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27课一个粗瓷大碗说课稿课案教学设计
三年级上册27课一个粗瓷大碗说课稿课案教学设计
1、三年级上册27课一个粗瓷大碗说课稿课案教学设计
三年级上册27课一个粗瓷大碗说课稿课案教学设计
《一个粗瓷大碗》是三年级上册的最后一篇课文,作为一篇略读课文,这篇文章的作用在于引导学生将学生在前面阅读方法默读应用于阅读实践中。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学习带着问题默读,理解课文的意思。语文要素的表述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第二学段的目标是一致的: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学生对于怎么学习略读课文已经有了清楚的了解,那就是对照题目下方的学习提示:默读课文,说说这个粗瓷大碗有什么感人的故事。你还可以查查资料,了解有关赵一曼的事迹。
为了让学生在未学习课文之前对人物有一定的了解,结合教学前面一篇课文《手术台就是阵地》时,观看白求恩的影视片能够对人物形象有更加完整、深刻的认识的实情,我将查找有关赵一曼的资料作为一项家庭作业布置给学生。对于三年级的学生而言,这项任务还是有一定难度的,所以我提示学生可以寻求家长帮助,有条件的可以打印,或者上网找到相关资料后摘抄到本子上,目的也是在于初步培养学生搜集资料、整理资料的意识。
教学伊始,我由生活中常见的碗说起,引出课题后,出示人物简介,再让学生交流自己搜集的有关赵一曼的资料,从学生的实际表现来看,前一天布置这项任务的效果还是不错的,如果学习完再布置的话,就少了检测环节,虽然搜集资料并没有要求每位学生都要完成,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只有感兴趣的同学才会搜集,这样也能以榜样的作用影响其他学生。
虽然本课唯一需要学生完成的要求只有一个,即默读课文,说说这个粗瓷大碗有什么感人的故事,但还是应该给学生出声朗读的时间,朗读的作用也是魔都替代不了的,特别是初读课文环节,至少要保证学生能读正确,接着是读通顺,在此基础上才能达成理解文章大意的目标要求。
在研读课文环节,我也有查找资料的经历。课文第六自然段中有这样一句话:抗联部队几个月来都是靠野菜、草根、橡子面充饥。野菜、草根不说了,都知道,但是这个橡子面是什么呢?以前只听过青稞面,这个橡子面真没听说过,上网查了下,才知道原来是橡实(橡树、栎树的果实)磨成的粉,可以充饥,味苦。课堂上,我把这个情况也告诉了学生,学生对当时部队艰苦的生活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在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的基础上,我引导学生带着学习提示中的问题默读课文,自读自悟。全班交流环节,我让学生自由交流,学生说的很多时候是印象深刻的片段,如有的学生提到:通讯员给赵一曼一个粗瓷大碗,赵一曼拒绝了;赵一曼把高粱米饭倒进锅,从另一口锅盛了半碗野菜粥;赵一曼的粗瓷大碗丢了,成了七班的菜盆。我提示学生关注文中表示时间的词语,如有一回、开饭了、第二天开饭的时候,然后让学生尝试将同学们提到的片段用时间词连接到一起,完整的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接着,我引导学生关注人物的语言、动作,说说通过学习,认识到了一个怎样的赵一曼,学生有说与战士同甘共苦的,有说关心战士的,有说艰苦朴素的。至此,赵一曼的伟大形象已经留在学生心中。
最后的提出疑问环节,有同学提到了赵一曼在倒掉高粱米饭,盛了半碗野菜粥时,为什么炊事员没吭声,眼里却含着泪花,其实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应该抛给学生让学生思考,从而让学习更有深度,不过自己似乎因为课堂时间的原因有些着急,几乎是由我说出了自己的想法,代替了学生对文本的思考与理解,现在想来实在不妥。
2、三年级上册第27课一个粗瓷大碗课堂笔记重难点归纳
三年级上册第27课一个粗瓷大碗课堂笔记重难点归纳
1.赵一曼用过的这个大碗为什么被陈列在军事博物馆?
解析:因为这个碗有着一段令人感动的故事。
2.赵一曼什么时候才能不丢碗呢?
解析:只有人人都有了碗,赵一曼的碗才不会丢。
3.碗是我们生活中很平常的日用品,课文中的粗瓷大碗为什么那么珍贵,还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陈列?
解析:因为那时候生活很艰苦,所以能得到一个大碗就很不容易,同时这是赵一曼烈士用过的,是她关心战士,坚持斗争的高贵品质的体现,我们要继承发扬这个品质,所以要陈列起来。
3、三年级上册第27课一个粗瓷大碗课堂笔记句子解析
三年级上册第27课一个粗瓷大碗课堂笔记句子解析
1.他想:这回我们政委该吃顿饱饭了。
解析:这是心理活动描写,从侧面反映赵一曼没有吃过饱饭,与战士们同甘共苦。
2.那些日子非常艰苦,抗联部队几个月来都是靠野菜、草根、橡子面充饥。
解析:这句话直接叙述了那些日子的艰苦状况。
3.有时候乡亲们冒着危险给部队送来一点儿粮食,但得留给伤病员吃。
解析:由此可以看出,同志们之间很友爱。
4.据后来侦察,这个粗瓷大碗已经成了七班的菜盆了。
解析:可见,这个碗没有丢,它被赵一曼送给七班当菜盆了。
5.赵一曼端着碗轻轻走进炊事棚,趁人不注意的时候,把碗里的饭倒 进锅里,又从另一口锅里盛了半碗野菜粥。炊事员老李在旁边看得清楚,他没吭声,眼里却含着泪花。
解析:由此可以看出,赵一曼关爱战士胜过关爱自己,在艰苦的环境中与战士同甘共苦,坚持革命,赵一曼的精神感动了老李,所以,他的眼里含着泪花。在他的泪水里,也有对赵一曼的疼惜。
4、三年级上册25课灰雀说课稿课案教学反思
三年级上册25课灰雀说课稿课案教学反思
本课的教学设计遵循了自主学习、主动发展的课程理念,突出了语文的学科特点,坚持以读为本,教学过程循序渐进,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仍有很多不足之处。
1.课堂的临时应变能力不足
由于之前上过一次,学生对教学流程很熟悉,导致教学进度加快,教学任务完成了,但还剩余5分钟,我的心里发懵了:我该怎么过这5分钟呢?我采取了让学生说一说列宁和男孩身上的品质,对于学生重复性的回答,没有适时指出。从这堂课中,我不仅明白了临场应变的重要性,也明白了,只有事先做好了十二分的准备,才能让课堂更好地完成,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得到更多的发展;而在课堂教学时,做好随时应变的准备,不仅让自己不拘泥于教案的束缚,而且能真正让课堂的时间做到合理的运用。
2. 基础知识的再学习
虽然在第一课时中,已经比较全面地学习了字词和课文的初读,但这并不是说字词的学习在第二课时中就可以不设计了。相反,在课堂中,抓住一些重点的字词,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也能起到增加词汇的作用。在《灰雀》一文中,有不少词语是需要随文理解的。但这一步我却忽略了。所以在这一堂课中,学生在基础知识方面,学得不太扎实。
3.评价语过于单一
在整节课的教学中,我对于学生的评价语言基本是好、很好、不错等,这些评价语言不仅过于单一、笼统,而且缺乏针对性与激励性。好在哪儿,不足在哪儿,从这样的评价中很难找到答案,更无法让学生从中获得启迪,从而进一步打开思路。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根据多元智能理论发现学生的优点,以激励性语言为主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价。
4.忽视语言的迁移运用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提高思想文化修养。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几句话明确告诉我们,学习语文的重点在于语言文字运用。强化语言文字运用,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运用能力,在听说读写的扎实训练中提升语文综合素养。贯彻落实课标精神,就应该把落脚点放在语言文字运用上面,引导学生抓住相关词句进行听、说、读、写、思,在扎扎实实的语言文字训练中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而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只重视了课文内容的讲解,没有重视语言文字的迁移运用,正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应多关注学生对语言的积累和运用。
5、没有关注到课堂教学的小细节
人们说,过程决定结果,细节决定成败。成功的教学离不开精彩的课堂细节。对于整节课,我还有一些小细节处理得不是很好,如在板书的时候没有照顾到所有的孩子;对于孩子的读书姿势没有及时纠正等,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应多关注教学细节,用眼观察,用心倾听,用情去感受,及时捕捉与提炼,并科学地加以利用,这样才能提高教学艺术,提升教学品质。
整节课下来,细细分析,存在的缺陷很多。但是,教学就是一个不断尝试,然后不断发现不足,加以改进的过程。所以,我相信,认真做好反思,并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改进,我一定会有所进步,有所收获!
5、三年级上册25课灰雀说课稿课案教学设计
三年级上册25课灰雀说课稿课案教学设计
一、说教材
《灰雀》是统编版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这篇课文讲述的是列宁、灰雀和男孩之间的故事。列宁在公园里寻找丢失的那只灰雀时,遇到了将灰雀捉走的男孩,经过交谈,受到感动的男孩将灰雀放了回来。这个故事体现了列宁对男孩的尊重、爱护以及男孩的诚实。
通过语言和行为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展现事件的发展进程,是本篇课文在表达上的主要特点。男孩的语言和行为已经告诉列宁,灰雀的消失与他有关;如何使孩子认识到将灰雀捉走是错误的,从而自愿将灰雀放回来,需要循循善诱。列宁没有问孩子是否将灰雀捉走,也未进行任何说教,而是借助一句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飞不回来了的感叹,使孩子内心受到震动,从而认识和改正自己的错误。在整个事件中,处处可以发现列宁善于观察对方的言语、行动,既不伤害对方的自尊心,又能使对方认识到错误的巧妙教育方法,同时,也可以体会到列宁对儿童人格的尊重和爱护。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要学生认识到列宁对儿童的爱护;二是要通过对人物语言和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本文的重点内容是列宁发现灰雀消失之后,通过耐心、得体的交谈使孩子放回了灰雀的经过。如何使学生透过他们的言语和神态来领会人物的心理活动是学习本文的难点。
结合本单元的实际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1、通过人物的对话描写,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2、体会列宁善解人意,对儿童的爱护,以及男孩诚实的品质。
二、说教法
本课的主要内容是列宁、灰雀和男孩之间的故事。这一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有关,我主要选用合作探究和读中感悟式的教学方式,采用创设情境法、情感朗读理解法和直观教学的方法,引导学生自学、讨论、交流和展开想象。为学生营造一个民主、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探究过程当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自学能力。
三、说学法
根据教材和学生的认知水平,主要向学生渗透读中自学的方法,让学生学会读书。向学生传授学法,是让学生会学,这是教学这节课的真正目的。通过学生的读读、想想、议议等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仅让学生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到会学的智慧。
四、说教学过程
本课教学为两课时。我今天上的是第二课时,下面我谈谈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意图。
(一)情景引题、激发兴趣:
(多媒体配乐:三只灰雀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师:听,三只灰雀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多么惹人喜爱。列宁每天散步都来到这儿,和它们打打招呼,问候问候它们。可是有一天,列宁发现有一只灰雀不见了,聪明的孩子们,你们知道那只灰雀到哪儿去了呢?
【创设情境其实不仅仅是为了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更主要的是要让学生在情境中不知不觉地展开自主学习。这个环节旨在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听觉,希望通过音乐使学生入情入境,这样也为下文的自主探索学习奠定了一定的情感。】
(二)学习对话
1、引导读书勾画
师:男孩捉走又放回灰雀,一捉一放,男孩的心中是怎样一点点发生变化的呢?让我们走进课文,从列宁和男孩的对话中寻找答案吧!请同学们默读课文3-10自然段,用横线画出列宁说的话,用波浪线画出男孩说的话。
2、体会男孩心里的变化
① 没我没看见。
(1)师生、生生合作读对话,体会男孩的紧张害怕。
(2)学习省略号的用法。
(3)指导朗读,带表情带动作读。
②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
(1)生生合作读对话,体会男孩想法的变化。
(2) 思考男孩此时在想什么?交流。
③一定会飞回来!
(1)分组读对话,发现不同的标点符号,通过不同的标点符号,感受男孩说话的语气越来越强烈,态度越来越肯定。
(2)师生合作读,男女生对读感受男孩的决心。
3、体会列宁对男孩的爱护和说话的巧妙
(1)师:男孩为什么发生这么大的变化?生交流。
(2)分角色读,感受列宁对灰雀的喜爱。
(3)通过导读,引导学生感受列宁对男孩的尊重爱护。
【对话揭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展现了事件的发展过程。抓好对话朗读,最好的着眼点就是对话提示语,因此,学习这部分教师着重引导帮助学生揣摩人物心理,在有声有色地朗读中,学生认识到列宁的善解人意和对儿童的爱护,懂得了男孩是个诚实的孩子。】
(三)学习灰雀回来后的三个自然段
师:正如男孩所说,灰雀一定会飞回来,第二天,读(手势导入读书)
师:孩子们,学了这篇课文,我们不仅看到了三只可爱的灰雀,还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男孩,还看到一个怎样的列宁? 板书: 尊重 诚实
(四)推荐阅读
师:这就是列宁、男孩和灰雀之间的故事,一个关于爱的故事。其实,这样的故事在列宁身上还有很多,请同学们课外读读这本书《列宁的故事》,让我们走近伟人、了解伟人、学习伟人。
6、三年级上册21课大自然的声音说课稿课案教学设计二
三年级上册21课大自然的声音说课稿课案教学设计二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激趣导入
1.同学们,大自然里有许多音乐家和歌手。今天,他们将举办一场有趣的音乐会。这场音乐会的主题是大自然的声音(齐读课题)。
2.大家想去听吗?不过,要去参加音乐会,听美妙的声音,还得带上这群小伙伴。(出示词语,开火车,读词语)
美妙 演奏 呢喃 雄伟 打击乐器 汇聚 叽叽喳喳 手风琴 温柔 感受 激动 滴滴答答 敲敲打打 虫鸣
3.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知道大自然有许多(美妙的声音),大自然有哪些美妙的声音?(学生说出风、水、动物的声音,教师相机板书)
二、自主探究,感悟水声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文中有一句话概括了全文的主要内容,是全文的总起句、中心句,它是哪一句呢?(课件出示:大自然有许多美妙的声音。)大家一起读。
2.上一节课,我们感受到了风声的美妙,让我们再回顾一下吧,齐读第二自然段。(重点读出两种风声的对比)
3.大自然中还有哪些美妙的声音呢?让我们继续走进大自然,用心去聆听吧!
4.出示自学要求:自读第三小节,思考,为什么水也是大自然的音乐家?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反复诵读,读出感情,可以在旁边写写自己的感受。(生自学,教师巡视)
5.师生交流:
(1)为什么水也是大自然的音乐家?(下雨的时候,他喜欢玩打击乐器;当小雨滴汇聚起来,他们便一起唱着歌。)
(2)你最喜欢哪句话?说说你的感受。
预设A:小雨滴敲敲打打,一场热闹的音乐会便开始了。滴滴答答叮叮咚咚所有的树林,树林里的每片树叶;所有的房子,房子的屋顶和窗户,都发出不同的声音。
师:你听到了哪些声音?(滴滴答答、叮叮咚咚)
师:想象一下,你还听到了哪些声音?(噼噼啪啪、淅淅沥沥、叮叮当当等)
师:这么热闹的音乐会,谁能读出来?(找一生读,点评,再齐读)
预设B:小溪淙淙地流向河流,河流潺潺地流向大海,大海哗啦啦地汹涌澎湃。从一首轻快的山中小曲,唱到波澜壮阔的海洋大合唱。
师:你发现了什么?(声音越来越响了)
师: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淙淙地、潺潺地、哗啦啦地)
师:还有哪些词语也让你感受到了水声越来越大?(山中小曲、海洋大合唱)
师:我们能用朗读的形式把这种声音的变化表现出来吗?(男女生比赛读,齐读)
6.由此看来,水真的也是大自然的音乐家呀!老师来读第一句总起句,同学们读下面的分述句。(分角色读)
三、迁移类推,品悟动物声
1.听了风演奏的手风琴,水玩的打击乐器,我们再来欣赏一下多才多艺的动物们,他们是大自然的歌手(板书:歌手)。他们也来到音乐会上一展歌喉。谁来说说动物的声音怎样美妙?
2.出示句子:走在公园里,听听树上叽叽喳喳的鸟叫;坐在一棵树下,听听唧哩哩唧哩哩的虫鸣;在水塘边散步,听听蝈蝈的歌唱。你知道他们唱的是什么吗?他们的歌声好像告诉我们:我在歌唱,我很快乐!
(1)指名读。
(2)谁想当这些小动物,来演一演?(学生模仿相应动物的叫声)
(3)情境互动。师:小鸟(小虫、蝈蝈),你在唱什么呀?学生扮演小动物回答。
(4)大自然中还有许多动物的叫声,谁来学着叫一叫?
(5)这些小动物都在歌唱,它们都很快乐。谁能快快乐乐地读读这段话?(指名读)
3.看来,大自然的每个角落都有歌声,快乐无处不在。齐读第四自然段。
四、拓展延伸,感受美妙
1.对照黑板,总结全文:大自然的声音用书中一个词来形容,是什么呢?(板书:美妙)
2.同学们,我们听了风之曲,水之歌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声音真是太美妙了。那么,你最喜欢哪一部分呢?自己练习背一背。
3.大自然就在我们身边,当你走进大自然,用心灵去感受那些美妙的声音,相信你一定会有新的发现,你曾经在大自然中听到过哪些有趣的声音呢?把你有趣的发现和同桌说一说吧!如青蛙是大自然的歌手火车也是一个音乐家
4.配乐诵读欣赏叶圣陶的《瀑布》,生谈感受。
5.总结:大自然总是慷慨地给予我们各种美妙的东西,我们一定要爱护大自然,做大自然的好朋友。
7、三年级上册21课大自然的声音说课稿课案教学设计一
三年级上册21课大自然的声音说课稿课案教学设计一
教材简析:
《大自然的声音》这篇课文以清新活泼的笔调介绍了大自然中风的声音、水的声音和动物的声音。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以及字卡、词卡。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完成预习作业。感受生活中其他美妙的声音。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引入情境
1.同学们,我们生活在一个美丽的大自然中,我们能看到小花、小草、小鸟、小鱼等有趣的动植物,在美丽的大自然里还能听到什么呢?你们可要听仔细啦!
