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22课读不完的大书说课稿课案教学设计
三年级上册22课读不完的大书说课稿课案教学设计
1、三年级上册22课读不完的大书说课稿课案教学设计
三年级上册22课读不完的大书说课稿课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读仅、麻等8个字,会写读、昆等10个字,会写昆虫、蚂蚁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大自然的乐趣。
3.联系生活实际,感悟课文内容,培养观察能力及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抓住关键词句,感受课文生动的语言。
教学难点
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探究大自然的奥秘。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重要词语。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同学们,大自然有许多好玩的东西,我们来猜一猜,分别是什么?【3】 出示有关大自然花草树木、飞鸟虫鱼的谜语,让学生猜。
如:有头没有颈,身上冷冰冰,有翅不能飞,无脚也能行。(鱼)
团结劳动是模范,全家住在格子里,常到花丛去工作,造出产品比糖甜。(蜜蜂)
身披花棉袄,唱歌呱呱叫,田里捉害虫,丰收立功劳。(青蛙)
2.作者也写到了许多大自然中好玩的东西,让我们去看一看。(板书:读不完的大书)
二、简介作者。【4】
朱维之(1905-1999)浙江苍南人。中共党员、民盟成员。1930年赴日本中央大学和早稻田大学学习、进修,回国后在福建协和大学、上海沪江大学任教,曾任沪江大学中文系教授、系主任。1952年调任南开大学教授,先后担任南开大学中文系外国文学教研室主任、中文系主任等职,并当选为天津外国文学学会会长、天津比较文学研究会会长、中国比较文学学会顾问、中国外国文学学会顾问。朱先生是学贯中西的著名学者,他一生从教六十余年,桃李满园,著作等身,在中国教育界、学术界享有崇高声誉。
三、初读课文,解决字词。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
(1)读准字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2.自学课文生字词,可以用笔在文中圈出来,然后用合适的方法来解决生字词。
3.检查学习效果,随机指导。
(1)学生试读课文。
(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
教师相机出示每自然段中带生字的新词,正音、巩固。学生感到陌生的词语也出示让学生认读。
(3)【7、8】 本课生字组成的词语。
(第一行含有会认字的,第二行含有会写字的新词):
不仅 麻雀 盘旋 敬佩 春笋 几寸 秋高气爽 一副
读不完 昆虫 蚂蚁 梨树 温柔 池塘 画册
认读形式灵活多样。
师生参与评价,重点强调生字笋、寸、册为平舌音,爽、柔为翘舌音;
前鼻音仅、旋、昆,后鼻音爽、塘等。
你认为哪些词语易读错或难读,再反复读。学生练读。
(4)词语我理解
温馨提示:【9】
理解词语的方法:
查字典或词典、联系上下文、从理解重点字入手。
有的词语应该理解在文中指什么?
有的词语不仅要弄清它的意思,还要想一想这个词用在什么场合?
小组交流自己理解的词语。
猜猜我是谁。根据意思说出对应词语。【10】
① 沿着螺旋轨道运动,或旋绕飞行。( )
②整整齐齐,次序分明,条理清楚。 ( )
③超出常人,脱离凡俗。 ( )
④ 悠远地想象,无拘无束的联想;指超越现实境界的想法。 ( )
⑤形容秋天晴空万里,天气凉爽。( )
(5)生字我会写
(11、12 :生字田字格课件)
读 昆 麻 蚂 蚁 梨 寸 柔 塘 册
①记字形
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些字?【13】
形声字构字规律识记副、蚂、蚁、梨、塘。
加一加:讠+卖=读日+比=昆广+林=麻。
②说说本单元每个字提醒大家写时要注意什么?【14】
写好生字四步走:1.说一说。2.看一看。3.写一写。4.对一对。
说一说:整体结构上要注意什么。上下结构,写时要上宽下窄。左右结构,应写得左右等宽。
看一看:关键笔画的写法。【15】
读、蚂、蚁、塘左右结构,应写得左窄右宽。
写一写:老师范写,重点指导柔、册,学生练写。
柔上面是矛,不要少写一撇。
册注意笔顺,最后一笔是横,长,横穿整个字,左右露头。
对一对:再和课本对照一遍,写不好看的地方,下一遍及时改正。【16】
③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④投影展示书写正确、美观的字词,相互借鉴。
师小结:汉字是世界上最美丽,最神奇的文字,是我们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具有集形象、声音和意思三者于一体的特性,掌握了汉字这一特点去学习,能帮助我们更轻松的认读、识写。
⑤同桌相互听读课文,在读中巩固识字。
四、再读感知,理清内容。
1.学生大声朗读课文,想想:【17】 课文描写了大自然中哪些好玩的东西?
学生阅读后讨论完成预设:
(飞鸟、花草、鲜花、蚂蚁、果树、竹林、棕榈树)
2.指名说一说段落意思。【18】
第一自然段:写从小就喜欢到大自然去寻找好玩的东西。
第二自然段:大自然中的飞鸟非常好玩。
第三自然段:大自然中花、草非常美。
第四自然段:我家院子里的果树结的果子味道鲜美。
第五自然段:介绍我家屋后的竹子和棕榈树。
第六自然段:总说大自然是一本读不完的大书。
五、课堂总结,再读课文【19】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解决了课本的生字生词,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
1.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2.再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感受本文语言的生动、有趣。
2. 理解作者为什么把大自然称为一本读不完的大书。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一、复习检查,导入新课。
1.检查朗读情况。
2.谈话导入新课: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会了本课的生词,解决了不理解的词语,也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本文写了大自然哪些好玩的东西?【24】
(板书:飞鸟、花草、鲜花、蚂蚁、果树、竹林、棕榈树)
3.同学们,读了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那么就让我们快到书中去看看吧。
二、读中感悟,体验新知
1.初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默读课文:
【25】课件出示思考题:
(1)这本书指的是什么?
(2)你是从哪知道的?(第一自然段)
谁来读一下第一自然段?
大自然对五六岁的孩子来说,最感兴趣的是什么?(好玩的、好看的)
思考后指名回答,集体评议。
(一)学习课文2-5自然段
1.作者又觉得大自然哪好看,哪好玩呢?快速浏览一下课文找一找。
(1)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具体写大自然中好玩的东西?(第2~5自然段)
(2) 【26-30:第2~5自然段】
默读第2~5自然段。找出作者具体写了大自然中哪些好玩的东西。
(飞鸟、花草、鲜花、蚂蚁、果树、竹林、棕榈树)
2.选择一处或几处你喜欢的景物,小组内学。说说作者最喜欢什么,你从哪个自然段看出来的。【31】
预设:
(课文第3自然段具体描述了蚂蚁搬家时井然有序、尽心尽力以及两军对垒时你死我活的勇敢忠诚令人不可思议)
3.选小组代表展示交流
A.【32】:蚂蚁搬家,井然有序,当两军对垒时,那番勇敢忠贞的精神,真叫人敬佩。
(1)大自然中写昆虫虽然很小,但它们的行为却往往让人不可思议,读蚂蚁搬家的情景,该用怎样的语气读呢?(惊讶。指名朗读,集体评议)
(2)蚂蚁两军对垒时表现怎样?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齐读,看谁能读出对蚂蚁的敬佩之情)
B.【33】:微风吹来,沙沙的竹叶声,如同温柔的细语。池塘边的棕榈树高大挺拔,大蒲扇似的叶子在风中摇摆,一副超凡脱俗的样子。在秋高气爽的日子里,它倒映在池塘的水中,小鱼在倒影间游玩,又是另一种境界。
(1)师:现在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在你眼前浮现怎样的美好的景象?
【34】预设:辽阔的天空,浮云朵朵飞鸟翱翔,五颜六色的鲜花散发出沁人的芳香,满山的果树,竹林生机勃勃,高大的棕榈树
(2)作者会有什么感受呢?
预设:大自然太美了如诗如画。
【35】(3)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预设1:微风吹来,沙沙的竹叶声,如同温柔的细语。运用了拟人是手法,展现了竹林的美丽温柔。
【36】预设2:我从池塘边的棕榈树高大挺拔,大蒲扇似的叶子在风中摇摆,一副超凡脱俗的样子。这句话中,挺拔、超凡脱俗读出棕榈树的高大威武,这里运用拟人的手法,非常生动。
4.小结,齐读第2~5自然段,边读边想像所描述的画面。
(小朋友读得真不错,读出了对大自然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我们在朗读时,根据内容想像画面,会读得更美)
(二)总结全文,品读内化
【37:最后一自然段】
1.齐读第1自然段和第6自然段。
【38】2.为什么说大自然是一本读不完的大书,看不完的大画册?(联系课文内容)
【39】3.为什么说大自然里有无穷的奥秘,无尽的乐趣?(联系自己生活)
四、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1.小结:说一说本节课你的收获。
2.拓展延伸【40】
联系课文内容和平时的生活积累,说说大自然中还有哪些奥秘,你能提出哪些问题?你能回答哪些问题?
板书内容
读不完的大书
动物:飞鸟、蚂蚁
花:花草、鲜花、
树:果树、竹林、棕榈树
2、三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读不完的大书生字注音及组词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读不完的大书生字注音及组词
本文写作者小时候没有玩具,他在大自然中探索奥秘、获得乐趣的故事。文章通过对野外与自家房前屋后自然环境的描绘,说明了大自然是一本读不完的大书,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读d 读书、朗读、默读
麻m 麻木、肉麻、麻烦
蚂mǎ 蚂蚱、蚂蟥、蚂蚁
蚁yǐ 工蚁、蚁穴、蚂蚁
短duǎn短跑、缩短、长短、短暂
栽zāi 栽培、盆栽、移栽、栽种
梨l 凤梨、梨园、梨子、鸭梨
寸cn一寸、英寸、三寸、尺寸
柔ru柔美、柔和、温柔、柔顺
册c 手册、注册、名册、画册
3、三年级上册第22课读不完的大书课堂笔记句子解析
三年级上册第22课读不完的大书课堂笔记句子解析
1、高远的天空,广阔的大地,空中的浮云飞鸟,水里的虾蟹游鱼,地上的走兽昆虫、花草树木世界万物,不仅好玩,还让人沉思和遐想。
高远的天空,广阔的大地采用什么的什么结构,排列成句,节奏和谐,生动地写出了大自然的丰富多彩。文中的省略号告诉读者,大自然中还有好多好的事物等待着我们去观察,去探索,去发现它们的奥秘。沉思和遐想这两个词是本文的关键词,下面的文字围绕着这两个词语展开描述。
2、小麻雀叽叽喳喳、蹦蹦跳跳的,叫人愉悦。
叽叽喳喳写麻雀的声音之美。蹦蹦跳跳写麻雀的动作之美,让我们想到了麻雀自由快乐的生活,所以让人的心情愉悦。
3、老鹰在高空盘旋,展翅滑翔,突然猛扑而下,给人以雄健勇猛的感觉。
盘旋、滑翔、猛扑几个动词,准确地描写了老鹰雄健勇猛的特点,为我们勾勒出一只凶猛的苍鹰的形象。
4、蚂蚁搬家,井然有序,当两军对垒时,那勇敢忠贞的精神,真叫人敬佩。
井然有序刻画了蚂蚁搬家时的场景。勇敢忠贞描写了蚂蚁对垒时的忠勇。在作者的眼中,动物们和一样,他们的行为和人一样充满趣味。
5、花儿有红的、黄的、紫的、蓝的,形状有单瓣的、重瓣的,千姿百态。
从花儿的颜色、形态表现了不同花儿的不同趣味。
6、我家房子前后栽有各种果树,有梨树、桃树、橘子树、柚子树,在不同的时间里,它们开不同的花,结不同的果。
连用三个不同,突出了各种果树所带来的不同趣味。
7、竹子长得快,雨后春笋,一天长几寸 ,没几天就长得和我一样高了。
雨后春笋这个词刻画了竹笋生长迅速的特点。
8、微风吹来,沙沙的竹叶声,如同温柔的细语。
将沙沙的竹叶声比作温柔的细雨写出竹叶竹叶声轻柔的特点,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9、池塘边的棕榈树高大挺拔,大蒲扇似的叶子在风中摇摆,一副超凡脱俗的样子。
把棕榈树的叶子比作大蒲扇,生动形象地刻画了棕榈树叶子的样子。
10、在秋高气爽的日子里,它倒映在池塘的水中,小鱼在倒影间游玩,又是另一种境界。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了河里的小鱼在棕榈树倒映在池塘中的影子玩耍的场景,让我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的乐趣。
11、大自然是一本看不完的大画册,是一部永远读不完的大书,里面有无穷的奥秘,有无尽的乐趣。
看不完读不完无穷无尽与题目读不完的大书遥相呼应,无穷的奥秘无尽的乐趣勾住我们脚步,也让我们心生到大自然中看一看的内心冲动。把大自然比作看不完的画册读不完的大书,写出了大自然美不胜收,处处如诗如画,以及大自然蕴含丰富的知识,处处有学问,处处有未知。里面有无穷的奥秘,有无尽的乐趣承接前文,对文题做了进一步的诠释。仿写:大自然是一首动听的歌曲,是一支神奇的画笔,里面有美妙的声音,有美丽的画卷。
4、三年级上册12课总也倒不了的老屋说课稿课案教学设计
三年级上册12课总也倒不了的老屋说课稿课案教学设计
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总也倒不了的老屋》。
对于教材的深入解读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那么,在正式内容开始之前,我要先谈一谈对教材的理解。
说教材
说学情
合理把握学情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本次课所面对的学生是3年级的学生,他们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乐于表达、愿意交流。他们的具象思维能力较为发达,想象力丰富,已经掌握了一些学习方法,但是还需要教师的进一步引导。教师要用文本为学生架起通向生活的桥梁,让学生在学习中生活,在生活中学习。
说教学目标
说教学重难点
基于以上对教材、学情的分析和教学目标的设立,我确立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1.会读凑喵孵等生字词,会写蜘蛛、暴晒、墙等生字词。
2.通过分角色朗读和小组讨论的方法,借助文中语言、动作描写的语句,分析老屋的形象。根据故事结尾发挥想象,进行猜想。
教学难点:学习老屋乐于助人的高尚品质,培养阅读兴趣,体会阅读的乐趣。
说教学方法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学中我采用朗读法、小组讨论法、问答法、多媒体教学法等方法。朗读法,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对作者情感的体会。小组讨论法,能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多媒体教学法能够结合学生学情,帮助学生直观地进行课堂学习。
下面我将介绍我的教学过程,这也是我本次说课最为核心的环节。
说教学过程
这样整体感知就为接下来的深入分析课文做好了铺垫。
(三)深入研读
深入研读是在课文整体内容把握的基础上,深入地和文本对话、和作者对话。在此环节,我将设置层层递进的问题,逐步地解决教学重点和难点。
首先,我请学生思考并进行小组讨论:老屋和小猫、老母鸡、小蜘蛛之间都发生了有趣的故事,你最喜欢哪个?说说喜欢的理由。我会边巡视边倾听学生的讨论进度,讨论时间到,我会请每个组派代表进行课堂分享。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能较轻松地回答出:课文主要是老屋帮助小猫躲雨、老屋帮助老母鸡孵小鸡、老屋帮助小蜘蛛找食物这三件事。
接着,我会依据学生讨论的成果进行提问:根据以上的讨论,文中的老屋具有哪些可贵的精神?由于之前的分析很细致了,所以学生也能够说出,老屋是一个慈祥、善良、耐心、乐于助人的人。
然后,我会以问题来请学生思考,如果分角色朗读课文,那么文中的老屋、小猫、小蜘蛛、老母鸡,应如何读出他们的特色呢?有哪些地方需要注意?学生进行短暂的同桌讨论,在课堂上分享,接着我会总结:老屋是苍老的、慈祥的,朗读速度应该缓慢,语气低沉。小猫、小蜘蛛是可爱的、调皮的,朗读速度较急,声音洪亮。老母鸡是年老的、稳重的,朗读速度适中。此外,小猫、小蜘蛛、老母鸡都是请老屋帮忙,所以语气要诚恳。在此基础上,再请学生在班级里进行分角色朗读,这样学生便能加深对课文的印象。
到此,我的重点得以解决,难点得以突破。
说板书设计(略)
5、三年级上册25课灰雀说课稿课案教学反思
三年级上册25课灰雀说课稿课案教学反思
本课的教学设计遵循了自主学习、主动发展的课程理念,突出了语文的学科特点,坚持以读为本,教学过程循序渐进,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仍有很多不足之处。
1.课堂的临时应变能力不足
由于之前上过一次,学生对教学流程很熟悉,导致教学进度加快,教学任务完成了,但还剩余5分钟,我的心里发懵了:我该怎么过这5分钟呢?我采取了让学生说一说列宁和男孩身上的品质,对于学生重复性的回答,没有适时指出。从这堂课中,我不仅明白了临场应变的重要性,也明白了,只有事先做好了十二分的准备,才能让课堂更好地完成,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得到更多的发展;而在课堂教学时,做好随时应变的准备,不仅让自己不拘泥于教案的束缚,而且能真正让课堂的时间做到合理的运用。
2. 基础知识的再学习
虽然在第一课时中,已经比较全面地学习了字词和课文的初读,但这并不是说字词的学习在第二课时中就可以不设计了。相反,在课堂中,抓住一些重点的字词,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也能起到增加词汇的作用。在《灰雀》一文中,有不少词语是需要随文理解的。但这一步我却忽略了。所以在这一堂课中,学生在基础知识方面,学得不太扎实。
3.评价语过于单一
在整节课的教学中,我对于学生的评价语言基本是好、很好、不错等,这些评价语言不仅过于单一、笼统,而且缺乏针对性与激励性。好在哪儿,不足在哪儿,从这样的评价中很难找到答案,更无法让学生从中获得启迪,从而进一步打开思路。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根据多元智能理论发现学生的优点,以激励性语言为主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价。
4.忽视语言的迁移运用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提高思想文化修养。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几句话明确告诉我们,学习语文的重点在于语言文字运用。强化语言文字运用,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运用能力,在听说读写的扎实训练中提升语文综合素养。贯彻落实课标精神,就应该把落脚点放在语言文字运用上面,引导学生抓住相关词句进行听、说、读、写、思,在扎扎实实的语言文字训练中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而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只重视了课文内容的讲解,没有重视语言文字的迁移运用,正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应多关注学生对语言的积累和运用。
5、没有关注到课堂教学的小细节
人们说,过程决定结果,细节决定成败。成功的教学离不开精彩的课堂细节。对于整节课,我还有一些小细节处理得不是很好,如在板书的时候没有照顾到所有的孩子;对于孩子的读书姿势没有及时纠正等,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应多关注教学细节,用眼观察,用心倾听,用情去感受,及时捕捉与提炼,并科学地加以利用,这样才能提高教学艺术,提升教学品质。
整节课下来,细细分析,存在的缺陷很多。但是,教学就是一个不断尝试,然后不断发现不足,加以改进的过程。所以,我相信,认真做好反思,并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改进,我一定会有所进步,有所收获!
6、三年级上册口语交际:身边的“小事”说课稿课案教学设计
三年级上册口语交际:身边的小事说课稿课案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一、看图交流,引出主题。
1.(课件出示2)课本上的几幅图片
2.小组交流,说说图片上的内容及自己的感受。
3.教师小结,导入课题:我们的身边每天都在发生着各种各样的小事,每件小事都以不同的方式影响着我们的生活。这节口语交际课,我们就来聊聊身边的小事。
(课件出示1)身边的小事(板书:身边的小事)
二、围绕小事,组织交流。
1.教师示范:其实我身边就有一些不文明的行为,如,有的学生爱边吃边走,吃饭说话可能这些习惯现在许多人都有,但这些真不是什么好习惯。你边吃边走会让周围的人感到不爽,还边走边掉,掉还不捡,人家一看就是一个没责任心的人。吃饭说话,既不卫生又不文明,你说话时可能噎着,并且你口水可能会溅到别人的碗里,或菜里
2.小组同学互相交流,说说我们身边的小事,小组长作好记录。
3.根据小组长的记录,引导学生从身边不文明的行为和令人感到温暖的行为两个方面进行交流。
4.小组代表作汇报发言,全班交流身边不文明的行为。
(1)小组代表做汇报发言,其他同学适时补充,也可以谈谈自己的感受。
(2)教师小结:
(课件出示3)身边不文明的行为(板书:不文明的行为) 随地大小便 乱扔垃圾 随地吐痰 在公共汽车上不让座 在墙上涂丫 乱闯红绿灯 在公共厕所用完后不冲水 小摊小贩占道经营 语言不文明 毁坏公共设施 浪费水、电、粮食 踩踏禁行绿地 见到老师不主动打招呼 破坏学校的环保标语牌
(3)教师小结,升华感情:俗话说: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我们生活在这个充满规则的社会大家庭中,为了每个人都各安其所,就要有各种行为准则来约束我们的行为。有了规则,遵守规则,人们才能和谐有序地生活。如果不遵守游戏规则,朋友就不会欢迎你;如果不遵守道德规则,就不会受到别人的尊重;如果不遵守交通规则,也可能会留下终生的遗憾(板书:不受欢迎和尊重 留下遗憾)
5.小组代表作汇报发言,全班交流令人感到温暖的行为。
(1)小组代表做汇报发言,其他同学适时补充,也可以谈谈自己的感受。
(2)教师小结:
(课件出示4)令人感到温暖的行为 随手捡拾垃圾 帮助有困难的人 随手关掉水龙头 在公共汽车上主动让座 语言文明 爱护小动物 见到老师主动打招呼 维护学校的环保标语牌
(板书:令人温暖的行为)
(3)教师小结,升华感情:我们身边有许多好事可以做,只要我们留心观察、愿意去做,就会发现不论在学校、在家里、或是在其它地方能做的好事很多很多。只要我们有做好事的意识,处处留心,好事就在我们身边,我们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7、三年级上册23课父亲、树林和鸟说课稿课案教学反思
三年级上册23课父亲、树林和鸟说课稿课案教学反思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感受课文生动的语言,积累喜欢的语句。本课教学依据语文要素目标,通过哪句话说明父亲很喜欢鸟,了解树林和鸟?父亲怎样问到的鸟味父亲怎样观察鸟等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多种形式朗读课文从而体会生动的语言,以读促思,以读促悟。在品味体会了生动的语言之后,再积累好词好句,促使学生养成自觉积累语言的习惯。教学中既让学生自主学习,又组织了学生的合作学习,通过引导学生讨论,学会与文本对话,抓住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深入感受父亲知鸟、爱鸟。
但在教学生字词时,指导得还不太到位,一些难写的字学生很难记,应该给学生多点时间记忆和练习。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多花点时间,重视指导学生记字的方法,给学生练字的时间。
8、三年级上册23课父亲、树林和鸟说课稿课案教学设计二
三年级上册23课父亲、树林和鸟说课稿课案教学设计二
【课时目标】
1.默读课文,能说出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这句话的深刻含义,能结合课文辨析对父亲的各种判断。
2.能体会幽深的雾蒙蒙的树林等词语表达的生动丰富性,能说出对这些词语的感受并选择其中的句子摘抄。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作者牛汉的《父亲、树林和鸟》,发现很多语言很特别,描写得非常细致,今天我们继续走进课文感受父亲对鸟的感情。
(设计意图:谈话导入,直接复习上一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出下一个即将学习的重点。)
二、品读感悟,学习课文
1.品读课文,辨析对父亲的各种判断。
(1)教师提问:我们打开课本看一下课后第2题,这些对于父亲的判断你同意吗?
