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数学教案口头加减法反思
小班数学教案口头加减法反思
1、小班数学教案口头加减法反思
活动目标
1.能用表象进行5以内数的加减运算,并能用语言表达运算过程。
2.发展表象思维。
3.发展辨别、分析、归纳智力和运用智力。
4.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活动准备
1.材料:塑料小动物,雪花片等物品。1-5的数字卡。加减法图意的图片卡。印章。
2.环境创设:在数学区放置以上材料,让幼儿操作摆弄,进行探索和复习巩固活动。
活动过程:
1.操作。
(1)实物操作。让幼儿用塑料小动物、雪花片等物品进行加减运算,并用相应的数字卡表示计算结果。如计算三只小白兔与二只小灰兔合起来是几只小兔?
(2)看图计算。让幼儿根据图意进行加减运算。要求幼儿先讲述图意,然后再计算结果。
注意:提供的图意要有不同的加减法的表述方法。如加法,有的是计算两个盘子里的水果合起来是几个。有的是几个小孩在玩,又走来了几个,……。
2.讨论。
(1)出示直观教具帮助幼儿理解加减法的含义。
(2)教师口编应用题,幼儿用表象计算,并说出计算过程。
(3)幼儿口头编应用题。
3.复习。
幼儿用动物、水果等印章制作加减法的图片卡,并解答同伴制作的卡片上的加减题。
活动反思:
口头加减法是幼儿学习加减运算的开始,活动的重点让幼儿认识加减法的意义。教学中要避免使幼儿形成错误的思维定势,即题目中有“一共”就是加法,有“还剩”就是减法。设计时可以通过图示或直接演示让幼儿接触不同的表述方法,如加法,一种是把两个部分数“合并起来”,另一种是在一个部分数的基础上“增加几个”。又如减法,一种是从总数中去掉一部分,求剩余部分,另一种是已知总数和剩余的部分,求减少的部分。用具体形象的方法帮助幼儿把合或分的心理运算活动与加减运算相结合,使幼儿真正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本活动的另一个目标是发展幼儿的表象思维。因为,表象是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中介,幼儿掌握加减法要经过操作摆弄、运用表象进行计算。最后才能达到对抽象数字的计算。所以,设计时首先要让幼儿积累丰富的表象,然后通过解答口头应用题促使幼儿运用表象进行运算。此外,要求幼儿将计算过程用语言表达出来,也是提高幼儿表象思维水平的一种有效方法。但开始时幼儿有一定的困难,教学中可以适当出示直观教具,帮助幼儿理清思路。
2、小班数学教案《大和小》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会目测有明显大小差异的物体,懂得物体的大小是通过比较来认识的。
2、通过游戏使幼儿初步体会到由大到小和由小到大之间的转变,初步发展幼儿的多向思维。
3、激发幼儿探索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幼儿探索的兴趣。
4、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5、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活动准备】
1、硬纸鱼20条(有大小差别)、钓鱼竿若干、用大积木围搭成一个“池塘”。
2、吹泡泡用具:装有肥皂水的塑料瓶人手一份,吸管(单孔、多孔、粗细不一)数量多于幼儿人数,气球若干。
3、可变大或变小的食物若干种,如饼干、水果、青菜、木耳干等。
4、照相机、大白纸和画笔,幼儿自带小时候的照片和近照。
【活动过程】
游戏一:钓鱼
1、每次请一名幼儿来钓鱼,要求钓“池塘”中所有鱼中最大的一条和最小的一条。鱼钓上来后,分别放在大鱼筐和小鱼筐里。
2、尝试:请幼儿自由地钓鱼,仍旧要求钓最大的和最小的鱼。
游戏二:超级比一比。
1、请幼儿将手放在眼睛前当望远镜,大家一起来找找教室里的“大”和“小”。
2、将幼儿分成两组,玩超级比一比的游戏:比比谁的鞋子最大?谁的头最大?谁的嘴巴张得最大?谁的手最大?谁穿的衣服最大?……
游戏三:大人和小人
1、教师讲述故事《大人国小人国》。
2、照片分享:小时候的我……(小手小脚,坐在推车里,不会自己穿衣裤和穿鞋袜、吃饭。)
3、提问:如果有一天你变大了,你是什么样的?(个子高了,胖了,力气大了,穿大鞋,跑得很快,可以做许多的事情,上学等。)
4、启发幼儿运用想像力随意表现身体某部位的变化。将幼儿表现的身体轮廓印
香在纸上。(可将胳膊伸长,两脚分开来表示大人;用蹲下,胳膊、腿、脚收紧或绻起来的动作来表示小孩。)
游戏四:吹气球
1、引导幼儿想一想:有哪些能够变大和变小的物体?
(游泳圈、气球、蹦蹦床、折叠床、扇子、被子、雨伞。)
2、幼儿尝试让气球变大的方法。
(1)请几名幼儿用口将气球吹大。
(2)用口吹难度太大,可以用气筒打气。
3、思考用什么方法让气球变小。
(1)用自己的身体部位(用手戳破、用脚踩爆、用屁股压破)。
(2)借助外力的方法(用针刺破、用锤子或砖头砸破、用钉子戳破)
(3)将绑紧气球的绳子解开,直接放气。
4、幼儿自由地到户外玩气球。
游戏五:食物变变变
1、大家围坐在桌前,观察饼干、水果、青菜、火腿、干木耳、面粉等食物。
2、提问:怎样使食物变大、变小?:
(吃一吃、炒一炒、切一切、剁一剁、摘断、真空包装、晒干、浸泡、油煎。)
3、分享食物,把好吃的东西变小、变没有。
【活动延伸】
1、继续收集如望远镜、放大镜、充气椅、蹦蹦床、吹泡泡等材料,让幼儿主动探索以进一步加深对大和小变化的认识。
2、展示如蝴蝶的成长变化过程等各种动物的成长资料(书、图片、录音故事),帮助幼儿初步理解“长大”的概念。
3、充分挖掘一些潜在的、隐性的游戏。如从“拔河”可了解力气的大和小、从“独木桥”可比较胆子的大和小、从“大雨和小雨”可体验到声音的大小。
【教学反思】
这一节课完成后,总的效果还是非常好的。幼儿的积极性非常高,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对知识理解还是非常准确的。对整个知识的学习都是通过一个故事完成的,是知识的学习不感到乏味枯燥。对幼儿表现好的,教师给予及时的奖励,让幼儿有一定的成就感。
这节课,我感到遗憾的是,有部分幼儿没有机会来表见自己,因为担心幼儿混乱,集体回答问题的机会多余幼儿的个别回答。整个课程让幼儿意犹未尽。
本次活动设计是从基础入手形成大小相对概念的教学活动,重点是让幼儿在掌握大和小概念的过程中发展多角度的、多层面的思维。
在教学上打破了过去数学课的传统模式,根据小班幼儿年龄的特点,寓数学教育于语言、游戏之中。一系列的游戏活动,使幼儿在“大”和“小”的惊喜探索中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
3、小班数学教案《对应》含反思
设计意图:
本次活动是幼儿非常感兴趣的较为感性的活动。一是以小动物盖房子,引出课题。引导幼儿学习一一对应,对于幼儿而言,通过对比的方法更容易发现两个物品之间的对应关系,所以在活动中让幼儿做对应的操作。二是感知一一对应的关系,教师提供给幼儿诱发对应性的材料,如狗和骨头(即两种材料之间有内在联系)。容易使幼儿进行一一对应操作活动,使幼儿初步形成了一一对应的意识。
教材分析:
本课是幼儿园小班一节数学领域的课,幼儿对动物本身很感兴趣。所以本活动的主要是为幼儿提供观察、探索、动手操作的机会,使幼儿的兴趣转移到对活动中出现的一一对应的兴趣上,从而引发进一步探索的愿望。
设计思路:
一、情境导入 引出主题
二、 出示图卡 师幼互动
三、 趣味游戏 巩固知识
四、 动手操作 活动延伸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物体之间一一对应的关系。
2、在操作及游戏活动中,感受对应的关系。
3、乐于参与集体游戏活动。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大象、牛、兔子、刺猬、猫、木头、小狗、骨头、点图卡。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 引出主题
1、出示"小狗"导入。
师:今天小狗家要造房子,可是盖新房子要用很多的木头,(在黑板上出示木头随意排列),小狗自己搬不动怎么办呢?
师:小狗请来了好多小伙伴来帮忙,让我们看看都有谁吧?(刺猬、小花猫、小兔子、牛、大象)
小结:小狗请来了好多小伙伴来帮忙
二、出示图卡 师幼互动
1、师:小狗请来了力气最小的小刺猬来帮忙,一个刺猬一根木头,木头太多了,小刺猬太慢了
2、师:小狗请来了二只小花猫来帮忙,二只小花猫二根木头,木头太多了,小花猫太慢了
3、师:小狗又请来了三只小兔子来帮忙,三只小兔子三根木头,木头太多了,小兔子累坏了
4、师:小狗又请来了四只牛来帮忙,四只牛四根木头,木头太多了,牛也累坏了
5、师:小狗又请来了力气最大的大象来帮忙,五头大象五根木头,终于所有的木头都搬运完了,小狗的房子盖好了
小结:好多小动物来帮忙,小狗的房子终于盖好了
三、趣味游戏 巩固知识
1、小狗家族邀请小伙伴吃骨头了,但是每一只小狗只能吃一个骨头
2、教师出示一只小狗,请幼儿对应的拿一个狗骨头,出示二只小狗,请幼儿对应的拿二个狗骨头,出示三只小狗,请幼儿对应的拿三个狗骨头
小结:小朋友真棒
四、动手操作 活动延伸
1、出示操作用具,讲解操作要求
2、师:依次给小狗找到对应的骨头
小结:小朋友真棒,每一只小狗都有自己的狗骨头了
教学反思:
上完后,自我感觉良好,至少是按照自己的设计顺利的完成了!上完后才发现,还是自己的功底太薄,对这一数学思想的领悟远远不够。周主任说得非常有道理,一一对应更重要的是一种思想,是解题时所运用的一种思路,不应当停留在生活中的一一对应,可以在数学中挖掘其更深层次的内涵。
4、小班数学教案《春游》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能手口一致地点数5以内的物体。
2、比较物体的大小,按大小差异排列5以内的物体。
3、感受在情景游戏中学习数学的快乐。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并感受集体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磁性教具。(从小到大的3个书包、4个苹果、5个面包)
2、纸剪花瓶人手一份。(花瓶上贴着圆点,圆点排列包含颜色和大小两个维度的排列规律,供幼儿按圆点的排列规律贴花),每人大小不一的粉红色桃花3朵、黄色的迎春花4朵、红色的郁金香5朵。(供幼儿在花瓶上粘贴)
3、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1、引题 (跟着音乐做开小汽车动作带领幼儿到位置上)小朋友,老师带你们去春游好吗?
老师给你们准备了很多东西,我们先来整理一下吧。
2、逐一出示去春游的物品,比较物体的大小,学习按物体的大小差异排列。
(1)教师在黑板上出示书包的图片,请幼儿说说一共有几个书包?这些书包有什么不同(不一样)?(大小不同)哪只最大,哪只最小?并把书包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排队(请个别幼儿在黑板上操作)。提醒幼儿把最小的放在最前面,然后慢慢大起来。
(2)书包整理好了,你们看老师还为你们准备了什么?(教师在黑板上出示4个苹果)数数有几个苹果?并请幼儿给苹果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排队。看看哪个苹果最大,把最大的苹果放在最前面,然后慢慢小起来。
(3)教师出示大小不同的5只面包,苹果整理好了,我们看看还有什么呢?数数有多少?有什么不一样?并按从小到大排列。再次提醒幼儿把最小的放在最前面,然后慢慢大起来。
3、幼儿操作。
第一次操作:
(1)春游去的物品整理好了,那我们出发喽!幼儿跟着音乐做开汽车状,公园到了,我们下车吧。看看公园里开了许多美丽的花。(出示粉红色的桃花、黄色的迎春花、红色的郁金香)说说这是什么花?是什么颜色的?数一数有几多桃花、几朵迎春花、几朵郁金香?
(2)让幼儿把一种花按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排列。老师送给每个小朋友一种颜色的花,请你帮它排一排,可以从大到小,也可以从小到大。
(3)检查幼儿排序情况。
第二次操作:
花儿真漂亮,我们把它们插到花瓶里吧。
(1)教师出示花瓶,引导幼儿观察,花瓶上贴的是什么颜色的圆点?圆点的是怎样排列的?请幼儿根据花瓶上的排列图示贴上相应的花。
(2)幼儿贴花,教师巡回指导。
(3)评价幼儿贴花情况。把幼儿的贴好的花瓶展示出来,幼儿和老师一起检查,找出错误,并纠正。
4、结束。
时间不早了,我们开着小汽车回幼儿园喽!音乐声中带领幼儿走出教室。
教学反思:
此次活动圆满结束!活动前我为幼儿创设了宽松自由的活动氛围,让幼儿在宽松自由的氛围中轻松获得锻炼与提高。活动过程中,幼儿表现的积极主动,都能用较完整的语言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并能主动与同伴交流。
5、小班数学教案《汤圆》含反思
活动目的
1、引导幼儿在搓、吃汤圆等活动中学习感知1和许多。
2、让幼儿知道冬至节搓汤圆、吃汤圆是我们的一种习俗,并喜欢参与这一活动。
3、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4、体验数学集体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1、环境的创设:把活动室布置温馨的家庭的客厅、餐厅模样(幼儿可围坐在客厅、餐厅的大桌旁活动),在桌上铺上漂亮、整洁的餐巾,摆上几束花。
2、材料的提供:搓汤圆用的米团若干,幼儿人手一份垫板、塑料小刀、碟子、湿手巾、小袖套和围兜。
3、生活经验准备:活动前引导幼儿观察、了解冬至时节闽南的一些民俗;学习用橡皮泥搓圆。
活动过程:
一、引入活动
(一)以妈妈的身份谈话:我们的家布置得多漂亮呀!冬至快到了,今天妈妈要和你们一起搓汤圆、煮汤圆和吃汤圆,好吗?
