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学习

首页 - 知识学习

五年级上册8课冀中的地道战说课稿课案教学设计

时间:2023-07-12 15:22:13 A+

五年级上册8课冀中的地道战说课稿课案教学设计

五年级上册8课冀中的地道战说课稿课案教学设计

1、五年级上册8课冀中的地道战说课稿课案教学设计

五年级上册8课冀中的地道战说课稿课案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讲述的是抗日战争时期冀中人民运用自己的聪明智慧创造出地道战这种战斗模式打击日本侵略者。首先要让学生了解冀中地道战的产生,作用以及地道的结构特点,在此基础上要激发学生的学国热情,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要把重难点讲透,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自学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使学生明白为什么把冀中的地道战称为抗日战争史上的奇迹?学习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把这一奇迹记叙下来的。

二、学生分析

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较差,对课文的重难点比较难以理解,因此要采取一切办法,一切手段把课文讲透。

三、设计思路

本课设计思路以素质教育新理念为指导,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组织者、指导者。采用现代教学手段,并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四、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了解冀中地道战的产生,作用以及地道的结构特点。

2、学习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把这一奇迹记叙下来的;是怎样具体介绍地道的式样和特点的。

(二)能力训练点

继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自学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通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我国人民在战争中表现出来的顽强斗志和无穷无尽的智慧。

三、学法引导

(一)教师教法

引导学生自读自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学习并辅之以电影录像资料、课件完成本课教学。

(二)学生学法以小组为单位,综合运用前面学到的阅读基本功,读、思、讲、辩理解课文内容。

四、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了解冀中地道的结构特点,学习按一定顺序写的方法。

(二)难点理解为什么说中国人民的智慧是无穷无尽的。

(三)疑点为什么把冀中的地道战称为抗日战争史上的奇迹?

(四)解决办法充分利用影视资料并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突破重、难点。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教师引导学生自学自悟,并通过播放影视材料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自读自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读、思、讲、辩理解课文。

七、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

学生预习课文。

八、教学步骤

(一)复习导入

认读词语(课件出示)。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冀中的地道战》这篇课文。

(二)精读课文,深入探究

1、学生朗读课文第一部分,思考:(1)地道战是怎样产生的?(播放电影片段)(2)地道战的作用是什么?

2、说地道战是抗日战争史上惊人的奇迹,那么它奇在哪儿?(围绕奇迹这一中心词深入学习地道的式样和特点这一重点内容。)默读课文第二部分,

分组讨论:

(1)地道的结构特点有哪些?

引导学生归纳:从总体结构看,地方隐蔽:街道下面、庄稼地下面;高深适宜:四尺多高,离地面三尺;构造齐全:住人、拴牲口、做厕所、气孔;作用极大:保护群众。

地道的出口是怎样的?有几种情况?你又怎样理解地道之奇?

(小组讨论交流后,引导学生归纳:从隐蔽自己,打击敌人方面的结构看,口外:隐蔽安全,堆满荆棘,设置陷坑;口内:活道孑口,死道地雷。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2)冀中人民怎样对付敌人的破坏?(播放电影片段)

(小组讨论交流后归纳:从对付敌人破坏方面的结构看,防火攻土和沙;防毒攻吊板;防水攻跟枯井暗沟相连。)

(3)冀中人民怎样通讯联络?(无线电吆喝声,有线电拉铃声。)

小结:

(1)为了打击敌人,什么办法都想出来了,人民的智慧是无穷无尽的,此时你们最想说什么?

(2)作者把结构十分复杂的地道,介绍得条理分明,井然有序,使我们一目了然,如临其境。

3、齐读课文最后一部分,说一说地道战的历史地位。

(三)总结、扩展

1、课文按怎样的顺序把地道战这种斗争方式讲明白的?

课文抓住了事物的几个方面,有条理地记叙了地道战,今后写作时要学习运用这种方法。

2、欣赏歌曲《地道战》。

(四)布置作业

学了《冀中的地道战》一文,你有什么感受,请写一篇读后感。

板书设计

冀中的地道战

地道战的产生为了粉碎扫荡

地道战的作用保护自己,打击敌人地道的特点历史地位

2、三年级上册13课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说课稿课案教学设计

三年级上册13课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说课稿课案教学设计

一 教材分析

《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是统编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阅读策略单元的第二篇课文,讲的是胡萝卜先生漏刮一根胡子,胡子沾到果酱后慢慢变长了,之后它的长胡子发生了一系列有趣的事情。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内容浅显有趣,故事只呈现了大部分内容,第一次出现了没有结尾的课文。编者的意图非常明确,在前一课学习了《总也倒不了的老屋》的预测方法之后,这篇课文的学习就重点围绕运用方法展开。文章开头处的阅读提示开门见山,提出读下面的故事,一边读一边想:接下来可能会发生什么事情?提示学生边读边预测,顺着故事的情节去猜想。文章结尾处的省略号给学生留下了足够的想象空间,课后练习紧接着引导学生继续预测:你认为后来可能会发生什么事情?你为什么这样想?有了自己的猜测,再听老师把故事讲完,从而证实自己的预测。课后练习中还有四位学习伙伴的提示,让学生明白哪些地方可以预测,可以依据什么去预测,预测要有依据,还可以修正自己的预测。这样的文本编排方式,很好地帮助学生和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展开真实的阅读经历,在阅读实践中学习关注文章内容和细节,根据线索进行预测,促进学生阅读理解,提高判断推理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展开思维的翅膀,把思维过程显性化,在真实的阅读中发展学生预测能力,感受阅读的快乐。

二 教学活动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随文认读识记萝、卜等5个生字,理解发愁、晾等词语的意思。

2. 读懂故事内容,能一边读一边根据生活经验、前文故事情节、题目、插图等线索进行有依据的预测,并能在发现自己的预测和故事实际内容不同时及时修正之前的预测。初步感受预测的作用和阅读的快乐。

3. 能尝试根据文章或书的题目,预测故事的主要内容,并简单说一说理由,对预测的故事产生继续阅读的期待。

板块一 热身导入 交流自读预测

1. 游戏猜猜他/她/它是谁,导入新课。

2. 回顾《总也倒不了的老屋》,进行预测知识小抢答。

3. 交流预习单:预习课文的时候,在哪些地方作了预测?你的理由是什么?

片段举隅:

生1:我在读到胡萝卜先生吃果酱面包的时候,胡子沾到了甜甜的果酱时,就预测到胡子会变长,因为课题中就是《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

生2:我的预测和她一样,我给她作个补充,文中说了果酱是多么好的营养品啊,可见沾到了果酱,胡子一定是会变长变粗的。

师:你们从题目和文中找到了预测的线索进行了预测:胡萝卜先生的胡子会变长、变粗,有没有不一样的预测吗?

生3:我的预测是胡萝卜先生的胡子会变色,果酱是有颜色的呀。

师:你是通过生活经验进行预测的。我们来验证一下你们的预测。

4.生朗读课文中的语句,印证预测,并明白当预测和故事实际内容不一样的时候,可以修正预测。

5.继续交流其它预测点,围绕预测的依据展开交流。

板块二 续编故事 预测后续情节

1. 聚焦课文最后的省略号,对鸟太太会怎么说怎么做展开预测。

(1)交流预习时对此处的预测及预测理由。

(2)仿照故事的第六自然段,续写一段故事。

小练笔:胡萝卜先生的胡子刚好在风里飘动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交流展示续编故事。

学生仿写举例:胡萝卜先生的胡子刚好在风里飘动着。咦,哪儿来的一根绳子?刚好可以挂宝贝们的尿布啊!鸟太太仔细地看了看这根绳子,用手拉了拉,觉得够牢固,也挺干净的,就满意地剪了一段来当绳子。

3.四人小组头脑风暴,展开预测:你觉得接下来胡萝卜先生可能还会遇到谁呢?他的胡子还会被拿来做什么呢?

4.围绕小组交流时的预测关键词进行汇报交流。如:胡子被小猫作为钓鱼线,被老鼠剪去织毛衣,被小蚂蚁用作搬家的绳子,被蟋蟀作为小提琴的琴弦等。

提示:在交流的时候,把握胡子为什么可以作为各种线的特点,围绕预测的依据展开交流。

板块三 预测结尾 学习修正预测

1.预测故事的结尾:你觉得故事的最后,胡萝卜先生的胡子会不会继续长下去呢?他还会不会为胡子而发愁呢?(此处允许有不同的观点,只要学生的预测是有依据的,合理的。)

片段举隅:

生1:我觉得胡萝卜先生的胡子会继续长下去,这样他就可以帮助更多更多的人。

生2:但是胡子沾到的果酱,营养会被吸收完的呀。

生1:胡萝卜先生觉得助人为乐很好啊,又不用再为了每天刮胡子发愁。所以,可以让胡子继续长下去啊!

师:你希望这个童话是一个永远讲不完的充满温暖的故事,是吗?

生3:我觉得胡萝卜先生的胡子一定是会被人发现的,路上那么多行人,总有人会告诉他呀,而且他被扯了那么多次胡子,应该会觉得疼呀。

生4:老师以前上课时说过,童话故事一般都有反复的特点,而且反复一般都是三次左右,所以我觉得胡子一定不会再长了。

师:你们依据自己的阅读经验、生活常识作出了各种不同的预测,而且都有一定的道理。故事的结尾是不是像你们预测的一样呢?想不想知道作家王一梅老师的原文是怎么写的吗?

2.出示故事原文,比较异同:哪些地方和你的预测是相同的,哪些是不同的。

提示:一边读,老师可以一边问学生,出现不一样的预测时,鼓励学生一边读一边修正预测。

3.出示绘本版中的故事中增加的两个片段,比较异同,发现编辑的思路和我们的预测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4.围绕开放式结尾,鼓励小朋友给故事编写一个属于自己的精彩结尾。

板块四 拓展小结 借助题目预测

1. 出示课后练习:读读下面的文章或书的题目,猜猜里面可能写了什么。

2. 选择你最想预测的题目进行预测。

3. 出示该书或文章的一小段简介,印证预测,感受预测的快乐。

4. 建议学生课后去把这些书或文章找来读一读,把课堂上学到的方法运用到课外阅读中。

3、三年级上册25课灰雀说课稿课案教学反思

三年级上册25课灰雀说课稿课案教学反思

本课的教学设计遵循了自主学习、主动发展的课程理念,突出了语文的学科特点,坚持以读为本,教学过程循序渐进,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仍有很多不足之处。

1.课堂的临时应变能力不足

由于之前上过一次,学生对教学流程很熟悉,导致教学进度加快,教学任务完成了,但还剩余5分钟,我的心里发懵了:我该怎么过这5分钟呢?我采取了让学生说一说列宁和男孩身上的品质,对于学生重复性的回答,没有适时指出。从这堂课中,我不仅明白了临场应变的重要性,也明白了,只有事先做好了十二分的准备,才能让课堂更好地完成,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得到更多的发展;而在课堂教学时,做好随时应变的准备,不仅让自己不拘泥于教案的束缚,而且能真正让课堂的时间做到合理的运用。

2. 基础知识的再学习

虽然在第一课时中,已经比较全面地学习了字词和课文的初读,但这并不是说字词的学习在第二课时中就可以不设计了。相反,在课堂中,抓住一些重点的字词,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也能起到增加词汇的作用。在《灰雀》一文中,有不少词语是需要随文理解的。但这一步我却忽略了。所以在这一堂课中,学生在基础知识方面,学得不太扎实。

3.评价语过于单一

在整节课的教学中,我对于学生的评价语言基本是好、很好、不错等,这些评价语言不仅过于单一、笼统,而且缺乏针对性与激励性。好在哪儿,不足在哪儿,从这样的评价中很难找到答案,更无法让学生从中获得启迪,从而进一步打开思路。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根据多元智能理论发现学生的优点,以激励性语言为主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价。

4.忽视语言的迁移运用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提高思想文化修养。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几句话明确告诉我们,学习语文的重点在于语言文字运用。强化语言文字运用,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运用能力,在听说读写的扎实训练中提升语文综合素养。贯彻落实课标精神,就应该把落脚点放在语言文字运用上面,引导学生抓住相关词句进行听、说、读、写、思,在扎扎实实的语言文字训练中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而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只重视了课文内容的讲解,没有重视语言文字的迁移运用,正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应多关注学生对语言的积累和运用。

5、没有关注到课堂教学的小细节

人们说,过程决定结果,细节决定成败。成功的教学离不开精彩的课堂细节。对于整节课,我还有一些小细节处理得不是很好,如在板书的时候没有照顾到所有的孩子;对于孩子的读书姿势没有及时纠正等,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应多关注教学细节,用眼观察,用心倾听,用情去感受,及时捕捉与提炼,并科学地加以利用,这样才能提高教学艺术,提升教学品质。

整节课下来,细细分析,存在的缺陷很多。但是,教学就是一个不断尝试,然后不断发现不足,加以改进的过程。所以,我相信,认真做好反思,并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改进,我一定会有所进步,有所收获!

4、三年级上册23课父亲、树林和鸟说课稿课案教学设计二

三年级上册23课父亲、树林和鸟说课稿课案教学设计二

【课时目标】

1.默读课文,能说出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这句话的深刻含义,能结合课文辨析对父亲的各种判断。

2.能体会幽深的雾蒙蒙的树林等词语表达的生动丰富性,能说出对这些词语的感受并选择其中的句子摘抄。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作者牛汉的《父亲、树林和鸟》,发现很多语言很特别,描写得非常细致,今天我们继续走进课文感受父亲对鸟的感情。

(设计意图:谈话导入,直接复习上一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出下一个即将学习的重点。)

二、品读感悟,学习课文

1.品读课文,辨析对父亲的各种判断。

(1)教师提问:我们打开课本看一下课后第2题,这些对于父亲的判断你同意吗?

(2)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出示课件进行点拨,通过找出这些判断的依据来品读课文,感悟父亲对于鸟的喜爱之情。

辨析第一句:

预设1: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和鸟,这句话是对的。

教师追问:你能说出你的理由来吗?

预设2:文章中的第1段话直接告诉了我们答案。

教师过渡:第一自然段就开门见山的告诉了我们,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和鸟,所以第1个判断是对的。

辨析第二句:

预设1:第2句,父亲对鸟的习性十分了解,也是对的。

教师追问:上一节课咱们主要分析了父亲对于鸟的了解和喜爱,你能再给我们说说哪儿体现了父亲对于鸟的了解吗?

预设2:父亲能在幽深的树林里发现鸟,还能在草木气息里闻到鸟味,知道什么时候鸟会容易被打中。

教师过渡:非常好,你上一节课肯定认真听讲了,总结的很全面。父亲对于鸟是非常了解的,所以第2题也是对的。

辨析第三句:

预设1:第3句,父亲很善于观察,也是正确的。

教师追问:哪里可以体现呢?

预设2:从父亲对于鸟的了解中就可以体会到,他可以在幽深的树林里听到鸟的动静,还可以在草木气息里闻到鸟的气味,知道鸟什么时候歌唱,这些都表明了父亲非常善于观察。

教师总结:是的,这些地方都体现了父亲是一个善于观察的人,也体现了他了解鸟,喜爱鸟。

辨析第四句:

教师追问:第4个小题,父亲热爱自然,这个判断正确吗。

预设:是正确的。因为前面几个小题已经说了,父亲对于鸟十分了解,而且很善于观察,鸟又是大自然的一部分,父亲喜爱鸟,所以他肯定是一个热爱自然的人。

教师总结:这位同学说的有理有据,所以父亲热爱自然,这个判断也是正确的。

辨析第五句:

预设1:父亲曾经是个猎人,这个判断不正确。

教师追问:你能说说你的理由来吗?

预设2:因为课文的第1个自然段写,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和鸟,他又怎么会是猎人呢?

预设3:前面已经总结出来,父亲喜欢树林和鸟,也热爱自然,所以他不会是猎人,因为猎人会破坏,自然会伤害你。

教师总结:同学们说的都很对,而且找的理由也很充分。文章里面没有确切的告诉咱们父亲是不是一个猎人,所以咱们不能判断,只能根据课文的内容推断父亲不是一个猎人。所以最后一个小题是错误的。

2.整体回顾课文,体会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教师提问:为什么文章的最后作者说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呢?

预设1:因为父亲非常了解鸟,如果他是猎人的话,那鸟就没有活路了,我也喜欢鸟,所以我很高兴,父亲不是一个猎人。

教师总结:因为父亲很善于观察,对鸟的习性十也分了解。如果父亲是猎人,小鸟们的生命就会有危险,所以我高兴父亲不是猎人。由此,更加体现了父亲的一生最喜欢树林和鸟。

(设计意图: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带领学生积极钻研文本,抓住课后第2题,引导学生对文本产生独特的理解感受和体验,逐步形成对父亲、对树林、对鸟儿喜爱的立体认知。)

三、回顾课文,摘抄积累

1.教师提问:我们再来读课文,体会一下这对父子爱鸟的感情吧。

教师引导思考:学完了这篇文章,你觉得父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预设1:了解鸟爱护鸟的人

教师总结:是的,父亲是一个喜欢鸟,了解鸟,爱护鸟的人。鸟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要爱护鸟类。

2.积累词句。

教师过渡:同学们,课文我们学完了,看看从这一课里我们都记住了哪些好词好句。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播放需要积累的词句。

学生从给出的句子或课文中选择语句摘抄。

(设计意图:整体回顾课文,深入体会父亲形象。收集重点词句,有选择地摘抄句子,积累语言,并逐渐形成有意识积累语言的良好习惯。)

四、布置作业

教师总结:鸟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在平时生活当中要珍惜鸟,爱护鸟。课下请同学们搜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例子?

