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数学教案10以内加减法反思
大班数学教案10以内加减法反思
1、大班数学教案10以内加减法反思
活动背景
结合主题“我要上小学”中孩子们互留电话的主题背景进行活动预设,通过活动中孩子集体编出的密码,自然地引导他们学会关注同样答案下式题与式题间的关系,理解一个答案可以对应多个式题的道理。
活动要求
1、熟练运用10以内的加减法,理解相同答案可以对应多个式题。
2、熟悉生活中一些重要的电话号码,愿意了解与同伴的联络方式。
活动准备
1、10以内加减式题卡,破译电话号码练习纸,由加减法式题组成的电话号码卡片,红旗、黄旗、蓝旗、绿旗,记分牌。
2、开展主题活动“我要上小学了”,幼儿有了解同伴联络方式的愿望。
活动过程
一、导人部分:复习10以内的加减法。
师:我们小朋友就要毕业了,前几天大家也讲到过分手后联系的方式,有写信、寄贺卡、串门,还有打电话……今天我们就来玩一个破译电话号码的游戏。
(一)看式题破译电话号码。
老师出示由8道加减法式题组成的号码卡,如3+3,7-4,8+1……
这个环节是帮助幼儿复习10以内的加减法。
活动中
老师从多个角度提问,如这个电话的第一个号码是几?“6”是第几位号码?最后一位是几?
师:你们真棒!一下子就把这个电话号码破译出来了,你们是怎么破译的?
幼:是用加减运算的方法破译的。
师:你们知道这是谁的电话吗?
幼:幼儿园。
师:你们以后如果有事或想念老师的时候就可以打这个电话。一起告诉我’幼儿园的电话号码是几?
(二)心算破译电话号码。
1、老师出示第二个电话密码,提出要求:在心中计算,把答案记在心里’等一会儿我们大家一起说。
2、老师出示第三个电话密码,要求破译准确、迅速,一下子把电话密码破译出来。
二、学习部分:为电话号码设置密码并破译。
(一)根据式题计算答案。
1、将幼儿分成红、绿、黄、蓝四个队,每一队有10个电话密码’用小组竞赛的形式,比一比哪一队的本领最大,破译的电话号码又快又准确。
2、各组交换检查。
3、请每一组派一名代表报对方的得分数。
(二)尝试根据答案编式题。
师;这里有三个很特别的电话号码,等一会儿你们要用10以内的数为这些电话号码设置密码,电话号码里的每一个数字都是答案。你们编的密码要给别的组破译,所以要编得越难越好。
——刚开始请幼儿编题时,老师提供的号码可以是数字少但较特殊的(如1 10、119、120)o这个环节引导幼儿理解一个答案可以对应多个式题-如可以将“1 19竹编 成一组密码:4 - 3,7 - 6,2+7.厨样还可以编成:7- 5+2 - 3,5 -2- 2,1+5+3 等等。
1、幼儿分组尝试编式题。
2、小组相互交换式题并进行破译。
3、请你们把破译出来的、与黑板上号码一样的电话号码贴在黑板上。
教学反思
在学习完10以内的加减法后,孩子们已对教材丰富多彩的知识呈现方式越来越熟悉,越来越喜欢了。我深深认识到把生活带进课堂,让孩子们在生活中学习数学,能激起学习的兴趣,扩展思维的空间,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注意问题呈现多样性,激起挑战的欲望
解决问题,是课程标准提出的重要学习目标,怎样才能更好的落实教学目标,在教学中也作了深深的思考,真诚的感谢实验教材的编委,教材本身与安排上都注意了有层次的创设问题情境,紧密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以教材为依托。<文章.出自快思教案网.>平时教学中注意结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注意问题呈现的多样化,例本案例的教学中,由学生创设情境后自主提出问题,创设一种游戏、挑战性的问题情境,生问、生答,更能激起学生的解决欲望。平时课堂上“你难不倒我”“我来考考你”都是学生积极主动参与问题解决的表现,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大家解决后,也注意人际化的情感教育。“对同学们的解答你满意吗?”“谢谢大家”,无一不透露出浓浓的情。平时结合课本的实际情景,常以第三人称的方式请小朋友帮助解决。
二、紧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提供思维发展的空间
低年龄儿童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而数学中的计算教学,以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这种过渡不能是跳跃式的,应该给孩子一根拐杖扶持。在低年级教学中,这根拐杖是十分有必要的,即创识与生活实际紧密相关的问题情境,通过直观的操作、观察,过渡到抽象的算式表达。有了问题情境的创设,学生们才会更清晰地了解算式的计算过程,依次运算、条理清晰。所以低年级的教学中把数学还源于生活,在生活中找数学是十分有必要的。
三、计算教学中渗透实际问题,改变问题呈现方式
解决问题教学长久以来一直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点项目,教材的精心编排我深深认识到虽只涉及到10以内的加、减教学,然而每一课的计算教学无一不渗透着应用教学,所以在课的设计上,尽力挖掘计算教学中的应用素材,不仅有利于计算教学中算理的讲清、讲透,更是渗透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生活的思想。
2、大班教案《10以内加减法》含反思
活动目标
1.熟练运用10以内的加减法,理解相同答案可以对应多个式题。
2.熟悉生活中一些重要的电话号码,愿意了解与同伴的联络方式。
3.引导幼儿对数字产生兴趣。
4.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重点难点
熟练10以内的加减法。 熟悉生活中一些重要的电话号码。
活动准备
1. 10以内加减式题卡,破译电话号码练习纸,由加减法式题组成的电话号码卡片,红旗、黄旗、蓝旗、绿旗,记分牌。
2.开展主题活动“我要上小学了”,幼儿有了解同伴联络方式的愿望。
活动过程
一、导人部分:复习10以内的加减法。
师:我们小朋友就要毕业了,前几天大家也讲到过分手后联系的方式,有写信、寄贺卡、串门,还有打电话……今天我们就来玩一个破译电话号码的游戏。
(一)看式题破译电话号码。
老师出示由8道加减法式题组成的号码卡,如3+3,7-4,8+1……
这个环节是帮助幼儿复习10以内的加减法。
活动中:
老师从多个角度提问,如这个电话的第一个号码是几?“6”是第几位号码?最后一位是几?
师:你们真棒!一下子就把这个电话号码破译出来了,你们是怎么破译的?
幼:是用加减运算的方法破译的。
师:你们知道这是谁的电话吗?
幼:幼儿园。
师:你们以后如果有事或想念老师的时候就可以打这个电话。一起告诉我’幼儿园的电话号码是几?
(二)心算破译电话号码。
1.老师出示第二个电话密码,提出要求:在心中计算,把答案记在心里’等一会儿我们大家一起说。
2.老师出示第三个电话密码,要求破译准确、迅速,一下子把电话密码破译出来。
二、学习部分:为电话号码设置密码并破译。
(一)根据式题计算答案。
1.将幼儿分成红、绿、黄、蓝四个队,每一队有10个电话密码’用小组竞赛的形式,比一比哪一队的本领最大,破译的电话号码又快又准确。
2.各组交换检查。
3.请每一组派一名代表报对方的得分数。
(二)尝试根据答案编式题。
师;这里有三个很特别的电话号码,等一会儿你们要用10以内的数为这些电话号码设置密码,电话号码里的每一个数字都是答案。你们编的密码要给别的组破译,所以要编得越难越好。
——刚开始请幼儿编题时,老师提供的号码可以是数字少但较特殊的(如1 10、119、120)o这个环节引导幼儿理解一个答案可以对应多个式题-如可以将“1 19竹编成一组密码:4 - 3,7 - 6,2+7.厨样还可以编成:7- 5+2 - 3,5 -2- 2,1+5+3 等等。
1.幼儿分组尝试编式题。
2.小组相互交换式题并进行破译。
3.请你们把破译出来的、与黑板上号码一样的电话号码贴在黑板上。
教学反思
在学习完10以内的加减法后,孩子们已对教材丰富多彩的知识呈现方式越来越熟悉,越来越喜欢了。我深深认识到把生活带进课堂,让孩子们在生活中学习数学,能激起学习的兴趣,扩展思维的空间,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注意问题呈现多样性,激起挑战的欲望
解决问题,是课程标准提出的重要学习目标,怎样才能更好的落实教学目标,在教学中也作了深深的思考,真诚的感谢实验教材的编委,教材本身与安排上都注意了有层次的创设问题情境,紧密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以教材为依托。平时教学中注意结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注意问题呈现的多样化,例本案例的教学中,由学生创设情境后自主提出问题,创设一种游戏、挑战性的问题情境,生问、生答,更能激起学生的解决欲望。平时课堂上“你难不倒我”“我来考考你”都是学生积极主动参与问题解决的表现,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大家解决后,也注意人际化的情感教育。“对同学们的解答你满意吗?”“谢谢大家”,无一不透露出浓浓的情。平时结合课本的实际情景,常以第三人称的方式请小朋友帮助解决。
二、紧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提供思维发展的空间
低年龄儿童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而数学中的计算教学,以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这种过渡不能是跳跃式的,应该给孩子一根拐杖扶持。在低年级教学中,这根拐杖是十分有必要的,即创识与生活实际紧密相关的问题情境,通过直观的操作、观察,过渡到抽象的算式表达。有了问题情境的创设,学生们才会更清晰地了解算式的计算过程,依次运算、条理清晰。所以低年级的教学中把数学还源于生活,在生活中找数学是十分有必要的。
三、计算教学中渗透实际问题,改变问题呈现方式
解决问题教学长久以来一直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点项目,教材的精心编排我深深认识到虽只涉及到10以内的加、减教学,然而每一课的计算教学无一不渗透着应用教学,所以在课的设计上,尽力挖掘计算教学中的应用素材,不仅有利于计算教学中算理的讲清、讲透,更是渗透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生活的思想。
3、大班教案《20以内加减法》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口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
2、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3、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4、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活动准备:
表格、卡片。
活动过程:
一、激发兴趣。
1、观察发现、引出课题。
师:这些算式我们学过吗?
生:学过
师:都是什么算式?
生:都是9加几的算式
师:以前学习了哪些几加几的进位加法呢?
生1:学过8加几的进位加法。7、6、5加几的进位加法和……
生2:7、6、5加几的进位加法和……
二、整理知识、总结规律。
1、师:请同学们观察,第一列算式有什么特点?9+2、9+6、9+9
生:一个加数都是9。
师:另一个加数有怎样的变化?你能说说算式是什么?
生:算式是:9+3、9+4、9+5……9+9
师:第2列算式分别是什么?生:8+4……8+9
师:观察这两列算式有什么特点?
生:一个加数相同,都是9或都是8,另一个加数又逐渐多1。
2、 师:它们的和又是怎样变化的呢?(和也逐渐多)共同整理20以内进位加法表
1:9+2= 9+3= 9+4= 9+5= 9+6= 9+7= 9+8= 9+9=
2:8+3= 8+4= 8+5= 8+6= 8+7= 8+8= 8+9= 7+4= 7+5= 7+6= 7+7= 7+8= 7+9=
3:6+5= 6+6= 6+7= 6+8= 6+9= 5+6= 5+7= 5+8= 5+9=
4:4+7= 4+8= 4+9= 3+8= 3+9= 2+9=
3、 观察表格、发现规律,教师小结。
三、幼儿操作。
1、教师分发蓝色计算本子,请有儿完成地17-18页20以内加法练习(2)、(3)
2、幼儿操作教室巡回指导,作业批改。
活动反思:
计算教学是一个长期复杂的教学过程,要提高幼儿的计算能力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教师、家长和孩子的共同努力才有可能见到好的成效。
4、大班教案《10以内的加减法》含反思
活动目标
1.熟练运用10以内的加减法,理解相同答案可以对应多个式题。
2.熟悉生活中一些重要的电话号码,愿意了解与同伴的联络方式。
3.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5.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重点难点
熟练10以内的加减法。 熟悉生活中一些重要的电话号码。
活动准备
1. 10以内加减式题卡,破译电话号码练习纸,由加减法式题组成的电话号码卡片,红旗、黄旗、蓝旗、绿旗,记分牌。
2.开展主题活动“我要上小学了”,幼儿有了解同伴联络方式的愿望。
活动过程
一、导人部分:复习10以内的加减法。
师:我们小朋友就要毕业了,前几天大家也讲到过分手后联系的方式,有写信、寄贺卡、串门,还有打电话……今天我们就来玩一个破译电话号码的游戏。
(一)看式题破译电话号码。
老师出示由8道加减法式题组成的号码卡,如3+3,7-4,8+1……
这个环节是帮助幼儿复习10以内的加减法。
活动中:
老师从多个角度提问,如这个电话的第一个号码是几?“6”是第几位号码?最后一位是几?
师:你们真棒!一下子就把这个电话号码破译出来了,你们是怎么破译的?
