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蟋蟀的住宅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四年级上册蟋蟀的住宅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1、四年级上册蟋蟀的住宅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四年级上册蟋蟀的住宅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教学设计
设计说明
充满童趣的课文,本身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课文描写的对象更使学生感兴趣,因此,本文的教学以趣为核心,引导学生通过诵读课文、观察插图、展开想象等方式深入文本,学习作者精致而准确的观察,细腻而自然的描述的方法。突出以解决问题为线索的教学理念,整课教学围绕着解决作者为什么将蟋蟀的洞穴说成是住宅?它的住宅是什么样子的?它是怎样建造的?等问题展开教学,有效地训练学生的表达、理解等能力,有效地指导学生观察的正确方法,培养其良好的观察习惯。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1.搜集整理作者法布尔和昆虫蟋蟀的相关资料。
2.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1.有条件的地方,学生可以课前观察蟋蟀的巢穴。
2.查找作者和蟋蟀的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教师导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我们住的房子越来越宽敞,越来越漂亮。谁来简单介绍一下自己家的住宅?(板书:住宅)
2.现在有一个小家伙想和你们比一比住宅,它就是(板书:蟋蟀)
3.(学生齐读课文题目)读了课文题目你有什么疑问?(学生质疑,教师整理出几个重点问题:作者为什么将蟋蟀的洞穴说成是住宅?它的住宅是什么样子的?它是怎样建造的?)
设计意图:本课的起始设计,具有激趣和铺垫的双重功能。开篇创设比住宅的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他们产生许多疑问,为下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初读课文,检测字词
1.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
出示自读要求:
(1)读准字音,遇到生字新词多读几遍,将句子读通顺。
(2)给不理解的词语做上标记。
2.检查学生自学生字新词的情况。
(1)同桌互相交流预习字词的情况。
(2)组长利用字词卡片,组织小组成员轮读、抢读,熟记字词。
(3)课件出示几个难读的新词:
慎(shn)重 挖掘(ju) 搜(sōu)索
倾(qīnɡ)斜 骤(zhu)雨 布置(zh)
住宅(zhi) 选择(z) 洞穴(xu) 较(jio)大
(全班开火车读、指学生领读,正音。)
(4)出示本课会写字:宅、临、慎、选、择、址、良、穴、厅、卧、专、寸、卫、较。
①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生字特点,指名说说书写注意事项。
②动漫演示重点字的书写过程。
③先让学生互相提醒需要注意的地方,然后再指导书写。
设计意图:此环节重点放在检测学生自学生字新词的情况上,以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为主要方式,这样的设计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名逐段读课文,师生共同评价读课文情况。
图片
一是评价字音是否读得准;二是评价语句是否读得流利,断句是否恰当。
2.边听边思考:蟋蟀出名的原因是什么?课文围绕蟋蟀的住宅讲了哪两个方面的内容?(课件提示)
3.小组讨论后交流,教师引导填写学生活动卡(一):
先简单说明蟋蟀成名的原因(唱歌和住宅),然后重点介绍住宅的样子和住宅是怎样建造的。
4.指学生找出每部分对应的段落,读一读。
设计意图:通过指名读、默读等多种形式读熟课文,引导学生在读中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结构,为精读课文做好铺垫。
四、总结回顾,布置作业
1.说说这节课你解决了哪些问题。
2.作业设计: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抄写文中描写生动的句子。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谈自己解决了哪些问题,引导学生整体回顾课文;抄写生动的句子,丰富积累。
第二课时
一、设疑导入,激发兴趣
1.师生共同回忆: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2.教师引问:上节课同学们已经知道蟋蟀出名的原因不光因为它的唱歌,还由于它的住宅。其实,蟋蟀的住宅只不过是小小的洞穴而已,可为什么这样出名呢?连作者都赞叹说(出示句子,齐读):假使我们想到蟋蟀用来挖掘的工具是那样简单,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为什么呢?
设计意图:温故而知新。复习引导、巩固上节课的教学内容,同时也为理解后面的内容打下基础。
二、精读课文,解决问题
1.解决问题:它的住宅是什么样儿的?
图片
引导学生按照从外到内的顺序有序地概括蟋蟀住宅的特点。
(1)教师出示第5、6自然段,指名读,思考:蟋蟀的住宅有什么特点呢?用____画出相关句子,并试着把每一个特点用一个词语概括出来。
(2)学生自由读课文,小组交流,合作填写学生活动卡(二)。
(3)学生结合句子汇报。
预设:结合第5自然段能概括出蟋蟀住宅的外部特点向阳、隐蔽、干燥、有门、有平台;通过读第6自然段能知道蟋蟀住宅的内部特点简朴、清洁、干燥、很卫生。(教师出示课文原图结合学生汇报的内容相机板书。)
(4)学生扮演小蟋蟀向大家介绍住宅是什么样子的。
(5)自由读文,边读边想象蟋蟀住宅的样子。
(6)过渡:即使有骤雨,这里也立刻就会干的。这么好的住宅怎么就被蟋蟀碰上了呢?
2.引出选址问题。
(1)指学生读第2自然段。
(2)引导学生理解重点词语。
①随遇而安从字面上看是什么意思?(随便找个地方就安顿下来。)
②文中谁喜欢随遇而安,谁不喜欢随遇而安?(别的昆虫:大多在临时的隐蔽所藏身。蟋蟀:慎重地选择住址,不肯随遇而安。)
③读了这一段,你喜欢上蟋蟀了吗?是文中的哪些词语让你喜欢上它的?(不肯随遇而安、慎重、常常、一定要、一点儿一点儿等。)
④如果你是蟋蟀,天下起了大雨,别的昆虫还在为寻找住宅而奔忙,自己却已有一个舒适的住宅时,你的心情如何?(自豪、舒畅)带着这种心情朗读这一自然段。
⑤过渡:这么宽敞的住宅它又是怎样挖掘的?
3.解决问题:它是怎样建造住宅的?
(1)提出读文要求。
默读课文第7~9自然段,结合下面几个问题,谈谈你的发现和感受:
图片
鼓励学生从不同的方面来谈,教师引导学生适时归纳,感受蟋蟀的可贵精神。
①作者分几个层次来写蟋蟀建造住宅的过程?说说每个层次的意思。
②找出描写蟋蟀建造住宅的句子,画出表示动作的词语。
③蟋蟀能够把住宅建得这么好说明了什么?
(2)汇报交流:
①这部分分三个层次介绍蟋蟀建造住宅的过程:动工时间;怎样挖掘;不断修整。
②蟋蟀建造住宅的句子主要在第7自然段,表示动作的词语有:扒、搬、踏、推、铺。
③说明蟋蟀有认真工作、坚持不懈、辛勤劳动的精神。
补充学生活动卡(二)。
(3)读到这儿,你明白为什么作者将蟋蟀的洞穴称为住宅了吗?你想怎样称赞这小小的蟋蟀?
(4)带着赞美的感情读一读这三个自然段。
设计意图:本环节设计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阅读来体会课文要表达的内容,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选址和建筑过程,并抓住重点词句理解,从而突出了本课的重点。
三、深入读文,感悟写法
1.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2.其实我们很多人并没有亲眼见过蟋蟀的住宅,那为什么读了这篇课文之后我们就如同亲眼所见而且兴趣盎然呢?(因为作者观察得非常仔细、认真,而且写得生动、具体、形象。)
3.学生介绍有关法布尔和《昆虫记》的资料。
4.读了这篇课文,你要向法布尔学习什么?(学会连续、细致地观察,具体地描写。)
5.学生介绍蟋蟀的资料。
6.学习文中的表达方法,写一个自己喜欢的动物。利用课余时间阅读《昆虫记》,更深刻地感受一下法布尔对这些小生命的热爱和敬佩。
7.拓展阅读。读一读课后阅读链接中的燕子窝,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
设计意图:交流写作方法,提高了学生的总结能力、口语表达能力;结合课文让学生写一个小动物,能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布置课外阅读,延伸语文课堂,让学生把学过的语文知识和课外图书有效地整合起来。
板书设计(略)
2、雨点儿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雨点儿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教材简说:
《雨点儿》是一篇科学童话。课文用拟人化的手法,通过大雨点儿和小雨点儿的对话,告诉学生雨点儿是从云彩里飘落下来的,有了雨水的滋润,花更红了,草更绿了。
本课内容浅显,情节性强,文中第五小节给我们留下了研究空间,有利于学生在阅读时根据自己的审美体验加以探究。
学情分析:
班内学生通过四个月的拼音、识字学习,有了一定的基础,已掌握了一些识字方法,大多数学生识字速度较快,又喜欢朗读,特别是分角色朗读更是受他们的欢迎,但他们有意注意的时间还是较短,好动、好玩。
教学设计理念:
1、《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本课采用个性化教学,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展开教学,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领学生自读自悟。设计充分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让学生自己对课文内容的领悟取代教材的讲解分析,让学生自己的独立思考取代统一答案,让学生自己的感性体验取代整齐划一的理解,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而要一年级学生达到这个理想目标还不太可能,因此,教师的有效引导显得更为重要。
2、架起生活与教材联系的桥梁,引导和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内心感受,注意培养学生对事物有正确的情感态度。让学生在自主、民主的氛围中学习,自主地读、说;在自读自语中主动探究中识字,读懂故事,初步了解雨点儿的作用,同时对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中的科学奥秘产生兴趣。
教学目标:
1. 借助拼音拼读本课的生字,利用熟字加偏旁、换偏旁、换部件、去部件、部件组合等方法引导学生自主识字,通过观察、练习会写本课的方、半、巴三个生字。
2. 借助拼音把课文读正确,通过分角色朗读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联系生活理解课文内容,懂得雨水与植物生长有着密切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
识字、写字、朗读是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是通过读课文使学生知道雨水和植物生长的关系。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借助拼音拼读本课的生字,利用熟字加偏旁、换偏旁、换部件、去部件、部件组合等方法引导学生自主识字,通过观察、练习会写本课的方、半、巴三个生字。
2. 借助拼音把课文读正确,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知道植物与雨水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
识字、写字、朗读是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是读好长句子。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激趣揭题:
1、播放课件,欣赏《小雨沙沙》
师:同学们,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首非常好听的歌,会唱的同学请跟着唱。
2、引入课题:云妈妈有许多孩子,它们特别爱唱歌,你听这会儿它又唱起来了嘀答滴答,沙沙沙,它们是谁呀?
板书课题:雨点儿
(雨点儿特别爱和小朋友交朋友,让我们甜甜地叫一叫它们的名字!)
指导读题:雨点儿,指导读好儿化音,同时读出它的可爱。
(如果我们把点和儿读得快一些,舌头卷起来,就更好听了,再来试试吧!)
二、感知全文
1、看课件演示,听全文录音,激起孩子们阅读的热情。(这是一则非常有意思的故事,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吧!)
2、自由阅读课文(投影全文)(P105,我真想自己读一读这则故事,第一遍读正确,读通顺;第二遍,边读边数清楚一共有几段,标上段号)
3、交流:检查标段号,读了课文你知道这一篇课文讲的是谁和谁之间发生的故事?(板书:大、小)
三、巧妙识字
1、拼读红色拼音的字,聪明能干的你一定能想出很多好办法记住这些字的。
预设:熟字加偏旁:清、问、回(组词)
熟字换偏旁:菜彩(组词) 漂飘
熟字换部件:穿空(加一加也可以)(组词)
数:米+女+攵(字音:数不清,数学);点(四点底)、落(草字头)、答(竹字头)(组词)、方
在介绍字的同时,为部分字找一找朋友。
齐读课件中的词语。
2、巩固认字:课件,去拼音读。
3、游戏:转字魔方。
4、读词语。
四、再读课文
将字宝宝放在课文里,希望大家也能很顺利地将它们读出来。
同桌互读,开火车读。
指名读。评议。重点指导问的语气的读法以及对话时不同角色的语气。
五、指导书写
1、指导学生观察,讨论。
2、课件演示,师示范,强化操练。
方:强调笔顺,点要写在上半格竖中线上,横要从横中线上起笔,略向上偏斜,第三笔是横折钩,最后写撇。
半:两横平行,其中第三笔横较短,第四笔是长横,最后一笔竖要写在竖中线上。
巴:强调笔顺,最后一笔不能写得太短。
3、学生练写,教师行间指导。
六、作业设计
和家长一起做本课的生字卡片,和同学互相检查识字情况。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分角色朗读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联系生活理解课文内容,懂得雨水与植物生长有着密切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
朗读是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是通过读课文使学生知道雨水和植物生长的关系。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一、复习导入
1、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几个淘气的字宝宝,它们可太贪玩了,连家都找不到了,你能帮助他们找到家吗?(出示课件,指名操作并领读)
课件练习拖放。
2、 小朋友们真爱学习,小雨点儿们看见可喜欢大家了,你瞧,雨点儿来了! 请看动画片。(课文动画朗读)
二、学习课文
1、学习第一自然段:
这么可爱的雨点儿,我真想一个个都认识他们,你们帮我一起数一数好吗?一、二我数得眼睛都花了,你们数清了吗?原来是(课件:出示句子)。读一读数不清(识记数和清)。除了雨点儿数不清,你见过什么东西也是数不清?你能用数不清说句话吗?(练习用数不清说句子)。
飘落什么意思?你能记住飘字吗?你知道还有什么东西从空中落下来也可以用上飘落这个词呢?(树叶、雪花、羽毛等等。)是啊,这些东西可轻了,从空中飘落下来,都是慢慢的,我们来看一看。
谁来试着读一读?(指名读)(评价:听到你的朗读。老师真的好像看到雨点儿慢慢地飘落下来呢!还有谁想再来读一读?
让我们看着雨点儿慢慢飘落的可爱样子,一起来读好这句话(齐读第一节,边读边做动作)。
2、第二、三、四自然段
半空中,大雨点儿和小雨点儿见面了,听!它们在聊什么呢?请大家自己读2~4自然段(课件演示雨点儿对话。)
⑴ 大雨点儿问小雨点儿什么呀?(你要到哪里去?)(评价:多能干的大雨点儿啊,说话的声音这响亮!)
⑵ 小雨点儿是怎么回答的?(注意轻声地方)(我要到有花有草的地方。)(评价:你真是可爱的小雨点!)
⑶ 体会你呢?这句话没说完整,是谁问谁,问什么?(让学生将问句补充完整)
大雨点儿想到哪里去?一起说。指导朗读:大雨点儿和小雨点说得多好啊,我想请小朋友们来读读他们之间的对话。
① 老师有个建议,同桌两个小伙伴一个当大雨点儿,一个当小雨点儿,自己先练一练。
② 男、女生分角色读。
③ 老师也想和你们一起读,我来当大雨点儿,你们当小雨点儿,好吗?(师生合作。)
3、第五自然段:
⑴ 现在我们发现:小雨点儿要去(板),大雨点儿要去( 板)。这分别是怎样的地方。请看课件。
⑵ 说着说着,小雨点儿就和别的雨点儿们一起飘落到有花有草的地方,大雨点儿也果真和伙伴们一起飘落到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了。不久发生了什么变化呢?(课件:出示第5段)指名读第五段。(课件)
⑶ 是不是真的是这样呢?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吧!(课件示雨后图片)(教师解说:大雨过后,彩虹出来了,有花有草的地方,花儿更红了,草更绿了。没有花儿没有草的地方,长出了红的花儿,绿的草。在这美丽的大自然中,溪水流得更快了,鸟儿叫得更欢了,它们都表达着自己无比高兴、愉快的心情。)
⑷ 谁愿意美美地朗读第五自然段?他读得怎样?你能自己找对手比赛读吗?一起加动作表演读读。
⑸ 让学生就这一自然段质疑并自己请小老师解答。
为什么花更红了,草更绿了?为什么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会长出了红的绿的草?。(滋润)
⑹ 这一切都是谁的功劳?你喜欢雨点儿吗?让我们带着喜欢雨点儿的感情去齐读全文。
⑺ 有一位作曲家也很喜欢雨点儿,他作了一首曲子赞美雨点儿,我们一起听听《小雨沙沙》。
⑻ 如果你是小花、小草,你会对雨点儿说什么?
⑼ 做雨点儿多好啊!要是我是大雨点,我就去沙漠,因为那里更需要水,我想让沙漠变成一片绿洲。要是我是小雨点,我会到竹林里让笋芽儿快快出土,你们呢?
三、美读课文
你喜欢雨点儿吗?用你们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这篇课文吧!
四、练习提高
1、连线(闪闪的星星,小小的雨点;绿绿的小草,红红的花朵,白白的云朵)
2、读说。
雨点儿从云彩里飘落下来。
小松鼠从树上跳下来。
亮亮从屋里跑出来。
小鸟从 。
从泥土里钻出来。
从 。
3、作业本中的作业指导。
复习儿歌1《雨妈妈》:雨妈妈,雨妈妈,提着水壶跑来啦。跑来了,要干啥?花儿渴了,我来给它送点儿茶。
儿歌2《小雨点儿》:黑云妈妈,丢了雨点宝宝。找呀找,找不到,黑云妈妈哭了。
读一读,说一说:
彩(彩色)广场上有彩色的气球。
飘( )
问( )
数( )
五、作业设计
把这篇课文读给其他的小朋友听一听。
五、板书设计
雨点儿
大雨点儿 小雨点儿
无花无草 有花有草
(补充水分)
长出红花绿草 花更红草更绿
3、坐井观天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坐井观天》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三个字(沿、际、信);能正确写出八个字。
2.过程与方法目标:可以通顺流利的朗读课文。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理解放开眼光,乐于去探索世界的道理。
二、活动重难点
理解坐井观天的意义,明白放开眼光、乐于探索世界的道理。
三、活动准备
情境教学法、角色扮演法
四、活动过程
(一)导入
结合图画理解题目坐井观天,引入小鸟和青蛙之间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导入新课。
(二)新课
1.初读
自由大声朗读课文,在朗读的过程中圈出不认识的生字词。解决沿、际、信的读法和写法,明白字的意思。
2.细读
分角色朗读课文。引导思考:大家一起想想在小鸟眼中和青蛙眼中,天是什么样子的?(小鸟:无边无际;青蛙:井口大)进一步引导:为什么在它们眼中天不一样大呢?(结合课本插图,找出原因在位置不同)
(三)拓展
角色扮演游戏:6个学生围城一个圈扮演井,一名学生扮演青蛙坐在井里,一名学生扮演小鸟在井外。游戏开始,老师在黑板上写词天很蓝,问井底小朋友知道老师在做什么吗,再问小鸟扮演者。通过不同回答,让学生体验坐井观天的局限性,从而得出只有跳出来,才能放开眼光看得更远的道理。
(四)总结与作业
总结:今天学生什么字词,明白了什么道理。作业:把坐井观天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五、板书设计
坐井观天
小鸟站在井沿天空无边无际
青蛙坐在井底天空井口那么大
位置不同,眼光不同跳出来,放开眼光,看的更远。
六、教学反思
4、二年级上册玲玲的画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二年级上册玲玲的画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说课稿
《玲玲的画》说课稿
一、说教材
《玲玲的画》是本单元围绕 要正确看待问题,善于思考这个专题选择的课文。讲的是玲玲非常满意的一幅画被弄脏了,在爸爸的启发下,她在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花狗,使画获得了一等奖的事。玲玲的情感变化是本文重要的线索,爸爸富有哲理的话语是课文的主题所在。因此教学中我牢牢抓住这两个方面,重点理解爸爸意味深长的话,从中受到启发,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二、说教学目标
1.巩固生字词。
2.理解端详、动脑筋等词语的意思。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文中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4.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其中,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读出人物对话的语气和表情,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是教学的重点,理解爸爸说的话中所蕴含的深刻道理是教学难点。
三、说教法
(一)抓主线。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本文内容浅显。所以我决定以玲玲的情感变化:高兴、满意(画好作品)着急、伤心(弄脏作品)满意、喜悦(画更漂亮)为本文的主要线索展开教学。在复习完生字词后,让学生开火车读课文,再次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画出能表现玲玲心情变化的有关语句,理清了玲玲从满意到哭了起来再到满意的情感变化。同时借助课文中提到的两幅画,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从而形成了以心情变化为主线,以画为辅助的两条线索。
(二)抓朗读。读中体会,悟中朗读。
在教学过程中,我紧跟读(走进文本)--- 多形式地悟(理解文本)再带着感受读(表现文本)这一基本的语文教学理念,努力落实以读为本的原则。首先保证阅读的时间,从整部分朗读,到重点句子的研读,给学生充分的感悟时间。其次,在朗读形式上,采用自读、范读、指名读、齐读、分角色朗读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读文的兴趣。紧紧抓住玲玲的情感变化让学生深度感悟文本的语言,读出自己的独特感受。
(三)抓字词。落实训练,积累语言。
字词教学是语文教学中最基本的训练之一。在教学设计中,我就抓住了课文
中的两个词语进行训练。一个是端详,另一个是懒洋洋。针对学生对两个词语的感知程度,我分别采取了不同的训练方法。学生对端详比较陌生,如果让学生做动作说意思并用词语说话,学生就对端详有了比较深刻的理解。懒洋洋这个词比较常见,但在这里特别提出来,让学生说说句子用上懒洋洋好在哪里,学生就对谴词造句的妙处有了更深的体会,为以后的写作积淀了语言。
四、说教学过程
我的教学过程分四个环节:复习字词探究体验学习升华拓展延伸。
第一环节:复习生字词
第二环节:探究体验,抓住重点句,层层深入,研读课文。
(一)回顾课文主要内容,理清人物情感线索 说说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指导朗读,深入体会人物情感的变化 默读课文,画出能表现玲玲心情的有关词语。
(三)创设情境,诵读感悟
1.出示第一幅图,理解端详,体会满意。
2.弄脏作品,感受着急
3.画更漂亮,再悟满意
(1)在爸爸的启发下,玲玲是怎么做的? 教师范读,故意丢掉一个词想了想。提醒学生理解 想了想,还有哪个词用得好?指导理解懒洋洋并用它说话。
(2)小结:(出示句子)看来,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理解 坏事、好事。
第三个环节:转换角色练习说话,深化文章主题思想 分角色朗读课文,换位思考,谈感受。
第四个环节:拓展阅读,开阔思路,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1.说说在生活中,遇到的这类事。
2.最后出示名人名言,激励学生。
教学设计
设计说明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解放孩子的头脑,使孩子敢想;解放孩子的双手,使孩子能干;解放孩子的眼睛,使孩子学会观察;解放孩子的嘴巴,使孩子多说《玲玲的画》是一篇让人颇受启发的小故事,我们更应该本着解放学生的理念,以玲玲的情感变化为主要线索,以爸爸说的最后两句话中蕴含的道理为突破口,揭示课文主题。因此,本设计让学生随着课文内容不断深入理解,自悟课文内容。同时,通过课件的帮助和教师的语言渲染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并在感悟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有感情朗读、个性化朗读和分角色朗读。最后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重点理解爸爸说的话,从中受到启发,懂得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同时加深学生对重点词语的意思的理解。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生字词卡片;将课文中爸爸说的话做成相关的课件;准备三幅与课文前后内容相符的画。
学生准备:预习生字词,至少读三遍课文。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识字导入,认识人物
1.导入:学校要举行书画大赛了,有一位小姑娘要去参加,她的名字叫玲玲。(板书玲玲)谁来亲切地叫她一声?
2.识字:玲是形声字,右边命令的令表示字音,要读准后鼻音。左边是王字旁,表示字义。王字旁用来表示非常珍贵的、美好的东西。玲玲用来形容玉器碰击的时候发出的清脆的声音,这里指人的名字。
3.揭题: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就和玲玲有关,(补全课题)一起来读课题。
4.过渡:玲玲的画怎么了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玲玲的画》,在文中寻找答案吧!
