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点评
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点评
1、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点评
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点评
教学反思一:
公开课及集体议课后,我对自己本堂课也进行了反思,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是一个诙谐幽默有趣的故事,故事是围绕胡萝卜先生的胡子而展开的。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通过阅读,边读边预测故事情节,了解故事中胡萝卜先生的胡子是怎样帮助别人的;学习仔细观察画面,理解故事,能用较连贯的语言大胆表述阅读信息。
在本次的教学活动中,老师主讲的部分还是比较多,留给学生发言的机会比较少。而且我还是一个比较心急的人,当我提出一个问题学生回答时,我一听到是我想要的答案,就会迫不及待地接下去,提问中我的语言组织得也还不够精炼。但是我最大的问题是限制了学生自主阅读的时间,要留给学生自主阅读的机会,同时通过自主阅读理解故事,用较连贯的语言大胆表述阅读信息。另外一点就是教师讲的太多,留给学生讲的机会少,教师讲的很累,而学生发言的欲望却被束缚,童话故事的教学应该放手给孩子说的机会,让孩子自主、自由地阅读后,说说自己的所思所想,再由教师来补充,这样放手给孩子的机会就更多了。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也会不断改正,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教学反思二:
听取了老师们的建议,我觉得我有必要再讲一节课。今天第一节课我讲了本单元的最后一课《小狗学叫》,这也是一篇略读课文。
昨天讲了《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听取了大家的建议,晚上抽时间又查了资料,对略读课文的了解更深入了一些。
叶圣陶先生说过,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
也就是说,精读课文是教师要教学生阅读的方法。而略读课文是让学生用所学的方法自行阅读理解。教师在略读课文的课堂上,要把时间最大化的留给学生,在方法和指导上则是能省则省。这就是所谓的教是为了不教。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都不需要教。文章的重点精彩之处,还是要做指导的。
听取老师建议和查资料的基础上,我讲了今天这一课。
由于这篇课文比较长,我让小朋友们昨天先看了一下课文。今天课堂上,板书课题之后,我让小朋友们根据昨天读课文时,看到课题预测课文将会讲什么?
小狗原来不会叫,所以他想学叫。
小狗生下来的时候没有跟着爸爸妈妈,所以它不会叫,它想学叫。
这在意料之中。
第一个环节让小朋友们默读课文,在默读的时候,对于那些带拼音的生字词,联系上下文理解。
我把这节课的生字词板书在黑板上,默读之后的检测,按照昨天的反思我先抽取了基础不好的几个小朋友来读,没想到所有的小朋友都读对了。接着我又让全班小朋友齐读了两遍。
反思:小朋友们默读之后,我没有让大家就遇到的问题进行反馈,这是一个疏忽。
在听取了老师们的建议,另外根据这节课课文比较长,内容相对来说比较复杂的实际情况,我先带领小朋友们进行了内容的梳理。
小狗不会叫,是什么情况让他想起了学叫呢?
小公鸡在什么情况下教他学叫呢?
小狗学会了公鸡叫之后发生了什么?
是什么原因让小狗对自己的叫声不满意?
小杜鹃在什么情况下教小狗学叫的?
小狗学会了杜鹃的叫声之后发生了什么?
反思:故事情节的梳理板书太马虎。还要加强粉笔字的练习。另外,平时课堂的板书要多注意,养成一个认真书写的好习惯。
通过小朋友们的回答,可以看出大家对课文情节很清楚。接下来自然而然就到了续写的环节。这节课不同的是续写有三个。当然需要一个一个来。
小狗逃跑之后遇到小母牛,会发生什么事呢?语言的组织上,我们可以参看遇到小公鸡和小杜鹃的情节。
小狗跟母牛学会了哞哞叫。小朋友都是围绕这个内容来说(写)的,只是当小狗学会叫之后经历,大家的想象真是丰富极了。比如有一个小朋友写,小狗跟着母牛学会叫之后,没有留在牛圈里,而是去周游世界啦。他走到了沙漠里,向骆驼们展示了自己的语言才艺,骆驼们羡慕极啦。就要求他留在了沙漠里。
小狗在逃跑的时候遇到了一个农民。会发生什么事呢?
这个续写的就是五花八门啦。
农民收留了小狗,小狗帮他看家,可以吃香的喝辣的。小狗很高兴。
农民收留了小狗,帮他看家,结果家里还是被小偷偷了。农民又把小狗赶走了。
农民收留了小狗,让它帮自己看管羊群。小狗跟着看管羊群的牧羊犬学会了汪汪叫。
整体情况是农民收留了小狗。但有相当一部分小朋友语言的丰富性远远超乎我写的这些单调的概括性的语言。
第三个结局的续编是小狗遇到了另一只小狗会发生什么事?
这个思维惯性使然,小狗跟着另一只小狗学会了本族的语言。再也不怕别人取笑了。
反思:通过小朋友们对三种结局的续编,可以看出小朋友们的想象能力很强。只要放开了,让大家大胆的想象,天马行空的想象多的是。完全超乎我们平时对小朋友们想象贫乏的认识。
接下来我给大家读了原文的结局。
可以看出,有些预测我们和原文的预测是一样的,有些不一样。大家觉得自己的预测结果好啊,还是原文的结果好呢?
我们续写的好。大家都挺自信。
当然,我们的头脑不同,想法自然不同。但是不管怎样的编故事。有自己的想法就是最棒的。
最后的环节,我出示了绘本《方格子老虎》,让大家看封面,猜测故事内容。按我的准备里面的故事环节还让他们猜测一两个情节。但是下课啦!
反思:我把大部分时间都用在了让孩子们续写上,尽量给更多的小朋友发言的机会。因此,没有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小朋友们练习预测故事情节。
老师们反馈的意见是,比上一节课的效果好多了。有了明显的进步。
对于我个人来说,毕竟我是一个语文新手。要想进步,就像一位名师说的那样,就要不怕丢丑,让老师们多听自己的课,多提意见。然后自己多琢磨,多多的研读专业书籍,比如《课标》《小学语文教学内容指要汉语阅读》,还有一些名师的经验专著,这样进步才会更快。对于学生,我们可以静待花开,但是对于我们自己,缓慢的成长不但误己,还会误人。误了自己一个不可怕。可怕的是,每一年将会误了几十个学生。误不起呀!
2、青蛙写诗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点评
青蛙写诗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点评
教学反思一:
《青蛙写诗》选自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是一首轻快的儿童诗。作为新教材的新篇目,突出想象这一主题,语言富有童趣,十分符合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
今天,我进行了《青蛙写诗》第一课时的讲授。本课时以识字教学为重点,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正确朗读课文。通过这节课的讲授,一些感悟涌上心头,希望可以和各位老师共勉。
首先,要把握学生特点,构建快乐课堂。一年级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强,这与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不谋而合,他们对图形、色彩、音乐的感知力比较敏锐。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要充分把握这一特点,设计符合学生兴趣的课程,学生学习兴趣浓厚,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我在讲授四点底这个偏旁时,利用文章中的小雨点儿创设情境,拖动课件中的小雨点儿图案,摆成四点底的形状,并配以儿歌小雨点儿排好队,领头点左甩头,后面点右甩头,写在底部四点底,学生自然认清偏旁形状、记住偏旁名称,进而认识一串带有四点底的字。学生在学习这一部分内容时,十分好奇小雨点儿是怎么排队变成偏旁的,注意力自然集中,情绪饱满,课堂也充满欢乐的氛围。
此外,还要重视学生阅读,培养语文素养。阅读教学作为语文学习的重要环节,每一位老师都要重视起来。开展一年级阅读教学要关注读准确,要把朗读有意识地安排到阅读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读字、读词、读句子、读段落、读文章,层层递进,建立充满琅琅读书声的课堂。在《青蛙写诗》一课中,小青蛙写诗时有很多小伙伴帮助它,小伙伴说了什么呢?我利用教师范读、齐读、男女生读、扮演角色读等多种方式开展朗读教学,有效巩固所学生字,让学生读正确,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阅读素养。但在本课第五小节的朗读指导中,我还有部分问题需要加强。第五小节主要由一个呱字组成,中间由逗号、句号、省略号间隔开,可见,标点符号在第五小节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加强引导学生读准标点,体味不同标点的不同作用,从而鼓励学生进行思考,看到标点符号后怎样停顿、怎样读出不同语气。不仅授之以鱼,更授之以渔。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语文教学的这条道路上,我还是个刚刚出发的新手,但我一直在路上,希望和各位老师共同进步!
教学反思二:
《青蛙写诗》一课是由我国作家张秋生的作品改编而成的,请读原文:
下雨了,雨点儿淅啦啦,淅啦啦。青蛙说:我要写诗啦!
小蝌蚪游过来说:我要给你当个小逗号。
池塘里的水泡泡说:我要给你当个小句号。
荷叶上的一串水珠说:我要给你当个省略号。
青蛙的诗写成了: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
改编后与原诗有三句不同,请读改编后:
下雨了,雨点儿淅沥沥,沙啦啦。青蛙说:我要写诗啦!
小蝌蚪游过来说:我要给你当个小逗号。
池塘里的水泡泡说:我能当个小句号。
荷叶上的一串水珠说:我们可以当省略号。
青蛙的诗写成了: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
改编后的句子和原诗并没有意思上的区别,但是却有文本的变化美,可以让学生体会用不同的语言也能表达同一个意思,这就是语文的特点,不像数学一样整齐划一、规规矩矩。起初拿到这篇文章的时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青蛙真幸福啊,因为有那么多朋友来帮它,帮它完成一首优美的小诗。那么青蛙的朋友为什么帮助它呢?是因为青蛙人缘好?因为朋友们太善良?还是因为朋友闲着没事干?好像都不大正确。这时,一个思路突然跳到了眼前:是因为青蛙需要帮助啊,只有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你的帮助才是雪中送炭啊!否则,别人不需要帮忙你来瞎忙活不是添乱嘛!
从这一需要入手,看到青蛙的诗除了呱字是自己写的,逗号、句号、省略号都是好朋友帮忙加上的,加上标点符号之后全诗有韵律感、节奏感、美感。如果把标点符号去掉,青蛙的诗单调、枯燥、令人生厌。这时,标点符号才真正体现出其价值。因此,在情景创设之后,我直接引出青蛙的诗:
呱呱呱呱呱呱呱
呱呱呱呱呱呱呱
本来想学生肯定读得没有节奏,没有韵律,可是试课时发现,学生读起来依然是223的节奏,儿童是天生的诗人,他们会自然地有节奏地读出来诗一样的感觉来啊!分析原因可能有二:1、本节课是第二课时,学生自然读出加有标点的节奏;2、部分学生从小诵读传统文化中的律诗、绝句等,自然读得韵律分明。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当我问道:你觉得青蛙的诗写得怎么样呢?生答:挺好的呀!坏了,如果学生认为不加标点符号就挺好的呀!,那么这篇文章就没有必要往下讲啦,小蝌蚪、水泡泡、荷叶上的一串水珠的帮忙都是画蛇添足啊!可是标点符号的认识又是本节课的重中之重,怎么让学生感受到不加标点不合适呢?是老师范读,读得快一点?是事先找几个同学安排一下防止出错?太假!这时,一串省略号映入眼帘,这不就是无数个呱吗?于是,我把这一环节设计成一连串的呱(5个*10行=50个呱),这时再让学生看这张幻灯片时,学生的反应是:哇塞!啊?然后自己在小声地试着朗读。当提问到一个孩子读的时候,由于读得速度太快直接把gua读成了guo,估计嘴巴都没有知觉了,更不用提读到哪个字了,这下学生才真正体会到:这怎么可以称为诗呢?这简直是胡扯!这一环节的设置也算是我思考一天后有点小小的灵感吧,正如:思之,思之,又重之。思之而不通,鬼神将通之,非鬼神之力也,精气之极也。
在执教2、3、4小节时,给学生创造读得情景有些少,一节好的语文课需要有学生朗朗的读书声,这一环节应创设情景让学生反复朗读并指导读。在指导读这一方面有些欠缺,希望今后提高语文素养,给学生充分展示的舞台,尽量起到一个评价、主导的作用。最后一个小节,指导学生读出停顿是教学的重点,朱校长指导用拍手的方式让学生感受逗号、句号、省略号的停顿时长,是个创新点,但是我没有一以贯之,没有让学生多重体会而是一笔带过,对于新知识显得不牢固,不扎实。今后遇到新的知识点时,一定要慢下来,不能为了赶时间而忘却目标。
在发挥想象环节,当师问道:谁能当个小小翻译家,翻一下青蛙仿佛在说什么?一个男孩儿站起来说:青蛙好像在说我好帅!这样的回答的确出乎我的意料,当时我是怎么引导的记不清了。后来仔细想想这个孩子长相确实挺帅的,估计这样的赞美听多了就不由自主说出来了。我想这样引导会不会更好:对啊,青蛙的帅是因为青蛙会写诗啊,我们就以会作诗为帅,以会朗诵为美,请你朗诵出青蛙的帅气吧!
