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需要尊重孩子
教育需要尊重孩子
变“好问”为“问好”
有一些“好问”的父母:孩子写封信,要问是写给谁的;是男的还是女的;学校里某门功课做次小测验,要问排在第几名,是进步了还是退步了;孩子这里问不出,还要向孩子的老师问,向孩子的同学打听。这种“好问”主观上是出于对子女的关心,但问得过多过细,就会让孩子觉得父母老是疑神疑鬼,没有信任感,容易引起孩子的反感。
须知,孩子再小,也有自己的一番天地,父母“逼”得太紧,会引起孩子维护自己一方领地的警觉,从而不愿与父母打开天窗说亮话。况且,孩子上了一天的课也够累的,回到家与下班的父母见面时,正是身心疲累的时候,他们所需要的是父母的温馨问候,这能让他们感受到父母的关心与信任。有了信任,孩子就会无话不谈。
变“问答”为“答问”
不少父母总会自觉不自觉地表现出居高临下的态度:我是父母,我问你,你必须回答。这样容易让孩子造成一种“受审”的不平等感。特别是孩子上了中学,独立意识增强,在父母审问的情况下,孩子容易用假话、谎话来应付。聪明的父母会引导孩子主动“问”父母,而父母在“答”中进行适时的引导。能够做到这一步的条件是,父母平时要注意营造一种民主平等的家庭氛围。孩子同学打电话约他去书店,专制作风的父母会问:“谁打来的?男的女的?叫你干什么?”而在民主的家庭氛围中成长的孩子,可能会在父母问之前就说了:“某某同学叫去书店,你们没意见吧?我是骑车去还是步行去好呢?”
变“质问”为“询问”
“你怎么回来得这么晚?”“路上跟谁在一起?”“这次考试为什么考得这么差?”“跟你说过了为什么还这样!这是许多父母要了解情况或表示不满时常用的口气。
在这样的质问下,胆小一点的孩子马上会眼泪汪汪,而遇到稍微犟一点的孩子,家庭斗争肯定无法避免。无论怎样,父母要了解一点真实情况反而难了。其实,同样的话,换上“是不是这样”、“说说原因好不好”之类商量的语气,会使孩子乐于与父母交流,即使是犯了错误的孩子,也会有台阶下,能主动说明自己的情况或表示自己的悔意等。
变“直问”为“曲问”
有些父母往往直奔“主题”,我要想知道什么就问什么,往往有伤孩子的自尊心。其实,“问”的目的是为了引导,委婉地“问”往往能滋润孩子的心田,而“问”本身也可以是一种暗示、一种提醒、一种期望。“你没事吧?”是一种关切,“这样的事你总不会做吧?”是父母的一种态度与提醒,“我儿子一定能行,对吧?”则是一种鞭策。
“问”的核心是充分尊重孩子。不少父母往往有这样的单向思维,孩子是我生的,他有什么事,我问他是正当的;而很少反过来问问自己本身有没有问题。要学会变“他问”为“自问”:“我有没有伤了孩子的自尊心?”“我是不是太武断了?”去掉“父母总没错”的思想,与孩子的交流就会变得更顺畅,教育效果也会好得多。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家长教育孩子“以牙还牙”不可取
-
基础教育如何成为大师“摇篮”
-
专家给全托父母的贴心建议
-
青春期后被欺辱对孩子不良影响大
-
孩子管好自己的口袋 经济意识在学生心中萌发
-
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特殊作用是什么
-
关于中小学生使用手机当谨慎的文章
-
花样年华不该凋零
-
关于儿童求助的种种信号的相关知识
-
成功教育从习惯培养开始
-
家长不要问孩子“今天考得好吗”
-
当代儿童教育的相关知识
-
打工
-
爱迪生是我的偶像--读传记《爱迪生》有感
-
酒喝多的幽默句子199句
-
大班社会领域教案《心情对对碰》
-
中班健康教案《闯关寻宝》反思
-
大班数学《8的加法》教案反思
-
实木家具朋友圈文案34句
-
创意大气传媒公司名称,传媒公司起名大全免费428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