幼:是用加减运算的方法破译的。
师:你们知道这是谁的电话吗?
幼:幼儿园。
师:你们以后如果有事或想念老师的时候就可以打这个电话。一起告诉我’幼儿园的电话号码是几?
(二)心算破译电话号码。
1.老师出示第二个电话密码,提出要求:在心中计算,把答案记在心里’等一会儿我们大家一起说。
2.老师出示第三个电话密码,要求破译准确、迅速,一下子把电话密码破译出来。
二、学习部分:为电话号码设置密码并破译。
(一)根据式题计算答案。
1.将幼儿分成红、绿、黄、蓝四个队,每一队有10个电话密码’用小组竞赛的形式,比一比哪一队的本领最大,破译的电话号码又快又准确。
2.各组交换检查。
3.请每一组派一名代表报对方的得分数。
(二)尝试根据答案编式题。
师;这里有三个很特别的电话号码,等一会儿你们要用10以内的数为这些电话号码设置密码,电话号码里的每一个数字都是答案。你们编的密码要给别的组破译,所以要编得越难越好。
——刚开始请幼儿编题时,老师提供的号码可以是数字少但较特殊的(如1 10、119、120)o这个环节引导幼儿理解一个答案可以对应多个式题-如可以将“1 19竹编成一组密码:4 - 3,7 - 6,2+7.厨样还可以编成:7- 5+2 - 3,5 -2- 2,1+5+3 等等。
1.幼儿分组尝试编式题。
2.小组相互交换式题并进行破译。
3.请你们把破译出来的、与黑板上号码一样的电话号码贴在黑板上。
教学反思
在学习完10以内的加减法后,孩子们已对教材丰富多彩的知识呈现方式越来越熟悉,越来越喜欢了。我深深认识到把生活带进课堂,让孩子们在生活中学习数学,能激起学习的兴趣,扩展思维的空间,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注意问题呈现多样性,激起挑战的欲望
解决问题,是课程标准提出的重要学习目标,怎样才能更好的落实教学目标,在教学中也作了深深的思考,真诚的感谢实验教材的编委,教材本身与安排上都注意了有层次的创设问题情境,紧密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以教材为依托。平时教学中注意结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注意问题呈现的多样化,例本案例的教学中,由学生创设情境后自主提出问题,创设一种游戏、挑战性的问题情境,生问、生答,更能激起学生的解决欲望。平时课堂上“你难不倒我”“我来考考你”都是学生积极主动参与问题解决的表现,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大家解决后,也注意人际化的情感教育。“对同学们的解答你满意吗?”“谢谢大家”,无一不透露出浓浓的情。平时结合课本的实际情景,常以第三人称的方式请小朋友帮助解决。
二、紧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提供思维发展的空间
低年龄儿童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而数学中的计算教学,以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这种过渡不能是跳跃式的,应该给孩子一根拐杖扶持。在低年级教学中,这根拐杖是十分有必要的,即创识与生活实际紧密相关的问题情境,通过直观的操作、观察,过渡到抽象的算式表达。有了问题情境的创设,学生们才会更清晰地了解算式的计算过程,依次运算、条理清晰。所以低年级的教学中把数学还源于生活,在生活中找数学是十分有必要的。
三、计算教学中渗透实际问题,改变问题呈现方式
解决问题教学长久以来一直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点项目,教材的精心编排我深深认识到虽只涉及到10以内的加、减教学,然而每一课的计算教学无一不渗透着应用教学,所以在课的设计上,尽力挖掘计算教学中的应用素材,不仅有利于计算教学中算理的讲清、讲透,更是渗透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生活的思想。
5、大班数学教案《统计》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做条形统计图的方法,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2、学习通过图表感知数量的多少。
3、体验积极帮助他人的情感。
4、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5、让孩子们能正确判断数量。
活动重点难点:
1、重点:学习通过图表感知数量的多少
2、难点:做条形统计图的方法,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活动准备:
水果图片,统计图,展示板,多媒体课件,彩色即时贴。
活动过程:
一、探索新知
1.创设情景。
师:老师今天带来了四种水果,看看是那四种水果?
(视频出示水果图片:草莓、梨、西瓜、菠萝等)师:你能一眼就看出每种水果有几个吗?
师:每组的操作盒里也有这些图片,请给它们排排队,数一数,比一比。
(排队的方法有很多,从左到右,从上到下……)师:今天老师准备了一张表格,从这张表格可以看出来,我们给水果排队应该是从哪边开始?
(从下往上排队,水果标识在下边。)小组合作完成表格。讨论哪种水果最多?哪种水果最少?并把表格贴到黑板上。
师:你是怎样摆的?哪种方法能让人一眼就看出水果的多和少?
幼:一个格子摆一个水果就能帮助我们比出多和少。
师:哪种方法最好?为什么?
幼:按从少到多排或从多到少排的方法比较好,一看就知道什么最多,什么最少。
2.介绍统计图。
师:你们在摆图片时有没有碰到困难?
幼:西瓜图片太大,一个格子放不下。
师:谁有好办法?
幼:也可涂颜色来表示。
出示多媒体课件(教师展示涂颜色的方法。) 一种水果有几个就涂几个格子。
师::涂颜色的看起来非常清楚。这时就会出现四个柱子。我们只要比较柱子的高低就能知道水果的多少。
(出示统计图展示板)想一想,图中的四个柱子、数字、水果标识都告诉我们什么?。
师:如果我们还想知道这种水果有几个,草莓比梨多几个,这图能告诉我们吗?我们该怎么办?
师:现在我们再来看这张图,底下的图片可以告诉我们是什么水果。数字可以告诉我们哪种水果有几个,像这样的图叫统计图。
3.看图提问题。
师:请你说说从统计图中发现了什么秘密。
幼:统计图告诉我西瓜最多,梨最少。
幼:统计图还告诉我苹果有5个,比草莓少1个。
二、应用知识
1.创设情景。
师:六一儿童节就要到了,我们班要开联欢会,可是老师不知道小朋友们都喜欢吃什么水果,所以我们以组为单位,统计一下最爱吃的水果,老师这里有一张表格,请小朋友们把自己的即时贴贴到最喜欢吃的水果那栏里,统计好之后,讨论一下,什么水果是你们组最爱吃的?
2.小组讨论结果展示。
师:请每组出一名小朋友,拿着统计图说一说。
3.分析应用。
师:根据这些统计图,我们知道了哪些水果该多买一点,哪些水果该少买一点?为什么?
三、巩固练习《数学练习册》统计练习题。
活动反思:
静下心来思考,在整节课中存在许多以上不足之处外,还有一个就是自己本身存在的一些不太注意的细节,如:如果教学中语言更精练,提问更有针对性,让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更多一些,大胆让学生根据信息提出数学问题,练习设计更有坡度一些,我想本节课效果会更好。
总之,在以后的教学中教师要用自己的亲和力与学生溶为一体,让学生在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中,利用教师提供的丰富的生活事例,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自己的观察、比较、分析,与他人的合作、交流、探索中,发现规律、自主构建、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学会求知、学会共处,并初步感受到数学的魅力,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为自己的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6、大班教案《10的加减法》含反思
活动目标
1.熟练运用10以内的加减法,理解相同答案可以对应多个式题。
2.熟悉生活中一些重要的电话号码,愿意了解与同伴的联络方式。
3.初步了解加减法的技巧。
4.培养幼儿的创新思维和的大胆尝试的精神。
重点难点
熟练10以内的加减法。 熟悉生活中一些重要的电话号码。
活动准备
1. 10以内加减式题卡,破译电话号码练习纸,由加减法式题组成的电话号码卡片,红旗、黄旗、蓝旗、绿旗,记分牌。
2.开展主题活动“我要上小学了”,幼儿有了解同伴联络方式的愿望。
活动过程
一、导人部分:复习10以内的加减法。
师:我们小朋友就要毕业了,前几天大家也讲到过分手后联系的方式,有写信、寄贺卡、串门,还有打电话……今天我们就来玩一个破译电话号码的游戏。
(一)看式题破译电话号码。
老师出示由8道加减法式题组成的号码卡,如3+3,7-4,8+1……
这个环节是帮助幼儿复习10以内的加减法。
活动中:
老师从多个角度提问,如这个电话的第一个号码是几?“6”是第几位号码?最后一位是几?
师:你们真棒!一下子就把这个电话号码破译出来了,你们是怎么破译的?
幼:是用加减运算的方法破译的。
师:你们知道这是谁的电话吗?
幼:幼儿园。
师:你们以后如果有事或想念老师的时候就可以打这个电话。一起告诉我’幼儿园的电话号码是几?
(二)心算破译电话号码。
1.老师出示第二个电话密码,提出要求:在心中计算,把答案记在心里’等一会儿我们大家一起说。
2.老师出示第三个电话密码,要求破译准确、迅速,一下子把电话密码破译出来。
二、学习部分:为电话号码设置密码并破译。
(一)根据式题计算答案。
1.将幼儿分成红、绿、黄、蓝四个队,每一队有10个电话密码’用小组竞赛的形式,比一比哪一队的本领最大,破译的电话号码又快又准确。
2.各组交换检查。
3.请每一组派一名代表报对方的得分数。
(二)尝试根据答案编式题。
师;这里有三个很特别的电话号码,等一会儿你们要用10以内的数为这些电话号码设置密码,电话号码里的每一个数字都是答案。你们编的密码要给别的组破译,所以要编得越难越好。
——刚开始请幼儿编题时,老师提供的号码可以是数字少但较特殊的(如1 10、119、120)o这个环节引导幼儿理解一个答案可以对应多个式题-如可以将“1 19竹编成一组密码:4 - 3,7 - 6,2+7.厨样还可以编成:7- 5+2 - 3,5 -2- 2,1+5+3 等等。
1.幼儿分组尝试编式题。
2.小组相互交换式题并进行破译。
3.请你们把破译出来的、与黑板上号码一样的电话号码贴在黑板上。
教学反思
在学习完10以内的加减法后,孩子们已对教材丰富多彩的知识呈现方式越来越熟悉,越来越喜欢了。我深深认识到把生活带进课堂,让孩子们在生活中学习数学,能激起学习的兴趣,扩展思维的空间,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注意问题呈现多样性,激起挑战的欲望
解决问题,是课程标准提出的重要学习目标,怎样才能更好的落实教学目标,在教学中也作了深深的思考,真诚的感谢实验教材的编委,教材本身与安排上都注意了有层次的创设问题情境,紧密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以教材为依托。平时教学中注意结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注意问题呈现的多样化,例本案例的教学中,由学生创设情境后自主提出问题,创设一种游戏、挑战性的问题情境,生问、生答,更能激起学生的解决欲望。平时课堂上“你难不倒我”“我来考考你”都是学生积极主动参与问题解决的表现,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大家解决后,也注意人际化的情感教育。“对同学们的解答你满意吗?”“谢谢大家”,无一不透露出浓浓的情。平时结合课本的实际情景,常以第三人称的方式请小朋友帮助解决。
7、大班教案《9以内加减法》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培养观察和分类能力。
2、培养运算的准确性、灵敏性和逆向思维。
3、学习9的加减法,提高分析和解决简单应用题的能力。
4、培养幼儿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习惯。
5、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列式计算8+1=9或1+8=9。
2、教学难点:运用9的加减法解决简单应用题
活动准备
1、大的红花 2、小的红花 3、小的紫花 4、小的蓝花 5、蛋形剪纸 6、心形剪纸7、圆形剪纸8、多媒体
活动过程
一、复习旧知识,引入新课。
教师口述8的加减法式子,如:“小朋友,7+1=?”幼儿个别或集体回答:“7+1=8。”如此反复练习。
“同学们都学会8的加减法,非常棒。那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9的加减法,好不好?”
二、学习9的的加减法。
1、学习8+1=9和1+8=9。
(1)出示图片,请幼儿观察后说出图中有几朵花,它们有什么不一样。
大的红花 大的红花 大的红花 大的红花 大的红花
小的红花
小的紫花 小的紫花
小的蓝花
(以上各种花均在小朋友手中或多媒体中展示)
(2)教师提问:“蓝色的花有几朵?不是蓝色的花有几朵?”(幼儿回答,教师明确后表扬)
(3)教师说应用题:“老师有8朵不是蓝色的花,有1朵蓝色的花,老师一共有几朵花?”(幼儿思考)
(4)教师提问:“这道题应该用什么方法来算?怎么算?”请幼儿用数卡和符号卡列式计算。
师幼交流后,教师在黑板上写出8+1=9,让幼儿运用加法交换律计算出1+8=9。
2、学习9-1=8和9-8=1。
(1)教师说应用题:“老师有9朵花,其中有1
朵蓝色的花,不是蓝色的花有几朵?”(幼儿思考)
(2)教师提问:“这道题应该用什么方法来算?怎么算?”请幼儿用数卡和符号卡列式计算。
师幼交流后,教师在黑板上写出9-1=8,让幼儿计算9-8=?