(二)检查幼儿的小手是否洗干净,并帮助幼儿套上袖筒、系好围兜。
二、搓汤圆
(一)师操作示范
1、出示大米团,告诉幼儿这是一块米团,妈妈要变个魔术,把它变成许多小米团。
2、示范将米团搓长、切成许多小米团。示范时结合语言提示,引导幼儿观察米团的变化,并说出来。如:搓呀搓,搓呀搓,米团变成什么样了?(变瘦了,变长了)切呀切,切呀切,大米团变成许多小米团。
3、示范、讲解搓汤圆的方法,并启发幼儿逐一点数,看看妈妈搓了几个汤圆,引导幼儿观察一个一个汤圆合起来是许多汤圆。
(二)幼儿动手操作
1、提出活动要求:
(1)妈妈这里有许多的米团,等会每个小朋友都可以自己来取一份。
(2)搓汤圆时要注意卫生,不可用小手抓头发、挖鼻孔或抓其他东西,手脏了可用湿手巾擦一擦。
(3)数一数、比一比,看看谁搓的汤圆多。
2、观察幼儿的活动情况,并进行适时的指导。
(1)可以先把一块大米团米团分成几块小米团,再把小米团搓成汤圆。
(2)可以边搓边数,看看自己搓了几个汤圆。引导幼儿看看一个一个汤圆合起来就是许多汤圆。
(3)鼓励幼儿与同伴交流,看看各自搓的汤圆有什么不一样(如大小、形状等),比一比谁搓的汤圆多。
3、请幼儿把搓好的汤圆交给阿姨,并协助收拾工具和材料,洗洗手。
三、煮汤圆
组织幼儿在安全的地方观看阿姨煮汤圆,并进行自由交谈,体验成功的喜悦。
四、吃汤圆
轻声播放歌曲〈卖汤圆〉,师与幼儿一起围坐在一起吃汤圆,交流一下各自的感受。并适时向幼儿介绍闽南地区冬至节的一些习俗。
教学反思:
数学来源于现实,存在于现实,并且应用于现实,数学过程应该是帮助幼儿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教育活动的内容选择应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
6、小班数学教案《规律》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能按照物体的规律进行推理,并能有规律的进行排序。
2.能主动观察,主动探索,感知规律美。
3.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习惯。
4.发展幼儿的观察力、空间想象能力。
活动准备:
ppt 编织绳 小鱼
活动过程:
一. 情境导入今天小猫过生日,邀请了小狗小兔和小猴来做客,它们各走一条路,请小朋友来看一看它们走了哪三条不同的路。
二.发现规律
1.观察三条路的排列,让幼儿感知物体排列的次序规律。学习按颜色.形状.大小间隔排列的方法。
2.请幼儿观察每个小动物食物的排列规律,请个别幼儿进行回答,横线上应该填什么特征的食物。
三. 幼儿操作
1.教师示范,请幼儿认真观察。
2.幼儿自己运用一定的规律串小鱼。
3.请个别幼儿说说自己的小鱼是排列的。
活动延伸:
在区域投放不同特征的珠子请幼儿有规律的进行串连。
活动反思:
活动中幼儿兴趣很高,参与的欲望较强。幼儿通过观察去寻找规律,用动手操作去发现规律,用动作去体现规律,用各种感官去变现规律。幼儿在看、说、动、做中思维十分活跃。
7、小班数学教案《长短》含反思
活动目标:
1、理解长短的概念,学习比较物体的长短,并用语言进行描述。
2、能用一端对齐法对物体进行比较,并按照物体的长短特征进行分类。
3、很快融入游戏氛围参与活动,体验游戏带来的快乐。
4、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5、能与同伴合作,并尝试记录结果。
活动准备:
1、人手一只篮子。里面放有彩色纸条两根(一样长),吸管两根(有长短),彩带三条(红长、绿短、黄最短)。
2、彩色纸一张,透明敞口塑料袋两个(袋上分别标有数字1、2)。
3、音乐《红绸舞》。
4、场地布置:红绿黄三个圈作舞池。
活动过程:
一、小魔术导入,激起兴趣、感知长短。
(一)老师变魔术。
1、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小魔术,睁大你们的小眼睛,看仔细喽。
把两根相同的纸条变成一长一短。
2、幼儿观察有何不同,说说是怎么知道的。
小结:我们的宝宝真棒,用眼睛就能看出两根纸条不一样,一根长一根短。
3、告诉幼儿“变”的秘密。
(二)幼儿变魔术。
1、幼儿从篮子里拿两根纸条学做小小魔术师。
2、说一说,哪根长哪根短。
二、操作活动,进一步加深对长短的理解。
(一)两个物体进行长短比较、分类。
1、请幼儿从自己的小篮子里拿出两根吸管进行比较。
说说你是怎么发现哪根长哪根短。
2、除了用眼睛看,还可以怎样做呢?
引导幼儿用一端对齐法进行比较。(可横着也可竖着斜着比)
3、送吸管回家。将长的送进1号袋,短的送进2号袋。
4、检验。
师将一个袋子里的吸管拿出用一端对齐法检查是否一样长。另一个袋子里的请有意愿的幼儿进行检查。
(二)尝试用一端对齐法对三个物体进行长短比较、分类。
幼儿从篮子里取出三根彩带。
1、选一条自己喜欢的彩带。
2、尝试比一比、说一说自己拿的是长的、短的还是最短的。
3、长的请到红舞池、短的请到绿舞池、最短的请到黄舞池。
三、游戏:彩带飘起来。
播放《红绸舞》,和幼儿共同跳起来,把彩带舞起来。
课后反思:
整个活动下来,发现幼儿之间在能力上还是有差异的,大部分幼儿能很好地进行比较,但在表达方面上就有所欠缺,部分幼儿不能表达出自己的观点。在这点上还需要进一步思考,思考如何在数学活动中引导他们大胆讲出自己的想法,并帮助他们梳理总结。
在活动之前也看过一些关于“比长短”的文章,和同行的活动反思,所以在准备学具和提要求时更谨慎了。引出“一端对齐法”的概念,对幼儿能较快地理解还是有帮助的。相信对将来三个以上的物体进行比较有一定的帮助。
整个活动让幼儿在魔术中开始、游戏中结束,整体感觉孩子们能尽快地融入整个活动的氛围,都还挺开心的。
8、小班数学教案《正方形》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初步认识正方形,感知正方形有4个一样大的角和4条一样长的边。
2.能在周围环境中找到正方形物体或正方形物体的某一面。
3.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并感受集体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学具:4根一样长小棒 图形卡片若干。
2.教具:画有各种图形的图片。
正方形的实物,如手帕、围巾、魔方、积木。
活动过程:
1.幼儿操作,拼搭正方形,感知正方形的特征。
⑴比比4根小棒是否一样长。
⑵请幼儿用4根小棒给小动物搭个四四方方的家。
⑶讨论:小动物的家是什么形状?数一数这个图形有几条边几个角?
⑷教师小结(用正方形彩纸演示):这种四四方方的图形叫正方形。正方形有四条边、四条边一样长;正方形还有四个角、四个角一样大。
2.出示实物,加深对正方形特征的认知。
⑴出示手帕。手帕是什么形状?它有几条边?几个角?
⑵出示正方体积木。积木的什么地方是正方形。
⑶想一想,找一找,教室里或者家里还有哪些东西也是正方形。
⑷出示教具图片,逐幅引导幼儿找出每个物体中哪些是正方形。
3.游戏:练习从众多图形中找到正方形。
游戏名称:
狐狸找家
游戏玩法:
⑴观察场地上哪些圈中是正方形;
⑵教师扮狐狸,幼儿扮小鸡,边念儿歌边做动作,听到“狐狸来了”的信号,小鸡赶紧躲到贴有正方形的圈中。
教学反思:
在执教的过程中缺少激情,数学本身就是枯燥的,那在教孩子新知识的时候,就需要老师以自己的激情带动孩子的学习,在今后的教学中这方面也要注意。
9、小班数学教案教案反思《区分里外》
设计意图
“区分里外”是小班幼儿在感知形状与空间关系须掌握的内容之一,《指南》中提出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注重综合性、趣味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因此我结合本班幼儿的特点做到所问有所指、有所据、有所依,教学展开运用了ppt、创设情境、各种教具等方式,让他们在快乐中学习、运用。
活动目标
1、能辨别里外空间方位,用“××在××的里面(外面)”进行表述。
2、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3、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环境创设:创设抓迷藏的情景
物质准备:ppt课件、玩具、篮子
活动过程
一、通过“小手藏哪里”让幼儿初步了解里、外空间
请你跟我这样做,我就跟你这样做;请你把手藏洞里,我就把手藏洞里,请你小手放洞外,我就把手放洞外;请你跟我这样做,我就跟你这样做;请你把手藏袖里,我就把手藏袖里,请你把手放袖外,我就把手放袖外。
提问:小手藏(放)在哪里?
二、通过“送礼物”激发幼儿兴趣,(快思老师.教案网出处)让幼儿区分里外空间方位
播放ppt引导幼儿观察
引导语:今天有一位客人要来我们班级做客(喜洋洋)想邀请你们去我的羊村玩游戏,你们愿意吗?去羊村前老师为小羊们准备了很多礼物,我们来看看有什么?(雪花片、汽车、玩具熊、球)
提问:玩具熊(汽车)在盒子什么地方?球(雪花片)落在盒子什么地方?
三、通过设置关卡巩固对里、外空间方位的认识
引导语:我们跟着喜洋洋出发吧,糟糕!灰太狼出现了,这可怎么办呢?聪明的喜洋洋想出了一个好办法,它为你们每个小朋友都准备了一个篮子,看看谁能根据指令放的又对又快,成功的小朋友就可以逃离灰太狼安全到达羊村玩捉迷藏游戏哦!
要求:请幼儿根据教师的指令将玩具放进篮子里面或放在篮子外面游戏“捉迷藏”,引导幼儿用××在××里面(外面)进行表述
教师藏,幼儿说
引导语:恭喜你们闯关成功,到达羊村,可以玩捉迷藏游戏了,赶快坐下来休息会儿,准备开始了!
(1)教师藏,幼儿说
提问:老师躲在哪里?
(2)幼儿藏,幼儿说
要求:当老师数123时所有小朋友必须找到一个位置站好哦!我摸到头要告诉我你躲在哪里哦!
活动延伸
引导幼儿结合生活经验描述教室里、外的物体
引导语:你们玩的开心吗?我们今天学会了“区分里外”的本领,喜洋洋要交给你们一个小任务,请你们当小小观察员看看我们教室里面有什么?(小朋友、桌子、黑板等)教室外面有教室外面有什么?(滑滑梯、花等)找到小朋友可以告诉你们好朋友也可以告诉客人老师哦!
活动反思
小班幼儿活泼好动,好模仿,对动态的事物容易产生强烈的兴趣。我结合幼儿特点,借助喜洋洋与灰太狼的故事激发幼儿参与兴趣,,整节课我围绕着该故事展开,让幼儿在情境中、游戏中不断层层递进的学习、区分、表述分里外;活动内容我始终贯穿着目标“能辨别里外空间方位,用‘××在××的里面(外面)’进行表述”展开。
10、小班数学教案《三角形》含反思
设计意图
认识三角形是幼儿几何形体教育的内容之一,幼儿的几何形体教育是幼儿数学教育的重点内容。学习一些几何形体的简单知识能帮助他们对客观世界中形形色色的物体做出辨别和区分。发展它们的空间知觉能力和初步的空间想象力从而为小学学习几何形体做些准备。根据小班幼儿的思维特点和活泼好动的性格,我将三角形的图形特征编成简短的故事,再结合图形拼摆,让孩子在玩中学、学中乐、乐中做。使幼儿养成动手、动口、动脑的好习惯,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
活动目标
1、知道三角形的主要特征,即三角形由三条边,三个角组成。
2、能找出生活中和三角形相似的物体。
3、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4、乐意参与活动,体验成功后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小白兔、萝卜、蘑菇图片各一个,
2、图形组成的实物图片4张。
3、孩子人手3个三角形。
活动过程
一、故事:小白兔过生日今天是小白兔的生日,早晨小白兔高高兴兴的从家里出来,它要去采蘑菇,<快思老师.教案网出处>走着走着它看到一个大萝卜,小白兔捡起大萝卜继续往前走,走到蘑菇地里采了一个大蘑菇高兴的回家了。
二、观察小白兔的出行路线请一个小朋友将路线用线连接起来,观察像什么图形。
三、引导幼儿观察比较图形,幼儿每人一个三角形。
1、通过自己数一数,试一试,感知图形特征,并充分让幼儿表述,得出图形的特征。
2、老师小结三角形特征,使幼儿获得的知识完整化。
四、 复习巩固三角形的特征
1、给图形宝宝找朋友,让幼儿从众多几何图形卡片中找出三角形。
并一一出示三角形,并说出为什么?
2、观察图形拼图,找出三角形,数一数用了几个三角形?
3、请幼儿在周围环境中找出象三角形的东西。
活动反思:
小班幼儿的思维是具体形象思维,用故事引出开头吸引孩的注意,在拼拼摆摆的过程中加深孩子对三角形的认识,老师及时的小结使孩子获得知识的完整性。由于生活中属于三角形的物体少一些,所以孩子丰富的不是很多。
11、小班数学教案《铺路》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复习巩固对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半圆形的认识及两种图形的转换关系。
2.培养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思维的灵活性。
3.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4.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彩色立体房子、纸制小路(上面镂刻不同形状、不同大小的图形)。
2.兔子头饰1个。请1名大班幼儿学会情境表演。
3.形状、大小不同的几何图形多个,小塑料筐6个。
活动过程:
一、观看情境表演
1.这是小兔的家。你们瞧,小兔出来了。
2.天气真好,小兔想到外边去玩。刚走出家门,就摔了一交,小兔只好一瘸一拐地回家了。
3.小兔为什么会摔倒呢?(因为地上有坑)这些坑是什么样子的?(长方形、圆形……)
二、复习图形
1.瞧,这里也有一些图形。你们看,这是什么形?(长方形)长方形是什么样子的?
2.正方形是什么样的?正方形和长方形什么地方不一样?
3.三角形有几条边、几个角?
4.圆形有没有角?
5.这是什么形?(半圆形)
6.你们看,这里有两个一样大的正方形。我只要说声“变”,它们就会立刻变成另一种图形。(.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不信,你们瞧,它们现在变成什么形状了?(长方形)这个长方形是怎么变出来的?(两个一样大的正方形拼在一起变出来的)
7.用同样方法把两个一样大的半圆形变成圆形。
三、铺路
1.小兔家门口的小路上有各种形状的坑。谁能想出好办法,让小兔走在路上不摔倒?(把坑填平)
2.我们一起来铺路吧,请你们把圆形材料放进圆形的坑里,把三角形材料放进三角形的坑里,把正方形材料放进正方形坑里……直到把坑全部填平(边讲解边演示)。
3.幼儿操作。要求幼儿根据坑的形状、大小寻找相对应的材料。引导幼儿思考当长方形、圆形材料较少时,怎样做才能把坑填完。(分别用正方形和半圆形拼合而成)
四、游戏
1.小兔出来啦,小朋友快藏起来!(众幼儿藏在椅子背后)
2.小兔从家中出来,见到坑坑洼洼的小路铺平了,高兴地说:“是谁帮我把路铺平了?我去找找看。”
3.找到小朋友后,小兔向大家表示感谢。
活动延伸:
引导幼儿用彩色纸、皱纸等材料把这条小路装饰成一条五彩路。评析:教幼儿辩认平面几何图形是小班数学教育中的难点。原因是几何图形的认识过程往往过于单调,容易使幼儿失去学习兴趣。因此在这个活动中,我们以游戏情节贯穿始终,使幼儿的情感得到了满足。首先,漂亮的房子、坑坑洼洼的小路以及主人公小兔的表演吸引了幼儿;其次,铺路的游戏又使幼儿体验到助人为乐的美好情感;最后,“捉迷藏”的游戏又使幼儿兴味盎然,把整个活动推向了高潮。从活动材料的准备来讲,我们用吹塑纸制成小路,并在上面挖出一些大小不一的几何图形作为坑,又以这些几何图形片作为铺路的材料。这样,既巩固了幼儿对几何图形的认识,又便于幼儿发现并改正错误。图形转换的内容选取了几种图形转换中较为简单的部分,以适合小班幼儿的理解水平。这一内容的练习是在完成“铺路”任务遇到困难时进行的,它不仅使幼儿再次明确了某些图形的转换关系,而且使他们在完成铺路任务之后获得成功感,提高自信心,这比单纯的练习具有更大的教育价值。
教学反思
小班数学《铺路》这一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小班幼儿。他们年龄小、好动、爱玩、好奇心强,注意力容易分散。根据这一特点,为了抓住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我采用了愉快式教学方法为主,创设情境。
为了更好地突出幼儿的主体地位,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让幼儿听一听,说一说、玩一玩、做一做等多种形式,让幼儿积极动手、动耳、动脑、动口,引导幼儿通过自己的学习体验来学习新知,积极开展本节课的教学活动。
12、小班数学教案《排队》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给物体排队,知道从标记处(红旗右边)开始一个接一个摆放物品。
2、培养幼儿收拾操作用具的良好习惯。
3、引导幼儿用语言讲述操作结果。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大标记图一张,贴绒小熊,小猴图片若干。
2、幼儿每人一张标记图,1个分类盒(内张正方形、圆形纸片各4张)
活动过程:
一、认识标记图。
1、教师出示大标记图,提问:黑板上有什么?(红旗、线)。
师:红旗和线放在一起就变成好朋友了,变成了排队标记。
2、告诉幼儿:这是给物体排队用的标记图。!来自快思老师教案.!提问:红旗、线有什么作用?让幼儿明确排队要从红旗处开始(从左至右),先来的排在红线上面,后来的排在红线下面。
二、给物体排队。
1、教师出示几只小熊图片,提问:谁来了?(小熊)。应该怎样给它们排队?教师先进行示范,从红旗处开始,一边拍一边说:1只小熊排在红旗后面,又1只小熊跟在后面……..排完后请幼儿观察:第1只小熊排在哪里?小熊排在红线的什么地方?让幼儿明白摆放物体要从红旗处开始,先来的排在上面。
2、教师又出示小猴图片,提问:谁来了?它们应该排在什么地方?教师告诉幼儿,它们应该排在红线后面,请1名幼儿到前面来操作,排完后,请幼儿观察:小熊、小猴是怎样排队的?