《青蛙写诗》一课从开始准备到正式讲亮相课历时一周的时间,由于时间关系,试讲过两次,正式亮相是在2016年12月16日上午第二节。非常感谢区教研室陈喜玲老师的莅临指导,感谢朱银花校长和一语教研组所有成员对本课提出的宝贵意见,表示感谢的同时,特此反思以记之。
3、朱德的扁担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点评
朱德的扁担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点评
《朱德的扁担》这篇课文记叙了朱德同志与战士们一起挑粮的事情,赞扬了他以身作则,与群众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对于小学二年级的孩子来说,因为文章篇幅较长,课文讲述的内容与学生生活的经历相差甚远,学生学起来比较吃力,教师教学也不容易把握分寸,教学起来比较辛苦。因此,我在课前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因而在教学本课时,我让学生做好了课前预习,告诉了学生朱德是新中国的十大元帅之一的有关知识,还让学生查阅十大元帅的资料。上课时,我让大家把查阅到的十大元帅的资料进行交流。
课文第一自然段我介绍了一些补充材料,让学生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并通过红军在山上,山下不远处就是敌人。中的不远处来体会当时环境的危险。
第二自然段中介绍区挑粮的原因是我训练学生说话的重点。让学生用因为所以来了解储备粮食的原因和挑粮的原因,并通过反问去挑粮容易吗?让学生理解山高路陡等词语的意思,联系前面的文字感悟挑粮的艰辛,为后面学生感悟朱德和战士们同甘共苦埋下伏笔。
课文的第三自然段是教学的重点,如何更好地突破这个重点呢?我一改传统的逐段分析的教学模式,代之以抓住重点词句,让学生在读中理解,再思中感悟,在辩中明白,由浅入深,层层递进,最终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人物的行动入手,抓住藏和找,使他们带着情感进入主客观高度融合的审美境界。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兴致参与课堂活动,使课堂教学呈现出了它的丰富性、多变性和复杂性。当学生回旋于情感的浪尖,心潮澎湃,有一种渴望表达的冲动时,心灵的闸门就已经开启了,人物的个性得到鲜明地再现。一道、一块儿两个词语其实很能体现朱德吃苦耐劳的优良革命品质。
总之,在解决教学难点的过程中,始终从重点内容入手,一开始从课文中的遣词中明白了挑粮的艰难,需要的是年轻力壮的战士才能胜任。朱德年纪大了,工作繁忙可是依然坚持要去,从而体味革命领袖以身作则,与群众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培养敬爱革命领袖的思想感情。
教学是一种艺术,让教学充满生命的气息,出现不曾预约的精彩。
4、我要的是葫芦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点评
我要的是葫芦》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4课,这篇寓言故事生动有趣,简短精悍,讲一个人种葫芦,不管理却只想得到葫芦,结果叶子上的蚜虫越长越多,最后葫芦都落了。课文通俗易懂,但意义深刻。
二年级的小孩,聪明活泼,领悟能力强,善于表现自己,对于新鲜事物刨根问底。抓住这一特点,创设情境,让学生体会种葫芦的乐趣,从情境中围绕可爱的小葫芦为什么会落呢?这一问题展开教学,让学生在趣味中学习本文。
《我要的是葫芦》一课,我采取激趣的方式,让学生在识字、写字、理解、朗读、表演等各个教学环节里,发挥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抓住人物语言朗读体会,理解课文内容。
在做教学设计前,我翻阅了单元导读及语文书上的课后题等相关资料,本课的教学目标我确定为: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叶子与果实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教学难点是:初步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教学过程:
一、视频导入。让孩子欣赏葫芦丝音吹奏,体会到音乐的美妙,从而激起学生探究的兴趣。接着引导孩子读好葫芦、葫芦藤这两个词语,揭示葫芦的重要作用,引出题目。
二、初读课文,识写生字。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通过合作讲故事的方式让学生理解自言自语盯着的意思,同时范写盯,让孩子在田字格里进行练写。
三、出示四幅图连环画。师生合作补充第一幅画面。首先让学生找一找应该在葫芦藤上画哪些东西,然后引导学生把句子读得美一些,用画葫芦叶的方式激励学生把绿叶、雪白的小花、可爱的小葫芦读好。然后让学生用多么()的()啊!来夸一夸葫芦藤、绿叶、小花。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已会复述第一段内容。
四、看图:请学生先看第一幅图,再看第二幅图,看看发现了什么,有什么不一样。引导孩子读好第二幅图的伤心、难过、绝望的心情。
五、朗读、感悟反问句、感叹句、陈述句的语气。出示反问句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感叹句有几个虫子怕什么!,让学生说一说它们的意思。通过对比读体会出反问句和感叹句在表达人物情感方面的好处。
六、揭示事物之间存在着内在联系。蚜虫吸取葫芦藤汁液,导致叶子枯黄,从而无法输送给小葫芦营养,这是小葫芦落地的原因。事物之间存在着紧密联系,要多动脑筋,同时听取邻居劝告。通过这个故事,让小孩子说一说自己在学习中应该注意的事。
这是孩子们第一次接触寓言故事类的文体,可能有点陌生,在理解寓意上有一定的难度,在整个授课环节中,我虽然以读为主,在读中让孩子领悟课文的思想内涵,但始终还是牵着孩子走,没有真正让孩子做课堂的主人,这也是今后课堂需要注意的地方。
5、金色的草地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点评
金色的草地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点评
本周,我们学习了第十六课《金色的草地》。这篇课文是习作单元的精读课文,本单元围绕观察这一语文要素编排了两篇精读课文。《金色的草地》是以儿童的视角,描写了生活在乡村的小男孩观察发现草地颜色变化并寻找原因的过程。语言平实,意境优美。本节课,我首先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描写的场景;接着了解我观察到的草地颜色变化及原因,感受我观察细致;最后分享自己的课外观察实践。本节课内容比较清晰,学生也较易梳理文章内容,重点是学生如何通过文章学习,体会到留心观察的好处,认识到仔细观察的意义。而要达此目标,我认为一方面需要教师有意引导,但更重要的是教师能够凝练语言,让学生体会到草地的美与神奇,从而感受到观察的细致。而我在这方面的基本功显然是不够的。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的语言是一种什么也代替不了的影响学生心灵的工具。特级教师李吉林认为,在情境教学中,直观手段必须与语言描绘相结合,当情境在儿童眼前展现时,如缺乏教师语言调节支配儿童的认知活动,那么儿童往往会热衷于自己最感兴趣的部分,而忽略了对整个情境的感受。教师语言支配着学生的认知活动,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打磨自己的语言。在教学《金色的草地》时,我紧紧围绕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合理地设计了学习板块,但由于语言不够有感染力,学生的收获自然也是打折扣的。教师语言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依托,也是师生交流的重要纽带。尤其对于语文教师而言,更是如此。语文作为基础学科,其最基本的目标就是帮助学生建构语言,学会表达,这也是学生学科素养的基础。因此,语文教师在课堂上的语言示范性就更加凸显。
语文教师要注重自己的语言素养,对此,我认为我可以从两方面着手。一是更加细致地进行有效备课。备课时,我不仅要熟知板块与流程,更要琢磨各种过渡语,让流程更加顺畅。同时,要关注学生,进行充分预设,从而使评价语更加有针对性,符合学生的认知需求。二是多拓展阅读,提升自己的语言能力。要给学生一杯水,老师要有一桶水。教师只有打开自己知识面,获取更加丰富的语言材料,并内化成自己的语言,才有可能在课堂上游刃有余,从而给学生带来收获。
6、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评课说课稿教学设计及记录
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评课说课稿教学设计及记录
《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是略读课文,这一课的设计是和前一篇《总也倒不了的老屋》紧密相关的。在《总也倒不了的老屋》中,学生已经通过细读习得了预测的一些基本方法,后续的两篇课文其实是提供给学生实践预测方法的语料。因此,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通过这篇课文来评测学生对预测基本方法的掌握情况。也就是说,这篇课文并不是教学为主,而是评测为主,所以重点是评测方法。
评测涉及到问题的设置,我们推崇的评测是一种过程式评测,既在对课文的略读中同时进行评测的方法。现将《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所有评测问题都列举如下,教师在实际操作中可以根据学生阅读能力和现场反馈,选择相应的问题。
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
1.在标题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中,哪些是正确的?
A.长是指胡子的特征;
B.胡萝卜先生的是指长胡子是属于胡萝卜先生的;
C.如果用舞台剧来形容归属关系和胡子特征,你觉得哪个是背景,哪个是焦点?
胡萝卜先生常常为胡子发愁,因为他长着浓密的胡子,必须每天刮。
2.标题中突出的胡子的长,为什么一开始写的却是胡子的浓密呢?
A.胡萝卜先生的胡子又浓密又长;
B.平时胡萝卜先生的胡子很浓密,但在后面的故事里变长了;
C.既然胡萝卜先生每天都刮胡子,胡子要从浓密变长,胡萝卜先生肯定经历了一些事情。
3.在表示因果关系时,表示原因的句子一般放在前面,为什么这里结果胡萝卜先生常常为胡子发愁放在最前面呢?
A.强调结果,重点写胡萝卜先生的情绪;
B.强调原因,因为必须每天刮说明胡子长得很快。
有一天,胡萝卜先生匆匆忙忙刮了胡子,就吃着果酱面包上街去了。因为他近视,就没有发现漏刮了一根胡子。这根胡子长在下巴的右边,胡萝芭先生吃果酱面包的时候,胡子沾到了甜甜的果酱。对一根胡子来说,果酱是多么好的营养品啊!
4.有哪些原因导致胡萝卜先生漏刮了一根胡子?
A.匆匆忙忙刮了胡子;
B.近视。
5.现在你对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有了什么新的想法吗?
A.指的是这一根漏刮的胡子;
B.这根漏刮的胡子后来变长了;
5.为了让这根胡子迅速变长,作者想了哪些办法?
A.让胡子沾到果酱;
B.强调果酱是甜甜的,含有很多糖分;
C.将胡子比喻为植物,吸收了养分就能快速生长。
6.其中有两个就,就吃着果酱面包上街去了的就是表达什么意思,你的依据是什么?因为他近视,就没有发现漏刮了一根胡子中的就又是什么意思,依据是什么?
A.立刻、马上;
B.表示在某种情况下自然怎么样。
于是,胡萝卜先生一步一步走的时候,这根胡子就在一点一点地变长。只要回头看看胡萝卜先生走了多长的路,就可以知道他的这根胡子已经长了多长了。
7.从这段开始,具体描写胡子的长。在这个句子里只要回头看看胡萝卜先生走了多长的路,就可以知道他的这根胡子已经长了多长了,只要后面跟的是什么,就后面跟的又是什么?
A.只要后面跟的是条件,就后面跟的是结果;
B.满足条件后,结果必然发生。
8.假设下周要期中考试,你的爸爸许诺给你奖励,你试着用只要+条件,就+结果来描述一下他可能会怎么说:
爸爸说:如果期中考试你 ,我就 。
胡萝卜先生还在继续走,长胡子被风吹到了身体后面,他完全不知道。
9.这一段的作用是什么?
A.承前启后,过渡的作用;
B.说明后面发生的事胡萝卜先生都是不知情的;
C.让读者的视线跟着胡子往后走。
在很远的街口,有一个男孩正在放风筝。线实在太短了,他的风筝只能飞过屋顶。
10.男孩所处的街口是在胡萝卜先生的哪个方向?
A.胡萝卜先生前进的方向;
B.胡萝卜先生的身体后面;
C.胡萝卜先生当前所在的街口。
胡萝卜先生的胡子刚好在风里飘动着。这绳子够长了,就是不知道够不够牢固。小男孩说完就扯了扯胡子,他确定足够牢固,就剪了一段用来放风筝。
11.小男孩是否知道这绳子是胡萝卜先生的胡子?为什么?
A.知道;
B.不知道。
12.在下划线句的后面,小男孩做了哪些事情?
A.首先确定绳子是否满足要求,包括两个条件,第一个长度满足,第二个是否牢固尚不清楚;
B.然后扯了一扯来确定是否牢固,并确定满足要求;
C.最后剪了一段用来完成自己的事情。
胡萝卜先生继续往前走,当他走过鸟太太家的树底下,鸟太太正在找绳子晾小鸟的尿布。
13.鸟太太需求什么东西?
A.需要人来帮她晾衣服;
B.需要一条晾衣绳;
14.成为晾衣绳需要满足什么条件?
A.够长;
B.够牢固;
C.不能太粗。
胡萝卜先生的胡子刚好在风里飘动着。
15. 胡萝卜先生的胡子刚好在风里飘动着这句话重复出现了,这让我们想起刚学过的课文《总也倒不了的老屋》里也有一句话是反复重复的我到了倒下的时候了!,在那篇课文中,两句重复的话之间的内容非常相似,我们完全可以按照前面呈现的模式预测出故事的发展甚至后面故事的具体内容。你觉得鸟太太会怎么做呢?
16.鸟太太之后,你能设想一个需要胡萝卜先生 胡子的场景吗,完成它。
17.怎样才能结束这个故事呢?
A.胡萝卜先生到达他要去的地方,发现了长胡子;
B.绳子被需要的人剪光了;
C.果酱吃光了,没有营养胡子就长得慢了。
18.你猜测下胡萝卜先生是想去哪里?
