树和喜鹊都很孤单?
体会只有的意思
(相机板书:一棵树一个鸟窝一只喜鹊(孤单)
2、你有过这种经历吗?周围没有朋友,没有家人,当时自己是怎么想的?感觉如何?
3、看图体会树和喜鹊的心情然后有感情的朗读。
4、树和喜鹊会一直这样孤单下去吗?让我们自己阅读后面的课文找出答案吧。
出示自读要求:
(1)树和喜鹊后来有了什么变化?
(2)是什么原因让他们产生变化的?(边读边用笔画出相关的句子)
5、四人小组合作交流上面两个问题。
6、汇报交流结果:
7、是啊,树和喜鹊都有了朋友他们很快乐,同学们,你们快乐吗?
能不能把你和朋友在一起的快乐事情给大家分享一下?(四人小组交流自己的快乐)
8、让我们来看看树和喜鹊与他的朋友们是怎样在一起快乐生活的?(学生找出课文中的相关段落)
9、出示第五自然段:
(1)这段共有几句话?分别写的什么事?
(2)叽叽喳喳安安静静照样子说词语。
(3)体会快乐,指导朗读。
10、出示第6自然段,仿写也句。
四、总结全文
有朋友是一件多么令人愉快的事啊!同学们,学完这篇课文你有没有什么话想对大家说?有朋友才有快乐!
板书设计:
树和喜鹊
一棵树一个鸟窝一只喜鹊(孤单)
很多树很多鸟窝很多喜鹊(快乐)
有朋友才有快乐
7、一年级下春夏秋冬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一年级下春夏秋冬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8个生字,和雨字头双耳旁 两个偏旁;会写春、风等7个生字和横折钩1个笔画。
2、会读本课的词语和短语,了解意思,知道四季的景物特点。
3、通过看图、熟字比较、借助拼音等方法识记本课的生字,并结合生活运用生字,在运用中巩固字形的识记。
4、借助图片、想象画面等方法,了解词语和短语的意思,并联系画面和生活了解四季的不同特点。
5、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感受语言的音韵美,并试着积累语言。
6、感受四季的美好,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
1、认识本课的生字,会写6个生字。
2、借助图片、想象画面等方法,了解词语和短语的意思,并联系画面和生活了解四季的不同特点。
【教学难点】
过多种形式的诵读感受语言的音韵美,并试着积累语言。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听歌激趣,导入新课
1、播放儿歌《四季童谣》。
孩子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首好听的儿歌,我们一起来听听吧,听歌的时候一定要认真,听完后,老师要考考你。
2、说说这首儿歌中有哪几个季节?你最喜欢的是哪个季节?
3、春夏秋冬就是一年中的四个季节,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识字课《春夏秋冬》,看老师板书课题。
4、教读课题。
指导读好:春图片,翘舌音,前鼻音;冬图片后鼻音。
二、走进课文,感知四季
1、看图识词,随文识字
(1) 出示四季的图片,让学生猜猜各是什么季节?
(2)出示课文中的四幅插图。认识春风 夏雨 秋霜 冬雪 。
①出示词语:
春风夏雨秋霜冬雪
②指名读、小老师领读,随机纠正读得不准的读音。
③古文识字
④生字霜、风、冬变红,强调并教读,霜是翘舌音,风、冬是后鼻音。
⑤再读词语。
(3) 认识霜和雪
①交流:你们生活中见到的霜、雪。
②教师讲解有关霜的小知识。
③认识部首雨字头
雨字头的字大都表示一种天气现象。借助字的偏旁识字,是一种识字的好方法。
④用霜和雪组词。
2、教学词串:春风吹夏雨落秋霜降冬雪飘
(1) 出示动词吹、落、降、飘。
(2)将词语与动词搭配,出示词串,生试读词串。
(3)这四个场景,你最喜欢哪个,说说你喜欢的原因。
(4)学习生字吹、落、降、飘。
吹:吹要用嘴巴,所以是口字旁。
落:结合动作识记,雨从天上掉下来是落,用落组词。
降:认识双耳旁,他和落意思差不多,合在一起可以组成一个词降落
古文识字
(5)课间操(师生一边拍手,一边合作读)
师:什么吹?
师:什么落?
师:什么降?
师:什么飘?
(6) 带上动作齐读第二组词串。
3、你还知道四季还有那些特征。
4、教学第二部分
青草红花游鱼飞鸟
池草青山花红鱼出水鸟入林
(1)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按照一定顺序观察图上画了哪些景物。
(2)相机出示词语:青草红花游鱼飞鸟
①指名当小老师,领读。
②识记游字。交流怎样记住游字,并口头组词、说话。
③男女生比赛朗读词语,比比哪一组读的准 。
(3)学习第二组词串。
池草青山花红鱼出水鸟入林
①教学生字:池入
指导读好池翘舌音。
入和人、八比较记忆辨析。
②指导读,感受语言的音韵美
A、师教读,生跟读。
池草/青 山花/红
鱼/出水鸟/入林
B、男女生对读,一组一个。
C、师生配合拍手读
师:青草
师:红花
师:游鱼
师:飞鸟
三、巩固练习,熟记生字
1、出示文中的词语和词串,生字变红,生读词组,读准字音,感受音韵美。
2、出示生字卡,开火车读,读对了其他学生跟读,读得不对及时举手纠正。
3、在游戏中巩固识字摘果子的游戏认读生字。
四、指导写字,培养习惯
1、指导学生书写本课的生字。
按照先观察字形、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师范写讲解,生书空;再描红感受字的间架结构;再在田字格里写字,最后同桌互评修改的方式进行。
春、冬、雪、花都是上下结构的字,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写。
chun
春:三横间距相等,第三横稍长,撇捺舒展,底部的日和第二横差不多宽。
dng
冬:折文上小下大,横撇和捺要舒展,两点在竖中线上。
xue
雪:
指导写雨字头。
雪:上宽下窄,雨字头的横勾决定了字的宽度,竖稍长,3 位于雨字头中间。
hua
花:草字头扁一些,书向里斜,竖弯钩在竖中线上。
feng
风:
认识新笔画飞,教读名称横斜钩
示范写横斜钩,要领:起笔写横,略斜,顿笔后折向下写竖,慢慢向外斜,至末端顿笔向上勾。
口诀:横要平,斜要缓,滑到下面往上勾。
风:先外后里,底部平稳,里面撇点。
fei
飞:横斜钩要圆润,撇点相接像翅膀。
ru
入:先撇后捺要舒展。
2、学生自由选择其中的一个字组词,并说一句话。
3、出示常用的词语,学生读并积累
春风春花春雨
冬雪雪花白雪
入冬入林飞鸟
五、再读课文,拓展延伸
1、齐读课文。
2、拓展儿歌《四季童谣》,说说从儿歌中了解到了什么。
六、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知道了每个季节都有不同的特点,还认识了不少的生字宝宝,在交流中学到了一些新的识记汉字的方法。回忆一下本节课我们用到的识字方法。(加一加,做动作理解记忆,熟字比较记忆等。)
七、布置作业
1、将今天学习的词语及词串读给爸爸妈妈听,并用自己的语言和爸爸妈妈说说你喜欢的一一个季节。
2、读其他的写四季的儿歌或童诗。
8、一年级下猜字谜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一年级下猜字谜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设计说明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识字和写字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倡导依据字形特点,多元化识字。本课是字谜识字,一幅插图描绘了小朋友猜灯谜的情景,两则字谜分别展示了合体字的构字特点和形声字的造字规律,对学生掌握识字方法起到了点拨和引领的作用。因此,本课的教学设计是把识字和读字谜、猜谜语结合起来,使学生既识得了生字,又了解了汉字形与义之间的联系,为学生掌握识字方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字卡、词卡。
学生准备:制作本课字卡。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交流谜语,导入新课
1.引发交流: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谁来说个谜语让大家猜一猜?
2.刚才的同学说出来让大家猜的部分叫谜面,你们猜出来的答案叫什么?(谜底)
3.小结:猜谜语,动脑筋,会观察,抓特征,跳出谜面想一想,谜底就在话里藏。
4.导入: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两则字谜,你们想猜一猜吗?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谈话,教给学生猜字谜的方法,激发学生对字谜的探究欲望,也为本课的学习奠定了探究的基调。
二、朗读谜语,随文识字
1.教师范读两则谜语,请同学们仔细听清每一个字音。
2.学生自由朗读两则谜语,如果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圈出来,再对照音节多读几遍。
3.指名朗读两则谜语,集体纠正字音,重点注意纠正平舌音和翘舌音。
4.学习第(一)则字谜,识记5个生字。
(1)自由朗读第(一)则谜语,想一想谜底可能是哪个字,为什么?
(2)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相机点拨。
①指名朗读第一句,教师根据学生的朗读,在黑板上画两个正方形,一个正方形涂成绿色,一个正方形涂成红色。
②推断谜底是什么结构的字。课件演示两个正方形相遇。学生思考这两个事物相遇会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③指名朗读第二句。联系生活实际想一想,在我们的生活中,哪些东西喜欢及时雨?哪些东西最怕水来攻?
预设:
生1:春天的小苗最喜欢雨。
生2:火最怕水。
生3:我猜到了,禾苗的禾和火就组成了秋天的秋。
生(齐):是秋字。
(教师板书秋)
(3)课件出示谜语,你想记住这个谜语吗?快来大声读一读吧!指导学生边打节奏边朗读。
(4)课件演示整则谜语,其他字消失,只剩下本课生词:相遇、喜欢、怕。
①指名多个学生领读词语。
②识记相遇。借助情境表演:请一名学生在教室里走,走着走着,和老师相遇,落实遇,关注走之,理解字义。
③识记喜欢。欣赏喜在生活中出现的图片,发现喜字的作用;欢字是又字旁,用加一加的方法识记。要强调又作偏旁时要写得小一点,捺变点。
④识记怕。指名说说自己怕什么。发现竖心旁的表意作用。
⑤同桌互读三个词语,并分别用相遇喜欢和怕说话。
(5)熟读成诵:多有意思的字谜呀!让我们再来读一读吧。
①师生接读。师读前半部分,生接后半部分。
②指导读好停顿。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读,读出节奏。
第(一)则谜语中,第一行绿字旁边有逗号,需要停顿;后面三行的停顿为:左右相遇/起凉风。绿的/喜欢及时雨,红的/最怕水来攻。
③让我们来背一背这则谜语吧!一边背,一边回想谜底是怎样猜出来的。
5.学习第(二)则字谜,识记7个生字。
(1)指生读第(二)则字谜。
(2)课件出示短语,指名朗读:互相尊重、令人感动、万里无云、纯净透明。
(3)语言表达:选择一个喜欢的短语说一句完整通顺的话。
(4)擦掉字谜中其他的字,只剩下言、互、令、动、万、纯、净几个生字。
(5)引导学生小组内认读生字并交流识记方法。
(6)汇报交流,相机指导。
①动、纯、净是左右结构的字,净是两点水旁。令是上下结构的字,可以用加一加猜字谜等方法识记。
②言、互、万是独体字,可以用扩词识记笔画等方法识记。
(7)小组合作:读一读谜面,想一想每一句的意思,猜一猜每一句说的是什么字。
(8)汇报交流,教师相机总结:言来互相尊重,谜底与礼貌用语有关,因此,这句话指的是请字。(教师板书请字。)心至令人感动与心情和情感有关,指的是情字。( 教师板书情字。)日出万里无云与太阳和天气有关,指的是晴字。(教师板书晴字。)水到纯净透明与水有关,纯净透明就是清。(教师板书清字。)青像妈妈,生出了一群字宝宝:请、情、晴、清。所以谜底是青。(教师板书青字。)
(9)指导朗读:多有意思的字谜呀!让我们再来读一读吧!一边读,一边回想谜底是怎样猜出来的。
设计意图:本环节设计,不仅要求学生猜出谜底,也要求能交流猜谜的过程。而猜谜的过程就是体会合体字构字特点,揭示形声字造字规律的过程。
三、创编字谜,巩固生字
1.读读你手中的生字卡片,遇到不会的及时请教身边的同学和老师。
2.创编字谜:你能尝试着用今天学会的生字编个字谜吗?
预设:
生1:见信未见人(亻)言。
生2:白用心(忄)怕。
生3:屯前纺丝线(纟)纯。
3.小结:同学们真了不起!今天回家就把课文中的字谜和你编的字谜说给你的家人猜,比一比谁说得最准确!
设计意图:把课文中的字谜和你编的字谜说给你的家人猜既巩固了字谜的学习,又激发了学生猜字谜、编字谜的兴趣。
第二课时
一、联系生活,复习字词
1.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掌握了12个会认字,认识了一些新词,现在我们联系生活情境,复习一下。
2.出示以下图片。
两人相遇图片,引出词语相遇。要重视图文结合识记生字的方法。
纯净水图片,引出词语纯净。
喜欢小动物图片,引出词语喜欢。
师生互动图片,引出生字互。
害怕图片,引出生字怕。
令牌图片,引出生字令。
3.学生结合图片理解字词含义。
设计意图:借助图片,联系生活,有利于帮助学生建立汉字音、形、义之间的联系。
二、观察交流,指导书写
1.课件出示田字格中的生字。
2.学生读字,这几个生字宝宝,你能给它们按结构分类吗?
上下结构:字
半包围结构:左 右
左右结构:红 时 动
独体字:万
3.根据结构特点,教师重点指导字、右、红的书写。
(1)教师指导书写字字。
①引导学生观察这个字的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什么位置,说说书写时需要注意什么。
②教师边范写边强调字的写法:
宝盖头的宽窄要适中。子要藏在宝盖里,竖钩在竖中线上,横略长。
③学生书空跟写。
④学生在书中田字格里描红,再试写一个字字,教师巡视指导。
⑤教师展示字例,学生评价。(第五画是竖钩,不是弯钩,应写在竖中线上。)
⑥学生再写两个字字。
(2)教师指导书写右字。要对比左字,引导学生注意两个的不同。
①右字的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什么位置,说说书写时需要注意什么。
②教师边范写边强调丿和口的写法:
撇应向左下方伸展,口要写得扁一点儿。
③学生书空跟写。
④学生在田字格中描红,再试写一个右字,教师巡视指导。
⑤教师展示字例,学生评价。
⑥学生再写两个右字。
(3)教师指导书写红字:
强调绞丝旁的三个笔画撇折、撇折、提,要写得紧凑。工要写得平稳。
①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左右结构的字的书写特点是什么。观察红字的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②教师边范写边强调书写要领。
③学生书空跟写。
④学生在田字格中描红,再试写一个红字,教师巡视指导。
⑤教师展示字例,学生评价。
⑥学生修改后再练习写两个红字。
(4)学生独立尝试练写其他生字。
(5)教师展示字例,学生评价。
设计意图:按不同结构分类,并有针对性地指导,使学生对生字的笔画及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有了更全面的感知,便于提升学生的书写能力。
三、拓展延伸,巩固生字
请同学们搜集字谜,制成字谜卡片,课后与同学猜一猜。
设计意图:丰富学生对字谜的认知与了解,并借助猜字谜的方法拓展学生识字的方法和途径。
教学反思
1.导入新课时采用谈话的形式,使学生不仅了解了字谜的特点,也初步感知了猜字谜的方法,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能够引导学生采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从读词、读短语识字,到小组内互助识字,再到创编字谜巩固识字等,认字有层次、有梯度。通过这样的反复训练,学生对字词的识记得到了巩固。
3.注重谜语的节奏和韵律,引导学生在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的基础上,边拍节奏边朗读,读出韵律感。不仅提升了学生的语言感知力,更让学生感受到了谜语蕴含的趣味,从而使学生更加有兴趣地投入到谜语的搜集活动中,实现课内和课外的融合。
9、五年级下自相矛盾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五年级下自相矛盾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一、看图猜谜导入,激发兴趣。
1、出示矛与盾的图片,同学们猜一猜这是什么兵器?(生猜)这是古时候的两种兵器:矛和盾。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则与之相关的文言文《自相矛盾》,和老师一起板书课题。
2、古人云:学贵有疑,疑则进也。看到题目谁有什麽疑问?什麽是矛、盾?谁来帮助他?你说,介绍了形状。你说,介绍了演变过程。你说,介绍了材料。同学们介绍的很全面,矛是用来进攻的兵器,盾是用来防守的兵器。
二、读准确
1、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是学文言文的诀窍。不过,学文言文的难点,也在于读。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谁愿意读给大家听听?大家听听他们的字音读准了没有?你来评价一下,听出了他读错的词语,评的也不错,看来你听的很认真。谁还想读?你们四个人读,一人一句。字音咬得真准。
3、师:古时候,诵读诗文是一种很风雅的事,一卷在手,书声朗朗。文言文的朗读特别要注意节奏和韵味。
4、听老师读,好吗?
5、怎么样?文言文读起来也蛮有味道的吧!一回生,两回熟,大家再试着读一读。特别注意该停顿的地方要停顿,注意断句,读出节奏和韵味。
6、师:谁还想读?不错,读出这种韵味了。来,想读的一起读吧。相信你们会比刚才读得更好。
三、读明白
1、读准确是学习文言文的基础,我们还要把它读明白,怎样读懂课文呢?谁能说说学习的方法?
生:结合注释 师:好方法。
生:多读多想。 师: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生:联系上下文。 师:不错。
生:同桌互相交流。 师:三人行必有我师。
生:上网。 师:不过咱们在课堂上不能用。
生:借助字典、词典。 师:这无声的教师对学习帮助挺大的。同学们总结的方法真不少。下面就请同学们运用这些方法来自学课文。
2、大家可以一个人学习,在书上标出自己不懂的地方;也可以合作学习,不懂的地方和你的伙伴商量商量。
3、全班交流:楚国的集市上,一堆人围在一起,究竟在干什么呢?谁先给大家说说你读懂了哪一个字、哪一个词语、哪一句话的意思?你是怎麽知道的?
4、(楚人有鬻盾与矛者,鬻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你读懂了这句话的意思,知道楚人在夸自己的盾非常坚固。(板书:盾 莫能陷)还抓住两个同音字鬻、誉(板书)来理解句意,真会学习。怎样记住这两个字呢?你说。你利用以前的字来记住鬻,根据意思来记住誉。方法挺好的。
5、指导朗读:谁来当当楚人,夸夸这面坚固无比的盾?你来。看来你是初次经商,还没有体会到商人的心情,夸的还不够。谁来帮帮他,应该读出夸耀的语气,你试试。你再来试试!有进步!谁再来试试?你可真会誉盾啊!
6、接着交流。你读懂了这句话(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楚人夸耀他的矛锋利无比。(板书:矛无不陷)抓住了这个双重否定的说法,体会到了楚人的良苦用心,你学习真认真。谁来读读这句话,夸夸他的矛?你真会读书,把他的心理都读出来了。谁再来试试?尔等真会誉矛也!
7、楚人的一番吆喝吸引了不少的围观者,听了楚人的吆喝,有没有人买呢?你从书上哪个地方知道的?
你真是一个聪明的孩子,一下子就找出正确的答案。说说你对(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这句话的理解。你是怎样学会的?老师听出来了,你根据注释抓住重点字词或、以、陷,何如来理解句意,很会学习。
8、师:听出破绽,明知故问,该怎么问?你说,用质问的语气。谁来质问质问楚国人?你真会读书,还加上了手势,真形象。
9、楚国人被这么一问,有什么反应呢?(其人弗能应也。)你来说,说说你是怎样学会这句话的?哦,你是根据注释结合自己的经验理解这句话的。
10、大家能用一个词来形容一下此时的楚人吗?(尴尬、窘迫、吃惊、难堪、张口结舌、目瞪口呆。)大家积累的词语可真多!老师这里还有几个看合适吗?(哑口无言、瞠目结舌、无地自容、面红耳赤、无言以对、洋相百出、呆若木鸡。)
四、领悟寓意
1、楚国人的买卖还能做下去吗?谁来告诉他错在什麽地方了?说话、做事前后抵触,说话不讲逻辑,真厉害,一下子点出要害。用四个字概括就是(自相矛盾)。
2、楚国人回到家是百思不得其解,假如你是他的好友,怎样劝他改正错误呢?是啊,说话、办事要实事求是,不要言过其实,自相矛盾。看来你真是一个值得交的朋友,劝人实实在在。
3、听了大家的解释,老师明白了这则寓言就是告诉我们说话做事要实事求是,不能前后抵触,自相矛盾。
4、大家真厉害,轻而易举就读懂了这篇文言文。
五、配音讲故事
老师这里有《自相矛盾》的动画,可惜没有声音,想请大家担任配音工作。大家看看表上配音的要求,跟着动画,自己试着先配一下。谁愿意来配音?大家的积极性真高,挑三位同学吧,你为楚人配音,你为买东西的人配音,你就为叙述人配音吧。
第一次配音就这么棒,下去自己好好练练,将来的配音员就非你们莫属了。
掌声送给他们,谢谢他们带我们进入这热闹的集市。
六、背诵积累
学到这里,是不是有人会背诵了呢?谁来试试?真厉害,老师为你点赞。还有谁想试试?巾帼不让须眉呀!会背的请起立,不会背的可以看着课本朗读,大家一起来背诵,起
七、拓展阅读
大家还知道哪些寓言故事?《守株待兔》《刻舟求剑》《揠苗助长》等等,这些寓言故事都是古人写的文言文,课下,大家搜集来读读,背背,相信你一定会爱上文言文。
10、五年级下稚子弄冰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五年级下稚子弄冰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教学目标:
1.正确有节奏的朗诵古诗,会写生字晓。读准稚的读音
2.能够选择性的使用上一节课的相关策略明白诗歌意思。
3.想象诗歌画面,借助心情脉络图感受诗歌中的童趣。
教学重难点:
想象诗歌画面,感受诗歌中的童趣。
教学准备:ppt,学习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新课,明确学习方法
1.检查预习,学生自由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2.复习古诗三首中《四时田园杂兴》的学习理解古诗的方法
3.ppt出示方法,提示学生借助学习单,自学古诗。
二、借助学习单,了解古诗大意
1.借助学习单,自学诗歌中难理解的词语
在学生的分享中教师相机指导
(1)如金盆的金字结合金文的形状理解其作为所有金属代称的古今异义。也可以引导学生质疑乡间的孩子是否用的其金子做的盆呢?
(2)如银钲,玉磬等古代乐器可采取ppt出示图片加深理解,如时间充足,可在课前播发一小段音乐,建立冰和乐器之间等联系,都是清脆的。
(3)如晓和稚再结合注释理解的基础上,还可以通过组词的方式用好这些词语,积累这些词语,为今后的古诗文学习作准备,如晓是早上的意思,可补充破晓,晓行夜宿等成语,如稚是幼小的意思。可提问幼小的荷花就是稚荷,幼小的狗就是稚犬,在谈话中积累文言,增加学生学习兴趣。
2.借助学习单,选择感兴趣的句子自主理解
3.组内合作,利用学习单,了解诗歌的意思
4.根据诗歌的意思,边读边想象诗歌画面的,形成初步印象。
三、抓住关键词,展开具体想象
1.复习《四时田园杂兴》中抓住关键词展开想象的方法
(1)选择有趣的画面(2)抓住关键词想象(3)可以从儿童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出发。
2.自主选择诗句中能够体现儿童幼稚,有趣的的关键词
3.组合分句画面,形成总体印象,朗读展示想象出的画面。
四、借助心情图,感受别样童趣
1.代入儿童角色,感知心情差异
2.绘制心情图,了解心情变化
3.联系生活实际,进一步感受童趣
五、方式我选择,表达诗歌情感
1.出示朗诵,绘画,诗歌配文字等方式
2.自由选择其中一种方式,将你感受到的童趣
11、五年级下田忌赛马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五年级下田忌赛马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一、初读感知,梳理内容
1、古时候有许多以少胜多的战役,你搜集了哪些故事,咱们来交流交流?(赤壁之战、淝水之战)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以弱胜强的故事《田忌赛马》,板书课题。大家注意忌字的写法,上下结构,上边是自己的己。
2、课题中关键字在赛,围绕赛字你知道些什么?〔学生自由回答)
3、课文主要讲了(田忌与齐威王赛,赛了两次,第一次齐威,田忌输了,第二次齐威王输了,田忌赢了。)
4、同学们真会学习,一下子解决了这么多问题,弄懂了文章的大致内容,咱们来看看第一次比赛,他们怎么比的?谁来说说?
我请两位学生上台用准备好的教具马匹进行演示比赛过程。
5、田忌输了,三场下来,田忌都败了,此时他的心情怎样?他会怎样想呢?