五、板书设计

22父亲、树林和鸟

开门见山 父亲最喜欢树林和歌唱的鸟

父亲、树林和鸟 发觉鸟 闻鸟味 爱鸟护鸟

具体讲述

听鸟叫 为鸟忧

5、三年级上册22课读不完的大书说课稿课案教学设计

三年级上册22课读不完的大书说课稿课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读仅、麻等8个字,会写读、昆等10个字,会写昆虫、蚂蚁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大自然的乐趣。

3.联系生活实际,感悟课文内容,培养观察能力及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抓住关键词句,感受课文生动的语言。

教学难点

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探究大自然的奥秘。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重要词语。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同学们,大自然有许多好玩的东西,我们来猜一猜,分别是什么?【3】 出示有关大自然花草树木、飞鸟虫鱼的谜语,让学生猜。

如:有头没有颈,身上冷冰冰,有翅不能飞,无脚也能行。(鱼)

团结劳动是模范,全家住在格子里,常到花丛去工作,造出产品比糖甜。(蜜蜂)

身披花棉袄,唱歌呱呱叫,田里捉害虫,丰收立功劳。(青蛙)

2.作者也写到了许多大自然中好玩的东西,让我们去看一看。(板书:读不完的大书)

二、简介作者。【4】

朱维之(1905-1999)浙江苍南人。中共党员、民盟成员。1930年赴日本中央大学和早稻田大学学习、进修,回国后在福建协和大学、上海沪江大学任教,曾任沪江大学中文系教授、系主任。1952年调任南开大学教授,先后担任南开大学中文系外国文学教研室主任、中文系主任等职,并当选为天津外国文学学会会长、天津比较文学研究会会长、中国比较文学学会顾问、中国外国文学学会顾问。朱先生是学贯中西的著名学者,他一生从教六十余年,桃李满园,著作等身,在中国教育界、学术界享有崇高声誉。

三、初读课文,解决字词。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

(1)读准字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2.自学课文生字词,可以用笔在文中圈出来,然后用合适的方法来解决生字词。

3.检查学习效果,随机指导。

(1)学生试读课文。

(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

教师相机出示每自然段中带生字的新词,正音、巩固。学生感到陌生的词语也出示让学生认读。

(3)【7、8】 本课生字组成的词语。

(第一行含有会认字的,第二行含有会写字的新词):

不仅 麻雀 盘旋 敬佩 春笋 几寸 秋高气爽 一副

读不完 昆虫 蚂蚁 梨树 温柔 池塘 画册

认读形式灵活多样。

师生参与评价,重点强调生字笋、寸、册为平舌音,爽、柔为翘舌音;

前鼻音仅、旋、昆,后鼻音爽、塘等。

你认为哪些词语易读错或难读,再反复读。学生练读。

(4)词语我理解

温馨提示:【9】

理解词语的方法:

查字典或词典、联系上下文、从理解重点字入手。

有的词语应该理解在文中指什么?

有的词语不仅要弄清它的意思,还要想一想这个词用在什么场合?

小组交流自己理解的词语。

猜猜我是谁。根据意思说出对应词语。【10】

① 沿着螺旋轨道运动,或旋绕飞行。( )

②整整齐齐,次序分明,条理清楚。 ( )

③超出常人,脱离凡俗。 ( )

④ 悠远地想象,无拘无束的联想;指超越现实境界的想法。 ( )

⑤形容秋天晴空万里,天气凉爽。( )

(5)生字我会写

(11、12 :生字田字格课件)

读 昆 麻 蚂 蚁 梨 寸 柔 塘 册

①记字形

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些字?【13】

形声字构字规律识记副、蚂、蚁、梨、塘。

加一加:讠+卖=读日+比=昆广+林=麻。

②说说本单元每个字提醒大家写时要注意什么?【14】

写好生字四步走:1.说一说。2.看一看。3.写一写。4.对一对。

说一说:整体结构上要注意什么。上下结构,写时要上宽下窄。左右结构,应写得左右等宽。

看一看:关键笔画的写法。【15】

读、蚂、蚁、塘左右结构,应写得左窄右宽。

写一写:老师范写,重点指导柔、册,学生练写。

柔上面是矛,不要少写一撇。

册注意笔顺,最后一笔是横,长,横穿整个字,左右露头。

对一对:再和课本对照一遍,写不好看的地方,下一遍及时改正。【16】

③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④投影展示书写正确、美观的字词,相互借鉴。

师小结:汉字是世界上最美丽,最神奇的文字,是我们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具有集形象、声音和意思三者于一体的特性,掌握了汉字这一特点去学习,能帮助我们更轻松的认读、识写。

⑤同桌相互听读课文,在读中巩固识字。

四、再读感知,理清内容。

1.学生大声朗读课文,想想:【17】 课文描写了大自然中哪些好玩的东西?

学生阅读后讨论完成预设:

(飞鸟、花草、鲜花、蚂蚁、果树、竹林、棕榈树)

2.指名说一说段落意思。【18】

第一自然段:写从小就喜欢到大自然去寻找好玩的东西。

第二自然段:大自然中的飞鸟非常好玩。

第三自然段:大自然中花、草非常美。

第四自然段:我家院子里的果树结的果子味道鲜美。

第五自然段:介绍我家屋后的竹子和棕榈树。

第六自然段:总说大自然是一本读不完的大书。

五、课堂总结,再读课文【19】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解决了课本的生字生词,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

1.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2.再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感受本文语言的生动、有趣。

2. 理解作者为什么把大自然称为一本读不完的大书。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一、复习检查,导入新课。

1.检查朗读情况。

2.谈话导入新课: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会了本课的生词,解决了不理解的词语,也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本文写了大自然哪些好玩的东西?【24】

(板书:飞鸟、花草、鲜花、蚂蚁、果树、竹林、棕榈树)

3.同学们,读了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那么就让我们快到书中去看看吧。

二、读中感悟,体验新知 

1.初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默读课文:

【25】课件出示思考题:

(1)这本书指的是什么?

(2)你是从哪知道的?(第一自然段)

谁来读一下第一自然段?

大自然对五六岁的孩子来说,最感兴趣的是什么?(好玩的、好看的)

思考后指名回答,集体评议。

(一)学习课文2-5自然段

1.作者又觉得大自然哪好看,哪好玩呢?快速浏览一下课文找一找。

(1)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具体写大自然中好玩的东西?(第2~5自然段)

(2) 【26-30:第2~5自然段】

默读第2~5自然段。找出作者具体写了大自然中哪些好玩的东西。

(飞鸟、花草、鲜花、蚂蚁、果树、竹林、棕榈树)

2.选择一处或几处你喜欢的景物,小组内学。说说作者最喜欢什么,你从哪个自然段看出来的。【31】

预设:

(课文第3自然段具体描述了蚂蚁搬家时井然有序、尽心尽力以及两军对垒时你死我活的勇敢忠诚令人不可思议)

3.选小组代表展示交流

A.【32】:蚂蚁搬家,井然有序,当两军对垒时,那番勇敢忠贞的精神,真叫人敬佩。

(1)大自然中写昆虫虽然很小,但它们的行为却往往让人不可思议,读蚂蚁搬家的情景,该用怎样的语气读呢?(惊讶。指名朗读,集体评议)

(2)蚂蚁两军对垒时表现怎样?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齐读,看谁能读出对蚂蚁的敬佩之情)

B.【33】:微风吹来,沙沙的竹叶声,如同温柔的细语。池塘边的棕榈树高大挺拔,大蒲扇似的叶子在风中摇摆,一副超凡脱俗的样子。在秋高气爽的日子里,它倒映在池塘的水中,小鱼在倒影间游玩,又是另一种境界。

(1)师:现在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在你眼前浮现怎样的美好的景象?

【34】预设:辽阔的天空,浮云朵朵飞鸟翱翔,五颜六色的鲜花散发出沁人的芳香,满山的果树,竹林生机勃勃,高大的棕榈树

(2)作者会有什么感受呢?

 预设:大自然太美了如诗如画。

【35】(3)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预设1:微风吹来,沙沙的竹叶声,如同温柔的细语。运用了拟人是手法,展现了竹林的美丽温柔。

【36】预设2:我从池塘边的棕榈树高大挺拔,大蒲扇似的叶子在风中摇摆,一副超凡脱俗的样子。这句话中,挺拔、超凡脱俗读出棕榈树的高大威武,这里运用拟人的手法,非常生动。

4.小结,齐读第2~5自然段,边读边想像所描述的画面。

(小朋友读得真不错,读出了对大自然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我们在朗读时,根据内容想像画面,会读得更美)

(二)总结全文,品读内化

【37:最后一自然段】

1.齐读第1自然段和第6自然段。

【38】2.为什么说大自然是一本读不完的大书,看不完的大画册?(联系课文内容)

【39】3.为什么说大自然里有无穷的奥秘,无尽的乐趣?(联系自己生活)

四、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1.小结:说一说本节课你的收获。

2.拓展延伸【40】

联系课文内容和平时的生活积累,说说大自然中还有哪些奥秘,你能提出哪些问题?你能回答哪些问题?

板书内容

读不完的大书

动物:飞鸟、蚂蚁

花:花草、鲜花、

树:果树、竹林、棕榈树

6、三年级上册20课美丽的小兴安岭说课稿课案教学设计

三年级上册20课美丽的小兴安岭说课稿课案教学设计

一、说教材

《美丽的小兴安岭》这篇课文共有七个自然段,写的是我国东北的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丽景色,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二、说教学目标

依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和教材重点,在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我制定以下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从课文的思想内容出发,依据本单元的重点训练项目,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阅读,了解小兴安岭的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2.练习抓住景物特点进行记叙和描写的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充分利用现有教材,挖掘教材中的可创造因素对学生进行训练,是培养学生创造精神,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的重要途径。教学重点:通过对词句的理解,了解小兴安岭的美丽与富饶。

教学难点:体会重点句子的思想,掌握景物的特点。

三、说教学方法

在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重难点之后,我紧紧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依据教材本身的特点,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为宗旨,让学生边学、边悟、边总结、边创造,达到巩固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

一、导入,温故求新。

这篇课文描写了我国东北的美丽景色,为让学生一开始就受到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教育,可设计这样的导入: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山河秀丽。我们曾领略过苹果树瀑布的雄伟壮观;我们曾游览过首都北京的古老时尚,今天让我们一起去东北的小兴安岭,领略一下它的美丽与富饶吧!这段话通过教师充满感情的娓娓道出,学生自然会想起前面学过的课文,同时也激发了学生求知的欲望,使学生的思想马上集中到课文中来,迫切想跟随作者去游览小兴安岭。

二、紧扣中心,整体感知

听录音,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同桌互相讨论,课文的哪个自然段概括了文章的中心内容?学生找出后先学习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思考:哪个词写出了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特点?说说景色诱人是什么意思。本课比喻句较多,我将抓住这些比喻句,让学生品位祖国语言文字的优美和本课作者比喻的精当,弄懂比喻句在文中的作用,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诱人,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这句中把小兴安岭比作了什么?说明了什么?理解把小兴安岭比作花园,说明花草树木多,非常美丽;比作宝库说明物产丰富,非常富饶,再沿着美丽、富饶这条中心线索,理解课文顺序和作者的思路就容易了。

三、抓住题眼,突出重点

从课题可以看出这篇课文主要写的小兴安岭的美丽,我将引导学生抓住课题中的美丽,找出主要段落,提问:哪几个自然段具体描写了小兴安岭的美丽?课文的25自然段按春夏秋冬的顺序紧紧围绕美丽、丰富进行了具体介绍,这几段结构、写法相似,教师要采用教、扶、?的方法,重点知道学生学习春、夏两段,辅导学生自学秋、冬两段。

1、教学第二自然段

学生听教师范读本段,边听边仔细观察春季图,然后说说作者抓住了小兴安岭春季的哪些景物进行了描写,这些景物的特点是什么,表现了小兴安岭春季怎样的特点,我要引导学生品位比喻句,使学生理解小兴安岭资源丰富。最后要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本段,为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内容和背诵课文,也可采用引读法,指导学生读:春天,树_。山上的积雪_。小鹿_。溪里_。一根根原木_。学完本段后,我要进行小结:这段作者抓住小兴安岭春季的特点,选取树木、积雪、小溪、小鹿、原木这几种有代表性的景物,描写了小兴安岭的春天万物更新、生机盎然的景象。我的小结,其实教会了学生概括自然段的意思的方法,落实了寻了重点,给下面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2、扶学第三自然段

让学生自由读第三自然段,说说这段有几句话,每句描写了什么景物,抓住景物什么特点进行描写,这段作者用词准确、语言精练,我要引导学生认真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独具匠心!如此较理解封、挡、遮的意思,重点演示理解密密层层、浸的意思,品位比喻句,思考:这里把、阳光、野花分别比作了什么?说明了什么?最后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本段,读出夏之美来。

由于描写夏季一段,是四季中景色最美的一部分,我还将充分利用教材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让学生闭眼听教师范读,边听边想象画而,然后再让学生观看录像进行比较,说说想象的和看到的景象有什么不同?最后让学生仿照教师小结春季段的句式,自己小结本段段意。

3、总结学习方法,自学四、五自然段

自学四、五自然段前,我将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出学习春、夏两段的方法,用投影机打出学习方法:先找哪些景物,再看是抓住景物的什么特点具体描写的,最后有感情地朗读。让学生根据自学方法,分小组自学,学生自学时教师要巡视指导点拨,对学习的效果要及时反馈检查,可利用练习题的形式完成。

(1)四、五自然段描写了哪些景物?填表:

季节

描写的景物

春天

树木、积雪、小溪、小鹿、原木

夏天

树木、晨雾、阳光、野花

秋天

冬天

(2)四、五自然段抓住了这些景物的什么特点描写的?填空:

()的松柏()的山葡萄

()的棒子()的蘑菇和木耳

()的人参()的积雪

(3)分别概括四、五自然段意

补充句子:第四自然段作者抓住秋季的特点,选取了这几种有代表性的景物,描写了小兴安岭秋天_的景象;第五自然段作者抓住冬季的特点,选取了_这几种有代表性的景物,描写了小兴安岭冬天的景象。

四、设疑引入,以读代讲

学习完重点段后,让学生思考:课文描写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物时都写到了哪种景物?(树木),为什么?再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此时我将让学生从课文的第一自然段中寻找答案,学生就会主动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先让学生自由读段,要用多种形式指导学生读出停顿,读出重音,以读代讲,然后让学生说说读出了什么?从哪儿读出的?最后再让学生概括本段主要讲了什么?

7、三年级上册18课富饶的西沙群岛说课稿课案教学设计

三年级上册18课富饶的西沙群岛说课稿课案教学设计

一、说教材

《富饶的西沙群岛》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本文通过描写西沙群岛的海水、海底、海滩、海岛,展现了西沙群岛的美丽和富饶,表达了作者对西沙群岛以及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二、说学情

新课标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所以我们要对学生的情况进行分析。

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对字词有了一定的积累,也学习过相关的写景文章,掌握了 写景分析的基本方法。但他们生活经验和阅历毕竟有限,在感受作者所表达的情感方面还有待提高。这些都是我组织课堂教学考虑的因素。

三、说教学目标、重难点

根据以上对教材的分析,以及新课改理念的要求,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1.知识与能力目标:

正确读写饶、屿、蠕动等生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感受西沙群岛的美丽和富饶。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体会文章的情感内容;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 体会作者描写景物的修辞手法,提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通过以上对教学目标的分析,结合新课改理念的要求,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重难点如下: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体会西沙群岛的美丽与富饶。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四、说教学法

语文课的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主要采用朗读体 会法。同时,辅之以情境教学法、引导启发法,帮助学生体会西沙群岛的美丽和富饶,激发对 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而对于学生,我将主要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来进行课文的学习。

五、说教学过程

接下来,我来说说我的教学过程:包括导入、新授、巩固、小结、作业五部分。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课堂之初,我采用谈话导入的方式,向学生提出问题:同学们,在我们的祖国,有奔腾的江河、澎湃的大海,有辽阔的草原、茂密的森林祖国的东西南北,处处都有迷人的景色。谁愿意给大家介绍一处你印象最深的景色?

待学生介绍完毕,我会做总结引导:同学们介绍 的景色都很美丽,今天,我们要共同欣赏一处美景富饶的西沙群岛。通过谈话的方式自然带领学生进入课文的学习。既拉近了学生与课文的情感距离,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语文新课标》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因此在课文讲解之前,我会让学生充分 地读。具体如下:

我会鼓励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并标注出不懂的生字词,勾画出自己认为含义 深刻的句子,同时想一想西沙群岛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介绍西沙群岛的?之后,我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对生字词及时进行点拨和指导。

比如,我会帮助学生理解蠕动这个词。我会借助视频帮助学生观察毛毛虫爬行,从而理解蠕动就是像虫类爬行一 样地动。当学生理解了字词,我将继续引导学生回答上面的问题,从而明白:作者从海水、海底、 海滩、海岛四个方面描写了西沙群岛这个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地方。

(三)研读课文,深入分析

《语文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因此,研读环节,我主要采用引导 启发式教学,以问题贯穿始终。此环节,我会首先提出一个问题:作者是从哪方面来描写海水的?通过学生的回答,可以明确是从色彩方面来描写的。然后请学生自由读第二自然段,找出描写海水颜色的句子。

当学生找到有深蓝的,淡青的,浅绿的,杏黄的。这句话时,我会联系生活实际,向 学生提出问题:你在生活中见到的海水是什么颜色的呢?通过对比,让学生体会海水的美 丽。并概括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的特点。

之后,我会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想象海水还可能有什么颜色。并出示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海水的美丽。然后,我会提出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么美丽的景象?根据学生的回答明确:因为海底高低不平,海水有深有浅,所以从海面看,色彩不同。

最后,我会让学生带着这种理解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深刻体会海水的色彩美, 领悟西沙群岛的美丽。我首先会提出问题:作者描写了哪些海底生物?让学生自由读这一部分,边读边思考,从而明确:作者描写了珊瑚、海参、龙虾、鱼。接着,我会让学生找出描写各种生物的相关语句,采用小组讨论、联系生活实际、图片视频展示、表演等方法,帮助学生感受珊瑚的形态各异、 海参的慵懒闲适、龙虾的威武、鱼的数量多和姿态美,进而体会西沙群岛的物产丰富。

然后,我会提出问题:作者为什么能把海水写的这么美?把海底生物写的这么形象生动?进而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西沙群岛的喜爱,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最后,我会让学生再次朗读这一部分,在读中感悟。

(四)品读课文,读中感悟

语文教学还要培养学生的鉴赏和审美能力,因此,深层次的鉴赏和分析也是必不可少的。所以,我会在课堂上引导学生体会文章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描写景物的方法。同 时,由于思想主旨是文章的灵魂,因此,我会在本部分结束后,再次引导学生体悟文章主旨, 感受西沙群岛的美丽和富饶,进而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最后,我会播放轻音乐,再次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五)巩固小结,深入理解

在同学们总结了本节课学习的内容之后,我设计了这样的结束语:西沙群岛不仅海水美丽, 而且海底有珊瑚、海参、龙虾、鱼等丰富的物产,特别富饶。那么它的海滩和海岛又有什么特 点呢?我们下节课再来分析。(六)布置作业,课外延伸 1. 摘抄文中优美的词句。2. 以小导游的身份向朋友介绍西沙群岛中你最喜欢的美景。这样布置是根据学生的多样性,调动一切可调动的因素,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

六、说板书设计

接下来,我来说说我的板书设计。根据上述分析,我将板书设计如下,我的板书力求图文结合,重点突出,以帮助学生理解、记忆。(略)

8、三年级上册15课搭船的鸟说课稿课案教学设计二

三年级上册15课搭船的鸟说课稿课案教学设计二

第二课时

一、教师谈话导入,激趣促学。

1.谈话解题: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第十五课《搭船的鸟》一文的生字生词,这节课我们来学习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哪位同学能说一说搭是什么意思?搭船又是什么意思?