设计意图:形声字形旁表义,用形声字构字特点学习玲的字形,理解玲的意思,让学生记忆深刻,在学习生字的过程中,拉近了学生和故事的主人公玲玲的距离。
二、初读课文,识字学词
1.引导学生自由读课文,出示自读要求:读准字音、不漏字、不添字,还要读通句子。
2.学生自读课文,圈画出本课的生字。
(1)同桌合作学习带拼音的生字,互读、互听、互纠。
(2)小组内交流识字方法,并准备全班交流。
3.教师课件出示生字,检查读文识字的效果。
(1)小组派代表汇报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其他学生适时补充。明确幅的读音是f。
(2)引导学生归纳,可以采用形声字识字法识记的生字有:玲、详、幅、评、催、啪、脏、懒、糟。注意组词区分催崔幅副。
并和肯可以用口诀记忆:并倒八开;肯上止下月。
(3)开火车给生字口头组词。
(4)开火车读字。
设计意图:语文教学应该逐步培养学生对生字新词的自学能力,因此,教师在明确任务后,让学生初读课文,训练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在语文活动中,读准字音,认准字形,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再读要求:把课文读流利,不唱读,不指读。
2.学生试读。
3.出示难读的句子,指名读,齐读,分男女同学读,读准生字的读音。
(1)玲玲得意地端详着自己画的《我家的一角》。这幅画明天就要参加评奖了。
(2)就在这时候,水彩笔啪的一声掉到了纸上,把画弄脏了。玲玲伤心地哭了起来。
图片要注意指导学生重读得意地端详就要啪掉伤心地,突出玲玲情感的变化。
4.小组成员互相交流: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5.汇报交流结果:引导学生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来概括课文内容。
图片引导学生明确这是写事类文章总结内容的好方法。
6.推荐组员在全班朗读课文,纠正读音。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该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因此,从初读读准、读通到再读读顺,教师有意识地让学生经历难度逐渐提高的过程,在看似简单的教学流程中,真正落实教学目标,让学生能够在具体语言环境中识字,这样有助于学生识记生字,培养学生的语感。通过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完成对课文内容的整体感知,为进一步分析课文、懂得道理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指导观察,分类识记
1.出示生字:画、幅、评、奖、纸、报、另、及、拿、并。
(1)学生齐读生字并组词。
(2)引导学生观察生字的结构和笔画,以及各部件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引导学生根据这些生字的结构分类观察和识记:
①上下结构的字:奖、另、拿、并。
②左右结构的字:幅、评、纸、报。
③半包围结构的字:画。
④独体字:及。
2.教师范写,边范写边指导。
(1)奖笔画较多,书写时把上下两个部分都写得扁一些,大字出头部分要稍短。
(2)写纸要注意,左窄右宽,结构要紧凑。
(3)画是半包围结构的字,先写上面的长横,然后写中间的田字,最后用图片围住。
3.学生练习描红,再临写,教师巡视,随机指导,找出有特点的学生准备进行展示评价。
4.评价书写,找出优缺点,二次练写,强调书写姿势。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的要求是: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本环节的设计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通过认真观看教师的范写过程,学生感受到汉字的美蕴含在每一笔、每一画中。
五、趣味游戏,巩固识字
1.游戏大转盘。(转盘上写着生字,教师转动转盘,学生开火车读字,并能口头组词。)
2.学生在游戏中巩固生字。
设计意图: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结束本课,给学生带来了愉快的学习体验,为长久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第二课时
一、游戏复习,导入新课
1.导入: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玲玲的画》,不过在学习课文之前,我要先考考大家,大家敢接受挑战吗?
第一关:(课件出示生字)指读、比读、男女生读、全班齐读。
第二关:读文回顾,上节课,我们认识了课文中的哪两个人物?
第三关:举办朗读课文擂台赛。
2.过渡:同学们可真了不起,连闯了三关,现在就让我们继续今天的学习之旅吧!
设计意图:在教学中,通过多种形式的识字复习方法、多种形式的读,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举办朗读擂台赛更是低年级孩子乐于参与的学习方式,这些方式使学生在情绪饱满的气氛中,感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
二、细读课文,读中悟情
(一)读第1~3自然段,悟高兴之情。
1.指生读,引导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想:读懂了什么?
2.(1)教师板书得意地端详,引导学生思考:端详是什么意思?
可以用找近义词法理解端详。 图片
(2)指名表演端详这个动作。
3.(1)课件出示:得意地端详得意地看,引导学生比较理解:两个词语的意思完全一样吗?
(2)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感悟两个词语的区别,知道端详表示看得更认真,欣赏的时间更长。
(3)练习用端详说句话。
4.启发想象:如果是你,画了自己满意的画,你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
5.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部分内容,体会玲玲的心情。
6.师生共同点评。
(二)表演读第4自然段,悟难过之情。
1.出示第4自然段,指学生读,引导其他同学思考:当玲玲正得意洋洋地欣赏自己的杰作时,发生了什么事?
2.指生回答,教师相机板书:不小心、弄脏。
3.引导学生换位思考:辛苦一晚上画出的得意之作变成这样,此时此刻你的心情会怎样?
4.文中的玲玲面对此时的突发事件是怎么做的?
5.随着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伤心地哭。
6.引导学生思考:你想怎么安慰玲玲?
图片此处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说话,还要教会学生关心他人。
(三)读第5~8自然段,展开辩论,悟满意之情。
1.指名读描写玲玲又笑了的句子,教师出示相关句子。
2.出示两幅画:图1为弄脏了的画,图2为画上了小花狗的画。引导学生说一说:玲玲为什么又笑了?(找出第7自然段的内容读一读)
3.引导学生思考:爸爸的主意好吗?好在哪儿呢?
4.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教师相机板书:动脑筋改画更好。
5.启发学生开动脑筋想想看:还可以画什么?
6.出示三幅画:第一幅是玲玲一开始画的没有小花狗的画;第二幅是弄脏了的画;第三幅是添上了小花狗的画。引导学生交流:你更喜欢哪一幅画,为什么?
7.引导学生展开辩论:明明是一件令人伤心的坏事,怎么变成好事了呢?
(四)读第9自然段,感悟道理。
1.课件出示爸爸说的话,在小组中讨论:读懂了什么?
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
2.指名答,教师相机板书:动脑筋想办法,坏事变成好事。
3.教师扮演爸爸说这段话,学生扮演玲玲,表达此时最想说的话,深化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4.指导背诵爸爸说的话。
5.仿照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用只要就写句子。
(五)分角色表演读全文,深化体验。
1.学生在小组里分角色读课文。教师随机指导。
2.指生分角色读课文,重点指导朗读的语气和语调。
3.学生分成三个大组按角色读课文。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教师紧紧围绕玲玲的情感变化过程,鼓励学生通过多种方式的读理解课文,读中表演,读中感悟,读中思考,从而更好地引导学生关心人物心情。爸爸简短的话蕴含着深刻的道理,揭示了文章的主题。通过让学生品读爸爸的话,使学生能够在品读中理解句子蕴含的道理,从品读中潜移默化地受到启发和教育。课件的适时展示既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又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三、巩固生字,指导书写
1.开火车读词语卡片,巩固生字词。
2.出示会认字,开火车口头组词。
3.出示会写字,观察其在田字格中的占位及间架结构。
4.重点指导:(1)报的笔顺是:图片。(2)及的第一笔是丿。(3)拿上下两部分都要写得扁一些,手的第一笔撇写在横中线上。
5.学生练写。
6.教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抓住重点字详细指导,既能帮助学生有重点、有目的、有方法地识字,又培养了学生自主识字、写字的能力。
四、联系生活,拓展延伸
1.创设情境,分组讨论:同学们,原来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现在就请大家分组,动动脑筋,看能不能把下面的问题变成好事情。
课件出示:
(1)小女孩摔了跤,裙子破了。
(2)妈妈发现孩子的裤子短了,可是还能穿。
2.引导交流,妥善解决。
(1)在破的地方补上一朵小花。
(2)在裤腿下面加一道宽边又能多穿一年,很节约。
3.拓展延伸:你在学习或生活中,遇到过类似玲玲这样坏事变好事的情况吗?你当时的心情怎样?你是怎么处理的?同桌交流后和大家分享。
4.小结:生活中有些事真有意思!要是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要是肯动脑筋,看起来不可能办成的事也能办成。碰到问题,我们要认真想想,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做个善于思考的好孩子。
设计意图:通过联系生活,发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学会如何解决生活中的困难,逐渐养成爱动脑的习惯,并受到情感的熏陶、思想的启发。在自然而然的情景下,不露痕迹地帮助学生将文本语言融入自己的语言中,轻松实现了文本语言的外化。
5、二年级上册口语交际:做手工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二年级上册口语交际:做手工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教学设计
【教材解析】
本次口语交际安排的是让学生介绍一手工作品及其制作过程,旨在通过活动,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同时养成认真倾听的习惯。插图中的小朋友剪剪、贴贴、画画,展示了许多有意思的手工作品:虫子、大熊猫、七星瓢虫、大树、房子从插图上看,这些作品有的可能是独立完成的,有的可能是合作完成的。这也提示学生,可以和好朋友一起完成手工作品,感受合作的乐趣。 教材提示了本次口语交际的练习要点:按照顺序说;注意听,记住主要信息。按照顺序说,可以让学生回顾《曹冲称象》一,曹冲在讲述称象的办法时,用上了再、然后等表示顺序的词。学生在介绍自己的制作过程时,也可以用上这样一些表示顺序的词语,让表达更加有序;当然,也可以用其他的表示顺序的词,如第一步、第二步。除了说的要求要落实,听的要求也同样重要。听的时候要记住主要信息,要求听得专注,边听边记。 【教学目标】
1.选择自己的一手工作品,能按照顺序介绍制作的过程:
2.认真聆听别人的介绍,能够一边听一边记住主要信息。
【教学重点、难点】能按顺序介绍制作过程;能够一边听一边记住主要信息。
【教学时间】1时
【教学建议】
一、创设情境,初步练说
前创设手工节情境,布置学生制作好手工作品,并在教室中展出。学生既是手工作品的制作者,又是参观者。以情境激发学生参与表达的兴趣。前,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参观作品,然后请学生说一说自己喜欢的作品。引导学生学会欣赏他人的作品,主动表达自己的想法。
上伊始,教师可以从展出的作品中,挑选出一个大家都比较感兴趣的,请这个制作者带着自己的手工作品,围绕做的是什么、是怎么做的进行初步练说,要求练说的学生把步骤说清楚,其他学生认真听,有不明白的地方礼貌地提问或补充。
教师相机指导:
说清楚制作过程。针对具体的手工作品,指导学生说清楚手工作品及其组成部分的名称,制作时所用的工具的名称,以及重要的步骤等。
按顺序来说。可以结合《曹冲称象》一第四自然段,找出表示顺序的词,说说除了再、然后,还有哪些表示顺序的词。提示学生试着用先、再、然后、最后第一步、第二步等表示顺序的词语进行练说.
在本次口语交际中,应结合第一单元口语交际《有趣的动物》中提出的倾听要求,引导学生认真倾听,有礼貌地提问和补充。
二、示范引路,指导听说
在学生初步练说的基础上,教师可以给学生进行示范,指导学生学习示例中按顺序说的方法,并记住主要信息。以折纸飞机为例,教师一边演示,一边介绍制作过程,让学生听完制作过程后,说一说他们记住了什么主要信息。
折纸飞机示例如下:
同学们好!今天我向大家介绍的手工作品是我折的纸飞机。折纸飞机的步骤是这样的:
第一步,将一张长方形的纸对折再打开,纸的中间出现一条中心线。
第二步,右边的两角向中心线对折,折出尖头。
第三步,将长方形纸横着对折,尖头对准中心线。
第四步,右边的两角再向中心线对折,将露出的小尖角折上来。
第五步,将纸翻过来,再沿着中线对折,并折出飞机的翅膀。
我的小制作介绍完毕,同学们听明白了吗?
折纸飞机图示如下:
模仿是小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展示表达的范例,有助于学生学习如何表达。通过交流,突出本次口语交际训练的两个要求:按照顺序说,记住主要信息。
学生听完示例之后,说一说自己记住了什么主要信息,并交流记住主要信息的方法。
教师相机指导:
认真听。一边听,一边思考制作的过程。
注意介绍的顺序。
记住主要步骤。不明白的地方可以有礼貌地提问,加深印象。
三、自主介绍,交流分享
将学生分成小组,组内同学轮流介绍自己的作品,其他同学认真听。教师可以出示以下要求:
1.小组成员轮流介绍手工作品,告诉同学你做的是什么,是怎么做的。
2.组内同学认真听,听完后说说记住了哪些信息。有不明白的地方,要礼貌地提问。
3.各小组推荐一位代表进行全班展示。 可以利用口语交际评价表,从表达和倾听两方面引导小组成员进行自我评价。
四、全班展评,实践提升
教师创设班级手工作品制作大赛的情境,激发学生表达和倾听的积极性,活动开始前,介绍比赛规则:
1.每绢选派一位代表参加比赛。
2.以小组为单位,为每一位选手填写评价表
3.认真听,听完后说说记住了哪些主要信息。
比赛开始前做好准备工作:
请各组代表抽签决定介绍作品的顺序。
在班级中推选两位主持人主持比赛。
给每纰发放评价表。
4小组代表按照抽答顺序上台介绍自已的手工作品听的同学如果有小明白的地力,听完后,要礼貌地提问。听完一个吲学的介绍,其他同学要说说自己都记住了哪些主要的信息。
根据评价表,对本次活动进行一个总结,说说哪位同学介绍得好,好住哪里;哪位同学最会听,表现在哪里。通过交流.再次引导学生如何说清楚,如何听明白。
五、作业
下,有兴趣的同学还可以互相介绍自己的作品;或者听了别人介绍的手工作品及其制作过程之后,选择喜欢的作品自已动手实践,不会做的地方可以向同学请教。
6、小狗学叫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小狗学叫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一、文本教学解读
《小狗学叫》这一课讲述了小狗的奇特经历,与本单元前两篇课文相似,本文也用了反复的手法推进故事情节的发展,为学生预测提供了思路。基于教学的需要,课文前的提示以及文章最后有意未完整地从不同角度呈现了三种不同的故事结局,使学生在预测时能够从文章的故事内容中找到线索和依据,进而关注故事情节的发展走向,从而预测故事的结局。故事在文末三种不同的结局呈现构思巧妙,呈现出由帮到扶的阶梯性,为学生预测结局提供了支架。
本单元《总也倒不了的老屋》以及《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的结局都是出人意料的,为拓展学生思路提供了很好的范例,因此,本文结局的预测设计了神探间的较量,神探们通过比较前两篇童话的结局,总结结局与情节之前的关系,来预测《小狗学叫》的结局,较量中,神探们需要不断说明自己预测的依据以及思路并进行修正和完善,使学生在体会预测多样性的同时,感受边读边预测的乐趣。
二、教学活动设计
学习目标:
1.认识讨、厌等11个生字,读准吗、担等5个多音字。
2.能一边读一边预测故事后面的内容,并将自己的预测与原文进行比较,感受边阅读边预测的乐趣。
教学时间:
1课时
学前准备:
神探比拼单
学生自行准备不熟悉的故事书
教学过程:
板块一 神探齐聚 热身预测
1.图片出示各大神探:包青天、柯南、迈克狐、黑猫警长等等,同学们你还知道哪些神探呢?选择自己最喜欢的神探作为自己的名字吧!当然也可以给自己取一个响亮的神探名字!
2.前两节课神探带领我们去探寻了《总也倒不了的老屋》、《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大家还记得我们预测故事结局的办法吗?哪个小神探家有秘诀,快来分享一下吧!(预测要有依据)
板块二 识字学词 各显神通
今天各位神探要来比一比谁是最会预测的神探家。
下面我们就进入今天神探间的较量!
第一关:闯关生字词
小神探们,快来尝试着读一读这些生字词吧!去掉拼音会难倒你们吗?(通过多种方法认读生字,保障文章阅读的流畅性)
第二关:通读故事
将1234小组分为神探1组,5678小组分为神探2组,分别从神探12小组随意挑选同学朗读课文,评选出最会朗读的神探小组。
第三关:预测结局
1.神探1.2小组预测故事的结局,言之有理即可,将预测的结局写在自己神探小组的比拼单上,最终评选出最富想象力的神探小组。
2.根据课文结局提示,神探1.2小组将自己的预测与原文进行比较,体会预测的多样性。
3.四人小组讨论预测的结局,神探1.2小组进行比赛,有理有据即可,对方小组可对其进行反驳,反驳也要有依据,各神探小组可根据对方的反驳修正自己小组的结局并再次阐释,最终评选出最有说服力的神探小组。(可以是课文的结局,也可以是自己小组内说过的结局)
4.各神探将自己认为最满意的结局补充完整,并讲解,最终评选出最具表达力的神探(个人)。
板块三 神探分享 课外延伸
1.老师分享学生不熟悉的故事书,神探们预测结局。
2.神探们分享各自不熟悉的故事书,小组之间谈论预测结局,感受边阅读边预测的乐趣。
3.老师展示今日神探们的比拼单,总结本节课内容,并为神探们颁发证书。
7、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是略读课文,这一课的设计是和前一篇《总也倒不了的老屋》紧密相关的。在《总也倒不了的老屋》中,学生已经通过细读习得了预测的一些基本方法,后续的两篇课文其实是提供给学生实践预测方法的语料。因此,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通过这篇课文来评测学生对预测基本方法的掌握情况。也就是说,这篇课文并不是教学为主,而是评测为主,所以重点是评测方法。
评测涉及到问题的设置,我们推崇的评测是一种过程式评测,既在对课文的略读中同时进行评测的方法。现将《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所有评测问题都列举如下,教师在实际操作中可以根据学生阅读能力和现场反馈,选择相应的问题。
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
1.在标题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中,哪些是正确的?
A.长是指胡子的特征;
B.胡萝卜先生的是指长胡子是属于胡萝卜先生的;
C.如果用舞台剧来形容归属关系和胡子特征,你觉得哪个是背景,哪个是焦点?
胡萝卜先生常常为胡子发愁,因为他长着浓密的胡子,必须每天刮。
2.标题中突出的胡子的长,为什么一开始写的却是胡子的浓密呢?
A.胡萝卜先生的胡子又浓密又长;
B.平时胡萝卜先生的胡子很浓密,但在后面的故事里变长了;
C.既然胡萝卜先生每天都刮胡子,胡子要从浓密变长,胡萝卜先生肯定经历了一些事情。
3.在表示因果关系时,表示原因的句子一般放在前面,为什么这里结果胡萝卜先生常常为胡子发愁放在最前面呢?
A.强调结果,重点写胡萝卜先生的情绪;
B.强调原因,因为必须每天刮说明胡子长得很快。
有一天,胡萝卜先生匆匆忙忙刮了胡子,就吃着果酱面包上街去了。因为他近视,就没有发现漏刮了一根胡子。这根胡子长在下巴的右边,胡萝芭先生吃果酱面包的时候,胡子沾到了甜甜的果酱。对一根胡子来说,果酱是多么好的营养品啊!
4.有哪些原因导致胡萝卜先生漏刮了一根胡子?
A.匆匆忙忙刮了胡子;
B.近视。
5.现在你对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有了什么新的想法吗?
A.指的是这一根漏刮的胡子;
B.这根漏刮的胡子后来变长了;
5.为了让这根胡子迅速变长,作者想了哪些办法?
A.让胡子沾到果酱;
B.强调果酱是甜甜的,含有很多糖分;
C.将胡子比喻为植物,吸收了养分就能快速生长。
6.其中有两个就,就吃着果酱面包上街去了的就是表达什么意思,你的依据是什么?因为他近视,就没有发现漏刮了一根胡子中的就又是什么意思,依据是什么?
A.立刻、马上;
B.表示在某种情况下自然怎么样。
于是,胡萝卜先生一步一步走的时候,这根胡子就在一点一点地变长。只要回头看看胡萝卜先生走了多长的路,就可以知道他的这根胡子已经长了多长了。
7.从这段开始,具体描写胡子的长。在这个句子里只要回头看看胡萝卜先生走了多长的路,就可以知道他的这根胡子已经长了多长了,只要后面跟的是什么,就后面跟的又是什么?
A.只要后面跟的是条件,就后面跟的是结果;
B.满足条件后,结果必然发生。
8.假设下周要期中考试,你的爸爸许诺给你奖励,你试着用只要+条件,就+结果来描述一下他可能会怎么说:
爸爸说:如果期中考试你 ,我就 。
胡萝卜先生还在继续走,长胡子被风吹到了身体后面,他完全不知道。
9.这一段的作用是什么?
A.承前启后,过渡的作用;
B.说明后面发生的事胡萝卜先生都是不知情的;
C.让读者的视线跟着胡子往后走。
在很远的街口,有一个男孩正在放风筝。线实在太短了,他的风筝只能飞过屋顶。
10.男孩所处的街口是在胡萝卜先生的哪个方向?
A.胡萝卜先生前进的方向;
B.胡萝卜先生的身体后面;
C.胡萝卜先生当前所在的街口。
胡萝卜先生的胡子刚好在风里飘动着。这绳子够长了,就是不知道够不够牢固。小男孩说完就扯了扯胡子,他确定足够牢固,就剪了一段用来放风筝。
11.小男孩是否知道这绳子是胡萝卜先生的胡子?为什么?
A.知道;
B.不知道。
12.在下划线句的后面,小男孩做了哪些事情?
A.首先确定绳子是否满足要求,包括两个条件,第一个长度满足,第二个是否牢固尚不清楚;
B.然后扯了一扯来确定是否牢固,并确定满足要求;
C.最后剪了一段用来完成自己的事情。
胡萝卜先生继续往前走,当他走过鸟太太家的树底下,鸟太太正在找绳子晾小鸟的尿布。
13.鸟太太需求什么东西?
A.需要人来帮她晾衣服;
B.需要一条晾衣绳;
14.成为晾衣绳需要满足什么条件?
A.够长;
B.够牢固;
C.不能太粗。
胡萝卜先生的胡子刚好在风里飘动着。
15. 胡萝卜先生的胡子刚好在风里飘动着这句话重复出现了,这让我们想起刚学过的课文《总也倒不了的老屋》里也有一句话是反复重复的我到了倒下的时候了!,在那篇课文中,两句重复的话之间的内容非常相似,我们完全可以按照前面呈现的模式预测出故事的发展甚至后面故事的具体内容。你觉得鸟太太会怎么做呢?
16.鸟太太之后,你能设想一个需要胡萝卜先生 胡子的场景吗,完成它。
17.怎样才能结束这个故事呢?
A.胡萝卜先生到达他要去的地方,发现了长胡子;
B.绳子被需要的人剪光了;
C.果酱吃光了,没有营养胡子就长得慢了。
18.你猜测下胡萝卜先生是想去哪里?
A.上班;
B.访友;
C.眼镜店重新配眼镜。
8、盘古开天地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盘古开天地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师:孩子们,喜欢读神话故事吗?
生:喜欢。
师:你都读过哪些神话故事。
生:盘古开天地、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女娲造人
师:不少。咱们看,神话故事,神就是神仙或是神化的古代英雄,关于他们的故事怎么流传下来的呢?靠的是人们口头讲述使其代代相传,所以叫神话。神话故事给你什么感觉?
生:神奇、充满想象、很奇特
师: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中国古老的一篇神话故事,齐读课题。
生齐读课题《盘古开天地》
师:昨天预习了,能不能联系课文说说课题中开什么意思?
生:第一段说 天和地还没有分开,开是分开的意思。
生:第二段说盘古用斧头劈开了天地,开是劈开的意思。
生:最后一个自然段创造了美丽的世界,开是创造的意思。
师:你们很会读书,字的解释就来源于课文中,所以仔细读课文,能解决你很多疑问。
二、读课文,讲故事
(一)读故事,讲出故事
1、完成学习任务单1,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师:你们都爱听神话故事,那想不想学学怎么讲神话故事?
生:想。
师:好,来看看讲故事第一招: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为什么会有这个故事,这是故事的起因;在这个故事中什么人做了什么事,产生了什么样的效果,这是故事的经过;最后,故事的结局是什么,这是故事的结果。请你快速读文,找出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分别是哪里,完成学习任务单上的第一小题。
生读文,勾画,完成作业。
师:找好的同学来分享。出示作业单
(学生在区分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时还有难度,这是第一次让他们明确找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共13个孩子一次性找对了。)
生:故事的起因是第1自然段,经过是2-5自然段,结果是第6自然段。
2、完成学习任务单2,了解故事的具体经过。
师:好,找得很快。那就要再挑战自己了。再读课文,完成学习单上的第2个小任务。
生边认真读课文边找出世界的样子和盘古的努力。
3、完成学习任务单3,初步讲故事
(1)自己结合学习任务单2和课文,讲讲这个神话故事。
(2)同桌互相讲讲,相互补充。
(3)学生展示讲,初步讲故事,要求:具体 完整
下面是学习任务单
学习任务单一:
故事的起因:第( )自然段 故事的经过:第( )段 故事的 结果:( )自然段
学习任务单二:同桌互相合作,完成下面的任务清单
故事的起因:世界( ),盘古( )
故事的经过: 盘古醒来,睁眼一看,世界( )
盘古翻身坐了起来,大鸡蛋( )
盘古( ),大鸡蛋碎了。
盘古站在天地当中,天和地( )
盘古倒下后,身体( )
故事的结果:盘古( )
学习任务单三:
按照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自己先简单讲讲这个故事。
(二)读故事,讲出神奇。
师:孩子们,了解一个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是我们讲出一个故事的前提。刚才你们都做得很好。但是我们讲故事,可不能局限于就是简单复述故事,我们还要把故事讲得生动有趣。神话故事我们要讲出什么?