3、引导幼儿总结:摆放物体应从红旗处开始,先来的摆放在红线上面,后来的摆放在红线下面。
4、教师介绍红线的“上面”“下面”时,要用手势帮助幼儿理解,知道自上而下地摆放物体。
三、幼儿操作活动。
1、介绍操作的材料。
2、请幼儿拿出标记图和分类盒,要求幼儿先给圆形排队,想想看应该排在哪里?再给正方形排队。教师巡回个别指导。
3、操作完后,提醒幼儿收拾好操作材料。
活动反思
数学来源于生活,让数学帮助我们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利用生活中常见事物,由浅入深逐步进入题,由此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幼儿的主体性发展。数学《排排队》是一节按规律排队的活动。让孩子在操作活动中体验操作的乐趣。
对于第一次接触按规律排队。通常孩子们都感觉比较困难。基于以往的教学经验和孩子们的年龄特点。排队对于孩子们比较贴近他们的的生活,是每天都要做的事情。让孩子们亲身参与,感受排序是有规律的。在后面的操作部分孩子完成得都很好。
整个活动孩子们都是在一种轻松而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课堂气氛活跃,孩子对按规律排队掌握也比较好。
13、小班数学教案《数学匹配》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进一步感知7以内的实物数量和数字。
2、能正确目测数群,并将数字与实物匹配。
3、积极愉快地参与数物拼板游戏活动。
4、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1、教具磁性图片,3-7的实物卡若干、数字卡若干。
2、学具第一、二、三组:剪下幼儿用书第21页中数物拼板卡片,放在小筐子中。第四、五、六组:
幼儿用书第26页,数字印章,人手一支笔。
活动过程
1、集体活动。
目测数群,并按数量分类。
教师出示3-7的实物卡片,引导幼儿目测实物,教师提问:这是什么?它们有多少个?幼儿分别说出实物相应的数量。接着,教师启发幼儿把相同数量的卡片放在一起。教师请个别幼儿上来操作,其余幼儿与教师共同观察并验证其正确性。
按数匹配实物。
教师出示3-7的数卡,启发幼儿将数卡与相同数量的实物卡相匹配。幼儿观察数卡并说说:这里有什么?是什么数字?幼儿一一讲述后,教师再引导幼儿尝试把相同数量的数字和物品放在一起。先请个别幼儿上来操作,要求幼儿边操作边用语言讲述:几个××,我送数字几做你的朋友。
2、操作活动。
第一、二、三组:数物拼板游戏。
引导幼儿观察残缺的实物和数字卡,目测实物数量,说说:图上有什么?(.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有多少?让幼儿根据实物数卡找到相应的数字,拼成完整的卡片。
第四、五、六组:
(1)引导幼儿看数字添画相应的圆点和实物。
(2)观察实物数量,引导幼儿在方框中印数字、画短线。
3、评比活动
幼儿间相互观摩,交流自己的成果,体验成功的快乐,教师进行简单的评比,对收拾操作材料快且整齐的幼儿进行表扬。
活动建议
将数物拼板放在数学区域活动中,让幼儿进行操作游戏活动。
教学反思:
活动的开始我创设了情境“帮鞋子找朋友”,让幼儿从关注自己脚上的鞋子出发,通过观察,使幼儿知道脚上鞋子有两只,两只鞋子是一样的,它们是一对好朋友。在“帮鞋子找朋友”环节中,请幼儿根据手里的单只鞋子到很多鞋里去找另一只一样的鞋子。在出现问题后,及时引导幼儿进行观察讨论,讨论使幼儿相互吸取经验,这种相互的学习方式使幼儿接纳他人的观点,达到学习的目的。帮助幼儿解决了特征混淆的问题,使幼儿知道一样颜色、一样花纹、一样大小的两只鞋子是一双鞋子,丰富了一双的概念。在操作环节:材料的设计考虑到了鞋子大小花纹一样颜色不同、颜色花纹一样大小不同、颜色大小一样花纹不同,这几种在操作材料中都显示出来,由于在前面“找鞋子”环节中幼儿出现了问题,幼儿的问题得到了解决,在操作中都能正确成双配对鞋子。整个活动,老师的指导有针对性,由简到难,层层深入,有效的促进幼儿认知的发展,达到了预期的教育目标。
最后环节“鞋子碰碰舞”,提供给幼儿的鞋子在颜色、款式、大小上有了帅选,方便幼儿在“碰碰舞”中快速寻找到和自己手中一样的鞋子的朋友,游戏中并不断和旁边小朋友交换不同的鞋子。以游戏形式引导幼儿继续学习配对,把数学的概念渗透于游戏中,让幼儿在游戏中快乐学习和成长。
14、小班数学教案《对对碰》含反思
活动目标:
1、 在游戏活动中初步尝试按物体的外形、颜色、大小等特点进行配对。
2、 初步培养观察力,萌发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鞋子、袜子、夹子、筐若干
活动过程:
一、 导入活动,引起兴趣:
小朋友们,老师遇到难题了!你们看这里的鞋子,老师想把它们一双一双的整理好,可是这么乱,我都不知道怎么整理了。
我知道小(1)班的小朋友特别能干,老师想请你们把鞋子一双一双的整理好,好吗?我们开始吧!
二、 初步探索:
1、幼儿进行自由配对,询问:
A、你整理的是一双什么鞋子?
B、它们的样子是不是一样的?
C、它们一样大吗?
D、它们是什么颜色的?
2、请小朋友拿着你整理好的鞋子围成一个圈坐到老师前面来。提问:
A、 小朋友刚才你整理的是一双什么鞋子?
B、 数一数这双鞋有几只?
C、 这两只鞋它们一样大吗?我们来比一比?
D、 它们的样子是不是一样的?颜色是不是一样的?
小朋友看看你整理的是不是一双鞋?
3、 小结
原来两只鞋子它们要样子一样,颜色一样,大小一样才叫一双鞋。
三、 巩固经验:
1、今天早晨,老师洗了许多袜子,想把它们都晒干,可是
有许许多多的袜子,我都分不清哪只和哪只是一双了。!来源:屈,老,师教.案网"老师请小朋友们帮忙:把袜子一双一双的整理出来,再拿到后面的绳子上用夹子夹好,好吗?
那么,让我们开始整理吧!(幼儿自由整理)
2、我们来看,看,这些袜子都是一双一双的吗?
四、结束部分:
小朋友,你们的小手真能干,回到家可以做爸爸、妈妈的小帮手了。
我们一起来玩“小手真能干的游戏”吧!
活动反思:
活动的目标符合我们小班幼儿的发展水平,在原有的经验基础上又适当的增加了难度。活动内容的选择既是幼儿感兴趣的又贴近幼儿的生活。在教学方法上注意“玩中学,玩中教,玩中求进步”的观点。在活动中,教师更多是以一个观察者、支持者的身份,关注幼儿与材料的互动情况,支持、推动幼儿主动学习。
15、小班数学教案《排序》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按物体形状、颜色间隔排序,乐意用语言表达自己排序的方法。
2、在游戏情景中体验帮助别人以及成功的快乐。
3、通过活动让幼儿了解基本的排列规律。
4、培养幼儿的初步推理能力,尝试有规律的交替排序,培养幼儿的逻辑推理能力。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已经做好的窗帘3份。
2、各种操作材料:人手一根绳子、一份操作材料。
3、轻音乐碟片、拱门6个。
4、长绳子一条。
活动过程:
一、引入话题
师:“今天我们请来了爸爸、妈妈来上课,看!小动物们也来了(出示宝宝兔、嘟嘟牛等头饰)它搬了新家,正要做门帘,我们一起看它做的门帘是怎样的?”(出示分别三种排序的门帘)让孩子进行观察它们做的门帘有什么不一样?你喜欢谁做的门帘?为什么?逐一介绍每条门帘使用什么方法进行排序。
二、布题
动物们想考考我们的小朋友,它有一些没有完成的窗帘,看谁知道下面是排什么?[文.章出自快思教.案网]出题:看幻灯(个别提问)小朋友都很棒哦!它们出的难题都解决了,但家里还有许多门帘没有做好,动物们准备了许多材料,我们一起帮助想想办法,把这些漂亮的材料有规律的排列做成窗帘,好吗?谁想出的办法是不一样的。
幼儿操作。注重提醒幼儿尝试按箭头方向开始用间隔模式排序的方法进行排序活动。
在操作时鼓励幼儿用语言把自己的操作过程说出来。如:一个红色的一个蓝色的等等。
鼓励幼儿想出各种模式排列方法,老师根据幼儿各个不同发展水平进行指导。
完成后把自己的制作品装上小拱门处。
师:门帘做好了,我们一起帮它挂起来吧。
将幼儿做成的门帘挂起来,集体欣赏、交流,体验成功的快乐。
(小结:请幼儿坐下来欣赏自己的成果,然后,发现错误的,进行讨论。抽检:请个别幼儿讲述自己的操作结果。)
活动反思:
在活动中,通过让孩子看动作做的门帘和幻灯,引导幼儿观察两种物体进行按一种特征进行排序,教会幼儿分析特征并掌握其中的规律。让幼儿在有趣、直观、形象的情景中,使幼儿始终以角色身份参与游戏,这一方面,既符合小班幼儿好动的特点,又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让幼儿在有趣的游戏中体验并探索发现,使幼儿能正确区别,理解排序的实际意义,引起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好奇和探索兴趣。
16、小班数学教案《郊游》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会手口一致、不遗漏、不重复地点数1个~4个物品,并说出总数。
2.在感知、操作中发现生活中有趣的数。
3.能积极参与活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1.钻圈4个(可做山洞)。
2.各种数量是4的小动物画片若干。
3.可正反面两用的教学板4块,正面是大森林背景,反面是4棵大果树。
4.废旧泡沫圈做成的果子若干(果子可粘在果树上,也可套在小朋友的手指上)。
5.立体教具动物楼房一座(楼房是4层,每层有4扇小窗户,有4个面可供幼儿同时操作)。
活动过程
一、游戏“钻山洞”学习点数(本环节幼儿在教师的帮助下学习点数)
1.师:小朋友们,今天的天气真好,我们一起去郊游吧。(放音乐,“开汽车”出发。)
2.师:小朋友快停车,前面几座大山挡住了去路,你们注意安全,我去探探路。(“探路”回来神秘地告诉幼儿)山上有山洞,我们一起数一数有几个山洞。(老师提示幼儿伸出右手食指,从左数向右,点一个数一个,不遗漏、不重复。)同时鼓励幼儿勇敢地钻过去。
3.幼儿钻山洞,边钻边数,一共钻过4个大山洞。
4.钻过山洞后再次点数,让幼儿记住山洞的总数是4。
5.请几个小朋友自己去数一数,教师个别指导。
二、自由发现,点数物品(本环节是活动的重点部分,幼儿在游戏中充分感知数量是4的物品,尝试自己点数。)
1.教师带领幼儿随音乐开汽车继续郊游(让幼儿的注意力迅速转移到下一个游戏环节)。
2.出示4块大森林背景的教学板,上面有各种可以取放的小动物卡片,每种动物排在一起,共有4只。
师:前面有一片树林,风景真美,咱们下车到那儿去玩吧。!.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小朋友们去找找草地和树林中都有什么?每种动物有几只?(幼儿自由观察、点数,教师适时指导。)
3.请幼儿说说自己发现了什么?每种动物有几只?
4.出示立体教具楼房。
师:小朋友快来看,前面有一座楼房。我们来看看楼房是什么样的。(引导幼儿自由数楼房,有几层,每层有几扇窗,再次练习点数。)
师:这座楼房是小动物的家,我们把刚才在树林里发现的小动物送回家吧。(要求(1)同样的小动物住在同一层楼;(2)每扇窗口送一只数一个,在进行点数的基础上初步了解一一对应的关系。)
5.幼儿把自己喜欢的小动物送进动物楼房并点数,引导幼儿发现自己送回的每种小动物总数都是4只。
三、游戏“摘果子”(本环节再次巩固点数,让幼儿体验到数学的乐趣。)
1.教师带领幼儿随音乐开汽车继续郊游(自然过渡到下一个游戏环节)。
2.出示四棵大果树(果树上粘满了可以取下来的果子)。
师:前面有几棵好大的果树呀,小朋友快来数数有几棵。咱们一起摘果子吧,注意每位小朋友只能摘4个果子。
3.教师利用个别小朋友把果子套在手指上的现象,引导其他幼儿把小手变成小刺猬,把取下的果子套在4个手指上,数一数小刺猬扎了几个果子。
4.结束部分:请幼儿把摘到的果子装进口袋,自由交谈,分享郊游的乐趣。
教学反思
活动是从幼儿身边感兴趣的现象入手,形象地将数的守恒展现在幼儿的面前,便于幼儿掌握,活动中注重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将大家的知识经验加以交流和反馈,达到教学的目标。
整个教学以去郊游为主线,把各环节串联在一起,各环节层层递进,体现了数学教学的完整性和主题性,便于幼儿掌握学习的内容。提供了大量的操作材料,让幼儿自主探索,让幼儿在愉快的操作中感知数的守恒,让枯燥的数学活动变得更有意思。
17、小班数学教案《拔萝卜》含反思
设计背景
在刚开学的一次户外活动时,老师让幼儿一个一个排队。可幼儿表现的比较迷茫,知道一,但不知道一个一个的意思。所以我设计这堂活动课就是让幼儿了解一个一和许多一的区别。
活动目标
1、进一步感知“1和许多”的关系。
2、学习用语言表达“1个,1个……,合起来是许多,许多可以分成1个1个……”。
3、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1和许多。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1个1和许多1的区别。
难点:幼儿在生活中会用。
活动准备
1、自制一个小兔子妈妈头饰。
2、自制萝卜图片若干。
3、环境布置;将幼儿座椅排成半圆,中间布置菜园,园内放置许多个萝卜。
4、幼儿用书 ,科学与数学。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教师扮演兔妈妈入场,请全班幼儿扮演小兔子。(快思老师.教案网出处)请幼儿观察菜园里有多少只大兔子,有多少只小兔子。引导幼儿用“1和许多”表示兔子的数量。
(二)展开部分;游戏“拔萝卜”
1、教师指着菜园,问“菜园里有多少萝卜”然后请幼儿扮演小兔子,每人拔一个萝卜,并问“你拔了几个萝卜?”
2、教师;“菜园里有许多萝卜,每人拔一个,许多萝卜,分成了一个一个……许多可以分成1个1个……”
3、请幼儿把自己拔的萝卜放在老师的篮子里。
教师:“1个,1个……萝卜合起来是许多个萝卜,1个,1个……合起来是许多个。”
4、分组玩游戏
将幼儿分为4-5组,请一位幼儿扮演兔妈妈,其他幼儿扮演小兔子,继续玩拔萝卜的游戏,并鼓励幼儿自己进行描述:“许多萝卜分成了1个,1个……1个,1个萝卜合起来是许多个萝卜。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数学活动,大部分幼儿掌握了“1个1和许多1的区别。但在实际操作时就会表现的不是太清楚。在以后的教育教学中要鼓励幼儿多去观察,多去发现,要从开发幼儿的智力为教学的出发点,培养幼儿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18、小班数学教案评价及教学反思《小动物在哪里》
活动目标:
1、能用“××在什么的上面(下面)”句型讲述物体的空间位置。
2、观察画面,理解画面内容,正确感知物体的上下方位,并能按照要求进行操作。
3、愿意和同伴一起活动,体验活动的乐趣。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教具:在户外活动场地布置大滑梯、桌子、椅子、树等场景,小兔子一只。
学具:各种小动物玩具(多于幼儿人数),幼儿用书(P36-37)彩色笔若干。
活动过程:
一、找找在哪里
教师(出示玩具小兔子):今天小兔子想和我们玩“找找在哪里”的游戏,你们高兴吗?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幼儿闭上眼睛,教师将小兔子放在桌子上,请幼儿说说小兔子的位置,引导幼儿完整讲述“小兔子在桌子上面”
教师再次将小兔子放在滑梯下面,请幼儿寻找并完整讲述“小兔子在桌子下面”
二、捉迷藏
打开幼儿用书,观察画面说说:图上有什么?它们藏在什么地方?谁在树上?谁在树下?启发幼儿给在下面的小动物涂色。
观察画面,认识汉字:上下,并圈出在下面的小动物。
请每位幼儿拿一个小动物,把它放在场景的上面或下面,边放边说小动物的位置,大家一起寻找小动物并烁烁。
请女孩放小动物,男孩寻找,找到后两人拉手说一说小动物在哪里,然后交换。
活动评价:
表扬在活动中积极,完整讲述的幼儿。
请幼儿找找教室的上面和下面都有些什么?活动运用游戏的形式小班幼儿易于接受和感兴趣参与。
活动反思:
幼儿时期,兴趣是其学习活动中最强烈的心理因素,幼儿一旦有了学习兴趣,就能自发地把心理活动指向学习对象,且能取得较好的效能,因此,任何活动都应重视兴趣的培养。<快思老师.教案网出处>今天的活动,从教材的选编到教法的设计,能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充分运用游戏的形式,使幼儿在积极愉快的游戏气氛中自然地潜移默化地掌握了××在什么的上面(下面)”句型讲述物体的空间位置,正确感知物体的上下方位。
19、小班数学教案《学习6的加减法》含反思
活动目标:
1、看图列算式,感知加减法算式表达的数量关系。
2、熟悉理解“又来了”“一共”“走了”“还剩”的实际意义,运用正确的词汇表达图意。
3、相互出应用题给同伴猜加法还是减法。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米老鼠手偶、1只小熊6只、背景图一张、幼儿用具若干
活动过程:
一、游戏:碰铃(复习6以内的组成)
师:嘿嘿嘿我的小铃碰2下,你的小铃碰几下?