2.指名同学说一说。

3.教师评议并小结:那谁见过会搭船的小动物呢?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一位这样的朋友一只会搭船的鸟。

二、初学课文,把握课文整体内容。

1.谈话过渡:请同学们边听课文录音,边思考下面的问题(投影出示问题):

(1)搭船的鸟是什么鸟?

(2)你喜欢这样的小鸟吗?为什么?

2.学生听录音,然后分组讨论、交流问题。

3.指名回答,教师小结。

三、精读课文,深入认识翠鸟。

1.认识小鸟的美丽。

(1)请同学们找出文中描写小鸟样子美丽的段落,然后读一读,把你对小鸟的喜欢之情读出来。

(2)学生自己找段落、读课文。

(2)指名学生读一读自己找出的段落。

(3)教师小结,并投影出示问题:多么美丽啊!由此你体会到了什么?你想怎样读这句话呢?

(4)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各组组长记录各组的讨论结果。

(5)小组长汇报讨论结果,并读一读这句话。

(6)课文是怎样描写小鸟美丽的?请同学们自己试着找一找有关的句子。

指答(我看见一只彩色的小鸟站在船头,多么美丽啊!它的羽毛是翠绿的,翅膀带着一些蓝色,比鹦鹉还漂亮。它还有一张红色的长嘴。)教师相机板书:彩色、羽毛、翅膀、嘴、比鹦鹉还漂亮。

(7)谁见过鹦鹉,它长得什么样?(指名学生说一说。)

(8)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鹦鹉的图片。(学生说说图片中鹦鹉的样子。)

(9)鹦鹉的确很漂亮,可本文却说翠鸟比鹦鹉还漂亮,你们想不想看一看翠鸟的样子?

(10)教师在学生的回答声中课件出示翠鸟的图片,学生通过直观的图片对比,加深对比鹦鹉还漂亮这句话的印象和理解。

(11)请同学们用书上的话说一说翠鸟的样子,然后你们可以在组内互相说一说。(学生照着书上的内容描述小鸟的样子。)

(12)经过刚才的练习,谁能不看书只看着翠鸟的图片说一说它的样子?(指名学生上前指着翠鸟的图片说一说它的样子。(然后学生在组内练习说)

(13)再读多么美丽啊比鹦鹉还漂亮,你的体会和刚才比较有了什么变化?(指名回答,教师评议并小结:觉得这只小鸟更加美丽了,也更加喜欢这只小鸟了)。

(14)教师范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然后学生练读。

(15)现在我们试着把第二自然段背下来,组内成员比一比,看谁最先会背,组间比一比看哪组的学生都能会背。(学生按要求背诵。)

(16)教师先指名背,然后指定小组一起背诵,教师及时给予鼓励。

2.认识翠鸟的本领,学习第三、四、五自然段。

(1)投影出示问题:如果你看到这样一只小鸟站在船头,你会产生什么想法?

(2)学生分组说一说,组长记录下组内学生的想法。

(3)分组汇报。

(4)教师评议并小结:同学们的想法可真多呀!好奇的小作者,他的想法也不少,听老师把小作者的想法读一读。

(5)老师范读,然后学生练读,读出作者的好奇和求知的欲望。

(6)谈话过渡:你们想不想知道这只翠鸟在船上干什么?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一起来学习第四、五自然段。

(7)老师范读,学生练读。

(8)投影出示问题:读了这一段,你对小鸟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小作者的心理又是怎样的?

(9)学生分组讨论、交流,然后分组汇报(小鸟还会捕鱼,而且动作灵活)。

(10)哪些词语能说明翠鸟捕鱼动作灵活?

(11)指名回答,课件出示:我正想着,它一下子冲进水里,不见了。可是,没一会儿,它飞起来了,红色的长嘴衔着一条小鱼。它站在船头,一口把小鱼吞了下去。

(12)现在你们知道小鸟在船上干什么了吧?(捕鱼)

3.感悟翠鸟的灵性。

(1)谈话过渡:小鸟搭船,它不但可以省去在雨中飞行的劳苦,还可以在船上休息,并且捕鱼,这真是一举多得呀!你觉得这样的小鸟怎么样?(很聪明)

(2)教师小结:聪明体现在动物身上,我们还可以称之为灵性。小鸟搭船捕鱼还体现了小鸟和人在自然中的和谐。要想让动物和我们人类相处得更加和谐,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保护动物,爱护大自然。

四、总结全文,加深对翠鸟的认识。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了哪些收获?

2.学生分组说一说,然后指名回答。

3.学生朗读全文。

五、课后作业。

你们这节课的收获可真不少,让我们课下进一步了解翠鸟,问父母、查资料都可以。在下节课把你的新收获说给大家听,让同学们因为你的介绍,从而更加全面、详细地了解翠鸟这位好朋友!

9、三年级上册14课小狗学叫说课稿课案教学反思

三年级上册14课小狗学叫说课稿课案教学反思

核心素养的培养关键要借助学科教学让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兴趣,提高能力。小组合作给了学生参与学习的时间与空间,学习方式更为开放。在本课中,三次运用小组合作学习,且要求逐步提高。第一次合作只要求学生在组内交流自己的预测,关注自己的预测与课文的相同与不同之处。第二次合作不仅要求学生交流自己的预测,还要思考同学的预测是否有道理,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与思辨能力。第三次小组合作要求学生各种角色体验,有故事的朗读,有听众的预测,还有互相的评价,培养学生的朗读、表达、倾听、判断、评价等能力。在这样的学习中,学生不仅得到了知识、方法,更提升了能力。

10、三年级上册14课小狗学叫说课稿课案教学设计

三年级上册14课小狗学叫说课稿课案教学设计

设计说明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生已经初步掌握预测阅读方法的基础上,给予学生自主选择的权利,自主阅读的空间,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充分尊重学生独特的想象与体验,在探究、评价的过程中提炼预测的有效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1.制作多媒体课件和纸质预测单。

2.熟记故事的结尾。

学生准备:找一个同学不熟悉的故事,朗读预测。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回顾前文,总结提炼

1.回顾本单元学习过的前两篇课文,我们是怎样一边读课文一边预测的?

2.学生回顾交流。

教师相机出示:预测的依据借助题目、插图、故事情节,结合生活经验进行预测。

3.播放小动物叫声,请学生猜猜是什么动物发出的声音。

4.小结揭题:每一种小动物都会叫,它们的叫声都很独特。今天我们来猜一猜一只不会叫的狗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故事。

5.板书课题。齐读。

6.第一次读到课题时,你能猜到故事可能讲了什么吗?

预设:不会叫的狗会去学叫,但一直没有学会。不会叫的狗被别人嘲笑。不会叫的狗勤奋地学习,最终学会了叫。不会叫的狗拜了很多师父。

设计意图:通过听动物叫声,既激发了学生读故事的兴趣,又让学生了解到动物叫声的独特性。揭示课题后,让学生运用已经掌握的方法预测,在实践中运用,进一步感受阅读童话故事时预测的乐趣,也为接下来的学习做铺垫。

二、阅读故事,练习猜想

1.学生自学课文,提出要求。

(1)默读课文,遇到生字或难读的地方读读生字表里的拼音,多读几遍,读准音,读通句。

(2)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预测后面的故事内容。用上前两课学到的方法,把自己的猜想简单地写在预测单上。

2.课件出示带有生字的词语,请学生当小老师领读,齐读。

干吗 讨厌 发怒 批评 来访 担保 压根

差不多 忍着 模仿 中弹 发疯 汪汪 搞不清

3.课件出示生字,学生说说自己的预习成果,自己是怎么记忆这些生字的。

4.本课多音字较多:吗、担、压、中、弹。

课件出示由文中多音字组成的词语,请学生读,并补充这个字的其他读音,掌握不同读音表示的不同含义。

5.四人小组合作交流。

(1)每人轮流读自己的预测单。

(2)互相交流课文与大家的预测有哪些相同与不同之处。

6.请一个小组汇报:说说你们所预测到的内容,是怎样预测到的。

要关注预测的依据。

7.小结:看来,同学们已经学会了运用多种方法来预测故事后面的内容,比如观察插图、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等,预测的本领越来越高了。

设计意图:本课中的预测策略从整体切入,学生尝试自主预测,留足预测空间。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空间与交流时间,让更多学生参与学习,复习预测的方法,提高学生预测的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倾听的能力。

三、读懂课文,预测结局

1.读到这儿,你知道故事中讲到了哪几个重要人物吗?(小狗、小公鸡、狐狸、杜鹃、猎人)

2.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

3.你能抓住这几个主要人物说一说吗?(小狗不会叫,小公鸡教它,它喔喔叫时差点儿被狐狸吃掉。后来杜鹃又教它,它咕咕叫时却差点儿被猎人打中,于是小狗开始跑啊,跑啊)(相机板书:学小公鸡 喔喔喔 学杜鹃 咕咕咕)

4.这个故事没有讲完,课文中出示了三种结局,请三位同学来读一读,其他同学想一想,结局可能是怎样的?说说你的理由。然后听老师读故事的结局,看看和自己的预测有哪些相同和不同。

5.四人小组交流。

(1)轮流说说自己的预测,并说说理由。

图片 表述预测的内容时要大胆,还要会倾听他人的预测。

(2)注意听同学的预测,思考是否有道理。

(3)互相说一说自己认为同学预测得有道理的内容。

6.你喜欢故事的哪些内容?和同学交流。

7.小狗学叫的奇遇故事结束了,你有什么话要对小狗说吗? (小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不要一味地模仿别人,要学会做真正的自己。)

(板书:做事不能盲从,做真正的自己)

8.课堂小结:小朋友们学会了预测,还懂得了道理,真了不起。

设计意图:故事中出现了许多人物,找出主要人物和主要事件,能帮助学生把长长的故事讲简洁,培养学生初步概括故事内容的能力,发展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小组合作时,清晰学习步骤与要求,教给学生合作学习的方法;开放的空间给了学生自主全员参与的机会,学生在交流中学习表达、倾听、判断与评价,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学习。

四、拓展练习,提高能力

1.四人小组练习。

(1)把自己找到的其他同学不熟悉的故事书拿出来,轮流读给组员听。朗读的时候,在某些地方停下来,让他们猜猜后面可能会发生什么。然后把故事讲完。

(2)听同学把故事讲完,想想自己的预测与故事有哪些相同与不同之处。

(3)四人交流完后,在组内评出最准预测达人及最佳故事朗读者。

2.各组汇报评比结果。

3.布置作业:课后多读童话故事,练习预测本领。

设计意图:四人小组合作学习时提出新的评比要求,能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充分享受到朗读、预测童话故事成功的喜悦,进一步激发他们喜爱童话、阅读童话的兴趣。

板书设计

小狗学叫

学小公鸡   喔喔喔   狐狸嘲笑

学杜鹃    咕咕咕   猎人开枪

做事不能盲从 要动脑思考 做真正的自己

11、三年级上册27课一个粗瓷大碗说课稿课案教学设计

三年级上册27课一个粗瓷大碗说课稿课案教学设计

《一个粗瓷大碗》是三年级上册的最后一篇课文,作为一篇略读课文,这篇文章的作用在于引导学生将学生在前面阅读方法默读应用于阅读实践中。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学习带着问题默读,理解课文的意思。语文要素的表述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第二学段的目标是一致的: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学生对于怎么学习略读课文已经有了清楚的了解,那就是对照题目下方的学习提示:默读课文,说说这个粗瓷大碗有什么感人的故事。你还可以查查资料,了解有关赵一曼的事迹。

为了让学生在未学习课文之前对人物有一定的了解,结合教学前面一篇课文《手术台就是阵地》时,观看白求恩的影视片能够对人物形象有更加完整、深刻的认识的实情,我将查找有关赵一曼的资料作为一项家庭作业布置给学生。对于三年级的学生而言,这项任务还是有一定难度的,所以我提示学生可以寻求家长帮助,有条件的可以打印,或者上网找到相关资料后摘抄到本子上,目的也是在于初步培养学生搜集资料、整理资料的意识。

教学伊始,我由生活中常见的碗说起,引出课题后,出示人物简介,再让学生交流自己搜集的有关赵一曼的资料,从学生的实际表现来看,前一天布置这项任务的效果还是不错的,如果学习完再布置的话,就少了检测环节,虽然搜集资料并没有要求每位学生都要完成,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只有感兴趣的同学才会搜集,这样也能以榜样的作用影响其他学生。

虽然本课唯一需要学生完成的要求只有一个,即默读课文,说说这个粗瓷大碗有什么感人的故事,但还是应该给学生出声朗读的时间,朗读的作用也是魔都替代不了的,特别是初读课文环节,至少要保证学生能读正确,接着是读通顺,在此基础上才能达成理解文章大意的目标要求。

在研读课文环节,我也有查找资料的经历。课文第六自然段中有这样一句话:抗联部队几个月来都是靠野菜、草根、橡子面充饥。野菜、草根不说了,都知道,但是这个橡子面是什么呢?以前只听过青稞面,这个橡子面真没听说过,上网查了下,才知道原来是橡实(橡树、栎树的果实)磨成的粉,可以充饥,味苦。课堂上,我把这个情况也告诉了学生,学生对当时部队艰苦的生活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在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的基础上,我引导学生带着学习提示中的问题默读课文,自读自悟。全班交流环节,我让学生自由交流,学生说的很多时候是印象深刻的片段,如有的学生提到:通讯员给赵一曼一个粗瓷大碗,赵一曼拒绝了;赵一曼把高粱米饭倒进锅,从另一口锅盛了半碗野菜粥;赵一曼的粗瓷大碗丢了,成了七班的菜盆。我提示学生关注文中表示时间的词语,如有一回、开饭了、第二天开饭的时候,然后让学生尝试将同学们提到的片段用时间词连接到一起,完整的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接着,我引导学生关注人物的语言、动作,说说通过学习,认识到了一个怎样的赵一曼,学生有说与战士同甘共苦的,有说关心战士的,有说艰苦朴素的。至此,赵一曼的伟大形象已经留在学生心中。

最后的提出疑问环节,有同学提到了赵一曼在倒掉高粱米饭,盛了半碗野菜粥时,为什么炊事员没吭声,眼里却含着泪花,其实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应该抛给学生让学生思考,从而让学习更有深度,不过自己似乎因为课堂时间的原因有些着急,几乎是由我说出了自己的想法,代替了学生对文本的思考与理解,现在想来实在不妥。

12、四年级上册15课女娲补天说课稿课案教学设计

四年级上册15课女娲补天说课稿课案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整体感知故事情节,感受想象的作用。

2.体会神话故事中想象的魅力。

3.试运用创造性想象扩写神话。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大家喜欢神话吗?你们熟悉的神话都有哪些?(生答:盘古开天辟地、嫦娥奔月、后羿射日、夸父追日)那么这些故事是不是真有其事?(生答:不是。)明明知道这些故事并不存在,可我们听起来还是觉得津津有味,为什么?(生答:故事有趣、神奇,有神秘色彩,想象奇特)确实如此,神话故事当中有丰富的想象,奇妙的情节,瑰丽的色彩,以及奔放的情感。它表现了人类童年时代的天真,具有永久的魅力。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奇妙的神话世界,感受一下女娲抟土造人的神奇。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

1.请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开辟(p) 女娲(wā) 莽莽榛榛(zhēn)

揉(ru) 掘起(ju) 澄澈(chng ch)

掺和(chān)

2.解释词语。

生气蓬勃:富有朝气,充满活力。蓬勃,旺盛的样子。

兴高采烈:兴致高,情绪热烈。采,神采,神色。

疲倦不堪:形容非常疲乏,已经到了难以忍受的地步。堪,忍受。

3.文体知识

神话是远古时代的人民对其所接触的自然现象、社会现象通过想象进行解释的集体口头创作。

4.作者简介

袁珂(19162001),四川新都人。神话学家。著述颇丰。1950年,他的第一部神话专著《中国古代神话》出版,这是我国第一部较系统的汉民族古代神话专著,由此奠定了袁珂先生的学术声望。之后,袁珂先生先后撰写了《中国神话传说》《古神话选释》《神话论文集》《袁珂神话论集》《中国神话百题》《中国民族神话词典》《中国神话传说词典》《神话故事新编》《中华文化集粹丛书神异篇》《山海经校注》《巴蜀神话》(合著)等20多部著作以及800余万字的论文。

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

(一)整体感知

自由朗读课文,感知故事情节,并完下列题目。

请你用口头语言,再现这个生动有趣的故事。

讲故事:选择自己喜欢的情节讲述,尽量投入感情,表述连贯,力求生动。

说明:同桌之间合作,互相讲述;推荐两三个同学当众讲述,鼓励借助肢体语言表现。

(二)深层探究

1.女娲为什么要创造人类?