生:讲出神话的神奇之处。
师:对,神话故事最大的特点是想象力丰富,很神奇,讲神话故事就要讲出神奇,吸引读者。这篇文章同样有很多很神奇的地方,请你先默读课文,画出你认为神奇的地方,读一读,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神奇。
生通过朗读体会神话的神奇,重点指导第五段的朗读。
1、教师读实际,学生读想象
师:盘古倒下以后,他的身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呼出的气体,变成了
生:四季的风和飘动的云。
师:他发出的声音,化做了
生:隆隆的雷声。
师:他的左眼变成了
生:太阳,照耀大地。
师:他的右眼变成了
生:月亮,给夜晚带来光明。
师:他的四肢和躯干变成了
生:大地的四极和五方的名山。
师:他的血液变成了
生:奔流不息的江河。
师:他的汗毛变成了
生:茂盛的花草树木。
师:他的汗水变成了
生:滋润万物的雨露。
2、教师读想象,学生读实际
师:可以说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出了整个美丽的世界。四季的风和飘动的云。是他
生:呼出的气体。
师:隆隆的雷声,是他
生:发出的声音
师:照耀大地的太阳是他的
生:左眼变成的。
师:给夜晚带来光明的月亮是他的
生:右眼变成的。
师:大地的四极和五方的名山是他的
生:四肢和躯干变成的。
师:奔流不息的江河是他的
生:血液变成的。
师:茂盛的花草树木是他的
生:汗毛变成的。
师:滋润万物的雨露是他的
生:汗水变成的。
随着一点点上移的文字,又将整段文字读了一遍。
3、引导学生想象
他的头发飞上天空,变成了
他的身躯,化做了
他的牙齿骨骼变成了
他的最后一缕目光变成了
师:谁先来试试,把故事的开头讲得神奇一点。
生先示范把开头讲神奇。
师指导讲开头、结尾,如何讲神奇:神奇的动作做出来 神奇的语气要表现 神奇的想象要补充
同桌互相练,如何把经过讲得更神奇,更吸引听众。
生练,生展示。
(反思:师指导学生边讲边做出劈的动作,天和地生长的过程;一万八千年表示时间的词要读出神奇;第五段盘古的身体还会变成什么,补充想象。)
(三)读故事,讲出喜爱
师:你们经过自己的努力,不仅能把这个故事讲得明白、清楚,还能把故事的神奇之处讲得那么好。如此神奇的故事就是因为有了我们的主人公盘古,你们喜欢盘古吗?
生:喜欢。
师:你们那么喜欢盘古,那就要让别人听你的故事中也喜欢上盘古,这才是讲故事的高手。每一个人都能成为讲故事的高手。只要你再认真默读课文,找出相应的语句,看看你喜欢盘古的什么?
生默读文体会盘古的精神
生分享
生:我喜欢盘古的不畏黑暗,看到周围黑暗一片,就用斧子来劈开。
生:我喜欢盘古的坚持不懈。盘古始终撑在天和地之间。
生:我喜欢盘古的舍己为人。倒下后身体变成了世界的各个部位。
生:我喜欢盘古的勇于牺牲。
师:仔细品读课文,才能知道盘古有这么多值得歌颂的精神:坚持不懈、舍己为人、勇于牺牲。这样伟大神话人物的故事更应该讲下去,依靠我们,依靠我们的世世代代。你能再试着讲讲这个故事吗?讲出你对盘古的喜爱之情。自己先讲讲。
生展示讲
(反思:讲出神奇和讲出喜欢,这两个层次之间没有什么递进的关系。讲出对人物的喜爱,主要是为了完成课后第一小题说说你心目中的盘古是什么样的,但是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因为时间紧张,孩子没有充分的时间体会,人物形象多是教师强加的。)
三、回家给家人讲故事
师:一个故事读完,一个故事讲完,总让我们觉得意犹未尽。神话故事就是有这样的魅力。今天晚上回去把这个神奇的故事讲给亲人听,尽量做到讲出神奇,讲出你对盘古的喜爱。讲故事的视频发在家长群。
板书设计:12《盘古开天地》
起因(1):混沌
经过(2-6):开天地 盘古:不怕黑暗 坚持不懈 勇于牺牲 舍己为人
结果(7):创造世界
9、四年级上册11课蟋蟀的住宅说课稿课案教学设计
四年级上册11课蟋蟀的住宅说课稿课案教学设计
尊敬的各位考官:大家好!(鞠躬)我是语文组*号考生。
新课程理念强调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对话的过程,本设计秉承这样的理念,把教师训练的意图和训练的技巧隐藏起来,以情激情,以情带读,通过师生互动,促使学生在跟文本对话的过程中品味语言,积淀情感。
一、说教材
《蟋蟀的住宅》是19世纪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的一篇观察笔记。他怀着对蟋蟀的喜爱之情,向我们真实地介绍了自己观察到的蟋蟀住宅的特点,以及蟋蟀建筑住宅的才能,赞扬了蟋蟀不辞辛苦和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作者采用了拟人的手法,把蟋蟀比作人,想象非常丰富,语言十分风趣,使学生产生极大的阅读兴趣。从课文的字里行间,我们能感受到作者是通过长期深入的观察才发现了这一昆虫世界中不为人知的秘密。
观察是思维的触角,是把握事物特征、了解事物与事物之间联系的主要手段。从小培养孩子们观察的兴趣,养成留心周围事物的好习惯,将使他们终生受益。第二单元围绕 观察与发现这一专题,选编的课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都是为了学习作者认真观察事物的方法,激发学生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体会作者是怎样运用富有情趣的语言来表达的。本篇课文也不例外。同时,它也为第五单元观察小动物的生活习性等方面埋下伏笔。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以及本课的特点,本节课应达到如下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住宅、隐蔽、随遇而安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读懂蟋蟀的住宅是怎样建成的。体会作者拟人的习作方法。
3.学习蟋蟀那种不辞辛苦和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激发观察自然界的兴趣。
三、说教学重难点
根据以上分析,我的教学重点是了解蟋蟀的住宅是怎样建成的,通过重点句段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教学难点是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
四、说教法学法
长期以来一直关注教师如何教,而忽视了学生如何学,在这节课中将关注学生的学法,用学生的学决定教师的教。从而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在学生自主阅读的基础上受到熏陶感染,再把学生的感悟与老师、同学交流。
在此设计理念的指导下我准备采用以下教法:情趣教学法、多媒体直观法、以读促悟法。学生主要采用以下学法:自主质疑法、合作解疑法、自读自悟法。
五、教学流程
如何转换学生角色,改变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我想让学生转换角色,把自己当作蟋蟀,介绍自己的家和修建家的经过。因此我设计了以下教学流程:
(一)联系生活、激趣导入
新课标指出,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上课前,学生在以前已经学过口语交际介绍自己的家,学生会非常自豪,能踊跃地说。再加上课前对蟋蟀的已知了解,学生已经知道蟋蟀的歌声动听,对蟋蟀的可爱、有趣早已铭记在心。这样二者结合起来,能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实现旧知迁移,为学生转换角色,改变学习方式作准备,也为学生发展口语作准备。
这样让学生把自己的家和早已熟悉的蟋蟀的住宅联系起来,自然而然地导入课题。
(二)研读课文、自主感悟
在导入课文后,我设计让学生研读课文,自主感悟。请学生快速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生能很快体会出文章主要内容: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修建经过。这个环节落实本期教材训练重点:提高学生阅读速度,达到阅读有一定的速度,能体会文章主要内容。
(三)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1.小组学习、组内交流
这个环节根据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把学生分成几个学习小组,分别学习、研究蟋蟀住宅有什么特点和怎样修建住宅的。每个学生要先认真读书,体会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蟋蟀的住宅有什么特点或怎样修建住宅的,想想如果你就是一只可爱蟋蟀,你会怎样向大家介绍你的家或你修建住宅的经过;把你感兴趣的句子勾画下来反复读一读,把你的理解写在句子旁边或本子上,如果还有不懂的句子或以在旁边标上问号;并且估计一下,其它小组的同学有可能向你们提出什么问题,该怎么解答。学生在自读自悟几分钟后再在小组讨论交流,共同质疑,共同推测一下其他组同学会提的问题,一起解答别人提出的问题。这样先让学生自读自悟,再在小组讨论交流,就真正达到人人动口读书,用心体验,实现人人自主学习,而不让小组合作学习成为个别优秀学生的一言堂,从而提高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效率。达到设计理念中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2.全班交流、答记者问
学生把自己转换成蟋蟀这个角色,汇报介绍我的家即蟋蟀的住宅有什么特点时,就有可能根据自己在读中的感悟,用朗读勾画批注法,边朗读边结合自己的体会介绍,也有可能会根据课文内容绘制示意图介绍。在听完介绍后,其它小组的同学可扮演小记者向这组同学质疑,进行答小记者问。这样促使学生自读自悟时更认真,在本小组交流讨论时更合作、更投入。在学生自主解疑仍有困难时教师适时点拨,达到调动学生积极性,共同参与,自主质疑、自主解疑或合作解疑的效果。实现设计理念中关注学生的学法,用学生的学决定教师的教。
由于通篇采用拟人手法叙述,学生在阅读中会产生浑厚的兴趣,在汇报蟋蟀住宅经过时,学生除了边朗读边谈体会,还很可能会自然而然转换成蟋蟀的角色,配上动作介绍修建住宅的经过。在转换角色的同时,学生一方面对课文自读自悟,自主学习读懂了课文,另一方面在情感上对蟋蟀产生认同,自然就体验到蟋蟀不肯随遇而安、吃苦耐劳的精神,这样就既突破了教学难点,又实现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三维一体这一设计理念。
(四)拓展延伸、情感升华
通过以上环节的学习交流,已经激发了学生对蟋蟀的喜爱和赞扬之情,就进入拓展延伸、情感升华这一环节。让学生把自己收集到的动物住宅和它们修建住宅的图片、文字资料或关于作者的相关资料,在学习小组内交流,再把此时此刻想对蟋蟀或其它动物想说的话写下来,鼓励学生用我笔写我心,畅所欲言。然后推荐代表在全班交流。这样让学生有准备地说一段话,实现读、写、说结合。
(五)小结作业,收束课堂
最后是本节课的小结作业环节,教师对本堂课的学习进行小结,一方面总结收获,另一方面鼓励学习积极性,为日后的学习做好铺垫。
六、说板书设计(略)
10、四年级上册11课蟋蟀的住宅评课稿听课记录教学反思
四年级上册11课蟋蟀的住宅评课稿听课记录教学反思
《蟋蟀的住宅》是19世纪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写的一篇观察笔记。作者怀着对蟋蟀的喜爱之情,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具体介绍了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修建住宅的经过。对蟋蟀的吃苦耐劳和不肯随遇而安,作者是十分赞许的。学习这篇课文,在让学生把握课文主要资料的同时,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揣摩文章的表达方法,并注意把这些方法运用到习作实践中去。要让学生学习作者认真观察事物的方法,激发学生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体会作者是怎样运用富有情趣的语言来表达的。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了解蟋蟀的住宅是怎样建成的,通过重点语句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特点。
一、教学效果
围绕本课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教学效果:
1.文中的题目比较新奇,引用课题质疑来引起悬念,激发阅读兴趣。利用动物和人类的住宅的联系及区别,引起孩子的学习兴趣。说说动物住处的称呼,让学生在拓展中积累,在比较中感受作者的感情。
2.从住宅入手,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并适时地进行拟人句的学习,这也是本篇文章很大的亮点。此文不仅仅是科学说明文同时也是一篇优秀的文学作品。课文中的语言乍看平实,其实文章涵盖着作者浓浓的情怀。我让学生多次找出拟人句并重点地指导朗读,训练了学生的语感。使学生在情感的感染之下学习观察,潜移默化地受到作者喜爱昆虫、热爱自然的教育。
3.透过重点词句学习语言。文中许多词语和句子都写得别有特色。比如:蟋蟀和它们不一样,不肯随遇而安。这句话我要求学生们反复阅读,运用上下文的互相比照的方法加深理解。结合体会段中的临时隐蔽所得来不费功夫,弃之毫不可惜等体会不肯随遇而安所表达的丰富内涵。再如: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引导这句话时,我给学生设疑:作者把蟋蟀挖掘的住宅说成是住宅,而且还说是个伟大的工程你觉得是不是有点夸张了?从而又引导学生认真读书,从蟋蟀住宅的外部和内部两方面的特点来感受蟋蟀的聪明才智和建造出这样的住宅简直是一个奇迹,所以说它是伟大的工程一点也不夸张。
4.最后,我把课堂拓展到课外,让孩子成为蟋蟀住宅的建造者,再给蟋蟀提一些好的修建住宅的建议。并且在课后搜集一些科普短文来阅读。觉得这样一来学生能够把《蟋蟀的住宅》一课作为起点,再多接触一些科普文章。这样他们既能够增长课外知识,又能够锻炼读书潜力。从而实现语文与生活的衔接,语文与实践的融合。
二、成功之处
在上这节课的时候,我最大的成功之处是:从住宅入手,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并适时地进行拟人句的学习,这其实是文章很大的亮色,它奠定了此文不仅是科学说明文同时也是一篇优秀的文学作品的地位。而我则显然是重前者而忽略了后者,因为这语言乍看平实,其实是涵盖着作者浓浓的情怀。当学生找出拟人句时我没有重点地来指导朗读,失去了很好的语感训练机会。如果有再一次的教学,我一定要加强对感情的体会和朗读指导,使学生在情感的感染之下学习观察,潜移默化地受到热爱自然的教育。
三、不足之处
由于时间限制,在阅读上用的时间不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可以用假如你就是课文中的那只可爱的小蟋蟀,请你向大家介绍自己的住宅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可检验学生了解蟋蟀住宅特点的情况。
四、改进措施
如果我再重新上这节课的话,我会这样做:首先出示蟋蟀图片,根据课前查阅的资料说一说对蟋蟀的了解并揭示课题。接着初读课文,了解蟋蟀住宅的样子。然后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住宅的修建过程,领悟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最后拓展练习:仔细观察一种小动物,写一篇短文。写出这种小动物的特点。
11、四年级上册暮江吟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四年级上册暮江吟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会读生字暮、瑟,会写生字暮、吟。
朗读诗歌,能借助注释、查阅资料等方法理解诗句的意思
背诵课文。能联系生活观察,想象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的景象,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初步感悟白居易诗歌艺术特色。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感情的朗读并背诵课文,理解诗意,领悟诗情,体会诗歌独特的艺术魅力。
难点:能联系生活观察,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的景象。并从诗句描写的景象想开去,联系相关资料体会诗歌的情感。
教学流程:
一、以暮破题,引入内容
1.写诗题。
(1)学习暮字。
根据字形猜字义。
师:说起暮,我就想起跟它相对的一个字旦。请看这两个字的甲骨文是如何写的:(出示课件:甲骨文旦、莫)它们是汉字王国里的老寿星,已经有三千多岁了。请观察和比较,这两个字有什么相同之处?(预设:都带有日字。)根据字形,你能否猜猜它们的意思?(预设:旦的意思是。。。暮的意思是。。。)
师:说得好。早晨太阳从地平线升起来,新的一天开始了,就是旦,指太阳刚刚升起来的时间;而傍晚太阳逐渐落山了,消失在树木和草丛里,这个时间就是莫(mu)。(出示课件:楷体旦暮)。
指导写好暮字。
师:暮是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它在结构上比较特殊,从上到下有四部分组成,写这样的字应该注意什么?
预设:每部分写的扁平一些;注意各部分穿插;草字头要适当写宽,大的撇捺要写舒展;两个日字写得有变化,上头日扁一些,下头日窄一些。
教师范写,学生书空,然后本子上写一遍。
投影展示,指导矫正。(笔画、结构是否规范,美观)
学习吟字。
师:这个字什么意思?尝试组几个词语。(预设:吟诵、吟唱、低吟、呻吟等)这些词里,吟是有节奏的读、痛苦的声音等意思。那么,本课中是什么意思?你是这么知道的?(预设:看注释)
2.解诗题。
师:暮江吟是什么意思?尝试说一说。(预设:太阳就要落下的时候,诗人白居易站在江边有感而发,吟诵出这首诗,所以题为暮江吟。)
3.读诗题。
师:既然有感而发,该如何读好诗题?
生试读,师范读,生再读。
初读诗文,读通诗句。
1.练读:请自由地朗读诗歌,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出示课件)
2.展读:谁愿意把这首诗读给大家听?(点评:字音是否正确,诗句是否通顺,是否读出了节奏之美。)
3.范读:(配音)你是否敢向老师挑战?你敢,我给你也配上音乐,为你的朗读润色。
4.竞读。(点评:音色、节奏,是否与音乐和谐一致等)
5.导读:诗光读还不够,还得讲究一个品字,只有仔细品味诗句的意思,才能深探其里,捕捉到诗的意境之美和情感之美。
三、展开想象,探究诗意。
1. 用好想象,整体感知。
(1)出示课件,读一读:边读边想像画面是学好诗词的重要方法。
(2)边读边想象,眼前浮现了怎样的画面?(留出至少读两遍地时间,让学生充分思考)
(3)说一说。(指名学生交流自己的想象,教师指导完善学生地语言表达,对于表达清楚、流畅、准确的及时给与肯定。)
(4)请用诗中的字词,概括你眼前画面里的景物。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残阳
江水
露珠
弯月
聚焦残阳品残韵。
(1)问;在这些景象当中,与题目中的暮字相对应的景物是什么?你是怎么理解的?
预设:残阳,就是快要落山的太阳,正是日暮时分。
(2)追问:师:太阳快落山了,是残阳。那月亮快要消失了,叫什么?(残月)黑夜快要过去了,叫什么?(残夜)人老了,生命里的最后一段时光,叫什么?(残年) (3) 再拓展:这组词语(残阳、残月、残夜、残年)的意思有相通之处,而且别有韵味,常常出现在古代文人墨客的笔下:(出示课件)
杨柳岸晓风残月。
海日生残夜。
(4)归纳残味:这正是一种残尽之美,别有韵味,也是中国古诗词的一种特殊的审美意象,将来你们会在很多诗词中发现这个残味。
3. 再聚铺字,品诗韵。
(1)自然过渡,聚焦铺字:透过暮色,一道残阳和一江碧水,不期而遇。哪个字写出了相逢的动作?(出示课件:一道残阳铺水中)
(2)比较句子,体会差别:阳光和水面的相逢,是自然界最寻常的景象。类似的描写还有:
A.读句子:夕阳照在小湖上、阳光洒在海面上。
B.启发:这个句子中的哪个字和铺的意思和感觉相似?
C.思考:照,洒,铺,哪个字意思最简单,写得最直接?预设:照最简单。D.点拨:换个说法简单、直接也叫直白。相比之下,洒和铺的涵义更丰富,我们借助画面来欣赏。
出示图片,对照理解:波光粼粼图、江上余晖图。
E.激思:两幅图,两句话,两个字,两相比较,感觉一样吗?哪个更活泼一些?
预设1:洒在水面上,有种波光粼粼的动感。
预设2:铺字显的更加平静、安静。
(3)回读诗句,加深理解:你能读出自己对这句的理解吗?
A.读出平静:不疾不徐,刚刚好。这就是此刻诗人内心的感怀。
补充诗人及诗歌背景资料,帮助学生理解情感,读准诗的味道。
B.读出绚烂:落日的余晖铺在江面上,使江水由远及近呈现出多彩的光晕,这就是半江瑟瑟半江红。(生读)
C.读出悠远:太阳慢慢落下去,光芒越来越微弱,那最后一丝光亮铺在水面上,江面颜色越来越暗下去了。再读。
设计意图:《暮江吟》古诗的教学在师生共同的阅读中,积累建构语言,指向核心素养。
(4)对比拓展,品味铺韵:透过一个铺字,我们读出了丰富的内涵和情感。其实,这个铺字呢也经常出现在文人的笔下:
出示一组诗句,师生接读:
(师)广阔的原野,碧绿的草地,唐代诗人吕岩写下这样的诗句:(生)草铺横野六七里。
(师)荞麦花开,洁白似雪,宋代诗人姚勉这样描绘眼前的景象:(生)荞麦花开如铺雪。 (师)稻子熟了,满目金黄,课文中有这样的语句:(生)稻子熟了,黄澄澄的,像铺了一地金子。
(5)品味色彩,指导朗读:
A.启发、感悟铺的精确:这些带有铺字的语句,把大自然的最美色彩呈现在我们的眼前,为我们描绘了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暮江吟》一道残阳铺水中,又铺出了怎样的色彩呢?
预设:两种(瑟瑟和红)B.点拨、指导读好诗句:夕阳下的江水一半红色一半绿色,多么奇妙的景象,能把这种感觉读出来吗?(指名读,点拨读好)
打开想象,理解意境:这是一种怎样奇幻的景象啊!
指名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想象中的景象。
出示图片,对比体验:美吗?请再读,读出美感。
拓展鉴赏,再度品味:其实,这样绚丽多彩的颜色,在白居易的很多诗中都有所体现,例如,请读: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
小结凝炼,体会特色:如此色彩鲜明的对比,冲击我们视觉,给我们美的享受。所以也有人说,白居易是诗人中用色彩最为精致、老道。
12、圆明园的毁灭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圆明园的毁灭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教学目标:
1. 认识本课的生字;理解众星拱月、诗情画意、奇珍异宝等词语。
2. 默读课文,体会文章表达的感情。反复朗读课文,读出情感的变化,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产生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3. 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学习列提纲。
教学重点:
反复朗读课文,读出情感的变化,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产生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教学难点:
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学习列提纲。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导入新课。
1.从国庆节阅兵活动导入:国庆的阅兵仪式留给了你怎样的印象?(学生自由发言)
2.重返159前的今天,走进圆明园,感受圆明园毁灭的那段屈辱的历史。
3.从课题中质疑。
圆明园在哪?是什么样的?为什么毁灭了?是被谁毁灭的?
二、浏览课文,答疑解惑。
金钥匙:不指读、不回读、抓住关键词来读,阅读要有一定的速度。
交流学生刚才的疑惑。
三、精读课文,走进文本。
1.课文哪些自然段是在讲圆明园的美?
布局美:众星拱月
建筑美:巧夺天工(......有...... 也有...... 有...... 也有 ......)
2. 这么美的圆明园中肯定也有不少奇珍异宝,因为这是一座皇家园林。作者是如何从建筑美过度到收藏的文物美的,请你找出那个过渡句。
说说过渡句在文章中所起的作用。
圆明园中奇珍异宝数不胜数,课文是这样给我们描述的:
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
(1)从这些词语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师:严谨的语言,更让我们的文章具有了说服力。
圆明园到底有多美,大作家雨果是这样说的请你想想有一座无法用语言形容的建筑,某种恍若月宫的建筑,这就是圆明园。
(2)这么美的圆明园,在英法联军的铁蹄之下化作了一片灰烬、一座废墟。
课文开头是这样写的:请一个同学来读,你感受到了什么圆明园的损失惨重,一个感叹号表达了一种强烈的情感,愤怒。
3、圆明园的美就定格在了1860年的10月3日,这一天,英法联军的铁蹄践踏在了我们的国土上,这群强盗来到了圆明园,圆明园遭受灭顶之灾请你迅速的朗读第五个自然段,画出让你印象深刻的词语。此时此刻,你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呢?
【补充小资料】
眼前的金碧辉煌的圆明园没有了,有的只是一片废墟图片
(1)你感受到了什么?
(2)你知道圆明园为什么毁灭了吗?
