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学习

首页 - 知识学习

五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课堂笔记之句子解析

时间:2023-07-18 13:45:12 A+

五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课堂笔记之句子解析

五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课堂笔记之句子解析

1、五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课堂笔记之句子解析

五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课堂笔记之句子解析

1.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这两句表现了一个字忙,白天忙,夜里忙,昼夜不停,生动地描绘了乡村里男耕女织、日夜辛劳的情形。

2.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这两句通过儿童学种瓜的情景衬托忙,生动描写了农村儿童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的情形。一个学字让天真可爱的儿童形象跃然纸上。

2、五年级下册第九课古诗三首之从军行课堂笔记

①主要内容:

这首诗通过对西北边地广漠壮阔的风光的描写,表现了戍边战士杀敌立功、保卫国家的豪情壮志。

②作者简介:

王昌龄,字少伯,唐朝时期大臣,著名边塞诗人。其诗以七绝见长,被世人誉为七绝圣手。 现存诗一百八十余首,明人辑有《王昌龄集》。他的边塞诗气势雄浑,格调高昂,充满了积极向上的精神。

③字词释义:

孤城:即边塞古城。 穿:指铠甲被穿破、磨破。

从军行:乐府曲名,内容多写边塞情况和战士的生活。

④古诗词大意:

青海湖上蒸腾而起的漫漫云雾,遮得连绵雪山一片暗淡,远远地可以望见玉门关那座孤城。黄沙万里,频繁的战斗磨穿了战士们身上的铠甲,而他们壮志不灭,不将敌人打败誓不返回家乡。

3、一年级下册第12课古诗三首小池课堂笔记之重难点探究

一年级下册第12课古诗三首小池课堂笔记之重难点探究

1.这首诗写的是哪个季节的美景?从哪里看出来?

这首诗写的是夏季的美景。从诗的后两句可以看出来:因为只有夏季才有荷叶和蜻蜓,而荷叶刚刚露出尖尖的角,说明这是刚到夏天的时候。

2.这首诗主要描写了哪些景物?

这首诗主要描写了泉眼、树阴、小荷、蜻蜓等景物。

4、一年级下册第12课古诗三首小池课堂笔记之译文

一年级下册第12课古诗三首小池课堂笔记之译文

泉眼悄然无声是因舍不得细细的水流,树荫倒映水面是喜爱晴天和风的轻柔。

娇嫩的小荷叶刚从水面露出尖尖的角,早有一只调皮的小蜻蜓立在它的上头。

5、一年级下册第12课古诗三首小池课堂笔记之理解诗意

一年级下册第12课古诗三首小池课堂笔记之理解诗意

泉眼:泉水的出口。 惜:爱惜。

照水:映在水里。 晴柔:晴天里柔和的风光。

尖尖角:初出水端还没有舒展的荷叶尖端。上头:上面,顶端。

6、五年级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五年级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1.哪个字贯穿全诗始终?作者是如何描写喜悦之情的?

喜字贯串全诗。作者通过涕泪满衣裳愁何在喜欲狂等描写,把自已惊喜、激动的心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2.诗的尾联是实写还是虚写?描写了怎样的情景?

是虚写。作者用即从穿便下向这四个富有动感的词语,想象着自己仿佛已经穿过巴峡、巫峡,过襄阳、洛阳,回到了梦寐以求的家乡。

3.为什么说这首诗是杜甫生平第一首快诗?

杜甫是一位爱国主义诗人,国事在他眼里最重要,遇到国家收复疆土,击败叛军自然是生平最大的一件快事。全诗情感奔放,处处渗透着喜字,痛快淋漓地抒发了作者无限喜悦兴奋的心情。因此被称为杜甫生平第一快诗。

7、五年级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课堂笔记之诗歌译文

五年级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课堂笔记之诗歌译文

剑外忽然传来收蓟北的消息,刚刚听到时涕泪满衣裳。回头看妻子和孩子哪还有一点的忧伤,胡乱地卷起诗书欣喜若狂。在晴朗的日子放声高歌痛饮美酒,趁着明媚春光与妻儿一同返回家乡。就从巴峡再穿过巫峡,经过了襄阳后又直奔洛阳。

8、五年级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五年级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1.诗题是什么意思?

秋天的夜里,天快要亮的时候,走出篱笆门,忽然对面吹来一阵凉风,心中产生一股伤感,于是写下这首诗。

2.这首诗描写景色有何作用?