A.上班;
B.访友;
C.眼镜店重新配眼镜。
7、卖火柴的小女孩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点评
卖火柴的小女孩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点评
教学反思
《卖火柴的小女孩》是安徒生的一篇著名童话,它讲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大年夜冻死在街头的故事。作者通过这个故事,表达了对穷苦人民悲惨遭遇的深切同情。课文重点是写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从火柴亮光中看到的种种幻想。而在现实生活中,小女孩又冷又饿,没有欢乐。这些幻觉是她在现实生活中根本无法得到的,因而在她临死前产生了这样的幻觉。这些幻想与小女孩的现实处境形成强烈的对比,更衬托出小女孩的可怜和悲惨。
根据本课教材的特点,我从整体入手,引导学生初步感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并在此基础上以小提纲的形式:卖火柴、擦火柴、冻死街头理清了文章的脉络,这对于三年级的学生理解长篇童话这种形式的文章是一个创新。老师的引导到位,学生的思路清晰,一下就把握了课文的整体。
在处理卖火柴的部分时,提出中心问题:小女孩在大年夜卖火柴的部分给你留下了怎么样的印象?你是从哪里感受到的,联系有关的语句说说自己的理由。老师引领学生从字词句入手,在紧抓文本的同时,让学生提升了自己的感悟。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发挥自己的想象,说出了自己对课文的深刻理解。并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表现出了小女孩的可怜,为以后故事的发展奠定了一个感情基础。
在处理擦火柴的部分时,重点讲解了小女孩第一次擦燃火柴时看到的幻境,抓住了小女孩看到火柴燃起时惊喜的心理,及火柴熄灭时巨大的失落,让学生深深地体会到了小女孩那种巨大的心理落差带来的深切的痛苦。然后让学生以自读自悟的形式仿照第一次擦燃火柴的老师的学习方式自己学习,把课堂还给了学生,锻炼了学生自学的能力,学生学得津津有味。在讲到课文的高潮部分,擦燃火柴看到奶奶的场景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了一种情境。把学生带进了彷佛奶奶就在眼前的意境中。学生情不自禁地喊出了奶奶,请把我带走吧!带到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在孩子们深情的呼唤中,课堂的气氛达到了高潮。
在处理冻死街头的部分时,课堂里面久久回荡着哀婉的音乐,用音乐衬托出小女孩的可怜,以轻声朗读的方式处理的这段,和小女孩同悲同泣。小女孩走了,但是谁也不知道她曾经多么幸福,她跟着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在这里紧抓住两个幸福的不同含义,帮学生体会到了安徒生老爷爷在写下这两个幸福时那种对小女孩的祝福、同情,对现实的抨击,对当时社会的愤怒 ,升华了学生的感情,学生对当时社会的认识,使学生及在场的老师的心灵受到了强烈的震撼。教师又机智的引导学生和当今社会的对比,激发了孩子内在的真善美,唤醒他们对别人的爱,对弱小的爱,对社会的责任
在作业设计中,利用学生学习这则童话的激情,趁此推荐了许多安徒生的童话,激发了学生阅读的兴趣。
总之,我感觉这节课上得很成功,体现了新课标的精神,使老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相得益彰,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了熏陶,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将继续探索,使我们的语文教学更上一层楼。
8、麻雀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点评
麻雀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点评
教学反思
首先是对学生认知水平的把控还不够准确,还是未能从儿童思维和儿童视角看问题。例如课堂出现的两个问题,其一学生对于故事的起因存在疑惑,我在建立梯子的时候忘记从起因、经过、结果三者关联性的角度去引导,其次是横向推理让学生理解:先有看到的听到的才有想到的,这块学生存在很大问题,也许是我问题指向性不够明确,我抛出的是横着读你有什么发现呢?学生只能从文字层面去理解,仍无法从文本构成的角度去思考。这里我试图建立一个梯子告诉他们从三栏文字的先后顺序着手思考,他们仍不能回答,最后我只得问他们想到的内容能不能凭空瞎想、胡思乱想?要依据什么?只有极少数的学生能回答看到的听到的。我想问题还是在于我拔高了要求,问题指向性也不够明确。如果我说:先写看到的,再写听到的,想到的,这样的规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学生可能会更为明确。
其次,课堂整体氛围是沉闷的,学生处于一个被动学习、等待分配任务的状态,朗读的次数不够,形式也较为单一。这一块儿,我得回看视频立足于学生的角度,去接受消化信息,看看我的思路还存在哪些问题。
再三,小练笔部分由于我没有让学生交流,直接让他们动笔写麻雀的喜悦,部分学生思路没打开无从写起,这一块是我欠缺考虑的,这里我应该让学生先想象,再来说一说,最后再落到写,或许思路就能打开来。上课时猛然想到的一个想法是可以把板书中的无畏换作喜悦,或者学生的写作路径更为明确。
其四,主题到底需不需要升华。课后有老师跟我说这篇文章最重要的主题是爱,我没有去升华,而是一笔带过了。于是我在想习作单元的课文是否需要像精读文一样讲呢?还是单纯训练写作技能,如果结合阅读策略单元的教法而言,还是需要升华主题的,但不应该是本课的重点,此处可告知学生通过所见、所闻、所想的方法写作时要围绕某个中心意思展开来写,本文的中心意思就是?老麻雀对小麻雀深深的爱。
回想整节课,我似乎全程关注的是把事情写清楚的两个语文要素:起因、经过、结果和所见、所闻、所想,最后快结课的时候我问学生通过这节课你要向屠格涅夫写些什么呢?令我意外的是学生居然都能答上来。
评课专家纠结于本课应该是第一课时还是第二课时,我倒不觉得第几课时很重要,我认为重要的是我的教学目标实现了,学生在我的课堂里有所获有所得就足够了。
9、普罗米修斯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点评
普罗米修斯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点评
【教学反思】
普罗米修斯是古希腊神话传说中的提坦神。他创造了人,同时仿造音神,终于使人类发出声来,而且教给人类知识和技术方法,同时他同众神之王宙斯及其对人类的统治霸权发起挑战。本文就是写普罗米修斯为了解除人类没有火种的困苦,不惜触犯天规,勇敢地盗取天火,从而给人类带来光明和智慧,并与宙斯进行不屈不挠斗争的动人传说,颂扬了普罗米修斯不畏强暴,为民造福不惜牺牲一切的伟大精神。
课文重点写了普罗米修斯盗取火种后所受的残酷惩罚。宙斯让火神把普罗米修斯锁在悬崖上,让他日夜遭受风吹雨淋的痛苦,普罗米修斯不屈服,宙斯又派凶恶的鹫鹰啄食普罗米修斯的肝脏,让他的肝脏日食夜长,痛苦没有尽头,普罗米修斯被折磨了许多年,依然没有屈服,直到被大力神所救。
学习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使学生对外国神话故事有所了解,知道普罗米修斯是古希腊神话中的一位神,是英雄的化身,具有为人类谋利益不畏强权、勇于牺牲的精神;二是进一步学习把每部分内容连起来归纳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三是激发学生读神话故事的兴趣。
学习课文前,我首先让学生查找有关古希腊神话中诸神的资料,这样学生就对课文有了了解。在教学时,我首先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课文读通、读顺。对课文中难读的字音,不理解的词语,鼓励他们查字典,联系生活实际或联系上下文等办法解决,也可以通过向老师,同学请教或和老师同学讨论来解决。
课文中普罗米修斯个性鲜明,主要是从他的语言和行动表现出来的,所以要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读来表现人物的个性,培养学生的语感。朗读指导中,我重点注意到这些句子:看到人类没有火的悲惨情景,决心冒着生命危险,到太阳神阿波罗那里去取火一句,要读出普罗米修斯盗火的决心。因为从一开始,他就已经看到了盗火的后果──冒生命危险,但他还是毅然决定去为人类盗火。
我还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探究性读书的能力,围绕普罗米修斯、宙斯、火神、大力神赫拉克勒斯是怎样的神这一问题,引导学生读中感悟,透过词句揣摩人物的心理,以此来认识人物的`不同特点。
由于学生年龄的特点,他们对故事特别感兴趣,发言涌跃,听的同学也十分认真。虽然学生都知道这并非是真实的故事,但大家都感受到了古代神话的魅力,了解了古代人民的想象力。
没想到学生查到的资料如此丰富,我想在以后的教学中要让他们经常查资料,锻炼他们查找资料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普罗米修斯》是一篇古希腊神话故事。记叙了普罗米修斯为了让人类过上幸福、温暖的生活,不惜触犯天规,并与宙斯进行不屈不挠斗争的动人传说,颂扬了普罗米修斯不惜牺牲一切为民造福的伟大精神。这个故事情节生动感人,语言精炼,结构清晰。
在这个神话故事中,重点要让学生感受主人公普罗米修斯,他的善良、无私、勇敢、坚强的品质。通过对具体语言文字的咀嚼,达到水到渠成、自然而然地体会到这位天神的这种精神,是在这一课教学中要落实的目标之一。这个目标的实现更要通过扎实地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来完成。
一、抓关键词
抓住重点词语是帮助孩子们理解文本的一种好的方法。比如第五自然段中的坚定、各种痛苦、决不会、更不会体会普罗米修斯的坚定品质。第六自然段中重点抓住死死地锁高高的既不能也不能日夜风吹雨淋等关键词句,体会普罗米修斯所承受的漫长的痛苦。相机引导孩子想象:吹在他身上的风是什么样的风?淋在他身上的雨又是怎样的雨呢?接着进行语言训练:普罗米修斯被死死地锁在高加索山,他既不能 ,也不能 。第七自然段中的啄食、每天让学生体会出普罗米修斯遭受的痛苦,说明宙斯的手段很残忍,同时更加突出普罗米修斯坚毅的品质。
二、读中感悟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在教学中,我创设情境让学生自主学习来品悟语言,感受人物性格特点。
朗读指导中,我先抓住这个句子:为人类造福,有什么错?我可以忍受各种痛苦,但决不会承认错误,更不会归还火种!从一开始,普罗米修斯就已经看到了拿取火种的后果会有生命危险,但他还是毅然决定去为人类取火。每学习一段文本,我都让学生回到普罗米修斯的这句坚定回答,让学生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感受他的坚定,感受他甘愿为人类牺牲自己的决心。紧紧围绕这句话,使它作为课文的主旋律,学生层层深入体会普罗米修斯为人类造福那坚定不移的决心。对于尽管如此,普罗米修斯就是不向宙斯屈服采用师生接读的形式感受普罗米修斯的不屈不挠,利用引读许多年来,普罗米修斯一直被锁在那个可怕的悬崖上。突出普罗米修斯所承受的苦难。在课件中,我安排了普罗米修斯被死死地锁在高加索山上,以及凶恶的鹫鹰啄食普罗米修斯肝脏的画面,画面真实可感,给学生视觉上很大的冲击。在本课教学中,我采用了层层推进的朗读训练,让学生感悟普罗米修斯,帮助学生不断完善对普罗米修斯的认识,学生的感受十分丰富,真正走进了文本,走进了人物内心。
回顾本节课的教学,我力求让学生感悟普罗米修斯的精神,同时对语言文字进行了扎实有效地训练。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自己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对课文的第六自然段也就是普罗米修斯是受刑的地方处理不够细致精巧,教师牵引得过多。课堂教学还是应该让学生品读文本为主,只有学生有了自己的感受,才会有喷薄欲出的表达欲望。在今后的教学中,还要以此为鉴,希望教学能力更上一个台阶。
10、盘古开天地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点评
盘古开天地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点评
《盘古开天地》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18课。本文是一篇神话故事,讲述了名叫盘古的巨人开天辟地,创造美丽宇宙的过程。故事极具想象力,课文通过盘古开天辟地,体现了巨人盘古的献身精神。通过学习,能让学生们感受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丰富的想象力,从而激发自己的无限想象力。
本节课的第一个教学目标,是复习第一课时所学习的词语。针对这一目标,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环节:首先给学生3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再次复习词语;之后通过小游戏收庄稼,让学生巩固生字词。通过游戏,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起到了复习的效果。
本节课的第二个教学目标,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盘古的伟大。在第4自然段,描写的是盘古为了美丽的宇宙而牺牲了自己,身体部位发生了变化,表现了他无私奉献的精神。针对这一目标,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环节:引导学生用感恩盘古的语气来读第4自然段,全班齐读过程中,添加上优美的背景音乐,使孩子们的情感也充分表达出来。在课文的第3自然段,为了引出顶天立地这个成语,我让同学们化身小盘古,一起做头顶着天、脚踩着地的动作。通过实际体验,既加深了对盘古形象的认识,也让大家感受到了盘古的不易,从而引导孩子们学习盘古的精神,珍惜现在,好好学习。
第三个教学目标,是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针对这个目标,我出示了一个问题,让学生说出课文大意。复述课文对于小学中年级的学生来说是个难点,有几名同学的表述不够完整,教学目标并没有完全达成。
在本课教学中,还存在许多不足的地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设计上有所疏漏,例如问题设置过于简单,导致第三个目标没有很好的完成;
2.有个别学生的注意力不够集中,上课提问的力度还需要再加强;
3.在培养学生的语感上做得不足,朗读水平有待提高;
4.教师引领较多,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相对较少。
针对以上不足,我初步制定了以下整改措施:
1.立足学情,科学设定教学目标,使学生当堂完成;
2.关注全体,尤其是课堂常规较差的学生,上课应多提问,及时纠正其不良的听课习惯;
3.注重示范,如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时,教师应多范读;
4.培养能力,合理分配教学时间,在课堂上留给学生更多的小组合作、讨论交流时间,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总之,这节课给我的思考还有很多很多。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勤学习多反思,及时总结经验教训,让学生们更爱语文课,在综合素养上有更大提高。
11、太阳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点评
太阳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点评
《太阳》这篇文章是一篇说明文,课文采用多种说明方法,介绍了和太阳相关的一些知识,说明它与人类之间有者非常密切的关系。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分别从太阳距离地球远、体积大、 温度高三个方面介绍了太阳。第二部分(第4-8自然段),介绍了太阳与动植物生长、能源形成、自然气候变化、预防和治疗疾病等方面的关系。这两部分内容联系紧密,正因为太阳距离地球远、体积大、温度高,才能给地球送来适合人类生存的光明和温暖。太阳虽然离我们很远很远,但是它和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这个句子承上启下,将两部分内容有机结合在一起。
本文在介绍太阳的特点时,采用了列数字、作比较等说明方法。如,太阳离我们有一亿五千万千米远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用数字具体说明太阳和地球之间的距离十分遥远。一百三十万个地球的体积才能抵得上一个太阳到太阳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三千五百年;就是坐飞机,也要飞二十几年运用作比较、列数字的说明方法,用地球与太阳相比较,突出了太阳的体积大,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用步行和坐飞机到太阳上去的时间作比较,让人很容易感受太阳距离地球的遥远。这些说明方法的使用,使抽象复杂的知识通俗易懂,突出了太阳的特点。