(看大屏幕,播放大自然的各种声音,学生回答。)
2.同学们可真会倾听。大自然里除了刚才听到的声音,还有哪些有趣的声音呢?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大自然,走进课文去感受那来自大自然的美妙声音!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识字知意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把生字字音读准,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2.检查学生自学课文的情况。
(1)如果我们要去参加大自然的音乐会,听那美妙的声音,得带上这群小伙伴。你们认识它们吗?自由读一读。
美妙 演奏 呢喃 雄伟 打击乐器 汇聚 叽叽喳喳
手风琴 温柔 感受 激动 滴滴答答 敲敲打打 虫鸣
(2)先看第一行词,谁愿意读?(评:你不仅字音读得准,而且声音非常响亮。)还有谁能像他这样读一遍?全班一起读一遍。
再看第二行词,谁来读?(评:他的字音读得很准,很有节奏感。)全班一起读。像敲敲打打这样的词语,我们叫它AABB式词语,你还知道哪些这种形式的词语?(开开心心、高高兴兴、快快乐乐)课件展示一些AABB式的词语,全班齐读。
琴字在古代原指拨弦乐器,上面的部分表示琴弦,下面的今是后来加进去的,表示字音。来,跟老师一起写一遍(老师在黑板上范写,边写边提示笔画要点,撇捺要舒展,学生书空)。
(3)现在字音读准了,我们把这些小伙伴带入到文中,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看看你知道了什么。
(学生分自然段读课文,教师和学生互相点评朗读情况,随机板书:风 水 动物)
3.大家真会读书。文中写了大自然里的风、水、动物都能发出各种美妙的声音。其实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就概况了全文的所有内容,齐读第一自然段。
(板书:美妙)
三、精读课文,感受风声
1.那么风的声音哪里美妙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读第二自然段。读完后告诉老师这一自然段有几句话。(四句话)
2.现在请大家自由读一读第一句话,看看你读懂了什么。(作者把风比喻成了一位音乐家,他特别喜欢在森林里演奏手风琴。)那么风用他的手风琴演奏了哪些美妙的乐曲呢?
3.【出示自读要求】请同学们自由读读下面的三句话,画出你最喜欢的句子,反复读读看,读出美妙的感觉来,可以在旁边写写自己的感受。
(学生自由品读自己喜欢的句子并写感受)
4.师生交流:
预设A当他翻动树叶,树叶便像歌手一样,唱出各种不同的歌曲。
生1:我从像歌手一样感受到了风翻动树叶的声音很美妙,像歌声一样。
师:把你的感觉带入朗读中,读给我们听听。(生读)
生2:我从唱出各种不同的歌曲感受到了有许多的声音,十分有趣。
师:风果然是大自然的音乐家呀。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这种美妙。(齐读)
预设B不一样的树叶,有不一样的声音;不一样的季节,有不一样的音乐。
生1:我好像听到柳树叶发出的沙沙的声音,梧桐树叶发出的唰唰的声音。
师:你的想象真美。
生2:春天的音乐是轻柔的,冬天的音乐是雄壮的。
师:风这个音乐家的手风琴演奏可真美妙哇!齐读这句话,表达出我们的喜爱之情吧!
预设C当微风拂过,那声音轻轻柔柔的,好像呢喃细语,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温柔;当狂风吹起,整座森林都激动起来,合奏出一首雄伟的乐曲,那声音充满力量,令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威力。
生1:当微风拂过的时候十分温柔,而当狂风吹起的时候,让人害怕。
师:你最喜欢哪个词语?
生2:呢喃细语,因为风好像在轻轻说话一样,很温柔。
师:你把这种感觉用朗读来让我们感受一下。(生读)
师:你的声音多柔和呀,多舒服哇!当狂风吹过来时,风声越来越大,森林里的小树们都激动起来了,这是一首多么有力量的乐曲呀!谁能带着这种感受读读狂风吹起的部分?(找一生读)
师:当狂风吹起,整座森林都激动起来,全班一起读。
师:女生读微风部分,男生读狂风部分。准备好了吗?(生读)
师:风真是一位可与贝多芬媲美的音乐家呀!既会演奏舒缓的小夜曲,又能合奏出雄浑的交响曲,大自然的风声原来如此美妙。
5.同学们,让我们再来看看这个自然段,微风的声音,狂风的声音,还有翻动树叶的声音,实际都是围绕这一自然段的第一句话写的,我们把这样的一句话叫做总起句(课件显示总起句)。后面的三句话围绕着这句话,在具体地描写风这位大自然的音乐家用他的手风琴演奏了哪些美妙的乐曲,我们叫它们分述句(课件显示分述句)。这种先总起后分述的写法就是我们今天学的新的构段方式,称为总分的构段方式(学生说一遍总分的构段方式)。这样写可以让我们的文章的条理更加清晰。
6.下面让我们合作读读这个自然段,老师读第一句总起句,你们读后面的分述句,让我们在读中进一步感受风演奏出的美妙声音。(配乐)
四、抓住重点,指导书写
1.课件出示田字格中的奏、琴、柔、受、器五个字,引导学生认读并组成词语。
2.指导学生整体观察,发现规律。
利用课件演示,将五个字放大,并将字的撇捺部分用红色显示,从而让学生发现下面的书写要点:(1)撇捺要舒展;(2)撇捺要放平。
3.教师边范写奏字,边引导学生观察、体会发现这两条规律。
4.放手让学生描红、临写这五个字,亲自感悟字的写法。
5.组织学生在班内展示书写作品,引导学生积极评价。
6.引导学生针对评价改改自己的字。(在练习本上把每个字再写两遍。)
五、自主小结,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感受大自然美妙的声音。
2.布置作业:
(1)听写本课要求会写的13个生字。
(2)把课文读给家长听。
8、三年级上册20课美丽的小兴安岭说课稿课案教学设计
三年级上册20课美丽的小兴安岭说课稿课案教学设计
一、说教材
《美丽的小兴安岭》这篇课文共有七个自然段,写的是我国东北的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丽景色,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二、说教学目标
依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和教材重点,在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我制定以下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从课文的思想内容出发,依据本单元的重点训练项目,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阅读,了解小兴安岭的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2.练习抓住景物特点进行记叙和描写的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充分利用现有教材,挖掘教材中的可创造因素对学生进行训练,是培养学生创造精神,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的重要途径。教学重点:通过对词句的理解,了解小兴安岭的美丽与富饶。
教学难点:体会重点句子的思想,掌握景物的特点。
三、说教学方法
在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重难点之后,我紧紧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依据教材本身的特点,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为宗旨,让学生边学、边悟、边总结、边创造,达到巩固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
一、导入,温故求新。
这篇课文描写了我国东北的美丽景色,为让学生一开始就受到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教育,可设计这样的导入: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山河秀丽。我们曾领略过苹果树瀑布的雄伟壮观;我们曾游览过首都北京的古老时尚,今天让我们一起去东北的小兴安岭,领略一下它的美丽与富饶吧!这段话通过教师充满感情的娓娓道出,学生自然会想起前面学过的课文,同时也激发了学生求知的欲望,使学生的思想马上集中到课文中来,迫切想跟随作者去游览小兴安岭。
二、紧扣中心,整体感知
听录音,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同桌互相讨论,课文的哪个自然段概括了文章的中心内容?学生找出后先学习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思考:哪个词写出了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特点?说说景色诱人是什么意思。本课比喻句较多,我将抓住这些比喻句,让学生品位祖国语言文字的优美和本课作者比喻的精当,弄懂比喻句在文中的作用,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诱人,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这句中把小兴安岭比作了什么?说明了什么?理解把小兴安岭比作花园,说明花草树木多,非常美丽;比作宝库说明物产丰富,非常富饶,再沿着美丽、富饶这条中心线索,理解课文顺序和作者的思路就容易了。
三、抓住题眼,突出重点
从课题可以看出这篇课文主要写的小兴安岭的美丽,我将引导学生抓住课题中的美丽,找出主要段落,提问:哪几个自然段具体描写了小兴安岭的美丽?课文的25自然段按春夏秋冬的顺序紧紧围绕美丽、丰富进行了具体介绍,这几段结构、写法相似,教师要采用教、扶、?的方法,重点知道学生学习春、夏两段,辅导学生自学秋、冬两段。
1、教学第二自然段
学生听教师范读本段,边听边仔细观察春季图,然后说说作者抓住了小兴安岭春季的哪些景物进行了描写,这些景物的特点是什么,表现了小兴安岭春季怎样的特点,我要引导学生品位比喻句,使学生理解小兴安岭资源丰富。最后要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本段,为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内容和背诵课文,也可采用引读法,指导学生读:春天,树_。山上的积雪_。小鹿_。溪里_。一根根原木_。学完本段后,我要进行小结:这段作者抓住小兴安岭春季的特点,选取树木、积雪、小溪、小鹿、原木这几种有代表性的景物,描写了小兴安岭的春天万物更新、生机盎然的景象。我的小结,其实教会了学生概括自然段的意思的方法,落实了寻了重点,给下面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2、扶学第三自然段
让学生自由读第三自然段,说说这段有几句话,每句描写了什么景物,抓住景物什么特点进行描写,这段作者用词准确、语言精练,我要引导学生认真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独具匠心!如此较理解封、挡、遮的意思,重点演示理解密密层层、浸的意思,品位比喻句,思考:这里把、阳光、野花分别比作了什么?说明了什么?最后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本段,读出夏之美来。
由于描写夏季一段,是四季中景色最美的一部分,我还将充分利用教材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让学生闭眼听教师范读,边听边想象画而,然后再让学生观看录像进行比较,说说想象的和看到的景象有什么不同?最后让学生仿照教师小结春季段的句式,自己小结本段段意。
3、总结学习方法,自学四、五自然段
自学四、五自然段前,我将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出学习春、夏两段的方法,用投影机打出学习方法:先找哪些景物,再看是抓住景物的什么特点具体描写的,最后有感情地朗读。让学生根据自学方法,分小组自学,学生自学时教师要巡视指导点拨,对学习的效果要及时反馈检查,可利用练习题的形式完成。
(1)四、五自然段描写了哪些景物?填表:
季节
描写的景物
春天
树木、积雪、小溪、小鹿、原木
夏天
树木、晨雾、阳光、野花
秋天
冬天
(2)四、五自然段抓住了这些景物的什么特点描写的?填空:
()的松柏()的山葡萄
()的棒子()的蘑菇和木耳
()的人参()的积雪
(3)分别概括四、五自然段意
补充句子:第四自然段作者抓住秋季的特点,选取了这几种有代表性的景物,描写了小兴安岭秋天_的景象;第五自然段作者抓住冬季的特点,选取了_这几种有代表性的景物,描写了小兴安岭冬天的景象。
四、设疑引入,以读代讲
学习完重点段后,让学生思考:课文描写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物时都写到了哪种景物?(树木),为什么?再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此时我将让学生从课文的第一自然段中寻找答案,学生就会主动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先让学生自由读段,要用多种形式指导学生读出停顿,读出重音,以读代讲,然后让学生说说读出了什么?从哪儿读出的?最后再让学生概括本段主要讲了什么?
9、三年级上册19课海滨小城说课稿课案教学设计
三年级上册19课海滨小城说课稿课案教学设计
(一)教材简析:
《海滨小城》是一篇写景状物的文章,也是一篇精读课文。文章通过描写海滨小城的美丽、整洁,抒发作者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学习本课生字词;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弄清本文的叙述顺序。
3.情感态度及价值观:阅读课文,了解课文通过描写海滨小城的美丽、整洁,表达作者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重点:弄清本文的叙述顺序。
(四)教学难点:凭借具体的语言文字,了解课文通过描写海滨小城的美丽、整洁,抒发作者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二、说教法
阅读课文,重在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本课教学,我设计的教学思路是:激趣导入整体感知目标导读探究问题交流汇报感情朗读课堂总结。在教学中,我始终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朗读训练为主线;树立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的思想,教师扮演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合作者、启发者的角色,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三、说学法
在教学中,我积极引导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突破教学的重点、难点。让学生在读中感受,在读中体验,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让学生通过划一划,想一想,议一议,说一说,自主思考问题,合作交流问题,探究解决问题,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说教学程序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基于新课程标准对阅读教学、阅读评价的要求,我设计本课教学流程如下:
(一)激趣导入,拉近距离。
1.同学们,你去过海滨吗?你想了解海滨小城是什么样子的吗?
2.板书课题:19 海滨小城。
(设计意图:通过生活化的问题引入,拉近学生与文本之间的情感距离,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水到渠成地导入新课教学。)
(二)整体感知,把握文本。
1.学生齐读课文,想一想:这篇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每一段主要讲什么内容?课文描写了海滨小城的什么特点?
2.学生讨论、交流,小组推荐一名代表上台汇报学习成果。
3.教师小结。
(设计意图:通过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本内容,为下一步教学作好铺垫。)
(三)目标导读,唤醒思维。
1.教师出示以下几个目标问题,唤醒学生阅读思维。
①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
②课文描写了海滨小城哪几个方面的特点?
③文中描写了哪几处景物?把点明这几处景物的词语画出来。
2.教师点拨引导。
(四)探究问题,启动思维。
1.学生带着以上3个问题默读课文,边读边用笔划一划,用脑想一想,探究文中隐含的答案。
2.教师巡视指导。
(五)交流汇报,碰撞思维。
1.学生探究问题结束,在小组交流自己的收获,谈谈自己的看法。
2.小组派代表汇报各小组的探究结果,让思维在小组汇报中撞击出绚丽的火花,让学生在小组汇报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设计意图: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比无目的的阅读,收到的阅读效果更佳。基于这样的认识,我通过目标导读、探究问题、交流汇报的学习形式,让学生的思维经历唤醒、启动、碰撞的过程,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感情朗读,培养语感。
本文虽是一篇阅读课文,但文质兼美,表达晓畅,结构清晰,非常适合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在教学中,教师采用齐读、赛读,小组读、指名读等朗读方式,让学生在读中欣赏美景,在读中培养语感。
(设计意图:通过感情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感知、理解、欣赏、品味,达到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受到爱家乡、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教育。)
(七)课堂总结,拓展延伸。
1.学生根据教师板书,总结本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在大脑中建构本课的知识体系。
2.让学生把自己最喜欢的一处景物说一说或写一写。
(设计意图: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通过让学生说一说或写一写自己最喜欢的一处景物,达到语文教学沟通课堂内外、联系生活实际的目的,让学生树立生活语文的思想。)
五、说板书设计(略)
10、三年级上册15课搭船的鸟说课稿课案教学设计二
三年级上册15课搭船的鸟说课稿课案教学设计二
第二课时
一、教师谈话导入,激趣促学。
1.谈话解题: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第十五课《搭船的鸟》一文的生字生词,这节课我们来学习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哪位同学能说一说搭是什么意思?搭船又是什么意思?
2.指名同学说一说。
3.教师评议并小结:那谁见过会搭船的小动物呢?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一位这样的朋友一只会搭船的鸟。
二、初学课文,把握课文整体内容。
1.谈话过渡:请同学们边听课文录音,边思考下面的问题(投影出示问题):
(1)搭船的鸟是什么鸟?
(2)你喜欢这样的小鸟吗?为什么?
2.学生听录音,然后分组讨论、交流问题。
3.指名回答,教师小结。
三、精读课文,深入认识翠鸟。
1.认识小鸟的美丽。
(1)请同学们找出文中描写小鸟样子美丽的段落,然后读一读,把你对小鸟的喜欢之情读出来。
(2)学生自己找段落、读课文。
(2)指名学生读一读自己找出的段落。
(3)教师小结,并投影出示问题:多么美丽啊!由此你体会到了什么?你想怎样读这句话呢?
(4)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各组组长记录各组的讨论结果。
(5)小组长汇报讨论结果,并读一读这句话。
(6)课文是怎样描写小鸟美丽的?请同学们自己试着找一找有关的句子。
指答(我看见一只彩色的小鸟站在船头,多么美丽啊!它的羽毛是翠绿的,翅膀带着一些蓝色,比鹦鹉还漂亮。它还有一张红色的长嘴。)教师相机板书:彩色、羽毛、翅膀、嘴、比鹦鹉还漂亮。
(7)谁见过鹦鹉,它长得什么样?(指名学生说一说。)
(8)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鹦鹉的图片。(学生说说图片中鹦鹉的样子。)
(9)鹦鹉的确很漂亮,可本文却说翠鸟比鹦鹉还漂亮,你们想不想看一看翠鸟的样子?
(10)教师在学生的回答声中课件出示翠鸟的图片,学生通过直观的图片对比,加深对比鹦鹉还漂亮这句话的印象和理解。
(11)请同学们用书上的话说一说翠鸟的样子,然后你们可以在组内互相说一说。(学生照着书上的内容描述小鸟的样子。)
(12)经过刚才的练习,谁能不看书只看着翠鸟的图片说一说它的样子?(指名学生上前指着翠鸟的图片说一说它的样子。(然后学生在组内练习说)
(13)再读多么美丽啊比鹦鹉还漂亮,你的体会和刚才比较有了什么变化?(指名回答,教师评议并小结:觉得这只小鸟更加美丽了,也更加喜欢这只小鸟了)。
(14)教师范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然后学生练读。
(15)现在我们试着把第二自然段背下来,组内成员比一比,看谁最先会背,组间比一比看哪组的学生都能会背。(学生按要求背诵。)
(16)教师先指名背,然后指定小组一起背诵,教师及时给予鼓励。
2.认识翠鸟的本领,学习第三、四、五自然段。
(1)投影出示问题:如果你看到这样一只小鸟站在船头,你会产生什么想法?
(2)学生分组说一说,组长记录下组内学生的想法。
(3)分组汇报。
(4)教师评议并小结:同学们的想法可真多呀!好奇的小作者,他的想法也不少,听老师把小作者的想法读一读。
(5)老师范读,然后学生练读,读出作者的好奇和求知的欲望。
(6)谈话过渡:你们想不想知道这只翠鸟在船上干什么?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一起来学习第四、五自然段。
(7)老师范读,学生练读。
(8)投影出示问题:读了这一段,你对小鸟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小作者的心理又是怎样的?
(9)学生分组讨论、交流,然后分组汇报(小鸟还会捕鱼,而且动作灵活)。
(10)哪些词语能说明翠鸟捕鱼动作灵活?
(11)指名回答,课件出示:我正想着,它一下子冲进水里,不见了。可是,没一会儿,它飞起来了,红色的长嘴衔着一条小鱼。它站在船头,一口把小鱼吞了下去。
(12)现在你们知道小鸟在船上干什么了吧?(捕鱼)
3.感悟翠鸟的灵性。
(1)谈话过渡:小鸟搭船,它不但可以省去在雨中飞行的劳苦,还可以在船上休息,并且捕鱼,这真是一举多得呀!你觉得这样的小鸟怎么样?(很聪明)
(2)教师小结:聪明体现在动物身上,我们还可以称之为灵性。小鸟搭船捕鱼还体现了小鸟和人在自然中的和谐。要想让动物和我们人类相处得更加和谐,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保护动物,爱护大自然。
四、总结全文,加深对翠鸟的认识。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了哪些收获?