祖国奇伟壮丽的山河景色却沦陷在胡尘里,怎能不令人愤慨?壮观的景色描写渲染了老百姓的悲愤、失望之情。

3.南望表现了遗民怎样的思想感情?

南望表现出沦陷区人民盼望南宋军队收复国土的焦急心情。

9、五年级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从军行课堂笔记之诗句赏析

五年级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从军行课堂笔记之诗句赏析

《从军行》的作者是唐代诗人王昌龄,通过对边塞战事场景的描绘,表现了戍边战士的崇高精神。诗的前两句描绘了边塞的辽阔景象,通过青海湖、长云、雪山孤城、玉门关等景物、勾勒出戍边将士战斗、生活的典型环境;同时,开阔、萧索的景色描写,也从侧面反映出将士戍边生活的孤寂和艰苦。诗的后两句以戍边将士的口吻发声抒发了他们的豪情壮志。黄沙突出了战场的环境特点,历经百战而穿金甲,则将戍边时间的漫长及战斗的频繁、激烈表现得淋漓尽致。但是,将士的报国之志却没有因此而消磨,反而变得更加坚定,在身经百战之后,发出不破楼兰终不还的豪壮誓言。全诗将意蕴丰富的环境描写和宏伟豪迈的感情抒发融为一体,是边塞诗中的佳作。

10、五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稚子弄冰课堂笔记之诗歌译文

五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稚子弄冰课堂笔记之诗歌译文

一个小孩子,早上起来,从金属盆里把冰取出来,用彩丝穿起来当钲来敲。敲出的声音像玉磬一般穿越树林,突然冰落在地上发出玻璃一样的碎裂声。

11、五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稚子弄冰课堂笔记之句子解析

五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稚子弄冰课堂笔记之句子解析

1.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这两句通过对小孩子一系列动作的描写,刻画出一个天真快乐的儿童形象。脱生动地写出了孩子取冰的样子。

2.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这两句诗声意俱美,写出了声音从玉磬穿林响的高到玻璃碎地声的清脆的变化,且颇具画面感,让我们仿佛看到孩子那失望的表情。

12、五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课堂笔记之字词理解

五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课堂笔记之字词理解

①昼(zhu):白天

②耘(yn)田:在田间锄草

③绩麻:把麻搓成线。

④各当家:各人都担任一定的工作。

⑤解:理解,懂得。

⑥供(gng):从事。

⑦傍:靠近。

⑧阴:树荫。

13、五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课堂笔记之句子解析

五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课堂笔记之句子解析

1.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这两句表现了一个字忙,白天忙,夜里忙,昼夜不停,生动地描绘了乡村里男耕女织、日夜辛劳的情形。

2.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这两句通过儿童学种瓜的情景衬托忙,生动描写了农村儿童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的情形。一个学字让天真可爱的儿童形象跃然纸上。

14、五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村晚课堂笔记之字词理解

五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村晚课堂笔记之字词理解

①陂(bēi):池岸。

②衔:口里含着。本诗中指落日西沉,半挂在山腰,像被山咬住了。

③浸:淹没。

④漪(yī):水中的波纹。

⑤横牛背:横坐在牛背上。

⑥腔:曲调。

⑦信口:随口。

15、五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村晚课堂笔记之诗歌译文

五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村晚课堂笔记之诗歌译文

池塘四周长满了青草,池塘里的水几乎溢出了塘岸。远远的青山,衔着红红的落日,一起把影子倒映在寒冷的水中,闪动着粼粼的波光。放牛的孩子横坐在牛背上,向家走去,随意地用短笛吹奏着不成调的乐曲。

16、四下语文古诗词三首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课堂笔记知识点

四下语文古诗词三首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课堂笔记知识点

一、课题详解。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四时指一年四季。田园指农家的田园生活。

杂兴即随兴写来,没有固定题材的诗篇。

《四时田园杂兴》是范成大退居家乡后写的代表作品,共六十首,分春日晚春夏日秋日冬日五组,各十二首,总题《四时田园杂兴》。

本课选取了其中描写初夏农村自然景色的一首。

二、作者介绍。

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吴郡(今江苏苏州)人。南宋诗人。

与陆游、杨万里和尤袤合称中兴四大家。著有《石湖词》《吴船录》《四时田园杂兴》等。

其诗题材广泛,对农民的疾苦、官吏的残暴等都有反映。其中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图景的作品成就最高。诗歌语言清新自然,风格平易浅显、清新妩媚。