6、一个垂头丧气不仅让你们看到了田忌的神情,还描摩到他的内心。他把失败的原因都推到马儿头上去,咱们一起再来读读这句。(田忌觉得很扫兴,垂头丧气地准备离开马场。)
7、齐威王获得胜利,此时在做什么事情?
齐威王正在得意扬扬的夸耀自己的马。
生活中你有得意扬扬的时候吗?
二、锁定重点,深入探究
1、就在齐威王得意洋洋之时,田忌却与他进行第二次赛马,结果反败为胜,从这不同的结果中,大家一定有自己的想法,想问点什么?
学生自由回答,引导解决孙膑用什么方法反败为胜。
2、师:这个问题问得好,咱们就来探讨一下孙膑到底用的什么办法?请同学们快速地默读课文。(生默读课文)
师:谁来说说?
预设:
我知道,同样的马,孙膑只调换出场序,用田忌下等马对齐威王上等马,输一场,用上等马齐威王中等马了,用中等马对齐威王下等马,2比1胜了。
师:你真会读书,这其实是文中描述的第二次赛马的经过,咱们一起来看看。
请两位同学上台演示第二次赛马的过程。
师:第一场比赛齐威王胜了,他一定沾沾自喜,自认为胜券在握。
3、第二场呢?(输了)齐威王(有点心慌)。
大家做做心慌的样子。他紧张啥?(有点不相信自己怎么输了。)师:第三场?(又输了)。此时齐威王:目瞪口呆。
他输得糊里糊涂。此时齐威王是云里雾里,看不分明。咱们来看看第二场比赛,齐威王的马出场顺序。
(生:仍然是先出上等马,接着中等马,最后下等马。)
而孙膑就调换一下出场顺序就使事情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这正像文中所说
(生齐读:还是原来的马,只调换了一下出场顺序,就可以转败为胜)
4、师孙膑为什么就能想出这个好办法呢?在第二次比赛之前,田忌与孙膑有一段精彩的对话,我请个同学读读,其余同学边听边感受。
(生读3-9自然段。)
5、刚才咱们弄明白了他想了什么办法,现在可进一步思考,孙膑他凭什么能想出这个办法来?
三、延伸追问,补白想像
1、孙膑为什么如此胸有成竹,就断定自己一定能取胜?胸有成竹你们知道什么意思吗?(形容做事非常有把握。)
2、他为什么那么胸有成竹?刚才齐威王是雾里看花,水中望月,稀里糊涂的不知道怎么输了,他多么希望有双慧眼,把这糊涂看得清清白白,真真切切,谁借给他一双?(生:孙膑。)
3、孙膑用他的慧眼看到了什么?オ使自己这样有把握胜利?(从刚才的情形看,齐威王的马比田忌的快不了多少。)
4、田忌失败了,只是认为自己的马差;齐威王胜了,只是认为自己的马强,但孙膑却认为快不了多少。什么叫快不了多少?
(就是彼此之间马都差不多。)
5、也就是田忌的中等马虽然比不过齐威王的中等马,但是胜过齐威王的下等马。(生:我从第二次比赛过程中可以看出。)我们来读读第二次赛马的过程。
6、同等级较量,田忌只能败给齐威王,如果调换顺序就能出奇制胜,还是那句话,齐读(齐威王的马比你的马快不了多少哇)。
师:他这样一说,田忌瞪了他一眼,生读:想不到你也来挖苦我。
师:如果再赛,田忌认为自己还是一个字输。只有在什么情况下,オ能让他赢?生:换马。
7、此时孙膑已是(生:胸有成竹)。
可见,就在这之前,孙膑已经想好了对策,因为他那双慧眼已经看出了齐威王的马比田忌的快不了多少。
再读:齐威王的马比你的马快不了多少哇
8、田忌看得出来吗?齐威王看得出来吗?而孙膑却看得出来,此时,你觉得孙膑怎样?
预设:孙膑非常自信。
我觉得孙膑非常细心,连那小小差距都看得出来。
9、师:孙膑真是善于观察。赛马场上是风驰电掣,这就一会儿功夫,他竟然把这细微差别,谁的马快,快多少;谁的马慢,慢多少,看得如此(生:明明白白,清清楚楚)。
10、小练笔
课文结束时,只写了齐威王的表情,没有写田忌,田忌会是啥样神情?此时田忌最想干什么?田忌会对孙膑说什么?请大家拿起笔,简单地写一写。
交流。
预设:
你们可知道,当时田忌问了孙膑这样一句话,想知道吗?
田忌说:孙膑老兄,你怎么就知道当时齐威王不会调换顺序,如果他调换顺序,咱们不就慘了!
孙膑说:因为齐威王得意洋洋炫耀自己的马,他得意忘形了,不会调换序的。生:齐威王每个等级的马都比田忌的强,他一心想,如果再比,取胜的还是他,他打心里是不会换马的。
11、总结:哦,原来这一切,都被孙膑料定了,是呀!会观察善分析,再用高超的计谋,打破常规,才能出奇制胜。
四、拓展延伸。
这个故事出自《史记 孙子吴起列传》,史记中还有许多有趣的故事,课下同学们不妨去读一读,读史使人明智。
12、五年级下手指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五年级下手指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教学目标:
1、知识:读读记记堂皇、渺小、附庸、养尊处优等词语。概括课文主要内容,了解五根手指的不同特点。
2、方法:了解作者描写手指的方法。
3、情感:领悟课文蕴含的道理,感悟人生哲理。
教学重点:
了解作者描写手指的方法。
教学难点:
领悟课文蕴含的道理,感悟人生哲理。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生活中平凡的人和事,常常会带给我们启示,像那个我至今还常常想起的顶碗少年,还有那一棵棵优雅自在,显示着勃勃生机的桃花心木。其实,生活中还有许多普普通通的事物,对于他们的存在,我们常常司空见惯、熟视无睹,可是,如果我们仔细观察、认真思考,这些普通的事物也会带给我们耐人寻味的启示的。比如我们每个人手上的五根手指。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5课《手指》。
二、阅读质疑,自主体验
1、想不想知道本文主要主要写了什么吗?请同学们快速打开课本51页,同桌对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字词多读几遍。
2、出示黑板检查字词。(指生读,齐读)
扳住窈窕搔痒秽物轧伤纽扣蘸药末
堂皇扶衬渺小鼻涕附庸爱憎养尊处优
3、字词读得这么准确,相信读懂课文更不在话下。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本文主要写了五根手指不同的特点,最后告诉我们一个道理的事。)
4、指名说,生补充,桌友互说。
5、了解了课文内容之后,相信大家脑海里一定又产生了很多疑问,同桌之间先互相交流一下吧?
6、质疑:
(1)课文写了五指的什么特点?
(2)运用了什么样的表达方法?
(3)从中明白了什么道理?
三、合作质疑,互动体验
1、同学们很会提问题,但不知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何?请同学们按照自学要求,默读课文25自然段,自学解决这些问题。
自学要求:(1)画出描写五个手指特点的'关键词语。
(2)思考作者用了什么方法将五指的特点表达这么具体的?
(3)把自己觉得有意思的部分多读几遍。
2、交流汇报:谁找到了描写五指特点的关键词语?(指名说,生补充,师板书)那么作者用了什么方法把五指特点表达具体的?(指名说,生补充)
(大拇指形状不美吃苦耐劳先概括后具体
食指姿态不美工作复杂机敏排比
中指地位最优相貌最堂皇曲线最美养尊处优拟人
无名指小指体态秀丽样子可爱能力薄弱设问)
3、谁愿意把自己觉得最有意思的部分读给大家听?(指导朗读)
4、小结:通过读我们可以看出来,在作者的笔下,五指的神态栩栩如生,性格迥然不同,语言风趣幽默,结构清晰严谨,而这一切,都源于作者运用了多种表达方法,如果今后我们的写作也运用多种表达方法,相信你们的作文会越来越出色!
四、变式质疑,深入体验
1、师:丰老先生介绍完五指特点以后,又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请大家齐读最后一自然段。(齐读)
2、师:从这段文字中你从中明白了什么?(板书:团结起来力量大)
五、应用质疑,矫正体验
1、小练笔:
师:下面咱们进行一个小练笔的活动。
师:五根手指团结互助,齐心协力才能很好地为主人服务。可是突然有一天,它们几个心血来潮争起功来了。同学们想知道大拇指是怎样给自己争功吗?
大拇指首先发话,扯开嗓门道:在五指之中,我的力气最大,按钉书机、钉图钉,多重的活,都得由我上阵!说着,得意洋洋地瞟了大家一眼,再说了,比较轻巧的活有按手印、鉴定指纹等也离不开我,你们去能算数吗?然后,又不屑一顾地瞪了大家一眼,继续显耀:操作电脑键,是我;发信息,是我;按遥控键钮,是我,数人民币,是我说着,情不自禁地唱起来:是我是我还是我我的功劳最最大
2、师:听了这段文字,大家有什么感受吗?老师这还积累了一些有关争吵方面的词语,想和大家分享一下。(小黑板示)
不甘示弱唇枪舌战得意洋洋喋喋不休盛气凌人滔滔不绝
愤愤不平振振有词趾高气扬不屑一顾傲气十足扯开嗓门
师:同学们平时肯定也注意到争吵时还有哪些动作和神态,下面请同学们将自己平日的观察和自己积累的描写动作、神态的词语来写一写其余四指是怎样为自己争功的?
六、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手指》,了解了五指的特点,同时也懂得了一个道理,让我们再次朗读丰子恺文中说的最后一段话来结束这节课。(生齐读)
七、板书设计
13、五年级下梅花魂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五年级下梅花魂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设计理念:从爱哭、爱诗、爱梅体会外祖父的乡愁和坚守一生的中国魂。
一、人物介绍,导入课文
师:同学们,在正式上课之前,老师想先给你们介绍一位老先生,洪镜湖。
简单介绍洪镜湖老先生的生平。
师:在他的外孙女眼中,洪老先生是怎样的人呢?让我们走进课文《梅花魂》,寻找答案吧!
二、爱哭的外祖父
师:同学们,在小莺儿眼中,洪老先生是怎样的外祖父呢?
生:爱哭的外祖父。
师:请同学们找一找,文中的外祖父哭了几次?
生:第一次是外祖父在教我读唐诗宋词的时候。第二次是外祖父不能回国的时候。第三次是外祖父为我们送行的时候。
师:三次落泪有何不同呢?
生:第一次落泪是默默哭泣,第二次落泪是呜呜大哭,第三次是泪眼蒙眬的哭泣。
师:请仔细品读课文,体会三次落泪的原因吧!
出示:爱哭的外祖父乡愁
三、爱诗的外祖父
出示诗歌,指导学生品读诗句。
师:同学们,诗歌总是引得外祖父伤心落泪,为什么外祖父还要读诗呢?
指导学生讨论。
师:唐诗宋词对漂泊在外的游子而言是精神的寄托,让我们将这几句诗歌读一读吧!
出示诗歌,指导朗读。
四、爱梅的外祖父
师:同学们,想一想外祖父之所以爱哭,之所以爱诗都是因为什么呢?
生:因为乡愁。
师:既然如此,文章的题目为什么不叫做《外祖父的乡愁》,却叫《梅花魂》呢?
引导学生品读课文有关梅花的段落,体会外祖父对梅花的喜爱。
师:这梅花魂其实就是外祖父心中的中国魂呀!外祖父把无形的乡愁寄托在梅花之中!
出示陈慧瑛女士的资料。
师:陈慧瑛女士也没有辜负外祖父的教诲,梅花魂她上传承了下去,成为了她坚守一生的品格!
师:梅花魂更扎根在无数中国人的心中!面对此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疫情,海外华侨同胞们也纷纷出力鼓劲。看到这些新闻,老师再一次想起洪老先生说过的两句话,同学们,请齐读!
出示: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
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他们不管历经多少磨难,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
师:中华儿女始终坚守着梅花魂,中国魂,有此气节,我们终将战胜一切磨难!
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下课!
作业设计:
查一查我国的海外侨胞为了帮助祖国抗击疫情都做出了哪些贡献,并写成一篇小短文,读给家人听一听。
14、五年级下军神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五年级下军神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教学目标:
1.认识15个生字,重点指导读准绷字的读音,正确书写衷和祥两个字。
2.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通过品读刘伯承、沃克医生的动作、语言、神态体会他们的内心,了解刘伯承被称作军神的原因。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通过品读刘伯承、沃克医生的动作、语言、神态体会他们的内心,了解刘伯承被称作军神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理解题目
(一)介绍刘伯承的资料,大致了解人物生平。
(二)理解题目中的神,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借助资料拉近学生与伟人的距离。通过解题营造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教学做好铺垫。
二、学习生字,感知文意
(一)学习生字。
1.了解多音字绷在本课的正确读音。
2.结合字源信息,正确书写衷与祥。
3.积累文中四字词语,读词入句,初步感知文中人物表现。
汗如雨下 汗珠滚滚 肃然起敬 脸色苍白
一声不吭 青筋暴起 目光柔和 一针见血
①结合文章内容给词语分组
②通过分组了解词语所描写的人物。
③带词入句进行朗读,初步感知人物表现。
初读课文,引导学生读准易错字音,读通语句。在分享中了解文章大意,明确概括的方法。为深入学习做好准备。
(二)整体感知文意。
1.分享交流:阅读学生自主概括的主要内容
2.明确方法:
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概括文意;
按照问诊时、手术前、手术中、手术后的顺序概括文意。
三、品读语句,体会精神
(一) 标划语句,感知人物精神。
默读课文,找一找课文中哪些语句能够说明刘伯承堪称军神,标划下来。
1. 自主阅读,标划语句
2. 分享交流,感知人物精神
问诊:坚强 淡定 勇敢无畏
术前:冷静 果敢
术中:毅力惊人 顽强坚定
术后:乐观 坚毅
引导学生走进语句,在实践中学习通过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的方法。在资料的辅助下深刻感悟刘伯承的精神。
(二)品读语句,探究人物精神。
问诊:1.联系文章内容和课外资料,体会刘伯承伤势之重。
2.通过表现,揣摩人物内心,体会刘伯承的坚强淡定。
术前:1.通过刘伯承和沃克医生表现的对比,体会刘伯承的冷静果敢。
2.引入资料,探究刘伯承不打麻药的原因,体会他继续投身革命的决心。
术中:1.通过沃克医生和刘伯承的表现揣摩他们的内心,体会刘伯承惊人的毅力和顽强的意志。
2.想象画面,有感情朗读。
术后:通过对话体会刘伯承的乐观、坚毅。
四、总结学法,布置作业
(一)总结本课的学习方法
(二)布置课后作业
1.书写本课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概括沃克医生一系列的情感变化。
回顾本节课学习内容以及学习方法,为下节课的迁移运用做好准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体会沃克医生内心的变化并进行有感情朗读。
2.尝试以沃克医生的口吻讲故事。
3.运用学法,自读自悟《丰碑》,体会军长的内心变化,感悟军需处长不怕牺牲,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
教学重、难点:
1.尝试以沃克医生的口吻讲故事。
2.运用学法,自读自悟《丰碑》,体会军长的内心变化,感悟军需处长不怕牺牲,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
教学过程
一、反馈作业,感情朗读
一、回顾作业要求,展示学生的内心变化示意图。
二、师生合作,感情朗读沃克医生内心变化的语句。
三、总结朗读技巧。
1.关注标点符号,读出语气变化。
2.借助提示语,读出语气变化。
3.想象画面,读出语气变化。
引导学生在反馈作业中回忆沃克医生的内心变化,为感情朗读做好准备。同时通过学生的感情朗读与沃克医生产生情感的共鸣,为讲好故事打下基础。
二、试讲故事,锻炼表达
一、回顾书后作业。
作业要求:以沃克医生的口吻来讲这个故事。
二、学生尝试以沃克医生的口吻讲故事。
1. 教师送出小锦囊
第一个小锦囊:注意转换人称,以沃克医生的口吻讲故事。
第二个小锦囊:借助心情变化图,讲出沃克医生内心的变化。
2.学生练习讲故事
① 学生讲沃克医生问诊时的故事。
②学生点评:
提出建议:把沃克医生的心理活动补充到故事中。
③结合建议,尝试讲做手术时的故事。
④学生自主练习讲故事
讲故事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在讲故事中恰当地融入学生对文本的解读以及体会到的人物内心的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人物的理解,同时锻炼了口语表达能力。
三、阅读《丰碑》,学法迁移
一、 针对题目进行质疑。
1. 丰碑是什么?
2. 文中的丰碑指谁?
第一次理解丰碑:指的是军需处长
二、 读文自学,交流体会。
(一)体会军需处长的精神。
1.读文思考:军需处长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从哪些描写体会到的?把感受批注下来。
2.交流分享
(1)对军需处长的印象:舍己为人 不怕牺牲。
(2)品读7自然段中的语句谈体会。
①单薄破旧:体会让出衣服舍己为人
② 镇定安详:体会不怕牺牲
③ 对丰碑有了新的理解吗?
第二次理解丰碑:指军需处长舍己为人、不怕牺牲的精神。
④学生自主练习有感情朗读
引导学生迁移运用学法,自主学习阅读链接《丰碑》。在分享交流中印证学法,形成阅读能力。
(二)联系军长的表现再次体会军需处长的精神。
1.浏览课文,找到军长的表现。
2.画出军长内心变化图。
3.品读语句,体会军长的内心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
①品读6自然段愣了一下,体会军长惊讶的内心。
②品读8-10自然段,通过军长的表现揣摩内心,感受他的愤怒。
③品读12自然段,通过表现揣摩军长内心,体会他知道真相后的敬佩、愧疚、自豪、惋惜的复杂心情。
④学生完善内心变化图。
④ 对丰碑还有新的理解吗?
第三次理解丰碑:鼓舞战士们勇往直前的动力。
三、学生自主练习有感情朗读。
四、激趣阅读,布置作业
(一) 激发学生继续阅读长征故事的兴趣。
(二)布置作业。
1. 找一找长征中的故事读一读,运用学到的阅读方法品读故事中的人物。
2.继续练习以沃克医生的口吻把刘伯承的故事讲给家人听。
15、五年级下猴王出世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五年级下猴王出世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教学目标:
1认识芝、遂等1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呵。
2.默读课文,遇到不明白的语句,能联系上下文,猜猜大体意思,并继续往下读。
3通过抓关键词句讲述石猴出世及成王的故事。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板块一 揭题质疑览全篇
1.话说西游,揭题质疑。
(1)出示唐僧师徒四人的图片,揭示他们是电视剧《西游记》里的主人公。
(2)简介《西游记》。
《西游记》是明代吴承恩写的长篇白话小说。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主要描写了孙悟空、猪八戒、沙僧三人保护唐僧西行取经,沿途遇到八十一难,一路降妖伏魔,化险为夷,最后取得真经的故事。
(3)揭题:《猴王出世》选自《西游记》第一回,有删改。
(4)质疑题目:猴王是谁?他是怎样出世的?
2.疏通文字,了解内容。
(1)出示阅读提示,明确阅读任务。
默读课文,遇到不明白的语句,可以猜猜大致意思,然后继续往下读。
想一想石猴是怎样出世的,又是怎样成为猴王的。
(2)读准课后要认读的15个字组成的词语。要点:易读错的字有:迸bng、镌juān、劣 li、挈qi、瞑mng、耶y。
(3)读准多音字:呵。
出示词语所在的句子,关注语气词读好人物的话语。
石猴端坐上面道:列位呵(a)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石猴喜不自胜,忽抽身往外便走,复暝目蹲身,跳出水外,打了两个呵呵(hēh)道:大造化!大造化!
(4)联系上下文来猜猜意思,罗列学生可能不理解的部分词语。
例如:图片理解词语:石窍、石碣、镌着、拱伏、无违、序齿、排班。
做动作理解词语:伸头缩颈、抓耳挠腮。
(5)课文主要写了什么?(石猴出世、石猴称王)
过渡:石猴是怎样出世,又是怎样成为猴王的,是我们接下来学习的重点。
(设计意图:一般古典白话小说的回目在章节中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这里虽然没有回目。但题目猴王出世还是高度概括了本课的主要内容。这里的出世从广义上来讲包括石猴的出生和称王。所以对题目的质疑显得尤为重要,在质疑中故事和人物一下子凸显出来。本课文言意味较浓,根据阅读古典白话小说和文言文的经验,学生连估带猜式地阅读故事,并且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猜读词语,能有效地达到疏通文字的目的。)
板块二 抓住关键说出世
1.默读思考,了解出世。
想一想:石猴在哪里出世?怎样出世?出世后怎样?
2.连估带猜,读通出世。
要点1:例如,从三丈六尺五寸高,有二丈四尺围圆大致知道仙石很高很大;从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感之既久,遂有灵通之意大致知道仙石很有灵性;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猕猿为亲大致知道石猴和山中的许多野兽都是好朋友。
要点2:通过指读、轮读、演读等方式朗读这一段。
3.抓关键词,梳理出世
(1)石猴在哪里出世?(傲来国一大海中一花果山)
(2)石猴是怎样出世的呢?(仙石-石卵-石猴)
(3)石猴出世后是怎样的呢?(在山中行走跳跃自由自在,与真猴无异。)
(4)朗读第1自然段,注意节奏。
4.根据提示,讲述出世
傲来国的大海中,有一座山叫花果山。山顶上有一块仙石,有一天仙石崩裂出一个石卵。因为见了风化作一只石猴。这石猴在山中行走跳跃,玩耍休息,非常快乐。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学生能大致讲述石猴出世的故事。首先依然用连估带猜的方法疏通文字。其次石猴出世的部分运用了大量的排比和对偶的句式,节奏疏密有致、抑扬顿挫。但本课不是精读课文,所以主要是通过朗读来体会,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轮读、演读等活动,感受古白话文凝练鲜明、优美奇特的语言形式。最后,通过提炼关键词语来帮助学生讲述故事。)
板块三 品悟形象讲称王
1.通览全文,聚焦称王。
快速浏览课文,看看哪几个自然段讲述了石猴称王这个内容。(2~4自然段)
2.编列标题,理清情节。
石猴探洞-石猴报喜一石猴称王。
3.依据情节,概说称王。
一天,石猴与群猴在山洞中洗澡,看到泉水奔流众猴便说要去寻源头,约定寻到源头又不伤身体的人,就拜他为王。石猴跳入泉中,发现一个石洞。他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众猴,众猴高兴地进入了水帘洞中。众猴立刻拜石猴为王,将石字隐去,叫作美猴王。
要点:讲故事的时候,关键信息和情节不能遗漏比如说探洞前约定这个情节不能少,它为后文石猴称王埋下了伏笔。
4.抓住细节,品悟形象。
学习《景阳冈》时,我们通过抓住武松和老虎的动作来把武松打虎的故事讲得扣人心弦,要想把石猴称王的故事讲得引人人胜,我们也可以通过添加人物的动作、语言,配上相应的表情等来达到这个目标。
(1)出示表格,默读课文石猴称王部分,想一想,画一画,哪些描写让你觉得很有意思,我们可以在讲故事的时候添进去。
(2)填写表格,交流石猴的部分语言、动作描写。
要点1:交流石猴语言描写时,主要抓住表格里的三句简短的话,通过自由朗读,发现石猴说话的特点。作者用重复、短促的语言,塑造了石猴顽皮、率真的性格。
要点2交流石猴的动作描写时,抓住反复出现的动词瞑目蹲身复瞑目蹲身又瞑目蹲身和其他一些动词如睁睛抬头观看将身一纵跳出水外往里一跳,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动作敏捷、勇敢无畏胆大心细的石猴。
要点3:以上内容交流过程中通过指读、齐读、演读等方式体会石猴形象。当然课文中像这样符合人物个性的语言还有很多,同学们可以继续寻找,继续交流,甚至还可以抓住其他石猴的表现,通过对比来进一步把故事讲生动。
5.根据表格,生动讲述。
四人小组讲故事、听故事、评故事。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的重点是分两步把石猴称王部分讲生动具体。首先在阅读过程中抓住石猴探洞石猴报喜和石猴称王建立情节图。依据情节图,用自己的话讲一讲故事的主要情节。其次,通过抓住石猴的语言、动作描写等加深学生对人物形象的认知,让学生把称王的故事讲得生动有趣。)
板块四 拓展延伸再阅读
1.聚焦主角,挖掘故事。
完成连线题:
美猴王 花果山上
孙悟空 大闹蟠桃会期间
齐天大圣 西天取经路上
弼马温 发现水帘洞后
2.拓展延伸,阅读西游。
课后请大家细细读读《西游记》,讲讲和石猴有关的故事。
16、五年级下红楼春趣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五年级下红楼春趣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教学目标:
1.学会课后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喇。2在前三课学习的基础上,展开自主学习猜测词句意思,了解课文大意,感悟贾宝玉形象。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初逢《红楼梦》梳理学法
1.同学们,前几天,我们学习了《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中的故事,感受了古典名著的魅力。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8课《红楼春趣》。本文选自《红楼梦》第七十回《林黛玉重建桃花社史湘云偶填柳絮词》本文题目是编者所加。
2.你们了解《红楼梦》吗?能否结合预习时查阅的资料,简单地介绍一下这本书以及它的作者?
