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家教

首页 - 海外家教

关于美国素质教育的相关知识

时间:2008-12-10 05:22:54 A+

关于美国素质教育的相关知识

关于美国素质教育的相关知识

  中国的中学生年年能击败众多对手,获得国际奥林匹克知识竞赛的各种个人奖和集体奖,但当今中国的高校从来没有培养出获诺贝尔奖的人才;而美国则是初等教育“一塌糊涂”,但美国高校赢得的诺贝尔奖却是世界上最多的。?
  这样看起来,中国的初等教育似乎很好,美国的高等教育最棒。许多人就很自然地想到这两者的结合:?

  中国的“最”+美国的“最”=世界之最?

  许多人相信以上公式是绝对正确的。于是,中国的赴美留学热持续升温发烧。以至于我1998年回国探亲,人们与我谈论最多的话题,就是送儿女去美国读书。即使儿女尚未适龄的,也不忘咨询咨询,预先挂个号。?
  另外我也发现,那些经过我培训的美国公司派驻中国的美方经理,凡是孩子在中学以下的学校读书的,都很乐意带上孩子到中国住上几年。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想让孩子们接触中国文化,接受中国教育。当然,这种“接受中国教育”还是停留在“叶公好龙”的水平和阶段。有的把孩子留在香港读书,有的把孩子送到美国人在中国办的学校就读……?
  现在让我们还是来分析“中国孩子在国内接受初等教育,再到美国来接受高等教育”是不是最好的模式??
  我们先来考虑一个可以借鉴的例子。中国的青少年足球还是不错的,最近北京的“三高”少年足球队不是几乎横扫了足球强国墨西哥吗?宿茂臻等人年少时在英国曼联队培训,不是也很得英国名宿的青睐吗?中国青少年的足球基本功是很不错的,但欧洲和南美的成年足球队却包揽了历届世界杯冠军。我们能不能套用上述的模式:中国孩子先在国内接受基本功的训练,到了成年再送到欧洲或南美去接受那里的足球意识和创造力的熏陶,这样一种两者的简单相加等不等于世界之最??
  或者换一个问法:范志毅、杨晨、周宁的模式,即青少年时在中国打基础,成年了到欧洲“留学”,能不能使他们成为世界的足球明星呢??
  答案是否定的。青少年时期曾给英国足球界以深刻印象的宿茂臻,1998年已经成年的他,再到英国南普队试训,不是因为表现平庸而遭弃用吗??
  为什么会出现中国的“最”加欧洲的“最”不等于世纪之最的结果呢??
  成年的范志毅、杨晨、周宁等不但技术已定型,其足球意识、创造力等等也已定型,这个时候再到欧洲去培养足球意识和创造力,进步是会有的,而且还可能很大!但是却已经难以“大器晚成”。?
  就教育来说,在中国接受初等教育,到美国接受高等教育,这两者的简单相加,并不一定是最佳组合。?
  创造性就像种子一样,它需要一定的环境:包括土壤、气候、科学的灌溉、施肥、培养才能发芽、生根、开花、结果……?
  如果一颗种子在其发育阶段没有得到适当的护理,没有得到科学的施肥灌溉,没有良好的生长环境,那么这颗种子就会发育不良。等这颗发育不良的种子长到一定程度,甚至已经基本定型,才移植到良好的环境,虽然也可能成材,但至少已较难成为参天的栋梁之材。?
  《广州日报》1999年1月29日的《报刊文摘》转载了一篇文章《我们为何与诺贝尔奖无缘》,谈到了我国未获诺贝尔奖的四个原因:?
  从1901年诺贝尔奖首次颁奖到1997年止,共有448人获诺贝尔科学奖。这其中有5位华人,他们是理论物理学家李政道、杨振宁,实验物理学家丁肇中、朱像文,化学家李远哲。?
  令人非常遗憾的是,这些获奖科学家,没有一位是属于中国大陆科研机构的!?
  ……?
  我国著名科学学专家赵红州教授,是中国大陆诺贝尔学研究的重要学者之一。他经过反复研究,总结出我国与诺贝尔科学奖无缘的4点原因:其一,科学知识积累不够;其二,科学研究时间不足;其三,缺乏科学家群落;其四,缺乏科学人才识别和遴选机制。?
  ……?
  我同意以上的四个原因,但有一个非常重要,或者说至关重要原因,这篇文章未提及,那就是我们对素质教育的认识有偏差,以致让应试教育误导了一个可以引起创造性思维的种子发育不良的误区——以为开发智力,就是素质教育的最主要内容,或者甚至是全部内容,并有意无意地用开发智力来替代培养创造力。?
  不可否认,开发智力是素质教育的一项很重要的内容。但是开发智力也可以作为一种手段去达到其他的目的。比如,开发智力可以作为应试教育的一个手段来达到“应试”的目的。这是与素质教育的目的相违背的。如果进而用开发智力来替代培养创造力,就更是与素质教育背道而驰了。?
  矿矿于1997年夏天曾与他妈妈一道回国探亲,我则留在美国看家、喂狗、割草。等他们母子俩回来后,我接着于是年秋天回国。我听到了一件趣事:?
  矿矿五岁时离开中国,相隔七年半再回来,对此人们有许多的好奇和悬念。其中的一个好奇就是想知道:到底矿矿在美国学了些什么?学得怎么样??
  于是,妻子家那一支的人和我家这一系的人,在不同的时间和地点,做了同一件事——即出题考了矿矿。?
  在姥姥家是由舅舅出的题,老舅是工程师,出的是代数和几何题。据说有一题是线性代数,那是矿矿没学过的。?
  在奶奶家是由姑爹出的题,姑爹也是工程师,出的也是数学题。但是,姑爹的关系毕竟远了一点点,没有老舅那么“赤膊上阵”;出一道线性代数题。?
  所有两家看了矿矿做题的个都得出同一个印象:尽管有的题目矿矿不太懂,但是他都能七拐八弯地用其他的办法来证明它,来解它。而这些办法,国内的学生一般都不会那样去想、那样去运用的。不懂就是不懂,不会再那样七拐八弯地去想。?
  智力包括记忆力、想像力、思考力等等,一般多是先天具有的素质,但需要后天去开发它,锻炼它。?
  创造力不同于智力。创造力包含了许多非智力因素,如人的个性和独立性等等都是非智力因素。一个智商很高的人,可以是一个依赖性很强的人,一个没有坚韧不拔的毅力去摧毁常规障碍的人,甚至可以是一个个性不完善、或者懒情的人。但是,一个创造力很强的人,必须是非常有独到见解、独立性很强的个性完善的人,必须是一个在常规势力面前百折不挠的人,同时又是一个具有很强的记忆力、丰富的想像力、敏锐的观察力、深刻的思考力、清晰的判断力的人。因此,创造力强的人智商一定高;但是智商高的人,不一定创造力就强。?
  智商极高的学生可以赢得国际奥林匹克知识竞赛奖,但是惟有创造力极强的人才具备获得诺贝尔奖的前提。?
  也就是说,培养创造力必须要开发智力,但开发智力却不等于培养创造力。因此,培养创造力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核心。?
  我认为:在中国接受初等教育,到美国接受高等教育,这并不见得是最佳组合。最佳的组合应该是打牢“双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培养创造力的结合。同时,在传授孩子“双基”时,就要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就要营造有利于培养孩子创造力的良好“生态”环境,以利素质教育的全面开花结果。?