【交流点拨】a.天地开辟以后,天上有了太阳、月亮和星星,地上有了山川草木,甚至有了鸟兽虫鱼了,可是单单没有人类。这世间,无论怎样说吧,总不免显得有些荒凉寂寞。

b.有一天,大神女娲行走在这片莽莽榛榛的原野上,看看周围的景象,感到非常孤独。她觉得在这天地之间,应该添一点儿什么东西进去,让它生气蓬勃起来才好。

c.她忽然灵机一动:世间各种各样的生物都有了,单单没有像自己一样的生物,那为什么不创造一种像自己一样的生物加入到世间呢?

2.女娲是怎样创造出人类的?

【交流点拨】女娲先是用黄泥掺和了水,在手里揉捏成一个娃娃模样的小东西,放到地面上时,泥捏的小家伙便活了起来,女娲给他取名为人。为了让人布满大地,女娲工作了很久,直到疲倦不堪。后来,女娲想出一个绝妙的创造人类的方法,她从崖壁上拉下一条枯藤,伸到一个泥潭里,搅成了浑黄的泥浆,然后提起枯藤,向四处挥洒。只见泥点溅落的地方,出现了许多小人儿。藤条不停地挥洒,不久,大地上就布满了人类的踪迹。最后,为了让人类能绵延不绝,女娲把人分为男女,让他们自己去创造后代,至此,人类就世代延续下来了。

3.女娲造出来的人是什么样的?

【交流点拨】女娲造出来的人聪明而美丽,他们能说会走,喊女娲为妈妈,他们的身体虽然小,但相貌和举止有些像神,和飞的鸟、爬的兽都不相同,看起来似乎便有一种管理宇宙的非凡气概。他们分为男女,可以自己创造后代。

4.女娲是现实生活中没有的,作者运用怎样的想象,塑造了这个既有着奇异神力,又有着丰富情感的女神?

【交流点拨】大胆奇特的想象,成就了女娲抟土成人、洒泥成人的神力;而合情合理的想象,赋予了女娲聪明勤劳、有喜有悲的人性。这样才使得女娲的形象,既神奇又符合人类社会的情理。所以想象要大胆奇特,却又不能随心所欲、任意发挥、不受限制,还要合情合理。

(三)人物赏析

1.美好的故事不能浅尝辄止,让我们来共同探讨这则神话中想象的焦点女娲。请你结合文中想象的情节,体会女娲形象,完成句式:女娲是一个 。

【交流点拨】(1)神:一天变化七十二次、揉黄泥造人、挥洒泥浆造人具有神的非凡能力和神奇方法。

(2)人:寂寞孤独、自豪欣慰、忙碌疲倦勤劳、慈祥、聪明、活泼、情感丰富。具有人的心理、情感、活动。

2.跳读课文,画出文中表现对人类诞生的喜悦心情的句子,讨论交流一下自己的感受。

【交流点拨】对人类诞生的喜悦感充溢在整篇文章中,这也是本课体现合理丰富想象力的地方。课文中有关语句,一是女娲在造出人之后,不由得满心欢喜,眉开眼笑,这生命是她一手创造出来的,她的笑,体现了对人类创造成功的喜悦感。二是这种喜悦感,还体现在人类自身对获得生命的欢呼,如人类落地后开口就喊妈妈;许多小人的欢呼跳跃等。而学生对这种喜悦感的感受则可引导学生扣住喜来谈,如有了人类,大自然才有了生气,蓬勃起来;有了人类,女娲不再寂寞、孤独;有了人类,世间也就有了温馨,有了爱,更重要的是,有了创造也可以从另外角度引导学生感受,如人类生命的可贵,人类生命与自然的关系,要珍爱生命等。

四、板书设计

女娲造人

袁珂

丰富的想象造人的具体过程

巧妙的构思朴实感人的母亲形象

人性化描写人造出来后欢欣喜悦

13、四年级上册14课普罗米修斯说课稿课案教学设计

四年级上册14课普罗米修斯说课稿课案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 14 课《普罗米修斯》。

【设计思想】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在语文课堂上,教师要处理好个性和共性的关系,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尊重学生独特的阅读感受,同时要引导学生研读探究,完成共同阅读目标,深入理解文本内容,感受人物形象。

【教材分析】

《普罗米修斯》是一篇古希腊神话。文章讲述了普罗米修斯因拿取了火种给人类,受到众神领袖宙斯严厉的惩罚,可他不屈不挠,最后被大力神赫拉克勒斯搭救,终于重获自由。文本故事内容非常感人,人物形象也丰满逼真。但毕竟是古希腊文学作品,距离学生生活时代久远,给课堂教学造成了一定的时空差距。因此,教师要会捕捉文本的语言文字的训练点,借助一些直观画面,引导学生大胆想象,指导孩子入情入境地去朗读,进而体会人物形象,是上好本节课的关键。

【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孩子们有了一定的识字量和阅读基础,并且都比较喜欢听神话故事。文中充满神奇的想象,生动曲折的情节,让孩子们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特别是神话故事中的英雄人物普罗米修斯,他是为民造福、不惜牺牲自己的精神典范,更是让孩子们对他情有独钟。为此,在教学中,通过创设情境,帮助学生走进课文,体会神话人物个性鲜明的特点。

【教学目标】

1.认识斯、惨等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还、脏。会写悲、惨等14个生字,会写人间、悲惨等15个词语。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够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讲讲普罗米修斯盗火的故事。

4.体会普罗米修斯的勇敢和献身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够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讲讲普罗米修斯盗火的故事。

难点:体会普罗米修斯的不屈不挠和英勇献身的精神。

【教学安排】 2 课时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策略与手段】

王崧舟老师说过:语文的形象意义,远远大于语文的概念意义,语文教学不仅要使学生有所知,而且有所感。语文是感性的,感性的语文必须用感性的方式去学习。所以,我选择了以读为主线,创设情境,整合图、文等各种资源,采用自主探究、朗读感悟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1.布置课前预习任务,请生自主查阅资料,了解古希腊神话故事及人物,优化课堂结构

2.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创设情境,感受人物的痛苦

3.朗读教学法:通过反复朗读,声色渲染,感受人物的坚定

4.合作探究法:整体把握文章脉络,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教学过程】

一、出示图片,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请看课件上的图片,你们知道分别是哪些神话故事吗?

生1:《盘古开天辟地》

生2:《女娲补天》

生3:《精卫填海》

生4:《夸父逐日》

2.师:你们可真是一个个爱读书的好孩子啊!那么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古希腊著名的神话故事《普罗米修斯》。

3.师板书课题。

4.生齐读课题。

5.指导学生认读生字斯。读好名字:普罗米修斯。

二、 初读课文,认识众神

1.学生自读课文。

课件出示自读要求:

(1)请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不准的地方多读几遍。

(2)边读边找一找,普罗米修斯是什么神?在这个故事里,还写了哪几个神?把他们都圈出来。

2.认读词语,相机正音。

(1)出示词语。

课件出示:

悲惨 盗取 惩罚 敬佩 归还 饶恕 坚定 铁环 遭受 凶恶

①指名读,正音。提示:惩,读chng,不读chěng。惨、遭是平舌音;恕是翘舌音。

②指小老师带读。

③开火车读词语。

(2)多音字学习:还在归还中读hun ,不要读成了hi。

(3)出示词语:气急败坏 愤愤不平 驱寒取暖 风吹雨淋 挽弓搭箭 

①指名读。

②齐读。

③联系上下文猜猜这些词语的意思

气急败坏:上气不接下气,狼狈不堪,形容十分慌张或恼怒。

愤愤不平: 心中不服,感到气愤。

驱寒取暖:驱除寒冷,以取得温暖。

风吹雨淋:指人或物露天经受了风尘的吹拂和雨水浇。多用来比喻经受磨练或严峻的考验。

挽弓搭箭:拉开弓、架起箭,准备射击。

3.师:认识了生字词,我们再来圈一圈文中出现了哪些神?你们都找到了吗?

生自由汇报。

4.课件出示几位天神的图片,请生通过课前预习,查找到的资料,来说说自己对这些天神的了解。

5.教师相机补充

师:课文中第一位出现的神是天神普罗米修斯,

第二位是众神的领袖宙斯。相机补充:宙斯是古希腊神话中的主神,威力无边

第三位是火神赫淮斯托斯。相机补充:他被称为雕塑之神、工匠之神等,是宙斯的儿子

第四位是大力士赫拉克勒斯。相机补充:这位大力士被称为大力神,神勇无比,是古希腊神话中著名的英雄之一,是宙斯的儿子

6.请生上台拖动词条,完成天神名称和职位的匹配。

7.师:这些都是古希腊神话中的人物,名字比较拗口,我们再自由练习读一读吧。

生自由练读。

8.分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师提问:这篇神话故事先写了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了什么内容?

小组讨论后,派小组代表回答。

9.完成课文内容填空。

普罗米修斯为了解除人类没有火种的困苦,不惜冒着危险,勇敢地盗取天火,给人类带来光明和温暖,而他自己却因此遭受了残酷的惩罚,但他没有屈服,后来被大力神所救,重获自由。

三、细读起因,感受神奇

(一)学习第1、2自然段。

1.师:要是这样讲普罗米修斯盗火的故事,会有人喜欢听吗?那么首先要讲清楚普罗米修斯为什么要盗火,把故事的起因告诉人们。

2.指名朗读第1~2自然段。

3.师提问:普罗米修斯为什么要盗取火种?

4.学生交流。

(1)师相机板书:起因:悲惨情景、盗取火种。

课件出示2个句子:

很久很久以前,地面上没有火,人们只好吃生的东西,在无边的黑暗中度过一个又一个长夜。

自从有了火,人类就开始用它烧熟食物,驱寒取暖,并用火来驱赶危害人类安全的猛兽

(2)男女生对比朗读。引导:读了这两句话,你有什么感受?

预设1:说明了没火和有火的区别,人类的生活离不开火。

预设2:对比这两种情境,感受到火的重要,是普罗米修斯盗来的火,让人们告别了那个茹毛饮血的黑暗时代。

(3)引导:取火的过程中,最让你感受到神奇的情节是什么?

①学生自由交流。

课件出示:

有一天,当太阳车从天空驰过的时候,普罗米修斯跑到太阳车那里,从喷射着火焰的车轮上,拿了一颗火星,带到人间。

②抓住喷射着火焰,展开想象:当太阳车从天空驰过的时候,普罗米修斯会怎样跑过去取火种?又会怎样把火种带到人间?

5.指名学生用自己的话讲讲故事的起因。

【设计意图】普罗米修斯取火的情节写得比较简单,抓住喷射着火焰启发学生展开想象,把怎样盗火的神奇情节说具体一些,为学生创造性地讲故事打好基础。

四、指导书写,指导积累

课件出示:悲、惨、违、抗4个字

1.师:请认真观察这些字,说一说书写时要注意什么。

生自由发言。

2.教师范写词语悲惨、违抗,提醒学生竖心旁的书写笔顺。

3.学生练写,教师巡视,进行个别指导。

4.通过投影,展示学生的书写,进行评价反馈。

师小结:本节课我们解决了生字词,认识了几位重要的神话人物,也初步感知了课文的基本内容,了解了普罗米修斯盗火的原因,那么下节课,我们再继续学习普罗米修斯盗火的经过以及结果如何。

五、作业设计

1.和家人分享这篇神话故事中你印象最深的地方。

2.抄写词语:人间、悲惨、情景、危害、严厉、坚定、违抗。

【板书设计】

14 普罗米修斯

起因:悲惨情景、盗取火种

(设计意图:简洁的板书设计,符合小学生的认知水平,有利于形成完整系统的知识体系。)

14、四年级上册8课蝴蝶的家说课稿课案教学设计

四年级上册8课蝴蝶的家说课稿课案教学设计

在这炎热的夏季,想必大家和我一样,对这样的天气不陌生吧:天低云黑、电闪雷鸣、乌云密布、大雨倾盆每当此时,您一定会担心还没回家的亲人,一定会留恋家带给我们的温馨吧!不知您想过没有:此时此刻,就连蜜蜂、麻雀、青蛙、蚂蚁这些动物都要躲避起来,蝴蝶该怎么办呢?冀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第24课《蝴蝶的家》就从关爱弱小生命的视角,展开了探究与思索。

纵观整篇课文,语言优美、构思独特、情感强烈,以问题与思索为线,以雨天为蝴蝶躲藏在哪里而着急的情感贯穿全文,真切的表达了作者对幼小生灵的关爱之情。基于对教材的理解,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其中,指导学生反复品读,体验情感,激发学生对弱小生命的关爱之情是本节教学的重点;让学生体会作者善于思考、长于观察的良好科学素养,培养学生勇于质疑、不断探索的精神是本节教学的难点。因此我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规律,在教学中进行了这样的尝试:

一、渲染气氛,引发疑惑之情

播放蝴蝶的美丽图片,欣赏着熟悉而温馨的场景,学生心是暖暖的,图片将学生的目光引向了生灵的家,蜜蜂有蜜蜂的家,小鸟有小鸟的家,那么蝴蝶的家在哪儿呢?此时,学生带着疑问兴趣盎然地走进了文本。

二、围绕主线,品读急切之情

在文章的处理上,我以作者为蝴蝶担心的急切心情为主线,引导学生品读全文,在学生对课文内容整体感知后,再次走入文本,根据阅读提示你从哪些地方体会到作者为蝴蝶担心的急切心情,抓住文中具体词句互动反馈、品析感悟。

我创设情境,让学生和着音乐诵读,文中喧嚷、黑压压、水淋淋等词形象地描绘出狂风暴雨、电闪雷鸣的环境,不得不让人恐惧。对蝴蝶的刻画轻盈、素洁、柔弱再加上拟人手法的使用载不动一个水点让蝴蝶的形象鲜活起来,不得不让人担忧。恶劣的天气与美丽柔弱的蝴蝶进行强烈对比,更激发了学生对弱小生灵、无助生命的关爱之心。想到这里此时,孩子们已感到着急了。麦苗摇曳、花儿抖动、水珠滚坠、树叶翻转,屋宇、树林、麦田、石桥都不是蝴蝶的家,一遍遍的设问、一个个的猜想、一次次的否定,蝴蝶的家究竟在哪儿?这份神秘来自于孩子们对蝴蝶的关爱,正是这种关爱使他们又增加了一份忧虑与着急,同学们在读中想、读中悟、反复诵读,渐渐地,他们的神情激动起来,一个个小脸儿通红,双眉紧蹙,眼睛里流露的是焦急与担忧,他们的心已深深地被蝴蝶牵引了,不由自主地焦急的问着。一定藏在一定美丽而香甜一定是这样的配着阳光下的蝴蝶图,和着动听的音乐,课堂上洋溢的是孩子们的纯真与善良,他们激情荡漾,将自己的着急之情转化为一份纯真的祝福,此时,他们已完全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课文之中

15、四年级上册7课呼风唤雨的世纪说课稿课案教学设计

四年级上册7课呼风唤雨的世纪说课稿课案教学设计

一、说教学理念

语文学习目标,是多维的,是立体的,不仅有知识与能力的目标,还有过程与方法的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引导。所以,在设计这课时,我准备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句子,自己觉得美的句子,受到美的熏陶与感染。三维目标实现的最终途径还是读,各种形式的读,默读、朗读、快速读,边读边想象等,并把自己读的感受与同学交流、讨论,遵循课标的这些精神、理念,本课教学设计的最大特点就是入情入景地读,动心动情地读。

二、说教材

1、教材简析

20世纪是科学技术空前辉煌的世纪,文章的作者仅用短短的几百字就清楚地介绍了20世纪一百年间的科学技术发展历程,展示了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唤起学生热爱科学、学习科学和探索科学的浓厚兴趣。

课文开篇气势恢宏,第一段只有一句话,以毋庸置疑的口吻说明了一个事实: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作者借神话故事中神仙道士运用法力呼风唤雨的本领比喻20世纪与以往的不同。

第2自然段,课文连续运用两个设问句,强有力地说明,正是人类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不断地发现和发明,才使神话中的呼风唤雨变为现实,使人类的生活得到了大大的改观,其改变的程度超过了人类历史上百万年的总和,阐明了科学技术对改变人类生活的现实意义。

第3、4自然段是文章的重点段。作者运用对比的方法,列举具体事例巧妙地揭示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意义:没有科学技术,人类只能顺从自然。人们生活在一个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耕社会,只能在神话中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但是拥有了科学技术,人类就能改造自然,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上天入地、咫尺天涯已不再是神话,现代科学技术把广博的地球浓缩成了小小的地球村,科学在改变着人类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在改变着人类的物质生活。可见科学技术对改变人类生活的作用十分巨大。

第5自然段中,作者引用英国数学家、哲学家伯特兰罗素的名言,点明文章的主旨:科学技术彻底改变了人类的生存方式,它将使人类的生活更加美好。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学习文章的说明方法,提高阅读能力;二是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培养热爱科学的情感。

2、教学目标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依据新课程理念,我制定以下目标,以求实现以人为本,终身发展,和谐发展的目标。

学习目标:

1.认识5个生字,能正确朗读16个词语。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3.能说出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4.通过本课的学习,激发学生产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教学重点:

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

三、说教法学法

教有多法,但无定法。在本课中主要采用情景教学法和朗读法进行教学。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品味,更好地理解课文。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觉主动地学习,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三为主原则,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四、说教学设计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应以学生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让学生在读、悟、议这种宽松民主的氛围中学习。作为教师,要做的是帮助学生架设生活与教材的桥梁,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并参与其中,推动学生去深入地感受。因此,我的教学设计如下:

第一、直观导入,激发情感

首先师生谈话,学生汇报课前收集的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的相关资料,初步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和筛选信息的能力。然后教师自然导入:同学们,当你按动遥控器看电视的时候,当你打开冰箱取饮料的时候,当你拨通电话与同学交谈的时候,当你登录网站查阅资料的时候??你能感觉到什么?板书课题,(板书:29呼风唤雨的世纪)理解课题。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现代的科学技术,感受一下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第二、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在这一环节,我首先让学生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自渎课文,读准生字字音,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并标出不懂的地方。然后在全班交流通过读书,你都读懂了什么?教师鼓励学生个性化的解读,进行多角度、多层面地交流读书体会,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注重教给方法,以学定教。在交流中,根据学生的反馈,随时调整 引导补充,使课堂内容在平等对话 教学相长中动态生成。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正是人类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不断地发现和发明才使神话中的呼风唤雨变为现实,使人类的生活得到了大大的改观。(板书: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人类 科技发现和发明)