(2)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出示课件进行点拨,通过找出这些判断的依据来品读课文,感悟父亲对于鸟的喜爱之情。
辨析第一句:
预设1: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和鸟,这句话是对的。
教师追问:你能说出你的理由来吗?
预设2:文章中的第1段话直接告诉了我们答案。
教师过渡:第一自然段就开门见山的告诉了我们,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和鸟,所以第1个判断是对的。
辨析第二句:
预设1:第2句,父亲对鸟的习性十分了解,也是对的。
教师追问:上一节课咱们主要分析了父亲对于鸟的了解和喜爱,你能再给我们说说哪儿体现了父亲对于鸟的了解吗?
预设2:父亲能在幽深的树林里发现鸟,还能在草木气息里闻到鸟味,知道什么时候鸟会容易被打中。
教师过渡:非常好,你上一节课肯定认真听讲了,总结的很全面。父亲对于鸟是非常了解的,所以第2题也是对的。
辨析第三句:
预设1:第3句,父亲很善于观察,也是正确的。
教师追问:哪里可以体现呢?
预设2:从父亲对于鸟的了解中就可以体会到,他可以在幽深的树林里听到鸟的动静,还可以在草木气息里闻到鸟的气味,知道鸟什么时候歌唱,这些都表明了父亲非常善于观察。
教师总结:是的,这些地方都体现了父亲是一个善于观察的人,也体现了他了解鸟,喜爱鸟。
辨析第四句:
教师追问:第4个小题,父亲热爱自然,这个判断正确吗。
预设:是正确的。因为前面几个小题已经说了,父亲对于鸟十分了解,而且很善于观察,鸟又是大自然的一部分,父亲喜爱鸟,所以他肯定是一个热爱自然的人。
教师总结:这位同学说的有理有据,所以父亲热爱自然,这个判断也是正确的。
辨析第五句:
预设1:父亲曾经是个猎人,这个判断不正确。
教师追问:你能说说你的理由来吗?
预设2:因为课文的第1个自然段写,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和鸟,他又怎么会是猎人呢?
预设3:前面已经总结出来,父亲喜欢树林和鸟,也热爱自然,所以他不会是猎人,因为猎人会破坏,自然会伤害你。
教师总结:同学们说的都很对,而且找的理由也很充分。文章里面没有确切的告诉咱们父亲是不是一个猎人,所以咱们不能判断,只能根据课文的内容推断父亲不是一个猎人。所以最后一个小题是错误的。
2.整体回顾课文,体会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教师提问:为什么文章的最后作者说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呢?
预设1:因为父亲非常了解鸟,如果他是猎人的话,那鸟就没有活路了,我也喜欢鸟,所以我很高兴,父亲不是一个猎人。
教师总结:因为父亲很善于观察,对鸟的习性十也分了解。如果父亲是猎人,小鸟们的生命就会有危险,所以我高兴父亲不是猎人。由此,更加体现了父亲的一生最喜欢树林和鸟。
(设计意图: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带领学生积极钻研文本,抓住课后第2题,引导学生对文本产生独特的理解感受和体验,逐步形成对父亲、对树林、对鸟儿喜爱的立体认知。)
三、回顾课文,摘抄积累
1.教师提问:我们再来读课文,体会一下这对父子爱鸟的感情吧。
教师引导思考:学完了这篇文章,你觉得父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预设1:了解鸟爱护鸟的人
教师总结:是的,父亲是一个喜欢鸟,了解鸟,爱护鸟的人。鸟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要爱护鸟类。
2.积累词句。
教师过渡:同学们,课文我们学完了,看看从这一课里我们都记住了哪些好词好句。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播放需要积累的词句。
学生从给出的句子或课文中选择语句摘抄。
(设计意图:整体回顾课文,深入体会父亲形象。收集重点词句,有选择地摘抄句子,积累语言,并逐渐形成有意识积累语言的良好习惯。)
四、布置作业
教师总结:鸟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在平时生活当中要珍惜鸟,爱护鸟。课下请同学们搜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例子?
五、板书设计
22父亲、树林和鸟
开门见山 父亲最喜欢树林和歌唱的鸟
父亲、树林和鸟 发觉鸟 闻鸟味 爱鸟护鸟
具体讲述
听鸟叫 为鸟忧
9、三年级上册22课读不完的大书说课稿课案教学反思
三年级上册22课读不完的大书说课稿课案教学反思
《读不完的大书》这篇文章是部编版小学语文第五册第七单元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体现了大自然的奥秘和乐趣,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探究大自然的奥秘。课文的重点是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感受本文语言的生动、有趣;理解作者为什么把大自然称为一本读不完的大书。
一、教学效果
本节课围绕着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效果:
1.初读课文掌握大致内容,其次再读课文,理清课文教学结构,最后朗读课文完美结束。
2.利用多媒体吸引同学们对大自然的兴趣,使之让他们对课文内容感兴趣,老师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
3.抓住了含义深刻的句子,研词析句,领悟语意。
二、成功之处
这节课的成功之处是从初读课文,了解注意内容,到精读课文,感悟课文所表达的情,都在引导学生自读自学,小组合作,以汇报交流的形式参与学习实践活动,效果不错。
三、不足之处
由于担心教学内容没法按时完成,有些锻炼学生动口、动脑的能力的活动,完成得不够到位。
四、改进措施
1.教学中,在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后,应重点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自由朗读后,谈感受,再把感受读出来,感情朗读就自然而然形成了。
2.要引导学生反复品味想象,然后再学会领悟语言,细细品味语言,生发感情,让学生入情入境,走进作者内心世界,与作者、与文本产生共鸣。
10、三年级上册21课大自然的声音说课稿课案教学设计二
三年级上册21课大自然的声音说课稿课案教学设计二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激趣导入
1.同学们,大自然里有许多音乐家和歌手。今天,他们将举办一场有趣的音乐会。这场音乐会的主题是大自然的声音(齐读课题)。
2.大家想去听吗?不过,要去参加音乐会,听美妙的声音,还得带上这群小伙伴。(出示词语,开火车,读词语)
美妙 演奏 呢喃 雄伟 打击乐器 汇聚 叽叽喳喳 手风琴 温柔 感受 激动 滴滴答答 敲敲打打 虫鸣
3.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知道大自然有许多(美妙的声音),大自然有哪些美妙的声音?(学生说出风、水、动物的声音,教师相机板书)
二、自主探究,感悟水声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文中有一句话概括了全文的主要内容,是全文的总起句、中心句,它是哪一句呢?(课件出示:大自然有许多美妙的声音。)大家一起读。
2.上一节课,我们感受到了风声的美妙,让我们再回顾一下吧,齐读第二自然段。(重点读出两种风声的对比)
3.大自然中还有哪些美妙的声音呢?让我们继续走进大自然,用心去聆听吧!
4.出示自学要求:自读第三小节,思考,为什么水也是大自然的音乐家?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反复诵读,读出感情,可以在旁边写写自己的感受。(生自学,教师巡视)
5.师生交流:
(1)为什么水也是大自然的音乐家?(下雨的时候,他喜欢玩打击乐器;当小雨滴汇聚起来,他们便一起唱着歌。)
(2)你最喜欢哪句话?说说你的感受。
预设A:小雨滴敲敲打打,一场热闹的音乐会便开始了。滴滴答答叮叮咚咚所有的树林,树林里的每片树叶;所有的房子,房子的屋顶和窗户,都发出不同的声音。
师:你听到了哪些声音?(滴滴答答、叮叮咚咚)
师:想象一下,你还听到了哪些声音?(噼噼啪啪、淅淅沥沥、叮叮当当等)
师:这么热闹的音乐会,谁能读出来?(找一生读,点评,再齐读)
预设B:小溪淙淙地流向河流,河流潺潺地流向大海,大海哗啦啦地汹涌澎湃。从一首轻快的山中小曲,唱到波澜壮阔的海洋大合唱。
师:你发现了什么?(声音越来越响了)
师: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淙淙地、潺潺地、哗啦啦地)
师:还有哪些词语也让你感受到了水声越来越大?(山中小曲、海洋大合唱)
师:我们能用朗读的形式把这种声音的变化表现出来吗?(男女生比赛读,齐读)
6.由此看来,水真的也是大自然的音乐家呀!老师来读第一句总起句,同学们读下面的分述句。(分角色读)
三、迁移类推,品悟动物声
1.听了风演奏的手风琴,水玩的打击乐器,我们再来欣赏一下多才多艺的动物们,他们是大自然的歌手(板书:歌手)。他们也来到音乐会上一展歌喉。谁来说说动物的声音怎样美妙?
2.出示句子:走在公园里,听听树上叽叽喳喳的鸟叫;坐在一棵树下,听听唧哩哩唧哩哩的虫鸣;在水塘边散步,听听蝈蝈的歌唱。你知道他们唱的是什么吗?他们的歌声好像告诉我们:我在歌唱,我很快乐!
(1)指名读。
(2)谁想当这些小动物,来演一演?(学生模仿相应动物的叫声)
(3)情境互动。师:小鸟(小虫、蝈蝈),你在唱什么呀?学生扮演小动物回答。
(4)大自然中还有许多动物的叫声,谁来学着叫一叫?
(5)这些小动物都在歌唱,它们都很快乐。谁能快快乐乐地读读这段话?(指名读)
3.看来,大自然的每个角落都有歌声,快乐无处不在。齐读第四自然段。
四、拓展延伸,感受美妙
1.对照黑板,总结全文:大自然的声音用书中一个词来形容,是什么呢?(板书:美妙)
2.同学们,我们听了风之曲,水之歌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声音真是太美妙了。那么,你最喜欢哪一部分呢?自己练习背一背。
3.大自然就在我们身边,当你走进大自然,用心灵去感受那些美妙的声音,相信你一定会有新的发现,你曾经在大自然中听到过哪些有趣的声音呢?把你有趣的发现和同桌说一说吧!如青蛙是大自然的歌手火车也是一个音乐家
4.配乐诵读欣赏叶圣陶的《瀑布》,生谈感受。
5.总结:大自然总是慷慨地给予我们各种美妙的东西,我们一定要爱护大自然,做大自然的好朋友。
11、三年级上册20课美丽的小兴安岭说课稿课案教学设计
三年级上册20课美丽的小兴安岭说课稿课案教学设计
一、说教材
《美丽的小兴安岭》这篇课文共有七个自然段,写的是我国东北的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丽景色,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二、说教学目标
依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和教材重点,在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我制定以下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从课文的思想内容出发,依据本单元的重点训练项目,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阅读,了解小兴安岭的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2.练习抓住景物特点进行记叙和描写的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充分利用现有教材,挖掘教材中的可创造因素对学生进行训练,是培养学生创造精神,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的重要途径。教学重点:通过对词句的理解,了解小兴安岭的美丽与富饶。
教学难点:体会重点句子的思想,掌握景物的特点。
三、说教学方法
在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重难点之后,我紧紧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依据教材本身的特点,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为宗旨,让学生边学、边悟、边总结、边创造,达到巩固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
一、导入,温故求新。
这篇课文描写了我国东北的美丽景色,为让学生一开始就受到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教育,可设计这样的导入: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山河秀丽。我们曾领略过苹果树瀑布的雄伟壮观;我们曾游览过首都北京的古老时尚,今天让我们一起去东北的小兴安岭,领略一下它的美丽与富饶吧!这段话通过教师充满感情的娓娓道出,学生自然会想起前面学过的课文,同时也激发了学生求知的欲望,使学生的思想马上集中到课文中来,迫切想跟随作者去游览小兴安岭。
二、紧扣中心,整体感知
听录音,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同桌互相讨论,课文的哪个自然段概括了文章的中心内容?学生找出后先学习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思考:哪个词写出了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特点?说说景色诱人是什么意思。本课比喻句较多,我将抓住这些比喻句,让学生品位祖国语言文字的优美和本课作者比喻的精当,弄懂比喻句在文中的作用,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诱人,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这句中把小兴安岭比作了什么?说明了什么?理解把小兴安岭比作花园,说明花草树木多,非常美丽;比作宝库说明物产丰富,非常富饶,再沿着美丽、富饶这条中心线索,理解课文顺序和作者的思路就容易了。
三、抓住题眼,突出重点
从课题可以看出这篇课文主要写的小兴安岭的美丽,我将引导学生抓住课题中的美丽,找出主要段落,提问:哪几个自然段具体描写了小兴安岭的美丽?课文的25自然段按春夏秋冬的顺序紧紧围绕美丽、丰富进行了具体介绍,这几段结构、写法相似,教师要采用教、扶、?的方法,重点知道学生学习春、夏两段,辅导学生自学秋、冬两段。
1、教学第二自然段
学生听教师范读本段,边听边仔细观察春季图,然后说说作者抓住了小兴安岭春季的哪些景物进行了描写,这些景物的特点是什么,表现了小兴安岭春季怎样的特点,我要引导学生品位比喻句,使学生理解小兴安岭资源丰富。最后要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本段,为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内容和背诵课文,也可采用引读法,指导学生读:春天,树_。山上的积雪_。小鹿_。溪里_。一根根原木_。学完本段后,我要进行小结:这段作者抓住小兴安岭春季的特点,选取树木、积雪、小溪、小鹿、原木这几种有代表性的景物,描写了小兴安岭的春天万物更新、生机盎然的景象。我的小结,其实教会了学生概括自然段的意思的方法,落实了寻了重点,给下面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2、扶学第三自然段
让学生自由读第三自然段,说说这段有几句话,每句描写了什么景物,抓住景物什么特点进行描写,这段作者用词准确、语言精练,我要引导学生认真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独具匠心!如此较理解封、挡、遮的意思,重点演示理解密密层层、浸的意思,品位比喻句,思考:这里把、阳光、野花分别比作了什么?说明了什么?最后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本段,读出夏之美来。
由于描写夏季一段,是四季中景色最美的一部分,我还将充分利用教材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让学生闭眼听教师范读,边听边想象画而,然后再让学生观看录像进行比较,说说想象的和看到的景象有什么不同?最后让学生仿照教师小结春季段的句式,自己小结本段段意。
3、总结学习方法,自学四、五自然段
自学四、五自然段前,我将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出学习春、夏两段的方法,用投影机打出学习方法:先找哪些景物,再看是抓住景物的什么特点具体描写的,最后有感情地朗读。让学生根据自学方法,分小组自学,学生自学时教师要巡视指导点拨,对学习的效果要及时反馈检查,可利用练习题的形式完成。
(1)四、五自然段描写了哪些景物?填表:
季节
描写的景物
春天
树木、积雪、小溪、小鹿、原木
夏天
树木、晨雾、阳光、野花
秋天
冬天
(2)四、五自然段抓住了这些景物的什么特点描写的?填空:
()的松柏()的山葡萄
()的棒子()的蘑菇和木耳
()的人参()的积雪
(3)分别概括四、五自然段意
补充句子:第四自然段作者抓住秋季的特点,选取了这几种有代表性的景物,描写了小兴安岭秋天_的景象;第五自然段作者抓住冬季的特点,选取了_这几种有代表性的景物,描写了小兴安岭冬天的景象。
四、设疑引入,以读代讲
学习完重点段后,让学生思考:课文描写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物时都写到了哪种景物?(树木),为什么?再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此时我将让学生从课文的第一自然段中寻找答案,学生就会主动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先让学生自由读段,要用多种形式指导学生读出停顿,读出重音,以读代讲,然后让学生说说读出了什么?从哪儿读出的?最后再让学生概括本段主要讲了什么?
12、三年级上册17课古诗三首望天门山说课稿课案教学设计
三年级上册17课古诗三首望天门山说课稿课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会写孤、帆等四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全诗,并默写。
2.理解全诗的意思,体会全诗意境,及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并培养此种感情。
二、重难点
重点:理解重点语句的意思,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全诗
难点: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及其意境
三、课前准备
《望天门山》生字词卡片、诗中所描写画面的PPT、有关诗的音频
四、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有谁去看过长江吗?有什么感受呢?是不是觉得很雄伟壮观?今天我们来看看大诗人李白是如何描写它的吧!在学习这首诗之前,有谁还读过李白的其他诗吗?
恩,对呀,李白的诗读来总是那么耐人寻味,看来大家都对李白的诗比较感兴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他描写长江的诗(板书望天门山)
(这样,既能巩固学生之前所学,又能为今日所学做铺垫,鼓励学生自信心,增加其学习的兴趣)
2、读全诗,感受意境
播放音频,及PPT,大体感知其意境。用自己的方式找出诗中不懂不会的字词句,读通读懂全诗,无法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
分小组交流阅读感悟;指名让学生谈谈对全诗的理解;全班范围内展开讨论,大家各抒己见,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一步步指导学生说出全诗大意,并从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出发,帮助学生体会诗中所描绘的画面,试着体会诗所表达的意境。
找出诗中有讨论价值的问题
诗中共描述几个画面?都是什么样的画面?(四个画面,天门中断楚江开描绘了汹涌奔腾的长江冲破天山东流而去的壮阔气势;碧水东流至此回描绘的是夹江对峙的天门山对汹涌奔腾的长江的约束和反作用;两岸青山相对出是作者远望天门山所看到它的雄姿;孤帆一片日边来道出了作者远望天门山的地点)
标题是望天门山为何不见诗中有望字?(细细品味全诗,四句诗句句都是作者遥望天门山的所思所感,这种方法更显其神韵。)
3、赏读全诗并背诵
再次播放音频、PPT,学生在理解全诗意思的基础上,按照自己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教师给出朗读评价,并让其指出这样读的意义何在,给予适当点拨,促进学生更好的理解诗意,体会意境。
13、三年级上册16课金色的草地说课稿课案教学设计
三年级上册16课金色的草地说课稿课案教学设计
一、说教材
《金色的草地》是部编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文章分三个部分,首先讲兄弟两个在草地上自由自在尽情玩耍的情景,使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大自然带给他们的快乐。接着写了我无意中发现草地的颜色在不同的时间是不一样的;再仔细观察,又发现了草地颜色变化的原因。最后作者总结全文,可爱的草地和有趣的蒲公英给他们生活带来了快乐,还给他们带来了探索发现的喜悦。
课文意境优美,语言生动活泼,富有童真童趣。不仅为我们再现了俄罗斯乡下金色草地的神奇和美丽,让我们体会到大自然带给孩子们生活的快乐,而且还向孩子们渗透了观察、了解自然的意识和方法。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能目标:认识蒲、英等6个生字,会写课后蒲、英、盛、耍等13个生字,正确读写盛开、玩耍、一本正经等词语;
2.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多种方式理解文中的重点词语;让学生在感情朗读、表演、交流中体会、感悟语言文字,读懂课文内容,体会并描述我和弟弟在草地上吹蒲公英玩乐的情形,能用自己的话解释草地变色的原因;鼓励学生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品位语言,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蒲公英的喜爱之情,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感受大自然给生活带来的乐趣,激发学生善于留心观察身边事物变化的兴趣,培养学生与大自然息息相通、相容相合的美好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
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我确定本课的重点为:
通过对内容的理解,学生能够增强对大自然热爱的感情,体验大自然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快乐,增强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的意识。
课文中小男孩通过仔细观察发现了草地变色的奥妙,但对于小学生来说,特别是没有见过蒲公英开放与合拢的学生来说不易理解,也难体会到发现的乐趣。因此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难点为:
通过读课文,与文中小男孩一起去发现草地颜色变化的原因;此外,要联系生活实际在更广阔的大自然和童年生活的背景下学习本篇课文,也是难点所在。
三、说教法
1.品读感悟法:文章语言优美,读起来朗朗上口,因此,朗读是本课最重要,也是最主要的方法。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更不必过多的讲解分析,最主要让学生多读,同时教师要巧妙地借助课件,借助对学生读书的评价,帮助学生在读中去感受、领悟,使学生感受到语言文字中所描绘的鲜明形象,引起学生对课文中描述的事物与情景的关注,入境入情,促进学生自悟自得,受到美的熏陶,激起观察自然的兴趣。
2.情景教学法:因为小学生生活经验少,但好奇心强,容易激发兴趣,因此,我运用课件以及课本剧表演的形式,创设多种情景,使学生仿佛置身于课文所描绘的情景中。同时,形象直观的课件展示,有助于学生读懂课文,感悟到语言文字带来的美,体验到发现的乐趣,也有助于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四、说学法
结合本课语言优美,情境奇特的特点,我引导学生用自读自悟、朗读交流、入景体验,升华情感等学习方法来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文章意境之美,体验探究自然之乐。
五、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1.(课件出示)蒲公英图片,请学生们欣赏。说说自己眼中的蒲公英。
2.谈话导入:小小的蒲公英每天有什么变化,你有没有细心观察过呢?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位细心观察这种平凡植物的小孩,看看他发现了什么。引出课题并板书(16 金色的草地)。
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融入语文学习。多媒体展示蒲公英,可以使学生感受蒲公英的美丽。通过图片展示,设悬引出课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生阅读文本的欲望。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1.指名接力读课文,其他同学可以轻声跟读。
2.(课件出示)文中的生词。(指名学生读,开火车读)
3.推荐词语:
把你学会的本课的新词介绍给大家
(三)研读赏析
提出核心问题:你最喜欢课文的哪个部分?