3.通过前三篇课文的学习,我们掌握了不少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能回忆一下吗?
(1)遇到不理解的词句,通过联系生活、联系上下文、联系影视作品等方法猜一猜大概意思。
(2)查阅资料,了解课文的阅读背景,读懂课文大意。
(3)通过抓住关键语句、前后文对照阅读等方法,体会故事中主要人物的形象。
图片
4.这节课,我们可以用上这些方法阅读《红楼春趣》看看课文写了哪件趣事,进而体会主人公宝玉的人物形象。
(设计意图: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经常握了一定的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所以,本课的教学,先让学生梳理方法,然后引导学生用这些方法开始本课的学习。这样做,一方面是对前面教学的加深巩固,另一方面也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图片
板块二 你猜我猜,理解词句
1.请同学们轻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理解的词句,用以前学到的方法猜一猜它们的意思。
2.交流:
(1)检查生词的读音。
(2)猜一猜下列词句的意思,并说说是怎么猜出来的。
一时风紧 黛玉因让众人来放。(联系上下文)
咱们也放放晦气。(联系生活)
这会子拾人走了的,也不嫌个忌讳?(联系生活)
丫头们搬高墩,捆剪子股儿,一面拨起矍子来。(联系上下文,实在猜不出来,可以跳过去。)
图片
(设计意图:本课中,学生不理解的词句比较多,容易让学生产生畏难情绪。面对阅读中遇到的障碍,引导学生利用以前学到的各种方法猜一猜它们的意思,一方面降低了阅读难度,另一方面也更易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图片
板块三 默读课文,领略春趣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想一想:本文主要写了什么事?文章里哪些地方让你觉得有趣?一边读,一边圈画。
2.交流:
(1)本文主要写了什么事?
预设:春天到了,宝玉等人在大观园里放风筝。
(2)文章里哪些地方让你觉得有趣?预设:
①风筝有趣。风筝各式各样,有美人儿,有沙雁儿,有软翅子大凤凰,有大螃蟹让人目不暇接。
②放风筝的情境有趣。丫头们搬高墩,捆剪子股,一面拨起籰子来。宝玉为放风筝急得满头大汗,又差点把风筝跺烂了。宝琴叫丫头放大蝙蝠,宝钗放起一连七个大雁人人都沉浸在放风筝的乐趣里,我们仿佛能听到他们的欢声笑语。
③放风筝的习俗有趣。把风筝放走,让它越飞越远,带走晦气。这种民俗,表达了人们美好的心愿。
图片
3.春天的大观园草长莺飞,花红柳绿,宝玉等十几个天真烂漫的少年趁着东风放起了风筝。读了本文,我们仿佛看到了一幅幅热闹的、趣味盎然的图景。难怪编者给本文取题为红楼春趣。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教学,让学生在潜心阅读中亲近文本,初步体会《红楼梦》的语言魅力。在学生的自主交流过程中,他们既能看到小说中描绘的栩栩如生的生活场景,也能感受到祖国博大精深的民俗文化。)
板块四 结合原著,谈谈宝玉
1.本文出现的人物众多,请同学们浏览课文,用笔圈一圈出现了哪些人物。
2.课前,同学们都查阅了相关资料,能不能简单介绍一下原著中这些人物之间的关系?
(设计意图:本课中,出现的人物前前后后有十几个。在原著中,他们性格各异,具有鲜明的个性色彩。他们之间,或为兄弟,或为表兄妹,或为主仆关系错综复杂。假如不联系原著,学生的阅读就成了空中楼阁,难以深入。而且,通过前三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定的查阅资料辅助阅读的能力。所以,本环节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简单讨论人物间的关系,为后面感悟宝玉的形象埋下伏笔。)
3.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画出描写主人公贾宝玉的语句。和前几篇课文一样,我们关注人物的言语细节,思考:读了文章,贾宝玉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
4.师生交流。
预设:
(1)喜欢玩闹。
出示:宝玉等听了,也都出来看时,宝玉笑道:我认得这风筝,这是大老爷那院里嫣红姑娘放的。拿下来给他送过去罢。
点拨:宝玉本来在室内,听到帘外丫头们说有风筝,立刻就要出来看个究竟,说明他爱玩。
出示:宝玉又兴头起来,也打发个小丫头子家去,说:把昨日赖大娘送的那个大鱼取来。
点拨:一个又字很有趣,说明宝玉经常性地看到新鲜好玩的事就兴致勃勃、跃跃欲试。
(2)率性纯真。
出示:宝玉说丫头们不会放,自己放了半天,只起房高,就落下来,急的头上的汗都出来了。
点拨:风筝放不起来,本不是什么大事。可宝玉看到别人都放了起来,唯独自己不行,急得满头大汗。这一头汗,将一个男孩的好胜心写得跃然纸上,让我们感受到宝玉的纯真可爱。
出示:众人都笑他,他便恨的拌在地上,指着风筝说道:要不是个美人儿,我一顿脚跺个稀烂。
点拨:这句话让我们看到一个任性的充满孩子气的宝玉。恨的摔在地上指着风筝说,风筝放不起来,他不是仔细去发现问题,而是采取这种幼稚的有些赌气的行为来发泄自己的情绪。
(3)待人平等。
出示:紫鹃笑道:难道天下没有一样的风筝,单他有这个不成?二爷也太死心眼儿了!我不管,我且拿起来。
小丫头去了半天,空手回来,笑道:晴雯姑娘昨儿放走了。宝玉道:我还没放一遭儿呢!
袭姑娘说:昨儿把螃蟹给了三爷了,这一个是林大娘才送来的,放这一个罢。
点拨:宝玉是主,紫鹃、晴雯、袭人是仆。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他们有着贵贱之分。可是,紫鹃对于宝玉要把风筝还给嫣红姑娘的提议,不但公然反对,而且还笑他太死心眼儿。那个替宝玉去取风筝的小丫头,去了半天,空手回来,按理,没替主人办成事,小丫头会担心宝玉责罚,可她偏偏笑道,可见,宝玉一贯对她们有宽仁之心。赖大娘送给宝玉的风筝被晴雯私自放走了,宝玉只能遗憾地说:我还没放一遭呢!袭人把大螃蟹风筝送给了三爷,宝玉也不气恼。可见,贾宝玉虽然是一个贵族公子,可是他却有超越那个时代的平等意识。在他的眼里这些丫头奴仆和他一样,是有尊严的生命,需要体谅,需要爱护,需要尊重。
5.导语:同学们,这就是宝玉,他爱玩爱闹,率性可爱,待人平等。从他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作者曹雪芹的影子。除了以上我们说到的,你还有什么发现和感受呢?让我们再读一读课文,你一定会有更多的收获。
(设计意图:本环节中,感悟宝玉的形象的方法,和本单元前几篇课文一脉相承又具有自身的特点。和前几篇课文相同的是,都是通过人物的言语细节去感悟。不同的是,本课中,宝玉的形象还要放在众多人物的关系中去考虑。)
板块五 拓展延伸,结缘《红楼梦》
这节课,我们一起跟随曹雪芹的笔触,走进了《红楼梦》里的那个春天,欣赏了春暖花开、纸鸢翻飞的美景,认识了宝玉这个率真可爱的少年。《红楼梦》是一部奇书,几百年来,俘获了无数读者的心。如果通过这节课,大家能和《红楼梦》结缘,在闲暇之余读一读,相信大家会有更大的收获!
17、五年级下从军行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五年级下从军行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教学目标 :
1.了解边塞诗歌的特点 。
2.品味诗人笔下的思乡之情与誓死杀敌的精神
3、.鉴赏同类诗歌,进一步了解诗人边塞诗的艺术特色
教学重难点:
1.理解典型环境与人物感情高度统一的艺术技巧。
2.品味诗人笔下的思乡之情与誓死杀敌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解题
《从军行》是乐府《相和歌辞平调曲》旧题。内容叙述军旅战争之事。本诗体现了出征将士报国御敌,以身许国的壮志。
二、总体感知边塞诗歌的代表人物和风格
盛极一时的边塞诗是构成盛唐之音的一个基本内容,它在中国诗歌史上的地位,是前无古人的。在盛唐边塞诗人中,高适、岑参向来并称齐名。
三,王昌龄背景介绍 。
详见《学海导航》
王昌龄边塞诗的代表作是《出塞》和《从军行》。《出塞》共有两首(均从《全唐诗》)。其一为: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四、词语点拨:
1.青海:指青海湖。今青海省西宁市西。古名鲜水或仙海,北魏时始名青海。唐朝和吐蕃经常在这一带发生战争。暗雪山:使雪山晦暗无光。雪山:指河西走廊南面的祁连山。
2.玉门关:今甘肃省敦煌县西。汉时是边境的一个重要关隘。唐时是通往西域的要道,是突厥的势力范围。
3.楼兰:汉西域国名(今x疆维吾尔自治区鄯善县东南)。汉武帝时,遣使通大宛,楼兰阻挡道路,攻击汉使。昭帝元凤四年(前七七),大将军霍光派平乐监傅介子前往楼兰,用计斩其王。唐时已无楼兰之称。这里借用此典,意指消灭侵扰唐朝边境的外敌。还:归,回家。
五、总体感知
诗开始两句,次第展现出广阔地域的画面:青海湖的上空,长云弥漫;浓厚的云层,使湖北面绵延千里的祁连雪山也显得隐隐约约;越过雪山,是矗立在河西走廊荒漠中的一座孤城;再往西,就是和孤城遥遥相对的军事要塞玉门关。这幅集中了东西数千里广阔地域的长卷,就是当时西北边塞戍边将士生活、战斗的典型环境。这两句在写景的同时渗透着丰富复杂的感情:戍边将士对边防形势的关注,对自己所担负的任务的自豪感、责任感,以及戍边生活的孤寂、艰苦之感,都融合在悲壮、开阔而又迷蒙暗淡的景色里。
三、四两句由情景交融的环境描写转为直接抒情。黄沙百战穿金甲,短短七个字,我们可以看出环境的险恶,战争的频繁,以及将士们不畏艰险、英勇战斗的英雄形象。百战极言战事之多;黄沙二字,极力突出西北战场的特征,令人宛见日暮云沙古战场的景象:百战而至穿金甲,更可想见战斗的艰苦激烈和将士们所做出的牺牲。但是,金甲尽管磨穿,将士们的报国壮志却并没有消磨,而是在连年战争和大漠风沙的磨炼中变得更加坚定。不破楼兰终不还,就是这些将士们豪壮的誓言。
这首诗一二两句,境界阔大,感情悲壮,含蕴丰富;三四两句转折有致,对照鲜明,抒写出了戍边将士的豪情斗志。整首诗的典型环境与人物感情高度统一,体现出王昌龄绝句的突出优点,也是盛唐边塞诗中的优秀篇章。
全诗前两句是铺垫,是烘托,是渲染;后两句是抒情,是显志,是歌赞。景中寄情,以实代虚;情中有物,以实化虚。整首诗不仅格调高昂豪迈,蕴含深邃,而且用语也十分洗炼、精道。
六、重难点分析 :
1.诗中黄沙百战穿金甲句具有高度的概括性,请作具体分析。
答:黄沙形象点出边塞战场的特征,百战极言战事之频繁,穿金甲是说金甲都磨穿了,形容时间之长,战斗之艰苦。短短七个字,高度概括了边地之荒凉、条件之恶劣、时间之漫长、战争之频繁艰难。
2.一、二句写景对表现戍边将士有什么作用?
答:通过境界壮阔、环境恶劣的景物描写,衬托戍边将士不畏艰难,守卫边疆的豪情壮志。
七、比较鉴赏:
比较分析本诗与《从军行》(其四)(青海长云暗雪山)在抒情上各有有什么特色?在环境与心理描写上又有什么不同?
提示:抒情(其一曲笔抒情,虚写征人家乡的妻子的无奈而痛苦的思念之情;其四是直接抒情,抒发戍边将士为国杀敌、视死如归的豪情壮志
环境与心理描写(其一侧重环境的凄凉孤独,通过写羌笛的声音,从听觉上抒写思乡之情,心理描写采用虚写方式,以想象写情;其四侧重写边塞环境条件的艰苦,心理描写上采用实写方式,直接写戍边将士为国尽忠,慷慨豪情的激情)
八、课堂小结
九、布置作业:背诵全诗
18、四年级下我们家的男子汉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四年级下我们家的男子汉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设计说明
这篇文章生动有趣,描写了一个小男孩的成长经历,他的成长过程正是男子汉的成长过程。本文按照人物性格特征来组织材料,在行文过程中我们徜徉在幽默的语言中,感受着一个男孩的男子汉魅力。在一课时内,引导学生学会对人物性格特点的分析与概括,同时理解男子汉的含义,培养争做男子汉的信心、勇气和敢于面对挑战的意识。教学理念既体现《语文课程标准》通过多种形式朗读、小组讨论等手段充分实现学生的参与和体验目标,又结合四年级学生的实际,让学生初步学会分析人物性格特点。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1.课件(挂图、幻灯片等)。2.生字、多音字、新词卡片。
学生准备:搜集作者有关资料。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激趣阅读
1.(板书:男子汉)你们印象中的男子汉是怎样的?
生1:顶天立地,敢做敢当。
生2:正直无私,心胸宽广。
2.看来每个人心中的男子汉都是不同的。今天,我们就来看一看王安忆笔下的男子汉又是什么样子的吧!
3.师补全课题,生齐读。了解作者笔下的男子汉是作者姐姐家的小男孩。
4.课前老师让你们搜集有关作者的资料。谁愿意介绍一下作者?
(生简介作者)
设计意图:对男子汉的理解,词典中的表述较为抽象,对已有一定生活经验的四年级学生来说,应引导他们联系生活实际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可从学生的交流中,初步掌握学生的情感起点,为下面对文本的解读做铺垫。介绍作者王安忆,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她是上海人,以及她在文坛的地位,激起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并为学生感受王安忆对姐姐的孩子的殷切期盼做铺垫。
二、借助标题,把握内容
1.尝试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思考:这篇文章和我们以前接触过的课文有什么不同?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发现这篇课文有三个小标题,进一步了解小标题的作用。(有小标题)
3.教师相机板书3个小标题。那么小标题的作用是什么?回忆以前学过的有小标题的文章,想一想。
4.师小结:作者运用3个小标题使文章条理清晰,眉目分明。小标题具有概括、提示段落主要内容的作用,便于读者把握长文章的主要内容。
设计意图:作家根据人物性格特点列小标题的形式在教材中是第一次出现,教师应有意识地帮助学生理解小标题的作用(即概括、提示段落主要内容,体现作者的写作思路),让学生了解通过列小标题来组织材料是写作中常用的一种方法。
三、品味语言,感受性格
(一)他对食物的兴趣。
出示:他吃饭很爽气。以至前边的嘴唇都有些翘了起来。
1.快速地阅读这部分,能用一个词语来形象地概括他对食物的兴趣吗?(板书:浓厚)
2.在课文中画出体现这个男子汉对食物的兴趣的语句,读一读。说一说:从哪里可以看出他对食物的兴趣很浓?
(概括三个事例并板书:耐心等 编谜语 吃拇指)
3.引读这段内容。
4.根据提示简单地说说他对食物的兴趣。
出示:他对所有的滋味都很有兴趣,_____________________
5.出示:当《少林寺》风靡全国时我们感到非常抱歉。
出示:虽然他对食物的兴趣很浓,但是________________。
6.现在就让我们回到课文中,细细地品味一下这段内容。
可以通过理解文中的关键词语,理解概括文中的主要事例。
(1)理解风靡向往。
(2)师引读。
(3)小结:他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多么执着啊!(板书:执着)
(二)他对独立的要求。
1.自由读,找出表现男子汉独立的语句。
2.交流:不愿让人牵他的手、自己去换橘子水喝、满头大汗地等待换橘子水。
(1)根据课件出示的内容,用/来划分三个阶段。
(2)自己读第一个阶段,用不要要试着概括。
3.以第一个阶段为例,用不要要试着概括第二个和第三个阶段。
4.用不要要连起来说说这三个阶段。
5.这三个阶段的顺序能不能颠倒?
6.圈出表现小男孩心情变化的词语:胆怯紧张沮丧高涨狂热耐心。
7.理解胆怯沮丧狂热。
8.引读这一部分:把男子汉的独立的个性表现出来。
(三)他面对生活挑战的沉着。
1.自由读,思考:事情发生在什么时候?
2.同桌讨论:男子汉面对什么情况表现出沉着?
交流:(1)两周岁送幼儿园不哭。(2)四岁回安徽时:
①虽不愿意但觉得非回不可。
②抓住最得力的手蹿进车厢。
3.朗读这段内容。
设计意图:此环节意在引导学生通过文中的几个其他事例,学习把握长文章的主要内容。学习按一定顺序把事情经过写清楚的方法。
四、小结拓展
1.作者所选取的材料都能体现他是一个男子汉,这些材料的顺序能不能颠倒?
2.出示:这就是我们家的男子汉。
3.引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4.其实不论年龄大小,只要勇敢、乐观地拼搏,积极地面对人生,那就是男子汉或女强人。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你小时候有称得上男子汉的壮举吗?请用生动、幽默的话语写出来。
设计意图:在对相对独立的三个方面进行学习之后,帮助学生对全文进行梳理。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教师除了要让他们学习作者的表达外,还应在阅读学习中慢慢渗透对作者的选材与组材的关注。因此,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让学生感受一下作者所列的三个小标题顺序能否颠倒,让学生体会如何按一定顺序把事情的过程写清楚。通过教师的引读学习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引导学生明白作者发出的感慨是观察小男孩成长过程中的点滴之后而产生的理解和爱,更寄寓了作者对小男孩的期望和祝愿。
19、四年级下天窗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四年级下天窗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教学目标】
1.学读3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2.抓住小小的天窗是你唯一的慰藉。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天窗给乡下孩子们带来的无尽遐想和无穷快乐。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天窗给乡下孩子们带来的无尽遐想和无穷快乐。
【教学难点】
能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谈自己的感受。
【教学过程】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设疑激趣。
1.今天,我们学习《天窗》。(板书课题并齐读课题。)
2.师:看到课题你们有什么想问的吗?(预设:学生可能会问什么是天窗?)
3.下面就请同学们带着什么是天窗?这个问题去读课文。
4.学生带着什么是天窗的疑问去读课文。(学生可说说课文的描述:在屋顶开一个小方洞,装一块玻璃,叫做天窗。也可以说一说自己见到过的天窗。)
(设计意图:针对题目引导学生进行质疑,可以使学生的思维与教材编排意图产生碰撞,理解编排目的的同时,学会质疑的方法,产生阅读的欲望。)
5.天窗虽小,却给孩子们带来了无穷的乐趣,让孩子们的童年充满想象,下面让我们一起去体验天窗的魅力。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情况。
1.同桌互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互相纠错正音,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指名学生分自然段读课文,检查初读和预习情况。
3.出示生字词,指名学生认读。
4.自读课文,思考:天窗给乡下的孩子带来了什么?用书上的一句话来概括。
学生读,读后交流,抓住文章的中心句小小的天窗是你唯一的慰藉。
(设计意图:提出开放性的问题来感悟课文,既有利于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又有利于学生自己在读中品味和体验,留给了学生读书、感悟的余地。)
5.齐读全文。
【第二课时】
(一)回顾课文内容。
1.回忆:天窗给乡下的孩子带来了什么?
小小的天窗是你唯一的慰藉。
2.问:慰藉什么意思?(安慰、抚慰。)
结合自己的经历,说说什么时候需要安慰、抚慰呢?
(设计意图: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理解文中的词语,既形象生动,又无形中教给了学生理解词语的方法。正所谓授之与渔。为学习文本奠定基础。)
(二)细读课文,深入体会。
1.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文章的哪些部分触动了你的心灵,反复阅读,体会为什么说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
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边记录。
2.引导学生抓住给自己留下感受最深的词、句、段落交流读后感受,从而进一步理解课文。
慰藉:安慰。也就是当孩子被大人唤回屋里,告别了疾风暴雨中的玩耍,天窗成了惟一的心灵寄托,惟一的自我安慰。进而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体会孩子被唤回时的失落,(也可以结合自己类似的经历体会孩子们当时的心情)又从天窗中想象出无穷的情形、故事,从而找回了失去的快乐。过程中要结合有感情的朗读。如从到屋里来啊!一句中体会大人的命令、不可违抗的气势。从被关在了地洞似的屋里了。体会孩子当时的无奈。在失落和无奈中,天窗给孩子们带来了一片光明,抚慰了孩子们的心灵。从而理解为什么说天窗使孩子们唯一的慰藉。
3.有感情地朗读自己感触最深的段落。
(设计意图:在理解过程中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典型词句进行感悟、品位,恰倒好处地突破了文中的重难点,同时也教给了学生读书、理解的方法。)
(三)拓展积累
1.教师启发提问:在你无奈的时候,什么是你的慰藉?
让学生谈出自己生活中排解不快的方法。也许是读书?看电视?也许是摆弄什么小玩具?
2.把自己的经历像作者这样记录下来,为我们的童年增添一笔美好的回忆。
(设计意图:把阅读和生活结合起来,把读和写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20、四年级下三月桃花水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四年级下三月桃花水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认读2个生字和琴弦、裹着、草如茵、掬一捧、应和、袅袅炊烟等词语。
2.在课文学习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热爱祖国山河的赤子之情。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熟读成诵的习惯,既能使学生积累优美词句,又能使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提高语言表达的语流、语感能力。
教学难点:
积累课文中的好词好句,能找出课文中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方法的句段,并能体会作者使用这些修辞方法的用意,感受本文文字优美、意境清新的特点。结合平时学生作文中词语贫乏、句式老套的毛病,鼓励学生在积累的基础上学习模仿造句、写话。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昨天,老师带你们看了天窗。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三月的桃花水边,看看我们又会有怎样的奇遇呢?(板书课题:三月桃花水)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在课文中画出读不准的字词。
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教师相机订正错误的读音。
3.结合学生的质疑学习生字:(辨析字音、字形)
4.学生两人一组,齐读课文,互相检查是否读准字音。
5.教师提问:这篇课文描写的三月桃花水,给你们留下什么样的印象?(三月桃花水是美丽、迷人、令人陶醉的)我们应该用怎样的语气和情感来读课文?(用欢喜的心情、轻快的朗读方式)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画出课文中自己不理解的词句。
6.学生质疑。(对于学生提出的、较容易的字词问题,如果有其他学生能够解决的,就应该多让学生用自己的表达方式、理解方式解决,因为这是学生的初步自学过程,不要要求尽善尽美。对于比较难的问题,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继续学习。)
三、再读课文:
1.学生自由朗读:比一比谁读得流畅而有感情。
2.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思考:这一段文字里有几句话?是什么句式?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在课文中找出和这两句话对应的段落。(两句话,是疑问句,分别对应3、4自然段和5、6自然段)
3.教师引导:
是什么声音――三月桃花水的水声(把流水声比喻成小铃铛的声音,清脆悦耳。)
是什么光芒――三月桃花水的水面(把明镜般的水面比喻成丝绸,明亮耀眼。)
四、学习课文:
1.齐读第二自然段。思考:当你读这一段时,你眼前会出现怎样的景象?
2.课件展示情景。
3.结合学生的回答,教师相机点拨:
呵,河流醒来了!语气词呵,表现了作者乍见春水的兴奋之情;一个醒把被束缚一个冬天的河水重获新生的喜悦写活。(拟人方法)
流动的水在舞动朝霞,水中的浪花、旋涡,在作者笔下成了樱花酒窝(比喻)
4.分男、女生读描写水声、水面的段落。
5.小组自学:三月桃花水是春天的竖琴。它弹奏出哪些不同的音乐?这些不同的音乐与乡村生活有什么关系?
