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算除法评课稿
笔算除法评课稿
1、笔算除法评课稿
今天我们来学习四年级数学上册笔算除法的认识这一个章节,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对课文内容进行讲解!
笔算除法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经历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笔算过程,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计算方法,明确除的顺序,理解商的最高位的书写位置,初步掌握用整十数除的试商方法和竖式的书写格式。
(二)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借助小棒等直观图解决商的书写位置问题,经历除数是整十数除法的笔算过程,体验迁移的思想和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确定除的顺序、商的位置及试商的方法。
教学难点:正确确定商的位置。
三、教学准备
课件等。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口算。
2.( )里最大能填几?
30( )<85 40( )<180 50( )<251
(二)探究新知
1.两位数除以整十数的笔算。
出示:92本连环画,每班30本,可以分几个班?
(1)提出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师:从中你能获取什么数学信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预设:有92本连环画,每班要分30本,求能分给几个班,就是求92里面有几个30,应该用除法解答。
(2)估算解决。
预设:求92里面有几个30,用除法解决。92接近90,92除以30可以转化为90除以30,可以分给3个班。
(3)探究笔算。
①借助小棒图解决求商问题。
教师:怎么笔算解决呢?请同学们利用小棒,先分一分、算一算,再说给同桌听一听。
预设:92里面有3个30,所以商3。
教师:商写在哪位上?为什么写在个位上?
预设:因为除到个位,所以商写在个位上。(笔算过程课件展示)
②商和除数的乘积为什么是90?(是3个30的乘积)
③试一试。
2.三位数除以整十数的笔算。
课件出示:例2 我们学校共有176名学生,每30人组成一个环保小组。
可以组成多少组?
教师:这道题应该怎么做呢?先让学生列式在进行思考怎样计算?
被除数的前两位比30小,该怎么办呢?商应该写在哪一位的上面,为什么?
学生思考解答:
理解被除数的前两位不够除,要看前三位,是十七个十除以3个十,17030。
然后想(5)30接近170且小于176,所以商5。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笔算过程。教师再用课件展示笔算过程让学生再看一遍和自己做的进行对比。
(三)知识应用
P73 2.做一做
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帮助学生解决
2.解决问题。
要运走480吨货物,每节车厢限60吨,需要多少节车厢?590吨呢?
教师指导学生明确用除法解决,然后让学生自己算一算,体验除法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四)课堂小结
教师:今天学习了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在计算的过程中,你有什么收获可以与同学们分享呢?
教师帮学生把今天的学习内容总结成歌谣:除数两位看两位,两位不够看三位。除到哪位商哪位,余数小了商就对。
(五)作业布置:练习十三1-7题。
(六)板书设计
2、小蜗牛评课稿
一年级语文上册小蜗牛听课稿,分享小蜗牛听课感受和记录
小蜗牛评课稿第一篇:
小蜗牛
课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歌曲《蜗牛与黄鹂鸟》MV;制作蜗牛图片、生字词卡片和小蜗牛和蜗牛妈妈头饰;查找资料了解四季特点,搜集描写四季的古诗词。(教师) 2.预习课文,拼读生字,自主朗读课文;了解四季的特点。(学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歌曲导入,激发兴趣 1.播放歌曲《蜗牛和黄鹂鸟》MV,请同学们听一听这首歌唱的是哪两种小动物。你们见过蜗牛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小蜗牛的故事。(板书:小蜗牛) 2.学生齐读课文题目。(出示蜗牛图片)师生简介。 3.学写牛字。 强调书写时要注意第一横短,第二横长,竖写在竖中线上。 4.这篇课文讲的是小蜗牛的什么事呢?让我们一起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吧! 设计意图:低年级学生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用歌曲和图片导入新课,形象直观,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以故事讲的是小蜗牛的什么事呢为引子,激发起学生的学习欲望。随课文题目识记、学写牛字,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对所学的汉字进行理解和记忆,适度分散了学生识字的难度。 二、整体感知,扫清障碍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注意字音和停顿。 2.学生自由读课文,同桌间互助认读生字。 3.检查识字情况。 课件出示带拼音词语: zhzihiziwnqunbinhufāy 住在孩子完全变回发芽 hǎojiǔwōniwnbɑpyɑp 好久蜗牛玩吧爬呀爬 指名开火车认读,师生正音,注意下列生字的发音:子是平舌音,在孩子一词中读轻声;住、树是翘舌音;吧、呀是轻声。有错及时纠正。 4.学习新部首。 5.整体感知,学写生字。 导学:生字我们都认识了,再读课文,你能把它读好吗?请大家再一次自由地大声朗读课文,争取把字音读得更准确,句子读得更通顺,同时标出课文的自然段。 (1)学生大声自由读课文,标出自然段。 (2)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师生以五不要求(不错读、不添读、不漏读、不回读、不破读。)评议学生朗读情况。 (3)想一想,这篇课文是通过什么形式来向我们讲述这个小故事的? (4)学写对字。 ①观察对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②教师范写,强调又变成部首时第二笔是点,不是捺,右边的寸要比低一点,最后一笔点写在田字格的十字交叉点上。 ③学生动笔写一写。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本课的生字新词比较多,而且,课文没有拼音,这对于学生学习来说有一定的困难。所以,从范读开始,教师就提出注意字音的要求,并在下面的自由读中安排同桌互相帮助,使学生能自主识字,并学会向他人请教。 三、图文结合,朗读感悟 1.小蜗牛和妈妈一共进行了几次对话?你是怎么找到的? 在学生的交流中,认识冒号、引号,并简单了解用法。 2.你能找到他们的第一次对话在第几自然段吗? 指名朗读第2、3自然段,教师相机正音。 3.这次对话讲述的是什么时候?蜗牛妈妈让小蜗牛去哪干什么? (1)指名读第2自然段。 (2)交流、汇报教师提出的问题。 (3)学写妈字。 ①用加一加的方法记住这个字。 ②观察妈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③教师范写,强调女字旁。 ④学生动笔写一写。 4.从这个自然段中,你还知道了什么?(春天来了,小树发芽了。)你知道春天还有哪些特点吗? 预设:燕子从南方飞回来了、小草从地下钻出来了、小河里的冰融化了 5.图文结合,指导朗读。 导学:蜗牛妈妈是怎么对小蜗牛说的呢? (1)看第一幅图,观察小蜗牛和蜗牛妈妈在一起时的表情和姿态,想象一下,这对母子感情怎么样?(很好、很幸福)蜗牛妈妈会怎样对小蜗牛说话呢? 学生自由练读。 (2)指名朗读,注意声音要轻柔,语速可以稍慢,读出妈妈对小蜗牛的疼爱。 (3)小蜗牛看到蜗牛妈妈说的景象了吗?(没有)为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 指导读第3自然段第1句话。(爬呀,爬呀和好久要重读,而且语速要慢。) (4)那他看到了什么? 出示第二幅图,说一说小蜗牛看到的草莓什么样?(又大又红) (5)指导朗读第3自然段小蜗牛的话,要读出小蜗牛的天真无邪。 (6)同桌分角色朗读小蜗牛和蜗牛妈妈的第一次对话,并评出最优秀的到前面戴头饰表演。 6.小蜗牛在春天出发,爬了好久才回到家,告诉妈妈他看到的景象,接下来又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设计意图:阅读理解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有难度,本环节充分利用课文中的插图,并根据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展开联想。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读出不同的语气,帮助学生理解蜗牛妈妈对小蜗牛的疼爱及小蜗牛的天真烂漫。做到以读促讲、以读代讲,在朗读中加深理解。
小蜗牛评课稿第二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孩、慢等10个生字。认识偏旁子(子字旁)、(爪字头)、身(身字旁)。 2.会写已、经等6个生字,认识树林、碧绿这两个词语。正确读写孩子、好久、对于、过冬等词语。 3.了解定语后置这种语言现象。 过程与方法: 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了解一年四季的变化与特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善于动脑和善于想象的能力。 教学重点:已与己的字形区别;识记由孩扩展的词语。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了解一年四季的变化与特点。 教学难点:了解定语后置这种语言现象。 教具准备: 图片、生字卡片 教学方法:演示法、讲授法 课型课时:新课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课件出示蜗牛图片。问:孩子们,你们见过它吗?它是什么东西?谁来看图说一说它的模样?(学生自由回答)同学们回答的很对,这是蜗牛。它是一种爬行昆虫。今天我们学习关于蜗牛的课,你们想学吗?好谁来读一下课文?(指名读课文)开火车读。 同学们读得很好,我来读一遍,同学们边听边画出生字好吗?(老师范读课文,学生听。) 二、生字学习: Hai 孩横撇、竖钩、提、点、横、撇折、丿、丿、丶(9画)孩子,小孩 Yi 已横折、横、竖弯钩(3画)已经、已在、已被、已是 Jing 经撇折、撇折、提、横撇、捺、横、竖、横(8画)已经、经过、经常 Cai 采丿丶丶丶横竖丿捺(8画)采取、采用、采访、采花 Xue 雪横、竖、横钩、竖、点、点、点、点、横折、横、横(11画)雪花、雪人、堆雪、下雪 Ba 吧竖、横折、横、横折、竖、横、竖弯钩(7画)吧台、好吧、走吧、去吧 三、认读生字 1.指名读生字。 2.男女生分别读生字。 3.小组读生字。 4.开火车读生字。 四、指导书写孩 1.学生观察孩,然后互相交流一起写。 2.教师示范写,边写边引导,领写这个字。(老师板书引导)写这个字时注意子字变成偏旁时第三笔横变成提。 3.学生描红,在书上写几遍。 小结:今天的学习中你学会了什么?你获得了什么? 板书设计: 小蜗牛 孩横撇、竖钩、提、点、横、撇折、丿、丿、丶(9画)孩子,小孩 已横折、横、竖弯钩(3画)已经、已在、已被、已是 经撇折、撇折、提、横撇、捺、横、竖、横(8画)已经、经过、经常 采丿丶丶丶横竖丿捺(8画)采取、采用、采访、采花 雪横、竖、横钩、竖、点、点、点、点、横折、横、横(11画)雪花、雪人、堆雪、下雪 吧竖、横折、横、横折、竖、横、竖弯钩(7画)吧台、好吧、走吧、去吧 作业布置:抄写生字五遍(为了更好地掌握这节课的词语生字)
3、影子评课稿
一年级语文上册影子听课稿,分享影子听课感受和记录
影子评课稿第一篇:
《影子》评课
今天上午第一次听了xx老师讲课,最想说的是:后生可畏。
第一:教师语言生动充满激,教师的评价语丰富,动作夸张但不做作,让听课的学生和老师很容易跟着你的思路去听,很乐意去享受你带给我们的课堂。
第二,教师的基本功扎实,个人素养好。应变能力强,尤其是在由于口误把小黑狗说成小花狗时,能很快追问为什么不能说是小花狗呢?让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很容易突破。
第三,联系生活实际去让学生理解重点句,如你家有没有小狗啊?你的好朋友是谁啊?一下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关系,教给了学生理解课文、句子的方法。可圈可点的地方很多,值得我学习的地方也很多。
建议:由于学生年龄小的原因,一些我们觉得很简单的问题在教学中也得给学生讲解,比如说比喻句,还有常常是什么意思。
影子评课稿第二篇:
1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会正确认读影、前等11个生字,学会写马,鸟两字
3.认识有关影子的一些现象。
2学情分析
经过两个月的学习,学生们已经初步掌握一些识字方法。本课有11个生字,在他们预习的基础上,再进行教学,大部分应该能识记。课文内容可联系他们的生活经验进行理解。前,后两个方位全班同学都已掌握,左,右两个方位,还有部分同学会混淆。
3重点难点
识字和写字。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谜语激趣,谈话导入
1.出示谜语,猜谜语
2.我们在昨天活动课一起玩了踩影子游戏,你发现了什么?
3.揭示课题: 影子。齐读课题。认识影字
活动2【讲授】分节学习,随文识字
1.生与小伙伴读认识的生字。
2.出示第一小节。
(1)请会读的同学读。
(2)学习本节生字.
a.出示生字卡片,交流识字方法
b.读生字,开火车读。
(3)指导朗读课文
(4)说说影子什么时候会在我们的前后?
3.出示第二小节
(1)影子除了在我们的前后,还会在我们的什么地方?
(2)指名读。
(3)学习生字。
(4)指导朗读
(5)说一说:影子什么时候在我们的左右?了解左右两个方位。
活动3【练习】拓展
读儿歌,做手影
活动4【活动】指导书写
指导书写马和鸟.
活动5【讲授】板书设计
9.影子
前黑狗后
左朋友右
活动6【活动】《影子》教学反思
影子是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是人类形影不离的朋友。课文以简洁、生动、形象的语言写出了影子的这一的特点。儿歌共两小节,用比拟的手法,把影子形象地说成是小黑狗、好朋友,活泼、亲切,充满了童真童趣,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能引起孩子们的强烈的内心感受。课文配有两幅插图,俏皮可爱的小朋友在阳光下和影子快乐地玩耍,能够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激发学生阅读的愿望。为了跟影子形影不离,如影随形,让学生真正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影子的一些现象,我设计了这样的几个环节:
一、课前活动玩影子
为了让孩子们与影子亲密接触,课前让学生在室外玩影子。我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玩,边玩边观察,看谁对影子的发现多。学生有的独自在研究,有的几个一起在跑来跑去,有的在玩踩影子游戏。操场上,我和学生融合在一起,一边蹦着、跳着,一边引导学生大声地说出自己的发现,并将他们拍下来,看我拍照,孩子们更兴奋了,我一次次感受到学生带来的活力和欣喜。
二、谜语激趣
上课伊始,我先以影子谜语揭题,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年级的孩子猜谜语的本领,还真不咋地,猜猪,猜狗的都有。在读过一两遍之后,终于有些敏感的同学猜出来,为了让她们了解猜谜的方法,我追问这位同学,你是怎么猜出来的?再稍做小结。
投影灯前做手影
在备课时,一直在想,怎样让学生在课堂上做手影?看着班班通投影仪发出来的光,一下子有了主意。但是那光太高,在做的时候后面的同学看不到,还好学生人数少,我就把他们都请到讲台上,围成一圈,快快乐乐地做,只做不说,总觉得像是炒菜不放盐,就让他们边做边说,当然,教师要开好示范的头。于是,活泼的小狗、展翅的雄鹰、鸟妈妈喂食小鸟孩子们用灵巧的双手摆弄出一个个俏皮可爱的影子。一句句充满灵性,诗意的话从这些农村的熊孩子嘴中蹦出来,有时真觉得难以置信。
四、重点词语,表演中理解
这课中的两个词语跟陪是理解课文的重点词语,教给学生理解、区别意思,如果是教师一味地讲,学生肯定只是一知半解。所以我采用表演的学习方式,在课堂上创设真实的情境,让学生演演、记记,使表演者和旁观者都进入角色。哪个小朋友上来跟着我走走?于是,被选中的学生乐滋滋地站在老师的后面, 跟着老师走了一圈。我适时地边教给学生:同学们,像他现在这样走在老师后面,就叫做跟。 我又问第二个问题:哪个小朋友愿意陪着老师走走?上来了一个学生,他也像前一个学生那样站在了老师的后面,下面的学生马上纠正:错了,错了,他应该站在老师的旁边。于是,这个学生改了过来,兴高采烈地陪着老师走了个来回。通过这两个学生的表演,我想:跟和陪这两个词语的意思,学生肯定会记得很牢的。
五、难写笔画的演示
很多同学被带折 的笔画弄得糊里糊涂,经常会错以为,它们不只一笔。而竖折折钩是笔画里较难的一个。在备课时,看到参考书中,说到用铁丝来演示,学生就会豁然开朗。我也觉得这个方法当真直观,当真倍儿棒,于是拿来为我所用,效果肯定是比老师一遍又一遍地强调记得更牢了,更深刻了。
以上是个人的一些拙见,还有很多地方做得并不好,希望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9 影子
课时设计 课堂实录
9 影子
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谜语激趣,谈话导入
1.出示谜语,猜谜语
2.我们在昨天活动课一起玩了踩影子游戏,你发现了什么?
3.揭示课题: 影子。齐读课题。认识影字
活动2【讲授】分节学习,随文识字
1.生与小伙伴读认识的生字。
2.出示第一小节。
(1)请会读的同学读。
(2)学习本节生字.
a.出示生字卡片,交流识字方法
b.读生字,开火车读。
(3)指导朗读课文
(4)说说影子什么时候会在我们的前后?
3.出示第二小节
(1)影子除了在我们的前后,还会在我们的什么地方?
(2)指名读。
(3)学习生字。
(4)指导朗读
(5)说一说:影子什么时候在我们的左右?了解左右两个方位。
活动3【练习】拓展
读儿歌,做手影
活动4【活动】指导书写
指导书写马和鸟.
活动5【讲授】板书设计
9.影子
前黑狗后
左朋友右
活动6【活动】《影子》教学反思
影子是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是人类形影不离的朋友。课文以简洁、生动、形象的语言写出了影子的这一的特点。儿歌共两小节,用比拟的手法,把影子形象地说成是小黑狗、好朋友,活泼、亲切,充满了童真童趣,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能引起孩子们的强烈的内心感受。课文配有两幅插图,俏皮可爱的小朋友在阳光下和影子快乐地玩耍,能够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激发学生阅读的愿望。为了跟影子形影不离,如影随形,让学生真正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影子的一些现象,我设计了这样的几个环节:
一、课前活动玩影子
为了让孩子们与影子亲密接触,课前让学生在室外玩影子。我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玩,边玩边观察,看谁对影子的发现多。学生有的独自在研究,有的几个一起在跑来跑去,有的在玩踩影子游戏。操场上,我和学生融合在一起,一边蹦着、跳着,一边引导学生大声地说出自己的发现,并将他们拍下来,看我拍照,孩子们更兴奋了,我一次次感受到学生带来的活力和欣喜。
二、谜语激趣
上课伊始,我先以影子谜语揭题,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年级的孩子猜谜语的本领,还真不咋地,猜猪,猜狗的都有。在读过一两遍之后,终于有些敏感的同学猜出来,为了让她们了解猜谜的方法,我追问这位同学,你是怎么猜出来的?再稍做小结。
投影灯前做手影
在备课时,一直在想,怎样让学生在课堂上做手影?看着班班通投影仪发出来的光,一下子有了主意。但是那光太高,在做的时候后面的同学看不到,还好学生人数少,我就把他们都请到讲台上,围成一圈,快快乐乐地做,只做不说,总觉得像是炒菜不放盐,就让他们边做边说,当然,教师要开好示范的头。于是,活泼的小狗、展翅的雄鹰、鸟妈妈喂食小鸟孩子们用灵巧的双手摆弄出一个个俏皮可爱的影子。一句句充满灵性,诗意的话从这些农村的熊孩子嘴中蹦出来,有时真觉得难以置信。
四、重点词语,表演中理解
这课中的两个词语跟陪是理解课文的重点词语,教给学生理解、区别意思,如果是教师一味地讲,学生肯定只是一知半解。所以我采用表演的学习方式,在课堂上创设真实的情境,让学生演演、记记,使表演者和旁观者都进入角色。哪个小朋友上来跟着我走走?于是,被选中的学生乐滋滋地站在老师的后面, 跟着老师走了一圈。我适时地边教给学生:同学们,像他现在这样走在老师后面,就叫做跟。 我又问第二个问题:哪个小朋友愿意陪着老师走走?上来了一个学生,他也像前一个学生那样站在了老师的后面,下面的学生马上纠正:错了,错了,他应该站在老师的旁边。于是,这个学生改了过来,兴高采烈地陪着老师走了个来回。通过这两个学生的表演,我想:跟和陪这两个词语的意思,学生肯定会记得很牢的。
五、难写笔画的演示
很多同学被带折 的笔画弄得糊里糊涂,经常会错以为,它们不只一笔。而竖折折钩是笔画里较难的一个。在备课时,看到参考书中,说到用铁丝来演示,学生就会豁然开朗。我也觉得这个方法当真直观,当真倍儿棒,于是拿来为我所用,效果肯定是比老师一遍又一遍地强调记得更牢了,更深刻了。
以上是个人的一些拙见,还有很多地方做得并不好,希望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4、画评课稿
《画》评课稿
《画》说课稿
《画》是人教版新课标实验教材一年级上册课文部分第一课的内容,这是一首五言谜语诗,诗人用优美、易懂的语言为我们勾画了一幅山水图,扣住画这个谜底,抓住画的形象特征展开描述。课文里有一幅经过装裱的山水画,画上有山、水、花、鸟,给人以鸟语花香、山水相衬的美感。图文对应,能使学生有滋有味地看图读文,感悟诗中所描绘的生机勃勃的景色。
一、根据教材特点,根据学生认知水平,我为本课拟订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读:能够正确拼读拼音,读准古诗的每一个字音。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的诗句,试着背诵。
认:通过本堂课的学习,认识11个生字。
理解:理解:了解远和近、有和无、来和去是意思相反的词。
2、过程与方法:
⑴ 通过学生反复地拼读,同桌正音,等方法,使学生读准每一个字音。学生通过听,自由朗读,同桌互读,分小组朗读,齐读等不同的训练方法,能够流利地朗读古诗的诗句,试着背诵。
⑵ 让学生反复地读课文,无形地识字,再通过齐读,开火车读,男女读等方法巩固生字。
⑶ 通过学生自己找反义词,读反义词,理解反义词,再记住它们。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反复朗读,了解古诗内容,懂得这首古诗讲的是一幅山水画,激发学生热爱自然和喜爱朗读古诗的情感。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的感悟、体验,都是以读为本,读是语文教学重要手段。读的实践越多,自然感悟越深,体验也越深。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一篇文章,读得多了自然就见其义。特别是一年级的孩子,他们接触的字词量极少,这首古诗的意思非常浅显,只要他们反复地读,都能够理解其义。
二、为达成以上教学目标,我采取以下教学策略
读准、读好、读懂、读背。
1、读准:
初读古诗,让学生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这一点非常重要,假如学生连字音也读不准,哪来读的感悟。这里我安排了各种读法,由于学生已经学了所有的汉语拼音,能够独立地拼读音节,所以我先让学生自己拼读,再同桌互读,接着指名读(2~3名),然后分小组读,最后齐读。通过各种不同的训练方式,大部分学生都能够读好,有些基础比较弱的学生要进行个别指导。虽然这首古诗只有20个字,但是里面的字比较难读准,平翘舌音,前后鼻音难区分,比如说色读成sh,近读成jng,还有听、声、春、惊。近听水无声。这一句特别难读,学生容易把近听这两个字都读成后鼻音。我把这些字着重让学生练读,分开读,连起来读,放在诗句里读,直到学生读好为止。在这一教学环节,一定要沉着,不能浮躁。
2、读好:
怎样读好,读出古诗的韵味?古诗节奏鲜明,音韵和谐,朗读起来琅琅上口。为了使学生读出味儿来,读出感觉来,我设计了两个环节:① 让学生听读,我范读,学生听;② 标上停顿记号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划两条的地方声音延得长一点,划一条的地方声音延得稍微短一些。然后反复练读,采用自由读,个别读,男女读,小组读,配乐读多种形式,最后熟读成诵。
3、读懂:
我这里所说的懂,并不是说要说出每个字词的意思。根据一年级的特点,我只要求学生初步知道这是一首谜语诗,谜底是画。水无声、花还在描写的就是这幅画。我先让学生整体感知,再反复读。读好后,我例举诗中的一组反义词远──近,通过采用各种形式反复地读,让学生们理解什么是反义词,然后到书中找出其他两组反义词。
4、读背:
学生通过不同方式不断的练读,一些基础好的学生在课堂上已经能背出了,还不会背的学生,让他们课后再读,要求人人会背。
通过读准、读好、读懂、读背这四部曲的层层深入,完成了读的教学目标。
三、本课的字词我是这样处理的
新课程标准中提倡识写分流的识字教学新理念。我在教学本课生字时让学生在阅读中识字,,通过前面学生反复地读课文,再让学生圈出自己已经认识的字,这时大部分学生都能认识所有的字。现在的识字不是像过去那样孤立地一个个学习生字,而是把生字直接放到课文里去识记。当生字与生动有趣的课文内容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时候,识字难度就大大降低,这不是抽象的识记,而是一种有意义、有趣味的识记,孩子们通过反复阅读,不知不觉间就把生字记住了。
然后我把要求掌握的生字拿出来,反复练读,采用齐读,开火车读,男女读,读的时候及时正音。然后把拼音擦了,再练读。接着我安排了一个送信的游戏,丁零零,丁零零,邮递员阿姨来送信拿到信的小朋友大声朗读,读对了,大家一起跟读,读错了,让其他人送信。学生们在学中玩,个个兴趣盎然。这些都是巩固识字效果的方法,让生字不断再现,不断重复,反复强化。在教学中创造各种再现重认的机会,尤其是通过各种各样的游戏活动,把已经学过的生字进行温习巩固。
本节课要学生会写两个生字人、火。写字时,首先还是要规范写字姿势,这是他们入学时就反复强调的。写字姿势不正确,事虽小,但危害不小。我在写字前要求学生背写字姿势很重要,身体做正书放平,一寸一尺和一拳,学好知识身体健。这样耳提面命,时间久了,印象也就自然深刻了。其次要着重强调写字的笔顺,要求学生一定要严格按照笔顺来写。最后要求写好每一笔,摆好每个字的结构。每课书后面都有描一描,写一写。我在教学这两个生字时,自己先在黑板上示范,然后让学生书空,书笔画,再描一描,最后留出一些时间让学生自己写一写,让学生在课内完成。
语文教学是一门永恒的艺术,需要不断探索。我这样设计肯定还有很多不足之处,请老师们多指教。
5、0评课稿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年级数学上册0的认识这一个章节,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对课文内容进行讲解!