(3)圆明园之所以毁灭了,是因为
(4)题目叫做《圆明园的毁灭》为什么作者却用了大量的笔墨来写它昔日的辉煌呢?
图片
四、小结全文,升华感情。
通过学习本文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布置。
看电影《圆明园的毁灭》
小练笔:《圆明园的毁灭给我的启示》
13、穷人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穷人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教学目标
1.正确读写溅、熄等16个生字,正确认读搁板、魁梧、勉强、蜷缩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学习按照事情发展顺序,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3.领悟作者通过多种描写手法塑造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尝试描写渔夫的心理活动;进一步感受桑娜和渔夫善良的品质。
教学重点
1.理清课文叙述顺序。
2.读懂桑娜的心理活动,感受桑娜善良的品质。
教学难点
领悟作者通过心理描写塑造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词,整体感知课文。
2.梳理文章记叙顺序,感知环境描写的作用。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
在以前的语文学习中,我们学过许多有关穷人的课文,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你们记得哪些穷人的故事?这些课文,一方面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穷人生活的悲惨,另一方面也表现了穷人向往自由,追求美好境界的高尚品德。
今天我们再学一篇课文,题目就是《穷人》。(板书:穷人)【出示课件1:课题】
这篇小说是世界著名的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写的。我们来看一下关于它的介绍资料。【出示课件2】
列夫托尔斯泰:19世纪中期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思想家、哲学家,代表作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
接下来咱们看这篇课文写的是穷人的什么美德呢?
二、初读课文,扫清阅读障碍
1.出示初读要求:【出示课件3、4】
读准每一个字,生字随时查字典弄清字形;读好每一个词,新词联系上下文想想意思;读通每一句话,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反馈初读情况。
1. 检查朗读朗读课文,师生评议,教师点评。
三、再读课文,整体把握故事
1.谈话启发:这个故事,篇幅比较长,但思路比较清晰,你们能不能事情的发展变化,简要地概括主要内容呢?请默读梳理,形成文字。
2.学生自学:
(1)教师巡视,排疑解难,提示方法:先将课文划分为几个部分,并归纳每个部分的内容。
(2)同桌商议,互相修正补充。
3.班级交流:根据需要,指名2--3人交流,适度点评。【出示课件5】
第一部分(1--2自然段):是事情的发生,讲渔夫的妻子桑娜在海风呼啸的夜晚,焦急地等待着丈夫出海归来。
第二部分(3--11自然段):是事情的经过部分,讲桑娜出门去探望生病的邻居西蒙,发现她已经死去,就抱回了两个遗孤。
第三部分(12--27自然段):是事情的结果,讲渔夫出海归来,听说西蒙死了,主动提出把西蒙的两个孩子抱回来抚养,夫妻的想法不谋而合。
四、三读课文,初步扫描人物
1.过渡谈话:我们了解了故事的大体内容,我们就可以认识有关的人物了。这个故事中有哪些人物呢?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桑娜 渔夫
五、引导读文,了解故事起因
1.我们先看第一段。课文一开始就让我们看到一个什么画面?
(海边上的小屋里,女主人公桑娜正在补破帆。)
2.指点:从地上扫得干干净净,炉子里的火没有熄,搁板上放着食具这些简单的摆设,温暖而舒适的小屋,可以知道这是一个穷苦的但还勉强可以维持生活的渔夫的家庭,也可以看出女主人的勤劳。(板书:温暖而舒适 勤劳)
3.从没有熄灭的炉火和没有擦净的食具告诉我们,桑娜一边补着破帆,一边在做什么?(对,她分明在等着自己的丈夫。)
4.课文中哪一个词语写出了桑娜此刻恐惧的心理?(心惊肉跳)
释:心惊肉跳。
介绍这个小屋的摆设,读时基本上是平静的,读到哪儿语调开始转换?
(桑娜听着波涛的轰鸣和狂风的怒吼,感到心惊肉跳。)
天气的恶劣使桑娜恐惧极了,所以课文上的寒风呼啸海浪拍击又黑又冷更加重语气。
全班齐读。指导:心惊肉跳一字一拍,却尾语调放低,好像不敢想。
男生读第一节最后两句。
5.桑娜焦急地等待着丈夫,夜深了。你们看,第二节写了几层意思?(三层)
【出示课件6】
第一层:深夜不见丈夫归来。
第二层:沉思:插叙从丈夫想到生活的贫穷。
第三层:倾听风声,祈求上帝保佑。
6.指导朗读
第一层:焦急。十下,十一下,重音,每一下都打在桑娜的心上。
第二层:沉思,是插叙,读得平静些。
第三层:焦急地祈求。
7.朗读桑娜沉思的内容和桑娜说的话。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批注品味文中语句,从桑娜夫妇的心理和言行神态中感受渔夫和桑娜的美好心灵,并做出评价。
2.引导学生在学习中,体会环境描写以及心理描写对表达人物品质所起的作用,体会省略号的不同用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整体感知内容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穷人》这篇课文,谁能用简单的话来说一说,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学生说完后,教师引导学生领悟抓住主要人物、主要事件,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然后再让大家都说一说)
2.随着故事的发展,文中的一个个情节也在感动着我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第一部分,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第二部分(311自然段)。
二、抓住重点,感悟桑娜品质
1.这一部分中有哪些场景令你感动呢?请看阅读提示。
【出示课件8】
阅读提示:认真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文中的哪些场景令你感动?你感动于什么?在你认为重要的地方用一两个词语或简练的句子写出自己的感受或由此想到的内容。
2.学生汇报:桑娜一家的生活是这么穷,而且自己已经有了五个孩子,还要主动收养西蒙的孩子,这件事很令人感动。
3.接下来让我们跟随作者的描述,走进桑娜和渔夫的内心地界,去感受他们那高尚而美好的心灵。
(1)桑娜抱回了西蒙的两个孩子后,心里是 从课文中找出最能体现桑娜从邻居家抱回孩子后的心情的词语。(忐忑不安)
(2)师过渡:这段话省略号特别多,从这五个省略号中,我们感受到桑娜的思绪混乱与不安,感受到了桑娜的内心矛盾。这就是忐忑不安。那谁能把桑娜忐忑不安的心理读出来呢?
【出示课件9】
桑娜脸色苍白,神情激动。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3)指名朗读(34人) 注意读好省略号,并说一说从中感受到了什么?(桑娜善良)
①同学们,你们从嗯,揍我一顿也好!感受到了什么?你能用宁可也来说一说吗?
②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板书:非不可)
非这样做不可就是什么意思?(一定要这样做)
为什么桑娜觉得非这样做不可呢?(如果不这样做,西蒙的两个孩子会死的)她真是太善良了。(板书:善良)
(4)小结:说得真好,善良的本能促使桑娜在生活如此困窘的情况下,觉得非这样做不可!桑娜宁可挨揍,也要抱回那两个孩子;桑娜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
(5)请大家好好读读这段话,读出桑娜的美好品质。谁能通过朗读把桑娜的善良读出来呢?(读好重点词) 指名朗读(23人) 让我们一起读这句话,再一次感受桑娜的善良。
(6)下面我请一个同学来谈谈桑娜是个什么样的人?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
充满爱心、乐于助人、勤劳善良(板书:乐于助人)
三、细品对话,体会渔夫心灵
1.提出学习要求:用较快的速度朗读课文第12自然段至课文结尾处。思考: 渔夫具有什么品质?你是从哪些语句体会出来的?把有感受的句子画下来,并在旁边写下自己的想法。
2.小组成员互相交流。
3.教师点拨、指导。
(1)桑娜的丈夫又给你留下什么印象?(渔夫很善良)从哪里体会到的?把相关的课文读出来吧!
(2)生读: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嗯,是个问题!他搔搔后脑勺说,嗯,你看怎么办?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待在一起怎么行!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
(3)问:熬是什么意思?(忍受,耐苦支持)
能给熬换个词吗?(挨、忍、)
你读懂了什么?(生活的不易和态度的决断)
将来会更苦,他想到了吗?(肯定想到了,但他宁可以后自己苦点,为了抚养邻居的孩子,准备过更艰苦的日子,准备付出更多的辛劳。)
①这个决定是轻易做出来的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出示课件10】
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嗯,是个问题!他搔搔后脑勺说,嗯,你看怎么办?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待在一起怎么行!
(皱起眉脸变得严肃、忧虑说明渔夫感到问题很难办。搔搔后脑勺说明他正在认真考虑,形象地说明渔夫觉得问题严重。嗯,你看怎么办?这是渔夫在征求妻子的意见。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待在一起怎么行!这是渔夫做出的初步决定。但最终做出了决定。这段话细致地描写了渔夫做出决定前后思考的过程,说明他与妻子桑娜一样,有着一颗甘愿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高尚的心。)
②透过渔夫的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既让我们看到了渔夫淳朴的形象,又让我们感受到他同样善良的品质。(板书:神态、言行)
4.小结:这段话虽不长,但写出了渔夫的心理变化,抚养孩子成人这不是简单的接济、施舍,这是多么艰难而漫长的路啊。这期间,要消耗他多少精力、体力乃至生命。为了帮助别人,他宁愿牺牲这一切,从这里我们看出了渔夫的心地善良,同时他也非常勤劳。(板书:心地善良)
四、总结全文,回顾写作方法
1.穷人的心是相通的。课文结尾写道:你瞧,他们在这里了。你们想象一下,桑娜拉开帐子后又会怎样呢?(生说)再读读这个结尾,你觉得怎么样?
2.学生总结:给人更多想象的空间,令人回味。托尔斯泰真不愧是伟大的作家!
3.通过学习课文,你们学到了哪些写作方法呢?(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4.总结:我们在今后描写人物的时候,要学习本文中的一些写法,如环境描写、神态描写、语言和心理活动描写、正侧面描写等,全方位塑造人物形象。
板书设计:
14、灯光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灯光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通过对一件关于灯光的往事的回忆,歌颂了革命先烈的献身精神,说明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激励我们要学好本领,建设好前辈用鲜血和生命开创的新中国。
【教学目标】
1.理清课文思路,理解先烈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和为此做出的贡献,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倍加珍惜。
2.理解郝副营长这一人物形象。
3.把自己在灯光下学习时所想到的写下来。
【教学重点】
1.从郝副营长在激战前的神情和谈话,理解先烈的宽广胸怀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从郝副营长在战斗中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的壮举,学习先烈的无私奉献精神。
2.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倍加珍惜。
【教学策略】
灯光,我们都非常熟悉,平时并不特别注意它。本文作者去对灯光有着特殊的感受,因为在他的经历中,围绕着灯光,发生过一个感人的故事。在教授本课时我们主要要让学生认真体会课文中几次出现的多好啊!明确各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他们在说这句话是,看到了什么,可能想到了什么?从而体会郝副营长这一人物形象。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引出灯光之题目:
提问:同学们,我们上节课初步学习了《灯光》这篇课文,今天这节课我们来继续深入学习这篇课文。板书《灯光》。
二、细读课文,理解灯光之内容:
师:上一节课,同学们概括出了文章的主要内容,画出了课文的思维导图,现在我们以小组为单位传阅思维导图,挑选出优秀作品参加班级的展示。
生:小组范围内传阅思维导图,挑选出有代表性的作品准备参加班级的展示。
师:请一名学生展讲思维导图。
(生展讲,老师记分,其余学生评价,质疑和补充。)
生1:我想评价一下他画的思维导图:思路清晰,线条流畅,我很喜欢他写的心得体会,把本课的中心都罗列出来了。
师:你的评价很精准,说明你看得仔细,听得认真。
生2:我要质疑:请问,课文开头和结尾描写天安门前的灯光是为了什么?
师:你真是一个大胆质疑的孩子,谁能解答这个问题?
生3:我觉得是看到天安门前璀璨的灯光,路人才会说多好啊,才会引起作者的回忆。
生4:现在我们能够在明亮的灯光底下学习了,而且还有这么璀璨的灯光,郝副营长的愿望实现了。
师:这种写法就是首尾呼应,其实我在平时的习作也经常用到这种方法。
生5:我还有一个问题:文章几次写了多好啊作用是什么?谁能帮我解答?
师:你真是一个会读书的孩子,能提出这么有价值的问题。
生5:多好啊出现了3次。第一次:清明节前的一个晚上,我又漫步在广场上,忽然背后传来一声赞叹:多好啊!看到天安门广场的灯光,引起我的回忆。第二次:多好啊!他在自言自语。郝副营长看了书中插图后,对图上的孩子能在灯光下看书深感羡慕,憧憬着自己也能用上电灯。第三次:课文第七自然段。说这话的依然是郝副营长,他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憧憬。
师:你真是我们班同学学习的榜样,回答问题具体全面。
师小结:刚才老师听到了你们精彩的表达自己的观点,看到了你们思维的碰撞,你们太厉害了。
三、品读体会,感悟灯光之内涵:
通过刚才的学习大家对灯光这篇课文有了更深刻的体会,接下来我们继续研读。
教师质疑:结合课文体会郝副营长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为什么会留下这样的印象?
学法指导:
1.学生自己读课文,把想法写在学习单上;
2.组长组织组员在小组内讨论;
3.班级展示。
(1)用有感情的朗诵展示画出的句子。
(2)谈谈自己的体会。
交流过程:
1.展示的小组学生朗读:
这会儿,他正倚着交通沟的胸墙坐着,一手夹着自制的烟卷,拿着火柴盒,一手轻轻地划着火柴。他并没有点烟,却借着微弱的亮光看摆在双膝上的一本破旧的书。
师:同学们,老师发现你们组的学生一个个都是朗读高手,读得如此投入。通过读你还能了解什么?(我们知道了这是动作描写,可以看出他热爱读书)(板书:热爱读书)
带着感受集体读一读这段话。(重点理解郝副营长对读书的热爱)
2.出示,学生齐读。
听说一按电钮,那玩意儿就亮了,很亮很亮他又划着一根火柴,点燃了烟,又望了一眼图画,深情地说: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学习,该多好啊!
再来读读这句话,感受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孩子的热爱。(板书:热爱生活、热爱孩子)
3.生读: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是郝副营长划着了火柴,点燃了那本书,举得高高的,为后续部队指了路。可是,火光暴露了他自己,他被敌人的机枪打中了。
生1:这句话是动作描写,可以看出郝副营长不怕牺牲的精神。(板书:不怕牺牲)
师:你真了不起,不仅说出了描写方法,而且说出了人物的品质。
师小结:通过刚才的交流展示我们知道了一位热爱读书,热爱生活,热爱孩子,不怕牺牲的郝副营长。正是因为有像郝副营长这样的英雄,我们才有了今天如此美好的生活。
四、抒写内心,提升灯光 之境界:
教师激趣:为了胜利,为了新中国,为了无数的同胞,为了孩子们能在明亮的灯光下学习,一位又一位英雄前赴后继英勇就义。
无论过去多少时间,生活在幸福中的我们不要忘记今天的幸福生活是谁为我们开创的,不要忘记那些革命先烈用生命在不同的地方、用不同的方式让我们能在电灯下学习。如今,我们每天晚上都在明亮的灯光下学习,看到这灯光,你会想到什么呢?请你写一写自己的感受吧。
1.学生构思,动笔,教师指导有困难的学生。
2.指名展示。
3.学生评价。
五、作业超市,延伸灯光 之外延:
1.讲一讲:把本课的故事讲给你的爸爸妈妈听;
2.演一演:以小组为单位,在小组长的组织下表演本篇课文;
3.写一写:把自己知道的关于灯光的故事写下来。
(任选一题完成)
六、板书设计:
灯光
热爱读书
郝副营长 热爱生活
热爱孩子
英勇善战
不怕牺牲
15、只有一个地球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只有一个地球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教学准备
网络课件
* 以下内容为完整课时的教案,对试讲10分钟起启发作用,所以同学在试讲中遇到类似材料,还必须仔细看清楚试讲要求。仔细看材料进行着重了解。做到熟悉能讲!
材料背景
本文介绍了我们生活的地球上人类活动的范围很小很小,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很有限,如果人类随意毁坏,就会给生存带来严重威胁,人类也不能指望在破坏了地球后有其他去处。说明保护地球、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教学目标
1、通过网络了解本课介绍的有关地球的知识,受到初步的保护环境的教育。
2、学会利用网络查阅资料,上网发布信息,用网络来帮助学习。
3、了解作者说明事理的方法。
4、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了解为什么地球上人类活动的范围很小,为什么不能破坏地球的自然资源,为什么不能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从而了解文章标题只有一个地球的意思。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播放歌曲《热爱地球妈妈》。这首歌同学们都会唱吧!我们一起跟着唱一唱。
2、揭示课题
你们唱得真好,是呀!地球是我们的妈妈,我们都是她的孩子。今天我们学习只有一个地球。
二、讲读课文(1-2)自然段
1、你们看到过地球吗?每三我们都与她亲密接触,相依相伴,却无法看清她的全貌。宇航员叔叔在太空中为我们拍下了地球的照片,我们来看一看。(出示图片)
2、说说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球体?
3、地球外面裹着一层纱衣,其实就是大气层,它使地球看上去朦朦胧胧的,更加可爱。课文中也有一句描写地球外貌的,快速读课文,找一找。你找到了吗?谁来读。(出示: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
4、指导朗读。这么美的地球,你看,它晶莹透亮,多可爱呀!谁能读得更好(指名读)。
5、你还了解哪些有关地球的知识?(指名说)点击显示书上的知识点:
(1)表面积只有5.1亿平方公里。
(2)半径只有六千三百多公里。
(3)人类生活的陆地大约只占其中的五分之一。
6、就是这样一个星球(齐读知识点)却养育了我们全人类,养育了世间的万物,真是太伟大了。我们一起来走近地球,欣赏一下我们的地球妈妈(学生点击进入录像《地球妈妈》)。要求:边看边听。再说说你的感受。
7、看完这段录像,你想说些什么?(指名说)
8、的确,地球太伟大了、太可爱的,是地球孕育了生命,创造了神奇,她就是人类的母亲,就是生命的摇篮。(出示: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是那样和蔼可亲)这句话该怎么读?(练读,指名读)
三、讲读课文(34)自然段
1、地球是无私的,她向人类慷慨地奉献出自己的一切,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你能说说她为我们提供了哪些资源吗?(指名说)
2、地球妈妈把所有的资源全部向她的孩子呈献出来,有广袤的沃土,长出金灿灿的粮食和白生生的棉花;有纵横的山脉,生长了茂密的森林,贮藏着丰富的矿产;还有江河湖泽、大洲大洋人类的祖先在这颗星球上劳动生活,繁衍生息,并创造了灿烂的文明。而地球最终得到的回报又是什么呢?
3、请同学们读课文3、4自然段,想想你读懂了什么?如果遇到不理解的词语,可点击:小助手,让它来帮助你学习。
4、你想更多地了解地球资源的知识吗?你可以点击小灵通,老师已将有关资料及相关网址放在小灵通网页上。你可以查阅资料,将你最想说的放在显示屏前,然后结合课文,把你的感受告诉大家。交流讨论。
5、小结。听了同学们的介绍,老师感到很痛心,地球的资源是有限的,如果我们合理利用,她是可以不断为人类作贡献的。但由于人类的肆意破坏,已经使地球千疮百孔,也给人类带来了严重的威胁,思格斯早说提醒我们(出示:恩格斯的格言。齐读: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当中,对于每一次这关的胜利,自然界都会进行报复的。)
四、讲读课文(57)自然段
1、可是恩格斯的提醒并没有使所有的人清醒,他们还不以为然,总认为(引读出示:宇宙空间不是大得很吗?我们不能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吗?)
2、到底能不能移居呢?请同学们先看课文6、7自然段,也可以进入小博士了解更多的有关宇宙空间、火星和月球的知识。
3、交流讨论。
4、小结。是呀!如果地球被我们破坏了,我们别无去处,所以作者才说(引读)只有一个地球。
五、讲读课文(89)自然段
1、引读宇航员的话。(引读出示)
是啊!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
2、要使我们的地球永远年轻,永远美丽可爱,我们就必须精心保护她,我们还有希望,点击看录像《新的希望》。
3、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如果它被破坏了,我们别无去处!如果地球上的各种资源都枯竭了,我们很难从别的地方得到补充。正如片子中所说,我们还有希望,我们有能力也有责任去保护地球,所以我们要(引读出示:精心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让地球更好地造福于我们的子孙后代吧!
六、总结
1、学了这篇课文,同学们一定有很多话要对地球妈妈和她的儿女们说说,请你们用一句话说出你的最深感受,句子可以是抒情的、感叹的、赞叹的、呼唤的打开我的心声,写下你的话,让大家都来看一看。
集体评议。
2、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只写了一句话,我想这一句话一定不能完全表达你的感受,你想说的一定还有很多,请同学们回去之后将它写下来,可以在网上发表,呼吁大家一起来保护地球,也可寄到教师的邮箱中,让老师来看一看你的心声。
3、总结。保护地球,这个观念已日渐深入人心,得到人们的共识。而作为一名少先队员,我们应该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做起,爱护身边的一草一木,让我们的天更蓝、草更绿、水更清,让地球越来越美,成为一名真正的环保小卫士。
七、板书设计
16、咏柳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咏柳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教学目标 :
1.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咏柳》
2.在引导学生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体会诗的意境。
3.通过描写自己眼中的柳树,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通过描写自己眼中的柳树,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具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情境导入
1.现在是春暖花开的季节,历代诗人留下了许多赞美春天的诗篇,谁能背给大家听?(《草》 《春晓》 《村居》)
过渡:今天我们来学习另外一首描写春天的古诗。
2.揭题,齐读课题。 (咏鹅是赞美白鹅, 咏柳就是赞美柳树,注意咏的书写, 师范写,生书空)指导学习咏字。
3.了解作者:贺知章,唐代诗人。 字季真, 晚年自号 四明狂客 。 越州永兴 (今 浙江萧山)人。少年时就以诗文出名。其写景诗,较为清新通俗,除了本课《咏柳》外,还有《回乡偶书》等广为传颂。
4. 课件出示柳树指导学生看图说你看到的柳树是什么样子的?
二、初读古诗,感受诗韵。
1.课件出示古诗《咏柳》 。
2.学生自由练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3.指名读。注意纠正字音,如绦 裁和多音字似。
4.师范读。这是一首七言绝句,请同学们边听边划分节奏练读。
5.师指名读师生齐读。咱们一起来读一读好吗?准备好了吗?开始!
师:非常好!大家已经能正确、流利的诵读了。
三、诵读古诗,感悟诗情:
师:我们可以通过什么办法来理解诗句的意思呢?(看书下注释、插图,结合自 己想象。 )出示个别词语的意思、动态图。
1.小组合作:
(1)小组合作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2)结合书本注释、文中的插图、再加上自己的想象,说说古诗的意思。
2.汇报小组学习的成果。 (出示古诗的意思)
3.学习第一句诗。
(1)师:谁来说说,诗中哪两句是直接写柳树的?你从哪儿感悟到了春天柳树 的美?
@:我从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还有课文的插图可以看出作者是在 赞美柳树。 意思是一棵高高的柳树, 好像是碧玉妆扮成的一样, 千万柳条好像是 绿色的丝绦一样垂下来。板书:碧玉
@:我从绿丝绦看出, 注解上说绦是带子的意思, 作者把柳条比作了绿色的带子, 很美。板书:绿丝绦
(2)师:你们理解得真好! 关于前两行诗句,你们还有不明白的地方吗? 追问: 一树 万条你怎么理解?真的只有一棵树,一万条吗?
万条表示的是有很多条,看上去满眼都是,数也数不清。
(3)师:在古诗中,有许多数量词并不表示确切的数量。比如《望庐山瀑布》
(4)导读:这两行诗的意思已经很明白了,作者抓住了早春柳树的特点,把柳 树当作美丽的姑娘, 那随风摆动的枝条就像是姑娘裙摆上的丝带, 多美啊! 带着 你的感受读一读。
(5)这句话中,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柳叶比作碧玉,把柳枝比作丝带。 4. 学习第二句诗。
(1)出示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问:你觉得这句话写得好不好?说说你的理解。
出示: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意思是是谁的巧手裁剪出这些细 细的柳叶?原来是二月春风这把剪刀裁出来的呀。
@:把春风比喻成了剪刀,它会裁剪柳叶。写出了春天的动态美。板书:剪刀 师:这两行诗写得很有意思,就像是作者自问自答。自己试着有语气地读一读吧。
(2)师小结:作者把满树的新叶比喻成碧玉 ,把随风飘荡的柳条比喻成绿 丝带 ,多么贴切而生动呀,更值得我们学习的是他大胆而巧妙的想象, (板书:想象)把二月春风想象成剪刀,把春风写活了,也把柳树写活了。)合理的想象,把人对柳树的赞美引向对春天的赞美,表达了他对春天的热爱。
(3)春风还带给了大自然什么样的变化?(嫩芽,红花)
5.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你看到的画面吗?