第三、读中悟学 体会科学技术给人类的生活带来的变化和好处。

第3、4自然段是文章的重点段。抓住重点词句品味是难点。学习这一部分时,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充分读,体会,并发动学生相互评议、补充,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自身的基础上得到提高。

1、读。学生自由读第3、4自然段,找出自己最喜欢的地方读,在阅读教学中以读为本,把时间和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读中自学,读中自悟,读中自得。

2、悟。读中感悟,说说自己的体会,学生在读书时联系已有生活经历,体会感悟,能更深入地理解课文。

3、议。即教师给学生足够多的时间讨论交流,让学生能够充分发展自己的见解,允许有不同意见,并鼓励创新,围绕20世纪前后人们的生活有什么不一样?这一问题,全班交流,大家各抒已见, 议这一环节的设计,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老师搭设的学习舞台上发挥、表演。

4、再读。在学生深入体会感受后,把自己体会到的读出来。使学生在读中欣赏品味,既激发了学生读书的欲望,提高品味词句的能力,又再次为科学技术给

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所折服。

5、想。学生畅想21世纪的科技发展,畅谈心中的奇思妙想。这样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

由于学生自选内容,自选形式,有了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所以就能体会到参与的乐趣,品味到成功的喜悦。这样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才会水乳交融,相得益彰。在这里,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学习的主人,培养学生自读自悟、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体会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另外,在学生充分读的基础上,读出感情来。

第四、拓展延伸,感情升华

学生提出问题带着问题读书,读中解决问题,这仅仅是阅读教学的浅层次目标,而带着疑问走出课堂才是学生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必需。为此我先让学生再次自由读自己最喜欢的地方,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并给予时间让学生展示,这样既巩固了学生的感受,进一步激发了学生读书的兴趣,通过向学生展示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的图片,又有意识地激发学生产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然后用这样的问题总结全文:我们观看了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的景象,此时,你想对它说些什么?还有什么想法或不懂的地方?继而根据学情做出综合性总结和评价。

五、说板书设计

呼风唤雨的世纪

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人类

↙ ↖

科技发现和发明

说课是教师在备课的基础上,阐述自己的教学观点,表述自己具体执教某课题的教学设想、方法、策略以及组织教学的理论依据等。

16、四年级上册23课梅兰芳蓄须说课稿课案教学设计

四年级上册23课梅兰芳蓄须说课稿课案教学设计

01 教学目标

1.认识蓄、迫等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宁、要。

2.通过提取信息,填写表格,能说清楚梅兰芳用了哪些方法拒绝为日本人演戏以及他所经历的危险和困难,迁移运用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3.通过默读批注、讨论交流,感受梅兰芳高尚的爱国精神和民族气节。

02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知人正音解义

1.交流资料,了解人物。

(1)提问:通过课前预习,你对梅兰芳有哪些了解?

(2)介绍:梅兰芳是我国京剧表演艺术大师,在五十余年的舞台生涯中,发展和提高了京剧旦角的演唱和表演艺术,形成了一个具有独特风格的艺术流派,世称梅派。纽约《世界报》上曾有这样的高度评价:梅兰芳是所见过的最杰出的演员之一,纽约还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演出。

(3)介绍旦角。

①正音角字:ju。

②介绍:京剧中有生旦净末丑五个行当。

其中旦角是戏剧中女性角色的统称,梅兰芳饰演的就是旦角,所以在表演的时候,必须把胡子剃得干干净净,男扮女装。

③设疑:这样一个男扮女装的旦角,要是留着胡子还怎么扮演秀美的女子呢?

2.检查字词,正音释义。

01 第一组

(1)出示词语:租界沦陷侵略邀请纠缠骚扰妄想

(2)指名读,正音。

(3)弄清不理解的词语的意思。

(4)提问:你能用其中几个词语介绍一下当

时的情形和日本人对梅兰芳做了什么吗?

02 第二组

(1)出示词语:被迫抵抗拒绝深居简出细声吟唱虚度生命不堪其扰蓄须明志

(2)开火车读,正音。

(3)提问:你能用其中几个词语说一说梅兰芳当时的处境吗?

03第三组

(1)出示:

他宁可卖房度日,也决不在日本侵略者的统治下登台演出。一次,日本侵略军要庆祝大东亚圣战,要求他必须上台演出。

(2)提示:这两个句子中都有多音字,在语言环境中要根据字义确定多音字的读音。

(3)指名试读,注音,齐读。

(4)换语境巩固:

①出示句式:梅兰芳宁可也不在日本侵略者的统治下登台演出。

②确定字音练习。

出示:宁死不屈真英雄,捐躯为国保安宁。

二、筛选信息,归纳整理填表

1.围绕提示,自主学习。

(1)出示要求:默读课文,想一想梅兰芳用了哪些办法拒绝为日本人演戏,在这个过程中经历了哪些危险和困难,请你圈画出关键词。

(2)生默读圈画。

2.小组合作,填写表格。

(1)提示与要求:从文中选择或者凝练四字

词语,经小组成员共同讨论确定最合适的词语填写在表格中。

(2)汇报交流,达成共识。

三、运用方法,把握主要内容

1.横看表格,了解内在联系。

(1)引导回忆:在《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课,我们学习了通过把几件事的主要内容连起来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请你借助表格,运用这个方法,试着说一说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2)生自主练习。

(3)指名说,评议、指导。

(4)师小结方法:弄清楚每件事的主要内容,理解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用适合的词语连接,就可以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5)同桌互相练说、评议。

(6)再指名说巩固。

2.纵看表格,发现危险升级。

(1)引导发现,发出挑战:请同学们再竖着看一看表格,你发现了什么?

(2)生试答,师小结。

要点:从行径一列可以感受到日本侵略者对梅兰芳的骚扰和逼迫逐渐升级,从困难和危险一列可以感受到梅兰芳在与日本侵略者周旋、斗争期间,遇到的困难在不断加剧,处境越来越危险。

四、批注感悟,感受爱国之志

1.再读课文,感受梅兰芳的言行和遭遇,在自己体会深刻的地方批注感受和想法。

2.生汇报感受,师相机点拨。

(1)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避港拒演。

要点:引导学生从关紧门窗拉上特制的厚窗帘细声吟唱感受梅兰芳对京剧的酷爱,对艺术的追求。

(2)第二部分(第3自然段)蓄须明志要点:引导思考明的是什么。

(3)第三部分(第4自然段)卖房度日

要点:指导学生通过无论多么全部宁可也决不等词语感受梅兰芳坚定的决心与信念。

(4)第四部分(第5~7自然段)自伤身体。

①演绎斩钉截铁。

要点:理解斩钉截铁。通过对比体会下面哪个句子读起来更有斩钉截铁的意味。

出示句子:

普通的演出我都不参加,这样的庆祝会当然更不会去了。

普通的演出我都不参加,这样的庆祝会也不会去。

②感受日本侵略者的狡诈凶残。

要点:引导学生从日本人专门派了一个军医来检查闯摸只好等词句感受日本人的狡诈凶残。通过生一场大病滚烫滚烫等词语感受梅兰芳冒着生命危险想方设法摆脱日本人的纠缠。

五、讨论主图,明辨爱国之本

1.讨论:2007年在全球发行的国粹梅兰芳舞台艺术金银币邮卡全集中主打金币正面图是梅兰芳的蓄须照,有网友提建议说应该把梅兰芳这位京剧艺术大师最经典的戏装照作为主图,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2.独立思考,小组讨论,集体讨论。

3.引入资料,教师小结:从美学的角度讲,梅兰芳的蓄须照并不是他一生中最美的照片,也不能很好地展示他的艺术成就,但是这张照片是梅兰芳先生爱国情操的体现,而这种爱国情操超越了艺术本身,更有意义和价值。当年,日军眼见一次次拉拢不成便把梅兰芳逮捕讯问,面对威逼利诱,梅兰芳不改初衷,日军高官气急败坏地骂道:在台上,你就是一个装腔作势的女人!梅兰芳一字一句铿锵有力地回敬道:在台下,我可是男人!京剧被称为中国的国粹,但是,如果连国都没有了,哪来的粹?要粹又有何用?梅兰芳把民族大义展现得淋漓尽致,真可谓:台上假女子,台下真丈夫。

17、四年级上册21课古诗三首之凉州词说课稿课案教学设计

四年级上册21课古诗三首之凉州词说课稿课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①、指导学生能有板有眼、入情入境地朗读古诗。

2.过程与方法目标

①、了解古诗的大意,想象诗中描绘的景物,感受古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①、培养学生阅读古诗的兴趣和对古诗的热爱之情。

②、引导学生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培养语感,加深体验,提升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了解古诗的大意,体会戍边将士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情感。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在积累诵读中,发展语感,加深体验,提升审美情趣。感受古诗的意境,读出古诗蕴含的情感。

教学方法:引导法、 情境教学法、 点拨讨论法

学习方法:自读感悟、讨论探究 、诵读法

教 具: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谈话,揭题导入

1、古诗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瑰宝,古代那些才华横溢的诗人们,为我们留下了无数的优秀诗篇,使每一个中国人为之骄傲。今天我们再来感受一下古诗的魅力,咱们来个赛诗会,看谁记的古诗多。

(1)谁能背出和黄河或者长江有关的诗?

(2)老师开诗头,看谁能接下去:

▲王昌龄的《从军行七首》其四: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王翰《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琶琵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2、出示课件唐代地图,介绍边塞地理位置及历史背景,引出边塞诗。 

3、了解诗人及凉州词这种曲调名。

(1)简介王之涣。

(2)凉州词不是诗题,是凉州歌的唱词,它是盛唐时流行的一种曲调名,后来许多诗人都喜欢这个曲调,为它填写新词,因此唐代许多诗人都写有《凉州词》。

【设计意图:学生在小学阶段接触到的边塞诗很少,对于当时的历史、地理情况了解甚少。从几首反映战争的边塞诗引入,出示唐代地图,帮助学生了解中原地区和塞外的区域划分,了解边塞地理位置和历史情况,为学生更好的理解古诗中戍卒的怨情打好感情基础。】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自由读,多读几遍,读到字正腔圆为止。

2、指名读。

3、指导仞的读音和羌的书写。

4、读诗不仅要读的字正腔圆,还要读的有板有眼,读出节奏。谁来试试?

5、师生合作读古诗。

6、齐读古诗。

7、读诗,不仅要读出节奏、读出味道来,更要读出感觉、读出情绪来。如果请你用一个词来表达你读完这首诗的感觉,你想到的是哪个词语?(学生自由汇报,并将词语板书到黑板上)

8、请大家静静地默读《凉州词》,想一想,诗的哪些地方向你传递着这样的感觉和情绪。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分层次、按步骤进行练读,每个环节注重落实,做到读有层次,读有要求,读有指导,读有评价。把学习的主动权完全交给学生,引导学生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自读自悟,读出感觉,读出情绪,然后引导学生在古诗词句中捕捉感受的来源,体现了自主学习的理念。】

三、抓诗象,入诗境,悟诗情

根据学生的汇报,相机引导学生感悟古诗的意境和情感:

预设一:学生对孤的感悟

1、诗象:孤城、万仞山

(1)这座孤单单的城。指的是哪座城?引导学生从注释中获取玉门关相关知识,师补充介绍玉门关。(出示图片 )

(2)为什么作者称之为孤城?

引导感受:a看荒漠图景,感受玉门关的荒凉与寂寞 。玉门关在茫茫戈壁滩上,四周荒无人烟,显得那么荒凉、孤寂、冷清――这就是诗句中所说的――孤城。

b这样的一座城,不远处就是万仞高山,在万仞高山的衬托下,显得那么(渺小、孤单)这就是诗句中说的孤城。

(3)了解片的用意。

师抛疑:片在这可以换成什么词?诗人这里为什么不用座而用片?(一片是唐诗习惯用词,往往与孤连文,如孤帆一片、一片孤云等等,这里相当于一座,而在词采上多一层单薄的意思。孤城在万仞高山的衬托下,像一片落叶,显得单薄。)

(4)指导朗读本句,可以把一片孤城 和万仞高山对比读,读出戍边城堡的孤。

引导:孤城周围除了高山,还有什么?

2、诗象:黄河

(1)读读这句诗,你的眼前浮现出了怎样的画面?

(2)回顾黄河入海流的观察角度,了解本句诗的视角:逆着黄河流向,自下而上远眺黄河。

(3)辽阔的高原上,黄河奔腾而来,远远向西望去,好像是从白云中流出来的。

闭上眼睛想象一下,从白云中流出来的黄河像  。(想象练说,引导学生用比喻句表达)

(4)你能用哪些词语来形容这条黄河?

(5)指导朗读:让我们读出黄河的源远流长,读出黄河奔腾万里的气势。

3、深化孤城的意境。

巍巍高山、滚滚黄河,荒凉的地理环境,更加衬托了这座戍边城堡的孤!仅仅是城孤孤单单吗?(守城将士的心更是孤独的)与其说城孤,不如说人孤、心孤、情孤啊!

4、带着我们的感觉,自由读两句,读出古诗的意境。

预设二:学生对怨的感悟。

1、感悟杨柳的双关。

(1)理解怨,思考:埋怨杨柳什么?(不发芽)为什么杨柳不发芽呢?――春风不度玉门关!春风吹不到,杨柳自然不会发芽。战士们是多么盼望见到春风轻拂,杨柳吐绿啊?但在这茫茫高原,那只是奢望。埋怨杨柳有用吗?所以作者说读后两句

(2)杨柳在这里还有另外一层意思。指的是战士吹奏的是《折杨柳》曲子。介绍古人临别折柳相赠的风俗。

(3)在古诗中,有许多诗句都提到了折柳风俗。(课件出示:出示跟杨柳有关的一些诗句,让学生和老师轻声诵读。)

长安陌上无穷树,惟有垂杨管别离。――唐刘禹锡《杨柳枝词》

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 隋代无名氏《送别》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4)当戍边将士听到羌笛吹奏的悲凉的折杨曲时,会是怎样的心情?理解后两句的意思。

(5)指导读后两句。

2、感悟春风 的深意。

春风,表面指的是自然界的风。它另一种意思即是朝廷的恩惠和关心。戍边将士们盼望着朝廷早点让他们回家,可是,春风不度玉门关,朝廷似乎忘记了他们的存在,根本不顾他们的死活。很多将士魂归关外。

3、拓展:有关描写战争的诗句。轻声地跟老师一起读。(配哀伤的乐曲)

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

――唐李颀《古从军行》

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晚唐曹松《已亥岁二首》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陈陶《陇西行》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王翰《凉州词》

4、 激情创境,配乐齐读古诗。

【设计意图:根据学生的初读感悟,以情为突破口,以孤城为主要意象,引导学生体会边塞的荒凉地理环境,感悟戍卒的离愁别恨。以读为依托,引导学生品读感悟,进入古诗的情境,感悟诗人的情感。以一首带动多首古诗进行教学,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古诗,同时深化了古诗的内涵,让学生在陶冶情操的同时也积淀了古诗的文化底蕴。】

四、情感渲染,拓展运用

1、写话练习:羌笛发出的悲切之音,让将士黯然泪下。如果他家有年迈的父母,如果他已经有了妻儿,他会对父母妻儿说些什么?请你任选一种角色,写一写戍边将士的心里话。(写好后交流)

2、亲人们能听到他的诉说吗?将士们只好把滔滔的思念寄托在幽幽的羌笛声里,含泪回忆那依依惜别的情景!有感情背诵《凉州词》。

3、结课升华:连年的战争,长年的戍边,毁掉了原本幸福的家庭。战争带给人们多少苦难啊!让我们反对战争,维护和平,让天下所有的家庭幸福安宁!

【设计意图:充分挖掘文本内涵,引导学生写一写戍边将士的心里话,学生情之所至,定会言之有物,读写结合,对学生进行扎实的语言文字训练。深化古诗内涵,将立意提升至反对战争,维护和平,赋予了古诗新意。】

五、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2.积累其它的边塞诗。

板书设计:

凉州词

唐王之涣

一片城 孤 万仞山

羌笛 怨 杨柳

18、四年级上册19课一只窝囊的大老虎说课稿课案教学反思

四年级上册19课一只窝囊的大老虎说课稿课案教学反思

本课篇幅较长,内容较为浅显,但蕴含的道理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较难领悟。教学过程中,有一些思辨性较强的问题学生尚不能很好地理解,如:通过这次排练,我有什么样的体会?对此,你有什么样的想法?你对这两个问题是怎么看的?但这几个问题直接指向文本主旨,因此课上做好必要的预设铺垫,让学生充分讨论,从而加深理解。

文章留给了学生许多想象的空间,教学中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还原当时的场景,促进学生对课文进行深入理解。当然,对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无论是想象,还是想象后的表达都有一定的难度,这正说明了这是学生语言和想象能力的成长点,因此,课堂上要耐心地引导点拨,让学生获得语言和思维的双重丰收。

19、五年级语文上册第8课冀中的地道战生字组词与词语理解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8课冀中的地道战生字组词与词语理解

生字组词

侵(侵略、侵犯、侵占)

略(粗略、大略、略知一二)

筑(建筑、修筑、筑路)

堡(碉堡、城堡、堡垒)

党(入党、党员、同党)

丘(山丘、沙丘、丘陵)

妨(妨碍、妨害、何妨)

蔽(隐蔽、遮蔽、掩蔽)

陷(陷阱、沦陷、陷害)

拐(拐卖、拐弯、拐点)

理解词语:

侵略:侵犯掠夺。

妨碍:使事情不能顺利进行,使过程或进展变得缓慢或困难。

岔道:岔路。

吆喝:大声喊叫。

隐蔽:被别的事物遮住不易被发现。

不计其数:无法计算数目,形容极多。

扫荡:用武力或其他手段肃清敌人。

封锁沟:用来阻断通行的深沟,多用于车事。封锁:(采取军事等措施)使不能通行。

粉碎:使彻底失败或毁灭。

堡垒:在冲要地点做防守用的坚固建筑物。

迷惑洞:能迷惑人的洞。本文指迷惑敌人的地道,敌人钻进去,就出不来了。

孑口:本文指地道里小得只容一个人爬过去的关口。孑:单独,孤单。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一人把守关隘,万人都不能抵挡。形容地势险要,易守难攻。

毒辣:(心肠或手段)狠毒残酷。造句:敌人的手段十分毒辣,但吓不倒英勇的中国人民。

20、五年级上册课文8冀中的地道战必考多音字与近反义词

五年级上册课文8冀中的地道战必考多音字与近反义词

本课分别从冀中地道战出现的原因、地道如何方便人民生活生产、如何对付和防御敌人的扫荡、地道里的人如何了解地面的情况等方面作了详细介绍,歌颂了我国人民在对敌斗争中展现出来的无穷无尽的智慧和顽强斗志。

多音字:

种:zhng (播种)zhǒng (种子)

钻:zuān(钻研)zun(钻石)

闷:mn(沉闷)mēn(闷热)

任:rn(任丘)rn(任务)

踏:t(踏步)tā(踏实)

近义词:

修筑修建 简直一一实在 广阔一一辽阔

妨碍一一阻碍 坚固一一牢固 预备一一防御

坚持一一保持 想法设法一一千方百计

反义词:

广阔一一狭窄坚强一一软弱 隐蔽一一公开

防备一一进攻不计其数一一寥寥无几

21、五年级语文上册第8课冀中的地道战生字组词及造句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8课冀中的地道战生字组词及造句

侵(侵略、侵犯、侵占)侵占意思是亦作侵占。侵夺占据。

略(粗略、大略、略知一二) 我们将采取粗略简明的观点。

筑(建筑、修筑、筑路)筑路工人用气动钻钻碎路面。

堡(碉堡、城堡、堡垒) 这座城堡戒备森严,一般人根本进不去。

党(入党、党员、同党)共产党的干部,都是人民的勤务员。

丘(山丘、沙丘、丘陵)丘陵低峦环抱该市。

妨(妨碍、妨害、何妨)试试又何妨?