教学目标:
1、学生初步了解0的含义、会读、会写数字0;初步掌握计算有关0的加、减法。
2、通过观察、思考、讨论、探索等学习活动,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意识。
3、感受主动参与、合作交流的乐趣,感悟0是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使学生对身边及数学有关的事物产生兴趣。
教学重点:
初步理解0的含义,会读、会写数字0,初步学会计算有关0的加、减法。
教学难点:
在认识0的情景中体验知识及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在黑板上画好田字格
学生:学具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揭示课题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讲讲《狼来了》的故事。(播放动画课件)
第一天放羊娃喊:狼来了,村里有5个人扛着锄头匆匆跑来帮助放羊娃,教师指导学生用5来表示;第二天放羊娃喊:狼来了,村里有4个人扛着锄头匆匆跑来帮助他,教师指导学生用4来表示;第三天放羊娃喊:狼来了,村里头再也没有人来帮助他,于是教师提出问题:没有人我们用什么符号来表示呢?当有学生回答用0来表示的时候,教师给与肯定,从而引出本节课题:0的认识(板书课题),引导学生理解0的第一个含义:没有。
二、联系生活实际,深入探究
1.找生活中的0
大家回忆一下生活中在哪见过0?(让学生尽情地说)
2.0表示起点
刚刚有同学说直尺上也有0,你们都找到了吗?指给同桌看一看。
师:同学们请大家认真观察直尺,你还发现了什么?生:这些数字,是按顺序排的。
师:大家观察得真仔细,直尺上从0开始越往右边数字越大,也就是说,数越大,离0也就越远。A、从0到1是一段,用数字1表示;从0到2是两段,用数字2表示;从0到3是三段,用数字几表示?从0到4是几段?用数字几表示?;从0到5呢?
师:刚才我们数数的时候都是从几开始的?0还在1的前面,那这里的0还是表示没有吗?那0还可以表示什么?人们在用直尺量东西的时候,都是从0开始,0在这里表示什么?(起点)。用直尺量东西,要用0对齐物体的一端,看直尺上另一端到哪个数字,这个物体的长度就是多少。这个数字越大,表示这个物体的长度也就越长。
师:同学们,你们想知道0除了表示直尺的起点,0还可以表示什么吗?
想想我们学校操场上的赛跑跑道,有没有见到0呀?看过跳远吗?0也可以表示跳远的起点。。注意强调:尺子的0起点对齐跳远起跳的0起点。
课中操
三、学习书写0
1. 师:仔细观察,你能说说0像什么吗? 我们给0编首歌吧。
听老师的儿歌:数字0,像鸡蛋,上下长,左右扁。
2. 教师在田字格示范写0
0是一笔写成的,起笔在右上角,向左下写在中线附近还与左线接触,然后向下拐,在下线接触在中间偏左部位,在向右上拐,收笔处与起笔处相连。
师:请大家闭上眼睛,想一想0的样子。然后伸出手指,在空中写一个0。
3.打开书描红30页,比一比看谁描写的准确又漂亮。
四、延续故事情境,讲授0的加减法
又是一天,放羊娃去山上放羊,一共有8只羊在山上吃草。引导学生用加法算式表示0+8=8;放羊娃觉得无聊极了,于是呼呼大睡起来。等他睡醒的时候,天已经黑了。羊不见了踪影。8-8=0时,进一步渗透思想教育:要认真做事,不能粗心大意。
五、尝试练习,巩固新知
1、摆铅笔游戏:你能列出怎样的算式?
摆铅笔,说算式。
a、摆3根铅笔,然后拿走3根铅笔,桌面上还有没有铅笔?怎样列式?0表示什么?
b、摆5根铅笔,然后拿走5根铅笔,桌面上还有多少铅笔?怎样列式
③学生自编一道得数是0的算式。
2、(课件:苹果树)
①苹果树上有几个苹果?(3个)图片一
②摘掉一个,树上还剩几个苹果?(3-1=2个)图片二
③摘掉两个,树上还剩几个苹果?(3-2=1个)图片三
④摘掉三个,树上还剩几个苹果?(3-3=0个)图片四
想一想 口算 讨论你发现了什么?
六、反思小结,巩固提高
教师点拨,让学生总结收获。收获最多的学生,教师奖励他(她)一颗小星星。
课外延伸:你们还在哪里见到过0?(提示:温度计)
想一想温度计上的0 表示什么意思呢?
6、寒号鸟评课稿
二年级语文上册寒号鸟听课稿,分享寒号鸟听课感受和记录
寒号鸟评课稿第一篇:
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运用对比手法写的童话。叙述了喜鹊和寒号鸟对待垒巢的不同态度和不同结果,说明了好逸恶劳,得过且过是没有好结果的。美好的生活只有,通过辛勤的劳动才能得到。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教学内容:
全文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喜鹊和寒号鸟是邻居。第二部分(从几阵秋风到正好睡觉)写冬天快到了,喜鹊忙着垒巢准备过冬,而寒号鸟却又是玩,又是睡,不去垒巢。第三部分(从冬天说到就到到得过且过)写冬天到了,喜鹊住在温暖的窝里,寒号鸟得过且过,还是不肯垒巢。第四部分(从寒冬腊月到结束)写寒冬腊月,喜鹊在温暖的窝里熟睡,寒号鸟却冻死了。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这四部分的内容,让学生知道好逸恶劳,得过且过是没有好结果的。美好的生活只有,通过辛勤的劳动才能得到。最后教师根据课文内容范例讲故事,学生回家也把故事变成自己的话讲给父母听。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新词。
2.能按事情发展顺序,把几句话整理成一段通顺的话。
3.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4.教师引导学生懂得懒惰,得过且过是没有好结果的,美好的生活只有通过辛勤的劳动才能得到。
教学重点:
理清事情发展顺序,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教师引导学生懂得懒惰,得过且过是没有好结果的,美好的生活只有通过辛勤的劳动才能得到。
教学方法:
引导理解法、读书指导法、示范演示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趣味导课
1.揭题。(教师出示第1张有课题的幻灯片)
(1)齐读课题寒号鸟,读准多音字号。
(2)你知道寒号乌是怎样一种动物吗,我们一起来认识主人公寒号鸟。(教师出示第2张有寒号鸟样子的幻灯片)并介绍:传说这种鸟经常在冬天的晚上不断地号叫,发出哆啰啰、哆啰啰的声音,所以人们叫它寒号鸟。(教师引导学生说出寒号鸟的样子,对课外知识丰富的的同学及时鼓励。)
2.教师布置自学要求:
这是一篇童话故事,我们学习后从中能明白什么道理,请同学们完成下列要求。
(1)自由读课文,划出生字新词,用点出你认为容易写错的字,用?注出不理解的词或句。
(2)读通课文,用划出表示季节变化的句子。
(3)填空:这篇童话通过()和()作对比,写出了喜鹊是()的,寒号鸟是()的。
二、初读课文:
过渡语:刚才老师发现同学们按照阅读提示读书学习很认真,这时候老师检查一下你们学习的情况。
(1)开火车朗读课文。(同学们听后互评并纠正)
(2)(教师出示第3张有词语的幻灯片)指名学生读一读词语:石崖、垒巢、懒惰、寒冬、吵闹、厉害、悲哀、腊月、狮子、寒号鸟、伸伸腰、缝隙、大雪纷飞、得过且过、冻得打哆嗦。(学生读词语后互相交流评点)
(3)学生说说哪些字容易写错。(教师点拨:懒字中间束羽写成束。)
(4)练习按时间顺序组句成段。
a.指名读读用划出的表示时间的句子。
b.学生独立默读体会,哪些句子跟季节变化有关,哪些句子不能表示季节变化?(删去跟季节变化无关的句子)
三、整体感知: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读懂三句话分别告诉我们什么,哪句话的意思是最主要的。(教师出示第4张第一自然段句子的幻灯片)指导学生有表情地读句子体会意思:几阵秋风,树叶落尽,冬天快要到了。冬天说到就到,寒风呼呼地刮着。寒冬腊月,大雪纷飞,漫山遍野一片白色,北风像狮子那样狂吼,河里的水结了冰,崖缝里冷得像冰窖。
(2)教师引导学生体会冬天快要到来的自然环境。(学生理论,互评)
(3)齐读第1自然段。
2、学习2~5自然段。
a.默读2~4自然段,思考:从哪里看出寒号鸟懒惰?(一一一划出)
b.检查(教师出示第5张幻灯片)抓太阳暖和,正好睡觉体会寒号鸟懒惰。
c.还从哪里看出寒号鸟懒惰?(1):寒号鸟不听劝告,躺在崖缝里对喜鹊说:。
d.抓不听劝告深人体会寒号鸟懒惰。
(1)寒号鸟不听谁的劝告?(教师出示第5张幻灯片后半部分内容指导学习)
(2)喜鹊怎么劝告?(喜鹊第一次劝告:寒号鸟,别睡觉,大好晴天,赶快垒巢。教师结合喜鹊劝告的话语指导读评点范读自读齐读)
(3)从哪里看出寒号鸟不听劝告?(寒号鸟说:傻喜鹊,不要吵,太阳暖和,正好睡觉。)(圈圈划划,自读体会,结合指导读寒号鸟的话:指读评点自读男女生对读)
(4)教师指导学生展开想象:喜鹊是怎样再次劝告寒号鸟的?现在天气(),你看我(),你却(),()
e.教师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喜鹊劝告寒号鸟,寒号鸟不听劝告的语句。(想象自读指读评点女生齐读)
f.教师引导学生读第5自然段体会交流。
3、学习6~8自然段。
a.回顾学法:抓不听劝告这几个重点词语提问解答,深入理解课文。
b.启发学生围绕还是不听劝告(教师出示第6张幻灯片)讨论交流:
(1)寒号鸟不听谁的劝告?
(2)谁怎么劝告?(喜鹊第二次劝告寒号鸟:趁天晴,快垒巢,现在懒惰,将来糟糕。)
(3)从哪里看出寒号鸟还是不听劝告?(寒号鸟说:傻喜鹊,真啰嗦,太阳暖和,得过且过。)
(4)想象寒号鸟还是不听劝告的结果会怎样?
c.四人一小组讨论,准备汇报。
d.汇报自学。(学生自由汇报,老师随机点拨,穿插朗读训练)教师点拨要点:①教师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喜鹊来到崖缝前劝寒号鸟说:体会感情变化指导读好语气。②结合理解得过且过,教师指导学生读出寒号鸟不耐烦的语气。③结合理解最后的哀号、漫山遍野等词,教师引导学生想象寒号鸟在冰天雪地里发出最后哀号时的样子,你想对寒号鸟说一些什么?指导读好语句:寒号鸟悲哀地叫着:哆啰啰,哆啰啰,寒风冻死我,明天就垒窝。寒号鸟最后的哀号:哆啰啰,哆啰啰,寒风冻死我,明天就垒窝。(教师出示第7张前面的幻灯片的内容朗读)
f.教师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后明白的道理用明日歌展示: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凡事适时做,明日不待我。万事待明日,明日能几何?只有努力做,才不负日月。(教师出示第8张幻灯片的内容引导学生学习)
四、拓展延伸:
1、(教师出示第9张幻灯片)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说一说故事一:第二天喜鹊在枝头邻居寒号鸟,却发现邻居已经在严寒的夜晚冻死了,喜鹊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呢?(喜鹊的话里可以用上如果、假如等词。)
2、(教师出示第10张幻灯片)引导学生讲解故事二:如果寒号鸟接受了喜鹊的第二次劝告,在那个晴天垒巢了,结果又会怎么样呢?
五、续讲故事:
1、(教师出示第11--16张幻灯片)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展开想象编故事范例:
传说五台山上有一种鸟,人们叫它寒号鸟。寒号鸟长着一身漂亮的羽毛。它到处卖弄自己的羽毛,看到别人干活,反而嘲笑。
好多好心的鸟儿提醒它说:快垒个窝吧!不然冬天来了,怎么过呀!寒号鸟说:冬天还早呢,着什么急!
冬天眨眼就要到了。鸟儿们晚上躲在自己暖和的窝里,而寒号鸟却在寒风里,冻得发抖。它在山脚下找了一条缝,就把这条缝当做自己的窝。旁边有一棵大树,树上住着喜鹊。
有一天,天气晴朗。喜鹊一早飞出去,东寻西找,找回来一些枯枝、棉絮,给它的窝添加铺盖,准备过冬。寒号鸟却整天飞出去玩,玩累了就睡觉。
晚上,寒风呼呼地刮着。喜鹊住在温暖的窝里,寒号鸟在石缝里冻得直打哆嗦,悲哀地叫着:哆啰啰,哆啰啰,寒风冻死我,明天就垒窝。
第二天,风停了,太阳很暖和。喜鹊又对寒号鸟说:趁着天气好,赶快垒窝吧。寒号鸟不听劝告,伸伸懒腰,又睡觉了。
晚上又来临了,寒号鸟又冻得直打哆嗦,悲哀地叫着:哆啰啰,哆啰啰,寒风冻死我,明天就垒窝。
就这样重复了几个晚上,大雪突然降临,鸟儿们奇怪寒号鸟怎么不发出叫声呢?原来,寒号鸟早就被冻死了!
六、布置作业:
(教师出示第17张幻灯片)布置课外作业:1、回家把故事讲给父母听!2、向父母说出你从故事中明白了什么?你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应该怎么做?
七、教学板书:
寒号鸟喜鹊
懒惰勤劳
玩睡垒巢
直打哆嗦住暖窝
最后哀号熟睡
不幸幸福
八、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民间故事,教学的要求是教师引导学生正确评判故事的角色,从寒号鸟可悲的下场懂得只顾眼前,得过且过是不行的,应该像喜鹊那样看得远,着眼于未来,从现在做起。第二点就是按照顺序去理清课文层次,能够创造性地复述课文,编续写课文,改编故事。最后就是教师培养儿童自学能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以及分角色朗读课文。
我在教学中围绕教学目标分别安排了六个教学步骤:描述带入情境,自学课文,交流检查自学,读讲课文,创造性地复述(新编,续编)补充课文和小结。我的教学设计比较注重小学生的复述和造句表达能力。
首先我引导学生描述带入情境的,引起学生的兴趣,在引入了这篇课文的时候,我利用了课题,很好地让学生注意了号这个多音词。接着我是要学生去自学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我当时要求学生进行两次阅读课文,第一次是解决生字词,整体感知,同学基本了解了文章大意,都谈了自己的感受,他们都说出了不同的感受的,得出了不同的道理。第二次阅读是我引导学生有表情朗读喜鹊两次劝告寒号鸟的语句,目的是让他们弄清时间的顺序是这篇课文的写作顺序,理清文章的脉络。最后教师创造性地复述故事,我的教学设计比较注重学生的语句表达能力!
寒号鸟评课稿第二篇:
《寒号鸟》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文的方法是一个可以不断创造的动态体系,
而表演不失为一种优化的选择。以表演法导读课文,在实现学生主体
与文本客体的对话过程中,使阅读真正成为学生的一种生命体验。
设计特色:
以表演法贯穿课文阅读的全程,充分发挥表演的教学价值。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
要求:自学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初步了解故事内容。
(预习可在课前进行,也可在课内进行。)
二、出示课题,介绍寒号鸟。
寒号鸟,也叫寒号虫,哺乳类动物,形状跟蝙蝠相似,体长一尺
多,有冬眠的习性,睡时倒悬在树枝上。
三、检查预习,认识字词。
1、出示生字(包括会认字和会写字)
号、堵、缝、阵、朗、衔、枯、做、劝、趁、却、将、且、纷、
腊、狂、吼、复、夜、哀
多种形式认读(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2、出示词语:
晴朗、劝告、将来、腊月、狂风、吼叫、重复、哀号、做窝、寒
号鸟、伸伸腰、一道缝、一堵石崖、衔枯草、大雪纷飞、得过且过。
多种形式认读(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3、教师示范,指导书写。
出示会写字:阵、朗、枯、做、却、将、纷、夜
学生观察字形,说说书写时要注意什么。
教师重点示范书写,学生观察书空。
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四、阅读第一节。
1.指名读。
(1)谁能把这一节课文的内容用简笔画画出来。(指名两人分别
画在小黑板上。)
全体同学默读,想想第一节有几句话,每句话介绍什么。等一会
儿看图是否画得对。
(设计意图�荷杓瓢训谝恍〗诳挝幕换庋幕方冢唤鑫�
使小朋友进一步了解故事发生的环境和主要角色之间的关系,还在于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沟通抽象的文字符号与形象的生活画面之间的
联系,以求在学习本课的全过程中发挥积极影响。)
(2)谁能看着图把第一节课文说一说。
指图看崖和缝。
(3)为什么说寒号鸟是把缝当作窝?
2.小结:这一节主要讲喜鹊和寒号鸟是邻居。由于它们是邻居,
所以能经常见面、对话,才发生了下面的故事。
五、阅读课文第二节至课文结束。
1.默读这部分课文。
读后问:(1)你们喜欢这个故事吗?(2)你们觉得可以用什么方
法来学?(用表演的方法。)
(设计意图:征求小朋友的意见,把学习方法的选择权交给孩子,
为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和教师以学定教创造了有利条件。
教师先引导学生确定表演的方式,不仅是为了强化阅读的动机,激发
阅读的兴趣,更是为了以表演的要求来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
2.准备表演,阅读课文。
(1)指导读对话。
要表演就要把对话读熟。找出喜鹊和寒号鸟说的话,多读两遍,
努力记住。
①男女同学分别读喜鹊和寒号鸟说的话。
②寒号鸟哪两次话的内容是一样的?寒号鸟两次说的时候感情是
不是一样的?第一次是怎样的?第二次呢?
比较:悲哀哀号
⑧为什么悲哀?为什�春罄淳喊Ш�?
小结:(1)这都跟天气有关系。(2)体会描写天气的句子。
①找出描写寒号鸟悲哀地说和哀号时的天气的句子。用笔画出
来。
板书:初冬寒冬
比较:呼呼地刮狂吼(怎么呼,怎么吼,大家来试试。)
冷得厉害冷得像冰窑
②天亮了,太阳普照大地课文上没写出说的话,你看看课文,
想想谁会说什么。
板书:呼唤
③其他对话前,也都有描写天气的句子,把它画出来。
指名读。
板书:深秋
小结。
指名两人表演对话,要读出感情。老师读描述天气的句子。
(设计意图:带着表演的目的,教师指导学生读对话,体会
描写天气的句子。这样两部分正好覆盖了全部课文,充分发挥了表
演导读的教学价值。)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认读字词,巩固字词。
号、堵、缝、阵、朗、衔、枯、做、劝、趁、却、将、且、纷、
腊、狂、吼、复、夜、哀
晴朗、劝告、将来、腊月、狂风、吼叫、重复、哀号、做窝、寒
号鸟、伸伸腰、一道缝、一堵石崖、衔枯草、大雪纷飞、得过且过。
2、分组朗读描写天气的句子以及喜鹊和寒号鸟的话。
二、指导表演。
表演的时候只有对话不够生动,所以还得有动作和表情。
1.找一找叙述喜鹊和寒号鸟动作、神态的句子。
(1)指名读,指导学生找出写它们动作的关键词语。
板书:
飞 找 衔 垒 玩 睡
住在窝里 直打哆嗦 熟睡 哀号 冻死
比较:哆嗦哕嗦
(2)分三组讨论设计动作表情。
(3)由三组同学选派代表分别表演喜鹊和寒号鸟在深秋、初冬、
寒冬三个时间的对话及表情动作。
2.谁能用一句话把故事的主要内容说一说。(喜鹊怎样?结果怎
样?寒号鸟怎样?结果怎样?)
3.指名三个学生完整地表演故事。一个学生读描写天气的话,
另两个学生分别扮演喜鹊和寒号鸟。
三、讨论。
1.读了课文,看了表演,说说有什么感想。
2.从喜鹊和寒号鸟说的话里体会一下,喜鹊勤劳,因为它有什
么想法?(现在懒惰,将来糟糕。)寒号鸟懒情,因为它有什么想法?
(得过且过)得过且过是什么意思?
3.说说这篇文章使我们懂得了什么道理。
总结: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好逸恶劳、得过且过,是没有好结果的,
勤劳的人才会得到幸福。
四、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
2.按下列格式,写一篇阅读笔记。
【评点】
以表演法渗透阅读教学的全程,是本案的设计特色。理想的课堂
教学,一般都离不开认知价值与趣味价值的黄金搭配。教学需要
唤醒学生的兴趣,已为人们所共识。但是在教学的价值总体取向中,
只有在认知价值大于趣味价值时,才成为合理的追求。如果过分追求
了趣味价值,而大大超越于认知价值,就会产生负面效应。本案的设
计正体现了这样的可贵之处,我们可以从字里行间深深地感受到执教
者对表演认知价值的倾心追求,表演自始至终都是解读课文、
发展语文能力的一种富有意趣的手段。
7、二年级数学分一分与除法评课稿
今天我们来学习二年级数学上册分一分与除法的认识这一个章节,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对课文内容进行讲解!