三、古诗。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

【宋】范成大

梅子/金黄/杏子/肥,

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

惟有/蜻蜓/蛱蝶/飞。

四、词语解释。

♢四时:指春、夏、秋、冬四个时节。

♢杂兴:随兴而写的诗。

♢梅子:梅树的果实。

♢肥:果实大而饱满。

♢麦花:荞麦花。荞麦是一年生草本植物,花为白色或淡红色,果实磨成粉供食用。

♢稀:事物中间距离远、空隙大。

♢篱落:篱笆。

♢惟有:只有。

♢蛱蝶:蝴蝶的一种。

五、诗意。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译文:梅子已经变黄,杏子的果实肥美,雪白的荞麦花铺满大地,显得油菜花稀稀落落的。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译文:夏日白天越来越长,篱笆的影子也随着太阳的升高而变得越来越短,但是路上却没有人经过,只有蜻蜓和蝴蝶绕着篱笆飞来飞去。

六、难点。

1.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一诗提到哪些植物,分别有什么特点?

梅子:黄

杏子:肥

麦花:白

菜花:稀

2. 日长篱落无人过的原因是?

农民早出晚归去农忙。

3.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一诗中使用侧面烘托手法的诗句是?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4.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一诗描绘了怎样的景象?

这首诗描绘了初夏农村的自然景色。梅子黄、麦花白的色彩搭配,无人过和蜻蜓蛱蝶飞的动静结合,使田园清新宁静、安静恬淡的自然景象跃然纸上。

17、四年级下册第22课古诗三首墨梅课堂笔记之作者简介

四年级下册第22课古诗三首墨梅课堂笔记之作者简介

王冕:字元章,号煮石山农,元末明初著名画家、诗人、篆刻家。他出身贫寒,幼年替人放牛,靠自学成才。诗作多同情人民苦难、谴责豪门权贵、轻视功名利禄、描写田园隐逸生活之作。

18、四年级下册第22课古诗三首墨梅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四年级下册第22课古诗三首墨梅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1.淡字表现了墨梅怎样的特点?

淡字表现了墨梅颜色朴素淡雅的特点。

2.最后两句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

最后两句诗托物言志,点明中心。诗人借墨梅为喻,在素洁的梅花身上寄予了他鄙视流俗、淡泊名利、贞洁自守的高尚情操。

19、四年级下册第22课古诗三首墨梅课堂笔记之句子解析

四年级下册第22课古诗三首墨梅课堂笔记之句子解析

1.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这两句构思精巧,将画中墨梅与池边梅树化而为一,仿佛画中之梅的淡淡墨晕,为池头梅树吸收水中墨色所致。

2.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这两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盛赞墨梅虽无耀人眼目的色彩,却有清新高雅之气,以此表达自己不愿媚俗的品格。

20、四年级下册第22课古诗三首芙蓉楼送辛渐课堂笔记之句子解析

四年级下册第22课古诗三首芙蓉楼送辛渐课堂笔记之句子解析

1.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这两句诗写景,通过对清晨秋雨、远山的描写,烘托出送别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

2.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诗人以冰心在玉壶自比,表达了自己不会因为官场上的坎坷遭遇而改变气节,不会随波逐流,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心志。

21、四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词三首宿新市徐公店课堂笔记之句子解析

四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词三首宿新市徐公店课堂笔记之句子解析

1.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这两句诗描写了稀疏的篱笆、深远的小径、刚长出新叶的树,勾勒出一幅宁静、自然、朴素的乡村风景。

2.儿童急走追黄碟,飞入菜花无处寻。

急追这两个词十分形象贴切,将儿童的天真活泼、好奇好胜的神态和心理刻画得惟妙惟肖、跃然纸上。后一句无处寻三个字让我们仿佛看见一个面对一片金黄菜花,焦急、失望,不知所措的儿童形象。

22、四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词三首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四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词三首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1.诗题四时田园杂兴是什么意思?