幼:嘿嘿嘿你的小铃碰2下,我的小铃碰3下.、、、、、、
小结:刚才我们把6以内的组成都复习一遍了,我们小朋友都很棒,自己来鼓励一下。
二、学习6的加法减法
好我们来看看今天谁要和我们做朋友?(米老鼠)今天我要来考考你们看谁本领最大。
1、1只小熊高高兴兴地来了,可是它一个人太没劲所以它又叫来5只小熊,现在一共有几只小熊?你用什么方法算的?(1+5=6)那你怎么知道是加法呢?因为它里面说又来了、一共这就是说越来越多了,所以要用加法算。
2、现在我们再来看看在这一题上来编出另外一道加法题和两道减法题。(5+1=6)(6-1=5)(6-5=1)
小结:我们发现吗这四道题目都用到了数字1、5、6。而且这两道加法题就像老师以前说过它应用了加法交换律,所以只是交换两个加数位置,得数不变。其实这就是三数四题。
3、接下来再来看看从小熊身上还可以编出那几道算术题。(教案来自:快思教案网.)如有6只小熊2只熊弟弟戴着帽子,还剩下几只小熊没戴帽子?(6-2=4)反过来问就变成另一题啦,我谁来试试。(6-4=2)同时在得出两道加法题。2+4=6、4+2=6
小结:嗯,我们小朋友真棒。我们知道6可以分成2和4,6-2=4、6-4=2。
4、现在老师要请你们和傍边朋友一起来编算术题,看看哪一组本领最大,哪一组编的最好。
3只小熊头上戴着花,还有3只小熊头上没有花,一共有几只小熊?为什么?3+3=6接着得出6-3=3
三、游戏:玩转盘
好现在我们一起来比一比看谁最最快,教师说出算术题孩子在转盘上转,看谁的动作最快答案又准确。活动延伸幼儿书写6的加减算术题。
活动反思:
在学习6的加减法时,我首先复习了6以内的组成,目的是为学习6的加减法做铺垫,利用拍手碰球的游戏把孩子们很快引入学习中来。我利用孩子们喜欢的小动物活动场面。由小熊来班中做客的画面,引出教学内容。画面生动活泼,既贴近孩子们的实际生活,又吸引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孩子们认真观察图画,形成概念,理解“一图两式”,首先让孩子们把小熊分成两组来观察,问一共有多少只小熊?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得出不同的算式。但是在教学中有些孩子还是不能从不同的角度去看,这时候教师应该在孩子解决的过程中,让孩子体验到事实就是一种摆法而已,这样有利于孩子的掌握,清楚的明白一图两式的由来。通过复习组成,并引导孩子联想,看到一组还能想到哪组,这样有助于孩子在看到1+5=6的时候马上可以想到5+1=6。还可以让孩子举例你还能想到哪些像这样得数是6的“好朋友算式”。对于本次活动下来,绝大部分的孩子基本能掌握,那么老师就应该选择“你的想法、你是怎么算的”,引导孩子思考计算的过程,从而导入借助6的组成计算加减法,否则孩子很容易停留在自己已经会了计算结果上,而不去考虑计算的方法和过程,在孩子表述他用实物来算的时候,应及时引导升华为,因为1和5组成 6,所以1+5=6结合情境,引导孩子们理解图意,充分感受“一图两式”。接下来让孩子们运用知识的迁移结合情境图独立地解决得数是6的加法问题,进一步巩固和理解“一图两式”的意思。让孩子们思考,看着小熊身上的不同之处来列出两道加法算式。这样便出现了两道得数是6的加法算式,并让孩子们进行讲解怎样看图列式的,又进一步提高了孩子们看图解决问题的能力。留给孩子们充分的思维空间,让学习灵活地选择,同时也有利于发展孩子的思维,激发孩子的学习动机。孩子们的学习兴致较高,只是由于放得太开了,有的孩子说不到点上。所以活动中孩子们对加法的理解比较透彻。但对减法的理解,还有个别学生分不清总体和部分的关系,原因是在教学时间分配上,理解减法的时间较少,对减法部分还应该让孩子充分的说说一图两式的列式根据,对加法意义的理解时间应该相应减少。
20、小班数学教案《做客教案》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喜欢参加操作活动,并能按要求完成操作活动。
2、能手口一致地点数5以内物体的数量并说出总数。
3、学习按数取物,根据5以内的指定数量取出相等数量的物体。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教具:带圆点的蘑菇形房顶用1―5的点卡表示;贴有小动物的房间,分别为五种不同的动物;大子两颗。
2.学具:幼儿人手一份操作学具“糖”、糖纸、数字卡等)。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景――练习点数
唱歌《开车歌》到小动物家做客。依次出现小动物的房间:“看看我们先到谁家啊?”(小猪)“有几只小猪在家?”(3只)打乱顺序出示,请幼儿点数并说出总数。
小结:大家都数一数,知道每个房间住着几只 小动物。
(二)游戏“挂门牌”――将数字与数量对应匹配
“小动物的房子盖好了,可是它们都忘记挂门牌号了,我们大家来帮它们挂一下吧!”请幼儿分别用数字卡表示门牌号。[本.文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并提问:“你怎么知道这个门牌号是ХХ家的呢?”
小结:小狗的房间里住着一只小狗,门牌号应该是1。(类推)
(三) 游戏“包糖果”――练习按数取物
1.教师掷有点卡的 子,幼儿根据点卡数量取出相应数 量的糖纸,边拿边说:一个点我拿一张糖纸。(重复游戏)
2. 教师掷有数字的 子,幼儿根据数字取出相应数量的糖纸,并边拿边说。
3.幼儿自由“包糖果”,把糖果送给自己想送的小动物。
小结:有几只小动物就包几颗糖果。
教学反思:
3岁半到4岁的幼儿已经开始掌握计数活动,并学会按计数活动的要素进行计数,形成了最初的数概念。我班幼儿现处于小班下学期,经过一个多学期的学习和训练,已经能够按顺序口头数数,能够手口一致地点数4以内物体的数量,并说出总数。根据幼儿计数能力发展的顺序:按顺序口头数数→按物点数→说出总数→按数取物,特设计此次数学教育活动。
21、小班数学教案《种花》含反思
教学目标:
1、学习按AB模式进行排序。
2、帮助蝴蝶建造花园,进一步感受春天花儿的美丽。
3、能在集体面前大胆发言,积极想象,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4、能认真倾听同伴发言,且能独立地进行操作活动。
教学准备:
1、春天小花园场景一个、幼儿扮演的蝴蝶姑娘二位。
2、各类模式卡、小花盆人手一份、面泥制作的不同颜色、大小、种类的花若干。
3、音乐伴奏。
教学过程:
一、看看说说
1、师:“我们来到了哪里呀?春天来了,你觉得小花园怎么样?是谁飞来了,咦,怎么又飞走了?”(幼儿扮演蝴蝶姑娘进场)
2、师:“蝴蝶姑娘最喜欢和花园的谁一起玩?我们前几天一直在做花,快来帮蝴蝶姑娘想个办法?”
3、师:“那你们知道蝴蝶姑娘最喜欢怎么样的花园?”(幼儿自由说)
4、小结:蝴蝶姑娘说了,它最喜欢在花园里种的整整齐齐、有规律的花。假如你把花乱起八糟的种在一起会一点也不漂亮的。
二、摆摆讲讲
1、师:“蝴蝶姑娘它有自己的想法,它给每位小朋友准备了一封信,它说按照信的要求把花种的整整齐齐,那么花园会更美丽的。”
2、讨论:“你们知道这盆花是怎么种的呀?”;文.章出自屈,老师教.案网](出示一张模式卡)
3、小结:种花的时候先找到起点,看清楚信上的规律再种上去,种的时候排的整整齐齐才会更好看,蝴蝶才会更喜欢和春天小花园的花做朋友。
4、幼儿操作。
5、讨论:“你们把一朵一朵的花都排排队种在了花盆里,好象种的方法不一样,谁来说一说?”(幼儿一一介绍)
6、小结:你们真动脑筋,都是按照蝴蝶姑娘的要求来种花,可是种的方法不同,有的是按颜色来种的,有的是按大小来种的,有的既不是按照颜色、大小而是按照花的不同名字来种的,蝴蝶姑娘看了一定会很开心的!
三、唱唱跳跳
1、师:“我们一起把花种到花园里吧,你们现在觉得蝴蝶姑娘会喜欢来花园玩吗?”
2、师:“我们一起和蝴蝶姑娘来跳跳舞吧!”(歌舞表演)
3、师:“和蝴蝶姑娘再见,我们过几天再来看你!”
教学反思:
小班幼儿借助可触摸到、体验到的面泥开展有趣的操作活动,非常适于农村幼儿园,也得利于改变单一的、封闭式的课堂教育形式。为此,将底结构活动中制作的面泥小花进行拓展,有效开展高结构活动能使幼儿的学习兴趣递增,不同的新经验得到提升。本次活动“种花”就是将材料进行拓展,使幼儿在数的情景操作中尝试运用AB模式进行排序。
在活动中我主要采用了问题情景层层层入的方式,如一开始教师带领幼儿来到小花园中问:“你觉得小花园怎么样?是谁飞来了,咦,怎么又飞走了?”就将幼儿对春天的各种感受进行了大胆的表达,帮助幼儿整合了各种春天的经验。之后在师幼讨论中:“你们知道蝴蝶姑娘最喜欢怎么样的花园?”很好的激起了幼儿对有规律种花的想法与兴趣。再通过个别幼儿对操作材料的示范与讲解,使每位幼儿清晰、正确地了解了有规律种花的要点,再后幼儿在自主选择教师提供的各种材料互动中(平日幼儿在区域活动中塑造的各种小花及人手一份的模式卡、小花盆等),充分给予了每位幼儿大量实践操作的机会。同时,幼儿在运用AB模式排序帮助蝴蝶建造花园的程中又提升了按颜色、按大小、种类种花的方法,从而使幼儿在游戏情景中自主探索、实践应用中达成活动目标。在最后的环节中,幼儿自由地在唱唱跳跳中表现出了对春天的喜爱之情,也使活动达到了高潮,并且帮助幼儿获得了各种能力的发展。
22、小班数学教案《糖果屋》反思
活动目标
1.认识长方形、三角形、圆形。
2.尝试运用长方形、三角形、圆形,进行自由拼贴。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4.发展辨别、分析、归纳智力和运用智力。
活动准备
课件准备:“重建糖果屋”情景图片。
纸面教具:《糖果屋》。
材料准备:剪刀、胶水。
活动过程
一:操作课件,初步了解房屋的基本结构和形状
——糖果屋由哪些部分组成呢?
——屋顶分别是什么形状的?
二:放情景图并操作课件,令幼儿进一步认识图形
—重建糖果屋的屋顶需要用到什么形状的糖果?
——请你从一堆糖果中找出长方形/三角形/圆形的糖果吧。
三:出示教具,鼓励幼儿运用几何图形拼贴糖果屋
1.发放纸面教具及材料“胶水”,鼓励幼儿运用几何图形自由拼贴。
2.幼儿动手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3.幼儿互相欣赏构建作品并交流。
教学反思:
数学活动对于小朋友来说是个很愉快的课程,因为整节活动中游戏的时间多,而且小朋友动手操作的机会比较多,但是要让孩子们能真正的理解这节教学活动的内容,并做到熟练掌握、灵活运用却不是那么容易。
23、小班数学教案《长和短》反思
活动目标
1.愿意参与比较活动。
2.尝试用一头对齐的方法比较两个物体的长短。
3.初步感知物体长短的相对性。
4.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5.提高逻辑推理能力,养成有序做事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已经掌握用目测的方法直接比较长短。
课件准备:“耳朵长和短”图片。
纸面教具:《长和短》。
材料准备:短、稍长、长三种长度的绳子。
活动过程
一
出示图片引导幼儿用目测的方法直接比较长短
——小猫蜜蜜和兔一一最近遇到了一个难题,她们都觉得自己的耳朵比对方的长,争论了好久也没有得出答案,所以想请小朋友们看看,到底谁的耳朵长,谁的耳朵短。
——是蜜蜜的耳朵长?还是兔一一的耳朵长?
二发放纸面教具让幼儿用一头对齐方法比较长短
1.发放纸面教具,引导幼儿在纸面教具上比较两支笔的长短。
2.引导幼儿在纸面教具上比较两把尺子的长短。
3.引导幼儿在纸面教具上比较两把伞的长短。
4.教师操作课件,验证幼儿的答案。
三
发放材料鼓励幼儿比较长短感知长短的相对性
1.幼儿第一次比较绳子长短。
2.幼儿第二次比较绳子长短。
教学反思
1、本活动能充分调动幼儿积极参加游戏的兴趣, 促使学生更好的发现生活中的知识。
2、师生配合较好,学生愿意参与,具有积极的表现欲。
3、再次上的话,材料选择应更丰富点。最好是现成的物品。更能引导学生对身边的东西直接区分描述。
24、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大小分类》反思
今天,咱们上的这一课的题目叫做《大小分类》,因为小朋友把大的物品和小的物品分开了并放进了大小不一样的箱子,所以它的名字叫做《大小分类》。来,跟老师一起说--《大小分类》。
小班公开课数学教案《大小分类》
教学目标:
(1)认识物品,并能发现特征。
(2)两个相同的物体比大小。
(3)能按物体的大小进行分类,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5)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教学准备:
(1)小熊、纸箱子、橡皮泥、汽车、篮球、雨(样子一样,大小不一)各两个。
(2)纸盒子(魔盒)一个。
(3)小班幼儿用书10月分册第19页。
教学重点:
按照物体的大小分类。
教学难点:
能准确说出物品的名称,并发现特征。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当魔术师。
教师:"今天,李老师想当一位魔术师,带着咱们贝贝班的小朋友去看看魔幻的世界,小朋友想不想去呀?"
幼儿:"想!"
创设情境,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2)变魔术。
教师:"那好,小朋友看看这是什么呀?"
幼儿:"盒子"
教师:"它呀可不是一个普通的盒子,它能变出好多好东西呐!小朋友想不想看看它都能变出什么东西来呢?"
幼儿:"想!"
教师:"好,现在请小朋友来跟老师一起变变看吧!"
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认一认,并发现特征。
教师:"魔盒、魔盒。"
师生:"变、变、变。"
(一一出示物品)
教师:"看,咱们变出了什么呀?"
幼儿:"小熊、纸箱子、橡皮泥......"
教师:"那么小朋友来看看它有几个(只)呀?"
幼儿:"两个。"
教师:"噢!两个,那它们两个长得一样吗?"(同一物品作比较)
幼儿:"一样。"(伴随说出一些明显特征,比如:颜色等)
教师:"那小朋友看看它们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吗?"