2.学生分组说一说,然后指名回答。
3.学生朗读全文。
五、课后作业。
你们这节课的收获可真不少,让我们课下进一步了解翠鸟,问父母、查资料都可以。在下节课把你的新收获说给大家听,让同学们因为你的介绍,从而更加全面、详细地了解翠鸟这位好朋友!
11、三年级上册15课搭船的鸟说课稿课案教学设计一
三年级上册15课搭船的鸟说课稿课案教学设计一
【教学设想】
认识翠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神奇,教师引导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展开小组讨论,对课文的思想内容及情感进行体验、交流。感受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美好境界,培养学生亲近自然、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利用课件向学生展示一些人与动物和谐共处,互相亲近的照片或图片供学生欣赏。
2.谈话导题:同学们都很喜欢小动物,下面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个新朋友,它不仅漂亮而且还特别聪明,它会搭船。
板书课题(15 搭船的鸟),齐读课题。
3.质疑课题,看到课文的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根据学生具体情况,预设以下几种答案:
(1)是什么鸟要搭船?
(2)这只鸟是什么样子的?
(3)这只鸟为什么要搭船?
(4)这只鸟搭船要去哪里?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激情导入,使学生兴趣浓厚地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中。]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谈话过渡: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用序号标出自然段,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借助拼音朋友,也可以请教老师或同学。
2.听范读课文的录音,要求学生听准字音。
3.学生分段朗读课文,师生共同评价。
4.生字宝宝被大家的读书声吸引,跳出来在课后排好队等着我们和它们交朋友呢,认识的字把拼音藏起来读,不认识的利用拼音和它打招呼。
5.学生利用生字卡片小组内互读。
6.利用大屏幕出示生字,学生齐读。小组内说认字好方法,学生互助识字。
[设计意图:让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培养了其自主识字的能力、合作意识及良好的识字习惯。]
7.检查识字,小组之内互查。(开小火车读)
三、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学生自由书写会写字,教师巡视。
2.投影学生写字作品,师生评议。
3.学生继续练习书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12、三年级上册14课小狗学叫说课稿课案教学反思
三年级上册14课小狗学叫说课稿课案教学反思
核心素养的培养关键要借助学科教学让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兴趣,提高能力。小组合作给了学生参与学习的时间与空间,学习方式更为开放。在本课中,三次运用小组合作学习,且要求逐步提高。第一次合作只要求学生在组内交流自己的预测,关注自己的预测与课文的相同与不同之处。第二次合作不仅要求学生交流自己的预测,还要思考同学的预测是否有道理,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与思辨能力。第三次小组合作要求学生各种角色体验,有故事的朗读,有听众的预测,还有互相的评价,培养学生的朗读、表达、倾听、判断、评价等能力。在这样的学习中,学生不仅得到了知识、方法,更提升了能力。
13、三年级上册27课一个粗瓷大碗说课稿课案教学反思
三年级上册27课一个粗瓷大碗说课稿课案教学反思
今天早上第一节教学《一个粗瓷大碗》,为了巩固《灰雀》的生词,课堂前五分钟进行了听写,因此本堂课较赶,后面部分没有上充分。
教学流程:介绍背景导入教授生字词理解第一段,粗知倒叙梳理谁+干什么,完成《课堂》第二题鱼骨头品析赵一曼人物形象,笔记特点
课后反思:
1.目前我对略读课文的想法是:略读课文多数是叙事,所以教学重点放在梳理故事脉络和品析人物形象,朗读可以放低要求,因为这些文章本身较难朗读,且语句并不会很美。
2. ian连起来读yan,lian。
3. 课堂前5分钟抽学生上台听写,效果不错,较高效。昨天教授的生字,第二天及时巩固,即及时复习。
4. 期末复习阶段要集中复习与分散复习相结合。(适用于整个学期的任何一个时期)
5.生字的学习,要带入词语、句子当中练习,这样效果更好。(还哪里拿来的,请你还到哪里去。)
14、三年级上册27课一个粗瓷大碗评课稿听课记录教学反思
三年级上册27课一个粗瓷大碗评课稿听课记录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1
1.目前我对略读课文的想法是:略读课文多数是叙事,所以教学重点放在梳理故事脉络和品析人物形象,朗读可以放低要求,因为这些文章本身较难朗读,且语句并不会很美。
2. ian连起来读yan,lian。
3. 课堂前5分钟抽学生上台听写,效果不错,较高效。昨天教授的生字,第二天及时巩固,即及时复习。
4. 期末复习阶段要集中复习与分散复习相结合。(适用于整个学期的任何一个时期)
5.生字的学习,要带入词语、句子当中练习,这样效果更好。(还哪里拿来的,请你还到哪里去。)
教学反思2
《一个粗瓷大碗》是统编版教材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第27课的课文,本文围绕粗瓷大碗讲述了赵一曼把小通讯员盛给她的高粱米饭倒进病号灶的锅里,和战士们一起喝野菜粥;把小通讯员给她找的用来吃饭的碗又一次丢掉了的故事,从送碗到还碗,从盛饭到倒饭,到最后又丢了碗的过程,表现了她在艰苦的环境中关爱战士胜过关心自己,与战士同甘共苦、坚持革命的高贵品质。本课既要落实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学习带着问题默读,理解课文的意思,又要让学生体会深刻感受赵一曼高尚的精神品质。
板块二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试课的过程中发现都是老师带着学生学,仅仅停留在老师指导学生句子的品析上,抓魅力星值华而不实,教学过程缺少梯度。如何把联系上下文方法交给孩子,让孩子自己抓人物的语言和动作进行品析人物品质,实现自主实践和感悟,是需要思考的方向。所以最终稿在郑老师的指导下,我们进行以下修改:
我们以赵一曼的四个动作为教学,猜测她的心理想法,感悟她的品质。以学习小伙伴的微课作为教学支架扶学,放手让学生独学、合学,孩子对赵一曼各个举动与语言背后的情感感悟更加深刻,朗读自然也更加入情入境。这样的设计教学思路也更加清晰了,教学过程也如剥丝抽茧,层层深入,有了明显的梯度。
15、三年级语文上册第27课一个粗瓷大碗读后感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27课一个粗瓷大碗读后感
读后感一:
读了《一个粗瓷大碗》这篇故事,我受益非浅,赵一曼那光辉的英雄事迹打动了我。
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陈列着的一个粗瓷大碗,是赵一曼烈士曾经用过的。赵一曼那时是东北抗日联军的团政委,在战斗中,这个碗仅仅只用过一次,却有一段不平凡的经历。
故事通过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等的描写,叙述了赵一曼对战士们的关心和爱护。赵一曼一次次把碗送给了急需的同志,而自己却没有碗用。
碗虽然普通,经历却非常感人:它珍藏的是一位革命干部严格要求自己,关心别人,爱护同志胜过自己的高尚品质;这高尚的品质影响着她身边的战士。直至今天,还影响激励着我们这 一代 。我决心以赵一曼为榜样,从小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去关心他人,帮助他人,为建设文明的社会主义祖国奉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读后感二:
今天,我看了一篇文章名叫《一只粗瓷大碗》,我的感触很深。 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一场战斗刚刚结束,一个小通讯员给政委赵一曼找了一个粗瓷大碗,还给她盛了满满一碗高粱米饭。赵一曼不但没吃,又从另一口锅里重新盛了半碗野菜粥。她又把碗送给了七班,第二天吃饭时,她有没有碗了。 我从中体会到赵一曼并没有因为自己是政委,就高人一等,而是和战士们平起平坐。在那时,即使部队里有粮食,也是留给病号吃的,*人都靠野菜,草根,橡子面充饥的。赵一曼并没有应为自己是政委,就让病号和战士们挨饿。她宁可自己饿着,也要让战士们吃饱。赵一曼就算把饭倒回锅里,又盛了半碗野菜粥,只是半碗啊!从中可以看出赵一曼即使是野菜粥也没有多吃,把剩下的留给别人。这时我心头一股敬佩之情油然而生赵一曼不愧是一个好政委。 在生活中,我也要向赵一曼学习。即使我担任了某个一般人不能胜任的职位,也不能觉得自己高人一等。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不能以势压人。
16、三年级语文上册课文27一个粗瓷大碗课堂笔记近义词反义词
三年级语文上册课文27一个粗瓷大碗课堂笔记近义词反义词
近义词
陈列排列 容易简单艰苦艰辛清楚明白
反义词
结束开始容易困难危险安全 清楚模糊
17、三年级语文上册第27课一个粗瓷大碗生字组词与近反义词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27课一个粗瓷大碗生字组词与近反义词
《一个粗瓷大碗》以倒叙的方法,以一个粗瓷大碗为线索,记述了抗日民族女英雄赵一曼,在那样艰苦的环境中时时关心战士胜于关心自己,和他们同甘共苦,坚持革命,从而赞美赵一曼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高尚品质。
生字组词
陈(陈列、姓陈、陈旧)
联(联系、关联、联合)
缸(水缸、米缸、鱼缸)
粱(高粱、青粱、膏粱)
顿(顿时、安顿、一顿饭)
侦(侦察、侦探、侦讯)
近义词:
陈列排列 容易简单
艰苦艰辛 清楚明白
反义词:
结束开始 容易困难
危险安全 清楚模糊
18、三年级语文上册第27课一个粗瓷大碗生字组词与词语理解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27课一个粗瓷大碗生字组词与词语理解
《一个粗瓷大碗》以倒叙的方法,以一个粗瓷大碗为线索,记述了抗日民族女英雄赵一曼,在那样艰苦的环境中时时关心战士胜于关心自己,和他们同甘共苦,坚持革命,从而赞美赵一曼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高尚品质。
生字组词
陈(陈列、姓陈、陈旧)
联(联系、关联、联合)
缸(水缸、米缸、鱼缸)
粱(高粱、青粱、膏粱)
顿(顿时、安顿、一顿饭)
侦(侦察、侦探、侦讯)
理解词语:
1.粗瓷:粗瓷是与细瓷相对而言的用普通的原料,以一般的操作工艺烧制的适
2.应普通群众需求的低档瓷器。
3.陈列:把物品摆出来供人看。
4.缸子:喝水或盛东西等用的器物,形状像罐儿。
5.通讯员:是通讯社、报社、电台、电视台、网络媒体等新闻出版单位聘请的非专职新闻工作人员。
6.艰苦:艰难困苦。
7.不禁:抑制不住;不由自主地(产生某种感情,做出某种动作)。
19、三年级语文上册第27课一个粗瓷大碗生字组词词语造句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27课一个粗瓷大碗生字组词词语造句
《一个粗瓷大碗》以倒叙的方法,以一个粗瓷大碗为线索,记述了抗日民族女英雄赵一曼,在那样艰苦的环境中时时关心战士胜于关心自己,和他们同甘共苦,坚持革命,从而赞美赵一曼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高尚品质。
陈(陈列、姓陈、陈旧) 这种陈旧的衣服款式在顾客中极不吃香。
联(联系、关联、联合) 这件事情可以和那件事情关联起来!
缸(水缸、米缸、鱼缸) 鱼缸里面养了好多可爱的小鱼。
粱(高粱、青粱、膏粱) 高粱成熟了,它鼓着涨涨的脸站得笔直。
顿(顿时、安顿、一顿饭)走吧!我们一起去吃一顿饭。
侦(侦察、侦探、侦讯) 我们深入虎穴侦察敌人的部署。
20、四年级上册课文1观潮说课稿课案教学设计
四年级上册课文1观潮说课稿课案教学设计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实验小学的菅娜,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观潮》,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等五个方面对本课的第二课时作具体的阐述。
一、说教材
今年的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材是第一次采用部编版语文教材,我们都知道,部编版教材最大的特点就是强调阅读、强调中国传统文化的教学。因此,在整个学期的教学当中,应该尽量透过课文,拓展学生的阅读面,同时加大学生的古诗词教学。
《观潮》是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自然奇观。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自然之美。
《观潮》是一篇文质兼美的写景文章。通过作者的耳闻目睹,介绍了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观。全文共有五个自然段,采用了总分的写作方法。文章从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三个方面写了钱塘江大潮这一雄奇的景色。
结合小学课标要求、新教材特点和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我制定了本课时的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2. 理清文章脉络,读懂文章是按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顺序写作的。
3.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通过以上对教材地位作用以及教学目标的制定,我将本节课的重难点确定为:
重点:1.理清文章脉络,读懂文章是按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顺序写作的。
2.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难点: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钱塘江大潮涌来之时的雄伟壮观。
二、说学情
四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富于想象,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但学生生活阅历有限,通过文字去想象潮汐形成的原因和文中描绘到的壮观景象,缺乏直观感受,需要老师提供直观的图像帮助。
三、说教法和学法
罗丹说过,艺术就是感情,教育离不开爱,教学情为先。我将利用情境教学法,充分利用多媒体,把学生带到钱塘江大潮壮美的景象中,让学生身临其境,情寓其中。除了情景教学法。我还将采用想象画面法,谈话提问法等方法同时进行教学。
在学法上,我将采用圈点勾画法、小组合作法和朗读品析法。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原则,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把课堂还给学生。
四、说教学过程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课堂教学我设计以下四个环节: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作为第二课时的导入,教师应该在尊重学生,尊重学情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会运用情境导入法,播放钱塘江大潮来前的纪录片。让学生图文结合充分掌握上节课所学内容,又借势把学生的兴趣点引到新课潮来时上。具体我会这样说: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观潮这篇课文。初步感知了潮来前的景象,相信大家一定非常想感受潮来时的汹涌澎湃,好,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继续感受钱塘江大潮吧!就这样自然而然的导入新课。
第二环节:朗读课文,感受雄奇。
朗读就是一个将无声的书面语言转化为有声语言的过程。是眼、口、耳,手、脑协同作用的创造性的阅读活动。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读,我会布置这样的任务:大家要仔细听潮、看潮,用心体验潮,请用直线画出描写潮来时声音的语句,用曲线画出描写潮来时样子的语句。
学生分享读后,我将学生反馈勾画的语句进行展示。引导学生把表示作者观察写作顺序的词语,读得重一些。让学生充分感受潮来之时,大潮声音和大潮形态的变化,以及作者由远及近的观察,随着位置的转变和时间的推移,来描写潮水变化的叙述方法。
第三环节:精读鉴赏,细读品位。
通过上一环节的教学,学生初步感受了钱塘江大潮来时的壮阔,也勾画了相关语句。为了进一步品读文中的好词佳句,我会引导他们进行小组合作。在组间分享自己对勾画语句的看法,从中能够感受到什么?小组探讨完后,随机抽取小组代表,分享小组探讨的结果,并做相关的引导与总结。
比如这样的句子: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明确句子里的比喻修辞手法,并继续播放剪辑好的视频,图文结合,让学生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阔。
第四环节:安排作业,拓展延伸
为了更好的激发学生持续学习的兴趣,巩固所学知识。我将布置两个作业。
1. 如果你是小导游,你怎样向游人介绍钱塘江大潮呢?试着为钱塘江大潮写一段解说词。
2. 朗读古人赞美钱塘江大潮的诗句。如:刘禹锡的《浪淘沙》
五、说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是课堂教学核心内容的集中呈现,以简洁明了的形式反映文章的思路脉络,以便帮助学生直观的回顾课堂内容。我设计了这样的板书:
观潮
潮来前
潮来时(声音、样子)
潮过后
总之,本节课通过朗读法、交流合作以及多媒体展示等课堂活动,我设想能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使绝大部分的学生能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感受大自然的壮观,受到美的熏陶,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均有收获。
以上就是我今天说课的全部内容,请各位评委老师批评指正!
不管结果怎样,参与即是成功!
21、四年级上册19课一只窝囊的大老虎说课稿课案教学设计一
四年级上册19课一只窝囊的大老虎说课稿课案教学设计一
设计说明
《一只窝囊的大老虎》是叶至善老先生的作品。作者回忆了自己童年时扮演一只老虎最后失败并遭到同学们哄笑的故事。基于文本,教学中可以以人物的心情变化作为切入点,架构整个教学流程,体会作者心情的变化及变化的原因,抓住关键词语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再现当时的场景,并不断启发学生进行思辨性的阅读,体悟文中蕴含的道理。同时,引导学生默读时,在不理解的地方作批注,然后和同学交流。在开展思辨性的阅读的同时,注重抓住课文中的语言实践点,发掘语文元素,学习文本语言的表达,从一味关注内容理解,走向既关注内容理解,又关注语言的表达,充分发挥文本言语样式的例子功能,实现语言知识的迁移和内化。通过这样的教学,促进学生语言运用与建构思维发展与提升等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搜集和课文相关的图片及文字等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课前预习课文,自学生字,做到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质疑激趣
1.板书大老虎,引导学生质疑:看到这三个字,你脑海中浮现的是什么样的画面?
2.同学们心目中的大老虎是多么的威风凛凛、凶猛强壮!可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是《一只窝囊的大老虎》。(板书课题)
3.齐读课题,指导学生读准生字囊的读音,再说说自己对窝囊的理解:(1)指因受委屈而烦闷;(2)指无能,怯懦。这里是第二种意思。
4.引导学生质疑:读了这个课题,心中有什么疑问?(如:大老虎为什么会窝囊呢?这只大老虎窝囊在什么地方?)
设计意图:分步出示课题,先确立老虎威武的印象,再让学生理解窝囊的意思,以形成鲜明的对比,引导学生提出心中的疑问,激发阅读的期待。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自读要求,学生根据自读要求自学。
(1)默读课文,在不理解的地方作批注,边读边画出课文中包含生字的词语。
(2)准确认读生字,与同桌交流生字的书写注意点。
(3)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情?学习用比较简洁的语言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
2.检查学生自读情况,教师相机正音识字。
(1)出示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窝囊 露脸 羡慕 角色 殷切 豁虎跳 撇嘴 啊呜啊呜 霉糨糊 亏得 哄堂大笑 笨拙 唉声叹气 砸锅
①指名朗读。
②指导多音字的读音:露脸的露读lu;角色的角读ju;啊呜啊呜的啊读ā;哄堂大笑的哄读hōnɡ;唉声叹气的唉读āi。
(2)说说自己对这些词语的理解,或者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师生共同解决。
①羡慕:看见别人有某种长处、好处或有利条件而希望自己也有。课文中作者羡慕什么?你有羡慕的东西吗?用这个词语来说一句话。
②通情达理:形容很懂道理,言行合乎情理。文中讲谁通情达理?从哪些地方能看出她通情达理?
③砸锅:比喻办事失败。
(3)依托砸锅这个充满了生活气息的词语,相机出示词语:窝囊、比画、露露脸、将就。 图片
要引导学生借助语境来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
①这篇课文中像这样充满生活气息的词语还有很多,指导学生理解这些词语。
比画:用手或拿着东西做出姿势来帮助说话或代替说话。(请学生或教师演示理解)
露露脸:本课是指通过上台表演,让大家认识。
将就:勉强适应不很满意的事物或环境。本课中指谁将就?为什么事而将就?