在《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老师以学生的动手实践,合作交流作为这节课教学设计的一条主线。综观整节课,赵老师始终注重强调学生学的过程,而淡化教师教的痕迹。让学生经历学习的体验。所以在课堂上,**老师让数学的知识、思想和方法由学生在现实的数学实践活动中理解和发展,而不是单纯依赖教师的讲解。
教材内容的呈现,生动活泼、图文并茂。充分运用书本上的内容,让学生通过观察、阅读,学习知识,感悟知识,理解并掌握知识。
充分运用课本现有资源,在实物投影仪上演示。让学生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操作,从而感悟新知,老师的作用只是一个学习的参与者,学生的顾问,对学生的交流进行小结,评价。
**老师的课中还有一个亮点就是提供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如:让学生理解0的除法,老师舍得花时间,在学生分了好多东西以后,出示一个空盒子,并打开让每位学生目睹一下盒子里是空的这一场景,再让学生把里面的东西分一分,从而使学生形象的理解0的除法。在此之后再让学生课后去整理有关0的加、减、乘法。初步培养学生整理、归类的能力。
教学建议:
分一分与除法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认识除法,理解包含除法的意义,知道除法各部分的名称。因此我觉得最好将等分除和有零的除法放到下一个教时。
8、解决问题评课稿
今天我们来学习二年级数学上册解决问题的认识这一个章节,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对课文内容进行讲解!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解决问题》评课稿 解决问题一课是二年级下册第2~5页的内容。本节课是学生初次接触用两步计算的方法来解决问题。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基本含义,学会用两步计算方法解决问题,知道小括号的作用;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往的教材,两步应用题是用文字叙述的,新教材中的解决问题在呈现形式上较以往有很大的改变。教材选用了贴近学生生活且学生感兴趣的素材──快乐的游乐园,提供了小朋友在游乐园里看木偶戏、丢沙包等丰富活动的信息资源图,使学生在观察事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明确条件、提出问题并自主解决问题。
在教学中如何向学生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如何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自主探索、积极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掌握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呢?我在领会教材的编排意图的基础上,一方面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另一方面又根据课程标准的新理念,对教材呈现的形式做了适当的补充和调整,具体设计了以下三个环节:
1、情境引入,激发学习兴趣。围绕喜欢什么活动的话题,从与学生交谈周六、周日喜欢到哪儿玩,喜欢玩什么,到引导学生主动观察游乐园的小朋友在玩什么的情境,调动了学生认真观察的积极性。教师说的这里面还藏着许多数学知识呢!这句话激发了学生自主发现数学问题的兴趣,同时让学生感受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为学生探究新知做准备。
9、司马光评课稿
三年级语文上册司马光听课稿,分享司马光听课感受和记录
司马光评课稿第一篇:
《司马光》评课稿
感谢白老师为我们上了一节这么好的高年级的语文示范课,我认为这是一节成功的课,为我们高年级的语文教学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主要表现在:
一、白老师的教学基本功扎实。整节课教师以真诚的语言、亲切的语调,鼓励的言辞、温和的表情、友善的微笑、期待的目光、宽容的态度来有效地调控教学过程,使学生犹如坐春风、沐春雨,课堂总是勃勃有生机。
二、课前准备充分。白老师对课文的讲解十分娴熟,对文章的背景及相关知识熟悉,讲解内容正确、到位,过度自然,由此可以看出赵老师课前备课十分认真,没有这么认真的备课,就不能上出这么好的课,我认为,白老师这种敬业的精神很值得我们学习。
三、学习方式上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教师在整节课,以学生为主体,老师通过组织、适当引导,让学生通过读书、质疑、讨论、交流等形式,体会课文的思想内容。
四、内容的感悟强调了朗读训练。课程标准强调对课文的理解要重感悟,教师较好地体现了读中感知、感悟,读中培养语感,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五、抓住重点内容,做到长文短讲。这篇课文的篇幅很长,如果老师逐段讲授,老师讲得辛苦,学生也听得辛苦。白老师在这节课中始终突出了这篇课文的训练重点,抓住人物的言行,突出人物的品质。如,在教学第二个故事的时候,教师在引导学生理清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之后,马上提出了训练的重点和。
六、组织交流感受和质疑问难。思源于疑,白老师在这节课中为学生设计了一个质疑问难的舞台,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且对学生的质疑引导学生自己解答,教师再分层次的加以引导,使学生改变了学习中的被动位置,使他们变得积极主动,激发了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
七、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司马光砸缸用评书的形式来讲,加深了理解,也培养了学生的说话能力、想象能力,使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在阅读教学中得到锻炼、提高和发展。
八、文本结合,重视思想教育。
不足之处:
一、教学的形式单一,不够多样。建议:设计如果能做到读、说、写、演相结合,如,先让学生读一读故事,说一说人物的言行、品质课堂气氛会更活跃。并且可以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升华学生对人物品质的理解。
二、词句的推敲与积累欠缺。教师在讲解课文的时候脱离了重点词的教学,我认为应该结合重点的词句来理解重点的句子,再结合重点句子来理解课文的内容。另,语文的教学特别重视积累与运用,教师应该让学生养成积累的习惯,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喜欢的词句,并且摘录下来。
司马光评课稿第二篇:
总体感觉,这是一节充满激情的课,具体想法如下:
1.新授课由本单元主题聪明的小朋友导入课题,认识司的写法,采用谜语方式有个同学真粗心,同字丢掉一小竖。然后介绍司马是复姓根据课题巧妙导入,很棒!
2.由于充分利用了课件的演示功能,设计了假山出字水缸出字的巩固识字,激发了孩子们识字的兴趣和热情。学生的积极性得到了很好地调动。
3.鼓励孩子们用多种方法识字,培养自主识字能力,相信长期训练一定会有成效。
建议:
1、本课的生字可以归类识字。如学生说了加一加的方法识字后可以用石加皮组成破,砸破的破,读中强化,同时引导用加一加的方法还能记本课哪些字?这样会节约时间的同时,强化识字效果。换偏旁、加偏旁、多音字的识字方法也可用此方法引导识记本课生字。
2、朗读课文第一课时要读正确,但是也要养成读通顺和连贯,一字一字地读,需要在老师的范读和引导中纠正。
10、卡罗纳评课稿
《卡罗纳》评课稿
《卡罗纳》评课稿
我听了陈老师的课,受益非浅。陈老师为了突破重点,较好地达成情感目标(激发关爱他人、帮助他人的情感),把课文重组成两个版块。
一:找出描写卡罗纳的悲痛欲绝的语句,体会感悟,指导朗读,表现出卡罗纳的心情。
二:再读课文,找找卡罗纳身边有哪些人在关心他,并划出有关语句,细细品味,说说他们是怎样关心卡罗纳的。
课堂实录一:
师:失去母亲的卡罗纳悲痛万分,默读课文,用波浪线划出描写卡罗纳
心情的语句,再认真读读,用你的朗读声表现出卡罗纳的心情。
生默读找划语句,一会儿几个同学就认真地练读起来。
师:相信大家已经体会到了卡罗纳悲痛的心情。谁先来读一读。
生1:他面容灰白,眼睛哭红了,两腿站不稳,好像他自己也大病了一场似的。我从卡罗纳的脸色中体会到他失去母亲是多么的伤心、难过。
师:卡罗纳承受着多么巨大的悲痛呀!谁再读。(指名读)
师:你体会到了卡罗纳的悲痛。让我们一起读。(学生齐读)你还从哪句话体会到了卡罗纳的心情。
生2:过了一会儿,我发现卡罗纳独自站在一边端详着我,他的目光里充满着无法形容的悲哀,那神情仿佛在说:你可以拥抱妈妈,我却再也不能了。卡罗纳失去了母亲,他的内心充满了悲哀,他羡慕我还能拥抱妈妈。
师:你说得真好,让我们一起走进卡罗纳的内心,读。(学生齐读)
师:卡罗纳失去了母亲是那样的痛苦、伤心。假如卡罗纳就在我们身边,你会怎么做?
生1:安慰他,叫他不要再伤心。
生2:帮助他走出伤痛。
生3:鼓励他,让他重新快乐起来。
这堂课,陈老师重视朗读,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通过自读自悟,集体交流,有感情地朗读语句,学生体会到了卡罗纳失去母爱的悲痛,从而激发起了要关爱他、帮助他的情感。让听者也深深地被感染,引起共鸣。我觉得陈老师的既完美,又完整,是一堂很成功的语文课,让我受益非。
11、颐和园评课稿
《颐和园》评课稿
《颐和园》是xx老师的一堂教学展示课。各环节结构安排合理,并运用各种手段激起学生丰富的情感体验,感受这座古老的皇家园林的美丽与神奇。
一、名声在外,令人陶醉
课一开始,xx老师由第一单元学习的美丽的风光导入,引导学生欣赏作为《世界遗产》名录之一的颐和园美丽与神奇,引起强烈的阅读期待。更可贵的是老师预计去过颐和园的学生不多,出示了几张长廊、万寿山、昆明湖的美丽图片。不过,这时要是能适时让学生描述一下眼中的颐和园的美的话,可能在下面的学习中与作者的情感共鸣会更深一些,同时也促进学生的表达。
二、字词扎实,关注需求
四年级写字教学也是不容忽视的,对有些容易写错的字,教师及时进行了必要而多样化的指导,如殿、栽、堤的字形强调,耸立、神清气爽的理解等。感觉xx老师想学生所想,课教学显现扎实的一面。
三、顺学而导,关注景点
《颐和园》是一篇写景的游记。作者移步换景,按照游览的顺序,用生动的语言、准确的词汇描绘了这座古老的皇家园林的美丽景色。字里行间流露出喜爱之情,是一篇培养学生语感,帮助学生积累、运用语言的好文章。为此,xx老师首先指导学生明确作者游览顺序,然后关注长廊与万寿山,品味其中的美。课文只不过是个例子,为用好课文这一例子,学习作者抓住景物描绘的特点,xx老师在教学不同景时采用的方法也不一样。长廊抓住长、美,特别是聚焦于每一间的横槛上没有哪两幅是相同。引导学生体会长廊画多,请学生发挥想象描绘其中一幅画。从而达到读、写、说、想的结合。万寿山学习重点在于体会滑字的妙处,引导学生字斟句酌。
只是在教学中读的时间还可以充分些,读的形式还可以多样些。特别是当学生读得不够入境时,老师不妨示范引读。
颐和园评课稿第二篇:
《颐和园》这篇课文是第七册第二组的一篇精读课文。本册教材的第一个重点训练项目是在第二组教材中设置的了解叙述的顺序,因而xx老师把了解叙述的顺序作为本课的教学重点。它虽不是新知识,但也有新知识。这篇课文是按照游览的顺序记叙的,与前组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有所不同。因而,教师在开课初就引导学生把文章的叙述顺序理出来,并把此顺序贯穿课堂教学。结课前,又将顺序进一步落实,强化了本课的教学重点。
《颐和园》这篇课文,按照游览的顺序记叙,移步换景,写得很有特色。课文先写长廊的景色。作者先抓住长的特点从总体介绍,接着抓住每一间横槛上五彩的画的特点从内容介绍,最后抓住长廊两旁风景宜人的特点介绍外部环境。接着写的是万寿山的景色。分别介绍了从脚向上,和从山上向下、向前、向东远眺所看到的美丽的景观。最后写昆明湖的景色。主要介绍了十七孔桥。课文开头总述颐和园的美丽,最后写颐和园处处有美景,看也看不完,开头与结尾呼应,表达了作者赞美之情。听了彭老师的这节课后,有以下几点感受:
1、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课程主张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在《颐和园》这篇课文的教学过程中,彭老师充分尊重学生,始终让学生处于主体的地位,教师则更多的成了引导者、组织者,成为学生学习的好伙伴,整个教学的过程,教师和学生始终是平等对话的过程。
2、创建了和谐的对话场境
教师角色的转换,使老师从课堂的独白者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对话者,从传递知识的权威者变为学生与文本进行心灵对话的激活者。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在教学《颐和园》这篇课文的时候,彭老师充分利于我们学校多媒体教学设备的优势,在导入新课时,展现了颐和园的照片,教学过程中,好几次播放了颐和园的实景录像,三番四次地把学生带入情境场,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激发了学生视美、爱美的情感,实现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与欣赏,达到了和谐对话。
4、重视课文表现形式的教学
自实施新课程以来,很多教师重视了教学方法和教学方式的转变,课堂花样增多了,教学过程变得热闹了,但是一些成功的语文教学经验也被丢弃了。如,读写结合的经验。阅读教学只重内容理解,忽视写法指导的现象还较为严重。针对这种现象,在教学时,彭老师确定的教学目标之一,就是引导学生学习本课的写作特点,学习它的写法。如全文的先总述后分述最后总结的写法,以及第二段抓住特点写长廊的写法。我现在的体会是:如果能进行一次小练笔会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写游记的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不足:
1.语文强调多读,老师注意到了这点,但是如何读出其中的美,这就要强调感情朗读了。感情朗读有时候需要教师的引导。课堂上老师也要求学生有感情朗读,但我个人认为,教师可先让学生找准重音词后融入学生对美景的欣赏水平再读。这样,读书的效果会更好一些,学生在入情入境的朗读中也就加深了对游览景物的深刻了解。从而更好地突破了教学难点。
2.如何让学生对美景过目不忘?我想,除了让学生找出这些景物,还要对描写美景的词语进行推敲。课堂上,老师重点抓住了滑几乎等词进行教学,学生在对比教学中体会到了昆明湖的静。如果教师在讲景物的特点之前先让学生用笔找出景物,然后在小结的时候让学生跟着板书回忆,效果会更好一些。
3.这堂课,教师主要是让学生学习长廊、万寿山、昆明湖、十七孔桥的景物特点。教学时可否将侧重点放在某一二方面,让学生掌握好学习方法,再运用于学其他两方面的景物特点。也就是说,可运用由扶到放的教学方法,避免平均用力。也许,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学习景物课文的能力。
4.本节课的课件制作很好,但课件是为教学服务的。老师应从幕后走到台前,改为白板操作会更好,
以上是本人肤浅的看法,不正之处还敬请各位同仁批评指正!
12、猫评课稿
四年级上册《猫》
教材分析
1.《猫》是老舍先生写的一篇描写动物的文章,课文细致、生动地描述了猫的古怪性格和它满月时的淘气可爱,表达了作者对猫十分喜爱的感情。
2.引导学生通过充分阅读体会猫的特点,感受猫的可爱,学习作者在语言和文章表达上的特点,体会作者表达感情的特别方式。
学情分析
猫是较常见的家养小动物,学生对猫比较熟悉,绝大多数学生见过,有的学生还养过猫。在教学中激趣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体会猫的性格特点。在读中整体感知人和动物和谐相处的美好意境,体会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引导学生感受作者用具体事实表现动物特点的描写方法。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性格、任凭、贪玩、尽职、屏息凝视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是如何把猫的特点写具体,并表达出自己对猫的喜爱之情。
4、激起热爱生活的情趣,激发课外观察动物的兴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通过理解和朗读重点词句,了解作者是抓住猫的什么特点来描写的。
2、难点: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讨论探究,学习作者真实、具体的表达方法,体会课文蕴涵的感情。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一、导入
1.导语:大家都知道著名作家老舍吧?他的作品言语朴实,语句优美,常常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一篇他写的文章。
2.揭示题目:猫(读题)
学生齐读题目
了解作者,熟悉课题
二、初读课文,初步了解文章内容,理清文章条理
1.自由轻声读课文。
思考:①作者是从哪两方面来写猫的?
②给课文分段。
2.指名读,交流。
① 课文从猫的性格古怪和满月的小猫更可爱两个方面写猫的。(板书)
② 分段:第一段:13节,第二段:第4节
(一)概括第一段段意。
1.分节朗读,划出表述这一段内容的句子。(第一句)
师:这句话是这一段中的总起句。
2.理解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古怪是什么意思?(板书:古怪)
读出句子语气。
3.这一段抓住猫的什么特点来描写它的古怪呢?自由读第一段。
交流后出示板书:
老实、贪玩、尽职
胆小、勇猛
4.运用中心句归纳段意。
(1)温习学过的中心句归纳段意法。
(2)说说段意: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5.朗读第一段。
自由轻声读课文,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同桌间相互交流,并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小组讨论分段
代表发言总结分段
学生分节朗读,划出表示这一段主要意思的句子。
举例理解古怪一词
自由读句子,体会语气
学生从课文中找到相关词语
积极表述中心句法归纳段意的方法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理清文章结构,善于从整体驾驭课文
语言组织能力
让学生学会寻找理解词语的方法
培养学生提炼概括的能力
三、落实训练目标
1.读文章第二段,思考句子间是什么关系?
(总分总)
2.用中心句归纳法概括段意:
满月的小猫淘气可爱
(板书:淘气)
3.齐读第二段
默读课文,思考
先总结再交流
教学生读书的方法
四、总结并朗读全文
1、什么样的段落可以使用中心句法归纳段意?怎样使用中心句法归纳段意?
(有总起句、中心句、总结句的段落可以使用中心句法归纳段意,先找到中心句,然后进行整理归纳)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同桌交流,试说出中心句法的主要方法
及时记录笔记
指导学生学会思考,学会运用
养成记笔记的习惯并学会总结
五、布置作业
①熟读课文,②默写词语。
板书设计
老实 贪玩 尽职
大时古怪
胆小 勇猛
猫:
小时淘气 玩耍 跌倒
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
1.主动参与的时间长,积极进行自主探究、动手操作、合作学习。
2.通过认真观察,能够主动发现并提出问题,并能够有条理地进行表述。
3.善于倾听,并能够在倾听后评价他人发言、及时补充自己的想法。
4.善于思考,能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表达自己的见解。
5.积极参与小组活动,主动与同学合作交流,并能够切实解决问题或产生新认知。
教学反思
《猫》是老舍先生写的一篇描写动物的文章,课文细致、生动地描述了猫的古怪性格和它满月时的淘气可爱,表达了作者对猫十分喜爱的感情。
我这节课主要是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体会重点词句的意蕴,感受作者语言的魅力和字里行间蕴涵着的情感。
教学时,我引导学生抓住老实、贪玩、尽职等重点词,通过反复诵读,从而去体会猫的性格古怪。同时,让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品味,体会老舍先生对猫的喜爱之情,以及猫和人的和谐情趣。如学习第二节时,让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并通过朗读并结合生活体验,深化对蹭的感受,体会人和猫的和谐情趣。
接下来朗读成了体会情感的主要手段,通过自由朗读第四节,让学生感受小猫满月时的可爱,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同时让学生了解到作者把猫当成自己的孩子来写,是一种拟人化的写法。
在这节教学过程中还是存在着一些缺陷:
首先,教学语言不精炼,情绪也不够到位。如果能尽量做到自然巧妙地过渡,学生兴趣被调动起来,课堂气氛会更活跃。
其次,读的还少。应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感知、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受到熏陶,朗读指导还需要加强。
13、乌塔评课稿
乌塔评课稿
乌塔评课稿
一、说教材
《乌塔》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第十册第二组的一篇略读课文,课文主要讲了一个14岁的德国女孩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的事情,反映了国外少年儿童独立生活的能力和自立意识,同时也反映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
文章按事情发展顺序来写。先写初逢乌塔,是在罗马的旅馆里,主要写她睡得正香和起身后利利索索地收拾好行装,准备按计划继续游览;接着写晚上回到旅馆后我和乌塔的谈话,主要写了乌塔的这次旅游的行程之长,安排之周,准备之久,以及独立生活的意识;最后写乌塔和我道别,继续她未完的旅程。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5个生字。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并能对课文的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进一步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以及读后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
4、培养少年儿童独立生活的意识和能力,克服依赖思想,注意在生活中经受锻炼和考验。
根据新课程标准以及教材在单元中的位置,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难点是;
(1)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2)从叙述、描写中了解人物特点,感悟较深层意思并谈出自己的见解。
二、说教法学法
教育家陶行知老先生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乃是教学生学。教学中不仅要教学生学会,更需教教学生会学。
为确立学生主体地位,教学中灵活运用自学法和讨论法,通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问题的学生自主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语言表述能力、训练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使他们不仅学懂了这篇课文,还使他们知道今后在学习这类文章时,如何去挖掘人物的品质,从中发展了学生的智力,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说教学设计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你们独自一人出过门吗?最远的到过哪?怎样去的?
指名个别学生简单说说自己的情况。
2、有个了不起的小姑娘,她才14 岁就一个人周有欧洲,她的名字叫乌塔(板书课题)多么勇敢的孩子!我们来学习课文《乌塔》,看看乌塔靠的是什么周游欧洲的?这样设置悬念,能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也让学生从整体上去了解文章的内容。
(二)、自读课文
自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些什么事,对这些事你有什么看法和见解,把想到的和同学讨论交流,还可以写下来。
(三)、深入学习,领悟课文
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根据这件事,学生自由质疑,教师相机归纳,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二个问题展开小组讨论。这一设计的依据有两条:1、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意识,训练学生质疑、表达等能力。2、为下面的教学进行目标定位。
3、各组汇报讨论情况,教师点拨,加深理解。
重点引导学生讨论:
(1)乌塔如何掌握游历欧洲的路线?
(2)乌塔不怕一个人路上碰到危险吗?
(3)乌塔都到过哪些地方?
(4)你觉得乌塔是个怎样的孩子,你是从哪些地方体会到的?如果我是乌塔,你想对我说些什么?
让学生在讨论中了解乌塔的自立精神;有主见而不盲动;胆大心细,会待人接物从而懂得一个
人的自立精神,生活经验,生活能力,只有通过实践才能锻炼出来。
4、辩论:一个未成年的孩子该不该一个人远行?
5、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一设计我认为有三个功能:1、检测的功能;2、情感释放的功能。应该说此刻学生情感已积淀到一定程度,需要一种机会释放表达;3、训练语感的功能。
(四)、课外延伸
根据自身的生活能力,虚拟一次旅行,具体地写出旅途经历,并写出自己的一些感想。
14、除数不接近整十数的笔算除法评课稿
今天我们来学习四年级数学上册除数不接近整十数的笔算除法的认识这一个章节,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对课文内容进行讲解!
除数不接近整十数的笔算除法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掌握把除数接近15、25的数看做15、25来试商的方法,会计算除数不接近整十数的两位数的笔算除法。
2、让学生了解并初步掌握同头无除商八九和除数折半商四五这两种快捷的试商方法。
3、使学生经历笔算除法试商的全过程,掌握的灵活试商技巧,提高试商速度。培养学生养成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提高学生试商、调商的熟练程度。
教学难点:采用灵活试商的方法进行试商计算。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前口算练习,课件出示:
253= 255= 354 = 156= 358=
256= 452 = 345= 15( )=60 ( )35=105 15( )= 120 15( ) 65 25( )124
学生口算,集体订正。
二、巩固四舍五入法试商。
师:在前面几节课的学习中,我们重点学习了用四舍五入的试商方法来帮助我们计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请同学们自己出一道这样的题目来检验一下自己的掌握情况。(学生独立出题计算,引导学生自觉验算。然后同桌互相检查。分别指两生介绍试商方法及计算过程。)
三、探索中数试商法。
1、一本童话故事书共140人,张林每天看26页,几天可以看完?
2、生列出算式,判断商是几位数,独立尝试计算。(注意答语)
3、学生介绍试商方法。
师: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把除数看成与它接近的整十数来试商是我们最常用的方法,但很多时候需要调商。计算14026谁有更巧妙的试商方法?生自由说。(如果学生想不到,师提示:能否把26看成25来试商?给学生思考时间。)
商几比较合适?板书思考方法:255=125 125140,
学生独立完成,指生板演,提醒学生及时验算。写出答案(6天看完)。
4、刚才我们把除数26看成25来试商,发现很方便,不需要调商。老师这里还有一些算式,你觉得哪道题也可以用这样的方法来试商?