三月桃花水是春天的明镜。为什么是明镜?它照出了什么美景?
6.教师提问:课文的第3―6自然段,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找出来,读一读,思考:作者为什么这样写?(把桃花水比喻成竖琴明镜,把波纹比喻成琴弦,第4自然段运用了排比、拟人方法,把柳枝比喻成长发,把衣着艳丽的姑娘比喻成花瓣)
7.学生自由朗读最后三个自然段。
联系上文,思考:为什么三月桃花水比金子还贵,比银子还亮?结尾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受?(因为桃花水与农村生产息息相关,所以比金子还贵,因为它纯净透明,所以比银子还亮。)(三月桃花水让所有见过它的人深深地陶醉,掬一捧,品一口,就好像美妙无比的桃花水流进我们的心里,让我们永远铭记。结尾表达了作者对三月桃花水的深情赞美和无比热爱。)
8.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五、拓展训练:
1.反复朗读课文中优美句段,模仿句段,写一写四季之一的自然景观,或写一写春天游园的见闻。
2.感情朗读课文第6自然段,发挥想象:如果你是三月桃花水,你会对燕子、垂柳、姑娘等照在水面的朋友说什么?
六、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积累优美语段。
2、形近字组词:
梨( )鞠( )纤( )瓣( )
犁( )掬( )迁( )辩( )
辫( )辨( )
板书设计:
三月桃花水
什么声音? 竖琴
沉醉
什么光芒? 明镜
21、四年级下塞下曲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四年级下塞下曲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教学目标】
1.读准多音字单;会写雁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塞下曲》,背诵古诗。
3.读懂《塞下曲》,读出画面,读懂诗意。了解诗中所描写的将士雪夜追敌的情景,感受诗人对将士不畏艰辛、英勇无畏的气概的赞美之情。
【教学重难点】
1.理解古诗内容,体会诗句表现的精神品格。
2.积累古诗。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复习导入,温故知新
1.复习导入。
(1)师:我们已经学习了一首流传千古的送别诗《芙蓉楼送辛渐》,谁来背一背?(师指名背诵)
(2)你觉得这首送别诗与你熟悉的其他送别诗表达的情感一样吗?(生交流)
(3)师引导:在学习《芙蓉楼送辛渐》时,我们了解到王昌龄是边塞诗人。其实,唐诗按照内容进行分类,有:送别诗、田园诗、思乡诗、边塞诗等。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边塞诗。(板书:边塞诗)
(4)初步了解边塞诗。
①课件出示资料。
②师:快速浏览资料,你从中获得了哪些信息?(生自由交流)
2.板题读题。
(1)课件出示诗题。
(2)师指名读诗题。
【设计意图】温故而知新是学生需要养成的学习习惯。由复习旧知识来引入新课,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瞻前顾后,进行牵引联想。
板块二 初读古诗,识记生字
1.初读古诗。
(1)课件出示古诗。
(2)生自由朗读,读通、读顺古诗,读的时候注意字的读音,反复多读几遍,读正确,读熟。
(3)师检查生读书情况,适时引导读;小组竞读,读通、读顺每句诗;同桌互读,互相指正;师指名读出诗的节奏。
2.学习要求会认、会写的字。
(1)课件出示要求认识的字。
①师指名读词语,强调:单是多音字,单于的单读chn。
②师指名读文中单于的注释,全班齐读词语。
(2)指导书写。师重点指导雁字的书写。
①生小声认读,师引导:从字形的角度观察,要记住这个字,难吗?你有什么好方法?
②生交流。
课件出示:
,雁,一种候鸟。 = (人字形)+ (鸟),表示以人字队形飞行的鸟群。
造字本义:名词,一种习惯以人字形迁徙的大型候鸟。
③师:关于雁字的资料,对你识记这个字有什么帮助?
④示例:我记住了大雁是以人字形队伍飞行的鸟群,所以写的时候记住有两个单人旁。
⑤区分雁和燕。师引导:怎样区分雁和燕。
⑥课件出示燕字的演变过程。
课件出示:
燕,甲骨文像一种翅膀尖长、尾巴剪形的候鸟。造字本义:一种喜欢在民居筑巢的候鸟。
⑦师引导:对照燕字和雁字的资料,想想怎样区分这两个字。
⑧师指导书写雁:观察雁字在田字格里的占位,然后描红、书写。
【设计意图】初读诗文,引导学生自己读、听同学读、小组读、同桌互读等,避免了初读只停留在形式的弊端。教学要求会认、会写字时,将学生特别容易写错的同音字引入,用课件资料呈现,让学生知道写字要结合字的起源和意思。
板块三 品读诗文,入情入境
1.初读了解大意、了解作者。
(1)课件出示诗题:《塞下曲》。
(2)师指名读诗题,适时引导:你从诗题中了解到了哪些信息?还有哪些疑问呢?在提出自己的疑问之前,可以看看文中的注释,看看能解决你的哪些疑问,你还有其他疑问吗?
(3)师适时讲解:塞是边界的意思。《塞下曲》是边界上的歌曲,是唐代的一种歌曲名称,内容大都描写边疆的战斗生活。
(4)课件出示资料,了解作者。
①师引导:了解作者,对我们学习古诗、读懂古诗也有很大的帮助。
②出示课件。
课件出示:
卢纶:曾经参过军,他写的有关军队生活的诗歌,内容充实,富有生气。
③师指名读,思考:这则资料中哪个信息给你印象最深?
④生自由交流。
⑤师简介:卢纶的《塞下曲》组诗共有六首,这里选的是第三首。
2.品读,理解诗意。
(1)课件出示古诗。
(2)生自由朗读;师指名读。
(3)理解诗意。
①师引导:静下心来看看课文注释,仔细读读,借助注释说说每句诗的意思。
②示例:在这月黑风高的夜晚,敌军偷偷地逃跑,宿雁惊飞。将军发现单于潜逃,要率领轻骑去追击;正准备出发之际,一场纷纷扬扬的大雪飘然而至,刹那间弓刀上落满了雪花。
③师引导:谁能用一两句话概括这首诗?
④示例:单于趁着夜色逃跑,将军率领轻骑追赶。
⑤师引导:谁能用两个字概括这首诗的内容?可以借用诗句中的重点字。
⑥示例:前两句写单于要逃跑,我借用诗中的逃,后两句写将军要去追逐单于,我就借用诗句中的逐。(相机板书:逃、逐)
3.细读诗句,体会诗情。
(1)解读逃。
①课件出示第1、2句诗。
②师指名回答:单于是在什么时候逃跑的?(预设:夜晚)(板书:夜)
③师顺势引导:这是一个怎样的夜晚?(预设:夜黑风高,夜深人静)
④师:你能想象单于逃跑时的情景吗?你能用几个词来形容逃跑时的单于吗?
⑤示例:狼狈不堪、惊恐万状。(相机板书:狼狈不堪、惊恐万状)
⑥师指名读,读出单于的惊恐、狼狈。
⑦生齐读。
(2)解读逐。
①课件出示第3、4句诗。
②师指名读,引导:将军是如何追捕单于的?(预设:率领轻骑追赶)
③师引导:这一句没有直接写将军是怎样追赶的,具体写了什么呢?
④示例:写了将军正要去追赶时,一场雪飘然而至。
⑤师指名再读,相机引导:你最关注诗中的哪个字?(相机板书:满)
⑥示例:满字,满字用在这里,写出了突如其来的大雪,天气严寒。
⑦师小结:满字生动形象地再现了塞外环境恶劣,正是这个满字,突显了将士们不畏严寒、英勇无畏的精神品质。(相机板书:环境恶劣、英勇无畏)
⑧师指名读,指导读出对将士的赞美之情。
4.课堂总结。
(1)朗读全诗。
(2)师总结:本诗情景交融,单于是在月黑雁飞高的情景下溃逃的,将军是在大雪满弓刀的情景下准备追击的。一逃一追有力地渲染了紧张的气氛。全诗没有写冒雪追敌的过程,也没有直接写激烈的战斗场面,但留给人们丰富的想象。
5.拓展延伸。
(1)师引导续写古诗:诗读到这里事情却还没有讲完,作者跟我们卖了个关子:将士们最后究竟追到了单于没有?发挥你的想象来写一写。
(2)这首《塞下曲》是通过描述将士雪夜追敌来展示将士英勇无畏的气概的,那么剩下的五首《塞下曲》又写了什么呢?课后请同学们自己找来读一读,互相交流。
【设计意图】《塞下曲》这首诗情景交融。教学时从景入手,由景入情,前两句重点品读逃,感受单于惊恐的心情,想象他狼狈的样子;后两句由逐入手,感受将士不畏艰险,奋勇追敌的豪迈气概。最后发挥想象续写追敌场面,既弥补了内容的不足,也加深了对诗情的理解。
22、四年级下母鸡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四年级下母鸡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母鸡》课后的习题2这句话在逻辑上有缺陷,不是老舍先生写母鸡负责、慈爱、勇敢、辛苦,母鸡就真的是这样,而应该是母鸡本身就具有负责、慈爱、勇敢、辛苦这些品性,是老舍先生用慧眼发现后用文字把这些品性写了出来。
这种逻辑错误对学生的影响可能是重大的,等同于告诉学生,你可以用写作随意编造、定义。但写作要做到真实,应该用手中的笔去描述、创造。虽然,有些文学作品是虚构的,但虚构不是虚假,它是以现实生活为基础,更真实、更深刻地反映生活的本质。
对于状物类文章,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去仔细观察,发现别人发现不了的写作视角和素材,绝不能教学生瞎编乱造。
板块一:话变化
默读课文,画出作者对母鸡的态度前后变化的句子。
一向是什么意思?(从来,一直)从中你体会到什么?作者对母鸡可谓是讨厌至极。
不敢再说明作者是现在是怎样的态度?(尊敬、畏惧)从讨厌至极到不敢讨厌,态度变化之大,让我们感到好奇,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老舍先生又为什么要这样写呢?我们一步步来解答这些问题。
板块二:话缺点
起初,老舍先生为什么讨厌母鸡至极?反复读文,勾画文中的关键词句,提炼总结。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读出讨厌的语气。
老舍先生被尊为语言大师,他用词特别精准。读这几段话时,我们能清楚地感受到他对母鸡的讨厌。这种厌烦的情绪除了从所写事例本身传达出来以外,在语言文字上又是怎么表现出来的呢?
下面这些词语的潜台词是什么?请你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
并且:有理由叫一叫也就罢了,然而没有任何原因,这就有点不可理喻了。讨厌!
那么:没完没了地乱叫也就罢了,还故意扯长了声如怨如诉,真让人嫌弃。讨厌!
永远不却:在强大的公鸡面前这么软弱也就罢了,却还要去欺负忠厚的鸭子。讨厌!
更可恶的是:你欺负了忠厚的鸭子也就罢了,对自己的同类也还那么狠毒。讨厌!
恨不能:下个蛋,叫一叫也就罢了,怎么还想让全世界的人都来夸奖你,也太得意了吧?讨厌!
聋人也会被它吵得受不了:连聋子都受不了,我这个正常人就更受不了啦!讨厌!
老舍先生正是把讨厌的情绪悄悄隐含在这些看起来普普通通的口语化的词语中。平常,我们说话、表达不满或讨厌时,正是运用的这类词和这些类句子。在准确表达意思的同时,尽可能做到通俗易懂,这就是语言大师的厉害之处。
板块三:话优点
前面部分,老舍先生把对母鸡的讨厌写到了极致,但那不是这篇文章的真正目的。
可是表转折,就是作者的心思突然有了改变,为什么突然改变了?我看见了一只孵出一群小雏鸡的母鸡。
怎么突然就让我改变了呢?作者用这么一个简单的过渡句,成功吊起了读者的胃口。如果我们是第一次读,读到这里,就会有一种惊讶、疑惑的感觉!可见老舍先生语言运用的厉害。
读4-8自然段,勾画出能体现鸡妈妈性格特点的词句。
总是、立刻、马上:这些词可以看出母鸡照顾孩子的认真负责。
一点儿、马上:东西很少,母鸡毫不犹豫地给儿女吃,这是多么地慈爱。
一定:指没有其它的可能,就连她从不反抗的大公鸡也得让着点儿鸡妈妈。可以看出它的勇敢。
一点儿:哪怕只有一点儿的温暖,鸡妈妈也会尽力让子女享受。为了子女,可以不辞辛苦,忍受一切。
通过反复朗读,体会词语在表达上的作用,引导学生感受母鸡当了鸡妈妈后的性格特点。
板块四:辨主题
老舍先生写《母鸡》,想要表达的主题是什么?大家很容易发现,是为了表达对母鸡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仅仅如此吗?
负责、慈爱、勇敢、辛苦这些性格并不是母鸡所特有,而是母亲所特有的。这句话才是作者写作的真实目的,也就文章的点睛之笔。
老舍先生是借写母鸡,来歌颂母亲,歌颂母爱【板书】。
回到刚开始的话题:从讨厌至极到不敢讨厌,态度变化之大,让我们感到好奇,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老舍先生为什么要这样写呢?
母鸡虽然有很多让人讨厌的习性,但就因为它是一位伟大的母亲,就足以抵消我心中所有的不满,进而喜爱它、尊敬它。足见母爱的力量之大。一个母亲必定是一位英雄。对于英雄,无人不心存敬畏。
读到最后,我们对于老舍先生的写作目的恍然大悟。这种先贬低,后夸奖的写作方法叫:欲扬先抑【板书】。
板块五:练笔
话题一:运动会,平常看起来非常柔弱的周思含,在跳远比赛中大放光芒。请你想象当时的场景,用欲扬先抑的方法写一段话,突出周思含的厉害。
话题二:四年级5班的同学觉得王老师套路多,常被他坑。其实,这是王老师层出不穷的新颖有趣的教育教学方法,是为了把学生教好。请你运用欲扬先抑的方法写一段话,表达对老师的真情实感。
23、四年级下猫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四年级下猫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能正确理解并运用呼唤尽职等词语。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是如何把猫的特点写具体的。
4.激起学生热爱生活的情趣,激发学生课外观察动物的兴趣。
【教学重点】
体会猫性格古怪的特点以及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教学难点】
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感悟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你们喜欢猫吗?想亲眼看看各种神态的猫吗?下面,我们一起欣赏一组猫的图片,欣赏之后,用一个词来说说你对这组猫总的印象。
2.播放课件,学生欣赏,指名回答。? ??
3.同学们说得真好,用词也很贴切。著名作家老舍的家里也养了一只猫,还专门为此写了一篇文章《猫》。那么,他家的猫又是怎样的呢?
二、学习生字
1.学生自读课文,圈画生词,借助工具书学习理解。
2.学生反馈,教师检查。
3.学生写字,教师巡视指导。
三、整体感知
1.指名读课文。
2.课文写了有关猫的哪些内容?
(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成年猫的古怪性格;二是满月小猫的活泼可爱。)
3.根据内容可以将课文划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5自然段):成年猫的古怪性格。
第二部分(第6自然段):满月小猫的活泼可爱。
4.从作者对猫的描述中,表现了他怎样的感情?哪些词语和句子表现了这种感情?(表达了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四、课文小结
老舍先生用通俗晓畅的语言表现了猫的性情,字里行间流露出了对猫的喜爱之情,下节课我们再深入学习。
【作业布置】
1.抄写生词。
2.熟读课文。
第2课时
一、复习旧知
1.分组合作比赛,默写生字。
2.上节课我们已经初步了解课文了,这节课就让我们深入学习猫是怎样古怪、淘气、可爱的。
二、细读课文
学习课文是如何围绕总起句具体生动描述的,并通过理解重点词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一)讲读第一部分。
1.默读课文,找出本部分的重点句,并想想句子的意思。
(重点句: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总起下文。)
2.轻声读课文,思考:猫的古怪性格表现在哪些地方?
(表现在:猫既老实,又贪玩,虽贪玩却尽职;以及高兴时,比谁都温柔可亲,不高兴时,无论谁说多少好话,它也一声不出;既勇敢又胆小。)
3.猫的老实表现在哪些地方?(乖、成天睡大觉、什么事也不过问。)
4.课文中是怎样描写猫的贪玩的?
5.猫的尽职又表现在什么地方?
6.为什么从屏息凝视非不可这些词句中可以看出猫是尽职的?
(从屏息凝视可以看出猫捕捉老鼠时专注的神情;从非不可可以看出猫等不到老鼠决不罢休的决心。)
7.轻读课文,思考:猫的老实贪玩尽职的性格与古怪有什么关系?
(老实与贪玩是一对矛盾,贪玩与尽职也是一对矛盾,而这些矛盾性格都集中在猫的身上,因此,猫的性格是古怪的。)
8.指名读第3自然段,思考并讨论:猫高兴时给人的感觉是什么样的?(温柔可亲。)课文是怎样从猫的动作和叫声两方面写猫的温柔可亲的?(蹭、跳、叫唤、咕噜咕噜。)
9.这里的几朵小梅花指的是什么?对猫的叫唤用了丰富多腔变化多端来形容,可以看出什么?
(作者把猫的脚印比作小梅花,把猫的叫声说成丰富多腔变化多端,可见作者是多么喜爱猫。)
10.默读第4自然段,想想猫的古怪性格还表现在什么地方?(胆小与勇猛。)
11.作者认为这古怪的猫怎么样?(可爱。)
(二)讲读第二部分。
1.轻声读课文,找出本部分的总起句,并想想句子的意思。
2.第二部分与第一部分是怎么连接的?哪一个词最重要?为什么?
(满月的小猫们就更好玩了承上启下,更这个词是把小猫与成年猫的性格相比,说明成年猫性格古怪的同时也可爱好玩,而小猫们则格外可爱好玩。表现了作者爱猫,更爱小猫的感情。)
3.默读课文,看看课文围绕小猫的可爱写了哪些内容?
(围绕小猫的可爱,主要写了小猫玩妈妈的尾巴、鸡毛,摔跟头,打秋千。)
4.作者对小猫怀有什么感情?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
(作者喜爱小猫,表现在绝不会责打它们等词语。因为作者从小猫的淘气可爱中看出它们的生气勃勃和天真可爱。)
三、总结全篇
1.课文通篇洋溢着作者喜爱猫的感情,想一想,应怎样朗读才能充分体现作者的感情?(作者的感情基调是亲切,因此朗读时语调要轻,感情要充沛。)
2.浏览课文,想想本文最显著的特点是什么?
(本文围绕总起句写,内容具体,描写生动。)
四、随堂练笔
你能学习这篇课文的写法,围绕总起句写一段具体的话吗?出示总起句(任选一题):(1)猫很尽职。(2)课间活动丰富多彩。
【板书设计】
猫
古怪
可爱 喜爱之情
好玩
【教学反思】
在教学这篇文章时,我力求突出课文中所蕴含的人文精神作者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以研究性阅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享有个性化的、自由的发展空间,使课堂充满生命活力;同时也不忽视语文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训练,力求两者的和谐统一。
24、四年级下白鹅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四年级下白鹅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教材分析】
《白鹅》编排在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第三课,本文作者丰子恺先生主要向我们描绘了白鹅高傲的形象特点,课文以作者手绘白鹅漫画作为插图,和课文内容紧密相连并吸引学生的阅读兴趣。全文结构清晰,一目了然,语言活泼、诙谐,主要运用了拟人、对比的修辞手法和明贬实褒的写法,更显示出这只白鹅虽然固执迂腐,却率真质朴、憨态可掬,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白鹅的喜爱之情。
【教学目标】
1.理解作者笔下白鹅的特点,体会作者对白鹅的喜爱之情。
2.以读促悟,通过抓住关键词句的方式,学习作者抓住特点写的方法,品味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和幽默风趣。
3.学习作者运用拟人、对比、明贬实褒等手法表达对白鹅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了解课文是怎样写出白鹅高傲的特点的。
【教学难点】
从文中那些看似贬义的词语中体会作者对白鹅的喜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一个人物
1.师:孩子们今天书声琅琅,精气神十足。那老师带给大家一个挑战,你们能接受么?用1分钟快速浏览课件上的内容,凭自己的理解概括。
出示丰子恺作品的介绍:
丰子恺最负盛名的是散文作品。他的散文和漫画的风格、神韵极为相似。他写散文,总是选取自己熟悉的生活题材,以自己的所感,用最质朴的文字坦率地表达出来,在朴素到接近白描的文字中,倾注了一股真挚而又深沉的情感,很容易打动读者的心灵而引起共鸣。
《白鹅》写于1946年夏天。那时,丰子恺内迁重庆,住在郊外一座荒村里。当时正值战时,生活条件艰苦,而人们内心更是焦虑苦闷。丰子恺在读书、作画之余,在院子里种豆、种菜、养鹅。养鹅,成了作者排遣苦闷的一种寄托。
请学生回答,归纳概括的方法。
2.师:同学们都抓住了一些关键词句介绍这位鼎鼎大名的丰子恺老先生。那我们就用抓住关键词句品读语段的方式来学习他的《白鹅》。齐读课题。
二、一只动物
1. 师:远行的朋友送给丰子恺先生一只大鸟。刚放到院子里,它便伸长头颈,左顾右盼,展示着自己的姿态。不禁让人感叹:好一个高傲的动物!(师生齐读)
师:回顾上节课,鹅的高傲除了体现在叫声,还体现在哪些方面呢?请拿出你的预习单,哪个小组愿意和大家分享一下呢?
2.检查预习单,从鹅的步态、吃相两方面任选其一,进行小组合作汇报。
(1)小组分享鹅的步态,相机出示:鸭的步调急速,有局促不安之相;鹅的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颇像京剧里的净角出场。(指导朗诵)
师:你知道什么是净角么?欣赏出场视频,请学生演一演。真是好一个高傲的动物!(齐读)
(2)师:鹅不仅仅是这京剧中的净角,更是我们这一带的鹅老爷。小组分享鹅的吃相。
(3)出示:
等到鹅再来吃饭的时候,饭罐已经空空如也。鹅便昂首大叫,似乎责备人们供养不周。
师:我们一起看看这一句:课件出示。真是好一个高傲的动物!(齐读)就连看家护院的狗都像个小偷一样,这位鹅老爷可真是名不虚传啊!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明贬实褒的写法)文中还有哪些这样的句子呢?
出示:
我们不胜其烦,以后便将饭罐和水盆放在一起,免得它走远去,让鸡、狗偷饭吃。
因此鹅吃饭时,非有一个人侍候不可,真是架子十足!
师:鹅的缺点在作者眼中也是如此的惹人喜爱,叫声高傲可以看家护院,吃相高傲是一丝不苟。在本单元的其他课文中,你还找到了明贬实褒的哪些句子呢?(生分享)这种用法在生活中也是无处不在,你能说一说吗?
三、一次比较
1.师:无独有偶,远在千里之外的俄国,也有这样一只高傲的动物。那就是作家叶诺索夫的《白公鹅》。同样是写鹅,又有什么共同点和相似之处呢?
2.小组合作学习:先自己写一写关键词,再进行小组讨论。
小组分享,师:两位作家的描写各有千秋,都具体生动、精炼巧妙地为我们刻画了一只高傲的鹅,真是让人不得不爱。你有喜欢的动物么?
四、一个片段
1.师:这样可爱的动物,让人不禁想记录下来。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我们了解了几种表达方法,我们一起来看看!
出示:
鹅吃饭时,非有一个人侍候不可,真是架子十足!
它要是高兴,能比谁都温柔可亲:用身子蹭你的腿,把脖子伸出来让你给它抓痒。
它板正的姿势啦,步态啦,和别的公鹅攀谈时的腔调啦,全是海军上将的派头。
2.师:试着用上这样的方法,介绍一下你的动物朋友。
3.学生分享。
五、一份深情
师:你们习作中流露出了对动物朋友深深的喜爱。丰子恺爷爷也不例外,虽然这只白鹅是一个高傲的动物(齐读)。但是作者在有一天要把他的房子卖掉,把这只鹅送人的时候这样说:出示我把这白鹅送给了远方的友人,送出的几天之内,总感觉自己与一个朋友诀别了,心中十分的留恋。
六、一本好书
师:像《白鹅》这样幽默、情感丰富的作品,丰子恺爷爷还有很多。我们都可以在这本《万般滋味,皆是生活》中读到。
25、三年级下赵州桥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三年级下赵州桥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教学目标:
1.找出描写赵州桥雄伟、坚固的句子,体会赵州桥独特设计。
2.体会过渡句在文章结构中起到的作用。
3.感受赵州桥美观的特点,学习怎样围绕一个意思写一段话。
4.抓住关键词向游客介绍赵州桥,感受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教学重点、难点:
1. 感受赵州桥美观的特点,学习怎样围绕一个意思写一段话。
2. 抓住关键词向游客介绍赵州桥,感受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教学过程:
一、回顾导入,引发思考
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赵州桥是一座历史悠久、世界闻名的石拱桥。它具有雄伟、坚固、美观的特点,课文又是怎样把赵州桥的特点写具体的呢?这节课就让我们继续走进课文《赵州桥》,感受它的魅力吧!