②启发学生再说几个这样富有生活气息的词语。
白相:玩;玩耍;玩弄。
呱呱叫:形容极好。
下海:原来是指到海中去,现在也形容放弃原来的工作而经营商业。
穿帮:露出破绽;被揭穿。
3.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和书写注意点。
(1)识记方法。
露豁撇霉哄等字都可以用部件相加法来识记。教师可以适当讲解偏旁的表音功能或表意功能,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识记和理解字义。
羡可出示图片,帮助识记、理解(也可以用部件相加法来识记):
图片
羡字上面是一个羊字,下面是一个次字,即一个人在流口水。合起来就是对羊肉垂涎的意思,本意就是喜爱或者贪慕得到。
图片砸可出示图片,帮助识记、理解:(因为它是形声字,也可以用部件相加法来识记)石表意,右边的匝表音。用石头去砸,被砸之物满身破裂,本义是用力捶打。
(2)书写注意点。(教师边范写边讲解要点)
①裤左边是衤,不是礻。
②挖最后一笔横折弯钩的弯钩要写得圆转,底要平,力求与全字相协调。
(3)进行生字书写练习并组织反馈。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同时进行了生字、词语教学,注重结合课文来理解词语,体现词不离文的理解原则。在识字过程中,注重将字义和字形巧妙结合起来,利于学生交流识记和理解。
三、朗读全文,整体感知
1.朗读挑战:选择一个你觉得最难读或者最想读的段落读给大家听。
2.师生共同评议。
课文篇幅较长,要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来归纳课文内容。
3.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图片
(1)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作者回忆了自己小时候十分羡慕同学们上台表演,期待也能登台露脸。有一次老师让他上台扮演一只老虎,可惜他不会豁虎跳,将戏演砸了。作者最后一直在寻求原因。)
(2)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具体讲了这一次表演经历?(第3~19自然段)其他自然段分别写了什么内容?(第1、2自然段写我期待参加演出;第20、21自然段写事情过去后,我寻找失败的原因。)
(3)作者是怎么写这一次表演经历的?先写了什么?接着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分派任务,排练节目,表演失败。)
设计意图:对四年级学生来说,这篇课文很长,是训练学生默读课文,提高阅读速度的有效载体。因此,教学中提出了相应的默读要求,并要求学生圈画生字和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四、总结课堂,布置作业
1.总结课堂:同学们读书读得认真,写字写得漂亮,而且概括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了课文的写作顺序。课后,请同学们把记不牢的生字多练几遍,读不通顺的句子多读几遍。
2.作业布置:抄写由课文中生字组成的词语。
设计意图:夯实识写基础,根据不同学情进行针对性巩固。
22、四年级上册14课普罗米修斯说课稿课案教学设计
四年级上册14课普罗米修斯说课稿课案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 14 课《普罗米修斯》。
【设计思想】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在语文课堂上,教师要处理好个性和共性的关系,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尊重学生独特的阅读感受,同时要引导学生研读探究,完成共同阅读目标,深入理解文本内容,感受人物形象。
【教材分析】
《普罗米修斯》是一篇古希腊神话。文章讲述了普罗米修斯因拿取了火种给人类,受到众神领袖宙斯严厉的惩罚,可他不屈不挠,最后被大力神赫拉克勒斯搭救,终于重获自由。文本故事内容非常感人,人物形象也丰满逼真。但毕竟是古希腊文学作品,距离学生生活时代久远,给课堂教学造成了一定的时空差距。因此,教师要会捕捉文本的语言文字的训练点,借助一些直观画面,引导学生大胆想象,指导孩子入情入境地去朗读,进而体会人物形象,是上好本节课的关键。
【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孩子们有了一定的识字量和阅读基础,并且都比较喜欢听神话故事。文中充满神奇的想象,生动曲折的情节,让孩子们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特别是神话故事中的英雄人物普罗米修斯,他是为民造福、不惜牺牲自己的精神典范,更是让孩子们对他情有独钟。为此,在教学中,通过创设情境,帮助学生走进课文,体会神话人物个性鲜明的特点。
【教学目标】
1.认识斯、惨等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还、脏。会写悲、惨等14个生字,会写人间、悲惨等15个词语。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够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讲讲普罗米修斯盗火的故事。
4.体会普罗米修斯的勇敢和献身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够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讲讲普罗米修斯盗火的故事。
难点:体会普罗米修斯的不屈不挠和英勇献身的精神。
【教学安排】 2 课时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策略与手段】
王崧舟老师说过:语文的形象意义,远远大于语文的概念意义,语文教学不仅要使学生有所知,而且有所感。语文是感性的,感性的语文必须用感性的方式去学习。所以,我选择了以读为主线,创设情境,整合图、文等各种资源,采用自主探究、朗读感悟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1.布置课前预习任务,请生自主查阅资料,了解古希腊神话故事及人物,优化课堂结构
2.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创设情境,感受人物的痛苦
3.朗读教学法:通过反复朗读,声色渲染,感受人物的坚定
4.合作探究法:整体把握文章脉络,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教学过程】
一、出示图片,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请看课件上的图片,你们知道分别是哪些神话故事吗?
生1:《盘古开天辟地》
生2:《女娲补天》
生3:《精卫填海》
生4:《夸父逐日》
2.师:你们可真是一个个爱读书的好孩子啊!那么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古希腊著名的神话故事《普罗米修斯》。
3.师板书课题。
4.生齐读课题。
5.指导学生认读生字斯。读好名字:普罗米修斯。
二、 初读课文,认识众神
1.学生自读课文。
课件出示自读要求:
(1)请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不准的地方多读几遍。
(2)边读边找一找,普罗米修斯是什么神?在这个故事里,还写了哪几个神?把他们都圈出来。
2.认读词语,相机正音。
(1)出示词语。
课件出示:
悲惨 盗取 惩罚 敬佩 归还 饶恕 坚定 铁环 遭受 凶恶
①指名读,正音。提示:惩,读chng,不读chěng。惨、遭是平舌音;恕是翘舌音。
②指小老师带读。
③开火车读词语。
(2)多音字学习:还在归还中读hun ,不要读成了hi。
(3)出示词语:气急败坏 愤愤不平 驱寒取暖 风吹雨淋 挽弓搭箭
①指名读。
②齐读。
③联系上下文猜猜这些词语的意思
气急败坏:上气不接下气,狼狈不堪,形容十分慌张或恼怒。
愤愤不平: 心中不服,感到气愤。
驱寒取暖:驱除寒冷,以取得温暖。
风吹雨淋:指人或物露天经受了风尘的吹拂和雨水浇。多用来比喻经受磨练或严峻的考验。
挽弓搭箭:拉开弓、架起箭,准备射击。
3.师:认识了生字词,我们再来圈一圈文中出现了哪些神?你们都找到了吗?
生自由汇报。
4.课件出示几位天神的图片,请生通过课前预习,查找到的资料,来说说自己对这些天神的了解。
5.教师相机补充
师:课文中第一位出现的神是天神普罗米修斯,
第二位是众神的领袖宙斯。相机补充:宙斯是古希腊神话中的主神,威力无边
第三位是火神赫淮斯托斯。相机补充:他被称为雕塑之神、工匠之神等,是宙斯的儿子
第四位是大力士赫拉克勒斯。相机补充:这位大力士被称为大力神,神勇无比,是古希腊神话中著名的英雄之一,是宙斯的儿子
6.请生上台拖动词条,完成天神名称和职位的匹配。
7.师:这些都是古希腊神话中的人物,名字比较拗口,我们再自由练习读一读吧。
生自由练读。
8.分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师提问:这篇神话故事先写了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了什么内容?
小组讨论后,派小组代表回答。
9.完成课文内容填空。
普罗米修斯为了解除人类没有火种的困苦,不惜冒着危险,勇敢地盗取天火,给人类带来光明和温暖,而他自己却因此遭受了残酷的惩罚,但他没有屈服,后来被大力神所救,重获自由。
三、细读起因,感受神奇
(一)学习第1、2自然段。
1.师:要是这样讲普罗米修斯盗火的故事,会有人喜欢听吗?那么首先要讲清楚普罗米修斯为什么要盗火,把故事的起因告诉人们。
2.指名朗读第1~2自然段。
3.师提问:普罗米修斯为什么要盗取火种?
4.学生交流。
(1)师相机板书:起因:悲惨情景、盗取火种。
课件出示2个句子:
很久很久以前,地面上没有火,人们只好吃生的东西,在无边的黑暗中度过一个又一个长夜。
自从有了火,人类就开始用它烧熟食物,驱寒取暖,并用火来驱赶危害人类安全的猛兽
(2)男女生对比朗读。引导:读了这两句话,你有什么感受?
预设1:说明了没火和有火的区别,人类的生活离不开火。
预设2:对比这两种情境,感受到火的重要,是普罗米修斯盗来的火,让人们告别了那个茹毛饮血的黑暗时代。
(3)引导:取火的过程中,最让你感受到神奇的情节是什么?
①学生自由交流。
课件出示:
有一天,当太阳车从天空驰过的时候,普罗米修斯跑到太阳车那里,从喷射着火焰的车轮上,拿了一颗火星,带到人间。
②抓住喷射着火焰,展开想象:当太阳车从天空驰过的时候,普罗米修斯会怎样跑过去取火种?又会怎样把火种带到人间?
5.指名学生用自己的话讲讲故事的起因。
【设计意图】普罗米修斯取火的情节写得比较简单,抓住喷射着火焰启发学生展开想象,把怎样盗火的神奇情节说具体一些,为学生创造性地讲故事打好基础。
四、指导书写,指导积累
课件出示:悲、惨、违、抗4个字
1.师:请认真观察这些字,说一说书写时要注意什么。
生自由发言。
2.教师范写词语悲惨、违抗,提醒学生竖心旁的书写笔顺。
3.学生练写,教师巡视,进行个别指导。
4.通过投影,展示学生的书写,进行评价反馈。
师小结:本节课我们解决了生字词,认识了几位重要的神话人物,也初步感知了课文的基本内容,了解了普罗米修斯盗火的原因,那么下节课,我们再继续学习普罗米修斯盗火的经过以及结果如何。
五、作业设计
1.和家人分享这篇神话故事中你印象最深的地方。
2.抄写词语:人间、悲惨、情景、危害、严厉、坚定、违抗。
【板书设计】
14 普罗米修斯
起因:悲惨情景、盗取火种
(设计意图:简洁的板书设计,符合小学生的认知水平,有利于形成完整系统的知识体系。)
23、四年级上册8课蝴蝶的家说课稿课案教学设计
四年级上册8课蝴蝶的家说课稿课案教学设计
在这炎热的夏季,想必大家和我一样,对这样的天气不陌生吧:天低云黑、电闪雷鸣、乌云密布、大雨倾盆每当此时,您一定会担心还没回家的亲人,一定会留恋家带给我们的温馨吧!不知您想过没有:此时此刻,就连蜜蜂、麻雀、青蛙、蚂蚁这些动物都要躲避起来,蝴蝶该怎么办呢?冀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第24课《蝴蝶的家》就从关爱弱小生命的视角,展开了探究与思索。
纵观整篇课文,语言优美、构思独特、情感强烈,以问题与思索为线,以雨天为蝴蝶躲藏在哪里而着急的情感贯穿全文,真切的表达了作者对幼小生灵的关爱之情。基于对教材的理解,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其中,指导学生反复品读,体验情感,激发学生对弱小生命的关爱之情是本节教学的重点;让学生体会作者善于思考、长于观察的良好科学素养,培养学生勇于质疑、不断探索的精神是本节教学的难点。因此我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规律,在教学中进行了这样的尝试:
一、渲染气氛,引发疑惑之情
播放蝴蝶的美丽图片,欣赏着熟悉而温馨的场景,学生心是暖暖的,图片将学生的目光引向了生灵的家,蜜蜂有蜜蜂的家,小鸟有小鸟的家,那么蝴蝶的家在哪儿呢?此时,学生带着疑问兴趣盎然地走进了文本。
二、围绕主线,品读急切之情
在文章的处理上,我以作者为蝴蝶担心的急切心情为主线,引导学生品读全文,在学生对课文内容整体感知后,再次走入文本,根据阅读提示你从哪些地方体会到作者为蝴蝶担心的急切心情,抓住文中具体词句互动反馈、品析感悟。
我创设情境,让学生和着音乐诵读,文中喧嚷、黑压压、水淋淋等词形象地描绘出狂风暴雨、电闪雷鸣的环境,不得不让人恐惧。对蝴蝶的刻画轻盈、素洁、柔弱再加上拟人手法的使用载不动一个水点让蝴蝶的形象鲜活起来,不得不让人担忧。恶劣的天气与美丽柔弱的蝴蝶进行强烈对比,更激发了学生对弱小生灵、无助生命的关爱之心。想到这里此时,孩子们已感到着急了。麦苗摇曳、花儿抖动、水珠滚坠、树叶翻转,屋宇、树林、麦田、石桥都不是蝴蝶的家,一遍遍的设问、一个个的猜想、一次次的否定,蝴蝶的家究竟在哪儿?这份神秘来自于孩子们对蝴蝶的关爱,正是这种关爱使他们又增加了一份忧虑与着急,同学们在读中想、读中悟、反复诵读,渐渐地,他们的神情激动起来,一个个小脸儿通红,双眉紧蹙,眼睛里流露的是焦急与担忧,他们的心已深深地被蝴蝶牵引了,不由自主地焦急的问着。一定藏在一定美丽而香甜一定是这样的配着阳光下的蝴蝶图,和着动听的音乐,课堂上洋溢的是孩子们的纯真与善良,他们激情荡漾,将自己的着急之情转化为一份纯真的祝福,此时,他们已完全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课文之中
24、四年级上册5课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说课稿课案教学设计
四年级上册5课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说课稿课案教学设计
01 说教材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统编教材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五课《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围绕提问这一阅读策略编排,是继三年级预测之后的第二个阅读策略单元,旨在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给学生提问方法。
本文是安徒生的一篇童话故事,讲述了五颗一起长大的豌豆,各自奔向自己理想的未来,其中一颗在一座小楼窗台的裂缝里发芽、长叶、开花;给一位长期卧病在床的小姑娘带来生机,给她信心和勇气,战胜病魔的故事。通过描写五粒豆子的经历,来赞叹生活, 体会小豌豆为人们做好事的美好心灵。从而使孩子们懂得生活中不能没有爱,爱是最伟大的,也是最幸福的。
(二)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初步掌握提问策略,学会筛选有价值问题。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童话魅力。
3.在反复朗读中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三)教学重点
了解小姑娘好起来的原因,感受小豌豆在长叶、爬藤、开花的生长过程中给生病的小姑娘带来的无限愉快和生机,体会小豌豆美好的心灵。
(四)教学难点
敢于提出自己的疑问,根据不同目的提出不同方面问题。
(五)教学准备
1.在第一课时中带领学生疏通字词,理清文意,梳理五粒豆子的不同命运。
2.布置学生根据文章来提问,教师在课前收集并整理。
02说学情
学生对安徒生的童话非常喜爱,也读过很多他的童话故事,对本课的学习和体会人物的情感有很好的帮助。但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在于培养学生的提问意识和提问能力,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讲是有一定难度的。学生虽然能够能提出问题,但是学生的发问大多缺乏质疑精神,不能针对整体提问。例如:随意发问,问题只是指向文本内容,不知如何确定有价值的问题等等。因此在提问策略方面教师应给予引导。
03说教学方法
为了突出重点,化解难点,完成教学目标。我结合本单元的语文要素,主要采取以读代讲法、品析词句法、点拔启示法等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
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结合课文前面的阅读提示,在阅读中提出问题,养成边读边思的好习惯。然后仿照课后第二题问题清单,小组成员合作整理大家提出的问题。在具体教学中,强化学生对提问角度的认识,尝试针对全文提出问题。采取质疑问难法、交流讨论法、圈点勾画法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04 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成熟的豆荚裂开了,里面的五粒豌豆带着不同的心愿飞到更广大的世界中去,开始了各自的奇幻旅行,那么他们迎来的将是怎样的命运呢?上节课,我们随着安徒生的讲述体验了五粒豆子的梦想与期待,现在我们来回顾一下他们各自的经历吧。那粒渴望飞向更广大的世界里的豌豆,最后的结局是被吃掉了。还有一粒豌豆想直接飞到太阳里去,最终掉进脏水沟里,涨得大大的;第三粒和第四粒豌豆一
致认为自己一定能飞得最远,结果被鸽子吃掉了。第五粒豌豆总是说着该怎么样就怎么样吧,它后来的经历又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快速地阅读课文,提出自己的疑问。
(二)梳理问题
同样的身世,最终确是截然不同的命运,相信学生在关注豌豆们命运的时候,脑子里一定出现了一串串的小问号。而第二单元也提出了这样的学习任务:阅读时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提出自己的问题。
1.复习提问方法:既可以结合文章的某个部分来提问,也可以针对全文来提问,还可以是读课文时产生的疑问。
2.出示学生提出频率较高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发现。
(1)豌豆们开始为什么以为整个世界都是绿的?
(2)那粒掉在水沟里的豌豆会不会发出豆芽呢?
(3)哪一粒豌豆才是真正了不起的?为什么?
(4)最后一个自然段小女孩洋溢着微笑,小女孩在想什么?
(5)小豌豆给小女孩带来了哪些变化?
(6)为什么小女孩认为这一天简直像个节日?
鼓励学生大胆发现,哪些是针对部分内容提问的?哪些是针对全文来提问的?
3.引导学生关注疑问词的不同,来体会从不同角度提问题的含义。
4.出示同一个学生的两个问题,引导学生判断哪个问题更有价值。
小女孩会好起来吗?
为什么小女孩的病好了呢?
明确:有价值的问题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并能帮读者更深入地理解文章。
(三)朗读感悟
1.出示问题:为什么伴随着豌豆苗的成长,小女孩的病就慢慢好了呢?
提示:练习豌豆生存环境及生长过程的语句来思考。
2.找出豌豆生存环境的句子。它被射到空中,落到顶楼窗子下面的一块旧板子上,正好钻进一个长满了青苔的裂缝里。青苔把它裹起来,它躺在那儿真可以说成了一个囚犯。
(1)指导学生如何将长句读好:在合适的地方进行断句。
(2)比较豌豆和小女孩生活环境的共同点:恶劣。
3.找出豌豆生长过程的语句。
句子一:啊!她说,我的天,原来是一粒小豌豆在这里生了根,还长出小叶子来了。它是怎么钻进这个缝隙里去的?你现在有一个小花园了!