23429 10824 1832 54816
10824和54816分别把除数看作多少来试商?试一试!(指一生板演)
5、揭示中数试商法。
把26、14、这样的数看成与它接近的25、15这样的试商方法叫做中数试商法。
6、你觉得这种试商方法,好用吗?有感觉用起来到有困难的吗?
师:中数试商法要求同学们有很好的口算能力,如果你的口算能力实在不怎么样,就不要勉强自己使用。
四、掌握同头无除商八九,除数折半商四五的试商方法。
1、 同学们,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试商方法计算23926这道题目。
生算完后,师生对话:请同学们不要说话,让老师猜猜商是几,是9。(生很惊讶。)
师:想知道老师是怎么知道的吗?这里面有一个秘诀,想不想知道?
2、介绍同头无除商八九
结合课件逐步介绍。
3、判断哪几道能使用这种方法试商?53261 53251 53255,并计算53255。
4、老师的秘诀还有呢,介绍除数折半商四五的方法。
结合课件介绍。
5、判断那一道能用以上方法? 25212 25248,并计算25248,问:除了用此方法试商,还可以用什么方法也比较好?
6、你觉得老师的两条秘诀好用吗?其实这是我国古代劳动人们在多次的计算中得出的除法试商经验,对于我们来说是多么宝贵的财富啊?我们一定要继承和发扬。话又说回来,这两种方法也有他们的局限性,这就是要求除数和被除数的前两位数要有特殊的大小关系,还学要同学们要有敏锐的观察力。
五、巩固练习
师:我们了解了这么多试商方法,(课件出示:多种试商方法)
究竟哪种方法最好?生思考。
师:老师认为没有最好的只有最适合的。
1、先判断商是几位数,再选择合适的试商方法进行计算。
64058 91444 21523
2、选择
(1)15029( )A. 4 B.5 C. 40 D. 50
(2)90231( ) A. 3 B.30 C. 40 D. 50
(3) 44845( ) A. 2 B.10 C. 15 D. 20
3、根据试商情况,快速找出准确的商。
六、全课小结
15、除数接近整十数的笔算除法评课稿
今天我们来学习四年级数学上册除数接近整十数的笔算除法的认识这一个章节,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对课文内容进行讲解!
除数接近整十数的笔算除法
教学内容:教材76页例3。
教学目标:
1、会用四舍五入法把除数看成整十数试商,从而能够正确的计算除数接近整十数的两位数除法。
2、经历试商和调商的过程,体验试商的方法。
3、在数学学习的活动中,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和探究的意识。 教学重点:用四舍五入法试商。
教学难点:四舍五入的试商方法和调商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旧知引入 (一)复习
师:请快速抢答出括号里最大能填几?
20( )﹤85 40( )﹤316 70( )﹤165 50( )﹤408 师:40( )﹤316,最大填几?(7)为什么填7?(因为40乘7乘积最接近316,但又小于316) (二)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请独立完成完成下面这一题。 73590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订正。
师问:商8,你是怎么想的?(生:8乘90等于720,最接近735,又小于735。) (三)引入新课
师: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同学们会算了,如果除数不是整十数,又该怎样计算呢?(只问不答)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笔算除法》(板书课题)
二、探索新知
(一)教学例2(1) 1、提出问题。
师:现在我们跟着王老师到文具店去看一看她们遇到了怎样的数学问题。请同学们看屏幕。
(出示主题图)从图中你们了解到了什么数学信息。
生:王老师在书店买了21个笔袋,付了84元。 师:根据这两个数学信息,大家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
2、生:一个笔袋多少元? 师:怎样列式呢? 生:8421(教师板书) 师:为什么用除法计算?(生)
师:这道题和昨天学习的知识有什么不同?(除数不是整十数)这道题你会算吗?请你算一算。
2、解决问题。
学生独立试算后,教师引导反馈算法。
师:谁能说说你用的什么方法计算?商是几?(生:想乘法、口算、估算、竖式计算)
师:今天我们重点来讲讲竖式计算。(展示学生的作业)提问:你能说说你是怎么算的?(学生说计算过程) 师:这道题中被除数和除数都比较小,同学们一眼就看出了它的商。如果被除数和除数都比较大,不能一眼就看出该商几,又该怎么办呢?(生:试商)我们可以试除,也就是试商。现我们就以(8421)这道题为例来重点学习试商的方法。(板书竖式 试商)
3、引导探究试商方法
师:首先在解决除数不是整十数的两位数的笔算除法时,我们可以利用上一节课的知识,把除数看成与它比较接近的整十数来试商。这道题我们把21看成多少来试商呢?(生:20)想20乘几最接近84,但又小于84,(商4)接下来该干什么?(算乘)用谁去乘谁?(4乘21)这里要用4与原来的除数21相乘,千万不能用4与看成的这个20去乘,因为20实际是不存在的。4与21的乘积是多少?(84)乘得的积写在哪里?(被除数的下面)最后怎样?(再减)等于多少?(0)说明什么问题?(刚好商对了,没有余数)
教师引导学生集体口答这道题。
4、小结
师:请同学们想一想,在做笔算除法时,是按怎样的顺序进行计算呢?(一商、二乘、三减、 四比)在这道题中我们还学了用什么方法帮助我们做笔算除法呢?(试商)
你会用试商的方法来做笔算除法了吗?我们来试一试,请同学们看屏幕(课件出示6923,32481)请同学用竖式计算这两题。
全班集体订正。
提问:谁来说说你是怎么做的?(展示学生作业:6923)引导学生回答:这道题是把除数看成多少来试商的?(20)先试商几?(3)这时要用3与几相乘?(23)等于多少?(69)再算什么?(69减69等于0)说明什么?(商正好合适)
同学们做的非常好,请同学们认真完成下面这一题(课件出示21472),在做题的过程中想一想你遇到了什么问题?你是怎么解决的?(学生独立完成)
3、把除数看成多少来试商?(70)你认为可以商几?(商3)我们乘一下你会发现什么?(不够减)这说明了什么?(商大了)哪该怎么办?(把商改小)你认为商几?(2)(课件出示)引导学生看课件完成这道题。
师:前面完成的两道题试商后刚好商准,而这一题试商后,商偏大需要改小,这就是笔算除法中的又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那就是调商。(板书)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几道题的除数,它们的个位上的数字都是1、2、3这些比较小的数字,我们通常把它们个位上的数字舍去,看成与它比较接近的整十数来试商,这样的试商方法叫做四舍法试商。(板书)
(二)教学例2(2)
1、引导学习试商、调商的过程:
师:现在我们一起再看看王老师遇到了什么数学问题,请看屏幕:王老师还有430元,要买62元一个的台灯,可以买多少个?还剩多少元?(出示例2(2))
师:你认为该怎样列式? 生:19639
师:为什么用除法?(生)
师:请你估一估王老师大约可以买几个?(生:4本)现在我们来算一算。这道题的被除数和除数都比较大,能一眼看出商几吗?该怎么办呢?(试商)
师:请同学们自己尝试一下做这道题 。(请一名学生交流思路) 全班订正。
2、小结:在计算这一题时,我们把62看成60来试商,先商7,发现商大了,这时改商6。在计算笔算除法时常常会遇到这样的调商过程,调商时有可能商一次、两次,甚至次数更多,这就需要同学们要有耐心,要很仔细。
2、强化练习:(课件出示)
师:现在就让我们练两道题。(课件出示:9029 18537)
全班订正:第一题商是多少?(商3余3)你是把29看成多少进行试商的?(30)这道题需要调商吗?(不需要)
第二小题商是多少?(商5,没有余数)你是把37看成多少进行试商的?(40)这道题要用到调商吗?先试商几?在怎么算?(先商4,再用4乘37等于148,用185减148等于37,余数等于除数,所以改商5。)
师提问:从上面的这两道题我们可以看出用五入法试商时,有时第一次试商就是准确的,有时也会出现试商偏小,需要调商,把商改大一点。
(三)全课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除数不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知道了笔算除法要经历试商和调商的过程,我们还知道了可以用四舍法和五入法把除数看成与它比较接近的整十数进行试商,其实就是把今天学习的知识
4、转化成上一节课已经学过的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的方法来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三、巩固练习
(一)基本练习
根据试商情况,很快说出准确商。(课件出示)
引导学生完成每一小题后提问,左边两道是用什么方法试商的?(四舍法)后两道呢?(五入法)用这两种方法试商会出现哪些情况呢?(四舍法试商有时是第一次试商就是准确商,有时商大了要改小;五入法试商有时也是第一次试商就是准确商,有时商小了要改大)
(二)检查下面的计算对吗?把不对的改过来。(课件出示)
生自己改。然后说一说,什么地方不对,我们今后在做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三)解决问题。
师:图中有什么数学信息,怎样解答?(7212)为什么要除以12? 学生展示做的情况。
四、全课总结
师:谁来说一说今天都有哪些收获?
师:同学们说得都很好。今天我们学习了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一般情况下,可以按照四舍五入法,把除数看作与它接近的整十数来试商,注意,试商是不是合适,要用它和除数相乘的积与被除数比较,才能确定。再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初商是否合适,如果不合适要调整商的大小。
16、口算除法评课稿
今天我们来学习四年级数学上册11-20各数的认识这一个章节,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对课文内容进行讲解!
口算除法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71页的内容。
【三维目标】
1.通过交流探索,学会口算整十数除整十数、几百几十的数(商是一位数)。
2.通过有联系的口算和估算题,学习基本的口算、估算方法。
3.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除数是两位数的估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探索新知
师:学校四年级举行联谊活动,买了很多彩旗,现在正准备分彩旗呢!我们起去看看吧。
课件显示例1的情境图。
师:同学们,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你能根据这些数学信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要求可以分给几个班,你会怎样列式?为什么?(引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用除法计算。)
师:口算8020,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生答:80表示8个十,20表示2个十,8个十里面有几个2个十?即用8:24,所以8020=4
生答:4个20是80,所以8020=4师:请用你自己喜欢的方法,口算下面的题目,比比谁算得又快又准。
3010= 2020= 6030= 5010= 4020= 8020=
师:掌握了方法之后,同学们口算得真是又快又准。这里有两道估算题,你们能想出办法估算吗?4人一小组进行讨论、交流各自的想法。
8320 8019
学生讨论后,汇报交流。
师生共同归纳估算的方法:两位数除法的估算,一般把两位数看作与它比较接近的整十数,再口算结果。
二、自主探究,发展新知
出示例2:15050=
师:你会怎样口算15050呢?
生:150是15个十,50是5个十,因为155=3,所以15050=3
生:3个50是150,所以15050=3
师:估算1223012028
说说你是怎么估算的?
学生会运用四舍五入法把12230中的122看成120,因为12030=4,所以122304;把12028中的28看成30,因为12030=4,所以120284。
师:你们发现今天所做的题有什么共同点吗?
师:对,我们学会了整十数除整十数、整十数除几百几十数的口算
(板书课题:口算除法)
三、综合运用,深化认识
1.师:比比谁口算、估算学得好,并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6020= 9030= 8040=
6220 9330 8038
一组一组地出示,并让学生观察上下两题的联系。
2.说说你是怎么计算的。
18030= 24040= 42060=
18430 24037 42058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口算和估算,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口算除法
例1:8020=4 例2:15050=3
83204 122304
80194 120284
17、四年级数学除法评课稿
商不变的规律:
商变化的规律:
除数不变,被除数扩大或缩小若干倍(0除外),
被除数不变,除数扩大或缩小若干倍(0除外),
商反而会缩小或扩大相同的倍数。 被除数除数=商
不变 扩大 缩小
不变 缩小 扩大
(三)路程、时间与速度
1.速度: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程度。
2.路程、时间和速度之间的关系:
路程=速度时间 速度=路程时间 时间=路程速度
(速度指单位时间内行驶的路程,速度的单位有:千米/时,米/秒,)
3.总价、单价和数量之间的关系:
总价=单价数量 单价=总价数量 数量=总价单价
(四)解决问题
解应用题儿歌:题目读几遍,从中找关键;
先看求什么,再去找条件;
合理列算式,仔细来计算;
一题求多解,单位莫遗忘;
结果要验算,最后写答案。
18、松鼠评课稿
《松鼠》评课稿
松鼠评课稿第二篇:
《松鼠》是一篇描写动物的课文,语言生动,内容浅显易懂,介绍了松鼠的外形和它的生活习性,表达了对动物的喜爱之情。因而,上课伊始,王春燕老师播放了一些松鼠的图片,通过刺激学生的感官,激发对松鼠的喜爱之情,他们的注意力也很快就被吸引到教学轨道上来。
王老师执教的《松鼠》一文,始终贯穿着引领学生体悟作者对松鼠的喜爱之情这一主线。首先,通过比较文本的语言文字让学生来感受作者对松鼠的喜爱之情。王老师出示百科全书对松鼠的描述,让学生对照文本比较两者有何区别?生答:布丰笔下的松鼠是活泼灵动的,而百科全书对松鼠的描写是准确全面的。正因为布丰对松鼠的喜爱,才会用这样的文字来叙写松鼠。其次,通过朗读让学生感受布丰是非常喜爱松鼠的。比如文中写道:松鼠的外形它的尾巴长得像帽缨;松鼠的习性喜欢坐着吃东西;松鼠的活动夏天喜欢在树下歇凉等等,作者处处采用拟人的手法来刻画松鼠的惹人怜爱,就如他熟稔的朋友,字里行间都流露着作者对松鼠的喜爱。在文字的感染下,朗读时,学生们心怀浓浓的情意,用自己的声音来诠释对松鼠的喜爱。最后,王老师还想大家介绍了布丰的一些资料,借他的生活经验和思想,让学生进一步去感悟作者写作的初衷凸显对松鼠的喜爱。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王老师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 从旁层层引入,让学生自主讨论学习,使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极大的发挥。同时也使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得到了统一,通过本文的学习,学生不仅了解了许多有关松鼠的常识,还学会了一些写作的手法,更激发起学生对松鼠的喜爱和对保护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情愫。
19、位置评课稿
一、谈话导入
活动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应的习题
上、下、前、后
轮船在火车的下面 汽车在火车的上面
小轿车在货车的前面 客车在大货车的后面
20、青山不老评课稿
《青山不老》评课稿
《青山不老》说课稿
各位老师下午好,今天我非常有幸参与区语文教研活动,通过这节课的备课、教学,让我也尝试了新教材略读课文的教法。下面我就来说说这节课的教学设计意图。
一、 教学理念与目标。
新课程标准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目标,强调教育要体现人文性、实践性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具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我将此作为自己教学的指导思想,将此理念贯穿渗透在自己本节课的教学中,来制定教学方法。
《青山不老》是人教版第十二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所以在教学中主要让学生通过自读来学习课文,从而培养他们阅读能力、提高他们语文学习质量。
根据以上这些,从三个维度出发,我将本课教学目标拟定如下。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
2.过程和方法目标:
(1)能通过阅读引发思考,敢于质疑。
(2)能够利用导读解决疑难,培养略读课文的阅读方法。
(3)能够运用写作展示自己的学习收获,并从中获得感悟。
3.知识能力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教学内容及过程
这篇略读课文用清新的笔触向我们描绘了一位山野老农,面对自然条件的恶劣和生活条件的艰辛,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植树造林工作中,用15年的时间在晋西北奇迹般地创造了一片绿洲,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造福于后代。我的教学设计是这样的。
首先,提出质疑,初步感悟。
让学生第一次拿到文本时,通过阅读,整体感知,能捕捉并提炼课文的重要信息,对《青山不老》这篇课文有一个初步的认识。(补充课堂中学生的反馈情况)同时,在阅读过程中能产生问题,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培养了学生细心读书、边读边想的好习惯。(补充学生提出的问题)今天学生提出的问题比较集中,实际只要解决了作者为什么说青山是不会老的?,那么这些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其次,利用导读,解决问题,升华感悟。
我利用略读课文中的导读,引导学生学习课文,解决问题。导读的三个问题是层层深入的,同时也揭示了课文的中心。前两个问题想一想这位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这一奇迹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的?通过读,学生都能找到答案。再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朗读,学生的情感也同时得到升华。对最后一个问题联系课文内容,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说青山是不会老的。我安排了写,主要意图是学生对文本的感悟是多方面的,尊重每个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
最后,以读代讲,体验感悟。略读课文的教学要抓住把读书贯穿于阅读教学的全过程,自己认认真真地读书,应当是阅读教学最基本的内容和最主要的工作。所以,我设计时教学时,主要想让学生靠在课堂上读通,读懂,读熟课文。 备课时,抓住备读。要多读,善读,每读一次有一次的要求,用什么方式读要有明确的目的。
在实际教学环节中,先安排初步感知课文,根据要求来自由读课文;交流老人创造的奇迹和什么情况下创造奇迹时,以读代讲,讲得少,用读去体会。最后对重点句子的理解,通过写感想后读一读。
以上这些是我的教学意图,但在实际教学中,可能还有很多问题(简单谈谈课的不足之处)。请各位老师提出宝贵的意见,一起探讨略读课文的教学方法。最后,我以叶圣陶先生曾说的一段话来结束我的讲话,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叶老的主张是,语文教学不仅要教学生学会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学生会学知识。和各位老师一起共勉。谢谢!
21、认识生物评课稿
七年级生物上册认识生物听课稿,分享认识生物听课感受和记录
认识生物评课稿:
认识生物
教材分析:
这是一节七年级的生物课。人和其他生物都生活在生物圈中,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的条件。生物的生存、延续和发展与生物圈息息相关,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园。这个单元的教学内容,旨在使学生认识到家中有很多成员,他们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处在动态变化之中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的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越来越大,保护和改善环境是人类的迫切愿望,加强环境教育,使初中生提高环境意识,正确认识环境问题的现状,学习解决环境问题的知识和观念,并使学生的行为与环境相和谐,这是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虽然没有学过生物学知识,但他们从小学的《自然》及生活中的电视节目中已了解了许多生物学的知识。他们能说出各种各样生物的名称、地球上哪些地方有生物生存等,但没有构成生物和其生存的环境的整体体系──生物圈的概念,不知生物和生存环境是相互依存的关系,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
七年级学生心理和认知发展的规律要求在教学中充分调动他们的激情。他们不喜欢枯燥的说教,但乐于观察、分析图片,自己动手做实验等能表现他们的活力。
七年级的学生不喜欢、不满足简单的教材里的图画、文字,他们喜欢讲自己熟悉的人或事。布置贴近学生生活的作业,为他们提供一个适合个性发展的空间,更能激发和培养他们的创造性。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能够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通过观察,比较生物和非生物的区别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增强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更加热爱生活,珍惜生命。
教学重点:1.生物和非生物区别
2.生物的特征
教学难点:生物的特征
课时安排:1课时
课前准备:教师制作单元页和课本第3至第6页的图片,学生查找与生物的特征相关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师:我们生活在大自然中,身边有各种各样的事物,大家能不能说出什么是生物?大家可从身边熟悉的事物开始,举出一些事物,并说出哪些是生物,哪些是非生物?(学生可思考,讨论并交流)
二、新授课
1.什么是生物
师:我们生活在一个异常美丽的星球上,你们知道是什么将我们的环境点缀得如此绚丽多彩吗?
生:花、草、树、山石、河流等等。
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好,我们 的环境就是因为有这些花、虫、鸟、兽和它们栖息的环境,才构成了一幅幅美丽的图画。今天我们就来关注一下生物及其生存的环境,进一步了解生物的共同特征。请同学们观看大屏幕单元页的照片和图I-6,I-10。
生:欣赏屏幕上所呈现出的绚丽多彩的大自然。
师:请同学描绘大屏幕中的图像。
师:这些形态各异的物体各自具有不同的形态,但是又都具有共同的特征,它们有的具有生命,有的没有生命。请同学们想一想哪些物体是非生物,为什么?
生:同学1说:蓝天、白云、房屋、太阳、山石、车辆等是非生物,因为它们没有生命。同学2补充说:还有、流水、土地。
2.生物的特征
师:出示图I-6,I-1,I-10图片中的狮在追辅斑马,植物光合作用,小鸡觅食等等都是生命现象,到底什么是生物呢?生物有哪些共同特征?怎样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具有生命?请同学们分组讨论。
生:讨论后回答。
学生1回答:活着的,具有生命的物体是生物。
学生2回答:有感情的物体。
学生3回答:生物的存活需要养料,要吃东西。
师:你们列举一下所知道的生物,看看他(它)都需要什么才能存活?
生:人和动物需要蔬菜、瓜果、肉、粮食等食物,马、牛、羊需要吃草,虎、狼、豹要吃小动物。
师:人和动物需要营养,那么植物需要营养吗?
生:植物也需要营养,它们需要阳光、空气、水和土壤中的肥料。
师:给予掌声鼓励。生物只有在营养充分的情况下才能健康地成长。生物还有什么共同特征,请举例加以说明。
生:生物能进行呼吸,如鲸在呼气时产生雾状水柱。(图I-3)
师:很好!那么,同学们再思考一下,植物呼吸吗?
生:植物也呼吸,比如夜晚睡觉的屋子里摆放很多的花,容易使人憋闷,贮存白菜的地窖里也是这样。
师:对,植物 在有光的情况下,光合作 用强于呼吸作用,需要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释放大量的氧气,而夜晚正好相反。人是有生命的,进行新陈代谢,排出体内废物,其他的生物会排出废物吗?请大家看图I-4
生:学生讨论后回答。
回答说:其他的生物也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例如,小动物可以通过出汗、呼出气体和排尿等方式将废物排出体外。
师:那么植物呢?也是出汗、排尿吗?请大家看I-5。
生:回答说:植物通过落叶能带走一部分废物。植物也能通过呼吸排出废物。
师:引导学生继续思考,并举例说明生物还有哪些特征。教师引导学生看图I-7
生:学生讨论后回答。
学生1回答说:含羞草的叶子被碰到后,它会合起来。
学生2回答说:生物还能对外界刺激发生反应。例如,人用苍蝇拍打苍蝇,苍蝇会立即飞走。
学生3回答说:狗看到骨头就会流口水。
师:这些都属于应激性。教师 补充说明含羞草的叶子合起并垂下,其实是在保护叶片。让学生用手碰一下盆栽含羞草的叶子,亲自感受一下。继续说明多数情况下动物的应激性比较明显,植物的应激性大多表现在向光生长、向地生长和向水生长等方面。继续让学生思考生物还有哪些特性。
师:出示I-8在在生长的蘑菇和I-9种子的萌发图片,以及I-10图学 生讨论。 生:学生讨论后回答。
学生1回答说:生物体可以从小长大。
学生2回答说:生物还可以繁殖。
师 :接着启发学生思考生物还有哪些繁殖方式。想一想动物、植物、细菌怎样繁殖。
生:学生思考后回答。
从同学们的叙述中,不仅可以看到生物之间传递信息这一本领,还可以看出生物适应环境这一本领。另外生物也能影响环境。例如,植被可以保持水土,增加大气湿度,从而可以减少沙尘暴的发生,改善空气质量。接着鼓励学生多观察生物,从而得出更多更新颖的建议。
请学生思考:自己是否也有这些特征?任举一种你熟悉的生物,它也有这些特 征吗?
生:学生思考后回答。
学生回答说:有。例如,图片中的猎豹,它有情感,也要呼吸,也要营养,也有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的能力,遇到情况会声音来传递信息,也能从小长大并繁殖后代。
三、巩固练习
教师指导学生根据生物的特征去分析。对认真观察生物的同学给予表扬,并说明观察 环境对学习生物学的意义。多媒体打出珊瑚和珊瑚虫的图片,让学生讨论哪个是 生物,并说出理由,让学生能够更形象的理解生物的特征。
师:今天我们接触到这么多的小生命,看到它们的生命现象,你还认为路旁的一棵树,道边的一朵花,都是那么微不足道吗?