幼儿:"一个大,一个小。"
教师:"啊!咱们贝贝班的小朋友真棒。那小朋友还能告诉老师它们两个到底是哪个大哪个小吗?"
幼儿:"能"
教师:"好,现在李老师请一位小朋友上来给老师指一指,好不好?"(幼儿举手,请一位幼儿上前)
教师:"好,谢谢***小朋友,请回坐。"
教师:"刚刚***告诉老师了,是它(大)它(小)。"(教师先举起大的一个物品,随后举起小的一个物品)
教师引导幼儿,让幼儿自主发现特征。
三、物品按大小分类
教师:"刚刚小朋友都认识了这些物品,也知道了它们哪个大哪个小是不是?
幼儿:"是"
教师:"可是老师把它们都放在了这个桌子上面,小朋友看看这样放着整齐不整齐呀?"
幼儿:"不整齐。"
教师:"那么小朋友想一想咱们把它们怎么放就变整齐了呀?"
开动幼儿的脑筋,让幼儿思考。
幼儿:"分开放。"
教师:"唉!对了,小朋友真聪明。"
教师:"现在小朋友看看老师拿的这是什么呀?"
幼儿:"纸箱子。"(出示一大一小纸箱子)
教师:"它们......一个(大)一个(小)"
教师:"咦!我看见它里面有一个东西,小朋友猜一猜是什么呀?"
幼儿自由猜想,再次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教师:"噢!原来是一个字宝宝呀!"
教师:"小朋友看看这个字宝宝在大的纸箱子里放着还是在小的纸箱子里放着?"
幼儿:"在大纸箱子里。"
教师:"所以这个字宝宝和这个纸箱子一样。"
教师:"来,跟老师念:大、大、大。"
幼儿:"大、大、大。"
教师:"这个字念什么?"
幼儿:"大。"
教师:"老师在这个小的纸箱子里也看见了一个字宝宝,小朋友猜猜在这个纸箱子里找到的字宝宝念什么呀?"
教师:"小、小、小。"
幼儿:"小、小、小。"
教师:"小朋友记住了没有?"
幼儿:"记住了。"
教师:"那好,现在老师请小朋友来给它们分分类。大的物品放进大的纸箱子,小的物品放进小的纸箱子,好不好?"
幼儿:"好。"
请幼儿上前自主操作,激发幼儿的动手能力。
四、小结
教师:"看看,现在这个桌子上面变整齐了没有?"
幼儿:"整齐了。"
教师:"为什么它变整齐了呀?"
师生:"因为小朋友把它们都分了类,所以它变整齐了。"
教师:"谢谢小朋友。"
幼儿:"不用谢。"
教师:"今天,咱们上的这一课的题目叫做《大小分类》,因为小朋友把大的物品和小的物品分开了并放进了大小不一样的箱子,所以它的名字叫做《大小分类》。来,跟老师一起说--《大小分类》。"
幼儿:"《大小分类》"
教学延伸:
教师:"好,现在老师请小朋友和老师一起给书上的这些物品也分分类,好不好?"
幼儿:"好"
给每名幼儿各发一本幼儿用书并打到第19页。
活动反思:
根据教材在设计这个活动的时候我在想大小对于小班幼儿应该不容易掌握,所以我就设计了几个环节让幼儿通过不同的游戏来反复认识大小,并分类。通过实际操作我发现孩子们掌握的还不错。
25、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认识圆形反思
活动目标
1.愿意参与活动,对数学活动感兴趣。
2.认识圆形,初步掌握圆形的特征。
3.能在生活中找出各种圆形的物品。
4.发展观察、辨别、归案的能力。
5.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活动准备
环境准备:教师提前在班级内的各个角落放置一些圆形的物品。
课件准备:“圆形专卖店”情景图片;“各种形状”组图;“去进货”组图;游戏背景音乐。
纸面教具:《圆形专卖店》。
材料准备:马克笔。
活动过程
一
出示图片引导幼儿初步感知圆形
——小老鼠皮皮新开了一家专卖店,里面卖的物品很特别,我们一起去瞧瞧吧!
——皮皮的专卖店里都有哪些物品?
二
帮助幼儿认识圆形掌握圆形的特征
——这个圆圆的图形就叫做圆形。
——圆形和其他形状相比,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三
发放纸面教具巩固幼儿对圆形的认识
1.发放纸面教具,引导幼儿寻找正确的小汽车。
2.引导幼儿在纸面教具上连一连。
3.教师操作课件,验证幼儿的答案。
四
播放游戏音乐玩游戏寻找圆形的物品
——恭喜小朋友们顺利地帮助皮皮完成了进货任务,现在请小朋友在班级内找一找,哪些物品是圆形的?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活动,幼儿能够从众多物体中区分出圆形,能够通过观察,寻找到生活中的圆形物体。
26、小班数学活动教案和教学反思:鼓娃娃
目标
1.体验游戏中学习的乐趣。
2.感知5以内的数量,并能按数量取相应的物体。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活动准备:
幼儿人手4块积木代表鼓娃娃,10个雪花胶片和一块可插4排雪花片的计数板,数字点卡。
活动重点:感知5以内的数量。
活动难点:按数量取相应的物体。
活动过程
1、游戏:“听鼓声取积木”。
(1)每敲一次鼓,就拿出一块积木。(分别敲4次鼓,取出4块积木)
老师:“小朋友手上的积木就是“鼓娃娃”,小耳朵注意听,每听到一次鼓声,就拿出一个‘鼓娃娃’。”
(2)幼儿数一数,有几块积木。
老师:“我们一起来数一数,现在有多少个‘鼓娃娃’蹦出来了,注意要从最左边开始数,用手点着积木数。”
本环节复习4以内的数,强调点数的方法。
2、取雪花片,看数操作。
老师举数字,幼儿按数字取相应数量的雪花片。
老师:“小朋友看看老师手上的卡片上是数字几?请你拿出跟数字一样数量的雪花片。”
3、老师分别按次数敲鼓,幼儿根据鼓声的次数,从计数板上取走相应数量的雪花片,放到盘子里。
4、游戏:“开火车”
游戏规则:幼儿手上拿着画有圆点的卡片,老师拿数字卡片,当老师出示数字卡“5”,手上拿着相应数量点卡的幼儿就上车,组成一列火车。
老师:“现在请小朋友数一数你手上的卡片里有多少个圆点?”“数字5的小朋友请上车。”
27、小班数学活动教案及教学反思——补城墙
小班数学活动——补城墙
活动目标:
1、巩固幼儿对三角形、圆形、正方形的认识,并让幼儿初步感知圆形与半圆形之间的转换关系。
2、初步培养幼儿团结合作的能力。
3、让幼儿体验帮助别人的喜悦心情。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活动准备:用泡沫板做的城墙及各种形状的“石块”,每人一套操作材料、各种形状的饼干。
活动重难点:
1、知道大小一样的半圆能合成一个圆。
2、能用相同形状的“石块”补城墙。
活动过程:
一、教师邀请“图形宝宝”做客,激发兴趣。
师:小(3)班的小朋友,今天我邀请了几个图形宝宝来做客,看看它们是谁呀?
1、复习三角形、圆形、正方形。
2、认识半圆形。
3、与图形宝宝做游戏——捉小鱼
师:图形宝宝们想跟大家交朋友一起做游戏,你们愿意吗?听说你们昨天学了一个新的游戏——捉小鱼是吧?好不好玩呀?那我们就请图形宝宝跟我们一起来玩捉小鱼的游戏吧。我先给每个小朋友分一个图形宝宝。看看自己朋友是什么图形?呆会儿,大家牵手图形宝宝一起玩捉小鱼的游戏,当你被渔网捞住的时候,渔网会问:你的朋友是什么图形呀?比如我拿的是半圆形,我就回答:我的朋友是半圆形。记住一定要回答正确哦,不然就会被捞走晒成鱼干啦。
二、帮助图形王国补“城墙”。
师:刚才在玩游戏的时候,一个图形宝宝悄悄的告诉了我一个秘密。你们想不想知道呀?昨天晚上图形王国被怪兽偷袭了,怪兽乘图形宝宝们都在睡觉的时候,就偷偷的来攻打图形王国。还好图形王国的城墙比较坚固,怪兽们怎么攻打也打不进去,最后只能放弃逃走了。。。可是城墙却被打坏了,到处都是洞。城墙坏了可不行呀~万一,今晚怪兽又来攻打可就完了!得赶紧修补呀。可是图形宝宝们都不会修补城墙,这可把国王给急坏了。。。于是他派了几个图形宝宝来请我们我去帮助补城墙,你们愿不愿意呢?好,我们现在就出发!坐上我的魔法小飞机,飞机起飞时我们要闭上眼睛,不然会掉下去的~~那样就到不了图形王国啦。。。
1、教师示范补城墙。
师:HI~我是图形王国的女王,瞧!这就是我们的城墙,被怪兽打得到处都是洞~咦~你们发现没有~这些洞都是有形状的也~都是些什么图形呀?我给大家也准备了各种形状的石块,可是要怎么修补呢?谁会?
2、幼儿合作一起补城墙。
三、分享美食。
师:你们太能干了,把我的城墙修补得这么平整,就跟崭新的一样~谢谢大家!你们太辛苦了~这样吧~我大家吃点小点心。瞧~!我们王国的点心也都是有形状的呢~想不想吃呀?等下我会给你们几张购物卷。。。。。
五,帮助其它图形宝宝补墙,(幼儿独自操作)教师指导。
师:我们王国的点心好吃吧?我告诉你们哦~刚才补好的这面墙只是我们王国的一小小小角落,还有很多墙上都是洞呢。我想请小朋友们继续帮我修补好么?
教学反思
这次我选择的活动内容是小班数学活动——补城墙。通过活动帮助巩固对各种图形的认识,并初步了解半圆与圆形之间的转换关系。根据本班幼儿的年龄特征和兴趣。我以游戏为线索贯穿整个活动,孩子们在玩中做,在学中玩,活动效果还不错。下面我就谈谈自己的一些感受:
我觉得幼儿园的教学,是教师的教育与孩子的学习相结合的一种活动。在这次活动中,教师的教起主导作用,而孩子的学则起着主体作用。教固然重要,学则更是重重之中。所以在这次活动中,我着重发挥了孩子的学。
首先,从孩子的兴趣出发,把活动设计成游戏。
游戏是幼儿做喜欢的活动,特别是小班的孩子,它们就是喜欢玩。如何让枯燥乏味的认识图形变成孩子们喜欢玩的游戏呢?我想了很多,最后决定选择孩子们喜欢的怪兽攻城的故事引出活动。激发幼儿的正义感,并让他们帮助补城墙。孩子们对这次活动非常喜欢,每个孩子都能积极的投入到游戏中去。
其次,让幼儿在活动中获得快乐。
教学活动不是单纯的教与学的结合,也不是纯粹的学习,只有在玩中学,学中玩,这样的学习才是真正的学习,也是事半功倍的学习。所以,我不是单纯的讲解示范,让幼儿枯燥的学,而是让幼儿动起来在快乐中学习。让幼儿自己发现问题进而解决问题。
最后,从尊重幼儿出发。
幼儿都是聪明的。不论是哪一节课我们都应该走进幼儿,走进幼儿的心灵。因此在这次活动中很多幼儿发挥了自己的想象。他们在粘贴图形时,是带着一颗热心,帮助关心他人的心来进行操作的,是从自己的兴趣出发的,最后都体验到了帮助他人的快乐。
总之,这次活动我感觉还存在一些问题,希望在以后的教学中多学习老师们的经验,并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及身心发展的需要,采用幼儿易于接受的灵活多样的教育方式进行引导,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28、小班数学活动教案及课后反思《大商场》
活动目标:
1、通过讨论,实践操作,尝试按一定的规律对物体进行排序。
2、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
3、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4、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二、活动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胸饰人手一份(猫、狗)分颜色与大小。
学具:(1)鲜花铺(分颜色、分大小)
(2)服装铺(分颜色、分大小、分款式)
(3)日用品架(餐具)(分大小、分颜色、分种类)
(4)食品架(薯片)(分颜色、分高矮)
(5)课件
(6)图书架(分大小、分颜色|
三、活动过程:
1、实践感知:(听音乐进场)
T:小朋友,快来看,这是谁呀?(汪汪),他们呢?(咪咪),今天我们一起来做咪咪和汪汪排队进大商场好吗?想一想,商量一下,怎么排?
咪咪,我们一起来看看汪汪是怎么排队的?再来看看咪咪是怎么排的?(幼儿集体说,教师总结)
T:队伍都排整齐啦,接下来我们要进大商场啦,大商场里的货物可真多,有鲜花、有食品、有餐具、有图书、有服装,还有一个好玩的电子游戏室,请汪汪和咪咪一样一样地去玩一玩,如果你发现那些商品没有排列整齐呀,就来做理货员,把它们理一理,排一排。
2、幼儿分组操作:
3、集体参观百货商店,讨论:
T:咪咪,快来食品柜看看,这里的薯片可真多,颜色不一样,高矮也不一样,看看刚才的理货员是 怎么排的呀?(讨论,如有错误,集体修改)总结:哦,原来它们是按照高矮(颜色)不同来排队。
食品柜看完了,我们再来图书室看看吧……
4、运用迁移
T:马上要过新年啦,百货商场里呀想挂一些漂亮的气球来布置新年的气氛,请我们的小汪汪,小咪咪一起来帮忙想一想该怎么挂呢?看看谁想出的方法多?(先讨论)然后个别幼儿回答说一种,显示一种。
T:原来挂气球可以想到那么多不一样的方法呀,你们的本领可真大!
教学反思:
此次活动圆满结束!活动前我为幼儿创设了宽松自由的活动氛围,让幼儿在宽松自由的氛围中轻松获得锻炼与提高。活动过程中,幼儿表现的积极主动,都能用较完整的语言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并能主动与同伴交流。
29、幼儿小班数学教案 一和许多反思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
2.认识区分“1”和“许多”。
3.知道“1”和“许多”的分合关系。
4.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5.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活动准备
钢琴、一位老师、一幅大挂图、一个小篮子、几个苹果和橘子、一个面包、与幼儿数量同样多的小红帽、与幼儿数量同样多的插花、一扇假大门
活动过程
1. 音乐导入
小朋友,请你跟我做(一位老师弹歌曲〈〈小红帽〉〉,幼儿跟老师做律动)。小朋友,刚才是什么儿歌呀?对,是小红帽。昨天老师给小朋友讲了小红帽的故事,有一天小红帽去看外婆,经过大森林的时候碰到了大灰狼,大灰狼骗了小红帽,把小红帽和外婆给吃了。最后是猎人打死了大灰狼,救出了小红帽和外婆。
2.认识“1”和“许多”与它们的分合关系
今天外婆给小红帽打电话了,外婆说:“小红帽,来看看外婆吧,外婆想你了。”于是,妈妈给外婆准备了许多礼物,让小红帽拿给外婆。看,这是什么(拿出一个面包)?老师手里有几个面包?小朋友看看妈妈还准备了什么(拿出一个苹果)?老师手里有几个苹果?小红帽说:“妈妈,一个苹果太少了,你在拿出几个苹果吧!”(老师分4次拿苹果,每次只拿一个,每拿完一次就提问‘老师手里有几个苹果’)。小朋友看看现在一共有多少苹果呀(引导幼儿说有许多苹果)?这许多的苹果是由刚才一个一个的苹果组成的,所以,一个一个的1可以组成许多。小朋友,跟老师说一遍‘一个一个的1可以组成许多’。(老师再拿出5个橘子)小朋友,这是些什么?老师这里有多少橘子?(把面包、苹果、橘子放在小篮子里)小红帽拿着妈妈准备的一个面包、许多苹果和许多橘子去看外婆了。
小红帽走啊走啊,有走到了那片大森林,小红帽害怕了,她怕在遇到大灰狼。于是,她问小朋友:“小朋友,你们可以一起和我去看外婆吗?”小朋友,你们想和小红帽一起去看外婆吗?小红帽听到小朋友愿意和她一起去看外婆可高兴了,她说:“谢谢你们,请你们也戴上小红帽吧!”(老师拿出准备好的小红帽)小朋友,老师这里有多少小红帽?(请每位小朋友拿一顶)现在小朋友头上戴了多少小红帽?老师手里还有小红帽吗?刚才老师手里的 许多小红帽被小朋友拿走后,就变成一个一个的了。所以,许多可以分成一个一个的1。小朋友,跟老师说一遍‘许多可以分成一个一个的1’。小朋友戴好你们的小红帽,我们一起出发吧!