(1) 提示学生根据标点符号学生体会人物心情。
(2)引导学生用惊喜、疑惑、难以置信的语气来朗读对话。
句子二:它的确在向上长人们每天都可以看到它在生长。
引导学生重读的确和每天,体会豌豆顽强的生命力。
4.分析豌豆开花的句子。
窗子打开了,她面前是一朵盛开的、紫色的豌豆花。小女孩低下头来,轻轻地吻了一下它柔嫩的叶子。这一天简直像一个节日。
(1)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读出女孩对豌豆花的珍爱。
(2)将美丽的豌豆花与恢复健康的小女孩进行对比,从而明确这是一个用生命照亮生命,用爱心唤醒奇迹的故事。
(四)妙笔生花
我们通过学习,感受到了爱的幸福,爱的神奇,同时更感受到奉献爱是最崇高的、最伟大的。只要我们都献出一份爱心,世界将处处充满爱! 小姑娘对小豌豆很感激,假如你是小豌豆,你会对小姑娘说些什么? (写在小本子上)
(五)拓展延伸
1.教师朗诵袁枚的苔,播放视频《经典咏流传》中梁俊带领孩子们一起用歌声唱响《苔》的画面。引导学生体会青苔身上那种蓬勃的生命力量与生命意志。
2.总结:未来的我们,无论是一株平凡的豌豆苗,还是华美的牡丹花,只要心中怀着对世界的温柔与热爱,每一个平凡而尊贵的生命最终都能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彩,就像刚才歌曲中唱到的:风一来,花自然会盛开。
05 说板书
5 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
第一粒:飞向世界 吃掉了
第二粒:飞进太阳 落到脏水沟里
第三、四粒:射得最远 吃掉了
第五粒:该怎么样就怎么样
爱
25、四年级上册21课古诗三首之凉州词说课稿课案教学设计
四年级上册21课古诗三首之凉州词说课稿课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①、指导学生能有板有眼、入情入境地朗读古诗。
2.过程与方法目标
①、了解古诗的大意,想象诗中描绘的景物,感受古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①、培养学生阅读古诗的兴趣和对古诗的热爱之情。
②、引导学生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培养语感,加深体验,提升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了解古诗的大意,体会戍边将士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情感。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在积累诵读中,发展语感,加深体验,提升审美情趣。感受古诗的意境,读出古诗蕴含的情感。
教学方法:引导法、 情境教学法、 点拨讨论法
学习方法:自读感悟、讨论探究 、诵读法
教 具: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谈话,揭题导入
1、古诗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瑰宝,古代那些才华横溢的诗人们,为我们留下了无数的优秀诗篇,使每一个中国人为之骄傲。今天我们再来感受一下古诗的魅力,咱们来个赛诗会,看谁记的古诗多。
(1)谁能背出和黄河或者长江有关的诗?
(2)老师开诗头,看谁能接下去:
▲王昌龄的《从军行七首》其四: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王翰《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琶琵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2、出示课件唐代地图,介绍边塞地理位置及历史背景,引出边塞诗。
3、了解诗人及凉州词这种曲调名。
(1)简介王之涣。
(2)凉州词不是诗题,是凉州歌的唱词,它是盛唐时流行的一种曲调名,后来许多诗人都喜欢这个曲调,为它填写新词,因此唐代许多诗人都写有《凉州词》。
【设计意图:学生在小学阶段接触到的边塞诗很少,对于当时的历史、地理情况了解甚少。从几首反映战争的边塞诗引入,出示唐代地图,帮助学生了解中原地区和塞外的区域划分,了解边塞地理位置和历史情况,为学生更好的理解古诗中戍卒的怨情打好感情基础。】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自由读,多读几遍,读到字正腔圆为止。
2、指名读。
3、指导仞的读音和羌的书写。
4、读诗不仅要读的字正腔圆,还要读的有板有眼,读出节奏。谁来试试?
5、师生合作读古诗。
6、齐读古诗。
7、读诗,不仅要读出节奏、读出味道来,更要读出感觉、读出情绪来。如果请你用一个词来表达你读完这首诗的感觉,你想到的是哪个词语?(学生自由汇报,并将词语板书到黑板上)
8、请大家静静地默读《凉州词》,想一想,诗的哪些地方向你传递着这样的感觉和情绪。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分层次、按步骤进行练读,每个环节注重落实,做到读有层次,读有要求,读有指导,读有评价。把学习的主动权完全交给学生,引导学生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自读自悟,读出感觉,读出情绪,然后引导学生在古诗词句中捕捉感受的来源,体现了自主学习的理念。】
三、抓诗象,入诗境,悟诗情
根据学生的汇报,相机引导学生感悟古诗的意境和情感:
预设一:学生对孤的感悟
1、诗象:孤城、万仞山
(1)这座孤单单的城。指的是哪座城?引导学生从注释中获取玉门关相关知识,师补充介绍玉门关。(出示图片 )
(2)为什么作者称之为孤城?
引导感受:a看荒漠图景,感受玉门关的荒凉与寂寞 。玉门关在茫茫戈壁滩上,四周荒无人烟,显得那么荒凉、孤寂、冷清――这就是诗句中所说的――孤城。
b这样的一座城,不远处就是万仞高山,在万仞高山的衬托下,显得那么(渺小、孤单)这就是诗句中说的孤城。
(3)了解片的用意。
师抛疑:片在这可以换成什么词?诗人这里为什么不用座而用片?(一片是唐诗习惯用词,往往与孤连文,如孤帆一片、一片孤云等等,这里相当于一座,而在词采上多一层单薄的意思。孤城在万仞高山的衬托下,像一片落叶,显得单薄。)
(4)指导朗读本句,可以把一片孤城 和万仞高山对比读,读出戍边城堡的孤。
引导:孤城周围除了高山,还有什么?
2、诗象:黄河
(1)读读这句诗,你的眼前浮现出了怎样的画面?
(2)回顾黄河入海流的观察角度,了解本句诗的视角:逆着黄河流向,自下而上远眺黄河。
(3)辽阔的高原上,黄河奔腾而来,远远向西望去,好像是从白云中流出来的。
闭上眼睛想象一下,从白云中流出来的黄河像 。(想象练说,引导学生用比喻句表达)
(4)你能用哪些词语来形容这条黄河?
(5)指导朗读:让我们读出黄河的源远流长,读出黄河奔腾万里的气势。
3、深化孤城的意境。
巍巍高山、滚滚黄河,荒凉的地理环境,更加衬托了这座戍边城堡的孤!仅仅是城孤孤单单吗?(守城将士的心更是孤独的)与其说城孤,不如说人孤、心孤、情孤啊!
4、带着我们的感觉,自由读两句,读出古诗的意境。
预设二:学生对怨的感悟。
1、感悟杨柳的双关。
(1)理解怨,思考:埋怨杨柳什么?(不发芽)为什么杨柳不发芽呢?――春风不度玉门关!春风吹不到,杨柳自然不会发芽。战士们是多么盼望见到春风轻拂,杨柳吐绿啊?但在这茫茫高原,那只是奢望。埋怨杨柳有用吗?所以作者说读后两句
(2)杨柳在这里还有另外一层意思。指的是战士吹奏的是《折杨柳》曲子。介绍古人临别折柳相赠的风俗。
(3)在古诗中,有许多诗句都提到了折柳风俗。(课件出示:出示跟杨柳有关的一些诗句,让学生和老师轻声诵读。)
长安陌上无穷树,惟有垂杨管别离。――唐刘禹锡《杨柳枝词》
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 隋代无名氏《送别》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4)当戍边将士听到羌笛吹奏的悲凉的折杨曲时,会是怎样的心情?理解后两句的意思。
(5)指导读后两句。
2、感悟春风 的深意。
春风,表面指的是自然界的风。它另一种意思即是朝廷的恩惠和关心。戍边将士们盼望着朝廷早点让他们回家,可是,春风不度玉门关,朝廷似乎忘记了他们的存在,根本不顾他们的死活。很多将士魂归关外。
3、拓展:有关描写战争的诗句。轻声地跟老师一起读。(配哀伤的乐曲)
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
――唐李颀《古从军行》
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晚唐曹松《已亥岁二首》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陈陶《陇西行》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王翰《凉州词》
4、 激情创境,配乐齐读古诗。
【设计意图:根据学生的初读感悟,以情为突破口,以孤城为主要意象,引导学生体会边塞的荒凉地理环境,感悟戍卒的离愁别恨。以读为依托,引导学生品读感悟,进入古诗的情境,感悟诗人的情感。以一首带动多首古诗进行教学,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古诗,同时深化了古诗的内涵,让学生在陶冶情操的同时也积淀了古诗的文化底蕴。】
四、情感渲染,拓展运用
1、写话练习:羌笛发出的悲切之音,让将士黯然泪下。如果他家有年迈的父母,如果他已经有了妻儿,他会对父母妻儿说些什么?请你任选一种角色,写一写戍边将士的心里话。(写好后交流)
2、亲人们能听到他的诉说吗?将士们只好把滔滔的思念寄托在幽幽的羌笛声里,含泪回忆那依依惜别的情景!有感情背诵《凉州词》。
3、结课升华:连年的战争,长年的戍边,毁掉了原本幸福的家庭。战争带给人们多少苦难啊!让我们反对战争,维护和平,让天下所有的家庭幸福安宁!
【设计意图:充分挖掘文本内涵,引导学生写一写戍边将士的心里话,学生情之所至,定会言之有物,读写结合,对学生进行扎实的语言文字训练。深化古诗内涵,将立意提升至反对战争,维护和平,赋予了古诗新意。】
五、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2.积累其它的边塞诗。
板书设计:
凉州词
唐王之涣
一片城 孤 万仞山
羌笛 怨 杨柳
26、四年级上册口语交际:安慰说课稿课案教学设计
四年级上册口语交际:安慰说课稿课案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口语交际《安慰》是四年级上册第三篇口语交际,教材列举了三位小朋友遇到的烦心事,正需要安慰。要求同学们了解具体情况,设身处地地想一想他们的心情,然后再思考如何进行安慰比较合适。在此次口语交际教学中主要渗透选择合适的方式进行安慰,以及借助语调、手势等恰当地表达真情实感。
教学目标:
1.知道安慰的含义,能够结合安慰对象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方式进行安慰。
2.在模拟的情景交际中语言实践,注意说话的语调、语气,能够借助手势及其他物品表达自己的真挚情感。
3.培养善于倾听、合作、表达的好习惯,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感受语言 激发兴趣
1.谈话交流:师生交流,打招呼。培养学生是否认真倾听,及时评价认真倾听的学生,引导学生学会倾听。
预设:A:陈老师好。(你好!)
B:陈老师您好!(评价:知书达理)
C:陈老师您好,谢谢您能来给我们上课;(评价:热情大方)
D:陈老师您好,我是( ),欢迎您来到( )给我们上课;(评价:你将来一定是一位外交官!)
2.同学你好,你叫什么名字?我可以称呼你(直接叫名字或者叫名字里的后两个字。)
3.我们都这么熟悉了,算是新朋友了,陈老师最近有件烦心事,请你们帮帮我?
4.出示:我儿子刚刚考完期中试,语文成绩非常不理想,我很生气,他很沮丧。我该怎么说?是批评呢还是安慰?板书:安慰
5.大家看,这个慰是心字底,也就是通过我们的安慰让他的心里能( )
指名:心里好受一些;心里能平静一些,心里能愉快一些,心里能阳光一些
6.学生教我安慰儿子;我怎么说,我的儿子心里会舒服一些,还能达到我的想法。
预设:A失败是成功之母;
B成绩不能代表你的能力;
C学习之路还很长,一次跌倒不会影响你,跌倒了爬起来,才能最终成功。
7.小结:良言一句三冬暖,好话百听也不厌啊!
二、品析语言 领悟技巧
1.就在陈老师来给你们上课之前,我们学校刚刚开完秋季运动会,学校专门还放了一天假呢?可是我们班的小峰同学却高兴不起来,怎么回事呢?
出示案例:在运动会4100米接力赛中,小峰摔倒了,他的班级在这个项目上没有取得名次。小峰心里想:都怪我,我要是没摔倒就好了。
2.陈老师现在化身为小峰同学,谁上来安慰我。
注:老师装作一脸不高兴地样子,坐在椅子上。
3.选择一名同学上来安慰,其他同学注意观察,认真倾听,一会来评价评价。
4.交流:回顾刚刚这位同学对我的安慰,他首先,接着。
相机板书:了解情况 好言相劝 真心鼓励
5.角色互换:谁来体验小峰的角色,陈老师从老师的角度安慰小峰。(师:师注意有意识安慰时带上动作,语气柔和,亲切。)
6.学生评价老师的安慰。相机板书:关注动作 注意语气
三、运用语言 情景交际
1.出示案例2和案例3,请同学们在其中任选一个,同座位之间模拟情景进行安慰。提示:按照要求
2.同桌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3.展示,评价。
4.小结:同学们已经学会了如何安慰了,陈老师班级里还有一位特殊的同学,谁能帮帮我?
四、融情语言 心育渗透
1.出示案例:小华本是一个活泼开朗的孩子,自从去年他爸妈去外地工作以后,他就跟着爷爷一起生活,性格也变得内向了。每当看到其他同学都有父母陪伴在身边时,他就特别难过。如果你知道了这情况,你会怎样安慰他呢?
2.同学交流:
A经常主动和他一起玩,一起做游戏,让他慢慢忘记事。
B我会写一张卡片悄悄的告诉他,爸妈虽然不在你身边了,相信他们一定还是爱你的。
C找老师,多给他一些关心、关爱。(评价:有爱的陪伴,他就不会孤单。)
3.小结:安慰的方式比较多,我们要根据安慰对象的具体情况选择恰当的方式,这样效果会更好。板书:选择方式
五、内化语言 付诸实践
1.小结:语言有魅力,安慰有力量;一句话真诚的安慰能融化内心的一座冰山;一个微笑,一声问候,一个动作,一个眼神,一种语调都将改变一个人,影响一个人。所以,陈老师打算成立心灵安慰热线,我打算从我们同学中招募成员,你们谁想来应聘。有一个条件,请你讲一讲生活中你安慰过谁?是怎样安慰的?
2.学生交流;
3.总结:你们都可以成为成员,希望你们言必行行必果。
板书设计: 安慰
了解情况 注意语调
好言相劝 适当动作
主动帮助 选择方式
真诚
27、四年级上册20课陀螺说课稿课案教学设计
四年级上册20课陀螺说课稿课案教学设计
一、说教材分析
《陀螺》是国家统编教材四年级上册的一篇文章。这篇文章是儿童文学作家高洪波老师的一篇回忆性散文。此文以陀螺为线索,主要叙述了自己的一只其貌不扬的陀螺战胜大陀螺的事情,并从中悟到了一个深刻的道理,体会到了成长中的快乐,从而表达了对陀螺的喜爱之情。本文作者以儿童的眼光和心理去观察事物描写事物,字里行间充满了童真童趣。为了让学生能更深刻地理解作者的情感和思想,我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洋思教学模式,把学生分成几个互助小组,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按照文章的结构美、内容美,语言美、来共同赏析这篇文章。
二、说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2.指导学生通过品读抒情、议论的语句解读文章主旨。
3.学习从情感、含义、修辞等方面赏析文章的语言。
4.使学生认识到玩具在儿童成长过程中的作用,并能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获得独到的感受。
三、说重难点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通过品读抒情、议论的语句解读文章主旨。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从情感、含义、修辞等方面赏析文章的语言。四、说学法
1.圈点勾画法 2.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
五、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玩具是我们喜欢的东西,许多人成年之后对玩具仍然情有独钟,久久不能忘怀,那么玩具不是简单意义上的玩具,而是演化为一段难忘的经历,一段难以割舍的情感,一段萦绕于心的感悟。今天,高洪波老师的一篇《陀螺》就是这样一篇有着丰富内涵、充满童真童趣的文章,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学习吧!
(二)学生齐读学习目标。
(三)大声自由的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1.以下这些字应值得注意:
冰尜(ɡ) 妩媚(wǔ) 挑(tiǎo)衅(xn)镟(xun)
绰(chu)号头晃齿豁(hu)恍(huǎnɡ)惚(hū)
2.学生把以上词语齐读两遍。 (这一环节主要是扫清学生对字词的障碍)
(四)自学指导①
轻声自由地朗读课文,把每一自然段标上序号。6分钟以后完成下列问题。
1.按照提示理清课文思路:说陀螺()陀螺得陀螺()陀螺()陀螺
2.文章中心事件是什么?为什么前面却花大量篇幅写与陀螺相关的其它事呢?
3.文章哪几段是作者斗陀螺之后的感悟?找出来后齐读这几段文字。
4.作者说:陀螺赠与了我极大的快乐和由衷的自豪,你知道这快乐是什么?我为什么自豪?
5.从斗陀螺的经历中作者学到了什么? (这一环节主要是落实学生对文本结构和内容的理解)
自学指导②赏析文章语言美
小声朗读或默读文章,给精彩片段、句子词语做上记号并在旁边批注,学会从情感、含义、修辞等方面赏析语言。(3分钟后回答问题)学生自主品读,探究,教师引导归纳.
1.修辞手法的运用。如比喻句:曾有很长一段时间我的世界堆满乌云,快乐像过冬的燕子一般,飞到一个谁也看不到的地方去了。这个比喻句形象的写出了我得不到陀螺的郁闷心情,从中表达了我对陀螺的酷爱之情。如拟人句:大陀螺摇头晃脑,挺着肚皮一次次冲过来。这句话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大陀螺的得意洋洋,不可一世。
2.幽默诙谐的语句。如为削制得心应手的冰尜,就差没把椅子腿拿来废物利用了等。
3.含义深刻的句子。如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这句话深刻地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不能只根据外貌评估一个人的才能,品质和行为。 (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学生学会赏析文章的语言)
(五)拓展迁移
做小游戏:选一名会玩溜溜球的同学上台表演。请同学们认真观察他的动作过程,思考下列问题。(3分钟后回答下列问题)
1.用几个动词描写这位同学玩溜溜球的过程,精湛的技艺不是一朝一夕造就的,在这位精彩的表演中,你从中发现了什么道理?
2.通过这节课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3.课后练习:请同学们把刚才看到的玩溜溜球的过程、领悟到的道理用文字描述出来吧!