蔽(隐蔽、遮蔽、掩蔽)战争年代我们把伤病员藏在掩蔽部。

陷(陷阱、沦陷、陷害)被告说他被人陷害了。

拐(拐卖、拐弯、拐点)经济运行出现回升拐点。

22、五年级上册2课珍珠鸟说课稿课案教学设计

五年级上册2课珍珠鸟说课稿课案教学设计

一、说教材

《珍珠鸟》是一篇记叙性散文,记叙了作者收到朋友送给自己几只珍珠鸟之后,对它们细心呵护,最终成为朋友的温馨故事。珍珠鸟原本是一种胆小怕人的鸟,虽然外形可爱,但较少与人亲近,而在作者的悉心照料下,它们的孩子小珍珠鸟,和人类成为了朋友,读来妙趣横生,情意盎然。学习这篇课文时,一方面要带领学生品味作者的语言,体会他对珍珠鸟的刻画,另一方面要读懂文末语句的深刻含义,感悟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境界。

二、说学情

仅仅对于教材的分析是不够的,还需要教师合理掌握学生的具体情况。五年级的学生学习过一些描写动植物的文章,但以往这类题材的文本多以说明文的形式出现,语言并不优美,说理也不够生动,而冯骥才的这篇散文则将人与物有机地结合起来,文末的说理自然生动并且深刻,我们在教学上要注重读与悟的结合,细细品读作者细腻的笔触。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以及学生的特点,我制定了以下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6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最后四个自然段;了解珍珠鸟的形象特点。

【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朗读感悟、合作探究等方法,品读文章的语言,理解文末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境界的含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作者和珍珠鸟之间充满爱和信赖的美好境界,领悟人与自然应该和谐相处的道理。

四、说教学重难点

根据教学目标我确定的教学重难点是:

【教学重点】品味文章的优美语言,理解文末关键词句的含义。

【教学难点】体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道理。

五、说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法、朗读体会法。

下面我将着重介绍我的教学过程,这也是我本次说课最为核心的一个环节。

六、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将运用图片导入的方式,让同学们先观察珍珠鸟的外形,对珍珠鸟有一个比较直观的印象,感受它们可爱的气质,在此基础上切入文章的主题。图片导入的方式生动、直观,有助于营造课堂氛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二)整体感知

首先,我会让学生自由地朗读课文,先熟悉文本,在这个过程中将生字词圈画出来,并先通过同桌之间的交流解决一部分。读完之后我会利用PPT将本课的生字词播放出来,省时省力,一目了然,通过我的范读,为同学们正音。

接下来,我会引导学生从作者对珍珠鸟的描写出发,先感知珍珠鸟内在和外在的特点,对珍珠鸟有一个全面的认识,继而把文章开头对珍珠鸟个性的强调摘录出来,以此询问同学们作者的设计用意,让学生基本把握好文章的主题。

(三)深入研读

在深入研读这个部分,我会通过问题的引导、重点词句的分析,让学生对文章有更深入地了解,体悟作者想阐明的道理和精心营造的氛围。

首先,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学生对珍珠鸟已经有了了解,可以进行更深入的提炼和总结了。我让学生读完文章后进行归纳:珍珠鸟在我的照料下,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这属于比较基本的信息概括,有助于学生梳理文章的结构。学生们在进行信息概括时,往往会发生遗漏,但只要多做这样的练习,以后学生们在文本细读方面会有长足的进步。

其次,归纳总结只是细致分析文本的一部分,文章中到处都是作者的巧思,而学生们往往难以察觉,需要老师进行相关的提点。本文写到这样一个细节:小珍珠鸟在啄书脊上那些大文豪的名字。这细节看似不起眼,其实都是在围绕文章的主题铺排。珍珠鸟之小和文豪之大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珍珠鸟无意亵渎文豪,只是在表示自己的俏皮、亲昵,在这种小细节的描绘之下,人与自然的和谐气氛跃然纸上,小鸟的形象也变得亲切可感。体会这个细节描写的用意,对理解文本的意蕴,同样起了帮助的作用。

最后,在对文章已经有了全面了解的基础上,引出文章最关键的末尾部分: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这句话的理解也是本次教学的核心所在。通过这句话,作者卒章显志,点明了要阐述的道理,并以信赖一次概括。让学生体会到信赖所包含的意义,体会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本文学习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四)延伸作业

延伸和作业的内容我都以灵活生动的形式进行安排。

在拓展延伸方面,我带领学生回忆自己和信赖有关的经历,并加以表述。这种方式可以唤起学生心底温暖的回忆,拼接素材,还可以锻炼表达与交流的能力,对加深文章主旨的理解也有好处。在作业方面,我进行了写作部分的拓展小练习,让学生以珍珠鸟的口吻写下自己的心里话。通过拓展和作业两方面的结合,正好多方面训练了学生的能力,可以实现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

23、五年级上册19课父爱之舟说课稿课案教学设计

五年级上册19课父爱之舟说课稿课案教学设计

一、说教材

《父爱之舟》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篇文章用朴实的语言,讲述了父亲对儿子的爱的几个场景,表达父亲了对儿子深沉的爱以及儿子对父亲的爱与感激之情。文章语言质朴,感情深沉而浓烈,从小事中发掘伟大的情感,感人至深。

二、说目标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结合本组课文的训练意图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会认栈、冤等12个生字,会写蚕、考等14个生字。理解千变万化、纸屑等词语。

2.朗读课文,从课文的具体描绘中感受到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对父亲的感激、崇敬之情。

3.领悟以小见大的写法,领悟通过小事来反映人物情感的写法。

三、说教学重、难点

文章的教学重点是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并从中体会到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对父亲的感激、崇敬之情。教学难点是领悟文章以小见大的写法。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我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通过具体的事例来体会文中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同时,我引导学生通过生活中的小事,来体验生活中父亲的爱。这样既解决了重点,又突破了难点。

四、说教法和学法。

1.根据文本,选择合适的教法。

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和语文素养,以及自主合作的精神,在三维目标的指引下,我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运用课件和点拨的方法来理解文本。

2.学法指导,形成能力。

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学生自学、自读、自悟,以读促悟,使学生形成能力。

五、说教学过程

1.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我采用充满感情的语言进行导入。这种方法能引起学生们的共鸣,激发他们学习的欲望。

2.对于课文的理解。我首先让学生在自读的基础上解决生字词,然后在此基础上把握课文的内容。通过让学生概括主要内容,达到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我还设置了精读的环节。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精读课文,把握重点句子,通过对重点句子的理解,来达到对人物形象的理解,从而明确作者的写作意图。

4.对于课外作业的布置,我设置了以小见大写法的应用,引导学生根据本课的写法写一写现实生活中的父亲,从而达到理论和实践的联系和统一。

5.板书设计

第一部分:以梦境开始,引入往事的回忆。

父爱之舟第二部分:写了父亲对我满满的爱。深沉、令人

感动的父爱

第三部分:表现出作者对父亲深深的爱意。

第一个场

第二个场景

场景描第三个场以小见大

第四个场景

第五个场景

板书设计采用结构图的形式,直观地表现出文章的脉络以及作者所表达的情感,清楚明了,让人一目了然。

六、教学效果预设

这篇文章语言朴实而深沉,从小事中展现伟大的爱。在教学中,我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通过引导,让他们把握课文内容,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效果良好。

24、五年级上册18课慈母情深说课稿课案教学设计

五年级上册18课慈母情深说课稿课案教学设计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母爱是大海,深情而广阔,母爱是高山,高大而挺拔,母爱是阳光,明媚而温暖。我说课的题目是《舐犊之情,流淌在血液里的爱和温暖》。我解说的流程是:

一、 总览全局说教材

《慈母情深》是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中的一篇课文。本单元以舐犊之情,流淌在血液里的爱和温暖为主题,编排了两篇精读《慈母情深》《父爱之舟》与一篇略读课文《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三篇课文都通过具体的事例,从不同的方面来表达父母对孩子的爱。

《慈母情深》是著名作家梁晓声小说《母亲》中的节选课文。语言平实,笔触细腻,记叙了母亲在极其艰难的生活条件下,不顾别人劝阻毅然拿钱给我买书的故事。通过对母亲外貌、语言、动作等的描写,勾勒出一位辛劳、瘦弱、开明、慈爱的母亲形象,字里行间吐露着一份深厚的慈母情,也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敬爱之情。文章描写细腻,情感真挚,语言浅显易懂。

二、依托要素定目标

本单元的核心素养有两个:一是体会作者描写的场景、细节中蕴含的感情;二是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两个素养一个是指向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体会作品的感情;一个指向对文本语言表达方式的体悟,并学以致用。

依据单元核心素养的要求,本课的语文素养具体细化就是,一抓住母亲工作的环境描写以及人物的细节描写体会母亲的不易,体会慈母情深,二是汲取作者的表达方式,能用恰当的语言进行自我表达,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对课程标准、单元核心素养的把握,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设定为:

1、掌握生字词。

2、有感情的理解课文,体悟慈母情深。(难点)

3、体会本文的写法。(重点)

三、立足课标说理念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本课教学我采用以情为经,以言为纬,通过朗读、对话等途径,紧扣文本语言,引领学生入情、悟情、融情,走进文本,从情节的高空潜入语言的底部去感受文字背后作者真情的流淌,让学生在情感与语言的和谐共生中感悟慈母情深。

四、优化环节看流程

本课教学,共分四个板块,具体实施如下:

(一)揭示课题,激发深情。

首先让学生了解作家梁晓声,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为理解课文打下基础。因为这篇文章写于五六十年以前,与孩子的生活相距较远,出示当时的社会背景,有利于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接下来揭示课题。(出示课件)请同学们读课题,质疑,慈母的情深在何处?

这一环节,引导学生关注课题中的重点词眼,领会看课题,抓文眼学习方法。

(二)整体感知,感悟深情。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环节,让学生先自读课文,解决课后的生字词,并借助工具书,理解词语的意思。2.默读课文,用简单的话概括文章的内容。

(三)研读课文,品味深情。

1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思考,课文中哪些场景让我鼻子一酸,让我们感受到慈母情深呢?请用笔恭恭敬敬地画下来,作简要批注。

2.在学生充分交流过程中,对以下句段进行重点指导感悟:

A.七八十台缝纫机发出的噪音震耳欲聋。

B. 我穿过一排排缝纫机,走到那个角落,看见一个极其瘦弱的脊背弯曲着,头和缝纫机挨得很近。周围几只灯泡烤着我的脸。

C.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

D.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忙碌

E、母亲却已将钱塞在我手心里了,大声对那个女人说: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

学生通过对重点词句的品析,对课题慈母情深的理解就水到渠成,然后让学生再一次充满深情地读课题,使学生的情与作者的情再一次产生共鸣。

(四)补白练笔,体验情深

创设写话情境,进行补白练笔。联系上下文,说说我为什么拿到钱时鼻子一酸。你有过鼻子一酸的经历吗?试着写一写。 让学生把自己的内心独白写到练习纸上,可以写自己的悔恨、自责、激动、也可以自己的决心和懂事此处的练笔设计,既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又达到学语言,用语言之目的。

五、板书设计

本课板书设计,有机地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融在一起,紧扣课题中的慈母情深中的一个深字,通过品悟结合,多重朗读,读写结合,适度拓展的方式,体会作者的独特的表达方式,在言意结合的过程中,品味慈母深情,感受母慈子孝。

25、五年级上册17课松鼠说课稿课案教学设计

五年级上册17课松鼠说课稿课案教学设计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松鼠》是法国作家、博物学家布封写的一篇科学小品文。科学小品文,它是说明文的一种,它与其他说明文不同之处,是采用某些文学的表现手法来说明事物。《松鼠》这篇课文作者就抓住了松鼠漂亮、生活习性的特点,采用拟人手法把松鼠写得活灵活现。所以这是一篇学生喜欢读的介绍小动物的文章。

  2、教学目标:

  鉴于以上分析,我把这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知识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能用先......再......然后造句。

  能力目标:理解课文,能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情感目标:感受小动物的可爱,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

  思维目标:指导学生学习和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培养他们的观察、思考、联想和想象能力。

  3、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根据教材本身的特点和单元的教学要求,本课教学重点确定为:

(1)自主识字识词。

  (2)能够按照一定顺序描写事物。

二、说教法和学法

  新课程标准提倡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探究精神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是比较浅显的文章,介绍的又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小动物,所以本课以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为主,老师的启发、引导为辅。学生以读为主,以阅读促进学生思考,通过师生交流、沟通,生生交流、沟通,合作探究,达到共识,进而完成教学目标的目的。同时借助多媒体手段和情景的巧妙设置来激活课堂的教学气氛。

三、说教学过程

(一)猜谜语,导入课文。

  同学们,你们喜欢哪些小动物呀?(学生自由发言)看来同学们都很喜欢小动物也很熟悉小动物吧,现在我们来一个猜谜比赛,看看谁猜得又快又准(多媒体展示动物谜语)。

  第四个谜语把同学们给难住了吧,因为这种动物在我国主要生活在西北和东北地区,所以同学们不熟悉它,它是谁呢?你看它驾着一只小船来了。(多媒体展示松鼠的图片)今天我们就随着法国著名博物学家布丰的笔端去结识这位新朋友。

  【设计说明】运用猜谜的方法导入课文,既增加课堂的知识性又增强趣味性。借助松鼠的图片,给让学生对松鼠有了具体可感的认识,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合作探究

  1、快速阅读课文,圈点出生字生词,讨论查证。

  问题一:请你以我知道了松鼠是的动物的句式说话。(师生共同归纳出松鼠的一些特征,板书)

  【设计说明】通过说话的形式使学生对松鼠的特征有了一定的了解,同时训练了学生对重要信息的筛选、归纳能力。

  问题二:文中是否能找出一句话来概括松鼠的这些特征。(板书文章的结构)

  【设计说明】帮助学生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掌握文章总分的结构形式。

  2、品读课文

  问题一:假如你就是一只最漂亮的松鼠,请结合课文有关内容,大胆发挥你的想象,向大家介绍一下自己的漂亮。

  【设计说明】让学生以松鼠的身份来介绍松鼠的漂亮的特点,让学生不仅对松鼠漂亮的外形留下深刻印象,而且在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的同时又让学生学会用用拟人的手法来介绍小动物。这样,教学的难点也能得到了很好地突破。

  问题二:(多媒体展示老师用反串法讲有关松鼠的故事)反串法故事内容就是从松鼠的活动范围,活动时间,食性等方面故意反说,并串编成一个故事。

  【设计说明】利用讲故事的形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反串法故事促使学生更认真的阅读课文,记忆更扎实,通过对比学生对松鼠驯良的特点理解更深刻。

  问题三:阅读第4、5段内容请你以我觉得松鼠是一种的动物,理由是的句式说话。鼓励学生有独特的认识和体验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

  【设计说明】利用说话的形式使学生在讲述中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熟悉松鼠内在习性机灵这一个特点,从而进一步掌握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同时又训练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使他们进一步体会到生动说明的妙处。教学重点难点再次得到落实。

  3、能言善辩

  多媒体一段同样是介绍松鼠的文字,让学生与课文比较一下有什么不同。

  【设计说明】通过对比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本文生动说明的妙处,培养学生比较、分析、归纳的能力。

  4、迁移训练

  那现在我们就一展身手,用生动的语言介绍一下你喜欢的小动物吧!