三、请幼儿做练习,巩固对9的的加减法的认识。
蛋 蛋 蛋 蛋 蛋 蛋 蛋 蛋
+
蛋
=蛋 蛋 蛋 蛋 蛋 蛋 蛋 蛋 蛋
8 + 1 = ?
心+心心心心心心心心
?+ ? = 9
圆 圆 圆 圆 圆 圆 圆 圆 圆
9 - 1 = ?
圆 圆 圆 圆 圆 圆 圆 圆 圆
9 - 8 = ?
(注:以上蛋、心、圆在教学中均用实物图形代替)
四、小结。
五、作业。
指导幼儿完成《科学乐园》第33页的练习。
教学反思
1、备课时,我考虑到如果直观的教孩子,孩子肯定接受不好。根据孩子的学习特点和个性特点,课堂上,我会运用活动教学法、图片教学法、问题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充分调动孩子的学习积极性,这样寓教于乐,孩子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学到知识。
2、在活动过程中,通过唱歌、拍手、展示图片,让孩子观察、辨别、叠加,直观明了,通俗易懂,孩子容易在游戏中把握知识,学到知识。
还有,提几个简单明了的问题,让孩子思考,培养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
3、多媒体展现鲜艳、美丽的花朵,符合幼儿认知的特点;图画直观、多样,幼儿观察、辨认、思考,符合幼儿认知、智力发展的特点。
4、从这个教学设计来看,我觉得目标设计合理,教学策略安排得当,教学过程有条不紊,一步步实现目标。
5、不到之处,还请各位多多指教。
8、大班数学教案《9的加减法》含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学具,进一步认识9的组成与分解。
2、掌握9的加减法的计算,能根据一幅图的图意,列出两个加法算式和两个减法算式。
3、通过学习,培养小朋友的观察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语言能力。
4、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5、喜欢数学活动,乐意参与各种操作游戏,培养思维的逆反性。
活动准备:
1、与课本相应的挂图。
2、计数器、1——10数字卡片。
活动过程:
一、复习9的认识。
教师展示下图:数一数有几个苹果?用几表示?(幼儿回答)
教师:好,大家一起数一数1、2、3、4、5、6、7、8、9、。一共有9个苹果。用9表示。
二、复习9的组成和分解
教师:谁能上前来边拨珠子边说9能分成几和几?几和几组成9?
三、9的加、减法
教师展示下图问: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幼儿答:一棵苹果树,树上有8个苹果。)
教师:想一想如果把树上的苹果凑成9个,应该画几个?请你先画出来再填算式中的□。然后再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幼儿:因为树上有8个苹果,8个再添上1个就是9个。所以要添画1个苹果。□里应填1.8+1=9
教师:如果要求把树上的苹果凑成9个,下面三幅图各应添上几个?请你先画出来,再填算式中的□。然后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四、动脑筋摆一摆
教师:小朋友动动脑筋,看谁想得快?
先说一说:摆1个三角邢用了多少根火柴?摆3个三角形用多少根火柴?
自我反思:
认识数是计算的前提,反过来,计算又可加深对数概念的认识和理解,两者是密切联系的本节活动通过数的组成把10以内数的认数和计算有机地联系在一起。10以内的每个数,都通过动手操作,使孩子逐渐形成数的概念,掌握数的组成、分解、进而达到正确计算。幼儿已经学过10以内数的加减,但幼儿并不十分了解每个数的含义,本节活动出现了8个添上1个是几个?使他们了解每个自然数是怎么形成的及它与前面各数的关系,最后通过摆一摆巩固他们对算式的运用。既加深幼儿对10以内组成、分解和运算。
9、大班数学教案《20加减法》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口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
2、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3、体验数学集体游戏的快乐。
4、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活动准备:
表格、卡片。
活动过程:
一、激发兴趣。
1、观察发现、引出课题。
师:这些算式我们学过吗?
生:学过
师:都是什么算式?
生:都是9加几的算式
师:以前学习了哪些几加几的进位加法呢?
生1:学过8加几的进位加法。7、6、5加几的进位加法和……
生2:7、6、5加几的进位加法和……
二、整理知识、总结规律。
1、师:请同学们观察,第一列算式有什么特点?9+2、9+6、9+9
生:一个加数都是9。
师:另一个加数有怎样的变化?你能说说算式是什么?
生:算式是:9+3、9+4、9+5……9+9
师:第2列算式分别是什么?生:8+4……8+9
师:观察这两列算式有什么特点?
生:一个加数相同,都是9或都是8,另一个加数又逐渐多1。
2、 师:它们的和又是怎样变化的呢?(和也逐渐多)共同整理20以内进位加法表
1:9+2= 9+3= 9+4= 9+5= 9+6= 9+7= 9+8= 9+9=
2:8+3= 8+4= 8+5= 8+6= 8+7= 8+8= 8+9= 7+4= 7+5= 7+6= 7+7= 7+8= 7+9=
3:6+5= 6+6= 6+7= 6+8= 6+9= 5+6= 5+7= 5+8= 5+9=
4:4+7= 4+8= 4+9= 3+8= 3+9= 2+9=
3、 观察表格、发现规律,教师小结。
三、幼儿操作。
1、教师分发蓝色计算本子,请有儿完成地17-18页20以内加法练习(2)、(3)
2、幼儿操作教室巡回指导,作业批改。
活动反思:
计算教学是一个长期复杂的教学过程,要提高幼儿的计算能力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教师、家长和孩子的共同努力才有可能见到好的成效。
10、大班数学教案《钱币》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运用已有经验感知各种不同面值的人民币。
2、尝试运用不同策略进行10元以内人民币之间的兑换。
3、能自主结伴三至四人开展小银行游戏。
4、体会集体合作游戏的快乐。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让幼儿认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大胆尝试10以内面值钱币支取的不同策略。
教学难点:启发和引导幼儿尝试把所掌握的简单数学知识,运用到自己的生活和游戏之中。
活动准备
学具……个人操作材料人民币替代玩具,同色数卡5两张、2五张、1十张
同组幼儿玩具不同色
教具……1元、2元、5元、10元、20元、50元100元人民币若干,
大数卡,实物投影仪
活动过程
1、投影各面值钱币,引导幼儿认识各种人民币。
教师提问:你们认识这些钱吗?这些钱一样吗?什么地方不一样?
它们分别是多少钱?你是怎么知道的?
比这小的钱币还有什么?
小结:我们中国只有1、2、5,10、20、50,100这几个数字面值的钱币。不管你要多少钱都要由这几个数来组合。
2、鼓励幼儿大胆尝试10以内面值钱币支取的不同策略。
教师提示:我们来玩小银行游戏,你们做银行职员,老师来取钱,试试看你们能否让顾客满意。
游戏形式:教师出数卡,表示要取多少钱,幼儿用自己的操作材料在面自己前摆放。 你用哪几张钱币组合成顾客想要取的钱数?
(1) 引导幼儿观察同伴间有没有不同方法,正确吗?
(2) 鼓励幼儿用自己的玩具摆出不同的取钱策略。
(3) 同组幼儿讨论摆放出各种不同的取钱策略,越多越好。
3、幼儿自主结伴三至四人开展小银行游戏。
教师提示:下面我们来开银行,我们自由组合三到四人,玩具合并在一起,银行柜台可以用桌子或椅子来代替,场地和角色大家商量,可以轮流做银行职员和顾客。
游戏形式:幼儿分组,自主游戏。
教师指导:
(1)对能力强的幼儿,启发他们分类整理钱币,以提高操作效率。
(2)在玩具充足的情况下,鼓励幼儿尝试10以外的取钱额度。
4、总结讲评。
( (1)宣传教师指导中幼儿成功的尝试。
(2)鼓励幼儿在今后的游戏中大胆运用和尝试。
活动反思:
钱币虽然不是幼儿每天要接触的东西,但是对他们来说并不陌生,设计这样的活动,能有计划地调动幼儿的生活经验,启发和引导幼儿尝试把所掌握的简单数学知识,运用到自己的生活和游戏之中,不断丰富经验促进能力提高。但是原活动的设计并不令人满意,原因一,活动形式的设计以个别演示、集体讨论、自己记录的方式,游戏性不强不能充分激发幼儿的兴趣;操作活动以个人书面的形式,教师不能快速有效给予帮助,也将影响教学效果。原因二,探索钱币的不同兑换策略,限定兑换7元钱,过于死板,不能充分调动幼儿的已有经验,发挥幼儿参与活动的主动性。同时以数字、符号等方式记录策略,增加了幼儿的思维难度,也没有考虑幼儿间个体的差异性。
本次活动设计的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框架;以调动幼儿已有经验,发挥幼儿积极主动性为原则;以提升幼儿自身能力为大目标。让幼儿在愉快的游戏中积累经验,发展能力。活动的第一环节,保留了原活动中较好的提问,提示幼儿关注1、2、5这几个数字在钱币中的重要用途。活动的第二环节,是教学的重点,学具的提供保证了幼儿个体在自我理解的基础上,独立摆弄操作及尝试。同组不同色的材料要求,方便幼儿的观察和相互启发。幼儿操作材料数量的设定,包揽了10 以内所有面值钱币的不同组合。三个层次的安排,提示了教师教学难点的突破步骤,以及阶段目标的把握。活动的第三环节,主要是让幼儿在游戏中,巩固和运用,目的不在于用的多用的好,而在于大胆得用,合作的好。教师的指导应结合幼儿个体的差异,游戏中突出的问题。指导提示是不出基本问题情况下的提升要求,实施者应灵活把握。
11、大班数学教案《10以内数组成》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探索、体验、感受10以内数组成中所蕴涵的数学关系,如总数与部分数的包含关系、等量关系、互换关系、互补关系以及分合的有序性,是幼儿园大班开展数组成教学活动的关键所在。
2、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3、体会数学的生活化,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
4、发展观察、辨别、归案的能力。
活动过程:
大班数组成教学要强调相关经验的获得和积累,同时重视对各种数学关系的理解,重视思维方法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地从中探索发现规律,切忌把学习数的组成变成一种死记硬背的过程。教师在设计大班10以内数组成教学活动时,可参考如下步骤:
1.第一阶段:分与合的经验积累建议选择数量"5"作为幼儿开始学习数的组成的内容,因为5大小适中,而且它可以避免幼儿常规的"平分"思维。教师可以向幼儿提供大量有关5的分合的操作材料让幼儿进行各种探索活动,如"分水果"、"剪贴格纸"、"撒花片"、"分玩具"、"翻片片"、"组成连线"等,使幼儿通过这些活动理解分合的意义及基本的操作规则,如什么是分、什么是分两份,以及记录的内容要与分的结果一样等。
当幼儿积累了相当多的"5的分合"操作经验时,就可引导他们迁移运用5的分合的经验,让幼儿自己去探索完成2~4的分合学习。由于2~4的分合组数均不如5,且幼儿对于分合活动规则已熟悉,因此让他们独立完成学习并不困难。
2.第二阶段:探索发现数的分解规律在幼儿学习5以内数的分合经验基础上,开始学习6的分合时,教师应引导幼儿探索数的分解规律。首先要引导幼儿探索将一个数分成两份时,如何能穷尽所有的分法,例如5分成两份有4种分法,6分成两份有5种分法……在操作和观察的基础上,再通过分析、比较不同的分合记录单,发现哪一种方法分得既快又不会遗漏,从而引导幼儿体验分合的有序性。
3.第三阶段:掌握数的分合结构当幼儿已能熟练进行8以内数的分合后,教师要打破幼儿的认知平衡,引导幼儿在观察的基础上,分析、比较各组分合的异同点,感知和体验两个部分数的互补和互换关系。
针对数的组成学习中需处理和解决好的几个问题,教师在教学设计中,不但要明确每个阶段的重点和幼儿需要积累的相应经验,还要清楚地认识到每个阶段应运用何种教学方法引导幼儿进行分析、比较、综合、概括,每个阶段应提供何种适宜的教学具帮助幼儿理解其中的数学关系:
(l)当幼儿不理解什么是分两份时,教师可采用情景演示法,运用一些实物和幼儿一起进行分合活动,帮助幼儿理解什么叫分,什么叫分两份,充分体验分和合的过程,体验数的可分性。
由于幼儿已有平均分的经验,为了避免干扰,教师应有意识地选择一些不易进行平分的物品,如图书、长毛绒玩具等进行操作。以游戏"分书"、"分皮琼"的形式为例,在引导幼儿观察教师手中的物品及数量的同时,让幼儿思考将5个皮球分成两份的分法,再分别邀请两名幼儿根据各自的办法演示分合过程,并鼓励幼儿用简明的语言表达分球的分合过程。
(2)当幼儿在一次操作活动中不能做到取一定数量(总数)的物体分两份时,教师可在分物板上为每个幼儿提供两个人物或动物形象,使"分两份"的要求具体形象;然后,边请幼儿按要求操作尝试,边在绒板上进行演示,强调先要取总数,然后再分,帮助幼儿明确规则,体验总数与两个部分数的关系。
(3)在幼儿多次活动后,当教师发现一部分幼儿对分合活动规则仍不很清楚时,教师应在幼儿完成小组活动后,展示几份存在不同问题的分合记录,引导幼儿观察,通过逐条对照规则检验,让幼儿自己发现问题,提出改正意见,使分合的规则在此过程中得以明确、强化。
(4)当幼儿在某个数的分合活动中不能穷尽所有结果时,教师应为幼儿提供多样化的操作活动,如分玩具、分花片、分水果、分豆子等,让幼儿进行充分的探索,积累丰富的相关经验。在幼儿进行多次操作活动后,展示3~4名幼儿的作业,通过强调分合规则,引导幼儿共同观察、讨论,找出遗漏和重复,并分析不同的答案。
(5)当大部分幼儿已能穷尽数的所有分法时,教师应在评价活动中,展示部分幼儿的作业,提出问题,引导幼儿向同伴学习,尝试将无序的分合记录调整成有序的分合记录。