板书设计
陀螺
说
做
得 欢乐
人不可貌相
斗 海水不可斗量
(玩中学)
悟 自豪
28、五年级上册2课珍珠鸟说课稿课案教学设计
五年级上册2课珍珠鸟说课稿课案教学设计
一、说教材
《珍珠鸟》是一篇记叙性散文,记叙了作者收到朋友送给自己几只珍珠鸟之后,对它们细心呵护,最终成为朋友的温馨故事。珍珠鸟原本是一种胆小怕人的鸟,虽然外形可爱,但较少与人亲近,而在作者的悉心照料下,它们的孩子小珍珠鸟,和人类成为了朋友,读来妙趣横生,情意盎然。学习这篇课文时,一方面要带领学生品味作者的语言,体会他对珍珠鸟的刻画,另一方面要读懂文末语句的深刻含义,感悟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境界。
二、说学情
仅仅对于教材的分析是不够的,还需要教师合理掌握学生的具体情况。五年级的学生学习过一些描写动植物的文章,但以往这类题材的文本多以说明文的形式出现,语言并不优美,说理也不够生动,而冯骥才的这篇散文则将人与物有机地结合起来,文末的说理自然生动并且深刻,我们在教学上要注重读与悟的结合,细细品读作者细腻的笔触。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以及学生的特点,我制定了以下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6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最后四个自然段;了解珍珠鸟的形象特点。
【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朗读感悟、合作探究等方法,品读文章的语言,理解文末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境界的含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作者和珍珠鸟之间充满爱和信赖的美好境界,领悟人与自然应该和谐相处的道理。
四、说教学重难点
根据教学目标我确定的教学重难点是:
【教学重点】品味文章的优美语言,理解文末关键词句的含义。
【教学难点】体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道理。
五、说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法、朗读体会法。
下面我将着重介绍我的教学过程,这也是我本次说课最为核心的一个环节。
六、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将运用图片导入的方式,让同学们先观察珍珠鸟的外形,对珍珠鸟有一个比较直观的印象,感受它们可爱的气质,在此基础上切入文章的主题。图片导入的方式生动、直观,有助于营造课堂氛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二)整体感知
首先,我会让学生自由地朗读课文,先熟悉文本,在这个过程中将生字词圈画出来,并先通过同桌之间的交流解决一部分。读完之后我会利用PPT将本课的生字词播放出来,省时省力,一目了然,通过我的范读,为同学们正音。
接下来,我会引导学生从作者对珍珠鸟的描写出发,先感知珍珠鸟内在和外在的特点,对珍珠鸟有一个全面的认识,继而把文章开头对珍珠鸟个性的强调摘录出来,以此询问同学们作者的设计用意,让学生基本把握好文章的主题。
(三)深入研读
在深入研读这个部分,我会通过问题的引导、重点词句的分析,让学生对文章有更深入地了解,体悟作者想阐明的道理和精心营造的氛围。
首先,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学生对珍珠鸟已经有了了解,可以进行更深入的提炼和总结了。我让学生读完文章后进行归纳:珍珠鸟在我的照料下,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这属于比较基本的信息概括,有助于学生梳理文章的结构。学生们在进行信息概括时,往往会发生遗漏,但只要多做这样的练习,以后学生们在文本细读方面会有长足的进步。
其次,归纳总结只是细致分析文本的一部分,文章中到处都是作者的巧思,而学生们往往难以察觉,需要老师进行相关的提点。本文写到这样一个细节:小珍珠鸟在啄书脊上那些大文豪的名字。这细节看似不起眼,其实都是在围绕文章的主题铺排。珍珠鸟之小和文豪之大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珍珠鸟无意亵渎文豪,只是在表示自己的俏皮、亲昵,在这种小细节的描绘之下,人与自然的和谐气氛跃然纸上,小鸟的形象也变得亲切可感。体会这个细节描写的用意,对理解文本的意蕴,同样起了帮助的作用。
最后,在对文章已经有了全面了解的基础上,引出文章最关键的末尾部分: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这句话的理解也是本次教学的核心所在。通过这句话,作者卒章显志,点明了要阐述的道理,并以信赖一次概括。让学生体会到信赖所包含的意义,体会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本文学习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四)延伸作业
延伸和作业的内容我都以灵活生动的形式进行安排。
在拓展延伸方面,我带领学生回忆自己和信赖有关的经历,并加以表述。这种方式可以唤起学生心底温暖的回忆,拼接素材,还可以锻炼表达与交流的能力,对加深文章主旨的理解也有好处。在作业方面,我进行了写作部分的拓展小练习,让学生以珍珠鸟的口吻写下自己的心里话。通过拓展和作业两方面的结合,正好多方面训练了学生的能力,可以实现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
29、五年级上册课文1白鹭说课稿课案教学设计
五年级上册课文1白鹭说课稿课案教学设计
一、说教材
《白鹭》是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一篇抒情散文。这篇文章生动地描写了白鹭颜色、身段的精巧以及觅食、栖息、飞行时的韵味,给人以美的享受,表达了作者对白鹭的喜爱。全文条理清晰,主要主要写了白鹭的外形和活动之美,语言流畅而传神,营造出自然清新而浓郁悠远的意韵。
环节一:导入新课,激发求知欲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情感极易受到环境气氛和他人情感的感染而产生共鸣。基于此,上课伊始,我采用谈话导入的方式,请学生分享描写白鹭的诗句,活跃课堂氛围,进而引出课题《白鹭》。
我的导入语设计如下:同学们今天上课之前,老师要和大家玩个小游戏对对诗,谁来来分享分享有关白鹭的诗句呢?根据之前所学和课文积累,预设学生会答出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等诗句。
这样的导入不仅使学生清楚了本节课所要学的课题和内容,还形成了阅读期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环节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新课标强调: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要让学生在读中感知、读中感悟。
在此环节,我会先安排学生有感情地自由朗读课文,自主解决本课生字词,并采用点名提问的方式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之后请学生浏览课文并思考文章写了白鹭的哪些方面?这一问题并不难,学生们读完全文,稍加归纳就能够知道,文章主要写了白鹭的外形(色素、身段)和生活习性(觅食、栖息、飞行)两个方面。
这一环节的设计以学生为主体,在培养学生归纳概括能力的基础上,加深他们对文章结构的理解和认识,这将为深入分析文章做好铺垫。
环节三:析读课文,质疑问难
朱熹说: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为此我将层层设疑,步步引导,抓住重点语句展开深入分析。为了将学生的目光牵引到重点内容上,我将抛出思考问题:请同学们小组合作讨论:说一说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色素美从哪里可以体现出?身段美哪里可以体现出?白鹤、朱鹭、苍鹭也是流线型结构,与白鹭相比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理解此处写出了白鹭的色素和谐,用对比凸显了白鹭身段匀称,就像一首精巧的诗。接着再请学生有感情地朗读25自然段,体会作者的喜爱、赞美之情。至此已经完成第一个重点内容,体会白鹭的静态美。
此时用一个问题文中哪些地方描写了白鹭的动态美,作者用了哪些手法?请找出相关语句,加以分析。引导学生朗读文章的68段,并重点研读,圈画出描写白鹭的动词和形容词,批注阅读感受。抓住钓鱼悠然不安稳清澄等词体会白鹭的动态美;利用给68段描绘的三幅图画起名字这一个小任务,激发学生的兴趣,感受白鹭的悠然灵动美。此时再请学生有感情地朗读68自然段,体会作者的喜爱、赞美之情。
最后请学生小组讨论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有什么特点?有什么不同?从而引导学生了解首尾呼应的写作方法。
这一环节,通过层层深入的问题设计,逐步引导学生揣摩课文的字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情感。完成了教学重点,突破了教学难点。
环节四:品读课文、总结升华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重点,总结作者的写作手法,鼓励学生抓住事物的特点展开描写,写清事物的动态美和静态美。
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说过:语文教学的亮点在哪里?语文的味道在哪里?在关键的语句里,在理解后的朗读里。安排学生再次阅读文章,加深理解。
环节五:夯实基础,布置作业
为了将学生学习的热情从课内延伸到课外,我将结合本课内容给学生布置两个小作业:
背诵课文。
抓住某一事物的特点进行描写,表达自己的感情。(50字)
板书设计(略)
30、五年级上册19课父爱之舟说课稿课案教学设计
五年级上册19课父爱之舟说课稿课案教学设计
一、说教材
《父爱之舟》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篇文章用朴实的语言,讲述了父亲对儿子的爱的几个场景,表达父亲了对儿子深沉的爱以及儿子对父亲的爱与感激之情。文章语言质朴,感情深沉而浓烈,从小事中发掘伟大的情感,感人至深。
二、说目标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结合本组课文的训练意图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会认栈、冤等12个生字,会写蚕、考等14个生字。理解千变万化、纸屑等词语。
2.朗读课文,从课文的具体描绘中感受到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对父亲的感激、崇敬之情。
3.领悟以小见大的写法,领悟通过小事来反映人物情感的写法。
三、说教学重、难点
文章的教学重点是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并从中体会到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对父亲的感激、崇敬之情。教学难点是领悟文章以小见大的写法。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我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通过具体的事例来体会文中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同时,我引导学生通过生活中的小事,来体验生活中父亲的爱。这样既解决了重点,又突破了难点。
四、说教法和学法。
1.根据文本,选择合适的教法。
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和语文素养,以及自主合作的精神,在三维目标的指引下,我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运用课件和点拨的方法来理解文本。
2.学法指导,形成能力。
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学生自学、自读、自悟,以读促悟,使学生形成能力。
五、说教学过程
1.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我采用充满感情的语言进行导入。这种方法能引起学生们的共鸣,激发他们学习的欲望。
2.对于课文的理解。我首先让学生在自读的基础上解决生字词,然后在此基础上把握课文的内容。通过让学生概括主要内容,达到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我还设置了精读的环节。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精读课文,把握重点句子,通过对重点句子的理解,来达到对人物形象的理解,从而明确作者的写作意图。
4.对于课外作业的布置,我设置了以小见大写法的应用,引导学生根据本课的写法写一写现实生活中的父亲,从而达到理论和实践的联系和统一。
5.板书设计
第一部分:以梦境开始,引入往事的回忆。
父爱之舟第二部分:写了父亲对我满满的爱。深沉、令人
感动的父爱
第三部分:表现出作者对父亲深深的爱意。
第一个场
第二个场景
场景描第三个场以小见大
第四个场景
第五个场景
板书设计采用结构图的形式,直观地表现出文章的脉络以及作者所表达的情感,清楚明了,让人一目了然。
六、教学效果预设
这篇文章语言朴实而深沉,从小事中展现伟大的爱。在教学中,我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通过引导,让他们把握课文内容,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效果良好。
31、五年级上册12课古诗三首之题临安邸说课稿课案教学设计
五年级上册12课古诗三首之题临安邸说课稿课案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题临安邸》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内容。本诗是宋代诗人林升题写在临安一家旅店墙壁上的诗,作者先通过山、楼两个叠词的运用,让鳞次栉比的亭台楼阁,重重叠叠的青山,彷佛出现在眼前,给人以美好的感受。但是面对国家大好河山被金人践踏,南宋官员却不思故土,诗人的愤怒之情跃然纸上西湖歌舞几时休?而暖风熏得游人醉中,暖风一语双关,不但介绍了当时的自然春风,又指出了当时的淫靡之风;游人在这里不是指一般游客,而是特指那些忘了国难、苟且偷安、寻欢作乐的南宋权贵。最后以只把杭州作汴州结尾,讽刺了南宋权贵们忘记了自己的国家正处于为难之中,被淫靡之风熏得纸醉金迷,醉生梦死,苟且偷安,更表达出诗人强烈的爱国情感。
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有较好的古诗学习基础,对古诗有一定的学习热情。他们能借助注释、工具书、想象画面等多种方法来读懂古诗的大意,但由思悟,在学生充分阅读思考、质疑的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来了解一段历史,感悟一种民族情怀,带领学生充分学习。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文,读出古诗的韵律美。
2.引导学生借助图片和注释理解诗句意思及诗中蕴含的情感。
3.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激发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方法与策略:
1.借助教材注释,结合课内外资料,通过独立自主地学习,正确理解古诗的大概意思。
2.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体会情景,合理想象,感受诗歌的情绪和意境,感悟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并受到心灵的熏陶。
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文,读出古诗的韵律美。
2.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感悟历史背景,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学准备:白板课件
教学过程:
一、了解一座城市
1.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你们都去过哪些地方呢,能否把印象最深的一处介绍给大家呢?
(生自由发言。)
2.下面老师也给大家推荐一个地方,请看大屏幕。
(播放杭州宣传片)
3.这是哪里?觉得怎么样呢?
(生自由发言。)
4.你们用了最简单最简约的一个词来表达对这座城的印象,其实啊,单单一个美字不足以评价这座城,俗话说得好: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可想杭州在人们心中的地方是蛮高的,自古以来,多少文人墨客都为它写下过浓浓的一笔。比如说
(出示描写杭州的名句)
5.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关于杭州的诗,它的名字叫《题临安邸》。
(板书课题,指导临和邸字)
(生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教师运用谈话的方式引出杭州,并利用视频让学生感受杭州城的繁华,不但提高了学生学习本文的兴趣,还为学习诗意以及领悟诗情做出了很好的铺垫。】
二、学会一首古诗
1.大家看这个题字,我们在四年级曾经学过一首关于题字的诗。
(齐背《题西林壁》)
2.揭示诗题。
3.出示诗文,提出要求:用喜欢的方式读读这首诗,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生读诗文)
4.谁能给大家读一下?
(生展示读,在读好停顿的基础上师指导读长短音的技巧。)
【设计意图:检查学生预习效果,在多次朗读中感受古诗的韵律美,进而为后面的诗文理解,与作者产生共鸣做好夯实的基础。】
5.师:读了这么多遍,你读懂了吗,透过这首诗,你仿佛看到了关于杭州的哪些画面?
师板书山,楼,歌舞。
6.出示图片。
何为山外青山?一座连着一座,此时此刻你能否想到一句符合画面的诗句?
7.出示图片。
(1).我们再看,楼是什么样的楼?
(2).穿越到宋朝,透过这些楼,你感受到了一座怎样的城市?
(3).人们在这座繁华的城市里干什么呢?
(4). 此城,此风,此景,此歌舞给游人怎样的感受呢?
生:暖风熏得游人醉。
8.是香风吹到我们的面颊上让我们陶醉了吗?
生:是美酒。
生:是美景。
生:是繁华的城市。
生:是美女。
生:是这种生活状态。
生: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能力,透过图片,文字去探索诗中更深刻的内涵。】
三、记住一段历史
1.再看这首诗,题目提到了一座城临安,诗文写了一座城杭州,貌似文不对题啊!其实这里有一段屈辱的历史。
(师讲解杭州的历史以及临安的名字由来)
(播放短片)
2.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暖风熏得游人醉中的游人仅仅只指到杭州游玩的游客吗?
(指当时居住在杭州城里的人们。指当时的朝廷里的官员们。指当朝的皇帝。)
3.那么这个醉字貌似有了另一层含义?
(指当时杭州从上到下的一种生活状态。纸醉金迷的生活风气,苟且偷生的生活风气,不思复国的生活状态)
【设计意图:通过写作背景,了解南宋权贵们不思复国,苟且偷安,进而去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伟大爱国情怀。】
四、认识一位诗人
1.这一切,被一个人看到了,他就是林升,也就有了这首传世千古的古诗《题临安邸》。(生齐读诗文。)
2.假如你是林升,你想说些什么吗?
生:杭州的人们,醒醒吧,我们应该停止这种生活,要发奋图强,去收复旧山河。
3.所以说诗人写出了三个字几时休?
(师板书)
4.当林升看到杭州城里的人们沉迷于这种安于现状的生活,发出了感叹。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5.当林升看到南宋小朝廷不思复国,一味的求和,用文字做出了这样的讽刺。
(暖风熏得游人醉,只把杭州做汴州。)
6.林升担心这样长此下去,这个羸弱的小朝廷又能坚持多久呢?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设计意图:通过再读诗文,达到读者与文本共鸣,与作者共鸣,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伟大爱国情怀。】
五、传承一种精神
1.西湖歌舞几时休?直把杭州作汴州。同学们,我们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延续了五千年,那是因为我们华夏子孙有着一种气节,每当国难当头的时候,总会有些爱国之士站出来,宋代也如此,林升只是其中之一。
(出示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2.是啊,盼了一年又一年,宋朝的军队怎么还不回来收复失地呢,最后等到了白发苍苍,久卧病床,将死之时带着遗憾写下了
(出示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3.林升的担忧成了现实,苟且偷生只换来了短暂的安定,临安府后来被攻破了,南宋亡国了,爱国诗人文天祥誓死不降,临死前写下了
(出示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4.同学们,今天我们通过一首诗了解了一座城市,一段历史,一位诗人,知道了国家强大的重要性,我们要好好学习,长大了报效祖国,绝对不能让历史重演。最后我们以齐诵的方式致敬林升!