二、品读句子,了解特点
(一)感受赵州桥的雄伟、坚固
1.出示学习要求:快速默读第二自然段,一、用____画出本段的中心句。二、用~~~画出具体描写赵州桥雄伟、坚固的句子,并在旁边写下阅读批注。
师:现在谁来分享一下你找到的句子?
(1)桥长五十多米,有九米多宽,中间行车马,两旁走人。
(2)这么长的桥,全部用石头砌成,下面没有桥礅,只有一个拱形的大桥洞,横跨在三十七米多宽的河面上。
男女生合作读读这两个句子,再次感受赵州桥的雄伟。
过渡:同学们,如此雄伟的一座石拱桥,距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了,据史料记载,1400余年中赵州桥经受多次洪水及地震,桥至今没有多大大变动,这说明了赵州桥的什么特点?(生:坚固)。那这座桥为什么如此坚固呢?
(3)大桥洞顶上的左右两边,还各有两个拱形的小桥洞。平时,河水从大桥洞流过,发大水的时候,河水还可以从四个小桥洞流过。
过渡:是的,赵州桥能在一次又一次洪水来临时屹立不倒,是来源于它独特的设计。
师生问答读
过渡:那这种独特的设计好处是什么?文中有没有告诉我们?
(4)既减轻了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使桥不容易被大水冲毁,又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节省了石料。
过渡:(播放视频1)经精确计算,四个小桥洞有泄洪的作用,这样就大大减轻了洪水对桥身的冲击力。
2. 观看视频,理解创举
(1)观看视频
过渡:我们再来看一个视频,在外国人世界的眼中,赵州桥是一个怎样的存在?
(播放视频2)欧洲人建造同样的桥,比中国晚了这么多年,这种世界领先的独特的设计,我们就叫创举,而且是惊人的创举。
(2)全班齐读:来,让我们全班一起再读第二自然段。
(二)赏析美观,体会写法
出示:第3自然段
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桥面两侧有石栏,栏板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有的刻着两条相互缠绕的龙,嘴里吐出美丽的水花;有的刻着两条飞龙,前爪相互抵着,各自回首遥望;还有的刻着双龙戏珠。所有的龙似乎都在游动,真像活了一样。
1.学习过渡句,迁移运用
(1)这段话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呢?对,这句话很重要,这样的句子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叫过渡句。
(2)给片段,学习写过渡句。
师:那我们来看看这篇写荷花的片段,中间有个过渡句,我们该怎么填呢?请男生读第一段(男生读)这里写了荷花的什么?(生:颜色多)请女生读第三段,这里又写了荷花的什么?(生:姿态各异)
齐读过渡句。
2. 学习围绕一个意思写清楚的写法
(1)完成学习单任务
师:那第三自然段是怎样把赵州桥的美观写清楚的呢?请你读读课文第三自然段,找一找描写栏板图案的语句,然后完成学习单上的练习,填完之后再读读课文,想一想这段话中哪些地方表达上写得很有特点,开始吧!
(2)生汇报
师:那你觉得这段话中哪些地方语言表达上写得很有特点?
生:运用了排比有的有的还有的写出了栏板上的图案很精美。
(3)师生接读
(4)找出动词,体会精美
(5)总结写法,运用表达
A:总结围绕一个意思写清楚的写法
师:我们来看,这段先写一个中心句,再围绕这个中心句,用生动的语言把美观这个特点写得更清楚,更详细,最后加上自己的感受,这就是本单元的语文要素之一,围绕一个意思写清楚,让我们也来小组合作写一写吧!
B:仿写练习
师:请你从这几句话里任选一句作为中心句,然后写一段话。
三、小组合作,导游介绍
师:同学们,学习完这篇课文,世界闻名、雄伟、创举、美观这几个关键词就深深地留在我们的脑海里,作为一名中国人,我们深深为有这样优秀的传统文化而自豪。现在,请你小组合作讨论,当一回小导游,试着用下面的词语向游客介绍赵州桥。注意要围绕赵州桥特点的关键词说清楚哦!
世界闻名 雄伟 创举 美观
生小组汇报。
四、拓展延伸,感中国桥梁之地位
1.分享桥梁资料袋
师:谢谢刚才这位同学,介绍得真不错。老师这里也有一些关于中国桥梁的资料和大家分享一下。我请一位小助手来帮忙读一读。
2.认识中国5座有名的桥梁
师总结:希望通过这节课,同学们能对我国的传统文化有更进一步的了解,成为我国传统文化最好的小小宣传员。这节课就到这,下课!
板书设计:
11、赵州桥
雄伟 独特的设计
坚固
美观 惊人的创举
26、三年级下宇宙的另一边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三年级下宇宙的另一边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教学目标
1.会认淌、秘等6个生字,会写淌、秘等10个字,正确读写星空、流淌等9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写了宇宙另一边的哪些秘密。
3.能仿照课文展开想象,和同学交流宇宙的另一边还会有哪些秘密。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写了宇宙另一边的哪些秘密。
2.能仿照课文展开想象:宇宙的另一边还会有哪些秘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淌、秘等6个生字,会写淌、秘、密、栋、梯、铃、绪7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写了宇宙另一边的哪些秘密。
教学过程
一、明确目标,预测内容1.聚焦单元导语。
(1)课件出示篇章页插图,引导:图上画的是什么情景?你由此想到了什么?(学生交流)
(2)教师引读:美国爱因斯坦说学生接读: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课件出示单元导语)
(3)明确单元学习目标。
教师引导:第五单元是一个习作单元,主要学习任务是(学生齐读本单元语文要素)
课件出示:
走进想象的世界,感受想象的神奇。发挥想象写故事,创造自己的想象世界。
2.聚焦课题。
(1)导入:今天我们学习本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宇宙的另一边》。教师板书课文题目,学生齐读课文题目。
(2)质疑:读了课文题目,同学们有什么要问的吗?
(3)预测:请猜一猜课文会写些什么。
(4)过渡:宇宙的另一边是什么样的呢?让我们跟随作家陈诗哥一起去看一看。
二、初读课文,感知秘密
1.学生自读课文。
课件出示:
自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圈出生字词,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标出自然段序号,思考:宇宙的另一边是什么样的?2.学习反馈。
(1)认读词语。
课件出示:
一栋房子 一篇习作 一座城市 一条街道 流淌 秘密 思绪 气喘吁吁 教师指名认读,相机提示:气喘吁吁的吁不能读成y。
(2)识记生字。
①换偏旁识记:躺淌;都绪;冻栋;偏篇。
②动作演示辅助识记:通过演一演气喘吁吁的样子加深印象。
③组词识记:秘密、秘书、秘诀、秘方。
(3)指导书写秘密。
①课件出示田字格中的范字。
②教师引导观察:这两个字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预设:读音相同,都有必字。一个是左右结构,一个是上中下结构。
③教师引导观察:要写好这两个字,我们要注意些什么呢?
④教师范写,提示书写要点:秘左窄右宽,必要写得稍大,最后一笔要穿插到禾字旁下;在密中,必相对要小,最后一笔要舒展,能包住下面的山。
⑤学生练写,全班展评。
(4)默读课文,感知秘密。
①教师提问:宇宙的另一边是什么样的?文中的哪一句话点明了这个秘密?
(学生交流,教师相机出示课件)
课件出示:
星光洒进我的眼睛,在我身体里汩汩流淌,告诉我一个秘密:很远很远的地方,宇宙的另一边,是这一边的倒影。
②教师引导理解倒影:你们见过倒影吗?它是怎样的?(倒立的影子)从哪些地方看出宇宙的另一边,是这一边的倒影?(指名读)
课件出示:
那里有座一样的城市,有条一样的街道,街角处有栋一样的房子,房子里有个一样的孩子。
③教师点拨:四个一样具体写出了宇宙的另一边,是这一边的倒影。学生齐读第2自然段。
三、品读课文,感受想象
1.学生自由读课文第3~9自然段,思考:课文围绕倒影,写了宇宙另一边的哪些秘密?2.教师引导交流:用自己的话说说宇宙另一边的秘密。
预设1:我的倒影。
(1)课件出示第3自然段。
(2)师生合作朗读。教师读当我,学生读他。
预设2:大自然的倒影。
(1)课件出示第4~5自然段。
(2)学生自由朗读,思考:你在这两个自然段中发现了哪些秘密? (季节特征相反、日出方位相反、生命状态相反)
(3)男女生合作朗读:男生读这一边的句子,女生读另一边的句子。
预设3:第一节课的倒影。
(1)课件出示第7~9自然段。
(2)学生自由朗读,思考:这3个自然段写了宇宙另一边的哪些秘密?(学生交流)
(3)教师提问:宇宙另一边的数学课是什么样的?(小组轮流读第8~9自然段)
(4)教师启发:你喜欢宇宙另一边的数学课吗?为什么?(优美的风景、快乐的游戏)
3.引导发现表达方法。
(1)学生默读课文。教师引导:作者把宇宙的另一边想象得很有趣,也很好玩。你发现作者展开想象的秘诀了吗?
(2)教师指名交流,归纳:宇宙另一边发生的事情和宇宙的这一边恰恰相反,即反着想。
(3)教师引导朗读:你觉得哪些想象特别有意思,请有感情地读一读。?教师指名朗读,相机提问:你为什么觉得这里有意思?(生交流)
四、归类指导,练习写字
1.课件出示田字格中的范字:淌、栋、梯、铃、绪。教师指名认读。
2.教师引导观察:这5个字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左窄右宽)你认为哪些字比较难写,请提示大家。
3.指导书写绪。
①教师范写,提示:右边者第四笔撇要写得舒展,穿插到纟下面。
②学生练写,同桌互评。
4.学生自主临写其他4个字,全班展评。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会写乘、篇、越3个字,正确读写星空、流淌等9个词语。
2.能仿照课文展开想象,和同学交流宇宙的另一边还会有哪些秘密。
教学过程
一、朗读课文,感受想象
1.回顾:上节课,我们跟随作家陈诗哥走进了想象的世界,学习了课文第1~9自然段,了解了宇宙另一边的秘密,感受了想象的奇妙。
2.教师出示课文插图,配上音乐,指名轮流读课文第1~9自然段。
3.小结:作者的想象有的幽默,有的特别,有的优美。在作者的想象中,宇宙的另一边特别有趣。
4.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第10~12自然段,思考:课文还写了宇宙另一边的什么秘密?
(1)学生交流。课件出示:
在宇宙的另一边,如果想写一篇关于风的习作,就得闭上眼睛,想象风的样子,慢慢地让自己也变成风,在空中飞啊飞,飞得越高,习作的分数就越高
(2)教师指名朗读,提问:宇宙的另一边的习作秘密是什么?
(3)仿照课文,拓展想象:
课件出示:
在宇宙的另一边,如果想写一篇关于云的习作,就得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5.学生默读课文第10~12自然段,思考: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课文写的是我的想象?(出示课件,全班齐读)
课件出示:
正当我的思绪在茫茫宇宙中穿梭时,突然,耳边响起了语文老师的声音:你在想什么呢?
我有些尴尬。
下课了,大家都围着我,想知道宇宙的另一边还有什么有趣的事情。
二、运用方法,展开想象
1.教师引导想象:是呀,关于宇宙的另一边,我们都想知道更多。请同学们像作者这样想象一下:在宇宙的另一边还会有哪些秘密呢?
2.学生交流。
(1)小组交流。
(2)全班交流,师生评议:谁的想象更奇妙?为什么?
3.语言训练。
课件出示:
很远很远的地方,宇宙的另一边,是这一边的倒影。
宇宙的这一边,雪是白色的;那么,宇宙的另一边,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宇宙的这一边,我是一个男孩,但宇宙的另一边,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宇宙的这一边,_ _ _ _ _ _ _ _ _ _,但宇宙的另一边,_ _ _ _ _ _ _ _ _ _
教师根据提示写句子,指名交流,相机引导:宇宙的另一边发生的事和这边相反,要反着想。预设:
宇宙的这一边,鱼在水里游;那么,宇宙的另一边,鱼在天上飞吗?
宇宙的这一边,我是一个男孩,但宇宙的另一边,另一个我是女孩吗?
三、加强示范,指导写字
1.练写汉字。出示田字格中的范字:乘、篇、越。
(1)指导书写乘。①动画演示乘的笔顺。②教师范写,提示:第三笔竖写在竖中线上,最后两笔撇、捺要写得舒展。
(2)指导书写篇。①观察:注意字形特点。②教师范写,提示:篇上小下大,要注意把竹的竖和竖钩变成点。
(3)指导书写越。①观察:写好越字要注意的地方。②教师范写,提示:越是半包围结构,走字旁的最后一笔捺要写长一些,能托住右边的部分,右上部分的撇要注意穿插到竖提下面。
(4)学生练写,同桌互评,全班展评。2.学生抄写词语:星空、流淌、秘密、楼梯、相遇、铃声、万物、乘法、思绪。
27、三年级下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三年级下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设计说明
略读课文的教学在内容理解上要求低于精读课文的教学,方法上要更加放手。本课的教学设计重在引导学生了解并运用图文对照的方法去理解课文的内容,更加注重学生对阅读方法的运用。这堂课,教师运用多媒体课件,把几百年前的画面拉至学生的面前,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指导学生用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读写结合,把一篇课文浓缩成一张资料卡,把书读薄。引领学生去多种形式地读、欣赏,调动各种感官,使学生完全置身于课文所描绘的情景之中,寓教于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使他们能更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课件,搜集相关资料。
学生准备:1.了解北宋的时代背景,搜集有关《清明上河图》的资料,如画册、邮票等。
2.一张图画纸。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师:(学生拿出图画纸)现在请同学们在这张纸上画出你所能画的人物。人物的表情和动作,你可以自己设计。(学生画画)在这张长25厘米,宽18厘米的纸上大家最多画清楚了四五个人,那么依此类推,在一张长约528厘米,高24.8厘米的纸上最多也就能画100多个人物。可是你们知道吗?有这样一个人,他在这样的纸上画了好几百个人物,个个活灵活现,你相信吗?让我们一起来见识一下吧!
2.(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理解名扬中外。(名:名字。扬:传布。中外:形容广泛,可指全世界。)
3.微课演示:《清明上河图》画面,让学生欣赏。
4.让学生结合自己的预习交流对《清明上河图》的了解。(出示此图的相关资料)
设计意图:亲身体验会给学生带来更深刻的感受,引起更强烈的兴趣,所以一开始让孩子们动手画画,为学生能更好地进行自主阅读奠定基础。另外,学生在充分预习的基础上,会更加顺利地进入阅读阶段,为后续的自主学习做铺垫。因此,上课时对学生搜集的资料进行交流,资源共享就尤为重要。
二、初读课文
让学生默读课文,说一说自己在读文后知道了什么。(读文时注意纠正字音。如:官吏、惊扰。)(相机板书:简单介绍年代 作者 大小 内容)
预设:
生1:《清明上河图》是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生2:这幅画画的是北宋京城汴梁一角的风景,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水平。
生3:这幅画中的人物神态毕现,栩栩如生。
设计意图: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在教学时,要把握中年级略读课文的教学要求,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让学生通读课文,借助拼音把课文读正确,并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
三、自主探究
1.明确学习方法。
(1)提出学习方法:从刚才同学们的话语中,老师感受到了你们对这幅画的喜爱。这幅画到底有什么特别之处?我们的课文对它进行了生动具体的描写。读懂了课文,你一定会更喜欢它。那么,你想用什么方法来朗读课文呢?根据学生的发言适当做提示:读读课前的阅读提示,老师告诉你们学习本课可以用图文对照法。
(2)指导学习:自由读文,对照图画,先选一个你最喜爱的场面,再去细心品读、体会,然后和大家说说自己的感受。
2.小组合作学习,自主探究,交流品读,教师相机出示局部画面。
(1)课件出示问题:请同学们结合图画,读读课文第2~5自然段,找一找从哪儿可以感受到这是一幅著名的画,动笔画一画,并简单地做做批注。
(2)学生交流,教师点拨。
学习第2自然段:把自己感兴趣的人物,从画面中找出来,边读边对照,并补充文中省略的人物,深入体会三百六十行,哪一行的人都画在上面了这句话的含义,了解张择端完成这幅画下了很大功夫。
学习第3自然段:说说本段话是围绕哪句话写的?引导学生通过看图、读文,想象补充省略的内容,理解形态各异这一词语,品读画面上的这些人,有的不到一寸,有的甚至只有黄豆那么大。别看画上的人小,每个人在干什么,都能看得清清楚楚这两个句子,深入体会一寸黄豆那么大的具体含义,可以借助实物来理解,从而体会画面内容的丰富,张择端画技的高超。
学习第4自然段:说说从画面上看到了什么,体会这幅画的生动、精彩。老师生动地朗读这段文字,请学生闭目想象听到了什么,进而体会张择端画的画,是多么传神啊这句话的意思。(板书:人多、行业多、街市热闹非凡)
学习第5自然段:欣赏了这样一幅画技精湛的神奇的画,读懂了这么生动的课文,你有什么感想?让学生带着自豪的感情朗读全文,体会这幅著名的画。(板书:历史价值再现历史情景 高超绘画技艺 传世佳作 艺术瑰宝)
设计意图: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全员参与,个个兴趣盎然,纷纷读文、质疑、谈看法,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了生生之间、师生之间、师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教师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文,与同桌交流学习心得,创设了一个较好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平台,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给学生提供足够的交流空间进行自主阅读,交流各自读懂了什么。课上,学生交流的内容,大都是对《清明上河图》这幅画的了解,包括它的年代、作者、大小、画面内容、历史价值,以及与图画内容相对应的部分。值得一提的是,这一部分虽是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但教师不能放任自流。应顺势梳理和归纳学生提供的零散信息,并将个体的读书收获传给全体学生。让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和交流信息,对课文的内容及文章的脉络有了大致的了解。
四、单元总结
1.体会情感: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学生畅谈感受,体会民族文化的灿烂和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等。)
2.回顾单元内容:本单元的几篇课文向我们展示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使我们进一步了解了古代著名诗人王安石、杜牧、王维;了解了蔡伦是怎样发明造纸术的;欣赏了李春设计并参加建造的赵州桥;了解了张择端著名的画《清明上河图》。现在,你有什么想说的吗?(学生畅谈对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赞美,对祖国灿烂的文化感到自豪。)
3.布置作业,拓展知识:同学们,其实在生活中我们随时可以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多彩,比如精美的民间工艺品,独特的民族艺术、风俗习惯,等等。今天的作业是搜集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资料,以备展示课的时候进行展示和交流。
设计意图:《清明上河图》让大家赞叹不已,但它只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是中华儿女智慧的结晶。激励学生课后继续阅读相关的资料、书籍来拓展相关的知识,有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板书设计
28、三年级下习作:这样想象真有趣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三年级下习作:这样想象真有趣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在这次的教学设计,是把本页教材的图片提示的动物特征失去或者变化按照一种想象策略为认知展开的。
创设真实语境
本单元习作之前安排了一次口语交际趣味故事会。本单元学习的这几篇文章固然有趣,但是大家都已经非常熟悉的故事再有趣,听多次了也会让人倦怠。那么这个趣味故事会上,怎么才能讲出让大家都觉得趣味无穷,而且很特别的故事呢?那就是自己亲自撰写文稿。
以这样的方式为本次习作提供真实的交际语境,实现孩子在写故事的时候,心中就已经有了读者,既是激发起学生创作的兴趣,还有就是能够对孩子的语言表达起到导向作用。
核心目标及其评估证据
勾连第五单元想象习作单元,在这次的习作中是继续拓展孩子们想象的路径:由主要特征的丢失展开想象。这属于程序性的知识。这一类知识除了让学生知道这个知识,更重要的是按照这样的路径去完成。
所以,我把本次习作的核心目标定为:借助教材提示,选择一种动物作为主角,链接生活经验大胆想象主角主要特征失去(和原来相反)后生活的变化。
根据逆向设计的原则,这个目标确定之后,我需要思考评估的证据。这个评估的证据是:学生的习作是围绕主角主要特征失去(和原来相反)的生活和之前的生活形成反差,这个反差可以是主角自己感受到的,也可以是旁人感受到的。
要想达成这个评估证据需要有两个条件:一是学生能够把主角的经历编成一个故事;二是加入主要特征这个要素,使故事前后形成反差,变得有趣。
评价标准是:
1. 把主角主要特征变化之后的特别经历写清楚了
2. 这个经历与之前的生活形成反差
编写故事,学生在三年级上学期有过三次的练习,基本能够按照事情的发生、发展、结局把故事写清楚。同时,故事的选取也是能否写出趣味的关键因素。只有那种需要充分用到主要特点的故事,才能形成较强的反差。
核心目标的突破
1.回顾想象单元的故事为什么有趣?本单元的三篇民间故事又为什么有趣呢?
2.真实语境导入,激发学生表达的兴趣。为了能够讲出独特的,属于自己的趣味故事,还有一种方法值得试一试。
3.出示教材插图,学生自己说说这些图中不一样的地方。根据学生的交流提出问题支架:
为什么特征会变化?特征变化之后身体外形有什么变化?它最想要做的事情是什么?它去做了吗?有什么特别的经历?
4.根据问题支架思考,讲给同学听,问问同学觉得有趣吗?
5.根据同学的反应调整想法,并写作。
在这样的思考中,真实语境的创设对习作肯定是有极大促进作用的,那么在核心目标突破的部分,除了问题支架还有更好的支架协助学生展开想象吗?
29、三年级下习作:我的植物朋友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三年级下习作:我的植物朋友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单元目标*
试着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
体会优美生动的语句。
试着把观察到的事物写清楚。
回顾本单元所学课文,抓住动物、植物不同方面的特点,按照一定的顺序来写,就是一篇不错的文章。
*复习回顾*
1、《4、昆虫备忘录》中的四篇小文章,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篇,站起来朗读。
2、小结:
这四篇小文章是从儿童的视角来写的,与前几篇课文不同,其语言幽默、简短,使昆虫的特点能更好地展现出来。通过大声朗读,能发现各种昆虫的特点,能将有趣的视角和语言更好地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讲评写段*
1、练习册:仿照课文《荷花》中描写荷花姿态的句子,介绍自己喜欢的植物。
分享优秀作业:腊梅花、含羞草、桃花、梧桐树叶等。
2、点评:围绕姿态来写;用上有的有的还有的的句式。
习作:我的植物朋友
一、解题
1、读读题目,抓住关键信息
植物:只能写植物,要写春天的植物。
朋友:要把植物当成朋友来写。(不是为了写作而写作,写作是要寄托自己的情思,要让读者感受到对朋友的赞美或喜爱之情。)
2、记录卡
记录卡只是提示:你可以从哪些方面收集信息,选取哪些内容来写。
记录卡的使用因人而异:不会写的小朋友可以借助记录卡,梳理内容和思路。
二、选材(以玉兰为例)
1、出示图片:老师为什么会选择玉兰?