(6)当幼儿对某些活动不感兴趣时,教师应在观察的基础上分析原因,适时为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提供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操作材料。如将"分玩具"、"分水果"等游戏内容和操作材料更换成"剪方格"、"翻片片"或"按特征分类并记录",促进其在与材料的相互作用中,不断丰富相关的数学经验。
(7)当多数幼儿在多次分合活动中,既能穷尽所有分法,又能反映不同的分合顺序时,教师应在评价活动时,展示部分幼儿的作业,以"谁的分合最容易记住"为话题,引导幼儿观察讨论,体验分合的有序性,观察两个部分数的互补关系。
(8)当多数幼儿在分合活动中能注意到进行有序的分合时,教师应启发和鼓励幼儿用符号记录,并表达自己所寻找发现的相像的分合式,同时肯定幼儿的创造,让幼儿进一步体验互换关系。
活动反思:
“10以内数的认识”这节课是在学生认识了8、9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课本先显示一幅主题图供学生数数并抽象出数10,再认识10、10以内数的顺序,比较相邻两个数的大小,最后学习10的组成和写数。这部分内容在编排上与8、9的认识主要有两点不相同:一是没有安排10的序数意义,因为学生对自然数的序数意义已比较熟悉了;二是将10的组成提前到写数前面,这样既有利于在教学中利用1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比较去更好地突出10的组成,同时也有助于学生集中练习10的书写。由于我们采用的计数法是十进制计数法,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因此10的组成十分重要,它是今后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和进一步认识100以内、万以内以及多位数的基础。教材先让学生摆小棒,并根据摆的过程填10的五种组成,然后又让他们推想出10的另外四种组成,这样逐步加深学生对10的组成的理解。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教材的实际特点,我在设计“10以内数的认识”这一课时,力求体现了以下几个特点: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从旧知出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
3、巧妙设计游戏,引导学生探究新知。
一节课下来,基本达成了教学目标,但还有一些值得进一步改进和研究的问题:
“10以内数的认识”这部分内容在编排上与8、9的认识其中有一点是不相同的:没有安排10的序数意义的教学,因为学生对自然数的序数意义已比较 熟悉了,那么在这种情况下10的序数意义还要不要拿来当作新授部分来讲还是点到为止呢?新课程下的教材如何来正确把握,如何让教学在第一线的老师来挖掘这个有效素材呢?这是我从事新课程教学几年来的一个困惑。
2、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理解10以内数的顺序时,能让学生顺着数和倒着数。再让学生亲自动手摆10个小棒。并将它们捆成一捆,让学生了解“10个一,可以组成1个十。”在处理这个难点时,我觉得我做得还不够,忽视了10还是个计数单位的教学。
12、大班教案《五以内加减法》含反思
活动目标
1. 让幼儿来理解加法减法的含义。
2. 让幼儿掌握5的加减法。
3. 使幼儿学会解答简单的口述加减法应用题,培养幼儿初步分析问题的能力。
4. 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习惯。
5. 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使幼儿学会解答简单的口述加减法应用题,培养幼儿初步分析 问题的能力.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起孩子的兴趣。
二、复习5的组成
三、出示直观教具
四、引导幼儿口述5的加减法应用题
五、玩“谁最快”游戏
六、书写算式
七、教师进行小结
教学反思
1、 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体会到加减法就在我们的身边。
2、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体会到加减法就在我们的身边。
3、要使学生正确、迅速地口算,还必须经常地通过多种多样的练习形式进
行训练。我积极提倡算法的多样化,为学生提供了数学交流的机会,目的是
促进学生的数学思维活动,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由于提倡算法的多样
化,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解题策略,他们会运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会对
解决数学问题有深切的体验,从而取得学习数学的经验。这些算法都是学生
根据自己已有的基础知识和生活经验思考的结果,每一个不同的算法,就代
表了一个创新的意识,从而有效地进行了发散性思维训练。
13、大班数学教案《正方体》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在活动中认识正方体,能区分正方体与正方形,初步感知正方体的基本特征。
2、能找出生活中正方体的物品,感知立体图形。
3、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空间知觉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喜欢数学活动,乐意参与各种操作游戏,培养思维的逆反性。
活动准备:
1、教具准备:骰子、正方体图形纸、课件
2、学具准备:制作正方体的图样纸、彩笔、胶棒
活动过程:
一、预备活动。
1.师幼问候
2.情景导入
“今天我要带小朋友前往神秘的魔术乐园玩,接下来我们要踏上神秘的魔术之旅了,请小朋友和我一起做。”
《积木房》:积木宽,积木长,我用积木盖新房,小朋友们请进去,都夸房子真漂亮!
二、集体活动。
(1)观察图形
幼儿观看课件
师:“图形纸上有什么图形?有几个?它们一样大吗?”
师:“这张图形卡纸上有6个一样大的正方形,我们变个魔术,看看它能变成什么?”
(2)操作活动
教师做示范,将图纸折叠后变成正方体。
师:“今天变成的这个新图形叫正方体。”小朋友们也来试试吧。
(3)认识形体
请幼儿观察正方体
师:“正方体由几个面组成?”(请小朋友用彩笔点数)
师:“每个面都是什么图形?每个图形一样大吗?”
小结:用六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叫正方体。
(4)师幼互动
师:请小朋友说一说生活中有哪些正方体。
三、游戏活动:
1.游戏名称
“掷骰子”游戏
2.游戏规则
请一名幼儿掷骰子,幼儿根据骰子的数字回答问题。(www.banzhuren.cn)回答正确的小朋友上台掷骰子。(骰子上标注问题)
数字1:正方体有几个面?
数字2:正方体的六个面一样大吗?
数字3:生活中有哪些正方体的东西?
数字4:生活中有哪些正方形的东西?
数字5:正方体的六个面是什么图形?
数字6:再掷一次骰子。
3.活动小结
活动反思:
本课我通过形象、生动、直观的教学手段把长方体变成正方体,使学生把长方体与正方体之间的联系建立起来。对于正方体的特征,让学生运用探究长方体的方法去观察、操作、推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然后让学生探究正方体与长方体的区别和联系,通过让学生对照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纸盒,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求证、总结,找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且知道正方体是一种特殊的长方体。
同时,通过生动的课件演示,展现了常见的正方体,将生活与数学有机的结合起来。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使他们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14、大班数学教案《拼图》含反思
设计背景
我们班的幼儿对图形(三角形、圆形、半圆形、长方形、正方形)非常感兴趣,于是,我设计了这节图形游戏课。目的是培养幼儿图形方面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幼儿用各种不同的图形进行拼图,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和想象力也得到很好的训练。
活动目标
1、通过游戏,加深对图形的认知。
2、培养幼儿图形方面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培养幼儿对图形的兴趣。
4、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5、体验数学集体游戏的快乐。
重点难点
通过游戏,加深对图形的认知,培养幼儿图形方面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活动准备
三角形、圆形、半圆形、长方形、正方形图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认一认:
教师出示三角形、圆形、半圆形、长方形、正方形图片,请幼儿分别说出图形名称。
二、想一想:
教师出示三角形、圆形、半圆形、长方形、正方形图片,请幼儿分别说说图形像什么?(教师小结:当小朋友看到一个图形时,就会想到很多物体。比如看到圆形,就会想到西瓜、乒乓球、太阳、皮球等,我们经常用这种方法,以后我们就会越来越聪明)
三、拼一拼:
1、相同图形拼搭
教师让幼儿取出任一种图形进行尝试性的拼搭活动,教师巡回指导。(教师小结:小朋友可以用其中的一种图形变成不同的图形,例如两个相同的三角形组合在一起,可以变成一个正方形等。)
2、不同图形的拼搭
教师在引导幼儿拼图时不要一下子把拼好的图样给幼儿看,可以先对幼儿进行一定的启发:比如拼帆船时,可以告诉幼儿用两个大的三角形做它的帆,另外的图形拼成一艘船。
建议:教师巡回时可给予个别指导,并将幼儿的有趣拼搭介绍给大家。
3、教师小结:今天,我们玩了图形游戏,发现了很多个图形可以组合成各种各样有趣的图样。只要我们多动手多动脑,就会拼出越来越多的图案。
教学反思
幼儿兴趣较浓,整节课每位幼儿都得到动手动脑的机会。在用不同的图形拼搭时,有个别幼儿还不能按时完成。
15、大班数学教案《6的减法》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6的减法,进一步理解减法的意义。
2、知道算式所表示的数量关系,能用语言完整表达。
3、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环境创设:
人手一张6以内的数字卡、汽车图。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学习6的减法。
活动难点:
能正确表述算式中表示的数量关系。
活动过程:
一、游戏碰球
复习6以内数的组成
二、学习6的减法
教师说明玩法:
幼儿当小司机、老师当警察,(.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玩开汽车的游戏。要求幼儿根据“警察”出示的红绿灯进行开汽车。
先请6辆汽车上前,开走一辆,还剩几辆?要求幼儿列式,并引导幼儿说出算式中各数表示的意义。
列式6-1=5
以此游戏让幼儿学习掌握6的减法。
教师出示6的减法题
6-1=5 6-2=4 6-3=3 6-=2 6-5=1
让幼儿完整读
三、游戏:开汽车
幼儿每人手中拿一张1—5的数字卡,看教师出示的题目如教师出示:6-1= ,手中拿数字5的幼儿出来开汽车。
让幼儿互相交换手中的卡片后再次进行游戏。
教学反思
我觉得,这个活动让孩子们学会了很多,在快乐的心情中讲述,幼儿也很快乐的学习,而且6的加法算式他们全都学会了。最重要的是快乐,孩子们快乐,作为老师的我也很快乐。
16、大班数学教案《种花》含反思
【设计意图】
最近区域活动中,幼儿特别喜欢帮花片积木排队、串珠、穿项链等。通过孩子的谈话交流,我了解孩子对排列规律的浓烈兴趣,但缺乏对排列规律的正确感知、认知。因此,我就根据我们班近期发现的问题设计了这次活动。想通过这次活动使幼儿对有规律的排序有一个正确的认知,让孩子能根据花朵的排列进行排序。
【活动目标】
1、能在活动中找出花的规律,并能在老师的引导下按花的大小、颜色规律进行排序。
2、对数学活动感兴趣。
3、让孩子们能正确判断数量。
4、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活动中的乐趣。
【活动准备】
蝴蝶姐姐小花园的场景布置;蜜蜂宝宝家的种了一些花的花园布置,种花材料(花儿)
【活动过程】
1、发现蝴蝶姐姐小花园里花的排列规律
“蜜蜂妈妈带着蜜蜂宝宝到蝴蝶姐姐的小花园里去玩喽!”
“花儿好看吗?”“长得整整齐齐的还是乱乱的?”
师幼:很整齐,像排着队。
第一排:红花红花红花红花红花……(红花排队)
第二排:大花小花大花小花大花小花……(大花、小花轮流排队)
第三排:红花黄花红花黄花红花黄花……(红花、黄花轮流排队)
小结:蝴蝶姐姐小花园里的花是按照规律来排队的。
2、引导幼儿根据已种的花的排列规律接着种花。
“我们也要在自己家的小花园里种上花了,以后蜜蜂宝宝可以去采蜜的。妈妈已经在空地上先种了一些花,宝宝看看是按照什么顺序排的,再接着往后排,你们愿意吗?”
①空地1:黄花黄花黄花黄花……
②空地2:黄花红花黄花红花黄花红花……
③空地3:小花大花小花大花小花……
操作活动:启发幼儿依样接着种花(给花儿排序)。
3、活动评价。
老师展示个别幼儿的作品,请幼儿说说,他是怎样做的?