  孩子能不能对长辈说“不”??

  从理论上说,孩子应该有权利对长辈说“不”。但是真正能做到让孩子说“不”,是困难的。?
  首先,对长辈们包括家长和老师来说,自己很难做得到让孩子说“不”。?
  随着儿子慢慢地长大,他开始挑衣服裤子穿。有一次,我硬逼他穿一件质地很好、样式大方的短袖衣,买回来只穿过一次,就再也不穿了。眼看秋天要来了,再不穿,明年就穿不了啦。什么道理都说了。就是不愿穿。妻子说不通,我来火了,好好的衣服,再不穿就浪费了。穿也得穿,不穿也得穿!结果,儿子含着眼泪穿上了。过了一个星期,又让他穿,这次儿子没有说什么,穿了。如此这般,几个星期过去,相安无事。?
  一天夜里,妻子把我叫到一边,悄悄拉开儿子的书包给我看,里面装着一件短袖衣。我不解地看看妻子。?
  妻子苦笑着摇摇头:“都是你逼着他穿那件短袖衣。结果,他自己带一件去,到了学校换下来。回来再换上你喜欢的那件。这是我猜到的。我找这件衣服来洗,找不到,发现在他书包里……”?
  我是又好气又好笑,“可能在楼下就把我喜欢的那件给换下啦……”?
  我们又找儿子“正式”谈了一次。儿子很认真地说:“爸爸,是我穿还是您穿呀?是我穿在身上,我就应该挑自己喜欢的穿……”?
  想想也是,衣物的三大功能不就是御寒、遮羞、扮靓吗?孩子穿在身上,浑身不舒服,满心不高兴,又有什么意思呢??
  于是,我们又让了一步,买衣服都让儿子到场,每挑一件,得他点头的,我们才买。可能过不了多久,就会变成,他挑了的,我们才能付款。看来也只能这样,只要不出“格”就行。?
  然而,话又说回来,什么是“格”?谁的标准是“格”??
  其次,孩子对长辈说“不”,需要家长的支持。不但要支持对自己说“不”,还要支持孩子对其他长辈(家长、老师)在应该说“不”的时候说“不”,这个难度很高,主要是分寸不好把握。前面说的是允许孩子说“不”,这里要谈的是支持孩子说“不”。允许是被动的行为,支持是主动的行为。?
  矿矿初中二年级的自然科学老师,是一个水平非常有限的老师。用国内的行话来讲,是个“误人子弟”的老师。一个老师最基本的素质要求是知道什么该鼓励?什么不应该鼓励?如果一个老师鼓励了下该鼓励的行为或事物,打击了本应鼓励的行为或事物,也就是说,不知道什么该教,什么不该教,还能算一个合格的教师吗??
  举一个最明显的例子。1998年圣诞节前,她交给每一个学生一包未上色的圣诞树、圣诞老人之类的图画,让学生用彩色蜡笔上色,凡这样做的学生,可以在他们的自然科学课的成绩上加50分“奖励”分。换言之,一个不努力学习自然科学的学生,可以因为彩色蜡笔给那几张图画上上色,便能够在原来的成绩D的基础上加上50分“奖励”分而变成B。?
  矿矿决定不要这50分“奖励”分,因为它与自然科学无关。?
  作为家长,我们应不应该支持矿矿说“不”?如果不支持矿矿的行为,就意味着我们容忍“误人子弟”,而且是非不明:即使是美术课,都初中二年级了,还搞蜡笔上色这种幼儿园的“小儿科”作业,真有侮辱学生智商之嫌。倘若支持矿矿的行为,儿子就比别人少了50分而处于不利地位。最后,我们对儿子说:“如果你要给图画上色以换取50分。我们不阻止你,但你
  仍然要认真学好自然科学课;倘右你决定不要这50分,我们完全可以理解你的行为,但你要更努力学习,以取得更好的成绩。决定权在你自己的手上……”?