(生齐诵《题临安邸》)
【设计意图:通过拓展,进一步感受诗人们的爱国情怀,激发和培养学生们的爱国主义情感。】
板书设计:
题临安邸
山 楼
歌 舞 几时休
权贵 醉生梦死 林升 忧国忧民
暖 风 游人醉
杭 州
作业设计:
1.背诵并默写《题临安邸》。
2.收集描写西湖的古诗,互相交流。
32、五年级上册11课牛郎织女(二)说课稿课案教学设计
五年级上册11课牛郎织女(二)说课稿课案教学设计
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牛郎织女(二)》。
对于教材的深入解读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那么,在正式内容开始之前,我要先谈一谈对教材的理解。
一、说教材
《牛郎织女(二)》选自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九课,本篇课文是一篇民间故事,讲述的是牛郎与织女之间爱情故事。牛郎是地上的凡人,而织女是天上的仙女,他们之间的爱情故事是美好但是又坎坷。本文是以牛郎为线索,讲述了他男耕女织痛失老牛夫妻离别鹊桥相会这几个故事情节。
二、说学情
合理把握学情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本次课所面对的学生群体具有以下特点:五年级的学生对语文知识有了一定的积累,对文章大意能较好地理解,但是对文中人物形象特点以及民间故事的特色还不能很好理解,需要教师结合故事情节创设活动引导来学生。
三、说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对教材、学情的分析,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
1.认识偎、衰等9个生字,能简述故事内容。
2.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体会牛郎织女执着勇敢、追求自由的人物形象特点。
3.感受民间传说的魅力,培养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四、说教学重难点
结合本单元的教学要求,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我确定了本节课的重难点是:
教学重点:会认写文章生字,能简述故事内容。
教学难点:体会牛郎织女执着勇敢、追求自由的人物形象特点;感受民间传说的魅力。
五、说教学方法
新课程教学中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基于此,我将引导学生采用以下的教学法:圈点勾画法;多媒体教学法;朗读法;小组讨论法;角色扮演法。
下面我将介绍我的教学过程,这也是我本次说课最为核心的环节。
六、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好的导入未成曲调先有情。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将提问学生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讲过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知道牛郎织女结婚生活在一起了。但这并不是结局,大家知道后来又发生了什么事情了吗?带着这个疑问,同学们跟着老师一起进入新课《牛郎织女(二)》来一探究竟吧!从而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
在此环节,我将让学生朗读课文后圈出文中不会的生字词,如偎、衰等生字。在扫清生字词的障碍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指定学生概述牛郎和织女结婚后面发生的故事。进而明确本文的故事情节为:牛郎和织女生下一对儿女后,过上了男耕女织的幸福生活,但是王母娘娘发现后阻止他们的爱情,牛郎与织女只得天河相隔,直到农历七月七日才能鹊桥相会。对文章大意的整体把握,有利于深入研读的进一步分析。
(三)深入研读
深入研读,意在通过文中的细节来反映整篇文章,并且能够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主旨内容。我会这样开展本堂课的深入研读:
首先,学生在初步感知文章大意后,我将组织学生以小组讨论的方式概括牛郎织女发生了哪几件事情?然后请小组代表回答。学生将根据原文给予相应回答,我将给予肯定性评价。进而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概括明确一共发生了男耕女织痛失老牛夫妻离别鹊桥相会这四件事情。
其次,接着请学生再次朗读课文,找出破坏牛郎织女幸福生活的关键人物。并结合语句分析这个人物形象具有什么样的特点。由于这个问题较简单,学生不难找到答案,从而明确:王母娘娘是破坏牛郎织女幸福生活的关键人物。学生找出文中语句如她尤其恨织女,竟敢留在人间不回来,简直是有意败坏她的门风,损害她的尊严。王母娘娘狠狠一推,孩子倒在地上,她就带着织女一齐飞起来。通过分析可以得出王母娘娘的形象特点是自私、狠毒,并进行板书。
最后我会请学生分组朗读,并提出问题找出牛郎织女面对凶恶的王母娘娘,又采取了什么行动?说明牛郎织女什么样的性格特点?学生不难从原文中找到故事情节如牛郎披着老牛的牛皮飞上天追织女织女即使受到了很严厉的惩罚,还是要和牛郎在一起,说明牛郎织女都为爱勇敢执着,也说明他们都追求新生活,追求自由。并进行板书。
通过以上环节我达成了我的三维目标,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
(四)拓展延伸
在此环节,为了促使学生将学习延伸到课外,构建起大语文学习观。我的教学设计如下:
首先请学生观看牛郎织女视频,再找学生角色扮演,扮演完后谈谈对民间故事有何特色的看法?学生观看视频后对故事情节有更深的印象,有利于他们角色扮演。在角色扮演后对民间故事将会有更深的体会。进而明确:牛郎织女讲述的爱情故事贴近自然生活;老牛能说话,王母娘娘法力无边,说明民间故事想象奇特丰富,具有很强的艺术魅力。再进行相应板书。
(五)小结作业
课堂小结是对本堂课所学知识的巩固,我将采取师生共同总结的方式进行,进一步深化文章主旨。课后作业是教与学的交汇点,是与课堂学习内容的对话。我将布置这样的作业:以语文兴趣小组为单位,给《牛郎织女》的故事绘制连环画,下节课进行分享。
七、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就像一份微型教案,突出本堂课的重点。因此,我的板书设计如下:(略)
33、五年级上册9课猎人海力布说课稿课案教学设计
五年级上册9课猎人海力布说课稿课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会认、会写本课重点生字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朗读,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分析人物形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体会海力布热心助人、舍己为人的可贵品质,激发学生热爱民间艺术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1.通过朗读,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分析人物形象。
【难点】
体会海力布热心助人、舍己为人的可贵品质,激发学生热爱民间艺术的情感。
三、教学方法
朗读法、教师点拨法、组织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教师引导学生回想自己知道的民间故事(如孟姜女哭倒长城、梁祝化蝶、花木兰代父从军等),激发学生兴趣,从而引出新课。
环节二:新课讲授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扫清字词障碍
形近字僵和疆;叮嘱(叮咛、嘱咐、千叮咛万嘱咐)
2.了解主要内容
课文主要写了四件事:①海力布平时热心助人②海力布打猎时救了龙王的女儿,得到一颗宝石,从此他听得懂动物的语言③他把利用宝石听到的大山要崩塌、洪水要淹没村子的可怕消息告诉了乡亲们,乡亲们得救了,而他自己却变成了石头④人们世世代代纪念他。
(二)研读课文,深入体会
1.海力布是一个怎样的人?
热心助人、舍己为人的人。从得知可怕消息后海力布的神态(大吃一惊焦急急得掉下了眼泪)动作(急忙跑回家催促大家)和语言(我可以发誓,我说的话千真万确。相信我的话吧,赶快搬走!再晚就来不及了!)中,可以看出。
2.海力布明明知道,如果把鸟儿的话说出来,自己会变成石头,为什么他还要说?
因为海力布平时就是一个热心助人、会为他人着想的人,所以,当他知道只有把事情说清楚,大家才会相信,只有牺牲自己,才能换来乡亲们的平安时,他决定把鸟儿的话说出来。这表现了海力布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环节三:巩固提升
1.现场模拟
当乡亲们看到海力布变成石头的时候,他们会说些什么呢?学生模拟乡亲们的口吻来说一说。
2.教师小结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海力布以自己的生命为代价救了乡亲们,他是勇敢的、伟大的。他热心助人、舍己为人的精神值得世代传颂。我们要将他的这种精神发扬光大,让我们的世界变得更美好!
环节四:作业设计
1.回家后简要地向父母复述这个故事。
2.根据课文内容,给那块叫海力布的石头写一段话,简要介绍它的来历,400字左右。
五、板书设计
猎人海力布
一、热心助人
二、舍己为人
34、五年级上册27课我的“长生果”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
五年级上册27课我的长生果说课稿课案教学设计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上午好!我是,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我的长生果》。希望各位老师多指教。我所说的我将本文的说课按照:说教材地位及教学目标---说教材的重难点---说学情---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设计,这五个环节来展开说课。
一、说教材地位及教学目标
《我的长生果》是一篇回忆性的散文。作者以一种娓娓交谈的方式,用朴实的话语,回忆少年时代的读书经历和读书收获,真诚抒写了阅读和写作带给自己的愉悦。字里行间融注了作者对生活,对人生真实的体验和感受,给人思考和启迪。
结合本单元教学目标和教材自身特点,我把本课教学目标定为:
1.知识和技能目标:
(1)据标志性的词句理清文章思路,概括内容要点,在听说双方互动过程中,增强知识的筛选能力。
(2)品味生动形象的语言,体味字里行间流露的真情实感,感受散文形散神聚的魅力。
(3)通过删减,调序,改换,勾连等方法,引导生学自主品析,并在一定基础上进行语言的积累和运用。
2.情感目标:
(1)联系自己阅读,写作经历和生活实际,畅谈感受和收获。感受到创造性学习的乐趣。
(2)体悟阅读与写作对于个人的成长,社会人生的价值意义,借以激发学生提升心智,丰富生命,完善自我。
二、说重点难点
叶文玲在本文中娓娓讲述了创新写作给她带来的乐趣。编者其意,旨在希望让阅读带给学生一点思想观念上的冲击,一些思维方式上的转变。故而,结合单元目标和本文特点,我将本文的重难点确定为:
重点:读懂课文内容,体味字里行间流露的真情实感。
难点:结合自身体验,畅谈学习本文的感受和收获。理解阅读与写作相辅相成的道理,并能进行创造性的写作。
三、说学情
我们的学生是山区学生,语文基础较差,尤其体现于学法方面、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通过前面三课的学习,学生已初具赏析和品读一般文学作品的能力,并能结合文本谈自身的阅读体验。
四、说教法和学法
《纲要》明确提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索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根据我们学生情况、本课文的特点,按照学生的认识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为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决定采用以下教法:
诵读法:三分散文七分读,从教学过程来看,教学中将朗读教学贯彻到课堂始终,教师示范朗读,引导学生按要求听读,帮助学生深入体会课文情感意蕴,到交替运用轮读、个读、齐读和品读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真正学会读书,欣赏、领悟短文的优美语言和意味,借此落实教学目的。
提问法:为了在课堂教学中训练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提高对短文整体的把握能力,我设计了若干个问题在学生反复朗读中适时抛出,有利于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记忆,最后又通过互动设计板书表现出来。
讨论法:引导学生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共同分享合作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喜悦。
练习法:控制论告诉我们,要实现有效控制就必须要有反馈,而且反馈越及时越好。因此我设计一些课堂练习,运用练习教学法及时反馈课堂教学效果。
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的共同发展。学法具体如下:
1、勾画圈点法:让学生勤动笔墨,积极读书。
2、朗读法:指导学生反复朗读,从中体会课文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3、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合作探究。
4、练习法:主要是进行创造性的表达(口语和写作)。
五、说教学设计:
(一)趣味引入,悬念入题。(从学生喜爱的神话故事人物轻松导入,激起学生兴趣,调动全体进入学习氛围)
(二)自读自悟,整体把握。(《课标》中明确提出,学生要要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能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此环节的设置意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1.齐读,明确长生果的喻意。
2.个读,理清文章思路(我的读书经历和读书收获)。
3.轮读,积累优美词句。
4.范读,重点品读1,2节。
(三)批注精读,体会情感。(重点突出,合作探究精神的培养)
讨论和圈点勾划:
1.作者为什么把书比作长生果?文中哪些词句(字里行间)体现出我对书的喜爱?请把你的理解或感受批注在旁边。
2.书对作者的人生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信息的归纳整合)
3.对此,你是怎样理解文题的?那把它更换为我爱读书,或阅读对我的帮助好不好,为什么?
4.作者由阅读而获得了怎样的写作体验(创造的乐趣)?你有过同感吗?请你也谈谈。
(四)能动创造,享受乐趣(难点突破,创新精神的培养)
1.联系自己阅读,写作经历和生活实际延伸体验,畅谈学完本文后的感受和收获。(再次体悟作者的感受,提升对阅读,写作及人生的认识)
2.我也能!仿写:
书,是人类文明的长生果;书,是
3.积累有关读书的名言警句。
4.创造性表达:
①口头创作故事:有一天,我在街头漫步,突然看到**同学(男)穿着一条裙子,
②小作文:《由男子汉穿裙子想到 》
(五)板书设计:
27.我的长生果
读书 博览群书 入情入境 读书笔记
写作 别出心裁 真情实感 呕心沥血
35、五年级上册25课古人谈读书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
五年级上册25课古人谈读书说课稿课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会认、会写本课重点生字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朗读,结合注释及工具书,理解课文大意。
2.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联系生活实际,感悟课文中有益的读书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认识读书的益处,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1.通过朗读,结合注释及工具书,理解课文大意。
2.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联系生活实际,感悟课文中有益的读书方法。
【难点】
认识读书的益处,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三、教学方法
朗读法、教师点拨法、组织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教师出示有关书籍的图片,并配以激情的导语,引起学生兴趣,从而引出新课。
环节二:新课讲授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扫清字词障碍
知、诲
急(古今异义):古义(要紧、重要)今义(急躁、着急)
2.了解主要内容
本文节选的是古人关于读书的言论,告诉了我们一些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
文章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引用《论语》中孔子的三句名言谈读书。
第二部分:朱熹谈读书,重点强调了三到读书法。
第三部分:曾国藩谈读书,重点强调了三要读书法。
(二)研读课文,深入体会
1.《论语》中的三句名言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勤勉好学的人,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或学识比自己差的人请教为耻。(谦虚好学)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才是真正的智慧。(学习要踏实认真,实事求是,来不得半点虚假)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而不觉得满足,教诲别人而不知疲倦。(勤奋好学,永不满足)
2.朱熹谈读书
读书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读书、做事都要用心,只有事事用心才会取得理想的效果。
3.曾国藩谈读书
读书有三要:第一要有志向,第二要有见识,第三要有恒心。
作者采用了正反论证的论证方法。
举河伯观海、井蛙观天的例子来证明这些人都是没有见识的人,强调了立志是人生的成功之本。立志已定,便要付诸实践,在恒字上下功夫,坚持不懈、努力奋斗。
环节三:巩固提升
1.拓展延伸知识面
教师引导学生自由畅谈跟读书有关的文字、故事。
教师:读书这个话题亘古不衰,而且历久弥新,你还知道哪些古人或今人谈读书的文字、故事,说出来和大家共享吧!
2.教师补充作小结
这三段文字分别介绍了古人是怎样谈读书的,《论语》强调勤奋、谦虚而又踏实认真的读书方法;朱熹提倡读书要做到三到;曾国藩则强调读书三要,这些读书方法都值得我们每个人借鉴。
环节四:作业设计
1.背诵课文,录成小视频,录得好的作品会被发到班级的微信公众号上。
2.搜集更多的古今中外跟读书有关的文字、故事,在下周读书会上做分享。
五、板书设计
古人谈读书
一、《论语》
二、朱熹三到
三、曾国藩三要
36、五年级上册22课四季之美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二
五年级上册22课四季之美说课稿课案教学设计二
一、研读课题,自然带入
1.板书课题:四季之美。
2.学生齐读课题,结合所学谈谈自己见过怎样的四季之美。
3.导入:我们知道题目是一篇文章的灵魂所在,研读课题,抓住关键词分析,有助于理解课文内容。同学们想一想:这篇课文的题目中的哪个词值得我们探究?
预设:美。
下面我们就来具体感受一下这篇文章的美吧。
设计意图:结合第一课时所学,初步感受作品语言的优美特色,为本课学习奠定情感基础。
二、探究文本,感悟美
1.抓四季,明顺序,学以致用。
(1)从课题中的四季一词,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预设:
①四季指春、夏、秋、冬四个季节。
②四季一词还暗示了文章的表达顺序是时间顺序。
(2)过渡:对,这篇课文就是按照时间顺序来写的,其实表示时间顺序的句子都藏在文章里,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来。
(3)课件依次出示段首句:春天最美是黎明。夏天最美是夜晚。秋天最美是黄昏。冬天最美是早晨。引导学生静静地读,看看这是一种怎样的构段方式。(什么季节最美是什么时候。)
①引导学生集体轻读这几句,看看有什么发现。
预设:
几个句子都有相同的部分最美。前一个词是表示季节的词,后面都有表示一天中的时间的词。
②引导学生看一看这四个句子在文中的位置,交流发现有什么作用。
预设:
都在自然段开头,且是中心句,能起到引起下文的作用。
③小结:像这样的既是段首句,又是中心句的句子,我们称之为总领句(总起句)。很多文章中都有这样的句子,这么多作者喜欢用这种方法,是因为这样可以使文章结构清晰、层次鲜明。
(4)课件出示:晋朝诗人陶渊明的《四时》春水满四泽,夏云多奇峰。秋月扬明晖,冬岭秀寒松。
①学生自由读,同桌交流自己的发现。主要运用刚刚学过的写法来说。(春天最美的是水,夏天最美的是峰,秋天最美的是晖,冬天最美的是岭和松。)
②鼓励同学们试试,能不能把课文中的中心句换一种说法。
图片重点从云、萤、鸟、火四种景物上体会四季的情趣。
2.究情趣,悟意境,读中升华。
(1)学生自由读文,边读边画出最能打动自己的情趣,也可以把自己的感受写在书上,并且根据自己的读书收获填写手中的阅读卡片。在小组内和同学说说你喜欢它的原因。
(2)生读书交流,师巡视指导。
(3)教师引导学生交流思考:你最喜欢哪个季节的情趣?从哪句话、哪个词中体会到了这种情趣?
①抓住天空与云彩的颜色体会这是一种柔和安静之美静态美。(板书:云)有感情地朗读第1自然段。
②抓住流萤体会在夏夜里流萤飞舞的美丽情景。(板书:萤)有感情地朗读第二自然段。
夏季多雨,引导学生想象:下雨时有什么景观或乐趣?在老师的引导下体会夏之情趣。(配乐)学生听后自主朗读第2自然段。
③抓住鸟儿体会秋天黄昏时的动态美。(板书:鸟)
引导学生从归鸦和雁群及风响虫鸣中感受到自然的和谐。
男生读,读出悠闲;女生读,读出和谐;齐读,读出情趣。
④抓住火体会冬天与众不同的闲逸与和谐的情趣。(板书:火)
结合手捧着暖和的火盆穿过走廊理解生活中洋溢着暖暖的温馨。指导学生朗读,读出闲适与惬意。
设计意图:从四季和情趣入手,真正引领学生在自主学习交流中感悟到文章的语言优美与精妙,教学思路与学习思路清晰明了。
三、深入研读,提炼写法
1.过渡:作者之所以能感受这些情趣,是因为她内心有爱,爱生活、爱自然、爱生命。(板书:对自然和生命的热爱)
2.组织学生小组讨论:结合板书,你发现了作者注重对景物哪两方面的描写?(静态和动态)
3.小结:写景的文章,抓住动态景物与静态景物进行描写,可以使文章充满情调而且具有极强的画面感。这是一种很好的写作方法,我们可以尝试在自己的习作中使用。图片 引导学生总结写法,鼓励学以致用,培养读写能力。
设计意图:在体会情趣之后提炼动静结合的写法,更容易让学生自主发现和体会这种写法的妙处,有助于学生做到学以致用。
四、读写结合,升华学习
1.教师引导学生在小组内互相交流自己眼中的四季之美。
2.教师点拨写作方法:段首句做中心句,采用总分结构,描写一个季节的情趣。最好抓住这个季节的动态与静态进行细致描写。(板书:动静结合)
3.结合课后选做题进行读写训练。
4.学生小组内练习说写,教师巡视指导。
5.小结:在作者的笔下,春天的柔和,夏夜的迷人,秋日的悠然,冬季的温馨都是那样的细腻真挚。细细品味,这份溢于言表的对自然和生命的热爱感染了你,感动了我。让我们带着这份热爱去享受自然的馈赠,享受生活的情趣吧!
设计意图:通过上面的学习,启发学生运用学到的方法练笔,既是对情感的陶冶,更是对学习效果的检测和反馈。
板书设计(略)
37、六年级上册12课故宫博物院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
六年级上册12课故宫博物院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鳌、銮、蟠、磬、鎏、等13个生字,读准紫禁城、额枋、迥然不同、藻井等6个词语。
2.根据不同的任务,阅读材料。整体把握文意,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学习按照空间顺序说明复杂事物的写作思路,能为家人计划故宫一日游,画一张故宫参观路线图。
3.了解故宫博物院建筑群规模宏大、建筑精美、布局统一的特点,能选择一两个景点,游故宫的时候为家人作讲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进一步激发民族创造精神。
教学重难点:
1.本课的重点:是根据不同的任务,阅读材料。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学习按照空间顺序说明复杂事物的写作思路,能为家人计划故宫一日游,画一张故宫参观路线图。
2.难点:了解故宫博物院建筑群规模宏大、建筑精美、布局统一的特点,能选择一两个景点,游故宫的时候为家人作讲解。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民族创造精神。
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搜集有关故宫博物院的图片、文字资料。
2.教师准备《故宫的记忆》音频、微课《故宫博物院》、故宫博物院的图片资料、生字卡片。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课件播放《故宫的记忆》音频)师伴随着音乐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去过故宫吗?(生自由回答)去过的人,都赞叹它规模宏大、建筑精美、布局统一。特别是那些珍藏着的无数稀世珍宝,更和其建筑艺术一样闻名于世,每个参观者都能从中深刻地了解到封建帝王生活的奢华靡费,并为古代广大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惊叹不已。你们想不想去看一看?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文本,按照作者给我们安排的游览路线,去参观一下这座宏大壮丽的古代建筑群吧!生齐读课题:《故宫博物院》,师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提出读书要求:根据不同的任务,朗读课文,借助工具书等掌握不认识的字,并标注读一读。
2.以开火车的形式读生字,指名读生字。
(1)重点指导:紫禁城(jīn) 鳌头(o) 金銮殿(lun) 额枋(fāng) 蟠龙(pn) 攒(cun) 磬(qng) 鎏(li) 迥然不同(jiǒng) 中轴线(zhu) 藻井(zǎo)
(2)指名读,正音。
(3)开火车,练读。
(4)做游戏巩固字词。
a.贴字游戏:教师出示图片,请学生根据图片找到和图片有关的生词。
b.玩找字游戏:抽出生字,教师读生字,学生找到相应的卡片贴在黑板上。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任务,阅读材料。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课文脉络。
师引导:为家人计划故宫一日游,你应该重点阅读哪几个材料呢?