生:不是,它们都有生命。
师: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去对待那些具有生命的物体呢?
生:我们应该热爱和保护那些生命,让我们的世界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作业、练习:完成课后练习以及《练案》第一节 认识生物内容。
板书设计:
一、生物和非生物
二、生物的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呼吸
4、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教学反思:
1. 对于七年级的学生,生物是一门新学科,所用的教材又是新教材,学生 尚未进入正轨,尚未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讨论风气、合作精神,出现了课堂气氛松散 的现象,在以后的教学中要从这一方面进行调整,分组讨论、完成任务时采取责任制,责任到人,做 到组内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
2. 以后的教学过程要认真解读、努力钻研新大纲、新课程标准,尽量达到更高的要求。
22、杞人忧天评课稿
七年级语文上册杞人忧天听课稿,分享杞人忧天听课感受和记录
杞人忧天评课稿:
《杞人忧天》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疏通文意,读懂故事。
2.结合语境,分析人物。
3.转换视角,讨论寓意。
【教学重点】 疏通文意,读懂故事。
【教学难点】 分析人物,讨论寓意。
【教学策略】 一线串珠,层层推进。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明确用忧字引领课堂学习。
二、抓住忧字,理清情节,读懂杞人故事。
1. 生自由朗读课文,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扫清字词障碍。
2. 按照为何而忧忧成何状谁来解忧何以解忧是否解忧的顺序,寻找对应原句,串译课文。
3. 教师小结:解释重要文言现象,强调重点文言字词用法和句式特点。
三、 紧扣忧字,分析人物,讨论故事内涵。
4.分角色朗读,体验杞人忧状,看作者如何看待他。
明确:讽刺不必要的担忧。
5.转换角度,联系杞人表现,谈我们如何评价他。
明确:杞人是一个善于思考、敢于质疑、乐于放下的人,是一位具有强烈忧患意识的人。以后的众多天灾地难,证明了忧者该忧。他是一位具有远见的人,是一位真正的智者。
6.学生质疑,解析晓之者是否解忧? 明确:智者非智。
7.教师小结:我们要深忧远虑,敢于问天。
四、创读忧字,研讨问题,赋予新的寓意。
8. 根据下面《杞人忧天新篇》提示,尝试寄寓新的寓意。
杞人在朋友圈发布了一则信息,内容是他将要在宜昌东山开辟旅游度假村。消息一传出,网友纷纷评点赞、吐糟。一时众说纷纭、热闹非凡。看到这些,杞人开始坐卧不安、茶饭不思了,他一会儿担忧降雨滑坡造成交通堵塞、一会儿又担忧环境污染破坏景区风光。
一筹莫展之际,他打电话把晓之者和一群朋友约来,对他们说出了他的忧虑,最后终于找到了解忧良策。
如今,他的度假村已经门庭若市,游客爆满。
思考:①杞人的忧虑对他事业的发展起到了什么作用?②展望我们的未来生活,你有什么值得忧虑的事情吗?
五、齐读课文,小结忧字,强调学习态度。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古人觉得遥不可及的忧虑大可不必,是因为那时认识局限或发展缓慢。在突飞猛进、日新月异的当今,防患未然的深忧远虑确实必须。
我们学习寓言,既要走进去追根求源,把握本意,又要走出来结合当今,获得新知。
六、延伸阅读,推荐书目。
1. 出自《列子》的其它寓言故事:《愚公移山》《夸父逐日》《两小儿辩日》;
2.《伊索寓言》。
【板书设计】
杞人忧天
《列子》
讽刺不必要的担忧
提倡深忧远虑,敢于问天
23、荷叶母亲评课稿
七年级语文上册荷叶母亲听课稿,分享荷叶母亲听课感受和记录
荷叶母亲评课稿第一篇:
《荷叶母亲》课例评析
在母亲身边,孩子沐浴母爱的光辉,是何等幸福快乐;心中的雨来了,只有母亲,才是子女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读这篇课文,让学生学会用心灵去跟作者进行交流、对话,去分享那真挚美好的亲情。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已有独立识字能力。因此本课的生字词由学生在家独立完成。文章内容简单,学生容易理解,关键语句多角度感悟文章,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亲人的感情,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教学过程
一、放歌曲《母亲》激情导入
背《游子吟》,这首诗歌可以说是古人对母新赞美的绝唱了,从十至今歌咏母爱的作品实在太多,因为,我们都生活在母亲用爱作支架撑起的晴空下。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荷叶母亲》,又是一曲孩子发自肺腑的心声。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聆听作家冰心对母亲的深情倾诉吧。
二、阅读课文,感知内容
⒈快速默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要求学生:(1)标出生字词,查阅工具书注音释义。(2)抓住要点概括作者对莲的情感态度。(3)引导学生评价,补充同学的概述的不足。
⒉再读课文(男女交叉朗读,个人自由朗读等各种方式)。要求学生进行朗读评价。
三、朗读感悟,感知作者情感
师:诗言志,诗传情,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理由是什么?
四、在基本成诵的基础上,感受写作特色,激发情感体验
明确:
荷叶是母亲的形象。
红莲是子女的形象。
风雨是生活中的困难。
师:本诗借助一种具体的形象抒发对母亲的爱,请你也用这种手法写一段话或一首诗,表现对母亲的爱。
(学生试写,老师指导)
生1:母亲的伞,我是伞下的孩子。
生2:母亲是春雨,我是幼苗。
生3:母亲是挺拔的树,我是树上的果儿。
生4:母亲是灯塔,我是夜航的船儿
五、拓展延伸
你入学的新书包有人给你拿
你雨中的花折伞有人给你打
你爱吃的(那)三鲜馅有人(他)给你包
你委屈的泪花有人给你擦
啊,这个人就是娘
啊,这个人就是妈
这个人给了我生命
给我一个家
啊,不管你走多远
无论你在干啥
到什么时候也离不开
咱的妈
这首歌同学们都听过吧,抒发儿女对慈母的眷眷依恋之情,唱出了对慈母的爱的赞歌。语言清丽,感人至深。
【评析】这首诗歌又一次体现了冰心对母爱的歌颂,它清新,动人,感人至深,对于成年人来说很好理解,但七年级的学生来说,就不是那么好掌握了,因为它比较抽象,所以在教学本课时,以一首歌导入,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走进母爱,感受母爱。
学习本课的另一个难点是本诗写作的特点象征手法的运用,如何教会学生呢?首先,从诗歌入手,搞清楚荷叶,荷花,风雨各指代什么,然后,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仿写。
本节课的最后以歌词结尾,有人说多余,但我却认为,它不但很好的照应了本节课的开头,而且还在最后把学生的情感推向高潮。在高潮中结束,让学生回味无穷。
荷叶母亲评课稿第二篇:
本堂课的教学设计基本符合散文诗的文体特点,以品析为主,以对学生的语言训练为基础,教学目标完成情况较好,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现总结如下:
一、与学生互动不够。课前我与学生的沟通较少,因此敢于主动发言的同学不多。而对于回答问题的同学,我没有及时地予以鼓励,造成课堂气氛不够活跃。
二、对学生的诵读指导不够充分。在我范读的时候,应该提示学生有意识地模仿我的语速、语调,再结合对课文的初步理解朗读一遍,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走进文本。本文是要求背诵的篇目,课堂上应反复诵读,课文的主旨段在品析之后可要求学生背诵下来,其余段落可选背。
三、课文集美环节形式大于内容。此环节本来是要求找出文中直接描写红莲的段落,从中选句子,形成一篇先描写后抒情的微型美文。我提示学生可以找与环境、心情、红莲情状相关的语句,范围太大,学生反而不好把握,其实只要找出能体现本文主旨也就是直接描写红莲的句子就可以了。
四、课文品析不够深入,变式较少。我指导学生从炼字用词、修辞手法、情感表达、写作手法等方面品析课文,让他们找出自己欣赏的语句,朗读并说出其妙处。显然,这种做法并不符合七年级学生的学情特点。教师应给出示例,让学生掌握赏析文字的方法,也可采取替换式,让学生感受本文典雅优美的意境。同时,不要囿于单纯的文字赏析,也可从本文象征手法的妙用、三条线索之美、托物言志的作用等方面入手,使学生深入文本。
课堂教学是遗憾的艺术。这堂课虽然有不少瑕疵,但是在评课老师的批评分析中,也让我逐渐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出口,从而避免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再出现类似的问题。
24、春评课稿
七年级语文上册春听课稿,分享春听课感受和记录
春评课稿第一篇:
《春》评课稿
《春》是朱自清先生的一篇写景抒情的经典散文。本文在盼绘颂的抒情中描绘了心中的春,与朱先生的其他散文相比风格上有较大的变化。在教学设想中李老师,首先理清了本文的内涵:本文是一篇由妙词、佳句、锦段构成的《春》是朱自清先生的一篇写景抒情的经典散文。本文在盼绘颂的抒情中描绘了心中的春,与朱先生的其他散文相比风格上有较大的变化。
在教学设想中,李老师抓住了本文的妙词、佳句、锦段来分析美文。从字方面来说文中多音字多。如:涨、散、藏、和、晕等。从词的角度讲,文中语言使用准确而妥贴。有大量的雅词。很值得学生去体会和积累。从句方面讲,文中大量使用了修辞,如比喻、拟人、排比等。如:比喻共用了八处之多。从段落布局讲,各段落之间安排整齐有序。如:最后三段用三个比喻句来歌功春,表现出春的新、美、力。单独成段构思巧妙。下面是我的一些小小见意。
(一)对于这类文学性文章的学习,个人认为应上文学欣赏课:让学生学会欣赏至关重要。用品、背写来体会、感悟其美及美有何处、为何美。调动听、说、读、写各种能力来学习,同时在学习中锻炼、提高能力。
(二)、品读活动中,把整文交给学生去品词、品句、品段的处理过于急功近利,过于粗糙。如能做以下的调整、细化则更好,学生所得则更多、更深,分四人小组,每组自由选写草、花、风、雨、人的图景来进行品读活动效果更好。
(三)、对时间分配不够合理,教学流程有点涩。不够顺畅。(四)、课堂沉闷,缺少活力,及对学生情绪的激活和调动。压制了学生的积极的情感
春评课稿第二篇:
《春》评课稿
何所为一堂好的课堂,我以为好的语文课就是能让学生学有所感,学有所得,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能让学生感到有所收获,如果能够达到这一点,我觉得也就达到了目标。
今天,聆听了李老师的《春》后,我感到受益匪浅。下面简单说说我听完这节课后的感受。
1、教师教态自然,基本功扎实,整个课的过程流畅自然,这所有的一切体现了执教者对课堂的把握能力。
2、师生沟通自然、亲切。
我们说没有沟通就没有教学,只有沟通、合作才有对话,才有师生间思想的融合、智慧的碰撞和心灵的交汇。李老师不论是提问还是对学生的评价都是很自然地和学生沟通、对话,让学生感受到老师时刻在关注着自己(其实关注就是欣赏)。比如学生在顷情诵读时,唐老师总是很亲切的给与引导:你觉得这句该怎么读呢?应该读出怎样的感觉?给学生以鼓励和支持,达到很好的教学助长的效果。这就是有效的沟通,自然的沟通。
3、课堂气氛动静结合,寓教于乐
在整节课中,李老师的表情没有任何做作与装饰,为教学活动营造了一个和谐的课堂氛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建构和理解,更有利于学生情感体验的升华。除此之外本堂课上李老师还做到了让,使学生在快乐中度过了这堂课,并有所收获和感悟。整堂课下来,学生们都能积极参与。可以说,在参与课堂学习的过程中他们是愉快的。愉快的学习心境在45分钟内持久保持着。学生那强烈的学习欲望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在整堂课上,能够持续地保持着,并和教师不断激起思维的火花。使课堂气氛动静结合,寓教于乐,再加上教师的点拨,学生和老师都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对《春》一文的感悟更是有了新的认识。
4、整堂课充分体现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性。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步步设疑,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教师的步步设疑是学生思考的台阶,学生通过自身的朗读和自我的思考,渐渐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5、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来品读课文,以读解疑,以读会义,以读悟情。
现在的语文课堂教学已经越来越注重朗读,但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或是为了朗读而朗读,或是朗读走过场,或是只注重朗读的技巧的指导等,这样的朗读教学使起不到任何的作用的。而真正的朗读教学是通过朗读,让学生直接感受到作品中的生活气息,唤起他们的情感体验,进而探求隐含在作品中的内涵。而在李老师的这堂课中,她做到了,她首先以自己范读的方式将引领同学们走进了一个生机勃勃、春回大地的春的世界,接下来又以自读的方式让同学对课文进一步的进行整体感知,在此基础上李老师进行了让学生自己品读、赏析自己喜欢的段落或句子,并在此环节中加入了对比朗读的方式,不仅调动了同学们的积极性,此外也使学生们在同学与同学上朗读的差异上碰撞出了知识的火花,使学生进而领悟作品的情感,使某种体验和感知更加的深刻,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6、教学思路清晰,重点突出。
在这篇课文中可感可学实在是很多,但是课堂时间有限,学生的精力有限,只能择其精要感悟。整堂课以情感体验为教学主线,让学生学会感动,通过整体感知、细节品味等途径,运用朗读、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深入文本,感悟情感。本文在这种感受、体验、交流的课堂学习过程中逐渐提升情感态度价值观。
以上所指出的六点使我个人对本堂课的亮点的看法,如果说本堂课有什么值得商榷的地方,可能就是课堂中问题的设置不是态明了,学生在对老师提出的问题有些迷茫,如大家看了这三个字,能感受到什么?当老师问道这个题目时,教室里突然安静下来,因为学生当时对这个题目不是很明白,所以才导致这样情景的出现。所以建议在备课过程中关于问题设计方面要多花些时间,让题目更明确、更完整、更系统。
除此之外就是在让学生朗读课文中,李老师只是一味的让学生自己有感情的去朗读,一个学生朗读好,另外的学生来读这样虽然在某种程度上对学生自己的理解有所尊重,达到了学生对课文的多元化理解,但是在此环节上也花费了太多的时间,所以导致在最后并没有完成计划中的内容,这里建议李老师在几个学生朗读好的基础上,找出他们的不足并加以指导或范读,这样就会让学生很快的对文章的情感把握住。
总之,本堂课无论在从教材处理、教学设计,还是学生学习的效果来说,这节课都不失为一堂精彩的语文课。但是也许是因为学生在整堂课上表现的太活跃了,所以在时间把握上不是态好,但这并不影响整堂课的效果。
25、社会行为评课稿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思路
对刚刚学习的第二章前两节的知识进行回顾。 同学们在练习本上作答。 引入第三节的学习。
引导学生讨论营群体生活的动物有哪些。 小组内讨论,并展示。 培养学生讨论交流的能力。引导学生进入第三节的学习。
对学生们的结论进行点评。 认真学习其他各组的结论。 让学生们初步了解哪些动物是营群体生活的。
播放录像:白蚁的群体生活。 思考:白蚁群体中有哪些成员,它们的形态怎样?分别行使什么样的职能?
带着问题观察,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同时能激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思路
发学生的探究心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指导学生了解蜜蜂的群体生活特点。 对照白蚁的群体生活特点,学生自主学习蜜蜂的群体生活特点。 让学生积极的参与到分析和讨论中,在表达交流过程中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指导学生学习狒狒的群体生活特点。 思考:1、狒狒的群体中是否有首领?首领享有哪些特权?
通过对狒狒群体生活的探究,使学生明白群体生活的动物有的有等级。
引导出社会行为的概念及主要特征。 学生进行讨论,最后总结出社会行为的特征。 使学生运用已经掌握的知识解决问题,对社会行为的特征加深了理解,同时又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资料分析,让学生在讨论的基础上进行归纳总结:群体生活对个体及种族的延续都是很重要的。 动物为什么要结群生活呢?它们的群体生活是如何维系的?提出问题,讨论总结。
认识群体生活对个体及种族的延续有重要的意义。
给学生们讲述, 蚂蚁群体战胜火海的故事 学生讨论、交流。 培养学生珍爱生命、热爱集体的情感。
进行达标检测 认真思考并完成试题。 加强对知识点的灵活应用。
引导学生们对本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 总结出本堂课的重点、难点。 归纳重点。
教学反思:
教完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的第三节《社会行为》后,我有着深刻的教学反思。在整堂课的教学中我基本上体现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一体的目标。教学过程中以小组竞赛的方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教学中以问题为中心,使不同类型的学生都有发展的机会,课堂活而不乱。通过本堂课的教学学生们基本上弄清楚了动物社会行为的概念、特征和意义。
在这堂课的教学中也有很多的不足之处,比如:第一小组的学生的积极性不高,教学过程中没有及时处理。在学习社会行为的特征时,对于有的群体内部有等级没有进一步延伸,应该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哪些社会行为的动物有等级,哪些没有等级?
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一定会倍加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26、工业评课稿
工业中心 基地特色 形成
大连,沈阳,鞍山,辽阳
钢铁,机械,化工,石化 矿产资源丰富,工业基础好,交通便利、特别是陆地交通,
【课堂构建】:
1、工业生产包括______以及对原材料进行_____, __ ___、______。
2、现代工业重要性为社会经济各部门提供________和设备、原材料 和________等生产必需的___________。
3、我国工业发展现状:①改革开放以来,工业发展_________,门类齐全,基础________,规模庞大。②我国已经成为世界制造业________,产量处于世界首位的工业门 、 、 、 、 。改革开放后,形成了 、 、 、 等工业基地。
4、我国工业分布的基本格局:______地区工业中心密集,并集中了主要的工业基地;____地区工业中心较多;____地区工业中心较少,分布_______。
【课堂检测】
1、下列产品不是来源于我国工业的是( )
A.煤炭 B.羊毛 C.轮胎 D.服装
2、下列关于我国工业发展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旧中国工业十分落后,不能生产任何产品
B.旧中国工业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内地只在长江沿线有一些工业
C.我国目前已拥有联合国所列的全部工业门类 D.我国高新技术产业起步较晚,发展缓慢
3、读下图,完成1~3题。
1、图中分布着我国四大工业基地中的( )
A.辽中南工业基地 B.沪宁杭工业基地
C.京津唐工业基地 D.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
2、该工业基地得以发展的基础是具有丰富的( )
A.水力资源 B.铝、铜等有色金属资源
C.森林资源 D.煤、铁、石油等矿产资源
3、作为一个传统的老工业区,今后工业发展的方向是( )
A.大力开发资源 B.继续发展重工业
C.破产保护 D.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教学反思】
27、河流评课稿
八年级地理上册河流评听课稿,分享河流评听课感受和记录
河流评评课稿:
教学目标
1.识记我国主要外流河、内流河的名称及位置;了解内外流区的划分及分布;知道我国的两大湖区及主要的淡水湖、咸水湖。
2.理解并会分析内、外流河的水文特征。
3.了解长江、黄河的源流情况及开发利用情况,并通过这两条大河的学习使学生学会应该从哪些方面去认识、研究一条河流。
4.利用地图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点
1.外流河和内流河的水文特征。
2.长江的源流概况及开发利用情况。
3. 黄河的上、中、下游概况及黄河的综合治理。
教学难点
2. 黄河的综合治理1. 外流河和内流河的水文特征。
。
课堂学习知识积累:
(一)、学习《外流河为主的河流》
1.自学教材P42页内容。概括这部分的知识要点:
流域:
水系:
外流河:
内流河:
外流区:
内流区:
2.阅读中国主要河流分布图,内、外流区的分布区域及面积大小:外流区主要分布在我国东部地区,内流区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外流区面积大,我国河流以外流区为主
3.读地图册20页水系图 熟悉我国主要河流,并判断其是外流河还是内流河,如果是外流河,它又流入哪个大洋?
河流 黑龙江 松花江 黄河 淮河 长江 珠江 雅鲁藏布江 额尔齐斯河 塔里木河
是否外流河
注入的海洋
4.(独立完成教材43页活动题。)4.
5.引导学生探讨河流水位、流量、含沙量、汛期、结冰期等水文特征受哪些因素影响?
联系身边的河流(汉江河)的相关情况讨论影响河流水文特点的因素。
A.水位的高低、流量的大小主要受河流来水的影响,而河流的水源主要来源于降水、地下水及高山冰雪融水;
B.含沙量的大小受河流流经地区植被覆盖率高低影响;
C.外流河汛期的长短主要受雨季时间长短的影响
D.河流是否结冰以及结冰期时间的长短受气温高低的影响。
6.看书归纳内流河、外流河的水文特征。
水文特征
内流河
外
流
河 秦岭淮河以南
秦岭淮河以北
7.引导学生推导水文特征特殊的河流:
①汛期最长的河流 ②含沙量最大的河流 ③结冰期最长的河流
④水量最大的河流 ⑤我国最长的内流河
(二)、学习湖泊
1.在中国地形图中学习湖泊分布的相关知识并进行概括。
⑴哪些地形区湖泊分布比较集中?这个地区的湖泊是外流湖还是内流湖?是咸水湖还是淡水湖?
⑵我国面积最大的湖泊是哪一个?它是什么类型的湖泊?
⑶继续提问:我国面积最大的淡水湖是哪一个呢?