如何指导学生感悟语言文字的美,教师不必细细讲解、分析,应重视读。因此,教学中教师以读代讲,以评代导。
1.读第一自然段,赏颜色之美:
(1)指名读第一、二自然段,说说草地给我们带来的快乐。
(2)指导朗读第一句,让学生自由读,教师适时评价,在评价中让学生了解、感悟。
(3)根据课文展开想象,想象兄弟俩在金色的草地上玩耍的情景。想象他们灿烂的笑容,感受他们的开心。
3.读第三自然段,悟变化之奇:
(1)教师描述:蒲公英开放时,草地一片金黄,这景色真令人陶醉。孩子们,这块草地还有更神奇之处呢。听听,小男孩向我们讲述啦!
(2)教师利用课件边出示草地变化图,边播放第二自然段的朗读,让学生在听中发现草地的神奇之处。
(3)在听后鼓励学生说出对课文的感知,知道小男孩发现草地一天之中在不断变色,让学生产生探究之欲望。
4.读第三自然段,探变化之因:
(1)指导朗读重点句:
原来,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手掌,可以张开、合上。花朵张开时,花瓣是金色的,草地也是金色的;花朵合拢时,金色的花瓣被包住了,草地就变成绿色的了。这一段是课文的重点,这一句更是难点,如何让学生读中明理,读中悟情,读中享受?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让学生采用多种形式的读。如,可以配合表情读,因为学生明白了草地变色的原因后,心情一定很高兴,可以笑眯眯地读;配动作读,边读边用动作演示,这样学生很快明白张开合拢的意思。利用课间引读。一方面让学生感受到草地变色的奥妙,难点也迎刃而解,另一方面多种形式地读,展示了学生个性化的体验和表达方式,从而使阅读成为赏心悦目的享受,使课堂成为学生个性张扬的舞台。
(2)课件引读:
为了进一步让学生明白草地变色的原因,我用课件进行引读有一天,我起得很早去钓鱼,发现草地并不是 的,而是 的。中午回家的时候,我看见草地是 的。傍晚的时候,草地又 了。我来到草地上,仔细观察,发现蒲公英的花瓣是合拢的。原来,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 ,可以 、 。花朵张开时,花瓣是 的,草地也是 的;花朵合拢时,金色的花瓣被包住了,草地就变成 的了。这样在读的过程中,学生更能明白草地神奇的奥妙,从而感受发现的乐趣。
(四)拓展延伸
1.说说自己喜欢的事物是什么?它有什么特点?
2.用自己学到的观察方法去观察自己喜爱的事物,并把它写下来。
14、三年级语文上册课文22读不完的大书课堂笔记常见多音字
三年级语文上册课文22读不完的大书课堂笔记常见多音字
旋xun(回旋)xun(旋风)一阵旋风刮来,螺旋桨突然无法转动了。
15、四年级上册14课普罗米修斯说课稿课案教学设计
四年级上册14课普罗米修斯说课稿课案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 14 课《普罗米修斯》。
【设计思想】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在语文课堂上,教师要处理好个性和共性的关系,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尊重学生独特的阅读感受,同时要引导学生研读探究,完成共同阅读目标,深入理解文本内容,感受人物形象。
【教材分析】
《普罗米修斯》是一篇古希腊神话。文章讲述了普罗米修斯因拿取了火种给人类,受到众神领袖宙斯严厉的惩罚,可他不屈不挠,最后被大力神赫拉克勒斯搭救,终于重获自由。文本故事内容非常感人,人物形象也丰满逼真。但毕竟是古希腊文学作品,距离学生生活时代久远,给课堂教学造成了一定的时空差距。因此,教师要会捕捉文本的语言文字的训练点,借助一些直观画面,引导学生大胆想象,指导孩子入情入境地去朗读,进而体会人物形象,是上好本节课的关键。
【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孩子们有了一定的识字量和阅读基础,并且都比较喜欢听神话故事。文中充满神奇的想象,生动曲折的情节,让孩子们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特别是神话故事中的英雄人物普罗米修斯,他是为民造福、不惜牺牲自己的精神典范,更是让孩子们对他情有独钟。为此,在教学中,通过创设情境,帮助学生走进课文,体会神话人物个性鲜明的特点。
【教学目标】
1.认识斯、惨等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还、脏。会写悲、惨等14个生字,会写人间、悲惨等15个词语。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够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讲讲普罗米修斯盗火的故事。
4.体会普罗米修斯的勇敢和献身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够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讲讲普罗米修斯盗火的故事。
难点:体会普罗米修斯的不屈不挠和英勇献身的精神。
【教学安排】 2 课时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策略与手段】
王崧舟老师说过:语文的形象意义,远远大于语文的概念意义,语文教学不仅要使学生有所知,而且有所感。语文是感性的,感性的语文必须用感性的方式去学习。所以,我选择了以读为主线,创设情境,整合图、文等各种资源,采用自主探究、朗读感悟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1.布置课前预习任务,请生自主查阅资料,了解古希腊神话故事及人物,优化课堂结构
2.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创设情境,感受人物的痛苦
3.朗读教学法:通过反复朗读,声色渲染,感受人物的坚定
4.合作探究法:整体把握文章脉络,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教学过程】
一、出示图片,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请看课件上的图片,你们知道分别是哪些神话故事吗?
生1:《盘古开天辟地》
生2:《女娲补天》
生3:《精卫填海》
生4:《夸父逐日》
2.师:你们可真是一个个爱读书的好孩子啊!那么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古希腊著名的神话故事《普罗米修斯》。
3.师板书课题。
4.生齐读课题。
5.指导学生认读生字斯。读好名字:普罗米修斯。
二、 初读课文,认识众神
1.学生自读课文。
课件出示自读要求:
(1)请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不准的地方多读几遍。
(2)边读边找一找,普罗米修斯是什么神?在这个故事里,还写了哪几个神?把他们都圈出来。
2.认读词语,相机正音。
(1)出示词语。
课件出示:
悲惨 盗取 惩罚 敬佩 归还 饶恕 坚定 铁环 遭受 凶恶
①指名读,正音。提示:惩,读chng,不读chěng。惨、遭是平舌音;恕是翘舌音。
②指小老师带读。
③开火车读词语。
(2)多音字学习:还在归还中读hun ,不要读成了hi。
(3)出示词语:气急败坏 愤愤不平 驱寒取暖 风吹雨淋 挽弓搭箭
①指名读。
②齐读。
③联系上下文猜猜这些词语的意思
气急败坏:上气不接下气,狼狈不堪,形容十分慌张或恼怒。
愤愤不平: 心中不服,感到气愤。
驱寒取暖:驱除寒冷,以取得温暖。
风吹雨淋:指人或物露天经受了风尘的吹拂和雨水浇。多用来比喻经受磨练或严峻的考验。
挽弓搭箭:拉开弓、架起箭,准备射击。
3.师:认识了生字词,我们再来圈一圈文中出现了哪些神?你们都找到了吗?
生自由汇报。
4.课件出示几位天神的图片,请生通过课前预习,查找到的资料,来说说自己对这些天神的了解。
5.教师相机补充
师:课文中第一位出现的神是天神普罗米修斯,
第二位是众神的领袖宙斯。相机补充:宙斯是古希腊神话中的主神,威力无边
第三位是火神赫淮斯托斯。相机补充:他被称为雕塑之神、工匠之神等,是宙斯的儿子
第四位是大力士赫拉克勒斯。相机补充:这位大力士被称为大力神,神勇无比,是古希腊神话中著名的英雄之一,是宙斯的儿子
6.请生上台拖动词条,完成天神名称和职位的匹配。
7.师:这些都是古希腊神话中的人物,名字比较拗口,我们再自由练习读一读吧。
生自由练读。
8.分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师提问:这篇神话故事先写了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了什么内容?
小组讨论后,派小组代表回答。
9.完成课文内容填空。
普罗米修斯为了解除人类没有火种的困苦,不惜冒着危险,勇敢地盗取天火,给人类带来光明和温暖,而他自己却因此遭受了残酷的惩罚,但他没有屈服,后来被大力神所救,重获自由。
三、细读起因,感受神奇
(一)学习第1、2自然段。
1.师:要是这样讲普罗米修斯盗火的故事,会有人喜欢听吗?那么首先要讲清楚普罗米修斯为什么要盗火,把故事的起因告诉人们。
2.指名朗读第1~2自然段。
3.师提问:普罗米修斯为什么要盗取火种?
4.学生交流。
(1)师相机板书:起因:悲惨情景、盗取火种。
课件出示2个句子:
很久很久以前,地面上没有火,人们只好吃生的东西,在无边的黑暗中度过一个又一个长夜。
自从有了火,人类就开始用它烧熟食物,驱寒取暖,并用火来驱赶危害人类安全的猛兽
(2)男女生对比朗读。引导:读了这两句话,你有什么感受?
预设1:说明了没火和有火的区别,人类的生活离不开火。
预设2:对比这两种情境,感受到火的重要,是普罗米修斯盗来的火,让人们告别了那个茹毛饮血的黑暗时代。
(3)引导:取火的过程中,最让你感受到神奇的情节是什么?
①学生自由交流。
课件出示:
有一天,当太阳车从天空驰过的时候,普罗米修斯跑到太阳车那里,从喷射着火焰的车轮上,拿了一颗火星,带到人间。
②抓住喷射着火焰,展开想象:当太阳车从天空驰过的时候,普罗米修斯会怎样跑过去取火种?又会怎样把火种带到人间?
5.指名学生用自己的话讲讲故事的起因。
【设计意图】普罗米修斯取火的情节写得比较简单,抓住喷射着火焰启发学生展开想象,把怎样盗火的神奇情节说具体一些,为学生创造性地讲故事打好基础。
四、指导书写,指导积累
课件出示:悲、惨、违、抗4个字
1.师:请认真观察这些字,说一说书写时要注意什么。
生自由发言。
2.教师范写词语悲惨、违抗,提醒学生竖心旁的书写笔顺。
3.学生练写,教师巡视,进行个别指导。
4.通过投影,展示学生的书写,进行评价反馈。
师小结:本节课我们解决了生字词,认识了几位重要的神话人物,也初步感知了课文的基本内容,了解了普罗米修斯盗火的原因,那么下节课,我们再继续学习普罗米修斯盗火的经过以及结果如何。
五、作业设计
1.和家人分享这篇神话故事中你印象最深的地方。
2.抄写词语:人间、悲惨、情景、危害、严厉、坚定、违抗。
【板书设计】
14 普罗米修斯
起因:悲惨情景、盗取火种
(设计意图:简洁的板书设计,符合小学生的认知水平,有利于形成完整系统的知识体系。)
16、四年级上册10课爬山虎的脚说课稿课案教学设计
四年级上册10课爬山虎的脚说课稿课案教学设计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第7册的课文《爬山虎的脚》第二课时,学习课文3~5自然段。《爬山虎的脚》这篇课文讲了爬山虎的叶子、爬山虎的形状和特点以及它是怎样用脚爬的,启发人们留心细致地观察周围的事物。
一、教材分析
首先我说说教材。根据新课程标准、本组课文训练的主要意图和学生的实际,我们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重点词句,了解爬山虎的脚的特点。
能力目标: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和能力。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做生活的有心人。
二、教学重点
通过对词句的理解,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
三、教学难点
爬山虎是怎样向上爬的?
四、教具准备
课件、彩色笔、画纸
五、教法和学法
结合本课的特点和本组课文的训练重点,以读书训练为经,语言文字训练为纬,开发全脑为桥,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以学生饶有兴趣的说、演、画、议,来代替教师单一的讲、管形式,在艺术的熏陶下激发学生兴趣,在兼容并举中力求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发展性、创造性,从而达到激发兴趣、理解感悟的境界。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巧妙的开场白可以吸引学生注意,创设良好的课堂教氛围,在阅读教学开始时,教师通过生动的多媒体课再现与课文有关的情景,激发学生情感,然后老师就问:你们知道在这一大片绿油油的叶子里面藏着什么?这样设置悬念,激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欲望。
(二)合作探究、深入研读
小学生是通过形象来认识世界的,在阅读中只有设法让学生感受到语言文字所描绘的鲜明形象,才能引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关注,才能入境生情,促进自悟。如:
(1)画一画。
让学生拿起笔画一画爬山虎的脚,这样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而且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2)找一找,演一演,议一议,了解爬山虎是怎样往上爬的。
先让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书,找出爬山虎怎样爬的句子。标出爬山虎怎样爬的动词(触、巴、拉、贴)。然后小组合作怎样演好爬山虎向上爬的动作,推荐代表上台表演,其他学生评价,好在哪里,不好的地方应该怎样改。最后引导学生欣赏课件,议论把一脚一脚换成一步一步行不行?通过看课件、讨论,学生不但理解了一脚一脚的意思,而且还让学生真正明白了爬山虎究竟是怎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进一步体会到作者用词的准确和观察的细致。
(3)用如果就的句式说说你的发现。
(三)总结全文,指导学法
学生提出问题,并且带着问题读书,读中解决问题,这仅仅是阅读教学的浅层目标。而带着疑问走出课堂才是创新型学生应该具备的素质。因此,本节课采用问题来总结课文:学习这篇课文,作者在观察方面有什么地方值得我们学习?
(四)拓展文本,延伸课堂
一节好课的结束应该是课外阅读的开始。布置的作业是:以《我发现-----的秘密》写片段。
17、四年级上册9课古诗三首之雪梅说课稿课案教学设计
四年级上册9课古诗三首之雪梅说课稿课案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篇是一首咏物说理的七言绝句。咏物贴切自然,合乎情理,说理精辟深刻,很有启发性。尤其评梅之语,入木三分,非梅之知音不可然也。诗人从视觉雪比梅白,嗅觉梅比雪香入手,一色一香,一长一短,观察入微,评判独到。这种写得法,实在是新颖别致,出人意料,巧妙地道出了雪、梅各执一端的根据,揭示了诗人搁笔费评章的真正原因。在作品中,我们似乎可以看出作者是意在言外的,诗人借雪和梅的争春,告诫人们世上万物都各有千秋,无论何人都各有所长。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才是正理。这首诗文字生动精粹,既有情趣,也有理趣,值得咏思。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本诗,背诵本诗。
2.了解诗的大意,领悟诗歌所蕴含的道理。
3.了解有关雪梅的古诗词,学习梅花的精神。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本诗,背诵本诗。
教学难点:了解诗的大意,领悟诗歌所蕴含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雪花飘飘,北风萧萧,一剪寒梅傲立雪中,雪花和梅花️都是冬天的景物,都是报春的使者,它们各自的长处是什么呢?
顺势板书课题
二、初读古诗
1.生字词
2.解题+背景介绍
3.听读古诗,边听边想象画面。
4.看视频,思考诗中描写的景物。
读完了这首诗,我们知道了梅和雪的长处分别是:()和()
三、精读
1.课件出示图片
梅花️和雪到底谁更美呢?我们看一看诗人是怎么说的。
学习梅雪争春未肯降
梅花和雪花各自占尽春色,谁也不肯服输。
2.骚人阁笔费评章
诗人放下笔,难以评论她们的高下
3.梅须逊雪三分白
梅花比不上雪花三分晶莹洁白
4.雪却输梅一段香
雪花却输给梅花一段清香
思考:梅花和雪的优势在什么地方?
香 白
现在我们知道了每句诗句的意思,你能来完整的说出整首诗的意思吗?
梅花和雪花各自占尽春色,谁也不肯服输。诗人放下笔,难以评论她们的高下。梅花比不上雪花三分晶莹洁白。雪花缺输给梅花一段清香。
学完古诗,想一想:雪和梅争春,为什么比不出高低?
假如没有梅花,就不能映衬出雪的洁白无瑕;没有雪的寒冷,也就不能显出梅花不畏风霜,吐露芬芳的好贵品格。
从他们的比较中,你明白了什么?