  一个多月后,还是这位自然科学课的老师组织了一次全班同学的“研究”汇报活动。该活动是由两到三个同学自由组合成一个小组,“研究”某一种能源,然后在班上由各个小组汇报自己的研究成果。由于该老师能力有限,在同学中的威望太低,不少同学都没有很认真地把这项活动当一回事,随便从书上复印答案下来,然后到台上去宣读。?
  矿矿与另一位同学都没有要那50分,因此他俩特别认真地作了准备,想争取得一个好分。别人只研究一种能源,他们研究三种能源;而且他们没有到台上去“照本宣科”,而是精心地设计了一个短剧:一个叫“巴步”的人新建了一间房屋,需要给房屋选择供热的能源,于是在天然气、燃油、煤三种能源之间比较各自的优劣,最后决定选择最优秀的天然气作新房屋的供热能源。为了使他们的汇报更生动,他们把所有的“研究成果”全记在脑子里,两人蹲在讲台下,操纵两个小木偶进行对话。?
  这个老师的课堂本来就很乱,矿矿他俩还正在摆弄他们的汇报,就到了下课时间。该老师既不制止班上的同学离开,也不阻止下一节课的同学进来……课堂成了自由市场。?
  不知是这位老师没有水平去评定什么是好?什么是差?还是有偏见。她给那些照本宣科的同学以A,却以矿矿他俩搞乱课堂为由,决定给矿矿他们的研究汇报以F——即不及格。矿矿年年是全A生,即使是作业,矿矿也从来没有得过F,这是第一个。他俩感到非常的委屈,到老师办公室激烈争辩,甚至到了校长办公室说“不”。?
  理论上说说“要支持孩子对其他长辈(家长、老师)在应该说‘不’的时候说‘不”’是容易的,真要做起来就不容易了。在矿矿决定不要那50个“奖励”分的时候,我们的支持还是“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到了这个时候,我们就不得不站出来正面支持孩子说“不”了!?
  我们两家的家长约好,找校长申辩曲直。?
  那个男孩的妈妈是另一所学校的老师,她忠告我们:“一般来说,学校都是维护老师的,我们的申辫可能不一定会很顺利……”?
  某一个星期一,我们两家的四位家长、校长、校长助理、那位教自然科学的老师,共七个人关起门来“唇枪舌战”了一个上午。正像那位男孩的妈妈预告的那样,校长一开始就表态支持老师的决定。经过我们摆事实讲道理,最后校长说要研究研究,即没说坚持老师的决定,也没说要改变老师的决定。?
  但是,许多老师都对此事表示了自己的关心。如果是在中国的学校里,其他老师要么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躲还躲不及,谁愿往里面钻?要么就是背后嘀嘀咕咕,说长道短。美国的学校里有没有这两种人?肯定会有。但最难能可贵的是有老师站出来仗义执言,支持孩子在应该对长辈说“不”时说“不”。?
  其中一位就是亨利老师。他找到校长助理,用人格担保:“这两个孩子在我的天赋教育计划里,已超过一年半了,我几乎天天给他们上课,因此我非常了解他们!他们是很有活力、很有创造性的孩子,有时候有些调皮,但绝不是那种故意利用‘研究汇报’的机会搞乱课堂的学生……”?
  最近,亨利老师又表示要用书面的形式给校长写封信,为孩子辩解……?
  不就是两个与自己没有切身利益关系的学生的一次成绩吗?犯得着用自己的人格去与校长和同事过不去吗??
  然而,这恰恰显现出亨利老师的人格水平和人格力量!?
  这不仅仅是一次成绩的更改,他的行为告诉学生的是做人的基本道理。