在教学时,我教学条理清楚、把握课堂教学的重点、尽力突破教学难点。我比较注意让学生深入文本,来感受作者是如何通过形象、生动的语言来表现太阳的特点的。我采用小组合作、学生自学、教师导学等多种形式、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来和文本接触。同时我也注意在朗读中体会、感悟。
教学设计时,让学生深入接触文本了解各种说明方法,以及它们的重要性。在讲授说明方法时,从最简单的列数字入手,引入其他的几种常见的说明方法,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找出来。在学生的交流过程中,由于事先对说明方法的说明力度不够,所以学生出现了打比方和作比较混淆的情况。所以怎样让小学生比较清楚地区分这些说明方法是一个难点,可能还需要老师用比较直观的方法跟孩子们渗透。所以我觉得作为语文老师应该将接受式学习和自主探究式学习有机结合,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学生接受新的知识时,要给孩子适当的点拨或示范,让他们有较明确学习方向,从而享受到学习成功的愉悦。
在教学课文第二部分内容时,我旨在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并未进行拓展。其实在后续的学习或课外的作业时,可以让学生联系生活,了解太阳与人类还有哪些联系、人类将如何合理利用太阳等等,丰富学生的生活体验。
12、圆明园的毁灭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点评
圆明园的毁灭》入手,鼓励孩子们大胆的提出了问题,老师进行了梳理:圆明园是什么样的?圆明园是被谁毁灭的?为什么会毁灭?我们还有必要重建圆明园吗?这四道题基本上囊括了本节课的所有内容。宋人朱熹说: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不疑则不进。永远对学习保持着一颗好奇心。
2. 顺学而导习得方法。学生很容易找出了描写圆明园美的自然段,说出了圆明园的美在于布局、建筑和收藏三个方面。写建筑美的时候,用排比句,既丰富了我们的感官,又让读者对美的感受更加直观、形象。我们重点品读了圆明园的建筑美,由建筑美过渡到收藏丰富,我们重点品读了这个过渡句,老师说明过渡句在习作中的作用,并且创设情景进行了当堂训练。
3. 变序教学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学习圆明园的美,回到现实,我们眼前的已经是一片废墟了。难怪课文在开头用了两个不可估量,外加一个感叹号,更加让我们感受到了圆明园的损失惨重。
4. 抓住动词、品词析句产生共鸣。课文在描写圆明园毁灭的第5 自然段中,用了连续的动词:闯、略、搬、毁,感悟英法联军的野蛮,感受作者表达的严谨,明白落后就要挨打,弱国无外交。
5. 依托文本学习写作方法。作者在写圆明园的毁灭的时候用了大量的笔墨写圆明园的毁灭,铺垫的到位,学生回答的很到位:因为通过对比,更让读者感受到了圆明园的损失是不可估量的,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整堂课的导入用的就是建国70年阅兵的宏大场面,生活化的导入更接地气,更加让孩子们明白落后就要挨打,板书设计的就是提纲式的,为后面的习作列提纲做一个铺垫。
一堂好课,需要我们不断的思索,不断的揣摩,开始做加法,解读文本的角度会更新,最后做减法,依托单元训练点,上出一堂朴实的语文课。
13、猎人海力布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点评
猎人海力布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点评
教学反思
救乡亲变作石头变石头,被后人纪念劝搬家,说实情在教学中,我注重学生自学,通过设计问题,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课文内容,并通过小组合作、分角色朗读、改变角色创造性地复述故事等方法,加深学生对故事的理解。不足之处在于让学生变换角色,创造性地复述故事这一环节,我指导过多,限制了学生的自主发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做到有的放矢,让学生成为真正的课堂的主人。
教学反思
《猎人海力布》是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单元以民间文学为主题,本篇课文讲述的是一个非常动人的蒙古族民间故事,而且具有神话色彩。故事描写了善良、诚实的海力布为了救乡亲们,宁愿牺牲自己变成一块石头的感人故事,赞扬了海力布热心助人和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
根据单元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的要求以及我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把教学目标确定为:1、学生能认识四个生字,会写十一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本课的词语。2、能根据第二单元学习的阅读方法,快速默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能抓住描写海力布的动作、语言、心理活动的句子,体会人物的品质。3、能创造性地复述故事。教学重点是:能根据第二单元学习的阅读方法,快速默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能抓住描写海力布的动作、语言、心理活动的句子,体会人物的品质。教学难点是:能创造性地复述故事。
在课堂教学上,我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利用第二单元学习的阅读方法,要求学生快速地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海力布的哪几件事?让学生边读边思考,找出海力布做的事情,并在书上作好批注或勾画,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然后让学生采用跳读法找出描写海力布动作、语言、心理活动的句段,感悟海力布热心助人、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在学生充分理解了课文内容后,再让学生感受民间故事的特点,找出故事中你认为神奇的地方。最后,我让学生重点朗读海力布劝说乡亲们搬家的段落,展开想象,然后和同桌创造性演一演海力布是怎样劝乡亲们搬家的。有的学生演得真的很入戏,为了劝说乡亲们,同学们扮演的海力布有的哭着苦苦哀求乡亲们,有的甚至跪下来求乡亲们,场景真的很感人。没有做不到的,只有你想不到的,孩子们的表演无疑是创造性地复述故事最好的证明。本单元要求的创造性地复述故事在孩子的表演中得以落实。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渔。我能够让学生把第二单元的阅读方法运用到以后的学习中,让学生学以致用,活学活用,培养训练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这是我们语文教师的责任。
不足之处:让学生创造性表演海力布是怎样劝说乡亲们的,虽然孩子们的兴趣很浓,但是由于课堂时间有限,上台表演的毕竟是少部分学生且是优等生,还有大部分学生没有上台展示的机会。
14、盼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点评
盼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点评
教学反思:
在这段时间的学习中,我在讲解课文时,抓住课文主线进行学习,让学生通过自读、探究来理解课文。
我逐段引领学生学习课文,让学生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心理活动来分析,对学生进行词句段的训练,最后出示两大问题:1.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是通过哪些事例来写盼的?2.课文哪些地方具体描写了盼这一心理活动?选出你认为最生动的两处,说说这样写的好处。我引导学生先探究,然后汇报,最后教师指导,向学生讲清楚本课的重点,即体会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意思来写的,写文章要从不同方面或选取不同事例,表达中心意思。
我认为本节课在安排写作练习后,让学生交流自己的作品,互相提出建议,做好修改
15、祖父的园子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点评
祖父的园子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点评
《祖父的园子》是一篇老课文。以前,每一次读这篇文章的时候,问小朋友,你们读过后有什么感受?
他们总会说,萧红好自由,好让人羡慕啊。
确实,这篇文章里的小主人公真是自由,园子里到处都能看到她的身影,追蝴蝶,捉蚂蚱,跟着祖父晃来荡去。哎呀,天那么蓝,云那么轻,生活多么美好。对萧红来说,祖父的园子,园子里的一切,在园子里玩儿的时光,就是童年最美的记忆。
这些内容都是一读就能粗浅感受到的。
可怎么能让孩子们更好地体会到我内心的感受?明白作者是怎么写出这样的感受的呢?
这篇文章的课后题是很好的支架,它不但与单元的主题紧密结合在一起,还能让我们关注到萧红独特的表达方法。
课后第一题:默读课文,说说祖父的园子里有些什么,我和祖父在园子里做了什么。
通过默读课文,定位信息,就能捕捉到很多关键词。
祖父的院子里有的东西可多了:蜜蜂、蝴蝶、蚂蚱、蜻蜓;倭瓜、黄瓜、玉米
她们在一起干的事情也太多了:栽花、拔草、铲地、浇水
把这些事物,做的事情放到一起的时候,你就会发现,这个地方多么有趣。多看看,细看看,转个身,哪哪都是风景;做的事情也那么有意思,想干嘛干嘛,想做多久都行,这大概就是人人羡慕的童年生活吧。
疑问也来了?为什么连小小的孩子读这篇文章,都会有这样自由、幸福的感受呢?作者究竟是怎么把这样的感受表达出来的?
仔细一读,你就能发现,文章中有些句子很特别。
比如: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
读一读,读一读,再读一读,哦,天啦,怎么会背了?作者怎么做到的呢?原来,她采用了反复的手法,反反复复,反反复复,反反复复,就像她在园子里晃来晃去玩那样,随意、自由,晃着晃着,她的形象就刻在我们心里了。原来反复的结构还有这样的好处。
像这样的句子在课文中还有好多,找出来读一读,体会体会,作者表达的心情就一下明了了。
其实,编者早已发现了这些句子的特点,课后第二题就是引导大家通过这些句子来体会作者的内心感受。利用好课后题,是很好的学习方法。
文章的最后,还附了一段阅读链接,讲述了这篇文章,这些故事选自哪里。每次要不要出示这段文字,总让我纠结。作为大人的我当然知道萧红人生的困境,是不是要让五年级的小朋友知道呢?呃,这是一个难题。
16、赵州桥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点评
赵州桥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点评
《赵州桥》是一篇传统的课文,怎样将传统课文上出新意?我从本单元语文要素出发了解课文是怎么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设计了一堂读写联动课。上完课后,从吕校长和几位语文老师及时评课及自己的上课感受反思一下每一个环节的优点和不足。
第一环节是复习导入。设计了两个问题:赵州桥的特点是什么?课文的哪一句话概括了赵州桥的特点?课文是怎么围绕雄伟把第二自然段写清楚的。顺势板书:雄伟 长 宽 桥洞 创举 在回顾中再次体会本单元语文要素的突破点。
第二个环节是学习第三自然段,习得方法 。再次引导学生齐读一下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明确第三自然段学习的重点是什么?学习第三段,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作者是怎样围绕美观把这段话写清楚的。引导学生把自己的感受随机记录在课本上。交流阶段,特意提醒学生:我们是一个学习共同体,一定要认真听同学的发言,如果他讲到的发现是你刚才没有读出的内容,请及时补充在自己的课本上。给学生以学习方法的及时指导。先提出一个问题:作者是通过写什么让我们感受到赵州桥的美观。学生很轻松地答出:是栏板上雕刻的精美图案。那作者是如何向我们描述这些精美图案的呢?学生非常容易地发现第一个方法是采用了有的有的还有的排比句式。学生不容易关注到的是并列句子的标点,于是特意加以提醒。但是在巡回指导看学生习作片段时,发现好多学生还是依据惯例用了逗号,可见,知道是一个层次,运用又是一个新的层次。同时,在这个环节,教师还引导学生质疑:在双龙戏珠的后面,作者用的是句号,如果你是作者,你认为用什么标点会更好?说出为什么?张子沐就说用省略号会更好。因为栏板上的图案不可能只是这三组龙的图画。于是,让学生把课本上的。从而告诉学生:要有敢于质疑的精神,也许教材中的课文也有需要我们修改的地方。第二个方法是运用生动的词语,引导学生特别关注动词,如相互缠绕、相互抵着、回首遥望、戏珠。创设情境:现在,你们就是一条条可爱的小龙,同桌合作一起演一演。然后选了一组同桌到台前展示。学生在表演过程中也就明白了这几个动词的意思。学生也说出了吐游动等动词,一带而过。第三个方法的发现,对学生来是有些难度,教师及时把总起句和总结句的文字颜色变红,让学生说一说这两句分别是这段话的什么?学生才明白是总起句和总结句。特别是总结句,教师需要再加以强调。学习到这儿,设计了一个小环节:总结句中真像活了一样。可以用哪个成语来形容?这个问题指向性不明确,或者学生理解成了对龙的形容,答出画龙点睛和叶公好龙我只好出示答案比如栩栩生答:如生;活灵生答:活现;惟妙惟肖顺势让学生选择两个抄写积累在课本这句话后面。反思:当学生没听明白我的要求时,教师应该及时换一种问法,如:石匠们刻的龙就像真的一样,可以用你学过的哪个成语来形容?然后就是引导学生边想象画面边感情朗读课文,为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告诉学生:我搜集了这几幅精美图案的图片,如果你的朗读能够打动老师,老师就会展示给你们看。学生读得都非常认真。感情朗读的效果也还不错。欣赏了精美的图案图片后,再次齐读,感受赵州桥的美观。最后齐读课文第四自然段,升华情感。老师们评课提出的意见,这一环节学生读得还比较少。还可以采用其他朗读的方式,反思:比如可以设计师生合作读,师读总起句和总结句,学生读分句,可以让学生更加明晰本段的层次。只是担心:读得时间占用太多,后面的写作及评析时间就不够用了。提出修改方案:简化自己的教学语言,把时间再节省出来。反思:我的教学语言有时候过于啰嗦,确实需要精简再精简。
第三个环节就是学生习作训练。特意设计了三个贴近学生生活的话题:咱们学校里的选课走班活动真丰富啊!2.植物园里的花开得真是绚丽多彩。3.操场上,同学们在认真地训练运动项目。(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个进行片段训练)温馨提示:1.可以用上有的有的还有的句式。2.注意准确、生动的动作描写。3.有总起句和总结句。然后师生一起写作。只要课堂上有这样的习作片段的训练,我都会和学生一起进行训练。教师书写下水文,会发现学生写作时出现的困难,同时,更重要的是,当我每次朗读自己的作品给学生听时,可以让学生找出其中的优点给学生修改自己习作以示范。而且,学生往往也会投来崇敬的目光,响起热烈的掌声,觉得老师了不起,才会更加喜欢老师,更乐意向老师学习。当然,学生也会给我提出一些建议,让我进行修改,此谓教学相长。习作评析环节,出示评价标准后,让学生依据标准先自评,然后同桌互评。展示的方式是推荐同桌作品和自我推荐两种。学生边读师生随时进行修改。最后我读自己的习作片段。反思:这时,应该让学生说一说老师写的片段中哪些地方值得你学习,可以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以使下水文起到真正的示范作用。老师们给我的建议是第三个环节应该时间再充分一些,学生写大约15分钟,评析大约5分钟。而且,教师在巡回指导中,要善于发现学生作品特点,评析时就会有针对性地找到好、中、差三类习作进行评析,好的做示范;中的最好是这个学生以前写得不好,但这次有较大进步的,给学生以鼓励,感受到习作成功的乐趣;差的随堂修改,教给学生修改的方法。
17、元日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点评
元日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点评
上周三我讲了《元日》这首古诗,这首诗是北宋大诗人王安石描写新春佳节到来之际的一首颇为世人传颂的诗歌。让学生通过本课学习感受新春的红红火火、热热闹闹的情景,人们意气风发,春风得意的感受。本节课我通过以下几个层次进行渲染,进行教学。
一、结合学生的生活进行教学
春节,对于学生们来说不是一个陌生的话题,提到春节,总是会浮现许许多多美好欢乐的画面,因此在本课教学时,让学生先回忆一下,以往我们的春节是怎么过的?再看一下古人是怎么过春节的?
(1)学习爆竹声中一岁除时,引导学生放爆竹就是放鞭炮, 你们放过鞭炮吗?说一说你们当时放鞭炮是一副怎样的情景?那古人为什么要放爆竹呢?
(2)学习春风送暖入屠苏时,围绕这个暖字进行教学。人暖、心暖、天地暖,一片暖洋洋的景象,人们喝着屠苏酒,心里暖暖的,孩子们会说年轻人会说老年人会说,结合生活实际发挥想象。
(3)学习总把新桃换旧符时,引导学生换桃符就是我们现在的换春联,你帮家长换过春联吗?人们这个举动有什么含义呢?