  【设计说明】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学习课文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写作。通过口语训练,对课堂知识的加以巩固及运用。

(三)课文小结

  提问:学了这篇课文,你受到哪些写作上的启示?让学生畅所欲言之后,由学生自己来板书明确。

  【设计说明】把黑板交给学生,让学生来总结,会比由老师执笔的效果来得好。这更体现了本课以学生的自主学习阅读探究为主,教师点拨、启发为辅的教学方法。

 

(四)布置作业

  布置学生课后去仔细观察一种小动物,仿照课文《松鼠》的写法,写一篇说明文。

  【设计说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养成仔细观察事物的习惯。

(五)板书设计 (多媒体展示)

  松鼠 启示:

  外形漂亮

  生活习性:活动

  住

  吃

  我的说课内容结束,谢谢大家。

26、五年级上册15课小岛说课稿课案教学反思

五年级上册15课小岛说课稿课案教学反思

《小岛》讲述的是一位将军在视察自己管辖的小岛驻军时的所见所闻、所作所为,反映了小岛战士虽然生活艰苦,但他们具有热爱海岛,热爱祖国的赤子之心,表现了将军关心战士疾苦,与士兵平等的高尚品质。

本课按事情发展顺序展开故事情节。全文以战士以岛为家为主线,字里行间洋溢着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具有较强的教育意义,是一篇对学生进行情感训练的好文章。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是一种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复杂性活动。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抓住以下几点指导学生感悟文本,努力达成高效课堂。

一、给学生质疑问难的契机,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上课伊始,我先营造问题情境,让学生质疑,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发问,学到的不仅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求知欲望的不断提升和思维习惯的不断养成。《论语》中共有117个问题,其中109个是弟子问孔子的,7个是弟子互问的,只有1个是孔子问学生的。这对我们应有所启发。学生学习知识的最佳途径是自己去发现问题。因为这种发现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超越知识和技能,走向智慧与鲜活。

二、给学生自主学习的契机,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注重学法指导,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是关系到学生能否自主学习的关键。

第一,教法服从学法。自主学习要求教师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位置上,教师的一切行为都应为学生的学服务,从学生的学习角度来设计教学方法,这是向学生传授学法的最好形式。从学生学会一篇课文的角度来设计教路,每个程序中,既有要达到的目标,又有达到这个目标的方法。教学中,学生按这样的顺序由浅入深地学习,逐步达到学懂学会。久而久之,经过反复训练,这种教法逐渐会转化为学生的学法。

第二,练习紧扣学法。学生有了学习方法,还应转化为能力,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不同的情境,设计多种变式练习,促进学生将学到的知识转化为技能。

三、给学生揣摩作者写作方法的契机,培养学生的习作能力

教学时,我引导学生紧紧抓住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外貌描写、心理描写等感悟文本语言。如,语言描写:战士们有蔬菜吃吗?走,去看他们吃什么!我给大家分菜,每人一筷子。动作描写:将军重重地放下筷子。将军把手中的菜倒进汤里把菜汤舀到战士们的碗里。外貌描写:喉咙哽了一下。将军凝视着那片绿色。心理描写:将军留宿小岛了解战士的生活;将军准备推广这种种菜方法,让这一带守岛部队都吃上新鲜蔬菜。学生从这些描写中读懂了将军是一个关心战士,与士兵平等的人。

四、给学生主动探索的契机,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创新能力是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产生的。教师如果担心学生不会学习,如果总是不敢放手让学生学习,学生怎么能学会学习?教师要敢于放手,善于放手,抱着的孩子永远不会走,要相信学生的能力,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实际问题。

五、给学生合作交流的契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只有在合作学习中才能学会合作。教师要给学生设计合作学习的问题,创造合作学习的机会。

总之,在本课教学中,我努力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让学生留意课文中的细节,把握课文内容,体会文本情感,以读为主,在读中理解感悟,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27、五年级上册22课四季之美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二

五年级上册22课四季之美说课稿课案教学设计二

一、研读课题,自然带入

1.板书课题:四季之美。

2.学生齐读课题,结合所学谈谈自己见过怎样的四季之美。

3.导入:我们知道题目是一篇文章的灵魂所在,研读课题,抓住关键词分析,有助于理解课文内容。同学们想一想:这篇课文的题目中的哪个词值得我们探究?

预设:美。

下面我们就来具体感受一下这篇文章的美吧。

设计意图:结合第一课时所学,初步感受作品语言的优美特色,为本课学习奠定情感基础。

二、探究文本,感悟美

1.抓四季,明顺序,学以致用。

(1)从课题中的四季一词,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预设:

①四季指春、夏、秋、冬四个季节。

②四季一词还暗示了文章的表达顺序是时间顺序。

(2)过渡:对,这篇课文就是按照时间顺序来写的,其实表示时间顺序的句子都藏在文章里,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来。

(3)课件依次出示段首句:春天最美是黎明。夏天最美是夜晚。秋天最美是黄昏。冬天最美是早晨。引导学生静静地读,看看这是一种怎样的构段方式。(什么季节最美是什么时候。)

①引导学生集体轻读这几句,看看有什么发现。

预设:

几个句子都有相同的部分最美。前一个词是表示季节的词,后面都有表示一天中的时间的词。

②引导学生看一看这四个句子在文中的位置,交流发现有什么作用。

预设:

都在自然段开头,且是中心句,能起到引起下文的作用。

③小结:像这样的既是段首句,又是中心句的句子,我们称之为总领句(总起句)。很多文章中都有这样的句子,这么多作者喜欢用这种方法,是因为这样可以使文章结构清晰、层次鲜明。

(4)课件出示:晋朝诗人陶渊明的《四时》春水满四泽,夏云多奇峰。秋月扬明晖,冬岭秀寒松。

①学生自由读,同桌交流自己的发现。主要运用刚刚学过的写法来说。(春天最美的是水,夏天最美的是峰,秋天最美的是晖,冬天最美的是岭和松。)

②鼓励同学们试试,能不能把课文中的中心句换一种说法。

     图片重点从云、萤、鸟、火四种景物上体会四季的情趣。

2.究情趣,悟意境,读中升华。

(1)学生自由读文,边读边画出最能打动自己的情趣,也可以把自己的感受写在书上,并且根据自己的读书收获填写手中的阅读卡片。在小组内和同学说说你喜欢它的原因。

(2)生读书交流,师巡视指导。

(3)教师引导学生交流思考:你最喜欢哪个季节的情趣?从哪句话、哪个词中体会到了这种情趣?

①抓住天空与云彩的颜色体会这是一种柔和安静之美静态美。(板书:云)有感情地朗读第1自然段。

②抓住流萤体会在夏夜里流萤飞舞的美丽情景。(板书:萤)有感情地朗读第二自然段。

夏季多雨,引导学生想象:下雨时有什么景观或乐趣?在老师的引导下体会夏之情趣。(配乐)学生听后自主朗读第2自然段。

③抓住鸟儿体会秋天黄昏时的动态美。(板书:鸟)

引导学生从归鸦和雁群及风响虫鸣中感受到自然的和谐。

男生读,读出悠闲;女生读,读出和谐;齐读,读出情趣。

④抓住火体会冬天与众不同的闲逸与和谐的情趣。(板书:火)

结合手捧着暖和的火盆穿过走廊理解生活中洋溢着暖暖的温馨。指导学生朗读,读出闲适与惬意。

设计意图:从四季和情趣入手,真正引领学生在自主学习交流中感悟到文章的语言优美与精妙,教学思路与学习思路清晰明了。

三、深入研读,提炼写法

1.过渡:作者之所以能感受这些情趣,是因为她内心有爱,爱生活、爱自然、爱生命。(板书:对自然和生命的热爱)

2.组织学生小组讨论:结合板书,你发现了作者注重对景物哪两方面的描写?(静态和动态)

3.小结:写景的文章,抓住动态景物与静态景物进行描写,可以使文章充满情调而且具有极强的画面感。这是一种很好的写作方法,我们可以尝试在自己的习作中使用。图片 引导学生总结写法,鼓励学以致用,培养读写能力。

设计意图:在体会情趣之后提炼动静结合的写法,更容易让学生自主发现和体会这种写法的妙处,有助于学生做到学以致用。

四、读写结合,升华学习

1.教师引导学生在小组内互相交流自己眼中的四季之美。

2.教师点拨写作方法:段首句做中心句,采用总分结构,描写一个季节的情趣。最好抓住这个季节的动态与静态进行细致描写。(板书:动静结合)

3.结合课后选做题进行读写训练。

4.学生小组内练习说写,教师巡视指导。

5.小结:在作者的笔下,春天的柔和,夏夜的迷人,秋日的悠然,冬季的温馨都是那样的细腻真挚。细细品味,这份溢于言表的对自然和生命的热爱感染了你,感动了我。让我们带着这份热爱去享受自然的馈赠,享受生活的情趣吧!

设计意图:通过上面的学习,启发学生运用学到的方法练笔,既是对情感的陶冶,更是对学习效果的检测和反馈。

板书设计(略)

28、五年级上册22课四季之美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一

五年级上册22课四季之美说课稿课案教学设计一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一切景语皆情语。《语文课程标准》对于第三学段的阅读教学,尤其是写景文章的学习,强调:重在受到情感熏陶,享受审美乐趣。那就要通过品味语言,感悟作者的表达方法来实现与作者情感的共鸣,进而激发学生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本着这样的出发点,本设计依题导入,抓住四季和美两个关键词展开语文学习活动,引领学生初步体会景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教学中,通过了解作者,体会文章语言的特点;通过研读感悟,感受作品语言的温度;通过情境感染,引领学生发挥想象;通过读写结合,着力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课件,准备生字词卡片。

学生准备:阅读描写四季美景的文章或同龄人的习作。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抓住题目,破题引入

1.(板书四季)激趣:你想到了什么?(春夏秋冬,大自然,雨雪霜雾)

(板书之美)此时你又想到了什么样的情境?(春天美得生机盎然,夏天美得郁郁葱葱,秋天美得天高云淡,冬天美得银装素裹)

2.齐读课题,引导学生猜想课文主要描写了什么,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3.课件出示作者清少纳言的资料,指名朗读,引导学生质疑:这是一位怎样的女作家?她的作品语言有什么特色?

设计意图:从文章题目入手,由四季到之美逐渐构建清晰的自然景色图,激发学生的兴趣,运用想象画面和依题猜想的方法让学生知道将要学习的内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紧紧围绕文章内容,使学生经历语言重组的简单实践运用,在潜移默化中积累语文学习方法。

二、初读感知,学习字词

1.自由读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留心生字,用喜欢的方法自主学习。

2.课件出示生字,检查预习。

(1)第一组:凛、冽、逸。要求:读准字音,借助生字带出词语,初步理解字义。(凛冽是刺骨地寒冷的意思,所以部首是两点水旁。逸别忘写兔的点。)

(2)第二组:黎、晕、漆、幕、愈、旷、怡、逸、免。要求:从易错字形、多音字、形近字等方面汇报自学收获。

①晕是多音字,光晕、月晕、红晕中晕都读四声,晕倒、晕厥、晕头转向中晕都读一声。

②下列生字可以用形近字对比法识记字形:

幕慕,愈愚,怡抬,免兔。

(3)教师相机指导重点字形的书写。

①本课上下结构的几个字,都要把各部件写得扁一些,避免整体拉长。如:黎、晕、幕、愈。

②黎的下部和漆的右下部不是水。

③逸要先写兔,后写辶。

3.小组合作,生字回文。

(1)教师出示生词学习卡,小组内认读、抢读、比赛读、领读。

(2)以小组的形式分段朗读课文。

(3)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词语练习说话。

(4)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设计意图:利用多媒体,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生字词;提示学生关注字词的不同方面,拓宽学习方法;运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能力,从而夯实字词基础知识的学习。

三、再读课文,把握内容

1.选择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1)读文思考:每个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哪句话最能体现本段主要内容,用____画出。

(2)组内交流读书收获,教师根据学生的总结,相机出示每段的首句,即中心句,引导学生边读边品味。

(3)教师引读,引导学生初步感受四季之美:

①春天最美是黎明。美在哪里?学生接读后面的内容。

②夏天最美是夜晚。什么最美?学生接读后面的内容。

③秋天最美是黄昏。看到什么?学生接读后面的内容。

④冬天最美是早晨。一起感受。学生接读后面的内容。

(4)引导学生交流汇报文章的表达顺序:是按春、夏、秋、冬的顺序写的。

(5)小结:作家用优美的语言把四季之美描绘得如同一幅幅风景画,又不失动感之美。品读课文,想象画面,我们仿佛置身美丽的大自然中,这是我们学习阅读的好方法!

2.反复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笔下四季的独特韵味。图片 可引导学生男女生引读,男生读中心句,女生补充后半部分。

(1)引导学生读文思考:作者是如何做到让语言具有画面感的呢?

预设:

每个季节用一句话带入,又抓住一个时间,更重要的是抓住了典型的景物进行描写。有被染红的彩云等静景,也有飞舞的萤火虫、比翼的大雁和归窠的乌鸦等动景。有动有静,体现出了大自然中的四季之美。

(2)指名朗读喜欢的段落,鼓励背诵。

3.抄写优美的句子。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多种方式的读来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感受文章所描写的景色之美;通过反复诵读,抄写句子来体会作家的写作方法,积累语言。时刻提醒学生学会学习,掌握语文学习的多种方法。

四、拓展质疑,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选择喜欢的段落背诵。

2.针对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尝试自主解决。

3.搜集描写四季的诗句。

设计意图:触摸语言的温度是在一次次的阅读实践中逐步达成的目标,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有选择地背诵,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兴趣,再通过质疑引起对文章内容的深层次思考,正所谓: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基也。

29、五年级语文上册第8课冀中的地道战课堂笔记之本课重难点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8课冀中的地道战课堂笔记之本课重难点

问题归纳:

1.结合全文,说说地道战奇在哪儿。

地道构造之奇:地道、地洞、气孔、出口。

作用之奇:既能坚持生产,又能打击敌人。

防御之奇:防火攻、防水攻、防毒气攻人。

联络之奇:无线电有线电。

2.无线电有线电为什么要加引号?

因为不是真正的有线电和无线电。引号,在这里表示特殊含义。指引号中的词语在当前的语言环境中产生了新的意思。

3.在我国抗日战争史上留下了惊人的奇迹。怎样理解惊人的奇迹一词?

奇迹:奇迹是对冀中人民在战争中表现出来的智慧和能力的高度评价。

惊人:既坚持生产,又打击敌人,冀中人民的斗志确实惊人。

4.地道是什么样的?

答:(1)从总体看,地道十分隐蔽:在街道下面和庄稼地下面。(2)高深适宜:四尺多高,离地面三四尺。(3)构造齐全:地洞众多,可以住人、拴牲口、搁东西、做厕所;气孔通到地面,人住在里面比较舒适;出口隐蔽,防守严密,敌人不易进来。

5.在地道里怎么打仗?

答:(1)对付敌人破坏方面:防火攻土和沙;防毒气攻吊板;防水攻跟枯井暗沟相连。(2)通讯联络方面:无线电吆喝声;有线电拉铃声。

30、五年级语文上册第8课冀中的地道战课堂笔记课后生字组词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8课冀中的地道战课堂笔记课后生字组词

我会写:

侵qīn(侵略、侵犯、侵占)

略l(粗略、大略、略知一二)

筑zh(建筑、修筑、筑路)

堡bǎo(碉堡、城堡、堡垒)

党dǎng(入党、党员、同党)

丘qiū(山丘、沙丘、丘陵)

妨fng(妨碍、妨害、何妨)

蔽b(隐蔽、遮蔽、掩蔽)

陷xin(陷阱、沦陷、陷害)

拐guǎi(拐卖、拐弯、拐点)

我会认:

垒lěi(堡垒、对垒)

搁gē(搁置、搁浅、耽搁)

岔ch(岔道、岔口、分岔)

31、五年级语文上册第8课冀中的地道战课堂笔记常见多音字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8课冀中的地道战课堂笔记常见多音字

种:zhng (播种)zhǒng (种子)

钻:zuān(钻研)zun(钻石)

闷:mn(沉闷)mēn(闷热)

任:rn(任丘)rn(任务)

踏:t(踏步)tā(踏实)

32、五年级语文上册第8课冀中的地道战生字组词与近反义词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8课冀中的地道战生字组词与近反义词

本课讲述的是抗日战争时期冀中人民运用自己的聪明智慧创造出地道战这种战斗模式打击日本侵略者。表现出了我国人民在战争中表现出来的顽强斗志和无穷无尽的智慧。

生字组词

侵:qīn(侵略、侵犯、侵占)

略:l(粗略、大略、略知一二)

筑:zh(建筑、修筑、筑路)

堡:bǎo(碉堡、城堡、堡垒)

党:dǎng(入党、党员、同党)

丘:qiū(山丘、沙丘、丘陵)

妨:fng(妨碍、妨害、何妨)

蔽:b(隐蔽、遮蔽、掩蔽)

陷:xin(陷阱、沦陷、陷害)

拐:guǎi(拐卖、拐弯、拐点)

近义词

修筑修建 简直一一实在 广阔一一辽阔

妨碍一一阻碍 坚固一一牢固 预备一一防御

坚持一一保持 想法设法一一千方百计

反义词

广阔一一狭窄 坚强一一软弱 隐蔽一一公开

防备一一进攻 不计其数一一寥寥无几

33、五年级上册冀中的地道战课堂笔记

五年级上册冀中的地道战课堂笔记

词句赏析:

1.说起地道战,简直是个奇迹。

这句话是全文的中心句,也是对地道战的评价。下文从地道的数目、形状、特点和作用几个方面来具体说明地道战在抗日战争中的历史功绩。

2.为了粉碎敌人的扫荡这就是地道战。

这是一个过渡段,承接上文所说的大扫荡,引出下文对地道战的介绍。

3.在广阔平原的地底下,挖了不计其数的地道家家相连,村村相通。

横的竖的直的弯的说明地道的形状多样,家家相连村村相通说明地道四通八达、纵横交错。

4.地道里每隔一段距离就有一个大洞在里面住上个三五天不成问题。

写了地道中的大洞洞顶牢靠、小洞数量多、用途广、容量大、生活设备全。

5.进了死道,就有地雷埋在那儿等着他们真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这几句话分别讲了敌人进入死道和活道的不同情况,无论哪种情况,敌人都难以前进,充分体现了冀中人民的聪明才智。

5.有了地道战这个斗争方式,敌人毒辣透顶的扫荡被粉碎了。

  这句话与第一自然段为了粉碎敌人的大扫荡,冀中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创造了新的斗争方式,这就是地道战相呼应,总结了上文,从侧面歌颂了冀中人民的智慧,肯定了地道战的历史功绩。

6.冀中平原上的人民不但坚持了生产留下了惊人的奇迹。

课文结尾这句话,既概括了全文,又直接从两个方面赞扬了我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表现出来的顽强斗争精神和无穷无尽的智慧,还进一步指出了地道战的历史地位,突出了文章中心,对全文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课文重难点探究:

1.地道对冀中人民来说具有什么作用?