6.面对此情此景,让我们带着对春天,对柳树的赞美之情再来读这首诗,做到正 确、流利、有感情。会背的可以背哦。 (生齐诵古诗)
四、总结古诗,拓展写话:
用自己的话写一写眼中的柳树
1.学生练习写作
2.学生展示,教师及时评价。
五、布置作业:
结合自己写柳树的方法,去写一写春天的其它事物。
板书设计
碧玉
咏柳 绿丝绦
剪刀
17、一个接一个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一个接一个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接、再等12个生字和单耳旁1个偏旁,读准多音字觉的字音;
会写过、各等7个生字和横折折撇1个笔画。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认识接、再等12个生字和单耳旁1个偏旁,读准多音字觉的字音,会写过、各等7个生字和横折折撇1个笔画。
教学难点:写好带有走之的字。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激发兴趣。
1. 说说自己喜欢玩的游戏。
2. 看图了解文中小朋友玩的游戏,引出快乐的事情很多,揭示课题《一个接一个》,理解接的意思。
接字在揭示课题中学习,在语言环境中便于识记,容易理解。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初读课文。
(1)老师范读课文,学生听清字音。
(2)学生自读全文,读准字音。
(3)借助停顿提示,指导读好长句子。
(4)再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读好生字、词语。
(1)读好带拼音的词语。
(2)读好去拼音的词语。
(3)读好单个生字。
3.识记生字。
(1)读好多音字觉,通过组词,理解意思。
(2)通过创设情境,比较理解再和在的用法。
(3)偏旁归类学习做、伙、伴。了解伙伴的构字规律。
(4)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记住各 、梦、 种、 样、 趣五个字,并了解各种各样的意思。
(5)学习新偏旁卩。
联系一年级上册的旧知识,以旧带新,通过词语、句子的语境帮助学生从理解到运用。
运用多种识字方法识记生字,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
三、指导书写。
1.出示过、这、种、样、伙、伴、各7个生字,读准字音。
2. 学习这、过两个字
(1)了解带有走之的字,同时强调左下包围的带有走之的字,笔顺规则是要先内后外。文最后一笔捺变成点, 辶 是三笔写成的, 第一笔是点,第二笔是横折折撇,第三笔是捺,观看演示后练习书写。
(2) 过先写寸,再写 走之, 寸的点写在中心点上,仔细观察范字后描一描,写一写。
(3)展示学生书写,点评。
3.学习种、样、伙、伴四个字。
(1)观察这四个字,看看它们在结构上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2)这四个字在书写时要注意什么?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吗?
(3)观察种、样,了解木字旁和禾木旁的变化,占格位置,了解样字笔顺,练习书写这两个字。
(4)学习伙、伴两个字。注意伙字右半部分的笔顺, 伴字两横长短变化。练习书写这两个字。
(5)展示学生书写,点评。
4. 学习各字。
各是上下结构的字,上面折文的横撇和捺交叉在中心点偏左上一点儿,口要写的扁一些,观察范字后练习书写。
5.展示学生书写,简单点评。
6.指导学生对照范字,检查修改。
通过偏旁归类,结构归类指导书写,引导学生通过结构框、辅助线来观察生字的结构特点,书写时有难度的重点教,简单的让学生自主观察书写,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习惯,锻炼学生临帖的能力。
四、 再读课文,了解大意。
1.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文中的我都经历了哪些事?
2. 结合课文内容完成填空。
培养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初步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五、小结。
文中的我在经历这些事情的时候,是怎么想的?心情有什么变化?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请你思考一下这些问题,下节课我们再来一起学习,一起分享。
布置思考问题,为下节课学习交流做好准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接、再 等12个生字及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我的快乐。
3.愿意和同学分享自己的经历。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我的快乐。
教学难点:愿意和同学分享自己的经历。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巩固生字词。
1.读好书后读一读,记一记里面的词语。
2.复习其他认读字组成的词语。
3.完成认读字连线的练习,复习认读字。
4.完成看拼音写词语。
从读到写,从词到字,复习层层深入,把课后练习融入复习之中,省时高效。
二、回顾课文内容。
同学们,你们还记得上节课我们认识的那个小朋友吗?那个小朋友经历了哪三件事?快读读课文,回忆一下。
她玩踩影子时,大人叫她回家睡觉;
她做好梦时,大人叫她起床上学;
她和小伙伴玩跳房子时,上课铃响了。
这些事情还真是一个接一个呀!这节课,我们就继续学习,看看这个小朋友经历这些事情的时候,她是怎么想的?心情有什么变化呢?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再来读读课文。
三、细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 指导学习第一小节。
(1)(出示图片)请同学们说说你看到了什么?从哪儿看出她们很开心的?
(2)指导朗读:快回家睡觉。了解家长们对孩子的关心。
(3)假如你和小伙伴玩得正开心时候,大人叫你回家睡觉,你心里会想什么?你的心情是怎样的?
指导朗读,读出小朋友不愿意回家和想再玩一会的渴望。
结合自己的生活和经验谈感受,引导学生能够设身处地去体会人物的心情,为帮助学生读好句子做铺垫。
(4)小朋友因为大人叫她回家就不高兴了吗?她又是怎么想的?(出示句子)
了解不过的意思。
创设情境理解各种各样。请同学说说她可能会梦到什么?
小结:这些梦有的甜蜜,有的有趣,有的快乐,每个梦都各不相同,这就是各种各样。
(5) 通过画表情图,感受小朋友的心情变化,并练习朗读。
展开想象说说她可能做的梦,理解各种各样的意思。将表达、识字与阅读积累相结合,使教学高效。
2. 指导学习第二小节。
(1)读读第二小节,思考下面的问题。
①正做着好梦的小朋友又听见了什么?
②她先是怎么想的?后来又是怎么想的?
③她的心情有什么变化?
(2)学生汇报。
根据学生汇报,引导学生梳理小朋友心情的变化。
(3)指导朗读。
3. 自学第三小节。
(1)读读第三小节,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
(2)感受人物心情的变化。
(3)创设情境,指导朗读。
4.小结
课文的前三个小节结构相似,每小节都是3句话,第一句讲小朋友被大人打扰后的不开心,第二句写小朋友的希望,第三句写小朋友换个角度一想又开心了。每个小节的第一句接着上个小节的结尾,真是一个接一个啊!请你把三个小节连起来读一读,感受文中我的快乐吧。
这三个小节结构相似、语言反复,教学时采用教、扶、放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5.学习第四小节
课文最后,小朋友提出了一个问题?(出示句子) 此时的我很好奇,想知道别的小朋友,有没有过相似的经历,你能读出她的好奇吗?练习朗读。
四、拓展交流。
1.你们有过这样的经历吗?想一想,小声说一说。
2.请两位同学交流发言。
3.小结:看来这样的事情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是会经常发生的,有时候遇到让你不开心的事了,换个角度想一想,心情就不一样了。
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与同学分享,话题来源于生活,学生有体验,有话可说。
五、 总结全文,畅谈收获。
1.同学们,这节课你们有什么收获呀,交流一下吧。
2.布置作业:课后把这篇课文读给爸爸妈妈听吧。
六、拓展,介绍作者及其他作品。
1、介绍作者:金子美玲。
2、课外阅读延伸:《全都喜欢》
18、夜宿山寺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夜宿山寺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教学目标:
1、认识宿、寺、恐、危、辰、惊、敢7个生字,正确书写危。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并能背诵积累。
3.通过图文对照、想象画面等方法初步理解古诗意思感受山寺的高耸入云。
教学重难点:
1.能正确朗读、背诵古诗;
2.初知古诗大意。
教学方法:
朗读指导法,引导观察法,启发式教学法,以读代讲法,引导谈话法,品味语言、诵读体会法。
学法:朗读法,观察法,图文对照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1.师:今天老师要带领大家学习一首唐代诗人李白的古诗《夜宿山寺》。
(1)读课题,读准平舌音和翘舌音。
(2)解题意
a.从课题中你能看出这首诗所写的时间是---,地点是---。理解宿的意思。
B.说说课题的意思。(晚上我住在山上的寺庙里)
c.请大家心里想着题目的意思再读一遍课题。
二、初读感知,感受节奏
1.师:请大家借助拼音,自由地大声地朗读一遍这首古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师:现在同桌之间互相读,互相检查字音是不是都读准了。
3.逐句检查朗读,认识生字宿、寺、恐、危、辰、惊、敢。
(我看见小朋友们都坐得端端正正,说明大家已经读好了。老师要检查了,谁来挑战呢?)
(1)出示危楼。 以词带句,正确朗读诗句危楼高百尺。
(2)出示星辰。读好前鼻音和后鼻音。通过图片理解辰就是太阳、月亮、星星的总称。以词带句,正确朗读诗句手可摘星辰。
(3)出示不敢。以词带句,正确朗读诗句不敢高声语。
(4)出示恐、惊。读准字音。正确朗读诗句恐惊天上人。
4.把诗句连起来读一读,把整首诗读正确。
5.教师范读、学生再读,读出诗的节奏。
(1)师:看你们读得这么起劲,老师也想来读一读。(师配音范读)
(2)师:你们觉得老师读得怎么样?给老师一点掌声吧!告诉你们一个读好古诗的窍门:读得时候要注意停顿。老师刚才就是在这些地方注意了停顿,而且读得声断气连,才能读出古诗的韵味。
(3)现在大家试着再来齐读一遍古诗。
三、图文结合,展开想象,初知大意
1.学习第一、二句
(真是聪明的小朋友,一下子就掌握了读诗的诀窍。你们读得这么好,诗中有一个字急切的想来和大家打招呼。出示危的小篆)
(1)字理识字危
(猜猜它是哪个字?它是危的小篆体,上面是一个人,中间是山崖。本义指人站在山崖上心里很害怕,说明这个山崖怎么样?所以危就是高的意思)
(2)指导书写
a.观察
b.范写
c.学生练写
d.展评
2.我们已经知道了危就是高的意思。现在请同桌合作交流,看看诗中哪些词语写出了楼的高。
(1)高百尺:高百尺是不是说这座楼真的有一百尺高呢?这里作者运用了什么手法?这两首诗学过没有,是谁写的?你能从中找出运用夸张手法的诗句吗?
(2)摘星辰 如果你站在这么高的楼上,看着满天一闪一闪的星星近在眼前,你会想些什么,又会做些什么呢?
小结:一伸手就能摘到天上的星辰,这是一种不可能实现的幻想,却形象的表现出了楼之高。多么奇特的想法啊!
(3)让我们一边想象画面,一边带着动作读一读这两句诗。
2.学习第三四句
站在这么美妙的地方,李白本应该高声吟诵一番,可他却
(1)出示第三四句。学习生字恐、惊。谁能用恐和惊各组一个词语。(老师最欣赏刚才几位同学组的词语。给恐组的是恐怕,给惊组的是惊动。其实和惊动相似的还有一个词惊扰,今天我把这个词送给大家。)(看看老师给它们组的词语。老师给恐组的是恐怕,给惊组的是惊动、惊扰。今天老师就把这些词送给大家。)这也是恐和惊在这首诗中的意思。让我们齐声把这些词语读一遍。
(2)朗读指导。(李白是个很浪漫的诗人,他相信九天之上就是天宫,天宫中住着许多神仙,所以他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怎么读才不会惊扰到他们呢?)
(3)生齐读这两句诗
四、诵读积累
1.现在老师要考考小朋友们与老师的配合默契程度。老师描述一个画面,看看你们能不能从这首诗中找出一句与这个画面相对应。
2.师:大家找得可真准啊!可是调皮的星宝宝还想进一步考考大家。他们把这首诗中的一些字藏起来了,你能把它们找出来吗?
3.师:现在星宝宝把所有的字都带走了,你能根据这幅图,把他们全部找回来?让我们一起来试试吧!(配音乐读)
(设计意图:难度递增的填词游戏能激发学生背诵古诗的兴趣,降低背诵的难度,帮助学生循序渐进地背诵古诗,增加学生学习的趣味性)
五、拓展
诗仙李白很擅长运用夸张的手法作诗。今天老师还带来了一首他的诗,让我们赶快来读一读吧!
出示古诗《秋浦歌》
1.找出运用夸张手法的诗句。
2.在拼音的帮助下生齐读。
(设计意图:《夜宿山寺》和《秋浦歌》这两首古诗都是李白写的,都用了夸张的手法。通过拓展这首古诗增加学生同一作者的古诗积累。)
六、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古诗《夜宿山寺》,今天回去请小朋友们把这首诗背会,并把它编成一个小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七、作业
板书:
18.夜宿山寺
(唐)李白
高百尺
危
摘星辰
19、雪地里的小画家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雪地里的小画家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设计理念
在设计本课教学时,我根据教材特点和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以一颗童心将自己的教学机智与情境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情境中朗读,营造开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以此为这一篇极富童趣的儿童诗设了以下教学目标:
★自主识记11个生字,会写5个字。
★借助汉语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了解课文内容,知道小鸡,小鸭,小狗,小马这四种动物爪(蹄)子的不同形状以及青蛙冬眠的特点。初步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习惯,热爱生活的情感。各学段有侧重点。1-2年级的重点便是识字与写字。而语文重在读,重在读中悟情,所以我把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也作为本课教学的重点。
由于学生的经验少,观察能力还较差,为此了解四种动物爪(蹄)的不同形状和青蛙冬眠的特点是本课要解决的难点。下面我就简单讲讲昨天这节课的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引言激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为课堂教学中重要环节的引言部分,不仅要向学生揭示课文的主要内容,而且要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上课初,我力争把学生带入兴趣的天地。课前,我向同学们描述了这样一幅画面:在大自然中有一个动物王国,在那里住着许许多多的可爱的小动物。昨天晚上啊,那里下了好大的一场雪,冷极了,小动物都躲在家里睡懒觉呢,可是却有几个调皮的小家伙听说老师要为大家上课,就吵着老师要把它们带来,没办法老师就把它们带来了,大家想认识它们吗同学们的学习热情一下子就被点燃了,接着为同学们出示动物挂图,让他们认识雪地里的小画家们:小鸡,小鸭,小狗,小马,还有那只睡大觉的小青蛙。
二, 层层递进,引导初读,识字。
通过联想法,编字谜,象形法等多种形式来识字,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引导学生拼读,组词,造句,使学生掌握字音,记住字形。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把学习的主动权放手给学生,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小组互动,师生合作,生生交流,寓学习于游戏之中,充分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发挥学生的创造力,体现学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相互启发,相互促进。结合生活实际与当代时代的特点,注意识字与生活的联系。这样不仅使学生记住了字形而且也了解了字义,增长,丰富了知识,从而在此基础之上初步感知文章。
三,动情朗读,文里寻趣。
朗读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方法,加强朗读训练,应遵循读通,读熟,读懂,会读的教学思路,以读代讲,以读促讲,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情感,加深理解.
(一)初读阶段,读通课文,整体感知。
让学生借助拼音自由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做到不破词,不丢字,不添字。
(二)细读阶段,突出重点,理解词句。
1,利用课件下雪图,引导学生读好感叹句。晶莹,洁白的雪落在小动物的家门口,小动物们多么开心,高兴,站在小动物的角度引导学生朗读;我们看到这么美的雪从空中飘落下来,情不自禁地喊着--联系生活,让学生读出高兴,惊喜,兴奋。
2, 利用实物图片,让学生认识竹叶,枫叶,梅花和月牙的形状,通过朗读,引导学生读懂重点句:小鸡画竹叶,小狗画梅花,小鸭画枫叶,小马画月牙。 我再让学生上台贴画,玩找脚印游戏等形式解决本课难点。通过感情朗读,使学生不仅了解小动物脚趾的不同形状和脚印的美丽可爱,而且能深切感受到生活中的无限情趣。
3,利用角色转换,引读,体会小画家们本领高强。自己读读句子,从哪看出小画家很能干 不用颜料不用笔,几步就成一幅画。品读句子,理解重点词;再利用引读,加强对学生的朗读指导,在读中悟情,在读中悟理,感受到小画家真了不起。
(三)熟读阶段,把握整体,逐步成诵。
在分析理解了课文之后,熟练的朗读,结合教学挂图和课件等联系背诵。
四,发散思维,又增新趣
为了引发学生将思维的触角引向新的领域,启发学生思考:(1)雪地里还会来哪些 小画家,它们会画什么 (2)还有哪些动物和青蛙一样没参加 为什么
小孩子好奇,好胜,为此,在学生领悟教学重难点的基础上,拓展思维,使他们了解更多的自然知识,由课内走向课外。
教学《雪地里的小画家》这一课,我从趣入手,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以读代讲,让学生读悟,理解字,词,句的意思,以情促学,使学生乐学,会学,逐步培养自学的能力,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0、我的长生果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我的长生果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一、说教材地位及教学目标
《我的长生果》是一篇回忆性的散文。作者以一种娓娓交谈的方式,用朴实的话语,回忆少年时代的读书经历和读书收获,真诚抒写了阅读和写作带给自己的愉悦。字里行间融注了作者对生活,对人生真实的体验和感受,给人思考和启迪。
结合本单元教学目标和教材自身特点,我把本课教学目标定为:
1.知识和技能目标:
(1)据标志性的词句理清文章思路,概括内容要点,在听说双方互动过程中,增强知识的筛选能力。
(2)品味生动形象的语言,体味字里行间流露的真情实感,感受散文形散神聚的魅力。
(3)通过删减,调序,改换,勾连等方法,引导生学自主品析,并在一定基础上进行语言的积累和运用。
2.情感目标:
(1)联系自己阅读,写作经历和生活实际,畅谈感受和收获。感受到创造性学习的乐趣。
(2)体悟阅读与写作对于个人的成长,社会人生的价值意义,借以激发学生提升心智,丰富生命,完善自我。
二、说重点难点
叶文玲在本文中娓娓讲述了创新写作给她带来的乐趣。编者其意,旨在希望让阅读带给学生一点思想观念上的冲击,一些思维方式上的转变。故而,结合单元目标和本文特点,我将本文的重难点确定为:
重点:读懂课文内容,体味字里行间流露的真情实感。
难点:结合自身体验,畅谈学习本文的感受和收获。理解阅读与写作相辅相成的道理,并能进行创造性的写作。
三、说学情
我们的学生是山区学生,语文基础较差,尤其体现于学法方面、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通过前面三课的学习,学生已初具赏析和品读一般文学作品的能力,并能结合文本谈自身的阅读体验。
四、说教法和学法
《纲要》明确提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索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根据我们学生情况、本课文的特点,按照学生的认识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为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决定采用以下教法:
诵读法:三分散文七分读,从教学过程来看,教学中将朗读教学贯彻到课堂始终,教师示范朗读,引导学生按要求听读,帮助学生深入体会课文情感意蕴,到交替运用轮读、个读、齐读和品读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真正学会读书,欣赏、领悟短文的优美语言和意味,借此落实教学目的。
提问法:为了在课堂教学中训练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提高对短文整体的把握能力,我设计了若干个问题在学生反复朗读中适时抛出,有利于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记忆,最后又通过互动设计板书表现出来。
讨论法:引导学生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共同分享合作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喜悦。
练习法:控制论告诉我们,要实现有效控制就必须要有反馈,而且反馈越及时越好。因此我设计一些课堂练习,运用练习教学法及时反馈课堂教学效果。
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的共同发展。学法具体如下:
1.勾画圈点法:让学生勤动笔墨,积极读书。
2.朗读法:指导学生反复朗读,从中体会课文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3.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合作探究。
4.练习法:主要是进行创造性的表达(口语和写作)。
五、说教学设计:
(一)趣味引入,悬念入题。(从学生喜爱的神话故事人物轻松导入,激起学生兴趣,调动全体进入学习氛围)
(二)自读自悟,整体把握。(《课标》中明确提出,学生要要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能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此环节的设置意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1.齐读,明确长生果的喻意。
2.个读,理清文章思路(我的读书经历和读书收获)。
3.轮读,积累优美词句。
4.范读,重点品读1,2节。
(三)批注精读,体会情感。(重点突出,合作探究精神的培养)
讨论和圈点勾划:
1.作者为什么把书比作长生果?文中哪些词句(字里行间)体现出我对书的喜爱?请把你的理解或感受批注在旁边。
2.书对作者的人生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信息的归纳整合)
3.对此,你是怎样理解文题的?那把它更换为我爱读书,或阅读对我的帮助好不好,为什么?
4.作者由阅读而获得了怎样的写作体验(创造的乐趣)?你有过同感吗?请你也谈谈。
(四)能动创造,享受乐趣(难点突破,创新精神的培养)
1.联系自己阅读,写作经历和生活实际延伸体验,畅谈学完本文后的感受和收获。(再次体悟作者的感受,提升对阅读,写作及人生的认识)
2.我也能!仿写:
书,是人类文明的长生果;书,是
3.积累有关读书的名言警句。
4.创造性表达:
①口头创作故事:有一天,我在街头漫步,突然看到**同学(男)穿着一条裙子,
②小作文:《由男子汉穿裙子想到 》
(五)板书设计:
27.我的长生果
读书 博览群书 入情入境 读书笔记
写作 别出心裁 真情实感 呕心沥血
21、树和喜鹊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树和喜鹊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教学目标:
1、认识窝、孤等9个生字和子字旁、倒八2个偏旁,读准多音字只、乐。
2、会写快、乐两个生字。积累叽叽喳喳、安安静静等词语。
3、正确、流利朗读课文,读准一的变调。
教学重点:
认识9个生字和子字旁、倒八2个偏旁,读准多音字只、乐。会写快、乐两个生字。
教学难点:
正确、流利朗读课文,读准一的变调。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
1、出示树和喜鹊两位新朋友,引出课题。
2、补充课题,学生书空。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开课之初,我首先通过树和喜鹊的图片营造气氛,将学生带入情景中,为课文的学习奠定情感基础。)
二、整体感知,学习字词。
(一)自由读文,出示读书要求。
(二)各种形式认读词语。
过渡:同学们课文读得这么流利,相信这些词语也一定难不倒大家,对吗?
1、出示带有拼音的词语。
自己拼读、小组轮换读。
2、去掉拼音读词语。
男女生开火车读、小老师领读。
认识偏旁子字旁和倒八。
选自己喜欢的词语说一句话。
3、过渡:聪明的同学们能不能发现有两个词语叽叽喳喳和安安静静和其它词语的区别。
学习并积累AABB式词语。
学生观察词语特点,归纳词语AABB式词语。
说说自己积累的AABB式词语。
引导学生说出叽叽喳喳和安安静静的意思。
读句子:天一黑,他们又叽叽喳喳地一起飞回窝里,安安静静地睡觉了。
做动作读句子。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自主发现AABB式词语的特点,学会积累和运用,通过做动作来帮助孩子理解词语意思,丰富孩子们的词语积累。)
(三)生字教学。
1、出示生字,同桌互读。
2、师生合作玩字卡游戏。
3、交流识字方法。
4、学习多音字只乐。
过渡:同学们,我们每天来到校园和同学老师一起学习、玩耍,你们快乐吗?(快乐)就让我们赶快写写快、乐这两个字吧!
(设计意图:通过玩字卡游戏、交流识字方法的形式,检查和巩固学生对生字的掌握情况。过渡语直指下一环节的学习内容,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写字教学。快乐
1、学生观察田字格里的生字,提醒关键笔画。
2、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3、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教师提示书写姿势。
4、全班展评。学生互评。
(设计意图:给学生自主识字、写字的机会,并在合作交流中互帮互学,教师适时查漏补缺,指导方法。)
(五)读好一的变调。
1、课件出示词语,学生观察,发现一的读音不同。
2、指名读。分组读。
(六)量词积累。
1、找出词语中的量词。
2、说说自己积累的量词。
3、出示相关句子,男女生读一读。
(七)读儿歌。
1、课件出示儿歌,自由读。
2、分组合作读。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观察,拓展想象,练习朗读,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丰富词语的积累,真正夯实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
四、再读课文,感知文意。
1、指名分段朗读。
2、师生合作朗读。
3、根据课件提示,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采用多种阅读方式,反复对重点自然段落的阅读以及对重点词句的理解,辅之以多媒体技术引导学生理解和体会文本的思想,形成自己的认识。)
五、总结。
22、美丽的小兴安岭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美丽的小兴安岭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教学过程
(一)播放视频,导入新课
观看视频后,请学生谈感受
1.小兴安岭给你们什么感觉?在那里你看到了什么?