学生交流:应该重点阅读材料一、材料三、材料四。
师:阅读读材料一、材料三、材料四,画出有关的方位词,理清游览路线,画出故宫参观路线图。
(1)学生边读边画出行踪词和方位词:
①交代行踪的词:从往里,沿着穿过到走进进了就到从出就到
②方位词语:北面中心中轴线上后面往北
(2)学生交流,师点拨:(课件出示:故宫博物院的图片加文字介绍。)
(3)小组合作:画出故宫参观的路线图,并讨论、交流。推荐优秀小组用投影仪,展示解说,其他小组可以相继补充。
师点拨,学生总结:天安门、端门、午门、汉白玉石桥、太和门、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小广场、后三宫(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御花园、顺贞门、神武门。
2. 快速阅读材料一,思考:故宫博物院的总体特点是什么?课文按什么顺序进行说明的?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师引导学生交流:
(1)故宫博物院的总体特点:宏大壮丽,建筑精美,布局统一。
(2)说明顺序:空间顺序(由南到北、由外到内)。
(3)说明方法:
①列数字:紫禁城的城墙十多米高,有四座城门。宫城呈长方形,占地七十二万平方米,有大小宫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多间。城墙外是五十多米宽的护城河
②打比方:走进午门,是一个宽广的庭院,弯弯的金水河像一条玉带横贯东西。
③作比较: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称后三宫,布局和前三殿基本一样,但庄严肃穆的气氛减少了,彩画图案也有明显的变化。
3. 仔细阅读材料一5-8自然段段,体会课文重点突出,详略得当的写作特色。
思考:
(1)第6段总的顺序是先下后上,其中有两个立足点,各是什么?又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师引导学生找:两个立足点分别是方台和雕金蟠龙。下面以方台为立足点,依次向上、向后、向左右两旁写。上面以雕金盘龙为立足点,依次向下、向周围写。
(2)文章强调中轴线的用意是什么?
师引导学生交流:说明建筑意图把皇帝宝座安在中轴线上,以象征皇权。
(3)第六段的说明重点是什么?
师引导学生交流:重点说明太和殿的用途。
(4)三大殿为什么太和殿介绍得最详细?为什么多次写龙?
师引导学生交流:
①三大殿是故宫的中心,而太和殿是中心的中心,皇帝的宝座在太和殿。另外,太和殿也是最显故宫气派的地方,所以介绍得最详细。
②主要写龙的原因有两条:一是说明对象的特征决定的。故宫建筑突出龙,对故宫的说明也突出龙。二是龙的象征意义决定的。历朝历代皇帝都把龙作为自己的化身。龙也是作为皇权的化身。
四、开展活动,升华主题。
1.播放微课《故宫博物院》拓宽学生的视野面。
让学生从视觉、听觉的角度,感受文章的内容,避免说明文的枯燥性。观看后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
2.选择一两个景点,作讲解。
温馨提示:要选好立足点,用准方位词,按照空间顺序有序的讲解说明。
3.师总结:
故宫博物院是我国古代宫殿建筑艺术的瑰宝,是中华民族伟大创造力的集中体现。学习它,有助于增强我们的民族自豪感,激发我们进一步发扬民族的创造精神,同学们,为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美好,从现在开始,从自身做起,努力学习吧!
五、巩固延伸,作业设计。
1.为家人计划故宫一日游,完善本节课画的故宫参观路线图。
2.小练笔:我的书房
要求:(1)能运用本节课所学的写作方法,按照空间顺序,由外到内,来介绍书房的总体特点。
(2)能运用本节课所学的说明方法,条理清楚的介绍我的书房。
(3)书写认真,卷面规范、整洁、大方。
教学反思:
1.让学生搜集有关故宫博物院的资料图片,运用《故宫的记忆》音频导入新课,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有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根据不同的任务阅读材料,为家人计划故宫一日游,画出故宫参观路线图。整体把握文意,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以达到理解文本的目的。
3.运用微课助学,从视觉、听觉的角度,感受文章的内容,避免了说明文的枯燥性。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观看后让学生谈出自己的感受,从而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8、六年级上册10课竹节人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
六年级上册10课竹节人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
一、说教材
《竹节人》是统编教材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单元属于阅读策略单元:有目的地阅读。这是教材编写上的历史性突破,承袭了前面预测提问提高阅读速度这三个阅读策略单元。本课是一篇散文,以回忆性的笔触通过对制竹节人、斗竹节人以及老师没收竹节人却也自己偷偷玩竹节人的叙述和描写,表现了童年游戏的乐趣,表达了对童年生活的回忆和眷恋。同时通过对老师也自己偷偷斗竹节人的叙述,抒发了对老师的亲近和理解,将斗竹节人的乐与趣推向了高潮。字里行间流露出对简易的物质能带来心灵快乐满足的价值观。有效体现了通过事物表达自己真实情感这一要素。
作为阅读策略单元有目的地阅读的第一课,《竹节人》在课前导读中直接给了三个阅读任务,分别为写玩具制作指南,教别人玩这种玩具。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讲一个有关老师的故事。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关注内容,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
二、说教学目标
1.会写豁、凛等15个生字,正确读写疙瘩、沮丧、威风凛凛等词语。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关键字词句,学习阅读回忆记叙类文章的方法。3.能通过品读文本,联想到自己平时的生活,感悟身边事物的乐趣。
三、说教学重难点
1.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2.品味文章生动幽默的语言特点。
3.能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有针对性地阅读。
四、说教法学法
新课标要求,语文课程要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而本课也是能较好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的。为了充分启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保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主要采用了启发诱导法、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法等教学方法。
学生则主要采用自读自悟、圈点勾画、合作学习的方式,自主探究、小组合作、讨论交流,以教师的导、学生的学为教学主线,营造教师和学生互动的学习氛围,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逐步深入,让学生在学习中解惑、积累,运用恰当的阅读方法,有目的地阅读,感受学习的乐趣。
五、说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激发兴趣。
以学生感兴趣的玩具话题导入,图片展示竹节人,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建立对竹节人的初步感受,为学生主动探究文本做好铺垫。
(二)学习生字词。
让学生自主探究,自由读课文,识字读词。
以自主交流的形式,让学生说说识记生字词的方法、收获。解决了易错字词的识记、书写,同时也让学生在交流中获得了学习的成就感。根据交流情况,教师再指导重点生字的交流和书写。
(三)了解文章结构。
1.快速朗读课文,完成课后阅读任务。
(1)写玩具制作指南,教别人玩这种玩具。
(2)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
(3)讲一个有关老师的故事。
2.小组交流: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你是怎么阅读课文的?
如:写玩具制作指南,在阅读时重点关注竹节人的制作方法;体会玩具的乐趣,读的时候特别注意文中写我们投入地做玩具、玩玩具的部分;讲一个有关老师的故事主要关注老师没收玩具及玩玩具的内容。
3.再读课文,划分段落结构。说说本文可以分为哪几个部分,简要概括各部分的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1--2段):概述我们小时候喜欢玩自己做的竹节人。
第二部分(3--7段):写制作竹节人的过程。
第三部分(8--19段):主要写斗竹节人的过程与乐趣,表现了孩子们对竹节人游戏的喜爱。
第四部分(20--29段):主要写老师没收了竹节人,却也偷偷在玩竹节人的趣事。
尊重学生的初始阅读感受,引导学生有意识地根据课前导语部分的阅读任务进行有目的地阅读,在自主探究中发现阅读方法。接着小组交流: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是怎么阅读课文的。让学生交流、丰富自己的阅读方法,同时教师适时引导,让学生学会积累、运用恰当的阅读方法。在对阅读任务的把握上,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层次,这样学生对文章内容结构的划分就水到渠成了。
(四)学习第一、二部分。(17段)
1.画出文中写制作竹节人的过程的句子。思考:竹节人是用什么做的?圈出做竹节人的动词。
2.画出17段中的拟人句和比喻句,分析拟人和比喻修辞手法的好处。
引导学生抓动词体会制作竹节人的乐趣,同时也对解决第一个阅读任务提供指导,深化了阅读方法的运用。
引导学生体会文章生动的语言,体会修辞手法的运用,为感受课文生动幽默的语言做好铺垫。
(五)精读课文,问题探究。
1.学习课文第三部分(819段)。
请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第三部分(8--19段),思考:文章的主体部分是如何安排记叙顺序的?
文章的主体部分是斗竹节人的有趣的情形(8--19段),一般来讲,写竹节人搏斗的场面是按照过程进行的顺序来写的,但课文中记叙的是几个片段,几个画面,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构思布局的?(提示:抓住关键词有时还有其实理解,这些内容是随着游戏的欢乐程度一步步写下来的。)
引导学生通过对文章主体部分布局的把握,感受斗竹节人的快乐,同时也是对应第二个阅读任务,在问题探究中体会运用恰当的阅读方法有目的地阅读的过程。
2.学习课文第四部分(2029段)。
推敲幽默的语言。
如第22段不消说,费了许多功夫做出来的,建立了赫赫伟绩,鏖战犹酣的两个竹节人被一把抓去。中的赫赫伟绩鏖战犹酣是大词小用,语言幽默,表现出游戏时间之长,次数之多,突出这个游戏的吸引力与乐趣,进一步表现了作者童年时期对竹节人游戏的喜爱之情。
引导学生抓住文章的语言,感受游戏的乐趣,同时也是加深学生的体会,学习文章的表达。
为什么要写老师与竹节人这一部分?它和主题的关系是什么?这一部分会不会影响老师的形象?是不是可以删去?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这一部分突出竹节人这个童年游戏的有趣甚至引起了老师的青睐,抒发了我们内心的喜悦、满足与自豪。这部分内容深化了主旨,使竹节人游戏和老师共同构成了我对童年的美好回忆。
让学生在这一部分的探究中产生共鸣,激起和老师亲近的愿望,为第三个阅读任务的解决做好铺垫。
(六)课堂小结。
本文记叙了童年时代的我和伙伴们自己制作竹节人,并沉迷于斗竹节人的游戏中,以致于我和同桌的竹节人被老师没收,结果却发现老师也喜爱竹节人的事。表现了竹节人这一童年游戏的乐趣,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童年的深切留念。
六、说板书设计
最后我来谈谈我的板书,本次板书按文章的结构层次展开,层次清晰地提挈课文内容,帮助学生准确把握文章的各部分内容,感知文章表现出的童心童趣。
迷上了竹节人(12)
制作竹节人及玩的地方(37)
竹节人 制作竹节人、斗竹节人的快乐(319) 斗竹节人(819)
老师没收了竹节人但偷偷地玩(2029)
童心童趣
39、六年级上册第二课丁香结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
六年级上册第二课丁香结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
《丁香结》是统编教材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二课。本篇课文是作家宗璞的一篇散文。它不但语言优美,而且条理清晰,意蕴丰富。这篇文章共6个自然段,1-3自然段对丁香花生长环境、颜色、气味、形态以及室外三棵白丁香进行了描写,4-6自然段着力感悟丁香结。作者字里行间流露着对丁香的喜爱和赞美,又超越传统意义上的丁香象征的愁怨,抒发了豁达积极的人生态度。是一篇进行阅读教学的典范文本。
六年级的孩子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自学能力,能够基本把握文章内容。但由于阅历有限,还不能完全理解文本蕴含的思想情感,不能全面赏析语言。学生个体之间还存在很大的个体差异,这些都需要老师重点关注。
根据对教材的理解和学情的把握,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字词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积累优美词语。
2、关键能力:能够简单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在品读关键语句基础上想象画面,理解丁香结的内涵。大胆交流自己的想法。
3、必备品格:豁达乐观。
4、语文素养:提高学生审美能力,让学生爱上散文,爱上阅读。
新课程理念和语文课标指出,教是为了不教。阅读教学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所以本节课采用的教法有:问题驱动阅读法、点拨法、诵读法。
本节课采用的学法有:圈点勾画读书法、小组合作讨论法、练习法。
为了达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难点,我的教学过程是这样安排的。
环节一:导入新课。出示丁香花图片并谈话:同学们,认识这种花吗?这是老师在龙海公园拍的丁香花。这普通的小花让许多文人喜爱,容易让人产生对人生的思考。哪到底看到丁香花想象到了什么呢?让我们一起学习宗璞女士的《丁香结》。(著名教育家于漪老师说,课堂第一槌就要敲在儿童的心灵上,激发学习兴趣。)
环节二:初读感知。让学生独自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完成自学任务:1、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并试着读出情感。2、积累描写丁香颜色的语句。3、试着概括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写了丁香花?
教师提问展示,指导朗读,强调纠正字音,最喜欢的句子。
(比如:缀、襟。比如:雪色映进窗来,香气直透毫端。人也似乎轻灵得多,不那么浑浊笨拙了。
比如:两片雪白、半树银妆、潇洒、积雪、莹白等)
教师明确:作者从丁香生长的环境、开放的姿态、气味、形状、颜色、花蕾等方面描写。(问题和任务的设置,为学生提供了自主阅读的脚手架,学生就可以借之对文本展开学习。)
环节三:研读讨论。让学生找出描写丁香结的语句进一步研读,展开想象,对课件上两个问题进行小组讨论:
1、什么是丁香结?丁香结比喻什么?丁香结让作者想到了什么?引发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思考?
2、本课语言生动优美。在小组内找出喜欢的一两句,说说理解。比如,在细雨迷蒙中,着了水滴的丁香格外妩媚。花墙边两株紫色的,如同印象派的画,线条模糊了,直向窗前的莹白渗过来。让人觉得,丁香确该和微雨连在一起。观看插图,反复读这句话,想象一下画面,小组内交流一下对这句话的理解。(通过关键问题的设置,合作交流,把学生思维引入深入。)
环节四:点拨强调。在小组汇报分享基础上,明确两名小组代表在全班分享展示。教师补充、归纳并强调。
1、丁香结其实就是小花苞。想到了描写丁香的诗句、丁香象征愁怨、忧伤、不顺心。生命中需要结,否则生命太平淡了。丁香花年年有,人生常有愁怨和不顺心事,要豁达。
2、比喻写法,雨中的丁香模糊、色彩美好。
环节五:拓展练习。再次朗读课文,想一想,在今后生活中你怎样对待生活和学习中的不顺心事?写一个100字左右小片段。
环节六:课堂小结。先让同学在小组内交流本节课阅读收获。然后教师强调:同学们,一朵朵普通的丁香花,滋润了作者的生活。一个个小小的丁香结,让作者领悟到人生要豁达。让我们也像作者一样养成细心观察生活,积极思考的好习惯,去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吧。有兴趣的同学可以阅读宗璞的《紫藤萝瀑布》。
最后说一下板书设计。
板书:2、丁香结
赏花:颜色、气味、形状
悟花:小花苞愁怨 比喻
有结就会不平淡 豁达
40、三年级上册一个粗瓷大碗分段段意
三年级上册一个粗瓷大碗分段段意
本文作者以倒叙的方法,以一个粗瓷大碗为线索,记还了抗日民族女英雄赵一曼,在那样艰苦的环境中时时关心战士胜于关心自己,和他们同甘共苦,坚持革命,从而赞美赵一曼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高尚品质。故事通过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等正面描写和小通讯员、炊事员等人的侧面描写,叙述了赵一曼对战士们的关心和爱护。
第一段(第1自然段):赵一曼用过的一个粗瓷大碗有一段感人的故事。
第二段(第2~4自然段):小通讯员给赵一曼送来一个缴获的大碗,赵一曼要求他还回去。
第三段(第5~8自然段):赵一曼倒掉了通讯员给她盛的高粱米饭,只盛了半碗野菜粥。
第四段(第9~11自然段):赵一曼把大碗送给七班做菜盆。
相关文章
-
三年级上册27课一个粗瓷大碗说课稿课案教学反思
-
三年级上册22课读不完的大书说课稿课案教学设计
-
五年级上册12课古诗三首之题临安邸说课稿课案教学设计
-
三年级上册课文2花的学校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与反思
-
五年级上册21课古诗词三首之长相思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
-
四年级上册21课古诗三首之出塞说课稿课案教学设计
-
三年级上册课文11一块奶酪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与反思
-
五年级上册12课古诗三首之己亥杂诗说课稿课案教学设计
-
三年级上册第27课一个粗瓷大碗分段及段落大意
-
四年级上册27课故事二则之扁鹊治病说课稿课案教学设计
-
四年级上册19课一只窝囊的大老虎说课稿课案教学设计一
-
五年级上册21课古诗词三首之枫桥夜泊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
-
一年级上册口语交际:用多大的声音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
-
三年级语文上册课文27一个粗瓷大碗课堂笔记课后生字组词
-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27课一个粗瓷大碗生字组词词语造句
推荐文章
-
风娃娃生字组词结构笔画及造句
-
二年级上册妈妈睡了生字组词
-
不懂就要问课堂笔记之好词好句积累
-
四年级上册呼风唤雨的世纪分段段意
-
五年级语文上圆明园的毁灭说课稿
-
五年级下册第八课红楼春趣课堂笔记
-
六年级上册13课桥多音字与近反义词
-
三年级下册第18课童年的水墨画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
构饰蹲凤序例率觅耸踏倘绘谐寄眠生字组词
-
董存瑞舍身炸暗堡好词好句摘抄
-
一年级语文下12课古诗二首池上词句复习笔记
-
卡比历险记(4)
-
小儿感冒时要注意合理用药
-
让幼儿轻松进餐
-
《坐井观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大班寒假安全教案反思
-
大班传统游戏教案及教学反思《跳皮筋》
-
中班教案《小灰老鼠》反思
-
大班健康教案《我和报纸一起跑》反思
-
中班季节活动《醒来了》语言说课稿
-
《国服校花》进入火箭班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