2.请学生读P45两幅地图,观察洞庭湖的面积发生了什么变化?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主要是什么?了解我国湖泊现状:湖泊数量越来越少,面积越来越小;讨论:围湖造田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三)比较学习《长江与黄河》
长江 黄河
发源地
长度
注入的海洋
主要支流
主要水
文特征
分段点 上游
中游
下游
水能集中分布河段
干流流经省区
干流流经地形区
主要水利枢纽
其他特点
课 堂 练 习
一、选择题
1.世界上开凿最早、最长的人工运河是( )
A.苏伊士运河 B.巴拿马运河 C.基尔运河 D.京杭运河
2.位于我国最北端的河流是( )
A.黑龙江 B.乌苏里江 C.珠江 D.雅鲁藏布江
3.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泊是( )
A.洞庭湖 B.鄱阳湖 C.青海湖 D.太湖
4.我国最长的内流河是( )
A.弱水 B.塔里木河 C.湘江 D.渭河
5.下列河流中属于内流河的是( )
A.弱水 B.渭河 C.汉江 D.辽河
6.注入印度洋的河流是( )
A.珠江 B.长江 C.额尔齐斯河 D.怒江
7.下列河流中有凌汛发生的是( )
A.珠江 B.黄河 C.长江 D.淮河
8.形状像几字形的河流是
A.黄河 B.长江 C.淮河 D.黑龙江
9.1998年夏季,南北夹击,在我国出现了特大洪水灾害,发生洪水的两条河流是( )
A.长江、黄河 B.长江、淮河 C.松花江、黄河 D.长江、松花江
10.黄河干流流经的地形区,按从上游至下游的顺序是( )
A.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华北平原黄土高原
B.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华北平原
C.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青藏高原
D.华北平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青藏高原
1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黄河流经十个省区,注入渤海 B.黄河流经十个省区,注入黄海
C.黄河流经九个省区,注入渤海 D.黄河流经九个省区,注入黄海
12.黄河断流现象出现的河段是( )
A.上游 B.中游 C.下游 D.中上游
13.泾渭分明是我国的一句成语,用来形容事情的好坏,就像古时的泾水和渭水一样清浊分明。春秋以前泾河要比渭河清,但战国以后这两条河流就好像展开了竞赛,先是泾浊于渭,东汉以后,又渭浊于泾,两河越来越浊,至今都浊浪滚滚,泾渭不分了,其根本原因是:( )
A.河水全无 B.河水清澈 C.流域内植被覆盖好 D.流域内水土流失严重
14.治理黄河的关键是( )
A.引黄淤灌 B.加固黄河大堤 C.全流域综合开发 D.中游水土保持
15.被誉为塞上江南的是( )
A.长江中下游平原 B.华北平原 C.河套平原和宁夏平原 D.四川盆地
16.目前我国最大的水电站是( )
A.龙羊峡 B.葛洲坝 C.三门峡 D.丹江口
17.长江流域水灾的多发地段是长江的( )
A.四川盆地地区 B.长江三峡地区 C.中下游平原地区 D.上游地区
18.我国被誉为黄金水道的内河航道是:( )
A.长江 B.珠江 C. 松花江 D.京杭运河
19.我国最长、年径流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是:( )
A. 黑龙江 B. 黄河 C. 长江 D.珠江
20.我国面积最大的湖泊分布在____省( )
A.湖北 B.湖南 C.江西 D.青海
二、填空题
1.下列是我国主要河流:黑龙江、鸭绿江、辽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闽江、珠江、澜沧江、怒江、雅鲁藏布江、额尔齐斯河、塔里木河、京杭大运河。
在上述河流中:(1)属于我国和邻国界河的是:_______________。(2)发源于我国流经邻国入海的河流有:______________。(3)属于内流河的有:_______。(5)流入印度洋的河流有:____________。(6)流入北冰洋的河流有:___________。(7)流程最长的河流是:________。(8)含沙量最大的河流是:_______。(9)水能资源最丰富的河流是:_________。(10)1月0℃等温线经过的河流是:________。
2.填表:比较我国黄河与长江水文特征。
河流 水量大小 汛期长短 含沙量大小 有无结冰期
黄河
长江
3.我国河流受地势影响,大部分河流自______向______流,最后流入______洋。
4.我国外流河的水量变化,深受______气候的影响,汛期大多集中在______季节。
三、综合题
1. 读课本P42《中国的主要河流分布》图,答下列问题
(1)用红笔画出内流区域和外流区域的分界线。
(2)对照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观察此线同 ______毫米等降水量线走向近似,同时此线又同(气候分区) _______ 区和 __________ 区分界线走向基本一致。
(3)图中位于外流区域的河流主要有 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 、 _______ 河等,这些河流受气候影响,水量________,流量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 _________ ,汛期主要在 _____ 季。
2. 读课本P47图2-37,做题:
(1)长江发源于青海省______ 山,注入 _______ 海,自西向东依次流经 _________ 、 _________ 、_______、 ________ 等四大地形区,总落差达到______ 米,因此 ______资源非常丰富。
(2)长江流域的水灾多发生在 ________ 地区,因为这里地势 _________ 、水流 _______、泥沙 _______、排水 _________ ,一遇暴雨,洪水难以宣泄,往往泛滥成灾。
(3)九八年夏季,长江发生特大洪水灾害后,秋冬季节,云南、四川等部分地区开始封山育林,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图P49图2-39做题
(1)源头①发源于 _________ 山北麓,注入④ _________ 海。
(2)支流②为 __________河,③为 ___________ 河
(3)黄河上游流径我国地势第 ______、 _____ 级阶梯交界处,河流_______大,是黄河_________ 最集中的地区,因此建有水利枢纽a __________ ,b ___________ 。中游已建成的水利枢纽C是 ___________ ,正在建设中的水利枢纽d是_______省的 ____________。
(4)读P51图2-42,做题:因河床高出地面 ________ 米以上而称为_________。此种现象在黄河的 ___________ 段(A至B或B至C)最为明显。其形成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 。而要从根本上治理图中所反映的问题,必须在 _____________ 地区大力植树造林,综合整治。
参考答案:
一、1.D 2.A 3.B 4.B 5.A 6.D 7.B 8.B 9.D 10.B 11.C
12.C 13.D 14.D 15.C 16.B 17.C 18.A 19.C 20.D
二、1.(1)黑龙江、鸭绿江(2)澜沧江、怒江、雅鲁藏布江、额尔齐斯河(3)塔里木河(4)京杭运河(5)怒江、雅鲁藏布江 (6)额尔齐斯河 (7)长江 (8)黄河 (9)雅鲁藏布江 (10)淮河
2.
河流 水量大小 汛期长短 含沙量大小 有无结冰期
黄河 小 短 大 有
长江 大 长 较小 无
3.西、东、太平洋
4.季风,夏季
三、1.(1)略 (2)400,季风,非季风 (3)长江,黄河,主讲,淮河(答案不唯一),大,明显,夏季
2.(1)唐古拉山,动,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6600,水能.
(2)中下游,低平,缓慢,沉积,不畅
(3)保持水土,防止水土流失
3.(1)巴颜喀拉山,渤 (2)渭河,汾河 (3)一,二,落差,水能,龙羊峡,刘家峡 ,三门峡,河南,小浪底 (4)7,地上河(悬河), B至C,泥沙沉积,中上游
28、分式评课稿
今天我们来学习八年级数学上册分式的认识这一个章节,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对课文内容进行讲解!
【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新课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十五章分式》的第一小节内容,主要内容是:分式的概念、分是有意义的条件和分时的值为零的条件。是本章后面内容:分式的性质和运算的基础,同时也是九年级下册学习反比例函数的基础。要学好本节内容,必须要以分数和整式为基础,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了解分式的概念
2、理解整式和分式的区别和联系
3、理解并掌握判断分式是否有意义条件和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观察、想象、合作探究、类比的教学活动,总结出分式的概念和分式有意义的条件,提高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数学活动让学生感受合作探究的魅力,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团队意识和勇于探究的精神。
【教学重点】1、分式的概念以及分式和整式的区别
2、分式是否有意义条件
【教学难点】分式是否有意义的条件和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环节一: 复习引入(学生合作探究得出结论)
(1)长方形的面积为10 cm2 ,长为7 cm,宽应为 cm;
(2)长方形的面积是S,长为a, 宽应为
(3)圆的周长为10,圆的直径为
(4)把体积为Vcm3的水倒入底面积为33cm2 的圆柱形容器中,水面高度为 cm;
(5)把体积为V的水倒入底面积为S的圆柱形容器中,水面高度为
【设计意图】 让学生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得出习题的答案,通过比较
得出分式的概念以及整式和分式的区别,考察学生的合作探究和分析归纳能力
环节二: 冥思苦想,恍然大悟
冥思苦想: 分式的分母能为零吗?分式的分子能为零吗?(学生分组讨论完成,教师指导)
恍然大悟:学生得出结论:分式有意义的条件是分母0;分式的分子是可以为零的
【设计意图】 让学生通过合作探究来提高学生的对数学思想的探究能力,让他们体会团队合作的魅力,自己总结出结论来提高学生分析和归纳的能力。
环节三: 例题讲解(师生合作完成)
(1)当x 时,分式 有意义;
(2)当x 时,分式 有意义;
(3)当b 时,分式 有意义;
(4)当x、y满足关系 时,分式 有意义.
【设计意图】 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完成,可以融洽师生之间的关系,促进师生之间的有效交流
环节四:小试牛刀
练习: 1.列式表示下列各量:
(1)某村有n个人,耕地40公顷,人均耕地面积为 公顷;
(2)△ABC的面积为S,BC边长为a,高AD为
(3)一辆汽车行驶a千米用b小时,它的平均车速为 千米/小时;一列火车行驶a千米比这辆汽车 少用1小时,它的平均车速为 千米/小时.
2、下列分式中的字母满足什么条件时分式有意义?
(1) (2) (3) (4)
【设计意图】 检测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达到检测和巩固的作用
环节五: 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
想一想:当X为何值时,分式 的值为零?
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 :
当A=0且B0时 的值为零
环节六: 课堂小结
1、分式的定义
2、分式有意义的条件
3、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
【设计意图】 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一个总结和反思,让学生掌握预习和复习的方法,培养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板书设计:
分 式
一、分式的定义:
二、分式有意义的条件:
三、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
29、因式分解评课稿
今天我们来学习八年级数学上册因式分解的认识这一个章节,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对课文内容进行讲解!
分解因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让学生经历分解因数到分解因式的类比过程,了解分解因式的意义及与整式乘法的关系,感受分解因式在解决相关问题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及难点:
分解因式的意义及分解因式与整式乘法的关系。
教学突破:
充分利用类比思想,用分解因式的方法去探究整式的 分解因式分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归纳能力。
教学准备:
正方形、长方形卡片、投影仪、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
复习分解因数,尝试解决课本中提出的问题。然后解决下面两个练习题:
(1) 3475-3465能被10整除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2) 992-99都能被那些整数整除?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展示各小组答案,然后回答下面两个问题:
1: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是什么?
2:我们能否把一些整式也化成乘积的形式呢?
二、引领探究。
做一做:
1、计算下列各式:
3y(y-1)=
m(a+b+c)=
(m+4)(m-4)=
(y-3)2=
2、把上面的式子反过来,结合刚才的计算填空。
3y2-3y=( )( )
ma+mb+mc=( )( )
m2-16=( )( )
y2-6y+9=( )( )
让学生观察从左到右的变形与上面式子进行比较,总结它们的变化特征。之后,向学生明确指出,这种变化形式就叫因式分解。然后让学生结合上题变化形式,尝试归纳分解因式的概念。
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乘积的形式,这种变形叫做把这个多项式分解因式。
通过练习,让学生比较分解因式与整式乘法的关系(互为逆变形)
三、训练检测。
1、下列式子由左边到右边的变形哪些是因式分解?
(1)y2-4=(y+2)(y-2)
(2)a2+2a+1=a(a+2)+1
(3)y2-9+8y=(y+3)(y-3)
(4)m(m-n)+n(m-n)=(m+n)(m-n)
2、检验下列因式分解是否正确。
(1)x2y-xy2=xy(x-y)
(2)2x2-1=(2x+1)(2x-1)
(3)a2+3a-4=(a+1)(a-1)
(4)a2+2a+2=(a+2)
四、总结升华。
通过上面的练习,引导学生归纳自己对因式分解的理解,师生归纳要注意的问题。
1、因式分解是对多项式而言的一致变形;
2、因式分解的结合仍是整式;
3、因式分解的结果是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
4、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正好相反。
五、布置作业。
30、赤壁评课稿
八年级语文上册赤壁听课稿,分享赤壁听课感受和记录
赤壁评课稿第一篇:
赤壁
教学目标: 1.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感情。
2.熟读并背诵诗歌。
教学重难点:1.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体会诗歌所描写的意境。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赤壁之战的简述
二.教学新课
(1)作者及写作背景简介(见课件)
(2)出示古诗,朗读诗歌
老师范读,学生听读,要求字音读准,把握古诗的朗读节奏。
(3)课堂知识普及咏史诗
(4)学生参照注释,疏通诗句,理解诗意。
三.问题探究
1.前后两句在表达上有什么不同?有什么内在联系?
前两句是叙事。借一件事物来兴起对前朝人物和事迹的慨叹。
后两句是议论。假使这次东风不给周郞方便,那么双方就要易位,历史形势将完全改观。 由叙事引发议论
2.后两句议论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政治见解和思想感情?
(1)不以成败论英雄的政治见解。
(2)借古讽今,告诫统治者不要寄希望于侥幸。
(3)认为周瑜的成功在于东风之便,暗含自己怀才不遇,曲折的表达了作者感慨自己空有抱负却生不逢时,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
四.总结
诗人是怎样评价赤壁之战的?
五.作业
背诵并默写古诗,做学案上的题。
赤壁评课稿第二篇:
《赤壁》教学
背景:这首诗写的是三国时期的赤壁之战,作者借此来抒发自己的感慨。教学过程中,要穿插历史事件的讲述,便于学生对诗句的理解,从而把握作品的感情基调,领悟诗人所表达的内在感情。
案例描述:
一.导入。
1.教师解题,赤壁是著名的赤壁之战的古战场。学生就赤壁之战各抒己见,教师根据学生零散的发言,拼凑出较为完整的事件,对其中的主要人物周瑜要重点讲解。
2.教师由学生曾学过的《清明》、《泊秦淮》引出诗人杜牧,要特意点出诗人所处的时代是晚唐,渗透一些在晚唐时期文人的一般境遇与情怀。
设计意图:
1.学生对《三国演义》是不陌生的,每个学生都能对其中的人物或事件说上几句,学生说出自己熟知时的心情是高兴的,大家你一句我一句的氛围是高涨的。教师适时纠正、点拨、归纳知识要点,学生是乐于接受的,为新诗的学习起到了很好的激进作用。
2.人在大的环境中会产生大众的情怀,了解了大众才能更好的把握住个性。通过对晚唐时期文人的一般境遇与情怀的了解,有利于学生对本诗的阅读理解。
二.朗读。
学生出声朗读,并思考三大问。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眼到,心到,口到,感受诗歌带给人的最初语感体验。
三.合作学习分析课文。
一问:文章写什么? 二问:文章为什么写?
学生在朗读中,首先吸入眼球自然是跟三国人物有关的后两句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那教师就从这两句开始教学。
师:东风与周郎在赤壁之战中处于什么样的位置与作用?
生1:周郎即周瑜,孙刘联军的统帅,就是他以少胜多,成就了著名的赤壁之战,东风在最后的胜利起到的至关重要的作用。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这一成语就从这里来的。
师:周瑜能以少胜多,说明了什么?
生2:他足智多谋,满腹才华。
师:铜雀是什么?二乔又是谁?
生3:铜雀是曹操为了自己享乐建的豪华楼阁,名叫铜雀台。
生4:二乔是东吴的两姐妹花,也整个三国都是有名的大美女。姐姐大乔是孙策的妻子,也就是孙权的嫂子,妹妹小乔是周瑜的妻子。
师:铜雀台怎么能跟大小乔联系在一起了呢?
生5:在 赤壁之战的最初,诸葛亮来到东吴商谈结盟时,有一场精彩的舌战群儒,其中就有一条说到曹操一旦胜利就会掳走大小乔,关在铜雀台,供曹操享乐。
师:事实上曹操并没有胜利,但在诗句却不是这样表达的,那又如何表达的?
生6:诗句中是把二乔锁进了春深的铜雀台,那就是大小乔被掳走了,曹操胜利了。
师:诗人是怎样设计曹操会胜利?
生7:因为东风没有给周瑜方便。
师:按照诗人的思路,赤壁之战的胜利是因为周瑜捡了东风这个便宜,诗人是有意贬低周瑜吗?还是另有深意?
生8:周瑜才华横溢是事实,如果诗人真的有意贬低,这首诗也不会成为传世佳作。
生9:诗人应该强调的是,周瑜的才华因为东风的便利,让他有机会在赤壁之战中大胜全胜,尽显一代枭雄风采。
师:那也就是才华横溢的周瑜在施展抱负时赶上了好时候,他遇到了能重用他的明君。文如其人,诗人拿周瑜说事,真正要表达的是什么?
生10:大概是诗人羡慕周瑜,能够有机会施展抱负。而自己空有才华,不能施展。
生11:在古代,要想施展才华,得得到明君的重用。诗人生活在晚唐,那时皇帝昏庸,社会腐败,有太多的人怀才不遇,诗人很可能就是其中的一个。他是要借周瑜来感慨壮志难酬之无奈,以及对当时统治者的讽喻。
师:是的,这才是诗人真正的用意。那诗人是如何引发要对历史评析?
生12:诗人发现了一把折戟,折断的兵器,说明这里经历了战争。折断的戟已沉进沙底,铁还没销蚀掉,说明战争据今有点年岁了。
生13:发现了就会拿起来,磨洗一下,自然认前朝,引发后两句的论史抒怀。
师:这种用别的事物来引发所要抒怀内容的表现手法,在以前学的一篇古文也用过,是哪篇,什么表现手法?
生14:《陋室铭》,起兴手法。
三问:文章怎么写的?
教师结合一问和二问的分析过程,引导学生赏析并讲解三问。
1.借物兴感;
2.以小见大,深刻警策;
3.立意新奇。
31、蝉评课稿
八年级语文上册蝉听课稿,分享蝉听课感受和记录
蝉评课稿第一篇: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课文是从蝉非常喜欢音乐和是没有听觉的两方面介绍蝉的。
2、了解科普散文与一般说明文的区别,体会把蝉人格化向我们介绍的好处。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课文是从蝉非常喜欢音乐和是没有听觉的两方面介绍蝉的。
教学难点:了解科普散文与一般说明文的区别,体会把蝉人格化向我们介绍的好处。
教学用具: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回忆文章的主要内容
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法国作家、昆虫学家法布尔的作品《蝉》。
回忆一下,课文是从哪几方面介绍蝉这种动物的?
(课文是从蝉是非常喜欢音乐的和蝉是没有听觉的两方面介绍蝉的。)
二、自主学习第二部分,了解蝉的发声器官和叫的时间长的知识,感受它对音乐的喜爱。
1、作者通过哪些内容向我们说明蝉是非常喜欢音乐的呢?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提示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把相关的句子划下来。教师巡视指导。
2、讨论交流
谁来和大家交流一下,你从哪儿感受到蝉非常喜欢音乐?
预设第三自然段:
1 出示:蝉翼后面的空腔里带有一种像钹一样的乐器。可是它还不满足,还要在胸部安置一种响板,以增加声音的强度。的确,为了满足对音乐的嗜好,蝉牺牲了很多为了他所热爱的音乐,那么只有缩小内的部器官,来安置乐器了。
2 师引导:从这些话你读出了什么?
3 师引导:把大家的理解可以归纳成这样一段话,
出示:蝉翼后面的空腔里带有一种像钹一样的乐器。胸部装有响板。发声器官占了身体的大部分。
师引导:请男生读第一段,女生读原文,看看这两段在写法上有什么区别。
4 师引导:你发现这两段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吗?
①蝉翼后面的空腔里带有一种像钹一样的乐器。胸部装有响板。发声器官占了身体的大部分。
②蝉翼后面的空腔里带有一种像钹一样的乐器。可是它还不满足,还要在胸部安置一种响板,以增加声音的强度。的确,为了满足对音乐的嗜好,蝉牺牲了很多为了他所热爱的音乐,那么只有缩小内部器官,来安置乐器了。
引导学生体会第一段是客观地介绍,第二段用了拟人的方法。
5(比较点)在这篇课文中,你更喜欢哪种描写?为什么?
引导学生体会拟人手法的好处。
预设:(1)让读者更爱看,吸引读者。
(2)感觉蝉像人一样有自己的爱好,有自己的情感,为了音乐,把自己的内部器官都缩小了,更能说明它太爱音乐了。
师引导:也就是说这样写突出了蝉喜爱音乐的特点。
(3)感受到作者对蝉充满喜爱。
6 总结:拟人手法的运用有哪些好处呢?进行归纳整理。
7 让我们体会着作者对蝉的喜爱之情,再来有感情地读一读。
练习评读练习指名读
师引导:你还从哪些词句感受到蝉非常喜爱音乐呢?
第四至七自然段:
每个夏天差不多有两个月之久,它们总不离我的视线,而歌声也不离我的耳畔。
1 学生抓两个月之久和不离耳畔体会蝉在夏天无时无刻不在唱歌,叫的时间很长。
2 你很会抓重点词语体会,那么长的时间,蝉的歌声却不离我的耳畔,它可真喜欢音乐啊!
3 请大家带着体会,有感情地读读这一段。
4 其他同学,你从哪儿感受到蝉喜欢音乐呢?
出示:
我通常都看见它们扒在柔枝上,无论在饮水和行动时,它们从未停止过歌唱。
蝉在行动和饮水的时候都在唱歌,一般的动物在喝水时是不会发出叫声的,可是蝉无时无刻不在唱歌,足以看出它多么爱音乐。有感情地读一读这个句子。
5 你还从哪儿感受到蝉对音乐的喜爱?
出示:所以我想,蝉这样兴高采烈地不停地歌唱,不过是想用这种强硬的方法,强迫他人去听而已。
预设:它喜欢音乐,也想让别人欣赏它唱歌,从强硬和强迫可以感受到它爱音乐,别人不听也不成。
6 孩子们,你们知道吗?《蝉》是一篇科普散文,科普散文就是:通过各种拟人(板书:拟人)化手段赋予无生命意义的物或无人性价值的动物植物以人性、人情(板书:人性、人情),从而将原本深奥的科学(板书:科学)生动(板书:生动)的表现出来。你愿意试试吗?
虽然这对大家来说是个挑战,但老师相信学习了这篇课文,开动你们的脑筋,一定会写得精彩。
四、以读代讲,自主学习蝉是没有听觉的。
1.师引导:蝉非常喜欢音乐,可是它却没有听觉。这个特点,作者又是怎样来说明的呢?让我们继续学习。
2.全班交流
师引导:作者是怎样知道蝉是没有听觉的呢?
预设:第十自然段:你尽管站在它的背后讲话、吹哨子、拍手、扔石子,而蝉却仍然镇静地继续发声,好像没事人儿一样。
1一般的昆虫,你只要靠近它或发出声响,它就很快飞走了,可是你在蝉背后讲话、吹哨子、拍手、扔石子它一点反应也没有,和原来一样。
2师引导:谁来读一读,让大家听出蝉什么也听不到。
第十一至十三自然段
师引导:作者还用方法证明蝉是没有听觉的呢?
学生回答:做试验
1谁来读一读那次试验,其他同学注意听:你从他的朗读中听出了什么?
我听出土铳的声音特别大,像霹雷一样,但是蝉却没有任何的变化。并且还做了两次,足以说明蝉是没有听觉的。
2师引导:土铳的声音那么大,而蝉却没有丝毫改变,让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
3既然拍手吹哨子这么大的声音蝉都没什么反应,还有必要用土铳做两次实验吗?为什么?
4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感受作者对科学研究的严谨态度。
五、法布尔简介
1通过学习,你对作者有什么了解了?
2教师可补充介绍:法布尔从小就喜欢观察昆虫,由于家境贫困,读中学的法布尔辍学了,但是,凭着自己的努力,他获得了自然科学博士学位,为了研究昆虫,他放弃了做大学老师,即使食不果腹,法布尔依然乐此不疲地研究着昆虫。在他57岁时,终于有了自己的第一个实验室一个土地贫瘠,乱石成堆的地方,法布尔给他取名为荒石园。经过法布尔的精心种植,荒石园变成了有鲜花、野草和各种各样昆虫的美丽家园。他在实验室里不知疲倦地工作着,把劳动成果一卷又一卷地写进了《昆虫记》。法布尔曾说:我希望等我死了以后能够埋葬在荒石园,也希望我的灵魂能够继续研究我的昆虫朋友们。
六、扩展阅读《蝉和蚁》
老师给大家带来了《昆虫记》中的几篇文章,请大家读一读,这些篇文章和《蝉》在写法上有什么相同点?