3.巩固
(墙上挂着大挂图,上面插着花)小朋友,这里有花哦,看看有多少花呀?我们采些花给外婆送去吧!每个小朋友只采一朵花。(在小朋友采花时提问个别幼儿‘你采了几朵花’)小朋友,现在你们手里有几朵花啊?草地上还有花吗?它们都在哪了?对,草地上的许多花都被小朋友采走了,变成小朋友手了一朵一朵的花了。许多分成了一个一个的1。小朋友,现在请你们把花都放到老师的篮子里吧!篮子里现在有多少花?小朋友手里还有吗? 刚才小朋友手里一朵一朵的花现在变成了篮子里的许多花了,一个一个的1可以组成许多。小朋友,我们继续走吧!
4.延伸活动
(到了外婆家,一位老师扮外婆,开门。)外婆见来了这么多小朋友,可高兴了,于是给小朋友出了一个问题。她问:“小朋友,在你们家里见过什么是一个的东西,什么是许多个的东西?”(请幼儿回答,最后老师
总结)外婆听到小朋友找到这么多一个的东西和许多个的东西,夸奖小朋友真聪明!她又说:“小朋友,在外婆家的周围还有许多东西是一个的和许多个的,我们一起出去找找吧
关于选材的反思:孩子们刚刚进入小班,在玩玩具、使用学具、体育游戏时孩子们经常会争抢一些玩具,每当孩子们发生这些矛盾时,他们总是说:“××小朋友拿了很多玩具,我没有。”看到孩子们的这一表现,我认为对孩子们进行一些关于数的教学很有必要,在选择活动时,我觉得《1和许多》这一活动比较适合这一阶段的小班孩子,所以确定了这一内容。
关于活动设计思路的反思:和孩子们相处了已经一个月的时间了,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发现孩子们对故事都比较感兴趣,而小白兔也是孩子们脑海中印象最深刻的形象。所以选择了兔妈妈带小白兔去秋游这样一个内容作为活动的线索,让孩子们在故事中感受学习“1和许多”这两个不同的数量,从而达到所要达到的目标。但是由于在故事的情节上思考还不是很周到,导致了种萝卜的过程显得有些唐突,如果在故事情节上还应该再斟酌斟酌,使故事内容更符合逻辑思维,也更生动有趣一些。或许活动的效果会更好些。关于活动目标的反思:这次活动我制订了两个目标:1.通过活动,让幼儿感知“1”和“许多”,并初步区别“1”和“许多”两个不同的量。2.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第一个目标是关于认知能力方面的内容,我觉得还是比较适合我班孩子的年龄特点的。而第二个目标应该更加细化一些,我把第二目标修改成了:在动手操作活动中感受数学活动的乐趣,愿意参加数学活动。我觉得这样修改以后目标会更加详细、具体。因为目标的制定应该是可实施的,或者在活动中应该看到施教者达成这一目标的过程是怎样的,这也是在制定目标时我没有考虑到的地方。
关于活动准备的反思:在活动准备这一环节中,我选择了使用幻灯的形式,主要是想通过生动的画面,从视觉上吸引小朋友的注意力,孩子们也确实比较喜欢这些活泼可爱的小兔子。应该说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但是在活动准备上也确实存在着一些不适宜的地方。比如在出示萝卜的时候,如果不是幻灯,而是直接给小朋友准备一些萝卜放在篮子里,让孩子们分别感受“篮子里有许多的白萝卜、红萝卜和胡萝卜”。通过这样的三次让孩子们感知“许多”这一数量孩子们对这一活动内容的理解会更假透彻一些。那样的效果要比仅仅给孩子一张图片来得更有效一些。
关于活动过程的反思:活动中的第一环节,通过故事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孩子们也确实有些进入了情境。但是在这一环节中我觉得这里的提问有些不适合,上来就先问小兔家有几个人,这并没有体现教的过程,我思考了一下觉得应把故事的开头将给小朋友听,这样才体现了教师教的过程。(修改后的语言:兔妈妈看到秋天来了,果子都成熟了,想带兔宝宝们一起去田野秋游,可是现在家里只有兔妈妈一个人,于是兔妈妈就出去找兔宝宝们,兔宝宝们回来了,家里一下子有了许多小兔子。提问:原来家里有谁?有几个?现在呢?同时根据小朋友的回答,出示相应的图片,给小朋友视觉感受。)这样一来,小朋友就首先从视觉上有了一个关于“1和许多”的量的概念。
活动的第二个环节的一开始,我思考以后觉得应该帮助孩子们再进一步感知许多这一概念,教师应该先说:“兔妈妈看到书上结满了许多的苹果。”然后提问,兔妈妈看到书上有多少苹果,小朋友回答说“许多”时教师同时出示书上的许多苹果,这样孩子们理解也更清晰一些。小班的孩子还是比较好动的,如果教师能够给孩子“一棵大树”,让小朋友扮演兔宝宝,或许孩子们会更兴奋。教师也能更好地帮助孩子们理解许多苹果可以分给许多小朋友,没人一个。因为小班孩子的语言理解能力还不是很强,过分绕弯子的语句孩子并不能理解,让孩子动手操作比教师的说教效果要好许多。这样孩子们在理解许多和一的数量关系会更容易,体会也更深刻。后面让孩子们在将苹过送到筐子里,体验一是怎样变成许多的,这样一和许多的数量关系也就明确了。
在活动的第三环节中,我采用的是让孩子们自己选择一种萝卜,帮助兔妈妈种萝卜,事先我是将萝卜分别放在每一组的桌子上的,这在活动前也是我仔细想过以后才这样做的,因为平时在班上的活动,我也会让孩子们从一个筐子里那东西,孩子们往往会抢,有时还会故意压到小朋友的身上。如果给孩子们出示一个装了许多萝卜的筐子,也许会进一步帮助孩子们理解“许多”这一数量的概念。让孩子们没人从筐子里取走一个萝卜,也能更好的诠释“1和许多”这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而我的设计是让小朋友从桌子上没人拿一个萝卜,也许孩子们知道了“1”,但是“许多”和“1”是什么样的关系,孩子们还是有些模糊。通过让孩子们“种萝卜”发现了许多的“1”放在一起就是许多。如果让孩子们分别种胡萝卜、白萝卜、红萝卜,也许收到的效果会更好。
教学策略的反思:
1.教师的总结性语言。在设计活动的过程中,我总是提醒自己在每一个活动环节结束以后都要进行小结。因为教师的小结能帮助孩子更好地理解所掌握的知识。前面说过,小朋友在语言的理解上还是受年龄的限制的。我只注重了教师的小结,而没有注意孩子的年龄特征,如果在小结时能够采用郎朗上口的儿歌形式,或许更适合小班孩子的年龄特征,也才是从孩子们的角度出发,采用的儿童的语言。
2.对孩子语言发展的训练。虽然我们采用的是分科教学的方式,我对孩子们施教的是数学领域的内容,但是我认为对孩子的教育是渗透在各个活动当中的,所以活动中,我让孩子们说“我拿的是一个×萝卜”就是为了让孩子能够学会表达,虽然有的孩子并不能主动地去对同伴说,但是我尽量和每个孩子对话,让每个孩子都能表达自己所想。活动中我也尽量给每个孩子回答问题的机会。
3.课堂秩序的反思。小班孩子年龄小,自我控制能力比较差,尤其是孩子们手里有了好玩的东西时,他们往往会将注意力集中在自己手里的东西上,从而游离于教师的活动之外,在活动中部分孩子也出现了这种状态,首先我是通过表扬的方式来鼓励孩子,当然也有的孩子并没有关注到老师的表扬,这时我采用了发小礼物的方式,这样孩子的注意力一下子被抓住了。但是在活动中让我一直感到内疚的是,我表扬了三个孩子,结果只给一个孩子发了小礼物,我想这是对其她两个孩子是不公平的,这也是在以后的教育教学中所要注意到的。
“教无定法”,在教学活动中的多思、多想对教育教学能力、教学效果的提高是有很大帮助的。在《教与学的心理学》中有这样一个公式:教师成长=经验+反思。学无止境,每一次的教学加上深刻的反思对自己都是一次成长。
30、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小狗开花店反思
通过装花的游戏,引导幼儿根据花篮上的数字,在花篮内装上相应数量的小花,尝试5以内的按数取物,体验数学操作活动的乐趣。
活动的准备
自制各种小花、篮子若干、活动图片、抹布、糨糊等。
活动的过程
一、引起兴趣
老师:我们宝宝都知道春天是一个美丽的季节,因为在春天里我们可以看到五颜六色的花宝宝,对吗?
幼儿:对。
老师:小狗也喜欢美丽的春天,所以它打算开一家花店。我们一起去看看,好吗?
幼儿:好。
老师出示图片1——
老师:好漂亮的花呀!怎么没有人去买呀?怎么办?
幼儿:谁要买花呀?
老师出示图片2——
老师:你们说的办法真好,一下子来了那么多的顾客,这下可把小狗忙坏了,我得去帮帮小狗。小狗小狗我怎么帮你呀?
二、装花
1、 引出操作要求:
(1)看看篮子上的数字是多少?
(2)在花篮里放上一样多的小花。
2、 老师示范,请幼儿一起帮忙。
老师:“才一个花篮,只能卖给一只小动物,可是还有那么多小动物怎么办?引发幼儿去帮忙。
3、 幼儿操作,老师观察指导。
4、 检验操作情况。
(1)你的篮子要装几朵花?
(2)全体幼儿一起帮忙检验。
(3)小结:一边贴一边数,数到和数字一样你就装好花了。
三、活动结束
老师:“小狗说谢谢我们宝宝,为了谢谢你们帮它装花,他准备给我们每个宝宝一朵漂亮的小花,你们喜欢吗?想对小狗说什么?(谢谢小狗)
老师:“我们下次再来找小狗玩,好吗?”
活动反思:
为了把教育的出发点从教材转向幼儿,从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想要探究的问题出发,挖掘其中的数学问题,引发幼儿的数学探究活动,不断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所以置换了角色,以宝宝自己“逛超市”的游戏形式开展活动。
31、幼儿园小班数学优秀教案大商场反思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大商场
一、活动目标:
1、 通过讨论,实践操作,尝试按一定的规律对物体进行排序。
2、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
3、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4、发展辨别、分析、归纳智力和运用智力。
二、活动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胸饰人手一份(猫、狗)分颜色与大小。
学具:
(1)鲜花铺(分颜色、分大小)
(2)服装铺(分颜色、分大小、分款式)
(3)日用品架(餐具)(分大小、分颜色、分种类)
(4)食品架(薯片)(分颜色、分高矮)
(5)课件
(6)图书架(分大小、分颜色)
三、活动过程:
1、实践感知:(听音乐进场) T:小朋友,快来看,这是谁呀?(汪汪),他们呢?(咪咪),今天我们一起来做咪咪和汪汪排队进大商场好吗?
想一想,商量一下,怎么排? 咪咪,我们一起来看看汪汪是怎么排队的?再来看看咪咪是怎么排的?(幼儿集体说,教师总结) T:队伍都排整齐啦,接下来我们要进大商场啦,大商场里的货物可真多,有鲜花、有食品、有餐具、有图书、有服装,还有一个好玩的电子游戏室,请汪汪和咪咪一样一样地去玩一玩,如果你发现那些商品没有排列整齐呀,就来做理货员,把它们理一理,排一排。
2、幼儿分组操作:
3、集体参观百货商店,讨论: T:咪咪,快来食品柜看看,这里的薯片可真多,颜色不一样,高矮也不一样,看看刚才的理货员是 怎么排的呀?(讨论,如有错误,集体修改)
总结:哦,原来它们是按照高矮(颜色)不同来排队。 食品柜看完了,我们再来图书室看看吧……
4、运用迁移 T:马上要过新年啦,百货商场里呀想挂一些漂亮的气球来布置新年的气氛,请我们的小汪汪,小咪咪一起来帮忙想一想该怎么挂呢?看看谁想出的方法多?(先讨论)然后个别幼儿回答说一种,显示一种。
T:原来挂气球可以想到那么多不一样的方法呀,你们的本领可真大!
活动反思:
根据教材在设计这个活动的时候我在想大小对于小班幼儿应该不容易掌握,所以我就设计了几个环节让幼儿通过不同的游戏来反复认识商品,并分类。通过实际操作我发现孩子们掌握的还不错。
32、小班数学教案:听音数数反思
活动目标:
通过操作,感受声音的数量变化。
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小彩石数个、一个瓶子里装有一些彩石
重点难点:数清楚彩石掉进瓶子的发出的声音次数
活动地点:活动室
活动形式:小组活动
活动过程:
1、教师与幼儿玩游戏,请幼儿猜猜瓶子里装的是什么?
2、教师一粒一粒的向瓶子里装彩石,让幼儿听彩石落进瓶子里的声音。
3、倒出瓶子里的彩石,教师重新向瓶子里扔彩石(7以内),让幼儿边听边数,然后请一位幼儿说出瓶子内彩石的的数量,再倒出来数一数,看看对不对。
4、教师针对个别幼儿进行听听音数数活动。
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教学活动,让我了解了孩子对数学都很薄弱,为了能够使他们对数学感兴趣,我准备在以后的数学活动中多加游戏,做到让幼儿在玩中乐、玩中学的目的。真正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不断提升幼儿的自主探究能力。
33、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认识颜色反思
活动目的:
1.让幼儿复习大、小,认识红色、黄色、绿色并进行分类。
2.通过活动,学习按指令向一个方向爬,并能做到正确、快速、不拥挤。
3.通过对唱游戏,感知歌曲的对答情趣巩固对颜色的认识。
4.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5.发展观察、辨别、归案的能力。
活动准备:1.红、黄、绿小猫图贴,每个幼儿一个。
2.红、黄、绿小鱼许多。
3 幼儿作业纸:每个幼儿一大一小的裙子和一大一小的帽子,4.磁带
活动过程:—.问候时光:
(1)听音乐开火车进教室,走线。
(2)师生问候:挨个抱着每个宝宝亲吻表示问候
(3)出示大猫图贴和小猫图贴:请小朋友跟猫眯打招呼(喵喵喵!)请幼儿区分大、小。
(4)我们来和小猫做游戏:“宝贝们闭上眼睛,把你们变成小猫宝宝吧!我来做你们的妈妈吧!”(喵!)