2.师总结:大家已经被这满眼的绿所吸引了吧。没错,小兴安岭最大的特点就是树多。接下来,我们就来自由朗读课文,请同学们与作家一起,感受小兴安岭的魅力!
(二)读中感悟,积累语言
生自由读。思考: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描写小兴安岭的?
(预想:春、夏、秋、冬四季)(教师板书:时间顺序)
学习小兴安岭的夏天
(1)请学生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说说看到的风景。(教师板书:树木、雾、太阳、野花)
①同桌相互讨论并圈出特别能表现夏天树木特点的词。通过这些词你们感觉这些树木怎么样?(茂密)
②还有哪些词语你觉得写得好呢,为什么?(封、挡、遮)
(2)指导朗读:
树木竟然把蓝天封起来?多厉害啊!谁愿意愿意把你的感受通过朗读传递给大家吗?
(3)在这个季节中还有让你心动的地方吗?
(预想:早晨,整个森林)
(4)师生合作读:
这样的景象真是太美了,老师想和大家一起来读读这段话。老师读每一句话的开头部分,其余你们来接,明白吗?
(5)师小结:夏天的小兴安岭真是枝繁叶茂,让我感觉到了强大的生命力。可是,这么大的生命力,在刚刚苏醒的时候,又是什么样子呢?让我们去看看它的春天吧!
(三)学生自学春、秋、冬景物
小兴安岭是一个四季分明的地方,现在老师把大家分成三个大组,请同学们按照你们自己总结的学习方法,来欣赏春秋冬美景。一、二组的同学来欣赏秋天的美景,三、四组的同学来欣赏冬天的美景,五、六组的同学赏析春天的美景。
(四)回顾课文
这数不清的树木在不同的季节呈现了不同的美,让我们一起来读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想一想为什么说小兴安岭是美丽的大花园和巨大的宝库。
(五)课后拓展
1.这么美丽的小兴安岭,我们应该怎样去爱护它,让它永远生活在我们的世界中呢?
2.小兴安岭景色优美,物产丰富,每个季节都有不同的景物和特产,你们喜欢小兴安岭吗?选出你们最喜欢的一段,来读一读,等一下我们来个朗读比赛。
(六)作业小结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背诵喜欢的段落;
3.搜集关于小兴安岭的材料;
板书设计
23、绿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绿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设计说明
《绿》一文运用文字的魅力用文学的形式描述了春天到处都是绿色,树木大地中的小草在春风的吹拂下来回摆动,风是绿的,水是绿的,世界充满了绿。绿是生命的颜色,是生命的象征。教学中,关注学生的阅读感受,抓住读这一学习手段,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结合自己对绿、对生命的认识,进行美读诗歌的训练,在读中加深感悟,感受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1.制作多媒体课件以及字卡、词卡。
2.查阅与作者相关的资料。
学生准备:预习生字词。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引入新课
1.春姑娘悄悄地来到我们身边,大自然到处是一片绿色。你见过春天里什么样的景象?
2.学生交流看到的春色。
3.小草探出了头,树木发芽,田野变绿,放眼看去,到处都是绿,就好像
出示句子:好像绿色的墨水瓶倒翻了,到处是绿的
4.今天我们走进诗人艾青的《绿》,一起去感受绿。
5.板书课题。了解作者。
艾青,原名蒋海澄,现代诗人。1933年第一次用笔名艾青发表长诗《大堰河我的保姆》,奠定了他诗歌上的基本艺术特征和在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朴素、凝练、想象力丰富是艾青诗歌的一贯特点。《绿》是诗人写于20世纪70年代末期的一首抒情小诗。
设计意图:谈话引入,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激发阅读兴趣。
二、初读课文,集中识字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
(1)借助拼音读正确、流利,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错字。
(2)选择自己读得不够正确、流利的小节,再仔细读一读。
2.交流自学效果:
(1)春风姑娘要考考大家认识了哪些字。
瓶、挤、叉、挥。
①学生自由认读,遇到读不准的字音,可以向同学请教。
②指名认读生字,师生共同纠正字音,着重读准多音字叉的读音。
指导学生借助工具书,准确掌握多音字。
[chā]
a.(子)一头有两个以上长齿便于扎取东西的器具:鱼~|三齿~|粪~子。b.用叉子扎取:~鱼。c.交错:~着手站着。d.形状为的符号,表示错误或不同意等:反对的打~。
[ch][劈叉]两腿分开成一字形,臀部着地。是体操或武术动作。
[chǎ]分开,张开:~腿。
[ch]挡住,堵塞住,互相卡住:车把路口~住了。
③齐读生字。
④小组讨论:有什么好办法能帮助大家准确而又快速地记住这些字?
⑤汇报交流:
挥挤:提手旁,与人的动作有关。
瓶:形声字。一种口小,颈细而肚大的容器。瓶子、酒瓶、花瓶。
(2)春雨妹妹也来了,想要听听你们能不能把词语读正确。课件分组出示词语:
交叉、舞蹈、教练、指挥、按着、墨水瓶。
①指名认读。
②开小火车读好词语。
(3)老师从课文中选了一些词语放到句子中,你也能正确、流利地读一读吗?出示句段:
突然一阵风,好像舞蹈教练在指挥,所有的绿就整齐地按着节拍飘动在一起
①学生自由读。
②指名读,互相正音。
③齐读。
设计意图:从儿童的心理、认知、思维特点和知识经验出发,运用多种方法掌握字词的音、形、义。在语境中进一步巩固字词,扫除学文障碍。
三、整体感知,初步概括
1.自由读诗歌,想一想每小节描写了哪些内容?
指导学生采用句意合并的方法来尝试概括。
2.学生尝试概括。
第一节:眼前铺满绿色。
第二节:绿色的丰富,深浅浓淡。
第三节:整个自然空间充满了绿色。
第四节:绿色聚集重叠的形态。
第五节:绿色在风中飘动。
3.你认为怎样读能表达出自己的感受,读一读。
设计意图:整体朗读诗歌,把握诗歌内容,为分析诗歌内容做准备。
四、观察指导,练写生字
1.观察课后写字表,提出书写难点,集体交流解决方法。
2.教师利用课件演示瓶叉的书写过程,组织学生仔细观察,帮助学生记住笔顺和字形。
3.学生再次观察课后写字表,先观察书写动漫,再练写两个。
4.利用实物投影展示学生的书写情况,集体评议后再练写。
设计意图:发挥学生识字主动性,尊重学生的识字经验,提高书写指导的针对性、实效性,培养正确的书写方法和良好的书写习惯。
五、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1.教师总结学生课堂学习情况。
2.布置作业:将课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给家人听。
设计意图:学习用恰当的语气朗读,表现自己对诗歌的理解,为下节课品读诗歌做好准备。
第二课时
一、复习词语,引入新课
1.出示词语:
交叉、舞蹈、教练、指挥、按着、墨水瓶。
2.学生认读。
3.过渡:通过上节课的读文,说说诗歌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设计意图:复习词语,巩固对字词的掌握,回顾诗歌内容,组织学生开展有效阅读。
二、品读诗歌,感悟体会
1.出示句子:好像绿色的墨水瓶倒翻了,到处是绿的
(1)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2)你从这句话中感受到了什么?
(3)表示什么?
(4)指导朗读,注意朗读时的语气、语调。
2.春姑娘来了,带来了绿,她为我们调出了哪些绿?
(1)学生轻声读第二节。
(2)汇报:墨绿、浅绿、嫩绿、翠绿、淡绿、粉绿
(3)认读这些词语。
(4)是不是只有这些绿? 引导学生关注省略号,体会绿的多样,绿得奇。
(5)你还知道哪些绿?
(6)这各种各样的绿,却绿得发黑、绿得出奇。出奇是什么意思?
(7)怎样读出这种美,这种奇呢?
3.绿得出奇,表现在哪儿?
(1)学生自由读第三节。
(2)说说奇在哪儿?
(3)欣赏课件。
(4)看图说话。 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感受事物呈现出的绿,体会绿得奇。
刮的()是绿的,下的()是绿的,流的()是绿的,()也是绿的。
(5)读出绿得美、绿得奇。
4.这么多绿聚在一起,会是怎样的画面呢?
(1)学生朗读第四、五节。
(2)欣赏课件,帮助学生理解挤重叠交叉。
(3)一阵风吹过,一切都动了起来,仿佛舞蹈教练在指挥,他在指挥什么,展开想象,说一说。
(4)你感受到了什么?你能读出这种感受吗?
设计意图:结合课件的直观感受,唤起对绿的记忆与想象,描绘美丽春景图,诵读中品味绿,感悟绿得美、绿得奇。
三、把握整体,加深感悟
1.作者用简洁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美丽的春天,让我们感受到无处不在的绿,绿是希望,是快乐,是生命。让我们带着自己的感受完整地诵读诗歌,仔细品味诗歌的意境。
2.学生有感情地诵读。
3.组织对学生的诵读做简单的评价。
设计意图:由悟到读到评,是学生对语言材料进行吸收、存储、内化、整理、表达的过程,既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教给学生学习诗歌的方法。
四、拓展延伸,创意写作
1.用最美的情感诵读诗歌。
2.春天,大自然充满了生机,充满了绿色,你见过绿集中起来的情景吗?说一说,写一写:春天到了,校园里,()。田野里()
引导学生想象:春天来了,到处充满绿色。校园里,你发现了哪些事物变绿了?
设计意图:依托文本,拓展训练,学习运用语言,巩固所学所得。模仿文本,独立运用语言,进行创意写作,提升学习能力。
板书设计
绿
铺满 到处
丰富 深浅浓淡
充满 整个空间
聚集 重叠交叉
飘动 指挥舞动
24、鹿角和鹿腿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鹿角和鹿腿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 第7课与第6课的相同点:
①题目相像;
②篇幅长,可以对故事清晰了解。
(一生:两课都有一个好的一个坏的。师指正:学完课文后,你会有不同观点。)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 生自读课文
2. 出示词语,生齐读
匀称 珊瑚 噘起
配不上 抱怨 撒开
不禁
3. 师领读易读错词语,重点讲解词语:
①不禁:同情不自禁,正音,多音字学习。
②撒开:撒是个动作,正音,多音字学习,区分洒。
③匀称:词语解释身材比例好,正音,多音字学习。
④强调配与噘字书写。
4. 齐读词语,师示范朗读。
三、精读课文
1. 课文中对鹿角又怎样的描写?在文中圈划?
鹿角我的角多么精美别致,好像两束美丽的珊瑚。
鹿腿这四条腿太细了,怎么配得上这两只美丽的角呢!
2. 用关键词代表鹿角、鹿腿(尽量用文中的词)
鹿角精美别致
鹿腿太细了
3. 完整朗读第三自然段鹿说的话,强调读好提示语。
介绍珊瑚,量词、部首。
4. 完整朗读第四自然段鹿说的话。
5. 指导朗读第三自然段的话:读出自豪,两个感叹号,语速快些、语气重些。
指名读,齐读。
6. 指导朗读第四自然段的话:同样是感叹号,但语气不同,中间停顿。唉正音。
指名读,齐读。
7. 怎么配得上就是配不上,反问语气。
8. 当鹿遇到危险时,鹿角和鹿腿又怎么样呢?找句子。
归纳总结:
鹿角挂在树枝上
鹿腿把狮子甩在身后
四、总结寓意
1. 鹿角和鹿腿在遇到危险时,给鹿带来了不同情况,看了这样的对比,你有什么想法?
生:
①好看不重要,实用才重要。
②好看的东西未必好,外表难看的东西未必不好。
③有些东西中看不中用。
④不是每样东西都十全十美。
2. 哪个同学的收获最接近故事的寓意,为什么?第二个
(理由下节课交流)
第二课时
一、分析寓意
1.上节课我们挑选了最好的寓意,另外三个为什么不好呢?
①不够严谨。
③太简单,没讲明白。
④太宽泛。
2. 读一则寓言故事,懂一个道理。
二、研读课文,交流鹿的心情并复述课文
1. 当鹿无意中看到自己倒映在水中的影子和鹿角时开心
2. 当鹿看到自己的细腿时没精打采
3. 当狮子要袭击自己时害怕
4. 当鹿看到狮子被自己甩在身后时松了一口气
5. 刚逃脱,鹿角挂在了树枝上时紧张
6. 再次脱险后高兴
7. 师还原整个故事与鹿的心情变化
8. 根据板书复述课文
9. 脱离板书复述课文
三、课后习题讨论
1. 书后第三题,赞成哪种说法?
①美丽的鹿角不重要,实用的鹿腿才是最重要的。
②鹿角和鹿腿都很重要,它们各有各的长处。
2. 生从两方面交流选择原因反对第一种说法的原因;说清鹿腿和鹿角的缺点。
25、浪淘沙其一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浪淘沙其一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教学目标
1.读懂《浪淘沙》,体会诗人表达的感情,感受古诗意境。
2.培养学生热爱黄河、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我们伟大的祖国,山川秀丽,风景如画。这节课我们要到黄河边上,去听听黄河的涛声,去看看黄河的气势。接下来,我们要学习唐代诗人刘禹锡作的诗《浪淘沙》。【出示课件2】(板书:浪淘沙)
二、自主学习
1.在学古诗之前,请同学来回顾一下古诗的学习方法。【出示课件3】
解诗题,知作者诵古诗抓字眼,明诗意;理解大意品意境,悟感情。
2.【出示课件4】自学提纲
1.浪淘沙怎样理解?互相交流资料,了解作者刘禹锡。
2.将古诗读正确、流利。
3.理解以下词语的意思。
①九曲:
②簸:
③天涯:
④直上:
4.结合重点词语说说古诗大意。
三、合作学习
1.《浪淘沙》是由九首诗歌构成的一组诗,这里是其中的一首。其形式为七言绝句。后又用为词牌名。
刘禹锡(772年-842年),唐代诗人,字梦得,洛阳(今河南洛阳)人。是柳宗元的好友,人称刘柳,因参加永贞革新而被流放。他性格豪迈,决不向恶势力低头。他的诗也写得很有豪气,白居易因而称他诗豪。
2.指名朗读古诗。
3.理解以下词语的意思。
①九曲:弯曲,形容黄河弯弯曲曲的样子。
②浪涛风簸:波浪滔天,大风颠动。
③天涯:天边。
④直上:一直到达。
4.学生连起来说说诗意。
(弯弯曲曲的黄河汹涌奔腾,卷来万里泥沙,大浪翻涌,狂风怒吼,仿佛来自天涯。如今可以沿着黄河直上九天银河,一起走进牛郎织女的家。)
(适时板书:黄河雄伟壮美的景象)
5.【出示课件5】课文配套图片 借用图片理解。
四、质疑探究
1.【出示课件6】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2.品读,深化理解。
牵牛织女:指牛郎星和织女星。神话传说中把它们说成牛郎和织女两个人。自古相传,织女为天上仙女,下凡到人间,和牛郎结为夫妇。后西王母召回织女,牛郎追上天,西王母罚他们隔河相望,只准每年七月七日的夜晚在鹊桥上相会一次。
这首绝句用淘金者的口吻,表明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是在河边生活,牛郎织女生活的生河恬静而优美,黄河边的淘金者却整天在风浪泥沙中奔波。直上银河,同去牛郎织女家,寄托了他们心底对宁静的田园牧歌生活的憧憬。表现诗人奋发有为的精神和豪迈浪漫的气魄。
(适时板书:奋发有为的精神 豪迈浪漫的气魄)
五、小结检测
这节课,我们欣赏了唐代诗人刘禹锡创作的《浪淘沙》,古人用他们的双脚踏遍了祖国山川河流,用饱含深情的语言写下无数千古不朽的名篇。课余请大家再收集有关的古诗读一读,去领略中华民族特有的古诗古韵!
26、开满鲜花的小路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开满鲜花的小路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教学目标
1.认识邮、递、裹等1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啊,会写鲜、邮、递等9个字,正确读写鲜花、邮递员、先生等12个词语。
2.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好角色的语气,读出大家对开满鲜花的小路的赞美、喜爱之情。
3.能根据图画,运用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理解绚丽多彩等词语的意思,仿照例句写句子。
4.能借助插图讲故事,知道美好的礼物指什么,并了解生活中其他美好的礼物。
▶教学重难点
1.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好角色的语气。
2.能借助插图讲故事,知道美好的礼物指什么,并了解生活中其他美好的礼物。
▶教学策略
1.识字写字
(1)识字:丧、籽是平舌音;猬在词语刺猬中读轻声。随文识记生字,如,①借助图片识记,邮、局、递宜以词语的形式串联起来并借助图片认读;②熟字换偏旁,堆、破可以用熟字换偏旁的方法来识记,堆推破坡;③联系生活识记,裹、寄可组成短语寄包裹、收包裹,联系生活中见到的爸爸妈妈寄包裹或收包裹的情形理解识记生字。
(2)写字:本课要写的9个字,建议先归类再练习。邮、叔、鲜、礼、堆这5个字都是左右结构,邮、叔书写时要注意左宽右窄,左高右低;鲜、礼书写时要注意左右等宽;堆书写时要注意左窄右宽。员书写时要注意上窄下宽。递、局、原都是半包围结构,要注意包围部分和被包围部分之间大小的协调。
2.朗读指导
(1)读正确,读通顺。可采用范读、跟读等形式,一是要读准字音,二是要联系所在句子的内容读出惊喜、赞叹的感觉。
(2)分角色朗读。分角色朗读可以让学生进入角色,体会不同角色的心情,理解文章内容。教师注意指导学生通过调整朗读的语调和语速来表现人物心情。
3.理解运用
引导学生多想,在想象与联想中,让学生对故事产生浓厚的兴趣。运用朗读、讲故事、表演的方式,感知课文内容。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可让学生对着插图讲一讲这个故事。在教学时,可适当地引导学生思考:这么美好的礼物是谁送的?让学生想一想、说一说,生活中还有什么也是美好的礼物?通过对美好的礼物的领悟,受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熏陶。
▶教学准备
1.预习提纲:完成《状元大课堂好学案》对应课文预习作业。
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邮、递、裹等14个生字,会写鲜、邮、递等9个字,正确读写鲜花、邮递员、先生等12个词语。
2.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板块一 欣赏小路,激趣揭题
1.展示图片,激趣导入。你看到了怎样的小路?谁来说说?(引导学生说出弯弯曲曲的小路种满绿树的小路)
2.大家想不想到这条开满鲜花的小路上走一走、看一看?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课文《开满鲜花的小路》。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指导学习鲜。教师范写,提示要点:鱼作偏旁时,第八笔横改成提。可组词鲜艳鲜花。
4.学生书写,教师点评。
【设计意图】教师通过展示唯美的图片将学生带入课文的学习,要求学生用准确的语言描述画面,关注学生的语言表达。
板块二 朗读课文,识记字词
1.初读课文,识记字词。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①学生借助拼音大声读课文,边读边用铅笔标出自然段序号,并圈画生字娃娃。
②遇到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举手问老师。
③全班核对自然段序号的正误。
(2)指名读课文,教师点评。
(3)认读生字,读准字音。
①开火车识字。(课件出示带拼音的生字)
点拨:漏、礼是边音,丧、籽是平舌音。
②生字宝宝们可淘气啦,现在它们脱掉了拼音小帽,变了样儿,你还能认出它们吗?(课件出示去掉拼音的生字,指名学生当小老师领读)
③课件出示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学生齐读,教师评议。
课件出示:
邮递员 邮局 懊丧 礼物 包裹 刺猬 绚丽多彩
正音:邮的韵母是ou;猬在词语刺猬中读轻声。
2.再读课文,牢记字词。
(1)生字娃娃邀请我们到他们家去做客,让我们把他们送回家吧!(课件出示生字)
(2)交流识记方法。
①加偏旁或换偏旁记忆。如,由+阝=邮;米+子=籽;推-扌+土=堆。
②同音字区分。员原,组词:(员)工、人(员)、(原)来、草(原)。
③偏旁记忆。反犬旁归类识记。
④字理记忆。裹的篆书,衣表意,篆书形体像衣服,表示衣服可以包裹东西;果表声。
(3)创设语境,巩固识字。课件出示句子:
课件出示:
长颈鹿大叔寄来了一个包裹,邮递员黄狗让鼹鼠先生到邮局领取。
①指名读,学生点评。
②分组读、男女生比赛读、齐读,教师评议。
【设计意图】本课的生字较多,教师带领学生先认读再强化记忆,步步推进,加深了学生对字词的印象,为课文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板块三 观看动画,整体感知
1.观看动画,调动兴趣。
(1)《开满鲜花的小路》这个故事发生在一个动物王国里,来,让我们一起走进动物王国吧!
(2)课件播放动画片《开满鲜花的小路》,学生观看。
(3)刚才,你们看得真入神啊!那现在我有一个问题要考考大家:这个故事里有哪些可爱的小动物呀?(学生抢答)
(4)学生试着完成填空,教师把动物图片放到相应的括号里。
课件出示:
邮递员( )为鼹鼠先生送来了( )寄来的包裹单。鼹鼠先生不认识包裹里的小颗粒,于是去问( ),结果发现包裹破了,包裹里的东西漏在了来时的路上,( )很懊丧。
不久,春天来了,通往( )家的路,成了一条开满鲜花的路。( )、( )和( )看到门前的鲜花,非常惊喜。原来,( )寄来的礼物是花籽。
2.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指名回答,教师评议。
【设计意图】本环节帮助学生理清角色、梳理情节,帮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板块四 观察字形,指导书写
指导左右结构的字鲜、邮、叔、堆、礼。
1.引导将鲜和邮进行比较,发现:两字的左右等宽,但鲜字左右等高,而邮字左高右低。
2.学生按要求书写,同桌互评。
3.教师范写叔、堆、礼,明确要点。
(1)叔:左高右低,第三笔横略向上倾斜,第七笔横撇略高于第三笔横。
(2)堆:中间单人旁的竖写在竖中线上,右边四横之间距离相等,最后一横稍长。
(3)礼:第一笔点从左上格起笔,第二笔横撇的横稍微向上倾斜,最后一笔竖弯钩要写得舒展。
4.学生练写,教师展评。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观察、比较,抓住每个字的结构特点和书写要领,把握书写规律。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能根据图画,仿照例句写句子。
2.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好角色的语气。
3.能借助插图讲故事,知道美好的礼物指什么,并了解生活中其他美好的礼物。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1.听写词语,复习巩固。
课件出示:
鲜花 邮递员 先生 原来 大叔 邮局 太太
做客 惊奇 快活 美好 一堆 礼物
(1)指名学生在黑板演示,教师点评。
(2)齐读词语。
2.借助插图,讲讲故事。
(1)学生默读课文,回顾内容。
(2)指名讲述,教师点拨。
预设:黄狗给鼹鼠先生送来了长颈鹿大叔寄来的一个包裹。他不知道里面的小颗粒是什么,就想去问松鼠太太,没想到全在路上漏光了,第二年春天,沿路开满了绚丽多彩、五颜六色的鲜花,这不禁让人赞叹:多么美好的礼物啊!
【设计意图】借助插图引导学生梳理故事的情节,不仅能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还能提升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板块二 聚焦重点,感受意境
1.抓住语气词,感受美的心情。
(1)自由朗读第6自然段,找一找鼹鼠先生看到了什么。
(2)课件出示画面:度过漫长的严冬,鼹鼠先生走在明媚的春光里,春风拂面,就在这时,他看见了一条开满鲜花的小路。
课件出示:
啊,通往松鼠太太家的路,成了一条开满鲜花的小路。
①自由读,指名读,男女生分组读。强调啊在文中读第四声。
②思考:此刻鼹鼠先生的心情怎么样?哪一个词表达了他的心情?(啊)
③教师范读,学生齐读,读出鼹鼠先生的惊喜之情。
2.抓住重点词,感受美的画面。
(1)你们知道鼹鼠先生发现的这条小路有多美丽吗?从哪里知道的?