反思:古人为什么要放爆竹?应该有学生讲出这个传说故事。换春联这个举动有什么含义?学生在这不能够很好的表达出来,在这引导的不够深入。
二、通过读理解古诗的含义
通过放爆竹、喝屠苏、迎朝阳、换桃符四个画面,边读边来体会每句古诗所表达的情景。
反思:在教学时边讲边让学生通过读来理解,但最后应让学生通过齐读、小组读、展示读等来体会整首诗所表现出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结合拓展内容进行教学
拓展时,出示王安石写这首诗的写作背景,让学生理解王安石写这首诗不仅是描绘新年新气象,更是表达了他革新政治的抱负。
反思: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体会王安石这种革新政治抱负的精神,他们不能够理解,三年级对古诗的理解应不要过深的挖掘。此处可以出示几首描写欢度佳节情景的古诗,l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作为拓展的内容。
反思自己整节课的教学课堂,通过生活实际,设计几个教学问题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但总觉得是在牵着学生走,没能让学生更好的表达出自己的理解。因此,我觉得应该充分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教会学生质疑问题,启发学生质疑,让学生在学习的一开始就处于主动地位。应鼓励学生敢问,这样才能让学生的思维得到更好的发展,使课堂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18、忆读书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点评
忆读书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点评
不知道为什么?最近总是对自己的课不满意。下课时,总有一种羞愧的感觉,我怎么上的如此差劲。与我想象的差远了,真么好的课文,我却上不精彩。
就如今天冰心的《忆读书》,每天大力提倡读书的我,应该将这篇文章上成激励孩子们读书的课。但我觉得平平淡淡,可能还是没有深挖作者的缘故。如果给她们讲讲那个年代,女子上学的不易。那时候女孩子不能上学,识字的人凤毛麟角,不得不听受命运的安排,做一个弱女子。
读书好,读书让冰心成为了大作家,不仅自食其力,还能利用自己力量改变了许许多多贫穷孩子们的命运。她写了《寄小读者》、《再寄小读者》《繁星春水》等等作品,是我国著名儿童文学作家。
多读书,只有博览群书,才能获取人生需要的知识,进而感受读书的乐趣。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是全人类的营养品,无不吸引我们去热爱读书。
读好书,是我们不断获取幸福体验的源泉。书有好坏之分,好书好人,坏书坏人。引导同学们读好书,走上人生光明的途径!
《忆读书》,能否引导同学们爱上读书,是我这节课本想达到的目的。但我觉得自己没有达到教学目标!
19、一个粗瓷大碗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点评
一个粗瓷大碗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点评
今天早上第一节教学《一个粗瓷大碗》,为了巩固《灰雀》的生词,课堂前五分钟进行了听写,因此本堂课较赶,后面部分没有上充分。
教学流程:介绍背景导入教授生字词理解第一段,粗知倒叙梳理谁+干什么,完成《课堂》第二题鱼骨头品析赵一曼人物形象,笔记特点
课后反思:
1.目前我对略读课文的想法是:略读课文多数是叙事,所以教学重点放在梳理故事脉络和品析人物形象,朗读可以放低要求,因为这些文章本身较难朗读,且语句并不会很美。
2. ian连起来读yan,lian。
3. 课堂前5分钟抽学生上台听写,效果不错,较高效。昨天教授的生字,第二天及时巩固,即及时复习。
4. 期末复习阶段要集中复习与分散复习相结合。(适用于整个学期的任何一个时期)
5.生字的学习,要带入词语、句子当中练习,这样效果更好。(还哪里拿来的,请你还到哪里去。)
20、姓氏歌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点评
姓氏歌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点评
开课伊始,我播放了生动有趣的视频,让学生去感受背诵、表演《百家姓》的乐趣,然后用游戏互动的方式导入课文,学生更易接受中国传统的姓氏文化。
姓氏文化这一说法比较久远,学生不太理解,但是姓氏又是伴随人一生的、不可更改的东西,所以学生学起来相对比较容易,再辅以简单易记的姓氏分解歌谣,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也要活跃得多。
21、小蜗牛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点评
小蜗牛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点评
《小蜗牛》教学反思
《小蜗牛》是一篇童趣盎然的科普童话。课文通过小蜗牛与蜗牛妈妈的三次对话,向我们介绍了小树林里一年四季的变化,同时巧妙地告诉我们小蜗牛爬行速度很慢的特点。课文语言浅显,通俗易懂,很适合一年级小学生阅读。
一.教学效果:《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并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本节课我本着这一原则,在教学中把图画及角色朗读有效地融入到其中,使学生在美丽的图画和丰富的想象中学习知识,了解自然,让语文课堂变得丰富多彩,提高了学习效率。《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在低年级阅读教学中,应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口语训练,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所以,课堂上我非常重视词语的积累和语言的表达。抓住碧绿碧绿引导学生积累ABAB式的词语,抓住旁边已经训练学生表达。通过让学生模仿课文对话练习自己眼中的四季,让学生学会在生活中运用对话。
二.成功之处:《小蜗牛》是一篇短小精悍的小故事,故事中运用夸张幽默的手法来描述故事的发展。活动中正是通过慢吞吞的小蜗牛,以它慢为线索,来解读四季的特征。小蜗牛在来来去去小树林和家的途中,经历了春夏秋冬四季的故事。在充满趣味的故事情节中,我们看到了一个春夏秋冬时刻变化着的小树林。通过小蜗牛不厌其烦的爬行,让幼儿感受到了小蜗牛的锲而不舍的精神和妈妈对小蜗牛的那份隐形的爱。让学生们亲自动手捉蜗牛、画蜗牛、设计实验来了解蜗牛的生活习性,给蜗牛设计一个家,使他们通过观察、提问、设想、动手实验、表达、交流等探究活动,获得对小动物丰富的直接认识。并在活动中改善了交往和语言能力,体验到科学探究的过程、建构基础性的科学知识、获得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素养。学生们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个个兴趣盎然,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做到会用文字和图画等方式观察记录蜗牛的行为特征,会用简单表格统计、整理蜗牛的食性等情况,活动过程中愿意与他人合作并交流想法。
三.不足之处:有趣的故事,丰富了孩子们的生活,并以其独具的艺术魅力给孩子们以享受。 但孩子们在听故事时,往往只注意到故事中显著的特点,易被一些表面的东西所吸引,而其中隐含着的美是不易被孩子注意,甚至易被老师所忽略的,而这些东西有的是相当有益于孩子的。在故事中,试着和孩子们一起去挖掘隐含于故事中的美,感觉是有益有趣又可行的。
四.改进措施:在语文学习中,读,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每一个学生,都对课文有着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我们应该在充分尊重学生思想、体验的基础上,进行引导学习。所以本课,针对春夏秋冬蜗牛眼中四个季节,进行了充分的引导和想象,让孩子们畅所欲言,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发展,使课堂真正属于学生。
22、小青蛙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点评
小青蛙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点评
1、通过这次课使我对情景式教学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本次活动通过情节的设置小蝌蚪从刚开始只会游泳到后来变成了青蛙有了跳的本领,并帮助农民伯伯捉害虫。在这个过程中幼儿把自己当成了青蛙很自然的就会跟着老师设计的环节一步步的接受所要掌握的技能,从而教师实现自己预设的目标。但是在活动中我自己对于角色的进入还不是很投入,经常会跳出情境。并且情景语言的运用也不够准确。!.来源:屈老.师教案网!今后在运用情景式教学过程中对于角色的转变和语言的运用要进一步的提高,使自己对情景式教学有一个崭新的突破。
2、本次课的目标一是针对幼儿所要掌握的动作技能的,但是课后我发现双脚并拢轻轻往前跳对于中班的幼儿来说没有难度,之前他们都已经会了,因此这节课就没有新的技能让幼儿学习,只是单纯的运动。在幼儿活动过程中幼儿的运动量还是可以的。
3、在活动中幼儿以青蛙的身份帮助农民伯伯捉害虫,我认为幼儿很自然地就可以了解青蛙能保护庄稼,是人类的朋友这一知识。但是对于目标三的后半部分培养幼儿保护青蛙的情感,在本活动中并没有提到,应该在课后教育幼儿要爱护青蛙。
4、教师的及时评价有待进一步的提高,今后在活动中要加强评价意识。对幼儿要有评价,给予他们肯定的鼓励。
23、乡下人家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点评
乡下人家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点评
《乡下人家》通过几幅画面的描绘,生动展示了乡村生活的自然和谐,给人如诗如画的美感。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整堂课我都在引导学生去发现,去提炼别人感悟语言的方法。孩子们掌握了发挥想象、进行对比、引用诗句、联系课外书等丰富多彩的谈体会的方式。这对学生感悟文本、提升语言水平有着莫大的益处!
为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我收集了几篇有关乡村生活的名家作品,让孩子们在更多的优秀文章中去感受乡村的独特迷人。
为了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在课堂上,我引导他们去倾听,去分享朗读高手的技巧,比如入情入境等绝妙的方式。另外,我还采用多种多样的朗读方式,如指名读、比赛读、范读等,以激发孩子们的朗读兴趣。
创新能力对一个民族来说是相当重要的。我在课堂上很注意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比如,引导孩子把自己当成课文的主角,去思考会做什么,说什么;再比如,我常让孩子们闭眼倾听,想象画面。这些环节都是为了提升他们的创新能力。
本堂课自始至终都以学生为主,老师只是适当地点拨、引导,旨在对学生的学习兴趣、感悟能力、语言水平、朗读能力、创新能力等综合能力的提升。但,美中不足的就是由于时间有限,个别环节稍显仓促,应让更多的孩子拥有展示的机会。
24、习作我的拿手好戏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点评
习作我的拿手好戏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点评
本课教学设计是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习作教学。本单元习作要求是写自己的拿手好戏,把重点部分写具体。习作我的拿手好戏,好戏原意是指演得好的戏剧,吸引人的戏剧,在这里则引申为绝活或绝招。前面加了两个修饰词我的和拿手,一个强调是属于我的而不是别人的,一个强调是自己擅长的,也就是引出一种心理感受,即为这篇习作需要表达的情感。所谓的拿手就是自己强于别人或者比别人更熟练一些的技能,而不能拔高对拿手好戏的界定,所以这次习作过程也是一个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发现自我、了解自我、建立自豪感与成就感的过程。
围绕本次习作教学要点:1.写自己的拿手好戏,把重点部分写具体;2.学习列习作提纲;3.修改自己的习作。教学安排了以下几个板块:
一、启发思路、确定话题
板块一教学,通过出示组图,激趣导入,再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交流生活中自己的本领,认识拿手好戏,组图中有明星也有工人、有年轻人也有老人、有专业人士也有普通劳动者,目的在于告知学生拿手好戏并不神秘,大家都有。紧接着和同学聊一聊自己或者班上同学有哪些绝活,真正确定我的拿手好戏这一话题。此环节教学旨在提示学生一些习作的方向,唤醒学生的生活体验,帮助学生确定话题,为写什么开拓思路。
二、理清思路、方法指导
板块二教学,在板块一学习的基础上,教师总结所谓的拿手好戏就是生活中强于别人或比别人熟练一些的技能,接着引导学生根据教材提供的内容,确定自己的拿手好戏,并在记录卡上写下自己的拿手好戏。再出示具体问题你的拿手好戏是怎样练成的?关于你的拿手好戏,有什么有趣的故事吗?给学生提供明确的思维方向,并让学生进行自主地表达交流。在此基础上,出示教材提纲样例,让学生讨论发现其顺序和详略安排,从而突破教学的难点。同时,进行适度拓展,除了这样的顺序安排,还可以有别的顺序安排方式吗?给学生思维一个提升,习作怎么写就一目了然了。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作前编写自己的提纲,构思习作结构,明确顺序和重点。展示部分习作提纲,分享交流,为动笔写作提供帮助。
三、明确要求、限时写作
板块三教学,在板块二的指导后,学生应该有了写作的基础,这时老师出示写作秘诀,不仅告诉学生可以怎么写,更明示这样写的好处,学生的兴趣也会更高。考虑是一篇完整的文章,所以给了25分钟写作时间。学生结合自己编写的提纲和出示的写作秘诀进行限时写作,老师巡视了解学生的写作过程。
四、修改点评、完善提高
板块四教学,先让学生根据自改要求,进行自读修改。高年级学生根据要求具备修改的能力,这样修改也是一个再提升的过程。老师引导学生围绕前面的指导和习作的达标情况,本着教什么、学什么;学什么、写什么;写什么、评什么的原则,以此来贯穿习作教学的始终。自改之后,选取两篇学生作品进行展示评讲。展评过程中根据要求师生共同发现习作的优点和提出一定的修改建议,并和小作者本人达成共识。展示评讲之后,组织学生进行二次修改,再进行完善提高。
反思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1. 开课环节的激趣导入,组图展示后,如果让学生说说看完这些不同人的各自本领之后,自己最大的体会是什么?得出各行各业的人都可以有自己的绝活,是不是比老师总结更高效。当思维打开后,联系身边同学谈自己了解到的相关本领,也就更自然顺畅了。关于我的拿手好戏话题的引出也会更快的和学生产生共鸣。
2. 学生确定自己的拿手好戏,引导学生围绕两个问题你的拿手好戏是怎样练成的?关于你的拿手好戏,有什么有趣的故事吗?开展讨论交流时,关注点在怎样练和趣事儿上,个人觉得课堂组织教学时,指导不够,需要再多几个有效追问,让说的学生说清楚,听的学生听明白,也为后面的写打下更好基础。
3. 学生在自主编写提纲环节,我展示了两份提纲,有顺序的不同,但详略的交流上,应该让同学们说说自己的建议,达成共识后,不仅是对编写提纲同学本人的一次帮助,也是对自己编写提纲的一次再思考。提纲编写脉络越清晰,动笔写作应该越顺畅。
4. 最后一个修改点评环节,处理的比较粗糙。自评环节部分学生能根据自评要求自改,但是还有很多同学停留在修改病句和错字上,如何培养学生紧扣目标要求落实自改是习作课堂上需要重视的一项训练。我在展示两篇学生习作评议中,引导学生根据要求进行得星量化,如果在具体写的内容上,点评再细化一些,引导学生读一读、评一评小作者为了把相关趣事写具体构思了哪些内容,应该对突破本次习作教学的难点是有很大帮助的,也对二次的同桌互改带来积极地推动作用。遗憾这一块评价有点虚有点空。
通过这节课,我深感小学高段习作教学和中低段有一个最大的不同,就是强化了篇章能力训练。而篇章能力训练常常又表现为一种逻辑架构的思维能力训练。这需要我们在整体架构上进一步细化学生的写作思路,降低习作的难度。一次习作课结束了,但习作教学的路还很长很很长作文路上,我们无怨无悔、砥砺前行!