妈妈和宝宝一起看这里有一些礼物,我们来把这些礼物分一分,大帽子、大裙子给谁?小帽子、小裙子给谁?请幼儿动手进行操作。
二.运动时光:音乐游戏:《好看的颜色在这里》(由《小猫小猫在这里改变》)
今天的小猫真漂亮,小朋友看看都有哪几种颜色?——认识红、黄-绿
(1)我们共同用好听的声音来问候吧!《好看的颜色在这里》一唱一答的形式,按颜色进行回答。
(2) 教师带幼儿复习巩固对颜色的认识(唱歌)
三.快乐时光:游戏:《小猫捉鱼》
(1)向指定方向爬,并取物。
(2)巩固认识红、黄、绿三种色彩。请小猫们把取回来的鱼按颜色进行分类。
(3)进一步巩固认识红、黄、绿三种色彩请小猫根据自己身上的颜色去捉鱼。
四:温馨时光:小猫玩累了需要回家休息,请小猫按照身上的颜色乘坐火车回家
教学反思
(1)本次活动课,是根据我们孩子的年龄特点及接受新知识情况来设计的。由于我们班孩子没有操作过书本练习,因此我在设计作业时,是以实物操作的方式,让幼儿能更好地进行操作,孩子们都很感兴趣,他们都乐于参与其中。
(2)本次活动,我以游戏的形式,为幼儿创造轻松自由的活动学习氛围,孩子没有约束,学习更主动。
(3)从孩子的操作情况来看,孩子们都能清楚的区分红、黄、蓝三种颜色,并能按要求将物品分类放好。
(4)不足的是:集体游戏环节,在请幼儿将雪花片送回家时,我是让幼儿以自由的形式将雪花片送回家的,没有特别地强调纪律,因此,课堂纪律显得有点乱了。我应该让幼儿分批排好队,再将玩具送回家,课堂纪律才不会乱。
34、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小猪洗澡反思
活动目标:
1、在操作活动中学习3以内的数数。
2、学习单位量词,了解数的实际意义。
3、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观察能力。
4、培养幼儿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习惯。
5、体会数学的生活化,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小猪洗澡的图片,1—5圆点卡片和数字卡片。
活动过程:
一、看图说话
1、出示图片,你们找找看图片上那些东西只有一样?(请幼儿上来边点边说,教师总结)
小结:一只小猪、一个水桶、一块肥皂、一条裤子……
2、那你们再看看那些东西是有两样?(让幼儿个别回答,说出物品的单位量词。如果幼儿
<>一开始说不出来,教师可以帮忙提醒。)
3、图片上有数字“1”和数字“2”表示的东西,你们看看有没有用数字“3”表示的呀?(幼儿个别回答)
二、认识数字
1、刚才你们找到图片里有一只小猪,一块肥皂,那你们看看这张原点卡片用什么数字宝宝来表示啊?为什么?(教师出示圆点卡片。)(用“1”来表示,因为有一个圆点。)
2、很棒,我这里还有两张原点卡片,你们找找谁是这两张卡片的好朋友?(幼儿个别上来操作)
三、编数数歌
1、好,现在老师有一首很好听的儿歌,你们想不想学呀?(想)
2、教师范念:你数1,我数1,1只小猪来洗澡;你数2,我数2,2条毛巾擦擦背;你数3,我数3,3滴水珠淌下来。
3、好,儿歌里说了些什么?(幼儿个别回答,教师总结)
4、你们一起来跟我念一遍儿歌好不好啊?(好)
四、总结
今天我们学会了3以内的数数,还学了数数歌,你们回家帮这首数数歌编一套动作,明天来幼儿园告诉我好不好啊?(好)
活动反思:
数学融入到幼儿的生活中去,选择他们熟悉的情境进行游戏,他们很感兴趣。此次的教学活动进行的很顺利,也很完美。
35、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可爱的瓢虫》反思
活动目标:
1.能手口一致点数1-5,并说出总数。
2.练习按数量对应匹配、等量归类。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6.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7.发展辨别、分析、归纳智力和运用智力。
活动准备:
1.幼儿围坐成大半圆。
2. 画有点子1-5的瓢虫教师一份,幼儿人手一只(用双面胶贴在椅子背上)
3.背面有少许双面胶的小虫若干⒋树叶房子,上面有1-5的数字码。
活动过程:
一、游戏:这是几星瓢虫——手口一致点数1-5,并说出总数。
1.出示一星瓢虫)
师:看,谁来了?这只瓢虫背上有什么?(点子)谁知道它的名字叫什么?它身上有几个点子?是几星瓢虫?(一星瓢虫)。
2.手口一致点数2,并说出总数。
(出示二星瓢虫)
师:又来了一只瓢虫,这回来的是几星瓢虫?你怎么知道的?
3.手口一致点数3-5,并说出总数。
(出示三星、四星、五星瓢虫)
师:哎呀,来了这么多瓢虫,它们又是几星瓢虫呀?为什么?我们来数一数,看是不是*星瓢虫。(幼儿手口一致点数,并说出总数)
二、游戏:瓢虫抓害虫——点子与实物数量匹配
1.师:我们班还来了许多的瓢虫呢,找找它们躲在哪里?把你的小瓢虫找出来贴在手上,你就是小瓢虫啦。
2.讨论游戏规则
师:你是几星瓢虫?谁也是*星瓢虫,拍拍你的小翅膀。*星瓢虫在哪里,走到中间来抱一抱。(请1-2个幼儿回答)
3.幼儿游戏,教师观察指导
小瓢虫最喜欢吃虫子,可是要吃多少虫子吗?
原来呀,*星瓢虫就吃几条虫子,那我们就按照他们的办法去捉虫子。(将篮子里的虫子分散放在地上)师:害虫来啦,小瓢虫们,快来抓虫子吧。
4.评议
师:你是几星瓢虫,捉了几条害虫?为什么?
三、游戏:送瓢虫宝宝回家——按数量对应匹配、等量归类
1.出示树叶房子
师:瓢虫要回家了,看看它们的家在哪里?树叶房子上有什么?数字5会是几星瓢虫的家呢?
2.幼儿送瓢虫回家。
师:你是几星瓢虫?家在哪里?我们送瓢虫回家吧,别忘了把抓到的虫子也带回家。
(幼儿送瓢虫和虫子到相应的房子里,教师观察指导。)
3.将树叶房子贴在展板上,集体评议验证
师:看看瓢虫都回到自己的家里了吗?(集体纠正错误)哪只瓢虫找错家了?为什么?
瓢虫们都回家了,我们也休息一会吧。
活动反思:
一般来说,幼儿对于数学活动会显得很不感兴趣。但在这个数学活动中我看的出幼儿一直处于好学、兴奋的这个状态中。优:让幼儿体验到了对数学活动的乐趣,让他们变的主动在学。目标也有基本达到。环节设计比较清晰,新颖,难度也层层递进,能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幼儿在不停的围绕我的思维转。缺:在有些细节方面我想的还不够周到。导致幼儿在找树叶这个环节中进行了过于简单的操作,幼儿没有动脑筋,没有去数数。在请个别幼儿上来介绍瓢虫和纠错的时候可以请下面的孩子也参与进来。而在最后一个环节中,增加了难度,却并没有进行讲解示范,导致幼儿盲目操作,一片混乱。作为一名新教师我还需要不断学习,不断磨练,不断进步,不断完善。
36、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好玩的糖》反思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好玩的糖
活动目标
1、结合生活经验,运用各种感官感知5以内的数量,提高幼儿点数、计数、匹配等数学操作能力。
2、训练幼儿思维的正确性、敏捷性,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3、锻炼幼儿手指小肌肉,提高手的灵活性、协调性。
4、喜欢数学活动,乐意参与各种操作游戏,培养思维的逆反性。
5、让孩子们能正确判断数量。
活动准备
1、糖(幼儿每人15颗)、小篮子20只、保鲜袋幼儿每人5只(里面装有数量为1-5的点卡)
2、数字卡片1—5.
活动过程
一、导入:
教师:小朋友,看看篮子里装着什么呀?(糖)
鼻子凑上去闻一闻,有什么味道?(很香)
你们喜欢糖吗?那我们先来玩糖,再来吃糖,好吗?
二、猜糖、夹糖游戏:
1、猜糖
教师:看看我的手里有糖吗?(没有)
请你闭上眼睛,我要变糖了。
2、(教师拿一粒糖放在手心里后)
好,把睁开眼睛,请你猜一猜我的手里有几粒糖?
你们可以在1、2、3、4、5这5个数里猜一个数)。
(幼儿猜对后请全体幼儿都拿出和教师一样多的糖)
(把糖送给猜对的那位小朋友。)
幼儿游戏数次
3、手指夹糖
教师:来,把手做成夹子(幼儿用两只手指头做“剪刀”状),
伸到篮子里去夹一夹糖,能夹住吗?
现在,我们来玩夹糖
游戏,我来数“1、2、3”,你来把糖一粒粒夹到桌子上,
老师数到“3”你马上停下来,然后数一数你夹了几粒糖?
准备好了吗?
开始------停!数一数,你夹了几粒糖?(幼儿点数,并讲述结果“我夹了X粒糖。)
(提问:谁也夹了X粒糖?;站起来去数一数别的小朋友的糖,找一找谁的糖和你一样多?)
三、装糖游戏:
1、请小朋友把椅子下面的小篮子拿起来。篮子里是什么呀?
抓住袋袋的口,把塑料袋倒过来,数一数有几只塑料袋?
(幼儿点数塑料袋一共5只)
2、每只塑料袋里都有一张圆点卡片,等一下请小朋友来装糖,先数数口袋里的卡片上有几个圆点,然后往口袋里装和圆点一样多的糖,听清楚了吗?
3、幼儿装糖,教师观察与指导。
四、买糖、品糖游戏:
糖都装好了,我想买你们的糖,行吗?
(我想买有X粒那袋糖)
结束语:还有一袋糖有几粒?(一粒)你喜欢吃糖吗?好,这袋就奖给小朋友吃吧!
教学反思:
幼儿的兴趣非常浓,能积极回答老师的问题,但在幼儿讨论的这个阶段,我应该创设情景,让幼儿体验。我会多看看多学学,让以后的教学活动能够更好。
37、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分糖果》反思
活动目标:
1、在摸摸、看看、抓抓、尝尝中,感知各种糖果的特征(形状、颜色、味道等),并能按形状的标记对糖果进行分类。
2、能够快乐积极的进行操作活动。
3、学习用简单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4、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5、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
6、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7、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感知各种糖果的特征(形状、颜色、味道等),并能按形状的标记对糖果进行分类。
活动难点:
能用简单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不同形状、颜色和味道的糖果,标有形状标记分类盒
活动过程:
一、猜一猜,认识各种各样的糖果。
1、猜一猜,引发兴趣
师:老师这里有一些好吃的甜甜的礼物,我来摇一摇,你们听一听,猜猜他们会是什么?
幼:糖,糖果。
师:哦,糖果是甜甜的,你吃过甜甜的糖果。
2、糖果大聚会
师:原来里面有这么多的糖果呀,好可爱的糖果宝宝呀,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样的糖果?
请幼儿取出一颗糖果,展示给大家看,并引导幼儿说一说糖果的形状、颜色,如红色的、圆圆的、方方的等。
二、抓糖果,数一数。
1、抓糖果师:等一下请宝宝们抓一下糖果,记住,只能抓一次,一只手抓哦!放在自己的小盘子里,数一数抓了几颗糖?(教师边说边示范)。
2、幼儿自由抓糖果,并数一数教师巡回观察幼儿抓糖,指导幼儿数一数糖果的数量。
师:请数好糖果的宝宝拿着你的糖果回到位置上来吧。
师幼交流拿到了几颗糖果。
三、认识标记,分一分糖果,送糖果回家。
1、出示空的盘子,引导幼儿观察上面的标记(圆形、正方形)师:这些糖果都混放在一起了,超市阿姨没办法卖掉了,她想请小三班的宝宝帮她分糖果,这个盘子上画了一个圆圆的标记,那你们觉得这个盘子里应该装什么样的糖果宝宝呀?
幼:圆圆的糖果宝宝。
师:哦,这是圆形糖果的家。(教师引导幼儿说一说画有圆形标记的是圆形糖果的家,放圆形糖果,画有方形标记的盘子放方形的糖果)教师可以边说边示范放置糖果在不同标记的盒子里。
2、幼儿自由分组分糖果,教师巡回观察指导师:超市阿姨说糖果宝宝要回家了,帮他们找一找吧。每个小朋友拿着自己刚才抓到的糖果,回到桌子旁,帮他们找到家吧。
(先分完的幼儿可以和身边朋友说一说帮哪个糖果宝宝找到家了。)师:请大家看一看我们小朋友都为糖果宝宝找到家了吗?
(教师和幼儿一起检查验证)师:每颗糖果都找到家了,超市阿姨感谢大家的帮助,这下阿姨可以在超市里卖了,为自己鼓鼓掌吧!
四、最后教师要奖励幼儿品尝糖果。
师:每组的宝宝都帮糖果宝宝找到家了,谢谢你们,今天糖果宝宝要感谢你们,送给你们每人一颗糖果,糖果的味道有很多种,我们以后还可以按照他们的不同味道给他们分分家,但是糖不能多吃,要注意保护牙齿。
(幼儿品尝糖果,引导幼儿感受糖果有多种味道,并体验和同伴一起活动的乐趣。)
教学反思:
在执教的过程中缺少激情,数学本身就是枯燥的,那在教孩子新知识的时候,就需要老师以自己的激情带动孩子的学习,在今后的教学中这方面也要注意。
38、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对应》反思
设计意图:
本次活动是幼儿非常感兴趣的较为感性的活动。一是以小动物盖房子,引出课题。引导幼儿学习一一对应,对于幼儿而言,通过对比的方法更容易发现两个物品之间的对应关系,所以在活动中让幼儿做对应的操作。二是感知一一对应的关系,教师提供给幼儿诱发对应性的材料,如狗和骨头(即两种材料之间有内在联系)。容易使幼儿进行一一对应操作活动,使幼儿初步形成了一一对应的意识。
教材分析:
本课是幼儿园小班一节数学领域的课,幼儿对动物本身很感兴趣。所以本活动的主要是为幼儿提供观察、探索、动手操作的机会,使幼儿的兴趣转移到对活动中出现的一一对应的兴趣上,从而引发进一步探索的愿望。
设计思路:
一、情境导入 引出主题
二、 出示图卡 师幼互动
三、 趣味游戏 巩固知识
四、 动手操作 活动延伸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物体之间一一对应的关系。
2、在操作及游戏活动中,感受对应的关系。
3、乐于参与集体游戏活动。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6、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7、知道按事物不同的特征进行排序会有不同的结果,初步了解排序的可逆性。
活动准备:
大象、牛、兔子、刺猬、猫、木头、小狗、骨头、点图卡。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 引出主题
1、出示"小狗"导入。
师:今天小狗家要造房子,可是盖新房子要用很多的木头,(在黑板上出示木头随意排列),小狗自己搬不动怎么办呢?