表扬做的好的幼儿。
请两名幼儿去看看花儿长得好不好(检查并纠正)。
带领蜜蜂宝宝高高兴兴去采蜜。
【教学反思】
本次《种花》活动,目的是让幼儿找出规律并按简单的规律进行排序。整个活动以“花园的花”贯穿主线。分两大环节完成,层次清晰,第一个环节让幼儿观察去发现花的排队是有规律的,通过花的对比引导幼儿感知花儿排队的基本特征。第二个环节引导幼儿根据已种的花的排列规律接着种花,让幼儿感受了按花的大小、颜色规律进行排序的乐趣,也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力、思维的敏捷性。
17、大班数学教案《7的减法》含反思
活动目标:
1、 引导幼儿学习按物体的特征分解画面,并能根据物体的不同特征学习编减法应用题,列减法算式。
2、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积极思维能力。
3、 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4、 引导幼儿对数字产生兴趣。
5、 让孩子们能正确判断数量。
活动准备:
实物图(一棵大树,树上有7只鸟,一只大的、六只小的;两只白色的、五只黄色的;三只停在树上、四只刚起飞);算式题卡、粉笔、人手一套1-7的数字卡片,运算符号若干、毛毛虫图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小鸟来做客出示图片,今天鸟妈妈带着小鸟飞到我们班来做客,小朋友们为它们表演一个节目吧!
二、为鸟儿们表演节目
1、 教师出示算式题卡(如5+2),幼儿快速从1-7的数字卡片中找出正确答案并举起。
2、 游戏进行若干次。
三、鸟妈妈出难题小朋友真能干,现在鸟妈妈出难题要考考你们。
1、 引导幼儿仔细看图,分解画面。
问:图上有谁?有几只?它们一样吗?有什么地方不一样?(引导幼儿说出颜色、动态不一样)
2、 引导幼儿根据物体的不同特征编减法应用题。
⑴、幼儿相互讨论小朋友都看见了树上有1只大鸟、6只小鸟;有2只白色的鸟、5只黄色的鸟;有3只停在树上、4只刚起飞;你能根据这些特征编出减法应用题吗?(幼儿讨论)
⑵、 集中讨论。
①、教师根据鸟大小不同编减法应用题:树上有7只鸟,有1只是大的,几只是小的呢?然后请幼儿列式计算,并说说各数表示什么。
②、 谁能根据鸟颜色不同编减法应用题呢?(请能力强的幼儿示范编应用题,幼儿编出应用题后,集体列出算式,然后一起说说算式中各数及各符号所表示的实际意义。)
③、 用同样方法根据鸟的动态编减法应用题,为什么要问还剩下多少只?
幼儿讲述,教师在黑板上写出算式。
3、 带领幼儿读7的6种减法算式。
四、与鸟儿们玩捉迷藏鸟妈妈对我们小朋友的表现很满意,它们想跟我们玩捉迷藏的游戏,你们愿意吗?
1、 教师遮住若干只小鸟,让幼儿看图并列出减法算式。
2、 请个别幼儿讲述自己列的算式题中各数所表示的含义。
活动反思:
在这个教学设计中,我首先通过游戏复习7组成。在教学过程中主要是引导学生观察课件图片、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在动手摆一摆、议一议、说一说中体验学习带来的快乐与收获。虽然大班的小朋友已经有了1-6的分成与计算初步感知,但要经历观察、质疑、自己解决问题这一系列过程对于他们来说还是有一定的困难。6、7岁的孩子的有效注意时间短,一节课呈现内容、形式太多,学生注意力就会被分散,所以我设计了课件演示、花片、闯关游戏等形式,幼儿园的孩子比较没接触过用课件上的数学课,所以会更吸引孩子。
幼儿园与小学是相邻的两个阶段,大班为小学一年级做准备。小学一年级是学校教育的开始,是幼儿园大班学前教育的发展与提高,他们二者既有区别又有紧密的联系,幼儿园的课堂主要以育为主,以教为辅,注重的是玩中学,教学的形式是以游戏为主,灵活、自由、趣味性强,没有严格的约束力和规范性。而小学的课堂,是以教为主,以育为辅,有较强的学习目的性,知识的密度相应增大,课堂的规则也比较多,行为上存在一定的约束力。这种教学形式上的“动”—“静”,教师教法上的差异,许多孩子存在着不适应。
18、大班数学教案《球体》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了解球体的主要特征。
2.比较、发现球体和圆形的不同,并乐意表述自己的发现。
3.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玻璃球、飞盘、乒乓球、小皮球、木珠、光盘、圆环、硬币、瓶盖等及其图片,笔和记录表。
2.环境布置:圆圆世界--摆放玻璃球、小皮球、木珠、乒乓球等各种球体物品及圆环、光盘、飞盘、硬币、瓶盖等。
活动过程:
(一)以"圆圆世界"导入活动,教师ppt展示图片,引发探究的兴趣。
师:今天老师要带小朋友进入一个"圆圆世界",看看这个世界里都有什么东西?它们哪里一样?
(二)引导幼儿在"圆圆世界"里边玩边探索,初步感知球体的特征。
1.介绍玩法和记录要求;老师把他们请到了教室,待会儿小朋友们滚一滚,玩一玩,看一看他们是不是都可以滚,如果可以滚的就在这个图示下面"√",不能滚的就打"×"。
2.幼儿选择"圆圆世界"里的物品玩,教师观察、引导他们;把玩的结果记下来。
3.结合记录,交流玩的结果:有哪些东西是可以滚的?哪些东西是不可以滚的?
4.小结:原来,"圆圆世界"里的东西都可以滚。
(三)再次探索,进一步感知球体的特征。
1.师;"圆圆世界"里的东西都可以滚,但可以随便滚吗?请小朋友们再去滚一滚,玩一玩这些东西。操作时请按照记录表上的图片指示进行,并且把玩的结果记录下来。
2.幼儿再次探索,教师观察、引导幼儿;把玩的结果记录下来。
3.结合记录,交流结果。
4.小结:从各个方向来滚、滚来滚去都不会倒的这些东西,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球体"。
(四)引导幼儿找一找生活中的球体物品。
1.师幼交流:找一找我们的周围有哪些东西是球体(如柜子上的地球仪等)。
2.师展示ppt,介绍生活中的球体及其作用,。
师:老师也找了一些球体,我们看看都有哪些?它们为什么要做成球体?。
3.引导幼儿在生活中寻找球体物品。
师:回家以后你们再去找一找球体的东西,看一看这些东西有什么作用,会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什么问题。
教学反思:
数学来源于现实,存在于现实,并且应用于现实,数学过程应该是帮助幼儿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教育活动的内容选择应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
19、大班数学教案《测量》含反思
设计背景
经过一个暑假,大 部分孩子都长高了不少,排队每个都在比较高矮,为了让孩子了解自己的高矮,设计了数学课——测量
活动目标
1 能用两种或两种以上自然工具测量物体的长短,宽窄,高矮等。
2 体验不同的测量工具和方法。
3 初步理解测量的意义,增强幼儿动手能力。
4 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 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重点难点
测量的意义,测量物体的长短,宽窄,高矮。
活动准备
直尺,长纸条,测量用的绳子,木棍,记录纸。
活动过程
1教师带领幼儿到户外,找到两种高矮差异不太明显的植物,请幼儿比一比,哪一株植物更高一些?
2 启发幼儿用自然工具来测量两株植物的高矮,(如用手,用小棍,或者用直尺,等)。在测量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幼儿测量时将测量工具首尾相接。
3 分组活动:第一组用手或手臂来量桌子,门,窗的长度,宽度,说说测量的结果并且记录下来。第二组用绳或者脚步来测量教室,黑板的长度,宽度,说说测量结果并记录下来。[教案来自:快思教案网.]第三组用棍子或者直尺来测量桌子,椅子的长度或宽度或高度,说出测量结果并记录下来。
4 对照汇报结果引导幼儿探索:用长方形纸条自制量尺,写上0——10的数字做成量尺。
5 交流小结,鼓励幼儿用书,铅笔,小棍,直尺来进行简单的测量活动。
教学反思
学前阶段的幼儿,对与数的概念理解难掌握,测量的意义难理解,只有利用日常生活中见到的,加上让幼儿自己操作自己动手来寻求答案,让幼儿真正了解测量的乐趣。这一活动幼儿比较兴趣参与活动,但是测量结果的记录有所欠佳。对于这一活动我进行了反思:1 虽然幼儿乐与参与了活动,但是实践过程操作能力还不够强。在以后的数学教学中,应该多锻炼幼儿的动手能力。
20、大班数学优秀教案《复习5以内的加减法》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复习5以内的加减法,继续学习加减法算式。
2、理解加法题中用“一共”表示合起来,减法题中用“还剩下”表示少了的意思。
3、鼓励幼儿大胆说话和积极应答。
4、激发幼儿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达、交流的兴趣。
5、鼓励幼儿大胆说话和积极应答。
活动准备:
幼儿人手一份操作纸,图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小老鼠买面包圈。
1、师:小老鼠去给大老虎买面包圈当点心,我们看看它买了几个面包圈。出示三幅图,引导幼儿逐一观察并说说每幅图的意思:第一幅图——小老鼠买了1个面包圈;第2幅图——小老鼠又买了4个面包圈;第3幅图——小老鼠一共买了5个面包圈。引导幼儿了解“一共”表示把两次买的面包圈合起来的意思。
2、教师:你能用一道算式表示小老鼠买面包圈这件事吗?鼓励幼儿尝试列加法算式。
3、引导幼儿看算式说说数字与符号的意思,判断算式是否正确。
二、大老虎吃点心。
1、老师:大老虎可喜欢这个点心啦,瞧它吃得多开心。出示三幅图,引导幼儿观察并讲述每幅图的意思:第一幅图——大老虎有5个面包圈;第二幅图——大老虎吃了1个面包圈;第三幅图——大老虎还剩下4个面包圈。引导幼儿了解“还剩下”表示吃掉面包圈后少了的意思。
2、老师:你能用一道算式表示大老虎吃面包圈这件事吗?鼓励幼儿尝试列减法算式。
3、引导幼儿看算式说说数字和符号的意思。
三、小组操作活动。
1、看图列5的加减算式。引导幼儿仔细观察操作纸上三幅图的变化,并学习运用“一共”和“还剩下”的词语,大胆讲述3幅图的含义。“快思老师.教.案网出处”鼓励幼儿根据画面含义列出5的加减算式。
2、看图形记录图形特征。看算式进行5以内的加减运算。
3、看算式写得数。读一读算式,并用雪花片演示算式数量变化过程,写出得数。
活动反思:
要使幼儿正确、迅速地口算,还必须经常地通过多种多样的练习形式进行训练。我积极提倡算法的多样化,为幼儿提供了数学交流的机会,目的是促进幼儿的数学思维活动,提高幼儿的数学思维能力。由于提倡算法的多样化,不同的幼儿有不同的解题策略,他们会运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会对解决数学问题有深切的体验,从而取得学习数学的经验。这些算法都是幼儿根据自己已有的基础知识和生活经验思考的结果,每一个不同的算法,就代表了一个创新的意识,从而有效地进行了发散性思维训练。
21、大班数学教案《4的加减法》含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前面刚学习了2、3的加减法。为了让幼儿更进一步的理解加减法的含义。特设计了此活动内容让幼儿通过实物演示、操作、能形象直观地理解加减法的含义。引导幼儿观察图片中实物的数量,能口头列出算式。
活动目标
1.学习4的加减法,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含义。
2.培养幼儿能自编应用题的能力和分析为问题的能力。
3.在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及团结合作的精神。
4.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4的加减法,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含义。
2.学会自编4的加减法口头应用题。
活动准备
篮球4个、篮球筐一个、钓鱼竿、卡片、小筐等,幻灯机。
活动过程
一、游戏:运球(复习4的加减法)
1.幼儿分成两组,四个球用两个筐运,看每个筐装几个球,复习4的组成。
2.师幼齐读: 4 4 4
^ ^ ^
3 1 2 2 1 3
二、小小篮球赛
1.师说话引发幼儿兴趣:刚才的运球游戏小朋友们表现的很棒,你们是那么聪明,大家合作的那么好,老师真高兴!现在老师宣布一个让小朋友们更高兴的事,今天我们班要举行一个篮球比赛,希望大家积极参加。
2.幼儿积极报名,老师把幼儿分成四人一组。
3.老师当裁判,哨声响起,幼儿进行投篮比赛,台下的小观众加油助威。[教案来自:快思教案网.]
4.算一算每组投了多少球,列出4的加减法算式,教师相应板书。
1+3=4 3+1=4 2+2=4
4-1=3 4-3=1 4-2=2
5.给获胜队发奖章一枚,大家为他们鼓掌。
6.齐读加减法算式。
三、看动画编应用题
教师播放幻灯片,请幼儿看动画编应用题。教师引导幼儿分析应用题,口头列式解答。
四、游戏:小猫钓鱼
1.师:猫妈妈领着小猫们来到河边钓鱼,它们钓到了几条鱼呢?