25、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点评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点评
叶圣陶说过:所谓教师之主导作用,盖在善于引导启迪,使学生自奋其力,自孜其如,非谓教师滔滔讲说,学生默默聆听、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是堪称纪念鲁迅先生文章的经典,课文通过周晔回忆伯父鲁迅先生生前给自己留下的印象深刻的几件事,说明鲁迅先生是一个爱憎分明(热爱劳动人民;憎恨黑暗的社会)、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人,表现了人们对他的爱戴和怀念之情。怎么让学生能读懂课文,领会文章中心,感受鲁迅先生的伟大人格呢?这无疑是教学的难点。在上课之前,我对教材进行了深入和独到的解读。以悼念这条明线贯穿全课,辅以关爱这条暗线统领全文,引导学生去感受和体会鲁迅先生那中博大的胸怀。
综观整堂课,具体体现在,用悼念把文本内和文本外的内容联系起来,把文本和扩展内容结合起来。我呆呆地望着来来往往吊唁的人,想到我永远见不到伯父的面了,听不到他的声音了,也得不到他的爱抚了,泪珠就一滴一滴地掉下来。这句话是小周晔失去伯父时的所想所感,也是文章的情感主线,文章以此为情感轴心,回顾了伯父鲁迅先生生前的几件小事。教学时,每讲学一个小故事,再返回到该句的诵读上,以形成一咏三叹的效果。用这样的设计,把文本的主旨提升到鲁迅的博大上来,相互照应,让课更显精致。
救助农夫这一个小故事浓墨重彩,从鲁迅的那几个动作入手,通过对半跪的分析,让学生说出了哪个动作深深地印在你的脑海中。然后再让同学们想象,通过想象让画面动起来。最后让学生们去找鲁迅跪了多长时间,通过3个角度去找理由,让学生有了一种震撼。最后问学生,这一跪,跪出了什么?学生自然能说出很多。再说女佣,这样的一张一弛,舒展自如。
课文中,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理解这个句子是很困难的,因为鲁迅生活的年代离学生的生活很远,学生根本无法体会句子中的含义,这时就需要教师恰当的引导,启发和点拨。这里我及时地运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介绍鲁迅面对白色恐怖坚持斗争的资料,让学生了解鲁迅说这句话的社会背景,以启发学生的思维,开拓思路,使学生能够更准确地理解句子的含义,感受鲁迅敢于同反动势力作斗争的品格。
课堂点拨关键是教师能明察学生思维的火花,及时加一把火。学生在遇到疑难、把握不准时,教师及时指点思考分析的途径,拨通知识理解上的关卡,拨繁为简,化难为易,使学生的研讨活动得以继续进行,凭机智的点拨把学生的思维引导到正确的轨道上来。
这节课中尚有不足之处,如语言文字训练尚欠到位;鼓励学生谈出带有个人情感的见解,鼓励创见性的发言还做得不够。
26、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
《新课程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老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而学生则处于教学的主体地位。由此可见,在课堂上,教师要把握好这个导字,也就是在课堂上教师不再只一个传递信息、讲书本知识复制给学生的人,而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促进者。于是,教师在课堂中恰到好处的运用点拨教学,优化教学效果显得尤为重要。
这篇课文是周晔写的回忆伯父的纪念性文章,通过回忆伯父鲁迅先生生前给自己留下的印象深刻的几件事,说明鲁迅先生是一个爱憎分明,(热爱劳动人民;憎恨黑暗的社会)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人。文中有许多重点的句子在教学时要注意点拨学生理解。
这时候,我清清楚楚地看见,而且现在也清清楚楚地记得,他的脸上不再有那种慈祥的愉快的表情了,他变得那么严肃。他没有回答我,只把枯瘦的手按在我的头上,半天没动,最后深深地叹了一口气。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这个重点句的含义,我主要采用了让学生揣摩鲁迅先生的内心的心理活动的教学方法,来帮助学生体悟鲁迅先生看到了旧社会的罪恶,他无法控制对它的憎恶之情而怒形于色。
1、先让学生说说体会,然后引导咀嚼两个清清楚楚: 这里连用了两个清清楚楚,小周晔当时清清楚楚的是什么?(伯父的面庞)
2、还记得上节课,在趣谈《水浒》笑谈碰壁中,鲁迅先生是如坐春风、谈笑风生,现在为什么变得那么严肃了呢?(学生谈感受)此刻,鲁迅先生可能在心里想些什么?
生:这位车夫冒着严寒出来拉车,家庭生活是多么困苦。
生:这都是社会的黑暗造成的。
生:现在的社会怎么这么黑暗呢?
生:现在的社会这么黑暗,不知道以后我的孩子还会不会生活在这样的社会里?
从学生的回答中,不难看出,学生的思维受到了局限,这时,如果教师不作适当的点拨,学生的理解就只能在这里停滞不前了。于是,我就顺势做了引导:从你课前收集到的资料中,你一定对鲁迅有了很深的认识,你觉得在面对旧社会的黑暗时,鲁迅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
生:他是一位战士。
生:他用笔写文章来和反动势力做斗争。
师:对。他是一个积极斗争的。即使碰壁了也不放弃希望的人。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在此时此刻,他回想些什么?
学生再思考,再发言。
生:从他的叹声中,我想象鲁迅先生可能想:唉,我这一辈子还没有完成我的事业。只有把希望寄托在下一代身上。
生:他想,我们应该怎样把这个黑暗的社会推翻呢?
生:他想,我们老一辈没有推翻旧社会,一定要教育下一代,把革命进行到底。
生:他想,我们决不能再让下一代过这种痛苦生活了。
生:他想,这个社会太黑暗了,下一代将来一定要推翻这个腐败无能的政府。
生:他想,我已经老了,希望寄托在这些娃娃身上,你们一定要好好学习!
叶圣陶说过:所谓教师之主导作用,盖在善于引导启迪,使学生自奋其力,自孜其如,非谓教师滔滔讲说,学生默默聆听、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
课堂点拨关键是教师能明察学生思维的火花,及时加一把火。学生在遇到疑难、把握不准时,教师及时指点思考分析的途径,拨通知识理解上的关卡,拨繁为简,化难为易,使学生的研讨活动得以继续进行。适时点拨还包括在学生思维误入歧途时,教师迅速捕捉,作为新的教学内容,凭机智的点拨把学生的思维引导到正确的轨道上来。
27、陀螺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点评
陀螺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点评
首先我从播放一个学生玩陀螺的视频导入,指名学生读课文,正音。当时因为担心时间不够,所以后面部分就是我来范读的。从这一部
分反映出来的问题是学生对多音字旋、转、钉分不清,因此,在上自己班的课时我就要求学生回家查出以上多音字的解释,帮助区分。
紧接着检查学生预习生字词情况,从多音字、易读错的字词、易写错的生字等方面进行提醒。
接下来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把握。我出示了部分概括的顺序,例如:说陀螺,学生根据提示自己去概括剩下的内容。在上这部分内容时,学生大多借助了课外资料书来回答。我认为这是一个不好的习惯,会让资料书代替思考的过程。
主要内容梳理完之后就让学生默读课文,勾画出自己印象深刻的句子,并做批注。一开始,学生有些茫然,后面我提示可以从批注的四个角度去进行批注后,大部分学生能动起笔来。
最后就是交流印象深刻的地方,补充批注。
以上就是第一课时的内容。
第二课时,主要是和学生梳理作者的心情变化过程,用朗读的方式去体现。
先让学生勾画出各部分中能体现人物心情的句子,再聚焦关键词,概括心情,最后朗读。前两个部分带着完成,后面就独立完成。总的来说,这部分教学时感觉连接性不强,就像在完成问题一样,感觉不太好,后面应该在自己的过渡语上多下功夫。
最后是对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的理解,因为前面的理解就不太连贯,所以学生在这个地方理解时依旧存在一些困难,在引导下学生才能谈出自己的理解。
最后布置了课外任务,去搜集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的例子,加深理解。
总的来说,这堂课完成度不太高,争取明天改进!
28、司马光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点评
司马光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点评
教学反思一:
教学中,准确理解古文的意思与通过想象丰富故事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准确的理解是想象的基础,否则再丰富的想象也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丰富的想象是准确理解的终极目标。而如何处理好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成为课堂上非常重要的一项任务既要把古文理解准确透彻,又不显繁琐冗长,不留牵引痕迹;既要引导学生展开丰富合理的想象,又不离古文文本,想象恰到好处。这两方面,教师在课堂上操作起来往往容易失衡。
教学反思二:
《司马光》是统编版教材的第一篇小古文,我们班之前已经开始接触小古文,因此这篇仅仅30字的课文对孩子们来说完全不陌生。教学本课时,我主要采用了以下方式:
1. 旧知导入,激学生思兴趣:尽管这是第一篇小古文,但学生在一二年级早已接触过相关的经典,如《三字经》《姓氏歌,因此在这里我首先通过引导学生回顾这两篇课文导入。借助姓氏歌,我们回忆了诸葛欧阳东方等复姓,从而引入复姓司马,进而认识司马光。
2. 多形式朗读,潜移默化感悟:这一环节,我主要通过教师一短句一短句带读,长句跟读,自由读,指名读,男女生合作读,齐读等形式,在读中促悟,引导学生发现朗读特点(小古文要注意节奏),潜移默化中实现教学目标。
3. 分句领悟读,紧扣关键词:抓住戏于庭瓮持石等关键词,引导学生发现倒装(戏于庭),同时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如在操场上嬉戏(戏于场),在教室里学习(习于室)有效突破教学难点。
4. 图文结合认识瓮和缸:其实在宋朝还没有出现缸,而由于一直以来的思维定势,我们将瓮等同于缸,实际上,口小肚大的叫做瓮,而缸则是在瓮后演变而来,为了让知识更加科学性,我借助两者的对比图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两者的区别。
5. 古今对比,感受文言文的短小精悍:这里,我先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同时将老教材中的《司马光》一课拿出来和本课进行对比,学生发现原来的课文和自己讲述的故事字数很多,而本篇课文却很短,他们数了数,只有30字,也就是说,课文用30个字就将我们需要几百个字才能说清楚的故事讲明了,由此感受到小古文的魅力。
有一环节,我通过一连串提问司马光,司马光,小伙伴们都跑了,你为什么不跑呢?司马光,司马光,你是怎么想出这个办法的呢?,引导学生理解司马光沉着冷静,机智聪颖的品质。这种方式是激发学生思考,自然达到教学目标的方法,以后同类课文的教学中可以借鉴,如《掌声》。
本堂课生动有趣,学生笑声连连,可谓在笑中学,并且达到了不错的教学效果。但通过课后的练习我发现,其实还有一点没有做到位:我们只比较了小古文的短小精悍,却忽略了现代汉语对故事情节细致生动的描写的特点。其实两者各有优势,我们在课上应该都加以渗透,这才是对文化的传承与积累。
29、少年闰土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点评
少年闰土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点评
本节课教学的反思
因为学生对鲁迅的生活离我们很远,当时又是白话文与现代文过渡的时候,有些语言表的形式还倾向于古文,所以孩子们读起来理解的就有一些困难,在回答问题的时候,有时就答不上来,读懂文章的时候就欠缺一些,所以在理解课文中总有点感觉磕磕绊绊的。
当时孩子们追究于一些不理解的词语,在概括几件新鲜事的时候,因为同学们课文读的不熟,所以磕磕绊绊的,有的同学已经找到了答案,但有的同学还是一脸茫然,这就证明了课下的预习功夫还有待于提高。
还有在闰土与我对话的过程中,孩子们读的时候感情的融入还不是那么准确,孩子们对待书中所讲的一些内容没有没有深入理解,所以语调、语气方面把握的不是那么的准确。
套路《少年闰土》行文方式,化为学生写着智慧
学了《少年闰土》,也感受到了描写一个人物,需要运用一定的方法,才能让人物形象才丰满起来。
利用典型事例详细描写来凸现人物形象,还需要利用多个事例有详有略进行刻画,这样能够使得人物形象更加的丰满。
动作、语言、外貌描写更能突出人物形象,表现人物特征。
最后,决定利用文章的表达形式:相识、相、离别,构思全文,然后把与朋友相处最印象最深刻的内容套路到课文的首段中,并且刻画环境以及人物的动作、语言描写,衬托出人物形象。这些方法运用到学生的习作中去,让学生在练习中,学习大家的写作方法,提高自己的谋篇布局的能力。
30、开满鲜花的小路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点评
开满鲜花的小路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点评
本课讲了一个有关鲜花的童话故事,讲述了长颈鹿大叔寄给鼹鼠先生一个包裹,鼹鼠先生却不知道包裹里是什么东西,可是却不小心将它们漏在了路上。春天,在通往松鼠太太家的路,成了一条开满鲜花的小路。原来,长颈鹿大叔寄来的小颗粒是花籽。花籽多么好的礼物啊,它给大家带来了快乐与美好。文章以童话故事的形式告诉我们美好的事物才是最好的礼物。教育学生要懂得发现美、欣赏美、赞扬美、分享美。
教材插图根据课文的内容,形象生动地展现了春天到了,动物们在一起欣赏鲜花的美好场景。因此,本课的教学设计中,通过指导学生看图学文使学生观察动物们在花丛中嬉戏,欢笑时的场景了解鲜花给别人带来的快乐,从而培养学生欣赏美和分享美的能力。
教学中,根据低年级孩子特有的特点以及爱思考,乐于探索新鲜事物的特点,我在指导学生读课题之后,让学生初读课文并顺势引导学生结合同学们,你们阅读了课文,知道了什么?谈自己初读课文的感受,在学生的交流中,可以看出学生读书时还是能够边读边思考,学生能够将课文的主要内容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来。并且不只是一位学生能够全面准确的概括,而是有好几位学生能够完整的交流概括。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激发学生的兴趣,是低段教师要考虑的问题。在课堂上我在评价语上下功夫,正确客观的评价学生,结合学生的特点,加上一些学生能够接受的表扬方式,比如:你的表现真好,老师为你点赞!对于生字能够正确扩出很多词语的学生,我是这样表扬的:您是我们班的组词大王,别人真羡慕你!等语言来激励,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得到认可,赞赏。哪怕是一丁点进步,我都不会忘记给予鼓励与表扬。也是在学生心中种花。
在教师的鼓励与表扬下,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较高的前提下,再辅助提一些读书的具体要求,收到的效果非常明显。在文章的阅读教学中,我创设多种形式为学生提供朗读的机会,让学生在阅读中享受成功的愉悦。
本文生动有趣,以对话为主,在教学中,指导学生读好对话是指导学生对课文理解的前提。在教学中我采了自读、师生对读、男女生读等多种方式进行朗读练习。重点指导学生读好了以下几个地方:鼹鼠先生把包裹弄破的懊恼心情;刺猬太太、狐狸太太看到路上开满鲜花的惊喜之情;鼹鼠、狐狸和松鼠太太说话时开心的语气。这样一来,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理解,读中体会它们的情感变化,通过这样的学习方式,学生自主识字和独立阅读的能力得以培养,学习需求得以满足,学习能力得以提升。
课堂的败笔之处是在课文的升华部分,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感受时,主要停留在要学会与身边的人友好相处上,教师没能引导学生打开思路,将交流的内容放得更宽一些,让学生的思维更加发散一些。
31、军神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点评
军神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点评
本着简简单单教语文的原则,本节课我只设计了一个主干问题:为什么称刘伯承为军神?为了使学生通过阅读课文,找到答案,我将这个疑问进一步内化为可操作性更强的具体问题: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体现出刘伯承是一个真正的军神?请同学们找出相关的语段进行赏析说明。整堂课都是紧紧围绕着这个问题展开的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要让学生充分的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重陶。所以,我指导学生反复朗读刘伯承忍受剧痛却一声也不吭,把床单都抓破了的句子,让他们把自己的感情融入到朗读中,使学生和文本产生共鸣。但是,我似乎高估了学生们的领悟能力,学生们一直都认为读得声音越高,就是感情越充沛,所以,我要求的是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刘伯承坚毅的决心和钢铁般的意志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引导学生感悟人物的精神品质。但是,课后反思,我感觉这部分设计与引导,无疑是失败的,因为学生通过读并没有真正的领悟到刘伯承的那种为了能全身心地投入革命,不惜自己承受巨大痛苦的精神!