一是具有暂时躲避的作用,从而让敌人的扫荡失去意义;二是可随时从里面出来,照常过日子;三是可以借助地道的特点来主动打击敌人。

2.对付敌人进攻的两种洞,分别是什么?

一种是民兵用来警戒的洞,一种是让敌人分不清死道和活道的迷惑洞。

3.文中的无线电有线电指的是什么?

无线电指的是一个接一个的吆喝声,有线电指的是拉动铁丝牵住的小铜铃发出的声音。

4.说起地道战,简直是个奇迹。结合地道的结构、特点及作用,说说奇在什么地方?

一、地道的构造奇。地道四通八达,高度合适;设有大洞,容量大,用途广;设有气孔,可透气,可采光。二、地道的防御奇。出口隐蔽,设有机关;敌人用火攻、水攻、毒气攻等毒辣法子来破坏,人民总能利用地道的特点加以防备。三、地道的联络奇。既有无线电,又有有线电,通信畅通。四、地道的作用奇。冀中人民利用地道不仅坚持了生产,还有力地打击了敌人。

34、六年级上册16课夏天里的成长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

六年级上册16课夏天里的成长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上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部编版教材第五单元,也是习作单元的开篇之作《夏天里的成长》,《夏天里的成长》向我们展示了天气炎热、生物活跃、乐趣无限的夏日景物特点,是围绕着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这一中心句来讲的。这是一篇说理性小散文,作者用简介朴素、清新优美的语言描绘在夏天里万物都在生长的自然现象,中心句引领全文,结尾点明中心,启迪我们》人要把握时间,尽量地用力地生长。

本文选编的目的在于让学生体会文章使怎样围绕中心意思来写的,知道要从不同的方面或选取不同事例,表达中心思想。

结合学情以及课标要求,我拟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 认识棚、缝等九个生字,正确读写菜畦、苔藓等词语。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了解作者围绕中心写了哪些方面的事物,理清写作意图。

4. 走进动植物方面引导学生明白围绕中心从不同方面去写的写作手法。

我将教学目标的第三点和第四点作为我本课教学的重难点。在课前我也会布置学生进行预习,尽量减少课堂冗长的环节,争取留给学生更多的写的时间。

在导入部分,我采用图片导入的方式,与学生进行谈话,你们最喜欢四季的哪一个节日?顺势导入课题,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初读时,课件出示文中含生字词语,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并相机正音。之后难度升级,将词语送进句子,指导朗读,结合图片理解苔藓、菜畦,引导学生应该多去观察生活,在扫清了字词的障碍之后,我引导学生走进课文,抓住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这一中心句概括全文,并思考:围绕这一中心句写了哪几个方面?具体又写了哪些事物?圈画关键词句并加以概括。从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在精读这一部分我主要引导学生学习课文的第二自然段,先是浏览找出中心句,引导抓住关键词谈出夏天生物成长的迅速。再让学生仔细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思考:作者是怎样写出生物是飞快的长,跳跃的长,活生生的看得见的长的呢?划出相关句子,作上批注。在汇报交流的过程当中,紧扣有关时间和变化的词语,让学生感受,在如此之短的时间内竟然会有那么大的变化,从而体会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

在拓展延伸环节,因为这是习作单元中的开篇之作,在讲解完课文内容后,我对作者的写作思路作简单的总结,并通过图片的形式带领同学们走进夏天,看看夏天里还有哪些动植物在迅速生长,并围绕第二段的中心句,模仿文中写法,写一段话,达到读写结合的教学目的。

为了巩固课堂教学,在课后的时候我也会布置以下作业:

1.选择喜欢的季节,围绕一个中心选择不同的方面突出季节的特点。

2.阅读其他描写夏天的文章,看看有何不同?

我的板书简洁明了,采取关键词的形式将课文的主要脉络呈现在黑板之上,以便学生观察发现作者的写作思路。

以上就是我的说课,谢谢大家的耐心聆听。

35、六年级上册11课宇宙生命之谜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

六年级上册11课宇宙生命之谜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

说教材:

《宇宙生命之谜》这篇课文介绍了科学家探索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的艰难历程,说明到目前为止,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仍然是一个未解的谜。课文从古代神话讲起,引出了地球之外的太空中是否有生命存在这个问题;接着概括地说明,从理论上猜测,地球绝不是有生命存在的唯一天体,但是至今尚未找到另外一颗有生命的星球;然后具体地介绍了科学家探索的历程(先研究了生命存在必须具备的条件;再根据这些条件对太阳系除地球之外的其他行星进行了分析,得出了太阳系中唯一有可能存在生命的星球是火星;然后利用宇宙飞船对火星作近距离的观测,又让宇宙飞船在火星登陆,进行了一系列的分析测试);最后说明,人们至今尚未在地球之外的太空中找到生命,但科学家仍然相信那里存在着生命,因此,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仍然是一个谜。选编这篇课文的主要意图,是通过阅读理解,学习科学家追求真知、不断探索的精神,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

说教学目标

1.认识掌握生字新词。

2.通过课文的学习了解生命存在的条件和人类探索宇宙生命的过程。

3.培养学生的自读能力,合作意识及运用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和科学探索的精神。

说教学重点

结合课文科学严谨的叙述与分析,了解人类探索宇宙生命之谜的过程。

说教学难点

读懂课文,了解课文围绕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这一问题讲了些什么,培养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和探索未知的好奇心。

说教学方法

总体上采用读书指导法。确立学生在课堂的主人地位,教师采用确定阅读范围、出示阅读练习、激发阅读兴趣等手段,尽量放手让学生读书,从阅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然后师生一起解决问题,完成教学目标。

说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你了解地球之外离我们比较近的星体吗?你知道关于火星的情况吗?

2.在地球之外,还有生命存在吗?科学家认为太阳系中唯一有可能存在生命的星球是火星。火星上是否存在生命,这个问题争论了一百多年。随着航天技术的迅速发展,这个谜已经揭开了。本课要回答的就是这个问题:

板书课题:宇宙生命之谜

二、初读感知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标出自然段。

2.默读课文,看到每个自然段分别讲了什么?

三、深入阅读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看看作者围绕着地球之外有没有生命存在讲了些什么?(找抓住每个自然段的意思讲。)

2.讨论交流明确:

(1)宇宙是无限的。

(2)哪些天体上可能有生命存在呢?这个天体又必须具备什么条件呢?

(3)科学家首先对太阳系除地球以外的其他行星进行了分析。

(4)太阳系中唯一可能存在生命的星球是火星。

(5)通过对火星的考察,发现火星表面没有生命存在。

(6)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至今还是个谜。

3.你对课文中讲到的哪些内容特别感兴趣?为什么?

(1)朗读相关的课文并说明理由。

预设:

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理由:从分析天体存在生命的条件上说,肯定在茫茫的宇宙中有符合这四点的星球:一是保证一定的温度,二是有水分及生命物质,三是有适当的大气成分。四是有足够的光和热。因为这四点是人类和生命存在的必须条件,而宇宙之大,还有我们不可知的星球,所以一定会有保证这四个条件的星球。

读课文第四、五自然段。

理由:根据四点生命存活的条件,科学家先用了排除法,把不符合条件的星球水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排除了出去。

作者运用列举法,把这几个星球不符合的原因给我们一一进行了列举,使我们清楚地知道这六个星球的特点。

作者根据四个条件证明,认为火星唯一符合这些条件,但却一直被科学家们所争论。

(2)总结

我们通过学习这篇课文,知道了宇宙生命是否存在这是一个谜,这就需要我们现在努力学习,长大后去探索宇宙的奥秘,亲自去揭开这个谜,给人类提供更广阔的生命空间。

四、探究扩展

1.交流课前搜集到的有关宇宙生命、外星人、火星、载人航天技术等资料。

2.教师展示相关图片、录像资料。

说板书设计

火星

与地球相似点很多干燥、土壤无有机分子、表面无微生物

黑色线条(运河)环形山、斑点

表面颜色随季节变化(植物颜色)风吹尘土

36、六年级上册8课灯光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

六年级上册8课灯光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通过对一件关于灯光的往事的回忆,歌颂了革命先烈的献身精神,说明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激励我们要学好本领,建设好前辈用鲜血和生命开创的新中国。

【教学目标】

1.理清课文思路,理解先烈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和为此做出的贡献,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倍加珍惜。

2.理解郝副营长这一人物形象。

3.把自己在灯光下学习时所想到的写下来。

【教学重点】

1.从郝副营长在激战前的神情和谈话,理解先烈的宽广胸怀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从郝副营长在战斗中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的壮举,学习先烈的无私奉献精神。

2.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倍加珍惜。

【教学策略】

灯光,我们都非常熟悉,平时并不特别注意它。本文作者去对灯光有着特殊的感受,因为在他的经历中,围绕着灯光,发生过一个感人的故事。在教授本课时我们主要要让学生认真体会课文中几次出现的多好啊!明确各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他们在说这句话是,看到了什么,可能想到了什么?从而体会郝副营长这一人物形象。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引出灯光之题目:

提问:同学们,我们上节课初步学习了《灯光》这篇课文,今天这节课我们来继续深入学习这篇课文。板书《灯光》。

二、细读课文,理解灯光之内容:

师:上一节课,同学们概括出了文章的主要内容,画出了课文的思维导图,现在我们以小组为单位传阅思维导图,挑选出优秀作品参加班级的展示。

生:小组范围内传阅思维导图,挑选出有代表性的作品准备参加班级的展示。

师:请一名学生展讲思维导图。

(生展讲,老师记分,其余学生评价,质疑和补充。)

生1:我想评价一下他画的思维导图:思路清晰,线条流畅,我很喜欢他写的心得体会,把本课的中心都罗列出来了。

师:你的评价很精准,说明你看得仔细,听得认真。

生2:我要质疑:请问,课文开头和结尾描写天安门前的灯光是为了什么?

师:你真是一个大胆质疑的孩子,谁能解答这个问题?

生3:我觉得是看到天安门前璀璨的灯光,路人才会说多好啊,才会引起作者的回忆。

生4:现在我们能够在明亮的灯光底下学习了,而且还有这么璀璨的灯光,郝副营长的愿望实现了。

师:这种写法就是首尾呼应,其实我在平时的习作也经常用到这种方法。

生5:我还有一个问题:文章几次写了多好啊作用是什么?谁能帮我解答?

师:你真是一个会读书的孩子,能提出这么有价值的问题。

生5:多好啊出现了3次。第一次:清明节前的一个晚上,我又漫步在广场上,忽然背后传来一声赞叹:多好啊!看到天安门广场的灯光,引起我的回忆。第二次:多好啊!他在自言自语。郝副营长看了书中插图后,对图上的孩子能在灯光下看书深感羡慕,憧憬着自己也能用上电灯。第三次:课文第七自然段。说这话的依然是郝副营长,他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憧憬。

师:你真是我们班同学学习的榜样,回答问题具体全面。

师小结:刚才老师听到了你们精彩的表达自己的观点,看到了你们思维的碰撞,你们太厉害了。

三、品读体会,感悟灯光之内涵:

通过刚才的学习大家对灯光这篇课文有了更深刻的体会,接下来我们继续研读。

教师质疑:结合课文体会郝副营长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为什么会留下这样的印象?

学法指导:

1.学生自己读课文,把想法写在学习单上;

2.组长组织组员在小组内讨论;

3.班级展示。

(1)用有感情的朗诵展示画出的句子。

(2)谈谈自己的体会。

交流过程:

1.展示的小组学生朗读:

这会儿,他正倚着交通沟的胸墙坐着,一手夹着自制的烟卷,拿着火柴盒,一手轻轻地划着火柴。他并没有点烟,却借着微弱的亮光看摆在双膝上的一本破旧的书。

师:同学们,老师发现你们组的学生一个个都是朗读高手,读得如此投入。通过读你还能了解什么?(我们知道了这是动作描写,可以看出他热爱读书)(板书:热爱读书)

带着感受集体读一读这段话。(重点理解郝副营长对读书的热爱)

2.出示,学生齐读。

听说一按电钮,那玩意儿就亮了,很亮很亮他又划着一根火柴,点燃了烟,又望了一眼图画,深情地说: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学习,该多好啊!

再来读读这句话,感受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孩子的热爱。(板书:热爱生活、热爱孩子)

3.生读: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是郝副营长划着了火柴,点燃了那本书,举得高高的,为后续部队指了路。可是,火光暴露了他自己,他被敌人的机枪打中了。

生1:这句话是动作描写,可以看出郝副营长不怕牺牲的精神。(板书:不怕牺牲)

师:你真了不起,不仅说出了描写方法,而且说出了人物的品质。

师小结:通过刚才的交流展示我们知道了一位热爱读书,热爱生活,热爱孩子,不怕牺牲的郝副营长。正是因为有像郝副营长这样的英雄,我们才有了今天如此美好的生活。

四、抒写内心,提升灯光 之境界:

教师激趣:为了胜利,为了新中国,为了无数的同胞,为了孩子们能在明亮的灯光下学习,一位又一位英雄前赴后继英勇就义。

无论过去多少时间,生活在幸福中的我们不要忘记今天的幸福生活是谁为我们开创的,不要忘记那些革命先烈用生命在不同的地方、用不同的方式让我们能在电灯下学习。如今,我们每天晚上都在明亮的灯光下学习,看到这灯光,你会想到什么呢?请你写一写自己的感受吧。

1.学生构思,动笔,教师指导有困难的学生。

2.指名展示。

3.学生评价。

五、作业超市,延伸灯光 之外延:

1.讲一讲:把本课的故事讲给你的爸爸妈妈听;

2.演一演:以小组为单位,在小组长的组织下表演本篇课文;

3.写一写:把自己知道的关于灯光的故事写下来。

(任选一题完成)

六、板书设计:

灯光

热爱读书

郝副营长 热爱生活

热爱孩子

英勇善战

不怕牺牲

37、六年级上册26课好的故事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

六年级上册26课好的故事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

一、说教材

《好的故事》是鲁迅先生的一篇富有散文诗性质的短文,作者通过这简短的文字,展现给读者一种美丽而深邃的意境,表现了鲁迅先生关于人生的现实的与哲学的深沉思考。这些深邃的人生哲学和现实感慨,经过鲁迅先生在非常宁静的深夜里的深沉艺术思索,以精美的文字,新颖的联想和独特的构思呈现出来。

作者是在一种开头和结尾互相衔接与呼应的圆形结构中展开构思的。散文开头写我自身的现实处境,继而切入昏昏欲睡的梦境:许多美的人和美的事在梦境的想象中,错综的交织在一起,最后又由梦中醒来,回到现实中,书写了一种对于美丽的梦的失落和追念。这其中,昏沉的夜即使做梦所处的大的环境,也是鲁迅所生存的黑暗现实的象征;而美的人和美的事则是鲁迅先生对黑暗现实绝望反抗心境之下,内心深处对理想、美好、和平境界的向往与抒写。

二、说教法

因课文的创作年代比较久远,学生对当时的社会情况和作者当时的境遇不了解,所以学习起来有难度。教师要积极引领,适时指导,补充课外资料,学生的探究活动必须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

三、说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掌握课文中雅、综、锦、萍等12个生字和新出现的词语。

2.理解课文超现实想象和情感的层次性变化。

3.品悟文本明快、美丽的感情基调和美学意境。

4.学习作者美好的人生信仰和执着的人生追求。

四、说教学重点

理清课文结构,整体感知好的故事。

五、说教学难点

通过文本体味文中描述的意境,感悟作者的情感。

六、说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七、教学时间

2课时

八、说教学过程

(一)话题导入

由鲁迅先生写故乡情景的话题导入,引领学生走近他心中那好的故事(板书:好的故事)

(二)作者介绍

介绍鲁迅先生笔名由来和他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

(三)介绍《好的故事》写作背景,为学生理解课文创造条件。

(四)初步感知

读课文,学习掌握文中出现的重点词语。再读课文,小组合作,简析本文结构。

(五)研习探究

出示下面五个问题,引导学生演习探究,学生反馈后,教师明确,是每个学生对文章有个总体上的认识。五个问题分别是:

1.请大家从文中找出一句话来概括眼前这个好的故事。

2. 作者对梦境的描写共分为几个部分,分别是什么?简要概括一下。

3. 我抛了书,欠身伸手去取笔,何尝有一丝碎影,只见昏暗的灯光,我不在小船里了。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4. 文章开头和结尾两次提到昏沉的夜,从文章的开始到结束完成了一个美好的故事回环,这个美好的回环作者是怎样将这些看似琐碎的影像合成一个整体的?

九、重点赏析

教师找出课文中三个能够反映作者思想的句子,和学生一起重点赏析,结合作者的境遇和时代背景深入理解。这三处重点分别是:

1.这故事很美丽,幽雅,有趣。许多美的人和美的事,错综起来像一天云锦,而且万颗奔星似的飞动着,同时又展开去,以至于无穷。

2.我所见的故事也如此。水中的青天的底子,一切事物统在上面交错,织成一篇,永是生动,永是展开,我看不见这一篇的结束。

3.我所见的故事清楚起来了,美丽,幽雅,有趣,而且分明。青天上面,有无数美的人和美的事,我一一看见,一一知道。

十、写法探究

引导学生探究文章的圆形结构(现实梦境现实),懂得作者这种结构留给人们的思考。

探究结尾处的意义深长。我真爱这一篇好的故事,趁碎影还在,我要追回他,完成他,留下他。但我只见昏暗的灯光,只见昏沉的夜。希望和虚无,孤独和寂寞,给人一种淡淡的哀愁。

十一、提炼升华

鲁迅先生把现实中难以实现的信念可以编织在梦里,再从梦中又回到现实里继续战斗,这真是一种执着的追求,也足以证明鲁迅先生对故乡的深厚情结和对昏沉的夜的憎恶。

十二、说板书设计

现实昏沉的夜

梦境

现实昏沉的夜

板书突出了文章的圆形结构,展示了梦境中的许多景物,这是作者心中最美好的向往和憧憬。

相关文章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