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观点

首页 - 专家观点

关于“集中心理”的应用

时间:2008-12-10 05:26:00 A+

关于“集中心理”的应用

关于“集中心理”的应用

  九、关于“集中心理”的应用

  孩提时代是增长知识、积累实践的年代,如果对读书有兴趣、对待每件事物都学会善于思考时,孩子的大脑往往是超负荷使用的,作为父母的除了改善伙食、增加营养以外,还有一条途径不能忽视,那就是“集中心理”的应用,值得说明:“集中心理”这个名词在书本上不好找,但其原理却是自从人类开始就同时出现。

  我们可以回忆一下:在我们童年时期的某一件事、某一句话,几十年过去了,到现在还历历在目,并且记忆犹新;同时一些刚刚发生的、或做过的、或听到的没过几天已经记不清了,这是什么原因:这就是我刚才所说的“集中心理”内涵的表现。

  仔细地分析一下:童年时期所发生的某一件事,几十年历历在目的某一句话,在发生的当时是心不在焉呢?还是全神关注呢?不容置疑,肯定是后者,同时完全有可能带有一种新鲜感、震动感、或者是兴奋感,头脑肯定是清晰的,神情集中,毫无杂念。所以我把这中现象称为“集中心理”现象,因为集中心理心境会完全打开,好像光学聚焦一样,能够把被注意物完全地摄入脑际,并且能够长期保存,从孩子的心理分析:他们的求知欲很强烈,对事物都有一种参与感,同时大脑幼稚,从而产生对事物的浑杂不清,形成思维拖泥带水影响记忆。

  因此我把这种现象结合到现代教育上来,首先引导孩子要热爱什么、放弃什么,什么是有益的、什么是无益的,什么是重要的、什么是次要的,用宏观的视野角度向孩子的内心定位,其性质好象是转换基因一样,让孩子远离有害的及违背道德的不利行为,并且让孩子形成自我辩别的习惯,待到孩子能够具备识别能力以后,他们就能节省很多的精力,然后给孩子创造接触各种事物的兴奋感,促其投之以全神贯注,比如说:在吃饭时对吃饭非常有兴趣,其他一点都不要想,那么就越吃越有味道、上语文课时,同样把感觉调整到语文课上,认为最有兴趣的就算是语文课了、把别的事物全部抛开。到下课活动时按同样的方法,全身心地投入进去。

  曾记得有一个孩子,给我提了这样一个问题:他说为什么用这种方法,效果会那样好?同时一点也不累!当时我给他的解释是:一个人的精力我们把它分成10分,假设说考虑吃饭思维用掉1分、乘下9分;走路用掉1分、乘下8分;穿衣用掉1分、乘下7分;活动用掉1分、乘下6分;还有各种学科啊、朋友啊又去掉几分。那么用剩下的几分来学习,精力能有多少呢?成绩能好到哪里去呢?现在我们什么都不想,每件事都用10分的精力放到里面去,精力十足,你说效果怎能不好呢!同时精力有余了你还能累吗!

  还有一个现实的例子:根据记录,那是在94年的一个夏天,一个学生刚进入初中,因为在农村的学校,小学时没有英语课,到初中 时对英语一点都读不懂,但是其它成绩都很好。当时他给我打电话:想要我帮他一把,当我在电话里了解到具体情况后,知道他目前已经在回避并且害怕英语课了,我听完了他的话后,用很平和的并且很理解的口气跟他商量:是否调节一下心理的情绪,他用很信任的语气要求我指导。我说:“英语对目前来说是一门很有用的课程,说不定我们哪天就要到国外去,如果我们不懂英语的话,不能听不能说,就象一个聋哑人,多难受;同时就在国内,很多东西都是用英文的,不懂英文就象文盲一样,你说是吗”。他和我一样有同感,同时也感到很着急。这时我对他说:“要不这样,你从现在起,先把心态调整一下,把思想转变到对英语课很有兴趣,同时感到最有兴趣的就算是英语课了,想到我读了英语就能说外国话了,你说高兴不高兴”!他说:“好的,要不试一试”。我说:“不用试了,就认为非常好就好了”。就这样他答应了我的建议。

  结果到了年底,一个惊人的消息传到了我的耳朵里:他获得了全班英语第一名,并且是个满分。 很多孩子应用了我的方法,都有一种共识:就是上课时不知道下课,只有下课铃响了,才知道又过去了一节课。

相关文章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