我准备再挖掘教材,再备课,再设计问题,从而引导学生通过读,来感悟人物品质!总之,今天的一堂课,因为是去年自己讲过的,所以只是简单地备了一下课,没有关注到学情,导致本节课有些华而不实,看似学生们读的轰轰烈烈,但是却没有真正领悟人物的精神品质,从而没有达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所以这也给自己了一个警示,不管这篇课文自己以前讲过没讲过,都要按新的文章来备课,不能凭着以前的印象就去上课,并且一定要备学情,预设问题的答案,以及问题的可行性,学生能回答到什么程度,自己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数,不能像今天这样,打无准备之仗,这不仅是对学生的不负责,更是自己的一种松懈,怠慢。所以,今后绝不能这样!谨以此篇来告诫自己!
32、景阳冈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点评
景阳冈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点评
《景阳冈》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小说《水浒传》第二十三回选编的。课文记叙了武松在阳谷县的一家酒店内开怀畅饮后,趁着酒兴上了景阳冈,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故事,表现了武松豪放、勇武而又机敏的英雄性格。
全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先讲武松进店饮酒,不听劝告,执意过冈;接着讲武松上冈,见了官府榜文,才知真的有虎,但决定继续上冈;然后讲武松赤手空拳与猛虎搏斗,终于打死了老虎;最后讲武松一步步挨下冈来。在这四部分中,第三部分是重点,前两部分,即武松在酒店喝酒和上冈,不仅是故事情节发展的需要,而且表现了武松豪放、倔强的性格和无所畏惧的英雄气概,为写他勇打猛虎做了很好的铺垫。
课文中武松的形象栩栩如生,让人过目难忘。作者运用了多种表现方法来刻画人物,特别是在动词的运用上,很有特色,对表现武松打虎时的惊心动魄的场面,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使文章大大增色。
文章第九自然段写人虎相遇时,老虎的一扑一掀一剪等动作,把老虎凶猛残暴、让人生畏的气势显现无遗。此时武松唯一的对策就是闪、躲。它显示了作者在捕捉人物动作、表现人物形象方面的独到之处。一是表现了动作的准确。
文中写武松手中唯一的武器就是梢棒。作者写到梢棒的地方就有十多处,而每一处所用的动词均不一样。这些动词,用得无一不是恰到好处。请看:靠、提、拖、插、拿、抡、劈、丢,这些动词突出了武松的豪放、倔强、无畏的性格特点。当武松躲闪过了猛虎的一扑、一掀、一剪之后,便立即转守为攻。在文中,这部分内容又准确地运用了几个动词揪、按、踢、提、打,把武松打虎的场面写得有声有色,神采飞扬,打虎英雄的形象跃然纸上。
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是让学生感受武松的英雄气概,体会其豪放、勇敢、机智的性格,并能讲述武松打虎的部分,从而进一步感受名著的魅力;同时,在阅读中积累阅读名著的方法。
武松赤手空拳打死老虎这部分,是课文重点,也是教学重点;了解武松的英雄性格,是教学难点。根据课文及本单元的教学要素,在学生能叙述出课文主要内容后,我把教学重点放在了从不同部分抓武松语言及动作的语句,感受武松的性格特征上,想通过武松的英勇豪爽激起学生对其他梁山好汉的钦佩,从而激起对《水浒传》的阅读兴趣。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自己认为成功之处有以下几个方面:
1.抓住语言描写感悟人物特点。
教学武松打虎前写喝酒这部分课文,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语言感受人物的特点。课堂上先让同学们快速默读这一部分,并画出武松的语言。引导学生通过武松的语言,体会武松豪放、勇武的性格特点。然后分角色朗读课文,在分角色朗读中进一步感受武松的语言,体会武松倔强、勇武的特点。
2.抓住心理活动描写感悟人物特点。
教学武松上冈这部分课文时,引导学生通过默读找出描写武松心理活动的语句。感受武松的倔强、固执和无畏。
3.领悟作者通过描写老虎反衬武松特点的描写方法。
教学武松景阳冈上打虎这部分课文时,我引导学生在默读中抓住武松和老虎的动作进行思考,感受武松的勇武和机敏。
但教学永远是有缺憾的,在本课的教学中,也有许多不足的地方。比如:担心教学内容没法按时完成,因此,总是不能等大部分学生都举起手时,就让积极发言的孩子发表想法了,其实在文中找武松语言或动作的句子,只要给时间孩子们是能读出来的,对于后进生的激励和培养课堂上总是做得不够好;另外,由于电脑技术不够过硬,没有把武松打虎的短视频呈现给学生。对于武松的英雄气概没有给学生更深的印象。
33、江南春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点评
江南春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点评
教后反思:
诗歌的声律美学生非常感兴趣,读得陶醉在其中,对诗歌的意境美学生理解得也很到位,并且能用优美的语言描绘出美景,时间、地点、景物表现全面。由于学生历史知识有限对诗歌中蕴含的感情理解有一定的难度,需老师引领理解。对杜牧的诗、描写春天的诗学生拓展得很好,小组比赛热情高涨。
教学反思
《古诗三首》选编了《浪淘沙》《江南春》和《书湖阴先生壁》三首诗歌。从内容上看,都是描写自然景色的;从形式上看,都是七言绝句。
我是这样安排教学的,第一节课教学刘禹锡的《浪淘沙》,基本教学步骤是导入后,出示自学提纲,让学生释题、了解作者,熟读古诗后,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理解重点词语,说说诗句的大意。接下来,学生合作学习,按照提示逐步完成练习,教师检查指导。最后的环节是质疑探究,抓住重点句子,深入理解,从中读懂诗句蕴含的感情,进而深刻理解全诗。
第二课时,按照同样的学习方法来学习第二首和第三首诗。学生在掌握了学习方法后再来学习新课,没遇到什么障碍,可谓水到渠成,顺理成章。
我认为这一课的教学还有很多的不足,首先是一部分学生的学习热情没有充分调动起来。学生和教师之间缺乏沟通。在个别问题提出后,没有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这也是造成学生思维阻碍的一个原因。第二是对教材的解读能力不够。 在第一句中的绿映红中的映字,学生体会得很好,学习完第二句后,我想让学生通过对比体会前两行的江南的明朗绚丽之美,但在这一环节中,我的引导还不够巧妙,让学生体会得不够细,其实这两种美也是相互映衬的,可惜我没有点到。
认真备好课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只要多学习、多钻研,我想我们会上出更多高效的课。总而言之,一节有效、精彩纷呈的课,离不开教师精心的预设,也不能没有学生精彩的生成。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中处处闪现的生成点,学习处理好生成点中的智慧火花。
34、灰雀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点评
灰雀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点评
灰雀教学反思(一)
新《课标》对此提出了十分明确的要求: 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生在朗读过程中,一般仍表现为一种外在的接触语言的心理,还不能真正地向演播艺术家那样,感受语言文字,并力求来表现它。所以,促使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必须让学生先转变读的角色,来真切地感受语言。在训练朗读的过程中,如果有合适的情境,学生会自觉地转变这种心理。
《灰雀》一课中,学生对这几句话,不容易读出味来: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它还活一定会飞回来!于是我在学生熟读的基础上,请同学们来对着我读 我现在是列宁,学生读着。一定会飞回来!我摇头,还说真的会飞回来?学生马上又着急地再读,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这么一争辩,读出味来了。
朗读训练艺术化,是引导学生反复读,多读,读出情味来的重要手段,说到底,让学生多读书,好读书,肯读书才是根本。指导学生朗读,忌形式化,忌为指导而巧设各种环节;同时,还要注意,让学生读熟,培养在边读边思考的习惯,大声读的习惯,把课文耐心地读完的习惯等,于永正老师提出的五重教学法,其中一个就是重习惯。
训练学生读书,老师在课堂中要帮助读书有困难的学生,从习惯到方法,从字词到句子到一篇文章个班出现几个读书出色的学生不难,难的是让全班同学能够有滋有味地读书,爱读书,这就不容易了只要做有心人,多从名家学起,掌握朗读训练的方法与技巧,学生就会学会朗读,就会爱读书,爱语文。
35、好的故事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点评
好的故事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点评
鲁迅先生的《好的故事》一篇文章选自《野草》,正如书名所写的一样,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野草》集中的文章表现了鲁迅先生尽管身处残酷、昏沉、昏暗的现实之中,但是仍然对未来充满了希望。而这希望的源泉又来自于哪里呢?
部编本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单元目标是学生能够借助资料了解鲁迅先生的文章中深刻的内涵,学生的这种自己查找资料的能力是本单元的教学目标。
所以课堂当中教师应该将课堂还给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鼓励他们自己主动去探索、去学习。
而教师应该给学生的学习探索提供支架,我认为这种语文课堂最有效性的支架就是提问,有效的提问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能够引导学生往正确的方向去探索。
比如《好的故事》这篇文章,针对文章想要表达的中心,教师可以提出以下几个问题?
一、鲁迅先生描述了一个怎样的《好的故事》?
二、鲁迅先生做梦的时候为什么会梦到这些场景?(查找资料《朝花夕拾》)
三、鲁迅先生所处的现实是怎样的?你可以联系鲁迅先生所写的其他文章说一说吗?
四、鲁迅先生是通过何种方式追寻这样的美好梦境?是什么原因呢?
将这四个问题分配给每个小组,小组讨论,小组上台展示,在展示的过程当中,教师予以点播,同时学生讲课的过程当中,下面的学生可以提出质疑或者是问题,整个课堂形成一种良性的互动,而不是教师单方面的讲,学生单方面的回答或者是听。
36、寒食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点评
寒食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点评
《寒食》这首诗描写了暮春时候长安城白天满城飞花,皇家花园柳枝随风轻摇的曼妙春色,傍晚皇宫分传蜡烛,袅袅炊烟散入王侯贵戚家的情景,展示出寒食节长安的独特迷人风光。
本案设计做到以下两点:
1、把握课型特点,自主解读诗意。
诗情体验和感悟的基础是对诗意的准确理解。诗词诵读课型特点是以诵读为主,提倡在诵读中领悟内容。这就要求教师注意引导学生结合课前预习、结合文后注释,在自主感悟和同学的讨论中去整体感受诗意,不作一对一的直译,在字词的理解上不锱铢必较。
2、遵循年段特点,合作鉴赏诗文。
高段的诗词诵读教学,教师不应该止步于引导学生对诗情的体验和感悟,还要适当的引导学生鉴赏诗词。本课的鉴赏关注三个方面:一是对诗情的多元解读。对《寒食》一诗,自古以来就有两种看法。有的认为这是首讽刺诗,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的特权及宦官得宠专权的现象;有的认为这是首摹景诗,选点典型,写出了唐朝寒食节市井民情,赞颂皇恩浩荡。既然诗的主题没有定论,教者在教学中没有必要也不应该把自己的主观理解强加给学生。只需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解读诗文,学习多元解读的方法即可。鉴赏关注的第二个方面是感受诗文中的形象。优秀的文学作品往往形象大于思想(高尔基),由于作者未曾刻意求深,只是沉浸在打动了自己的形象与情感之中,发而为诗,因而使诗更含蓄,更富于情韵。教学中指导学生抓住诗中典型形象,可以使学生意会到比作品更多的东西。鉴赏关注的第三点是佳词妙句,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在对佳词妙句的品评中提升对语言的感受力和鉴赏力。
37、海滨小城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点评
海滨小城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点评
这节课是《海滨小城》的第一个课时,这是一篇写景的课文,因此在导入环节,引导学生谈及家乡之美引入课题;第二环节,认读书写字词;第三环节,品读课文,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理解一段话,体会海滨之美;第四环节布置作业:写写我家乡之美。先将本节课反思如下:
首先自我反思:本节课教学目标清晰,课时划分合理,给学生留足了交流、讨论、思考的时间;教学流程清晰明了;教识字写字环节做到了观察、示范、练习、评价;朗读有层次。本节课存在了一些问题,在时间的把控上不到位,导致拖堂;教师引导语不够活泛,缺乏教育反应机智;课堂准备不充分,细节处理不柔和;导入环节不新颖,没有在课堂第一时间充分调动孩子学习这节课的积极性,学生在课堂参与度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在李铁军老师的专业点评下,我溶解了以下困顿。在学生的教学中应该扎实学生素养教育。如:语文老师在教学生识字写字时,要明确识字教学目标,写字时刻提醒学生坐姿,并且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应该树立整体意识,不能随意拔高或降低教材,要严格掌握本年度教学目标;在语文教学中,还应做到不断地去钻研教材;问题设置要精简,如:作者是从哪里方面来写海滨小城的?从文中那几个地方你感受到了海滨小城的美?在语文教学中,语言文字训练要扎实,要通过重点词句表达情感;语文教学中,教学结构要完整,如:学习13自然段要做小结,再布置作业。
通过李老师的细心引导,我有种豁然开朗,茅塞顿开的感觉,希望李老师多多组织这样的活动,让我们年轻的语文教师在教育之路不迷路。不求桃李满天下,但求不愧育人心!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如何让一颗颗幼苗在我的修剪下长成笔直的参天大树?这更是我要去钻研思考的问题。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38、村居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点评
村居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点评
今天的语文课调整到下午最后两节,这个时间段,学生一天的精力几乎耗尽,这可是开学的第一课啊,看着学生们疲惫的状态有些心虚,但是心中始终有一个念头必须让孩子们动起来,我一定要看到如林般高举的小手,听到响亮的自由表达。
首先出示几幅春天的图片,请学生用四字词语来形容这些美景,一人一个,有些一口气说了三个,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说出这么多不重复的词语,看来学生之前积累的词语今天得到了很好的运用。顺势表扬学生积累词语是一件都么有用的事啊!