2.老师和小朋友们戴着头饰,坐到讲台边用鱼竿钓鱼,算出每条鱼上的算式题。巩固4以内加减法。
教学反思
本次教学活动,教师以游戏贯穿整个教学过程,让幼儿在互相启迪、互动互学中促进幼儿不断思考,不断获得有益经验,促进其“善”学。幼儿的兴趣被引发了,他们都争抢着参加各种游戏,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教学材料,让幼儿通过实物演示、操作、能形象直观地理解加减法的含义。教师也积极地参与活动中去,师幼配合得很好,教师能够根据幼儿的情况及时地调整教学,是整个教学过程通顺、流畅。“热闹”而不“杂乱”,当时听课的教师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赞叹这次活动很成功。
22、大班数学教案《8的减法》含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我上的是《8的减法》,采用多媒体教学,让幼儿根据老师所出示的图案写出8的减法算式,让幼儿知道整体去掉部分应该用减法算式计算,并由幼儿自由创编8的减法数学问题。
活动目标
1、通过看图列算式,学习8的加减法。
2、整体去掉部分应该用减法算式计算。
3、会口编8的减法数学问题,发展幼儿的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让幼儿知道整体去掉部分应该用减法算式计算。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
1. 复习8的组成
8只小鸟飞啊飞,1只小鸟飞在前面,后面跟着几只小鸟呢?(7只),你是怎么知道的?(8可分成1和7)8还可以分成几和几,以此类推说出8的组成。
2. 组织幼儿学习8的减法
出示课件:
(1)树上有8只小鸟,飞走了1只,树上还剩多少只小鸟?
幼儿说出老师提出的问题:
师追问:“你是怎么知道的?”引导幼儿说出8去掉1还剩7 即整体去掉部分应该用减法算式计算,<教案来.自:快思教案网>引导幼儿列出8-1=7并知道8,1,7代表什么,教师版书。
(2)草地上有8蝴蝶,飞走2只,草地上还剩多少只蝴蝶?
教师组织幼儿根据要求列算式8-2=6,教师板书
(3)天上有8架飞机,飞走3架,还剩多少架飞机?
教师组织幼儿根据要求列算式8-3=5,教师板书
(4)小红有8个气球,送给小花4个,还剩多少个气球?
教师组织幼儿根据要求列算式8-4=4,教师板书
3.让幼儿自由创编8的减法数学问题
引导让幼儿口述有关8的减法数学问题,如:姐姐有8颗糖,吃了5颗,还剩多少颗?河边有8条鱼,游走了6条,还剩多少条鱼?等等。
小结:教师根据幼儿已有的经验按照减数从1到7的规律说出8的减法算式:
8-1=7,8-2=6,8-3=5,8-4=4,8-5=3,8-6=2,8-7=1。
教学反思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现生动的生活情景,有助于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加对数学的亲近感,体验用数学的乐趣。
23、大班数学活动教案《5以内减法》含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按图意找减法算式题配对的活动,使幼儿理解减法的意义及减法算式题所表示的意思,并学习5以内减法算式题的较迅速的口算能力。
2.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数学活动,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心。
活动准备
1.喝饮料卡、车到站卡、开窗卡及5以内减法算式题卡若干。
2.贴有数字1~4的邮箱各一个,有一道5以内加法算式题的“信”若干。
3.每人一份写有减法算式题涂色用的动物图及蜡笔若干。
活动过程
1.看图找算式题配对并讲述算式题所表达的意思
(1)教师出示喝饮料卡和车到站卡,请幼儿在桌上寻找可以与图片做朋友的算式题卡。
1)读一读找到的卡片上的算式题。
2)讲讲算式题所表达的图片的意思。
小结:我们看懂了图片的意思,找到了可以和它做朋友的算式题,知道要从原有的饮料里去掉喝掉的几杯,从原来乘车的人里去掉下车的人。要算算还剩下多少时,都可以用减法算式题表示并算出结果。
3)想一想,在我们周围关于吃的、用的、玩的、发生的事中是否也能用3-1=2或5-2=3来表示。
(2)出示开窗卡,请幼儿仔细看看、想想,在这一张图片中能找出哪些不同的减法算式题来表示图片的意思?"教.案来自:快思老师教案网"
小结:有的图片只能表示一种意思,也就只能找一道算式题来和它做朋友;有的图片能表示几种意思,那就可以找几道不同的算式题和它做朋友。以后看图片要更仔细,尽量把能和它做朋友的算式题全部找出来。
2.玩送信的游戏
(1)出示游戏材料――4个邮箱和许多信,让幼儿观察、思考、讨论游戏玩法规则。
(2)请幼儿以小组为单位分别打开4个信箱,按游戏规则检查“信”都送对了吗?
3.算算涂涂
出示5以内减法算式题卡,算算减法算式题,按答数涂色。答数是1的涂自己喜欢的颜色,答数不是1的不能涂色。
步骤三:自由编题。
教师不提供任何编题的条件,让幼儿完全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编题。这也是幼儿非常喜欢的编题形式,同时,自编应用题能唤起幼儿头脑中有关加减情景的表象,起到幼儿掌握加减运算由具体过渡到抽象的中介和桥梁作用,从而促进幼儿抽象能力的提高。
活动反思
该活动教师能依据《纲要》的精神,创设数学情境,提供直观形象可操作的材料,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引发幼儿观察、思考、探索、操作,有效地训练了幼儿的多向思维,调动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4、大班数学教案《10以内的数量守恒》反思
原来这些图形宝宝颜色不一样、形状不一样、排列顺序也不一样,但是它们的数字宝宝都是一样的,说明它们的数量一样多,这就叫数的守恒。
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等量物品的数量不随实物的大小、颜色、种类及排列形状的变化而改变,准确计数10以内物品的数量。
2、体验数守恒的有趣现象。
3、逐步树立自信心和创造意识。
4、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5、发展观察、辨别、归案的能力。
活动准备:
1、PPT(兔子背影、米老鼠背影各1只、兔子7只、米老鼠10只)
2、幼儿操作卡、记号笔、小筐。
活动过程:
一、(弹琴律动引入)以到米奇家玩引入活动出示米老鼠图片引入活动:"嗨,小朋友,我是米奇要不要到我的妙妙屋玩啊?"师:"进入妙妙屋要念什么神奇的咒语呢?"(幼儿念咒语米斯嘎、木斯嘎、米老鼠!师出示PPT米奇妙妙屋)
二、玩游戏-"猜影子"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师:妙妙屋里有两种小动物,是谁呢?这些是它们的背影,小朋友们来猜一猜。
三、通过和妙妙屋里的动物表做游戏,初步得知等量物品的数量不随实物的大小、颜色、种类及排列形状的变化而变化,体验数守恒的有趣现象。
(一)先来看小兔子们做游戏(复习6的守恒)
1、师出示PPT,两排兔子,红色、灰色,大的、小的分别有6只。
提问:
①"小朋友们看到了什么?"
②"这些只兔子都一样吗?哪里不一样?"小结:原来它们的大小、颜色不一样,但是数字宝宝是一样的,数字宝宝一样,说明它们的数量一样。
2、提问:
①小灰兔子很调皮,想和小朋友做游戏,请小朋友把眼睛闭上,数到10,看一看,看它们发生什么变化?
②小朋友数数现在有几只兔子,跟原来一样多吗?我觉得灰兔子少了两只,还剩4只,因为它的队伍变短了。
师小结:原来它们的队形发生了变化,但是数字没有变,6只还是6只,不会增加也不会减少。
(二)米奇妙妙屋的小主人来了,快看(感知新知识点数量:10的守恒)
1、师出示PPT:10只性别、大小、造型不同的米老鼠,提问:
①"一共有几只米老鼠?"
②"这么多米老鼠,它们一样吗?哪里不一样?"
2、米老鼠们开始做游戏了,当变换一种队形后提问:
①"你们看米老鼠发生了什么变化?"
②"我们来数数变了队形后,和原来一样多吗?"师小结:虽然这些米老鼠的大小、颜色、造型都不一样,队形也发生了变化,但是它的数量始终都没有变。
四、操作活动:图形操作卡师:小朋友们真聪明,为了奖励小朋友,米老鼠带我们去图形城堡玩一玩(开汽车律动)
1、出示PPT,图形城堡到了,提问:看一看有哪些图形?这些图形一样吗?
哪里不一样?有一样的地方吗?哪里一样?让我们一起来数一数吧!
2、验证:小朋友们都做完了吗?有没有相同的地方呢?让我们一起来数一数。
总结:原来这些图形宝宝颜色不一样、形状不一样、排列顺序也不一样,但是它们的数字宝宝都是一样的,说明它们的数量一样多,这就叫数的守恒。
五、活动延伸:家长游戏请10位家长到前面手拉手围成一个圆圈随着音乐转圈,音乐停止时各做出一个不同的造型或变换一个不同的队形,让幼儿说一说哪变了,哪没变。
六、结束部分站队,带小朋友到外面去玩一玩这个游戏。
活动反思:
本节课教学结构合理,幼儿兴趣,培养了幼儿手、口一致的数数,并复习数字1—10。通过让幼儿数出皮球的个数,在下图涂出出相对应的数量并圈出正确的数字这个过程,使幼儿学习数量的对应,感知把具体的量抽象成数的过程。幼儿非常积极的上前做题。但有一点,就是有个别幼儿还不会点数的,要加强数数的能力了。
25、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10以内数学加减法》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进一步理解10以内数字的加减法的运算。
2.能准确地进行运算并能正确写出算式。
3.体验动脑筋思考解题的乐趣。
4.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5.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活动准备:
课件准备:城堡场景插图,车的图片,蝴蝶关相关图片,蚂蚁关相关图片,小白兔关相关图片,国王关相关图片,终极挑战关相关图片。
材料准备:画板、画笔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观察图片,引起幼儿的好奇。
——这个城堡的名字叫快乐城堡,它里面有好多神奇的地方,小朋友们想进去看看吗?
——请小朋友们坐着老师的车进去看看吧。
播放课件,理解10以内数字的加减法的运算。
1.指导幼儿进行闯关游戏:第一关“蝴蝶关”。
——蝴蝶姐姐的花园里有什么?有多少只呢?一会又飞来了4只,现在有多少只?
小结:花园里原来有3只蝴蝶,飞来4只后,一共有7只蝴蝶。用算式表示是3+4=7。
2.指导幼儿进行闯关游戏:第二关“蚂蚁关”
——小蚂蚁的小草坪上有什么啊?一共几块呢?可是吃了3块,还剩几块呢?用算式表示是什么?
——小蚂蚁说要分给大家4块,那它还剩几块呢,用算式又怎么表示?
3.指导幼儿进行闯关游戏:第三关“小白兔关”
——小白兔的园里种了什么?有几朵?可是采了3朵还有几朵呢,用算式怎么表示?
4.指导幼儿进行闯关游戏:第四关“国王关”
——国王很高兴大家都来看他的城堡,他说成功通关会奖励我们好多礼品哦!
——国王的城堡有6面小红旗,可是他想要9面,谁知道还要加几面才是9面小红旗呢?
5.指导幼儿进行闯关游戏:第五关“终极挑战”
——看苹果对着的数字来写等式,请小朋友把答案写在纸上。
6.闯关结束
——小朋友们都通过了全部的关,国王奖励大家很多礼物都放在了汽车上,我们一起开着汽车回家吧!