课件出示:
门前开着一大片绚丽多彩的鲜花。
门前开着一大片五颜六色的鲜花。
门前的小路上花朵簇簇。
(2)自由读句子,你发现了什么?从哪个词语看出来的?
课件出示:
一大片 簇簇 绚丽多彩 五颜六色
点拨:①从一大片和簇簇发现小路旁鲜花的数量很多。教师结合图片讲解簇簇的含义。
②从绚丽多彩和五颜六色发现小路旁鲜花的颜色很多。教师结合图片讲解绚丽多彩的意思。
(3)齐读句子,感受鲜花的美。
(4)结合插图完成课后练习,试着把一句话说具体。
示例:房子旁边长着一棵高大的树。
山坡上到处是绿油油的小草。
草地上小动物们在快活地玩耍。
3.聚焦第7~10自然段,分角色朗读。
(1)学生把不同角色说的话用横线画下来,并试着读一读。
(2)重点指导刺猬太太和狐狸太太的语言。(课件相机出示对话)
①如果你是刺猬太太或狐狸太太,走出门,看到了如此绚丽多彩的鲜花,你的心里会想些什么?
②如果你是鼹鼠先生,看到眼前大片大片的鲜花会怎样说?听到刺猬太太和狐狸太太对鲜花的赞美,会是怎样的心情?
③分角色朗读,师生评价。
【设计意图】通过抓重点,分角色朗读,引导学生结合画面、联系生活实际感悟词语的生动形象和语言所营造出来的美妙的意境。
板块三 揭秘小路,理解美好
过渡:我们欣赏到了美丽的鲜花小路,感受到了小动物们的喜悦。那,谁来告诉我,开满鲜花的小路是怎么来的呢?
1.自读课文,完成任务。
课件出示:
是谁给鼹鼠先生寄来了一个包裹?
这个包裹和开满鲜花的小路有什么关系?
为什么说长颈鹿大叔寄来的花籽是美好的礼物呢?
小组内交流讨论,做好分工。
2.交流汇报,感知深意。
(1)长颈鹿大叔给鼹鼠先生寄来了一个包裹。(课件出示长颈鹿图)
(2)(课件出示课本插图)引导学生理清故事脉络。
(3)明确包裹和开满鲜花的小路的关系。
①漏体现出鼹鼠先生是不小心把花籽撒落在去松鼠太太家的小路上的。
②懊丧看出鼹鼠先生因为将花籽漏在路上而情绪低落。
(4)为什么说长颈鹿大叔寄来的花籽是美好的礼物呢?
小结:是啊!花籽开出了绚丽多彩、五颜六色的花朵,这些花朵开在路边,供大家欣赏,多么美好!所以说长颈鹿大叔寄来的花籽是美好的礼物!
3.畅谈礼物,感受美好。
(1)文中美好的礼物是指长颈鹿大叔寄来的花籽。在你的生活里,你收到过美好的礼物吗?或者,你给谁送过美好的礼物呢?
(2)学生自由表达,把美好的原因说清楚。教师点评。
【设计意图】通过几个问题,层层推进,挖掘故事的深层含义,揭开小路的神秘面纱,激活学生的思维,提高语文课堂的效率。
板块四 书写生字,掌握规律
1.指导半包围结构的字递、原、局。
(1)引导学生观察书写顺序的区别:递,先里边后外边;原,先外边后里边。并强调:偏旁是走之的字,书写顺序都是先里后外。
(2)教师范写,学生练写。
(3)交流评价。
2.指导书写员。
(1)教师范写,并提示要点:上面的口要写扁,下面贝的最后一笔是点。
(2)学生练习,教师评议。
3.作品展示。
(1)师生评价。
(2)自己评价自己写的字,在写得好看的字上画一个红圈圈。
【设计意图】良好的书写习惯在于平时的培养。展示成果,互相评价,体验快乐,发现不足,又能互相促进。
27、绝句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绝句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行,会写4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有朗读《绝句》,背诵古诗。
3.能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说出诗句描绘的画面。
4.积累描写春天的古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
1.复习描写春天的古诗:《春居》和《咏柳》。
2.导入新课,简介作者,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描写春天的古诗《绝句》。杜甫,唐代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被后人称为诗圣。这首古诗是当年杜甫居住在四川成都草堂时写的。板书课题借机指导书写绝并组词。
二、初读《绝句》
1.自读古诗,字音读准。
2.指名朗读,相机纠正
三、朗读感悟
1.默读古诗一、二句,找一找古诗中描写了那些景物?
( 黄鹂 、白鹭、翠柳、青天)借机认识:鹂、鹭
1)出示图片:说说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用杜甫的诗句配插图: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2)找出描写颜色的词语:黄、白、翠、青
3)你看到了怎样的春天?(色彩明丽、生机勃勃的春天)
通过读感受色彩明丽,生机勃勃的春天。
2.默读古诗三、四句,找一找古诗中描写了那些景物?(雪、船)
1)哪里的雪?刚下的吗?借机指导书写岭
2)船开往哪里?东吴离杜甫所在地远吗?船出发了吗?借机指导书写泊
3.体会用词准确:千年、万里
出示图片,感受画面(出示课件)
用杜甫的诗句配插图: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1)感悟语言之美:含、泊、千秋、万里
2)感受韵律之美 ,再读诗句,体会雪山壮美,清新开阔的画面。
3)你还知道哪些诗句含有表示数量的词语?
四、美读成诵
1.自读、小组合作推荐读。
2.配乐读。有节奏朗读古诗
3.背诵:补充诗句。
五、了解绝句
出示杜甫另外一首绝句,简介古诗格式-----绝句。
六、作业
收集描写春天的古诗。
板书设计:
绝句
[唐]杜甫
色彩明丽,生机勃勃
壮美雪山,清新开阔
28、灰雀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灰雀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一、说教材
《灰雀》是统编版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这篇课文讲述的是列宁、灰雀和男孩之间的故事。列宁在公园里寻找丢失的那只灰雀时,遇到了将灰雀捉走的男孩,经过交谈,受到感动的男孩将灰雀放了回来。这个故事体现了列宁对男孩的尊重、爱护以及男孩的诚实。
通过语言和行为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展现事件的发展进程,是本篇课文在表达上的主要特点。男孩的语言和行为已经告诉列宁,灰雀的消失与他有关;如何使孩子认识到将灰雀捉走是错误的,从而自愿将灰雀放回来,需要循循善诱。列宁没有问孩子是否将灰雀捉走,也未进行任何说教,而是借助一句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飞不回来了的感叹,使孩子内心受到震动,从而认识和改正自己的错误。在整个事件中,处处可以发现列宁善于观察对方的言语、行动,既不伤害对方的自尊心,又能使对方认识到错误的巧妙教育方法,同时,也可以体会到列宁对儿童人格的尊重和爱护。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要学生认识到列宁对儿童的爱护;二是要通过对人物语言和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本文的重点内容是列宁发现灰雀消失之后,通过耐心、得体的交谈使孩子放回了灰雀的经过。如何使学生透过他们的言语和神态来领会人物的心理活动是学习本文的难点。
结合本单元的实际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1、通过人物的对话描写,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2、体会列宁善解人意,对儿童的爱护,以及男孩诚实的品质。
二、说教法
本课的主要内容是列宁、灰雀和男孩之间的故事。这一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有关,我主要选用合作探究和读中感悟式的教学方式,采用创设情境法、情感朗读理解法和直观教学的方法,引导学生自学、讨论、交流和展开想象。为学生营造一个民主、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探究过程当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自学能力。
三、说学法
根据教材和学生的认知水平,主要向学生渗透读中自学的方法,让学生学会读书。向学生传授学法,是让学生会学,这是教学这节课的真正目的。通过学生的读读、想想、议议等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仅让学生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到会学的智慧。
四、说教学过程
本课教学为两课时。我今天上的是第二课时,下面我谈谈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意图。
(一)情景引题、激发兴趣:
(多媒体配乐:三只灰雀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师:听,三只灰雀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多么惹人喜爱。列宁每天散步都来到这儿,和它们打打招呼,问候问候它们。可是有一天,列宁发现有一只灰雀不见了,聪明的孩子们,你们知道那只灰雀到哪儿去了呢?
【创设情境其实不仅仅是为了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更主要的是要让学生在情境中不知不觉地展开自主学习。这个环节旨在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听觉,希望通过音乐使学生入情入境,这样也为下文的自主探索学习奠定了一定的情感。】
(二)学习对话
1、引导读书勾画
师:男孩捉走又放回灰雀,一捉一放,男孩的心中是怎样一点点发生变化的呢?让我们走进课文,从列宁和男孩的对话中寻找答案吧!请同学们默读课文3-10自然段,用横线画出列宁说的话,用波浪线画出男孩说的话。
2、体会男孩心里的变化
① 没我没看见。
(1)师生、生生合作读对话,体会男孩的紧张害怕。
(2)学习省略号的用法。
(3)指导朗读,带表情带动作读。
②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
(1)生生合作读对话,体会男孩想法的变化。
(2) 思考男孩此时在想什么?交流。
③一定会飞回来!
(1)分组读对话,发现不同的标点符号,通过不同的标点符号,感受男孩说话的语气越来越强烈,态度越来越肯定。
(2)师生合作读,男女生对读感受男孩的决心。
3、体会列宁对男孩的爱护和说话的巧妙
(1)师:男孩为什么发生这么大的变化?生交流。
(2)分角色读,感受列宁对灰雀的喜爱。
(3)通过导读,引导学生感受列宁对男孩的尊重爱护。
【对话揭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展现了事件的发展过程。抓好对话朗读,最好的着眼点就是对话提示语,因此,学习这部分教师着重引导帮助学生揣摩人物心理,在有声有色地朗读中,学生认识到列宁的善解人意和对儿童的爱护,懂得了男孩是个诚实的孩子。】
(三)学习灰雀回来后的三个自然段
师:正如男孩所说,灰雀一定会飞回来,第二天,读(手势导入读书)
师:孩子们,学了这篇课文,我们不仅看到了三只可爱的灰雀,还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男孩,还看到一个怎样的列宁? 板书: 尊重 诚实
(四)推荐阅读
师:这就是列宁、男孩和灰雀之间的故事,一个关于爱的故事。其实,这样的故事在列宁身上还有很多,请同学们课外读读这本书《列宁的故事》,让我们走近伟人、了解伟人、学习伟人。
五、说反思
本课的教学设计遵循了自主学习、主动发展的课程理念,突出了语文的学科特点,坚持以读为本,教学过程循序渐进,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仍有很多不足之处。
1.课堂的临时应变能力不足
由于之前上过一次,学生对教学流程很熟悉,导致教学进度加快,教学任务完成了,但还剩余5分钟,我的心里发懵了:我该怎么过这5分钟呢?我采取了让学生说一说列宁和男孩身上的品质,对于学生重复性的回答,没有适时指出。从这堂课中,我不仅明白了临场应变的重要性,也明白了,只有事先做好了十二分的准备,才能让课堂更好地完成,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得到更多的发展;而在课堂教学时,做好随时应变的准备,不仅让自己不拘泥于教案的束缚,而且能真正让课堂的时间做到合理的运用。
2. 基础知识的再学习
虽然在第一课时中,已经比较全面地学习了字词和课文的初读,但这并不是说字词的学习在第二课时中就可以不设计了。相反,在课堂中,抓住一些重点的字词,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也能起到增加词汇的作用。在《灰雀》一文中,有不少词语是需要随文理解的。但这一步我却忽略了。所以在这一堂课中,学生在基础知识方面,学得不太扎实。
3.评价语过于单一
在整节课的教学中,我对于学生的评价语言基本是好、很好、不错等,这些评价语言不仅过于单一、笼统,而且缺乏针对性与激励性。好在哪儿,不足在哪儿,从这样的评价中很难找到答案,更无法让学生从中获得启迪,从而进一步打开思路。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根据多元智能理论发现学生的优点,以激励性语言为主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价。
4.忽视语言的迁移运用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提高思想文化修养。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几句话明确告诉我们,学习语文的重点在于语言文字运用。强化语言文字运用,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运用能力,在听说读写的扎实训练中提升语文综合素养。贯彻落实课标精神,就应该把落脚点放在语言文字运用上面,引导学生抓住相关词句进行听、说、读、写、思,在扎扎实实的语言文字训练中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而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只重视了课文内容的讲解,没有重视语言文字的迁移运用,正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应多关注学生对语言的积累和运用。
5、没有关注到课堂教学的小细节
人们说,过程决定结果,细节决定成败。成功的教学离不开精彩的课堂细节。对于整节课,我还有一些小细节处理得不是很好,如在板书的时候没有照顾到所有的孩子;对于孩子的读书姿势没有及时纠正等,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应多关注教学细节,用眼观察,用心倾听,用情去感受,及时捕捉与提炼,并科学地加以利用,这样才能提高教学艺术,提升教学品质。
整节课下来,细细分析,存在的缺陷很多。但是,教学就是一个不断尝试,然后不断发现不足,加以改进的过程。所以,我相信,认真做好反思,并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改进,我一定会有所进步,有所收获!
29、荷花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荷花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教材分析:
《荷花》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文章。课文写我在公园的荷花池边观赏荷花,被如诗如画的美景陶醉而浮想联翩,赞美了荷花以及大自然的美丽,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习生字新词,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冒、挨挨挤挤等字词的意思。
3揣摩、理解精彩的语句,欣赏荷花的美丽。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对课文多种形式的反复诵读,借助情境展开想象,感受和花的美丽。
2、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主,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性,注重思维的发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欣赏荷花的美丽,体会大自然的神奇美妙,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朗读课文,理解冒、挨挨挤挤等字词。
2、理解白荷花开放的种种姿态,体会荷花的美,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搜集荷花的视频以及图片;
3、制作微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1、咱们一起来欣赏一段视频。看完以后,说说你看到什么。(播放荷花图片制作的视频)
学生交流。
2、这节课我们学习《荷花》,板书课题。
二、巧攻字词。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有疑问的字词。
2、出示生字,开火车比赛读,抽读。指导写字:蹈。
3、出示词语,学生自由读,随机指名带读。
(1)指导读音:蓬提示轻声,挨在挨挨挤挤中读一声,展示多音字组词。。
(2)理解词语:莲蓬,学生说说是什么,拖拽莲蓬的图片帮助理解。
(3)游戏巩固:色块遮盖合作点读,拖拽选择正确的读音。
三、品味美丽。
(一)体会词语,品味美丽
1、学习第2、3自然段,用 画出描写荷叶的句子,用~~~~画出描写荷花的句子,把自己的感受和体会写在边上。
学生交流。
师: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写出荷叶的什么?
学生交流。
师:什么叫挨挨挤挤?请通同学来摆一摆荷叶。
句子对比感受荷叶之多(板书:荷叶多)指名读,指导朗读。
2、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会冒字的好处。
师:你能换个其他的词吗?学生交流。
播放冒字微课帮助理解。
师:想象假如你就是一朵白荷花,你从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想干什么呢?
3、品味荷花姿态美
作者描写了荷花的哪几种姿态?从课文中找出来读一读。
师:你最喜欢哪一种姿态的荷花?说出你的理由,并用朗读来赞美她吧。自由读。
(1)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
(2)有的花瓣儿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
(3)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学生交流,学生比赛读,伴乐读,边读边用动作展示荷花的姿态。
学生根据描写选择正确的荷花图片,男生读,女生做动作。
学生填空背诵。
4、想象写话:还有哪些姿势的荷花?播放荷花视频,学生欣赏。
生写话,教师展示一部分进行评价。(板书荷花千姿百态)
出示如果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做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出示句子)画家指的是谁?
生:大自然。
师:这满池的荷花色彩艳丽、形态各异,生机勃勃好似一幅活生生的画。(板书:活)
展示历代文人赞美荷花的诗句。
四、布置作业。
1、课后大家可以积累文章优美的语句,并配上美丽的图案。
2、也可以继续搜集有关荷花的诗句、美文,进一步了解荷花。
五、板书设计
荷花
荷叶 多
活
荷花 千姿百态
30、古人谈读书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古人谈读书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会认、会写本课重点生字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朗读,结合注释及工具书,理解课文大意。
2.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联系生活实际,感悟课文中有益的读书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认识读书的益处,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1.通过朗读,结合注释及工具书,理解课文大意。
2.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联系生活实际,感悟课文中有益的读书方法。
【难点】
认识读书的益处,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三、教学方法
朗读法、教师点拨法、组织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教师出示有关书籍的图片,并配以激情的导语,引起学生兴趣,从而引出新课。
环节二:新课讲授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扫清字词障碍
知、诲
急(古今异义):古义(要紧、重要)今义(急躁、着急)
2.了解主要内容
本文节选的是古人关于读书的言论,告诉了我们一些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
文章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引用《论语》中孔子的三句名言谈读书。
第二部分:朱熹谈读书,重点强调了三到读书法。
第三部分:曾国藩谈读书,重点强调了三要读书法。
(二)研读课文,深入体会
1.《论语》中的三句名言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勤勉好学的人,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或学识比自己差的人请教为耻。(谦虚好学)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才是真正的智慧。(学习要踏实认真,实事求是,来不得半点虚假)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而不觉得满足,教诲别人而不知疲倦。(勤奋好学,永不满足)
2.朱熹谈读书
读书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读书、做事都要用心,只有事事用心才会取得理想的效果。
3.曾国藩谈读书
读书有三要:第一要有志向,第二要有见识,第三要有恒心。
作者采用了正反论证的论证方法。
举河伯观海、井蛙观天的例子来证明这些人都是没有见识的人,强调了立志是人生的成功之本。立志已定,便要付诸实践,在恒字上下功夫,坚持不懈、努力奋斗。
环节三:巩固提升
1.拓展延伸知识面
教师引导学生自由畅谈跟读书有关的文字、故事。
教师:读书这个话题亘古不衰,而且历久弥新,你还知道哪些古人或今人谈读书的文字、故事,说出来和大家共享吧!
2.教师补充作小结
这三段文字分别介绍了古人是怎样谈读书的,《论语》强调勤奋、谦虚而又踏实认真的读书方法;朱熹提倡读书要做到三到;曾国藩则强调读书三要,这些读书方法都值得我们每个人借鉴。
环节四:作业设计
1.背诵课文,录成小视频,录得好的作品会被发到班级的微信公众号上。
2.搜集更多的古今中外跟读书有关的文字、故事,在下周读书会上做分享。
五、板书设计
古人谈读书
一、《论语》
二、朱熹三到
三、曾国藩三要
31、村晚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村晚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教学目标:
1.读准古诗字音,读出古诗的节奏
2.运用适当策略,自主理解古诗大意
3.抓住关键词语,想象诗歌画面,感受诗歌童趣
教学重难点
抓住关键词语和插图想象诗歌画面,感受诗歌童趣
教学准备:ppt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明确学习方法
1.检查预习,学生自由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2.复习古诗三首中《四时田园杂兴》的学习理解古诗的方法
3.ppt出示方法,提示学生借助学习单,自学古诗。
二、小组合作,了解古诗大意
1.借助学习单,自学诗歌中难理解的词语
(1)重点理解水满陂
可采取联系上文的草满池塘,猜测池塘水漫出来,快到到岸边的样子
也可采取将满字替换,如替换成溢(选择的方式)
(2)重点理解山衔落日
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衔字。如小狗衔骨头,成语衔枚疾走。燕子衔泥
结合书中插图,为两座上标上眼睛,眉毛,根据对衔对理解,把太阳贴到对应的位置去。
2.借助学习单,选择感兴趣的句子自主理解
3.组内合作,利用学习单,了解诗歌的意思
4.根据诗歌的意思,边读边想象诗歌画面的,形成初步印象。
三、抓住关键词,展开具体想象
1.复习《四时田园杂兴》中抓住关键词展开想象的方法
(1)选择有趣的画面(2)抓住关键词想象(3)可以从儿童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出发。
2.自主选择诗句中能够体现童趣的的关键词
(1)重点关注横牛背的横字
联系上文的归去,猜测儿童的心情,感受横字背后的轻松,快活
(2)重点关注无腔与信口
联系生活,说说自己什么时候会哼着不成调的小曲子
从生活实际出发,感受牧童此时的快乐自由
推己及人,猜测牧童愉快的心情的原因。进一步理解自由的意味
3.组合分句画面,形成总体印象,朗读展示想象出的画面。
四、方式我选择,表达诗歌情感
1.出示朗诵,绘画,诗歌配文字等方式
2.自由选择其中一种方式,将你感受到的童趣
32、村居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村居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教学目标:
1.能准确识读生词,认读轻声。能正确、规范地书写诗、村、童3个生字,认识莺、拂等5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3.培养学生运用方法理解诗句的能力。
4.体会诗人的情感,体会出作者对春天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
2.了解诗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教学难点:
1.初步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并能利用手中的学习工具自学古诗。
2.体会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感情。
教学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释题、了解作者
1.同学们想一想,你以前会背哪些古诗?谁想起来,就请你站起来背给大家听。(学生起来背)
2.真好!看来大家非常爱学古诗。今天我们再学一首,这首古诗啊,内容和春天有关系。你们喜欢春天吗?(喜欢)清朝有位诗人高鼎特别喜爱春天,他用写诗的形式来表达对春天的喜爱。这首诗是诗人居住在乡村写下的一首诗,所以题目叫《村居》。
3.板书课题,拼读课题,释题:村:乡村。 居:居住。
村居:在乡村居住。
二、图文结合、初知大意
1.(多媒体出示画面)说说你们看到了什么?听到什么(草儿萌芽,柳树被风轻拂,黄莺边飞边唧唧地叫,孩子们正在放风筝。)看着这幅图你有什么感觉?
2.这首古诗写的就是这美丽的景色。请大家自己去读读吧:
(1)学生练读。
(2)指名读,正字音:注意妆是翘舌音,后鼻音,剪前鼻音,醉、裁、丝是平舌音,莺、咏后鼻韵母。
三、导读古诗,感受诗意
1.现在你们看看图,再读这首诗,读一句,想一想,你猜猜这首诗是什么意思?把每句诗的意思猜出来。猜出来后告诉周围的同学,再听听其他同学怎么说。大家互相帮助,把这首诗学好。(学生自学)
2.学习一、二句:
(1)(多媒体出示第一、二句诗的画面)谁来说第一句?指名说,大家补充。
(二月,青草茁壮成长,黄莺飞来飞去)
(2)学生质疑:我觉得不对,要是二月,青草茁壮成长,黄莺飞来飞去。应该是二月天草长莺飞呀,这里写的是草长莺飞二月天这是怎么回事?
(师点拨:这是古诗常用的方法,古人写诗常常不按照正常顺序写,为了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
(3)齐读第一句,指导停顿:草长/莺飞/二月天
(4)指名讲第二句,重点理解。
(5)指导读:河堤/杨柳/醉/春烟。
(6)老师配乐读一、二句,学生闭上眼睛边听边想象,自己看到了什么?听了有什么感受?
拂、醉(河堤上的杨柳,在茫茫的春烟中像喝醉了一样吹拂摇荡着。)(让学生充分地说:早春二月,小草长出了嫩绿的芽儿,黄莺在天上飞着,欢快地歌唱。堤旁的杨柳长长的枝条,轻轻地拂着地面,仿佛在春天的烟雾里醉得直摇晃。)
(7)这么让人如痴如醉的景色,我们该怎么读好?
(8)指名反复读。老师指导。
(9)配乐全班齐读一二句。
3.学习三、四句:
(1)指名读三、四句,读后,你好象看到了什么?(孩子们放学回来的早,趁着刮起的东风,放起了风筝。)
(2)(多媒体出示孩子放风筝的画面)指名说诗意,理解纸鸢。
四、听到同学们动听的读书声,课文里的生字很想跟我们交朋友。看,它们是谁?