其次我请同学们看课本上现有的插图资源,并思考:你看到了什么?最好用完整的句子表述,不是我看到了柳树。这样完整的句子,不要我看了,听到这样的要求,刚刚想举手的学生又把手放下了,教室里顿时陷入一片寂静。我不甘心就那么四五个学生发言!身子前倾望着学生,有些严肃地问:你眼睛近视吗?图片能看清吗?你会说话吗?全班同学同冲我点头示意。那就没问题了,直要你看得见会说话,你就一定能说出完整句子!在我的鼓励下学生们的信心倍增,举手的人可想而知。
平时不爱回答问题的小白同学:我看到了柳树,几个小孩拿着风筝。我赶紧给他点赞,表扬他,为后续发言也开了一个好头。
平时内向的鑫鑫说:我看了飘动的柳树,流动的小溪。我听到飘动时我他的心头一颤,紧接着问为什么是飘动的柳树,她说放风筝肯定有风,所以柳树会动,真是个会思考的孩子!我狠狠地夸了她一番!
接下来的发言中,学生们的描述已经开始有意识对事物加上形容词或动词,尽量使自己的句子拉长并且生动形象。一个学生说道:一条小溪叮叮咚咚地向前流去。话音刚落,孩子们自发的掌声已经响起。学会赏识别人是一种多么宝贵的精神啊!图片的色彩不是太鲜艳很难找到小溪,我就请同学们现在图中找到小溪摸一摸,把耳朵贴上去听一听,同学们说既没有感觉也没有声音,我说:这就是想象!在不知不觉中把想象一词根植到脑海中。
学完前两句,我先请学生说说自己脑海中出现的画面,再出示与诗句相关的图片,用来验证刚才学生脑海中的画面。显然,大多数学生露出惊喜的表情。
总体而言,我觉得今天的课上的还是挺成功的,我想有两个方面的原因。第一,虽然以前教过这一课,但是我仍然把它当新课来备,在备课这方面是下了很大功夫的。第二,我注重课堂上启发孩子们与我走得近一些能听懂我的问题,有思考的时间,内心的想法敢于说出来,回答之后得到我的肯定。也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在这样和谐的氛围下,怎能不激发他们学习的欲望呢?
39、慈母情深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点评
慈母情深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点评
受邀到儿子所在的小学去上一堂交流课《慈母情深》,原文的作者是梁晓声,他是一个从苦难中成长起来的作家,生活的艰辛炼就作者厚重、坚实的性格,也奠定了文章深沉的情感。这与现代学生的生活相去甚远,学生无法体会也不易理解。授课老师必须熟谙文本,精心选择角度,仔细咀嚼细节方能让学生感同身受,身体力行。
此文的解读角度通常会聚焦在母慈这一点上,此点最亮,最易捕捉。但我们是不是忽略了文中的另一个人儿子,这个初始未晓世事艰难的青年,为了孩子梦寐以求的《青年近卫军》,忽视了家境的艰难,来向母亲要钱买书。到了母亲工作的地方,目睹了环境的恶劣,感受了劳动的艰辛,体会了母爱的伟大,他长大了,逐渐懂得了关爱自己的母亲。难道他不让我们感动吗?现代社会,独生子女的天下,以自我为中心,只晓得心无挂碍地接受来自他人的关爱,却从不奉献自己的情感。与其用那说教意味浓厚、教条思想严重的思想品德去叨唠他们,还不如用具有艺术性的文学作品去熏染他们,这是语文课应以承担的责任。
有了这一观点,我确定了双向的体验与思考角度:一方面要带领学生去感受母爱的伟大,另一方面还要带领学生跟随我的情感去一步一步、一点一点地去经历、感受、思考,从而达到春风化雨的目的。
理想很丰富,现实很骨感,在教学过程中还是遇到了一些问题。有一个环节,要求学生概括文本内容,学生大多数是复述故事情节,而不是精炼的概括。如何把握叙述的基本要素,如何做到文从字顺还有困难学生缺乏基本的语法知识。
韩老师问我:你觉得小学生与初中生有哪些不一样呢?小学生上课发言要积极得多,举手如林,老师课前有鼓励:今天发言的人加双倍分,中间不乏滥竽充数之人,发言质量不高,答非所问亦有。初中生,尤其高年段的学生更喜欢静静地听你讲,其实关键在他们是否在跟随老师的思路思索。
韩老师再问:你觉得那些学生前后的发言质量有所提高?这还把我问着了,举手的人太多,发言太频繁,我还无暇留心。我反思是不是我设问太繁、提问太多呢?学生是否真正进步了呢?这一点值得深思。
还有一个感觉:小学生与初中生在知识上可能存在差异,但在人情世故方面却相差无几,相信只要我们引导到位,学生是可以理解一些较深的文本的,尤其是情感类的。
40、传统节日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点评
传统节日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点评
活动反思:
我国的传统节日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美好记忆,是人们日常生活的精华,积淀了博大而精深的文化内涵,传递着我们中华民族感恩、爱国、爱老敬老等优良传统。过节,对于每一位孩子来说都是一件高兴的事,是个让人感兴趣的话题。但因此让学生了解每个节日的内涵,感受节日的欢庆与幸福,并激发民族自豪感是本课的目标,这也正是教材选编此内容的目的。在课前准备时,我搜集了大量的图片,以及赛龙舟的视频,在课堂上展示给幼儿看,更加直观、形象地表现节日的快乐气氛,有效的调动幼儿的学习兴趣,丰富幼儿的知识,满足幼儿的好奇心。
41、扁鹊治病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点评
扁鹊治病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点评
1.能力训练,拓展思维。
文章的结尾这样说道:五天之后,蔡桓侯浑身疼痛,派人去请扁鹊给他治病,扁鹊早知道蔡桓侯要来请他,几天前就跑到泰国去了。可否对这一处的教材进行创造使用:扁鹊明知蔡桓侯会请他,它为何要跑?扁鹊这样的做法到底是对是错?如果这样的创造性使用可以的话,这对学生的思维来说是非常有好处的。
2.复习巩固,学以致用。
能否在课堂上让学生用今天学过的复述课文的方法练习复述另一则故事,既巩固了当堂所学,又扩大了阅读量,真正实现课外阅读课内化,有效提高了课堂的效率。
以上是我结合课例在上完课后的一点想法和反思,相信它会对我以后的课堂有更大的帮助。因为不断地实践和反思才会让我们的课堂更丰盈!
42、贝的故事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点评
贝的故事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点评
假期自己备这节课的时候,觉得这篇课文内容很简单,没太多重点内容,一课时就能完成教学任务。今天听了同步课堂,再次感受到语文基础知识的扎实掌握和课外拓展的巧妙链接,词语理解多元化的教学特点。
识字写字扎实。
本课教学中,老师用多种教学活动进行识字写字教学。识字教学是低年级教学的重点。本课中,老师注意了学生心理特点,将学生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结合学生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利用各种机会主动识字,力求识用结合。老师多种识字教学方法和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提高识字教学效率。如,在学习甲骨时,老师出示形象直观的甲骨文字,既认识的汉字,又了解了中国汉字的文化演变,很巧妙的把识字和课外拓展链接起来。根据本课汉字特点,引导学生运用加一加、偏旁部首归类、反义词对比、组词法进行识字。为了检测学习效果和学生学习汉字的积极性,老师采用分苹果的游戏给汉字进行分类。对多音字的处理也非常到位,漂、当有两个读音,学生了解了读音之后,老师让学生用漂、当不同的读音说句子,注重了语用。
写字环节也是环环相扣,先让学生观察要写的字,然后分析字形,强调重点笔画,跟着老师一起书空,看老师板书,自己练习,在学生写字前,老师强调书写姿势:头正、肩平、臂开、足安。写完后观察对比,然后给组组词。识字写字教学过程是那么严谨。纵观自己的课堂教学,每节课的识字教学训练得不够扎实,教学活动有些单调,为了赶教学进度,有时候不能做到当堂检测。写字指导有点粗糙,没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观察字形,总结特点,对字的拓展需要加强。
词语理解多元
字词是语文要素,学生只有理解了词语的`意思,才会灵活运用。课堂上,老师对重点词的理解多元化,灵活的教学手法令人叹服。美丽的海滨,漂亮的贝壳,承载着孩子们一个个瑰丽的梦。新课伊始,老师课件出示各种各样的贝壳,学生观察后,让学生用词语形容。根据贝壳的特点,会引出美丽、各种各样、五彩斑斓等词语。在学习古时候,人们觉得贝壳很漂亮,很珍贵,喜欢把它们当作饰品戴在身上。在读好这句话的基础上,老师进行了一个这样的小训练,( )的饰品,可以说漂亮的饰品、珍贵的饰品、精美的饰品,不漏痕迹地进行词语的训练,学生会用了,词语的意思自然而然就理解了。在处理贝字旁的字都和钱财有关这一环节中,老师先让学生观察汉字的特点,然后通过图片讲解,汉字故事等形式理解字词的意思。低年级学生年龄小,领悟词语意思能力较弱,老师能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材特点进行重点词语的教学,真正做到了心中有学生。在这一点上,我也要改变自己的课堂,怎样处理重点词,不但是教学任务,也彰显着一个老师的文化底蕴和教学能力。网络课堂虽然缺乏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但瑕不掩瑜,从老师的课堂设计中,我们也能学到许多宝贵的方法,通过听名师课堂反思自己的课堂,这难道不是一种提高吗?
43、北京的春节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点评
北京的春节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点评
我以为一节好课就是细腻,就是对课文重点语段进行感悟。是让学生通过反复的读、反复的想,再进行反复说的训练。最近看了一些教学参考资料,结合自己的教学认识到:其实一节精致的语文课,在教学中还需要拥有大局的目光;需要摆正教学的详略;需要谋划适当的方法。
一、着眼于整个篇章
六年级是小学阶段最高年级。六年级已拥有了一定的语感,能在教师的引导下对__联系前后课文进行理解。我们的教学便更应该着眼于整个篇章。今天的教学,我有些纠缠于段的教学。除夕正月初一元宵三个片断之间没能进行整体的了解与梳理。其实三个部分的写作,是有着它们的共同点的。除夕重在一个忙
字,正月初一重在一个逛字,元宵重在一个闹字或灯字,为什么分别选这个特点进行描写?因为这是它的显著特色,除夕也挂灯,可是这不是它的主要特色,正月初一也忙,但相对除夕却是无法比的。所以在教学元宵这一部分时,还可把三个部分联系起来进行比较,让学生明白,老舍是选取了它们的典型特点进行描写的。而元宵的典型特点是灯,如果让学生先体会灯,再来体会观灯时人山人海的情形,就不会在课堂中那么淡而无味了。
二、注意教学的详略
看到老舍的__,总觉得写得太好,教学时这也不舍,那也不弃。语言特色要教,北京的人文底蕴要讲,春节的传统文化也要说教学仿佛一锅熬腊八粥。文中六个特别的日子真的不知如何取舍。腊八粥腊八蒜要让学生读和了解。其实学生一读就明白,根本不用花功夫,可课堂上自己就是不敢放手,总忍不住要讲。腊八如此,其他日子了更不用说。教学就蹑手蹑脚了。课后仔细地想写作有详略之分,教学也应有详略之分,该舍得大舍。略不敢略,那么详总能详了吧?可惜的是,对于原本应该详细探讨的教学内容,却又显得力量单薄。
三、谋划适当的方法
在重点语段的处理上,我的策略往往是让学生通过反复读,反复地想象来展开。方法单一,效果自然不理想。因为这种方法,很大程度上要依靠学生的能力,因为班上学生能力不足,课堂很容易成为少数学生的舞台。比如教除夕这部分时,我先让学生读这段,然后说说看到了哪些画面,体会老舍一句一景的写作方法,之后再通过教师的引导,体会这热闹是家家人人处处时时的热闹。刚开始时,学生还能说说看到的画面,但是当让他们体会家家人人等时,多数学生就没有感觉了,课堂出现了冷场。于是,我只能通过再次引导让学生去体会,总是希望学生能够听懂我的暗示。而忽略了自己是成年人,是多次解读过教材的,我自然明白__是怎么写的,可是学生年龄小知识有限,他们才读了几遍课文,即使是读了多遍,又能指望他们读得有多深呢?面对我的暗示,他们自然不明白老师的意思。更何况教学目标怎能以暗示来达成呢?
所以,对于重点段的教学,还需要可行的策略,让学生参与思考,参与读悟。这个环节,我还是应该让学生通过比较来体会老舍写作的用心所在。可以通过关键词的理解,让学生去比较读,在朗读中细细体会这些词背后的含义。这样教学,效果才会更好。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奇形怪状的近义词
-
沙滩上的童话 根据开头编故事,试着用上下面的词语
-
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神州谣》生字组词
-
二年级语文下册识字2:传统节日生字注音考前训练答案
-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枫桥夜泊》。
-
(1)10月比9月节约用水百分之几?
-
六年级语文下册《藏戏》有什么特点?
-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评课稿
-
五年级冀中的地道战小练笔
-
二年级贝的故事生字组词与笔画
-
北京的春节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
用部首查字法查灶焰烫煲烈熏,并说说有什么发现
-
腊梅花
-
笑话集9
-
狼上当了_小学生作文:四年级
-
中班科学教案《各种不同的灯》反思
-
女包品牌宣传朋友圈文案38句
-
积极阳光的游戏名字423个
-
好听的微博网名男生393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