四时指一年四季,田园指农村,杂兴指有感而发的兴致。意思是:诗人看到一年四季不同的田园景色而产生了很多的感想。

2.诗的后两句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

日长篱落无人过让我们看到正午时分幽静的景象,这是静景描写。而那蜻蜓蛱蝶飞更显得田野静悄悄的,这是动景描写。这首诗在写法上运用了静中有动,动静相衬的写作手法。

23、四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词三首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课堂笔记之诗歌译文

四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词三首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课堂笔记之诗歌译文

一树树梅子变得金黄,杏子也越长越大了;荞麦花一片雪白,油菜花倒显得稀稀落落。白天长了,篱笆的影子随着太阳的升高变得越来越短,没有人经过;只有蜻蜓和蝴蝶绕着篱笆飞来飞去。

24、三年级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清明课堂笔记之作者简介

三年级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清明课堂笔记之作者简介

杜牧,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著有《樊川文集》。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英发俊爽,多切经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颇高。

25、三年级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清明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三年级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清明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1.路上行人为什么欲断魂?

因为清明在我国古代是个重要节日,照例应该家人团聚,一起上坟祭扫,或踏青游春。现在这位行人孤身一人,在陌生的地方赶路,心里的滋味已不好受,偏偏又淋了雨,衣衫全被打湿。此刻自然想在附近找个酒家,一来歇歇脚,避避雨;二来饮点酒,祛祛寒,也可借酒驱散心中的愁绪。

2.牧童遥指杏花村的遥妙在何处?

牧童的回答以行动代替语言,行人顺着他手指的方向望去,只见在一片红杏盛开的树梢,隐隐约约露出了酒馆的标帜。

26、三年级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清明课堂笔记之诗歌译文

三年级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清明课堂笔记之诗歌译文

江南清明时节细雨纷纷飘洒,路上羁旅行人个个落魄断魂。

借问当地之人何处买酒浇愁?牧童笑而不答遥指杏花山村。

27、三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三衢道中课堂笔记之诗歌译文

三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三衢道中课堂笔记之诗歌译文

梅子熟透了的时候,天天都是晴朗的好天气,乘小舟沿着小溪而行,走到了小溪的尽头,再改走山路继续前行。山路上都是苍翠的树木,与来的时候一样浓密,深林之中传来几声黄鹂的欢叫声,比来时更增添了几分幽静。

28、三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三衢道中课堂笔记之句子解析

三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三衢道中课堂笔记之句子解析

1.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第一句句点明此行的时间,梅子黄时正是江南梅雨时节(黄梅天),难得有这样日日晴的好天气,因此诗人的心情自然也为之一爽,游兴愈浓。诗人乘轻舟泛溪而行,溪尽而兴不尽,于是舍舟登岸,山路步行。一个却字,道出了他高涨的游兴。

2.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这两句紧承山行,写绿树荫浓,爽静宜人,更有黄鹂啼鸣,幽韵悦耳,渲染出诗人舒畅愉悦的情怀。来时路将此行悄然过渡到归程,添得二字则暗示出行归而兴致犹浓,故能注意到归途有黄鹂助兴,由此可见出此作构思之机巧、剪裁之精当。

作者将一次平平常常的行程,写得错落有致,平中见奇,不仅写出了初夏的宜人风光,而且诗人的愉悦情状也栩栩如生,让人领略到平的意趣。

29、三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绝句课堂笔记之诗句赏析

三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绝句课堂笔记之诗句赏析

这一首写于成都草堂的五言绝句,就是极富诗情画意的佳作。诗一开始,就从大处着墨,描绘出在初春灿烂阳光的照耀下,浣花溪一带明净绚丽的春景,用笔简洁而色彩浓艳。第二句诗人进一步以和煦的春风,初放的百花,如茵的芳草,浓郁的芳香来展现明媚的大好春光。第三句诗人选择初春最常见,也是最具有特征性的动态景物来勾画。第四句是勾勒静态景物。春日冲融,日丽沙暖,鸳鸯也要享受这春天的温暖,在溪边的沙洲上静睡不动。这首五言绝句,意境明丽悠远,格调清新。全诗对仗工整,但又自然流畅,毫不雕琢;描摹景物清丽工致,浑然无迹,是杜集中别具风格的篇章。

30、三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惠崇春江晚景课堂笔记之句子解析

三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惠崇春江晚景课堂笔记之句子解析

1.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首句虽然简单,却透出很多信息。首先,它显示出竹林的稀疏,要是细密,就无法见到桃花了。其次,它表明季节,点出了一个早字。春寒刚过,还不是桃花怒放之时,但春天的无限生机和潜力,已经透露出来。

第二句视觉由远及近,即从江岸到江面。江上春水荡漾,好动的鸭子在江水中嬉戏游玩。鸭先知侧面说明春江水还略带寒意,因而别的动物都还没有敏感到春天的来临,这就与首句中的桃花三两枝相呼应,表明早春时节。这句诗不仅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入微观察,还凝聚了诗人对生活的哲理思索。