一、蝉和蚁
七月的夏天,阳光高照。各种昆虫口渴难当,四处跑来跑去寻找水源解渴。这事可难不住蝉老兄,它在树干上面,随时可以用它突出的嘴一根藏在胸部的,尖利而又精巧的吸管刺穿大树的表层,于是就有了饮之不竭的甘露。喝饱了甘露,它就坐在树的枝头,不停地唱歌。
可是,每当蝉喝甘露时,总会受到骚扰。蝉喝树汁难免漏嘴,一些汁液就顺着蝉开凿的泉水口流出来。这时,饥渴难当的昆虫马上发现了这个资源,于是跑过去哄抢。这些昆虫大都是黄蜂、苍蝇、玫瑰虫等,而最多的就是蚂蚁。它们享用了蝉的劳动成果,不但不感谢,反过来欺负蝉,我曾见过它们咬紧蝉的腿尖,拖住它的翅膀,爬上它的后背,甚至有一次,一个凶悍的暴徒,竟然反客为主,抓住蝉的吸管,想把它拉走,真是可恶。
蝉的好心好意却换来了以怨报德,无可奈何,这位歌唱家不得已抛开自己所凿的井,悄然离去了。于是蚂蚁的目的达到了,占有了这个井。不过这个井也干得很快,浆汁立刻被吃光了。于是蚂蚁就计划着下一步如何去掠夺别人的劳动成果。
由此可见,蝉是勤劳的,自力更生;而蚂蚁才是懒惰的,不劳而获。
二、蝉的地穴
我有很好的环境可以研究蝉的习性。一到七月初,蝉就占据了我门前的树。我是屋里的主人,它却是门外的统治者。有了它的统治,无论怎样总是不很安静的。
每年蝉的初次出现是在夏至。在阳光曝晒的道路上有好些小圆孔,孔口于地面相平。蝉的幼虫就从这些圆孔爬出,在地面上变成完全的蝉。蝉喜欢顶干燥、阳光顶多的地方。幼虫有一种有力的工具,能够刺透晒干的泥土和沙石。我要考察它们遗弃下的储藏室,必须用刀子来挖掘。
这小圆孔约一寸口径,周围一点土都没有。大多数掘地昆虫,例如金蜣,窠外面总有一座土堆。这种区别是由于它们工作方法的不同。金蜣的工作是由洞口开始,所以把掘出来的废料堆积在地面。蝉在幼虫是从地下上来的,最后的工作才是开辟大门口。因为门还未开,所以不可能在门口堆积泥土。
蝉的隧道大都是深十五六寸,下面较宽大,底部却完全关闭起来。做隧道的时候,泥土搬到哪里去了呢?为什么墙壁不会塌下来呢?谁都以为幼虫用有爪的腿爬上爬下,会将泥土弄塌了,把自己的房子塞住。其实,它的动作简直像矿工或铁路工程师。矿工用支柱支撑隧道,铁路工程师用转墙使地道坚固。蝉同他们一样聪明,在隧道的墙上涂上灰泥。它身子里藏有一种极粘的液体,可以用来做灰泥。地穴常常建筑在含有汁液的植物根须上,为的可以从根须取得汁液。
能够很随便地在穴道内爬上爬下,这是很重要的。它必须先知道外面的气侯是怎样的,才能决定可以出去晒太阳的日子来到没有。所以它工作好几个星期,甚至几个月,做成一圈涂墁得很坚固的墙壁,以求适于上下爬行。隧道的顶上留一层一指厚的土,用来抵御外面的恶劣气侯,直到最后一刹那。只要有一些好天气的消息,它就爬上来,利用顶上的薄盖去考察气侯的情况。
假使它估量到外面有雨或风暴纤弱的幼虫脱皮的时候,这是一件顶重要的事情它就小心谨慎地溜到温暖严紧的隧道底下。如果气侯看来很温暖,它就用爪击碎天花板,爬到地面上来。
它臃肿的身体里面有一种汁液,可以用力抵御穴里的尘土。它掘土的时候,将汁液喷洒在泥土上,使泥土成为泥浆,于是墙壁就更加柔软。幼虫再用它肥重的身体压上去,使烂泥挤进干土的罅隙。所以,它在地面上出现的时候,身上常有许多潮湿的泥点。蝉的幼虫初次出现于地面,常常在邻近的地方徘徊,寻求适当的地点一棵小矮树,一丛百里香,一片野草叶,或者一根灌木枝脱掉身上的皮。找到就爬上去,用前爪紧紧地把握住,丝毫不动。
于是它外层的皮开始由背上裂开,里面露出淡绿色的蝉体。头先出来,接着是吸管和前腿,最后是后腿与折着的翅膀。这时候,除掉尾部,全体都出来了。
接着,它表演一种奇怪的体操。在空中腾跃,翻转,使头部倒悬,折皱的翼向外伸直,竭力张开。然后用一种几乎看不清的动作,尽力翻上来,并用前爪钩住它的空皮。这个动作使尾端从壳中脱出。总的过程大概要半点钟。
这个刚得到自由的蝉,短期内还不十分强壮。在它的柔弱的身体还没有精力和漂亮的颜色以前,必须好好地沐浴阳光和空气。只用前爪挂在已脱下的壳上,摇摆在微风中,依然很脆弱,依然是绿色的。直到变成棕色,才同平常的蝉一样强壮了。假定它在早晨九点钟占据了树枝,大概要到十二点半才扔下它的皮飞去。空壳挂在树枝上,有时可达一两个月之久。
三、蝉的卵
普通的蝉喜欢在干的细枝上产卵。它选择最小的枝,像枯草或铅笔那样粗细,而且往往是向上翘起,差不多已经枯死的小枝。
它找到适当的细树枝,就用胸部的尖利工具刺成一排小孔。这些小孔的形成,好像用针斜刺下去,把纤维撕裂,并微微挑起。如果它不受干扰,一根枯枝常常刺出三四十个孔。卵就产在这些孔里。小孔成为狭窄的小径,一个个斜下去。一个小孔内约生十个卵,所以生卵总数约为三四百个。
这是一个昆虫的很好的家庭。它之所以产这许多卵,是为了防御某种特别的危险。必须有大量的卵,遭到毁坏的时候才可能有幸存者。我经过多次的观察,才知道这种危险是什么。这是一种极小的蚋,蝉和它比起来,简直成为庞大的怪物。
蚋和蝉一样,也有穿刺工具,位于身体下面近中部处,伸出来和身体成直角。蝉卵刚产出,蚋立刻就想把它毁掉。这真是蝉家族的大灾祸。大怪物只须一踏,就可轧扁它们,然而它们置身于大怪物之前却异常镇静,毫无顾忌,真令人惊讶。我曾看见三个蚋依次呆在那里,准备掠夺一个倒霉的蝉。
蝉刚把卵装满一个小孔,到稍高的地方另做新孔,蚋立刻来到这里。虽然蝉的爪可以够着它,而蚋却很镇静,一点不害怕,像在自己家里一样,在蝉卵上刺一个孔,把自己的卵放进去。蝉飞去了,多数孔内已混进异类的卵,把蝉的卵毁坏。这种成熟的蚋的幼虫,每个小孔内有一个,以蝉卵为食,代替了蝉的家族。
这可怜的母亲一直一无所知。它的大而锐利的眼睛并不是看不见这些可怕的敌人不怀好意地呆在旁边。然而它仍然无动于衷,让自己牺牲。它要轧碎这些坏种子非常容易,不过它竟不能改变它的本能来拯救它的家族。
我从放大镜里见过蝉卵的孵化。开始很像极小的鱼,眼睛大而黑,身体下面有一种鳍状物,由两个前腿连结而成。这种鳍有些运动力,能够帮助幼虫走出壳外,并且帮助它走出有纤维的树枝这是比较困难的事情。
鱼形幼虫一到孔外,皮即刻脱去。但脱下的皮自动形成一种线,幼虫靠它能够附着在树枝上。幼虫落地之前,在这里行日光浴,踢踢腿,试试筋力,有时却又懒洋洋地在线端摇摆着。
它的触须现在自由了,左右挥动;腿可以伸缩;前面的爪能够开合自如。身体悬挂着,只要有微风就动摇不定。它在这里为将来的出世做准备。我看到的昆虫再没有比这个更奇妙了。
不久,它落到地上。这个像跳蚤一般大的小动动物在线上摇荡,以防在硬地上摔伤。身体在空气中渐渐变坚强了。它开始投入严肃的实际生活中了。
这时候,它面前危险重重。只要一点风就能把它吹到硬的岩石上,或车辙的污水中,或不毛的黄沙上,或坚韧得无法钻下去的粘土上。
这个弱小的动物迫切需要隐蔽,所以必须立刻到地下寻觅藏身的地方。天冷了,迟缓就有死亡的危险。它不得不各处寻找软土。没有疑问,许多是在没有找到以前就死去了。
最后,它找到适当的地点,用前足的钩扒掘地面。我从放大镜里见它挥动锄头,将泥土掘出抛在地面。几分钟以后,一个土穴就挖成了。这小生物钻下去,隐藏了自己,此后就不再出现了。
未长成的蝉的地下生活,至今还是个秘密,不过在它来到地面以前,地下生活所经过的时间我们是知道的,大概是四年。以后,在阳光中的歌唱只有五星期。
四年黑暗中的苦工,一个月阳光下的享乐,这就是蝉的生活。我们不应当讨厌它那喧嚣的歌声,因为它掘土四年,现在才能够穿起漂亮的衣服,长起可与飞鸟匹敌的翅膀,沐浴在温暖的阳光中。什么样的钹声能响亮到足以歌颂它那得来不易的刹那欢愉呢?
感受法布尔文章的科学性和文学性。
七、作业布置: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摘抄文中的拟人句。
板书设计:
人性
22 蝉 拟人 科学生动科普 散文
人情
蝉评课稿第二篇:
《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品读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变化,体悟生命意义;
2、了解先抑后扬、托物言志、以小见大的写法,学以致用。
【教学重点】品文,悟情,悟理
【教学难点】学习写作手法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课前:由春天的鸟鸣引出夏天的蝉鸣,学生谈对蝉的印象入题。
二、初读感知
集体朗读,处理重点字词。
再读,说说作者对蝉的感情变化?
在引导学生阅读中,通过抓关键词梳理:知知不休拾得病蝉了解生活历程赞生命意义(宽恕)
板书:【烦叹赞(敬)】
【十七年一个夏天:好好活!】
三、品读悟情
1、十七年埋在泥土中,出来就活一个夏天,值得吗?请用规范的语言表述自己的观点(鼓励学生争鸣)。
引导学生关注五个夏天:是巧合,还是作者匠心独运?
师:讲述鹦鹉与蝉的寓言故事,学生谈感想
2、对于我们来说,一个夏天是短暂的、普通的,但对于蝉来说呢?请用蝉的口吻,以对于我来说,这是一个 的夏天,因为 写两句话。
2分钟左右写。生展示,师生评点,升华。
3、小结:本文写法:欲扬先抑、以小见大、托物言志
再次带着感情的变化,集体朗读全文。
四、深化悟理
蝉的生命意义:好好活(延续生命,歌咏生命)!
我们的生命意义:怎样活?(联系经典著作中的人事、生活实例、自身实际各抒己见,师评价提升)
(引入张一麟同学读书笔记中的几句话)
五、课外练笔
本文是一篇散文,却如一首哲理诗歌,语言隽永,用词典雅,涵义深邃。老师结合课文内容,改写成了一首小诗《蝉之歌》。师生共读、品赏,并以此为范例,任选一种微小事物,以 之歌为题写一首咏物小诗。
蝉之歌(PPT)
你是七绝的圣手
婉转清音吟诵岁月的平仄
你是虔诚的圣徒
十七年的蛰伏,浴火重生的蜕变
只为夏花般绚烂的一季
秋风颜色里
当晚钟响起
让斜阳为你刻下生命的墓志铭
【教后记】
本节课教学结束后,结合自己的反思及评课老师的意见,梳理归纳为以下几方面:
1、优点和亮点:(1)教学设计精要,文本研读精深,重难点突出,课内外结合较好,对上好本课做足了功夫(如对五个夏天的关注,如引入学生读书笔记内容,体现了对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2)拓展适度,体现了读、品、议、悟、写相互结合、层层深入的过程,(如巧妙设置以蝉的口吻写一写这是一个 的夏天,因为 ,调动了学生的想象和情感体验);(3)语文功底较为深厚(别人评语),如随机讲述寓言小故事语言精美而又寓含深刻,对学生理解蝉的生命意义是有效提升,再如改写范例诗歌《蝉之歌》,对学生既有写作引领又有美的熏陶。
2、问题与不足:我自己反思为三不,即不自如(调控)、不灵动(情绪)、不简洁(内容)。(1)时间掌控不合理,前松后紧(这是我的老毛病了),对前半部分作者情感变化的梳理耗时过长,后半部分最能体现本节课亮点的如教师写作范例等时间过于紧张,对于学习本文以小见大、托物言志的写法这一难点突破用时不够;(2)内容取舍不灵活,教学显得有些生硬。对于学生能读出、读懂的,就没必要再反复纠缠。如学生对作者情感变化的理解比较容易就能到位,但纠结过多;如学生写话这是一个 的夏天,有的学生写的已经很好了,而且有高度有深度,只需做好点评,而没必要再去冲绳;再如学生对主题的理解达到一定的高度了,就完全可以舍去鹦鹉和蝉的寓言故事,讲了也只是锦上添花,而不是雪中送炭;(3)完成教师预设较多,学生活动偏少,应该让学生更多一点朗读训练,也可以将本文与《贝壳》进行联读教学;四是课堂随机艺术不够,互动不够热烈,对学生情绪调节不够灵活,对学生回答的点评艺术性还需要提高
3、原因及思考:一是理论不够,缺乏语文教学的新观念、新思想、新境界做指导,读名师大家很少,教学设计的视野和格局不够大;二是钻研不够,长期以来按部就班、墨守常规,对教材研读不够系统,课堂教学驾驭能力不足;三是实践不够,没坚持周周研,天天教,尤其是近四五年来公开课经验几乎为零。对此,自我确定的语文课堂教学水平提升的基本思路为:自我研究实践学习借鉴名师进行修正再实践,形成自己的风格。具体计划是:学理论与磨课同步进行,将初中语文作为重点研读内容同时了解高中教材体系,精选七、八年级代表性的课文进行独立备课上课反思,借鉴,修改再上课,在反复研磨中提升。
32、黄鹤楼评课稿
八年级语文上册黄鹤楼听课稿,分享黄鹤楼听课感受和记录
黄鹤楼评课稿第一篇:
《黄鹤楼》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及其写作背景,积累字词,有感情地诵读全诗。
2、理解诗意和意境,品味语言,体会作者蕴含在诗中的感情。
教学重点:积累知识,背诵默写古诗
教学难点:诗意和意境的把握,体会诗人的感情
教学方法:朗读、研讨。
课型:新授课。
教学过程:
一、释题导入,整体感知:
黄鹤楼是位于武汉市蛇山上的一座名楼,号称天下江山第一楼。当仕途失意,飘泊无依之际的崔颢登临此楼,自然会有一种吊古伤今,人去楼空的寂寞之感,加之神话传说触动,蓄积在胸中的诗情便喷涌而出,面对无限的时空唱出了一曲悠远的千古绝唱。
作者简介:崔颢,(?754),汴州(今河南开封)人,盛唐诗人。开元十年进士及第,曾出使河东节度使军幕,天宝时历任太仆寺丞、司勋员外郎等职。足迹遍及江南塞北,诗歌内容广阔,风格多样。诗名早著,影响深远。著有《崔颢集》。
二、分组读译,概括意思:
1、自由诵读,积累字词
2、范读指导,体会感情
3、小组合作,概括诗意
诗句翻译:
传说中的仙人早乘黄鹤飞去,这地方只留下空荡的黄鹤楼。
飞去的黄鹤再也不能复返了,唯有悠悠白云徒然千载依旧。
汉阳晴川阁的碧树历历在目,鹦鹉洲的芳草长得密密稠稠,
时至黄昏不知何处是我家乡?面对烟波渺渺大江令人发愁!
三、研读共品,自由赏析:
1、首联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古代的仙人已乘黄鹤飞去,这里只剩下一座黄鹤楼。从楼的命名由来着想,借传说落笔。(板书:人去楼空)
2、颔联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仙人驾鹤而去不回转,只剩下白云千载浮荡在空中。一去不复返,令人深感岁月不再,古人不可见之憾。(板书:岁月苍茫,探究:体会两个空字的意思)
明确:前面的空余写的是黄鹤楼,此处的空悠悠的空写的是白云,黄鹤楼与白云相映,更突出空的意境,仙去楼空,唯余天际白云,悠悠千载,怎不令人生发岁月悠悠,世事茫茫的无限感慨!(板书:惆怅、失落、孤寂)
3、颈联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晴空下的汉水,历历可见,对岸的古木,那芳草茂盛的江中鹦鹉洲。写汉阳晴川和鹦鹉洲的景致。历历萋萋描绘出山川清楚分明,草木极其茂盛的状貌。(板书:写景抒情)
4、尾联日暮时思念起遥远的故乡?烟波中涌动着不尽的离愁。乡愁之情与日暮烟波之景相交融。(板书:悠长缠绵)
四、试题点睛,研讨探究:
1、对诗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头四句以传说落笔,巧借今昔变化,抒发了寂寞惆怅之感,气势雄浑,感情真挚。
B.后四句想象在天晴时登楼眺望,由渺不可知的感受转到晴川草树的景象,文势波澜起伏。
C.尾联紧承前三联,用烟波浩渺的长江烘托作者的归思,与开头意境相应,情融景中。
D.此诗起、承、转、合,出神入化,文思如行云,富于变化,历来被推崇为题黄鹤楼的绝唱。
2、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中的历历和萋萋描绘出了什么样的景致?
明确:晴空下的汉水,历历可见,对岸的古木,那芳草茂盛的江中鹦鹉洲。写汉阳晴川和鹦鹉洲的景致。历历萋萋描绘出山川清楚分明,草木极其茂盛的状貌。
五、拓展阅读:
欣赏李白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也登上黄鹤楼,放眼楚天,胸襟开阔,诗兴大发,正要提笔写诗时,却见到崔颢的诗,自愧不如,只好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崔颢题诗,使李白搁笔,崔颢从此名气大盛。
六、布置作业:
朗读并背诵默写这首诗。
板书设计:首联↘ ↗人去楼空
登临怀古 惆怅、失落、孤寂
颔联↗ ↘岁月苍茫
颈联↘ ↗晴朗明丽
写景抒情 思乡、忧愁
尾联↗ ↘悠长缠绵
黄鹤楼评课稿第二篇:
《黄鹤楼》教案
教学目标:
1.采取多种朗读形式,感受诗中的气韵。
2. 学习诗人借助神话传说和景物描绘抒发内心情感的表达手法。
3.品味感受诗歌所体现的物是人非、归思难禁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难点:学习诗人借助神话传说和景物描绘抒发内心情感的表达手法。
重点:品味感受诗歌所体现的物是人非、归思难禁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师:黄鹤楼是江南三大名楼之一,历代有很多诗人都曾到这里游览,留下了不少诗篇。据说李白也曾来到黄鹤楼观赏景色,一时诗兴大发,正准备拿笔题诗,谁知一抬头看到了崔颢的《黄鹤楼》。李白再三吟诵,大为折服,于是李白不题诗了,只在下面留下了两句: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崔颢的这首《黄鹤楼》,看看这是一首怎样的诗竟能令李白折服。
二、整体感知
1.抽一个学生读,纠正读音。
2.集体朗读,圈出表达诗人情感的字(愁)。
3.作者为何而愁呢?请结合注释,大致了解诗的意思。看看诗人登上黄鹤楼之时,他想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三、研读诗句
1. 想到:传说
据《报恩录》记载,黄鹤楼原为辛氏开设的酒店,一道士为了感谢她千杯之恩,临行前在壁上画了一只鹤,告之它能下来起舞助兴。从此宾客盈门,生意兴隆。过了10年,道士复来,取笛吹奏,并跨上黄鹤直上云天。辛氏为了纪念这位帮她致富的仙翁,便在其地起楼,取名黄鹤楼。另一说是有一位名叫费炜的人,在黄鹤山中修炼成仙,然后乘黄鹤升天。后来人们为怀念费炜,便在这黄鹤山上建造了一座黄鹤楼。崔颢的诗与此有关。
诗中借用仙人故事的诗句是?引用神话传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昔日的仙人和黄鹤都已飞去,其实千百年来,飞逝的何止是仙人和黄鹤呢?还有王朝的更迭、功名利禄、恩怨是非传达出诗人内心的孤寂与苦闷)
2.看到:草木茂盛,欣欣向荣;暮色沉沉,烟波浩渺。
描写登黄鹤楼所见江上情景的两句诗句是?请你用自己的话描绘一下。
3.作者为何而愁?
明确:诗人由黄鹤楼的名字由来想到传说中的仙人已乘鹤而去,只留下这座楼和千年不变的悠悠白云;再眺望眼前汉阳城一带,草木茂盛苍翠;继而想起自己的故乡,不禁抒发了怀旧、思想的感慨,一股世事苍茫的愁绪涌上心头。
4.五、六句写看到的繁荣景象,而七、八两句却写清冷的思乡之情,运用了什么手法?传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反衬手法,传达出诗人深重的漂泊感以及对归宿的向往。
5.齐读,边读边在脑海中想象画面。
6.小结:全诗描写了诗人登楼远眺的所见所思,抒发了诗人漂泊异地的伤感与思念故乡的情怀。
四、拓展阅读
李白受崔颢诗的启发,后来在金陵凤凰台写下了《登金陵凤凰台》:
五、作业布置
六、板书设计
黄鹤楼(七律)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
此地空余黄鹤楼。 引用神话传说
黄鹤一去不复返,
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 景:草木茂盛 欣欣向荣
日暮乡关何处是, 景:暮色沉沉,烟波浩渺
烟波江上使人愁。 情:漂泊异地的伤感和思念故乡的情怀
33、三峡评课稿
八年级语文上册三峡听课稿,分享三峡听课感受和记录
三峡评课稿第一篇:
《三峡》评课稿
郦道元的《三峡》这篇散文,富有诗情画意,布局自然,思路清晰,摇曳多姿,融情于景,的确是一篇美文。封潇老师就以美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在读中品、品中悟,悟中学。老师通过引导,学生读得多,说得多,老师适当的点拨,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还得到美的体验和情感的熏陶。封潇老师的这节课有以下这些亮点:
一、反复朗读,感受美景
在诵读课文,感受美景这个授课环节,教师授以诵读方法指导,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语气和感情。通过学生听教师范读,学生展示朗读,教师引导再读、全班齐读的形式,在诵读的过程中感悟,为进一步理解课文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构思精巧
教师课堂教学设计共四部分,识文、寻景、绘景、写作收获,教师课堂上注重引导学生赏析和品味。
三、品味语言,赏析美景
寻景是本课教学的一个亮点,教师请学生从文章中寻找三峡的美景,由峡字引入,峡即两山夹水,奇妙引导学生明确文章的美景即山和水,然后利用我从文中的
话看到了 景的句式,让学生畅所欲言,寻找美景,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抓住句中关键词分析山水特点,指导学生朗读,并解决重点字词的意思,体现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地位,突出对话式的教学特色。
教学建议:
1、根据学情,合作交流,理解文意这一环节不可忽视。初一学生应学会利用工具书和课下注释,以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圈点批注,补充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在班内提出,然后学生讨论解决,教师适当点拨,同时引导学生划出本课的重点字、句,学生读懂了文言文,理解了基本内容,才能进行分析文章内容。可是公开课上由于时间的问题,如何处理还字词和文意的理解还真是有些困惑!