校园里有很多玉兰树,现在已经开花了。(选材要选身边有的,方便观察、触摸、体验,更有真实的感觉。)
玉兰花很有特点:每年先开花再长叶子,还是我们的市花。(有特点的事物,写起来更容易,有话可说。)
2、说话训练:
观察图片,用有的有的还有的的句式介绍玉兰花。
玉兰花真美啊!有的还是含苞欲放,有的已经全部展开,还有的只展开了两三片花瓣。
补充:有的只展开了一两片花瓣,像一个竖着的大拇指。
有的虽然还只是花骨朵儿,但马上就要绽放成一朵很美的玉兰花。
有的花瓣已经全部展开,真是太美了。
(展开得更加丰富,除了看到的,还可以写想到的以及自己的感受,等等。)
三、提纲
如何把一段话写成一篇小文章?(抓住事物不同方面的特点,按一定的顺序来写。)
1、可以写哪些内容?(作为中间部分:对玉兰的介绍)
花(不同的颜色,气味)、叶、枝干
生长特点
玉兰花的荣誉:市花
2、为什么要写玉兰?(作为开头部分:交代时间、地点,或点题。)
散步时看到,执勤的时候看到等
根据题目,我的一位植物朋友
梳理板书:
一、开头:时间、地点、点题
花(不同颜色、气味)
二、玉兰的介绍
叶子
枝干
三、生长特点
四、感受
3、答疑
(1)收集信息:如生长特点等,可以去查找相关资料,但不能照抄。先看资料,再用自己的话来表达,或做少许的引用。不用写太多,注意内容之间详略的分布。
(2)写其他的植物也可以:可选择春天的代表性植物,贴近生活、时令。
四、练笔
1、再次观察图片
玉兰的枝条、花托、树干、零星的枯黄花瓣
2、当堂练笔:选择一个部分来写,五分钟。
不仅是看到的,还可以写想到的,自己的感受等等。
3、交流
从颜色、气味、感受三个角度来写的
从生长特点来写的
30、三年级下习作:身边那些有特点的人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三年级下习作:身边那些有特点的人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教材分析】
本课习作是统编版写人习作的第二篇。本单元《剃头大师》、《我绝不能失信》都是展示有特点的人的很好范例。
教材的第一部分,呈现了一系列表现人物特点的词语,还设计了两个泡泡,一个泡泡提示学生可以通过一件事来表现人物的特点,第二个泡泡提示学生可以通过人物的一系列行为来体现人物持点,就是引导学生围绕想到了谁和为什么会想到他两个问题进行讨论。
教材的第二部分,要求学生选一个人来写。习作完成后,教材要求用上表现人物特点的词语给习作取个合适的题目,并提供了具体的范例。
教材的第三部分,提出了评价的建议。建议学生将写好的习作给你写的那个人看看,并听取他的评价,看是否准确地把握住了人物特点,旨在培养学生的交流意识,让学生体会分享的快乐。
【学情分析】
学生在三上习作《猜猜他是谁》中,已经学习了能用几句话或一段话介绍自己的同学,并且有一定的观察意识。本次习作的难点是要求学生要用一件事或几个行为突出对象的一个特点。
【设计理念】
中段习作要重在培养学生乐于书面表达兴趣,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所以,我们习作的核心目标就是通过习作过程指导,用一件事或几个行为把人物的一个特点写清楚,并在写作和评价的互动过程渗透交流意识。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借助教材提示的词语,发现身边人的特点。通过学习范例,尝试用一件事或几个行为把人物的一个特点写清楚。(重难点)
2.通过交流习作,根据评价标准,给同学习作评星或提出修改意见。
3.通过制作班级作品集,体会与人分享习作的乐趣,激发习作表达的兴趣。
【过程预设】
一、拓展词语,发现特点
(一)创设情境,聊聊特点
1.出示空白作品集《寻找身边那些有特点的人》,激发学生写作欲望,产生学习期待。
2.揭题:身边那些有特点的人。(提前板书)
3.出示教材呈现词语:小书虫、乐天派、运动健将、智多星、幽默王子、故事大王、热心肠、昆虫迷、小问号(将词语板书在黑板上)
31、三年级下我变成了一棵树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三年级下我变成了一棵树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读课文,了解我变成一棵树后的奇妙经历,体会课文人物的情感变化,抓住变成树后的有趣情节,走进想象的世界、感受想象的神奇。
2.品读课文,感受什么是想象,寻找想象的思维方向,知道想象需根据事物的特点展开。
3.仿照课文大胆想象,想一想自己会变成什么,之后会发生什么奇妙的事情,绘制思维导图,并进行练笔。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我变成一棵树后的奇妙经历,感受想象的神奇及想象需根据事物的特点展开。
教学难点:能大胆想象自己会变成什么,之后会发生什么奇妙的事情,并试着写下来。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希沃同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复习字词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7课《我变成了一棵树》,去感受想象的神奇和有趣。(板书课题:我变成了一棵树)齐读课题。
2.这些词语朋友你还记得吗?出示词语,齐读、点名读。
希望 痒痒的 形状 鳄鱼 狐狸 丁零 巧克力 香肠 继续 糖醋排骨 抬头 麻烦
3. 回顾:英英的秘密是什么?她为什么想变成一棵树?(英英在树下玩的时候不想吃饭),这可以说是英英想变成一棵树的起因。(板书:起因)
4. 她变成了一棵树后又有什么有意思的事情呢?同学们根据自己第一课时学习后的收获自由说
预设:树上长满了鸟窝 请许多朋友来 朋友们怎么住进来 妈妈也住到鸟窝里来了 他们分享美食 我馋得直流口水(相机板书经过)
这么多有意思的想象就是故事的经过。
5. 那最后呢?(妈妈知道我饿了) (板书:结果)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词语,帮助学生巩固对词语的掌握,回顾课文;梳理文章脉络,让学生们在感受有意思的同时,关注文章的整体结构。
二、深入读文,体会写法
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中你觉得哪些地方想象很有意思?用_____画下来,品读句子,感受想象的奇妙。
小组交流汇报。
(生汇报,教师相机出示句段)
(1)我心里想着,就觉得身上痒痒的,低头一看,发现许多小树枝正从我身上冒出来。呀,我真的变成了一棵树!从这两句话可以看出我变成树的过程真有意思。
痒痒的和冒把我变成树的感觉写活了。
读一读,比一比,你认为哪一句更好?为什么?
①低头一看,发现许多小树枝正从我身上冒出来。
②低头一看,发现许多小树枝正从我身上长出来。
(2)鸟窝的形状有意思。我变的树上长满了各种形状的鸟窝:三角形的、正方形的,还有长方形的、圆形的、椭圆形的、菱形的风一吹,它们就在枝头跳起了舞。
这一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树上鸟窝在风中摇摆的情景。
(3)树上长满了各种形状的鸟窝,风一吹,鸟窝在枝头跳起了舞有意思。我想象到风一吹,树上的鸟窝左摇右晃的,那是什么样子?这种想象很奇妙。
(4)鸟窝里的住户有意思。我会请小兔、小刺猬、小松鼠、小鸭子、小鳄鱼、小狐狸住在里面,如果你喜欢也可以住进来。
这些小动物都是在哪里生活的?小作者却把它们请到了树上,想象十分大胆。(板书:想象大胆)
自由畅言:还有什么动物会住在鸟窝里?小动物们会一起在树上做什么?
(5)妈妈也来到鸟窝里,和小动物们一起吃东西有意思。 傍晚的时候,妈妈背着一个大包过来了,我的心嗵嗵地跳着,震得树上的鸟窝都一动一动的,发出丁零丁零的声音。
你还知道哪些类似丁零丁零的词语?
(6)我馋得直流口水,小动物们却不认识,真有意思。
小动物把水珠当成什么了?
树上的小动物们却因为妈妈的食物分享饱享美味,惹得我愈加饥肠辘辘,口水直流,而小动物们却不知道我在流口水。英英不但会想,而且很会把自己的想象表达出来,想得很具体,和我们生活中真实的事物有联系,这样大家就很容易相信。并且想象的过程写得很清楚,读后就好像看到电影一样,很真实。(板书:联系生活真实事物)
除了写想象的内容,还可以写自己的语言和心里话。(板书:心理描写)
2.回归母爱主题,体会感情
(1)妈妈来了之后,我的心情发什么什么样的变化?
①傍晚的时候,妈妈背着一个大包过来了,我的心嗵嗵地跳着。
②她不知道我变成了树!我有点儿高兴,又有些失望。
(嗵嗵地跳着有点儿高兴,又有些失望天哪唉 )
(2)妈妈打开背包,从里面拿出好多东西:巧克力、香肠、面包、花生、牛奶她把这些好吃的分给小动物们。他们一起在我的鸟窝里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想象一下,小动物们一边吃会一边说什么?
(3)英英听到大家的讨论之后,是什么反应?
①咕噜噜我的肚子里发出一种怪怪的声音,把他们吓了一跳。
②咕噜噜我肚子里的声音越来越响了。
③ 我开始想念家里那些香喷喷的饭菜,好像还看见爸爸正在大口大口地啃着一块糖醋排骨。
(4)小馋猫,肚子饿了,对吧?英英!妈妈说话了,还对我眨了一下眼睛。
妈妈是什么时候知道英英的秘密的?
(5)从最了解我的人到底还是妈妈中,你读懂了什么?
【设计意图】这篇童话故事语言浅显易懂,富有生活气息,教学本课的重点是了解故事中想象的内容,因此,学生通过分享自己觉得有趣的句子,更好地感受到想象的神奇。在感受想象故事奇妙的同时,引入文本,学会想象故事的写作要点。
三、拓展想象,课堂练笔
1.小结:这篇课文写了英英想象自己变成了一棵树,树上长满了各种形状的鸟窝,小动物和妈妈住在鸟窝里,发生了奇妙的事情。作者把故事写得如此有趣,法宝是什么呢?
(在想象的过程中联系生活实际,运用心理描写,进行大胆想象。)
2.如果你也会变,你想变成什么?变了以后会发生什么奇妙的事情?请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讨论,绘制思维导图。
3.小组汇报,展示思维导图。
4.以《我变成了____》为题,自主练笔。
5.同屏功能展示学生练笔,进行自评与他评,修改完善小练笔。
6.这节课我们跟着英英畅游了想象的世界,学会了如何联系生活、大胆想象,愿你们继续展开想象的翅膀,创造自己的想象世界,你们的世界一定会更精彩!
【设计意图】本文的教学难点是模仿课文内容,想象自己变成了什么,变化后又发生了什么奇妙的事情。在学习了想象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发挥想象,交流后绘制思维导图,再根据交流的情况自主完成小练笔,提高表达能力与写作能力。
32、三年级下海底世界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三年级下海底世界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海底世界是一个怎么样的地方,激发热爱自然,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
2、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学习作者把排比和比喻同时使用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难点】
1、了解海底世界是一个怎么样的地方,激发热爱自然,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
2、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学习作者同时使用排比和比喻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二、分析理解课文
1、默读第2、3自然段,思考;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海底世界景色奇异的?
(1)学习第2自然段。
(2)学习第3自然段。
(3)仿照排比和比喻同时使用的写法写句子。
2、默读第4-6自然段,思考: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写海底物产丰富的?
(1)学习第4自然段。
(2)学习第5自然段。
(3)学习第6自然段。
三、课堂小结
四、布置作业
33、三年级下方帽子店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三年级下方帽子店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设计理念:
作为第八单元第二篇的略读课文,如何把精读课文所学的复述策略进行迁移运用是教学重点。所以本课教学根据导语的要求,在充分自读课文、初步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以师生合作、小组合作的形式,就最意想不到的内容就行交流,并在阅读理解、角色体验中,借助表格搭建复述支架,学会用自己的话进行复述。同时在语言实践中加深文本的理解和体验。
教学目标:
1.随文认读识记嚷、溜等字,结合语境理解古董、一溜烟等词语的意思。
2.默读课文,了解故事内容,运用借助表格提取关键词等方法复述自己最意想不到的部分。
3.通过抓住对比变化体会方帽子成为古董的原因,懂得故事蕴含的道理。
课前准备:
1.教具学具:team model设备(投票器)、希沃授课助手、手机、课件、帽子、板贴词卡等。
2.学生课前准备:完成作业纸预习部分。
教学过程:
板块一 了解主要内容 明确学习任务
1.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平时喜欢戴帽子吗?什么时候戴过什么样的帽子? 老师带了一顶很特别的帽子,想不想戴一戴?戴了之后有什么感受?
2.回应课文中的语句:圆圆的脑袋藏在方帽子里,紧的地方太紧,宽的地方太宽,冬天戴着不太暖,夏天戴着却热得满头大汗。舒服吗?真不舒服!
3.齐读课题。
4. 拍照上传学生预习单, 梳理主要内容:故事讲了什么呢?你能借助预习单,把故事的每部分内容,用上合适的连接语,连起来说一说吗?
5.初识古董。故事的结局,方帽子慢慢地成为了古董。古董是一个新词,什么是古董呢?字典里有这样两种解释,你觉得在这里指的是什么呢?拿出投票器选一选。
① 古董指古代留传下来的字画、器物等。
② 顽固守旧的人或过时的东西。
明确学习任务:方帽子是怎么成为古董的?让我们走进课文去思考。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每一篇略读课文前面都会有阅读提示,告诉我们要怎么来学习这篇课文。这篇课文的阅读提示有哪些要求呢?
(PPT出示:①说说故事中的哪部分内容是你最意想不到的,②用自己的话复述这个部分。)
板块二 交流最意想不到 搭建支架复述
1.聚焦最意想不到部分:故事中哪一部分内容是你最意想不到的呢?你们最想交流哪一部分呢?我们来通过投票器选择吧。
2.根据学生现场投票结果,聚焦第二部分:快速默读7-15自然段,找一找,划一划,哪些地方让你意想不到呢?
3.畅所欲言中,指导学生借助嚷嚷、一溜烟的意思来判断多音字嚷、溜读音。
4.出示表格,将父子俩言行进行对比,在朗读中发现父子俩完全不同的坚定态度。
5.情境体验,引发思考:如果你是店主儿子,你会戴圆帽子吗?
根据学生回答进行板书并小结。
6.出示复述任务,微课回顾复述方法:交流完最意想不到的部分,我们还要用自己的话把它复述下来,复述是我们这个单元学习的重要任务。上节课,我们在读《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的时候,就学习了复述。复述时该注意什么?有哪些好方法呢?先跟着微课老师回顾一下吧。
7.提供支架,借助表格自主复述。(PPT中父子言行对比的关键词标红,提醒学生可以借助表格中的关键词复述。)
8.指名复述,并围绕评价标准进行评价:用自己的话说,主要意思不变;按顺序说清楚,不遗漏关键情节。
板块三 自主练习复述 领悟课文道理
1.四人小组合作,练习复述。
(1)默读另一处意想不到的部分,小组交流后,在课堂练习中提炼关键词填写表格;
(2)借助表格,自主练习复述。
四人分工如下:1人填表,1人检查,1人汇报,1人复述。时间五分钟。(PPT时间条显示结束即停)
2.学生上台展示,一人汇报为什么觉得这部分让人意想不到,一人借助表格进行复述,老师将表格拍照上传,其他同学围绕标准进行评价。
3.布置回家作业线上复述擂台赛:在阅赞APP上,把最意想不到的部分用自己的话复述出来,上传到故事会栏目,同学之间互相点赞。
4.聚焦结局,再次引发思考:顾客们为什么会在新帽子店门口看了好久呢?你猜一猜,他们可能在想什么呢?
5.再次体验:戴上自己喜欢的各式各样的舒服的帽子,说说为什么方帽子成为了古董?
6.小结,回应单元导语:有趣的故事,留下的不仅是开心的笑声,还有更多的思考。
板书设计:
34、三年级下池子与河流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三年级下池子与河流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教材分析】
《池子与河流》是第三单元最后一篇略读课文,是一首寓言诗。池子与河流对自身的生活环境和生存价值,有着截然不同的看法,这是本则寓言的价值所在。引导学生联系池子与河流不同的生活环境、不同的生存价值到不同的结局,从整体去看待问题,不要拘泥于某个片面。
【学情分析】
在学生的理解中池子与河流的概念并不是很清楚,对于文中池子所讲的河流的忙碌与奔腾不息也缺少了解,这会影响对文意的深入理解,课前可以布置前置学习,去探究主要河道的一些日常情景。
【教学目标】
1.认识淘、涯等9个生字。读好应这个多音字,区分尊和遵这两个同音字。
2.分角色朗读诗歌,理解寓言诗的寓意。
3.结合生活实际讨论:池子与河流的观点,你更赞同哪一个?能说出理由。
【教学重点、难点】
读懂诗歌,理解寓言诗的寓意。
【教学资源】PPT
【课时划分】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体验
1.同学们,我们这一单元学习的都是寓言故事,有文言文的寓言故事,也有童话版的寓言故事。你知道吗,寓言故事也可以用诗歌的形式来表达,叫寓言诗。
2.板书课题。
(1)池子指的是什么?出示池子在词典中的解析:①池塘;②浴池;③舞池;④寺庙中烧香的香池。
(2)诗歌中的池子指的是什么呢?让我们去诗歌中寻找答案。
【设计意图】通过谈话激趣,激发学生探讨的兴趣,明确寓言的多种表达形式。
二、初读课文,丰富体验
1.借助课后生字表,自由朗读课文。并标出这首诗歌有多少个小节。
2.请九名学生接读课文,每人一小节。师随机正音。
3.结合上下文,想一想本课中的池子指的是什么?
4.结合课文内容说一说:
池子喜欢 的生活,而河流遵循 的自然规律,最后河流 ,而池子却 。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整体感知中,根据提示,借助诗歌关键语句,尝试概括诗歌内容,培养学生在阅读中提取信息、整合信息的能力。
三、聚焦对话,深化体验
1.分角色朗读池子与河流的对话。
2.小组讨论。
(1)池子要河流抛弃怎样的生活?你从池子的话语中感受到怎样的生活态度?
(2)我是一条伟大的河流,那是因为我遵循着这条规律。河流遵循的是什么自然规律?它追求的是怎样的一种生活态度?
3.全班交流。
从池子的语言中可以感受到自己很满意如今安逸、清闲、平静的生活。从河流的话语中能感受到他的努力、奋进。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悟中读,读中悟,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调动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
四、理解寓意,升华体验
1.你觉得池子与河流谁说的话更有道理?说说理由。
2.想一想:生活中有没有像池子与河流这样的人吗?生活与学习中,我们又该怎样做呢?
【设计意图】读懂故事蕴含的道理,让学生加深对生活的认识,是学习寓言的目的所在。引导学生将阅读中的感悟应用到现实生活中,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五、推荐阅读,延伸课外
推荐阅读《克雷洛夫寓言》,为读书交流做准备。
【设计意图】从一篇寓言带动整本书阅读,让学生充分感受作者克雷洛夫笔下寓言的魅力,进而了解寓言文体的特征。
【板书设计】
8*.池子与河流
只顾享受眼前的舒适
只能换来以后的毁灭
35、三年级下册肥皂泡生字组词字词解释
肥皂 皂角
廊 长廊 走廊
剩 剩余 剩下
碗 木碗 碗筷
悠 悠然 悠闲
若 若干 倘若
透 透明 透亮
娇 娇软 娇嫩
扯 牵扯 拉扯
仰 仰望 仰视
串 串联 一串串
婴 婴儿 女婴
希 希望 希冀
理解词语
破裂:完整的东西出现裂缝、开裂。
玲珑娇软:本课指那些小肥皂泡小巧精致而柔软、娇嫩、美丽。
融化:固体受热变软或化为流体。
颤巍巍:(老年人身体)抖动摇晃的样子。
飘游:轻缓的飘动。
光影零乱:指光影闪烁,非常好看。
轻清脆丽:形容肥皂泡极轻而又纯净、美丽。
融化:固体受热变软或化为流体。
粘稠:液体粘性和浓度大,不易流动。
36、三年级下册肥皂泡生字组词与笔画
肥皂 皂角
廊 11画 长廊 走廊
剩 12画 剩余 剩下
碗 13画 木碗 碗筷
悠 11画 悠然 悠闲
若 8画 若干 倘若
透 10画 透明 透亮
娇 9画 娇软 娇嫩
扯 7画 牵扯 拉扯
仰 6画 仰望 仰视
串 7画 串联 一串串
婴 11画 婴儿 女婴
希 7画 希望 希冀
37、六年级下迢迢牵牛星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六年级下迢迢牵牛星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教学目标: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学生们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特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学习朗读诗歌《迢迢牵牛星》并能熟读成诵后感受诗歌的音韵美。
2.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歌画面美。
3.抓住重点诗句,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意美。
教学重点:
体会诗歌意境,掌握鉴赏此类诗歌的技巧。
教学难点:
让学生学会知识迁移,懂得古情今懂,古为今用。
确立重点和难点的依据:理解诗歌,感受到音韵美和画面美,这是第一层次的学习,真正能让诗歌的情感引起学生的共鸣达到诗歌文化的传承,这才是难点。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了解背景
1.出示图片,重温牛郎织女民间故事。
星空广阔而神秘,关于星空也有很多美丽动人的传说,《牛郎织女》这个故事就是其中之一,让我们先来回忆一下奶奶和外婆都讲过的这个神话故事。(学生简述)
今天我们将以诗歌的形式重温这动人的传说,学习古诗《迢迢牵牛星》。
2.了解出处《古诗十九首》
《古诗十九首》:
△都是五言诗,被誉为千古五言之祖。
△作者不详,时代大约在东汉末年,东汉末年社会动荡,政治混乱。
△南朝刘勰《文心雕龙》评价为五言之冠冕,代表了汉代文人五言诗的最高成就。
下面就让我们一同走入古诗十九首中的第十首《迢迢牵牛星》。
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1.教师配乐范读,读后点拨字音。
2.学生自读,读通顺,读准确,读出节奏;指名读,同学互评。
3.师生配合读。(教师读上句,注重强调出叠词和节奏,让学生在接读时,自然读出诗歌的音韵美。)
三、结合注释,疏通诗意
1.借助注释和结合民间故事《牛郎织女》理解诗意。
2.交流诗歌大意。
课件出示:牵牛星在遥远的银河对岸,织女星明亮而皎洁。织女摆动着纤细雪白的手,札札地穿梭织布。一整天也织不成布帛,哭得泪如雨下。银河既清且浅,他俩相距也没有多远,仅有银河相隔,却只能含情脉脉相望,而不能互诉衷肠。
3.再读诗歌,要求学生想象画面,感受美感。
四、理解诗歌,评析感悟
1.这首诗抒发了一种怎样的感情?(织女对勤劳善良的牛郎的相思之苦。)
2.全文没有一个思字,诗歌借助哪些诗句传递了这份相思的哀怨与痛苦呢?
(1)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迢迢是遥远的地方,这与诗中的哪句诗矛盾?河汉清且浅,先去复几许。仅仅是一水之隔,何谈遥远一说呢?有王母娘娘这样强大的势力阻隔,它们很难相见,相望而不能相见更能让人感觉遥远,心生思念。
(2)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织女是织布最好的神仙,所以,取名织女,为什么会不成章呢?一个弄字是玩、戏的意思。织女虽伸出素手,但无心织布,只是抚弄着机杼。这动态的描写,写出人物内心悲苦。零如雨,思念的泪水如雨水一般无法抑制。这是什么修辞手法呢?这夸张和比喻的修辞,直接写出了织女的相思之苦。
(3)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河水盈盈,泪水也盈盈,只是深情的凝望着对方,却不能说出话来,近在咫尺,若隔天涯。这句诗含蓄而深沉地表达出相思之苦。
3.诗中的字里行间都体现了织女对牛郎的思念,让我们用朗读表达出这离别的哀怨,相思的痛苦吧!
4.小结:这首诗看似写神话传说,看似写天上的爱情悲剧,而实则是人间生活的真实写照,此诗产生的年代正是社会动荡时期,男子从征服役造成家庭破裂,夫妻分别的局面,尤其给劳动妇女造成的是身心上的双重痛苦,夫妻久别是他们的生活,离愁别恨是他们的心声,夫妻团聚成了他们的向往。
五、诗文迁移,领会技巧
诗人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织女呢?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主要从人物的外貌,动作,神态等方面进行细节描写,这样生动细腻的描写,把织女这样一个寂寥愁闷的少妇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
纤纤素手一一外貌描写。
擢弄一一动作描写。
泣涕 脉脉一一神态描写。
运用描写方法把人物形象写传神,这在我们平时作文中也可以用。
六、诗词拓展,品味语言。
有人评价这首诗是《古诗十九首》中最具天上人间浪漫色彩的诗作,借天上之事,传人间之情。这样的浪漫不仅在内容,还有他的语言形式上。
1. 找叠词,谈感受
诗歌中用了大量的叠词迢迢皎皎纤纤札札盈盈脉脉,让我们把他们找出来,读一读,你有怎样的感受?