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我们要取长补短,才能相得益彰。
四、拓展延伸,思维训练
五、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六、板书设计(略)
18、四年级上册8课蝴蝶的家说课稿课案教学设计
四年级上册8课蝴蝶的家说课稿课案教学设计
在这炎热的夏季,想必大家和我一样,对这样的天气不陌生吧:天低云黑、电闪雷鸣、乌云密布、大雨倾盆每当此时,您一定会担心还没回家的亲人,一定会留恋家带给我们的温馨吧!不知您想过没有:此时此刻,就连蜜蜂、麻雀、青蛙、蚂蚁这些动物都要躲避起来,蝴蝶该怎么办呢?冀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第24课《蝴蝶的家》就从关爱弱小生命的视角,展开了探究与思索。
纵观整篇课文,语言优美、构思独特、情感强烈,以问题与思索为线,以雨天为蝴蝶躲藏在哪里而着急的情感贯穿全文,真切的表达了作者对幼小生灵的关爱之情。基于对教材的理解,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其中,指导学生反复品读,体验情感,激发学生对弱小生命的关爱之情是本节教学的重点;让学生体会作者善于思考、长于观察的良好科学素养,培养学生勇于质疑、不断探索的精神是本节教学的难点。因此我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规律,在教学中进行了这样的尝试:
一、渲染气氛,引发疑惑之情
播放蝴蝶的美丽图片,欣赏着熟悉而温馨的场景,学生心是暖暖的,图片将学生的目光引向了生灵的家,蜜蜂有蜜蜂的家,小鸟有小鸟的家,那么蝴蝶的家在哪儿呢?此时,学生带着疑问兴趣盎然地走进了文本。
二、围绕主线,品读急切之情
在文章的处理上,我以作者为蝴蝶担心的急切心情为主线,引导学生品读全文,在学生对课文内容整体感知后,再次走入文本,根据阅读提示你从哪些地方体会到作者为蝴蝶担心的急切心情,抓住文中具体词句互动反馈、品析感悟。
我创设情境,让学生和着音乐诵读,文中喧嚷、黑压压、水淋淋等词形象地描绘出狂风暴雨、电闪雷鸣的环境,不得不让人恐惧。对蝴蝶的刻画轻盈、素洁、柔弱再加上拟人手法的使用载不动一个水点让蝴蝶的形象鲜活起来,不得不让人担忧。恶劣的天气与美丽柔弱的蝴蝶进行强烈对比,更激发了学生对弱小生灵、无助生命的关爱之心。想到这里此时,孩子们已感到着急了。麦苗摇曳、花儿抖动、水珠滚坠、树叶翻转,屋宇、树林、麦田、石桥都不是蝴蝶的家,一遍遍的设问、一个个的猜想、一次次的否定,蝴蝶的家究竟在哪儿?这份神秘来自于孩子们对蝴蝶的关爱,正是这种关爱使他们又增加了一份忧虑与着急,同学们在读中想、读中悟、反复诵读,渐渐地,他们的神情激动起来,一个个小脸儿通红,双眉紧蹙,眼睛里流露的是焦急与担忧,他们的心已深深地被蝴蝶牵引了,不由自主地焦急的问着。一定藏在一定美丽而香甜一定是这样的配着阳光下的蝴蝶图,和着动听的音乐,课堂上洋溢的是孩子们的纯真与善良,他们激情荡漾,将自己的着急之情转化为一份纯真的祝福,此时,他们已完全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课文之中
19、四年级上册7课呼风唤雨的世纪说课稿课案教学设计
四年级上册7课呼风唤雨的世纪说课稿课案教学设计
一、说教学理念
语文学习目标,是多维的,是立体的,不仅有知识与能力的目标,还有过程与方法的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引导。所以,在设计这课时,我准备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句子,自己觉得美的句子,受到美的熏陶与感染。三维目标实现的最终途径还是读,各种形式的读,默读、朗读、快速读,边读边想象等,并把自己读的感受与同学交流、讨论,遵循课标的这些精神、理念,本课教学设计的最大特点就是入情入景地读,动心动情地读。
二、说教材
1、教材简析
20世纪是科学技术空前辉煌的世纪,文章的作者仅用短短的几百字就清楚地介绍了20世纪一百年间的科学技术发展历程,展示了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唤起学生热爱科学、学习科学和探索科学的浓厚兴趣。
课文开篇气势恢宏,第一段只有一句话,以毋庸置疑的口吻说明了一个事实: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作者借神话故事中神仙道士运用法力呼风唤雨的本领比喻20世纪与以往的不同。
第2自然段,课文连续运用两个设问句,强有力地说明,正是人类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不断地发现和发明,才使神话中的呼风唤雨变为现实,使人类的生活得到了大大的改观,其改变的程度超过了人类历史上百万年的总和,阐明了科学技术对改变人类生活的现实意义。
第3、4自然段是文章的重点段。作者运用对比的方法,列举具体事例巧妙地揭示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意义:没有科学技术,人类只能顺从自然。人们生活在一个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耕社会,只能在神话中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但是拥有了科学技术,人类就能改造自然,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上天入地、咫尺天涯已不再是神话,现代科学技术把广博的地球浓缩成了小小的地球村,科学在改变着人类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在改变着人类的物质生活。可见科学技术对改变人类生活的作用十分巨大。
第5自然段中,作者引用英国数学家、哲学家伯特兰罗素的名言,点明文章的主旨:科学技术彻底改变了人类的生存方式,它将使人类的生活更加美好。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学习文章的说明方法,提高阅读能力;二是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培养热爱科学的情感。
2、教学目标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依据新课程理念,我制定以下目标,以求实现以人为本,终身发展,和谐发展的目标。
学习目标:
1.认识5个生字,能正确朗读16个词语。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3.能说出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4.通过本课的学习,激发学生产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教学重点:
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
三、说教法学法
教有多法,但无定法。在本课中主要采用情景教学法和朗读法进行教学。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品味,更好地理解课文。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觉主动地学习,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三为主原则,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四、说教学设计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应以学生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让学生在读、悟、议这种宽松民主的氛围中学习。作为教师,要做的是帮助学生架设生活与教材的桥梁,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并参与其中,推动学生去深入地感受。因此,我的教学设计如下:
第一、直观导入,激发情感
首先师生谈话,学生汇报课前收集的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的相关资料,初步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和筛选信息的能力。然后教师自然导入:同学们,当你按动遥控器看电视的时候,当你打开冰箱取饮料的时候,当你拨通电话与同学交谈的时候,当你登录网站查阅资料的时候??你能感觉到什么?板书课题,(板书:29呼风唤雨的世纪)理解课题。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现代的科学技术,感受一下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第二、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在这一环节,我首先让学生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自渎课文,读准生字字音,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并标出不懂的地方。然后在全班交流通过读书,你都读懂了什么?教师鼓励学生个性化的解读,进行多角度、多层面地交流读书体会,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注重教给方法,以学定教。在交流中,根据学生的反馈,随时调整 引导补充,使课堂内容在平等对话 教学相长中动态生成。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正是人类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不断地发现和发明才使神话中的呼风唤雨变为现实,使人类的生活得到了大大的改观。(板书: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人类 科技发现和发明)
第三、读中悟学 体会科学技术给人类的生活带来的变化和好处。
第3、4自然段是文章的重点段。抓住重点词句品味是难点。学习这一部分时,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充分读,体会,并发动学生相互评议、补充,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自身的基础上得到提高。
1、读。学生自由读第3、4自然段,找出自己最喜欢的地方读,在阅读教学中以读为本,把时间和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读中自学,读中自悟,读中自得。
2、悟。读中感悟,说说自己的体会,学生在读书时联系已有生活经历,体会感悟,能更深入地理解课文。
3、议。即教师给学生足够多的时间讨论交流,让学生能够充分发展自己的见解,允许有不同意见,并鼓励创新,围绕20世纪前后人们的生活有什么不一样?这一问题,全班交流,大家各抒已见, 议这一环节的设计,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老师搭设的学习舞台上发挥、表演。
4、再读。在学生深入体会感受后,把自己体会到的读出来。使学生在读中欣赏品味,既激发了学生读书的欲望,提高品味词句的能力,又再次为科学技术给
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所折服。
5、想。学生畅想21世纪的科技发展,畅谈心中的奇思妙想。这样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
由于学生自选内容,自选形式,有了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所以就能体会到参与的乐趣,品味到成功的喜悦。这样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才会水乳交融,相得益彰。在这里,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学习的主人,培养学生自读自悟、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体会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另外,在学生充分读的基础上,读出感情来。
第四、拓展延伸,感情升华
学生提出问题带着问题读书,读中解决问题,这仅仅是阅读教学的浅层次目标,而带着疑问走出课堂才是学生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必需。为此我先让学生再次自由读自己最喜欢的地方,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并给予时间让学生展示,这样既巩固了学生的感受,进一步激发了学生读书的兴趣,通过向学生展示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的图片,又有意识地激发学生产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然后用这样的问题总结全文:我们观看了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的景象,此时,你想对它说些什么?还有什么想法或不懂的地方?继而根据学情做出综合性总结和评价。
五、说板书设计
呼风唤雨的世纪
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人类
↙ ↖
科技发现和发明
说课是教师在备课的基础上,阐述自己的教学观点,表述自己具体执教某课题的教学设想、方法、策略以及组织教学的理论依据等。
20、四年级上册6课夜间飞行的秘密说课稿课案教学设计
四年级上册6课夜间飞行的秘密说课稿课案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夜间飞行的秘密》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三组第11课,本组教材以大自然的启示为专题,是对以前所学习的观察大自然、保护环境等专题的延伸与发展,并有新的内涵。在本组课文的教学中,教师要做到让学生了解一些新的科学知识,引导学生进一步关注自然、了解自然,在对自然的观察、了解、发现中受到有益的启示,同时发展学生的观察、想象等思维品质并提高语文综合素养。
《夜间飞行的秘密》全文共8个自然段,可分为三大部分。作者思路清晰,逻辑性强。是按照先提出问题,然后一步步来解答,讲清一个道理的方式来叙述的。这是一篇讲述科学常识的说明性的文章,介绍了仿生学的运用科学家通过对蝙蝠飞行情况的研究,找出了蝙蝠能顺利飞行的原因,并从中受到启发,给飞机装上雷达,保证了飞机夜间安全飞行。告诉人们,研究生物可以对人类的创造发明有所启示。
★基于以上对教材的简析,基于对学生年龄特征的估计,以及针对编者编排意图的揣摩,本课的教学我确立如下的教学目标:
目标一,在知识与能力方面:让学生会认7个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蝙蝠、清朗、捕捉、飞蛾、蚊子等词语。
目标二,在过程与方法方面:抓住重点词句,弄懂科学家是怎样发现蝙蝠飞行的奥秘的;理解飞机夜间安全飞行和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
目标三,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通过学习,弄懂人们是怎样从蝙蝠的飞行受到启发,发明雷达的,激发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由于该年龄段的学生依然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正向着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作为教者的我将帮助学生建构直观的、感性的认知世界,品味语言的精妙之处,从而达到积累、运用的目的。因此,我确立本课的:
教学重点是:抓住重点词句,弄懂科学家是怎样发现蝙蝠飞行的奥秘的。
教学难点是:抓住重点词句,弄清飞机夜间安全飞行和蝙蝠之间的联系。
并安排两课时,即80分钟来完成教学任务。
二、说教法与学法
对于以上教学目标和重难点的确立,主要依据是教材的特点,学生的语文实际学习水平以及课标的要求。本课的教学对象时十一、二岁的四年级学生,他们正处于对任何新鲜事物都比较好奇的阶段,虽然已经学习了观察大自然、保护环境等专题,但孩子的知识面比较窄,对仿生学、蝙蝠、雷达的了解并不多,甚至不知道。
鉴于这种情况,我会充分利用丰富的电教资源进行教学,在教学中,我运用讲授法、谈论法、演示法和启发式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让学生先读后悟,积极推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学生通过画句子、圈重点词、画示意图等方式,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阅读能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中主动地参与学习,并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三、说教学过程
★我带着这样的教学理念为了更有效地落实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的教学过程设计为以下几大板块:
(一)导入
(二)初读
(三)品读
(四)拓展
(五)总结循序渐进,一步一步来完成教学任务。
(一)导入板块
谜面是:会飞不是鸟,两翅没羽毛,白天休息晚活动,捕捉害虫本领高。(打一种动物)谜底是:蝙蝠。蝙蝠是一种哺乳动物,它的头部和躯干像老鼠,四肢和尾部之间有皮质的膜,没长羽毛。视力很弱却能在夜间飞翔、吃蚊、蛾等昆虫。科学家模仿蝙蝠探路的方法,给飞机装上雷达。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夜间飞行的秘密》这篇课文。板书课题《夜间飞行的秘密》。
(★设计意图)这里我采用了让学生猜谜的方法导入了新课,关注了课题。猜谜语活动能引发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并初步认识和了解蝙蝠。揭示谜底后,我会借机介绍蝙蝠这种动物,并板书课题。力图体现课未始,已成基调的教学节奏。
(二)初读板块
在初读板块,我要达成两个目标。一是通过让学生用心地初读课文,教者帮助他扫清阅读障碍。我主要从字音、字形、字义三方面予以重点指导。
在字音方面:要注意蝙(biān)不要读成(biǎn),荧(ynɡ)不要读成yn,在字形方面:蝙蝠蛾蚊(注意偏旁都是虫),揭里面不要多写一竖。
在字义方面:我主要通过让学生查字典、查词语手册和联系上下文在语境中相机理解,比如敏锐超声波障碍物模仿荧光屏等二是在学生初读过后,对文章有一个整体的感知与把握。我就让学生能大致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在学生说的基础上我随机梳理板书,达成感知的目标。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这两个目标的实现,我主要着眼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能力。通过对文路的梳理,感知侧重点,为品读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品读板块
★这样子,我的教学就进入到了细读、品读环节。这一部分是教学的重难点。是落实教学目标的主要载体。因此我主要采用具体步骤化的方式,分以下四步来完成教学:
第一步:由疑导入,学习课文13自然段。首先我让学生齐读课文,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1.在漆黑的夜里,飞机怎么能安全地飞行呢?(知道学生读出好奇多思的语调)原来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恍然大悟的语气)
2蝙蝠在夜里飞行,你觉得它飞得怎么样?你是从哪些此句中看出来的?(画一画)(无论从来没见过)(即使也)(极细)
3.用什么语气来朗读难道他的眼睛特别敏锐,能在漆黑的夜里看清楚所有的东西吗?这句话?
不解,疑问的语气再通过提问、引导的方式来完成教学。
第二步:体验探究,学习第46自然段,这一部分是课文的教学重点。这一部分,我紧紧围绕三次不同试验,让学生展开小组合作学习,我出示以下问题和表格,和学生一起按照这样的步骤来学习。通过课件播放三次不同的动画,直观教学,让学生探究三次试验的不同结果,并完成表格。
给足时间让学生进行自由学习,充分思考。
蝙蝠高超的飞行本领引起了科学家的思考,为了弄清楚科学家们
1.做了几次实验?
2.用了什么方法?
3.结果怎样?
4.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认真观看动画,小组讨论,完成下列表格。
实验顺序
实验方法
实验结果
得出结论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学习过程:
第一步:默读课文。
第二步:观看动画。
第三步:小组合作探究并完成表格。
第四步:小组代表汇报学习成果,
教师总结:三次不同试验证明,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
第三步:自主学习。学习课文第七自然段。我先请全班男生齐读第7自然段,全班同学通过画句子、圈重点词的方式找出蝙蝠夜里是怎样配合嘴和耳朵飞行的?并画出简图。接着教师请学生上黑板画出简图,并结合课文做简单叙述,最后整理得到下图。第四步:总结延伸,学习第8自然段。这是课文的教学难点。
首先,学生用学习第7自然段的方法学习第8自然段,并画出下列简图。
再次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动画,让学生对比蝙蝠飞行的秘密和雷达的工作原理,并完成下面填空题:雷达的天线就像是蝙蝠的()雷达发出的无线电波就像蝙蝠()雷达的荧光屏就像是蝙蝠的()从而突破教学难点,弄清飞机夜间安全飞行和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就这样,我完成了第三板块的教学,突破了本课的重难点。(★设计意图)这一板块我紧紧围绕科学家是怎样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发明雷达的?这个问题,让学生弄懂科学家是怎样发现蝙蝠飞行的奥秘的。充分展示学习的过程,让这一过程呈现板块状、步骤化,给学生呈现直观的教学。在学生自我感悟体验的基础上教者适时地作出点拨、指导,从而让学生对飞机夜间安全飞行和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有深刻的理解与体会,从而达到理解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目的。
(四)拓展板块
★接着我就进入到第四板块的教学,拓展延伸。
这一板块,我分为以下三部分来完成教学:
1、引出仿生学:小小的蝙蝠,那么的不起眼,但是它却为人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人们从它身上得到启示,发明了雷达,这就是仿生学。课后的资料袋就向我们介绍了仿生学的有关知识,打开资料袋自己读一读吧!(出示课件)
2、分享资料:人类从动植物身上得到的启示还不少呢?教师出示课件。你还了解到人类的哪些发明是从动物或植物上得到的启示,把你收集的资料说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吧。
3、小小发明家:了解到这里你是不是也要从动物身上得到启示,设计一个小发明呢?课下想一想,写一写吧。
(★设计意图)课标指出,语文要生活化,要注意课内和课外的联系。本环节展示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激发学生热爱科学,乐于探究的兴趣。因此,让语文课堂学习由课外促进课内,再由课内向课外延伸,使课内外有机结合,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课件的使用增强了视觉冲击力,激发了探索的欲望。
(五)总结板块
★最后,总结全文,回应教学目标,这时候我这样做全课的总结:学习《夜间飞行的秘密》这篇课文,我们发现原来飞机在夜空中不能安全飞行,科学家是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然后进行反复试验和研究,终于发明创造了雷达,解决了这个难题。科学的征途是无止境的。只要大家今后多学习知识、多留心生活,做到善于观察、善于发现、善于探索研究,充分打开想象的翅膀就一定能够有所发明有所创造。
(★设计意图)这样结束课文,既总结全文,回应教学目标,又给学生留下了一个思维空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激发学生从小爱科学、学科学及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四、说板书设计
★最后,我说一说这课的板书,我的板书是这样的:
6.夜间飞行的秘密
(★设计意图)本文是一篇很有意思的科普知识短文,叙述思路清晰,逻辑性强。我这样的板书设计就是文章教学重难点的缩影,是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便于学生理解、掌握和记忆。
泰戈尔曾经说过不是槌的打击,乃是水的载歌载舞,使鹅卵石臻于完美。在教育而言,疾声厉色的批评,就是槌的打击,他不会使教育的目标这枚鹅卵石更趋完美。我会努力让自己的教育行为像水一样的载歌载舞。因为水是坚韧的,是宽容,是等待,是爱心,是信任。
21、四年级上册5课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说课稿课案教学设计
四年级上册5课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说课稿课案教学设计
01 说教材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统编教材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五课《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围绕提问这一阅读策略编排,是继三年级预测之后的第二个阅读策略单元,旨在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给学生提问方法。
本文是安徒生的一篇童话故事,讲述了五颗一起长大的豌豆,各自奔向自己理想的未来,其中一颗在一座小楼窗台的裂缝里发芽、长叶、开花;给一位长期卧病在床的小姑娘带来生机,给她信心和勇气,战胜病魔的故事。通过描写五粒豆子的经历,来赞叹生活, 体会小豌豆为人们做好事的美好心灵。从而使孩子们懂得生活中不能没有爱,爱是最伟大的,也是最幸福的。
(二)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初步掌握提问策略,学会筛选有价值问题。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童话魅力。
3.在反复朗读中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三)教学重点
了解小姑娘好起来的原因,感受小豌豆在长叶、爬藤、开花的生长过程中给生病的小姑娘带来的无限愉快和生机,体会小豌豆美好的心灵。
(四)教学难点
敢于提出自己的疑问,根据不同目的提出不同方面问题。
(五)教学准备
1.在第一课时中带领学生疏通字词,理清文意,梳理五粒豆子的不同命运。
2.布置学生根据文章来提问,教师在课前收集并整理。
02说学情
学生对安徒生的童话非常喜爱,也读过很多他的童话故事,对本课的学习和体会人物的情感有很好的帮助。但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在于培养学生的提问意识和提问能力,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讲是有一定难度的。学生虽然能够能提出问题,但是学生的发问大多缺乏质疑精神,不能针对整体提问。例如:随意发问,问题只是指向文本内容,不知如何确定有价值的问题等等。因此在提问策略方面教师应给予引导。
03说教学方法
为了突出重点,化解难点,完成教学目标。我结合本单元的语文要素,主要采取以读代讲法、品析词句法、点拔启示法等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
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结合课文前面的阅读提示,在阅读中提出问题,养成边读边思的好习惯。然后仿照课后第二题问题清单,小组成员合作整理大家提出的问题。在具体教学中,强化学生对提问角度的认识,尝试针对全文提出问题。采取质疑问难法、交流讨论法、圈点勾画法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04 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成熟的豆荚裂开了,里面的五粒豌豆带着不同的心愿飞到更广大的世界中去,开始了各自的奇幻旅行,那么他们迎来的将是怎样的命运呢?上节课,我们随着安徒生的讲述体验了五粒豆子的梦想与期待,现在我们来回顾一下他们各自的经历吧。那粒渴望飞向更广大的世界里的豌豆,最后的结局是被吃掉了。还有一粒豌豆想直接飞到太阳里去,最终掉进脏水沟里,涨得大大的;第三粒和第四粒豌豆一
致认为自己一定能飞得最远,结果被鸽子吃掉了。第五粒豌豆总是说着该怎么样就怎么样吧,它后来的经历又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快速地阅读课文,提出自己的疑问。
(二)梳理问题
同样的身世,最终确是截然不同的命运,相信学生在关注豌豆们命运的时候,脑子里一定出现了一串串的小问号。而第二单元也提出了这样的学习任务:阅读时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提出自己的问题。
1.复习提问方法:既可以结合文章的某个部分来提问,也可以针对全文来提问,还可以是读课文时产生的疑问。
2.出示学生提出频率较高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发现。
(1)豌豆们开始为什么以为整个世界都是绿的?
(2)那粒掉在水沟里的豌豆会不会发出豆芽呢?
(3)哪一粒豌豆才是真正了不起的?为什么?
(4)最后一个自然段小女孩洋溢着微笑,小女孩在想什么?
(5)小豌豆给小女孩带来了哪些变化?
(6)为什么小女孩认为这一天简直像个节日?
鼓励学生大胆发现,哪些是针对部分内容提问的?哪些是针对全文来提问的?
3.引导学生关注疑问词的不同,来体会从不同角度提问题的含义。
4.出示同一个学生的两个问题,引导学生判断哪个问题更有价值。
小女孩会好起来吗?
为什么小女孩的病好了呢?
明确:有价值的问题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并能帮读者更深入地理解文章。
(三)朗读感悟
1.出示问题:为什么伴随着豌豆苗的成长,小女孩的病就慢慢好了呢?
提示:练习豌豆生存环境及生长过程的语句来思考。
2.找出豌豆生存环境的句子。它被射到空中,落到顶楼窗子下面的一块旧板子上,正好钻进一个长满了青苔的裂缝里。青苔把它裹起来,它躺在那儿真可以说成了一个囚犯。
(1)指导学生如何将长句读好:在合适的地方进行断句。
(2)比较豌豆和小女孩生活环境的共同点:恶劣。
3.找出豌豆生长过程的语句。
句子一:啊!她说,我的天,原来是一粒小豌豆在这里生了根,还长出小叶子来了。它是怎么钻进这个缝隙里去的?你现在有一个小花园了!
(1) 提示学生根据标点符号学生体会人物心情。
(2)引导学生用惊喜、疑惑、难以置信的语气来朗读对话。
句子二:它的确在向上长人们每天都可以看到它在生长。
引导学生重读的确和每天,体会豌豆顽强的生命力。
4.分析豌豆开花的句子。
窗子打开了,她面前是一朵盛开的、紫色的豌豆花。小女孩低下头来,轻轻地吻了一下它柔嫩的叶子。这一天简直像一个节日。
(1)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读出女孩对豌豆花的珍爱。
(2)将美丽的豌豆花与恢复健康的小女孩进行对比,从而明确这是一个用生命照亮生命,用爱心唤醒奇迹的故事。
(四)妙笔生花
我们通过学习,感受到了爱的幸福,爱的神奇,同时更感受到奉献爱是最崇高的、最伟大的。只要我们都献出一份爱心,世界将处处充满爱! 小姑娘对小豌豆很感激,假如你是小豌豆,你会对小姑娘说些什么? (写在小本子上)
(五)拓展延伸
1.教师朗诵袁枚的苔,播放视频《经典咏流传》中梁俊带领孩子们一起用歌声唱响《苔》的画面。引导学生体会青苔身上那种蓬勃的生命力量与生命意志。
2.总结:未来的我们,无论是一株平凡的豌豆苗,还是华美的牡丹花,只要心中怀着对世界的温柔与热爱,每一个平凡而尊贵的生命最终都能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彩,就像刚才歌曲中唱到的:风一来,花自然会盛开。
05 说板书
5 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
第一粒:飞向世界 吃掉了
第二粒:飞进太阳 落到脏水沟里
第三、四粒:射得最远 吃掉了
第五粒:该怎么样就怎么样
爱
22、四年级上册26课西门豹治邺说课稿课案教学设计
四年级上册26课西门豹治邺说课稿课案教学设计
【课前解析】
关注内容:本文根据汉代史学家褚少孙补写的《史记滑稽列传》中的相关章节改写,讲述了战国时期政治家西门豹办理邺地时,惩治恶人、破除迷信、造福百姓的故事。
关注结构:全文结构清晰,按事情发展顺序可分为三个部分:摸清底细、惩治巫婆和官绅,兴修水利。三个情节环环相扣,通过对人物言行的描写,表现了西门豹的智慧,巫婆、官绅的奸诈。
关注西门豹的办法:1.将计就计,救下姑娘。2.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3.假戏真做,震慑帮凶。4.用有力的事实,破除迷信。
关注插图:课文配有一幅插图,表现了西门豹惩治巫婆的场景。画面上的人物表情生动,西门豹正气凛然,巫婆垂死挣扎,官绅胆战心惊,百姓半信半疑,便于学生进入情境理解历史故事,充分感受西门豹的智慧。
【教学目标】
1.认识豹、娶等11个生字,会写豹、派等15个生字,会写管理、人烟等12个词语。
2.默读课文,能根据课文提示梳理故事情节,练习简要复述课文内容。
3.能借助第十至十四自然段中描写西门豹言行的句子,说出西门豹的办法好在哪里,感受他的智慧。
【教学重点】
1.能根据课文提示梳理故事情节,练习简要复述课文内容。
2.能借助第十至十四自然段中描写西门豹言行的句子,说出西门豹的办法好在哪里,感受他的智慧。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豹、娶等11个生字,会写豹、派等15个生字,会写管理、人烟等12个词语。
2.默读课文,能根据课文提示梳理故事情节。
3.能借助第十至十四自然段中描写西门豹言行的句子,说出西门豹的办法好在哪里,感受他的智慧。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教师谈话导入:同学们,距今2000多年的战国时期,有一位地方官名叫西门豹,虽然他官职很小,却一直被人称颂。这到底是为什么呢?让我们通过学习课文来寻找答案吧!(板书课题:26西门豹治邺)
齐读课题,提问:题目中的治是什么意思呢?