1.交流识记字形。出示:诗 村 童 加一加:诗讠+寺; 村是木+寸,童是立+里。
2.教师指导书写。
出示诗 村 童的田字格课件。
诗的左右结构,左窄右宽,村左右结构,左右等宽,木的捺变成点。
童上下结构,注意下面里的笔顺。
教师在黑板的田字格上板演,并让学生伸出手指,跟老师一起比划书写。提醒学生注意把握字的上下比例,把字写匀称。
3.学生练习写字。
学生练习。教师巡视,个别指导,纠正写字姿势。个别作业展评。
板书设计
村居
(清)高鼎
草长莺飞儿童散学
醉春烟
杨柳拂堤|忙放纸鸢
早春
33、从军行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从军行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1.了解边塞诗,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2.借助注释,查阅资料等方法理解暗、雪山、孤城、穿、破等词的意思,理解诗意。
3.赏析诗中传神的动词,体会诗中的复杂情感,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深化学生对于边塞诗的理解。
教学重难点:赏析诗中传神的动词,体会诗中的复杂情感,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一、谈话引入,初识边塞诗。
课前播放边塞风光视频请同学们谈谈印象从而引出边塞诗。多媒体出示:以边塞风光和战争为题材的诗叫边塞诗。出自先秦,由隋代开始兴盛,到了唐朝由于战争频繁,统治者重武轻文,边塞诗也达到鼎盛,进入了一个黄金时代。代表诗人有高适,岑参,李益,王昌龄。
师解说引出课题:
说到王昌龄,我们并不陌生,被誉为诗家夫子,七绝圣手,据说早年他曾漫游四方,去过边塞,虽没有参加过战争,但在边塞生活多年,与战士们情同手足,所以他写出许多流传千古的边塞诗。康震老师曾评价:王昌龄的边塞诗拥有所有边塞诗的特点。那么不妨把今天的学习当做我们了解边塞诗的一把钥匙,让我们一起走进《从军行》,走近边塞诗。(齐读课题)
二、品读诗句,感受其特点。
版块一:解诗题、说诗意。
1、解诗题。
师:其实这首诗的题目就有着鲜明的边塞诗特色。
从军是什么意思?(跟随军队,参军)而行则是古代乐府诗的体裁。比如:歌,引,曲,吟等都是这类体裁的诗歌。(多媒体出示:《塞下曲》、《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游子吟》、《石灰吟》、《秋风引》)《从军行》是乐府曲名,内容多为描写边塞情况和战士生活。它是王昌龄边塞诗的一个总题目,在这个题目下一共有七首小诗,今天我们学习的是其中的第四首。
2、说诗意。
师:全诗没有一个生字,我觉得读正确、读流利应该是没有问题的对吗?
(1)自由读诗,要求读得正确、通顺。(节奏、韵律)
(2)反复诵读后讨论:诗读到这里,你有些什么印象和感觉?
能不能结合注释,想想这首诗大概讲了什么意思。
版块二、圈画地名,感受塞外风光。
边塞诗最鲜明的特色就是大漠风光、塞外奇景,在这首诗当中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呢?请你带着想象读诗,描述看到的画面。
生交流读诗想象到的画面,重点学习诗的前两句: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看的出来同学们的画面都跟地点有关,边塞诗当中的地点一向是解锁的重要突破口,现在请同学们圈出前两句中的地名。
(1)圈出地名,了解环境特点。(青海 雪山 孤城 玉门关)
(2)这些地名都有什么共同点?(都在塞外,远离故乡,辽阔荒凉,雄伟壮美)
(3)出示地图,补充背景 师通过PPT展示地图并解说:
看:这是青海湖,辽阔清澈,长云弥漫;湖的北面,横亘着绵延千里的隐隐雪山祁连山;越过雪山,再往西,就是军事要塞玉门关。青海雪山玉门关集中了东西数千里广阔地域的长卷,就是当时西北戍边将士战斗的典型环境。
(4)紧扣孤城一词,感受环境恶劣。
孤城就是玉门关,它仅仅是一座孤零零的城吗?请同学们谈谈想法。
拓展阅读,印证孤城是一座什么样的城。
出示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在王之涣的诗中,孤城是那春风不度的苍凉辽阔之地。
出示玉门关城迥且孤,黄沙万里白草枯。在岑参的诗中,孤城是那偏僻荒凉的戈壁和沙漠。
引读前两句:此时我们再读这两句,你的感受一定更加深刻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感受偏远荒凉)
玉门关是边塞诗当中一个非常常见的地名,为什么玉门关会收到如此多边塞诗人的偏爱呢?
生讨论
师出示地图并明确:这要从玉门关的地理位置说起。玉门关位于西北边陲是中原王朝最重要的边塞关口。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班超投笔从戎,出使西域开始其辉煌的外交生涯,都是从这儿出去的。在唐朝,西、北方的强敌,一是吐蕃,一是突厥。玉门关外,是突厥的势力范围。而诗中的青海地区,则是吐蕃与唐军多次作战的场所。正是因为玉门关有着重要军事战略地位所以才会频频出现在边塞诗当中。
(5)想象补白,换位思考。
师:同学们想象一下,戍守在这样一座孤城之中的将士们会有怎样的心情?
(远离故土,内心孤单;感觉自己肩负重任,当努力建功立业;心情复杂,感觉战争一触即发,紧张,心情压抑。)这么多的情绪同时充斥在心中,五味杂陈,其实诗中有个字就是这种心情的投射?(暗)青海、长云、雪山这三个无关的景物因为一个暗字产生了联系,渲染了辽阔悲壮的氛围;古战场上戍边战士的艰苦与辛酸也在一个暗字当中展露无遗,好的动词就是这样传神又传情。
版块三、圈画动词,体会将士心情
七绝圣手王昌龄的《从军行》之所以成为边塞诗的代表作,除了诗中雄伟壮阔的边塞风光之外,就是因为还化用了一些既传神又传情的动词。请再次默读这两句古诗,圈一圈你找到的动词,并结合诗意说说理由。
交流赏析望字体会孤独惆怅之情。
他们远远地望见了什么?站在这里,想望又望不到的是什么?
教师总结学生发言,以PPT图片对比形式出现:他们望见了玉门关的黄沙漫天,却望不见故园的袅袅炊烟;望见了风沙连天,望不见小桥流水;望见了敌人如林,望不见回家的希望......
战争遥遥无期,有家不能回,只能遥遥相望,这是何等的惆怅,引读前两句。
三 、领悟诗情,参透其精神。
诗歌后两句又描述了怎样的画面,请同学们运用刚才的圈画动词的方法以小组为单位学习。
1.交流赏析穿字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理解穿,先出示战国文字。明白穿字的意思。穿,原意指老鼠以牙齿在土穴中打孔,这里是指金甲被磨穿。
深入思考:金甲是金属铠甲(多媒体出图),有的重达60多斤,这样的金甲被穿破的可能因素有哪些呢?
全班交流:从百战体会到战争的频繁,从黄沙体会到环境的恶劣;从金甲感受战斗的惨烈。学生在想象画面当中逐渐明白:将士们长时间在沙漠里摸爬滚打,战斗非常艰苦,但将士们意志坚定,英勇顽强,丝毫没有退缩之心。他们已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
2、交流赏析破字
尽管金甲被磨穿,将士们的报国壮志却并没有被消磨,不仅没有被消磨,反而在连年战争和大漠风沙的磨炼中变得更加坚定。
引读:他们发誓不破楼兰终不还。
从破中感受战士们的英勇无畏;从终不还中感受战士们的决心之大。
引读:刀光剑影,九死一生,将士们为保家卫国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但是没有什么能撼动他们的铮铮誓言,他们发誓不破楼兰终不还。
追问溯源:为什么不破楼兰终不还?
让学生从国家、人民和自己的角度去分析,并最终明确英雄的概念:这才是为国为家为己,男儿血性,赤子之心!何为英雄本色?是雨打灯难灭,风吹色更明的坚韧顽强;是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的不辞艰辛;是高情已逐晓云空,不与梨花同梦的超越平庸;是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的满腔壮志;是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的不惧牺牲!带着这份无畏和豪迈,再读这首诗。
有这种豪情和壮志又何愁出师不捷呢?引导学生参读《从军行》的其五和其六。(多媒体出示其五和其六。)
【其五】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其六】
胡瓶落膊紫薄汗,碎叶城西秋月团。
明敕星驰封宝剑,辞君一夜取楼兰。
四、触及文化,深化其影响。
1、介绍《从军行》的历史地位
王昌龄作为盛唐诗坛的著名诗人,流传下来的生平事迹很少,他的仕途履历也记录不详。但他的边塞诗《出塞》被誉为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这首《从军行》也同样作为七绝圣手的代表作之一,被世代传唱。
播放《从军行》视频,学生欣赏。
2、深入探究:是什么力量,让这首诗穿越千年,成为我们民族的共同记忆呢?
(1)出示资料:
边塞诗初步发展于汉魏六朝时代,唐朝时发展到了顶峰,是唐诗当中思想性最深刻,想象力最丰富,艺术性最强的一部分。盛唐边塞诗的繁荣反映了那个时代强大的边防和高度自信的时代风貌。
师:向往边塞、从军报国是流淌在大唐诗人血脉当中的一种基因。为什么唐朝这么多边塞诗而且都是昂扬的?让我们穿越时空去看看盛世大唐。(播放视频)
师总结:盛唐时期,无论整个边塞的局面还是形势我们都处在一种主动的态势,极度的文化自信,世界的中心,东方大国,万国来贺!在那个时期,文人普遍投笔从戎,赴边求功。
(2)以诗解诗,体会豪情
出示诗句,教师引读
宁为百夫长的杨炯便有诗云生读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意欲报国取龙城的王维亦有诗云忘身辞凤阙,报国取龙城。岂学书生辈,窗间老一经;
边塞诗人岑参以诗明志道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丈夫一英雄 。
3、畅谈感悟,参透精神
读到这里,谁能谈谈是什么力量,让这首诗穿越千年,留存至今的?
预设1:将士们誓死杀敌、保家卫国的雄心壮志,激励着后人。
预设2:盛世大唐那种昂扬向上的时代风貌,强烈地感染着后人。
小结:在大浪淘沙的文化长河中,终能不朽的唯有精神,这首诗中充盈的强烈的爱国精神和昂扬的时代风貌,是它能穿越千年,传承至今的根本。
总结:唐代的边塞诗印证了那个时期边关将士的情感和心愿,不论是王瀚的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还是王昌龄的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又或是李贺的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都充满阳刚之美,令人感到一种极为向上的生命力,体现了唐朝当时泱泱大国雄浑的民族精神。
今天我们学的《从军行》一诗亦是这样,它既是那个时代边塞诗的主旋律,穿越千年,它也应该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主旋律。让我们一起读这首诗!
五、作业设计:
1、用今天的方法学习从军行【其五】【其六】
2、搜集和整理边塞诗,结合时代背景理解戍边英雄的慷慨悲歌。
六、板书设计:
从军行
(边塞诗)
暗、望 边塞风光
穿、破 英雄气概
终不还
34、春夏秋冬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春夏秋冬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教学目标:
1.正确拼读青草、红花、游鱼等词语,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
2.了解春天的特征。
3.学会留心观察四季中的自然现象,丰富自己的见闻和感受。
教学重点:认识本课生字,正确读写会写字。
教学难点:了解四季特征及现象,积累相关词语。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出示词语
1.教师谈话:小朋友们,一年有哪几个季节?你最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
2.出示图片,做游戏。猜猜出示的图片分别是哪个季节。
设计意图:低年级的孩子活泼好动。声音、图画、颜色等都会引起他们的注意,令他们产生浓厚的兴趣。顺应儿童的心理,开课伊始,创设新奇有趣的情景,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使他们兴趣盎然地投入到学习中。
二、多种方法,识记生字
1.出示课文中的四季图。认识春风夏雨秋霜冬雪。
(1)仔细观察插图,说说看到了什么。先跟同桌说一说,然后告诉老师。
(2)根据交流出示词语:春风 夏雨 秋霜 冬雪
(3)借助拼音自由朗读词语。
(4)指名读、小老师领读、开火车读。其中重点指导读好后鼻音:风 冬 翘舌音:霜
2.说说自己最喜欢哪个景物,说出这些景物的特点。
3.出示:霜和雪
1)交流:你们生活中见到过霜、雪这两种自然现象吗?
(2)教师讲解有关霜的小知识。雨字头的字大都是一种天气现象。大家看,借助字的偏旁,我们还能认识这些字。
(3)相机识记生字。认识部首雨字头。
(4)仔细观察,说说雨作部首时,在写法上有什么变化。
(5)教师范写生字雪,学生书空,并口头说出笔顺。
4.教学词串:春风吹 夏雨落 秋霜降 冬雪飘
(1)出示短语。学生借助拼音自读。
2)说说春风吹过来的感觉。
(3)比较被夏天的风、秋天的风、冬天的风吹有什么不同的感受。
(4)说说夏天下雨的情景,读出雨下得大的感觉,读好落。
(5)了解霜降。认识部首左耳旁。交流自己积累的带有这个部首的其他字。
(6)指名说说下雪时的情景,感受雪花的轻盈。
(7)有感情地齐读第二组词串。
5.教学词串:青草 红花 游鱼 飞鸟 池草青 山花红 鱼出水 鸟入林
(1)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按照一定顺序观察图上画了哪些景物。(2)指导学生用自己的话交流。
(3)出示词串三和四。
(4)小组合作,借助拼音等方法朗读词串,相互正音。
(5)指名朗读,开火车读,齐读。
6.仔细观察,自主识记生字。
(1) 仔细观察本课的生字,说说自己是怎样记住的。(换偏旁法,如雪,可以通过换偏旁变成霜识记;比较识记法,如入字,通过和人比较识记;通过形象演变进行识记,如飞字,可以想象成鸟的形状等;加一加法,如落、飘,可以用部件加一加的方法记忆。)
(2) 小组内互相交流好方法。设计意图:教给识字方法,促进自主识字。有层次性地、有目的性地把识字放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之中,与认识事物结合起来,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自主识字,在识字的同时,发展语言,提高认识能力。可以说,在语言环境中学到的字词是活的,带着感情记忆的东西是牢固的,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反复朗读,加强巩固
1.学生组成四人学习小组,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可以按照课文顺序读,也可以打乱顺序自己调整读。
2.班内交流读。
方法1:按照词语词组词语词组的顺序。
方法2:调整次序,如:春风春风吹 夏雨夏雨落 秋霜秋霜降 冬雪冬雪飘
3.指导学生运用多种方式读。
4.教师总结。
教师:同学们,大自然是真是一幅美丽的画,只要我们用心观察体验,就能体会到更多的美。
《春夏秋冬》第二课时教学过程:
一、复习朗读导入
师:今天我们就来继续学习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及其相应的自然现象。
二、学习生字
1、师配乐范读课文,同学们边听边思考谜底。
2、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会认读的生字
霜:shuāng(霜降、冰霜)
吹:chuī(吹牛、吹气)
落:lu(落叶、落下)
降:jing(降落、下降)
飘:piāo(飘洒、飘雪)
游:yu(游泳、游水)
池:ch(池塘、池水)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课文,同时用曲线在文中标出生字词。
(2)同桌交流,再读课文,借助拼音扫除字词障碍。(自读、小组读、分段读)
三、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会写的生字
春:chūn(春风、春雨)
冬:dōng(冬天、冬至)
风:fēng(风雨、大风)
雪:xuě(大雪、雪人)
花:huā(开花、雪花)
飞:fēi(飞鸟、飞机)
入:r(入口、出入)
1、检查生字的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霜、吹、落、降、飘、游、池、入指名读。
(2)开火车读,小组竞赛读,评出最佳认字小组。
2、写字。
(1)出示我会写的7个生字: 春、风、冬、雪、花、飞、入,指名认读、领读。
(2)教师范写田字格中的生字,学生书写。
(3)学生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四、学习课文。
(一)认识春、夏、秋、冬。
1、同学们看图说出相应季节。
2、谁能说出春、夏、秋、冬四个季节最具代表性的自然现象?
(教师可引导提示,最终说出:春风、夏雨、秋霜、冬雪)
3、出示春风、夏雨、秋霜、冬雪图
师:谁能用三个字形容一下图上的内容?(教师适当的语言和动作提示)
生:春风吹、夏雨落、秋霜降、冬雪飘。
学生齐读、男女生读。
(二)看图学习。
1.出示课本第3页的图
师:在图中你发现了什么?
生:草、花、鱼、鸟?
师:能不能形容一下你发现的草、花、鱼、鸟?比如什么样的草?什么颜色的花?会做什么的鱼、鸟?
生:青草、红花、游鱼、飞鸟。
学生齐读、分组读。
仔细观察,具体形容草、花、鱼、鸟。
师: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具体来形容一下我们发现的草、花、鱼、鸟?(教师可引导:哪里的草、花怎么样;鱼和鸟在做什么?)
生:池草青、山花红、鱼出水、鸟入林。
全班齐读。
五、总结全文。
学了这一课,你知道了什么?了解了哪些自然现象
板书设计:
1春夏秋冬
春 春风
夏 夏雨
四季
秋 秋霜
冬 冬雪
35、藏戏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藏戏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教学目标】:
1. 默读课文,了解藏戏的形成。
2. 说说藏戏有什么特色,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写的,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3.学习课文开头形象概括藏戏特色的写法,照样子介绍一种艺术样式的特色。
【教学重点】
说说藏戏有什么特色,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写的,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教学难点】
选择最喜欢的戏曲上网查查资料,看看它有哪些特色,写下来,再把它介绍给大家。
【课时划分】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谈话,引入新课。
1.在本组课文中,我们随作家老舍一同感受了美好快乐的春节,随作家沈从文品尝了美味的腊八粥,还从三首古诗里面了解了寒食节、七夕节、中秋节。我们的祖国不仅有丰富多彩的节日风俗,还有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藏戏是藏族戏剧的泛称。它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中华民族历史最久远的戏剧之一。今天,就让我们共同去领略这深受藏族人民喜爱的藏戏。(板书:藏戏)
2.学习生字词。
(1)出示词语,读一读。
(2)理解词语。
二、整体阅读,初步感知。
1. 阅读课前导语,明确自读要求。(默读课文,说说藏戏有什么特色,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写的。)
2. 默读课文,说说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藏戏的?
3. 快速浏览课文,思考:课文哪些段落讲了藏戏的形成,哪些段落介绍了藏戏的艺术特色。分清内容的主次。
三、体会藏戏形成的神奇。
1.自由读第4-7自然段,思考藏戏是怎么形成的,试着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唐东杰布的传奇故事有哪些传奇色彩?
3. 藏戏的产生,是跟唐东杰布分不开的,请你结合文章,用一句话来评价一下他。
四、感受藏戏独特的艺术魅力。
1.自主学习:自由读第8-17自然段,把藏戏的主要特色用一句话或一个词概括出来。
①( )的面具;②( )的舞台;③( )的演唱风格。
2.集体交流。
(1)面具:多样、夸张、形象鲜明。
出示课件:感受面具多样、夸张、形象鲜明的特点。
(板书:面具:多样、夸张、形象鲜明。)
(2)舞台:简单、与大自然融为一体。
体会:不要不要不要只要只要
演唱风格:不受时间限制。
3.思考:作者在描写藏戏的特色时,哪个部分写得详细,哪个部分写得简略,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4.对照开头,体会写法。
(1)再读第8-17自然段,试着概括藏戏的特色。
(2)作者是怎样概括的?指名读第1-3自然段,评一评这样开头的好处。
5.齐读最后一段:藏戏就是这样,一代一代地师传身授下去。
五、课堂总结,学以致用。
1.小结。
2. 我国的戏曲文化丰富多彩,有许多为人们喜闻乐见的地方剧种,你知道哪些?
4. 布置作业:你喜欢戏曲吗?选择你最喜欢的戏曲上网查查资料,看看它有哪些特色,写下来,再把它介绍给大家。
板书设计:
形成: 传奇
4、藏戏 面具:多样、夸张、形象鲜明
特色:舞台:简单、与大自然融为一体
演唱风格:不受时间限制
36、贝的故事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贝的故事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教学目标】
1. 认识甲、骨等 15 个生字 ,读准多音字漂,会写贝、甲、与、币4个字。
2. 了解贝作偏旁的字大多与钱财有关。
3. 朗读课文,能讲述贝的故事。
4. 感受古人造字的智慧,激发探究汉字文化的兴趣。
【教学重点】继续运用形声字的构字规律识字,了解贝作偏旁的字大多与钱财有关。
【教学难点】能规范、端正地写生字与。
教学过程
板块一:温故知新,质疑导入
复习《树之歌》
1.复习用木作偏旁的字大多与树木有关。
2.质疑导入新课。
用贝作偏旁的字有哪些?这些字大多与什么有关呢?
板块二:读读课文,认认字
1.读准字音。
重点:甲骨文、漂亮、当作、随身携带、损失
2.读出停顿。
重点:读好顿号之间的停顿。
3. 朗读课文,圈画贝作偏旁的字。
板块三:探究用贝作偏旁的字与什么有关
主问题:用贝作偏旁的字大多与什么有关呢?
1. 了解贝字
图与文结合,认识甲骨文中的贝;
借助词语,帮助学生认识甲和骨两个字,了解汉字的演变。
2. 探究发现用贝作偏旁的字与钱财有关。
3. 汉字有故事,讲述有方法。
板块四:汉字书写,我能行
1. 认读、巩固词语
2. 指导书写四个生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巩固本课 15 个生字,会写钱、财、关、骨、壳5 个生字。
2. 继续运用形声字的构字规律识字,借助图片,了解镜、珠等字的偏旁表示的意思。
3. 根据偏旁猜字义、正确选用形声字并查字典验证。
【教学重点】继续运用形声字的构字规律识字,借助图片,了解镜、珠等字的偏旁表示的意思,能借助形旁猜测字义。
【教学难点】了解王字旁为什么跟玉石有关?
教学过程
板块一:换语境认读,巩固词语
1. 认读两个语段,巩固生字。
2. 认读、积累词语。
换语境识字,巩固生字、积累词语。
板块二:学以致用,汉字有规律
主问题:看图,猜一猜加点字的偏旁与什么有关。
1. 看图,猜一猜,自主发现规律。
2. 拓展词语,验证。
3. 质疑、解疑。
和玉石有关的字,为什么不是王字旁?4.学以致用,我会选。
要点:根据偏旁猜字义、正确选用形声字并查字典验证。
继续运用形声字的构字规律识字,借助图片,了解镜、珠等字的偏旁表示的意思,能借助形旁猜测字义。
板块三:听汉字故事,感受汉字文化
1.虫的故事;
2.日的故事;
学生听汉字的故事,感受形旁表义及汉字文化。
板块四:汉字书写,我能行
1.认读、巩固词语;
2.指导书写五个生字 。
相关文章
-
四年级上册11课蟋蟀的住宅评课稿听课记录教学反思
-
四年级上册爬山虎的脚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
四年级上册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
四年级上册夜间飞行的秘密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
二年级上册一封信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
二年级上册口语交际:做手工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
二年级上册妈妈睡了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
四年级上册19课一只窝囊的大老虎说课稿课案教学设计一
-
四年级上册6课夜间飞行的秘密说课稿课案教学设计
-
四年级上册3课现代诗二首之秋晚的江上说课稿课案教学设计
-
四年级上册10课爬山虎的脚说课稿课案教学设计
-
二年级上册口语交际:有趣的动物评课稿听课记录教学反思
-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蟋蟀的住宅课堂笔记本课知识点
-
三年级上册课文2花的学校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与反思
-
四年级上册第11课蟋蟀的住宅课堂笔记之句子解析
推荐文章
-
只见松林里一个个斗笠像蘑菇一样是什么意思
-
三年级上册那一定会很好课堂笔记课堂笔记之课文主题思想
-
5.写出下面各数。 二亿四千万 八百四十亿九千三百万 五亿零六百二十万
-
太阳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精打细算》 用竖式计算,说一说每一步的意思。
-
阅读全文,试着用自己的话讲田忌赛马的故事
-
“我吓了一跳,蝎子是多么丑恶而恐怖的东西”这段话你如何理解
-
雨点儿全部的生字拼音词语怎么写
-
四年级下习作例文:七月的天山教学反思优缺点
-
司马光新鲜感的句子有哪些
-
一年级数学上册《练习十一》第12题参考答案
-
用部首查字法查灶焰烫煲烈熏,并说说有什么发现
-
关于孩子用手拿东西吃应鼓励
-
黄妖来了!
-
松树赞
-
打开天窗,看幼儿学外语
-
10岁杜雨菡:鲜花赠恩师(作文)
-
品味孩子的成长
-
小班教案《吃什么》反思
-
小班社会领域教案《鸡蛋大餐》反思
-
中班健康教案《我的身体我做主》反思
-
孕婴用品朋友圈文案录35句
-
酒店议价交易平台朋友圈文案38句
-
混凝土公司搅拌站推广词33句
-
《星光不染尘》第一年搞钱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