(叠词的加入使诗歌准确而生动,也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旋律美。)
2.诗词拓展,品味叠词。
你还读过哪些使用叠词的诗歌?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一一《诗经》桃花怒放千万朵,色彩鲜艳红似火。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一一《诗经》青青的是他的衣领,日日萦绕在我心里。
七、课堂练习,背诵古诗,吟唱古诗。
1. 课堂练习
填空。
诗中写出了织女因爱情思念而受到折磨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2. 练习背诵古诗,吟唱古诗。
板书:
两星的现状
迢迢牵牛星 织女的相思 离别之思
分离的痛苦
38、六年级下石灰吟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六年级下石灰吟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一、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文,背诵课文。学会生字焚,理解诗句中的词语,并说说诗句的意思。
2.能力目标:运用四步学诗法学习古诗,能凭借语言文字、背景点睛,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不同流合污,坚决同恶势力斗争到底。
3.情感态度:学习诗人坚强不屈、洁身自好的品质。
二、教学过程
(一)诗词有韵(读出韵律美、节奏美)
1.教师板书、学生书空题目石灰吟,重点强调吟的读音和写法。学生齐读诗题。
2.提问:你认识石灰吗?它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吟,又怎么理解?
(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认识石灰:白白的墙壁就是用石灰刷就的。出示图片丰富了解。吟: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名称。生带着理解再读诗题)
过渡:这洁白的石灰之前可是经历过无比艰难的生活,让我们到诗中去了一看究竟。
3.出示自读要求:读通、读准、尝试读出节奏。结合上下文或查工具书解决疑难,不能解决的问号标注。
4.检查自读情况:
一读,随文识字:指名板演锤焚,学生纠正,教师板演,学生介绍识字方法。引导学生结合诗句想象生词含义,学生描红。
二读,找出韵脚,读出节奏,指名朗读,
三读,个性朗读,达到熟练,齐读。
这一环节强调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读,给学生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在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尊重个性差异的同时授之以渔,提供给学生一种学法,一种思路,面向全体学生,人人有法可依。不少于四次的听读和阅读,践行了以读为本的理念。
过渡: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首诗向我们讲述的是什么呢?
(二)诗意绽放(读懂诗意,读出诗情)
1.小组交流说读懂的句子,探究疑惑之处。教师巡视点拨。
过渡:圣贤教导我们默读便于思考而不动笔墨不读书,请同学们边默读边批注。
2.出示默读要求:读到千锤万击,你仿佛看到了( ),听到了( ),烈火焚烧粉骨碎身让你想到( )的画面。你感受到石灰( )。
3.集体交流,指导朗读
(1)(出示图片)当、当、当山谷传来震耳欲聋的敲击声,让人惊心动魄,石灰石忍受着、忍受着这千锤万击的痛苦,它咬紧牙关不逃避、不屈服,再来读这句――千锤万击出深山,(语气铿锵有力)
(2)播放视频:石灰在烈火中煎熬、坚持,蜕变成洁白的颜色,这洁白的石灰石在水中沸腾,发出咕咕的响声,人若接触轻则烫伤,重则伤命。石灰粉身碎骨,化作洁白的石灰。接着读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读出高昂、坚定的语气。
4.此时此刻,你最想对石灰说( )!
5.齐读:让我们带着钦佩,带着赞美,再次来感受石灰的坚强、石灰洁身自好的追求吧。
在这一环节、学生自主交流、合作探究,分享收获,解决疑难。在默读中想象,想象中朗读,朗读中体味,并随时批注,较好地达到了能动学习而非被动学习的目的。尤其能很好地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
(三)意境感悟(明了意境,合三为一)
1.见到此情此景,作者会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
2.走近诗人。学生交流于谦相关资料。教师解读背景。
3.再读体会,思考:于谦仅仅是写石灰吗?言为心声,他想借石灰表明什么样的志向呢?
4.学生自由读,在小组内讨论。
5.集体交流。教师点拨:诗言志诗人借石头表明自己不同流合污,坚决同恶势力斗争到底的志向。
6.播放音乐,指名配乐朗读。小组赛读,最后诵读。
7.师生总结:石灰由于它的坚强不屈、洁身自好在人间留下了清白,而于谦正像他笔下的石灰一样任凭怎样的千锤万击,烈火焚烧,哪怕是粉骨碎身,他都毫不畏惧,坚决同恶势力斗争到底。可见《石灰吟》正是于谦自己人生追求、高尚人格的写照。这种借事物来表达志向的写法被称为――托物言志。
此处带领学生重温作者,解读写作背景,为学生、文本与作者之间搭建沟通的桥梁,诗词意境的感悟便水到渠成。最后,引导学生领悟诗作的表达方法,遵循高段语文阅读教学中强调的初步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四)诗作欣赏
像这样托物言志的诗有很多:
咏 煤 炭
于谦
凿开混沌得乌金,藏蓄阳和意最深。
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
鼎彝元赖生成力,铁石犹存死后心。
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
这首诗的意思是:开凿出来的煤炭,藏蓄着巨大的热力。煤炭燃烧像火炬,使人感到无限温暖,如大地回春;也使深沉的夜空变得很明亮。人要以国家社稷为己任,就是死了也要为国家做贡献。只要能为人类造福,一切牺牲在所不辞。最后两句直抒胸臆,表达了作者愿意尽最后一滴血、一份热,为人类造福。此诗借物咏志,诗中句句赞颂煤炭,实际是句句抒写自己为国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抱负。
竹 石
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
这首诗借物喻人,作者通过咏颂立根破岩中的劲竹,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绝不随波逐流的高尚的思想情操。
(五)作业
1.做一期以于谦为主题的手抄报。
2.收集托物言志的古诗,背诵其中的两首。
板书设计:
石 灰 吟
颜色 志向
清白
坚强不屈
洁身自好
39、六年级下那个星期天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六年级下那个星期天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设计说明
《那个星期天》这篇课文以一段铭刻心头的记忆缅怀去世的母亲,诠释母爱的至纯至真。《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基于此,本课的教学,在引导学生在把课文读流利、读通顺的基础上,采取读读画画想想议议的方法,引导学生读懂情节,抓住人物动作、心理的描写,去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引领学生置身故事中,走进主人公的情感世界。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PPT、字卡、词卡,准备歌曲视频《那个星期天》。
学生准备:预习生字词,朗读课文。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质疑引趣
1.播放歌曲《那个星期天》,引导学生思考:从歌曲中你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导入:一个男孩儿,在一个星期天,他的心情经历了几次起伏?这个男孩儿究竟经历了什么?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课文《那个星期天》。
3.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4.引导质疑:看到这个题目,你有哪些疑问?
预设:主人公是谁?发生了什么事?作者想表达什么情感?
设计意图:听歌曲,讲内容,通过谈话的方式,从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出发,进行自由猜想,设置疑问,引入课文,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初读课文,识记字词
1.引导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尝试着找一找答案。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流利,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错字,把生字用笔圈一圈。
(2)与小组同学合作,分自然段接读课文,相互纠正读音。
2.学习字词。
课件出示本课的生字,快来念一念。
媚 砖 蚁 叨 绊 绞 耽 揉 绽 搓 惶 吻 偎
(1)学生自由认读。
(2)指名认读生字,教师在课件上圈出学生认读有困难的生字,学生交流讨论。
(3)小组讨论:有什么好办法能帮助大家准确而又快速地记住这些字?
(4)汇报交流,分类指导:重点在字义和字形方面指导。
①形声字理解识记:
媚从女,眉声。眉也有示意作用,表示以目媚(示现、展示)人。
蚁从虫,义声。一种昆虫,一般体小,呈黑、褐红等色,多在地下做窝,群居生活。
②形近字理解识记:
绊与伴、绞与较、耽与忱、绽与淀、偎与喂区分记忆。
③做动作理解识记:
揉、搓与手有关。
④根据偏旁推测理解识记:
叨与嘴有关,所以是口字旁。
惶与心理活动有关,所以是竖心旁。
3.出示词语,巩固生字:
明媚 方砖 蚁穴 念念叨叨 绊倒 绞缠 耽搁 揉动 绽开 搓衣服 惊惶 亲吻 依偎
(1)学生自由认读词语,读准字音。
(2)指名认读词语,相互纠正字音,针对学生的共性错误,反复领读。
(3)开火车读词语。
4.过渡:你们能把生字和词语都读准确了,真了不起,相信你们一定也能把课文读通顺,请大家用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刚才学习的字词。一边读一边思考:针对课前质疑产生的问题,看一看自己能不能找到答案。
设计意图:识字是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是阅读的基础。高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识字能力,因此采用学生自主识字、教师强调相结合的方式学习,重点在理解字义上下功夫指导,使学生既会认字,又会用字。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小组合作,分自然段接读课文,要求读通全文。
2.默读全文,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以问题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如能否用一句话来概括:(谁)在(什么时间)做了什么。
预设:课文讲述了一个男孩儿在某个星期天等待母亲带他出去玩的事。
3.课文是按照从早到晚的时间顺序写的,请再次读文,想一想:与时间变化而一起变化的是什么?
预设:男孩儿的心情。由开始盼望时的兴奋期待,到后来由于母亲的一拖再拖而产生的焦急无奈,到最后因母亲没有兑现承诺的失望委屈。
设计意图:在读中理解、感悟。读书必须读懂内容,抓住中心,否则阅读就是无效的。通过引导学生朗读和默读,读懂故事内容,梳理文章脉络,为下节课理解课文做好准备。
四、观察指导,练写生字
1.学生观察课后写字表,当小老师交流写字方法。
2.教师利用课件演示生字的书写过程,组织学生仔细观察,帮助学生记住字形,学会笔顺。
重点指导:媚、蚁、偎。
(1)观察媚、蚁。媚,女字旁最后一笔右侧不出头;蚁,虫作偏旁时,第五笔横变提,右部的撇要伸至左下方,注意避让。
(2)观察偎,注意右下部只有一个小撇。
3.学生再次观察课后写字表,每个字练习写两遍。
4.指导反馈,集体评议后修改自己的书写。
设计意图:教师结合学生已有的书写能力,并抓住重点进行书写指导,提高书写指导的针对性、有效性。
五、课堂小结,拓展阅读
1.教师总结学生课堂学习情况。
2.布置作业:将课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给家人听。
3.推荐阅读史铁生的其他作品。
设计意图:将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相结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营造积极浓厚的阅读氛围。
第二课时
一、复习课文,导入新课
1.快速浏览课文,指名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导入:兴奋、焦急、落寞,这些情绪在我的那个星期天里出现,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设计意图:回顾全文内容,获得对文本的整体感知,点明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二、精读课文,体会情感
1.结合全文,说说我为什么对那个星期天记忆犹新。
(1)那是我的第一次盼望,对于孩子来说很重要。
(2)盼望中兴奋期待、焦急无奈、失望委屈等心理感受,令我印象深刻。
(3)母亲没有兑现承诺给幼小心灵带来的痛苦,令我难以忘怀。
(4)母亲忙碌辛劳的身影,也在我的记忆中挥之不去。
读课文,找出关于我的动作描写,分析一下,这些动作能反映出我的什么心理。
2.在这一天中,我有哪些行动?表明了什么?
(1)默读课文,画出描写我的动作的词句,想一想当时我的心情是怎样的。
(2)全班交流。
预设:
①我跑出去,站在街门口表现的是我的急切。
②我踏着一块块方砖跳,跳房子我看着天看着云彩走表现的是我的焦急与兴奋。
③拨弄蚁穴翻看电影画报表现的是我等待时的落寞、孤寂。
④念念叨叨地追在母亲的腿底下表现的是我的急切。
⑤蹲在她身边,看着她洗表现的是我的焦急与执着。
3.课文中有语言描写吗?传递了怎样的心情?
(1)找出文中我和妈妈的话。
(2)读一读,想一想,这些语言反映了当时我和妈妈怎样的心理。
预设:走吗您说了去走吧,您不是说买菜回来就走吗去吧,走吧,怎么还不走啊?走吧等,这些俨然就是我等待时的心理轨迹图。我由兴奋到焦急、无聊、无助,再到失望,这些情绪变化紧紧抓住我们的心。
等一会儿,等一会儿再走等等,买完菜,买完菜就去好啦好啦,没看我正忙呢吗下午,睡醒午觉再去洗完衣服噢,对不起,噢,对不起等,从这些话语中,我们看到为了生计,母亲不停地忙碌,最后还为自己疏忽了我的正当要求而惊惶地、连声地对我说对不起。
4.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环境描写。
那是个春天的早晨,阳光明媚,衬托出我的兴奋。
周围的光线渐渐暗下去,渐渐地凉下去沉郁下去,越来越远越来越缥缈,表现出我的希望眼看就要破灭时的伤心。
5.课文以孩子的视角,刻画了母亲的形象。你如何评价这位母亲?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的看法。
这位母亲既有对孩子的疏忽,又有对孩子发自内心的关爱。母亲用话语敷衍孩子,最终没有遵守承诺,是她对孩子感受的疏忽。但从她始终没有拒绝孩子和看到孩子伤心难过时惊惶失措并且道歉的行为中,又体现了她对孩子的关爱。
设计意图:以文本为抓手,在学习的过程中,抓住对人物的描写,体会情感变化,同时培养学生的概括和口语表达能力。
三、总结全文,情感升华
1.母亲答应了我在一个星期天带我出去玩,可却因为母亲的忙碌而没有实现,就在等待中,我懂了,什么都懂了,我不出声地流下了眼泪,我和母亲拥抱在一起,直至天黑。
2.读文后,在我和母亲的身上,你看到了什么?
对于年幼的我来说,这种等待无疑是漫长而煎熬的,不仅这样,漫长的等待等来的却是无尽的失望与无助。母亲每天都是忙碌与辛苦的,而母亲也成了这个家中幸福的创造者。
3.你有什么想法? 提示:课文仅仅是写我吗?
文中的母亲和大多数母亲一样,为生活而操劳,难免疏忽了孩子的感受,她答应了带孩子出去玩,但又被生活琐事牵绊,不能兑现对孩子的承诺。但即使忙得不可开交,她也没有用呵斥和直接拒绝的方式去伤害孩子,而且对孩子满怀歉意。她的无奈令人心酸,她对孩子的爱又令人感动。
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设计,旨在唤起学生心灵深处的感触,理解母亲,懂得母爱。
四、拓展延伸,表达情感
1.我们都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当心情不同时,对身边事物的感受也会有所不同。
如:路旁的一朵朵花儿好像在对我微笑,树上的鸟儿也在欢唱,树叶沙沙作响,好像也在为我高兴。
路旁的花儿耷拉着脑袋,一副无精打采的样子。树上的小鸟叽叽喳喳地叫着,也像是在讥笑我。
从下面的情境中选择一两个,就心情好与不好这两种状态,分别写几句话,把当时的情感自然地表达出来。
走在小巷里 奔跑在田野上 弹琴 钓鱼
2.交流书写的内容,说说自己的体会。
设计意图:学语文的目的是用语文,用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内心想法。此环节设计旨在引导学生内化语言,形成能力。通过设置拓展平台给学生创设了一个表达的情境,把课内学习到的方法与话题结合起来,做到读写练结合,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板书设计
那个星期天
我 妈妈
兴奋 焦急 落寞 伤心 忙碌 无奈 惊惶
40、六年级下寒食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六年级下寒食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教材分析
《寒食》是唐代诗人韩翃创作的一首七绝。此诗前两句写的是白昼风光,描写了整个长安柳絮飞舞,落红无数的迷人春景和皇宫园林中的风光;后两句则是写夜晚景象,生动地画出了一幅夜晚走马传烛图,使人如见蜡烛之光,如闻轻烟之味。同时也流露出作者对现实的不满和对权贵们的讽刺。
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学生对于传统节日的民风民俗并不陌生,但相比于春节、元宵等节日,学生对寒食节比较陌生。通过课下注释和资料的补充,可以让学生了解寒食节的习俗,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激发学生对祖国文化的热爱。教学时,应引导学生借助关键词,初步理解诗歌的字面意思,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抓住诗中描写的传统节日的场景,在脑海里形成画面,自然成诵。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会写宫、侯、素等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想象《寒食》中描绘的暮春之景,结合时代背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想象画面,抓住重点语句,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通过抓关键词,赏析诗句,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41、二年级下中国美食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二年级下中国美食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教学目标:
1、认识各种中国美食,能说出用炒、烤、爆等方法制作美食。
2、能用部首查字法查找灶、焰、烫、煲、烈、熏等字,发现偏旁火和四点底的联系。
3、能说说自己家乡的美食。
教学重点:
能说出用炒、烤、爆等方法制作美食。
教学难点:
能用部首查字法查找灶、焰、烫、煲、烈、熏等字,发现偏旁火和四点底的联系。
教学过程:
一、视频导入,激发兴趣。
1、看短片。
2、看后老师提问:你看到了什么(学生回答)。
3、 师:他们都是美食,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中国美食,了解中国美食。板书课题:4、中国美食
二、初读课文,随文识记。
1、学生借助课文图片和拼音,自由读课文。(自己读)
2、同学之间互相读:一个人读,另一个人听,如果对方读对了,竖起大拇指夸夸他,如果读得错了,我们就帮帮他。
3、领读:谁来当小老师领着大家读一读?
出示第一张幻灯片:11个含有美食的文字(指名读)
凉拌菠菜 、香煎豆腐、红烧茄子 、烤鸭、水煮鱼 、葱爆羊肉、小鸡炖蘑菇 、蒸饺、炸酱面 、小米粥、蛋炒饭
重点指导:豆腐的腐读音,单独读读三声,在豆腐里读轻声;蘑菇的菇读音,单独读读一声,在蘑菇里读轻声,一起读读。
4、出示第二张幻灯片:打乱顺序读菜谱名(开火车读)
烤鸭、水煮鱼 、炸酱面 、葱爆羊肉、蛋炒饭、小鸡炖蘑菇 、香煎豆腐、蒸饺、凉拌菠菜 、小米粥、红烧茄子
重点指导多音字:炸酱面的炸(zh)、炸药的炸(zh)
三、谈美食,讲做法
1、学生自由读文,找一找:在菜名和主食名中有哪些制作美食的方法。
教师出示第三张幻灯片:煎、煮、蒸烧、烤、爆等字。
2、播放煎、煮、蒸烧、烤、爆等烹饪方法的视频,让学生初步理解这些烹饪方法的区别。
3、学生畅谈自己喜欢的美食和烹饪方法:你喜欢什么美食,它是怎么做的?
4、学生说美食,如煮鸡蛋、煎鸡蛋、烤羊肉串、煎牛排、炖鸡蛋、熬米粥。
四、我发现,我知义
1、出示第四张幻灯片(带有火字旁的6个字)
炒 烤 烧 爆 炖 炸
2、我发现这些字的偏旁都有什么相同之处?(都是火字旁)。
3、出示第五张幻灯片(带有四点底的字3个)
煎 煮 蒸
4、我发现这些字的偏旁都有什么相同之处?(都是四点底)。
师:你们猜猜这些带火字旁和四点底的字都与啥有关?(指名回答)
5、播放视频(火字旁的演变过程),知道这些字都与火有关。
6、学生尝试说其他带火字旁和四点底的字,进一步感受偏旁与字义的关系。
四、我请客,我点菜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认识了11种美食,这些美食老师把它们列成菜谱,下面,我们模拟去饭店吃饭点菜的场景,做个有趣的游戏,大家想玩不?(生回答字)
(1)师宣布游戏规则:分组比赛,要求能准确说出菜名得1分,做到荤素搭配合理得1分,点菜适量不浪费得1分,得分多的为胜。
(2)开始比赛
(3)宣布比赛结果
四、教师总结
孩子们,我们中国地大物博,美食遍天下,今天我们走进了中国美食,欣赏了很多美食,认识了很多与美食有关的字,分享了很多美食,让我们别忘了在生活中享受美食同时,学习更多的汉字知识,继承勤俭节约的美德,提高我们的文明素养和生活质量。你们知道吗?其实我们卢氏还有很多的美食,我们可以回家问问爸爸妈妈,和他们一起做美食分享美食。
42、二年级下小毛虫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二年级下小毛虫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昆、怜等 15 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尽,会写纺、织、编、抽、消
5 个左右结构的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知道小毛虫的成长经历了小毛虫茧蝴蝶这 3 个阶段。
【教学重点】
1.认识昆、怜等 15 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尽,会写纺、织、编、抽、消
5 个左右结构的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知道小毛虫的成长经历了小
毛虫茧蝴蝶这 3 个阶段。
【教学难点】知道小毛虫的成长经历了小毛虫茧蝴蝶这 3 个阶段。
教学过程
活动一:识字游戏做起来
1. 游戏一:听一听,猜一猜
能读准轻声。
2.游戏二:送词语宝宝回家。
能正确读出多音字尽组成的词语。
活动二:读文游戏做起来
1. 游戏一:我先读,你接读。
2. 游戏二:我来问,你来答。
活动三:课文内容我知道
1. 游戏一:排排队
按课文内容先后顺序给图排队。
2.游戏二:图文对对碰
知道哪几个自然段写的是小毛虫,哪几个自然段写的是茧,哪几个自然段写的是蝴蝶。
活动四:我会认,我会写
1.游戏一好朋友,手拉手
能根据偏旁识字。
2.游戏二选一选
能写好左右结构的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巩固本课生字、认读字读音。会写整、怎、布3 个字。
2.能借助提示用自己的话清楚、完整地讲故事。
3.在读故事、讲故事中知道小毛虫通过自己的努力与坚持终于破茧成蝶,懂得因
为不断努力,耐心等待,而不断成长、变得美好的道理。
4.积累生机勃勃、尽心竭力等词语。
【教学重点】
1.会写整、怎、布3 个字。
2.能借助提示用自己的话清楚、完整地讲故事。
3.知道小毛虫通过自己的努力与坚持终于破茧成蝶,懂得因为不断努力,耐心等
待,而不断成长、变得美好的道理。
教学过程
活动一:故事我会讲
1.根据书后的提示讲故事,相机提出讲好故事的要求。
2.练习讲小毛虫结茧的内容。(14 自然段)
3.练习讲破茧成蝶的内容(57 自然段)
4.能利用自己的话清楚完整地讲整篇故事。
能找出几个帮助讲好故事的词语补充提示、丰富提示。利用提示讲故事。
活动二:我会认,我会写
1. 活动一:词语火车开起来
能用整怎布组词。
2. 活动二:写好生字有高招
能写好两个上下结构的字整、怎
能写好左上包围的字布
43、二年级下小马过河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二年级下小马过河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设计说明
本文是一篇童话故事,讲述了小马在帮妈妈驮麦子到磨坊的途中遇到一条小河,不知是深是浅,最后在妈妈的指引下安全过河的故事。本文以过河为线索,采用简洁生动的语言,使学生懂得:别人说的话是不是对的,要动脑筋思考,并亲自试一试,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教学设计中采用以读促悟的方法,通过朗读让学生自己产生疑问、解决疑问,在不同形式的朗读中感悟文本的内涵。同时,注重语言运用的训练,教学设计中多次设计口语表达,鼓励学生个性阅读,掌握按照先后顺序、抓住重点词语复述故事的方法。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1.制作多媒体课件及字卡、词卡。
2.准备小马、老马、老牛、松鼠的图片及头饰。
学生准备:结合预学案预习课文。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质疑课题
1.导入:同学们,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新朋友,他是谁呢?(出示小马的图片)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小马过河的故事。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看到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预设:小马为什么要过河?小马是怎样过河的?小马最终过河了吗?
4.小结:学贵有疑,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来读一读课文吧!