师:小狗请来了好多小伙伴来帮忙,让我们看看都有谁吧?(刺猬、小花猫、小兔子、牛、大象)
小结:小狗请来了好多小伙伴来帮忙
二、出示图卡 师幼互动
1、师:小狗请来了力气最小的小刺猬来帮忙,一个刺猬一根木头,木头太多了,小刺猬太慢了
2、师:小狗请来了二只小花猫来帮忙,二只小花猫二根木头,木头太多了,小花猫太慢了
3、师:小狗又请来了三只小兔子来帮忙,三只小兔子三根木头,木头太多了,小兔子累坏了
4、师:小狗又请来了四只牛来帮忙,四只牛四根木头,木头太多了,牛也累坏了
5、师:小狗又请来了力气最大的大象来帮忙,五头大象五根木头,终于所有的木头都搬运完了,小狗的房子盖好了
小结:好多小动物来帮忙,小狗的房子终于盖好了
三、趣味游戏 巩固知识
1、小狗家族邀请小伙伴吃骨头了,但是每一只小狗只能吃一个骨头
2、教师出示一只小狗,请幼儿对应的拿一个狗骨头,出示二只小狗,请幼儿对应的拿二个狗骨头,出示三只小狗,请幼儿对应的拿三个狗骨头
小结:小朋友真棒
四、动手操作 活动延伸
1、出示操作用具,讲解操作要求
2、师:依次给小狗找到对应的骨头
小结:小朋友真棒,每一只小狗都有自己的狗骨头了
教学反思:
上完后,自我感觉良好,至少是按照自己的设计顺利的完成了!上完后才发现,还是自己的功底太薄,对这一数学思想的领悟远远不够。周主任说得非常有道理,一一对应更重要的是一种思想,是解题时所运用的一种思路,不应当停留在生活中的一一对应,可以在数学中挖掘其更深层次的内涵。
39、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大小标记》反思
设计思路:
日常生活中幼儿接触到的许多事物都存在有量的特征,尤其是大、小这一特征是3-4岁幼儿容易感知和体验的。因此,我设计了“大小标记找朋友”的游戏,首先让幼儿通过形体动作感知、体验大小标记的含义,再为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的大大小小的物体匹配相应的标记,最后将大小物体归类并匹配大小标记。通过这个数学活动让幼儿感知、体验和比较物体的大小,认识大小标记从而初步建立对大小概念的认识。同时在学习过程中,可以使幼儿的感知能力和比较能力得到发展。
活动目标:
1、认识大小标记。
2、学习为大小不同的物体匹配相应的标记。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
6、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7、培养幼儿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习惯。
活动准备:
1、知识准备: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的引导幼儿寻找身边大小不同的物体,对大、小有初步的认识。
2、教学具准备:大小标记人手3-4张;活动室内布置大小不同的物品若干,如玩具柜中提供大小不同的玩具、书架上摆放大小不同的图书、以及大小不同的杯子、盆、盘子、勺子、照片等;大小不同的椅子若干(与幼儿人数相同);大小不同的玩具筐各一。
活动过程:
一、认识大小标记。
教师出示大小标记,引导幼儿用动作模仿大和小标记的形态,理解标记所代表的含义。“老师送给小朋友每人一张卡片,卡片上画的是一个娃娃。请小朋友看一看你的卡片上的娃娃是什么样子,请你来学一学它的样子。”
二、巩固认识标记的含义,学习为标记匹配相应的物体。
1、为标记找椅子。
“教室里有许多椅子,它们一样吗?”(有大有小)“想一想拿大标记的小朋友应该坐什么椅子?拿小标记的小朋友坐什么椅子?”幼儿根据标记找到相应的椅子坐下,并检查“你拿的什么标记?坐的是什么椅子?”。
2、为物品匹配标记。
“在我们的教室里有许多大小不同的物品都想和标记做朋友,请你选一张标记,给它找一个好朋友。”幼儿自由选择标记贴在相应物体上,游戏反复进行3-4次。
3、将大小物品归类并送标记。
教师出示大小不同的两个筐子,请幼儿思考:“这两个筐子一样吗?哪些物品应该住进大的‘家’(筐子)中?哪些应该住小的‘家’中?”请幼儿将物品按大小进行归类。
“请小朋友想一想,怎样让我们知道哪里是大玩具的家,哪里是小玩具的家?”幼儿为物品送标记。
活动延伸:
1、这样的游戏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进行。教师应为幼儿创设一个可以引起幼儿活动的环境,提供丰富、有趣的材料,让幼儿在给大小物体送标记的过程中,获得对事物的体验,认识到物体之间大小的差异。
2、在数学活动角中,教师可以提供各种小游戏让幼儿感知、比较物体的大小。如:摸箱游戏,让幼儿摸出一个玻璃球,再摸出一个比这个球大(小)的球,并按照标记放在相应的筐子里;又如,做果子游戏,让幼儿用油泥制作大小不同的果子,再将果子按照标记挂在“树上”,幼儿通过揉、团的动作,触摸、观察比较果子的大小不同。
3、在认识大小的基础上,还可以进行大小排序的活动,如:给大小不同的鞋子排队,给大小不同的碗排队等。并可进一步进行大小对应的活动,如:给大小不同的瓶子找瓶盖、给大小不同的动物喂食物,从而获得大小对应的经验。
教学反思:
基本完成了本节课预设的教育教学目标,幼儿对老师的提问积极响应,与老师的互动很好。老师的有些引导还不够到位,要多让幼儿表达,以后上课要多注意对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40、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饼干店》反思
活动目标:
1、在正确感知图形的基础上,学习按图形的某一特征(形状、颜色)进行分类。
2、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习惯,学习说:“我把×形×色送给你吃”。
3、通过游戏活动激发参与操作的兴趣。
4、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6、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7、发展观察、辨别、归案的能力。
活动准备:
几何图形片若干、食物饼干、小碗和幼儿人数相等、盘子6个、小动物头饰6个、3个有标记的箩筐。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认认给饼干按形状分类。
师:宝宝们,今天兔妈妈开了一家饼干店,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1、师:宝宝看!这些饼干长得一样吗?幼:不一样。那现在请宝宝睁大小眼睛仔细观察一下盘子里的饼干他们有什么不一样呢?(形状、颜色)谁来介绍一下,你看到的是什么形状的饼干?
师:总结:宝宝观察的真仔细,兔**的饼干店里,有红的、有绿的、有圆的、有方的、还有三角形的饼干。
2、师:兔妈妈店里的饼干真多呀!我们一起来把这写饼干分一分吧。怎么分呢?(幼儿讨论)好,我们一起回座位想个办法吧。
二、认识形状标记按形状分类。
师:宝宝看!这是兔妈妈准备的箩筐,这个箩筐是谁的家呢?你怎么知道的?这是形状标记,启发幼儿想一想:这是什么标记呢?(带领幼儿读一读标记的名称)那么这个箩筐里放什么样的饼干呢?谁来放放看。提醒宝宝边送边说:×形饼干,我送你回×形的家。(依次出示三个箩筐,放完后师幼集体检查)
三、引导幼儿根据动物的嘴巴颜色形状喂饼干。
师:宝宝真聪明把饼干都整理好了,饼干店开业了谁来尝尝好吃的饼干哎,宝宝看谁来了?小猫喜欢吃什么样的饼干呢?(引导宝宝观察小猫的嘴巴)对呀!小猫喜欢吃圆形的绿饼干。
师:我先来喂,小猫我给你吃圆形的绿饼干。谁也想来喂小猫吃的呀?(幼儿2——3个)小猫说饼干真好吃,看又有谁来了?谁来喂他吃呢?(可以一人喂大家说)小猫、小狗吃的正开心的时候,看!又有谁来了,依次出示四只小动物,宝宝看看他们要吃上样的饼干呢?
师:一下子来了这么多的小动物,兔妈妈忙不过来了,谁愿意来帮助兔**的?(幼儿集体喂)饼干喂完了,我们一起来看看宝宝喂的对不对。
师:小动物们都吃饱了,他们高高兴兴回家了。(放进箩筐里)
四、品尝活动
宝宝真能干,兔妈妈为也感谢宝宝还给宝宝准备了奖品呢,这些奖品在这个箱子里,猜猜看会是什么奖品呢?(请一个宝宝上来看看箱子)师:宝宝喜欢吃什么样的饼干呢?好!我们一起去洗干净小手来吃饼干。
活动反思
充分利用幼儿现实生活中的资源,通过作用于幼儿的活动对幼儿发生实质性的影响,让幼儿在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体验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41、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春游》反思
活动目标:
1、能手口一致地点数5以内的物体。
2、比较物体的大小,按大小差异排列5以内的物体。
3、感受在情景游戏中学习数学的快乐。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并感受集体活动的乐趣。
6、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7、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活动准备:
1、磁性教具。(从小到大的3个书包、4个苹果、5个面包)
2、纸剪花瓶人手一份。(花瓶上贴着圆点,圆点排列包含颜色和大小两个维度的排列规律,供幼儿按圆点的排列规律贴花),每人大小不一的粉红色桃花3朵、黄色的迎春花4朵、红色的郁金香5朵。(供幼儿在花瓶上粘贴)
3、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1、引题 (跟着音乐做开小汽车动作带领幼儿到位置上)小朋友,老师带你们去春游好吗?
老师给你们准备了很多东西,我们先来整理一下吧。
2、逐一出示去春游的物品,比较物体的大小,学习按物体的大小差异排列。
(1)教师在黑板上出示书包的图片,请幼儿说说一共有几个书包?这些书包有什么不同(不一样)?(大小不同)哪只最大,哪只最小?并把书包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排队(请个别幼儿在黑板上操作)。提醒幼儿把最小的放在最前面,然后慢慢大起来。
(2)书包整理好了,你们看老师还为你们准备了什么?(教师在黑板上出示4个苹果)数数有几个苹果?并请幼儿给苹果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排队。看看哪个苹果最大,把最大的苹果放在最前面,然后慢慢小起来。
(3)教师出示大小不同的5只面包,苹果整理好了,我们看看还有什么呢?数数有多少?有什么不一样?并按从小到大排列。再次提醒幼儿把最小的放在最前面,然后慢慢大起来。
3、幼儿操作。
第一次操作:
(1)春游去的物品整理好了,那我们出发喽!幼儿跟着音乐做开汽车状,公园到了,我们下车吧。看看公园里开了许多美丽的花。(出示粉红色的桃花、黄色的迎春花、红色的郁金香)说说这是什么花?是什么颜色的?数一数有几多桃花、几朵迎春花、几朵郁金香?
(2)让幼儿把一种花按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排列。老师送给每个小朋友一种颜色的花,请你帮它排一排,可以从大到小,也可以从小到大。
(3)检查幼儿排序情况。
第二次操作:
花儿真漂亮,我们把它们插到花瓶里吧。
(1)教师出示花瓶,引导幼儿观察,花瓶上贴的是什么颜色的圆点?圆点的是怎样排列的?请幼儿根据花瓶上的排列图示贴上相应的花。
(2)幼儿贴花,教师巡回指导。
(3)评价幼儿贴花情况。把幼儿的贴好的花瓶展示出来,幼儿和老师一起检查,找出错误,并纠正。
4、结束。
时间不早了,我们开着小汽车回幼儿园喽!音乐声中带领幼儿走出教室。
教学反思:
此次活动圆满结束!活动前我为幼儿创设了宽松自由的活动氛围,让幼儿在宽松自由的氛围中轻松获得锻炼与提高。活动过程中,幼儿表现的积极主动,都能用较完整的语言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并能主动与同伴交流。
42、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长方形》反思
教学目标:
1.能在与正方形的比较中认识长方形。
2.初步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之间的转换关系。
3.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4.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活动中的乐趣。
5.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6.发展幼儿的观察力、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准备:
1.神奇口袋一个,内装长方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若干。
2.每个幼儿一张方形纸,正方形的边长与长方形的纸的宽度等长。
3.《幼儿活动材料》每人一本,彩笔若干。
教学过程:
一、感知长方形1.出示神奇口袋,请幼儿边说儿歌边摸口袋,告诉大家自己摸的图形名称。
2.让幼儿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长得有点像,长方形就像伸长的正方形。
二、在操作中比较正方形和长方形1.让幼儿找出正方形的纸,用对折的方法比较正方形的四条边,四个角。
2.让幼儿找出长方形的纸,让幼儿用同样的方法比较长方形的四条边,四个角。使幼儿在操作中发现长方形的特征。
三、导幼儿发现正方形和长方形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1.引导幼儿总结出正方形和长方形都有四条边,四个角,四个角一样大。
2.运用折纸的方法,请幼儿将正方形对折出长方形(三角形除外),长方形变成正方形,进一步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关系。
四、连连看看1.指导幼儿做画册上的练习,鼓励幼儿说出自己的发现。
教学建议:
1.在摸图形时可以告诉幼儿XX图形是长方形。
2.引导幼儿发现周围环境中有长方形特征的某些物体,建议家长帮助幼儿寻找。
日常活动与教育
1.可在智力角区里玩《图形接龙》的游戏。
2.在美工区中玩《图形拼图》粘贴的游戏,让幼儿自己动手把彩色的几何图形进行自由粘贴成各种物品,进一步激发幼儿对图形的兴趣。
游戏宝库:
《小动物找家》
目的:复习几何图形准备:在场地上布置四种小动物的家,分别用圆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表示,每一位幼儿一个几何图形的项链或胸卡。
玩法:老师扮“老狼”幼儿扮“小动物”。告诉小动物老狼在5点钟要来抓它们,然后“大舅灰狼”往前走。“小动物”一边喊“老狼来啦”一边模仿动物走路。灰狼从1点钟开始回答,按顺序报到5点钟时,就回头抓“动物”。“小动物马上按图形找自己家。找促家的小动物被大灰狼抓去,停止游戏一次。
游戏建议:
1.幼儿可以换图形
2.“大灰狼”也可请幼二来扮演《摆火柴棍》
目的:
1.摆三角形,四角形。
2数火柴根的根数(或用棉签代替)玩法:
1摆三角形和正方形,知道三角形用三根火柴,正方形用四根火柴
2.摆各种有趣的几何图形如:正方形,菱形,梯形等等并数出火柴的根数。
附儿歌:
《神奇口袋》
神奇口袋真神奇,里面装着好东西,谁来摸,摸仔细,告诉大家好东西。
教学反思
1、在教学活动中充分调动幼儿和积极性、参与性。
2、鼓励幼儿用自己的表达形式表达的意愿、教师给予及于的配合和支持。
3、在教学活动中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性格特征给予相应的指导。
小百科:长方形,数学术语,是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做长方形。也定义为四个角都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同时,正方形既是长方形,也是菱形。
43、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口头加减法反思
活动目标
1.能用表象进行5以内数的加减运算,并能用语言表达运算过程。
2.发展表象思维。
3.发展辨别、分析、归纳智力和运用智力。
4.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活动准备
1.材料:塑料小动物,雪花片等物品。1-5的数字卡。加减法图意的图片卡。印章。
2.环境创设:在数学区放置以上材料,让幼儿操作摆弄,进行探索和复习巩固活动。
活动过程:
1.操作。
(1)实物操作。让幼儿用塑料小动物、雪花片等物品进行加减运算,并用相应的数字卡表示计算结果。如计算三只小白兔与二只小灰兔合起来是几只小兔?
(2)看图计算。让幼儿根据图意进行加减运算。要求幼儿先讲述图意,然后再计算结果。
注意:提供的图意要有不同的加减法的表述方法。如加法,有的是计算两个盘子里的水果合起来是几个。有的是几个小孩在玩,又走来了几个,……。
2.讨论。
(1)出示直观教具帮助幼儿理解加减法的含义。
(2)教师口编应用题,幼儿用表象计算,并说出计算过程。
(3)幼儿口头编应用题。
3.复习。
幼儿用动物、水果等印章制作加减法的图片卡,并解答同伴制作的卡片上的加减题。
活动反思:
口头加减法是幼儿学习加减运算的开始,活动的重点让幼儿认识加减法的意义。教学中要避免使幼儿形成错误的思维定势,即题目中有“一共”就是加法,有“还剩”就是减法。设计时可以通过图示或直接演示让幼儿接触不同的表述方法,如加法,一种是把两个部分数“合并起来”,另一种是在一个部分数的基础上“增加几个”。又如减法,一种是从总数中去掉一部分,求剩余部分,另一种是已知总数和剩余的部分,求减少的部分。用具体形象的方法帮助幼儿把合或分的心理运算活动与加减运算相结合,使幼儿真正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本活动的另一个目标是发展幼儿的表象思维。因为,表象是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中介,幼儿掌握加减法要经过操作摆弄、运用表象进行计算。最后才能达到对抽象数字的计算。所以,设计时首先要让幼儿积累丰富的表象,然后通过解答口头应用题促使幼儿运用表象进行运算。此外,要求幼儿将计算过程用语言表达出来,也是提高幼儿表象思维水平的一种有效方法。但开始时幼儿有一定的困难,教学中可以适当出示直观教具,帮助幼儿理清思路。
相关文章
-
大班数学教案《5以内数的口头加减法》反思
-
大班数学《5以内数的口头加减法》教案反思
-
大班数学课教案《5以内数的口头加减法》反思
-
小班数学教案《学习6的加减法》反思
-
幼儿园小班优质课教案:学习口头加减法的乐趣(原创)
-
小学数学整百、整千的加减法的教案 教学设计与反思
-
小学数学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教案 教学设计与反思
-
大班数学教案《10以内的加减法》反思
-
大班数学教案《6的加减法》反思
-
大班数学教案《我是小小消防员》—十以内的减法运算反思
-
大班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公园里的小动物(学习6、7的加法)
-
大班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公园里的小动物(10以内的加法)
-
大班数学交流课教案10以内加减法反思
-
大班数学教案10以内加减法反思
推荐文章
-
数学教案-小班《比较轻重》
-
小班数学教案《感知比较粗细》反思
-
小班数学教案与教学反思鸡妈妈和鸡宝宝
-
小班数学教案设计有趣的大和小反思
-
小班活动观摩课教案大的和小的(数学)反思
-
小班数学活动教案有趣的图形宝宝反思
-
泡泡排队(小班数学活动教案按规律排序)
-
小班数学教案听音数数反思
-
小班数学教案《和图形宝宝做游戏》反思
-
小班数学《给大大与小小送礼物》教案
-
小班数学活动小帮手教学设计反思
-
小班数学教案帮瓢虫找家反思
-
班主任工作总结_家庭教育的现状及其教育对策
-
假如
-
八哥
-
怎样让孩子口齿伶俐
-
《动物过冬》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大班音乐教案《请来看看我们的村庄》反思
-
大班健康教案《运动后身体的变化》反思
-
大班美术活动《毛毛虫变蝴蝶》教案大全反思
-
速冻肉制品朋友圈文案32句
-
干果店朋友圈文案37句
-
律师事务所工作、服务朋友圈文案38句
-
很有武侠风的游戏名字302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