1.教师提问:读文章的第一自然段,想一想题目中的治是什么意思呢?
教师出示选项:治病救治治理治疗
预设:治理
2.教师指导识记豹字:说说书写豹字,需要注意些什么?
预设:豹的撇画较多,要注意每个撇画的长短与角度,上面的两个撇写得略平一些,弯钩要写出弧度,勺的横画要穿插在豸的第二个撇画下。
3.教师出示西门豹资料:西门豹,复姓西门,叫豹,是战国时期魏国人。他是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曾立下赫赫战功。他到邺这个地方后,经过细致调查,发现了此地人烟稀少,田地荒芜的根本原因,于是他兴利除弊,很快使此地民富兵强,深受百姓爱戴。
教师:提问:同学们,预习完课文,你能简单地说一说西门豹是一个怎样的人吗?
学生交流初步阅读的印象。
相机板书。(预设:机智,有智慧,有计谋,惩恶扬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
教师出示自读要求:(1)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圈画生字词。(2)想一想:故事中有哪些人物?
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2.检查生字读音,指导书写。
(1)教师出示词语:
西门豹娶媳妇巫婆官绅干旱徒弟
提心吊胆磕头淌血开凿灌溉
学生开火车认读词语。齐读,交流识记方法。
(预设:娶媳妇三个字都有女,可以用形声字的方法记住;溉有氵,与水有关,结合课文庄稼得到灌溉一句可以知道,灌溉就是用水浇地;旱上面是日下面是干,其意思是长时间没有降水获降水很少。)
出示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指名领读。
指导书写生字派、娶、饶。
师生自由交流书写要点,相机指导:派的横画较多,要写出不同的长短与角度,竖提写在竖中线上,最后一笔捺略往上扬。
娶:上紧下松,基本等宽。耳的最后一横变成提,与又的横撇相互穿插,女字底的长横要写舒展。
饶:右下的兀字,横要写得短,撇画穿插在饣的竖提下方。
3.梳理情节,把握主要内容
(1)教师指导: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找一找文中鍀主要人物都有谁?
(2)指名说说故事中的主要人物。
(3)教师板书整理:西门豹、老大爷、巫婆和官绅、老百姓。
(4)回顾课文,想一想人物与人物之间发生了什么事。
学生交流,相互补充。
预设1:西门豹找老大爷了解邺县田地荒芜人间稀少的原因。
预设2:西门豹惩罚了危害老百姓的巫婆和官绅,使老百姓受到了教育。
预设3:西门豹带领老百姓开凿水渠,灌溉庄稼。
(5)出示课后第一题,教师引导:课后第一题对怎样概括第三件事做了示范。你能像这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前两件事吗?
学生自主练习,在组内交流,全班展示。
教师相机引导:根据文中讲述的关键事件,课文可以分为三个部分:调查情况,惩治巫婆和官绅,兴修水利。
教师提问:您能将几个部分连起来,说说本文的主要内容吗?
学生先在小组内进行讲述,再在全班展示。
预设:西门豹在治理邺县时,发现巫婆和官绅以给河神娶媳妇为由,骗取老百姓钱财。西门豹惩治了巫婆和官绅,并带领老百姓兴修水利,灌溉田地。
三、聚焦故事重点,感受人物智慧
1.再次评价西门豹。
教师提问:开始上课时,我们交流了对西门豹的初步评价。现在,我们又读了课文,从这个事件中,还可以感受到西门豹是怎样的一个人。
学生交流。
预设1:调查情况中,西门豹说要去送新娘,其实他已经想好了怎么处罚坏人,可以看出他是足智多谋的一个人。
预设2:从惩治巫婆和官神这件事,可以看出西门豹做事计划十分周密。
教师过渡:读着读着,我们对人物的认识更深入了。课文把西门豹惩治恶人的过程写得很详细,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探究他的办法好在哪里。
2.小组合作,整理西门豹实施计划的过程。
(1)课件出示小组合作学习任务、学习步骤及学习单。
学习任务:分小组合作学习第十至十四自然段,理清西门豹惩治巫婆和官绅的过程。
学习步骤:
①自读:以较快的速度默读第十至十四自然段,照样子提取关键词,把学习单填写完整。
②合作:小组内展开讨论,
学习单
实施步骤怎么说怎么做
救下姑娘新娘不漂亮留下
惩治巫婆重选,麻烦巫婆去说一声
把官绅头子投进漳河
催巫婆和官绅头子,河神把他们留下了
(2)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巡视,观察学习情况,引导做好展示准备。
(3)小组在全班进行展示,做到每个成员都有展示的机会。
(4)指名将西门豹惩治恶人的经过连起来说一说。
3.深入感受西门豹计策的巧妙之处。
(1)引导学生探究救下姑娘这一部分。
教师出示课件:西门豹一看,女孩满脸泪水。学生揣摩西门豹此时会想些什么,相互交流。
教师出示句子下一回他娶媳妇,请告诉我一声,我也去送送新娘,不行,这个姑娘不漂亮,河神不会满意的。
教师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说说西门豹为什么这样说。
学生交流,教师相机小结:西门豹在摸清底细的同时,惩治恶人的计划就已经形成了,之所以这样说,是为了防止打草惊蛇。他的整个计策安排得多周密。
(2)学生自主交流其余的惩治恶人部分,教师相机点拨。
预设1:西门豹把巫婆和官绅头子投进漳河,说话的时候用了麻烦,表面上很客气,其实是他看穿了他们的鬼把戏,要让他们也尝一尝被淹死的滋味。
预设2:这些坏人干了那么多的坏事,最后恶果也落到了他们自己头上,这就叫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3)理解西门豹以事实教育老百姓
教师提问:西门豹这样做,除了要惩治恶人,还有什么目的?学生自读第15自然段,交流(预设:还为了教育老百姓)。
教师引导:西门豹为什么不直接告诉老百姓真相?这样做有何巧妙之处?学生自主交流,教师适当点拨:西门豹要让老百姓亲眼看到事实的真相。
四、小结本课,布置作业
教师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词,通过品读课文,感受了西门豹的智慧,下课后抄写本课词语,将课文多读几遍,再次熟悉故事内容。
板书设计
26西门豹治邺
西门豹(机智,有智慧,有计谋,惩恶扬善)
调查惩治开凿
情况水渠
老大爷巫婆和官神老百姓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能抓住课文主要内容,适当省略其他内容,练习简要复述。
2.编写课本剧。
【教学过程】
一、书写练习
1.教师出示词语:徒弟、扔下、求饶、骗钱、灌溉,指名读准字音,交流哪些字容易写错。
2.教师重点指导灌溉的书写,强调两个字都是左右结构,灌字左上的+和中间的两个口要适当收缩,为下面的隹字留足位置。
3.学生练写。
二、方法建构,练习简要复述
1.明确任务。
(1)教师谈话导入:这个故事很长,如果讲给别人听,怎样才能做到既简洁,又能让别人感受到西门豹的智慧呢?我们先来看看交流平台中的方法建议。
(2)课件出示交流平台中的方法一一复述时要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对于其他内容可以适当省略。
(3)过渡: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如何简要复述。
2.感受兴修水利部分的简洁,学习适当省略。
(1)教师引导:在原文中,兴修水利这一部分还有其余内容,根据原文改编的现代文是这样的(出示文段)
西门豹就征发百姓开凿了十二条渠道,引漳河水浇灌农,田都得到灌溉。在开凿河渠时,老百姓开渠多少是有些劳苦的,不很愿意干。西门豹说:百姓可以同他们安享其成,却不可以同他们谋划事业的开创。现在父老子弟虽然以为我给他们带来辛苦,但是百年以后,希望让父老子弟们再想想我所说的话。直到现在,那里都得到河水的利益,百姓因此富裕起来。
(2)学生快速读文段,与课文兴修水利部分进行比较,说自己的发现。
预设:课文这一部分只讲述了西门豹带领老百姓开凿水渠以及这样做的结果。
(3)小结:课文保留的是西门豹管理邺县的业绩,也就是他带领老百姓开凿渠道、灌溉农田。老百姓的不理解,以及西门豹对老百姓说的话,与此关联不大,可以省略。(板书:省略无关内容)
3.学习适当删减,练习复述调査情况
(1)教师过渡:调查情况也不是课文的主要内容,这一部分的内容挺多,我们怎样适当删减呢?先来看看老大爷对西门豹的四次回答。
(2)教师提问:老大爷四次回答包含了哪些信息?学生交流。
教师整理、板书:年年给河神娶媳妇;巫婆官绅硬逼老百姓出钱;送新娘的情景;人们外逃;年年旱灾。
(3)教师提问:联系全文想一想,简要复述这部分,为了让别人听得明白,哪些信息不能省略,哪些信息可以删减?学生交流,教师相机点拨。
预设1:巫婆和官绅借给河神娶媳妇骗取钱财人们外逃不能省略;
预设2:把姑娘放进水里要保留,因为后面西门豹用这个方法惩治了坏人
预设3:新娘顺着河水漂的过程与西门豹想要的事实真相关联不大,可以删减。
(4)教师创设任务情境:西门豹听了老大爷的话,想考考他的卫士,他说:老大爷的话太多了,你能把造成邺县人烟稀少的真实原因说简洁一点吗?现在,请大家在小组内进行练习,扮演这名卫士,将老大爷的话报告给西门豹。学生在小组内练习,全班展示。
预设:巫婆和官绅每年都通着老百姓给河神娶娘妇,不仅要出钱,有女孩的人家还要出女孩。每个女孩都沉入了漳河。很多人家逃往外地,这地方越来越穷,还年年干旱。
(5)完整讲述调査情况。
布置任务:加上这部分的开头和结尾,将调查情况讲完整,做到语言简洁。学生在小组内练习复述,全班展示。
(6)小结:简要复述时,不是故事最重要的内容,我们可以删掉,或者适当省略。(板书:适当删减不重要内容)
4.复述惩治巫婆和官绅。
(1)教师提问:惩治巫婆和官绅是主要内容,复述时要讲得详细些,还记得三年级学过的复述方法吗?
预设1:要说清楚事情的整个经过。
预设2:要说清楚主要人物的表现。
(2)创设任务情境:河神娶媳妇那天,你正好在现场目睹了西门豹怎样惩治恶人。请你转告给那些未到现场的老百姓,让大家都了解事情的经过。
学生分小组练习,选派代表在全班展示。
(3)小结:简要复述时,可以把故事最重要的部分复述得详细一些,让别人听清楚故事的经过,对人物有比较深刻的印象。
5.学生练习简要复述全文。
(1)教师利用板书,引导学生回顾提炼出的简要复述的方法。
(2)在小组内练习简要复述全文。
(3)请2-3名学生在全班进行展示,引导学生进行评议。
三、拓展活动。编写课本剧(如果课上没有时间,可放在第三课时或者课下完成)
1.课件出示剧本片段。
西门豹:(双手背在身后,大声地)来呀,把新娘领来让我看看!
(两个女徒弟搀新娘出场,新娘低声哭泣,用手抹泪。)
西门豹:(看看姑娘,皱着眉头对巫婆说)这个姑娘不好看!麻烦你去跟河神说一声,就说我要选一个漂亮的,过几天就送去。(对卫士)来呀,送巫婆上路!
卫士甲、乙:(上前,大声地)遵命,大人!(分别抓住巫婆的左右手臂)
巫婆:(满脸惊慌,身子往下沉,绝望地)不不要啊,西门大人饶命哪!
西门豹:(一挥衣袖)休得多言,快快去通报河神!
(卫士拖巫婆下场,远处传来巫婆凄厉的叫声、落水声)
(老百姓低声议声。众官绅吓得浑身哆嗦,低头不敢言语)
(1)教师提问:请大家快速读一读大屏幕上的内容,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2)学生自主交流。
预设1:这是西门豹惩治巫婆的情景,但是和课文的方式不一样。
预设2:课文中只写了西门豹怎么说,这里每个人说的话都写出来了。
预设3:还写了每个人说话时是什么样子,有什么动作。
(3)教师相机引导:现在我们看到的阅读材料叫剧本。剧本有什么特点呢?请大家看后面的选做题。
2.学生自读选做题和阅读链接。
(1)教师提问:阅读了书上的内容,再看看大屏幕上的片段,你们觉得剧本有什么特点?
(2)学生交流。预设:剧本要把人物的对话写清楚;要设计人物的动作、神态......
3.分解任务
(1)教师谈话引导:大家还记得西门豹惩治巫婆和官绅的经过吗?学生再次回顾:救下姑娘;惩治巫婆;惩治官绅头子;威慑官绅。
(2)学生讨论:为了把西门豹惩治恶人的整个过程表演完整,大家认为还要加上哪些内容?
学生交流:来到漳河边,老百姓明白真相......
(3)出示任务及步骤。
任务:以小组为单位,选取一至两个片段,改编成课本剧,并演一演。(可在课后完成)
步骤:
①讨论:对话的人物有哪些;怎么对话(对话的内容、神态、动作)。
②编写:按照故事情节的发展,改编剧本,一人执笔,相互补充。
③排练:课后进行排练,可以只排练小组选取的片段,也可以和其他小组合作,表演整个过程。
4.学生练习编写课本剧,教师巡视,进行指导。课上未完成,课后继续完成,加强过程管理。
四、总结全文,布置任务
1.总结本课的学习收获。
2.布置课后任务。
(1)将故事简要复述给家长听,请他们给你提提建议。
(2)继续编写课本剧,在小组内排练,并演一演。
五、板书设计
26西门豹治邺
适当删减不重要内容
抓住主要内容
省略无关内容
23、四年级上册23课梅兰芳蓄须说课稿课案教学设计
四年级上册23课梅兰芳蓄须说课稿课案教学设计
01 教学目标
1.认识蓄、迫等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宁、要。
2.通过提取信息,填写表格,能说清楚梅兰芳用了哪些方法拒绝为日本人演戏以及他所经历的危险和困难,迁移运用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3.通过默读批注、讨论交流,感受梅兰芳高尚的爱国精神和民族气节。
02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知人正音解义
1.交流资料,了解人物。
(1)提问:通过课前预习,你对梅兰芳有哪些了解?
(2)介绍:梅兰芳是我国京剧表演艺术大师,在五十余年的舞台生涯中,发展和提高了京剧旦角的演唱和表演艺术,形成了一个具有独特风格的艺术流派,世称梅派。纽约《世界报》上曾有这样的高度评价:梅兰芳是所见过的最杰出的演员之一,纽约还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演出。
(3)介绍旦角。
①正音角字:ju。
②介绍:京剧中有生旦净末丑五个行当。
其中旦角是戏剧中女性角色的统称,梅兰芳饰演的就是旦角,所以在表演的时候,必须把胡子剃得干干净净,男扮女装。
③设疑:这样一个男扮女装的旦角,要是留着胡子还怎么扮演秀美的女子呢?
2.检查字词,正音释义。
01 第一组
(1)出示词语:租界沦陷侵略邀请纠缠骚扰妄想
(2)指名读,正音。
(3)弄清不理解的词语的意思。
(4)提问:你能用其中几个词语介绍一下当
时的情形和日本人对梅兰芳做了什么吗?
02 第二组
(1)出示词语:被迫抵抗拒绝深居简出细声吟唱虚度生命不堪其扰蓄须明志
(2)开火车读,正音。
(3)提问:你能用其中几个词语说一说梅兰芳当时的处境吗?
03第三组
(1)出示:
他宁可卖房度日,也决不在日本侵略者的统治下登台演出。一次,日本侵略军要庆祝大东亚圣战,要求他必须上台演出。
(2)提示:这两个句子中都有多音字,在语言环境中要根据字义确定多音字的读音。
(3)指名试读,注音,齐读。
(4)换语境巩固:
①出示句式:梅兰芳宁可也不在日本侵略者的统治下登台演出。
②确定字音练习。
出示:宁死不屈真英雄,捐躯为国保安宁。
二、筛选信息,归纳整理填表
1.围绕提示,自主学习。
(1)出示要求:默读课文,想一想梅兰芳用了哪些办法拒绝为日本人演戏,在这个过程中经历了哪些危险和困难,请你圈画出关键词。
(2)生默读圈画。
2.小组合作,填写表格。
(1)提示与要求:从文中选择或者凝练四字
词语,经小组成员共同讨论确定最合适的词语填写在表格中。
(2)汇报交流,达成共识。
三、运用方法,把握主要内容
1.横看表格,了解内在联系。
(1)引导回忆:在《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课,我们学习了通过把几件事的主要内容连起来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请你借助表格,运用这个方法,试着说一说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2)生自主练习。
(3)指名说,评议、指导。
(4)师小结方法:弄清楚每件事的主要内容,理解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用适合的词语连接,就可以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5)同桌互相练说、评议。
(6)再指名说巩固。
2.纵看表格,发现危险升级。
(1)引导发现,发出挑战:请同学们再竖着看一看表格,你发现了什么?
(2)生试答,师小结。
要点:从行径一列可以感受到日本侵略者对梅兰芳的骚扰和逼迫逐渐升级,从困难和危险一列可以感受到梅兰芳在与日本侵略者周旋、斗争期间,遇到的困难在不断加剧,处境越来越危险。
四、批注感悟,感受爱国之志
1.再读课文,感受梅兰芳的言行和遭遇,在自己体会深刻的地方批注感受和想法。
2.生汇报感受,师相机点拨。
(1)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避港拒演。
要点:引导学生从关紧门窗拉上特制的厚窗帘细声吟唱感受梅兰芳对京剧的酷爱,对艺术的追求。
(2)第二部分(第3自然段)蓄须明志要点:引导思考明的是什么。
(3)第三部分(第4自然段)卖房度日
要点:指导学生通过无论多么全部宁可也决不等词语感受梅兰芳坚定的决心与信念。
(4)第四部分(第5~7自然段)自伤身体。
①演绎斩钉截铁。
要点:理解斩钉截铁。通过对比体会下面哪个句子读起来更有斩钉截铁的意味。
出示句子:
普通的演出我都不参加,这样的庆祝会当然更不会去了。
普通的演出我都不参加,这样的庆祝会也不会去。
②感受日本侵略者的狡诈凶残。
要点:引导学生从日本人专门派了一个军医来检查闯摸只好等词句感受日本人的狡诈凶残。通过生一场大病滚烫滚烫等词语感受梅兰芳冒着生命危险想方设法摆脱日本人的纠缠。
五、讨论主图,明辨爱国之本
1.讨论:2007年在全球发行的国粹梅兰芳舞台艺术金银币邮卡全集中主打金币正面图是梅兰芳的蓄须照,有网友提建议说应该把梅兰芳这位京剧艺术大师最经典的戏装照作为主图,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2.独立思考,小组讨论,集体讨论。
3.引入资料,教师小结:从美学的角度讲,梅兰芳的蓄须照并不是他一生中最美的照片,也不能很好地展示他的艺术成就,但是这张照片是梅兰芳先生爱国情操的体现,而这种爱国情操超越了艺术本身,更有意义和价值。当年,日军眼见一次次拉拢不成便把梅兰芳逮捕讯问,面对威逼利诱,梅兰芳不改初衷,日军高官气急败坏地骂道:在台上,你就是一个装腔作势的女人!梅兰芳一字一句铿锵有力地回敬道:在台下,我可是男人!京剧被称为中国的国粹,但是,如果连国都没有了,哪来的粹?要粹又有何用?梅兰芳把民族大义展现得淋漓尽致,真可谓:台上假女子,台下真丈夫。
24、四年级上册19课一只窝囊的大老虎说课稿课案教学设计二
四年级上册19课一只窝囊的大老虎说课稿课案教学设计二
第二课时
一、巩固词语,回顾内容
1.出示课文中的词语:
文艺 角色 羡慕 霉糨糊 比画 亏得 演技
撤换 砸锅 哄堂大笑
(1)指名朗读。
(2)选用其中的几个词语说几句与课文内容有关的话。
2.作者叙述了自己童年时一场特殊的表演经历。那么,这场经历是怎样的呢?让我们跟随着作者一起回到他的童年时代,一起去观看这场特殊的表演。
设计意图:运用课文中的词语来说几句与课文内容有关的话,既是对课文内容的回顾,为下面的学习做好铺垫,又可以引导学生准确地积累运用,促进学生运用的意识,提高运用的能力。
二、默读课文,体会心情
1.默读课文,体会表演前后我的心情变化,填写下面的表格。
我的心情
原因
期待表演
想在台上露脸,获得大家的掌声
充满自信
2.交流汇报。(填写表格)
我的心情
原因
期待表演
想在台上露脸,获得大家的掌声。
充满自信
扮老虎很简单,用不着说话,不用露脸。
紧张、狼狈
没有豁虎跳,表演笨拙,观众哄堂大笑,他们没见过这样窝囊的老虎。
后悔
认为因自己不会豁虎跳而使这场戏砸锅了。
设计意图:作者表演前是充满期待的,排练时充满信心,表演时是紧张、狼狈的,表演后是后悔的,以人物的心情作为切入点,架构整个教学流程,引导学生入情入境,抓住语言文字,体会作者心情的变化及变化的原因,可以很好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三、抓住心情,品悟探究
(一)学习第一部分期待表演。
1.课文是怎么写我期待登台表演的?读读课文第1、2自然段,画出有关句子。
2.根据交流出示句子:
看着同班的小朋友在台上又唱又跳,边说边比画,我真个羡慕得要死。我多想在台上露露脸,尝尝大家都看着我、给我鼓掌是什么味道。
(1)从哪些词语中感受到作者的期待?你有过这样的体验吗?
(2)带着期待的心情读好这段话。
(二)学习第二部分表演经历。
1.默读课文第3~19自然段,画出课文中描写作者充满自信和紧张、狼狈的语段,想象一下当时的情景。
2.组织学生交流。
句段一:老师真是个通情达理的好老师。她说:不要紧,扮老虎不一定要豁虎跳。你先四脚着地爬上台,见了他们兄妹俩就站起来,啊呜啊呜叫着,向他们扑过去,他们逃,你就追。等到猎人上场,对你连开两枪,你就躺下来死掉。记住了吗?