教学反思
在学习完10以内的加减法后,孩子们已对教材丰富多彩的知识呈现方式越来越熟悉,越来越喜欢了。我深深认识到把生活带进课堂,让孩子们在生活中学习数学,能激起学习的兴趣,扩展思维的空间,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注意问题呈现多样性,激起挑战的欲望
解决问题,是课程标准提出的重要学习目标,怎样才能更好的落实教学目标,在教学中也作了深深的思考,真诚的感谢实验教材的编委,教材本身与安排上都注意了有层次的创设问题情境,紧密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以教材为依托。平时教学中注意结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注意问题呈现的多样化,例本案例的教学中,由学生创设情境后自主提出问题,创设一种游戏、挑战性的问题情境,生问、生答,更能激起学生的解决欲望。平时课堂上“你难不倒我”“我来考考你”都是学生积极主动参与问题解决的表现,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大家解决后,也注意人际化的情感教育。“对同学们的解答你满意吗?”“谢谢大家”,无一不透露出浓浓的情。平时结合课本的实际情景,常以第三人称的方式请小朋友帮助解决。
二、紧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提供思维发展的空间
低年龄儿童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而数学中的计算教学,以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 这种过渡不能是跳跃式的,应该给孩子一根拐杖扶持。在低年级教学中,这根拐杖是十分有必要的,即创识与生活实际紧密相关的问题情境,通过直观的操作、观察,过渡到抽象的算式表达。有了问题情境的创设,学生们才会更清晰地了解算式的计算过程,依次运算、条理清晰。所以低年级的教学中把数学还源于生活,在生活中找数学是十分有必要的。
三、计算教学中渗透实际问题,改变问题呈现方式
解决问题教学长久以来一直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点项目,教材的精心编排我深深认识到虽只涉及到10以内的加、减教学,然而每一课的计算教学无一不渗透着应用教学,所以在课的设计上,尽力挖掘计算教学中的应用素材,不仅有利于计算教学中算理的讲清、讲透,更是渗透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生活的思想。
26、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认识人民币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初步认识人民币,知道人民币,1角,2角,5角,1元,5元,10元的币值。
2、学习看钱币上的数字,知道钱币可以用来购买相应同等币值的商品。
3、有钱币购买商品的愿望,体验自主购物的快乐。
4、知道人民币有纸币和硬币,并有不同的面价,探索相同面值人民币不同的换算方法。
5、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
6、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7、发展观察、辨别、归案的能力。
活动准备:
1、与在超市做营业员的家长做好事先的购物安排。
2、请家长为孩子准备不同币值的人民币10元。
3、实物投影仪。
活动过程:
1.集体活动。
◎教师让幼儿拿出自己带来的人民币,告诉大家:我带来的是几元钱?
◎老师分别出示各种货币的面值,让幼儿认一认。
◎观察钱币,读一读上面的数字。
2、小组活动。
◎组织幼儿讨论:钱币有什么用?用钱可以做什么?除了这些,你还知道哪些币值的人民币?
3、实践活动。
◎说说自己带了多少钱?
◎提出超市购物要求:明天,我们要出去远足活动,为远足活动准备一些小食品,每个小朋友只有10元钱,每个小朋友事先考虑好,要买什么东西,观看商品的价值,然后在10元的范围内购物。
◎幼儿相互讨论,作出打算。
◎来到超市,自主购物。教师指导幼儿观看商品的价值,购满需要的商品。
◎到柜台结帐。自己核对商品和价钱。
◎回到教室,互相交流,讲述自己买了什么东西?用了多少钱?
活动反思:
在组织认识人民币这一课前,我们还在犹豫着是让老师自己准备,还是请幼儿自己带?起初我们想自己带省得引起不必要的麻烦?怕有些家长认为幼儿园里要家长配合的地方太多,一会儿带这,一会儿带那,连钱也要带?又怕万一丢了,引起不必要的误会和麻烦。但一想,明天刚好是远足活动,也许准备一些食物和水,何不趁此机会来一个购物实践活动?不是“结合家庭教育资源,优化教育活动”,很好的一个机会吗?通过孩子自己带钱,并去体验购物带来的快乐,一举两得,再麻烦,我们也决定抛开顾虑,试一试。
于是,我们在家园知心屋中,告知家长需要配合的事项及缘由。大部分孩子都及时带了各种币值的钱币。在认识钱币的时候,孩子们都争先恐后的介绍自己带的人民币,我发现他们大多已经能准确无误的说出币值。我意识到,其实让孩子“带”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发现,探索,学习的过程。这样上起课来,轻松多了。在购物过程中,他们也会盘算着自己有多少钱,明天远足需要些什么东西?有多少钱能买多少东西?
更令我们欣慰的是,在放学时,家长们见孩子拎着自己买的东西,兴奋地告诉他们自己购物时的经历,那快乐的模样,都感到自己的孩子在幼儿园中确实成长了,对老师的做法也表示赞同,没有丝毫的责备麻烦的意识,他们纷纷表示,会更加支持我们的工作。
对家长,对孩子,对自己,多一些信任,相信我们的收获会更大!
27、大班数学教案《分类》教学反思
分类可以帮我们解决很多生活上的问题,通过该活动,使孩子在解决一些生活上的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幼儿可以学习按物体的某一个(或两个)外部特征(颜色、形状、大小)进行分类,按物体的特征进行多角度分类及按物体内在的包含关系进行层次分类。
活动目标
1.能从多个角度按物体特征进行分类。
2.积极探索,加强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3.提高观察、分析、合作能力。
4.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重点难点
1.引导幼儿观察,找出物体的某种特征,并进行多角度分类。
2.让幼儿明白自己在选择了一项分类特征时,要始终按同一标准进行。
活动准备
1:教具准备:分类娃娃
2、学具准备:分类娃娃人手1份;分类卡槽人手1分;纸帽、塑料玩具(形状玩具、洪恩玩具、厨房玩具)、钮扣若干,分别摆放在活动室的相应区域内。
活动过程
1、游戏导入
师幼问好,师:“今天老师要跟大家玩一个快快做的游戏,请大家听指令,看谁做得快!”教师发出指令,如,早上是爸爸送来的蹲下,不是爸爸送来的的小朋友举起双手;穿凉鞋的小朋友蹲下,没穿凉鞋的小朋友举起双手。幼儿听指令快速做出相应动作。
小结:刚才老师和小朋友玩了“快快做”的游戏,所有的小朋友都按照老师的要求分成两组做了不同的动作,第一次按照早上是否爸爸送来的分了组,第二次按照是否穿凉鞋的分了组。
2、集体活动
(1)创设情境:十个娃娃来做客。
师:“今天,还有一些娃娃也要跟我们做游戏,数数看有几个!(十个)他们各有特点,现在老师要求他们排成两队,把有相同特点的分在一起,谁能来帮助他们呢?”教师邀请举手的小朋友上来操作,并说说理由。
小结:原来像XX小朋友这样把有相同特征的娃娃分在一起的方法就是分类。
(2)请幼儿操作学具,说说自己的分类方法,是按照他们的什么特征分的,如衣服样式、性别、动作等,鼓励幼儿从多角度进行分类,发展幼儿的扩散性思维。
师:“请认真观察,这十个娃娃还有没有其他相同的特点呢?你们有没有跟他不一样的分法呢?现在老师为大家都准备了十个娃娃,请你们也来分一分。”“请谁上来说说自己的分法呢?”
小结:哇!原来我们可以找到娃娃这么多相同的特征,大家的观察力很不错哦!像你们这样,通过观察从多个角度找出物品的特征进行分类就是多角度分类。其实多角度分类在生活中应用得很多的。
4、分组活动
师:“咦!老师发现区域里小朋友玩过的玩具、纽扣和折的帽子都乱了,你们可以用多角度分类把它们整理好吗?现在老师请大家找分成4组,找你的好朋友一起合作,帮它们进行多角度分类,请你们商量要选择分的物品。”
第一组:分纸帽。将纸帽按颜色、大小、形状分类。
第二组:分塑料玩具。将玩具按颜色、形状进行分类。
第三组:分扣子。按扣子大小、形状、颜色、孔的数量分类。
第四组:分厨房玩具。按颜色、用途分类。
教师在每组邀请一位小朋友说说他的分类方法。
5、交流小结,收拾学具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会用到分类,我们今天学习的多角度分类还能帮我们解决很多生活中的问题,例如我们整理图书、房间、衣服等等时都能运用到,分类使我们的生活更加有条理,环境更整洁!我们今天的活动要结束了,请小朋友帮助老师把学具收拾好。”
活动反思
教学活动还可以延伸:
1、利用日常活动中的排队游戏,练习多角度分类。
2、对于能力强的幼儿可以让其用简单的标记,记录每一次分类的方法。
28、大班数学教案《比较粗细》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两个物体的比较,要求幼儿学会区别粗细,懂得比较物体粗细的正确方法。
2、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3、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6、发展辨别、分析、归纳智力和运用智力。
7、培养幼儿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分辨物体的粗细
活动准备
游戏棒,圆柱积木,铅笔毛线,油画棒,彩色蜡笔,毛线棒针等,数量是全班幼儿数量的2倍,图片4张,一根粗麻绳,和一根细尼龙绳,粗细不同的纸卷棒子6根。
活动过程
(一)认识粗细:
1.教师分别出示图片(粗细不同的树干,竹子,茄子等),请幼儿比较粗细;
2 .教师出示一根麻绳和一根尼龙绳,请幼儿比较粗细;
3.分别请两对幼儿上来,手拿一件不同的实物比较粗细,全班幼儿验证;
4.请幼儿从自己的身上找出两样东西比较粗细,如:腿粗,手臂细,手指头粗,头发细等。
(二)比较粗细:
1.教师出示一根纸棒,请幼儿回答它是粗的还是细的,若幼儿说是粗的,教师出示比它更粗的纸棒,若幼儿回答是细的,教师则出示的纸棒,由此得到结论,只有两样东西,以上进行比较,才能认识哪样粗哪样细。
2.请小朋友任取3样东西比较粗细,然后说出它们的结果。
3.教师手举一件实物,请每个幼儿拿一件实物 与教师手中的实物比较教师粗的,请站起来,比较教师细的坐在位置上,用同样的方法,教师与小朋友都换一件实物进行比较,也可请比教师细的幼儿站起来,比教师粗的坐在位置上。
(三)游戏:找朋友 每个幼儿手拿一件比较粗细的东西,边唱:“找朋友 ”歌曲边自由结伴。唱完后,两人比较粗细,游戏可反复进行。
教学反思
1.比较的物体太少;
2.还没能更好激发孩子对物体比较的粗细的兴趣,老师说的多,孩子说的少。
3.做游戏的时间比较短。
29、幼儿园大班数学交流课教案:10以内加减法反思
活动要求:
1.熟练运用10以内的加减法,理解相同答案可以对应多个式题。
2.熟悉生活中一些重要的电话号码,愿意了解与同伴的联络方式。
3.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4.让幼儿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 10以内加减式题卡,破译电话号码练习纸,由加减法式题组成的电话号码卡片,红旗、黄旗、蓝旗、绿旗,记分牌。
2.开展主题活动“我要上小学了”,幼儿有了解同伴联络方式的愿望。
活动过程:
一、导人部分:复习10以内的加减法。
师:我们小朋友就要毕业了,前几天大家也讲到过分手后联系的方式,有写信、寄贺卡、串门,还有打电话……今天我们就来玩一个破译电话号码的游戏。
(一)看式题破译电话号码。
老师出示由8道加减法式题组成的号码卡,如3+3,7-4,8+1……这个环节是帮助幼儿复习10以内的加减法。
活动中:
老师从多个角度提问,如这个电话的第一个号码是几?“6”是第几位号码?最后一位是几?
师:你们真棒!一下子就把这个电话号码破译出来了,你们是怎么破译的?
幼:是用加减运算的方法破译的。
师:你们知道这是谁的电话吗?
幼:幼儿园。
师:你们以后如果有事或想念老师的时候就可以打这个电话。一起告诉我’幼儿园的电话号码是几?
(二)心算破译电话号码。
1.老师出示第二个电话密码,提出要求:在心中计算,把答案记在心里’等一会儿我们大家一起说。
2.老师出示第三个电话密码,要求破译准确、迅速,一下子把电话密码破译出来。
二、学习部分:为电话号码设置密码并破译。
(一)根据式题计算答案。
1.将幼儿分成红、绿、黄、蓝四个队,每一队有10个电话密码’用小组竞赛的形式,比一比哪一队的本领最大,破译的电话号码又快又准确。
2.各组交换检查。
3.请每一组派一名代表报对方的得分数。
(二)尝试根据答案编式题。
师;这里有三个很特别的电话号码,等一会儿你们要用10以内的数为这些电话号码设置密码,电话号码里的每一个数字都是答案。你们编的密码要给别的组破译,所以要编得越难越好。
——刚开始请幼儿编题时,老师提供的号码可以是数字少但较特殊的(如1 10、119、120)o这个环节引导幼儿理解一个答案可以对应多个式题-如可以将“1 19竹编 成一组密码:4 - 3,7 - 6,2+7.厨样还可以编成:7- 5+2 - 3,5 -2- 2,1+5+3 等等。
1.幼儿分组尝试编式题。
2.小组相互交换式题并进行破译。
3.请你们把破译出来的、与黑板上号码一样的电话号码贴在黑板上。
教学反思:
在学习完10以内的加减法后,孩子们已对教材丰富多彩的知识呈现方式越来越熟悉,越来越喜欢了。我深深认识到把生活带进课堂,让孩子们在生活中学习数学,能激起学习的兴趣,扩展思维的空间,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注意问题呈现多样性,激起挑战的欲望
解决问题,是课程标准提出的重要学习目标,怎样才能更好的落实教学目标,在教学中也作了深深的思考,真诚的感谢实验教材的编委,教材本身与安排上都注意了有层次的创设问题情境,紧密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以教材为依托。平时教学中注意结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注意问题呈现的多样化,例本案例的教学中,由学生创设情境后自主提出问题,创设一种游戏、挑战性的问题情境,生问、生答,更能激起学生的解决欲望。平时课堂上“你难不倒我”“我来考考你”都是学生积极主动参与问题解决的表现,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大家解决后,也注意人际化的情感教育。“对同学们的解答你满意吗?”“谢谢大家”,无一不透露出浓浓的情。平时结合课本的实际情景,常以第三人称的方式请小朋友帮助解决。
二、紧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提供思维发展的空间
低年龄儿童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而数学中的计算教学,以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这种过渡不能是跳跃式的,应该给孩子一根拐杖扶持。在低年级教学中,这根拐杖是十分有必要的,即创识与生活实际紧密相关的问题情境,通过直观的操作、观察,过渡到抽象的算式表达。有了问题情境的创设,学生们才会更清晰地了解算式的计算过程,依次运算、条理清晰。所以低年级的教学中把数学还源于生活,在生活中找数学是十分有必要的。
三、计算教学中渗透实际问题,改变问题呈现方式
解决问题教学长久以来一直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点项目,教材的精心编排我深深认识到虽只涉及到10以内的加、减教学,然而每一课的计算教学无一不渗透着应用教学,所以在课的设计上,尽力挖掘计算教学中的应用素材,不仅有利于计算教学中算理的讲清、讲透,更是渗透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生活的思想。
30、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口头加减法反思
活动目标
1.能用表象进行5以内数的加减运算,并能用语言表达运算过程。
2.发展表象思维。
3.发展辨别、分析、归纳智力和运用智力。
4.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活动准备
1.材料:塑料小动物,雪花片等物品。1-5的数字卡。加减法图意的图片卡。印章。
2.环境创设:在数学区放置以上材料,让幼儿操作摆弄,进行探索和复习巩固活动。
活动过程:
1.操作。
(1)实物操作。让幼儿用塑料小动物、雪花片等物品进行加减运算,并用相应的数字卡表示计算结果。如计算三只小白兔与二只小灰兔合起来是几只小兔?