2、在品味语言,赏析美景,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从写作手法、风景、语言三个方面来追踪美点,重点探究三方面的问题:(1)、文章先写山后写水,写山抓住了什么特征,用什么方法来写。(2)、写水时怎样安排四个季节的顺序,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安排顺序?(3)、写三峡四季景色中有许多精彩的词语,你能找出这些具体的词语,以此来赏析各个季节的美景吗?学生通过这个环节对本节课的学习有系统、完整、深刻的印象。并且体会到作者在本文的多种写作技巧,更接近了语文学习的最高境界:鉴赏和审美。
3、在初读课文的环节中,学生对同学的朗读进行了评价,因为是初读,所以更应该侧重于对字音、断句、节奏的把握方面。而在听了教师范读以后,可以侧重于对情感的指导。所以教师的配乐范读这一环节是不是应该放在理解文意之后,或者放在品味语言、赏析美景之后。这样以来学生的朗读才能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地进行。
三峡评课稿第二篇:
《三峡》教案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落实字词,疏通文意,熟读成诵。
2.品析课文,展开想像,领略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
3.揣摩课文,品味语言,感受作品创设的意境。
4.在诵读中深入体味作者对三峡独特美的赞赏之情。
教学重点:
1.欣赏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深入作品的意境,感受其画面美。
2.抓住精彩的写景段落,仔细揣摩画龙点睛的词语,把握作品景物描写的特点。
课型:新授课
教具:多媒体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
同学们,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几幅长江三峡的风景图吧!
同学们,我们看了长江三峡的美景,你有什么感受呢?
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挥毫泼墨尽情描绘,也写不尽长江的俊美。而北魏著名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就以其精妙的笔法揭开了三峡神秘的面纱,下面就让我们随着作者郦道元的笔端,去游一游那雄伟壮丽的长江三峡吧。(板书课题及作者)
二、自主学习:
1.作者简介:郦道元,字善长,北魏人。地理学家、散文家。著有《水经注》。《水经注》是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文笔绚烂,语言清丽。
2.三峡指长江上游的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
3.读准下列加点字:
郦道元 阙处 重峦叠嶂
曦月 襄陵 沿溯
乘奔御风 绝 献 素湍绿潭
飞漱 属引
三、合作交流:
1.学生自读课文,全班交流:研究怎样读,才能读通顺,试着多读。
明确:导朗指读:读出节奏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沿/溯/阻绝。
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清/荣/峻/茂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2.边读句子边看注释,同桌合作,尝试说一说句子的意思;
3.合作解决相关内容:
(1)解释句中加点的字:
(1)自: (2)略无:阙:
(3) 嶂(zhng): (4)自非:自:非
(5)亭午:夜分: (6)曦(xī):
(7)襄(xiāng) 陵, (8)沿:溯(s):
(9)或:王命:宣: (10) 朝:
(11)江陵: (12)虽:奔:御:
(13)不以:疾: (14)素湍:素:绿潭:
(15)回清倒影: (16)绝巘(yǎn):绝:巘
(17)悬泉:飞漱:漱 (18)清荣峻茂:
(19) 良: (20) 晴初:霜旦:
(21)属引:属(zhǔ):引:凄异:(22)哀转久绝:绝:
(23)沾: (24) 三声:
(25) 裳(chng):
(2)句子翻译: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3.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4.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5.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6.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7.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四、点拨探究:
整体把握课文结构,思考:作者通过描写三峡的哪些景观,来表现三峡的壮丽风光的?(试找出相关的语句)
第一层(从开头至不见曦月)写三峡两岸的山
第二层(从至于夏水襄陵至不以疾也)写三峡的夏水
第三层(从春冬之时至良多趣味)写三峡的春冬景色
第四层(从每至晴初霜旦至文末)写三峡的秋天景象
五、归纳反馈:
学生放声朗读,体会作者情感。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试着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
复习课文:字词检查、重点句子翻译
二、自主学习:
文中描写了三峡的山、夏水、春冬景色、秋天景象,这些景物各有什么特点?请结合原文,说明理由。
三、合作交流:
同学们,三峡很美,哪你觉得三峡美在哪里呢?你能用三峡的____ 美,你看 的句式说一说吗?
例:三峡的山美,你看,七百里三峡,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几乎没有中断的地方,重重的悬崖,层层的峭壁,遮蔽天空,挡住阳光。
(学生小组交流,每组选一代表展示)
这样美的三峡,作者仅用150余字就描绘得如此传神入化,其语言之美,其笔法之妙,实在不能不令人称奇。下面请同学们来说说文章哪些地方写得美,写得妙。(可从语言、结构、描写的角度等方面着手)
例:课文的描写手法美,正面描写了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写出了两岸连山,群峰对峙的雄姿。同时又从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这一句侧面烘托了三峡峰峦绵延,隐天蔽日的山势。
四、点拨探究:
课文写三峡四时风光,为什么从山写起?为什么不按春夏秋冬的顺序来写?
明确:峡的意思是两山夹水的地方,有山才有峡,所以从山写起。
三峡的水又是最有特色的,所以接着写水。写水先写夏水,后写春冬之水,因为夏水最盛,最为凶险、迅疾、最有特点。最后描写三峡之秋的悲凉气氛。
五、归纳反馈:
1.写作特点:
动静结合
全文:山静,文气平静舒缓
夏水动,文气激烈紧张
春冬景色静中微动,文气轻松晓畅
萧瑟之秋凄清、悲凉
从部分看:第三层
动 素湍、回清
静 绿潭、倒影
静 多生怪柏
动 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2.互文两个(三个)语句内容相互揉杂,彼此隐含,理解时,要上下文应并成一句。
如:重岩叠嶂重叠岩嶂
隐天蔽日隐蔽天日
林寒涧肃林涧寒肃
秦时明月汉时关秦汉时的明月和关塞
3.并提:
如: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自非亭午,不见曦;自非夜分,不见月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素湍回清,绿潭倒影
4.完成作业:《同步练习》
34、创造宣言评课稿
九年级语文上册创造宣言听课稿,分享创造宣言听课感受和记录
创造宣言评课稿第一篇:
创造宣言
创造是人类发展的强大动力。懒惰者、平庸者却不屑于创造,还为自己找出种种借口。陶行知先生用教育家的口吻告诫我们: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让我们至少走两步退一步,向着创造之路迈进吧!
1.学习运用具体事例及理论论据驳斥错误观点,从而得出正确观点的驳论方法。
2.理解并学会运用记叙和议论相结合的表达方式。
3.品味文章语言的精妙。
4.领会自信心与创造力的因果关系及自信心对个人发展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一、新课导入
有部分同学对自己缺乏自信,而许多人在遭遇到人生挫折或陷入事业、人生的低谷时,难免会丧失自信心。如何重树自信,重新开创自己灿烂的人生,是许多人所关注的问题。陶行知先生的这篇《创造宣言》,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答案。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
1.积累生字词
(1)请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崇拜(chng) 倘若(tǎng) 监牢(jiān)
懒惰(du) 遁词(dn) 鲁钝(dn)
懦夫(nu) 豢养(hun) 樵夫(qio)
灌溉(gi) 自暴自弃(bo)
(2)解释下面的词语。
鲁钝:愚笨,不敏锐。
豢养:喂养。
自暴自弃:自己甘心落后,不求上进。
走投无路:比喻处境极困难,找不到出路。
2.作者链接
陶行知(18911946),安徽歙县人,是我国近现代著名教育思想家和实践家。他早年留学美国,归国后,他终身致力于中国教育的改造,探索中国人民教育的新路,教育思想和实践经验都十分丰富。他在实践中创立的以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社会即学校为中心的教育理论,是我国教育思想史上的一座丰碑。
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
(一)整体感知
1.快速自读课文,把握关键信息:
(1)看完整篇文章后,你发现本文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交流点拨】运用了大量例子,引用了很多经典的句子。
(2)文中材料涉及哪些方面?
【交流点拨】文中的材料取自古今中外,涉及图画、雕塑、文学、音乐、数学、物理等领域。
2.文中,作者围绕五种不能创造的借口,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批驳。请指出这五种错误观点,并说说作者举了哪些例子来进行反驳。
【交流点拨】①环境太平凡:八大山人白纸上的挥毫,飞帝亚斯、米开朗基罗的雕塑;②生活太单调:文天祥狱中书写《正气歌》,雷塞布沙漠中开凿运河;③年纪太小:莫扎尔特、爱迪生、帕斯加尔;④太无能:不识字的慧能是禅宗南宗创始人,鲁钝的曾参传了孔子的道统;⑤山穷水尽,走投无路,陷入绝境,等死而已:遭遇八十一难之玄奘取得佛经,粮水断绝之哥伦布发现了美洲。
(二)品味语言
分析文章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交流点拨】1.排比
(1)有人说不能创造五个段落。突出强调缺乏自信的危害性。
(2)但是就在监牢中,产生了《易经》之卦辞,产生了《正气歌》,产生了苏联的国歌产生了《尼赫鲁自传》。强调在单调的恶劣环境中一样可以创造出惊世之作。
(3)遭遇八十一难之玄奘,毕竟取得佛经;粮水断绝、众叛亲离之哥伦布,毕竟发现了美洲;冻饿病三重压迫下之莫扎尔特,毕竟写出了《安魂曲》。强调有志者排除万难也可取得巨大成就。
(4)是的,生路是要勇气探出来、走出来、造出来的。强调开辟生路首先靠的是勇气。
(5)所以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强调创造是每个人都拥有的基本能力。
(6)汗干了,血干了,热情干了,僵了,死了。强调没有创造力就如同没有了生命力。
(7)只要有一滴汗,一滴血,一滴热情,便是创造之神所爱住的行宫,就能开创造之花,结创造之果,繁殖创造之森林。强调任何一点的创造力,都会促进成就的取得。
2.比喻
(1)当英雄无用武之地,他除了大无畏之斧,还得有智慧之剑,金刚之信念与意志,才能开出一条生路。把勇气比作斧,把智慧比作剑,把信念和意志比作金刚,说明了当陷入绝境、走投无路时,只有勇气、智慧、信念与意志,才能使人绝处逢生,闯出一条生路。
(三)写法分析
1.本文有破有立,既摆出了对方的错误观点,又有自己明确的观点主张。试加以分析。
【交流点拨】首先,列举了环境太平凡,生活太单调,因而不能创造的两个借口,针对性地提出了我们是要在平凡上造出不平凡,在单调上造出不单调的主张。接着,作者又针对年纪太小,太无能,山穷水尽、陷入绝境这三个不能创造的原因,明确了人人是创造之人的观点。最后,发出了只要有一滴汗,一滴血,一滴热情,便是创造之神所爱住的行宫,就能开创造之花,结创造之果,繁殖创造之森林的创造宣言。
2.文章采用了哪种表达方式?
【交流点拨】主要运用了叙议结合的表达方式。记叙主要指文中摆出具体事例时所运用的表达方式。议论则是对事例进行分析或表达观点时采用的表达方式,如批驳了第二个错误观点后的简单总结,又如批驳了第五个错误观点后的分析。
四、板书设计
五、拓展延伸
作者认为教育的最大成功是什么?为获得这一成功,教育者要注意哪些问题?
【交流】教育的最大成功:师生合作创造出值得彼此崇拜之活人。
教育者要注意的问题:①要敢于创造;②要有献身创造的精神;③要明确教育的创造目标;④要探索创造理论和创造技术;⑤要鼓励学生创造;⑥要注意师生合作创造;⑦要注意集体创造的特点。
创造宣言评课稿第二篇:
创造宣言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陶行知,积累与本课相关的语文知识。
2.理解作者关于创造的观点,理解本文的论证思路、用事实反驳的方法。
3.引导学生认识自信心与创造力的因果关系以及自信心对个人发展的重要作用。
二、教学重点
1.理解作者关于创造的观点,理解本文的论证思路、用事实反驳的方法。
2.引导学生认识自信心与创造力的因果关系以及自信心对个人发展的重要作用。
三、教学设想
从理解观点入手,理清论证思路;结合时代特点,引导学生认识自信心与创造力的因果关系以及自信心对个人发展的重要作用。
教学时间: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目的:
1.了解陶行知,积累与本课相关的语文知识。
2.理解本文的结构与观点。
教学内容与步骤
情景激趣:
陶行知(18911946),是我国近现代著名教育思想家和实践家。他早年留学美国,归国后,他终身致力于中国教育的改造,探索中国人民教育的新路,教育思想和实践经验都十分丰富。
他在实践中创立的以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社会即学校为中心的教育理论,是我国教育思想史上的一座丰碑。
《创造宣言》阐述了他关于教育者如何进行创造的观点,学习本文能改变我们关于创造的一些糊涂观念,懂得如何进行创造的方法。
探究生趣
第一步,泛读课文。指导学生阅读时,要求用着重号标出课文的观点,作者在文中要反驳的观点,用[ ]标出文章的论据等,用~标出扣论点议论的文字,并批注论证的方法与不懂之处,用序号标出意义段。
一、在阅读过程中积累词语,校正读音:
崇拜(chng) 倘若(tǎng) 监牢(jiān) 懒惰(du) 遁词(dn) 鲁钝(dn) 懦夫(nu) 豢养(hun) 樵夫(qio)灌溉(gi) 自暴自弃(bo)
中伤:诬蔑别人使受损害。
遁词:指理屈词穷或不愿吐露真意时,用来支吾搪塞的话。
鲁钝:愚笨,不敏锐。
懦夫:软弱无所作为的人。
豢养:喂养。
灌溉:利用渠道或管道输水到农田,满足耕作及作物生长的需要。
画龙点睛:原形容梁代画家张僧繇作画的神妙。后多比喻写文章或讲话时,在关键处用几句话点明实质,使内容更加生动有力。
35、乡愁评课稿
九年级语文上册乡愁听课稿,分享乡愁听课感受和记录
乡愁评课稿第一篇:
《乡愁》评课稿
《乡愁》是一篇怀念祖国、渴望回归大陆的爱国诗章,余光中先生以民谣的歌调,从广远的时空中提炼出四个具体的物象,把绵绵的乡愁、无限的愁思注于笔端,把乡愁的产生,乡愁的无奈,巧借距离表现出来,倾诉了诗人对祖国统一的强烈愿望。
xx老师的《乡愁》这一课,整节课教者都落实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课堂开放而有活力。具体表现如下
第一、以读为主,以读促思
朗读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语感的重要手段,也是领会课文潜在内涵的重要途径。王老师在这堂课中创设了多种途径地读,达到了以读增智、以读悟情、以读促思、以读代讲的效果。同时又通过学生动人的朗读,教师感人的导语,以情动情,以声传情,营造了浓厚的情感氛围,整堂课的教学,学生始终沉浸在对乡愁的感悟之中。这堂课的设计思路:听读:感受朗读:理解演读:想象比读:发现创读:创造。新课标要求在阅读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而诗歌又是最富情感的语言。因此,在以上四个环节中始终贯穿着一条红线情。这首诗的情就重在乡愁上。整个教学中教师的角色是一名参与者、引导者、学习者。阅读过程是师生共同感悟提高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王老师鼓励学生畅所欲言、说真话、诉真情,将个人的阅读体验与作者的情感体验融为一体。
第二、处理好学生、教师、作者三者之间的关系。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因此,王老师贯穿在课堂中的一条主线就是让学生去阅读去品味。在听读时,她让学生闭上眼睛,用心去听诗,用简洁的文字说感受;在朗读时,她让学生把各自放进诗歌中进入作者的情感世界,把诗歌的语言变成学生自己的心声。而且阅读本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许多好作品不是作者写出来的,而是作者和读者共同劳动的结果。所以,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不应该把迎合当作尊重,也不要把阅读的主动权交给作者,须知:书在谁的手里,谁就是书的主人。因此,王老师让学生去多读反复读课文,这是一种个性化的阅读和创造性的劳动。
第三,处理好阅读和生活的关系。
文学是生活的反映,阅读是生活的组成部分,阅读和生活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所以应当树立为人生而阅读的观念,既要关照别人的生活,更要关注自己的生活;既要为今天的应试去认知和理解,更要为明天的发展去批判和创新。金开诚先生指出:诗词赏析始终离不开一个想字。徐老师让学生用乡愁是~~~~~的句式说一句话就是一条有效途径。另外,王老师让学生选一小节用语言描述诗中的画面内容也很有创新意识,和新时代的生活生动有趣的联系起来。当学生对生活的体验被感性的文本升华时,抓住学生感情的火花及时点火,让学生有倾诉的机会,有成功的体验,诗情自然喷薄而出了。
总之,王老师的这节课有利于发展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独创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强化重要之点,一切以学生读为主,没有雕饰之意,一切顺乎自然,清新流畅。就在这看似教者无为的课上,实现了师生的共同精彩。我们教师也要根据实际情况,寻求最佳的教学思路,多角度、多层次地鉴赏,有的放矢,让学生发现作品的审美价值,从中悟出诗歌所蕴涵的思想感情。
乡愁评课稿第二篇:
《乡愁》教案
第一课时
一、导入,板题,示标 5分钟
乡愁是许多文学作品共同的主题,古今中外的诗词里都提到关于愁的话题 :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剪不断,理还乱。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抽刀断水水更流 ,举杯消愁愁更愁
以此导入新课,板题,PPT出示学习目标:
1.能正确朗读全诗,读出节奏,读出感情;
2.通过分析诗中意象,理解意象对于表达乡愁的作用;
在开始第一次先学后教,简单引出作者的介绍及写作背景,以利于学生理解文意;
二,第一次先学后教-----深情朗读课文 12分钟
1、自学指导:
请同学们自由诵读诗文,诵读过程中注意:
①读出节奏; ②读出重音;③读出感情。
5分钟后,邀请同学进行朗读比赛;
乡愁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重读小小)
我/在这头(重读这,以下类推)
母亲/在那头(重读那,以下类推)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重读窄窄)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注意啊与前一字连读轻声,不能当单字重读)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重读矮矮)
我/在外头 (语调稍微提高)
母亲/在里头 (语气要转激烈,在里头可拖轻微颤音)
而/现在 (语气转平和)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重读浅浅)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那头拖长音,表现深深的惆怅和期盼)
2、学生朗读比赛后播放课文朗读,让学生感受;5分钟
三、第二次先学后教------品析诗歌意象 10分钟
1、所谓意象,简单说来,就是主观的意和客观的象的结合,也就是融入诗人思想感情的物象
2、自学指导
乡愁本是一种非常抽象的情感,诗人却用具体可感的事物把乡愁形象化,这首诗用了哪些具体事物表现乡愁?表现了什么思想感情?请同学们再读诗歌,思考以上问题,也可适当进行小组讨论,10分钟后举手回答问题 ;
具体事物:作者用比喻手法,把浓浓的乡愁浓缩在四个具体的事物上:邮票、船票、坟墓、海峡。采用了诗歌创作中常用的一种技巧:借物抒情
感情:
邮票:离家求学的少年,想念母亲。
船票:奔波在外的青年思念爱妻
坟墓:失去母亲的痛楚。
海峡:国家的分裂,亲人分离,那是更痛的乡愁。
3,让学生感受诗歌与现代文表述上的不同之处;
四、当堂练习: 10分钟
阅读《别》(吴奔星),完成题目:
你走了,没有留下地址,
只留下一串笑容在夕阳里;
你走,没有和谁说起,
只留下一双眼睛在露珠里;
你走了,没有说去哪里,
只留下一排影子在小河里;
1、诗人巧妙的抓住友人的形象特点,把笑容与 ,眼睛与 ,影子与 ,融合一起,使画面跃然纸上。
2、在诗的前三节深情倾诉中,读者可以想像到我曾与友人 , , 。
3、全诗找不着一个惜别的词语,可是无处不表达了什么情怀?
1、夕阳、露珠、小河 2、在夕阳下嬉戏 在晨露中交谈 在河边散步 3、对友人的依依不舍
五、拓展延伸 3分钟
第二课时
一、衔接第一课时,板题,示标 2分钟
PPT出示学习目标:
1.体会量词和叠词在诗中的表达效果,并尝试加以运用;
2.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 第一次先学后教----体会用词特色 12分钟
自学指导
诗人用了邮票船票等四种具体可感的事物把乡愁形象化,这四种对象前,表修饰、限制的形容词和数量词有什么特点?它们共同突出了这四样东西的什么特征?在诗中有什么表达效果? 请同学们再次品读诗歌,思考以上问题,也可适当进行小组讨论,5分钟后举手回答问题 ;
1、一枚一张一方一湾四个数学量词和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四个叠词都以一种看似轻描淡写的方式,把乡愁浓缩于四个面积小程度轻的对象之上,恰恰反衬出诗人内心深处浓烈的思乡情感。
三、第二次先学后教-----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10分钟
自学指导
请同学们大声齐读课文后,自主思考并结合小组讨论问题,也可适当进行小组讨论,5分钟后举手回答问题 ;
1.诗歌中所选取的意象之间是并列还是递进关系?
2.文中揭示主旨的诗句是哪一句?
3.本文表现怎样的主题?
答案:
1、这些意象是按照诗人的人生经历的先后顺序进行排列的,并且从感情的抒发来看,是层层推进的关系,邮票、船票、坟墓等三个意象,不过是铺垫而已。末节的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它所抒发的爱国主义深情,比起前面三节的乡关之思、情亲之情,具有一种崇高美,更能打动读者的心灵。
2、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3、这是一首抒情诗,借邮票、船票、坟墓、海峡把抽象的 乡愁具体化、实物化,变成具体可感 的 东西,表达了作者渴望与亲人团聚,渴望祖国早日统一结束分离之苦的 强烈愿望。
四、当堂训练 12分钟
比较阅读:
阅读余光中的《乡愁》,与席慕容的《乡愁》你更喜欢哪一首?为什么?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
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
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
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
别离后
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
永不/老去
1、诗中运用了哪些形象来表现抽象的乡愁?
月夜的笛声 、雾里的挥手别离、没有年轮的树 。
2、第一节对故乡月夜笛声的描写营造了怎样的气氛,包含着何种感情?
营造出一种缓慢低回凄清的氛围,指出故乡的生活在诗人心中的感觉,似笛音萦绕耳边,表明自己的思乡情结。
3 、第二节连用两个虚实结合的比喻。请问哪个比喻是虚,哪个是实?它们是怎样组合起来的?有怎样的表达的效果?
故乡的面貌 ----模糊的怅惘----雾里的挥手别离
[实] [虚] [虚]
4、第三节的比喻有什么特征?有何表达效果?
乡愁(思乡之情)比喻、无理有情
5、 根据分析现代诗的方法, 说说 两者之间的 同异。
同:诗人都是选择几个深意的形象或画面来表达同样的主题,
两篇都是通过创造性的比喻来书写心中的愁,两首都是抒情诗。
异:余诗主要是通过形象来推进诗情,席诗主要通过画面和
比喻表达对故乡的怀念;余诗的思想深度比席诗要广和深;余诗的结构比较对称,在表达的情感上,席诗相对细腻和缠绵。
五、课外拓展 3分钟
六、作业: 1分钟
1、课文仿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仿写: 乡愁是_______________。
2、完成本课同步练习。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神州谣》生字组词
-
风娃娃生字组词结构笔画及造句
-
剃头大师和我给小沙剃头有什么不同
-
三年级上册卖火柴的小女孩课堂笔记
-
四年级上册爬山虎的脚课堂笔记
-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枫桥夜泊》。
-
小练笔: “是啊,是啊,”丈夫喃喃地说,“这天气真是活见鬼!可是有什么办法呢!” 两个人沉默了一阵。 沉默中,桑娜会想些什么呢?联系课文内容,写一写桑娜的心理活动。
-
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课梅花魂多音字近反义词
-
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七课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多音字近反义词
-
二年级语文第四单元知识梳理课堂笔记近反义词
-
一年级数学上册《练习十一》第12题参考答案
-
用部首查字法查灶焰烫煲烈熏,并说说有什么发现
-
放花炮
-
悦耳的电话铃声
-
什么时候怀孕好
-
维克斯堡战役
-
大班数学教案《有趣的测量》反思
-
小班教案《小老鼠与大花猫》反思
-
小班语言教案《谁的尾巴》反思
-
男装商城朋友圈文案34句
-
法治文化对联朋友圈文案33句
-
干洗店创意朋友圈文案35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