(1)为什么听了这段话,我就变得自信起来?(一是老师说扮老虎不一定要豁虎跳;二是从下文知道,我当时认为老师说的表演很容易。)
(2)老师是怎样让我表演的?圈画出描写我表演老虎时的动作的词语。(爬站叫扑追躺)
表演时,引导学生关注动作的连贯性。
(3)根据老师的表述,想象一下当时的场景,学着表演一下。图片
(4)朗读片段,再次想象场景,体会动作描写的作用。
(5)小结:恰当的动作描写可以为我们生动地再现当时的情景,这也是我们要学习的语言表达方法。
(6)过渡:在老师的指导下,我又是怎么开始排练的呢?
句段二:我弯下身子向前爬,老师在一旁不断地提示:向前爬,再向前爬,快站起来,你没看见他们吗?向他们扑过去!唉,你怎么不叫哇?嗓门要大。别忘了你不是猫,你是一只老虎。
(1)从老师的提示中你能想象作者当时是怎样排练的吗?
(2)通过这次排练,我有什么样的体会?对此,你有什么样的想法?(抓住课文第14自然段谈体会,如: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看似简单的一场表演,却需要经过反复的训练才能成功等。)
(3)再次朗读,体会我当时窝囊、窘迫的状况。
句段三:我套上老虎皮,戴上老虎头罩,紧张地等候在后台的上场口他们从没见过这样窝囊的老虎。
我总算一直演到了躺下来死掉满头满脸都是汗珠我没回答他,可是心里想:是啊,要是我会豁虎跳,这场戏就不至于砸锅了。
(1)哄堂大笑是什么意思?
(2)启发想象:我怎样的出场引起了大家这种反应?又是用怎样的表演让全场的笑声一阵阵接连不断?
(3)这一段文字表达上的特色是通过观众的反应来衬托表演的情况,并融入了自己的心理描写。请同学们画出描写观众的表现的句子和描写作者的心理的句子。
①出示描写观众表现的句子。
只听见台下一阵哄堂大笑,笑得我脸上一阵热。
只记得耳边的笑声接连不断。
A.引导思考:作者为什么要写观众的表现呢?
B.交流明确:通过写观众的反应更好地体现我表演的失败。
②出示描写作者的心理的句子:
我已经明白,我笨拙的表演把全场的老师同学都逗乐了,他们从没见过这样窝囊的老虎。
我没回答他,可是心里想:是啊,要是我会豁虎跳,这场戏就不至于砸锅了。
A.引导思考:作者为什么要写当时的心理?
B.交流明确:表现了作者当时心里的沮丧。
③朗读第17~19自然段,体会当时的场景和人物的心情。
(4)你能为下面这段文字写上一段观众的表现吗?你觉得添加了观众的表现有什么好处?(课件出示)
比赛紧张极了!运动员们使出了浑身的力量,你追我赶,互不相让。观众们也激情投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那位演哥哥的小朋友认为导致我表演砸锅的原因是什么?你是从哪里知道的?
(不会豁虎跳,课文中多处表明了这一点:第7自然段、第15自然段、第19自然段。)
(6)过渡:那么,演老虎是不是一定要会豁虎跳呢?豁虎跳又是怎么样的呢?作者一直在寻找原因。
(三)学习第三部分寻找原因。
1.指名朗读第20、21自然段,思考:作者至今还不明白的问题是什么?
2.联系作者在动物园看到的情况,你对这两个问题是怎么看的?(不会豁虎跳也可以扮演老虎,因为很多老虎都没豁过什么虎跳。我不会豁虎跳惹得哄堂大笑的原因可能有两点:一是我演得不够熟练;二是人们的偏见,认为演老虎必须要有豁虎跳。)
3.结合生活经验说一说:我的演出窝囊吗?可以怎样开导我?
图片要引导学生充分交流,并结合生活实际,鼓励学生创新表达,只要意思合理即可。
如:(1)失败是成功的必经之道,只有从失败中吸取教训,才能变失败为成功。(2)没有豁虎跳也可以演老虎,人们笑你并不一定是你演得不好,是因为他们用豁虎跳作为了扮演老虎的评判标准。(3)只要你好好训练,将动作排练熟练了,就一定能演出成功。
设计意图:本环节是整篇课文教学的重点。教师抓住作者表演前后心情的变化,引导学生圈画相应的句段,抓住关键词语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再现当时的场景,并不断启发学生进行思辨性的阅读,如:通过这次排练,我有什么样的体会?对此,你有什么样的想法?你对这两个问题是怎么看的?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并让学生逐步体会文本所要表达的主旨。在教学的过程中,同时关注文本的表达,通过迁移转化,训练学生的语言能力。
四、拓展表达,类化体验
排练时的情形,我的印象很深刻,而表演时到底怎么演完的,我一点儿也记不起来。你有过类似的经历吗?写下来和同学交流。
1.组织学生交流,拓宽思路。
2.学生写作,教师指导。
3.组织学生交流、修改。
设计意图:通过随文读写的形式,丰富学生的写作途径,提高学生的写作素养。
板书设计(略)
25、五年级上册6课将相和说课稿课案教学设计
五年级上册6课将相和说课稿课案教学设计
我是xx号考生,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将相和》的第一课时,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目标、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等五个方面来对本课作具体的阐述。
说教材
首先,先谈一谈我对教材的理解
《将相和》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第第十册第五组第一课的内容。《将相和》是根据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传》改写的一篇历史故事课文,这篇课文以战国时期为大背景,以蔺相如的言行活动为主要线索,通过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历史故事,写出了将相之间有不和到和好的经过,赞扬了蔺相如勇敢、机智、爱国的高贵品质,同时也赞扬了廉颇勇于改过的精神。从而告诫人们以和为贵的道理。
说学情
其次我谈一下学情
对于六年级学生,他们思维活跃,求知欲强,有了一定收集资料的能力和理解能力。但是对于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生往往容易忽略。加上这篇课文写作年代相比学生较为久远,学生容易与文本产生一定的时空距离。所以学生对一些关键词句的理解不可能很到位,朗读的情感更是欠缺,需要我在教学中进行由浅入深的引导启发,使学生理解课文。
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对小学语文教学的要求和本文的教学内容和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了以下几点作为本课时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能正确读写本课要求掌握的生字词;能够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抓住重点语句,品味重要词句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研读课文文中的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历史故事,培养学生敢于质疑,解决问题、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及初步学会探究性的学习方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有感情朗读课文,感受文中人物的形象,体会人物的爱国情感,品悟和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引导学生从现实的生活经历与体验出发,体验以和为贵的深刻道理。
说教学重难点
由于本课是根据历史故事改写而成的,我将本课的重难点确定为:
教学重点
紧扣课文语言文字,抓住关键词,通过反复阅读,着重体会故事中人物的形象。
教学难点
通过理解文中的三个小故事,感悟做人的道理,使学生能学以致用。
说教法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为让学生充分理解本节课教学内容,结合五年级学生阅读实际情况,教学中我主要通过学生参与式的教学模式,采取朗读感悟法、情境教学法、合作探究法等教学方法,配合现代化教学手段,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乐于学习,勤于思考。
1.朗读感悟法:结合本课的语言特色,以读代讲,以读促学,通过自读自悟让学生在读中思考,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想象,在读中理解。
2.情境教学法:有情有趣是教学。我借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利用图画、语言、音乐来再现、描绘、渲染情境,使学生身临其境,在其情境中理解课文,感受人物的形象。
3.合作探究法:在本堂课的教学中,我给学生自由的发展空间,让学生在读中提出问题,然后通过小组合作探究,从而达到自己提出问题,组内交流解决的效果。
在学法上,我力求学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在语言实践中学习语言,在品味语言中积累语言,在内容体会中掌握方法。
说教学过程
围绕以上教学目标,我紧紧抓住课文的三个小故事,依据教材本身的特点,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为宗旨,让学生边学、边悟、边总结、边创造,达到既巩固知识又培养能力的目的。我设计了以下五个教学环节: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基于这点,开课之初,我首先通过多媒体出示课题《将相和》,随即提问:文中的将是谁?相又是谁?和是什么意思?说明了什么?通过谈话,营造气氛,将学生带入情境,为课文的学习奠定情感基础,进而可以拉近学生与课文之间的时空距离。简要阐述课文的主要内容,顺势进入第二环节。
第二环节: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因此,在导入新课后我先让学生自由朗读,把自己最喜爱的语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多读几遍,并适时对某些容易读错写错的生字词进行个别指导,如廉颇、蔺相如、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等。同时可以提出问题:你读懂了什么?告诉老师你怎样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这样做,目的是让学生在初读课文时对于课文有一个整体的感知,理清课文写作思路,为接下来的研读赏析,体验情感做好铺垫。
第三环节:研读赏析,体验课文中的人物形象。
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让学生自己读书,不待老师讲。
鉴于此,在本环节中,我让学生在朗读课文的基础上,根据三个小故事的情节,将课文分成三个部分,抽选几个学生分段朗读课文,此时其他学生边听边勾画关键词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朗读完后,让学生分组讨论交流,议一议:这篇文章应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分别讲了什么?能用什么词语概括,段落中给你印象最深的人物是谁?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将事情发生的经过、结果清楚地说出来,既理清文章脉络又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概括能力。力图使学生在反复朗读和讨论交流中对课文有所思、有所悟。
紧接着,让全体学生品读重点词句,并借助多媒体图片和片段,适时加以引导和阐述,让学生图文结合地品味和理解本节课重点词句。如读到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迫我,我的脑袋就和璧一块撞在这柱子上 时,用多媒体展示蔺相如举璧欲撞的画面。这一幅幅画面,不仅将学生们带入课文的情景之中,还能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完璧归赵这个词语,体验蔺相如的聪明过人。当读到他脱下战袍,背上荆条,到蔺相如门上请罪时,出示廉颇背背荆条的图片,不但能帮助学生理解负荆请罪这个词语,还能让学生感受到廉颇知错能改的优良品质。
最后,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再次展现一组配乐的画面,引读课文,使学生与文本、作者再次产生共鸣,身临其境地体会作者当时的感受,激起他们向文中的两位人物学习,学习他们做人的高贵品质。
总之,这一系列的读、悟、议、赏、再读,让学生在循序渐进的学习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从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最终达到突破教学重难点的目的。
第四环节:总结评价,拓展延伸。
新课标指出:学生带着疑问走出课堂是学生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必需。
因此在对课文做出总结和评价后,我通过问题引导学生知识延伸,让学生想一想:蔺相如、廉颇各有什么高尚品质?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这个问题,能又一次激发学生的思惟,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
以情延伸课堂内容,使学生感到课虽然结束了,但学习是无穷尽的。在学完课文后,我设置了让孩子看生活中爱国的图片,如运动员为国争光等,再启发孩子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一说作为小学生应如何爱国。引导孩子在生活中学语文,在生活中用语文,享受语文。
第五环节:安排作业,复习强化。
一节课的结束并不意味着学习活动的完结,而应该以此为一个新的起点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热情。
本节课计划安排两道课后作业:
作业1:请大家将本节课中自己喜欢的优美词句摘抄到专用小笔记本上;
作业2:写一写:我能为国家做些什么?
这是我教学过程的安排,下面说说本节课的板书设计。
根据课文内容和特点,我设计了这样的板书:先在黑板上写上将和相, 再在对应写上廉颇和蔺相如,用一根横线将二位人物连起来,写上一个和。
该板书力求让学生抓住课文的内容主线,表现课文的大体脉络,简单明了。
总之,本节课通过朗读、讨论、交流合作以及多媒体展示等课堂活动,我设想能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使绝大部分的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认识生字,读懂新词,交流讨论,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均有收获,同时力求让学生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以上就是我今天说课的全部内容,如有不足之处,还望各位老师多多指点,我力争在以后做得更好。
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26、五年级上册2课珍珠鸟说课稿课案教学设计
五年级上册2课珍珠鸟说课稿课案教学设计
一、说教材
《珍珠鸟》是一篇记叙性散文,记叙了作者收到朋友送给自己几只珍珠鸟之后,对它们细心呵护,最终成为朋友的温馨故事。珍珠鸟原本是一种胆小怕人的鸟,虽然外形可爱,但较少与人亲近,而在作者的悉心照料下,它们的孩子小珍珠鸟,和人类成为了朋友,读来妙趣横生,情意盎然。学习这篇课文时,一方面要带领学生品味作者的语言,体会他对珍珠鸟的刻画,另一方面要读懂文末语句的深刻含义,感悟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境界。
二、说学情
仅仅对于教材的分析是不够的,还需要教师合理掌握学生的具体情况。五年级的学生学习过一些描写动植物的文章,但以往这类题材的文本多以说明文的形式出现,语言并不优美,说理也不够生动,而冯骥才的这篇散文则将人与物有机地结合起来,文末的说理自然生动并且深刻,我们在教学上要注重读与悟的结合,细细品读作者细腻的笔触。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以及学生的特点,我制定了以下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6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最后四个自然段;了解珍珠鸟的形象特点。
【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朗读感悟、合作探究等方法,品读文章的语言,理解文末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境界的含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作者和珍珠鸟之间充满爱和信赖的美好境界,领悟人与自然应该和谐相处的道理。
四、说教学重难点
根据教学目标我确定的教学重难点是:
【教学重点】品味文章的优美语言,理解文末关键词句的含义。
【教学难点】体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道理。
五、说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法、朗读体会法。
下面我将着重介绍我的教学过程,这也是我本次说课最为核心的一个环节。
六、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将运用图片导入的方式,让同学们先观察珍珠鸟的外形,对珍珠鸟有一个比较直观的印象,感受它们可爱的气质,在此基础上切入文章的主题。图片导入的方式生动、直观,有助于营造课堂氛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二)整体感知
首先,我会让学生自由地朗读课文,先熟悉文本,在这个过程中将生字词圈画出来,并先通过同桌之间的交流解决一部分。读完之后我会利用PPT将本课的生字词播放出来,省时省力,一目了然,通过我的范读,为同学们正音。
接下来,我会引导学生从作者对珍珠鸟的描写出发,先感知珍珠鸟内在和外在的特点,对珍珠鸟有一个全面的认识,继而把文章开头对珍珠鸟个性的强调摘录出来,以此询问同学们作者的设计用意,让学生基本把握好文章的主题。
(三)深入研读
在深入研读这个部分,我会通过问题的引导、重点词句的分析,让学生对文章有更深入地了解,体悟作者想阐明的道理和精心营造的氛围。
首先,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学生对珍珠鸟已经有了了解,可以进行更深入的提炼和总结了。我让学生读完文章后进行归纳:珍珠鸟在我的照料下,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这属于比较基本的信息概括,有助于学生梳理文章的结构。学生们在进行信息概括时,往往会发生遗漏,但只要多做这样的练习,以后学生们在文本细读方面会有长足的进步。
其次,归纳总结只是细致分析文本的一部分,文章中到处都是作者的巧思,而学生们往往难以察觉,需要老师进行相关的提点。本文写到这样一个细节:小珍珠鸟在啄书脊上那些大文豪的名字。这细节看似不起眼,其实都是在围绕文章的主题铺排。珍珠鸟之小和文豪之大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珍珠鸟无意亵渎文豪,只是在表示自己的俏皮、亲昵,在这种小细节的描绘之下,人与自然的和谐气氛跃然纸上,小鸟的形象也变得亲切可感。体会这个细节描写的用意,对理解文本的意蕴,同样起了帮助的作用。
最后,在对文章已经有了全面了解的基础上,引出文章最关键的末尾部分: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这句话的理解也是本次教学的核心所在。通过这句话,作者卒章显志,点明了要阐述的道理,并以信赖一次概括。让学生体会到信赖所包含的意义,体会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本文学习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四)延伸作业
延伸和作业的内容我都以灵活生动的形式进行安排。
在拓展延伸方面,我带领学生回忆自己和信赖有关的经历,并加以表述。这种方式可以唤起学生心底温暖的回忆,拼接素材,还可以锻炼表达与交流的能力,对加深文章主旨的理解也有好处。在作业方面,我进行了写作部分的拓展小练习,让学生以珍珠鸟的口吻写下自己的心里话。通过拓展和作业两方面的结合,正好多方面训练了学生的能力,可以实现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
27、五年级上册课文1白鹭说课稿课案教学设计
五年级上册课文1白鹭说课稿课案教学设计
一、说教材
《白鹭》是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一篇抒情散文。这篇文章生动地描写了白鹭颜色、身段的精巧以及觅食、栖息、飞行时的韵味,给人以美的享受,表达了作者对白鹭的喜爱。全文条理清晰,主要主要写了白鹭的外形和活动之美,语言流畅而传神,营造出自然清新而浓郁悠远的意韵。
环节一:导入新课,激发求知欲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情感极易受到环境气氛和他人情感的感染而产生共鸣。基于此,上课伊始,我采用谈话导入的方式,请学生分享描写白鹭的诗句,活跃课堂氛围,进而引出课题《白鹭》。
我的导入语设计如下:同学们今天上课之前,老师要和大家玩个小游戏对对诗,谁来来分享分享有关白鹭的诗句呢?根据之前所学和课文积累,预设学生会答出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等诗句。
这样的导入不仅使学生清楚了本节课所要学的课题和内容,还形成了阅读期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环节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新课标强调: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要让学生在读中感知、读中感悟。
在此环节,我会先安排学生有感情地自由朗读课文,自主解决本课生字词,并采用点名提问的方式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之后请学生浏览课文并思考文章写了白鹭的哪些方面?这一问题并不难,学生们读完全文,稍加归纳就能够知道,文章主要写了白鹭的外形(色素、身段)和生活习性(觅食、栖息、飞行)两个方面。
这一环节的设计以学生为主体,在培养学生归纳概括能力的基础上,加深他们对文章结构的理解和认识,这将为深入分析文章做好铺垫。
环节三:析读课文,质疑问难
朱熹说: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为此我将层层设疑,步步引导,抓住重点语句展开深入分析。为了将学生的目光牵引到重点内容上,我将抛出思考问题:请同学们小组合作讨论:说一说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色素美从哪里可以体现出?身段美哪里可以体现出?白鹤、朱鹭、苍鹭也是流线型结构,与白鹭相比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理解此处写出了白鹭的色素和谐,用对比凸显了白鹭身段匀称,就像一首精巧的诗。接着再请学生有感情地朗读25自然段,体会作者的喜爱、赞美之情。至此已经完成第一个重点内容,体会白鹭的静态美。
此时用一个问题文中哪些地方描写了白鹭的动态美,作者用了哪些手法?请找出相关语句,加以分析。引导学生朗读文章的68段,并重点研读,圈画出描写白鹭的动词和形容词,批注阅读感受。抓住钓鱼悠然不安稳清澄等词体会白鹭的动态美;利用给68段描绘的三幅图画起名字这一个小任务,激发学生的兴趣,感受白鹭的悠然灵动美。此时再请学生有感情地朗读68自然段,体会作者的喜爱、赞美之情。
最后请学生小组讨论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有什么特点?有什么不同?从而引导学生了解首尾呼应的写作方法。
这一环节,通过层层深入的问题设计,逐步引导学生揣摩课文的字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情感。完成了教学重点,突破了教学难点。
环节四:品读课文、总结升华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重点,总结作者的写作手法,鼓励学生抓住事物的特点展开描写,写清事物的动态美和静态美。
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说过:语文教学的亮点在哪里?语文的味道在哪里?在关键的语句里,在理解后的朗读里。安排学生再次阅读文章,加深理解。
环节五:夯实基础,布置作业
为了将学生学习的热情从课内延伸到课外,我将结合本课内容给学生布置两个小作业:
背诵课文。
抓住某一事物的特点进行描写,表达自己的感情。(50字)
板书设计(略)
28、五年级上册19课父爱之舟说课稿课案教学设计
五年级上册19课父爱之舟说课稿课案教学设计
一、说教材
《父爱之舟》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篇文章用朴实的语言,讲述了父亲对儿子的爱的几个场景,表达父亲了对儿子深沉的爱以及儿子对父亲的爱与感激之情。文章语言质朴,感情深沉而浓烈,从小事中发掘伟大的情感,感人至深。
二、说目标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结合本组课文的训练意图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会认栈、冤等12个生字,会写蚕、考等14个生字。理解千变万化、纸屑等词语。
2.朗读课文,从课文的具体描绘中感受到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对父亲的感激、崇敬之情。
3.领悟以小见大的写法,领悟通过小事来反映人物情感的写法。
三、说教学重、难点
文章的教学重点是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并从中体会到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对父亲的感激、崇敬之情。教学难点是领悟文章以小见大的写法。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我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通过具体的事例来体会文中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同时,我引导学生通过生活中的小事,来体验生活中父亲的爱。这样既解决了重点,又突破了难点。
四、说教法和学法。
1.根据文本,选择合适的教法。
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和语文素养,以及自主合作的精神,在三维目标的指引下,我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运用课件和点拨的方法来理解文本。
2.学法指导,形成能力。
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学生自学、自读、自悟,以读促悟,使学生形成能力。
五、说教学过程
1.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我采用充满感情的语言进行导入。这种方法能引起学生们的共鸣,激发他们学习的欲望。
2.对于课文的理解。我首先让学生在自读的基础上解决生字词,然后在此基础上把握课文的内容。通过让学生概括主要内容,达到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我还设置了精读的环节。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精读课文,把握重点句子,通过对重点句子的理解,来达到对人物形象的理解,从而明确作者的写作意图。
4.对于课外作业的布置,我设置了以小见大写法的应用,引导学生根据本课的写法写一写现实生活中的父亲,从而达到理论和实践的联系和统一。
5.板书设计
第一部分:以梦境开始,引入往事的回忆。
父爱之舟第二部分:写了父亲对我满满的爱。深沉、令人
感动的父爱
第三部分:表现出作者对父亲深深的爱意。
第一个场
第二个场景
场景描第三个场以小见大
第四个场景
第五个场景
板书设计采用结构图的形式,直观地表现出文章的脉络以及作者所表达的情感,清楚明了,让人一目了然。
六、教学效果预设
这篇文章语言朴实而深沉,从小事中展现伟大的爱。在教学中,我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通过引导,让他们把握课文内容,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效果良好。
29、五年级上册18课慈母情深说课稿课案教学设计
五年级上册18课慈母情深说课稿课案教学设计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母爱是大海,深情而广阔,母爱是高山,高大而挺拔,母爱是阳光,明媚而温暖。我说课的题目是《舐犊之情,流淌在血液里的爱和温暖》。我解说的流程是:
一、 总览全局说教材
《慈母情深》是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中的一篇课文。本单元以舐犊之情,流淌在血液里的爱和温暖为主题,编排了两篇精读《慈母情深》《父爱之舟》与一篇略读课文《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三篇课文都通过具体的事例,从不同的方面来表达父母对孩子的爱。
《慈母情深》是著名作家梁晓声小说《母亲》中的节选课文。语言平实,笔触细腻,记叙了母亲在极其艰难的生活条件下,不顾别人劝阻毅然拿钱给我买书的故事。通过对母亲外貌、语言、动作等的描写,勾勒出一位辛劳、瘦弱、开明、慈爱的母亲形象,字里行间吐露着一份深厚的慈母情,也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敬爱之情。文章描写细腻,情感真挚,语言浅显易懂。
二、依托要素定目标
本单元的核心素养有两个:一是体会作者描写的场景、细节中蕴含的感情;二是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两个素养一个是指向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体会作品的感情;一个指向对文本语言表达方式的体悟,并学以致用。
依据单元核心素养的要求,本课的语文素养具体细化就是,一抓住母亲工作的环境描写以及人物的细节描写体会母亲的不易,体会慈母情深,二是汲取作者的表达方式,能用恰当的语言进行自我表达,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对课程标准、单元核心素养的把握,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设定为:
1、掌握生字词。
2、有感情的理解课文,体悟慈母情深。(难点)
3、体会本文的写法。(重点)
三、立足课标说理念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本课教学我采用以情为经,以言为纬,通过朗读、对话等途径,紧扣文本语言,引领学生入情、悟情、融情,走进文本,从情节的高空潜入语言的底部去感受文字背后作者真情的流淌,让学生在情感与语言的和谐共生中感悟慈母情深。
四、优化环节看流程
本课教学,共分四个板块,具体实施如下:
(一)揭示课题,激发深情。
首先让学生了解作家梁晓声,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为理解课文打下基础。因为这篇文章写于五六十年以前,与孩子的生活相距较远,出示当时的社会背景,有利于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接下来揭示课题。(出示课件)请同学们读课题,质疑,慈母的情深在何处?