2.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这两句诗仍然紧扣早春来进行描写,那满地蒌蒿、短短的芦芽,黄绿相间、艳丽迷人,呈现出一派春意盎然、欣欣向荣的景象。河豚欲上借河豚只在春江水暖时才往上游的特征,进一步突出一个春字,本是画面所无,也是画笔难到的,可是诗人却成功地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给整个画面注入了春天的气息和生命的活力。

31、六年级下册第3课古诗三首迢迢牵牛星课堂笔记之诗歌译文

六年级下册第3课古诗三首迢迢牵牛星课堂笔记之诗歌译文

遥远的牵牛星,明亮的织女星。伸出纤细雪白的双手,札札地穿梭织布。(织女)一整天也织不了完整的花纹,哭得泪如雨下。银河又清又浅,相隔又有多远呢。只隔一条清澈的河,相视而不能相互说话。

32、六年级下册第3课古诗三首十五夜望月课堂笔记之字词理解

六年级下册第3课古诗三首十五夜望月课堂笔记之字词理解

①陂(bēi):池岸。

②衔:口里含着。本诗中指落日西沉,半挂在山腰,像被山咬住了。

③浸:淹没。

④漪(yī):水中的波纹。

⑤横牛背:横坐在牛背上。

⑥腔:曲调。

⑦信口:随口。

33、六年级下册第3课古诗三首十五夜望月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六年级下册第3课古诗三首十五夜望月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1.这首诗写了哪些景物,整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这首诗写了地、树、鸦、露、桂花、月等事物,渲染了中秋望月的特定气氛,将离别思聚,希望与家人团聚、对月怀人大情怀表现的委婉动人。

2.体会诗歌中落的表达效果。

落字新颖妥贴,不同凡响,它给人以生动形象的感觉,仿佛那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齐洒落人间。

34、六年级下册第3课古诗三首十五夜望月课堂笔记之诗歌译文

六年级下册第3课古诗三首十五夜望月课堂笔记之诗歌译文

月光照在庭院地上,树上栖息着乌鸦,秋天的露水无声地打湿了庭院中的桂花。今夜明月当空,世间人人都在仰望,不知道这秋天的情思会落到谁的一边?

35、六年级下册第3课古诗三首寒食课堂笔记之字词理解

六年级下册第3课古诗三首寒食课堂笔记之字词理解

春城:指春天的京城。 御柳:御苑之柳,皇城里的柳树。

传蜡烛:指工种传赐新火。 五侯:这里泛指权贵豪门。

36、六年级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竹石课堂笔记之字词理解

六年级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竹石课堂笔记之字词理解

咬定:咬紧。 立根:扎根。 破岩:裂开的山岩,即岩石的缝隙。

千磨万击:指无数的磨难和打击。 坚劲:坚强有力。

任:任凭,无论,不管。 尔:你。

37、六年级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竹石课堂笔记之诗句赏析

六年级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竹石课堂笔记之诗句赏析

①一个咬字将竹拟人化,一个定字写出竹目标之明确,不放松写出意志之坚定。

②千磨万击写竹遭受的打击之大。一个任字,表现出诗人无惧无畏、慷慨潇洒、积极乐观的精神风貌。

38、六年级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石灰吟课堂笔记之字词理解

六年级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石灰吟课堂笔记之字词理解

石灰吟:赞颂石灰。 吟:吟颂。指古代歌体裁的一种名称(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

千锤万凿:无数次的锤击开凿,形容开采石灰非常艰难。锤:锤打。凿:开凿。

若等闲:好像很平常的事情。若:好像、好似;等闲:平常,轻松。

浑:全。 清白:指石灰洁白的本色,又比喻高尚的节操。 人间:人世间。

39、六年级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石灰吟课堂笔记之诗句赏析

六年级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石灰吟课堂笔记之诗句赏析

①前两句写的是石灰从开采到烧制的过程,歌颂了一种视死如归、从容不迫的精神。

②最后一句一语双关,诗人借石灰之口,表达了以身报国的宏伟抱负和绝不向世俗低头、绝不同流合污的坚贞精神。

40、六年级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石灰吟课堂笔记之诗歌译文

六年级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石灰吟课堂笔记之诗歌译文

(石灰石)只有经过千万次锤打才能从深山里开采出来,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烧当作很平常的一件事。 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

相关文章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