  乌龟比兔子跑得快吗??

  约在1992年底,当我第一次读到理查德·斯卡利著的美国儿童读物《小兔子之书》,我小小地吃了一惊。因为在书的末尾,我读到了与中国传统的道德教育完全相反的内容:“乌龟总以为它们能在赛跑中击败兔子……但他们不可能做得到。”?
  当时我问儿子:“乌龟能在赛跑中击败兔子吗?”?
  矿矿不假思索且毫不犹豫地答:“当然能啦,因为兔子太骄傲自满了!”?
  时隔六年,现在我再问儿子:“乌龟和兔子谁跑得快?”?
  他在鼻子里不屑地轻轻哼一声,竟然懒得答我。?
  看我非要他回答不可,便不耐烦地说:“怎么问那么Stupid(俗不可耐)的问题呢?乌龟怎么可能与兔子赛跑嘛?!”?
  “龟兔赛跑”的故事,在国内是家喻户晓的。几乎没有一个儿童不知道,由于兔子的骄傲自满,停滞不前,乌龟把兔子甩在了后面……?
  1999年的春节联欢晚会上,“龟兔赛跑”的故事被别出心裁地新编了一回。大概是因为兔年的关系,兔子应有个好形象,新编“龟兔赛跑”被赋予龟兔互相帮助、共同胜利的内容,来了个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大结局。新编是新编,但还是在讲一个寓言,一个道理。?
  中国的教育工作者更愿意孩子们从这个故事中学到其深刻的含义和哲学道理。?
  美国的教育工作者却更注重要孩子们去学到兔子要比乌龟跑得快得多的科学知识。?
  国内的读者可以做一个有趣的试验,到幼儿园或小学去问问,看看孩子中有几个不认为兔子骄傲而落后于乌龟的?孩子们只注意到寓言的想像,而忽略了科学的事实,这不能说不是一个遗憾。?
  在这个问题上,我认为有一点值得我们教育工作者去探讨:?
  孩子的道德教育,非常重要;但不应因此而忽略对孩子的科学常识的教育。如果我们只重视孩子的道德教育,而忽略对孩子的科学常识的教育,他们一方面会变得“少年深沉”;另一方面,到他们年纪大了又会变得“老年无知”。还是以“龟兔赛跑”为例,当美国孩子只知道兔子比乌龟跑得快的最简单的科学常识的时候,我们的孩子已理解“骄傲使人落后,谦虚使人进步”的深刻哲学道理,但当我们的孩子长大了还想不通“兔子并不必然骄傲”的道理,并忽略兔子必然比乌龟跑得快的最简单的科学常识,就显得“幼稚”了。孩子们只有认识到知识的永恒性,才会具备批判性思维,才会增强独立思考的能力,才能孜孜不倦地追求真理,才能突破人伦关系,做到“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

相关文章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