这一环节,引导学生关注课题中的重点词眼,领会看课题,抓文眼学习方法。
(二)整体感知,感悟深情。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环节,让学生先自读课文,解决课后的生字词,并借助工具书,理解词语的意思。2.默读课文,用简单的话概括文章的内容。
(三)研读课文,品味深情。
1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思考,课文中哪些场景让我鼻子一酸,让我们感受到慈母情深呢?请用笔恭恭敬敬地画下来,作简要批注。
2.在学生充分交流过程中,对以下句段进行重点指导感悟:
A.七八十台缝纫机发出的噪音震耳欲聋。
B. 我穿过一排排缝纫机,走到那个角落,看见一个极其瘦弱的脊背弯曲着,头和缝纫机挨得很近。周围几只灯泡烤着我的脸。
C.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
D.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忙碌
E、母亲却已将钱塞在我手心里了,大声对那个女人说: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
学生通过对重点词句的品析,对课题慈母情深的理解就水到渠成,然后让学生再一次充满深情地读课题,使学生的情与作者的情再一次产生共鸣。
(四)补白练笔,体验情深
创设写话情境,进行补白练笔。联系上下文,说说我为什么拿到钱时鼻子一酸。你有过鼻子一酸的经历吗?试着写一写。 让学生把自己的内心独白写到练习纸上,可以写自己的悔恨、自责、激动、也可以自己的决心和懂事此处的练笔设计,既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又达到学语言,用语言之目的。
五、板书设计
本课板书设计,有机地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融在一起,紧扣课题中的慈母情深中的一个深字,通过品悟结合,多重朗读,读写结合,适度拓展的方式,体会作者的独特的表达方式,在言意结合的过程中,品味慈母深情,感受母慈子孝。
30、五年级上册快乐读书吧:从前有座山说课稿课案教学设计
五年级上册快乐读书吧:从前有座山说课稿课案教学设计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今天,我执教了五年级第三单元快乐读书吧《从前有座山》一课,从备课时的纠结、忐忑到课后的遗憾、反思,颇有收获。 遇见《从前有座山》,纵使在一系列培训中获得了很多教学的策略和建议,在实际教学的落实中依旧一片茫然不知所措。我不知道我该从哪里开始,又将去向何方。在一边请教名师一边补习新教材教学建议中,我只有摸着石头过河了。
第一块石头
关注单元语文要素。单元页上明确标注了每个单元训练的人文要素和语文要素,那是我们教学的引路人。今天的课上,我聚焦神奇,让孩子们去发现民间故事中的神奇之处,感受神奇之处对于编故事的重要意义,如生动了故事的情节,增加了故事的趣味性,引出了故事的美好结局等等,为创造性地复述故事这一语文要素的落实作了较好的铺垫。在教学过后,我在想,如果当时能让孩子们对比着读一读有神奇想象的原文和删去神奇的故事,孩子们对民间故事中的神奇会不会有更深刻的认识?在孩子们体会神奇后,让孩子们也来创编一段儿神奇情节会不会更能体现单元创造性复述故事的语文要素?
第二块石头
还学生以正常的阅读。想想学生自己读书的样子:静静地读,慢慢地想,悄然地发现。不需要任何人去参与和给予。所以,正常的阅读是把时间、空间还给学生,让他们自己放开手脚去读,读出快乐,读出兴趣。课上,我第一次试着放手把课堂还给学生。孩子们接龙说故事,发现了民间故事的重复性;猜故事,发现故事的趣味性;四人小组探究,发现民间故事的众多特点。尽管孩子们的发现还不够多,但我发现在整个探究、板贴、梳理、论证的过程中,是孩子们最自信,最快乐的读书时光。当然,这一切的放手,是基于五年级学生已有的认知和学习能力。而我在教学时,还没有做到充分关注学生的已有认知,及时引导和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第三块石头
改变学生阅读的思维。在教学中,老师以群文阅读的方式开启中国民间故事阅读之旅。推荐了三篇中国民间故事:《田螺姑娘》、《一幅壮锦》、《幸福的核桃》,让孩子们去通读,在横向比较中发现三个故事的共同特点,从而对中国民间故事有一个整体的认知。在课尾,老师又引导学生简单聊聊欧洲民间故事《列那狐的故事》,阿拉伯民间故事《一千零一夜》,非洲的《非洲民间故事》,启发孩子们去阅读,去发现中国与外国民间故事的相同与不同,这是一种纵向比较阅读。
细细想来,正确打开孩子们阅读的方式还有很多,我们只有站在孩子们的角度去考虑,才能明白孩子们需要什么样的课堂,又需要什么样的阅读。
31、五年级上册口语交际:讲民间故事说课稿课案教学设计
五年级上册口语交际:讲民间故事说课稿课案教学设计
交际方法
1.练习讲故事议方法。
讲牛郎织女第一次见面的讲得好,因为讲的人丰富了故事的细节,像织女和牛郎第一次见面时说了什么,织女穿的纱衣是什么样的等细节都讲清楚了。
讲故事时模仿织女被王母带走时的情形,给人物配上了相应的动作和表情,所以讲织女被王母带走的讲得好。
2.读书讨论明晰要求。
(1)讲清楚故事的细节,如添加人物对话,描绘人物形象。
(2)讲故事的时候,可以配上相应的动作和表情。
3.选定故事。
想一想你知道哪些民间故事中,选择一个你喜欢的,印象深的民间故事。
4.交际分享。
先想好了再说,注意叙述的顺序;态度自然大方,讲清楚细节,配上相应的动作和表情。
5.评议谁最棒。
(1)全班评议,看讲的同学内容是否符合要求、语言是否流畅、细节是否清楚,是否配上相应的动作和表情。
(2)从说得有趣,活动开展的过程精彩,收获丰富、感受深刻、说得好的学生中评选出最自然大方奖、最佳口才奖,并宣布评选结果。
32、五年级上册8课冀中的地道战说课稿课案教学设计
五年级上册8课冀中的地道战说课稿课案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讲述的是抗日战争时期冀中人民运用自己的聪明智慧创造出地道战这种战斗模式打击日本侵略者。首先要让学生了解冀中地道战的产生,作用以及地道的结构特点,在此基础上要激发学生的学国热情,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要把重难点讲透,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自学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使学生明白为什么把冀中的地道战称为抗日战争史上的奇迹?学习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把这一奇迹记叙下来的。
二、学生分析
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较差,对课文的重难点比较难以理解,因此要采取一切办法,一切手段把课文讲透。
三、设计思路
本课设计思路以素质教育新理念为指导,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组织者、指导者。采用现代教学手段,并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四、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了解冀中地道战的产生,作用以及地道的结构特点。
2、学习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把这一奇迹记叙下来的;是怎样具体介绍地道的式样和特点的。
(二)能力训练点
继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自学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通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我国人民在战争中表现出来的顽强斗志和无穷无尽的智慧。
三、学法引导
(一)教师教法
引导学生自读自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学习并辅之以电影录像资料、课件完成本课教学。
(二)学生学法以小组为单位,综合运用前面学到的阅读基本功,读、思、讲、辩理解课文内容。
四、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了解冀中地道的结构特点,学习按一定顺序写的方法。
(二)难点理解为什么说中国人民的智慧是无穷无尽的。
(三)疑点为什么把冀中的地道战称为抗日战争史上的奇迹?
(四)解决办法充分利用影视资料并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突破重、难点。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教师引导学生自学自悟,并通过播放影视材料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自读自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读、思、讲、辩理解课文。
七、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
学生预习课文。
八、教学步骤
(一)复习导入
认读词语(课件出示)。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冀中的地道战》这篇课文。
(二)精读课文,深入探究
1、学生朗读课文第一部分,思考:(1)地道战是怎样产生的?(播放电影片段)(2)地道战的作用是什么?
2、说地道战是抗日战争史上惊人的奇迹,那么它奇在哪儿?(围绕奇迹这一中心词深入学习地道的式样和特点这一重点内容。)默读课文第二部分,
分组讨论:
(1)地道的结构特点有哪些?
引导学生归纳:从总体结构看,地方隐蔽:街道下面、庄稼地下面;高深适宜:四尺多高,离地面三尺;构造齐全:住人、拴牲口、做厕所、气孔;作用极大:保护群众。
地道的出口是怎样的?有几种情况?你又怎样理解地道之奇?
(小组讨论交流后,引导学生归纳:从隐蔽自己,打击敌人方面的结构看,口外:隐蔽安全,堆满荆棘,设置陷坑;口内:活道孑口,死道地雷。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2)冀中人民怎样对付敌人的破坏?(播放电影片段)
(小组讨论交流后归纳:从对付敌人破坏方面的结构看,防火攻土和沙;防毒攻吊板;防水攻跟枯井暗沟相连。)
(3)冀中人民怎样通讯联络?(无线电吆喝声,有线电拉铃声。)
小结:
(1)为了打击敌人,什么办法都想出来了,人民的智慧是无穷无尽的,此时你们最想说什么?
(2)作者把结构十分复杂的地道,介绍得条理分明,井然有序,使我们一目了然,如临其境。
3、齐读课文最后一部分,说一说地道战的历史地位。
(三)总结、扩展
1、课文按怎样的顺序把地道战这种斗争方式讲明白的?
课文抓住了事物的几个方面,有条理地记叙了地道战,今后写作时要学习运用这种方法。
2、欣赏歌曲《地道战》。
(四)布置作业
学了《冀中的地道战》一文,你有什么感受,请写一篇读后感。
板书设计
冀中的地道战
地道战的产生为了粉碎扫荡
地道战的作用保护自己,打击敌人地道的特点历史地位
33、五年级上册22课四季之美说课稿教案教学反思
五年级上册22课四季之美说课稿课案教学反思
好的教学课堂,应该是目标明确,思路清晰,学生主动学习的情感训练场。本设计以四季之美提纲挈领,抓住四季解读文本的叙述顺序;抓住美品悟文本语言的魅力。显然,重点在于后者。
第一,通过找中心句,抓住每一个自然段第一句话来发现四季之美,美在何时。借助陶渊明古诗《四时》引领学生发现、学习、运用四时进行中心句改写,从而在文章结构上牢牢把握其特点,使学生体会文章的结构美。
第二,抓景物,重情趣,个性读。引领学生在阅读中发现每一种景物的情趣,通过想象画面、欣赏图片、诵读文本触摸语言的温度、拓展语言的宽度、感悟语言的深度。
第三,以动态描写与静态描写为训练点,在阅读中提高检索能力。文本中写景的语言有动态有静态,以此为契机,组织教学活动,指导朗读,提高学生对语言的辨识能力。
34、五年级上册22课四季之美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一
五年级上册22课四季之美说课稿课案教学设计一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一切景语皆情语。《语文课程标准》对于第三学段的阅读教学,尤其是写景文章的学习,强调:重在受到情感熏陶,享受审美乐趣。那就要通过品味语言,感悟作者的表达方法来实现与作者情感的共鸣,进而激发学生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本着这样的出发点,本设计依题导入,抓住四季和美两个关键词展开语文学习活动,引领学生初步体会景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教学中,通过了解作者,体会文章语言的特点;通过研读感悟,感受作品语言的温度;通过情境感染,引领学生发挥想象;通过读写结合,着力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课件,准备生字词卡片。
学生准备:阅读描写四季美景的文章或同龄人的习作。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抓住题目,破题引入
1.(板书四季)激趣:你想到了什么?(春夏秋冬,大自然,雨雪霜雾)
(板书之美)此时你又想到了什么样的情境?(春天美得生机盎然,夏天美得郁郁葱葱,秋天美得天高云淡,冬天美得银装素裹)
2.齐读课题,引导学生猜想课文主要描写了什么,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3.课件出示作者清少纳言的资料,指名朗读,引导学生质疑:这是一位怎样的女作家?她的作品语言有什么特色?
设计意图:从文章题目入手,由四季到之美逐渐构建清晰的自然景色图,激发学生的兴趣,运用想象画面和依题猜想的方法让学生知道将要学习的内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紧紧围绕文章内容,使学生经历语言重组的简单实践运用,在潜移默化中积累语文学习方法。
二、初读感知,学习字词
1.自由读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留心生字,用喜欢的方法自主学习。
2.课件出示生字,检查预习。
(1)第一组:凛、冽、逸。要求:读准字音,借助生字带出词语,初步理解字义。(凛冽是刺骨地寒冷的意思,所以部首是两点水旁。逸别忘写兔的点。)
(2)第二组:黎、晕、漆、幕、愈、旷、怡、逸、免。要求:从易错字形、多音字、形近字等方面汇报自学收获。
①晕是多音字,光晕、月晕、红晕中晕都读四声,晕倒、晕厥、晕头转向中晕都读一声。
②下列生字可以用形近字对比法识记字形:
幕慕,愈愚,怡抬,免兔。
(3)教师相机指导重点字形的书写。
①本课上下结构的几个字,都要把各部件写得扁一些,避免整体拉长。如:黎、晕、幕、愈。
②黎的下部和漆的右下部不是水。
③逸要先写兔,后写辶。
3.小组合作,生字回文。
(1)教师出示生词学习卡,小组内认读、抢读、比赛读、领读。
(2)以小组的形式分段朗读课文。
(3)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词语练习说话。
(4)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设计意图:利用多媒体,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生字词;提示学生关注字词的不同方面,拓宽学习方法;运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能力,从而夯实字词基础知识的学习。
三、再读课文,把握内容
1.选择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1)读文思考:每个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哪句话最能体现本段主要内容,用____画出。
(2)组内交流读书收获,教师根据学生的总结,相机出示每段的首句,即中心句,引导学生边读边品味。
(3)教师引读,引导学生初步感受四季之美:
①春天最美是黎明。美在哪里?学生接读后面的内容。
②夏天最美是夜晚。什么最美?学生接读后面的内容。
③秋天最美是黄昏。看到什么?学生接读后面的内容。
④冬天最美是早晨。一起感受。学生接读后面的内容。
(4)引导学生交流汇报文章的表达顺序:是按春、夏、秋、冬的顺序写的。
(5)小结:作家用优美的语言把四季之美描绘得如同一幅幅风景画,又不失动感之美。品读课文,想象画面,我们仿佛置身美丽的大自然中,这是我们学习阅读的好方法!
2.反复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笔下四季的独特韵味。图片 可引导学生男女生引读,男生读中心句,女生补充后半部分。
(1)引导学生读文思考:作者是如何做到让语言具有画面感的呢?
预设:
每个季节用一句话带入,又抓住一个时间,更重要的是抓住了典型的景物进行描写。有被染红的彩云等静景,也有飞舞的萤火虫、比翼的大雁和归窠的乌鸦等动景。有动有静,体现出了大自然中的四季之美。
(2)指名朗读喜欢的段落,鼓励背诵。
3.抄写优美的句子。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多种方式的读来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感受文章所描写的景色之美;通过反复诵读,抄写句子来体会作家的写作方法,积累语言。时刻提醒学生学会学习,掌握语文学习的多种方法。
四、拓展质疑,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选择喜欢的段落背诵。
2.针对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尝试自主解决。
3.搜集描写四季的诗句。
设计意图:触摸语言的温度是在一次次的阅读实践中逐步达成的目标,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有选择地背诵,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兴趣,再通过质疑引起对文章内容的深层次思考,正所谓: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基也。
35、六年级上册17课盼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
六年级上册17课盼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
说教材
《盼》这是现代作家铁凝的作品。文章围绕盼这一中心意思选取了多件事例写出了作者想穿上新雨衣的急切心情。
文章语言通俗易懂,具有明显的生活化、儿童画特点,选取了得到雨衣、盼望下雨、妈妈不允许穿雨衣、终于穿上雨衣等几个事例,使我们看到了一个天真可爱的儿童形象。
这篇课文入选教材,编排意图是让学生体会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意思来写的,学会从不同方面或选取不同事例来表达中心意思。
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教学目标:
1.学习掌握袖、筒、篷、缩等14个生字,理解新词语。
2.默读课文,知道课文是通过许多具体事例来写盼的。
3.找出心理描写的地方,体会心理描写的作用。
教学重点:
默读课文,知道课文是围绕盼这一中心意思来写的。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围绕中心意思选择材料的写法。
说教法学法
本课的教学我准备采用创设情境法、朗读感悟法、、自主感悟合作交流法。
说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直接导入,激发兴趣
1.介绍朋友:今天老师给同学们介绍一个新朋友,她叫蕾蕾。
2.蕾蕾得到一件好东西一件淡绿色的、透明的新雨衣。大家知道雨衣是下雨天穿的。可是蕾蕾一直想穿上它。于是,她就盼呀盼呀。(板书:16.盼)
3.她盼到了吗,穿上新雨衣了吗?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二、整体感知课文
(一)你想认识这位每天盼下雨的孩子吗?你想知道她盼望的事情实现了吗?请你们快速地默读课文。
(二)学生反馈交流。
三、提出问题,互释疑点,保留问题
文章语言富于儿童化和生活化,同学们在初读课文中是否有不理解的地方?请大家快速读读课文,找一找,做好记号。先由四人小组长组织,进行组内交流,再把你们解决不了的写在黑板上,看看大家是否能够相互解决一部分。
1.学生小组合作学习。
2.反馈交流,部分问题存疑。教师从学生的问题中了解学生的关注点和疑问点。
四、学习我得到了新雨衣
1.我怎么得到了新雨衣,喜欢吗?
2.指名读,同学们仔细听,听完后说说蕾蕾得到雨衣后什么心情。
3.抓住重点词,亲切地朗读这句话。
4.小结:我们的故事就要从这里展开,蕾蕾的新雨衣确实很漂亮,如果你们都到了这么美的一件雨衣,是不是也想穿上它,是不是也想让老天快点下雨。
五、教学第三自然段
1.读一遍这段课文,画出中心句。(我开始盼着变天。)
2.从这一段你读出了什么?
(蕾蕾不管白天还是黑天,都观察天空。因为她看到白天天上是瓦蓝的,夜晚是满天星斗。)(雨衣好看,但没机会穿。)(埋怨老天总是晴天)
六、教学417自然段,体会盼
(一)抓重点句子,体会蕾蕾的心情。
1. 路旁的小杨树忽然沙啦啦地喧闹起来,就像在嘻嘻地笑。
(嘻嘻地笑是蕾蕾心里认为的,和埋怨老天的时候心情不同。这一次,她的心情十分高兴,因为要变天了。)
2. 雨点儿打在头上,才是世界上最美的事呢!
(雨点打在头上,那就可以穿新雨衣了,这才是最美的事情。)
3. 蕾蕾看见下雨了,兴奋地跑进了楼门。她的愿望实现了吗?为什么?