(2)看图计算。让幼儿根据图意进行加减运算。要求幼儿先讲述图意,然后再计算结果。
注意:提供的图意要有不同的加减法的表述方法。如加法,有的是计算两个盘子里的水果合起来是几个。有的是几个小孩在玩,又走来了几个,……。
2.讨论。
(1)出示直观教具帮助幼儿理解加减法的含义。
(2)教师口编应用题,幼儿用表象计算,并说出计算过程。
(3)幼儿口头编应用题。
3.复习。
幼儿用动物、水果等印章制作加减法的图片卡,并解答同伴制作的卡片上的加减题。
活动反思:
口头加减法是幼儿学习加减运算的开始,活动的重点让幼儿认识加减法的意义。教学中要避免使幼儿形成错误的思维定势,即题目中有“一共”就是加法,有“还剩”就是减法。设计时可以通过图示或直接演示让幼儿接触不同的表述方法,如加法,一种是把两个部分数“合并起来”,另一种是在一个部分数的基础上“增加几个”。又如减法,一种是从总数中去掉一部分,求剩余部分,另一种是已知总数和剩余的部分,求减少的部分。用具体形象的方法帮助幼儿把合或分的心理运算活动与加减运算相结合,使幼儿真正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本活动的另一个目标是发展幼儿的表象思维。因为,表象是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中介,幼儿掌握加减法要经过操作摆弄、运用表象进行计算。最后才能达到对抽象数字的计算。所以,设计时首先要让幼儿积累丰富的表象,然后通过解答口头应用题促使幼儿运用表象进行运算。此外,要求幼儿将计算过程用语言表达出来,也是提高幼儿表象思维水平的一种有效方法。但开始时幼儿有一定的困难,教学中可以适当出示直观教具,帮助幼儿理清思路。
31、大班数学教案《10以内单数双数》反思
数字对幼儿来说是空洞枯燥,但幼儿对生活中的物品充满了乐趣,于是我将一个个的数字融入幼儿的生活,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让幼儿通过自己的亲身经验来感受单、双数的概念
大班上学期数学教案《10以内单数、双数》
一、设计意图:
数字对幼儿来说是空洞枯燥,但幼儿对生活中的物品充满了乐趣,于是我将一个个的数字融入幼儿的生活,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让幼儿通过自己的亲身经验来感受单、双数的概念、并区分10以内的单、双数,本次活动设计的主导是让幼儿在游戏的情景中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依据:《指南》提出成人要善于发现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充分利用自然和实际生活机会,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等等。
二、活动目标:
1、通过幼儿尝试操作,能熟练区分10以内的单、双数。
2、培养幼儿从身边事物中发现单双数的能力。
3、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4、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依据:《指南》指出5-6岁幼儿能发现事物简单的排序规律,并尝试创造新的排列规律。
三、活动准备:
1、课件、音乐《小树叶》、玩具小火车。
2、幼儿分组操作材料(树叶、小猫小狗图片、纽扣、瓶盖)依据:《指南》指出5-6岁幼儿能发现事物简单的排序规律,并尝试创造新的排列规律;同时,教师应充分运用废旧品,让幼儿在有效的探索中充分发展。
四、活动重难点:
正确区分10以内的单双数,知道两相配的是双数,余下的一个不能两两相配的是单数。
依据:《指南》指出5-6岁能发现生活中许多问题都可以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体验解决问题的乐趣。
五、活动过程:
(一)以歌曲导入活动,激发幼儿兴趣。
(二)学习新知,让幼儿找出10以内的单数、双数。
1、出示挂图,让幼儿感知什么是单数,什么是双数。
2、幼儿分组操作(小猫小狗图片、纽扣、瓶盖废旧品),尝试区分10以内的单、双数。
(三)开火车体验学数学快乐,结束教学。
依据:《指南》指出要让幼儿在生活中感知数学,幼儿每天接触的各种事物都会和数、量、形有关,教师应充分运用废旧品,让幼儿在有效的探索中充分发展。
六、活动反思:
首先我以歌曲导入活动,激发幼儿兴趣,自然导入新知,其次我运用课件让幼儿学习新知,最后我引导幼儿进入操作区巩固新知。
依据:《指南》让我认识到了应该怎样更好的去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
32、大班数学教案《10以内加减法》反思
活动背景
结合主题“我要上小学”中孩子们互留电话的主题背景进行活动预设,通过活动中孩子集体编出的密码,自然地引导他们学会关注同样答案下式题与式题间的关系,理解一个答案可以对应多个式题的道理。
活动要求
1、熟练运用10以内的加减法,理解相同答案可以对应多个式题。
2、熟悉生活中一些重要的电话号码,愿意了解与同伴的联络方式。
活动准备
1、10以内加减式题卡,破译电话号码练习纸,由加减法式题组成的电话号码卡片,红旗、黄旗、蓝旗、绿旗,记分牌。
2、开展主题活动“我要上小学了”,幼儿有了解同伴联络方式的愿望。
活动过程
一、导人部分:复习10以内的加减法。
师:我们小朋友就要毕业了,前几天大家也讲到过分手后联系的方式,有写信、寄贺卡、串门,还有打电话……今天我们就来玩一个破译电话号码的游戏。
(一)看式题破译电话号码。
老师出示由8道加减法式题组成的号码卡,如3+3,7-4,8+1……
这个环节是帮助幼儿复习10以内的加减法。
活动中
老师从多个角度提问,如这个电话的第一个号码是几?“6”是第几位号码?最后一位是几?
师:你们真棒!一下子就把这个电话号码破译出来了,你们是怎么破译的?
幼:是用加减运算的方法破译的。
师:你们知道这是谁的电话吗?
幼:幼儿园。
师:你们以后如果有事或想念老师的时候就可以打这个电话。一起告诉我’幼儿园的电话号码是几?
(二)心算破译电话号码。
1、老师出示第二个电话密码,提出要求:在心中计算,把答案记在心里’等一会儿我们大家一起说。
2、老师出示第三个电话密码,要求破译准确、迅速,一下子把电话密码破译出来。
二、学习部分:为电话号码设置密码并破译。
(一)根据式题计算答案。
1、将幼儿分成红、绿、黄、蓝四个队,每一队有10个电话密码’用小组竞赛的形式,比一比哪一队的本领最大,破译的电话号码又快又准确。
2、各组交换检查。
3、请每一组派一名代表报对方的得分数。
(二)尝试根据答案编式题。
师;这里有三个很特别的电话号码,等一会儿你们要用10以内的数为这些电话号码设置密码,电话号码里的每一个数字都是答案。你们编的密码要给别的组破译,所以要编得越难越好。
——刚开始请幼儿编题时,老师提供的号码可以是数字少但较特殊的(如1 10、119、120)o这个环节引导幼儿理解一个答案可以对应多个式题-如可以将“1 19竹编 成一组密码:4 - 3,7 - 6,2+7.厨样还可以编成:7- 5+2 - 3,5 -2- 2,1+5+3 等等。
1、幼儿分组尝试编式题。
2、小组相互交换式题并进行破译。
3、请你们把破译出来的、与黑板上号码一样的电话号码贴在黑板上。
教学反思
在学习完10以内的加减法后,孩子们已对教材丰富多彩的知识呈现方式越来越熟悉,越来越喜欢了。我深深认识到把生活带进课堂,让孩子们在生活中学习数学,能激起学习的兴趣,扩展思维的空间,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注意问题呈现多样性,激起挑战的欲望
解决问题,是课程标准提出的重要学习目标,怎样才能更好的落实教学目标,在教学中也作了深深的思考,真诚的感谢实验教材的编委,教材本身与安排上都注意了有层次的创设问题情境,紧密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以教材为依托。<文章.出自快思教案网.>平时教学中注意结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注意问题呈现的多样化,例本案例的教学中,由学生创设情境后自主提出问题,创设一种游戏、挑战性的问题情境,生问、生答,更能激起学生的解决欲望。平时课堂上“你难不倒我”“我来考考你”都是学生积极主动参与问题解决的表现,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大家解决后,也注意人际化的情感教育。“对同学们的解答你满意吗?”“谢谢大家”,无一不透露出浓浓的情。平时结合课本的实际情景,常以第三人称的方式请小朋友帮助解决。
二、紧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提供思维发展的空间
低年龄儿童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而数学中的计算教学,以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这种过渡不能是跳跃式的,应该给孩子一根拐杖扶持。在低年级教学中,这根拐杖是十分有必要的,即创识与生活实际紧密相关的问题情境,通过直观的操作、观察,过渡到抽象的算式表达。有了问题情境的创设,学生们才会更清晰地了解算式的计算过程,依次运算、条理清晰。所以低年级的教学中把数学还源于生活,在生活中找数学是十分有必要的。
三、计算教学中渗透实际问题,改变问题呈现方式
解决问题教学长久以来一直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点项目,教材的精心编排我深深认识到虽只涉及到10以内的加、减教学,然而每一课的计算教学无一不渗透着应用教学,所以在课的设计上,尽力挖掘计算教学中的应用素材,不仅有利于计算教学中算理的讲清、讲透,更是渗透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生活的思想。
相关文章
-
大班数学教案《10以内的加减法》反思
-
大班数学交流课教案10以内加减法反思
-
大班数学10以内加减法教案及教学反思
-
大班数学活动《10以内加减法》教案反思
-
大班数学活动《10以内数学加减法》教案反思
-
大班数学教案《10以内加减法》反思
-
大班数学课教案《复习10以内的加法、减法》反思
-
大班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公园里的小动物(10以内的加法)
-
中班数学教案《10以内加法的运算》反思
-
中班数学教案《10以内的加法》反思
-
大班数学课教案《学习口编10以内加法》反思
-
大班数学教案《复习20以内加减法》反思
-
大班数学教案《复习20以内的加减法》反思
-
大班数学教案《学习口编10以内加法应用题》反思
-
大班数学教案《复习10以内的加法》反思
-
小学数学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教案 教学设计与反思
推荐文章
-
发展幼儿的思维有序性的大班数学活动
-
数学活动教案以客体为中心区分左右
-
大班数学:教孩子4的加法
-
发展幼儿的逻辑分析判断能力的教案
-
关于时钟的大班数学教案 我会看时钟
-
大班数学教案《新建小区》反思
-
大班数学教案《1―10的相邻数》反思
-
大班数学教案《挑战一分钟》反思
-
大班数学教案《数一数》反思
-
大班数学教案《5的加减》反思
-
大班数学教案《双胞胎》反思
-
大班数学教案《以“一”代“十”》
-
幼儿园教案:食品袋上的秘密
-
动物简笔画:河马笔画
-
我心中的绿色网吧
-
神奇的圆柏
-
保护视力(大班)
-
祖国,我要歌唱你!_小学生作文:五年级
-
表示心情好的句子发朋友圈140句
-
大班安全教案《防溺水》
-
幼儿音乐活动教案反思《快乐的舞蹈》
-
搞笑的游戏玩家名字395个