设计意图:出示小马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尽快把学生带到故事情境中。鼓励学生对课题进行质疑,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提高阅读效率。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请学生轻声自由读课文,给自然段标好序号,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两遍。
2.学生读课文,教师相机巡视指导。
3.小组合作学习生字。
师:本课的生字你都认识了吗?你有哪些好方法记住这些生字呢?把你的好方法说给小组内的同学听吧!(学生小组内交流识字方法,准备班级展示。)
4.全班交流识字方法:你认为哪些生字比较难记?大家有什么好方法呢?(学生汇报,教师相机指导。)
(1)联系字义来识记字形。
棚、磨、挡、伯、浅、刻、蹄等字,可结合图片或联系生活经验理解字义,再利用形声字构字规律识记。棚,木字旁表示搭建棚子的材料,朋表示读音;石磨是一种粉碎工具,以前是用石头做的,所以磨为石字底;浅与水有关,所以是三点水旁。
(2)编口诀识记。
驮可编口诀:大马驮东西。突上半部分表示洞穴,下半部分表示狗,可编口诀:狗从洞穴中突然钻出。
(3)熟字对比识记。
挡当 伯拍 浅钱 刻该
(4)同偏旁归类识记。
语气词唉是口字旁的字。可相机复习巩固学过的语气词或者表示声音的词。
(5)扩词连句复现,整体识记。
刻:刻苦 片刻 立刻 试:考试 尝试 试一试
既:你既然来了,就应该勇敢地试一试。
5.学习多音字坊。 引导学生结合具体词语进行辨析。
课件出示:坊 ①fānɡ ②fnɡ 书坊( ) 磨坊( )
6.指名读带有生字的句子。
(1)你把这半口袋麦子驮到磨坊去吧。
(2)一条小河挡住了去路。
(3)小马跑到河边,刚刚抬起前蹄,松鼠又大叫起来。
(4)原来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
7.抽读词语卡片。
磨坊 挡住 伯伯 深浅 突然 马蹄 既然
8.游戏:小马过河。(课件出示带有生字的石头,每读对一个生字,小马就可以越过一块石头。读对所有生字,小马就可以顺利过河了。)
石头上的生字有:既 驮 磨 坊 叹 挡 伯 蹄 唉 突 浅 棚 刻 试
设计意图:此环节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自主识字,在集体交流识字方法中,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相机进行指导,识字方法多样化,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创设多样情境复现生字,巩固学生对生字的掌握。
三、整体感知,梳理脉络
1.过渡:生字我们已经学会了,现在这些生字宝宝又回到了文中,你还能正确读出它们吗?老师请同学来读一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圈一圈文中出现的动物。
2.指名读课文,教师相机正音。
3.指名汇报文中出现的小动物,教师板书动物的名字。(老马 小马 老牛 松鼠)
4.课件出示填空练习,引导学生口头补充完整。
老马让小马________,路上要过一条河,老牛说________,松鼠说________。小马没了主意,只好跑回家去问妈妈,妈妈要他________。小马又回到了河边,________。
(1)自己独立说一说。
(2)同桌互相说一说。
(3)全班汇报。
设计意图:此环节通过逐段朗读,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由弄清课文中的主要人物到口头填空补充内容,循序渐进地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记叙顺序,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四、识记字形,指导书写
1.课件出示本节课要求会写的生字:愿、意、麦、突。
2.指导书写愿、意。
(1)说一说记住这两个字的好方法。
加一加法识记:原+心=愿,音+心=意。
顺口溜识记:原来心里一直有个愿望。(愿)
(2)请学生观察这两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说一说需要注意的地方。
(3)全班交流:怎样才能把这两个字写好?
愿第二笔竖撇起笔重,收笔轻,包住心字底。
教师要强调:心字底不宜过大。
意第四笔是小撇。第五笔横稍长,盖住下面的部分。
(4)教师示范,重点讲解心字底的书写要领。
(5)学生先描红,再练习书写。
3.指导书写麦。
(1)出示麦子的图片,帮助学生识记麦。
(2)课件演示麦的笔顺。教师强调麦一共有七笔,注意横的写法。
(3)教师示范,学生练习书写麦。
4.指导书写突,强调下边是犬,不要写成大。
5.投影展示,评价学生书写的生字。
6.把自己写得不好的,或者认为比较难写的字再写一写。
7.请学生练习书写词语:愿意 麦子 突然
设计意图:分类对比指导书写,以便于学生掌握这一类字的写法。从笔顺、间架结构、重要笔画所在的位置等几个方面对于重点字做详细的指导,突破书写难点。
五、课堂小结,拓展练习
1.教师总结学生的课堂学习情况。
2.布置作业:自己当小老师,利用字卡教家人识记本课生字。可以一边认字,一边组词,一边用组过的词语说句子。
设计意图:以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巩固生字的兴趣,在反复再现中提高识字的准确性。
第二课时
一、复习过渡,导入新课
1.抽读词语卡片,检测词语掌握情况。
马棚 驮运 磨坊 挡住 伯伯 深浅 立刻 突然 叹气 试试 马蹄 既然 愿意 麦子 应该 掉下来
2.回忆课文中都出现了哪些小动物?(老马 小马 老牛 松鼠)
3.学生汇报,教师贴上相应的动物卡片。
二、研读课文,解疑感悟
(一)学习第1、2自然段。
1.这是一匹怎样的小马?读一读第2自然段,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2.学生汇报,引导学生抓住连蹦带跳来体会小马长大了,很愿意帮助妈妈做事。
3.课件出示对话,指名分角色朗读。
老马对小马说:你已经长大了,能帮妈妈做点儿事吗?
小马连蹦带跳地说:怎么不能?我很愿意帮您做事。
老马高兴地说:那好啊,你把这半口袋麦子驮到磨坊去吧。
4.指导朗读:要用兴奋的语气读小马说的话,读出老马看到小马很懂事自己很高兴的感情。
(二)学习第3自然段。
1.小马驮起口袋,飞快地往磨坊跑去,可是他却停下了脚步。小马遇到了什么困难?他是怎样想的呢?
2.课件出示句子:小马为难了,心想:我能不能过去呢?如果妈妈在身边,问问她该怎么办,那多好啊!可是他离家已经很远了。
(1)理解为难。小马为什么感到为难了?他是怎样想的呢?
(2)你在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让你为难的事,请你说一说。
(3)指导朗读,感受小马因为不知道能不能过河而感到为难的心 理。
(三)学习第4~6自然段。
1.正在小马觉得为难的时候,他遇到了谁?(粘贴老牛的图片)
2.课件出示对话,指名朗读。
小马嗒嗒嗒跑过去,________地问道:牛伯伯,请您告诉我,这条河,我能蹚过去吗?
老牛________地说:水很浅,刚没小腿,能蹚过去。
3.引导学生在横线上加上了提示语,再读一读,你又看到了怎样的小马和老牛。(小马感到很为难,老牛感到很轻松。)
4.指导学生看图理解刚没小腿是怎样的。这说明水很浅,不深,小马能过河。
5.听了老牛的话,小马是怎样做的?
(1)课件出示句子:小马听了老牛的话,立刻跑到河边,准备蹚过去。
(2)你能给立刻换种说法吗?(小马听了老牛的话,马上跑到河边,准备蹚过去。)这句话该怎样读呢?
6.过渡:老牛觉得小马能过河,可是有人不同意,你知道是谁吗?(粘贴松鼠图片)
课件出示句子:突然,从树上跳下一只松鼠,拦住他大叫:小马!别过河,别过河,你会淹死的!
松鼠认真地说:深得很哩!昨天,我的一个伙伴就是掉在这条河里淹死的!
(1)看到小马准备蹚过河时,松鼠的心情怎样?(紧张、着急、担心)
(2)指导朗读。
7.听了松鼠的话,小马有什么反应呢?
课件出示句子:小马连忙收住脚步,不知道怎么办才好。他叹了口气,说:唉!还是回家问问妈妈吧!
(1)给连忙找一个近义词。
(2)小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反应?(老牛和松鼠的话完全相反,小马不敢过河了。小马既不动脑筋想一想,又不敢试一试,所以不知道该怎么办,只能回家问妈妈了。)
(四)学习第7自然段。
1.小马是怎样和妈妈说的呢?用横线画出小马说的话,体会小马的心情。
2.学生汇报,相机出示句子。
(1)小马难为情地说:一条河挡住了去路,我我过不去。
①引导学生抓住难为情来体会小马的不好意思。读好省略号,体会小马由于难为情而说话断断续续的样子。
②指导朗读。
(2)小马低下了头,说:没没想过。
①小马为什么低下了头?(小马为自己没有动脑筋思考而感到不好意思。)
②指导朗读,读好省略号。
3.小马的妈妈是怎样说的呢?用波浪线画一画。想一想,妈妈的话是什么意思?你从她的话中懂得了什么道理?
(1)课件出示句子:孩子,光听别人说,自己不动脑筋,不去试试,是不行的。河水是深是浅,你去试一试就知道了。
(2)指名谈一谈自己的理解。(不要只是听别人说就信以为真,一定要自己动脑筋想一想,在思考的基础上,再亲自试一试。因为别人说的话,往往只适合别人。别人说得对不对,要想一想,并实践一下,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五)学习第8自然段。
1.小马听了妈妈的话后,真的去试了试,结果和老牛、松鼠说的一样吗?请你读一读第8自然段,找出相关的句子。
2.课件出示句子:原来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
3.同桌讨论:同样的一条河,为什么老牛、松鼠、小马对水的深浅的看法会不一样呢?
4.出示老牛、松鼠、小马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了解老牛、松鼠和小马三者之间的高矮关系。
5.课件出示填空练习,引导学生完成:
因为小马不像________,也不像________,所以他觉得河水既不像________,也不像________。(因为小马不像老牛那样高,也不像松鼠那样矮,所以他觉得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
6.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人物恰当的语气。
引导学生体会不同角色说话时的不同心情和语气,如,老马说话亲切,老牛说话沉着,松鼠说话急切等。
(六)展开想象,表达训练。
1.展开想象,说一说:小马过河后会说些什么?(遇到问题要多动脑筋,多观察,多思考)
2.你在生活中,有没有自己动手试一试,解决自己遇到的困难的经历呢?
3.小结:我们遇到为难的事时,不能只听别人说的结论,要动脑筋想一想,有的时候还要在长辈的指导下,亲自动手去试一试,这样才能把难题解决好,把事情做好。
设计意图:逐段进行品析感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在此环节中,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来体会小马的心理活动。注重朗读训练,通过分角色朗读,读好人物说话时的语气,读出文中特殊标点符号的提示,通过朗读来加深对人物形象的认识。
三、指导书写,完成练习
1.课件出示本节课要求会写的生字:该、伯、刻、掉。
2.指名口头组词。
3.观察这四个生字,说一说在书写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4.指导该、刻的书写。
(1)该是左窄右宽,刻是左宽右窄,注意亥中有两个撇,最后一笔是长点。
(2)教师示范,学生书空。
(3)学生练习书写。
5.指导书写伯、掉,强调这两个都是左窄右宽的字。
伯:右边是白,不是自。
掉:右边是卓,不是桌。
6.学生练习书写。
7.投影展示学生写的生字,组织学生交流评议。
8.完成练习:我做小法官。你同意下面的说法吗?说说你的理由。
课件出示:
(1)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所以老牛和松鼠对小马撒谎了。
(2)小马向很多人请教,是对的。
(3)别人的经验不一定可靠,得自己去尝试。
(4)什么事都要自己尝试,别人的话不可信。
设计意图:在此环节中引导学生自主发现生字的书写要点,培养学生观察字形的能力。在写字指导中突出重点,以点带面,提高了识字和写字的效率。
四、表达训练,拓展延伸
1.复述故事:这是一个多么有趣的故事呀!你能试着用上下面的词语,讲讲这个故事吗?
(1)课件出示词语,指名读词语。
马棚 愿意 磨坊 驮 挡住 为难 突然 拦住 吃惊 难为情 动脑筋 小心
(2)独立思考,与同桌互相说一说。
(3)用上这些词语,在班级里讲一讲这个故事。(住在马棚里的小马很愿意帮妈妈把麦子驮到磨坊去,可是一条小河挡住了他的去路,小马感到很为难。他向老牛请教,老牛说河水很浅。就在小马要过河时,松鼠突然拦住了小马,并且告诉小马河水很深,还淹死过他的伙伴。小马很吃惊,不知道自己能不能过河。小马只好难为情地回到家里,妈妈告诉小马不能光听别人说,要自己动脑筋,亲自去试一试。小马跑到河边,小心地过了河,原来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
2.小结:我们在复述课文内容时,可以按照记叙的顺序,抓住重要词语,连成通顺的句子。
设计意图:复述故事的训练,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使学生掌握了复述课文内容的方法。
44、二年级下青蛙卖泥塘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二年级下青蛙卖泥塘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一、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童话故事。为了把烂泥塘卖掉搬到城里去住,青蛙根据小动物们指出的问题,一次又一次改造着烂泥塘,烂泥塘渐渐变成了有花有草、鸟飞蝶舞的好地方。最后,青蛙决定留在这个好地方,不再卖泥塘了。
课文共有12个自然段,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展开。第一自然段是事情的起因,青蛙想把烂泥塘卖掉搬到城里去住。第二至十一自然段是事情的经过,青蛙竖起了卖泥塘的牌子,吆喝着卖泥塘,小动物来买泥塘,但是都没有买,为了卖掉烂泥塘,青蛙按照小动物提的意见不断改造烂泥塘,把烂泥塘变成了好地方。第十二自然段是事情的结果,青蛙不再卖泥塘了。
课文在写青蛙前两次卖泥塘时,结构是相同的:先写青蛙吆喝着卖泥塘,再写谁来了,然后是老牛、野鸭指出泥塘存在的问题后离开,最后写青蛙改造泥塘。这两次卖泥塘,写的比较具体,老牛、野鸭具体说了什么话,青蛙听后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都有清楚的交代。从青蛙第三次卖泥塘开始,行文出现了变化,只列举了有哪些小动物指出了什么问题,此后青蛙对泥塘的多次改造也是一笔带过。最后,青蛙又一次叫卖泥塘时,对改造好的泥塘的介绍具体而生动。
课文有两幅插图。第一幅图对应泥塘改造前的内容:泥塘里水很少,周围光秃秃的,青蛙正在烂泥塘旁边竖起卖泥塘的牌子。第二幅图对应泥塘改造好的内容:泥塘里,水灌满了,荷叶绽开了圆圆的笑脸。泥塘边,草儿绿了,花儿开了,蝴蝶正在花丛中飞舞,青蛙咧开了嘴,似乎在欢快地歌唱。
二、教学目标
1. 认识卖、烂等1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喝,会写蛙、卖等8个字,会写青蛙、草籽等9个词语。
2.朗读课文,能分角色表演故事。
3.能说出青蛙为卖泥塘做了哪些事,最后为什么又不卖泥塘了。
4. 能结合课文内容,展开想象,说一说小鸟、蝴蝶、小兔等说了些什么话。
三、重点难点
1. 能说清楚青蛙为卖泥塘做了哪些事,最后为什么又不卖泥塘了。
2. 能结合课文内容,展开想象,说一说小鸟、蝴蝶、小兔等说了些什么话。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板块一 初读课文,走进故事
1.牌子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刚才老师在门口看到一块很特别的牌子,你们想看吗?(课件出示写着卖泥塘的牌子)
(2)谁卖泥塘?教师板书课题,学生跟随老师书空写课题。指导书写蛙字。
(3)比较买卖,引导发现。
①谁能说说这一对双胞胎有哪些不一样的地方?
②指导书写卖,最后一笔是点不是捺。(课件出示儿歌:有十它收钱,无十它付款,世人吃穿用,都靠它来办。)
(4)读了这个课题,你们有什么疑问呢?预设:青蛙为什么卖泥塘?他是怎样卖的呢?
2.初读课文,情境识字。
(1)自由读课文,思考:青蛙为什么要卖泥塘?
课件出示:青蛙住在烂泥塘里。他觉得这儿不怎么样,想把泥塘卖掉,换一些钱搬到城里住。
(2)认读烂泥塘。烂在这儿的意思是差,不好。他觉得这个泥塘很差,很不好,所以想卖掉。
(3)他想卖出去,是怎么做的呢?又有哪些动物过来买泥塘呢?
(4)认识牌,借助图片认读,并组词牌子、扑克牌。提示牌子的子读轻声。
(5)学习多音字喝。(课件出示喝的多音字组词)
(6)听到青蛙的吆喝后,谁来了?
(7)读水坑坑,再读牌子舒服这两个轻声词。
(8)跟老牛一样,好多小动物都被青蛙的吆喝吸引过来。他们有的说缺点儿树,有的说缺点儿花,有的说缺条路利用字理识记缺字。
(9)听了小动物们的建议,青蛙做了很多事。认识采集、播撒、灌水、栽树、游泳等词
板块二 梳理结构,朗读指导
1.青蛙第一次卖泥塘。
(1)自由读青蛙第一次卖泥塘。
(2)青蛙是怎么吆喝的?
(3)指导朗读:抓住喽,读出吆喝的语气。
2.梳理课文:青蛙卖泥塘都遇到了哪些小动物?他们给青蛙提了哪些建议?(课件出示相关句子)
3.指导朗读:读老牛的话时,读出慢条斯理的感觉。体会不过就,读出前后意思的转折。
4.听了老牛、野鸭的话,青蛙是怎么做的呢?
5.教师示范读,指名学生练读,指导读好长句子。
6.青蛙最后的吆喝。
(1)当青蛙做了这些事之后,他又开始吆喝了,他是怎么吆喝的?
(2)朗读指导:读到后面语调慢慢变低,语速变慢,注意最后是省略号。
(3)最后他的泥塘卖出去了没有?
7.学生交流、朗读,梳理故事情节。
8.通顺、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块三 指导书写,评价提升
1.出示生字,观察字形。
(1)课件出示会写字蛙、破、搬、倒、籽、泉、卖、应,引导学生发现共同点与不同点。
(2)发现疑难,交流书写要领。
2.教师范写,提示要点。
(1)蛙、破、搬、倒左窄右宽,其中虫字第五笔改横为提。籽左右等宽。
(2)泉、卖上小下大,要写紧凑。
(3)应字的广撇要舒展。
3.学生描红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4.个别点评,展示优秀书写,出示问题书写,并纠正。
5.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
板块一 词语复习,语言运用
1. 复习词语,巩固字词。
2.理解感悟。
(1)理解第1自然段。
课件出示:青蛙住在烂泥塘里。他觉得这儿不怎么样,想把泥塘卖掉,换一些钱搬到城里住。
(2)这个泥塘,青蛙觉得不怎么样。文中用了一个什么词来形容?(烂)烂的意思是什么?
(3)结合课本中的图片,说说这个泥塘是怎么样的。
3.他写了卖泥塘的牌子,并大声吆喝,此时他心里是怎么想的?
板块二 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1.自读课文,理解运用。
(1)读课文第3-10自然段,说一说小动物们不买泥塘的原因。
(2)引导发现老牛和野鸭说话的规律:都是先说泥塘的优点,再说泥塘的缺点,中间都用了一个词语进行前后意思的转折。
(3)这两句的行文结构相同,但内容不同。引导学生在读的时候,抓住角色语言,读正确角色的语气,老牛说话的语气应是慢条斯理的,野鸭说话的速度稍快。
(4)青蛙的吆喝声还吸引了哪些小动物来买泥塘?
(5)其他小动物说的话都只是简单的概括,请依照老牛和野鸭所说的话,发挥想象,用先肯定再出建议的方法,中间用上"不过、就是、但是、可是等词语试着具体说说。
(6)指名说一说:当时小动物们会怎样说?
2.精读课文,感悟原因。
(1)小动物们都提出了自己的建议,青蛙听到后做了哪些事?请从文中找出句子,画上横线。
(2)用词语概括青蛙做的事。(种草、引水、栽树、种花、修路、盖房)
(3)最后,他的泥塘变成什么样了?
(4)来,大家一起帮他卖泥塘,一起吆喝一下。齐读第11自然段青蛙说的话。
(5)语言拓展,学会吆喝。
(6)比较阅读,体验语言。
(7)此时青蛙有什么感受?最后的结局怎么样?
(8)愣住是什么意思?他为什么愣住了?他心里会怎么想?
(9)他的泥塘都达到了小动物们的要求,他为什么又不卖了呢?(因为青蛙听取了小动物们的建议:种草、引水、栽树、种花、铺路、盖房,将泥塘变得这么美。他认为这么好的地方自己住挺好的,所以不卖泥塘了。)
板块三 演读课文,体悟情趣
1.小组合作,演读课文。
(1)小组内分角色练习。
(2)小组展示。
2.拓展延伸,总结提高。
(1)青蛙的泥塘变得这么美,你觉得是什么原因?
(2)如果你们从现在的这个泥塘边经过,你还想给小青蛙什么建议?(鼓励学生大胆想象)
(3)相信青蛙如果听了你们的话,一定会将泥塘变得更美丽的。(《小青蛙回家》)
(4)小青蛙现在有这么漂亮的家了,它邀请我们一起去玩呢,我们一起出发吧!(课件播放歌曲)
(5)小结:同学们,只要我们勤劳、肯努力,烂泥塘也能变成美丽的花园。让我们好好学习,长大后,为自己的家乡出一份力,让我们的家乡变得更美吧!
45、二年级下千人糕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二年级下千人糕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课前解析】
《千人糕》充满童趣,语言优美,通过体会制作千人糕的不容易,从而引导学生懂得要完成一件事,需要共同合作的道理。
关注课题:千人两字点明千人糕的来之不易,使题目变得富有悬念,激起读者的阅读欲望。
关注课文:本文通过爸爸和孩子的对话,通过孩子的言行及心理变化,探讨了千人糕制作的劳动过程,介绍了米糕制成后的包装、运输、销售等过程以及相关过程中人们付出的劳动。爸爸的总结性发言揭示了这篇课文的主旨。从仔细想了想的确应该等词语中,可以感受到孩子已经充分认同爸爸所说的话啦。
关注生字:本课需要书写的9个生字,可以根据字的结构进行归类学习,从整体上把握书写规律。其中菜和劳偏旁相同,可以通过比较,指导书写。能、味、具笔顺容易写错,要重点指导笔顺。
关注词语:桌子、味道、农具、甜菜、劳动、经过、也许等,可以运用多种方法帮助学生理解记忆。鼓励学生将生字和熟字组成常用的词语拓展词语积累,如书桌、文具、甘甜、青菜。
【教学目标】
1.认识糕、特等1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的,会写能、具等9个字,会写也许、桌子等14个词语,积累由糕、粉等生字拓展的词语。
2.试着默读课文,能借助图画说出米糕是经过哪些劳动才做成的。
3.能联系自己的生活,举例说说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够讲述千人糕的来历,并从中懂得合作的重要性。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PPT
组织开火车读词:现在请同学们排火车来读词语,一人读一个,其他同学来当小听众,看看谁读得最标准。
二,再读课文,整体赏析
1.自由朗读,回顾课文:同学们,读完课文,说说你们对千人糕的了解吧。
2.提出问题,导入新课:经过对千人糕的学习,课文哪几个自然段讲到了千人糕的制作?
(设计意图:本课教学重点为让学生体会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所以让学生自己在课文中去找千人糕的制作过程,会更直观。)
三、学习第六至九自然段,感受米糕的来之不易
1.提出自学要求:
(1)感受米糕的来之不易
组织交流:米糕是怎么做成的?
教师结合图片,引导学生想象:农民伯伯在种植水稻的过程中辛勤劳动的情景,从而体会米糕的来之不易。
(2)了解熬糖所需的劳动。
相当于火,把甘蔗汁、甜菜放入锅中长时间的煮,就是在熬糖了。所以熬就是长时间地煮。
品读句子:就算米糕做好了,还得要人包装、送货、销售,这些又需要很多人的劳动。
引导观察思考:同学们,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米糕做好了还是需要许多劳动呢?(引导学生圈出就算还得又)
四、学习第10至11自然段,理解千人糕的寓意
组织讨论:同学们,读完这两段,千人是不是一千个人呢?
预设: 千人是有很多很多的人合作完成的。
启发思考:课文中的孩子说的的确是什么意思呢?如果换一个词应该怎么说呢?(的确确实)
教师小结:无论什么东西,要想制作成功,都是需要很多很多人的合作共同完成的,每一份劳动成果都是来之不易的,所以我们要珍惜来之不易的劳动成果。
五、练写生字,抄写词语
1.集体学习
引导观察:请同学观察这四个字有什么相同之处?
教师讲解:甘、甜有相同部分甘;菜、劳都是上下结构,都有草字头。
(1):甘字,居于田字格中央。
(2):菜字,注意艹的横要写的稍长些,撇捺要舒展。
2.抄写词语
加工、种子、农具、甜菜、工具、劳动、经过。
六、板书设计
6 千人糕
大米
糖
七、作业设计
说一说我们穿的衣服、用的文具等,也都经过了很多很多人的劳动,举例说说千人衣、千人笔吧!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1.填一填。 螺丝刀长几厘米,火柴长几厘米,小刀长几厘米。
-
麻雀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点评
-
三下池子与河流课堂笔记知识点
-
三年级灰雀小练笔参考答案
-
千人糕新鲜感的句子有哪些
-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石灰吟课堂笔记课后生字组词
-
六年级下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
二年级找春天生字组词带拼音
-
二年级语文第四单元知识梳理课堂笔记近反义词
-
二年级下我是一只小虫子教学反思优缺点
-
一年级数学下册课后练习题
-
为什么树和喜鹊都很快乐
-
弯弯的月亮船
-
神谋魔道
-
2007年桂林市中考满分作文展示--为了地球的明天
-
两个国王
-
早上锻炼的美句234句
-
中班语言教案《小熊砍树》反思
-
葡萄品牌宣传朋友圈文案32句
-
担保借款服务朋友圈文案38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