(没有,因为蕾蕾找了好几个借口,都被妈妈否定了。)
4. 场景表演。老师当妈妈的角色,指名同学当蕾蕾的角色,表演对话一部分。
(学生评价谈体会,说说蕾蕾的心情。)
5. 我只好打开电视,不声不响地听英语讲座。
(尽管我很不情愿,可是没办法。因为蕾蕾找不出一个十分合理的理由。)
6. 雨还在不停地下着,嗒嗒嗒地打着玻璃窗,好像是敲着鼓点逗引我出去。我跑到窗前,不住地朝街上张望着。
(鼓点好吸引人,把雨点比喻成鼓点说明雨点对我的吸引力之大,我在急切地盼)
7. 可雨点要是淋在淡绿色的雨衣上呢,那一定比珍珠玛瑙还好看。
(看着看着雨后的景色,蕾蕾又想起了穿雨衣的事情。她太盼了。)
七、课堂小结,做好过度
1. 蕾蕾拥有了那么好看的一件雨衣,所以她一直想穿上它,到大街上去享受雨中的美景。好不容易下雨了,可妈妈又不让出去。蕾蕾只好眼睁睁地看着雨点往地上落,不知不觉,她又想象起雨点落在雨衣上的情景。
2. 她的愿望什么时候才能实现呀?他就这样一直盼着,盼到什么时候才能盼到呀。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复习生字新词
(1)正确读出下面词语
斗篷 浸湿 喧闹 厚墩墩 满满当当 逗引 腥味 理直气壮
筒 缩 疯 甩 酱 唇 蹦
2.看插图
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蕾蕾穿上雨衣后什么表情,什么动作,她的心情怎样。
二、学习最后1821自然段
1.课文哪里描写了图上内容,找出来读一读。
2.从这一段文字中你读懂了什么?
三、讨论探究
(一)这篇课文的中心是什么?
(提示:以填空的形式让学生汇报 这篇课文围绕 选取了多件事例,使我们看见了一个 的儿童形象。)
(二)课文选取了哪些事例?
(学生自由说,班内指名汇报,师生点评)
(三)你看出本文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1.语言浅显易懂,很具生活化和儿童化。2.心理刻画生动逼真)
四、学以致用
1.请同学们以下面一句话为中心,写两件事例。
(1)爸爸读书十分专心。
(2)叔叔开车的技术真高!
2.交流,评点,提出意见和建议。
3.教师小结:选取最能表现中心的事例来写,还要注意重点突出。
五、布置作业
假如你有一件新衣服,你很想穿上它到外面去走一走,可是妈妈却不同意,你会怎样想,把你的心理活动写出来。
36、六年级上册16课夏天里的成长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
六年级上册16课夏天里的成长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上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部编版教材第五单元,也是习作单元的开篇之作《夏天里的成长》,《夏天里的成长》向我们展示了天气炎热、生物活跃、乐趣无限的夏日景物特点,是围绕着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这一中心句来讲的。这是一篇说理性小散文,作者用简介朴素、清新优美的语言描绘在夏天里万物都在生长的自然现象,中心句引领全文,结尾点明中心,启迪我们》人要把握时间,尽量地用力地生长。
本文选编的目的在于让学生体会文章使怎样围绕中心意思来写的,知道要从不同的方面或选取不同事例,表达中心思想。
结合学情以及课标要求,我拟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 认识棚、缝等九个生字,正确读写菜畦、苔藓等词语。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了解作者围绕中心写了哪些方面的事物,理清写作意图。
4. 走进动植物方面引导学生明白围绕中心从不同方面去写的写作手法。
我将教学目标的第三点和第四点作为我本课教学的重难点。在课前我也会布置学生进行预习,尽量减少课堂冗长的环节,争取留给学生更多的写的时间。
在导入部分,我采用图片导入的方式,与学生进行谈话,你们最喜欢四季的哪一个节日?顺势导入课题,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初读时,课件出示文中含生字词语,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并相机正音。之后难度升级,将词语送进句子,指导朗读,结合图片理解苔藓、菜畦,引导学生应该多去观察生活,在扫清了字词的障碍之后,我引导学生走进课文,抓住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这一中心句概括全文,并思考:围绕这一中心句写了哪几个方面?具体又写了哪些事物?圈画关键词句并加以概括。从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在精读这一部分我主要引导学生学习课文的第二自然段,先是浏览找出中心句,引导抓住关键词谈出夏天生物成长的迅速。再让学生仔细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思考:作者是怎样写出生物是飞快的长,跳跃的长,活生生的看得见的长的呢?划出相关句子,作上批注。在汇报交流的过程当中,紧扣有关时间和变化的词语,让学生感受,在如此之短的时间内竟然会有那么大的变化,从而体会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
在拓展延伸环节,因为这是习作单元中的开篇之作,在讲解完课文内容后,我对作者的写作思路作简单的总结,并通过图片的形式带领同学们走进夏天,看看夏天里还有哪些动植物在迅速生长,并围绕第二段的中心句,模仿文中写法,写一段话,达到读写结合的教学目的。
为了巩固课堂教学,在课后的时候我也会布置以下作业:
1.选择喜欢的季节,围绕一个中心选择不同的方面突出季节的特点。
2.阅读其他描写夏天的文章,看看有何不同?
我的板书简洁明了,采取关键词的形式将课文的主要脉络呈现在黑板之上,以便学生观察发现作者的写作思路。
以上就是我的说课,谢谢大家的耐心聆听。
37、六年级上册15课金色的鱼钩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
六年级上册15课金色的鱼钩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是今天下午的第15号考生。我说课的题目是《金色的鱼钩》【板书课题】,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方法的选择,以及步骤安排几方面进行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
《金色的鱼钩》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十五课的一篇课文。本单元的学习要求是入情入境的阅读,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感情。本文讲述的是红军长征途中发生的感人故事。在红军过草地时,老班长通过自制鱼钩,尽心尽力的照顾三个受伤战士,直至牺牲的故事。这个故事赞颂了老班长忠于革命、忠于党、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通过学习本课,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能够得到极大的提高,学生也能够更加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二、学情分析
美国教育家杜威说过教育不是一件告知和被告知的事情,而是学生主动建设的过程,因而了解学情尤为重要。五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思维活跃、对未知的世界充满了好奇,他们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但由于本文是革命故事,学生在理解重点词句、把握文章主旨方面还有待提高。
(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如下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能够正确读写鬓、熬等几个生字,能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金色鱼钩的由来,体会老班长的崇高品质。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情境教学、小组讨论等方法,理解文章重点词句,掌握人物描写的基本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反复品读,体会革命军人的崇高精神,培养热爱祖国的情感,树立为中华崛起而奋斗的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
在教学的过程当中,我会着重指导学生对重难点的把握。
了解金色鱼钩的由来,体会革命军人的崇高精神是本节课的重点。
而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是本节课的难点。
(教学方法)
叶芝说过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所以一个好的老师要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来点燃学生自主学习的这把火。那我将会综合采用引导启发法、情景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法以及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领会文章主旨,体会到老班长忠于党、忠于人民、舍己为人的高贵品质。这样教法和学法能够有效的结合,使教与学达到完美的统一。
(教学过程)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遵循启发性的教学原则,制订了如下的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我会采用多媒体导入的方式,向学生播放红军长征的视频,以此激发学生对文章的共鸣。我会这样说:同学们,这个视频是描写什么呢?对,是描写红军长征的故事,那么同学们现在跟老师一起来学习长征中的感人故事吧!
这样能够让学生更直观清晰的了解文章的时代背景,领会文章的主旨。
2、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学生通过大声朗读课文,并把课文读通读顺。在读的过程当中解决生字词。之后我会出示生字卡,鬓让学生齐读,摹写。这样能加强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
3、再读课文。梳理文章脉络,理解文章大意。
学生自由读课文,在读的过程中思考金色鱼钩的由来,创设问题、层层递进的引导学生理清文章脉络,使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文章大意。
4、品读课文,升华情感。
我将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分享、老师点拨等方法,品析文章重点语句,如:文章的最后为什么会说到在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
我会给学生5分钟的时间进行小组讨论,以前后桌4人一组的形式。引导学生品味出这句话看似写鱼钩,实写老班长,歌颂了老班长舍己为人的革命军人的精神,有助于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理解爱国主义情怀,树立为中华崛起而奋斗的价值观,以此突破难点。
5、巩固小结。
通过分角色朗读课文,再次回顾了全文,使学生感同身受,加深了对文章的理解。最后师生共同归纳总结,把握文章的主旨。
6、课后作业。
学生搜集爱国故事,做平常积累。
7、板书设计。(略)
38、六年级上册26课好的故事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
六年级上册26课好的故事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
一、说教材
《好的故事》是鲁迅先生的一篇富有散文诗性质的短文,作者通过这简短的文字,展现给读者一种美丽而深邃的意境,表现了鲁迅先生关于人生的现实的与哲学的深沉思考。这些深邃的人生哲学和现实感慨,经过鲁迅先生在非常宁静的深夜里的深沉艺术思索,以精美的文字,新颖的联想和独特的构思呈现出来。
作者是在一种开头和结尾互相衔接与呼应的圆形结构中展开构思的。散文开头写我自身的现实处境,继而切入昏昏欲睡的梦境:许多美的人和美的事在梦境的想象中,错综的交织在一起,最后又由梦中醒来,回到现实中,书写了一种对于美丽的梦的失落和追念。这其中,昏沉的夜即使做梦所处的大的环境,也是鲁迅所生存的黑暗现实的象征;而美的人和美的事则是鲁迅先生对黑暗现实绝望反抗心境之下,内心深处对理想、美好、和平境界的向往与抒写。
二、说教法
因课文的创作年代比较久远,学生对当时的社会情况和作者当时的境遇不了解,所以学习起来有难度。教师要积极引领,适时指导,补充课外资料,学生的探究活动必须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
三、说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掌握课文中雅、综、锦、萍等12个生字和新出现的词语。
2.理解课文超现实想象和情感的层次性变化。
3.品悟文本明快、美丽的感情基调和美学意境。
4.学习作者美好的人生信仰和执着的人生追求。
四、说教学重点
理清课文结构,整体感知好的故事。
五、说教学难点
通过文本体味文中描述的意境,感悟作者的情感。
六、说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七、教学时间
2课时
八、说教学过程
(一)话题导入
由鲁迅先生写故乡情景的话题导入,引领学生走近他心中那好的故事(板书:好的故事)
(二)作者介绍
介绍鲁迅先生笔名由来和他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
(三)介绍《好的故事》写作背景,为学生理解课文创造条件。
(四)初步感知
读课文,学习掌握文中出现的重点词语。再读课文,小组合作,简析本文结构。
(五)研习探究
出示下面五个问题,引导学生演习探究,学生反馈后,教师明确,是每个学生对文章有个总体上的认识。五个问题分别是:
1.请大家从文中找出一句话来概括眼前这个好的故事。
2. 作者对梦境的描写共分为几个部分,分别是什么?简要概括一下。
3. 我抛了书,欠身伸手去取笔,何尝有一丝碎影,只见昏暗的灯光,我不在小船里了。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4. 文章开头和结尾两次提到昏沉的夜,从文章的开始到结束完成了一个美好的故事回环,这个美好的回环作者是怎样将这些看似琐碎的影像合成一个整体的?
九、重点赏析
教师找出课文中三个能够反映作者思想的句子,和学生一起重点赏析,结合作者的境遇和时代背景深入理解。这三处重点分别是:
1.这故事很美丽,幽雅,有趣。许多美的人和美的事,错综起来像一天云锦,而且万颗奔星似的飞动着,同时又展开去,以至于无穷。
2.我所见的故事也如此。水中的青天的底子,一切事物统在上面交错,织成一篇,永是生动,永是展开,我看不见这一篇的结束。
3.我所见的故事清楚起来了,美丽,幽雅,有趣,而且分明。青天上面,有无数美的人和美的事,我一一看见,一一知道。
十、写法探究
引导学生探究文章的圆形结构(现实梦境现实),懂得作者这种结构留给人们的思考。
探究结尾处的意义深长。我真爱这一篇好的故事,趁碎影还在,我要追回他,完成他,留下他。但我只见昏暗的灯光,只见昏沉的夜。希望和虚无,孤独和寂寞,给人一种淡淡的哀愁。
十一、提炼升华
鲁迅先生把现实中难以实现的信念可以编织在梦里,再从梦中又回到现实里继续战斗,这真是一种执着的追求,也足以证明鲁迅先生对故乡的深厚情结和对昏沉的夜的憎恶。
十二、说板书设计
现实昏沉的夜
梦境
现实昏沉的夜
板书突出了文章的圆形结构,展示了梦境中的许多景物,这是作者心中最美好的向往和憧憬。
39、六年级上册22课文言文二则之书戴嵩画牛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
六年级上册22课文言文二则之书戴嵩画牛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
一 说教材
本课是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一篇课文,由两篇文言文《伯牙鼓琴》和《书戴嵩画牛》组成。今天我上的就是第二篇文言文《书戴嵩画牛》,《书戴嵩画牛》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写的,文章用简洁的语言,平实的手法,围绕唐朝画家戴嵩画的《斗牛图》,刻画了杜处士和牧童两个特点鲜明的人物,讲述了一个有趣的故事,揭示了耕当问奴,织当问婢的道理。
二 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六年级学生对文言文的表达形式已有了初步感知,也了解了一些阅读文言文的基本方法,知道借助注释理解基本內容。由于文言文特有的表达方式与学生日常使用的白话文之间有着较大的差异,因此,学生对于文言文依然有着初学的新鲜感与认知上的陌生感。此文章虽然篇幅短小,但是语言凝练隽永,寓意深刻。学生在理解文意,读懂文本,揭示道理方面仍具有一定的困难。高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复述的能力,能讲述故事大概内容,但是如何在讲故事的过程中展开合理想象,深入情境,让故事内容更丰富,更生动,依旧具有一定难度。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单元目标、教材内容及学情,我将本课教学目标定为:
能借助注音及注释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理解文章大意。写好轴。曝两个生字。熟读课文,与同学交流对文中人物的看法。抓住描写人物形象的词句,想象故事情节,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个故事。
明白耕当问奴,织当问婢的道理。
我将教学目标的2,3点定位本堂课的重难点。
三 说教法学法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完美统一。根据本课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了情境感悟法、点拨引领法、诵读体悟法。新课标倡导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强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诵读是解读文言文的敲门砖。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是读,学习文言文的最好方法还是读,因此学习本课的主要方法是朗读。让学生反复诵读,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读思议相结合。
四 说教学过程
1、解题,知背景
简要介绍戴嵩,引出课题。师生共同书写课题,指名读题,相机引导理解书即是写,从而明白课题意思,初步感知课文内容。让学生带着理解齐读课题。
2、通读,知文意
这一板块我分两个小环节进行推进。
板块一:通读
让学生自由读课文,借助文本注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课文通读两遍。再指名学生读文,相机正音。教师范读,生根据范读,划分节奏,读好停顿。
板块二:知文意,梳脉络
首先让同学们再次走进文本,自由读一读课文,借助注释及联系上下文说说文章的意思。用?标出不理解的词语。
其次,反馈自己不理解的句子,全班交流讨论,根据班级学情我预设的句子是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借助图片帮助理解这句话。
最后,引导学生梳理文章主要人物,事件,帮助学生理清文章脉络,在这过程中,我相机指导了生字曝的书写,提醒同学们在书写时,注意最后四笔是点,提,撇,点,不要写成水。
趣读,品人物
以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杜处士?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牧童?让学生体会杜处士的知错就改,体会牧童的观察仔细,把发现送入句子中读一读。接着我抓住了:拊掌大笑指导学生读文。同时思考,笑而然之,和拊掌大笑是否可以调换一下,最后从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想象,讲故事
先让学生说说讲故事要注意是什么?师补充想象。生自由练习讲故事,再指名学生上台讲故事,指导生点评表演。
40、六年级上册18课古诗三首之书湖阴先生壁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
六年级上册18课古诗三首之书湖阴先生壁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
一、说教材分析
《书湖阴先生壁》是部编教材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的内容,是宋代诗人王安石的作品。这首诗是题写在湖阴先生家墙壁上的。前两行写他家的环境,洁净清幽,暗示主人生活情趣的高雅;后两行转到院外,写山水对湖阴先生的深情,运用拟人修辞手法,把山水化成了具有生命感情的形象,诗中虽然没有正面写人,但写山水就是写人,景与人处处照应,句句关合,融化无痕。院内洁净雅致、花木成畦,院外绿水青山,让学生在诗句中品味诗画意趣。
二、说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古诗;
2.能借助注释及相关资料,理解诗句所描绘的情境,感悟诗人丰富的想象力;
3.学习拟人与描写巧妙结合的表达方法,体会诗人享受田园生活愉悦的心境。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态度。
4.知诗人,解诗题;明诗意,感情读;悟诗情,感情背。
三、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诗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背诵古诗。
难点:1.体会诗人借景抒发的情感;感悟诗人丰富的想象力。
2.学习拟人与描写巧妙结合的表达方法。
四、说教学过程:
(一)导课解题
1、谈话导入(由熟知的古诗词引入,切题解题)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圈画生字)
2.点名试读,生评价,(师相机指导畦、闼正音。)
随文识字教学。师范读,引导学生采用多形式朗读,体现古诗节奏与韵律美,实现整体感悟。
(三)精读古诗,解诗意,悟诗境
回顾古诗词内容学习的方法,做好教学先导。
采用边读边圈画出诗画所描述景物,想象画面。让学生进去情景之中,适时地提问让学生将脑海中的画面表达出来,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去理解院落之美,湖阴先生勤劳,热爱生活高雅的生活情趣。(指导朗读)
(四)赏析写法。修辞手法运用及好处,回顾旧知,积累古诗词。由课堂走向课外,再回到课内。加强理解与记忆。
五、总结收获。立足课堂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进行总结回顾。
六、作业布置。(趣味赏析。欣赏古诗新唱,体会诗词趣味。为作业布置做铺垫)
(作业布置具有灵活延伸性、发散性,利于张扬学生个性,拓展新思维空间,立足古诗由课内走向课外,体现学科综合性,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41、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读不完的大书生字组词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读不完的大书生字组词
《读不完的大书》本课以儿童的视角描写了大自然中缤纷多彩的事物,并融入丰富的想象,展现了一幅幅生动有趣的自然画面,激发学生用心读好大自然这本书,用心感受大自然带来的无尽乐趣。课文语言生动优美,值得学生体会和积累:一是表达方式变化多样,突出了大自然带给人的无尽乐趣;二是使用了许多精当妥帖的四字词语,既勾勒出事物的特点,又使语言具有节奏感;另外还有一些晓白简洁的语句,蕴含着无限张力,能够带给读者广阔的想象空间。
我会写
读 d (读书、读写)
麻 m (麻烦、苎麻)
蚂 mǎ (蚂蚁)
蚁 yǐ(蚂蚁)
短 duǎn (长短、取长补短)
栽 zāi (栽树、栽种)
梨 l (梨树、梨花)
寸 cn (尺寸)
柔 ru (柔软、柔和)
册 c (书册、册子)
我会认
麻 m (麻烦、苎麻)
旋 xun (旋转)
佩 pi (佩饰、佩戴)
姿 zī (姿势、身姿)
态 ti (态度、状态)
笋 sǔn (竹笋)
寸 cn (尺寸)
副 f (副手、副业)
爽 shuǎng (爽快、凉爽)
42、三年级上册第10课读不完的大书生字
三年级上册第10课读不完的大书生字
本课以儿童的视角描写了大自然中缤纷多彩的事物,并融入丰富的想象,展现了一幅幅生动有趣的自然画面,激发学生用心读好大自然这本书,用心感受大自然带来的无尽乐趣。课文语言生动优美,值得学生体会和积累:一是表达方式变化多样,突出了大自然带给人的无尽乐趣;二是使用了许多精当妥帖的四字词语,既勾勒出事物的特点,又使语言具有节奏感;另外还有一些晓白简洁的语句,蕴含着无限张力,能够带给读者广阔的想象空间。
我会写
读 d (读书、读写)
麻 m (麻烦、苎麻)
蚂 mǎ (蚂蚁)
蚁 yǐ(蚂蚁)
短 duǎn (长短、取长补短)
栽 zāi (栽树、栽种)
梨 l (梨树、梨花)
寸 cn (尺寸)
柔 ru (柔软、柔和)
册 c (书册、册子)
我会认
麻 m (麻烦、苎麻)
旋 xun (旋转)
佩 pi (佩饰、佩戴)
姿 zī (姿势、身姿)
态 ti (态度、状态)
笋 sǔn (竹笋)
寸 cn (尺寸)
副 f (副手、副业)
爽 shuǎng (爽快、凉爽)
相关文章
-
三年级上册课文2花的学校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与反思
-
五年级上册25课古人谈读书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
-
三年级上册20课美丽的小兴安岭说课稿课案教学设计
-
五年级上册12课古诗三首之题临安邸说课稿课案教学设计
-
五年级上册21课古诗词三首之长相思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
-
四年级上册21课古诗三首之出塞说课稿课案教学设计
-
五年级上册12课古诗三首之己亥杂诗说课稿课案教学设计
-
五年级上册21课古诗词三首之枫桥夜泊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
-
三年级上册23课父亲、树林和鸟说课稿课案教学设计二
-
六年级上册21课三黑和土地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
-
三年级上册课文1大青树下的小学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与反思
-
六年级上册22课文言文二则之书戴嵩画牛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
-
六年级上册28课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
-
五年级上册12课古诗三首之示儿说课稿课案教学设计
-
六年级上册26课好的故事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
推荐文章
-
奇形怪状的近义词
-
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神州谣》生字组词
-
风娃娃生字组词结构笔画及造句
-
小狗学叫生字词组词造句
-
根据角和腿的提示,用自己的话讲讲鹿角和鹿腿这个故事
-
五年级上册第17课生字组词
-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枫桥夜泊》。
-
小练笔: “是啊,是啊,”丈夫喃喃地说,“这天气真是活见鬼!可是有什么办法呢!” 两个人沉默了一阵。 沉默中,桑娜会想些什么呢?联系课文内容,写一写桑娜的心理活动。
-
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课梅花魂多音字近反义词
-
雨点儿全部的生字拼音词语怎么写
-
五年级下册第9课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生字词
-
五年级冀中的地道战小练笔
-
教育孩子尊重农民的辛勤劳动的教学方案
-
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
水泥供货合同
-
梅花
-
树的主题
-
大班蜡笔画:海底世界
-
小黄鸡的故事 -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
-
孙悟空太空历险记_小学生作文:四年级
-
女生撒娇的句子污一点262句
-
大班美术教案《好朋友》反思
-
丝袜推荐朋友圈文案40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